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学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网应该尊重评论者的知识贡献
siccashq 2008-11-24 12:11
我没少给科学网出过一些建设上的馊主意,所幸科学网编辑海纳百川,很多建议都得到正面的反馈。 今天我再上书科学网一次,希望科学网能够尊重评论者的知识贡献,从来没有哪个博客网或者论坛能够做出这样举动,而科学网之所以有必要而且急需对于评论者的留言给出专有链接,这是由于以下几个独特性所决定的: 1,科学网上的文章无论是学术探讨还是思想争鸣,都可以看作这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实验工作的展示,而评论者则相当于审稿人,他们可以公开地对网络版文本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审稿人的意见也可以看成是后续实验的一部分,所以也成为被评论的对象。 2,很多科学网的博友,如吴光恒等,所留下的评论字字珠玑,如果不给予链接地址实在是可惜。 3,给留言给出和博文同等的链接地址,有利于追踪、存取和评论。 4,博文是博主思想的承载体,留言和评论也是博友思想的承载体,尊重评论的思想贡献对于评论者来说会更加珍惜自己评论的权利。 5,对于恶意评论,科学网不用删除,可以考虑在评论后给出网络IP地址。 总而言之,希望新版或者修订版中的科学网能够充分尊重评论者的知识贡献,展现一个科学群体民主胸怀。
个人分类: 其他|3180 次阅读|8 个评论
科学网网瘾倾向的标准
liufeng 2008-11-20 14:48
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8日在京通过专家论证,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等五类。 今年3月在科学网开设博客以来,感觉自己对科学网的信息具有上瘾倾向,每天会打开最新博文栏目,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话题。脑袋里产生的一些想法,感悟,思路也总想写出来放到科学网上。我想这大概符合上面提到的网络信息成瘾和网络关系成瘾症状。这一段时间我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大量减少上网时间。但其他博友是不是有同样的问题。根据我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也列出一项科学网网瘾的标准。 1。每天在科学网至少写一篇博客或者每周在科学网发布博文超过5篇。 2。每天在科学网浏览,讨论和写作的时间超过3个小时 3。每天在科学网发表评论超过5次 4。超过12个小时不上科学网会感到强烈的孤独感和信息闭塞感,尽量寻找机会访问科学网的新信息。 5。每天有新的想法,感悟和思路,总想写成博文在科学网发表(不一定真的写成博客)。 6。发表文章后,总是希望看看是否有人回复和讨论。 如果具备上述6条中的4条,我想就有了网瘾的症状了,当然编辑除外。具有网瘾症状的博友建议多到大自然中走走,多和周围的同事交流交流,多到体育场运动运动。我也是,与大家共同努力,克服网瘾。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4314 次阅读|5 个评论
往事不如烟
ywang69 2008-11-10 10:10
看来科学网的博客影响还是很大的,今天看到留言里面有多年前在康乃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时的老朋友董殿生大哥的留言,而他居然也是通过科学网才找到我的下落。这也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幕一幕。 在 小城Ithaca , 当我在2001年2月漫天飞雪中抵达康乃尔大学时那可真说得上是人生地不熟,还好,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中国人 。   在康乃尔大学工作和攻读学位的董殿生,许玲夫妇,刘克义,于进芝夫妇,陈皆儒,林曼文夫妇,张荣峰博士,董满仓,郭敬真夫妇,许建宇,王瑛夫妇;以及室友宾州大学助理教授王庆博士,康乃尔法学院马杰博士在我初到康乃尔大学时提供了许多帮助。   后来还认识了康乃尔大学电子工程系甘致群教授,管理学院的助理教授李海涛博士,在康乃尔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吉林大学董德明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张爱林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的沈悦教授;福建省林业科学院的陈强,西南交通大学的王晓茹教授。由于有这么多朋友,我自己觉得在美国的生活还算丰富多采。   例如周末在公寓草坪上的排球赛和Barton Hall的羽毛球赛,这无疑为远在异乡他国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增加了许多乐趣。 平常大家工作和学习很繁忙,所以周末的排球赛往往吸引了众多的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参加,有的甚至来自数十英里之外的Corning, Elmira以及Cortland。 2001年康乃尔大学部分中国学者及其家属 周末排球赛 打排球既锻炼了身体,也增加了友谊,实在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体育项目。 为了增加大家的扣杀水平,还可以把球网降低,这样虽然打不出排球女将里的晴空霹雳和流星赶月,也还可以打个背溜和短平快啥的。 看来在科学网博客自留地还不能让它荒芜,有时间还得来灌灌水,浇点肥。 康乃尔大学所在小城Ithaca 的小瀑布
个人分类: 往事如烟|17772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网对Opera的支持问题
entropy 2008-11-2 12:49
科学网网站的建设/建设维护人员,你们好. 我发现本网站对Opera的支持并不是太好 .因为Opera的浏览速度,快,所以请试用一下. 我昨天发的博文,有人说太乱了.我对比了一下编辑窗口与显示窗口的区别. 在Opera中编辑显示不错. 发表后的显示结果. 同时可以看出: 在Opera中,没有在IE中的编辑工具.希望能更好的支持Opera.
