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土木工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土木工程学科美国学者SCI十大发文机构:2001-2011
wanyuehua 2011-11-11 15:29
2001-2011 年 SCI 收录至少有一位美国学者发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论文 27192 篇(截至到 2011 年 11 月 11 日 按出版年统计),其中学术论文 24966 篇、会议论文 4104 篇、社论 1746 篇、通讯 164 篇、综述 157 篇、更正 65 篇、传记 48 篇、新闻 28 篇、。 近十年美国学者发表的 27192 篇土木工程学科 SCI 论文,共有 9153 个合作机构,其中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机构见下表: 表一 2001-2011 年 SCI 收录美国学者发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论文发文量居前十位的研究机构 排名 机构名称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德州农工大学( Texas A M Univ ) 967 3.556 % 2 伊利诺伊大学( Univ Illinois ) 903 3.321 % 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 Calif Berkeley ) 786 2.891 % 4 普渡大学( Purdue Univ ) 619 2.276 % 5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niv Calif Davis ) 574 2.111 % 6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 Technol ) 516 1.898 % 7 德克萨斯大学( Univ Texas ) 493 1.813 % 8 佛罗里达大学( Univ Florida ) 490 1.802 % 9 马里兰大学( Univ Maryland ) 468 1.721 % 10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N Carolina State Univ ) 419 1.541 % 表二 2001-2011 年 SCI 期刊收录美国学者土木工程学科论文年发文量 出版年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2011 1993 7.329 % 2010 3118 11.467 % 2009 2778 10.216 % 2008 2726 10.025 % 2007 2776 10.209 % 2006 2510 9.231 % 2005 2552 9.385 % 2004 2387 8.778 % 2003 2256 8.297 % 2002 2059 7.572 % 2001 2037 7.491 %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4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土木工程学科中国学者SCI十大发文机构:2001-2011
热度 1 wanyuehua 2011-11-10 04:44
土木工程学科中国学者SCI十大发文机构:2001-2011
2001-2011 年 SCI 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学者(不包括台湾地区)发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论文 9859 篇(截至到 2011 年 11 月 9 日 按出版年统计),其中学术论文 9300 篇、会议论文 313 篇、社论 200 篇、综述 54 篇、更正 28 篇、通讯 6 篇、传记 1 篇。 近十年中国学者发表的 9859 篇土木工程学科 SCI 论文,共有 2663 个合作机构,其中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机构见下表: 表一 2001-2011 年 SCI 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论文发文量居前十位的研究机构 排名 机构名称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香港理工大学( Hong Kong Polytech Univ ) 1035 10.794 % 2 中国科学院( Chinese Acad Sci ) 881 9.188 % 3 同济大学( Tongji Univ ) 645 6.726 % 4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 Technol ) 515 5.371 % 5 香港大学( Univ Hong Kong ) 513 5.350 % 6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 ) 432 4.505 % 7 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 Hong Kong ) 429 4.474 % 8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 ) 382 3.984 % 9 香港科技大学( Hong Kong Univ Sci Technol ) 365 3.806 %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Harbin Inst Technol ) 358 3.733 % 表二 2001-2011 年 SCI 期刊收录中国学者土木工程学科论文年发文量 出版年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2010 1674 17.458 % 2009 1616 16.853 % 2011 1379 14.381 % 2008 1076 11.221 % 2007 908 9.469 % 2006 732 7.634 % 2005 578 6.028 % 2004 517 5.392 % 2003 407 4.244 % 2002 380 3.963 % 2001 322 3.358 % 图一 2001-2011年SCI期刊收录中国学者土木工程学科论文年发文量 图二 2001-2011年SCI期刊收录中国学者土木工程学科论文年引文量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7406 次阅读|1 个评论
近十年土木工程学科中国学者SCI十大发文期刊
热度 4 wanyuehua 2011-11-9 08:23
2001-2011 年 SCI 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学者(不包括台湾地区)发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论文 9859 篇(截至到 2011 年 11 月 9 日 按出版年统计),其中学术论文 9300 篇、会议论文 313 篇、社论 200 篇、综述 54 篇、更正 28 篇、通讯 6 篇、传记 1 篇。 9859 篇文章共被引用 49290 次(其中 2007 年被引用 3550 次、 2008 年被引用 5430 次、 2009 年被引用 9275 次, 2010 年被引用 12491 次, 2011 年被引用 12732 次),平均引用 5.14 次,年均引用次数 4480.91 , H 指数为 52 (有 52 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 52 次以上) 9859 文章共发表在 158 种土木工程学科期刊上,其中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见下表: 表一 2001-2011 年 SCI 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论文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 排名 期刊名称 2010 年 影响因子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危险物资杂志》 3.723 2373 24.747 % 2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中国海洋工程》 0.302 576 6.007 % 3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建筑与环境》 2.131 457 4.766 % 4 Engineering Structures 《工程结构》 1.363 318 3.316 % 5 Energy and Buildings 《能源与建筑物》 2.046 299 3.118 % 6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结构工程与力学》 0.429 273 2.847 % 7 Journal of Hydrology 《水文学杂志》 2.514 270 2.816 % 8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建筑钢材研究杂志》 1.003 231 2.409 % 9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 《建筑工程与管理杂志》 0.676 196 2.044 % 10 Computers Structures 《计算机与结构》 1.722 192 2.002 %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965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土木工程全国博士点
