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环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原印象-缘起,我的第一篇博文
wangzhong 2008-12-22 18:59
还记得,初识高原是在小学的地理课本上,懵懵懂懂的知道,在祖国的西南方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山上终年覆盖着很厚的雪,长江、黄河等祖国的大江大河都发源于那里。虽然感觉颇为自豪,但这对于出生在广袤的华北大平原,从来没有见过超过200m的山的孩子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的,夏天那么热,山上怎么可能还有雪呢?好奇的种子就这么埋下了。后来才知道,海拔越高,接受到地面反射的热量越少,温度就越低,原来,空气的温度和太阳还不是直接的关系。再后来,考大学时误打误撞的进了生物的门,知道了生物和其周围的环境是密切相关、协调发展的。高原独特的环境造就了为数众多的独有的物种,它们在低温、缺氧、土壤贫瘠的恶劣环境中坚强的生存着。这些远离了祖先种群、在严酷的环境中孤独的进化着的物种,或许已经出现了某种独特的性质,从而不能适应山下那种相对温和的环境了吧!继续后来,知道了整个地球是在慢慢变暖的,并且越冷的地方,变暖的速度越快,两极和青藏高原便首当其冲。那么,对于这些地区的物种来说,是利还是弊呢?他们会不会继续向更高更北继续挺进呢?会不会产生某种机制来响应这种变化呢?会不会面临其他物种的入侵竞争呢?于是,一路晃晃悠悠的来到了以研究青藏高原为主的研究机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应该会看得远点吧!
个人分类: 高原印象|31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红猪增刊]众人的力量
eloa 2008-12-13 10:47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2008-12-10 星期三 20:23 原文在 这里 。作者: Dilip Ahuja 译者: 一一 译者简介:一一,大三学生,在上海,学广告。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小猫(小猫叫张若虚)。 摘要: 世界上有20亿人无法打开灯照亮他们的黑夜,无法利用能源来抽取干净的水,也无法打开收音机了解外边的世界。五条建议改善这一局面。 过去,世界也曾面临过能源危机,但从未像今天这般迫在眉睫。过分依赖矿物燃料给全球气候带来了严重后果。与此同时,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人口预计超过20亿仍缺乏至少一种形式的基本能量使用权,比如电、干净的煮食燃料或是适当的交通条件。对此,在世界正向清洁的低碳能源供给转变的同时,政府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这些人,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呢? 目前,就初级能源的平均消费量而言,发展中国家居民仅为OECD(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成员国居民的六分之一。(初级能源,即能源在未被提炼或转化成另一能源前的初始形态) 许多贫困家庭的生活质量可在能源消耗上大大提高一个等级,即便如此,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对很多人来说,能够使用哪怕一点点电量,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抽取干净的水、收听电台并在夜晚阅读。 基本家庭服务,同其他社会活动场所比如农村诊所和学校一样,平均每人每年仅可分配到50千瓦时的电量(不包括烹饪与交通)。每年,向全球16亿电力匮乏者提供这一水平的基本电力将增加全球需求量800亿千瓦时,而这只是全球年电力生产量的0.5%。 尽管向人们尤其是那些农村地区的居民提供安全可靠且价格合理的能源非常重要,但任何新能源的供给都必须是清洁、低碳且可持续的。 环境的挑战则更为复杂。来自电厂、汽车工业和重型设备工业的排放物已导致空气污染指数常常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所规定的健康标准。用于做饭和取暖的传统燃料所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将数十亿人口暴露在罹患重大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之下。尽管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但全球变暖的重担却似乎不成比例地压在了发展中国家身上。努力为世界能源系统去碳化,是发展中国家为自身及整个地球的利益所做的至关重要之事。 各种技术能为一个低碳的未来世界服务,其中,可再生资源与发展中国家尤为相关,因其适于农村地区,而在这些地区接入电网往往代价高昂。数十年来,大多数形式可再生资源的价格已大大削减。例如,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仅水力发电可与常规发电厂竞争;自那以后,风能和地热能发电也颇具竞争力;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尽管价格昂贵,却能在电网无法到达的地区发挥作用。在未来十年时间里,鉴于这一市场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所有可再生资源技术的费用极有可能大大降低。 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但他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呢?以下五条建议对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能源生产会有所帮助。 首先,要加快改变传统烹调方法,转而使用清洁、高效的炉子做饭。这一目标看似狭隘,却有必要提及,因为改良过的炉灶能以相对低廉的成本提供极大的健康和福利。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由诸如木材和粪便提供的燃料所引起的室内污染,平均每年导致全球多达160万人的死亡,其中大多为妇女和儿童。此外,燃料的堆积可导致当地环境恶化。 第二,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对那些与全球标准相比消费量是如此之少的国家来说,提倡节约能源乍看起来似乎毫无效果。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减少经济上的浪费行为、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积少成多的提高效率也会带来巨大收益。 第三项任务是:改革能源补贴。在发展中国家,对矿物燃料行业的补贴仍然高达数百亿美元,通常的理由是:他们需要帮助。因此,受益最大的往往是那些消耗能源更多的较富裕家庭。同时,该种补贴扭曲市场,导致低效率的消费水平,从而遏制了可持续能源供给的发展。 在发展可再生能源资源领域,补贴才可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给发展中国家的第四条建议。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机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急需政府的支持来使这一切做到最好。 第五项建议是,发展中国家可向发达国家寻求支持,以获得先进的能源技术。一条有希望的潜在途径在于:发展区域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可向地方组织提供基本的技能培训及替代技术的独立评估。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改变它们的能源系统在诸多方面都比发达国家更为困难,但同样也有优势。它们可以借鉴别国过去的经验,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以直接跃向更清洁、更高效的技术。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迎接这一挑战共同努力的程度。当涉及到能源问题时,归根结底,我们有着相同的命运。用有利于我们的方式共同承担这一命运,是每个人的利益所在。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765.html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981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转帖] 全球变暖的蛛丝马迹
刘伟 2008-11-17 06:58
2007年春天到冬天,时间如一条寂静的小河,从容而过。结束了在四川卧龙八个月的野外工作,我在踏上了返回密歇根的行程。我想那片离开时春暖花开的美洲土地,现在一定是天寒地冻、白雪茫茫了。 说起密歇根,人们最先想起的一定是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和号称世界汽车之都的底特律。而我对于这个和黑龙江吉林同纬度的地区――密歇根洲最初的感知就是这 里的冬天漫长而多雪。这个感知来自十年前在北大英语课上一对年过七旬美国外教的讲述:在他们的故乡密歇根州,孩子们总是会在雪花飘舞,清冽寒冷的钟声里迎 来圣诞和新年,漫长的冬季里,滑雪和溜冰凝结成童年洁白的记忆。然而,我亲身体验的过去的三个冬天并没有他们曾描绘那样的漫长寒冷,而今年的冬天还要更温 暖一些。 回来后的第一周气温达到了摄氏18度,校园里面青草脆绿,让人怀疑已经进入春季。我不用穿厚重的外套,就可以信步横穿校园的红衫河畔。河水已经有好几年没 有结冰了,河上的绿头鸭和河边大树下的松鼠似乎也跟我一样很享受这冬日下午的阳光,那些栖在树丛里胖胖的麻雀们,则叽叽喳喳唱个不停,似乎春天真的来临。 忽然,树丛里发生一阵骚乱,一只只麻雀向不同的方向窜去,一个棕色的身影,悠然地栖在了六七米高处的橡树枝上。这是一只体长约30多厘米的阔翅小鹰,它有 些警戒的巡视了一遍抬头仰望的学生们,略微松动了一下右爪下按着的猎物,然后低下头去旁若无人开始享用起来。十分钟后它的下午茶时间结束,几片细小的羽毛 飘荡在阳光里。阔翅小鹰属于隼形目鹰科,每年春末到中秋它们在美国东部和中部的落叶林里捕食各种鸟类和蛇鼠。一般在秋末,它们会集体飞到南美洲的北部和加 勒比海沿岸过冬。而最近几年校园里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冬天里的不速之客,一些候鸟因为气候的变化正在悄悄改变它们的迁徙规律。 我想起返程飞机上邻座的一位老人告诉我的一个故事。他喜欢鸟,于是他在书房的玻璃窗外摆上几个喂食器,鸟儿到来的季节便可以更近地与它们共享生命与欢喜。 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他总是在四月初的某一天将准备了一个冬天的喂食器装满摆出去,两三天后候鸟的身影就会出现。而四年前三月的最后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坐在 窗边读书,却忽地听见有敲窗的声音,一番仔细辨认后他发现那是一只小小的蜂鸟在啄他的窗户:嘿,你把我的食物藏到哪里去了?老人取出了喂鸟器并给它装 满了新鲜的鸟食。这是一个他院子的常客,但从未在四月之前来过。全球气温变暖正在改变许多物种的物候规律。一个同事五年前曾参与了一项关于一千多个物种物 候变化趋势的研究,发现其中的超过百分之八十都在显著的朝着气候变暖的方向适应;另一项研究考察了一千七百多个物种的分布,发现它们在以大约每十年6.1 公里的速度向两极靠近,而春天也每十年提前2.3天来到地球。 卧龙的许多老人告诉我,现在的冬天远不及七八十年代时冷,他们不用再砍很多的柴烧来冬天取暖;高山上放牦牛的藏民们也跟我说,过去几十年他们的神山四姑娘 山的冰帽似乎越来越小了。在更多的人家能在冬天享用暖气供应的时候,似乎我的冬天却越来越短;在我们有了车可以在冬天出游时,却发现冰雪正在消融瓦解;在 城市人享受着工业发明带来的各种各样便易的同时,许多地方的农民却发现他们使用了上千年的节气已不再具有指导农业生产的意义。 当密歇根人从看着一辆辆SUV从他们的汽车厂里驶出的时候,他们可没想过这些铁疙瘩的尾气会造成这里的冬天越来越短,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才能保住已濒临绝境的汽车企业里的饭碗。密歇根的冬天正在变短,但密歇根经济的寒冬也已经来临了。 如果,我们依旧无视这颗星球正日益上升的体温,也许今天是北极熊无处可藏,明天是因纽特人无雪可筑,而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的孩子将永远失去白色的圣诞与新年。
