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失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有一种失控叫诱惑
热度 4 zywsict 2018-10-21 09:02
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就算你自控力再强,在诱惑面前也会失控。因为光靠人的自控与自律是难以抵挡住各种诱惑,这主要由于人性的猎奇、自私、贪婪等特性往往在诱惑面前占据主导地位。 \0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或搜索ZYWHQU \0
个人分类: 随想|3183 次阅读|6 个评论
“失控”的科研团队
热度 5 uestc2014xiaoyu 2017-2-2 21:47
在搜罗关于混沌、非线性动力学、自组织、吸引子等材料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这么一本书和一篇评论,觉得甚有意思!分享给大家,同时,结合自己带领科研团队时候的一点儿感触,发问几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分享的是《失控》这本书,图 1 ,有人这样评论《失控》:“《失控》之所以 ‘ 高 ’ ,是在于它的哲学高度!” 图 1 《失控》 为何这么神乎呢?我想看了这本书讨论和阐释的主题,大家就可窥一斑了。 - 自然界为什么会如此的复杂,但某些地方又有自相似? - 是什么机制决定了树木的生长(超越基因的背后)? - 自组织是如何从无中生有的,新时代的企业组织可借鉴吗? - 分形、幂律、混沌吸引子的背后动力学机制是什么? - 什么才能算是“活”的?什么是“学…”?“需求”到底是什么? - 大脑的意识如何从复杂的神经网络里涌现? - 全球互联网未来会产生智慧吗? - 层次是如何“涌现”的?(如:分子、细胞、器官....) - 进化的方向什么?人类会走向何方? …… 蜂窝私董会失控研习小组班主任、杭州全科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全科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郑杰老师,将《失控》整本书,浓缩为一张图,如图2所示,我个人是深深认同的。 图 2 郑杰《失控》浓缩意识图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也就印证了“无中生有”的本质,万物从虚无中来,衍生出一,随后不断量变,到达质变,直至生万物。人类繁衍如此,文明历史如此,社会发展如此,国家沿革如此,企业成长如此,知识传承亦如此,那我们一个小小的科研团队从“无到有”、到“生长”、到“适应”、到“生生不息”,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个科研团队就是一个类生命的系统或组织,是一个小规模的“复杂网络”,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是一种特殊的开放式系统,其特征是系统包含了一系列相互形成网络的元素,元素之间不断有互动,和环境也不断互动,网络也在动态变化。这样的系统会不断演化,比如:蚁群、蜂巢、股市和生态圈,还有人类的组织,如:党派、企业和城市。“复杂适应系统”有个特点,就是无法通过分别分析单个部件的行为来预测整体的行为。就像我们团队,从角色看,有老师、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从国别看,有本国的、东欧的、非洲的;从发展目标看,有追求学术的、有想早点工作的、有想进入政府职能部门的、有想创业的、有想出国的、有迷迷糊糊的;从研究方向看,有做前端的、后台开发的、UI设计的、学术管理的、数据挖掘的、量子计算的……元素众多,互动与关联混沌而有序又无序。除了教书育人的本质功能不同于一个企业和其他组织之外,其余并无差别。由此可见,想要建设好一个科研团队是十分不易的。试想,我们团队中的稳定态、目的态是什么?它的吸引子是什么?如何产生?如何自组织?这都值得借鉴“生物逻辑”,借鉴我们老子的道家哲学。 郑杰在他的博文中提到“马云和生态”,“生态”是一个多么富有前瞻性的管理、生存、发展理念! 马云说“不想建立一个帝国,而是创造一个生态”。阿里要长命,必须做生态。帝国是统治,生态里才是混序。 “未来阿里可能没有公司存在、只有组织存在,所有业务都通过一个网格化的方法,用“自组织”的方式朝一个共同目标努力,而不是由上而下的指令。最理想的状态,是这个组织“没CEO”,就算有CEO也能最大程度降低CEO的压力。” “阿里拆分后的30个产业群,没有谁跟谁汇报,每个群里还会增长出无数小公司,这就是阿里强调的“生态”。