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透明计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什么是计算与存储分离?
热度 5 accsys 2015-1-29 11:01
什么是计算与存储分离? 姜咏江 “‘透明计算’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网络将存储、计算与管理分离,不仅能像云计算那样把数据和应用软件放在云端,而且把‘计算机的大脑’——操作系统也放到了云端。” 上面这段话是透明计算的发明人作出的解释,其中“计算”、“透明”的来源,“存储、计算与管理分离”还有什么是“计算机的大脑”需要理解清楚。 1. 什么是计算与 机器计算 ? 字面理解中文的“计算”一词有计划运算之意,运算一词本来来自数学,但现在人们很少区别计算与运算了。计算多用于求解数学问题,自从计算机出现之后,许多问题都用计算机来解决了,因而计算一词在计算机科学中频现并不陌生。 计算机是一种机器,原本用人计算的问题,现在用计算机这种机器去完成,自然就产生了机器计算的概念。所谓机器计算就可以定义为:用机器处理问题寻求结果的过程。 2. 计算机中透明一词的使用 计算机使用透明的意思是某些问题处理过程机器自动进行,不用人知道。这和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问题透明”恰是相反的概念。日常所说透明,意指“问题公布于众”让所有参与的人都清楚。而计算机科学当中近些年使用的“透明”,是指“问题解决的过程不用参与者知道,而只要知道问题的结果就行”。计算机科学中不用知道的人是有范围的。例如,所有的应用程序的具体处理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在计算机领域典型用到“透明”一词是在流水线程序设计中,由于编译器能够自动处理相关问题(一些冲突),所以程序员不必在程序设计时考虑。这叫流水线程序设计对程序员透明。 “透明计算”是计算机科学当中的问题,因而“透明计算”的含义自然是程序运行和数据存储用户不用知道,或者叫 “不知不觉”。按照透明计算发明人的说法,“透明计算”应该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机器计算形式。这种机器计算的基本特征是通过网络将存储、计算与管理分离,不仅能像云计算那样把数据和应用软件放在云端,而且把‘计算机的大脑’——操作系统也放到了云端。 3. 计算与存储 能分开吗? 说了什么是机器计算之后,我们来谈谈数据存储和计算有着怎样的关系。 3.1 计算机如何实现计算 计算机是机器,机器怎么能够象人一样进行计算呢?这先要说到人是如何进行计算的。第一,人要用文字符号表示信息(信息是是事物的表现或描述)。人的计算表现为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例如进行数值运算、写文章、照相、拍电影等都是信息处理的过程。这些信息处理的过程都有一个重要的基础依托,那就是信息存储。也就是事物各种各样表现或描述都要有一定是物质形态加以记录。计算机可以用电或磁的形式记录二进制信息,而所有其它存储形式的信息又都可以转化为二进制信息,故而计算机可以记录任何信息。此外,计算机可以在用电磁信号记录信息的同时,还能进行对信息的传输、转换、综合分析,进行算术运算等,这些就是信息处理,是所说机器计算的具体工作。 3.2 计算离不开存储 任何机器计算对象都会分为计算前和计算后两种状态。计算之前的信息一般称为数据,计算之后的信息一般称为结果。在计算机中计算的过程就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运行,将之前存在的数据转换成人们需要的结果。在计算机之中,计算又可以理解为程序执行的过程,而计算的对象或者说内容,一般称为数据。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送入机器的那些数据称为输入,程序运算产生的结果脱离计算过程存储或显示起来又被称为输出。 在机器计算的过程中,计算和存储是不可分开的两个部分。从图灵开始,能够实现计算的机器结构就被确定下来了,其中包括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它们是任何机器计算中都是缺一不可的组合。在这种组合之下,机器计算被控制分成了一些基本功能动作。一、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二、对指令进行判定分析;三、根据指令语义执行,这其中包括对寄存器中存储的数据进行运算,对存储器或寄存器的读写,或者转移到存储器的某个位置去取下一条指令等。在机器计算的过程中存储是计算的基础和保证,如何可以说“计算与存储分离”?如果将控制器理解为“管理”部件,将管理也分离出去,那就更成问题了。 不在机器计算的过程中,如果说程序和数据(包括程序文件)分离,那是正确的。但那是有计算机出现的时候就有的事情。由于不论程序数据还是计算对象数据都是可以存储的,因而它们在不参加计算的时候可以随便放到自由的存储设备中保存,而不需要放到计算机的内存当中。程序和数据不仅能分开存储,还可以复制,依靠网络在广泛的地域之间进行传输。在这种不进行计算的状态下,毫无疑问存储和计算是处在一种分离状态。 4. 什么是计算机的大脑 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的整体是计算机的大脑,它是能够运行程序的基本单位,是所有机器计算过程所不能够缺少的部件。现在将这种能够运行程序的基本单位叫做“核”,意思就是“计算机的核心”。计算机核是一种硬件结构,也是机器最基本的智能结构,在任何能够进行计算的机器设备中,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都是缺一不可的整体,是构成所有智能设备的大脑。 