个人分类: 未分类|4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脱水的海洋——被忽视的海洋浓缩
eloa 2008-11-4 13:29
waterOrO 发表于2008-11-3 星期一 18:59 本文已经发表于《百科知识》,有改动 无论是爱石油更爱淡水的波斯湾白大袍同志们,被反恐战争和一路狂飙的石油价格轮番调戏的老美托拉斯们,忙着指腹为婚眉来眼去的老牌欧罗巴们还是和谐地与时俱进三个代表的黄皮肤们都在为一个不算新鲜的想法而激动海水淡化。随着近几年淡水资源的进一步枯竭和海水淡化成本跳楼式的缩水,海水淡化工业已经像全球变暖一样热得让人不得不脱个光膀子大干一场。 海水淡化还是海洋浓缩? 据统计, 2006 年初,全球已经拥有 12000 多座海水淡化厂,每天制造四千万立方米淡水的能力。预计到 2010 年底,这个规模还能增长 12% (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报告)。 各位看官,其实这海水淡化技术就是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技术。但是反过来讲,海水淡化过程也是一个海水浓缩过程。拿现在最流行的反渗透处理法为例,当海水从半渗透膜通过时,水分子直径小通过了膜上的小孔完成了穿越,盐分子却只能吃个闭门羹被乖乖挡在外面增加了海水的浓度。为了保证淡化的质量,防止小孔被过多的盐分子堵住,浓缩的海水需要被及时带走。于是,海水淡化就产生了副产品淡化废水。这废水高盐度,高碱度,一片儿顶过去五片儿。一天一片儿,效果不错还实惠(谁扔来的板砖?)。饱含重金属和高盐度的淡化废水对水下生物影响很大。如果淡化废水来自蒸馏淡化水厂,排出的废水还会改变海洋的温度,对水下生物产生巨大影响。例如,我国天津正在和新加坡合作建设生态城。其中,国家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是其中的一个重头戏。但是天津外的渤海湾是浅水湾,而且海水交换周期很长。如果建设一个日产 10 万吨的海水淡化厂,连续三天直接把浓盐水排入海中,八平方公里的海域盐度就会提高 20% ,如果这么排放一个月,盐度提高 20% 的面积将会上升到 23 平方公里。要知道,即使盐度超过 4% ,部分海洋生物就已经死翘翘了。这些环境问题在海水淡化应用最广泛的地区中东地区就显得更为突出了。该地区拥有世界 50% 的海水淡化能力,每天能生产一千一百多万立方米的淡水。因此,淡化废水的排放量也是惊人的。仅海湾地区,每秒钟可以生产 115 立方米的淡水,但是制造 1000 立方米每秒的浓缩海水,快赶上当地最主要的沙特阿拉伯河 1456 立方米每秒的径流量了。这么发展下去,海水真的会越来越浓了呢。 yy出来的海水淡化大舰 淡化海水最让人关注的两种物质就是氯和铜。海水淡化厂引入的海水通常需要经过氯气消毒。残留的氯排放出来大部分会自发的分解和稀释掉。然而相关毒物学研究表明低浓度的氯(低于 100 微克每升)依然是海洋生物的鹤顶红。因此美国环境管理局规定,海水中氯的长期观测值应该低于 7.5 微克每升,短期值也不得超过 13 微克每升。更为致命的是,氯和水中的氧形成的化合物,结合海洋中的有机物可以形成对身体造成不可逆损害的致癌物。类似于大部分的金属离子,废水中的铜离子通常会富集在海底的沉淀物中。这些生物会被海底淤泥中的生物摄入,并通过食物链集中到大型海洋生物钟体内。如果把这种海鲜摆到餐桌上,问题就不仅仅是拉肚子那么简单了。 和单独的物理化学分析不同,现实中的淡化废水不是简单的毒性叠加,而是一个毒药满汉全席。通过复杂的机理,盐度、碱度、高温和化学属性很有可能相得益彰。然而我们对这些潜在的毒性还知之甚少,需要更多相关的研究来揭示其中的奥秘。另一方面,海边生态环境对淡化废水的排放也有很大影响。例如,海底的海草,水藻和珊瑚礁都能阻碍海水的流动和海底沉淀物的迁移,从而把废水排放问题转换为局部环境的灾难。因此,淡化废水排放口的位置应该尽量躲开这种海底动植物茂密的地方。 此外,海水淡化还是一个电老虎工业。尽管采用先进的反渗透技术以后,耗能量大大降低,不过能源消耗还是非常惊人的。和其他工业项目相同,海水淡化工业还占用了大片土地,造成了空气污染等其他环境问题。 不过太阳还要照常升起的,人们还是要喝水洗澡的,所以海水还是要继续淡化的。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 waterOrO 就大言不惭的支几个怪招,权当抛 A 股引猪肉吧。 废水用来腌咸菜。想办法处理掉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拿来腌咸菜。 利用发电厂废热来进一步蒸馏废水,收集结晶物体制成工业原料,农业化肥。 利用高盐碱度的废水和海水的浓度差来发电。 设计更有效的排放口,尽早稀释废水。 研究盐海和近海珊瑚礁等生物结构,提高近海海水交换的速率。 其实说白了,还要因地制宜,发挥劳动人民的主观能动性,你说是吧? 最后贴一个海水淡化小史,有兴趣了瞟一眼。 http://www.bjkp.gov.cn/GKJQY/hykx/k30422-01.htm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769.html
个人分类: 环境|27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村环境关乎中国环境的未来(四)
wido 2008-10-19 21:31
之所以把农村固废分成两个部分来写,一身我要增加篇幅来通过本次博客大赛的资格审核,二是多留点余地以便以后有修改和添加数据和图片的空间。在中国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不得不做一些很不愿意做的事来通过或者的到某些东西或者荣誉,这是一种硬性的规定,你不得不遵守。但是这也非常有意思。 接着上一篇所写的,其二是,农村生产固体废弃物。 就我目前所接触的层面来讲,农村的固体废物主要有两种,一是塑料薄膜,另一个是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 塑料薄膜的危害在南方农业中还不见有很多,但是在北方却是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是作物在气温较低的时候也正常生长,北方很多地区采取覆盖地膜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但是每年的薄膜由于风化和老化等作用的影响,总会有较大一部分散落在土壤之中,而散落的这一部分的清除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来年又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的时候又会散落一些薄膜,久而久之就会在这片田地里留存很多塑料薄膜,这些薄膜不论是对于施肥还是作物生长都是非常不利的。 畜禽粪便的危害在人们看来就没有很大了。农村地区完全可以利用沼气池来消除它的危害,并且作为有级绿色食品的生产原料,它完全可以被利用,它所造成的影响主要对视觉而言的。而作物秸秆的危害就不是那么小了,这个东西就像是鸡肋,丢之可惜,食之无味。也曾经有人想用厌氧发酵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也有人企图用填埋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但是某些秸秆表面有蜡质层,厌氧微生物对其的消化非常缓慢,达不到效果。所以后来成都地区农民就采用现场燃烧的方法来利用秸秆燃烧后产生的无机质,由于造成大气污染严重被停止。 现在对于此类污染仍然没有很好的办法。国家应该想办法在这方面形成对科研工作者的激励机制。
个人分类: 科普,可普|3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村环境关乎中国环境的未来(三)
wido 2008-10-19 20:50
接着上一篇所讲,农药和化肥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二者造成的污染也是严重的,最大的影响就是下游河流的富营养化和某些土地的盐碱化以及农药随着食物链传播造成有毒物质的积累。但是农村的环境污染还远远不止这些,今天要写两篇,都关于农村固废。 其一,关于农村农民生活垃圾的处置。 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虽然远远不如城市那样大,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对于生活垃圾的的集中处置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即便是有了集中处理的条件,对于生活垃圾的收集也会存在存在巨大的困难。从运筹学的角度讲,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会极大的增加社会成本,这种成本的增加会拖慢社会的发展速度。 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导致了农村的零散生活垃圾只能是零散处置。在农村看到的现象往往是一户人家就有一个垃圾坑,这些垃圾之中有塑料袋、食物及泡沫材料的包装等等。这在固废的处理方法之中被称为填埋,在农村这是一种浅度填埋,当一片土地被用于处理生活垃圾之后,就不能再用于种植了,这是对表层土壤的一种浪费,而这种浪费在农民看来却是全然不觉的。 另外,有些固体废物在农村的回收也是非常困难的,理由和前面所述的一样,也是由于居住区的分布不均匀以及回收成本太高造成的。比如玻璃器皿只能是被打碎之后和上面所述一样进行浅度填埋,这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还有某些垃圾的处置非常不当,比如含汞电池的随意丢弃,这些东西在农村也存在回收困难的问题,而这些东西被丢弃之后,往往对一大片区域内的地下水造成威胁,更严重的是如果这一片土地在种植作物,作物被人食用之后造成的危害将是巨大的。若是孕妇食用,那么可能三鹿奶粉造成的影响要严重的多。 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政府的行政和财政力量。用行政去强制执行,用财政鼓励农民将危险废物归还到制定地点。 不得不提的是,近年来,有些省份开始将农村人口集中起来修建居住区,这样便于生活垃圾的回收和集中处理,但是有时候,往往是垃圾成堆,反而达不到要求。
个人分类: 科普,可普|3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村环境关乎中国环境的未来(二)
wido 2008-10-18 15:57
