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态效益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产量与经济效益共赢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
蒋高明 2019-11-13 08:02
产量与经济效益共赢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 蒋高明、郑延海、吴光磊、刘慧、池云花、冯素飞、李勇、李彩虹、李宗奉、苏本营、董群、乌云塔娜、LUCAS Mario、LEFORT Zoe、REGOLINI Margot、曾祥伟、贺新华、郭立月、战丽杰、唐海龙、韦继光、周平、曾彦、杨煜、宋守宽、刘秀、甄珍、刘海涛、孟杰、李静、李霄、李占、丁娜、博文静、程达、梁啸天、徐磊、谷仙、宋彦洁、MUMINOV A.Mahmud、刘滨扬、赫晓霞、刘美珍、宁堂原、王空军、徐玉新、陈文浩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Natural Sciences at RWTH Aachen University, German; Forestry School of Engineers, France; 弘毅生态农场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科学通报, 2016, 62: 289-297 摘要 化学物质的大量投入以及元素不能循环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退化, 耕地质量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 食物链 受到污染. 本研究从低产田开始, 通过秸秆养牛,腐熟牛粪还田恢复地力; 以物理+生物方法控制虫害; 以人工+ 机械管理杂草, 停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 同时不用地膜,人工合成激素,转基因种子生产优质安全食品, 并在线上与线下销售. 10年的长期实验结果表明, 所在村庄农田生态环境改善, 减少农药用量58.3%; 物理+生物控虫效果明显, 每盏灯年捕获量从2009年的33 kg下降到2014年的2.1 kg, 下降93.8%; 年消耗秸秆1000 t, 秸秆利用率从1.1%提高到62.5%. 有机肥还田提高了土壤生物多样性, 有机果园蚯蚓数量317条 m2, 而普通果园只有16条 m2; 大量有机肥还田(75 t hm2), 土壤有机质从实验初期的0.7%提高到2.4%. 粮食产量从最初的11.43 t hm2提高到目前的17.43 t hm2, 其中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夏玉米(Zea mays),大豆(Glycine max (Linn.) Merr.)和花生 (Arachis hypogaea Linn.)产量分别超出山东省平均水平42.6%, 60.9%, 32.2%和38.1%. 由于质量好, 产品已销售往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 经济效益明显, 平均每公顷效益是普通农田的3~5倍, 带动所在村庄67户农民从事高效生态农业. 本研究可为国家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精准扶贫,农村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高效生态农业秸秆害虫控制杂草管理产量经济效益 High efficiency eco-agriculture model obtain both larger yield and economicbenefit:A case study in Hongyi Organic Farm JANG GaoMing1,2, ZHENG YanHai1, WU GuangLei1, LIU Hui1,2, CHI YunHua1,2, FENG SuFei3, LI Yong1,2, LI CaiHong1, LI ZongFeng3, SU BenYing3, DONG Qun4, WUYUN TaNa5, LUCAS Mario6, LEFORT Zoe7, REGOLINI Margot7, ZENG XiangWei3, HE XinHua3, GUO LiYue1,2, ZHAN LiJie1,3, TANG HaiLong4, WEI JiGuang1,2, ZHOU Ping8, ZENG Yah8, YANG Yu8, SONG ShouKuan8, LIU Xiu8, ZHEN Zhen1,2, LIU HaiTao1,2, MENG Jie1,2, LI Jing1,2, LI XJao1,2, LI Zhan3, DING Na3, BO WenJing1,2, YU XiaoFan1,2, CHENG Da1,2, LIANG XiaoTian1,2, LI LiJun1,2, XU Lei3, GU Xian1,2, SONG YanJie1,2, MUMINOV A. Mahmud1,2, LIU BinYang1,2, HE XiaoXia1,2, LIU MeiZhen1, NING TangYuan3, WANG KongJun3, XU YuXin4 , CHEN WenHao9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0, China; 3College of Agronom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4College of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5 College of Forestry,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1, China; 6 Natural Sciences at RWTH Aachen University, Aachen 52074, Germany; 7 Forestry School of Engineers, Nancy 54000, France; 8Hongyi Organic Farm Co., LTD, Pingyi 273305, China; 9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input of a large number of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the termination of elements cycling, the farmland ecosystem has been seriously degraded, with the quality of farmland and yield being decreased. High efficiency eco-agriculture has been believed to be capable of curtailing some hazardous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chemical agriculture. However, debates also exist on whether eco-agriculture can feed a world with increasing human popula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some improvements on high efficiency eco-agriculture may produce adequate foods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 from chemical agriculture. This study began with feeding cattle by bio-processed corn straw, restoring the soil fertility by manure returning in Hongyi Organic Farm 2 hm^-2 low yield cropland. We applied physical+biological methods for pest control; artificial+mechanical for weed management, thus to put an end to pesticides, fertilizers and herbicides pollution. Meanwhile, without using plastic films, synthetic hormones, genetically modified seeds, we guaranteed the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and soled the products online and offline. The results of the 10 years experiment are as follows: The weight of pests captured by insect-trapping lamp reduced from 33 to 2.1 kg, reducing the amount of pesticide by 93.8%. The annual consumption of straw by cattle reached to 1000 t per year, increasing straw utilization rate from 1.1% to 62.5%. Organic fertilizer has be tested to improve soil biodiversity, for instance, the number of earthworms in organic orchard was 317 earthworms m^-2, while only 16 earthworms m^-2 in ordinary orchard. The soil organic matters in 0–20 cm depth layer increased from 0.7% to 2.4%, thank to great amount of cattle manure being applied(75 t hm^-2). The grain production also increased greatly from the initial 11.43 t hm^-2 to 17.43 t hm^-2. The wheat, corn, soybean and peanut yield were 42.6%, 60.9%, 32.2% and 38.1% higher than ordinary farmland around. Due to its good quality, the products have been sold to 30 provinces, c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other than Tibet, with obvious economic benefits. The average benefit per hectare is 3-5 times that of ordinary farmland, driving 67 farmers in their villages to engage in efficien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untry to formulate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tc Keywords : high efficient ecological agriculturestrawpest controlweedmanagementyieldeconomicperformance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田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
