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管理艺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哪里伸出一只“暴力剪发”的手
xiaoshidaguan 2014-10-16 12:48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广西梧州一初中发生一起“暴力剪发”事件:一黄姓副校长在校内空地上强行给30多名长发男生理发,并广播召集其他师生来围观。除了部分家长支持外,此举受到学生的网络吐槽及一些专家的反对。(10月13日《 北京晚报 》) 按照黄副校长的逻辑,因为《 中学生守则 》规定男生不能留长发,面对那些留有非主流发型的叛逆学生,他有责任去掉他们的长发,即使不当副校长也在所不辞。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一位负责的好校长,让学生遵守“不留长发”的规定,当好学生,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黄副校长亲自披挂上阵为学生理发,从管理上说并不合适。副校长应该考虑更多与学校长远发展有关的战略问题,显然黄副校长为学生亲自理发的行为,有越俎代庖之嫌。从“鸡窝头”的实际效果看,黄副校长也是蹩脚的理发师,他完全可以请专业理发师来做,至少不会闹笑话。 再者,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如何在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又不伤害学生,化强制管理学生为主动遵纪守法,需要教育管理者拥有管理智慧和对学生的人情关怀。黄副校长的强制理发,其管理目标从短期看可能达到了,却是极为简单粗暴的办法,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得不说黄副校长没有拿捏好管理与关怀学生的艺术。 此外,需要更进一步深思的是教育管理的边界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也不再千篇一律,学生在多大程度上享有自由,学校该对哪些学生问题加以默许和规制,或许才是黄副校长和众多教育管理者易忽视的问题。因为教育很容易掉进“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教育管理者只有先明确管什么,如何管,才能有的放矢,张弛有度,让学生在个性发展与学校规训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从此角度看,黄副校长的管理严格以《中学生守则》为纲,且滥伸管理之手,陷入了死守与越界的矛盾之中。 黄副校长“暴力剪发”之所以倍受关注,是因为手伸得过长,干了不该直接管、不擅长管的事,也缺乏管理和关怀学生的平衡术,更暴露出教育管理边界的模糊,即管理者弄不清自己拥有多大程度的管理权限来保障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 要避免此类事件重演,各级各类学校在管理上应该明确边界,在合适的范围内做正确的事及正确地做事。既要有仁爱之心,始终把对学生的爱蕴含于各种学校管理活动中,又要注意管理有度,各司其职,让合适的人管理合适的事。而在开展具体管理工作时则要多研究方式方法,不能好心办坏事,管的同时伤害学生。如此,才能使教育管理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文/肖纲领) 详见个人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db2f7cc0102v3yj.html
个人分类: 教育视界|2591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言碎语“双重标准”
热度 5 zhangpengju 2013-2-4 17:01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逐渐发现很多问题都是人自身的问题。 周围的管理者分两种:引导者和统治者。 他们都有自己的管理艺术,把周围的能量汇聚在某一个地方,积累,迸发。 他们都有自己的双重标准。 科学网很多资深博主都是双重标准的实践者,这类实践者要么是学术水平不足以支撑自己的职务名分,要么是一开始就从管理岗走过来的。 双重标准的实践者的共性是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想要的东西严重不对称。 一个研究组可以短时间内存在相同评价体系下的双重标准,我的感觉是5年。 一个研究组从相同评价体系的双重标准过渡不到统一标准的后果是后劲儿不足,甚至土崩瓦解。 随着科学院评价体系的变化,双重标准很难再继续实施。 管理者应审时度势,忍痛割爱。。。。 。。。。
3746 次阅读|7 个评论
"用贪官,反贪官——玩权术的管理艺术 "古文版
热度 3 yurongming 2011-10-31 16:40
