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终身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留在学术界还是走入产业界?
editage 2013-4-9 14:00
尊敬的 Eddy 博士:    我已经取得博士学位、有5年博士后经历、发表经验也不错、也教了 2 年书,过去一年来我尝试要申请一个教职,但没有结果,我不知道我的经验是否足够支持我待在学术界,还是该到其他研究产业试试,您能提供一些建议吗?   要有稳定的教职是一个长期耗时的过程,近来的 统计资料 显示学术界的博士供过于求现象的存在,许多科研人员做了所有能让履历加分的事情:发表高分期刊、参与会议进行简报并建立人际关系、申请基金与奖项、在不同单位任教,很可惜这并不会让学术之路变得更平顺。   在现在这个竞争的环境里,你的热情所在以及你能做到哪显得特别重要,评估自己的兴趣、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然后决定走上学术这条路是不是真的适合你。    你对教书、发表、合作、找资金的感受如何? 学术界“发表或灭亡( publish or perish )”和“抢不到经费就滚蛋( procure funding or perish )”的压力比产业高得多,学术教职会需要经常发表高质量的研究到有声望的期刊,相对的,发表经验在产业界可能会加分,但可能不是那么必要。    找出你的长处和兴趣。 你觉得自己有人际手腕而且能拟定策略并加以执行吗?你能接受回收快但弹性较小的工作吗?如果你对以上 2 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应该到产业试试。科学新闻和科学决策这 2 个选项可以让你与科学保有连结而不需承受维持研究实验室的压力。    你希望自己 10 年后是怎么样的人? 根据 PLOS Computaional Biology 上的 一篇文章 , 10 年的学术职涯包含了无数的基金申请、可能有些优秀的学生、在科学上有显著的进步等,另一方面,在产业界会有几次升迁、晋升管理阶级、领导自己的团队或部门。考虑这些可能性让后找出怎么样会让你拥有长期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希望上面几点能给你一些思考方向,仔细思量后再决定要继续留在科研还是转换到研究产业。不过,我的了解多半是西方的学术体制,可能会跟国内有所不同,如果你可以提供多点国内的信息让我知道,那是最好不过的。 ∷ Eddy 博士国际期刊发表支持中心内容由 意得 辑 学术论文翻译 专家 团队 支持提供 ∷ 【意得辑提供专业 英文论文编校 、 学术论文翻译 、 英文期刊发表一站式服务 www.editage.c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同步刊载于 意得辑专家视点 频道: http://www.editage.cn/insights/eddy/留在学术界还是走入产业界?
个人分类: 科研影响力和研究质量|5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取消院士终身制,值得推行
热度 15 avein 2013-3-3 05:44
看到农工党建议院士实现任期制。个人很是赞同这个观点,并想给出如下理由: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3/275166.shtm 首先,中国的院士,由于是终身制,利益关联太大,所以很多人不惜一切代价,采用各种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去评院士,包括作假、利益勾结将别人成果拿到自己名下、用公共经费(纳税人的钱)到处公关活动。据个人所知,这种情况不再少数,实则很普遍。 其次,很多人冲着院士去,通过不择手段评上院士后根本就是不再对科研有贡献,评上院士后的生活基本是到处兼职,通过头衔和关系控制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分配,充当学霸。 