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江淮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江淮四地委”
huailu49 2014-1-28 12:27
1948 年 3 月中下旬,国民党军大举进攻津浦路东地区,解放军第三十四旅一〇一、一〇二团从津浦路东转移到路西。 1948 年 3 月 26 日,人民解放军四纵第三十三团攻下藕塘,成立了定滁县委、县政府,姜汉三任县长,陈振亚任县委副书记,谢捷三任副县长。 1948 年 3 月下旬,杨效椿率淮南支队二营由津浦路东进入津浦路西,开展游击战争。 1948 年 4 月,中共路西地委、路西专署和路西军分区成立。 1948 年 6 月,路西地委、路西专署和路西军分区改称为江淮四地委、四专署、四分区。杨效椿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罗平任专员,孙传家任司令员。 1949 年 1 月 18 日,定远县城解放,成立定远县委、县政府,定滁和定凤嘉县并入定远县,陈振亚任县委书记,马骞任县长。 1949 年 3 月底,江淮四地委、四专署改名为定远地委、定远专署,并由乡下迁入定远县城。 1949 年 6 月下旬,根据皖北区党委决定,撤销定远地委、定远专署,成立滁县地委、滁县行政专员公署、滁县军分区。陈雨田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罗平任专员,艾明山为军分区司令员,孙传家为副司令,魏然为副政委。同时,成立定远县委、县政府,由滁县地委、专员公署领导。 由此可见,“江淮四地委”只存续于 1948 年 6 月至 1949 年 3 月,前后不足一年。其前身为路西地委,其后世为定远地委、滁县地委。
个人分类: 读史笔记|20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沂蒙到江淮
热度 1 huailu49 2013-3-15 07:17
(根据家父的回忆录改写) 1948年1月,由于时局的变化,党在苏北又开办了华中公学,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筹集干部的准备。父亲告别了工作一年多的阜宁县人民医院而踏上新的征途。先是分配在二大队四中队任副指导员。随着学员进出流动的变化曾先后出任过三个队的副指导员。 1948年初夏,华公从苏北转移到鲁南莒南县的乡村,1948年秋,这个队的大部分学员被调到安徽开辟新区,父亲又被留任另一新组建的中队任副指导员。 1948年冬,这个队从山东南下经苏北来到安徽新解放的凤阳后,便被分配各自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从此结束了华中公学的生活。 父母来到安徽时,淮海战役已胜利结束。经过固镇到达蚌埠,在蚌埠住了几天便进驻凤阳。在凤阳过了春节以后,这个机动干部队的同志全部分配了工作,父亲被分配到定远地委宣传部当干事,母亲被分配到江淮四干校当干事。当时定远地委又称江淮四地委,所以江淮四干校也就是定远地委干校。 初到定远,四地委驻在定远县城西北方向四五里地的村庄,后不久便搬进了县城。当时机关人少,又无现成公房,便都分散住在群众家里,办公地点也大都如此。父亲在宣传科工作不久便被调到组织部当干事。江淮四干校驻在定远城西三十里店,离县城三十多里,母亲当时就在此地工作。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上级党委的决定,定远地委在1949年6月间并入滁县地委,父亲也就随着机关进入滁县地委组织部工作,先后担任地委直属机关总支书记,地委组织部秘书、干部科长、副部长等职。直到1956年元月,滁县地委与宿县地委合并到蚌埠成立蚌埠地委为止,在滁县整整工作了六年多。 初到滁县,地委机关驻在滁河文德桥附近一位开明医生宋德全家的两层小楼里。在滁县工作期间,母亲先是在团地委当干事,后调任滁县供销社人事股股长,后又调至地委党训班工作。 (历史背景:1948年9月24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济南,整个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大受震动,菏泽、临沂、烟台守敌纷纷弃城而逃,青岛守军9万人孤立无援。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胜利结束。淮海战役结束后,淮河以南的敌人仓惶过江南逃,华东野战军解放了江淮之间的广大地区,推进到长江北岸,为尔后的渡江战役创造了条件。渡江战役从1949年4月21日开始,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两个月后,山东全境解放。)
个人分类: 读史笔记|2353 次阅读|2 个评论
秋临稻香楼
sunyu367 2013-1-4 22:08
秋临稻香楼 壬辰年九月初六,日暮抵合肥,赴次日会议。站前摩的纵横,遂避喧嚣,乘计程车至酒店,宿临稻香楼。 江淮佳色皖临秋,桂气盈城睡意无。出游数十步,但见“稻香楼”三字灯影相映。园中小径,朦胧处,琥珀光中月小半,翡翠梦里意犹浓,虽初游不悉道路,少步辄止,然犹可得意而返,自得其乐。 次日,莺啼几许而觉晓,晨曦一瞥而凝眸,顿觉气爽神清,乃整衣冠而赴会。径至园门,方知昨夜所见之园名刻于石上。其右,大路临潭,畅通而上,车行不悖。其左,小径通幽,碧草青石,相映成趣,荫木晴芳,咸来相迎。老干擎健,新枝婀娜,玉蕊自赏,锦簇招摇,五步一景,十步一观,江淮秋意,错落婆娑,鸟鸣啁啾,浮光愈静,盎然若此,惹人款步。渐行数十步,见碧湖悠水,衰叶残荷,方知秋矣。 临湖而行,翠影相映,云影相随,鸟影相追。不觉,已至会所。望其外,楼台庄正,朴实无华,水色林风,浑然一体;入其内,厅堂高兀,宽敞有容,柔光玲珑,金辉掠隐。灵性天然秀外,锐气敛于慧中,会于其间,雅论闲谈,皆得尽兴。 倾听高论良久,午餐于楼北梅山饭店,穿亭台,越廊桥,方品得徽菜之妙。江淮风物,蕴浓沉香,淳厚声名,尽显于舌尖。渍渍兮,得其风味而沁于锅灶之内,绵绵兮,藏其滋养而染于荤素之间,时日之调和,酝酿之气息,谷肉浸醉,乡韵深长,天上情怀,人间味道。 午后风来,日睏云遮,水气丰润,暗香袭人,百柏毓婷,贵桂盈馨。山亭四望兮,莲藕间凝波不惊,缓步千寻兮,孤影处草木近人,还水之廊,木色斑驳,越岗之路,鸟鸣清幽。游园半晌,消食解困,步履悠然而知今古,神定气闲而励才思。午后闻高论而略有所得,权仗此功耳。 盘桓数日,日升而悦目,月落而赏心,秋情秋意于北国大不同。江淮之秋,酝酿而得灵秀,纯浓而存朴实,天赐深知珍重,岂肯兀自飘零,敛精蓄华,学者凝练之气也。仁心妙手者若得此敦笃之意,堪为大用。 稻香者,地气也;秋意者,天风也;会晤者,人云也。秋临稻香楼,得智、览景、慕色、闻香、品味、惬意、滋养,感造化孕育之能,赏岁月积淀之功,稍沐徽辉之泽,沾沾不虚此行。
7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