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六盘山气象站
热度 1 xuxfyuwp 2015-3-1 20:39
中国有两个地名很易搞混,一个是六盘山,一个是六盘水,按说山水本应相连,但这两个地方名虽相近,距离相隔甚远。六盘水位于我国西南贵州省的西部,是一个地级市;六盘山位于我国西北宁夏南部,是六盘山脉的一座山峰。提起六盘山的名气,大概与毛泽东那首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有关,特别是在“文革”期间,许多人都会背诵。 说到这首词,现在人们咏诵的与原版已有很大差别。1935年10月,红军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兵,扫清了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道封锁,翻越过长征途中这最后一座大山,随后便一路顺利到达了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正是毛泽东在当时特定环境下抒发的豪情。但那时吟诵的是一首《长征谣》,大致意思相近,没有按“清平乐”的词牌格式填写,如《长征谣》的后半段是这样写的:“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后来几经修改,据说有十余个版本,1957年1月在《诗刊》上正式发表,最终定格。 六盘山气象站是宁夏唯一一个一类艰苦台站,建站于1969年10月,1970年1月正式开展工作,建站时为一般气候站,2013年1月已升格为国家基准气候站,且还是一个天气雷达站。随着时间推移,那里的工作、生活环境已有了很大改善,据说近年来有些到六盘山参访的人对这个一类艰苦站不太认同了。这里的海拔为2841米,应在700百帕以下,从缺氧的角度看,与西部高原的一些气象站比,确实还算过得去。但高山站其他一些常遇的艰苦条件,这里都存在,如潮湿、低温、雨雪、雷击、大风等,山上年雾日为205天左右,雷暴日数多达100天;8级以上大风年日数有160天左右,此外还有远离城市、远离家人的寂寞。一般高山站常见的病痛也易发生,如肠胃病、脱发、风湿、关节炎、睡眠不好等。 艰苦是相对而言的。我2003年初曾到过一次六盘山站,现在的条件与那时的情况比,显然又改进了不少,台站的用房面积和质量都有了显著变化,供暖、供水设施得到了改善,原来的711测雨雷达改建成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基础观测也实现了自动化。最重要的一项变化是六盘山气象站与固原市气象局归并在了一起,这样一来,上山轮流值班的人员多了,所有人员都把家都安在了固原,除了观测值班外,还可以从事其他工作,包括预报、服务、保障等,知识面拓宽了,业务能力提升了,发展更全面了。 与大多数高山站类似,如果去看风景,都是不错的地方,但若常年坚守,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次我们一行上山,就遇到了风雪交加的天气,路上湿滑,站上寒冷,属于气象站常遇到的恶劣天气了。我们难得前往,倒有些惊喜,包括宁夏本地人,都说难得见到这满山冰雪,因为平时上山都规避坏天气,不会选择雪天进山。看着万千林木雪凇凝挂,漫山遍野雾雪朦胧,不免心中欢乐喜悦,伴随如此景色,车虽缓慢,倒也算是且行且珍惜了。到了山上,风力明显加大,温度也很低,中午1点半左右自动观测站屏幕上显示的温度为零下10度,在室外穿一件棉衣有被吹透的感觉。 在山上除值班外,业余时间会较富裕,用心的人则会利用起来做些有兴趣的事,看书学习,锻炼身体,是很自然的选择。在业务室的墙上,看到了几幅刺绣画,有花草,有字词,刺绣的手艺真不错,据介绍是一位男职工的杰作。这可是既要有手艺也需要有耐心的活,若出自女性之手会感到更自然些,但这位帅哥能有如此功夫,做出了女神的活,看来是修炼到位了。 与站上食堂与职工们一起吃了午餐,还要赶路,无法久留,很快就挥手告别了,离开站上时风似乎小了些,温度还在下降,四周仍是云雾缭绕,银装素裹,车缓缓而行,高高的雷达天线在我们的视线中渐渐消失。两次来六盘山都是冬季,争取下次能换个季节再来,据说夏秋季的六盘山也很美,会是另一番景色了。
个人分类: 杂记|4213 次阅读|1 个评论
逝者也有隐私
热度 6 Majorite 2015-1-11 10:45
逝者也有隐私 科学网上有个博主问:“李小文院士因病去世,因什么病?” 说话的口气强硬,好像不告诉他就理亏似的。 其实,一个人的病情与死亡原因属于他个人及其家庭的隐私,有修养的人是不会去刻意打听的,因为这也是对 逝者的尊重。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2084 次阅读|7 个评论
涓涓溪水乐游鱼,弯弯马路又接涧。
uvard 2014-12-4 23:05
风景 崇崇高山直指天, 密密森林紧挤肩; 涓涓溪水乐游鱼, 弯弯马路又接涧。 --鲍毅
个人分类: 随笔小记|27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站得高,看得小
热度 27 lixuekuan 2014-8-14 09:50
周末去爬山,从山上看山沟里的人,感觉人不比脚下的蚂蚁大多少。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如果向下看是不是应该说:站得高看得小? 看到这样的风景,我就突发奇想:人在高位,在看得远的同时,看下面的人是不是都很小?甚至看不清楚?看不清楚怎么办?一般使用望远镜。 所以大领导要下去调研,调研就能知道真实情况吗?如果下面的小领导作假糊弄大领导怎么办?有没有望远镜可使?什么样的望远镜好使? 现在施行机关干部招聘制,从刚毕业的硕博士里直接招聘作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就失去了当项目负责人的机会。这些招聘来的人员水平高或者其他原因很快成为管理部门的最高长官,开始执笔制定对项目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一个没有做过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官员很难理解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难处,制定的法规政策一般都是站在利于管理者好量化管理的立场上的,所以现在项目负责人很难做,除要把工作做好外,还有应付各类各样的检查、评估、汇报,有填不完的表格,开不完的会议。真正思考课题的时间越来越少。 另外,对于少年得志的科研人员,很年轻就成为了教授、研究员,希望你们也不要过早地脱离试验第一线。没有大量的试验经验的积累,也许你下面的工作人员或者学生数据作假你也看不出来。如果拿这些假数据发了论文或者在工业上不能重复实验室的结果也许就不单单是哭就可以了事。日本人是自杀,美国人是辞职。在中国一般不会这样,可也要换个单位吧。 2 3 4 5 6 7 8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4872 次阅读|66 个评论
