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裁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时不我待
热度 1 lyxiang 2020-1-6 10:52
浏览 搜狐网时,看到了题为“7.7万人一夜被裁员!多少人欲哭无泪” 的文章,感觉有点“标题党”的味道 ( https://www.sohu.com/a/364173851_120518767 ),但再次看到此类文章,乃然是感慨万千! 想得到吗?银行工作人员在消失,银行的网点在萎缩、在“关门”?!ATM机正在沦为虚设?!曾几何时,最不缺钱、风光无限的银行业,在紧衣缩食,靠裁员来节省开支;曾经是“数钱数到手发软”、令人羡慕的“银行人”,面临着被裁员、转业以至于失业;曾经是多么牢靠的铁饭碗……,今天被打碎、亦将被彻底打碎。 原因何在?经济增长放缓等等,的确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在银行业务智能化、货币去现金化或数字化成为不可逆转大趋势之时,机器人就成为真正的、绝对的、造成上述状况的“罪魁祸首”,机器人是在实实在在地抢夺“银行人”的饭碗! 大趋势,势不可挡的大趋势!君不见,银行业、制造业甚至于职员、教师、医生等等,各行各业中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人工劳动,正在被高科技、人工智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坚克难,蚕食着、替代着、以至于将完全取代。这已不是初见端倪,而是势不可挡的大趋势!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其速度、程度诸方面完全超出你的想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时不我待,须争朝夕! 附件: 7.7 万人一夜被裁员!多少人欲哭无泪 一、 刚刚过去的周末不平静,金融圈传来大消息,全球一片哀嚎!! 昨日,全球顶尖金融界资讯公司彭博社发布数据: 截至到目前,今年全球有 50 多家银行宣布裁员,计划裁员人数 77780 人,创下 2015 年以来最高。 消息一出,金融圈一片哗然! 太突然!!谁也没有想到,银行,这个曾经最不缺钱,风光无限的行业会紧衣缩食到今天要靠裁员来节省开支; “ 银行人 ”—— 曾经我们认为无比牢固的铁饭碗,说没就没了。 据彭博社发布报告显示,欧洲银行是裁员重灾区, “ 官宣 ” 计划裁员 6.35 万人,占裁员总数的近 82 %。北美银行排在第二,计划解雇近 7669 人;拉丁美洲的银行位居第三, “ 官宣 ” 裁员 3500 人。 而这些数据只反映了 “ 官宣 ” 裁员的数据,实际上还有很多银行的人员调整并没有对外公布。 这意味着今年的全球裁员数可能更高。 没错!全球各大银行的 “ 裁员潮 ” 已经来势汹汹: 德意志银行: 7 月 7 日,德银在其官网公布,在 2020 年之前全球裁员 1.8 万人; 意大利最大商业银行: 12 月初,裕信银行( UniCredit )宣布裁员 8000 人,关闭 500 家网点。而它的总员工为 8.6 万人,相当于每 9 个人就有一个被解雇; 西班牙最大银行: 桑坦德银行裁员人数 5400 人; 美国花旗银行: 7 月 30 日,花旗集团准备在交易部门裁员数百人; 英国最大银行: 8 月 1 日,巴克莱银行公布,公司在二季度裁员了 3000 人; 日本野村证券: 正考虑裁减其全球交易部门员工,涉及欧洲、亚太和美国地区; 瑞士银行: 今年的奖金将大幅度下降,降幅或高达 20% ; 法国巴黎银行: 下调员工年终奖金,关闭自营交易业务; 德国商业银行: 计划裁员 4300 人。 只是国外?不,国内更加惨烈,各位不妨感受一下: 今年上半年,仅国有六大行便减员 3.4 万人,大幅超过去年全年的 2.8 万人。 其中被称为宇宙最大行的工商银行更是半年就减员超过了 1 万人。 不论是六大行,还是其他银行,整个上半年的数据说明整个银行业的人员都在流失。 这还只是 2019 年上半年的数据,下半年的数据我们拭目以待。 不要惊讶!银行业正在发生一场巨大的变革,从上至下,席卷全球,无一幸免! 二、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银行 “ 裁员潮 ” 的发生? 除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大环境原因外,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科技的发展。 当今世界,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在遭遇科技的打劫。而银行应该是首当其冲的! 是的,机器人已经开始来抢 “ 银行人 ” 的饭碗了! 以裁员最多的德意志银行为例,德意志银行已部署用机器人代替 1.8 万人裁员计划中的部分员工,帮助德银从战略上缩小规模。 你没看错,就在人们以为德银裁掉了 18000 人,工作效率和业务将受到很大影响的时候,人家换上了机器人,开始了银行智能化。 不仅仅是在德国,细心的朋友可能还会发现身边的种种变化: 不知从何时起, 很多银行网点都在 “ 关门 ” 。 2018 年,银行网点改造数量近 1 万个,离柜率达 88.67% ,还有不少网点门可罗雀。 不知从何时起, 大量的 ATM 机正在沦为虚设。因为现在没人取现金了,没人去 ATM 机转账了,一个月收取的手续费,连租金都不够。 不知从何时起, 一个个柜员消失了,一个个营业网点关门了, 90% 以上业务,用一个手机就可以搞定。 这是坏事吗?当然不是,这是大好事!这是银行正转型,拥抱科技的真实写照。 银行业务智能化;货币去现金化或数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变革,是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旋律。 三、 一场浩浩荡荡的巨变已经来了!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快到你无法想象。不仅仅是银行业,人工智能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代各行各业! 例如传统建筑业,以前建造一座房子,需要几十个工人,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 而这个机器人两天之内,就能搭起一栋住房! 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者,都市白领也不能幸免遇难, 比如财务机器人:德勤的财务机器人, 36 万小时的人力工作,财务机器人几秒就能完成! 我们来看下面这两幅图。当年人声鼎沸的交易大厅,如今人去楼空。 在过去鼎盛时期,瑞银( UBS )位于康涅狄克州斯坦福德城的交易大厅,足足有 23 个篮球场那么大,最多可容纳 1400 名交易员。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这简直是人类交易员辉煌时代的一种象征 —— 这个群体每天能给银行赚来数百万美元的利润。 然而现在,它就变成了这样: 甚至,人类的管理者也正在被人工智能取代! 比如日本的市长机器人,日本多摩正在选举下一任市长,机器人 “ 松田 Michihito” 作为候选人之一备受瞩目。(她有自己推特账号) 它竞选时说:机器人没有情绪、欲望,政务处理不会感情用事,不收贿赂、不休息,可以存储消化大量数据,节省办公。 更甚者,就连反应敏捷,能够灵活面对突发事件的主持人也被 AI“ 拿下 ” ! 在去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与新华社就一起推出全球首个 “AI 合成主播 ” 。 现实中的主播只能每天工作 8 小时,他却可以每天工作 24 小时工作! 高科技取代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人工劳动,已经是所有行业的一大趋势! 四、大势已来,未来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普通人,应该学会这种 “ 驽马十驾,终将爆发 ” 的精神,不要觉得一切都太晚。 机器人超越我们的是智商和运算层面,而人的理解、情感、同情心、共鸣性等软实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我们需要激发我们的这些潜能! 千万觉得自己人到中年,人到老年了,就不去拥抱创新。今后科技变革日新月异,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要等到隔壁的李大爷,都靠一双手取款、支付,甚至贷款了。你还在家里翻箱倒柜找你那张已经泛黄的银行卡。 不要等到搬砖、扫马路都不要人了。你还沉浸在过往的观念和认知中执迷不悟,无法自拔。 这个时代,最可怕的从来不是缓慢接受创新的人。而是那些一边嫉妒别人,一边却仍不愿做出丝毫改变的守旧者! 拥抱创新,就是拥抱未来! 与君共勉!
