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壮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去过坝美
dongleon 2013-9-15 12:48
清晨从广南县城出发,先坐"悍马"车30公里有多,又换乘白马车,顺着有荫的河边石道,来到一座山前。山势向两边分开,中间有条缝,有溪流从那缝里流出来,宛如女体的花心。广南正挖掘弘扬地母文化,我突然联想到,这个淌出溪流的洞穴也许就是地母的生命之门吧。 随后,我们登上小船,缓缓向洞的深处漫入。光线渐次淡去,头顶钟乳石若隐若现,船身随波荡漾。往深处,只有黑暗、水声、偶尔有燕子或蝙蝠的叫声,感觉像穿越大地母亲的产道,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随行的壮家妹妹开始歌唱,听不懂歌词,但悠扬的旋律,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和青春的气息,是黑暗中的精灵,携带我和我的灵魂在这幽深的隧道穿行。 经历三明三暗,光线变得明亮起来,已到洞口。眼前横架木桥,桥旁有水车,背后是一片成熟待收的稻田,整个坝子群山环绕,进出全靠两个溶洞。这就是说传说中的坝美。因像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当地把坝美做为"世外桃源景区"来打造。人工修筑了石板路,两旁种植了桃树,中心区域修了广场。原来木结构的干阑式壮家小楼还有。为了开农家乐,又建了一些砖混建筑(煞风景) 其实,坝美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壮家村落,群山、河流、田野、鸟儿、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原汁原味的壮乡风情就是吸引力。不管游客来,还是不来,我们都在这里,白天耕作,晚上做爱。 旅游开发注定要破坏这里的宁静。若干年后,这里的小河将不再清澈;这座山村将不再安详,这里的民风将不再淳朴…… 我们还将继续寻找心灵的桃花源
个人分类: 我的风景|21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壮语,你还会说吗?336人参加壮语文水平“首考”壮族考生占九成
Amywee 2013-1-11 09:56
壮语,你还会说吗? 我自豪的回答:“ da o, go yeng nui gang” ---【是的,我还会说】。 另外弱弱的说:【不好意思,我不会用壮语写出来哦】 在我的印象中,广西的壮语在不同的地区发音区别挺大的,小时候在父亲所在的工厂里,有来自扶绥、上林、武鸣、马山、天等、隆安等等不同县、镇等地方来的壮族人,他们说壮语和我家说的都不一样,我一点儿也没听明白他们说什么,或许是和我功力不够的原因有关。 在我的家里,从小父母亲这一辈之间都是用壮语交流,他们对我们时而用粤语、时而用普通话、时而用壮语说话,而壮语用的最少了。我之所以能听明白他们说什么,也能用壮语简单表达,得感谢父母工作太忙把我送给我外婆、阿婆(奶奶)带到5岁,到上了小学,寒暑假还会去她们家玩些日子,那段时间最好玩最奇怪:每次放假到了外婆、阿婆家就不会说壮语了,然过了几天就又能说得好好的,等一回到学校,又不会说普通话和粤语了,又得适应好几天才能将普通话恢复过来,呵呵。不过到现在,我包括很多我们那片区的广西壮族人,说普通话都会夹着些壮语、粤语的词汇、感觉,句式上也是如此--一句话经常不小心就说成壮语的句式了,比较明显的句式是:一句话倒着说,呵呵。 注:文中内容绿蓝色字体的都摘自“壮族在线”网站: http://www.rauz.net.cn/bbs/dispbbs_20_45832_1.html 母语是指一个人最初学会的本民族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广西世居12个少数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语,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天都有语言在萎缩,甚至慢慢地消亡了。在广西,壮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2%,壮语在这些群体中的生存状态如何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大学生小杨来自广西贵港,从小她就会说壮语,这是家乡的方言。 【大学生 小杨:我小学在村里面读的,一般同学是用壮话来说嘛,但是到了初中,到了城里面一般是用普通话】 ----小时候我家住父亲工厂生活区了,工厂的周边都是农村,有次去邻近的一个村庄学校玩,听到那儿的老师用的教材和我们的一样,而讲课语言用的是壮语,那时觉得好新鲜,没过两年,工厂周边的很多村的小学都没了,学生们全到镇上的小学或工厂的子弟学校上课,我的很多同学平时都是用壮语交流,我虽然也会说壮语,但我们之间不知怎的就自动地用普通话交流,受学校的氛围影响就是不一样。 