第二十回 用地貌学原理解释八卦
xuism 2014-4-20 11:06
易经之所以被誉为百经之首,乃是因为它是古人少有的认识自然的系统方法。易经的美,在于它的解释造成的神秘。周文王演八卦,孔子韦编三绝,朱熹写卦序歌,莱布尼茨体悟二进制,荣格体会出共时性原理(多种现象同时发生,彼此具有某种神秘的联系)……台湾学者傅佩荣说过三句意味深长的话:第一,不学一定不会;第二,学了不一定会;第三,学会终身受用(傅佩荣《傅佩荣译解易经》、《听傅老师讲易经》)。这就更加激起了人们研究易经的兴趣来。 如果易经不能发挥解释的功能,它的价值便会大打折扣。作为一门学科,易经需要面对三个基本问题,才能为自己正名:用来解释什么?用什么方法或原则去解释?如何去验证?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对古人来说,首要的问题便是生存问题。在对抗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对自然的认识——画成最简单的符号,就是阴阳二爻。用这两个符号如何去描绘起伏的山、流淌的河、冰封的大地、熊熊的大火呢?先民们聪明的地方,不是用抽象的方法去描述具体的事物,而是用另一种简单的形象去描摹另一种形象,这就是八卦( 2 3 )。从而,像灵巧的羚羊一样跳过了科学的谷隘,它不同于自然科学,却与自然科学一样都是一种认识(体悟)方法。 如何解释这八个符号呢? 我们知道,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模型化的认识——用一种原则构建一个模型,如果该模型能够解释现象,那么该模型所依据的原则成立。解释八卦,就必须用一个统一的方式去解释各个单卦,若解释得了,该原则就可以认为是成功的。倘若解释不了,或者运用了两个以上的原则,那么该原则便判定为失败。举个例子来说,老师问学生为什么迟到,学生给出了两个以上的理由(如拉肚子,或扶老人过马路),虽然不能主观地判断该学生说谎,也至少可以得出任何一个理由都不足以直接导致迟到这样的结论。 借鉴地貌学的相关原理,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个“统一的方式”。什么是地貌学原理呢?地貌遵循着物质平衡原理,说白了,就是地表不同部位的加法、减法,如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接下来,要做第二件事,即为各单卦(八卦之一)赋予一个普遍而确切的含义——可以抽象为意,可以具体到物,但必须唯一。若指代不明,用张三的特征说李四,这个是相声常用的“编排”,而不是科学的解释。需要确定含义的就是爻、爻位以及各个单卦。 如何定义阴阳?阴阳共存于一事物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分别代表该事物的两态或引向两态的因素,阳是促进和强化,阴是减损和弱化。——这是由人的认识造成的,非言事物只有两态的划分,也可以有三态、四态的划分,只有两态的划分最为简单。这也是易经之易的本义——简易、变易、不易。位,是指爻的势或场,它决定了爻体现自己特征的方向(不可简单理解为爻的方向)。具体说来,阳爻在上,则高处增益;阳爻在下,则在低处增益。对于阴爻而言,据此理类推。打个比方来说,曹操是具有“志在千里”的雄心的人,和平时期,使这个和平强化——更和平;战乱年代,也会使这个战乱强化——更战乱。所以,品评家(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古人眼里,决定一个人对世界的行为,既与自身有关,又与外界有关。 单卦的位(置),由三个组成一个单卦。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代表人对自然空间的认识:平面的位,乾坤离坎;剖面的位,震艮兑巽。所谓平面,就是仰视和俯视,好比是强调地貌形态在平面上的延伸,如大地、海洋;而剖面,就是从纵切面上认识地貌在垂向上的变化,如高山、峡谷。这一纵一横囊括了完整的三维世界。 对上面的论述简单做一下梳理: ①阴爻:减损(使事物走向对立)。 ②阳爻:增益(使事物得以强化)。 ③爻位:分两类,乾坤离坎属于平面,震艮兑巽属于剖面。 下面再说单卦的含义。为什么是八个单卦?换言之,能否从八个方面构成完整的世界?世界,无外乎一个平面延展的部分加上一个剖面上变化的部分。人生大地上,所能看到的无非是天空、大地、火光、水流、地震、高山、湖泽、风流等,地貌单元也无非是这些元素或单或组地集合。 从平面上看: ① ☰ 乾卦:增到极限。代表天空,增到高处,处处一样高。 ② ☷ 坤卦:减到极限。地表大地,减到低处,处处一样低,如平原,强调的是平坦而广阔的区域。 ③ ☲ 离卦:中间减,增到两边。代表火光,中间投向两边。如火山地貌、冰川地貌(气候影响),以及其他作用造成的剥蚀地貌。 ④ ☵ 坎卦:两边减,增到中间。代表流水,两边汇向中间。如河流地貌,强调流动的水。 从剖面上看: ⑤ ☳ 震卦:所有的位都汇给低位。代表地震,越积越快,在底边动。如构造地貌。 ⑥ ☶ 艮卦:所有的位都汇给高位。代表高山,越积越慢,在高处止。如山地地貌。 ⑦ ☱ 兑卦:高位补给所有位。代表湖泽,从高往下分走,像湖泊从上往下润。如湖泊地貌、岩溶地貌,强调的是平面上相对静止的水。 ⑧ ☴ 巽卦:低位补给所有位。代表风力,从底下往上走,像树木从根往上长。如风力地貌。 以上是利用地貌学的知识对易经八卦的可能性解释,基本上可以用来概括各种地貌类型。所以,我们就能认为这种解释模型是可以接受的。古人并不满足解释世界,还要解释更多、更复杂的人类社会,于是又延伸出 64 卦、 384 爻。当然,自然界是复杂的,人类世界更是复杂又复杂的,并不是寥寥有限几个卦便可穷尽其奥妙的。
4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班公不错 2012-07-24 16:15
taodeng 2014-2-25 10:58