博主按:看了科网转载的一篇古代秘术博文,其不古不今的表达,很不符合复兴伟大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更正如下。 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三日三夜。其中到底说了些什么,史籍中并无记载。而在下有幸得到一部千古不外传的秘籍,是专门讲述治国之道的书,其中就有一段就说到二人的这次谈话,现为读者节录如下: 宇文泰问曰:“国何以立?”          苏绰曰:“具官也。”        宇再问曰:“如何具官?”          曰:“用贪,反贪也。”   宇文泰惑:“何用贪也?”           苏曰:“汝欲人效命,得无实益乎?致之,汝困矣。授权,权不亦钱乎?汝困解矣。”          宇曰:“人食其利,于吾何有乎?”          苏曰:“权即钱也,既得之,何肯舍之。彼权则汝权也,何得而不固之?问鼎天下,大丈夫当如是也。无彼之贪,何来汝权之固也?”          宇大悟,转而惑:“既用之,何反之也?”          苏曰:“此权谋之精也。若用贪,则必反之。非此何足取民之信,何足升平万代也。”          宇大悦:“爱卿尽言无妨也。”       苏曰:“其一,天下焉有不贪之官,不惧贪,惧不逊也。贪以名之,除不逊以实之也。拱手而获百姓之恩,何乐而不为之也。    其二、彼贪,则命握汝手。倘倔,灭之如反掌,何敢不听也。故,反之即驾之也。不用贪,何来驭官之器?彼皆清,则民拥之,倘不逊,何治之也?固除之,则民心不安矣。 必用贪,则天下玩于鼓掌之中也 。”      又曰:“虑之乎?”          宇瞋目:“虑何也?” 苏曰:“彼贪惹民怨何如?”       宇大惊,问曰:“有何妙计?”苏曰:“上天有好生之德,匡扶正义、惩恶除奸、弘扬正气……,吾君之本分也”。 宇笑绝 :“好爱卿,真乃吾之心腹也。民当解孤, 孤殚精竭虑、为国为民,天心可表,惟下贪蒙蔽,真真可恶也 。” (两人相视会心,鱼水之亲不过如此也,爽朗的笑声若干,省略……)     宇再问曰:“倘民怨汹涌,何以处?”  苏曰:“除贪卫民,替天行道,吾君万代圣明之主,何其不忍乎?必诛之!彼不义之财,君亦应笑纳,无搜刮之名,而得搜刮之实, 尧禹汤,无过如此也 。(大笑……)用贪以择心腹,诛贪以除异己,巩固民心,没贪而丰国之库,此乃千秋万代,帝王不传之秘也。” (君臣大笑……)
个人分类: 其他|2557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用贪官,反贪官——玩权术的管理艺术
anan 2011-10-31 15:12
宇文泰是北周开国的奠基者。当他模仿曹操,作北魏的丞相而“挟天子令诸侯”之时,遇到了可与诸葛亮和王猛齐名的苏绰。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二人密谈三日三夜。其中到底说了些什么,史籍中并无记载。而在下有幸得到一部千古不外传的秘籍,是专门讲述治国之道的书,其中就有一段就说到二人的这次谈话,现为读者节录如下: 宇文泰问:“国何以立?”          苏绰答:“具官。”          宇文泰问:“如何具官?”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   宇文泰不解的问:“为什么要用贪官?”           苏绰答:“你要想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人家好处。而你又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权,叫他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处了吗?”          宇文泰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苏绰答:“因为他能得到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牢固了吗。你要知道皇帝人人想坐,如果没有贪官维护你的政权,那么你还怎么巩固统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接着不解的问道:“既然用了贪官,为什么还要反呢?”          苏绰答:“这就是权术的精髓所在。要用贪官,就必须反贪官。只有这样才能欺骗民众,才能巩固政权。”          宇文泰闻听此语大惑,兴奋不已的说:“爱卿快说说其中的奥秘。”       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哪有不贪的官?官不怕贪,怕的是不听你的话。以反贪官为名,消除不听你话的贪官,保留听你话的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对你的拥戴。    其二、官吏只要贪墨,他的把柄就在你的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贪墨为借口灭了他。贪官怕你灭了他,就只有乖乖听你的话。所以,‘反贪官’是你用来驾御贪官的法宝。如果你不用贪官,你就失去了‘反贪官’这个法宝,那么你还怎么驾御官吏?