操作系统 OS 是什么?是计算机管理软硬件分配使用的大管家,但绝不应该称之为计算机的大脑。众所周知,人无大脑不可活,计算机应该没有大脑也不能够进行计算吧? OS 这个管家是没有了,计算机就不能进行计算了吗?现代操作系统的功能最重要的有程序调度的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管理等,其根本作用无外乎使计算机易用,不产生混乱,从而能够提高多任务情况下的效率。尽管操作系统由单处理机延伸到多处理机乃至网络,但 OS 是大管家的地位未变,怎么能够将其说成是“大脑”呢? 近些年的“软件时间消耗”研究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计算机系统软件管理方式的弊端,指出 OS 抢占的机时占了有效程序执行的绝大部分时间,加之 OS 采用自发进程线程的理念设计,使病毒一类程序有了滋生的土壤,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和破坏。这是操作系统的负面作用。一种取消 OS ,让程序自主运行的机制正在逐步取代计算机的这个大管家,一种全新的计算机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发展。 OS 只能说是计算机运行的一个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怎么能张冠李戴地将操作系统说成是计算机的大脑呢? 计算机没有操作系统还是可以进行计算的,因为那还是计算机,如果没有了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计算机还能够计算吗? 5. 机器服务模式 计算机能够完成人重复性的脑力劳动,因而就出现了机器服务。计算机的服务体表现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上。计算机设计者将各种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核心设备相连,通过内存与外设输入输出数据交换,让人们得到所需要的结果。为了让使用者能够同机器交流,见到任务的结果等,计算机设计上专门设置了人机交互界面,通过人机交互界面的设备,完成提交任务给计算机,也通过这个界面了解机器工作情况和获得需要的计算结果。 在计算机服务模式中,用户会使用特殊的设备提供信息给计算机,其中包括处理的对象数据和程序数据。早期这种设备叫“工作站”。工作站的作用主要是传递信息,能够完成人机交流。这种工作站只是需要一些临时存储信息的设备,这种存储信息的设备叫缓存。通过缓存,人将信息传递给计算机核心部件,核心部件会根据需求,选择用户程序执行,或者根据用户提供的任务,选择在大型存储器的某些特殊位置放置的程序来执行,以此种方式来对计算机的使用者服务。 早期的机器服务模式一般出现在单个计算机的环境,用户可以是一个,也可以设计成分时服务的多用户形式。计算机和用户交流的设备称为终端。终端不进行计算,计算的工作都由计算机主机(核)的部分承担。对于输入输出人工较慢的问题,人们又设计了专门解决输入输出工作的计算机,那时称之为“通道”,把进行计算的计算机叫主机。通道计算机的任务相对简单,但它可以与主机独立并行工作,为主机打下手,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机整体的效率。有一个时期还提到了所谓的部件计算机,即是将计算机的某个部件做成一个功能相对简单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最典型的解决数据快速输入输出的 DMA 、通道和替代控制矩阵运行微指令的内部计算机等。 6. 网络与客户服务器模式 多个计算机加上通讯设备就形成了网络。网络的优势就是可以进行多台计算机互联,形成联合计算和资源共享。小范围的网络称为局域网,大范围的网络就形成了广域网。由于网络可以形成资源互通和计算共享,所以就出现了客户服务器模式。一些网络公司组织了资源丰富的计算机系统,形成所谓的服务器,内中安装了许多人们经常需要的计算程序,当客户有需求的时候,就能够替代客户进行任务完成等一系列工作。用户通过网络将需求信息传输给服务器,服务器代客户组织资源,进行计算,完成任务后,再通过网络将结果传递给用户。客户服务器模式与多用户计算机系统的不同有两点:第一,客户端也是计算机,有些计算可以在客户端完成;第二,客户端和服务器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在远距离的异地。基于这两个特点,实际计算机的计算工作可以分别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进行。这就是说没有将计算的工作完全放到服务器一方。 回头说说早期的 IBM360 、 370 一类的大型机,这类计算机系统的组织基本上是多用户系统。这种计算机将用户人机交互界面做成用户终端机,这种终端机基本上是一种叫做“无盘工作站”的设备,有显示器和键盘等操作界面设备用以人机交流信息,所有的计算工作都是由主机来完成的。多个用户提交的作业,主机要进行排队处理。主机处理的结果要放到独立的硬盘机、磁带机等设备中保存。传递到用户终端的只是用户想要知道的信息而已。如果需要用户保留的信息,会通过集中的行式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以及工作站联合使用的打印机打印出来。 多用户计算机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最简单的局域网,因为不仅用户终端可以同主机通信,而且用户终端之间也可以通信交流。只是所有的计算工作都是有主机承担而已。可想而知,多用户计算机系统主机的工作十分繁忙,分配任务、调度程序、管理内存、管理作业文件、管理用户等都得由主机完成。