西藏 日土 班公错 班公错是一个狭长的高山湖泊,海拔4240米,绵延155公里,东段在我国境内,西段进入克什米尔。它的南北宽度大约2到5公里,但最窄处只有不可思议的5米。更为奇特的是其东段为淡水,西段则变成了咸水。雄伟冷峻的高山环绕在湖泊周围,入注的河流造就了翠绿的湿地,远处雪峰闪耀,近前红柳招摇,这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自然胜地。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湖墨色 2010-05-14 10:10
taodeng 2014-2-12 23:49
四川 雷波 黄琅 从陡峭的金沙江峡谷底部沿之字形公路努力上升,到山顶后豁然开阔,马湖就在绿意的环抱之中。马湖是一座清澈透明的高山堰塞湖,最大水深134米,水域面积7.3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为高山屏障,北面为玄武岩和石灰岩碎块堆积而成的天然石坝。浓重的迷雾锁住湖面,幽暗的光线让一切抹上墨色,金龟岛上的孟获庙也只有剪影般的一角。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3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山的自首之路
Majorite 2012-9-6 23:28
高山的自首之路 新商务周刊 2012-09-06 00:34:36   承办过厦门远华走私案的律师、经济犯罪刑事辩护专家钱列阳说:“高山只要‘回来’了,这边就会直接按司法程序处理,很简单。”钱列阳对自首回国后的高山将要面临的审判做出推测:“他可能会被判无期,不会被判死刑或有期”。   但高山的“回来”,却不那么简单。   参与过40余项中国与外国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引渡条约、多边国际公约谈判的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黄风对《新商务周刊》记者表示,不同于赖昌星,获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权的高山,“回国自首显得有些复杂”。 2006年,潜逃于加拿大的高山身份暴露,并于2007被捕进入加拿大移民暨难民局对其的聆讯,中途被保释后至2008年4月,聆讯突然改为“闭门”形式进行。   “自申请难民被加拿大移民部推翻,高山案便转入非公开的审理程序,案情不对外公开。”加拿大《环球华报》总编辑黄运荣告诉记者:“在高山回国自首前,我们并不知道在加拿大方面,高山案的审理程序究竟进行到了哪一步。”   特殊的外交   追捕外逃贪官,不管是引渡、遣返还是司法协助,外交因素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高山在加拿大的法律顾问任立三,对于高山回国自首一事向媒体表示,高山此举的原因,并非是在加拿大的诉讼出现问题,而是在与中国当局达成某种“协议”后,“通盘考量”下的“最佳选择”。   至于达成何种“协议”,加拿大政府是否介入,任立三不愿多谈。黄运荣则向《新商务周刊》记者分析,高山要回国自首,与中国政府最起码会达成三个层面的协议:   一是不会被“处死”(黄认为被判“死缓”也有可能);二是对高山的“刑期”,若是“自首”则有减少的空间;三是重大案情的坦白,比如赃款追回等,以换回“自首”减刑基础上的再减刑。   对于外逃贪官的追捕,参与过“中加刑法犯罪理论体系比较研究”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王桂萍向记者介绍了三种主要方式:   一是两国之间签订有引渡条约的,中国可以依照条约的规定请求对方将相关外逃人员予以引渡回国;二是虽没有引渡条约,但有刑事司法协助协议的,可以按照协议的规定请求对方予以司法协助;三是双方事先没有订立任何法律文件的,使其归案的方式则不确定,可能强制遣返,可能外逃者自愿被遣返,这都属于行政程序,也可能像高山这样,经过司法程序回国自首。   —“但不管哪种情况,外交因素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王桂萍说。   海洋法系的加拿大,和“大陆法系”的中国不同,在引渡问题上奉行人权至上的“条约前置主义”,即只有事先与相关国家订立了引渡条约,才能向对方请求引渡相关人员。   而中国与加拿大并未订立引渡条约,所以不能直接向加拿大申请引渡外逃人员,造成了中国追捕加拿大外逃贪官的困难;即使在已签订了引渡条约的国家里,只有先确定要引渡的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方位,才能要求当地警方协助逮捕。   如此一来,外交方式的“劝返”,已成为追捕外逃贪腐人员的重要方式。   “高山便是这样,前期有关部门一直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因为这样就避开了他移民身份的问题,通过形势、政策的力量劝他回国自首。”黄风告诉《新商务周刊》记者。   即便如此,被“劝返”自首的高山,在做出决定前,因妻子的技术移民而取得加拿大永久居留,便凭此一直在与加拿大官方的聆讯审理机构进行博弈。   其法律顾问任立三更是表示,几年来,高山在加拿大的官司从未输过,即使最终败诉,高山“也有赖昌星的先例可循,走完加拿大法律程序至少是十几年以后的事” 。   复杂的聆讯   二次聆讯中,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对高山“担保金”的拒绝,意味着对其“有条件”释放的裁决被收回。   自2007年2月20日始,高山在加拿大首次出庭接受拘留审理,在其本人及代表律师的运作下,此后的聆讯过程多次出现起伏转折。到2008年4月,加拿大移民暨难民部推翻高山对其驳回难民申请的“滥用司法程序”的指控后,聆讯改为闭门形式直到高山自首。   为何由公开转为闭门,加拿大当局的解释是“技术性问题”的需要。   《新商务周刊》记者根据加拿大媒体对高山案的跟踪报道进行梳理,加拿大对高山的聆讯主要分为如下阶段:   2007年2月22日,加拿大移民暨难民局裁判官泰斯莱,在首次聆讯中,决定“有条件释放”高山,即以高山在北温哥华市现居住房产抵押30万加元作为经济担保。   但就在3月1日的二次聆讯中,加拿大边境服务局提出拒绝接受高山提交的30万加元的房产担保,理由是因为高山提交的“担保金”可能来自在中国的犯罪活动所得。   二次聆讯中,加边境服务局对高山“担保金”的拒绝,意味着对其“有条件”释放的裁决被收回。