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文怀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學傳播向文懷沙大師學習!
jiangjinsong 2009-3-7 20:41
科學傳播向文懷沙大師學習! (2009-02-27 16:22:44) var $tag='文怀沙,科学传播,杂谈'; var $tag_code='9c3d2bbf91405db84623ee8b24ff041c'; 标签: 文怀沙 科学传播 杂谈 最近兩天,這個老頭可是熱點人物,各個網站上都在熱議此人。 有他的弟子和利益相關人站出來辯護, 也有旁觀者嫌李輝對老先生下手太狠, 更有許多人借機指桑罵槐,譏評時政。 林林總總,非常八卦,非常和諧! 在李輝胡適之風格的考證面前,是非真偽對於有點基本常識的人都很清楚了。 當然,這位風流文人畢竟一大把年紀了,而且各種頭銜已經收穫一籮筐,弟子、朋友、經紀人等巨大的產業鏈也早已打造完成,并取得不錯的收益,即使無法再以國學大師身份獲取超級利益,已有的社會資本也完全可以維持運轉并繼續創造現金流。 如果沒有人站出來指控這些年詐騙財色,提起法律訴訟,此老可無大礙。 除了李輝所強調的誠信等人類基本價值之外,我們可以從此事件中獲得什麽樣的啟示呢? 我暫時想到以下幾個方面,請其他網友補充: 1,身體健康無論如何強調都不過分。爲什麽李輝要不厭其煩地多方考證文某的年齡?不少人認為小題大做。那是因為對文大師來說,高夀是其核心競爭力,對普通 人最具殺傷力。人們一定會猜想此老很有道行,也許精通養生之術,說不定真像其自詡的那樣擅長房中術等等。一個精通古典文學的學者不足為奇,但是一個長壽的 學者就有點詭異而近妖了。活得長最大的好處是:當時的競爭對手,不戰而亡,歷史總是後死者撰寫的。如果不是李輝做這翻費力的考證工作,將來文某也許就是國 學大師了。所以,對於那些長期與論敵纏鬥者來說,文大師的經驗是不必理睬他們,只要活過他們,將來可以把他們說成是自己的學生,說他們曾向自己求教,可以 把當時所有最有名的名人都說是與自己穿一條褲子的, 今天您是不是就開始鍛煉身體,早睡早起,節制飲食,戒掉香煙,不喝可樂,注意養生,只吃八分飽,飯後百步走,? 2,在今天視頻時代,一個人的形象太重要了。請試從電視記者、編導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一位很有學問、很有修養的老先生,其貌不揚,僅憑那些普通人無法判斷 高下的專業知識,能給電視臺帶來轟動性的收視效果嗎?所以,文大師如此高齡還堅持每周做面膜,是深諳此道,對視頻時代的傳播學體會很深的。我覺得男性化妝 品可以考慮請文大師代言,效果應該不錯。 中國科學傳播誰有文大師這番功力?各位高手,是不是該捨得花本錢買高檔化妝品,請造型設計師來設計頭髮、鬍子、簽名、博客的風格了? 3,人民渴望大師,如饑似渴!大師的名頭僅此事件也許會變得很糟糕,你才是大師呢!可能變成憤怒的罵人話。但是,媒體之所以如此熱衷炒作大師,還 是因為這是一種極其稀缺的資源,媒體又缺乏識別大師的能力,所以當看到某人疑似大師時,很樂意給人扣上大師的帽子。當然,媒體也是很勢利眼的,一旦發 現不是那麼回事,會以同樣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勢扣上騙子的帽子。 有志青年從現在起是不是就該發奮努力,抓緊時間學習,爭取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大師? 先從背《古文觀止》開始吧! (不是說笑,文大師真的曾給他的弟子推薦《古文觀止》,還親自挑選篇目,要承認大師的教育思路還是挺正確的。大師當時就對弟子說,你能把這些文章背熟就可以唬人了,這正是大師的心得。大家如果對大師受到的禮遇嫉妒不服氣,想想你的文學功底比大師的確差了不少不是嘛?)
个人分类: 遊戲筆墨|3750 次阅读|3 个评论
推荐好文章: 李辉:我为什么要质疑文怀沙?
黄安年 2009-2-26 07:55
推荐好文章 : 李辉:我为什么要质疑文怀沙?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2 月 26 日发布 李辉是好样的媒体人 ,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这样的追求事实真相、不随波逐流的媒体人。李辉在《我为什么要质疑文怀沙?》中列举了许多不屑与文怀沙恶行为伍的文化老人名字,据我所知在北京师范大学也有许多文化老人知其劣行而对文极其反感的 , 已故的启功先生就是一个 , 这两天和几位老人聊起 , 他们历数了文怀沙 1953 年左右在北师大中文系讲课时的许多有违师德的丑行。有的老教师手中没有《北京晚报》于是借来《北京晚报》上刊登的李辉文章复印 , 争相传阅。略知文怀沙其人的老师们为李辉揭露真相叫好 , 为一些媒体美化吹捧文怀沙感到愤怒。有些所谓大师是媒体吹出来的 , 媒体需要反思是怎么不断制造伪劣大师品牌的。 *************************************************** 李辉:我为什么要质疑文怀沙? 2009 年 02 月 24 日 17:50 凤凰网文化专稿    2 月 24 日,李辉授权凤凰网刊发其最新文章,解释质疑文怀沙的缘由和思考。   自 2009 年 2 月 18 日《北京晚报》刊发《李辉质疑文怀沙》(拙文原题为《文怀沙的真实年龄及其他》)后,不少网民和记者都一再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现在要写这篇文章?人们想知道,我忽然发出质疑,是否因与文先生有个人纠葛所致,文在视频谈话中,也编造一套我曾在狗年采访过他的说法,试图将我的写作动机暗示为人际恩怨所致。人们还想知道,我公开质疑,到底是想一鸣惊人,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因此,为使媒体同仁和公众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有必要将自己为何决定质疑文怀沙的历史缘由、写作动机和文化思考详加叙述如下。   一、二十五年前熟知其人其事   关于文怀沙先生的行状以及入狱原因,我不是因为突然间心血来潮,好奇所致而想到去挖掘,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北京晚报》工作期间,就已经对此熟知,迄今已超过二十五年。   1982年初,我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晚报》,先是担任文艺记者,后任副刊编辑。