蒋高明 2018-11-27 08:12
生态农田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 蒋高明 由于尊重生态规律与市场规律,生态农田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生态农田生态环境效益高,是最大的环保工程。传统的化学农业模式下,由于农民不愿意多投入劳动,转而利用更多的化学物质,加上现有的政策市国家补贴化肥、农药、农膜,那么农民就用非常廉价的成本大量使用这些对土地和人体健康都有害的化学物质,而工厂生产这些物质造成大量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生态农田,仅保留了少量化肥,那么可倒逼一下化肥厂农药厂农膜厂关闭,而转为从事其他环境破坏小的产业。这样看来,生态农业就是最大的环保工程,是从源头减少工业的点源污染和农业的面源污染,还国人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 第二,经济效益高,农民愿意从事农业。当前影响农民种地积极性的最大障碍是谷贱伤农。如果按照黄金价格折算,目前的粮食产量与上世纪 70 年代相比应当在 20 元左右一斤。遗憾的是,粮食价只有 1 元一斤,如此低廉的价格,使得农民没有心思向地里多投入劳动,青壮年进城去打工,食品安全无从谈起。当年的食品几乎全部是有机食品,按照今天的有机食品价格出售,则农民的积极性依然会提高。有机食品价格普遍高于普通食品 3-5 倍,甚至个别产品超过 10 倍。这样看来,生态农业的附加值是提高的。 第三,生态农田健康效益高,有利于城市消费者远离医药和医院之苦。药食同源,城市消费者用廉价的成本购买食物,那就难以避免健康受损,就要用高价的投入去购买药物。这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得到验证。某些发达国家健康程度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最低线,就是用来购买食品的支出远低于购买药物,前者约 11% ,后者 17%-20% 。反观中国,我们也正在步人后尘,当前制药厂和医院生意火爆,就是非常不正常的信号。当前的许多慢性疾病包括癌症,还有性早熟、高血压、糖尿病,是与食物(包括中草药)及其工业化化学化生产过程密不可分的。 第四,生态农田社会效益高,中国村镇成为最有活力的地方,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当前的经济发展,只重视城市,牺牲乡村,使得偌大的中国,人群向大城市集中,而农村衰败萎缩,这是有史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城乡差距扩大化。其中如果将城市好的要素(教育、卫生、医疗、学校、涉农产业、银行、旅游等等)搬到农村,而不是将农民装进城市,那么中国的居住压力将大为降低,压在普通家庭头上的高房价将率先崩溃。农民可以住上别墅那样的房子,吃有机食品,在家门口有活干,收入提高,从此告别不人道的 “ 三留守 ” 。 第五,生态农田和谐效益高,从此城乡真正良性互动发展,避免 “ 互相投毒 ”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 先富带后富 ” 。当年发展经济,出发点是好的,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到后富的。遗憾的是,不少先富裕起来的人将钱拿到国外花,带动是外国人。优质安全农产品是健康生命的第一保障,即使对于生活在国外的人,也要考虑消费放心食品。如果先富者带头消费农民辛苦种植的优质农产品,用市场手段鼓励农民用健康环保的技术生产食品,保护生态环境,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 “ 先富带后富 ” 。中央政府的涉农资金应当率先向生态农业及其从事者倾斜。农二代及其农业大学生应当积极投入到这种可持续的行业中来,严保优质农产品质量,使得物流与货币流在城乡之间和谐流动,带动生态就业。 生态农田效益这么高为什么没有开展起来呢?其中有技术,资金,政策因素在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探索,现在已具备了发展生态农业的良好条件。建议国家从中国 6 亿亩低产田开展做起来,带动 60 亿亩草原保护,既不影响现有的粮食供应格局,还潜在将耕地质量提高,低产田可变中产田,甚至高产田。利用市场和政策机制,科学解决中国人吃得饱和吃得好的问题,健康发展城镇化。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8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健全完善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议
ghzcljz 2018-9-25 21:36
\0 \0 \0 \0
1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尕海湖区湿地恢复工程生态效益的初步分析
ghzcljz 2018-9-21 13:22
尕海湖区湿地恢复工程生态效益的初步分析 作者 李俊臻 , 陈有顺 摘要 本文对尕海湖区湿地生态恶化后,通过采取筑坝引水、草场承包、围栏育草、生态保护等措施进行治理经过的描述,评价了尕海湖区湿地经过初步治理后在地下水位、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及草地盖度等生态方面的可喜变化,并提出了核心区移民、湿地禁牧、草场恢复工程、洄游渠建设及鱼类人工繁殖与放养等进一步搞好尕海湿地生态建设的对策. 出版源 全国林业学术大会 ,2005 阅读全文请点击 https://wenku.baidu.com/view/4ca88608fe4733687e21aafa.html 或者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conferenceid=6388762
15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热爱自己的专业
ghzcljz 2018-9-14 16:02
我热爱自己的专业 有些人把林业看得太简单, “不就是栽树、砍树和看管, 这些活谁都会,有啥稀罕,” 而我却越干越爱干。 其实林业有很深很广的内涵, 林业的基础理论专业分类广又宽, 林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大无边, 还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联。 森林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 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都是森林资源, 木材、果品和各种林副产 …… 森林的经济效益难以说周全。 森林中有许多神奇的景观, 九寨沟、张家界等森林公园, 绿地、草坪和各种植物园, 森林的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 水土保持、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制造氧气, 滤毒、降噪、吸尘和保健, 森林的生态效益说不完。 李琳 李俊臻 1994年8月8日
2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机果园生物多样性管理可显著提高生态与经济效益
蒋高明 2017-10-14 12:36
有机果园生物多样性管理可显著提高生态与经济效益 孟杰 刘海涛 李勇 李彩虹 吴光磊 虞晓凡 郭立月 程达 梁啸天 Mahmud A. Muminov 蒋高明 有机农业被认为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维护的一种重要解决方案。由于围绕有机和常规果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经济效益差异的详细研究较少,一些争议尚无定论。有机果园管理主要包括利用天敌、有益杂草和土壤生物,有害生物控制等。本文对有机苹果园生物多样性管理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实验研究:利用牛粪丰富土壤生物群落,应用本地草本植物抑制杂草,应用物理+天敌控制害虫,并与对常规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果园管理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和氮均有增强作用。16S rDNA序列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优势菌群是分解细菌和放线菌,果园有机管理带来丰富的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高于常规模式7%。有机果园根瘤菌相对丰度高于常规果园。蛇莓是一个理想的地被植物,通过生态位竞争优势控制杂草,减少杂草危害;杂草辛普森-香农–维纳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可分别减少38.2%、53.8%和16.9%;趋光性害虫重量和金龟甲害虫随物理+生物方法控制时间延长,分别下降35%和86%,从源头减少农药危害。有机果园表土层蚯蚓密度是普通果园的20多倍,最高可达369/平方米(0–20cm)。有机果园中蚯蚓优势种为食腐类,这些物种喜欢高有机质的土壤。由于不使用化学合成品,有机果园生产了更安全的苹果,可以有机水果价位销售,从而使有机果园产出投入比提高了103%。该研究清楚地表明,没有化学污染的生物多样性果园管理模式,增加了有益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减少了果树病虫害,提高了果园经济效益。 