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国家公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答记者问:国家公园体制实操仍待观察
热度 1 gardening 2015-6-11 23:20
昨日(2015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和美国保尔森基金会举行《关于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合作的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双方将探索国家公园体制最佳建设和管理模式,助力中国政府在全国9个省份试点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使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业内认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有利于解决我国保护地的交叉重叠、多头管理问题,但是多个部门、产权复杂,操作难度将比较大,具体如果还有待观察。 《框架协议》提出,双方将在国家公园试点技术指南、美国等国家的国家公园案例研究、试点地区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和政策实证研究、国家公园与保护地体系研究以及机构能力建设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国家发改委将主要提供政策指导,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将为合作提供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目前,我国共有各种类型数千个保护地,总面积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因法律、政策和管理等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生态保护系统和珍贵文化自然遗产资源等方面的作用。 美国保尔森中心环保总监牛红卫认为,针对“保护地”的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也亟待解决,“目前中国需要借国家公园的建设来改革当前保护地体系面临的挑战,并且传递关于生态保护的概念”。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央编办、财政部等13个部门和单位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根据方案,国家在北京、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北、湖南、云南、青海开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每个试点省份选取1个区域开展试点。试点时间为三年,2017年底结束。 《方案》提出了试点目标:试点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禁止开发区域,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资金保障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归属更加明确,统筹保护和利用取得重要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保护管理模式。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上海辰山植物园张庆费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政府推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并不简单地想在各地设立一些国家公园,而是着眼于解决目前保护地的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现在地质公园归国土资源部管理,风景名胜区归住建部管理,湿地又归国家林业局管,而与海洋有关的归到海洋局,每个种类都有各自管理办法,导致保护地管理混乱,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自然保护体系 。 “ 目前政府推进国家公园体制的想法是非常好的,技术、标准层面东西可以参照国外,但具体操作起来很难,尤其是各部门之间利益问题。比较好的自然资源都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谁来统领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是个问题,而且很多保护区产权很复杂,有不少历史问题。因此,推动国家公园管理体制难度很大,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路径或者再成立新的领衔部门 。”张庆费说。  刊登于: 2015-06-09 《 北京商报 》 记者 :王晔君 覃福念
个人分类: 生态科学|1906 次阅读|2 个评论
春假归来,拍了一堆石头
热度 30 xinyumri 2014-3-24 10:26