2886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神圣的学术博客
吴信 2008-10-29 20:52
博客到底是干什么的?搜索了看有人对博客的功能的理解是:博客撰写的文章不等于个人日记;博客网站也绝非是个人网站。博客可以成为个人媒体、个人网络导航和个人搜索引擎。因此,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要表达出个人思想,不是要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在互联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博客精神的核心不是自娱自乐,而是体现出一种高度的利他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与服务。 很多网站都推出了博客,不想要也送给你,但是那些网站娱乐的成份多些,所以随便的复制粘贴喜欢的东西,感觉容易得到的东西,不值得珍惜,后来不是密码忘记了,就是懒得去整理了,最后不了了之。 之前看到众多的知名学者在科学网上的博客,感到很是享受。现在作为一个渺小的研究生,自己被批准拥有了科学网的博客,感到很是迷茫。 在我心里,科学网作为一个神圣的学术网站,现在这个地方是一片白纸,怎么去写呢?写什么内容呢?主要功能是干什么呢?我将有以下打算: 1 学习: 经常浏览一下科学网,学习科学进展,与他人交流,交叉学习,说不定就碰撞出来的科学思想和火花,呵呵; 2 家园:把他作为一个自己的家园,就像以前种地一样,经常来家园看看;把它作为一个心灵的家园,来祈祷,作一个长久的家园,也许多年之后,可以看到心灵经历过程;有了家,可能就有了回家的习惯; 3 交流:可以认识更多的同行,相互交流; 4 其它:推销、展示自我等等。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3984 次阅读|1 个评论
开博随感
metalglass 2008-10-29 10:18
今天终于开博了,就我个人认为,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博客会成为科研思想交流的良好平台,通过博客交流,会激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科研思路,新的科研方法。 我个人很早以前就想开一个博客了,但是,一来,人比较懒,二来,自认为自己的文笔粗糙,再就是,找不到好的网站。前一段时间,了解到科学网,还在上面看到了大量同行的博客,受益匪浅,于是决定在科学网开博。 可能更新会很慢,但是,要是我有什么想法,一旦有空,肯定会更新。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开博体会|3376 次阅读|1 个评论
诗情厚谊暖深秋
刘玉平 2008-10-16 01:54
诗情厚谊暖深秋 ( 2008-10-15 夜) 前几日,雨霏风凄秋寒,加之又虚长一岁,不免小有感慨,聊作《七绝叹深秋》。 去雁枯藤远黛烟,落英残柳隐虫弦。 几丝冷雨凄风至,不觉韶华又一年。 与以前之愚作相比,也许显得比较伤感。发出之后,旋即有广福兄送来安慰之辞: 刘兄何必伤感 。稍后,建良兄万里之遥寄语: 玉平兄怎么也婉约起来了? 又有全慧兄的 何必有如此感慨? 、向云兄的 离四仅三还很年轻呢,刘兄应该振作起来! 等问候。虽然只是寥寥数言,读着却油然而生温馨感激之情。的确要感谢科学网提供这一学术探讨的平台、感情交流的园地,使得我在大半年之内认识了很多虽未谋面却神交已久的博友。 未久,就有 武夷山 先生赐以释怀之佳玉: 八一湖堤柳似烟,游人潇洒弄丝弦。 候暖难知金秋至,快意人生不计年。 武 先生是 我一向尊敬的前辈 ,其学术造诣颇深,博文亦博古通今、屡有宏文佳章 。 武 先生还不时与我们分享翻译诗作,可谓原、译俱佳。细品 武 先生之作,立意高远,遣词造句方正平实,尤其是武先生随口而咏,足见功力。 建良兄再度光临,并携来砥砺之佳玉: 一场秋雨涤尘烟,几度钟声抚瑟弦。 莫叹时光驹过隙,人生不惑励华年。 建良兄与我年龄及学诗之经历均相仿,我们都是从打油起步,时常相互砥砺,又喜得昌凤兄、 融 君、 钟 先生等等诸位师长的关心指教,初有提高。新装开博后,建良兄屡有佳作,颇值得赞叹与学习。 今夜,又喜读建良兄之七律新作: 一场秋雨涤尘烟,几度钟声抚瑟弦。 雾霭空蒙山黛远,村灯寥落野原寒。 青苗春种秋收谷,旧陇犁耕车播田。 天道轮回生万物,人间不惑励华年。 此作立意上进、遣词清新,颈、颌两联堪称工整之佳对。 此外,立哥 和王德华 老师也送来关心与问候,以及王汉 老师、 檀琴兄、 杨学祥 老师、进平兄、 融 君、昌凤兄等师友雅荐。诸位的关心和指教宛如和风暖阳,原来的几丝惆怅也一拂而去。 昨日,雨霁云开,又是和暖斑斓之大好秋色。 为答谢各位博友的高情厚谊,用建良兄之原韵,草赋一律: 七律深秋答谢诸友 雨霁阳暄黛嶂烟,风和菊傲隐虫弦。 真情切切驱愁远,佳玉翩翩慰意寒。 携手耕耘诗雅谷,并肩灌溉博科田 。 生匆莫寓凡尘物,志远当珍逝水年。 图片URL: www.gh365.com.cn/ GHJ_HTM/L/lp.ht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09 次阅读|6 个评论