在上一篇之中,我列举了很多我们国家的制度或是其他方面的不足,说得很模糊,也没有举很多实例来验证我的说法。第一,我手头的资料不足;第二,虽然我们国家在某些方面有不足,但还不至于处处是漏洞和缺陷,所以要找到足够的例证是困难的;第三,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我坚信它会完美的。 接下来的一篇或者几篇,我想说的是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 众所周之,我们国家有很少的土地养活了过世界1/5的人口,这是伟大的。而这个伟大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有很伟大的农业和广阔的农村环境。我们用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为飞速发展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奠基,使这个国家在改革开放的30年之后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农业的发展出现了部分畸形的趋势。高投入、管理的不合理等等,造成农业发展曾经一度出现了瓶颈,很多人都认为农业的发展达到了极限,幸运的是这些情况目前都在逐步得到改善。我要说的是农村环境正是由于农业的发展模式不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下面举例说明。 1.曾经一度为了能达到农业作物的高产,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农药之中有贵贱之分,但是有些农药便宜的却是不能够很好的被作物吸收。举个例子,有些地方的农民在使用化肥的时候喜欢用价格相对便宜的氮氨而不是价格相对比较高而的尿素,一片地,他们宁愿使用2包甚至3包氮氨也不愿意用半包尿素。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的2、3包氮氨却不如那半包尿素的效果好。一味的提高量的投入,只能适得其反。这样做的后果是,营养元素很快流失,尤其是随着雨水的冲刷,达到下游水系,造成了很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这种富营养化的治理是很困难的,造成这种污染的是上游的面源营养元素的释放。在所有污染治理中,面源污染的治理是最困难的,这可以从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困难程度看出来。治理这种污染必须从源头开始。从农民开始就必须教给他们最科学的化肥使用方法。 农药造成下游的污染较化肥就小很多了,但是它事通过食物链造成影响的,我们看不见,即使我们看的见,也不能加以控制。卡尔写了《寂静的春天》来警告人们对于农药的使用。很多人也不知道使用的农药的时候应该几种农药换着用,比如今年用这种农药,那么明年就用那种农药,这样不会因为害虫产生耐药或者抗药性而进一步加强农药的施用量,造成有害物质随食物链传播和积累。 另外,我务必要纠正很多人的一个错误观点,他们认为化肥就只是提供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生长。其实化肥可以通过为作物提供某些物质来达到提高作物本身抵抗病害的目的。比如,K在作物体内达到一定含量之后,对木质素和纤维素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样就能够抵御多种病虫害。所以,要消灭病虫害,不是非得靠农药的。我们完全可以靠营养元素的合理搭配来提高作物本身抵抗病害的能力。
个人分类: 科普,可普|3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村环境关乎中国环境的未来(一)
wido 2008-10-17 19:35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话题未必在三言两语之内就能说清道明,所以我想把它分成N部来说,具体有多少,我也不知道,写到哪里就算哪里吧。其次,正如马云讲的一样,好的东西都是说不清楚的,能讲清楚的都不是好的。所以,我在这里说得肯定会有某些方面不能详尽和清晰。最后,虽然已经学习了四年的环境工程,但是所知甚浅,所以在文中引用的某些数据或者图片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能有人能为我指出。 今天我想说的是大环境下的农村环境,可能题目大了一点,这仅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 如今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巨变之中,社会主义的举国体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了很多大事,比如奥运会的巨大成功就是这一体制优越性的完全展现。但是,事有两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办的事很多,要办的大事也有很多,不可能全部用集中力量的方法来处理。环境问题算是大事,但是在所有的大事之中,它必须往后排,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比如发展。在环境问题之中,城市又比农村更重要,因为城市是展示我们中国形象的地方,人也最多,环境一旦出现问题,受伤的人将会很多。 社会主义的一党执政有很大的优越性,它产生的举国体制使中国飞速发展。但是这也是有缺陷的,有时候,领导人的注意力的改变会导致下面的人的工作方向发生改变。比如,我们办奥运,北京的天不蓝,领导要北京的天变蓝,那么下面的人会尽力让北京的天变蓝,但是奥运之后,北京的天是否还会很蓝就不能过早的下结论了。我要说的是,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面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领导及权威的话改变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这就有可能大家都去一窝蜂的去研究很热的东西,而有可能遗忘不热但是很重要的东西,比如农村环境污染。 这几年是中国发展的一个机遇期,也是挑战期。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也有安全事故的频发来作为警钟。我们容易在取得成绩的时候忘记自我批评。我们工业和第三产业飞速发展,但是这是建立在高投入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以我们巨大的自然资源为支撑的。这样做,环境承担了很多的负重,农村作为中国发展的基础,也受到了巨大压力。这可以从每次安全及环境事故发生之后受苦的总是农民可以看出,他们事中国的弱势群体。 很多科研工作者往往把自己的研究说的很重要,有人现在都在怀疑南极臭氧空洞的真实性。因为在中国,如果你不把自己的研究说的很严重就会得不到重视,很多事要等到出了问题之后才会引起领导的注意。所以,当环境科研工作者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说明中国的环境问题很严重的时候,就得不到重视了,农村环境也是这样的。 当年毛泽东同志用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战略拯救了危难中的中国,现在如果环境问题开始从农村包围城市,那么中国的将来就没法拯救了。
个人分类: 科普,可普|2284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正在逐渐成为人类健康“杀手”
yuewenzhu 2008-10-12 14:52
随着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而手机带来的相关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手机的辐射到底对人体有多大危害,如何把危害的程度降到最低限度,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何为手机辐射? 环保专家指出,手机辐射是电磁波的一种,为保证通讯信号通畅话音清晰,手机存在一定辐射,但是,相比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电磁波,如电视、电脑等电器的电磁波辐射,手机辐射是比较低的。至于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如何?是否对人体有害?尚在不断的观察和研究之中,国内外均有大量的研究报告,但至今尚没有全面的科学的结论。根据电磁场原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天线结构以及手机和人体相对位置一定的情况下,天线输出功率越大,在人体内形成的电场强度越高,人体吸收的射频辐射功率越大。 如何衡量手机辐射标准?   衡量手机辐射的标准是SAR,它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波能量,通常以每公斤瓦数来表示。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手机的SAR值在0.5到1.0之间。SAR最大值发生于手机拨号之时,手机接通后SAR值将锐减。因此,如果移动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到位、规划有方,手机用户通话时手机辐射将很少达到SAR最大值。从发射功率的角度来看,各种手机大体在一个水准之上,一般GSM手机最大功率为2W,一般CDMA手机最大功率为1W。而电磁辐射源距离人体的远近就成为决定SAR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发射源距离人体每接近1毫米,SAR值就会增大许多。因此,各种手机厂商都在努力做这方面的改进工作,力争使手机天线离人体越远越好。 手机辐射是否危害人体健康?   据悉,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正在进行一项有13个国家参与的手机电磁辐射与人脑组织关系的国际研究,结果有望年内公布。   手机辐射是否危害人体健康,一直存在着争论。手机厂商和电信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使用手机无害,而绝大多数生物学家、医学家、环保学专家却认为使用手机危害人类健康。此前,一些相关实验由于设计不同,结果难以取得一致。其中一些实验认为,手机电磁辐射会引起神经衰弱、心悸胸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等病症,甚至可能诱发脑部肿瘤,危及生育能力,造成胎儿畸形。   许多国家对手机辐射的危害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英国政府明文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美国一位名为克里斯托弗纽曼的神经学专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摩托罗拉等9家公司赔偿其8亿美元,理由是他使用手机得了恶性脑瘤。   在车上打手机对人危害非常大,越大的车上打手机危害越大。城市上班族一般都会在上下班乘车途中接听手机,由于车厢都是金属外壳,所以大量的手机电磁波在车内来回反射。这些电磁波密度大大超过国际安全标准,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健康。   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尚未接通时,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到底有无环保手机? 