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摇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在中科院做主任的“摇滚博导”,跨界玩音乐竟成窦唯的吉他手
热度 10 beckzl 2017-4-6 21:03
现在的娱乐圈为了吸金搞噱头,似乎不玩一把跨界都算不上个明星。 几年前的一曲《爱的供养》,唤醒了多少植物人,可谓娱乐圈跨界医疗领域的典范。 同样经典的还有小米掌门人雷军,一首意气风发的《Are You OK?》唱响大江南北。 如今的娱乐圈还刮起了一阵跨界做段子手、跨界做表情包的风潮,也不乏成功的例子。 雷总单曲纪念版鼠标垫 但是论跨界,这些明星全都不如他跨得震惊,跨得逍遥。 他曾是北大物理系的高材生,毕业后从事半导体材料物理研究。 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了一百多篇SCI论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都有十余项。 除此之外,他还是 中科院半导体所的重点实验室主任 , 博士生导师 ,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绝对是公认的人生赢家。 明明可以靠科研工作的铁饭碗过一辈子,却偏偏要玩音乐。 2011年,他用沧桑的嗓音演唱了李白的《将进酒》,视频播放超千万。 被网友誉为 “摇滚博导” ,甚至登上了来年的网络春晚。 这下不仅引来了吃瓜群众,还吸引来了很多乐坛的高人。 一不留神,“摇滚博导”竟成了窦唯新专辑中的吉他手! 最右为窦唯 面对各种赞许的称呼,他却一直称自己是一个 “爱好音乐的科研工作者” 。 … 他生于湖南,父母赐名陈涌海,期望他的才华能如大海般翻涌。 陈涌海也的确没有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20岁从湖南老家考入京城,于北大求学。 80年代是中国校园歌曲萌芽的时期,同时摇滚乐也正冲击中华大地。 陈涌海虽然没有什么音乐功底,但是父亲在电影院的工作让他接触到了很多影视歌曲。 初到北大校园的陈涌海受到这股风气的影响,把持不住自己。 把两个月吃馒头省下来的伙食费拿去买了一把60块钱的翠鸟牌吉他。 他和大多数喜爱音乐的学生一样,没有基础也没有钱去上培训班,全靠自己的一腔热情。 一本 《民谣吉他,21天从入门到入土》 大概就是陈涌海所有音乐基础知识的来源。 在宿舍练琴的陈涌海 刚开始,陈涌海只要一有空就会找上三五好友,一起到未名湖边弹琴、吟诗。 不像现在,一首民谣和一部爱情动作片没什么两样,那时他们的主旋律更多的是国家和社会。 不过没多久,陈涌海的吉他还真的就入土了。 因为北大物理系的课程安排可不像什么二流三流院校那样宽松,繁重的课业让他不得不放下音乐的爱好。 未名湖边,弹吉他的陈涌海 接下来的两年,陈涌海像一个正经的学霸那样,看最厚的书,考最高的分。 他也渐渐明白了,自己是一个读书的料,未来会走科研的道路。 大四的时候,在同学都面临着工作和毕业的双重压力时,陈涌海倒并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他反而因为课业的宽松,还有那股子离别的伤感,重新拿起了吉他。 舞台上演唱的陈涌海(右) 别看陈涌海是一个学霸,当年玩起音乐来也是叱咤风云的知名校园歌手。 还曾经与现在知名的乐手 卢庚戌 (水木年华成员)同台演出。 当年北大的演唱会海报 渐渐的,陈涌海开始尝试着写歌,第一首歌是什么他都已经不记得了。 只依稀想起大概是模仿崔健风格的一首摇滚歌曲,显得和当时流行的校园歌曲格格不入。 崔健 “我是典型的无话可说者,我只盛开米粒大的花儿,只有片刻的芬芳。” “风雨来时,我会落下我所有的花瓣,免得说它们是塑料的。” 这段独白出自陈涌海的《废墟》,是他在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上边喝酒边写下的。 “无话可说者”的确是他真实的写照,平日里的他常常理性得严肃。 这种严肃甚至被他带上了舞台。 陈涌海生在南方长在南方,唱起歌来难免带着一口湖南味的塑料普通话,尤其是独白部分。 有一次他上台表演,有观众抱怨,说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结果陈涌海怒了,怒斥观众“听不懂的出去”,这简直就是他后来做老师时的模样。 陈涌海 陈涌海北大毕业后考入了北京科技大学读研究生,音乐的爱好又再次搁在一旁。 他专注自己的学术研究,主攻半导体材料的相关研究。 每天8点上班,晚上6点回家吃完饭,又回到实验室工作到12点。 枯燥没有活力的生活也的确让陈涌海获得了不小的成就。 在办公室的陈涌海,头发短了人发福了 他在中科院的半导体所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了博士生导师,出任重点实验室主任。 SCI论文发了上百篇,主持了多个国家重点课题和和项目,973项目中还成为了首席科学家。 在最受世人敬仰的科学领域做出这一番的成绩,用现在的话说,陈涌海绝对是人生赢家。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衣服穿得越来越正式,发型也越来越短,他还是想念学生时与音乐为伍的时光。 主持会议的陈涌海 某次陈涌海出差去日本,他在新宿站看见两个街头艺人在深情地弹唱。 他看在眼里,内心满是回忆,驻足欣赏了许久。 音乐终归是陈涌海不能忘怀的爱好,那一次之后,他便再次抱起吉他。 “做不了刀子,也要做刀把子。哪怕做生锈的、钝刀的刀把子,也要跟刀子在一起。” 陈涌海重新留起长发 已步入大叔之年,陈涌海早已没有当年的情愫和精力去作词作曲。 不过这也不代表他停下了创作的脚步,他闲来无事经常给古诗词谱曲重新演绎文人的豪迈。 陈涌海在庐山上吹箫 让他一夜成名的那曲《将进酒》便是这样诞生的。 陈涌海与钱绍武先生谈古论今,一时兴起便坐在桌边唱起了这首歌。 当时当景恰好被友人录制下来,传上网络,轻易就获得了千万级的播放量。 陈涌海与钱绍武 陈涌海很是欣喜,倒不是为自己成名,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歌曲得到了多数网友的认可。 《将进酒》大火后,各路神仙闻着味就都找上门来了。 有歌唱综艺节目找到陈涌海,说: “你有一个梦想,我可以帮你实现它。” 陈涌海听到后呵呵道:“瞎扯淡,我的梦想不用你们实现。” 