有这个群后,边上会有无数个小公司长出来。有这棵树,长了很多松果。有了很多松果会来很多松鼠。形成这样一个体系,一个eco-system。” 既然题目是《“失控”的科研团队》,还是要回归这个话题。根据自己带领并建设SunDataGroup这两年多的时间,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有时从零到一似乎并不难,但是有了这个“火种”,如何生发“燎原之势”,并且保护住每一簇火苗,是重复、繁琐、不易的。尤其是让它遵循设定的区域、合适的时机生发,更是难上加难。因为系统本身是混沌、无序的,吸引子的寻找、稳定态的到来很困难。比如,团队里的老师或许会因为学生的加入和退出而被动调整项目进度,小组里的同学或许会因为兴趣点的转变而转换科研项目,团队的科研计划或许会因为新谈的项目而全部被打乱,团队的学术预研或许会因为“专家”的建议和时代的热点转变而搁浅…,这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对于一个科研团队,如能设计一套体系,有结构,也有自由度,平衡好学生与老师们的个人自由和共同发展,如何设定边界,是一门艺术。这个自由度,也可以说是一个好的科研团队的“相变温度点”,是一个系统达到“活力”的最佳“温度点”。正如郑杰老师说的,“每个企业,有他自己‘温度’”,“人体为啥要保持在37度。据说这个温度点,人体里的酶活性最高!所以要随时测试企业的温度”!我们一个小小的科研团队同样需要自己的“温度”。 《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一书,给出了几个维度来看待: (a)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把企业的温度维持在合适的范围 (b)自适应式的紧张 (c)吸引因子,如:特别设计的奖励 (d)信息透明,让企业的能量流动顺畅 (e)密集度,把人与人分开,企业就变冷了,聚集在一起,就会变热,尤其在办公场所 (f)多元化,团队人员的轮换,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企业;参与专业技能培训 (g)渗透度,企业与外部的开放度,包括客户社区 (h)流动率,信息的流动速度,员工的流动速度 (i)限制,明确企业的底线 (j)结构变化,对企业的结构,需要持续的评估和审视 (k)自发式领导,注意发掘新生领导者,并想办法把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 对应这几点,我试着给出科研团队实现知识传承、项目管理、个人发展的理想“自治”策略。 (1) 自适应式的紧张 ,团队对于学生的进入和选拔需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形成良性循环,让大家感觉到进入团队的优越感和荣誉感; (2) 吸引因子 ,如:设计特别的奖励,离开团队时的纪念物等等; (3) 信息透明 ,让团队给大家提供的资源流动顺畅,包括平时的助研费、生活补助、学术活动的支持等; (4) 密集度 ,把团队的座位流动起来,30个位置不再增加,也不减少,以一定的考核机制决定团队40+核心成员的学习空间问题; (5) 多元化 ,团队人员的轮换,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团队,比如组员和组长的位置可以适当轮换,服务性工作和科研工作可以适当轮换; (6) 渗透度 ,团队与外部的开放度,包括创造学生和老师出去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邀请业界的专家到团队指导交流,让成员们感受到知识资源的充沛; (7) 限制 ,明确团队的管理底线、人格底线和学术底线; (8) 结构变化 ,对科研团队的项目结构、学术方向的结构,需要持续的评估和审视,不断调整,不能一劳永逸; (9) 自发式领导 ,注意发掘新生领导者,并想办法把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这一点体现在项目管理上,让学生们多多历练综合素质和管理、组织能力,让老师们能自发式的主动承担团队适合自己的工作。 新时代的科研团队,就像是一个网络,它把半自治的人、事、资源松散的联系起来,此时,我们应该创建一个重师德、因材施教、教做人、不断自主学习、公开、信任、有爱的环境,并设立共同的价值观目标,这样老师和学生各得其所。 参考文献: https://sanwen8.cn/p/15ehqC.html “ 郑杰:从 《失控》这本书,到组织行为学 ”,2016. 张南 . 失控 : 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 新星出版社 , 2010.
