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挣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肖重发真买不起四个轱辘的车吗?
热度 18 陈安博士 2013-3-1 19:43
  被我封圣的两个家伙似乎都是穷鬼:   A:“松子”说他老吃素菜。我心里替他着急啊,这家伙,看来生就是封圣的命,连肉都吃不起,再不来个精神奖励,那也太残酷了吧。这“圣”一定得封。   B:“肖子”则刚写了博文,说买不起车,虽然已经买了三辆自行车了。俺理解他也许是为了消除雾霾而刻意不去买四个轱辘的放屁车呢。但是越看那文章越觉得泄气,好像他连3万元的QQ都买不起似的。   介是真的吗?我咋觉得不太可能呀,这个得求证一下才敢确认。   分析一下,如果一个人只领一份事业单位(如:大学)的工资,任何其他收入都没有,还需要为买房攒钱,为闺女上幼儿园付账,买车的钱说不定就真不够呢,哪怕是3万元的QQ。   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考察以前的中国学者有一部分挺富裕的原因,其实不外乎出国访问时从洋鬼子那里得到了一些钱。在那个时代,洋鬼子们的钱又特别值钱,所以,在海外访问它一年半载的,狠狠滴省吃俭用(只吃肉不吃素菜,和“松子”相反),回国时就可以买些冰箱、洗衣机、大彩电啥的,还能有点结余,换成人民币存上也一大笔呢。而国内其他人(包括国企的老总)都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啊。   而如果这些学者从洋鬼子那里得到钱是因为自己的学术能力,别人只有羡慕的份儿,连嫉妒都没理由。   在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那段时间左近,中国大部分有点渠道的学者都奔了香港,在香港的六所大学里到处可见替香港教授写论文赚钱的大陆教授、研究员的身影。当然,也有幸运的研究生们得到这类机会的,俺就是在国内一个月领317元人民币而一下子到了香港一个月领15160港元的一位博士生(当时那个职位叫Research Associate I,香港人把它翻译成“一级副研究员”,看见没?俺在当学生的时候就研究员了,虽然还是“副”的,但是也是“一级”啊。博士毕业后开始当助理研究员,把俺给丧气的够呛——这咋还退步了呢!),在香港领第一个月钱的时候,也和王善勇似的,觉得自己可算见到钱是啥模样了。对了,那时候港币比人民币还更值钱些。   而自从有了这一回,我对钱就开始鄙视了。没钱的时候对钱只有渴望的份儿,稍微有了点,知识的分子还是更愿意追求点精神上的生活,俺们也算个知识的分子吧。   我不太了解重发老弟的生活状态,但是从他感慨买不起车(似乎是真的耶)还是能够体会到中国年轻知识分子的苦恼的,国家的工资难以使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除非你有机会去海外挣点钱,或者在国内拼命地找各种机会挣钱,那结果一定是不务正业啊。   当然,现在外国的华裔非华裔知识分子也开始到中国来蒙事挣钱了,然后拿回海外去炫耀一番,倒是似乎和改革开放初期不太一样了,甚至倒过来了。但是实际上,我们国家自己的年轻知识分子还在为一辆车发愁呢,我们国库里有了点钱就抓紧“宁与友邦不给家奴”了,我看见慈禧太后嘴角微微的笑意了。  
个人分类: 人论|5362 次阅读|32 个评论
少挣一点少花一点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热度 15 lin602 2013-1-5 22:43
现在的人好象是穿上了‘水晶鞋’,不停地‘跳舞’。没有房子挣钱买房子,有了小房子买大房子,有了大房子买第二套、第三套甚至小别墅。手头有数十万经费要申请几百万、数千万甚至亿元经费。 有了车要买更高档的车,有块手表要买十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一块的表。 有的人从头到脚一身名牌,他们说的牌子,我象听天书一样不懂。参加在巴黎召开的世界胶粘剂大会,我离开巴黎的时候只花了不到五欧元钱(吃住在团费中),买张巴黎地图加上买了点什么小东西。而我们团中不少人已经花了数十万元钱了(折算成人民币),其中一个老板买二块手表就花了二十多万,香水十多瓶,小提琴三万多。 有时候觉得,我与他们是生活在二个世界中的人。 乐此不疲!长期奔波,为了挣更多的钱。 有时候想想,少挣一点钱,够吃够喝够家用,穿得非名牌一点,花钱少点,休闲一点,抽点时间看看闲书,出去散步看看树木花草,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人,经常在‘攀比’中得到满足、得到痛苦。可能痛苦要比满足还要多。 现在许多人,不是生活无法满足感觉到痛苦,是因为与其他人‘攀比’让自己痛苦不堪。 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不容易做到呀,包括我们自己所有人。 人,真是怪!
4002 次阅读|32 个评论
难道现在只要是挣钱的,都合理合法了吗?
