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水污染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基因猪粮不宜大面积推广
duke01361 2011-7-15 18:14
转基因“猪粮”不宜大面积推广 细心的读者可能早明白了我为什么把本应写成“主粮”写成了“猪粮”。其实,这也正反映了世人对转基因作物所应在人类食物结构中占据的位置。一句话,现在的转基因作物不能作为人类的“主粮”,但不妨作为“猪”们的主粮! 我敢说这应该是当今世界对转基因作物最折衷的的民意诉求! 依据最严格的“科学学”定义,这么说吧,不妨借用大家都熟悉的“科赫规则”来描述一下,要证明转基因粮食是否有害,最好是在环境安全和食物安全两个层面进行短期和长期评价,而评价的方法绝对不能凭主观臆断!一定要客观! 那么“科赫规则”又是什么? 科赫认为如果希望证明一种细菌是造成某种疾病的病原菌,那么需要从患者机体中分离到该病原菌,并利用这些病原菌重新感染健康人,并使被感染者表现出相似的疾病,并能够从再次分离出的和原先病原一样的细菌或病原微生物。 类似的工作尚未针对转基因植物进行过!也许从事农业研究的不利了解类似的科学原则?没有人知道。 但在当前缺乏这些科学判断之前,采取一个比较折衷的办法,比如先不做主梁,种植面积可控等等是科学的态度。 因此,秉持转基因作物不能作为人类“主粮”的观点是站的住脚的!一点错误也没有。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向作物基因组中导入一些“基因武器”,这些基因武器可以干掉杂草、害虫等可以给我们农业耕作带来麻烦的"敌人”,也可以帮助我们尽可能地避免化学农业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药物残留和空气污染等。可以这么说转基因农业相比化学农业可能更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更加有利于避免化学农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基因污染么? 依据现有对“自然转化”现象的认识,死了的作物的基因物质,有可能通过自然转化转移到其他植物的基因组中,使得受体植物获得了“干掉”以它为食物的某个物种,或者,极大降低该物种的群体数量,导致灭绝. 依据农作物有性生殖的特点,一种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组有可能通过“有性生殖”和其他相近(可跨越种间屏障)的植物“杂交”,形成一种新的亚种,并由此逐渐产生新的物种(基因组间重组)。 ... 上述自然发生的现象是事实。至于能否引发基因污染,关键要看农业种植如何规划。 既然你不能否定上述事实,那么为谨慎起见,为了未来生物安全起见,最好采取慎重的态度对待转基因主粮的推广。 变通方法 有人认为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的推广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安全。这其实是“短视”的观点。中国每时每刻都面临“粮食安全”威胁并不是危言耸听!但是,粮食安全不但要在数量上有保障,而且在质量上也要有保障才好!怎么讲? 我们应该提供足够的粮食给中国的老百姓,数量满足了可以解决温饱,质量满足了可以提高中国民族素质。 两方面都非常重要,都不能忽视! (中国当前粮食自给率可能在70%左右,比改革开放前的90%降低很多,城市化.....) 此处省略1000字 为此,我们认为可以适当推广转基因作物,让这些粮食用于主粮的替代品,比如用于抗生素的生产、柴油的生产、酒精等化工原料的生产...甚至可以作为饲料,喂猪、羊、马、牛.... 此处省略350字 但人类主粮最好还是先不要以转基因作物为主,等若干年后,我们有了充分的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确实是安全的,那个时候在有动作一点也不晚。
个人分类: My Ideas|1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土壤污染的局势十分严峻,治理难度高于大气污染与水污染
w312678856 2011-6-14 11:56
中国土壤污染的局势十分严峻,治理难度高于大气污染与水污染   发布:三略观察     中国环境保护部近日公布《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该文件称,将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加大污染源监管和修复力度。这表明此前一直颇受忽略的土壤污染已经受到决策部门的重视。   所谓土壤污染,最主要是污水灌溉带来的土壤污染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与土壤板结。有关报道显示,截至2006年,中国受污染的耕地已达1.5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因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逐年增多。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加剧,重金属超标也成为造成土壤污染的祸首之一。记者了解到,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据专家介绍,经济发达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问题尤其严重,日益成为当地环境的重大威胁。   对此,北京市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目前中国土壤污染的局势十分严峻。土壤受到污染的途径很多,伴随着大气污染、水污染,例如,废气中含有的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或携带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流经土壤,都会对土壤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   但是,他还指出,相比其他污染,土壤污染的治理具有“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的特征。这是因为,土壤污染不像大气污染或者水污染一样比较容易扩散或稀释。水流可以带走污染物,修复遭到污染的河流。但污染物质,特别是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降解起来就很困难。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介绍,遭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几乎没有使用价值。因此,马军强调:“相比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可能是最难解决的,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针对此,上述《意见》对土壤污染的治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意见,被污染的土壤或者地下水、由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负责修复和治理。即使污染单位“因改制或者合并、分立而发生变更”,其污染防治责任都不可被免除,将由“变更后承继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承担”。其中,环境污染遗留问题较严重的化工、电镀、油料存储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将“由原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治理并恢复土壤使用功能。”   马军对此表示肯定。他指出:“这不单对现在的企业有约束力,对过去造成污染的企业也同样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但是,他也提醒,该意见并未对处罚刑责作出明确规定。   《意见》还称,为保证食品安全问题,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将成为监管重点。农用土壤环境需得到严格的监测与评估,确保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不受污水灌溉。   作为污染土壤治理的数据基础,2006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已全面启动。《意见》还表示,2010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局将全面完成该调查,并初步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到2015年,一批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规将正式出台。但是,目前进展与细节并未得到具体透露。马军认为,建立一个“透明”的信息公开平台“迫在眉睫”。 本文来源:中国表面工程信息网
2938 次阅读|2 个评论
水质污染愈演愈烈 水污鱼死环境堪忧
热度 2 杨学祥 2011-5-13 14:28
点评:水质污染愈演愈烈,今日鱼死,明日是谁?改善生存环境需要实际行动。 历史记录: 2007年4月4日,南京汉中门石城桥下,很多死鱼漂在秦淮河水面上,顺水往下游漂去。死鱼中最大的约有半斤重,最小的还没有小指大,死鱼肚皮朝天,眼睛和鱼身表面都已泛白。南京市环保局称,天气忽冷忽热,水里有机物含量增多,导致水中的氧含量下降,这是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2007年12月8日前后,位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元大街和天元中路之间的秦淮河段,出现了大量死鱼。居住在该段秦淮河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引发死鱼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从上游流过来的“黑水”。江宁区环境监察大队相关人士表示,江宁区内的秦淮河污染源有两个,一个是本地的生活污水污染,另一个是上游工业企业的污染。   2011年4月19日,居民发现并举报南京外秦淮河集庆门段、中华门段有大量死鱼。南京市环保局对采集水样的化验分析显示,与此前以及历史水样相比,目前秦淮河的水质污染加重了2-4倍。相关部门表示,这可能与南京市城东污水处理厂近日的一次整修停运有关,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外秦淮河。 南京秦淮河10余公里河面漂满死鱼 部分市民捕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3日09:46 扬子晚报   前天,本报报道了内秦淮河出现大量死鱼的消息。昨日,又有不少市民打进本报热线96096,反映南京外秦淮河出现大面积鱼儿死亡现象,特别是草场门桥到三汊河段,河面上飘着密密麻麻的死鱼。同时内秦淮河仍漂着大量死鱼,特别是复成桥段和大中桥段。记者调查发现,内外秦淮河10多公里的河面上确实漂满死鱼,沿途还有不少市民在捕鱼。      什么原因导致死鱼?   市委宣传部通报:暴雨后集中排污水体缺氧,导致鱼儿死亡   前天下午4点,南京市环保局12369热线接到市民反映“内外秦淮河发现较多死鱼”,接报后第一时间,环境监察、监测人员便展开调查。南京市委宣传部昨晚通报,据现场调查以及监测情况初步认定,5月10日的暴雨将秦淮河沿岸入河管道及沟渠内沉积污染物冲刷入河,沿岸排水泵站集中排放,造成水体在短时间内急剧缺氧,导致鱼儿浮头并成群死亡。   据了解,为了尽快恢复秦淮河水质,有关部门加大了从武定门闸的放水强度,并加大对内外秦淮河的生态引水。针对春夏之交容易出现的缺氧死鱼,有关部门将建立有效的雨期泵站排水调度机制,使之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努力维护秦淮河水系生态。同时,扎实推进雨污分流和截污治污工程,提高水环境基础设施的支持和保障水平。    范晓林 曹卢杰   ■相关链接   这几年死鱼事件都和天气或排污有关   2007年4月4日,南京汉中门石城桥下,很多死鱼漂在秦淮河水面上,顺水往下游漂去。死鱼中最大的约有半斤重,最小的还没有小指大,死鱼肚皮朝天,眼睛和鱼身表面都已泛白。南京市环保局称,天气忽冷忽热,水里有机物含量增多,导致水中的氧含量下降,这是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2007年12月8日前后,位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元大街和天元中路之间的秦淮河段,出现了大量死鱼。居住在该段秦淮河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引发死鱼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从上游流过来的“黑水”。江宁区环境监察大队相关人士表示,江宁区内的秦淮河污染源有两个,一个是本地的生活污水污染,另一个是上游工业企业的污染。   2011年4月19日,居民发现并举报南京外秦淮河集庆门段、中华门段有大量死鱼。南京市环保局对采集水样的化验分析显示,与此前以及历史水样相比,目前秦淮河的水质污染加重了2-4倍。相关部门表示,这可能与南京市城东污水处理厂近日的一次整修停运有关,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了外秦淮河。晓林整理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http://news.sina.com.cn/c/2011-05-13/094622458015.shtml 南京市天气闷热鱼跃水面 路人上演抢鱼大战(图)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1年05月10日04:05 有市民张网捕鱼。李海勇 摄   前天晚上,由于南京天气闷热,玄武湖内不少鱼儿因为缺氧纷纷跃出水面“透气”,而在南京火车站附近的玄武湖畔,更是聚集了几十位市民,大家拿着各种工具上演了一场抢鱼大战,而且这场抢鱼大战一直上演到昨日凌晨1点方才结束。   玄武湖上演“鱼跃龙门”   前天晚上9点,记者接到读者报料,反映南京火车站前玄武湖内的不少大鲢鱼,不知何因正在成群跃出水面,还有不少大鲢鱼由于跃得过高,竟直接蹦到了湖岸上,引起了不少市民争抢。   接到读者报料,记者赶到现场,发现火车站附近的玄武湖湖面上,成群结队的大鲢鱼正在进行一场跳高比赛,不少大鱼一跃就是超过1米高,落下时更是打得水面“啪啪”作响。由于不时有体型较大鲢鱼跳跃时过于靠近湖岸,结果就直接蹦到了湖岸边,不少围观市民直接跑上前去,争着用脚踩在鲢鱼头上,不少被市民截获的大鲢鱼体长20厘米以上,体重则多在七八斤左右。“乖乖,太壮观啦!这不就是‘鱼跃龙门’么?”   路人逮鱼各种工具齐上阵   晚上10点左右,记者看到随着玄武湖管理人员的陆续撤离,而玄武湖里的大鲢鱼却并没有消停,而是像上演跳高比赛一样,在一些换水口是越跳越欢,湖面上成群的大鲢鱼跳起落下,此起彼伏,场面壮观程度,让不少市民和等火车的外地旅客叹为观止。   不少路人看到有玄武湖管理人员撤离现场,个个面对距离湖岸不远跳起落下的大鲢鱼开始有了想法,现场因而很快由霸占跳上湖岸大鲢鱼,演变成了找来网兜、粘鱼网和撒网,开始向湖水里的大鲢鱼下手。更有不要命的市民,竟然摸黑下到湖中抓鱼、网鱼。