同年夏天,王戎先生从上海来北京,要我陪同他去看望一些老朋友。王先生是我的老师贾植芳先生的朋友,四十年代在重庆从事戏剧运动,五十年代曾被打成胡风分子,我在上海念书时就与之熟悉。在陪他去看望胡风、路翎、牛汉等先生之后,他说:我再带你去看几个戏剧界的朋友,你在北京以后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忙。   我们先去看了凤子、沙博理夫妇,然后去看望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当时人们习惯简称为青艺)的导演石羽先生,张逸生、金淑之夫妇。石羽是四十年代的经典影片《小城春秋》的主演之一,张、金夫妇早在抗战时期就活跃于重庆话剧界,曾参加了郭沫若的话剧《屈原》的演出。从此,我与他们开始有了往来。来往最多的是张逸生金淑之夫妇,他们所住的青艺宿舍,在东单三条的一个不规则的四合院里,离《北京晚报》很近,我成了他们家的常客,有段时间几乎每周都去吃饭。院子里住有好几家,记得都是青艺的人员。我去的时候,常常能碰上他们在一起聊天。   青艺是文怀沙工作过的地方,自1953年调入,到1963年底入狱,前后达十年。正是从青艺老人那里,我第一次听到了文怀沙的名字,以及他的一些事情。我随后认识的萧乾、文洁若夫妇,与牛汉先生一样,都是文怀沙五十年代初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事,从他们那里,同样听到过关于文的事情。   也很巧,那时我与卞之琳先生也有了往来,他的夫人青林即文怀沙的前妻、文斯先生的生母。我先是为研究巴金和撰写《萧乾传》而去采访卞先生的,后来,编辑五色土副刊时,又请他新开居京琐记专栏写稿。他寄来的第一篇稿件是《漏室铭》,是为他们的房子遇到麻烦而呼吁的。他们住在干面胡同中国社科院宿舍的顶楼,每遇下雨,房顶就往下漏水,夫妇俩不得不四处用脸盘接水。卞先生文章不温不火,改陋室铭为漏室铭,把窘状描述出来,令人同情与焦虑。文章发表后,有了很大反响,我当即与房管部门联系,他们也马上派人去楼顶重新铺沥青,从此,卞先生一家不再有漏雨之虞。为此事,卞先生专门来信致谢。也是因为这一缘故,我去他们家的次数也更多了,我们的通信也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先生的文章手稿与书信,我珍藏至今。   后来,从一些文学界的前辈那里,知道青林很有才气,写过小说。自然,他们也谈到过与文怀沙相关的一些事情,如青林如何不能原谅他在她怀孕和坐月子期间做了某件事,才决定离婚   因此,可以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文化界,文怀沙其人其事广为人知,根本不需要刻意打听。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经公开,使人有爆料之惊。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这些事情,大多避而远之,当时的许多文化界活动中,也就很难见到他的身影,这一点,查阅当年的相关报道即可得知。   虽然知道其人其事,但我从没有想到要写出来。第一,他不是我所关注的对象,我在情感上一直排斥他,从来没有把他视作一个文人;第二,在我看来,这属于个人品行,是受害者与法制部门管的事,何况他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不过,虽然我没有公开写到他,但我在自己所能影响的范围里,却尽量不让媒体朋友报道他。几年前,《南方都市报》记者来北京做一个文化老人系列采访,请我帮忙联系周有光、杨宪益、王世襄、黄苗子、黄永玉等,名单上本来还有文怀沙,被我毫不犹豫地淘汰。吉林卫视有个《回家》文化纪实栏目,专门拍摄文化界名人与故乡、母校的关系,从一开始我就担任这个节目的艺术顾问和策划,一次,制片人曾去联系过文怀沙,但我坚决反对:这个系列里,不能有他。很高兴,他们采纳了我的意见。   这便是我二十多年来对文怀沙先生所采取的一贯态度。   二、十年来怀疑其真实年龄   开始怀疑文先生的真实年龄,是在最近十年,其间他的名头越来越大、媒体曝光率越来越频繁,他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的那个形象,而俨然已成显赫的公众人物。   对其真实年龄产生怀疑,主要源于多年来我与一批二流堂老人的交往。   二流堂是一特殊的文艺家群体,最初形成于 1943 年抗战期间的重庆,主要人员有唐瑜、吴祖光、吕恩夫妇;金山、张瑞芳夫妇;高集、高汾夫妇;戴浩、盛家伦、方菁、萨空了、沈求我等。经常来此的则有丁聪、黄苗子、郁风、叶浅予、张光宇、张正宇、冯亦代等人。而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夏衍,被他们尊为主心骨。   五十年代初期,二流堂中的大多数,又相聚北京,开始几年一些人就住在东单栖凤楼的一个院子里,是为北京二流堂。栖凤楼往西,是青艺大院,往南又称西观音寺,与长安街相交,对面即是目前《北京晚报》所在地。   自八十年代以来,我与二流堂中的不少老人有不少来往,写过其中的黄苗子郁风的传记,写过丁聪、冯亦代、吴祖光、夏衍等人的画传或评论,还为有的人整理过日记和书信,对于他们的为人和历史,应该说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近二十年来,这些老人经常不定期聚餐,除二流堂老人外,还有杨宪益、王世襄、范用、华君武、姜德明、沈昌文、邵燕祥等。随着一些老人的逐渐飘零,这一聚会的规模越来越小,但在2008年秋天黄苗子先生住院之前从未中断。   据我收藏的一份文革初期批判二流堂的小报专号,文怀沙也被列入二流堂成员之中,对他的介绍是文化流氓、坏分子、六四年被捕入狱。文怀沙在五十、六十年代的确与二流堂有过来往,但并无过深关系。他们的回忆文章,或者闲谈,从没有正面提到过文怀沙,更不用说叙述彼此之间往来故事。相反,如在闲聊中谈到此公,他们从来都是一种鄙视口气。对于近十年来文怀沙忽然间声名雀起,并被各种媒体冠以大师或者风流的称谓,二流堂健在的老人们颇感意外和惊讶。他们感叹时代变了,对人的评判标准也变了。但是,如果有什么媒体将他们与之相提并论,他们还是会认为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譬如,前年,某电视台录制一组文化老人节目,分别有文怀沙、黄苗子等,黄苗子获知后,颇感无奈,不住地说:真要命,怎么把我和他摆在一起了?   