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耐力运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东亚病夫时代悄然来临
热度 33 fs007 2014-2-1 23:53
寻正 在 2010 年有中国学者报道,中国成年人糖尿病( II 型)人群患病率达到 11.6% ,可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中国居世界各国人口之最,中国显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糖尿病之国。 即使是迟至 1980 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仍然不到 1% ,短短 30 年,中国人就败在 “糖衣炮弹”下,变成了真正的“东亚病夫” —— 成年女性 11% 、男性 12% 患有糖尿病,而超过 50% 的人有亚糖尿病表现。最大的危险在于,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在中国人贫穷的时候不常见,一旦发达了,就难以避免。中国的发达程度跟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极大距离,中国人的腰围还远比不上发达国家水平,但糖尿病发生率却后来居上,值得关注健康的国人注意。在相关研究中,人群平均体重身高系数( BMI )还在正常范围。在我接触到的糖尿病患者中,像西方那样膀大腰圆的还真是少见,在国外的研究中,亚洲人在较低的 BMI 时就发生糖尿病。 为什么中国人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亚洲人都不胖而病?我们应当如何生活来预防糖尿病,提高中老年生活质量呢? 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节来临。少年时代一年中最大的期待就是春节,中国人庆祝节日最多的活动与时间花费在餐桌上,在杀猪宰羊之后,妇女从早忙到晚,一餐接着一餐,几乎不间断地准备节日大宴,而男人们则在餐桌上吆五喝六,拼命要把亲人朋友灌醉,让他们出丑,在灌酒比赛激烈的时候,节日差不多大部分时间就是在餐桌上度过的。 中国的经济以出口为主,国内服务与娱乐行业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而政治环境也让许多娱乐及时间消费方式风险重重,从而形成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吃文化。吃文化的特点就是把餐饮当着一种主要娱乐方式,比如斗酒、精心准备食物、餐桌上度过大量时间、以及许多的食物上的附加文化——比如无数次被教育,在中国不上餐桌不会饮酒就得不到商业协议。 吃文化让国人饮食过度、缺乏节制而同时也缺乏积极的生活方式。除了吃,许多中国人在节日就不下桌,缺乏积极的娱乐方式,亲友相聚消磨时间还靠打牌搓麻将。在四川发生大地震时,据说当地居民恐惧中减压的方式仍然是“血战到底 ” (一种四种麻将游戏)。 中国新兴城市高楼林立,社区生活中最大的缺乏就是健身与运动场所以及图书馆。国民缺乏运动娱乐的习惯几乎是从小造就,中国人的教育几乎可以简化为坐在狭小的教室中背书这一固定形象,应试教育也几乎剥脱了中小学生所有的积极活动时间,这是中国人东亚病夫体质的根本原因。 寻求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糖尿病。国人应减少餐桌与麻将桌上的时间,要吃得有效率,还要积极运动。 不少中国人有餐后散步的习惯,许多人把它当着积极运动的主要方式。如果你要预防糖尿病或者增强体质,餐后散步几乎没什么影响,它对身体机能调节的影响微乎其微。由于散步本身消耗热量极小,对身体器官缺乏应激性的要求,它对改善心血管状态与血糖调节帮助不大。 积极运动的基本要求是对身体运动系统具有挑战性。目前对糖尿病有预防性的运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有氧运动,二是持重训练。有氧运动挑战心肺功能,其标志是心率与呼吸频率的显著增加,持续进行有挑战性的有氧运动会大量出汗。有氧运动多涉及重复性的高频率动作,比如跑步与跳保健操等。 在进行有氧运动之外,持重训练或者拮抗训练也能有增强体质与预防糖尿病的作用。持重训练挑战肌肉本身的运动能力,主要是低频率的动作,但对肌肉张力往往接近肌肉运动能力的极限,比如举重或者做俯卧撑等。在中老年随年龄变化,人体肌肉开始萎缩减少,持重训练可以阻止减缓这一老化过程。持重训练在绝经期后妇女还起到预防骨质疏松与骨折的作用。 随着糖尿病时代的到来,上述两种运动方式可以形象地描述为逃离糖尿病(跑步)与举起糖尿病的重担(持重)。无论是逃,还是举,它们都跟预防糖尿病有典型的量效关系,每周进行的活动越多,效果越显著,一般人最好两项活动都维持在每周两个半小时以上,从而达到最佳健身与防病效果。
个人分类: 医学普及|15118 次阅读|40 个评论
那些年他(阿姆斯特朗)追过的兴奋剂
sportmuscle 2013-1-30 22:16
那些年他(阿姆斯特朗)追过的兴奋剂
