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识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如何识别国家重点疾病?——一项困难但是重要的工作
jiaxf 2015-8-8 16:54
编者按: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那么医学科技发展的定位则是通过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居民健康问题是医学科技发展的需求起点,医学科技管理是围绕健康需求进行科学引导和资源配置; 且 由于资源的相对不足使得识别重点疾病,并围绕重点疾病进行资源布局成为医学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路径 。 因此,明确居民主要健康问题是所有工作的起点,但 从群体和宏观的层面判断重点疾病是一件看似简单却非常困难的问题,至今尚未有效解决。笔者从如下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1. 国家层面判断重点疾病的价值观多样性 辩证法的观点告诉我们,“是否重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谁重要?对于谁不重要?是一个变化的结果。本文我们讨论对于宏观层面国家来说,什么样的疾病是重要的?由此引出国家在判断居民疾病的重要性与否上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 笔者认为,国家宏观层面判断疾病重要的价值观主要有三方面的:①基于社会财富最大化的判断价值观,则引出某种疾病较大程度的影响社会劳动力,同时由于患病耗费了较多的社会财富,则此类疾病是重要的疾病;②基于社会稳定作为价值观判断,则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不易治愈的疾病易引起社会恐慌,应作为重要疾病;③基于保障人民健康权益最大化的价值判断,则引出症状较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较大程度降低期望寿命(病程短且死亡率高)的疾病应当是重要疾病。 价值观的多样是明确疾病重要程度的一个困难。 2. 疾病重要程度的评价指标须进一步研究 当前,在宏观层面评价疾病重要性的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指标(一次指标),是指直接通过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指标,主要包括疾病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罹患率等指标;另一类是间接指标(二次指标)是基于一次指标,增加其他模型参数得出的二次指标,主要包括疾病负担的调整寿命年指标(DALY YLY YLD)和疾病经济负担指标(由于疾病折算的经济损失)等。 不同指标均能从不同的角度反应疾病重要程度,但是不同指标对于疾病重要性评价的结果往往是不一致的,此时哪些疾病是重要的?成为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到底发病率高的疾病更为重要还是死亡率高的疾病更为重要?基于一次指标的综合指标的研究是一项急需的科研任务。 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对我国2004-2013年国家法定传染病检测数据结果分析显示(上图),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序有着明显的差异(左侧和右侧),而综合二者指标得到的综合指数排序(中间)又是另外一种情景。如果我们选择前五种疾病作为重点疾病,那么结果将不一致。 同理慢性疾病通过 分析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死因调查数据 显示(下图),不同的指标(患病率、死亡率和综合指数)评估识别的重要疾病结果也不同。 综合指标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一方面,二次指标由于引入了大量的模型参数,模型参数有较多估算的成分,由此二次指标在反应疾病重要程度上面有较大的局限性。 3. 国家疾病监测需进一步整合与规范化 这个问题笔者在之前的博文中已经详细阐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86113-882611.html 该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将使得很多规划、战略制定的依据弱化。
3642 次阅读|0 个评论
鸟类识别和学习的网站收藏
ynwaterbird 2015-5-12 16:45
1、 http://niaolei.org.cn/bird/c.asp.htm (中国鸟类手册在线版,国内比较受欢迎的鸟类手册,虽然有很多错误,但已是差强人意了。建议下载一个CHM到手机,方便浏览) 2、 http://www.cnbird.org.cn/ (中国野鸟图库,看看你拍的鸟,你看到的鸟在图库里面能不能找到) 3、 http://old.wwfchina.org/birdgallery/ (中国鸟类图库,本来是不推荐的,但是可作为参考。要注意了,里面好多照片是业余观鸟爱好者上传的,一些鸟种的鉴定让你苦笑不得) 4、 http://sound.niaolei.org.cn/ (上千种鸟的鸣叫记录,你要的一般都可以找到) 5、 http://niaolei.org.cn/sounds ( 鸟叫声_鸟类网, 160种鸟类的叫声) 6、 http://www.birdnet.cn/portal.php (鸟网,里面的图片美美哒~) 7、 http://avibase.bsc-eoc.org/avibase.jsp?lang=ENpg=home (世界鸟类数据库) 8、 http://orientalbirdimages.org/leucosticte-sillemi.html (东洋鸟类图库,当国内的图片库和资料尚不能满足你的鉴定需求时,不防试试这个网站,说不定那天就从邻国飞只新纪录过来呢,呵呵) 水鸟篇: 9、 http://www.sjhbhq.cn/sf_29E689EF0CC242AFAB8A898EE53D41A5_240_8129996.html (鹬类识别,出自黑皮)
个人分类: 鸟类识别|9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多大了,手机告诉你。。。
热度 4 boxcar 2015-2-21 19:16
前些天鼓捣自己的红米Note手机,偶然发现其相机有个好玩儿的功能,在搞自拍的时候会在识别了面部位置后顺便显示一下“年龄”。好吧,头摆的正一点儿,就三十几岁,仰得过猛或者低得太狠就四十多岁。 过年回家聚会,顺便向家庭其他成员宣布了自己的这个新“发现”(他们没机会发现是因为用的手机不同,苹果三星华为啥的)。于是,我的这个挺低档的手机立马成了抢手货,大家纷纷要用它测试一下自己的年龄。结果发现,80老父测出来的年龄居然只有50多,姐姐们测出来的“年龄”要年轻得多,手机显示姐夫们的“年龄”倒是比较符合实际,而很其实年轻外甥的测出来的年龄居然偏大。 我们甚至要用这手机去测试一下姐家那只大白猫的年龄,很遗憾,手机居然为我们如此调理它感到了“不爽”,忽然决定罢工,不再显示“年龄”了。。。
个人分类: 杂谈|326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外滩?外滩源?–说说名字带来的麻烦
lanxum 2015-1-6 23:38
外滩?外滩源?–说说名字带来的麻烦 150106 李健 据多家媒体报道,上海踩踏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外滩今年不举行灯光秀跨年活动,而仍前往外滩,实际上参加了一场没有灯光秀的跨年活动。很多人更不知道还有一个叫“外滩源”的地方举办灯光秀(需买票)及与外滩灯光秀有何区别。外滩与外滩源,虽一字之差,带给多少人误解、麻烦甚至安全隐患。 检索网上资料,“外滩源”这个名字最早是 2001 年由地产开发商新黄浦集团提出的,后来上海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也确认这个地段是外滩的源头。于是“外滩源”的提法逐渐被从事外滩研究、规划和开发的专业人员所接受。遗憾的是,大多观赏灯光秀的人们甚至 “老上海”(科学网戴世强老师文) 也不知道这个曾经“被遗忘的角落”叫“外滩源”( 2012 年《上海生活周刊》称“外滩源”大隐于市,其中的含义不易识别? )。其实“外滩源”提出之前有人叫它“外滩半岛”,常规理解,后者名字更容易让人区分(肯定不是常规理解的“外滩”),而前者识别起来相对模糊,但比较具有“外滩”的品牌意义。 笔者写过一篇评 2 013 年“庐山西海景区”引桥断裂导致游客落水事件 的文章 ,其时有网友说“庐山西海”并非“庐山”( 位于九江县以东、星子县以西 ),而是在靠近庐山、需几十分钟车程才能到达的永修县,看来“庐山西海”挂靠世界级名山后出事了,“庐山”品牌也跟着吃了“瓜捞”,品牌价值势必受影响。 再说昨天的一个新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其网站首页醒目标题“ 上海节日踩踏惨剧不幸证明我院对节日管理无比正确 ”,于是该校被新闻热炒。后其又发布消息说“ 个别媒体报道错把我院写成‘西北大学’,让校本部领导老师和校友陷入舆论旋涡,对此我们深表遗憾。在此我们郑重说明,现代学院是西北大学申报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批准后即已成独立法人单位,。。。。。。故此次‘平安夜’有组织活动完全与西北大学校本部无关。 ”惹事了,瓜上西北大学本部,领导能不怪罪吗?但想撇清关系也很难!既然是“独立学院”,你为何要“挂靠”西北大学呢?名字带来麻烦的又一案例! 所以为避免人们识别上的麻烦和误会,起名很重要。但有人明知道容易让人误解仍然这样做,就另当别论了(或故意让人混淆)。 名字带来的麻烦很多。前不久去“北京会议中心”开会,我跟同事确认说,不是“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也不是“国家会议中心”吧。尽管都在朝阳,差别大了!到会场时,还真有人走错了,一位女士要去“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而到了“北京会议中心”(辛苦了、那打车都不好打)!叫“黄庄”的北京就有四个地方,朝阳 2 个、东城 1 个、海淀 1 个,真得确认清楚,不怪人们,其实是名字惹的祸! 出国也一样! 听准地名再上路 (有点夸张,但绝不象外滩与外滩源容易搞混)。有个国家叫黎巴嫩,美国有个黎巴嫩城;新西兰有奥克兰,美国也有奥克兰;俄罗斯莫斯科和美国堪萨斯莫斯科不是一个地方;比利时滑铁卢和加拿大滑铁卢也不是一个地方;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有悉尼。。。。。。 名字带来麻烦,从工厂安全管理角度看,其实是一种“安全隐患”( 象“外滩”与“外滩源”名字很相似、不易识别或促进了踩踏发生一样 )!由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 CCPS 分析的一起因管道标识“名字混淆”而导致的事故:一辆卡车到某工厂装载名为“ Chemfos 700 ”的硝酸镍和磷酸溶液,到达装卸位置时,工厂管道操作工却误接入了 6 个管接头其中标识为“ Chemfos Lip.Add ”(亚硝酸钠溶液)的接头上,而亚硝酸钠与要装载的 Chemfos 700 反应会产生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为有毒气体。卸料没几分钟,贮罐附近出现橙色云雾,卸料随即被终止。然而有毒气体仍然在继续释放,最终导致 2400 人被疏散, 600 名居民被告知留在家里,关闭门窗。有 6 人因吸入有毒气体受伤而入院治疗,医疗费用达 20 多万美元!事故调查报告显示,“ 管子接头标识名称很相似 ”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我看就是直接原因)。 起名的目的是为了让人识别。 除了上述 “挂靠”之类的目的外, 如果起的名字容易让人混淆,则不能怪罪人,涉及更深入的问题——人类工效学设计,要考虑到人总会犯错,这是人类生理、心理等特性决定的。所以起名也要以人为本、易于识别!
