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水电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水电

相关日志

2050年水电发电量比重可以超过20%
热度 2 zbt92 2020-9-22 08:57
新闻来源:能源 能源杂志公众号 文 | 张博庭 对于我国未来电力发展的预测,中国工程院某副院长曾表示,“2017年,我国非化石电力占比30.2%,到2020年,占比将达到35%,2030年达到48%,到2050年,达到78%。”。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某副所长则认为,“2050年,全社会用电量中,风电占比50%,太阳能占到23%,水电占到12%,核电和火电各占到6%。”。不同的研究机构和群体对我国减排路线图,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工程院的减排路线图不仅可行,而且还可以说是最大程度保护了现有企业利益的情况下可达到的最低目标。而研究所的研究结论,也具有可行性,因为它们非常了解具体国情的专门能源研究机构。 在此基础上,我们水电的专业人士却可以发现,能源研究机构对于我国水电的减排作用,挖掘的还不够充分。我们认为:水电在未来的我国发电总量中的比重,决不应该仅占12%,而是要远高于目前的18%,甚至可以达到20%以上。 如果我们能够证明:我国的水电在未来发电能源中的比重,可以达到20%,那么能源研究所已有的预测结论,是不是就可以修正为:到2050年我国的“风电占比50%,太阳能占到23%,水电占到20%,核电6%和火电0%。”了呢? 进而我们可以发现2050年我国实现100%非化石能源发电的问题,基本上不必担心。因为,能源研究所的减排路线图是“风电占比50%,太阳能占到23%”,再加上我国巨大的水电潜力,完全可以“用更多的水电,取代火电”。 潜力巨大的中国水电 由于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的存在,我国水电资源非常丰富,绝对是世界第一。目前,我国水电的装机(3.56亿千瓦)和年发电量(1.3万亿千瓦时)基本都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以上,我国水电与世界第二之间的差距,至少都在3倍以上。 然而,目前社会上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研究能源问题的专家)都认为我国水电可开发潜力已经所剩无几了。这是因为,直到世纪之交,我国正式公布的水电可开发资源量也不过只有1.7万亿度/年。2006年的水电资源普查之后,更正后公布的数字为2.47万亿。几年之后,2016年的十三五规划就上升到了3万亿。 水电资源勘测的这种复杂性、困难性,往往使得可开发的资源量上升的空间很大。即便我们以十三五规划正式颁布的比较保守的3万亿/年来计算,我国目前(截至到2019年底)所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还不到44%。 如果我们能达到目前发达国家水电开发的(大约70%到90%的)平均水平,那么未来我国的水电,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开发潜力。初步估算,届时我国水电至少每年可以提供2.6万亿度的电能。 这个电量对我国能源的作用有多大?假设我国的用电达到峰值的时候,按照14亿人口,每人每年8000度电的需求,大约也就是每年11.2万亿度电。(目前我国各种用电峰值的研究预测,最高的也不过就是12万亿度左右)。 也就是说我国的水电(2.6万亿度的年发电量)将可以在未来我国用电最高峰的电力构成中,至少应该能提供20%以上的电能,远高于目前的18%。总之,我国的资源禀赋显示:未来我国水电所能发挥的作用,不仅不会比目前少,而且还要有所上升。 除了丰富的资源量,中国领先世界的水电技术也成为资源开发的坚实基础。 2004年,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亿kW,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虽然我国的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但我国水电开发建设的任务极其艰巨、繁重,因此我国水电开发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难,所需要解决的难题,也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可以说,从我国改革开放加速水电开发建设时候起,我国的水电就已经开始了向世界水电科技制高点的攀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是我国的三峡;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203m)是我国的黄登水电站;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33m)是我国的水布垭水电站;最高的双曲拱坝(305m)是我国的锦屏一级水电站。我国正在建设的双江口水电站的堆石坝,高度将达到312m,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第一的高坝,刷新所有的世界纪录。 建设这些世界之最的水电站大坝,需要一系列尖端的工程技术支撑。可以说在所有这些工程技术方面,我国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水电机组制造方面,目前不仅世界上单机容量70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绝大部分都安装在中国,而且单机容量达到80万kW和100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也只有中国才有。 这种结合了现代科技的水电开发技术,使得我国的水电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可开发的资源量也不断的在扩展。加上我国现有的远距离、超高压、特高压输电技术,理论上我们的水电开发已经没有制约性的技术障碍。 总之,今天我国的水电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无论从规模、效益、成就,还是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装备制造水平上,都已经是绝对的世界领先。一般人可能想象不到,中国水电领先世界的程度,其实远超经常宣传的高铁、核电等行业。我国的高铁、核电等技术虽然已经非常先进,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有竞争对手的。但是在水利水电领域的国际招标中,目前几乎所有具备实力的竞争者都是中国的公司。我国这种全行业的绝对领先,在我国历史上是否能绝后我们不知道,但肯定是空前的。 水电开发80%以上的必要性 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为何普遍都在70%到90%多,平均也有80%以上呢?其实,发达国家他们当年在开发水电的时候,国际上还没有什么碳减排的要求。然而,他们的水电,之所以都要开发到较高的程度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现代化文明的发展,特别需要通过水电的开发来解决调控水资源的问题。 例如,美国著名的胡佛大坝、田纳西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主要原动力,其实都是社会发展需要有效的调控水资源。所以,这些国家在满足了水资源的调控需求之后,往往就不再去进一步开发其它水电资源了。 而一些想靠开发水电解决能源问题的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则普遍会更高些。例如:法国、瑞士等国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都超过了95%。总之,无论是哪种情况,国际社会的普遍经验说明,如果一个国家水电开发程度低于70%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水资源调控问题,很难解决好。 因为,一个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往往都与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成正比。所以,水电开发如果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个国家的水资源问题肯定也解决不好。目前,由于我国水电开发程度还不足44%,因此,我国的水资源调控的矛盾也就十分突出。 我国的国土面积和水资源总量都与美国差不多,但是,我国目前的水库蓄水总量只有9千多亿立方米,而美国是13.5万亿。我们大约还需要增加50%的水库总库容,才能达到美国那样的水资源调控水平。 然而,美国的人口还只是我国的1/5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超过美国的水电开发程度的话,我国的水资源调控矛盾,绝对是无法解决好的。 总之,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即使我国不再需要用水电提供能源,但为了调控水资源我们也必须要把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提高到80%以上才行。否则,水资源的调控矛盾解决不好,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难以实现。更何况目前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实现能源革命电力转型,最终兑现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已经迫在眉睫。 依靠水电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供电 根据我国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所发布的《我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经研究》报告的预测结论:到2050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分别可达到24亿和27亿千瓦。 按照可能的年运行小时(风电2200多,太阳能1400多)估算。届时我国的风电大约每年可提供5万多亿度电能,太阳能也能提供接近4万亿度。有了这9万多亿的电能,再加上水电的2.6万亿,就已经超过了我国用电最高峰时的峰值11.2万亿度。 更何况届时我们还要有2亿多千瓦的生物质能可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完全不考虑核电的作用,我国未来也可以用100%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来满足我国全部的用电需求。 不仅如此,水电还能够肩负起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的重任。 众所周知,水电的可调节性肯定要比火电、核电都要好得多。所以,如果能源研究所的减排路线图切实可行,不存在解决不了的调峰矛盾,那么我们用水电替代其中火电的方案当然就更不会有问题了。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目前,尽管化学储能的技术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成本上,确实都还难以满足商业化的要求,但是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为什么都还敢断言说2050年全球就实现100%的由可再生能源供电,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呢? 笔者认为,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可再生能源家族中含有功能特殊的水电。水电是最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可以为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入网,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世界上所有能够实现百分之百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国家,基本上都离不开水电的有效调节。 大家知道,挪威因为水能资源丰富,一直都依靠水电保障全国99%以上的用电需求。今年年初,葡萄牙也完成了一个多月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成功尝试。葡萄牙高达52%的水电比重就是重要的支撑。 就连宣布了退出巴黎协定的美国的总统特朗普,在考察挪威,发现了水电的重要作用之后,也曾经表示过,他有可能会通过开发美国水电的潜力,重新考虑加入巴黎协定。这其实就是水电在未来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的一种体现。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世界上的水能资源本身(总量有限)确实不能满足人类的能源电力需求,但是,由于科学开发的水电有很好的调节型,可以为大量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入网提供保障。这样一来,水、风、光互补发电,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在现实中,风、光发电的间歇性与水电的季节性之间,通常有很强的互补关系。例如,我国四川省的凉山州,通过水、风、光互补,2016年凉山州除了满足自己的用电需求之外,给我国东部地区的送电超过1300亿度(这大约相当于当年上海市用电量的70%)。如果,未来的送电通道建设能有保障,预计2020年凉山外送电量可达2000亿度。也就是说通过水、风、光的互补发电,凉山州一个州所产生的可再生能源,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之外,还可以满足一个像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全部用电需求。 目前欧洲很多的国家之所以能达到较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也是因为欧洲的水电开发程度经高。而我国目前之所以还不得不以煤炭发电为主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正是由于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还不够高,水电的调节性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此外,在化学储能技术没有出现重大突破之前,水电家族中抽水蓄能电站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忽视。为了给电网调峰,日本的抽水蓄能装机规模早就超过常规水电。假设到2050年化学储能的技术,仍然不能出现重大的突破,我们大不了再多建一些抽水蓄能。事实上,我国大量梯级开发的水电站(以及一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小水电)很多只要稍加改造,加装上能抽水的泵,都可以改造成混合式的抽水蓄能电站。 总之,仅从发电量来分析,我国到2050年实现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电,应该是完全可行的。再加上水电这种资源和它所具有的某些优质特性,在2050年实现百分之百的由可再生能源供电,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新时期水电的挑战与对策 1. 水库移民 很长时期以来,移民问题一直都是水电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但其实移民的难点并非是由水电开发造成的。现实中凡是需要大量移民的大型水库水电站,其实都是有着重要的水资源调控功能的多功能水电站。而这些电站的最主要作用,可能并不是发电,而是水资源的调控。 例如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和供水,而不是发电。如果仅仅是为了发电,三峡可以分别建成一系列的径流式水电站,这样几乎可以不用移民而产生等量发电。 没有了任何防洪、供水等水资源调控功能的三峡工程无法解决我国长江灾害的心腹大患,当然不能考虑。然而上百万的移民成本,全都要靠一个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来解决,几乎也是无解的开发难题。 我国通过建立三峡基金,先后投入了一千多亿元解决了我国三峡建设的投资难题。理论上相当于国家出资建设了三峡水库,企业投资建设了三峡大坝和发电站。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是国家参与大型水电开发的最成功范例。三峡水电的上网电价只有0.26元/度,比火电的平均上网电价要低近0.1元。三峡的年发电量大约为1000亿,这样一算三峡除了每年给国家的上交的利税和效益之外,仅这种隐性的电价补偿,就接近100亿(相当于对三峡基金的一种回报)。也就是说,大约发电十几年之后,国家对于三峡水库的投资,就相当于完全收回了。 然而,三峡水库所创造的效益又有多大呢? 三峡防洪供水的巨大效益仅仅通过一次防止特大洪灾就足以让我们刮目相看。2012年三峡水库所拦蓄的洪水峰值,已经超过了1998年。1998年我国长江特大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是2000多亿,死亡1600余人。 由于我们有了三峡水库的拦蓄,面对更大的洪峰,我们不仅不再需要百万军民的严防死守,而且也不再有任何人员的伤亡。可以说三峡当年防洪错峰所避免的洪灾损失,就已经超过了国家对三峡水库投资的数倍。只不过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往往都是公益性的,你可以计算出来,但却无法实际收取到。 大型水电站的水库移民困难,其实是一种公益性开发的矛盾。让某一个企业自己依靠发电效益去解决,往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采用三峡这种的国家参与开发的模式,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容易。 世界上各国的大型水电开发项目,基本上都是国家行为。例如美国的大型水电全部都要由联邦政府的所属机构投资开发,从不容许商业开发者参与。 电力市场化改革之后,我国很多优质的项目即使依靠开发企业的电费收益,也能解决好移民的投资。但大多数具有水资源调控功能的大型水库电站的建设,都应该是公益性的。尽管这些项目的移民投资收益,几乎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如果交给企业进行商业化的开发,可能就难以运作。 例如我国目前还争议巨大的龙盘水电站建设需要移民10万余人。这个重要的大型调蓄水库电站所创造的水资源调蓄能力几乎可以达到200亿/年。虽然其防洪功能还比不上三峡,但其供水的能力甚至可以超过三峡。 如果因为某个企业没有能力依靠电费解决移民搬迁的费用,就耽误了龙盘水电站的开发建设。那么就相当于今后上千年,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每年汛期要增加200亿立方米洪水的压力,同时枯期还要减少了200亿水资源的供应。 同样的问题还体现在龙滩水电站二期扩建上。如果因为移民的费用无法由电费担负,就停止了龙滩二期的开发。那么我国南方的珠江流域,每年将要增加上百亿洪水的压力,同时枯水期又将减少上百亿水资源的供应。 每年几百亿的水资源保障,才是我们水库移民问题的本质。我们需要跳出水电商业化开发中移民难的惯性思维,避免丧失了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大好时机。 2. 生态环保 除了移民问题,生态环保也一直被认为是水电开发的巨大障碍。 对于水电破坏生态的偏见,曾有很多文章专门介绍过,这是当年美苏争霸政治斗争留下的后遗症。1996年在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峰会上,也曾经一度因为当时的水电生态问题的过度炒作,否定了大型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但随后在2002年的峰会上,大会又一致同意做出了更正,恢复了大型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水电尤其是大型水电是当前人类社会替代化石能源第一主力。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所有水电破坏生态的问题,几乎无一不是局部的、针对某一特定物种的某种炒作。而水电实实在在所解决的,却是人类社会最大的生态难题——过量的使用化石能源所造成的气候变化。 因此,只要站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几乎没有人敢否认,开发水电才是当前最重要的生态建设。当年的联合国峰会就是因为考虑到了气候变化,而立即纠正了对水电的偏见和误导宣传。 受到国际社会对水电误解的影响,我国以往的环保部门和环保人士也一度对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耿耿于怀。但是,改组后的生态环保部,已经开始担负了防止气候变化的职责。 前不久美国马里兰大学和我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共同颁布的中国煤电退役报告非常明确地指出:我国若要实现《巴黎气候协定》中2摄氏度的减排承诺(2100年达到净零排放),就必须在2050至2055年退役全部的传统煤电;如果要实现1.5摄氏度的减排承诺(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净零排放),就必须在2040至2045年间退役所有的传统煤电。 解决火电的碳排放问题,几乎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兑现《巴黎气候协定》的最大难点。目前,世界各国都普遍认为,要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零碳目标,火电尤其是煤电只有退役一条路。 