Biodiversity management of organic orchard enhances both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rofitability Jie Meng1,2, Lijun Li1,2, Haitao Liu1,2, Yong Li3, Caihong Li1, Guanglei Wu1, Xiaofan Yu1,2, Liyue Guo1, Da Cheng1,2, Mahmud A. Muminov1,2, Xiaotian Liang1,2, Gaoming Jiang1 Published June 23, 2016 Organic farming has been regarded as an alternative solution for both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and human health maintenance. Few researches have concentrated on the differences of biodiversity and eco-economic benefits between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orchards. Organic management (OM) of orchards mainly includes taking advantage of natural enemies and beneficial weeds as well as soil organisms and controlling harmful pests. Here we conducted a three-year experiment on the effects of managing biodiversity in an organic apple orchard, using cattle manure to enrich soil biota, propagating native plant to suppress weeds and applying ecological pest management to control pests. The effect was assessed against the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CM) model. We found that OM enhanced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nitrogen. The 16S rDNA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ominant bacterial phyla of the top soil were Proteobacteria and Actinobacteria, and OM had richer bacteria diversity with a 7% higher Shannon’s index than the CM. In particular,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rhizobium in the OM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M. For OM, Duchesnea indica was an ideal ground-cover plant to control weeds through winning the niche competition and thus decreased weeds’ Simpson, Shannon–Wiener and Pielou index by 38.2%, 53.8% and 16.9% separately. The phototactic pests’ weight and scarab beetle’s population were effectively decreased by 35% and 86% respectively through long tim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M had an average of 20 times more earthworms than CM, and the maximum density had reached 369 m−2 (0–20 cm soil). The dominant earthworm species of the OM were detritivores which preferring soil with high organic matter content. Due to no synthetic chemicals being used, the OM produced much safer apple fruits which were sold at high prices. Economically, up to a 103% increase of output–input ratio had been achieved in the OM. Our study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biodiversity management without chemical pollution increased the biodiversity of beneficial organisms, reduced antagonists of the fruit tree, and enhance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apple orchard. Meng J, Li L, Liu H, Li Y, Li C, Wu G, Yu X, Guo L, Cheng D, Muminov MA, Liang X, Jiang G. (2016) Biodiversity management of organic orchard enhances both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rofitability. PeerJ 4:e2137 https://doi.org/10.7717/peerj.2137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明日报:生态农业大有作为
热度 7 蒋高明 2016-2-19 21:56
生态农业大有可为 作者:蒋高明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19日 11版) 本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02/19/nw.D110000gmrb_20160219_4-11.htm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因此,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势在必行,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提振中国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出现的新动向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两极分化,我国还有7000多万现行标准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在农村。二是农民增产不增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价格低迷,部分省份玉米只有1.70元/千克;多地暴露出农产品滞销问题,涉及主粮、蔬菜、瓜果、牛羊肉、奶类等多种类别。为国家贡献了70%以上粮食的800个种粮大县中,有100多个为贫困县。三是农村优质劳动力严重不足,多为妇女和老人种地。四是采取非常“粗暴”的方式经营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破坏了食物链。五是大量进口国外廉价食物,造成国内农产品积压。目前,需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破解农村贫困、改善乡村环境、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所谓生态农业,是指在尽量少使用或基本不使用化学投入物的前提下,保证作物产量基本持平甚至高产。生态农产品质高价优,能撬动城市中高端消费市场,农民付出同城市打工一样多的劳动,可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生态农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与养老等多项涉农产业,还可以附带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   由于现行的农业模式不挣钱,农民就不好好伺候土地,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被无情抛弃,转而依赖化肥、农药、地膜、除草剂,造成地力严重下降、土壤板结、重金属污染、耕地退化等。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恰好是生态环境质量较高的地区,那里远离工业污染源,适合发展优质农产品。生态农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利用“互联网+”,生态农业搞的是某种程度上的“计划经济”,能销售多少就种多少,不用担心农产品滞销问题。   有人担心生态农业会造成粮食产量下降,这完全是个误区。如果农民愿意在土地上投入优质劳动力,恢复耕地质量,再加上补充有机肥、禁止秸秆焚烧、轮作间作套种豆科与禾本科作物、增加微生物菌肥等措施,粮食产量不仅不会减少,还会增加。   2006年,笔者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在山东省平邑县蒋家庄和农民一起创立了弘毅生态农场。我们完全不用农药,利用“物理+生物”的办法,将害虫数量减少了90%以上;利用大型反刍动物消化秸秆,成功解决了周边3个村的秸秆焚烧难题;用有机堆肥还田,将低产田培育成了高产稳产的良田,土壤有机质提高了5倍多。   有3个人的故事可以说明弘毅生态农业实践的影响。第一个是蒋家庄村民蒋庆黎。他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村里约1/5的耕地被他承包了。原来辛苦一年,两口子净挣不到5万元;如今做有机农业,每年有10万元至20万元的进项。第二个是蒋广元。他原来经营果园,每年朝果树上喷洒20多遍农药;如今,他停止使用农药、化肥、地膜、除草剂后,看到蜜蜂授粉坐果率远比人工高,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生态农业好。第三个是我的研究生——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乌云其木格。她学的知识由于实用,被一家有机农业外企聘用,月薪2万元,说明生态农业是能够带动年轻人就业的。   由此可见,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释放城里人的购买力,倒逼农业产业升级,还会进一步释放粮食生产的潜力,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避免产品过剩和环境污染。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6350 次阅读|13 个评论
弘毅生态农场年消耗千吨秸秆解决周围三个村庄焚烧难题