但高山在加拿大当地的友人达拉•奇比当庭表示愿意为高山提供15万加元的经济担保。   同时,高山的律师沃尔德曼还为其争取到了聆讯延期,并认为此前“闹剧式”的聆讯是有关当局执意遣返高山的“滥用司法程序”行为。   于是在2007年3月6日、3月21日和3月22日的三次聆讯中,聆讯主题由高山的合法移民身份问题转移到了对加拿大移民部、边境服务局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涉嫌“滥用司法程序”的问题上。   与前两次聆讯不同,获得保释后的高山,出席聆讯不再身着囚装,而是西装革履、神态轻松,即使到4月份面对庭外华人代表对其的游行抗议时,仍能面不改色。   按照加拿大法律规定,若裁判官裁定移民程序遭到加相关部门的“滥用”,加拿大移民暨难民部将无权取消其移民资格并将其遣送回中国。   再次转折,出现在2007年5月9日。聆讯庭裁判官以高山故意拖延对其真正进行居留权聆讯时间为由,全部否决了高山代表律师将其女儿高某某列为证人等动议。   在6个月的“拉锯战”后,2007年11月,加拿大移民部与聆讯庭上推翻了高山代理律师对加拿大移民暨难民部“滥用司法程序”的指控,高山所面临的困难瞬间升级。   2008年4月,聆讯因“技术问题”暂停,继而转为闭门形式,此后,加拿大当局不再对外公开高山的聆讯信息,8月,高山申请难民被驳回,加移民暨难民局取消高家移民资格的聆讯被“无限期延后”。   —又一个转折出现,正如高山的移民顾问任立三所言,若高山移民资格不保,进入遣返前的风险评估程序,则能“拖”上很长时间。   以赖昌星为例,2005年5月,加拿大移民暨难民部完成了对其遣返回国的风险评估,但赖昌星随即上诉要求司法复核;两年后,加拿大联邦法院方接受其提出对其遣返前风险评估进行司法复核的申请,而赖昌星最终被遣返回国,是直到三年后的2011年7月23日。   正当很多人以为高山将继续“拖”住时间以求变化时,今年8月13日,中国公安部对外发布了其回国自首的消息。   合理的猜想   钱列阳强调,国内高山案的审理,关键在于高山能协助中国政府追回多少已被转移的赃款。   “高山的回国自首,可能事先被告知了将会被遣返。而以自首的方式,是中加两国的政府博弈”,“高山回家坐牢,是为了妻子李雪和女儿高某某着想”。   在加拿大的华人社区和论坛上,当地华人交流着很多诸如这样的“猜测”,加拿大不再是中国外逃经济案犯及贪腐官员的“天堂”,也渐趋为主流声音。   熟知中国与国外双边司法协助条约、引渡条约的比较法学专家黄风,也对《新商务周刊》记者做出了他的“个人分析”:   “高山是聪明的,回国自首是希望设法保住他和妻女的移民身份,如果他和中国政府抗争到底的话,其移民身份和永久居留权可能被永久剥夺,剥夺了以后还是要被遣返。现在他做出了一个比较聪明的权衡,自愿回来接受自首,关于他移民身份的问题就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不管对他还是其家庭都是有利的。”   黄运荣则进一步补充道,虽然高山在加拿大的聆讯程序进行到了什么程度不得而知,但其自首回国的举动,和赖昌星的妻子曾明娜一样自愿回国自首。“司法程序就不需要了,只需要两国的相关部门进行协商,程序上要简单很多。而高山以什么样的身份回国,处理起来也更简单,即使移民身份不再,如果他的护照没有过期,还是有出入境资格,护照过期也可以办理出入境特别证件。”   国内另外一种观点认为,高山是在赖昌星的“带领”下回国自首,并不接受劝返的赖昌星,通过多种手段均逃脱不了12年后仍要被遣返回国的结果,给高山造成一种警示。   李东哲、李东虎兄弟,在今年因旅游签证被发现过期面临强制遣返时,均选择了回国自首,并在3月发表了一份《李东哲的回国说明》,劝说“滞留加国的中国籍罪犯回国自首”,并保证能“得到中国政府公平、公正的对待”,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对高山“喊话”。   外界更关注的是,自首回国以后,高山将面临着怎样的命运?   被遣返回国的赖昌星代理律师杨晓虹和钱列阳持有同样观点,按其对赖昌星案的代理经验,她告诉记者:“高山回国后,就和赖昌星一样,进入中国正常的司法程序。对于律师而言,唯一不同的在于工作量,别的经济案件可能只需要三五天,在赖昌星案中,每天三个小时,审理了半个月。”   而钱列阳则强调,国内高山案的审理,关键在于高山能协助中国政府追回多少已被转移的赃款。 更多的贪污犯高山们还是选择自首之路,因为他们无路可走, 他们的良心永远受到谴责,他们恶梦连连,心病成疾。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2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山院士的第一桶金
热度 9 Majorite 2012-2-21 21:25
高山院士的第一桶金
高山院士的第一桶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网页 2001 年的 “ 要闻回顾 ” ( 2001 年 12 月 30 日截取) 如上图所示, 2001 年到 2002 年第一季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网页上出现这么一条 “ 要闻 ” :高山获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中国东北克拉通岩石圈演化;负责人:高山; 经费: 18 万美元; 起始时间: 1999.7 - 2001.06 】。 在美国 NSF 资料库里,查不到有个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叫 Gao Shan 的人获得过 NSF 的任何资助。高山 , 一个中国地质大学的教授, 在美国大学和科研机构没任何正式职务,怎能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的研究经费资助? 原来他把美国马里兰大学一个教授所获 NSF 基金谎称为自己所获,而且他成为项目唯一的负责人。高山就是如此瞎吹牛、撒谎骗名誉。 最后,请大家看看武汉那个人过去四年怎么表演的,他昨晚还来我博客留了下列丑陋的文字(红字),文如其人一点不假。台面上带着院士的高帽,背地里很猥琐。 IP: 202.114.123.* 删除 回复 �ٱ� 匿名 2012-2-20 21:37 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远处传来鸡鸡的声音:科学的春天来鸟,让我们拥抱科学的春天吧!一副瘪三小人像!