个人分类: 时政资料|1893 次阅读|1 个评论
公司亏本如何向员工交代?
jiangjiping 2019-2-9 07:24
公司亏本如何向员工交代? 蒋继平 2019年2月9日 最近在网上读到一则笑话,其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总公司总裁把五个分公司的总经理叫到办公室开年终总结会, 总裁说:“今年公司亏本, 年终奖不发了。你们回去通知这个决定。” A分公司的总经理照搬总裁的话对其员工说:“公司亏本, 年终奖不发了。” B分公司的总经理对员工说:“公司亏本, 年终奖不发了,公司说可能还要裁员,不过, 在我的据理力争下, 裁员就免了。 ” C分公司的总经理对员工说:“公司亏本, 年终奖不发了,公司说可能还要裁员。”说完就立即离开会场回家了。 D分公司的总经理对员工说:“公司亏本, 年终奖不发了,公司说可能还要裁员,至于裁谁, 由总裁决定。” E分公司的总经理对员工说:“公司亏本, 年终奖不发了,公司说可能还要裁员,可能先裁年轻女工。” 同一件事, 五种不同的说法, 得到以下五种不同的结果: A总经理遭到全部员工的一顿臭骂。 B总经理受到全体员工的感激。 C总经理收到很多礼物。 D总经理得到总裁的赞识。 E总经理获得很多约会的机会。 这个故事虽然属于笑话, 但是, 它说明了一个道理, 就是,说话是一种艺术, 同样的一件事, 不同的表述方式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我在想, 假如你是这五个分公司的一个总经理, 你在听了总裁的话后, 回到自己负责的分公司, 将如何向员工交代公司亏本, 没有年终奖的实情?据说, 这是一个情商问题。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2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澳大利亚科工组织CSIRO的气候变化和土地水资源大幅度裁员
csiro 2016-2-14 08:02
CSIRO高级管理人员在周日花了很长时间来,试图为大幅裁减气候改变科学项目科学家的计划进行辩护。这让总理Malcolm Turnbull感到意外。 这个冗长的会议开到了周日晚上。该会议在CSIRO经理们之间举行,其中包括环境(能源与资源)执行理事Alex Wonhas,和海洋大气部门主管Kenneth Lee。 海洋和大气单元有140个员工,其中110个预计会失业。他们中的很少几个涉及到气候变化研究的人会留下。 陆地和水体部门也会裁减相当数量的人,350个职位会在未来的2年内被裁掉,CSIRO老板Larry Marshall他周四发给所有员工的email里提到。 这个电话会议在周日持续了“一整天”,期间经理们被要求澄清为什么裁员规模如此之大,并且辨别哪些合同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一位熟悉该会议讨论的高级科学家说。 “裁员不可避免,但是如果我们保留一定的规模,甚至最小的规模,我们都可以在时机转好时恢复。”这名科学家说。 这些经理们被问到:“你知道(这产生的)影响吗?”这位科学家说。“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多部门工作的,并且项目已经被建立起来了。” 星期天的讨论的消息是最新的迹象,表明总理,或许还有工业部长Christopher Pyne,已经知道CSIRO过去正在计划大幅裁员。但是气候科学项目被挑出来进行裁减,这使他们感到意外。 制造和数据方面的也将失去工作。 Fairfax媒体已就此事向总理办公室,Pyne先生以及CSIRO寻求评论。 更新的压力促使Turnbull政府将很有可能在周一的时候对裁减数量进行干预。在墨尔本出席澳大利亚气象和海洋学会,以及ARC气候系统科学卓越中心的联合国家集会的科学家们,预计会在下午1点集合在一起,对裁员表示抗议。 Marshall博士上周说,对澳大利亚长达几十年的气候改变监测(部门)的裁撤,是合理的。因为这些科学已经达成共识,并且努力应该着眼于新兴产业。一些气候缓解和适应项目将被保留。 这些项目被认为是有风险的,包括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气候模型的监测。它们中的一些是世界领先的,并且可以和国际同行交流,以保持澳大利亚一个全球集会的席位。 清楚的是作为周日讨论的一部分,经理们依旧在辨别哪些角色会被裁减。 http://www.theherald.com.au/story/3713064/csiro-executives-asked-to-justify-deep-cuts-to-climate-science/?cs=7#slide=2
个人分类: 消息篇|2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油价持续下跌,石油裁员未止
xluan 2015-11-26 09:54
据美国能源咨询公司Graves Co统计,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受油价低迷而导致的失业人数已突破25万,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中,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油服企业。油价走低,生产商纷纷减产,使得油服公司业务量下降,利润大幅缩水,进而开始裁员降本,不少员工因此离职,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油服公司的减员史。 一、哈里伯顿 北京时间2014年12月12日晚间,世界第二大油田服务企业哈里伯顿宣布,由于全球油价持续下跌,将在东半球多个办事处裁撤1000个职位。 两个月后,又发表声明称,迫于 低 油价 的压力,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最多裁员8%。 又两个月后,消息显示,哈里伯顿今年已经解雇了16%的全球员工,比其年初计划的8%提高了一倍。 截止目前10月,哈里伯顿总计裁员人数为18000人,占员工总数的21%。 而如果环境没有好转,第四季度不排除继续裁员。 二、贝克休斯 2015年1月21日,贝克休斯公司负责人在宣布消息表示,将于一季度在全球范围内裁员7000人,占其目前全球雇员人数的约11%。 三个月后,数据显示贝克休斯首季已解雇约17%的员工,人数提为10500人。 三、斯伦贝谢 2015年01月16日斯伦贝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将裁员9000人——其7%的劳动力,用于控制成本以应对油价持续下降。 而10月份的消息显示,在过去的两个季度中,斯伦贝谢已裁员20000人,占员工总数的15%。 斯伦贝谢首席执行官PaalKibsgaard“在这个不确定的环境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我们所能控制的方面,进一步降低产能缩减成本,将继续裁员。” 四、威德福国际 威德福国际公司2月4日宣布裁员5000人,相当于其员工总数的约9%。 5日早间,又公布了第二轮裁员计划,6月底前再减少3000个职位 7月24日,威德福宣布裁员人数再次提高3000,至11000人。 10月24日,裁员目标再次提高3000,到14000人,计划年底前完成。 五、油公司 当然,油公司也不是高枕无忧,虽然人数不如油服公司众多,但依然有许多朋友被迫暂时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 7 月 31 日壳牌石油决定裁掉 6500 名员工以减少支出。 康菲石油9月2日早间,宣布计划在未来的几周内,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约1810个岗位。 雪佛龙7月29日表示将裁员1,500人,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2%,因该公司要削减成本,以应对油价下跌。未来三年将削减资本支出,并裁员至多7000人。 戴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和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 Oil)在过去两个月裁员400名。在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已裁员1400名。丹麦马士基石油公司(Maersk Oil)全球裁员12%,约为1250人。 从目前情况看来, 现在油价下跌的惨烈程度已经超过了1986年的油价危机 。1986年仅德克萨斯州的失业人数在几年间就高达24万。所以就目前情况预计,裁员可能还会继续。
2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油价持续下跌,石油裁员未止
xluan 2015-11-26 09:53
据美国能源咨询公司Graves Co统计,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受油价低迷而导致的失业人数已突破25万,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中,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油服企业。油价走低,生产商纷纷减产,使得油服公司业务量下降,利润大幅缩水,进而开始裁员降本,不少员工因此离职,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油服公司的减员史。 一、哈里伯顿 北京时间2014年12月12日晚间,世界第二大油田服务企业哈里伯顿宣布,由于全球油价持续下跌,将在东半球多个办事处裁撤1000个职位。 两个月后,又发表声明称,迫于 低 油价 的压力,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最多裁员8%。 又两个月后,消息显示,哈里伯顿今年已经解雇了16%的全球员工,比其年初计划的8%提高了一倍。 截止目前10月,哈里伯顿总计裁员人数为18000人,占员工总数的21%。 而如果环境没有好转,第四季度不排除继续裁员。 二、贝克休斯 2015年1月21日,贝克休斯公司负责人在宣布消息表示,将于一季度在全球范围内裁员7000人,占其目前全球雇员人数的约11%。 三个月后,数据显示贝克休斯首季已解雇约17%的员工,人数提为10500人。 三、斯伦贝谢 2015年01月16日斯伦贝谢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将裁员9000人——其7%的劳动力,用于控制成本以应对油价持续下降。 而10月份的消息显示,在过去的两个季度中,斯伦贝谢已裁员20000人,占员工总数的15%。 斯伦贝谢首席执行官PaalKibsgaard“在这个不确定的环境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我们所能控制的方面,进一步降低产能缩减成本,将继续裁员。” 四、威德福国际 威德福国际公司2月4日宣布裁员5000人,相当于其员工总数的约9%。 5日早间,又公布了第二轮裁员计划,6月底前再减少3000个职位 7月24日,威德福宣布裁员人数再次提高3000,至11000人。 10月24日,裁员目标再次提高3000,到14000人,计划年底前完成。 五、油公司 当然,油公司也不是高枕无忧,虽然人数不如油服公司众多,但依然有许多朋友被迫暂时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 7 月 31 日壳牌石油决定裁掉 6500 名员工以减少支出。 康菲石油9月2日早间,宣布计划在未来的几周内,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约1810个岗位。 雪佛龙7月29日表示将裁员1,500人,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2%,因该公司要削减成本,以应对油价下跌。未来三年将削减资本支出,并裁员至多7000人。 戴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和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 Oil)在过去两个月裁员400名。在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已裁员1400名。丹麦马士基石油公司(Maersk Oil)全球裁员12%,约为1250人。 从目前情况看来, 现在油价下跌的惨烈程度已经超过了1986年的油价危机 。1986年仅德克萨斯州的失业人数在几年间就高达24万。所以就目前情况预计,裁员可能还会继续。