拉斯维加斯是举世闻名的赌城,不过我更愿意把它称作山寨之都。在那里,可以一览美国土豪出手的阔绰与不吝。 跟小朋友们说今年春假飞拉斯维加斯,两位半大不点儿的人表示了极大的不情愿,说宁愿呆在家里哪儿也不去。不过我们还是不由分说的把他们塞上了飞机,门前还堆着半人高的雪呢,至少可以暖和一星期不是? 其实就旅游的角度来说,拉斯维加斯还是个不错的地点,周边三小时的车程内,就有好几个国家公园。这些公园风景地貌各异,穿行其中,仿佛是在数以千万年计的地质时空中穿越,让我常常感叹人之微渺与不足道。虽然天地寥廓,生若蜉蝣,但如果尚能感知,便是快乐的。 回到家中盘点相机,发现竟然是一堆曝光不正确的石头,让我哭笑不得。见科网上及微信朋友圈里都春意盎然的,那些精致完美的光影,让我越发地汗颜。各位看官姑且把这堆石头,当作科普图片来看吧。 大峡谷 大峡谷我已是第三次去了,前两次分别去的是北面和南面,这次则去了西缘。那段路一路开过去,荒山野岭里尽是一种叫约书亚树的植物。有时车转过一个弯道,迎面压过来高高大大的一株,扭曲狞厉的枝干丝毫不让人感到生之欣欣。据说这树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们伸向天空的枝干,让来西部寻找家园的摩门教徒想起了祈祷中的约书亚。可是在我眼里,那祈祷的姿态透着绝望与悲凉。 大峡谷西缘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华莱派印第安自然保护区,远不及南北两个景点有名。 90 年代为招揽游客,华莱派印第安人和拉斯维加斯的华裔企业家合作,修建了一个“空中玻璃走廊”( Skywalk ),让游客可以步行到峡谷空中,来一番惊心动魄的“大峡谷空中行”。呵呵,在玻璃地板上往下看,迈出第一步,还真是需要些胆量才行。 一堆石头 石头、树与天空 一直往前走,不要向下看 站在峭壁上观风景 蜿蜒而下的克罗拉多河 死亡谷 死亡谷位于加州和内华达州的交界处,是美国最大的一个国家公园。 夏季炎热,最高温 度 曾达56.7 ℃ 。公园里有盐碱地、沙丘、火山口、峡谷、雪山等形形色色的 地貌, 是一个绝妙的地质公园 。 大约三百万年前,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地壳被压碎成巨大的岩块,部分突起成山,部分倾斜成谷。直至冰河时代,排山倒海的湖水灌入整个盆底,复经过几百万年火焰般日头的蒸熬酷晒,这个太古世纪遗留下来的大盐湖终于干涸而尽。如今展露在大自然下的死谷,是一层层覆盖泥浆与岩盐层的堆积。它的 最低处低于海平面85米 , 为 北 美大陆的最低点。 然而就在这最低点的不远处,却耸立着一座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峰。(此段整理自百度) 死亡谷里曾经有着很兴旺的硼砂开采业 海拔-85米的盐滩 “艺术家的画板” 一堆大石头 沙丘 红岩峡谷 红岩峡谷是个自然保护区,位于拉斯维加斯城外不远的山里,从市中心开车 30 分钟便可到达。里面一道独特的地理景观,为红色的沙岩 和白色的石灰岩层层叠起 的一座石头山 , 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见到的 。 那些岩石走近了看,一圈圈细致紧密的纹理,形成了一个个优美对称的漩涡,吸引了不少小朋友在岩石上跳来跳去 。 红白交错的石头 小朋友与石头 三位小朋友与石头 美女与石头 远望石头山 锡安国家公园 锡安国家公园位于犹他州,是我来美国后去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也许是因为这一原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当然,我去过的国家公园很少,说这话可能有些为时过早。 锡安峡谷里的山山水水都透着钟灵毓秀,和粗犷雄浑的大峡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条维京河从峡谷中淙淙流过,汇聚了无数的山涧清溪,也给峡谷带来一份空灵的律动。穿越峡谷的两条公路,设计人员匠心独具地选用了深红色的材质,使得蜿蜒的公路看上去像两条缠绕在山间的红丝绒绸带,给本来就很秀气的山岩更添了一份温婉。沿着公路缓缓行驶,那目不暇接的美景,不时会给人带来“千岩万转路不定”的恍惚与惊叹。 回家的路上,和愚公同学讨论为什么古人会认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说大概是因为水多变而无常性,只有聪明有智慧的人才能把握得住;而山则带给人稳重宽厚的安全感,更像是一位仁者。由此想起两年前卫军英老师开坛讲风水,引来网友一片关于乐山还是乐水的讨论,卫老师后来把这些留言又汇总在一篇“ 住宅风水那山那水与男人女人 ”的博文里,我当时弃海而选了山,理由是: 回军英老师:我喜欢大海宽广的一面,但不喜欢它乖张的一面;山也有包容的胸怀,有四季的枯荣更替但绝不乖张,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一副得了道的范儿。 卫老师的回答也令我心有戚戚,他说:也曾假设过不同的水:海洋、湖泊、江河、溪流、山泉等,最后发现如果只能选择其一,我竟然最后保留的是最后两个。可能是这两个与山最亲密吧,山泉成溪,山间清流,也许其中多少带了些安全心理和人文理想,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老子曾经曰过:上善若水,上德若谷。我想:这水,应该是清澈柔顺的山溪;这谷,应该是幽静宽容的山谷。
个人分类: 走马观花|8639 次阅读|59 个评论
大提顿国家公园——风景在路上
热度 9 yh77 2013-11-27 01:06
大提顿国家公园位于黄石国家公园的南方,慕名前往黄石公园的游客通常也会去大提顿顺便看看,就连两个公园的门票都是通用的—— 7 天之内,任意进出两大公园。久而久之,大提顿给人的感觉就像黄石公园的附庸,买一送一,不值钱的样子;而且,在游览了黄石之后再去大提顿,难免对美景有了更强的免疫,不太容易激动。而实际上大提顿的美是绝世的。比如安塞尔 亚当斯的名作 《大提顿与蛇河》 里面沿着蜿蜒的 Snake river ,眺望巍峨的大提顿山脉,柔美的蛇河映衬刚毅的雪山,配合精妙的影调,摄人心魄,一见难忘。又比如,派拉蒙公司出品的电影片头都有一个雪山,山顶上有一圈星星,这个雪山就是大提顿山。 话虽如此,我们驱车 1000 多英里从洛杉矶来到黄石,游览两天之后再到大提顿,体力和精力都已经见底,大提顿之旅也只能是惊鸿一瞥,无暇深入体会其美丽。比如,我本想去亚当斯当年拍摄的位置去看看,但是时间和精力都不够,只好作罢。 1. 清晨从 St. Anthony 市赶往大提顿,一路天色阴沉欲雨,清晨的草原湿润青秀,生机勃勃 2. 这大片的草场都是靠浇水维持的 3. 去大提顿的人大多都会歇在杰克森镇,小镇干净、热闹,很有西部范儿 4. 进入公园,初见大提顿山脉 5. 大提顿内有 7 个湖,沿湖健行是体验大提顿最好的方式。我们选择在 JennyLake 一带 hiking 6. Jenny Lake ,湖水清澈见底 7. 湖边的 trail 旁有白桦林,野趣盎然 8. 老外也乱刻字,别总说中国人 9. 湖光山色 10.Jenny Lake 泛舟 11. 公园的另一个大湖 Jackson Lake 是在 Snake River 上栏坝形成的,是当地最大的水源地 12. 中午 picnic 之后,在 Colter Bay 附近闲逛。这里是一片湖港,很多人将自己的游艇带到这里,在湖光山色中度假。 13. 实在让人嫉妒啊 14. 下午,沿着 Snake River 向南驶出公园。途经大提顿山下的牧场 15. 蒲公英 16. 再次回到杰克森镇。斜阳下的马车仿佛来自另一个时空 17. 告别杰克森,告别大提顿。返程的路上依然风光无限,可惜我们即将离开这如歌的田园 谢谢观赏。