这样在单一处理器多任务的情况下,为了均衡服务,不得不引进了“进程”的概念和方法,这是现代操作系统产生的原因。现代操作系统应该是用软件的方法扩展和延伸计算机功能的典范。尽管操作系统成了计算机系统的大管家,但由于操作系统也是程序,也要占用处理器来实现它的工作,故而有操作系统参与的计算机系统许多机时都被它占用了,对于那些极其需要快速完成任务的程序运行来说是一种累赘。 网络是多台计算机互联,因而如何分配任务和如何分配资源就成了网络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中间还有一个信息传输的速度和线路拥塞问题需要解决。网络不仅要求能够广泛地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求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于是各种各样的网络结构、设备、方法的一系列问题研究成为了重点。网格、云、物联网等都是这方面的研究表现。 7. 网络计算与存储的关系 从单处理器计算机到多处理器计算机,从单用户计算机到多用户计算机,从单一计算机到众多计算机的互联,从局域网到广域网,这中间计算机系统基本结构和最本质的理论和方法发生了哪些变化? 有人试图用网络的概念替代计算机的概念,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提法。因为网络是计算机的互联,是众多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关联结构,这与在很小的地域内将各种功能部件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计算机有着本质地区别。计算机与网络实质上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就像我们不能够将人群称为人一样。 计算机网络相对于计算机,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功能分配和群体结构上,而不是在计算机核心结构上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网络既然是独立的计算机互联,那么就毫无疑问地确立了计算机本身的独立地位。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程序数据和对象数据存储的庞大体系,因而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复制、传输等是每时每刻都会发生的事情。虽然程序和数据可以分开存放,但一旦开始计算(程序执行),那么就必须要有与运算器、控制器直接连接的存储器提供来同步提供指令和数据,如果这些指令数据和程序数据在其它网络节点上存储着,那就要先将它们通过网络传递到计算设备所连接的存储器上,然后才能进行计算。网络数据传输是一个异步传输的过程,无法满足高速同步运行的处理器需要,这一点目前是无法改变的(除非将网络全体放到一个芯片当中,这又不叫计算和存储分离了),所以目前在网络结构下妄说“计算与存储分离”不过是笑谈之举而已。 最后说一句,如果将网络的某一部分的任务定为存储信息为主,而将另外的某部分确定为运行程序,进行计算为主,那么叫“计算与存储分离”还是能够说得过去的。透明计算做为一种网络工程,可能解决了许多问题,创造中国特色的网络系统着实不易,但要说到理论上创新的问题,确实还需要讨论,完善,最终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2015-01-29
个人分类: 机器计算|8853 次阅读|10 个评论
怎样将计算机内部总线扩展为外部网络?
accsys 2015-1-27 12:46
怎样将计算机内部总线扩展为外部网络? 姜咏江 透明计算公示成果的第一条就是“ 将原来计算机的内部总线扩展为外部网络 ”。现在我们来谈谈能不能将计算机内部总线扩展成外部网络。 1. 什么是计算机内部总线? 所谓计算机内部总线是在计算机核内传输地址数据、指令数据和计算对象数据的公共线路(见图 1 中的 bus )。内部总线导线的数量多少与计算机数据字长及直接访问存储器的容量编址有关。一般所说的控制总线(图 1 中短线集成部分)在核(core)内不与内部总线混淆。 图 1 核的内部总线 bus 内部总线可以双向以广播式传输数据,因而必须分时使用。为此, 计算机内部总线一般采用与运算器速度匹配的高频时钟节拍统一控制,采用同时同步数据共享传输是其最大的特征。内部总线数据传输的线延时几乎为零。 2. 外部总线 由于内部总线频速超高,而外部设备处理数据的速度远不及核内部的速度,因而不能够将外设的传输线路与内部总线直接相连。如此必须设置缓冲区(存储器)来协调内部总线和外部线路数据处理速度的不同。这样一来,在接口处就要另加协调设备,例如状态寄存器、数据寄存器、模数转换器等,还要配置接口硬软件驱动程序等。由于速度的差异,外设与内存的数据交换,大部分都采用异步通信的方式,极少数的高速设备(例如 DMA )才会采用同步传输方式。为了能够与多种变化的外部设备互连,计算机核设计的时候会设计出一些不同的外部总线端口,并设计好相应的端口协议。外部设备添加之后只要遵守端口协议操作,通过缓冲区就可以实现与计算机核进行数据交换。 3. 内部总线扩展为外部网络的条件 网络是通过外部总线连接做成的。内部总线如何能够扩展为外部网络?这首先要改变计算机内部总线或外部网络线路的数据传输方式,将它们的数据传输方式或者都改成同步传输,或者都改成异步传输。显然,计算机核内部的数据传输不能够用异步传输的方式,因为那样太慢。而外部网络在地域广大的范围内,线路产生的时延很大,加上路由等一系列问题,不可能实现同时同步传输。