19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将大规模裁员
热度 1 xluan 2015-9-23 09:39
据外媒周一(9月21日)报道,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首席执行官Eldar Saetre当日宣布,该公司拟于2016年底削减当前员工数量至2013年的80%。 Eldar Saetre称:“供应商需要承担起削减开支的责任,而我们也需要努力进行重组。我们必须简化工作流程,变得更加高效。预计我们的员工总数至2016年底将比2013年时下降约20%。”   截至2014年底,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全职员工总数为22516名,另外还有1411名顾问。   挪威工业协会领导人Knut E. Sunde本月初曾在接受访问时称:“许多公司都希望今年夏天能够看到情况会有所改观,而避免在夏假前把裁员的坏消息告诉他们的员工。但今年夏季石油行业依旧低迷。现在,我知道许多公司要把坏消息告诉员工了。目前很难给出确切的裁员数字,但我们认为成千上万员工将失去他们的工作。裁员将会从今年秋天一直持续到明年,失业率将从现在的4.5%继续上升。”   今年早些时候,Aker Solutions公司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多家石油公司也已警告说超过22,000名员工将会裁掉。   挪威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的裁员只是挪威整个行业更大规模裁员的开始,这将会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   挪威的许多公司和行业都依赖于石油行业,石油业衰退已经蔓及许多其他行业,传统行业如酒店餐饮业、渡假和交通运输业都会受到影响。
2736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3年全球十大药企裁员榜
热度 1 jinwsapa 2014-2-7 20:32
九十年代,美国制药工业还比较景气,PRMA的网站上总是炫耀医药工业界如何引领创新,创造就业. 但2010年以后,药厂裁减人是一波接一波.主要原因是2009年的三大超级并购.专利悬崖频繁跳水,,新药研发跟不上. 据EvaluatePharma的最新统计显示,2011年,价值41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过期,当年10大药企裁人26500. 2012年,670亿美元的药品受到专利过期和仿制药的冲击,结果10大药厂裁员34600, 2013年,专利悬崖略有缓解,只有290亿美元的药品受专利过期的影响.结果去年10大药厂裁员27900. 大药厂在过去5年中,裁减了10万多人,其中相当部分是销售人员, 但近几年研发人员也深受裁员风波之害.大药厂似乎承认自己内部的研发效率不高,裁减研发经费导致研发队伍萎缩.大药厂宁愿花大钱去买中小公司的技术和产品,不愿意扩充自己的研发队伍,花更多怨枉前,去做太多的无用功. 进入马年,似乎裁员风并没结束,阿斯利康又宣布要裁员550 人.施贵宝也在考虑,如果法国政府希望用更多仿制药,它也会考虑在裁减550名在法国的员工. 估计其他公司也会陆续宣布新的裁员计划.但并非所有的公司都在裁员,再生元公司去年宣布要扩招几千人,凭什么底气,在别人裁员的时候,它却大肆扩招? 主要还是靠创新,因为它有多个产品研发进展顺利,需要生产和销售,自然会需要更多员工。所以企业研发创新做得好,不必担心人工成本,每年都有新产品或重磅药上市,制药企业日子会很好过,何必为保持业绩和每股盈余而裁减公司员工。殊不知,每当裁员,就会流失优秀员工,就会军心涣散,就会影响士气和研发效率。这笔账华尔街很少算。 根据Fiercebiotech的统计, 2013年生物医药产业裁员最多的十家企业排行如下. 1 默克 Merck - 8500 2 阿斯利康 AstraZeneca -5050 3 泰瓦 Teva - 5000 4 凡伦特 Valeant - 2700 5 勃林格 Boehringer Ingelheim - 1572 6 武田 Takeda - 1500 7 诺华 Novartis - 1025 8 礼来 Eli Lilly - 1000 9 赛诺菲 Sanofi - 840 10 安多 Endo - 700 2011年十大药企裁员排行榜 1. 默克 Merck - 12000-13000 2. 辉瑞 Pfizer - 4220 3. 诺华 Novartis - 2000 4. 雅培 Abbott Laboratories - 1900 5. 阿斯利康 AstraZeneca - 1550 6. 泰瓦 Teva Pharmaceutical- 1000-1500 7. 赛诺菲 Sanofi - 700 8. 强生 Johnson Johnson - 600-1000 9. 卫材 Eisai -600 10.拜耳 Bayer- 540 2012年十大药企裁员排行榜 1 阿斯利康 AstraZeneca 7300 2 武田 Takeda - 2800 3 诺华 Novartis - 1630 4 罗氏 Roche - 1000 5 赛诺菲 Sanofi - 900 6 德国默克 Merck KGaA- 900-1000 7 雅培 Abbott Laboratories - 700 8 丹爵昂 Dendreon - 600 9 灵北 Lundbeck - 600 10 辉瑞Pfizer - 500-1100
个人分类: 医药产业|6505 次阅读|1 个评论
抗癌药就是股票升降机
热度 2 chemicalbond 2013-11-9 22:27
历史在不断地重演:对很多美国生物医药公司来说,往往一个新药研发项目的成败决定着公司股票的升降。最新的案例便是波士顿地区的Ariad和它的抗癌药,Ponatinib.(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natinib ,用于治疗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 ) 我是在结束一周的忙碌之后,看到Ariad裁员40%的消息,然后才知道他们的药物出事了。由于严重的副作用导致FDA要求他们从市场上撤出。 其实,Ponatinib只是在去年底才被获批,而我今年暑假在清华讲课时还把它作为一个优秀的药物设计例子。因为它比格列卫 ( http://en.wikipedia.org/wiki/Gleevec ) 更加能够对付癌细胞的抗药性。而格列卫太有名了,很多人因它而成名呢,包括Lasker 奖,美国化学会的化学英雄奖,等等。 上面是我曾经讲课的部分内容。因为癌细胞的突变,ABL 蛋白的315位从 THR 变成了 ILE, 导致格列卫(Gleevec)无效,这是因为 ,药物分子的胺基与 THR的羟基形成氢键,而蛋白突变之后那个 羟基成了又大又疏水的乙基,使得小分子因为和蛋白 结构不再匹配失去生物活性。 第二代格列卫 (Nilotinib)可以克服某些抗药性问题,但是对T315I也无能为力,原因很简单,问题还在胺基那个部位。但是,Ariad 设计出来的Ponatinib 却因为对315残基匹配的小分子结构进行了修改,从而对突变的T315I蛋白活性很好,就克服了抗药性,起到了治疗作用。 可惜,好景不长,一年不到Ponatinib就因为毒副作用而被撤出市场。 我有个朋友才进入Ariad上班没有几个月,不知道这回是否受到波折。那个哈佛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已经在最近几年连续被裁员2次了。我真是为他捏把汗... ...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2506 次阅读|3 个评论
国外制药界职场动荡的年代
热度 2 chemicalbond 2012-7-18 22:11
今天看到电子邮件中来自 LinkedIn 网页的提示: LinkedIn Year in Review: 77 of your connections started something new in 2012。 We're halfway through the year and 57 people you know have changed jobs. 也就是说,进入2012年,我在那个网页上的链接人员中,有77个人有了新的变化:除去少数人在原单位升官发财,更多的是更换工作;就是在最近的半年中,就有57人换了工作。 在我的职场网络中,这个数字是去年的将近2倍。【1】 (当然,我的链接总数也略有增加。) 由于我的网络中多数是在美国制药领域从业,这也暗示着这个行当的春秋战国时代还远远没有结束。就是最近,就有罗氏和赛诺菲实行过大规模(1000+)的裁员行动。 被阿斯利康收购的大分子制药公司 MedImmune 也裁员200人。【2】 Wait a minute,这啥,生物药公司,难道不是传说中的香饽饽吗? 这真是个动荡的年代:如果你还和家人在一起,有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恭喜你了。好好珍惜吧:谁知道这种日子有多长呢。 参考: 【1】老博文:昔日故人今何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7346-409140.html 【2】 http://www.layoffwatch.com/2012/07/medimmune-to-close-facility-cut-200-jobs/ (从这个网站的主页可以查阅更多裁员的资讯。)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251 次阅读|4 个评论
诺基亚真的快不行了:宣布裁员上万
热度 3 laserdai 2012-6-15 02:14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太阳总是要下山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诺基亚真的快不行了,断臂求生,这一招能管多少用?世界经济的大气候就不行,你还能撑多少天? 经营出现困难的移动电话手机生产商--诺基亚宣布进一步大规模裁员。 诺基亚说,计划2013年底之前再裁员上万人,也就是大约1/5的员工,以确保该公司的未来。 未来诺基亚将集中发展销路较佳的产品和服务项目。 总部设在芬兰的诺基亚不久前还是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商,但是最近一直无法与苹果和韩国的三星竞争。
个人分类: 高技术与经济|3399 次阅读|11 个评论
臭小子,想学化学今晚就没有饭吃!