热度 1 seatin 2011-8-3 18:31
081400 土木工程 一级学科: 同济大学 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长安大学 福州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地震局 兰州交通大学 081401 岩土工程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河海大学 同济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博士点:北京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后勤工程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山东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081402 结构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东南大学 广西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 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博士点:东北大学 广西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侨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汕头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郑州大学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081403 市政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1404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 国家重点学科 清华大学 博士点 东华大学 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解放军理工大学 博士点 北京科技大学 广州大学 郑州大学 081406 桥梁与隧道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同济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中南大学 博士点:长沙理工大学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重庆交通大学
386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短信不短,意味细品。
热度 1 刘全生 2011-7-21 22:54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隔三差五的就能收到电信发的一个短信,内容都比较正,选几个放在这里,共品赏! 1、金钱再多,未必快乐;成功再快,未必幸福;地位再高,未必如意;生意再好,未必长兴;路途再顺,未必永久。——人生在世,难免磕绊,常带微笑,方可坦然。 2、朋友是灯,驱散寂寞,照亮期盼;朋友是茶,过滤浮躁,储存宁静;朋友是糖,冲淡苦涩,挂满甜蜜。朋友是周末,忘却劳累,享受人生。 3、{成功小贴士} 1)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思维是王牌。2)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3)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4)小聪明是战术,大智慧是战略;小聪明看到是芝麻,大智慧看到的是西瓜。 4、人生就像读土木工程学,你必须能够抗弯、抗压、抗震、抗打击、抗疲劳;你必须有刚度、有挠度、有弹性、有塑性;你必须镇定、超镇定甚至超淡定。
个人分类: 凌言随语-微博|195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结构师(为初学者解惑)
supdesign 2011-6-13 16:50
从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是一种比较真实的感受,给大家分享。姚攀峰 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学的土木工程,一毕业就从事结构设计。从08年任公司结构所长(结构所有20个人),现兼任公司副总工。公司总人数90,民营企业,甲级设计单位。以上介绍只是为了说明我下面的话是真实的,是在一线工作多年的经验,是站在领导岗位上阐述自己喜欢的员工类型。下面开始介绍。 经常在co土木论坛上逛,看到过很多结构从业人员诉说自己很困惑的帖子,有的同志担心自己学历低,比不过人家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不过名牌院校的毕业生;有的同志在单位没人带,做了几年也没学到多少东西,想跳槽有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并且担心新单位是否也一样;有的同志在单位受压制,可能不屑于去逢迎领导,结果比自己能力差的员工混的比自己还好;有的同志还没毕业就有了恐惧,很想从事设计,又担心自己做不好。以下我从几个方面来叙述我总结的经验,与大家共勉。 1.干结构设计学历、职称等只是敲门砖,不是最重要的。 要说学历、职称没一点用那是不可能的,我单位现在招结构人员一律是研究生,本科生以下一般不考虑了。中级职称以上肯定优先。但这只是一个敲门砖,进了门以后还要看自己的能力。有人可能说既然知道只是敲门砖,单位招人为什么还限制学历?因为从很多人身上得出的结论,学历越高,能力还是越强的(平均起来)。这里只是说的平均,肯定不是绝对。我们结构所有20个员工,从个人能力来开,研究生不一定就比本科生强,毕业8年的不一定就比毕业5年的能力强。我们的总工,40来岁,人家是中专毕业,没上过高中,但善于学习,专研能力很强,一注基础专业都是一次性过(高数重来没学过的,厉害吧)。所以,不要担心自己的学历,只要你肯学习,能力全靠自己。什么样的才算有能力?请往下看。 2.领导最看重的能力。 做图速度、做图质量、内部之间的沟通能力、与外部的沟通能力、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基本上是优秀结构师应具备的能力。现在设计行业竞争很激烈,设计院也基本上都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你能给公司带来效益,才会的到领导的青睐,所以做图速度很重要。比如我们这里,同样的楼,别人1周能做两栋,而你只能完成一栋,且质量还比别人的差,甲方天天跟在屁股后面要图,你说我会更喜欢谁?有人说了,不可能吧,速度会差这么多?真的会有的,人家作图快,不光是人家手快,聪明人善于终结,作图前会有个统筹安排,怎么做会事半功倍。有些人做一样的图永远也总结不出快的经验。关于沟通能力,有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有的员工与建筑或设备专业沟通时老沟通不到点子上,说的人家听不懂,态度又不好,最后结果是反映到领导这:建筑某某不合作,死活不改,结构实现不了,你看怎么办?外部沟通更重要,结构设计者需要稳重,但关键时刻还必须能说。现在很多甲方不太懂技术问题,我们设计中遇到一些需要甲方定的事情就要用一种通俗的语言跟他们解释清楚。有些员工一见到甲方就恐惧,说的专业术语人家又听不懂,总得领导出面解决。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自己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做的不好的员工一去工地回来就带回来一堆问题,现场解决不了,还老是让施工监理以为我们水平很差。还有要有自己的思想,遇到问题要自己想一个解决办法,然后请教别人的时候先阐述一下自己的办法看可行不,再去请教有没更好的办法。别一上去就只说:你看怎么办。应该说:你看我这个方法可行不,有没有刚好的办法? 3.关于个人的追求,工作的态度、与同事的相处。 结构设计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技术含量高。所以有能力的人总会得到重用。领导不是傻子,会故意去提拔一些能力低不懂技术的人,而故意压制能力强的,那是会出问题的。设计师应看重单位的什么,薪水是一方面,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成长的环境,对新员工有没有很好的培养机制,传帮带做的是否很好,我在这里到底能学到什么,这些比薪水都重要。有一定能力和经验的人一定不要去抵制新员工,不要故意压制新员工不教人家东西,拍别人超过自己。想想自己当初是怎么过来的,责任是轮流的,师傅教了你,你的责任是教你的徒弟。我相信,很多热爱结构设计的人都梦想着成为一个结构大师。我要告诉你,凡是结构大师都是具有良好品德的人,你越是怕别人超过你,靠压制别人而使别人不如自己,你放心,别人始终会超过你,正确的做法是不断地补充自己使自己进步。结构设计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你必须要热爱这个工作,才能做得好,所以劝告那些只想凭这个工作捞钱却又耐不住寂寞的人,趁早转行吧。医生是医者仁心,结构设计师要有自己的职业精神。不管设计费高低,不管是大城市的工程还是小乡镇的工程,一样的去对待,一样的安全经济,一样的用心。 4.关于考注册。 注册一定得考。有的人对注册很不屑一顾,考过的水平也不见得咋样。但从我的调查总结,大部分注册师还是名副其实的,一个注册学习考试的过程能学到很多东西。还有,你想在职位上有所提高,注册是很重要的。大家都知道,职称谁都能评上,只要熬够时间,可注册是要你上考场真枪实弹的考试的,他比职称有说服力。一个主任工程师、总工,如果不是注册,会让兄弟单位笑话的。 以上与广大朋友共勉!