记者看到,由于接近湖岸处集结了大量鲢鱼,尤其一些换水口,更是有成群结队的鱼在跳跃翻腾,现场很快也吸引了上百市民,手持各种工具加入了抢鱼大战中。有单兵作战的虽有收获,但多是捉住了这条,那条不知道又被谁给顺走了;也有几人合伙的,往往不用多长时间,便能弄上几十斤重半蛇皮袋大鲢鱼。   后来有不少围观路人实在看不下去,便报警求助,但是由于环湖线太长,湖岸边、湖水中抢鱼人员太多,管理人员劝阻半天,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到次日1点左右,抢鱼大军才慢慢开始消散。   因天气太热鱼儿跃出水面“透气”   玄武湖鲢鱼众多,这说明玄武湖水质、生态变好,湖内的这些鲢鱼也都为玄武湖的水质环境变好做出了不少贡献,有人还将这些大鲢鱼称为“环保鱼”。   前天晚上,公园管理方解释,其实玄武湖发生鱼跃水面,当天下午3点多就出现了,当时管理部门也派出了几个中队加强环湖管控,白天秩序还很好,但是到了晚上,夜色较暗,抢鱼的部队过于庞大,管理人员有心制止,但是力不从心。一位玄武湖管理人员介绍,根据2010年10月实施的《玄武湖景区管理条例》规定,擅自在玄武湖非指定区域垂钓市民,可处以50到200元罚款。   至于湖内鲢鱼为何纷纷跃出水面,工作人员解释说,连日来南京气温较高,加上当晚天气闷热,湖水中氧气不足,不少鱼儿便纷纷跃出水面“透气”。这位工作人员还指着一个换水口处成群跃起的大鲢鱼说,由于换水口处的水在流动,水体相对清凉,含氧丰富;而远处湖水相对固定,水温高含氧量低,所以不少大鲢鱼冲到换水口处时,反而跳得更欢。   本报记者 李海勇 (责任编辑:UN021) http://news.sohu.com/20110510/n307132936.shtml 镇江:古运河上浮起几万尾鱼 2011年05月11日 10:52:17  来源: 新华网江苏频道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5月11日电 5月11日,江苏镇江市区的的一段古运河上,浮起了数万尾鱼,多以鲤鱼为主。河面上密密麻麻游动的鱼儿吸引许多市民打捞。据渔政部门介绍,这些鱼可能来自于相连的内江,由于突然降温,气压低造成水中缺氧,鱼儿就浮出了水面。 (陶春 摄) (责任编辑: 黄蓉 ) 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11-05/11/content_22736285.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62 次阅读|1 个评论
化学家论坛高级氧化、湿式催化氧化相关资源索引
catachina 2011-5-6 13:40
来自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2 后续更新内容此博文将不再更新,若有兴趣直接访问上贴,谢谢支持 课件索引 中山大学-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70 光电催化氧化技术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5 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学氧化还原技术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6 Metal catalysts in Catalytic Wet Air Oxidation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4 水处理的高级氧化处理技术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3 高级氧化技术课件pdf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2 高级氧化技术—— 光催化技术 (Technology of Photocatalysis)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1 废水处理中的高级氧化技术及应用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60 水污染控制工程 —高级氧化技术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9 高级氧化技术之生物氧化讲义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8 高级氧化技术超声技术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5 高级氧化技术——电催化(electricity catalysis)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4 高级氧化技术——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ization) 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3 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2 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1 湿式空气氧化法废水处理工艺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0 湿式氧化法处理活性污泥的原理及应用进展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9 湿式氧化与超临界氧化课件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7 废水处理中的氧化还原技术课件ppt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6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硝基苯废水的实验装置设计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5 书籍索引 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plugin.php?i ... oftviewsoftid=3142 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 for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http://www.chemj.cn/plugin.php?i ... oftviewsoftid=3800 环境工程中的高级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plugin.php?i ... softviewsoftid=966 《含氮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孙锦宜编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654 环境保护中的催化治理技术 http://www.chemj.cn/plugin.php?i ... oftviewsoftid=3941 其他资料及相关报道索引 高级氧化技术(AOPs)的第一篇文章(William H. Glaze, 1987)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6418 高级氧化技术 羟基自由基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7 湿式氧化技术机理及应用的文献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48 高级氧化技术电催化(汇报)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756 废水处理中的氧化方法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98 高级氧化——AOPs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71 催化湿式氧化法的概念原理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69 会议讲义--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68 羟基自由基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9469 水处理中的高级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6397 强—工程牛人总结的污水处理知识之催化氧化技术 http://www.chemj.cn/viewthread.php?tid=27486
个人分类: 催化资源收藏|5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制度性“干旱”造成农田缺水
热度 7 蒋高明 2011-3-15 22:55
蒋高明 本文应《世界环境》而作,发表时将有删节 春节前后,北方大旱令国人心焦如焚。抗旱保苗成了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但农民却对此显得麻木。问题出在哪里呢?抗旱保苗需得有水,而且是干净的水。即使我们不考虑喷灌或滴灌那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水利设施,使用常规的引水渠也难以实现及时抗旱,这是因为许多水利设施已报废了,水被污染了,只能靠打深井采地下水。然而,这种临渴掘井的办法能够维持多久呢? 一、农田水利设施常年失 修 记得上初中时,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大修农田水利基本设施,挖排水沟,修水渠,建大寨田;父辈们则自带干粮去人民公社修水库。这样的集体活动在过去32年里,已经基本停止了,甚至连当年的农田基本水利设施,也因缺乏维护费用惨遭废弃(图1)。这几年出现“百年不遇”大旱,是对这些年来我国基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就”拉网式“大检阅”。 毛泽东时代非常重视水利在农业中的地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建国后的头30年里,国家一直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放在首位。以水库为例,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只有大中型水库23座,其中大型水库仅6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加强水库建设,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水库8.58万座,其中大型水库482座,中型水库3000座,总库容5800多亿立方米。然而,这些水库的95%以上是1977年以前完成建设的;最近30年来,我们修建的水库不到4300座,平均每年只修建水库143座。“人造天河”红旗渠、横跨110多公里的“汉北河”等大型水利工程都是35年前建的。 由于经济利益作怪,作为控制农业命运的水库被承包了出去搞网箱养鱼,或搞旅游开发,造成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因为承包,干旱季节农田急需灌溉时水库不放水,而雨季不需要水时却放水,水库蓄水抗旱的功能被排在了后面。即使水库有水,由于排灌渠道被毁,水路已不畅通。现在,很少人考虑到渠道的功能,不是被截断就是被填埋,或退化成污水沟。很多水库只有养鱼的作用,偶尔能浇灌周边的一些田地,但水流不出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    农田水利严重滞后的现状让人担忧。2008年10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一些地方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水利设施不堪重负;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40%;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有的只有设计标准的40%左右,有的完全失去了灌排功能;全国大型泵站中急需改造的比例高达85%以上。由于水利设施跟不上,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少,农业水利设施完全靠“吃老本”。 尽管目前中央也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如对红旗渠等工程进行维修,对基本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建设。但一些维修工程成了“豆腐渣”工程,一些水利设施摆在田间是好看的,里面根本就没有水。    水利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8.5亿亩耕地,有灌溉条件的只有8.3亿多亩,其他55%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饭;而水浇地中大部分灌溉标准不高,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真正旱涝保收的只有2亿多亩。农业不幸回到了靠天吃饭的局面。 二、引来的是污水 在电视镜头上,我们常看到,农民或部队官兵抗旱的塑料水管里,流出的是有颜色的水,在一些干渠或支渠,偶尔能够看到水的,可惜水已变成了棕黑色,成了臭水。这样的水用来灌溉,对庄稼造成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笔者在山东家乡了解到,有的农民引来村东头的小河水浇地,但被河水灌溉的几亩西瓜全部死亡。原来,那条小河已被上游一家大型屠宰场和几家工厂化养殖场污染了。有了种西瓜农民的教训,村民们守着河水也不敢用了。今年的春旱只能等老太爷降雪或下雨。 红旗渠是上世纪中国农民的壮举,那条总长1500公里的输水渠,穿越太行山,是河南林县农民用最原始的工具建立起来的。为修建那条生命渠,70多名农民牺牲在悬崖峭壁上;为节省资金,农民们用土法制作炸药;在困难时期,用以充饥的竟然是野菜。红旗渠施工难度之大,质量之高,功能之巨,完全有资格成为世界遗产。遗憾的是,去年笔者带研究小组前往红旗渠考察时,却发现红旗渠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图2)。沿途的污染物进入渠水,这样的水显然不适宜灌溉了。 因为中国农田缺水,即使污水也用来灌溉,这就造成了粮食污染物超标。不久前,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发现,在市面所售卖的大米中,约有10%的米中重金属镉超标,大量被矿山污染的水及土地仍在灌溉及耕种稻米,“毒米”继续在市面出售。2007年以来,南京农大的专家对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县级以上市场的170多个大米样品,进行了随机采购和分析,发现了上述问题。这一结果与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质量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全国稻米安全抽检“镉超标率10.3%”的结论基本一致。 三、临渴掘井还能维持多久? 水利设施常年失修,有水也被污染,人们就寄希望于向地下掘井。