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联想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联想

相关日志

多少楼台烟雨中
csiro 2020-3-30 14:13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朝杜牧《江南春绝句》 江南又进入细雨霏霏的季节。站在窗台上了望远方,想起这首脍炙人口的的诗句。 我们不光要看到眼前绵绵细雨,还要发挥想象,在我们的肉眼所及的范围以外,在广大的江南,会是一番什么情景? 写论文不就是这样嘛,我常说,不要就事论事、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理。
个人分类: 感悟篇|3193 次阅读|1 个评论
20年超算之路,联想用“融合”念计算之名
bonjourgl 2019-7-16 20:48
7月12日参加2019联想全球超算峰会,才惊觉,原来联想做超算已经20年了。 也难怪这次联想超算大会大咖云集:联想集团首席科学家 祝明发 自不必说,中科院计算所所长 孙凝晖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钱德沛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孙家昶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袁国兴 、中国科学院超算中心副主任 迟学斌 、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主任 张云泉 等超算领域的一众专家悉数到场,就连平时很少现身的寒武纪科技创始人兼CEO 陈天石 都来捧场。 大咖云集 超算20年,联想“深腾” 一直以来,大家听到的超算界的扛把子,通常是“神威”“天河”“曙光”这三大品牌,相较之下,联想超算显得有些低调。其实早在1999年,联想就成立了高性能计算(HPC)部门,实现了联想超算的从0到1。 在20年的发展中,颇有些标志性的事件 —— 联想超算部门成立的第三年,也即2002年,联想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万亿次集群“深腾1800”,世界排名第43位,中国超算开始在全球超算TOP500排行榜上拥有姓名。 2003年,联想“深腾6800”在全球超算TOP500上排名第14位,这个排名是当时中国超算最好的名次。 2007年,英国威廉姆斯车队购买一台8万亿次的联想“深腾1800”超级计算机用于其赛车的研制,成为联想超算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 2009年,联想推出“深腾7000”,这台机器被安装在中科院网络中心作为主服务器, 这是我国第一套百万亿次计算集群。 当时世界排名第19位。 2011年,联想温水水冷技术投入商用,世界上第一台大规模温水水冷系统SuperMUC诞生。如今,联想将为哈佛大学部署800台高密度服务器SD650,“海神”水冷技术将正式登陆北美。 从2018年6月开始,联想连续四次获得世界超算TOP500排行榜份额全球第一。 对于这些标志性节点事件,联想集团首席科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祝明发最为感触的是,深腾1800作为产品出现在人们视野的这段历史。 “中国开始有一批高性能计算机进入全球超算TOP500的排行榜,是从深腾1800开始的;向世界证明集群架构可以做成大规模超算产品,也是从深腾1800开始的。” 祝明发进一步点出:“深腾1800和深腾6800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集群计算的未来。” 而2007年英国威廉姆斯车队向联想求购“深腾1800”,在祝明发看来也难能可贵:“那时候联想就已经出口超算到发达国家。” 之后,联想万亿次超算也很快在气象局、油田等单位部署投用,同时深腾7000等机型也在支持国内科研需求和应用,“伴随着国家发展一起向前走”。 从全球超算TOP500排行榜上可以看出,近年来联想虽然没有打造出类似“神威·太湖之光”及“天河二号”这样的超级计算机,但其全球领先的份额占比,已经揭示了联想超算经历20年发展在商业中取得的成功。 在联想看来,只有把跨越式创新推广为大规模的市场价值,才能获得技术创新的持续动力和良性循环。 “深腾”也代表着只有深耕市场、实现产业化才能让超算真正腾飞。 “联想超算20年的发展走在了时代脉搏的节拍上。 ”用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数据中心业务中国区总裁童夫尧的话来说,过去20年里,中国乃至全球的信息化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也带给了联想超算取得黄金发展的机会。 童夫尧 未来,随着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阶段,摆在联想和全球超算面前的命题将是“融合”。童夫尧说,这也是联想在2019联想全球超算峰会上首次提出“融合计算”的动因。 “融合计算”, 顺势而为 祝明发认为,“融合计算”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应有之义。 “计算发展到‘融合计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进程。”祝明发说,如果说云计算时代“融合计算”的特征还不明显,那么在大数据、AI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计算服务的需求,尽显“融合计算”的特征。 “从企业来讲,联想以综合计算平台提供计算能力,并提供人工智能基本的算法、工具和开发平台,让用户在这个平台上使用智能计算,甚至让用户实现人工智能应用,扩展人工智能的内涵。 ” 由此观之,联想提出“融合计算”并非刻意为之,而是顺势而为, 用融合计算的形式匹配用户新的计算需求 。 面对未来计算的发展,联想“融合计算”聚焦以超算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融合、行业融合和生态融合。 技术融合 是指搭建融合计算平台,以更好的异构性、集成化、智能化来支持超算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引领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 联想在本次超算峰会上发布的“深腾X9000”系统,就是为此准备已久的元素之一。 “深腾X9000”是联想倾力打造的融合计算平台 据介绍,深腾X9000融合计算平台集合了AR/VR、分布式训练、人脸识别、语义识别等基本能力,支持服务器HG680X、HG690X,以及采用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SR650、SR670等服务器产品,以强大计算能力加速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智慧医疗等多个行业的创新实践。 此外,“深腾X9000”系统基于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了在多个服务器硬件产品系列的基础上配置CPU/GPU/Xeon Phi/FPGA/寒武纪等多种处理器和加速器的异构硬件平台 (瑞士军刀模式) 。同时通过结合联想第四代温水水冷技术“海神”、搭载联想新一代智能超算平台LiCO5.3等手段,使一个集群可以同时运行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开发作业,让HPC+AI合二为一。 行业融合 是指联想超算技术及产品团队,积极地与科研、教育、航天、气象、石油石化、生命科学等等行业应用相结合,洞悉领域计算需求变化,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共同促进计算服务的升级。 国家重大专项项目“深腾7000”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深腾7000由联想集团牵头、中科院网络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建造。中科院网络中心作为用户,向联想提出需求、提供开发助力,从而得到更好用的超算;北航作为参建方,在项目实施中积累大量的经验、培养大批人才;联想则在超算建设部署之中引入了更多新的力量、促进技术的发展。通过产学研用,项目收获了“三赢”局面。 深腾7000 “这里的‘用’不是简单的用,而是各方会对机器性能、功能及易用性——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提出要求,联想也得以及时更新计算机研制目标,使研发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祝明发称,这种产学研用结合的效果非常好。 联想超算的 生态融合 则是在加强软硬件上下游纽带联系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从硬件到软件的行业解决方案的完整生态链。童夫尧表示,在硬件方面,联想将继续加深与英特尔、寒武纪等厂商的紧密合作;在软件层面,联想将积极主动开放生态系统,吸引主流厂商加入“融合计算”的联盟。 当天,寒武纪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天石现身在2019联想全球超算峰会现场。他证实,早在寒武纪推出首款云端AI芯片时,联想就出产了搭载该芯片的服务器产品供用户选择;目前,寒武纪最新一代云端AI芯片“思元270”也在联想相关产品中得到装载。 寒武纪科技创始人兼CEO陈天石现身 孙凝晖将35年前诞生于中科院计算所的联想比作从计算所走出来的“大哥哥”,他希望如今身强力壮的联想能够带领寒武纪科技这些“小弟弟”走出国门,融合发展、服务全世界,一起把中国高性能计算和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另外,联想创投不仅投资了寒武纪科技,还投资了Face++以及孵化自中科院自动化所的银河水滴等一系列有潜力的AI公司。这为联想打造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完整的生态链奠定了基础。 “中国需要联想这样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能力,做好全球化资源整合的企业。”孙凝晖说,希望联想可以把全世界的好的技术带到中国,把中国的技术带向全世界。 化繁为简,让计算从N到1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计算机自诞生以来,演绎出多种计算服务提供形式。远有网格计算、图灵机,近有云计算、AI计算。结合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的发展,联想从供给侧出发,希望用最“联想”的模式打造融合计算,化繁为简、从N到1,匹配这些计算需求。 因此有了HPC+AI+BDC (大数据计算) ,有了超算云服务,有了HPC+各行各业,有了异构+众核的混合HPC架构…… “未来就是融合战略,把高性能计算和应用结合起来。 ”祝明发说,随着应用的发展,未来联想HPC还会融合新的东西。 “融合是个趋势。”孙凝晖说。 “联想希望用开放的技术和业界标准的构建,搭建能力更强的计算机。”联想高性能计算高级架构师郝常杰说,这话听起来似乎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其实不是。 郝常杰 郝常杰说,比如,在使用标准技术组件的时候,是需要做进一步的二次研发的。 再如E级计算,除了想办法解决功耗墙难题,还要去想如何解决相应的一系列配套问题——内存、编程、可靠性、高速互联……等等,“联想早就在思考这些问题了。 ” 在E级超算的问题上,联想超算发挥了自己的“联想”,把ExaScale (E级计算) 建构成EveryScale (各种规模计算) 的集合——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融合,以高可扩展的计算,突破E级计算的障碍,同时保证不同规模的用户都能从中受益。 联想希望把ExaScale建构成EveryScale 当然,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突破更多的创新,来解决供电、冷却、文件系统、存储、互连、加速等方方面面的难题。联想数据中心业务集团全球高性能计算技术高级总监Scott Tease说,联想超算在这些问题面前,不仅组建了完整的专家团队,还将与上下游的优秀客户及合作伙伴合作,共同设计未来。 也许,这也是联想超算“融合计算”的重要勾画之一。
个人分类: 科技杂谈|4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如蚕,只为那座丝的房
热度 1 zhengyongjun 2019-3-28 22:04
信息茧房 生如春蚕,所谓奋斗,只为那一座丝的房。 吃掉一树绿叶,饮完一季露水,躲在枝头,执着地吐丝编织,玩一场作茧自缚的游戏。丝尽之时,缓缓老去,僵死,似禅定入梦,静待生命奇迹。 借问苍天,世间破茧化蝶者,能有几人。 求学如斯,工作如斯,事业如斯......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2512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俄罗斯世界杯联想到“钱学森之问”
热度 1 martinluomin 2018-7-12 22:39
最近在播放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的比赛,看到日本、韩国和伊朗和沙特所代表的亚洲足球在世界杯上的表现,不由得感概万千。作为 70 年代的人,对中国甲 A 足球刚刚兴起的情景还记忆犹深,那时的日本足球和我们基本处于一个水平线。我们送出了健力宝队员去巴西训练,同年日本也选择了巴西的踢法作为自己的参照打法。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日本已经“脱亚如欧”,成为世界级的足球强国,连续 6 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而我们却始终游荡在亚洲三流球队的行列。究其原因,日本首先树立了自己的足球理念,把足球作为“道”来追求。其次选择了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地面传切配合的打法,最后通过职业联赛来磨练自己的技战术打法,打造自己的球星,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并一直沿正确的方向进行努力,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足球风格。而我们即没有树立正确的足球理念,也没有正确选择适合国内运动员的踢法,而是各自为战。虽然也建立了甲 A- 中超的职业联赛,但却沦落到赌球 - 假球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宋朝高俅因球受宠而官至公卿,现在多少球员因球发财而衣食无忧,最终多少官员和裁判因假球和赌球锒铛入狱而声败名裂。这难道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改变人心对足球的认识和理解,而仅仅限于把它作为一种赚钱和“仕进”的工具所必然导致的结果吗? 日本一万元钞票上印的 教育家( 福泽谕吉)认为民族的崛起需要三个条件:人心的改变、制度的改变和经济与实物的改变。这三个条件是顺次而为,没有人心的改变,仅仅改变制度和经济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正如光绪的维新变法仅仅靠改变一些制度是不足以撬动历史的车轮,最终被落后的旧势力扑灭在萌芽状态。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改变了经济和实物,也建立了诸多的制度,但依然存在“观念落后,人心未变”的深层次症结,所以我们总是裹足不前,总是在眼看要腾飞的时候轰然倒地。 不仅足球届如此,学界和知识界也多犯此毛病。我们现在经济发展起来了,科研经费充足,各种仪器耗材都不缺少,论文发表也节节攀升,扶摇直上。但是我们的很多科研教育制度却制约了科研的深入研究,多有跟踪研究,少有大的创新突破。归根到底,我们的人心还没有“端正”,多有把学术作为“稻粮之谋”和“仕进之阶”的“聪明人”,也不缺把展露头角的学术人才破格提拔作为自己政绩的官员“伯乐”。所谓“正其心,谋其事”,其心不正,行事岂有不偏颇而误入歧途呢?这也许能部分回答钱学森的临终之问吧。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3745 次阅读|2 个评论
直觉(感觉的极致) 联想(类比的途径) 思维(形象加抽象)
geneculture 2018-7-10 07:41
直觉(感觉的极致) 联想(类比的途径) 思维(形象加抽象) 想象力贯穿于其中。-邹晓辉 附录: 与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老子、孔子和孟子的学术地位相当的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下六位巨人之一),在中西方学者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来说,都是如雷灌耳而无须再做特别介绍的。弗雷格、罗素和维特根斯坦,这三人在英美数理逻辑、数学和分析哲学领域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图灵、丘奇和克莱尼,这三人在英美数学和理论计算机领域尤以图灵最为著名。塞尔在当代语言、心智和社会三方面的哲学反思方面,尤其是在强、弱AI的论述上,有其独一无二的学术地位。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与乔姆斯基在形式文法学的影响力,也是无须介绍即可普遍认可的。这样六个人(他们两两一组)为后学追根溯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理论研究,而且,工程和应用两方面的研究,也必然要求,每一个深思熟虑的学者去刨根问底!-zxh (有幸熟悉他们六人并直接面对面交流的两人)
个人分类: Mind与Analysis|207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上这样的联想和创意使不得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6-28 07:31
科学上这样的联想和创意使不得 蒋继平 2018年6月28日 今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转载文章, 题目是:“夏季如何打败蔬菜上的”癌症“?多种蔬菜病毒病全攻略!” 我本来对大多数转载文章不感兴趣, 很少打开文章仔细阅读。不过, 这次是一个例外。一是因为我是这方面的专家, 很想了解中国在这方面的信息, 二是因为这个业界朋友在转载这篇文章的引言中说:“【中国蔬菜】可以说是我国蔬菜领域最高权威, 发布的东西乱七八糟, 一通胡言, 真是自毁武功无药医, 唉!” 在他的这个引言的挑逗下,我打开这个转载文章认真地读起来。 我发现这篇文章是【中国蔬菜】期刊上的一篇科普论文。 文章中说:病毒病是高温季节常发的一类蔬菜病害, 它被称为蔬菜上的“癌症”。 当我看到这句话后,立即意识到这篇文章的作者缺乏最起码的植物病理学常识。 这是因为植物病毒大多数对温度很敏感,病毒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 活力大大地降低, 所以, 在高温条件下, 病毒的致病力很弱。在自然界, 夏季高温季节一般很少会出现病毒病的大流行。 我怀着疑问的心情继续往下读,然后看到对蕃茄黄花曲叶病毒病的介绍。文章中说: “1. 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 是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 Y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西红柿病毒病。” 看到这样的内容, 我真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擦一下老花眼睛, 又仔细地看了一篇, 确证无误。我真不知道中国的科技界还正有这样的“人才”。 这个作者的联想和创意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这个作者把“TY”当成TMV和PVY的头尾结合的简写式。其实蕃茄黄花曲叶病毒病的英文全称是: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简称TYLCV。中国科技界为了省事, 就更加简单地称为“TY” 。 这是一个双生病毒, 具有单链DNA分子结构, 它是由灰粉虱传播, 而烟草花叶病毒具有单链RNA分子结构,可以通过机械传播(接触传播),马铃薯病毒Y也是单链RNA分子结构, 通过蚜虫传播。 由此可见,它们之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我想这篇文章的作者应该得到一顶“乱猜联想”的人才帽子。不过, 作为一个在科技界奋斗了一辈子的人,我好心地奉劝业界同行们在科学上不要使用小聪明在毫无科学基础的背景下作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联想和“创意”。 这样的联想和创意在科学界是使不得的。否则的话, 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效果。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3189 次阅读|2 个评论
联想企业的问题和爱国没有太大关系
francy 2018-5-19 16:21
今天,2018年5月19日,看到这些中文财经媒体同行这个APP上发的《为什么我非要和联想过不去?》一文: 《为什么我非要和联想过不去?》一文 此文挺长,认真地看了一遍多(挑选一部分又再读一次),回答向我推荐的朋友这个问题: 问:写的有道理吗?表述的是事实吗? 沈阳(sz1961sy)答: 投票一事,应该是事实。但是,必须看此票对5G新空口下数据标准方案行业影响。 在5G研究上,中国运营商和设备商已经控制了60%左右方案标准(不少中国专利,以中国移动主导)提供方,还是必须给人家欧美企业也留下一些标准机会,这不仅是“面子”问题、这个在国际标准技术圈子中叫做利益相关者平衡技巧。 《为什么我非要和联想过不去?》一文背后 从2002年以来,我们夫妇先后(国外全部是自费)参加过全球互联网相关机构的ICANN,APNIC,APRICOT 20多次会议, 2004年9月APNIC Fiji会议 包括代表中国机构就一些议案投票; 2004年9月沈阳在澳洲采访了APNIC总裁之后合影 我在2018年1月份才花了一个月写了GNTC会议的下一代网络和5G这个问题的专题报道, 《中国教育网络》的“封面报道” 发表在《中国教育网络》的“封面报道”(此杂志的主编是吴建平院士)第2-3期上(P15-28),是13 页之长。 《中国教育网络》的封面 所以,本人觉得,《为什么我非要和联想过不去?》一此文作者仅仅提供的证据是5G某次会议的投票结果,可能并不是太了解自从提出LTE(见下面说明)以来,5G方案的问题复杂性,甚至不知道5G只采用IPv6(另外三个方案也没有中国一些人弄的IPv9这个方案),其专业背景有些不足。 这是一。 第二, 联想是PC时代霸主,而mob时代的先峰却成了阿斗,是人才与工匠精神问题,我自已去年买了一套MOTO套机,11380,倒出相片必须用原装线,充电可以用T口通用线,上个月去维修站才弄明白,您想一下,这是什么鬼设计?我还敢用它拍照吗?他只配一根原装线和一个大头充电线。真想骂街! 第三, 本人认为:必须敢于承认业绩落后、技术落伍、承认存在大企业病,才是联想重生的机会。 爱国主义是人文精神的基础,不是商业生存的根基,尤其是在最具竞争力的IT(电信、网络、物联网)行业,因为 【市场不相信眼泪!】 沈阳的中国版权协会(CSC)证 我没有见过柳传志先生,但是,他与我是中国版权协会(CSC)成立时第一批73位个人会员中的一位(因为我是排号001),所以,这个算是我同他唯一有过的一次关系。 无论如何 ,联想需要外面的全球视野,更需要企业再造和重构(包括接受一些不太顺耳的观点),否则,作为公众公司,是难以向股东(投资人)交代的,这个YAHOO就是典型代表,之前有王安电脑,还有“中华网”,与背景无关,与商业竞争力有关。 沈阳(sz1961sy) 2018年5月19日 周六 14时36分写于北京家中 附:什么是LTE? 这是我们很多用4G手机上的一个标识。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由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制定的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于2004年12月在3GPP多伦多会议上正式立项并启动。(可以搜索百度百科“长期演进技术”词条)
个人分类: IT臭事|122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企业管理绝世大典之PC恩怨-——联想即将面临的灭顶之灾
热度 3 chunkexue 2017-10-16 12:17
中国企业管理绝世大典之PC恩怨-——如果只剩“联想”,联想将会怎样? 柳传志与孙宏斌恩怨背后从无人揭晓的秘密 联想即将面临灭顶之灾 杨元庆率领的联想可以渡过此次空前灾难吗? 2014年联想的两大并购为什么难以成功? ...... “贸-工-技”,还是“技-工-贸”? 联想应当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最成功闯出来的科技企业之一,曾经获得10年以上PC销量在中国以及全球第一的桂冠。2014/15财年( 截至2015年3月31日 )销售额达到最高峰值463亿美元,排名世界500强231名。可是,近两年业绩停滞并出现亏损,使得人们再次反思联想的问题。其实,中国企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现在的确遇到一些需要突破的共性的管理瓶颈,联想是很有代表性的。 联想诞生于1984年,由柳传志带领10名中科院计算所技术人员出来创立。从这个来历可见,联想是带有事业单位背景的。与其他一些类似的创业不是太成功的案例相比,联想在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上与中兴解决得比较类似,就是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这使其按市场规律成功地长期稳定发展。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还为事业单位或国企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人、财、经营是否可自主。如果企业领导人原单位可随意任命,人员工资标准要原单位同意,重大经营战略决策也需要原单位同意,那就不是独立的,反之就是独立的。以此标准衡量,就不用去讨论联想、中兴等企业是否为国企的问题。 联想发展之初,中国刚改革开放,企业技术水平还很低,而中关村的环境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柳传志在很早就提出了“贸-工-技”的发展战略,就是先做贸易赚钱生存下来,再发展工业,这样有了资金基础再进行技术研发。这个战略当时普遍地被认为是相当明智的。联想也因此在市场中快速崛起。 对于如何看待技术的问题,当年的《计算机世界报》等IT界的刊物上可是有不少关于联想的故事,尤其是柳传志与倪光南的恩恩怨怨。很有意思的是,对这些联想都丝毫不回避,长篇大论地在各个IT刊物上持续不断地报道。例如最初柳传志是如何把倪光南当神仙一样供着,柳总公开讲倪光南是1,其他人都是0。没有这个1,其他人的作用都没有意义。但最后,双方经营理念实在是有较大距离,最后倪光南不得不离开。柳总谈到当倪光南离开后他是如何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忍受不住当着同事的面嚎啕痛哭。现在网上又开始不断见到孙宏斌与柳总恩恩怨怨的文章,这一看怎么那么像当年柳倪恩怨故事的风格呢?而且一些文章是写手幸运地采访完了柳传志本人又很快采访孙宏斌后写的。柳传志真的是中国事件营销的超级前辈和顶尖高手,甚至远在中国娱乐圈学会 炒自己的绯闻 搞事件营销之前,他的既八卦又不太落俗的故事就连续不断了。那些故事不知省了多少广告费,让联想长期保持较高的知名度。这在中国企业界的确是凤毛麟角。与王石等人纯属被动地让媒体抓住个人家事炒作不同( 还有杨翁等,人家是合法夫妻你再炒又能炒出什么? ),柳传志是自己主动炒作自己,都炒了一辈子了,到现在居然从来没人发现他本质上是在炒作自己的八卦故事。 与一般娱乐圈的人搞不好一炒就炒“糊”,甚至“把锅底炒漏”不同,同样是八卦,柳传志无论怎么炒,不仅不会让人对事件主角有负面感觉,而且越炒越让人对双方都产生尊敬至少是同情,这可真是奇了怪了。孙宏斌看来是得到柳传志的一些真传,也不断主动炒作自己与 柳传志的恩恩怨怨,这师徒 俩 一唱一合地还真炒出一些新花样 。柳倪故事炒作的是两人如何热情携手后又如何痛哭地分手,柳孙故事炒作的是两人更加惨烈地分手后又如何奇迹般地重新携手。这体现出事件营销的很多基本规律:故事越离奇,炒得味道就越浓、越鲜、越吸引人;故事越感人,炒得味道就越香、越醇、越没负作用。 柳倪故事炒作的是两人热情携手后又如何痛哭地分手 柳孙故事炒作的是两人更加惨烈分手后又如何奇迹般地重新携手 而关于杨元庆的故事就太多、也太乱了,例如迟宇宙、方兴东等的文章,“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甚至群口相声”都有。“杨元庆是联想合格的CEO吗?”“杨元庆到底干得怎么样?”等文章把杨元庆自己,杨与柳传志、郭为、刘军、陈绍鹏.....一众人的恩恩怨怨炒了一个遍。真与管理问题相关的内容反倒失去焦点了。 因柳传志太擅长对公司内部高层个人之间恩怨问题炒作,以此对公司产生巨大的广告价值,炒作的内容是真是假就不重要了。而且绝大部分可能确实都是真的。这也是联想极大的特色。甚至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好多都是听着他们的炒作故事长大的。几乎从来没见 柳传志否定过媒体上对他的炒作,由此可见他对这种事情的主动把控能力强到何种程度。 在其他公司 一般人们对这类事都是讳莫如深,甚至可能会极力回避或否定。 2016年初炒作杨元庆是不是合格CEO的话题时,联想官方公众号“不停联想的人”就马上出来反对。由此可猜测这种炒作不是杨元庆自己主动愿意做的事情,一上来就炒出“糊”味甚至有点“焦”味了。不象绯闻,炒得是“颜色”而不是“成熟度”,无论怎么炒,就算炒糊了也是桃色的。炒恩怨 这种 “品种”的 火势稍大,就会炒糊炒焦变成“恩仇”了。 火候能把握到 柳传志那种“不焦不嫩”的程度,它技术难度确实太高了,一般人真的是做不到。 我写这个文章不仅不想去炒作他们个人间的任何恩恩怨怨,而且是将这作为一个误差因素去屏蔽掉来考虑问题。 这些恩怨故事我都听了快一辈子,也早就听腻了。 我希望以科学的角度研究出其中真正的管理学规律。 说实话,当初我真是很同情柳总的,因为比较赞同他“贸-工-技”这样看起来比较现实的发展战略,而倪光南院士很坚定地追求技术研发的思想看起来似乎有些冒进。 很荣幸,当我2006年出版第一本书《通播网宣言》后,想赠送倪光南院士一本,他欣然接受,甚至爽快接受了我邀请他共进晚餐。他对技术创新的慷慨支持使我备受感动。第二次见到倪光南院士已经是十年之后的2017年春节前北京长风联盟科技企业的新春招待会。倪院士在会上发言,依然在积极鼓励北京的企业应当进入IT最高技术水平领域的技术开发,像芯片和操作系统等。他的这次发言让我深感触动,因为现在提这个早就已经不算“要求太高”了,中国已经有相当多企业达到这个水平的技术研发能力,并且也在做相应的事情。就在晚会上我突然对联想的战略认知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产生一个疑问:联想实际走的路到底是“贸-工-技”,还是“技-工-贸”? 当年倪院士在联想时,客观地说还是有些技术研发突破的,尤其PC汉字处理技术上颇有建树。杨元庆就是因为销售联想汉字处理技术时,将所有特色字体全部打印显示在一张A4纸上,这样使客户一眼就可看到联想产品的所有功能。这个举动引起了柳总的关注,杨元庆在联想的仕途一路飙升,直到掌舵联想集团。联想后来在广东惠阳建了主板工厂,我当时在惠州王码公司,因此也去联想的主板厂亲身感受过。 可是,现在联想都400多亿美元销售额,利润都可达到几个亿美元了,技在哪里呢?不仅难以让人感受到,反而几次起到重大作用的并购案,更像是最初中关村的“倒”——把砍低价格的货倒过来加点价再卖出去。 联想之魂在哪里? 如果说技术发展比较困难,或者联想不像中兴华为那样发展大规模的技术研发,也不能说不可以。但至少,一个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才能有长期发展的空间。联想在进行并购之后不仅没有深入地去消化其技术,反而连联想自己的品牌也尽可能地丢弃。这就实在是让人费解了。就算是中国绝大多数家电厂家,无论怎么折腾,至少品牌还是自己的。可联想却一直不断自己阉割自己的品牌。 联想最初并购IBM的PC业务是比较成功的,正好全程直接地实际参与这个并购谈判和接收过程(而不是那种在高层“指导”性质的参与)的有我的一位中学同学在里面做战略财务部门的总监,叫向清, 是一位14岁上大学的天才,早已离开联想。 我们曾一起深入讨论过这次并购的过程。一个比较成功的细节是整体并购了PC业务的全流程,尤其包括了其渠道。这样在并购PC业务后,直接利用其渠道就可维持其原有的市场。联想非常坚定地保持Think品牌的独立性,直到今天这种局面也没变化。因原来联想的Lengend( 英文原含义是传奇 )在国外已经有人注册了,其外文名就改成了一个新造的词Lenovo。“Lenovo”是个混成词,“Le”来自原来的品牌“Legend”。而“novo”是一个假的拉丁语词,从“新的( nova )”而来。传奇是只剩1/3了,但“Lenovo”新在何处呢?似乎联想也并没有兴趣去进行深入思考和定位。 不管怎么说,原来的联想品牌是非常脍炙人口,并且可以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格调奢华有内涵”: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早在30多年前,联想还是一个初创小公司时,居然已经是站在整个“人类”和“世界”的高度在思考问题,这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可以说,这种眼光远远超越了同期绝大多数还只是以“产业报国为已任”这种从自我民族看问题的层次和范畴,几乎无人可及,引领时代。这种高远宽阔的定位,符合了其将世界绝大多数最知名的IT品牌都纳入其合作的怀抱的事实。但是,今天联想自己产品真的已经进入全人类和全世界时,其使命和愿景是什么却不再有任何人说得清楚了。 联想控股网站 以上是联想控股网站的页面。当然,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已经不是一家公司了,但毕竟是亲戚关系,所以还是可以找到些联系。其愿景是 “以产业报国为已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敬......公司” 。如果在30年前讲“产业报国”,这是很值得尊敬的。而到了今天却从当年讲“人类”和“世界”萎缩到讲“产业报国”,即使不能说被人鄙视,至少这已经不可能再值得受人尊敬了。因为全中国大量的科技和品牌都已经是世界级的,已经实现了联想最初以人类和世界角度看问题层次时,联想自己反倒退回去偏安一隅,这不能不让人莫明地感叹不已。 如果说联想控股至少还是在主页面上考虑公司的愿景,打开联想集团的主页面却是下面这样的。 联想集团网站主页 不仅在主页面上根本就看不到公司有任何使命和愿景的思考,在联想之窗中直接就是MOTO和ThinkPad等品牌的产品,彻彻底底降低成一个30年前中关村大街上“倒爷”的层次。 好不容易找到最底下点击“关于联想”,才进到公司介绍的页面,关于联想的企业文化是总结成5P的所谓“联想之道”。然后底下是一大堆对5P的解释。 联想集团网站——关于联想 总结成5P的联想之道: 想清楚再承诺 承诺就要兑现 公司利益至上 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 敢为天下先 哇塞!这哪里是一个世界500强公司的企业文化,分明是最基层的“销售人员工作纪律”。这与研发、品牌、技术、管理怎么可能扯上任何关系?怎么可能会让“贸-工-技”战略达到终极的目标?联想是有自己的“联想研究院”以及工厂生产和其他行政人员的,他们看完这个5P,会有任何自己还是联想人的感觉和认知吗?多半会感觉自己是在为另一家公司干活。 如果说当年保留IBM产品的品牌还算说得过去,因为直到今天IBM也还算是一家值得受尊敬的世界大公司。而MOTO品牌无论在专业圈子内、媒体上还是在平民百姓的心目中,早就已经是一个“过气贵族”形象时,联想却做得更加过分,在收购MOTO后索性连联想自己手机品牌ZUK也彻底放弃,让MOTO品牌完全吞并了联想品牌。联想自己的品牌再怎么不行,难道说还不如一个过气的MOTO吗?难怪其市场销售雪崩一样地下滑——你自己都已经如此主动地看不起和轻贱联想这块牌子的时候,还指望客户能够把联想买过来的下面一个落魄品牌拿在手上产生任何自豪和荣耀感?! 当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却保留Think的品牌时,我死活也想不通。最后只能以联想或许隐藏了远大的战略企图聊以自慰——说不定联想在韬光养晦,以尽可能保持与国外厂商紧密的亲合关系,一步一步悄悄地蚕食其领域。Think作为联想品牌之外的独立品牌运作也还算勉强说得过去。在2005年时就能把世界IT业第一巨头的IBM业务买下来,在当时也让大量中国人着实欢欣鼓舞地自豪了一番。当时报纸上登载笑逐颜开的柳总与一脸严肃的IBM官员在一起的照片,充分展现了那时联想品牌头顶上的光环是何等的灿烂夺目和风光无限。2014年联想又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业务时,我甚至有些兴奋地感觉事实似乎验证了自己当初这个猜测。但当很快又并购MOTO移动业务,2017年4月宣布完全放弃联想手机品牌ZUK,全部并入MOTO后,我震惊得下巴都快掉了——天哪!这、这怎么可能?世界500强的联想竟能对品牌管理无知到这种地步?原来是我自己联想太多了,联想根本就没什么韬光养晦的远大战略存在。 本来是以自主品牌为主已经发展到这么大的企业,怎么自己的品牌反而越来越被其他品牌占据了变成“倒爷”了呢?如果“倒”到专业级别也可以,那就是从联想分出去的神州数码,专业做渠道。可是联想集团的定位不应该也变成这样啊!连中国一些专业做代工的厂家都在想着做自己的技术和品牌,盘子都大到进入世界500强前200多位的联想,怎么能够极尽所能地退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尽可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中关村刚刚建立时的倒爷形象呢?作为看着联想的故事长大的一代,曾有多少人将中国科技振兴的希望寄托在其身上。以“ 搭班子 定战略 带队伍” 著称引领中国企业管理之先,被大量列入MBA教程案例的R模式、T模式,号称几百人的中高层团队里面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可以作一个大公司CEO级别的高管,今日看来充分展现出其团队管理水平不是用“低下”来表达,而是对企业战略、品牌、文化等等的管理处于完全无知,甚至愚昧到极点的状态。如果能不再继续尽最大可能地糟蹋联想这块金字招牌就已经算是万幸,更别谈提升任何品牌价值了。 “技-工-贸”尚可忍,如果最终变为“技-工-倒”,那就真成“叔可忍,婶不可忍”了。原因再简单不过——“倒”的战略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以国内产品技术和品牌远不如国外为前提的。当今天大量中国企业的品牌和科技已经在全面碾压国外的时候,试问还能留下多少东西能供联想去“倒”的呢? 现在能倒进来的,只能是垃圾产品和品牌。 业绩影响及原因 2014年8月和10月,联想连续做出大手笔,以23亿美元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业务,以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上收购了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 数据摘自联想集团年报 如果只看2015年之前联想的业绩,财务报表算是相当亮眼的。2016至17财年业绩有所下降,不过,如果只是区区个位数百分点下降的话也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胜败乃兵家常事,业绩盈亏增减也是企业的常事。 拷贝自联想16/17年财报 利润的下降比较大点,如果考虑到在2015财年有两个大的并购业务,开支较大,利润上出现亏损也算事出有因,不必多虑,2017财年利润就显著回升了嘛。2005年并购IBM的PC业务时也出现过类似的事情,所以这种风浪对联想来说见识得也不是第一次了。但花50多亿美元合并了两个那么大块的业务之后,近2个财年总销售额居然还在连续下滑,这就要让人有点担忧了。更关键的问题是:两个这么大的并购案最终是否能够成功?如果失败其影响就太大了。而本文作者正是倾向于认为这两笔并购业务很大可能最终都不会成功。当然,2005年的并购案之后也有人担心过会失败,但后来不是挺过来走得很好吗? 因此, 要搞清这个问题,就得先说说对IBM的PC业务并购为什么可以成功。PC这个行业是很奇特的,一方面它发展极快,甚至可以说是当代人类社会变化最快的行业,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它是技术变化慢到接近停滞的行业。我20多年前在王码电脑公司自己亲手组装过很多386、486,离开王码后20多年基本就没再做这个工作。但现在,如果我愿意的话,拿个十字改锥照样可以很快组装出一台最新的电脑。机箱电源,主板,CPU,内存条子,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显卡......还是20年前的那一套东西。只不过IDE线换成了SATA线( 手提电脑里采用NGFF、mSATA、SATA3等内置式的微型固体硬盘接口就算是结构上的革命性变化了 );磁盘换成了SSD;PCI插槽换成PCIe插槽;4M、8M的内存条子换成了4G、8G,连外形都差不多;显示器从当年的0.30、0.29 的CRT变成LED平显,接口和连线都还是当年的VGA;5吋/3吋软驱、光驱、专用的打印口都没了,多了USB口,技术难度其实远比当年更加简单......PC技术变化很快的只是黑盒子内的技术性能、总线和接口,但几十年基本不变的是产品形态和架构。今天的手提电脑与几十年前刚出来时体系结构几乎就没什么本质变化。 所以,这种东西很容易 “倒” 。 但服务器和手机就不同了。服务器得不断有新的核心技术,尤其在今天刀片服务器、中间件、全闪存阵列、软件定义IDC等大变革的时代更是如此。今天智能手机和GSM时代的手机有天壤之别,技术从内到外、产品从性能到架构、经营从研发到营销理念全在快速变换。在这些领域如果没有充分和及时的技术研发投入以及营销创新,很快就落伍了,这些都不是容易“倒”的东西。联想在发展手机业务上不是今天不顺,从2002年与厦华电子以合资方式进入这个领域,整个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大起大落。有点邪乎的是: 2008年联想以1亿美元把联想移动卖给了 由弘毅投资为首的私募资金,居然在 2009年11月又以2亿美元的价格买了回来。 因此可见,如果还是只用“倒”的基本经营理念去运作手机是难以成功的。从2015年6月开始,1年多时间MBG(联想移动集团)负责人从刘军、陈旭东到乔建连续地换帅,但依然难以阻止曾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的联想手机业务雪崩式地下滑。 再加上前面所说,在今天的国情之下,能倒进来的东西本身就属于是垃圾技术和品牌,如果自己不能有所创造和增殖,简单“倒”的话,就算本身是属于好“倒”的东西,也很难再像原来那样好卖了,况且本身就不是好“倒”的东西。 当年倪院士在联想时提出的技术研发目标真是可能稍有点过急。但他离开联想都几十年了,情况早就完全不同。联想如果真想要引入技术研发的基因,从客观条件上来说应该是一点儿困难都没有,可惜的是联想一直没有成功地这么做。联想可是从中国技术上最顶级的中科院计算所出来的,体制上脱离得干净利落实在让人惊叹,而在技术上居然也能脱离得这么干净彻底就更加让人惊叹了。 联想股价从1998年至2017年10月的月K线图。 联想技术研发缺乏和坚定错失的机会 技术并不是只要有钱了就可以做,而是首先要有研发的理念和基因。很多初创公司的研发正是在没钱的时候才搞的。很遗憾,联想核心团队人员严重缺少研发的基因。杨元庆是做销售出身,坦率地说,作为也是做过很长时间市场营销出身的我,感情上是倾向于认为这样的人才是非常适合成长为CEO的。世界上的很多大公司CEO的确也是市场营销出身。但是,如果纯粹只是做销售出身,没有任何研发的经历,并且也没有刻意去补上这一课,成为CEO后在研发上想有所作为的确也是很困难的。如果没有研究的基因,钱再多、条件再好也是没用的。 联想也不是完全不想去做技术,也不是一点儿没做,但通过不同方式尝试过几次都不成功。无论联想研究院还是其推动成立的闪联,基本都还是延续纯粹科研院所的运作思路。 如果自己没有这种基因也没关系,可以从外面通过并购,引进人才等方式获得。联想其实是有很多次这种机会的,甚至有很多在其盛名之下送上门来的机会,可惜的是都没成。在当年网络泡沫破灭时,华为的日子真的很难过,那次是华为发展史上一道很大的坎,已经到了差点要破产的程度。通过把电源业务卖给艾默生总算获得一件过冬的“大棉袄”,但钱还是不够,因此内心是真想把数据通信业务卖给联想。那时不过是3、4个亿的事情,但双方最后却只是因为几千万报价差距死活谈不下来。最后华为不完全是因为少这几千万,而是让任正非大失所望地发现联想完全不理解研发的价值是什么,真把这个业务交过去不知道最后变成啥了。这个当年没交给联想的业务,仅仅几年之后以总市值约16亿美元的价格(华为53%的股份作价8亿美元)卖给了3COM,是联想报价的约40倍左右。 联想如果真心想发展技术,这是一次拜网络泡沫大破灭所赐、以超低成本引入中国最强技术研发基因的罕见机遇。相比于后来2004年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联想股票并购IBM 的PC业务,正好十年后的2014年以总计53亿美元并购IBM的x86服务器和摩托罗拉移动业务,花最多4个亿人民币就可以全面获得联想最为缺乏的研发核心能力。这最充分地证明了在联想管理者心目中的价值判断是什么。当时的联想已经是一个销售额2、3百亿人民币的大企业了,绝对有能力在研发上进行实质性投入。那是一次两个中国顶级企业都获得自己所思所想的绝佳历史性机遇,如果联想这次成功转入研发的基因,加上其超强劲的渠道和销售,现在联想应该去并购的就可能是CISCO,而不止是IBM和摩托罗拉了,并且本文下面也根本没必要再去讨论2014年的两个并购案能不能成功的问题。如果他把这种研发能力继续拓展到联想全公司所有产品范围,更难以想象今天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即使遇到本文后面谈的大量技术变革,对联想来说也会轻松渡过。甚至整个中国今天的IT技术水平都将完全是另外一个局面,看看中兴华为在电信领域的技术水平现在处于世界什么位置就完全清楚了。华为和中兴后来也没必要花了很长时间、交了大量学费进入渠道领域,他们本来是并不想进入这个领域的。 但是很遗憾...... ( 此处省略10万字! ) 当然,人们可以争论说如果联想真的具备了与中兴华为一样的研发能力,美国政府很可能就不会同意把IBM部分业务和摩托罗拉移动等卖给联想了。人们也可以争论说如果联想具备了这种能力根本就不需要再去进行后面这些并购。人们还可以争论说联想的基因决定其根本不可能具备研发的能力,因此这次并购华为数据通信部门没成是必然的。人们甚至可以八卦点说因为杨元庆等高管自身不具备研发能力,因此不完全是不懂,而是本能地就会排斥研发资源在联想公司起更大作用。人们可以更八卦点分析柳传志当年与倪光南那样分手已经证明了他本人也不具备研发的基因。更极端点是另外一方面的猜测:幸亏当时华为数据通信业务没卖给联想,真卖过去更可能的结果不仅是联想没转入研发的基因,反而是把这个中国最初数据通信研发的宝贵种子全给折腾没了,那就没有后来的华三和现在华为在数据通信业务上成就......总之,这本是一次应该成功的并购,但事实上没成,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这不仅仅是联想一家公司的发展问题,而是因为这几千万人民币报价的差距,很有可能导致这一次历史性的机遇错失让整个中国IT领域的技术水平提升进度延后了至少20年时间。因为联想已经占了这个位置,他没有引入技术研发的能力,整个行业都必然会深重地受到影响! 但我们真的不知应该感到遗憾,还是应该感到庆幸......( 此处省略110万字! ) 中国企业管理的一道大坎 中国谈企业管理的观念多如牛毛,遗憾的是:绝大多数都是为吸引培训客户在迎合最低级的趣味,尤其是用那些最成功企业的案例进行夸张和歪曲以后去迎合这种低级趣味。例如,对企业不同层面的人职责要求大致是这样的: 基层重在执行 中层重在管理、培训 高层重在战略、品牌 董事长重在企业文化 这个总体来说是正确的,但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很多宣传变成了这样: 华为管理:基层砍掉脑袋,中层砍掉双手,高层砍掉双脚。有问题吗?表面看是很形象、很有道理的,而且一旦直接这么做可能还真的会很有效。还有宣传任正非看了一位北大高才生的万言书后,指示人力资源部门如果这人不是精神病就是无能,建议马上炒掉。可是人们不会去考虑一个更为长远点的问题:在基层就被砍掉了的脑袋,到了中高层还能重新再长出来吗? 最关键的问题是: 什么才是判断一个企业管理是否成功的真正有效标准? 一个直接的标准当然是当期的业绩。当期业绩好,似乎就一切都好。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尤其企业的管理建设是一个中长期的事情。一个人是否会妙股票,不是看他是否买了一支股票后就涨,也不是看他买的这支股票涨了多少,而是巴菲特那句话: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是裸体的。 一个企业当期的业绩成功有可能会掩盖大量内在的管理问题。尤其当作为精神领袖的创始人还在管理公司的时候更是如此。这样的人能够起作用的方式是远远超乎一般管理学规律的,就算他没有任何名义上的职务权力,只要他振臂一呼,就会有大量有着宗教般信仰的狂热追随者蜂拥而至。邓小平92年南巡时只是一名没有任何实际职务的“普通共产党员”,但他就只是以这样一个身份出来振臂一呼,还是可以让整个庞大的中国热血沸腾,然后热火朝天地调整航向。你再换一名“普通共产党员”试试,可能做到吗?对任何科学规律的研究都是一样的,要想找到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真正因果联系,必须将其他作用因素作为误差影响尽可能屏蔽掉,而不是用表面数据的相关分析就直接拿过来想证明点什么。 看一个企业的管理是否真正成功,是要将除了企业管理之外的其他因素都作为误差因素屏蔽掉以后,才能做出科学的评估。因此我建立的评估标准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当然不会否定企业当期的业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作为企业管理需要有两个更为重要的评估依据: 作为精神领袖的企业创始人不再对企业有任何实际操作影响时,企业的业绩如何 当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或员工离开公司这个大平台之后发展的状况如何 GE是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他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其本身长期是世界500强企业,他的几十个业务部门全部拆开来算还可以有一多半是世界500强企业,而且其他世界500强企业里居然有150多个CEO是从GE出来的。GE换了几任CEO、换了很多业务领域之后还是发展得很好。 世界上还有一些更为奇特的伟大企业,他本身并不强大,甚至从来都不强大,却培养了一大批伟大的公司和管理者。例如硅谷的仙童公司,可称为是培养硅谷杰出管理者产量高到不可思议的祖母。这家公司现在还是纳斯达克一家很小的上市公司,其实他从创立起到现在一直就是个小公司,但在硅谷有一个说法:参加一个高层行业会议时,相互只要问起来各自的职业经历,可以发现有一多半都是从仙童公司出来的。从INTEL、威盛等硅谷最知名的企业,到投资领域最著名的凯鹏华盈等都与仙童公司有血缘关系。 现在,中国有大量第一代成功创业者陆续到了需要法定或自然退出的年龄,这才是中国企业管理真正的一道大坎,才是真正交出企业管理答卷的时候。 在我的系列管理文章发表出来后,文中对中兴与华为的管理分析让一些网友很不解,甚至有人不屑,这个可以理解。但希望人们注意到一些最重要的事实:不仅从中兴出来的人成功者远比从华为出来的人多,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中兴作为精神领袖的创始人侯为贵2016年1月退休,已经交出了答卷,而华为的精神领袖任正非还在位子上,还没交答卷。所以我们暂且可以说先等华为也交了答卷之后,并且过一段时间,再来评价两张卷子各自做得如何吧。 我们再回到联想,联想的答卷2011年11月2日已经交了。联想集团宣布柳传志卸任董事会主席,担任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这张卷子做得如何呢? 如果只是独立地看待某些事情,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其原因所在的。如果单纯去谈柳孙恩怨,会永远只是一种个人间的八卦。我一再强调研究历史要有大量横向比较才能理解单一历史事件本身。只有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才能理解当事人的行为。当年的中关村新成立的企业很多,大量企业很快发展,然后其中一个部门的一拨人就分出去又成立一个公司单干了。这样的发展结果是企业总是做不大。其实这种情况并非中关村这样,当年硅谷发展的时侯也是这样。仅半导体就从仙童公司分出来INTEL、AMD、NS等公司,后来从INTEL中又分出一家ZILOG公司,开发出一款当年很著名的Z80的CPU芯片。当年的联想也面临这种极为头疼的问题,如果没有强力的措施阻止企业不断分裂,联想就永远做不大。这其实是当时整个中关村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柳传志采用即非常强力、又恩威两手都硬的手段维护联想团队的完整性,背景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保持一个企业强大的向力心,就需要对下属的思想进行较强的修剪。而且越是这样做,公司稳定性就越强,发展就越好。 这在当时当下不仅不会是问题,而且只会是成功经验。 正因为 柳传志对公司队伍的修剪与聚拢能力两手都远强于其他公司,因此联想才能成长起一支队伍来。这只有与当年的其他或快或慢最终散伙的 大量 公司作对比时,你才能真正理解到其中的合理性所在。我亲眼见证过王码公司核心团队和内部队伍的散伙过程,只是因为那些故事极少像联想这么多地被人炒作,因此大家不关注而已。没有比较,就没有真正的认知。 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联想所形成的文化单一性就会远比其他公司强得多。即使是在公司里不断上升的高管,到了更高层面,同样不会自动去补上因当年对思想强力修剪而形成的空缺。因为当作为创始人的精神领袖还在时,缺少的东西会由他补上,从来没人感觉存在这种欠缺。但当最后作为精神领袖的创始人退休后,真正缺少的东西才会真正暴露出来。但此时即使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公司的高层领导也难以动脑子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了,因为他从来就没想过相应的事情,原来不在相应位置上,想了也白想,甚至给自己惹来没必要的麻烦。如果是当初创始人本身就没具备的东西,补起来那就更困难了。 为什么联想现在做事好像所有人根本都不再动脑子?真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再动脑子,而是其基因上深刻决定的能动的脑子都动完了。联想渠道不仅已经快做到中国的村子里,甚至都已经快做到印度和非洲的村子里去了,世界上能倒的破烂都倒得差不多了,还能再怎么做呢? 在基层就已经被砍掉的脑袋或脑袋里部分大脑皮层,到了董事长后是不会自己再长出来的。 基层的员工执行当然是最重要的,但如果绝对不去考虑董事长该考虑的文化,那董事长的文化岂不是完全变成个人的文化了吗?管理是为了让组织各个岗位更好的协调配合,如果基层员工就完全不考虑管理,那怎么知道如何去最有效地配合中高层管理者的管理?不同层面的员工和管理者的确有职责和定位的区分,但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考虑所有层面的问题,区别只是比例上应当有显著不同。 因此,人们就可以理解从中兴出来的人为什么成功者那么多了。中兴也对不同层面岗位的人有明确的不同定位要求,但从来都不是那么绝对,不会把基层员工的脑袋砍掉,而只是要求手脚更勤快。不是不能考虑更高层的管理和战略,而是以“合理化建议”来作规范。 我是1998年10月入职中兴。参加完新员工培训,侯总都会与新员工见面。在这种见面会上他没有任何“讲话”,而是一上来就回答员工的问题。我问他中兴是如何考虑自己战略的,他回答在公司不同层面考虑的各自战略是不同的,然后解释各个层面的战略应当是什么。没说因为我作为一名新员工一上来就问公司发展战略问题,就马上告诉人力资源部门不让我转正。其实这个问题我刻意在不同时间( 自己在中兴已经是不同职位 )不同场合问过他三次,他每次回答都基本是一样的。在一些公司管理会议上没有任何人主动提问时,也多次听他讲过这个问题,每次也都基本是一样的。无论是否绝对正确,至少这充分说明他对这个问题思考得很清楚。作为一个新员工当然不能太多时间去考虑公司更高层面的发展战略问题,而是要学习PPT怎么做,怎么介绍产品、邀请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如何打电话甚至在餐桌上如何点菜......但如果所有基层员工任何公司的战略、管理都100%地绝对禁止考虑,即使他当了CEO以后也不会去考虑的。 其实,思考的问题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其是否合理尤其是否可执行。一般来说,基层员工因其能力和掌握信息的差异,要想思考超出其职责范围的事情的确可能失去可执行性和合理性,但并非要绝对地严格禁止。至少你得让他们去思考公司要求他们思考的企业文化和管理。脑袋砍掉了还思考什么? 因此,我们还要特别引入另外一个附加的否定性评价标准: 对没有经过以上两个标准检验的最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要特别警惕,越是成功的就越是要特别警惕——风头最劲的企业家说什么都是对的,甚至不管它邪乎到什么程度人们都爱听。 因此,我的管理学研究从来都不喜欢拿现在风头最劲的企业和国家作背书,反而都是从怀疑和剖析当前风头最劲的企业和国家来进行,并且从那些人们不太关注,甚至不太看得上的企业和国家里发现最需要和最重要的经验。我认为只有从这样的角度分析得来的管理学经验,才是真正可信、科学,最关键的是对读者有实际用处的。它不是为写畅销小说、也不是为把管理学书籍卖出去目的而做出的东西。我当然丝毫不怀疑华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而且我自己就学习了很多。但当任正非还在位子上的时候,无论华为有多么成功,都不要轻易谈所谓的“华为管理”。千万别以为邓小平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身份可以做到的事情,就以为你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也能做到。但是,从类似华为这样根本就还没有交上来答卷的企业里,人们真的是可以总结出很多很多其他人根本不可能适用的奇异“成功经验”的。因此就该明白市场上华为管理的书永远都是畅销书,可是很少听谁讲过自己是因为学习了华为管理而成功的。当畅销小说看看是可以的,写华为管理书的人自己都没成功,你还指望听他讲的东西能做成什么事情。 现在才是真正谈联想管理的时候 市场上联想管理的书也曾经是畅销书,但到今天联想管理的书不再畅销的时候,才是真正科学地讨论和评价联想管理的最佳时机,因为各种认知误差因素已经比较容易剔除掉了。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一个企业好的时候就说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是经验,最后遇到困难了什么都是教训。一个企业只有在创始人不再操作公司时,其留下的还在成功起作用的经验才是真正成功的最宝贵的东西,但绝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往往好像自己是神仙一样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 联想能走到今天当然绝不可能一无是处,曾经PC这个领域国内国外有太多公司,今日一眼望去剩下的在国内除了联想已经不多了。当PC潮水退去的时候,联想绝非裸体,但的确只是穿了渠道管理这一条非常厚实的内裤。联想锻造了非常强大的营销和渠道管理能力,但其手里拿着的,是一块曾经最成功运作的金字招牌,居然是长期被当成扫把和垃圾桶在使用而不知珍惜。 当联想还是初创时期的小公司时,他的企业文化和试图创立的品牌是世界500强级别的,他引领公司从11个人起步一路狂飙突进地成为世界500强,虽然中间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但当联想到了真成为世界500强公司时,他的企业文化却演变成小倒爷公司级别的了。从5P的表述中,可以极其清晰地反映出杨元庆等公司高层领导们整天脑子里想的都是些什么,也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大脑皮层里除了“基层销售执行”以外的部分全都被干净彻底地切除以后会是什么样的最终后果。有人可能会很奇怪联想之道为什么是5P呢?精通营销学的人都应该明白,有一个经典的4P营销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通路(Place),促销(Promote)。还有多个新4P营销理论。联想之道多出一个“P”来,自然显得更牛气。顺便说一下:4P是营销的入门级课程,还有4C营销、4R营销、大客户营销在此就不用详谈啦。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但屁股是不可能自动决定脑袋的,因为前提必须得是脑袋或相应部分的大脑皮层还健在。 联想将面对决定生死的技术挑战 海量内存、固体硬盘、中间件等“计算资源利用率革命” 作为联想产品长期的忠实客户,我写这篇文章用的手提电脑是2013年1月份花7千多元买的,性能属当时中上水平的联想产品昭阳K29。1年前,这台电脑已经用了4年,键盘上中间部分的字母全都磨掉看不见了,运行起来也已经慢如蜗牛。但1年前我花了1千块钱左右把内存升级成了原来的2倍,磁盘换成了SSD,键盘也换成新的——我最初买电脑时就计划好了要这么干的。现在运行性能比5年前刚买时还要棒得多,启动时间也从5年前的1分钟左右缩短成10秒。如果过2年我把内存再扩到现在的2倍,换更好的SSD,从现在起再用6、7年也没问题。PC这个行业已经发生了一个巨大的技术变革,由于海量内存和固体硬盘的出现,原来只能主要通过CPU提升性能,变成可以通过简单升级内存和具有随机访问能力的SSD存储极大提升性能。这个问题其实我早在20年前就发现了,并写成几篇关于“海量内存计算机”的文章发表在1998年8月份的《计算机世界报》上,当时我曾拿着发表的相关文章找过在深圳的联想公司负责技术的人员,但让我极为不解的是:谈完了以后,他们居然没有任何感觉。10年之后,SAP公司提出“内存计算”概念,与我当年提出的“海量内存计算机”如出一辙。PC的技术还在发展,但PC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将因此而极大拉长很多倍。原来只能用3年,最多5年就必须得更换的电脑,现在可以用上10年也没问题。它已经接近变成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的概念了。只要你真的精通CPU、内存、外存对整个计算机性能影响的内在关系。到时候花极少一点钱适当升级内存、SSD即可。 海量内存、固体硬盘等并不会提升PC的最终计算资源,但却会使这种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等价于提升了最终的计算能力。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因为,原来的PC体系架构里,磁盘存储结构技术上存在极端的缺陷,致使核心的计算资源存在至少1个甚至2个数量级的巨大浪费。例如,因为磁盘的随机访问速度严重制约,原来的PC事实上绝大多数时间( 90%以上 )是处在等待状态,而不是在工作。很多时候CPU看似在工作,其实是在内存和硬盘的虚拟内存之间毫无意义地倒腾数据,这会使整体性能慢到极点。尤其当软件规模越来越大,超出原来内存资源的时候,因为这种倒腾数据的规模急剧增长,从而使你的PC迅速变成蜗牛。这事实上并不是CPU不行了,而只是内存不够了。只要换个更大的内存,你的PC又会重新快步如飞。如果索性把硬盘换成具有随机访问能力的固体存储,性能更是会得到实质性的飞升。只有如更高清晰度的游戏、4K视频等业务才真正需要更强劲计算能力的CPU。 即使服务器市场也在深受计算资源利用率提升技术变革的巨大影响。采用VMware等具备虚拟化功能的中间件技术,可以使原来的服务器CPU硬件变成虚拟的资源而被高度重用和共享,1台硬件的服务器可以当成多台使用,而几台硬件服务器也可以虚拟地组合成1台高性能的服务器。因此,虽然在最近很多年,市场上因为云计算的发展对服务器“计算能力”的采购量一路大幅度飙升,但因为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实际采购的服务器硬件却长期持续疲软。 “手机电脑”革命 另一个更重大的影响是智能手机空前的、对其他相关产品领域如同黑洞一般的替代能力。PC的全球出货量在该产品技术出现之后的几十年间一直都是高歌猛进,但在2011年达到顶峰的3.65亿台之后,就一路下滑到2016年的2.697亿台,同比减少6.5%(Gartner),连续5年下跌,比峰值时接近减少了1亿台。其实比PC更加惨烈的是数码相机。智能手机2007年刚一出现,数码相机市场就立即进入毁灭性的下跌状态,2010年达到峰值的1.215亿部,到2016年已经雪崩到只剩0.13亿部,仅仅6年时间居然只剩峰值时的10.7%,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接近完全消亡了。联想主要的业务还是PC,在全球PC市场如此大幅度下滑之下还能保持住销售额,甚至销量还在逆市地微弱增长,客观地说这已经实属不易。至于在2017年全球PC销量第一的位置以微弱劣势转让给惠普也不算什么。真正的问题在于,作为深耕PC市场这么多年,是这个市场世界老大,并且还有自己所谓“研究院”的联想,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将会怎么发展居然毫无认知,这才是不能不让人失望之极的地方。如果他们到今天还不知道,那就让我来告诉大家: 就在今年,一个更宏大的“手机电脑”革命已经悄然开始。 智能手机芯片的性能提升速度远远超过PC的CPU,因为其市场总容量远大于PC,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是14.7亿部(IDC数据),是PC销量的5倍,并将很快拉大到10倍以上。手机芯片竞争厂家也远比PC更多,竞争更加激烈。相比于PC领域CPU芯片INTEL与威盛的长期双人舞,手机芯片市场有十几家公司在里面激烈地竞争,尤其是很多中国公司也在里面,如联发科、华为、小米、展讯、联芯、新岸线等大大小小的公司参与。其性能再继续提升一点就可全面超越电脑。主流手机芯片现在都已经在推出集成人工智能的产品,而PC的CPU还没听说有这个计划。华为集成NPU的移动处理器麒麟970和苹果A11 Bionic神经引擎产品都已经于今年9月份正式发布,高通、MTK都已宣布将推出集成人工智能的手机芯片产品。从现在到2018年新发布的智能手机将全面进入人工智能芯片时代。而INTEL在2017年9月底只是刚刚推出一个用FPGA烧成的人工智能芯片Loihi,不过还是属于概念测试验证阶段,并且其设想的应用场景是各种嵌入式智能系统,还不清楚其是否会用于通用PC。INTEL是通过收购Nervana、Movidius、Mobileye等AI相关公司进入AI领域,因此其技术整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智能手机只要外加一个很简单的显示屏加键盘鼠标的手机配件,就可组成“手机电脑”,把原来的电脑彻底取代。尽管这样可能不一定会把所有PC市场全部干掉( 例如需要硬件插卡的PC市场 ),但干掉90%以上是肯定没有任何问题的。计算机的内核无非就是CPU+内存+外存,智参手机发展到这个阶段其本身就已经是一台“PC”、甚至是性能、功能都更为强劲的“PC”了。其他部分都是可以采用完全不同方式实现的。就算是同样的显示屏、键盘、鼠标,也未必是采用传统PC的通信路径架构联接到计算机的内核心中去。现在已经出现相应的技术甚至产品,微软尝试过推出Win10这样多平台合一功能的产品,高通手机芯片已经开始支持相应的多平台合一功能。硅谷一家从谷歌出来的人建立的创新公司Andromium开发了把手机Android平台变成PC平台的软件。这个市场已经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真要完全实现的话,的确还需要很多创新、技术研发、核心芯片性能和外围应用环境的进一步支持,尤其是原来电脑平台的应用软件逐步转向这个全新的产品平台。但这个方向全产业生态技术研发刚一出世就已经风起云涌,呈爆炸性发展的态势。 以 智能手机为主机的台式手机电脑 这个全新“台式电脑”的主机就是立着的智能手机。随着手机芯片性能快速超越INTEL的PC芯片,已经达到整个IT领域跨代级别的大革命已经开始。更要命的是这场革命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之短可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99美元的笔记本手机电脑,真正的“脑”是智能手机 右边这个看起来是普通手提电脑,其实只是一个没有主板,只包含液晶屏幕、键盘和电池的壳。价格只有区区99美元,是一台现在手提电脑的仅1/10。真正的“主板”是左边用USB线联接的智能手机。这意味着,就算用相同数量的手机电脑产品占领了原来已经有的PC市场,功能和性能不变,甚至更高,用户体验几乎一样,甚至更好,但市场价值却只有原来的最多1/10 !这样的结合又会反过来为手机提供无限的外存、大电量的充电宝、更大的显示屏、方便的信息输入输出界面..... 以上技术革命影响的显然不可能仅仅是联想,而且是包括微软,以及所有PC产业 (如主板、内存条、硬盘等) 内以及相关的公司(如以PC平台为基础的应用软件等)都会受到广波而深刻的冲击。 联想之问 过去联想遇到过很多的大风大浪,后来都挺过来了。但这一次风浪真的不同。联想成立时是两个机遇的结合, 一是中国改革开放,二是正好赶上PC刚刚诞生 。联想在经营上伴随中国经济成长,产品上是伴随PC产业的成长。中国经济还会继续成长,但PC却要完了。联想过去一次次超越的是团队、经营、渠道、普通管理、国际化( 跨文化管理 )等问题,这些都是其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在持续培养的能力。 在品牌建设上,尽管其后来一直漫不经心,但联想的品牌根基实在是太强大了,因此就算他自己不断地自毁甚至自践,还是毁不干净。枊传志极为独特的个人恩怨炒作也成为联想品牌长期的营养。另外,只要销售额不断增长,保持规模第一,联想的品牌价值已经可以成为一棵不用再浇水、自己就会抑制不住自我生长的大树。况且就算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 而这一次要实现其超越所必须依赖的能力,却是其从来没有成功培养过,也从来没有认真去培养的能力。尽管过去人们一直批评其不具备研发和技术能力,但只要PC还在,他没这些能力 也挺过来了。而这一次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找到可以替代PC的产品和市场领域。 对联想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的大难都已经临头,对此却依旧浑然不知,更别提如何应对——不仅PC领域一场空前的雪崩即将开始,而且未来的手机电脑产品形态、经营模式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再也“倒”不成了。就算能“倒”成,其市场总价值也会缩小一个数量级。 应对的办法有吗?当然是有的。但是,在基因层面出现的问题,那必须得首先通过“转基因”来解决了。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段子,用多个品牌来调侃人一生不同阶段的生命特征。 10岁:康佳,20岁:日立,30岁:长虹,40岁:奔腾,50岁:微软,60岁:松下,70岁:联想。 这个段子当初只是针对人、去调侃人的。但是,今天这个段子里最后一位却很不幸具有了指向性反过来的含义。 别说是人类,今天的中国已经有太多公司去挑战世界最领先的科技和品牌。人类失去联想真不会有什么,能够提出的是本文标题所示的问题: 如果只剩“联想”,联想将会怎样? 更严重的是进一步的问题,如果还有“联想”、还是“不停联想的人”,说明还在动脑子,CPU还在运转。如果连“联想”一下都没有、鼠标都不动的时候呢?...... 作者简介 汪涛 独立学者 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 纯科学理论体系创始人 云铝股份(000807)独立董事 浙江宇视科技 顾问 上海析易船舶 联合创始人 中关村长风联盟 国际化导师 中国农投会、中关村京港澳青年创新中心等创业导师 曾为中兴通讯(000063)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人 数码科技(300079) 国际投资总裁 著 作: 《通播网宣言》 《生态社会人口论》 《超越战争论——战争与和平的数学原理》 《实验、测量与科学》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 即将出版 ) 《纯电动拯救世界》( 即将重新出版 ) 《科学经济学——看见看不见的手》( 即将出版 ) 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新浪微博@汪涛_纯科学
