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学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微博】晚晴
热度 1 等离子体科学 2012-9-2 18:33
一场雨把夏天留在了八月。 云层还没散去,夕阳从云层和地平面之间伸展进来,给雨水洗过的京城抹上一层金辉。 ——新学年开始了!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2907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学年的开始
huangSEU 2010-8-19 16:35
新学年就要开始了,好好加油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学年校友聚会有感
等离子体科学 2009-9-25 10:53
开学就接到校友会的Email: On Thursday, September 24th, the Beijing Alumni Association is happy to announce our first annual Beijing networking event, done in coordination with our alumni clubs worldwide. The purpose is to bring everyone together, particularly those relatively new to the city. 这一年因为事情多,校友会的聚会参加得不多。新学期开始,该去看看老朋友、新面孔。 昨晚到了downtown的聚会地,却找不到熟人,看到的都是青春洋溢的新面孔!相问之下,左边的是建筑学院刚毕业到北京做城市规划工作的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右边是B-School刚毕业来北京办幼儿教育的台湾人,对面是两年前法学院毕业来北京开事务所的一位南方人。 不由得一阵感慨:校友会半年不见,就当刮目相看了! 过去参加校友会总看到不少资深校友。记得07年一次在西绒胡同的北京中国会欢迎校长来访,傍边坐的一位自我介绍说是香港的校友,碰巧来北京开会。给了一张名片。因为校长正在讲话,也没细看,就揣起来了。回去仔细一瞧,上面写的是:港区人大代表某某。才想起来那几天正开两会!还有一次傍边坐着一对清华的退休教授。这次却几乎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毕业院系也不仅限于CIPA等少数几个,而是几乎涵盖了学校的所有学院。 到了10点左右,来的校友越来越多。但是我第二天有课,就告辞了。 回来路上又有另一个感慨:过去参加校友会,华人校友还是少数,大家都说英语;这次大家主要说汉语!不仅是因为华人校友已经占多数,而且外裔校友们很多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北京正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年轻人!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4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学年伊始给本科生的回信
罗帆 2009-9-23 09:01
我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我担任了 2006 、 2007 、 2008 级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平均每个年级带 7 位同学。今年按工商管理大类招生,估计 1 年半后学生选择了专业才能确定导师。 新学年开始了,按照惯例,我要求每个同学完成上个学年的总结和这个学年的计划。最近,他们陆续发来了邮件,我就抽空陆续给他们写回信。以下是给其中三位同学的回信,但隐去了开头的称谓,以及一些可能涉及隐私的内容。 回信之一 看了你认真写的上个学年总结和这个学年计划,我很欣慰。难能可贵的是,你并不是被动地完成我交给的任务,而是主动地、深刻地认识自己,文中充满了真情实感。 对于自己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如果的确重要,还是应该尽力学好。当然,人的能力并非是均衡发展的,如果经过努力,个别课程的分数还是不理想,就不必过于苛求自己。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应尽量强化积极的一面,减少消极一面的影响。做人与做事,最难把握度。 我不赞成学生盲目地出国,但你若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出国留学,我是支持的。有风险不要紧,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上个学年,你顺利地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说明英语学习有成效。只要不懈地努力,不怕困难和挫折,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关于留学的相关事宜,我们曾经交谈过。如果你需要进一步地沟通,可以与我预约时间面谈。 至于企业实习,也是很有必要的。建议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上网查询该企业的相关情况,拟定一些要调研的问题等,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更多。 祝你梦想成真! 回信之二 你写的上学年总结和本学年计划,比较全面、具体,有针对性。 关于学习,的确不能放松。虽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高,但也有定量分析。概率论课程的确重要,应该尽力学好。而且,这对你的投资爱好也是有帮助的。 你选择直接就业,就要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和几个伙伴正在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很有意义。如果需要指导,可以与我约时间面谈。 你业余爱好投资,我有所了解。在校内网上看到过你写的股评,相当精彩。只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定要学会处理好学习与爱好之间的关系。你说得很好,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本身就是个人能力的一部分。但要在实践中做到,还是不容易的。 希望你在新的一年里,扬长补短,进步更快! 回信之三 看了你精心完成的上学年总结,我感到欣慰。可贵的是,你并不是被动地写总结,而是深入地分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过程,捕捉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种种感悟。 得知你的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并且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我为你感到自豪! 我不赞成学生跟风似地考研,但你经过认真考虑后决定考研,我非常支持。不过,要注意处理好复习考研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安排好时间。 至于后期的企业实习,建议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收获更大。 你说,人活着,更应该享受过程。我赞同。但是,作为学生,将来要面临就业,必须有能证明自己实力的产出。因此,结果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对而言,你的本学年计划比较笼统,只有考研和实习。其实,计划可以写得具体些,最好拟定出阶段性目标。你学过期望理论,知道大目标小步子的原理,应该思考如何进行自我激励。 祝你心想事成!
