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转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潜意识文化
benlion 2012-6-21 06:53
近现代化的转型和发展过程存在的几点认识: 1 )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明是在之前的中国文明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直接建立在罗马文明上,复兴不是复古而是重新学习和发展; 2 )中国文明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最先进的文明和经济、社会体制,而欧洲处于中世纪的黑暗; 3 )欧洲文明经历了近代文明的实验科学、工业革命,而后又经历现代科学革命和现代艺术的建立时期; 4 )中国从前一代文明也就是明清模式向近代欧洲文明模式转换,仍有很强君权文明的官僚思维、农业文明的饮食行为等; 5 )在对欧美的近代与现代文明的认识不足,近代文明先有哥白尼科学革命,后有英国工业革命,先有大学建立和宗教改革是回归真实信仰,后有民主体制建立; 6 )建立科学文化,在分析逻辑和客观精神上欠缺,而今又对系统科学和综合逻辑的理解缺乏分析与实验基础,总之,近现代西方与中国文明的比较研究不够。 因此,我们在现代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校教育的伦理学或信仰(西方是宗教,中国应该是儒家)教育的根底不足,因而导致今天的社会诚信欠缺; 2 )社会发展,人才为本,现代文化是科学的文化,法律制度实际上是科学的方法用在社会的管理体制设计上,民主的核心仍然是科学的客观精神; 3 )在科学与工业发展上,分析逻辑和精工细作的科学教育和培训欠缺扎实; 4 )在新的科学革命和现代艺术建立之后,系统科学是建立在精细分析基础上,抽象艺术的基础是写实艺术转换成对精神的“写实”,容易出的错误是将粗糙的整体与之混淆。 因此,一种潜意识的深层文化现象为: 1 )在社会上体现出的忧郁症和发牢骚等现象,正是一种古代官僚社会对父母和对父母官观念的一种文化遗迹; 2 )在生活习惯上反映出饮食的吃喝行为,正是一种古代农业文明的文化非物质遗产; 3 )在文化上更多文学思维和艺术主观想象,正是一种重人情世故而缺乏规章和法律制度办事的习惯; 4 )在科学的分析逻辑思维和客观求证的精神上不足,也正是法制不够健全普及的原因,法制建立的本质在基于客观科学精神的一种系统化和细致化社会管理的反馈机制设计。 附 – 评论: 李约瑟的诘问有一个前提:中国古代科学领先世界,然后才问的是近代科学,前者是经验科学,后者是实验科学,试验( experimental )和观察( observational )、客观( evidence )应该是两者共性;但是,后者与前者区别在于分析和受控操作的实验,以及逻辑推理和数学定量的结合。在回答这个问题,中外学者忽略了一个比较科学历史研究,实验科学是从经验科学发展而来 - 这可能是李约瑟问的关键所在 - 才有为何不在中国了?但是,实验科学的建立在思维和理论( interpretation )上还有一个希腊 - 罗马的哲学思辨传统,希腊 - 罗马的理论传统也只有在文艺复兴之后接触东方经验科学的实践、观察传统之后才形成近代实验科学的传统。分析哲学是为何实验科学在欧洲诞生的真实原因之一。 关于独尊儒术,这是一个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范畴,欧洲中世纪的宗教更甚于将其它学科纳入管理之中,儒家尽管有影响人的观点但还没有直接这样干预其它领域的发展,否则在中国也就不会有 3 教 9 流了。 在近现代民主上也存在一个如同儒家与宫廷的分离体制和文官考核的上下升迁制度。
1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老舍小说<<牺牲>>
jlpemail 2012-5-16 23:09
老舍小说 牺牲 言语是奇怪的东西。拿差别说,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些特殊的词汇。只有某人才用某几个字,用法完全是他自己的;除非你明白这整个的人,你决不能了解这几个字。我认识毛先生还是三年前的事。我们俩初次见面的光景,我还记得很清楚,因为我不懂他的话,所以十分注意地听他自己解释,因而附带地也记住了当时的情形。我不懂他的话,可不是因为他不会说国语。他的国语就是经国语推行委员会考试也得公公道道的给八十分。我听得很清楚。但是不明白,假如他用他自己的话写一篇小说,极精美的印出来,我一定是不明白,除非每句都有他自己的注解。   那正是个晴美的秋天,树叶刚有些黄的;蝴蝶们还和不少的秋花游戏着。这是那种特别的天气:在屋里吧,作不下工去,外边好象有点什么向你招手;出来吧,也并没什么一定可作的事:使人觉得工作可惜,不工作也可惜。我就正这么进退两难,看看窗外的天光,我想飞到那蓝色的空中去;继而一想,飞到那里又干什么呢?立起来,又坐下,好多次了,正象外边的小蝴蝶那样飞起去又落下来。秋光把人与蝶都支使得不知怎样好了。   最后,我决定出去看个朋友,仿佛看朋友到底象回事,而可以原谅自己似的。来到街上,我还没有决定去找哪个朋友。天气给了我个建议。这样晴爽的天,当然是到空旷地方去,我便想到光惠大学去找老梅,因为大学既在城外,又有很大的校园。   从楼下我就知道老梅是在屋里呢:他屋子的窗户都开着,窗台上还晒着两条雪白的手巾。我喊了他一声,他登时探出头来,头发在阳光下闪出个白圈儿似的。他招呼我上去,我便连蹦带跳地上了楼。不仅是他的屋子,楼上各处的门与窗都开着呢,一块块的阳光印在地板上,使人觉得非常的痛快。老梅在门口迎接我。他蹋拉着鞋片,穿着短衣,看着很自在;我想他大概是没有功课。    “ 好天气?! ” 我们俩不约而同的问出来,同时也都带出赞美的意思。   屋里敢情还另有一位人呢,我不认识。   老梅的手在我与那位的中间一拉线,我们立刻郑重地带出笑容,而后彼此点头,牙都露出点来,预备问 “ 贵姓 ” 。可是老梅都替我们说了: “—— 君;毛博士。 ” 我们又彼此嗞了嗞牙。我坐在老梅的床上;毛博士背着窗,斜向屋门立着;老梅反倒坐在把椅子;不是他们俩很熟,就是老梅不大敬重这位博士,我想。   一边和老梅闲扯,我一边端详这位博士。这个人有点特别。他 “ 全份武装 ” 地穿着洋服,该怎样的就全怎样,例如手绢是在胸袋里掖着,领带上别着个针,表链在背心的下部横着,皮鞋尖擦得很亮等等。可是衣裳至少也象穿过三年的,鞋底厚得不很自然,显然是曾经换过掌儿。他不是 “ 穿 ” 洋服呢,倒好象是为谁许下了愿,发誓洋装三年似的;手绢必放在这儿,领带的针必别在那儿,都是一种责任,一种宗教上的条律。他不使人觉到穿西服的洋味儿,而令人联想到孝子扶杖披麻的那股勉强劲儿。   他的脸斜对着屋门,原来门旁的墙上有一面不小的镜子,他是照镜子玩呢。他的脸是两头翘,中间洼,象个元宝筐儿,鼻子好象是睡摇篮呢。眼睛因地势的关系 —— 在元宝翅的溜坡上 —— 也显着很深,象两个小圆槽,槽底上有点黑水;下巴往起翘着,因而下齿特别的向外,仿佛老和上齿顶得你出不来我进不去的。   他的身量不高,身上不算胖,也说不上瘦,恰好支得起那身责任洋服,可又不怎么带劲。脖子上安着那个元宝脑袋,脑袋上很负责地长着一大堆黑头发,过度负责地梳得光滑。   他照着镜子,照得有来有去的,似乎很能欣赏他自己的美好。可是我看他特别。他是背着阳光,所以脸的中部有点黑暗,因为那块十分的低洼。一看这点洼而暗的地方,我就赶紧向窗外看看,生怕是忽然阴了天。这位博士把那么晴好的天气都带累得使人怀疑它了。这个人别扭。   他似乎没心听我们俩说什么,同时他又舍不得走开;非常地无聊,因为无聊所以特别注意他自己。他让我想到:这个人的穿洋服与生活着都是一种责任。   我不记得我们是正说什么呢,他忽然转过脸来,低洼的眼睛闭上了一小会儿,仿佛向心里找点什么。及至眼又睁开,他的嘴刚要笑就又改变了计划,改为微声叹了口气,大概是表示他并没在心中找到什么。他的心里也许完全是空的。 “ 怎样,博士? ” 老梅的口气带出来他确是对博士有点不敬重。   博士似乎没感觉到这个。利用叹气的方便,他吹了一口: “ 噗! ” 仿佛天气很热似的。 “ 牺牲太大了! ” 他说,把身子放在把椅子上,脚伸出很远去。    “ 哈佛的博士,受这个洋罪,哎? ” 老梅一定是拿博士开心呢。    “ 真哪! ” 博士的语声差不多是颤着: “ 真哪!一个人不该受这个罪!没有女朋友,没有电影看, ” 他停了会儿,好象再也想不起他还需要什么 —— 使我当时很纳闷,于是总而言之来了一句: “ 什么也没有! ” 幸而他的眼是那样洼,不然一定早已落下泪来;他千真万确地是很难过。    “ 要是在美国? ” 老梅又帮了一句腔。    “ 真哪!哪怕是在上海呢:电影是好的,女朋友是多的, ” 他又止住了。   除了女人和电影,大概他心里没什么了。我想。我试了他一句: “ 毛博士,北方的大戏好啊,倒可以看看。 ” 他楞了半天才回答出来: “ 听外国朋友说,中国戏野蛮! ”   我们都没了话。我有点坐不住了。待了半天,我建议去洗澡;城里新开了一家澡堂,据说设备得很不错。我本是约老梅去,但不能不招呼毛博士一声,他既是在这儿,况且又那么寂寞。   博士摇了摇头: “ 危险哪! ”   我又胡涂了;一向在外边洗澡,还没淹死我一回呢。    “ 女人按摩!澡盆里多么脏! ” 他似乎很害怕。明白了:他心中除了美国,只有上海。    “ 此地与上海不同, ” 我给他解释了这么些。    “ 可是中国还有哪里比上海更文明? ” 他这回居然笑了,笑得很不顺眼 —— 嘴差点碰到脑门,鼻子完全陷进去。 “ 可是上海又比不了美国? ” 老梅是有点故意开玩笑。 “ 真哪! ” 博士又郑重起来: “ 美国家家有澡盆,美国的旅馆间间房子有澡盆!要洗,哗 —— 一放水:凉的热的,随意对;要换一盆,哗 —— 把陈水放了,从新换一盆,哗 ——” 他一气说完,每个 “ 哗 ” 字都带着些吐沫星,好象他的嘴就是美国的自来水龙头。最后他找补了一小句: “ 中国人脏得很! ”   老梅乘博士 “ 哗哗 ” 的工夫,已把袍子、鞋,穿好。博士先走出去,说了一声, “ 再见哪 ” 。说得非常地难听,好象心里满蓄着眼泪似的。他是舍不得我们,他真寂寞;可是他又不能上 “ 中国 ” 澡堂去,无论是多么干净!   等到我们下了楼,走到院中,我看见博士在一个楼窗里面望着我们呢。阳光斜射在他的头上,鼻子的影儿给脸上印了一小块黑;他的上身前后地微动,那个小黑块也忽长忽短地动。我们快走到校门了,我回了回头,他还在那儿立着;独自和阳光反抗呢,仿佛是。   在路上,和在澡堂里,老梅有几次要提说毛博士,我都没接碴儿。他对博士有点不敬,我不愿意被他的意见给我对那个人的印象染上什么颜色,虽然毛博士给我的印象并不甚好。我还不大明白他,我只觉得他象个半生不熟的什么东西 —— 他既不是上海的小流氓,也不是在美国长大的:不完全象中国人,也不完全象外国人。他好象是没有根儿。我的观察不见得正确,可是不希望老梅来帮忙;我愿自己看清楚了他。在一方面,我觉得他别扭;在另一方面,我觉得他很有趣 —— 不是值得交往,是 “ 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 的那种有趣。   不久,我就得到了个机会。老梅托我给代课。老梅是这么个人:谁也不知道他怎样布置的,每学期中他总得请上至少两三个礼拜的假。这一回是,据他说,因为他的大侄子被疯狗咬了,非回家几天不可。   老梅把钥匙交给了我,我虽不在他那儿睡,可是在那里休息和预备功课。   过了两天,我觉出来,我并不能在那儿休息和预备功课。只要我一到那儿,毛博士就象毛儿似的飞了来。这个人寂寞。有时候他的眼角还带着点泪,仿佛是正在屋里哭,听见我到了,赶紧跑过来,连泪也没顾得擦。因此,我老给他个笑脸,虽然他不叫我安安顿顿地休息会儿。   虽然是菊花时节了,可是北方的秋晴还不至于使健康的人长吁短叹地悲秋。毛博士可还是那么忧郁。我一看见他,就得望望天色。他仿佛会自己制造一种苦雨凄风的境界,能把屋里的阳光给赶了出去。   几天的工夫,我稍微明白些他的言语了。他有这个好处:他能满不理会别人怎么向他发楞。谁爱发楞谁发楞,他说他的。他不管言语本是要彼此传达心意的;跟他谈话,我得设想着:我是个留声机,他也是个留声机;说就是了,不用管谁明白谁不明白。怪不得老梅拿博士开玩笑呢,谁能和个留声机推心置腹的交朋友呢?   不管他怎样吧,我总想治治他的寂苦;年青青的不该这样。   我自然不敢再提洗澡与听戏。出去走走总该行了。 “ 怎能一个人走呢?真! ” 博士又叹了口气。    “ 一个人怎就不能走呢? ” 我问。    “ 你总得享受享受吧? ” 他反攻了。    “ 啊! ” 我敢起誓,我没这么胡涂过。    “ 一个人去走! ” 他的眼睛,虽然那么洼,冒出些火来。 “ 我陪着你,那么? ”    “ 你又不是女人, ” 他叹了口长气。   我这才明白过来。   过了半天,他又找补了一句: “ 中国人太脏,街上也没法走。 ”   此路不通,我又转了弯。 “ 找朋友吃小馆去,打网球去;或是独自看点小说,练练字 ……” 我把销磨光阴的办法提出一大堆;有他那套责任洋服在面前,我不敢提那些更有意义的事儿。   他的回答倒还一致,一句话抄百宗:没有女人,什么也不能干。    “ 那么,找女人去好啦! ” 我看准阵式,总攻击了。 “ 那不是什么难事。 ”    “ 可是牺牲又太大了! ” 他又放了胡涂炮。    “ 嗯? ” 也好,我倒有机会练习眨巴眼了;他算把我引入了迷魂阵。    “ 你得给她买东西吧?你得请她看电影,吃饭吧? ” 他好象是审我呢。   我心里说: “ 我管你呢! ”    “ 当然得买,当然得请。这是美国规矩,必定要这样。可是中国人穷啊;我,哈佛的博士,才一个月拿二百块洋钱 —— 我得要求加薪! —— 哪里省得出这一笔费用? ” 他显然是说开了头,我很注意地听。 “ 要是花了这么一笔钱,就顺当地订婚、结婚,也倒好喽,虽然订婚要花许多钱,还能不买俩金戒指么?金价这么贵!结婚要花许多钱,蜜月必须到别处玩去,美国的规矩。家中也得安置一下:钢丝床是必要的,洋澡盆是必要的,沙发是必要的,钢琴是必要的,地毯是必要的。哎,中国地毯还好,连美国人也喜爱它!这得用几多钱?这还是顺当的话,假如你花了许多钱买东西,请看电影,她不要你呢?钱不是空花了?美国常有这种事呀,可是美国人富哇。拿哈佛说,男女的交际,单讲吃冰激凌的钱,中国人也花不起!你看 ——”   我等了半天,他也没有往下说,大概是把话头忘了;也许是被 “ 中国 ” 气迷糊了。   我对这个人没办法。他只好苦闷他的吧。   在老梅回来以前,我天天听到些美国的规矩,与中国的野蛮。还就是上海好一些,不幸上海还有许多中国人,这就把上海的地位低降了一大些。对于上海,他有点害怕:野鸡、强盗、杀人放火的事,什么危险都有,都是因为有中国人 —— 而不是因为有租界。他眼中的中国人,完全和美国电影中的一样。 “ 你必须用美国的精神作事,必须用美国人的眼光看事呀! ” 他谈到高兴的时候 —— 还算好,他能因为谈讲美国而偶尔地笑一笑 —— 老这样嘱咐我。什么是美国精神呢?他不能简单地告诉我。他得慢慢地讲述事实,例如家中必须有澡盆,出门必坐汽车,到处有电影园,男人都有女朋友,冬天屋里的温度在七十以上,女人们好看,客厅必有地毯 …… 我把这些事都串在一处,还是不大明白美国精神。 老梅回来了,我觉得有点失望:我很希望能一气明白了毛博士,可是老梅一回来,我不能天天见他了。这也不能怨老梅。本来吗,咬他的侄子的狗并不是疯的,他还能不回来吗?   把功课教到哪里交待明白了,我约老梅去吃饭。就手儿请上毛博士。我要看看到底他是不能享受 “ 中国 ” 式的交际呢,还是他舍不得钱。   他不去。可是善意地辞谢: “ 我们年青的人应当省点钱,何必出去吃饭呢,我们将来必须有个小家庭,象美国那样的。钢丝床、澡盆、电炉, ” 说到这儿,他似乎看出一个理想的小乐园:一对儿现代的亚当夏娃在电灯下低语。 “ 沙发,两人读着《结婚的爱》,那是真正的快乐,真哪!现在得省着点 ……”   我没等他说完,扯着他就走。对于不肯花钱,是他有他的计划与目的,假如他的话是可信的;好了,我看看他享受一顿可口的饭不享受。   到了饭馆,我才明白了,他真不能享受!他不点菜,他不懂中国菜。 “ 美国也有很多中国饭铺,真哪。可是,中国菜到底是不卫生的。上海好,吃西餐是方便的。约上女朋友吃吃西餐,倒那个! ”   我真有心告诉他,把他的姓改为 “ 毛尔 ” 或 “ 毛利司 ” ,岂不很那个?可是没好意思。我和老梅要了菜。   菜来了,毛博士吃得确不带劲。他的洼脸上好象要滴下水来,时时的向着桌上发楞。老梅又开玩笑了: “ 要是有两三个女朋友,博士? ”   博士忽然地醒过来: “ 一男一女;人多了是不行的。真哪。   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两个人炖一只鸡吃吃,真惬意! ”“ 也永远不请客? ” 老梅是能板着脸装傻的。    “ 美国人不象中国人这样乱交朋友,中国人太好交朋友了,太不懂爱惜时间,不行的! ” 毛博士指着脸子教训老梅。   我和老梅都没挂气;这位博士确是真诚,他真不喜欢中国人的一切 —— 除了地毯。他生在中国,最大的牺牲,可是没法儿改善。他只能厌恶中国人,而想用全力组织个美国式的小家庭,给生命与中国增点光。自然,我不能相信美国精神就象是他所形容的那样,但是他所看见的那些,他都虔诚地信奉,澡盆和沙发是他的神。我也想到,设若他在美国就象他在中国这样,大概他也是没看见什么。可是他的确看见了美国的电影园,的确看见了中国人不干净,那就没法办了。   因此,我更对他注意了。我决不会治好他的苦闷,也不想分这份神了。我要看清楚他到底是怎回事。   虽然不给老梅代课了,可还不断找他去,因此也常常看到毛博士。有时候老梅不在,我便到毛博士屋里坐坐。   博士的屋里没有多少东西。一张小床,旁边放着一大一小两个铁箱。一张小桌,铺着雪白的桌布,摆着点文具,都是美国货。两把椅子,一张为坐人,一张永远坐着架打字机。另有一张摇椅,放着个为卖给洋人的团龙绣枕。他没事儿便在这张椅上摇,大概是想把光阴摇得无可奈何了,也许能快一点使他达到那个目的。窗台上放着几本洋书。墙上有一面哈佛的班旗,几张在美国照的像片。屋里最带中国味的东西便是毛博士自己,虽然他也许不愿这么承认。   到他屋里去过不是一次了,始终没看见他摆过一盆鲜花,或是贴上一张风景画或照片。有时候他在校园里偷折一朵小花,那只为插在他的洋服上。这个人的理想完全是在创造一个人为的,美国式的,暖洁的小家庭。我可以想到,设若这个理想的小家庭有朝一日实现了,他必定放着窗帘,就是外面的天色变成紫的,或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他也没那么大工夫去看一眼。大概除了他自己与他那点美国精神,宇宙一切并不存在。   在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个。我们的谈话限于金钱、洋服、女人、结婚、美国电影。有时候我提到政治,社会的情形、文艺,和其他的我偶尔想起或哄动一时的事,他都不接碴儿。不过,设若这些事与美国有关系,他还肯敷衍几句,可是他另有个说法。比如谈到美国政治,他便告诉我一件事实:美国某议员结婚的时候,新夫妇怎样的坐着汽车到某礼拜堂,有多少巡警去维持秩序,因为教堂外观者如山如海!对别的事也是如此,他心目中的政治、美术、和无论什么,都是结婚与中产阶级文化的光华方面的附属物。至于中国,中国还有政治、艺术、社会问题等等?他最恨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不好,当然其他的一切也不好。对中国电影最不满意的地方便是男女不搂紧了热吻。   几年的哈佛生活,使他得到那点美国精神,这我明白。我不明白的是:难道他不是生在中国?他的家庭不是中国的?他没在中国 —— 在上美国以前 —— 至少活了二十来岁?为什么这样不明白不关心中国呢?   我试探多少次了,他的家中情形如何,求学与作事的经验 …… 哼!他的嘴比石头子儿还结实!这就奇怪了,他永远赶着别人来闲扯,可是他又不肯说自己的事!   和他交往快一年了,我似乎看出点来:这位博士并不象我所想的那么简单。即使他是简单,他的简单必是另一种。他必是有一种什么宗教性的戒律,使他简单而又深密。   他既不放松了嘴,我只好从新估定他的外表了。每逢我问到他个人的事,我留神看他的脸。他不回答我的问题,可是他的脸并没完全闲着。他一定不是个坏人,他的脸出卖了他自己。他的深密没能完全胜过他的简单,可是他必须要深密。或者这就是毛博士之所以为毛博士了;要不然,还有什么活头呢。人必须有点什么抓得住自己的东西。有的人把这点东西永远放在嘴边上,有的人把它永远埋在心里头。办法不同,立意是一个样的。毛博士想把自己拴在自己的心上。他的美国精神与理想的小家庭是挂在嘴边上的,可是在这后面,必是在这 “ 后面 ” 才有真的他。   他的脸,在我试问他的时候,好象特别的洼了。从那最洼的地方发出一点黑晦,慢慢地布满了全脸,象片雾影。他的眼,本来就低深不易看到,此时便更往深处去了,仿佛要完全藏起去。他那些彼此永远挤着的牙轻轻咬那么几下,耳根有点动,似乎是把心中的事严严地关住,唯恐走了一点风。然后,他的眼忽然发出些光,脸上那层黑影渐渐地卷起,都卷入头发里去。 “ 真哪! ” 他不定说什么呢,与我所问的没有万分之一的关系。他胜利了,过了半天还用眼角撩我几下。只设想他一生下来便是美国博士,虽然是简截的办法,但是太不成话。问是问不出来,只好等着吧。反正他不能老在那张椅上摇着玩,而一点别的不干。 光阴会把人事筛出来。果然,我等到一件事。   快到暑假了,我找老梅去。见着老梅,我当然希望也见到那位苦闷的象征。可是博士并没露面。   我向外边一歪头 “ 那位呢? ”    “ 一个多星期没露面了, ” 老梅说。    “ 怎么了? ”    “ 据别人说,他要辞职,我也知道的不多, ” 老梅笑了笑, “ 你晓得,他不和别人谈私事。 ”    “ 别人都怎说来? ” 我确是很热心的打听。    “ 他们说,他和学校订了三年的合同。 ”    “ 你是几年? ”    “ 我们都没合同,学校只给我们一年的聘书。 ”“ 怎么单单他有呢? ”    “ 美国精神,不订合同他不干。 ”   整象毛博士!   老梅接着说: “ 他们说,他的合同是中英文各一份,虽然学校是中国人办的。博士大概对中国文字不十分信任。他们说,合同订得是三年之内两方面谁也不能辞谁,不得要求加薪,也不准减薪。双方签字,美国精神。可是,干了一年 —— 这不是快到暑假了吗 —— 他要求加薪,不然,他暑假后就不来了。 ”    “ 呕, ” 我的脑子转了个圈。 “ 合同呢? ”    “ 立合同的时候是美国精神,不守合同的时候便是中国精神了。 ” 老梅的嘴往往失于刻薄。   可是他这句话暗示出不少有意思的意思来。老梅也许是顺口地这么一说,可是正说到我的心坎上。 “ 学校呢? ” 我问。 “ 据他们说,学校拒绝了他的请求;当然,有合同嘛。 ”“ 他呢? ”    “ 谁知道!他自己的事不对别人讲。就是跟学校有什么交涉,他也永远是写信,他有打字机。 ”    “ 学校不给他增薪,他能不干了吗? ”    “ 没告诉你吗,没人知道! ” 老梅似乎有点看不起我。 “ 他不干,是他自己失了信用;可是我准知道,学校也不会拿着合同跟他打官司,谁有工夫闹闲气。 ”    “ 你也不知道他要求增薪的理由?呕,我是胡涂虫! ” 我自动地撤销这一句,可是又从另一方面提出一句来: “ 似乎应当有人去劝劝他! ”    “ 你去吧;没我! ” 老梅又笑了。 “ 请他吃饭,不吃;喝酒,不喝;问他什么,不说;他要说的,别人听着没味儿;这么个人,谁有法儿象个朋友似的去劝告呢? ”    “ 你可也不能说,这位先生不是很有趣的? ”    “ 那要凭怎么看了。病理学家看疯人都很有趣。 ” 老梅的语气不对,我听着。想了想,我问他: “ 老梅,博士得罪了你吧?我知道你一向对他不敬,可是 ——” 他笑了。 “ 耳朵还不离,有你的!近来真有点讨厌他了。一天到晚,女人女人女人,谁那么爱听! ”    “ 这还不是真正的原因, ” 我又给了他一句。我深知道老梅的为人:他不轻易佩服谁;可是谁要是真得罪了他,他也不轻易的对别人讲论。原先他对博士不敬,并无多少含意,所以倒肯随便的谈论;此刻,博士必是真得罪了他,他所以不愿说了。不过,经我这么一问,他也没了办法。 “ 告诉你吧, ” 他很勉强地一笑: “ 有一天,博士问我,梅先生,你也是教授?我就说了,学校这么请的我,我也没法。可是,他说,你并不是美国的博士?我说,我不是;美国博士值几个子儿一枚?我问他。他没说什么,可是脸完全绿了。这还不要紧,从那天起,他好象死记上了我。他甚至写信质问校长:梅先生没有博士学位,怎么和有博士学位的 —— 而且是美国的 —— 挣一样多的薪水呢?我不晓得他从哪里探问出我的薪金数目。 ”    “ 校长也不好,不应当让你看那封信。 ”    “ 校长才不那么胡涂;博士把那封信也给了我一封,没签名。他大概是不屑与我为伍。 ” 老梅笑得更不自然了。青年都是自傲的。    “ 哼,这还许就是他要求加薪的理由呢! ” 我这么猜。 “ 不知道。咱们说点别的? ”   辞别了老梅,我打算在暑假放学之前至少见博士一面,也许能够打听出点什么来。凑巧,我在街上遇见了他。他走得很急。眉毛拧着,脸洼得象个羹匙。不象是走道呢,他似乎是想把一肚子怨气赶出去。    “ 哪儿去,博士? ” 我叫住了他。    “ 上邮局去, ” 他说,掏出手绢 —— 不是胸袋掖着的那块 —— 擦了擦汗。    “ 快暑假了,到哪里去休息? ”    “ 真哪!听说青岛很好玩,象外国。也许去玩玩。不过 ——”   我准知道他要说什么,所以没等 “ 不过 ” 的下回分解说出来,便又问: “ 暑假后还回来吗? ”    “ 不一定。 ” 或者因为我问得太急,所以他稍微说走了嘴:不一定自然含有不回来的意思。他马上觉到这个,改了口: “ 不一定到青岛去。 ” 假装没听见我所问的。 “ 一定到上海去的。痛快地看几次电影;在北方作事,牺牲太大了,没好电影看!上学校来玩啊,省得寂寞! ” 话还没说利落,他走开了,一迈步就露出要跑的趋势。   我不晓得他那个 “ 省得寂寞 ” 是指着谁说的。至于他的去留,只好等暑假后再看吧。   刚一考完,博士就走了,可是没把东西都带去。据老梅的猜测:博士必是到别处去谋事,成功呢便用中国精神硬不回来,不管合同上定的是几年。找不到事呢就回来,表现他的美国精神。事实似乎与这个猜测相合:博士支走了三个月的薪水。我们虽不愿往坏处揣度人,可是他的举动确是令人不能完全往好处想。薪水拿到手里究竟是牢靠些,他只信任他自己,因为他常使别人不信任他。   过了暑假,我又去给老梅代课。这回请假的原因,大概连老梅自己也不准知道,他并没告诉我嘛。好在他准有我这么个替工,有原因没有的也没多大关系了。   毛博士回来了。   谁都觉得这么回来是怪不得劲的,除了博士自己。他很高兴。设若他的苦闷使人不表同情,他的笑脸看起来也有点多余。他是打算用笑表示心中的快活,可是那张脸不给他作劲。他一张嘴便象要打哈欠,直到我看清他的眼中没有泪,才醒悟过来;他原来是笑呢。这样的笑,笑不笑没多大关系。他紧这么笑,闹得我有点发毛咕。 “ 上青岛去了吗? ” 我招呼他。他正在门口立着。 “ 没有。青岛没有生命,真哪! ” 他笑了。    “ 啊? ”    “ 进来,给你件宝贝看! ”   我,傻子似的,跟他进去。   屋里和从前一样,就是床上多了一个蚊帐。他一伸手从蚊帐里拿出个东西,遮在身后: “ 猜! ”   我没这个兴趣。    “ 你说是南方女人,还是北方女人好? ” 他的手还在背后。我永远不回答这样的问题。   他看我没意思回答,把手拿到前面来,递给我一张像片。而后肩并肩的挤着我,脸上的笑纹好象真要往我脸上走似的;没说什么;他的嘴也不知是怎么弄的,直唧唧的响。   女人的像片。拿像片断定人的美丑是最容易上当的,我不愿说这个女人长得怎么样。就它能给我看到的,不过是年纪不大,头发烫得很复杂而曲折,小脸,圆下颏,大眼睛。不难看,总而言之。    “ 定了婚,博士? ” 我笑着问。   博士笑得眉眼都没了准地方,可是没出声。   我又看了看像片,心中不由得怪难过的。自然,我不能代她断定什么;不过,我倘若是个女子 ……“ 牺牲太大了! ” 博士好容易才说出话来: “ 可是值得的,真哪!现在的女人多么精,才二十一岁,什么都懂,仿佛在美国留过学!头一次我们看完电影,她无论怎说也得回家,精呀!第二次看电影,还不许我拉她的手,多么精!电影票都是我打的!最后的一次看电影才准我吻了她一下,真哪!花多少钱也值得,没空花了;我临来,她送我到车站,给我买来的水果!花点钱,值得,她永远是我的;打野鸡不行呀,花多少钱也不行,而且有危险的!从今天起,我要省钱了。 ” 我插进去一句: “ 你一向花钱还算多吗? ”    “ 哎哟! ” 元宝底上的眼睛居然努出来了。 “ 怎么不费钱!一个人,吃饭,洗衣服。哪样不花钱!两个人也不过花这么多,饭自己作,衣服自己洗。夫妇必定要互助呀。 ”“ 那么,何必格外省钱呢? ”    “ 钢丝床要的吧?澡盆要的吧?沙发要的吧?钢琴要的吧?结婚要花钱的吧?蜜月要花钱的吧?家庭是家庭哟! ” 他想了想: “ 结婚请牧师也得送钱的! ”    “ 干吗请牧师? ”    “ 郑重;美国的体面人都请牧师证婚,真哪! ” 他又想了想:路费!她是上海的;两个人从上海到这里坐二等车!中国是要不得的,三等车没法坐的!你算算一共要几多钱?你算算看! ” 他的嘴咕弄着,手指也轻轻地掐,显然是算这笔账呢。大概是一时算不清,他皱了皱眉。紧跟着又笑了: “ 多少钱也得花的!假如你买个五千元的钻石,不是为戴上给人看么?一个南方美人,来到北方,我的,能不光荣些么?真哪,她是上海最美的女子;这还不值得牺牲么?一个人总得牺牲的! ”   我始终还是不明白什么是牺牲。   替老梅代了一个多月的课,我的耳朵里整天嗡嗡着上海、结婚、牺牲、光荣、钢丝床 …… 有时候我编讲义都把这些编进去,而得从新改过;他已把我弄胡涂了。我真盼老梅早些回来,让我去清静两天吧。观察人性是有意思的事,不过人要象年糕那样粘,把我的心都粘住,我也有受不了的时候。   老梅还有五六天就回来了。正在这个时候,博士又出了新花样。他好象一篇富于技巧的文章,正在使人要生厌的时候,来几句漂亮的。   他的喜劲过去了。除了上课以外,他总在屋里拍拉拍拉的打字。拍拉过一阵,门开了,溜着墙根,象条小鱼似的,他下楼去送信。照直去,照直回来;在屋里咚咚地走。走着走着,叹一口气,声音很大,仿佛要把楼叹倒了,以便同归于尽似的。叹过气以后,他找我来了,脸上带着点顶惨淡的笑。 “ 噗! ” 他一进门先吹口气,好象屋中尽是尘土。然后, “ 你们真美呀,没有伤心的事! ”   他的话老有这么种别致的风格,使人没法答碴儿。好在他会自动的给解释: “ 没法子活下去,真哪!哭也没用,光阴是不着急的!恨不能飞到上海去! ”    “ 一天写几封信? ” 我问了句。    “ 一百封也是没用的!我已经告诉她,我要自杀了!这样不是生活,不是! ” 博士连连摇头。    “ 好在到年假才还不到三个月。 ” 我安慰着他, “ 不是年假里结婚吗? ”   他没有回答,在屋里走着。待了半天: “ 就是明天结婚,今天也是难过的! ”   我正在找些话说,他忽然象忘了些什么重要的事,一闪似的便跑出去。刚进到他的屋中,拍拉,拍拉,拍,打字机又响起来。   老梅回来了。我在年假前始终没找他去。在新年后,他给我转来一张喜帖。用英文印的。我很替毛博士高兴,目的达到了,以后总该在生命的别方面努力了。   年假后两三个星期了,我去找老梅。谈了几句便又谈到毛博士。    “ 博士怎样? ” 我问, “ 看见博士太太没有? ”“ 谁也没看见她;他是除了上课不出来,连开教务会议也不到。 ”    “ 咱俩看看去? ”   老梅摇了头: “ 人家不见,同事中有碰过钉子的了。 ”   这个,引动了我的好奇心。没告诉老梅,我自己要去探险。   毛博士住着五间小平房,院墙是三面矮矮的密松。远远的,我看见院中立着个女的,细条身材,穿着件黑袍,脸朝着阳光。她一动也不动,手直垂着,连蓬松的头发好象都镶在晴冷的空中。我慢慢地走,她始终不动。院门是两株较高的松树,夹着一个绿短棚子。我走到这个小门前了,与她对了脸。她象吓了一跳,看了我一眼,急忙转身进去了。在这极短的时间内,我得了个极清楚的印象:她的脸色青白,两个大眼睛象迷失了的羊的那样悲郁,头发很多很黑,和下边的长黑袍联成一段哀怨。她走得极轻快,好象把一片阳光忽然全留在屋子外边。我没去叫门,慢慢地走回来了。我的心中冷了一下,然后觉得茫然地不自在。到如今我还记得这个黑衣女。   大概多数的男人对于女性是特别显着侠义的。我差不多成了她的义务侦探了。博士是否带她常出去玩玩,譬如看看电影?他的床是否钢丝的?澡盆?沙发?当他跟我闲扯这些的时候,我觉得他毫无男子气。可是由看见她以后,这些无聊的事都在我心中占了重要的地位;自然,这些东西的价值是由她得来的。我钻天觅缝地探听,甚至于贿赂毛家的仆人 —— 他们用着一个女仆。我所探听到的是他们没出去过,没有钢丝床与沙发。他们吃过一回鸡,天天不到九点钟就睡觉 …… 我似乎明白些毛博士了。凡是他口中说的 —— 除了他真需要个女人 —— 全是他视为作不到的;所以作不到的原因是他爱钱。他梦想要作个美国人;及至来到钱上,他把中国固有的夫为妻纲又搬出来了。他是个自私自利而好摹仿的猴子。设若他没上过美国,他一定不会这么样,他至少在人情上带出点中国气来。他上过美国,觉着他为中国当个国民是非常冤屈的事。他可以依着自己的方便,在所谓的美国精神装饰下,作出一切。结婚,大概只有早睡觉的意思。   我没敢和老梅提说这个,怕他耻笑我;说真的,我实在替那个黑衣女抱不平。可是,我不敢对他说;他的想象是往往不易往厚道里走的。   春假了,由老梅那里我听来许多人的消息:有的上山去玩,有的到别处去逛,我听不到博士夫妇的。学校里那么多人,好象没人注意他们俩 —— 按一般的道理说,新夫妇是最使人注意的。   我决定去看看他们。   校园里的垂柳已经绿得很有个样儿了。丁香花可是才吐出颜色来。教员们,有的没去旅行,差不多都在院中种花呢。到了博士的房子左近,他正在院中站着。他还是全份武装地穿着洋服,虽然是在假期里。阳光不易到的地方,还是他的脸的中部。隔着松墙我招呼了他一声: “ 没到别处玩玩去,博士? ”    “ 哪里也没有这里好, ” 他的眼撩了远处一下。 “ 美国人不是讲究旅行么? ” 我一边说一边往门那里凑。   他没回答我。看着我,他直往后退,显出不欢迎我进去的神气。我老着脸,一劲地前进。他退到屋门,我也离那儿不远了。他笑得极不自然了,牙咬了两下,他说了话: “ 她病了,改天再招待你呀。 ”    “ 好吧, ” 我也笑了笑。    “ 改天来 ——” 他没说完下半截便进去了。   我出了门,校园中的春天似乎忽然逃走了。我非常不痛快。   又过了十几天,我给博士一个信儿,请他夫妇吃饭。我算计着他们大概可以来;他不交朋友,她总不会也愿永远囚在家中吧?   到了日期,博士一个人来了。他的眼边很红,象是刚揉了半天的。脸的中部特别显着洼,头上的筋都跳着。    “ 怎啦,博士? ” 我好在没请别人,正好和他谈谈。    “ 妇人,妇人都是坏的!都不懂事!都该杀的! ”“ 和太太吵了嘴? ” 我问。    “ 结婚是一种牺牲,真哪!你待她天好,她不懂,不懂! ” 博士的泪落下来了。    “ 到底怎回事? ”   博士抽答了半天,才说出三个字来: “ 她跑了! ” 他把脑门放在手掌上,哭起来。   我没想安慰他。说我幸灾乐祸也可以,我确是很高兴,替她高兴。   待了半天,博士抬起头来,没顾得擦泪,看着我说: “ 牺牲太大了!叫我,真!怎样再见人呢?!我是哈佛的博士,我是大学的教授!她一点不给我想想!妇人! ”“ 她为什么走了呢? ” 我假装皱上眉。    “ 不晓得。 ” 博士净了下鼻子。 “ 凡是我以为对的,该办的,我都办了。 ”    “ 比如说? ”    “ 储金,保险,下课就来家陪她,早睡觉,多了,多了!是我见到的,我都办了;她不了解,她不欣赏!每逢上课去,我必吻一下,还要怎样呢?你说! ”   我没的可说,他自己接了下去。他是真憋急了,在学校里他没一个朋友。 “ 妇女是不明白男人的!定婚,结婚,已经花了多少钱,难道她不晓得?结婚必须男女两方面都要牺牲的。我已经牺牲了那么多,她牺牲了什么?到如今,跑了,跑了! ” 博士立起来,手插在裤袋里,眉毛拧着: “ 跑了! ”“ 怎办呢? ” 我随便问了句。    “ 没女人我是活不下去的! ” 他并没看我,眼看着他的领带。 “ 活不了! ”    “ 找她去? ”    “ 当然!她是我的!跑到天边,没我,她是个 ‘ 黑 ’ 人!她是我的,那个小家庭是我的,她必得老跟着我! ” 他又坐下了,又用手托住脑门。    “ 假如她和你离婚呢? ”    “ 凭什么呢?难道她不知道我爱她吗?不知道那些钱都是为她花了吗?就没一点良心吗?离婚?我没有过错! ”“ 那是真的。 ” 我自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他抬头看了我一眼,气好象消了些,舐了舐嘴唇,叹了口气: “ 真哪,我一见她脸上有些发白,第二天就多给她一个鸡子儿吃!我算尽到了心! ” 他又不言语了,呆呆的看着皮鞋尖。    “ 你知道她上哪儿了? ”   博士摇了摇头。又坐了会儿,他要走。我留他吃饭,他又摇头: “ 我回去,也许她还回来。我要是她,我一定回来。她大概是要回来的。我回去看看。我永远爱她,不管她待我怎样。 ” 他的泪又要落下来,勉强地笑了笑,抓起帽子就往外走。   这时候,我有点可怜他了。从一种意义上说,他的确是个牺牲者 —— 可是不能怨她。   过了两天,我找他去,他没拒绝我进去。   屋里安设得很简单,除了他原有的那份家具,只添上了两把藤椅,一张长桌,桌上摆着他那几本洋书。这是书房兼客厅;西边有个小门,通到另一间去,挂着个洋花布单帘子。窗上都挡着绿布帘,光线不十分足。地板上铺着一领厚花席子。屋里的气味很象个欧化了的日本家庭,可是没有那些灵巧的小装饰。   我坐在藤椅上,他还坐那把摇椅,脸对着花布帘子。我们俩当然没有别的可谈。他先说了话: “ 我想她会回来,到如今竟自没消息,好狠心! ” 说着,他忽然一挺身,象是要立起来,可是极失望地又缩下身去。原来这个花布帘被一股风吹得微微一动。   这个人已经有点中了病!我心中很难过了。可是,我一想结婚刚三个多月,她就逃走,想必她是真受不住了;想必她也看出来,这个人是无希望改造的。三个月的监狱生活是满可以使人铤而走险的。况且,夫妇的生活,有时候能使人一天也受不住的 —— 由这种生活而起的厌恶比毒药还厉害。我由博士的气色和早睡的习惯已猜到一点,现在我要由他口中证实了。我和他谈一些严肃的话之后便换换方向,谈些不便给多于两个人听的。他也很喜欢谈这个,虽然更使他伤心。 他把这种事叫 “ 爱 ” 。他很 “ 爱 ” 她。他还有个理论: “ 因为我们用脑子,所以我们懂得怎样 ‘ 爱 ’ ,下等人不懂! ”   我心里说, “ 要不然她怎么会跑了呢! ”   他告诉我许多这种经验,可是临完更使他悲伤 —— 没有女人是活不下去的!我去了几次,慢慢地算是明白了他一点:对于女人,他只管 “ 爱 ” ,而结婚与家庭设备的花费是 “ 爱 ” 的代价。这个代价假如轻一点, “ 博士 ” 会给增补上所欠的分量。 “ 一个美国博士,你晓得,在女人心中是占分量的。 ” 他说,附带着告诉我: “ 你想要个美的,大学毕业的,年青的,品行端正的女人,先去得个博士,真哪! ”   他的气色一天不如一天了。对那个花布帘,他越发注意了;说着说着话,他能忽然立起来,走过去,掀一掀它。而后回来,坐下,不言语好大半天。他的脸比绿窗绿得暗一些。   可是他始终没要找她去,虽然嘴里常这么说。我以为即使他怕花了钱而找不到她,也应当走一走,或至少是请几天假。为什么他不躲几天,而照常的上课,虽然是带着眼泪?后来我才明白:他要大家同情他,因为他的说法是这样: “ 嫁给任何人,就属于任何人,况且嫁的是博士?从博士怀中逃走,不要脸,没有人味! ” 他不能亲自追她去。但是他需要她,他要 “ 爱 ” 。他希望她回来,因为他不能白花了那些钱。这个,尊严与 “ 爱 ” ,牺牲与耻辱,使他进退两难,啼笑皆非,一天不定掀多少次那个花布帘。他甚至于后悔没娶个美国女人了,中国女人是不懂事,不懂美国精神的!   木槿花一开,就快放暑假了。毛博士已经几天没有出屋子。据老梅说,博士前几天还上课,可是在课堂上只讲他自己的事,所以学校请他休息几天。   我又去看他,他还穿着洋服在椅子上摇呢,可是脸已不象样儿了,最洼的那一部分已经象陷进去的坑,眼睛不大爱动了,可是他还在那儿坐着。我劝他到医院去,他摇头: “ 她回来,我就好了;她不回来,我有什么法儿呢? ” 他很坚决,似乎他的命不是自己的。 “ 再说, ” 他喘了半天气才说出来: “ 我已经天天喝牛肉汤;不是我要喝,是为等着她;牺牲,她跑了我还得为她牺牲! ”   我实在找不到话说了。这个人几乎是可佩服的了。待了半天,他的眼忽然亮了,抓住椅子扶手,直起胸来,耳朵侧着, “ 听!她回来了!是她! ” 他要立起来,可是只弄得椅子前后的摇了几下,他起不来。   外边并没有人。他倒了下去,闭上了眼,还喘着说: “ 她 —— 也 —— 许 —— 明天来。她是 —— 我 —— 的! ” 暑假中,学校给他家里打了电报,来了人,把他接回去。以后,没有人得到过他的信。有的人说,到现在他还在疯人院里呢。 (博主觉得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个文化转型的失败者,毛博士是吸取了两种文化毒素的牺牲品;实际上,只要涉及到了空间和身份的转换的时候,总有适应的,有落伍被淘汰的.愿 毛博士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少.... )
个人分类: 小说场|3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园林》:服务行业 继承与发展
热度 1 gardening 2011-12-29 12:48
媒体作为行业的前沿与窗口,一直是服务和引领学科与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2011年,“风景园林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这无疑是学科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园林绿化行业发展的大事。目前,我国风景园林学科自身建设与一级学科的要求还有差距,《中国园林》责无旁贷地承担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任;面对城市绿化的蓬勃发展,作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两本期刊之一,《园林》理应更多地承担服务和引领行业发展的责任与义务。 多年来,《园林》一直定位在科普期刊,与行业发展若即若离,常常在服务行业发展与大众需求之间摇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类的科普更容易从网络获取;同时,园林、景观和花卉类期刊家族不断膨大,面对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同类媒体杂志的竞争,合理定位与错位细分更加迫切。 作为公益性行业期刊,《园林》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行业的需求和支持,更需要从服务行业中寻求自己的“生态位”和“发展极”。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园林》转型发展之路,本着“服务园林行业发展,倡导健康绿色生活”的宗旨,直面和剖析园林绿化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强化专题和特色栏目,以“专业、深度、新颖”为目标,提高质量,为园林绿化行业发展传播新理念、新思路、新设计、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为行业的交流与发展“搭台唱戏”。 园林绿化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 各种观点的沟通与碰撞,本刊将继续培育观点交流和交锋平台,透视热点,争鸣观点,拓展思路。欢迎作者和读者就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行业发展问题进行评论和辨析,畅所欲言,促进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以老公园为代表的绿地改造和提升已经成为城市绿化转型发展的重点,本刊将新辟老公园改造栏目,以 案例剖析与技术探讨相结合,交流 植物群落优化和休闲功能提升理论与技术,更好地发挥公园绿地的生态、景观与社会服务功能。 文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的灵魂,园林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园林文化的探讨多囿于传统园林。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历史机遇中,本刊愿意为当代园林文化的交流与探讨提供舞台,探讨文化内涵丰富公园绿地的营建经验与教训,促进城市绿地更好地传承城市优秀文化和展示现代城市文明。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园林》积淀了浑厚的基础,也背负了不薄的包袱,我们在渴望与焦虑中前行,在开拓与耕耘中发展。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组建了新的顾问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衷心感谢这些知名专家欣然接受《园林》的邀请,为本刊的发展出谋划策;由于年龄和工作调动等原因,曾长期担任《园林》编委的许恩珠、张文娟、周在春、韦金笙、蔡仲娟等老一辈园林专家退出新一届编委,《园林》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长期关爱和呵护,衷心感谢您们! 在新年到来之际,衷心祝福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本文刊登在 2012年第一期 《园林》卷首语 本期专题: 海外花园
个人分类: 园林绿化|3775 次阅读|2 个评论