在城里上学、生活,小杨都是说普通话,但只要回到家和亲人交流,他还是习惯说壮语。 【大学生 小杨:就是比较亲切,比较熟悉的感觉,家乡的味道】 南宁市民陆先生的母语也是壮语,不过在城市生活的时间长了,现在即使是老乡见面,也都说普通话了。 【南宁市民 陆先生:小的时候是说壮语,到了现在他们不喜欢说壮语了】 广西民族大学壮侗文化研究所所长蒙元耀告诉记者,随着城乡联系紧密,壮族人融入城市学习和生活,缺乏了语言环境,一些壮族的孩子已经不会说写壮语了。但因为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所以使用壮语作为母语的人口基数还是非常大,在广西一些地方,说壮语的人比例非常高。 【广西民族大学壮侗文化研究所所长 蒙元耀:以武鸣、马山、大化、平果、都安这一带是壮族的腹心地带,这一带壮族人是比较多的,70%的人口母语说的是壮语,百色的靖西、德保,99%都是说壮语】 母语是情感维系 也是文化传承 据统计,在广西境内使用壮语的人数超过1800万,为了保护母语,全区有25个中小学开展壮汉双语教育,大家都认同,壮语不仅仅是本族人交流的语言,它更是民族情感的维系。 【南宁市民 韦小姐:走在路上,看到对面来了或者旁边的人在说壮话,都忍不住回头看一下,多听两下,看是不是家乡的方言(就很有亲近感)肯定的】 在专家看来,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承载,比如壮族是一个农耕民族,老一辈人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都承载在了词汇上,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广西民族大学壮侗文化研究所所长 蒙元耀:这种社会现象承载了一个少数民族全部的因素,所以有让人家学习自己语言文字的机会,将来就通过这个文字把民族的文化精华传承下去】 首次壮语文考试 考生分享学习乐趣    为了掌握公民掌握壮语文水平的整体情况,也让个人了解自己的壮语水平,广西举行了首个壮语文水平考试,这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语文标准化考试的首次探索和尝试。虽然这次考试只在南宁进行试点,但不少人前来报考。 【广西民语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杨启标:来报名的人员有336人,机关的公务员、企事业人员、民营和个体的都有】 报名考试的人来自各行各业,也并不局限于壮族,还有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考生。报考者的年龄跨度也非常大,最年轻的是19岁,年纪最大的已经有80岁了。 【李守汉:(壮语)大家好,我叫李守汉,今年八十岁了】 壮语是李守汉的母语,在他看来,在壮乡这个歌的海洋,只有精通壮语才能对出好的山歌。 【李守汉:我们壮人用山歌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有没有媳妇可以唱歌唱回来)有啊,很多是恋爱唱山歌结婚的】 ----去年回老家几天,每天去左江边的广场上,都还能见到来对歌的老人,他们在广场树荫下的一隅,他们静静地低低地轻声地对唱着,偶尔唱到高兴,歌声也会嘹亮起来,在家那几天,我每天都去听听他们唱歌,享受之余,心里的感觉有点复杂的说不清 这名叫陆峥的女孩也参加了壮语文考试,她的背景也比较特别。 【陆峥:(壮语)大家好,我叫陆峥,刚毕业于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 陆峥留学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学习壮语文, 她说以前只会说壮语但不会写,但在这次学习过程中她感受到了壮语的魅力。 【陆峥:有些词很形象,用汉语都不能表现出来特定某个词的某个意思,比如说就是你特别漂亮,有一种漂亮不是第一眼美女,就是让你感觉一种亲切,在那里很安静的(只能意会这种感觉了)对啊】 大学生小石是两年前才开始学习说壮语的,他更看重壮语的实用性。 【大学生 小石:去乡村沟通,以自己大学学到的知识可以去帮他们一点点(有这种语言就方便)对,方便交流】 http://news.gxtv.cn/20120702/news_1131328668751.html
个人分类: 壮族风采|4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见壮乡糖环
Amywee 2013-1-10 12:59
又见壮乡糖环