他明白,这无非是出于节目的噱头,对于这种节目他从来都是不屑参与的。 当然这些找上门来的神仙也有他十分欣赏的,比方说摇滚界的老仙窦唯。 窦唯与他一样,专注、沉着,两位摇滚中年大叔情投意合,不仅即兴演奏,更爱促膝长谈。 陈涌海与窦唯谈笑风生 四年前,窦唯在云南大理录下《山水清音图》,邀请陈涌海担任其中一曲的吉他手。 录音完成后窦唯还多次在言语中透露出对这张专辑的喜爱与满意。 网络上,陈涌海在人们眼里是跨界神人;现实中,他还是个“无话可说”的科研工作者。 他把自己对音乐的坚持归结于那个浪漫的时代,理想主义情怀在他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其实陈涌海算不上是什么伟大人物,当年校园里成绩好又多才多艺的同窗也不在少数。 他有一个同学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号称“万能文艺青年”,结果最后放弃了学业去了山村支教。 陈涌海今天的所作所为只因为他还记得,他还愿意坚持。 不放弃事业的同时追求仅有的三两爱好,仅此而已。 “十年一觉民谣梦,当年乐手多不再,惟陈兄涌海,虽步入怪叔叔之年,琴上行走如故。” ——好友胡续冬。
13199 次阅读|11 个评论
歌曲红遍全球的传奇吉他手,竟还是天体物理学家和大学校长
热度 5 beckzl 2016-12-30 23:12
Fairy tales of yesterday will grow butnever die 昨日之辉将永盛不衰 … 有一位顶着启蒙运动时代发型的吉他手 他灯柱一般的高挑身材伴着略微张扬的英伦风情 演奏了一首无人不知的歌曲—— 《We Will Rock You》 We Will Rock You Queen - News Of The World 这首歌曲与他演奏的另一首歌曲 《We Are The Champions》 被各种体育、游戏,甚至是政治场合所使用,经久不衰 很多人也许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几乎无人敢说不曾听过他的歌曲 布莱恩·哈罗德·梅 ,这首歌的词曲作者 他在2011年《滚石》杂志评选的 百名最伟大吉他大师榜单 中, 排名 第26 他的乐队 专辑 霸占了全英国销量榜单首位长达 1322周 但很少人知道,这样一个 摇滚巨星 居然是一位 天体物理学博士 ! 他的 天文学论文发上《Nature》期刊, 还在 自家后院建起天文台 甚至还是 利物浦一所大学的校长 为NASA制作出了 第一张冥王星的立体照片 他的 牛顿发型 也许真的不仅仅是用来装饰的 没有哪个人能像他一样 如此 声名远扬 ,如此 家财万贯 ,如此 备受追捧 却还保持着自己求知的可贵本性 … Buddy, you're a boy make a big noise Playing in the streets gonna be a big mansomeday 兄弟,你还只是个闹腾的小男孩 在街头巷尾小打小闹,但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大人物 6岁的梅,已经开始展现出对音乐的热爱 在那个流行音乐还没有完全被情歌占领的年代 梅成天黏在收音机旁,聆听着单纯的美好 父亲见他兴趣很高,就开始教他学班卓琴 梅的班卓琴 梅很快就学会了7个简单明快的和弦 爱上演奏的他希望下一个生日礼物是一把吉他 7岁的梅如愿收到了一把吉他却发现了不少问题 琴弦太高,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难以演奏 在和父亲讨论后,他们决定自己改造这把吉他 渐渐地,梅发现改造乐器的乐趣不亚于演奏 他学着刚刚流行起来的电吉他,给手里的这把破木吉他装上自制的简陋拾音器 然后将拾音器接上家里收音机的扬声器 竟也有模有样地做成了一把简陋的电吉他 梅对音乐的爱好甚至发展到了其他乐器上 到9岁的时候,他坚持考过了 钢琴四级 但很快他就受不了钢琴的各种条条框框,退出了 因为他已经开始写一些古怪的歌曲,吉他才是他真正的梦想 五十年代正是电吉他刚刚起步的时期 就像是刚刚开发的处女地,多少狂热的淘金者都愿为它奉献毕生的青春 梅与妈妈 那时候,梅疯狂涉猎各种风格的音乐 一边听一边临摹,渐渐地能够边弹边唱 吉他的技术也突飞猛进,而他只是一个11岁的小学生 中学时,梅有了更大的展示空间,也遇上了很多喜爱吉他的男孩 可无论如何,梅总是他们之中最独特的一个 他常常一个人在教室的角落悠悠地弹吉他 在中学的第二年,他就已经有了粉丝俱乐部 梅与Red Special的毛坯 渐渐地,学校里传来了一股组乐队的热潮 可是梅只有一把改装过的木吉他,根本拿不出手 家里又负担不起这么昂贵的乐器 梅计划着和爸爸一起从头开始制作一把电吉他 他们腾出了一间空卧室作为工作间 梅找来一块从壁炉上拆下来的废弃桃花心木 费劲全力才用刀切出了琴颈的形状 琴身的原料也都是他找来的一些废旧材料 用自行车座下的金属做成了摇把 从爸爸的摩托车上拔下来两个弹簧做了琴桥 甚至还找来了妈妈的粗缝衣针做固定 历时一年半,梅也从14岁长到了16岁 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把电吉他—— Red Special 梅与崭新的Red Special 这把只花了 17.45英镑 制成的电吉他不但不简陋 很多地方甚至超越了当时昂贵的大品牌吉他 为了保证琴颈的坚固,梅在里面加装了金属条 为了降低断弦的风险,他改进了琴桥的设计 梅亲自安装的拾音器和电路可以组合出24种音调 在Red Special的陪伴下,梅组建了第一支乐队 后来从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小说中获得灵感 起名为1984,也开始了第一次收费演出 迈出了少女杀手的第一步 梅的发型也是在这个时候由短发发展为牛顿头 只不过那个年代一头蓬松的长发还是时尚的宠儿 1984乐队合照,最右为短发的梅 梅在校园音乐圈里声名鹊起,吉他技术炉火纯青 他遇上了牙医专业的医学生鼓手泰勒 建立起了自己第二支乐队Smile 后来学服装设计的主唱墨丘利也加入队伍 直到最后电子工程专业的迪肯的到来 这支乐队终于成型,名字也改为惹眼的Queen 皇后乐队合照,左至右:墨丘利、迪肯、泰勒、梅 乐队稳定后,逐渐有了名气,可依旧没有什么收入 因此梅和迪肯包办了所有设备相关的事宜 他们自制很多独一无二的效果器,打造出只属于自己的音色 渐渐地乐队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并且几乎无人能复制 