热度 20 chemicalbond 2012-3-10 09:13
我曾经在博文里面提及阿斯利康决定关闭加拿大的一个研发中心的消息。【1】今天,又传出他们在波士顿也要大量裁员。【2】 看到这种家常便饭似的裁员消息,大概业内很少会有人感到奇怪。减少开支,大规模裁员,把研发交付给中国印度等国家的研发外包公司,这种商业策略在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纳。 不过,让我感到难受的是,一位曾经混迹于化学界的网民在网页【2】里面的评论。原话是这么说的: “ David Formerly Known as a Chemist on March 9, 2012 4:51 PM writes... If one of my kids tells me he wants to be a chemist when he grows up, he'll have no dinner that night!” 意思很明显,要是他家的孩子告诉他长大了想从事化学领域的工作,那天晚上就别想吃饭。 这确实是反映了目前美国的现实:学化学很难有出路。 国内如何? 现在正是黄金时代,因为大量的工作机会潮涌而来。要是您是学习有机合成的,恭喜了,无论您的学校在中国排名有多么多么的靠后,毕业时,您就别担心工作机会了,很多公司在等着聘请您,到时候就慢慢地挑吧。。。。。 不过,这会是一个巨大的职场泡沫吗? 大概很少有人清楚。不过,要是你喜欢化学,又善于把分子的某些化学键打断再换个花样把分子碎片们重新接起来,那么化学应该是个好的选择,即使10年后中国制药界大裁员也不一定能轮得上您,而饿肚子更是你们全家老小不用担心的事 【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7346do=blogid=533801 【2】 http://pipeline.corante.com/archives/2012/03/09/bad_day_at_astrazeneca.php#comments
6887 次阅读|43 个评论
让劳动者活得更有尊严 ---由酷6裁员风波想到的
shenbinti 2011-5-30 12:21
让劳动者活得更有尊严 --- 由酷 6 裁员风波想到的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沈斌倜、耿辉辉、王萌 目前,酷 6 的突然简单粗暴裁员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酷 6 此次裁员违反法律规定,忽视了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和感受,给劳动者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也带来了被裁员工的集体维权。 违法解除: ——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如此补牢为时已晚 2011 年 5 月 16 日,酷 6 时任公司高级运营副总裁的郝志中出差上海与自己所带领的销售团队进行交流培训 ,5月17日 郝志中接到公司通知要求急速回京 , 5 月 18 日上午 11 时,一封名为《酷 6 传媒宣布重组其销售部门》的邮件,自酷 6 公关部发到了众媒体人的邮箱中。 “ 酷 6 重组将减少员工总数量的 20% 左右,全部为销售部门。并将把广告销售外包给第三方广告公司,探索新的销售渠道。 ” 邮件的主要内容告诉全国媒体人,毫无征兆的酷 6 大裁员突然启动。 郝志中反对突然的裁员,于 5 月 18 日上午 10:05 发出这样一条微博: “ 愚蠢,卑鄙,冷血的盛大!别诱惑我!我不同意! ”35 分钟之后,郝志中又写下了另一条微博: “ 团结就是力量!真的没有你们这么做事的,你们在摧毁酷 6 ,对于你们这些愚蠢、卑鄙、冷血的人来讲,不谈感情,不抱幻想,现在是战斗的时候,酷 6 的销售从来不怕打仗!来吧! ” 5 月 18 日酷 6 网宣布,将重组销售部门,销售部门约 150 位员工被裁,免去郝志中高级副总裁职务和曾兴晔副总裁职务; 5 月 19 日,有人将一段视频传至网络,声称酷 6 裁员风波发展到肢体冲突,是“暴力裁员”; 5 月 20 日上午,被裁员工接到短信称下午 4 点前必须签署离职协议,否则就单方面解除合同。 5 月 22 日,在酷 6 网北京总部 100 米远的北京某饭店, 70 名被裁 (2/3) 及在职员工 (1/3) 在刚刚被解职的高级运营副总裁郝志中的带领下,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43 家北京及全国的媒体参加了发布会,沈斌倜律师作为被裁员工的特邀顾问,见证了新闻发布会的第一现场:被裁员工发表集体声明 “ 反对暴力裁员,要工作、要尊严 ” ,同时表示,如果公司不尽快建立协商对话平台,他们将拿起法律武器,联合起诉酷 6 网。 被裁员工认为,酷 6 闪电裁员太闪电、太暴力:未明确具体裁员理由、未向劳动部门报备,未提前 30 天通知员工,不考虑员工的利益和员工的接受能力,伤害了员工的感情和尊严。而酷 6 网则解释说:酷 6 网在 19 号 ( 发出裁员通知的第二天 ) 申请向北京市海淀区劳动局进行了报备和报告,酷 6 未提前通知但补贴 1 个月工资不违法。 沈斌倜律师认为,其一、所看到的酷 6 裁员解除通知书上的理由是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经济性裁员,但酷 6 未明确告知被裁员工发生了何种客观情况变化;其二、即便经济性裁员的理由成立,酷 6 也应当履行以下程序:提前 30 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其三、酷 6 认为其愿意支付 1 个月代通知金因此无需提前 30 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做法没有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在经济性裁员情况下,用人单位必须履行提前 30 天告知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义务,该程序不能通过支付代通知金的方式代替,显然,正是酷 6 认为多支付 1 个月工资代替提前通知的做法伤害了这些员工。其四、酷 6 承其在发出裁员通知的第二天向劳动部门补备案,按照法律规定,如此的亡羊补牢做法不能作为行为合法的依据,有法必依是一重要环节,在《劳动合同法》已经规定了裁员应当履行相关程序的情况下,酷 6 不能无视法律规定,将法律规定流于形式。也正是酷 6 不尊重法律规和制度规定,才造成了劳资关系紧张,导致了这次集体劳动争议发生的局面。 困境与出路: ——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打造“劳、资、政”和谐关系 从 2010 年起,中国集体性劳动争议数量急剧上升,我国各地相继出现了罢工事件、员工自杀事件等等,其中以深圳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广东本田罢工事件最为引人关注,近日有出现了酷六暴力性的裁员事件,种种事件,历历在目。 何以企业和劳动者之间频繁出现暴力性、极端性的事件?社会发展到今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劳动合同法》及配套法规已经相当完善。但是仍然出现了历历在目的极端性的劳资纠纷问题,关键到底在何处?引用常凯教授的看法:“近年来集体行动频发的态势表明,中国目前处于个体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的转折上,导致集体行动频发的原因,是劳动者权利特别是包括团结权、集体谈判权、罢工权、参与权等劳动者集体权利的缺失或虚置。劳资力量极度失衡,劳动者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随着劳动者集体意识的形成,他们开始用集体行动来表达和实现自己的利益”。与此同时,酷 6 被裁员工在与媒体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酷 6 对此次闪电裁员不解释,不说明,不沟通,他们希望酷 6 建立和被裁员工的沟通平台,他们要工作,要尊严。这都说明: 一方面在劳资关系中,劳动者集体维权意识加速形成,劳动者已经意识到,仅靠个人力量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者已经不是单个处在社会的弱势地位当中,任老板说了算,他们开始联合选择使用自己的方式去对抗不平等的劳资关系问题。而酷 6 的暴力裁员下的劳动者集体维权问题,更是彰显了劳动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和知情权,这是劳动者群体意识觉醒的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及配套法规的完善,劳动者有了专门得到保护的相关法律,有了权利。但是如果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企业更不严格执行,劳动者心里落差很大,有时可能会通过他办法表达自己的诉求,寻求途径实现自己的权利。当劳动者采用相对极端的手段时,企业反而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更严重的,如果劳动者合法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释放和满足,还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的产业行动, 2010 年国内出现的 13 次大规模的罢工事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第三方面,面对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觉醒,如果企业仍然像过去一样,遇到劳资对抗的问题时,不是采用协商手段,而是一味的不理睬,或利用企业的权利去压制,反而会使得双方矛盾激化,酷 6 的暴力裁员问题,就是明证。 