热度 3 蒋高明 2015-10-8 22:48
弘毅生态农场年消耗千吨秸秆解决周围三个村庄焚烧难题 蒋高明 禁止秸秆焚烧被称为令连续三任总理头疼的难题,如今我们已经找到了现实可操作的答案,技术路线也越来越清晰了。 经过连续九天的奋战,弘毅生态农场加工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今天封窖,这是弘毅生态农场继 2006 年成立以来,连续第 10 个年头加工青贮饲料,其粗饲料消耗量也从最初的几十吨到目前的 1000 吨以上。除了约 700 吨窖贮,尚有 100 吨以上的花生糠、小麦秸秆干储,以及 200 吨以上现场加工现场饲喂的玉米干秸秆饲料。 目前弘毅生态农场养殖肉牛数量约 200 头,加上怀孕母牛,明年大小牛数量近 300 头,其对秸秆饲料的需求在 1000-1500 吨之间,随着小牛的长大消耗饲料也将增加。 弘毅生态农场上述成功做法业已取得了下述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 第一,弘毅生态农场消耗的 1000 吨秸秆,约生产 1500 吨优质有机肥 ( 鲜重 ) ,可实现在 300 亩地完全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基础上,实现小麦玉米周年亩吨粮,或花生 400 公斤,大豆 200 公斤以上。以玉米小麦周年计算,在现有有机价格低位计算,约获得 300 吨有机粮食,实现价值 300 万元,再加上肉牛的效益,总效益可达 450 万元。这些效益大部分被周边的农民所分享,是典型的变废为宝。 第二,牛粪还田实现的上述 300 亩有机耕地中,按照我们发表的科研成果,相当于停用化肥 60 吨,减少农药 150 公斤农药,可实现耕地固碳 230 吨二氧化碳当量,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并实现了耕地固碳,环境效益明显。不但率先实现了国家在 2020 年前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甚至实现了化肥农药零使用目标。更关键的是,少用或停用化肥农药,用大量有机肥养地后,弘毅生态农场周边的农田出现了向健康耕地恢复的正向途径。 第三,上述 1000 吨青贮饲料约来自周围 3 个存在的玉米秸秆量,加上部分小麦秸秆,基本解决了这些村庄秸秆焚烧难题。实际上,弘毅生态农场收购的小麦玉米秸秆涉及周边 10 个村庄,为农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约 20 万元,这些废弃的秸秆变成了农民口袋里的钞票,解决了政府头疼的秸秆焚烧难题,社会效益明显。 当前,正是各地对农民焚烧秸秆围追堵截的时候。为防止农民焚烧秸秆,制定了非常严格惩罚措施,除了罚款 2000 元,还有拘留 15 天,即使如此,由于没有给解决找到出路,白天由于政府监管严格,他们就晚上焚烧,因此制造了很大安全隐患。不久前,某地存在一农民由于晚上焚烧秸秆造成窒息,被呛死在自己农田里,年龄不到 50 岁,这样血的教训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了。 禁烧也成为各地政府尤其乡镇政府的“头疼大事”,除了到地头办公,还要签订各种目标责任制,如发生焚烧乡镇官员会面临罚款、停发工资甚至摘除乌纱帽等各种惩罚。 为鼓励秸秆利用,不少地方建立了秸秆发电站,名曰生物质电厂,然而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带动农民的积极性。有一个镇做过一个实验,他们雇人将路边被农民堵住路的小麦秸秆收集运输到附件的秸秆发电厂,扣除人工费,没有一点赚头,还要白白赔进汽油费和机器折旧费,而生物发电厂获得的国家补贴是每斤秸秆 0.15 元。 通过反刍动物的肠胃处理秸秆,并由此获得大量动物蛋白、脂肪、皮革、优质有机肥和沼气能源,是现实可行的。弘毅生态农场十年科研攻关,或许为我国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一个好的范本,希望有关部门在我们科技研发的基础上予以政策扶持,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下面饲料加工的图片现场拍自弘毅生态农场,详细的科研数据我们将陆续以学术论文形式在国内外发表。目前该农场的科研成果链接可参见: http://www.hystnc.com/news.asp?cid=16cname=%D1%D0%BE%BF%C2%DB%CE%C4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17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西南岩溶核桃产业发展论坛召开
zhanghaopg 2014-10-12 14:55
7月9日,中国(河池)核桃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召开,各方专家和代表聚集一堂,共同为促进核桃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总结发展经验,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本专题重点集萃其中六位专家及一位地方代表的精彩发言,以期对促进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维护粮油安全木本油料发展迫在眉睫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处长 李云峰 中国是世界上进口油脂及油料大国,2013年,我国植物油对外依赖度已突破66%。通过数据分析植物油当前形势及发展趋势,我国粮油安全形势严峻,发展核桃等木本油料迫在眉睫。 植物食用油消费增长快速。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从1310万吨增长至2980万吨,增幅达127%,高于印度、美国等国家及欧盟等地区。这一发展趋势导致近10年来我国油脂、油料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从而促进了进口需求量的突飞猛进。 草本油料产量持续下降。伴随着消费量的增长,我国草本油料产量却持续走低。特别是占有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42%的豆油原料大豆,近10年来波动下降,2013年产量更是跌破1200万吨,比高峰时期下降31%,是近20年来的最低点。为此,促进了我国大豆进口数量的一再提升,从1995年占总量2.1%的进口供给量,徒升至2013年的84.1%。值得警惕的是,消费需求仅次于大豆的油菜籽,进口量出现逐年上升趋势,或将重蹈大豆覆辙。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达366万吨,菜籽油达153万吨,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国产菜籽油462万吨,进口菜籽油(含进口原料加工)达303万吨,对外依赖度高达40%。 调节对外依赖度困难重重。一方面,种植收益不高抑制产量增长。近年来,我国人工成本大幅上升,以油菜籽为例,2004年人工成本占油菜籽生产成本的55.27%,2012年上升至69.16%,部分地区种植收益出现亏损,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近10年,国产大豆播种面积也从2004年的959万公顷下降至2013年670万公顷。另一方面,缺口巨大且耕地有限。2013年,我国大豆净进口量为6338万吨,以近5年我国大豆每公顷平均单产量1.763吨计算,进口大豆全部实现国产需耕地3595万公顷,占粮食耕地总面积的32.1%。显然,单纯靠提高草本油料作物产量来保护国家粮油安全难度很大,发展不占耕地的木本油料将大有可为。 植物油消费仍有增长空间。虽然我国17.5公斤的食用油人均消费量高于全球水平,但仍低于饮食结构相似的台湾地区及印度尼西亚等国,上升空间仍然存在。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将推动我国植物食用油消费量的增长,据统计,2012年,我国城市食用油年人均消费量比农村高出1.4公斤。业内权威部门美国农业部对未来10年全球大豆贸易量进行了预测,到2024年,我国将进口大豆11226万吨,10年将增长60%-70%。 以上种种,说明加快核桃等木本油料的发展,是缓解对外依赖度、维护我国粮油安全的有利途径。 拥有良种就将赢得产业发展先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俊佩 核桃作为世界四大坚果(核桃、扁桃、榛子、腰果)之首,种植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7个国家年产量达万吨以上。核桃作为维护粮油安全的重要油料及出口创汇的优势品种,在世界核桃产业的竞争下,谁拥有优良品种谁就将赢得产业发展先机。良种选育及应用对我国核桃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我国核桃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由于幅员辽阔,气候差异、立地不同,各地均有自己发展的品种。造成坚果良莠不齐、品质不一,既不利于运输加工,也不利于出口创汇。为了更好地发展核桃产业,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核桃育种工作。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各核桃科研机构和教学等单位广泛开展了优良品种引进工作,先后从美、日、法及东欧等国家引进核桃优良品种和砧木资源。如美国加州主栽的“维纳”、“强特勒”、“哈特利”和日本“清香”等品种,以及“黑核桃”、“魁核桃”等核桃砧木资源。到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国林科院、山东省果树所等科研单位开展了我国核桃杂交育种工作,其中“中林1号”、“香玲”、“西扶1号”、“北京861”等16个早实型核桃新品种,于1990年成为首批经原林业部鉴定的良种品种,并获得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原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20年间,各地通过实生选育和杂交育种相继培育出一大批优良核桃品种,如河北农大的“绿岭”、山东果树所“岱丰”、云南林科院“云新7914”、山西林科院“晋龙1号”、辽宁经济林研究所“寒丰”、北京林果所“京香1号”等品种。 据统计,目前全国核桃主推良种有系列品种(品系)300多个、良种采穗圃3.5万亩,年产穗条8000万根。核桃良种的选育成功与应用,对提高我国核桃良种化程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我国核桃育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已成功构建了核桃核心种质和育种平台,为培育更多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通过提出核桃种质资源评价方法,已甄别出300余份核心应用种质。利用核心种质构建起专用品种高效杂交育种群体,获得了抗炭疽病、细菌性黑斑病、晚花(避晚霜)、高油脂、把玩等30余个高遗传力的杂交亲本。并培育出70余份新种质,已有41个通过审定、认定成为专用良种。 