最近《科学网博客》火药味有点浓
wangdh 2008-10-12 15:08
最近《科学网博客》火药味有点浓 今天抽时间浏览了这两天的博文,读到火药的味道。心里有些沉闷,有些忧虑。 科学网上的博主(和多数博友们)基本上是知识分子(在学研究生以上的人群吧?),据说《科学网》的读者达 20 多万人,有 2 万海外华人学者(有可能更多)。我想大家来到这里,都是为了讨论科学问题,学术问题也是必须要进行讨论的。既然是讨论,就会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科学问题的讨论,是以事实为根据,所谓的摆事实,讲道理。似乎应该比较容易进行。 但是学者群中个性十足的人比较多,这是个好事情。个性强的学者,往往能够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是惊世骇俗的观点。我们要重视这类人群看问题的特殊视角,他们的看法有时候会很有参考价值,甚至会给我们以新的启迪。因此,我提出张扬个性。但是我也主张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发扬。科学界一定要容忍个性,但科学研究不是一两个人的天下。因此,个性强的学者也必须意识到大众学者的态度和看法,尽量达到一种协调和平衡(所谓和谐)。水火不容,剑拔弩张,针锋相对,对学术讨论(和发展)没有任何益处。 学术讨论忌讳人身攻击,人和事要分开。文革时期的那些悲惨故事,我们都记忆犹新。扣帽子、打棍子、抓小辫子、搞文字狱 很多知识分子在牛棚里度过了那宝贵的时光。现在环境好多了,我们在一定范围内,基本可以畅所欲言了。最好不要文人相轻,愿能相互欣赏、相互敬重。 我们都欣赏美妙的文字,欣赏感动的文字,欣赏有哲理的文字,跟着欢笑,跟着流泪,跟着欣赏,跟着思考。我们也害怕刺耳(刺眼)的文字,当事人心里一定会心里不悦。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六月寒呢。 我们感谢《科学网》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让大家在这里抽时间能够交流一下思想,一起激扬文字。我们更应该珍惜和爱护这个平台。 《科学网博客》的读者群可能会有很多研究生和大学生。我一直认为《科学网》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她对于我们国家科研教育的贡献是会被写在历史上的。 希望各位老师(先生)消消气,以科学讨论为主。更希望潜水的博友们,心灵亮堂一些。欣赏了他人的作品,受益了,就赞一个;不同意博主的观点,欢迎直爽地指出来,不要扔黑石头,这样不厚道。只要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都会有接受他人批评的涵养,都不是老虎屁股。记得有篇科学论文发现:赞美他人,有益于健康。 我曾经在我的博文《 开博两月正:对实名博客的新理解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622 》中写道: 每个人都喜欢赞美,既然自己花时间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阅读,更希望看到更多的评论,收到更多的留言。发自内心的赞美,会给博主无限的力量。赞美他人,自己也健康。喜欢赞美是人的天性,喜欢赞美他人是人的一种素养。网友多些赞美,编辑们多奖励些小红花,博主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写博,这样会换来更多的赞美。这样下去,科学网一定是姹紫嫣红,满园花香。这里,每个人都是园丁,每个人又是赏花人。 (王德华 2008.10.12 下午)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2979 次阅读|39 个评论
读博客比写博客更费时间
wangdh 2008-10-8 01:03