热度 2 biofuture 2012-8-4 15:02
刚刚接一电话,问需不需要可以提取大额款项的信用卡的。我问,有这种需要的人很多吗?什么人有这个需要?对方说,缺钱用的。对方紧追问,你有没有这个需要。我很生气,说:什么人缺钱用需要从这个无底洞中掏?!对方也生气地说,你就说有没有需要,没有需要的话就挂电话不就好了吗?然后他那边挂电话了。 真是太猖狂了!尤其是今年以来,这个感觉和疑问真是越来越明显:难道现在在中国,只要能挣钱的,都合理合法了吗? 因为近来接到类似电话太多了!最多的是卖发票的。以前(包括现在)还是发邮件、短信,近来变成直接打电话了!打到手机、打到办公室的都有,听对方讲电话的声音,估计都是年轻的男孩女孩,有的声音听着也挺干净,礼貌,受了拒绝有时候都能听出来受伤。开始接到时我很诧异,会多问两句,感觉那些年轻男孩女孩们似乎不知道自己在做着违法的事情,而是在勤恳地做着正当的、公司安排的工作。有的人应该也知道卖发票是违法的,可是,他们说:不都在做吗? 我最生气的还不是这些事情本身,最生气、最难受的是,那么多年轻人在“从事”着那些工作,而以为正当,可能以为自己在辛勤工作,靠自己的劳动努力挣钱呢。那些人都是怎么招来的?我常常听老师、朋友们说能办事的人难得,招不到人,包括学校、实验室、各类企业公司,以及我们自己公司,可是好像那些卖发票的、推销信用卡的、可以无偿贷款的......等等,他们倒不缺人! 还没写完呢,刚刚那个号码居然又来电,又一个男的很礼貌地说他们是信用卡中心,可以提供...... 这么集中地打,刚刚拒绝了还打,好像是不同的人......是否某诈骗集团在集中作案?
3682 次阅读|7 个评论
办厂不如买房挣钱
热度 7 outcrop 2012-7-9 20:47
看到一个故事: 一个女同事,去年开了自己的加工厂,我是前年买了房,当时还动员过她买,她想投资加工厂,现在,我的房子升值了,她也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很不容易,虽然我的房子比她现在是多赚了…… 目前国内的环境来看,很多中小企业可能都面临这类问题。 做实业,生存艰难,挣钱慢,风险大;炒房,不断上涨的房价,让人们觉得预期风险小。 更多资金去炒房,房价更高;更少资金去搞实业,实业更差。 但目前来看,完全无法控制房价……一个死循环,恶性循环。 延伸阅读: 一个女同事,投资机械加工,现在后悔没买房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55 次阅读|12 个评论
挣钱的目的
热度 7 zlhua 2012-4-22 20:56
挣钱的目的就是让生活过得更好... 降低消费,想通过省钱而让日子越过越好的想法只会让你的日子越过越差... 我不崇尚浪费,但一定要记住,一定要消费,正常消费.... 只有在正常消费的过程中,你才能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你才知道到底别人是怎么挣钱的... 你才能领略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 认认真真工作挣钱,快快乐乐生活消费... 让自己越过越鲜活....
个人分类: 人在旅途|2779 次阅读|14 个评论
挣钱
热度 4 hcrm 2012-4-17 17:10
我,不,很多人都在想:怎么才能挣到更多的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说的当然是凭劳动挣钱,合理合法地捞人民币。 这个向来又是个问题, 人无 横 财不富, 马无夜草不肥,哪来那么多钱可挣呢? 舍命不舍财的事,在中国古代不乏鲜见,有的人就是把钱财看得比命都重要,否则哪会有谋财害命之说? 一个社会,“蛋糕”总共那么大,切来切去,有人多,有人少,有人甚至还没有。在这种“切”的情况下,一个人想挣许多的钱,其实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记得科学网曾有位朋友,在网上晒那点可怜的工资,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后来怎么样不得而知。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大学老师的工资应该挺高,起码要高于普通民众许多。而实际上,这样的也有,我碰到的不是很多,譬如那位网上晒工资的朋友。 我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说,从总体上来讲,我们也算是弱势群体,即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当然,比之更底层的老百姓,我们又算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人了。 在没法挣到很多钱的时候,我知道得计划着过日子,一天两天过度消费还好,一年两年甚至若干年呢? 我从不憎恨金钱,对它也谈不上爱好,生活得倒挺节俭,也不羡慕别人富贵。不过,我仍然要努力挣钱,如早些年的口号一样,起码可以激励自己。 说到底,这都是没钱人的心理,当然还有社会的因素。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与其能够挣多少钱挂上了钩。所以,有钱人给人的感觉往往不可一视,自然而然的自觉高人一等。 我不止一次看到,金钱散射出的光芒罩着那谁,那谁也就信口开河地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办不到的。 我是没有想到,挣钱咋就这么难呢? 2012年4月17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3106 次阅读|8 个评论
促销有感:挣钱真的不容易啊,如果没有爸爸妈妈源源不断的供给....