在今后20年的时间内,退役我国全部的煤电,大量的风、光发电入网,没有一定量的水电调节保障,怎么可能支撑起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可以确信在不远的将来,只要我国真的要兑现巴黎协定,我们负责这项工作的生态环保部,肯定会和当年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一样,从根本上转变对水电的态度。因为水电在能源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重要。 3. 开发成本 随着我国水电开发的深入和向西部转移,资源的开发难度以及输电的距离都在增加。因此导致大部分即将开发的水电项目,普遍存在着还贷期上网电价过高的难题。 西部水电开发成本高的问题,其实也不应该是真正的发展障碍。由于目前企业投资核算的周期,最长也不能超过30年,所以我国西部深山中待开发的水电项目,几乎都存在着初期上网电价难以接受的难题。然而,只要还贷期一过,水电站的发电成本马上又变得非常低。 当前所谓西部水电开发的高成本障碍,其实只是一个算账方法的规则问题。这对于具体开发企业,虽然是无法逾越的难题,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从政策上解决这种矛盾,应该说是轻而易举的简单。 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水电几乎是最经济的能源。目前,不仅我国的水电上网电价平均比火电低很多,而且全世界各国的电价,几乎都是水电多的国家的电价都比较低。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代。而我们目前水电投资,还都是要以高达6%左右的贷款利率计算成本。可见,西部水电开发的高成本,其实只是形式上的、暂时的。而实质上,水电才是我们人类社会最经济的电力来源之一。 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如果我们仅仅因为资本收益的计算,不利于投资者的短期回报,而丧失了为社会提供最优质、最经济的电力的大好机遇,那无疑将是我们的巨大失误。总之,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更有利于保障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因此,通过建立专项基金或者利用财税手段,解决这类矛盾并非难事。 如上文所述,我国水电在新时期高质量的发展,不仅切实可行,而且还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由于我国社会舆论对能源电力转型的认识不到位,煤电退出历史舞台的问题,至今还没有被摆上议事日程。因此,目前我国严重的电力产能过剩,所导致的水电弃水的难题,依然制约着当前水电的发展。 这种状况只能是暂时的。一旦我们整个社会意识到以煤电的退出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发展为标志的能源革命电力转型,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并兑现巴黎协定承诺的基本前提,电力转型的情况随时都可能会发生大变。水电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大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时刻要为这一天做好准备。总之,水电的特性就决定了,我国水电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和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6054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国水电的发展与能源革命电力转型
热度 1 zbt92 2020-8-28 11:00
作者:张博庭 摘 要:对于能源革命电力转型,全世界几乎都公认:最突出标志之一是“煤电退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这个问题,却始终存在着巨大分歧。由于国内舆论长期被煤电利益共同体操控,以至于我国的公众普遍以为:中国超低排放的煤电技术已经先进到了排放水平低于气电。所以,中国不必退役煤电,也能兑现巴黎协定。不过,最近发布的《加快中国燃煤电厂退出》报告则披露:中国如要兑现巴黎协定,必须要在 2040 到 2055 年前退役国内的所有煤电。对此,笔者作为水电工作者,深知发展水电对电力转型之重要。因此,本文将用我国多次为电力转型而做准备的水电规划都曾因未能开启电力转型而落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论述我国水电发展以及电力转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巴黎协定;能源革命;电力转型;水力发电;煤电退役;超低排放 0 引言 最近,关于“十四五”期间我国是否还有必要新建煤电厂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2020 年 1 月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华北电力大学联合发布研究报告《 AHigh Ambition Coal Phaseout in China: FeasibleStrategies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Plant-by-PlantAssessment 》 (以下简称“退役报告”)之后,更是引起了业内各界激烈的争论。退役报告的内容虽然主要是针对煤电的,然而报告与我国水电发展的关系,以及我们水电对其关注的程度,一点也不会亚于其他行业。因为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水电(包括抽水蓄能)如何发展是影响煤电能否顺利退役的最重要因素。 此前我们各种媒体的宣传一直都在强调,中国煤电的情况与全球各国都不同,即使全世界都要退役煤电,中国也要例外。然而,此次退役报告的发布,毫无疑问是向我们长期宣传的“中国煤电特殊”的论调,提出了明确的挑战和严厉的质疑。而这也正是长期困惑我国水电发展和我们水电工作者的焦点难题。因为水电的地位和作用绝对是能源革命电力转型中的重中之重。而我国的水电该如何发展,必然要与我国的能源革命电力转型高度相关 。 1 水电发展与我国的能源电力转型 1.1 电力转型与电力结构优化之区别 众所周知,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在电力领域,全世界几乎都公认:转型最突出的标志之一就是“煤电要退出历史舞台”。然而现实当中世界各国能源转型速度和进程还有很大的不同。当前我国国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 这主要是因为,受到技术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我们电力界的很多人,至今思想上对风、光发电还不够信任。觉得它的电能质量不够好,不能满足实际负荷变动的需要,无法保障供电的安全性。当然,即便如此,他们对未来的电力,必须要依靠自然界中蕴藏量巨大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还是认同的。因此,大家对于国家大力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政策和做法,也还是支持的。目前我国电力界的这种群体意识,似乎可以归纳为:电力结构应该优化,但现在还不能转型。这里我们所讲的电力结构优化和转型的共同点,是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不同点是,以煤电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是否应该开始逐步退出? 至今我们业内不少人还都认为:根据我国国情,够满足的电力负荷实际需要的主要还是煤电。而各种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基本上都是为了未来的需要而发展(也可以说是为发展而发展)。所以,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一说电力负荷有缺口,大家还是要发展煤电。同时我们各地所发展的各种非水可再生能源,一般都还面临着解决市场消纳和想办法减少弃电的难题 。 1.2 水电的发展受电力转型与否的影响巨大 水电是目前体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因而受到电力产能过剩的(市场)影响也最严重。此外,水电虽然也是可再生能源,但是世界各国水电的发展主要是取决于各国的资源条件,所以在国际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比性。而目前各国风和光发电的发展,似乎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能源转型的决心和力度。因此,我们现在即使消纳起来非常困难,但也必须要为了发展而发展风和光的发电。这就造成了最近几年我国的燃煤和风、光发电产业都热火朝天,而水电的发展却一路下滑。与一般的非水可再生能源不同,我国水电发展与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关系十分特殊。一方面,如前所述,如果电力不转型,水电受到的不利影响最大;另一方面,电力一旦要转型,水电的作用又是最重要的。目前,由于化学储能的技术尚未取得重大的突破,所以世界上所有百分之百实现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实践,几乎都是由水电来保障的 。 例如,挪威由于水电资源丰富,几乎常年完全由水电供电。葡萄牙的水电比例高达 50% ,因此曾创造了全国连续一个月百分之百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世界记录。我国的青海省水电比重比较高,同时水风光互补做得好,也就创造全省连续多日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国内纪录。就连已经宣布退出了巴黎协定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考察完挪威之后也曾表示过,他有可能会通过挖掘美国小水电的潜力,考虑重返巴黎协定 。这就是水电对于各国电力转型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国的水电资源非常丰富,目前至少还有一倍以上发展空间,绝对是我们实现能源革命电力转型和兑现巴黎协定承诺的最大资本。但由于当前我们业内认识上的差距,发展策略上又必须兼顾我国当前的电力安全和未来的电力转型,以至于我国的水电一方面随时要为开启我国电力转型做好准备,同时还要承受电力不转型所带来的各种损失。因此,我国水电的地位一直十分尴尬。 1.3 为电力转型做准备,多次水电规划落空 由于水电的发展受电力是否转型的影响最大,我国水电的“十二五”及“十三五”规划都已经为电力转型做好准备。但由于我国的电力转型至今一直没能真正启动,我们历次水电规划的目标似乎总是定得偏高。特别是在经过了“十二五”的实践,已经看到现实的发展严重滞后于规划的目标之后,我们水电“十三五”的目标,依然还定得比较高。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十二五”期间就具备启动我国电力转型的条件。也正因为此,水电“十二五”规划才会制定出要求新开工 1.2 亿 kW 的宏伟目标。 不妨设想一下,假设从“十二五”中期起,我国的煤电装机就不再增加,转而主要依靠发展水电和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来满足社会增长的电力需求(同时加速抽水蓄能的建设)。那么不仅我们的水电规划完全可如期完成,而且恐怕也不会经历从 2013 年起就出现的各地越来越严重的“三弃”(弃水、弃风、弃光)。同时也不会让我国在役的煤电机组的利用小时骤降到四千多,造成全行业的困境。 虽然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转型没能启动,我们曾以为“十三五”总该可以了吧?所以,“十三五”的水电规划,定的目标仍然比较高,要求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各自新开工 6000 万 kW 。然而遗憾的是,至今“十三五”已近尾声,我们的电力转型还是没能起步。现在看来,“十三五”水电规划的主要指标已经不大可能完成。为此,国家能源局已经明确“十四五”我国将不再单独制定水电专项规划。笔者认为这的确是非常明智的决定,因为制定水电专项规划的风险实在太高。指标定低了满足不了电力转型的需要,定高了又不知道我国的电力转型何时才能起步,规划会不会再次落空。不过现在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虽然水电没有了“十四五”专项规划,但此次发改委能源所合作发布的退役报告,却让我们的水电再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2 退役报告 解开我国水电的心结 2.1 退役报告的发布意义非凡 退役报告 的主要结论有如下三点: ( 1 )报告测算中国要实现 2 ℃减排目标,须在 2050 — 2055 年之间淘汰传统燃煤电厂。若要实现 1.5 ℃目标,则需在 2040 — 2045 年间淘汰传统燃煤电厂。 ( 2 )报告建议:不要再新增燃煤电厂,且越早停止建设新的燃煤电厂,我国减排的成本就越小。如果继续新建燃煤电站,未来我国实现减排目标所增加的沉没成本会将超过 1.5 万亿元。 ( 3 )报告认为:目前我国约有 1.12 亿 kW ( 18% )的现役煤电机组可被识别为应优先退役的 产能。 对于该退役报告给出的第一个结论,社会各界的分歧应该不大。因为世界各国对于实现巴黎协定的预测,基本结论都是如此,也可以说,“煤电必须要退役”已经是全球的共识 。只不过在我国国内,由于业内的专家和能源研究机构从未认真探讨过巴黎协定如何与我国电力规划具体衔接的问题,因此直到这次退役报告出来之前,我国能源电力界的各种预测,从来都没有把我们能否兑现巴黎协定的承诺当成一个条件来考虑。从这一点来看,退役报告的最大意义就在于结束了我国能源电力规划研究的“鸵鸟时代”,把我国能源电力转型中最敏感的“煤电退役”问题,直接摆到了社会和公众面前。在此之前,除了业内的一些专业人士,国内恐怕没几个有人真正知道,我国以前的各种电力中长期规划、预测和减排路线图,其实都是无法满足巴黎协定的 。 2.2 退役报告澄清了煤电的误导宣传 尽管在媒体上大家经常能看到,世界各国为了兑现巴黎协定,纷纷要在 2050 年前退役本国所有的煤电。但我国以往的各种减排路线图却常常显示, 2050 年我国的煤电装机还需要保持相当大的规模(各种不同的版本,约为 7 亿到 17 亿 kW 之间) 。据了解,我国社会公众之所以接受这种唯独中国的煤电可以不退役的原因,并不是赞同我国可以不兑现巴黎协定,而是误以为我国的煤电技术已经非常先进。既然我们的煤电“超低排放”,已经让我国煤电的排放水平低于燃汽发电了。因此,人们不免会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外国没有说一定要完全退役气电,我们为何就不能保留大量的煤电呢? 事实上,我们煤电的“超低排放”已经低于气电的说法,绝对是一种误导宣传。现实中我们煤电所谓的超低排放,只是针对个别污染物而言。准确地说,我们的“超低排放”不仅应该实事求是地称为“超低排污”,而且这种污染物超低排放的改造不仅不会减少碳排放,反而一定会使其有所增加。因为,任何环保的措施,都是要增加能耗的 。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煤电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对于我们兑现巴黎协定的承诺不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增加难度。 2.3 煤电退出历史舞台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从煤炭与天然气的物质分子构成上看,煤炭的成份是两份碳配一份氢,石油是一份碳和两份氢,天然气则是一份碳配四份氢。而所有化石燃料(碳氢化合物)被氧化后的发热量,主要来自于其所含的氢元素。所以,若利用直接(氧化)燃烧产生的热来发电,同样煤炭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至少应该是油气发电的数倍。不仅如此,目前全世界都公认燃煤发电实现有效减排唯一可能的方式,就是碳捕捉和碳封存。那么,即使某一天我们完全掌握了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根据煤炭和天然气的分子构成,处理煤电排放的成本也一定要比油气发 电高出数倍。因此世界各国才会都毫不犹豫地认定:以碳减排为目标的能源革命的第一步,一定是油气取代煤炭的低碳化;第二步才是完全取代化石能源的无碳化。因为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可以断言,任何声称发明了可以让煤电的排放低于气电的技术,一定都是违背科学规律的欺骗 。 总之,能源要革命,电力要转型,煤电就必须要退出历史舞台。这绝对是全球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可能逆转的规律。任何国家都绝对不可能发明出所谓“不需要退出煤电,也可以满足巴黎协定减排要求”的先进方法或技术。从这一点上,可以说退役报告的最重要意义,就在于其科学地澄清了我国的煤电技术已经先进到了“不需要退出,也能兑现巴黎协定”的谎言。让社会和公众意识到如果我们对巴黎协定的承诺,不是一种策略上的外交辞令,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公开地承认我国的煤电技术,绝没有某些媒体所宣称的那么先进。我们也必须要立即开启逐步退役煤电的电力转型,并且要保证在 2040 — 2055 年前,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告别煤电。 2.4 越早停建煤电 我国减排的成本越小 退役报告的第二条建议是“不要再新增燃煤电厂,且越早停止建设新的燃煤电厂,我国减排 的成本就越小”,实际上这是和第一条结论紧密联系的必然推论。客观地说,与我国广大公众由于受到煤电“超低排放”宣传的误导而对煤电的认可态度不同,我们能源电力业内的很多人士,其实是知道煤电的“超低排放”是与碳减排无关的。但是,为了自己行业的眼前和局部利益,他们的内心里并不想让公众知道真相,同时似乎自己也从来都不认为,我国关于巴黎协定的承诺是严肃认真的 。所以,在退役报告发布出来之后,才会有人公开反驳说:“退役报告是基于《巴黎协定》目标研究的,从中国的国情来看,我们似乎不应再以《巴黎协定》为背景来进行研究,即不应因环保而制约经济发展。”然而在此之前,我们从来也没有听到这些人士透露过“我国兑现巴黎协定的前提之一,就是煤电必须要全部的退出历史舞台”。显然,如果没有退役报告,他们是绝对不愿意让公众知道这些的。 其实,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地承认“我国兑现巴黎协定的前提之一,就是煤电必须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退役报告所提出的“不再新增燃煤电厂,且越早停止建设新的燃煤电厂,我国减排的成本就越小”这个结论,就一定是不言而喻的。不仅如此,退役报告还为了现役煤电企业的利益,争取让我国的煤电厂生命周期都能达到 30 年以上,具体提出了“如果继续新建燃煤电站,未来我国实现减排目标所增加的沉没成本会将超过 1.5 万亿人民币”的警告。对此,笔者作为水电工作者根据自己在电力行业的亲身经历,深切感觉到:退役报告的结论和预判,不仅十分真实、准确,而且还可以通过回顾我们行业多年以来的经历,得到进一步证明。 3 历史的教训值得借鉴 3.1 “十三五”前夕,我们错失电力转型之良机 大约在我们制定“十三五”规划前夕的 2014 年,当时我国的电力产能已经在 2013 年前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过剩。那时,不仅全国的火电机组运行小时都已开始大幅度下降,而且水电弃水、风电弃风的现象也已经相当严重。当时业内的一些专家也曾进行过是否还要继续新建煤电厂的争论。记得几年前,也曾有专家质疑说,即使我们十年之后,确实还需要增加煤电装机,难道我们有必要现在就要开建吗?遗憾的是,如此明智的意见不仅一直没有被采纳,而且这些反对煤电大跃进的专家以后也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由此可见,在我国任何不 利于扩张煤电的声音,在媒体上都会逐渐消失。更令人遗憾的是,在这种整个社会的舆论被严重误导、扭曲的情况下,又恰逢我国简政放权的体制改革,中央把大型煤电项目的核准审批权力下放到地方之后,我国煤电项目的核准立刻就出现了大面积失控。 结果在 2014 、 2015 年我国的煤电建设高歌猛进的同时,我国的电力行业就开始陷入了产能严重过剩困境。不仅各地的“三弃”现象已经十分严重,而且全国各类火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也开始了急剧下滑。其中,煤电机组的全国平均利用小时数, 2013 年时还保持在 5010 h ,随后便一路下滑( 2014 年 4747 h , 2015 年 4326 h ),直到 2016 年的 4165h 的历史最低点 。 3.2 水电的发展得益于煤价高企减缓煤电扩张 2009 — 2012 年期间我国的原煤价格出现了非理性的上涨。到 2010 年后期,以往制定的煤电联动机制已经完全不能抑制住煤价的交替上涨。此后,由于国家终止了煤电价格的联动,我国的燃煤发电出现了严重的成本倒挂,一些煤电企业已经到了发电越多赔钱越多的地步。当时有的电力集团已经对煤电采取了与原来的竞争规模时期截然相反的姿态,有的甚至愿意把一些赔钱的燃煤电厂无偿划拨出去。因此,不仅当时的电力企业没有任何新建燃煤电厂的积极性,而且,水电(包括核电和风电)的发展,也被业内赋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期待。得益于煤电遭遇的困境,那一阶段绝对是我国水电发展的黄金期 。 有些数据现在看来可能都会让人感到吃惊。我国“十二五”的水电规划,要求新开工的常规水电项目居然高达 1.2 亿 kWh 。此后,我国水电的大发展政策终于在 2014 年产生了实际效果。那一年虽然我国西南地区的水电企业已经开始遭受较为严重的弃水,但是, 2014 年当年我国水力发电的年增量,还是创纪录地达到了 1680 亿 kWh (同年我国非化石发电总增量为 2290 亿 kWh )。比上一年我国全部非化石能源发电的增量 898 亿 kWh ,居然高出了一倍多。也正是在这一年,由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大发展、大贡献,我国不仅首次实现了燃煤电发电总量的下降,同时也让我国首次实现了碳排放总量的下降。