读博客比写博客更费时间 王德华 在科学网开博一段时间了,自己很精心地照理着自己的园子。期间得到了编辑们的大力提携,博友们的鼎力支持,赢得了朋友们的稍许认可,博绩还不错,也稍微满足了自己的那点虚荣心。 实际上开博前的那些犹豫和担忧是一直延续着的,但是一旦身在江湖,就很难脱身。博客世界,五彩缤纷,诱惑力极大,尤其是科学网。相信身陷科学网的难友们,都会有这种体验。只要有网络的地方,每天不看看科学网,心里就不踏实。可是一旦打开科学网,想马上脱身,实在是难! 每天的科学网新闻是必看的,最新的科学信息和优秀论文介绍很是喜欢。科学网博客自然是另一个天地,开博的人有时间一定是要到自己的园子里转转的。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满园春色,鲜花盛开,一定会怕自己的园子里野草丛生。当然欣赏园子里的风景是主要的,谁不喜欢美的东西呢?谁会放过美的东西呢?编辑每天的推荐精品,博友们每天推荐的上品,不欣赏一下,岂不可惜?走过看过,不要错过! 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有限的生命(大好时光),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博客)之中去啊。荒废了学业、正业、前程、仕途 咋办?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难道只是拿着国家的俸禄, Enjoy life 吗?这真真是一个问题,是要每天早上醒来认真考虑考虑的。年底了结算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对得起国家的俸禄啊? 再仔细想想,只要有了想法或者感想, 写一篇博文花费时间并不多 (亲身体验)。博文多是随感而发,嬉笑怒骂皆可成文。我们既然没有机会天天坐在主席台上讲话,没有机会在新闻媒体上露脸,没有机会到处指点江山,没有... ...那么在自己的园子里高兴了唱两嗓子,郁闷了吼几声,落个心理平衡,不也是一种活法?既然没有其他业余活动,在自己园子里走走,不也是一种乐趣?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乐法。 可要注意啊: 读博是很花费时间的 。有时候晚上一旦错过了自己的睡眠生物钟(我是过了 12 点就不容易入睡了,很多年的职业病),尤其在周末或节假日,自己的感觉是一旦思想放松,陷在美文这个泥塘里,想在个把钟头出来有一定难度。往往是夫人一声令下,大声呵斥,才走出泥塘,洗洗双腿,休息。可闭上眼睛一想,受益很多。真是所谓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开博后,利弊如何?一言难尽。最大的感觉是: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少了,看电视的兴趣明显下降了,浏览其他网站的次数明显少了或停了。知道的事情多了,交流面广了,认识的朋友多了。思考的时候多了,思考的问题多了,留意的事情多了,头脑似乎是灵活多了。以前不很在意的事情,现在可能就很想写几句;以前不很关心的事情,现在也来了兴致想说两句;以前郁闷了就在家里唠叨,现在就想在园子里唠叨;对匹夫有责的事情,以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在也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以前朋友们海侃神聊后会倒头睡去,现在可能想自己梳理一下,记下来。以前闷在心里不愿意说的话,现在有机会就想说出来。一个人静静的时候,会怀念儿时的时光,怀念父母的恩德,想念朋友,思考为人父(夫)的责任和义务,思考为生和为师的责任,更会不自觉思考学生们的论文进展、承担的课题的任务、研究组的发展甚或学科的发展。想着想着,就想写下来。读博的时候,这些过程和活动是不自觉的,是受交感神经控制的,是由博文诱导启动的,这就是职业病。这个病,没有良药,现在还治不了。 开博影响正事了吗?, 好友经常问。答曰: 一定是影响了 。要说没有影响,那一定是说谎。都这把年纪了, 说谎可不好。这么大年纪了,也喜欢鼓捣这时髦玩意?,答曰:与时俱进,老当益壮。这是心灵交流、学术交流的一个很时尚很重要的方式,并且是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方式了。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 这是一种期望。 当然:身体为重,享受生活! OK, lets enjoy our life . (王德华 2008.10.7 )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9406 次阅读|15 个评论
科博情义牵[诗·书]
刘玉平 2008-9-2 10:46