11006 次阅读|16 个评论
犹他州印象(一)—Zion National Park
热度 19 yh77 2013-9-28 15:41
出国之前参加留基委的英语培训,有一位外教老师来自犹他大学。在她口中,犹他州是美国最美丽的地方,弄得我们一众学员都心向往之。犹他州处于科罗拉多高原地区(分布包括犹他,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科罗拉多四个州),亿万年的冲蚀在这一地区形成了峡谷、石林、拱门等丰富的自然景观,这里总共有8 个国家公园,应该是美国国家公园密度最大的地区;而其中犹他州就有5 个国家公园,其他值得一看的地方数不胜数,可以说是了解科罗拉多高原自然历史最好的地区。今年夏天和实验室的另一位同事相约从洛杉矶驾车去黄石,途中路过Utah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在Utah 州内转了一圈,去了Zion,Bryce Canyon, Arches 等3 个国家公园,算是偿了心愿。 科罗拉多高原一带峡谷众多,各有胜处,Zion 的特点我觉得应该是秀丽。在ZionCanyon 里面沿着Virgin 河健行,绿树成荫,可以暂时避开犹他州夏天如火的骄阳,很适合家庭休闲。 Zion 挺美,但是这次旅行的照片自我感觉并不满意,原因之一是在狭窄的山谷里,仰头看高山,低头赏溪水,很难找到独特的机位,所以拍出来都是差不多的。这种场景怎么处理?还望高手赐教。不管怎样,希望下面的照片能让大家多少感到一点Zion 的特色。 1. 一早出发,到Zion已经下午4点了。虽然旅途辛苦,但是看见蓝天白云,配上犹他独特的红岩,让我像打了鸡血一样再次兴奋起来 2. 天光云影,照在红岩上显出丰富的层次 3. 4. 5. Virgin River. 美国人喜欢亲近自然,有水的地方总有美女晒太阳 6. 俯瞰Virgin river 7. 犹他红岩,在峡谷里只能仰视 8. 顺着河一直走 9. 10. 路越来越窄,只能拍点小景色 11. 12. Zion Canyon步道的尽头,再往里需要涉水前行2英里,那才是整个峡谷真正的美景和精华。但是孩子太小,我们放弃了 13. 从Zion Canyon 退出来,驾车从Zion-MT. Carmel highway离开公园。没想到这一路风景奇崛,让人大呼过瘾。拱门(arches)是犹他的标志景观,这是一个还没形成的拱门 14. 回来查了些资料,这种奇特纹理的岩石是砂岩,我理解原来都是沙,逐渐压实成了山。不知是否对,还请行家指教 15. 层层的纹理远看如丝般细滑 16. 近看是这样滴 17. 你说这石头长的像什么? 18. Zion-MT. Carmel highway 19. 在离开公园之前,看到了一群大角羚羊!在美国唯一的一次 就到这里,谢谢观赏!
12099 次阅读|43 个评论
静夜狼嚎
热度 2 QuanDong 2013-8-19 15:14
静夜狼嚎 董全 金黄的太阳还挂在树梢上,我们一行五人就来到了莱汀山国家公园安笛湖畔,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偶有波拿巴鸥的嬉戏激起片片涟漪,湖畔静悄悄的,只有几只柳莺在树上鸣唱,宣告着迁飞季节的到来。树林边大片的草地上,松鼠跳来跳去。微风荡着草梢,草叶懒洋洋地摇摆,沙沙作响。这平静安宁的场景哪像狼群出没的地方呢?然而,这正是狼群出没的地方。狼专家巴奎特先生和哈林顿先生邀我今晚到这里来听狼嚎。 金黄的太阳渐渐变红,在湖对岸很快地落下去了。一轮残月从东边升起,发出淡淡的光芒。逝去的太阳贡献出最后的余热,烧红了半边天空,把一塘湖水映得通红。天色暗了下去,一堆篝火燃了起来,二十来个中学生围在火边野餐,开始听巴奎特先生和哈林顿先生谈狼。 巴奎特 先生介绍了加拿大狼的情况,狼在莱汀山国家公园是受保护动物。而狼的保护在整个加拿大已成为自然保护中最具有争议的问题。在传统意识中狼是罪恶的象征。狼嗜杀成性,攻击人畜,《狼来了》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们对狼的态度是恨之、怕之、消灭之。但是近几年来科学家通过对狼不断深入的研究却发现,狼同人类的关系及狼的作用与传统认识和人们想像的不同。例如在莱汀山国家公园的毗邻地区,虽有许多狼群出没,十年来却极少发现狼攻击家畜的事例;在整个北美也没有狼吃人的记录。狼在这里夏季多以啮齿类等小型动物为食,冬季则以鹿类为主。狼在生态系统中,起一定的稳定调节作用。狼是狗的祖先,事实上在进化中同人类关系最紧密的物种之一。对狼的认识和了解已经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社会行为的研究方面,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狼的仇恨可能来源于误解,来源于管理儿童的需要;亦或来源于对有蹄动物的竞争。今天我们到狼群中间来听狼嚎,是希望能亲身感受一点人和狼的真正关系。 说罢,巴奎特先生领大家来到湖的另一侧。月高风清,树林中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见。大家屏息静听,只有树枝在沙沙轻语。巴奎特先生模仿着北美小狼的声音叫了起来,第二声长吼未毕,呜——噢——,真正北美小狼的嚎叫声就从左边树林中传了过来,。先是低沉的呜鸣,像是引子或礼节性的招呼,继而是高昂长吼,像是主调或庄严的宣誓。声调越升越高直至声嘶力竭。这声音使我们仿佛看到在黑暗中有一只健壮的公狼,抖动长毛,四爪趴地,前肢挺直,后肢略曲,先把头弯向地面呜叫,后把嘴指向天空,仰天长啸。