博士: “钻”、“砖”、“转”及其他
热度 6 boxcar 2011-9-11 20:03
早上看王德华老师的博文“ 读博士本质上是自己做主”【 1 】,留下一句评论,扬言要写篇“博士的‘砖’与‘钻’”。当时我刚刚完成一篇博文,因为赶着要买菜做饭,所以只是在心里构思了一下这篇计划中的博文,并没有马上写。这会儿终于决定,把这篇今天已经想得差不多的博文写出来。一看标题大家就会明白,我这次又要玩撷英啦! 王老师说“读博士本质上是自己做主”,这话绝对没错。问题在于,博士生们给做主时到底是如何定位正在追求的博士学位的?在我看来,大概离不开这五个字——钻、撰、砖、转、赚。 钻,是钻研的意思。既然入学来攻读博士学位,不下功夫钻研学问是不行的。这就意味着博士生必须深入实验室,每天勤奋刻苦地读书、查资料、看文献、做实验、分析数据 ….. 如此这般地努力钻研,否则哪里会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一番钻研过后,终于有了若干研究结果,这时又需要面对第二个字——撰。 撰,即动笔(现在主要是敲键盘)撰写学术文章和学位论文。倘若写不出博士论文,是没法申请答辩的;现如今在咱国内要想博士毕业,还必须要发表一定数量和档次的学术论文,这些无疑都需要有很好的写作功夫。所以,博士生们,赶紧去“手握灵珠常奋笔”吧。 文章发够了,论文也写成了,如果随后再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被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博士学位,博士生们就可以拥有一本《博士学位证书》。这本学位证书,在很多人手里、在很多情况下,无疑是一块很给力的“敲门砖”,可以帮新科博士们叩开未来职场的大门。其实砖对于博士们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要像砌砖墙一样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学术高度的提升,做到一丝不苟、严丝合缝与稳稳当当。 涉足职场前后,博士们会面临各种职业选择。有的人会选择继续钻研学问,沿着专业的道路继续前进,这样不会荒废自己博士期间受过的科学研究训练,还能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有的人会在这个阶段转型转向,不再从事学术研究,而进入其他领域谋求发展,这便是“转”!那些转向到效益极好的工商业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博士,自然可以赚到很多的钱;而那些转型不成功的博士,可能只好继续转下去了。其实在读博士期间也偶尔会有人面临转导师、转方向、换课题等问题,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转的目的是确定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导师、方向或研究课题,而“转”本身并不是目的。 总之,博士生从入学到毕业,在很多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都会面临选择。只要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做出的这个选择专心致志地努力拼搏,应该可以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总是找不准努力的方向,或者有了明确的方向(包括研究课题)仍不肯专心做事,恐怕只好在转动中耗费时光和青春了。 参考: 【1】 王德华:读博士本质上是自己做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485049
个人分类: 教育|4016 次阅读|14 个评论
卖产品还是卖服务-谈联想集团转型 (一)
dongzg101 2011-9-4 12:49
今天到中关村逛了一下,看了看卖联想产品的专卖店,还有苹果产品的专卖店。感慨万千!店员连多介绍一下产品的时间都没有,就不说了,还好苹果电脑的专卖店也是一样,直接喊你看网站。心里稍稍平衡些!还好,都是中国人在卖东西!比安利的服务态度差远了。乔布斯是一个传奇,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假象一下,联想也有自己的大众服务网站,简单来说,能提供衣食住行各种讯息服务。购买不同价位的电脑、手机等等产品,会得到一个不同积分和权限的账号。积分可以用来兑换不同的小产品,权限可以享受不同等级讯息的服务。
1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浙商产业资本趋于空心化,我要专心致志做产业
热度 1 dnastar 2011-1-8 06:27
由于产业环境的恶化,经营加工利润率很低,大多5%-10%,甚至跑输通货膨胀,造成企业家无心经营产业 于是有了2007年的股市大爆发,因为产业资本大举进入股市 然后是大举进入楼市, 再后大举进入黄金,矿业等资源性行业或流通要素行业, 总之是一个字,炒! 总之是一个字,老子不干了, 为什么不干了 你不把环境搞干净,老子就是不干了! 产业资本不去专心做产业,是民族的硬伤,科技人员大批早衰,是国殇, 制度需要深刻转型,以人为本,兼顾发展,或许会让我们的精英,我们的民众更加爱国,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呐喊,我要精心做产业,哪怕零利润, 为什么,产业才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石,没有产业,哪来的第三产业,拿来的金融地产,哪来的网络营销? 全都是空中楼阁, 我以我血荐轩辕,为中华之强盛,是更高层次的强盛,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战略转型对重庆的期盼
sunapple 2010-12-16 09:06
杨帆 重庆模式的主要内容 我和苏伟,刘士文编写的《重庆模式》即将出版。本书的策划正处于争议最大的时期,出版时,却已得到中央正式的肯定。但我仍旧坚持,思想知识界应该领先于政治家,而不是看政治家的眼色行事。在大家惶恐于改革丧失动力的时候,重庆模式的出现,就说明新的政治竞争模式已经出现,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已经产生而且还会继续产生,突破官僚体制的压制和思想的偏见,人民群众和社会历史是最公正的评审者。 重庆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未来十年的三个定位,以打黑除恶作为纠转党风和社会风气的突破口,以唱读讲传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抓手,以建设内陆大开放的战略高地作为重庆发展的最大动力,以建设五个重庆,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为发展目标,以房改、户改、土改、劳改(劳动制度改革)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以包括国有、民营、外资三驾马车重组优化的经济结构;以切实改善民生为归缩。 治官反腐,是中国健康发展的前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国革命与苏联不同,经过了农村包围城市,建立根据地再向全国发展的漫长 38 年,根据地的经验和经济力量不仅支持战争胜利,而且支持建国初期全国经济稳定,根据地的经验甚至有益于改革开放。在深圳经济特区和香港出现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一种商品两种标价,有效解决了在开放初期,人民币高估不能马上和国际接轨的问题,既保持经济稳定,又保证经济效率,是双轨制中最成功的一项。这在货币理论方面也是一个尖端问题。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在纸币流通和外汇管制条件下,成为良币驱逐劣币。令人惊讶的是两币流通在陕甘宁边区就存在,是边币与法币同时流通,边区经济学家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有两本论文集,其研究之深度令人赞叹。 中国传统文化不善思维逻辑,形式逻辑是近代以后才传入中国的。有学者曾说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实用思维理性,中国人认识问题仅靠逻辑推理不信服,非要举例说明不可,现在案例教学在西方教材里也越来越多了。 中国改革初期邓小平主张摸着石头过河,其含义是寻找先例,仿照他人或他国成功经验,结合自己情况去实践,如果成功,又可为其它单位仿照,最后才在全国推广。等到以法律法规,学术著作和教科书等形式肯定下来的时候,往往是已成熟,概念化甚至过时的东西了。中国大部分改革都不是依照法律进行的,而是各个基层单位,部门,地区和个人,企业,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大胆创造在推广的产物。革命时期的瑞金和延安,计划经济时期的大庆大寨,改革初期的安徽农民分地,深圳特区,香港特区, 14 个沿海开发区,广东的综合改革实验,后来 108 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都有这样的性质。以后涉及全国范围的改革,应先立法,统一实施,以减少混乱。但创新总要依靠个体的创造力,榜样仍旧是最有说服力的。 改革以来所依靠的香港,深圳,广东,后来的上海,虽然都创造了有益的经验,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推动了中国的发展。现在由于巨大既得利益,许多人自封改革派,已是赤裸裸的既得利益集团口号。香港深圳广东如果推行政治改革,行政管理改革,特别是反腐败,是大有可为的,可惜他们不干。由于全国开放,他们在经济上就丧失了实验区的意义。他们不想解决新问题。比如:他们至今也没有允许数千万农民工变成他们的城市居民。他们的超前发展,并没有自动带动中西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许多神话已经破产,真的有什么先富带后富吗?没有。因为即使市场经济有这功能,也会出强者的垄断,破坏这机制。真的有什么资本在沿海地区饱和以后,自动流到中西部吗?没有。因为所谓比较利益在国家之间发挥作用,其前提是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所以发达国家的资本就会流向发展中国家;相反,在一个国家内部劳动力可自由流动,依据比较利益,一定是内地人才和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而不是沿海地区的资本流向中西部。这就是在和平环境和市场经济自发起作用的前提下,沿海地区与内地的差距越拉越大的原因。 三十年风水轮流转。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问题,主要是权力腐败,投机资本,利益集团,贫富差距,中西差距,社会平等,国家安全,技术进步,道德信仰危机,资源环境等 10 个方面。可惜的是,前 30 年的样板们已无动力和创造力提供新经验,这些问题困扰着全党全国人民,大家对我们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信心不足。 此时,重庆模式横空出世,震惊国内外。虽然一个地区不能解决全国问题,也没有必要机械地推广,但其触及的都是核心问题,其基本经验,基本方法,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具有普遍意义。 在中国,头号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反腐败。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腐败,越来越多的人已丧失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在同流合污,越来越多的人退避三舍,敢于反对腐败的人受到各种打击报复。腐败势力正在形成利益集团,促使社会走向溃烂。他们企图进一步控制政治经济,最终要搞垮共产党和共和国。因为无论有多少共产党干部腐败,总是不能最终得逞,因为他们在共和国宪法,在共产党党章面前,在数十年的革命历史面前,永远得不到合法性。腐败势力必定要结合国际反共势力,推动所谓政治改革,推翻共产党领导。这就是前苏联发生的事情,也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陈云所有共产党领袖,无论是改革的还是不改革的,都一再强调腐败会亡党亡国的原因。 这种危险,越来越多人看到了,大家想不出一个不搞文化大革命,不破坏法治,又能有效控制腐败的方法。在官员腐败不能制止的条件下,所有加强国家安全,政府管制,社会福利,宏观调控的措施,都会因为腐败而走样。 自由派以西方普适价值为世界主流,在美国欧洲支持下,一直鼓吹自己的方案,这就是:腐败的根源是权力不受限制,只有实行西方民主和多党制才能治理腐败。目前的体制不能治理腐败,国家干预越多腐败越严重。 重庆模式跳出了这个怪圈。在重庆比较彻底的清理了官员腐败,这是通过打击黑社会来解决的,其手段是坚持法治,综合治理。特别是通过唱红,依靠和发动群众进行了广泛揭发检举,解决了中国人不愿或不敢实名作证的问题。它告诉全世界,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不受西方思想限制,通过动员中国革命和共产党的传统资源;同时避免左倾,不搞文革,不搞逼供信,不搞政治运动,而是纳入法治的轨道,把发动群众和法治手段结合起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进行综合治理,就可以相当彻底地治官员腐败,治黑社会。 全中国都应该学习重庆的经验,来一次彻底的综合治理,治理方方面面的腐败,中国才有条件在弊绝风清的环境下,主动地推行政治与社会改革。 以民生为导向重整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导向。计划经济以强国为导向,以中央政府为主体迅速完成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理性人追求利润最大化,实际上是以资本逻辑指导发展战略:如劳动力商品化,给私人资本特别是和外资以优惠,依靠外资实现技术进步;利用静态比较利益,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导向,依靠发达国家市场; 进行一系列金融创新等等。这战略已到尽头,发达国家经济危机已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另一方面中国进口资源太多,经济安全难以保障;第三,资本与权力结合造成越来越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特别是腐败蔓延和道德信仰的缺失。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贫困问题缓解了,但中产阶级被高房价剥夺难以发展,国内消费不能启动。正在进行当中的重化工业化,农村城市化,自主创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都受到威胁。 自由派的基本误区,就是把一切问题都简单地归结为权力不受限制,而发展市场,任由资本横行,搞政治改革,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其实资本可制约权力,也可与权力勾结,形成权力资本集团。市场经济自身有非均衡性质,特别金融市场是如此,如果没有国家强力干预,必定形成自从泡沫并且崩溃。资本逻辑到了今天,不能再成为中国新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本性的战略思想的转变就是: 对外开放以国家安全为前提,对内以民生为导向。 改变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指标,从单一的 GDP ,改变为综合的社会指标。 效率第一改变为公平第一。 经济发展由外部需求为导向,变为以内部需求为导向。 国内需求以投资为主,转变为消费为主。 消费为主,就是民生导向。作为地方政府,摆脱资本逻辑,变 GDP 导向为民生导向,大约有几方面的工作要做好。 第一,民生最大工程是住宅。目前在全国房地产泡沫已开始形成,政府多项调控措施不能奏效。其原因是: 1 .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失业率增加,继续滥发美元,欧 洲日本状况还不如美国,全球流动性过剩难以避免。 2 .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就是说以人民币标价的资产要升值,主要指股票房地产。国家缺乏有效手段管制国内外投机资本。 3 .国内人口年轻,储蓄远远大于投资,资金过剩。 4 .房地产利益集团由地方政府,银行和房地产公司组成,垄断了房地产价格,以回扣形式包含大量腐败,而把风险转嫁给银行。政府不能有效控制房地产泡沫,中产阶级大部分储蓄被迫购买高价住宅,会降低其它消费;而且会把产业资本吸引进去,延误技术进步。 重庆目前正在进行公租房的建设,给居民提供廉价公租房,还要能够限制外地资本进入炒房。如果成功将是经济上最大成就。 第二.农民进城。沿海地区大城市,如广东深圳,每年有 5000 万农民工打工,工资极低,工作时间极长,那些城市从来就没有对他们开放过户口,长期以来保持着歧视和不平等。而重庆作为一个相当贫穷的城市,能想方设法鼓励农民进城,非常了不起。有能力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可携全家进城。先要将宅基地改造为耕地,不减少耕地面积,然后可以通过地票买卖方式,将农村土地使用权卖掉,再购买城市的土地使用权。 中国城市化率未来 20 年还可以提高 20 个百分点,这是最大的潜在需求。但城市的高房价所带动的搞房租,必定影响农民进城速度,潜在需求不能变成真实需求。因此需要有效的国家干预。如果重庆能够解决高房价和农民进城问题,就为中国以民生为导向的新发展战略,创造了新的样板。 处理好重化工业化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2007 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欧洲思想家和政治家提出碳经济和碳政治,以改变国际贸易规则,继续主导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话语权;美国则乘机加速新科技革命的产业化,制订并控制新产业标准。环保作为一个产业,背后有强大的发达国家利益集团在推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在中国长期规划中, GDP 年年超标,最不能达标的就是环保。即使尽全力节能减排,未来 10 年总生态环境能不继续恶化就是天大成就,这不是鼓吹理想,完善法律,明晰产权,增加税收,说转变就可以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处于重化工业化后期,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就是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完成这个阶段需 10 年左右,中国必须利用目前人口年轻,储蓄率高,外资流入的优势,尽快完成重化工业化。目前不做, 10 年后人口老化了就无条件再做,这与生态文明有巨大矛盾,不能回避。 下表可看出中国和美国的差距。 2008 年中国与美国经济发展数字对比 中国 美国 总量 人均 总量 人均 铁路 7.97 万公里 0.060 米 23.07 万公里 0.755 米 高速公路 6.03 万公里 0.045 米 8.85 万公里 0.290 米 民航航线 246.18 万公里 1.853 米 1669.005 54.6 米 地铁 1101.772 公里 0.0829 厘米 1515.2 公里 0.496 厘米 钢铁 58488.10 万吨 0.44 吨 9149 万吨 0.299 吨 住宅(中国为建设部公布数据) 403.59 亿平方米 30.38 平方米(城镇 28 农村 32.4 ) 244.42 亿平方米 80 平方米 用水量 5910.0 亿立方米 445.02 立方米 5664.73 亿立方米 1854.25 立方米 用电量 34268 亿千瓦时 2580.3 千瓦时 328811 亿千瓦时 107623.39 千瓦时 电脑(个人电脑) 3.32 亿台 城镇 0.593 台 / 户 2.73 亿台 0.898 台 农村 0.054 台 / 户 手机 6.44 亿用户 0.4853 部 2.7 亿用户 0.86 部 电话(含移动电话) 9.87 亿用户 0.7429 部 6.27 亿用户 2.052 部 汽车(私家) 3501.39 万辆 0.026 辆 /0.083 辆每户 2.46 亿辆 0.765 辆 /1.95 辆每户 家庭宽带普及率 ( 按户计算 ) 21% 63.5% 彩色电视机拥有量 城镇 1.329 台 / 户 2.73 台 / 户(美国尼尔森研究公司数据) 农村 0 . 992 台 / 户 大专 ( 毕业人数 ) 286.27 万人 73.1 万人 本科 ( 毕业人数 ) 225.68 万人 160.3 万人 硕士 ( 毕业人数 ) 30.11 万人 64.9 万人 博士 ( 毕业人数 ) 4.38 万人 6 万人 中国升学率 3 至 34 岁入学率 高中升大学率 72.7 大学 76.8 初中升高中率 83.4 高中 74.9 小学升初中率 99.7 Elementary School 75.7 学龄儿童入学率 99.5 资料来源:《中国年鉴》 2009 年 《美国年鉴》 2009 年 2020 年中国 16 亿人按小康水平,对资源需求是多大? 每年 3000 万农民进城,人均占地 1 亩,城市化率从 40% 上升到 60% ,增加 3 亿城市人口,占耕地 3 亿亩。城市人口居住面积增加一倍。自来水,洗衣机,淋浴和抽水马桶,耗水量是农舍 20 倍。 中国高速公路长度已接近美国,但铁路,农村公路,地铁,停车场和飞机场相距甚远。 