bigshow 2012-3-27 00:49
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专利不挣钱――答科研界和工业界好友问
热度 4 renyongli 2012-3-4 20:13
为什么专利不挣钱――答科研界和工业界好友问 作为曾经的科研人员,作为执业专利代理人,我经常听见很多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科研界朋友和工业界朋友问我:为什么我的专利不挣钱? 看来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本博主在与一些科研人员深入交流后,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外部司法环境(例如司法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等)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很多专利本身也有值得改进之处。本文仅就后者陈列出来一些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问题反过来看可能会更清楚,那就是看看如何由专利挣钱。要想靠专利挣钱,无非是通过 自己实施、许可他人实施、专利权转让等 途径。当然,靠专利点缀和助阵,申请科研经费也是一条现实之路,但正如本博主的另一篇博文《靠过程挣钱,还是靠结果挣钱》所说,这种挣钱的方式因很难自维持故而不是长久之道。 首先, 技术可行性无疑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无论是自己实施、许可他人实施还是专利转让,没有技术可行性则根本无从谈起。这个本无需多说,正如一个人要想成为歌星一样,出色的唱功是必须的。但实际上,坦率地讲,国内很多专利是达不到这一基本前提的,因为有些专利原本就是为了满足考核要求而拼凑工作量的产物,或者是骗取政府专利资助或申办高新企业而编造的产物,其技术方案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都无从保证。这种专利只能是徒耗申请人的申请费和专利年金,要想卖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这样的专利,专利权人既然无法实施,还要缴纳年金等,也是耗不起的,最后只能放弃。这也是国内很多专利在授权后三两年之后就因为专利权人不交年金而失效的原因。 其次,市场需要性也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 那些严重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的专利,或者,那些连专利权人也不知道该具体用到何处的专利,即使技术方案再先进,即便对应的技术成果发了高水平的论文,也难逃乏人问津的困境。这些专利往往是闭门造车的产物。 再次,专利权的抗规避性也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 很多专利具备了技术可行性和市场需要性,专利权人也四处推广实施,与各色潜在的应用企业也多有接触和洽谈。但最后往往不了了之,更有甚者,在推广无果之后,却又发现很多企业已经在事实上实用这些专利技术了,但并未向专利权人付费。为何?您的专利权的抗规避性差。何谓“抗规避性”?打个比方来说,正如在高速路上建收费站一定要建在车辆必经之路上一样,如果另有旁路可绕过,那这个收费站则形同虚设,谓之没有“抗规避性”。很多产品专利和方法专利,由于发明人并未积极拓展其技术方案,撰写人也未预想其等效技术方案而事先加以防范,导致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上过窄或者保护范围存有漏洞,给他人留下可乘之机。而企业技术人员和法务人员中,藏龙卧虎之辈比比皆是,识别这样的漏洞并不是难事,对技术方案稍加变型即可绕过专利权,既然能绕过,又何必向专利权人交专利费呢? 最后,专利权的稳定性也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 权利的价值贵在稳定。很多专利权人发现他人侵权后去起诉侵权人,要求侵权人赔偿。侵权人自然不会束手待毙,反提专利无效是常见的应对之计。这就是在考验专利权的稳定性。如果专利存在重大撰写缺陷,而被侵权人无效掉,则无异于被釜底抽薪。因为被无效掉的专利,其专利权视为自始无效。既然专利权无效,侵权人自然不构成侵权,不侵权又何必付费给您呢? 可见,技术可行性、市场需要性、专利权的抗规避性和专利权的稳定性,乃是一个专利能够为专利权人赚取收益的四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既然是必要条件,自然是缺一不可。正如一个歌星的走红,精湛的唱功、良好的外貌、好词好曲以及职业的包装团队,都是缺一不可的。 想靠专利挣钱的科研界和工业界的朋友们,不妨根据本文来审视一下您的专利,四项基本前提条件,您具备了几项?不全不要紧,毕竟真正齐全的还是不多的,那您就赶紧缺什么补什么吧。呵呵! 本博主有深厚的科研功底,兼具多年专利执业经验,愿意与科研界和工业界人士广交朋友,共同探讨有关专利以及专利成果转化的话题。我的邮箱 yiding2008abcd@yahoo.cn
个人分类: 专利相关|3264 次阅读|5 个评论
挣钱与花钱,哪个让人更快乐?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2-2-16 14:28