要真正解决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必须了解在现行的整个劳资关系中,劳动者的地位、权利实现的机制和制度寻找方法,这是最关键的。从劳动者角度来看,在有了维护自身权利的《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集体行动意识,表现的越来越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以后,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没有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施行,利用资本的优势对劳动者进行侵权、压制,这才导致了出现了群体性的劳动者维权事件,出现了类似于此次酷 6 的暴力型的裁员行为。企业的违法成本过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保障的条款,并没有落实到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法,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没有让他们付出高额的成本,如果没有出现罢工等劳工诉求的事件,反而是节省了他们的工作成本。这使得这些企业更加肆无忌惮,不知守法。从政府和法律施行的角度来讲,只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及严格执法的情况下,才可以逐步使得劳资关系得到合理的解决。 笔者认为,在以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资、政三方都应当被协调好,加强对占有人口多数的劳方权益保护,这不但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有利于资方更多更好的投资收益,也有利于政方增加财政收入,这是三方共赢的一种法律措施: 一、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当意识到,资本与劳动这两大要素是相互结合、互利共赢的关系,只有真正地尊重、体贴劳动者,才能使企业和员工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才能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的机制。企业作为具有经营自主权的主体,在生产经营困难等符合法定条件下是可以裁减人员的,但是,若不遵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不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只会让员工失去信心,让顾客失去信任,损害公司的形象和利益。 二、政府必须在协调和规范劳资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法律的具体实施上,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公正执法,有法必以。不能像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地区经济发展和自身利益在很多情况下不理会劳动者的诉求,更有甚者,在劳动争议中 “官商勾结”,充当企业的“帮凶”,利用行政手段对劳动者的集体行为进行压制,这也导致了集体性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使完善的法律规定在实施上成为海市蜃楼。 三、劳动者公民的尊严需要政府护佑,更需要自己去维护,懂得和敢于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此,作为劳动者,积极学法、懂法、手法、用法的行为应当得到支持和鼓励,学习善于运用法定的救济方式和救济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像酷 6 本次维权的员工一样,敢于表达,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依法维权,最终拥有自己的声音。 作者单位: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 作者:沈斌倜、耿辉辉、王萌
个人分类: 北京劳动法律师沈斌倜劳动法文集|2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制药业大裁员:默克紧跟潮流,宣布裁减1万5千人
chemicalbond 2010-7-9 11:24
【注:几乎没有多少人会对这条新闻感到惊讶,因为这几年来跨国制药公司合并+裁员的模式就跟传染病似的,其中病得最厉害的就是制药业的老大-----辉瑞。辉瑞就是不断地买大的,去年又买了惠氏,而默克也在去年买下先灵葆雅。两个被买的都差不多是全球头10位的公司。估计在这些裁员风波中,受冲击最大的是有机化学专业的员工和还在学校里的学生与博士后;想必又有一批人要加入海归的行列。】 参考 1. 纽约时报新闻:Merck Plans to Lay Off About 15% of Workers http://www.nytimes.com/2010/07/09/health/09merck.html 【文中提及这次默克计划在两年内关闭8个研发中心和8个生产工厂。在2010头半年中,制药业宣布计划裁员人数是3万5千。去年那个总数是51549人,其中包括辉瑞的将近2万人。今年5月,美国制药业的总员工是277200,比两年前减少5%。】 2. 美国化学会 《化学与工程新闻》 博客文章:Merck Adds to Industry-wide RD Cuts http://cenblog.org/the-haystack/2010/07/merck-adds-to-industry-wide-rd-cuts/ 【上面的文章列出了近几年来制药业的主要裁员情况】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567 次阅读|6 个评论
完整讲述一下最近火热的中远造船的事情的来龙去脉吧
yiruiwen 2010-1-28 18:44
完整讲述一下最近火热的中远造船的事情的来龙去脉吧 首先声明一点,本人不是中远的,本人跟中远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说到中远,在这个以船东为驱动核心的海事行业内,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这个名字可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啊,众所周知,中远是国内最大的船东,也就是说他是有资格在国内海事界呼风唤雨称王称霸的,你想想,一个中远是多么庞大的船队啊,看着那是灰常的诱人啊。 但是一些新毕业的学生可能不知道,作为这个最大的船东的中远,他早期的船队(2000年之前吧)大多数是国外造的,直到国家喊出国轮国造的口号之后他们才极不情愿的把订单逐渐转移到了国内(直到今天他们还是要在韩国下订单的)。 为什么作为中国最大的船东中远之前不愿意在国内造船呢?俩字,利益,主要原因有两个吧,第一是当年国内船厂的质量确实不行日韩式造船强国,第二个就是涉及到比较现实的问题了,国内造船补贴少融资困难等。 似乎有点扯远了,之所以说这件事,是想表达一个看法中远集团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公司(当然,本人是非常赞同这种经营理念的)。 事情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是南通中远川崎的开工,南通中远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开始生产的吧,记不太清除了。南通中远号称全套引进了日本川崎造船的管理流程(生产管理落后是国内船厂的通病),他当年干过的最拽的一件事情是跟大连造船新厂比拼VLCC建造速度(这是国内船厂首次建造VLCC),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南通中远的生产周期短完胜,于是 于是就悲剧了 通过南通中远的运作,中远集团对自己经营大型造船厂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信心开始膨胀,直接的后果就是开始升级自己的几个修船基地:大连、南通、舟山、广州最典型的是中远大连、中远舟山。 中间插一段关于中远修船的事情吧,其实中远船务是中国最大的修船集团,原因嘛无外乎两个,第一个是自己本身就有庞大的船队需要维修,第二管理体系大量使用包工队降低成本(这个修船的包工队跟造船厂的包工队不太一样,这里就不细说了)。 其实也不能叫做悲剧,因为大约在2003年左右造船市场开始复苏,2004年开始就很明显了,全国各地都开始要新建船厂了,江苏浙江此风尤盛,于是中远大笔一挥将大连和舟山的两个修船基地升级成造船基地中远是这一轮大干快上新船厂浪潮中家底最厚的了。 现在船人高工资其实还是要感谢中远的,在2005年之前船人工资其实是很低的,真正开始工资飞涨就是从中远强行挖人开始的,然后全国各地出现大大小小大批船厂挖人,从而引起全行业工资开始上涨,所以现在拿着高工资的船人还是应该感谢一下中远的。 