关于社会上议论纷纷的环保手机或绿色手机的提法,目前,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没有绿色手机一说。由于国内外尚无专门的环保手机标准,评定手机是否环保,现今可参照国家环保总局1988年批准实施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该规定明确了公众照射的基本限期是,在一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市场上的手机辐射要达到这一环保标准,尚需在技术上大力创新。 手机防辐射功略 (1)三个时刻尤须防辐射   钱良告诉记者,手机处于不同的状态下,其发射功率和辐射强度也会不同。为了尽量避免手机辐射的危害,除了留心上述细节外,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手机辐射会达到较高的强度,要尤为注意:   开机时。手机在开机时功率会达到其最高峰值,相应的辐射值也会达到最强。因此,按下开机键后,应远离手机,稍等片刻再去拿手机。   下雨天。雨水会使电磁波在空气中衰减。在这种雨衰现象的作用下,手机和基站都需要提高发射功率来维持通信质量,从而造成电磁波辐射强度的提高,而提高的辐射功率也会以一定比例被人体吸收。因此,雨天也要尽量避免用手机打电话。   接通手机的瞬间。在接通瞬间,手机辐射会突然增强,并在几秒钟后迅速降低,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所以,在接通的瞬间,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 (2)八类人应少打手机   一、癫痫病患者。手机在使用者大脑周围产生的电磁波,是空间电磁波的4至6倍,少数劣质手机更可能超出百倍,有诱发癫痫病的可能。   二、心脏病患者。实验证明,手机电磁波可使心电图发生异常。装有心脏监视器的患者需慎用手机,否则可能影响监测结果。   三、严重神经衰弱者。长期使用手机,有可能加重失眠、健忘、多梦、头晕、头痛、易怒等神经衰弱症状。   四、白内障患者。手机电磁波可能使眼球晶状体温度上升、出现水肿,加重白内障患者的病情。   五、甲亢及糖尿病患者。手机释放的电磁波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加重甲亢、糖尿病等内分泌不调性疾病的病情。   六、孕妇及母乳喂养者。妊娠早期是胚胎组织分化、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时的胎儿最易受内部、外部环境的影响。严重的电磁波辐射除了有致畸作用之外,还可能导致产妇内分泌紊乱,影响泌乳。   七、儿童及青少年。手机辐射可能影响少儿大脑发育,严重的会诱发脑瘤。   八、60岁以上的老人。电磁波会妨碍老年人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 window.google_render_ad();
个人分类: 环保驿站|2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未来,人类还有男性吗? --------从生态毒理学角度分析雌性化现象
yuewenzhu 2008-10-10 11:21
引子 一名四岁半的小女孩躺在检查台上,她有着咖啡色细嫩的皮肤和褐色的眼睛,以及几乎完全发育成熟的乳房!她纯真脸上的笑容说明她自己并不知道自己身上发生的这些变化。   另一间检查室里,一名十二岁的男孩,他的颈子上挂着十字架项链,十字架正在他/她肿胀的双乳间摇摆。   这两幅图景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在波多黎各卡门医院的候诊室,每天都有患这种雌化症的孩子前来应诊。这已成为一个被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男人正在渐渐雌化   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在美国国会专题小组讨论会上指出:现在每个男人所产生的精子只有其祖父辈男子的一半。丹麦内分泌学家尼尔斯斯卡凯贝克1991年调查发现,自1938年以来,美国和其他20个国家男子的精子数平均下降了50%。与此同时,患睾丸癌的人数则增加了两倍。   专家们还发现,男子的生育能力也在普遍下降。据印度研究机构的一项最新调查报告,在对印度不同的地区收集的1600份男子精液样品进行分析后发现,70%的男子精子数量不足。从1986年到1995年,印度男子的精子数平均下降了43%,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印度男子将失去生育能力。   此外,男婴的出生率也在不断下降。自70年代以来,美国、加拿大、丹麦和荷兰等国男婴的出生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加拿大男婴的出生率下降了2.2,美国则下降了1。   这一系列的现象说明,雌性化的危机已悄然来临,其来势之凶猛不容忽视。若任其发展下去,男性将有可能消失而最终,人类有可能灭亡。    雌性化危害,席卷自然界   雌性化的危机并不只是在人类当中出现。科学家们发现,在自然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法国勒阿弗尔大学生态毒理学实验室人员曾在塞纳河中捕捉到两条雄鲽鱼,他们在这两条鱼的睾丸里发现了典型的卵母细胞。这显然是雄鱼发生了雌性化的缘故。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这里的鳄鱼阴茎普遍变小,只相当于正常鳄鱼的1/4;在非洲,雄豹的睾丸停留在腹腔内,不能正常下降至阴囊;一些鱼类的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有些基本不能繁殖,因此雄鱼与雌鱼已几乎没有区别。英国的一项调查报告证实,生活在工厂排放污水河流中的石斑鱼60%发生了严重的变性现象。不少雄性石斑鱼的生殖器竟然开始具有排卵功能,并出现了两性鱼。    雄性雌化的根源何在?   科学家们发现,正是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的有害化学物质,极大地污染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干扰了人和动物体内的激素平衡。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厂家在生产着各种化学药物,包括避孕药物和激素制剂。人们又毫无顾忌地将生产的废料和废水到处乱倒,严重污染了人和动物、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地。植物生长在含有过量雌性激素的土壤里,吸收着含有过量激素的水,人和动物又靠这些水和植物生存,从而导致其体内的雌性激素增多,造成了生殖系统机能异常。   另一原因,是人类大量广泛地使用杀虫剂,导致土壤污染和动物体内激素失衡。例如土壤里的虫,其身体组织里储存着所吸收的杀虫剂,食用毛毛虫的鸟就会吸收来自成千上万毛毛虫身上的杀虫剂。因此,在所有动物中,鸟类将首先从世界上消失,这是瑞秀卡森于一九六二年在她的著作中预言的,并将这本著作命名为《寂静的春天》,以纪念将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会唱歌的鸟。   同样,牛、鸡或猪的身上也会囤积曾食用或消化的杀虫剂,这些毒素存积在动物脂肪里,每在食物链上跨一步,链上处于位置越高的动物体内含有的致命化学药品浓度就会更高。最近的研究指出,在全美国各种饮食中,几乎所有的有毒化学残余物,95%到99%都来自肉、鱼、乳制品和蛋。    性早熟,谁之过?   尽管所有保健药品都声称本产品决不含性激素,但一些服用保健品后的儿童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性早熟。   愈来愈多的案例显示小孩子早早显出两性的特征,各种不同种类且不同寻常的病情日益增长。   我们无法以数据显示类似病例到底有多少,因为当孩童显现内分泌失调的症状时,除非病人注射过荷尔蒙针剂或是口服药片,医生的诊断必然是孩童的内分泌机能不良;很少有人会把这种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和肉类生产中使用荷尔蒙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   人们为了让动物快速增肥,于是在动物饲料内加入了激素和化肥。正是这些激素和化肥,导致人和动物的生殖机能发生异常并日趋雌化,也促使幼童的性器官提早发育成熟。    身边的严峻现实   就我们身边来说,人们是否意识到雌激素的危害呢!饲料工作总站的科长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国目前尚未颁布雌激素在饲料配料标准方面的规定。国家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的标准仅只包括重金属含量、黄曲霉含量等卫生指标和营养指标。四川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智慧博士也说,目前我国的生物专家还未能专门研究雌激素用于动物饲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一些研究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对这一课题缺乏深入研究。   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现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正生活在环境激素的海洋中。各种有害物质如杀虫剂、雌激素、生长激素、镇静剂、放射性同位素、除草剂、抗生素、食物促进剂正在日益严重地毒化我们的环境和我们自身。同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颁布对雌激素禁用的今天,我们将深切关注我国的相关法规的出现。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应注意提防。
个人分类: 环保驿站|2549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家描绘人类突然从地球上消失后的情景
yuewenzhu 2008-10-9 12:41