个人分类: 学术与学养|8255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下一个该惩罚的是高山 ?
热度 6 Majorite 2012-1-31 09:47
下一个该惩罚的是高山 ?
下一个该惩罚的是高山? 高山生于1965年8月11日,案发前留给同事的感觉是“话不多, 很踏实, 很勤奋”。而在案发后,其形象描述则变得“工于心计”、“令人生畏”、“钱欲熏心”、“没有想到他会干那样缺德的事”,“这么龌龊无耻的人渣糟蹋这么一个好名字”。 高山在哈尔滨一街道做中行支行行长期间,伙同其小学同学——北京世纪绿洲投资有限公子董事长李东哲,首先以高息的诱饵吸引众多手握财权的”硕鼠“前来觅食;之后,巨资长期休眠给高山和李东哲将巨资’飞弹或跳票’以充裕时间,一切就绪进行分期提现以后,通过沈阳西塔的地下钱庄把 超过10亿元 钱转移到国外。 一位移民加拿大的地质大学(武汉)的校友说,"这个高山虽然对不起中国人民,却没有背叛老婆和家庭。外逃温哥华之后,一直与太太李雪和女儿高山雪莲住在一起。他不像我母校那个教授贪污一二千万就要抛弃老婆和孩子与小三一起享受, 老婆闹去纪委举报,风声全国, 这种人渣更恶心, 简直是畜生!" 【人模狗样:别以为爬上一把交椅就是人了,依然猥琐地在肮脏的狗窝里呆着】 继远华集团涉嫌走私主犯赖昌星遣返中国后,潜逃到温哥华的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诈骗案(高山案)涉嫌主谋李东哲,做了亏心事,心理压力太大, 夜夜难眠,只好近期从温哥华回国投案。 在李东哲自动回中国投案后,高山将成為下一个中加之间的引渡目标, 等待他将只是应有的惩罚了。恶有恶报,时候一到,肯定要报!
个人分类: 中华民族|1332 次阅读|19 个评论
香格里拉: 高山植物园
热度 14 beepro 2011-12-22 02:20
我去过的植物园应该有半百了吧。 以后慢慢整理照片。先从香格里拉开始。 香格里拉在丽江北面, 原名中甸, 后改名。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估计是国内唯一的“私立”植物园, 由方震东先生开始, 他现任园长。 海拨3300米(刚好一万英尺)。 2010年6月在那里呆了11天。 每天跟2个学生爬山去收集数据。 有的花是附近山上拍的, 但这些花园里几乎都有。 1. Primula sikkiensis, 锡金报春。 2. Primula secundiflora, 偏花报春。 3. Primula poissonii 海仙报春, blooms later than the above two species, but prettier in color. 4. 偏花和海仙报春的杂交。 5. Nomocharis forrestii, 百合科。 6. A spruce, Picea brachytyla, Pinaceae. A spruce with cones with a very peculiar color. 7. 桃儿七Sinopodophylum hexandrum. 鬼臼科,Podophyllaceae 。 花有抗癌化学物 7. 兜兰,好几种都在中国的红色名单上(被保护对象), Cypripedium flavum. 8.Cypripedium tibeticum. 9。 Cypripedium yunnanense 10. 蓝色的 poppy. Meconopsis horridula, Papaveraceae. 11. 毛茛科的花很多 Ranunculus (buttercup family, Ranunculaceae) 12. 黄色的毛茛 13. 花瓣不知为啥会变回叶子的形状? 病毒?这个变了一半。 14. 这个全变了。 15. 毛茛的天堂。 16. 毛茛的天堂。 17. 走出来一条路, 边上毛茛更多, 形成花路。
个人分类: 花卉|6519 次阅读|24 个评论
2011西北大学再走出4名院士:舒德干、高山、刘加平、徐宗本
热度 2 kexuechuanbo 2011-11-19 10:15
至此,在西大学习、工作过的学部委员、两院院士已有33人。2011年新增两院院士: 舒德干 , 1946年生, 湖北省 鄂州市 樊口得胜洲舒家墩(舒家湾)人,1969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 地质地理系 古生物 专业,1981年获西北大学地质系 古生物学专业 硕士学位,1987年获 中国地质大学 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1999年被聘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西北大学古生物学与 地层学 特邀教授。 高 山 , 1962 年 6 月生, 中国地质大学 博士导师, 云南 人。 1982 年毕业于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 1985 年 1 月在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获硕士学位,同时留校任教, 1989 年获博士学位。 1993 年 8 月至 1995 年 6 月获 洪堡 奖学金资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从事研究。 1992 年晋升为教授, 1995 年遴选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1999 年 3 月被聘为 长江学者计划 西北大学 特聘教授 。现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刘加平, 1982 年 7 月西北大学物理学系本科毕业 ;1986 年 12 月 , 西安建筑大学 , 工学硕士 ;1998 年 6 月 , 重庆 ( 建筑 ) 大学 , 工学博士。 1991 年 , 副教授 ( 破格 ) ; 1996 年 , 教授 ( 破格 ) ; 1998 年 , 博士生导师。 1997 年 , 日本大学客座教授 (2 个月 ) ; 1997-1999 ,天津大学兼职教授; 1999-2000 ,新南威尔士大学 ( 澳 ) 访问教授 (1 年 );2001-2002, 清华大学访问教授 (1 年 ) 。 徐宗本 ,安徽岳西人,生于陕西商洛。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现为国家重点 基础研究计划 (973)“基于视认知的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首席科学家。1991年获国家教委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联合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研究结果《基于认知与非欧式框架的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2008年获得CSIAM应用数学奖,201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者。   刘加平 ,男,1982年7月, 西北大学 ,物理学,本科毕业;1986年12月, 西安 建筑科技大学,工学硕士;1998年6月, 重庆建筑大学 (现 重庆大学 ),,工学博士。 1991年, 副教授 (破格);1996年,教授(破格);1998年,博士生导师。 1997年, 日本大学 客座教授 (2个月);1997-1999, 天津大学 兼职教授;1999-2000, 新南威尔士大学 (澳) 访问教授 (1年);2001-2002, 清华大学 访问教授(1年)。 附:2011年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共51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共51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9195 次阅读|2 个评论
