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沟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喜马拉雅山脉上的水汽通道
fanxiaoyingz 2017-12-28 11:55
喜马拉雅山脉上的水汽通道 张学文老师在他的博文中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 “ 具体如何从空中提炼出水来? ”他说:“老天(取消爷字)每年送给我国的降水是 6 万亿立方米的水平。这些送到草原、森林、农田的水是免费的,也是形成农业、牧业、林业产值的重要因素。”“ 我相信在新疆可以寻找到空中水气比较多的地点、季节,那里自然有取之不竭的湿空气供你提取空中水(效率比较高的地点、季节),而根本不必担心你提取的那一点水汽会引起气候变化:即空中水气资源应当认为是取之不竭的(这类似我们不必担心人类吸入了氧气而使空气变坏)。” 他说的意思是:我国的空中有取之不尽的水汽,这些水汽形成了 6 万亿立方米的总降雨量,但是依然不能解决我国南涝北旱的问题,我们怎样才能从空气中获得这些水用于生产和生态呢?这可是一个很难的课题。 有人说,炸开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一个豁口,就能够把水汽引过来,这个能办到吗?现在我们就去喜马拉雅山脉逛一逛,看看那里的情况。 发现了横穿喜马拉雅山脉的六条沟壑,这些沟壑周围的雪山分布都和水汽有一定关系。 塔希冈北面的沟 (北纬 2 7 ° 56 ′,东经9 1 ° 48 ′) 东面出现一条长度为 40 公里的雪山,而沟的西面雪山比较短,大约 20 公里,没有伸入大陆,但是 沟东面得雪山海拔 5400 米,而西面雪山雪少的地方海拔低于 4800 米,沟壑以上 60 公里以北就没有雪山。但是发现沟壑两边有村落,也有农田,说明这里还有一定的降雨。 不丹境内的蒙加尔以北 的沟 (北纬 2 7 ° 55 ′,东经9 1 ° 07 ′) 北面出现一个雪山,海拔在 5000~5800米,而海拔在4800米以下没有雪山,但是有冻土存在。说明这里还是比较湿润的。 不丹境内的甘托克(锡金邦) (北纬 2 7 ° 30 ′,东经 88 ° 54 ′) 有一条沟,沟西面有一条南北向长度为 60公里,高度为4000米的山,挡住了水汽,所以水汽并没有进入青藏高原内陆,沟壑以北60公里处海拔4800米的高山上并没有形成雪山。 坎德巴里 (北纬 2 7 ° 48 ′,东经 87 ° 23 ′) 有一条沟,喇叭口形状,水汽可以伸入,雪山向内陆延伸了 50公里,而且海拔低于4800也有雪山,4200米以上都有雪山。 尼泊尔的道拉吉里( 北纬 2 8 ° 37 ′,东经 83 ° 36 ′ )的沟壑较长,达到 80多公里,沟道东面海拔在4200米以下没有雪山,而沟道西面海拔在5000米以上是一条狭长的雪山。深入一点的内陆海拔5200以上也不是雪山。 拉姆普尔(北纬 31°31′,东经78°04′)沟道长度80公里,蜿蜒曲折,这里海拔4200米以上都是雪山,雪线海拔较低,雪山面积较为广大,但是雪山的分布与沟壑的走向似乎没有关系。深入我国内陆80公里之外是我国的阿里地区,海拔4700米以上也有雪山。所以,这里很可能是很大的一个水汽通道,它的西南方是印度洋,印度洋的水汽从西南方吹来,正面迎接。 总结以上六个喜马拉雅山上的天然沟壑特点,总结出如下规律: 1, 沟壑可以输送水汽,但是沟壑输送水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 2, 水汽有严格的方向性,在水汽的侧面很难形成降水,只有正面才容易形成降水。 3, 喇叭口地形对于降水有很大影响,凡事有喇叭口的地形,只要和水汽方向一致就有可能形成丰水区域。 4, 第四,水汽的分布一般在 4000米以下,喜马拉雅山南麓4000米以下也有雪山,但是喜马拉雅山北麓许多地方超过5000米也是极其干旱的。 5, 在西南季风的正面,就是我国的札达,海拔 5000米以上就有雪山,但是山南地区海拔5500还没有雪山。说明季风可以把少量水汽从正面带入内陆。 以上结论的总体结论是沟壑对于水汽流通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水汽通道才是最为重要的。两者结合更好。
个人分类: 气候生态|627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最后一天学生和我的讨论
jiangming800403 2015-12-31 20:37
*****2015/12/31 19:22:27 赵博有个问题想问您:侵蚀沟的发育阶段前三个侵蚀阶段有顺序可言吗?即溯源侵蚀,下切侵蚀,横向侵蚀。我不觉得有有这个程序啊,求解! GPS 2015/12/31 19:34:14 我觉得首先是下切侵蚀,即坡面径流汇集,能量加大,不仅带走表土,而且切入土层,甚至母质,即土壤侵蚀由坡面侵蚀,发展到浅沟侵蚀,浅沟进一步发展就是切沟, ***** 2015/12/31 19:39:44 就是先要有沟头? ***** 2015/12/31 19:40:15 下切侵蚀不断发展,造成沟道纵向与横向坡度不断加大,坡体物质不稳定,从而促进了溯源侵蚀和侧向(横向)侵蚀,特别是切沟(冲沟)沟头处深切入地表,出现了坡度比较大的断崖或者陡坎,坡面水流汇集后,就会如同瀑布一样跌落下来,跌水会有漩涡,淘蚀断崖,造成沟头不断后退。