因而在广域网上现在要作到将计算机的内部总线扩展为外部网络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在局域网上能否实现内部总线扩展为外部网络?这要看互连的设备是否能够工作在相同的时钟频率之上。例如,现在设计在同一个芯片上的 SOC ,将许多外部设备内部化了,因而速度获得了与处理器一般的提升,这样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同时同步数据交换。再如,片上多处理器 CMP ,或者叫片上多核,由于多个计算机核集中在方寸之间的集成电路芯片上,器件及线路延时都可以短到忽略不计的程度,各核互连形成的网络在高层逻辑控制之下,可以实现同频率时钟同步工作,每个核就可以如同图 1 中的部件连接在可控通断的内部总线上,核之间可以形成网络连接。片上多核系统的微网结构和现在的广域网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什么时候在广域网上能够实现同时同步传输数据,那么才有可能将计算机的内部总线扩展为外部网络。 4. 内部总线特征 计算机内部总线工作的特点非常明确,那就是总线上的数据传输是通过计算机的机器指令控制执行的。如果任何的线路连接系统的数据传输,可以用机器指令来直接指挥一次完成,那么就可以认定这种线路连接结构就是一种内部总线结构了。 2015-01-27
个人分类: 计算机核|4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面点评张尧学对透明计算的自我辩护
热度 32 dulizhi95 2015-1-26 19:36
全面点评张尧学对透明计算的自我辩护 全文见王小平博文:专访张尧学:回应质疑,让透明计算更“透明”。 首先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欲抱琵琶半遮面。 “这么长时间没有给公众回应,造成大家误解,非常抱歉。我之所以沉默就是考虑到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 张尧学一开始就玩这样的借口,无疑是不高明的和可笑的,真的不如开门见山更好。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顶级大奖,招来的是一片嘘声。那么对此该如何辩护呢? 切实有力的辩解无疑应该是:我的成果确实是开拓性的或者说颠覆性的,你们的质疑和反对只是表明你们并没有理解。 而绝不应该是这样的辩护:我们的成果与已有的东东有哪些哪些“不同”。只是做了某些并无开拓意义的“不同”,而类似这样的不同世界各地是在不断地涌现,这样的“成果”如何能获取国家顶级科学大奖? 张尧学的辩解恰恰是,他的成果与其他产品有哪些方式上的不同,从而能得到一些不同的效果和功能。 张的整个辩解如其说是在否定质疑,不如说是恰恰证明了质疑是对的。 最有趣的是,张尧学整个辩解的结束语,那简直就是不打自招: “ 我从来没有说过颠覆或替代之类的话。我们一直说的是扩展冯·诺依曼结构,由单机到网络,我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这么讲,在美国的几个大学作学术报告时也这么讲,2007年评工程院院士时也是这么讲的。如果错了,那就是我的错误。 ” 试问,互联网的哪一个功能又不是在“扩展”冯·诺依曼结构呢,又不是“由单机到网络”的扩展呢?这个时候要的是你能就事论事,而不要把在“美国”做学术报告,和什么“工程院院士”拿来显摆。并且,最关键的是,你当初申报顶级大奖,谈到你成果的意义时,也是这么“谦虚”的吗? 张应该将其在申报顶级大奖时所谈的“意义”部分全文披露(不至于有“机密”的借口吧?),让人们看看那个意义,与他此时的辩解是不是一致的。若是,那又如何能申报顶级大奖?若不是,那他此时的辩解就明显的是在欺蒙人民大众。本人判断,应该是后一种可能性。 从张尧学的辩解可知,透明计算的最主要功能,或者说“神奇”,在于两点:一点是效率。第二点是所谓的解决了安全性、病毒入侵的问题。 关于第一点,由于他自己都承认并没有突破冯诺依曼模型,从而谈效率上的突破纯属扯淡。仅仅只是在方式上加了一点变化而已,或者说仅仅只是做了一个客户服务器模型,与其他C/S模型并无质的不同。 关于第二点,我们原文照录张的辩解: 针对网络安全问题,透明计算将网络互 连 平 台由较高网络层下降到计算机芯片和操作系统间的接口层,在接口层设计保护程序,即安置一个能力超强的“保安”,防止上层软件系统受到攻击和安全漏洞威胁,从而解决了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 各位,你们仅仅只需要看这句话“从而解决了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就知道这样的成果是多么地滑天下之大稽。做到这一点绝对不亚于“水变油”和造出永动机! 各位不妨拭目以待,看张尧学的“成果”猴年马月“ 从而解决了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 ”? 神 = 冯诺依曼 + 比尔盖茨 众所周知,冯诺依曼设计和主持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随后的计算机设计和制造均是按照所谓的冯诺依曼模型来进行的。由此,冯诺依曼被誉为计算机之父。 比尔盖茨设计和编写了第一部微型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并对之不断进行发展和提升。微软的 PC 机操作系统一统全球。比尔盖茨无疑是全世界的软件王,并由此成为世界首富。 然,冯诺依曼模型的根本弱点或者说瓶颈,在于串行计算的效率。除了远不切实际的所谓量子计算机或生物计算机外,迄今无丝毫可能对硬件加进某种高明的“思维”,而从根本上改进冯诺依曼模型的串行效率。 而操作系统的最大问题则是,无法克服病毒入侵(为表述方便,这里将各种入侵手段统称为病毒)。