个人分类: 07-教育|2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交大土木工程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热度 3 陈龙珠 2011-4-2 12:55
自2001年从浙大移师到上海交大以来,本博先后以固体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名义招收博士研究生。 10年过去了,随着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的 文件通知 ,上海交大已获得了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意味着2012年起,本博可以按土木工程的二级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招收博士研究生了。这也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在读硕士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提供了便捷的机会。 藉此机会,本博热忱欢迎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教授、研究员关注并加 盟上海交大的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5590 次阅读|7 个评论
桩基工程科技文献微库
陈龙珠 2011-1-17 14:50
声明:本微库上传的科技文献仅用于学习交流。 一、技术标准 国家标准: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 13476-2009).pdf 行业标准: 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JCT 2029-2010).pdf 行业标准: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JC 888-2001).pdf 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rar 、 勘误表.pdf 行业标准: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pdf 二、设计与工程技术 上海地区PHC管桩作抗拔桩的探讨.pdf 抗拔预应力管桩地下车库上浮案例检测浅析.pdf 软土地区扩孔灌浆预制管桩承载力研究.pdf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机械快速螺纹连接技术及其推广应用.pdf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37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谢礼立院士指出不合格土木工程是地质灾害、气象灾害背后的真凶
gongshiliang 2010-9-20 21:16
设计合理,草房也能抵抗 11 级地震 谢礼立院士指出: 不合格土木工程是地质、气象灾害背后的真凶 ● 记者 马亚宁 转载自《新民晚报》 2010 年 9 月 20 日 A11 版 各类土木工程,是地质、气象灾害的主要载体。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常常不是地震、泥石流、滑坡、海啸等造成的,而是不合理的土木工程建筑所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地震与防灾工程专家谢礼立日前做客世博会公众参与馆 相约名人堂 与院士一起看世博 时,揪出了各种灾害背后的真凶 不合格的土木工程。 同灾不同难 前年,汶川大地震死亡失踪人数 88000 余人;今年 2 月,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地震能量增大了 16 倍,死亡失踪者只有 721 人。今年 4 月,青海玉树 7.1 级地震中,人口 3 万的玉树县死亡人数超过 2000 人。 4 个月后,新西兰发生 7.2 级地震,地表横向移动 3.5 米, 30 万人口的城市却无一人死亡。 同是强震,造成的结果有天壤之别,关键是如何预防灾害发生。谢院士说,中国有全世界最完善的防震减灾法系、最强的地震管理体系、最大的防震减灾队伍和设施、世界上地震预报唯一的成功先例,震后恢复重建水平世界一流,却一直没有一份令人满意的防灾减灾成绩单;最大的教训是一直忽视了防范土木工程灾害,不能将最有效的防震减灾措施,布防在地震来临前。 灾害应可控 地球演化自有规律,欲减轻自然灾害,除了土木工程防灾,别无其他好方法。 谢礼立指出,地震、风灾、滑坡、泥石流等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煤气管线爆炸、地下水管爆裂、煤矿塌陷、溃坝等,均属于土木工程灾害范畴。不当的选址、不当的设计、不当的施工、采用不当的材料、不及时加固等,导致土木工程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各种载荷,最终建筑工程土崩瓦解而 杀人越货 。 只要设计合理、施工得当,一个很普通的草房子或者砖木房子,也可以抵抗烈度为 11 的大地震。相反,土木防灾不到位,即使是钢筋混凝土,也会 楼倒倒 。从土木工程防灾角度看,无需地震预报。谢院士说,目前,科学家已经掌握了设计建筑不倒房屋的各种土木工程技术。有了不倒屋,即使地 震来临,也可能避免家毁人亡。 防灾于未然 现有的房屋设计多考虑承受竖向荷载。要想防震抗灾,得增加抵御横向荷载的设计,并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增减不同的材料和截面,以抗御不同级别的地震等。如此一来,势必增加建筑成本。 一般来说,抗震烈度为 7 度的建筑造价,增加 8%~9% 左右;抗震烈度提升到 8 度,成本增加 15% 。 但这种成本投入,非常值:一是保证住户生命安全;二则增加房屋寿命,提升增值潜力。谢院士说,都市里的高层建筑投资都很高,因此至今世界上没有一 栋 25 层 以上的 塔楼 在地震中倒塌。 不过,我国现有的房屋抗震设计标准和规定,只适用于新建建筑。许多老建筑没有合理的抗震设计,天灾来临时,几无抗灾能力。谢礼立建议,政府监督部门不妨公示各建筑的抗震设计和级别,让百姓购房前心中有数。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到每一个可能发生灾害危险的地方,一栋一栋房子调查,对于确有土木灾害隐患的房子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加固或改造,防灾于未然。
个人分类: 院士专访|4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土木工程前景分析
热度 8 njzhaoxm 2010-5-6 13:22
土木工程历史上的三次飞跃   对土木工程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首先是作为工程物质基础的土木建筑材料,其次是随之发展起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每当出现新的优良的建筑材料时,土木工程就 会有飞跃式的发展。   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中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 的西周初期制造出瓦。最早的砖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的墓室中。砖和瓦具有比土更优越的力学性能,可以就地取材,而又易于加工制作。   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18~19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   钢材的大量应用是土木工程的第二次飞跃。 十七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生铁、十九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桥梁和房屋,这是钢结构出现的前奏。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随后又生产出高强度钢丝、钢索 。于是适应发展需要的钢结构得到蓬勃发展。除应用原有的梁、拱结构外,新兴的桁架、框架、网架结构、悬索结构逐渐推广,出现了结构形式百花争艳的局面。   建筑物跨径从砖结构、石结构、木结构的几米、几十米发展到钢结构的百米、几百米,直到现代的千米以上。于是在大江、海峡上架起大桥,在地面上建造起摩天大楼和高耸铁塔,甚至在地面下铺设铁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为适应钢结构工程发展的需要,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就应运而生。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也随之发展,土木工程从经验上升成为科学,在工程实践和基础理论方面都面貌一新,从而促成了土木工程更迅速的发展。   十九世纪20年代,波特兰水泥制成后,混凝土问世了。混凝土骨料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构件易于成型,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用途受到限制。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钢铁产量激增,随之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种新型的复合建筑材料,其中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力,发挥了各自的优点。 二十世纪初以来,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   从三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大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因而用途更为广阔。土木工程进入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混凝土的出现给建筑物带来了新的经济、美观的工程结构形式,使土木工程产生了新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结构设计理论。