汽车年产量 2009 年赶上美国,但总量为美国七分之一;道路和停车场要占城市四分之一面积。 中国钢产量 5.8 亿吨,美国 9000 万吨,说明美国已完成重化工业化,中国还有 10 年路要走。 用电总量中国与美国相当,人均是美国四分之一。 粮食短缺不仅因为人口增加,更因为饮食结构升级,肉蛋奶酒需 8 倍粮食转化。发达国家人均粮消费年 1000 公斤 ,中国按 600 公斤 , 16 亿人口年需 9.6 亿吨粮食,目前年产量是 5 亿吨。生产 1 吨粮食需要 1000 吨水。 在环境资源生态压力下社会很容易两极分化,表面是制度不完善,实际是资源不允许。改变高消费模式,要压低政府消费和富人奢侈消费。如压不下来必然两极分化,少数人按西方标准消耗资源,大多数人贫困,这样资源就够用了。这就是美国战略家鼓吹的二八开模式,按市场经济需求拉动走下去,又没决心取得外部资源,就只能是内部两极分化的结果。 中国生态文明的大战略包括: 第一,全面加速技术进步。海水淡化,滴灌技术,明渠 变暗渠,循环用水。煤炭发电与液化技术。各种新能源新材料。 第二,以加速水循环为核心,提高国土蓄水能力。 速度决定流量,绝对不能降低,中华民族是依靠治水生存和发展的。李冰修都江堰,用鱼嘴分水法从岷江分水,修成都平原水渠网,他的思路是 深淘滩,低筑堰 ,两千多年不淤,为世界第一水利工程。国家应制订蓄水调水战略,在泛滥之地挖湖,以湖泊、湿地、森林、沼泽、地下水等形式储存,建设贯通南北的湖泊水渠运河网。大西线由于地质条件难以动工,应该考虑与俄罗斯谈判,从贝加尔湖调水。 要改变高消费高成本高耗能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一场社会价值观念革命,需要控制社会两极分化,控制上层的腐败和奢侈,形成社会舆论强大批判力量,这比技术进步困难。如上层奢侈腐败,有权人和有钱人开着宝马汽车乱撞人,要广大人民群众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岂不是极大的讽刺? 第三,提升军力扩展国家安全边界,使用更多的世界资源。 在南部海域保障石油外贸通道,打开与澳洲全面经济合作的 大门,进口铁矿石,粮食和肉类。一部分钢铁化工企业可以外迁到东南亚,靠近澳洲的资源供应地,并向印度洋转移污染。 在西部保障中亚和中东的原油供应,特别是哈萨克斯坦。绝对不能让美国占领伊朗和阿富汗。孙中山在 100 年前所说的贯通欧亚大陆桥,至今仍是中国发展的大战略,必须沟通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和欧洲的联系。 在北部与俄罗斯进行全面经济合作,在西伯利亚租种土地种植大豆。要从贝加尔湖调水,贝加尔湖的淡水占世界四分之一,对俄罗斯没有什么用处,如能买水进内蒙北京山西,可把北调汉水留给河南河北山东,水短缺基本解决。 中国经过 150 年的沦落和 70 年崛起,现在又面临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新难题,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利时间不到 10 年。必须利用人口年轻储蓄率高的优势,同时完成在内部治理奢侈腐化,在外部获取资源这两大历史任务,这是实现中国崛起,避免衰落的关键。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大战略,需要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制订大战略,以大胆魄,大智慧,大决心迅速推行。 应在重庆设西南局,统帅西南 6 省力量南进,通过东南亚,在印度洋找到自己的出海口,这是我 10 年前在重庆大学举办的企业家班上讲演,就已经提出的。现在重庆提出南进印度洋,东进太平洋,西进大西洋的开放大战略,后者就是孙中山当年贯通欧亚大陆桥的梦想。重庆作为大西南的核心城市,理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为全体人民包括农民,建立社会保障 我在 1994 年就建议,把一部分国有资产划归社会保障基金。现在不建立, 10 年之后人口老化了,肯定不够用。这不仅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方法,而且涉及国有资产的改革。 公有制不等于国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以国有制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演变为以股份公司为主体。股份公司,应属公有制的形式之一。 马克思的原意是:公有制的最高形式是社会所有制。应在宪法中确立社会所有制的法律地位,包括各种基金,股份公司等,都是社会所有制。如果把社会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不再以国有为主。在理论上超越左右翼,在实践上走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有制的新路来。 目前可把部分上市公司国有股划归社会保障基金,为全体人民包括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其效应是多方面的,可刺激股市大涨,保障创业板和其它公司上市成功,产生财富效应,大大提高国内消费。 国有股直接转化为社保基金,不是把国有财产私有化,而是把国有制向更加高级的公有制改进。基金是社会所有制,不是私有制。这是一次巨大的社会改革,是向全体人民的一次大补偿,保障了改革的公平性。国有财产的建立,除去没收三座大山的财产之外,就是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财政投资形成的,全体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农村里的工农业剪刀差,城市里的低工资,不仅把全体人民的全部剩余劳动集中到国家财政,也把大部分必要劳动集中到国家财政,那时期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财产,一部分不能算国有财产。这不仅是政治概念,也是货真价实的经济概念。由全体人民必要劳动形成的那一部分国有资产,应直接返还给人民群众。不能用前苏联东欧的把国有资产分成股票每人平分的办法,而应通过社会保障基金,为全体人民提供社会福利保障,这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所有制,是公有制的最高形式。 把一部分国有制向社会所有制转移,有反腐败意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出现垄断势力,以国有制名义控制社会财富,然后以各种形式侵吞国家财产。防止国有财产流失,应缩小国有制范围,在竞争性领域政府监管很难有效。政府为保障自己的企业盈利,可能以权力干预市场,破坏公平竞争。 重庆市长黄奇帆曾经是上海蒲东开发的设计者,在经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土地方面,具有经济开发才能。他们准备在国有资产的运营和增殖方面,开拓新路,将经营利润给社会分红。我认为社会分红不如把部分国有资产改为社保基金运营。地方国有企业利润应投入本地公共建设和居民福利,而社会保障基金就是最重要的领域。 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实验 民主,是中国先进分子自孙中山以来一直追的目标。不可以因为经济持续繁荣了,因为举国体制在动员资源做大事方面有效了,就放弃民主改革的目标。 人民的民主权利,可以分为积极权利与消极权利。积极权利是建设性的,主要应该由专家行使,专家帮助领导决策,也是一种民主。消极权利是监督和惩罚性的,应该由群众行使。做这样的划分,是考虑到实际的判断能力。大多数群众没有专业知识,很难做决策,但他们可对实施的结果作出判断,通过质询与弹劾等法律程序,对官员进行监督和罢免。 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实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竞选制,赋予他们以质询权与弹劾权,对重大决策在专家审议之后,再搞民意测验等。这样的民主,主要作用是控制腐败,监督干部, 并且整合各利益集团,使他们的利益能够公开地反映出来,与其它利益形成制约。这是保障决策不发生重大失误,及时纠正失误,防止滥用权力的根本措施。 民主建设对于重庆有特殊意义。重庆经验,主要是在书记薄熙来领导下取得的,他个人因素起着关键作用,这在创业初期是完全必要的。但长期来看要依靠民主法制而不是杰出的领导人。如果领导人离开就人亡政息,腐败和黑社会卷土重来,那么重庆经验就失去了长远意义。应通过法律把重庆的经验固定化,变为长期可依法实行的规则。 在民主面前,我们不能总是在西方的攻击面前被动而为,而应主动进行民主的试验。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在天津开发区就推行过民主评议会,效果非常好。只要按照法律行事,民主的发展就不会影响社会稳定,而是真正能够控制腐败的制度保障。反对者对于重庆模式的攻击之一,就是说没有民主,一个人说了算。其实做事的时候,往往就是一个人说了算,只不过是做事以后,民主与法治能肯定那些正确的,否定和罢免那些错误的。我期望重庆能够在社会主义民主方面,也能够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经验来。 真能如此,重庆模式就更加具有普遍意义了。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试论21世纪大学出版社转型的核心
cuilanzi 2010-12-7 14:58
摘要:在大学出版社这个系统中,观念是先导,制度是保障,技术是手段,它们共同构成出版社未来转型的核心。在未来数字出版走向上,大学出版社应在观念转型上彰显多元出版个性,在制度转型上开启企业化集团化,在技术转型上兼容并包高新技术。 关键词:转型;数字出版;大学出版社 随着电子、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数字出版等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或内容为核心的新型出版逐渐成为时代的宠儿。2008年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发布的关于图书数字化发展趋势的调研报告显示,在未来60年里,数字化图书将成为最重要的出版形式。而这次书展实际数据证明,传统的纸版书籍仅占40%,超过30%的展品都是数字化产品。另外,为出版界专业人士举办的400多场活动中,超过50%的活动与迎接图书数字化潮流有关。 可以看出,数字出版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当前大多以出版纸质图书为主的大学出版社不得不考虑出版转型和未来走向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高水平大学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不能完全走诸如北大方正Apabi公司、超星公司等的数字出版之路,而应该立足于自身所处的数字信息环境,结合当前数字出版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另辟途径,快速布局数字出版计划,打造以内容管理为核心的,服务于我国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社会终身教育需求的数字出版产业。 此观点表明:大学出版社不同于技术服务商;内容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本质。这暗示着大学出版社不必为了盲目跟从技术服务商而迷失了未来走向,同时应谨记数字出版的诞生不代表传统出版的消亡。 从满足多元读者需要度、出版物使用方便简易度、出版载体可持续发展度等方面来说,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各有优劣,在今后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两者将会长期共存,互补圆缺。只要大学社根据自身发展实际以及长远发展规划,有条件有选择地发展部分专业或领域内的数字出版,就会在未来的文化产业中确定自己的位置,贴近时代并实现转型。 相对于其他出版社来说,大学出版社服务于教育和学术的宗旨将更加专业化、明确化。在大学出版社这个系统中,观念是先导,制度是保障,技术是手段,它们共同构成出版社未来转型的核心,而数字出版只是信息和数字技术革命下的具体显现,换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变革,或许有比数字出版更先进的出版形式,只要出版社坚定自身转型的核心,就能在未来出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以下笔者试以大学出版社未来数字出版走向为例,从观念转型、制度转型、技术转型等方面来论述21世纪大学出版社转型的核心。 一、观念转型:彰显多元出版个性 出版社文化是一个出版社走出去向外展示的灵魂。无论是社领导还是员工,他们对出版社的认识、理解和定位水平或程度,决定了出版社的文化品位高低。在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同样呼吁并催生张扬个性魅力的出版社。遍观国内出版界,多数大学出版社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为出版社全体所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具有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 与传统出版一样,数字出版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为了服务于广大读者或使用者。如果大学出版社未来的出版走向,仍立足传统出版的口号内容,至少说明它还是有个性的,肯定有存在的价值。对于无论是规模还是内在实力都处于国内出版界前列的大学出版社来说,要真正成为文化产业中的领头羊,需在面上实现多元化:由单一的个性走向多元的个性,由单个领域内的经营走向多个领域内的系统经营,由局部地区经营走向规模经营或跨国经营,等等;还需在每个转变中考虑数字元素的加入和拓展,如,出版多种数字化产品、建立多层级整合型网络资源、开发专业领域内大型数据库、实现人机交互式运营等等,也就是说,这类大学出版社除了发挥其原有功能外,还可发挥技术服务商的功能,如果发展成熟,甚至可以取而代之。对于众多实力一般的大学出版社来说,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太可能在规模效益上与实力雄厚的大学出版社相抗衡,但他们可以在部分精品出版、特色出版等个性出版物上增加数字内涵,来展现点的多元化。这表明,当前者开发了某种数字出版物时,后者可以换种思维,研发含有附加值的同类产品。概言之,在同一个性前提下,前者重在做大做强;后者攻在做精做绝。两者各有侧重,自然会在市场上各占有一片天空。 二、制度转型:开启企业化集团化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曾说过,出版业企业化和集团化是数字化的前提和基础。 此观点尽管会给许多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带来一定压力,但对于目前国内大学出版社整体而言,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指向性。 企业化,预示着大学出版社要从原来的事业编制的管理制度转变为企业编制的管理制度。现阶段,随着第一批转制改企的试点单位以喜人的成果落下了帷幕,2009年第二批转制改企的试点单位正在紧锣密鼓地酝酿准备着。大家正从转制改企中探寻着出版社未来的走向。大学出版社一般为其所依托的大学的直属单位,等转制改企后,该大学就会是该出版企业的大股东或是总资产部分持有者。出版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后,就会有更大的灵活度,能够在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内探索生存竞争之道,为将来的数字化奠定坚实基础。集团化,表明大学出版社之间要加强合作经营,相同领域内的内容出版要向规模化、联合化、区域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目前出版界,内容资源重复性出版,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大量浪费,不利于国内出版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更不利于培育与国际出版相竞争或抗衡的实力。目前国内的数字出版仍处于开始或过渡阶段,大多数大学出版社仍以传统的纸质出版为主要的运营模式,而一些老牌的非大学出版社反而较早地在数字出版上不断摸索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如,反映商务印书馆的《百年老店的数字变革》 等等。这不能不给我们大多数大学出版社敲响警钟,多从制度上着手,为未来的出版转型早做准备。制度转型,要注重科学化、人性化、和谐化。制度科学化,即该制度能促进大学出版社稳定高速发展;制度人性化,即该制度能保障员工的利益,使大家更具有工作激情、凝聚力和创造力;制度和谐化,即该制度能符合出版社未来发展规划,使之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转型:兼容并包高新技术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以数字形式出版的。这种数字形式可以具体体现在出版与发行流程中,即出版载体以及发行渠道上。而目前困扰出版界的关于数字出版的头等问题就是如何开展数字出版的盈利或运营模式。当用户习惯于在网上免费就可以获得所需资源时,根据网络流量或阅读量来收费往往会受到人们习惯性思维的抵制。然而,近些年手机以及电子书阅读器等载体的使用,无疑给数字出版界带来了新的气息和希望。 大学出版社走向数字化,要在传统出版技术的基础上,发掘更多能体现方便快捷等特征的出版载体,能更好更快地为其对象服务。譬如,对于以出版从幼儿到研究生的教材教辅,以及专业领域内的学术专著为主要出版品种的大学出版社来说,学生以及相关领域内专家学者应该是其主要的读者群,出版社可以从他们的学习工作环节中找寻服务的突破口,为数字出版建立服务的平台,从而为数字产品的开发提供运营的契机。 从数字出版物服务对象的要求来说,幼儿读物,更注重形象生动性和可操作性,多媒体技术含量的渗透和人性化的关怀,有助于该领域内数字读物市场的开拓;中小学教辅读物,更讲求针对性和实用性,出版社可构建网络平台,提供相关学科的专家的视频讲解和辅导以及学习资源的下载,为纸质出版物拓展无限的服务和交流空间;大学教材或学术专著,由于其专业性强,个性化要求比较突出,其中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和教师为其主要关注者,出版社既要考虑他们能较快接受新鲜事物的特征,又要能满足他们学习和工作的要求,使得这些数字出版物能真正成为他们学习和工作的好帮手。 从数字出版物的使用者付费能力来说,由于数字出版在开发前期投资较大时期较长,所以其不同的产品往往有不同的付费对象。在学生面临考试、比赛、就业,或者专家学者要开会、讲座等紧急情况下,需要知晓某些内容而又无法查阅纸质出版物或上网时,手机出版物无疑是最佳的选择。相对于网络运营收费来说,手机收费是目前国内最可行而又最有效的方式。学生或教师科研时,需要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往往费时又费力,有时不一定就能找到所需资料。如果该校的图书馆建立了相关领域内的大型数字资源库,无疑为师生的科研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手机出版更适合于个人;而数字资源库一般为高校、科研单位、政府、军队等团体购买使用。这也给大学出版社一个启示:各大学出版社可以建立本社所出版图书的数字资源库,从而为与各大机构的合作创造机会,也为本单位的出版转型打下基础。 另外,对于多数未开始数字出版运营模式的大学出版社来说,可把目前本社已出版的纸质图书资源全部电子化,建立数字资源库,通过广告业务收费制,推进与技术服务商合作的进程。如本社下辖有报刊产品,则鼓励建立报刊网络版,实行会员优惠制,加强与读者的网上交流;如本社出版教材或教辅图书的,可加强与一些学习机等类似的电子生产商合作,为他们的产品提供更广阔的电子内容;同时,还要加强对社内编辑的数字出版业务培训,鼓励每位编辑建立个人网站或博客,对自己所编的图书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以便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从而使大学出版社能立足并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开发并拓展广阔的未有资源,为将来的转型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郑启航,郇公弟.法兰克福书展显示数字出版将成主流 .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8-10-23. 金更达,袁亚春,傅强.高水平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定位研究兼论数字出版内涵 .大学出版,2008(5):41~46. 陈昕:美数字出版也在尽力跋涉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12-16. 韩晓东.百年老店的数字变革 .中华读书报,2009-02-26. (文章是入行不久后写的,但为应他人所急,后与他人合署名发表于《大学出版》2009年第3期)
个人分类: 出版无限|155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究竟是需要经济转型还是需要“政治转型”?