个人分类: 安全人机工程|3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small RNA 推理:Infernal: inference of RNA alignments
liujd 2014-4-10 11:12
个人分类: 生物信息|1 次阅读|0 个评论
鸟叫声识别软件 LilyBirdSongIdentification 1.0
Riemann7 2013-4-24 16:31
首先给出这款软件的下载链接: BirdSongDemo.rar 或者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40633uk=3140188514 一款基于鸟叫声识别的通用鸟类识别软件 LilyBirdSongIdentification 1.0 。 鸟类或者其他野生动物对于我们的环境进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对于其种类的识别我们可以通过它们发出的声音来分辨。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在许多方面对我们的文化也有重要的影响。在很多时候鸟鸣是许多作曲家,音乐家和作家一个重要的灵感来源。我们也时常可以在城市听到甚至它们的叫声,大多数人都能够通过叫声分辨识别较常见的品种。 本软件能够通过自动识别鸟的叫声来识别鸟的种类。当然它也可以用于其他物种的识别:如基于野生动物发出的叫声识别其类型等。同时这款软件也可以略作修改识别说话人(话者识别、说话人识别、声纹识别)等,但仅限为有限集( 2 , 000 人以内)的说话人识别。 这样一款软件 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1 )它能够帮助鸟类或者野生动物观察者、物种学者进一步确定动物的信息;( 2 )它能够在无人区或者深山区通过传感器自动监测鸟类或者其他野生动物的种类数目以及迁移情况;( 3 )它可对机场附近的鸟类或者野生动物确定类型从而进行不同手段的驱散,进而确保机场安全;( 4 )同时这款软件如果做说话人识别,可以用做门禁等方便。 A bird identification software based on the birdcall identify generic LilyBirdSongIdentification 1.0. You can download it here: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340633uk=3140188514 Birds or other wildlife for our environment and thus has a very big impact on our lives. In many cas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type we can by their sounds to distinguish. The sound in many ways als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our culture. The birds ofte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many composers, musicians and writers. We also often hear their voices even in the city, most people are able to identify the more common varieties distinguished by barking. This software is able to automatically identify bird sounds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birds. Of course, it can also be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other species: cries emitted by wild animals to identify its type. This software can be slightly modified to identify the speaker (speaker recognition, speaker recognition, voiceprint identification), but only for a limited set (2,000 or less) speaker recognition. Such a piece of software has a ver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1) it can help birds or wildlife observer, species scholars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animal; (2) it can in no man's land or mountain area by the sensor automatically monitoring birds number of class or other wild animal species and migration; (3) of the birds or wildlife near the airport to determine the type and thus different means to disperse, and thus ensure that the airport security; (4) At the same time, this software if you do speak identification, can be used for access control and other convenience.
个人分类: 软件发布|17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漫谈如何认植物
热度 2 zjlcas 2013-4-3 00:15
以下内容整理自和一位师姐的QQ聊天内容,已经获得师姐师姐的允许, 现做简单的整理, 发到空间, 供对认识植物有兴趣的同仁参考。 师姐: 我是初级水平,植物志看得好费劲。看了半天还是没感觉。说实话,文字描述看上去好晕。你都怎么认植物的啊。 张金龙:主要是记忆属的关键特征。 师姐: 嗯,好。谢谢。继续努力。 张金龙: 要认识植物,需要看如下特征。 草本, 木本, 单叶, 复叶, 纸质, 革质, 肉质,有没有叶柄, 有没有托叶, 托叶的形状, 托叶痕迹的形状, 小枝有没有棱, 叶片上有没有腺体。 叶片是全缘, 还是有锯齿。 是什么类型的锯齿。 毛的颜色和类型。叶尖, 叶基的形状。 叶脉的类型, 是否在正面突起,或者凹陷。叶片和叶柄是否有一定的夹角。 苞片的形状。颜色, 毛被。 花序的类型。 师姐 :嘿嘿,感觉有的人一看就认识,要是让他说个一二三,他还讲不了那么清楚。 张金龙: 花萼,花瓣, 雄蕊的数目;花瓣是否合生为花冠筒; 花冠裂片的形状和数目。 师姐 :嗯哪,很详细,都是植物学上的知识。当年就头疼这些,看来还是有用哈。 张金龙: 花瓣的排列方式,如啮合状排列,螺旋状排列, 覆瓦状排列。 花药的着生方式, 心皮的数目; 胚珠的数目和着生方式; 是否有毛。 师姐 :心皮的数目,胚珠的数目,肉眼不可辨识吧? 张金龙: 需要放大镜,需要解剖 师姐 :你多少倍的放大镜?直接手持的? 张金龙: 10倍的。珠宝鉴定用的,就很好 然后, 果实的类型/ 师姐 :10倍就都搞定了,可以啊。 张金龙: 浆果,核果, 翅果, 裂果,双悬果等等 果实的颜色和形状, 花为上位花, 下位花, 周位花 师姐 :就是说如果要鉴定到种,还是需要花、叶、果什么的都齐全? 张金龙: 大部分是要叶,果齐全,或者叶 花齐全 否则大部分只能鉴定到属 师姐 :明儿我淘宝上买个放大镜去。 张金龙: 当然,如果一个人对本地的植物特别熟悉看营养体认到种,也不无可能。 以上特征, 都看过了, 基本上就可以将植物确定到种了。其实都是植物形态学的基础 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熟悉 之后, 才能认植物 否则是很难的 张金龙: 其中有几个特征,我觉得特别重要,特别是认营养体的时候 师姐 :我感觉也是,你说的那些各种类型,我连定义好多都忘记了。另外,串种的几率貌似很大啊,以前植物实习时,采的标本老师直接晕了,说是两个杂交没法定了。 张金龙: 1 习性,如 木本, 草本,灌木, 藤本 2 叶片的类型和着生方式,单页, 复叶? 三出? 奇数偶数? 对生, 互生, 轮生? 3 叶片是否有锯齿 4 叶片叶柄结合处, 是否有关节 5 是否有托叶 6 果实的类型 因为很多时候, 看不到花 只能努力去多看一个地区内的大部分属, 科属, 用以上的特征, 就区分开来 不过还是要找感觉 师姐: 嗯哪,明白啦。唉,感觉最重要。 张金龙: :每个科属, 记忆一到两个常见种 若干特殊种 比如 茜草科, 我们见到的绝大部分, 师姐 :我觉得你应该是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如果需要详细的鉴别的话,才需要从上述的分类来仔细看,对吧。 张金龙: 都是叶全缘,轮生或对生。一看, 就说是什么种要么是专家, 要么是外行。 很厉害的人, 是不敢随便说是什么种的 师姐 :啊,领教了。 张金龙: 一定要找到证据,也就是唯一符合该植物的特征。一定要能说出,为什么是这个植物, 才能说真正认识了 师姐 :嗯,有点儿像是查案。 张金龙: 认植物不是记忆2000种, 3000种, 就是认识了。 关键是理解。 植物都是有规律的。 师姐 :这个规律如何来把握呢?是从进化角度? 