这一结果不仅在国际上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而且也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我国领导人在 2014 年杭州 APEC 会议期间正式发布的减排声明。我们甚至可以断言,如果当年没有中国政府在碳减排问题上这种言行一致的坚定表态,国际社会能否最终达成巴黎协定还真不大好说。从这一点上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水电是全球减排的最大功臣。 然而,几乎在我们享受到了水电大发展丰硕成果的同时,业内一些坚持要继续扩张煤电的主张也为我国电力行业日后的困境埋下了祸根。接下来的 2015 年和 2016 年,我们很快就尝到了煤电产能加速无序扩张带来的苦果。随着 2012 年起我国煤炭行业的泡沫破灭,煤炭的价格开始大幅下降,燃煤发电的利润陡增。这使得煤电企业的产能扩张积极性又开始复苏。再加上业内的煤电势力一直占有绝对的话语权和中央审批权下放地方后带来的核准失控,我国煤电的建设从 2013 年就开始了第二次大跃进。到 2015 年就达到了我国新增煤电装机年的第二次高峰( 5402 万 kW )。此前,我国第一次的煤电投产高峰曾出现在 2006 — 2007 年期间,那时我国煤电装机的年增幅曾一度高达七八千万 kW (见图 1 ) 。 对此,笔者一直认为,由于煤电是煤炭的最大用户,所以正是 2007 年前后我国煤电装机的这种超常规的暴增,才使得我国煤炭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随后便导致了 2009 — 2012 年间煤价的严重失控。因为市场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一定会用煤炭价格的非理性上涨来报复我们煤电装机的非理性扩张。我国煤电的第二次投产高峰,由于峰值没有第一次高,所以煤价的上涨幅度也不及以往。但由于此时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因而,电力产能过剩对整个电力行业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则是致命的严重 。 图 1 中国( 2000 年后)历年新增煤电装机 4 产能过剩煤电扩张行业陷入困境 4.1 煤电无序扩张对整个行业都影响巨大 由于煤电的设计利用小时远高于各种可再生能源,因此 2015 年大量新建煤电机组的入网,极大地加速了我国电力产能的过剩程度,恶化了我国电力市场的紧张局面。因此, 2015 年和 2016 年前后不仅是我国电力“三弃”最严重的时期,而且也极大地增加了煤电企业自身的经营困难。 2015 和 2016 年,我国西南地区川滇两省的年(装机)弃水电量,均已经超过了世界上最大的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 。与此同时,我国风电的弃风损失也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根据 2017 年初全球风能理事会发布的数据, 2016 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显示,中国的风电装机规模已经是美国的 2 倍多,但两国的风电发电量相差不多。也就是说,与美国相比,我国风电的实际弃风量显然应该接近了 50% 。即使刨除掉 2016 年当年新增的风电机组运行时间普遍不足一年的因素,我国当年的弃风率也可能不会小于 30% 。实际上,此前 2015 年(也包括 2014 、 2013 年)我国风电企业的实际弃风情况,也并不会比 2016 年好多少。只不过,那一阶段我们没有一个(类似美国的)参照物可比较、可判断而已。 对此,我们几乎可以断言,正是由于在“十二五”中期我国电力产能的严重过剩,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严重弃风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最终迫使我国的风电建设不得不大幅刹车。我国风电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逆转,从以前的每年装机近乎翻翻的增速,马上变成了增速翻番的下滑。我国风电的年投产规模从 2015 年的 4048 万 kW ,骤降到了 2016 年的 1672 万 kW 和 2017 年的 1578 万 kW 。 同样也是那一阶段,由于电力产能过剩的日益加剧,我国水电的弃水损失也一度日趋严重,致水电开发的速度和企业投资的积极性都开始迅速下降。到 2017 年,我国水电年发电量的增量已经从最高峰时的年增 1680 亿 kWh ( 2015 年),下滑到了仅有 183 亿 kWh (降幅高达 80% 以上) 。 总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电力市场的增速已明显放缓,这一时期我国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煤电产能无序扩张的巨大伤害,几乎没有例外。 4.2 煤电企业是产能无序扩张的最大受害者 各种数据显示,受到煤电产能无序扩张的影响最大的,绝对是煤电企业自身。例如,我国煤电机组的年利用小时自从 2016 年创造了历史的新低之后,至今始终都在 4300 h 左右的低位徘徊。据统计:我国五大电力集团的火电板块, 2016 年的利润狂降 58.4% ; 2017 年整体净亏损 132 亿元,亏损面达 60% ; 2018 年的亏损面仍高达 54.2% ; 2019 年虽然略有好转,但亏损面仍超过 40% 。 为了估算煤电的无序扩张对煤电企业的影响有多大,笔者曾算了一笔帐:大约每投产百万 kW 的煤电机组,将要增加整个煤电行业的年亏损额 40 亿元。其理由是,煤电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而盲目增加装机并不会增加社会用电量。也就是说,每 kW 约 4000 元的煤电投资,总体上是不会增加整个行业的任何收益的。尽管实际当中每座新建的电厂投产后,确实可能会从别人的碗里分得一杯羹,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实际上是不会增加任何收益的。 我们每百万 kW 煤电的投资大约是 40 亿元,即使每年的银行利息按 6% 计算,再加上 25 年还本的本金 4% ,每年投资成本的本息支出就要达到 10% (约 4 亿元)。这还是假定电厂的寿命可达 25 年(同时也不考虑任何升级、改造的额外费用),而实际上这个煤电机组的寿命 25 年的要求,已经是非常苛刻了。 虽然在 2016 、 2017 年间,国家能源局为了应对煤电核准权下放之后的失控,先后发布了 6 个 专门的文件,严格限制各地的新建煤电规模,但是从我国煤电产能严重过剩的 2014 年到 2018 年底,我国新增加的煤电装机仍接近 2.5 亿 kW (同期退役 3000 多万 kW ,统计数字增加为 2.1 亿多 kW )。因此,最保守的估算,到 2019 年,我国的煤电行业仅因无效的固定资产投资一项而增加当年的亏损额,就高达一千亿元。这个数字,还是仅仅计算了过剩煤电产能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如果再加上实际当中必不可少的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将更为严重 。总之,我国的煤电企业,现在每年为产能无序扩张所遭受的实际利润损失,肯定不止千亿元。 5 停建燃煤电厂,且越早越好 5.1 历史事实完美的诠释了退役报告的预判 退役报告不仅建议“不要再新增燃煤电厂,且越早停止建设新的燃煤电厂,我国减排的成本就越小”,而且还警告说“如果继续新建燃煤电站,未来我国实现减排目标所增加的沉没成本会将超过 1.5 万亿元” 。笔者认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历史事实,已经完美诠释了这一预判。 通过前文的叙述,我们知道,自从 2014 年起由于无序新建燃煤电厂的决策,已经导致了我国电力产业全行业的发展困境。至今,我国的煤电企业不得不为这一无序扩张行为而付出的利润损失,每年已高达上千亿元。要知道这些每年的巨额损失,还远没结束。过剩产能的投资贷款,至少还要偿还 20 年的本息。因此,根据最保守的估计,以往煤电无序扩张所造成的损失,至少高达 2 万亿元。这个事实与退役报告所警告的“如果继续新建燃煤电站,未来我国实现减排目标所增加的沉没成本会将超过 1.5 万亿元”,居然是如此的相似。这是不是已经能说明,退役报告的警告和判断,绝不会是空穴来风?当然,对这样的推论,一些人可能不会认同。他们可能会说,我国的煤电并非已经完全没有了市场空间。所以,把所有的新增煤电投资都视为“浪费”不够合理。对此,不妨给大家再另外算一笔帐。 5.2 我国从 2014 年起就可以不再新建煤电 截止到 2018 年底我国的煤电总装机大约为 10 亿 kW ,年发电量约为 4.5 万亿 kWh 。假设没有从 2014 年以来的新增 2.1 亿多 kW 煤电装机,我国的煤电总装机大约接近 8 亿 kW 。即使照样需要完成现在约 4.4 万亿 kWh 的年发电总量,也不过是要让我国的煤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提高到到设计标准的 5500 h 左右。事实上,让煤电机组年运行小时数达到 6000 h 以上,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要知道一直到 2013 年,我国还有个别省份的火电机组运行小时数超过了 6000 h 。不仅如此,一般国家的统计数据,都是把煤电与气电合并在一起作为火电数据来发布,而通常调峰用的气电的运行时间是非常低的。因此,所发布的火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通常要比煤电机组的实际运行小时数低很多,特别是那些燃气发电比重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以美国为例,虽然美国每年颁布的火电机组运行小时通常只有 4000 多 h ,但在我们实地考察中却发现,他们的煤电机组的年运行小时数普遍都不会低于 7000h 。 非常凑巧的是,前不久中电联的一位专家在其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曾透露说:“如美国在 2001 年至 2010 年间大规模增加了燃机投运并承担了调峰任务,煤电设备年利用小时均超过 6500 h 。” 这一叙述,基本上证实了我们在美国访问时所得到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另外,有数据显示韩国全国的煤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通常都超过了 7000h 。可见,煤电机组年实际运行 6500 h ~ 7000 h ,也是比较正常的。 由此可见,即使从 2014 年起,我国就不再增加任何煤电装机,用现有的 2013 年以前建的约 8 亿 kW 的煤电装机,完全可以满足目前 10 亿多 kW 煤电机组在电网中实际承担的发电量任务。当然,也有人还会提出质疑,说虽然电量上可以满足,但是电力上未必可行。这确实也有些道理,在目前现有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定的调峰电源配合,让煤电机组的平均利用小时达到 6000 h 以上,的确是难以现实的。但历史地看,却未必如此。 5.3 煤电无序扩张导致我国抽水蓄能规划落空 与美国需要大量的气电为电网调峰不同,我国的水电(尤其是抽水蓄能)其实要比气电调峰更具优势。在“十二五”水电发展规划中,我国预定的抽水蓄能的建设目标,曾经是 2020 年要达到 7000 万 kW 。为何规划目标要如此之高?因为当时就要为我国的能源革命、电力转型做好准备。在电力转型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大量的抽水蓄能。一方面它需要为间歇性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峰,同时,它也可以保障煤电机组的基荷运行。然而,为什么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抽水蓄能建设任务,不仅没有如期完成,而且到了“十三五”规划时,发展目标反而大幅度降低到了 4000 万 kW 呢?笔者认为;这完全是由于我国“十二五”期间,在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煤电装机仍然无序扩张,并已经变成了既定的现实。大量过剩的煤电产能挤占了抽水蓄能作为专门调峰电源的市场空间 。试问,谁会愿意去建设明显没有用途的蓄能电站?现在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减少 2 ~ 3 亿 kW 的煤电装机,增加 3000 多万 kW 的抽水蓄能专门调峰。那么,不仅我们的电力、电量的保障没有什么问题,而且,电力全行业的效益,绝对都会好得不得了。 事实上,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我国煤电继续无序扩张的不利后果,远不止上面列举的那些。要知道,由于煤电的产能严重过剩,以致于造成了我国极其严重的“三弃”。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和转型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几乎是难以估量的。前面曾列举了我国的风电建设因为弃风严重不得不立即刹车,严格限制。风电年装机增速,曾翻番下滑。煤电产能过剩对水电发展的影响之严重,更是无法形容。由于弃水损失严重,我国连续多年,都曾相当于每年损失掉一座三峡水电站。与此同时,我国水电的投资、装机和发电量的增长,也已经减 少了几乎一个数量级。例如,我国水电的发电量,已经从 2015 年的年增 1680 亿 kWh ,骤降到了 2017 年仅有 183 亿 kWh 。 本文虽然没有具体提到光伏发电,但实际上当前我国光伏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也是电力市场。要知道目前在我国的不少地区,即使光伏要求平价上网,也很难获得批准。难怪有的民营光伏企业家,已经大声地疾呼“我们不怕市场竞争,就怕政府袒护煤电”。 此时此刻,我们虽然不能设想出,如果当初没有放任煤电的无序扩张,我国的电力行业将会有多么大好的局面。但是,我们绝对可以肯定地说,我国燃煤发电的装机和发电总量,绝对不会达到今天的 10 多亿 kW 和 4.4 亿 kWh 之多。我国的碳排放总量,也绝对都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同时,不仅我国的煤电企业绝对不会遭受大面积亏损,而且我们各种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事业,肯定都会比目前要兴旺发达得多。 5.4 我国社会用电增量可完全依靠非化石能源 在 2014 年,我国是否应该继续新建煤电的辩论时,就曾有能源专家断言说,如果我们能够从此不再新建煤电厂,那么我国煤炭用量的峰值,应该就是在已经过去的 2013 年。虽然该专家的这一预言,现在已经没有机会得到验证了,但是,笔者对此还是非常认同的。换句话说,根据当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良好态势,笔者认为:从 2014 年起,我国就已经具备了社会用电量的增加完全摆脱煤电的客观条件。 我国电力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4 、 2015 两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实际增量,均已经超过了当年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也就是说,现实中我们已经实现了完全用可再生能源满足全部社会用电的增长 。遗憾的是,随着我国煤电产能的不断无序扩张,为了保障严重过剩的煤电企业的基本生存(最低发电利用小时),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都不得不为其让路。因此,到了 2016 年,虽然我国煤电机组的利用小时已经创出了历史新低,但我国燃煤发电总量却已经开始恢复增长。至此,我国能源结构绝对好转的趋势,已经开始在市场挤压下不 得不开始倒退(绝对好转是指电力碳排放总量降低的好转,而不是相对指标的百分比好转)。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和投资的收紧,不仅让各种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的增速都急剧下滑,而且弃水、弃风、弃光的三弃问题,始终都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因为我们当初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的是要实现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然而如果电力不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很难免不是一种累赘。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良好势头被无序扩张的煤电打压下去之后,已经逐渐丧失了依靠可再再生能源的发展来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增长的大好局面。随后几年,我国社会用电需求的增长,已经不得不再次转为依靠煤电。接下来的 2017 年,我国连续保持三年的碳排放总量的下降趋势也逆转为上升。由此所造成的国际负面影响,即使国内看不到,但其损失决不会亚于某些电力企业的亏损。 此时此刻,尽管当前我国“社会用电的增量完全摆脱煤电”的大好局面已经丧失,但是,历史已经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我们证明过了:在我国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水平下,已经具备了完全依靠非化石能源的增长来满足社会发展用电增量的条件和可能。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的风电、光伏发电的成本又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很多地方都已经达到了不需要补贴的水平。目前,制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显然已经不再是技术和成本,而主要是市场。 6 结论 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对《加快中国燃煤电厂退出》研究报告的一些看法和感受。笔者在此并不是想否认多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绩,而只是想说明:我们绝不应满足于一些现在已取得的成绩,因为我们原本还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决策正确,完全可以用不高于当前的成本和代价,如期实现我国加入巴黎协定的承诺。总之,面对当时的各种舆论,笔者认为当前我们最迫切的,并不是判断谁有道理,而是要把退役报告的内容及时地呈送给高层领导,尽快让他们清楚地知道“我国如要兑现巴黎协定的承诺,必须要在 2040 到 2055 年之前彻底告别煤电”,并做出决策和表态。与我国兑现巴黎协定的承诺相比,目前我们所有的争议,都不过是路径选择和成本高低的枝节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的水电也将要一如既往地忍辱负重,时刻准备着为我国能源革命电力转型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CUI R, HULTMAN N, JIANG K, et al. A high ambitioncoal phaseout in China: feasible strategies through acomprehensive plant-by-plant assessment .College Park: Center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 University of Maryland, 2020 . https://cgs.umd.edu/sites/default/files/2020-01/1.13.2020_AhighAmbitionCoalPhaseoutInChina _EN_fullreport%20.pdf. 张博庭 . 水电在能源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水电与新能源 , 2019, 33(11): 15-21. ERR. “ 逆势而行 ” 中国只手推动全球煤电继续扩张 . . http://www.hydropower.org. cn/showNewsDetail.asp?nsId=26895. 赵紫源 . 煤电不具备短期大规模退出条件 . 中国能源报 , 2020-01-13. 张博庭 . 水电是能源革命的主力军 . 中国能源报 ,2016-07-11(011). 特朗普 : 我为水电开发呼吁 ! .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23111. 张博庭 . “ 十三五 ” 规划与我国水电的发展 .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 2017(1): 20-24. 朱旌 . 世界 2050 年前有望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 . 经济日报 , 2017-04-12(009). 蒋学林 . 不要争了 ! 煤电趋势看这里 ! . 能源研究俱乐部 . http://www.jdzj.com/news/29335.html 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 . 中国能源中长期 (2030 、 2050) 发展战略研究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 王尔德 . 2050 年能源转型路线图如何定 国家能源局明确七大方向 . 21 世纪经济报道 , 2017-06-16(006). 张博庭 .“ 超低排放 ” 成清洁能源的危害几何 ? . 能源 ,2017(1): 49-54. David de Jager. “ 更高效的 ” 燃煤发电依然会破坏气候 . 中国能源报 , 2016-10-24(009). 新华社 . 2016 年全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创 52 年新低 (2017-01-25) http://www.gov.cn/shuju/2017-01/25/content_ 5163412.htm 张博庭 . 水电开发政策环境实现根本性转折 . 中国电力报 , 2011-12-26(006). 本刊编辑部 . “ 十二五 ” 期间将开工建设 1.2 亿 kW 水电 . 华北电力技术 , 2011(4): 43. 张博庭 . 电力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是能源结构恶化 . 中国经济周刊 , 2015(32): 76-78 ] 张博庭 . 新常态下看水电弃水 .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5(11): 14-17. 中国累计装机 2 倍于美国 但两国发电量却差不多 ! (2017-02-16) https://www.in-en.com/article/ html/energy-2259551.shtml. 张博庭 . 如何破解西南水电弃水的困境 ? . 四川水力发电 , 2017, 36(6): 116-121. 张博庭 . 水电人眼中的煤电困局 . 中国能源报 ,2019-10-09. http://www.sohu.com/a/345811298_468637. 张博庭 . 煤电过剩下的利益集团博弈 . 能源 ,2015(9): 56-58 王志轩 . 煤电利用小时下降是必然趋势 . 中国能源报 , 2020-01-13. 张博庭 . 能源革命势不可挡,抽水蓄能方兴未艾 . 水电与抽水蓄能 , 2017, 3(4): 1-5.
