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养猪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养猪

相关日志

为什么这种过去很正常的做法现在被严禁?
热度 3 fdc1947 2019-2-28 08:08
为什么这种过去很正常的做法现在被严禁? 近年以来, 国家严禁用泔水喂猪,特别是近几个月来,反复强调此事。有些地方对于个别不听劝阻,继续偷偷摸摸用泔水喂猪的养殖者采取了法律措施,实行了拘留和罚款。但是,也有很多人,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人,表示对此不好理解。他们认为,过去用泔水喂猪的 “天经地义”的事情,农村养猪,家家户户都是把家里的泔水喂猪,怎么现在要严禁用泔水喂猪?他们怀疑这样做的必要,甚至认为这是个别地方当局小题大做,故意刁难群众。 那么为什么过去 “天经地义”的事情,现在要严禁呢?这里有什么科学道理呢?最简单地说,那是由于生产方式不同了,也就是养猪的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我们的养猪方式是农家散养,每个农户家里养一两头猪,把猪养大后,或者杀了自己吃肉,或者卖给国家,国家由 “供销社”收购后,或当地销售,或上交后集中调运。 众所周知,泔水当然不会是什么好的东西。过去农家淘米洗菜的水、剩饭残汤都是泔水的来源,更有农民到城市里去搜集泔水的,有各家各户的,也有饭店里的。不过,那时候人都缺乏食品,极少浪费,所以,泔水也大都是清汤寡水的,没有很多有营养的干物质。那时候泔水的量也不是很大,当然,里面会有大量细菌。猪吃了虽然有可能生病,但是,毕竟动物的胃具有强大的杀菌功能,绝大多数致病菌都能够在猪胃里杀灭。 因为那时候没有更多的营养可以提供给猪,增加一些泔水总是多多少少给猪增加了一点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以及无机盐。有的猪吃了一些不洁物可能会生病,但是,由于猪是各家饲养的,即使生病也不容易相互传染,特别是那些传染性较大的病毒引起的疾病,不容易经由泔水这个途径传播。 那时候,养猪更大的卫生问题还很多,例如,在村镇街道上放养猪,猪跑到垃圾堆上吃垃圾,把猪圈当厕所,让猪长期吃人的粪便等等。这样,猪可以生很多寄生虫,有些寄生虫病还是人畜共患的如绦虫病等。 与上述这些不卫生习惯比较起来,吃一点泔水对猪所引起危害是很次要的,那时候的主要问题是猪缺乏营养,所以,各家各户给猪吃泔水,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应当说,过去给猪喂泔水是利大于弊,大家都习惯以常。 现在,养猪的方式与过去有了极大的不同。首先是养猪的规模大了,过去那种家里养一两头猪的模式对于国家整个生猪生产的贡献,其所占的比例小到几乎可能忽略不计,相反,年出栏 50头以上的养殖户所生产的生猪占总产的80%以上。其次是猪的饲料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的凑凑合合了,最大的来源都由饲料公司出产供应。另外,由于生产规模增加,市场供应也不再是各地自产自销,各地的交流很多。大量生猪从饲养地调往发达地区的市场。 这样的规模养殖和市场交流大大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当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疾病的流行和传染。这在养殖业(不仅仅是养猪业)都是一个大问题。打个比方,过去农家养一群鸡,一两只猪,没有听说过人们串门聊天需要进门杀菌消毒的,可是如今进大型养鸡场、养猪场参观,进门前都需要杀菌消毒。因为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整个养殖场都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如今的泔水也与过去大不相同,现在的泔水主要指城市餐饮企业产生的餐厨剩余物,里面确实富含各种营养素,但是,细菌、病毒发育繁殖的速度也非过去清汤寡水的泔水可比。更主要的,由于如今各地物资交流的快速,这些致病细菌特别的病毒也会随着泔水而传播。 举一个例子,拿 最近在我国多地发现的非洲猪瘟来说,就有可能与泔水养猪有关。据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我国发生的前 21起非洲猪瘟疫情中,有62%的疫情与饲喂餐厨剩余物有关。这些疫情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往往呈多点集中发生 。而 从世界范围来看,多年来的非洲猪瘟防控实践也表明,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国外有专家对 2008—2012年查明的219起非洲猪瘟疫情进行分析,发现45.6%的疫情系饲喂餐厨剩余物引起。 这是因为在 餐厨剩余物也就是泔水中,往往有洗涤猪肉的水和丢弃的猪的下脚料。而这些洗涤水和丢弃的下脚料,都是不可能经过高温处理。一旦一地有这些致病的病毒,就容易经由泔水传播。而被感染尚未发病的猪被运往他地,就会引起更大规模的疾病传播。 正因为如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第四十三条明确确定: “从事畜禽养殖,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 (二)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家畜; (三)在垃圾场或者使用垃圾场中的物质饲养畜禽; ……” 从原则上来说,在经过高温处理后,泔水中的致病细菌和病毒是可以杀灭的,包括现在流行的非洲猪瘟病毒。但是,对于目前的现实情况,我们的养殖户、养殖场 大都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对于装载、运输这些泔水的装置也容易成为被污染的对象,从而成为疾病传播的工具。 这样,由于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认为没有什么危害性或者危害性很小的泔水养猪,如今成了严禁的对象。这一点,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科学道理上弄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 当然,我国的餐饮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餐厨垃圾有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源,但是处理得好,也是一个大的可以利用的资源。无论我们怎样强调节约,餐厨垃圾总是会有的,如何变废为宝,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值得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好好的探讨。
个人分类: 科教与社会|4603 次阅读|6 个评论
方去疾等人:养猪印谱
liyou1983 2019-2-10 14:12
方去疾、吴朴堂、单孝天著:《养猪印谱》,1960年上海印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1959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关于发展养猪业的一封信》。 此书当年郭沫若题签, 新书已经脱销, 二手书约是原定价的10倍,但愿重版。 荒谬时代,荒唐艺术。 养猪大有学问。 书记大搞养猪试验田。 以猪为纲,六畜兴旺 目录 一、 社论篇 养猪好处多得很 猪为六畜之首 发展养猪业必须公养为主公私并举 让每头母猪多子多孙 养猪大有学问 实现养猪工具半机械化和机械化 猪瘟不可怕防治不可懈 反透右倾高速度发展养猪业 关键在于一个很大的干劲 开展母猪全留全配满怀高产全活竞赛 备足饲料多养猪 书记大搞养猪试验田 为实现一人一口猪一田一口猪而奋斗 农商协作大量养猪 必须全面革新生猪饲养工具 大搞群众运动掀起养猪高潮 以猪为纲六畜兴旺 各级都要开好养猪大会 加强养猪的防疫卫生工作 大办田头猪场增积更多肥料 工厂企业也要大搞养猪 及时总结推广养猪先进经验 拿出治水治土治山的精神来大力养猪 大搞社队集体养猪 用更少的人养更多的猪 赶紧解决猪种问题 为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而奋斗 自繁自养广开猪源 鼓足干劲大养特养其猪 派强有力的干部领导养猪 西藏地区也要大抓养猪业 二、 语录篇 养猪是关系肥料肉食和出口换取外汇的大问题 一头猪是一个小型有机肥料工厂 一人一猪 一田一猪 以猪养田 以田养猪 圈内无猪 田中无谷 要肥料靠养猪 要猪多靠母猪 好葫芦长好瓢 好猪种出好苗 猪吃百样草最爱小球藻 夏给猪洗澡冬给猪铺草 扫盲不离书种田不离猪 人勤猪不脏 人懒猪不胖 没有养不好的猪 只有养不好猪的人 以养猪为乐 以养猪为荣 人养猪猪养地地养人 穷养猪勤养猪巧养猪 猪多肥多 肥多粮多 粮多猪多 三、 良种篇 新金猪 大围子猪 苏北猪 荣昌白猪 宁乡猪 垛山猪 项城猪 福安花猪 梅花猪 金华猪 定县猪 广昌猪 内江黑猪 监利猪 保山大耳猪 四、 宝藏篇 猪浑身是宝 一吨猪肉可换五吨钢 十二箱猪鬃可换一部拖拉机 一桶猪肠衣可换十一吨肥田粉 猪粪尿 猪肉 猪油 猪皮 猪鬃 猪毛 猪骨 猪血 猪脑 猪舌 猪肠 猪胃 猪心 猪肺 猪肝 猪肾 猪脾 猪胰 猪胆 猪气管 猪分泌腺 猪下垂体 猪脊髓 猪眼球 猪牙齿 猪奶头 猪胎盘 猪膀胱 猪睾丸 猪卵巢 猪蹄筋 猪蹄壳 猪脚爪 猪尾巴 编后记 《养猪印谱》记忆
个人分类: 胡天胡帝|1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猪倌生涯
热度 11 周浙昆 2018-5-3 08:36
我的猪倌生涯 1975 年 12 月下乡两年后,经贫下中农推荐,我被招收到“云南省粮油机械厂”做工人。那个时候尚在文革中,虽有“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我们工厂的革委会主任,是造反派起家,只记住了这句的话的前半句,厂里没有什么生产任务,大家都去“闹革命”去了。然而,无论是抓革命还是促生产,大家都得填饱肚子。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粮、油、肉等全面短缺,为了弥补副食品供应的不足,许多单位都办农场,养猪种地,我所在的单位也不例外。刚到厂里报道,我们就被派到了农场。 厂里的农场在昆明西山的西坡,农场的主要任务就种包谷,种菜和养猪。农场养了几十头猪,种出来的包谷也主要是用于喂猪。猪出栏宰杀后或送到厂里的食堂或分给大家改善生活。农场有少数几位固定人员,其余都是各个车间轮流派来的工人。我刚从农村来到工厂,却又回到农场干起了农活,但是和在农村相比,这里的农活要轻松了许多,大家都不在乎收成,可是唯独那几十头活物不能怠慢。这些家伙一到饭点,齐声叫唤,让人不得安宁,每天打发那几十位大爷,就成了农场的主要任务。我刚到农场的时候,是被分配去种包谷的。一次一位喂猪的工友休假,让我去顶班。之前我烦透了这些大爷们的叫唤,我去侍候他们的时候,早早就为它们准备好了餐食,一到饭点就让这些大爷们用上餐。我干了几天以后,大家突然发现,这些大爷们安静了下来,于是乎我被固定在了喂猪这个岗位上。 这么一个重要的岗位,其实只有两个人,一位是一个固定的老工人,一位就是我。在农村我干过几乎所有的农活,在农场在这个老工人的带领下,我又干起了养猪的活计。这项工作说起来也很简单,每天早晚各煮上两大锅猪食,然后再把猪食送到猪圈,待猪吃完食后,清扫一下猪圈。那位老工人,见我为人憨厚,干活不偷懒,休假的时间就变得越来越长,最后竟放心大胆地将整个猪圈交给了我,我也就成了仅比“弼马温”低 N 级的“弼猪温”。 我接手这项工作后,就发现这些猪儿们其实是很讲道理的,并不无理取闹。他们通常在 11 : 30 开始哼唧,但是声音不大,过了 12 点还不能开饭的话,哼唧声就变成了吼叫声,如果此时再不开饭的话,吼叫声就会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整个农场谁也不得安宁。吃饱喝足以后,猪儿们就开始午休,不再哼唧。把握了这个规律以后,我每天按时让猪儿们开饭,他们自然也就不再叫唤。另外,我发现猪其实很爱干净,由于条件有限他们的卧室和厕所都在一室,但是他们在睡觉的地方和入厕的地方是严格分开的,如果能够为他们每天打扫,就可以容易地保持猪圈的干净。这对于刚从农村上来,干惯农活的我来说这也不是难事。 另一项工作稍有技术含量,这就是按猪下菜,给不同生长阶段的猪,不同的伙食标准和待遇。