叫声在夜空中回荡,一曲未终,就又有一只狼嚎叫起来,这声音很近,大概只有四五十米的距离,接着附近又有两只狼加入了嚎叫的行列,形成三重唱。此时,右侧树林后面也传来了狼嚎的声音,一只、两只、三只……,形成了另一个声部,这是另一群北美小狼。同时,远处也荡起了狼嚎声,我虽然确信在这里不会遭到狼的攻击,却也感到有些紧张,觉得那狼声有些凄厉,并且清醒地意识到我是在狼群中间。狼嚎声赛着高昂,以至尖利。最后都变得嘶哑后,就渐渐弱下去,消失在夜空中。森林又恢复了寂静。 在回程中,哈林顿先生告诉我,刚才听到的狼嚎是三群北美小狼的嚎叫。左边一群有三至四只,右边一群六只,远处一群至少两只。这次听到的叫声主要是保护领域的信号。包括警告其他狼群和招呼同伙。北美小狼是叫声种类最丰富的动物种类之一。叫声是北美小狼的重要通讯方式。除了嚎之外,北美小狼还可以哼、呜、鸣、吠、哈、吼,以传递不同的信息或情感。现在听北美小狼和灰狼的嚎声已成为一些国家公园的重要浏览项目。在安大略省的一个国家公园中,曾有过两千人一起听狼嚎的壮观场面。虽然有争议,但是人们对狼的态度正在转变。在国家公园中,狼正成为自然荒野状态的象征和生态系统健全的象征,正成为游者喜听乐见的动物。美国的黄石公园还专门重新引入狼群。当前,科学家的任务是进一步了解狼的生物学规律,狼同猎物的关系及狼的生态作用。为调整改造人类同狼的关系 ,使两物种共存共荣,使生态系统合理进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汽车驶出莱汀山国家公园。这时,极光已在天空上闪烁。望着游移不定的,时而模糊时而又清晰的极光,我不禁想到:人类对长远未来利益的认识,正象这极光一样模糊,正象极光一样经常游移变动。根据近来的科研,为了未来,人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把狼化敌为友。这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个方面,是自然保护的重要任务。 下面是灰狼 原载于 科普创作 1986 年第 6 期 原题目:在加拿大听狼嚎 收入《绿色人生--中华海外生态学人诗文集》 2008 年 8 月
个人分类: 在路上|3214 次阅读|3 个评论
Olympic National Park——大自然的交响(1)
热度 5 yh77 2013-6-21 15:31
Olympic 国家公园位于美国本土西北角上,在西雅图向西大约2小时。第一次知道这里是从国家地理的一幅图片,拍的是公园的Ruby beach在夕阳下的景象,印象十分深刻。看了一些介绍后知道这里是美国的21处世界遗产之一,是一个巨大、丰富、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了从太平洋海岸到温带雨林、雪山冰川、高山草甸、冰湖等多种景观。一直心向往之,上周终于如愿以偿,有幸观赏了这一美丽的自然奇观。 Olympic最大的特点是在同一次旅行中可以体验到数种截然不同的乐趣:可以攀上山顶眺望Olympic山脉众多壮美的雪山冰川;在山脚峡谷静谧的冰川湖边漫步遐思;在淋漓的温带雨林中健行;在太平洋西海岸观赏奇崛的悬崖海景;在海边的礁石上探索奇特的潮汐带生物。这么多迥异的景致共存于一处,让我觉得宛如聆听一曲宏大复杂的交响乐。 开车上Hurricane ridge去看雪山冰川是Olympic的必选路线。从山脚的visitor center到山顶大约有17mile的山路。我们到的时候天气阴雨,一路云雾缭绕,但穿破云层,来到山顶,仍然看到了壮阔的雪山群。 1. 一路云雾,让我们担心得要命,不知道是否能看到雪山。 2. 雨中的森林绿意盎然 3. 初夏的枫叶 4. 山上的雪水化成小溪,林中几只野鹿悠闲地走过 5. 野鹿 6. 登上山顶后,虽然依然阴云密布,但再无云雾遮挡,壮美的雪山群一览无余。我在这里拍了很多,但是所有照片都很难让人体会到身临其境的震撼。 下面这张是拼接的全景,可以看到对面山谷里的晴雨变幻。 7. 雪山巍峨,庄严肃穆 8. 哪怕是六月末,山顶仍有积雪 8. 还好云层不算太厚太密,仍然有些光线可以投下来 9. 山顶的游客中心 10. 我们在山顶流连了近两个小时,看着天色渐晚,向山下返回。下山后在路旁看到大片的白色野花。今年在加州想找地方看野花一直未能如愿,没想到在Washington的初夏还能看到,异常激动 11. 是一种白色的小菊花,很美 (待续)
4666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东游西逛之流瀑春色
热度 1 zhangt10 2013-5-13 07:08
North Cascade National Park大概是离西雅图最近的国家公园之一了。 听说穿过公园的SR20号公路通了(每年冬天都要封山的),于是乘天气不错开去溜达一圈。一路经过很多安静的小镇和土著保留地,新叶春花,田园生活,很让人羡慕。 乱云堆里结茅庐,已共红尘迹渐疏。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 唐-李九龄《山中寄友人》 1。山中小村,可以做西部片正午布景 2。A River Runs Through It. 3。漂流咖啡馆的后院 4。开在乡间的道路上,恍惚以为在上个世纪中。 5。路边的农场 6。农场的小卖部 7.Diablo Dam, North Cascade NP 8.Diablo Dam下游 9。融雪形成的瀑布 10。碧水青山 11. Gorge Creek末端 12。从SR20公路桥往下看。。 13。Gorge Creek Fall 14. 冰川。 15。松果? 16。高大的原生花旗松林里的小径 17。枫树也会开花的。 18。密林里的Dogwood 19勿忘我
个人分类: 东游西逛|6405 次阅读|2 个评论
沧海桑田—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热度 17 yh77 2013-4-6 14:46