不限于黄苗子,与二流堂关系密切的黄永玉,也对文怀沙持鄙视态度。2006年春节,我所在的报纸的文化新闻版发表黄永玉所画狗年生肖漫画,同时还发表了文怀沙的迎新文章,并将两者加框放在一起。黄先生的画是我约来的,遂将报纸送去,他一看,只对我说了一句:李辉,我该夸你还是骂你?你们怎么把我和文怀沙放在一起了?几天后,文化新闻版的编辑告诉我,文怀沙看到报纸后,也说了一句话:哦,黄永玉呀?我们是老朋友了。   关于文先生的年龄,也是我与这些二流堂老人聚会时谈到的话题。有几位老人的出生年份为:唐瑜,1912年;黄苗子,1913;丁聪,1916年;郁风,1916年。属牛的黄苗子先生今年96岁整。他们的疑问是:文怀沙本来比我们小,怎么现在比我们大了呢?   不过,这一怀疑,大家都是饭桌上议论议论而已,并没有想到要公之于众。 三、两年前决定追寻真相   我决定追寻文怀沙的真相,源于两年前的一次刺激。   2007年,在郁风老人4月去世后不久,吉林卫视回家栏目的制片人李冬冬女士来看我。如前所述,她告诉我,她曾去找过文怀沙,想拍一个他的专题节目,当然我不赞成。谈话中,她告诉我去见文的过程。她说,她介绍这个栏目曾经拍摄过黄苗子、丁聪、郁风等,文一听,马上就说:哦,我和郁风是好朋友。干校时候,她还找过我,为我画裸体像呢!   我一听,脱口骂了一句:王八蛋!我告诉冬冬:不可能的事情。文革期间郁风一直被关押在秦城监狱,不可能去过干校!文怀沙完全是胡说八道。   我写过郁风老人的传记,总是以老太太称呼她。郁风的父亲郁华是民国大法官,叔叔郁达夫是著名作家,他们两位在抗战期间先后被日本侵略者所杀害,是有名的民族豪杰。郁风正直,坦诚,甚至天真,她从不拿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经历炒作自己,在我们的聚会中,她永远是一个中心,以率真和爽朗的笑感染大家,为大家带来快乐。她的去世,令我们感到难过不已,没有了她,聚会也从此少了热闹。   这样一个让我敬重与怀念的老人,这样一个在文革期间真正被关押在秦城监狱遭受七年磨难的老人,刚刚去世,却让一个因诈骗、流氓罪入狱、自称也关押在秦城监狱的人,泼上一盆污水,她的在天之灵一定不会安宁!对如此卑劣之人,我决不能原谅!决不能漠然视之!   这就是我决定要公开质疑的一个最直接原因。它关乎个人感情,也关乎对历史的敬畏。同时,也是本人楚人性格所致。有的读者根据我的文字,只知道我是一个温和、行文节制的人,他们不知道,在生活中,我有时也是一个倔强、固执甚至不给人留情面的人,周围的同事和朋友,深知这一点。   四、今年元旦,决定公开质疑   两年来没有停止追寻,所搜集到的史料和佐证,越来越证明文怀沙的自述与光环 -- 年龄、入狱原因、文化地位等 -- 都存在诸多疑点,必须公开质疑,找到真相。2009年元旦前后,一个更为直接的原因,使我决定撰写《文怀沙的真实年龄及其他》一文。   元旦之前,我所就职的报纸,连续两天刊登整版广告,突出推广百岁国学大师文怀沙主编之大型套书《四部文明》(每套售价数万元),声势之大,让人惊叹。我和报社一些同仁,中午常常在编辑部咖啡厅喝茶聊天,那几日,我们谈的是文怀沙其人其事:他的历史陈迹,近年的声名鹊起,特别是他如何已经被成功地包装为国学大师。显而易见,成为国学大师之后,他不仅自己四处题字、演讲带来经济效益,随着一套据说要取代《四库全书》的一套书的推广,将一方面牟取更大经济利益。   《四部文明》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不在我的评价之列。但是,由一个有历史劣迹且又编造个人历史的国学大师领衔主编,无法让人接受。报社同仁鼓励我,一定呀把自己的追寻与质疑尽快公布于众。他们说得好 -- 不能让文怀沙认为神州无人;不能让世人认为媒体中的人都失去了良知;不能让后人笑话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文化人都失去了道德标准和勇气。   正是在他们的鼓励与催促下,我在春节之后完成了这篇质疑文章,并请这些同仁分别从法律、史学、文字表述等方面帮忙把关。可以说,质疑文章虽系我个人所写,但从另外角度说,它也是一批媒体人的情感与思考的集中体现。在此,我深深感激他们帮我完成了一个夙愿。   五、我们失去了文化判断力和敬畏吗?   不到十年,文怀沙忽然间被媒体和社会制造成国学大师,足以令人们深思之。   中国曾经历政治运动频仍、知识越多越反动、大破文化命的年代,那时,陈寅恪、梁漱溟、陈垣、冯友兰、钱锺书、沈从文等堪称文化大师的人依然健在,但我们顾不上珍惜和呵护,却让他们不断地写思想检查,进而在放羊、种菜的劳动中消磨生命,这对于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发扬光大,实在是巨大的历史遗憾。   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变化和国力增强,人们对文化越来越热爱,对文化人也越来越敬重,投资文化的兴趣和实力也越来越大。随之,对文化大师的出现,也越来越渴望。特别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希望借弘扬国学而增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努力,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怀沙才有了被塑造成国学大师并以此获取最大利益的可能与空间。   各界人士对文化老人特别是国学大师的尊敬、爱戴的情感,无可厚非;不明真相的人们轻信一个被称作国学大师的招摇撞骗、欺世盗名也可以理解。问题是,我们的时代为何失去了文化判断力?为何失去了对大师这一称号的应有的敬畏?在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的媒体向观众和读者推介一个国学大师时,竟显得如此草率,似乎不假思索,不做研究,不要起码的学术评判标准,就可以把大师的桂冠轻易地戴在一个人头上,而不管对公众和历史的责任,而没有任何一个时代都必须具有的文化敬畏。   质疑文怀沙真相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超出我的预料。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我们的公众多么需要历史真相,多么需要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师,多么需要真正对得起后人的文化成果!   说实话,我最担心的是,质疑文怀沙及其反响,仅仅成为媒体的一次狂欢,之后,谁都顾不上反省,又一切归于原状。   不管怎样,我的任务已经完成。除非有必要,我不再就此事撰文发表新的意见。我将回到既有的写作计划中。更多真相的追寻,可以由有兴趣的其他记者根据相关线索去完成。   2009年2月24日,于北京    (来源 : 凤凰网( www.ifeng.com , 2009 年 2 月 25 日)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9)|3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对待弄虚作假问题上应该一视同仁