对那些正值正在长身体的猪,不能让他们吃得太好,要少喂精粮,多为粗粮,不能让他们过早发胖,要让他们先把身子骨搭起来。对于“中老年”的猪则要喂好,喂精,让他们膘肥体壮。然而,我对老工人交代的这些“策略”颇有看法。特别是对正在长身体的猪少喂精粮很是不满,那个时候我也正在长身体,很是担心他们把在猪身上获得的成功经验运用到人身上来。农场不缺猪饲料,粗粮精粮应有尽有,为什么就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头猪呢?我的猪圈,我做主,在我主管猪圈的日子里,我暗自统一并提高了猪的伙食标准,增加了每顿的精粮,并且公平地对待每一头猪。这样做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我的治理下,猪圈里平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很快就到了春暖花开的日子。无论我怎么努力,总有那么几头猪整天叫个不停,寻衅滋事,让我束手无策,不得不去两公里以外的另一个猪圈请“专家”来解惑。这是属于我们农场的另一个猪圈,主要是养母猪和小猪,相当于“母婴室和幼儿园”。小猪从“幼儿园”毕业后,再送到总部喂养。负责“母婴室和幼儿园”是两位“老工人”,据说是有历史问题,被厂里长期发配在农场改造。其中一人当过国民党兵,据说还当过军官,另外一人是个“右派”。厂里把“母婴室和幼儿园”放到 2 公里以外的地方,多少是有些让这两个有历史问题的人和大家脱离接触的意图。我由于工作特殊,和他们有过不少的接触。一开始我和他们的交流仅限于养猪心得。在一个月中有那么 1 , 2 天他们中其中一人回家休假的时候,我会被去和“母婴室和幼儿园”过夜。一来二去我和他们熟悉了起来,谈话的内容也逐步丰富了起来。当我第一次从那个“国民党兵”嘴里知道“中国远征军”这件事情的时候,内心极其震撼。那个时候我对国民党抗战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一本叫做《人民公敌蒋介石》的漫画。突然间知道了这么一个天大秘密,我有些不知所措,虽然年少但我仍知道,这是一个不能和任何人分享的秘密。那位“右派”懂英语,对自己的事情闭口不谈,只是偶尔会劝我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本领。当我的猪圈变得不安宁的时候,我找到他们。他们过来一看就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原来有几头小公猪“成猪”了,荷尔蒙让他们整天烦躁不安,必须把他们骟了,并告诉我《云南日报》社农场的李孟北会干这个事情。 当天下午,我就去隔壁农场请来了李孟北为我们骟猪。李孟北不仅会骟猪,还会给猪看病。这一来二去,我们也熟悉了起来,同为猪倌我们之间还是可以找到共同言语的。李孟北身材高大,一副知识分子模样。看到他,你怎么也不会和“骟猪匠”联系在一起。有人告诉我他是《云南日报》的总编辑,在农场喂猪已经五年了。知道他是《云南日报》的总编辑,我对他的兴趣大增,从人们的只言片语和相关信息中,我逐渐了解到他因为在《云南日报》上办了一个《滇云漫谭》的专栏,被姚文元认为《燕山夜话》遥相呼应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专栏。于是就被命名为“三家村”云南分店的总代表。在文革中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罪名,所以他早早就被打倒,发配到了农场喂猪。在喂猪过程中,学会了骟猪,学会了用中草药给猪治病,而且还用这些学会的本领服务周边群众。后来还知道在喂猪之余,他还收集整理的民间流传的谚语,歇后语,之后( 1980 年)出版了一本《谚语,歇后语浅注》。当时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发生在他身上事情以及他的所作所为,但是他身处逆境而不屈服的精神还是教育和感染了我。 1976 年是中国历史上多事之秋,发生了一系列的重要事件,我的猪倌生涯随着四人帮的垮台而结束。我记得1976年10月下旬,厂里派了一辆车拉一批猪回去,当人们打开猪圈的时候,发现我喂的猪一头头圆滚滚,毛光水滑,煞是喜人,但是个头都不大,也不知是否与我改变了猪的饮食结构有关。那个时候,大家忙着料理即将吃到的“猪肉”,谁也顾不上追究我是如何喂的猪。我们一行四人搭着拉猪的车回到了车里,同车回到昆明的还有《云南日报》社的猪倌李孟北,那天他在车上特别激动,给我说了一路的话。而少不更事的我,却没有记住这长者说过的话。我上大学后,从报纸上知道他先是官复原职,出任《云南日报》总编辑,后又调任玉溪地委书记和红河州委书记, 1983 年不幸因病去世,时年 58 岁。 这是一段在我的学生们看起来匪夷所思的经历,当我重新走进教室的时候已经是 21 岁了,许多光阴已经荒废。有了这些经历后,我常常会在学生们面前喋喋不休地说 莫要辜负了你们现在拥有的大好的时光。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9696 次阅读|26 个评论
[转载]“南猪北调”昔日骏马奔腾的草原 风吹草地现养猪场
yhz03008 2016-11-11 22:17
昨天看到朋友圈好多同学在转发“全国猪场北移”的事情,并对此表示了气愤和愤怒。   原来,近日一些南方大型猪企因环保、成本等压力纷纷把猪场牵至内蒙,内蒙猪场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截止2016年7月已达997家,有人称这次大迁徙为“南猪北调”。   Y君是我的同班同学,她因为科研需要这两年经常深入草原深处,领略草原大美的同时对草原污染和破坏感同身受。我想,正是她的亲身经历让她意识到保护草原不被污染的重要性。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想一味的继续表示气愤和愤怒,因为愤怒的语言和情绪蔓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事情的真相。   1、昔日的草原,风吹草地见猪场   今年6月28日,浙江日报刊文《到内蒙古草原养猪去:一次或可改变中国养殖版图的远行 》,文章热情洋溢的描述了浙江江山副市长带领当地生猪养殖户去内蒙拿地建猪场的真事,文中说道:“南猪北养”历史就此拉开了序幕。   其实,南猪北调这个事早就开始了,跟政府主导的南水北调不同,这次南猪北调总的来说是市场起主导作用,市场经济最大的功能就是资源优化配置。   北方地广人稀,又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土地、饲料、环保压力小三大因素决定了北方生猪养殖成本低于南方,因此大批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和龙头企业陆续进入东三省和内蒙投资建厂。据陈瑶生等报道,东北 3 省(黑吉辽)和内蒙古在 2007—2013 年期间猪肉产量年均增长率保持 5%以上,而东部地区则出现了下滑。   市场主导、政府调控让这场大迁徙变得越来越清晰。   今年 4 月,农业部发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明确了“十三五”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和主要任务。《规划》划定北上广、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为约束发展区;划定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为潜力增长区。   养猪行业的“十三五”规划一出,各大龙头猪企仿佛吃了定心丸,纷纷抢滩登陆:6月13日,牧原股份投资1亿在河北内蒙等地新建5家公司;8月31日,正邦集团与内蒙古赤峰市政府签订《500万头生态养猪全产业链项目框架协议》;8月22日顺德集团内蒙古大好河山8000头种猪繁育项目正式启动。。。   于是,这才有了风吹草地见猪场的担忧。   2、养猪污染,到底有多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生猪产业与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等矛盾日益凸显,生猪养殖被迫向土地资源丰富、人口相对稀少、环保压力小的区域转移,因此,南猪北调是我国生猪生产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土地与环保压力倒逼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   嗯,都是好词,翻译一下,就是说养猪这行对环境破坏比较大,南方人多地少,水网密布,养猪污染水源,对南方人民生活造成威胁,于是南方政府不得不忍痛断腕,禁养限养政策相继出台,而内蒙这样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又急于招商引资,还得求着人家来投资(浙江日报那篇文章原话是这么说的:内蒙XX招商局工作人员“潜伏”浙江江山达数月)最终,两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你们有钱人和当官的私下里说好了,内蒙的老百姓、草原深处的牧民怎么办?   首先,谁说内蒙这边环境压力小了?   内蒙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了好不好,君不见这么多年为了缓解重要地区的环保问题,内蒙承受了多少负荷,现在又要迁移猪场,这样叠加的污染是否会影响内蒙生态,政府和专家们是否应该先给个说法再实施?   内蒙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内蒙作为我国北方生态屏障重要地区,一向重视环保,8837里也强调要“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多年来坚持退耕还牧等政策,草原养多少牛羊都是有规定的,不能超了,你去牧区你就知道牧民对草原的热爱和依赖,你把他家草场压坏他能跟你拼命,因为草原环保压力小就把猪场迁到内蒙来,这是内蒙人民不能接受的。   第二,不要做违反自然规律、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   南方适合养猪,北方适合养牛羊等草食家畜是自然规律,你把适合南方生长的猪迁到北方来能适应吗?就算你是工厂化生产,提供完善的保温措施,但这些措施需要耗费更多能源,增加企业成本,消耗当地能源。再说了,温室里漫长冬天都不呼吸新鲜空气的猪能保证健康吗?   养猪污染是南猪北调遭到反对的最主要原因。即使猪场不建在牧区,建在农区就能保证不对内蒙的整体环境造成影响吗?这些评估做了吗?还有就是真实情况是内蒙大多地区是农牧一体的,再看看招商局在招揽投资时的殷勤,谁能保证土地审批时不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再说,就算企业声称会处理好环保问题,但事实上,即使在南方严苛的环保法规下,仍然有大量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把环保设备当摆设。   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养猪污染危害有多大。每头猪每年排泄粪便污染物含量以氨氮(NH4-N)、总磷(TP)、总氮(TN)为主,这些元素如果超过水体一定的自身净化能力,就会导致水体发臭,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恶化。一头猪一天排泄需要用25公斤的水清洗,处理这么1吨污水,使其达到达标排放最少需要6元,而处理1吨生活污水约需0.6~0.7元,猪的污水处理费用相当于人的生活污水的10倍。试想这些污水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给内蒙带来难以想象的环境伤害。   第三,猪场北迁,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南猪北调是个系统工程,不是政府一个部门就能搞定的事,招商部门把猪场项目拉来了,请问畜牧部门是否做好了迎接猪场的准备,环保部门是否做好了应对猪场污染的准备?防疫部门是否做好了猪病疫情的应对措施?要知道养猪是南方的传统优势,人家多年来自然积累了一套猪病疫情的防控体系,而北方以牛羊为主,缺乏相应的防控体系和应急预案。另外就是基础设施和人才配套设施是否满足需要。   3、请理解内蒙人对草原的深情   南猪北调似乎已经是养猪行业的大势所趋,在一般人看来,只要能吃上安全实惠的猪肉,在哪养的无所谓。但是对于草原牧民来说,这是一件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家乡的环境像南方一样那样被污染。   从我个人立场,我也不希望草原环境被破坏,虽然我不是内蒙人,但也快在这里生活三年了,我也去过草原深处,感受牧民对草原的深情,感受草原的壮丽与悲伤。 “南猪北调”昔日骏马奔腾的草原 风吹草地现养猪场_中国兽药网 http://www.shouyao1.com/newsxx.asp?id=817leibie=3