今天的Arizona处于美国西南内陆,炎热干燥,遍布荒漠。身处期间,谁能想到这里一度曾被海水覆盖?在三叠纪晚期,这里还是炎热潮湿,植被密布;亿万年后,留下的是炎炎沙漠和大批的化石遗迹。若想领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幻,可以去位于Holbrook小镇附近的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世界最大的硅化木集中地。 我们是先去了大峡谷之后再来到这里。其实大峡谷附近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比如向南有Sedona,号称美国人心目中最顶级的度假胜地;往北可以到Page市,有Powell湖和包括Antelope Canyon、The Wave等在内的许多印第安景区,都是摄影爱好者的圣地;向东两小时车程则是这个石化林国家公园。我们最终选择这里,是考虑到带小孩子看看化石,应该会很开心,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没有错。 整个公园被I-40 公路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主要是看石化林(硅化木)遗迹,北部主要是看Painted Desert。内部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公路供驾车游览。比较常规的游览路线是从南门进,一路向北游玩,下午到沙漠地区看看日落,然后从公园出口直接上40号高速公路离开。 1. 作为世界最大的硅化木森林,历史上这里曾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和商人,将公园内的珍贵化石带回去做纪念或者做成地板、餐桌等。据说在未作严格管理之前,每月被带走的化石可达数吨!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自然遗迹,现在的国家公园严禁从公园带走任何东西,哪怕小小的一颗砾石,硅化木就更不用说了。在门口,工作人员会问你的车上和行李里有没有任何石头,如果有,需要放在一个袋子里封上口;出门的时候如果查到带了石头,是会受到重罚的。因此,商业的硅化木和其他石头纪念品只能在公园门外看到。我们在门口的一个商店里看到了大批的硅化木及各种工艺品。 2. 南门的游客中心附近的Giant Logs Trail,那些随处可见的树桩一样的就是石化的树木。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硅化木,还是完全自然状态,感到非常新奇。 3. 著名的Old Faithful,据说是公园最长的石化木,非常完整,根系都清晰可见。 4. 年轮 5. 色彩斑斓。硅化木是树木被掩埋在地底,水中的二氧化硅逐渐渗透而石化形成的。在此过程中,由于各种金属的存在,导致了美丽的色彩。比如铁会使得硅化木呈现红、黄、褐,铜会显蓝色,有碳则显黑或灰色,白色的是二氧化硅。我家儿子对此非常着迷 6. 遍地木屑。不要怀疑,地上的每一片都是硅化木。 7. 另一条trail,Crystal Forest 8. 除了硅化木之外,还可看公园内最主要的地质构造Chinle Formation。我完全不懂,只是记住了这个词儿 9. 石化后的树木变硬变脆,都会断成一节一节 10. 花和树 11. 野花。公园里的石头真的都很漂亮,很多人忍不住在捡,可是会有公园的工作人员过来告诉你再小的也不能带走。 12. 离开硅化木集中地向北,一路可见金黄的草原和露出层层彩色沉积的山 13. Blue Mesa 景区。看到一份资料,这里应该是公园的Chinle formation中地质年龄最老的一处 14. 古老的土地上发出春芽 15. 这里有一条trail可以专门近距离观看地质结构。所谓Blue Mesa就是这样带点蓝紫色的小丘。 16. 这里叫Tepees 17. 山形和色彩极美,必须停车拍照 18. 公园被40号高速、66号历史景观公路、Santa Fe铁路分成南北两部分 19. 北部主要是沙漠景观,即彩绘沙漠Painted Desert 20. 沙漠也有春天 21. 其实这里的彩绘主要是指这些红色的小丘,其间间杂白色和蓝紫色 22. Painted Desert Inn,现在是个小博物馆,可惜我们去的时候关了。这里还有一条trail可以去沙漠走走 23. 气象万千的红色沙漠,仿佛来到了火星 24. 25. 谢谢观赏。
6197 次阅读|31 个评论
美国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 Trees
热度 8 曹聪 2012-7-20 07:53
美国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 Trees
个人分类: 其他|4259 次阅读|14 个评论
暮——风染斜阳暮,流霞约梦舒
热度 13 xinyumri 2012-3-24 10:23
山居数日,日观山景,夜读摩诘诗,觉得天下的山水都被他写尽了。所以也顾不得版权了,偷来用之。然而湘明老师的赠句,意境之高远却又超出了摩诘。学人情怀当如是,这组春山幽谷系列的最后一篇,就用湘明老师的诗作结,在此鸣谢。 1. 2. 3. 4. 5. 6. 7. 8. 9. 10. 春山幽谷系列链接: 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谷——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涧——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萼——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暮——风染斜阳暮,流霞约梦舒
个人分类: 走马观花|4905 次阅读|26 个评论
萼——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热度 9 xinyumri 2012-3-24 09:14
1. 2. 3. 4. 5. 6. 7. 8. 9. 10. 春山幽谷系列链接: 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谷——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涧——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萼——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暮——风染斜阳暮,流霞约梦舒
个人分类: 走马观花|6394 次阅读|18 个评论