这是土木工程的又一次飞跃发展。 专业介绍   本专业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培养从事铁路、公路、机场等工程和房屋、桥梁、隧道、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技术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高层次工程人才。毕业生可在高校、设计部门和科研单位教学、设计、研究工作,也可以在管理、运营、施工、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工作。    一、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受到课程设计、试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 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 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 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 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3、主干学科   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4、主要课程   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房屋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道路勘测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   5、实践教学   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   6、修业时间   4年。   7、学位情况   工学学士。   8、原专业名   矿井建设、建筑工程、城镇建设(部分)、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饭店工程、涉外建筑工程。    二、专业综合介绍   土木工程十分特殊而又具有系统性。因为几乎所有的土木工程师设计和建造的构筑物都是独一无二的,绝不可能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建筑物。有些建筑物虽然看似相同,但是建筑的场地条件(地基、风荷载、地震荷载等)都是不同的。像水坝、桥梁或隧道这样的大型建筑物每一个都完全不同。因此,土木工程师随时要准备应付新的复杂情况。同时工程要考虑的相关影响因素非常多,任何设计上的忽略都将导致一个失败的工程。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计算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完善,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快捷。所以,任何对工程感兴趣的理科类同学报考土木工程都没有问题,尤其适合那些考虑问题全面系统的同学,选择学习土木工程是能够发挥个人才干的。从市场的需求来说,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项目纷纷立项建设,在未来几十年内这种局面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非常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   以房地产为例,当前房地产极为火热,但专业的人才培养才刚刚起步,这方面的高级人才还是市场的稀有人才。出国方面,与电子、计算机等相比还有距离。其实,当前国内建设事业的发展前途光明,考虑留在国内从事本行业还是相当不错、非常实际的选择。   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和由此产生的施工工具、设备、机械向多品种、自动化、大型化发展,施工日益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组织管理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日益走向科学化;有些工程设施的建设继续趋向结构和构件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解决特殊条件下的施工作业问题,以建造过去难以施工的工程。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运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等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相应的工程技术知识来研究、设计和建造工业与民用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以及桥梁等工程设施的学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技术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结构分析与设计、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工程检测与试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工程防灾与减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建筑设备、土木工程机械等基本知识。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进行土木工程勘测与设计的能力;具有解决施工技术问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分析的初步能力;具有进行工程检测、工程质量可靠性评价的初步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与辅助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与科技开发的初步能力。成为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等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等。   毕业去向:能在政府机关建设职能部门,机关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土木工程科研院所,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各铁路局工务维修部门,房地产公司,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银行及投资咨询机构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或可考取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考取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和注册造价师等。 开设院校   中国最好的10所土木工程系:   1.清华大学   2.同济大学   3.天津大学   4.东南大学   5.浙江大学   6.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建筑工程大学并入)   7.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并入)   8.湖南大学   9. 华南理工大学   10.西安建筑工程大学   英国建筑师协会承认上述十所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文凭,这些十所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毕业生可在英国申请工程师职称。   被称为土建老八校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老牌土木名校   一、土建老八校风采依旧   中国王牌土木院校土建老八校名单:   第一名、清华大学;   第二名、同济大学;   第三名、东南大学;   第四名、天津大学   第五名、重庆大学;   第六名、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七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第八名、华南理工大学   老八校培养了大量的土建类优秀人才,其土木工程专业排名均在全国院校前列,专业实力毋庸质疑,在中国土木界的地位无人能撼,对于很多用人单位来说,老八校的出身是一块就业的敲门砖。    顶尖院校   (土木工程为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教育部2008年公布)    同济大学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流院校   (其土木工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教育部2008年公布)   西南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 天津大学、河海大学 、 东南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   其他开设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武汉理工大学、贵州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三峡大学、三明学院 西南大学 四川工业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理工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青海大学 宁夏大学 新疆大学 