黄安年 2009-2-23 22:55
在对待弄虚作假问题上应该一视同仁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2 月 23 日发布 在对待弄虚作假问题上媒体应该一视同仁。话是那么说 , 要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围绕李辉对文怀沙经历作伪的质疑,对有过追捧文怀沙记录的个别媒体是一个检验。 笔者在《文章推荐 : 李辉:文怀沙的真实年龄 国学大师的荒诞人生》(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2 月 19 日发布)中提到:近年来,由于凤凰卫视等媒体的炒作和吹捧,文怀沙已经不是历史真实的文怀沙了 , 这里是文怀沙本人还是媒体,我们需要慢慢的厘清。至少在我了解的历史上的文怀沙和现在媒体所吹捧的文怀沙已经很不一样了。对于每个人来说尊重历史本来面目是很重要的,这些不是靠回忆录来认定的 , 回忆录如果不是根据可靠的档案资料作基本依据 , 那么这样的回忆录是难以置信的 , 如果我们依据某人现在自己的回忆来下结论,恐怕需要十分谨慎为好。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6042 文怀沙入狱在文革前 , 而不是因为文革中在政治上的反江青,这是一个基本历史事实,不少学界老人都很清楚。今天晚上在凤凰卫视总编辑时间中 , 吕宁思说了尊重客观事实的话是令人高兴的。他说有人自我标榜,有媒体追捧 , 还说据说有些老人知道但是没有开腔,而是年轻人提出了质疑。其实,有些老人是有所表示的 , 但是没有话语权,而媒体往往没有理睬,依然故我。 ************************************* 附网上文章:文怀沙回应 李辉再发问:答疑应该更真诚 杨晓轩文 发表 : 钱江晚报 /2009 年 02 月 23 日      文怀沙究竟是 99 岁还是 88 岁?是不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鲁迅的师弟?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的名号有无水分?当年是因政治问题入狱还是因为流氓罪被收监?   著名传记作家、《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李辉 2 月 18 日在《北京晚报》发表文章,向文怀沙提出质疑。一文惊起千层浪,究竟是谁在造假,究竟是谁欺骗了民众的信任,一时间争论不休。    19 日,当记者向李辉抛出何时开始关注起文怀沙、又因何生出质疑这个问题时,李辉表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质疑》一文中都已说明,如果文怀沙亲自做出回应,才会再披露一些背后的详情。该写的我都写了,将整个事情公之于众,其实我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李辉说。    20 日,文怀沙终于在凤凰网作出简短回答。记者再次联系李辉,李辉表示,文怀沙并没有正面回答自己的质疑。    21 日,该网站又播出了文怀沙的答记者问视频,回应李辉提出的三宗罪。对应此视频,昨晚,李辉第一时间给本报发来了他的质疑新篇《答复文怀沙先生的视频谈话》。全文如下 :      再质疑一 : 我从未见过文怀沙   文怀沙先生在视频谈话中说与我认识,接受过我的采访。他说 : 事先这个记者从前认识过,就是在鸡年过去,狗年来的时候,他让我就狗年谈一谈我的看法。我就想到三句话,第一句话放狗屁,第二句话是狗放屁,第三句话放屁狗,这位记者大概都记下来了。在视频谈话中,文怀沙先生说完这几句话之后,该网站记者接了一句 : 我们能看到相关的文章。   这一点,我必须首先澄清。我在此郑重声明 : 我从来没有见过文怀沙,更没有采访过他,无论是狗年或者鸡年。那么,请告诉我,我到底在何时、何处采访过文怀沙先生?网站记者所说的我李辉所写的相关文章,发表在何时何处?希望能将你们所称的相关文章公之于众,这样才会让人信服这不是文怀沙先生又一次信口说出的随意编造。   我很不解,在答复我的质疑时,文怀沙先生为何非要编造这样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穿插其中,似乎巧妙,但除了可以引出放屁狗之类的话之外,并不能为他的回应增加一些真诚的底气与力量。      再质疑二 : 他仍未说明真实年龄   明显的一点是,文怀沙先生的谈话并未正面回应我的质疑。我所提出的疑点中,真实年龄、入狱原因,是真相求证,非道德评判,本是两个最简单、最容易回答的问题,可是,在他的视频谈话中仍是云里雾里,难见真相。他这样说 : 现在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 99 岁,一个说法是 88 岁。我告诉你 88 岁也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岁数,就算是小的,总而言之是老了。那么还有一些关于风流韵事,这是很可笑的,现在到了 88 岁的话,到医院一检查,根本不可能,想去风流都不可能。这就是他的回答吗?我只是想明确地知道,你到底生于哪年多少岁?你到底为何入狱?   关于具体出生时间,文怀沙先生还对着镜头这样宣读他的启事 : 我诞生于忧患频连的己酉腊月初五,就是阳历的 1910 年 1 月 15 日,其他的分歧的说话,都有它的原因的。为什么那个时候又编一个什么年龄,是有分歧,无缝不下蛆,我这里有很多缝子。以自己手书一纸启事,就能确认对他真实年龄的质疑吗?若此法可行,世上众人都可根据需要,随意确认一个日期写一则声明即可达到目的。当然不行,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问题。   