目前,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正在进行砧木专用品种研究,目标选育出抗逆性强、材质好、生长速度快的砧木品种,将有利于提高嫁接核桃品种生长势,提高果园稳定性,延长核桃树体的结果寿命,实现果园的优质丰产高效,同时可收获优质的高档家具用材。砧木专用品种的无性系化是未来砧木使用的新趋势和亮点。 中央财政护航加速核桃产业发展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调研员 姜玉明 木本油料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潜在资源,核桃作为主要树种,加大其产业发展力度,不仅能有效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水平,还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为此,从1990年开始,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仅“十一五”期间,用于扶持木本油料的项目资金就达18747万元,建设木本油料示范基地3.67万公顷,其中建设核桃基地8300公顷;2011年至2013年,共安排木本油料项目扶持资金8.68亿元,其中核桃达3.697亿元。通过项目实施,有效促进了项目区木本油料产业特别是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良种水平,增强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能力关键在良种。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扶持木本油料良种基地建设,通过选用木本油料无性系品种、优良品种(系)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其中,通过选用优良品种核桃、新造和更新改造及嫁接等措施,预计最高可实现亩产核桃200公斤。 推动区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扶持低产林改造,建立了一批高产示范基地,引导和带动了当地木本油料项目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2011年-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安排12亿元(含中央财政资金3.5亿元)建设核桃示范基地近4万公顷。通过项目示范带动,种植核桃等木本油料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近3年,全国核桃产量从165万吨提高到233万吨,不仅打造出众多像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以核桃产业发展为支柱的地区,也致富了一批像山西省汾阳市依靠发展核桃良种种植基地而年增加收入4000多元的众多农民。 发挥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扶持木本油料示范基地,还带动了10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2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吸引了各类社会资金,参与高标准木本油料基地、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建设,不仅直接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还有力地促进了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坚持生态经济结合,改善区域环境。木本油料树种大多根系发达、枝叶茂盛、四季常青,耐干旱贫瘠,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着。农业综合开发在扶持木本油料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绿化了荒山、减少了水土流失,加快了生态脆弱地区的植被恢复步伐,改善了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 营养高附加值撬动核桃加工业迅猛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王丰俊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及核桃营养价值的逐步了解,核桃加工产品呈现出热销势头,核桃加工业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快速提升,势必加快核桃加工业的迅猛发展。 核桃营养成分及功效研究一直是世界核桃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领域,经美国对核桃进行大量研究证实,核桃不仅能有效降低罹患癌和女性患 Ⅱ 型糖尿病的风险,而且核桃中所含的α-亚麻酸为植物性Ω-3脂肪酸,能降低炎症反应和心血管疾病概率、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且可以控制体重。最新研究表明,核桃有助于抵抗认知减退并减少阿兹海默症等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率,可改善记忆和认知功能。 为此,我国应针对不同特性,研发、加工核桃各类产品,有效地促进我国核桃加工业的发展。 核桃油脂及脂肪酸的高含量特性,促进了核桃油加工业发展。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统计结果显示,核桃仁油脂含量达63.1%,排在松籽、山杏仁、榛子、油茶等其他坚果种仁之上,是非常好的油脂加工原料。不仅如此,核桃油脂非常健康,不仅所含亚油酸、亚麻酸高于橄榄油,且核桃油脂中的必需脂肪酸含量约为66.3%-72.0%,油脂成分的2/3以上为人体必需,而橄榄油仅为11.5%-12.5%。同时,就Ω6:Ω3比例而言,核桃油为6:1,橄榄油约10-20:1,核桃油更易于人体吸收。因此,核桃油已成为我国核桃精深加工中的主要产品。目前,因核桃油产量较小,主要以机械压榨制取,以最小加工为原则,更推崇冷榨冷炼加工技术。 核桃中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也成为当前加工产品研制的新方向。据检测,核桃坚果蛋白质含量达15%-20%,不仅核桃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接近完全蛋白质,而且核桃蛋白必需氨基酸比例较协调,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十分适合开发利用。近年来,我国已有核桃蛋白粉及蛋白饮料等加工产品上市。目前,随着多肽产品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和糖尿病“人类健康四大杀手”方面显示出很好的前景,研发核桃蛋白质制备功能肽产品成为核桃加工新的发展方向。 目前,除核桃仁加工外,核桃产品研发已十分广泛,核桃壳可加工成工业超细粉、活性炭、抗氧化物质、石油开采防渗漏剂等产品;核桃青皮可脱苦制药、色素提取、饲料加工、制备工业用酸。随着产业化和市场的发展,核桃利用空间将更加广泛。 核桃种植点燃西南岩溶山区绿色希望 广西大学教授 赖家业 我国西南片区石漠化相对严重,截至2012年,广西石漠化面积达192.6万公顷。恶劣的生态环境,极大地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石漠化山区成为贫穷落后的代表地区。为了改变旧貌,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发展核桃成为广西岩溶石漠化山区改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点燃了新的绿色希望。 发展核桃是通过严谨对比形成的选择。通过对香椿、喜树、山葡萄、金银花、核桃等多种石山造林树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核桃属于深根系乔木,有利于石漠化治理,生态效益优于山葡萄等浅根系藤本植物和以用材林为主导的香椿等树种;同时,核桃管护省力,进入生产期后结果稳定,每亩产值可达4500元,结果期长达100年,经济效益优于金银花和喜树等种植品种。更重要的是,核桃枯落物的吸水倍数可达4.78倍,对岩溶山区土壤的水土保持具有重要作用。在岩溶山区种植核桃是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的优势树种。 在选定树种后,选育适合本土发展的优良品种十分重要。通过对多个品种进行生长特性、物候、单性结实力、产量、果实经济性状、抗性等适应性综合评价后,最终选育出“凤优1号”、“凤优2号”2个适宜岩溶山区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并于2012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探索岩溶山区核桃早实丰产技术,成为加快石漠化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经过经验总结,提出的以整形修剪、环割促花、砌墙保土为核心的一套岩溶山区泡核桃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可提早2年-3年开花结果,提前5年达产期,可实现8年-10年可连续3年干果每亩平均产量84公斤,比对照树种高出3.2倍。 虽然通过近10的研究与摸索,发展核桃对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和当地经济发展都有显着成效,但问题依然存在。当前,病虫危害、松鼠危害防治和控梢丰产技术已成为急需破解的难题;西南岩溶山区核桃种质资源比较丰富,但研究基础非常薄弱,缺乏专用型的本土核桃良种;核桃林下间套种技术与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岩溶山区核桃研究的团队和人才十分缺乏。要想不断扩大核桃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须继续破冰前行。 未来,建议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从国家层面立项,开展岩溶山区核桃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联合攻关;加强本土科研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岩溶山区建立专门的核桃科研与推广机构;充分利用国内外核桃顶尖专家力量与科研资源,建立适宜岩溶山区的核桃技术合作与交流平台,必将为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注入更大力量。 我国核桃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原巡视员 于建亚 当核桃列入我国木本油料主要树种时,当核桃产业成为国家粮油安全发展战略时,核桃产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来的喜人局面,我国更一跃成为世界核桃产量与种植面积的领军者。