个人分类: 纯科学|3521 次阅读|3 个评论
五四青年节:从鞋子说起
wangbing187717 2017-5-4 16:10
突然发现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呀,贴一篇2011年我写的由“五四”联想起的节日。 不知不觉今年的昨天五四已经过去了,但“五四青年”已经被历史定格为不朽的形象,他们让我体会到了进取与活力,而更加撞击我心灵的是他们那朴实,淡雅,应该是一种感觉恰到好处的着装,男女青年那典型的服饰造型:童花头,中山装,学生裙,黑布鞋。尤其是那一双双带有泥土气息的黑布鞋,似乎一点点浓缩聚焦了那个时代的凝重!但是我们很明显的感觉到这样的节日,对于当代青年已经没有所谓的圣诞节,光棍节,女生节……那么有热情了,只是晃晃忽忽就过去了。校园里也看不到一些这个节日的迹象,只是看到有表彰大会吧!说到这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黑布鞋了! 说起布鞋,我们的前辈们不知道记忆多深。看看毛爷爷,他穿过吧,同样邓爷爷也是很喜欢家乡的圆口布鞋的,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同样也穿过,一直延续到我们这一代。它是否继续延续下去呢?就像一个连续函数。我不能确定!对于我来说,它应该是一个特殊的情结,是一个农村母亲的情结!它离我还不算很远。每到夏天天气十分酷热的时候对于曾经穿过舒适而轻巧的布鞋的人也许都有一种穿布鞋的冲动,也许它只能成为一种冲动罢了!前几天,就在上周,一个同学还给我说想买一双北京布鞋穿呢,也许他曾经也穿过它吧!在农村前十几年或二十几年,布鞋还是那么“流行”。在儿时的记忆里,也许布鞋就是农村人和城里人的区别吧,或是农村特有的文化罢!儿时,小学,初中,特别是初中以前(我们当时在农村是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大多数踩着那非常舒适而厚实的布鞋,也是那温暖而厚重的母爱,让我的每一步都走得那么骄傲而自信,又有一些压力,只怕哪一步没有走好。带着这份信心和压力,走过了我的童年!我还记得穿着布鞋和伙伴在泥土中耍的可爱的小模样 ,多少细土穿过了我们的脚缝,感受着那滴滴泥土的味道。 但是我多么想光着脚丫,穿上布鞋,走家旁边晒的滚烫的犁过的地里,让那一缕缕细末的黄土流过我的脚指缝,让它蕴含的丝丝温暖流淌我的心田,我是这方水土的女儿,我深爱着它,更爱着家乡亲们穿的一双双布鞋,因为我在这里也像他们一样生活过。 在我的记忆里,从我出生穿的第一双鞋应该就是妈妈做的布鞋吧,应该没有记错吧,嘿嘿!它让我踏上了生命的起点,开始了我的童年。年幼的我还不是很懂事,但是每次穿着妈妈亲手做的布鞋时都会感觉到那丝丝母亲对我倾注的爱。布鞋,在我小时候的家乡,通常是老奶奶或有些妇女做的,但你也可以看到有些老爷爷那技艺绝对不压于她们!小时候看到他们先用桨子(将粘性较好的面用开水烫了可以粘东西的物质)把旧布糊成裱子或方言样子,用裱子在其表面加一层条绒做成鞋梆,这种男女都能穿,但是女的也有表面弄成花布或是绣上一朵朵花,甚是好看!再用麻拧成麻绳,用麻绳纳成鞋底,最后把鞋梆和鞋底缝在一起就是了。这是起初见到的布鞋,以至到初中时出现的塑料底或是橡胶底的布鞋,应该也就不是算正宗的了吧!显然也就不是很舒服了。我还很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妈妈做布鞋的情形,还依旧清晰的记得我在旁边嬉戏时的那种天真和幸福,不时妈妈用手摸摸我的头,好温馨啊!写到这里,我真的好激动啊,也好感动啊!但是已经好几年母亲不再那样做布鞋了,我也很少看到那一幕了,我的童年也渐渐离我而去!但是那份母亲对孩子的爱和付出依然在我的心里,给了我鼓励,也给了我压力!让我对这份情倍加珍惜!不知道由于我的淘气和贪玩很快穿破了多少双母亲做的布鞋,每一双都牵动着我的心,都打成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情结,布鞋里融入了我的感情,铭刻着单纯美好的记忆。 也许只有泥土才和布鞋匹配吧,当泥土沾在布鞋上时,但晒干时它又会自然脱落;干农活时穿着它,感到分外轻松一点 ; 再还布鞋适合于爬山路……也许这种种原因布鞋和大山,和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吧!也让它带有一点土气和羞涩。农村有一句古话:“儿像爹,穿皮鞋;儿像母,苦断肠!” 布鞋皮鞋都是用来穿的 , 本也无可厚非。在大多数人眼里,起码是在农村人的眼里,从布鞋到皮鞋无非是生活的一种跳跃,所以在在大多数农村孩子幼小的心里有这样一个界限,不断努力来突破这个界限,这里面包括你,他,同样还有我。这可能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当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也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可是当在孩子幼小的心里有这样一个界限的时候 , 是多么恐怖啊 ! 孩子的内心是一块净土 , 是很纯真的 , 可是也被物化了 , 当 5 岁的孩子用鞋子可以来划分身份的时候 , 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吗 ? 是谁物化了孩子的思想 , 是谁玷污了孩子的心灵 , 是谁让孩子有了所谓的等级之分 ? 难道是我们的生活真的由过去的厚实变成现在的浮躁吗?我们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应该教给孩子的东西还有太多 , 我们该怎样去净化孩子的心灵 , 在浮华生活的背后应该怎样保持一颗平常的心? 很多人努力步入了城市的生活,布鞋耐不住石子,水泥,柏油马路的坚硬和摩擦!也许是它的土气和朴实与现代都市格格不入的缘故,这里也许也包括一些人的看法或想法吧,例如我们那一点点虚荣心和攀比心吧!所以它也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淘汰出去,它的这种性格也许是农村母亲赋予它的吧。说实话,自从上了初中,布鞋我渐渐就穿的很少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以至于现在只是一年暑假的时候穿一两次而已,大多数被运动鞋所代替。在多少年的农业时代,布鞋是那样的受欢迎,但在时尚和新颖占主流的当代,它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曾经穿过它的还是想穿,但也许只是一种想法,不能实现吧。我们是否还能穿到布鞋?后代是否能够见到布鞋,就不谈他们穿了?以后的孩子固然物质不再匮乏,但当很多东西对于以后的孩子只能当童话或故事讲时,他们幸福吗? 一双双布鞋凝聚着无限的母爱 , 常常忆起 , 总有一股暖意 ,温暖与幸福已不仅仅停留在一针一线。可是现在的很多孩子好像感觉不到这样的温馨了,真的是进步的遗憾。幸好我还有这段记忆!物质生活的浮华也同化了孩子的心灵,想起了曾经的一句歌词: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 遗憾的是可能现在的很多孩子很少理解它的含义了。我们在这里徘徊,我们在这里思索! 因为心里对布鞋的那种万分眷恋和喜爱,不管走到哪儿,总是忘不了布鞋,忘不了那份深深的母亲对儿子的厚爱。带着这份爱给我的鼓励和压力,带着儿时的梦想,带着思考,带着出生第一双鞋子的活力与激情,带着记忆和感动,带着坚强和幸运,不管穿那样的鞋子,我还是以穿布鞋的姿态和心态一路前行的! 写于二零一二年五月五日清晨
33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徐家汇大修道院小憩
热度 1 Mech 2016-9-16 11:03
徐家汇检察院,周末开放底楼,仿佛变身大修道院。我散步路过,进去看看摄影展览。有达人写序言,称“在很长时间内,上海文明的最高等级是徐家汇文明。” 我冒昧猜测,其实他可能想说的是,或者在逻辑上可以推出的是:“在很长时间内,中国文明的最高等级是上海文明。 ” 当然这话政治上不正确。如果这样,那就是承认,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现代文明。我的同龄人知道,这是用毛主席《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的句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当然,用主席《卜算子·咏梅》的话说,“反其意而用之。” 有一个空房间,不久前的装修已经修旧如旧,恢复当年的大修道院模样。只是除了遗址什么都没有。用手机拍几张照片。 小坐片刻,想想人家会不会以为我是来检察院自首求茶喝。虽然我不够级别,也没有机会,让人家误总会不好。于是急遁。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97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企业的宿命
hsm 2016-7-28 19:04
在时代顽石下拔出「King Arthur宝剑」划破传统圭臬,创造行动电话新纪元的,是美国电讯公司摩托罗拉(Motorola)。当时这行动手提电话像个水壶般大,拿在手上行路边讲电话,路人触目,投以羡慕、惊讶而兴奋的眼光,你知道这个时髦是划时代的变化,预报了一个电讯新时代的来临。之后发生的事短短三十二年已是悠长的历史,今日的Motorola已拆骨卖掉给联想了。 当时是1984年,Motorola的手提电话卖四万多港币一个,相等于今日的币值七、八万元,比今日最劲的iPhone贵不止十倍,但功能呢?不用说了吧,那只是个电话,行动而已,什么都没有,与现时的手机相差太远,无法比拟的。这三十二年间行动电话进步神速,而在历史风驰电掣的巨轮下多少电讯巨无霸成了破碎的枯骨! Motorola始创的手机前身手提电话,是当时电讯工程的传奇。创造了手提电话后,Motorola是King of The Hill,在电讯界傲视群雄。但光辉是有代价的,传奇光环的灿烂使Motorola目眩昏昏,眼前太亮丽了,前路却蒙蒙,懵然未觉凶险在前头。不久这美国老大哥被芬兰的诺基亚打至五痨七伤,一蹶不振,最后寿终正寝。诺基亚的微型电话,简单操作的方便,打垮了Motorola电讯科技的优势。 诺基亚的微型化将手提电话转化为手机,方便我们行动的生活,几年间雄霸了世界手机巿场。它的手机如烫手煎堆,产量宏大,供不应求,它怎会不知道这现象是手机生活化的结果?当然知道。但手机「生活化」的含义是什么它却全无头绪,还当手机只是个通讯工具,没有前瞻的Vision,没有贾伯斯的想象力,看不到手机不仅是个工具,而且是个信息服务平台:透过手机提供App的功能,我们可以操纵信息应用生活所需的娱乐和服务。 今日贾伯斯的「苹果公司」成为了全世界价值最高的公司,靠的是一个iPhone作为平台,让我们下载不同功能的App,享受无穷无尽的娱乐节目和信息服务。诺基亚呢?唉,也像Motorola一样拆了骨,将手机业务卖给了Microsoft。 Motorola是行动电话的始祖,电讯科技的传奇,和诺基亚是曾经独占鳌头、雄霸手机天下的王者,都是跨国公司的巨无霸。他们的人才都是世界顶级优秀和聪明绝顶,怎么会如此目光如豆,只看到自己美丽的传奇,而看不到鼻尖一寸外破旧立新跌宕奔驰的世界?他们的盲点是傲慢还是自满?不,都不是,是宿命。也许宿命这两个字用得不对,那么让我解释这所谓宿命的含义吧。 以前没有电灯,中世纪大教堂建筑都采用高耸穹顶尖塔的设计,尽量利用空间透过玻璃窗引进阳光,令大教堂光亮明丽。通用电灯有了一百五十年,但这高耸穹顶尖塔的设计一直到最近几十年仍沿用着,没有因为有了电灯的方便和建筑节俭的可能性改变。更奇怪的是,有了电灯大教堂建筑依旧,只不过在墙上设了挂灯和两旁及中央加了吊灯而已。 为什么呢?因为人们认为大教堂应该是高耸穹顶尖塔建筑,这是大教堂深入人心的标志。而且洒进来的阳光和讲道的声音在高空中的回响,令信徒恍如更接近神灵。弥撒的仪式,圣歌列队进行的过程和信徒祈祷的礼仪,都是这建筑设计安排下演变出来的,因而这建筑物,这些奉神的仪式、礼仪和过程,神职人员和信徒的信念,态度和习惯整合融为一体,成了大教堂的「宿命」,要改变非常困难。 Motorola和诺基亚这些大公司的思维,也像教会一样被固有的传统囿于一隅。他们固有的科技基础结构系统和视野,恍如大教堂的建筑,无形中规范了他们逻辑思维的取向,认为他们拥有的科技和构想是无极至尊的标志。正如弥撒圣歌祈祷奉神的仪式和礼仪那样,他们的管理系统、架构、文化和运作态度,都是结构性演变出来的。他们的管理人员就好像教会的High Priest(大祭司),一般工作人员是来祷告的信徒,来分享高级管理层的信念。他们的科技架构视野思维,管理运作系统和取态整合融会成为一座「大教堂」,牢牢的把他们关在里面,拿公司的成就当神地膜拜,视他们的科技管理思维文化为真理。「大教堂」成为了他们的宿命,外面已经有了「电灯」?他们懵然不觉,「大教堂」已是根深蒂固的企业标志,他们逃不开的宿命。他们就是这样死掉的。 贾伯斯在二○一一年过世后,苹果公司的股值飙升。唏,苹果公司没有了个天才股值反而飙升,这现象太离地了,玩真的吗?真的。连续升了两年最近才下跌,有回一点地气,是因为自从贾伯斯之后看不到苹果有什么突破,最近的iPhone 6s更是毫不长进。现在的CEO Tim Cook(提姆·库克)肯定是个管理精英,甚至是管理天才,但前瞻的Vision呢?看不到。苹果公司会像过去的Motorola和诺基亚一样,囿于「大教堂」的宿命吗?应该不会吧。但是苹果若能突破这宿命,带领突围的人应该不会是Tim Cook。这个人不会是个管理专家,而肯定是个有前瞻的Visionary(梦想家)。
1534 次阅读|0 个评论
撤离:外资开始夏天的收割和中国经济的寒风
热度 1 cgh 2016-6-2 02:11
很诡异,代表中国过去成功制造业和科技产业的联想,情况不妙,股东谷歌看来是看不下去了,要提前收割 了。而被寄予厚望的阿里,人们还在膜拜神坛上的商业神人马云,神人后面的神人却要拿了贡品另建神坛了。对于谷歌和软银,收割本就是正常。然而时机和方式却似乎不正常。直让人在炎热的夏天感到一股强劲的寒风。资本市场不是在于看好和看空吗?! -----------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scyd/2016-06-01/doc-ifxsvenx3074675.shtml 据汤森路透旗下IFR报道, 谷歌 公司正寻求出售中国个人电脑制造商 联想集团 的股份,以套现约17亿港元。联想上周发布的财报显示,2015财年净亏损1.28亿美元,营收下降3%。该公司股价过去一年累计下跌逾60%。今年3月份有报道称, IBM 也计划出售所持联想1.82亿股股票。   此前联想公布2015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业绩表现惨淡,杨元庆甚至表示主动放弃奖金,而 联想集团 ( 4.75 , -0.02 , -0.42% ) 股价更是一路暴跌60%,由于对公司未来预期不佳,让不少投资者望而生畏。   今天,谷歌就宣布,正在寻求出售所持的联想集团股份,以每股4.56-4.62港元的价格,配售3.71亿股联想集团股份。如果成功出售所持联想股份,谷歌将成功套现2.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到2.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元)。   稍早联想宣布决定两年手机业务不盈利以夺取市场份额。 ----------------------------------------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6322 首度减持:软银79亿美元巨额抛售 阿里盘后跌逾2% 文 / 王维丹 2016年06月01日 06:52:11 24 !-- img class=main-image lazy src=//walicdn.wallstcn.com//wscn/img/default.gif?8a0dcb703e alt= data-original=http://img.cdn.wallstreetcn.com/thumb/ac/7a/5b/20160601softbank-alibaba,c_fill,h_350,w_640.jpg/ -- 阿里巴巴集团最大股东软银(SoftBank)今日宣布,计划抛售价值至少79亿美元的阿里巴巴股份,以帮助减少自身负债。这是软银投资阿里巴巴16年来首次出售所持股份。今日阿里巴巴股价盘后止涨回跌,跌幅超过2%。 软银今日 声明 称,将分阶段完成抛售。在上述79亿美元减持股份之中,约有50亿美元三年后可转换为股票的阿里巴巴美国存托凭证(ADR)将打包转至该司新成立的信托,未来由“合格的机构买家”持有;另有20亿美元股份将由阿里巴巴回购;还有4亿美元股份将出售给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剩余5亿美元出售给未具名的“一家大型主权财富基金”。 软银称,减持完成后,其阿里巴巴股份持有比例会由32%左右降至28%。减持所得将用于软银去杠杆和增加持现。 今日稍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在一份声明中提到软银的资本结构调整计划,称软银寻求强化自身资产负债表,因此阿里巴巴决定动用现有资金回购大量股份。 软银创始人兼CEO孙正义在上述声明中称,过去16年软银对阿里巴巴的投资极为成功,双方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在许多令人兴奋的项目上合作。未来阿里巴巴有巨大的机遇,软银期待继续合作。 阿里巴巴股价美东时间昨日收涨1.14%,报每股81.91美元。传出软银减持的消息后,阿里巴巴股价盘后在收盘基础上跌2.45%至每股79.9美元。 ---------------------
个人分类: 杂谈|2611 次阅读|3 个评论
看到北京污染的报道,才更感到广州蓝天的幸福!(图)
热度 3 lulingkxw 2015-12-1 00:15
看到北京污染的报道,才更感到广州蓝天的幸福!/陆玲 今天看到北京空气严重污染的报道,联想到去年这个时候我也在北京经历了同样的严重污染,感到太可怕。 ——天气冷风飕飕的,没有太阳、没有蓝天、没有云朵、也没有小鸟、人们都尽量呆在室内。 我在地铁口出来,打算给天安门来一张纪念相片,也不忍心拍下这样的情景。 内心里在感叹,北京是国都哦,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整治,为什么今年还是没有改善呢? …… 对比北京,才感到住在广州其实是很幸福! 哎,环境污染这么严重,住在豪华房间里也不如在简易的泥砖房里吧。 北京空气污染固然有地质气象的原因,但使问题加剧的是,我们的城市规划把太多污染严重的产业布局在北京周边。 北京是一个大型盆地,一旦出现副压“地气”,周边的浑浊空气就很容易被吸入,沉积在盆地里。 这么严重的环境问题,本人认为,绿化的作用不大——北京冬天的树干上光秃秃的,怎样降尘呢? 产业迁移虽然也是一个办法,但即使污染源离开了北京,还是在我们的土地上,地球上。人们还是要设法通过综合科技手段来解决产业污染才可以的。 还有人口太拥挤、私人交通发达,也是一个因素。 …… 对地质气象的副压,或可从地质上,气压上都来进行技术处理?这个领域我一直有幻想、有憧憬。 哦,对了我们的习主席刚好正在法国出席气候变化大会呢,听说,我们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长也参加了这个大会。他们看到北京天气污染的消息,感受会如何呢? 转贴:1 2015北京首发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 时间:2015-11-29 16:31:22  来源:火车网 转贴2:北京今年首发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 持续2天 来源: 新京报 | 2015-11-30 07:26:04 | !-- 分享到: -- !-- --   昨日,国贸桥,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下的北京。预计今明两天重污染持续,后天空气质量好转。新京报记者 卢淑婵 摄 新京报讯 昨日10时,北京将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这也是今年首次启动该预警级别。今明两天重度污染持续,本次污染过程预计明日夜间结束,后天空气质量转为优良水平。   连日来的重污染没有根本改观,能见度差,尽管天空放晴,能见度也不高。   昨日8时,除了西北部PM2.5小时浓度在176微克/立方米,其余地区均超过200微克/立方米。其中,西南部为335微克/立方米,东南部为316微克/立方米。全市空气质量整体处于五级重度污染水平以上。随后,南部地区的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10时,东南部和西南部的PM2.5小时浓度均达到了360微克/立方米左右,达到了六级严重污染水平。   10时,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将27日14时启动的黄色预警提升至橙色预警,这也是今年首个重污染橙色预警,上次启动该预警级别是去年10月。根据今年3月新修订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当预测空气重污染将持续3天(72小时)时,启动橙色预警。   昨日午后,受弱高压系统影响,北部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到16时,西北部PM2.5小时浓度一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为二级良好级别。但由于高压系统较弱,影响范围有限,南部地区还处于严重污染水平,城区及东北部地区处于中度至重度污染水平。   根据预报,今明两天,由于北京处于弱气压场,湿度大,污染水平将有所回升,预计空气质量将维持重度污染水平。明日夜间空气开始改善,后天空气质量转为优良水平。   本组稿件采写(除署名外)   新京报记者 邓琦 实习生 戴轩   ■ 相关   京津冀及周边31城现重度及以上污染   据新华社电 环保部29日通报,11月26日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截至29日上午,重污染过程仍在持续,京津冀及周边31个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   截至29日8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石家庄、邢台、保定、衡水、阳泉、忻州、德州、聊城、菏泽和商丘10个城市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北京、天津、邯郸、沧州和廊坊等21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   28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有23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邢台市为区域内污染最重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值)达到370;北京市AQI值为308,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表示,预计11月30日至12月1日,大气扩散条件维持不利,京津冀中南部和山东西部以重度至严重污染为主,河南北部以中度至重度污染为主,影响范围包括北京、天津、廊坊、保定、石家庄、衡水、邢台、德州、济南、潍坊、聊城、淄博、菏泽、安阳、鹤壁、郑州和新乡等17个城市。   环保部预计,12月2日,大气扩散条件逐步好转,此次污染过程将结束,京津冀全境、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大部将回归至优良水平,河南和山东大部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仅山东局部地区有可能出现重度污染。12月3日至4日,大气扩散条件持续有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总体以优良为主。   据悉,环保部已派出督查组赴相关地区进行现场督查,并要求相关地方加强重污染天气预报和研判分析,密切关注污染形势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减轻污染危害。   ■ 释疑   为何不发布红色预警?   市环保局称不具备升级至红色预警的条件   这次雾霾重污染来势汹汹且持续多日,不少市民疑问,为何不直接升级发布重污染红色预警?市环保局应急处处长王斌昨日表示,没发布红色预警,因为不具备升级至红色预警的条件。   王斌表示,27日,市环保监测中心对空气质量趋势进行了研判,预计29日扩散条件会出现好转,达不到重污染程度,因此启动了黄色预警。28日,监测中心再次研判,确认29日午后到晚间空气质量好转,但全天整体空气质量为中度到重度污染,30日和12月1日两天将持续重污染。因此及时升级了预警措施。由于12月2日北京的空气质量将彻底好转,因此已经不具备升级至红色预警的条件。   “事实上,橙色预警已经包括了大量强制性减排措施,只要认真落实,减排力度一样很大。同时相对红色预警(启动单双号限行、中小学停课等),橙色预警对市民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王斌表示,希望市民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积极践行绿色生活,减少污染排放,监督环境违法行为。
1031 次阅读|4 个评论
追问:空间膨胀,星系到底扩不扩张?
热度 3 zhulin 2015-11-16 11:51
很多人包括一些有关专家都在谈论说,空间扩张但星系不扩张!那么就想想看,星系比如说银河系吧,它什么时候开始并保持这么大的?显然不会在宇宙初始时就这么大,难道和宇宙一样大的时候就那么大?银河系存在也有一百三十多亿年了,按宇宙大爆炸理论,一百三十多亿年前宇宙应该也就几亿光年大小。若银河系不扩张,一开始就是十万光年大小,对于包含多于上千亿个银河系这样星系的宇宙来说,当时只有几亿光年的宇宙该是怎样容下的?这些星系那是该怎样分布?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伽利略所作的重物和轻物到底哪个先落地的逻辑推理。 初步估计一下,那时几亿光年的宇宙体积约为10的24次方立方光年,而每个不随之膨胀的体积不变的10万光年的星系体积是10的15次方立方光年,上千亿个银河系大小的星系极紧密地挨在一起时的体积大于10的26次方立方光年,而且要知道这是所有星系都强挨在一起的情况下也比当时宇宙体积大一百倍呀,如果考虑星系间距离比星系自身应大很多情况下,那所有这些星系分布的体积就得比当时宇宙大何止成千上万倍。 所以结论应该是那时星系还很小,星系应随着宇宙膨胀也逐渐发生膨胀才达到现在十万光年的尺度大小。否则,该如何解释得通啊? 以上这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如同远远大于26的数,竟要小于24这样明显的数学问题,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应该认真对待的,而不应是回避不谈。即便指出以上所提出的问题不妥当也好啊,这也有利于其理论更完善。 已有五位老师做了回答,其中只有一位老师给了直接很明确的回答:“星系停止膨胀是有个时间点的,当星系内引力的凝聚作用大于星系内空间的膨胀作用时,对星系而言引力成为主导作用,而空间的膨胀作用可以忽略,这时星系就不膨胀了。 宇宙初期空间膨胀作用起主导,当然星系要膨胀,没有谁认为宇宙初期星系不膨胀。” 我觉得这位老师的回答的表面上看倒是在理。但仔细分析,其中还是存在疑点,甚至把原来的问题还扩大化了,即是在星系停止膨胀前,空间的膨胀起主导作用,要是这样,那怎么解释在物质密度大时引力没起主导作用,反而在物质密度相对变小时倒起了主导作用呢?这与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不就矛盾了吗?也许是空间膨胀作用在变小?可这与其主导的加速膨胀更不相符啊。 期待能继续讨论。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875 次阅读|4 个评论
学无常师——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热度 1 chemistryche 2015-9-14 11:04
在教师节期间,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自然会收到学生们的祝福。这本是平常事,但我以为人们对教师这个角色定位过于狭窄。这使我联想到韩愈曾说道:“圣人无常师”;孔子亦曾有过类似观点:“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在目前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要想求得一席之地,应该时刻留意别人的优点,吸收之,并转化成自己的竞争力。在这方面,任何形式的傲慢和自负都是愚蠢的同义语,进而削弱自己的实力。 回想过去,有一些深刻影响过我的老师: 本科时的刘老师很注重启发式教学。他讲课时,我们必须认真看书,否则就跟不上趟。结果,我居然发现了他讲课中的小错误,并及时提醒了他。经过这种教学的熏陶,我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研一期间的丁老师很注重传授知识的系统性,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明了。讲到章末习题时,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我们思考良久,然后自问自答。对于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我觉得这种“满堂灌”,效果很好,听者如沐春风。 导师对我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李老师首先是一个非常务实、非常勤奋的一个人(他曾亲口告诉我:寒假过年期间还再看文献),从草根起步,野蛮生长;在科研方面,他很会利用已有的资源开展课题研究,扬长避短(有机合成相对较弱 + 材料分析相对较强),往往是“低投入、高产出”,整个课题组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研究方向的拓展也是谨小慎微的,多年来大的方向基本没变。由此,我能体会做科研的艰辛。 工作之后,同事之间耳濡目染: 同事A非常喜欢对学生搞测试,基本上是每周必测; 同事B虽然是位老教师,但仍很注重做题,学生要做的习题他必提前做。 …… 工作之余,我很喜欢在网上看《百家讲坛》,尤其喜爱王立群老师的稳重,精炼的讲演风格;方北辰老师严谨的史料分析亦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总之,生活处处有老师,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虚心学习的慧眼了,正所谓: “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写此自勉并共勉!
228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步一步来,走出心理“死胡同”
热度 23 何裕民 2015-8-20 16:49
换一种方法思考 城市里的肿瘤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常常长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压力,以致不堪重负,终致生病。我们认为有许多压力是自己加上去的,卸下压力是第一步,而卸压的关键是“换一种方法思考”。 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要认识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都必须认真对待,非达到完美不可的。其实,人所遇到的事只有5%非常重要或紧迫的;15%~25%是比较紧迫的,剩下的大多不像人们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和紧迫。事事认真,势必长期有重压感而心身疲惫,甚至功能紊乱,终致患病。 而所有事务中,没有比自身健康更重要的了。 因此,换一种方法思考,改变认知、态度与自身行为(心理学称其为“认知疗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不做无谓的联想 临床上,许多肿瘤患者存在着一类错误的思维方式——喜欢或习惯于自我联想,且常常以错误的方式自由联想。常见的如“如果” 怎样,“结果”一定“怎样!”。比如:如果某项指标“升高”,某处有所不适,一定是癌症复发或转移了!肯定需要化疗、放疗了,其后果一定不好!结果一定没救了!我及我全家一定完了!这就是错误联想的恶果。其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的后果绝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有些事情的恶果是人们错误联想的结果;从容应对倒常常能够柳暗花明。所以说“船到桥头自然会直”。 有时,“难得糊涂”更好 好较真常是这类患者的思维特点,而这也是导致他们长期处于高度压力、压抑甚或抑郁、焦虑状态的关键。因此,过分较真是防癌和走向康复的大敌。我们非常推崇郑板桥的“糊涂”说,对肿瘤患者来说,有时“难得糊涂”反而更好!“阿Q”尽管是个负面人物,但这类人患癌率很低,鉴此,有时自我“阿Q”一下未尝不可!至少可以平衡一下心理,稳定自己的情绪。 承认和面对现实 许多患者耿耿于怀,自己为人做事都很在理,为什么会生这病?上帝对自己太不公正了!或者后悔、埋怨于某些人或某些往事!其实,大可不必!现代研究表明:对所有人来说,生癌只是早晚的事。应看作是上帝在你的人生旅途上设立了一道坎,正在考验你,而要想经得起考验,首先就应该承认和面对现实! 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是句时髦的话,对处于困境的肿瘤患者来说,其意义更为重要!在生命处于危机状态,学会不断设置自己的生活目标,短期为主,不断延伸,不断攀高,非常重要。我们对某些患者有时就先帮他设定近期三个月的目标,然后再作延伸,如过好年,看到孩子考上大学等等,诸如此类,并不断提升延长,越攀越高,就是越来越成功,也就是他的生存期不断延长。因为有明确而又可期望的追求,人就有积极的生存动力!生理功能,包括精神心理等也都相对可调整得稍高些,这些都有助于康复。 要学会及时表达情感 心身医学强调,善于及时表达情感,宣泄郁闷,如此,有助于尽快释放压力,走出抑郁。 多结交朋友,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度越高,越容易维护自己的心身健康。患癌的可能性越低,即使患了癌,也容易康复。在这个意义上,朋友是最大的财富,绝非虚语!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绘画,包括打打牌、玩玩麻将等等。这些有助于释放压力,解郁悦情,陶冶情性。但须讲究一个度,特别是玩玩麻将、打打牌等,不能无度,切勿太累!前者如种花养鸟、书法绘画等也有优化个性之效。 读好书 经常读些好书,有解郁及稳定情绪之功。朱熹就曾经提出 “学习优化情性”。因此,此法还有优化个性之效。 学会慢生活,享受生活 城市人生癌,常常与高压力、快节奏生活有一定关系,因此,学会慢生活,享受生活常常至关重要。有人说没有办法,事情太多!其实,要明确:事情永远干不完!少了你,地球照样转!更何况你已有生命之虞,上帝已经给了你一个充足的理由,享受生活,何乐不为呢? 理解心身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要知道任何人的情绪、心理、体力都是有周期性变化的。低落或心身疲惫时应告诫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走出“谷底”;千万别就此一蹶不振,且不断消极地暗示自己。这时,最好能做点简单而容易成功的事来激励自己。 改变生活环境 必要时,可脱离工作一段时间,或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及节奏。 学会给别人和自己“松弛” 长期紧张是健康和癌症患者的大敌。要学会自我松弛,包括给别人宽松。特别对下属,对家人和孩子,对他们宽松,他们会回报自己一个“松弛”! 注重(人文/自然)环境保护 环境,是每个都市人赖以生存的空间,注重维护良好的环境,包括努力优化办公室人文小环境等,都有积极的保健防癌之效。记住:潜在地伤害了他人,也意味着你本人有可能受到伤害。因此,这是公民的基本健康意识,人人都能自觉做到这一点,愉快而健康地享受生活、远离癌魔、尽享天年,就不是梦了! 秋冬季多晒太阳 这是国外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与调节大脑褪黑素的分泌功能,进而改善睡眠有关。肿瘤患者多抑郁,抑郁又容易促使肿瘤患者转移复发,故应该善于运用这一简单可行的好方法。 适度的户外活动 适度的户外活动有着多方面保健防癌功效,简单易行。如多做户外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消耗能量,而肥胖是城市人生癌的元凶。又如,它可以改善以脑力为主的现代都市人多方面功能,稳定或改善“内环境”,可间接防癌。再则,有助于松缓压力与紧张,调节心身平衡。多做户外活动,也是改善抑郁状态的良方,而抑郁为癌症的催化剂。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3028 次阅读|24 个评论
16:10的笔记本屏幕尺寸终于要回来了
zxczxc0417 2015-6-29 20:28
thinkpad很可能要出复古版的,屏幕比例恢复16:10的黄金比例。虽然有人说16:9对看电影和打游戏很好,但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天天看电影,很多人上网和文档工作还是黄金比例更好啊。至少市场上多一种选择给消费者。希望联想更加具有独立的思考,早日造出有个性的本子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16:10的笔记本屏幕尺寸终于要回来了
zxczxc0417 2015-6-29 20:25
thinkpad很可能要出复古版的,屏幕比例恢复16:10的黄金比例。虽然有人说16:9对看电影和打游戏很好,但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天天看电影,很多人上网和文档工作还是黄金比例更好啊。至少市场上多一种选择给消费者。希望联想更加具有独立的思考,早日造出有个性的本子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房子上的文字
xuxiujiang 2015-4-22 17:24
无匾额不中国,离开对匾额的理解就无法全面了解中国古建文化。 中国园林的设计者往往是文人,建造和细部装饰者是工匠,最后命名和题写匾额楹联的又是文人,可谓处处用心良苦,所以内涵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建筑与诗词和文人审美趣味相投,建筑也就与文化、与当时潮流保持了统一。 匠人文人主人成就了一座园林。 匾额楹联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使人的感受不局限于眼前的视觉形象,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可以与墙外的天地自然、古今人文发生联系。 这是中国独有的建筑文化现象,却已经在现代建筑中失传了。我们无法想象匾额楹联应用于现代建筑的样子。 诗词成了玄学,时下人认为有点酸,不如段子接地气,中国人现在太爱追求笑和爆点了,诗词显然不是这一路的。 匾额楹联不再应用于现代建筑,除了西方思潮影响外,国人的语言文字能力下降也是重要原因。当代文人已经很难理解过去的诗词楹联的意境,更不用说用来表达了。。
1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区伯的一些笑谈
热度 2 opensesame 2015-3-31 13:09
区伯( 区少坤 )是广州以为经常曝光公车私用的人士。近日因为管不住下身被禁。 然后,在网上看到了一些评论。放在一起挺有看头。有些人是真明白,有些人装糊涂... 先来一首打油诗: 区伯嫖娼,引发联想; 柳永嫖娼,千古流芳; 蔡锷嫖娼,推倒帝墙; 中正嫖娼,一统华邦; 独秀嫖娼,建立新党; 省长嫖娼,为了健康; 书记嫖娼,发票别忘; 市长嫖娼,理由正当; 县长嫖娼,引资招商; 警察嫖娼,消除紧张; 法官嫖娼,轻拿轻放; 百姓嫖娼,罚个精光, 区伯嫖娼,全国曝光。 下面是网友评论: @LifeTime :太复杂。以监督公车私用闻名的广州倔老头长沙嫖娼被活捉,一时激起网络热议。不少网民认为官方涉嫌报复性“执法”,甚至栽赃性“执法”;几个左派质疑的故事性更强,称一个拿低保的老头跑到长沙住四星级酒店,而且高消费1200嫖娼,一定是有人伙同老头用敲诈式“反腐”来牟利。 @赵楚读书 :广州区伯嫖娼消息是否真实,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公权部门对此大肆宣扬。此前区伯到处监督公车私用,这与所谓嫖娼消息相比,社会的正面意义明显大很多,除了被监督者慢慢吞吞、扭扭捏捏的回应,从不见官媒官人们有什么动静。这一鲜明对比是理解这一新闻的最好背景。 @杨佩昌 :美国黑人人权运动领导人-马丁路德金在旅行演讲时,白天公开批判美国政府。晚上找小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嫖娼。美国有关部门掌握了确切的证据,完全可以公开。但是美国政府机构和媒体沟通后认为,如果用嫖娼这种事情打击路德金,结果会适得其反,为世人所不齿,结果没有公开。 五岳散人 :监督公车私用的广州区伯嫖娼被抓,嫖就嫖了,这有啥大不了?公私分开,谁也不是圣人。公车私用用的是我们老百姓的血汗钱,他无论怎样也是替我们挽回损失,公共领域我就看这点,他的个人生活我不在乎。再说一个只有圣人才能监督的社会,就等于是个无法监督的社会,因为没人是圣人,也就给了报复者借口。 @微风清扬V :关于 @广州区伯 嫖娼没什么好洗地的,嫖了就嫖了,出来后照样可以监督,正如马克思睡了女佣,一样写资本论;....乔布斯吸毒不影响苹果的伟大。.....世上没有圣人,私德与公权一码归一码,对事不对人,大家应该都明白这个道理。 来源: http://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98623 http://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98597
个人分类: 旅途见闻|2671 次阅读|2 个评论
“钱生钱”的说法,实质上隐含着一个自欺欺人的“语义泥潭”。
geneculture 2015-3-23 15:57
“钱生钱”这个说法(语言文字)不同的人,尤其是经历和阅历都不同的人,对它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它(指“钱生钱”的说法)实质上隐含着一个自欺欺人的“语义泥潭”。 试问:钱如何自己生钱?最典型的说法,就是靠利息(试问:利息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换句话说,不都是体力和智力的运用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体现出来的吗?) 因此,可以说,金融的杠杆作用之所以无疑是巨大的,其原因就在于其实质是科技、经营和管理三方面的智慧融通融合的智融本质特征在发挥着无比巨大的杠杆作用。--邹晓辉Geneculture
个人分类: 语言学基础研究|7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羊年新春的一点想
热度 5 tanghe1510 2015-2-20 09:04
白驹过了隙就是羊年。 在这个新春里,笔者睡到四点就醒了。于是,索性打开电脑,浏览起“科学网”来。。。 进到网首页就奔博客,浏览了一下博客首页标题,就点击进入自己的博客网页。回复了网友对自己博文的点评和回复,就拜读起网友的博客大作。。。细细品味总是让我受益良多。。。也妄加评论了网友的几个帖子,算是胡言乱语,理由是睡眠不足或一向是庸人自扰。 身在教育圈,自然难免联想这教育话题。 话说我国高教“大跃进”,在我国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和家家“望子女成龙凤”的驱使和“争先恐后”下,短短十来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在学人数以及毕业人数都迅速蹿升到世界首位!更有报道,我国的研究生人数,包括博士生人数也都是了世界第一。。。 这非但没有让笔者欢呼雀跃和自豪,反而使笔者又一次“庸人自扰”地忧郁起来。。。 不错,我们国家(不但是笔者祖宗生于斯葬于斯的地方,而且是笔者自己和家人赖以生存之地。个人不喜欢使用“祖国”这词来概述我的国家,如有时间和精力,笔者将尝试秃笔陈述个人理据。)是地大物博和人口众多,但真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吗?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和管理者? 继而再问,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分布和多少所好的一流大学? 首先,个人认为我们中国有30所真正的一流大学,而这30所大学能培养出我们发展所真正需要的人才就足够了。理由很简单,真正能做“领头羊”的人才就那么少数和小众!我们大量需要的是普通而又踏实和专业的劳动者,这些人才由普通大学甚至社区学院来培养就足够了。当然,人才的上升通道对所有潜在的人才都是公平开放的。 第二,取消在我国普通中小学的强制英文教育,理由也很简单,我们不需要全面“西化”,再说也根本不可能。全国保持几百所英文和其它语言的专门中小学足矣,让有语言天分和兴趣的孩子选读就可以了。 第三,初中及以下的学校考试大体量地下降,严格取消考试排名,特别是不能让孩子们知道和攀比排名,主要加强孩子们体质锻炼和公民、法制等教育,一定要让孩子们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来学习,让大多数孩子明白将来做一个普通和合格的劳动者就能生活的平安和幸福。 第四,逐步减少研究生的招生量,特别是严格控制以及大量减少博士生的招生和培养。 第五,对于大学教授的标准大幅度地提高,特别是新晋的教授都要严格地经过tenure-track制,从助理教授做起。 第六,严格控制国家各种人才计划的数量和质量,并实行严格的评审淘汰机制。 当然,我们国家这么大,深化改革不容易,但如果共产党人决心改革,应该是能行的。 以上啰里啰嗦,也仅仅是个人的看法和胡思乱想而已。 列位看官,轻松观看。敬请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说说而已|199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地陷与联想
热度 1 sunnanping 2015-1-15 17:19
2015 年1月14日,广州市 通车不到10年的现代都市大动脉 科韵路北往南向发生地陷, 塌陷面积约10平方米,坑内土方已塌空,深约3米,露出地下管道。见图: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家委员会李学义教授认为塌陷形成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城市地下管线损坏,如供水、排水、热力、天然气管道泄漏;二是城市施工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爆破和震动破坏了地下空间(0-20米)地质应力结构平衡,其中地铁施工影响尤为重要;三是上世纪60-70年代深挖洞的人防工事,如今年久失修,自身坍塌,这在北方尤为明显;四是废弃的供排水管仍然存留在地下空间,形成空洞,上不水土流失形成塌陷;五是洪涝灾害、大量降水涌入地下或排水不畅,长期浸泡而导致地陷。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王梦恕甚至认为,地下十米以内的施工是频频出现点状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是地陷祸首。 我国至少已有50余个城市报道过发生地陷。地陷可能会伴随城市化发展,成为常见的灾害。土木工程活动是产生地陷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土木工程教育对地陷还很生疏。 土木工程本质上是改变环境,将自然环境改变为人造环境,这种改变包括利于弊。我们的土木工程教育只讲利。 土木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包含着量变到质变的问题: 1 、土木工程发展初期——个体技术问题、数量问题; 2 、个体技术成熟、数量丰富、工程大型化、复杂化——工程环境、伦理、社会等。 土木工程教育处于第一阶段; 土木工程活动发展早已跨向第二阶段。 钱学森曾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对建筑科学层次做过阐述,建筑科学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建筑科学 ——建筑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建筑哲学。建筑价值观和建筑方法论: 建筑的本质,建筑与人,建筑与社会,建筑与环境,建筑空间所应具备的效果等。 第二层次: 宏观建筑学(城市学) ——建筑技术性理论。 把一个城市及其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考虑:城市建筑学、城市道路学、城市通讯学、城市环境美学等。 第三层次: 微观建筑学 ——建筑技术。 设计构造具体的建筑,即个体建筑设计。 我们最需要的是第一、二层次的人才。 2025 年的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未来峰会报告提出对未来土木工程师的要求,对我们土木工程教育很有参考价值: 土木工程师肩负着创造可持续发展世界和提高全球生活质量的神圣使命。为此,他们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职业道德观念,成为称职的、专业的: 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的规划者、设计者、建造者和运营者; 自然环境及资源的管理者; 公共、私人、学术领域理念与技术的创新者与整合者; 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与其他风险的管理者; 讨论和制定公共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决策的倡导者。 土木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包括地陷。土木工程产生的许多问题可能与决策有关,作为未来的土木工程师,可以没有决策的权利,但不能没有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个人分类: 杂说|2999 次阅读|1 个评论
癌症:中国需要一场认识革命(一)
热度 28 何裕民 2014-8-5 15:23
长期以来,在人们认识中,“癌症”二字已与死亡画上了等号,甚至比死亡更可怕。因为在确诊癌症后,每一寸光阴都像是生命的倒计时,这段时光充斥着恐惧绝望,再加上手术放化疗的肉体痛苦,各种治疗的高昂费用,结果多半是人财两空……这些,错综地叠加在一起,让当事人备受煎熬。 由于疗法和效果的有限,加上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不足,使得这种病患,更多地演变成了精神折磨:恐惧、孤独、绝望。加之中国几千年来对疾病“讳莫如深”的社会心理,更加剧了这种身体病患的精神性伤害。一想到癌症,几乎所有人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幅凄凉图景。以至于很多患者不是因病而死,而是被这巨大的恐惧感压垮的。恐癌心理,已成为社会公共心理中严重的一种。 其实,这些对癌症的根深蒂固的认识并不正确!中国人对癌症的恐惧和误解太深、太久,是到了彻底消除人们误会的时候了。因此,笔者的《癌症只是慢性病》问世,被许多媒体称为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癌症的认识革命。有媒体归纳:在以下 4 个方面对癌症的颠覆性新认识,可为您一扫阴霾! 1 、癌症将会是一种常态 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癌症已经是一种普遍发生的疾病,它本身就是伴随着衰老而出现的常见病,甚至可以说——癌症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怎么这么倒霉?命运对我怎么这样的不公平!”一旦身患癌症,人们首先会觉得自己是个特别不幸的人,生活中千千万万的人都与癌症无缘,为什么偏偏自己受到癌魔的“垂青”? 其实,肿瘤的发生,远比人们想象的普遍、常见。 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就有医学专家报告说:在 80 岁上下老年人的尸解中,有 1/4 左右的人身体内患有肿瘤,但这些老人生前都无与癌症有关的任何症状。他们的死亡,也是因于其它疾病或原因。换句话说,在老年人体内,出现肿瘤是十分自然的事。 最近,又有在欧洲从事免疫学研究的海归学者黄又彭教授,自诉曾每年解剖近 200 例尸体,其中 80 岁左右老人无一例外地身体内都患有隐匿性的、无任何症状的肿瘤。他还预计,如果人的平均寿命达到 100 ~ 120 岁,每个人体内的肿瘤将达到 3 ~ 4 个!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专家预测:假定美国公民期望寿命达到 90 岁,那么,将有 47% 的男性和 32% 的女性罹患并死于癌症。 前不久,英国医学家分析后认定: 2020 年还活着的伦敦人,这辈子 47% 会与癌症打交道。换句话说,近一半的人,会被癌盯上。类似的预测很多。这些,再清晰不过地表明,癌症其实是一种常见病,它伴随着衰老过程而极易出现。 本质上说,多数上了年龄的老人之所以发生肿瘤,其实是一种伴随着机体衰老过程而难以避免的生理偏差,就像老人会骨质疏松、脑组织会变性(早老性痴呆)一样。越到老年,细胞复制的次数越多,出偏差的概率就越高;体内堆积的变异细胞及其子代就越多;再加上老年人自身免疫监视、识别、清理等功能,随着衰老也日渐弱化及退化,故变异的癌细胞难以及时被识别和有效清除,综合地促成了这一后果。 因此,甚至可以认为癌症也是自然界调控人类生命,使之趋于平衡,不至于严重失衡的一种重要机制。癌症和其它疾病一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其实这和美国人对待疾病的态度很相似,很多美国人认为,得病,不管是平常的感冒,还是癌症,都是人生命中的一部分,都要以正常的心态对待。 2 、癌症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多数情况下只是慢性病 现代研究证实: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经历多个阶段。从正常细胞到演进成变异细胞,少数变异细胞不断复制,最终形成聚集有 10 8 ~ 10 个癌细胞的肿瘤,通常需要 10 至 20 年,甚至更长。只有当危险因素不断叠加打击,机体防御体系损害严重,修复能力降低时,癌症才会发生。 因此,尽管多数癌症患者的病情会呈进行性发展,但也跟大多数慢性病一样,它有一个较长的蛰伏期,或隐匿的慢性进展期。通常,此时它还走走停停,甚至会倒回去(自我停顿或自愈)。即使已经出现症状(或被发现了),有时它发展到死亡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只要合理应对(治疗或康复治疗),一般也可有所控制,甚至逆转,至少不会迅速走向死亡。以局灶性前列腺癌为例,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医学中心教授彼得·阿尔伯森的几十年追踪研究提示:即使不对其进行创伤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也能存活 20 年以上。 而且,人们所熟知的“癌症”这一名词,并非代表单一的一种疾病,它实际上是 200 多种疾病的统称。并不是所有癌症都会危及生命,它们当中有些相对严重些,但有些(或者说大多数)并不立即构成对生命的威胁。 癌症是慢性病的看法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卫生组织( WHO )等国际权威机构纷纷改弦易辙,把原来作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义为可以预防、治疗、控制、甚至可能治愈的慢性病。中国医学科学院资深肿瘤内科权威,中国化疗的鼻祖孙燕院士曾明确指出,“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也许就像糖尿病一样,仅仅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慢性病而已。只要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再加上越‘瞄’越准的新药,癌症并没有那么可怕。”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这对“癌症是不治之症”、“癌症等于死亡”等陈腐认识,是一种彻底的颠覆。在中国,很大一部分患者是由于错误观点的误导而精神崩溃,或由此而追求过度治疗而殒命。今天,应该理直气壮地接受、传播这一正确观念,甩掉恐癌的心理包袱! 观察提示:年龄越大,肿瘤的自然发展就越慢,威胁和危害就越小,因此,对老年肿瘤患者来说,它不但只是一种慢性病,而且,越老患癌,风险越低。
3071 次阅读|28 个评论
人生本质上是孤独的
热度 3 duke01361 2014-7-10 23:57
人生本质上是孤独的。如果你没有领悟到这一点,那只能是你还没有沉到水底。人生就是一条鱼生活在海里。不管你是否承认这一点,越是潜伏的深,同类越少,那么你就越能感觉到海的宽阔,海水的凉意和自己的渺小。此时,如果你在联想到人生有涯的话,那么你肯定会觉得我说的这幡话是对的。 因此说人生是很被动的一个过程。你的生命是被动的给与,如果你能感觉到人生的幸福,那么你会感恩;如果你不能获得幸福,那么你最后承认原罪,学会忍耐。 在忍耐中寻找希望。希望自己能幸福。如果你再失去了希望,我不知道你还会靠着什么活下去。
个人分类: On Culture|4852 次阅读|5 个评论
从“康熙微服私访”看现行的“群众路线”......