人类 灭绝后,城市将会重新回归自然  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人类突然从 地球 上消失, 世界 将会变得怎样?科幻作家们曾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过人类消失后的情景。曾经有未来学家设想,急剧增长的工业 生产 和逐渐恶化的自然 环境 最终会导致人类走向毁灭。但无论是科幻作家,还是未来学家,在描述人类消失后的地球时都难免偏离科学的分析。   近日, 美国 亚利桑纳大学的阿兰魏斯曼教授以科学家的眼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类突然灭亡后的世界。在勾画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前,他还专程前往考察了一座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遭遗弃的城市。   魏斯曼教授指出,在推测人类灭绝后世界可能发生的时,他还向 生物 学家、 化学 家和地址学家进行了请教。他认为,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除了一些耐腐蚀的金属制品和塑料 垃圾 外,人类的活动痕迹将会变得荡然无存。以下便是魏斯曼教授对人类消失若干时间后世界所发生变化的描述。 人类消失后2-10天:   首先出现变化的将是那些需要不断回抽地下水的设施。分布在各大城市中的地铁线路中将开始出现因暴雨带来的积水。类似的现象还会出现在许多矿井之中。   在此期间,位于地面的热电厂将会首先停止运转,而在电网中失去来自这些电厂的电力供应后,会导致水电站和核电站的工作负荷不断增加,最终会诱发核电站发生类似前苏联切尔诺贝利那样的核灾难。失去电力的城市将会在夜间变得漆黑一片。宇航员们以前在太空中看到的地面璀璨的夜景将不复存在。 人类消失后一年:   地下水将开始淹没地势较低的地区,像荷兰这样的低地 国家 都将变为沼泽和湖泊。而荒废的田野也将重新被野草所占据,分布在城市中的柏油路面也会受到草木的不断侵蚀和破坏。至于被废弃的房屋,它们将会被霉菌和苔藓所覆盖。由于工厂不再运转, 空气 将会重新变得清洁起来。 人类消失后五年:   原先的田野上将会长满年轻的灌木,而街道和公路则会布满裂缝--其中当然会充斥着绿草。而雨雪带来的降水将会形成一片片的水洼。一些城市可能会被火灾所产生的烟雾所笼罩。 人类消失后20年:   此时的市中心更像是原先的街心花园。昔日繁华的曼哈顿将会重新变为沼泽和湖泊,而遭到地下水严重侵袭的伦敦则会被原先用来装点城市的 植物 所覆盖。   与此同时,植物重新繁盛的城市将会被野生动物所占据。其中不但将包括狼、野猪和鹿,还将包括重新野化的牛、猫和马。 人类消失后100年:   原先连接各地的道路将不复存在--残存的沥青和水泥将会被沙土和落叶所覆盖。曾经的田野将演变为森林。各种水泥混凝土建筑也将遭到风雨和植被的严重侵蚀。而曾经是巴黎标志性建筑的埃菲尔铁塔也将会被严重的锈蚀所摧毁。当然,所有的桥梁也将遭受类似的命运。 人类消失后500年:   在那些处于温带气候条件下的城市中将只能看到茂密的森林。曾经辉煌的摩天大楼和高大教堂将只剩下一片片的残骸。而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将依旧矗立在荒凉的沙漠之中。   与此同式,野生动物的数量会出现显著增长。大象、老虎、羚羊以及海洋动物将会重新繁盛起来。 人类消失后1.5-2万年:   在此时地球气候将会发生剧烈变化。新的冰川期将会来临,巨大的冰川会缓慢地摧毁掉残存的混凝土建筑。而在热带雨林和沙漠之中,原先的文明遗迹将会荡然无存。 人类消失后100万年:   如果这时有新的人类出现,那么他们将只能找到一些青铜雕像的残骸、不锈钢器具和大量的塑料垃圾。当然,要找到这些遗存之物,新出现的人类必须进行广泛的挖掘或是潜入到海水底部。   至于在百万年后地球的命运,这时,现在人类留下的所有物品都将消失的无影无踪。而那时的科学家只能通过各种模型来推测地球生物圈的演化和地质运动过程 地铁将首先被雨水淹没 道路将遍布裂缝并且长满杂草 桥梁将会逐渐断裂倒塌 没有人类居住的建筑物将被霉菌和青苔所覆盖
个人分类: 环保驿站|1697 次阅读|1 个评论
消费者有那些室内环境权?
yuewenzhu 2008-10-9 11:32
  绿色 消费是解决维权热点的需要。当前,由于 污染 ,有毒 有害物质 传播,消费者 健康 权受损害的情况严重存在。特别是房屋建材,装饰 装修 材料中含有超标的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已经成为消费维权新的热点。根据目前 国家 已经颁布的各类法律法规,公民有在良好、适宜、健康室内环境中生活的权利。这是保障公民身体健康的首要条件,也是公民室内环境权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室内宁静权,指公民有不受噪声、振动污染的权利;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级 昼间应小于或等于50dB,夜间应小于或等于40dB。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宜布置在背向噪声源的一侧。 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厅)紧邻布置。凡受条件限制需要紧邻布置时,必须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2)室内日照权,指公民有享受阳光照射不被阻挡的权利;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二个获得日照。获得日照的窗地面积按1/7的规定取值。    (3)室内通风权,指公民有享受周围环境良好通风条件的权利;卧室、起居室(厅)应有与室外 空气 直接流通的自然通风。单朝向住宅应采取通风措施。采用自然通风的房间,其通风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  B、 厨房的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至少不得小于0.60平方米。      (4)室内舒适温度权,住宅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质量,采取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防热以及节约采暖和空调能耗的措施。室内温度冬天18℃,夏天27℃。    (5)眺望权,指公民享有视线不被阻挡的权利;    (6)清洁水权,指公民享有饮用清洁、卫生的水的权利;    (7)室内清洁空气权,指公民享有呼吸新鲜、清洁空气的权利; 根据国家目前标准室内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应该控制在以下指标内:① 居室内的氡浓度符合国家控制标准,平衡当量氡浓度平均值不超过100Bq/ m3; ② 居室内使用的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比活度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材料放射性要求; ③ 居室内空气中 甲醛 最高容许浓度不超过0.08 mg/ m3; ④ 居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值0.10%(2000mg/ m3); ⑤ 居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0.15mg/ m3; ⑥ 居室内易挥发有机物的总释放量(TVOC)应低于0.2mg/m2/ h;⑦ 居室内空气中细菌含量4000CFU/㎡; ⑧ 居室内无石棉建筑制品; ⑨ 居室内无超标 电磁辐射 污染;⑩ 居室不应有令人不快的气味。
个人分类: 环保驿站|1349 次阅读|1 个评论
机器人WALL-E
mqjiang 2008-9-30 20:11
前段时间,看了著名导演Andrew Stanton执导的动画片WALL-E,也称为机器人总动员.看完后,心情久久没法平静下来,导演高超的表现手法,影片背后的社会意义,深深得震撼了我. WALL-E: 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 -- Earth. 中文翻译:地球垃圾分装员. 下图就是机器人WALL-E: 故事情节: 2700年,由于人类无度的破坏环境,地球此时已经成为漂浮在太空中的一个大垃圾球,人类不得已移居到太空船上,并且聘请Buynlarge公司清除地球上的垃圾,等待着有一天垃圾清理完重新回到地球上。   于是Buynlarge公司向地球运送了大量机器人来处理垃圾,但是这种机器人并不适合地球的环境,渐渐的都坏掉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机器人还在日复一日的按照预定程序捡垃圾。显然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这么过了几百年,机器人收集了不少人造的物品,其中最让它喜欢的是一盒录像带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歌舞片《你好,多莉!》(Hello, Dolly !)!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孤独的机器人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它渴望有人来陪陪它,除了那只整天跟着它的小蟑螂。有一天一艘飞船差点落在它头顶,一个漂亮的女机器人Eve来到地球负责搜索绿色植物,以确定地球是否符合人类居住,以便移民太空船返回地球. 下图是机器人Eve: 捡垃圾的机器人WALL-E一眼就爱上了Eve,但是Eve却执着于指令,寻找着绿色植物.在WALL-E的帮助下,它们终于找到了一颗: 但是绿色植物的找到,也意味着Eve必须离开地球. WALL-E面临着抉择,是随着Eve和飞船离开地球,还是继续按照预设的指令把垃圾捡下去。当然它最后选择和Eve一起离开,飞向太空,不过好戏才刚刚开始. 移民飞船上的电脑主机,已经习惯了几百年来对人类的发号使令,不想放弃对人类的控制. 于是,千方百计毁掉植物. WALL-E和Eve展开了与主机的对抗.在对抗中,Eve也逐渐爱上了WALL-E,最后它们保住了植物,使人类重返了地球. 但是, WALL-E却深受重伤,芯片破坏. 换上新芯片的WALL-E,恢复了初始状态,又重新开始清理垃圾..... 而Eve想方设法让WALL-E恢复记忆,重新认识自己. 幕后制作: WALL-E》勾画出一幅前人没描绘过的全新人类未来图景,影片的前三分之一没有对话和音乐,只有WALL-E发出的机器声和反复播放的《你好,多莉》电影里的声音。 一次冒险的尝试   将一个反传统的故事概念融入到一部传统的电影当中,这就是由迪斯尼和皮克斯联手制作的最新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所遵循的理念,讲述了一个与寂寞和孤独为伴的科幻故事,主角是当人类遗弃了地球之后、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机器人WALLE。然而,制作这样一部非常规的科幻影片,却让皮克斯承担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因为WALLE不仅不会说话,也没有办法做出任何明显的面部表情,也就是说观众只能通过他的行为或发出来的电子声响,来猜测他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样的设定,不知道会不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正在观看默片的无聊感,不过影片的编剧兼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却认为,这可以让整个观影过程具备更多的潜在乐趣。 将语言抽象化   如果说WALLE与《星球大战》系列中的机器人R2-D2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么他的恋人伊芙,在设计上则很大程度借鉴了苹果系列的产品,安德鲁斯坦顿表示:我们一直用类似的比喻去形容《机器人总动员》的两个机器人角色WALLE是一台脏兮兮的拖拉机,而伊芙则是奔驰中的梅赛德斯所以,伊芙在形象上代表的是电子产品最先进的科技,我们在她身上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平滑、无缝、能够隐藏所有运动部件的衔接技术。 下面是一些剧照: 影片中让我感动的一些细节: 1. WALL-E能善待一只到处惹麻烦的小蟑螂,与它和平共处,喂它食物,而我们人类呢?又是如何对待一些小动物的? 2. WALL-E拣到了一只装着钻戒的盒子. 它看了看钻戒,扔了.看了看盒子,盖子居然能上下翻动,于是就收藏了. 3. WALL-E的指令只是拣垃圾.但是,当它在垃圾堆中看到一颗绿色的植物的时候,它本能把植物带回家养了起来.就是这棵幼苗最终拯救了人类.而我们人类自己呢?明明知道植物的重要性,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还是该砍的砍,该占的占,该伐的伐.....最终使地球成为了垃圾场,也使自己失去了家园. ......... 里面的感人细节还有很多,极力推荐朋友们都能去看看.对于心灵绝对是一种洗涤.