peterlian 2010-11-29 15:39
天天看新闻、报纸、评论,除了说中国经济转型就是说中国矿难、房屋拆迁死人、某某贪官被抓、某某市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我爸是李刚。。。。。除了这些我真的不知道还能看到什么?这么多事件被报道出来了,是社会矛盾的激发还是社会的进步新闻媒体报道自由? 中国的经济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究竟是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究竟是经济需要转型还是政治需要转型?我很迷茫,希望有人能给出好的建议和指导! 其实,三十年改革开放已经使得中国经济活力释放殆尽,要想实现下一个三十年的持续的经济增长,只能通过政治改革为经济释放活力。通过政治改革,我们努力进一步破除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释放活力。 不论是特权政治还是国有垄断企业还是其他各个方面,我们迫切的需要进行政治转型。不进行政治改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过是一句空话、屁话!而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目标就是一项有魄力的政治改革或者政治运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我们社会的各种矛盾都正在缓慢的激化释放出来!即使我们采取政策措施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和矛盾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任何一项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效果都需要一段时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数字化转型中的文化维度
zhangyuxiu 2010-11-15 21:41
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大部分研究只看到出版业作为一个产业的属性,忽视了其作为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 其一,出版数字化转型与创造性毁灭。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Schumpeter)首倡创新理论,他说:不要以为技术 创新就好像是在公园里散步,每个人都能高高兴兴。技术创新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如果你成功了,你将毁掉别人的事业。然而,熊彼特是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这种破坏,他发明了一个广受欢迎的新概念即创造性毁灭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毁掉旧的工业,而让新的工业有崛起的空间。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但问题是,如果站在旧的工业内部的立场上考虑,外部他人的创新就是一场灾难。网络企业家们确实建立了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他们不仅创造出新的产品,其生产方式也是全新的,他们几乎不消耗任何有形的原材料,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控制了新的原材料数字化的人力资源的供应来源,实现了一种产业的新的组织。互联网企业彻底打破了传统出版业的垄断地位,还在新的领域试图形成新的垄断。我们不否认有一部分从旧工业体制内逃脱的人会投入这样的创新,成功地转型为新的企业家,但是更大量的创新肯定来自传统成熟工业的外部,这在传统工业看来就是一种外行搅局。在出版领域,这些年来的数字出版发展的现实证明:外行搅局,搅出了一片新天地。 其二,出版数字化转型与制度难题。有学者从理论视野研究了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技术创新在推动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的同时,也因其不断泛化和加速的趋势为制度创新设置了更高的壁垒,而制度创新虽然可以推动技术创新的进程,但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的滞后性又成为技术创新的内在障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在制度层面主要体现为版权保护立法和网络安全立法等方面。网络版权保护立法的严重滞后,是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制度障碍之一。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新闻与互联网研讨会上,默多克不仅对政府在出版数字化方面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大加抨击,对网络出版者无视版权所有人的意志和权益而肆意合理使用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也给予了痛斥:他们只是在靠其他人的辛苦努力和投入为生。他们对我们的文章大批地盗用并不是合理使用。说得难听一点儿,那叫偷。连美国这样法制较为健全的国家都存在如此乱象,足以说明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制度之难。 其三,出版数字化转型与文化价值悖论。为特定经济体制所选择、吸收的文化价值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在某些方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另外一些方面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这就产生了所谓文化价值悖论:越是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文化艺术品类的经营、演出和出版,往往越是难以推向市场,难以占有群众的文化心理,难以赢得人们的审美取向,其观众数量、收视频率、商品价值都比较低。而满足人们享受兴趣、平俗情调、感官刺激的色情文学、暴力文学、皇室文学、武侠文学等作品却吸引着广大群众。 在当下中国的社会层面,一些人正是以文化之名拒斥技术创新,另一些人则以技术决定论的视角抹杀出版的文化特质。政府的极力推动使得传统出版人在公开场合大多会有很好的表态,但是在私底下、在实际行动上,传统出版体制中的人们总是犹豫不决,甚至拒斥技术创新。而那些以技术创新为先导,进而率先适应了新的市场法则的数字出版人,在资本逻辑的怂恿下,则未免时时生发冲击现有体制的冲动,有时竟至突破社会伦理的底线。而在个体层面,无论是传统出版人还是新出版人,在不得不进行选择时,也大多经历着这种分裂的痛苦。 其四,出版数字化转型与主体认知偏向。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将更多的视线聚焦于对异端即与传统观念对立的新发现的宽容上。今天的宽容则增加了新的内涵。据统计,硅谷新创办的公司在3年后的成活率不到百分之一,大量地生、大量地死的机制是硅谷技术创新的显著特征,大量的失败者在宽容机制的保护下可以再去尝试,可以卷土重来。但是,在出版领域,由于长期以来的政策保护和实际上的资源垄断,人们过惯了舒适的日子,因此,不仅在其内部缺乏创新的动力,对发生在身边的创新尝试也表现出不屑甚至极大的不宽容。这大抵是目前中国传统出版业陷入今日之被动局面的原因之一。有学者指出,传统出版单位应对数字出版挑战的三大误区之一,就是把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是此消彼长、你死我活的关系。数字出版的确有被无限拷贝的可能性,非常容易被复制,因此,长期以来,很多出版人都认为把书放到网上后,纸质图书的销量肯定受影响,甚至被挤压掉。作为对创新风险的一种本能反应,这或许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用科学宽容的原则加以考量,则应该是努力加以克服。 (作者系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社长、上海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引文来源 中国最权威的新闻出版资讯网站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0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数字化转型中的文化维度
zhaodl 2010-9-13 19:16
【按】《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2010-09-09发表的文章数字化转型中的文化维度我感觉不错,对数字出版者和传统出版者都很有启发。特此转帖。 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大部分研究只看到出版业作为一个产业的属性,忽视了其作为文化产业的文化属性。 其一,出版数字化转型与创造性毁灭。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 A. Schumpeter)首倡创新理论, 他说:不要以为技术 创新就好像是在公园里散步,每个人都能高高兴兴。技术创新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如果你成功了,你将毁掉别人的事业。 然而,熊彼特是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这种破坏,他发明了一个广受欢迎的新概念即创造性毁灭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毁掉旧的工业,而让新的工业有崛起的空间。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但问题是, 如果站在旧的工业内部的立场上考虑,外部他人的创新就是一场灾难 。网络企业家们确实建立了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他们不仅创造出新的产品,其生产方式也是全新的,他们几乎不消耗任何有形的原材料,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控制了新的原材料数字化的人力资源的供应来源,实现了一种产业的新的组织。 互联网企业彻底打破了传统出版业的垄断地位,还在新的领域试图形成新的垄断 。我们不否认有一部分从旧工业体制内逃脱的人会投入这样的创新,成功地转型为新的企业家,但是更大量的创新肯定来自传统成熟工业的外部,这在传统工业看来就是一种外行搅局。在出版领域,这些年来的数字出版发展的现实证明 :外行搅局,搅出了一片新天地。 其二,出版数字化转型与制度难题。有学者从理论视野研究了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技术创新在推动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的同时,也因其不断泛化和加速的趋势为制度创新设置了更高的壁垒,而制度创新虽然可以推动技术创新的进程,但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的滞后性又成为技术创新的内在障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在制度层面主要体现为版权保护立法和网络安全立法等方面。网络版权保护立法的严重滞后,是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制度障碍之一。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新闻与互联网研讨会上,默多克不仅对政府在出版数字化方面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大加抨击,对网络出版者无视版权所有人的意志和权益而肆意合理使用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也给予了痛斥 :他们只是在靠其他人的辛苦努力和投入为生。他们对我们的文章大批地盗用并不是合理使用。说得难听一点儿,那叫偷。 连美国这样法制较为健全的国家都存在如此乱象,足以说明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制度之难。 其三,出版数字化转型与文化价值悖论。为特定经济体制所选择、吸收的文化价值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在某些方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另外一些方面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这就产生了所谓文化价值悖论: 越是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文化艺术品类的经营、演出和出版,往往越是难以推向市场,难以占有群众的文化心理,难以赢得人们的审美取向,其观众数量、收视频率、商品价值都比较低 。而满足人们享受兴趣、平俗情调、感官刺激的色情文学、暴力文学、皇室文学、武侠文学等作品却吸引着广大群众。 在当下中国的社会层面, 一些人正是以文化之名拒斥技术创新,另一些人则以技术决定论的视角抹杀出版的文化特质 。 政府的极力推动使得传统出版人在公开场合大多会有很好的表态,但是在私底下、在实际行动上,传统出版体制中的人们总是犹豫不决,甚至拒斥技术创新 。而那些以技术创新为先导,进而率先适应了新的市场法则的数字出版人, 在资本逻辑的怂恿下,则未免时时生发冲击现有体制的冲动,有时竟至突破社会伦理的底线 。而在个体层面,无论是传统出版人还是新出版人,在不得不进行选择时,也大多经历着这种分裂的痛苦。 其四,出版数字化转型与主体认知偏向。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将更多的视线聚焦于对异端即与传统观念对立的新发现的宽容上。今天的宽容则增加了新的内涵。据统计,硅谷新创办的公司在3年后的成活率不到百分之一,大量地生、大量地死的机制是硅谷技术创新的显著特征,大量的失败者在宽容机制的保护下可以再去尝试,可以卷土重来。但是,在出版领域,由于长期以来的政策保护和实际上的资源垄断,人们过惯了舒适的日子,因此, 不仅在其内部缺乏创新的动力,对发生在身边的创新尝试也表现出不屑甚至极大的不宽容 。这大抵是目前中国传统出版业陷入今日之被动局面的原因之一。有学者指出,传统出版单位应对数字出版挑战的三大误区之一,就是 把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是此消彼长、你死我活的关系 。数字出版的确有被无限拷贝的可能性,非常容易被复制,因此,长期以来,很多出版人都认为把书放到网上后,纸质图书的销量肯定受影响,甚至被挤压掉。作为对创新风险的一种本能反应,这或许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用科学宽容的原则加以考量,则应该是努力加以克服。 (作者系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社长、上海电化教育馆副馆长)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2145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生入学“三把火”
sqdai 2010-9-9 07:48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把它借用过来,可以说:新生入学三把火。对中小学,我不大了解,不敢对那里的新生多说话,所以这篇文章的读者对象是新进大学校园的本科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九〇后。 何为新生入学三把火? 第一把火: 立志。 大家知道,在中学阶段,年青学子多以进大学为人生第一目标,现在好了,这个目标实现了,很多年青人会感到迷茫:下一步怎么走?最要紧的是 立下大志,心存高远 !其中最要紧的又是,牢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一个爱国者,永远自勉: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将来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没有这个人生大目标,你就没有足够强大的学习动力;有了这个人生大目标,你就能笑迎困难,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第二把火: 转型。 在中学里,年青学子大多有老师和家长双重保姆呵护、保驾,学习、生活等都有人给你想得十分周到,你只要照办就行了;到了大学,没那么多人管你了,班主任、班导师、辅导员会关心你们,但一般不会像中学老师管得那么细,家里也是天高皇帝远了,也就是说,你有了较大的独立性。这就要求转型: 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大学的学习与中学阶段不同,更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强调自学,这就要求转型: 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 ;大学里空闲时间多了,这就要求转型: 学习合理安排时间 ,切莫放任自流。 第三把火: 适应。 要努力适应大学生活。最起码的有两点。一是你会面对更多需要自行处理的问题,与更多的人打交道,这就要求新生们好好适应,先要 学习一些基本的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 ,并付诸实践;二是 学习生活上自立 ,新生多是独生子女,平时可能连手绢、袜子都不洗,这回该学学自理了,别把一大堆赃东西带回家让家人来洗。更重要的是: 适应可能遇到的挫折 ,别动不动就哭鼻子;对未来的种种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放了这三把火,你的大学生活就会顺利得多了。当然,三把火是不够的,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写于 2010 年 9 月 9 日晨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500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深圳转型:从三大支柱产业到五个中心
pikeliu 2010-8-11 19:11
深圳转型:从三大支柱产业到五个中心 来源: 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年08月11日09:56 过去的30年,深圳特区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涌现出了万科、华为、中兴、比亚迪、平安集团、招商银行等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   今后的30年,深圳特区将如何特下去?   在倡导结构转型的今天,深圳将给出怎样的答卷?这将给在过去30年里成长起来的深圳骨干上市公司产生何种影响?而他们又将作出怎样的转型努力?(相关:深圳骨干上市公司一览)   深圳第二春   自2003年,深圳被抛弃的言论甚嚣尘上,但经过数年的努力,深圳三大产业支柱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物流产业不仅没有被抛弃,相反在各个领域均取得突破,而作为深圳近年来提倡发展的第四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也崭露头角,成为深圳产业发展中的黑马。   深圳第二春正在悄然来临。2009年10月20日,创业板开市,踟蹰徘徊了10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登上深圳舞台。而在深圳创业板的感召下,中国各省市金融、银行机构全面席卷而来,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包头银行,浙商银行国内外数十家银行迁入深圳,中信证券总部在离别了深圳多年之后,在今年9月份重新回到深圳,平安集团深圳第一高楼破土动工,似乎一切正如人们所愿,深圳又回到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大舞台上来。   2009年5月5日,来自中国最高层的官方定位《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敲定深圳方向:联合香港成立全球五大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化大都市。而在此背景下,深港两地开始讨论深圳前海湾先进服务业的合作发展问题,探索共建后海湾金融中心问题。   紧随其后,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区总部,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部,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全部迁入深圳中心区。   而全球最大的B2B网络交易平台阿里巴巴集团、中国最大的旅游网芒果网、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中文搜索公司百度都表示将把总部设在深圳。2009年8月24日,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迁入科技园北区腾讯大厦,总部永久落户深圳高新科技园。   2009年总部位于深圳的华为技术营业额逼近300亿美元,坐拥中国区电信运用商首席位置,世界第二的位置,而中兴通讯年度营业额有望达到100亿美元,紧随华为之后,成为中国第二位的电信运营商。   2010年,深圳特区30周年之际,深港一体化逐渐全面融合。7月,特区一体化实施,经济特区范围延伸至深圳全市。随后,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并预计特区基本实现一体化总目标需要10年时间,包括前海深港合作区在内的4大金融中心区将被重点打造。 转型样本   深圳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出现用工荒、富士康工厂撤离等重大事件。然而,这些事件的发生并未引发早些年的深圳边缘化论调,却正好是新30年深圳产业结构转型的典型样本。   纵观30年来深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深圳产业结构以三来一补作为起点,经历了蛙跳式的演进,高新技术迅速崛起,持续增强经济与技术的结合,使传统产业逐步升级或转移,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的经济形态不断产生,有效推动经济建设由数量型、资源消耗型的粗放经营方式向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化经营转变,走技术先进和内涵发展的道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并推动城市建设日益更新,促进城市社会构建不断发展。   深圳本地一位城市规划专家指出,富士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深圳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依靠低劳动力成本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反而会制约深圳产业转型及城市发展的进程。   低端产业迁移,把土地和资源配置给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符合深圳的城市发展规律。也正因为如此,深圳市政府在面对富士康工厂的搬迁问题上,没有表现出强力挽留的态度。这位城市规划专家透露,富士康的研发等部分将会继续留在深圳。   希望富士康把管理总部、运营总部、研发总部、财务总部放在深圳,在深圳的发展按总部经济的形态来做大做强。8月5日下午,深圳市长许勤调研富士康科技集团时强调。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同日也表示,深圳愿意成为富士康布局全国、走向全球的一个重要基地和支撑点。   富士康和深圳将建立起基于产业结构成功转型背景下的新关系。前述城市规划专家指出。   深圳到2015年将达到1.5万亿元的经济总量。王荣日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深圳去年8200多亿元的生产总值中,四大支柱产业就占总量约60%,在新的发展时期,四大支柱产业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同时,深圳已正式出台了新能源、互联网、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的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预计这三大产业在2015年将实现6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形成3000亿元的增加值。新兴产业将是深圳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蔡奇:加快转型升级 再造杭州工业经济新优势 201001
pikeliu 2010-5-3 08:19
http://www.hangzhou.gov.cn 2010-01-22 加快转型升级 再造杭州工业经济新优势 蔡奇市长在大企业培育总结表彰 暨工业经济开门红大会上的讲话 (二○一○年一月五日 根据录音整理)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及早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以及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以一化七经济为重点加快转型升级,通过总结表彰,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引领作用,推动工业经济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全年一高一领先。刚才,叶明同志宣读了表彰通报,并进行了大会表彰,等会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回升好势头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我市工业经济深受影响。为此,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复苏向好、稳步回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扶持力度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密集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实施工业10条、外经贸10条、工商21条、促消费38条等政策,累计停征25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力帮助企业减负解困、拓展市场,着力增强企业信心,推动转型升级。二是协调力度前所未有。建立重大工业问题协调例会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周亲自到会协调,从去年6月份起,连续召开11次市级工业经济专题例会,协调解决了项目落地、重大会展、工业招商、项目报批等一大批企业发展难题。三是服务效能前所未有。全市开展向万家企业送温暖活动。通过上门送资金、送政策、送服务等形式,全市各级各部门走访企业30094家,收集问题12402个,解决问题8601个。实施七个一专项行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市直各部门、各区县(市)3000余名领导干部深入2400余家联系企业,解决企业提交问题3200余个。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工业经济回升势头强劲:一是增速大幅提升。预计09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完成9200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二是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11月份规上工业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10.6%和12.4%,环比大幅回升4.4和7.2个百分点。三是创新能力继续提高。1-11月新产品产值率高达16%,同比增加2.56个百分点;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32.8%和49.3%。四是企业家信心有所增强。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141.6,比三季度提高18个点。五是节能减排成绩显著。前三季度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6.5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08%。COD和二氧化硫两项指标有望完成,双双削减3%。以上成绩充分表明,工业战线是一支能勇挑重担、堪当重任、能成大事的队伍。在此,谨向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二、坚持扶优扶强,继续发挥大企业集团中流砥柱作用   大企业集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十年来始终从战略层面强势推进:一是体制持续创新。率先完成国企改革、成立国资运营机构,同时坚持非禁即入,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和谐创业,在企业培育上既重顶天立地、又重铺天盖地。二是政策持续深化。继2000年提出实施大公司战略,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若干意见》、《评选年度十大突出贡献工业企业和奖励主要经营者的实施意见》、《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五年行动计划》及三个百强榜评价办法。三是覆盖面不断扩大。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培育的大企业集团由2002年的26家也增加至2004年的34家。去年起,采用综合评定办法,不仅从工业扩大到现代服务业、建筑业和农业等各领域,而且全部覆盖到所有符合标准的大企业大集团。四是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不仅给领军企业家和人才给予重奖,还在资金、用地、技术、管理、投入、上市等给予全方位扶持,而且力求一企一策、跟进服务。从而有力推动了大企业集团的迅速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四大特点:一是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强。截止2008年末,杭州双5亿(年营业收入和资产)大企业集团总数152家,占全国5.1%,占全省34.5%。二是成为工业和民营经济主力军。工业领域有99家,占65.1%,近三分之二。民营控股企业集团为122家,占80.3%。三是贡献突出。工业大企业集团仅占规上工业企业的1%,但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61.4%、56.9%和55%。152家大企业集团出口占全市总额的44.5%。四是竞争力显著增强。去年有56家企业入围全国最大1000强企业集团,38家企业入选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81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21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6家企业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数量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这些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大企业集团是杭州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重要支柱,是主攻工业、决战工业、稳定工业的中坚力量,是后危机时代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引领一化七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是建设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排头兵。