举几个自己经历例子:第一个例子,我以前所待学院,以前由于有一个院士,所以,国家项目比较好拿,而且,市里面的横向项目(市政基建应用类)基本也是老院士的弟子掌控;实际上老院士根本不会参与这些项目,也就是在项目上说几句话罢了,政府,基金管理者都会给这个面子的。可是自从老院士去世以后,马上人走茶凉,不光是国家大项目开始全军覆没,市里面横向项目也开始被某一其他地方高校的团队接管,接管者谁也?一他地院士及其弟子团队。说句实话,我也没见学院原来接这些项目老师实力下降,也不觉得现在接管团队真就会强一些,我所见的用的都是那几乎相同的一套,唯一区别就是这边院士已经驾鹤西去了,而那边有个院士站着为他们说话罢了。 另一个例子,那是多年前有幸跟一院士吃饭,这位院士酒后吐真言,给我们这些年轻人说,千万不要相信那些什么“世界先进水平”成果。他说那些玩意都是骗人的,那些项目验收请评审专家,都请那些基本不怎么懂的专家,“打擦边球”比如我生物的,那我请个电子的,比如我光学的,我请个材料的,(个人觉得情理上说得过去,有“交叉学科”这尚方宝剑在“,请什么人最好的,当然是“院士”,名头大,压得住人,至于真正的科研水平吧,那就是“嘴一擦,红包一拿”就是,“国际领先,世界先进”,他的很多院士同事就这样经常出去给别人项目验收(当然基本都是与自己领域相干系数较小的项目),赚得“风生水起”(当初下血本投入的应该都赚回来了吧?可惜当初投下血本的更多是该院士所在学校,所在单位,用的实际上是纳税人的钱财吧?)。少不更事的我们听到这些的时候还将信将疑,不过对比了新闻联播里面中国高铁信号控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当然高于法国,要不算领先吗?)而在一年后的温州“被雷击”,而法国地铁三百年来不知道被多少雷击却安然无恙;于是我们这些小年轻开始相信这位院士的话了,随着所见增多,也开始相信他讲的那些所谓“院士们内部皆知的事”。 还有一个切身感受,个人听过的院士们的报告也不少,给我的个人感觉是这样的,除极个别院士确实能讲些实质性的东西,科研上的问题以外,绝大多数所谓院士(以及很多所谓首席科学家)的报告,给我感觉基本都在吹他们又拿了什么项目,设备平台怎么好,设备怎么一流,世界领先(恍惚中记得加州理工一位所在专业执牛耳的教授说过这样一个观点,真正的一流科学家是拿着三流的设备做一流的研究,而只有那些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人才是拿着一流设备做三流的、不入流的研究),再不就是给点人尽皆知的科普解说。 而如果取消院士终身制,我想,也许利益关联减小,首先的一个效果就会减小为了评院士,什么手段都使得出的可能,因为“那样不值”,或许可以让更多名副其实的人当上院士,净化院士评选。其次也许能够让更多院士不会就呆在位上只指手划脚,霸占资源,根据自己意愿雇人做点事;减少学霸效应,而会把更多机会,更多经费支持留给真正能做事,想做事的人,让他们拥有更多机会。 还有一个取消终身制的影响或许就是会让院士们更看重学术声誉,珍惜院士荣誉。而不会“到处辟谣”,到处做报告,到处兼职,通过自己名头和关系雇一帮人干活罢了。 当然或许很多人会说国外院士也是终身制。不过据我所知,他们的院士只是一个学术荣誉罢了,利益关联较小,所以他们基本在评上院士前后基本没有改变,所有科研也一如既往。当然他们也更尊重自己的这个声誉。不会像马刀阉割后的环境里面唯利是论,一切手段,一切人性尊严皆无所谓。 后记,个人觉得喝了点小酒说出这些话,可能会开罪很大一部分人,导致最终结果是如果回国,由于说了真话,罪人太多,肯定事业发展不利;不过想来人就此一生,做事唯痛快而已,不违己心,大不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尽己所能,在国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的缝隙,不回去罢了。
个人分类: 杂谈|3960 次阅读|26 个评论
三无博导可恶到了要废除终身制的程度?