七十年代,摇滚乐倍受主流社会的质疑 被认为是叛逆和玩物丧志的典型 多年以后摇滚乐坛依旧充斥着 毒品、酒精和糜烂 而皇后乐队简直就是乐坛的奇葩 他们个个拥有良好的教育,典雅而华丽 1975年,皇后乐队凭专辑《歌剧院之夜》走向巅峰 单曲《波西米亚狂想曲》甚至霸占了美国排行榜亚军数周之久 … 39 Queen - Queen Forever (Deluxe Edition) In the year of '39 Assembled here the Volunteers In the days when lands were few Here the ship sailed out 在某世纪的三九年 自愿者们麇集于此 在大陆渐渐湮灭的日子里 飞船从此地航向远方 7岁时,梅不仅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 爱上音乐的同时也迷上了星辰宇宙 他迷上了摩尔爵士的天文科普节目 《夜晚的星空》 彻底拜倒于浩瀚的太空,渴望了解他的一切 他改装了木吉他的同时,也和爸爸自制了一架反射望远镜 摩尔爵士 牛顿当年凭借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进入皇家学会 梅靠着这台望远镜找到了一辈子的梦想 他熬夜看天文节目,凌晨起来观星望月 立志要成为一名有建树的天文学家 梅在中学时代对音乐的疯狂完全没有影响到学业 在中学毕业前,他还拿到了物理学科的公开奖学金 梅通过了十个普通科目、四个高级科目的考试 在18岁的夏天,拿到了 帝国理工学院 的入学通知 主修物理和数学的同时也没有放下音乐的爱好 早期Smile乐队合照 1970年他获得高等二级荣誉 理学学士学位 优秀的成绩让梅得以留校继续攻读 博士学位 一方面梅要坚持乐队练习,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学业 同时,为了乐队的支出,他每个星期还要抽出两天半的时间做数学教师 可是学业却没有一点荒废,甚至还发表了两篇论文 其中一篇更是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上 那是他离两个梦想最近的时刻,也是最痛苦的时刻 梅与父亲在毕业礼上 经过十分艰难的痛苦选择,在博士论文已经进入修订阶段的时候, 梅放弃了学业 他的父亲不敢相信儿子放弃了如此优秀的学业 梅曾经的导师金回忆到: “布莱恩是个又讨喜又友善的优秀学生。那时,至少在我心目中,他怎么都不会成为一个摇滚明星。对我来说,他永远是个聪明的物理学家。” 在那之后,梅和父亲有足足一年的时间没有说话 直到皇后乐队第一次在美国演出的时候 梅给父母买了机票请他们来看演出 演出后,梅对父母说:“点客房服务吧,我们有钱了” 父亲看着梅说:“好的,我知道了”,关系终于得以冰释 那一刻,梅才明白自己是有多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 演出后的梅与父母(前排左一二) 皇后乐队在大家的努力下走向成功 演唱会从蒙特利尔开到伦敦温布利体育场 1985年,一场举世瞩目的慈善演唱会Live Aid上 皇后乐队演奏了最多的6首歌曲,观众为之疯狂 那是摇滚乐最辉煌的年代, Live Aid创下了10.5亿的收视记录,筹集善款8000万美元 辉煌的台前,梅是最温文尔雅的吉他大师 而幕后,他也从未离开自己天文学家的梦想 不仅极度关心天文学的进展与新闻 还在自家的后院建起了一座小型天文台 儿时的梦想被梅小心地保存在最柔软之处 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皇后乐队迎来落幕的时刻 1991年,主唱墨丘利因艾滋而永远离去 彼时,梅受到父亲、伙伴去世的双重折磨 加上自己多年以来对家庭的疏忽,几近崩溃 梦想,是不是应该放弃了? … The Show Must Go On Queen - Innuendo Behind the curtain in the pantomime Hold the line Does anybody want to take it anymore? The show must go on 华幕之后默剧静静上演 明哲保身 还有谁愿轰轰烈烈 精彩必将继续 二十一世纪初,梅去苏格兰观测一次日环食 遇见了儿时偶像摩尔爵士,他们畅谈许久 摩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希望能和梅合著一本天文学科普书籍 梅心里的火焰被神奇地重新燃起,答应了请求 在准备撰写书籍的日子里,梅被触动了 他向帝国理工学院申请重新注册学籍 时隔32年,以59岁的高龄重回母校 摩尔爵士已于2012年逝世 他重新拾起了曾经的课题,忙碌地投入到观测中 仅仅一年时间,梅就提交了博士学位论文 将 天体物理学博士 学位作为60岁的礼物送给自己 随后,他出任帝国理工学院客座研究院 登上了莫尔爵士的第700集《夜晚的星空》 获得了 “有史以来最像牛顿的科学家” 称号 更是被利物浦John Moores大学选为名誉校长 2015年,梅参与到新视野号飞过冥王星的活动当中 他以NASA发布的图像 制作出了第一张冥王星立体照片 除此之外,梅还积极参与动物保护活动 为狐狸与獾发起了“Save Me”(同时也是皇后乐队的歌曲)活动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演出 梅所穿着的服装在左右手臂上都绣有狐狸和獾的徽章 在音乐上,梅与昔日的队友泰勒重新组合复出 带着他那把用了 40多年 的Red Special再次给人们带来经久不衰的音乐 皇后乐队早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Lady Ga Ga的艺名就来自皇后的歌曲 不仅如此,皇后乐队还得到了真正的皇后的认可 梅被加冕为 大英帝国CBE勋爵 ,离牛顿又近了一步 人都会有梦想,也都会有舍弃 在人生的岔路口有太多选择 忍痛抉择后即使驶向了高速公路 也不妨回到最初的乡间小道 感受蜿蜒起伏的驾驶乐趣 Empty spaces , what are we waiting for Abandoned places ,I guess we know the score 空落之地,我们不知为何而活 无主废土,我猜你我终于心中有数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SME 欢迎关注
10491 次阅读|5 个评论
为什么我们知道结果,为什么我们还在挥霍?