对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培育大企业集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以最大的决心、最硬的举措、最优的政策、最强的合力,加以强势推进。   三、认清形势,工业转型升级任务依然繁重   2010年,杭州工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首先,2010年将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外需不会有大的改变。从国内形势看,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中央政府投资规模在递减,民间投资意愿仍然不强,消费提速难度较大;货币环境趋紧,通货膨胀预期升温;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依然突出。其次,杭州工业已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杭州工业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粗放发展的老路已走到尽头,只有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杀出一条血路,强力突破资源环境、有效需求和创新能力约束,抢占新一轮工业经济发展制高点,加速向工业现代化和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推进,才能迎来人均GDP1万至2万美元新时代。在当前的后危机时代,杭州工业更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和低碳发展路径,成为推动一化七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力军。再次,杭州工业经济亟需拉高标杆、补长短板。今年1-11月杭州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达到8283亿元,总量高于全省各市;但同比下降0.9%,降幅大于全省平均0.7个百分点,离一高一领先要求还有差距。总体看,杭州工业还存在四大结构性问题: 从产业结构看,高新产业比重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快。杭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2006年曾达29.3%,但此后一路下滑,到今年前三季度仅有24%。而江苏城市这一比重多在40%左右。 杭州目前拥有太阳能光伏相关企业30余家,但规模偏小、布局分散,08年销售产值仅占全省六分之一,与杭州经济大市地位极不相称。从区域结构看,杭州县域工业经济实力偏弱,5县(市)工业占全市比重仅为20%左右。从市场结构看,杭州工业品出口集中在通信电子制造领域,外需市场波动大,内销网络也不健全。从人才结构看,杭州技术工人只占职工总数的20%,缺口达30%(国家规定应占50%);高级技工占技术工人比例仅为8.7%,与发达国家(占30%-40%)相去甚远。为此,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性,深刻认识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紧迫性,增强信心,沉着应对,做好应对新的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克难攻坚,奋发有为,全面打响调结构促发展的主动仗。   四、紧扣目标,全力夺取工业经济新胜利   今年杭州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已经初步确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同时确保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以一化七经济为重点加快转型升级,在大产业、大平台、大载体、大项目、大企业、大市场六个方面求得新突破,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再造杭州工业新优势。   (一)重抓战略大产业。   坚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一方面,认真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争取继机械、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之后有更多行业上千亿。尤其加快发展汽车产业,推进汽车产业园建设,引进整车项目,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已落户的项目力争早日建成投产,2011年形成3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突破口来抓。制定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年行动计划,积极对接国家、省即将出台的新兴产业规划,抓紧编制新材料、节能环保、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高新化。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落实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五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行阳光屋顶示范工程,以应用带动本地企业发展,关键是要掌握核心技术,争取在2008年基础上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上台阶的发展目标,不断提高产业占全省比重,努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物联网产业。坚持需求牵引、项目推动。加强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合作,设立杭州物联网研发中心;引进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来杭设立RFID(射频)研究中心;以物联网技术研发加快物联网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新材料、新光源产业。以有机硅、光通信、电子与微电子材料等为重点,加快打造国内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以半导体照明(LED)为重点,努力形成完整产业链,积极争取认定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各地还要及时启动十二五工业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谋划下一轮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二)打造发展大平台。   一是重点建设大江东新城。围绕再造一个杭州工业目标,做好大江东新城10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的产业规划和布局规划,推进汽车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空港综合保税区等建设,合理布局园中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大平台。二是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功能,并抓好扩容。三是在主城区坚持铺天盖地抓软件,引导工业功能区加快转型,积极培育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科技园、软件园。四是加快市区与五县市产业一体化进程。五县市是杭州发展的新蓝海。要增强五县市承接主城区产业与人口双转移能力,积极引导主城区工业向县市梯度转移,实现要素资源市域内合理配置。   (三)建设创新大载体。   抓住浙江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首个试点省份的契机,大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一是加快滨江科技城、下沙科技城、钱江科技城、和谐杭州示范区、余杭创新基地、临安省科创基地等科技城建设,形成科技创新产业带。二是推进与浙大、中国美院、在杭24家国家级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三是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建设。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办实体,支持创建企业技术中心,争取新认定更多的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鼓励民营资本与顶尖研发团队嫁接,实现二次创业。四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重。落实企业技术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附加值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尤其是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低碳产品和重大装备国产化首台(套)产品。五是坚持以人才+资本推动工业创新发展。推动地方高校按社会需求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以培训、见习、创业为重点,扩大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业经济增添新生力量;实施512全球引才计划,积极吸引海归人才和研发团队带项目来杭创业,努力提高人才集聚度。同时,加快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建设,推进金融创新,保持应有贷款增量,进一步扩大工业债权基金和创投、产投、平行、天使、担保等基金规模,办好创投服务中心、科技银行和产权交易所,为工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撑。   (四)全力推进大项目。   杭州发展上台阶,必须坚持增量推动,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狠抓大项目带动,在项目推进上体现大手笔。一是政府投资重抓总投资为6000多亿元的一揽子投资计划,同时注重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二是加大技改投入。加快实施杭汽轮、富通光纤、万马电缆、大自然科纺等重点技改项目,资助比例在原基础上再提高2个百分点,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实行全额贴息,市区两级配套中加大市级出资比例。加快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进度。三是抓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中策橡胶、正泰太阳能薄膜电池、运达风电设备、富春江水电大型潮汐发电机组、新安迈图10万吨有机硅、中国重汽杭州发动机迁扩建、海康威视安防项目和东风裕隆、青年、众泰整车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四是强化项目要素保障。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并重点向工业项目倾斜;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做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强政银企合作,满足项目建设贷款需求。五是争取更多项目进省盘子。省里正在编制2010年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重点建设计划和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计划,各地要抓紧对接,抓紧前期和申报工作,做到能快则快,能上则上。   (五)加快培育大企业。   按照办百亿企业、兴千亿行业要求,积极落实大企业集团五年培育计划,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实施大企业超收返补政策,同时每年评选三个百强榜(即最大规模工业企业百强榜、最大规模服务业企业百强榜、大企业大集团竞争力百强榜),并给予奖励、提供人才房。二是积极利用资本市场。支持企业上市,加强分类指导和全过程跟踪服务,对企业改制和上市过程中各种手续办理开辟绿色通道,争取每年上市10家左右。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帮助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企业债券项目。三是坚持品牌强企。引导大企业大集团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打响杭商品牌。四是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做大做强。五是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鼓励本地企业加强与央企合作,积极引进外地企业总部。六是坚持抓大不放小,实施好瞪羚计划,培育一批有爆发力的成长型企业。   (六)积极拓展大市场。   在企业立足自身拓市场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动用行政资源积极帮助,做到国内市场、国外市场一起抓。国内市场方面:支持企业全面对接国家、省里大项目招投标;组织杭产品下乡、进城,办好网货交易会和星光大卖场;推动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努力开辟农村消费市场。国际市场方面:力保出口稳定。支持出口企业加强技改与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品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展销,支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继续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进一步简化出口退(免)税报批手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鼓励有条件企业走出去,通过并购拓展市场。   此外,还要强化节能减排硬约束推动产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坚持铁腕治污,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扩大节能、节电、节水、节材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积极推进循环经济770工程、工业循环经济2632工程。深入推进半山和北大桥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企业搬迁,打好工业脱硫硬仗。   五、只争朝夕,确保实现首季工业经济开门红   去年工业经济低开回升,今年高开平走可能性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各项工作都要往前赶,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全力夺取首季开门红,为全年实现较快增长打好基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实行项目化管理。各区、县(市)都要明确目标,强化责任。二是一以贯之、不折不扣地把稳定工业、扶持企业的一系列政策执行到底。尤其要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包括鼓励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工业技改扶持力度等。三是加强协调服务。一季度节假日多、加班多、民工回乡多,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调度衔接,确保生产正常运转。继续深入开展向万家企业送温暖活动,进一步完善工业协调例会、大项目推进和市领导联系大项目制度,做到主动、定期走访,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特别要加大对大企业、大集团的监测预测,实时跟踪分析企业生产和订单情况,发挥其骨干支撑作用。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金融危机以来工业保稳促调的有关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杭州工业发展。五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越是临近节日,越要保持警惕,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六是引导企业关心节日留杭坚守岗位的外来务工人员生活,让他们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同志们,工业是杭州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任何时候都必须紧抓不放、毫不松懈。新的一年,我们更要坚定信心、奋力拼争,为夺取开门红、完成全年目标、打好十一五收官之战作出更大贡献!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FAO报告关注畜牧业的发展-政府有责任稳定地推进畜牧业的快速安全转型
吴信 2010-4-5 16:44
 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世界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普遍超过50%,甚至达到70%以上。预计到 2050 年,全球每年的肉类产量预计将从目前的 2.28 亿吨提高至 4.63 亿吨。中国畜牧业大致可分为传统化、工业化、生态化三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畜牧产业飞速发展,已从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展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主导产业,发展为带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性产业,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发展为推动农村实现循环经济的枢纽性产业。 目前,我国的畜牧业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传统养殖向规模养殖的第一次转型,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问题较多。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畜牧业用地日趋紧张,畜牧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比较效益下降的趋势日渐明显。因此,急需向资源节约、生态循环的规模化生态畜牧业转型,可以称之为畜牧业的二次转型,即由传统规模养殖向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现代畜牧业转型。 笔者认为这个过程中,政府有责任稳定地推进畜牧业的快速安全转型。必须坚持生态化方向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推广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依靠政府的得力组织管理和政策支持,避免市场因为被企业操纵所引起的波动。 至于意义的重要性,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0年2月 18 日在罗马总部发布《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中有所体现。不仅仅在我国,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 粮农组织报告建议各国加强畜牧部门的投资和管理。  据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0年2月 18 日在罗马总部发布《粮食及农业状况》报告,认为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全球畜牧业发展,以满足消费者对动物类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促进减贫、粮食安全、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等。   《粮食及农业状况》是粮农组织每年出版的标志性出版物,旨在向公众提供有关粮食及农业领域重要问题的科学、公正的评估报告,每一期报告均针对主要与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全球粮食安全相关的选题,今年报告的题目是《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报告强调,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占全球农业生产总值的 40 %,并对全球约 10 亿贫困人口的生计至关重要,它能够提供收入、优质食品、燃料、畜力、建材和肥料,从而促进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报告说,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收入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对于肉类产品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到 2050 年全球每年的肉类产量预计将从目前的 2.28 亿吨提高至 4.63 亿吨。   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在报告的前言中说,畜牧业的快速转型阶段一直处于 体制上的真空 ,确定和阐明政府的适当作用是畜牧部门未来发展的基础。他认为,应逐步建设一个 更加负责任的畜牧部门 。报告呼吁全球、区域、国家和地方各级加大投资力度、开展大规模农业研究并实施强有力的管理,以确保畜牧业的持续增长能够促进农民生计、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并缓解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个人分类: 改革创新|4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学新鲜事:转化 整合 转型
hucs 2010-1-18 23:14
医学新鲜事 转化 整合 转型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辛洪波 近年,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不断进步, 医学新鲜事物层出不穷。转化 、 整合 、 转型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里,谈谈我们的认识。 转化:从单向到双向、多向和多层次 从提出概念到获得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转化医学的历史只有短短数年。 2009 年 9 月,国际专业学术期刊《科学转化医学》杂志问世。我们认为,对于转化医学应突破现有的狭义认识,即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转化( from bench to bedside,B2B ),建议确立广义的转化医学概念,即不仅是单向转化 -- 从基础到临床或临床到基础,还应包括双向转化,即基础到基础和临床到临床,甚至多向转化 -- 即基础与临床医学向非医学学科(例如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相互转化。同时,转化还应有多层次、简单性或复杂性。此外,还有正向转化、逆(负)向转化以及互相转化、水平转化和垂直转化等等。转化医学的内容不仅应包括成果转化,还应包括概念转化、方法学转化、观念与思维转化等等,形成综合性、立体化的内容。转化医学作为转化科学的一部分,将使各学科有机融合,产生边缘学科,形成创新成果。 整合:从临床转向预防 在不久前召开的首届医学发展高峰论坛上,数百名国内医学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一个医学新话题:医学整合,其核心就是从临床转向预防。其实细究起来,不过是老话题新名词而已。几十年来,我国卫生工作的一贯方针就是倡导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问题的关键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看病难看病贵的普遍存在,医疗行业受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医改事业的推进和要求,这一话题重新引起人们对于医学资源的重视和关注。预防胜于治疗,早预防是最好的治疗,这一理念不仅应植根于广大医学工作者头脑中,而且每一个重视健康、关注健康的人们都应具备这种理念。对于疾病的防治,应努力做到标本兼治。例如,高血压治疗,目前大多是治标,即药物降压治疗,它需要坚持终身服药,而忽视了治本 -- 针对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干预。从孕期、婴幼儿、儿童期开始干预,例如控制出生时体重和出生后肥胖,改善睡眠、情绪、运动、饮食等因素,可有效预防成年期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因此,应大力贯彻疾病防治的前移、下移战略,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工作,实现 从临床转向预防这一 医学整合的要求。做好医学整合,人们不仅要学会转化、善于转化,还要学会转型、善于转型。 转型:从单型到多型 目前,医学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单型现象非常明显,即从事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工作者分科越来越细,这就造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而且有互不包容的情况。再加之当前利益的驱动,临床上出现诸如比支架数量、比手术例数等现象。虽然有些临床工作也做预防,但受医疗市场化影响,预防明显不足,而且会受到限制。因此,如何从目前临床、预防单型 现象转化为各学科有机融合的多型,需要有识之士形成共识,找到更合理的结合点、平衡点。例如,目前国内部分心血管临床机构建立的杂交手术(或称一站式手术)和双心医学,就是多型的典范。因此,应将临床、预防、康复、保健、体检、咨询等各科领域有机融合,形成一体化的综合服务。这是有利于医患双方的多型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医疗机构做好综合配套服务。不仅技术部门,我们的管理机构也要考虑相应的转型策略和改革措施,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多型化、综合性人才,为患者提供综合性、高效率服务。将各类人才和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有机体,满足各方不断增长的要求,将是正在进行的医改事业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 总之,新时期的医学人才,不仅要学会转化、学会转型,还要善于转化、善于转型,努力整合各类医学资源,形成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策略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本领。转型,不仅要专精的单型,更要综合性的多型。转型的目的不是单型而是多型。这样的转型将让更多的患者和我们的社会获益。现代社会,多型人才不仅更受人们的欢迎,也更有用武之地,同时,他们也不易受就业问题的困扰。 作者简介: 胡春松,副主 任 医师,副教授; 辛洪波,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昌大学副校长。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转型升级战略 2008
pikeliu 2009-12-7 10:31