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历史表明,反病毒和病毒一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且呈现双方齐迅猛发展,的局面。其中进攻的一方一直是主动的,而防御的一方则永远处在被动挨打,滞后一步对付的地位。 每年全球为此要投入多少专家研究,花费多少人力财力? 那么,能在操作系统的任何层面加进某些“防卫代码”从而从根本上阻断病毒的入侵么?毫无疑问是不可能的!至少迄今一直是如此。 不难判明,谁若是宣称自己的成果,能从根本上改变冯诺依曼模型的束缚,而按自己的方式设计的操作系统,能对所有病毒具有根本的免疫力,那就意味着该人对全球硬件软件通吃,他绝对大大超过了冯诺依曼和比尔盖茨之和。 请注意语言表达具有很大的伸缩性,辩解自己仅仅只是声称“扩展了”,没有任何意义。非常简单的道理,冯诺依曼模型是对单机的,因而任何 C/S 系统均可以声称“扩展了冯诺依曼”。可见强调这样的“扩展”没有任何意义,当你特别强调自己“扩展了”的重大价值,并将其作为申报国家顶级大奖的依据时,你的所谓“扩展”,其实就是具有颠覆和开拓性质。 这应该是很简明的逻辑。 再想想全球计算机病毒入侵的猖獗性和广泛性,以及为对付所投入的规模,不难判断其不亚于人类医学对付病魔的投入。 假使现在有人宣称,他发明了一种超级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抵御“所有病毒”的入侵·,或者说对任何病毒都具有免疫力,稍稍有点正常头脑的人,难道不认为这是滑天下之大稽么? 各位,本文纯属宣传正能量! 国人经常论及钱学森之问以及近代中国没有开创性的科学成就。 尤其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各项原创成果和发明权,几乎均为洋人所垄断。 当今出现的这位科学神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这是一位硬件软件通吃的科学神,可以预料,中国将很快成为全球计算机领域的主导者和统治者。 各位,千万不要质疑和反对,你们应该为伟大的祖国出现了这样一位科学神而欢呼,宣传、拥护、热爱和崇敬这样一位科学神吧! 想想有多少 IT 人在为病毒和入侵所困扰,全球每年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在为病毒问题而忙的团团转,除了被动应付以外,谁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想象一个可以完全免疫所有病毒入侵的计算机世界,欢呼吧!纵算你本人看不到这样的美好时代,学学愚公,你的儿子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总会看到这位神的成果变为现实的那一天。 下面转录王小平博主博文中的一段话( 原文出自【方舟子先生】的博客《张尧学是如何骗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2015.1.19.)) http://fangzhouzi.tumblr.com/post/108644050860 : 中国的科技大奖,都是运作的结果,含金量本来就不高。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曾经是个例外,曾经为了保证含金量空缺过很多年的。现在却让这样一个假货靠造假获此殊荣,肯定是利用权力和官场人脉运作的结果,是典型的学术腐败大案。虽然中国遍地都是学术骗子,但学术骗子能靠权力把虚假成果搞成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还是创纪录的,算得上中国科学最大的丑闻之一。 若是真的,则透明计算这次获奖,不仅对本来就造假虚蒙业绩的国内科研大环境是雪上加霜,起到了极坏的作用,而且,由于大领导被卷入作为发奖人,该蒙人课题组的负责人极可能面临严重的政治后果。 这也是当今经常容易看到的现象:你神气过头了,你离倒霉也就不远了。
21214 次阅读|49 个评论
刘洋在污蔑造假
热度 21 chrujun 2015-1-25 19:47
刘洋在博文中说“视频的8分09秒显示“在WIFI和局域网下透明桌面”,声称“透明桌面”基于“透明计算”技术;但从演示的视频来看,该“桌面”仅仅是简单的基于远程桌面登录技术——绝非“透明计算”所特有的“动态加载”操作系统。” 事实上,视频中的解说非常清楚,透明桌面的操作系统在服务器上,透明桌面就是把操作界面连接到各种终端上,与加载操作系统无关。 这个视频没有任何学术造假的地方。 刘洋为了反对透明计算,已经到了污蔑造假的地步。还好意思说要透明计算团队解释,有点计算机基础的人一看就明白了。不知刘洋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无知无畏? 科学网—“透明计算”涉嫌学术造假 - 刘洋的博文.pdf PS: 碰巧证据还在,我保留下来了。感兴趣可以看看博文中的附件。看看刘洋是如何把造谣污蔑伪装得“义正辞严,满腔热血”的。 他的伪装迷惑了很多人,不过没逃过我的法眼。他的水平迷惑一下门外汉还行,在我看来太小儿科了,最多算幼儿园毕业。如果大家真想批评透明计算,希望先搞明白透明计算是什么东东,多看点论文和有关报告,把张尧学清华大学个人主页上的东西看明白。信口雌黄者最终伤害的是其自身。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6913 次阅读|39 个评论
算了,散了
热度 29 outcrop 2015-1-25 18:13
高山、周可真老师说的有道理,指鹿为马谈何较真呢? 撤了。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3949 次阅读|51 个评论
科学网成了“得罪人”网?