热度 19 freefloating 2015-12-7 19:04
谭维维演唱的原创摇滚《给你一点颜色》真的非常震撼我! 我一般不主动听中国乐坛的新歌,主要是中国歌词总是太过牵动神经,而歌曲的丰满程度、境界深度又总是不够震撼,除非我欣赏或敬佩的人推荐,我一般都会选择性略过,各种好声音类的节目我也是没时间看的。 没想到这首歌让我一边听一边流泪,而且是看一遍哭一边。我知道这是因为她的音乐才华和人格精神震动到了我。 一起跳舞的小女友的评价: “能遇到一首听流泪的歌是有多么不容易,尤其是一首中国摇滚,这才是摇滚的精髓,所有的愤世嫉俗,撕心裂肺,都是出于最心底的呐喊,最本真的诉求,没有无病呻吟,腻腻歪歪,与老腔的完美融合,应该说,这是传统艺术的华丽升级,我一直喜欢谭维维,就是喜欢她骨子里不忘祖宗的那点东西。关于环保的作品,除此以外就是MJ的earth song让我感动了。老崔应该很欣慰。” 我以后也是谭维维的粉丝了。 谭维维 《给你一点颜色》 女娲娘娘补了天 剩下块石头是华山 鸟儿背着太阳飞 东边飞到西那边 为什么天空变成灰色 为什么大地没有绿色 为什么人心不是红色 为什么雪山成了黑色 为什么犀牛没有了角 为什么大象没有了牙 为什么鲨鱼没有了鳍 为什么鸟儿没有了翅膀 啊............. 天空和大地做了伴 鸟儿围着那太阳转 华山和黄河做了伴 田里的谷子笑弯腰 为什么沙漠没有绿洲 为什么星星不再闪烁 为什么花儿不再开了 为什么世界没有了颜色 为什么我们知道结果 为什么我们还在挥霍 我们需要停下脚步 该还世界一点颜色 啊............ 北京经过了多日的晴空之后终于又霾了,出租车司机跟我说,这霾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才厉害起来的,他说自己在北京五六十年,自然是记不错的,再往前是刮黄土,那也就是一两天的事儿,不像现在,雾霾经月不散。 我总觉得GDP增加了,物质丰富了,可我们得到的,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是ta们认为我们想要的,于是生产生产再生产,饭馆里有吃不完的食物,橱窗里有穿不够的衣服,仓库里有各式各样的积压……然后还要生产,然后各种促销,然后必须消耗…… 于是我们制霾,然后我们再造机器空气净化…… 于是我们污染,然后我们再造设备污染处理…… 于是我们制造问题,因为解决问题是我们生存的价值…… …… 熵增啊,越折腾越熵增啊,每个人都在诅咒雾霾,每个人都不觉得自己有罪……
个人分类: 单曲循环|10144 次阅读|46 个评论
[转载][喜劇] 【彩虹小马:小马国女孩之彩虹摇滚 My Little Pony: Eque
lcj2212916 2014-11-10 12:57
导演: Jayson Thiessen / Ishi Rudell 编剧: Lauren Faust / Meghan McCarthy 主演: Tara Strong / Ashleigh Ball / Andrea Libman 类型: 喜剧 / 动画 / 音乐 / 家庭 官方网站: http://www.hasbro.com/equestria-girls/en_us/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9-27(美国) 片长: 75分钟 又名: 小马国女孩2:彩虹音爆 / 小马国女孩2:彩虹能量 IMDb链接: tt3529198 暮暮从魔镜回到了小马国,不过……镜子那边的世界,故事没有结束。   看起来,坎特拉高中那边要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哟。      官方透露,动画会出现12首歌。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78004793
2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咱也曾经摇滚过
热度 10 xying 2013-10-17 07:47
近些年的《中国好声音》等唱歌选秀和演唱会的摇滚听得热血沸腾,激情高昂,见识了新潮的流行。虽然对这么多歌手哭天抹地的咆哮呼喊来表达感情略有微词,认为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么吼,只怕是情深不寿,强极则辱。再说,不就是你喜欢的人不理你了,至于都要这样要死要活吗?但对演戏当不得真,还是能理解的。毕竟摇滚和现代流行歌曲是要表达激情的。在这人人打假,大家娱乐的时代,你要脱出个人范畴有什么强烈感情,不是像造假就是被站队,还是为爱情死去活来,来得讨喜,虽然有点“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味道。 这么说,周围小年轻不高兴了,认为年纪大了没有热血,这摇滚你懂吗? 我对音乐只是单纯的喜欢,小地方长大见识不多,不懂的什么乐理技巧,基本属于下里巴人的层次。听的歌曲也比较老派,基本的标准是悦耳,能欣赏的只是天籁之声。一直为没听出《高山流水》和《凤求凰》的意思自惭形秽。 听了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的古典音乐普及课,让我最振奋的是一句话:欣赏音乐是非常个人的感受,至于你从一个交响乐中听到电闪雷鸣还是万马奔腾,没什么哪个比哪个更对的问题。 这样看来樵夫钟子期听明白《高山流水》,纯粹是运气了。因为他就生活在高山流水之中。上大夫伯牙鼓这曲,他懂,那些整日猫在城里的人没见过,不懂。知音难寻,只怪是伯牙的音乐行销没找对市场。他要是奏庙堂之高,美人风情之意,怕这砍柴的也是要打眼的。所以听音乐能共鸣的其实只是自己的经历。 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如果曲是原创没冠这个名字,他也不吟那个辞,大家未必能听得出那个意思来。卓文君听后跟他私奔,其实是先动了春心,才觉得这琴声声撩拨,句句都是春情。幸亏这小白脸原来就是居心不良,要不卓小寡妇提个包袱奔去了,开门的是柳下惠,他一脸无辜地说:我弹的是“空山鸟鸣”呀!那情何以堪? 现代人不玩这迷糊了,什么都讲究效率直奔主题。一听歌就明白是什么,追求的是直接的感动。