个人分类: 研途师说|25961 次阅读|10 个评论
火灾并没有想象中可怕
dfedhw 2016-11-9 12:30
在一般人眼里看来,火灾似乎总让人感到恐惧,如果能够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每一起火灾事故的时间源头和事发现场,或许会重新建立起关于这一自然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无论多大的火灾,都是从小火演变而来,半分钟之内的小火并不会让任何人生畏,点火源意外生成之后,周围可燃物无疑会助燃,符合客观规律,自然形成的问题最终还是要用“自然”的方式去解决。 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里失去控制的燃烧,换一种理解方式来描述便是:由于灭火剂在时间和空间里的输送速率达不到灭火所需,便造成了上述失控,形形色色的火灾集中暴露出来的核心矛盾是 灭火剂的输送难问题 ,实际当火灾发展到了中后期,无论怎样施救,效果和意义都不大,“救火贵速”寥寥数字就已体现出了古人的大智慧。 救火速度之所以提不起来,主要在于 发现时间长 ,耽搁救援时间,其次是尽管及时发现,但足量灭火剂的输送过程 耗时过多 ,同样造成失控,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火灾形势会总体向好。 假如过去每 10000 起初始火灾中,曾有 100 起发展成为较大及以上事故,通过将整个灭火剂输送流程进行优化并“加速”,若能将此数据降至 10 起左右,便可认为灭火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欲实现“加速”,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是借助重力和人的抛投力。 作为常人,不可能像消防专家一样对身边的隐患进行预估和判断,即便是专家,由于专业和认知的限制,也不可能对风险的分析控制面面俱到,毕竟导致起火的因素错综复杂,然而依靠可以“提速”的灭火技术,提升对每一起随机火灾的控制能力,“病”从浅处“医”,常人也就变成了“灭火专家”。 附: 中国消防员生存报告
2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科教领域失控?
热度 11 outcrop 2015-2-2 22:29
如果一件事情表现的很怪异,那么背后一定有原因;很可能是更深层次、非第一感觉的原因。 2015伊始,两件事情表现的极度怪异: 科技领域的一等奖。 教育领域的最近部长发言。 那么,2015年的科技和教育领域,是不是在某种角度、程度或形式上失控了?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4052 次阅读|20 个评论
《失控》笔记 第 01 章 人造与天生(The Made and Born)
zjie 2011-3-6 16:52
《失控》笔记 第 01 章 人造与天生(The Made and Born)
《失控》 Out of Control 副标题: 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English: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 豆瓣介绍: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75620/ 原作名: Out of Control: 作者: 凯文·凯利 译者: 东西文库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2 作者简介: 凯文·凯利(Kevin Kelly,1952~,人们经常亲昵地称他为 KK),《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在创办《连线》之前,是《全球概览》杂志(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1984年,KK发起了第一届黑客大会(Hackers Conference)。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 凯文·凯利被看作是“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maverick)。1999年的电影《黑客帝国》(Matrix)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凯文·凯利对网络文化的观察和预言的一种隐喻。《失控》也是该片导演要求主要演员必读的三本书之一。 读书笔记: 序 这是“众包”的方式,自底向上完成的翻译,是“峰群思维”的体现。这批“峰群”的整体意识希望向中国大陆引入这本书,推介这本书! “这本书如今在美国的销量要比它当初发行时的销量还要好。” “坏消息是,在过了二十年后,我们对于如何使大规模复杂事物运作起来的理解仍然少有进展。我很遗憾的告知大家,不论是人工生命还是机器人技术,抑或是生态学或仿真学领域中,并没有出现新的重大思想。” – From KK 《失控》中文版序 ( 本系列读书笔记 最早发布于本人的独立博客 http://www.zhengjie.org ) 第 01 章 人造与天生(The Made and Born) 1.1 新生物文明 – 本书主题 “自然王国和人造王国正在融合;机器正在生物化;生物正在工程化。”