不过,他在谈话中倒是坦承道无缝不下蛆,我这里有很多缝子,虽然他这是为了像大谈放屁狗一样提到蛆,以此来表现这位国学大师的其言也善,但毕竟在闪烁其词中,我们还是看到了追究其人生履历真相的空间与必要。   其实,要证明自己 1910 年出生还是 1921 年出生非常容易,将自己的履历说得更具体、更明确即可。姑且以 1910 年出生为准,那么,在 1950 年之前的三十九年间,重要年份的具体事宜,如在哪里上什么中学、大学,后来又在哪个学校任教,任期多少,居住何地等,似应有明确说法。   可是,在文怀沙的年表中,所见到的大多为语焉不详的记录。如, 1919 年 (9 岁 ) 1928 年 (18 岁 ) 之间的记录为空白。 1928 年记录为受聘担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后任上海剧专教授。这里,没有说是哪里的女子师范学院。不知文先生是否还记得该学院的地点、校长是谁。如能确认,查阅该校教职员的历史记录应不难。至于所写后任上海剧专教授,又是在哪一年?   再质疑三 : 与章太炎关系仍说不清   文怀沙先生在这次的视频谈话中,谈到了他与章太炎的关系。该网站记者问他如何看待我对他是章太炎弟子的质疑,他明确对记者说我从来没有说我是。可是,在过去接受某重要电视台的访谈中,他与主持人是如此对答的 :   主持人 : 文老,我能冒昧地问一下,您的学历吗?   文怀沙 : 我是研究生学历的这样一个学历,我也没有学位。   主持人 : 那您是大学毕业,然后是研究生学历,是吧?有毕业证书什么的吗?   文怀沙 : 我有好老师,我曾经有一个很阔的老师,听过这个老师的课,就是章太炎先生。   主持人 : 啊,章太炎先生是您的老师。   文怀沙 : 我听过他讲课。   主持人 : 那同学也不是一般的同学吧。   文怀沙 : 我不敢说章太炎是我的老师。我私淑太炎,受业章门。章太炎有很多学生,我属于次的学生,好的学生像鲁迅等。   主持人 : 那您跟鲁迅是同学吗?   文怀沙 : 不是,他是早期,我是晚期。   上述对话,虽仍为似是而非的风格,但有一点说得十分清楚,文怀沙先生自称他与鲁迅是章太炎的早期、晚期同学。所以我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但这次在视频谈话时,文怀沙先生关于此事的表述有了变化 : 这种事也可以谈一下,我很年轻的时候, 20 多岁的时候,太炎先生在苏州锦帆路搞了一个叫国学讲习所,我去看了章先生。他是 1936 年死的,这是 1935 年的事情。后来在上海办了一个学校,叫太炎文学院,是章太炎先生的夫人召集了很多章门弟子,办这个学校,这个学校我在那里呆过,叫太炎文学院。   一段可供人仔细琢磨的谈话。 我去看了章先生、这个学校我在那里呆过,他用看了和呆过的表述,那么,看了和呆过,是上学还是其他?他明确说是 1935 年前往苏州,按照前面年表记载,自称 1910 年出生的他,在 1928 年他 18 岁时已经担任教授,那么, 7 年之后的 1935 年, 25 岁的他在太炎文学院呆着时,究竟是当学生还是做什么?   就是这段新的视频谈话,让我对文先生的真实年龄和履历,又有了进一步质疑的理由。   因此,如前几日一样,我期待着文怀沙先生有更为明确、更为真诚可信的答疑。这既是对自己的历史负责,也是对社会公众负责。   另外,他在视频谈话中,还提到与家人讨论过是否使用法律维权的问题,我想,这当然要等文先生有了明确举动后再予以回应。   李辉写于 2009 年 2 月 22 日,北京   李辉的三声质疑    2 月 18 日,李辉于《北京晚报》发表《李辉质疑文怀沙一文》,对文怀沙提出了三点质疑。   第一, 1910 年出生,还是 1921 年出生?在这些年的采访中,文怀沙始终自称九旬老翁,在其公开年表中,他的出生时间为 1910 年 1 月,但经过李辉的考证,文怀沙的真实出生时间可能是 1921 年,他本人虚报近一轮之多。   按李辉的判断,文怀沙主动让自己老一点是为了虚构早年的传奇经历。文怀沙自称章太炎是其老师,他在劳教记录中写道 1941 年上海太炎文学院肄业。章太炎于 1936 年去世,他当时才 15 岁,文怀沙入学时,章太炎早已去世。让自己年长一点,这才说得通。   第二,为何入狱?鄙视江青还是亵渎妇女?文怀沙在文革期间遭受多年牢狱之灾,其罪名无非是右派、鄙视江青等,李辉查阅史料发现,他的罪名定为诈骗、流氓罪 ( 其罪详情为 : 自 50 年代起冒充文化部顾问,称与周恩来、陈毅很熟,与毛主席谈过话,以此猥亵、奸污妇女十余人。 ) 。先是判处劳教一年, 1964 年 5 月正式拘留,后长期在天津茶淀农场劳教,劳教号码 :23900 。他从来没有关押在秦城监狱,直至 1980 年 4 月解除劳改。没有听说他的劳教是冤假错案而得到平反,但他的年表如今却写为 : 1978 年,在胡耀邦的亲自过问下被释放。   第三,文怀沙真是国学大师吗?寻遍图书馆和网上旧书店,难见一本他的学术专著,故只好放弃研究他的学问的念头。李辉在文中写道。而文怀沙最主要的学术成就是 50 年代整理出版的《屈原集》以及随后陆续出版的《九歌今释》等。   文怀沙的二次回应   李辉的指陈当然需要验证,文怀沙如何回应?记者也多次拨打了文怀沙的电话,均是关机状态。文怀沙助理李之柔接受采访时委婉表示 :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们拒绝对此发表看法。   事发两日之后,一直拒绝回应的文怀沙终于坐不住了。 20 日晚上 9 时,凤凰网贴出当天下午文怀沙接受其专访时的手书启事,声明但求无愧我心,算作对炮轰事件的首次回应。全文共 200 余字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我诞生于忧患频连之己酉腊月初五,即阳历一九一零年一月十五日,其它歧说,俱不足信。后世史家当以此为据,无劳辨析,此哀言也;亦善言也。自揆平生碌碌,泰半荒度。堪留赠后贤及我不认识之子孙,已公开刊布者有 : 正清和三十三字真经及《四部文明》二百卷 ( 约近一亿四千万言 ) 。知我,罪我,有书为证,乌足道?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如是而已。    21 日,凤凰网又播出了文怀沙站出来对于三点质疑作出回应的视频。他表示,如果李辉来找他沟通的话,我会和他沟通,我想我有这个雅量。   作者 : 杨晓轩 http://culture.ifeng.com/special/wenhuaishachouwen/news/200902/0223_5651_1028154_2.shtml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4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章推荐: 李辉:文怀沙的真实年龄 国学大师的荒诞人生