新疆农业大学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四年或五年)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首钢工学院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理工大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燕山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渤海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大学 延边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北华大学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矿业学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江苏理工大学 盐城工学院 江南学院 扬州大学 淮海工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福州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南昌大学 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山东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 烟台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汕头大学 深圳大学 五邑大学 广州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工学院 桂林工学院 海南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大连水产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石河子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东北电力学院 武汉大学 河海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沈阳建筑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苏州科技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安工程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淮阴工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华侨大学 武汉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石油大学 长江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株洲工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攀枝花学院 武汉工业学院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厦门大学 南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河北大学 内蒙古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黑龙江工程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 黄山学院 黄河科技学院 常德师范学院 西藏大学 延安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民用航空大学 华北科技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 白城师范学院 江苏工业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嘉兴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林学院 皖西学院 莆田学院 邵阳学院 茂名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 天水师范学院 塔里木大学 西南大学等。 就业方向分析   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近年持续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并非是难事,然而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与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其行业薪酬水平近年来更是呈现出管理高于技术的倾向,而从技术转向管理,也成为诸多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职业生涯中不可避免的瓶颈。如何在大学阶段就为钱途做好准备,找到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呢?   木土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与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总体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以下几种:    工程技术方向   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   代表行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路桥施工企业等。   就业前景:就像我们看到身边的高楼大厦正在不断地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断延伸一样,土木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2004年进入各个人才市场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的企业共涉及到100多个行业,其中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场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跃居第一位。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再加上路桥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只要人才市场上没有出现过度饱合的状况,可以说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一直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   典型职业通路:施工员/技术员-工程师/工长、标段负责人-技术经理-项目经理/总工程师。   年薪参考:施工员/技术员:1.5万~2.5万元;工长:2.5万~4万元;技术质量管理经理:4.5万~7万元;项目经理:5万~10万元;   专家建议:随着我国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土建行业工程技术人员不但需要精通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取得必要的执业资格证书。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执业资格认证主要有全国一、二级注册建筑师、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执业资格认证均需要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经验才能报考,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即使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要注意知识结构的更新,尽早报考以取得相关的执业资格。想要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大学生,在实习中可选择建筑工地上的测量、建材、土工及路桥标段的路基、路面、小桥涵的施工、测量工作。    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   代表职位: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等。   代表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交通或市政工程类**机关职能部门、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   就业前景:各种勘察设计院对工程设计人员的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兴职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也需要更多的现代化设计规划人才。随着咨询业的兴起,工程预决算等建筑行业的咨询服务人员也成为土建业内新的就业增长点。   典型职业通路:预算员-预算工程师-高级咨询师。   年薪参考:预算员:1.5万~3万元;预算工程师:2.5万~6万元;城市规划师:4万~7万元   建筑设计师:4万~10万元;总建筑设计师:25万元以上。   专家建议:此类职位所需要的不仅是要精通专业知识,更要求有足够的大局观和工作经验。一般情况下来说,其薪酬与工作经验成正比。以建筑设计师为例,现代建筑还要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需要建筑设计师拥有扎实的功底以及广博的阅历,同时善于学习,并在实践中去体会。目前,市场上对建筑设计人才大多要求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有一级注册建筑师资质,并担任过大型住宅或建设工程开发的设计。此类职位也需要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如建筑工程师需要通过国家组织的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考试拿到《注册建筑师资格证书》才能上岗,预算工程师需要取得注册造价师或预算工程师资格。