科博情义牵 北京奥运会期间,蒙新正兄抬爱,惠存小刺猬拙书之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周前,新正兄发来短消息告知,惠赐《中国篆刻字典》一套,并砥砺弟勤习精练。今晨,鸿雁千里捎来兄之深情厚意,依《中华新韵》欣然草作五律一首、并书以志之。 五律蒋兄赐《中国篆刻字典》 刘玉平( 2008-09-02晨 ) 素未相谋面,科博情义牵。 字拙兄厚爱,典重弟开颜。 千里关山度,七朝喜悦添。 自当精练就,不负望期言。 非常感谢新正兄!素未谋面的我们是通过科学网博客而相识相知,在假做真时真亦假越发恣意横行的今天,科学网博客以实名制独树一帜,为网络时代带来了一缕清爽的新风。非常感谢科学网博客这一心灵交流、感情互动的平台,祝它越办越好! 歌曲感谢你(作词:于淑然 作曲:孙川演唱:孙悦)
个人分类: 诗词书画音|4796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学网对我治学的影响
可真 2008-8-27 18:08
我来科学网做博主已一年多,时间说长不算长,说短也不算短了。反思这一年多来的经历,我感到自己在学术上受到了来自科学网的其他博主和网友的影响还是不小的,自我感觉是受益匪浅。 科学网是一个学术网,科学网的博主绝大多数是从事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其网友(读者)也多半是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抑或至少是自然科学的爱好者,他们所写的博文以及评论虽非全是学术性的东西,但仍能反映出他们不同于从事人文科学的专家、学者的学术风格和思维方式,给我印象最深刻者,莫过于他们对经验事实和数据的高度重视,以及文风上的要言不繁和比较注重逻辑。因其印象深刻,所以潜移默化的就受其影响,这种影响使我越来越感到自己作为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以往在学术上的缺陷:不重视经验事实和数据,不是自觉地严格按照逻辑要求来进行思维,以及文风上喜好思辨性的长篇大论。如何克服这种缺陷?这是我近来反复思考的问题。 客观地讲,我从事哲学研究已经有二十多年,今已年过半百,要这一大把年纪的我重新开辟一个领域,去从事那以经验事实和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这对我来说至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感到需要对自己的学术研究进行一番调整,这个调整是基于这样一种哲学观:哲学应当把自己的研究领域限于人类思想,从而把表达思想和承载思想的文本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样的哲学应该是对广义的中国传统经学 (按:狭义的经学是指儒学系统的经学;广义的经学是指一切通过注经释典的方式来治学的学问)、 马克思主义思维科学(即恩格斯所说的逻辑和辩证法)、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以及研究对话的后哲学(以罗蒂为代表)的继承和发展或者说是对它们的一种扬弃,这种扬弃就是意味着要对中西马进行学术上的会通与融合。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达成这种会通与融合?这是近来我所思考的理论问题,也是我今后需要加以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 这种思考和研究的冲动,恰恰是来自于科学网对我的学术影响,这种影响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恩格斯早就思考过的问题:在哲学被驱逐出自然领域和历史领域的科学时代,哲学究竟向何处去?对此,恩格斯曾主张 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215 - 216 页) 。可问题在于:如果是沿着实证科学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那末,这种追求本身是科学的追求而非哲学的追求;如果是沿着利用辩证思维对实证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那末,这种追求虽然是哲学的追求,但在科学高度发展、其学科门类极其繁多的现时代,任何一个人在其有限的学术生涯中都只可能掌握学科门类极其有限的知识,因而不能指望再出现如近代科学初兴之时所曾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那样的全才,由其独自承担起全面地概括和系统地总结现代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任务,在此情形下,如何实现恩格斯所谓辩证思维对实证科学成果的概括呢?