1.1 – P3 “The realm of the born—all that is nature—and the realm of the made—all that is humanly constructed—are becoming one. Machines are becoming biological and the biological is becoming engineered.” KK 想深刻探讨的,就是“人造”(The Made)和“天生”(The Born)会融合吗?能互相借鉴吗?乃至于本书的主题: “人造与天生的联姻”1.1-P3 (1.1 节,第3页) “The Marriage of the born and the made.” KK认为,生命的这种“失控”态的“自然之道”是“人造”的必然未来,而生命本身也将融入人类的“技术”!未来的他们会互相联姻,达到一个新生物文明(neo-biological civilization)。 “Our future is technological; but it will not be a world of gray steel. Rather our technological future is headed toward a neo-biological civilization.” 1.2 生物逻辑的胜利 – 本书思路与结构 KK 认为长久以来,人类制造技术是 “钟表工作逻辑”-Clockwork logic ,是“机械的逻辑”- the logic of machine,或是“技术逻辑”- the logic of Technos 提出“复杂系统”complex system 一词。 复杂系统的实例:细胞 Cell,草原 Meadow,经济 Economy,大脑 Brain “除了‘生物逻辑’Bio-logic之外,没有任何一种逻辑能够让我们组装出一台能够思想的设备 ,甚至不可能组装出一套可运行的大型系统。”1.2-P4 “We now see that no logic except bio-logic can assemble a thinking device, or even a workable system of any magnitude.” “生物逻辑” Bio-logic / the logic of Bios 或 “生命法则”the laws of life 的特质有: - 自治 autonomous ; - 自组织 Self-organization ; - 自我维持 self-sustaining; - 自我完善 self-improving; - 自我复制 self-replication; - 自我管理 self-governance; - 有限自我修复 limited self-repair; - 适度进化 mild evolution; - 局部学习 partial learning …… KK 认为: “生物逻辑正在被引入机器,同时技术逻辑也正在被引入生命”1.2-P5 “Yet at the same time that the logic of Bios is being imported into machines, the logic of Technos is being imported into life.” “某一天,所有结构复杂的东西都被看作是机器,而所有能够自维持的机器都被看作是有生命的。”1.2-P5 “all complicated things can be perceived as machines, and all self-sustaining machines can be perceived as alive.” 当以上两者都具备“生命属性”Lifelikeness 时,KK将这些不管是人造的还是天生的(或有机的),统统叫做 “活系统”vivisystem。 由此,KK作为一个科学记者,对这个大统一的仿生学前沿(unified bionic frontier),在后续章节中报道了来自生物界的“活系统”,如: 第02章:社会性昆虫 social insects(蜂群和蚂蚁群的集体智慧、活系统定义、网络无处不在) 第04章:复原生物学 restoration biology (如何把草原恢复成原样) 第05章:地球生态圈与共同进化 Coevolution (盖亚假说、“囚徒困境”游戏) 第06章:自然界的流变(生死循环、稳定性与多样性、负熵、超有机体) 另外大部分章节报道了“人造活系统”(artificial vivisystems)的前沿研究及思想: 第03章:机器人原型机 robot prototypes (机器人科技的前沿) 第07章:控制的涌现 Emergence of Control (反馈、控制到自指、失控) 第08章:复制珊瑚礁 coral reef replicas,组装生态系统 ecosystem assembly,到 生物圈2号Biosphere 2 project 第09章:失控生物学 Out-of-control biology 第10章:工业生态学 Industrial Ecology 第11章:网络经济学 Network Economics 第12章:电子货币 E-Money (加密永胜 encryption always wins、传真机效应、免费模式、收益递增率(拥有者获得)、隐秘经济underground