人生在世,都明白“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个道理。当你没有钱,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那有心思搞科研,更别谈创新了。 当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挣自己该挣的钱才能心安理得。靠什么挣钱呢?无它,只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 享受挣钱的过程比结果重要,挣钱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更好,人一旦沦落为金钱的奴隶,生活会更痛苦而不是美好。 人之一生,是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眼一闭不睁就永远过去了,钱乃身外之物,不能钻到钱眼里出不来。 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但要划到刀刃上,即使不差钱,也不能瞎摆阔。如果你钱多的想砸人,那就往穷人、病人、孤寡老人等身上砸吧, TA 们需要你的帮助,慈善没有门槛,捐献没有底线。 人活着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为了别人生活的更美好,当你有能力帮助别人时不要犹豫,你让别人快乐,自己也会感到幸福。 挣钱的目的是为了花钱,花该花的钱岂不更痛快。
个人分类: 生活感受|3380 次阅读|2 个评论
上大学≠挣钱+地位
热度 2 skdhf 2011-12-16 20:21
最近上学无用论甚嚣尘上,引起大家的广泛讨论。目前来看,如果每个人都把上大学当成挣钱和抬高地位的前期投入和必经的培训之路,有很多人就会失望,以致感叹上学无用。 再往前推十年,那时候的白领曾经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甚至是有些人选对象的必要条件。而今在高房价,高物价和高竞争逼迫下,白领们已经改头换面成了蚁族和房奴,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光芒。很多家庭辛辛苦苦培养出大学生,希望其毕业以后能成为大城市的白领,过上幸福的日子,但他们还蒙在鼓里,时代已经变了,再也不是梦想轻易能够成真的年代。现在大学生满大街都是,而且用人单位并不都是唯才是用,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等等歧视随处可见,父母们,真不怪你们自己的孩子! 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尤其是父母和在读的以及即将要读大学的孩子们,我们也许没有能力反抗这样的现状,但我们还是可以选择。首先,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大学只是一种统识教育,是强化和完善智能和情感的进程,是让男孩成为男人,女孩成为女人转变的场所。如果这样去想我们的目标也许更明确,收获也会更多。而如果把大学作为四年以后职场的敲门砖,失望,自卑也许就会伴随而来。 不过中国有太多太多的家挺目前还无力完全负担这种统识教育,父母们耗尽自己的所有去培养自己的孩子,目的单纯的就是以后孩子能找到好工作,不再过父辈们艰苦的生活。但我们的教育和社会却不会让这些辛苦一辈子的父母们如愿以偿。我们教育的宣传是功利的,我们教育的内容是功利的,但我们教育的结果却不能给学生们功名利禄。既然不能,这岂不是欺骗。 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无法选择出身,无法改变社会。我们即使想要抗议也得小声的说,走到大街上也许就会被消失。 我们能做的就是纯纯的上大学,金钱和地位都是高高在上的浮云,看看就行了。
3038 次阅读|6 个评论
假如有钱了,还会继续科研么?
热度 60 stone1971111 2011-12-15 08:37
多年来跟朋友们聊天,难免就柴米油盐的问题进行讨论,其中就谈到挣钱的问题。在当今物质的社会里,钱是不可或缺的,什么都要钱。作为搞科研的人,自然也不能免俗,必须挣够养家糊口,过体面生活的钱。从种种迹象来看,似乎我们都不可避免的要努力挣钱,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挣钱。对于做技术性研究或者应用性很强的人来说,说不定哪天就做出了一个能够热卖的技术产品,然后成功推向市场,成功的挣大钱。 然后呢?假如我们已经很有钱了,我们还会做科研么? 就我不多的经历和统计, 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可能在第一时间就不大选择科研。 但是,不做科研,做什么呢?如果想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讨论如下几个深层的问题。 一、钱能不能带来我们所需要的心理满足? 不错,钱可以让我们省去很多操心的事,但是钱也很可能带来更多操心的事,这不是钱的好处。人的终极追求还是自我承认,而不是外界的承认。钱可以让别人给我们期待已久的承认,但是似乎这种承认并不是那么友好的,也不是彻底的。我们会由衷的尊敬一个思想上的高明之士,却很少因为一个人有钱(尽管钱来的很正常)而非常羡慕。我们更多的会看这个人的贡献有多大,而非钱有多少。有一个朋友,和别人合伙做一个企业,努力奋斗了多年,终于在国外上市了,好好地庆祝了一段时间,我们也为他高兴,是他的能力获得了回报。过了一段时间,又见朋友,发现其非常颓废,精神很不好。一问才知道,他没有目标了,觉得非常空虚。 拿了钱做了很多以前梦想做的事情,可是发现梦想中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美好。 比如,去南极,去越野,去非洲,去了也就是去了, 然后呢?还要回归社会,回归生活。 有个寓言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人很虔诚的祷告上帝,要去天堂,上帝被其诚心所感动,准备满足他的愿望,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如果去了天堂就不能再回来。那个人立刻答应这个条件,认为,到了天堂,怎么还会想回来呢,只有傻瓜才这么想。于是,他去了天堂。在天堂里,他见到了没有见到的很多美丽的景色,无忧无虑。可是好日子不长,他一个人感觉到越来越孤独,他非常希望他的朋友们能够分享他的快乐。但是不能在回到人间,他无法实现他的新的理想。不久之后,他就郁郁寡欢死去。 我们的心理满足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建立在一个社会中,并不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即便有了钱,我们还是继续需要社会的承认。