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食文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随笔:台湾不可小觑】
热度 7 liwei999 2016-7-18 05:07
台湾不可小觑。起码是食文化。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是以珍珠奶茶为代表的各式台湾茶店,把茶文化花样翻新地推向世界。湾区这几年开了一家又一家的台湾式奶茶店,开一家火一家,门前常排长龙,尤其受美国的亚裔青少年欢迎,成了他们的聚会场所。相比之下,星巴克的咖啡和茶就极少有亚裔青年光顾。我女儿到任何一个城市或大学,第一个拿来评判好坏的就是有没有地道的珍珠奶茶。85度C的 seasalt 的冰茶和冰咖啡,连我都忍不住嘴馋。 第二是鼎泰丰,这才在湾区开了一家,网上排队就要提前两个月预定。尝过一次他家的包子,的确比什么狗不理、庆丰,甚至上海小笼包,口感更细腻,有回味。堪称一绝。Valley Fair Mall 的鼎泰丰是目前唯一的一家正宗,火得一塌糊涂。 第三个是台湾糖村的牛轧糖,我的天,入口酥脆,再嚼即化,不留残渣,奶香沁骨,一尝钟情,二尝销魂,绕舌三日,回味不绝。我从小不喜甜食,可是自从尝到了台湾糖村的牛轧糖,我就开始尝遍各地牛轧糖,有上海豫园的,有台湾其他店家(85度C),也有日本产的,就是没有一家有糖村的那个完美。 至于台湾牛肉面、台湾面包房(85度C为代表)、台湾凤梨酥,也都富有魔力。 总之,不为别的,就为这食文化,台湾就让人心服。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3462 次阅读|4 个评论
从动物伦理学的角度看虐食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3-6-7 09:20
清华学生论动保22: 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2012943 车特 人们素爱美食,对于美食的探索无穷无尽,令餐桌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名目繁多、登峰造极的饮食文化。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令人瞠目结舌、残忍至极名菜名食。 活猴 取 脑、生抠鹅肠、生剐驴肉 等无奇不 有。 “ 以生物多时之痛楚,易我片刻之甘甜 ”,不知谁会点这样的名吃?吃过看过又会有怎样的感受,不知这不能不引发人们心灵的震撼和思考,人类到底该如何对待与我们共处同一世界的动物? 活猴取脑听起来就已经带着骇人的意味,偏偏这就是广东的名菜之一。日前,一组母猴上桌前紧抱小猴的照片在动物保护贴吧上被疯狂转载。这道名菜的完整操作过程也暴露在人们面前。 1. 一个中间挖洞的方桌,几个人围桌而坐,桌子上面有个洞。 2. 中间的洞并不象火锅或是麻辣烫那么大,正好容一只猴子的头伸出。 3. 一只非常可爱的猴子牵出,据说那是专门食用的猴儿,头比较大。猴儿的头顶从小洞中伸出, 4. 把猴子的头用金属箍住,并且箍的非常紧, 5. 用小锤轻轻一敲,头盖骨应声而落。猴的脑部就完全裸露在食客们的面前。 6. 用汤匙升向红白相间的猴脑,随着桌下垂死猴子一声惨叫,拉开了生食猴脑惨状的序曲。 鲜活生命的陨落带来的只是一瞬的口中快感。 为了口腹之欲而 虐杀 活着的、有感知能力的生物正当吗? 对生命的剥夺已属残忍,而活取则更是毫无人道可言。没有真正把动物当作有痛苦、有悲愤、有喜悦的生命体或根本无视动物的感知,才会忍心对动物做出此类行为。 猴子一定得成为餐桌的菜品吗?是人类生存必不可缺吗?一定要死的这样悲壮、凄惨吗? 人类对于动物的伤害固然不可避免,自然生物环境当中,人也是属于生物链的重要环节之一。生存要求老虎狮子捕食草食动物,人类同样也有为生存的需要而猎杀动物。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为了取暖选择保温性能好的兽皮,处于生存的需要,这种杀戮不可避免。而时代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物资匮乏的现象也大有缓解,人们对于曾经一些不可取代的动物元素的需求也大大降低。这种现实条件下利用动物的范围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缩减,人们对动物的杀戮也可以大大减少。譬如,毛制品的保暖功能如今已经可以被新型的人造材料取代,其仍然存在的价值大多是它的美观性,美观性带来的市场需求不断催生此类对生命的残害和滥杀。这些可规避型的动物杀戮、伤害仍然存在,这便是人类动物伦理意识缺乏的表现了。 很多非洲国家的自然环境仍然十分恶劣,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在基本生存保障困难的情况下,猎杀野生动物也是常有的事情,这种情况也无可厚非。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甚或是发展中国家已经不需要极度向自然索取,人们可以满足自给自足。这种情况下人类的动物食用范围是基本确定的。常见的家养动物已经可以充分的满足人类。如果说全素主义对人类有些苛求,那么缩小动物的食用范围就是新世纪人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活猴后脑带给人们的是什么呢?鲜嫩的口感?杀生的刺激?猴脑、鱼翅,其存在意义主要是满足一些人的掠奇心态、借此寻求刺激、显示奢华、献媚于权势。完全可以取消其存在,减少对它们的虐杀。我想不出其他必要原因使这些极度不人道主义的菜品留在世上。 说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最近正在实施的禽流感杀鸡行动。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极度的残忍。人类面对疾病带来的恐惧要转嫁到其他无辜的生命之中,这可不可谓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强霸权呢。许多刚破壳而出的新生命,其实并未检测出染病。它们对生命和世界的未知瞬间被扼杀在翻滚的开水之中。我也想到了人们为获取高额利润,令 数以万计的亚洲黑熊在养熊场中 穿着永远脱不掉的铁背心, 遭受活熊取胆的折磨 ,生不如死,痛苦不堪。诸如此类种种对动物的残忍虐杀还有许许多多。 如果说杀生是一种错误,而这种错误无可避免。