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系统优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第七届中日韩结构和机械系统优化会议第一轮(征稿)通知
twopoints 2012-1-21 19:36
第七届中日韩结构和机械系统优化会议第一轮(征稿)通知
第七届中日韩结构和机械系统优化会议(CJK-OSM7:The 7th China-Japan-Korea Joint Symposium on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Systems)将于2012年6月18-21日在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黄山举行。CJKOSM会议是中日韩三方联合主办的交流三国结构优化研究进展的最高水平的系列会议,本次会议由中方主持。会议主题包括: Design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es Shape Topology Optimization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Multiscal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Optimization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pplications of Optimization in Industries (MEMS,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Industries, Aero- and Astro-nautical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in Inverse Problems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Biomedical Application of Optimization Integrated Package for Optimum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in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Optimal Design under Hazard Load, Health monitoring and Damage Detectio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Expert System Optimization Using Emerging Methodologies Knowledge Based and Heuristic Optimization Design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Linear and Nonlinear Structures Approximate Method in Optimization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of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in Supercomputing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dvanced and Adaptive Materials 从第五届开始,“中日韩结构和机械系统优化会议”被认可为由国际结构和多学科优化学会ISSMO(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主办的正式会议,除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代表外,还有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会,成为一个很好展示我国优化研究成果的平台,同时也是一次了解世界新研究方向的良好机会。同时,中日韩结构和机械系统优化会议第一届(1999年在西安),第四届(2006年在昆明)由中方主持。这两次会议,由于国内同仁的大力支持,韩方和日方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召开得非常成功。本次会议也期待各位老师和同仁能够广泛关注和参与。 会议的中方组织工作由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负责。有意参加者 请于 2012 年 3 月 5 日之前通过会议官方网站提交不超过 500 字的英文摘要 ,会议注册费及其它具体事宜也请在确认摘要录用后登陆网站了解。 会议官方网站: http://sail.dlut.edu.cn/cjkosm7.htm 重要日期: 摘要提交截止时间:2012年3月5日 摘要评审结果通知时间:2012年 3月20日 论文全文提交截止时间:2012年 4月20日 CJK-OSM7 主席: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李刚教授 电话:0411-84707267 E-mail: ligang@dlut.edu.cn CJK-OSM7 联系人: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王博副教授(大会秘书) 电话:0411-84706382 手机:13942859855 E-mail: wangbo@dlut.edu.cn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办公室 贾亚玲老师 电话:0411-84708390 传真:0411-84708390 E-mail: jiayl@dlut.edu.cn
3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系统优化、合作/协作和协同的区别
热度 1 xunjing 2011-9-5 16:52
系统优化、合作/协作和协同的区别