涧——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热度 10 xinyumri 2012-3-24 09:06
1. 2. 3. 4. 5. 6. 7. 8. 9. 10. 春山幽谷系列链接: 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谷——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涧——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萼——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暮——风染斜阳暮,流霞约梦舒
个人分类: 走马观花|5500 次阅读|21 个评论
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热度 7 xinyumri 2012-3-24 08:5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春山幽谷系列链接: 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谷——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涧——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萼——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暮——风染斜阳暮,流霞约梦舒
个人分类: 走马观花|9283 次阅读|15 个评论
谷——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热度 12 xinyumri 2012-3-24 08:44
1. 2. 3. 我家弟弟友情出镜,特此鸣谢。 4. 5. 6. 7. 8. 春山幽谷系列链接: 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谷——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林——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涧——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萼——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暮——风染斜阳暮,流霞约梦舒
个人分类: 走马观花|6695 次阅读|26 个评论
湿地印象(2)—— 水禽的天堂
热度 15 xinyumri 2011-12-27 10:19
湿地印象(2)——  水禽的天堂
广袤的大沼泽地,为众多的水禽提供了休养生息的场所,也是许多打鸟者的乐园。可惜我的打鸟技术完全不及格,索性把相机让给了小儿子,所以这组照片基本都是小朋友的作品。 这条在芦苇荡子中搭建的通道叫 Anhinga Trail ,全长 0.8 英里,是看鸟和打鸟的绝佳去处,每天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树上栖着的 空中翱翔着的…… 秃鹫 (Vulture) 蛇鹈 - Anhinga (Anhinga anhinga) 双冠鸬鹚 - Double-crested cormorant (Phalacrocorax auritus) 小蓝鹭 - Little blue heron (Egretta caerules) 大白鹭 - Great egret (Ardea alba) 雪鹭 - Snowy egret (Egretta thula) 三色鹭 - Tricolor heron (Egretta tricolor) 美洲白鹮 - White ibis (Eudocimus albus) 林鹳 - Wood stock (Mycteria americana) 黑水鸡 - Common moorhens (Gallinula chloropus) 紫水鸡 - Purple gallinule (Porphyrula martinica) 打鸟需要有雄厚的实力与等待的耐心 更需懂得潜伏理论与形体艺术 湿地印象之一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1126do=blogid=521498 )
个人分类: 走马观花|6911 次阅读|29 个评论
湿地印象(1)
热度 11 xinyumri 2011-12-24 09:21
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建于公元1974年,位于佛罗里达州南部尖角位置,覆盖面积达140万英亩。6英寸深、50英里宽的淡水河缓缓流过广袤的平原,造就了其独特的大沼泽地环境。辽阔的沼泽地、壮观的松树林和星罗棋布的红树林为无数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居之地。这里是美国本土上最大的亚热带野生动物保护地。园内栖息有300多种鸟类,其中像苍鹭、白鹭这些美丽的鸟类得到很好的保护。美洲鳄、海牛和佛罗里达黑豹也受到良好的保护。这些陆生和水生动植物居群相互适应,并且很好地适应了这里夏天湿润、冬天干燥的气候。但是对它们生存至关重要的生态因素——水流,却因南佛罗里达20世纪初开始的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受到严重的破坏。一半的原始湿地因此而干涸,流向国家公园的水被高高的水坝和无数的灌渠截流。湿地这种脆弱的生态系统变化开始向人们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威胁之间的微妙关系。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寻求新的途径来重建自然水流以满足大沼泽地环境的需要。(以上抄自百度) 天很蓝 1. 2. 3. 水很清 4. 5. 6. 7. 鸟儿在这里自由地栖息翱翔 8. 9. 10. 11. 入眼皆是美丽的图画 12. 13. 14. 15. 16. 17. 18. 祝朋友们圣诞快乐!
