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藜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舌尖到眼角——话说观赏作物(二)
df730227 2020-7-24 19:06
观赏荞麦 荞麦是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很早就有荞麦栽培,并广布全国各地。我国有荞麦野生种 25 个,主要栽培种两个:苦荞和甜荞。 荞麦 全身是宝,最为大众喜欢的是: 荞麦 皮的枕头,苦荞的茶,爽滑的荞麦凉面和碗托。茶余饭后,荞麦的观赏价值也从人们的舌尖走到了眼角。白居易很早就借诗 “月明荞麦花如雪”赞美荞麦开花时朴实无华的白色。与我国常见的白花荞麦不同,日本的长野县箕轮町被称为“红荞麦之乡”,每年 9 月,红宝石般夺目的荞麦田会吸引大量游客。以赏荞麦花为主的荞麦节同时也是韩国的特色节目。如今,借着乡村振兴的号角,我国宁夏、重庆和越来越多的地方在重视开发荞麦功能食品的同时,发展荞麦旅游产业。 荞麦手捧花 日本长野县箕轮町荞麦田 山西农业大学荞麦基地红荞麦 彩色玉米 玉米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美洲和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因其耐旱耐瘠薄的适应性成为我国的高产粮食作物。如今,除了走入餐桌,用于饲料,观赏玉米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与其它观赏作物以整株或花为观赏对象不同,除植株矮小的彩叶玉米供整株观赏外,玉米的果穗也极具观赏性。玉米果穗的观赏性在于丰富的色彩和形态。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等玉米粒外,美国农民培育出的宝石玉米每一棵果粒都能在阳光下闪烁不同寻常的光芒。 袖珍型彩色草莓玉米 是 当今 玉米果形变化 最 有 创意 的类型,这个 普通玉米的变异品种, 约 1 m 高 ,三个多月即可结果, 还 可生食。 一定要说一句,彩色玉米不是转基因玉米,是自然变异或人工杂交而成,放心食用或把玩吧。 宝石玉米 草莓玉米 彩叶玉米 观赏藜麦 藜麦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藜麦叫 “麦”不是麦,是藜科藜属植物。藜麦被认为是单作物即可满足人类所需全部营养的粮食, 1980 年代,被美国定为宇航员太空食品, 2013 年是联合国钦定的国际藜麦年。我国在上世纪 80 年代引入藜麦,并于 2010 年左右大规模种植。藜麦品种多样,株高 0.2~3.0 m ,种子和果穗成熟后可呈红、紫、黄、黑、白等不同颜色,给原本朴素的农田增添了绚烂的生机。虽然目前还没有培育出专有的观赏藜麦品种,但青海、甘肃、山西、四川等多个省市已经在用实实在在的产业带动旅游发展了。今年,你要不要去甘肃天祝、四川松潘、青海西海欣赏一下多彩藜麦呢? 无特殊说明的图片均来自网络。
1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藜麦,让人为之疯狂的超级餐桌物种
热度 7 bxlh2008 2016-12-28 20:37
安第斯地区藜麦收获 图片来源FAO 藜麦,原产于安第斯山脉的古老传统作物远渡重洋从南美洲来到中国的餐桌上,中国的时尚消费者立刻被这种“自带游泳圈”的谷物所吸引。 藜麦有着淡淡的坚果味道,Q弹有韧劲,是一种高营养素密度的谷物。然而,准确意义上它并不算是谷物,却有着比谷物更加合理的宏量营养素的功能比例,其含有的蛋白质优于一般谷物中的蛋白质,另外氨基酸和脂肪酸构成也十分合理,矿物质含量也高于谷物中的含量,甚至与核桃、芝麻等中的含量接近,这也是藜麦被称为“完美粮食”的原因。 藜麦美食 超级食物藜麦的人气飙升要归功于2008年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的背书,澳大利亚营养协会更是把藜麦添加到膳食金字塔谷物层。美国Ypulse(美国年轻人市场调研公司)最近调查了1000名13~33岁的美国年轻人以此了解他们是如何追随饮食潮流,结果显示,藜麦(36%)是在美国年轻人喜爱的十大时髦食物中排名第二;43%的女青年表示自己吃过藜麦。 丢失的远古“黄金营养” 藜麦在印加语言中有很多种叫法,波哥大人称之为“suba”或“supha”,玻利维亚人称它为“jupha”,阿塔卡玛沙漠的土著人则把它叫作“dahue”,而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和智利称为“quinoa”或“quinua”,这也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称谓,在盖丘亚和艾马拉语中,quinoa这个名字意为“粮食之母”。 藜麦 藜麦源于安第斯山脉地区,在当地有7000年的种植历史,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就成为安第斯山脉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古印加人更是把其奉为“精神粮食”,在南美土著的文化礼仪、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藜麦小小的身影。