另外,从事此类职业还需要全方面地加强自身修养,如需要熟悉电脑操作和维护,能熟练运用CAD绘制各种工程图以及用P3编制施工生产计划等,有的职位如建筑设计师还需要对人类学、美学、史学,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建筑精华有深刻的认知,并且要能融会贯通,锻造出自己的设计风格。这些都需要从学生时代开始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实习时应尽量选取一些相关的单位和工作,如房地产估价、工程预算、工程制图等。    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   代表职位:监理工程师   代表行业:建筑、路桥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监督部门。   就业前景:工程监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职业,随着我国对建筑、路桥施工质量监管的日益规范,监理行业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并且随着国家工程监理制度的日益完善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典型职业通路:监理员资料员项目直接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   年薪参考:现场监理员:1.8万~2.5万元;项目直接负责人:2.5万~4万元;专业监理工程师:3万~5万元;总监理工程师:4万~8万元。   专家建议:监理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因此也是一个与执业资格制度结合得相当紧密的行业,其职位的晋升与个人资质的取得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监理员需要取得省监理员上岗证,项目直接负责人需要取得省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员上岗证,工作经验丰富、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专业监理工程师需要取得省监理工程师上岗证,总监理工程师需要取得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证。木土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在校期间就可以参加省公路系统、建筑系统举办的监理培训班,通过考试后取得监理员上岗证,此后随工作经验的增加考取相应级别的执业资格证书。在实习期间,可选择与路桥、建筑方向等与自己所学方向相一致的监理公司,从事现场监理、测量、资料管理等工作。    工程检修方向   代表职位:轨道交通及铁路工务部门工程师,一般是建设单位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   代表行业:轨道交通,铁路工务段(处)。   就业前景:十一五规划全国路网10万公里,许多大中城市兴起修建地铁交通,这些轨道建筑都需要大量技术人员来检测和维修。   典型职业通路: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年薪参考:技术员1.5~4万,助理工程师1.5~4万,工程师4万~7万,高级工程师5~10万    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   代表职位:公务员、教师   代表行业:交通、市政管理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及设计单位。   就业前景:公务员制度改革为普通大学毕业生打开了进入**机关工作的大门,路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人才需要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的需求随之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行业的竞争一般较为激烈,需要求职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年薪参考:高校教师:2.5万~4.5万元;中等专业学校教师:1.8万~3万元;普通公务员:2万~3.5万元。   专家建议:想要从事此类行业,一方面在校期间要学好专业课,使自己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向特别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使自己具备较高的普通话、外语、计算机水平和较好的应变能力。   我国的建设领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经济发展就需要建设,这在几十年内都是热门,前国家领导人万里曾经说过,这是个万岁的行业   就业方向,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单位都需要,就是累些,在设计院,就属搞结构的累,只要是本科以上,就业不成问题。   建议在实习时,找个设计院,申请实习,因设计院的人员流动性很大,也需要新的人员补充,你在实习时,混个脸熟,在后期签就业协议时,就方便些。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18764 次阅读|3 个评论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学会(ASCE)出版的《基础设施系统杂志》被SCI收录
wanyuehua 2010-2-14 07:25
1995 年创刊的Journal of Infrastructure Systems《基础设施系统杂志》,ISSN: 1076-0342,季刊,美国土木工程师协学会(ASCE-AMER SOC 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VA, 20191-4400)出版,2009年入选 Web of Science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目前在SCI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2008年的第14卷1-4期到2009年的第15卷1-4期共87篇论文。 该刊是 EI 收录期刊, EI 从 1995 年创刊年开始收录, EI 共收录了该刊 1995-2009 年 348 篇论文。 SCI 收录87篇文章包括学术论文89篇、社论10篇、会议论文8篇。 87 篇文章的主要国家分布:美国62篇,加拿大9篇,日本7篇,中国5篇(其中台湾地区2篇),德国、印度各4篇,西班牙各4篇,法国、意大利、韩国、菲律宾各2篇等。 87 篇文章共被引用24次,其中2009年被引用24次,平均引用0.28次, H指数为2(有2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5次)。 网址: http://www.pubs.asce.org/journals/infrastructure/ 在线投稿: 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jrniseng/default.asp 编委会: http://pubs.asce.org/journals/infrastructure/board/ 作者指南: http://pubs.asce.org/authors/journal/
个人分类: SCI投稿|82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成立(图) 2009-12-31
pikeliu 2010-1-2 09:41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成立(图) 校办 2009-12-31 1409 12月31日上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成立仪式在逸夫楼会议室举行。成立仪式由蒋昌俊副校长主持,裴钢校长致辞,宣布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正式成立,并宣读研究院领导班子和学术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项海帆院士和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院长陈以一副校长分别讲话。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高等研究院将建设成为有别于我校现行管理体系的科研特区,面向学科、依托基地,实施特殊的科研政策,强调团队的作用,吸引、集聚和稳定优秀科研队伍,加快优秀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将在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中发挥引领作用。
个人分类: IDR|2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次教学公开课的体会
林煌斌 2009-10-16 10:46