http://www2.cas.cn/html/Dir/2008/11/07/16/27/14.htm 郭铁成:我国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转型升级战略 科学时报 2008-11-7 国家科技公共投入机制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改革先研发、后产业化的研发模式,在研发的起点就引入最终用户,用企业机制运作研发项目,研发、生产、经营一体化。凡是有国家需求的项目,都要实行此种改革。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科技发展状况的判断是3句话: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这3句话非常恰当,完全正确。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我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 党的十七大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科技工作而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弄清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找准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科技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和措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得力支撑。 我国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科技发展已经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概括地说,主要有3点。 第一,我国科技投入产出总量开始进入高位、高速增长期。进入新世纪,科技发展加快,特别是确立自主创新战略以来,科技投入产出总量呈现高位、高速增长态势。近两年,我国科技投入产出总量除美国、日本外,已经与一些发达国家相当,有的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2006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8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研发人员150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22万人,均居世界第二位。按当年汇率计算,2006年我国研发投入(3003亿元)次于美、日、德、法英居世界第六位,2007年,达到3664亿元。200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申请69.4万件,授予专利权35.1万件,都处于世界前几位。2006年,我国的SCI、EI和ISTP论文总数达到17.2万篇,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我国科技发展的总量大,速度也快,近年来主要投入产出指标增幅都大大超过GDP增幅,也大大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增长率。近5年中,我国研发投入的年均增速在20%以上;2007年专利申请量增长20%以上,专利授权量增长30%以上,受理百万专利的间距时间仅一年半。 科技投入产出总量高位、高速增长,是改革开放30年来首次出现的,意义重大。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这种态势还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然后在总量上将超过次级发达国家。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转变科技发展方式,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此必须给予特别的重视。 第二,我国科技引进已经处于高端区域。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需要的技术和设备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引进的。在短短的30年里,我们通过开放和引进,完善学科布局,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带动传统产业改造,迅速接近国际科技前沿,进入了引进的高端区域。2007年,技术引进合同中的技术费占合同金额的76.4%;其中专利技术、专有技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引进合同金额占全部金额的66.0%;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引进合同金额占全部金额的26.1%。而改革开放前期的技术引进,以设备为主合同金额所占比重高达80%,而以技术为主合同金额所占比重只有20%。这说明,当前引进的重点,已经不是设备和生产线,而是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许可这种高层次的软技术。2006年,国家863、支撑和973三大科技计划引进人才2734人,包括国外专家34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81%、中国工程院院士的54%、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的72%均为留学回国人员。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留学回国人员在校长中占78%,在博士生导师中占63%,在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基地(中心)、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占72%。当前,已不是引进一般人才、进行一般性学术交流的问题,而是要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的科技人才和团队。 引进的高端区域也是引进的临界区域,这个区域之上,就是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无疑,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不断加大引进力度,但在临界区域,引进的难度加大,而且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是无法引进的。要把临界线向上推进,必须加强原始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否则高端区就可能变成中低端区,陷入低水平引进、重复引进、高耗能高污染引进。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 第三,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仍处于第三量级。在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简单的数量差距,而是一种级差。如果把世界科技发展水平大致划分为3个量级,最高级是美国。无论是从量的角度还是从质的角度,美国不仅绝对领先我国,而且也遥遥领先其他发达国家,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左右,但却雇佣了世界近1/3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研发支出占了全球研发支出的1/3。第二级是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而我国则处于第三级。虽然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较快,但同美国、日本等国相比,主要均量指标和质量指标都要相差数倍甚至数十倍。2005年,我国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为17.5人,约为日本(2004年)的1/8,法国(2004年)、德国、俄罗斯的1/7,英国的1/5;我国研发经费支出额占38个国家研发经费总额的4.3%,而美国占38.8%,日本占17.1%;世界主要国家研发人员经费的匹配基本都在10万美元以上,美国18.8万美元,日本16.4万美元;而我国只有2.2万美元。2004年,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仅占全球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的1%~2%;美国、日本每百万人口本国居民专利申请量分别是中国的13倍和57倍,日本每10亿美元GDP本国居民专利申请量是中国的11倍。2006年,我国拥有的三方专利是美国的1/38、日本的1/35;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是美国的1/13,日本的1/7。1996年至2006年,我国发表的全世界高影响力论文总数是美国的1/24。 因此,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科技发展状况的判断是三句话: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这三句话非常恰当,完全正确。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我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可以发现有4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创新结构不合理,重大原始创新不多。 缺乏重大科学发现。很多领域基本原理没有突破,学科体系建设没有进展;与国际权威的科学奖一直无缘,国家科学技术奖和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奖项也经常出现空缺;世界一流的重大成果和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廖廖无几。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和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进入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担任主席的仅1名,在二级组织担任主席的仅占1%。 缺乏重大技术发明。很多领域关键技术、重大装备不能自给。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国产品牌占有率八五时期不足10%,到了十五末期仍不足15%。我国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科学仪器、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目前主要依赖进口。我国轿车制造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70%要依靠进口;石化设备80%进口;集成电路、高端医疗设备95%以上需要进口;光纤制造设备100%进口。2007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占全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22%和9.1%。在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中,国内仅占47%。国内的发明专利申请集中在中药、软饮料、食品、中文输入法领域,这四类专利共占79%。 二是产出结构不合理,作为生产要素的科技成果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截至2006年底,中国已拥有专利成果330多万项,但实际转化率不足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据教育部2005年的一项报告,我国高校每年取得科技成果在6000项至8000项之间,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10。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为15%,专利转化率为25%,专利推广率在10%~15%之间。《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2003年)》的数据显示,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人均为0.78件;其中成果转换为产品或者应用于生产的项目数为零的占74.5%;作为商品的科技成果少。我国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仅为5%;2007年我国技术合同成交额2226亿元,仅占GDP的0.9%。 很多科技成果不能成为生产要素,没有创造经济效益,这说明我国科技产出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研发投入拉动的,而不是生产消费拉动的。相反,发达国家科技成果的70%~80%可以进入生产领域。据美国科学院2005年《站在风暴之上》报告,85%的美国人均收入增长来自于科学技术的提升。 三是科技发展不平衡,创新活动覆盖率较低。 区域发展不平衡。2006年,东、中、西部地区研发人员总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1.2%、21.8%和17%;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提供的2004年数据,东、中、西部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分别占全国的76.4%、14.2%和9.4%。2004~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创新活动的,东部占70%,中部占19%,西部占11%。区域发展不平衡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城乡科技发展不平衡。县域科技发展落后,农村科技发展更落后,农、林、牧、渔、业中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就业者仅占本产业就业者的0.23%,90%以上的科技资源集中在城市。 产业科技发展不平衡。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就业者集中分布在教育、金融产业、科研单位、公共管理、信息产业以及文化卫生领域,所占本产业就业者比重除文体娱乐业35%以外,其余均在42%以上;而制造业中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就业者占本行业就业者的比重,仅为6.38% 。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2005年,4个高技术和中高级技术行业研发投入占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55.6%;在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的行业有5个,分别是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而基础研究、能源环境、传统产业以及长期创新基础平台等领域的投入相对较少。 四是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研发不平衡,内资企业创新效能较低。中国现在的工业增加值当中,超过1/3是由外资企业创造的,进出口贸易总额50%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在一些重要城市,外资所占的份额非常大,有的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60%,甚至更高。到2007年上半年,外资研发机构已达1200家。据推算,目前全国外资研发人员在20万人左右,占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的20%左右。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提供的2004年数据,外资研发经费支出占我国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比重达到27.1%。2006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中,外资占27.3%。2005年,在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居前10位的企业中,内资企业仅有3家;在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内资企业只有1家。2006年,三资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高于内资企业的申请量,等于我国企业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申请量的总和。 高科技产业研发活动逐渐被外资企业主导。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中三资企业数量占36.5%;研发经费超过44.1%;产值达72.1%,新产品产值占69.1%;新产业销售额占68.7%。在近年来的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中,三资企业占近90%。高科技领域中的发明专利,绝大多数来自国外,无线电传输、移动通信、半导体、西药、计算机领域来自外国企业(包括外资企业)的分别占93%、91%、85%、69%、60%。 我国科技发展转型升级战略 要解决科技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促进科技发展转型升级,从数量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从投入拉动型向生产消费型转变,从单纯科研型向研发经营型转变。 一、制定和实施国家研发战略。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时,我国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为2.5%。若GDP每年增长7.18%,按2007年不变价格计算,2020年我国GDP将达到61万亿元。届时,研发经费将超过1.5万亿元,这是2007年研发经费的4.2倍。近两年,政府一些管理部门和企业科技管理部门都已经感受到研发经费高速增长的压力,有的企业反映对突然增加的研发经费不知所措,制定国家研发战略迫在眉睫。 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看,在数量上完成强度为2.5%的研发投入目标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研发战略,确定研发优先次序,进行研发布局;同时改革研发体制,合理配置、使用研发资源,提高研发效率和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应根据《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专项、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统一政府科技预算,合理确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与发展的投入比例;社会公益研发和商业研发的投入比例;研发与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投入比例;中央与地方的投入比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研发投入的比例;大学、公益院所、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例等重大比例,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科技资源,用经济杠杆、政策杠杆、法律杠杆调控研发布局。 由于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要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继续引进技术,但更重要的是开展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发、战略高技术研发、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是优化研发结构的方向。特别是要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和内资研发投入比重。 未来12年,我们要基本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与非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基础研究强弱和自主研发能力的高低,而不在于跟踪模仿水平。如果到了2020年,我们的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还是比较小,水平还是比较低;如果外资企业研发经费和产出超过了内资企业,创新型国家就建不成。 二、制定和实施国家科技振兴产业战略。由于我国不少产业,特别是一些重要产业缺乏,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科技工作从边厢进主路,走中央大道,奔赴产业振兴的主战场。 把产业集群作为科技振兴产业的支点。组织产业集群中的产学研力量,围绕转变增长方式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开展技术创新,建立产业链,形成产品市场,建设充满活力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中国科技500强。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善我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中的地位。 三、制定和实施国家技术转移战略。在我国的技术结构中,短缺与过剩共存。一方面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短缺,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技术存量、专利存量过剩,不能向需要技术的企业和地区转移扩散。国家应把现有的技术转移专项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 把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扩散放在突出位置,根据广大中小企业、传统产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重大需求,建立转移扩散机制,开展技术经营。加强对科技发展的统筹协调,结合产业转移开展技术转移,以技术转移为主导带动产业转移,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沪津新区和其他高新区在技术转移扩散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外资在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技术转移扩散方面的积极作用。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技术转移。 实现转型升级战略的措施建议 一、建立有最终用户的科技公共投入机制。国家科技公共投入机制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改革先研发、后产业化的研发模式,在研发的起点就引入最终用户,用企业机制运作研发项目,研发、生产、经营一体化。凡是有国家需求的项目,都要实行此种改革。 目前很多科技项目,是有需求的,而且是迫切的经济社会需求,迫切的国家需求;但研发、生产、经营三者脱节,研发出来以后没有最终用户。原因在于,需求在凝练形成项目后,项目的承担单位与使用单位往往错位,承担项目的单位不用技术,用技术的单位不承担项目,结果是有需求却没有用户。在国家科技主体计划中,企业项目数平均在30%以上,但其中的不少企业实际是研发企业(所谓开发类院所),不是科技成果的最终用户口,所以不少成果仍然是有国家需求而没有最终用户。要改变这种情况,在立项时就要进行技术先进性和孵化可能性分析、生产用户分析、市场前景分析。对于技术孵化无望、没有市场前景和最终用户的项目,坚决不予立项。这样就可以大量消灭那些需要转化的成果,而不是等这些成果出来以后,再去提高转化率。消灭需要转化的成果,是解决成果转化率不高的根本办法。 二、设立产业集群创新重大专项。科技项目是政府最基本的科技政策工具,但产业集群创新重大专项不是单纯的科技项目,而是由科技部门主导、科技部门与经济部门共同制定和实施的产业创新项目,是科技与产业捆绑式的专项。这样的项目就在产业中,没有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问题。 该专项的目标是五个一: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一批经济增长点,推出一批知名品牌,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造就一批高竞争力的科技企业。该专项不采取课题申报立项机制,而采取会商立项机制,即在现有的省部会商、部际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科技为主导扩大和深化会商机制,打破地区、单位界限,成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全国委员会,统一负责项目会商、论证、立项、预算、监管。项目由生产用户单位提出,经地方或行业管理部门确认后,提交全国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综合平衡、统一立项。项目牵头单位为同一产业集群中的科技管理部门或经济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综合部门;项目参加单位为同一产业集群的众多企业和大学、研究院所。 三、对基础研究实施积极的投入政策。必须改变企业只搞开发、不搞基础研究的状况,重点支持企业的基础性研究和竞争前技术研发,以及大学、院所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对大学、院所自投的基础研究经费给予永久性免税;对企业基础研究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有的可以由企业承担50%资金,国家配套50%资金。鼓励产学研共同投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发达是创新型国家的本质特征,也是所有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基础研究不发达,只能跟踪模仿,无法形成新的产业及其技术轨道。 2006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中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为19.5亿美元,仅为美国的3.2%、日本的10.7%,甚至韩国基础研究经费也是我国的1.9倍。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全部研发经费的比重长期保持在5%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左右,相对较低的日本也在10%以上。2006年,美国出台了《美国竞争力计划》,主要目标是让美国基础研究领先于世界,在未来10年基础研究投入翻一番。 四、以开发类院所为主体建立我国的研发产业。开发类院所第一步改革的定位是企业。经过30年改革,我国开发类院所面向市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一支专门力量。开发类院所下一步改革的定位应是研发企业。要以开发类院所为主体建立我国的研发产业,拓展企业技术创新内容。但是,现在开发类院所的生产结构不合理,技术性收入仅占10%左右,产业化收入达70%~80%之多,研发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实体产业发展的贡献不够。必须改变开发类院所技术收入畸低和产业化收入畸高的结构,对开发类院所承担的通用技术研发给予财政补贴,或对研发成果实行政府收购;对技术交易免税。 五、成立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该机构负责促进包括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种技术从科研单位向企业、区域的转移扩散,以及企业间、区域间的技术转移扩散,制定技术经营政策,负责技术市场监管,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服务;开展企业技术需求调查,组织技术转移可行性评价,跟踪调查技术转移后的使用情况。公益型技术和共性技术,由政府资助企业推广使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或对最终产品实行价格补贴、政府采购,培育成熟的市场。 六、建立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研发投入联动增长机制。目前,出现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研发中心的态势,外资研发经费还会有很大增长,这是值得欢迎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议我国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研发投入采取2∶1的比例,即外资企业研发经费占我国企业研发经费的1/3左右,不宜超过40%。应在这个比例上实行盯住的研发投入机制,内资企业研发经费与外资企业研发经费挂钩,二者共同增长、协调发展。实现这一机制需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促进内资创新主体加大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各级财政也要为投入的盯住机制提供保障。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2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转型的80后
caecae 2009-12-6 22:39
社会转型的80后 都说 80后是处于社会转型的一代,是压力最大的一代, 照70后没有房子,照90后,没有他们活的开心。 看了《蜗居》我想大家也都能感受到,这是事实。 估计80后最苦的方式就是, 父母双双下岗的(企业转型), 自己读过大学(大学收费), 又读过硕士(研究生收费), 博士(博士收费), 然后留过学(post-PHD), 最后,回国可能还找不到工作的(工作压力), 买不起房子(房地产), 或许其他若干
个人分类: 生活感想|3447 次阅读|2 个评论
SARS后中国社会的成熟
yangwenzhi 2009-2-11 13:22
SARS已经过去六七年。几年来,中国社会进一步转型,在经历一些重大事件后,我们的国家变得日益强大,民族进一步自信,媒体进一步成熟。即使面对像2008年那样的汶川地震、低温冰雪冷冻灾难等......今天,我在查资料时,无意中我打开了2004年上研究生课程时做的一篇作业,读起来仍然很有味道。现贴出来,大家可以与几年前的中国社会做一个对比...... 2002年底,一种不明疾病悄然偷袭了广东省。几个月后,这种被命名为SARS的致命传染病在中国内地多个省份大规模爆发,并波及香港特区、台湾省和世界上其它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还从未有一种疾病使中国如此恐慌。专家说,流感和车祸的死亡率都远远高于SARS,所以仅从SARS自身性质未必能解释清楚人们的超常恐惧。SARS是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国在应对SARS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就像一面折射的镜子一样以放大的方式凸显了中国在转型时期社会的矛盾沉淀和运转的不协调。随着SARS恐惧的逐渐消退,人们正在回味、反省着这一切,检查我们社会的病象,对一系列来自制度、法律、精神、科技、道德、伦理、心理等病象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期在以后遇到类似于SARS这样的灾难时,不至于使整个社会处在束手无策、忧心忡忡和极度恐惧之中。 一、 面对SARS恐惧、焦虑、哀伤、希望 SARS不期而至,在广东以外一些地区甚至愈演愈烈,全世界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同类病例。还没有研制出特效药,病毒却在不断变异。在香港,病人合并腹泻比例从广东的25%上升到70%;在北京,用广东探索出的大剂量激素退烧抗炎效果却不明显;一些新发病例的国家,发烧已不是疾病首发症状。人们恐惧、焦虑。 广东一名SARS毒王是一个海鲜批发商,经营一家酒楼。1月31日晚进驻中山二院治疗,结果后来接诊他的放射科教授、呼吸科主任全部病倒,谁沾到他都发病。他自己的21名亲属、医院40多名医务人员,连救护车司机、担架工人、推轮椅的护工都无一幸免。毒王转送到中山三院,又放倒了20多人。在北京,SARS病人也使众多的医护人员感染,全国医护人员感染SARS的比例达到整个SARS发病人数的1/4左右。很多医护人员倒下了,自觉进病房隔离了,他们甚至连剃须刀、拖鞋和替换的内衣裤度没有备齐。医务人员感染后,医院的护工全被吓跑了,连工资都不拿,没有护工照顾他们。救人的医务人员也病倒了,人们更加恐惧。 传闻医院病区收满了病人,非常危险,人们不敢去医院。在北京人们看到救护车在穿行、鸣叫;人们纷纷戴着口罩,加层越来越厚;到处在消毒,过氧乙酸的的味道刺鼻难闻,几乎快把人们熏倒;出入任何场合都必须检测体温;一切公共的聚集活动被取消;宾馆、餐馆冷冷清清,大多服务人员放假回家;学校停课放假,大学封闭管理;街上行人、车辆稀少;公共交通出奇地人少、没有了平常拥挤的场面车水马龙的城市瞬间陷入一片恐慌、焦虑、哀伤、无助的境地。 2月10日广东出现了抢购。《羊城晚报》刊登第一篇政府公告,称广东出现一种非典型肺炎,有一定传染性,要大家注意卫生,家居消毒可用食醋熏蒸。报纸发出两个小时后,白醋、红醋、陈醋就脱销了。广东创下了白醋1000元一瓶的历史纪录。2月11日,在北京的一些邮局打包邮寄的箱子已经卖光了,大多是给广东寄白醋和板蓝根的,广东牵动了全国的消费市场。2月12日,广东省卫生厅的安民发布会消息上了各大报的头版。医生开始抢购达菲,达菲断货了。有谣言称SARS是缺碘引起,联系到美伊即将开战,好多市民在连夜排队买米买盐买油。 5月1日前的北京,出现了抢购和传闻。4月20日后,随着北京SARS疫情的发展,商店里的消毒药水、洗涤用品、食盐、方面食品、防护用品等陆续脱销,医院、药店的一些传闻具有抗击SARS作用的药品断货;人们不断地喝中药水,喷雾、不断洗手;封城、空中撒药等传闻也引起一阵骚动 面对SARS,人们在极度恐惧、焦虑、哀伤中寻求希望。 二、对SARS敬畏的背后 今天,中国依然身处一个科层制和等级制的社会。倘是在农村,尤其偏远的农村,即便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故,也很难引起城里人由衷的关注,他觉得那离自己很远,是小事。而在大城市里,一种传染病来了,站在不同等级上的人,危险的程度也明显不同。坐在公家或私家轿车里的,就比每天挤公共汽车的安全一些;有能力打高级营养针的,也比只能吃便宜的保健品、更不必说那什么也吃不起的,多几分免疫的可能。人数上,当然是站在低位的人多;可决策者却总是站得比较高,因此也比较安全的人。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每当有什么灾难突然发生了,某些管理部门的第一个习惯性反应就是否认、推诿、封锁消息、瞒下哄上,好像承认发生了灾难的事实,自己就要吃亏,越是把事情捂住,自己越占了便宜。当然,眼光比较远大,或者出于信念、良知、职业道德的高阶位者当中,也不乏能超越私利、从社会整体利益来选择对策的人。 当SARS在广东严重爆发的时候,不但其他地方的官员无动于衷,这些地方的媒体和知识界,也多是漠然置之。原因很简单,自己所据的位置不同也:那是在广东,与我有何相干。实际上,这种漠然由来已久,煤矿的瓦斯爆炸、毒米吃死人等一类地方性的灾难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可别处的人并没有真正激动过。一直要到SARS在北京爆发了,各个大城市的民众才和官员们一起紧张起来,原来SARS不像矿井里的瓦斯爆炸,轰隆一声就完了。 我们的对手SARS就在我们的身边却不露痕迹,渺小得令人忽视却经常表现得比人类更聪明。SARS是如此刁钻,越是那些现代化、与世界接轨的标志物,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中央空调的饭店、旅馆、商场、写字楼越成了它赖以传播的通道。