有传说称,古印加帝国的士兵食用藜麦丸(类似饭团,用油脂和藜麦裹成的丸状食物)后,耐力增强,身体健壮,成为勇猛无比的古印加战士,奠定了印加帝国的鼎盛时期;更有传说称,藜麦是太阳神赐予安第斯人的食物。 古印加古城 图片来源3lian.com 1532年,西班牙人征服了安第斯地区,为了从精神上统治印加民族,西班牙殖民者严禁当地人种植藜麦,土豆、大麦和玉米等作物开始占据当地人餐桌,成为主要粮食作物,印加的精神食物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一度成为丢失的作物。之后,随着安第斯山脉地区绿色革命的相继失败和干旱对作物危害的加剧,因藜麦即使在恶劣条件下也不会大量减产的特性,其再次被广泛种植。 19世纪70年代,藜麦特殊的营养特性被发现后,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80年代,美国宇航局在“太空粮食超级选秀”中选中了藜麦,评估其“高蛋白、易食用、可制作多种食物、在闭合生态生命支持系统中能大大提高产量,是最适宜人类的完美营养食品,可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另外,藜麦更是在面对气候变化条件下增加优质食品的生产、及养活全球人口的挑战下,为面临粮食不安全的国家提供了替代解决办法,在2013年“国际藜麦年”启动仪式上,粮农组织总干事称藜麦可在消除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莫拉莱斯总统更是称赞藜麦为“安第斯人民祖先传下的礼物”。 藜麦的中国亲属 藜麦与杖藜(灰灰菜)对比图,左:灰灰菜;右:藜麦 藜麦并非是一种真正的谷物,确切的说是一种双子叶植物的假谷物,而谷物都是单子叶植物。藜麦是苋科藜属植物,与菠菜和甜菜属于同一科植物,是中国杖藜在南美洲的远亲。藜属植物据记载有大约250多种,但是有种植报道只有藜麦(昆诺阿藜)、苍白茎藜、伯兰德氏藜和中国的杖藜。 杖藜,又名为灰灰菜,野灰菜、灰蓼头草、灰藋,灰条菜等,藜科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叶味道鲜美、口感柔嫩、营养丰富,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野菜。 杖藜据记载在华夏时期就有食用和种植的记录,《韩非子·五蠹》中记载“尧之王天下也。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及《庄子·让王》中记载“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其中所说的“藜藿之羹”和“藜羹不糁”就是指用藜籽做的粗劣饭菜。然而到了秦汉时期,藜籽并没有作为一种粮食跻身于“五谷”行列中,东汉人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对“藜”的解释为:“草也”;《汉书·郊祀志》中记载:“嘉禾不生,而蓬蒿藜莠茂。”藜已经与蓬蒿、杂莠一样成为野草了。 杖藜籽并没有远亲藜麦那么幸运成为当地土著主要粮食,大概是因为营养价值不高,只能作为“藜藿”,而不能登大堂之雅。 藜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藜麦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发展历程并不久远,最开始只是作为科学研究进行引种试验,直到藜麦在国际上成为时髦的“超级食物”,特别是“国际藜麦年”的启动时,才开始在中国迅速发展并得到青睐。 1987年,西藏农牧学院和西藏农科院开始藜麦引种试验研究; 1992——1993年,西藏境内小面积试种成功; 1994——1996年,贡布扎西对南美藜的生物特性、蛋白质组成及基因进行系列研究; 2011年,藜麦在山西静乐县裟婆乡试种成功,亩产达200公斤; 2013年,山西静乐县全县种植面积达1万亩,成为继南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藜麦种植区,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誉为“中国藜麦之乡”; 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藜麦联合实验室,参与制定了藜麦米粮食行业标准; 2015年,中国作物协会藜麦分会成立,并在长春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藜麦产业(长春)高峰论坛”; 2016年1月,由中国作物协会藜麦分会和甘肃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西部藜麦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国作物协会藜麦分会2015年年会”在甘肃兰州召开,主题为《藜麦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2016年,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发布了《藜麦营养功能价值评估调研报告》。 “蒙冤”的藜麦贸易 2013年,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引起对藜麦问题的恐慌,文章写道:“西方世界对藜麦的喜爱已经导致玻利维亚和秘鲁等以它作为主要食物的地方吃不起了(导致藜麦产地的贫困)。”总之,围绕藜麦进行的国际贸易将加剧当地人的贫困。 近期,国际贸易中心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高企的藜麦价格实际上改善了秘鲁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该观点恰好与《卫报》观点相反。 该报告的研究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3年,随着藜麦价格的上涨,秘鲁的藜麦生产者从贸易中获得了切实的好处。秘鲁藜麦种植者是最为贫困的人群之一,在藜麦价格上涨的10年里,他们的收入增加46%,该报告同时指出,藜麦价格上涨对当地的消费者也未造成负面影响,另外高企的藜麦价格对维护当地妇女权益也有好处。 1藜麦生产种植者(橙色);2藜麦消费者但不是种植者(灰色);3既不是藜麦种植者也不是消费者(蓝色) 未来超级谷物 藜麦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正是因为其优异的营养特性。优质的蛋白质和必须氨基酸、天然的矿物质、丰富的维生素、高含量的亚麻酸、亚油酸、DHA、RAR及独特的碱性食物等营养特性为藜麦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全营养食品”、“营养黄金”、“太空粮食”、“超级谷物”、“未来食品”、“素食之王”、“粮食之母”等,联合国更是称之为“播种于数千年的未来”。 藜麦的种子仅有2~3毫米左右,颜色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红、白、黑三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外胚乳、胚和胚乳中,种皮中包含大量的皂苷,其是一种抗营养物质,味苦,可起到抵御鸟类捕食的作用,在食用藜麦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脱皮处理,根据不同人群对藜麦营养成分的需求可进行专门加工,如,去掉三分之一表皮的藜麦更适合于糖尿病人的食用,将表皮完全去掉则可以作为婴幼儿的辅食。 不同藜麦品种,图片来源于dailymail 藜麦营养和功能成分表现突出,据测定,藜麦籽实中蛋白质包含白蛋白和球蛋白,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2%~23%,远高于大麦、水稻和玉米,与小麦相当;合理的必需氨基酸组成,特别是高含量的赖氨酸,藜麦蛋白质提供的氨基酸远远高于WHO推荐的成人营养蛋白质含量,且氨基酸比例与牛奶中的酪蛋白类似;藜麦中脂类含量达5.0%~7.2%,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是很好的油料作物;藜麦比其他谷物含有更多的钙、镁、铁、铜、锌,尤其铁的含量较高,100g的藜麦所含的矿物质可以满足婴幼儿和成人每天对矿物元素的需求;另外,还富含维生素和多酚,是很好的抗氧化物来源。 藜麦除过优良的营养特性,还有很好的医学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藜麦是最好的替代品。发表在《植物类食品与人类营养杂志》上的一项动物试验表明,藜麦可以帮助减少高糖膳食中的高脂和高糖的不利影响;另有研究显示,在婴儿食品中加入藜麦浆,可以提高血浆中的胰岛素生长因子I;且藜麦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低,降糖指数为35(大米90,燕麦42),是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摄入的首选粮食作物。有报道称,藜麦种子细胞壁多糖对由乙醇引起的急性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藜麦中的类黄酮多酚类物质、皂苷等功效成分在慢性病的防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藜麦产业刚刚起步,市场上更多的属于简单地粗加工产品,包括藜麦米、藜麦面条、藜麦粉等,而深加工产品市场上却鲜有。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喜欢把藜麦做成沙拉来食用,更多的是把藜麦作为一种烹饪的食材。 据报道,雀巢公司投资600多万美元开发婴幼儿藜麦乳粉,法国Babynat也开发了多种婴幼儿藜麦食品。最近英国线上零售商Firebox出售的一款售价为39.99英镑的伏特加就是用藜麦酿造而成。更多的藜麦深加工产品有待食品科技人员开发研究。 邮票上的藜麦
个人分类: 科普创作|11583 次阅读|9 个评论
【藜麦专题】“蒙冤”的藜麦,不用为食用藜麦感到内疚
bxlh2008 2016-9-7 10:18