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做到自我承认,那么有没有钱也就不那么重要,生活照样幸福。 二、挣钱了,我们就可以就此打住?。 很多企业可以挣钱,原因在于他们付出了有效地劳动,但是一旦挣了钱,故事却没有结束,而仅仅是开始。因为企业一旦存在,就需要继续生存,需要挣更多的钱。实际上, 挣来的钱中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奖赏,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要用于未来的投资, 否则,那点有限的钱可能很快就消失。我相信尽管每个人都可能存在一个发财梦,但是这些梦却都不是真实的。而且就很多现实的例子同样说明, 即便偶尔的发财,并不能保证一直能够富裕的生活。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是物质流动的基本特点。 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那金钱带来的将只有祸害和后悔。 三、钱能够改变生活的本质?物质对于人,仅仅是辅助的作用,而不能替代人的生活 。物质的丰富仅仅能够带来生活的便利(有时候却相反),而不能替代人的成长需要。 人是个奇特的动物,最奇特的地方在于,人不能停在一个地方。 当人达到一个平台之后,唯一的想法就是向下一个台阶前进。我们看到太多的人不能急流勇退而终身不保,遗憾之余,可以反思这就是人之本性。 人的短短几十年,最大的幸福是在不断地追求,而非享受,最大的快乐是活在希望中,而非活在现实里。 如果每一天都能完全知道明天的过程,那就是乏味的,也是会疲劳的。罗洛.梅在《人的自我寻求》一书中提到了下面的一个例子:一个公交司机几十年兢兢业业的跑同一趟路线,从来没有出过差错。突然有一天,乘客发现他开的车没有来到,而公交公司也发现车子开出了。这个消失了的公交车和司机几天后出现在遥远的另一个城市中。找到这个“小偷”后,他说,我已经非常非常厌倦每天跑同样的路线,在同样的站点停车,他实在忍受不了了,他希望自己能够跑一次不同的路线,就忍不住开车跑出来了。当然,在市民的大力支持下,公交公司并没有最终解雇这个司机,只是多了一个条件,那就是类似的短途旅游不要再次发生。 假如有钱了,但是类似公交司机一样过周期循环的生活,也一样会陷入焦虑不能自拔。 四、有钱了可以做科研。 本来我们就抱怨我们没有条件做科研,整天忙于各种生活中的琐事,心思都放在了生活上,太累了,这不是做科研的状态。假如有钱了,我们还有理由不搞好科研么?是可以继续做科研,只是要求可以提的更高。事实上,想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因为这起码要求我们, 做科研不是叶公好龙,而是我们真正喜欢所在 。假如我们不是真正的喜欢科研,而把科研当做求生的职业,这不是什么错,但是这不是做科研的好心态。因为科研不能有功利心,有了似乎就一定不是好学者。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很多梦想,但是一旦我们有了很迫切的梦想,有一件事是有意义的,那就是问问自己,“然后呢?” 最终我们经过思考才会发现,我们大多数所谓的梦想只不过是现在的心理需要,并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东西。 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浪费,也可以释放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更能够让我们用平常心去看待社会和自己。个人以为,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并不是以成绩为最终的目的,而是以自我承认,自我满足为最终的追求。有钱没钱,只是量的差别,没有质的变化。 我们的灵魂是否高贵,我们是否真的承认自己的存在,是否真的认识自我,是否尊重自己,才是生活幸福的核心问题。科研,只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用赤诚的心去体验,获得的就不仅仅是所谓的科研成果,而是充实的生活。 后记:写完了才发现有标题党的嫌疑,不过这应该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抛砖引玉吧。 相关链接: 不要把欲望当做志气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16do=blogid=428933 科学研究的物质生活底线在哪里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16do=blogid=388795 科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家继续做“穷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16do=blogid=384903 读博士是穷孩子发财的一条正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16do=blogid=387221
个人分类: 空闲时光|11567 次阅读|147 个评论
挣钱与人生的境界
sstone2009 2011-12-4 20:39