economies) 第13章:虚拟现实世界 Virtual reality worlds (模拟类游戏,联网角色扮演游戏、军事战争仿真) 第14、15、17章:人工生命、人工进化、人工学习、遗传算法 第16章:控制的未来(合成动画角色 synthetic animated character) 第18、19章:进化、进化的进化、学习与进化、后达尔文主义、存在突变、发育和遗传的深入、复杂性原理、人工合成进化 第20、21章:生命的数学、秩序之秘、《GEB》自指和怪圈、网络动力学、自催化、混沌的边缘、《复杂》、进化的趋势与目的 第22章:预测 Prediction (混沌中的秩序、短期预测、战争预测、智能推荐、生长曲线、存在-预测-适应-未来 的关系、全球模型的局限、会学习和预测的系统才能生存) 第23章:讲述了 KK 脑中的“进一步疑惑” 第24章:提出“无中生有、生生不息”的九条“神律”(the laws of god),他认为这些法则是所有自我维持和自我完善系统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they are the fundamentals shared by all self-sustaining, self-improving systems.” 从上述章节看到,《失控》一书中,与 互联网 有直接关联的是 第 2、11、12、13、16章,个人认为 第 14、17-22 章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在这里真正进入了“高潮”! 1.2 节的结尾,KK 提出“自然还是一个“文化基因库”(meme bank),是一个创意工厂….蕴含着后现代隐喻(postmodern metaphors)。对新生物文明来说,摧毁一片草原,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个生物的基因库,还混掉了一座蕴藏着各种启示、洞见和新生物文明(neo-biological civilization)模型的宝藏。”1.2-P6 从这个角度,KK 赋予了 “环境保护”新的意义!! 1.3 学会向我们的创造物低头 通过下面的的例子,KK 形象的描述了未来。 “奶牛和胡萝卜是跟蒸汽机和火药一样的人类发明。只不过,奶牛和胡萝卜更能代表人类在未来所要发明的东西-生长出来而不是制造出来的产物。”1.2-P5 因此,这是一个悖论:当我们未来将生命法则 – “神律”赋予机器时,我就必然丧失了对他的控制,因为“自己是生长出来的”,它的“长”又是“失控”的!所以我们“将不再完全拥有自己最得意的创造物”。 对 KK 来说, 一个“失控”的未来人造世界,是 最美妙的结局 ! (待续。。。)
个人分类: 《失控》笔记|45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普京一句话,莫斯科降房价
longfo 2010-5-17 15:35
http://news.sohu.com/20100516/n272150569.shtml 普京一句话,房价就降了百分之六十,温家宝一句话房价又涨了不少,现在房价处于一个危险境地,政府管不着,市场管不着,到底谁来管,难道让老百姓自己来接手,那不成了闹革命了,或者继续涨,那国家不就要灭亡了吗。 唉 房价,什么时候咱政府也能说句实在话,或者市场也正常一下啊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98 次阅读|2 个评论
韩国人如此点火(转,图)
jlpemail 2009-2-10 17:34
正月十五点火失控引发踩踏4死60伤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11:11 深圳晚报       (东亚两强国,牛年如此火暴,让危机的人们更觉得危机了)   综合新华社上午消息 韩国昌宁郡9日举行庆祝正月十五的点火仪式时,火势失控引发踩踏事件,导致至少4人死亡、60人受伤,另有13人失踪。   警方说,约1.5万人当晚聚集在火旺山,观看庆祝农历新年第一个满月的点火仪式。火焰点燃后,一股强风使火势迅速蔓延至防火道外(右图)。围观群众随即四处逃散。一名警官说,死者包括3名女性和1名男性,伤者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救治。伤者人数可能增加。另外,多名站在山上高处观看仪式的登山者在慌乱中坠崖。   一名目击者说,他当时在距离事发地点50米左右处拍摄点火仪式,我听见后面有人说,火势蔓延至山顶时,许多人掉了下来。他说,火焰和浓烟笼罩山顶,什么都看不清。   昌宁郡距离首都首尔东南方向390公里。当地政府每3年举行一次点火仪式点燃蒲苇,希望大火带来丰收和幸福。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的火暴场面,参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4071 另外 澳大利亚前消防员志愿者涉嫌纵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9日15:35 国际在线 被大火烧死的马匹。 消防员在山林中灭火。 火灾现场。 山林大火现场,烟雾漫天。
个人分类: 科技会场|3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