热度 15 chenjcc 2013-2-22 10:28
这几天,有位名博主突发奇文,向所谓的无权、无势、无钱的三无博导猛烈开火,大开杀戒,主张废除博导终身制。下岗的标准居然是你有钱没钱。给出的理由居然是与国际接轨。本人浪迹海外多年,剑桥大学、华沙大学也去过,加拿大也呆过,美国也talk过,还真没听说过这种废除博导终身制的标准,美国倒是有tenure-track的,也从没听说过美国哪个大学让哪个教授降级为副教授的。人家明明是在搞终身制,我们却在搞废除搞终身制,而且仅限于博导领域,其他领域的终身制依旧。这个接轨真是接得太荒唐,轨道的方向都接反了。再说即使国际上有这种轨道,你也不能只是部分接轨,其他地方不接轨呀。中国高校管理为什么不与国际接轨,废除官本位终身制?中国经费发放为什么不与国际接轨?只部分接轨,你不担心翻车?车在不一样的轨道上能行驶,乘客坐得舒服么?再说有钱就可以当博导,是不是公司的老总将来都可以当大学博导了?现在有钱人花钱买洋文凭的大有人在。 真的是三无博导们阻碍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当年陈景润就是无权、无势、无钱的科研人员,符合现在的三无博导标准,人家为攻克古德巴赫猜想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倒是想问问,这些年来,拿了国家的大量经费,招了大量的博士生,所谓的三有博导们,与陈景润相比,取得哪些惊人的成果?为什么每年不公布牛博导们的业绩?口口声声要人们宽容他们科研上的失败,为什么不能宽容三无博导们的那一点劳动权利呢?真是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啊。三无博导与三有博导相比较,究竟谁的科研贡献大? 这个社会真奇怪。博导们比的不是成果,不是科研能力,而是比谁最有钱,谁最有权。变成了有钱就是成功的标准,就是有学问的符号。当务之急对高校危害的最大难道是三无博导,不是官本位?三无博导们不花国家钱,做科研,培养研究生。这样的人也有罪。高校官本位没有被关在笼子里,倒是无权无势的博导们先被在笼子里了。可悲,无语。
5087 次阅读|31 个评论
“Tenure” 制(2)——终身制?“探良”制?“他娘”制?
热度 5 qyu111 2012-12-27 01:43
看到科学网上讨论美国大学教授的 Tenure 制度,于是做了一点调查,写了一篇博文:《什么是 Tenure ?了解了再评论》。 博文发表后感谢科学网的编辑把它精选了一下,引来了不少的评论。博友翟自洋建议 Tenure 要有个中文名字,否则一篇中文文章老是 tenure 来 tenure 去的读得很拗口。 于是就想了一想叫什么中文名字比较好?然而想来想去,越想还就越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复杂。终身制本来应当是 tenure 这个英文词的直接翻译,它也比较符合 tenure 这个词本来的词意。可是“终身制”这个名字它本质上应该姓“社”,因为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可能有终身制。姓“资”的美国他就不应该生出“终身制”这种东西。而且实际上 tenure 这个“终身制”它在美国也从来就没有名正言顺、名副其实地真正终身过,因此给它冠以以前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的教授终身制的名誉恐怕创造它的美国人也不会答应。并且实际上它现在在美国也根本不是终身制。叫它终身制实在是对不了解美国情况的中国人的误导,以为什么都要竞争的美国也有了社会主义元素:终身制。 我在上一篇博文里已经叙述了美国 Tenure 制度的来龙去脉,它本来的目的是要保护教授的言论自由和学术探索的自由。这么一想就觉得应该叫它“探良”制比较好,因为一来毕竟学术探索自由以及当时的良好愿望和“探良”还是能够相匹配。二来按传统的习惯当找不到合适的中文对应词时,就按音翻译比较妥当也比较洋气。 可是转念一想又不对,因为现在美国的 Tenure 制度已经变质。它已经不再是保护学术探索自由的制度,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进化”成了一种淘汰弱者的选拔制和奖励强者的福利制。它已经不再“探良”。 于是就想起了在美国做教授的时候和同事们一谈起竞争升级的事,那些美国同事就会说一句“ bull shit ”或“ fxxk ”,翻译成中文基本就是国骂 TMD 。于是就觉得“他娘”制可能更合适,因为按美国同事的话说,美国的 tenure 制实际上“他娘的”根本就不是终身制。拿不到tenure的批评评审不公正;拿到tenure的批评tenure名存实亡。因此说一句上不了台面的牢骚话,那就是“他娘”制。 补记:笑话讲完了、牢骚发完了还得言归正传: 希望中国的tenure制能够成为“探良”制——探良人、探良知和探良学。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3175 次阅读|8 个评论