由于中远大连、舟山两地原来是修船,中远集团的人以为凭借自己的修船底子是可以干好造船的,是,确实,如果船市再火五年,这两个厂子确实能够成为一流船厂,可惜市场就是这样捉弄人 由于是新切入造船领域,人才储备严重跟不上,全国各地疯狂挖人,鱼龙混杂挖来的人尽管有能人但是必须得承认也是有很多废柴的 由于修船跟造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流程,对质量的重视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导致这两个基地的初期造船质量速度确实很难令人满意(这方面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熔盛,中远大连、舟山犯的错误基本上熔盛都犯了),要是市场再给他们5年时间我相信他们室能够强大起来的,可惜没有这么多假如 造船市场火了三年,现在进入严冬,中远五年前快速膨胀的恶果终于显现,于是就开始了整顿、裁员,加上这俩地方本来就是修船基地,领导什么的都是旱涝保收的修船出身的,一旦有市场风吹草动就对造船这一块动刀子完全可以理解,降级大连的技术中心,内部优化整顿(其实就是降薪、裁员),于是大家就来集中抱怨了 要我说,其实中远这件事从内因来讲是过度膨胀现在开始收缩调整,从外因来讲是大环境不好的必然结果,内部修船和造船的路线竞争 慢慢来吧,这远不是终点,到了明年也许会有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个人分类: 未分类|46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劳动合同仲裁律师在线:裁员
shenbinti 2010-1-9 19:30
裁员 裁员法律风险提示: 广义的企业裁员指涵括用人单位基于各种原因辞退劳动者,与之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狭义的裁员即 企业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为改善生产经营状况而辞退成批人员。本文裁员为企业经济型裁员。企业经济性裁员制度在本质上属于劳动合同的无过错性单方依法预告解除。当前,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许多公司、企业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考虑或者已经着手裁员。有效地裁员在短期内能够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缓解企业经营困境,但是若处理不当,易损害劳动者权益,引发劳动争议。 风险级别: ☆☆☆☆ 裁员风险规避措施: 办理项目 重点注意事项 要求 用人单位 出具 裁员的原因及条件作为证据保留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进行裁员的四个条件,如果不符合此规定,就不能依据经济型裁员 单方来裁员,而必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若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就要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如果员工出现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的情形,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出现第四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须遵守相应程序。 监督用人单位裁员的程序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从人数要求、提前说明、报告程序三个方面对裁员的程序作了限制性规定,劳动者应比照相关法条或咨询专业人士,若用人单位违反了相关规定,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赔偿金 看自己是否属于可以被裁员的范围 依照《劳动合同法》,有四类对象是不得裁员的,包括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况。如果你属于其中一类情况,单位就不应将你列入裁员名单。 试用期员工不得适用经济性裁员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本条规定了试用期中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限于第三十九条(劳动者严重违纪等)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劳动者患病或者无法胜任工作),排除了第四十一条(即经济性裁员)的适用,即若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依据第四十一条之规定裁减无法律依据 经济补偿或经济赔偿的适用 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条件。的,用人单位需支付补偿金用人单位裁员如果不符合法定条件、法定程序,则裁员行为会被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行为,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沈斌倜律师简介】 沈斌倜,女,丹宁律师事务所劳动人事部执业律师,厦门大学法律硕士,北京劳动法专家。执业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 MEN财贸中心(昆泰大厦南侧)B座8层804; 电子邮件:shenbinti@yahoo.com.cn 业务电话:(+86)13661313967 、 (+86) 15301115671。互动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henbinti
个人分类: 北京劳动法律师沈斌倜劳动法文集|2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朝华午拾 - 水牛风云》
热度 1 liwei999 2009-12-11 17:33
朝华午拾 - 我的世界语国(五): 水牛风云 作者:立委 纽约州水牛城是我来美奋斗挣扎了八年的地方,我的世界语国也经历了许多的风雨起伏。 我是在美国网络热潮中来到这家创业公司的(见 《 朝华午拾-创业之路 》)。在世纪末网络泡沫破灭之前,我协助老板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钱一下多得好像永远用不完似的。老板决定停薪留职,不再承担她的大学教授责任,来到公司当任全职CEO。开始的 executives 就老板和我两个人。我们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开发自然语言技术支持的新一代问答系统。 跟钱同时进来的是压力。如果我们无能快速组建团队,老板对投资人就无法交代。扩员的压力很大,我和老板漫天做招工广告,每当发现一个合适对象,并成功招纳,就相互祝贺。如果有一周一个也没有招到,就有挫折感。 当时的气氛跟中国大跃进类似,理性被压抑,冒进被称颂。投资人来视察时,得知我们新的办公楼还在接洽,旧的办公室太过拥挤,难以适应迅速扩张的需求,竟然提议两班倒,“人停机不停”。我们明知科研和开发不是靠“革命热情”和人海战术就可以飞跃的,但是在当时的那种气氛下,也没有办法跟投资人说清这个道理。作为经理,我只好因势利导,每个周末以身作则,来公司加班,并鼓励员工至少周末加班一天。平时每天晚上六点半左右我出去买各式快餐,好像大跃进吃公共食堂的样子,为届时还在办公室的员工提供免费晚餐。 董事会要求我们尽快从当时的五六个员工至少扩充到50-60人的规模。我作为第一位副总,被赋予为我的研究开发组招工扩员20-30人的任务。我的组需要三类人才,一是研究科学家,要懂机器学习算法,跟踪最新学术动态,二是软件工程师,能够开发和优化 real life 软件模块,三是语言学家,可以编制和维护机器语法和词典等软件资源。前两类人比较紧缺,语言学家相对好办。我先从加拿大招来两名语言学家,又在德国招来一名,加上一名中国籍女博士,组建了一支语言学博士队伍。董事会还嫌我们扩张速度不够,不能符合他们的大跃进要求。我们于是实施员工引荐的奖励办法,非经理的员工推荐一人,一旦受聘,可得一千美元奖金。作为经理,内举不避亲,我着手在我的两个社会圈子,华人和世界语朋友中,继续扩招。华人圈子主要是中国的留学生和新移民,前后招进10名。其中多是先跟我做暑假实习生(interns),然后留下来成为正式员工。他们多还没有毕业,也没有北美工作经验,需要留在水牛城继续学业,能够来到公司一边工作,一边完成学位对他们是绝好的选择(水牛城工作机会很有限,我们公司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所在)。老板对中国学生印象很好,认为他们比印度同学更加踏实能干,所以对我偏向在华人留学生中招员表示支持。 世界语圈子里,我跟加拿大世界语协会主席P先生认识多年,他的博士已经念了七年多了,因为毕业即失业的压力,一直在系里耗着不毕业。我于是去信请他来面试,邀请他加盟我的研究开发组。他询问待遇如何,我告诉他如果被录用,比他现在的 sessional instructor 的工资高出两三倍,他自然喜出望外。拿到 offer 以后,他和他的世界语太太欢天喜地,开车从西海岸沿一号公路横穿加拿大,经多伦多一路开车到水牛城报到。