热度 1 hanmingming 2014-6-24 21:13
         康熙微服私访,给 人 最大 的 感触是那种神 神 秘 秘的 感 觉 ,那种可以从最平凡的事件中得到最大的的享受。 同时,剧情是 揭露市侩欺上媚下、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惩罚邪恶势力,扶持忠诚良民,主持人间公道,具体的展示人间的美好一面。        通过微服私访,可以摸清下乘官吏的行为,探实他们行政是否公正 ? 通过这种手段也可以亲 近 民间,探听民间的冷暖 ,体察民情,利于兴邦复国。 这种微服私访 还 具有直接真实 地 面对各阶层现实问题的好处。能够摸清下层的实际工作程度,切实防止弄虚作假。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秘密的进行下层私访,这可以亲眼目睹下层的真实情况,又可了解下层官吏的行政概况,可谓 “高明之举” 。 历史在发展,我们 可以审视 现在 : 某些机关领导干部,要到某 地区 某部门视察、考察、评估时,总是将消息先透露给下层, 谁能 不知道如此做法有何益处 ? 是让下层有时间事先去准备、去清除各种坏形象吗?是让他们去弄虚作假吗?还是让下层有机会阿谀奉承? 然而,我 们再想 :“这样的考察、评估又有什么用呢?”带来的结果是让上层看到 的是一 件件的“政绩工程”,听到的是 动听的 “豪言壮语” ——“华而不实”。谁 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正是 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吧 ?!那种迎合上级的丑恶嘴脸, 不正是 我们 通常 称之为“擦鞋” 吗?。。。。。。  “ 微服私访 ” 的目 地 是挽救世间的公道与良心,惩治邪恶,其中更多的是可以监督官吏的行为。我想:若今天的领导人能够做到如此,体恤民情,那么,他将造福一方百姓。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微服私访犹如“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式的战略,更能取得 成 效。 现行的“群众路线”出发点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执行起来大多数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都是做着给人看的,大多停留于表面的形式,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却寥寥无几 ......呜呼! 后记: 这又不能不令我联想到一位令我        们日夜思念而又崇敬的伟大人物 ________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 ( 2008 年 11 月 7 日 —— 2011 年 2 月 ) 我们所亲身经历与目睹到的这位杰出而伟大的人物 http://baike.baidu.com/view/5922.htm 他在 任吉大校长间, 能 广泛采纳学子 们 意见, 能 及时解决学生建议, 2009 年吉林大学确定是“关爱学生成长年”, 校长邮箱一度成为 吉林大学 学 生 可以 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真正 展现了一个具有开放思维关怀 广大师 生 的 校长。 但不知道为什么 2011 年 2 月,展涛 却悄然地调离了 吉林大学 ? 令 我们在 2011 年这批吉大毕业学子的证书上没有留下我们崇拜的——展涛校长的印迹。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永久的深深地遗憾!—————— 
3322 次阅读|1 个评论
由君子兰引发的联想
热度 22 dmi2007 2014-5-29 12:31
家里的君子兰今年第二次开花了。这盆君子兰是朋友五年前来访时送的,那时二妞刚刚出生。这位朋友是个花痴(参照路痴之意理解),有眼不识曾经大名鼎鼎的君子兰,只按标签上的丹麦文告诉我这是一种来自非洲的花,被我大大地嘲笑了一回。 五载春秋,花开花落,在岁月流逝中此君没有成为过客,不仅在我家驻留下来,还建立了自己的大家庭。早先陆续从根上分蘖出一些新苗,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掰下来,另盆移栽,如今,已有两盆亭亭玉立了,其中一盆最近与母花同期开花,两代同芳。后来,只要有新分蘖的苗,我都会掰下来移栽。另外,去年还试着给花儿授粉,花谢之后花茎上结出了几个果实,成熟之后我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在期待中居然长出了一颗新苗!这颗新苗看起来很皮实,曾经被来做客的朋友的小孩从花盆里揪出来过,栽回去也没出问题。但是它似乎比分蘖苗长得要慢。今年,我如法炮制,继续授粉,又长出了几个果实,收获它们要待秋季了。 宽厚常绿的叶片向两边错落分开,开花时一茎直立,顶着数朵深喇叭形的橙红色花朵,叶花相配大方雅致。君子兰本是南非公主,百多年前绕道欧洲,再经日本,然后落户中国。好风雅的日本植物学家以汉字取名君子兰,与欧洲人按公主命名的 “ 克莉维亚 ” ,都合了一个 “ 雅 ” 字。 既然君子兰被人们视为雅致的化身,喜好者众多自不待言 —— 谁不希望沾点雅气呢!尽管如此,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它也是普通的 —— 君子在人间嘛。 然而,在中国,君子兰曾经贵为花神,而且的确是因为贵才登上神坛的,那时候,它失去了它的雅。子曰 “ 君子务本 ” ,当本性被蒙蔽时,君子不再,清雅只余标签意,化作了比罂粟还毒的致幻剂。 我初识君子兰,就是在它贵为花神的年代,那是我的大学时代。虽然我已经记不得我是否有机会亲眼见到过一盆君子兰,但是当时的报纸和收音机曾一度铺天盖地地报导长春的疯狂君子兰事件,作家张辛欣还因小说《疯狂的君子兰》而蜚声文坛,君子兰的名字于是如雷贯耳。我也忘了我是否有过在梦中获得一盆君子兰的奢望,当时更多的念头除了不解还是不解 —— 为什么一盆花能卖到天价呢?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惜倾家荡产趋之若鹜呢? 大学时代有许多事情要做,加上少不更事,所以关于这个问题也没有考虑太多。后来,许多类似的一窝蜂的事情一再发生,比如1992年深圳百万人疯狂抢购股票事件,2003年2月SARS事件广州民众疯狂抢购板蓝根和醋,2011年3月日本地震导致核泄漏而中国各地疯狂抢盐。教育方面,多年来为了上更好的中学送孩子学奥数、学英语等的热潮,科研界的SCI热潮。还有企业界的光伏产业热潮和其他热潮,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终于让我开始琢磨一些道理。 观察历史可以发现,我们这个群体的基因不知啥时候发生了一种 ” 一窝蜂 ” 的病变。骨子里的不安全感,长期积弱和积贫的心理状态,实际上的缺乏宗教信仰,使得个体缺少独立思考、群体缺少从容。一旦遇到利益诱惑,就争先恐后,不遗余力,即便观望者也容易被群体潮流裹挟。而一旦遇到利益纷争,则缺乏法律意识、守不住道德底线。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说,群体冲动、易变和急躁。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群体的情绪简单而夸张。群体偏执、专横且保守。群体表现出很高的道德境界而实际水准十分低劣。看来,这些大众心理并非我们这个民族独有,但在我们民族身上却似乎表现得更加明显,一如痼疾,从鲁迅时代到柏杨时代再到现在,很多人在议论和反思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并没有多少改善。我觉得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应以大众的理性程度来衡量,在文明上我们肯定有所进步,但到底有多大呢?有时候我们这个群体依然像一堆浇了油的干柴,一旦有个火星子就会燃气熊熊烈火。对照着想一想,当年长春市某些领导号召每家都养 3-5 盆君子兰的鼓动与科教界当今某些决策规定 博士毕业必须发表多少篇 SCI 文章 何其相似乃尔。莘莘学子们追逐SCI与当年疯抢君子兰的民众又有多少区别呢?科网最近热炒的师生为文章署名而翻脸的事情不正是一窝蜂病变的衍生物吗? 民众固然需要独自思考和健康心理的启蒙,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施加他们的影响时更需要三思后行。为了攫取自身利益故意炒作和推波助澜之举则是无耻行为,迟早要背历史骂名。 科网热议 各种话题时,我一般冷眼旁观,盖因不擅此道。今天因居家伺弄几颗君子兰引发联想,胡诌几句,有理没理不重要,思考了总是好的。如果科研像我这么随心自由地摆弄君子兰,开花结果发展总是可以期待的,而像八十年代那样的疯狂君子兰行为,您说是为了科研吗?
个人分类: 杂谈|5642 次阅读|46 个评论
支持国货-国货当自强
热度 1 cbaiyang 2014-5-24 23:21
支持国货-国货当自强 最近消息称:搜索马航失联飞机的设备均为进口设备!消息发布人似乎很自豪,但却暴露了中国的软肋,即我们缺乏先进的国货仪器。看了他人口诛笔伐的文章,马上就联想到我近期购买国货时的痛苦经历,与君分享如下。 买机器前,我一直听人警告:买仪器设备绝对不能买国产的,只要预算不是太少,千万别买国产仪器! 我不相信。。。我准备买的,毕竟只是一台气相色谱(GC),都已经成熟了几十年的东西,中国也有几十家厂家,没理由做不好啊?!回国后买汽车我就买的是国产,半年来一直也没出过问题。所以我抱着侥幸,觉得这类产品国产设备不一定会差,因此我坚持买了一台国产的,品牌是国内GC卖得最多的浙江福立,型号是它们最新的产品GC9720。 但不久我就承认我错了: 主机刚到,就出现了杂峰现象,原因可能是温度太高( 250 度以上),色谱柱流失。厂家销售和工程师倒是认真积极,马上调换,但问题依旧。好在流失物出峰时间较晚,或许不会干扰目标物的检测,所以将就了。但号称耐 400 度的柱子 250 度就出现问题,实在让人不能恭维。 同时出现了重现性问题,同样方式进样,居然高达 20% 误差率!但工程师技术不错,马上发现是进样针插入过深,随后调整进样口位置,问题解决。该情况告诉我,国产设备工程师技术还是不错的。 但到今年春节后(二月中),当我们开始使用自动进样器,真正的麻烦就开始了。一会是进样器无指令乱转,一会是有指令却拒不执行,再一次死机(即根本无法指挥进样器),又一次进样针错位折断。到4月底不足两月时间内,已出现 6 次问题,即每次都要耽误做实验,或做好的实验又要重做。虽然仪器销售人员和工程师仍然积极努力,一有问题在一个星期内总能更换一台机器或者上门查看,但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而这时我们已经更换了 5 台进样器,3台信号转化器,上门维修了 3 次,还加装了稳压器。。。 说实话,我不是针对个人,也不想诋毁企业。毕竟福立仪器的色谱仪还是国产仪器中销量最大的、重现性也不错;福立的销售人员如实描述,从没有天花乱坠夸机器;工程师反应及时到位,具有较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仪器总部也从不推诿责任,有问题就立刻换设备、或尽快派出工程师上门查看。但于我而言,态度再好,服务再好,但机器运行不稳定,如何能不让我抓狂呢? 但最近,学生告诉我说又收到了福立寄来的一个信号转接器,上面标有“特制”字样,在换装之后机器居然不乱走了。也就是说,问题突然解决了!说真的,在之前问题解决不了之后,我都绝望了。当时想,乱走就乱走吧,只要别破坏样品就好,多让学生跑几次就好,所以都已懒得再和福立反映问题了,即便反映了问题也解决不了,何必折腾呢?就有了将就的心态。但福立居然还能记得我的事情,主动给我发个特制设备,我又颇有些感慨:看来国产厂家并非只是苟营逐利之辈。 到现在为止,我的实验室已经买了4 -5 个大型设备了,估值一百万左右,但只有这个GC是国产的。有了上述经验(或者该说是教训),我认同了前人的警告,即做科研尽量不要买国产仪器。但感情上又有些矛盾,毕竟如果中国人都不支持中国货,那国货就只能一直落后。况且,与他人比,我的经历并不算惨,甚至到目前为止还可以说是善始善终,所以我又想:我今后还是应该支持国货的,只是我或许会加个前提条件,即:必须让我先试用三个月! 其实,如果国货自强,那我们又何尝不愿让实验室摆满国货呢。。。
5224 次阅读|1 个评论
电脑二三事
热度 3 fs007 2014-5-15 11:00
寻正 =======1======== 不久前帮朋友买手提电脑,选择了惠普公司的一款大屏 17 吋。自己买了静态硬盘( SSD ),要给电脑提速。 在知名电脑公司中,惠普公司还不错。现在品牌电脑通行不给安装盘了,如果向公司要,就要付昂贵的费用。惠普公司是允许自备安装盘的,有自制安装盘程序。一个月前,另一朋友买了华硕电脑,由于华硕不给自制安装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未能把系统复制出来。同样的性价比,就要买惠普,允许自制安装盘,而不要华硕,系统坏了,保险系数不一样。 用惠普安装盘程序做了一张 U 盘,把 SSD 装进去,然后用 U 盘恢复硬盘,重启后,安装程序报告读不了 U 盘。无论怎么换 U 盘接口,安装程序总是报怨读不了 U 盘,把 U 盘拔下来,仍然要求安装盘。没辙了,给惠普打电话,惠普的技术人员远距离诊断,电脑的 USB 接口有问题,他们愿意把电脑取回去,重新测试,再寄回来。新电脑变成返修品,没意思。 重试一次,我让安装程序从头运行起,在电脑拷入文件后就马上把 U 盘取了下来,阿哈,搞定了!原来不是要可读的 U 盘,而是要及时拔掉 U 盘!但惠普的安装程序并不如此说明,更糟糕的是,惠普的出错指示一个劲儿地要合格的安装盘!惠普的技术支持人员动不动就要返修,难怪电脑那么贵。 =======2======== 我使用是一台惠普打印机,在电脑更新后,打印机就老是卡,发出打印命令后,就听不见打印机动工。一看打印机屏幕,要求 A4 纸张。 A4 在中国以及欧洲流行,但美国流行的是 Letter (信签纸, A4 长 297 毫米,信签纸长 279 毫米),我的打印机当然也装的全是信签纸,所以打印机次次都卡。 这就需要修改默认打印机设置。从打印设备中选择打印设置,把 A4 换成信签纸,大功告成。可惜打印机仍然卡。原来修改不成功,选择了打印机默认设置( DefaultPrint Settings ),然后把 A4 调整为 Letter ,默认设置就跳开了! 最终强行把新的设置另存为默认设置,需要在另存的窗口键入默认设置(即 DefaultPrint Settings ),嘣,跳出一个窗口,警告不能覆盖默认设置!唉,失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下次打印,居然打印机自动选择了正确的纸张——原来惠普又说胡话了,其实是成功地修改了默认设置。 ======3======== 买电脑遇到最奇葩的是联想( Lenovo ),联想的电脑以价取胜,但联想的工程师却真的是很古怪。 在 SSD 正处于价高而又不高得大家消费不起的时候,电脑设计的一大思路就是用 SSD 做系统的缓存,把最常用的文件存放在 SSD 上,便于系统迅速启动与提高电脑的反应能力。显然,联想也要赶时髦,价格合理,于是乎我就买了一台配备了用着缓存的 SSD 的手提电脑。 使用 SSD 做缓存提速的前提是因特尔加速技术,而该技术要求 SSD 与硬盘管理处于 Raid 模式。说穿了, SSD 缓存就是 Raid1 中两盘不对等, SSD 选取对应盘中常用的文件,而且 SSD 有读盘优先权。如果正确设置了缓存,用着缓存的 SSD 是隐藏在系统中的,是现有系统盘的一个影子,在文件管理器中是看不到的。拿到联想电脑之后,在文件管理器中居然看到了 SSD ,还有盘符,让人疑窦丛生。 认真学习因特尔公司的技术文件后,判定联想并未设置 SSD 做适当的缓存,电脑的启动速度与反应速度都不够快。信心满满地准备自己配置加速系统,结果发现联想的主板不给硬盘做 Raid 的选择。也就是说, SSD 居然完全是摆设!于是乎打电脑到联想公司,找到技术人员,费九牛二虎之力教育联想工程师做 SSD 缓存的相关知识,联想的技术人员反应迟钝,从始到终,说不出个所以然。最终在联想的退货部门找到了一个知音,相关的知识只需要讲一遍就领悟了,毫无麻烦地退了货。 我把相关经历分享到网上,然后就遇到了一个自己宣称不是“联想工程师”的热心“技术人员”,他一见我嘲笑联想,就提笔上阵教训我来了。结果此公也不懂 SSD 做缓存的技术,在我反击他之后,估计回去认真地做了点功课,不再跟我纠缠因特尔加速技术,而是信誓旦旦地说联想用了特有的加速技术,把视窗的虚拟页( PagingFile )、临时文件等放在 SSD 上,然后电脑就“快得很”。这些联想“特有”的技术并不复杂,用户都可以自己设置,而且遗憾是的,如果你的电脑内存够用,这样的设置对电脑速度毫无影响。这位“技术人员”比五毛还执着,我因为他信口胡扯而不再理他了,一两个月后他都还时不时地上贴驳斥我或者证明他很懂行以及联想电脑不错没错。 ================ 以前跟朋友论及电脑工程师,有同感的是在八九十年代这群人很严谨,那时电脑处理能力有限,写程序讲究短小精悍,非得有十分天赋才入道。随着电脑处理能力的更新,一代远超一代,对软硬件设计就要求越来越低,现在没天赋也能成为工程师,进入了外行可以嘲笑内行的时代。 硬件能力大幅增加,而软件能力大幅减退,其实我们得到的,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多。
个人分类: 生活拾遗|4115 次阅读|5 个评论
读“扣好第一个扣子”的联想
热度 21 wjzhao 2014-5-9 11:20
一年一度的五四青年节又过去了! 从 1949 年算起,今年青年节是我经历过的第 66 个青年节!我们虽早已不是青年人,但是仍然很关心它,因为青年人代表中国的未来啊! 今年五四青年节 习近平主席访问了北京大学,并与青年学子座谈,提出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号召,令人感触很深! 回想起 1949 年的五四,那时我在上高二。从 1 月 22 日起 北京宣布和平解放,北京城经过几个月的围困,天天听围城打炮放枪抓人的消息,人心惶惶动荡不安的日子总算有个了结,大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4 月 22 日 毛主席朱总司令宣布国共和谈破裂 ,下令向国民党占领区全面进攻, 4 月 23 日夜南京解放了,下一步就是向南部、向西南发展,全中国解放的曙光已展现出来。 北京解放后,大家怀着精神上的解脱,思想上解放的宽松心情,对新社会都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从 1 月起大家就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了解共产党的政策方针,提出如何适应新社会的需要,如何为建设新社会做好准备。一些同学要去参加南下工作团;一些同学提出考入各类“革命大学”接受短期培训后参加革命工作;有的同学干脆就直接参加革命工作,到处去接收国民党的机构。人人心在动,都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各人有各人的选项,我自己怎么办?我想今后全国解放以后将转入建设,就需要大量科技人才,没有知识技能是无法有所作为的,而这种准备是需要长期艰苦学习奋斗的。权衡一下,认为自己在未来科技发展方面做些工作可能更符合形势的需要,但自己现在的知识和能力太有限,有机会还是应争取多学习一些科技知识。这样,在社会大变动中我一直处于徬徨中寻求机遇的状态。偶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是否考一下大学试一试,也只是想到是一个新的学习机会。当时校方也支持学生做高考尝试,于是就以同等学历试考了大学,没想到一下子许多同学都考上了大学,大学物理系是我向往的新天地,于是从 8 月起开始了大学生活。回顾这段机遇与转折很是庆幸,这是新社会给我们创造的新机遇新生活。进到大学后又面临一个个的考验,需要作出决择,如批个人成名成家思想,批崇拜美国思想,报名参加自愿军赴朝参战,“帮助”老师思想改造等等,以及提前毕业选择学习与工作等,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每一次运动都要面临一个决择。在今天,我们的年青朋友又处于社会新的转型期,我们需要谨慎地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 这次五四青年节,习主席到北京大学看望师生: 1 , 和师生座谈人生价值取向 ;他提出“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是扣好第一个扣子的含义。 强调青年人“要在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工夫 ,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 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工夫。 ” 十分明确地指明当代中国青年应培育的价值取向,与中国应培育的健康的社会风气。显然这也是对当前社会上浮躁,浮夸,空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糜之风,不学习,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个人第一主义,小集团利益等等不好的社会风气做了正面否定。 提出了整个国家社会的价值取向 。这太重要了!但愿中国人民都能觉醒,理解它,同舟共济地推动起我国社会风气的改变,为我们的子孙创造一个健康的现代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2 , 与87岁的哲学家汤一介促膝交谈 ;习主席走进汤老的研究室。听了汤老编篆大型国学丛书《儒藏》的情况汇报后,赞扬了他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问他有什么困难和需要,应给予支持解决,把书编好。习还强调地指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的启迪,需要文学力量的推动。提出 , 文史哲研究要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立不断前进的方向和信心。”他对汤老等的文史哲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们应当重视史鉴作用,重视文史哲研究对改造社会建设新社会所起的史鉴作用。我们祝愿汤老健康长寿,把这项研究进行到底,造福中国人民! 3 , 参观了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习主席与 中心主任,海归的美国院士谢晓亮教授交谈,强调地指出:“ 要有凝心聚力办大事的自信,关键是要把最好的资源配置起来,让各类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促进整个中国梦的实现。 ”习主席还“ 勉励科研人员刻苦攻关、勇于创新。 ”我认为这一段话又说到当前我国科技界的痛处与病根。 1 ) 关于“自信”问题 。中国搞建设已几十年,在一些方面我们好像越来越没有办成大事的信心了。我们可以建起三峡大坝,建成全国高铁系统,也改造了航空母舰,建立了空间站,水下蛟龙等,中国人的专利数已达世界第一等等多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但是,我们需要许多重大的关键性技术设备,实验室的高精尖仪器,都是长期靠进口,高级的航空发动机、高集成度的集成电路板等等,我们起步早但是却几十年一直靠进口等等,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的发展与国家安全。为此,钱学森曾大声疾呼,“人都到干什么去了”。但我们总感到要靠外国,靠海归,靠引进,学术上跟外国成风很难改变。要知道,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还应靠中国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去解决,这种精神永远不能丢!我们的力量来自中国人的智慧与凝聚力。 2 )关于“ 凝心聚力 ”问题。中国社会内斗太厉害,人与人斗,单位与单位斗,利益集团与利益集团斗,“斗斗斗其乐无穷”,拉帮结派事例太多了,都在为各人(或小集团)利益拚搏;一些人拿国家的钱做的工作得到的资料囤为己有,千方百计拖着不公开允许别人使用;公益性的(如地质调查成果,深部调查数据,公益性基础性数据库等)数据资料应公开提供公众使用,可是总会有各种藉口不予处理,甚至于外国人可以看到的许多资料对中国人封锁。许多数据靠国外还比靠中国更方便,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解放,这样,既凝不了心,更聚不了力,又如何能办成大事!长期如此又如何能使人树立起信心,办成大事,实现中国梦?!这样又如何能“ 让各类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呢? 3 )关于“刻苦攻关、勇于创新”问题 。 攻科技难关,必须要有韧性,发扬坚持不懈的精神,吃了这顿没有下一顿,那是搞不成的。建议大家看一看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已播出几十期几十个发明,很生动,很深刻。从中可以看出没有哪一项发明不要经过多次改进修改的,因为人对事务的认识要不断深化的,人们不可能一开始就考虑得很全面,如果碰到困难就半途中止了,那么,哪一项发明都是不能成功的。第二是,在克服困难中就是吃苦的过程,困难有各种各样的,如资金问题,一些人的责难、讥讽、与反对,家人的不支持,新改进技术方案的难产,新的加工技术要求等等,因此,没有刻苦坚持就没有攻关成果。第三是,创新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与不断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的。脱离实际,架在空中就要离开创新的土壤,就要一事无成。 注: 1939 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 5 月 4 日 为中国青年节。 1949 年 12 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663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别做无谓的联想
热度 28 何裕民 2014-2-11 10:04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许多人喜欢做自然联想,而且往往习惯于做无谓的、错误的、以负面为主的自我联想。这在癌症患者中尤其常见。正是这种无谓而错误的联想,导致许多患者始终沉浸在阴影中不能自拔,并增加了癌症转移、复发的概率。 所谓无谓的联想,其公式主要表现为:如果这样……结果就必定这样……看上去,这很自然。其实大错特错!比如说,有些年轻人这样思考: “上大学非常重要,这次大学没有考取,我的人生就一定完了;我的人生完了,后半辈子还有什么意义呢?”不少人就因此消沉,甚至走上绝路。 错误的联想是如何害自己的 比如,CEA癌标稍微有点儿升高了,有的患者就老是这样思考:“我这次指标是0.3,上次指标是0.1,下次指标就一定0.5了……几次以后就变成5了……到达5就复发了……复发以后我就完了!因为我已做过化疗,不会再有效了;我完了,我全家就没有了……”因此,常常为一些细微变化而伤感不已,老是处在消沉抑郁状态。其根源就是这种无谓的联想。 这种联想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错误的。心理学家已经从思维机制角度肯定了这种思维习惯的错误性、荒谬性,强调了要改变这种看似自然,其实漏洞百出的思维方法。 而从逻辑角度来看,这种联想同样是错误的、经不起推敲的。即使指标间真的存在着某种上升趋势,也只是一种可能,充其量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并非必然结果。 癌症患者中拘泥于这类错误思维习惯的人很多。错误地联想,往往自己害自己。 物理学讲规律,生物学讲概率 要知道,生物学和物理学完全不是一回事。物理学讲的是规律,比如水加热到100℃,常压下肯定沸腾;生物学讲的只是一种概率,这次比上一次升高些,不等于下一次也比这次高。即便是指数升到了5,也只是有少部分可能复发了。即便是复发了,也还有许多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因此,它只是一种概率,一个百分比而已,非必然性。 而且,事实表明:患者越是错误联想,复发的概率越高。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思考方式让患者处于紧张、焦虑、消沉,甚至抑郁状态。此时,患者吃饭、睡觉肯定受到影响,身体机能肯定是不稳定的,甚或极度失调的。而癌症本身就是一种“内乱”,患者这些状态则大大加剧了内乱,不促使复发才是怪事! 车到山前必有路 其实,世间很多事情的后果绝对不像患者想象的那么严重。而患者之所以老是遇到严重后果,往往就是患者持有错误联想这一类消极思考方式的结果。很多情况下,患者之所以耿耿于怀,走不出那个困境,是因为患者把指标或某些事情看得太重要。事实告诉人们:很多事情从容应对,常常能够柳暗花明。中国人有两句古话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抑郁的人、多虑的人及很多癌症患者就容易做出错误的联想,且总是把后果想得很严重,想得很多很多,像下棋一样把每一步都想好了。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选自新书《好身体,从改变德性开始》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3204 次阅读|29 个评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shehp 2014-2-8 16:22
最近在考虑导弹拦截运动目标的制导问题,进一步认识到,不论目标的运动速度快或慢、加速度或机动能力强或弱,只要导弹能根据测量信息预测出目标的运动状态,并有足够的时间提前控制导弹的运动,就可以较小的过载或能量命中目标,否则需要导弹有数倍于目标的机动能力且可能脱靶。 联想到其他事情,体会到这一规律的普遍性,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研方向的选择如此,技术产品的开发也如此;资本市场的投资如此,棋盘上的博弈也如此。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都印证“眼光比努力重要”。能远看一步,先走一步,则步步领先;否则,想要跟着走,总是跟不上,费力不讨好。 像这样,许多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涉及相距很远的不同学科,却有着相似的共同规律在支配着。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类似的体会,似曾相识。这些共同规律是什么?我们通常“打比方”的基础又是什么?能否把这些共同规律抽象、归纳和表述出来?或者说,这些规律就是各学科的共同基础和普遍规律—哲学?
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年联想
热度 2 等离子体科学 2014-1-30 12:21
马未到,功已成! 联想今天给年夜饭添一道大餐:收购Motorola成功。Hello Moto!已经加上了Lenovo的logo。 想起90年代手机刚刚开始流行,MOTOROLA就已经在中国声名鹊起。当时有个朋友来天津做MOTO大中国区的一个高管,颇有些衣锦还乡的派头。而联想则刚刚起步,还在组装水货机的阶段。那时候谁若说日后联想会收购MOTO,大家一定笑他做梦呢。 兴许这就是中国梦? 至少应了这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80年代笔者刚到纽约的时候,朋友领着去Rockefeller Center看圣诞树,觉得是美国的骄傲;去加州则有朋友领着去看环球影城,也觉得是美国的骄傲。90年代初,这两处就被日本人买走了。。。。 如今轮到中国了。 当年日本是在那几年之后,就进入平成不景气,一蹶不振20年。 中国是否后重蹈覆辙?世界在看。 明天甲午新春。120年前的甲午,是中国的近代史的低谷。从那以后,变法、革命,中国人在图强、复兴之路上走过了120年! ——期待着马年的奔腾,期待下一个120年的发展。 大家新春快乐!
个人分类: 古往今来|8060 次阅读|4 个评论
《无条件的爱》与呼叫咖啡
热度 7 老李 2013-10-21 21:39
电视里正在批星巴克,突然感觉如果央视玩起无厘头来,还真是天下无敌。联想到央视兴师动众的去报到美国飓风,而不顾国内水灾的惨况。怎么批评他都不为过。稍微懂点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咖啡是弹性比较大的商品,换句话说可替代产品比较多,嫌星巴克贵可以不喝吗?又不会死人,或者换一个品牌喝即可,毕竟这是市场行为。一个星巴克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关系不大,俺活了半辈子从来没有喝过星巴克,也没有觉得哪儿不舒服。再者说了,国内值得央视关注的事情太多了,看看我们的什么东西不比人家贵:从房子、汽车、汽油、到电话费用、还有日常用电,哪一个不比星巴克重要,至于吗?放着一堆堆重要的事情不闻不问,专拣一个离普通百姓生活十万八千里的破咖啡说事,实在有些上不了台面,再直白地说一句:我没有觉得星巴克伤害了我,因为哥从来就不喝店里的咖啡,哥喝的是寂寞牌茉莉花茶!绕了十万八千里,还不是为了反美造势吗?干脆大方点,这么弄有点小家子气,呵呵。再说一句实话:这个世界需要美国!不管你喜欢不喜欢! 这年头生活不易啊,还是放松一下心情,听一首流行歌曲吧!《无条件的爱》 2013-10-21夜于南方临屏涂鸦
2521 次阅读|15 个评论
今天十月十号 无限联想
热度 3 ljxm 2013-10-10 08:49
如 题!爱咋想咋想。
1921 次阅读|6 个评论
瓜瓜联想
热度 19 cosismine 2013-8-26 12:35
这两天,看薄案进展,始终没有心思。但看到薄瓜瓜的报道,一下子心就纠起来了。 我也正处在这一纠结中,培养孩子,对一个母亲而言,是天职,如果孩子不成器,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毫无意义。 而如何培养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则是母亲一生的功课。虽然,爱孩子,是一个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 作为母亲,我们所有的一切,在我们百年之后,都是孩子的,所以,给孩子什么都不过分,但问题是人生,毕竟是他自己的。很怕给他多了,他没有自己内在的力量,给他少了,他没有力量去勾他想要的东西。 儿子中考考得还可以,考到市重点杨浦高级中学,但因为篮球特长,上海交大附中允许他借读。他之前参加过交大附中篮球考试,我一直以为他表现得很可以,给我很多信心。所以,交大附中允许他借读,我也就不遗余力地让他借读了。 之前,很多教育界人士都认为借读不是个好的举措。杨高三年前借读出去的学生,高考时都没有达到本校的平均线,甚至两个都没有达到一本线,在上海,连上海大学都上不了。 但自己的孩子,我还是了解得,他至少是个很上进的孩子,学习能力非常强,他初三时,每天寻思着打篮球,中考前一段时间努力了一下,就考到市重点了,理化150分,他考149,数学150分,他考145。应该说男孩子蛮有后劲的,我对他学习方面,不是很担心。 我担心他品德方面的问题,很怕他不谦卑,很怕他没有担当,很怕他没有责任心,很怕他不爱我们......很怕他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他军训回来,我和他爸爸去接他,七天不见了,心里已经空落落的了,做梦都梦到自己没有儿子了,想方设法地想要再生一个孩子。他也想我们,在车上,一会给我们打一个电话,到他们校车要进校园的时候,还特意给我打电话,说下一辆进校门的车就是他们班的车。但回家的时候,说他累了,要他爸爸把行李搬上楼,把我气坏了,他正当年,而他爸爸都四十多了,他怎么一点也不心疼他爸爸? 后来想想,他可能真的没有长大,离开父母几天,想父母了,想重温一下被父亲照顾的感觉,想再撒个娇,问题是妈妈也老了呢,妈妈也想看到你体贴父母,有责任心有担当的样子呢。 儿子军训一周,拿了个优秀营员回来。是同学们投票投的。先前和交大附签了个协议,说借读没有评优资格。大概优秀营员这种荣誉,并没有多少含金量......错了,含金量还是大的,毕竟是同学心中威望的一种表现,但可能这种优秀,不影响高考加分之类的学生特别在意的东西,所以,校方就没有阻碍。 回来说,我和同学相处得那么愉快,为什么就和你们处不好?因为妈妈爱你,但妈妈又怕妈妈的这种爱会害了你,怕极了。
4553 次阅读|24 个评论
游泳中对研究的联想(4)
sciweb08 2013-8-15 13:31
游泳间隙,趴在浮标上仰头看游泳馆的穹顶钢结构,想着一篇已投稿论文的内容:用一个两层稀疏表示的方法进行图像的快速识别。算法将图像在第一层进行稀疏表示,在稀疏表示系数构造的第二层进行编码,继而进行图像识别。这仿佛就是一个架构 - 圈 - 内容示意图,见上图。 这两层表示就是两个圈,是在两个不同尺度的圈上进行图像的表示。由于同一层上的圈可以有很多表示,所以对圈进行参数调节能够获得局部最优解。但这个研究面比较窄,语义也不直观,至少没有直接描述内容来得直观。 而更重要的是架构,就如同钢结构作为支撑梁。有了架构,就可以做圈,更可以在圈上和圈之间填内容。内容则可以千差万别,并设计成不同的语义内容,如此就容易进行目标识别了。设计这种语义,就能得到各种想要的图形,比如一个骑车的人,等等。 架构实际上就是平台,只要该平台体现了人的需求,就会有生命力。所以觉得设计架构的水平,决定了产品的级别,以及设计人的水平, 而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3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作多情的联想
热度 2 jiangjiping 2013-7-23 08:56
自作多情的联想 蒋继平 2013 年 7 月 22 日 在科学网开博两年多来,断断续续地发表了 661 篇博文,击点量在 128 万左右。这个击点量跟科学网的一些知名博主相比, 相差很远,我自知这是我的能力问题。 但是, 我对这个点击量不是很在意。我对博文的关注重点在它们的影响力, 也就是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 也许是我自作多情的联想,我的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博文发表后,国内的一些重要机构总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或者开会,或者根据我的建议成立机构,或者发表看法表示态度。 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第一个事例是,我发表了关于对中国种子业的个人看法和建议后,大概两个星期后, 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亲自在武汉召开全国种业界的大会,和全国种业界的人士一起商讨和统一全国的种子生产和管理问题。 我的记忆中第二个较深刻的例子是,我以博文的形式向中科院提出在中国设立一个植物抗逆中心。大约一年后, 中科院和上海市就在上海建立了这个生物抗逆中心。 今天看到农业部长韩长赋在 7 月 21 日对记者发表的讲话。他对记者说:“ 流转的主体是农户而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导向而不是行政干预。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意愿,政府主要搞好指导和服务,绝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看到这段话, 我觉得很熟悉, 好像在那里见过。后来突然想起来, 我自己在 7 月 17 日的博文【中国的农业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中已经提到这个问题。 【 20] jjsjzc 2013-7-1813:55 在评论中写道: 包产到户曾经促进了中国农业发展,但现在却是中国农业的障碍,不管是否采用西方模式,科学化,大型化,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趋势都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给农民土地确权,合法转让,就会有新型农业的未来】。 我的回复 (2013-7-1907:10) : 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是一种趋势,但是要顺其自然, 不能用强迫的方式。 再看 牛登科 ( 2013-7-1809:47 )的评论: 【计划、规划都是在给社会发展添乱子。 走什么道路、什么模式,应该有农业的主体,农民,自行决定。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伟人或知识分子替农民规划设计好。】 我的回复 (2013-7-1809:57) : 这话说的不错。可是, 现在的农民过于分散, 政府应该给于一些必要的引导性措施。 你们看看韩部长的话是不是跟我说的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我比他早说三天。 各位看官,你们要是不服气, 认为我是自作多情的联想, 我可以接受。但是, 那是铁打的事实, 是不是?
个人分类: 故事感想|14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吃素 • 城管 • 作弊
热度 1 fdc1947 2013-7-5 08:09
 老华:嗨! 老温:你好! 老华:坐在这树阴下看书,会找地方啊! 老温:看看闲书。一起坐会儿吧! 老华:看什么书呢? 老温:《容斋随笔》。你看,这一段还挺有意思。 老华:“三长月”: 释氏以 正、五、九月为 “ 三长月 ” , 故奉佛者 皆茹素 。其说云: 天帝释以大宝镜,轮照四天下, 寅、午、戌月,正临南赡部洲,故当食素 以徼福 。…… . 嗐,你给我讲讲。 老温: 念佛的人把 正、五、九月三个月称为 “ 三长月 ” ,要吃素。原因是什么呢?上面的那段话说,“ 天帝释以大宝镜,轮照四天下” 。天帝释也就是帝释天,是佛教的保护神,另外,他也负责率领 四大天王、各位太子等,考察天下万民之善恶邪正。他 用大宝镜轮着照四大部洲,好看得清楚天下万民的作为。 老华:现在美国人也想学他老人家,用电磁波监控着全世界的老百姓。哈哈! 老温:寅月,就是正月。一年十二个月,分别用子丑寅卯十二个地支表示,就像用 ABC D 等表示钢琴上的那几个键一样。我们指定 C 这个键为 1 ,那就是 C 调。与此相类似,据说夏代指定寅月为一月,这就是从汉代一直到今天一直使用着的夏历,解放以后称为农历。 老华:哦,寅月就是正月。所谓建寅,就是指定寅月为正月,对吧? 老温:很对!寅月是正月,那么午月就是五月,戌月就是九月。四大部洲轮着照,每个洲一个月。一、五、九这三个月的时候,正好轮到帝释天的大宝镜照到我们这里的“ 南赡部洲 ”。所以,那些人就要吃素,“ 以徼福” ,以求得福分。 老华:这很有意思。平时可以随便吃,等到要来检查的时候便吃素。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平时可以随随便便,在领导要来视察的时候好好表现一番,至少要装装样子。 老温:不但如此,我记得《 清嘉录 》上记载,有人在要吃素以前,亲戚、朋友要给他送些鱼肉佳肴,让他先好好吃些荤腥,称为“ 封斋 ”。等这一段时间吃素完了,亲戚朋友又来送这些佳肴,称为“ 开斋 ”。 老华:我们门口那条街,去年说“中央文明办”来检查的时候干净了几天,“文明办”一走,一切恢复老样子,而且好像更脏了。看来真是古今一样,前几天写的博文《原创难》中应当把这一段加进去。 老温:当然,这也不能完全说不好。知道帝释天要来检查,他吃一个月素,表示对帝释天的尊重。 老华:这是不是儒家的读书人想出来,编排这些吃素的人。 老温:非也!这是佛门的一种“ 随机摄化 善巧方便 ”。所谓随机,就是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摄化,就是教化你,使你信佛, 善巧 方便,就是巧妙的方法。这件事见 北宋·释道诚 《释氏要览·杂记》,我那天抄了下来:“ 天帝释以大宝镜。从正月照南剡部洲二月照西洲。至五九月。皆照南洲。察人善恶故。南洲人多于此月。素食修善。故经云。年三长斋也。又一说。北方毗沙门天王。巡察四洲善恶。正月至南洲。亦如镜照至五九月。皆察南洲故。” 老华:当然,对于佛门来说,吃几天素总比一天不吃强。就像每年的地球一小时,大家都灭灯一小时,总能提醒大家,节能减排,爱护地球。至于有人灭了电灯,到处点一小时蜡烛,照样的灯火通明,还更好玩,更刺激,这就是另外一回事。 老温:你说的不错。 老华:不过,你刚才说起尊重,我倒由此联想起来校门口的那么多小摊贩来了。上午十点来钟,远远看到城管的汽车来了。就迅速撤离,跑到路的西段去了。他们很是尊重城管的权威。城管汽车也是缓缓而行,让小贩们可以从容撤离。等到十一点来钟,城管走人,小贩们迅速回来,抢占有利位置。城管和小贩倒是相互默契,相互尊重了。但是,校门口就常常交通堵塞。人都难走,更不要说车了。 老温:是的,这是每天都看得到的。媒体上常有城管与小贩发生冲突的报道, 好像城管都是罗刹夜叉,欺压百姓,但那 实在是小概率事件。 全中国多少小贩、多少城管,我看真正打起来的才几个人,真正的万一。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不是新闻,万分之一的才是新闻。 我天天看到的是城管慢慢地来,小贩有秩序地退。城管来了,小贩退走,表示一种尊重,一种臣服。你走了,我再回来。这就像帝释天要照来了,我就吃素,过了日子,我再开荤一样。至于交通的堵塞,地面上的垃圾、油污,那是另一个问题。 老华: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在有些学校里,不少教师与作弊的学生之间也有着很好的默契。考试的时候,教师巡行到那里,学生也就看上去老老实实,认真做题。教师走过了,远离了,背向了那里,则偷看的偷看、抄的抄,传纸条的传。有的教师也说,你作弊不能当着我的面,当着我的面抄,就太不给面子了。于是,教师们就常常背过身去,看看窗外,或者俯下身来,看看学生的答题。 老温:是啊。如果作弊的学生较多,而学校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处分在文字上很严厉,就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你抓多了,不但学生不愿意,校方也不愿意,嫌你给学校添麻烦。我的一位过去的学生,现在某非重点高校工作,他说他们那里就是这样。 老华:这样最后教师和学生就达成了默契。就像上面的城管与小贩的默契一样。 老温:你看我们这天聊的。从吃素,聊到了城管,最后又说到学校的事情。三句话不离本行,最后总是说学校是事情。 老华:好了,你继续看你的书吧,我上那边走走去。再见! 老温:再见!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288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国足的恶心表现产生的联想
热度 1 zt2730 2013-6-16 11:37
注:科学网是个可以自由发表观点的地方,一方净土。开放性话题,大家来喷吧! 大家估计看到了,国足和二线泰国是1:5,无法言语形容,气的差点把电脑给扔了。 但。。。 找个的地方来牢骚一下吧: ##(@##) 国足出来就是丢人的,拉出去枪毙!深层次很难说,可能有阴谋,足协或谁故意要搞掉卡马乔。没有信仰,一点不爱国,没有集体荣誉感,一方面主要关注国内联赛赚钱;一方面 还霸占着国脚位置,典型的zkbls,如果让山东鲁能去搞,估计得把泰国搞个5:0吧! 这是体制的悲哀,是国民精神丑陋一面的体现 || ##(@##) 什么情况!打开网易主页看中国对泰国1:3落后,找了个视频一看居然已经是1:4,看了30秒泰国防反再下一城1:5!掐了自己一下,疼,不是做梦!看了看手机,6-15,不是愚人节啊!! 牢骚完了,想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其实真是风气和体制问题了,不从思想上改革不行。 我一直是爱“放炮”的,不过最近还是意识到一些危机的。 意会不言传,有机会详细叙述,主题和教学有关,总体上说 我教学经历也刚一年,但和我想的不一样,现在即使985高校的学生学习风气和教学也是很不理想! 待续!