张金龙: 记忆属的特征 然后是科 然后 每个科, 每个属 都有自己喜好的生境 例如苦苣苔科植物一般都喜欢有流水的峭壁上,要求荫蔽, 湿润, 有些是按照属来归纳的, 师姐 :就是把特征、习性等等多个方面来融会贯通。 张金龙: 例如杜鹃花属,多喜欢生在酸性的山顶鸢尾科植物, 多喜欢生在水边 百里香属植物, 喜欢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 是的, 什么生境, 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师姐 :你以前在北方上学的时候,对南方的植物如何来把握呢?我基本上就无视了。但是感觉你们好像对很多地区的植物都比较熟悉。 张金龙: 因为我需要去南方调查啊,对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下了很大的功夫, 并且看了很多南方的植物志,如 贵州植物志, 广东植物志,海南植物志, 湖北植物志, 浙江植物志等 对关键特征做了笔记, 主要是记忆属的特征,争取在野外认到属, 之后就好查了。 师姐 :真是下了不少功夫。相比之下,我基本上就没学吗。呵呵。 张金龙: 我准备整理一下,写一篇日志,说说如何认植物 师姐 :嗯,好的。哈哈。我回头去拜读一下。 对了,再补充一下关于背诵植物拉丁名的问题。怎么背? 张金龙: 恩。我的经验是, 先要认识植物, 或者认识植物和记忆拉丁文同时, 植物的双名法当然需要先好好理解,其实主要是记忆属的拉丁文。属又分为阴性, 中性, 阳性的, 以 a或者ia结尾的, 多为阴性;以 um结尾的,多为中性; 以is, us结尾的,多为阳性。 然后种加词根据属名的性, 要做相应的变化。 种加词也都应该是表示所属的, 即所有格。种加词,一般取自植物采集的地点,如japonica,ussuriensis, mongolica, chinensis, orientalis, 植物的形态特征, hirsuta, acuta 颜色等等。 有时候为了纪念采集人, 多以采集人命名, 如 hancei,wangii 有专门的拉丁文词典, 解释植物拉丁文的意思。当然, 最好先学会植物拉丁文的发音规则,这样对于记忆植物拉丁文有很大的帮助。
个人分类: 草木春秋|857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情感计算
crossludo 2012-5-12 00:06
情感 计算 科学研究表明: 情感是智能的一部分,而不是与智能相分离的,因此人工智能领域的下一个突破可能在于赋予计算机情感能力。情感能力对于计算机与人的自然交往至关重要。传统的人机交互,主要通过键盘、鼠标、屏幕等方式进行,只追求便利和准确,无法理解和适应人的情绪或心境。而如果缺乏这种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就很难指望计算机具有类似人一样的智能,也很难期望人机交互做到真正的和谐与自然。 由于人类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自然而富有感情的,因此,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人们也很自然地期望计算机具有情感能力。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ting)就是要赋予计算机类似于人一样的观察、理解和生成各种情感特征的能力,最终使计算机像人一样能进行自然、亲切和生动的交互。 有关人类情感的深入研究,早在19世纪末就进行了。然而,除了科幻小说当中,过去极少有人将“感情”和无生命的机器联系在一起。让计算机具有情感能力是由美国MIT大学Minsky在1985年提出的,问题不在于智能机器能否有任何'情感,而在于机器实现智能时怎么能够没有情感 。从此,赋予计算机情感能力并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和表达情感的研究、探讨引起了计算机界许多人士的兴趣。美国MIT媒体实验室Picard教授提出情感计算一词Affective Computing 并给出了定义,即情感计算是关于情感、情感产生以及影响情感万面的计算。让机器(计算机)也具备“感情”,从感知信号中提取情感特征,分析人的情感与各种感知信号的关联,是国际上近几年刚刚兴起的研究方向。 情感计算研究的重点就在于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由人的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及行为特征信号,建立“情感模型”,从而创建感知、识别和理解人类情感的能力,并能针对用户的情感做出智能、灵敏、友好反应的个人计算系统,缩短人机之间的距离,营造真正和谐的人机环境。 情感计算是一个高度综合化的技术领域 ,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情感机理的研究。情感机理的研究主要是情感状态判定及与生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心理学、生理学、认知科学等,为情感计算提供理论基础。人类情感的研究己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己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任何一种情感状态都可能会伴随几种生理或行为特征的变化;而某些生理或行为特征也可能起因于数种情感状态。因此,确定情感状态与生理或行为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情感计算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这些对应关系目前还不十分明确,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2)情感信号的获取。情感信号的获取研究主要是指各类有效传感器的研制,它是情感计算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没有有效的传感器,可以说就没有情感计算的研究,因为情感计算的所有研究都是基于传感器所获得的信号。各类传感器应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使用过程中不应影响用户(如重量、体积、耐压性等),应该经过医学检验对用户无伤害;数据的隐私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传感器价格低、易于制造等。MIT媒体实验室的传感器研制走在了前面,已研制出多种传感器,如脉压传感器、皮肤电流传感器、汗液传感器及肌电流传感器等。皮肤电流传感器可实时测量皮肤的导电系数,通过导电系数的变化可测量用户的紧张程度。脉压传感器可时刻监测由心动变化而引起的脉压变化。汗液传感器是一条带状物,可通过其伸缩的变化时刻监测呼吸与汗液的关系。肌电流传感器可以测得肌肉运动时的弱电压值。 (3)情感信号的分析、建模与识别。一旦由各类有效传感器获得了情感信号,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将情感信号与情感机理相应方面的内容对应起来,这里要对所获得的信号进行建模和识别。由于情感状态是一个隐含在多个生理和行为特征之中的不可直接观测的量,不易建模,部分可采用诸如隐马尔可夫模型、贝叶斯网络模式等数学模型。MIT媒体实验室给出了一个隐马尔可夫模型,可根据人类情感概率的变化推断得出相应的情感走向。研究如何度量人工情感的深度和强度的,定性和定量的情感度量的理论模型、指标体系、计算方法、测量技术。 (4)情感理解。通过对情感的获取、分析与识别,计算机便可了解其所处的情感状态。情感计算的最终目的是使计算机在了解用户情感状态的基础上,作出适当反应,去适应用户情感的不断变化。因此,这部分主要研究如何根据情感信息的识别结果,对用户的情感变化作出最适宜的反应。在情感理解的模型建立和应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情感信号的跟踪应该是实时的和保持一定时间记录的;情感的表达是根据当前情感状态、适时的;情感模型是针对于个人生活的并可在特定状态下进行编辑;情感模型具有自适应性;通过理解情况反馈调节识别模式; (5)情感表达。前面的研究是从生理或行为特征来推断情感状态。情感表达则是研究其反过程,即给定某一情感状态,研究如何使这一情感状态在一种或几种生理或行为特征中体现出来,例如如何在语音合成和面部表情合成中得以体现,使机器具有情感,能够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情感交互和交流的可能,对于单个用户来讲,情感的交流主要包括人与人、人与机、人与自然和人类自己的交互、交流。 (6)情感生成。在情感表达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计算机或机器人中,模拟或生成情感模式,开发虚拟或实体的情感机器人或具有人工情感的计算机及其应用系统的机器情感生成理论、方法和技术。 到目前为止,有关研究已经在人脸表情、姿态分析、语音的情感识别和表达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进展。   参考文献   - 史忠植 . 智能科学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6. -徐科主编. 神经生物学纲要.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2000 - 史忠植 , 余志华 . 认知科学和计算机 . 科普出版社 , 1990. - 孟昭兰. 普通心理学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01 - 汪安圣. 认知心理学-(重排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1