通过分析当前形势及未来发展走向,我国核桃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理性看待当前迅猛发展的形势。近几年,在政策驱动、市场拉动、工程带动三大主要因素推动下,核桃产业老树新枝,焕发了新的增长活力。2012年,全国核桃总面积达554.78万公顷,占全国经济林总面积的14.96%,比2010年增加146.36万公顷;年产核桃201万吨,种植和采集业产值906亿元,一跃成为木本粮油主要树种。伴随着种植面积及产量的大幅度增长,我国核桃产业化程度有所提升。2012年,培育核桃苗圃占全国总数的24%,从事核桃储藏加工企业占全国总量的3.52%;年产值千万以上的企业有177个;年加工量52.7万吨(其中核桃油加工量约8万吨)、加工产值759亿元;年核桃营销额为2023亿元,从事营销人员数量83万人,出口量约2万吨,出口额306.7亿元;核桃专业合作组织数量3549个,成员户数37万户。尽管我国核桃产业体系已形成,但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须清醒看待发展中的问题。目前,商品化程度不高、布局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不高、集约经营程度偏低、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仍需着力破解。 准确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走势。当前,我国核桃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来的发展机遇,不论是将其作为致富山区的优势树种,还是维护粮油安全的主要树种,或是协调生态与民生林业的重要树种,都对推动核桃产业发展十分有利。今年5月出台的《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把核桃列为5个重点优势树种之一,这对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伴随着发展,制约核桃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在增多。如市场容量有限、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水土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都将成为未来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各方积极应对。 正确引导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正确引导核桃产业发展,首先要处理好5个关系,即:经济与生态的发展方向问题,特色与质量的发展路径问题,市场与政府的发展动力问题,规模与效益的发展规模问题,传统与创新的发展模式问题。发展核桃产业必须坚持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机制和体制,因地制宜、科学发展,通过带动农民致富,促进核桃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换届不换核桃产业 变人不变发展目标 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县长 郝玉松 如何带领石漠化地区老百姓增收致富?凤山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科学评估论证,最终决定把石漠化综合治理与产业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在大石山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通过多措并举,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 狠抓调查研究,创新发展思路。凤山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岩溶地貌广、人均耕地少,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凤山全县有近一半是石山,石漠化十分严重,石漠化面积占石山总面积的73.9%,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县政府通过联合广西大学、广西林科院等科研机构,经过对核桃进行调查研究与引种试验,最终在全县石漠化地区全面推进核桃产业发展。 狠抓服务保障,完善推进机制。凤山建立了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核桃产业发展办公室;建立了176人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全县9个乡(镇)均设立核桃站。建立完善领导包干抓点机制,严格实行干部帮扶“54321”机制,把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干部年度考评内容。并把核桃产业发展与县四家班子领导和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单位的绩效考评和评先评优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 狠抓基地建设,强化示范带动。当前,全县已完成建立“五级”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形成“县、乡、村、屯级示范片+农户示范树”的示范工作格局。通过示范带动,鲜活的对比参照,激发了种植和管护的热情,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狠抓合作生产,提高管理水平。由县水果生产管理局和凤城镇核桃协会的774个核桃专业种植大户会员共同出资,2009年3月,成立了以核桃生产为主的凤山县农林专业生产合作社,大大降低了核桃种植户的生产成本,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变为大生产,有力地推进了核桃产业化发展。 狠抓科技攻关,提升技术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研开发工作,全县核桃科技攻关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自主选育品种“凤优1号”,在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荣获“中国优良核桃品种”称号;开展“桂西北岩溶山区泡核桃早实丰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研究,成果荣获2012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凤山核桃基地已被评为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核桃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识;2012年成立的凤山县核桃科研开发中心,已对国内外92个核桃优良品种进行试种,力争打造成集核桃基础研究、丰产栽培示范、种质资源收集、技术培训、教学和生产为一体的桃科研开发综合基地。 目前,凤山县核桃种植面积达30万亩,全县86%的农民成为核桃种植户。未来,凤山将继续坚持换届不换核桃产业、变人不变发展目标,努力把凤山打造成广西最大优质核桃果油兼用基地县,让核桃真正成为农民的脱贫树、致富树、希望树。
2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2013)》正式发布
zhanghaopg 2014-4-4 10:11
日前,《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2013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中心组织、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中心提供技术依托,我院森环森保所王兵研究员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联合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河北省等6个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重点省和42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网站提供野外监测数据,经过半年多不懈努力奋斗共同完成。   《报告》在技术标准上,严格遵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确定的监测评估方法开展工作。在监测样本上,选择了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类型的河北、辽宁、湖北、湖南、云南、甘肃6个重点监测省份,共计703个区县。在数据采集上,利用了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数据集,包括工程区内12个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站,42个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所属的森林生态站,200余个以林业生态工程为观测目标的辅助观测点以及3000多块固定样地的海量数据集。在测算方法上,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重点监测省份按照3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退耕地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和3种林种类型(生态林、经济林、灌木林)的四级分布式测算等级,划分为6327个相对均质化的生态效益测算单元进行评估测算。   监测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底,6个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监测省份的物质量为:涵养水源183.27亿立方米/年、固土2.04亿吨/年、保肥444.05万吨/年、固定二氧化碳1397.00万吨/年、释放氧气3214.90万吨/年、林木积累营养物质40.20万吨/年、提供空气负离子5452.62×1022个/年、吸收污染物102.00万吨/年、滞尘1.4亿吨/年。按照2013年现价评估,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监测省份每年的生态效益价值量总和为4502.39亿元。其中,涵养水源总价值量为2109.48亿元/年,保育土壤总价值量为486.09亿元/年,固碳释氧总价值量为593.65亿元/年,林木积累营养物质总价值量为71.80亿元/年,净化大气环境总价值量为344.68亿元/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价值量为896.69亿元/年。