个人分类: 走马观花|4340 次阅读|22 个评论
弗吉尼亚游记
chemicalbond 2010-5-11 11:12
上个周末,在佛吉尼亚州游览了两天。第一天在Shenandoah 国家公园【1】和附近的LURAY溶洞【2】,第二天在托马斯. 杰弗逊 (1743年4月13日 1826年7月4日)的庄园 MONTICELLO 【3】和他创立的弗吉尼亚大学【4】。 感触最深的是杰弗逊和黑奴的关系。做为独立宣言【5】的执笔者,尽管他对农奴制度有过批评,他自己却在一生中拥有超过600多个黑奴,,到他去世的时候那些人也没有获得自由,而是被拍卖给新的主人。在美国历史上,大概除了华盛顿和林肯,没有其它总统比他更受普通百姓和历史学家们的尊敬。然而,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其局限性,使得我们无法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很显然,在那个年代,黑奴是没有被当作人来看待。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Shenandoah_National_Park 【2】 http://www.luraycaverns.com/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ticello 【4】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versity_Of_Virginia 【5】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人人生而平等,来自杰弗逊执笔的独立宣言,它大概是美国政治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文字出现于宣言的第二段: http://www.archives.gov/exhibits/charters/declaration_transcript.html Shenandoah National Park:上面显示大约1716年白人开始在山下定居。 非常的美丽公园,距离华盛顿特区西南方向约140英里,在弗吉尼亚大学(Charlottesville)西部约25英里,参考图片 http://www.google.com/images?q=Shenandoah%20National%20Parkrls=com.microsoft:en-usoe=UTF-8startIndex=startPage=1um=1ie=UTF-8source=ogsa=Nhl=entab=wi 罕见的一对钟乳石,左边的从下往上长,右边的正好反过来,从上往下长。 Monticello 【更多图片: http://www.google.com/images?hl=enrlz=1G1GGLQ_ENUS354q=Monticelloum=1ie=UTF-8source=ogsa=Ntab=wi 】 上面文字用来向游人解释当年的人们尤其是黑奴们在庄园的生活。 杰弗逊的墓碑,附近都是他妻子,女儿和后代们的墓。据导游介绍,现在杰弗逊的后代有好几千人。 The Rotunda:杰弗逊为弗吉尼亚大学设计的主楼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Rotunda_(University_of_Virginia) 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个大学在美国公立大学里面排名第二,仅次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大学里面的建筑很多是杰弗逊设计的,或者是后人根据他的建筑风格建造的。参考图片: http://www.google.com/images?hl=enrlz=1G1GGLQ_ENUS354q=University%20of%20Virginiaum=1ie=UTF-8source=ogsa=Ntab=wi 就在这个旅馆住了两晚上。BestWestern 开的 Cavalier Inn,交通便利,价廉物美。向东步行,过红绿灯就是大学的主要建筑群,向北开几分钟就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号称明朝的中餐馆。29号路往北两小时就是华盛顿特区,250号路向西半小时就是Shenandoah 国家公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沙,1935:国家地理图片之百年沧桑(15)
李万春 2009-3-6 14:22
时间:1935 摄影:G.A. Grant 发表:National Geographic 1935年8期255页 说明:1872年黄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1916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纳入其管理系统有很多种值得以国家名义保护、纪念、典藏、分享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包括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军事公园、历史公园、森林公园)、纪念碑、纪念馆、史迹、遗址、古战场、海岸带或湖滨带、自然景观河流、娱乐区、保护区、景观野道、风景水道、国家河流、林荫道、遗迹、保留地等诸多类型自此在美国法律下予以保存,并免于开垦、占据或买卖,为了人民的福祉和享受的缘故,被献为并划定为公众公园或休闲地。1933年1月白沙国家遗迹地(White Sands National Monument)获国会批准。这片面积达700平方公里的世界独特的白沙,全部是石膏沙而不是石英沙。有投机者计算过,全美历史上所有建筑用石膏,无论是室内还是外墙加起来,也不过这里总沙量的2/3。这里有近400种动物生活在白沙遗迹地,许多是鸟类和昆虫;还有26种爬行动物,包括响尾蛇和蜥蜴;40多种哺乳动物,包括野兔、狐狸和山狗。游客可以沿坡顺驰而下,爽快之极!那时的汽车可不敢,得借风斜驶才行。车迷驾车来此,车爽人爽,竟风靡一时。2003年,NG出版的《透过镜头》(Through the Lens: National Geographic's Greatest Photographs)中选历史上最伟大的照片时此照片入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地利国家自然保护公园: 达亚
schuetzenhof 2009-2-27 04:57
在东西欧的边界上 , ,在平原和高山之间,一条河流创建了一个属于它自己的世界,一个完整的生态世界。它的自然进展因地处奥地利与捷克的国界上,而得天独厚地免受了人为的侵扰 . 。这个风光旖旎的地方就是达亚河谷国家自然公园( Thayatal )。如今,它被誉为全欧洲最美丽的,自然生态得到完整保护的断裂河谷。 1989 年以前,达亚河谷曾经作为一条边界线,生硬地将大地切割成两个政治世界。 但是自然和生态并不遵循这个人为的限制。以河流中心主航道划分的国家边界并不能把自然的生物分离开来。随着 铁幕 的消失,奥地利与捷克两国共同组建了双边委员会,从管理法规、游戏规则、人为设施建设和监督管理等诸方面相互合作。还特别建设和规划了步行与骑车的河谷环行路线。从哈代克市( Haedegg ),这个仅有约 80 余人的全奥地利最小的城市出发,跨过界桥,就到了捷克。徒步不再需要通过签证,欧盟成员国的居民也可以驾车自由出入,捷克人也不例外。 荒蛮野性的大自然赋予了这个国家公园消魂夺魄的景观。达亚河谷的自然落差受地质断裂的影响,河床地势急遽而下,几十里内跌降 150 米,从而造就了其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由于岩石硬度的不同,特性各异的弯弯曲曲的河谷线更增添了其高深莫测的神秘性。顺着河流而行,水流时而湍急势若奔雷,时而飘洒似迎风玉带,时而从山石凹口喷激波澜,时而缓行绕转淙淙不涓。抵不住这晶莹碧透的水的诱惑,挽起裤管,将脚探入清澈见底的水中,刹那间,寒气触体,一栗惊颤。 达亚河谷的位置正好汇集了来自于大西洋的湿气和来自于草原的冷气候,因此河谷流域的气候诡谲多变。同时,也因其坐落在明显不同的气候带分界上,使得景色在多变中竟显多彩多姿。大陆性和海洋性动植物也在这里混合生存。举目远眺,达亚河旁遍饰奇花异草,绿光飞溅,饱满养眼。 