在2013年1月,农业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在网络上注意到有关藜麦的一个激烈的争论。即,富裕国家的人民是否应该对食用藜麦感到内疚。 这是对“超级食物”狂热的新高度,美国和欧洲都大量的食用藜麦——坚果味道、富含高蛋白的大米替代品。全球藜麦的价格在2006年到2013年几乎翻了两番。 一些评论担心西方对藜麦的狂热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穷人,藜麦曾经是他们滋补的主食,现在再也吃不起了。”乔安娜在《卫报》撰文批评道。然而,这篇文章也引来其他专家的反驳,价格上涨将是种植农民的福音。 关于藜麦的争论是激烈的,但是对于马克来说都是不痛不痒的,“这些争论的论点都没有很好的数据支撑。”他说。因此,他开始搜集相关的数据。 三年后,马克与约翰娜.法哈多-冈萨雷斯、赛斯.吉特合作发表了一篇关于他们调查的论文。结果令人惊讶, 不仅秘鲁的农民在藜麦热潮中获益,甚至那些不实际种植的藜麦消费者们也获得切实的好处。 秘鲁在藜麦热潮中如何收益? 搜集秘鲁家庭收入数据并不容易(尤其因为许多贫穷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不同)。但是秘鲁政府确实每年开展家庭消费支出的详细调查。 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这些支出与福利是有很好的相关性。如果一个月的支出增长,那么可能是因为价格的冲击。但是如果支出连年持续性增长的话,表明人们越来越富裕。 马克和合作者利用调查把秘鲁人民分成三个不同的组,如下图所示:1)藜麦生产种植者(橙色);2)藜麦消费者但不是种植者(灰色);3)既不是藜麦种植者也不是消费者(蓝色)。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支出是如何随着时间延长改变的。 这并不奇怪,在2006年到2013年藜麦价格上涨时,藜麦种植者的处境比以前好得多。令人惊讶的是,秘鲁藜麦消费者终结了境况向更好地发展。事实上,藜麦种植者似乎比消费者有更好的福利增长。作者通过回归分析估计,藜麦价格每增加10%就会导致藜麦种植者家庭的平均福利增加0.7%。(同时在秘鲁他们控制了经济增长和很多其他东西的发生。) 马克推测,藜麦种植者收入增加可能会惠及通过增加开支和经济活动等地区的藜麦消费者,虽然效果小但是统计学是显著的。 可以肯定,有很多事情该研究无法告诉我们。它没有告诉我们秘鲁的藜麦消费者如何适应更高的价格——他们可能食用更多的大米和土豆来代替藜麦。它也不会告诉我们另一个藜麦主产区——玻利维亚的情况(尽管可能预期有一个相似的影响)。但是它确实表明,一般而言,西方对藜麦的狂热使秘鲁的家庭广泛受益——甚至是非农民。 马克说,“我认为整件事给我们的教训是,在我们做出关于我们饮食模式改变影响的任何声明时,我们真的需要考虑数据而不是猜测的方式,那将会适得其反。如果我们实际抵制藜麦,因为在当时确实有一些人暗示这将不会使种植家庭获益——至少根据我们的研究。” 在任何情况下,藜麦价格近期已经回落到2010年前的水平,因为市场已经适应,并且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产量已经随着不断增长的需求有所增加。(在过去,秘鲁的藜麦大多产自普诺和库斯科的传统种植区,如今,种植企业采用现代农业方式在阿雷基帕地区种植藜麦。) “我很好奇想看看是否有人研究价格下降会给人们带来什么,”马克补充道,“可能有些人会愈加贫困,但是再一次,我们在大胆陈述之前,应该考虑奇闻轶事以后的问题。” 顺便说一句,还有一个稍有不同的问题,藜麦热潮会不会影响藜麦作物的多样性。从技术上讲,在南美洲有3000多个藜麦品种,不同的村庄依赖稍有不同的品种。但是西方国家民众的胃口仅仅对很少的藜麦品种提高要求——尤其是红色和白色的藜麦品种在超市最常见。 秘鲁政府已经展现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国际贸易中心这项研究发现,秘鲁的农民愿意种植其他品种以换取小额薪资。因此,从理论上讲,这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问题,但是它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 另外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高企的藜麦价格给安第斯山区带来一些问题,如 藜麦的高价促使当地种植者养成了不良种植习惯,比如滥用杀虫剂,忽略作物轮作,过度种植藜麦等。 此前,为了降低气候变化和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安第斯山区的种植者传统上实行混种,在保障作物的多样性同时也维持了土壤的肥力。
个人分类: 科普创作|4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藜麦
热度 1 dongfang5513 2014-4-15 10:20
