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畹町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畹町见证滇缅抗战历史
热度 1 nipy 2013-3-30 11:17
畹町见证滇缅抗战历史 — 云南探亲旅游之四 2.16 晨,我们从芒市出发,沿着当年滇缅抗战时修建的滇缅公路南下直达中缅边界口岸畹町,畹町虽小,却见证了滇缅抗战的一段重要历史。 1937 年日寇在我华北制造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我国沿海港口相继沦陷或被日寇封锁,为了开辟一条新的国际通道,中国政府调集20万民工,用八个月修筑了从昆明经中缅边界口岸畹町到缅甸腊戍的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全长1148.4公里,畹町到腊戍187公里。在1938年至1942年5月间,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抗战的输血管和生命线。 1941 年底,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并战略南下,横扫东南亚,入侵泰国、缅甸,欲切断中国抗战的的输血管滇缅公路,并从缅甸入侵云南逼攻昆明、重庆占领全中国。为保证滇缅公路畅通,阻击日军从我西南后方入侵。中国与英国签定了中英协访缅甸协议,并根据这一协议,从云南派出十万远征军,从畹町桥入缅协同英军对日作战,中国运征军在缅甸虽然在一些局部战役中给于入侵缅甸日军以相当的打击,也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日军从缅甸入侵中国的进程,但由于英军的怯战和远征军指挥方面问题,第一次入缅远征军基本上以失败告终,共约六万人牺牲在缅甸(许多牺牲在野人山)。失利的远征军,一部分回到国内,一部撤到印度组成中国驻印军。日军由此从缅甸长驱直入,于1942年5月也是从畹町入侵,滇西怒江以西大片国土沦陷。 1944 年5月,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在云南重组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向盘踞滇西的日寇发起全面反攻,同时中国驻印军与英美联军从印度反攻缅北。中国远征军经松山攻歼战、腾冲攻歼战、龙陵争夺战及芒(芒市)庶(庶放)追歼战。1945年初突破日军在滇西的最后纺线于1月27日收复国门畹盯,并再从畹町追入缅甸。1945年1月27日与一路收复密支那、八莫、木姐而来的中国驻印军与英美联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最终取得滇缅抗战的全面胜利! 下面是我们到畹町拍的几张照片,不知还有多大程度反映出上世纪四十年代滇缅抗战的重大历史信息? 滇缅公路通过这畹町桥从中国直通缅甸 这是在上图看到的畹町桥右侧的畹盯桥老桥,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修建真正的畹町桥,据导游介绍桥两边的铁栏还是当年美国人帮助修建的,十万远征军正是从这个桥上开赴缅甸的。 在畹町桥右侧大树下的这个大滚石就是当年修滇缅公路用的,见证了当年修滇缅公路的艰辛 女武警守卫国门(正面不让照相) “万众筑血路”畹町桥右侧关于当年修筑甸缅公路的宣传栏 “远征壮歌行”、“铸就抗日功”畹町桥右侧关于当年远征军的宣传栏 最近有一部“中国远征军”的电视剧值得一看! 有关链接 * 昆明的兰天白云 云南探亲旅游之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667291 * 昆明翠湖海鸥飞 云南探亲旅游之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668157 * 昆明到芒市11小时 云南探亲旅游之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2499do=blogid=673357
个人分类: 旅游见闻|2382 次阅读|1 个评论
鲜花盛开的小镇-畹町行(二)
热度 3 BihongFu2010 2013-1-20 20:13
鲜花盛开的小镇-畹町行(二)
地处滇西德宏州的畹町,属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旱、雨两季,年均气温21℃,日照时间长、四季常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无霜,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5522.4毫米,5月至10月为雨季,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9%。年均日照时数超过2300小时。 该地区土地肥沃,土壤质地较好,适宜于各种植物生长,境内山川纵横,植被茂密。 我们在这里野外考察时,尽管已经是十二月底,但这里白天非常温暖(温度20 ℃ 左右),到处都是四季如春和鲜花盛开的景象,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些野外期间所照的鲜花盛开的景象。 中缅双语标注的畹町市牌 一城两国--中国畹町与缅甸九谷市同属畹町盆地 春--含苞待放的花朵挂满枝头 春意盎然的鲜花绽放枝头 春--紫色三角梅 夏--红胜似火的三角梅 夏--盛开的鞭炮花 秋--羞涩的香蕉藏在木瓜的后面 秋--农家金黄色的南瓜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5419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