个人分类: 教学花絮|4916 次阅读|4 个评论
“校车,你好!”----写在新学年开学之际
livingfossil 2009-8-29 23:01
美国教育观察(2) 校车,你好! ----写在新学年开学之际 孙启高 今天是2009年8月27日,星期四。天气不错,气温为摄氏1224度,阳光灿烂,秋风送爽。今天是美国Connecticut(康涅狄格州,简称康州)中小学20092010学年开学的日子。 早上8点左右,久违的校车又来到我家门口。校车司机是一位热情、敬业的美国姑娘。今天早上有3个孩子从我家门口上车:我的孩子Peter和邻居的孩子Winson与Andy。Peter9岁,为4年级学生;Winson7岁,系2年级学生;Andy5岁,刚开始上幼儿园。Andy盼望与哥哥们一起坐校车已很久了,今天如愿以偿。Andy第一次坐校车,他显得兴奋极了。Andy的父母也很兴奋,他们用手机给3个孩子合影照相。我告诉Peter一定要关照Andy,因为Andy现在还不熟悉他的教室位置。Andy在学校幼儿园只待半天,午饭后他被送往一个DayCare。 关于乘坐校车的行为准则及纪律问题,学生手册中有若干严格规定,学校要求家长们必须认真细读。有一个FirstStudentBusCompany公司(http://www.firststudentinc.com)专门负责校车的运行,其安全管理有一整套办法,特别是校车司机的责任格外重大。8月21日,我接到孩子学校校长的来信,附有一张学生信息表。家长必须准确无误地回答孩子是否需要校车接送等问题。如果家长不希望某某接送自己的孩子,家长就必须向学校提交有关人员名单和相关法律文件。总之,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Studenttransportationsafetycomesfirst)。 我记得,Peter第一次坐校车的时候他有点胆怯。他悄悄地跟我说:我一个人坐校车,有点害怕,假如我丢了怎么办?我安慰孩子道:校车是接送孩子的,大人不能坐。校车是安全的,没问题。那天下午3点半左右,校车把孩子送到家门口,孩子走下校车,高兴地跑回家。 普普通通的校车已构成美国基础教育的必要设施和公共资源。校车管理必须强调安全与高效。从国家层面看,美国校车已成为联结千家万户与众多学校的一个快速通道,它不仅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国民的责任,也承载着社会的信用、国家的未来。 最近,有许多人热议如何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话题。有些学者的想法似乎给人以拔苗助长的感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种伟业,靠吹?是吹不出来的。靠花钱买?世界一流大学也是买不到的。即使我们有钱把整个哈佛大学买回来,它在国内学术生态环境里未必还是世界一流大学?!我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从娃娃抓起,需要全社会扎扎实实的努力。很多努力绝不是花架子,而是让国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如果我们对国民教育的基础不给予充分重视,老是作表面文章,跑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新学年开始之际,我衷心地祝愿: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各地的孩子们都能坐上安全便捷的校车----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2009年8月27日晚完稿,8月29日上午修改于美国康州)
个人分类: 美国教育观察USA Edu Observation|39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学第一天
可真 2009-2-16 10:13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今天(2月16日)开学。对教师来说,开学就是意味着要上课了,向自己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这可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人生价值的集中体现啊!教师不教书育人,其价值从何体现?教师的课余时间以及假期所从事的科研与学术交往乃至于其他许多社交活动,只为积累上课的资本,教书的为学资本和育人的为人资本。教师如何为学、为人,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大。然则,为师者可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乎? 本学期主讲三门课:本科生的文化哲学、硕士研究生的先秦汉魏哲学和西方文化概论。其主题皆是文化,哲学亦是文化的一种,特其为文化之核心耳。吾之讲论文化,悉从哲学角度,略其文化之枝叶,专论文化的根本,旨在使学生把握文化之基本精神,锻炼其理论思维的能力,培养其应有的科学与人文素质。 文化乃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是特定的人群体所创造,为该群体中的个人提供了其赖以生存的价值体系和制约其行为的规范体系。故文化与人的本质关系在于:群体的人创造了他们的文化,而他们的文化又创造了他们作为个体的人自己。所以,人不仅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作为文化的创造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来实现自然的人化和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作为文化的创造物,他们依靠自己的文化而在自然界中获得一定自由,又为自己的文化所制约而在自然界中身不完全由己。故文化的真谛在于:文化乃是人的自由本性的表现形式,借助自己的文化,人的自由本性得以显性化和具体化:自由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自主与不自主的辩证统一。
个人分类: 教育|437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