对“英媒:中国科学的崛起存在障碍”一文回应
热度 2 luoxc 2012-5-31 12:52
我国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功,就是废除了领导干部职位终身制;我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败,就是恢复因文革已远远落伍西方的科教职称终身制,使科研教育领域失去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使科研教育界一些心术不正、道德败坏者得以拉邦结派,互相吹捧、弄虚作假,误导必须四年一换的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在危及民族生存的,来自美国的转基因食品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和尖锐。 中华民族的知识分子必须重塑自己民族的脊梁,《易经》就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中华民族塑造的脊梁。西方科技都是“双刃剑”,“易经”能帮我们巧妙地利用有利的一刃,而避免有害的一刃。 盲目地学西方,哪怕拿再多的诺贝尔奖,中华民族也不可能振兴。 罗祥存 2012.5.31 v
个人分类: 振兴中华|366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深圳拟推公务行为终身负责制 过错不随职务分离
xyysh2008 2012-3-18 10:51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吕绍刚 2012年03月18日03:57 本报深圳3月17日电(记者吕绍刚)日前,深圳市发布《关于廉洁城市创建中诚信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征求意见稿),规定公务行为将实行终身负责制,公务行为出现过错的,责任的追究不因行为主体的职务变动、岗位调整而分离。 http://news.sohu.com/20120318/n338071568.shtml 博主评论:广东又吹起了改革的号角,深圳特区名符其实!如真若此,就不会出现类似本人的一篇博文《贺广东PM2.5指数先发布,相关新闻倒读》所述的PM2.5指数艰难出炉的事件和所谓阴谋论的说法!当权者“只唯上,漠视老百姓利益”的观念和种种渎职行为将得到改变!
个人分类: 政论|1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打破院士终身制!
热度 7 张显峰 2011-12-12 21:56
最近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相继公布新的院士名单,搞得社会上又是一通议论。这大概也是“中国特色”。据说国外选院士几乎冷清得很,除了科学界,很少有人上心,甚至连科学界内部,也很少见弹冠相庆的场面。 我们甚是不同,新院士名单公布,不光科学界热闹得就像过圣诞节,连社会舆论都一本正经地凑过来审视、点评一番。这般景象,怕是要让友邦惊诧了,似乎中国人热爱科学得很。当然,估计国外的院士们也是羡慕的,人家选院士不过是“民间”玩的游戏,院士顶多是科学界的内部粮票,流通价值不大,但中国的院士却大不同,名义上它也只是“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却有着浓厚的行政和权力色彩,有了这个头衔,好似披上了御赐的黄袍马褂,说什么、做什么都不同凡响,不光成了科学界当然的权威,也成了社会各界追捧的“万事通”。 近些年社会上“弹劾”院士制度的声音比较大,大概也是因为和国外的院士比较起来,中国的院士有点“另类”。中国的一些科学家一旦成为院士,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平日里争取不到的项目纷纷投怀送抱,平日里不受重视的言论也有人洗耳恭听,平日里不曾来往的单位也虚位以待……这倒也未必是院士们都热心消受的,但确实让中国科技界变得有点乌烟瘴气,“最高学术群体”离权力和利益越来越近,离科研一线越来越远,这显然是一种逆向鼓励。 这样的气象,固然有中国独特的文化作祟,但我以为,院士制度本身的弊病不可忽视。院士的终身制,恐怕是最大的弊病之一。中国目前的科技资源分配实质上是一种话语权配给制——院士无疑掌握着科学界的话语权,这种机制容易形成“公车效应”,上车的人自然不太会欢迎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的人再上来,导致院士这个最高学术称号并不能真正代表最高学术水平,相反这个左右中国科学界的既得利益集团却成了部分优秀科学家向上流动的障碍。 