在京沪高铁的列车上,翻阅前座椅背里的杂志,有一篇文章叫《死而富有是一种耻辱》(吴晓波.死而富有是一种耻辱.报林,2011,11:160.),文章中讲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商场上是小气、冷酷无情的人,都在晚年捐出了绝大多数的财产。利益的转移从本质上非此即彼,这句虽然有点道理,但不尽然。商人的所为,不是简单地做利益转移,他们首先运用智慧,这种智慧也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智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对企业而言,卡内基和洛克菲勒们的苛刻和小气,是节约成本和财富积累的必然;他们的冷酷无情,侧是残酷的商业竞争的需要。这样,才渐渐完成了财富的积累。有了财富,才有所谓的利益转移。将财富捐给社会,这才是真正的利益转移,而这种转移,恰恰是那么无私、温暖! 死而富有,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人既死,何谈富有贫穷?无论多么富有,死后,肉身都要冰凉,都要化为腐朽,而最终在这个星球没有存在的特征,可以留下的只是他奋斗的启发、创造的财富、和那些不朽的精神!精神会传递给有用的后来人,财富会转移给社会成为社会进步的基础。死,就不会再富有了,可以富有的是整个社会!卡内基和洛克菲勒是智慧之人,他们除了懂得创造财富,也深谙财富转移之道。 作者还讲了他的一位朋友,挣了许多钱,去年去台湾做了传教士,他的朋友说:上半辈子已经赚到了足够的钱,让我从今天出发,去寻找快乐。这使我想起丰子恺讲的“人生三层楼”,一是物质的需要,二是精神的追求,三是哲学的境界。他因此更加崇敬他的老师李叔同先生,终于皈依佛门。那么,作者朋友是什么呢?是精神的追求还是哲学的境界? 作者说,存商理,灭人欲。这大概有些危言了。商理和人欲,何必如此对立、矛盾、非此即彼呢?在我看来,符合商理的,本身就是进步、文明;合情合理的人欲,正是人生的幸福之本源,倒是那些没有合理欲求的人,就如同没有精神内核的人、没有是非曲直的人,说不定就成了美好社会的一颗定时炸弹。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挣钱,本身也是人生在世要做的一件基本事情,如同三餐、睡眠。人们以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挣钱,卡内基们的挣钱,同时还可以达到创造社会财富的目的,他们的挣钱,也成了他们的一种人生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常人无法达到,也不是一目了然可以品悟到的。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26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博文也能挣钱
热度 5 qsqhopeiggcas 2011-12-3 00:27
写论文既花大量的精力,又交版面费,太不划算了。 昨天收到一张汇款单,一看是科技时报汇来的,俺过去写的两篇博文被科技时报转载过。那两篇博文没入科学网编辑 MM 的法眼,看来不同编辑部看文章的角度和眼光不同啊。 呵呵,写博文也能挣钱啊,写博文用时较短,还能挣钱,太好了,大家没事写些博文挣点外快吧。
个人分类: 生活感受|2934 次阅读|12 个评论
随笔:商业地产的租金上涨了
sunxs 2011-12-2 22:05
商业地产的租金上涨幅度很大,有的是40%,甚至有的是100%,要么导致商业流通领域的价格上涨,要么导致商业萎缩,前者是推高cpi,逼着银行提高利率,后者是摧毁经济。 这就好比高速路,你收的路费,最终都是由实体经济买单;高昂的路费只能摧毁中国的经济,让农民的菜卖不出去(农民的菜1毛钱都卖不出去,城里的菜2块钱,不仅贩菜的说不挣钱,卖菜的也不挣钱),让产品越来越让人买不起(同样的鞋,从广州运到北京,比运到美国还贵)。同样,房地产实际上也是“路费”的收取者,不过房地产不是立即的表现出来,而是收取“10年”的路费,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跟希腊的做法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表面上,前者是民众的负债,后者是国家的负债而已。或者说,不过是合法的庞氏骗局。
1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永远在我心中,别太把"现实"当回事
热度 1 rantingjing 2011-8-18 12:23
告别了20年的校园生活,空洞的"社会"生活真正摆在眼前.本以为会在感官上有很大的冲击,也会被很多人教育要学会面对"现实",但是从这短暂的社会接触来看,"现实"的冲击被夸大了."现实"在每个眼里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用"现实"二字当作借口.面对现实,每个人反应不一样,如果你刚好遇到一个懦弱的人对你说起现实,或许你会绝望的;如果你遇到其他人,或许你又会反抗.曾经有人跟我说,如果你连吃饭都成问题,那时才知道现实多么残酷.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自然要去挣钱吃饭,难道因为难就不吃饭了,用"现实"两个字来让自己觉得好过点可以,但是别太把现实当回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是事实,“经”之所以难念,那是因为缺少那份担当的勇气、责任和良心. 被失恋,要面对现实。 被结婚,要面对现实。 被离婚,要面对现实。 被降职,要面对现实。 被动车,要面对现实。 被奇迹,要面对现实。 被暂住,要面对现实。 被和谐,要面对现实。 被~~~~,要面对现实。 ~~~~~~~~~~~~~~~~~~~~~~~~~~~~~~ "现实"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地球还在转”,为什么?那是因为大家都相信这样的事实。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说到底不变的是人心中那份真诚的信仰。 别太把“现实”当回事,信仰才是你的,现实都是别人给的。 “你永远在我心中”才是真的。 【插曲】今天读到“王勇平离职”的新闻,我突然感觉到那句“反正我是信了”是他的真情流露,因为他不信所以才会说出这句我信了,那时刻我想他的心理是无奈,足见体制之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26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学老师在忙什麽?