个人分类: 天马行空|6720 次阅读|3 个评论
美丽的乡村,同时也危机四伏
热度 1 cutefay 2008-9-25 08:57
我小时候经常住在爷爷家,所以对爷爷村子二十年前的模样还历历在目。而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爷爷村子也在发生着变化,物质水平是提高了,但是村民们没有环保意识,环境在逐渐遭受着破坏。在感受乡村的美丽的同时,也不禁为这些被污染的环境感到心痛。 爷爷村子在30年前有800多人,而今只剩下400多人了,子女们大多都去外面工作,村庄里老人多。很多老人去世之后,房子就废弃了,有些已经有些残破,而有些已经只剩下断壁残垣了。下面这张图的房子是在爷爷家东南边上。 爷爷家北边有一户人家,房子没有院子,小时候住在爷爷家的时候经常看到那座房子里的老奶奶以及过节的时候到老奶奶家的子女们。而今已经是人去房空 爷爷家南边有一户人家,房子里住着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老奶奶院子周围种着很多好看的花,夏天的时候很漂亮,而今人和花都不在了,老奶奶的子女把房子的残破的院子的墙重新修整了一下,墙头上还弄了一些玻璃碴子防盗,估计是为了保护屋子里的老奶奶留下来的物品。 爷爷出生在这座村子中,爷爷出生的房子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房子依然还在,但是没人住很残破了,那个时候爷爷家是地主家庭,房子都是青砖盖的,还是个四合院,而今只剩下四合院的正房了。 下面这张图是一个石窝子,就是以前用来捣米的地方,现在都废弃不用了。 爷爷村子里有很多堆积的秸秆,用来烧火。我们课题组做秸秆高值化转化的研究,主要用秸秆来转化生产燃料乙醇、丙酮丁醇以及其他很多有用的物质。以前过年的时候导师总让我们带一些秸秆回实验室,于是过年的时候我就要采集秸秆,还要问到品种,播种时间。 爷爷家南边有一条小河,还有个池塘。以前夏天的时候,池塘里很多水,很多小男孩还在池塘里游泳,冬天的时候池塘冻冰了,就会在上面溜冰。而今,这个池塘被承包给个人,那个承包池塘的人为了网鱼把池塘的水全放了,如今的池塘只剩下很少的水,只有一些上游大水库流下的水汇成的小溪,已经不能称之为池塘了。 在农村很多人都在河里洗衣服,现在还有很多人到这个池塘的这流动的小河来洗衣服,河水很清,但是这些人没有任何环保意识,河周围很多垃圾,破坏了美丽的形象。 河水的上游是一个很大的水库,小时候爸爸有一次带我到这里来捉鱼,还捉了一条有两三尺长的大鲢鱼。而今,水库的水虽然还很清澈,但是不知道还有多少鱼,水库也被承包出去,承包的人才不会管什么过度捕捞,只注重眼前利益,很多小鱼都被捕上来了。 从水库的坝上看村庄,可以看到村庄的全景,可惜相机只能拍到一部分景色。 水库的上游有一龙眼,也就是不干泉,一年四季常流水,永远不干枯。村里人为了能够常过来取水,还修了一条管子,让水从管子中流出来。这水的水质很好,是天然的矿泉水,很少收到微生物的污染,比起我们这里卖的十几元钱一桶的矿泉水还要好。周围很多村子的居民都经常骑着摩托车过来带一桶水回去喝。可是去看了看,这泉水周围也有很多白色污染的垃圾,很不美观。 如果说上面说的这些环境污染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小污染的话,下面照片里拍到的情景会影响整个村庄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源,会给村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 这是在爷爷家村子附近新建的全市的超大规模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就建在爷爷村子丘陵的最高处,那口泉眼旁边,大水库的附近,并且旁边就是爷爷村子里列祖列宗的祖坟。 我真不知道市里为什么把垃圾处理厂建在这样的地方,它会污染到周围好几个村庄的土地和水源。垃圾处理本应该建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而现在却建在这样水的源头的地方。我想,等建成之后,虽然号称这垃圾处理厂有多少层防护措施可以防止周围的污染,但是无论多少层的保护也不可能阻止垃圾危害周围的土地,尤其是危害那口龙眼。村子里的自来水都是来自那口龙眼,龙眼被污染了,让村民怎么生活?那垃圾处理厂离龙眼也就一二百米的距离,无论如何也会被污染的。水源是一方面问题,另一方面是垃圾中的重金属,连区区一节普通的5号电池都会污染四平方米的土地,这么多垃圾的重金属肯定会污染村子的土地,庄稼在受到污染的土地上生长,会将有害物质积累在庄稼里面,人吃了之后也会中毒,并且很多重金属的毒物是在体内永远也排不出去,会越积越多,危害人类的健康。刚看到网上有报道说四川垃圾处理厂污染水源惹祸,20小孩齐染怪病,真是太可怕了! 唉,真的感到自己的力量特别微小,看到这样的情况,却没有能力改变它。据说这个垃圾处理工程已经花了好几个亿,都已经建到这个份上了,不可能被取消。我觉得我爷爷家的那美丽的水库以后会步云南滇池的后尘,成为死水。 这个城市虽然被评为全国的环保城市,但是其实人们的环保意识很弱,尤其是在农村里,农村没有专门的垃圾箱,也没有专人打扫公共卫生,像下面这张图的情况比比皆是,垃圾积累多了,就会就地焚烧。方便袋焚烧之后会产生剧毒物质二恶英,而村民们并不知道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5103 次阅读|4 个评论
生物技术在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起着重要作用
cutefay 2008-9-24 19:35
环境污染、以及能源危机影响着中国的发展。每当看到有报道哪里环境污染的时候总会很心痛,当看到报道说什么食品里含有什么有害物质的时候,总会有种痛恨商家的情绪,一想起煤和石油几十年就用完了,心中总有无限的惆怅。 我们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是一种无奈。纵然医学再怎么进步,健康出了问题后再去治疗,总是得不偿失的,这就跟我们先把环境破坏了,再昂贵的代价去治理是一样的。 我们吃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安全的,例如,一种食品,即使它在加工过程中的操作是安全无污染的,那还有可能原料有农药污染,即使没有农药污染,也也有可能在生长的时候就被污染了因为现在很多土地都被污染了,被污染的土地长出来的作物,无论给人还是禽畜吃了,都会污染到动物体,人再吃了受到污染的动物,还是会被污染的,也就是说,如果整个食物链都被污染了,你无论吃什么都不安全。 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最终还是要靠生物技术。生物把太阳能给固定下来,世界上废弃的生物质资源如果有一小部分能够有效地利用,就可以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能源和资源;生物技术应用在工业领域,可以很有效地解决污染问题。医学、食品、农业等领域的变革,也都要靠生物技术。 在过去几十亿年前,原始生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浓度很高的二氧化碳固定下来,释放氧气,才让我们的地球从一个红色光芒笼罩的炙热的星球中转变成现在的蓝天白云,以及事宜生命生存的气候条件。原始生命固定的太阳能以碳固体的形式保存下来,经过数十亿年的变革,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煤和石油。然而,今天煤和石油的大量开采和利用,把数十亿年前生命固定的生物质资源一下子利用了,生命固定的二氧化碳被大量排放出来,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然而,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标志的现代生物技术还远远不成熟,虽然现在生物技术是飞速发展,但离能够实现人类的梦想还很遥远,还需要生物技术科研工作者前仆后继很多年的努力。我想,可能数十年之后,生物技术才真正能够给人类带来变革。都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我想,生物技术发挥价值的时候不是在21世纪初,而在21世纪末。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人世了,没有办法亲眼看到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奇迹。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5772 次阅读|3 个评论
环境的坏消息和好消息 20080728
songshuhui 2008-9-2 14:16