藜麦: 原产地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有5000-7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藜麦由于具有独特的丰富、全面的营养价值,古代印加人称其为“粮食之母”。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基本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并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但是由于气候、地理、生产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藜麦在原产地产量非常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近年来由于国际方面强大的需求促使藜麦从安第斯山快速走向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以及一些跨国公司都在积极的寻求新的产地,但是藜麦的种植条件比较苛刻,产地扩展能力有限,藜麦还是供不应求; 中国 的专业农业公司也与南美洲一些藜麦专业公司合作,在国内类似南美洲藜麦生长气候的区域开始种植,相信藜麦在不久的将来会获得百姓的认可。
个人分类: 藜麦|5135 次阅读|5 个评论
重登历史舞台的藜麦
热度 11 saraca 2013-4-16 15:13
引言: 2012 年底,联合国宣布 2013 年是国际藜麦年。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藜麦也许是个新鲜词。你也许会问:藜麦是什么?是一种麦子吗?为什么要确立“国际藜麦年”呢?伴随着这么多好奇,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藜麦吧! 1. 古老的传统作物,新兴的世界引种 在南美印第安斯山区,有一种古老的传统作物 —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其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5000 年,生活于安第斯山脉中部的秘鲁和玻利维亚人就意识到这种不起眼的小草种植容易,生长迅速,可采获其籽果腹充饥。一传十,十传百,藜麦的栽培地往南延伸到智利、阿根廷,向北则扩展至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地。因此,藜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就有了不同的说法,从 supha, suba, jupha, dahua 一直到较为通用的 quinua 和 quinoa 。 “ 藜麦 ” 一词是 quinoa 的中文翻译,出现在汉语词典的时间不长。这主要是因为藜麦在全球的引种栽培时间不长,近 10 多年以来才开始从南美“移民”至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国家及地区。由于藜麦来自南美高山地区,造就了其耐旱,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广,在世界大部分温带地区都适合生长。 2000 年前后,我国开始引种,进驻中国第一站的是西藏。紧接着,在我国西北地区开始有栽培基地,主要出口欧美市场。看到这,也许你会问:藜麦是一种麦子吗? 2. 灰灰菜的南美“远亲” 藜麦不是麦子,它只是一种类似于麦子的藜科植物。因此,英文里有假谷物( pseudocereal )之说,也有人将其译为藜谷或黑谷。提到藜科植物,也许你会觉得陌生。然而,餐桌上的菠菜Spinacia oleracea和野地里的灰灰菜Chenopodium album 都属于藜科。从植物形态特征而言,藜麦与常见灰灰菜最相似。这是因为在植物系统进化树上,它俩都归于 “ 藜科家族旗下 ” 的藜属。由此,我们来认识一下灰灰菜的这位南美“远亲”吧! 与灰灰菜相似,藜麦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天发芽生长,夏秋开花结果,入冬就倒苗枯萎。藜麦的茎直立,稍粗壮;分枝多,平展或斜升,看上去就像一把扫帚。阔卵形叶子边缘有深浅不一的裂齿,形似鹅掌,故又称为鹅掌菜( goose-feet )。藜麦的嫩茎也可食用,味道应该和灰灰菜差不多。不过,当地土著人可不喜欢“杀鸡取卵”,他们更看重藜麦果带来的丰收喜悦。他们舍不得采摘嫩叶,只盼望着藜麦不起眼的小花,一朵朵聚成穗状花序,待开花结果时,可收获大捆大捆的藜麦穗。穗上的藜麦籽不仅颜色多样,有黑、白、黄、褐色等,而且颗粒饱满呈扁圆形,形状与小米粒儿差不多,难怪会被人视为谷物一种。 然而,藜麦与灰灰菜不同。灰灰菜虽遍布全球,但营养价值不高,在野地里自生自灭,仅在春天来临时,人们兴致突发,采摘回来尝个新鲜。然而,藜麦虽仅分布于南美高山,但营养丰富,备受当地土著人欢迎,栽培历史长达 7000 年之久。 左图:灰灰菜 chenopodium album; 右图:藜麦 Chenopodium quinoa。 3. 屈辱的历史烙印 藜麦为什么会有如此悠久的栽培历史呢?说来话长,这还得从藜麦的营养价值说起吧!藜麦籽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如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何况,藜麦口感不错,可像米饭一样煮食煲粥或碾磨成粉制作面饼等。