3530 次阅读|1 个评论
More reservoirs needed to reduce floods
zbt92 2020-8-14 08:30
By Zhang Boting | China Daily | Updated: 2020-07-08 07:08 Zhenhai Bridge, a state-level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site located in Tunxi district in the city of Huangshan, is destroyed by the roaring Xin'an River. Due to severe rainstorms and heavy downpours, massive floods have swept across southern China almost every year. Since the start of this year, many parts of southern China have experienced frequent, intense rainfall within a short of period of time. This year the floods, caused by natural climate fluctuations and an increase in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due to climate change, have been more severe than in previous years. Completely preventing floods in regions influenced by changing climate patterns may not be humanly possible. Yet by implementing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water conservancy programs, the authorities can better control floods and minimize the loss of lives and properties.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building reservoirs and dams, which have not only reduced the chances of floods but also provided water and electricity for the people. Statistics show that despite the rainfall this year breaking 80-year-old records in many places, the loss of lives and properties will not be as high owing to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water facilities during floods. But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ies should be better protected. Although big dams, in recent years, have sparked huge controversies due to their ecological impact, high costs and the relocation of residents, China still doesn't have enough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n particular, the capacity of reservoirs on big rivers and the drainage system in some Chinese cities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The United States is similar in size to China, but its reservoirs' capacity is 50 percent more compared with China. Specifically, China has the capacity to store 900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water, while for the US it is 1.3 trillion cubic meters. Thus, the amount of rainfall that can overwhelm China's reservoirs and cause floods with huge volumes of freshwater flowing into the sea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valuable water resources in the US thanks to its larger water-storing capacity. Chongqing in Southwest China, for example, is experiencing one of the worst floods in recent history, mainly because of the inadequate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reservoir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threat has been further compounded by news that all hydroelectric dams on Jinsha River, a branch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upper stretch, are full to capacity. During major floods, rumors start doing the rounds that the high water level in the Three Gorges Dam in Yichang, Hubei province-the dividing point of the midstream and up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caused water levels in Chongqing to rise. But the fact is Chongqing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river southwest of the dam. It is clear such rumors are baseless. Compared with the level and volume of water in reservoirs during several massive floods in Cuntan, Chongq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Three Gorges Dam-the world's largest hydroelectric power project-gradually expanded opera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change is quite small. That's because despite being par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he water level during floods in Cuntan, a port in the up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often is 160 meters and-always higher than the maximum level in the reservoir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145 meters according to national rules). It's the torrents that determine the water level at Cuntan. Even if the reservoir allows the water level to rise to prevent flood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impact on Cuntan's water level would be negligible. Historical data can clear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role of the Yangtze Three Gorges Project in floods, while reminding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that the best way to prevent floods in Chongqing is to build more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based on scientific research. China selectively built some hydroelectric dams in the last century due to shortage of funds, and they were mainly key projects with comprehensive social benefits-generating electricity and minimizing flood risks. As such, the authorities should allocate more resources, including funds, to build more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lood-control system. The author is deputy secretary general at China Society for Hydropower Engineering. The views don't necessarily represent those of China Daily.
0 个评论
住房(6)一一家装电路布线要点
kd652 2020-4-3 10:38
家装电路布线欠佳会造成使用不便,伤眼甚至着火,或漏电伤人现象 : 材质选用 如果你装修的是旧房,原有的铝线一定要更换成铜线,因为铝线极易氧化、其接头易打火,据调查,使用铝线的电气火灾的发生率为铜线的几十倍。如果图省事,或嫌更改线路影响美观.只换换开关和插座,那会为住户今后的用电埋下安全隐患。 导线截面 从电气安全的角度考虑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分支回路截面不小于 2.5。空调等大功率电器最好单独走一条4的线路,如果考虑到将来厨房及卫生间电器种类和数量的激增,厨房和卫生间的回路最好也用4的铜钱。 回路数量 足够的回路数对于现代家居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一旦某一线路发生短路或其他问题时,不会影响其他回路的正常工作。根据使用面积,照明回路可选择两路或三路,电源插座三至四路。厨房和卫生间各走一路线,空调回路两至三路,一个空调回路最多带两部空调 床头和门口适当使用双控开关。 还可以一灯三控: 只要增加上图中间串联的双刀双掷开关,可以实现任意多处控制一个灯。 5,注意开关高度,厨房门口的开关以胳膊肘能碰撞到为好,且开关面积要选“大脸盘”的,这样子双手端着一锅汤就可以用胳膊肘开关灯了: 6,客厅尽量不要选择豪华的吊灯组,时间长了落满灰尘不好清理,可以选用较大的吸顶灯。 7,卧室尽量不要安装顶灯,仰卧时会伤害眼睛,尤其是在儿童房。 8,可以在卧室里使用可以移动的立式子母灯,大灯直射天花板反光照全屋,子灯可以看书时使用。 9,可以考虑安装很暗的“脚灯”方便起夜使用。 10,使用名牌插座,避免小孩子乱捅插孔出事,不好的插孔接触不良会伤电器,甚至失火或伤人。 11,严格遵守三线插座的“线序”: 电气安装的规范、规定。这个规定涉及安全用电,因此在电气安装规范中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相线俗称火线。 面向插座: 1.单相两孔插座:左零右火 2.单相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电线颜色 火线(L):一般为红色,绿色或黄色; 零线(N):一般为蓝色; 地线(E):一般为黄绿双色线。 一、什么是左零右火? 所谓的左零右火,是指我们在接线时,在家里常用的三孔插座上,左侧接线柱上街零线(蓝色),右侧接线柱接火线(红色或是黄色),中间位置接地线(黄绿的花色)。这样做的目的其实也为了我们的安全来考虑的。 二、通过每年因电器发生事故的大数据调查: 大多都是右撇子,如果在拔不出插头的情况,很多都会想方设法的改变抓深尺度去拔,一般都会将右手拇指指尖伸长顶在插座上作为支点,如果一旦拔掉,插头跟面板上中间形成了空隙,指甲软的人,可能会导致指甲弯曲,就会触碰到电极,这样的话就会形成触电,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插座上能触电。 如果单从电路角度来考虑的话,似乎哪个插口接零线,哪个端口接地线好像对用电器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因为交流电本身就没有正负极之分,这两个怎么接都没关系,这也是我们用电器插头无论怎么插到插座上用电器都能正常工作的原因。 三、那为什么还要左零右火呢? 1、为了统一布线,方便安装维护。接电线的时候,只要统一了零火线,那么不管是安装还是维修能够快速辨别零火线,专业接线,避免零火线混用,导致电路发生故障,还有一点就是能够确保安装的电器开关准确的切断火线,从而达到安全的状态。 2、不仅是电线左零右火,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水龙头也是左热右冷,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是左男右女,所以说电路左零右火是一种俗称的规范。 3、心脏在胸腔的左边,人体触电以后致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心室纤颤,所以研究者表明,电流从人的左手到双足67%的电流都是通过心脏的,如果是右手到双足的话,只有3.7%到心脏,如果从右手到左右时只有3.3%,左脚到右脚只有0.4%。所以说通过数据分析,如果左手触电,离人的心脏最接近,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右手触电的话,最起码生命可以担保,所以电线这样设计也有它的缘由,左零右火的设计就是减少心脏触电的概率。 4、另一方面按照左零右火的方案来设计,如果右手真的触电了,右手反应较为敏捷会比左手反应更快,降低了触电的可能性,据说有一位外国人对近3000次触电事故进行分析,由于我们通常都是用右手来插用电器插头,而因为用右手去插插头大拇指接触到带电金属导体发生的触电事故是最高的,右手大拇指触电几乎都是因为接触到左插孔而导致的,因此才有了左零右火的规定。 四、正确的电线接法 1、规范的家居装修电线接法。装修电路布线时,所有的电线接头都要在电线盒内,不能放置于布线管道内,以确保电线的接头不会出现打火、短路或接触不良的问题。通常家居装修使用的电线套管是ppr套管,如果管道内留有电线接头,会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要先做好底盒与线管,再串电线。 2、防火胶布法。这种电线接法常用于吊顶内的筒灯和射灯,其他地方不怎么使用。在连接电线时,主线不可以弄断,副电线绕着主线缠绕6—8圈。外层再用防火胶布缠绕,这种做法可以预防电线打火将外缘绝层烧焦造成的接线处短路。 3、压线帽连接法。压线帽是一种专门用在电线接法上的小工具,又实用又安全。使用这种方法也非常规范简单。在接线时,先根据所接电线的平方数选择匹配的压线帽,还要用压线钳来压线,把压电线用的专用钳子,套在压线帽上,用力压紧即可。通常用了套线帽就没必要再用绝缘胶布了。 文章即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插座接线左零右火的原因了。有人说插座接线左零右火接反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当你真的触电后,你会知道接线的重要性,没有人可以保证没有人家不会发生漏电冲击的情况,这些常识,无论是否做电工,我想我们都应该知道。 12,拒绝“假地线”: “地线”的使命是“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的专用线” 可惜很多时候被人们忽略(有插孔而不安地线),从而导致设备漏电,轻则损害设备重则危及生命。 比如电淋浴器,若缺少可靠地线一旦漏电使人触电。当然,入户漏电断路器可以及时跳闸,但是断路器坏了呢?因此找电工布线时一定要看资质,或者找明白人验收! 13,走线要横平竖直:
个人分类: 住房|2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9年中国水电十大新闻
zbt92 2020-1-2 08:37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1 、习近平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9 年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黄河宁,天下平”。他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用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承载了15%的土地、12%的人口,水电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形成了3000多万千瓦的风光水电力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闻链接: 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9-09/19/c_1125016130.htm t 2 、澜沧江 黄登水电站全面建成投产,数字化建造技术引领水电建设 2019 年1月1日0时,华能黄登水电站4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投产发电。至此,黄登水电站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2019年11月,澜沧江黄登水电站荣获“水库大坝国际里程碑工程奖”,黄登水电站200米级高碾压混凝土坝数字化建设创新及实践获“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黄登水电站是澜沧江上游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五级水电站。坝高203米,是中国已建成的最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水库总库容16.7亿立方米,季调节,电站装机容量190万千瓦,于2018年底全部建成投产。 黄登水电站首次在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身表孔采用新型燕尾坎。 首次在200米级高坝建设了升鱼机。黄登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坝建设取得一系列关键技术重大突破,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碾压混凝土坝迈向数字化建设新阶段。 新闻链接: 黄登水电站荣获碾压混凝土坝国际里程碑奖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26352 3 、 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稳步推进 拉哇水电站正式核准开工 2019 年1月4日,金沙江上游拉哇水电站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金沙江上游川藏段规划8级电站,总装机943.6万千瓦,是“十三五”中央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加快“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能源开发助力脱贫攻坚的重点水电项目,是我国水电开发的主战场。