摇滚就直接传达情绪,声音只是一个媒介。那就以直白的语言和性情的声音来发泄感情,来冲击听众感觉。所以沙嗓、哑音、咆哮、撕裂、假声、呜咽,那些不那么悦耳的声音都能入歌。能不能欣赏在于是不是被打动了。 有人说摇滚的精神是自由,中国没有摇滚。其实音乐本身并不带有这么多的政治符号,尽管早期很多摇滚的歌都很叛逆,歌手都很狂放。我以为就音乐而言,这带有非洲基因的音乐是以强烈的节奏和高昂的激情为其特征的,基本是由感官和身体的原始冲击而不是以后天修养来动人的。这样,且不说崔健八十年代的《一无所有》就摇滚过世界。六十年代的《亚非拉人民要解放》也已跟那时方兴的摇滚热潮国际接轨了。虽然没有吉他和贝斯,那鼓和打击配乐绝对是非洲原汁风味的。 你听过这“亚非拉”歌吗? 我唱过。 随着鼓声和打击乐响起,歌手蹲马步两脚抓地,身体微弓前倾,双掌身前做拍鼓状,形似非洲土著,神情狂野。一阵急促的鼓声和打击乐前奏过后,拉长声呼唱:“亚~非~拉~,人民要~解放~。反帝~怒火~高~万丈。再也不能忍受压迫,当~奴~隶。誓把~帝国主义统统埋~葬!。。。” 撕裂声音地呼喊,高低跌宕的旋律,重词顿挫,激情澎湃,绝对摇滚。 附:胡松华唱《亚非拉人民要解放》(这器乐和唱法没有刘欢版和以前我们唱的那么强悍了,但词曲比刘欢的简化版更靠近原版些)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U1piHyDI
个人分类: 闲侃|6869 次阅读|22 个评论
陈丹青:崔健摇滚喊出了“所有苦逼和屌丝的心声”
liuli66 2013-1-20 07:02
关于崔健摇滚文章,见: 《南方粥墨》,2013年1月17日 ———————————————— 外一则:最牛B美女 http://news.ifeng.com/history/gaoqing/detail_2013_01/19/21371631_0.shtml#p=5
个人分类: 杂感|29 次阅读|9 个评论
今晚在北京音乐厅听了一场摇滚交响乐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2-9-30 22:39
【在北京的好处是这类音乐会不断地有,而在外地,哪怕是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也没如此高频率的演出可能,其他二线城市更不用说了。这也是让人对北京这个看上去并不多美的城市有所不舍的地方。】   主角是小提琴家:李传韵。   配角是钢琴家谭小棠。   指挥:范焘   首席:刘霄   大提琴:朱牧   演奏:龙猫乐团   里面演奏的曲目,熟悉的有皇后乐队的《谁愿意永生》,《卡门幻想曲》,《嘿,朱蒂》(可能翻译成“嘿,朱棣”更好些),天下一家(迈克尔杰克逊/莱昂内尔-里奇的那首著名曲子)。   还有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一号"和“第五号”,以及巴赫的《托卡塔与赋格》,俺们看后面这个名字就不明白啥意思了,但是知道好像很专业的架势。   有时候可以好好写写这场音乐会,如果真没时间的话也就算了。
个人分类: 艺论|3482 次阅读|32 个评论
伦敦奥运上最可能服用兴奋剂的人
热度 2 chemicalbond 2012-8-13 21:05
伦敦奥运上最可能服用兴奋剂的人
我曾经为伦敦奥运的开幕式惊叹,甚至从其中的一些场景中联想到生物教材上描述细胞的模型。【1】 不过,刚才看了一会儿闭幕式录像,受不了那长时间的重金属摇滚:一两首还可以欣赏一下,太多了就烂了。其中的一些摇滚歌手看上去 HIGH 得快不行:看样子他们中的某些人才是伦敦奥运上最可能服用了兴奋剂的人。 【1】奥运开幕式: 伦敦模式大概要强过北京一个数量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7346-597112.html
个人分类: 体育世界|2393 次阅读|6 个评论
原则
热度 1 liuke20027 2012-5-7 22:08
原则是看待、处理问题的准则,是不容置疑的基本道理。当没有原则时,看待、处理问题往往受到习惯和立场的影响,容易出错。 原则是抽象的,但抽象之物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因人而异。按照原则的字面意思:“原”即本源,本源即物质, “则”即规律,所以“原则”即为事物规律,错误的抽象结果不能反映事物的规律。因此,只有错误的抽象和正确的原则。 如何做到有原则?首先要知道原则,可以向他人借鉴,可以向社会主流学习,也可以自己摸索,但常常容易把错误的抽象当成原则。没有办法,只能用实践与时间来区别。 原则有何意义?原则、习惯和错误的抽象都可以提高行为效率,但只有原则能改善生活。
个人分类: 我的博文|3659 次阅读|2 个评论
崔健“我去你妈的”——和老祖等
热度 3 liuli66 2011-6-11 11:42
崔健“我去你妈的”——和老祖等
老祖 沿着掌纹烙着宿命今宵酒醒无梦 ,对摇滚作了精彩点评: 崔健等摇滚歌手的歌“大气磅礴,又侠骨柔肠;不做作,不矫情,直逼人的心灵。” (来源及更多图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96c9e0100nucf.html ) AN来和老祖等一个:摘取崔健《宽容》中的“我去你妈的”作为文章的标题。 歌词及网址如下: —————————————————————————————— 崔健 - 宽容 词:崔健 曲:崔健 我的身体靠着你?两眼紧闭 我的手重复地摸着我自己 我要满足我自己也给你一个刺激 我要告诉你一切但不要你生气 我不再爱你 我也没有恨你 虽然你还是你 我没有力气 我也没有必要 一定要反对你 我去你妈的?我就去你妈的 我背后骂着你 我们看谁能够 看谁能够 一直坚持到底 我的两眼睁开却充满委屈 看着你的样子我心中更感到压抑 我想唱一首歌宽容这儿的一切 可是我的嗓子却发出了奇怪的声音 音频网址: http://www.yue365.com/getgeci/754/90432.shtml
个人分类: 杂感|1215 次阅读|9 个评论
【春晚】流浪歌手的《春天里》,很有赵传的味道
liwei999 2011-2-4 16:34