那些年他(阿姆斯特朗)追过的兴奋剂 阿姆斯特朗,曾经以一个在命运面前绝不妥协永不放弃的英雄形象闻名于世,曾经的环法赛 7 冠王 , 最终也是栽在药罐子里了 , 车王成药王 , 他自称在全部 7 次环法赛夺冠的过程中都使用了禁药。他应该深知服用兴奋剂的后果,是侥幸心理,还是大势所趋。 兴奋剂一直以来是国际体坛最大的一根红线。为什么这么多年他总能够侥幸过关,国际自行车联盟这家世界自行车运动的最高权力机构“功不可没”。 这些年他服用过哪些兴奋剂?自 1998 年到 2005 年间,直接观察到或阿姆斯特朗本人向其承认有使用过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输血,睾丸酮,可的松,及人体生长激素等。 环法自行车赛(英语: Tour of France ,法语: Tour de France )总长度超过 3000 公里,是目前最受重视的的自行车公路赛。阿姆斯特朗连续在 1999-2005 年这七年的时间里夺得环法总冠军,但 2012 年被查出竞赛期间使用违禁药物类醇药物,被剥夺环法的一切荣誉,成为环法史上最大的丑闻。对于这种超长距离,超极限体能的运动项目,兴奋剂也许是他制胜的法宝。这里一一介绍那些帮他取胜的兴奋剂。 EPO是促红细胞生成素 ( Erythropoietin )的英文简称。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服用红细胞生成素可以使患肾病贫血的病人增加血流比溶度(即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百分比)。人体缺氧时,此种激素生成增加,并导致红细胞增生。 EPO 兴奋剂正是根据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原理人工合成,它能促进肌肉中氧气生成,从而使肌肉更有劲、工作时间更长。 EPO 属于国际奥委会规定的违禁药物,自行车运动及一些长距离耐力运动项目可以说是 EPO 的 “ 重灾区 ” 。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第一例的兴奋剂检查呈阳性的西班牙自行车选手玛丽亚·莫里诺,就是被发现使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国际奥委会于 2008 年 8 月 11 日宣布取消其参赛资格。 使用 EPO 对运动员有相当的危害。比如某些运动员莫明其妙的死亡可能与红细胞生成素有关,“一个由于滥用红细胞生成素使他的血球容量达 60% 的马拉松运动员,当他在炎热的天气中出发时,灾难就已降临。在赛跑的后半程、由于脱水使血流比容度升至 65% 甚至 70% ,急剧地增加了发生血栓的可能性。” 睾酮,及类固醇激素   睾酮——是一种类固醇荷尔蒙,由男性的睾丸或女性的卵巢分泌,肾上腺亦分泌少量睾酮,具有维持肌肉强度及质量、维持骨质密度及强度、提神及提升体能等作用。它是人体自身就能分泌的雄性激素,具有促合成代谢作用,能够促进肌肉的合成代谢。 它与肌肉内的雄性激素受体结合之后向肌肉发出驻留蛋白质的信号 ( 提高蛋白质合成代谢率 ) 从而使正氮平衡水平上升,增大肌肉体积,与此同时睾酮还会削弱“糖皮质激素” ( 它们向肌肉发出拆解蛋白质的信号促使肌肉分解供能从而引起分解代谢 ) 的效力,从而保护你辛苦锻炼得来的“血汗肉”不被莫名其妙的分解掉。另一方面,睾酮不光可以增肌还可以长力 睾酮使身体加速生产血红细胞,血红细胞增多意味着血液给肌肉供氧的能力上升从而提升肌肉力量,这种供氧能力和肌肉力量的提升效果在有外援睾酮的情况下特别显著。 在汉城奥运会男子 100 米的争夺被誉为 “ 世纪之战 ” 。 约翰逊因服用了类固醇类兴奋剂,创造的世界纪录和冠军称号随之被取消,并受到国际田联禁赛两年的处罚,成为世界体坛历史上最大的兴奋剂丑闻。 合成类固醇的副作用明显,长期使用将干扰人体内自然激素的平衡,产生一些严重的副作用:滥用此类药物会导致心理与行为异常,大剂量服用常会出现易发怒、暴力倾向等狂躁症行为,以及神经系统障碍和失眠。 曾有研究形象的说到随着合成类固醇药 (Anabolika) 的登台,使力量 / 爆发力项目得到飞速发展。同样,近年来 EPO 与耐力项目上所取得的令人惊奇的成绩密不可分。 血液兴奋剂 血液兴奋剂又称血液回输,是采用输血的手段诱发红细胞增多以提高运动能力的一种手段。最早采用这种技术的是二次大战中的美国空军。二战后期,美国飞机轰炸德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但猛烈的的德军高射炮火使美军损失惨重。为了躲避高射炮,飞机只能往高处飞。由于高空大气层中氧气含量低,飞行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后来,美国海军研究人员在两名飞行员身上输入 1300 毫升血,结果发现他们对抗高空缺氧的能力明显增强。于是,此项研究成果于 1945 年 3 月开始在美军飞行员中推广。 到了上世纪 70 年代,血液兴奋剂被应用到体育运动中。一位有威望的瑞典专家首先使用了这一技术,随后便风靡欧洲体育界。直到 1976 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血液兴奋剂的危害才逐渐受到重视。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后,美国奥委会揭露美国自行车队 24 名队员中有 7 名(其中 4 名获奖牌)接受了血液回输。此后,血液兴奋剂被国际奥委会禁用。这种兴奋剂的副作用是加重心血管的血液循环,引起代谢性休克。若输别人的血,会出现过敏反应,引起急性溶血并伴随肾功能损害;另外,还有感染肝炎、爱滋病等血液传染病的危险。 竞技体育巨大的商业利益和运动员名声地位,使得使用兴奋剂一直存在。国际体坛有案可查的一则 “ 经典问答 ” ,则向世人揭露出了高水平竞技体育残酷的一面: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加拿大反对滥用药物组织主席、类固醇专家鲍勃 ? 戈德曼曾经向 198 名世界优秀运动员提出这样的问题: “ 如果我有一种神奇的药物,它能使你们五年之内在包括奥运会在内的所有比赛中战无不胜,但你们吃了这种药,五年之后就会死去,你们愿意吃吗? ” 结果出人意料,竟有 103 名运动员( 52% )回答说愿意吃。不难看出,在奥运会等重大比赛中获胜的吸引力如此之大,竟然压倒了对死亡的恐惧!尽管反兴奋剂的技术和机构不断在完善,但仍然迟于兴奋剂的使用,兴奋剂的使用玷污了竞技比赛的公平。在这种竞技体育商业化的诱惑下,我们距离“干净的比赛”会渐行渐远。
4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