在南美土著人的历史文化里,藜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传统作物,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在当地,藜麦不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而且还是一份重要的“精神粮食”,在南美土著人的文化礼仪、宗教信仰、祭祀活动中举足轻重。据说, 11 世纪印加帝国刚成立时,其军队的主要军粮就是油脂和藜麦裹成的藜麦丸。在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服用藜麦丸的信使可连续 24 小时接力传递 150 英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凭着藜麦赐给古印加战士的强壮身体,古印加帝国不断扩大疆域,持续 400 多年。印加帝国鼎盛时期,每年种植季节,在位印加帝王会用金铲播下第一粒藜麦种子,预示着丰年到来。由此,藜麦被当地人冠以 “ 五谷之母 ” 的美誉。 然而,在 16 世纪,这个美誉却随西班牙人的入侵和印加帝国的没落而误落尘埃,蒙上灰尘。祖祖辈辈的农耕文化中,藜麦与原产南美的马铃薯、玉米都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藜麦在当地土著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西班牙人殖民者为了消除古印加的传统宗教文化,从精神上统治印加民族,严厉实施禁止种植藜麦的制度,对严重违反者可处死刑。自此,一向备受人们欢迎的藜麦暂时退出历史舞台,仅在部分边远地区得以延续种植。相反,与藜麦齐名的马铃薯和玉米随外来殖民者的入侵,漂洋过海,遍布全球。时至今日,安第斯山脉的偏远山区土著人依旧保持着以藜麦为主食的习俗。他们常常骄傲地说:“我们从不得病,因为我们吃的是祖先传下来的藜麦。” 4. 重登历史舞台 在人类 的历史长河中,烙有屈辱历史印迹的印加传统作物 — 藜麦数百年来一直沉寂于安第斯山脉的山腹深处。直到上世纪 70 年代,随着人们对藜麦的研究增多,这块蒙上历史灰尘的“金子”,才渐渐被拭去灰尘,重放光芒。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藏于深山的藜麦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的食物,其所含的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含量高于普通食物,可满足人体营养的基本需求。 1980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择神秘的藜麦为太空中飞行的宇航员食品,并将其列为未来人类移民外太空的理想 “ 太空食物 ” 。同时,藜麦由于其丰富的营养成分,且脂肪含量偏低,故被欧美各国视为理想的五谷杂粮,被冠以“黄金营养”的新说法。随着日益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全球适宜地区开始种植藜麦。原产地南美各国除了扩大种植地外,还启动收集和保护藜麦土著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等研究项目。已有研究表明,从遗传和生态适应的角度来分,藜麦栽培品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适应与秘鲁高海拔山区的安第斯生态型品种。另一类则为适应智利和厄瓜多尔等海滨低地的沿海生态型。前者耐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能力强;后者喜潮湿、耐盐碱但抗病能力弱。 今天,人类面临着提高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减少贫困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突出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的生物学特性将使其在这一方面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农作物。此外,安第斯土著居民利用藜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应该受到保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藜麦,联合国粮农组织将 2013 年设为“国际藜麦年”。至此,作为南美重要传统作物的藜麦,已被人们拭去灰尘,将以新的姿态重登人类历史舞台,开始崭新的历程。 注:本文发表于2013年第三期《科学画报》自然.植物版。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15692 次阅读|3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