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教授声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周末杂谈:教授贬值、青年基金和院士评选
热度 41 wangdh 2013-5-5 22:47
周末杂谈:教授贬值、青年基金和院士评选 (王德华) 教授贬值 : 有老师撰文叹息当今中国的教授的声誉在贬值。教授贬值,博士贬值,院士也在贬值。土博士贬值,洋博士也在贬值。各种江海湖泊河沟的人才在贬值,学术界整体在贬值。说得再直白点,中国当今的学问人在贬值。说起声誉,中国当今哪个方面还有声誉呢?我国红十字会落到今天的尴尬局面,还不能给人们一个警示吗?在今天的大环境下,作为一个学人,要做到 “ 不畏权,不畏势,只唯真;不求名,不求利,但求真”是何其难,如果做到了又是何其令人敬佩!还有多少学人身上有点学人的味道?多少学人的膝盖骨早就没有了,什么时候得了软骨病都不知道。进化到今天,连脊柱都快没有了。很多人真的没有意识到吗:如果如此这般下去,你们今天是受益者,明天的受害者就是你们。正义、诚信,是学界急需的,是学人必备的。学人有责任建立学界的规范和声誉,有责任维护学界的规范和声誉。学界诚信的丧失,教授声誉的丧失,是学界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青年基金 : 每年的 5 月是国家基金的评审月,也是百花齐放的季节。人和其他生物都有八仙过海的能力和策略。 优秀青年学者理应得到资助。如何评价年轻人的发展潜力、科研能力、学科领域等等,需要评审专家的慧眼。有一点是很重要的,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青年学者博士期间导师的个人声誉、学术声誉、培养的研究生的声誉等等,是至关重要的。博士期间就读在一个声誉良好的实验室,受到很好的学术训练,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开拓领域的胆识,有良好的学术记录,这样的年轻人应该支持,应该早些支持,应该大力支持。如果不是,自己就不要抱怨了。如果曾经获得了第一桶金,但自己没有好好把握,在再次竞争中失利也在情理之中,也没有可抱怨的理由。选择声誉好的实验室,建立和维护实验室的声誉,树立和珍惜自己的学术声誉,是学人一生中都要认真对待的。热衷于沽名钓誉、投机取巧、献媚拍马,最后结局是自取其辱、自毁前程。 院士评选 : 学界、媒体对院士评选又突然感兴趣起来。一个国家的学术界和媒体有这样的兴趣和热情,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是很悲哀的事情。中国学界为什么如此热衷?名利。如果抛去名利,还会如此吗?这正是问题的根结所在。有国外学者说,国外学界并没有这样的热情。院士,本是学术界一种很高尚的学术声誉,获得此声誉靠自己的学术成就,可为什么会落到今天的地步呢?今天的院士群体是否还有当年的声誉和威信?如果还有,是值得高兴和欣慰的。如果没有了,那么受损失的是院士群体呢,还是我们整个学界呢? 所以,无论教授、青年学者还是院士,甚至是博士、研究生和大学生,维护一个群体的声誉,是大家共同的事情。大家要有剔除损害群体声誉的个体,杜绝损害群体声誉的事情发生。每个群体内的成员都要有责任和勇气,有责任维护,有勇气担当。 《读者》上有篇文章“兴衰试金石”,文中写到冯友兰先生对蒋介石的一些回忆,说道“忽然明白了一个问题:中国封建社会中,有许多皇帝,也不能说是不聪明,到后来却总是把事情办糟。像唐明皇,在安禄山已经达到潼关的时候,他还是照样寻欢作乐,那些掌权的大小官员,在他面前不敢说真话,因为说假话最容易、最保险,而说真话会引起麻烦。大小官员都不得不用官僚主义的一个妙诀,就是所谓的‘瞒上不瞒下’。瞒来瞒去,就只瞒着掌握最高权力的那一个人。等到那一个人也觉得他是被瞒了的时候,事情已经糟到极点,无可挽回了。”“愿不愿意听真话,能不能保证听到真话,是否言行一致,是审视一个人物、团体兴衰的重要视觉,更是一块可靠的试金石。” 曾写过品位与品味的文字,感觉这真的很重要:品味决定品位。胸怀决定涵养,视野决定高度和广度。学者没有品味,没有品位,没有胸怀,没有视野,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大家的悲哀。 (洋水仙?)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11813 次阅读|4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