目前已有苏洼龙、叶巴滩、巴塘、拉哇4座电站核准开工,在建总装机619万千瓦。 拉哇水电站装机200万千瓦,最大坝高239米,是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 电站的开发建设,对我国水电开发、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流域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链接: 金沙江上游拉哇水电站获批开工 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90418/214871.shtml 4 、 国家电网5座抽水蓄能电站同时开工,但由于持续降低电价压力,电网企业已宣布不再新开工抽水蓄能 2019 年1月8日,河北抚宁、吉林蛟河、浙江衢江、山东潍坊、新疆哈密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开工。5座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600万千瓦,计划于2027年前全部竣工投产。 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保障供电安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防治大气污染、拉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尽管抽水蓄能电站是电网中最具优势的调峰调频手段,在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过程中作用巨大。但由于我国目前的尚未开启以煤电逐步退出为标志的电力转型,以至于大量过剩的煤电机组不得不在电网中承担着具体的调峰任务,使得抽水蓄能的实际作用难以发挥,投资收益无法体现。在国家持续减低电价的压力下,为避免增加不必要的电力成本,电网企业纷纷宣布停止新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新闻链接: 抽蓄电站缘何成电网“弃子”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19-12/23/content_1963271.htm 5 、世界水电大会在巴黎召开 中国水电积极参会成果丰硕 5 月14-16日,2019年世界水电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 来自70多个国家的750多位嘉宾,在大会及27个分论坛上,以 “发挥水的力量、构建可持续的互联世界”为主题,进行了广泛研讨。中国水电界共有15家单位60多人参会,11人作为特邀嘉宾做主题发言。 在国际水电协会设立的三个国际性奖项中,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晏志勇荣获“莫索尼水电杰出成就奖”,武汉大学副研究员杨威嘉荣获“青年研究员奖”。经过竞选,来自中国河海大学的中国移民研究中心主任、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施国庆教授当选国际水电协会水电可持续性评估理事会新兴发展中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水电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新闻链接: 2019 世界水电大会在法国巴黎开幕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25523 6 、锦屏二级水电站、小湾水电站、三峡升船机获2019年菲迪克工程项目奖   9 月10日,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基础设施大会上,我国的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澜沧江小湾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工程三个项目,荣获2019年菲迪克工程项目优秀奖。 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安装了世界上水头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容量混流式机组, 建设了世界埋深最大、规模最大、建设条件最复杂的长引水式电站。 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总库容约150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能力,使澜沧江中下游枯水期径流量从占全年的21%提高到41%,在应对2016年湄公河流域干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峡升船机工程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 。 三峡升船机 建成投产, 增加了600万吨的快速过坝能力, 将船舶 过坝时间由3.5小时缩短为40分钟,使长江黄金水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充分发挥。    中国获得菲迪克大奖的这三个项目,不仅充分体现了创新、高质量和技术的卓越性,在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均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新闻链接:中国12个工程项目获2019年菲迪克奖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4976954256510364wfr=spiderfor=pc 7 、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2019 年9月20日,丰满水电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首台机组投产发电。重建后的丰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48万千瓦,电站安装了智能化机组,能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给出最优运行方案。 丰满水电站大坝的重建,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使老丰满焕发出青春,更好地承担发电、调峰、防洪、灌溉、供水 和 生态 保护 等综合任务,继续造福人民。 新闻链接: 丰满水电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http://jl.people.com.cn/n2/2019/0920/c349771-33372905.html 8 、 建国70周年大庆 业内代表郑守仁院士荣获新中国“最美奋斗者”称号 2019 年9月25日上午,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宣传部等7部委组织的 “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56年的郑守仁院士获此殊荣。 郑守仁院士先后负责过乌江渡、葛洲坝工程导截流设计,隔河岩等水电站全过程设计,荣获4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大家称赞他是“大坝的基石”,是“当代大禹”,是“工程师的脊梁”。 他作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原总工程师,三峡工程设计总负责人,为建设三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长江三峡这座自主创新、兴利除害的大国重器。 新闻链接:【最美奋斗者】郑守仁:生命融入千秋一坝 http://wenming.cnhubei.com/wmywtj/201910/t20191008_152724.shtml 9 、“一带一路”巴基斯坦苏基·克纳里水电站实现大江截流 巴基斯坦苏基克纳里水电站9月28日成功截流,该项目是“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第一批优先项目清单中的重点工程,总装机容量884兆瓦,总投资约19.6亿美元。该项目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开工两年多来,采用中国标准和施工技术,攻克了120米防渗墙、642米世界最深压力竖井群等诸多世界级难题。 巴基斯坦苏基克纳里水电站工程是中国水电投资、管理、标准、技术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杰出代表。 新闻链接:巴基斯坦苏基·克纳里水电站完成大坝截流 http://www.sohu.com/a/344150707_115239 10 、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建设进入关键阶段 2019 年11月26日0点,世界上最大的在建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智能建造大屏上显示11月份浇筑混凝土72仓,方量27.3万立方米,刷新了大坝浇筑以来单月最高纪录,创造了同类工程单月浇筑的世界纪录。 2019 年是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的最高峰年,是深孔复杂结构施工的攻坚之年,标志着大型水电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代表着三峡集团引领世界“大水电”建设管理水平。 2019 年11月5日,乌东德水力发电厂正式揭牌成立,12月20日12坝段混凝土浇筑至坝顶高程,为 2020 年7月,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 发电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链接:我国百万千瓦级水轮机研制成功,将用于白鹤滩水电站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06_18_506063.shtml
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落实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
zbt92 2019-3-19 11:20
新闻来源: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 张博庭   2019年,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按照我国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即“全国新开工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各6000万千瓦左右,新增投产水电6000万千瓦,2020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4亿千瓦,抽水蓄能4000万千瓦,年发电量1.25万亿千瓦时”的要求, 我国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时间和进度都稍显滞后。 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水电装机超过了3.5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装机约3000万千瓦),发电量1.24万亿千瓦时。对照我国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2019年和2020年我国常规水电还应投产近2000万千瓦,抽水蓄能投产约1000万千瓦。这些目标经过努力基本上都可以实现。然而,目前水电“十三五”规划中,差距较大的是抽水蓄能。据统计,截至“十三五”中期(2018年6月底),我国新开工常规水电2838万千瓦,占47.3%;新开工抽水蓄能1795万千瓦,仅占规划的29.9%。   众所周知,五年规划中的装机增长,往往都是已经开工在建的项目,所以,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出现,装机的增长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规划中新开工的项目,往往受行业发展环境的影响更大一些。 我国水电开发大幅度降速的原因分析   客观地说,近年来我国的水电开发确实遭遇到一些新问题。首先是由于我国电力产能过剩,造成电力消纳困难加剧。在火电机组利用小时大幅度下降的同时,我国水电弃水、风电弃风、光电弃光的(三弃)现象都十分严重。其中,由于水电的弃水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四川和云南两个水电大省,所以当地的水电企业损失巨大,从而严重影响了水电企业开发新项目的能力和积极性。例如,电网部门公布的数据,2017年四川调峰弃水电量140亿千瓦时,云南调峰弃水电量为125亿千瓦时。但事实上,这些弃水量仅仅是从电网调度的角度统计的调峰弃水,而对于水电企业来说,更能反映弃水实际的是装机弃水。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统计,仅我国四川一个省2017年的装机弃水损失已经超过了550亿元,比调峰弃水量足足高出400多亿元。如此巨大的弃水损失对当地水电企业来说,几乎是难以承受的。例如,某流域公司“十三五”前后三年的经营利润,已经从最初的50亿元、20亿元,到最后降到接近于零。   其次,“十三五”期间我国已经不再沿用以往新建水电站的一站一价“成本加成”核定的上网电价,而是统一采用地区的平均上网标杆电价。这种定价方式的改革虽然有利于调动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积极性,但也使得一些开发难度大、建设成本高、但长期效益好的水电项目的开发变得更为困难。水电项目开发建设的普遍特点就是初期的基本建设投资较大,但由于建成后没有发电所需要的原料费用,所以,还贷期过后的效益将会非常好。然而,如果一定要在20~30年内完成项目的还贷,一些新建水电站的电价难免就要高一些。我国以往新建水电站的“成本加成”的电价政策,可以说是一种克服水电开发弊端的成功经验。   记得前几年,国外的水电同行对我国水电的建设速度惊叹不已,非常奇怪我国的水电投资怎么会如此之多。深入交流过后,才发现其实是当时我国新建水电的上网电价政策,对我国水电开发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过这种政策让我国的电网企业成为了水电开发的电价“蓄水池”,新电站在还贷期的电价虽然较高,但完成还贷的老电站电价普遍非常低。所以,我国水电的平均上网电价还是要比火电约低0.1元/每千瓦时。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由于没有了电价的“蓄水池”,所以项目开发的难度逐步加大和移民环保的成本不断上升,这些各国水电在发展后期都必然遭遇到的问题,几乎已经成为我国水电开发企业难以逾越的障碍。   总之,从宏观上看虽然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一定是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的,但是对于水电开发必须要想办法解决好水电企业的短期经营业绩考核与国家、社会的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发展百年大计的问题,通常不是某个具体企业力所能及的,而一定是政府的责任,一定要靠政府的规划、政策。   根据我国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前的执行情况,有关研究机构建议,对我国“十三五”水电规划暂不作调整,对此笔者非常赞同。尽管按照目前的现状继续发展下去,我国水电的“十三五”规划目标肯定是难以完成的。但是为了体现我国“积极发展水电”的能源政策,促进和保障我国的能源转型,我们绝不应该鼓励和纵容我国水电开发的大幅度降速。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太快了吗   当前我国出现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的原因,并不一定是某些舆论所宣传的水电(包括风、光)发展得太多了、太快了,也很可能是我们对能源转型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过去,我们只认识到,只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就是在实施能源转型。但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例如“苏州共识”)告诉我们,能源转型的核心要义,是主体(化石)能源的变更。主体能源怎么样才能变更?当然一方面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必须要有化石能源的逐步减少和退出才能转型。客观地说,我国的能源转型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迄今为止,在我国电力行业历年发展最快、增加最多的产能,仍然是燃煤发电。尽管我国煤电发展的增速也在迅速的下降,但是由于我国煤电规模的基数非常大,截至目前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还只是相对的。   当然,如果是为了保障国家的正常发展,即使是碳排放量有所增加也是必须的。不过,有点令人费解的是,同样是在2017年,我国由于电力产能过剩导致的可再生能源“三弃”电量,已经超过了千亿千瓦时。对于我国严重的“三弃”,不少人认为是由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无序、增速过快,超过了市场的接受能力。但是,是不是也有可能是我国煤电发展的减速不及时、不到位,整个社会还缺乏煤电要逐步退出的意识所造成的呢?   在上述两种看法中,目前占我国社会舆论主流的绝对是前者。在这种舆论的误导下,我国的水电开发大幅度减速,以及水电“十三五”规划难以按期完成,是必然结果。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我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上一再表示我国是“巴黎协定”最坚定的支持者。我们靠什么来落实“巴黎协定”的承诺呢?当然是大力发展包括水电在内的非化石能源。 我们的国际承诺与我国的能源转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确定“巴黎协定”。当时,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是根据联合国的2100年全球要实现净零排放和我国政府的2020年和2030年的减排承诺而制定的。随后,国际社会所通过的“巴黎协定”,实际上比联合国的减排目标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巴黎协定”要求世界各国在本世纪下半叶,就要实现净零排放。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完美地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各项指标,我国的电力工业其实也只能满足联合国的减排目标要求,而与“巴黎协定”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承诺,我们应该要超额完成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各项可再生能源的任务指标。否则,我国连实现联合国的减排目标和2030年的减排承诺都成问题,更不用说什么“巴黎协定”了。   全球很多著名能源研究机构都普遍认为,如果要实现联合国的减排目标(2100年净零排放),2050年各国的发电构成中可再生能源至少要占到85%;要想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2050年的发电能源中,应该接近百分之百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各国到底能不能兑现“巴黎协定”的承诺,其实现在都可以用本国的电力发展规划进行检验。对照我国当前的电力行业发展现状,不难发现,我国当前的电力发展和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是脱节的。笔者认为:这种局面不可能长期的持续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必须要做出选择。要么也像美国一样,公开宣布我国退出“巴黎协定”;要么就完善我国能源电力转型中的短板,加快我国煤电去产能的步伐,同时,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更大力地发展我国的水电和各种非水可再生能源。   因此,在明知道完成我国水电“十三五”规划难度很大的情况下,仍建议不调整规划,而要求社会各界在剩下的两年里努力克服当前水电开发的障碍、加大水电开发力度,绝对是与我国对“巴黎协定”承诺的坚定态度相一致的。作为水电工作者,我们十分清楚地知道,我国的资源禀赋完全可以支撑我国能源供给,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实现满足“巴黎协定”的成功转型。   具体来说,只要我们在继续大力发展水电和各种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加快煤电去产能的步伐,我国在2050年的电力构成中85%,甚至100%来自可再生能源,都是有可能办到的。设想一下,我们首先要求把社会用电需求的增量全部留给可再生能源,在此基础上,再努力逐步减少目前化石能源所承担的发电份额。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有什么理由批评我国水电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得过快呢?总之,站在这个高度上看,就会发现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绝不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无序和增长过快,而是煤电的产能不仅不逐步退出,而且还要持续增长。 