由于他的到来,水牛城成为世界语俱乐部的新据点,来自邻城多伦多和 Rochester 的世界语朋友,也纷纷来他的公寓聚会,我的世界语圈子也随之扩大了。 早在温哥华念博士时期,我就认识了P先生。其实他可以算我的师兄,在我进入语言学系前他就在我系读博士,到我去的时候,他转到邻城的另一所大学继续他漫长的博士生涯。我们在地区性的语言学会议和世界语会议上都见过面,他给我的印象是比较典型(stereotyped)的语言学家,有点迂腐,善于做田野工作,detail-oriented,懂得很多门外语,适合当秘书或编辑。我觉得经过培训,他可以胜任机器词典语法的编制维护任务。我离开温哥华前,和他也有一些个人交往,一次开北美语言学会的时候,曾在他家留宿。还有一次开北美西北地区世界语会议以后,我搭乘他的车回温哥华。一路上,他和太太两个兴奋异常,用世界语高谈阔论,突然发现汽车没油了。半夜三更,我们被困在高速公路旁边。当时我们是学生,为省钱都没有加入汽车协会(CAA),所以也无法向CAA求援。P先生后来硬是步行到下一个高速出口边的汽油站,请求好心人帮忙送来一管汽油,我们才得以平安回家。 P先生是在欧洲参加世界语大会时认识太太的。太太是当地的世界语积极分子,跟前夫离异后带着女儿生活。她性格爽朗,滔滔不绝,说话爱夸张,表情丰富。谈起她和P的相识相爱,总是眉飞色舞。她把丈夫看得很高很大,现在丈夫博士还没有答辩就找到了工作,经济一下子翻身了,她的喜悦更是溢于言表。为了表达对我举荐和接纳的感激,她自己绘画,制作一批手工艺卡片送给我的太太,还赠送我一本柴门霍夫传记,扉页写满了对我的溢美之词。 P先生来后,工作按部就班,倒也兢兢业业,但跟现有的几位语言学家相比,也并不突出。我们只做英语,他的外语专长也无法表现。他也不大懂公司文化中的个人表现和隐形的加班要求,总是按时上下班。也难怪,他和太太有很多世界语协会的杂务,编辑加拿大世界语协会通讯,发展会员等等。看的出来,他们满意现状,很 enjoy 目前的生活。我心内认同这样的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但自己不得不过另一种生活:每天天很晚才回家,周末总是加班,难得有时间陪孩子和太太。 有一次跟P聊天,我提到想把同样是世界语者的资深D博士招来,可是联系不上,P先生说可以在世界语朋友中查询他的下落。过了两一个月,他兴冲冲告诉我联络上了,说D博士目前在一家社区学院担任临时讲师。我马上打电话给他,一拍即合,邀请他前来面试。D博士曾经是我的”上司”(见 《朝华午拾-我的世界语国(四): 欧洲之行》 ):当年在荷兰公司以世界语为媒介语的机器翻译项目DLT中,他负责指导和审查我承包的汉语形式语法。我想,作为资深语言学博士,又跟我一样实际从事过多年的机器翻译工作,他也许可以帮助我指导这个越来越大的团队。 面试并不顺利。D博士年岁较大,反应有点迟钝,我也感觉有些失望,至少他不象是个 group leader 的人才。不过,心里想,他也许经历的挫折较多,至少经验是有的,作为一个 team member,想必没有问题。老板跟我说,D很老实,但是不象是个能干的人,不主张招。不过,如果我觉得能用上,还是由我定。我咬咬牙,还是招了,但没有给资深人士待遇,年薪跟其他语言学家拉平。尽管如此,对于D博士,这无疑是自荷兰公司工作后的多年漂流生涯以来的最好工作。他和他的世界语太太也是欢天喜地来到水牛城,而且来了不久就买了房子,俨然要在水牛城扎根。后来得知,D博士的母亲听到儿子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的喜讯,决定提前把家产划给他,资助他在房价便宜的水牛城置办房产。 说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语言学家供过于求的北美劳务市场。在西方,有很多冷门专业不断制造着社会不需要的人才,这些专业的大部分博士毕业即失业。冷门专业包括我们从小迷信其威力的数学和物理,我主修的语言学也是其中之一。这些专业的博士生除了谋求教授职务,在社会上很少有需要其专门技能的岗位。可是教授职位毕竟很有限,往往一个职位出来,就有上百个博士和博士后申请,对于不是一流大学的博士,求教职简直比登天还难。拿语言学来说,就我所知,甚至MIT的博士,也常常需要经过两三轮清贫的博士后中转(博士后是真正的学术“苦力”,一年两万左右薪水,经济上比餐馆打工强不了多少),运气好的最后可能找到一个二流或三流大学的教职。 这就是我所学的可怜的语言学的现实,好在我的研究方向跟电脑有关,运气稍好。可是很多我的同学终身潦倒落魄。少数头脑灵活的丢掉专业转行去干别的,更多的人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只好在大学做临时讲师(sessional instructor,僧多粥少,这种工资很低的临时工也很难找),或者接点翻译或编辑的零活,勉强糊口。别小瞧这些语言学博士,他们尽管没有多少创造性,棱角也早已磨圆了,可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多数都会五六种外语,会十几种外语的也不在少数。我的世界语朋友P先生和D博士就是他们的代表。这些落魄而清高的语言学博士,囊中羞涩,在北美很难得到女士的垂青。可是在前共产主义的东欧,借助世界语的特殊场合,却可能喜结良缘。D博士在荷兰公司的项目完结以后,辗转东欧各国,教授了几年英语,同时投身当地世界语运动。回美国的时候,跟P先生一样,带回来一个世界语者太太。 我们在语言学家中大量招工的行动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当时,我们的几个竞争对手包括AnswerLogic.com 也一样到语言学家中招工,形成了一道社会风景。我们这些活动经过《华尔街日报》题为”No Longer Just Eggheads, Linguists Leap to the Net”的采访报道后,在社会上和语言学界引起强烈反响(甚至中文报纸《世界日报》也编译了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一时间似乎为语言学家开辟了一条新路。作为参与者,我为自己能够帮助同行创造就业机会感到欣慰和自豪。在公司内部,尽管由于劳务市场的供需影响,语言学家作为 knowledge engineers,比同等学历的软件工程师工资要低,我还是尽量为他们谋求高于市场价格的待遇。一时间,公司仿佛成为语言学家的天堂。 然而,好景不长。D博士差不多是我们疯狂扩招的最后一个了。世纪末,网络泡沫终于破灭,Nasdaq 科技股市场一落千丈,投资人变得异常挑剔和谨慎。AnswerLogic 拿钱比我们早,烧得比我们快,轰轰烈烈闹腾了不到两年,终于随着Nasdaq的坍台而销声匿迹。还有一家搞自然语言有相当年头的公司,日本投资人决定撤资,拍卖股权,公司负责人找到我们,认为我们两家的技术有很大的互补性,希望我们贱价购买,并接纳他们的技术骨干:负责人实在不忍心对技术骨干裁员。我们的另一个对手,曾经拿到三千万巨额投资,集中了世界一流科学家的 Whizbang! 也遭遇滑铁卢,投资人在烧了一千多万美元以后,决定撤资,撕毁合同,放血大拍卖:他们的所有技术,包括源程序和说明,everything must go! 价格已经降到一两百万美元,让我们不得不动心。可是我们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没有能力和精力消化这些技术,只好放弃这个“deal of the century”。股市垮台不到一年,几十家在我的 watch-list 中的对手,只剩下两三家,跟我们一样勉强维持,惨淡经营,朝不保夕。 我们当时还剩下约五百万投资,加上不断增长的政府项目的进项,还没有到山穷水尽。当然,投资人也可以中途撤资,但他们最终还是决定继续支持下去。不过,董事会决定重金引进职业经理人,我的老板只好屈居第二。新的CEO精明强干,哈佛MBA出身,此前领导过三家高科技创业公司,并成功转手出售给大公司,有不错的 track record。他的担子很重,在 high-tech 公司纷纷关张的恶劣形势下,必须带领公司闯出新路,度过难关,伺机发展。当时,问答系统的先行者 AskJeeves 盛极而衰,股票一跌千丈,董事会因此认定我们一直在开发的问答系统没有市场,指令转向开发新产品。 CEO上任以后,连续两周听我们详细介绍技术细节,比较我们的技术跟可能的竞争对手的异同,开始咨询一些外面的高参,探询新产品的路子。同时,他不动声色地考虑如何重组(re-org)公司,减少开支,轻装前进。对于高科技公司,最大的开支是人力资源,re-org 就意味着裁员。他随身总带着一个花名册,上面标有每个员工的职务和工资,他不时在上面写写划划,有的打叉,有的标上问号。最先打叉的就有D博士。这也不怪,D博士来了不久,就犯了几个低级错误,闹了不少笑话,他老朽无能的评价很快就反馈上来了。我很为难,但是知道难以保护他,他确实不上手。我至今也不明白,一个名校博士,有六年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怎么这样不入。他也没有到老糊涂的年岁呀。 D博士自己也有所觉察,有危机感。他有点木纳,不善于迎合其他主管,觉得我是他的唯一的救命稻草,于是请我和全家做客,P先生夫妇作陪,联络感情。他的用心我很明白,可我确实无能为力,在公司正式宣布裁员名单前还必须小心保密。这次请客真让我犯难,跟太太一商量,觉得不能不给他们夫妇一个面子,但又不能让他们有错觉我有能力保护他。最后决定我一个人去,带上礼物赴宴。女主人使出全身解数,做了一顿极为丰盛的晚餐,用的餐具也很讲究,可是我没有任何胃口和心情,硬着头皮应付。气氛有点凝重,连平时爱热闹,喜欢多话的P太太,察言观色,也收敛很多。P先生夫妇转着弯子替D博士美言,我只能微笑不语,这是我在世界语国所经历过的最别扭的晚宴。 裁员计划暂缓,因为CEO和董事会还在协商多大的裁员幅度既能节省开支,支持公司开发出新产品,又不伤筋骨,保存骨干。终于,在CEO到来的第三个月,裁员指标在管理层下达,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辛苦发展的60多员工的公司,居然要砍掉一半。