个人分类: 仿生科技|1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身边石材识多少?(40多幅照片展示)
热度 38 Hongbolu 2011-12-8 19:04
身边石材识多少?(40多幅照片展示)
本集以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校园内外主要建筑装饰材料为实例,介绍建材名称和实际的岩石特征。我认为:作为地质学的师生,如果连身边的石材都不认识,那就是耻辱。希望通过相互交流增加识别岩石的能力,夯实地学基础。欢迎国内外同行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教学研究|12701 次阅读|100 个评论
[转载]如何通过木材花纹简单判定木材种类
wangfq 2011-2-21 10:32
带状花纹---指木材纵轴与树干主轴方向没有发生系统偏离的直纹理木材如红松、落叶松、檫木、山枣。   交错花纹---纹理方向表现为周期性的反转即左右偏离如香樟、麻栋、大叶桉、桃花蕊木等。   波浪花纹---木材长细胞有规则地向弦面左右卷曲,又不相到交接,呈波浪起伏如樱桃、槭木、桦木、安哥拉紫檀、印茄、白蜡。   琴背花纹---亦称虎皮纹,指木材被旋切成单板或锯成弦面板时,板面上呈现许多明显的凹凸部分如槭木、桦木、桃花蕊木。   絮状花纹---纤维交织的凹陷围成一系列不规则的,其中横纹方向尺寸大于顺纹方向呈絮状如槭木、桦木。   乌眼花纹---由于木纤维排列的后部扭曲,在生长轮中呈圆锥形凹痕,旋切成单板时,其板面上便具有许多小块扭曲组织形成乌眼如槭木、桦木、鸡占。   树叉花纹---常见有羽状纹、鱼骨纹、喷泉纹,此类花纹可供高级装饰如黑核桃、桃花蕊木。   银光花纹---其径面有横向条纹、片状、丝带状、块状或不规则的射线斑纹,有闪闪反光的感觉如栎木、青冈、山龙眼、水青冈、梭罗木、悬铃木、南华木、银桦木、冬青。   锥形花纹---指生长较明显的各异,构成美丽的''字形图案如灰核桃木、红豆树、铁刀木。   抛物线花纹---指早、晚材过渡急变,生长密度不同所致。弦切板面显示美丽的抛物线,如水曲柳、榆木、榉木、   对角花圆锥形花纹---旋切与原材主轴成一定角度(如45°)使板面构成美丽图案,国外以黑核桃木而著称。   色条花纹---指材色分布不均的木材。将原木锯切后形成的式样多变的图形。颜色来源于木材中的色素物质和木素如核桃木(心材中有暗褐并贯穿略紫的条纹)、香樟(心材中常有紫色纹)、降香黄檀(红色心材中常杂有黑色条纹)。 【转自木业论坛】
个人分类: 科研隨筆|29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中的若干新概念和关键技术
热度 1 zoumouyan 2010-11-14 00:55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中的若干新概念和关键技术 Some New Concepts and Key Techniques in Multi-Sensor Image Fusion 邹谋炎 图像融合技术已经有近四十的历史。人们一直期望它能够在目标辨识、分类和变化检测方面有出色的应用。然而事与愿违。多年来,研究者们习惯于这样的定义:图像融合是使用一定的算法来组合两个或多个图像,以形成一个新图像 。这个定义出自本领域中的知名专家,对年青研究者的思考方式有不小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认为,( 1 )组合多个图像以形成一个新图像不是图像融合的本质;( 2 )任何一个图像应该被理解为视场中目标的某种属性的一个分布( DAO );( 3 )特征级图像融合应该是各个图像中描述同一个目标的不同属性数据的数据关联;( 4 )决策级图像融合应该是依据关联数据,对每个目标产生出一组数值描述,其描述方法决定于辨识、分类、变化检测的不同应用;( 5 )是否形成一个融合图像完全决定于应用。常常,在目标位置上的一个标记,一层或多层伪彩色区域,可以更鲜明和方便地表达融合结果。 根据这些概念,研究者应该更加关注每个图像的物理隐含。据此,需要重新思考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涉及的各个相关研究问题,如配准、分割、特征抽取。数据关联的自然推理导致关联数据库、数据库协议等概念。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富有很高的挑战性。为了使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朝着应用需求有本质的进步,我们期待能引起更多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在此,我们提供一篇近期的文稿,供讨论参考。 以下文稿可下载供讨论。若引用,请注明作者和网络出处。 MultiSensor_ZouMouYan_R2a.pdf (2010-11-13)
个人分类: 研学小记|760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韩国宣布9月1日起采集检查入境外国人指纹
maczone 2010-9-1 15:47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国法务部宣布,将于9月1日起在韩全国22个机场和港口对入境外国人进行指纹采集检查。 据报道,韩国法务部将对和国际恐怖分子外貌相似者、遗失护照持有者、旅行路线特殊者、出发当天用现金购买单程机票者和涉嫌持假护照者等人进行指纹扫描检查,并用面部识别器对脸部拍照。 通过这一措施,一旦确认过去在韩国有犯罪前科或是被国际刑警受监控的罪犯,就会强制遣返。法务部已对在韩国有犯罪前科的23万名外国人建立了指纹信息数据库。 从明年下半年开始,这一措施将面向所有入境韩国的外国人(外交官除外)实施。外国人指纹登记已在美国和日本实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32个成员国,大多也在推进这一措施。 韩法务部表示,为了保障11月在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首脑会议的安全,提前实施了该措施。法务部出入境外国人政策本部部长石东炫说:事先阻止有犯罪危险的外国人入境,以使社会治安和保障机制得到国内外的信任。 (本文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个人分类: 兴趣|21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答:lihf [2010-4-13 10:22:51]发表评论
ccpicasso 2010-4-13 10:42
首先感谢lihf的有效质疑,考虑的比较周全。 以下是我们对此提出的一些方案,以作为答复。 发表评论人: lihf : 要是一个人就是不笑呢 ?:) 答复: 呵,这个太好办了: 1 :他是个 terrorist,拨打110 2 :让他笑,这个也可以是个课题 3 :不笑就不笑, 统计 不笑的人 ,输入 数据库 以备用 4 :不笑?研制挠痒痒机,置于识别系统 etc.
个人分类: 答复读者|2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笑时嘴唇形状特征的身份识别
ccpicasso 2010-4-13 10:09
起源 近来突发奇想,或者可以说是无聊了就想,收集笑容,当然现在各方面的资源十分丰富,收集一些各种笑容的资料还是很容易的,图像、声频、文字等等。我们选择图像类型的来进行笑容收集。 依据 当收集到一定数量,我们发现,当笑容发生时候,身体的各个部分是有不同的反映的,比如只要看眼睛,我们就可以基本确定,此人是在笑;注意嘴唇,此人也是在笑;就是说,几乎所有笑容在人体某一部位的表现也是存在共性的。而又因为各个个体本身的不同点,那些共性在不同个体上的表现就有了千差万别。 于是,我们开始收集笑容图片的嘴唇部分,现在真正收集过程中。关于身份识别的研究从很早就已经开始,如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瞳孔识别、步态识别等等。这些识别方法都有其优点,针对其不足,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意义 笑容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的表露。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说笑容可以改变世界,比如在重大的世界级的谈判中,可能一个笑容就可以改变所有。我们发现,为了世界和平和谐,在其他各种识别技术继续发展的基础上,应该发展类似笑容识别的技术。 展望 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笑容的机理、作用等相关研究 ,从图形图像角度进行尝试性笑容识别研究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发现其他类似的识别技术。 资料
个人分类: 奇妙思想≈≈奇思妙想|4039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技论文自我剽窃的识别
热度 1 fairyslave 2010-3-8 12:24