4108 次阅读|2 个评论
图谋与已遂——兼说下意识的联想
热度 2 fdc1947 2013-6-16 09:31
 问鼎这个词如果再去解释它的出典似乎有一点不值得了,但是,在新闻上看到这个词有几处是用对的呢?在科学网新闻的网页上搜索“问鼎”,得到了下面的结果。 前面十条新闻的标题为: 科学网 — 十大最危险海洋动物 : 箱形水母 问鼎 海蛇上 榜 科学网 — 哈佛再次 问鼎 世界大学排行榜 科学网 — 香港大学再次 问鼎 香港最佳大学排行榜 科学网 — 西北工业大学首度 问鼎 国际数模竞赛特等奖 科学网 — 美刊评十大危险植物 捕鼠猪笼草 问鼎 问鼎 涂料生产过程中 “ 三废 ” 的零排放 — 中国科学报新闻 — 科学网 科学网 — 英杂志评十大动物学发现 始祖鸟化石 问鼎 西北工业大学首度 问鼎 国际数模竞赛特等奖 — 新闻评论 — 科学网 科学网 — 《福布斯》全美高校排名揭晓 小型私立学校 问鼎 科学网 — 外媒预测 : 山中伸弥或 问鼎 本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离现在时间最近的新闻有这样的句子: “美国问鼎竞争力排行榜的强劲势头以及来自日本的好消息,再次引发有关紧缩政策的争论。”作者:唐凤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 2013-6-4 8:52:31 “有 52 项生物医药领域成果问鼎国家大奖”。作者:黄辛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 2013-6-5 看到这里,对这些记者和编辑或文章的作者再说一遍关于问鼎这个典故和这个词的意义似乎成了一件必要的事情。 鼎是古代 烹煮用的器物,又是祭祀时上供所用的礼器,圆鼎三足方鼎四足。由于金属在古代是难得之物,所以用金属制作的鼎就是一种贵重的物品。据说大禹治水平定天下后铸造了九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下传夏商周三代。到了春秋时期,虽然礼崩乐坏,但是周天子名义上仍是各诸侯的宗主。但是在周天子的正式档案里只是“子爵”的楚国却已经自称为王,并向周天子的宗主地位提出挑战。 《左传 ·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於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你看,楚国在周的边境举行阅兵仪式,楚庄王竟然向前来慰问的周天子特使王孙满询问作为天子权力象征的九鼎的大小轻重规格。这是向周天子地位的严重挑战。 后来,问鼎一词就成了向最高地位挑战的代名词,多用于代指“奸臣”的 图谋不轨 。 在现代体育比赛中,新闻报道形象地将“ 问鼎 ”表示为向冠军地位提出挑战( 图谋不轨 ),是一个非常 恰当而风趣的 用词。相声演员是风趣和幽默的,他们说 “ 冠者五六人 , 童子六七人 , 是谓七十二咸人 ” ,由于听众多多少少学过一点孔夫子,会感到很好笑。但是,对于某一个呆头呆脑而且没有一点古文化知识的人,听了就以为所谓七十二贤人真就是“ 冠者五六人 , 童子六七人 ”,岂不悲哉。我们的记者和编辑却还不如这个呆头呆脑的人,他们把“问鼎”弄成了“登顶”。 问鼎,只是问,即只是挑战,只是图谋,并非已遂,并非已经挑战成功。 随便哪一本辞书也都是这么说的,可是我们的媒体却一遍遍地把“图谋”当作“成功”。真不知道这些记者和编辑的书是怎么读的。 如果说把“差强人意”错误理解为“不如人意”可能是视觉上把“差”下意识地理解成“不好”,那么,这里有可能是把“问鼎”之“鼎”在听觉上下意识地错成了“顶”。实际上,我们的许多广告上就是把“顶”故意换成了“鼎”,因为毕竟“鼎”是高贵的。 如果能够研究一下这种视觉或听觉上的下意识的联想,倒应当是很有意思的工作。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3488 次阅读|3 个评论
语言为什么可以被翻译
yuliping 2013-6-10 16:31
不同的语言可以被翻译,过去交通不便,有些国家或地区基本封闭,但是随着人类交流增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是完全能够翻译的,但是为什么语言能够翻译? 本质上,语言之所以能够翻译,体现了人类是相通的,人作为一个物种,领地、衣食住行、生存、情感、喜怒哀乐,遇到的问题,生活中的一切,本质上都具有某种一致性,这才是语言能够翻译的基础和本质原因。 小时候看电影,发现有限的少数苏联和东欧的电影,更具有亲和力,而更有限的西方电影,却不具有这种亲和力。也许这和当年我国和东欧更像有关。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在翻译国外电影很少的情况下,翻译了更多的苏联和东欧电影。 现在看朝鲜的一切,容易引起对往年的回忆,因为和我们的过去太像了。 而看美国的电影,已经有很好的感觉了,但是,仍然发现我们有很多差距。 如果某些东西不容易被翻译,除了特色,就两种可能:落后或先进。人类现在已经能够翻译一些动物语言,但动物永远只能翻译极其有限的人类语言。 社会是进步的,国家是进步的,从这个角度,应该坚定中国梦。 2013.6.10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教师生涯|4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思索篇: 由D-Day联想到的。。。
热度 3 zuojun 2013-6-7 05:11
D-Day,6 June 1944。69年后的今天,生活在西方的你,一整天都会听到有关D-Day的报道。(不知道生活在德国的你,听到了什么?) 如果让我猜,我猜想生活在日本的你,仍不紧不慢地去研究所上班,和研究生一起用午餐,“下班”后和男同事们一起去酒吧“联络感情”。。。 今天和昨天一样,和 29年前你刚到日本时一样,一样的“平静”。 这几天,我一直在沉思中,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一位在北京的研究生,告诉我她对我的“无题”博客的背景,了解很浅。我在吃惊之后,开始了更沉重的 思索:历史真的可以被美丽的挂历盖上吗?突然间,我明白了我的愚蠢:我每年笑话日本政府篡改教科书,因为我以为历史是铁铸的,不容篡改。可是,我错了。我认识很多日本人,也有一些日本朋友,可是,他们从来不谈二战。也许,在他们心中,二战真的从未发生。 我很迷茫 ,什么是 历史 ? 二十多年前的我,一夜间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这种痛,你无法体会,除非你亲身经历过。。。
个人分类: 中文博客|2721 次阅读|3 个评论
电信版联想A765E解锁GSM网络
热度 1 outcrop 2013-5-23 08:46
电信宽带送了台联想A765E手机,但默认移动网络只能用电信的,也没有设置双卡上网的界面。 但无意中发现手机在接受移动彩信的时候,会自动连接EDGE网络——于是觉得GSM卡的网络功能应该是内置的,只是不能设置;于是网上找了一番,果然,有解锁指令: *#*#4763#*#* 手机输入这段指令后,就能解锁GSM卡的上网功能;据说不少联想手机都能用这段代码激活双卡上网。 商业上虽然存在竞争,但还是用户需求第一吧;没必要搞的这么小气。 智能手机之类的移动设备越来越白菜价了,性能也越来越强;移动时代很值得期待。 ============================= 关于博主 =============================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8892 次阅读|2 个评论
记忆即联想
pgg 2013-4-9 09:07
记忆即联想 ——《世界记忆大师教我的超强记忆法》读后感 以前看美剧 CSI 系列(犯罪现场调查),有时会出现当事人或者证人对犯罪分子或犯罪细节记忆模糊不清时,犯罪调查员会用一些现场的细节甚至带他们重返犯罪现场,从而让他们逐渐打开记忆的宝库以帮助破案。每当看到这种剧情,我总是半信半疑,瞬间的记忆真的能被唤醒吗?直到我读完《世界记忆大师教我的超强记忆法》(郭玉峰, 2008 年,南海出版公司)这本书后,不由感慨: 记忆即联想! 本书其实是本工具书,指导我如何展开联想记忆。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把这句话借用到记忆练习上: 记忆可以没有任何道理,记住才是硬道理! 书中介绍的几种常用联想记忆法: ① 形象联想、 ② 谐音联想、 ③ 夸张联想、 ④ 运动联想和 ⑤ 代替联想。 所谓形象联想是将语言信息形象化 ,例如将 h 的形象想成椅子, s 的形象想成蛇。 谐音联想广泛运用于数字、英语单词等各种知识的记忆。 比如将 25 通过谐音联想成“二胡”,“幕后”联想到“母后”。 而 夸张联想是指在联想的过程中对事物进行刻意的夸大或缩小,突出其特点,强化其与众不同的地方,从而深化记忆。 比如“西瓜和肚子”,不妨想成吃了一个像卡车一样大的西瓜,结果让肚子涨得跟小山一样大! 运动联想就是让静止的事物“运动”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在眼前过一遍。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一提到“飞机和大楼”,大多数人都会第一反应是“ 911 ”的惨状。 而 代替联想就是两个性质、特征、用途等相似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替换。 如“书本与直尺”,初一看两者并无相似点,但发散一下你的思维,在特殊情况下,书本可以像直尺一样来测量长度。 利用以上所说的办法,甚至可以用来立体记忆!立体记忆???什么东东?就是 记忆空间信息 啦!这也是本书对我而言的唯一亮点!还记得电影《无间道》黄秋生是如何考察即将变成卧底的余文乐的吗?进去不到一分钟,然后出来让你复述房间里的主要摆设。这有技巧吗?当然有!且看下面的展开: 还得从你自己熟悉的场所入手,对其进行“ 选点排序 ”。一般人最熟悉的场所莫过于自己家了!什么,你最熟悉的是女朋友家?哥们,你以为我说的是爱情故事吗? 按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按逆时针顺序找出四间房子。(俺家小,没有四间房子!拜托,那您可以另找一个自己熟悉的有 4 个房间的房子好吗!) 第二步:在房间里走动,走遍所有房间,并按逆时针顺序,从每个房间里找 10 件最显眼的物品或者空间位置,然后写下来。 最后你会得到一张类似下表的清单! 闭上眼睛过一遍,睁开你的眼睛好好看看,这可是有四十个单词哦! 咦,怎么里面有两个衣柜啊?这可不让我记混了啊!没关系!谁家只有一个衣柜啊。 重要的在于其空间信息的差异。 不同的房间可以选择同样的地点,即使有相似或相同的物品,也不会对记忆的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利用这种办法,本着“由熟入生”的原则,记忆别的空间信息时,你甚至可以局部代入到你已经熟悉的空间中来帮助记忆。这种形象的记忆方法不但比强行记忆有更鲜活的印象,且有包含了一种程序化的思想,防止将联想变成控制不住的乱想! 换一种思路来定义记忆,无非就是用熟悉的事物对陌生的信息进行联想! 慢慢掌握它,哈,恭喜你,你的脑子也要学会“杀熟”了哦!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念对联想到的
dxniu 2013-3-30 12:55
春节已经过去了,门前贴的对联还残留着春节的气息。总听到对联是先念左边还是先念右边的疑问,我对此的答案是看横批,横批从左向右还是从右向左,对联就按着这个顺序读。不怪人们有疑问,看看满大街的牌匾,有的从左向右写,有的从左向右。呵呵,国家规范是左向右,估计是为了仿古显得有文化底蕴,故意从右向左,景区的牌匾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右向左。 花了点时间考证一下汉字书写顺序的由来,现今被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钟鼎文)。这两种文字都是用在祭祀仪式中的符号性记录,算不上真正的记录性文字,钟鼎文算是过渡,到了文字成熟的商末期钟鼎文也具有了一定叙事功能。真正的书写材料是指专用于写字以记事或记言的东西,殷商时期形成,春秋战国完善成熟。纸帛出现之前用刀子作书写工具,在竹片或窄木板(条)上刻划出字迹。 先从用手习惯说起,用右手作为主要劳动手应该是生理的选择,除了大脑控制因素外,和心脏位置也相关。最早的人类算是掠食动物,搏斗拼杀包括自相残杀,心脏的位置决定左手主要用来防御,右手进攻,特别是持械斗殴,左手盾右手矛比较合理,要是反着拿肯定死得早,左撇子也就自然选择掉了。 用刻刀写字,而且写在小竹片或者小木片上,需要右手拿刀左手扶持。横写不方便,一片两片无所谓,很多片用绳子穿起来就只能竖着刻,左手慢慢开卷,右手刻画。我比划了一下,在桌子不是无限大的情况下,只能从右向左不信你就试一试。 就这样形成了最早的书写习惯,竖着写,从右向左,即便是出现了革命性的毛笔和柔软宜折的纸帛还是继承了这个习惯,缘于中国是个讲传统尊师重教的国度,直到新中国才用彻底的革命精神纠正了这个落伍的习惯。好多原因表明它落伍,呵呵,我试验了一下,同样一张纸,如果用右向左竖版的方式去手写,写的字在数量上没有现在大家熟悉习惯写的多!用word排版也验证过,而且容易把袖子弄脏,遮挡写完的内容不利于随时检查等等。 最早的横排字,如春联的横批演化自藏头诗。《水浒传》中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吴用和宋江,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口占四句卦歌:“芦花丛中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难逃可无忧”,暗藏“卢俊义反”四字。后来陆续出现在各种题字,牌匾中。落在纸上的正式公文一概还是要竖排的。 现在的牌匾早就不拘一格了,《少林寺》在少林寺里既有横的也有竖的。老百姓开店写牌匾也凑热闹,弄得不知道从那头开始念,有时候闹笑话。看多了“全聚德”“德记号”这样的老牌子,一看到古香古色的大木头牌匾习惯性的从右向左读,一天晚上和几个同事去街边找饭吃,老远看见一个鲜族风格饭店,上面挂着老大一个木头牌子,我招呼着别人,一边大声重复着牌匾上的店名,结果他们都笑了,因为这家店叫“阿妈妮泡饭”。
32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产电脑,我只相信联想
热度 3 zxlavie 2013-3-22 17:01
今天下午正在处理一标书,突然,电脑显示无外接电源。。 然后我去检查了一下电源适配器插座是否插紧了,检查一番后发现,适配器其烫无比,原来我讲适配器压在衣服下面了,无法散热。 我心一凉,坏了,肯定是里面某个电子元器件烧坏了。 赶紧看一下,电脑还能用2个多小时。 我赶紧拾掇拾掇,准备去电脑城再配一个,正准备出门的时候,我想起来了,可不可能凉了后就好了呢。 等了一会,看它凉了,我就插上去。 奇迹出现了,适配器竟然能正常使用。 莫非是联想的电源适配器也有自动保护功能? 同样也是很多年前买了联想的2G U盘,有一次插一个台式机的USB口,发现半天没反应,拔出来一看,U盘烫的半死。卖电脑的人告诉我,他把USB线接错了。我心想,这不是坑爹么,我U盘里有好多资料的。 回家后,我把U盘再插到我电脑上,还是奇迹,U盘竟然没被烧坏。 PS: 我绝对不是做广告的,读研的时候,我同学就告诉我,买电脑就买联想的,别看配置没别的牌子好,他的设计还是不错的,不会出现*舟那样烤鸡蛋的现象。 我的电脑是联想ThinkPad R61,当时买的时候1.32万,买的时候心疼啊,用了这么多年,还是值了,就算它现在坏了,也值得。 这让我想起了IBM,为什么ThinkPad品牌要卖给联想呢,IBM还是让人放心了。现在到了联想手上,千万不要弄砸了这个牌子啊。
250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联想thinkpad x230系列装ubuntu12.04会死机的问题。(转)
xinqijisuper 2013-2-26 14:42
之前和师兄的电脑(都是thinkpad x230)装ubuntu12.04一直经常死机,平均每天一次 。很是郁闷,然后就找到了下面的神帖。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27ee370101geij.html 前段时间在自己的X230上安装了ubuntu 12.04 LTS版本,使用过程中经常遭遇无规律性的死机,具体表现为鼠标键盘均无响应,使用ALT+PrtSc+REISUB和CTRL+ALT+F1等均无效,只能hard reboot解决。开始以为ubuntu12.04自带的utility不稳定导致死机,之后换了Linux Mint Maya LTS后问题依旧。 仔细思考了下,死机出现在开机后的任意时刻,且并非运行某一特定应用的情况下才会死机,所以基本排除应用冲突的问题。由于ALT+PrtSc+REISUB是直接向linux内核发送指令,无响应的话是否可能内核本身存在bug?带着这个问题我google了一把,找到了一篇文章印证了我的猜测,http://syntaxionist.rogerhub.com/ubuntu-on-the-lenovo-thinkpad-x230.html 原文摘抄如下: Ubuntu 12.04 comes with Linux Kernel 3.2.0-23-generic, which doesn’t have great support for the Intel HD4000 integrated graphics. If you put too much stress on the graphics system, it may freeze altogether. Ctrl+Alt+F1 doesn’t work. I grabbed the 3.4.0 stable kernel from 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 and the issues have disappeared. With new hardware like that in the X230, it’s always a good idea to grab the latest kernel. 原来ubuntu12.04使用的是3.2.0-23内核,无法很好的支持新一代的HD4000集显,所以解决方法是安装3.4.0稳定版的内核,具体操作为: 1. 访问kernel.ubuntu.com/~kernel-ppa/mainline 2. 进入v3.4-precise/ 3. 如果系统安装的是32位版本,且内存=4G,下载linux-image-3.4.0-030400-generic_3.4.0-030400.201205210521_i386.deb;如果内存4G,下载linux-image-3.4.0-030400-generic-pae_3.4.0-030400.201205210521_i386.deb;如果系统安装的是64位版本,直接下载linux-image-3.4.0-030400-generic_3.4.0-030400.201205210521_amd64.deb,下载后使用dpkg命令安装,完了重启。重启后打开终端输入uname -r,如显示3.4.0-030400-generic表明安装成功。 由于我目前使用的是Linux Mint,在升级内核后顺便也把cinnamon升级到了1.6.7版本,升级过程不再赘述,添加源后直接安装即可,安装完毕后终端中输入cinnamon --version检查版本。目前系统运行稳定,一切正常
4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联想Y430闪屏问题
热度 1 自我源于思考 2013-2-4 08:58
第一次闪屏 本人于2009年初在南京购置一台联想Y430笔记本电脑,请人删掉了Vista系统,安装了windows。我办公室有电脑,这台从买来时就一直放在家里用。几年来用得很顺手,但上次在合肥“2012年中国创新驿站站点培训班”现场发言前两分钟发现第一次闪屏,会后拿到房间一试,又好转了。我以为是偶然性的故障(在会前不小心倒了一点水到键盘上),便没有在意。 第二次闪屏 在回到上海后,第一次开机时又一次发生了闪屏,重启多次仍不正常,我开始意识到电脑有了问题。但两天后,我把电源插座换了一个,又正常了。于是我认为这可能是电压不稳(插座质量不好)引起的问题。 第三次闪屏 但一两个月后出差,又出现了闪屏现象,这次有些特别,当我稍拉起屏幕时,闪屏会消失,于是我问了电脑 维修 人员,有两家认为可能是屏线有问题,我打算把屏线换掉。回到上海,我带电脑前去更换屏线,但在现场打开电脑,屏幕又正常了。而维修店没有现成的屏线,还要订购,一天后到货,我决定原谅它这一次。 第四次闪屏 上周在北京开年会,闪屏现象又出现了,这次到了鼎好大厦去维修,几个维修点都说我的屏幕坏了,换新屏价格不菲。刚好一个维修点旁边是飞利浦的显示器专卖店,请他们看了看,他们建议笔记本电脑配置一个独立的LED显示屏,还现场为我的笔记本连接好并演示了一下,我对一款19寸的屏也很满意,价格不到700元。 联想维修店的判断 回到上海后,我还是希望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跑了老远,到联想维修店里询问。店里只有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他表现得很干练,直接说我的屏幕坏了。我问原因,他说这是经验,别的Y430电脑也是闪屏,换了屏幕就好了。 我提出是否屏线或者,线路连接出现了问题,他说不可能,他保证是屏幕坏了,一边说着还打开了我的电脑。刚开机时仍然闪屏,但他掀动屏幕后,屏幕又转好了。我便问道:“你说屏幕坏了,怎么现在又好了?” 他仍然坚持屏幕坏了,要换屏幕。可屏幕在他手里明明是好了,他没有说出一个让我信服的理由,我自然不能把电脑交给他维修。 现在又过去几天,屏幕仍是好的,但我再也不敢带它出差了。 请各位专业人士赐教: 1、如果闪屏是屏幕坏了,那么是哪个具体部件导致的? 2、 为什么有时拉一下屏幕,屏幕就从闪屏恢复正常? 3、有无可能是屏线问题?
个人分类: 生活|60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再联想》之后的个人联想
rrpub12 2013-1-27 13:32
读张小平写的《再联想》,有如下感想: 1、联想并购的成功,在于有拐杖,有合适的纯外资资深机构作拐杖;引进私募第三方,做好外部各方面沟通和内部斡旋人的选择; 2、企业要想努力有影响力,就要有做世界公民的思想准备,要本着诚信经营的原则去经营; 3、碗里的、锅里的和田里的业务,都要照顾好; 4、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班子的团结永远是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5、杨元庆先生坚持学习,除去业务层面,甚至对自己的性格进行改造,学会了否定自己和妥协。 6.联想内部转型为全球化职业经理人的高管的共同之处:智慧,开放,自信,乐于沟通,精力旺盛,敢于冒险。 7、不断扩大自己的新的舒适圈,增加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 8、为员工准备事业地图,记录个人发展规划以及成为公司管理者所经历的阶段。 9、坦诚,尊重,妥协,坦然面对不带“总”字的称谓。 10、想方设法去赢。 11、适应投资行业的文化是什么?:主动去赢;诚信;速度;主动求变;纪律和效率;创新。
2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想高层有卧底(笑话)
热度 3 yuliping 2013-1-23 11:31
联想高层一定有卧底,他们在高层左右联想决策,试图想搞垮联想,说不定是美帝国主义或者日本鬼子的代言人,要知道IBM是美国公司,THINKPAD是日本人为主设计的。不然怎么最近几年老是生产不出我要的电脑,要求不高啊: 重量 1.5kg 以下,实际待机时间 5 小时,传统 thinkpad 键盘, 13 或 14 寸显示器,最好 4 : 3 屏幕,实在不行 16 : 10 也可以,分辨率 1440X900 以上,千万不能再扁了,我不喜欢吃带鱼。 谁说黄金分割最美?在联想眼里,黄金分割算个啥?真担心联想会将THINKPAD的屏幕弄成什么样,有本事弄成一条线算了。 按照以上要求,没有一台我需要的机器。价格贵点没有关系,关键电脑是心仪的,要知道像我这样的需求者其实不少。 无法用任何现代的、过去的工商管理理论来解释联想的产品战略?它是在创新吗?似乎在找死。 各大论坛对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后的表现颇有微辞,但几年来联想似乎无动于衷,应了网上一个笑话,LENOVO就是“来弄我”。 自从 IBM 公司的 PC 业务卖给联想后,感觉联想没有发扬光大,而是每况愈下,联想怎么了? 公司应该有公司的战略,服务客户,满足客户需要才是第一要务,联想学苹果学不来,学 IBM 学不到位,结果变成一怪胎。 联想,要学会做自己!当带鱼屏满天飞的时候,当七彩外壳到处都是时,4:3屏幕、小黑才是联想。 要不,柳传志还是出山吧,既然小同志干不好,还是老同志亲自上! 2013.1.23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379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与师生谈研究策略15:类比、联想、猜测、推证
plgongcat 2013-1-22 09:16
与师生谈研究策略15:类比、联想、猜测、推证 精选 学:学生,教:教师,李:李晓榕。 教:要用自己的或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解决其他问题,怎么寻找这些问题? 李:首先,要“多就问题创方法,少拿方法找问题”。当然,这二者就像武学的内功和外力一样,虽有主次轻重,但不可偏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解决其他问题,关键是发现相似性,然后用类比。首先, 理解的关键往往是弄清关系 。 如果能在不同对象中认出相似关系,理解就深多了。A和B相似,C可以解决A,就应尝试用C解决B,D是A的结果,就可猜测B也有类似于D的结果。比如,研 究供人使用的药物的动物实验,就是基于人与动物的类比。应该优先尝试简单而又相似的问题,这会迫使我们注意不同问题的异同点。不仅要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解 决相似的问题,还应借鉴和移植其他领域的结果。 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真正原创的思想很少 。思想往往是相通的、可借鉴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开普勒说: 我珍惜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导师,它了解自然界的全部秘密,在几何学中它最不应被忽视 。 (I cherish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the Analogies, my most trustworthy masters. They know all the secrets of Nature, and they ought to be least neglected in Geometry.)拉普拉斯也说: 甚至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也是归纳和类比 。 (Even in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our principal instruments to discover the truth are induction and analogy.)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提出量子力学中粒子的波动性,就是一个巧用类比的著名范例。其实, 科研无非搭建由已知通往未知的桥梁,求解问题就是将答案表述成已有的知识 。所以,解法就是桥梁,越牢越长越宽,功劳越大。 类比的关键是发现不同事物之间本质性的相似 ,这种相似往往由联想得到。 创造主要就是发现前所未知的类似或联系 ,所以,联想能力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联想有多种,比如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类似联想、接近联想等,我最看重类 似联想。知识渊博、种类丰富有助于产生有效联想。有创意的联想似乎主要由发散思维得到。联想能力强是聪明的特征之一。比如,幽默的人都很聪明,而幽默的主 要基础是巧妙而新奇的联想。有人读了钱锺书的作品后想拜见他,他推辞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他的《写在人生边上》我读了 多遍,始终兴趣盎然,满书都是基于类比而寓意颇深的俏皮话,简直是幽默泛滥,令人应接不暇。记得他曾经在《围城》中调侃一位角色的胡子,居然写了满满一 页,充分展现了他的绝顶聪明和博喻之才。 类比还与比较密切相关。比较是提高知识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引导思考的良方,研究问题离不开比较。 学:怎么才能比较有效地产生联想呢? 李:首先,深刻理解是基础和前提,缺之不得。其次,在思考时要杜绝外界干扰。然后要放松思想,发散思维。 学:怎么区分套用解法和类比解法?这似乎有矛盾。 李: 关键在于用得贴切与否。套用主要是指未作足够调整地用,它可能是形同实异、貌合神离;类比恰恰相反,是实同形异、貌离神合。什么样的类比很贴切?贴切就是 本质上大同小异。 类比依赖于相似性,往往不是直接套用,而是发现异中之大同 。这个大同可以是二者所满足的共同规律,也就是 前面说过的不变性 。另一方面, 在类比时,还得注意同中之异 。异中求同就是归纳逻辑中穆勒五法中的“求同法”,而同中求异就是“求异法”。比如,估计融合和状态滤波分别是空间和时间问题,但我发现它们的本质是一致的,所以我对它们的研究是平行的,互相借鉴、类比,因而事半功倍。 大胆猜测,精心推证 教:有什么好办法能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李:除了深刻理解外,重要的是发散思维,特别是大胆猜测。有大成就者必勇于创造。牛顿说: 没有大胆猜测,就没有重大发现 。(No great discovery is ever made without a bold guess.)越是原创的、重要的,越需要大胆猜测。高斯风趣地说: 我已经有了结果,但还不知道怎么得到它 。(I have the result but I do not yet know how to get it.)庞加莱说: 没有假设,科学家将寸步难行 。他在《科学与假设》中首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约定论哲学:科学规律的本质不是经验,而是约定,而科学共同体所接受的假说就是约定。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Thomas Huxley)极富感情地说: 科学的大悲剧是,美妙的假说被丑陋的事实所屠宰 。 (The great tragedies of science are the slaying of beautiful hypotheses by ugly facts.)学说都是假说,科学史就是假说以新换旧的历史。假说重在泛化能力,否则科学成果不可能广泛适用。波利亚说: 若想用两个词概括科学方法,我建议用 “猜测”和“检验” 。 (If you want a description of scientific method in three syllables, I propose: GUESS AND TEST.)他的名著《Mathematics and Plausible Reasoning》很值得一读。它讨论的重点就是猜想,所以中译本取名为《数学与猜想》。 创造性假设是原创性、想象力的集中体现。自从培根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归纳推理对于科学至关重要。然而,波普尔却认为创造性假设比归纳重要得多。其实,归纳 和假设都很重要,没有归纳的量变积累,就难有假设的质变飞跃。归纳被大量用于科学之外,以致创造性假设对于科学的作用更显突出:科学理论的创立离不开创造 性假设。科学研究的常见路径是: 检验 ← 演绎 ← 假设 ↓ ↑ 实验 → 观察 → 归纳 教:对于我们来说,这种层次可望而不可及。我们恐怕很少有人会有这种奢望。 李:非也。猜想可大可小,完全适用于你的问题这个层次。怎么猜想?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积极主动地归纳,深刻透彻地理解。 人们大都有个误区:猜错了不好,甚至会误导,既然没把握,就不该瞎猜 。其实, 猜想的主要功用不是命中正确答案,而是引导科研, 即 引导分析思考,引导实验、观察和采集数据,等等。不用太担心它可能有误。错误的猜想引出重大的发现,在科学史上十分常见。有个猜想后,科研就更加聚焦,就 会时刻准备着接受有关信息,受到启发。值得深究的猜想对于澄清问题、提炼解法大有裨益。有了猜想后,材料、数据就变得活起来了,特别是对于高度依赖于观察 的研究来说。有个朦胧的猜想后,要将它明确化,以便演绎验证。面对反例,应该调整猜想,除非你的深层直觉使你坚信这个猜想,但调整不该是就事论事地打补 丁,最好是提出另一个修正猜想。 百思不解时,更该奇思异想,提出新奇怪异的猜想。胡适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很有道理,特别是对于发现规律的研究而言。从观察、归纳 到假设有赖于大胆的猜测,而从假设到检验需要小心严谨的推理求证,胆大心细。可以先猜后证、边猜边证,调整、修正猜想。用曲线拟合来类比,猜测好比选择拟 合的曲线类型,而推证就是选定曲线后的拟合。大胆猜测是基于直觉的,没有直觉基础的猜测是瞎蒙。 真正的原创研究离不开想象。谁没有一定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 想象重于知识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科研想象基于清晰的概念,植根于对关键问题洞若观火。创造力的研究表明, 创造性灵感往往发生在注意力散焦、联想丰富及思维活跃时 。(Colin Martindale《创造力手册·创造力的生物学基础》)所以,一旦理解到位,就可以信马由缰,让思想自由翱翔,不受约束,直到发现值得深究的想法。我 前面强调的沉思 就包括这种梦幻般的出神。美国历史学家James Harvey Robinson在《The Mind in the Making》(可译为《心智之成》)中指出, “飘思遐想” (即Reverie,兼含幻想、沉思、出神等义) 是少数几种极为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我们甚至可以说, 发现就是虽见人人之所见,却想人人之未想 , (Discovery consists of seeing what everybody has seen and thinking what nobody has thought)进而发人人之未发。对于科研来说,没有灵感和想法的知识事实只是行尸走肉,而缺少事实和知识的奇思妙想不过是游魂荡魄。 教:但是,怎么知道某个猜测值得深究呢?怎么知道某个猜测可能是对的呢? 李:这很能反映一个人的科研天分,特别是对真理的直觉和思维的敏锐程度。值得深究的猜测应该有其合理性,但更重要的是新鲜有趣。 值得深究的猜测不必正确, 关键在于它有意思、新奇而有启发性 , 正像发人深省的想法比正确的想法更有价值一样。比如,我有一个猜想:一个学科离金钱越远,往往难度越高,在美国薪水却越低,所以理科比工科低,而工科比商 科低。我还猜想:越冷的地方,人越守时、越守规矩,办事也越认真,因为否则可能后果严重,甚至会出人命。所以瑞典人、荷兰人比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更守时、 更守规矩、办事也更认真。但东北人是否比西南人更守时、更守规矩、办事更认真?这些猜想未必正确,但它们所披露的联系,值得探讨。 转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7793-655199.html
个人分类: 文化知识|1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泳中对研究的联想(3)
sciweb08 2013-1-3 21:05
这几次游泳都想着变换花样去游。 一次是:第1泳道到第2泳道,.....,到第10泳道;然后逆行之,从第10泳道游到第1泳道;我称作遍历泳池。这种方式感觉比较充实,“巡逻”完泳池的每一个角落。 另一次是, 每隔一个泳道游 100m , i.e. 先按 1 、 3 、 5 、 7 、 9 泳道游走,然后按 10 、 8 、 6 、 4 、 2 泳道游回,遍历一遍。这种遍历,感觉游得速度比上次快。 今天,泳池中间 4 个泳道被塑料布覆盖了,留出左右各 3 个泳道可以游泳。这次该怎么游? ok , 1 、 2 、 3 、 2 、 1 泳道; 10 、 9 、 8 、 9 、 10 泳道,中间再加 1 到 10(10到1) 泳道的潜水。 游完在想,假设泳池是欠定线性系统的一个大字典,每一个泳道是一个列向量,那我就选择了特定的向量进行特征选择,而且遍历了这些向量(1、2、3列或者8、9、10列)。我对4、5、6、7向量没做处理,可视作置其为零。总的来说,就是一种structured编码方法,对不同的列施加不同的权重。而从1、2、3到8、9、10,我是直接潜水过去的,是不是可视为走了一条捷径,一种合适的自然的迭代过程,其迭代步长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做了改变。而从设计算法的角度看,既可以考虑数据的结构特点,设计结构稀疏表示;另一方面,考虑合适的迭代方法,使得遍历的过程更加快速有效。
3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如钱学森霍金去做科技成果产业化或柳传志去做基础研究
rrpub12 2012-12-29 13:43
写联想的书很多,我读过几本,均是面世时第一时间读的:联想为什么、联想怎么办、再联想。很多人基础研究行,但是应用不行。其实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适合做基础研究的,就踏踏实实走基础研究;适合做应用的,就踏踏实实走柳传志这条路。
2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两个词看两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
Aiask 2012-12-21 04:16
这里跟大家分享两个很有趣的词,一个是“退一步”,另一个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两个词表面上简单,可它们后面却隐藏着大学问。 我这人有一个坏毛病,爱给人取外号,贴标签,比方说有人老爱说“好”“随便”“我操”等词,我就会私下里叫这人“好好先生”,“随便先生”,“我操先生”,当然叫后面这个先生就很担风险了。 我这里要讲的是两种人,就按臭毛病吧,顺理成章就叫他们“退一步先生”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先生” 吧。 “退一步先生”前不久来我们学校讲学,他说话的特点就是经常说“退一步”,他的“退一步”并不是海阔天空(不然,我的偶像黄家驹做鬼也不会放过他),他的“退一步”是代表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 逆向思维。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演绎这种太空舞步的,如何诠释逆向思维的魅力。 他给我们讲的是“钓鱼岛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而不是日本的”故事,日本人认为钓鱼岛是自己的,基于以下两个证据: 1. 依据 1951 年签订的 《旧金山条约》, 该条约规定钓鱼岛和琉球群岛由联合国托管,而联合国主要委托美国进行管理,美国于 1971 年把琉球群岛送给日本; 2. 就岛屿归属问题的国际惯例来说, 岛屿归属主要依据:谁最先发现?谁最先命名?谁最先管辖?是否得到认可。 “退一 步 先生” 开讲了,他说:“对于《旧金山条约》,当时中国总理周恩来就代表中国政府声明此条约是非法的”(口号来了,喊出了听众的心声,于是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他停顿后接着就说:“退一步来说,我们先认为这个条约是合法的,钓鱼岛是不是属于日本的?不是,美国只是把琉球群岛送与日本,当中规定是北纬 29 °以北的某个区域,而钓鱼岛在北纬 24 °;再退一步, 琉球群岛 历史上也不是属于日本的,琉球群岛历史上是琉球国的所在地;再再退一步,琉球群岛现在已经属于日本了,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头些年,它还不是属于日本,并且它上面的居民大多讲汉语而不是日语”。“退一步”就就此打住吧。尽管 “退一步” 先生身体仍然在讲台归然不动,但是按这种“退一步”思维发展下去,最后会得到“日本不属于地球”诸于此类的结论。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先生”是我们领域的大牛,他的口头禅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句话的背后就代表了一种联想思维。假如有某个人叫做“李长江”,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先生”请来给我们做讲座,讲座完了,作为嘉宾的他需要点评一下,他如是说:“我们有幸请到李长江教授来我们学校讲学,从名字“长江”两字,我们可以看出李教授像长江黄河那么奔腾不息,不断超越,不断积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有这种拼劲,狠劲,要像长江黄河汇入大海那样,培养团队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与我们学校的科研宗旨不谋而合”。当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的威力也是可怕的,可能出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与禽兽没有区别”等结论。 这两个先生所体现的智慧就像“德先生”和“赛先生”那样深邃和有趣,呵呵“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体现了‘赛先生’的价值观; 退一步讲,可能也有‘德先生’的范”。 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代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 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这些思维能够让我们充分体味到逻辑之美和科学之美,生活不亦乐乎啊。
1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想看看有啥发现?
热度 1 wyc 2012-12-13 13:04
联想看看有啥发现?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动画片的联想
zhaoyan2012 2012-12-10 14:09
看到陈安博主赞扬日本动画片的博文,想起几天前我也看到一个动画片《雪孩子》片断,心里砰然一动。第一反映是国产的吗?仔细一看,真是国产的。故事亲切得体,简单流畅,画面生动可爱。不自觉地看到结束。 动画片能让非主流观众留台观看实属不易;能让我们喜欢并愿意宣传赞扬更是不易。不是老观众水平高,而是老观众惰性大,不易被触动。与此同时,体会到近年来动画片工作者的真功夫和真水平,感叹国产动漫事业的长足发展。 由此想到,许多年前陪着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光:那里动画片屈指可数,现在能想起来的国产动画也只有《黑猫警长》了,像《机器猫》、《蓝精灵》都是进口的。儿子憨憨的,流着口水,紧随着音乐,不着调地跟着唱,手脚还不停地打着拍子,不亦乐乎! 那个时代,因为量少,所以不断地重播,再好看也会厌倦。曾经期待着更多、更好的动画片让小朋友喜爱。 现在孩子长大了,对受小朋友欢迎的动画片也陌生了。 我们忽略了的是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动画片必定随着不断发展。正像社会的发展进步一样,局面在不觉之中翻新,脚步在悄然之中加快。 只是感慨,弹指一挥间,来不及叹息!
3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聆听Mr Shut Up NB演讲 联想丰乳肥臀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
热度 1 liuli66 2012-12-9 09:33
聆听Mr Shut Up NB演讲 联想丰乳肥臀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
Mr Shup Up NB演讲: 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胸有成竹,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83 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50 万字的小说的初稿。   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 (转引自CY: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2659-640633.html ) 01 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04 —————————————————————————————————— 05 in Stockholm 06 in Stockhol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276172.html
个人分类: 杂感|34 次阅读|3 个评论
鲁迅论男人的xing福联想:从白胳膊到S/E/X
热度 8 liuli66 2012-12-5 20:34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中一段话: 一见短袖子, 立刻想到白胳膊, 立刻想到全裸体, 立刻想到生殖器, 立刻想到性交, 立刻想到杂交, 立刻想到私生子。 转引自 鲁迅谈性 http://e.jmrb.com/m/2009/12/08/10/m_223120.shtml
个人分类: 杂感|955 次阅读|42 个评论
游泳中对研究的联想(2)
sciweb08 2012-10-26 18:05
坐在泳池边休息,去掉泳镜。发现泳道中的水池底竟然是变形的:正对我的泳池为平的;两侧泳池向上呈流线型弯曲,更远的地方,则拉平,仿佛经典的流形形状。其它泳道类似。发现:水折射起了作用,灯光照射起了更基础的作用,水池起了约束作用。统一起来就是:灯光照在水上,起了第一步作用,促进了池底的反光,让我看到一切;水起了第二步作用,折射出池底的变形;泳池壁起了容器的作用,对水的范围进行了约束。水所有的“活动”,都是在该容器内进行的。这与奔腾的河水明显不同,河水只受两岸约束,可以直流到海。就如,我们研究的数据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我们设计的算法就是适用这个范围,如果要跳出这个范围,就要考虑它的泛化性能;而现在较热的大数据却超出了这个范围,甚至超出了河的范围,是海。而且在不断变化其容量。对大数据的处理,则不能用小数据库的思路,至少要考虑泛化的作用,泛化的合理性、泛化的范围、与数学机理,比如 pagerank 的方式;还要考虑简化形式,比如 indexing 形式,以便用一般的服务器就能完成大数据研究功能;还要考虑检索的准确度,避开不完备不确切的信息干扰检索效能,比如 hashing 形式。从这几点出发,可以考虑大数据的研究。
2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泳中对研究的联想(1)
sciweb08 2012-10-26 09:37
游泳中对研究的联想(1)
泳池照射灯光 投射到波纹,水光潋滟 --- 在 波纹 上产生多个 亮点 ,而波纹本身在动,亮点随着波纹的运动规律而动 --- 波纹较多、较大,而亮点相对少得多 --- 捕获这些亮点,能产生炫目感觉,也很可能通过这少量的亮点把握 波纹的运动规律。 比如, CoSaMP算法 可视为灯光,获得复杂数据集的稀疏亮点,由于 CoSaMP 算法的优良特点,这些亮点(属于数据特征集)能够满足数据集排列规律的要求,进而较好地表示整体数据的特点。当数据集扩充时,只要排列规律符合上述规律,就能用该灯光照射,获得相应的特征,从而将适用数据集的数量进行扩大增广。另外,如果对所有数据(训练与测试数据)进行灯光投影,就得到整个池水数据的特征分布,其中的稀疏亮点是这些特征的代表点,其运动形式符合特征波浪运动的规律,继而能够代表整个波浪的运动规律。从中,我们能通过测试向量特征的特性,判断出原始测试向量属于何类别。
2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圳“再土改”的联想
weixh 2012-10-14 18:32
深圳再“土改”的联想 隐约记得 30 年前中学课本里有一篇广东作家秦牧的散文《土地》,时时想起那“一队亡命贵族”;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 一国的边界之内,土地和人民,构成国家;无论如何,土地总是国家的,这是主权层面。 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的所有权可以是政府的,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私人的,与国体有关,这是政治经济层面。 政府掌控“国有土地”,是为了实现经济学所谓的“公平和效率的平衡”。时而公平优先,时而效率优先。 张五常《佃农理论》:“ 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其土地利用的效率都是一样。如果产权弱化 …… ”农村土地承包制,发展了农业,在产权强化这个层面,也是证明。 北大周其仁:“ 应当让农民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土地,让他们分享城市化的价值”。又说,把土地产权还给农民,全国是几万亿的价值。 有人说,这是经济学浪漫主义。 多年研究东亚土地政策的布鲁斯 ·科贝尔博士 90 年代说,土地政策问题过去是、现在是、而且将来仍可能是 …… 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政治发展的关键。土地改革的社会根源是:改革提出的问题和新产生的问题一样多。 社科院房宁团队:“ 发现东亚模式的权利与权力对冲 ”,是所谓“政治科学”的研究,但对“土改”有启发。 全球化带来新的压力:国家不需要自定政策了吗?要不得。 土地政策需要不断调整,但需要简明的顶层设计:因为政策和管理的复杂性常常是腐败滋长的遮羞布。 深圳“再土改”的经验,值得期待。 绍兴—魏兴海—医生2012-6-27
个人分类: 经济咋地|13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可怜的李建利无辜受重伤说起
热度 21 liweiyin2009 2012-9-22 16:31
严厉谴责流氓行为,联想红卫兵情结 病中,躺在床上,翻阅每天送到的北京青年报,一张恐怖的大脑受损的影像图吸引了我,读完那篇文章:《 9 月 15 日 一个西安车主的厄运》我简直惊呆了,今天再读北青报的评论:《西安的暴力“狂欢”所接路的价值失范》,我实在躺不住了,心里的感想似乎不吐不快。 一个普通的职工,母亲退休,退休金 1500 元,父亲和大儿子在一家中介工作,二儿子在另一家中介打工,大儿子正在准备结婚,一家子辛辛苦苦积攒了 10 多万元,买了一部车,因为钱少,再三进行性价比之后买下的,就因为是日系车,居然在 9 月 15 日遭遇了从天而降的厄运:出去买东西,碰上了反日游行队伍,其中有那么一些人,手持棍棒和各种其他武器,其中就有人拿着一把钢锁,碰着日系车就砸,李建林心疼他的车,出车想解释,没成想他就遇到了当头一砸,一下又一下,可怜的李建林颅骨碎裂( V 字形伤口),脑浆和鲜血直流,倒在了地上。浩浩当当的人群没有理睬,却只多亏了一位原想参加游行的小伙子,用手机呼来了警察,有一个好心的出租车司机,把人送进了医院。李建林现在瘫在床上,手脚不会动弹,以后他会怎么样,一家的生活会怎么样,天知道! 因为日本右翼势力和政府的购岛恶行,激怒了国人,群众自发游行抗议,这是爱国激情使然,没有什么可说的,应该支持。 但是,我觉得,爱国是具体的,爱国,就自然地会爱自己国家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土,更要爱自己同胞,都是兄弟姐妹,怎么会下狠手,往死里砸人呢?那些人几乎没有人性,还谈什么爱国?要我看,那些日本右翼恨中国人,要攻打中国,而那几个流氓却往死里打了中国自己人,不是替日本人在办事?这是激情使然?不,他们从本质上是流氓。听说他们操的是长安和西安南部口音,是怎么被组织来的?他们这几十个人仿佛有头领,他们是什么人?是什么背景?为什么要打砸自己同胞的财产?为什么甚至下的去手?狠打自己的同胞? 当然我们要把他们与整个游行队伍分开,但是游行是这样无序吗?组织者在哪里?他们做了什么工作? 我曾在法国看到一次群众游行,他们反对密特朗总统,举着旗,喊着口号,但是游行者有自己的秩序维护人员,整齐的队伍在皇宫大街上行进,还有的人推着载有自己孩子的小车,秩序井然。 在这个故事中,我倒觉得因为救人而没能参加游行的韩宠光和那位出租车司机是真爱国的,它们珍惜自己同胞的生命,危难中伸手,鲜血弄脏了出租车的车座,司机不但没在乎,还分文不取车费,还有那位没有留名的警察,想办法开道。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文革中的一部分红卫兵们。当上面号召要破四旧时,也没有要他们去乱打人啊?是什么动力促使一些幼小的初中生,把女老师按在搓衣板上,跪到膝盖鲜血淋漓的?是谁要求学生把老舍打的遍体鳞伤的?是谁要求到我家找我父亲提供黄左临材料时,进门就先打了他两记耳光的?……疯狂,粗鲁,不把人当人,群起而哄之,这是一个极不好的品行。我还记得,在 1967 年吧,在我们院的大道上,一些人逮住了一个年轻的小偷,一堆人围住了他,劈头盖脸地打,我实在看不下去,急着喊,别打了,都要打死了。中国过去执行死刑,还在刑场专门组织人看,这是电影里给出的场面,我想大家都见过。人命,为什么不被珍惜呢?而盲目的,粗暴的打砸似乎都可以在激情的言辞中被掩盖,被谅解。 现在,这种红卫兵的情结又在若隐若现,这种不属于理智的非文明,乃至犯罪的行为,我们再也不能原谅了。 爱国,要表现在我爱自己祖国土地上的一切,爱自己的天空,爱地下的资源,爱自己的同胞,爱自己的历史,当然包括爱自己的寸土寸金。我们一部分有这种无法无天,习惯于打砸破坏和伤人的,乃至打死人的满不在乎的性格,尽管可以判罪,但是,根除这种情结,最根本的是教育。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改变空洞口号式的说教,把爱国和具体的点点滴滴大事小事都联系起来。 在结尾,我很是为那几个救人的人感到骄傲,中国确实有那么多人在用自己的行动在爱这个国家,当然也包括理性有组织的反映感情,比如群众的抗议游行,但是一定要有良好的组织,要承担公民应尽的义务。 ** 对不起,我把受伤者名字写错了,应该是李建利,现在我改过来了。
5333 次阅读|18 个评论
应该联想到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2-9-12 16:07
应该联想到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友人发来如下一段震撼国人的视频 { 2012 年 9 月 10 日 周一下午 10:07} 是 河南南阳一个中小学校长在升旗仪式前演讲教导学生“为什么读书?” 联想到我们科研、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联想到我们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努力工作,尽快提高我们的国力、加强我们的国防,维护我国的主权! 一段震撼国人的视频 下面视频是河南南阳一个中小学校长在升旗仪式前演讲,请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抽几分钟的时间,用心观看倾听,是针对此次,中日钓鱼岛事件而发起的一次耐人寻味的视频演讲!!! http://p.you.video.sina.com.cn/swf/quotePlayer20120709_V4_4_41_39.swf?autoPlay=0actlogActive=1as=1vid=38456400uid=1590582085tHostName=t.qq.com
个人分类: 其它|28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丰子恺漫画:剪冬青联想
liuzi28 2012-9-10 16:08
一排冬青树,参差剧可怜。 低者才及胸,高者过人肩。 月夜微风吹,倩影何翩翩。 怪哉园中叟,持剪来裁修。 玲珑自然姿,变作矮墙头。 枝折叶破碎,白血处处流。
4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源于基金交流会的联想
热度 13 lkzmaster 2012-8-20 12:16
最近参加基金委工程一处举办的项目交流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就是有些项目都没多少实际意义 (就是心里的一种感觉,倒不是故意去质疑) ,同样我的项目也被别人委婉的质疑其研究意义或者说是实用价值,质疑我项目的人和我自己质疑别人的心态 应 该类似。因为我对自己项目的研究意义相当有信心,对于别人的质疑我肯定尽量解释,但心里仍有小小不爽。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就反思自己的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质疑别人项目的感觉,别人的项目能提出来、获资助并发表了那么多论文,研究意义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想了半天只能归结为 自己的科学修养还太浅以及自己是绝对的外行的原因。 这让我想起来,我以前在国内杂志投稿,被审稿人质疑为“有科学价值,无实际意义”,而同样的思路投稿到相对著名的国际杂志,得到的审稿结果是很interesting,有研究价值。国人是不是有一种质疑别人的潜在意识?我自己作为审稿人,有时候会自发的产生一种高高在上、飘飘然的掌握权力的快感,这种思想代表着小人得志的轻浮,深刻反思后,在主观意念上才得以杜绝。 推而广之,对于基金评审,很多人既是申请人也是评阅人,因为大多数情况都是大同行之间的评阅,甚至是完全评阅外行的项目,如果我们作为评阅人对手上项目的研究意义质疑的时候,是不是也反思一下自己,自己的知识背景以及对课题的理解深度到没到能够质疑人家项目意义的高度?不能只凭自己的知识储备产生的那种想当然的感觉而否定别人辛苦提出的研究思路。要反对就要拿出实际证据,除非项目本子写的确实太烂,你根本看不出其研究目的。我感觉项目评审意见写的太笼统是国家自然基金评审过程的一大问题,有些人以前人已有研究、创新性不足为理由拒绝资助,而没有列出前人已经发表的相关论文,这样的意见我觉得不足采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大家都从我做起 。
10149 次阅读|27 个评论
英伦奥运开幕式联想之二
yangyongtian 2012-7-28 15:04
用钢水, 浇灌成奥运五环, 创意并非绝伦, 但仍是令人浮想联翩: 离现实很近很近, 距践行很远很远; 喷薄四溅的焰火, 把开幕式的夜幕点燃。 不追求空前绝后, 总和人们的思界紧紧相连; 但始终先于平常人的预想, 一席之差也是人先!