新建水电站成本过高的问题不难解决   目前我国水电发展的困境,除了市场问题之外,还有开发成本上升造成的新建电站电价过高的矛盾。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应该知道即使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水电开发项目成本急剧上升,也并非没有市场竞争力。一般来说,我国大中型水电站的实际生命周期都不会少于数百年。按照100年、200年计算,我国西南地区的水电哪一个会没有市场竞争力?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不会容许具体企业按照百年进行成本核算。所以,对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水电来说,缺少的其实并不是市场竞争力,而是一个国家层面的电价“蓄水池”。然而,相比我国实现“巴黎协定”的承诺,建立一个这样的电价“蓄水池”难度并不大。 抽水蓄能建设滞后的原因是能源转型遇阻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抽水蓄能开工60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几乎是无法实现了。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这其实是与我们“十三五”的煤电控制目标稍有突破紧密相连的。我国建设了太多的煤电厂,用大大低于设计标准的利用小时的代价,取代了抽水蓄能的电网调峰作用。这样一来,专门用来给电网调峰的抽水蓄能,还怎么可能发展建设好?实际上,我国规划的抽水蓄能之所以这样多,目的是不仅要给大量的非水可再生能源调峰,而且还要给核电、煤电等适合连续发电的电源提供服务,提高核电、煤电的发电效率。但是,面对太多的煤电厂不断投产的压力,抽水蓄能的现实发展也只能为此让路。   我们承认,世界各国在电力转型、煤电退出的过程中让即将退役的煤电厂通过适当的改造承担一些调峰作用,不仅是普遍的,而且也是经济的、可行的。但是这样做的前提,绝对应该是已经开启了煤电去产能的步伐。而像我国这样,在煤电至今仍然是发展最快、增加最多的产能品种的情况下,如果还大力提倡煤电机组进行调峰,结果除了为那些无序发展的煤电披上合法的外衣之外,当然就是要取代抽水蓄能的作用、挤占抽水蓄能的市场空间、制约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   我国水电规划中抽水蓄能建设的执行状况,其实就是我国能源转型艰难现状的真实写照。如果能源转型的力度不够,控制不住无序发展的煤电,其结果一定就是抽水蓄能发展不起来。 结 语   总之,能否落实我国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意义非常重大。众所周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来的重要目标。我们不能否认,目前全世界最重要、公认的人类命运共体,就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当前,我国水电“十三五”规划是否进行调整,其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维护行业发展既得利益的一种博弈。幸运的是,水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的行业利益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致的。目前,我们之所以还要坚持“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坚持积极发展水电的信心,是因为我们相信,整个社会总有一天会发现,我国目前的国际承诺和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现实情况是矛盾的,而让电力行业的发展与我们的对外承诺统一起来的这种巨变,随时都可能到来。这种巨变,一定会要求我们更大力地加速我国水电和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能源革命的电力市场需要更多的水电
zbt92 2018-12-21 07:31
作者:张博庭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水电的发展虽然经历了大量的曲折,但成绩斐然、令人瞩目。放眼未来,我国水电发展的前景依然广阔。一方面,我国水电还有超过60%的开发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另一方面,能否实现我国的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以及兑现我国《巴黎协定》的承诺,很大程度上都要取决于水电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 一、市场化的 水电开发 让我国水电全面引领世界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水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来,我国水电装机和发电分别从1977年的1576.5万千瓦和476.5亿千瓦时,发展到2017年底的3.41亿千瓦和1.19万亿千瓦时。从我国水电装机和发电量的增速来看,基本上是前二十年每十年翻一番(增速100%)。后二十年,每十年增速150%左右。我国水电这种连续40年的高速增长,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绝无仅有。 到2017年底,全球的水电总装机大约为12.67亿千瓦,其中含 抽水蓄能 1.53亿千瓦,水电发电量达4.185万亿千瓦时。我国的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均超过了全球的四分之一,分别占到了全球总量的27%和28%。可见我国水电之国际地位。 今天,中国水电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无论从规模、效益、成就,还是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装备制造水平上,都已经是绝对的世界领先。中国水电领先世界的程度,其实远超我们经常宣传的高铁、核电等行业。我国的高铁、核电等技术虽然已经非常先进,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还是有竞争对手的。例如,日本的新干线、德国的磁悬浮;法国、美国以及俄罗斯的核电技术。但是,唯有在水利水电领域的国际招标中,几乎所有像样的竞争对手,都是中国的公司。这种全行业的绝对领先,在我国历史上是否能绝后我们不知道,但绝对是空前的。 (一)我国水电设计、建设、制造水平引领世界 多年来我国水电的持续高速增长,是我国水电的设计、建设、制造水平全面提高的一种体现。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的水电技术基本上还是以学习、模仿、跟随国外技术的方式为主。然而,由于我国的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我国水电开发建设的任务极其艰巨、繁重,我国水电所遭遇到的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从我国改革开放大规模开启水电建设的时候起,我国的水电就开始了向世界水电制高点的攀登和挑战。经过改革开放后25年的艰苦努力,到2004年,我国水电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追赶,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嬗变。 例如,在上个世纪末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国际坝工界先后出了面板堆石坝、碾压混凝土坝等新型的筑坝技术。尽管这些技术发明在国外,但是由于我国在建的水电工程项目众多,所以,新坝型的大量实践几乎都在中国完成。所以,没有几年,很多新、老坝型的世界纪录,都已经被中国建设者刷新。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拱坝是我国锦屏一级 水电站 的305米高的双曲拱坝,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是我国高233米的水布垭水电站面板坝。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是216米高的龙滩大坝。我国正在建设的双江口堆石坝高度将达到312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的高坝。建设这世界之最的特高大坝,需要一系列的工程技术支撑,如:高坝工程技术、高边坡稳定技术、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长隧洞施工技术、泄洪消能技术,以及高坝抗震技术等等。 在水力发电机组制造方面,目前,不仅世界上单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绝大部分都安装在中国,而且,单机达到8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只中国才有。我国绝对领先于世界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既是我国水电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我国西部水电开发的巨大保障。一方面,如果没有我国西部水电大开发,就不会有特高压输电的应用和市场,另一方面,没有特高压输电,也不可能有我国西南水电今天的大发展。 (二)我国水电建设队伍已经走遍全球 中国水电是国内最早“走出去”的行业之一。近几年来我国水电企业把“走出去”深度融合到“一带一路”之中,积极促进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经过多年的海外经营和发展,我国成功占领了水电工程国际工程承包、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三大业务制高点,具备了先进的水电开发、运营管理能力,金融服务及资本运作能力以及包括设计、施工、重大装备制造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整合能力。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水电开发多形式的合作关系,承接了60多个国家的电力和河流规划,业务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拥有海外权益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在建项目合同总额1500多亿美元,国际项目签约额名列我国“走出去”的行业前茅,累计带动数万亿美元国产装备和材料出口。 近年来,我国的水电人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起了多个“三峡工程”,如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苏丹麦洛维水电站、几内亚乐塔水电站等等。中国水电人的身影闪现在中巴经济走廊和东南亚、广袤的非洲大地、南美洲崇山峻岭,遍布世界各地。经过40年的顽强拼搏和锐意改革,中国水电已经成为我国在全球综合技术和管理水平领先的重要产业,是国际上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更是中华文明传播的载体。 ·二、新时期我国水电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水电开发中的移民环保问题 任何人类活动都会对自然生态产生某种影响,“以人为本”地看,科学的水电开发一定是利大于弊的生态环境保护。但如果抛开人类社会的生存需求,仅从某种动物和植物的角度看,无论你如何科学地开发水电,一定会得到弊大于利的结论,对水电的生态环境作用产生偏见。 即便对于移民问题,也不例外。水电开发的移民属于一种公益性的工程移民。这种移民的性质和商业开发移民的区别在于,必须具有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公益性。所以,综观全世界,公益性工程的移民通常不可能像商业移民那样,达到每个人都非常满意的要求。一般来说,成功的公益性移民,首先应该保证穷人脱贫,同时也不应该成为富人发横财的契机。客观地说,公益性的工程移民,绝对应该是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善举。 总之,不仅科学合理的水电开发,一定是有利于生态环境,而且,我国水电工程的移民工作,一定是推进社会公平、进步的大好时机。世界银行对水电开发作用的高度总结,只有四个字“减贫”和“减碳”。可见水电开发的“脱贫”作用,在全世界都是公认的。因此,我国未来水库移民的工作,不仅不应该成为水电开发的阻力,而更应该是一种动力。 (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与严重弃水的矛盾 前几年,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开发可再生能源推进能源革命和投资拉动经济几乎完全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当时社会各界的认识高度一致。因此,那一段时间由于我国用电增速很快,大家从不用担心电力市场的消纳问题。所以,当时不仅我国火电的发展建设欣欣向荣,同时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各种可再生能源也都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水电的开发技术成熟,发电的能量密度也比较高,所以,在发展最快的年份,我国年新增的水电装机曾超过3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的增长也超过了1千亿千瓦时。 如此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年度增量,本来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巨大利好(这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来说,绝对都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是,由于当时我们开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时候,行业内似乎并没有做好煤电需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心理准备。所以,当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电力需求的增长急剧下降的时候,行业内就开始对我国积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做法,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 现在业内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认为,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过快了,导致电力市场难以满足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快速增加,所以,弃水、弃风、弃光等“三弃”问题在所难免。近些年来,我国每年的弃水损失,远远超过了全国弃风和弃光损失的总量。因此,分析和解决我国的弃水问题,就更加必要和紧迫。 (三)解决弃水难题的关键并不在水电本身 现在要解决好我国水电的问题,必须要跳出水电本身的局限。因为,无论是我国的水电弃水、风电弃风还是光伏弃光,其实都和我国的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推进力度紧密相连。 以前,我们大多数人曾片面地认为,只要大力去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就是在推进我国的能源革命、电力转型。但事实上,这只是能源转型工作的一部分。2016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苏州举办,一致达成的“苏州共识”,曾明确指出“主体能源的变更”才是能源转型的核心。主体能源怎么样才能实现变更呢?当然,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我们所熟悉的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少用和清洁化利用化石能源,尤其是碳排放量巨大的煤炭。然而,迄今为止,我们业界内对能源转型的认识,仍然还只停留在第一步。 三、新形势下水电发展的资源和市场 展望未来,在新形势下我国水电面临的主要矛盾不仅有原来的移民和环保,而且还有资源和市场的问题。显然,如果水电缺乏资源,必然就不能再发展;假如没有市场,当然也就无法发展。然而,事实上我国水电的资源和市场,都不应该存在问题。 (一)我国水电开发的资源还有巨大潜力 当前,我们不少能源研究机构和专家,之所以不看好水电的原因,不是由于对水电认识不足,而是对水电资源的认识不足。在我国《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颁布以前,我们所看到的各种水电资源数据,几乎都是水电装机的经济可开发量为4亿多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为5亿多千瓦。截止到2017年,我国已建成的水电装机已经超过了3.4亿千瓦,在建的工程也约有6000万千瓦。根据这些数据,人们很自然会得到我国水电资源开发,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的结论。 之所以社会上会产生我国水电资源已经开发得差不多的看法,笔者认为是因为我们国家以前所引用的可装机容量的概念带来的误导。实际上,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在表示水能资源潜力的时候,很少采用可装机容量这个指标,而一般只用年发电量来表述。因为,可装机容量其实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以年发电量为基础,考虑了一定的运行小时数之后,折算出来的。但是,由于(具有大水库的)大型水电站往往有很好的可调节性,为了让它在电网中发挥更好的调峰作用,我们常常都会增大装机,这样在电网负荷尖锋出现的时候,水电站就能增加出力,在电网低谷的时候,水电机组可以部分或者完全关闭,配合电网满足电力负荷变动的需求。 所以,我们一定要习惯用年发电量来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不会对我国的水电资源量产生误判。其实,我国颁布的“十三五”水电发展规划,已经在表述上体现出了这一变化。规划只说明了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3万亿千瓦时/年,没有再公布折算后相应的可装机容量是多少。同时,有关研究还特别强调,这只是截止到目前我们资源普查所得到的数据,今后随着对江河资源普查的深入,我国的水能资源潜力还会进一步提高。 (二)水电占我国电力的比重还会上升 现在,即便以“十三五”规划正式颁布的比较保守的3万亿千瓦时/年来计算,我国目前(截至2017年底)所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还不到40%。我们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开发潜力。如果我们能达到目前发达国家水电开发的(大约80%的)平均水平,那么未来我国的水电,至少每年应该提供2.4万亿千瓦时的电能。这个电量对我国能源的贡献有多大?不妨简单算一算。假设我国用电达到峰值,按照14亿人口,每人每年8000千瓦时电的需求,大约也就是每年11.2万亿千瓦时(据了解我国各种用电峰值的研究预测,最高的也不过就是12万亿千瓦时)。也就是说我国水电(2.4万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将可以在未来用电最高峰的电力构成中,至少提供20%以上的电能,远高于目前的18%。也就是说,我国的资源禀赋显示:未来我国水电的作用,不仅不会比目前减少,而且还要有所增加。 (三)水电与电力市场的关系 当前,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弃水的情况非常严重,表面上看是送电通道建设滞后,导致有电送不出去。然而,现实中送电通道的建设又非常难以推进,因为东部受电方更想发展能拉动自己GDP的煤电,而不愿意把市场留给西部的水电。因此,为了避免增加弃水的损失,西部的水电企业不得不降低开发速度,甚至停滞水电开发。目前我国的客观现实,似乎确实是水电缺乏市场,需要市场。 (四)巴黎协定倒逼能源革命 根据巴黎协定,地球的温升要争取控制在1.5度内,因此,必须要求在本世纪下半叶(2050年后),就要达到净零碳排放。巴黎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开始生效。 国内外的研究机构普遍认为,要想实现巴黎协定所提出的争取把温升控制在1.5度,在本世纪下半叶就实现净零排放的要求,那么2050年的能源结构中,非化石的比重至少要占80%以上。相应的在电力构成中,应该达到100%的非化石能源。2018年10月8日,IPCC又发布了《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再次强调各国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性。然而,我国当前的电力产业发展路线、政策,包括相应的舆论宣传,基本上还主要是以产业界的路线为发展蓝本。 目前,我们社会各界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按照我们现在的能源发展路径,可能满足不了巴黎协定的要求。但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一定是暂时的。我国的高层在这个问题上的表态一直十分坚定、明确。 (五)能源革命的电力市场需要尽可能多的水电 显然,我国如果要想在2050年就实现完全由非化石能源供电,就不是水电需要电力市场的问题,而是,电力市场需要大量的水电。