西南抗旱时,抽调部队官兵打井抽水,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缺水地区,几乎也都将目光盯在了地下水上,于是,井越挖越深。过去,打几十米就能采到地下水的,如今打几百米不见水。有些地方井的深度已突破千米,利用的是所谓的古地层水。 1971年,河北省地下水年开采量约11亿立方米,而近年来的年开采量已达40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占到总用水量的60%,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全省已有部分区域水井深度超过1000米,深层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2至30米,盆地区浅层地下水大部分被抽干。 大量超采地下水,遭到了大自然一连串的报复。近10年来,河北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200多处大地裂;沧州市比上世纪70年代初,大地塌陷近3米; 海河防洪墙下陷2米; 秦皇岛海水内侵,威胁到京山铁路线。因环境污染和海水倒灌,地下水早已不可饮用。北戴河枣园里,原来供应国家领导人喝的甘甜的井水,如今已经全部变成了咸水。 四、农民失去抗旱保苗积极性 32年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并从此结束了凭票购粮的历史。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我们只重视GDP,轻视了农业的基础地位,目前农业生产的各种矛盾集中暴露出来。由于地块被分割成了“豆腐块”,在一些丘陵地或山地上,大型农机具施展不开,种地重又回到了畜力甚至人力时代,而且种地的农民以妇女和老人为主。 水利欠账多,其深层原因是:农业对GDP贡献较小,很多地方重工轻农、重商轻农,导致农业发展失去应有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种地收获缺乏稳定性,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农民越不肯种地,土地产出率就越低,对农民的吸引力就越小,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再加上土地被分成若干块,浇水经过别的人家土地时,时常引起纠纷。农民只好各自为政,就地掘井,打不出水来的,只好靠天吃饭。 面对大旱,即使各级政府官员异常心焦,但农民们的反应却相当麻木。这是为什么呢?算一笔账就清楚了:北方受旱作物中,以小麦为主,但种麦农民并不挣钱。种一亩麦子,扣除种子、化肥、农药费、耕地费、浇地费、收获费、仓储费,即使打1000斤麦子,纯收入也不到500元,还不如农民在城里打工一个星期挣得多。农民多收的那点粮食,还不够一张火车票钱,自然就不愿意从打工的城市回家抗旱保苗了。 “能收多少就多少,够自己吃就行了”,农民们普遍有这样的想法。农民不愿抗旱,看到电视镜头上消防官兵开消防车抗旱就不奇怪了。 五、结束语 干旱是自然现象,但在目前人类已掌控的科学技术面前,这已经不是什么不能克服的难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对此应常抓不懈,不能再临渴掘井。建议有关部门认真总结这些年来干旱制约农业的严重教训,将国有大小水库从承包人手里收回国有;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将国家用于补助种子、化肥、农药、农膜、添加剂、转基因等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费用直接向农民倾斜,让耕者有其利,从源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图1 山东农村一带遗弃水利设施,建于上世纪70年代 (蒋高明摄) 图2 当年的人间奇迹红旗渠如今流淌的是污水 (蒋高明摄)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6362 次阅读|8 个评论
近年获批的流域经济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pxyeco 2011-2-12 08:36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王立国 , 江西农业大学 , 青年项目 , 2010 2.黑河流域环境评价与监管综合指标体系研究 , 武翠芳 , 兰州商学院 ,青 年项目 ,2010 3.我国跨界水资源冲突的微观行为宏观调控研究 , 牛文娟 , 河海大学 , 青年项目 , 2010 4.突发水灾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 佟金萍 , 河海大学 , 青年项目 , 2010 5.气候变化条件下我国水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 王慧敏 , 河海大学 , 重点项目 , 2010 6.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研究 , 麻智辉 ,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 一般项目 , 2010 7.农村水环境问题的经济机理分析与管理创新制度研究 , 李雪松 , 武汉大学 , 一般项目 , 2010 8.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 赵雪雁 , 西北师范大学 , 青年项目 , 2010 9.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及驱动机制研究 , 曹生奎 , 青海师范大学 , 青年项目 , 2010 10.农村水环境污染与治理研究 , 黄森慰 , 福建农林大学 , 青年项目 , 2010 1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空间布局政策研究 , 李松志 , 九江学院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 , 一般项目, 2009 12.东北沿海经济带一体化整合发展研究 , 支大林 ,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 一般项目 , 2008 13.我国沿海地区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布局研究 , 韩增林 , 辽宁师范大学 , 一般项目 , 2008 14.洞庭湖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 赵运林 , 湖南城市学院 , 一般项目 , 2008 15.水污染排放权交易机制与政策研究 , 仇蕾 , 河海大学 , 青年项目 , 2008 16.建立健全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 赵来军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 青年项目 , 2008 1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 郭荣朝 , 河南财经学院 , 一般项目 , 2007 18.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研究 , 朱桂香 ,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一般项目 , 2007 19.我国流域水污染的合作治理模式研究 , 张阳 , 河海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 , 一般项目 , 2007 20.流域水环境预警及容量分配研究 , 朱杰 , 西南交通大学 , 青年项目 , 2007 21.水环境保护投入产出研究 , 方国华 , 河海大学 , 一般项目 , 2006 22.中国云南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全面经济合作对策研究 , 文淑惠 , 昆明理工大学 , 青年项目 , 2006 23.中国重大水污染灾害的经济分析及实证研究 , 谢永刚 ,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 一般项目 , 2006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随想|26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保官员应该懂得科学常识和起码的逻辑
zbt92 2010-12-23 10:58
文 / 水博 最近,有媒体报道说国家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 22 日上午表示,水电并非是清洁能源,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火电造成的污染更严重。 看到这种离奇的言论,人们都不免要赶快寻找环保官员的新发现。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这位环保官员没有任何新意,而不过是重复一些伪环保污蔑水电的谎言。 这位环保官员说国务院领导最近给环保部交办了一项任务,负责处理一个水域因水电开发造成的水污染问题。由于水流减缓和富营养化,该水域水白菜疯涨,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我们非常想知道这位环保官员,最后是怎么样完成了国务院交给的任务?是不是要把水电站拆掉了才解决了问题呢?我敢肯定不是。因为,如果不能解决污染物的排放源,即使这位环保官员把那里的水电站拆掉了,也未必能解决了那里的水质污染问题。 我国淮河的下游上根本没有水电站,但是,过量的污水排放,仍然让那里严重的水污染久治不绝。而几年前,我国贵州的红枫湖由于放松了对水质的监管,也曾一度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后来经过综合治理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才得到了恢复。 水电站建成之后使得河流的流速减慢,确实会降低河流水体对污染物的接纳程度。但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这里的逻辑关系,这决不是水库本身污染了水体,而是水库对水体的要求高于河流。因此,从水污染防治上来看,水库的建设实际上还是一种对水污染治理的促进和强制。因为,凡是建设了水库的地方,都不再容许有人想把河流当作下水道使用,任意的排放污水。因此,全世界很多地方的现实都是,水库建成后,水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国浙江的新安江水库建成后,水库水质比上游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变成了有点甜的矿泉水。我国湖南的东江水库建成之后,水库的优质水体,吸引来青岛啤酒厂到那里建成生产。为了配合我国的三峡建设,不仅长江上游地区修建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江的水污染排放源,而且,汛期我们每天从三峡水库中打捞的垃圾就高达 2500 吨。这难道不都是解决水污染的根本措施吗? 总之,水电水库建设绝不会造成水污染,而只是不容许有人继续把河流当作排放污水的下水道。这就好像在杂草丛生的荒郊野地里,我们的环保官员当然可以随意的大小便,可是如果我们已经建成了高速公路,如果你还要满地的大小便,你怎么能反过来去怪是高速公路让地面发臭了呢? 至于环保官员说的 地质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更是违背科学规律的欺人之谈。 一般来说,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例如,我国怒江地区的山高水急河水中的蕴藏着极大的能量。恰恰是因为怒江水流含有巨大的能量,长期冲击河谷,造成河床不断下切,周围的岸坡币需要不断地坍塌变形的必然结果。所以,怒江地区的地质灾害就特别频繁、特别严重。沿着一条几百公里的怒江公路,每年至少就有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上百起。今年怒江的贡山和保山先后都发生了造成了数十人死亡比较严重的泥石流灾难。这与当地水电开发不足不无关系。只有把水能资源利用起来发电,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产生的成因,从而减少地质灾害。如果不进行水电开发,怒江的地质灾害将永远无法避免。 水电工程修建之后,将从三个方面改进原有的自然边坡的地质条件: 1 、水电开发就是把江水切割岸坡的能量利用起来发电,减少江水对河谷的急速深切,使河流发育趋于缓慢、稳定,最终会大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对主要的滑坡体进行人工排除,或者护坡(包括混凝土喷涂、打入抗剪滑桩和预应力锚索固定等)处理。 3 、水库蓄水的初期,是一个水库新库岸的不稳定期和再造期,是隐性的地质灾害的集中释放期。 不过,由于通过建水电站治理地质灾害需要一个过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我国的三峡建成后的蓄水的初期,短时间内地质灾害反倒有所的增加的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不过,从长期来看水电建设减少地质灾害,最终减少水土流失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 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现实也是,我国西部的水能资源丰富,开发程度却很低,而且开发的时间还普遍比较晚,因此,水电建设的地质减灾效果,往往还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西部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损失普遍都比较严重。然而,由于我国东部的经济发达,水电开发建设的比较早,而且绝大多数水电资源都已经基本上开发完毕,因而,我国东部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几率就明显的低于西部。 从国际上来看,情况也是一样。法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最充分的国家之一。开发程度接近 100% 。由于河水的能量不会再用来冲击河谷制造地质灾害,因此,同时样是水电开发非常密集的法国的地质灾害,却非常非常少。这种现象几乎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调查结果表明,凡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就越好,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就越小。 这就是水电开发绝不会造成 地质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的科学逻辑和现实,希望我们的环保官员,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不要用伪环保组织编造的谣言,为自己的环境监管失职进行开拓。 