一次教学公开课的体会 准备一次公开课,其实好几个月以前就在计划,从排课计划,教学大纲的统一等方面都做了部署。因为评职称需要开一次公开课,要不真觉得要花费太多的精力。不是因为考虑课上得好与不好的问题,是因为当你重视一件事的时候,会把的前前后后相关的事情都要考虑清楚,做详细的部署,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本次课程选择本科一年级的《土木工程概论》的第四章。本以为概论课的内容,平铺直叙,应该很好上,其实,大错特作。真正的概论课程要把一堂课上得精彩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本学期我还上材料力学,和预计的相反,材料力学的课程上起来更轻松,因为课堂上把材料力学教材的内容讲解透彻,概念准确,而并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扩展。因为课时少内容多,土木概论一堂课的内容必须从单层厂房讲到超高结构,很多内容很难取舍,因为面对的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些基本的名词没有概念。 我准备的 PPT 内容大约 35 页。分量比较足。内容都是很基础的一些知识点。有些时候很简单的概念往往还更不好解释。因为公开课中有学生有专家有同事,面对不同层面的人,如何解释才能别人接受。因为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层面上的理解表达是不同的。我印象很深的是去年听一位老师公开课,也是讲概论课,他说高层按高度分 24 米 以上为高层, 24 米 以下为多层建筑。我当时就觉得这个老师怎么这么没有知识面,这么简单的内容都讲解错。后来我翻开教材,原来教材上就是这么写的。他按教材讲课肯定是正确的方法,而且教材是权威人士权威出版社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当然如果他按高层建筑结构规范来讲解高层的高度的话,我觉得也不对,因为中国建筑规范里也有相关的关于高层的规定,如果他把中国的关于高层的规定都讲了,我也觉得不准确,因为现在很多工程项目是面向全世界的,美国、日本、英国关于高层规定的内容都不相同!如果你把这些内容都讲了,一堂课你还能讲多少知识点? 45 分钟必须把所有的建筑结构型式都讲清楚,还必须难点讲清、重点突出!所以《土木工程概论》的课程非常难上,特别是面向多层次人员的公开课。 本次公开课,学生特别的认真听课,回答问题也比平时积极,特别让我感动。事实上,我提问的问题都是比较有难度的,学生只回答了一点点,我都很肯定的赞许。土木 09 这个班很优秀,感谢你们。土木 08 的班级也非常的优秀!但两个班更有不同特色。 当然我对自己的讲课,也是很有信心的。经过硕士研究生系统学习和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试后,对整个土木专业的认知程度得到非常大的提升。每个知识点,将在未来的体系里出现在哪里,国内是怎么做的,国外是怎么做,还有什么没有做清楚,基本上我都会知道一些。因为内容非常熟悉,讲课速率快了点,结束的时候,学院院长说语速太快了。是的,我从以前当学生会主席到团委书记到现在专业教师,只要是公共场合讲话,都被人说语速太快,要怎么调整呢?以后一定一定要特别特别注意,要注意听众是本科学生。院长又说,可以把一些知识点不讲,通过表格比较来讲,不用展开。我觉得每次听院长讲话,都觉得有听君一席话的感受,教学除了把知识点讲清楚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教学方法有什么,我得好好研究研究。感谢有院长经常的指点。有的时候觉得能得到别人的一些指点,自己的进步就会特别的明显。 刚上完公开课,心里好像被掏空一样。之前很期待,之后觉得很多地方还有需要改进。上一次公开课,虽然只有 45 分钟,很考验人的体力和精力。 2009.1014
个人分类: 未分类|7098 次阅读|2 个评论
伊朗5种2009年创刊的工程系列期刊进入SCI
wanyuehua 2009-10-7 07:58
1994年创刊的Scientia Iranica《伊朗科技》,ISSN:1026-3098,季刊,2007年开始被SCI收录,涉及计算机工程、数学、机械工程、化学、土木工程、石油化学、运输、科学、模糊逻辑工程和电机工程等。2009年Scientia Iranica《伊朗科技》从16卷开始改名为Scientia Iranica Transaction《伊朗科技汇刊》并分辑出版5种系列期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与化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工业工程。 5种系列期刊2009年入选 Web of Science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目前在SCI数据库可以检索到SCIENTIA IRANICA TRANSACTION A-CIVIL ENGINEERING期刊2009年的第16卷第1期至4期的34篇论文,Scientia Iranica Transaction B-Mechanical Engineering期刊2009年的第16卷第1期至4期的37篇论文,Scientia Iranica Transaction C-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09年的第16卷第1期的10篇论文,SCIENTIA IRANICA TRANSACTION D-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期刊2009年的第16卷第1期的8篇论文, Scientia Iranica Transaction E-Industrial Engineering期刊2009年的第16卷第1期的9篇论文。 Scientia Iranica Transaction《伊朗科技汇刊》网址: http://www.scientiairanica.com/ 目前《伊朗科技汇刊》5种系列期刊可以免费下载 。 1. SCIENTIA IRANICA TRANSACTION A-CIVIL ENGINEERING 《伊朗科技汇刊,A 辑:土木工程》 http://www.scientiairanica.com/Issues/0065/2009/v16/n2.aspx Bimonthly ISSN: 1026-3098 SHARIF UNIV TECH, OFF SCIENTIA IRANICA, AZADI AVE, PO BOX 11365-8639, TEHRAN IR, IRAN, 000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主要刊登结构工程,工程材料,海岸和港口工程,施工管理,环境工程,岩土工程,公路工程,信息技术,铁路工程,测量及地理空间技术,交通工程,隧道工程和水工程等研究领域论文。 2. SCIENTIA IRANICA TRANSACTION B-MECHANICAL ENGINEERING 《伊朗科技汇刊,B 辑:机械工程》 http://www.scientiairanica.com/Issues/0065/2009/v16/n2.aspx Bimonthly ISSN: 1026-3098 SHARIF UNIV TECH, OFF SCIENTIA IRANICA, AZADI AVE, PO BOX 11365-8639, TEHRAN IR, IRAN, 000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主要刊登空气动力学,自动化与控制,生物力学,设计及制造,流体机械和水电,运动学和动力学系统,机制和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微电子机械系统及热系统力学等研究领域的论文。 3. SCIENTIA IRANICA TRANSACTION C-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伊朗科技汇刊,C 辑:化学与化工》 http://www.scientiairanica.com/Issues/0065/2009/v16/n2.aspx Semiannual ISSN: 1026-3098 SHARIF UNIV TECH, OFF SCIENTIA IRANICA, AZADI AVE, PO BOX 11365-8639, TEHRAN IR, IRAN, 000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主要刊登化学动力学,催化,反应器设计,工艺建模,仿真与控制,热力学和相平衡,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化工程,环境工程和石油油藏工程等研究领域论文。 4. SCIENTIA IRANICA TRANSACTION D-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伊朗科技汇刊,D 辑: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和电气工程》 http://www.scientiairanica.com/Issues/0065/2009/v16/n2.aspx Semiannual ISSN: 1026-3098 SHARIF UNIV TECH, OFF SCIENTIA IRANICA, AZADI AVE, PO BOX 11365-8639, TEHRAN IR, IRAN, 000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主要刊登人工智能,编译器,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数据管理,设计自动化,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处理器和系统架构,实时系统,软计算,软件工程,理论计算机科学,检验和测试设计以及信息理论,加密的安全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雷达,控制系统,量子电子设备,微电子,集成电路和射频系统,生物医学工程和影像,电力电子,能源管理系统,光子学,纳米光子学,电磁,天线和传播,光网络和通信,通信理论和数据网络等研究领域论文。 5. SCIENTIA IRANICA TRANSACTION E-INDUSTRIAL ENGINEERING 《伊朗科技汇刊,E 辑:工业工程》 http://www.scientiairanica.com/Issues/0065/2009/v16/n2.aspx Semiannual ISSN: 1026-3098 SHARIF UNIV TECH, OFF SCIENTIA IRANICA, AZADI AVE, PO BOX 11365-8639, TEHRAN IR, IRAN, 00000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主要刊登业务研究和决策模型,质量工程,生产和库存控制,工业工程,工程经济和人工智能成本估算,设施的设计和位置,维护和可靠性工程,材料处理,性能分析,离散事件系统仿真,项目控制和管理,工作方法,测量和工程,资源优化,应用统计,制造工艺和设计,人的因素和人类工程学等研究领域。
个人分类: SCI投稿|15790 次阅读|0 个评论
5种土木工程期刊新进入SCI
wanyuehua 2009-8-12 21:51