糖环在客家是常见的应节食品,在广西、广东一带是有名的小吃。但是由于当下的物质生活丰富,除了在农村,已经很少人过年的时候自己做糖环了。听母亲说,现在农村也很少有人愿意做了,想儿时,过年家家户户炊烟四起做糖环、做年棕,门庭那个热闹的景象,对于我已遥远了去了... 新年春节还没到,我们家早早就洋溢着过年的气氛了:水培水仙花(漳州的哈)、做壮家糖环、做竹叶糍粑、再过几天我们又要开始做粽子、贴门神啦,哈哈,欢欢喜喜过大年喽!!! 壮族过年过节大多是以糯米食品为主,春节包大粽子,初一做糖环,三月三吃彩色糯米饭,端午吃百草粽子,还有还有,艾叶草黑糍粑、蕉叶糍粑、糯米年糕、水浸糯粑、糯米鸡......哇咔咔,肚子已经咕噜咕噜的了 这和我啥关系?哦,我是壮族来的,今年,母亲来我家过年,三位女壮族加一位男汉族,过年当然以我们壮族的民俗为主了,过去好几年都吃的饺子,可怀念儿时在家乡过年的食物和感觉了,今年母亲陪我们过年真是大好太好(父亲忒懒,要是一起来团聚过年就更美好了,玩“三缺一”来的)。昨天,母亲给我们做了糖环和竹叶糍粑,又见这些美食,终于找回了些儿时过年的感觉,真真久违了呢....... 其实,去年最后一天(2012年12月31日),母亲就已经开始忙活儿给我们做这些好吃的了,都怪我,愣是在这天,拉她陪我去幼儿园看孩子的年汇演出,路上,就是这从家里到幼儿园仅200余米的路上,为绕开路上的积雪和雪水,母亲不小心一头碰上了路边商铺空调的铁护栏角上,脑袋被拉了一口子,2厘米缝了7针,这一下意外让老妈心情低落好几天,还好,谢天谢地,母亲最后健康安好,做不做好吃的都不重要。母亲伤口拆线没两天,就又来了兴致,就在昨晚,母亲、我、我女儿三辈围坐一桌做起了糖环,欢乐不断、幸福无比........ 母亲做糖环,我也会我也会哟,女儿在学中 现在大多是老一辈会做且愿意动手做了 母亲身后的东洋水仙,好看吗,仿真的,已水培的漳州水仙长叶中 女儿学做糖环,当橡皮泥玩儿了 这是我们家南宁地区壮族糖环的一种哟-- 环环相扣,生生不息 (多年不做,花儿欠靓) 壮家糖环的形状环环相扣,寓意“生生不息、连绵不断” 这是广西桂平地区壮族糖环的一种哟-- 大嘴吃四方,财源广进 (上图摘自人民网) 这是 客家糖环 ,用模具做出来的 (该图摘自南方都市报) PS:昨夜母亲炸糖环的时候,火候过大,金黄色不成,变泛乌黑了,下会再晒上金黄糖环照罢 小结糖环制作方法: 一、材料 1.糯米粉120克 (我家以前这边用的是南方糯米粉,有些地区用的是面粉,昨天用的是北方糯米粉,不同地区的糯米粉做出来的食物口感确实有差别哟) 2.砂糖60克 (我家以前用的是甘蔗白糖哟,我家乡出产的甘蔗白糖量是全国之首,昨儿放的是甜菜白糖) 3.鸡蛋1只 (我家壮族这片区的没放这个的哟,可选项) 4.清水200毫升 (我家以前用的是地下泉水,昨天用的是天津自来水,哈哈) 5.花生油 (我们家这边都是农民自己种-晒-剥-挑-炒的花生,然后自己榨出油来的,香) 二、步骤 第一步:做好面糊。 将筛好的糯米粉与白砂糖,按照2:1的比例拌匀,(再将鸡蛋打散后拌入,可选)加入适量清水,搅匀成面糊(搅至没有粉粒哦)。 第二步:糖环成型。 这一步最好玩,取少量面糊搓成条状面团,发挥创意,将面条环成所需图形图案即可,即将糖环成型如文中图片所示。 第三步:油炸糖环。 将糖环放入烧热的花生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后起锅,控油,注意火候哟,要不就泛黑色了。 第四步:吃糖环吧 。(昨儿个是女儿第一次试吃呢,一餐吃四个,昨晚半夜11点还要爬起来当夜宵吃) 备注: 现在市场上有模具卖,如上图客家糖环就是用模具做出来的哟,均匀吧? 若使用模具,先将模具放入油锅中加热,再在模具上糊上面糊,然后置入油锅里,期间面糊会自动脱离模具,炸成金黄色后,用漏勺或筷子捞(夹)起来控油即可。 使用这种铁制模具做糖环时,注意加入面糊不能完全盖过铁模,否则在油炸的时候,面糊会粘在模具上无法脱出哟。 在做面糊过程中,根据口感需要,可加入少量的芝麻、花生碎粒,但不宜太多,要不然糖环会断开的哟。 三、糖环的制作方法在线视频 1.土豆网 http://www.baidu.com/link?url=9CNLGJqjJ4zBBpC8yDF8xDh8vibiAUtpC82BcokQ2cChN5dkSGc8wg6q2TSq6HyFV6mSQW4knkpw 2.酷6视频 http://www.baidu.com/link?url=k8kSGJqjJ4zBBpC8yDF8xDh7dzKtQ-ZiC7dAgowOPhuHVF9pUTAhqAliQzKg-IDMPlnQPYHgqJVxOolp2vXEK7ra 3.优酷网 http://www.baidu.com/link?url=l8YPGJqjJ4zBBpC8yDF8xDh7dySjAFF9SmUAbEkHZc38N6cxUGALlPRtIXHMyIOZV6L3N5njglQv
个人分类: 壮族风采|8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