2011年央视春晚 旭日阳刚《春天里》高清版: 这歌确实唱得不错,民间艺术家那么大基数,总可以挖掘出好的。 这首歌的原唱作词作曲是一个叫汪峰的艺人,唱到后来 更像崔健的风格(我对崔健的“干吼”,不怎么感冒)。对比原唱制作精美的MV,比较同一首歌的不同的演绎,很有意思。 这个乐队版,摇滚的味道更浓,更给力。 下面这个视频因为是在工棚里面拍 摄的,给流浪歌手做了活生生的注脚,不怪受到热捧。刚看了春晚的版本,音响拍摄条件自然好了,精致多了,但感觉不如这个视频给力。 点击一千万多的春晚流浪歌手的演唱(工棚版,手机拍摄,创造互联网视频奇迹) 这个民工版很有赵传摇滚的味道。当年第一次听赵传《你我的约定》,就感受到这种风格的魅力,那种对着天空扯着嗓子吼叫的唱法,很符合流浪歌手的语境。感觉上好象是西方摇滚与中国的西北风民歌结合的艺种。 你我的约定 赵传 歌词也特有意思。 那年你决定朝北而去 而我却必须往南而行 你渡过那条潺潺小河 而我却翻越这座高山 经过多少年一切都已无法找回 你我却都背负着各自的疲惫 是否该丢掉心中的累赘 擦乾这些年来的眼泪 别忘了当年你我的约定 希望能总有一天再次相聚 共同分享彼此过去的经历 再从头展现当年的豪气 那年你坚持往左的路 而我却抱定向右的心 你走进那做茫茫城市 而我却离开这片乡里 经过多少年一切都已无法找回 你我却都背着各自的疲惫 是否该丢掉心中的累赘 擦乾这些年的眼泪 值得一听的赵传的歌曲还有:趙傳 - 我是一隻小小鳥 【参见】 柴静对民工地下流浪歌手的采访手记很有意思: 这世界其实挺美好的,能让我心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17fq8.html
个人分类: 文艺点评|36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 春天里
seoal 2010-11-15 15:13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 那时的我还没剪去长发 没有信用卡没有她 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 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 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在桥下 在田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这春天里 还记得那些寂寞的春天 那时的我还没冒起胡须 没有情人节 没有礼物 没有我那可爱的小公主 可我觉得一切没那么糟 虽然我只有对爱的幻想 在清晨 在夜晚 在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也许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 春天里 你是这此刻烂漫的春天 依然像那时温暖的模样 我剪去长发留起了胡须 曾经的苦痛都随风而去 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 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 我的眼泪忍不住的流淌 也许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这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 春天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彻底革命与彻底革命者
ymdushandong 2009-12-2 00:23
前天师弟YJ跟我去林业大学向已经毕业的H博士请教问题。在路上,师弟带他的U盘在我车里放他喜欢的歌曲。里面是摇滚类的歌曲,并问我是否喜欢这个类型的音乐。 我不喜欢这些音乐了。我突然对自己的转变有点惊讶。从音乐中我听到了一群年轻人的愤怒,控诉,渴望和肆无忌惮的发泄,让我感到心烦。相反一曲女生独唱,末尾的反复咏叹部分让我感到舒适。 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我无意的说了一句:年龄对人的影响非常大。革命者大概都是青年人。年龄大了容易保守。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个命题:愤青最后的出路是在哪里?愤青最后成家了,生了孩子了,他们怎样看待年轻的下一代?革命者现在没有了,有的是批判主义和怀疑主义精神的愤青们,他们怀着珍贵的真诚,急迫的向世界宣布他们的渴望和理想,挑剔的提出苛刻的批判。怀疑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最终如何对待逐渐融入历史背景中的自己的身影?革命者如何反抗逐渐融入历史背景中的自己的革命形象和逐渐形成的墨守陈规?这是一个时间的陷阱。 最后师弟YJ自信的跟我说:我会永远保持下去。我没说话。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忘不了的崔健
yejian 2009-11-8 01:47