个人分类: 学习|143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真正的农民合作社
蒋高明 2015-4-24 20:58
本博按:目前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农民合作社有很多,这些合作社有没有发挥作用?这些合作社能够恢复当年人民公社时的辉煌吗?在市场化经济的今天,中国农民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本文作者提供了有益的探讨,应作者同意,特在本博发表,供大家参考。 一个真正的农民合作社 ——四川多地农民合作社调研考察报告之一 李尚勇、熊航 【说明】该文的主要内容发表在《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4 年第 11 期,题目改为《成功运行合作社的关键——以四川省三台县青龙生猪养殖合作社为例》。这里是原始文稿。 【内容提要】农民合作社与普通工商企业有本质区别。区分和鉴别二者的主要办法是,看它们的经济利益格局如何设置,这主要有两条:一是看它是否保持了农户家庭经营,二是看它是否对外盈利、对内为“非赢利经济组织”。前者是农民合作社的基础,后者体现了合作社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即合作社全部盈利最终应该为全体社员所分享。依据法律,盈利分享主要通过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大比例“二次返利”,以及无偿为社员提供如技术、培训、管理等服务来实现。四川省三台县的“青龙生猪养殖合作社”就是一个真正的农民合作社的典型,他们的制度设计巧妙且简单易行,令人印象深刻。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家庭经营 盈利分享 非赢利经济组织 一、名副其实的农民合作社并不多 据《中国工商报》报道,截止到 2014 年 2 月底,我国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超过 100 万家 。然而,业内和理论界都清楚,在如此数量庞大的“合作社”中,真正名副其实的农民合作社并不多。 其实,区分鉴别农民合作社和普通农业公司的办法很简单,这就是看它们的经济利益格局如何设置,这主要有两条:一看它是否保持了农户家庭经营。只有保持了家庭经营,农户才有自己的农产品向合作社销售,也才能够根据该销售额(或销售比例)分享合作社统一销售或加工销售后的利润(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这种“二次返利”的比例“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 60% ”)。没有家庭经营,农户也就失去了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格,法律规定的农民合作社的“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成员为宗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原则,也都没有了根基。 二看它是否对外盈利、对内为“非盈利经济组织”。与普通工商企业不同,“农民合作社自身并没有利润最大化的要求,但它谋求社员利益最大化。为此,它对外为全体社员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内按照‘平等、公平’原则分配利润。所以,世界各国对农民合作社的性质定位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赢利组织’,并以此作为其享受政府政策优惠的基本依据” 。因此,真正的农民合作社的全部盈利最终都要由全体社员分享(这主要通过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大比例“二次返利”,以及无偿为社员提供如技术、培训、管理等服务来实现);相反,若合作社为“能人大户大股东”、龙头企业或各类公司等创办主体带来其独享利润,它就不是真正的农民合作社。 实际上,这些名义上的“合作社”,都是一些常见的“农业公司”,属于普通工商企业,而所谓土地入股的“合作社”,其实就是“租地农业公司”。这些农业公司,都是市场经济需要的。它们对于组织农户,实现农业产业聚集,实行农业产业化,都具有积极意义。即使站在农民合作社制度的角度,也不可以否定它们的经济功能。 现实的错位在于,它们不应该注册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应该注册为普通的工商企业。当然,作为普通工商法人,而不是合作社法人,它们不能占用并享受国家针对农民合作社的优惠政策。 造成这种现实错位的主要原因有四,( 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没有规定农民合作社的实质性要件,如缺少上述“二次返利”及其比例的规定。其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经规定了这些实质性要件,作为配套的“登记管理条例”不再“赘述”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具体的登记事务中,事实上并没有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严格区分真正的农民合作社与普通的工商企业,这给那些“拦截国家对农民合作社优惠政策”的“假合作社”留下了空子。( 2 )基层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的手续和程序往往参照公司注册登记,并在其基础上简化,缺乏有针对性的程序和制度,尤其是缺乏按照前述两条实质性要价认定真假农民合作社的“年检”制度。( 3 )工商部门窗口工作人员缺乏农民合作社基础知识,不理解“合作社法人”与“工商法人”的本质区别。他们对农民合作社的认识主要来自对公司的认识,因而不具备识别真假合作社的能力。( 4 )此外,主流经济理论对农民合作社制度的研究和认识不到位,是一个更为深刻的原因。 二、真正的农民合作社的典型 面对真正名副其实的农民合作社并不多这个现实,笔者虽有些沮丧,但还是希望能够在真实世界里发现真合作社这类“稀有”之物,好展示给学术界。为此,笔者于 2014 年初在四川多地进行了考察,令人满意且意外的是,在此期间,我们发现了两个真正依法规范办社的农民合作社典型。三台县的“青龙生猪养殖合作社”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 “青龙生猪养殖合作社”位于四川省三台县刘营镇青龙村,该合作社成立于 2008 年 4 月,初始社员 23 户, 2009 年发展到 213 户,近两年社员数量稳定在 328 户。 该合作社满足上述真正的农民合作社的两个基本条件,即保持了农户家庭经营,合作社盈利最终为全体社员分享。按照会计原则计算,该合作社约有 70% 的可分配利润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二次返利”,不过,他们的“二次返利”做得非常巧妙,并且简单易行。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合作社将购进仔猪和饲料的价格差(社员从合作社购买的价格比市场价约低 10% )直接留给社员,对于养殖大户( 200 ~ 300 头生猪)来说,仅一年饲料价格差就形成约 4 ~ 6 万元的“返利”收入。二是合作社将生猪销售价格差(合作社用“青合牌”品牌销售生猪比普通市场价约高 5% )直接留给社员。销售价格差所形成的“返利”收入,在生猪行情好的时期直接提升了社员的收入水平,而在生猪行情差的季节则起到了减少亏损、稳定生产的作用。生猪行业的显著特点是季节和年度行情波动较大,只有在市场低迷时“扛”得住亏损,才可能在行情好的时期取得较好的盈利。 根据我们的调研考察,该合作社成功运行有四个条件: ( 1 )社员的合作意识很强。 2007 年上半年,生猪行情低迷,该村的养殖大户普遍亏损。时逢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施行,于是,养殖大户们商议组建合作社共度难关。可见,他们有明确的“报团取暖”、合作做大、共谋利益的合作意识。 在我们的考察中,该合作社理事长多次提到,“合作做大”后,就有了市场谈判的基础和资格。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众多的饲料商和生猪批发商主动找上门来,他们可以从中优选合作伙伴,并取得价格优势,而那些商家也会主动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例如,饲料商先期提供“试养”饲料,并接受“试养”结果;饲料商主动提供免费的生猪防疫服务,因为只有养殖规模不减,他们的饲料销售才不会减少。 该合作社对“合作规模”有自己的真切体会。没有规模就没有谈判地位,但规模过大,超出了自己的管理能力,也必然带来效率和经济上的损失。所以, 2012 年以来,尽管还不少养殖户要求入社,但合作社却不再扩大社员数量。显然,保持与管理能力相适应的“合作规模”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当然,该村合作意识强也有其地理、环境和社区文化等原因。该村地处相对封闭的山区(出山硬化路面近年才修通),村民往往需要通过社区内部关系获得信息和帮助,因而村民内部交往频率较高。由于生活艰辛,人们需要相互帮助,经过长期反复博弈,逐渐克服了投机冒险的机会主义倾向,最后形成了敦厚朴实、注重声誉的民风。这明显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团结和信任度,自然有利于增强合作意识。 ( 2 )有一个“乐于奉献”的管理团队。该合作社管理人员自建社以来从没有在合作社领取过报酬。当笔者问及“能否持久”时,理事长解释说,他们的管理团队都是养殖大户,其合作收益最大,例如,仅饲料进价差每年就有约 6 万元收入,这比普通就业岗位的薪水要多,而且能够长久。所以,合作社管理成员都把管理职务看成是责任,并且都能尽心尽力地尽职尽责。该管理团队的这种奉献精神得到了社员和本村村民的认可,合作社成立第 3 年( 2011 年),该合作社理事长当选为该村村支书。 从理论上说,所谓“乐于奉献”是大户与小户之间“智猪博弈”的结果。所谓“智猪博弈”,是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是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小猪选择等待“搭便车”,大猪选择按控制按钮。这是因为,双方博弈的结果显示,大猪选择行动、小猪选择等待时,双方的净收益都最大。在该合作社中,对于大户而言,他们与合作社的交易量比例大,因而能够从合作社获得更多的服务,分享到更多的合作剩余,获得更大的回报,因此他们更有动机、也更愿意付出额外成本(时间、精力和资金等)去组织农户之间的合作、领头创办合作社。对于小户来说,组织农户合作、创办合作社的潜在收益较少,不足以弥补所付出的成本,因此他们没有组织合作社的动机,而选择被动等待,即等待大户创办合作以后再加入其中,是他们的理性选择。 此外,合作社管理团队和其他核心成员除了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外,还能获得社会、政治收益。例如,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获得一定的政治地位(如管理成员当选村干部、理事长经常参加表彰会)。一般地说,一个群体的领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英雄主义情结,他们会通过行动(组织合作)获得这种情绪的满足。 ( 3 )有政府支持。该合作社初创时,恰逢国务院连续出台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政策(在养殖环节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生猪生产基地建设、品种改良、母猪猪群保护、疫病防治、保险体系建设、贷款担保等) ,所以,合作社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的资金、贷款、保险、防疫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支持,如在猪舍建设方面,全社总计得到了 160 万元的补贴(补贴主要针对社员发放)。