zhaoxibo 2010-12-18 16:00
近十几年来,大学老师备受尊重,有人还把大学教授称为宠物,就是被政府、被企业、被学生宠着。在备受尊重的年代,加入教师队伍成了很多人的梦想,大学对新任老师的要求和遴选条件也越来越苛刻,过去必须是博士、现在必须是海外博士,有的大学甚至只招地道的国外博士,也就是国外血统、国外经历、国外读书的纯海外博士。据说现在又开始花重金请纯海外教授(长相、母语和任职的学校都是海外的)讲学几个月。等等,诸如系类,可谓花样不断翻新。这固然对增强与海外的联系,开拓国际视野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教师能不能教好书,能不能带好学生,主要靠教师对专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戴,靠重金靠规定严格的考核指标能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一定会有多好。在房价高压、子女入学负重、养老担忧的重重包围之下,很多大学老师开始了挣钱高于一切的奔波,于是教师会在完成教学和科研基本任务的前提下,把大量时间用在往外跑,跑课题、跑关系、跑顾问、跑好会议(独立董事)、跑高课酬讲座,这一现象背后会被人说成是:课题是为了做科研、关系是为了与政府部门的联络、顾问和董事会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讲座是为了传播知识,听起来好敬业。但这一现象背后的驱动多半都是利,也就是钱! 教师该做什么,现在有多少时间在做该做的事,有多少时间在琢磨有实用价值的研究,很值得思考,也很值得管理层重视。理工农医类的情况我不熟悉,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目前的教师状况很值得关注和思考。如果长此以往,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繁荣很令人担忧。 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如何解决好三问题:一是进入教师队伍需要什么样的人,是要面子工程还是要热爱教师职业工程,入选的人员是喜欢教师职业还是喜欢教师职业所带来的时间和被尊重优势;二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要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为主还是解决世界问题提为主,是为了在国外发表文章还是静心研究中国经济、文化、体育、管理、世界观、人生观等涉及祖孙万代的一个个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三是把退休后的老教师看成是负担还是财富(退休教师待遇如果仅仅有在职时的1/5甚至1/10,现在在职的教师就会把经历放在钱,因为要养老),应该成为被养者还是自养者。 呼吁全社会尤其是高等教育管理 工作者把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被养作为教育百年大计之重计!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小时候的挣钱之道
yuliping 2009-8-1 02:38
小时候家在苏北农村,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基本上春节才能吃肉和白米饭,白米稀饭也是过年才会有的,平时杂粮蔬菜,现在杂粮是营养食品,那是因为它是细粮的补充,要是让你天天吃杂粮,没有荤菜,一个月 5 口之家只吃 1 斤油,不出 3 天,你的眼睛也会绿的。住的房子总共 3 间,合计也就 40 多平方,两间有 40 多年历史的破瓦房, 1 间草房。穿的衣服就更不讲究了,小学二年级冬天还穿开裆棉裤。过年家里才会买一身新衣服,小孩子调皮,记得有一年不出 5 天,衣服就给磨破了,挨了一顿打。记得上初一时,还穿过妈妈的一件外套,同学们看到纽扣的方向不对曾经取笑过,当然我是尽力否认了。到了 4 年级农村才开始通电,至于家用电器真的只有手电筒了,我家的第一个收音机是我小学 5 年级买的。好了,衣食住都提到了,这是时代背景,下面进入正题。 小时候小孩子是不可能有钱的,家里春节时会给 1 毛或 2 毛钱压岁钱,其他平时就没有了。现在小孩子吃零食很正常,也有很多零钱,可那时农村小孩子可是一分钱没有的,即使帮家里买东西,多余的钱那是全部要上交的。快上一年级的时候(1974),奶奶说废纸可以卖钱, 3 分钱一斤,这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于是开学后不久,就带了一根粗铁丝,一头用东西固定,一头磨尖,捡废纸,每天多少会带点回来,这样积少成多,一次卖个几毛钱。后来听岁数较大的小伙伴讲生财之道,说在废纸篮子里藏点砖头,可以多卖钱,我胆子小,怕万一查出来出问题,偶尔试过,还好没有出过问题。不过我另外想的一个方法就是将废纸适当洒点水,增加重量,篮子上面用干燥的废纸做掩护,这样目标不大。当然废品收购站的工作人员也不是吃干饭的,会经常检查,偶尔嫌纸潮,在称的时候重量打折,那就不上算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到 2 年级结束, 3 年级换了一位老师,老师也穷啊,他也要卖废纸,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我掌握一个原则,在自己座位附近的废纸就适当捡一些,其他主要是室外和路上的,好像没有出过什么矛盾,相安无事。 3 年级还有一个重大进步,开始做链条枪了,链条枪的子弹是火柴,打出去的声音像小鞭炮。原料有铁丝、自行车钢丝螺帽、自行车链条索子 8-10 个、橡皮筋等。这些原料并不好找,要动脑筋,经常在修自行车摊子附近转悠,可能的话就捡(偷)点。