最近被问了一个问题:协同(控制)和系统优化有什么区别?思考了很久,查了一些资料。最终形成了下面的学习笔记。因为考虑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话题。不同领域的学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扔在这里,抛砖引玉。 系统优化属于系统科学的范畴,是对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合理地分配资源和任务,使系统更有效地完成目标的研究。虽然都是通过多方参与来共同完成目标,但是他与后两者的区别比较明显。首先系统优化中的参与各方是存在附属关系的,参与者并不是独立的个体,由于不是独立的个体,导致参与方被动地参与,严格执行上层分配的任务,缺少自主性;其次由于系统优化往往具有中心式决策机制;再次,系统优化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系统各个组成部分重复的工作或者相互间工作无法衔接。另外,系统优化的目标明确程度要高于后两者,往往是存在理论上的最大值。最后系统优化的解决方法是基于问题的模型,采用运筹学等优化方法,而后两者则是通过 反复的协商和共享知识,明确各自的角色。 后两者的区别不是十分明显。但是通过下面的解释和举例仍然可以去体会。首先合作对参与其中的个体没有明确的要求,而协同强调个体的正确配置。例如产学研协同创新,仅有产业中几个企业的合作是不能称为协同的;其次,合作一般为框架性的,比较少关注个体如何制定各自的行为。而协同不仅有框架性协议,而且关注个体的行为,强调个体间的影响,协同强调对个体间相互依赖性的关注。以写一本书举例来说, A 和 B 合作是说 A 写安全, B 写优化。 A 和 B 协同则是 A 写安全分析方法,而 B 写基于此方法的案例研究。第三,合作不强调同步性,参与各方可以各自执行,相互等待。协同则强调参与方的紧密配合,更加注重实时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合作 / 协作的定义范围更宽,而协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三点要求。因此协同是一种特殊的合作 / 协作。 额外价值 : 是指在采用系统优化方法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增加的价值。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24841 次阅读|1 个评论
首先优化自己的人生
realplane 2011-5-5 06:36
1, 了解自己是制胜的关键。 上帝创造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禀赋和才能,也给我们各种不一样的成功的可能,又擅长思辨的,有热衷实践的; 也给了我们各种不同的选择,和诸多成功的方式,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非真正的了解自己而被卷入历史和人流中,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原初神所设立给我们的成功的宝贵机会。我想在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要更多的反思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至于自己,我也思考过很久,无论如何。我想首先是要优化自己的人生,这是人生成功的基石,目标函数就是神的圣言,优化算法乃是对神话语的实践和思考。
个人分类: 个人思考|1 次阅读|0 个评论
Water resources inverse allocation
purplelab 2010-4-5 22:16
水资源逆配置 1 :水资源配置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系统总结了水资源配置的发展,从地表地下联合配置,经济效益最大配置,生态效益最大配置,实时配置、水质水量联合配置。中间还有以供定需。河海大学提出需水侧管理配置。 但总的来说,还是调整水资源,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2 :水资源逆配置内涵 水资源逆配置,就是调整区域用水结构(产业结构),以适应地区水资源实际条件。 3 :常规水资源配置问题 3 . 1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明显不足,需要外区域调水。 3 . 2 :经济呈现滚雪球效应 3 . 3 :产能下降 3 . 4 :产业发展规划失误 4 :水资源逆配置思路 4 . 1 宏观考虑 对中国内,需要考虑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经济实际条件,人力科技,交通,特色等进行优化。 4 . 2 研究计划 博士论文 参考文献: 王浩一论文, 需水侧管理一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549
个人分类: 水资源逆配置|2914 次阅读|1 个评论
系统优化滇池的治理方案
生态人 2009-2-16 16:41
委员建议:系统优化滇池的治理方案 新闻来源: 云南政协报 新闻作者:李芳 添加日期:2008-1-21 13:57:50   滇池治理经过多年的艰苦鏖战,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治理成效依然差。目前虽然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在科学诊断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段昌群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段昌群认为,由于每个湖泊的生态环境都具有很强的个性,同时污染问题在本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同湖泊所在的区域面对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不同,从而湖泊富营养化控制采用的科技手段、工程方案、管理途径也必须结合湖泊自身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引进技术、借用外力都必须切实结合滇池湖泊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地化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否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更错失了宝贵的治理良机。   段昌群建议,充分认识治理的艰巨性、长期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积极稳妥、高效有序地开展综合整治;通过优化社会经济环境为滇池水环境的好转创造条件;滇池治理应从污染问题汇集到末端进行集中治理,过渡到末端治污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分散治理相结合的方略;建立滇池蓝藻爆发的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价和预警机制;在进一步进行工程治理的基础上,发展社会治理、经济治理,通过强化管理、公众参与提高治理成效。 与此同时,还应大力提高湖泊全流域各级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倡导每个人都是污染的制造者、每个人都是污染的受害者、每个人都是污染的治理者的现代环保意识,使社会公众理解、支持,并积极融入到滇池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 (记者:李芳 http://www.ynzxb.cn/2008/1-21/13575077982.htm )
个人分类: 专栏4:七彩云南|397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