终身制的最大问题,是一些院士缺乏危机感,拥有了这份终身福利,科研做得好坏似乎不再十分重要,一旦坐上院士的宝座,就成了永不过期的权威,只要他们愿意,任何时候都可以是某个领域的“最高”学术代表。当这样一些院士,不再以追求科学为乐,不再以科学上的成就为傲,却仍然戴着“最高学术称号”的帽子四处招摇,恐怕不止使“院士”这两个字大大贬值,科学家内心所坚守的价值也会扬弃殆尽。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院士队伍才可能在不断自我净化中,固守精英科学家群体的本真,才可能成为中国科技向前进发的力量。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5223 次阅读|9 个评论
要草吃的聪明羊31-终身
dthome9180 2011-11-1 09:47
很久没有写了,主要是不知写些什么,聪明羊讨论的每年周期性的都是那些东西,周而复始,没完没了。 最近有了新东西,一些大学要实行终身制,说是从养鹰和养狮子农场 【02】 【14】 那里学习来的。这种制度怎么样呢?聪明羊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上纲上线,旁征博引,不亦乐乎。 老山羊也想说两句,无他,还是从历史的角度,从本质上说说这个事情。 从前,聪明羊大学里的聪明羊都是学问很高的,大家都是以教学为主的,大学里的职位也没有多少的,大家趋之若鹜。 后来,由于大学里要搞科研,要发板报,要教的学生越来越多,所以需要不断地增加聪明羊,大学求贤若渴。 可是,由于大学里给的草比较少,不如公司给的多,不如其他农场的大学给的多,所以许多好羊都另谋他路了。 而且,聪明羊基本上都是终身了,不犯重大的错误,可以一直呆着。都是文人,何必呢?你好我好,大家好,挺好的。 现在,大学里的聪明羊很多了,草就这么多了,羊圈就这么大,要教的小羊就这么多了,以后不会再多了。 不过,农场主对聪明羊们的要求一如既往,要世界一流 【16】 。现有的聪明羊可能能力不够了。只进不出。怎么办? 只能,先不断地高大羊圈的门槛,高的羊才能进来,当然牛更能进来 【30】 。 所以,要求越来越高,要发好板报的,要从国外回来的等等,不一而足。 今后,要重建机制,不能进来就终身,要考察一段时间,然后再终身。 再后,即使终身了,还要建机制可以淘汰终身的,要不断的机制创新。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关键是如何将不适合的聪明羊请出羊圈,得罪人呀。 最后,老山羊认为,可以终身的至少教书要非常非常好,这是根本呀 【01】 。 过往博客: 【01】本分 ; 【02】鹰语 ; 【03】钓鱼 ; 【04】剽窃 ; 【05】狗腿 ; 【06】千羊 ; 【07】羊性 ; 【08】二狗 ; 【09】打狗 ; 【10】羊脸 ; 【11】博羊 ; 【12】分草 ; 【13】熊大 ; 【14】鹰大 ; 【15】挨打 ; 【16】一流 ; 【17】创造 ; 【18】待遇 ; 【19】国情 ; 【20】水平 ; 【21】民主 ; 【22】实践 ; 【23】小羊 ; 【24】庄主 ; 【25】体制 ; 【26】导师 ; 【27】养羊 ; 【28】循环 ; 【29】场建 ; 【30】大牛 ;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院士去官化与科研行政化
热度 4 张显峰 2011-6-14 12:48
前不久应邀参加某电视台一档评论节目录制,讨论的话题是“院士能不能去官化”。节目现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甚为激烈。有的嘉宾的观点很直接:院士制度成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最大绊脚石。   其实话题讨论到这个份儿上,应当是没法再进行了。这已经不是院士能不能去官化的问题,而是要不要院士制度的问题了——连院士制度都不要了,还有讨论院士去官化的必要么?   不妨回到话题的开头。现今人们对院士确实有些微词。一则是不断有高官高管挤进院士队伍;一则是社会对院士的过度崇拜,许以种种莫名其妙的特权和XX级别的行政待遇,让本来好端端的学者跌进了权贵的熏天酒气里。这两种都是院士“官化”的表现,但我以为后一种比前一种更坏,为什么呢?官员当了院士之后不过如此,而普通的学者一旦如此,巨大的反差会让人们觉得他们变“坏”了,又怎能不让人觉得“院士”是个“坏东西”呢?   所以说,院士去官化,应该去,而且必须去。但能不能去?怎么去?我以为必须弄清一个前提:院士何以被官化?   一些院士固然很享受这种功成名就之后的浮华,但大多时候此种浮华并非他们真的所求。