监测评估结果真实地反映了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监测省份所取得的生态效益,为工程管理部门科学有效地制定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措施、重点生态工程决策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给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该报告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系统、科学地用数字反映退耕还林工程所取得的生态效益,是我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绩效评价的重大突破。《报告》由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作序,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有关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报告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评估方法科学、文字内容全面,分析研究深入,评估结果可信。该报告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进入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新阶段,对于不断提升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健全和完善工程建设绩效评估、经验推广、问题反馈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52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习近平:再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
baocunkuan 2013-6-30 12:13
打印 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2013年06月30日03:15, 来源: 新京报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据新华社电   干部选拔考核   推进干部工作公开 制止简单以票取人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习近平指出,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   习近平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要下大气力抓好培养工作。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   从严管党治党   格外爱护基层干部 绝不姑息买官卖官   习近平指出,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对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   习近平指出,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习近平强调,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带头改进作风,继承发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和维护组织部门良好形象。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要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敢于坚持原则,让好干部真正受尊重、受重用,让那些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真正没市场、受惩戒。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坚决不放过,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http://news.sohu.com/20130630/n380251816.shtml news.sohu.com false 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3-06/30/content_444176.htm?div=-1 report 1699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
1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津防护林成功经验很特殊
蒋高明 2011-8-16 21:10
科学时报记者 采访报道迟妍炜采访报道 http://tech.hexun.com/2011-08-14/132427918.html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认为,在种树种草防沙的同时,合理调整当地工农业产业结构、安置农牧民同样重要。 蒋高明说,京津防护林的成功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首先是该林地所处的地域适合树木生长,再加上人工看护,使得该片林区茁壮成长。其次是京津地理位置重要,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资金支持充足,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蒋高明认为,京津防护林最成功之处在于实行了巡护员制度,即对于不再耕种或放牧的当地居民,每户可以有一名家庭成员做树林巡护员,并发放工资。这种制度一方面保证了当地居民的日常收入,另一方面激发了当地人热爱家园的积极性,加大了保护力度。对于离开山区的居民,北京政府为其在山下提供住房,并定时发放煤气罐,从而杜绝了上山砍柴烧火的现象。 但是并非所有的“三北”地区都如此乐观。东北、华北地区的防护工作较为成功,但是西北地区仍有待改进,主要体现在政府重视程度、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植树造林、防风防沙是利民之事,类似项目将会改变当地居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如限制牧民放牧以及农民开荒等。所以在筑造防护林的同时,如何维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值得政府思考。 蒋高明指出,大面积造林对水资源的需求非常大,如干旱半干旱区域的防护林多为缺水地区,一味透支地下水资源用来浇灌,非长久之策。 同时,植树造林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适时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及各类附属旅游产品,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尚未认识到其重要性。若加大宣传,引导当地政府进行决策,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科学时报》 (2011-08-15 A3 深度)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5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设生态果园的必要性
yhqsd 2010-7-6 09:55
果树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促进果品生产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一定时期内,依靠农药、化肥等高投入的常规果树生产方式给农民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农药、化肥投入的进一步加大和生产资料价格的提高,这种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使果园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同时,常规生产方式对环境与果品安全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改变传统认识、改进和变革常规果园生产方式已变得越来越迫切。 1 、 促进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保持资源的供需平衡和环境的良性循环,目标是确保人类及其后代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与发展。常规果园经营模式已威胁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使人们探索和寻求一种适于我国国情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果园经营模式。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果园经营新模式追求果树产业的经济持续性和高效性,而经济持续性和高效性必须以果树产业的生态持续性和稳定性为基础、为前提。没有果树产业的生态持续性和稳定性,就没有果树产业的经济持续性和高效性。果树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基本特征就在于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即生态持续性和经济持续性的高度统一。要保障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用生态持续性和稳定性来保证果园经济的持续性和高效性,使果树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切实地转移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轨道上来。 生态果园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对传统果园的单一生产系统进行生产链加环和食物链延伸,对果园的生物种群结构进行优化配置,使果园生产系统在生态上合理、经济上高效、环境上优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畅通并不断扩大。生态果园是一个生态持续性与经济持续性相统一的生态经济系统,是新型的现代果园经营模式,它可以促进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性 生态果园主要利用果树本身的抗性(如栽培抗病虫品种、利用抗性砧木等)防治病虫害,或利用天敌、微生物制剂取代农药,或以套袋、诱杀板、捕虫灯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并以有机肥料取代化学肥料,减少农药在环境中的累积,减少肥料流入河流、湖泊、水库等而引起富营养化等。