黄安年 2009-2-19 16:02
文章推荐 : 李辉:文怀沙的真实年龄 国学大师的荒诞人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2 月 19 日发布 《北京晚报》 2 月 18 日第 37 版 ( 文娱报道 ) 整版报道 : 《三疑点诘问真实年龄及其他 李辉质疑文怀沙》 其中按语说 : 这些年,文怀沙先生频繁亮相于电视、报纸、网络各种媒体,故事越讲越生动 , 名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了。在各媒体发表的自述或专访中 , 此公生平的耀眼传奇引人注目者,主要有三点 : 自称出生于 1910 年 , 故今年已被媒体称作百岁老人;二 , 自述文革经历,系因被打成反革命而锒铛入狱,同时 , 又因写藏锋诗反江青而被重视为英雄。三 , 被誉为国学大师、文史大家、楚辞泰斗。事实果真如此吗? , 今天,传记作家李辉根据多年文化历史研究和不同反映以及文化老人的回忆 , 通过本报 , 提出观点,发出诘问 ---- 19 日人民网发表的《李辉:文怀沙的真实年龄 国学大师的荒诞人生》其内容与《北京晚报》 2 月 18 日发表的是一样的 , 但标题不同。 近年来,由于凤凰卫视等媒体的炒作和吹捧,文怀沙已经不是历史真实的文怀沙了 , 这里是文怀沙本人还是媒体,我们需要慢慢的厘清。至少在我了解的历史上的文怀沙和现在媒体所吹捧的文怀沙已经很不一样了。对于每个人来说尊重历史本来面目是很重要的,这些不是靠回忆录来认定的 , 回忆录如果不是根据可靠的档案资料作基本依据 , 那么这样的回忆录是难以置信的 , 如果我们依据某人现在自己的回忆来下结论,恐怕需要十分谨慎为好。 ******************************* 李辉:文怀沙的真实年龄 国学大师的荒诞人生 http://www.sina.com.cn2009 年 02 月 19 日 08:23 人民网   作者:李辉 ( 北京 学者)   三个疑点   这些年,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之后,文怀沙先生频繁亮相于电视、报纸、网络各种媒体,故事越讲越生动,名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了。 ?   在各媒体发表的自述或专访中,此公生平的耀眼传奇引人注目者,主要有三点:一,自称出生于 1910 年,故今年已被媒体称作百岁老人;二,自述文革经历,系因被打成反革命而锒铛入狱,同时,又因写藏锋诗反江青而被视为英雄。三,被誉为国学大师、文史大家、楚辞泰斗。   事实果真如此吗?    1910 年出生,还是 1921 年出生?   近些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或演讲中,文怀沙都自称为九旬老翁,年表中所写出生时间为 1910 年 1 月。但我所了解的情况,却大相径庭。   自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退休,文怀沙工作过的单位与呆过的地方主要有三处: 1.1953 年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辑; 2 。约 1953 年调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现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合并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任剧本编辑; 3.1963 年底入狱劳教至 1980 年释放回原单位,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离休。   据查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十年代初的第一本花名册,文怀沙的出生时间填为 1922 年;据中国国家话剧院记录,其出生时间填得更为具体: 1921 年 1 月 15 日; 1963 年 12 月被判劳教时,年龄记录为 43 岁,推算一下,出生时间也在 1921 年初。三处记录的出生时间虽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到一年。   当年社会,尚无六十岁退休之忧,似不必把年龄说小。与如今的讲述相比,当年相对严谨的档案记录无疑更为可信。因此,有一点可以明确,即:在 2009 年的今天,所谓百岁老人,真实年龄应是 88 岁左右。   年龄虚报近一轮,是为了便于给早年经历加上一个又一个耀眼光环。   突出的一个光环:文怀沙多次自述中称章太炎是其老师,故与鲁迅是前后弟子。 ?   据查, 1934 年秋天, 67 岁的章太炎由上海迁居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 1936 年 6 月 14 日,病逝于苏州。但在 1963 年文怀沙的劳教记录中明确写到,他是 1941 年上海太炎文学院肄业。如果他出生于 1921 年, 1936 年才 15 岁。另外,章太炎去世之后,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是否继续办,文怀沙肄业的上海太炎文学院与之是什么关系,是否为同一学校?也有待考证。即便是同一所学校,也应是在 1937 年抗战爆发后,由苏州迁至孤岛上海。按此时间推算,当文怀沙入学时,章太炎早已去世,又如何见过?    另有一个光环:相关年表写到, 1928 年 18 岁的文怀沙,受聘担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后任上海剧专教授。按 1921 年出生计算,这一年他才 7 岁,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身担此任。   由于年龄提前了近 12 岁,抗战期间的经历也就容易丰富得光芒四射了。如,其年表所记:一九三八年 ? 二十八岁秋,于重庆作《听雨》诗 ? :滴滴更丝丝,江楼听雨时。一灯红豆小,此夕最相思。柳亚子评曰诗出王摩诘而胜之。实际上,此时他还在上海念书,只有 17 岁,如何在重庆与柳亚子交往,得柳亚子如此嘉评?   