记得有一次,修车师傅下班了,我用钢丝从锁着的工具箱缝里偷了 10 几个钢丝螺帽,别提多高兴了。那时人小,也就 9 周岁(江苏算虚岁),力量不够,用铁丝做枪架是借助杠杆原理在大门搭子上扳,拆解自行车链条也很辛苦,用大铁钉慢慢钉,手上经常有血泡。把钢丝螺帽和链条索子钉在一起绝对是技术活,容易钉歪,钢丝螺帽锉多了容易脱落,锉少了又钉不进去,力量用大了还要防止钢丝螺帽眼被堵上。刚开始废掉了 1 个,后来有经验就好了。当第一把枪做好成功打响后,别提多高兴了。老爸看到我的成果,也大为赞赏。后来有一条件较好的小伙伴看到了我的东东,软磨硬泡要买,只好给他了,第一把枪卖了 3 毛 5 分钱,那是巨款了,够我捡 10 多斤废纸卖了。以后又陆陆续续做过 3 把枪,全部卖了。我现在对机械方面的东东很敏感,可能和小时候的经历相关,改做社科方面的研究可能有点亏了,没有发挥特长。 其他挣钱的途径总体不多,记得还没有上学的时候,一次在麦地里拣到一条蛇蜕的壳,白色,差不多有2米长,不知什么东西,拿回家路上大人看到了说是蛇壳,可以卖钱,好像是卖了2分钱。此外也卖过一种野芋头果的草药根,那东西不容易找,量上不来,也就几分钱。 那么,挣的钱干吗呢?我是从来不舍得买零食吃的,所有的钱攒在一起,买小人书,最便宜的小人书有 7 分钱、 8 分钱一本的,贵的有 2 毛多的。小学期间,我买的小人书差不多有 60 本,这样可以和同学交换看,也经常带到学校给小伙伴看,我是排长(当时班长叫排长,受大环境的影响,呵呵),又有很多小人书,人气可是杠杠的。 小学毕业后,好像突然失去了兴趣,挣钱买小人书也就成了历史。 那时候虽然穷,但是有童年,除了吃不饱外,其他都很快乐。现在的孩子,很难有轻松的童年,真没办法。 2009年8月1日 俞立平于邗上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6379 次阅读|7 个评论
“第一桶金Vs第一只母鸡”
国强民锐 2009-2-17 00:20
许多年轻人现在满脑子都在想的第一桶金的事情,与其将目标放在第一桶金上,不如先放在第一只母鸡.   首先某艺人说过,她在SARS最严重时前往香港买了几栋楼,几年后数倍脱手像这种消息,我们事后都觉得,哇,好羡慕喔,早知道我也要这样买!但,当SARS发生的时候,你在当下,做得出那样的决定吗?   第一桶金的观念实在太暴力了,让年轻人做一些不符合自己性格的梦想。年轻人不一定要赚第一桶金,尤其经济不好的此时,大家还是趁机来养第一只母鸡.所谓第一只母鸡,就是一个成功的小事业、小金矿,在上班之余制作,成本低廉。   第一桶金只是一个无法达成的梦想   听过了这么多懂得机会致富的故事以后,现在,机会终于再次来了!美国次贷及全球连动债影响的金融风暴与景气低迷,全球各国无一幸免,这时候,真的想赚大钱的人,是不是都应该跃跃欲试,观望着入场的好时机?你有在看标的吗?没钱?应该借钱吧!除非人类毁灭,不然这是五十年来最显然的低点,如果拉大三十年来看,现在投资什么,三十年后很有可能都是几倍的回收!但,大部分的上班族,并没有这个胆子来赚这个显然的第一桶金,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手上也没有闲钱,又无法接受高度的财务杠杆,所以现在低迷经济几乎无法逢低进场,所谓的第一桶金,只是在心里一个永远无法达成的梦想而已。   第一桶金的观念实在太暴力了,让年轻人做一些不符合自己性格的梦想。逢低进场是对的,只是不见得得拿钱去换房子或股票,也有其它的进场方式。这种进场方式,不是要投资什么,而是站出来,创出自己的事业。难道,年轻人的大脑只能分析一大堆以后,决定涨或跌两种方向?而不能照着自己的兴趣,创造、建立一个自己的事业吗?所以,年轻人不一定要赚第一桶金,尤其经济不好的此时,大家还是趁机来养第一只母鸡.   这母鸡会下金蛋,不多,一点点,但足够自给自足,让它自己自行运作(这个自不是个人,而是那一只母鸡),比如说,来做一个月入2000元、靠广告收入的中型博客,或一个月入3000元的网拍商店,虽然很小,但是它可以生生不息地为你挣钱,平时当个备胎,孵育一颗种子,等待经济复苏。 自己养成第一只母鸡   这种母鸡的概念,年轻人反而不重视,经济好的时候,大家觉得第一只母鸡太小了,要赚就来赚第一桶金!不是0,就是100万,但若风险没控制好,有可能落得血本无归、被打在地上爬不起来,重要的是,假设你真的得到了第一桶金了,应该也不够到马上退休的能力,第二桶还不知在哪里?说不定你曾经赚到第一桶金,现在全部都换成股票,在经济不景气时刻,已到手的第一桶金已经只剩一桶石头。前方的新路在哪里,还诡谲莫辨   而经济差的时候,大家又不敢奢望任何工作以外的事,大家把饭碗反而抱得特别紧,好像看到淹水,死抱自己的家当,到高点避难,没有打算另外建一艘小船、去找另一个小岛?水会不会淹再高,谁都无法保证,有一天世界价值只剩下金块,就算你爬得再高,也会灭顶,现在保持不动,看起来不会立即损失积蓄,损失的却是自己的机会成本,青春一去不回,能承担风险的青春日子所剩不多。其实,景气无论变差或变好,都不要花太多时间,让你跳出来,找寻新的小岛!   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创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特别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大家都处于观望的状态,好朋友一拉,互相取暖,互相奋斗,特别有信心。刚好找不到志同的伙伴的也别灰心,因为,这时候亦是加强自己的好机会。我还认为,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的浪费,所以必须马上做下去。   就算不找伙伴,也可以做第一只母鸡。第一桶金得靠别人的帮忙,但第一只母鸡,可以自己养成!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2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