这对于该合作社初创启动、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两年后,他们依法规范办社、大比例“二次返利”的做法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并因此获得了一笔 50 万元的资金支持。他们用这笔资金,为全体社员的猪舍安装上规范标准的门窗,为实行标准化生产、科学化养殖奠定了基础。据介绍,该合作社成立至今,从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疫情。 ( 4 )有合理、适用、简单的管理制度。该合作社采用他们称为“七统一分”的管理模式,“七统”体现的是“服务在社”,其具体内容是,在良种、饲料、防疫、安全监管认证、销售品牌、销售、金融担保等七个方面统一管理并提供服务;“一分”体现的是农户家庭经营,即“生产在家”。在此基础上,该管理团队尽职尽责,经常研究市场动向,努力做好采购,搞好产销对接,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 该合作社的管理制度设计巧妙且简单易行,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他们“统一销售”的具体做法是,由合作社事先与批发商达成协议,按品牌、按协议价格销售,但具体操作是,由批发商到社员猪舍直接购买生猪,社员收到生猪销售款后(实际上也就得到了销售环节的“二次返利”),主动向合作社交 50 元/头的“管理费”,该“管理费”实际上包含两类费用,一是合作社对社员的有偿服务费(例如防疫),二是合作社的公共积累(截止到 2013 年底,该合作社公共积累累计 70 多万元)。当然,这样简洁的制度安排,也是合作社通过几年的摸索试验,几经变更后形成的。 该合作社坚持依法办社原则,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财务监督、办事公开透明等办社原则,再加上管理团队“乐于奉献”,以及全体社员从合作社得到实惠,所以,该合作社成立至今表现出来的始终是一幅合作、团结、和谐的景象。由于内部利益关系处理得合理、简单、透明,该合作社没有出现“内斗、内耗”现象。在那里,更多地体现出国际合作社联盟( ICA )所赞赏的“自助、自担责任、民主、平等、公平与团结” 的价值取向。 在上述制度机制条件下,该合作社为社员争取到了较多的经济利益,其合作成效显著。例如,合作社每年为社员减少仔猪购入成本 40 元/头左右, 2010 年以来,通过自繁自养,每年为社员节约养殖成本 150 元/头以上;每年为社员降低饲料成本 200 元/吨;统一销售为社员提高售价 60 ~ 100 元/头( 2010 年生猪市场低迷情况下为社员减少亏损 130 万元, 2011 年行情转好后,为社员增收 224 万元);合作社每年为社员支付保险费 5 ~ 8 万元,为社员争取到部分短期贷款;合作社统一防疫,防止发生重大疫情,避免了重大损失;如此等等。 “青龙生猪养殖合作社”及其管理团队很平凡,但是,其现实和理论意义重大。 (说明:笔者在“青龙生猪养殖合作社”的调研考察得到了理事长朱忠全和其他村民的热情接待,文中主要数据由朱忠全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2014 年 4 月 20 日 参考资料: 绵阳市农业局:《创新经营模式 促农增收致富——三台县刘营青龙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2012 年 9 月 4 日 ,绵阳市农业信息网 / 绵阳市农业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科 / 典型介绍,网址: http://www.myagri.gov.cn/ZhengWu/KeShiJieShao/NongHeJingGuanKe/DianXingJieShao/2012/09/04/59848881168.shtml 。 绵阳中支课题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问题研究——对青龙专业合作社的剖析》, 2009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内部资料。 【作者简介】 李尚勇,男,经济学副教授,四川省雅安行政学院 熊航,男,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人文科学学院经济学系 A Re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 Reports on theSurveys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 Sichuan Province(I) Li Shang-yong and XiongHang Abstract: There are substantialdifferences between 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and a company. The key is toidentify how the profit is distributed among the stakeholders. Concretely, todistinguish re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there are two essential criteria:(1) whether the household based operation is remained, and (2) whether it is a non-profitorganization. The former one is the base, while the latter one embeds the basicprinciple of cooperatives, which is the all profits should shared by allmembers. According to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low, a large proportion ofthe profits should be returned to members based on their quantity oftransaction. The Qinlong Pid Breeding Cooperative is real one that satisfiesthese criteria. The institutional design of this cooperative is delicate,simple and practical. Key words: AgriculturalCooperative, Household based Operation, Profit Shar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 全面生态种植的农民合作社 ——四川多地农民合作社调研考察报告之二 李尚勇、熊航 【说明】该文的主要内容发表在《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5 年第 4 期,题目改为《合作社实现全面生态种植的关键——以四川省新天地水稻合作社为例》。这里是原始文稿。 【内容提要】四川省简阳市双河村的“新天地水稻合作社”已初步构成了真正的农民合作社的基本框架。该合作社最大的特点是, 从 2010 起, 他们在全村范围内推广绿色生态种植,全面拒绝化肥、农药、激素和除草剂。目前,该合作社绿色生态种植已经覆盖了该村全部农产品品种和半数以上耕地。生态种植、绿色食品、合作社返利、社区活动和社区公共文化生活,大大提升了该村村民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 生态种植 幸福指数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人类很可能正走在一段弯路上。这主要表现为,人们抛弃了对环境友好、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且成本低廉的绿色生态的传统农业,而代之以由“绿色革命”所形成的“现代农业”(或曰“石油农业”)。这种所谓“绿色革命”以工业化为支撑,以大量技术、资金和物质投入为基础,实际上就是越来越多地依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除草剂、农膜和转基因手段,维持所谓“高产、高效”农业,其结果,一方面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安全性降低,另一方面,又使得环境污染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持续恶化的趋势。在面上,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的数量和规模比城市或工业点源污染更加庞大;在点上,一些地方的农业源污染物指标甚至超过了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之和。 在一些地区,单单是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就使得地表水水质超过最低居民集中饮用水源地国家标准(Ⅲ类水) 。 于是,人们开始探索恢复绿色生态的传统农业,但若干年来,许多学者的探索实践都遇到了有效治虫防病难、除草难、土壤脱毒难以及大量减产的诸多难题,例如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和生态科学家蒋高明教授。 然而, 2014 年初,在我们结伴调研考察四川多地的农民合作社期间,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全面进行生态种植且成效显著的农民合作社。这令我们眼前一亮,因为,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全面生态种植的诸多难题在这里似乎有了(初步)答案。 这个少有的农民合作社就是四川简阳市的“新天地水稻合作社”(全称“简阳市新天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农作物品种全面实现生态种植 “新天地水稻合作社”位于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双河村,该村距简阳县城 9 公里 ,沱江中游,龙泉山东麓,平均海拔 400~580 米 ,属于四川中丘陵地区。该村辖 9 个社, 500 余户, 1720 人左右;耕地面积约 1980 亩,人均土地 1.15 亩。该村是我国农村典型的半工半农模式,即家庭的年轻子女外出务工,年老父母在家务农,同时照看孙子孙女。 该村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红薯、豆类小杂粮和蔬菜;山地种有柑橘、梨、桃、李、樱桃和大枣等果树。在此基础上,每户养猪 1 、 2 头,鸡 10 只左右。 2009 年,东溪镇农技干部袁勇在乡村广泛宣传“生态健康文明”理念,积极倡导绿色生态种植。在双河村,袁勇的宣传工作得到村干部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在向广大农户充分说明生态种植技术,并做了一些实物展示和大量的说服动员工作后, 2010 年 3 月,由该村两位村干部(村主任和计生专干)出面动员 70 多户农户组建了“新天地水稻合作社”。合作社从种植绿色、生态水稻入手,开始进行生态种植。 当时最大的障碍是,农户顾虑,近 40 年来,种地越来越多地依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和除草剂,一下子完全拒绝这些所谓“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会不会出现大幅度减产。 在生态种植技术的有力支持下,为了彻底消除农户的顾虑,也为了以点带面,合作社组建伊始,即选择在全村 3 个村民小组 70 余户农户的水田里种植生态水稻,种植面积 70 多亩。