发表于《编辑学报》2010,22(1):29-30 关键词 科技论文;自我剽窃;识别 Detection of self-plagiarism for scientific papers // ZHAO Liying Abstract The widely existed phenomenon of self-plagiarism for scientific papers occupies a great deal of publishing services because of its high return and low risk, and it is necessary to be detected and suppressed. The reason and motivation of self-plagiarism are analyzed, then the type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is kind of papers are summarized. The method to detect the self-plagiarism is presented from aspect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and it is explained by practical examples in editing. The accurate detection of self-plagiarism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periodical. Key words scientific paper; self-plagiarism;detection Authors address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50001, Harbin , China 在过去的几年,西方国家的科技期刊编辑们开始用剽窃侦测软件检查科研人员提交的科学论文,令人惊讶的是,最常见的剽窃方式竟然是剽窃者使用自己以前发表过的论文中的词语、句子,或者是基于这些论文的改写 ,将自己的一项研究成果不断改换名目,在内容上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然后投给多家学术期刊发表,这种现象在国内学术界也不鲜见。与剽窃他人成果相比,这种做法具有较强的隐藏性,不易被他人指证告发,但是这种做法同样可视作剽窃 自我剽窃 。科技期刊为了维护学术的尊严和诚信,为了尽可能多地刊发创新性论文,必需对剽窃论文进行准确识别,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 1 自我剽窃行为简析 国外学者 将自我剽窃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引用自己已发表论文中的观点和方法,却没有将已发表论文列为参考文献;二是将自己已发表论文略加修改,再次发表。 王敏 博士对此给出通俗的解说:你做了一个东西,做得很好,你又加了一点东西,加的这点东西是不是可以写一篇新的文章,自己应该有一个认识,这个如果是新的,你可以写,如果只是一个小的改动,那是不可以写的。你投到会议或者刊物去,必须交代清楚这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出这么多,而不能不提以前那一段了,给人的印象是你新做这么多,这就是自我剽窃了。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把已发表论文列为参考文献,某些自引因为构成了新论文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也是自我剽窃。国内学者将此类论文也叫做变相重复发表 。 按照惯例,有些重复发表是允许的,例如,在一种刊物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后将全文发表在另一种期刊上;将发表过的多篇论文整理成学位论文;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属于重大发现的研究论文,在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再次发表,等等。这些不属于本文所指范畴。 自我剽窃的动因和结果是为了增加论文数量,因为足够数量的论文常常成为学者个人或学术单位争取相关利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国内外对剽窃他人成果的惩罚是极为严厉的,轻者遭到舆论谴责,重者会受行政处罚甚至诉诸法律。与此相比,自我剽窃只被当作小过失,即使被期刊编辑发现,作者所需要面对的也只不过是论文被拒,通常没有其他更严重的后果。但就剽窃的性质来说,自我剽窃与剽窃他人没什么本质不同,都是一种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是一种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的表现,违背了基本的学术道德和良心,都会损伤科学发现的原动力,玷污学术创造的纯洁性。 2 自我剽窃论文类型 为了蒙混过关,自我剽窃论文花样不断翻新,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和文献 的部分说法对自我剽窃论文进行整理归类,大体分为 5 种类型,分别称之为原封不动、老调新弹、改头换面、 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简单重复。其中原封不动是内容、形式基本不变,最原始、最容易识别的自我剽窃;老调新弹指在没有进行新的学术研究的情况下,将自己多年前发表的论文,重新回炉加工,做少许改动后再次发表;改头换面是对原论文的外观重新包装,调整文字表达方式,对原文段落或观点进行适当压缩或增加,调整一些无关痛痒的观点和思路,主要内容不变;化整为零(化零为整)是将科研成果的有效内容肢解为若干最小可发表单元(将已发表的几篇论文合并、压缩成一篇新的论文);简单重复是使用相同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一样的过程和思路建立分析模型,对不同事物进行评价求解,发表多篇论文,实际是解决相同或类似的问题。 目前看,原封不动型已经过时,其他 4 种类型通常也不单独存在,而是相互融合渗透,使之看起来更像是新的论文。但是不管怎样变化,这些论文所阐述的观点、方法、思想、论据等核心内容基本不变,论文相互对比起来既没有明显创新,也谈不上有所突破。读者可能阅读其中某一篇即已足够,其他几篇都是多余的。 3 自我剽窃论文识别 由于自我剽窃论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论文的学科、类型也不同,不可能建立一套绝对的、统一的识别标准。对于自我剽窃论文的识别,必需根据具体情况,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去综合考察,灵活判定。 1 )一般来说,重复数量越大,剽窃嫌疑越大。 对抄袭剽窃进行定量分析是最直观的,虽然目前没有关于重复数量的一致意见,但是很多科技期刊都会设定一个参考值。 英国医学杂志 ( BMJ ) 将内容重复 10% 以 上的论文理解为 内容大致相同 。 T-MTT ( IEEE 系列刊之一)的主编认为重复比例不能超过 40% ,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认为 50% 以上内容相同,属重复发表 。 一般情况下,重复数量越大,剽窃嫌疑越大。 2 )重复数量虽大却是必要铺垫,不属于自我剽窃。 科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继承性和关联性。一定程度的自引是作者研究工作连续性和承接性的反映。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引用自己已发表论文中的论点、方法、数据等,为专家、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作者将前期研究成果引向深入的必要铺垫,如果没有这些自引,论文可能就不完整,不便于阅读理解。尤伟杰等 也认为重复比例介于 20% ~ 30% ,但来自本人作为第一作者在正式期刊已发表的论文,且论文的核心内容(临床资料、结果和讨论中的主要观点)不同,不应定论为抄袭或重复发表。 3 )重复数量虽小却是关键内容,属于自我剽窃。 在科技论文中,质的标准往往更重要。尽管重复数量很小,但重复部分却是作品的核心和实质;或者重复部分在原文章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却构成新文章的重要部分或实质部分,同样也属于自我剽窃。大多数简单重复和化整为零都属于这个范畴。 笔者在审理一篇论文时,发现与作者已发表在其他杂志上的两篇论文重合比例虽然只有 11% 和 17% ,但是 3 篇文章都是应用物元分析方法,通过确定待评物元、经典域物元矩阵、节域物元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计算关联函数及隶属程度等过程建立评价模型, 即,使用相同的方法,通过一样的过程和思路建立分析模型,区别只是对同一领域的 3 个事物进行评价。实际上,读者读了其中任何一篇都可领会该方法的应用。国际权威杂志在处理类似事件时非常严厉,曾有知名学者因为将一幅图片重复用于两份不同的论文,而被禁令 5 年内不准投稿 。 4 结论 1 )随着剽窃的隐蔽性越来越强,识别变得越来越复杂,有的自我剽窃相当高明,甚至从字面上难以看出,需要对相关学术领域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辨出端倪。很多论文具有跨学科的背景知识,也加大了甄别难度。对论文的定性分析,需要专家的综合评审。编辑送审时,将检测到的相关论文一并递呈专家,以提高评审质量。 2 )对自我剽窃论文的识别,既要定量分析,又要定性考虑, 重复部分的性质不同,量值的要求也会不同,需要灵活把握。