年近九旬之翁,美髯飘动,步履轻盈,思路敏捷,皮肤滑润,已相当了不起,足可夸耀,大可不必多说一轮十二年。虚拟年龄,于天,于父母,似均为不敬。如果仅仅限于自家庭院,别说虚增十二岁,就是自称二百岁、五百岁,也是个人之事,不必较真。但是,如果以 百岁之假,行大做商业广告之实,对消费者无疑有误导和欺骗之嫌。一旦进入文化史范畴,人际交往与学术轨迹就非一己私事,那就更有必要细加订正,予以澄清。   到底为何入狱?   文怀沙的文革经历,特别是多年牢狱之灾,受他的自述影响,媒体的不同版本大同小异,故事神奇,绘声绘色,被渲染为英雄般的壮举。   关于其入狱原因,一篇报道说:文怀沙曾经在 1966 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和老右派,因为在一次公开场合说了鄙视江青的话,于是被抓到秦城监狱,之后又被流配到西北。 ? 另有一处报道称:在 1974 年,文老曾被扣上反毛泽东思想罪名入狱。   这些叙述都不符合史实。   首先,文怀沙不仅从来没有被打成右派分子,相反,在批判右派分子时表现得十分积极与激烈,吴祖光先生在生前曾多次对人说过,他对在反右中最不能原谅的人之一就是文怀沙。剧作家杜高先生,五十年代与文怀沙同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作为吴祖光小家族中的主要成员而被打成右派分子。他回忆说:在 1957 年批判吴祖光和我的大会上,文怀沙表现得非常积极,慷慨激昂。他指着吴祖光的鼻子说:你就是现代的西门庆,专门玩戏子。他这是拿吴祖光与新凤霞的结婚说事。当时把我们气死了。( 2009 年 2 月 10 日与李辉的谈话)   其次,所谓 1966 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和 1974 年因反毛泽东思想罪名入狱的说法,同样不成立。   在北京文化界,知情者都清楚,文怀沙早在文革爆发前的 1963 年年底,就已经被判处劳教。其罪名不是政治问题,而是其它原因。   据知情者回忆,逮捕文怀沙的宣判大会, 1963 年年底在东单的青艺剧场( 90 年代因修建东方广场而拆除)举行,青年艺术剧院的不少人都参加了那次大会。查阅史料,他的罪名定为诈骗、流氓罪(其罪详情为:自五十年代起冒充文化部顾问,称与周恩来、陈毅很熟,与毛主席谈过话,以此猥亵、奸污妇女十余人。)。先是判处劳教一年, 1964 年 5 月正式拘留,后长期在天津茶淀农场劳教,劳教号码: 23900 。他从来没有关押在秦城监狱,直至 1980 年 4 月解除劳改。没有听说他的劳教是冤假错案而得到平反,但他的年表如今却写为: 1978 年,在胡耀邦的亲自过问下被释放。   由此可见,文革期间文怀沙并不是因为政治原因而入狱,也没有被关押在秦城监狱。   关于文怀沙在文革中的经历,叙述得最生动的莫过于写藏锋诗反对江青的勇敢之举。这一故事的版本甚多,大同小异,取其中之一如下: ?   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梁效这个名字,这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帮四人帮说话、发表言论、攻击对手的写作班子,正好梁效写作班子缺人手,一个朋友想要搭救他,就让文怀沙给江青写一封信,表示悔改和感恩,若能成功,这个朋友将会帮助文老结束监禁和劳改生涯,并且可以进入梁效写作班子,生活待遇也相当优厚。文怀沙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西北,希望儿子能够在绝境之中服个软。文怀沙那时正在生病,躺在炕上,望着母亲蓬乱的头发、消瘦的面容,心中万分难过,但他还是说:妈妈,我不能写啊,我不能违心啊。母亲没有再说下去,只是叮嘱儿子别往枪口上撞。当时文老满怀心酸地点了点头,但没过多久,文老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实在看不上眼,忍不住写下这样一首诗沙翁敬谢李龟年,无尾乞摇女主前。九死甘心了江壑,不随鸡犬上青天。其中每句第六字连起来读乃是龟主江青。当时江青看后随手就把这首诗扔到了沙发上,可能觉得没什么,这一点却被王洪文看出来了。 ?     故事实在太生动了!无法考证其真实性。让人生疑的是,按照当时他的处境,即便真有此诗,又如何能到达江青之手?他又如何知道江青将之扔到了沙发上,她没有看出这是一首藏锋诗,王洪文反倒看出来了?   关于这一英雄般的吟诗行动,徐晋如先生在其博客《士林见闻录》中有云:又谓其在狱中拒入梁效,且报以诗云此诗每句第六字连读,则为龟主江青也。据云至今悬于文家书房。然此事纯系文氏自造,卽古史辨学派所谓层累之历史也。   我赞同徐先生的判断。   层累历史固然可以为编造者增添光环,但我们如何告慰那些在文革中真正受到迫害的英雄们的在天之灵? 是国学大师、楚辞泰斗吗?   一个人是否为国学大师或文史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似不必过于较真。的确,所谓大师,自八十年代原轻工部在评选工艺美术师时将名称定为工艺大师的头衔后,大师的含义已有所演变,早已失去神圣感,诚如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一般。此乃皆大欢喜、各取所需的好事。文怀沙或自诩、或被人封为国学大师、新中国屈原学开创者、楚辞泰斗。是否如此,学界自有行家界定,不必由我外行者评说。何况,寻遍图书馆和网上旧书店,难见一本他的学术专著,故只好放弃研究他的学问的念头。   将文怀沙称为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的主要依据,是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理出版过《屈原集》以及随后陆续出版的《九歌今释》等。但是,有知情者就此发表过不同看法。   五十年代初,作家、学者舒芜先生,与文怀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共事,一同参与了整理出版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工作。据舒芜在《老吾老》(载《万象》 2008 年第 10 期)一文中回忆,当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冯雪峰先生,安排编辑部同人各选一种古典名著自任整理,探索以马列主义指导古典文学整理出版,其主要工作是校注。