对此,我曾提出 对于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来说,他们各自通过其对现代科学某个领域的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来推进和实现其部门哲学的发展,并通过这种多样性的部门哲学发展来推进和实现哲学整体的发展 (详见拙文:《加强管理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年第 1 期) 的哲学发展思路。 但是,现在回省起来,我感到我在那篇文章中所提出的所谓部门哲学应该是属于科学哲学范畴。而科学哲学已经受到来了自后现代哲学的挑战,这种挑战多少说明了科学哲学本身也面临着一个科学哲学向何处去的问题。更何况,对我们来说,还面临着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怎样发展中国传统哲学,抑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向何处去和中国传统哲学向何处去这样双重的问题呢。所以,无论是从我自己的学术发展角度来看,还是从哲学发展角度来看,都有必要对中西马进行学术上的会通与融合。
个人分类: 学者.学术|4895 次阅读|16 个评论
终于订阅了科学网的所有RSS
entropy 2008-8-27 08:16
今天,终于订阅了科学网的所有RSS,新闻、论文、博客、分类信息。
4373 次阅读|1 个评论
《曾经愤青》------暂时离开
freefloating 2008-8-23 01:24
我来科学网最想看到什么呢?最想看到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科研感受,对科学和教育的思考,日常的逸闻趣事以及生活百态...... 目的是什么?找个榜样自己好好学习,学些知识带领学生进步,还有最主要的一点,看看如何能培养好儿子。很功利的。 这段时间科学网里吵吵闹闹,不大是我希望的样子,虽然好听的声音也不少,但被嘈杂之声盖住了,等有时间再来淘吧! 好多事拖拉了,好多事在应付:博士论文、文章专利、上课,顾家,锻炼身体,教育孩子......正经事都没干好,还是不要在这里闲逛了。 大家监督我!看见我又来了就骂我好了! 当然我会回来的,先戒100天试试。
个人分类: 生命驱动|4081 次阅读|11 个评论
科学网建议——友情连接
entropy 2008-8-20 12:30
友情连接栏目,在首页时能正常显示,并自动显示内容。 进入具体某一篇博文时,就不能自动显示了。 对比如下图。
2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wkzhang 2008-7-23 10:37
今天要开始在科学网写博客了,开宗明义,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为什么要在科学网写博客呢? 一直以来我还是蛮喜欢作读书笔记和读paper笔记的呢,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写在书上,写在paper上或者写在笔记本上。后来师姐说也可以整理在ppt里面,也很是实行了几年,我始终认为这些记录对我自己理解和记住那读过的重要的东西很有帮助。并且我自己很有点敝帚自珍的味道,博士毕业的时候把几乎所有自己买的书和仔细读过的paper都运回了老家,期望哪天天想翻的时候还可以看看自己之前怎么想的。 最近几天实验室激光器坏了,只好读读paper,读paper的时候意识到这两年虽然也读了不少paper,但是读的比较散,不象作博士的时候还是更系统一些,发现不知道该在哪里做笔记了。联想起自己看过的一些科学方面的blog经常把一些paper里新奇的东西写在网上。想想也是个好主意,呵呵。就打算在科学网弄个二亩三分地,自己慢慢耕作起来吧。 所以本博客的内容将主要是一些我近期读过的paper的简单的笔记,也许会包括一点我的评论。如果碰巧那篇文章您感兴趣也读了,能给我更好的意见评论,我就感激不尽了。 是为序! 张文凯 07/22/2008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终于找到一个座位了
zww8113 2008-6-30 12:26
偶然不经意间来到了科学网,读着一个个大牛的大作,真是享受不已啊。 试着申请了这个blog。起初,一直在寻觅个好空间想记录些自己在科学道路上的坎坷历程和美好体验。这里给了我chance,而且成功了。太excited了。 一定要常来光顾自己的小小空间,留下自己的好的和不好的点点滴滴。 不是为了成为scientist而做研究,而是为了感受science才选择了继续走下去,不管以后的路有多难。 人,贵在坚持。不是吗?