科技期刊编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行之有效的识别方法和手段,它不仅关系到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青年学者的健康成长,因为科技期刊的主要作者是研究生,他们刚刚进入学术研究阶段,一旦把路走歪了,一生都成不了好的学者,科技期刊要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学术行为,警示和教育作者加强自律,严谨治学。 5 参考文献 石理察 , 杨毅欣 . 对日趋严重的剽窃问题和正确使用科学引用的讨论 . 生物学教学 ,2007,32 ( 7 ): 14-17 晏杨 . 剽窃他人与剽窃自己 . 中国教育报 , 2003-09-26 Broome M E.Self-plagiarism:oxymoron,fair use,or scientific misconduct . Nursing outlook,2004,52(6):273-274 Lowe N .Publication ethics copyright and self-plagiarism .Jognn,2003(32):145-146 田野 . 自我剽窃也是学术不诚信 .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6,29:12 李万春 . 变相重复发表 : 一种值得科技期刊界关注的现象 . 编辑学报 , 2004, 16(6): 445- 447 鲁敏 . 一稿多投 现象的精细化研究:国际学术规范视角 . 杭州 : 浙江工业大学 ,2008:23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Advice to contributors . . http://bmj.bmjjournals.com/advice/article_submissions.shtml 李贵存 , 刘小梅 . 委托办中华系列杂志一稿两投重复发表的现状与对策 . 编辑学报 ,2001,13(5):292-293 尤伟杰 , 李小萍 . 学术不端论文的一般规律及应对策略 . 编辑学报 ,2009,21(2):151-152 两论文同一图 被国际权威杂志禁投稿 5 年 . ( 2008-03-27 ) .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8327155325328204713.html 摘 要 科技论文的自我剽窃因为低风险高回报而普遍存在,占用大量出版资源造成浪费,必需对其进行识别并加以遏制。分析了科技论文自我剽窃行为的动机和根源,归纳了自我剽窃论文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去综合考察,总结了自我剽窃论文的识别方法,并结合工作实例进行说明。对剽窃论文的准确识别可以规范学术行为,促进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个人分类: 编辑心得|6664 次阅读|3 个评论
“同步阻碍识别”:复杂动力网络“反同步”
jalu 2010-1-25 11:20
同步阻碍识别 : 复杂动力网络 反同步 最近几年复杂网络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网络的拓扑识别,它是复杂动力网络控制和同步问题的反问题。复杂动力网络控制和同步问题是研究在网络拓扑结构已知的条件下,讨论网络的控制与同步行为,给出达到控制和同步的条件,另外就是研究网络结构的各种特征参数,如平均距离、度分布、群聚系数等对同步的影响。而实际网络的拓扑结构往往只有部分已知或者完全未知,并且还在不断地变化(网络节点和边的增加和删减,权值的变化),因此拓扑识别问题有着广泛的背景。如何从检测到的动力学变量反演网络的拓扑结构就是拓扑识别的主要任务。目前网络的拓扑识别主要是利用自适应方法(当然还有其它方法),就是构造一个辅助网络(响应网络),利用自适应律达到网络边权的识别目的。这种方法也有不足之处,譬如计算量大,对于规模较大的网络要识别拓扑就比较困难了。 为了保证利用自适应方法识别拓扑的成功,需要一个 变量经内联映射后在同步流形上线性无关 的条件 ,不然的话辅助网络的边权系数可以 收敛,但是不一定收敛到原网络对应边的权数,就无法实现识别。这方面的文献例如: Wei Lin and Huan-Fei Ma , Failure of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techniques , PHYSICAL REVIEW E 75, 066212 ( 2007 ); Wenwu Yu, Guanrong Chen, Jinde Cao, Jinhu L and Ulrich Parlitz,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of dynamical systems from time series , PHYSICAL REVIEW E 75 , 067201 ( 2007 )(文献难免有疏漏)。目前也有人利用 信号处理和参数估计中的 一致激励 (Persistently exciting) 条件来研究这个问题。拓扑识别的自适应方法导出的线性无关条件在数学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人们自然要问, 在 同步流形上线性无关 怎么检验?这也是审稿中经常提的问题 , 是不好回答的问题。后来我们在这个线性无关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 同步是阻碍网络拓扑识别的 , 完全同步就完全不能识别 , 部分同步就部分不能识别 , 削弱同步有利于识别 ( Liang Chen, Jun-an Lu, and Chi K. Tse, Synchronization: An Obstacle to Identification of Network Topology ,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II: EXPRESS BRIEFSI. , 2009 , 56 ( 4 ): 310 - 314 ; Hui Liu, Jun-an Lu, and Jinhu Lu , David John Hill ,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Uncertain General Complex Dynamical Networks with Time Delay , Automatica-REGULAR PAPERS, 2009 , 45 : 1799 - 1807 ),由于同步是可以检验的,因此这个条件就变得可以具体操作的了。因为同步是阻碍识别的,所以为了识别拓扑结构,必须削弱节点之间的一致性(同步性)。为了识别就要找出差异,聚焦差异和放大差异。 识别问题是经常出现的,因此 同步阻碍识别 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很有意义的。同步问题过去已经有很多研究,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工作基本上是讨论如何实现同步,如何加强同步, 很少有人研究削弱同步、变同步为失同步的问题 。 同步阻碍识别 告诉我们,原来 削弱同步有时候也很有意义。就像人们研究混沌控制,后来发现混沌在 某些 场合是有用的,因此 陈关荣 教授提出混沌反控制的概念,某些时候我们对混沌不但不应该加强控制,而且需要削弱控制,以产生新的混沌。 因此我们在 同步阻碍识别 的基础上, 不妨提出反同步和复杂动力网络反同步的概念,也许能够发现一些新的现象和新的机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383 次阅读|5 个评论
如何研判地形图
fanxiaoyingz 2010-1-20 15:13
如何研判地形图 地形图在林业上、水土保持上使用得最多了。但是如何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找到准确的位置呢?大学里一般不开设专门课程,对此讲述得不够清楚,这是一门必须有很多经验的学问。 为了帮助同志们提高水平,熟悉地形图,这里大概介绍一下: 首先什么是地形图呢?地形图就是把平原、高山、河流等立体地貌以平面方式准确地表示出来的图形,它把三维(经度、纬度、高度)地形描述成平面图形(经度、纬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把相同高度的所有点连成一条线,叫等高线,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叫等高距,在同一张地形图上是所有相邻等高距完全相同的。例如取每 20m 一个等高线,就是说这个等高线和相邻等高线的垂直距离是 20m 。所以,地形图具有极其准确的特性,一般是保密的,有国家测绘局测量制作,专门机构负责,经过特批才能购买,购买者要遵守保密法。当然由于目前卫星已经非常发达,外国间谍部门也有我国的详细地形图,如 gooleearth 就能准确知道我国地形,所以保密级别降低了。 其次讲一下地形图的构造: 通常用的地形图有 1 : 10000 (一万)地形图,和 1 : 50000 (五万)地形图,地形图的图幅面大小大概是 48cm 38cm ,就是说一张一万地形图的大小小于 18 平方公里,而五万地形图的大小小于 450 平方公里。据此来算,我国版图应该有 53.3 万张一万地形图,有 2.1 万张 5 万地形图。 大于 18 平方公里或者大于 450 平方公里的地图需要在不同的地形图上去寻找,或者严格拼接以后寻找。这就有个相邻地图的位置问题,如何快速地知道相邻地图是哪一张呢?在本地图上有标志。标志之一是地形图的编号,标志之二是地形图的名称,标志之三是地形图的相对位置示意图。这三样都显示在本地形图的正上方。 在地形图的上面边,左面有一个 9 个小框拼接的示意图,本地形图在最中间,上面、下面、左面、右面以及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八个方位的地形图名称都标注在上面,方便寻找。