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2030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世界艾滋病大会:2030年前消灭艾滋病
热度 2 fqng1008 2016-7-25 11:51
新华社南非德班7月18日电(记者高原赵熙),第21届世界艾滋病大会18日晚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的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为期5天的会议将重点讨论如何实现在2030年前全球消灭艾滋病的目标。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现在就获得平等权利”,表明要取得更大成绩,就必须要解决影响艾滋病防控和研究的资金匮乏问题,向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提供及时治疗,消除对同性恋者、吸毒者和性工作者等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歧视。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学者和专家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代表约1.8万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前记者会上说,人类目前在艾滋病防治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在一些国家,只用20分钟就能把艾滋病诊断出来,使得全球有1700多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得到有效治疗。 潘基文指出,目前全球仍有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未得到治疗,若想在2030年前达到全球消灭艾滋病的目标,人类必须加大防治力度,消除各种障碍,解决面临的迫切问题,不让目前取得的成果出现倒退。 潘基文指出,作为一个全球性组织,联合国必须要制定正确的政策,改变旧观念,尊重艾滋病高危人群的权益,积极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坚定不移地朝着最终彻底消灭这一全球流行性疾病的目标前进。 南非副总统拉玛福萨在开幕式上致辞说,距南非上一次举办世界艾滋病大会已过去16年,世界艾滋病治疗及预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南非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合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环境。 世界艾滋病大会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有关艾滋病的会议,由国际艾滋病学会组织召开。1985年,首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起初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从1994年起改为每两年举行一次。历届大会关注的议题主要包括:全球艾滋病的扩散情况、艾滋病引发的各种问题、艾滋病防控工作的进展、艾滋病科研领域的新成果、艾滋病疫苗和新药的研制等。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1121 次阅读|1 个评论
WHO和OIE共同倡议:2030年前在全球消除狂犬病
热度 57 yanjx45 2015-12-19 11:52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首次联合召开专门的全球狂犬病会议, 共同制定 2030 年前消除狂犬病的全球计划。 这是全球消除狂犬病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 12 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 ,OIE),与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和狂犬病控制全球联 盟 (GARC)一起,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召开会议,发起 制定2030年前在全球消除狂犬病的计划。这一举措标志着人类和动物卫生部门已经第一次走到了一起,采取共同战略来征服这一可怕的但仍大量被忽视的疾病。 WHO 和OIE数十年来都曾多次召开有关狂犬病防控的会议,但通常都是分别召开,各搞一套。而狂犬病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人兽共患病:狂犬病原则上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人的狂犬病100%是因动物(其中99%是狗)咬伤引起,所以人狂犬病的防控几乎完全依赖于对狗狂犬病的防控。只有医学和兽医部门联合行动,才能从源头上彻底解决狂犬病问题。 Lancet杂志 社论:是消除狂犬病的时候了! Time to eliminate rabies ! The lancet 386(10012 ): 2446 ( 19 December 2015 ) 12 月 10 日,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与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 (FAO) 和狂犬病控制全球联盟 (GARC)合作, 发起制定 2030 年前在全球消除狂犬病的计划 。这一举措标志着人类和动物卫生部门已经第一次走到了一起,采取共同战略来征服这一可怕的但仍大量被忽视的疾病。 狂犬病是可以通过疫苗接种和暴露后免疫来预防的。然而,该病每年 仍在全球 引起近 7 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发生在非洲和亚洲的农村地区。该计划强调,要控制这种人畜共患病,必须由多部门合作。由于 99 %的人类感染都是源于被狗咬伤, 消除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就是 对狗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同时加强对流浪狗的管理,并确保狗的主人承担应尽的责任。 只要狗的疫苗接种率达到 70 %,就可将人的患病率降为零。 而狗的疫苗接种费用( 1 美元)较人的暴露预防费用( 40-50 美元)要低得多。 尽管如此,确保人用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廉价和便于获取也是须优先考虑的关键因素。如果暴露后预防没有在出现症状前进行,病死率几乎达 100 %。因此当地社区的相应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以确保被咬伤的人能及时寻求治疗。该计划要求建立强有力的国际合作,以实施大规模的狗疫苗接种项目,扩大有质量保证的治疗服务的复盖范围,并改进监测、报告和诊断系统。 在过去的 5 年里,在坦桑尼亚、南非、孟加拉国和菲律宾所获得的进展,证明了消除狂犬病是可行的,而且是经济上负担得起的。显然,主要问题不是手段或计划的缺乏,而是尚未认识到消除狂犬病是一个应当优先考虑的卫生问题。消除狂犬病措施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人类和动物卫生部门的政治意愿和协调,也依赖于捐助者和利益相关者在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参与。 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原文链接: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5)01287-8/fulltext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14784 次阅读|157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称太阳2030年将"休眠" 地球迎"小冰河期"