那么将错误影响最小化、错误伤害最小化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以中国为例,早在1931年的《公共租界工部局公共菜场章程》就规定: 对动物“应以合乎人道之方法待遇之,无论何人应力求避免使其受非必要痛苦之举动。并采用各种方法及防备以免其受非必要之痛苦”。 寻找最不坏的方式,将对动物的伤害尽量降低到最小。也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之一。 东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性,在动物伦理方面却又许多相似、共通的内涵。人的中心地位和支配地位无可争议,动物很多情况下可以被当做工具,可这并不意味人可以完全肆意对待动物,草率和残忍决定其生命。西方基督教理论中就有明确论述反对对动物的残忍化对待。对动物的残害必然会蔓延到对其他人的残忍残害。阿奎那曾经指出,人类对于动物的保护也是人类的一种道德义务,动物本身就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善的化身,善待自然是人类不可逃避的义务。人类能否善待动物关乎人类道德感能否向良发展。同样是西方哲学领袖的康德也认为残害动物是一种对心灵和道德的毒害。再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伦理与护生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仁。对人仁爱,对动物也应该有同样的态度。“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就表达了儒学思想之中要对世间万物饱含恻隐之心、仁慈之心。 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是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长久话题之一,对动物的保护与相处之道需要新时代的每一个人长久不息的努力和改变。活猴取脑、 活熊取胆与鹅肝酱、裘皮大衣等,终将被历史抛弃, 对生命的关怀与慈悲说到底便是对人类良心的最终救赎 。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47期 动物保护贴吧 《道教善书的动物保护思想初探》 梅斯特 清华学生论动保21: 评沈阳动物保护志愿者高速路上拦车救狗 清华学生论动保20: 爱狗,请先尊重狗 清华学生论动保19: 娱乐狩猎——人类之蜜糖,动物之砒霜 清华学生论动保18: “梅花鹿养殖基地与电子商城合作”新闻评论 清华学生论动保17: 李冰冰开启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之旅 呼吁终结非法象牙贸易 清华学生论动保16: 我们都一样 清华学生论动保15: 从动物伦理学角度评论宠物鱼遭文身事件 清华学生论动保14: 由禽流感引发的对动物保护的思考 清华学生论动保13: H7N9:人类的流行感冒,家禽的灭顶之灾 清华学生论动保12: 割鹿茸有道理吗? 清华学生论动保11: 动物园:人与动物没有硝烟的战场 清华学生论动保10: 禽流感屠杀,错的是产业还是人性? 清华学生论动保9: 表演动物的苦难 清华学生论动保8: 我们对待导盲犬的态度有没有问题? 清华学生论动保7:人类权利与动物权利 清华学生论动保6:”虎“与”人“ 清华学生论动保5:春水葬猪魂 清华学生论动保4:“巴塞罗那禁止斗牛”的相关评论 清华学生论动保3:假羊肉案 by 朱启运 清华学生论动保2:谁在施暴? 清华学生论动保1:幼虎栓绳拍照评论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5141 次阅读|2 个评论
舌尖下的中国——中国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3-5-9 10:03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712 次阅读|4 个评论
周五下午清华讲座:《舌尖下的中国》——中国食文化反思与批判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3-5-8 11:29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资助学术项目 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系列讲座第 1 7 讲 主题: 旅美作家的跨国文化比较: 《舌尖下的中国》——中国食文化反思与批判 主讲人:李麦逊(旅美作家、 《舌尖下的中国》 作者) 评论嘉宾:黎安(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 主持人:蒋劲松(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讲座时间: 5 月 10 日(周五)下午三点 讲座教室:清华大学新斋 3 01 (图书馆之北,万人食堂之南) 网络直播: CYAPA 动保大讲堂 网络 QQ 群 218515553 QT 语音直播 2917150 主办机构: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北京市哲学会 动保网( dongbaowang.org ) 中国动物保护记者沙龙 绿野方舟 中国青年动保联盟 主讲人简介: 李麦逊简历: 原名李波, 祖籍山西生于四川。长期从事创作、英语教育和商业策划(含8年北漂)。07年移居美国,和太太Kimberley居威斯康星州麦迪逊(Madison,WI)。 主要作品: 文化评论《舌尖下的中国》(重庆出版社)、 长篇小说《我在北京有张床》(作家社)、《美国处男》(知识出版社)、《回头无岸》(中国电影出版社)、杂文集《狗眼看世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社会评论《老板是靠不住的》(西苑出版社) 合著: 《酷美语》(两册 / 含光盘 / 外研社), 《边玩边学》(6册含光盘/即出) 译著: 随笔集 / 《音乐启蒙书》( 4册/ 中央编译出版社)、三册小品文集《音乐的希望》(北京大学出版社)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943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