令村民意外的是,生态水稻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减产的现象,秋收测产显示,每亩减产仅 10% ,约 100 斤左右 。更重要的是,生态稻谷(大米) 不仅绿色健康,而且销售价格差不多提高了 1 倍(大米价格 4 元/斤)。 2010 年下半年,合作社将生态种植扩展到油菜、小麦等品种,生态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到 150 亩。 2010 年秋收后,该合作社在村里举办了“生态新米品尝会”,邀请有关领导、新闻媒体和城镇消费者与农民交流、联欢,以此开拓生态农产品市场。 此后,该村村民普遍接受了生态种植理念, 2011 年末,合作社社员增加到 408 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 81.1% 。与此同时,合作社开始做玉米、红薯、蔬菜的生态种植试验,生态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到近 800 亩,约占全村耕地的 40% 。 2012 年,他们开始做生态水果和大豆小杂粮的种植试验。这样,生态种植就慢慢推广到了双河村传统种植的几乎所有农作物,在全村形成了农作物品种全面生态种植的局面。 据袁勇介绍,他们最初的目标是,“从 2010 年开始 5 年内全村完全杜绝农药、化肥、除草剂,但现在看来可能需要 6 年时间。主要问题在于坡地的有机肥问题还没解决”。据村干部介绍,因为缺乏劳动力,对丘陵矮山上的果树施用农家肥有困难,所以仍然还需要使用化肥。袁勇说,“我们正在试验旱地作物、绿肥套作技术,以此解决旱坡地有机肥问题。目前可以说,农作物品种上全面推广了生态种植,但面积上还谈不上‘全面’,实行生态种植的面积仅 1000 亩,大概占全村总耕地的 50% ”。 目前,该合作社管理团队已经形成了维护生态种植名誉的自觉意识,他们明确表示,将要拆除此前建设的一个“大棚种植”设施(该项目由有关部门投资),因为它与生态种植的理念和要求相悖。 该合作社全面生态种植成效显著:一方面,它使全村村民吃上了绿色生态的健康食品;另一方面,全面提升了该村生态农产品的价格。例如, 2013 年,该村杂交稻大米卖到 6 元/斤,价格提升了 3 倍;常规稻大米 8 元/斤,价格提升了 4 倍(常规稻可以自己留种,但单量比杂交稻低 100 斤/亩左右);红米、黑米 10 元/斤;菜籽油 10 ~ 12 元/斤;生态猪肉 20 元/斤。由于可供销售的产量有限且宣传工作做得好,该村生态农产品在周边城镇就销售一空,有些品种甚至供不应求。(生态种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理因提高价格。同时,生态种植也可以容纳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减轻非农产业的就业压力。) 不过,该合作社的生态蔬菜还没有形成规模,一方面,他们投入的耕地有限(当地农户还是想优先解决粮食问题),另一方面,他们还在进一步摸索试验。目前,仅有小范围固定客户的生态蔬菜配送,价格也还没有做上去。 二、生态种植的技术成果 2003 年,温铁军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因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而闻名的河北定州翟城村进行生态农业试验,但停用化肥农药后的第一年,几乎绝收。那是一个“长满虫子的有机农业”,“西瓜只有拳头大”。周边农民反映说,“你们的作物再不打药,虫子都(要)跑到我们地里来了”。 4 年以后,他们的 60 亩试验田,开始恢复生态环境。 2006 年 7 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蒋高明研究员,在山东平邑县蒋家庄村租下了 40 亩地,取名弘毅,开始了他的生态农业试验。弘毅生态农场的核心思路是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彻底摒弃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添加剂、转基因等“六大害”技术,代之以绿色农家有机肥、“秸秆—养牛—还田”,并通过作物倒茬、休茬和种植豆科牧草等实现“用地养地”,利用生态平衡的方式,管理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生态系统恢复。例如,在生长季节用诱虫灯捕获害虫,用捕获的害虫养鸡,或者,直接在玉米田里养鸡养鹅,将害虫变成鸡鹅的饲料,鸡鹅粪便又成为田里的肥料,等等。 试验前两年,弘毅生态农场的玉米小麦产量低于常规产量,严重时减产幅度达 40%~50% 。蒋高明知道,因“六大害”而严重退化的耕地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生态修复。在他的生态试验中,这个时间大约为 3 ~ 5 年。 到了生态试验的第 5 年( 2011 年度),弘毅农场的生态试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农场单季产量小麦 480.5 千克 / 亩,玉米 547.9 千克 / 亩,年单位粮食产量达到 1 吨/ 亩,这与当地使用化肥农药耕种的单产水平相当。不过,由于弘毅农场是“在全村最差的土地上进行生态农业试验”,“苦苦摸索了 5 年,前后损失的经费达 20 多万元”。 令人意外的是,“新天地水稻合作社”的生态种植虽然也有一个土地脱毒、单产减少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似乎比弘毅生态农场要短一些,减产幅度也更少。根据笔者的初步研究,这与该村的地理环境、村民传统生活方式、生态种植技术创新和全村整体阶梯式推进等条件有密切关系。 ( 1 )该村属于丘陵地区,全村坐落在一个由丘陵环绕的相对封闭环境中。该村虽有一条小河从村边流过,但近些年小河的来水越来越少,有时还会断流,所以,农业生产很少用到这条河的水。该村的生产用水主要还是靠本村的塘堰蓄水和冬水田蓄水。这种“靠天吃饭”的耕作模式,虽然有风险,但却拒绝了外来河流对耕地的污染。根据《人口困局》一书的资料,我国七大流域不能用于农业灌溉的劣Ⅴ类水质占 29.7% 。 ( 2 )村民传统生活方式。该村村民始终保持着我国乡村的低成本传统生活方式。例如,村民的饮用和生活用水取自地下水,在没有外来污染(其周边没有工业企业),且拒绝了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动植物激素的情况下,地下水水质开始好转。当然,最典型的情形还是,村民全都保持着传统的炊事能源形式,即做饭烧水除用沼气外,还用农作物桔杆和树枝作为补充燃料,且草木灰还田。因受益于国家的农村沼气建设补贴政策,截止 2010 年底,该村农户家家都修建了沼气池。这一方面为村民提供了新的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也为后来推广生态种植提供了必要的肥料与药剂来源。 为了不影响沼气池产气和避免污染,村民都知道,含有洗涤剂的废水不能倒进沼气池。与此同时,村民拒绝用激素饲料喂猪,也避免了激素和其它添加剂对沼渣、沼液的污染,使其成为生态种植的“利器”。 ( 3 )该合作社生态种植技术创新是其生态种植成功的关键。这包括采用一系列综合措施治虫防病和养地肥田两方面。 在治虫防病方面,他们全面规划并贯彻了“生物多样性”原则,尽量做到农作物品种合理搭配,坚决杜绝单一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尽量保留杂草,除非杂草高度超过农作物高度并遮光;利用沼液治虫、防病(对于水稻来说,开初基本上是“两周一次”高频度喷洒,到第 4 年,就只需要“一季喷两次”);安装频振杀虫灯、诱虫板、性诱剂除虫;适当调整(提前或推迟)播种期,以避免和常规生产同步,减少病虫发生;逐步淘汰杂交种,优先挖掘选用本地常规自留种,并选择引进适合本地的常规自留种品种,以增强农作物的抗虫防病能力。 蔬菜的生态种植对上述治虫防病技术的应用更为重要。 2011 年,他们用 2 亩地,以豇豆为主,做生态蔬菜的种植试验。由于品种搭配比较单一、田地比较低洼,且当年雨水偏多,豇豆病虫害严重,产量很低,算是失败了。 2012 年,他们换了试验土地,并尽量采用当地老品种,然后多品种间作套种。结果,病虫害明显减轻,减产幅度不大。当年只有白菜虫害严重,但没怎么影响产量。 2013 年,他们在品种搭配上又有所改进,产量也就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更为可喜的是,该年的白菜虫害非常轻。至此,他们的生态蔬菜种植基本上成功。 在养地肥田方面,他们全面规划并贯彻了“以地养地”的原则,这包括:将免耕技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从水稻,逐步推广到旱粮作物、蔬菜和水果;所有作物的秸秆都尽量就地还田覆盖(除了油菜杆下部不容易腐烂的可作为柴禾外);沼渣、沼液还田;草木灰还田;野草还田(田边地角多种植本地香草和菊类);冬闲田、果园、小麦均套作豆科绿肥;尽量多施油枯(每亩可施 200 斤,减少农家肥使用,以解决缺乏年轻劳动力的问题);部分作物(如水稻)施用人畜粪便;自制酵素改良土壤(采集本地未受污染的植物制作酵素,稀释后浇施或根外追肥)。 需要说明的是,该合作社生态种植技术创新直接受益于当地农技干部的直接指导,同时也受益于农科院所的一系列生态种植技术(如四川农科院的生态水稻种植技术),而四川简阳东溪镇“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勇则是该村生态种植技术创新的设计者和指导者。 ( 4 )全村整体阶梯式推进。该合作社从生态水稻种植入手,阶梯式全面推进生态种植技术,在 3 年时间内,覆盖了全村全部农作物品种和半数以上耕地,这客观上起到了减少土地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减少了土地“脱毒”的过程,并因此而创造了在严重生态失衡耕地上大面积快速恢复生态的奇迹。 当然,该村目前生态种植的耕地都是村里最好的耕地,这是蒋教授的弘毅生态农场所没有的优势。蒋教授的实验农田是村里最差的地块,他们用了 5 年时间,耗资颇多,才将这些土地“脱毒”、“种熟”,使之成为“吨粮田”。若将蒋教授的生态种植技术用于优质耕地,其生态种植转换的时间肯定也会短一些。 三、合作社盈得了农户的广泛认同 目前,除了极少数全家外出打工的农户外,双河村在家的农户都加入了“新天地水稻合作社”。总起来说,该合作社已初步构成了真正的农民合作社的基本框架。 ( 1 )保持了社员家庭经营。社员的承包土地不入股,且享有承包经营自主权,能够自主决定自己承包土地上的种植经营相关事宜。在这种情况下,农户的剩余农产品可以出售给合作社,并能够依其出售数量从合作社享受到“二次返利”。 ( 2 )社员必须按照合作社生态种植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管理(其中也有“品种合理搭配”的种植要求)。这样做,首先保证了全村有一个生态种植的大环境,同时也让农户自身消费上绿色生态农产品,当然也就保证了农户出售给合作社的农产品具有绿色、生态的品质。 ( 3 )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服务。这包括,合作社统一购买农用生产资料,统一提供生态种植技术,统一育种育秧,统一进行(必要的)治虫防病,统一收购农户的剩余农产品,统一加工销售。 ( 4 )合理收取有偿服务费。在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的服务中,有一部分是有偿的,比如,育种育秧、治虫防病。为此,合作社规定,社员每年向合作社交 110 斤黄谷,作为有偿服务费用。这些黄谷实际上成为合作社统一加工销售的主要农产品。 ( 5 )合作社基本上是“非盈利经济组织”。例如,合作社先按高于市场价 1 倍多的价格(杂交稻 2.5 元/斤、常规稻(自留种) 3 元/斤)收购社员的黄谷,再于统一加工销售后按社员与合作社的销售数量返利 0.5 元/斤。该合作社管理人员解释说,为了提高广大社员种植生态农产品的积极性,合作社的盈利基本上都通过“二次返利”返还给了农户,目前合作社甚至都还没有提留公共积累。 ( 6 )到目前为止,合作社管理人员都没有在合作社领取报酬。该合作社的绝大多数管理人员由村干部担任,他们有一份行政职务补贴,而那些没有行政职务的管理人员则完全没有报酬。(下一步,待合作社有经济能力时,应该考虑为其管理人员发一份津贴,哪怕开始津贴微薄。) ( 7 )该合作社幸运地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一些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这包括,简阳市相关部门提供的一些经费,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研究人员用课题经费支持生态种植的培训、外出参观和农产品推广等活动,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社区伙伴( PCD )等机构为该合作社提供的免费学习培训的机会。 