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拥戴,他不听话,你没有借口除掉他;即使硬去除掉,也会引来民情骚动。所以必须用贪官,你才可以清理官僚队伍,使其成为清一色的拥护你的人。”       他又对宇文泰说:“还有呢?”          宇文泰瞪圆了眼问:“还有什么?”   苏绰答:“如果你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么办?”       宇文泰一惊,这却没有想到,便问:“有何妙计可除此患?”   苏绰答:“祭起反贪大旗,加大宣传力度,证明你心系黎民。让民众误认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是那些官吏,把责任都推到这些他们的身上,千万不要让民众认为你是任用贪官的元凶。你必须叫民众认为,你是好的。社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不好好执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问:“那有些民怨太大的官吏怎么办?”   苏绰答:“宰了他,为民伸冤!把他搜刮的民财放进你的腰包。这样你可以不负搜刮民财之名,而得搜刮民财之惠。总之,用贪官来培植死党,除贪官来消除异己,杀贪官来收买人心,没贪财来实己腰包,这就是玩权术的艺术。”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18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社团的“牧猫”艺术
yangwenzhi 2009-2-10 21:13
牧猫,是美国学术界的流行语,主要用来形容管理学者一类人的困难,就好似要把一群猫集中看管一样困难。因为猫天生灵性、高傲、独立。学术社团是学者的集合体、是学者基于交流的自组织,因此学术社团的管理就如同是牧猫,要一个个天生灵性、高傲、独立的学者个体,汇集到一起,并且要让他们彼此的个性都能得到张扬,只能是因势利导,采取协商的组织机制。 相对牧猫,政府的管理也就是一种牧狗(没有骂人的意思)。因为狗是由狼驯化而来,人类在驯化过程通过食物诱惑等方式,把狗训练成服从、忠诚、依恋的秉性。就如同政府的权力来自与纳税人,政府必须对纳税人负责、对纳税人忠诚;同样政府官员下级的权力来自于上级的授权,下级官员必须对上级服从、忠诚。而政府管理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制度安排、人事安排、资源配置、价值导向等来实施管理。所以,政府都喜好抓权、抓资源、抓媒体,因为有了这些政府就可以控制下级。 相对牧猫,企业的管理也就是牧羊了。羊逐水草而生,哪里有水草,哪里就会聚集羊群;羊性情温驯,羊的包团性很强。这就如同企业,那里有利润,那里就会产生企业家、企业团队。羊群效应与市场效应十分相似,羊群看起来散乱,平时在一起会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头羊动起来,其他羊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的狼和不远处更好的草。羊群效应可喻谓人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在信息不对称和预期不确定条件下,羊群效应可产生示范作用和聚集协同作用,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聪明的企业家都善于发挥领头羊和牧羊狗的作用。企业的领头羊就是专业首领、业务带头人。领头羊是羊群自己优胜劣汰、自我竞争脱颖而出的,具有天然的崇高威望,是权和威的自然合一。领头羊是其中体格最健壮、跑得最快、听力最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最为敏锐的羊。领头羊主要靠道德信任和信用;它身先士卒,路上有陷阱,它会第一个掉下去,前面有岔路,它会凭经验作选择,因为它是最危险的,因而它是最有威望的。领头羊是靠拉动来带动羊群往前走的,它只管往前,后面的羊是否掉队它是不管的。牧羊狗就是职业厂长和经理,。牧羊狗是培训出来的,它的权威是由羊群主人赋予的,是主人给的机会。因此,牧羊狗一要忠诚,二要老实,三要听话,四要勤勉,五要对羊群凶。。牧羊狗的领导作用主要是靠法律、法规和规矩。牧羊犬靠推动促使羊群往前走的,它不仅要管跑得快的,也要管跑得慢的,不能让一只羊掉队,否则无法向主人交代。 猫和狗语境不同。摇尾摆臀是狗族向伙伴示好的表示,而这一套身体语言在猫儿们那里却是挑衅的意思;猫在情绪放松表示友好时,喉咙里就会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在狗听来就是想打架。作为学术社团,不能塑造狗喜好的语境,而是要塑造猫喜好的语境,让猫的呼噜呼噜声(学术观点、学术话语)充分表达出来。作为一个学者,如果要做官,很难同时把猫和狗的规定身体语言完美地展现在一起,这就能看出学者做官就不如政治家做官做的大。专家型的官员、领导型的专家无论在官场,还是在学界恐怕都不是一种真正的赞美之词。
个人分类: 科技社团|599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