附:环保部官员: 水电并非是清洁能源 作者: 来自:一财网  发表时间: 10-12-23         国家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 22 日上午表示,水电并非是清洁能源,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火电造成的污染更严重。   凌江是在今天上午召开的 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 上作主旨报告时发表上述看法的。他说, 今天早上看电视新闻,有人说水电是清洁能源,我对此并不认同。我认为水电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火电造成的污染更严重。   凌江说,国务院领导最近给环保部交办了一项任务,负责处理一个水域因水电开发造成的水污染问题。由于水流减缓和富营养化,该水域 水白菜疯涨,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他说,水电开发还带来了移民后移,地质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这些损失都是十分巨大的。   在研讨会上,凌江介绍了国家 十二五 水污染防治的思路。他透露,国家将采取措施维护河湖生态健康,从单纯的污染控制向生态健康的方向转变,协调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凌江说,围绕到 203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十二五 期间将首先把污染严重的河段消灭,到 十三五 期间,再解决其它河段的污染问题。    工业园区的水污染防治也是重点。 凌江说,许多工业园的 集中处理 实际上已经变成了 集中排放 , 十二五 期间,将要求工业园区内的企业,首先做到出厂污水达标排放,各企业的生活污水可以在园区内集中处理。    十二五 期间,环保部还将把地下水纳入新的工作领域。凌江透露,环保部正在制定 十二五 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尽早建立起地下水污染监测体系。此外,环保部还将拓展陆海统筹,编制全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   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由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国家水专项《战略与政策》主题专家组等联合主办。
个人分类: 三峡|45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太湖美得令人忧伤
罗帆 2010-9-25 23:13
高中时,语文课本《雷雨》片段里有一句台词:无锡是个好地方! 上大学时,东方歌舞团的民歌手远征,唱过一首《太湖美》: 太湖美呀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水! 水上有白帆哪, 水下有红菱哪, 水边芦苇青, 水底鱼虾肥, 大三暑假,我去了向往已久的无锡。记忆中的太湖一望无际,碧波荡漾,自然天成,美不胜收。 二十七年之后,在无锡出差期间,住在太湖山水旅游区内,面朝蠡湖背倚青山。抽空重游了附近的鼋头渚,再次领略了太湖之美。 太湖上的帆船 三山岛上的芦苇丛 阳光下的渚头风光 鼋头渚的美景 然而,太湖虽美,却只能远看!近观湖水,令人忧伤。 当地人告诉我,经过三年的治理,动用长江水清洗太湖,效果明显 。 然而, 曾经清澈甘甜的湖水,早已经不复存在。 在湖中小岛,一对老渔民夫妇把小船划过来。卖鱼的老翁脸上满是沧桑,盆中的小鱼苟延残喘。船边的湖水像浓汤,面上飘着可恶的蓝藻。 老渔民在湖边卖鱼 2007 年,一场由太湖蓝藻引发的无锡饮水危机,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敏感神经,让我们记忆犹新。 呜咽的太湖水,仿佛在告诫我们,经济发展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拿什么拯救你,太湖!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6/05/content_6196680.htm
个人分类: 旅途掠影|6537 次阅读|13 个评论
“巢湖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取得新进展
jinhejiang 2010-9-17 21:23
巢湖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0-09-16 【字号: 小 中 大 】 小柘皋河是位于巢湖东北部的入湖河流,具有饮用水源、防洪、灌溉、渔业等多种重要功能,是巢湖市及周边城镇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命脉。由于常年受沿岸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的污染,入湖水质下降,严重影响了巢湖市的唯一饮用水源地的供水安全。为此,水专项湖泊主题巢湖项目以控制污染源为中心,在研究环河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与负荷的基础上,开展受农业面源污染入湖河流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研究,突破环河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关键技术,农田废弃物和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置关键技术,以及入湖河道生态拦截修复与强化净化关键技术,建立相应的示范工程,并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农业面源管理经验,结合国内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现状,形成可移植的欠发达区域环河农业面源污染系统的综合管理方案,以达到持续削减小柘皋河流域入湖氮磷污染负荷的目的。 项目在研究农业面源污染对河流水体污染控制技术的过程中,形成了3个原创性技术,开发了3个产品:(1)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以枯草芽孢杆菌、门多萨假单胞菌、蜡状芽孢杆菌和类产碱假单胞菌组成的高效脱氮菌群,固定化后,污水经脱氮反应器中停留20min,氮去除率达90%以上。(2)生物腐植酸缓释肥技术:以蔗渣为原料制成生物腐殖酸,添加无机氮、磷、钾养分和胶联剂,形成N、P、K的含量为25%的生物腐殖酸缓释肥。肥料效果高于N、P、K的含量为45%的肥料,化学肥料减量达到20%以上。(3)草坪定植板技术:基质为天然有机矿物(包括草炭、泥炭等)、加入适量营养、并把种子放入,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形成内嵌草种的草坪定植板,对流经草坪水体中的N、P吸附率达到30%左右。 经过13家单位的共同努力,针对小柘皋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染、农田径流污染的特征及河道水体的污染程度,从面源污染的调查、方案制定、污染物消减、工程示范与宣传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控制方案及河道生态修复方案,通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形成了一套入湖河流农村面源污染的综合控制技术体系。目前,入湖河口水质指标TN、TP、CODcr比项目实施前分别下降了36.8%、81.9%和38.1%。 针对污染特征,研究人员建设了两个典型的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解决了小柘皋河两岸居住1/2居民的生活污水污染问题。一是电厂新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该工程收集了约2000人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通过调节池和厌氧池预处理后,再经过2000㎡的人工湿地,TN、TP、CODcr分别消减了78.49%、64.52%和76.59%;另一为大汤塘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10亩的大汤塘收集了高落差坡面上居住的3000多人的生活污水,工程将大汤塘改造成污水收集池、兼性池和生态塘,并利用塘外的沟渠作为天然的人工湿地进行处理。为解决收集池的高污染负荷问题,采取了活性污泥、人工净水草、脱氮微生物联合处理。农业秸秆采用微生物腐熟后旋耕还田,示范区300亩的农田总氮流失量减少了31.6%,总磷流失量减少了33.5%;采用无机化肥结合缓控释肥、生物肥料等措施优化施肥进行肥料减量化,农田肥料在氮肥减施30%和磷肥减施50%的情况下,示范面积500亩作物没有减产。通过示范作用,农民自发推广示范了约2000亩,农田尾水入河TN减少22%,TP减少40%。同时,针对河道上游电厂复合污染排水采以拦水坝固定化微生物植物人工净水草方案进行生态修复,并对7公里长的河道采用不同植物进行了生态修复。目前总体示范工程已完成70%。 本研究实施期间,共申请3项专利,发表12篇文章,培养10名硕士和博士生,并主办了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150多人参与了会议,会议期间进行了学术讨论并参观了巢湖小柘皋河示范工程现场,为科研成果的进一步提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个人分类: 云师大研究|24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条小河的命运
蒋高明 2010-7-9 01:38
蒋高明 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是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她的名字。然而,这个小村庄却很特别,特别之处就在于有一条小河欢唱着,弯弯曲曲地从村头流过,不知流淌了多少岁月。沿河分布着十五六个村庄,其中我小时候住的村庄叫蒋家庄。我是1969年,在我刚记事的时候从临沂地区平邑县另外一个公社,郑城公社张家庄搬到蒋家庄居住的。在蒋家庄,我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和少年。 那条小河,小的时候,我们一直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孩子们就叫她河沿(山东方言沿称涯,发yai)。河分上河与下河,上河流的水急且清澈,从一片芦苇丛中穿过,芦苇丛两旁的岸边是约1公里的树林。树种很多,记得有枫杨、加拿大杨、旱柳、国槐、刺槐、榆树、楸树、核桃秋、紫穗槐;下河流进入另外一个村庄前,忽然变得宽阔起来。最令人难忘的是宽宽的河床上,布满了银色的沙滩,河流两岸的乡亲们在沙滩上挖出浅浅的坑,直接取水饮用。 河流里有很多很多的鱼儿。发洪水的时候还可以在浅滩上,抓住几十斤重的大鲤鱼,鱼是从上游水库里随洪水跑出来的。在河流平静的时候,能够看到一些鱼儿在浅浅的水底下静静地呆者。有一种鱼儿,孩子们叫它沙里趴的,我们用小手就能抓住。至于深水里,螃蟹、虾米、青蛙、泥鳅,就更多了。小朋友们用捞水饺的笊篱就能捞到虾。手巧的小朋友还会织渔网,用线织,将渔网做成簸箕的形状,绑在一个长木杆上。有了这样的简易渔具,我们抓到的鱼就更多了。 有一次,我和邻村的小朋友,叫光勤的,沿着上河,用简易渔网捞虾,一个下午下来,竟抓了五六斤。两人分了,回家吃了好几天呢。这在困难时期,那样高级的蛋白质是求之不得的。 银沙滩上分布有各种小草,有白茅、狗牙根、荩草、马唐、辣蓼、葎草、鸭趾草,水边有水芹菜。从河流两岸的深处走进,便是密不见人的森林,几乎全部为本地树木。胆小的孩子一个人是不敢走进去的。森林里有各种好看的鸟儿,其中一种叫小黄雀的,个头很小,非常灵活,金黄的羽毛,喜欢在国槐树上停留。淘气的孩子用弹弓打它,但还未开弓呢,鸟儿们便嗖地一声,飞身钻入了更密的森林。 河流两岸的森林里,一到夏天便有很多的蝉,老家叫它姐儿龟子。夏天来了,不停地在树上叫着,天气越热,它们叫得越欢。这个小生灵给孩子们带来了课外三件乐事:粘知了、拣蝉蜕、照姐儿龟子。 走,抓姐儿龟子去。那是晚上的时候,蝉要从地下发育了三年的土里钻出来,到树上去蜕皮。蜕皮之前的肉是很鲜嫩的,孩子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美味。用手电一照,它们正在望树上傻乎乎地爬呢,伸手一抓就放进了口袋里或者玻璃瓶子里。多的时候,一个晚上能收获一二百只姐儿龟子。蜕过皮后,蝉飞跑了,但它的衣服忘在树上了,我们就上树拣它的衣服。蝉蜕是很好的中药材,小学生用拣来的蝉蜕卖给收购站,换到的钱可到新华书店买画本儿(小人书)。蝉变老成了,肉也不好吃了,但孩子们依然不放过它。趁它们叫得欢的时候,用面粉制作的黏胶(面筋)去粘它,抓来的老蝉用柳条儿穿上,颇有收获感。 最过瘾的还是到小河里洗澡。水不很深,但依然有危险,有邻家的孩子过分淘气,到深水里洗澡(没有人教他们游泳的姿势,他们只会狗刨)淹死了。因此,家长和老师是严禁孩子们到深水去洗澡的。不让去,就跟在大人后面到浅水里洗。那个时候没有空调,甚至没有风扇,凉爽的河水就是避暑的最好去处。奔腾的河水带走了人们身上的热量,还将污垢一起带去了,换来一身的清爽。 女人们也要享受河水,可是她们是很害羞的。姑娘们是不允许出去白天出去洗澡的。但夜幕降临的时候,就是她们的天下了。异常炎热的夏夜,男人们在上河洗,女人们则在下河洗。洗过澡后,男人们到打麦场继续乘凉聊天,女人们则回家照应第二天的生计。 这条无名的小河一直陪伴我度过了小学和初中。 1978年,我考入县里的重点高中。功课紧了,很少有时间再到河里洗澡,到森林里抓姐儿龟子了;1981年,我到济南上大学,这条充满梦幻般的小河就久违了;1985年,我大学毕业回到老家,看到小河两岸的本地森林被全部砍光种上了杨树;1989年,我新婚后带着北京的媳妇来到河边,还能找到一点森林的感觉,但已经全部是杨树了;1997年,我再次回老家,看到河流两岸建了很多的养鸡场;2007年,我回家看到,沙贩子们在大肆盗挖沙子;2009年,上河流来一股股浓浓的血水,从此没有停止过,原来上游建造了一家日处理1万只鸡规模的屠宰场。 这条小河,现在河水不能继续捧起来就喝;男人女人们,尤其孩子们,再也不能到水里享受水的乐趣,河水粘在身上有黏黏的感觉,还有一股臭味;甚至两岸的井水也变苦了;知了不再欢叫了,小黄鸟不知去向,银沙滩没有了,沙子被盗卖一空,河流变成了一条泥沟,农田直接延伸到河边,1公里宽的本地森林也以退林还耕的名义变成了农田。农田里,充斥着大量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白的、黑的、绿的塑料袋,还有农药瓶子遗弃在曾经的小河旁。风将岸边上的垃圾吹进河里,然而小河沉痛地将垃圾搬运到下游去。 这条河,她死了。 这条河迎来了高速公路、Google地球、互联网、GPS的时代,寻找她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2005年,通过当地领导提供的资料,我得知了这条河的名称金线河。在东边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天规模小一点的河流,叫银线河。金线河,银线河,都很短,大约20公里的样子,最后都汇入了俊河,又进入淮河,从江苏省进入大海。 但无论人们给她起了多么美丽的名字,她已经不能称为河了。因为,河水已经脏了,河里的生命没有了,河边的银沙滩没有了,工业废水无情地改变了她的颜色,农业面源污染正向她的身体里灌注大量的化肥与农药的残留物。金线河和银线河,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水沟。 谁是害死她的元凶?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840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于墨西哥湾漏油的科学评述 刊于《南方周末》