热度 9 zlyang 2015-1-24 10:36
科学网成了 “得罪人”网? 有人愿意加入科学网大学【不怕得罪人学院】吗? 庄严声明: 俺是【不得罪人学院】的! 相关链接: 2015-01-13,科学网大学【不怕得罪人学院】员工名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9161.html 2015-01-16,【不怕得罪人学院】系列活动(1) :刘洋与“透明计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9986.html
4387 次阅读|20 个评论
陈儒军会不会逃跑?
热度 2 chrujun 2015-1-24 04:43
大家不要着急,我这几天确实很忙,今天晚上一直在熬夜,抽了一包烟,喝了一罐茶,只能到白天再睡了。大家的疑问我早就胸有成竹了,我肯定会专门回复3-5篇博文,希望大家稍安勿躁。欢迎更多的对手来挑战,越多越好,水平越高越欢迎。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4856 次阅读|3 个评论
当计算穿上了皇帝的新装
热度 20 laserdai 2015-1-24 01:07
皇帝的新装,是初中语文课本的一课,相信所有人都学过。 皇帝的新装是用特殊的布料做成的,愚蠢的或者不称职的人是不能看到的,皇帝很得意地穿上这套新装,优雅地迈步走在大街上,向大众展示。 结果,大街上有位小朋友,看到皇帝什么都没有穿,就喊了出来。一时间,大家都知道皇帝其实什么都没有穿。但是,皇帝依然趾高气昂地继续游行。 那是过去的故事了,现在有了现代版的。 有一种传说中的庞然大物,叫做计算,特别有用。如果给计算穿上特种不料做成的衣服,愚蠢的或者不称职的人是不能看到的,那样就更加威力无比,在蠢人国和不称职人国的不知不觉中把计算完成,如此以来可以轻易一统江湖、独霸天下,称雄宇宙。 计算很得意地穿上这套新装,优雅地迈步走在大街上,向大众展示。 结果,大街上有位小朋友,看到计算什么都没有穿,就喊了出来。一时间,大家都知道计算其实什么都没有穿。但是,计算依然趾高气昂地继续游行。 这就是透明计算。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5939 次阅读|24 个评论
透明计算已带来一场数字革命
热度 18 outcrop 2015-1-23 18:36
如题, 博文 《 透明计算有望带来一场数字革命 》读后感。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3610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为什么“透明计算”——很容易明白的说明
热度 2 newniu 2015-1-17 12:55
“透明计算”是一个系统,设计者就是设计师。有伟大设计师,如设计出第一架飞机的,设计出第一台汽车的,设计出第一个电话系统的。同样还有一些不错的设计师,比如根据第一台汽车,设计出客车、小轿车、装甲车、中型客车、货车、拖拉机等等。还有一些设计师也行,比如设计出特斯拉电动车,设计出法拉利跑车。当然,还有一些抄袭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车就是“八国联军”的样式。 还有一般没有什么大名气的设计师,根据16座的车设计18座的,设计15座的车。还有专为跑高速的车,有用于一般路的车。还有设计师专攻车辆颜色,专攻车辆外形,考虑风阻、市场喜爱度。 设计师可以很多,但是有一点:设计必须要考虑应用。汽车设计师不能闭门造车,要根据市场设计,根据需求设计。 设计师的目标是未来应用,解决具体问题(某类或某一个)。虽然表面上没有搞出什么算法,也没有科学发现之类的东西,但是“设计”同样价值连城,受到人们的纪念。世界上有很多有名设计师,如AK47的设计者,马克沁机枪、马特林机枪。其实,搞算法也是一种设计,只是有点理论。因为他们就是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与“透明计算”相关的,“不知不觉,无处不在”的思想很有原创性,给研究人员指引了方向。在这个思想下,设计出一个“实现系统”是另一回事。再进一步,在别人的“实现系统”基础上,自己做了一些改变,又是另外的问题。 提出“枪”概念的人很伟大,把火药放在铁管子里,引爆后杀人或打猎。有这个设想并做出可用“样枪”,就是很伟大的任务。设计出某一种枪是不是伟大设计师,就很难说了。枪设计师很多,也就那几个人出了名。比如说在三八式步枪上加个望远镜变成狙击枪,这也是一种设计,但层次就低了很多。 汽车也是类似,第一个搞汽车的人,很伟大。汽车设计师很多,也只有几个能打出名气。 一、现在转回“透明计算”,关于突破 冯.诺依曼结构 。 这三段话挺“烤”验人的,保证很多人晕。 1、冯.诺依曼结构将程序(计算机指令)和数据放在相同的存储器上,用相同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来访问程序和数据。 2、 哈佛结构将程序和数据放在不同的存储器上,用不同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来访问程序和数据。 3、 透明计算将程序和数据放在服务器上,客户端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网络下载程序和数据到客户端运行。 二、透明计算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加载相应的服务和应用,可以做到只加载操作系统和应用所占用空间的1%甚至0.1%,通过现在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甚至可以做到比现有启动模式更快。 问题:为什么 现有 启动模式不能 “只加载操作系统和应用所占用空间的1%甚至0.1% ”?“现有”这个词很有杀伤力。 从其他面说说“透明计算”。首先,我们应该给”透明计算“定位。根据网上资料说法,它是一种设计,可实现用户控制的云计算(网上资料的说法)。由于新增TNOS,有一些新意,系统功能和性能有些变化。由于设计系统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还是要市场来验证。市场总是出人意料,所以也就不预测了。