田不野 发表于2008-07-30 星期三 0:47 分类: 环境 | | 盗riset的版,装田不野的侃。环境新闻絮絮叨第一辑开讲。- 奥运空气 奥运,北京,灰蒙蒙的天气,紧紧揪着我们和BBC记者们的心。前段时间,几个记者沿着奥运会自行车个人赛的路线,测量了七天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结果发现大大地超标了。这个自行车个人赛的路线,从永定门到居庸关,全场200多公里。不得不说记者们很会选地方,颗粒物的污染,往往是公路工地附近最高,公园最低。正确的空气质量的测定方法,应该是全城均匀布点测量。如果用公路旁测得的数据去责怪整个北京,未免太苛刻了,还不如去直接去测汽车尾气,得到的数据会更加惊世骇俗。当然,北京有污染,环境保护部的数据也承认(http://www.sepa.gov.cn/quality/air.php3)。空气质 量的主要监控指标,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是最让人头疼的。前四种监测指标都是气体,就像臭屁一样, 只要没人在放,那很快会消散,虽然把首钢这些放臭气的源头移出北京,并不是一个轻易的事情。而要消除可吸入颗粒物,那需要的不仅仅是把建筑工地移出北京,更需要把森林和绿地覆盖在北京及其周边几百公里之内所有的裸地上。这个工程,比转移首钢更加巨大,十年时间,显然是不够用。北京已经付出够多的了,接下来,请大家一起祈祷一个刮风下雨的好天气吧。 以下姑且算一个好消息: 在工地停工汽车停驶之后,北京的臭气污染,已经不容易被抓到把柄了。 新闻和图片来源: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490000/newsid_7495800/7495873.stm 大米有毒? 食品安全的新闻像满天星,吃啥喝啥让我们大伤脑筋。科学家发布新消息,连白米饭都要小心地吃了。中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发现,大米中有毒物质-砷的含量,超过其他谷类粮食至少十倍,这使得米饭也将成为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来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中砷含量的规定,大米中的砷含量至少要低于50毫克每千克才是安全的,但是市售大米普遍超过这个数字,最高能达到400多毫克每千克。尽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饮用水中的砷含量有严格的限定,但是美国,欧洲,甚至世界卫生组织对大米中的砷含量都没有建立任何安全标准。中国在是少数几个对大米中砷含量有限定的国家,很难得地在环境标准方面走到了发达国家的前面,虽然这个限定值并不让科学家们满意。 在大家开始担心今天摄取有毒物质砷是否过度之前,请看一个补充的好消息: 中国市售大米中砷的含量并不是最高的,美国,欧洲和受到砷污染的孟加拉地区生产的大米中的砷更让人担心。 图示:水稻和大米。图右下角列举了五种大米,中间的为含砷量最高的法国红米。 新闻和图片来源: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ntent/summary/321/5886/184 参考文献:Zhu et al., 2008. Exposure to inorganic arsenic from rice: A global health issue? 探雷烟草 植物们越来越聪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的发现,使得植物在闻到地雷散发的二氧化氮的味道的时候,绿色的叶子会如同害羞一般变红。多么有意思的发现!南非的科学家打算借助丹麦Aresa公司的这个发现,培育出一种遇地雷则叶红的转基因烟草,做为地雷的指示生物。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这种烟草培育成功,并种植在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地雷附近的烟草都变成红色,宛如一面面鲜红的旗帜。登高望去,那不正是windows的扫雷游戏,挑战超高难度即将成功时,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吗?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在到处潜伏着地雷的战场上,人们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对它们的生长进行有效管理,如果任由转基因烟草在自然界的人工散播,那么这会不会成为野外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灾难,成为一个人祸之后的再一个人祸? 最后,依然是一个可能的好消息: 在三五年之后,我们或许会在市场上发现一种极品香烟,它们的原材料来自这个世界上曾经的战场。点烟,猛吸,男人们涌起在战火中英勇踏雷时的热血。 图示:烟草的成年植株。 图片来源:http://www.marvistavet.com/assets/images/tobacco_plant.gif 新闻来源:http://www.scidev.net/zh/news/zh-132637.html 标签: 新闻 , 环境
个人分类: 环境|1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David Keith:“人工气候改造“利弊谈
songshuhui 2008-8-28 11:42
翻译/ Tony 这是一篇投稿,投递者是Tony,blog是 http://inspired5.blogbus.com/ 简介 这是环境科学家David Keith在2007年TED大会上发表的关于人工气候改造(Geo-engineering,一般译作地球工程)的专题演讲。他讲述了为什么这么做是可能的(甚至我们必须这么做),以及他对于这一做法的反思,即这种行为本身存在一种道德危险的因素。 大家可能都看过无数份关于气候变化的报道,这里我给大家看一篇刊于1953年的《纽约时报》的报道,它的内容跟你看过的此类报道大同小异。 为何我要展示这篇报道?我们事实上早在50年前已经知道有气候变化这一现象,可是直到近来有了《京都议定书》,还有许多政府要员的关注,人们才开始认真的 谈论这一问题。那我们是不是已经走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路上了?回答是否定的。过去十年里我们也在讨论气候变化的问题,可是却从没有在行动上迈出一步。 这副图显示出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你也许还未曾见过这个图片。图上的红色曲线显示我们的碳排放在以极为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甚至比过去几年人们忧虑的最坏的增长还要严重。怀疑论者会说,那是环保人士夸大其词,而事实是我们现今的碳排放的数量比那还要厉害。 这幅图片显示10天前的极地冰川融化的状况,而事实上那里冰块融化的速度要远高于我们的模型的预测。 尽管许多像我这样的气候专家还时常做飞机去各地做调查,我们的政治家们忙于签订各种协议,可是也许你会得出一个结论,即所有这些行动都只是带来负面效果,因为这一切都只是消耗了更多的燃油罢了。不,请莫误会。要讲到实际解决问题,我们还未迈出第一步呢! 我不是要打击你们的士气我的意思是这一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并且可以以一种廉价的方式来解决。当然,这是相对于我们的军事开支而言,而非相对于医疗 开支而言。它只需耗费几个百分点的GDP就能得以解决。大家要看到这个规模的重要性。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理智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比如使用其他方式来生产 电力(电力的生产直接导致43%的新增CO2排放),提倡节约,使用风力、核反应来制造电力。我们所欠缺的是花大力气大范围的推广这样的方式,并且马上这 么做。但是我们却还只会夸夸其谈。 可是这不是我今晚要讲的中心话题。 (图上的文字由左往右依次是:改变气候的人类活动消弥;气候系统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气候影响人类发展适应) 我要讲的是图中的中间那一块,即地球工程假如我们今天不采取切实的行动的话,未来我们将不得不走这条路它刚好介乎人类改变气候与适应气候变化 两者之间,这点非常重要。不错,我们确实可以居住在一个气候更暖的环境里,可问题不那么简单,总是会有赢家也有输家。不过对于生活在极地的北极熊来说,它 们就只会成为输家,它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好了,让我简单阐述一下地球工程可以如何操作。只需把一些硫化物投放到外层大气中,就可以把太阳光折射开去,使得地球凉下来。我可以十分肯定的告诉大 家这样的办法是完全有效的。当然也会有副作用,而事实上我们已经有过这样的体验,不过那不是我或其他科学家干的,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的时 候,Pinatubo火山暴发,喷涌出大量的硫化物,并上升到大气平流层,还生成一种像蘑菇云那样的烟云。这次火山喷发的影响甚大,图上看到,经历过火山 暴发以后,平流层的大气温度会上升,而表层大气的温度则呈现下降趋势。 不过这样的人工干预的办法也似乎充满神秘感。其实不是的,具体的运作过程也许会包含诸多细节,也会有某些副作用,比如对臭氧层构成损害。但是大家要看到, 这样的方法是最快的。要看到,假如用减排的方式来抑制气候变化的化,我们要建立一整个硬件架构,并且这样做非常慢。此外,即使你减排成功了,也不能降低大 气中CO2的浓度,因为那是几十年来沉积下来的。我们人类总会有某些时候会希望以最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可能有人问,这样做真的能遮挡太阳光,并逐步的使得地球大气CO2含量恢复到原本的状态吗?答案是肯定的。 上面这个图上显示的是大气中CO2浓度上升到原本的两倍时地表平均温度的分布,下面这图显示使用地球工程挡住1.8%的太阳光以后CO2浓度上升到原本两倍的地表温度分布。从图上可以看出,通过地球工程我们是可以将地球气候恢复为其原貌。 这又是一份陈年的报告,它于1965年呈现在约翰逊总统的办公桌上,那时我还仅仅两岁。它提到的科学理论和我们今天讲的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它提倡地球工程的做法,而只字不提减排。我不是说我们不需减排了。请不要误会,我们必须减排。所以说地球工程的想法不是什么新鲜事。 真正带有新鲜感的是这篇文章: (图上的文字:向平流层投射硫化物以反射太阳的光热:一个解决政治僵局的建议,作者保罗J克鲁逊) 从1965年约翰逊总统桌面上见到那份报告之日起,一直到1990年,人们都在议论这一建议。虽说此一提议并非十全十美,却还是值得讨论。可是到了90年 代,气候变化成为一个热门的政治话题,人们基于政治正确的考量不再对此发表议论,这个话题也就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去年,克鲁逊再次发表文章谈论同样 的问题,内容与几十年前的报告大致相似,不过是加入了一些数据,并总结了我们在此间取得的进展。这一次由于他因研究臭氧层化学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人们又开 始认真的看待这一问题。虽说地球工程会给臭氧层带来影响,可是克鲁逊有办法消弥这样的影响。 