liuboning 2010-7-1 11:56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一场正在蔓延的生态灾难 2010 年 4 月 21 日,英国石油公司( BP )租赁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造成 11 名员工死亡, 36 小时后钻井平台沉入墨西哥湾。 4 月 24 日平台底部油井开始大量泄漏原油。 4 月 29 日,美国政府将该海洋原油污染事件定性为国家灾害, 6 月 5 日初步估计原油每天的泄漏量在 4 万桶左右, 10 日又提升至每天 6 万桶( 9500 吨)。至今两个多月, BP 公司和美国政府采取数种补救措施,均收效甚微。目前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每四天的泄漏量,相当于 1989 年埃克森 瓦尔迪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泄漏的总量。而后者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环境灾害。 堪比 9.11 的国家灾难 美国《科学》杂志在其网站的显著位置,用一组动态数据形象说明,此次漏油事件的严重程度及恶劣影响。 深水地平线探井泄露处高达 1 亿帕斯卡的压强;仅每天回收的原油价值就一百五十万美元。 墨西哥湾尚存 5 种海龟; 29 种海洋哺乳动物; 2008 年渔业收入高达 10 亿英镑;目前美国在墨西哥湾 33% 的海域被列为禁渔区; 32 处生物栖息地受到原油污染的侵袭。 为处理溢油,已经布置了 735 公里的拦油栅;建立 72 公里的沙护堤;仅 6 月 1 日就投放原油分散剂一百万升; 120 余位科研工作者已经紧急投入此领域研究;美国科学基金会投入 175 万美元,启动了 25 个紧急研究项目,已经花费 171 船时的科考时间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数据还在不断的攀升。 事件发生后,美国负责监管石油勘探的矿产资源管理局局长直接引咎辞职。总统奥巴马度两度推迟出访、四次亲临现场,并紧急发表非例行全国电视讲话。随着漏油事件的日益恶化,美国政府在此事件上的应急反应,连带此前的能源安全战略,都备受公众指责。奥巴马直接面临着公众的信任危机。政治家将此比喻为奥巴马面临卡特里娜飓风,后者在 2005 年直接造成美国南部 1800 人死亡。 经济上,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带来的损失远不止肇事公司 BP 公司股票下跌,以及承担 200 亿美元托管基金和上不封顶的赔偿。美国墨西哥湾沿岸诸州的渔业、旅游业遭受重创,美国整个近海石油开发全部叫停,大量石油产业工人失业。经济学家甚至认为,此事件会导致美国经济的二次衰退。处于经济复苏期的美国民众自信心遭受沉重打击。 外交上,英国政府每年六分之一的养老基金来自 BP 公司的股票分红。美英两国对于该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分歧,已经对两国外交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6 月 23 日,美国一位负责清理墨西哥湾漏油的船长自杀身亡,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所引发的种种连锁反应开始显露。该事件已经由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影响堪比 9.11 的国家灾难。 堵漏措施,收效甚微 石油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它是重要的能源物质和化工原料。但是,原油泄漏至海洋后,会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如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深海油团等等。溢油覆盖的海面会减少太阳辐射,阻隔气液交换,直接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危及整个海洋生物食物链;海面上的浮油浸湿海鸟、动物的皮毛后,会造成其低温死亡。海面以下的油团变成重油后,会沉降在海底,危及海底生态环境。而溢油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如烃类、芳香烃( PAHs )等,会造成原油污染地区生物急性死亡或慢性中毒。因此原油泄漏往往会给污染海域的生态带来灾难性的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原油中的致癌物质如烃类、芳香烃,会通过食物链在海洋生物体内累积,最终通过海产品危及人类的健康。 深水地平线探井漏油事故发生后, BP 公司马上采取数种补救措施。但此时,常规的办法拦油栅、吸油棒等措施,相对于每天几万桶的原油泄漏量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人们寄予厚望的堵漏办法又屡遭失败。 6 月 24 日,防油帽被迫重新安装。近两个月广泛使用的化学分散剂,治标不治本;而真正能够达到止漏效果的减压井法,虽早在 5 月初便开始实施,但最早要到 8 月份才能看到效果。 6 月 2 日,一位在科威特成功封堵数百个泄漏油井的工程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直接用管路输送钢球堵住漏洞。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对此表示,办法很简单但是论证起来却很复杂。这个办法看起来有些荒诞,但是,没有变得更坏也许就是最好的办法。 进入六月末,随着墨西哥湾热带飓风季节的来临,堵漏工作将会变得更加困难。 无奈之下,路易斯安娜州州长曾建议修建高 2 米,长 160 公里的沙堤来抵御浮油。由于沙堤在暴风雨中的稳固性,以及抵御原油效果备受专家质疑,路易斯安那州最终建立了 70 公里的沙堤,以用于防止湿地遭受溢油侵蚀。 此外, BP 公司在此次事件中广泛使用的化学分散剂也备受质疑。分散剂是一种类似餐具洗涤液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中和原油中的酯基,使原油分散成微小的液滴,这些小液滴可以直接被微生物降解转化。 BP 公司目前使用的两种分散剂 Corexit 9500 和 Corexit EC9527A ,前者主要针对新泄漏的原油,后者则对风化的原油起作用。此次事件中使用的分散剂剂量之大前所未有, BP 公司每天的投放量在几十吨以上。《自然》杂志的相关报道指出,分散剂可以减轻海面上浮油对生物的伤害,但是对于海底的原油污染却无能为力。而且已经有实验证明,化学分散剂对鱼虾等海洋生物会造成危害。况且,如此大量化学分散剂的使用是否对嗜油微生物造成影响还不得而知。 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办法,也许当属利用微生物对污染海域进行生物修复。自然界中每年有 130 万吨的原油通过渗透泄露到海洋,但是这些原油绝大多数可以被嗜油菌降解掉。这些嗜油菌包括深海食烷菌 (Alcanivorax )、解环菌属 (Cycloclasticus) 等。原油中的烃类物质,对于它们来说成了生长必需的碳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嗜油微生物,来降解原油中的烃类物质,甚至多环芳烃。 但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原油泄漏,会远远超过以上自然菌群的分解能力。目前,人们利用自然界中分离出的超级嗜油菌或者实验室里构建的基因工程菌,通过向其生长环境添加其他氮源、无机磷等营养成分,促进这些嗜油菌生长繁殖,达到污染海域生物修复的目的。这种技术已经在 1989 年埃克森 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件中得到了应用。 事实上,目前墨西哥湾原油污染区域的溶氧水平下降,已经表明嗜油菌开始大量生长繁殖。但是,按照现有原油泄漏量计算,进行污染海域的生物修复需要 5000 吨以上的海洋烷烃降解菌。无论是自然环境产生还是人工培养,这在短时间内都是难以实现的。 没有吸收教训,二十年后重蹈覆辙 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之前,埃克森 瓦尔迪兹号 油轮在美国阿拉斯加湾的漏油曾被定义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1989 年发生的埃克森 瓦尔迪兹号漏油事件,漏油总量 42,000,000 升,只是相当于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的每四天泄漏量。但是,该事件却造成了阿拉斯加湾生态环境的毁灭性灾害: 2,100 公里海岸线遭受污染, 25 万只海鸟、近 4000 只海獭、 300 只斑海豹、 250 只白头海雕以及 22 只虎鲸死亡;由于大马哈鱼和鲱鱼产卵区遭受原油污染,直接导致此前一度繁荣的鲱鱼产业频临破产。该原油泄漏事件造成阿拉斯加地区捕捞业损失近 200 亿美元、旅游业损失近 190 亿美元,而泄漏的溢油对生态造成破坏则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 事发后,美国政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清理泄漏原油,当年负责清理油污的团队,在高峰期人数到 1 万人,拥有一百余架飞机。 2001 年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资助的科学研究表明,即使过去十余年,事发地威廉王子港的海岸上仍残存 8,000 升的原油,在基奈半岛和卡特迈国家公园,原油污染应经扩散到 450 英里远的地方。原油降解的速率不过每年 4% 左右,因此原油污染的彻底清除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的时间。而这期间,虽然像苯、甲苯这样的单环烃类可能挥发掉,但是更具毒性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却基本保持着和泄漏事故发生之初相同的水平。 《科学》杂志 2003 年刊发的综述认为,该事件对生态环境的长期破坏超出人们的预想。生态毒理学的研究表明,原油泄漏不仅直接导致藻类、无脊椎动物、海鸟、哺乳动物的急性死亡,而且,污染海域动物体内细胞色素 P450 酶水平严重超标,这表明原油泄漏后残存的有毒物质将长期处于亚致死量水平,依旧危害生态环境。 2009 年,《科学美国人》杂志为纪念埃克森 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件二十周年,以为下一次漏油事件准备为题,总结预防海洋石油污染的相关措施。人们不曾料到,文章的标题竟会一语成谶。二十年后,埃克森 瓦尔迪兹号漏油事件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环境危害, 这一纪录被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改写。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刊出标题为没有吸取教训的文章,一针见血的指出,二十年来各国政府和石油行业没有吸取埃克森 瓦尔迪兹号的教训,这才是生态灾害再度上演的真正原因。 原油的泛滥与科学的匮乏 此次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和 BP 的应对措施备受质疑,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深海油井的泄漏方式不同于以往海面上的船舶泄漏,而且此次原油泄漏量之大远远超出了专家的经验范围。往往第二天需要拿出解决解决方案的问题,常常耗费科学家数月时间去研究,这些都导致应对措施不及时、不到位。这同时也暴露了海洋原油污染领域科学研究的匮乏、滞后。 1989 年埃克森 瓦尔迪兹号漏油事故发生后,美国曾经掀起过原油污染的研究热潮,但是随着此事件在人们记忆中褪去,研究工作日渐趋缓,仅直接从事此领域研究的工作人员就缩减了三分之一。这也是导致如今深水地平线堵漏不利的重要原因,《自然》杂志就以原油的泛滥与科学的匮乏为题就此作出评述。 漏油事件发生后,当务之急是对海洋污染程度作出准确判断,并预测出原油污染可能波及的海域。但是,此次原油泄漏点位于海平面以下一千多米,原油泄漏过程中,伴随着甲烷气体的释放,以及化学分散剂的使用,溢油在浮出水面前会形成微米级的液滴。这些液滴在海面以下形成大量的油团,这才是原油泄漏看不见得阴霾。也正因如此,事发两个月,原油泄漏的准确数字都难以估计。 为此, NOAA 投入 110 人的团队,根据定点采样数据,通过建模的办法,来预测墨西哥湾原油污染可能波及范围。其预测结果连同遥感卫星的气象分析,科考船、陆上科学家等对墨西哥湾生态环境的监测数据,公布在 NOAA 下属网站( GeoPlatform )上,并每天进行数据更新。 6 月 23 日, NAOO 、 EPA 和白宫联合发布了关于原油泄漏的首份科研报告。 面对日益严重的原油污染,政府机构、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的科学家都紧急投入此领域研究。美国自然基金会启动了 175 万美元的紧急科研启动基金, NAOO 有 5 艘科考船驶入污染海域进行频繁取样。 BP 公司也承诺提供 5 亿美元用于研究原油泄漏对生态破坏的长期破坏。 由于传统方法中,采用观察海域中浮油面积来预估原油泄漏量和污染程度,受海洋湍流、水油气混合干扰。利用卫星云图又受天气因素影响。目前,美国科学家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的定量方法,通过测定海水中的甲烷来评估原油的污染程度。 BP 公司工程师发现此次原油泄漏中 40% 的物质为甲烷。海洋科考船也进一步证实,原油泄漏区深海水域的甲烷含量超标,最高甚至达到正常值的一百万倍。对于原油及甲烷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科学家们正在对从单细胞藻类到金枪鱼的整个食物链进行监视。并利用生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判定海豚、抹香鲸等暴露在原油有害成分下的生存阈值。此外,研究人员还对污染地区植物的生长速率、光和作用进行跟踪调查。 原油中的多环芳烃类物质,以及此次大量使用的化学分散剂都是食品安全的隐患。常规办法检测海产品中 PAHs 需要 7 天时间,即便是 NAOO 的毒理实验室也需要至少三天时间。目前,赛默飞世尔公司正在建立紧急毒理实验室,利用气相分析手段建立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以及分散剂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以预防原油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6 月 23 日,负责清理溢油的一名美国船长自杀身亡后,长期暴露在原油泄漏环境会对人类身体、心理健康造成哪些危害,也进入了科学研究的范畴。 亡羊补牢莫如曲突徙薪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在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本土,肇事方 BP 公司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石油开发技术,但面对深水地平线原油泄漏,仍然束手无策。 BP 公司承担的 200 亿美元的保证金看似金额巨大。