生态果园注重将有机废弃物充分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料再施于果园,这可改良土壤性质,降低化学肥料用量,可避免果园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生态果园讲求混作、间作、轮作,土壤覆盖比较完全,避免雨水直接冲刷。而且使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渗透力及保水力,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来自生态果园的果品未必比来自常规果园的果品更有营养,但在生态果园,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及化学肥料使用大量减少,产品较为卫生安全。生态果园主要通过有机肥向果园供给营养物质,果树所吸收的养分与主要施用化肥的果园不同,其果实风味和口感会好一些,至少不会因化肥施用不当而出现异味。 3、突破国际果品贸易的绿色壁垒 进入21世纪,国际市场更加一体化,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家关税和配额对农产品进口的调配作用越来越小,而且国际市场更加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摆脱竞争,利用世界日益高涨的绿色浪潮,筑起绿色壁垒,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的进口,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果品生产与贸易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所谓绿色壁垒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已成为最重要的壁垒之一。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国际市场上就会寸步难行。生态果园的生产方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因此,通过发展生态果园,可生产出更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果品,提升我国果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突破绿色壁垒,促进果品出口,提高经济效益。 4、提高果园整体效益 现代农业生产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心生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提高。发展生态果园有助于实现果园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 机统一,全面提高果树生产的整体效益。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由生态果园的特点所决定的,生态果园比常规果园有更高的生态效益。来自生态果园的果品质量安全、优质、无污染,有益于人们吃好、吃的安全、吃的有营养,社会效益显著;发展生态果园可提高农民收入和种田积极性,使广大农民摆脱贫因,尽快走向富裕,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生态果园的生产比常规农业生产需要更多活劳动投入,可以吸纳和消化农村富余劳力,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此外,发展生态果园可以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因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来自生态果园的产品无污染、安全、有营养、卫生,具有较高的价值,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愿意为此支付较高的价格。而发展生态果园成本并不高,生态果园注重使用果园自己转化的有机肥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与生态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大量减少,虽然劳动力投入有所增加,但总体生产成本并没有增加。此外,通过发展生态果园可产生出有机果品,而有机果品市场前景广阔,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 5、提高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生态果园生产和建设需要投入较多劳动力,多数环节与我国传统农业有相通之处,便于我国的广大农民操作。在我国一些地区,农民收入低,还没有摆脱贫困,但这些地区往往生态环境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并且一直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极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在这些地区,特别是山区、边远、贫困地区等欠发达地区,建设生态果园相对比较容易,通过发展生态果园可将这些地区欠发达的劣势转变为市场竞争的优势,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当地脱贫致富。 ---------摘自杨洪强,生态果园必读,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P1,4-7
个人分类: 有机园艺|10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让有机食品由“贵族”走向“大众”?
yhqsd 2010-3-4 10:33
如何让有机食品由贵族走向大众? 有机食品因产量低、价格高而称被为贵族食品。 其实有机食品产量低是一种片面认识,有机农业也有许多产量并不低的例子(如有机苹果)。产量(单产)问题主要在于品种和栽培技术,品种和栽培技术上去了,产量也会跟着上去,而目前有机农业技术(包括品种)非常缺乏。如果国家和大众在技术研发、经费和补贴等方面,将有机农业和常规农业同样对待,有机农业的产量绝对不会是目前的样子。此外,由于常规技术的进步,常规农业单产提高的潜力已越来越小,而正因为目前有机农业大部分产量低,其增产潜力才更大,从这方面考虑,也应当加大有机农业技术研发。 价格是价值的体现,目前的有机食品价格除体现了使用价值外,还体现了生态价值。而生态价值显现出来的生态效益是大众共享的,让有机食品消费者个体购买大众共享的价值(公益性产品)并不合理,公益性产品应当由政府代表大众来购买(补偿)。如果生态价值从目前的有机食品价格中剥离出来,有机食品的价格自然会降下来。此外,有机农业比常规农业还有更大的碳汇作用,有机农业生产者创造的碳汇额度应当得到货币形式的回报;得到回报后,有机食品的生产成本也会相对降低,有机食品的价格则会进一步下降。而生态效益和碳汇额度都是公益性的,都需要国家代表大众以政府补贴的形式购买。 因此,让有机食品由贵族走向大众,关键在于技术研发和政府补贴。
个人分类: 农业与食品安全|6157 次阅读|2 个评论
谁来为有机农业的生态效益买单?
yhqsd 2009-2-17 18:52
有机农业是一种保护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的农业生产方式,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突出。 由于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担忧,许多人都非常希望自己消费的食品能够达到有机食品的要求,但有机食品价格远高于普通食品,普通人消费不起;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有机农业发展发展还存在不少障碍,真正的有机食品数量很少,而且我国生产出的有机农产品大部分出口了,所以,有机食品只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远不能到达普通大众的餐桌。 有机农业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产业,它带来的效益更多和更重要的是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创造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自然需要相应的生产成本。由于成本的问题,有机食品的价格就比较高,一般人消费不起,有机食品的销售就自然成了问题,这会反馈抑制有机农业的发展。 由于有机食品的价格和销售问题,目前,如果完全排除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往往难以维持生产者原来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利用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有机食品,有较大经济风险或损失,这部分风险或损失完全由生产经营者承担,不应该认为是合理的。如果不化解这部分风险或损失,生产经营者就不会主动用有机农业的方式进行生产。 再者,有机农业带来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谁来购买?有机食品生产需要付出环境成本,在原来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加上环境成本,有机食品的价格自然比一般的食品高,这样谁购买有机食品,谁就要支付环境成本(为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买单)。目前大部分消费者(购买者)关心的是食品本身的价值,只愿为食品本身买单,因此,有机食品在国内销售并不理想。 有机农业生态(与社会)效益是大家共享的,让具体的有机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个体来买单,恐怕是很困难的,也是不合理的,这应当是制约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有机农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我国目前按照有机农业方式耕作的土地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0.41%,居世界第52位,发展并不如人意。制约有机农业发展的因素很多,除了上面的因素外,缺乏有机农业技术的支撑等,也是制约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机农业技术的研发由谁来支持?
个人分类: 农业与食品安全|8181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