正中间是本地形图的名称,名称下面是地形图的编号,可以根据编号寻找左右相邻地形图,但是往往不能据此寻找上下相邻地形图。地形图的编号是四组数据带三个横杠,具体编排法则不清楚。右面是保密字样或者有一个指北针。 地形图的右面边一般是图例示意区,凡是地图上用到的标识都用图例形式展示,一般有行政边界,乡村边界,公路,城市,水库,桥梁,森林,草地,铁路等标识。有了图例在地图上遇到此标识就可以根据图例知道它代表什么。 地形图的下面边,左面是缩小的地形图名称和图幅号,这个和上面边中间是一样的,靠右面是坡度尺,坡度尺是看地形陡峭程度的必要工具,是距离转换角度的工具,它由纵横坐标组成,纵坐标是距离,横坐标是角度,一般以 2 为一个单位。比如在地形图上量出等高线的距离是 3mm ,那么查坡度尺,可以看到角度大约是 12 ,所以你就可以知道坡度大小了。中间是比例尺和比例尺图例。一般以 1cm 为一个单位。一万地形图上 1cm 代表 100m 。最右面是制图信息,有制作单位,坐标系,制作时间,转绘时间,等高距和版式。 第三,讲一下地形图的边框。地形图的边框其实就是一个坐标系。地形图的上面一般是正北,右边是正东,下面是正南,左面是正西。地形图上一般有一个指北针,在图边框外右上角。每个边框都是一条经纬度坐标尺子,一万地形图上每隔 10cm 一个纵横线,把地形图分割成每 1 平方公里一个方块, 5 万地形图则分割成 25 平方公里一个方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的定位。每一个地形图的四角都注明经度和纬度,一般要精确到秒。而在纵横坐标的分割点上都注明公里网点的编号。所以,地形图是可以用尺子和半圆仪量取距离和角度,进而可以准确测量的,可以部分代替现场丈量。这样,可以根据已知的地点确定经纬度,也可以根据提供的经纬度找到地点。 如何识别地形图呢? 识别地形图要做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大概到精确,从目估到尺子。 首先地形图上最好判别的是高山和平原的交汇地区,为什么呢?平原地区基本没有太大的地形起伏,所以研判的主要依据是地形图上标注的地名,河流名称,道路,边界,一般平原上的这些村庄、城市等地名标注的非常详细。而山区研判地形图的主要标准是地形,是山坡的、沟谷的形状和名称,但是不是所有的山地小地名都标注的。所以在山区和平原的交汇地,可以根据村庄研判位置,可以根据山形沟谷形状准确定位。平原地区地形比较简单,研判也相对容易,但是要准确定位必须借助公里网。 现在讲山区地形研判。山区相似地形非常多,所以研判十分困难。所以山区研判首先看大处,看山脉走向看河流水系。一般河流是树枝状的,有一级河流,二级河流,支流。这些河流极其支流构成一个形状,就是水系。水系在地形图上基本是永久不变的。所以可以根据支流之间的距离,根据河流支流的形状,根据支流的数量来研判位置。另外,一个山脉它总是有山顶的,山脉的所有山顶连接起来构成了山系,山系和水系一样有固定的形状,有自己的最高峰,次高峰,走向高低等指标,可以根据山脉走向来研判位置。要说明的是往往山系和水系是镶嵌的,山脉的最高处是山系走势,山脉的最低处是水系走势。水系实际上就是山脉的沟底,沟谷最低处。 那么如何研判山脉和沟谷呢?山脉的顶部一般都是有若干独立的山峰组成,每一个山峰的海拔不同,山峰之间往往就是所谓的山梁。山峰是有若干个圆形的闭合的等高线组成,最里面是最高处,一般有高程海拔标注,注明海拔数据。相连各个山峰之间的等高线内是山梁,仔细看山梁等高线也是可以闭合的,只是距离很长。简单地说从山峰到下一个山峰之间沿最少的等高线走(画)出来(不要横断等高线)就是山梁。山坡梁是由一系列转弯的等高线组成,把每个等高线的最突出部分连接起来就是山坡梁,一般山坡梁等高线都要回转 120 度以上。沟谷的等高线很特别,是由一系列象利剑箭头一样尖锐的等高线组成(即等高线突然转向,回拐,成锐角),而且往往等高线很密集,把这些等高线拐角处连接起来就是河流流过的沟底。 大的水系山系搞清楚了就基本能够研判你站立的位置,或者你要找的地方,但是要准确还需要其它参考系。 这些参考地物是什么呢? 1 、自然地物:最好找的就是山峰的最高点,山峰的最高点一般是由若干个小圆形等高线组成,而且一般表明海拔高度数据,有些主要山峰还表明名称; 2 、河流:一般全年流水的支流都会用一根蓝色箭头线标出,傍边有河流名称。而且是等高线突然拐弯处。 3 ,村庄:山区村庄尤其是大的村庄,一般都处在山沟沟口,河流汇集的地方,这些地方因为有多条河流冲刷,地形容易识别,地势低,平缓面积大,是重要参考地,一般都标有名称。 4 ,公路铁路:一般县级以上公路永久不变,形状很特别,容易辨认,可以作为重要参考点。 5 ,大地测量点,大地测量点是最好的参考标识,但是很少。 6 、水库塘坝湖泊:一般都有名字标注。 7 、其它,例如桥梁、隧洞、水塔、名胜古迹、水文站、气象站、窑洞、古坟墓等等。这些东西一般都在地图上标注,标注后就是明显地物,可以作为重要参考点。 为了准确知道你要寻找的地点的坐标,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明显参考点以后,从此点引出一条线段,用直尺量取它的长度,用半圆仪量取它的角度,这样就能准确知道目标的经纬度了。用眼睛目估和尺子度量向结合的办法会给制图带来很大方便。 在研判地形图时,要牢牢记住等高线之间的距离代表了坡度大小,它除以等高距就是坡度的余切值,求反余切值就是坡度。 其实等高线也很有讲究。在一般地形图上,相间五个等高线就有一个是加粗的等高线,是为了方便研判。如果等高线的等高距是 20m ,那么每五个加粗一次,加粗等高线的等高距就是 100m 。 另外,在地形图上遇到了垂直悬崖的时候,或者悬沟时候,它以特殊的圈代替(里面不再有等高线),圈的方向代表悬沟方向;或者等高线重合表示。 过去,在造林设计的时候讲究对坡勾绘,就是人站在要设计的坡的对面坡上从远处来勾画地图,用来确定造林面积和位置。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 GPS 使用普遍化了,只要拿着 GPS 在需要勾绘的地方走一圈,做出几个兴趣点或者取出走过的航迹,然后就可以根据提供的准确的经纬度来在地图上勾画出很正确的位置和大小,避免了过去勾画时错位,变形等问题。
个人分类: 农林科技|7775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苏:水稻黑条矮缩病大面积显症了
热度 6 tjm9518 2009-7-7 12:56
病株识别特征:生长矮小、叶背有蜡白条;补救要领:早发现、早移苗补缺、促进分蘖 6月上旬初,邳州、贾汪、宿豫、阜宁、涟水、邗江、仪征等地有多位农民反映,当地移栽水稻田近期出现较多稻株生长矮缩的现象。经初步诊断,其中大部分田块可能发生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有部分田块的水稻病株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实验室血清鉴定已确诊得了水稻黑条矮缩病。 案例一: 阜宁县沟墩镇一农民7月2日反映,他的3亩地移栽稻,移栽已有十多天,现在有80%的秧苗矮缩不长,检查发现这些稻株黄根多、白根少。水稻品种为淮稻5号。7月3日,笔者收到了他用特快专递送来的5穴水稻病苗。经检查,病苗较矮小,叶色较深,基部1~2叶叶尖略发黄,根系生长基本正常,有白根。在这5穴病苗中,仅在1张稻叶上发现有一条不太明显的蜡白条。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血清鉴定,确诊水稻感染了水稻黑条矮缩病。 案例二: 7月6日,邳州市议堂镇一农资销售商侯武来电话说,当地有近4000亩移栽水稻在栽后10天左右部分植株生长不良,与正常生长的水稻相比明显矮小,发生较重的田块矮缩株比率达三分之一,矮缩株在田间成片发生。经指点,他在部分矮缩稻株的部分叶片背面发现有蜡白条(据此可以确认水稻发生了黑条矮缩病)。据了解,当地水稻一般在6月25日前后移栽,移栽较早、栽后田间水层较深的田块矮缩株率较高,当地种植的连粳6号、徐稻5号、镇稻99等粳稻品种和多个杂交稻品种上田间均有矮缩株发生。今年当地麦收前后灰飞虱发生量较大,当地农民曾在水稻秧田期多次用药防治灰飞虱,防治力度比去年强,但发生矮缩株的田块面积比去年更大,矮缩株发生率也比去年高。 据分析,今年苏北、苏中地区移栽稻上水稻黑条矮缩病将大面积发生。近期该病已开始进入显症高峰期,各地应密切关注病害发生动态,早发现、早补救,尽量减少产量损失。错过7月上旬最佳补救期,发病重的田块将可能面临严重的产量损失。 病害隐蔽性强、补救适期短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由灰飞虱传播。水稻移栽大田前期的病株,主要由麦收前后由麦田迁入水稻秧田的灰飞虱传毒引起。由于灰飞虱连年大发生,近年来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苏有逐年急速加重发生的趋势。2004~2006年该病在江苏沿海、里下河局部地区零星查见;2007年在沿海、里下河及淮北部分地区普遍查见,全省发病面积30.8万亩;2008年,重发地区由沿海、淮北及里下河局部地区,向南扩展到沿江稻区,全省发病面积猛增至390.7万亩,与2007年相比发病面积增加了十多倍,重病田病株率超过90%,危害程度显著重于水稻条纹叶枯病。 从目前情况看,江苏大面积生产上使用的水稻品种均容易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其中淮稻5号、淮稻6号、华粳6号、武运粳21号以及一些杂交稻品种上,均出现过病株率超过50%的重病田,生产上暂时还缺乏适用的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水稻一旦发生黑条矮缩病,没有特效药可以治愈,目前生产上防控该病的主要措施为:麦收前后对秧田密集用药防治灰飞虱;调整播栽期避病;发病后及时采取分苗移栽、移苗补缺、促进健康株分蘖增加田间群体等补救措施。 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相比,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后补救难度更大。