它似乎可以承担渔业、旅游业的经济损失以及清理溢油的各项成本。但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又由谁来买单呢,生态坏境让我们每个人收益,却又不专属于任何人。它的赔偿如何计算,又如何实施呢?《自然》援引生态经济学家的话,墨西哥漏油事件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失要远远大于上述保证金,它至少在 340 亿到 6700 亿美元。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再次说明,亡羊补牢远不如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面对梦魇般的原油污染,必须事先建立起严格的监控体系、完备的应急预案。 世界自然基金就此提出以下具体措施:设立原油运输的禁止通行区;延缓近海石油的开采并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建立国际通用法规等等。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这其中 90% 原油通过海上船舶运输。同样也存在着原油泄露污染近海的隐患。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当前已经处于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近年石油化工企业造成的水污染事件屡见不鲜。从 2005 年吉林石化苯污染松花江,到近年频发的儿童血铅事件。这些都是由于化工企业的无限制排放或者突发事故造成的典型水质污染事件。 面对公共环境突发事件,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的紧急协调应对,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墨西哥漏油事件尚未最终解决,但是此事件过程中,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的迅速跟进,以及污染信息及时透明的在线公布等等,都是值得借鉴的。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吉林石化苯车间爆炸后,企业信誓旦旦的保证,爆炸只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不会污染水源 。而事实上,苯泄漏却造成松花江流域严重水污染,哈尔滨市停水数日,影响甚至波及邻邦。当年企业方所谓的科学解释闻之可笑,但是如今放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语境下,却让人后背发凉。爆炸只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句话暴露的远不止是科学上的无知。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是,政府监管的不利,企业道德的缺失,以及科学研究、公众传媒的缄默! 也许,墨西哥湾离我们很远,生态灾难离我们却很近。
个人分类: 未分类|5964 次阅读|5 个评论
有关“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科技述评《南方周末》接受
liuboning 2010-6-28 20:21
大概本周科技版刊发,敬请关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触目惊心的污染图片(图片及文字转载自新浪网)
animalethic 2010-3-15 21:24
卢广参展作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5日13:53 新浪文化   2006年4月22日,宁夏某工业园区高大的烟囱上粉尘从天而降,当地居民叫苦连天,他们出门就得做好防范措施。 2005年7月26日,内蒙古某发电厂二条黑色的巨龙覆盖着村庄。 2009年6月26日,安徽省某化工园区长江边上被化工厂污染的土地。   2009年6月11日,江苏省一化学工业园,负责收集处理各化工厂的污水处理厂,但他们并没有处理污水,通过管道从长江底延伸1500米处排放污水。   关注污染卢广摄影作品展   姜纬   一开始我就在想:其实这些照片是卢广拍的还是其他人拍的,并不重要。   那么,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是照片所反映的事实。但当我敲下这几个字时,我却觉得心虚。我有点诧异自己有这个感觉。   我感到自己心虚,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窗明几净的家,我觉得自己衣食无忧的生活,都和这些照片里的人和事密不可分。   我当然知晓摄影师的职责所在,当然知晓这些照片的作用和价值,也当然知晓这些照片背后的动机。摄影是有力的,不是吗?摄影揭示了事实,正是像卢广这样的摄影师,给我们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执着勇敢的勘探、注视和编纂,让我们审视自己的作为,扩张了我们的视野,从而使我们有机会去做一些改变,哪怕仅仅是改变的意图。摄影也是无力的,不是吗?照片能够改变什么?摄影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能力,无穷无尽的照片使我们的心灵产生了麻木与疲惫,苏珊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中写下了:我们的同情宣布我们的清白,同时也宣布我们的无能。   摄影并无绝对的必要性使自己成为当下社会的公共意见的一部分,或成为形成和表达这种意见的场所。当摄影这么做了的时候,那是因为公共意见的形成过程无可避免地进入了摄影的视野。因此,卢广的这些照片,最重要的价值是让我们看清楚了自己,这倒是摄影能够做到的。   我们总是希望通过照片知道得更多,却很少会认真想一想:有可能,与我们的愿望相反,我们看得越多,知道的就越少。我怀疑我们观看照片,是为了自己有一个去处,是为了自己有路可走,是为了自己能站在一个高地,是为了自我宽慰或自我救赎,总之,我们在镜头的后面。摄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距离,使我们既能看见,又不至于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我们在摄影的框架内进退自如。这是摄影的局限,也是人心的局限。因此我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会觉得这些照片究竟是谁拍的不重要。拍下这些照片的,既是卢广,也是我们。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张照片,更是一面面镜子。我们是因,我们是果。   摄影扩张了我们的视野,摄影也会遮蔽我们的视野。当观看他人成了一种文化名义上的习惯和借口时,我们往往无视自己。污染的是环境,也是人的内心。而卢广的这些影像让我们所有人无处可遁。 卢广参展作品(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5日13:53 新浪文化 卢广参展作品   2009年6月10日,镇江市某工厂,每天大量的化工污水排放长江,下游不到1000米处是丹阳市自来水取水处。 2009年6月5日,江苏省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偷排污水进入长江。 2007年3月22日,内蒙古某工业区,在石灰窑打工的民工夫妇刚回到住处。     2008年3月18日,河北省某钢铁厂是重污染企业,企业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2008年4月8日,陕西省某地大规模发展工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2008年4月28日,在黄海海岸线上,无数的污水管道埋在海滩上,甚至延伸进深海。   2009年6月25日,江西省某化工园区在长江边上,化工厂私自填埋长江堤岸,扩大化工厂规模。   2009年6月18日,安徽马鞍山长江岸边有很多小规模的选铁厂、塑料加工厂,排放大量污水进入长江。 2009年4月24日,浙江某化工园区的工业污水排放河道后再经过河闸排放钱塘江。   在宁夏内蒙古交界处,我看到一根根高大的烟囱吐着黄色的烟灰遮蔽了蓝天,大片的草原成了工业废料的堆放场;刺鼻的气味让人咳嗽难忍;滚滚的工业污水流入黄河......   2005年4月8日,15岁的甘肃天水人杨新闰,上完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跟着父母来到内蒙一工业区,他一天能赚16元。 2009年5月15日,江苏某化工园区的化工废料堆放长江堤上。   2005年11月25日,广东省贵屿镇河流、水塘都已被污染,村民们只好在被严重污染的水塘里洗涤。 2008年3月25日,河南,某钢铁厂出来的污水流入安阳河。   2009年4月15日,山西省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也是缺陷婴儿出生率最高的省份,这是一对爱心的农妇领养17名残疾孩子。   2009年4月6日,河南省舞钢市洪河边的马庄村,58岁的马海朋06年患胃癌,不能下地干活,每天必须吃药,不吃药胃疼痛难受。   2007年5月8日,云南某地有个癌症村,每年有20多人死于癌症。11岁的学生徐丽患的是骨癌。   2009年4月2日,河南省某村,22岁的朱小燕2007年在肚子里长了一个很大的恶性肿瘤,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于2008年7月去世。清明节四岁的孩子王颖跟爷爷为母亲上坟。   2009年4月6日,河南省舞钢市洪河边的马庄村,58岁的马海朋06年患胃癌,不能下地干活,每天必须吃药,不吃药胃疼痛难受。   2007年5月8日,云南某地有个癌症村,每年有20多人死于癌症。11岁的学生徐丽患的是骨癌。   2009年4月2日,河南省某村,22岁的朱小燕2007年在肚子里长了一个很大的恶性肿瘤,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于2008年7月去世。清明节四岁的孩子王颖跟爷爷为母亲上坟。   2009年4月6日,河南省舞钢市洪河边的马庄村,58岁的马海朋06年患胃癌,不能下地干活,每天必须吃药,不吃药胃疼痛难受。   2007年5月8日,云南某地有个癌症村,每年有20多人死于癌症。11岁的学生徐丽患的是骨癌。   2009年4月2日,河南省某村,22岁的朱小燕2007年在肚子里长了一个很大的恶性肿瘤,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效于2008年7月去世。清明节四岁的孩子王颖跟爷爷为母亲上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工采沙造成河流生态功能丧失
热度 1 蒋高明 2009-8-17 10:34
2009-08-17 08:06:22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  河流净化功能因强烈的采沙等活动迅速消失,人类需花费大量金钱建造污水处理厂。 蒋高明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最近,笔者在山东东南部山区考察时发现,从县城到地级市100公里长的某河两岸,采沙工地多达300多处。大量采沙破坏了河床,洪水季节,由于没有沙子保护,那些被拦腰挖断的河流,桥梁被冲断。河岸老百姓怨言不少。 在有河流的村庄,村里的一些有钱人,用低廉的价格将村里的河道承包了三十年,名义上种树,实际上盗卖沙子。他们雇用挖掘机挖沙,大量沙子被廉价卖给镇上,再由其他沙贩子高价出售给城市。这种破坏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据沿河两岸村民介绍,10亩河道地,一年能赚10多万元。目前,在利益的驱使下,此风愈演愈烈。 中国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约1500条,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热的地区,这一地理格局注定了河流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发展冲击。占全国河流58.2%、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所遭受的污染已不堪重负;占流域面积6.4%、流入印度洋的西南峡谷河流,如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则面临着水电开发带来的巨大破坏。 尽管各地河道属于地方政府的河道管理局管理,但是,一些承包人只要给村集体一些承包费,给河道管理部门交一些管理费,拿到所谓的采沙证,那沙子就基本是承包人的了。 没有了沙子,河流失去了其重要的功能:泄洪和水质净化。 自然河流其实是良好的污水处理厂,后者应用的原理其实是从河流、湖泊等天然湿地学来的。据粗略估计,河宽50米、沙滩宽1公里、长约10公里、健康的天然河流,其具备的水净化能力相当于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河流对于有机污染物以及氮、磷等化学污染物的净化功能尤其突出,而这些污染物恰好是造成滇池、太湖等内陆湖泊蓝藻爆发,以及近海赤潮大发生的元凶。 河流是怎样实现其对污染物的净化,人工采沙怎样造成河流湿地净化功能丧失的呢? 第一,奔腾的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弯曲、起伏、自然状况下的河流,尤其是激流,处于奔腾状态,这相当于污水处理厂的曝气过程。即使河段相对平缓,也会因河床下沙子、鹅卵石的存在呈现一些波纹,再加上风的作用,河水与空气会发生自然气体交换。如将急流变平湖或将河流取直,挖沙以增加河深,水流动则变得平缓起来,河流增氧的功能就大为减弱了。 第二,河流中微生物和动物群落的净化功能。微生物是对污染物起吸收与降解作用的主要生物群体。微生物还给水生动物提供食物,将捕获溶解的成分分解,并与其他动物、植物共生体利用。河流中的一些底栖动物也具有利用和降解污染物的功能。 第三,水生植物的作用。植物根系直接从水体中吸收养分与元素,并对悬浮颗粒产生过滤与吸附作用。一公顷芦苇每年能吸收200~2500公斤纯氮、30~50公斤纯磷。藻类在生长过程中,将营养元素贮藏和转移在体内,对河流净化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植物还为微生物活动提供巨大的物理表面,菖蒲、芦苇、灯心草等根系分泌物还能杀死污水中的大肠杆菌和病原菌。 第四,沙子和底泥的净化作用。底泥和沙子是河流湿地的基质与载体,其去污过程来自离子交换、专性与非专性吸附、螯合作用、沉降反应等,污染物最终被吸附或沉降下来,要么变成动植物的养分,要么变得无害。沙子和底泥还支撑动物与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植物更需要借助它们而扎根。元素与污染物在弯曲而长距离河水流动过程中也会发生降解、沉淀、固结、挥发等,从而降低污染物浓度,使污水得以净化。没有了沙子,上述净化功能无从谈起。 第五,河流两岸天然植被隔离农田,保障河流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在自然河流两岸,还存在着大量的天然植被,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一方面,这些植被可将河流搬运来的元素和污染物作为养分充分利用,强化了河流净化能力;另一方面,来自河流两岸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如农业施肥等释放的氮磷等元素被两岸植被吸收,减少了向河流排放。因此,河岸植被是河流的天然保护屏障,挖沙对河岸的破坏是最致命的。 河流本身就是非常优良的湿地处理系统。自古以来,人类排泄的废弃物在进入海洋之前,就是通过河流以及湖泊湿地得以自然净化的。如今,河流净化功能因强烈的采沙等活动迅速消失,人类需花费大量金钱建造污水处理厂。地球上的河流,正如人的血管,若血管出现问题,人离各种疾病甚至死亡就不远了。 (本文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6159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方严重旱灾再次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杨学祥 2009-2-18 07:43