此外,该合作社还采取土地流转方式(租金 600 元/亩),将几户全家外出打工农户的承包土地进行统一经营(耕种、管理、收获、加工、销售),这有些类似于“租地农业公司”的经营模式。不过,目前它的制度定位并不明确。 其实,农民合作社的制度设计是能够容纳这类“准农业公司”的。条件是,( 1 )它只能作为合作社内部的“准公司”(亦可叫做“生产部”),其组织机构、资产财产相对独立;( 2 )这些内部“准公司”可以按照股份制经营模式运作,独立进行经营管理,并实行单独财务核算;( 3 )其可分配盈利应该转移到合作社财务报表中,由全体社员按一定规则分享。 毫无疑问,农民合作社内部的这一“准公司”的存在,为合作社向其管理人员发一份津贴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解决方案。 当然,目前农产品比价低下、人均仅 1 亩左右耕地的现实,决定了农户在其承包土地上的收入不可能维持生计,所以中青年农民都选择外出打工(笔者在四川多地农村调研考察期间,很少看见青壮劳动力务农)。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合作社在农户增收方面所能够发挥的最大作用也就是,尽可能地为农户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地将加工和流通领域的一部分利润“拿”回来。但这些利润并不足以大幅提升农户的收入水平,除非国家大面积推广生态种植并迫使农产品比价大幅度提高,或者国家大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将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大部分利润“拿”回来。 四、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目前的农村衰败明显,青壮年劳动力迫于生计,远走他乡,外出打工谋生,老人和儿童成为农村的主要“常住人口”,农村因此而越来越呈现出“空巢”景象。双河村就是典型的空巢村。由于缺乏劳动力,老人们种地越来越多地依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和除草剂。然而,他们并没有从这些所谓“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中获得更多收益。相反,大量施用化肥使食品品质变差;大量使用农药,不仅毒化了土地、水流和农产品,而且也直接损害了他们自己的健康(如喷药)。但问题的吊诡在于,如今种地似乎离不开化肥农药,而且用量还越来越多,不然,减产就是必然的后果。 “新天地水稻合作社”的生态种植实践改变了上述看似“真理”的“现实”。真实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终于使村民们有了回忆, 40 、 50 年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的粮食、蔬菜、水果更好吃,对自己和家人也更健康。与绿色生态种植相比,化肥农药的大量负面效应其实曾经让他们损失了更多的东西。 此外,由于生态种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因劳动力缺乏,他们目前的有机肥用量还比较少),生态农产品有更高的价格,因而可以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能够吸引外出打工的“游子”回村就业,农村的衰败有望被遏制,“空巢”家庭也有望减少。 目前,在双河村,绿色、生态、健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由此带来的明显变化是,村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大增,该村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其面貌焕然一新。由于全面推广生态种植,该合作社管理团队(同时也是村里的行政管理人员)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充分信任和拥护。在此基础上,合作社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生态种植兴趣小组、老年协会、妇女协会、文艺表演队等村民组织,并在重阳节、青年节、中秋节和春节等重要节日,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会、讨论会、文娱表演和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 虽然,从制度建设理论和更为规范的角度来说,这些村民组织和社区活动,应该由该村的行政机构(如村委会)来组织,合作社可以通过向其提供资助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毕竟,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定位仅仅是合作经济组织。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该合作社组织的这些活动明显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提升了村民素质,丰富了社区公共文化生活。 在笔者调研考察期间,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生态种植、绿色食品、合作社返利、社区活动和社区公共文化生活,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他们甚至为此而自豪。 笔者因此感叹:我们许多人,尤其是一些地方官员,就是看不得农民、牧民、山民的低成本、绿色、生态的传统生活方式,总认为他们落后、保守、不开放;总想把这些低成本传统生活方式“赶尽杀绝”,以便把他们纳入自己的所谓“现代化”、“城镇化”的“宏伟规划蓝图”之中。殊不知,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从根本上说,他们这是轻视人类丰富的创造力,无视人类多元的文明,明显带有某种非常恶劣却又难以言说的偏执和狭隘(其背后往往暗藏私利);他们骨子里把“美国式现代化”看成是发展方向,把高楼林立看成是“现代化”的标志,把汽车拥堵看成“现代生活方式”,其结果,正如李尚勇在《人口困局——中国能否承受人口之重》(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4 年 1 月)一书的描述那样:“我国资源早已严重超载、透支,环境污染触目惊心且已经临近触发大范围环境危机的边缘”。 然而,关系根本的基本法则是不容亵渎的:正像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一样,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性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法则。 (说明:笔者在双河村的调研得到了四川简阳东溪镇“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勇和双河村“新天地水稻合作社”理事会和村民的热情接待,本文的数据资料主要由袁勇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2014 年 5 月 5 日 参考资料 袁勇:《简阳市新天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生态技术总体介绍》, 2014 年 3 月 28 日 。(该文应本文作者之邀而作) 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政府:《走有机生态发展之路 是未来餐桌必然选择——简阳市新天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2012 年 10 月 31 日 ,简阳市政府网,网址: http://www.ziyang.gov.cn/public_catalog_jy/t.aspx?i=20121210161603-834860-00-000 。 张吉星:《新天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天地》,《中国合作经济评论》, 2012 年第 3 期。 汪维行、李爱军:《四川新天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该文未见发表,资料由袁勇提供) 张纯刚、贾莉平、齐顾波:《乡村公共空间 : 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意外后果》,《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年第 2 期。 【作者简介】 李尚勇,男,经济学副教授,四川省雅安行政学院 熊航,男,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人文科学学院经济学系 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with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Planting ----Reports on the Surveys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 Sichuan Province(II) Li Shang-yongand XiongHang Abstract: “Xintiandi Rice Paddy Cooperative” in ShuangheVillage, Jianyang City, SichuanProvince is one with the basic framework of a real cooperative. Its majorfeature is that it carried out ecological planting, refusing the use of fertilizers,pesticides, hormone and weedicides. So far, the ecological planting all thevarieties and half of the farmland. The villagers’ happiness index have beenlargely boosted due to ecological planting, green food, profits return, variouscultural activities in the communit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Ecological Planting, Happiness Index 鞠闻: 《 2014 年 2 月全国市场主体发展报告:全国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 ,《中国工商报》, 2014 年 3 月 11 日 ,第 1 版。 李尚勇:《农民合作社的制度逻辑——兼谈其发展存在问题》,《农业经济问题》, 2011 年第 7 期,第 80 页。 李尚勇:《农民合作社的制度逻辑——兼谈其发展存在问题》,《农业经济问题》, 2011 年第 7 期,第 76 页。 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 2007 〕 22 号, 2007 年 7 月 30 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国办发明电〔 2007 〕 53 号, 2007 年 12 月 20 日 。 国际合作社联盟:《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声明》, 1995 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 100 周年曼彻斯特大会通过。 