个人分类: 研究|125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移文章分类的建议
entropy 2008-6-28 10:00
想转换文章的分类 ,结果没有找到简单的方法,只能每一篇都打开吗? 于是 想到了生物谷的博客文章管理,与编辑共享。 选中一个文章,可转移分类,而不用打开文章本身,很简单的。 如果科学网,能够做的比这个更好 ,比如在删除分类后,将这个分类的文章全部转移到某个分类下,未分类文章全部转入某个分类等等。
2137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网建议6月28日
entropy 2008-6-28 09:32
在给王安邦先生留言时写错了,想回来修改,找到了我的留言,打开后界面很简单,没有修改项. 于是想到了一个网站上方便的留言系统,与编辑共享. http://www.niwota.com/ 1 这是我们的留言样本 2 我在 http://www.niwota.com/ 也注册了,如果我在别人的博客留言,我再以登录用户的身份去访问时,我的留言直接显示可操作的选项,当然比较简单,只有删除。如果我们科学网有其它的选项如修改编辑等就好了。 2.1 我们的留言没有这个机制,我在别人的博客留言后,我与其它人的浏览结果是一样的。(我这么认为的,哈哈别怪) 3 ,这是 http://www.niwota.com/ 的留言功能界面。 4 我选择了悄悄话,下面的朋友没有选择悄悄话,其它的人看不到。 以上图片是用Faststone Capture在屏幕上截获的。
2268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的科学网是不是被攻击了?
entropy 2008-6-28 08:53
今天一打开 ,全是回复,以为哪个老先生来批评了.仔细一看,估计是被^ 而且在增加中
2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为什么在科学网开博客
热度 1 黄安年 2007-3-7 17:10
我为什么在科学网开博客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 4 月 22 日 ,我创办了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这是一个学术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个人网站,到如今已经快五年了,这个网站已经通过其 32 个栏目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 21000 多份(篇),其中本人的文章和信息和 2000 来份,内容涉及美国和中国、学术和教育、社会和生活等各个方面,迄今登陆这个网的累计人次已经超过 321 万。在我看来学术交流网上发表我自己的文章是一种有一定学术含量特点的博客,只是它和读者之间不能即时对话和沟通,因为这个网的服务管理并不开放这个功能。再说,近五年来花去了我大量的精力,准备到五周年时对学术交流网的运作大幅度调整,以便更多集中于个人的学术研究和心得。 3 月 4 日 科学时报张其瑶编辑来信,建议我在科学网开博客,实行报网联动,并表示可帮助与科学网总编赵彦联系。很快我收到了赵彦总编的来信:非常欢迎您来科学网开设属于您自己的博客,我们愿意为你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与技术支持。我个人认为,博客是专家学者表达观点的好形式,已经逐步得到了知识界的认可。比如,吴中祥先生已经 80 多岁了,他每天写博客,目前、反响很好。 我向总编坦诚对开博客有点担忧:我是个纯粹的人文学者尤其是搞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退休教师,在自然科学精英的网站上建博客有必要吗?有人看吗?能维持下去吗?我如果开自己的博客其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的,一是关于学术批评和评论的,涉及教育和学术、中外世界历史与社会等。二是关于美国历史社会的见闻与纪要。这个博客是否和其他博客捆绑在一起管理的,即日后我是否可以将博客内容单独提取出来和复制下来。 随即,我又收到赵总编的回复:你担心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解决。我们网站的起步从自然科学界做起,但最终是服务于全体知识界的;我们拒绝那些纯粹涉及意识形态的东西,主要是我们把握不住,担心政治风险。你说的两个内容我都很感兴趣,请相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互通的,都是需要的;再说,博客这种新形式,特别适合知识界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会被误解,至于你在上面写什么东西,完全是你自己选择的需要,我们没有任何更改的权利。你可以看看王鸿飞的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index.aspx?userid=176 ,他是做化学研究的,但音乐社会都写。要知道,博客是您自己拥有的,我们是提供服务和网络空间支撑的。至于技术方面,我看也不成问题,你完全可以将博客内容单独提取出来和复制下来。我们的博客管理员很快替你申请一个,至于如何用,你摸索一下很快就熟悉了,如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告诉孙宁,他帮助你解决。这样一来,我也就不再犹豫了,决定先将博客开通起来,慢慢地摸索和改进,并争取把博客开好。 和学术交流网一样,我的个人博客遵循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宗旨。我的博客内容将集中涉及教育和学术、中外世界历史与社会的在学术批评和评论,以及涉及美国历史和社会的见闻与纪要方面。有何意见请随时告之,以便不断改进。 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 黄安年 2007 年 3 月 7 日
个人分类: 个人所思所想(07-08)|689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