看新闻,知道崔健又在巡演。在武汉,听众不温不火。很多人都是拿着赠票进场,坐着听完全场。如今的时代,是不需要摇滚,还是根本就没法摇滚? 老崔求真,科学也求真,可是科学中处处泛滥着假货。老崔求美,科学也求美,可是科学中时时充斥着丑闻。 想起十年前写的一篇文字,狗尾续狗,贴此存照。权以此文纪念叶剑的青春。权以此文纪念青春的崔健。 还记得崔健吗? 作为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私生子,崔健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另类和非主流。但不管你是喜欢还是痛恨摇滚乐,你实际上都无法完全逃脱他的影响,只要你的耳朵还能听、心灵还能感受。 前些日子,读了一篇文章 我们淡忘了崔健?,我有些欲说不能休了。从崔健在1986年的世界和平年演唱会上一曲一无所有红遍全国到现在,已是十年有余。今将这些年来听崔健的一些感触整理成文,且作为对崔健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说到大陆新音乐,就不得不提到崔健,就像说起六七十年代西方音乐就得提到BEATLES一样。虽然他那并不悦耳的嗓音和强劲刺耳的音乐让一些人感觉接受不了,但从他以那首犹如晴空惊雷一般的一无所有一炮打响,唱遍大江南北开始,他实际上已为众多的音乐爱好者接受了。 崔 健 现 象 八十年代的大陆流行音乐,处于一种畸形的拿来状态。而在苍白坚实的冰面下,正有一股激流在涌动、在汇集。到了1986年,坚冰终于打破了。崔健,以一首一无所有抓住了千千万万青年的心,随即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摇滚狂潮。他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演唱会,也迅速滚过了全国各大城市。成千上万的青年伴着他的歌声疯狂地跳跃、呼喊。面对这个歌坛怪杰的成功,传统的音乐界却只能用审慎和惊讶的眼光看待他,感到不可思议甚至难以接受。传播媒介不敢妄加评论,以至虽然他在国外频频获奖,国内却难以见到有关他的报道。这成了当时大陆音乐界的一道特色风景,有人称之为崔健现象。 崔健1961年生于北京,在祖国的心脏接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几十年来甚至几千年来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沉积,使他不得不坐下来思考。面对八十年代物欲横流的世界,他觉得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了。他用质疑的眼光观察世界,抱起他那心爱的吉他,迸出了一连串的时代强音。他从出走开始,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假行僧。不是我不明白花房姑娘的一往情深,而是要去履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他用他那像一把刀子的声音,撕开你我虚伪的面具,不再掩饰自我。通往天堂的门早已关闭,但还得呐喊,这是唯一而又徒劳无功的解决办法。奔走和呐喊的疲惫,多想让我睡个好觉,从头再来。这只受伤的苍鹰,何时能够浪子归? 寻 找 自 我 我是突然之间接受崔健的。他曾经说过,音乐,你不必去听懂它。你只需坐在那里,它会自动地敲打你的心扉,只要你用 心 去听。突然有一刻,你会觉得所有的牢骚与不平,所有的理想和追求,他都给你说出来了。 听得多了,你会觉得他的音乐里有一个主题,好像迷惘的他总是在走啊走,比如他的假行僧、花房姑娘、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出走、浪子归等作品。而他究竟在寻找和追求什么呢?你却一时答不上来,只是感到一种苍凉的、悲壮的美。 我独自走过你身旁并没有话要对你讲 我不敢抬头看着你的哦脸庞 你问我还要去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你带我走进你的花房我无法逃脱花的迷香 我不知不觉忘记了哦方向 你说我世上最坚强我说你世上最善良 你要我留在这地方你要我和他们一样 我看着你默默地说哦不能这样 我想要回到老地方我想要走在老路上 这时我才知离不开你哦姑娘 我就要回到老地方我就要走在老路上 我明知我已离不开你哦姑娘 在无数次的倾听之后,突然有一天,我在他的歌词里找到了答案他是在寻找我自己,寻找精神的根据地。 埋着头向前走寻找我自己 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 在他突然感到眼前的世界并非我所在时,他就不再犹豫,毅然抱起吉他浪迹天涯,寻找失去的自我,呼唤心灵的回归。 翻开我们的近代和现代历史,人们,扮演的都是一群没有自我的追随者。最近几十年来更是一式的服饰,一式的言行与思维,千人一面。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让疲惫的国人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喘口气,并用自己的脑子想想了。但是在过去,人们习惯于完全依赖某种思想,某种行为模式,而似乎是在一夜之间,这种基础不复存在。随着偶像光辉的淡去,一觉醒来的人们发现自己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于是人们惊慌失措了,像一只只断线的风筝,飘飘欲坠。迷惘的人们随即陷入了物欲横流的世界,让拜金主义牵着自己的鼻子走。 突然的开放实际并不突然 现在机会到了可谁知道该干什么 钱在空中飘荡我们没有理想 虽然空气清新可看不到更远的地方 在崔健的精神旅行里,寻找自我这样一个主题,使他从一开始就抓住了千千万迷惘的心灵。 八十年代中期,是一个充满动感、人性回归的时期。人们解禁的思想,渴望一种对生命深层次自由和欲望的冲动。充满动感节奏强劲的崔健的音乐,则顺应了这种潮流,给它打出了清晰激越的拍子,激励人们向前,催人奋进,使人们重新审识自我,找回自己的坐标,不再被人牵着走。 权利在空中飘荡经常打在肩上 突然一个念头不再跟着别人乱走 肚子已经吃饱脑子也想开了 我们不再是棋子儿走着别人划的印儿 人们呼唤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呼唤真实的音乐,而当时萧条的音乐界,却实在无法给予人们这种满足,这一切和BEATLES之前的五六十年代是何其相似。崔健的摇滚乐无疑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背叛,他选择摇滚这种刺激、桀骜不驯、直抒胸臆的音乐形式,开创了中国大陆的摇滚乐。 美国一位音乐评论家说:崔健等一批中国青年从事的摇滚乐,是欧美摇滚风与中国音乐文化包括社会意识的浑然融合。同时,他的音乐中也融入了许多民族性的东西,如一些民间音乐风格的旋律以及笛子、唢呐、古筝等民族乐器的使用,使人感到亲切而又新鲜。