茂名大雾岭上种的铁皮石斛-高山铁皮石斛
热度 1 duanjunscib 2011-10-27 16:15
茂名大雾岭上种的铁皮石斛-高山铁皮石斛
  近来去广东省茂名的大雾岭考察 ‘茂名市惠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的铁皮石斛,发现该公司种植的铁皮石斛长势很好。该 公司的铁皮石斛种植基地海拔900米,位于最高海拔 1703 . 8 米的广东省 大雾岭自 然 保护区 内 ,基地周围 自然生态环境优良, 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和天然瀑布群,并有野生石斛、 绞股蓝和 七叶一枝花 等 400 多种野生中药材分布。   该公司 种植基地由于海拔高, 年平均气温只有 18-20 ℃ , 昼夜温差大 , 湿度高,水质优良。由于种植环境优越,病虫害非常少,种植出的铁皮石斛质量很好,多糖含量很高。 段俊与公司基地老板曹汉才先生合影 公司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外景
6680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山氧气的缺乏程度表
zhangxw 2011-6-11 12:25
高山氧气的缺乏程度表 张学文, 2011-6-11 越往高处走,大气压力就越小,氧气也随之减少。这里给出一个氧气随高度而减少的一般比例表供参考。所谓一般,就是说不很准确,但是地球的多数地方都可以用。欢迎登山者、地理工作者参考。 当地的高度 / 米 氧气压力与基面氧气压力的比例 % 0 100 200 97.47 500 93.80 1000 87.99 1500 82.54 2000 77.42 2500 72.62 3000 68.12 3500 63.90 4000 59.94 4500 56.23 5000 52.74 5500 49.48 6000 46.41 6500 43.54 7000 40.84 7500 38.31 8000 35.93 8500 33.71 9000 31.62 例如你登了 2000 米高的华山,那里的氧气就仅是天津氧气的 77% 。 以上计算是依据压力随高度的变化服从下面的公式而获得的。 P(z)=p(z0)*10^(-z/18000) 而获得的。大家知道这个公式是气象学里所谓压力高度的简化。 P , z,zo 分别表示压力、高度,基面的高度。高度以米为单位。
个人分类: 气象|4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地的印迹
BaoHaifei 2010-9-7 12:46
大地的印迹 鲍海飞  2010-9-7 高山,一座座高山,你为大地竖起一座座坚实的丰碑。 虽有暴风骤雨不断地洗礼,高山依然默默挺立,傲视风雨,而不悲不弃。 仔细想想,世上有哪座丰碑会这样更经久,更伟岸? 可以登高而招,可以看得更远!却不曾渴求什么。 河流,一条条河流,你为大地唱响一曲曲从不间断的动听歌曲。 奔腾了多少年,流经了多少岁月。 从西到东,从北到南。 就这样啊,奔腾,浇灌,滋润,养育着万物。 你是大地的生命,你是大地的动力! 仔细想想,有谁的生命力会这样顽强,生生不息! 仔细想想,有哪一本传记会这样源远流长! 一条条母亲河啊! 四季,数不尽的春夏秋冬,轮回不穷。 春天时,你为大地铺上锦绿,孕育生机;那一颗颗金色的芽苗,悄悄地撑起了一片片泥土,慢慢地打开了一片片天地,眨眼间,在那广阔的天地里,为大地绣上了一处一处的嫩绿。 夏日里,你变得更加郁郁葱葱,愈加增添了活力还有不尽的变换和神秘。 秋天时,你把金色的果实留在这片芬芳的土地,蒲公英带着种子远远地飞去。 冬天来了,那漫舞的雪花,挥挥洒洒,又给大地一片纯净、洁白、单纯而又美丽。 仔细想想,有什么样的魔术大师会如此变化? 爱在四季里,爱的清纯,爱的芬芳,爱的火热,爱的简洁。 我爬过高山,趟过河流,走过四季,回头看去,大地上哪里留下我的足迹? 前面还有高山,前面还有河流。
个人分类: 随想|3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流水依然望高山-博客周年记
BaoHaifei 2010-7-14 11:36
流水依然望高山 -博客周年记 鲍海飞 2010-7-14 驻足武夷山,虽晚有绥阳; 泊舟西水边,只想在里泳; 儒君把我笑,此处非秀海! 如何抱得海?痴想梦建良。 君应知晓塘,燕轻访学祥; 塘荷钟炳立,学宽透湘明, 宝山固乃基, 德华需常杰。 晨安道景平,修慧得广福, 人间有玉平,昌凤觅东平? 但思成亚辉,国文还需鸣! 劲松大志东,远新求可真! 佳友海内外,科网情意深。
个人分类: 人物纪实|4887 次阅读|18 个评论
黑龙江大学279篇论文的一些思考
halcon 2010-1-4 18:45
黑龙江大学高山老师五年间(2004-2009)年间在《晶体学报》发表论文279篇,着实令我非常吃惊。粗略计算了一下,五年365*5=1825天,发表279篇论文。平均下来6.5天发表一篇论文,也就是说一星期一篇论文。目前网上关于他的争论也比较多,据他自己说:自己发表这么多文章就是希望引起学术界讨论( http://news.sina.com.cn/s/2010-01-04/043319391970.shtml )。有些言论认为他一没有伪造数据,二没有剽窃文章,三没有一稿多投,因此高山教授没有错。其实对错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功与否。我想从他目前还没有一项国家级项目就可见一斑吧。 从这件事情背后,我想到了目前国内青年教师的生存状态。能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回国就拿到教授的青年才俊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青年教授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都是讲师或助教。在教授掌握国家绝大多数资源的情况下,青年教师想要上副教授,教授是越来越难。这年头,职称上不去,不仅仅是工资、津贴上不去,更重要的是很多项目不能申报,校内的很多资源没资格申报。而如果要上职称,教学和科研可是一个不能少。刚工作,往往上的课都是新开的课或没有人愿意上的课(原因就不多说了),如果工作努力一些,还有很多博士期间留下来的课题需要做。于是半夜加班是家常便饭了,身边就已经有几个人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太大晕倒在讲台上。文章不写是绝对不可以滴,没有文章科研考核过不去,申请项目更是喝西北风。如果能出高水平文章当然最好名利双收,可是这种工作往往周期也很漫长,更要命的是风险也很大。那就数量取胜吧,事实上大多数人走的是这条道路。数量多的好处就是简历非常漂亮,能不能靠简历拿到项目,上职称还要看个人的造化了。可是像高山老师这样一星期造一篇文章的还非常少,我想不是不够努力,而是能力,毅力以及兴趣爱好不同所致吧。几年之后青椒们就一个杯子里的水和油一样分成两拨了。一拨已经隐约出头,另一拨则被压在底下了。如果说这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好像也无可厚非。可是这样的制度下的产物是什么呢?第一,数量巨大的论文,包括为数可观的教改论文(国内很多学校规定评职称必须要有教改论文)。第二,教学质量下降。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是直接给老师打个分数告诉你不行,至于哪方面不行,如何改进和提高则避而不谈,说不好听点关他屁事。 想起了不知从何处学来的一句话:人都有善恶,好的制度往往能够激发人善的一面,惩治人恶的一面;而不好的制度往往只能够激发起人恶的一面。结合青年教师的成长,好的制度应该能促进组织成员的成长,而不好的制度则让组织运行的效益变的底下。如何制定适合组织中不同类成员的发展我也看得不是很清晰,如果从现有制度过度到这个好的制度更是无从谈起了。 末了想说一句,如果一门科学已经发展到了工程工艺的程度(可以以天为计出文章的程度)还能称之为一门科学么?我也说不好。