这下不但D博士保不住,连P博士(P先生当时已经答辩,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正春风得意)也必须走人。由老板和天使投资人任命的四个年轻副总,也开掉三个,甚至天使投资人的亲弟弟也不能幸免。老的VP就剩下我一个,好腾出位子让CEO引进资深经理人员,组建新的领导班子。公司的第四号员工,一个挺能干但爱抱怨的西班牙小伙子,也列入黑名单。我感到痛心,毕竟大家同舟共济,一路走过来,我说服老板和我的老搭档、瑞典籍的第一号员工一起去跟CEO说情,还是没有成功。CEO跟我说:I know it’s a great pain, especially for those you have worked with for long. But we all want the comnpany to succeed and this is the only way to survive this tough time. I have done this numerous times, believe me, it works. 说的是老实话,可是作为经理,要开掉自己亲手招来的员工,是什么滋味:job 是员工的命根子,你不能把人送上天堂,转手又打入地狱。 煎熬不止这些。我保护华人员工的私心也受到挑战。经过多轮内部讨价还价,最后决定10名华人员工必须裁掉两位。大家乡里乡亲,砸人饭碗的事情怎么忍心去做。就在这个当口,我两年前招进来的中小学同学C博士跟我谈起,他由于个人原因,已经决定海龟(后来应聘招标成为名校的博导和正教授,事业一片光明),但是不想在裁员风潮中辞职,怕人误会是表现不佳,不得不离开。我心内暗喜,他的离开至少救了一位。我说,你不用当心,我们可以安排你在裁员风潮过后离开,而且公司会为他饯行,表彰他两年来的贡献。还剩最后一位华人员工,看样子是保不住了。我不死心,私下跟我的资深助手一起,沟通CEO刚招进来的资深工程副总,说服他工程组需要一位我们研发组出身的既懂技术又懂工程的人,作为两个组的桥梁,这样在新产品开发中可以加速技术转移。说的也是实情,但一切在于权衡。副总新到,对我们老人有所依仗,现在CEO把工程组裁员重组和产品开发的任务交给他,他多方权衡,终于接受我们的方案,接纳了我们推举的人,使我松了口气,总算保全了华人员工。 在大裁员的那一周,我整夜整夜失眠,心急如焚,茶饭不思。更加残酷的是,裁员实施当天,我作为经理,必须履行职责,跟被裁的员工个别谈话,做好善后。不管怎样小心,最后还是有风波,一位被裁的白人女质量检测员,平时受过我的批评有积怨,加上看到华人员工均完好无损,扬言我们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要到法院告我们。公司后来找人沟通,说服她私了了。我的西班牙同事,也是一个实心眼,经常打电话给我,想回到公司,可是开他的人都在台上,怎么可能。他还几次回来看我和其他老同事,跟我说对公司念念不忘,充满love-n-hate的感情。我的中国同事担心他想不开,做什么绝事,劝我躲开他。我了解他的为人,同情他的遭遇,还是一直跟他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在他寻找新的工作时给予强烈推荐。 回想起来,不动大手术,公司难以为继,也就没有后来的复苏,成功地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使得投资人愿意进一步追加二期和三期的资金。可是,我和老板毕竟是书生,没有职业经理人的“铁石心肠”,感情上很难接受裁员的残酷现实,无法面对员工的惊惶和绝望。 我不能忘记P太太听到丈夫被裁、天雷轰顶一样的反应。裁员前夕,他们夫妇正计划利用每年的假日去参加北美世界语会议,老板跟我商量,决定暂先不告诉他们裁员的消息,以免影响他们的心情。可以想见,当他们在世界语国欢度一周回来后落到深渊的感受。从我们这里出去,P博士回到加拿大担任了一段园林工人,后来好像找到一份临时秘书的工作,在某大学帮忙。D博士此后失业很久,一直找不到工作,也不知他刚买的房子怎么了结。 好久好久,裁员的阴影挥之不去。太太安慰我说:你已尽了努力,他们的工作在紧缩时确实是可有可无,无法保全。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是,他们本来是没有机会的,我毕竟给了他们机会,并没有因此耽误他们的其他机会。 我很佩服CEO,在随后开发新产品和技术转移过程中,跟他配合默契。但在他领导公司走向成功的路上,我总觉得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凉。命运使我凑巧进入小公司的senior management,八年下来,我的体会是,经理,这不是我等意志薄弱者应该干的活计。 Wei Li 记于2006年独立节 立委《我的世界语国》入 《世运人物志》 【相关】 《朝华午拾:用人之道》 《 朝华午拾-创业之路 》 【置顶:立委科学网博客NLP博文一览(定期更新版)】
个人分类: 立委科普|8719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球裁员2000人以上大公司统计
pony911 2009-2-16 15:00
路透2月13日电---以下为自1月初按地区及按行业统计的宣布裁员人数超过2,000人公司汇总: 地区-欧洲: 公司名称 行业 裁员规模 公布日期 -------------------------------------------------------------- Elcoteq (ELQAV.HE: 行情 ) 电子 5,000 1月15日 Metro AG (MEOG.DE: 行情 ) 零售 15,000 1月20日 飞利浦(PHG.N: 行情 )(PHG.N: 行情 ) 电子 6,000 1月26日 Corus 钢铁 3,500 1月26日 意法半导体(STM.PA: 行情 ) 芯片厂商 4,500 1月27日 思爱普(SAPG.DE: 行情 ) 软件 3,300 1月28日 阿斯利康(AZN.L: 行情 ) 制药商 6,000 1月29日 Atlas Copco (ATCOa.ST: 行情 ) 机械 3,000 2月2日 SAS (SAS.ST: 行情 ) 航空 8,600 2月3日 Salcomp (SAL1V.HE: 行情 ) 电信 3,300 2月10日 地区 - 北美: 公司名称 行业 裁员规模 公布日期 ------------------------------------------------------------- 摩托罗拉 (MOT.N: 行情 ) 手机 4,000 1月14日 美国铝业 (AA.N: 行情 ) 铝业 15,000 1月6日 EMC Corp (EMC.N: 行情 ) 资讯科技 2,400 1月7日 戴尔 (DELL.O: 行情 ) 资讯科技 1,900-3000 1月8日 波音 (BA.N: 行情 ) 航空 4,500 1月9日 Cessna Aircraft 航空 2,000 1月12日 MeadWestvaco (MWV.N: 行情 ) 包装 2,000 1月15日 Hertz Global (HTZ.N: 行情 ) 汽车租赁 4,000 1月16日 Eaton Corp (ETN.N: 行情 ) 制造业 5,200 1月20日 英特尔 (INTC.O: 行情 ) 资讯科技 6,000 1月21日 微软 (MSFT.O: 行情 ) 资讯科技 5,000 1月22日 德州仪器 (TXN.N: 行情 ) 资讯科技 3,400 1月26日 Sprint Nextel Corp (S.N: 行情 ) 通讯 8,000 1月26日 家得宝 (HD.N: 行情 ) 家装 7,000 1月26日 通用汽车 (GM.N: 行情 ) 汽车 2,000 1月26日 卡特彼勒 (CAT.N: 行情 ) 挖掘设备 23,610 1/2月 辉瑞 (PFE.N: 行情 ) 医药 19,500 1月26日 Molex Inc (MOLX.O: 行情 ) 电子 2,500 1月27日 康宁公司 (GLW.N: 行情 ) 制造业 4,900 1月27日 Jabil Circuit (JBL.N: 行情 ) 电子 3,000 1月28日 柯达 (EK.N: 行情 ) 摄影印刷 4,500 1月29日 Macy's Inc (M.N: 行情 ) 零售 7,000 2月2日 思科 (CSCO.O: 行情 ) 资讯科技 1,500-2000 2月4日 雅诗兰黛 (EL.N: 行情 ) 化妆品 2,000 2月5日 通用汽车 (GM.N: 行情 ) 汽车 10,000 2月10日 BorgWarner Inc (BWA.N: 行情 ) 汽车 4,400 2月12日 地区 - 亚太: ------------------------------------------------------------ 公司名称 行业 裁员规模 宣布日期 TDK Corp (6762.T: 行情 ) 电子 8,000 1月8日 联想集团(0992.HK: 行情 ) 资讯科技 2,500 1月8日 必和必拓 (BHP.AX: 行情 ) 矿业 6,000 1月21日 Panasonic (6752.T: 行情 ) 电子 15,000 2月4日 日产汽车 (7201.T: 行情 ) 汽车 20,000 2月9日 先锋 (6773.T: 行情 ) 电子 10,000 2月12日 地区 - 非洲 ------------------------------------------------------------ 公司名称 行业 裁员规模 宣布日期 Anglo Platinum (AMSJ.J: 行情 ) 贵金属 10,000 2月10日 -------------------------------------------------------------- 总计 286,610 (完)
个人分类: 公告|4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