据东方网报道,由于城市功利扩张的需要,原先被用来灌溉农业的水资源被城市优先占有。北方大旱吗?某种意义上说,是北方农村大旱。由于城市功利扩张的需要,原先被用来灌溉农业的水资源被城市优先占有,农业虽被寄予关系到经济全局和粮食安全的重任,但至少在水资源这方面,它远没有获得像城市和工业那样的话语权。 专家称城市恶性膨胀是农业受旱主因   旱情不在城区,在农村。城郊的麦田里,土壤几乎成为粉尘,麦苗枯黄,有的因干旱还断了根。据统计,整个渭南市的作物受旱面积已增加到 380 万亩,重旱 30 万亩,是近 10 年来同期受旱面积最大的一年。渭南市政府已紧急动员,要求浇地抗旱保丰收。但实际上,这场具有政治高度的粮食保卫战,战果并不理想,因为水大多被优先流向了城里,除了成本高昂的机井水,许多农村无水可用。临渭区东南城郊毕家村的村民七嘴八舌地说:浇地?水给了城里自来水南水厂,怎么浇?   水库不供农业灌溉已经多年了,水库管理站站长徐永乐说,虽然水库仍与下游乡村有供水量 30 万方的约定,但随着近年来旱情加重,库底淤塞,无法兼顾工业、城市与农业。调配水资源还是要先保证城镇生活用水,渭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抗旱办副主任马高祥说,先城市,保重点工业,然后才是农村。城市缺水,影响太大了。启动抗旱二级预警后,在渭南所辖的韩城市,中型水库薛峰水库已被叫停对农业的灌溉,以保证中心城市的供水。   沋河水库和薛峰水库的功能转向,在全球最缺水的 13 个国家之一的中国,并不罕见。在陕西延安、宝鸡、汉中、榆林、商洛等地,一批农业灌溉水库早已经转向城市供水。在北京,不仅把农业灌溉水库官厅、密云水库转为城市供水,更多次分别从山西大同的册田水库、北京延庆的白河堡水库、河北的友谊水库、壶流河水库、响水堡水库、云州水库等紧急调水。   据悉,渭南市共有水利工程 81 处,设计灌溉面积 149.7 万亩,而实际灌溉面积不足 50 万亩。由于资金困难,许多设施无力更新改造,工程效益难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工业污水成了农业的救命水。化肥厂不主张我们用,他们担心烧坏庄稼要担责任。污水沟下游种莲藕的菜农每次都要用试纸测渠水的酸碱度。不过仍有风险,有两次,白杨村村民武维扬嫌没浇透,浇第二遍的时候,麦苗就烧死了,亩产不到三百斤。村民们发现,污水灌溉的麦子颗粒不饱满,亩产量也比村子南边机井浇灌的低两百斤。和大家一样,武维扬家通常把井水浇灌的麦子留下来自家吃,而污水灌溉的则卖出去,卖给城里人吃 。 北京水资源专家王建指出,城市的恶性膨胀,是导致生态恶化、农业受旱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城市和农村的水资源恶性循环:城市用水伤害农村,农村毒粮报复城市。 北京的水 : 国际化都市过程中提供教训和借鉴   北京城缺水、少水的历史,或许能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迈向特大城市提供前车之鉴。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张青称,北京已是大旱。与北方冬麦区一样,北京的抗旱形势同样严峻。   这座曾经有着五大水系(蓟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大清河水系)和 100 余条大小河流、因水而建都的城市,如今却沦为世界级贫水城市。 2008 年人均水资源只有 220 立方米 ,仅为全国人均的 1/10 和世界人均的 1/40 。   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机制被打破,自然来水日益减少,城市耗水量剧增,北京未来的发展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北京生态问题专家王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王建曾供职于北京市环保局,对北京水资源与水环境颇有研究。   北京属华北地区干旱少雨气候,全年降雨少,且大多集中在 7 、 8 、 9 三个月,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不足 600 毫米 。   王建告诉记者, 1949 年以来,北京曾经历了 4 次水危机:   第一次水危机( 1960 年和 1965 年)。 1960 年 1 至 6 月份,降水仅 61 毫米 ,只有多年同期平均的一半。 1965 年全年降水仅 377 毫米 。由于气候干旱,永定河上游来水减少,官厅水库水源枯竭,最低水位比死水位还低 2 米 。城区用水紧张,人们通过当时刚刚建成不久的京密引水渠,引密云水库的水度过危机。   第二次水危机( 1970 ~ 1972 年)。北京连续 3 年平均雨量仅 508 毫米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来水同步减少,造成 200 多万亩作物严重减产。这期间,北京掀起了一个平原打井高潮,短短几年内,打井 3 万余眼。两大水库供水对象,由农村为主转向城市为主,农业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如果说第一次是单库水危机的话,那么这次是两库危机并发。   第三次水危机( 1980 ~ 1986 年)。北京遭遇连续 7 年干旱,平均年降水量仅 498 毫米 ,与历史上连枯最长 14 年(北京站 1857~1870 年)平均降水量 492 毫米 相接近。 1981 年 7 月下旬,密云、官厅两大水库蓄水仅 5. 1 亿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入不敷出,地下水也大面积超采,供水形势极为严峻。为了度过这次供水危机, 1981 年国务院决定,密云水库主要保北京,天津改为由滦河供水。北京市也采取了限工、压农、保生活的供水方针,并实施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措施。   第四次水危机( 1999 ~ 2007 年)。北京出现连续 9 年干旱, 9 年平均降水仅 428 毫米 ,到 2003 年 11 月底,密云水库蓄水 7. 6 亿立方米 ,官厅水库蓄水 2. 1 亿立方米 ,比 1999 年初分别减少了 20. 8 亿立方米 和 3. 2 亿立方米 。   这期间,北京由于地下水连年超采,水位持续下降。北京水务部门先后建成怀柔、张坊、平谷、昌平 4 处应急水源,同时还将几座中型水库纳入城市供水系统统一调配,并多次分别从山西大同的册田水库,北京延庆的白河堡水库,河北的友谊水库、壶流河水库、响水堡水库、云州水库等向北京紧急调水,以解决北京水资源供需的燃眉之急。   位于北京市西北 90 公里 永定河上的官厅水库,是我国解放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主要任务是防洪、供水、发电,也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地之一。但由于近 20 年来水量大量减少,水质受到上游河北张家口一带工业污染,已不符合饮用水标准,不再向市区供饮用水,而作工农业用水。而曾经水流湍急的永定河,如今即使在 7 、 8 、 9 三个月的丰水期,也无水流淌。   王建还发现,密云水库目前蓄水也只有 10 亿立方米左右,内湖部分水面已变成大片庄稼地。他说,平水期北京周边十库九旱、有河皆干;枯水期颐和园昆明湖、圆明园福海以及北大未名湖等都干涸见底。   问题在于恶性膨胀的城市规模,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以及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王建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 ~ 2020 年)》提出,从水资源承载力等约束因素出发,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 2020 年北京人口规模应控制在 1800 万人左右。而截至 2008 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 1695 万人,比 2007 年末增加 62 万人,相当于增加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据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透露, 2005 年以来,北京相当于增加了 4 个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当务之急,是控制城市继续恶性膨胀。王建说 。 5 年前的警告: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2004 年 3 月 2 日 ,我在光明观察发表文章: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文章指出,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大量物种的灭绝,而且危及农村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城市的发展应该受到地方资源的严格限制。失去农村支撑的城市将是一座死城,中国西部沙漠化过程就是证据 。 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盲目满足大城市的过度需求可能导致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恶化与危机。与其耗资巨大实施调水工程,不如地区、城乡均衡发展。以破坏农村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建设必须停止。农村生存环境破坏之日,就是城市自身生存条件消亡之时!淡水资源的短缺决定了中国城市水准的最高极限 。 5 年即将过去,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越演越烈。 2008 年末 2009 年初我国北方遭遇 50 年一遇的严重旱灾,专家称城市恶性膨胀是农业受旱主因,重读这篇文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与河北发生拒马河水权之争   ●引拒济京工程拟用一组机井将拒马河浅层地下水引至燕山石化,但下游河北居民的水井可能就此报废   ●地处京畿的河北在自身缺水情况下承担着保证京津用水的义务,但相关水权分配和补偿的机制尚未建立(资料来源: http://news.tom.com/1002/2004225-698422.html )   北京引拒工程的最初方案是把原有的引水渠道胜天渠的坝首加高,拦蓄更多的地表水;同时打一组 40 多眼机井的机井群,把拒马河的浅层地下水拦截后通过管道输往北京。拒马河的地质条件不能储存深层地下水,一旦工程实施,从地上到地下,拒马河水将全部被截在北京一段,下游的河北境内将滴水没有。一位河北水利部门的官员指出了引拒工程的利害。 据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资源处研究员郎洪钢统计,北京的引拒工程将对下游河北省境内的 9 个县市 300 多万人口造成巨大影响。郎洪钢认为,若北京引拒工程实施,下游地区 75% 以上年份将断流。下游已建好的众多水利工程将报废, 100 多万亩水浇地将变为旱地。同时,华北明珠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也将恶化,并加剧下游地区的耕地沙化。   石亭镇人大主席夏雪松出示了一份上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吴邦国委员长的请示报告,报告署名涞水县部分人大代表,落款日期是 2003 年 11 月 28 日 。在这份报告中,北京引拒工程被称为非法截流工程。报告称:如果这项工程实施,将切断拒马河的表流及潜流,造成地下水主要补给断流,我县 10 个乡镇 26.9 万人面临水荒。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这片土地将无法生存。因此,强烈要求中央领导制止这项工程的施工,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者。    维持大城市存在的代价 维持大城市的物质消耗随着现代化的需求而成几何级数增长,城市用水短缺仅仅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交通拥挤、用地紧张、服务设施配套等等,迫使城市不断扩大。如不及时限制,后果不堪设想。即使大城市保持现有的人口规模,随着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私人轿车的增加,淡水的需求量也会成倍增加。   水利部门的资料显示,拒马河流域目前是河北省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而河北省也已成为全中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203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311 立方米 ,是全国平均值的 1/7 ,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 1000 立方米 缺水标准的 1/3 ,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同属海河流域的北京和天津情况更糟,目前北京人均占有用水量不足 300 立方米 ,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 / 8 。   目前,整个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形势相当严峻。据统计,全流域水资源总量 372 亿立方米,在全国七大流域中,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最低,仅 305 立方米 。因为地下水超采,目前华北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漏斗群。整个河北省已形成 21 个漏斗区,总面积达 4 万平方公里左右。    20 年来,北京人口由 800 万增至近 1400 万,国内生产总值从 300 多亿元增长到近 3000 亿元,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截至目前,全市地下水累计超采 60 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地下水已经十分有限。自 1997 年以来,河北省连续 7 年大旱,水资源持续减少。目前河北全省年用水量平均达 230 亿立方米,供水量只有 170 亿立方米,之间的缺口只能靠超采地下水来补充。有专家估计,如果没有外调水的情况下,河北 2005 年和 2010 年仍将缺水 57. 3 亿立方米 和 61. 8 亿立方米 。