个人分类: 未分类|6137 次阅读|3 个评论
高山教授和结晶学报E没有错
热度 1 Synthon 2010-1-2 15:36
曾经在BBS上看见有人说,100个科学工作者里头有10个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就不错了,为啥要养活那么多?我当即回复说,你错了,首先,100个科学工作者里头有1个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就不错了,其次,这些人,还是都必须得养着。为什么呢?第一,如果你不养科学工作者,那么连这一个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也都不存在了。而这一个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科学工作者,他创造的价值往往是连城的。所以我们要养活科学工作者。其次呢,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的选拔机制,能够把这一个能创造价值的人从这100个人里头选拔出来,所以,为了人类的进步,我们还是要养活这100个科学工作者。尽管我们知道,这其中有99个是不创造价值的。此外,有些学科,我们知道它是不会直接创造价值的,比如数学,但是我们还是要养活数学家,因为,万一他们发明的某个数学工作,别的学科能用上,能创造价值了呢? 这种论断同样适用于我们具体的科研工作。比如太阳能电池,比如燃料电池,都搞了几十年了,现在还没有做出经济上适用的产品,但是人们始终在研究,是因为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成功。但是,假如有一天我们成功了,比如说,某一天,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成功了,世界人民广泛使用了,当我们回首的时候,我们是否就可以说,早知道今天这样,当年的科研经费全都给DSSC就好了,真不应该给其他种类太阳能电池的科研工作也分配基金。我们能这样说么?不能,因为当年的我们,并不知道最后会成功的是DSSC。万一DSSC没成功,而是什么QSSC成功了呢? 日前,井冈山大学的两位科学工作者,钟华先生和刘涛先生,因为在结晶学报E和结晶学报C上发表造假论文70篇,被期刊撤稿,被单位开除,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与此同时,这个结晶学报E,以及在结晶学报E上大量发表论文的人,仿佛也都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这些人中的某些,好像以前就因此被某著名学术打假网站批评过,比如黑龙江大学的高山教授,宁波大学的郑岳青教授等,这次也重新被揪出来批判。高山教授好像最近还接受了采访,说自己的课题组很用功,所以论文比较多。这句话貌似也被无数人嘲笑过了吧? 可是,高山教授究竟有什么错呢?诚然,你可以说他的文章,没有创造什么价值,但是那瑞士人那篇发表在Nature上的DSSC文章,又创造了什么价值呢?诚然,你可以说他的文章只是数据的积累,但是数据的积累难道没有意义么?就拿一个我们每个化学化工工作者都要用到的例子来说,测量原子量,难道不是数据的积累?如果没有人做这个没有意义的工作,我们今天又靠什么吃饭呢?请不要辩解,说测量原子量是有意义的,测量晶体的晶格常数是没有意义的。回到本文开始的观点,我们至今为止,没有一个选拔机制,能够选拔出对明天有意义的科研来。 所以,如果高山教授一没有伪造数据,二没有剽窃文章,三没有一稿多投,那么,高山教授就没有错误。同样,如果结晶学报E的文章,是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peer review)之后发表出来的,那么结晶学报E也是没有错误的。 另: 很多人同时质疑,高山教授平均每三天在结晶学报E上发表一篇文章,他有时间完成这些文章么?不免让人怀疑他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 我的回答是:第一,如果你怀疑他有学术不端行为,在找出证据之前,请使用无罪推定。不是好多人诟病咱们国家不使用无罪推定么?如果您没有证据,那么您在我心中的形象大概跟咱们国家那个不使用无罪推定的机构差不多。 第二,平均三天做出一篇结晶学报E的文章,还是有可能的。因为: 首先,结晶学报E,本质上是个数据库,所以说,你是不用花时间自己写英文文章的,你只要把你的数据输入它编辑部的软件,就能给你生成出一篇文章来,所以,写文章的时间省了。 其次,对于搞结晶的人来说,如果搞过的人都知道,有的时候分析数据,解析结构还是很困难的(如果简单的话,施一公教授也不能随便解出个蛋白结构就发CNS是吧?),但是对于高山教授来说,这个工作也有人替他做了。马来亚大学的伍锡荣副教授(Ng Seik Weng),就是解无机晶体的牛人,做这行的人都知道,如果晶体结构解不出来,寄给伍教授,肯定能搞定。 所以,高山教授的工作,实际上就是长晶体,测晶体结构数据,然后把数据email给马来亚大学的伍教授,等伍教授回email告知数据分析结果之后,就找到结晶学报E的那个软件,把分析结果输入进去,一篇文章就完成了。这样说来,如果有丰富的晶体生长实验经验(如果高山教授没有学术不端的话,那他的课题组这方面经验应该不缺这方面的经验),三天出一篇论文,是很有可能的。
个人分类: 科教评论|15490 次阅读|22 个评论
马来人伍锡荣(ZT)
华明 2009-12-31 09:44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59514,59514#msg-59514 马来人伍锡荣 (4576 bytes) Posted by: tom Date: December 30, 2009 03:56PM 根据SCIFINDER数据, 2009年在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上面一共有4163篇文章, 排名第一的不是井冈山上的任何人, 也不是黑龙江大学的高山, 而是马来人伍锡荣,他署名的文章有251篇. 此人的网页也富含信息: Professor Dr Ng Seik Weng Phone no: 603-79676778/ Fax:603-79674193 Email: seikweng@um.edu.my Education: 1983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h.D. 1978 University of Malaya M.Sc. 1975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B.Sc. (Hons.) Biodata: I joined the University of Malaya in 1978 and began research on organotin chemicals. I won the Third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 Young Scientist Prize in 1990 for work in this field. My contribution to the research revolves around my discovery that the biocidal activity of such chemical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 'spacer' unit between the organotin portion and the anionic portion of the molecule. I also addressed the problem of the solubility of bioactive chemicals in water: to