万跃华 2009年8月12日 1997 年创刊的 Europe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欧洲环境与土木工程杂志》, ISSN: 1964-8189 ,全年 10 期,法国( LAVOISIER, 14, RUE DE PROVIGNY, CACHAN, FRANCE, 94236 )出版, 2009 年入选 Web of Science 的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 2009 年的第 13 卷共 34 篇论文。 Europe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网址: http://ejece.revuesonline.com/ 2003 年创刊的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国际土木工程杂志》, ISSN: 1735-0522 ,季刊,伊朗科技大学( IRAN UNIV SCI TECHNOL, COLL CIVIL ENG, PO BOX 16765-163, NARMAK, IRAN, TEHRAN, 16844 )出版, 2009 年入选 Web of Science 的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 2007 年的第 6 卷到 2009 年的第 7 卷共 39 篇论文。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网址: http://www.iust.ac.ir/ijce/ 1995 年创刊的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土木工程与管理杂志》, ISSN: 1392-3730 ,立陶宛( VILNIUS GEDIMINAS TECH UNIV, SAULETEKIO AL 11, VILNIUS, LITHUANIA, LT-10223 )出版, 2009 年入选 Web of Science 的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 2008 年的第 14 卷到 2009 年的第 15 卷共 50 篇论文。该刊是 OA 期刊可以免费阅读全文。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网址: http://www.jcem.vgtu.lt/en/ 1997 年创刊的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韩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土木工程杂志》, ISSN: 1226-7988 ,双月刊,美国( SPRINGER, 233 SPRING ST, NEW YORK, USA, NY, 10013 )出版, 2009 年入选 Web of Science 的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 2008 年的第 12 卷到 2009 年的第 13 卷共 92 篇论文。 KS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网址: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20938/ 1957 年创刊的 Periodica Polytechnica-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 ISSN: 0553-6626 ,全年 2 期,匈牙利( BUDAPEST UNIV TECHNOLOGY ECONOMICS, PERIODICA POLYTECHNICA CIVIL ENGINEERING, BUDAPEST, HUNGARY, 1521 )出版, 2008 年入选 Web of Science 的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目前在 SCI 数据库可以检索到该期刊 2007 年的第 51 卷到 2009 年的第 53 卷共 34 篇论文。该刊是 OA 期刊可以免费阅读全文。 Periodica Polytechnica-Civil Engineering 网址: http://www.pp.bme.hu/ci/index.html
个人分类: SCI投稿|30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主互动:朱金颖博士来上海做学术交流
陈龙珠 2009-7-25 14:54
后记 (2009-7-27): 朱金颖博士今日上午如期在上海市建科院做了一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土木工程无损检测技术报告,来自上海市建科院、上海隧道公司、上海现代集团、上海交大等单位的科技人员和师生20余人与会进行了学术交流。美国新近研发和应用的拔剥法(Pull-off method)和利用辐射空气声波进行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A ir-coupled sensing techniques )等,值得国内相关科技人员消化吸收和在工程中推广应用。 朱金颖博士一篇相关文章: Imaging Concrete Structures Using Air-Coupled Impa ct-Echo ----------- 经本博建议,上海市力学学会工程结构诊断及加固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工程结构新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邀请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助理教授、科学网博主 朱金颖 博士来上海做一场《土木工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学术报告。 报告时间:2009年7月27日(星期一)上午9:30~11:30 报告地点:宛平南路75号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2号楼4楼第四会议室 欢迎在沪相关科技人员和高校师生参加研讨! ------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NDT techniques in civil Engineering Abstract: This presentation will first review the past and present state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NDT) technique in civil engineering. The ap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commonly used NDT method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resentation focuses on air-coupled sensing technologies for civil infrastructure.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and the most recent progress in air-coupled sensing will be presented. Jinying Zhu, Ph.D.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ivil, Architec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USA Biography: Jinying Zhu is currently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 She received her Ph.D. degree in Civil Engineer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 in 2006. Dr. Zhus research interests are in rapid NDT for concrete, surface wave measurement,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using NDT methods, and innovative sensing. She is one of the pioneer researchers of air-coupled sensing techniques for concrete. She was the recipient of ACI-James NDT research award in 2003.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6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专业课期间应阅读相应技术标准吗?
陈龙珠 2009-4-1 15:57
本周在给研究生上课时,顺便问起同学们相关技术标准代码(如GB /T,JGJ,JT,DBJ,CECS等)的含义是什么?得到的答复却令我惊讶。 与本人相关的土木、水利等行业,基于安全性的考虑,其工程设计、施工、测试等科技工作必须遵循相应的技术标准。由于技术标准条款一般是对科研和长期工程实践的总结而成,它们又是当前国家、行业或地方科技水平的体现。我们这类行业的技术标准(企业内部标准除外),按涵盖层面由高到低分依次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协会(学会)标准等,按技术性层次则依次为规范、规程、指南等,而按执行力要求则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两类。由此可见,了解这些常识是保证正确应用技术标准的基础。 本人觉得,本科和研究生们在学习专业课程阶段,除应学好教材和课堂教学传授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外,课余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通读相关现行的技术标准,很有必要。因为,这不但便于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理解技术标准条款的依据,同时也有益于发现现行技术标准所存在的不足,对毕业后能够较快地进入从事专业技术或科研工作的状态,应该是有帮助的。 前两年一位选修我防灾工程学导论的研究生,在课间休息找我答疑时,我发现他在复印的一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上做了许多注解,很是令我感叹。之后,我便向我自己的研究生推荐了这种学习方法,但未曾就此进行专项检查。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4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荐】2005-2008全国土建学科论文SCI收录综述
陈龙珠 2009-2-13 07:06
万跃华 ;SCI收录期刊土木建筑工程学科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4538
个人分类: 土建科技|4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