个人分类: 一日三省|3543 次阅读|4 个评论
透明计算有望带来一场数字革命
热度 45 chrujun 2015-1-15 23:19
transparent-computing-white-paper.pdf 透明计算有望带来一场数字革命 这几天关于透明计算的新闻和评论很多,但很多评论不着边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嵌入式计算系统教学和在地球物理仪器中定制过多种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在多种计算机硬软件平台上长期从事软件开发、熟悉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教学科研人员,我感到透明计算是一种很好的思想,今后的应用空间极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 首先谈谈计算机体系中的冯.诺依曼结构,这种结构将程序(计算机指令)和数据放在相同的存储器上,用相同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来访问程序和数据。这种计算机结构面临的问题是执行效率低,数据总线既跑程序又跑数据。说得形象一点,冯.诺依曼结构相当于单车道,大家想想单车道的行车效果就明白冯.诺依曼结构效能之低了。 为了克服冯.诺依曼结构,出现了哈佛结构。哈佛结构将程序和数据放在不同的存储器上,用不同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来访问程序和数据。哈佛结构让中央处理器器(CPU)可以同时访问程序和数据,实现了程序和数据的并行访问。利用同样比喻,哈佛结构相当于双车道,双车道的行车效率大大提高,甚至可以说是质的提高。冯.诺依曼结构一般只能6个时钟周期执行一条指令,而哈佛结构可以做到1个时钟周期执行一条指令。对实时性要求极苛刻的环境,基于哈佛结构的DSP和CPU是必然选择。 再来看看透明计算,透明计算将程序和数据放在服务器上,客户端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网络下载程序和数据到客户端运行。这种做的好处是程序和数据可以共享,客户端的存储需求大幅度降低,也简化了客户端的设计。 现在根据我在计算机硬软件方面的设计经验谈谈我对网上一些典型评论的看法。 1. 通过网络加载操作系统的速度太慢,1000M的网速也不一定够用,这种思想没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出于对操作系统的原理理解不够。事实上,目前桌面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加载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对此深入优化后通过网络加载可以很快。现在最先进的LINUX操作系统内核也只有几M字节,在嵌入式计算机上甚至只有几百K字节,10M的网速传输系统内核也就是1-2秒的事儿。而硬件运行操作系统内核时间大概10秒钟左右。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有几M字节已经足够了。剩下的用户界面的之类,占用的空间也不大,优化后几M字节就够了。因此,如果对操作系统启动过程进行深入优化,只加载内核和用户界面,启动速度甚至可以比单机启动桌面系统还快。用户想用的每一个应用,都可以按照上述思路进行加载过程优化,可以大大加快加载速度。 比如,当我们在桌面上运行OFFICE软件的时候,99.9%以上的代码实际是不用的,只是系统启动过程中被全部加载。以前360对QQ做过深度优化,就是去掉了大量QQ用户不用的功能。其它99.9%的功能,用户在某一时候只用了0.1%功能,这点功能使用的时候再加载也很快。 2. 透明计算和以前的无盘工作站差不多,没有什么创新。 无盘工作站是通过网络加载完整的操作系统,相当于把操作系统的镜像加载到客户机。而透明计算是根据需要加载用户需要的服务和数据,透明计算可以只加载操作系统的1%,可以不加载用户暂时不会用到的服务和数据,也可以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再加载相关应用。 3. Intel做的透明计算和国内的透明计算没有什么关系,有本质区别。实际上网上有一篇Intel透明计算团队写的论文,这篇论文也作为Intel的透明计算白皮书,明确指出Intel透明计算源自张尧学团队,并且感谢张尧学团队的支持。 最后我谈谈透明计算为什么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当前的操作系统和用户程序主要针对单用户设计,操作系统启动的时候总是加载很多用户在运行过程中并不会用到的服务和进程,导致启动速度越来越慢。各种应用程序也在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加载多种后台程序,这就导致个人计算机系统启动速度越来越慢,用户装的程序越多,启动速度越慢,运行速度也越来越低。大部分功耗被无用的服务和应用占据,用户体验越来越差。而透明计算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加载相应的服务和应用,可以做到只加载操作系统和应用所占用空间的1%甚至0.1%,通过现在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甚至可以做到比现有启动模式更快。而全部用户需要的全部服务和功能全在服务器上,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这对个人来说,体验和使用新的操作系统不用费多个小时去安装,更不用说花大价钱购买了。