这些名著包括《红楼梦》(汪敬之校注)、《水浒传》(张友鸾校注)、《三国演义》(顾学颉校注)、《西游记》(黄肃秋校注)、《李白诗选》(舒芜编选校注)、《陆游诗选》(李易协助游国恩先生编选校注)等,文怀沙负责校注的是《屈原集》。   舒芜指出:包括《屈原集》整理者文先生在内的顾、汪、张、文、李、舒、黄几位整理者,都不是作为专家被聘请来,而是作为本社编辑人员被交派下编辑任务。从时间顺序来说,他们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新中国整理某书的第一人,但这个第一完全不包含价值意义,不是开辟者、创始者、奠基者的意思。他还说: ? 这几本书陆续出版,除四部长篇小说外,其实都只是薄薄一本,注释完全是简单通俗式的,那时讲究普及,谈不上什么学术性。即便如此,文注《屈原集》问世后,随即受到过其他专家的批评,而文先生一出手就这样砸了锅,随即调离人民文学出版社。   关于文著《九歌今释》等书,柳白先生在其博客上发表:红尘过眼录之十《文怀沙、文革中恐怖的西纠、聂绀弩、江青》,其中写道: ?   虽然,沙之白髯飘飘,仙风道骨之貌,极易醉倒某些人,但是学界知其底数的人则都明白,文的楚辞学问至多可抵一名中学教员。   仅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其《屈原九歌今绎》(以下简称《今绎》)为例,即遭到诸多学者质疑。在作家出版社 1957 年版《楚辞研究论文集》中,李一氓和黎汝清先生对文怀沙的《今绎》提出批评。   李一氓说文的译文非常不连贯,仅是有一句译一句,前后句无照应,甚至一句中的兮字上下脱节。有些地方译者更是没有深刻的了解原文。 ?   而黎汝清的文章则对沙的《今译》有如下批评:还必须指出的是,有的文法也欠通 ?   上面二人所谈,均依据史实,且有当年黑白文字为证,当不谬也。   最近,我请汤序波先生编选其祖父汤炳正的书信集以备出版。汤炳正先生是真正私淑太炎的弟子,他的通信集中,即有写给章太炎的夫人的一批信。汤先生是学界公认的楚辞专家,曾任中国屈原学会第一任会长。汤先生 1988 年在致汤序波的信中,这样提到文怀沙:从报刊上看,不少人的学术成就并不大,却由于大事宣扬,名气很高。我一向反对这一套,现在看来,应当注意。你所提到的沙翁,大概是指文怀沙,此人学术水平不高,仅仅翻译了几篇屈赋,怎能与郭(沫若),游(国恩)二公并称呢?   汤先生所言,与舒芜、柳白先生所述,可以帮助我们解开疑窦。   如今,口述实录盛行于各媒体报道及出版物,为历史研究、传记写作等提供了许多重要素材。但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同样让人感到忧虑。在此情形下,人们特别是媒体中人特别需要认真甄别,严肃对待,警惕一切可能的编造并以此混淆视听。   于是,草就此文,求教于文怀沙先生,求教于读者和各媒体同仁。并希望抛砖引玉,使时间脉络渐趋清晰,历史尽可能接近于真相。   完稿于 2009 年 2 月 12 日,北京 http://news.sina.com.cn/pl/2009-02-19/082317246023_2.shtml 潘采夫:期待文怀沙公开回应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9 年 02 月 19 日 07:56 新京报    作者:潘采夫   如果这些论断并不真实,那么,文怀沙无疑是遭遇了一次极为严重的诽谤。所以,期待文怀沙能够挺身而出,拿出确凿的证据反驳李辉的质疑,为自己洗冤。    2009 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学者李辉就向文化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投书媒体,向学者文怀沙提出公开质疑, 质疑其出生年龄、 国学大师、楚辞泰斗 头衔、 文革 中犯 反革命罪 均为伪造 。(据 2 月 18 日《北京晚报》)   李辉对文怀沙提出了三点质疑。第一:文怀沙自称九旬老翁,其年表中所写出生时间为 1910 年,还自称章太炎是其老师,与鲁迅为前后弟子,但是据李辉调查,文怀沙的真实出生时间为 1921 年左右,所谓章门弟子无法成立;第二:媒体报道中称,文怀沙曾被扣上 反毛泽东思想 罪名入狱,其年表上写 1978 年在胡耀邦公开过问下被释放,但据李辉调查,文怀沙早在 1963 年,是因冒充文化部顾问,猥亵、奸污妇女十余人,被以 诈骗、流氓罪 判处劳教, 1980 年才解除劳教;第三:文怀沙被尊为 国学大师 、 楚辞泰斗 ,而李辉根据当事人回忆指出,文怀沙只校注过《屈原集》,而且 一出手就砸了锅,随即调离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不难看出,这些质疑具有相当的分量,如果李辉这些论断是真实的,对 百岁文化老人 、 国学大师 文怀沙的打击将是沉重的,其公众形象将轰然倒塌,其所作所为,则与胡万林之流的江湖骗子没有任何分别。如果这些论断并不真实,那么,文怀沙无疑是遭遇了一次极为严重的诽谤。所以,期待文怀沙能够挺身而出,拿出确凿的证据反驳李辉的质疑,为自己洗冤。   文怀沙是近年来颇为活跃的一位学者,经常接受媒体采访,曝光率很高,在传统文化大热的当下,被尊为国学大师和楚辞泰斗。也参与了不少学术活动。 2007 年 12 月,由文怀沙主编的大型国学文典《四部文明》丛书在北京首发,共计一万八千二百余卷,一亿四千余万字,被媒体称为 展现中华文明前半期的精髓核心的集大成之作 。实在无法想象,这样一部耗资巨大的文化工程,其主编的身份竟如此被严重怀疑。所以,出于对庞大的文化工程负责,期待文怀沙能够站出来,还自己一个清白,也给文化界和公众一个交代。   在我的印象里,李辉是一位温和的书生,一位致力于文化老人研究的学者,这次他一改往日风格,公开向文怀沙发出质疑之声,很出乎我的意料。在质疑文章的最后,李辉说道: 于是,草就此文,求教于文怀沙先生,求教于读者和各媒体同仁。并希望抛砖引玉,使时间脉络渐趋清晰,历史尽可能接近于真相。   期待文怀沙老人能够拿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射向自己的批评是不真实的,毕竟,这关系到一位老人毕生的名誉。   我们期待着真相,因为真相高于一切。    □ 潘采夫(北京 专栏作家) http://news.sina.com.cn/pl/2009-02-19/075617245518.shtml
个人分类: 个人所思所想(09)|446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