redtree 2015-7-12 06:54
科学家称太阳2030年将休眠 地球迎小冰河期 2015-07-12 03:53:07 来源: 新闻晨报 (上海) 信莲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7月10日报道,近日,科学家警告称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 这一发现是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于威尔士兰迪德诺召开的国家天文会议上公布的。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研发的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该模型关注太阳两个层面——一个靠近太阳表面,另一个深入太阳的对流区——的发电机效应,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届时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扎尔科夫的研究发现,在太阳活动的第25周期(该周期的太阳活动在2022年达到峰值),被列为观测对象的太阳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开始相互抵消; 进入第26周期(2030年至2040年)后,这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变得完全不同步,导致太阳活动剧烈减少。扎尔科夫说:“我们预测这将引发与‘蒙德极小期’相同的效应。” 公元1645年至1715年是蒙德极小期,在此期间太阳活动非常衰微,持续时间长达不可思议的70年,此时也恰好是地球的“小冰河期”,但两者是否有关联,仍然没有定论。当时在寒冷的冬季,英国大部分河流都冻结了,人们甚至能够穿着旱冰鞋横穿泰晤士河。
个人分类: 生活与健康|1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环保部:2030年中部空气质量全面改善
redtree 2014-12-30 21:01
环保部:2030年中部空气质量全面改善 作者:张婷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4/12/30 13:10:07 新京报讯 (记者张婷)昨日上午,环保部召开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总体成果验收会,会上发布了《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报告(送审稿)》(下简称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提出中部地区2030年实现空气质量全面改善等绿色崛起目标。 农田面积减少 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 中部地区战略环境评价研究范围包括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点区域,覆盖河南、安徽、山西、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西八个省份59个地市。 评价报告指出中部地区10年间农田面积减少占全国21.5%;农田过度依赖农药化肥,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比全国平均高60%-90%,农药施用量较全国平均高20%-90%,土壤重金属污染加重。 2030年消除饮用水水质安全隐患 评价报告指出,中部地区PM2.5频繁超标。以2013年为评价基准年,中原经济区的开封、郑州PM2.5超标最为严重,超标天数55%以上。 大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大部分地区PM2.5浓度超标(35微克/立方米)。高达三分之二的中原经济区面积PM2.5浓度高于70微克/立方米(超标1倍以上),PM2.5浓度超过80微克/立方米的区域涵盖17地市。 针对中部地区面临的生态挑战,评价报告提出中部地区“三大安全”目标,到2020年,中原经济区复合型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城市群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下降15%,城乡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接近100%。到2030年,中部地区空气质量全面改善,全面消除饮用水水质安全隐患。(原标题:环保部:2030年中部空气质量全面改善)
个人分类: 环境新闻|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我国2030年油气产量有望翻一番
redtree 2014-1-8 22:00
我国2030年油气产量有望翻一番 作者:马晓岚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4-1-8 15:14:19 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 2014年1月8日,国土资源部举新行了新疆地区油气资源评价暨2012年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新闻发布会。“2025年左右天然气产量与石油形成‘二分天下’格局,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治理城市雾霾将发挥重要作用。”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如是说。 彭齐鸣表示,在新疆地区油气资源重点评价的基础上,对全国油气资源潜力的主要认识是:全国油气资源潜力可观,2030年油气产量有望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将接近7亿吨,年均增长4.6%,高于1998年到2013年3.7%的增长速度。 首先从资源量来看,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突破千亿吨,达到1037亿吨,与2007年评价结果相比,增加了36%;天然气地质资源量62万亿立方米,与2007年评价结果相比,增加了77%。 