李尚勇: 《人口困局——中国能否承受人口之重》,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4 年 1 月,第 118-122 页。 李尚勇:《中国环境形势有多严峻》,《中国改革》, 2014 年第 4 期。 2010 年生态水稻种植仍然采用杂交稻。使用化肥、农药,当地杂交稻单产约 1000 斤/亩。 本文不使用“有机”而使用“生态”概念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市场上“有机概念”泛滥成灾;二是严格意义上的“有机食品”应该不含化肥农药成分,但这需要检测、认证;三是土地“脱毒”有一个过程,刚开始生态种植生产的农产品难免还会有“残毒”,真正要达到“有机食品”标准还需要若干年。因此,本文的“生态”概念所强调的是,在农业生产中不再使用化肥、农药、激素和除草剂等所谓“现代农业生产要素”。 记者林海:《改良主义者败局?》,《南方人物周刊》 2008 年第 3 期;温铁军: 《新农村建设与社会参与》(演讲稿) ,中国农经信息网 / 三农论坛 / 学者新论, 2007 年 9 月 20 日 。 蒋高明:《生态农场纪实》,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年 5 月,第 54 、 166-175 页。 李尚勇: 《人口困局——中国能否承受人口之重》,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4 年 1 月,第 154 页。(将 2002 年地表水国家标准的Ⅴ类水,还原为 1988 、 1999 年地表水国家标准劣Ⅴ类水)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5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父母会养猪,孩子会念书
热度 14 SoSoliton 2014-8-29 09:30
近日,哈尔滨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转任教育局局长,引发纷纷议论,各种调侃、戏虐之言铺天盖地。看到此报道,老文却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老家那穷旮旯乡亲们总结出来的一个教育规律——父母会养猪,孩子会念书,反之亦然。 那个年代,十里八村谁家出了个跳出农门的人,他(她)是如何跳出农门的,乡亲们一个个都清楚得很。基本上,虽然,父母在养猪,其孩子未必会念书,但是,孩子会念书,其父母必然在养猪,而且,书念得越棒,猪养得越壮,而猪养得越壮,书也念得越棒。择几个家庭的养猪和念书往事。 G 生的父母一光一瞎,光顾G家,贫穷不过如此。在农村,养猪基本上是女人的活儿,也像纳鞋底那样是女人比男人更擅长的活儿,但G老爸恰恰最会养猪,猪到G老爸手上,就像如今渴望瘦身者所烦恼的,喝水都长肉。G老爸养的猪凭啥子最长肉?有人说是老天爷有眼,关了女人两扇窗必为男人开票仓。很少有人看到,G老爸对猪比对G还要好、伺候猪比伺候媳妇还要体贴如微。更少有人走进G老爸的心里,供G上学,他必须像他媳妇一心一意在黑暗中摸索一样,一心一意在猪身上谋出路。G是他那穷旮旯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也是第一个念书念到美国去了的人,据说后来给他老爸搭回来的票子全村子的人都不认得。 F 生的老爸在镇里当工人,L生的老爸在乡里当干部,他们的老妈都是农民,正宗“半边户”。F老妈养猪也不赖,而F读书至少在他初中阶段是年级数一数二的。高考后,F一直呆在家里等待放榜,炎炎夏日的一天中午,他家的那头猪莫名其妙地抽搐几下便毙命了。F老妈哭得特别伤心,既哭猪,更念F的学费。几天后,消息传来,F落榜。屋漏偏逢连夜雨,F老妈伤心未去失望又至,一气之下从床底下摸出一瓶农药,往桌上一摆,叫F跟她一起把它喝了算了。F的兄弟们后来一致认为,那头死猪是个征兆,老妈养猪养死了,F念书也算念到尽头了。 同是“半边户”家庭,L比F就幸运多了。那个时代,干部的老婆与农民的老婆一样养猪,还是比较普遍的。但这种家庭养猪,就像今天的大学老师教书——你爱学不学。L家杀猪卖肉时,总要留下一大堆自家慢慢享用——毕竟是干部家庭嘛,完全不像G家那样,杀头猪恨不得把猪毛都卖了。L比老文早两年上高中,但晚了三年才考上一个专科。据乡亲们说,L现在可比老文出息多了,在某一线城市有8套住房、5个铺面,有乡亲像陈奂生上城那样找到过他,都被安排了住五星、吃大餐、唱OK。乡亲们说,L能够考不上就复读,只因有个好老爸。乡亲们又断定,L老妈如果不养猪,L现在不会比F强多少,L老妈如果只为L念书而养猪,她或许就不用多养几年猪,而L也不用多念几年书。 最苦逼的要数H生的老爸了。H兄弟姐妹众多,而且一个个不念不知道,一念呱呱叫。H老爸早就向G老爸等乡亲打探过行情:供一个孩子念高中或上大学,至少是一个学期一头猪。H考上县重点高中后,他老爸老妈便不时祈祷:后面的孩子考不上学就好了!小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念,得养多少头猪呀?想起来直叫人不想活了。H考大学那一年,他老妈可能是真的不想活了,有一天跟他老爸吵了几句后,便悄悄自尽了。难以想象H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走进大学的,只知道他后来完全变了,在大学里一直是一人一国。 H 的弟弟M生后来也考上了县重点中学,但他感觉靠老爸一人一年养不大4头猪,便自觉地要放弃学业。H老爸说,一批养两头猪,吃潲时有竞争,猪不会挑食,还好养一些。M信了他老爸的话,这才继续念书。H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本可好好回报他老爸并支持弟弟上学,但不多久就因一种怪病而撒手人寰,害他老爸人生第一次出远门竟然是为了捧回他的骨灰。H老爸或许想到还有一堆小孩,所以面对天大的痛苦他也不能倒下。他一如既往地边种地边养猪,直供M念到大学毕业。M后来说,他从他老爸那儿获得的精神财富是:你不能阻止悲剧的发生,便只能阻止悲剧占据你的心。 最后,说说老文自己。老文家里的那位大学生,至少迄今为止念书不如老文曾经那样出类拔萃,根本原因无它,唯大学生的老爸会教书、而老文的老爸会养猪耳。教书的不一定懂教育,而养猪的可能无形中践行着一种最好的教育。如此看来,院长、校长、教育局长宁有种乎?在吾国,长期以来,教书的最善填鸭、最会放羊,管畜牧兽医的就不兴最会管教育? 乡亲们啦…… 乡亲们说:大学里肯定也是不上课的老师最牛B 院士怎么可能比院长还大了! 他们简直可当我爷爷 “全民皆偷”并非“人人可偷” 体制也是一种基因 好老师都是不想进步的老师 同样是忽悠人,教书的搞不过算命的 教授是给别人看“八字”的人 真心就好,长久可贵
个人分类: 回首往事|9949 次阅读|13 个评论
“碰到养猪的,你就嫁了吧”
热度 3 zhumengjin 2014-5-13 22:10
【私下比了一下,我等大学青椒教师的收入真的不如猪倌......】 据说南方某养猪企业老总为自己新进员工打出的征婚广告是——“ 碰到养猪的,你就嫁了吧 ”。为啥他有这种底气,下面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一切: ---- 我国生猪整条产业链的总产值规模已与国内轿车产业的总产值大致相当; ---- 经验丰富的猪场场长年薪可达100万以上,而且还要看公司环境; --- 新希望刘永好的女儿刘畅,80后,年轻有为,女承父业扛起养猪大旗,成为胡润女富豪榜中四川惟一上榜女富豪; …… (一)“天下第一肉”名符其实 生猪产值占了农业总产值的 18% ,已成为单项农业产值最大的大宗农业产品,目前我国生猪整条产业链的总产值规模已与国内轿车产业的总产值大致相当。我国是养猪大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均占据了世界半壁江山。在我国居民消费的各类动物肉类食品中,猪肉所占比例已超过 65% ,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对动物性蛋白食品的需求量已大幅提高,而且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随着我国人口增加、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动物性蛋白食品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养猪业已名符其实地成了我国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所以,搞农业经济的,关注猪经济学应该很有前途 + “钱途”。 (二)“猪波动”时不时在撩动我们那颗脆弱的心 “民以食为天”,最近几年,猪肉总是出现周期性波动,猪肉价格的波动一直牵动人们的视线,撩动我们那颗脆弱的小心脏。各大网站争相报道—— “猪肉价格上升,成 CPI 上涨新推手”、“猪肉涨价,盗贼疯狂偷猪 400 头”、“盗贼两月偷猪500头,遇警察一路扔猪设障” ......。一点也不为过,在某种程度上,猪肉价格的升降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反应居民 CPI 指数消长的晴雨表。 (三)从“矮矬穷”到“高大上”——现代猪倌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网上有猪倌的打油诗: 嫁个猪倌真无奈, 鼾声震摄十里外。 孩童误为乐队来, 要去前面看比赛。 其实,这是对猪倌的误解, 现代猪倌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学士养猪已是老黄历了,硕士、博士进养猪企业很正常,大一点的企业里老总、老板、片区经理、经理 等称谓数都数不过来,昔日的猪倌早已摆脱“矮矬穷”的传统形象。诙谐一点说,如果你迷路走进了大型养猪企业,随便拿块砖头拍出去,就会拍倒一大片硕士、博士、博士后。经验丰富 的猪场场长年薪高的可达100万以上, 而且还要看公司环境 顺不顺心,有经验的场长一般也在小几十万,比我等苦逼的大学老师强多了! 唉!教啥书,还是养猪去吧!
个人分类: 社会视窗|7413 次阅读|9 个评论
只要动脑筋,便便成沥青
热度 1 MJ2009 2013-10-26 14:37
猪肉是大家喜爱的盘中餐,养猪却并非人人都乐意的美事。然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食肉量增加,猪猪们的数量也不断增长,猪便便的量也惊人地增加。据FAO估计, 2011年全球一共有9.6亿头猪猪 !想想,这该产生多少便便啊!…… 一直以来,便便的用处就是当农家肥。不错,这是最简单的循环。然而,饲养场的规模日益扩大,小规模经营已经难以在市场中竞争,这就意味着,猪猪们越来越集中,一次产生的便便量也越来越多。再加上饲养场离麦田、高粱地等农作物种植区域(需要农家肥的区域)不一定很近,大量的长途运输也不省钱。怎么办? 无意间看到一个新闻,一群土木工程师想出了一个“歪招”:用便便来铺路!哇哈哈,乍一看,简直笑死人,以后您出门要小心呀! http://biobindergroup.webs.com 论文参见: Fini, E. H., E. W. Kalberer, G. Shahbazi, M. Basti, Z. You, H. Ozer and Q. Aurangzeb, “Bio-Binder from Swine Manure: A Sustainable Modifier for Asphalt Binder,” ASCE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Vol. 23, No.11, pp. 1506-1513. 2011 我粗看了一下报道,大意是说,铺路其实就是用沥青作为粘合剂,把砂石粘合在一起。便便也可以通过热化学液化(thermochemical liquefaction)提取出类似于沥青的bio-oil,再加上砂石,铺路的效果就跟使用沥青查不多了! 怎么样?听起来不错吧?然而,铺路还不算完,既然便便可以作为粘合剂,那就意味着需要粘合剂的行业都可以买便便!哇哈哈!作为粘合剂的商业价值比起农家肥来,那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了。生财有道,不是吹的。 这个方法号称是生物质材料(biomass)除了生物燃料(biofuel)之外的又一应用。然而,与生产生物燃料一样,热化学液化利用的仍然是碳元素,便便中剩下的NPK这些经典养分还是用不了,还是得像农家肥一样去处理。这么说,这个方法有啥意义?唔,我猜,无非是提高了猪便便的身价吧! 最后,罗嗦一句,做LCA的人们,以后计算便便产生的温室气体、富营养化效应的时候,别忘了,consequentially,还有多少事情可以发生!哇哈哈,你懂的!