个人分类: 感怀|2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最新一篇PNAS文章联想到
热度 5 mqjiang 2012-6-30 21:01
在新近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英国Bristol大学的两位学者发表了一篇题为 “He avy use of equations impedes communication a mong biologists”的文章。 文章中以定量的方式研究了论文中数学公式的数量对于读者的影响。 针对生物学领域,他们发现,文章正文中平均每页每多一个数学公式,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就会下降28%。 实际上,霍金也有句名言:多写一个公式就会吓跑一半读者。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 Make everything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 ”。 由此联想到在最近公布的2012期刊影响因子中,固体力学top1期刊JMPS(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Solids)的因子由2011年的3.7骤降到今年的2.8。 究其原因,估计上面PNAS文章指出的原因不容忽视。 固体力学领域的学者都清楚,JMPS是领域内最好的期刊,并以在上面发表文章为最高荣誉。JMPS在固体力学研究者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要高于PRL等其它高因子的期刊。 但是,JMPS的因子似乎从未跌至小于3,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思考。 事实上,读过JMPS期刊文章的读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公式太多、太复杂了”。这也许与力学的学科性质有关。 力学虽然是和数学、物理等并列的基础学科之一,但似乎其功能更多的是基础和应用的桥梁。 因此,力学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抽象问题和建模,并最终指导实践。 但是这样的研究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着迷于建模的本身,而忽悠了建模的目的;通常使一个简单问题的模型搞得异常复杂,什么四阶张量、复变函数、正变换、逆变换、梯度、散度、阶跃等等能用的都用上;并且热衷于自创一套符号表达而显得与众不同。 这使得文章的可读性、普遍性和有趣性大大降低,更不要说科普性了。 我随便下载了最近一期JMPS的一篇文章,大家可以下载看下。 1-s2.0-S0022509612001093-main.pdf 这样的文章在JMPS上已经是相对容易读懂的了。 上面的文章,即使固体力学领域内的人读起来都很费劲,更不要说领域外的读者了。 JMPS是否考虑有所改变了呢?还是坚持自己的风格?让我们拭目以待!
个人分类: 科学史话|12175 次阅读|9 个评论
DELL不售?买联想啊
llei66 2012-6-26 11:03
看了刘洋“科研还得靠国人自己干【从Adobe拒绝服务说起】”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50-581953.html,觉着有言要发。 没有认真看过各种软件的禁售名单,但是印象中windows系统是不卖北朝鲜等等的。几十年前,毛时代曾批判“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洋奴哲学,因此中国人建立了成规模、成系统的国防民用体系。现在,改革开放了,有些东西可以买到了,因此许多人有把“洋奴哲学”祭起,认为我们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现在知道了,我们原来也有有钱买不到东西的时候。 我就想不通了,虽然Dell不卖,联想卖的呀? ms office好用,但WPS也不错啊?为什么一棵弯脖子树吊死? 我认为,应该支持民族工业,即使它可能给我们带来些许的麻烦。况且现在联想的产品比HP、Dell不差,WPS稳定性似乎有缺陷,但在持续改进中。至于其他软硬件,国产的、开源的都是一种选择,它们便宜,因此受点苦支持一下他们的发展,也在情理之中。 我认为,有志气的中国人,应该有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我们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好,无论是否得到上面的支持!我们应该开动脑筋,创造各种实用的设备,然后逐步改进它,最终成为一流的设备供应者。我们有能力做这些事!
3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神九所联想到的
热度 1 dongzg101 2012-6-20 12:25
中国的神九上去了,面对 宇宙,人类的探索或许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千年之后,或许可以探索银河系!有时候我在想,人类或许只有走出了银河系,才能真 正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在睡眠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偶尔会打开 小说上所 说的“天眼”看到另一个世界,偶尔过去看看,很快的 就缩回来 ,又回到身体 !每次看到 的东西 都不一样!似乎那个 世界就在手边,伸手去摸 ,却什么也摸不到。 有时候我在想,有一次进入的 世界是不是 灵魂的世界,差点被一棵树给吸住了,用了很大的 力才摆脱!还有一次大概是一年多以前了,居然看到了地球!一点点放大!看到了一个 海边的 几个建筑,可惜不是中国,否则可以去验证一下! 信息或许无处不在,只是分不清看到的是地球的过去,还是 更遥远的星球!
个人分类: 心情随笔|2060 次阅读|1 个评论
短短的~~
snoopylj 2012-6-13 19:07
考官问:对于0,你联想到什么? 我答:@¥%....(完全想歪了~~)(T_T宽面条泪)
24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教的联想
热度 1 liuzhanxiong 2012-6-9 21:48
家教带的小孩酷爱读书,每晚睡觉前必定看书,得益于此,说话写文章完全不像一个十岁的孩子,使我深切感受到了“书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联想到五岁的小外甥,除了上学,回家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视,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小兔仔子,跟我小时很像,怪不得人家说“外甥随舅”。 小学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还没感觉不到什么,一到初中,立马发现自己与喜欢读书的同学的差距了,随着学历的增长,这种感觉也越发强烈。周国平在《把我们娱乐死?》的文章中曾对比过电视与书籍的区别: 其一,书籍中存在着一个用文字记载的传统,阅读使人得以进入这个传统;电视以 现时 为中心,追求信息的当下性,看电视使人只活在当下。 其二,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阅读同时必须也要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 义; 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 去年,他又在微博上说 “电视和网络更多地着眼于当下,力求信息传播的新和快, 不在乎文化的积淀。一个人如果仅仅看电视和上网络,他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 文 的人。 他也许知道天下许多奇闻八卦,但这些与他的真实生活毫无关系,与他 的精神 生长 更 毫无关系。书籍是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一个不读书的人是 没有根的。” 回味这些话,别有感触。 阅历即财富。人的成熟与否与年龄的关系不大,与阅历的关系不小。 但一个人再怎么闯荡、尝试,阅历也有限,原因很简单的,他的时间、精神等都是有限的,一句话:资源有限。 读书相当于一种模拟阅历。通过书箱,你能知道、了解、甚至感受各种各样的阅历。 再联想到前几天看的一个贴子“ 最近一直到处飞,发现了一个现象: 观察同样是30到40这个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用笔记本办公,经济舱则看报纸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全都在玩手机。那么,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进而言之,是物质的雄厚催生的精神的强大,还是精神的强大促成了物质的雄厚? 其实想想自己沉迷电视的童年,并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受经济条件所限,无书可读。唯一有的教科书枯燥乏味,惹人生厌,避之尚恐不及,遑论喜欢。电视不仅节目多样,而且字、音、画三者俱全,自然很是得小孩喜欢。小孩没有缺乏鉴别力,自控力也很差,所以,若无家长的教导指引,很容易“误入歧途”。 现在农民的经济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但情况是否有实质性改观呢?答案恐怕是悲观的。 由此观之,农村小孩与城市小孩之间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马太效应”的结果。父母文化水平低,对读书的重要性缺乏清醒的认识,很少给孩子买书,买衣服玩具什么的倒是很多。甚至,他们自己的文化生活也很贫乏。这种情况通过遗传效应累积,弱势因素的叠加使弱势群体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 怎样才能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改变孩子命运首先要改变父母的见识。 最后,用网上的一句自警式的调侃作为结尾—— “曾经,有一个让我成为富二代的机会摆在我爸面前,他没有珍惜……”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3808 次阅读|2 个评论
联想丰富,思想缺乏-标书评审印象记
热度 1 lxchencn 2012-5-4 09:09
现在正是标书评审最繁忙的季节,很仔细阅读评审的标书发现,总的印象是:联想丰富,思想缺乏;今年申报项目数再创新高,申报热情继续高涨,这是好现象,标书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申请者的背景越来越强,以前的科研业绩也越来越多,对于完成项目是重要的保证,非常好的标书还是极少,原始创新基本没有看到,对于科学问题的提出还需要继续提高,一些标书是富于想象力的,把一些好像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能够联想起来还真不容易,可喜,但却缺乏进一步的提炼,没有梳理成学术思想,观察问题角度陈旧,标书给人的感觉是可以做文章,但难以成为一个项目,这样要想获得评审专家的首肯是难的,因此,在标书修改的时候最好问一下自己,项目的科学思想是什么?如果能够明确指出来,标书至少成功了一大半,祝各位申请者好运!
4323 次阅读|1 个评论
由猪打群架想到的……
热度 15 JingYing113 2012-4-26 01:19
昨天去上动物生产的课(这老师本人就是一奇葩, 45 分钟的课有 20 分钟在讲与课程无关的逸闻趣事, 10 分钟巩固和补充没讲完的故事, 5 分钟留给我们笑, 10 分钟讲课)。老师一进教室,就开始笑。然后第一句话就是:今天驱车 2 个小时去一个万头猪场(万头猪场不是指有一万头猪,而是指该场年出产商品猪达到万头,规模差不多有 500 头母猪左右的猪场就可称作“万头猪场”。)看 500 多头母猪打群架。(难怪他一进教室就有股“馨香”的味道。)他说这个猪场从去年 10 月份开始到现在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又壮观的现象,每天早上 10 点到下午 4 点,猪舍里的猪非常准时并且不约而同地开始打架,而且是打群架。这好几个月下来,猪场因打架而引起的踩踏事件已经死了好几头猪了,每头猪的损失大约在 2000 元左右。猪场老板实在是被这种惊悚的现象和不断上涨的意外损失折腾的没有办法,所以把他请到现场给咨询咨询。 讲完他的经历后又抱怨了下猪场恶劣的气味熏得他整套衣服估计要报销之后,就开始引导我们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当然啦,我们这群临时抱佛脚的小孩儿谁记得以前学过的知识中,能有引起猪打群架的原因叻?): 1 、武汉今年的天气很不正常,晴三天阴两天,一日不见,如隔春秋。猪舍为给猪保温(猪生长最适宜温度为 20 ℃左右),防止空气流通,关闭门窗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猪舍里的氨气(味道真心不好闻)大量累积,造成猪脾气过大; 2 、饲料中缺乏微量元素 Cu 、 Zn 、 Mn 等及 B 族维生素 , 这是动物营养里面的知识了,具体原因略过; 3 、得了皮肤病,皮肤瘙痒等引起猪情绪激动,就往旁边的猪身上蹭(猪舍里都是铁栏杆,相对猪皮来说还算光滑的),旁边的猪就不干了,于是,开打; 4 、没有驱虫,总之就是身体不舒服,引起脾气暴躁; 5 、猪密度过大,猪舍里单位面积的猪过多,吃个饲料要翻山越岭,过五关斩六将,不小心碰着脾气大的猪,于是,开打; 6 、猪体重差异过大,不同时期出生的猪没有及时分栏,在后期生长过程中,体重悬殊,饭后睡前运动运动(想起一个吃饭睡觉打豆豆的冷笑话),于是那个体重最小的就成了群殴的对象。 总之,对于猪打群架这种鲜见的现象,以上的原因是最有可能的情况。就像阴雨天气在武汉挤公交,心情是一样一样的。 以上原因也是老师在前往猪场的路上所思考的可能原因,待进入猪场,实地考察之后,一一针对以上原因进行核查和排除。得出猪群打群架的原因如下: 1 、猪舍饲养密度过大: 16 平米的猪栏有 20 头猪,人肠道总面积约 200 平米,平均每头猪占地不到 1 平米,真是生不如“屎”啊; 2 、猪体重存在差异,有的猪栏里猪的体重差值最大达到 60 斤,落后就要挨打啊; 3 、饲料中能量饲料过多,营养过剩,摄入的能量远远超过生长和维持所需要的能量,多余的能量没地释放,加上密度过大,猪群易兴奋,于是群架上演。 昨天讲了什么其他的内容,已经不记得了,倒是今天回味起猪打群架的事,颇有些感触: 1 、我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且不说三年期间学过的无数课程,就算是上个星期老师讲过的课,也未必记得。但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候,当需要用到课本上的知识来指导实验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平时上课时没有的疑问,此时在我脑海里不断地冒出来。这说明我在思考。大学里很多人都会跟我说要在上课的时候主动思考,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填鸭”。常说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实际遇到的问题当中,那么知识就只是考试前抱佛脚时要背的几行字。在我们学校,平日里的实验课,都是老师设计好实验,我们照着步骤去做就 OK ,能否得到预期的结果除了与学生的操作技术有关外,还与实验当中用到的仪器设备大大的相关。而实验报告也只是把老师提前设计好的实验拷贝数份。这样一来,虽然老师省事了,但是学生得到的锻炼何在? 2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有实验课,因此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由我们来应用到实践中。由于资源的限制,我们也不可能像老师那样,驱车两小时去看猪打架,再由此来分析问题原因。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是很喜欢这样爱“扯”的老师上课的,不枯燥。老师在工作和科研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或事情其实都可以与学生分享。也许学生由于所学知识的限制无法完全理解老师的的研究领域,但是很大程度上,这种与课程无关的交流能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果老师的分享与课程有关,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与课程不相关,也许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或是激发学生的思考。 3 、当老师告诉猪场老板,猪的居住条件需要改善时,老板反问以前( 16 平米)关 26 头都不打架,怎么 20 头还打架。老师没回答他(原因不知道,可能觉得说了也没用)。但是在给我们分析的时候,说出了原因:以前的饲料里都会添加一些镇定剂,让猪吃了睡,睡了吃,以此来增加生长速度,现在镇定剂不让添加了,属于违禁药品了,猪摄入能量过多,闲的没事干,就打打架解闷(为猪打抱不平一句:猪其实是很聪明滴!猪其实不是好吃懒做滴!)。由此想到近期的“万能老皮鞋”事件,想到我的嘴曾经无数次间接和我的脚甚至是其他人的脚亲密接触过,我的心情就……(此处省去一万字)。 4 、产学结合,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问题。就农业方面来说,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将与农业相关的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成能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的生产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今天在上课的时候突然想到的。我现在所做的事情能否应用于实践,如何应用于实践,以及对未来的生产生活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等等。由此,又联想到猪场的管理理念,管理相关的知识,设备,饲养技术等等需要得到相应的提高才能将科研成果彻底地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不仅应在科研上有所投入有所产出,在各项基本素质和技能上也应有所投入,云云。 5 、……
5580 次阅读|32 个评论
治学VS人品
热度 23 gfcao 2012-4-11 22:30
我最讨厌的一类人是经常把道德、人品之类的词语放在嘴边的人,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台上高谈阔论清正廉洁、台下偷偷摸摸男盗女娼的贪官。啥叫道德?啥叫人品?你真的懂吗? 有人说我不配谈人品,更不配谈治学,曹大侠今天偏要谈谈这两个东西。不过曹大侠不喜欢评论谁的人品好谁的人品不好,事实上任何人都无法对他人的人品做出准确的评判,因为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相,即使是真相,也未必是全部的真相。外表道貌岸然、实质衣冠禽兽的伪君子比比皆是,而且大有越来越多之势。道德更是个有点玄乎的东西,谁有道德谁没有道德?口口声声讲道德的人往往是最不配讲道德的人。 总有人说“由治学可以知人品”,这句话缺少逻辑判据,与事实也显然不符。词典对“治学”的解释是“研究学问”。人品是什么?人品属于道德范畴,主要讲个人的行为、处事的准则!品为三口,某种意义上说,人品即口碑。不过有些事情不太好评说,人品就是个有点捉摸不透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品内涵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二是每个人都有无法让人看到的一面,众口一词说好的人也许某一天会让人大吃一惊,富有争议的人也许有一颗赤诚之心。尤其在一个是非观、道德观模糊不清的时代,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尤为突出。 “学问好未必人品好,人品好未必学问好”是不争的事实,治学与学问有关但又是个不同的概念,学问好的人应该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治学不严谨的人能够做出好的学问来。但治学严谨的人未必学问做得就好,因为学问的好坏除了做学问的态度与方法,还与机遇、环境、天赋等诸多因素有关。 治学与人品有没有关系?有人认为做学问的人治学严谨是人品好的基本要素,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绝对化了。治学反映了一个人对待学问的态度,并不反映他对其它事物的态度。一个人治学严谨说明他对待学问是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这种态度或许可以延伸到其它方面,例如日常做人做事的态度,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因果关系。人品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同一个人给不同人的观感是不同的,相应地也会得出不同的判断。这与治学不同,治学的严谨与否通常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人们对一个人的治学态度也比较容易取得一致的看法。 任何有一定阅历的人都知道,大多数的人对待不同的事情可能会有着不同的态度,作为“学问人”,对待“学问”与“生活”的态度可能是不同的。事实上,做学问需要严谨,生活却不可能也不应该处处严谨,处处严谨的生活不是正常的生活,而是一种病态。如果让你与一个做每件事都严谨、认真的人一起生活,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国内目前的学术环境如何大家心知肚明。对于学术造假,我们可以就事论事,但不要动辄与人品、人性扯上关系,更不必将某种现象扩大化、妖魔化。治学充其量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学品,学品固然可以看做知识分子人品的一部分,但远远不是人品的全部。 顺便说一句,俺的八卦新闻、旧闻很多,过去我从不谈论治学、道德、人品之类的无聊话题,因为我觉得治学、道德、人品不是靠谈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但如果必要,我不仅会谈,还会大谈特谈,没什么配不配的。这里又要说一件道听途说的八卦旧闻了,信不信由你,权当茶余饭后的消遣。在文革期间,某研究所有一著名人物,他的学问做得非常好,相信没有人会认为他治学不严谨或者学品不好。与他相邻的宿舍居住着几位女士,刚好他的寝室有一窗户正对着那个宿舍的卫生间。有一次,女士在沐浴时发现这位先生正站在窗户边偷偷望着她。这算什么?按那时的道德评判标准,这位先生的行为够得上流氓了吧?但按照现在的标准,窥视女人洗澡也许算不上啥,最多算低级趣味。谁让你洗澡不关窗户呢,你自己愿意让人欣赏怪谁?不过不管到什么时候,这样的行为大概算不上高尚。 更极端的例子我还可以说出不少,只是实在没有必要,我只是想告诉那些喜欢谈论人品、道德的人,在你谈论人品、道德前先照照镜子,看看你自己是不是适合谈论这类问题。有人说“文如其人”,这句话有时对有时不对,有多少人有卢梭那样的勇气写出脍灸人口的《忏悔录》来?根据博文中的观点甚至只言片语便对作者作出道德甚至人品的评判只能说明你太浅薄无知。
个人分类: 杂文|6334 次阅读|45 个评论
创造性思维与己何干?
热度 2 wyc 2012-4-7 09:52
创造性 思维 ,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 记忆 、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 创造性思维能力 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以上这段文字摘自网络,它说得很明白。 创造性思维并不神祕,人人都可以学习它、研究它、叙述它、发扬它。 了解了、懂得了、通晓了它的基本理论、基夲方法及其典型案例, 对于我们自我价值的实现, 无異于点石成金、变废为宝、植树成林。 日前, 有个大学某部门找我谈, 想给我安悱一场创造思维报吿会, 囬来我打开电脑, 啊, 伟大的网络岁月! 关于创造学在今日世界上之繁荣, 简直舖天盖地,如那漫天飞雪,山舞银蛇,原驰腊象! 您 不去认真地读一读它, 行吗? 恕在下无知, 让网上的行家里手们見笑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36 次阅读|8 个评论
由科学网小编处理转载论文联想——同命不同钱
zhenghaoran 2012-3-10 09:21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70418do=blogid=545907 不禁让我想到了,曾经关于一个热点问题的讨论,“同命不同钱”。为什么同命不同钱,只是因为他生活在城市,而他生活在农村。为什么城市的人的命就比农村人的命贵?因为农村的人没有关心,法律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定的!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对于近水楼台先得月,发挥的淋淋尽致,同样把这样的思想,也深深的灌入了人们的大脑中来。申请个基金,是这样。评个职称,是这样。我曾想逃脱此地,可没想到在科学网上也能遇到此事。有人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想若是天下乌鸦一般黑,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程度就是零了。乌鸦怎么可能是一般黑呢,因为同样作为生物的人类,就被分为不同的人,进行区别对待。 2012年3月10日 于中国某地
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了又关了的墙之联想
热度 1 lidercoocer 2012-2-29 11:13
话说,怎样也得让我们爽一天吧,才几个小时就又墙上了 话说,开了几个小时俺们就能占领奥巴马,如果开几天俺们不就可以占领全地球解放全人类了吗 话说,墙也不是不可以,只求你们见了老美感觉不爽时,能让俺们透透风,俺们还可以顺便帮你煞煞美帝的威风
2717 次阅读|4 个评论
【微博】关于IBM、联想、戴尔的新闻:放在一起读蛮有意思的
热度 13 曹聪 2012-2-28 16:49
I.B.M. Inch Closer on Quantum Computer 20年前这家公司濒临破产。2004年,它清仓甩卖PC事业部。这家百年老店成功转型为以软件和服务为核心的公司。今天,它将在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宣布: 量子计算机 “够得着了”(within reach), 有可能在15年左右时间内实现。 上网本走向末日: 联想 网站停止销售上网本 这家公司没有 万劫不覆 ,倒是其不人云亦云的创始人却招来非议。 戴尔CEO:公司已不是PC企业 服务器占营收50% 这个公司是1984年靠1000美元起家的。 想起一篇 旧文 。
个人分类: 微博|6922 次阅读|18 个评论
林书豪3分绝杀所联想
热度 7 wangdw 2012-2-17 09:08
林书豪 3 分绝杀所联想 文 / 王亶文 这几天 NBA 一颗巨星冉冉升起,光芒四射。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关注他,中国人也高兴。这就是华裔巨星林书豪,他的 3 分绝杀精彩表演超过了科比,美国举国上下都在议论。中国人也高兴啦,因为他是华裔。林书豪的父母是我国台湾人,他从小就在美国,在哈佛大学读书,只会说英语。 把林书豪看成中国人,好象不妥,因为他是在美国生的第二代。在他身上只有面孔是中国的,其他都是美国的。只有美国的教育,美国的社会才造就了李书豪。记者问他,他说他在进攻是有“侵略性”(这是我们的记者用的词),其实也是说有激情。美国人对外都是有点咄咄逼人,霸道,也就是说富有侵略性,美国政府也是这样。所以美国可以在科学界出 Jobs 这样的人才,在体育界,尤其是在篮球方面,可以出林书豪这样的巨星。 中国是培养不出来的,为什么?这就跟我们的传统有关,中国过去几千年,长期受儒家思想统治。即使到现在,可以说凡是华人主导的地方,甚至受影响深的日本,都是这种现象。儒家思想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因为它教育人们唯唯诺诺、必恭必敬。体育界,中国是专业的,文化课学的少,不象美国,运动员都是大学生。在人不互相接触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中国还可以,篮球、足球就不行。因为没有进取精神,没有激情,即使现在有体力了。 解决钱学森大师的最后一问,症结就在这里。不丢弃儒家思想是永远做不到的。老一代领导,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的外交方面破除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现在看俄国,他们也是有点想什么就做什么的。
个人分类: 教育|3433 次阅读|19 个评论
[转载]林书豪冒起的模式及联想
dongzg101 2012-2-15 14:21
林书豪冒起的模式及联想 2012-02-14 22:25:03 归档在 评论 | 浏览 665 次 | 评论 0 条 壬辰的龙年 ,虽然过了新正(年初一,西历一月二十三日),但还不算;要到西历二月四日《立春》,才正式以龙年计年。今年是个翻覆大变的年头,好坏都极端,前两篇我还写香港新的一年,连签语都说‘神鬼不分’的吉凶两兆。大概立春那一天,正是吉凶的分水岭。以轰动海内外华人社会言的两个人:一为美国 NBA 纽约队《尼克》的华裔球员林书豪的崛起;二为同一时期的重庆公安局长王立军事件的突发而落臺。在执笔的时候,同日报纸刊出三个死訉:一、美国流行曲天后惠妮侯斯顿 ( Whitney Houston ) ;二、臺湾歌后凤飞飞在香港逝世;三、臺湾棒球兴起的教父曾纪恩(多次获世界青、少棒比赛冠军的教练)逝世。入年以来,世界多个地区地震。真是凶多吉少的年份。 林书豪崛起的艰辛 :林进入哈佛并没有奖学金,这个蜚声世界学府,儘管出过八位总统和许多诺贝尔奖得主,但体育就乏善可陈,林书豪总算为哈佛打进大学联赛的 64 强,和上一次 1954 年已是五十多年尘封的往事了!但他还是在选秀时没有得到评判的青睞。后来签入《勇士》队,风言风语还说他靠着中国人的背景,因为前有姚明的崛起,招来不少商机和捧场的华裔。但林已兴奋不能入睡。今年 NBA 差一点无法开赛,仅得一週时候组军,增兵与裁减要当机立断,林加入不久又被裁去;转入《火箭》,球迷称他做咕嚕肉、云呑不堪入耳的绰号。刚可《尼克》主将先后受伤,林书豪加入成为可有可无的后备吊尾客。二月六日,进入龙年的第二天,纽约队的主力的控球后卫在前一场严重受伤;教练 Mike D ’ antoni 在无可选择下派林书豪上阵,他时来运到,像有神助独得 25 分和 7 助功,同是他职业生涯上场 36 分鐘的最高纪录,超水準的球技和领导,以 99 : 92 击败《篮网》,震惊全场,整个纽约延开到所有 NBA 的球迷都沸腾起来;林是冒出了。我们从此可知:一个本身有实力的人,即使困顿一时,在一个公平竞争的团体或一个社会,存在的大大小小的机会,一旦遇上,小机会可以荣身保家;大机会可以飞黄腾达,名利双收,而且谁都夺不了。像林书豪来说,今天他的教练还能禁制他出场?因为观眾就是他后台、就是舆论;林的厄运,也只有他的本身了;例如受伤不能保持水準、不能再赛;他的事业在球场。天下真是无独有偶,就在林书豪一飞冲天的二月六日,后来外交部证实同一日:重庆公安局长王立军走入成都美国总领事馆,大陆读者对王局长比我更熟悉他,也不必预测未来,总之和林书豪一样轰动就是了。 林书豪奠定世界篮球明星的地位 :如果只有一场超水準的演出,在篮球王国还是不会佔得稳定的一席。他像出山的少林门徒,要凭真工夫打出木人巷的。林使篮球世界确认,捲起所谓《林来疯》( linsanity )的狂潮:木人巷设了五关,第一关还有可能侥倖;两日后第二关对《爵士》,林首次以正选登场,独得 28 分;以 99 : 88 二连胜。又以 107 : 93 击败《巫师》。〈 Linsanity 〉的体育衫供不应求。第四场对着有巨星小飞侠(高比 . 拜仁)在的《湖人队》,这一队曾多次为全美总冠军。高比 . 拜仁个人的年薪,比纽约队所有球员的总和还要多。林书豪是全队最少的球员,年薪只有 78 万,是拜仁的零头。以薪资算,是巨无霸对小孩;然而,林书豪独得 38 分和领导的纽约队,以 92 : 85 胜《湖人队》;拜仁得分也不及林。这一场,林有一个 360 度转身入篮,风靡全场。拜仁赛后揄扬林说:〈他的经歷是个伟大的故事,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榜样。〉连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这小兵变英雄的事蹟,比玛丽莲梦露离婚还轰动;四场平均入球 28.5 分;是巨星的纪录。这四场足以确认林书豪的上乘球技,不必怀疑是偶然的侥倖。更进一步证明的五连胜,由於林已然为顶尖高手,全队对他力防,队中有〈西班牙神童〉之称的鲁比欧,一直压着纽约队,但林书豪在关键最后的 30 秒时,冷静诱得罚球,虽两罚中一,但已奠定胜局。以 100 : 98 胜《灰狼》。〈西班牙神童〉认为林是可敬的对手,是难以对付的人。这一役,尤显得林的足智多谋,决不是只凭力拚技争的球员。 林书豪的品牌效应 :据广告界的估算,林书豪的品牌价值已和科比同级,约值 1400 万美元。他带领纽约尼克队五连胜,使该队比赛的收视率增加 66% ,,因而资產价值提升至 2.6 亿美元,林书豪个人贡献的价值约 2800 万。在他连赢四场时,圈内估计他再签约恐怕要 500 万年薪了;现在各方面的数据逐渐算出来,如果 500 万的年薪会令球会争破头!市场经济的合理性报酬尤在其次,它能触动人的潜能尽量发挥才更重要,是人类的文明长足进步的动力!谁说中国人不能在篮球、足球的球场上称雄呢?林书豪在 NBA 的球场上,相对而言,他 191cm 的身高,最多是中等身裁,可知正常合理的训练、好的教练和环境、合理用人唯才的制度、擅於因人施教、奖罚公正、公平;就会有林书豪的出现。林书豪不是流着中国人的血液吗?就不必说林的祖籍在那里,瞎说只令人觉得浅薄;臺湾除原住民,那个祖籍不是从大陆去的,分别只有迟早,林书豪的父、祖都在臺湾出生,母亲的祖籍才是嘉兴;其实多说了只是虚荣心作祟,他还是华裔美国人。骆家辉的祖籍无可懐疑了,如果对他失望才是自己的无知。我们对林书豪成就的喜爱,只因为他是我们同族裔的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起了示范的作用,只此一项,就够对他的喜爱了。此外,我们联想到一个健全的社会,所有成员都靠本身的条件,公平竞争、自由发挥;没有凭谁一句话、一手的提拔就可以上位;球场、官场一样道理,无人可以剥夺林书豪自己用努力、智慧和汗水建立的事业。同一天轰动世界发生事故的人,其兴衰俯仰由人,此中岂无道理。 0 您可能也喜欢: 联想乐phone联通柳传志杨元庆pc成功模式 双业务模式:联想今年破局的希望? 联想! 联想,联想手机 联想曲
1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饭锅联想
songjianmin 2012-2-11 20:05
最近因为搬家,让在我家服务了17年的电饭锅下岗了,换上了据说是今年最新的产品---用日本南部铁器做成内锅的新式“武器”。早就看到国内游客来到日本后最热衷于买电饭锅的报道,也听身边的人在说现在好的电饭锅烧出饭的味道不一样。 这回也算是尝尝新鲜,试试这电饭锅到底能烧出什么样味道的饭出来。 新电饭锅可供选择的menu很多,竖着有不同米的类型的选择;横着有各种烧法的选择。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一样一样试过来,找到了其中“极品”的做法,并严格按其要求量米、放水。65分钟过去了,电饭锅提醒已经烧好。按照说明书上说的,最好及时起锅,才能吃到香喷喷的美味白米饭,所以,赶快盛饭吃饭。果然是与老电饭锅烧出的饭不同。同样的米,烧出的饭却有层次:上边是糯软、有弹性的白饭;下边则是硬硬的、有些焦黄的锅巴。品尝着新电饭锅烧出的米饭,我居然回想起小时候用煤炉烧出的饭的味道。我是家里长女,从小就学会了帮助工作繁忙的父母承担家务。当时受到邻居们称赞的事情之一,就是7岁就会用煤炉烧饭,而且我做的饭总是能将水位和火候把握的很好(除非看小说入迷,忘记火候和转饭锅而烧出一锅焦饭)。也许是错觉,我越吃越觉得这饭的味道也就不过是我小时候烧出的饭的味道而已。原来,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辛辛苦苦追求的不过是不发达时候的味道!只是现代人用不着像我小时候那样,烧饭的时候必须拿个小凳子坐在炉子边上静静地候着,等饭烧开后立即揭开锅盖、等水干了再盖上锅盖,然后还得小心翼翼地一圈一圈将饭锅均匀地转上好多圈,然后才能吃上既有软软的白饭、又有香喷喷的锅巴的美食。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3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幕遮》孟津五彩滩图文激发的联想
热度 7 卫军英 2012-1-7 21:15
这些日子很少来网上逛,今儿一早上来看见孟津老师写新疆五彩滩的博文,配有多张那里雅丹地貌的照片。我对地质学毫无所知,但是看那种照片却很有感觉,显然那是一种在莽苍浑朴的纯粹中油然而生的崇高感。这种感觉伴随着一种对原始自然的崇拜,以及在对人类历史观照中产生的自失。这就像是康德所说的那样, 崇高感作为人的心理反应,首先是人在心理上感受到对象的恐怖并产生压力,然后引起自卫的要求和理性力量,进而由恐怖转为崇高。我在百度里查了一下“雅丹地貌”,百度的解释显然带着一种对自然力量从心底崇尚的口吻说: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古老的地形让人生出很多的联想,中国古代关于雅丹地貌记载,有东晋法显和尚的游记,他不仅更早于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并翻译经书,而且也远比哥伦布早1107年发现了新大陆。他以 65 岁的高龄毅然西向印度取经,历经13年终于归国。西行的雅丹地貌曾令一往无前的法显感到毛骨悚然,他在《佛国记》中写道“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这说的便是雅丹地带的奇特声响。从卫星照片中看这片亘古的大地,更加生出一种宇宙人生的情怀。我想到了古代的西域、想到了匈奴、想到了大宛、想到了龟兹、想到了吐蕃、想到了楼兰古国、想到了汉唐开拓疆土的征战……我在孟津老师那里留言说想写首诗词,但是今天全天监考不知道能否写出。监考的时候就在想该用什么词牌呢?西域胡乐是唐宋词乐的一大起源,最好要用一个有西域特色的词牌,于是想到了《苏幕遮》。“苏幕遮”是西域舞曲。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苏幕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 麿 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 羂 索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停。土俗相传云,常以此法攘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啖人民之灾也。”看来用这个词牌也说得过去。 《苏幕遮》 莽丘横,天地绝。 荒号奇呼,绿水忽凝碧。 鬼斧神工成造物。 人世须臾,妄自称雄杰。 汉关风,域外雪。 大漠沧桑,饮马匈奴月。 千里胡笳羌笛歇。 梦破楼兰,残照旧城阙。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4562 次阅读|16 个评论
吃“刺身”的联想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1-12-24 12:08
“ 刺身 ” 又称作 “ 生鱼片 ” ,常见的有三文鱼、龙虾、贝类、肥牛等刺身。俺比较喜欢吃龙虾与赤贝刺身,沾点很冲的芥末酱油调料,吃起来很是过瘾。下次谁要请俺吃饭,别忘了点这道菜。 生鱼片的营养价值真的很高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是质地柔软,易咀嚼消化的优质蛋白质。它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与微量矿物质。脂肪含量低,却含有不少 DHA 等的 ω-3 系列脂肪酸。称得上是营养丰富且容易吸收的好食物。 但是从卫生角度考虑,如果生鱼片没有经过很好地处理,会成为人们患传染病的根源。 俺吃刺身时,脑子里经常会冒出“精忠报国”四个字,常想起岳母刺字的故事。不知道现在的人怎么了,自己没给国家做出较大的神马贡献,在学术上稍微有丁点的进展,就向国家伸手要名要利,稍不如意就怒发冲冠,大声喊冤,扪心自问,你为国家到底做了什么?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肯尼迪总统的名言: 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所以,同胞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PS:在网上又找到了另一个版本的肯尼迪总统名言: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My fellow citizens of the world: ask not what America will do for you, but what together we can do for the freedom of man. ——John Kennedy 美国同胞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全世界的公民们,不要问美国将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共同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约翰 肯尼迪 http://www.worlduc.com/blog.aspx?bid=1196526 参考 生鱼片 http://www.pcbaby.com.cn/qzbd/scbk/shuichan/1109/1028296.html
个人分类: 生活感受|3503 次阅读|2 个评论
联想、交谈、辩论、独白、书写,是效果完全不同的思维形式
yue 2011-12-20 11:17
联想、交谈、辩论、独白、书写,是效果完全不同的思维形式。 例如在那里书写,最终你会怎么写,会写出什么,会写到什么,在开头是完全预测不到的。沉思的东西,当你把它写出来的时候,样子完全是不同的。 所以,尝试各种思维形式吧!
个人分类: 普罗米修斯 哲学|273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循证医学”联想到构建“循证社会学”评价体系
热度 1 jiaweibin 2011-11-30 11:59
由“循证医学”联想到构建“循证社会学”评价体系
循证医学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带来在 临床医学 领域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 “ 任何医疗卫生方案、决策的确定都应遵循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产生的最佳证据 ” ,从而制订出科学的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循证医学的主要创始人、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 DavidSackett 曾将循证医学定义为: “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治疗措施 ” 。根据这一定义,循证医学要求临床 医师 认真、明确和合理应用现有最好的证据来决定具体病人的医疗处理,作出准确的诊断,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争取最好的效果和预后。 传统医学并非不重视证据,更不是反对寻找证据。实际上传统医学十分强调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强调在实践中善于寻找证据,善于分析证据和善于根据这些证据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但传统医学强调的证据和循证医学所依据的证据并非一回事。在传统医学的 模式 下医师详细询问病史、系统作 体检 ,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力求从中找到有用的证据 —— 阳性发现;医师试验性地应用治疗药物,观察病情的变化,药物的各种反应,从而获取评价治疗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可行的证据。利用这些证据,临床医师可以评估自己的处理是否恰当。如果效果不理想,则不断修正自己的处理方案。在实践中临床医师从正反两方面的经历中逐渐积累起临床经验,掌握了临床处理各种状况的方法和能力。这种实践仍然应该受到鼓励,这种个人的经验仍然值得重视,但此种实践存在局限性,不可能满足现在的临床活动的需求,因为它所反映的往往只是个人或少数人的临床活动,容易造成偏差,以偏概全。一些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法由于不为临床医师所了解而得不到应用;一些无效或有害的治疗方法,由于长期应用已成习惯,或从理论上、动物实验结果推断可能有效而继续被采用。比如,治疗心衰的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药物,短期类会使患者症状得以改善,但患者的再住院率增加了,死亡率、心脏事件等不良事件增加了,如果仅从短期的疗效看,会促使一些医生盲目地使用治疗心力衰竭,结果造成连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恶性循环。 我从循证医学的概念联想到 构建“循证社会学”制约体系的概念。我们的社会对于一个人、一个新兴事物、一个建议等的评价,也要想用药一样,要遵循一个严格的评价体系,不能仅从主观上做出错误判断的利用,结果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些人看上去能说会道,对工作也负责,也有“能力”,一旦用在重要岗位上,近期也能看到所谓的政绩,但长期观察下去却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就像“ 多巴酚丁胺”用来治病一样,结局是弊大于利。有些大智若愚之人实际上是社会的精华,却一生未被重视,像梵高。孔子想治国,当初没有办法,去周游列国,也是不受欢迎;从历史上的系列人物也能看出一个相似的问题:很多奸臣、佞臣为什么当初也能担任要职?据说和珅也精通 5 种语言,秦桧也很具有很强的从政能力,但担任要职后,其对社会的破坏力之大令人不敢目睹。纵观历史,一个新鲜事物,一个建议产生也具有相似性,对社会的作用要么是积极促进的,要么是具有破坏力的。 社会发展到今天,应该是不断进步的,如果能建立一种社会的严格评价机制,一开始就能把和珅、秦桧之流,以及具有潜在危险的“新鲜事物 ” 、 “良好建议 ” 拒之门外,也就不会出现历史上的令人痛心的事件了。能把和珅、秦桧之流拒之门外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 “循证社会学”制约评价体系, 这种评价机制即是由借鉴了 “循证医学”的概念想到的,可以极有力的净化社会空气,是一个更为复杂而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评价体系。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文明与进步。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9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联想闪屏门
genetick 2011-11-25 11:05
  鲲鹏社7月5日电 就在索尼集团刚发布公告召回笔记本电脑后,“联想SL闪屏群”立刻炸开锅地讨论起来。这个QQ群聚集了全国各地联想“闪屏”的消费者。广州的消费者潘先生称,希望联想召回有闪屏的笔记本。宁波的陶先生质疑联想公司,出现闪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是屏幕生产商的问题,为什么采购的时候不经过严格把关?   从486时代开始,陶先生就是联想的用户,并曾经把SL系列介绍给四位朋友。“但没想到我成了闪屏受害者。” 陶先生于去年3月14日,买了联想THINKPAD SL400 2743AWC的笔记本电脑。与新电脑的蜜月期还不到半年,09年9月陶先生就发现屏幕不对劲。屏幕时亮时暗,并出现几道白色亮光。几秒后亮光消失,但很快又复现。他于是在网上报修, 并在9月19日拿到宁波的联想THINLPAD售后维修点换屏。   遗憾的是,闪屏的梦靥并没有因为“换屏”而终止。今年6月初,屏幕又出现闪屏现象。刚开始状况并不明显,但过了数日后变得越来越严重。陶先生向鲲鹏社记者描述,开机两三个小时后就开始闪,闪屏半个多小时就停止。而过了三个小时之后又重新出现同样的情况。“基本每天都这样,为什么已经更换了屏幕还会出现同样问题?而且使用时间不到一年,才刚刚挨过保修时间?”   无奈之下,他再次在网上报修,但由于刚过了一年保修期,需要支付1800元来更换屏幕。陶先生表示,原装屏和新屏的使用时间都是2000小时左右。前几天,联想售后致电陶先生,承诺在屏幕没有损伤的情况下可以免费换机。目前,陶先生尚未能抽空去进行更换,“我的屏幕需要在使用了三个小时左右才开始闪屏。所以即使到了售后维修点,当场开机也得等待三个小时。现在只好暂时凑合着用了。”   他表示,电脑拿到联想维修服务站后,工作人员都是没有检测就直接换屏的。“只要你是闪屏问题,在保修期间就当场直接换屏。前段时间,联想用的LG屏幕有一批出现同样的问题。联想公司内部难道不是已经知道SL系列存在这一质量问题么?”   记者找到《2009年度计算机行业投诉统计分析报告》,报告称,09年新增加了屏闪故障。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很多品牌从成本的角度出发,往往会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某个型号部件,例如09年投诉屏闪故障较多的联想和惠普。据了解,两家都使用了LG生产的某个批次的瑕疵屏,致使不少消费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出现闪屏故障,投诉的集中爆发也使得厂商在备件调配上力不从心。   五台联想,三台闪屏,一台断轴   广州的潘先生对联想闪屏故障同样感到十分无奈。潘先生当初也是抱着大品牌质量有保证的愿望给公司购置了多台SL系列的笔记本电脑。结果一切都在意料之外。   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刚买了不到几个月后就经常卡机。潘先生的同事担心质量有问题,就购买了联想的延保服务,并在上周进行了换屏。   今年五月份,第二台台笔记本电脑也开始出现闪屏。紧接着,第三台笔记本电脑也上演同样的“闪屏大戏”。“刚开始的时候,屏幕只是偶尔闪一下。我只要调调亮度和刷新频率就没事。但是过了一周左右,情况就严重了。不管怎样弄,都不行了。一打开机子,屏幕就不停地闪。”潘先生表示。   由于后两部电脑没有做延保,无法免费换屏。“自己去换要1千多。关键是对这个品牌已经没信心了,所以暂时没打算修,先外接显示器使用。同事都笑话说我们的本本成了便携式台式机箱了。”   剩下的两台笔记本,只有一台至今“安然无恙”,另一台虽然逃过了“闪屏门”,却不幸遭遇“断轴”。连接显示屏的轴在一年左右就以“断臂”告终。五台电脑,三台屏幕闪屏,一台断轴。记者粗粗统计了一下,故障率达到了80%,闪屏率为60%。   联想售后在电话中告知记者,如果外接显示器可以正常使用的话,则可能与主板无关,而是屏幕的故障问题。毕竟液晶屏幕有一个老化的过程。记者向售后强调,消费者的笔记本才刚购买不到一年。“这样只能拿到我们的维修服务点进行现场检测了。这是屏幕的问题。”售后以此作答。   “5千多的电脑只能用1年,很难接受啊。”潘先生万般无奈。   消费者呼吁:联想召回产品,并且延保!   “我强烈要求召回!”江苏南京的一名消费者表示。陶先生也在网上呼吁,强烈要求联想召回SL系列有问题的机器,且延长保修期,保证屏幕不会出现类似问题!   另外一名消费者周先生在给联想集团副总裁李祥林的邮件中提出诉求,要求联想公开道歉,并召回有问题型号的笔记本。周先生还收集了全国多地的遭受闪屏的消费者资料,并整理成一个《联想闪屏受害者名录》,在GMAIL上共享。   “闪屏门”事件在网上早已议论纷纷。周先生前段时间把联想闪屏的过程制作成了视频,并上传至土豆网。记者看到,电脑在只运行QQ的情况下,每隔一两秒就迅速闪烁三四次。屏幕甚至一度模糊不清。   记者致电联想集团总部,希望了解联想的最新想法,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   身在武汉的刘同学,学校距市区有两个小时的路程,在09年的暑假8000元买了thinkpadR400 A42笔记本电脑,在10年暑假的时候,笔记本电脑出现闪屏现象,开机抖动3分钟左右就停止抖动了,当时以为比较潮湿引起的屏幕抖动,就没有在意,但半个月后,屏幕抖动已经到了不能使用的程度,放弃电脑使用一个月,开学到学校,到武汉thinkpad维修站,去了两次,花费两天时间,告知可以更换屏幕,于2010年十一放假前第一次换屏,距购买电脑一年,笔记本使用时间2000小时左右,这是第一次闪屏。   换屏后正常使用了8个月,于2011年6月13日,再次出现闪屏,出现的症状也与一年前完全一样,现在还是开机闪动状况,预计一两个星期后会完全抖动,这次的使用时间距上次换屏同样过了2000个小时的使用时间,刘同学觉得这一批次的显示屏的使用时间只有2000小时,超过两千小时就可能出现闪屏现象。   刘同学于2011年6月16日给武汉thinkpad维修站打电话,被对方告知可以送去检修,让我告知其电脑主板序列号,已过保修期,这次的屏幕为上次更换的,使用不到一年,维修站人员说是续着购买日期的,屏幕已经过保,维修需要支付费用,作为学生没有能力支付1500元的维修费,刘同学认为,屏幕更换不到一年就出现闪屏现象,上次已经更换屏幕,这次屏幕的保修期应该从更换之日算起,更何况这是屏幕自身的质量问题,联想的这种售后完全是坑爹行为。   刘同学表示,他现在仍坚持使用,而且临近期末,作业量大,需要制作论文等一系列文档,电脑闪屏对其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要求联想对其进行赔偿,并更换合格显示屏,无条件延长屏幕报修时间,刘同学同时也表示,经过这两次的闪屏事件,对联想以及thinkpad失望之极,以后自己以及家人朋友,绝对不会购买联想产品,也告诫所有准备购买电脑的人们,放弃联想,它不值得购买!
个人分类: 生活娱乐|36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西部大开发”所想到的
Maria118 2011-11-17 06:10
西部大开发,早就听说过的一个名词。不过它只是个名词,在耳边飘来飘去的,其具体含义并不是很清楚。 最近看一本有关世界能源的书,里面提到中国的政策,其中一项就是西气东输、运煤、运油等的西部大开发。联想到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故,不仅让人担心。 其中,煤矿透水、瓦斯爆炸,这些专业名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因为这样的事故一起起不断在发生。这里死亡那里砸伤,这样的名词也是见诸报端。原因是什么?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属于玩忽职守不按规章操作的责任事故,二是人无力胜天的塌方等一系列事故。也许你会说,那干嘛不早点想到呢?可人有十全十美的吗?考虑问题再周到也有想不到的时候。所谓人算不如天算,这一起起的事故,其实就是大自然在为我们敲起的警种。提示我们,假如无视这些声音,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其结果必然是脆弱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人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包括献出自己的生命。用一些人的生命为代价去换取另外一些人的安逸生活,这种交换合理吗?尊重每一个生命是大自然的准则,她为各种动物划分了空间让他们各自在各自的空间里无忧无虑的生活,通过优胜劣汰提升物种品质。可人类自身呢?人类是大自然的宠儿,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神奇的能量,不能不说大自然对人类是宠爱有加。可是,对自然母亲的这份宠爱,我们有好好珍惜吗?有没有学会珍惜拥有的不要去做无谓的浪费?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假如人类贪多无厌一味去索取而没有想到有所收敛,那人类就会自食恶果。 西部大开发,伴随着西气东输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很大提高。但原本的生态环境可能已经被破坏了,由长距离天然气管道所带来的风险也增加了。大自然就是这样,你在得到的时候肯定会失去,这样才会达到动态的平衡。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是人们的愿望,如何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少地破坏大自然是决策者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当然决策者们也有其烦恼。身为决策者目的应该就是为人类造福,否则只知索取不讲回报愧对人们信任的决策者们肯定干不长被搞下去。想办法解决人们的各种问题本身就是决策者们考虑的事情。在目前没有更好办法提供东部地区人们对能源的种种需求的情况下,西部大开发必然是个最佳选择。 所以说到底,如何解决能源问题又成了挂在嘴边的问题。如果各地能够根据自身地方特点,就地取材解决自己的能量需求问题,则西部大开发的风险即可降至最低。这是决策者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是顶层设计加各地科技发展问题,是能源研究者们应该努力的方向。走出追求科技论文数量的怪圈,高智商的知识分子们应该从各自斗嘴钻牛角尖中走出来,走出象牙塔去接触现实生活了解人们的实际需求,带着问题开展研究,用自己的辛勤努力解决人们的实际需求问题,这样的努力比追求论文数量等强多了。也只有这样的努力才更具有现实存在的必要,更需要国家花大力气支持。针对知识分子的实际情况调整国家有关政策,将他们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将他们缺点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是决策者们应该考虑的问题。顶层设计搞好了,关系理顺了,则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也才能真正地和谐。
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沙漠的联想
热度 2 qsqhopeiggcas 2011-10-30 17:55
男人到了中年,头顶上容易沙漠化,这都是日理万机惹的祸,是绿化或黑化效果不好惹的祸。忙也得悠着点,身体可是自个儿的。 头上沙漠化了,好啊,容易降低头顶的温度,不宜糊涂,思考问题很清醒,怪不得人一旦绝顶了,就聪明了。 此外,沙漠化了,走到哪里哪里亮,光芒四射吸引眼球啊。俺的一位好哥们沙漠化多年了,俺在开会时愿意和他坐在一起,绿叶总愿意和红花在一起嘛,和他在一起关注度比较高啊。 沙漠化的好处还很多,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可以少花钱,去理发店不打 3 折咱是不会干的,晚上走在漆黑的街上,咱自己照明,这为低碳社会不自觉地做出了贡献。 头上沙漠化了,最好还是保持自然的人文景观吧,不要找章光 101 去黑化了,顺其自然多好啊。 不过,对北方的沙漠化土地,还是治理一下好,多种点树和草过几年就 ok 了,省得刮沙尘暴时碗里总有 UFO ,让咱洁白的门牙提前下岗 。
个人分类: 趣谈|353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次论文的双语审查以及“双语规则”
热度 48 Namychan 2011-10-26 12:59
最近眼科专业杂志 IOVS 编辑转来一篇数年前在此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请求给予双语(中英文)审查。编辑要求明确回答两个问题:一,查此文有无一稿两投;二,有无学术造假问题。送来的除了英文的原文文章外,还另附有一篇中文文章。 我虽然常为一些专业杂志做论文审稿,也偶然为学会做点中英文翻译及核实工作,但这是第一次被要求用双语审查已经发表过的两篇文章,特别看到作者群中还有院士级人物,难免有点震惊和不安。 这篇文章 2006 年1月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同年 8 月在 IOVS 上发表。同一群作者,同一个研究机构,同一实验内容。在 pubmed 上用 key words 检索时, IOVS 的标题与中华眼科发表的标题(英文)肩并肩地出现,题目除了少数字稍变化外,内容基本上一样。说实话,不需要懂中文,单看两篇文章的英文摘要就可知道这是一卵双胞的产品,难怪编辑来信时就已基本定性为一稿两投了。 逐文逐段核查结果不出所料,此文一稿两投是无疑的。实验方法,动物分组数量内容,手术方式,观察内容,用药名称剂量都一样,基本就像是中英文对照的同一篇文章,特别是实验结果图表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至于造假,我无法核实原始实验资料不能推测。但同样的实验方法内容但结果部分有不同,有的一模一样的图在中文版中标的是 A 和 B ,在英文版中变更成了 B 和 A 。观察有效的时间也相差甚远。这些是否造假或者是否粗心引起我不得而知,但造假嫌疑难逃,最后我只能将这些异同客观的一一列举出来,请主编自己判断。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一稿两投,全世界学术界包括中国都是不允许这样的。这篇文章的命运可能逃不掉 “ Retraction” 的结局——或者是作者自己撤去其中一稿稿,或者杂志编辑撤稿。 眼科杂志因为专业范围比较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因一稿多投被编辑撤稿的情况极为少见,但查一查,令人郁闷的是不乏国内眼科界牛人(被撤稿)榜上留名。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批评作者了! 我并不想站在所谓道德高度上去批评,更不想是因为有院士级别人物涉及而吸引眼球。事情还未说完,请冷静地读下去。 我与一位近年从国内来的同行讨论此问题,她是一位非常严谨认真的研究者,她听到后平静地说我少见多怪,说这在国内学术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比较普遍的现象?她解释到:国内对一稿多投有一个相当混乱的认识。对中文杂志一稿多投,大家比较清楚这是不允许;对英文杂志进行一稿多投,大家也知道这是犯规的。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对一篇文章在中文和英文杂志上分别发表,(即先投中文杂志,再投英文杂志,或者先投英文刊物,再投中文刊物)认为是合理的,默许的,甚至是鼓励的。而这样的默许和鼓励,是自上而下的。 原来这在中国是一条明规则,或者说是一条 有中国特色的双语规则 。仔细回想起来,当年我在国内时的确听过有领导鼓励研究生将做的比较出色研究拿到国外英文杂志上发表,这当然不妨碍他们同时在国内的中文发表。 中国的这个双语规则最初理由比较简单——因为读者群不一样,中文发表主要是供中国的研究者读的,英文发表是给外国的研究者读。估计这大约是刚改革开放时的事,当时的中文杂志与世界沟通较少,相对比较孤立所以自成一体,中国做了什么研究,国外并不知道。那时许多教授鼓励学生这样做的,希望通过这样逼学生读英文文献,写英文文章,将国内的科研成果推销出国门。虽然现在我完全反对这样做,但至少根据当时的国情我理解这个双语规则是有其合理的一面。 然而,好的愿望不见得带来好的结果。当后来人们发现一稿两投在以数馒头似的计算科研成果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力,而论文的数量与晋级提拔有关时,双语规则的一稿两投的初衷就完全变质了。一稿两投,一稿多投,造假抄袭等为中国科研声誉带来了严重的诚信危机。 与其同时,互联网的发展让中国的科研论文迅速走向世界,中文杂志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王国,国际的规范化的投稿要求,科研中的道德伦理日益完善,今天我们再看双语规则中的一稿两投,很清楚知道这是科学研究不能碰的底线,是应该绝对反对和禁止的。 这位同行朋友说大约 2006 年后,国内已经明确禁止再这样做了,但巨大的利益诱惑,急于求成的浮躁, SCI 论文的压力,以及学术领头人的不良榜样,让类似的学术不端屡禁不止,甚至越演越烈。 解铃还须系铃人。当初这个双语规则中的一稿两投是自上而下形成的,那么现在需要自上而下地认真纠正这个错误,这就是本文抛砖引玉的初衷。
22470 次阅读|115 个评论
卡扎菲事的联想
热度 6 zhangxw 2011-10-24 17:47
卡扎菲事的联想 2011.10 卡扎菲 42 年对利比亚的统治被推翻 , 利比亚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 。 旁观者想: 中国刚刚隆重纪念了辛亥革命 100 周年,而孙中山推翻帝制是其大功。卡扎菲是推翻封建王朝的领袖,这个领袖就应当如此下场?推翻卡扎菲之后是恢复王朝,还是继续搞共和?难道卡扎菲不是利比亚的第 1 任共和国的领袖? 卡扎菲走了,他提倡的不同于资本主义、不同于社会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也进入博物馆?我们的世界是否又少了一种国家模式? 卡扎菲政权的垮台是被压迫人民的胜利?是资本主义的胜利?是被压迫人民与资本主义的共同胜利?封建王朝的复辟?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2931 次阅读|8 个评论
我想当个作家——很久了!