学界中人追求院士的名衔,无非两样:一是得了院士这顶“最高荣誉”桂冠,行事说话便会硬气许多,申请项目也会容易许多,这是赤裸裸的现实,我们这个社会喜欢拿名头论人,爱头衔胜过爱真理,往往不是谁说得对听谁的,而是谁说的听谁的;一是做学问的,总想求个世俗认可,总觉得一个人搞了大半辈子科研不得个名头,不当个院士,不拿个大奖,就是白混了。   但社会尤其政客们当然想的不是这些。他们要重赏院士,以示尊重知识分子;想尽办法把院士拉拢到自己的地盘,以示重视人才;一些会议和决策也要想法抬出个院士,以示格调的高雅和决策的权威;科研经费的发放也优先考虑院士,以求稳妥……院士,只不过是件活生生的道具。所以说,行政的手伸得太长,对学术染指太深,是院士被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当下中国科技创新最大的敌人。这一顽疾不除,就算一竿子捅翻所有院士,于中国科学未来也无甚裨益。   退一步讲,中国几千万科技工作者,13亿人口,指望几千名院士振兴科技事业的想法实在太过天真。不光是中国的院士,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得名之后也都很难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做具体的研究工作。所以保障千千万万普通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条件,给他们健康的成长空间,才是真正移除了科技创新的绊脚石。   至于院士制度,我是赞成改一改的,要么打破院士荣誉终身制,能进能出;要么只准退休的科学家参评,让他们捧着一生奋斗换来的无限荣光,安享晚年也好。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3091 次阅读|13 个评论
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黄安年 2009-2-18 07:52
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2 月 18 日发布 笔者去年的今天写了一篇博文《值得崇敬的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18 日)文章说 : 今天是美国总统日 , 本来是为纪念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而立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改为纪念所有美国总统 , 但在美国历任总统中 , 华盛顿堪称第一人 , 所以人们心目中的总统日 , 依然纪念是华盛顿。他不仅受到美国人民的广泛爱戴,而且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崇敬。这不仅是由于他是美利坚共和国的创始人之一 , 而且由于他不恋位 , 在任职期满后卸甲归田 , 所普通老百姓,开创了美国总统不连任两届的惯例,这一点 , 不但欧亚皇族根本做不到 , 即使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中国也难以实现,美国总统不得而知连任两届的惯例一直延续到富兰克林罗斯福任期 , 到了 50 年代初总统不得连任两届的宪法修正案正式生效,从此不得连任两届不仅是惯例而且是宪法的规定。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许多国家领导人做到这一点还是难上加难的。身为开国的华盛顿不恋位、拒绝做国王,主动卸甲归田 , 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能做到的 , 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官员们为何不能做到呢 ? ( 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5940 )总统纪念日(有些州称华盛顿诞辰纪念日),作为美国十个法定节日中的一个,定在每年 2 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所以每年的总统日并不同。 笔者看到时下恋位现象值得注意 , 委内瑞拉昨天刚刚搞了个全民公投为查维斯当终身总统铺平道路。说普金不恋位恐怕骗不了任何人。有些人对事实上的终身制很赶兴趣,比起华盛顿来 , 相差之大 , 显而易见。 要特别补充的是 , 华盛顿 1796 年 9 月 17 日在《告别词》中对两党之间的恶斗的厌恶。他明确表示了厌恶党派斗争的感情 ( 《美国历史文献》,第 100 号。美国驻华大使馆译本《美国历史文献选集》中的译本,删去了一些重要的论述党争的段落 ) 。他说那些常见的党派思想的形式 , 往往是最令人讨厌的 , 并且确实是政府最危险的敌人。