3229 次阅读|1 个评论
海大学子养猪致富娶空姐
热度 1 Bobby 2013-5-5 14:49
昨晚看《夜线》,里面播了个五四青年,说是海大毕业生,毕业后做过多种职业,最后回到家乡投资 150 万养海南黑猪,发家致富当老板,并娶漂亮空姐为妻。小伙子说下一步要生态养殖云云。据说,小伙子并不是动物养殖相关专业毕业。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2565 次阅读|2 个评论
“杂耍”回放: 教师和养猪
liwei999 2013-4-6 05:16
“杂耍”回放,之五。教师和养猪 作者: mirror (*) 日期: 04/05/2013 10:40:23 送交者: mirror 于 March 27, 2003 19:05:15: 回答: 笑评尖锐表现大学教师待遇看法一文 由 conner 于 March 27, 2003 14:21:00: 也是,看不出哪里“尖锐”。理解力还不如养猪的。“大学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并不意味着有什么特殊性”的理解,还不如种猪站和养猪的人有理解能力。应该是“教师虽然是一种职业,但因为承担着培养新一代的责任,所以具有特殊性”。养过猪的人都知道:猪的品种、仔猪的“活性”很重要。而这一切,都是由父系、母系的“种猪”决定的。 要新一代“聪明”,父母亲就得“聪明”;要父母亲“聪明”,他们就得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取决于有无良好的教师。纵观国人的教育,从大学到小学幼儿园,也就是个“平均值”的人的职业。发达国家里,“平均值”的人的水平就不低,可以是这样。而“发展中”的国家就不成了。必须把“精锐”投上去,才可能保证将来有“发达”可能性。 ------------------------------------------------------------------------ 送交者: neuroglia 于 March 24, 2003 01:42:26: Papyrus平常翻译成“纸草书”吧 “新到”中有篇文章和人商榷Papyrus的翻译方法。作者的意见是:不该译成“草片”,“建议将papyrus的三种意思分别译作:1、大伞莎草;2、莎草纸;3、莎草纸卷轴。” 我印象里(以前读过的书中)古代埃及文明有“纸草书”、“纸草文”的说法。用google搜索了一下,果然有此译法。 译为“草片”固然不妥,但放弃传统的译法,非要杜撰新词,有那个必要吗? ------------------------------------------------------------------------ ------------------------------------------------------------------------ 送交者: 最绿的青蛙 于 March 24, 2003 08:16:39: 回答: Papyrus平常翻译成“纸草书”吧 由 neuroglia 于 March 24, 2003 01:42:26: 此纸非彼纸 一译就是Papyrus解为纸莎草,是草不是纸。 要知道,埃及人使用的这种纸莎草和巴比伦人使用泥板记录文字、印度人使用贝叶、中国人使用竹简一样,这都是发生在造纸文明发生以前。 把埃及的Papyrus解为纸”与中国四大发明蔡伦的“纸”比较起来,真是照虎画猫,Papyrus最多只是paper的祖先. 问题是,那位作者先后不分,并从Papyrus译作草片就看出人家是出於贬低别人去追求心理平衡,实在大可不必。 镜子楼下说作者只问“是什么”而不问“什么是”,可谓一针见血。 ------------------------------------------------------------------------ 送交者: prunus 于 March 24, 2003 11:55:26: 回答: 此纸非彼纸 由 最绿的青蛙 于 March 24, 2003 08:16:39: 莎草经过加工已经不是莎草了,还应该叫纸。 什么是纸?就是纤维堆叠形成的平面。你管这个平面是压出来 的还是滤出来的? 大不了莎草纤维压制叫“原纸”,经过蔡伦滤网工艺的叫“真纸”。 注意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是“造纸术”而不是“纸”。 ------------------------------------------------------------------------ 送交者: mirror 于 March 24, 2003 17:59:24: 回答: 莎草经过加工已经不是莎草了,还应该叫纸。 由 prunus 于 March 24, 2003 11:55:26: 此纸非彼纸也好,发明的是“造纸术”而不是“纸”也妙, 前者有禅答的味道,后者的“术”字是点睛了。只是前一段和第二段文字间的“落差”太大,不敢相信是出自一个人的“手”。 称“纸”,还是有严格的定义的,虽然没有像法国葡萄酒制品那样的制度保障。同样是芦苇纤维的制品,原料和材料的区别,使一个成了“毛选”纸,一个成了炕上席。 又一个“是什么”的文章,也说说文章《是纸不是草片》 该说“纸”的地方,就说“纸”,讲“草片”不合适。这是正则先生的主张。到此为止,实在是“正论”,没有什么可以评论的。问题是在后面。Papyrus的“纸”是如何造出来的?蔡伦的“纸”又是如何造出来的? 凭想象,Papyrus的“纸”的原理和中国农村用的苇席造法差不多。基本上是利用了原料原来具有的性质。也算得上是“发明”了。 而的蔡伦“纸”就不一样了。之所以称其为“大发明”,是因为它的制造法和现代的造纸术一样,先从“否定”原料原来具有的性质开始。不是把原料“捣成带状纤维”,而是把原料“还原成”很短的植物纤维本身,然后经“抄纸”工序再重新组成“纸”。 对于知道这事儿的人,称呼“草片”也罢,称呼“纸”也罢,都无所谓。而不知的人,就要“急” 了。就要争“是什么”了。镜子给一个忠告:往往这时候静下心来,反问一下“什么是”,就会有长进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养猪要遵守“宪法”,给猪“猪权”
热度 1 Bobby 2012-12-21 10:54
据散木先生《 海宁 “ 二吴 ”—— 吴其昌、吴世昌兄弟简记》,何其芳在“五七干校”下放期间写了《养猪“五字宪法”口决》: 主席指示: 养猪重要。 品种要好, 圈干食饱。 粗料发酵, 采集猪草。 小猪瘦猪, 多加精料。 强弱分圈, 隔离病号。 夏天太热, 河里洗澡。 新生小猪, 防止压倒。 注意卫生, 防疫宜早。 猪瘟难治, 预防为妙。 其它疾病, 努力治疗。 虽然有点象散木先生所说的“斯文扫地”,但实在地说,总结的不错。不知现在的养猪技术书或科普书中是否引用。另外,遵守养猪“宪法”,也是遵守动物伦理的,给了猪“猪权”,不象山东高密的“速成鸡”那样。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3207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研养猪说
热度 12 zhaoxiaq 2012-11-17 23:27
科研养猪说
网上曾经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大意说出个题目叫“如何做红烧肉”,分别给不同学历的人作答。本科生一般会从肉开始,讲如何烹饪;硕士生则从如何买肉开始,陈述从选材到制成品的整个流程;博士生则凡事追根溯源,索性从如何养猪开始,洋洋洒洒一大本著作就这么诞生了。刚开始看着段子,也就笑一笑,后来仔细回味,觉得蛮形象的,自己不就在养猪吗? 这开题报告好比如何选猪种,你得保证至少市场上没有这种猪,否则养了也白养,这市场最忌讳的就是重复;如果你比较有创造力,那么最好选一种从来没有上市的猪,比如自己培育出一种杂交品种什么的,乔布斯都说过“消费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展示给他们看”,所以如果猪养成后你有比较好的宣传策略,那销量错不了,到时候也不一定要做成红烧肉,说不定能升个级做成宠物猪什么的;再者,如果你有信心,可以考虑养一种大家都想养但是没有成功的猪,比如体质不好不宜成活但是极具市场价值的猪,当然这有一定风险,可能你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在成功之前得经历无数次失败,说不定还得破产,学术用语叫"quit"。 猪种选好了,那正是养猪开始了。这个过程也挺艰辛的,你说不定就得早起晚睡,成天考虑着猪的一呼一吸。这猪吃什么好, 一天几顿,夏天如何乘凉,冬天如何保暖,如何增强其体质,是否要打疫苗,是适合单个圈养,还是适合群养,这些细枝末节你不亲身经历还真没法体会。由于以前没有经验,而前人对这个猪种的相关经验不充分,那所有参数都得自己慢慢研究。比方说,猪一天吃几顿长的快,这不难,找几头体重体型体质差不多的猪,A一天吃两顿,B一天吃三顿,C一天吃四顿,如此一个月,称称重量,哪个长得多一目了然,那咱以后就这么养。另外一个问题可能稍微复杂一点,比如吃什么长得快,这个估计得研究一下猪的消化系统和营养学,然后试验几个配方,和前人养猪的数据对比一下,最好自己这个配方不能长的比别人慢,长得快就更好了。这样几个来回,就成了半个营养学专家,环境学专家,说不定还成了半个兽医了。 好吧,猪终于养好了。现在面临的选择是到底是拿到市场上卖呢还是先做成红烧肉再卖?前者省事,卖了再去养另一批猪。后者还得多花点时间,这个需要耐心,因为在你研究红烧肉配方的时候说不定有好多同僚已经卖了猪拿了钱买了车买了房了。不过红烧肉价格绝对比整头猪高嘛,并且咱现在年轻,不担心那么多物质需求,那就安心下来做红烧肉了。这可比养猪更具挑战性了,一得讲速度,因为同样有很多人在研究着,并且跟你一样都是能安下心来研究配方的,说不定和你将来要推出的配方啊味道啊大同小异,但是如果他在你前头上市了那你的产品就只得滞销了,学术的说法叫“publish or perish”. 二得讲创新,市场上红烧肉也不少,即使你从原料上取胜了,也不能保证做出来的红烧肉一定比别人的好吃,所以得动点脑筋,开拓思维,多看看别人怎么做菜的,做素菜,做点心,做汤水什么的都要看,说不定就能来点灵感,搞个移花接木,把人家做包子的一个小配料拿来加到红烧肉里面,做出与众不同的色香味呢,学术说法叫“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好吧,红烧肉做好了,要拿出去卖了。你必须要有一定的宣传技巧,否则也不会太找人待见。这个市场上的买家都比较理性,所以咱得用逻辑说话。对于从来没有吃过红烧肉的潜在消费者,你得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一下,红烧肉是什么,市场上已经有的红烧肉是什么质量的,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俺要推出这么一品红烧肉, 相对以前的产品有什么优势;对于资深红烧肉吃货,那么就不能这么科普了,得好好摆事实讲道理,说说咱这红烧肉的配方相对以前的产品有啥改进,味道怎么出众等等。所有宣传的结尾当然都得总结陈词,上升到一个高度,比如上升到整个烹饪领域或者全民饮食健康的领域,强调咱新推出的这款红烧肉可以给烹饪领域的其它同僚带来灵感给普通民众带来更健康营养的食品等等。那如果销量不错,就成功了,学术说法叫“publish”. 终于大功告成了,可以出师了。看看同一时间开始养猪的同学们都在干嘛吧。A同学养猪出师不利,中途易志,现在该行卖猪饲料了; B同学养猪很成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到红烧肉的阶段,后来就专职养猪卖猪了;C同学养猪很成功,做红烧肉也不错,但是觉得整个流程太花时间,所以去了一家餐厅专做红烧肉,混的不错,再也不养猪了。D同学很聪明,养猪和做红烧肉都不错,心想这两件事蛮有意思的,我也做的不错,索性再去学点别的烹饪手艺,过几年去开个养殖餐厅连锁店,自己当老板。不过D同学这类人是少数,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比如大多数人可能猪种没选好,养个几年忽然因为疾病或者灾荒什么的死了,于是意志消沉,发誓再也不养猪,索性干别的去了,也有很多人觉得这活太累,回报不高,也中途离开了,或者干了几年,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养猪或者做红烧肉的料,干别的会更出色,毕竟干啥事都需要点天赋嘛,何苦在一棵树上吊死,所以也易志了。于是D同学成了做红烧肉行业的接力大军,培养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养猪做红烧肉,当然故事发展到后来就不仅仅限于养猪了,养鸡养鸭养鹅养猴子养熊猫啥的,哪儿有需求哪儿就有市场么。D同学的学术称谓叫“faculty”. PS:本文仅供自娱自乐,无任何不尊敬科研工作人员的意思。 Pigs are actually cute!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500 次阅读|16 个评论
高考结束去养猪
热度 3 liuxuxia126 2012-5-23 08:33
离考试越来越近,儿子经常会和我们讨论一下考试结束后的计划。 第一个计划:和同学一起去青海湖骑行。 第二个计划:找个猪场去养一个月猪。 如果全部实现的话,那将是他第一次在没有家人陪伴下远行。我和他爸爸都支持。将要和他一起去的同学家长说:要不,咱们妈妈们也一起去吧,在边上拿个衣服递瓶水啥的?你要去你去吧,反正我不去。孩子大了,是该他们练习飞行的时候了,总有一天,他们要真正的独自远行。 也将是儿子第一次去真正体会劳动的辛苦。猪场虽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脏,但还是有一定劳动强度的。尤其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如果儿子热爱动物和动物科学的话,这次锻炼也许可以成为他学习的力量。 尊重孩子的选择,也淡然接受一切可能的高考结果。
个人分类: 家人朋友|2707 次阅读|10 个评论
猪的快乐(童话)
liuxuxia126 2012-5-1 23:04
个人分类: 事事关心|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