因为水电不仅本身就是目前效率最高,性能最好,作用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而且还是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间歇性能源大规模入网的重要保障。 目前,尽管化学储能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成本上,还难以满足商业化的要求,但是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为什么都还敢断言说2050年全球就实现100%的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笔者认为,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可再生能源家族中含有功能特殊的水电。目前,世界各国所有能够实现百分之百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国家,基本上都离不开水电的有效调节。 挪威因为水能资源丰富,一直都依靠水电保障全国99%以上的用电需求。今年年初,葡萄牙也完成了一个多月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成功尝试。其原因也是由于葡萄牙的水电比重高达52%。就连退出了巴黎协定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考察挪威,发现了水电的重要作用之后,也曾表示,他有可能会通过开发美国水电的潜力,重新考虑加入巴黎协定。这其实就是水电在未来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的一种体现。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世界上的水能资源本身(总量有限)确实不能满足人类的电力需求,但是,由于科学开发的水电有很好的调节性,可以为大量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入网提供保障。在现实中,风、光发电的间歇性与水电的季节性之间,通常有很强的互补关系。例如,我国四川省的凉山州,通过水、风、光互补,2016年除了满足自己的用电需求之外,给我国东部地区的送电超过1300亿千瓦时(这大约相当于当年上海市用电量的70%)。如果将来送电通道建设能有保障,他们预计2020年外送电量可达2000亿千瓦时。也就是说通过水、风、光的互补发电,凉山州一个州所产生的可再生能源,除了自己的需要之外,还可以满足一个像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全部用电需求。 事实上,目前欧洲很多国家的用电,之所以能达到较高比例使用可再生能源,也是因为欧洲的水电开发程度已经比较高。而我们国家,目前之所以还不得不以煤炭发电为主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由于我们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还不够高。 此外,在化学储能技术没有出现重大突破之前,水电家族中的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为了给电网调峰,日本的抽水蓄能规模,早就超过常规水电。我们也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到2050年,我们化学储能的技术仍然不能出现重大突破,我们大不了需要多建一些抽水蓄能就可以了。 总之,正是由于自然界中有了水电这种资源和它所具有的某些优质特性,所以,我们国内外的专家才敢预言说,在2050年实现百分之百的由可再生能源供电,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原文首发于《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2018年12月14日第47期
2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电在能源革命中的关键作用
热度 1 zbt92 2018-12-3 07:16
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 张博庭 11 月 30 日在武汉 2018 水利水电科技创新高端论坛上的发言 一、能源的进化与革命 1.1 、人类文明与能源进化 使用能源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人类文明是从用火开始的,并且也一直随着能源的发展不断进步。自从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类开始大规模的使用化石能源。 化石能源是由地球上几亿年来各种动植物在吸收大量的太阳能之后,形成的躯体,被长期埋藏在地下逐渐形成的。 根据测算,人类加速工业化以来消耗化石能源的速度,大约是化石能源形成速度的百万倍。也就是说,目前人类每年消耗掉的化石能源,大约是地球上一百万年动植物躯体沉积后形成的。照这样的速度,再有 200 年左右人类社会就会把地球上几亿年来所形成的所有化石能源全部消耗殆尽。 然而,我们知道,人类社会不可能只存活 200 多年,同时人类文明也离不开能源。所以,如果今后人类的文明要继续存在,那么 200 年之后,由于没有化石能源可用,必须要发生从化石能源到其它能源的进化。 然而,近些年我们又发现,在化石能源被消耗枯竭之前,我们还面临着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过量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所造成的气候变化。 1.2 、化石能源的碳排放成生态难题 地球上的化石能源都是几亿年来动植物的躯体积累构成的,它们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能,逐步形成了含碳的化石能源。所以,在人类社会开始燃烧和使用化石能源之前,地球大气层中的碳含量一直是不断下降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科学的证实。 2009 年美国加里佛尼亚大学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指出“地球 3 亿年前曾发生过大规模温室效应”。研究人员分析了发生在二叠纪初、 4000 万年时间段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与气候和生物进化的情况。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在古生代晚期时代的千百万年里,就曾发生过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性温室效应,而且这一现象不仅仅在人类出现之前,甚至在哺乳动物出现之前。研究人员还指出,今后,一旦人类将地球上所有的化石能源耗尽,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可能将恢复到 3 亿年前古生代晚期时 2000ppm 的水平。 总之,如果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继续升高(超过 2 度),将带来强烈的温室效应。最终可能会产生冰山融化、海水上涨、淹没大陆、气候异常变化等一系列可怕的后果。太平洋的一些岛国,包括我国的广州、上海等低海拔的大城市在内的很多地区,将有可能淹没在海平面之下。 不仅如此,大气碳浓度恢复到 3 亿年前的水平,那时候还没有哺乳动物。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是因为那时的地球,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出哺乳动物来,还是那样的碳含量浓度,根本就不适应哺乳动物的生存。 总之,当前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最大的生态难题。碳浓度升高后对人类社会的伤害,很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因此,等到能源枯竭后再实现转型的能源自然进化虽然也可以解决能源枯竭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大量的化石能源燃烧后释放出来的气候变化难题。所以,为了解决人类社会的气候变化难题,现在,人类社会已经不能满足于被动的能源进化,而必须要主动的进行能源的革命。也就是要在能源枯竭之前,尽可能早的实现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 1.3 、气候变化是最重要的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我国 201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口号,叫做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什么是人类文明共同体?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例如,我们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肯定是一种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形式。中国科协 2018 年的 9 月倡议成立全球的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联盟,也是一种人类文明共同体。但是,恐怕我们谁都不能否认,目前全球最成熟、最公认的人类文明共同体,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然而,巴黎协定的核心,恰恰也就是能源革命。 二、联合国的减排目标以及巴黎协定 2.1 、巴黎协定的前奏 联合国提出减排要求 2014 年 11 月联合国发布报告称,在遏制气候变化问题上,要争取平均温度升幅不超过 2 摄氏度,到 2100 年接近零。否则,到 21 世纪末,气候变暖将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严重的、广泛的、不可逆转的影响。 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现状分析,人类要想“ 2050 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须较当前减少 40% 至 70% ,到 2100 年接近零”除了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恐怕还没有别的出路。此后不久,在北京召开的 APAC 峰会期间,中、美首脑也进行了磋商,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作出了相应的减排的具体承诺。 即:到 2030 年单位 GDP 碳排放减低 60% 到 65% ,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 20% ,以及在 2030 年前达到碳排放的峰值。这些承诺的目的就是要满足联合国提出的 2100 年的碳排放为零的要求。 减排非常必要的。假设我们全球仍然按照目前的速度消耗化石能源,恐怕到 2150 年最多到 2200 年地球上的各种化石能源就都要枯竭了。到那个时候,不管我们人类自己愿不愿意,我们只能让全球的碳排放为零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能源革命转型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是不可抗拒的。因此,联合国气候变化的报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让我们在资源没有枯竭的时候,就解决好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号召。让我们不要等到我们人类走投无路的时候,再去想办法。 2.2 、能源革命的紧迫性催生了巴黎协定 由于全球能源革命的大趋势难以改变。同时也由于(当时)中、美两国在减排问题上积极合作,不仅联合国的 2 度减排的倡议得到了各国的相应。在 2015 年底在巴黎的气候大会上,各国代表还承诺了自主减排基础上的《巴黎协定》。 2016 年的杭州 G20 会议前后,中、美两国国政府又分别正式提交了《巴黎协定》的批准文件。此后,巴黎协定已经满足获得批准的(缔约方和碳排放量都超过 55% )条件,于 2016 年 11 月 4 日正式开始生效。 根据巴黎协定,地球的温升要争取控制在 1.5 度内,因此,必须要求在本世纪下半叶( 2050 年后),就要达到净零碳排放。这个承诺,其实要比我们在 2014 年 APAC 会议期间所提交的承诺(对应联合国的温升不超过 2 度的减排要求),又提高了很多。 三、应对减排,国内的几种电力转型路线图 3.1 、电力企业界的减排路线图 对于 2030 年前我国的能源构成,因为中央已有定论 2020 (非化石 15% )、 2030 (非化石 20% )。所以,国内各界分歧不大。但对 2030 以后的能源结构的看法,社会各界的分歧极大: 企业界(如:工程院、中电联)认为 2050 年(非化石能源 30% )、煤电装机(占比电力装机的 50% 以下)但仍要达到 17 亿。 可以认为:国内产业界的这个目标的确立,实际上并没有把联合国的 2 度温升和 2100 年要实现净零排放的要求考虑进去。 例如:反映企业观点典型文章:《 不要争了!煤电趋势看这里! 》文章中的“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早前则预测煤电将持续增长,到 2050 年达到 17 亿千瓦,占比 34.7% 。” 《工程院: 预计 2050 年中国火电发电量占比低于 50% 》中的“第三步, 2031 年 -2050 年,为能源革命定型期,形成新型能源体系,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到 4 ∶ 3 ∶ 3 。 2050 年火电发电量占比低于 50% 。”等表述。 3.2 、能源智库机构的路线图与企业界有所不同 与企业界不同,政府部门(如:国家能源局)和能源研究机构则认为 2050 年煤电装机要降到 20% 以下。 例如 : 《能源研究所等机构在北京举行的 G20 能效论坛,非化石电力要占 82% 》和《 2050 年能源转型路线图如何定 国家能源局明确 7 方向 》等文章。这些文章认为:到 205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50 %。 特别是后一篇文章中还明确的指出了与企业界的差别。“柴麒敏认为,这一目标比业界的建议要高出很多。 6 月 9 日,中国工程院发布的重大咨询项目'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研究(一期)'成果显示,到 205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仅为 30% 。” 3.3 、国际社会对应联合国 2 度要求的减排路线图 国际上:《 2 ℃情景下的 2050 年全球能源供需格局 》这篇文章中说“全球经济与气候委员会发布了 2016 年版的 “ 新气候经济报告 ” ,侧重于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其中涉及煤电厂部分”。 文章预计“ 2014 至 2050 年,全球发电装机将由 61 亿千瓦增至 300 亿千瓦,年均增长 4.5% 。其中,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 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将由 6.7 亿千瓦增至 228.6 亿千瓦, 2050 年占全部发电装机的比重超过 3/4 ;”。国际社会的这个预测没有包括水电,如果加上水电的作用基本上与国内智库研究机构的结论相同。 总之,国内外的很多研究机构都认为,要实现联合国的 2100 年净零排放的目标, 2050 年的能源结构中至少要有 50% 以上的非化石能源,电力结构中非化石比重不能少于 80% 。 归纳来看,目前国内的两种路线图的前端( 2030 年前),基本上还看不出什么区别,都符合我们国家已经对外承诺的内容。但是,对于国家还没有明确提出路线图的 2030-2050 ,两者则表现出来的极大的不同。一个满足了联合国的 2 度减排要求,一个则完全不能满足。但是,需要注意,两种方案都不能满足巴黎协定的要求。 四、对于巴黎协定的态度 我国上下出现了较严重的错位 目前,对于更加严格的减排承诺《巴黎协定》无论是我们国的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还是能源产业界,似乎都没有认真考虑过,如何进行衔接。 特别是我们当前的电力产业发展路线、政策,包括相应的舆论宣传,基本上还主要是以产业界的路线为发展蓝图。所以,尽管当前我国的煤电已经严重过剩,但是,至今仍然还有不少的煤电正在建设中。 目前,我们社会各界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按照我们现在的能源发展路径,根本就满足不了巴黎协定的要求。但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一定是暂时的。因为,目前全球最成熟、最公认的人类文明共同体,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既然我们党的十九大已经号召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那么对于最重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巴黎协定》,我们怎么可能会不重视呢?特别需要强调,尽管企业界对巴黎协定不积极,但我国的高层在这个问题上的表态,一直十分坚定、明确。 前几天(今年 11 月 26 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018 年度报告》国务院新闻发布会。解振华说: “ 关于中国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已经公开承诺,我们要百分之百地兑现我们的承诺。现在不光是兑现承诺的问题,习近平主 席 讲,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让我们做,是我们自己要做,这是中国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保护人类、保护地球,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其他国家的立场、态度有什么变化,中国会始终坚定地、积极地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协定》。” 同样是在最近,( 11 月 1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做出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和表明了我国要信守承诺,履行巴黎协定的态度。会上,总书记在听取了民营企业家关于光伏发展的发言之后,曾回答说: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他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深入交流,奥巴马表达了希望中国能够承担起更多节能减排的责任。后来,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治理蒙上了阴影,但是中国依然会信守诺言,坚定不移的推进节能减排,推动能源革命,兑现我们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参考文献:《刘汉元代表光伏产业发言,习主席做出重要指示…… 》 华夏能源网 总之,在减排问题上,我国目前出现了上、中、下三种不同的态度。 高层:总书记、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都坚定不移表示要推动能源革命,兑现我们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层:有关政府部门和能源研究机构:已经规划出了满足联合国 2 度要求的减排路线图,但尚无法满足巴黎协定的减排要求。 基层:企业界,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惯性,所建议的减排路线,既不能满足联合国 2 度的减排要求,更不能完成巴黎协定 1.5 度的减排指标。 对于这三种不同的减排路线图,除了利益相关者之外,我们无疑都会选择第一种。然而,一般来说,不管是研究部门(第二种)还是企业界所规划的路线图(第三种),肯定都是可行的。因为这些规划的制定者不仅都是了解实际情况的专家,而且很多还是具体的执行者。但是,对于第一种路线图我们高层领导的设想和承诺到底能否实现呢?社会上难免会产生一些疑问。恐怕需要有专业人员拿出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证明,大家才会相信。因此,笔者今天的报告,主要就是想回答这个问题。 五、如何满足《巴黎协定》的减排要求? 5.1 、 100% 的用非化石能源发电是“净零排放”的前提 国内外的研究机构普遍认为,要想实现巴黎协定所提出的争取把温升控制在 1.5 度,在本世纪下半叶就实现净零排放的要求,那么 2050 年的能源结构中,非化石的比重至少要占 80% 以上。相应的在电力构成中,应该达到 100% 的非化石能源。 最近, 10 月 8 日, IPCC 又发布了《 IPCC 全球升温 1.5 ℃特别报告》再次强调要在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性。 所谓实现“净零”排放,虽然还不是说,完全不再使用化石能源,但是,起码在发电领域内,必须要满足不再使用化石能源的要求。因为,我们人类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同时再通过提高整个社会电能替代的比例,从而尽可能实现替代化石能源的净零排放。 然而,由于电能的替代,几乎很难达到 100% ,所以,即使我们发电用的能源,已经是 100% 的非化石了,但还是免不了在一些领域,还必须要使用一些化石能源。也就是说,“净零”排放的前提,首先就是发电能源 100% 来自非化石能源。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一些暂时不能实现电能替代的领域内所使用的少量的化石能源,想办法创造出相等的“碳汇”以平衡碳排放。 