从草地到森林,从干草原到岩石裸露的荒地,栖息着各类生物的自然景观相继展布在河流两岸。据不完全统计,这里的植物种属多达 1300 种,约占整个奥地利植物种属的 45% (奥地利有 2900 植物种类)。 河谷的西坡,湿润的大西洋气候使那里森林密布,丛峦叠嶂,阳光也被遮蔽得忽隐忽现。入得森林里,幽深的绿忽然失去景深,不分远近地贴向眼前。嘴里呼出去的是白烟般的雾,不禁让人感到每一口气都像是和千年古木一起呼吸。 视线没有阻挡的只有河流弯曲之后的东面的谷岸,牧草地一望无际,在遍地翠绿的草地上,粉色、白色、黄色、兰色的花竞相绽放。夏天时节,灿烂的花配着肥嫩的瓣儿,望之不由诗意昂然:无名的野花,艳丽的香蕊。回头望,千红万紫。看不尽的流水,难却的花痴。 河谷向北的倾斜坡地上,阴冷环境下生长着细长茎的灌木丛。因为水气充足,地上还布满了蕨类植物。那些黄岑属的杂色蝴蝶花则给多石的干旱局部区域带来了袅袅生机。一种生命对生长的单纯坚持,成了那里也能如此引人的理由。 或许要感谢那个特定的时代,使得这条河流少有人类的履迹,河谷岸线有如隔离的岛屿,除了变成植物的基因宝库之外,还成为各式各样动物生活的天堂。一群白天鹅弯曲着美丽的脖颈,象编整有素的军旅一般缓缓游来,其神韵堪称幽雅华美。即使稀有的海鸥,这个中欧的过客,也时常依靠这条河流生儿育女。据说,达亚公园共有鸟类 100 多种,其中 80 余种在此繁衍后代。我敢臆想,一定是天然针阔叶混合林的负离子浓度过高,才会让素天描眉的、红嘴花衣的鸟儿们、雀儿们中气十足地又叫又跳。 从达亚河谷国家自然公园归来,一个念头挥之不去:无论人类怎样施尽才华雕拙我们生存的空间,也无法与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相媲美。我赞美达亚国家自然公园!同时,我也祈望这种赞美不要成为对它的伤害!因为往往赞美会毁了一个人,也会毁了一个地方,就象对人对地点的侵蚀一样。赞美它,更要尊重它,留给它一方属于自己的静土,许它自由自在地自然声息吧!
个人分类: 天马行空|3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南旅游业转型呼唤国家公园
生态人 2009-2-16 15:17
云南旅游业转型呼唤国家公园 2007-03-23 本报记者 张文凌 一段时间以来,云南由于怒江开发、桉树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争议,给云南的社会形象带来了负面效应。但是,实际上,云南长期以来都在默默地为全社会做着巨大的生态贡献。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段昌群教授说,他们用国际通行的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估算发现,云南的森林、农田和水生生态系统向全社会提供的服务价值每年高达3357.08亿元。但是,云南部分地区长期承受着保护的压力,有山不能开,有水不能用,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 国家公园的建立将有利于解决这一矛盾,是一种实现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有效模式。段昌群说。 在今年初召开的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探索建立国家公园等新型生态保护模式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2月1日,一项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的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在该省启动。 据介绍,国家公园是世界各地广泛采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它让公众在较小的面积内欣赏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同时使大面积的区域得到保护。 作为一个旅游品牌,国家公园是世界各国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国家公园产生的旅游收入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美国的57个国家公园每年吸引近3亿游客,其中,黄石国家公园在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1%的开发面积吸引了300多万世界各地的游客,带动周边地区实现5亿美元的经济收入,旅游业在当地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过去的30%变为82%。 目前,我国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主要是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地质公园的方式进行。有专家指出,现行的管理体系存在诸多缺陷: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分别由建设部门、林业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强调的是游览,对环境保护考虑较少。而且强调对单一资源的保护,不符合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的整体要求,不从全局考虑也无法实现保护的目标;自然保护区由林业部门管理,但分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同一层次的保护区由多个不同部门分别管理。管理中过分强调保护作用,把保护与开发隔离,甚至形成对立。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的有关负责人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建立国家公园刻不容缓。这不仅可以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态保护模式,而且可以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方式和占有行为。 据悉,目前国内很多省区在旅游业发展中都高度关注国家公园理念的引进和推广,四川、江西、新疆等省区已着手开展国家公园的建设工作。 2003年,云南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尽管三江并流区域内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面积只有170万公顷,却使它成为了中国境内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 但是,三江并流申遗成功以来,各方利益也蜂拥而至,使三江并流区域的自然生态、文化以及当地民众的利益都面临巨大挑战。2003年,云南省政府研究室提出了在滇西北地区建设一批国家公园的建议,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据悉,云南将在滇西北地区先建香格里拉、老君山、怒江大峡谷三大国家公园,在此区域内展示雪山冰川、高山草甸、湖泊湿地、杜鹃花海等自然景观以及多民族风情,满足科研、科考、教育和徒步探险等不同需求。 专家表示,云南是最有条件建成国家公园的省份,也是准备最充分、最全面的省份。国家公园的建设,将在基础设施建设、林业、能源建设、旅游业、矿业发展等多方面产生影响,促使公路、铁路、水电站建设中忽视生态影响的现象发生改变,使全社会加深了解云南生态环境的现状,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拥护者和支持者。 资讯来源: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03/23/content_1708846.htm
个人分类: 专栏4:七彩云南|263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