通过系统评价,总结出我国油气资源4个特点:一是从层位上看,80%的石油和65%天然气分布于新生界、中生界地层,古生界地层需要进一步探索;二是从深度上看,四分之一的石油资源和五分之三的天然气资源埋深超过3500米;三是从地表条件上看,戈壁、黄土塬、沙漠等恶劣地表条件比例较大;四是从品位上看,中低渗、特低渗比重增加;开发成本增大,开发周期变长。 其次,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预计到2030年,我国油气产量可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油气当量接近7亿吨。2012年我国石油产量2.07亿吨,天然气产量1072亿立方米,油气当量近3亿吨。预计2030年之前,石油储量产量稳定增长,累计可探明地质储量220亿吨,年产量保持在2亿吨以上,峰值可达2.5亿吨;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累计可探明地质储量12万亿立方米,产量年均增长1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3000亿立方米。如果非常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5000万吨和1500亿立方米,到2030年,全国常规、非常规油气当量将接近7亿吨,。 石油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翟光明院士在会上表示:“尽管我们在技术上有能力开发新的油气,但由于我们国家的地质结构复杂且难度大,比起许多国家的开采成本自然就高了很多;另外,我们国家是耗能大国,即使油气大国--沙特,每年也就产5亿吨,因此,我们要节约能源,倡导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例如,过去农村广泛利用的沼气等能源。我们一定要可持续发展。
个人分类: 能源信息|1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30年,天气预报会达到怎样的水准
热度 10 dmi2007 2013-3-1 19:46
2030年,天气预报会达到怎样的水准
2011 年7月1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迎来了它的新一任主任Alan Thrope。Alan先生曾是英国里丁大学气象学教授,先后就任过哈德莱中心主任,英国大气物理国家中心主任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执行官。2012年春,Alan在ECMWF的通讯刊物《ECMWF NEWSLETTER》上著文展望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趋势。 博主草译了这篇文章,以飨科学网的相关读者。为了方便理解,博主在文尾对预报技巧评分附图做 了一些注释。 +++++++++++++++++++++++++++++++++++++++++++++++++++ 回首37年前,也就是ECMWF刚成立的1975年,你会发现当前的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简称NWP)进步之大令人震撼!1975年,全球NWP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幼童,NWP的技巧(skill)相当有限,最多只能预报3天。当时成立欧洲中心的主要原因是想倾全欧洲之力,迅速提高全球NWP的水平。无论你怎样想,现在的NWP预报时效(有用预报的天数)堪称突飞猛进。君不见,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憧憬第二周的业务天气预报了!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观测覆盖率大大增加和计算能力迅速提高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未来会怎样?比如说,2030年时,天气预报水平会是什么样子?众所周知,预测科学和技术的未来是件困难的事,预测下一个18年亦如是。如果参照以往的经验,基本上无从想象。但是,也许以当前某些发展趋势来外推可以获得直观印象。ECMWF全球预报模式的水平网格距过去近40年一直呈指数形式合理而稳定地减小(目前高分辨率模式是16公里);而NWP预报的客观技巧评分一直在以 每十年增加1天有用预报 的准定常速度增加。也许把这两个趋势外推是危险的,但若依此趋势看, 到2030年,预报技巧评分将会延伸2天,而模式的水平分辨率将会减小到几公里。 另外一个自然的问题是,未来的全球模式能够预报什么?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自从1992年以来,ECMWF不仅能够预报天气,还能够预报海浪!当然,一方面,这是因为近地面风和海浪之间关系密切;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航海人员对准确的波浪预报的需求。目前,这种需求已经颇具价值。近年来,出于月预报和季节尺度预报的延伸需求,ECMWF的预报模式已将全球海洋模式和全球大气模式耦合起来。 同时,ECMWF还开拓了与自然环境预测有关的两个领域,它们都可以采用ECMWF的预报系统和数据去做预测。一个领域是MACC计划,预报包括温室气体、气溶胶、火险以及空气质量在内的大气成分;另一个是ECMWF的首个第三方参与活动计划——欧洲洪水觉察系统(European Flooding Awareness System),汇水尺度的水文现象的评估和预测正在开发之中。无论从科学角度、技术角度还是用户角度看,这些都是令人激动的新方案。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未来的数值天气预报(NWP)系统会越来越接近数值环境预测(Numerical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简称NE P )系统。上述新领域的发展正如火如荼,一是因为科学的进步,二是因为卫星和其它一些观测仪器已经能够观测到这些新的特性。当然,在科学上,需要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作用日益重要的学科 进行 多学科交叉;在技术上,需要类似发端于气象的数据同化技术向其他环境科学分枝学科扩展,事实上,这些事情正在发生。 在促进NWP发展和提高预报技巧方面,未来有许多不确定性,但机会同样存在。作为全球中期预报世界公认的领头羊,ECMWF将为保持这一优势继续努力。 ++++++++++++++++++++++++++++++++++++++++++++++++++ ECMWF 全球NWP预报技巧的演变 说明:衡量数值预报技巧(评分)的一个重要指标是500百帕(毫巴)位势高度距平相关系数 蓝色 部分:上线是北半球3天预报评分;下线是南半球3天预报评分 红色 部分:上线是北半球5天预报评分,下线是南半球5天预报评分 绿色 部分:上线是北半球7天预报评分,下线是南半球7天预报评分 黄色 部分:上线是北半球10天预报评分,下线是南半球10天预报评分 从历史上看,2000年以前,南半球 评分大大低于北半球,主要原因是因为南半球主要为大洋覆盖,缺少观测, 近 十几年来,因为卫星观测在 NWP的应用取得长足进步,所以 评分已很接近。 另外,10天预报的技巧尚低于50% 图片来源: ECMWF网站 ,仅供参考。
个人分类: 科普|7909 次阅读|3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