热度 6 eyria2010 2011-10-19 16:26
突然萌生了这个念头,大概是七年前的时候。那时候,突然觉得文字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它可以用来沟通,不同的方式还能引来不同的效果;可以用来记录心情,把一种很微妙的情愫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描绘身边的事物,让各种自然的天真和纯籁洋溢在笔尖,一种说不出也道不明的喜悦。渐渐的,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喜欢上了在一寸方大的空白纸上写上浅浅的字迹,偶尔的突发的联想就忍不住动笔记录。像是谁也看不到的秘密,喜悦着,狂躁着,那些纸张都不大,要么就是草稿纸上仅存的一点空隙也用心情或者美妙的歌词填充着,看着寂静的空间里布满了我的“杰作”,总是满意的微笑,但是谁都不知道它带给我的欢悦在几年前那段紧张时期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它不仅是朋友,更像是闺蜜和知己,我们彼此懂得,彼此欣赏,彼此倾听。从那个时候起,也慢慢的变得“多愁善感”起来,秋风的肆意和个性,吹醒了我心湖中酣睡的精灵,一种喜悦跃上眉梢,秋天的萧瑟,秋季的成熟,秋季的冷野中有我想要的东西,拾起地上坠落的银杏叶,我忍不住在上面写字,就像是童话里一个盛满心事的纸飞机能飞到你希望它到的地方去一样,我也憧憬着,“梧桐一叶,天下知秋”,这是多么美好的意境,像是伯牙与钟子期的相遇,不语却已知。这种震撼带来的窃喜远远胜过了其他,喜欢就是这种恬淡的感觉,从此,便喜欢了记录,记忆,自己的文字,自己的风格。 如果我说想成为一个作家,周围的朋友肯定会当我在胡闹,不信,你听: “你疯了吧,作家?你能成为琼瑶吗?” “太天真了,你可以出书吗,你能养活自己及家人吗?” “当做家,你能找到什么工作啊?” …… 于是,我犹豫了,怀疑了,也开始思考了。是的,我可以吗,有人会喜欢我的风格吗,我能在这个时代站的住脚吗,我有余秋雨的睿智吗?我有张爱玲的个性和文风吗?我有三毛的入骨三分的犀利吗?我有金庸的侠骨柔肠和丰厚的阅历吗?写作不是简单的文字的堆砌,它是有血有肉的,要让人能够产生共振,我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有的只是对文字狂热的爱恋和追逐,然而当下我还没有那种抛弃一切,为了自己的爱好而不顾其他的精神和勇气。因为我不得不考虑养活自己,作为学习工科的女生,谈文学似乎被人们看做是荒诞不经的事,我们似乎只应该呆在实验室,带着厚重的眼睛,认真忘我的从事着科学研究,像那种细腻沧桑的文法所形容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学习范围,是吗?我应该这样做吗,抛弃吾爱? 当事情无法解决时,我便又想像古之文豪一样,隐居山林,闲的逍遥自在。但是他们隐居是为了修身养性,韬光养晦,而我,是为了逃避。如果清晨我能被山间的泉水叮咚耳语的声音唤醒,能与翠竹、苍山、花鸟为伴,能倾听远处山寺传来的净化灵魂的乐曲,如此也是乐事吧。悠然间,还体会着陶翁诗句中那仙境般的淡然,绝妙啊!如果可以,我还想练习古筝,优笛,书法,这些会带给我无穷的乐趣吧,偶尔也像修行的人,踏足拜访,远游他山,拜谒求学,这些都像是一种吸引,一种呼唤,带给思想偶然的凝思。 我想当个作家,因为我可以把自己的梦想倾注笔端,可以像个缔造者创造出传奇,亲身体验主人公的离奇经历,穿上英雄的外衣共同演绎崇拜的战绩……你可以称我为“梦想家”或者“幻想的怪人”亦或是“现实里的疯子”如是种种。不知道你有没有像我一样,有的时候感觉心口的文字堆积的太久了太多了,藏都藏不住了,总想把它诉出,如此才轻松,但是诉出后又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失落又低沉呢? 是的,我想成为一名作家,记录着,记录着,倾听着……
个人分类: 翼舞|3854 次阅读|14 个评论
[转载]三大秘诀联想如何培养帅才
dongzg101 2011-9-16 05:13
联想如何培养帅才 三大秘诀 来源: 搜狐商学院 作者:价值中国网 2011年08月29日10:41   据传段永基曾说,四通之所以比不上联想,在于柳传志给自己选对了杨元庆和郭为两个人。这或许有些偏颇,但也说明,联想的帅才确实是成就今天联想的重要因素之一。柳传志说,自己在企业生存问题基本解决后就开始注意培养接班人问题。那联想究竟是怎样孵化帅才的呢?    第一式:扎鞋垫法   柳传志说,培养战略型人才跟培养优秀的裁缝师是同样的道理,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做西服,而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长裤、衬衣,最后才是做西装。不能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即使是帅才,也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待到经验和能力都达到时,再给予更高的平台。   神州数码总裁郭为做联想副总裁时不过30岁出头,但他在联想同样是从秘书做起,岗位先后变动达十余次,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类型的业务内容。按郭为的说法,他的工作是从给老板开车门、拎皮箱开始的。后来离开秘书岗位,到公关部做经理。一年后做集团办公室主任经理。在之后的几年里,他做过业务部门的总经理、企业部的总经理,负责过财务部门的工作,被派到广东惠州联想集团新建的生产基地,也去过香港联想负责投资事务。   而杨元庆1988年到联想集团从推销员做起,两年后成为当时一个不太重要的业务部CAD部门的经理。做业务部经理时,杨元庆利用与美国惠普公司的业务往来关系潜心学习惠普公司的管理,不仅使任职部门的营业额快速增长,而且带出一支优秀的队伍,因工作出色调到联想微机事业部做总经理。在微机事业部,杨元庆使联想电脑市场份额在两年间获得大的飞跃,又被委以重任。就这样,一步一步登上联想集团总裁位置。   柳传志培养杨元庆、郭为的做法:第一,让帅才们逐渐参与决策,参与管理,以在价值观、思想方法甚至工作技巧等诸方面求得一致,同时要求他们不能当被动式接受、传递的齿轮,而是要当主动思考、创造执行的发动机,可以指导,但绝不代替他们自己。第二,先把责权利说清楚,然后放手给他们以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在工作中锻炼成长。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群策群力,企业能避免大的决策失误和经营震荡;二是帅才们有职有权,积极性能调动起来;三是他们独当一面后,柳传志也能腾出时间和精力思考一些关乎公司发展的更重大、更长远的问题。    第二式:赛马法   联想培养帅才的第二个方法是从赛马中识别好马。柳传志说,只有在赛马中才能识别好马,才能发现千里马;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在联想看来,最好的认识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方法就是让他做事。   联想“赛马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要有“赛场”,即为帅才提供合适的岗位;要有“跑道”划分,不能乱哄哄挤作一团,必须引导他们有秩序地竞争;要制订比赛规则,即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评估系统。   联想从1994年开始,每到新年度的3?4月间都会进行组织机构、业务结构的调整。在这些调整中,管理模式、人员变动都极大。通过“折腾”,联想给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竞争机会,在工作中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而那些跟不上时代变化的人就会被淘汰。这就是“在赛马中识别好马”。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联想就开始实施在赛马中识别好马的策略。当时联想人员的年龄结构存在一个很大矛盾,最初创业的一代当时约占总人数的40%,平均年龄46岁以上;另外60%是刚从学校毕业或从社会上招聘来的,平均年龄26岁左右。而30岁到45岁这个年龄层出现了空白。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五年后,当老一代联想人需要退居二线时,联想可能会后继乏人;二是五年后,50多岁的老一代联想人虽没有退居二线,但计算机界的竞争日新月异,从观念上和市场竞争上,联想可能会掉队。   联想意识到了这点后,便开始不断地把年轻人推到前面。在1990、1991年这两年里,虽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困难,年轻人还没获得大家认可,但联想在用人、选拔人才时始终贯彻这一策略。   杨元庆和郭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不断提拔的。1990年郭为任联想业务二部总经理,1991年杨元庆任联想CAD部门总经理。好马开始显山露水了。    第三式:索骥法   柳传志说,接班人问题要早做考虑;办公司就是办人;德才兼备最好,实在不能兼得时,应该将“德”放在第一位;一流的人才都是善于总结的。   联想在创业初期,没有成型的领导素质模型,但有个朴素的要求“德才兼备”。到上世纪80年代末,联想开始将人才分成“三个层次”:好员工:有责任心,能独立完成本职工作的人;骨干或经理:有责任心和上进心,能带领一班人完成工作的人;领军人物(即帅才):有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能带领一个团队制定战略,并将战略推向成功的人。联想还把帅才细化为十项全能:很强的适应能力;很强的学习能力;很强的总结能力;很强的沟通能力;很强的决策能力;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顾全大局;实事求是;敢于承担风险,敢于面对困难;勤奋、吃苦。   杨元庆当初是抱着做技术工作的想法进入联想的,但进去后发现自己原来要每天往外跑。结果性格内向、言语不算流畅的杨元庆做起了销售,最后做到了总裁。其适应能力不可谓不强。   而1991年杨元庆所去的CAD部实际上主要代理销售惠普公司的绘图仪。杨元庆从惠普绘图仪的销售中,学会了除了零售和批发之外的另一种销售模式:代理和分销。他开始构想以联想为中心的销售网络。也就是在杨元庆上任的这个月,联想CAD部与中关村的一家公司签订了代理分销售合同。从此,中国IT业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分销商。他以这种销售模式使得CAD的销售业绩持续上升,由1991年的3000万元达到1993年的2.3亿元。后来联想在中国市场屡屡打败HP、IBM。   杨元庆在CAD部的成功,显示了他的天赋,那就是善于适应环境,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又善于应用。联想也是在企业不断成长中,逐步完善自己对帅才的要求,形成系统的职业素质要求。最后通过这个成熟的模型,联想先后发掘了陈绍鹏、刘军等新一代帅才。 (责任编辑:鲍春华)
9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投文章对联
zxczxc0417 2011-8-27 11:06
受到周星星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对联的启发,写出一个姊妹对联: 原对是: 一乡二里共三父子不识四书五经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十室九贫凑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里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我写的是: 一图八解凑得简报通讯全文综述论文尚嫌不够十分贪心 十投九据还要三修四改五补六退七申就不接受一级无赖 纯粹好玩,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联想的小二黑穿上白衬衫(科普与DIY,图&文)
热度 13 tangchangjie 2011-8-2 09:44
  联想的ThinkPad轻薄型笔记本让我的老同学朋友们又爱又怕。爱的是:ThinkPad 性能好,电池运行时间长,优点多多;怕的是:其黑色键盘对视力弱者如墨里挑砂,颇费眼神,因为我的老同学群体年龄偏大,属于视力弱者,即使打开键盘灯,也无济于事。    因为ThinkPad的轻薄型体积小,全身黑,人称小二黑(小而黑)。 下面先看 图,再析理,然后数落小二黑的黑色执着,再给商家建议一个商机。 小二黑的白衬衫令人眼睛一亮 昨天从实验室回家,打开电脑,哇塞! 真个是“眼立爽”:原来,老伴用两小时的DIY,给我一个惊喜,解决了在家里悄悄议论多年的黑键盘烦恼。 DIY方法: 1 在Word中作表格(例如7X16暗格),每个小格边长 L ( L为具体机型键顶矩形的边长); 2 在表格中按实际位置添加键盘字母符号(黑体或加粗),做成键盘图,其中较大的键,如Enter等, 可适当合并单元格实现, 白纸黑字打印; 3 用美工刀切下有 键盘字母符号的白色矩形;用双面胶把键盘符号白矩形粘贴在键盘上,双面胶用量宜偏小,吹气不起即可。 4 盖上键盘膜,这种键盘膜10多元一张,透明、可洗;在电脑城按机型购买。 为什么视力弱者不喜欢黑键盘 从字面上看,黑底白字和白底黑字 是对称的,为何老年人不喜欢黑色键盘? 下面是一个科普解释,错漏之处,请专家指正:   视力弱者视物时需较强的光信号,即较大的光通量,例如,在影视中偶尔还能见到老奶奶对着灯光穿针的镜头; 人眼像傻瓜相机(正确的说法,是傻瓜相机模拟了人眼),具有光圈和焦距自动调控机制。在看黑底白字时,反射光量小,就自动放大瞳孔(光圈),以获取更多光线;正常视力的光通量调节可达16倍。光圈调整的同时还需调整焦距与之配合,以使视网膜上的得到清晰图像信号;视力弱者之调焦肌不给力,光圈太大时,调不出清晰图像。(错漏之处,请专家指正)。   不管上述解释是否正确全面,视力弱者(如老年人)看黑键盘费力是不争的事实。类似地,一些杂志,偶尔有黑底白字的段落;有一些PPT和博客,用很深的底色,弱视力者看起都困难,使得媒体主人损失了若干粉丝,而深底色PPT的作者,在答辩时损失的粉丝说不定就是较重要的粉丝。   执着的黑与执着的白 苹果公司的许多产品是白色的,不只是小女生喜欢,老年人也喜欢。但ThinkPad执着地坚持黑色路线,不知令多少弱视力消费者在柜台前彷徨逡巡,然后犹豫踌躇地走向白色爽朗的苹果柜台,黑色执着不知损失了多少银子。 笔者曾试图寻购白色键盘的ThinkPad, 引来经销商之怪异目光的审视,说:黑色好,黑色耐脏,年轻人喜欢。有很多词汇可用于夸奖黑色,如高贵、沉稳。庄重等;但是,夸奖黑色不宜用“耐脏”,因为,耐脏 =“视脏如净”,对有洁癖的用户,“视脏如净”差不多就是 “视死如归”了,所以人们没看见过穿黑袍工作的医生,当然,“黑衣天使”听起来也很不吉利。     说不定是个一个商机 一位同事见我的小二黑改成了白键盘,笑说,说不定可申请专利;麻烦,这个小玩意,专利就免了,但不妨当一回有命名权的教父,取名为键盘白衫,公布出来,让朋友们共享。   DIY的毕竟花时间,且工艺不高。如果做透明键盘膜的商家,或联想公司自己,来做键盘白衫,甚至键盘黄衫或键盘彩衫,既方便了顾客,还可能有小的收入;更重要的,在不修改电脑设计的前提下,把怕黑键盘的弱视力群体(包括老年人)拉回联想门前,将是大大的商机。 相关DIY博文 答辩PPT五技巧-表达公式推导、数据结构和算法 有声PPT教案制作:看起像PPT,听起像卡拉OK : 给联想的小二黑穿上白衬衫(科普与DIY,图文)
个人分类: 科普札记|10456 次阅读|25 个评论
长相思——试学钟炳老师
热度 2 yurongming 2011-7-28 13:02
刚看到钟炳老师《长相思》词,感叹之余,联想到近日发生的一些事情,试学做一曲,望莫见笑。 天亦惊,人亦惊,雨打铁栏恶雷鸣。 故园无此声! 恨空倾,泪空倾,恩爱长诀梦屡萦。 魂落草青青! 附:钟炳老师词 长相思老同学聚会听唱毕业歌有感 心相倾,杯相倾,重唱离歌互送迎。 云行月晦明。 醒里听,醉里听,浑似当年月下声。 可怜无限情。
个人分类: 古典诗词|2665 次阅读|4 个评论
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六期第二模块报道之二——初探两江新区
热度 1 hkhyper 2011-7-14 16:44
胡坤 http://www.mscas.ac.cn/news/channel/intro4118.shtml 2011年6月21日至24日,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六期学员来到重庆进行了第二模块的培训。 就在此次培训之前的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成立暨动员大会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举行,标志着两江新区正式成立。两江新区是我国继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后正式成立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文件,重庆两江新区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政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国务院3号文件政策的叠加,还将比照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成为政策最优的新区。 课程三——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建设思考 为贯彻落实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面向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面向产业技术前沿,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学院与重庆的科技合作,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的紧密结合,提升重庆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重庆社会科学发展,经中国科学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友好协商,于2011年3月13日在北京举行签约仪式,决定共同在重庆市两江新区建设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简称重庆研究院)。 6月21日下午,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袁家虎院长为联想学院学员作了题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建设思考”的报告。袁院长在报告中分析了现有科研院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例如创新动力不足,科研人员在封闭的小圈子内循环和成果应用效率低等。为了突破这些障碍和不足,重庆研究院在办院理念上就突出“创新为魂,市场为本”,“创新为魂”包括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敢为人先和追求一流。“市场为本”则表示要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研究院所之路;市场是研究工作的终极目标;市场是检验科技成果的根本标准;市场是评价科研工作的基本准则。在这种办院理念下,使重庆研究院成为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助推器。 袁院长详细介绍了重庆研究院的成立背景、建设定位、建设目标、建设理念和应用目标分析,并且介绍了重庆当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情况,使学员们了解了中科院在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布局中扮演的重要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中科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报告结束后,学员踊跃提问,就我院如何助推重庆市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和环境工程产业进行深入讨论。 课程四——两江风采 6月22日上午,重庆科委张文副主任受邀为实训班学员授课,详细介绍了重庆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产业状况,以及两江新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及发展规划。 重庆两江新区区位条件优越,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处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和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总面积1200 km2,其中可建设用地550 km2,新开发用地面积400 km2,常住人口160万人,所谓长江、嘉陵江“两江绕山城”。未来中国第四大机场、中国内陆唯一保税港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中西部最大会展中心、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及区域性铁路枢纽中心等,都聚集在这一区域。其中的重庆保税港区为中国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也是中国唯一的空港加水港的保税港区。以重庆保税港区为中心500公里半径划圈,腹地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加之局部经干线交通辐射的吸引区域,预计重庆保税港区腹地总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覆盖除重庆以外6个省、约20多个中等以上的重要城市,辐射人口超过2.5亿,经济辐射区域内的GDP超过14000亿元人民币,市场潜力巨大。作为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前沿和核心区,两江新区能够集聚辐射重庆乃至中西部广袤的土地。 产业方面,两江新区占重庆经济总量的12%,重庆主要的产业支撑包括汽车工业、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及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生物制药,以及金融业、现代物流服务业等,大都集中在这一区域。新区在产业布局上大致分为“1心4带”,即:江北嘴金融及商务中心,先进制造产业带、空港水港现代物流及加工产业带、都市功能及总部经济产业带、生态低碳高新技术产业带。适合在两江新区投资发展的领域广泛,尤其是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将重点发展汽车及发动机、轨道交通及动车组、工程机械及重型装备、新能源及新材料、电子信息及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6大领域。 两江新区在政策方面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扶持政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3号文件、内陆保税港区等优惠政策。两江新区作为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先行先试空间大,不但是中国开发开放大战略的重大步骤,更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探索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和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重大使命。 “两江新区”将是重庆继直辖、三峡工程建设、西部大开发之后,又一次大发展的机遇,或将重塑中国区域经济版图,对重庆乃至西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市场空间、回旋余地和发展潜力巨大,是中央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方向,对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意义重大。联想学院实训班通过此次重庆之行,初步了解了当地产业状况和需求,感受到了两江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活力。学员们表示将更多的思考如何发挥各院所自身优势,与重庆地方产业相结合,冀望更好促进中科院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2027 次阅读|1 个评论
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六期第二模块报道之一——科学与创新的互动
热度 1 hkhyper 2011-7-14 16:43
胡坤 http://www.mscas.ac.cn/news/channel/intro4111.shtml 2011年6月21日,中科院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六期第二模块在重庆举行。本模块的培训主题是从科学研究到创新,如何从科学研究的发现或发明中产生更多可以促进产业发展的创新,是实现技术转移,保障可持续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 课程一——从科学到创新 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教授担任了本模块第一次课程的培训讲师。柳卸林教授首先提出了“什么是科学?”和“什么是创新?”的基本问题,让学员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分类,政府制定科学政策的背后理论思想。科学政策最初的指导思想是从科学到创新的线性观——BUSH模型,认为支持基础研究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创新,就可以获得不竭的经济增长,这种观点提出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线性创新链条。这种线性模式简单直观,便于理解,在过去30年里,大家一直认为基础研究是产业创新的源泉,大大促进了国家对科学领域的支持,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但是逐渐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对BUSH模型提出了挑战。罗森堡(Rosenberg)提出科学和技术的边界正在模糊,很多科学可以直接转化为产品,但也有很多科学难以导致创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会刺激产生许多新的基础研究。在科学研究的象限模型中,巴斯德象限代表了由解决应用问题而产生的基础研究。这类研究衍生出新的科学政策导向,即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对产业创新的贡献,对用户驱动型基础研究,从政策、项目组织和社会评价上予以重视,加强科学和社会之间的联系。 柳卸林教授随后介绍了企业从事基础研究的动机,基础研究是企业长期发展和战略竞争的需要,是企业积累知识和奠定能力的需要。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包括产品创新、过程创新、服务创新和组织创新等,但今天的重大创新还来自于被称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是重新定位企业用户关系的创新, 是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工艺和营销创新的等的集成。创新可以由市场拉动产生,可以由技术推动产生, 也可以从两者的互动中产生。企业在不同层次的创新对社会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技术-经济范式变革会几乎影响到经济的各个部门,从而导致经济周期出现。 柳卸林教授引用多个案例分析了中国企业在过去的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吸取的经验。中科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将发表的大量学术论文转变为产业界可以应用的技术?采取何种机制开展基础研究?如何密切与产业界结合?柳卸林在对这些重要问题的分析和讲解中,阐述了从科学到创新各环节的关键问题。联想学院实训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宗旨,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加强研究所与产业界的联系,促进中科院重视加强由市场需求拉动的创新。柳卸林教授的课程让学员们了解了国家制定科学政策背后的思想依据和创新产生的机制与影响,为学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并分享了许多具有参考意义的宝贵经验,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欢迎。 课程二——TRIZ技术创新原理 本模块第二课程邀请的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教授讲授TRIZ技术创新原理。檀润华教授还是创新设计研究所所长、IFIP(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WG5.4 (计算机辅助创新组织)副主席(亚洲)、中国机械工程学会TRIZ研究会理事长、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河北省CAD研究会理事长、《机械工程学报》编委。数十年来致力于TRIZ创新理论的研究,被誉为中国“TRIZ第一人”。 TRIZ(萃智)来自于前苏联,是俄文“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缩写。TRIZ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标是完全解决矛盾,获得最终的理想解。它不是采取折衷或者妥协的做法,而且它是基于技术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整个设计与开发过程,而不再是随机的行为。大量实践证明,运用TRIZ理论,可大大加快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檀润华教授的授课从说明创新的规律性开始,正是由于创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类才能通过一定的方法理解和掌握这种规律,从而更有效率的产生创新,TRIZ正是这样一种指导创新的世界级方法。 檀润华教授是我国最早研究TRIZ理论的专家之一,对TRIZ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是科技部创新方法专家咨询团成员之一,为多家大型企业培训创新科技工程人员取得显著成效。檀润华教授在课堂上为学员们详细讲授了TRIZ理论的产生背景、核心思想、主要理论体系和系统方法等,TRIZ中的发明原理是由专门研究人员对不同领域的已有创新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指导各领域的创新都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常用的发明原理有40条,实践证明这些原理对于指导设计人员的发明创造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500强的大企业中,很多都用TRIZ方法来管理创新流程,据统计,通过采用TRIZ方法,能使新产品开发过程缩短50%;提升60%~70%的新产品开发效率;增加80%~100%的专利数量并提高专利的质量。 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历来科技发展的经验教训来看,引进先进的创新理论、方法与工具,远比引进资金、设备和人才更为重要。虽然创新可以产生在各个环节和多个方面,但只有遵循创新的规律,采取科学指导创新的方法,才能突破创新效率的瓶颈,提高创新的效率!檀润华教授的授课向学员们介绍了TRIZ这种被实践证明的高效的指导创新方法,学员们均表示收益匪浅,意犹未尽,此次的授课只是开启了一扇门,之后还要认真学习和掌握TRIZ这种创新方法,并用它指导科研创新,提高创新效率,更好的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2323 次阅读|1 个评论
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六期第一模块报道之六——参访中生北控
热度 1 hkhyper 2011-7-14 16:41
5 月 20 日,联想学院实训班六期第一模块最后一个课程是参访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生北控),中生北控 是中国科学院的国有资产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以蛋白质产业为主业,包括体外诊断( IVD )产品和蛋白质药物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其售后服务 。作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所办企业,实训班学员参观中生北控,期望从中看到在生物技术领域,研究所如何实现高新技术转移,实现产业化,中生北控的案例能够给予技术转移哪些启示。 20 日上午 9 时许,实训班六期学员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管理学院行政办公室杨丹静主任带领下, 来到了位于北京昌平科技园区的中生北控公司。中生北控姚萍副总裁、 试剂工厂厂长申特立、总裁办主任彭云等 热情接待了实训班学员一行。 进入中生北控公司之后,学员们首先参观了 GMP 标准的生产车间,随后观摩了公司展览大厅,最后与中生北控姚萍副总裁一行进行了座谈。 中生北控的发展,源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 20 世纪 70 年代参与和完成的若干项重大科研工作。当时生物物理研究所组建了制备组,为我国在世界首次实现牛胰岛素、酵母丙氮酸转移核心糖核酸的人工合成提供工具酶及其他生物试剂。这一过程使我国成长起了一支独立自主研制酶及其他生化试剂的科研力量。 1985 年的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服份有限公司只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下属的一个工具酶生产车间,名为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化试剂厂, 与上海东风厂和中科院微生物所发酵厂一道被批准为中科院系统三家试验用生化试剂厂家之一。 1985 年,外国的检验医学新技术新设备开始进入我国医院全自动生化仪及其配套的诊断试剂由于价格昂贵加重了老百姓看病的负担。在协和医院检验医学专家的帮助下, 由生物物理研究所制备组发展而成的生化厂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批酶法临床诊断试剂,由此掀开了我国临床诊断试剂国产化的新篇章。而中生作为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发展历史也就由此拉开帷幕。 1988 年,生物物理所投资 60 万元在中关村成立了中生生化,其主营业务主要包括生化试剂、生物制品的研发,以及精细化工产品及自动化分析仪器的技术转让。经过 1989 年增资,形成了注册资本 160 万元的独家控股公司。 1995 年,生物物理所与中生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百奥药业,注册资本 290 万元,其中生物物理所占百奥药业 96.5% 的股份。百奥药业的成立,使得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新药“蚓激酶“正式投入生产。 2000 年,生物物理所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北控高科、黄岩精化、上海联创等,以发起的形式将中生建立为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此,生物物理所的生物产业集团初步形成。 2006 年,中生北控和百奥药业作为集团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经过 20 年的发展,中生北控已经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当日的一个试剂制备组,成长为我国临床生化诊断试剂最大的企业,产品进入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医院,销量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三分之一,利税居北京地区生物医药企业的前十名, 2004 年被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评为“亚太区高科技高成长五百强企业”。 座谈中,学员们就中生北控公司历史与现状、未来发展与战略、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研究所的合作关系、人才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姚萍副总裁一一做了耐心全面的解答。学员们了解到在技术转移初期,研究所对技术的扶持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研究所在人员、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是科研技术跨越“死亡谷”的重要保障。此外,技术转移过程中,实际执行人员的素质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创办企业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只是技术转移模式中极少的情况,特别是科研人员直接经营企业,其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对科研人员提出了极高的素质要求。中生北控的成功与当时的国家政策、研究所的大力支持、科研人员的素质和当时的市场机遇密不可分。而且,技术转移过程并没有在技术离开研究所之后就结束了,研究所如何与企业在某个单项技术转移完成之后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既有利于促进研究所的基础研究工作,也有利于企业持续不断的改进创新能力。技术转移并不是一个静态的、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互动合作过程。 中生北控的参观结束后,管理学院柳卸林副院长组织全体学员进行了案例讨论和互动交流,学员们在交流讨论中对第一模块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回顾和梳理,从中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第一模块的培训虽然是学员们第一次见面,但大家都来自中科院系统内各研究院所,共同的价值理念让大家很快熟悉起来,课程的安排十分紧凑,授课讲师层次很高,学员们均表示获益匪浅,共同期待一下模块的培训。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1904 次阅读|1 个评论
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六期第一模块报道之四——美中技术转移法案解读
热度 1 hkhyper 2011-7-14 16:39
胡坤 按照联想学院实训班的课程设计,第一模块的培训一般会包括部分宏观政策的内容。实训班六期 2011 年第一模块的培训,这方面的内容邀请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教授就美国和中国的技术转移法案进行了解读。 柳卸林教授首先从《拜杜( Bayh-Dole )法案》的实施开始讲解美国的技术转移法律体系。 1980 年 12 月 12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拜杜法案》,该法案为大学经营知识产权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 该法案是在 美国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而又面临日本和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成胁的背景下出台的。 法案的宗旨在于激励大学、非盈利 性机构和中小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促进研发成果的商业化运用,进而使社会从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而带来的经济发展中受益。《拜杜法案》被誉为过去 50 年美国颁布的最具启发性的法案,该法案实施后,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各大学的知识产权工作,由此加快了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步伐,使得美国在全球竞争中能够继续维持其技术优势,促进了经济繁荣。柳卸林教授深入探讨了《拜杜法案》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立法、执法和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在立法成果上,继《拜杜法》之后,美国又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转让法律,如《小企业创新发展法》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转移法律体系。调查反映,在 1993 年到 1997 年间大学被授予的专利超过 8000 件。自 1980 年以来有 2200 多家新公司基于受让大学的技术而创立,仅 1997 年就有 330 多家。大学的技术转让活动形成每年约 300 亿美元的产值,提供了 25 万个工作岗位。目前市场上有 1000 多种新产品是基于大学的创新活动而产生的。从大学转让的新技术还有助于产生新的行业,提高公司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拜杜法案》之后,柳卸林教授还介绍和分析了美国 80 年代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技术转移相关法律和法规,这些政策与法律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和保障大学与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尽快向产业界转移转化,同时也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学合作,开展研发创新和提升技术能力,鼓励和奖励科研人员与机构从事面向产业界的研发,加快美国科研成果商业化的速度 , 提升美国企业,尤其是提升小企业的竞争力。现在一大批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就是在当时促进政策的支持下创办并发展起来的。 之后,柳卸林教授讲解了美国联邦政府实验室和美国大学技术转移的情况,例如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NTTC) 、美国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盟( FLC) 和国家技术信息服务部( NTIS )等等,介绍了这些机构的宗旨、服务对象、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而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则包括几种代表性的工作模式,柳卸林教授详细讲解了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技术授权办公室”模式( TechnologyLicensing Office, TLO ),分析了斯坦福大学通过该模式成功实现成果转化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最后,柳卸林教授向学员整理分析了中国的技术转移法律与政策。中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知识产权作为技术转移的核心,其概念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形成和培养起来。总体而言,中国促进技术转移的法律和政策还比较少,而且现有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描述还比较宏观,与国家其他相关部门的衔接还存在许多障碍,使得促进技术转移转化的许多措施难以执行和落实,技术转移工作的改善涉及国家科技体制、管理体制等许多基础性问题,如果这些基本问题没有解决,难以本质上改变技术转移效率不高的现状。值得肯定的是,中国一方面正在吸取世界成功经验,一方面也针对中国国情,因地制宜,制定了推进科技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规划和措施,希望这些举措在未来若干年时间里,发挥经济发展“发动机”的作用。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2467 次阅读|1 个评论
由Clifford代数引起的若干联想
热度 1 肖建华 2011-6-25 23:24
Clifford 代数的理论核心是在 1867 年建立的,但是,被物理学家忽视了。 直到 1975 年前(一百多年后)后,才有那么几个“民科”写了几篇论文。而到了本世纪,它才被许多激进派物理学家所认识。 这项工作与杂志: Application of Clifford Algebra 的创立是有关系的,目前,在物理学上的应用还是初级阶段。阻力还很大。一般地说,力学、物理学类期刊还是有排斥此类论文的倾向。 Clifford 代数的理论形式,到目前为止,有很多形式。就理性力学而言,关心的是它的三维空间形式在应力、应变概念上的应用。 而理论物理学家关心的是它在四维时空中的理论表达方式。 就三维而言, Clifford 代数的理论核心是:有 8 个基本量,他们是: 1 (一个长度单位)、三个基矢、三个面矢、和一个空间整体定向矢。 1 )如果只使用 1 (一个长度单位)和三个基矢,就是一般的矢量运算代数,这是广为人知的本科教科书经典。 2 )如果使用 1 (一个长度单位)、三个基矢、三个面矢、并规定三个基矢和三个面矢满足度规张量的互逆关系,就是 Riemann 几何,而纳入张量代数的范畴。 3 )放弃三个基矢和三个面矢的外积的数学关系,而是以物理上的真实性为考察重点,则会形成 Clifford 代数的理论核心:有 8 个基本量。 而前面的两个代数系统就成为它的子代数系统。 一般地说,由实数的简单代数升级到矢量运算代数还是比较容易的,这是 Hilbert 代数的拿手好戏。 又矢量运算代数升级到张量代数就要费劲了。 而由张量代数升级到 Clifford 代数就是难上加难了。 就我的观察而言, A )如果读者是:矢量代数级的水平,如果很聪明能干,就会“创新”出张量代数的某些内涵,但是,又形不成系统,因而,能解决好某些特殊问题,但是又无法获得普遍性。如果他没有意识到这点,而是努力奋斗,就走向了错误的路线。最后只能是失败。这种失败模式是最常见的。 B )如果读者是:张量代数级的水平,如果很聪明能干,就会迷失在花样百出的各种现代数学中,一会这好、一会那好,一山望着一山高。这是近 50 年来全球科学界的特点。对个人这往往是失败,但是,对整个科学进程,这是必经阶段。也正是这种努力使得 Clifford 代数被人们重视起来。 就科学史而言,我们会问:为何电磁场论选择矢量运算代数?相对论一开始就不选择 Clifford 代数而是选择张量代数? 事实上,这是伪论题。 选择那个代数体系取决于科学界的整体理论水平和当时的实践水平。 但是,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 由矢量运算代数水平直接升级到 Clifford 代数水平是不可能的。 在我国,张量代数还没有普及,因而 Clifford 代数水平的研究工作基本上是处于被排斥的地位。 事实上,真实情况比这还要糟糕,张量代数水平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就很少见到。 在大学的教学中,矢量代数级的线性代数课程普遍的是偷工减料。而在研究生的教学中,张量代数或抽象代数也是偷工减料。我们看不到新生力量的产出机制。 就宏观看,象 Application of Clifford Algebra 这样的期刊是不会在国内出现的。也就是说, 我们没有能力或机制在学界的一片反对和抵制中创立针对学科发展需求的期刊。 这篇博文的目的还有鼓动力学爱好者向国际前沿前进的用心。 由张量代数升级到 Clifford 代数就是目前的摆在理性力学界的主要任务了。 我在 2000 年就注意到,我国力学家陈先生建立的变形几何是对 Riemann 几何的升级,对变形力学,至少需要引用: 1 (一个长度单位)、三个基矢和三个面矢作为基本量。也就是说,必须放弃“三个基矢和三个面矢满足度规张量的互逆关系”。 为了掩盖在理论上的这个条件,只能放弃常规的 Riemann 几何,而修改它。陈先生的巧妙在于用 1 (一个长度单位)、三个基矢和三个转动矢来构造变形几何。 熟练了 Riemann 几何(张量代数)的数学家理所当然的反对。 而我则还是很不满足,又引入了一个类似于体积矢的量。也就是说,有了 8 个基本量。但是,第 8 个量是很勉勉强强的。那么,难道就没有一个现成的代数系统可以给我提供支持吗?出于寻求外援的目的,这十几年来我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数学理论上。 一步步的,直到最近几年。我才发现, Clifford 代数的理论核心就是我要找的外援。 也就是说,陈先生的理性力学的精确数学基本框架是 Clifford 代数下的张量代数。而不是 Riemann 几何意义上的张量代数(也不是 Lie 代数、辛几何)。 十多年前,陈先生对我说,我是先建立符合力学客观规律的数学表达方式,以后再去寻求其精确的数学理论。我这一找就是十年。 功夫不负苦心人。有了 Clifford 代数为线索,陈先生的理性力学将在今后的几年里再次升级。从而,应用于更广泛的理性力学论题。 完成这次升级就是我近期的工作重点了。估计要 2 年时间。与往常一样,论文将发表在 arXiv 上。 想学 Clifford 代数的学者,可在 arXiv 网上用: Clifford , algebra 作为目标词得到大概 200 篇文献。没有现代数学基础者不要盲目的进入,先得补课。一般地说,补 2 年很正常。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831 次阅读|2 个评论
实力不济还是命途多舛
myth033 2011-6-24 20:23
高中时我从《滕王阁序》一文中学到“命途多舛”这样一个词,觉得这个词耐人寻味,不自觉的竟记下来了。语文老师说作者王勃(好像)超级有才,但有生之年不被待见,他在挥洒行文之时还联想到同等遭遇的贾谊等,皆有能之人。于是明白了命途多舛的意思,就是用来形容这些本领很大却遭遇很杯具的人! 昨晚偶然看到中国男足国奥队的比赛,竟然是冲击伦敦奥运会的最后关键一战!在西亚40°的高温下,国奥以被罚下一人和一名后卫抽筋无法比赛的阵容客场领先对手阿曼。坦白说以前的国足从来不把阿曼这样球队放在眼里,可现在领先一球的国奥才在大比分上打平对手,欲出现需净胜2个球。看着比赛时也没多想国奥之前比赛怎么踢得,毕竟之前的比赛一点点也不知道。还有就是比赛场面上却没看出来中国队9人阵容对11人,反倒显得实力均衡,结果国奥队血性拼搏在加时赛的最后一分钟进了一个定位球!哇塞,真的是中国足球罕见的绝杀奇迹啊,结果被吹越位,狠狠的被裁判给黑掉了。 郁闷!就在国奥表示不满之际,阿曼队立即发球搞了个反击,中国后卫还是在最关键时刻让我见识了舍命堵枪眼的一幕,险些被绝杀! 之后的加时,主场的阿曼感受到了裁判的特殊照顾,面对9人阵容的中国,最终3:1完胜。 我所看到的悲壮的比赛片段叙述完毕! 解说员一直说中国队拼的好,我尽量保持着不被解说影响。自己看球,切实感觉到了国奥的面貌——犹如关进笼子的狮子,决不放弃撞击牢笼,向人展现自己的凶悍。而面对这样的黑哨,中国国奥队可惜可怜可敬!“命途多舛”四个字又浮现脑海···· 于是又想,从前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是不是过于局限性。我知道中国足球的实力逊色的很,但命途多舛这样的感觉却在比赛完结的那一刻异常强烈。仅仅是因为太过杯具?有人说完全是实力不济,不然怎么会落到自己主场输给对手,要在客场来拼命呢。正是因为实力确实没有更胜一筹,所以这样的形势下必然失败。 有些
3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开启桥的联想-是否炸掉南京长江大桥?
热度 5 rczeng 2011-6-13 20:38
可开启桥的联想-是否炸掉南京长江大桥?
2011年5月27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台湾首座开启式景观桥——鹏湾跨海大桥(见图1),27日通车启用。 据湖北日报消息 (记者孙滨、通讯员朱代炼)28日,大陆与台湾首次合作的桥梁工程——台湾大鹏开启桥正式通车,该桥梁由武桥重工集团承建。大鹏桥位于台湾大鹏湾风景区,跨越湾域出海口处连接台湾海峡,以风帆造型为设计意象。开启桥全长1400米,桥高17米,桥面仅需花费2分钟就可开启、关合75度仰角,在水上出现一条20米航道,供大型游艇和帆船进出大鹏湾。这说明我们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 5年前,我在德国见过两种开启式桥,都是便于供帆船或游船出入。其中一座为公路桥(见图2-4),平时行走汽车。当帆船通过时,便两边同时打开,高耸的帆船便可徐徐通过。另一座为人行木质拉桥(见图5-6),较为简单。 看到这种开启桥,当时就联想到“专家建议炸掉南京长江大桥疏通长江黄金水道”之争(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3日02:35 大洋网 )。特别是,重庆副市长黄奇帆与南京副市长蒋裕德的一番舌剑唇枪。黄奇帆曾在一公开场合要求拆除南京长江大桥,但在场的蒋裕德则以“大桥五十年都不会倒”作响应。(http://hi.baidu.com/leonhou/blog/item/1127a7de8c151c5fccbf1aa9.html)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南京长江大桥打开呢? 台湾首座开启式景观桥。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德国小镇Kappeln可开启公路桥 德国小镇Kappeln可开启公路桥 德国小镇Kappeln可开启公路桥 德国小镇Griefwald Holz-ZugBrueck(wood-drawbridge)木质拉桥 德国小镇Griefwald木质拉桥
个人分类: 随笔|8691 次阅读|7 个评论
老友采访镜先生:通向融会贯通之门
热度 2 liwei999 2011-6-2 18:16
老友采访镜先生:通向融会贯通之门
镜子纵横网络,以融会贯通见长,有老友借机采访镜先生,问: Quote 我一直认为“智力”不外乎是“记忆”+“联想”(或者说: 类比)。 你自己觉得你超常的“联想”的能力,是天生,还是来自于某个阶段的学习?如果是后者,是什么样的方式? 图书馆能增加知识的广度,但在知识点之间添加“联系”的能力, 是怎么锻炼出来的? 比如从“直翼飞机”联系到“直升飞机”;从“傅里叶变换”联想到“曲谱”;…… 这些知识 点,普通人也有,但很难建立这种“联系”。 不好说。更严谨地说,是自己无法界定。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02/2011 00:32:15 应该说是有过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并且认真地反省过。更为要紧的,是能看到一件事情 从“成功”转到“失败”,然后又从“失败”转到“成功”这样的波动。 也有来自于某个阶段学习的影响。一个人能自由地到图书馆的书库里看藏书,这也是个“机遇”吧。 一般的情况是在想看书的时候看不到(=没有)。等到有了,人们又没有功夫去看了。长辈人曰:牙口好的时候,想吃花生却没有。等到有花生了的时候,却没有牙了。 谈恋爱也是种“训练”。 作者: mirror (*) 日期: 06/02/2011 01:39:22 可以有各类吸引异性的“手段”。体育运动是一类,研究学问又是一类。立委的“自传”讲是属于后者。 过去的教养讲究学“外语”。在西方就是希腊和拉丁了。国人学外文只到英语本身,就有一个差距了。学“外语”的功用是重新认识自己的母语。是个“镜子”。因此,在学术界里,不主张很早就学习“外语”,除非是加学洋人们的“外语”,比如说希腊语或拉丁语。这些是洋人做学问的根本。 国人的近代缺少了“重新认识自己的母语”的过程。属于“偷工减料”了。很多术语都是从日语里“借过来”的,国人自己没有经历过翻译的痛苦。没有这样翻译的痛苦,学术的根基就不牢固。 能记住镜某对这几种事情特别的说法,NEO老兄也算是个“明白人”了。镜某也算是积了“阴德”了。一般飞机的“翅膀”在专业上叫“固定翼”,而直升飞机的“叶片”被叫做“旋转翼”。知道了这两个说法,距离镜某的说法就不远了。而说“螺旋桨”就不能到位了。能看到直升飞机的机翼就更好了。“固定翼”与“旋转翼”的对比转换到直线马达与旋转马达对比的思路自然也就出来了。当然要有积累。至少要知道直线马达这个东西。 “傅里叶变换”联想到“曲谱”的更深层里,还隐藏着两个事情:1)复数(不仅是实数和单数),2)耳和眼的直交性。写的时候有意这样作了,能否读出来就看各位的造化了。镜某有这样的一个奢望: 把一般人认为是难理解的事儿说平易了、把显浅的事儿讲深刻了、把严肃的事儿说愉快了、把轻浮的事儿说规矩了 。这也算是一类“折腾”吧。这种“折腾”与人谈恋爱的感觉也差不多。 对成本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经历,也是运气了。这也跟人恋爱的年龄和对象一样,有个合适的时期与合适的人选的问题。早了不好,晚了也不好;张三不好、李四也不好。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182 次阅读|1 个评论
对“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联想
tengyi1960 2011-5-26 16:19
对“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联想
做“理论”研究,还是做“应用”研究好呢? 前者显然需要别人的投入,后者往往“兑现”较快,且符合潮流。 但是有时会做了很久才发现,要推倒重来,这样浪费严重(当然也不环保),不要说多快好省目标,减少“少慢差费”就要费老鼻子的劲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当然很不划算。 理性基础探索解决 做什么?为什么? 的问题; 技术实现解决 怎么做?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说明: 任务是要做一个 “ PPT 制作技巧”的讲座。 但是选“理论基础探索”好,还是选“技术实现解决”好呢? 后者肯定是“受众”广泛,网络上用“PP使用(实用)技巧”一搜,课件、动画教程、文章等比比皆是。 显然,只要做个“链接”工具就可以了么。的确有很多的受众需要这些讲座。 但是,“平均信息量”太大了——单位个体的绝对价值肯定低——虽然解决实际问题(怎么做),但不干。 关键应该是要解决特定的受众要“干什么”和“为什么”的思想问题。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 我没有要贬低“应用”的意思,而是想做别人没有做过、或不能从网络渠道轻易获得的事情(尽管有的时候很难有人理解)。 如同 实践——思想——再实践——再思想 的反复和不断提升。 PPT 制作的关键问题: 如何将在商业上应用成功的集资、宣传、组织经验在PPT中的应用理论和实践,移植到科技领域或个人(学生)的信息素质提升的教育领域。这样,可以从较高的思想新起点起步—— 同时,促进“学习”——“交流”——“竞争”三者之间在PPT制作活动中的整合。 完成或试运行“IC LC”的主体功能。 从其价值上来看:可能会提升整体队伍的交流水准,并创造出“争论”的愿望。 我的题目叫: 心灵感应技巧 在PowerPoint中应用 初探(整体) 或 PPT制作的理性基础初探(part 1) 然而,没有人理解 为什么? 一定要是应用的层面?技术使用的? 不能够是别的? 现在还不成熟的,但可以通过学习、讨论、提高,竞争(发现),交流 循环而良性的呢? 这因该是对的,也是多数领导的发展愿望 。。。 前沿的很多不成熟,成熟的往往不是前沿的。—— 我还坚持下去么? 价值链划分 演示培训: 欧美以PPT演示培训为主流,多数企业和高校都有相关培训;韩国以专业PPT制作技巧培训为主流;前两个目前在国内还是空白, 大多数培训及教材以私人为主体,仍停留在介绍PPT软件使用技巧的水平。教材、课件、认证等是与之相关的另一个巨大市场。 全球使用PPT的人群保守估计在6亿以上,中国在1亿以上,如果10%有相关培训需求,单次服务价格以500元计算,国际PPT培训市 场总规模为300亿,国内为50亿元;以5年为一个周期,每年的国际市场为60亿元,国内市场为10亿元。 随着演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提升,培训还具有可重复性和升级性,市场规模也将成倍放大。
个人分类: 生活体验|2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想突发而来:变化的困惑
热度 9 卫军英 2011-5-25 12:06
经济发展总是被看作社会前进的原动力,物质财富在不断增加,然而人们却并没有因此更加快乐。本以为经济的增长可以带给大家一个更加公平、更有秩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都能够过上富有、安宁、舒适的生活。但是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理想生活情景却一直没有出现。这个世界在给人带来挑战和压力的同时,也在向人们展示一个确切的假设:变化是市场化的必然。而市场化又仿佛一个美丽的承诺:成功来自于对变化的适应。现在想想,似乎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经济进步的前提之上的,经济进步已经证明是一个美丽的海市蜃楼。然而却没有人能够改变这种既定的认识,人们依旧一如既往的追逐着。 “ 我们生活在一个令人困惑的时代。这是因为我们过去的 生 活中许多事物所具备的结构都已经逐渐消失。我们所赖以生 存 的制度,尤其是工作组织,已经不再象原来那么安稳和确 定。…… 在这个充满矛盾、变化迅速的时代,几乎没有任何事 情是很确定的。未来不再是过去的延伸。过去陪伴你的一切可 能无法继续陪你走向未来。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你不了解自己 的过去,那你将很难知道该如何往前走。” 上面这段话是杰出的英国企业哲学家查理斯.甘地说的。他先后从牛津和MIT获得学位,曾在壳牌石油担任分析师,并做过大学教授,如今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以提出工作和组织的变化本质而闻名于世。读这段话不禁让人联想起了英国的另一位著名学者的断言——哲 学家罗素 , 一生追求着确定性,然而在他的晚年却不得不承认确定性的获得只是一种渺茫的希望,因而在其最后一本书的最后一个哲学论断中,作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全部人类知识都是不确定的、不精确的和不全面的。 ” ( 《人类的知识》 ) 这或许可以启发我们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研究观念加以反思。还有一位著名的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也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他说理性的人会适应环境,而非理性的人则想办法让环境来适应自己。所以所有的成就(有时候可能是灾难),几乎都是那些竭尽全力改变世界的非理性的人所取得的。 有意思,这似乎是在告诫人们不能期望别人带给你安逸的环境和美好的未来,必须自己决定自己想要的生活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同时也是在对我们的很多模式和法则提出质疑。也许我们曾经以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封闭式问题,每件事情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没有明白只是因为目前还没有找到答案而已,如今开始明白人生似乎总是充满许多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是你还是需要找到解决的办法。想到我们的教育,整个教育体系似乎都有一种陷入僵化的可能,在我们自己也没有找到确切答案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告诉我们的学生,依赖所传授的知识就能够获得成功吗?