一派轮流对另一派进行的统治,会因政党间不和而自然产生的复仇心成为苛政。这种复仇在不同年代和不同国家中曾犯下最可怕的罪行。因此,这种轮流统治本身就是可怕的专制,并终将导致更加正式和永久的专制。轮流统治造成的混乱和苦难会逐渐地使人们赞同个人具有绝对权力 , 以求得安全与宁静。迟早某一个比他的敌手更有能力、更为幸运的掌权派的首领会利用这种倾向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从而毁坏了公众的自由。华盛顿还告诫说 : 要反对种种只有利于组织派别,并授予这种派别以反常的、巨大的力量。,他们以一个党派的意志来取代国家所代表的意志。它们必然会成为一种有利的工具,那些野心勃勃,毫无原则的狡诈之徒可以靠这种工具颠覆人民的政权 . 并为他们自己篡夺政府的统治权。这里清楚表明,华盛顿在这常被视为立国之本的文献中是反对党争、否定两党轮流统治的。两党制度在建国初期并未被统治阶级认定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统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显然, 18 世纪末两党的出现还不是两党制度的确立。(《美国的崛起》第 152-153 页)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维护全球霸权的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 , 这个美国已经不同于 200 多年处于信新兴发展中的美国。准确看到美国的两党制度 , 真正扬长避短对于美国来说已经是一个问题 , 一个疾病缠身的美国两党制是美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美国的崛起》一书第五章建国初期巩固新生共和国的斗争,第一节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改革,有一个子目,题为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历史地位(第 147-150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年版)。为纪念华盛顿( 1732 年 2 月 22 日 ----1799 年 12 月 14 日)诞辰,现全文发布该子目《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历史地位》,内容如下: 开国元勋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元勋、资产阶级革命领袖、领导独立战争的总司令和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对美国早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 从 1774 年到 1797 年,将近四分之一世纪里 , 他是美国政治中心人物之一。 首先,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北美独立革命的伟大胜利 , 是卓越的军事统帅和政治活动家、不负众望的开国元勋。他领导人民战争在极其困难条件下 , 从几条破枪 , 不固定的兵源,缺衣少药的装备到整编成民团、大陆军同英军对垒,历经多次挫折,终于战胜强大的敌人。他领导了 1775 年夏的波士顿战役、 1777 年初的特伦顿战役和普林斯顿战役。在萨拉托加战役期间,他指挥部队牵制了英军主力。他指挥美法联军取得了约克镇战役的胜利。华盛顿并不是常胜将军,但正是他作为最终战胜英国侵略军的杰出将领而永垂史册。 华盛顿坚定不移地支持独立的道路。 1776 年 2 月 , 他就宣称: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华盛顿选集》,第 69 页) 1776 年 7 月 9 日 , 他下令在部队全体将士中宣读《独立宣言》,并把它看作在性质上是最鼓舞人心的措施。(《华盛顿选集》,第 78 页) 1777 年底 , 他看穿了英国耍弄假和谈的阴谋 , 提出了没有独立就没有和平的口号。他一再宣布,除独立以外,其它一切都不能算是达到目的。(《华盛顿选集》,第 107 页) 其次,华盛顿领导制订了合众国宪法 , 坚持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否定了封建君主的集权制,维护和巩固了新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华盛顿在 1782 年拒绝了一批具有君主主义思想的军官要他称国王的主张,他说这个请求意味着可能使我国蒙受最大灾难。 