海委会一位官员坦承, 由于水资源的紧张,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都出现了规模不等的水事纠纷 。   历史的教训:先生存后发展   研究表明,差不多 30% 的热带雨林降水通过林木的根和叶得到再循环,砍伐林木会造成类似引发撒哈拉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在自然界的旱涝循环中,雨期把大陆变成到处是沼泽湖泊,地下水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充。旱期到来的时候,动植物就可以靠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来维持生存,直到下一个雨期。人到来之后,与淡水争夺生存空间。旱期排水造田减少了陆地蓄水面积,雨期为保护农田则修堤筑坝,让淡水沿江河白白流回大海。久而久之,地表水被排尽,地下水被抽干,它们都得不到自然的补充而失去流动与自净化能力。水草肥美的草原最终变为沙漠。自然界是生涝以备旱,人类是排涝以生旱。违反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不仅撒哈拉地区是这样,中国的沙漠随都城的东迁而东移,埃塞俄比亚首都随土地沙漠化和干旱而八次南迁,都表明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其主要原因是大面积热带雨林、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严重破坏,使植被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要恢复自然界的旱涝平衡,就必须给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淡水、空气和其它生物留有足够的存在空间,如中国目前实行的退田还湖、退田还林的措施。 中国和世界历史都有关于创世之初发生大洪水的记载,大禹治水是变堵截为疏导而获得成功的典型范例。疏导意味着大量地表水白白地流归大海,他虽然给人类留下了大量陆地空间,但最终导致地表水的流失和沙漠化的逐步发展。在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中,排涝保护农田是自身生存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沙漠化却同样威胁人类的生存。这样看来,大禹治水的成功恰恰表明人类对沙漠化负有责任。恩格斯曾对人类盲目的实践作过精彩深入的分析: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夢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因而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这一精辟的分析同样适用于人类对洪水的胜利。土地沙漠化是自然界对人类破坏地表水资源的惩罚。我们必须改变与水源争地的旧观念,在相互依存中求得发展 。 被一再忽视的建议:建一个全国范围的有机肥料大工厂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专家在最近结束的东北黑土资源调查中得出的结论,由于对东北黑土资源的保护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东北黑土土壤严重退化。多年的不合理耕种和土壤侵蚀的发展,东北黑土层已渐浅薄。 张旭东 教授认为,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和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掠夺式经营方式,以及长期采用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造成的。由于土地分散经营 , 加之农民急功近利的思想 , 有机肥施用量大大减少 , 仅以施用化肥来维持当季作物生长 。 来自黑龙江省讷河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全国人大代表谭志娟说,土地是载体,发展农业离不了。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东北平原重要组成部分 , 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 , 是我国农业的宝地,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过去的黑土地油汪汪,不上粪也打粮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她列出几组数字:目前黑土层厚度由建国初期平均 80 厘米 ,减少到 40 厘米 ,土壤板结,耕性不良;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开垦初期平均 6.4%, 下降到 2.3%, 导致土壤抗灾和产出能力降低。据多点调查,开垦和耕种 50 ~ 60 年的耕地,全氮量下降 33.98 %,全钾下降 64.14% ,土壤缺硼、钼、锌和硫较为普遍 。 黑土层可能在 50 年内消失,前提是如果不能加以有效防治,这是水利部专家最近的警告。黑土地将成为另一个黄土高原区 ?   参加保护长江万里行活动的众专家在考察后直言不讳:长江水系已陷入深度危机,若不及时拯救, 10 年之内,长江水系生态将濒临崩溃。   人为的因素在长江流域显得尤为突出,各企业取得污染权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这当中也是地方保护和环境腐败在作祟。中上游地区引进的众多项目大都是污染严重的工业,完全可以用企业林立,排污口密布,且大都直排入江来形容。由于当地环保归属地方政府管理,当环保和经济发展发生冲突时,地方政府大多会选择后者;另外,生活污水的排入量和工业污水的排入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为严重的是沿江农业对长江水的污染,据专家估算,农业污染物总量与工业、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总量相当,农业的污染主要来自于肥料的不合理使用,解决农业对长江的污染可能比解决工业污染更为艰难;还有由于沿江植被的大肆破坏导致融入长江的泥沙增多,长江水逐渐混浊起来,近年来长江会成为第二条黄河的说法已广为流传。 权威统计称, 2003 年,长江流域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已高达 250 多亿吨,其中 90% 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结果是长江水的自洁、自调功能的逐渐丧失,长江珍稀动物的灭绝和沿江居民饮用水的恶化。有专家进一步论证,说在污染严重的沿江城乡里癌症肆虐 。 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一方面导致商业的大规模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土地与有机肥料的隔离状态。 农村的生态循环模式是:人畜的粪尿用于农肥,农肥在农田中转换为人畜的食物。城市的最初形式仍然保持了这种合理循环,但是,城市的不断扩大逐渐背离了这一模式,使人粪尿完全变为无用有害的城市污水。我们在《西部沙漠化与东部地下水的关系》等论文中提出,解决城市淡水危机的重要方法是改造城市的污水管道设计,恢复城市的有机农肥制造厂的功能,通过专用管道,将人粪尿输送到农村,处理后灌溉农田。这是一个产量巨大的有机农肥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巨大。开源节流,堵塞人类浪费水资源的各种渠道是近期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例如,城市住宅将厕所和洗澡(手)间分开,饮用水和非饮用水分开,使用非饮用水冲刷马桶,冲刷粪尿的污水由专门管道通往郊区,供施肥和灌溉,并实行两类水价制度。这样既可以减少污水数量,又可以解决有机肥和灌溉用水短缺的矛盾。以一人一天排泄 1 公斤 人粪尿计算,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每天产出一千吨。宝贵的生态资源变为废物和负担,成为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的反自然发展倾向值得关注 。 城市污水管道和粪尿管道的分离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利民工程。它涉及到城市下水管道的重新设计、重新安装、沼气厂的建设、有机肥料厂的建立,从而带动钢铁业、水泥业、建筑业、电业、农业、环保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节约型循环经济模式是深化改革的需要 。 人粪尿和有机垃圾经过发酵可生成沼气,为城市和农村提供能源,剩余物可制成有机肥料。将城市的人粪尿和有机垃圾处理为有机肥,既可解决城市污水污物的处理困难,又可解决农村的有机肥缺乏现状,是使城乡双赢的重大举措。地方政府管理的缺位,就在于没有从预防生态危机的高度认识问题,没有看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商机。面对东北黑土地 50 年完全消失的警告,地方政府必须提高认识,有所作为,促进城乡的和谐发展。 城市污水管道和粪尿管道的分离工程既有国内的广泛市场,又可利用变废为宝的可持续资源。相关部门必须予以关注 。 灾害频发警钟长鸣 1947-1977 年和 2000-2030 年同样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1952-1964 年全球四次 9 级强震接连发生, 1946-1977 年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集中发生, 1959-1961 年的中国三年自然灾害, 1955 、 1957 、 1964 、 1969 、 1972 、 1976 年中国的严重低温冻害,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 1977 年三次流感世界大流行,都在灾害链的记录之内。经过 27 年间歇之后, 2004-2007 年全球已发生 3 次 8.5 级以上强震, 2008 年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 50 年一遇的低温暴雪冻害, 2008 年末 2009 年初中国北方发生 50 年一遇的严重旱灾。 20 世纪 50-70 年代的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已经开始重演。灾害频发警钟长鸣。 我在 2008 年 3 月 2 日 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流感全球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干旱、洪涝、飓风伴随拉尼那、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 2004 年底的印尼地震海啸和 2008 年年初中国南方的低温暴雪冻害是自然界对人类发出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拉马德雷进入冷相位的时期,不仅仅会导致低温冻害,而且强震、海啸、台风、沙尘暴、流感等也会环环相扣地出现,形成灾害链 。 2008 年末 2009 年初中国北方 50 年一遇的严重旱灾在敲响水资源危机警钟的同时,也为大城市发展亮再次起了红灯!饮鸩止渴式的大城市恶性膨胀必须停止,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提到议事议程。手中有粮,遇事不慌。世界市场的粮价高涨应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警惕 。 参考文献 1. 专家称城市恶性膨胀是农业受旱主因。 2009 年 02 月 17 日 03:52 东方网。来源:成都商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9-02-17/035217227763.shtml 2. 章轲。北京的水 : 国际化都市过程中提供教训和借鉴。 2009 年 02 月 18 日 03:20 第一财经日报。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218/03205867855.shtml 3. 杨学祥 . 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 ( 2004-3-2 ) .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3/2/996001.htm 4. 王军。东北黑土地退化严重。 2005 年 03 月 22 日 13:16:22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3/22/content_2728272.htm 5. 林东升。加强农技推广提高耕地质量。 日期: 2005-03-16 来源:农民日报。 http://www.agri.gov.cn/kjtg/t20050316_336277.htm 6. 南风窗:直面生态危机 时间: 2005-1-6 8:41 :00 。 http://www.h2o-china.com/news/viewnews.asp?id=27025 7. 杨学祥。生态危机启示录:构建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 位置:中国农业信息网。 2005-05-08 来源:光明观察 http://www.agri.gov.cn/jjps/t20050508_367473.htm 8. 杨学祥 . 从循环型经济到节约型经济(重发) . 发表于 2008-11-30 14:44:38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096 9. 杨学祥 . 生态危机启示录:构建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重发) . 发表于 2008-11-30 15:42:16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107 10. 杨学祥 . 扩大内需整合资源:建一个全国范围的有机肥料大工厂 . 发表于 2008-11-30 21:21:5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138 11.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2. 杨学祥 .  从石油争夺到粮食控制:美粮食武器逼近中国 . 2008-06-20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国际军事。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6/20/content_793893.htm 13. 杨学祥 . 我们在为自己的愚蠢买单:不要成为三大战争的失败者 . 发表于 2008-10-4 16:06:4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1392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374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