个人分类: 社会人生|4596 次阅读|15 个评论
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六期第一模块报道之一——解读创新2020
热度 1 hkhyper 2011-5-24 20:56
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六期第一模块报道之一——解读创新2020 原文链接: http://www.mscas.ac.cn/news/channel/intro4068.shtml 胡 坤 (根据潘教峰副秘书长报告和网上相关报道整理) 2010年3月31日,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规划,会议决定继续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着力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创新2020”总体目标是:经过10年努力,有效解决一批事关中国现代化全局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在一些重要领域进入世界前列,培养凝聚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队伍,形成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基地,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服务全局、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一流研究机构。为使学员深入了解中科院未来发展战略规划,理解实施“创新2020”的背景和布局,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六期邀请了中科院副秘书长潘教峰为学员做了题为《“创新2020”规划及组织实施》的专题报告。 中科院副秘书长潘教峰做报告 潘教峰副秘书长首先回顾了“创新2020”的形成过程。自1998年中科院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中科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新路子,有力带动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为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大趋势,开启知识创新工程的新阶段,中科院2007年开展了面向2050年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战略研究报告及18个重要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300多位高水平专家经过一年多研究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的前夜,在今后的10年至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这项研究中,中科院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来构建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的构想,制订了能源、人口健康、生态与环境、空间、先进材料、国家与公共安全等18个重要领域的科技发展路线,并凝练了新型核能系统、海洋能力拓展计划、人造生命和合成生物学等22个战略性科技问题。《知识创新工程2020——科技创新跨越方案》就是在此基础上制订形成的,并于2010年3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随后,潘教峰副秘书长详细介绍了“创新2020”的关键举措。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科院将构建可持续能源与资源、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普惠泛在的信息网络、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普惠健康保障、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国家与公共安全等八大体系,按三个层次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活动,包括24个战略性科技问题、78个创新跨越重要方向和46个前沿领域先导研究。 关于“创新2020”的组织实施,潘教峰副秘书长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的总体思路:一是牢牢把握“创新2020”发展目标,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有机结合,将“创新2020”规划转化为可操作、可实现、可检查的各阶段目标任务;二是致力“三个着力突破”,即着力突破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前沿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战略高技术问题;三是重点抓好“五个加强”,即加强科学原创和前沿交叉布局,加强以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创新突破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和转移转化体系建设,加强战略研究和科学思想库建设,加强素质一流、结构合理、协力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四是深化改革。 “创新2020”的组织实施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2011年底前为试点启动阶段,目标是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建设三类中心(基础前沿科学中心、战略高技术研发中心和重大公益性科技综合研究中心),建设“3+5”区域创新集群(3——北京创新与转移转化集群;上海创新与转移转化集群;广东华南科技创新高地;5——东北先进材料及绿色智能制造创新集群;黄淮海绿色现代农业创新集群;西北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创新集群;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及产业升级创新集群;西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创新集群),择优支持研究所启动实施“创新2020”等重要举措取得突破进展;2012年至2015年为重点跨越阶段,目标是在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必争领域实现重点跨越;2016年至2020年为整体跨越阶段,其目标是实现中科院科技创新整体跨越,创新能力实现质的跃升,总体实现”创新2020”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图景。 关于此次“创新2020”提出组织实施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潘教峰副秘书长介绍,这是在“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瞄准事关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的。目前已正式立项的有未来先进核裂变能、空间科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这些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由国内众多专家参与,通过“顶层设计,精心组织,成熟一项启动一项”,准备投资数十亿元,发挥集群优势,获得重大创新突破,着力解决国家全局和长远重大科技问题。 为了保障“创新2020”的实施,中科院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放兴院,加快实现“九个转变”,这“九个转变”是:一是从习惯于分散的自由研究,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定向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核心高技术创新和重大系统集成、重大公益性科技创新,面向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为主的创新活动转变;二是从以论文、奖励的数量质量评价为主,向以创新实际贡献、创新发展态势、创新质量水平评价为主跨越,向更加关注实际贡献并经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和评价转变;三是从注重科技创新,向同事重视知识、成果、人才转移、转化、工程化、产业化转变;四是从注重个别优秀人才培养引进,向按照需求和发展布局,择优培养引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设一流创新队伍转变;五是从传统的PI(课题组长)为基本创新单元,向适应自由探索科学原创、定向基础研究、大科学研究、高技术前沿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系统集成、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长期系统数据监测、积累与分析、转移转化等更加多样、有效的创新组织形式转变;六是从以学科为基础的研究所法人组织单元,向以研究所和以面向重大创新战略目标为牵引,建设创新基地或交叉综合科技中心构成的矩阵网格式组织管理体制转变;七是历史形成的我院地域分布格局,向与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区域发展需要和资源、生态、环境特点更相适应、更相协调的创新布局转变;八是从主要依靠国家投入为主,向依托改革创新优势,发展以国家稳定投入为主,有效吸纳地方、企业、社会和全球多元资源集聚的新格局转变;九是从注重科技创新,出一流成果,向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和管理创新,实现“一流成果、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人才”转变。实现了“九个转变”,实现“创新2020”的目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九个转变”中最核心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个转变解决了,其他转变就会迎刃而解。 在总体目标框架下,中科院“创新2020”具体目标还包括:1、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实现创新跨越。在空间、信息、能源、资源、农业、海洋、人口健康、生态与环境、先进材料与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解决一批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问题。2、学科基础进一步优化提升。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生命科学等主流学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前瞻布局一批前沿、交叉、新兴方向,培育形成一批对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的新的学科生长点。3、研究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1/3左右的研究所率先跨越发展,成为国际同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和重要影响的研究机构,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更加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4、优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至2020年拥有2000余名科技尖子人才和领军人物、3000余名科技带头人,拥有结构合理、动态优化的高水平创新团队。5、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至2020年,形成覆盖全国、特色鲜明的院地合作体系,有效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6、服务国家宏观决策更加有力。不断提出有重要影响的科学思想和有重要价值的咨询建议,不断提供系统翔实的科学数据。7、国际科技合作更加活跃。成为中国科技界在国际上的重要代表,在全球科技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区域科技合作中发挥核心或引领作用,在国际科技组织中发挥重要影响。 到2020年,中国科学院将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必争领域实现创新跨越;培育形成一批对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的前沿交叉新兴学科生长点,在若干前沿交叉新兴方向与领域发挥先导作用;一批研究所率先实现跨越发展,成为国际同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一流研究机构;凝聚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拥有结构合理、动态优化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形成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的科技产业化领衔人才群体,向社会输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大幅提升对国家宏观决策的科技支持能力。总体实现“创新跨越、布局合理、四个一流、和谐有序、开放合作、持续发展”目标,将中国科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可依靠的“三个基地”和科学思想库,成为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中国科学院,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有效发挥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支撑科学发展、服务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一流国家研究机构。 学员们听取了潘教峰副秘书长的报告,深入了解了“创新2020”的战略布局和重要举措,“创新2020”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目标和改革举措,将触及现行管理体制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既是中科院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又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具有探索和示范意义。关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科院提出“至2020年,形成覆盖全国、特色鲜明的院地合作体系,有效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基地”。这一战略定位给予了在座学员极大信心,中科院要推动从研究/开发的PI制到“大团队+公司”新模式的转变、从学科基础争项目到重大任务立项目的转变、从看重指标/编制/职称等到绩效激励新机制的转变,其核心是实现从“创新”到“创业”的转变,这无疑将会极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中科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发挥中科院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火车头”的引领作用。(文/胡坤)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2371 次阅读|1 个评论
谁干的?!!
热度 10 zhangyuxiu 2011-5-15 18:43
谁干的?!!
清晨起来习惯性地踱到花园查看那些果树和花草,在一层薄雾笼罩中,眼角余光一扫:发现一只青蛙赫然挂在柠檬树树枝上,已成标本状,不觉大吃一惊。难道是青蛙年龄太小、少不更事自己跳到柠檬树上被柠檬树的刺扎死了?下午没事上网查了下,得知一般的青蛙是不会上树的,除非树蛙,但显然这主儿不是树蛙是青蛙,心里十分纳闷。不觉联想到去年夏天,有一天清晨起来时,花园莲雾树下一截黑白相间的小蛇的身体,先生说肯定是小区那群野猫干的,猫位于食物链最高端,猫是可以斗过蛇的。难道又是猫干的吗?这猫神马意思?把青蛙叼到树上却不吃,想换口味吃青蛙干儿吗?百思不解。把疑惑告诉了先生。先生说:肯定是伯劳鸟干的,如果是猫,立马儿就吃了不会还让青蛙在那儿挂着,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 上网查了下,网上介绍 伯劳鸟类性情凶猛,有 “ 雀中猛禽 ” 之称。常立于高处俯视,伺机而动,捕捉昆虫、蛙、蜥蜴、小鸟和鼠类等,有把尸体插在棘刺上撕食的习性,有时不全吃掉,用这种方式储存食物。因此英文中也称其为 “butcher birds” 。 伯劳鸟大都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常栖于树顶,到地面捕食,捕取后复返回树枝;常将猎获物挂在带刺的树上,在树刺的帮助下,将其杀死,撕碎而食之,故有人称其为屠夫鸟。 我们小区容积率很低,只有0.5,水域面积和绿化面积却很大,因此不仅有蛇而且有很多青蛙,天天都是听取蛙声一片,因此,伯劳鸟也很多,甚至连大央鸡都有。去年台风季时,小区曾掉下一窝嗷嗷待哺的伯劳鸟,我们收养了,将鸟窝挂在花园莲雾树上,每天捉蚂蚱给它们吃。那些小伯劳从小就很凶猛,给它们喂吃的时,它们张着大嘴狼吞虎咽的。喂了五、六天,眼看就能飞了,也是在清晨,我看到鸟窝掉在地上,一些带血的鸟绒毛散落在树下,两只黑色的野猫站在花园河里的石头上意犹未尽地望着我们。我心疼地想: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看了资料心里豁然开朗,原来青蛙是被伯劳鸟叼上树的,它用这种方式储存食物,闲来再慢慢受用。想当初,猫吃了一窝小伯劳,现如今,伯劳又把小青蛙拖上树,动物世界充满了神秘和不可测。只可惜这只年幼的青蛙,还没开始美好年华就像 耶稣一样被钉在了十字架上。 一截小蛇的身体及青蛙被钉在柠檬树上的景象,让人不免想到:白天美丽的花园,夜晚可能什么事都会发生:如厮杀、争抢、搏斗,弱肉强食。夜色掩盖下,多少丑陋的事情和惊心动魄的事情都可能趁着夜幕的掩护,掀开帏幕。 所以人们惧怕黑暗向往光明。 1、这就是有屠夫鸟之称的伯劳鸟。别看它长得漂亮、秀气,它可是有“雀中猛禽”之称啊。
3813 次阅读|26 个评论
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
热度 11 yangyanli45 2011-5-15 15:46
在电脑前坐了一天了,空虚,烦躁。 这感觉就像小时候周末在家里,不停的更换着电视机的频道,不知道看什么,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可是还是不停的换着台。什么都不想做,真的什么都不想做。想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看书学习,可是一看时间,已经下午3点多了,下午的美好时光一下就过了一半了,因此更加什么都不想做了。之前想过要做的事情,现在什么都不想做了。不想这样的空虚下去,却又什么都不愿意去做。焦躁,烦躁,还有沮丧,联想到现在的体重,以及课题的进展,只让现在的心情更加的糟糕,却又什么都不想做,想着不如破罐破摔的好,可是又不甘心。 为什么总是要这么纠结呢?想到以后还要经历好多麻烦的事情,想到自己身边的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优秀,想到为什么老师偏心,既然表扬我却为什么要放养我?越(ˇˍˇ) 想~就越觉得在这个星球上生活好难,让人觉得害怕。不知道怎么改变,不知道当初的自己是怎么经历过来的,不知道自己以后要怎么办?连继续下去生活的勇气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就算别人故意打击自己,就算没有人鼓励自己,就算得不到想要的安慰,所以才要自己变的坚强,所以才要自己鼓励自己;就算性格上有缺点,至少明白了以后可以自己提醒自己想的更开一些。其实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只是很多时候放任了自己。明白该做的就去做吧,别人在做什么与我无关,我不应该去模仿,而是听自己的心声。 总是担心未来的事情,所以做什么都太谨慎却又无法考虑周全。根本就没有什么完美,怎样生活都是活,没有了心中预期的图像才能随遇而安,去发现每一个惊喜,而不是非要找到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因为这样的事情可遇而不可求,甚至不可遇,我应该勇敢些,坦诚些,简单些!
个人分类: 小青年的生活点滴|5521 次阅读|17 个评论
拆字的联想
yangyongtian 2011-5-14 11:00
醉字乃酉卒, 属鸡小兵喽。 自谦有点过, 报晓与人谋。 胸怀大志向, 一醉不思愁。 才女赛清照, 月琴上西楼。
个人分类: 友谊|1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过元胞自动机理论的介绍的第一感联想
Babituo 2011-5-9 16:08
1.对三旋自组织过程可以用适合元胞自动机模型来研究。 2.元胞自动机模型很可能应用立体逻辑。 3.在计算机上不难实现。 4.在我的基因软件架构的具体实现中,很可能能用到元胞自动机。 5.元胞空间可以是抽象的逻辑空间,不一定必须是物理空间; 6.元胞的邻居也不一定是空间距离关系定义的邻居,而可以是具有“逻辑邻接”关系的定义的“邻居”; 7.元胞的行为只要做到接口行为一致即可,可以利用接口技术进行分层的抽象,实现整体更多样更复杂的变化。
个人分类: 基因软件开放实验室|2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件小事的联想:中国人在科学创新上,并不比外国人差
热度 5 dygnuist 2011-5-1 12:03
早在 2007 年的一天,当我阅读一篇文献时,突然发现:我们并不比外国人差!问题在于,国内科学界的习惯势力及有关制度上的缺失,源自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的缺陷。众所周知,在气候科学研究中,极端气候及其变化问题,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热点。然而,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我们在国内就已率先提出了这一领域的一个重要论题:极值分布和随机模拟问题。尽管当时尚未意识到该问题应当与全球气候变化相联系,但是,毕竟我们已经在客观上做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见 1989 年,南京气象学院学报,第 12 卷第 2 期)。而国外只是到了上世纪末才有人做了类似的工作。由此可见,并非外国人想到的,我们中国人就想不到?中国人的学术见解,并不比外国人差!但是,为什么国内没有人率先提出“极端气候”的一系列研究思想和成果呢?而到本世纪初,当时我们申请该领域的自然基金项目却每每遭拒,理由自不必说,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语,时至今日,在这一领域居然还有瓢窃现象。这里,我无意于对一些学术界的不正之风妄加评论,只是想说明一点,中国人对于国际科学界各领域的热点问题,并非反映迟钝,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讲,老祖宗所遗留下来的古风文化,对于现代中国的科学发展确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安于现状,不求甚解;崇洋媚外,内严外宽;听信权威,扼杀新创;以偏盖全,堵塞言路,等等。中国历来崇拜儒家思想,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思想就是中庸之道。这实际上在多方面都对中国学者的思维方式有相当大的影响。这里令人不得不反思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准科学发展的前沿?如何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一孔之见”的创新见解?如何支持那些看似一般,其实很有前途的“创新思维”?我以为,这里有一个对于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思想的改造或改革的问题。就拿“听信权威,扼杀新创”的普遍社会现象来说,人们往往习惯于听信权威专家人士(或官员)们的话语,而不去思考对问题本身的说词是否为真?于是,在社会大环境被“腐败之尘”污染的条件下,有些所谓专家受利益驱动,就昧着良心说假话而行为不端。在学术上自然不可能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多的是,由于整个社会心态处于“功利主义”色彩的笼照之下,放大了专家们原有的“名利欲望”。在学术上不是真正“民主”了,而是真正“专制”了。这样的态势必然堵塞科学见解的“言路”。这里不仅使我想起有一篇小作的投稿遭遇:仅只是一种与国际学术观点稍有不同的见解,审稿人居然用所谓“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为理由给予退稿处理。这使我不由得想起当初“两个凡是”思想,确实阻碍了“改革开放”思想的出台。同样,如果在科学上也用“凡是”思想来阻止一些创新思想,甚至是“标新立异”之说,那真是科学的悲哀! 说到底,作为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应不以别人的喜好为依据,而应以对科学之发展是否有贡献和对人类是否有益为依据,将看准的事业或研究目标进行到底,要有“科学探索”的风险精神,才能到达“真理”的彼岸。
个人分类: 科学散文|2544 次阅读|4 个评论
基於中文輸入法的英文打字,超好用!
热度 2 LEOLAND 2011-4-22 13:03
曲津華 做科研工作, 免不了要輸入世界最通用的英文。都說 26 個字母可以組成變幻無窮的詞句,卻也給地球人帶來了一個拼寫對錯與否的長期性煩惱——對以字母語文為母語的人士如此,對以其為外語的人士更是如此。 這方面,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的中國語文,竟然意外地獲得了空前的優勢。 如此說,全拜計算機所賜。謂予不信,請看: ——前計算機時代,中文對地球另外兩百個國家 / 地區的人,如天書般難識難用; ——計算機時代,中文輸入可以誇張到每分鐘 500-600 字,平均每秒達十個字,遠遠超過那些字母文字,也遠遠超過人的講話速度。足夠大的輸入速率冗餘,為解決同步記錄漢語發言,提供了完美的方案(前提是“聽懂”了漢語); ——后計算機時代,漢語將以清晰、簡短的獨特語音優勢而完美實現全語音輸入,遠遠地淩駕於大多數音節繁複的國際常用語言之上。 正處於計算機時代的我等,正享受著中文輸入法的恩惠;流行多年的聯想式輸入,讓國人的中文打字變成了一種超級普惠,一種極其平常的行為,也成全了全球最大的網絡文字聊天體系的奇景。中文打字是如此平常,以至於讓數以億計的中國人都“擱筆”有年,寫字功能急劇退化。 與主題相關的是,我們的中文輸入法,竟也超越了中文,為“世人”提供了輸入英文等字母文字的極大便利。 以筆者所用的 SOUGOU 輸入法為例,輸入英文時,用其英文輸入模式并無任何新意,一個個字母地輸入就是;但採用中文輸入模式,就迎來了精彩——其中的英文單詞是聯想的——可以自動補上英文單詞的後半截;如果某個單詞缺如且常用,用家可以自己輸入齊全,則系統會自動記錄於案,下次自動迎合出後半截! 嗚呼, so far , so good ! 當然,老外也肯定會發明有帶聯想功能的英文輸入法,但一定沒有中文模式,一定不適合中國人。還是咱國人的東東,最理解國人的需要,最體貼國人。 對輸入的英文,常用的微軟 OFFICE WORD 介面中有個自動提示拼寫錯誤的默認功能,卻是在“事後”階段,沒有把問題解決在過程之中;人們最常用的郵件撰寫,其介面提供的拼寫檢查也是同樣的事後糾錯,都不如咱中文輸入法提供的聯想式英文輸入來得便利、及時和高效。 總之,讓我們多多使用中文輸入法來輸入英文吧,超級好用(這時 , 要把輸入法的“全角”狀態改為“半角”,則標點符號就配套了)。 2011-04-22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3707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选题要善于联想
热度 7 孙学军 2011-4-19 12:30
科学选题要善于联想
最近在苦于选题,虽然有几个候选的题目,但老板强调一定要做真机制,不要做假机制,主要考虑怎么样才能做真机制,因此一直没有确定好研究内容。我的理解是真机制是能说明问题的,假机制是说明现象的(关于这个问题,等找时间在探讨)。最近阅读文献的时候,看到一个信息,是关于 IL-1beta 阻断剂在中风中应用的研究,使我回想起过去曾经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在阅读 Ceulemans et al.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2010, 7:74 的一篇关于炎症与中风的综述中,看到关于 IL-1beta 的如下信息。 IL-1 beta 在持续性或一过性脑缺血后呈现双相释放的规律(许多炎症因子都这样),首先是在开始 1 小时,然后是在 6-24 小时形成两个释放高峰。在第一个释放高峰,激活的小胶质细胞是主要的释放来源,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和内皮细胞也有一定贡献。晚期释放高峰主要来自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外周炎症细胞。首先,作为内源性 pyrogen (致热原), IL-1 beta 可 导致神经元死亡。在 中枢神经系统, IL-1 beta 可促进自身和其他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其次, IL-1 beta 是造成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和增殖的原因。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可造成许多神经毒性物质基因表达上调,产生恶性循环。再次, IL-1 beta 可刺激钙离子内流,使神经细胞对缺血敏感性增加。最后,可诱导水肿和白细胞在内皮细胞上的黏附。 不过,除上述神经毒性效应以外, IL-1 beta 也可发挥神经保护效应。 IL-1 beta 能促进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神经保护因子。而且 IL-1 beta 升高可使 IL-1 beta 的内源性拮抗剂 IL-1ra 增加。这也提示,组织保持 IL-1 beta 与 IL-1ra 的平衡非常重要。在永久性和一过性脑缺血模型上,给予 IL-1ra 能显著降低脑组织损伤。即使在缺血后 3 小时给药,也可以使皮层缺血体积减少 60% 。最近在重组人 Il-1ra 的二期临床试验中,证明该药物安全而且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后来针对该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是否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研究。结果表明, Il-1ra 可以进入脑脊液。该药物很有希望成为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看到这里,很是感慨, 10 年前人们开始对炎症与中风的关系系统研究,当时我了解比较多的是通过免疫抑制剂例如 FK506 。记得当时很希望找一些能抑制炎症反应的一些手段和途径作为研究思路。 现在看到这个报道才突然觉得,这个思路真的比较好。 在这以前,关于 Il-1ra 我也早就熟悉,可是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个思路? 于是想想有没有其他可以借鉴的类似思路,突然想到 09 年有一篇 关于脓毒症的报道,是 说细胞外组蛋白是一种炎症诱导物质。组蛋白本来是细胞核的成分,很少有机会漏到细胞外,但在缺血和组织损伤的条件下,细胞坏死就会释放组蛋白,组蛋白一旦释放到细胞外,就会变成一种异物蛋白类似的东西。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这个文章发表在《 Nature Med 》上,当时读的时候就觉得很有意思。如果这个思路没有问题的话,任何组织损伤都可以释放组蛋白,释放的组蛋白都可以是重要的炎症诱导物质。而且当时的研究证明活性蛋白 C 能有效阻断组蛋白的毒性效应。活性蛋白 C 是一种抗凝血蛋白,也具有抗细胞损伤和抗凋亡作用,曾经证明具有神经保护效应。 从这个角度看,活性蛋白 C 有可能可通过阻断组蛋白发挥作用的。证明这个思路,也是一个不错的研究。 Figure 1 Schematic overview of the neuroinflammatory response after ischemic stroke. Microglia become activated after ischemia (grey area) and release pro- and anti-inflammatory mediators. Astrocytes are activated as well and will neglect the maintenance of the neurons, which are most vulnerable to ischemia, and produce neurotoxic and neurotrophic factors. In the ischemic core, neurons die due to necrosis and release necrotic debris into the ischemic tissue, thereby stimulating further activation of glial cells. Astrocytes, together with the attachment of astrocyte endfeet to endothelium and connection with neurons define the neurovascular unit. Neutrophils roll onto the endothelial surface (which is primed by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blue and purple)) until they have slowed down to such a degree that they stick to the endothelium. After binding of selectins to sialyl-Lewisx and CAMs to integrins, the neutrophils undergo conformational changes and flatten.Subsequently, the neutrophils crawl on the endothelium to find an intercellular junction between the endothelial cells for extravasation to the abluminal side and transmigration to the ischemic tissu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emokines (red and yellow). Adapted from.
个人分类: 科研思路分享|92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课题胡乱挂名和同时承担多个项目的后果是学术腐败或学术不端
whitesun 2011-4-4 00:38
引:近日看到一些报道,联想到自己已有的一些经历,想写点自己的看法,于是有了这篇博文。 国内申请项目都有课题组之说,然而实际中大家都知道,除了项目负责人必须对“上级”有所交代外,其他人都可以没有,当然也可以是项目组之外的其他人对该项目有所交代。说的简单点就是,申请项目是拉上很多人希望批下来,而批下来了,自己让研究生什么的干干对付,钱自己支配,项目组其他人其实就是挂个名而已。这样的结果是,很多评选奖励、职称、上硕博导师等时,有前几名顶用的说法,事实很多没干活的人具备了资格,而很多干了活的也能干的反而没资格了。 另外一件更为严重的事,那就是同一个人同一时间负责多个项目更容易引起各类学术腐败和不端,我建议科技部之类的,为每位参与科研的人员设置唯一的科研经费帐号,监管研究经费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了解科研经费的走向,不能像现在一样科研经费可以乱花,也可以某些人多的不知道如何花,而某些人少的少的凭工资发论文搞科研。
个人分类: 科研实践|56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有向三角形分布的联想
热度 1 qiancoo 2011-4-2 16:40
为了完成目前手上的任务,我要了几篇与工作有关的文献。看过文献后我大致得到一些信息,也有一些联想,但仅限于联想,只是一些想当然的东西。 发现几篇文献在一开始列举了复杂网络的特征(较早的一篇文献),或是列举了一些实证网络所发现的现象,然后提出模体的形式。模体其实是网络中的一个子图,在发现和揭示网络特征过程中使用的一个工具,这样就表示在不同的网络中模体会有不同的形式。 什么是模体?我得到一个定义:在网络中,一些子图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同一网络的完全随机化形式中这些子图所占的比例,这样的子图就成为模体(motif/network motif)。由这句话可以推得几个结论: (1)模体其实是节点间的一个组合。 (2)这一组合有不同的形式,否则这个比例就无从解释了。 (3)同一网络,具有一定功能(或特点,即不随机化)时,会有一个组合出现的次数多些,那么这个组合就是这个网络的”代表模体“了。 文献还没有看完,理解到最多的是,在不同的网络中有着相同形式的模体,相同的模体也会出现在不同的网络中,并且不同的模体其分布也是有差别的。 那么能否根据模体的分布特征来确定网络呢? 本来我想写网络的“特征模体”。但我说的不算。 复杂网络有着共性,同样对于不同的网络也有个性,模体能否是一个个性特征呢? 有向网络,直观的表示就是一个带箭头的边来表示节点间的关系。大多时候,我看到箭头,我很快想到的是信息的传播。但在不同的网络还是有着不同内容的传播的,当然有着不同的含义。 人际网络,信息网络,生物网络,神经网络,食物链,WWW…… 还有很多的网络 如果将现在的这个模型用于“推荐系统”,会有怎样的效果?这个模型的建立是在一个单独由标签构成的标签网络,还是一个由users-tags-resource构成的system中。
5136 次阅读|2 个评论
惊愕
suntao 2011-3-11 21:01
今天听Y姐说,他们那里有个别科室以高奖励激励SCI,5.0以上的20万人民币,只要你敢打包票先给你前期垫付10万,真是财大气粗啊。羡慕同时也有些惊愕,让我联想起来前一些年流行的招商引资。这股浪潮看来没有人可以逆转了,只能寻找一个恰当姿态随波浊流。
2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烧肉与科研
热度 9 Shifq 2011-3-8 19:55
题记:照例跟往常坐在电脑前学习娱乐,不知Z师兄从哪里弄了这么一张图片,立刻让我联想翩翩,忍不住不由得有好多歪门邪道的话要说!不妥之处还请看到的人见谅。没做过饭的我想发表个《关于做饭与“科研”的异同分析》。 关于做饭与“科研”的分析 科研与做饭是两种不同的职业,高档酒店的厨师与大街小巷的小饭馆师傅们地位有着天壤之别;浪迹于科学前沿的大师与个别小牛牛们的地位亦非同日而语。一个图片消息让我茅塞顿开,就如图片,以做红烧肉做为例。且看我慢慢道来: 1、交给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科研的最低级形式,抄与不抄不说,你得学会论文的基本格式。本科生做红烧肉,说:把肉放锅里加些东西煮!大概就这么回事,跟写本科论文还真差不多,他们没有深厚的研究背景,也许不懂为什么要做这个“红烧肉”,不懂得怎么做才能勾起食客的食欲。他们只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肉弄熟了,味道如何,不知道。我们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区别于动物的习性,这盘红烧肉熟了,吃不坏人!经过一番折腾(实验、推导阿),他像那么回事,也还能吃! 当然有的本科论文已经远远超越这个水平了,个别。那就是他已经步入了研究生阶段。 2、研究生阶段是做研究的正式开始,阅读大量的文献,知道我为什么做,怎么做才能好吃……于是乎大家为了将自己的红烧肉做香,做的“香招云外客,味引洞中仙”。他们对本科生说你那么粗糙的做红烧肉是没人吃的,是没品味的,顶多给农民工充饥!上不了大雅之堂!硕士研究生们开始捉摸怎么做,猪肉放多少,油盐酱醋……怎么配比等等。为了保证绝对美味,他们不断地实验、尝试,测算每次时间、火候……于是一盘色泽鲜艳的红烧肉便在无数的日日夜夜中做好了,请君品尝,不过这时也就是三五十块钱的水平。应付一般食客打牙祭,足矣! 可是世上人有三六九等,大款们官员们从来都是“山珍海味”,还要求“绿色环保”……那一顿饭吃了多少无所谓,消费的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荣耀和地位!厨师们不得不捉摸满足他们的红烧肉!博士应用而生! 3、博士阶段可谓是科研上有一定高度的人了,他们深入研究了自己做这个红烧肉的目的,做的意义,做的背景。营养专家说了“饲料猪不好吃,农村绿色食品猪肉好吃”!他们开始研究怎么养好一头猪!因为那些变态的硕士研究生们把调味品玩的滚瓜烂熟,把火候掌握的轻车熟路,闭着眼睛颠大勺,一丁点都不撒丢!苍天啊!就这都不能满足款爷的口味!看来思路确实得转换了!——养猪!养绿色的、环保的、低脂高蛋白的猪!于是博士们换了材料,换了思路,用自己的环保、绿色猪肉加上硕士们开发的各种操作手段,一盘既环保、又健康、而且色泽鲜艳,让人“口若悬河”、馋涎欲滴! 至此也许完成了所有的任务,毕业后有的博士开始继续深造!他们要突破自己,把养猪的饲料、环境、气候、猪的性格、大小、尺寸……统统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可想而知这是多么浩大的工作量阿!非常人所为。可是偏偏有人这么搞出了一些,那市场价高的无法估量,吃一盘也许耗掉了公务员几个月收入!什么肉啊?这么诱人的事情我也要干! 于是无数的博士们毕业不是继续做红烧肉,而是投入大量精力去养猪,观测环境气候、猪性格……地地道道农村小老太太,把猪作为自己的干儿子贴心呵护、细心抚慰…… 寒窗苦读这么多年,此时却要这么耗下去看猪怎么长、怎么吃,问题是还不能保证年底这猪肉就好吃啊!万一不好吃,成本搭进去了,收入没有! 那我老婆孩子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啊!有人开始撑不住气了,凭着自己这么高深的学历和文化水平开始了造假! 他们慢慢品味了下那些成功的养猪能手的猪肉,捉摸其味道,利用高科技配了大量的“化学香料”,那可是五颜六色,香飘千里……拿这些东西做那个红烧肉,死猪肉也很香嘛!节省了大量的养猪劳动环节,做好了如此美妙的红烧肉,那可是世界首创阿!这里演讲、那里报告……风光无限好! 偏有好事着,特别想自己也作出那样的,拼命养猪就是养不出那样的,参数都一致,环境也一样!我哪里错了阿?????? 量变就是质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伪厨师们最终被从高贵的厨师殿堂拉下来了!吊销执照是小,不走运的还有被判刑的!但是在有个国家,这些厨师们找个饭馆子继续红烧肉! 胡咧咧完了,让鸡蛋烂菜叶子来的猛烈些吧!
7097 次阅读|19 个评论
联想本装系统stop:0X000007B错误
热度 15 caojia07 2011-3-7 21:04
新买了thinkpad的本本,用光驱装xp时却出现了蓝屏,并提示: A problem has been detected and windows has been shut down to prevent damage to your computer. If this id the first time you've seen this stop error screen,restart your computer. If thid screen appeas again,follow thiese steps: check for viruses on your computer. Remove any newly installed hard drives or hard drive controllers. check your hard drive to make sure it is properly configured and terminated.Run CHKDSK/F to check for hard drive corruption,and then restart your computer. Technical information: ***stop:0X000007B(0XF7B55524,OXC0000034,0X00000000,0X00000000) 在网上找到了解决方法,以此记录。 开机的时候按F1(貌似台式机是一直摁delete)进入BIOS,然后依次是BIOS— Config—SerialATA (SATA),把AHCI改为Compatibility ,后按F10保存退出。 重启机器,自动从光驱读入,再试试安装? 好了!
9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否应联想、思考?!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3-4 12:02
是否应联想、思考?! 白求恩等是外国人, 热爱中国, 与广大中国人一起, 为反抗侵略者, 我们欢迎、敬佩、学习! 但是,中国的革命大业是,也只能是,中国革命者为主体! 反映中国革命大业的主体,也只能是中国人! 中国建国大业和反映它的主体也应是,也只能是,中国人, 当然,也应欢迎, 虽因种种原因取得外国籍的中国人, 乃至外国人, 参与反映中国的建国大业, 但是,为什么竟然绝大多数都不是中国籍? 这是怎样造成的? 能说明些什么? 在其它事业上,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 这有何危害?! 应如何对待?如何解决?!
个人分类: 其它|193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菊花的名字
wangproject 2011-3-1 20:43
[转载]菊花的名字
  看菊展,赏之品之,发现众“菊仙”的名字意韵超凡,形象贴切。这些绝妙的菊花题名,虽不是诗句,却如诗般地赋予欣赏者以美感和激情。笔者观赏之余,摘录一些佳句,以增加读者的赏菊雅趣。   以花色命名:白色菊花被称之为“银丝串珠”、“空谷清泉”、“珠帘飞瀑”、“月涌江流”;黄色的有:“黄莺出谷”、“混金狮子”、“沉香托桂”;绿色的有:“平洒绿燕”、“绿阳春”、“绿柳垂阴”、“春水绿波”;白色微绿的称“玉蟹冰盘”;红色中夹白的叫“枫叶芦花”,红白绿三色的名为“三色牡丹”、“绿衣红裳”等等。   以花瓣命名:“惊风芙蓉”、“飞龙舞爪”、“松林挂雪”、“落花飞絮”、“香罗带”、“老翁白发”、“金铃阁”等等。   以花形命名:如松针形的“白松针”;毛刺形的“金毛棘”;托桂形的“金盘托桂”;莲座形的“黄石公”;球形的“金碧辉煌”等等。也有以历史人物和故事命名的:如“出师表”、“龙城飞将”、“木兰换妆”、“龙图阁”、“白西厢”、“嫦娥奔月”、“湘妃鼓瑟”等等。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蕴含一串动人的故事,启发人们的联想。   还有以景色命名的:如“幽谷残霞”、“平湖秋月”、“太白积露”、“潇湘夜雨”、“春江月色”、“细雨寒沙”、“夕阳松阴”、“风清月白”、“柳浪闻莺”、“断桥残雪”、“黄鹤楼”等等,让人在观花之时,融入大自然。   此外,尚有一种依据色、瓣、朵综合成“韵”而命名的,叫“醉荷”,取其似荷非荷,极似微醉之人,飘洒无羁;又如“醉舞杨妃”,取其色粉红,瓣肥厚,形多姿,极似历史故事中的杨贵妃带醉曼舞。   总之,菊花的艺名甚多,皆富有诗情画意,雅俗共赏,比喻贴切,引人遐思。(安徽省天长市纪委宣金祥) (责任编辑:李晓东)
个人分类: 雅俗共赏|4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养水仙花联想起做科研
热度 1 techne 2011-2-18 23:59
由养水仙花联想起做科研
由养水仙花联想起做科研 王 键   过年前有同事送了我一颗水仙花种子,正好我找到一个圆玻璃罐,里面有些砂石。此后,我就把这颗跟大蒜头似的水仙花插到里面,拿到家里面养。到如今不到一个月,刚刚伸出些花骨朵,但还没有开花。   巧得很,我在办公室也看到了其他同事养的水仙花,开始养的时间都差不多,有的种子还和我养的这颗是一样的。但我很惊讶地发现,虽然都是水仙花,这几颗植株长出来的形态却是很不一样的。差别是很明显的,办公室里的这些水仙花,枝干叶子都长得很茂盛细密,但植株都长得比较短,而且早早地就开了花,显得非常早熟。而我家里面那颗水仙,到现在都还没有开花呢,而且长得并不茂密,枝干叶子反倒很结实,又高又壮。明明是一个品种的植株,看起来反倒像是两个品种。   看到这个差异,让我觉得很奇怪。就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原因可能大致有这些:第一个,温度。我的住处气温较低,在绝大多数时间,室内温度保持在8摄氏度左右。屋内虽然有空调,但我几乎不用,这样室内最高气温也不会超过11-12度。而办公室内温度较高,平时不开空调也有17-18度,工作时间温度更是还要再高出10度。第二个,光线。我的住处采光很好,但这盆花并没有放在窗前每天迎接阳光,而放在室内较深处,基本上不会受到阳光的直射。办公室采光也很好,而且几盆花距离窗户更紧,可以受到更多的阳光直射。第三个,栽盆的空间大小,我家里那个玻璃花盆空间较大,又有深度,装水和砂石后资源储备很足,又把水仙花种子保护隐藏的很好很深,而办公室那几棵花用的是浅盆,体积小空间窄也没深度,需要有人不时浇水,不然很快就会枯萎。   本来是很偶然的观察,但因为我本人就是做科研的,由这个事情,我突然想起了搞科研。其实搞科研和养花也是很相似的,即使是同样的种子,经由不同的孕育、栽培手法,最后也会形成很不同的成果和风格。更大的包容空间,更有深度的氛围,更有保障的环境,这些是让种子茁壮成长发育的前提。但仅有这些可能还是不够的,若想让植株长得更高更大,玉树临风,那还需注意要适当保持个冷静的环境。因为过高的气温,过多的阳光,过快的发育,所有这些虽然会更快催生出细密的枝叶和繁茂的花朵,但这样的植株一定是长不高也长不壮的。而且紧随着残花败柳的季节来临,这样的速成产品恐怕也难免会速朽,很快要变成过眼云烟。   最后由这个联想,再进一步联想起人类文明的孕育。近代以来比较成功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是科技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自然地理条件方面都有些类似之处。那就是它们所在地的气候都不是很热,基本上是有点偏冷,但又不是特别寒冷。这其中也许不完全是偶然的,看看欧洲,北美,日本等地,大致都是如此。至少在空调普及之前,这种自然地理条件的约束和保护,对于近代科技兴起的作用,还是很值得琢磨的。而这其中的道理,和上面的养花可能也有神似之处。气候太热的地区,很容易长出一年多熟的速成水稻,但无论如何却长不出黑土地上一年一熟的晶莹香米。养花也好,做科研也好,文明的孕育也好,道理应该有些相通之处。 20110219
个人分类: 时世评论|168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旋画和曼德伯罗画的对比研究
热度 2 Babituo 2011-2-16 16:40
三旋抽象画是我,邱嘉文创立的一种新画种。 类似曼德伯罗画,曼德画更趋向观怪陆离的自然仿真,而三旋画则有更好的思想抽象性。 在我创立三旋抽象画种的一开始,我就想到了数学上将曼德伯罗集可视化之后 得到的图象。三旋画与之有异曲同工之秒,却又有所不同。先立此题,日后慢慢研究。 以上是曼德伯罗画 以上是三旋抽象画 一. 同有数学渊源,渊源却不同 曼德伯罗画源于将曼德伯罗集进行可视化,曼德伯罗集是将一个简单的代数式,进行迭代运算所产生的数据集。 曼德伯罗画可表现逼真的自然景观,由此让人产生自然万象源于简单的数学代数原理的哲学联想。 三旋画源于对类圈体三旋运动过程的演示,是将一个最简单的几何体的三维并发的自旋运动轨迹,进行直接的着色描述。 三旋画可以隐含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认识认知所产生的抽象意境,由此 也让人产生人类的思维活动遵循最简单的数学拓扑原理的哲学联想。 二.同样是重复,机制却不同 曼德伯罗集是代数表达式迭代运算的结果。何为迭代?代数式相当于一个不停运转的加工机器,迭代的意思就是把加工出来的结果又送回同一个机器的原料入口,再重复加工。把加工结果的演变过程排列起来,就会出现类似自然界的分形的形状。这对应着宇宙自然的变化发展虽然气象万千,但似乎全是遵循一个统一的规律,不断地循环重复加工的结果,代数式对应变化的规律。迭代,就象用同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所有的物体的运动。 三旋的类圈体运动模型是一种直接观测的循环运动现象的结果,其实只是被卷曲起来的直线运动。而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方式,当把直线运动所在的空间卷曲起来的时候,直线运动就变成了变换无穷的三旋运动。可见,循环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不循环的直线运动所在的空间被卷曲之后的运动。循环,就是运动本身所在的空间被不自知地卷曲起来了。
个人分类: 三旋理论学习|4323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思考
热度 3 泰山 2011-2-14 17:07
教学手记 - 从传统教学模式到未来教学模式转换的联想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之一 教了 10余 年大学英语,各种大学英语教材也用了 6-7 种之多,逐步掌握了 2000 年代的大学英语教材的特点,那就是知识点全面,丰富,新颖。 对学生的要求到一年时间能够将所学的教材读得滚瓜烂熟,听得滚瓜烂熟,最后达到能拿起什么材料都能大声读出来,到第二学年学完,就要能读《纽约时报》,能听懂 VOA 、 BBC 。这应该是理想的教学目标。 任何文章,当然单词的读音准确率也是重要考核目标 。要求还包括朗读的流畅、节奏感,接着又从泛读教材中随意找了些没有学过的文章,要他们读,还不错,大部分都能流畅的读,但是如遇到专业名词,地名,人名就结结巴巴。 但是这并非理想的教学模式,我一直想得是有这样的教学环境 - 能够上网的语音室,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在《纽约时报》、《基督教箴言报》,甚至进入《罗浮宫》浏览,阅读、讨论,例如对国际一些大事件,包括奥运,地震,战争,通货膨胀,及基础科学,文艺,环保,音乐等,这样一堂课读到的内容也许就是几十篇文章,然后围绕这一些主题讨论,将一些重点文章下载下来,要求学生课后重点阅读,这样学生一年学习中,在信息完全开放的环境下,所学的绝对不是区区几十篇文章,而是数百到数千篇文章,学生在这种开放的外语教学环境下,脑子就不会像这样,被目前应试教学模式搞得不是傻子就是呆子,学了八九年外语,一旦走上社会,三年功夫忘得一干二净,白学了。 当然这种教学方式也需要教师自己本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底子要深厚,才能在教学中应付自如,否则会把整个教学搞得一塌糊涂,而已经熟悉应试教学的模式的学生也会不适应这种大容量知识涌入的教学模式,所以双方都有个适应过程。 随着社会对毕业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在校学生的外语也在逐步提高,在大学高年级和外语系开展一些外语教学模式改革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不妨在有条件的学校里,在高年级和外语系做个试点,说不定能够彻底将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翻个底朝天。培养出一代真正适合社会的人才来。
个人分类: 雨中漫步|2420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于火锅的梦话
热度 1 zlhua 2011-2-12 16:48
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就开始思考关于火锅行业物流仓储信息化的事...联想起与同事的聊天,然后渐渐进入梦乡... 感觉眼前出现了一个店面,很温馨,洁净...店面沿墙一圈都是类似吧台的可供客人独立用餐的环行餐桌,中间是可供聚会的餐区,由正方形餐桌组合而成,可拆可分可以轻松组合成面对面的两人区,家庭聚会区,商务聚会区等... 店里有很多客人用餐,盘子很漂亮,五颜六色的,盘下还贴有说明书,分别代表不同品种的菜品,所有菜品组成一个套盒,是店里根据客人身体健康需求配制的火锅套餐....正看着看着...突然我被人推了一下(原来是小东西在翻身....我也翻了一下身,然后继续...) 我来到了服务台,服务台在屋正中间,分上下两层,能清楚看到里面工作人员操作,操作人员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上面制作,所有火锅用的食材都是标准化包装,有锅底,蘸料,各式菜品,都是机器直接检测,清洗,称重,进行独立包装,分类进入下面的配菜管道,管道直通楼下的配菜间,配菜间由两个园环组成,前面是与客人直接接洽的点餐环,后面是备餐环,点好餐后顾客直接结帐,餐盒则立等可取...... 用餐区内没有服务员,需要服务时只需按桌上按钮,告知服务需求后,服务员立刻到位...特别是收台和铺台的工作,特别有趣...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桌垫...桌垫由不同材质构成,有可经高温的锅垫部分(代替了传统的煮锅),经过严格消毒放餐具的餐具垫,凹凸有致,取用很方便,还有垃圾垫,分两类,一类装食物垃圾,另一类放用过的餐盘和盒子...还有打包垫....所有垫子自成一体,与餐桌完美贴和,更重要的是用餐后,客人只需在桌边插入一个特制插盖,桌子居然可以自动对不同餐垫区进行分割,密封,然后自动下掀,使所有餐后垃圾一并消失,然后升上来一个新的餐垫....一点也不会影响隔壁客人的用餐,很干净,很快捷........ 而且,还有一点很神奇,就是店里那些可爱的餐桌椅,装饰品,包括那些一次性的餐盒,餐垫居然都是用食用后的火锅底油,甚至是餐后垃圾加工而成的...太有才了... 原来,这个餐厅共有三层,上层食用产品生产与仓储,,中层用餐消费,底层则是废料加工,三层之间有自动的物流传送响应装置....非常智能...
个人分类: 随便想想|2548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独裁政权垮台联想到教学之本
热度 2 chrujun 2011-2-7 21:11
在最近二十多年里,因群众革命而下台的独裁政权还真不少,有二十多个国家了。 平均每年倒下一个独裁政权。最近,伊斯兰国家的老百姓也玩起了革命,牢固统治埃及数十年的穆巴拉克政权,垮台已经是早晚的事。 细观独裁政权倒台的原因,还是有历史规律可循。在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往往是饥荒导致老百姓起义,最终导致政权垮台。伊斯兰国家的政权发生变动,与这几年的经济危机有关。经济危机一来,首先受到冲击的是老百姓,和古代的大饥荒类似。老百姓生活没有着落,就要造反。 独裁政权尽管很强大,但独裁政权依赖的士兵和警察还是来自普通群众,他们很容易在经济危机期间倒向老百姓一边。 由此看来,独裁政权的强大往往是徒有其表,它们其实经受不了风吹雨打。 一有风吹雨动,这些政权就可能垮台。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以民为本的极端重要性,一个不能使大多数民众受益的政权,注定是脆弱的。类似的道理可以推广到公司和小团体,在公司和小团体里,领导如果不能让其领导的大多数人收益、大多数人满意、让大多数人的潜力发挥出来,肯定会在竞争中落下风。 我认为研究生导师也如此,如果一个研究生导师无法指导好他/她的大多数研究生,其学术竞争力绝对会逐步下降。 搞本科教学也如此,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让绝大多数学生学有所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肯定是不合格老师。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3038 次阅读|4 个评论
公道杯:电视美女介绍的,以及MYSON考卷上的
热度 3 liuli66 2011-1-26 21:17
电视美女主持演示和讲解神马酒杯,酒倒了一定水平,酒就开始漏了,而且漏 光。 Myson说是公道杯,还迅速找到了一份考卷,上面有“公道杯”。appreciating ! 第一次听说;俺长知识了。 原来百度上有: http://baike.baidu.com/view/103525.htm 看来中国古代很科学,神马虹吸原理。 俺联想到:某电视上,美女建议大家用勺子喝酒。结果色狼们都醉了。 “革命小酒杯”最[容易]醉。 下次DEAN cAO来京, 会有人对TA说: 嫁人要嫁这样的人:DEAN CAO。[类似小丛子:娶妻当如XX] 会有人建议TA用勺子喝酒。 也有人邀请他用“公道杯”喝酒。
个人分类: 杂感|885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研历程(一)
热度 6 zhangpengju 2011-1-21 18:15
记得刚开始读研的时候,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准时吃饭睡觉,雷打不动的周末,那时候看文献的时间基本用来翻字典,说实话连中文的《原子物理》都不怎么熟,还信誓旦旦单地翻着PRL的文献,乐此不疲,整整写满了5个笔记本,都是原文翻译。 等到硕士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具备独立联想的能力,看到一篇相关的文献,没有联想,极其可怕,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靠是师兄的点拨,老师对我也失去了原有的耐心,当时我也很困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于是稀里糊涂毕了业。为了当初的理想,考上了博士。 我们这个实验室筹建了七八年,竟然在师兄和我的不懈努力下,铁树开花,在我毕业的那段时间测出来了近200M的数据,等我硕士毕业之后,师兄也要博士毕业,只有这点数据,没办法,只能dig,dig,dig!有句话说得好,物极必反。我们测的数据都是国外同行早在文献上论证过的:分辨太低,不足以管中窥豹。或许就是这样的忽略,导致只有上世纪的一篇文献对此数据有相关的研究,我们刚好捡了个大漏,日夜盯着数据不放。说实话,这两年基本都在搞设备,文献的阅读也是浮云表面,还好师兄是一个特爱钻研的好学生,有了数据之后每天晚上看文献至2点,终于发现了他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算是对我们的一个安慰和鼓舞吧,但是现象发现了,要写成文章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于是,在他的主导下,天天看文献找资料,这期间我们才发觉,解决问题的两个主要途径:文献和牛人。我们这里没有牛人,只能看文献,看文献走的路是曲线,螺旋式的,从调研到阅读再到理解,最后成为自己的语言。这个过程异常艰辛,期间我曾想过放弃,但是师兄有句话还是时刻提醒了我,我们现在没有人帮助,但是正是好好锻炼的时候,到了最后我们就可能成为“专家”。坚持就是胜利吧,问题的解决过程虽然曲折,但是结果却是可喜的,终于在观点形成之后,我们把它努力写成了英文,文章投出后一个月就发表了,我记得到最后我看着网上挂出来的文章还觉得是一场梦。 接下来,我们继续dig!有了第一篇的经验,轻车熟路了许多,再加上文献阅读中不经意发现的问题,抓着不放,直到形成了一个值得解决的新问题。这段时间不长,近2个月,接下来面对的还是解决新问题,一个物理上很本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对我们以后的思想影响还是很大的,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走的第一条路,看文献。值得高兴的是,物理的最本质问题往往已经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人详细阐述了,于是新问题的解决还是挺快的,这个快也是在曲线上走的快,曲线的弯弯少了一些而已。等到问题解决的时候,已经距离第一篇文章终稿3个多月了,我当时还担心有人提前把这个问题发表了,事实证明,老外对待垃圾数据的态度很坚定,一个月之后我们的第二篇文章投出,尴尬的是恰逢审稿人圣诞长假,以至于在假期结束之后才顺利接收,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审稿人均没有对物理问题发问,这也算是对我们前期工作的一个额外肯定吧。 直到2周前,老师要我总结一下剩余的问题再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盯着一个图看了三天,师兄推门进来说:你这个图是不是有点意思,两个斜率明显不一样。经过这个提醒和接下来3个晚上的思考,我发现我可以解释这个问题,至少是有端倪。目前,我已经习惯了在没有大牛的指导下,沿着曲线看文献,逐步夯实自己的物理思想,走自己,拟或是很多人走过的路,即便是我对这条解决问题的路很不满,但是硬着头皮也要走下去。 这一年来的解决问题,合作写文章的过程是我涉足科研的最合理的一段历程,也是第一段,回首起来,暂时总结以下几点: 1,做菜鸟的时候要踏踏实实做菜鸟,坚持阅读和翻译艰涩的文献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2,不要迷信文献对一些东西的所谓的盖棺定论,科学问题是无止境的,前人对一些问题的认知极有可能是局限到一个地方,应该可以被重新认知; 3,坚持阅读文献是保持思维活跃和产生联想思维的最直接有效地方法,必须坚持到底; 4,写文章的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章的命中率建立在对问题的阐述程度和相关疑问的准备程度上,概括起来就是,对满足目前现象的问题的解释要透彻,对文章可能的疑问准备要充分; 5,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能成为问题的现象,有了问题就有了出发点,解决的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
4492 次阅读|13 个评论
新疆变湿与中亚开发有关?
