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真善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热度 21 lix 2013-3-14 16:26
古话说,“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这应该是儒家判断真善与伪善的标准吧。但有点走极端,有点诛心之论的味道。 那么,除了真善与伪善这两个极端,怎么办呢?只能是说,作了善事,不作宣传,那么是真善的可能性比较大。作了善事,大做文章,伪善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这个“善”,恰恰是公权力大力推崇、奖励的,那么伪善的可能性就超级大。 老子所谓, ” 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大概就是指的最后一种。例如汉代鼓励“孝”,就出了不少“郭巨埋儿”之类的笑话。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570 次阅读|21 个评论
行善即是善,无从判断真善还是伪善
热度 5 AlecXu 2013-3-12 06:32
近日,科学网讨论起“伪善”的话题。起因是陈国文老师读到新浪读书论坛中的一篇文章而阐发了一些感想: 新浪读书论坛原文: http://forum.book.sina.com.cn/thread-4744398-1-1.html 陈国文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009do=blogid=668969 肖重发老师发现并认同“秦晖:伪善是社会很重要的功能”中的观点,从而参与到讨论中来。 秦晖刊发在凤凰网的文章链接: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806/0623_23_611543.shtml 肖重发博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772do=blogid=669099 我以为要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好好分析一下“伪善”的含义。从字面的角度上说,伪善是说善是假装出来的,也就意味着实际上至少不是善的,甚至是恶的。现在的问题是,“实际”这个词所包涵的,究竟是隐藏在内心里的,还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隐藏在内心而不表现给外人看到,那么只要这个人掩藏的足够深外人也无从判断,那大众就无法知道这个人是真善,还是伪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伪善的帽子扣到这个人头上。只有当这个人有实际行动暴露出来(即便是比较隐蔽的,难以察觉,但又可以证实的)他之前的言语和行为都是伪装出来的,我们才可以说这个人是伪善的。做出这个判断是需要有当事者的实际行为作为证据的。 拿在 肖重发老师处讨论时见到的一个具体事例来说,假定说有一位老师,对于某些学生他并不喜欢,但是因为他很明确自己的职业伦理,而不会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做到一视同仁。我认为说如果真是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那学生怎么会知道老师是伪善的呢?如果这位老师公开宣布的话,我们真正面临的,是选择是否相信他的话。对于他是否伪善,我们并不能做出一个客观的判定。因为按照科学的原则,如果我们要对一个事物做出客观的认定,那我们就需要客观上可以测量的参数。如果客观上老师做到了真正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我们就无从给出一个客观性的评价,判断老师主观上是否对学生存在差别性看待的想法——因为我们观测不到支持这一假定的现象。要得出客观的“伪善”的判断和评价,那一定要求存在不一视同仁的证据。这样一来,伪善,是需要有实际行动的来定义的,仅仅停留在主观头脑中,根本无法做出伪善还是真善的判断来。 也就是说我们并不会真正知道真相是什么,而只能主观地选择去相信某个说法。这便是“行善即是善,无从判断真善还是伪善。”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愿意选择相信善行即是真善。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6425 次阅读|3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