1786 年 8 月 1 日 , 他在致约翰杰伊的信中谈到君主政体倾向时说 : 据闻 , 即使德高望重的人物也在无所顾忌地谈论君主政体。言论出自思想 , 再进一步即往往成为行动 , 这一步却是无法挽回和重大的一步 ! 这也是专制主义的拥戴者的一大胜利,但愿能及时采取明智措施 , 以免发生我们深以为忧的后果。(《华盛顿选集》,第 230 页) 1787 年制宪会议期间,他再次拒绝了约翰狄金森鼓吹君主立宪政体的主张。 再次 , 华盛顿拒绝了终身制,开创了总统定期轮换的惯例。还在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 ,1783 年 11 月 2 日 , 华盛顿就在普林斯顿附近发布了向美国军队告别的命令,宣布总司令即将退役。 1788 年 4 月,华盛顿在致拉法叶特的欣中谈到总统任期时说 : 依我看 , 除非道德败坏,政治堕落以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否则总统延长任期的阴谋决无可能得逞,哪怕一时片刻 , 亦无可能 ---- 更不必说永久留任了。 (《华盛顿选集》,第 244 页) 1796 年 9 月 17 日 , 华盛顿在致合众国人民的著名告别词中宣布不再争取连任美国总统(《美国历史文献选集》,第 66-67 页)他说 : 我已下定决心 , 谢绝将我列为候选人,我越来越认为 , 退休是必要的 , 而且是会受欢迎的,我应当退出政坛。时年他仅 64 岁 . 这篇刊登在费城《美国广告日报》上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声明,开创了一位享有盛名的领袖人物不当终身总统的先例 , 并为往后历任总统所效法。 1796 年 12 月 7 日 , 华盛顿在国会发表告别演说, 1797 年 3 月 3 日 , 华盛顿举行告别宴会 , 正式退出政坛。 1799 年 12 月 14 日晚 , 华盛顿在维尔农山庄因患喉炎病逝。临终时留下遗言葬礼不要过分。噩耗传来 , 美国人民处于极度悲痛之中。亨利李在国会演说中称划盛顿是战胜时期第一人 , 和平时期第一人 , 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亨利洛奇:《乔治华盛顿》,第 1 卷 , 第 2 页,波士顿 ,1899 年英文版。) 200 年来 , 美国有 100 多城镇以华盛顿命名 .1885 年 2 月 21 日 , 华盛顿纪念塔落成,高 555 英尺 , 内壁嵌有各国所赠石碑,其中有一块为中国使馆所赠 ( 见梁启超:《新大陆游记》 ) ,题徐继畲对华盛顿的赞词。(《瀛环志略北亚墨利加米利坚合众国》,其中写有 : 华盛顿不僭位号 , 不传子孙 , 而创为推举之法 , 几於天下为公。)噩耗传到欧洲 , 英国舰队下半旗致哀 , 法国拿破仑命令政府机构旗帜上一律悬挂黑纱十天。托马斯杰斐逊称他是靠自己的品德和时运而崛起的伟人。传记作家欧文华盛顿称他身上集中着各种各样的美德:小心谨慎 , 坚定不移,机敏睿智,温和稳健,遇事明断 , 主持公道,英勇无畏,坚忍不拔,诚恳待人,宽宏大量。(《华盛顿传》,第 758 页) 华盛顿在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心目中倍受推崇。孙中山说 : 于教则崇耶稣,于人则仰中华之汤武暨美国华盛顿。赞扬美国是现在世界上头一个实行民权的国家。主张革命成功之日 , 效法美国选举总统 , 废除专制,实行共和。他说华盛顿在争取人类平等的历史上是很有功劳的。(《孙中山全集》,第 1 卷 , 第 48 页;《孙中山选集》,第 702 页;《孙中山全集》,第 1 卷 , 第 226 页;《孙中山选集》,第 733 页。)我国 1898 年出版的《大美国史略》称华总统在位即 8 年,妇孺无不颂主上之功 , 命国家之盛者。于是欲再举连任,华总统坚谢国人而引退 . 且不准嗣后有八年在位之外,再举连任事。遂为定制,华总统仁君也 , 英君也,方之中华尧舜禹殆有过之无不及也。(福州美华书局 , 第 56 页) 1886 年黎汝谦、蔡国照合译欧文华圣顿的《华盛顿传》出版(为迄今国内最早的华盛顿传译本。迄今笔者所知,有关华盛顿传记共 17 本。) 1897 年汪荣宝撰文《书 华盛顿传》后》盛赞华盛顿选举任期制,抨击中国封建君主世袭制。(《实学报》,创刊第一册) 1900 年 , 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旬报》刊登陈沂春生稿《原中原》一文 , 推崇以美为师 , 提出中国虽危弱已甚,只要能得华盛顿其人,以盛顿之心 , 行华盛顿之事就可同美国一样,出现一片兴盛之象。(参见俞旦初 : 《世界历史》, 1987 年第 2 期)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6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