传播界显然在回避这个叛逆者的成功,甚至有意地对其进行封杀,以至于从崔健开始的大陆摇滚乐,经历了一段不长也不短的地下时期。 在他寻找我自己的精神旅行中,他也不免会迷惘,会矛盾,因为对真知的追求往往是徒劳而无功的。由此,旅途劳顿的他也不免会萌生回家和怀旧之心。在他的浪子归、花房姑娘、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等作品中,都可听出这种心态的自然流露。 又推开这扇篱笆小门 今天我归回 不见妈妈往日泪水 不认我小妹妹 昨天我藏着十二个心愿 一百次的忏悔 今天我回到她的身旁 却羞愧难张嘴 迷惘无疑是怀疑的开始,怀疑又正是求真的发端。然而,当追寻还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和支点时,它又不免是摇摇晃晃的。 我没有钱也没有地方我只有过去 我说得多也想得多可越来越没主意 我不可怜也不可恨因为我不是你 我明白抛弃也明白逃避可就是无法分离 虽然明知我已离不开你,但由于良知的驱使,还是得回到寻找的老路上去。正如歌中所唱,现实像个石头,精神像个蛋。理想和现实,距离实在太远。但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逃避并不是办法,而必须面对现实,为理想去呐喊、去奋斗。崔健,的的确确称得上悲壮二字了。作为一个音乐人,他却自觉地肩负起了时代思想者和呐喊者的重任。但愿那理想莫要成灰。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我要人人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谁 假如你看我有点累就请你给我倒碗水 假如你已经爱上我就请你吻我的嘴 要爱上我你就别怕后悔 因为一天我要远走高飞 我不想留在一个地方 也不愿有人跟随 两 个 崔 健 曾有人试图给崔健的音乐起一个特别的名字刀子歌,虽不失片面,却无疑体现了崔健音乐的真实和深刻。带有明显时代印记的哲理诗一般的歌词,让人一听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如今的中年人,在看到崔健的歌词时,相信会有更深的感触。现实的社会,真实的东西实在太少,人们脸上也被厚厚的油彩和人皮面具覆盖。寻找真实的自我,就是要剥下虚伪的面具,不再掩饰。 红彤彤的心它放着光辉 照得我的双手也变得发黑 手中的吉他像一把刀子 它要割破我的脸皮只剩下张嘴 你在流泪我的宝贝 不知是脆弱还是坚强的美 这时我的心就像一把刀子 它要穿过你的胸膛去吻你的肺 崔健用他那带着金属性的嗓音,撕开人们虚伪的面具,希望给你我以真诚的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摇滚赋予他一种直接宣泄情感的手段,让你觉得特真实、特洒脱而又无处不透着真诚,离你非常之近。 崔健用质疑的眼光观察世界,使他的音乐具有相当的深刻性,而这一切又寓于看来近乎平庸甚至粗俗的歌词中。这是他的音乐的一大特色。难怪他的音乐会得到从一般大众到具有高层次思想的知识界青年的青睐。他集写词、谱曲、演奏和演唱于一身,无需包装,无需宣传,因为好的歌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品。一般大众把他当作一个通俗的摇滚歌星来崇拜,他带来的是感情的宣泄、精神的放松,让人们赶走疲惫,重新振作。他的每一次演唱会都会引起极大的反响,使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为之疯狂。时而是点点烛火下的柔声倾诉,时而是万人伴唱下的激昂呐喊。他的专辑一直是音像柜台上的抢手货,可遇而不可求。而他带给知识界的,却是对中国长久以来社会文化意识的深刻思考,使人觉得他不单单是一个在眼睛上蒙一块红布抱着吉他疯狂的摇滚歌手,而是时代的代言人,一个不折不扣的世纪末的John Lennon。 两个崔健,一个是俗文化中的摇滚明星,一个是雅文化中的时代思考者。 十 年 狗 尾 崔健是拓荒者。崔健之后,北京冒出了一批有一批的摇滚乐队,蓝调的红调的、朋克的敌克的、重金属的贵金属的但不得不说,没有几个有内涵的。只有崔健的音乐,经得起无情的时光的流洗,让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年轻人为之心动、疯狂,伴着他的节奏跳跃、呼喊。他的成就,在中国音乐界前无古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一部忽略了崔健的中国当代文化史,将是不完整的。 既然是时代标签,当然只能代表一个时代。也许崔健还心有不甘吧,这又让他成为一个实验者。听说崔健仍在一如既往地做着他的音乐,而且对自己的专辑是一张比一张满意。但我不得不说,他后期的音乐可能只能称作音乐了,时代精神已经一去不复返。岁月在无情地流逝,崔健老了。他自己在前几天(2009)武汉演唱会上的话,说明了一切:19年前来听我唱歌的都是自己花钱买票,不像现在,都是拿赠票进来的。 天空了然无痕,鸟儿确已飞过。不朽的东西终将不朽。对着已呈病态的中国摇滚,我只想翻出旧碟,去接近真实的音乐,去倾听心灵的倾诉,去感受时代的呐喊,做一个敢爱敢恨、敢怀疑的人。 我攥着手只管向前走 我张着口只管大声吼 我恨这个 我爱这个咿呀咿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011 次阅读|5 个评论
布什改行做摇滚歌星?
jlpemail 2009-2-19 08:13
http://www.heavy.com/channel/1363?partner=aff31gclid=CPzD7_uk55gCFQYpbwodCVETcw?partner=aff31 点以上网页,可以看到一个片子,是美国前总统唱摇滚歌曲.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假唱. 歌曲名Sunday Bloody Sunday 片子,令人联想起一个著名的大舌头结巴明星.把口吃发挥到极致,就是艺术了.
个人分类: 科苑记事|3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