从近几年江苏的发病情况看,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最高的第一显症高峰常年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初,此时发病的秧苗心叶发黄枯死,症状明显,很容易识别,发现秧苗发病后可以及时采取补栽、毁耕重种等措施补救;而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株在麦茬移栽稻移栽活棵后较长一段时间都不容易与正常苗区别开来,通常到7月中下旬其叶片上出现 蜡白条 这一特征性病症还不能完全显现出来,而到7月中下旬,苏中、苏北地区麦茬移栽稻有效分蘖期已基本结束,即使采取分苗补缺等措施也不能取得太好的保产效果,而毁耕重种水稻更是不可能实行。特别是在淮北地区,麦茬移栽稻面积大,秧苗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麦收前后灰飞虱传毒高峰,水稻黑条矮缩病威胁更大。 早发现、早补救能减少损失 水稻黑条矮缩病株在田间主要表现明显矮缩,分蘖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僵直,有的新叶扭曲皱缩。这些症状与生理性僵苗症状相似,很容易被误诊,延误补救适期。生产上要仔细观察,及早诊断。 水稻幼苗期发生黑条矮缩病,稻苗叶色深绿,心叶短小且直,部分心叶顶端螺旋状卷曲。分蘖期病株明显矮缩,上部数张叶片的叶枕距离小、几近重叠,心叶突破前一叶叶鞘而出,或从前一叶叶鞘口呈螺旋状伸出,除新叶外部分叶片顶端也旋曲。病株叶片背面出现蜡白条是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特征性症状,一旦在水稻叶背发现蜡白条,即可诊断水稻得了黑条矮缩病。但是,从近几年笔者在江苏各地实地诊断了解到的情况看,这一症状并非在所有病株和病株每张叶片上都能查到。特别是粳稻品种,7月上旬移栽大田前期很多病株上查不到蜡白条,所查到的蜡白条也较细、较短,宽度与缝纫机线相仿,长不过3~4毫米。相对来说杂交籼稻病叶上的蜡白条更明显些。 目前已经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田块,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以下措施补救:(1)及时将田间的病苗拔除并踩入泥中。将毒死蜱等速杀性药与吡蚜酮、烯啶虫胺等持效期长的药混用,杀灭田间灰飞虱,减少毒源和传毒媒介。(2)移苗补缺,促进分蘖,增加成穗数。7月初病株率不到10%的田块,根据病情适当增施分蘖肥,促进健康株分蘖,一般能使田间群体得到恢复,对最终产量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病株率超过10%的,除增施分蘖肥外,最好因地制宜地喷施腐植酸盐叶面肥以及复硝酚钠、芸薹素内酯、宁南霉素、菇类蛋白多糖等叶面肥或药物,促进健康株生长和分蘖,减少病害损失。病株成片发生,拔除病株后田间有较大空地的,适当移苗补缺。粳稻可以从健株穴中分取一部分秧苗移栽到空地,杂交稻可以剥蘖移栽(移苗补缺越早越好,7月10日以后不宜采取此项措施)。7月中旬田间群体不足的田块,适当推迟搁田,并分次轻搁,适当早施拔节孕穗肥,争取更多的分蘖成穗。病株率特别高、有大片秧苗发病的田块,如果当地有直播稻,可以及早联系,等直播稻秧苗达5~6叶期时选取大苗移栽到发病田块,并适当增加移栽密度;如果没有秧苗来源,在苏中、淮北地区,可以选用生育期短的水稻品种(如目前徐淮地区应用较多的粳型旱稻品种),在7月上旬直播,或者先播种育苗,在秧苗5叶期及早移栽。田间株发病率很高,又没有秧苗可供补缺的田块,可以因地制宜地改种,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毁耕重种,特别是改种旱作物或蔬菜,否则反而可能得不偿失。(水清) 附图: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7152 次阅读|2 个评论
吉赞和偏振光
eloa 2009-2-11 14:13
八爪鱼 发表于 2009-02-07 12:47 2007年五月的吉赞(JIZAN 红海东岸),一座宁静的城市。白色的屋顶沐浴着海风,寄居蟹在沙滩上散步,海鸥在海面起伏,棕榈叶在风中轻摇漫舞。 阿拉伯半岛之春,是红海边最美丽的季节。 一海之隔的厄立特里亚却是另外一副模样。联合国刚刚发布了蝗灾警告,苏丹东南与厄立特里亚北部地区继旱灾之后,爆发了蝗灾,并且正在沿红海西岸向苏丹以东,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乃至索马里地区扩散。那里的夏天,将没有欢乐,没有歌舞。只会有遮天蔽日的蝗群和寸草不留的农田。 美丽的吉赞,似乎弥漫着海那边蝗群齿角砥砺的声音,人们心中的不安,像红海的潮汐,起了又落,落了又起。 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夏天? 如果你的显示器是液晶的,答案就隐藏在上面的这片空白里。 请你凝视这片空白二十秒。然后歪脑袋。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会看到两片浅黄,两头大,中间小。你再仔细点,它中间还隔着两片浅蓝。就像下面这张图。 150年前奥地利生理学家海丁格尔首先发现这个现象,虽然别人都说多么美丽的四叶草啊,他非要说那是四个刷子,没办法,只好将这个图像命名为海丁格尔刷(Haidingers Brush)。唉,刷子就刷子吧,总好过锤子。 海丁格尔刷间接的证明了人类的眼睛,能感受偏振光的刺激。人们举着这四把刷子,向自然界骄傲的宣布:看哪!偏振光,我们看得到!! 后来才知道,与我们同样骄傲着的,还有虾米,苍蝇,乌贼,屎壳郎。 我们一直和各界友人分享着的偏振光,可以说是自然光的一半。自然界的光线,以波的形式传播,并在平行于传播方向的各个平面上振动,当穿过足够窄的缝隙,这束光里面,波动方向和这个缝隙的方向不一致的部分,就会被挡掉。剩下的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形成偏振光。偏振光在自然界广泛存在,雨后闪烁的绿叶,粼粼的波光,甚至青蛙湿润的皮肤,乃至我们所用的液晶显示器,都散发着偏振光。 至于人类对偏振光的感知能力,是因为有一种叫做叶黄素的化学物质,在视网膜上一个叫做黄斑的区域,呈同心圆样排列着。叶黄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分子结构纤细苗条。这种貌似普通的化学物质,有着一种特殊的光学性质:当它的长轴和偏振光振动方向平行,叶黄素将会吸收射入光线中的蓝光。 细长的叶黄素 叶黄素在黄斑的分布,a区域水平排列,b区域垂直分布 这样,经过B区域的叶黄素的过滤,显示器散发的 垂直 白色偏振光,将以黄色 蓝色的互补色 投射在视网膜感光细胞上。我们因此看到两把水平黄刷子。而垂直部分(A区域),一切照常,但是由于心理性成像(psychological vision),这部分将形成更是微弱难辨的蓝色刷子。 大部分人经过看刷子训练,都可以看到这个微弱的影像。 当我们在显示器前面把脑袋歪来歪去的时候,可能有一只蝗虫正飞过你的窗口,轻蔑的瞟了一眼。经过千万年的进化演变,它的复眼早已拥有了直接感受偏振光的感受器,能同时分析偏振光和普通光线的强弱,方向,偏振的方式,综合判断光源的位置,反射物的位置和性质。比如尽管前方貌似空旷,它心里知道那是一面镜子;又比如耀眼的光亮,究竟是来自太阳,还是宽阔的海面。 太阳又一次从红海上升起。 厄立特里亚的蝗群,在海边迟疑不决。刺眼的阳光,经过海面的反射,形成偏振光照进进它们的复眼,其中的绿紫色不断刺激它们的偏振光感受器,千万年来所形成的本能,警告它们不要向前了,那是一片危险的水域,不仅一无所有,稍一松懈,还会落水溺毙。。。。。。。 蝗群终于还是没有选择渡海。来自海上的偏振光警告了它们不要作无谓的冒险。而陆地上微弱的偏振反光则告诉它们,来吧,陆路是安全的。 于是蝗群沿海直下,挺进中非,所过之处, 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 牛马 毛幡帜皆尽。而红海东岸的吉赞,终于得保祥和与宁静。 其实当蝗群在偏振光的指引下肆意劫掠非洲的时候,自然界还有很多动物,也在分析着自然界偏振光的信息。蜜蜂正根据天空的偏振光决定交际舞的舞姿,蜻蜓正在根据水面反射的偏振光选择最佳产卵场所;地球那边的屎壳郎正边推粪球,边看月亮导航;大洋深处,螳螂虾使出浑身解数,散发着风骚的偏振光跟过路的女青年调情,可惜,一只章鱼最先看到了它的爱情之光。。。。。。 在这忙乱喧嚣的一刻,人类正戴着偏振光眼镜,抓着爆米花,盯着立体电影屏幕,时不时地发出一阵傻笑呢。 又及: 1, 蝗虫借偏振光导航,并规避水域,这已经被试验证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蝗虫绝不会飞过海洋。文中的东非蝗灾没有向也门扩散。但是历史上却有不少蝗群飞跃红海的记录。实际上,蝗群的迁徙能力超群,最令人乍舌的是曾经在10天内飞跃了5000公里的海面! 2, 我们运动头部,看到海丁格尔刷的过程,其实还包含复杂的视网膜成像机理。但是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细节和专业名词,重要的是,回避这个细节,不妨碍文中事实的陈述。 3,海丁格尔刷,其实是一个误传。海丁格尔并没有指着美丽四叶草状图形说那是四把刷子,他说的是,啊!多么像一丛毛啊(Bschel)冏 4,动物界利用偏振光的现象非常普及,尤其在昆虫界。其中真正的大师,是一种蝴蝶,它不仅能察觉偏振光的振幅,强弱,方向,在它的视野里,甚至构成一副彩色的画面(伪色)。人类感受偏振光的能力早已退化。不过,我们借助各种仪器设备,看到的是一个比动物们所看到更为精彩的世界。
个人分类: 生物|306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