它的病毒会自我繁殖和变异、四处蔓延,无论城乡还是官民,它都一视同仁,谁都不给豁免权。于是紧急动员,于是群情激愤,于是有人呐喊,于是有人丢官似乎一夜之间,整个社会突然醒悟了,这当然是令人欣慰的转变。在它的背后,确有良知和远见在起作用。但更让人们感觉最明显的是这一切完全是从自己出发。毕竟,醒悟是发生在知道了城市并不比乡村更安全,中央空调的写字楼,也并不比污水满地的小菜场更安全的情形以后。看清楚SARS是这样的一种现代病,社会的本能反应就是180度急转弯。关闭空调、堵截交通、取消社交、以邻为壑。门卫只对熟人放行,大家都尽可能呆在家里。本地的疫情越凶猛,他们就越纷纷往安全的大城市,先是北京,接着是上海。原因很简单,那里有最好的医疗条件,有最有效的管制力量,那里诊治SARS是免费的,就连口罩那里的供应也最充足据说,正是这样的人流加剧了北京的疫情。 这样来看,人们感到的就不止是欣慰了,那先前的漠然置之和现在的群情激愤,其实都有很大程度上是发自同一个病源体社会生活的互相分离,以及因这种分离铸就的互相的隔膜。 三、说实话引发抗击SARS的转机 当中国政府有关政府官员在隐瞒北京的SARS疫情时,蒋彦永以一个退休医生的职业道德,向社会揭露了实情,从而引起中国SARS防治工作的大转折。有人说,是他把千百万人从SARS中拯救了出来。他也在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闻名的人物。下面是2003年4月4日他用email发给CCTV4和凤凰电视台的信。 各位: 近日来有关SARS的报道已经充斥香港新闻,国际上也十分重视这一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大事,做了大量的宣传,以使大众对此问题有个正确的态度。这是对人类负责的、很正常的工作。 昨天中国卫生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政府已经十分认真地对待了SARS的问题,目前该病已经得到了控制。后来他提供的数字说,北京有12例SARS,死亡3例,我看了后简直是不敢相信。张文康是第二军医大毕业的一个医生,但他连做医生最基本的人格标准都不要了。今天我到病房去,所有的医生护士看了昨天的新闻都非常生气。所以我就给各位发此信,希望你们也能努力为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负责,用新闻工作者的正直呼声,参加到这一和SARS斗争的行列中来。 下面我给各位提供一些我了解的很局限的情况: 301医院在两会刚开会时,遇到一位老人来看病,当时他的病情相当重,因疑为SARS就转到302传染病院去治疗。当时302医院也没经验,在对该病人诊治过程中就有近十位医生护士被传上了。那位老人因病情太重,入院两天就病故了,他的夫人也很快入了302医院,但也在短期内病故。就在此时,卫生部找了各院的领导去开会,意思是北京已经有了此病,但作为纪律,不许宣传,要为开好两会创造安定的条件。不久,301医院的肝外科收了一个肝胆病人,入院后表现出SARS的情况,转309医院后不治身死。不幸的是肝胆病房有2位医生、3位护士被传上此病,幸好得到及时治疗现在都在康复中,肝胆病房被迫关闭。301医院还有其它几个病房也有类似情况,有些医护人员被传上,病房关闭,301医院的幼儿园也已关闭。 昨天我看了新闻后就打电话向309医院(现在是总后指定收治SARS的医院)的同道咨询,他们也看了新闻,说张所说的完全不符合事实,309医院已经收治了近40例SARS病人,到昨天已有6人死亡。 我所提供的情况完全属实,我对此负责。? 蒋大夫(发于2003年4月4日) 后来美国《时代》周刊(TIME)驻中国记者SusanJakes对蒋彦永进行了专访,Susan认为,他是一个不说假话的人,对医生这个职业看得很重。Susan把采访内容在4月8日晚上贴到网站上,当时他们意识到它很重要,但没想到会有那么大的影响。文章发表之后的第2天或第3天,WHO官员来北京,在记者招待会上,他们当时还用谣言来引用这个信息。在北京呆了5天后,他们也开始对数字有所怀疑。12天之后,中国卫生部就改变了政策。 1931年出生的蒋彦永退休前是解放军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的普通外科主任。像很多中国人一样,在SARS大规模影响产生之前的那一段时间,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电视直播上。其实3月初,蒋彦永就听说有一位曾来过301医院就诊的病人,几天后转到302医院,传染了一批医生、护士。消息传回301医院,才知道了有人得了SARS,并且这种病的传染能力特强。3月20日左右,301医院的肝胆科、脑外科、呼吸科开始不断出现被感染病人。这个名为SARS的传染病开始引起蒋彦永的关注,但作为一名不可能接触到传染病一线的外科医生,他所知有限。 3月底,蒋彦永的大学同学、同在301医院工作的一位医学教授因咳血经检查患了肺癌,转到外科准备手术时,突然发高烧,肺部出现多片阴影。几位专家会诊疑为SARS,被单独隔离在301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当时,全军SARS防治中心设在309医院,这位教授的资料被送到那里会诊。蒋彦永一直不相信同学得了SARS,打电话到309询问专家何为3+1诊断标准。就在当天他意外得知,包括确认和疑似,309已有40个病人,6人死亡;隔了一天,这组数字为60个病人,7人死亡;302医院也有了40个SARS病人。 4月3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记者招待会,时任卫生部长张文康公布截止到3月31日,北京市12例,死亡3例,并数次重复中国局部地区的SARS型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坐在电视机前的蒋彦永在第一时间听到这个讲话,12例这个数字与他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差距实在太大。第二天,蒋彦永遇到了解放军后勤部卫生部两位前领导,谈起前一天公布的数字,大家一致认为有问题。4月4日301医院也宣布有46个SARS病人,得知此讯,蒋彦永请医院医务部和门诊部的有关人员去向上级反映。4月4日晚,蒋彦永坐在电脑前,写了一封800字左右的信。在此之前,他再次核实了301、302以及309几个军队医院确诊与疑似的SARS病人数分别是:46、40、60。因为对伊拉克战争报道的印象颇深,对媒体接触不多的老医生挑选了CCTV-4和凤凰卫视两家电视台,记下了电子信箱后,将信发了出去。 4月8日,蒋彦永接到了第一位记者《华尔街日报》记者的电话采访。同一天,美国《时代》周刊(TIME)驻北京记者SusanJakes也联系到蒋彦永,对其进行了采访。虽然在采访时间上并未抢到第一时间,但《时代》周刊迅速于当晚将采访内容发布在网站上。 4月10日,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开批评北京的疫情报告系统:北京只有少数医院每日汇报SARS病例。WHO派专家组赴京调查;4月11日,北京被WHO重新定为疫区。但是卫生部并没有宣布这一消息,而在此前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负责人继续了乐观的说法,表示当天通报的疫情包括地方医院和部队医院所有目前能够确诊的病例数字,这个数字是准确的,截至4月9日北京市22例。 4月10日,蒋彦永在参加燕京校友会理事会时,得知儿童医院已有两个患儿染上SARS,他们的母亲也未能幸免,并且接上面通知,以后各院对SARS病人要就地消化;协和医院芬兰籍国际劳工组织官员阿罗因感染SARS在中国去世后,和他接触过的人还在到处跑,那位芬兰人的秘书来看特需门诊,就被诊断为SARS,因为协和也接到了就地消化的指示。所谓就地消化的原因,实际是因为北京两个传染病医院(地坛、佑安)都已经收满。4月11日,蒋彦永将这些情况向院方做了介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卫生部长引咎辞职;各医院自己消化SARS病人不符合处理传染病的原则,建议尽快将一些小医院改为传染病医院,配备有经验的医生护士。 4月12日,蒋彦永又向301医院政治部递交一封写给卫生部负责人的信,再次对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提出意见。4月16日,WHO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后,先后有两位记者给蒋彦永打电话,告之WHO官员确认了他此前向媒体公布的数字。 4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政治局会议上强调,任何人不得瞒报疫情。4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确认,北京共确诊SARS病例339例,疑似病例402人。同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免去张文康的卫生部党组书记职务;免去孟学农的北京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4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任卫生部部长。 四、抗击SARS中突现科学精神 2003年的春天,在广州,以钟南山为代表的科学家和医务人员他们站在抗击SARS的最前沿,他们让我们感到了责任、奉献、良知、对科学精神的执著和人的尊严。 2002年12月22日,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一名从河源转来的特殊的危重肺炎病人。两天后,从河源传来消息:当地一家医院救治过该病人的八名医务人员均感染发病,症状与病人相同。医生们震惊了。66岁的呼吸研究所专家钟南山也震惊了。作为广东医疗卫生界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在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病诊治方面的国际级权威,广博的知识与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钟南山,这是一例非常值得关注的特殊传染病。他马上指示将情况报告给广州市越秀区防疫站,同时要求做好一定的防护隔离工作。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拉开了帷幕。2003年1月21日,钟南山接到卫生厅通知,前往中山市两家医院调查。根据中山市的报告,他们那里也出现了类似河源的怪病与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情况。看来情况是越来越严重了,当务之急应该弄清这种病的症结所在,找到预防与治疗方法。钟南山说。 钟南山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广东省SARS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1月31日,除夕之夜,一份来自广州市卫生局的紧急通知将广医一院指定为SARS型肺炎病人收治医院。接到通知后不到一个小时,4名SARS型肺炎病人就从其他医院转来。医院连夜召集医务科、护理部、呼研所、急诊科进行紧急部署。2月1日,大年初一,广州医学院领导到广医一院进行新春慰问,将抗击SARS作为重大工作进行部署。2月8日,8时30分,广医一院正式成立了以叶广春院长挂帅的SARS型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以钟南山为组长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向全体医务人员发出总动员。 整个春节,广医一院全院职工放弃了休假。紧急制订印发《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的上报和防治工作指引》、《关于做好SARS型肺炎诊疗工作的指引》、《关于认真做好SARS型肺炎标本采集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指引》等一系列内部工作程序,为临床科室提供诊疗规范和操作指引;紧急采购抗病毒和抢救药品、呼吸机和抢救设备、消毒物品,加强消毒和隔离管理,启动消防应急排烟系统,加强通风换气,配置营养餐。 钟南山领导的呼研所成为SARS救治的技术核心与攻坚重地。面对一些医务人员的顾虑,钟南山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他向省卫生厅主动请缨鉴于呼吸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同时考虑到危重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集中治疗。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医院送!于是,被毒王感染、又再次感染了十几人的外院司机送来了,多器官衰竭的加拿大籍青年从深圳送来了,中山二院、中山三院、市八人民医院、市二人民医院、广医二院、儿童医院等医院的专家送来了面对危重病人,钟南山身先士卒,顾不得与从新西兰回来的小孙子亲热,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他亲自检查每一个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气囊为病人输氧。 抗击SARS需要大无畏的精神和信心,但科学毕竟是科学,不能拿口号来解决问题。在北京,有关部门召开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坦率质疑了有效控制之说。他说:在医学方面的角度来看,这个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不要用控制这个词,应该用比较客观的遏制这个词,因为这个病本身病源都没搞清,你怎么能控制它? 钟南山认为,广东防治SARS主要有三点经验:一是重视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医学的信息交流,最早提出了SARS型肺炎的传染性与家庭、医院聚集性两大特征;二是总结出有效的临床治疗经验;三是及时将危重SARS型肺炎患者集中到专科医院,从而减少传染机会,并增强了抢救成功率。 有关SARS的病原体之争,使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洪涛院士与钟南山院士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洪涛院士坚持衣原体说,钟南山院士坚持新型病毒说。5月23日洪涛院士通过媒体表示,冠状病毒是SARS型肺炎的元凶。学术上的分歧似乎已经分出胜负。但在网络上对洪涛院士非议颇多,甚至有人提出要罢免他的院士资格。这时,钟南山却挺身而出,回到学术本身,提出学术分歧无需政治化。钟南山给某些喜欢泛政治化的国人泼了冷水。 五、没有了红包的白衣天使 由于少数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准的下降,在平常人们的眼里,医护工作者都是一些收取红包的人物。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我们的白衣战士不仅没有收红包,而且显示了英雄本色,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无论在广东、北京,还是在山西、内蒙古,哪里有SARS,那里就出现由白衣战士。在抗击SARS的最前线,我们的白衣战士组成了敢死队,轮流进入隔离病房工作;为了不传染家人朋友,他们自觉地自我隔离。开始是住在医院值班房,趁家人不在时偷偷摸回家,冲个凉又离开。后来连值班房都不住了,自己掏钱住酒店,因为不想传染给同事。 在广东抗击SARS的前线,有这样一大批普通医务工作者 黄子通把自己的肺亮出来。中山二院副院长黄子通,2月16日抢救被毒王放倒的二代毒王感染后,一度病危送到广州市呼研所ICU。病愈后,他把自己住院期间的9张X光片当成SARS型肺炎的活教材,向年轻医生讲授治疗经验。从中山二院到中山三院到市第八人民医院,三个医院100多名医护人员接力救一个病人,50多个医务人员病倒,而且到了后期,所有医务人员都知道他是一个传染性很高的毒王,仍然没有放弃抢救。黄子通身兼急诊科主任,常年工作在最紧张的医疗前线,这次严重的医护人员感染事件是该院建院160多年来的第一次,他本人则是93名医护人员中病情最危重的一个。 张天托自己给自己开药。2月1日抢救毒王当天,呼吸科主任张天托与中山三院传染科副主任邓练贤、儿科主任王清文、医院感染科主任邓子德、传染科区护长王乔凤等一起病倒。在感染了SARS后,居然喝一口水都要分两次呼吸,回答医生查房提问时只能使用晕、喘等简单的单词。年初三中午,张天托与其他科主任轮流为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的男童做徒手胸外心脏按压达4个小时之久,男童也曾两度心跳复苏。那晚,他的胸部很痛,已经被感染SARS。当时这种病命名为不明原因肺炎,病原体不明,传播途径不明,没有明确临床治疗方案。躺在病床上的张天托,经常要为其他同样病倒的同事会诊,为自己开医嘱打吊针。他在记忆中搜索出肺鼠疫这个名词,于是他给自己开了特效药四环素。用了4天不见好转,他又使用了对抗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左旋氧氟沙星,不久又换对抗产霉细菌的马斯平,听到社会上有禽流感传言,他试了试达菲,听到病毒推断,他给自己上了病毒唑,结合想到中医对病毒有一定的疗效,他在自己的处方了又添了穿琥宁。张天托当了一轮白老鼠。因为有了这么多的试药经验,当有关方面宣布病原体是衣原体时,他大叫不可能!因为他已经给自己用过对衣原体有特效的四环素啦张天托现在仍战斗在医疗一线上。 白衣战士催人泪下的故事非常多。 六、SARS对封闭媒体的冲击 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有活力的公民社会,才是一个具有真正免疫力的社会。SARS危机时期,我国的媒体经历了一次全面的检验。很多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经历了沉默和无所作为的痛苦阶段,随之又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并大有作为的兴奋阶段。痛苦的经历值得深刻地反省,兴奋的实践更应当全面地总结。我国媒体在短短几个月中所发生的重要变化,对下一步的媒体改革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媒体通过SARS报道,把人对公共健康的恐惧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现代媒体技术对病毒危险的扭曲、放大,致使恐惧本身成了公共健康中的另一种公害。而这种病毒比SARS病毒传播速度快许多倍、比SARS的感染力强许多倍、比SARS的破坏力大许多倍。4月20日之后,随便打开电视或一张报纸,战争、应急保卫战、舍生忘死、筑起铜墙铁壁、勇闯SARS病区、围追堵截、火线入党等,到处都是。这种比喻性说法无疑会引起紧张和焦虑。 SARS在某些西方媒体上,已成为一种政治报道的符号。西方不少媒体从政治角度和框架报道SARS,意图在公众中激起情绪化反应,额外增加其新闻价值,引起更多关注。通过激怒公众对中国政府和中国政治体制的不满,人们把SARS新闻更多当成政治新闻而不是科学新闻来阅读。西方媒体大部分对中国持一种主观的攻击态度,其主要的攻击点就是所谓中国没有及时将SARS疫情控制住,没有公开疫情状况。很多西方媒体希望通过这点,进而打击中国的国际信用,并质疑中国的经济成长。《华尔街日报》在3月份提出隔离中国,引起一些国人愤怒,但理性告诉我们,隔离正是防止SARS蔓延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而且全球110个以上国家事实上也确实隔离了中国人。对于新闻舆论监督,有利的是被监督对象所在的那个社会,因此无论它是本地的、跨地区的、还是跨国的,越来越开放的中国领导人、媒体和公众已经有气度接受和欢迎这种对我们改革和发展成本最低的兴利除弊之举。 4月20日后,整个国家的SARS信息披露终于走出内外有别的误区,但是,这些富有诚意的举动,在开始一周里,并没带来人心的迅速安定,反而使恐慌进一步蔓延。因为公共讨论空间的建设和形成有个滞后过程,讨论和交流至少需几天时间,人们才能对所公布信息有较理性的认识,据此采取理性行动。我国各级政府在及时、全面、准确发布信息的同时,还给媒体以充分的自由空间,进行广泛报道和讨论,逐步形成自由的公共空间,给各级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了一个复杂而广阔的信息和意见交换平台,挤掉了谣言、各种无用信息和消极意见,自动过滤出很多有用信息和积极建议。 要使新闻媒体肩负起社会守望者的社会职责,现行的新闻传播的管控规则就应该转型,由过去的官本位转变为以民为本。 七、SARS映照下的精英社会 在抗击SARS的日子里,出现了许多与主流价值观不相符合的、形形色色的精英行为,他使公众对这些人物的认识大打折扣。 SARS爆发期间,出现了许多不负责人的求医和避难者。那些不负责任的求医和避难者,并不都是无权无势的老百姓,有许多分明是当地的头头脑脑,不是有权,就是有钱,单是内蒙古一个县,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官员。北京的疫情爆发之后,就有大批的有钱人避往上海等地,全不顾这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真正的普通百姓,多半是没有能力往安全的大城市跑的。危难时刻见人心,这些丢开职责、撒腿就逃的官员,这些打了退烧针、混上飞机的有钱人,其实是和那些瞒和骗的官员一起,将另一个至少是同样重要的病,推到了你我的眼前。 人们通常称社会的中、上层人物为精英,公众也很自然抱有一种期望,他们不但是一些掌握最多的社会资源的人,也是一些最有能力、在道德上可以信任的人。这次在SARS面前暴露的许多中国精英的颟顸和冷酷,令人们非常惊讶。或者是反应迟钝、判断失误,导致疫情迅速扩散;或者是知识老旧、刚愎自用,别人明明查出了SARS的病原体,他们还固执己见、误导舆论;有一次电视实况转播,某官员面对中外记者的质疑,套话连篇、答非所问,让人着实替他脸红。无数普通的医生、护士、清洁工、警察和建筑工人,都在力战SARS,奉献出时间、汗水、亲情,甚至健康和生命,可当各界人士踊跃捐款的时候,各类成功人士的反应之冷淡、出手之吝啬,更从另一个层面,将这些精英的金玉败絮、徒有其表,暴露得非常触目了。 一个社会的走向,固然取决于无数因素的合力,但这个社会让什么样的人占据它的各种领导位置,是特别重要的。如果占据这些位置的大多数人,都只是在揣摩风向、尔虞我诈、弄虚作假这类事情上别有会心,其他一概智弱,那就可以预料,这社会的危难已经不远。当然相信,今天的情况绝非如此,譬如到目前为止,就并不是所有的行政部门,都在SARS面前手足失措。但是,人们已经屡屡为之扼腕的人才选拔机制的弊病,还是在SARS蔓延的映照下,再一次暴露出它的深重,到了必须痛加改革的地步了。 同样,不是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很崇高。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一科的一位医生,在2月8日接诊毒王上呼吸机时被毒倒,病重转到另一家医院治疗时,晕倒在洗手间里半个小时没人理。那家号称没有一名医务人员感染的医院医生护士基本不进隔离病房,查房时就在门外用对讲机:你今天有什么不舒服?你自己也是医生了,想要什么药?我给你开。有些医院的医生护士更绝,查房时将调查表递进去,让病人自己打勾:有无退烧、有无腹泻、有无咳嗽、痰中有无带血。有些医生对自己病倒的同事说:你自己就是专家,现在请你用听诊器听听自己的肺。一位摄影记者的远亲,全家都感染了SARS,儿子在胸科医院,他们夫妻则到另一家号称没有一名医务人员感染的医院治疗。隔离期间,医生护士根本不理我们,按急救铃1个多小时都没人来爸爸的没有挺过来。夫妻下了岗,欠医院十几万医疗费,医院就把死者骨灰扣着:不还钱就别想要骨灰。 有许多事情,也和人心有关。那些在网上遭到严厉谴责的北京的大学生,之所以不管不顾,一逃了之,是因为他们不习惯考虑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道义职责。在上海,许多中上层的居民,享受着因为资源分配的倾斜而形成的优越的医疗条件,却不自知,反一味指责外地的求医者自私自利,希图将他们赶尽驱绝,利益的自觉和同情心的缺乏之间的巨大反差,足以惊人。从SARS爆发到现在,不到半年,可社会的种种病态的精神表现,实在太多了。 仔细想想,这其实也有几分必然。最近20年来,社会的倾斜不止表现在资源的分配上,也同样表现在价值的取向上。告别革命、躲避崇高,经济第一、GDP崇拜,物质生活是最重要的、良心值几个钱?这些理论、政府决策和一般社会心理的偏向汇聚起来,就造成了我们的精神生活的严重倾斜。只有那些看得见、摸得着,能够迅速兑换成金钱的东西,才被认为是真实的,是重要的,一切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事物。情感、思想、艺术、伦理、学术,乃至医疗卫生、教育、生态平衡、公众的信任程度,统统都可以推到边上。这种精神生活的倾斜,它会反过来加剧社会的不平衡。如果社会真的认为文化是可有可无的,如果人与人之间真的只剩下了利益关系,这社会实际上也就是自裁腿脚,将全部重量压在了利益平衡这一根独木桩上。可是,利益的平衡那么脆弱,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散,若没有别的支柱从旁托持,社会就很容易发生动荡。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像SARS这样一种目前已知的死亡率并不太高的病毒,居然能如此猖獗,闹得举国上下,沸沸扬扬,正是因为它得到了社会本身的种种疾病的大力配合。从这个意义上讲,SARS实在不是一种仅仅牵涉到公共卫生问题的自然的病,而是一种牵动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社会的病。一次突发的危机,固然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却也同时是一面镜子,能向人映照出平时看不真切的社会和生活的病征,因此也就成为一种机会,让社会由此警醒,认真来自我改革。既然是流行性病毒,爆发之后,它总有消退的时候,说得夸张一点,我们就是做得再差,也迟早能够战胜它。所以,现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不仅是怎样防治SARS,更是如何痛定思痛,下决心深入反省,坚决地革除各项制度和精神的弊病。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千人罹病,数百人病亡,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社会付出的代价。由此换来的明镜,和由此换来的机遇,我们就一定得高举,一定得紧紧地抓住。坏事是能够变成好事的,就看人能不能自我反省。如果遇上这样的事情,还是不能被触动,潮水一退,就依然故我,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亚洲华尔街日报》预言,SARS可能成为中国政改契机。对SARS的处理做法可能帮助新一代领导人建立权威,为今后的政治改革确定重要标准。最近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海外媒体对中国政府的态度从批评和怀疑转变为理解和支持。这场公共健康体系危机是否真的能够创造改革良机? 八、从抗击SARS看与时俱进 国内不少学者提出,应该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过去也有危机应对机制,只不过危机的性质和处理危机的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去的危机大多被定性为事故或工作中的失误,解决危机的角色是中层干部,加上技术专家。中央政府解决危机的时候是通过体制内的渠道,依托的是上下级间的科层制,使用的撒手锏是罢免和升迁,往往是上司雷霆震怒,下级雷厉风行,这种紧急情况下的非制度处理方式可能是打破官僚主义或既得利益的最有效的方式。在传统的危机处理方式中,媒体并不参与,除了当事人和利益相关者,公众对危机事件大多情况下并不知情。 SARS充分显示出当今社会危机的性质已经改变。SARS并不是人为的事故,它是天灾,但如果处理不当,天灾也会带来人祸。SARS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相比之下,它究竟会造成多大的GDP或外商投资损失甚至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SARS像一次没有任何先兆的摸底测验,考验政府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能否保持团结和效率;它像一道刁钻的追问,考验政府在患难时刻是否仍然能够把对公民的生命和健康的尊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一个处处透风的现代社会,真相已经不可能只在体制内传达,刻意地隐瞒反而助长了谣言的泛滥和公众的恐慌心理。SARS最初发现在中国,但是其传播和影响已经遍及全球。介入和关注这一事件的还有国际组织、其他国家的政府、外国游客、外国商人,甚至从海外媒体获得信息的普通公众。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充满危机的风险社会,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开放社会。极目所及,金融危机、财政危机、战争危机、石油危机、自然灾害、重大事故,都可能随时降临。从这一意义上讲,SARS是一次预演。 对比新旧危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危机并不是局限在某个地区、某个时间的事件,危机是全社会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一个特殊时期,认清新危机的性质,才能够帮助我们共渡难关。危机是复杂系统的突变,而不是一系列事件按照线性的时间顺序先后发生。危机从来都不是一个方面的危机,能够带来连锁反应。在现代社会中,危机变得高度政治化。过去的危机处理属于决策模式,今天成功处理危机的关键在于建立政府的公信力。SARS一下子暴露出我国旧模式中的弊端,并渲染着改革的迫切性,因此,危机对于富有改革精神的领导人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领导人在危机处理中的权威越高,今后改革成功的概率越高。当迷雾笼罩了我们的社会,需要领导人站出来,而且需要他们就站在我们身旁。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决心,看到他们的远见。在传统社会,人们相信天意难测,灾难的降临是命中注定,所以他们并没有那种政府能够逢凶化吉、救灾救难的期望。到现代社会,人们对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政府就是要祛魔,政府是人类理性和科学进步的化身。 从SARS中我们看到了国家和民族安全观的变化。非传统安全必须提高国家安全的重要日程,如超大型油轮严重泄漏的事件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难于挽回的生态污染,东亚、拉美以及俄罗斯近些年先后爆发的货币金融危机,少数电脑黑客近几年制造的跨国性网络攻击事件,影响巨大的某些国际恐怖主义袭击(如911事件和巴厘岛爆炸事件),一些国家内部矛盾诱发的地区冲突和国际干涉(如库尔德族所在的跨国区域出现的多种对峙与麻烦),以及艾滋病、埃博拉病毒和SARS等病魔的传播。非传统安全威胁有时甚至可以造成比传统的战争破坏更可怕的灾难。众所周知,亚洲金融危机使一些国家经济倒退了十数年,911袭击仅在几个小时内便令美国遭受几百亿美元的直接损失,非洲当代的某些瘟疫直接导致了一些地方难民潮涌。正因为这样,非传统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增长的关注和研究人员更大的投入。 从SARS中看到,在新的国际环境和时代条件下,人的安全需要获得更多的重视,公民个体的权利和民众表达自身权利的意愿,也需要得到越来越多制度性安排(包括不同领域的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庇护。它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在考虑非传统安全时一个份量逐渐加大的参照系。以往,人们在看待传统安全时,更多考虑的是国家整体的安危,比如保障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捍卫领土完整和防范外敌入侵、增加国家整体的GDP和贸易比重等;现在,公民个体的政治权利、少数利益集团(如少数民族)的表达意愿、甚至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的权利要求(如文化特色的保护),都得到全球化条件下更充分(有时更夸张)的表现。所以,谈论安全问题的趋势是:既要讲整体和全局的国家安全,又不能忽视个人的个体安全和社会某些局部的安全利益;既要对安全利益实行传统的国家式保护,又要对安全利益实行更加广泛的国际关注(乃至一定程度的国际合法干预),以及保证国内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参与。基于此,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动向是,既要站在自身国家利益的立场上,保证战略研究和军事谋略的有效性,在综合安全观的统筹下实现不同领域安全之间的动态平衡,又要适当从国际社会全局考虑,倡导共同安全观的建立和合作安全方式的推进;其中,人的安全是所有安全问题的核心,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和国际合作的基础。站在人类进步史的角度观察,可以认为,以人为本的这种新安全观的出现,昭示着全球发展的新动向。 敬畏但不恐慌,这才是我们面对SARS一类灾难需要的心态。面对SARS,让我们敬畏自然的神秘,敬畏命运的无常,敬畏我们的对手。这种敬畏能帮助我们体会到对生命的珍惜、对家庭的珍惜、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珍惜。惟一值得我们恐慌的依然是恐慌本身。
个人分类: 学术人生|6235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