render them more soluble, I converted them into an anionic form, and used an ammonium cation as counter-ion to balance the charge. The synthesis led to a new class of monomeric and oligomeric polyanionic organotin carboxylates. From anti-fungal chemicals, I extended my research to anti-tumor chemicals, and a similar method was used to confer higher aqueous solubility of the diorganotin class of compounds. In vitro tests of these compounds showed that their anti-tumor activity exceeded that of neoplastic drugs against cancer cell lin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crystallographers from abroad, I began publishing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organotin chemicals. My work in organotin chemistry won me the Malaysia Toray Science Foundation prize in 2000. I have published some work on laser dyes. After 2000, I left the chemical laboratory as well as organotin chemistry behind and turned to crystallography. I concentrated on the publication of crystal structures in collaboration with chemists from China who provided the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Some of the results are reported in high impact-factor journals. The year that I spent a year in China (April 2003 to March 2004 as foreign professor in Xiamen and Sun Yat-Sen Universities) allowed me to establish extensive collaborative linkages with several universities. During this period, I was appointed as Co-Editor of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Perhaps the most visible acknowledgment of my contribution to crystallography are the awards of honorary professorships by universities there. I am certain that through my publications, a number of Chinese chemists now hold the University of Malaya in high regard. In my opinion, my most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crystallography in China is my manuscript on how to deal with disorder in the analysis of crystal structures. -------------------------------------------------------------------------------- Publications -------------------------------------------------------------------------------- Citations: Fulbright Scholar (1979 1984) Third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 Young Scientist (1991) Malaysia Toray Science Foundation Prize (2000) Main Group Metal Chemistry, Editorial board membe 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Editorial board member Co-Editor,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from 2003) Honorary professor, Fuyang Normal College (2004) Honorary professor, Xianning College (2005) Honorary professor,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5) Honorary professor,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2005) Honorary professor,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2006) Honorary professor,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2004) Honorary professor,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05) Honorary professor, Northwest University (2006) Honorary professor,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Honorary professor, Qufu Normal University (2004) Honorary professor, Shantou University (2004) Honorary professor,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2004) Honorary professor, Wenzhou Normal University (2002) Honorary professor, Yunnan University (2005) Honorary professor, Zhengzhou University (2005)
个人分类: 学术与争鸣|1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观友旅途风景照有感
杨学祥 2009-2-19 14:07
观友旅途风景照有感 山高托云志, 水长入海流。 青绿壮行色, 黑白寄旅舟。
个人分类: 诗词|1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