在透明计算模式下,用户可以无偿体验1-2月后再低成本购买使用操作系统的服务。对于企业来说,尤其值得尝试透明计算。因为在企业里往往用到多种操作系统,涉及到的应用程序也很多,如果通过透明计算购买操作系统和有关应用的服务,可以极大降低成本,也保证了企业的数据安全。比如,我们现在用到大量设计软件,由于成本原因只能安装在少数计算机上。另一方面,我们也用到多种操作系统,维护和使用起来特别麻烦,只能少部分人用。如果通过透明模式,大家都可以用,对新员工的培养和成长也非常有利,也降低了维护成本,也有利于技术研发。 现在的手机很快被各种应用把存储空间占用了,特别是导航软件,要几个G的空间。很多操作系统自带的应用和功能,却基本没有用到。如果采取透明计算模式,预计只要从网络下载几M字节的程序就可以满足打电话的基本功能。其它应用可以需要的时候再下载。或者可以永久下载用户喜欢的应用和服务。这样手机被应用和服务占用的空间可以降低到现有的1%左右。由于手机被动运行的应用和服务大大减少,手机的待机时间也会大大提升。 透明计算在工业和医疗上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量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可以避免本地存储程序和数据带来的升级困难和高昂的维护成本,通过透明计算可以随时升级操作系统和行业应用。客户可以通过透明计算模式升级购买的产品。 当然,现有操作系统和应用基本上是本地安装模式,移植到透明计算模式还需要大量开发工作。然而,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透明计算是一种未来值得期待的构想,有望为后PC时代带来一场革命。5年前,谁会想到用手机可以在线看高清电影呢。如果我们把感兴趣的应用和数据全部装在手机上,手机的存储空间要求达数百G字节,这对只用固态存储器的手机来说成本和体积都无法承受。有了透明计算技术,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尝试新的手机操作系统和海量应用,可以随时看世界名校的网上课程,可以欣赏海量高清电影,可以随时看自己和家人的高清照片和录像,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手机存储空间不够了。 附言: 1、本文意在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由于最近时间很紧,我半个月之后再专门写博文回复大家的典型问题,对此表示深深的歉意。 2、本文是根据我的经验和对透明计算的理解而写。比如我的手机,被应用挤得没有空间了。 现在经常在手机上删东西腾空间。由于开发的关系,我要用到多种操作系统,大量应用软件,个人计算机启动越来越慢,管理起来非常麻烦。我认为透明计算可以改变这种困境。 3、本人和透明计算团队没有任何关系,我是做地球物理仪器的,只是在计算机应用上有实践经验。我博士后的导师是蔡自兴教授,他是做人工智能的。我博士后期间主要在中石油呆着,一直做地球物理仪器,从我以前的博文可以看出这一点。 希望大家基于科学精神,针对博文观点的缺陷和不足做出评论。这也是本文所期待的,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18224 次阅读|126 个评论
澎湃新闻跟进质疑“透明计算”
热度 18 outcrop 2015-1-15 18:48
1月15日,澎湃新闻(http://www.thepaper.cn/)做了题为《 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透明计算”是什么,业内有不同看法 》和《 透明计算和云计算不是一回事 》的专门报道;权威媒体的第一次追踪报道。 但与此同时,知乎上我提到的两篇文章被删除。 澎湃新闻从技术细节上对“透明计算”较真,但报道可能站的更高。 “透明计算”的致命硬伤在于三个方面:学术上缺乏高质量的论文和同行认可(论文引用、h-index等都很差),决定了其理论水平很有限,无“研”;应用上毫无建树,迄今不见公开作品,没有产业价值以及业界认可,无“产”;所谓的信息安全这一个颠覆点,更是不可能。这个项目也没提到“学”的价值。 一个项目,理论、应用都无创新; 无“产”、 无“学”、 无“研 ” 的话, 就没价值了。 另外,奖项申报部分也有人提出质疑: http://www.xys.org/forum/db/11/204/137.html (墙外,自备梯子);还有一些小的问题,比如有人八卦到国际上的一些声誉也是其清华熟人所给等。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8848 次阅读|37 个评论
刘洋同学的007证 + 超级帅哥证!
热度 6 zlyang 2015-1-15 13:14
刘洋同学的007证 + 超级帅哥证! (1)刘洋,2015-01-13, 给 “透明计算”泼 个冷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50-859019.html (2) 刘洋,2015-01-15, 质疑“透明计算”获奖小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50-859591.html 可惜英语姓名输入不齐。 (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50 本证最符合刘洋同学的真实特征。 (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50 本证符合刘洋 同学的真实 特征,那是相当地符合! (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50 本证相当符合刘洋 同学的真实 特征。 最后加赠一个 扁人许可证 能文能武啊!
6908 次阅读|1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