热度 2 zhangxw 2011-1-20 13:06
(新疆变湿与中亚开发有关?) + (联想) 张学文, 2011.1.20 发表在科学网张学文博客、气象港、水科学网论坛 (注明:本观点是作者首先以博客文章形式提出,引用者需要注明出处) 新疆这些年来的降水量偏大已经被认可 10 多年了。下面的表(取自气象港论文栏目, 2011.1.19 )就说明这个现象是延续多年的趋势。它不是一两年出现的短期现象。 北疆、天山山区、南疆区域年代际降水量(单位: mm ) 北疆 天山山区 南疆 1960 年代 162.5 353.3 56.1 1970 年代 160.5 351.5 59.3 1980 年代 185.4 367.3 67.9 1990 年代 192.8 396.0 74.5 2001 年~ 2007 年 平均 209.6 405.3 77.8 1961 年~ 2000 年 平均 175.3 367.0 64.5 本人在 21 世纪初就提出,新疆变湿与新疆的农业发展,耕地扩大使原本到远离山区(如罗布泊)蒸发的水分在离山比较近的地方蒸发,从而促进了水分的内循环有关。即无意之间,的人类农耕活动促进了水分的内循环。 10 年来对此的进一步论证固然不够,但是否定这个认识也没有提出来。 最近笔者想到,形成这个局面,可能也与新疆上游的中亚情况有关。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中亚的农业开发使西天山的空气变得湿润,而这对新疆也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现在大家比较关注咸海的逐步消失的可怜命运。但是没有考虑这个现象的另外伴生效果,那就是咸海的逐步干枯并不是总体上的水资源少了,而仅是水资源在上游被利用了。或者说水分蒸发的地点东移了。 锡尔河和阿姆河是咸海的主要水源。百度百科上的咸海条目说:这 两条新运河建成后,在 1960 年代,成千上万的移民来到阿姆河、锡尔河及新运河 流域 ,开垦和灌溉了 660 万公顷的水田和棉田( 张学文注:这个面积比新疆的农田大 ),使该流域成为新的粮棉生产基地。卡拉库姆列宁运河是最主要的调水工程,可灌溉 350 万公顷的 荒漠 草场和 100 万公顷的新垦农区,改善 700 万公顷草场的供水条件。以新建运河为代表的调水工程建成后,该地区棉花丰收,水稻高产,农业出现连年跃进局面,农作物年产量比调水工程兴建之前提高 4 倍。至 1980 年,前苏联棉花年产量达 996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20 %,其中 95 %产于该地区。当时,全苏联 40 %的稻谷, 25 %的蔬菜、瓜果, 32 %的 葡萄 也产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丰收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已由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 700 万人猛增到 3600 多万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改造,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收获,这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然而,人们始料不及的是,农业生产车收,地区经济繁荣并没有持续多久。咸海是一个内陆湖泊,当锡尔河、阿姆河的入湖水量急剧下降的时候,咸海的水位也急剧下降。据实际观测, 1971 年至 1975 年,锡尔河、阿姆河人湖水量分别为每年 53 亿立方米、 212 亿立方米,而 1976 年至 1980 年,下降为每年 10 亿立方米、 110 亿立方米。 1981 年至 1990 年,锡尔河、阿姆河的人湖水量总计仅为每年 70 亿立方米。当 1987 年水浇地发展到 730 万公顷时,阿姆河和锡尔河已基本不能再为咸海输水,咸海水面下降 15 米,水域面积从 6.6 万平方公里缩小到 3.7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后退 150 公里。现在,咸海水面面积只剩下 2.52 万平方公里。由于远距离引水,大规模开垦,不适当灌溉,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使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带来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的生态灾难 。 确实,打开地图可以看到这两条运河垦区的位置应当在距离西天山更近的地方,所以这个大工程的水文气象后果是本来到更西的咸海再蒸发的水分,现在提前在天山附近蒸发了。 从新疆的角度看西天山蒸发的水分多了应当对新疆更有利,即有利于新疆降水的增加。 确实,咸海变干、中亚耕地扩大也是与新疆变湿同时出现的现象。 所以我估计新疆变湿与中亚的水资源蒸发地点的东移有关。而这显然是值得从学术上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这些年我在想,新疆变湿是短期现象,不远的将来又要回到更干的阶段,还是维持现状,或者进一步变湿? 这个问题的答案到那里去找? 说到这些自然联系着人们或者说学术界对水分循环、空中水汽通道的认识有关。这些年关于空中水输送的文章多,但是关于水分循环的机制的分析,也许是难道大,而少见。但是大范围的调水(如南水北调)、新垦区的开发引起的蒸发地点的变化对水分循环的影响研究应当受到重视。这些骨头需要学术界有人敢碰。
个人分类: 水资源|4634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华东到“泛长”
热度 2 huailu49 2011-1-18 15:04
从华东到“泛长”
提到“华东”,不禁让人联想到建国以后的“华东局”,这是当时中共中央设在上海的一个派驻机关,其管辖范围包括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等 6 省 1 市。 1958 年,当时的国家计委将全国划分为 7 大经济协作区,到 1961 年又调整为 6 大经济协作区,其中的华东经济协作区的范围与上述华东局的管辖范围一致。 文革后,华东局和华东经济协作区不复存在。后来随着国内经济版图的不断调整,安徽和江西被划入“中部”,山东被划入“环渤海”,江西和福建被纳入“泛珠三角”,福建同时还成了“海西”。昔日的“华东”已面目全非。 在我国历史上,接近华东区轮廓的行政区划古已有之,比如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扬州。 当时扬州的疆域相当大,辖境相当于如今安徽的淮河以南、江苏的长江以南,以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还包括湖北的东部、河南的东南部。 明永乐十九年( 1421 年),明成祖朱棣移都北京后,设南北两个直隶省,其中南直隶简称南直,辖区范围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 清顺治二年( 1645 年)南直隶改称江南省,省府定于江宁(今南京)。直到康熙六年( 1667 年)江南省才被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 也许是为了延续华东经济协作区的功能,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国家决策成立上海经济区,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 4 省 1 市。 到了 1988 年,国家计委办公厅发文,通知撤销“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 中央暂停主导,地方积极性依旧。 1992 年,由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镇江,以及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 14 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 14 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 1996 年共召开了五次会议。 1996 年 8 月 12 日 ,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的扬州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 由此长三角 14 市变成了 15 市。 2005 年 4 月,浙江的台州市被正式接纳,由此长三角 15 市又变成了 16 市。直到此时,苏北和浙西南还是被排除在长三角之外的。 2008 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长三角”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两省一市全境,也就是说,苏北的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以及浙南、浙西的温州、丽水、衢州、金华等城市已被正式纳入长三角范围。 至此,即便是远在江苏西北端的的徐州市也被划入了“长三角”的范围。 如果我们以上海市中心为圆心,以上海市中心至徐州市中心的直线距离为半径,在华东大陆画一段圆弧所形成的扇面地区,明显可见覆盖了安徽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从 2008 年 8 月铁路动车组开行以后,上海到安徽省会合肥只需要 3 个小时,比上海到徐州的时距还要短。 2008 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明确指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泛长三角”概念。自那时以来,“泛长”——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经济合作更趋频繁,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分工正式进入实质化的操作阶段。
个人分类: 人文地理|2000 次阅读|2 个评论
由科学网博客改版联想到百度面试
AnjinLiu 2011-1-17 17:06
大概10月的时候,稀里糊涂的投了百度,想转到互联网行业。通过笔试进入一面(一面杯具了)。 通过面试我了解了一点互联网行业的盈利模式,其中一条就是通过挂广告赚钱。 厂家为何选择你挂广告,那是因为你家网站的点击率高,有很多光顾。我把广告放在你家挂,会有很多人看到,自然会有很多人认识我记得我,自然会有很多人买我家的产品,自让会有利润我可以图,自然我可以赚很多钱。 那么一个问题出来了:一个访问量非常高的网页,如何挂广告呢?!核心就是以 用户体验 为标准。既要保持高访问量,不流失用户,又要能挂广告赚钱,这不好办,是个难题。因为我们自己有亲身体会,我们上网站的时候,很讨厌那些弹出的广告,严重影响了我们上网的心情,烦了几次之后,干脆不上这个网站了,自然就流失了用户,这个网站的人气自然就下来了,自然就离死期不远了。 一个网站随时都要思考:高 人气、高访问量、棒的用户体验和赚钱之间的关系。 今天,科学网博客你思考了吗?!
个人分类: 人生漫步|25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干家和批评家在家庭中 --(实干家系列之一)
热度 16 tangchangjie 2011-1-17 10:21
实干家和批评家在家庭中 --(实干家系列之一)
   摘要: 当实干家和批评家摩擦,会生出电火花吗?在一个家庭聚会上见识了实干家和批评家在家庭这个社会小生境(Niche)中精彩而和谐的摩擦,并联想到了科学网。 (说明:新改版的科学博客在主页面上只显示两行,本文尝试用前两行写摘要,不知效果如何?) 昨天是寒假的第一个周末,朋友家的一双儿女小龙和小凤回来了,约去聚会。聚会上见识了实干家和批评家在家庭这个社会小生境(Niche)中摩擦的精彩表达。 先陈述昨天的见闻,后有感而发,由此及彼,由小聚会而及科学网。       孩子们长大了 姐姐小凤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回到父亲退休前所在的研究所,是一个项目组的组长。弟弟小龙在国外得到文科硕士学位,做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在国内外飞来飞去,见多识广,劳动所得比姐姐挣的多。   记得他们读高中时,见到我还是一口一个叔叔,喊得心里那个甜;记得他们小时候问的N百个为什么,如恐龙与虎鲸谁更厉害,外星人为什么用碟状的飞行器,中国人什么时候上月亮…   饭桌上一番讨论,才知道,孩子们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独到的见解了。叔叔也再不是当年凭熟读“十万个为什么”就能应付裕如、让他们崇拜的偶像了。       烹小鲜如搞科研 小凤在家里、在研究所里都是务实派。昨天早上八点半开始,按前一天策划的清单,谋定而动,实施了“三番”工程: 一番电话 ,订购外卖菜; 一番采购 ,不开车而骑老妈的自行车,买回了午宴的鲜绿元素; 一番雷厉风行 ,像并行计算技术,同时使用了传统的焖烧锅、现代的微波炉和烤箱,一个展示了现代烹饪方式、走“引进+消化改造”的路子,兼有欧美亚特色的丰富午餐就安排好了。简直是“烹小鲜如搞科研”,直叫我夸她像京剧《红灯记》中的李铁梅,“里里外外一把手”。龙凤之母一边端菜,一边说,这些年烹饪家电多了、烹饪思路宽了,做家宴不费力了,全托改革开放的福了。       食多见广的批评家 学文的小龙是家里的批评家。酒过三旬,用“融合也是创新”肯定了姐姐厨艺的进步,用“但是”一转,就开始了具体的批评:鹅肝不错,但正宗的应该如此这般;火鸡不宜用微波炉,麻婆豆腐的“老四川味”,已经out了,在洛杉矶的中国城已有了改版,更容易被走南撞北的人接受,红酒又….;充分表现了他的“食多见广”。       雍容大度的实干家 姐姐小风,像平时协调项目组成员意见,又像小时候哄弟弟,十分宽容,一边笑着解释说小龙是家里的专栏批评家,一边把小龙说的关键烹调技术记上了手机;末了,说,小龙肯定自己没有动手实践过,仅作参考;明年再请叔叔来见证烹调技术的进步。   当时,女婿以哄外孙女吃饭为任务,回避了发言;龙凤他(她)妈只是笑,对家里的民主氛围很满意,作为客人,这个议题上我不便插嘴,因为:    想起了一件军垦农场的往事 41年前的三月下旬,我们XX部队X连的军垦大学生在农场插秧,淌着田里的岷山化雪水,想着当年长征二万五,十个拉一犁,五人牵一耙,弯腰插秧,抬头就看岷山千秋雪,热情高涨。到了下午,腰弯得那个痛,直想着一定要发明个插秧机(托技术进步的福,现在已经有了),一位做宣传工作的干部站在田埂上,做出炮兵测距的姿势,说横竖基本直了,但斜看不成直线(宣传稿已经预写“秧苗像阅兵式的方队,横看、竖看、斜看成直线”),责令返工;军垦学生们只敢悄悄嘟哝 :“名副其实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   相比之下,小风的大度殊为难得,见过许多科研中的实干家,能任劳的多,能任怨的少;在家务事中任劳任怨更难得。看官若存疑,不妨回家试演小龙角色,看看家里的实干家怎样回应。 埋头拉车和抬头看路都需要 当果盘上桌时,龙凤他(她)爸笑着做了总结:从小时候起,小凤就是是埋头拉车的,小龙是抬头看路的;不只是在厨艺方面,在家庭装修,购买家电,选考学校时候都是这样。一家人要有拉车的,要有看路的;如果实干家太少,小而言之,这顿饭可能还在讨论中,大而言之,歼20就不会飞起来;如果没有批评家,小而言之,这顿饭中可能没有欧美元素,大而言之,歼20的方案就不会这么好。上次装修就全靠小龙的批评,扳正了方向, 好一个开明的父亲! 接下来,龙凤他(她)妈的补充发言引出了笔者戏说批评家独立类数的平方根律,详见下文。(根据博友第12条评论意见,切为两篇,增加了内容,以适应微博读者喜短的口味) 相关博文(感悟系列) 实干家和批评家在家庭中 --(实干家和批评家系列之一) 批评家类数平方根律与科学博客的改版(实干家和批评家系列之二) 民主是科学的先锋,融合是创新的方法 路与人,以及科研选题----节日感怀(图文) 人生与算法 爱情的点线面体,兼议引文标注 为什么哥哥姐姐比爷爷奶奶更有影响力 在哪些合, 宁用技术而不动用管理和政策 弱水三千,我取一瓢饮 –-搬家有感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观察感悟|7314 次阅读|31 个评论
[转载]真实2012:“飞鸟集体死亡”预示末日降临吗?
xupeiyang 2011-1-16 20:58
2011-01-16 03:08:53 来源: 新京报 (北京)  跟贴 2 条 手机看新闻 【动物行星】 近期世界各地的飞鸟坠地事件频频发生,让一些人联想到了“2012世界末日”的谣言。新年以来媒体报道的此类事件如此密集,有人甚至制作了一幅地图,标注了新年以来发生的几十起大规模动物死亡事件。难道真的要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死亡事件多过你想象 然而,当我继续寻找此类事件的线索时,就发现大规模的动物(特别是鸟类)的群体死亡事件并非今年才有的新鲜事。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期间,澳大利亚埃斯佩兰斯市(Esperance)陆续发现了4000多只死鸟,包括乌鸦、鸽子、蜂虎和吸蜜鸟。2007年3月13日,该市所在的西澳大利亚州环保部发布声明,指出在一些鸟尸中发现了过量的铅,认为这起集体死亡事件是由铅中毒引起的。 2007年1月8日一早,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居民发现在繁华的国会大道上陈列着几十只鸟尸,警察甚至为此封锁了整条街,以防可能的禽流感传播。后来禽流感嫌疑被解除。 2010年3月,有75只欧椋鸟坠死在英国萨默赛特郡,目击者被天降鸟尸给吓到了,以为希区柯克的经典恐怖电影《鸟》再现了。 这种离奇的事件并非只发生在国外。我的一位鸟类学家朋友给我看了她当年做的工作记录:“2007年5月-6月,甘肃某林区,连续31天降雨。至6月10日开始,陆续有幼鸟死亡、成鸟弃巢的事件发生。6月18日,小雪,夜最低温度-2摄氏度。当晚死亡大量鸟类(7只巢噪鹛幼鸟、5只巢鸮形目幼鸟以及数量难以估计的雀形目幼鸟)。发现鸡形目弃巢7巢。” 前不久也有网友爆料,哈尔滨郊外发现500只麻雀集体死亡。其品种非本地所有,故初步判断为放生者从外地购入麻雀后在本地放生,因为不能适应严寒气候,全部死去。 死因并不完全一样 鸟类大都会飞,这让人类羡慕不已,飞行在赋予了它们极大的活动自由度之外,还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为飞行是一种极其耗费能量的运动方式,但鸟又不能携带太多脂肪。因此除了企鹅那样的异类,大多数鸟类耐受饥饿的能力并不强。一旦缺少食物加上低温,鸟类就会迅速变虚弱,乃至死亡。同时,天空也绝非是宁静之所。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所住的院子里有棵十几米高的榆树。某年夏天一日突降冰雹。过后,仅在树下我就捡了一澡盆麻雀尸体那天全院聚餐了一回,几十号人吃麻雀居然管饱。 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鸟类大多群居,特别是在迁徙期间密度相当可观。长途疲劳、往返与不同地区,加之“鸟口”密集,为传染病的散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无疑是禽流感。这不,1月4日,日本发现了24只死鸟。在它们身上就检出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 最近一个世纪以来,鸟的集体死亡又多了一个诱因人类的建筑。人们喜欢在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外面安装时髦的玻璃幕墙。不过,有时这些漂亮的建筑就会变成鸟类的坟场。纽约曼哈顿有一座临着水面的六层高建筑名叫摩根邮政大楼。别看这座楼放到随便哪个中国城市里都不太显眼,可根据纽约市奥杜邦协会(美国著名的鸟类学组织)两位专家的统计,仅2005年,就有54种、251只鸟一头撞死在它的窗户上。夜间城市的灯光和白天玻璃幕墙的反光经常会干扰迁徙中候鸟的导航,使之误以为这里是开阔的水面。 除此之外,高压线塔和风力发电机风车也是鸟类的死亡陷阱。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米伦贝格大学的生物学家小克莱姆(Daniel Klem. Jr)估计,全美国每年死于撞击建筑物的鸟多达9000万到9亿只。从这个数据来看,现在报道出的鸟类集体死亡事件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如果仔细观察那幅动物集体死亡事件Google地图,你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些事件都发生在信息化程度较高、媒介较发达的地区比如北美和欧洲,非洲却没有一起类似事件的报告。传播工具不断放大这些死亡事件,并带来更多的记录者。可以想象,如果20年前就有微博,那鸟类集体死亡事件里,将会有我提供的一则记录。如果2000年前就有微博,那神箭手更羸、王昭君和诗人元好问,还都会为飞鸟坠亡的名单各加上一笔呢。 瘦驼(山东 生物研究者)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147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教学工作回顾
liyangdai 2011-1-3 17:15
2010 年担任了 2007 级本科 5 年制学生外科学大课的教学任务,和过去相比这一届学生的精神面貌显然更好一些,与老师之间也有一些互动。与往年一样,照例会有一些学生来老师处征集方案以申报"创新计划",随即无下文。 曾有某机构学科评比时将本校临床医学评为全国第一,但本人对目前我校(包括我国大陆)的医学教育并不看好。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所付出之心血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即便元旦假日期间也在为研究生修改论文。 2010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有 3 人参加复试,录取 2 位,另一位则转给了其他导师。 惨痛的是,毕业的 3 名博士生中有一人未能如期获得学位,但愿该生能在学校规定的两年(实际上只有一年半了)期限内如愿以偿。本人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一直享有不错的口碑,此次惨痛遭遇理应敲响警钟。 联想起最近关于中国科研文化现状之争论,即"体制"与"自律"之争,我投蒲慕明一票。目前研究生攻读学位少有从兴趣出发者,大多为职称驱动或就业岗位驱动,这本无可厚非,但作为导师却常常会有被利用的感觉。学生若不自律,仅靠导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又有何用?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深圳行,访广东沿海核电站外一篇
liweiyin2009 2010-11-6 13:26
一些感想和联想 此次访问广东沿海核电站后,对所见所闻,还引发了我一些感想和联想,有些旁门左道,完全是我个人之见,但因自觉还有些意思,故记载如下: 1. 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决不放松。 核电属于绿色能源,取代火电可以大大因不排二氧化碳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但是,可以欣慰的是,广东并未因此放松核电带来的对环境的独特问题的重视。岭澳厂址原可以考虑的三期被否决,因为根据论证,从电站带出热量的冷却用水的排水可能会造成大亚湾海域水温升高1℃,这项举措可以避免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台山固然面对宽阔的珠江入海口,海水水流比较湍急,不像大亚湾内的水那么平静,应该说,携带污染物出海的能力会比较强,但是,台山还是在尽量减少放射性废液和废物上动足了脑筋,并且在设计上作了改进,尽量提高处理后废水排放的标准。此外,台山核电站的设计中不仅考虑的核岛整体的外墙加固,反应堆厂房采用双层壳,而且还考虑到堆芯的高温万一可能引发的堆芯熔融尽量不引发对安全壳的影响,在堆芯压力容器的下部设置了一个熔融物的接受池,池与容器之间用了牺牲混凝土。如此种种,说明核电站对安全,特别在减少环境压力方面的努力和认真,值得嘉许。 2. 完善的三大控制体系对后人的顺利接班提供方便。 从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谈论三大控制体系似乎有点出格,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它的道理。质量、进度和投资这三大控制不是孤立的,而是辩证地相关的。广东的三大控制首先是从大亚湾开始的,进度采用五级管理,每层有不同的功能,一层比一层细化和有针对性,从在工地的跟踪到高层次的定期的协调会,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大亚湾出现的辅助管道拖期的问题正是质量、承包商队伍素质和进度、投资控制辩证的最好例证,这个问题也成了后来岭澳认真吸取的教训。在岭澳,进度管理被创新为六级,直到承包商的班组。在质量管理方面,大亚湾的建设让我们学到了法国的QA/QC监督检查跟踪制度,而在岭澳,这一制度又被创新为一级QA、两级QC,在特别强调质量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监督出来的思路下,更加强了对承包商资质、管理体系和人员素质的要求,强调对人的培养,强调尽量发现问题在先。为此,业主工程部或项目管理部下的在第一线的QC人员天天都在工地活动,下班前及时上报预定的工地各关键检查点的情况。如此种种,形成体系。因为不是简单的人治,对后来者理解管理模式,有章可循,就比较容易入门,经过一轮或两轮工程的工作,踏实工作的优秀者就会自然脱颖而出,走上新的更高的岗位,走上新的岗位后也会游刃有余,因为公司十分强调各层的职责分明,权责统一,方便工作,又方便查核。 3. 对贪腐者的严惩震慑人心。 我去车途中与一位司机的谈话中,发现居然十分警惕,什么是不合规定的事。在与高胜玉的谈话中,知道他对某次某承包商给他的1000元钱,他给人了回去,并大声申斥:你在有下次,我就开除你。这次在工地给年轻人对话,他不认为这是正式讲课,不收讲课费。------,如此种种,我感受到在广核工作的各类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规规矩矩的工作。我想在当今的社会,钱财总是诱人的,但是,估计有想法的人也不敢随便伸手。我对高胜玉说,也许当年沈如刚一伙的被彻底严肃而公平的惩治对广核集团是个好事。当年(07?08?我不记得了)作为广东岭澳(?我不确切知道他的职务)的副总沈如刚严重受贿被捕,被判入狱17年,随他一起的有7个人同时被判入狱,刑期不等,其他因认罪态度好,退赔彻底而监外执行,有的则因牵扯不大而不予定罪。对这件事处理的彻底干脆肯定震慑了全集团的人,包括对后来者的影响,在管理上也有了相当的措施。福兮祸所知,福祸本是一对连体,因祸得福也是常理。而今广东业务在做大,还要时刻警惕福祸的辩证关系。 4. 必须认真考虑今后发展中的软肋。 在我与阳江张总的谈话中得知他们对设计力量不强和设备供货可能制约进度的担忧,这是早在我意料之中的。中广核的设计起步晚,设计公司基本上是原来大亚湾和岭澳的设计管理人员,核岛的设计不是有了国外设计文件的转让或者有了过去工程的图纸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因为不理解内部的技术含量,新人抄图都可能抄错还不说,每个项目总会有他各自的特点,再加上供货者的变化,其中特别是仪表控制方案的变化和改进,总会影响图纸中必要的变化,设计人员的不够成熟就会使工程中的重要软肋。我建议,必须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养,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外援。我听说,法国的大学毕业生在进入设计管理院之前,必须接受到核电站最少半年的实习培训,不知我们可否借鉴。至于设备的供货,我觉得,在中国不可能很多厂家获得核安全设备制造生产的资格证书,多个项目几乎同期的开工,对现有厂家的压力一定很大,所以,项目的多少必须考虑现实的条件,另一方面,如果国家对发电的需求紧迫,那么,也不必排除部分设备国际采购的可能性,国产化的要求不是机械的。在这一点上,一贯开放的广东我想是容易理解的。 以上想法纯属个人见解,有些还考证不全,个别的还可能不够准确,请读者原谅,但愿对核电建设者有些帮助,因为没有把握,故起名为外一篇。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想IdeaPad S10-3c(格调黑)
panfq 2010-10-24 09:29
联想IdeaPad S10-3c(格调黑) 参数规格 主要性能 处理器型号 Intel Atom N455 标称主频 1.66GHz 二级缓存 512KB 主板芯片组 Intel NM10 标配内存容量 1GB 内存类型 DDRIII 硬盘/光驱 硬盘容量 250G 硬盘描述 5400转,SATA 光驱类型 无内置光驱 显卡/音效 显卡类型 集成显卡 显卡芯片 Intel GMA 3150 显存容量 共享内存容量 显存类型 无 音频系统 内置音效芯片 显示屏 屏幕尺寸 10.1英寸 屏幕比例 16:9 屏幕分辨率 1024600 背光技术 LED背光 尺寸/重量 重量 1.1Kg 外形尺寸 25818325.4mm 机壳材质 复合材质 外壳描述 黑色 网络通信 3G上网功能 预留3G模块端口 无线网卡 支持802.11b/g/n无线协议 网卡描述 100Mbps网卡 输入输出 指取设备 触摸板 键盘描述 高触感键盘 接口 USB接口 3USB2.0 读卡器 4合1读卡器 视频输出 VGA 其他接口 电源接口,网线接口,耳机输出接口,麦克风输入接口 电源描述 电池类型 3芯锂电池 续航时间 具体时间视使用环境而定 电源适配器 30W 自适应交流电源适配器 其他 操作系统 DOS 质保时效 一年 附带软件 随机软件 随机附件 锂电池,电源适配器,说明书 其他性能 集成30万像素摄像头 其他特点 APS硬盘防护系统
个人分类: 科学与技术|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路的好高骛远与不合时宜
fqng1008 2010-9-15 17:22
小时候,父亲常批评我好高骛远。现在想起来,知子莫若父,还真是这个毛病一直伴随我到今天。 从高考说起吧。我那时候已经当了6年工人,听到高考的消息已经离考期只有一个半月,但是我激动莫名,连忙跟教育部写信,推荐比例一定要大一些以便于选拔人才(结果是自愿报名),接着请了一个月的假到姑姑那里去复习,还每天写一首诗。结果虽然把高中的课程都看完了,却没有做一道习题,导致第一年高考落榜。第二年又激情满怀地投入复习,父亲看我那样痴迷,劝我实际一些,多少年的学生一起应试是群英荟萃,你这个没有学什么东西的初中生行吗?我还是不顾一切地努力,虽然上了线对录取学校并不满意。 再说大学,那时候别人都在那里努力功课争取名次,我却一头扎进图书馆,去通读什么《医学革命论》,还在那里写一些不合时宜的批判性论文。后来又搞什么医学辩证法,为帮老师完成书稿还弄得《推拿学》的考查课不及格,连忙托大桥找老师说情才让我勉强过关。 再说毕业分配吧,因为找了个师姐而不想回到家乡(找师姐就是为了离开家乡),在武汉东奔西忙地找工作。学了五年医却去联系什么市委党校、建工学校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自讨没趣是必然的。 研究生毕业留在母校附属医院,刚刚干了两年临床就跳槽到研究所去创办杂志、编书和进修实验室,并且初到伊始就当着所长的面说什么接他的班(1992年春在广州参加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王老师请客有他的大弟子集普、陈新和我,他们问我怎么打算,我就说了接班的话,因为他们的目标都是出国,结果自始至终没有接上)。 来到深圳,等了两年才当上科主任,干了不到3年就又想移位,柯兄、大桥劝了几次也没有成功,终于到现在保留了一张办公桌混日子。虽然这几年也做了一点事情,但毕竟连个地盘也丢了,甚至连并不实际的学会职务也在一一放弃,每天对着电脑写博客。 一路走来,一路的好高骛远,一路的不合时宜,但实际上我是个满怀激情的人,失乎?得乎?似乎永远也说不清楚。不过我相信我的一句老话:一个人现实得到的生活,就是他内心深处追求的生活,无论他是否对自己满意。 又,刚才读昊旻的博文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我在文后留下了一段文字,也保存在这里:工作,读书,写作;亲情、友情、爱情;自尊、自爱、自信这样的人生,只要你追求,就能够获得;但是很多人并不去追求。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31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豢虎耕田的联想
jlpemail 2010-7-20 10:22
豢虎耕田的联想 把凶猛强悍的野兽,训练为俯首帖耳的家畜。国黔人的智慧和手段,实在是高。今人阅读 《 黔人豢虎耕田》,有人愿意把未经驯服的老虎联想为(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12570.shtml )专制政府,这是有合理性的。 把老虎联想为一些个性鲜明、桀骜不驯的人才,也是可以的。野生动物的杰出代表老虎生存状态堪忧,不仅在于它的才华,也在于它的性格。从森林猎手到田间耕畜的退化是令人发指的人的杰作。 遗憾的是,这种近乎寓言的故事仍然在讲述着,仍然在进行着。诸多怀才不遇,或者进入死胡同的野生动物般的人,是没有绝迹的。他们有土生土长的,也有飘洋过海来的;有些精明的,逃跑了,避免了沦落为耕畜的威胁;更多的是为了粮食,屈服了。 附录: 《 清稗類鈔 》中的《 黔人豢虎耕田》   黔多山,重巒深谷間時有虎跡。山居之農善捕虎,捕必生致之,以術豢養使之馴,能代耕牛之役。捕時,多設陷阱,誘以餌,使入。既得虎,縛其足而柙之,日按時投以食,食多穀類,稍雜以肉。虎初不欲食,飢甚,始稍稍食之。積數日,如其力已疲,乃以鐵錘敲其牙,去之務盡,復剪伐其爪,使平貼如牛蹄。遂緩其縛,而柙則如故。日仍按時給以食,久之漸習,而食有加。察其狀,至食盡若有餘求,別故弛柙門而縱之。虎既去,不三日,必復來,蓋爪牙既去,不能攫獲他獸;即攫獲,亦不能啖食也。   農見虎之復至也,初不與以食,虎搖尾乞憐,乃以索繫其頸,以曩食食之。惟就食之地無定所,或屋前,或屋後,或屋左,或屋右。錫虎以名,每食,輒指置食方向,呼而與之。久之,虎與人習,解人意,偶訓之以簡語,則狀若傾聽,意若領會,前後左右各知其方。苟執名而呼之曰:「某來前。」虎即趨而進。曰:「退後。」虎即慴而退,左之右之,固無不宜之矣。於是架之以犁,使習耕,初猶須人之董率也,繼惟坐而叱使之,無不如命。且力強而性奮,無牛之惰,有牛之功,故農不畏之而轉喜之也。日之夕矣,牛羊下來,耕虎雜其中,于于偕行,牛羊與虎,固耦俱無猜也。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3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践的意义——开滦之行有感
fxl871437 2010-6-11 16:03
2010 年 5 月 8 日 ~9 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校党委组织的 笃志班学员赴开滦集团开展社会实践的活动。这次活动不仅给我带来了许多新鲜感和快乐,也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和启发我进行了许多思考。 两天里的耳闻目睹串成了关于唐山、关于开滦的短暂却丰富的记忆,其中无论是对于唐山这座城市、开滦这家企业的外部皮肤:建筑绿化与人的图像,还是在身处地下六七百米的煤井里时全方位的崭新感官感受,还是劳模的故事里所体现的坚定毅力奉献精神和开滦档案馆杨老师的高深广博的学术造诣及精致的学术品格,还是在与许多新的朋友的许多坦诚的交往中获得的对他们音容笑貌的印象都不能不说是深刻和难忘的。然而我知道要自己现在对这些经历做一客观充分的评价,思考它给我带来了哪些有价值的影响尚且为时过早,我想等到过了更多时间,走过了更多其他地方,见过更多别的人,到那时再回想起这一次开滦之行,才会有更真实的评价,然而毋庸置疑的是,这至少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我想,虽然不便现在就做总结,而在此如果只去记录自己个人的粗糙感受亦缺少意义,我倒不如记录下这次旅行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和自己的思考,这些或许对自己对别人更有些实在的益处。在这次实践活动中,聆听了许多前辈长者发人深醒的话,其中尤以马院长所明确提出的关于感性实践的意义的话题给我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是啊, 实践对我们有何好处? 我想,首先,实践教会我们许多所谓前知识(又叫难言知识、默会知识,乃是那些我们的认识尚未深入的认识领域)。常见的如各种技术。比如一个人学习骑自行车,别的人告诉他怎么骑或者他自己从书中习得骑自行车的理论,对他学会骑车是没有多少用处的,乃是因为骑车这项活动,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厉害(据说迄今为止,让机器人实现慢走还是高难度的研究课题),我们对于它的认识还很肤浅,因而从现有理论是学不来这门技术的。另一方面,即便我们最新获得了某种全面认识,能够用几大本书、一大堆公式来系统地论述该理论,我们通过学习这堆资料,也获得了对于骑车的真正本质的认识,我怕那人自己还是不会骑,乃是因为在此,理解和掌握又属于不同的层次,理解了这些理论的是我们的大脑,而非运动器官、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理解的方式乃是掌握。也许你要问人的大脑不是人的身体各个部分的司令部吗,大脑的理解不就可以促成行动的掌握吗?严格说起来还真没这么简单。对于人体的一般活动以及尺度而言可能是这样,可是对于人体的很大一部分行为,大脑是无能为力的。比如大脑不能指挥我们心脏的跳动,大脑也不能指挥我们怎样不通过训练就能百步穿杨,这些与大脑的职能无关的部分是交由别的器官或组织机理控制的。比如内脏的活动就是交由植物神经控制的。对于这些无意识的能力就必须遵照其特有的规律,就是通过实践重复建立条件反射。 另外有两点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其一:一般地,通过实践习得某一种技能的同时,我们还能够获得与该技能一类的技术群体中共性的东西,乃是某种肢体与外部实在世界打交道的某种感觉两者之间交流的方法。一个会打乒乓球的人倾向于比一个不会打的人更容易学会打羽毛球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例证。习得这一层知识对我们未来的生活生产实践无疑更加重要。其二:默会知识的另外一类是与人交往的能力。相比自然界,人类自身似乎更加复杂,对人类自身的理解还很有限,因而非得通过实践,才能够提升我们认识人,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而言显得尤其关键。 其次,实践给我们丰富的感性素材,对我们的理论学习大有益处。据说 C60 的分子结构的发现就是得自某一建筑的灵感启发。我们的理论思维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两个活动形式是联想与想象,前者是寻求相似,后者是寻求不同。我们生存的外部世界普遍联系,因而也具有普遍的相似性,因而当我们需要认识新的事物时,我们才有可能依赖于我们对于旧有事物的认识以及认识方法,而具体途径就是设法寻找两类东西的相似之处(联想)与不同之处(想象)。同时两者又有交叉,联想所赖的素材既可以通过实践直接收集得到,也可以得自想象,而同时,想象正是某种变异的联想。比如我业已有一个三角形的印象,我可以在脑中对其进行放大(操作)借此想象出一个大的三角形,也可以(对其进行弯曲)想象出一个曲面三角形,可以(对其进行切割重新组合)想象出一个四角形、多边形以至于圆形、球等等。我不知道人的想象是否可以囊括这个世界的全部。而显而易见的是人的想象是可以无比复杂无比丰富的,其中,部分想象更是超越现实世界之外的,这在我看来正是人的创造力的源泉。而显而易见的另一点是人的精力有限,而人对于想象机制的认识过于肤浅,难以有效操控自己的想象,因而至少在当下要通过想象获得认识实在世界有用的素材是极不划算的。因而由实践获得感性素材就变得极其高效和关键。 再次通过实践,可以检验我们已经习得的理论知识,能够使我们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因为在应用理论进行实践的场合里,不仅只是大脑在做抽象的思考活动,全身的各级感官都在介入实践的负责环境,是一种复杂得多的全方位的体验。其次,实践的具体环境与一般理论所假定的条件都难以完全符合,有时在条件变了的情况下,照搬理论教条甚至会发生错误,这时,我们通过积极观察摸索尝试,能够应对新的情况,同时获得更新的理论,获得认识的提升。 再者,通过实践,我们不光能够获得一堆对于自然、对于人的具体的认识,在丰富的实践之上,我们会获得某种具有综合性质的更高级的感受和影响,比如行者无疆的人不仅会告诉我们一大堆趣闻,也不止能够胜任许多种工作,他们往往更具有一种不同常人的博大的情怀,一种崇高的气魄,一种坦然的心境。我们可以称之为心理素质的提升,而这种素质的重要性更是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人在重要关头做出某项抉择是否合理明智,不光要求这个人具有高的智力,也要有好的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实践既能够教会我们理论学习所不能交给我们的生活必须的东西,又能够促进我们理论学习的深入和升华,还能最终提升我们的人格、品味和气魄实践使一个人真正成才,这些就是我关于实践的意义的理解。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联想和apple背水一战
hillpig 2010-4-30 02:51
这是在弯曲评论上我写的评论,留在这里吧,作为打赌的一个证明。 http://www.tektalk.org/2010/04/26/%E9%80%9F%E8%AF%84%EF%BC%9A%E8%81%94%E6%83%B3%E4%B9%90phone%E5%88%9D%E4%BD%93%E9%AA%8C%E4%B9%8B%E4%B8%89%E5%96%9C%E5%92%8C%E4%B8%89%E6%86%BE/comment-page-1/#comment-20156 hillpig 于 2010-04-29 9:41 am 联想和apple打?选错对手了吧。 hillpig 于 2010-04-29 9:57 am 你 就把Thinkpad弄好了不就得了。现在把Thinkpad弄的不伦不类,原来喜欢Thinkpad的美国人也不买了,原来喜欢Thinkpad的中国 人也只有华人保留点民族情感买台用吧,你去walmart,bestbuy现在有几人买Thinkpad,Legend在搞什么,自己的优势不去做好,瞎 去跟apple挣什么?apple的理念和产品不是10年内能赶上的,而原来IBM的thinkpad要是ibm继续经营的话,apple也很难超越的, 让联想一折腾才几年就那么多人不买了。联想最紧要的是把thinkpad搞好。手机更换快,笔记本何尝不是?老柳的我们这是在中国很有力量,但是在中国又 怎么了?手机不同电脑,你能让政府和企业要求员工都买一台乐phone吗?这是和电脑完全不同的市场策略。联想你能让世界觉得什么产品是伟大的?为之而疯 狂的?当apple把大家的疯狂劲横扫一空的时候,还留下多少人再去为乐phone疯狂一把。连apple现在都又已经创造新的疯狂的ipad了,你们还 要去追iphone?请问你们到底追的是什么?空虚的移动互联网?3g时代发展最快的应用是voip,你们怎么不去跟skype拼拼呢?怎么不去跟中国移 动、中国电信的通话套餐拼拼呢?联想不要老是联想了,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和这个世界才是正道。 hillpig 于 2010-04-29 10:09 am 打个赌,乐phone折腾个3、5年,到2015的时候,还是得卖掉。 hillpig 于 您的评论正在被等待被批准 2010-04-29 10:29 am apple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信仰,副产品才是商业模式,你要跟apple争,争的不是商业,而是信仰和生活方式。问题是信仰和生活方式你能争了了吗?你见过哪个基督教徒轻易的改信共产主义了?除非上帝他老人家说他不爱他的信徒了,说你们都走吧,各找各妈。 或许联想会说,我们联想可以把10亿没有信仰的中国人都来信联想,问题是联想本身你有信仰吗?你给这些没有信仰的人创造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以上只是打比方,和政治和真正的信仰没有丝毫关系。 hillpig 于 2010-04-29 10:36 am 话重,自家人,多包涵。
个人分类: 杂七杂七加一|318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国企中是否有真正的创新
sunapple 2010-1-22 16:54
学者王大伟 发表于 2010-1-11 13:02:34 分类:未分类│ 查看评论 :1 │ 浏览:112 打印 推荐给朋友 您的姓名: * 必填 您的邮件: 朋友邮件: * 必填 推荐理由: 国企中是否有真正的创新? 在国企,具体的说是央企,工作快2年了,深有感触! 在这种没有充分完整的自由性和产权经营者利益分离的企业里,进行革新,进行调整,完全是没有成效的,是不可能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不能够全力发展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终究必将消亡。 举个例子,前几天看新闻,联想准备投资基金100亿,首先在汉口银行投资,成为汉口银行的大股东,看到这条新闻,更坚定了我对国企没有生命力的看法。 联想,一个靠倒卖电脑起家的国企,难道你想一辈子都做IBM的代理吗?诚然,血腥的原始积累可能是必然的,但是当你积攒起百亿的资金的时候,为什么还在走当年的老套路?还在玩虚的?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因为联想是国企!一个随时可以换领导的企业,而这个领导的业绩可能仅仅和他最近的几年工作有关,以后的事情和他都没有关系,这就造成了急功近利!别看联想广告做的好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 将会怎样 ,我告诉你,不会怎样,只不过国外的列强从中国赚的钱更少。现在联想作为计算机业的领军企业,连机箱电源都做不了,更别谈芯片,主板,操作系统了!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贴牌的!打印机,复印机都是!以前自己做过手机,却是糟糕的像垃圾。 联想,至今仍然是一个国外产品的代理商,这是可悲的! 你有核心竞争力吗?你学习过萧山的鲁冠球,四川的刘氏兄弟,青岛的海尔,至今还是个有限公司的华为吗? 国企,至今是否还是笼子中的鸟? 国家这个慈父和国企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之间的关系也许是世界难解的迷题。 但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在一个不以效率为第一的企业中必将耗费我有限的精力,很快,我会离开这只大鸟的庇护,去寻找真正的战场! 相信,只要我们踏实做事,信念坚定,积极吸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勇于实践,定会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虽然可能很稚嫩,但一定要开始!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另类视角看联想的功与过-转
sunapple 2009-9-20 10:42
【邋遢道人】柳传志闷声发财就是了,还立什么牌坊? 闷声发财就是了,还立什么牌坊?        昨天看到采访柳传志的电视专题。电视上柳传志一脸功成名就,春风得意的样子。发财是发大发了,现在又能扮演 改革 的开创者,还能够不得意吗?不过看完后倒是有点感想,就是人真得意时太容易忘形,糊涂的能把自己的丑事,干的坏事当作鲜花来夸,让贫道觉得这个主角费了半天劲儿打扮,花了好大力量表演,最后给人的印象是个丑角。        采访中说到,有一段公司高层争论过是不是要进行计算机自主技术开发。一部分人认为应该,一个公司没有自主技术,完全拼装别西方现成技术,长远看没有出路。反对者(包括柳传志和杨元庆等现在的高层,因为他们都露面了)说,公司现在首先面临的是怎么活着的问题,开发自主技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钱,最后还不知道有什么结果。而一个公司如果不存活着,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先活下去了,有了足够的财力,再回头搞这些东西就容易了。因此,公司应该把销售作为第一目标,现在主要是进军国际市场。        贫道自己也做公司,知道活着是公司第一目标。自己都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柳传志的道理讲的很实在。可惜柳传志欺骗了同事,还欺骗了大众,欺骗了国家,甚至欺骗了自己。理由很简单,联想早就发财了,早就有雄厚的势力和市场了,但是联想至今还没有任何可称道的自主技术,无非是个有了牌子的山寨公司而已。所有产品,除了可以打着联想、 IBM 的牌子以外,与山寨电脑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各种现有技术的大拼装而已。因为柳传志在争论中说的等有钱了咱再干,是句忽悠人的话,再也没有真正去做。因此贫道说他欺骗了同事。        柳传志为什么欺骗了大众了呢?因为他一直打着 中国 计算机第一 民族 品牌的旗帜,大家以为他会把中国的计算机搞上去,因此一直在市场上支持他。但是,他并没有去做,除了闷声发财,什么也没再做。        联想作为中国最早,最大的计算机企业,本来是国家在新技术方面打破西方技术垄断的希望所在。因为你是第一,第一就压制第二和第三,资源就要像你倾斜。但是你什么也没做。起码在 90 年代前期和世纪之交是这种情况。等其他科研机构和企业去做这些事情了,又耽误了 10 年。所以柳传志欺骗了国家。        为什么柳传志欺骗了自己呢?因为他竟然把这件没有做的事当真了,把疮疤当甘露,把丑恶当鲜花,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很得意地说了出来。似乎自己没为中国搞计算机自主技术还是个功劳一样。        当然,有人会说,人家联想就是个公司,盈利是第一目标,自主技术搞不搞是人家自己的事。说的很对,公司就该把发财当第一目标,那你柳传志就去发财好了,没人说你什么。但你非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为国家开创了什么事业的功臣,就有点当了婊子还要皇上立牌坊的嫌疑。        其实,一个时期一个标准。财发得大,还没有 经济 犯罪就算不错的老板了。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做到当大官的都给你倒茶,媒体给你擦粉,一群粉丝给你欢呼。不过,如果到了另一个时期,柳传志现在在做的,恐怕就是被钉在 历史 耻辱柱上的事情了。 民族产业,国之脊梁 没有民族产业,就没有民族的复兴!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市-我们的身体
cwhm 2009-9-11 22:36
公路就是城市的血管,汽车就是那血管中的红细胞。现在有了地铁,地铁就是城市的大动脉。 公路两旁鳞次栉比的楼宇就是城市的肌肉,那地标式的建筑就是城市的肱二头肌,腹肌,胸肌。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电话网,互联网就是城市的神经。 还有什么是我们城市的什么? 汉口归来公交车上的遐思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547 次阅读|1 个评论
联想的力量
woshiwenfeng 2009-9-4 13:43
有句让人精神振奋的话,而且我们需要这句话不停的回响在自己的耳畔,让这句话伴随着我们日出日落,陪伴我们整个人生。 这句话就是: 我完整、完美、健康、热爱、和谐而幸福。 潜意识的力量是无穷大的,积极的潜意识将指引我们走向成功,奔向卓越。而我上面所说的一句话,将给我们传递美好的情愫,使我们的全身充满力量,长此以往,我们的斗志会为之昂扬,为之兴奋。 这种力量的本质是联想的力量。当我们念叨这句话时,我们的内心便接受了这样的无线电波,积极健康的信号使我们为之振奋。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人心甘情愿用去做人体炸弹?分析到底,是他们把他们的那种行为联想成了一种无尚的光荣。这种极端的例子是反面的联想,可它体现的是联想的力量。 积极的神经联想是人类力量的原动力,积极正面的联想,代表快乐的联想,将是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当然,想是行动的因。 要决定应该怎么去做,关键就是想如何去塑造自己的美好未来。过去不等于未来,现在的因却是你的未来。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拍卖的联想
杨学祥 2009-2-26 08:10
拍卖的联想 都说金钱万能, 更那堪枪炮横行! 那灿烂文明逝去, 更休提明园故宫! 今天我被拍卖, 明天你去丰城。 出卖无奈还是忏悔: 是非成败转头空!
个人分类: 诗词|1275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与吴敬琏
dnastar 2009-2-15 04:07
新近,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中国经济有复苏迹象。 在针对苏州发展方向相关政策内容的制定时,他说 整个产业价值链,就像笑起来的嘴唇的曲线,产前的部分和产后的部分附加值都很高,产中的部分则很低,前端主要是研发设计,后端主要是品牌营销和售后服 务。苏州今后要完善产业链的前后端,引进研发和技术部门, 只有这些部门进来,国内自己培养的技术人员就能得到发挥,中产阶级才能增多 ,吴敬琏说。 其实,我们做科研的未尝不如此,一个好的创意就是最大的成功,也是最关键的成功,围绕它,PI团队们详细设计,反复论证,然后用最省力的方法把它验证出来或者提高到目的水平,然后是大量的联系下家,奔赴企业来推销,中试放大,搞理论基础研究的则是根据这个创意和基础申报各种基金,把它卖给国家。 那么,试验操作,重要不重要?当然,没有好的技工,光有博士,科学家一样抓瞎。但是,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让操作者上手都只是个短时间的培训问题。打算盘的小孩子现在还有谁不会用计算器?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军队在备战了
dnastar 2009-2-11 22:30
一边是: 中方警告将对日方在钓鱼岛举动作强烈反应 一边又是: 电视直播 | 档案-偷袭珍珠港事件 都在搜狐首页上,这个奥运赞助商, 同期,日本人做董事长的新浪网首页在刊载什么?: 日本拟向中国富裕阶层解禁个人旅游 看来我方十分警惕日本近期的挑衅行为,并已经联想到日本为霸占太平洋二偷袭美国珍珠港的事件,提前发出警惕,告诫军方,首先,一级战备!防止偷袭,可能同时我们会偷袭那几艘日本军舰 新浪网则对此事支字不提,还粉饰太平,真真一个最大的 中文 汉奸网站,不禁让人想起九十年代日本群体到海南嫖娼,所有媒体都愤慨报道,唯有新浪只字不提! 中日虽言和,必有一战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20 次阅读|1 个评论
无心插柳柳成荫
dnastar 2009-2-11 22:11
前段时间,让学生做个试验,添加磷酸盐等无机盐,看看对丙酮酸的积累有无影响,数据很快出来了,虽然蹦上蹦下的,总的规律还是较为明显,因为试验较多,就放在那里,没有分析。 这几天得了闲,想查阅些外文文献,本来是看酒精发酵的,查着查着就查到甘油,又查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于是查到一篇植物的文章,报道磷酸盐限制导致丙酮酸在根部的积累,我连忙翻出那篇数据,一直就存在桌面上,果然,随着磷盐浓度的上升,丙酮酸浓度一路走低,答案似乎有了。再看看图上另外一只曲线,随着硫酸铵的上升,丙酮酸积累直线下降,想起刚才看的一篇关于酵母的文献,要积累乙醇,就需要减少细胞总氮的合成,这不,正好验证了? 心中不仅大喜,仿佛......
个人分类: 未分类|243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