现在全球的媒体都在报道一则奇爱博士拯救地球(Dr. Strangelove Saves the Earth) 的新闻: 这一报道勾起我的思索。我躺在床上,看见了我孩童时的玩具(radiometer): 我在想,是否有可能应用同样的物理原理使发射到平流层的硫化物粒子悬浮于其间?这么想一来是因为硫化物容易下沉,二来它们会积聚在臭氧层,而我只希望把它 们放在臭氧层以上的大气空间。第二天我起来做运算,可那是非常困难的,我简直呆了。但我又发现,由于这样的难题人们在自然大气中碰到过,并对此有过研究, 并且发表了各种专题论文。人们已经找到一种悬浮于大气中间层(比臭氧层高几百公里)的粒子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在此,我想用最简单的语言向大家描述地球工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太阳光射到粒子之上,受光的一侧会变得更热,背光的一侧会变得更冷。从更热的一侧飞出的气体将会有较大的速度,并使之偏离太阳。此即 photophoretic force. 当然还有其他的解说的版本。我们的这一解说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因为它尚未得以在学界获得讨论,我们还在着手建立相关的理论。但我们认为这个解说是成立的。 由于粒子可悬浮于平流层或者事实上也可以直接将其投放于大气中间层,从而避免对臭氧层构成损害这样的粒子可长期停留于大气当中。当然这么做也会带 来一系列的其他问题。这个我后面还会讲到。 此外,我们可以把这些粒子集中投射到南北两处极地的上空,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对其他地区(也就是我们生活的地区)的影响。而降低两极温度也是我们必须做的,假如我们不希望灾难发生的话。 这是我最新的想法,比单纯的投放硫化物要聪明多了。不管这个想法对错与否,我认为我们总能够找到一种更可行的办法。要是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都认真的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将真的有能力去改变这个地球。 科学给予我们一个杠杆,我们可以用来挽救地球: (图中撬杠杆的是阿基米德) 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的进步给予我们越来越多的改变地球的可能,不管我们情愿与否。由于我们对整个系统的运作模式的认识正在加深,同时也发明出更优的工程器 械,此一点一滴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控制整个星球、天气和气候的工具,这不是说我们科学家有预谋这么做,或者我们想这么做。 我们设想一下有一天外星人降临地球,来到纽约联合国总部或者他们会选择其他更好的地方,他们给人类送上一个箱子。那个箱子有两个鎖扣,其一是控制全 球气温,其二为控制CO2含量。可以想象,人们会为争夺这个箱子而大打出手。因为我们不清楚到底该作出哪一种选择我们没有一个全球的政府。不同 的人会作出完全不同的选择。不过放心,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 但是我们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事实上是在实验室里化零为整的建造这样的箱子。也许他们完全无意于此,或者还会认为自己是在为保护环境而作出贡献。他们 也许对于地球工程这样的东西不感兴趣,只不过是研发出使人类更易于作出这样的实践的工具。但我本人不想做这样的事,从来没这么想。不过我认为我们要把 这样的事情放到阳光底下进行讨论,因为我们迟早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我们要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或者起码得细想为何我们不该这么做。 接下来我将阐述两种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的切入视角。我最初接触这一问题也是这么开始的。但是我们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像我这样的特立独行的科学家,我们需要音乐家、科学家、哲学家、作家一同参与到关于人工改造气候的讨论中来,仔细分析其潜在的后果。 其一,我们不去减排,而直接采取人工改造气候的措施,因为这样做非常廉价。事实上你只需要0.001%的GDP投入,就已经有可能制造出一个新的冰河时 期。掌握在我们手中的杠杆的威力是巨大的。尽管这并非好的主意,我只是向大家展示这个杠杆力量之大。并且这是有据可依的,你可以说那不过是疯子才会做的事 情,可是我们手上的杠杆确实是有如此大的威力。 于是,我们只需依靠地球工程来解决问题,而不再采取减排措施,要是CO2浓度再次攀升,我们就增大气候改造的范围。但是没有人会真的这么想。因为在那种预设之下,大气中CO2的浓度会变得越来越大,同时也会导致海水酸化。我想除了一两个怪胎以外没有人这么想。 其二,我们不搞地球工程,只是从现在起致力于减排。可是我们不知道该以何种速度实施减排,也不知气候变化去到何种地步时将变得使我们无法承受。好吧, 就算我们确确实实的去实施减排的计划,到了几十年后的某一天,比方说2075年10月23号,我们终于熬到了CO2浓度由巅峰开始下降的那一天。而事实上 那时候气候变化的恶果才真正显现出来。那时人们将发现格陵兰岛的冰块正在已惊人的速度在融化,使得海平面比现在升高几米,把诸多大城市淹没于水底之下。注 意,这是完全有可能的。那时尽管人们对地球工程心存顾虑,在道德上也不太愿意,却远比不这么做来得实惠。 所以说地球工程是一种风险控制,而非代替我们(减排)的行动。其言下之意是通过地球工程的手段避免即将发生的灾难,却不是以此替代行动。 不过这样的看法太阳有毛病。 当人们知道用地球工程的手段可以扭转乾坤时,他们就不再会认为气候变化有太大的影响,进而在减排方面也不会投入足够的精力。经济学家称这一现象为道德危险(moral hazard),我想人们一直回避这个问题也是这个缘故。 可是,把问题藏在抽屉里并不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最后我向给大家留下三个问题,然后我就结束这次演讲。我们是否应该对此作严肃的研究论证?是否该有一个全国性的研究项目专门探讨这一问题?不但要研究怎么 做,更重要的是研究问题的两面,搞清楚此一方案的危害和负面作用是什么。现在只有极少数的科学家在讨论这个问题,他们分处两个阵营,可是这是一个相当危险 的状态,因为我们对于此事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假如有人资助这样的研究的话,也许我们会知道得更多。我们这班科学家里头包括我认为我们该这么做 (地球工程),可是我是有所保留的,最主要是为道德危险所制约,可惜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跳出这个制约。你一开口说气候改造的方案,人们就会以为他们 无需作出减排的努力了。 另外一点,我认为也许我们需要一个国际公约来规定由谁实施地球工程的工程。现在人们也许会认为只有像美国这样的大国会这么做,可是30年后,中国腾飞 起来了,她觉得无法消受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恶果,中国也会对气候改造发生浓厚的兴趣,而不去理会这么做的道德危险。他们会认为气候改造更符合他们的利 益。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对此作出规定的国际公约。 最后我想引用25年前美国国家工程院的一份报告里的一段话结束我的演讲:大气中CO2增多这一气候问题正催生出一大批新技术,使得我们能够降低碳排放。 而我认为,它同样也会迫使我们思考气候改造的问题,不管我们情愿与否。我们现在必须认真考虑这样的可能,哪怕最终结果是我们决定不这么做。 谢谢大家。 标签: 人工气候改造 , 环境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216.html 你也许会喜欢 环境的坏消息和好消息 20080728
个人分类: 环境|16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战浒苔
LVMING 2008-7-19 10:55
浒苔生来不逢时, 枉自泛滥费忧思, 自然造化皆有缘, 缘到尽头人自知。
个人分类: 崂山管窥(图吧)|3898 次阅读|5 个评论
也说墙内开花墙外香
jlpemail 2008-3-16 17:30
现在虽然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名气与香气不符合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人喜欢创造,却不喜欢推销自己。有人喜欢推销自己,即使得到了名气也不见得有多么香。也有人乐趣就是捣乱,因为他们即没有创造力,又无法.. 所以,无论已经得到或者尚未得到认可的学者,都有可能墙内开花墙外香。 尽管,有满园春色才是春天的说法,可是毕竟有的人嫉妒心思比较浓。这种人自己无法释放芳香,只能释放蜣螂的口粮。所以,他们一看见别的植物成长就来气,春天成了他们最悲伤的季节。因为其他植物的芬芳,更显得他们的味道非常不好闻了。于是他们,宁愿,谁也别香起来。 潜意识或者意识中的贬低他人的愿望、做法,使得本来就是芳草鲜花的植物,被一些人或者同类误解、误读了。这样的时候,墙内开花墙外香不反常。 对于那些芬芳的植物来讲,只要足够芳香,就尽管释放。这些植物的天职是开放、释放,芬芳是需要人们逐渐意识到的。暂时不被认可,也不必忧伤。 对于那些芳香科的植物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在必要的时候,释放芬芳。时间、地点的局限,不会成为永远的因素。它们都不过是暂时的障碍物。 毕竟,区区矮墙,区区藩篱、区区栅栏,都无法阻挡这些植物的芬芳。 而那些芬芳,会吸引游人的脚步和目光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330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