但是随着溯源侵蚀不断发展,上方来水面积(给养)面积减小,减小到一定程度后,来水量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冲蚀力,水流冲力和土体的抗蚀性相平衡,沟头就停止延伸了。 GPS 2015/12/31 19:40:39 也可以这样说,先有沟头 GPS 2015/12/31 19:41:07 当然,出现沟头也是下切侵蚀的必然结果。 GPS 2015/12/31 19:41:41 就是沟道底部的剖面明显低于原有的地面, GPS 2015/12/31 19:42:24 所以我觉得沟蚀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下切侵蚀, GPS 2015/12/31 19:43:08 下切侵蚀是坡面、土壤、水流和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GPS 2015/12/31 19:44:41 一般坡面下方最先出现浅沟和切沟侵蚀,这是因为汇水面积大,径流侵蚀力首先超过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 2015/12/31 19:44:45 沟头位置是在中上游?沟口下游? GPS 2015/12/31 19:44:58 是的 GPS 2015/12/31 19:45:22 当然,坡面汇流也和土壤的不均匀有关, GPS 2015/12/31 19:45:50 一个坡面土壤入渗性能、抗蚀性性能都不可能很均匀 GPS 2015/12/31 19:46:33 入渗、抗蚀能力差的地方,径流就容易增加,容易产生下切侵蚀 GPS 2015/12/31 19:47:14 浅沟、切沟形成后就会形成径流固定的流道,造成侵蚀量迅速增加。 GPS 2015/12/31 19:48:53 切沟形成后,随着沟底不断下切,纵、横比较也会进一步增加,从而使溯源侵蚀、侧向侵蚀不断发展,这就是切沟侵蚀阶段。 **** 2015/12/31 19:52:25 那沟头防护中的拦排水方法和沟道中的谷坊老师各打几分啊?(百分制) GPS 2015/12/31 19:54:02 从切沟发展到冲沟侵蚀阶段后,沟道尾部由于已经接近侵蚀基准,下切侵蚀逐渐减缓,甚至沟道比降小于均衡剖面,出现泥沙淤积,下切侵蚀停止,同时横向侵蚀也得到一致,但是沟道上中游仍然有一定坡降,沟头上方仍有一定的汇流面积,所以溯源侵蚀仍会发展,这就是冲沟侵蚀阶段。 GPS 2015/12/31 19:57:42 我觉得在防治沟道侵蚀的重要性中沟头(包括沟边)防护占60分,谷坊占40分。当然拦沙坝(淤地坝)也很重要,但是它的效益主要不是保护流域内的水土资源,而是减少泥沙对下游危害,而且如果流域侵蚀得不到控制的话,坝库会在短时间内淤漫失效。 **** 2015/12/31 20:00:52 谷坊与淤地坝的区别在于所拦物质的量? GPS 2015/12/31 20:01:43 因为流域内的径流60%-70%甚至更多来源于坡面上而不是沟道内,所以沟道径流、坡面径流叠加以后,会使沟道侵蚀的能力显著增加,沟道侵蚀一般占流域侵蚀总量的70%以上。控制了坡面径流,做到水不下坡或者有序运动,避免冲刷,也就消减了大概60%-70%的沟蚀动力 GPS 2015/12/31 20:01:46 对。 GPS 2015/12/31 20:02:36 谷坊和淤地坝都有抑制下切侵蚀(进而抑制溯源和横向侵蚀)和拦沙的作用 GPS 2015/12/31 20:03:04 但谷坊的主要作用是前者, GPS 2015/12/31 20:03:12 淤地坝是后者。 GPS 2015/12/31 20:03:39 淤地坝适用于强度(至少是中度)以上地区 ****2015/12/31 20:03:45 啊!我也是这样想的 GPS 2015/12/31 20:04:39 中轻度地区的淤地(拦沙坝)可能主要是做水塘用,像江西就有很多塘坝 GPS 2015/12/31 20:06:23 谷坊主要的作用是减少水流冲力,抑制下切侵蚀,进一步可以使沟道阶台化,也就消除了溯源侵蚀的条件。 **** 2015/12/31 20:07:19 对于淤地坝和水库库容的计算是要考虑地面地形啊有点复杂的样子 GPS 2015/12/31 20:08:58 如果仅仅是依靠沟头防护措施,特别是在沟壑面积较大、切沟迅速发育的地区,由于沟道本身也会汇集较多的水量,下切侵蚀也很活跃,沟道下切会加剧溯源侵蚀。如果下切侵蚀得不到控制,沟头防护措施就容易受到破坏。 GPS 2015/12/31 20:09:57 关键是确定不同等高线的回水面积比较麻烦。gis最基础的应用就是绘图和数面积 GPS 2015/12/31 20:10:11 当然cad也可以办到。 **** 2015/12/31 20:11:09 嗯嗯所以我们是搞一套系统发挥上拦下挡中绿化的综合效益? GPS 2015/12/31 20:11:57 对于沟壑面积比较小的台原阶地区,由于沟壑本身产生的径流不多,所以水土保持的重点是坡面工程,控制了坡面径流,沟道侵蚀也就基本得到控制。 GPS 2015/12/31 20:12:18 嗯, 上栏下挡中防护 20:17:09 【师长】** 2015/12/31 20:17:09 谢谢老师 【军长】赵博 2015/12/31 20:17:54 这大概是水保原理 【军长】赵博 2015/12/31 20:20:02 应该谢的是******,你们不是没问题,而是不愿发现问题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2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