可见,百分之百的非化石能源发电,可以说是兑现巴黎协定“净零排放”的前提。 5.2 、 2050 年百分之百的非化石能源发电的可行性 对于《巴黎协定》的力争控制在 1.5 度内,本世纪下半叶就实现净零排放的要求,某些国际研究机构(如:芬兰和德国学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旗下《光谱》杂志、斯坦福大学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马克·雅各布森)认为: 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到 2050 年全球实现百分之百的由可再生能源供电,无论是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例如:文章《专家:世界 2050 年前有望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 〉( 2017/4/13 经济日报 )认为,在 2050 年在全球实现百分之百的由可再生能源供电,是完全可行的。 而且该文章还进一步认为,这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还能比发展传统的化石能源更有优势。 那么,这个结论在中国是否能成立呢?客观的说,根据目前的有关新闻报道来看,我国的电力企业界包括工程院和国家的能源研究智库机构,都没有给出可行的答案。但是,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以由我国的水电工作者来回答。尽管我们仅仅是专门搞水电的,可能不是特别了解其它种类能源的具体情况,似乎应该没有权威性。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借用一些综合性的研究专家已经给出的研究结论,并且针对其中我们所了解、所熟悉的水电部分,作一些更深入的研究,把我国水电的潜力进一步挖掘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这种在别人研究成果上进一步挖潜的捷径,来解决这个问题。 5.3 、如何在现有研究成果中挖掘我国水电资源的潜力? 我们看最近的这篇《专家判断:未来我国中东部能源自给为主“西电东送”将成为辅助》文章曾提到:中国工程院某副院长(下称:企业界)披露 “ 2017 年,我国非化石电力占比 30.2% ,到 2020 年,占比将达到 35% , 2030 年达到 48% ,到 2050 年,达到 78% 。” 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某副所长披露(下称:智库)认为, “ 2050 年,全社会用电量中,风电占比 50% ,太阳能占到 23% ,水电占到 12% ,核电和火电各占到 6% 。” 计算一下不难发现智库的预测是: 2050 的非化石占比要高达 94% 。 显然,一个企业界的减排目标是 78% ,而另一个智库的目标却是 94% 。可见,这篇文章中,同样反映出我们前面章节所提到的问题,即:我国企业界和智库研究界的减排路线图,还是有巨大差距的。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智库(能源研究所)的研究结论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能源研究所对我国水电的减排作用,挖掘、体现的还不够十分充分。 根据我们专业人士对中国水电的了解,我们认为:水电在未来的我国发电总量中的比重,决不应该仅占 12% ,而是要大大高于目前的 18% ,最终应该可以达到 20% 以上。 显然,如果我们能证明中国水电在未来发电能源中的比重,可以达到 20% ,那么能源研究所已有的结论,是不是就可以修正为: 到 2050 年我国的“风电占比 50% ,太阳能占到 23% ,水电占到 20% ,核电 4% 和火电 0% 。”了呢? 火电发电 0% ,也就是说,我国 2050 年可以实现百分之百的用非化石能源发电。相应的也说明了,我国已经具备了落实巴黎协定承诺的客观条件。 5.4 、水电在未来电力中的比重可达到 20% 的依据 我们搞水电的人士,为何坚信 2050 年水电仍能够提供 20% 的电力能源呢?根据 2016 年才公布的“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我国目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总量,是每年 3.07 万亿度(理论资源量 6 万多亿)。 需要说明一下,这个可开发的资源量,还仅仅是截止到目前的勘测所得到的结果,今后随着水电资源勘测工作的细化、深入,还会有所上升。 两年前才颁布的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水电的资源量还是 3 万亿度 / 年。现在仅仅过了 2 年,新的勘测研究就已经又增加了 700 亿度(接近增加了一个三峡),可见,未来我国水电可开发资源量的增长,仍有可能使相当可观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目前社会上很多人(包括一些研究能源问题的专家)都认为我国水电可开发潜力已经所剩无几了。这是因为,直到世纪之交,我国所公布的水电可开发资源量也不过只有 1.7 万亿度 / 年。 2006 年新的水电资源普查之后,更正后公布的数字为 2.47 万亿。几年之后, 2016 年的十三五规划就上升到了 3 万亿。 很多人不知道,或者说没注意到,准确的水电资源勘测的这种复杂性、困难性,使得可开发的资源量上升的空间往往会很大。目前,我国很多能源研究课题的结论,之所以不够准确,几乎都是由于使用了以往颁布的水电资源量作为分析问题的基础。 现在,即便我们以十三五规划正式颁布的比较保守的 3 万亿 / 年来计算,我国目前(截至到 2017 年底)所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还不到 40% 。我们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开发潜力。如果我们能达到目前发达国家水电开发的(大约 80% 的)平均水平的话,那么未来我国的水电,至少每年应该提供 2.4 万亿度的电能。 这个电量对我国能源的作用有多大?我们不妨给大家简单的算一算。 假设我国的用电达到峰值的时候,按照 14 亿人口,每人每年 8000 度电的需求,大约也就是每年 11.2 万亿度。(据了解我国各种用电峰值的研究预测,最高的也不过就是 12 万亿度)。 也就是说我国的水电( 2.4 万亿度的年发电量)将可以在未来我国用电最高峰的电力构成中,至少应该能提供 20% 以上的电能,远高于目前的 18% 。也就是说,我国的资源禀赋显示:未来我国水电的作用,不仅不会比目前减少,而且还要有所增加。 5.5 、水电开发程度达到 80% 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为何普遍都在 70% 到 90% 多,平均也有 80% 以上呢? 其实,发达国家他们当年在开发水电的时候,国际上还没有什么碳减排的要求。然而,他们的水电,之所以都要开发到较高的程度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现代化文明的发展,特别需要通过水电的开发来解决调控水资源的问题。 例如,美国著名的胡佛大坝、田纳西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主要原动力,其实都是社会发展需要有效的调控水资源。所以,这些国家在满足了水资源的调控需求之后,往往就不再去进一步开发其它水电资源了。 而另外,像一些想靠开发水电解决能源问题的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则普遍会更高些。例如:法国、瑞士等国的水电开发程度都超过了 95% 。总之,无论是哪种情况,国际社会的普遍经验说明,如果一个国家水电开发程度低于 70% 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水资源调控问题,很难解决好。 因为,一个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往往都与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成正比。所以,水电开发如果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个国家的水资源问题肯定也解决不好。目前,由于我们国家水电开发程度还不足 40% ,因此,我们国家的水资源调控的矛盾也就十分突出。 这方面的详细资料,建议参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亦楠研究员今年 3 月的文章 《“水电妖魔化”严重制约着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中国经济周刊》 2018 年第 25 期)。 我国的国土面和和水资源总量都与美国差不多,但是,我国目前的水库蓄水总量只有 9 千多亿,而美国是 13.5 万亿。我们大约还需要增加 50% 的水库总库容,才能达到美国那样的水资源调控水平。然而,美国的人口还只是我国的 1/5 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超过美国的水电开发程度的话,我国的水资源调控矛盾,绝对是无法解决好的。 总之,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即使我们国家不再需要用水电提供能源,但为了调控水资源我们也必须要把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提高到 80% 以上才行。否则,水资源的调控矛盾解决不好,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5.6 、 2050 年我国百分之百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分析 以上是我们根据能源研究所的研究结论,并依据我国资源禀赋的实际,把我国水电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来之后,所作的一些宏观分析。 如果想再细致一些,我们可以具体的看看能源研究所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我国 2050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经研究》课题中,曾明确标明:到 2050 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分别可达到 24 亿和 27 亿千瓦。 如果按照可能的年运行小时(风电 2000 多,太阳能 1000 多)估算。届时我国的风电大约每年可提供 5 万亿度电能,太阳能也能提供接近 4 万亿度。有了这些电能,再加上水电的 2.4 万亿,就已经超过了我国用电最高峰时的峰值 11.2 万亿度。更何况我们还要有 2 亿多千瓦的生物质能可以发挥作用。 总之,我国到 2050 年实现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电,无论从宏观上(百分比),还是微观上(具体数值上)分析,都应该是可行的。 5.7 、关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调峰问题 除了可再生的电力总量能满足用电需要之外,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等调峰的矛盾也必须要考虑解决。 笔者认为,用类比的方式,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基本上不必担心。因为,能源研究所的减排路线图是“风电占比 50% ,太阳能占到 23% ,”。而我们的风电、太阳能的发电比重,都和研究所的结论一样,“只是用更多的水电取代了全部的火电和部分的核电”。 众所周知,水电的可调节性肯定要比火电、核电都要好得多。所以,如果研究所的减排路线图可行,不存在解决不了的调峰矛盾,我们的方案当然就更不会有问题了。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目前,尽管化学储能的技术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成本上,确实都还难以满足商业化的要求,但是国内外的研究机构,为什么都还敢断言说 2050 年全球就实现 100% 的由可再生能源供电,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呢? 笔者认为,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可再生能源家族中含有功能特殊的水电。水电是最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可以为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入网,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世界各国所有能够实现百分之百由可再生能源公供电的国家,基本上都离不开水电的有效调节。 大家知道, 挪威因为水能资源丰富,一直都依靠水电保障全国 99% 以上的用电需求。今年年初,葡萄牙也完成了一个多月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成功尝试。其原因也是由于葡萄牙的水电比重高达 52% 。就连退出了巴黎协定的美国的总统特朗普,在考察挪威,发现了水电的重要作用之后,也曾经表示过,他有可能会通过开发美国水电的潜力,重新考虑加入巴黎协定。这其实就是水电在未来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的一种体现。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世界上的水能资源本身(总量有限)确实不能满足人类 的 电力需求,但是,由于科学开发的水电有很好的调节型,可以为大量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入网提供保障。这样一来,水、风、光互补发电,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在现实中,风、光发电的间歇性与水电的季节性之间,通常有很强的互补关系。例如,我国四川省的凉山州,通过水、风、光互补, 2016 年凉山州除了满足自己的用电需求之外,给我国东部地区的送电超过 1300 亿度(这大约相当于当年上海市用电量的 70% )。如果,将来的送电通道建设能有保障,他们预计 2020 年外送电量可达 2000 亿度。也就是说通过水、风、光的互补发电,凉山州一个州所产生的可再生能源,除了自己的需要之外,还可以满足一个像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全部用电需求。 事实上,目前欧洲很多国家的用电,之所以能达到较高比例的使用可再生能源,也就是因为欧洲的水电开发程度已经比较高。而我们国家,目前之所以还不得不以煤炭发电为主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由于我们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还不够高。 此外,在化学储能技术没有出现重大突破之前,我们水电家族中的抽水蓄能水电站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我们知道,为了给电网调峰,日本的抽水蓄能规模,早就超过常规水电。 我们也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到 2050 年我们化学储能的技术,仍然还不能出现重大的突破,我们大不了需要多建一些抽水蓄能就是了。 总之,正是由于自然界中有了水电这种资源和它所具有的某些优质特性,我们国内外的专家才敢预言说在 2050 年实现百分之百的由可再生能源供电,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结语 我们国家目前所给出的几种减排路线图还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并且都还没有达到党中央要求我们落实巴黎协定承诺的水平。 我国企业界所提出的路线图,由于过多地考虑传统企业的眼前利益,甚至连联合国 2 度减排的要求都无法满足。 国家能源研究所等智库机构的路线图,很可能是当年为了满足联合国 2 度减排的要求而研究制定的,而在巴黎协定出来之后,似乎还没有进一步投入力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此,也难以满足新时代能源革命的需要。 然而,我们国家的各级领导对推进能源革命和兑现巴黎协定则表示坚定不移。特别是我党十九大提出的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新任务,更是表明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政治态度。 一旦了解到政治家和专业人士的这种不同的姿态,难免会让我们社会公众产生疑问?对于巴黎协定,是我们政治家的承诺表态,脱离了我国的实际?还是专业人士的预测过于保守? 通过笔者对一些国际研究机构的研究结论和本文的分析,我们可发现,答案是我国一些专家的预测过于保守。出现保守或偏差的原因,有的可能是受到行业利益的影响,也有的是对我国能源资源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特别是对于在能源革命电力转型中最为关键的水电的认识,存在误差。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最突出特点,就是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而水电又是最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如果我们同时具备了这两个能源革命优势的中国,都不能完成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那么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岂不更困难? 因此,作为中国的水电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我国水电在未来的能源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告诉整个社会。 让我们国家的上层领导和社会公众都明明白白的知道,我国是具备了兑现巴黎协定的客观条件的。我们国家领导人的坚定表态,是有科学依据的。 当然,即使具备了客观条件,也不等于一定能实现。对于巴黎协定,我们水电科技工作者今天只是回答了能不能兑现的问题。至于能源电力行业的从业人员,想不想、愿意不愿意抛开个人的、行业的眼前利益,兑现巴黎协定的承诺?还需要我们各行各业有识之士,多加关注,积极呼吁。 总之,目前几乎全世界都认为:检验能源革命成果的巴黎协定,能否真正在全球落实,主要看中国。而我们中国的减排承诺能否兑现,关键在于中国的水电。这就是水电在能源革命中的关键作用。
1623 次阅读|1 个评论
迈开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步伐
zbt92 2018-11-8 07:48
——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 记者:张正 中国电业 张博庭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教授、高级工程师。曾经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曾获得过国内、外的优秀科技论文奖,部分论文被收录进《中国科学技术文库》。 《中国电业》:风、光、水一体化多能互补开发的路径对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 张博庭: 当前,发展强有力电网,通过水、风、光的互补,实现效率更高的可再生能源供电,已在世界多地取得了成功实践。 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上看,只有百分之百地依靠可再生能源,才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最可靠保障。目前,我们所研究、探讨的任何所谓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方案,如果不能实现百分之百的依靠可再生能源,都只能暂时的,保障某一阶段、有限范围的能源安全。 自然界给我们所提供的可再生能源,风、光、水之间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尤其是对我国这样水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建设坚强有力的高效电网,实现风光水的有效互补,完全有可能实现,百分之百的依靠可再生能源供电的人类能源革命目标。 小浪底水电站大坝。 资料图 《中国电业》:“十三五”末,四川省凉山州的清洁电源总装机规模将达到4045万千瓦以上,其中,水电装机3141万千瓦、风电装机568万千瓦、光伏装机336万千瓦。自2011年以来,凉山州累计外送清洁能源达4760.4亿千瓦时。您认为该州所打造的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对于缓解西南地区问题有无帮助? 张博庭: 我国重点扶贫的“三区三州”中的四川省凉山州,拥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总量约为7004万千瓦,占全国的15%,全省的57%,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截至2018年6月,凉山州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已达3034万千瓦。目前,已经直接与国家电网并网的各类电站就有765座,装机总容量3019.86万千瓦。其中风、光等新能源发电站32座,总装机容量220.72万千瓦。预计到“十三五”末,凉山州的清洁电源总装机规模可达到4000万千瓦以上。 为了有效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该地区高度重视电网的建设。仅“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凉山公司累计在凉山州投入的电网建设投资就高达216亿元。在“十三五”期间,凉山州电力公司所规划的电网建设投资更是高达312亿元。这里不仅包括强化凉山区域电网的500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近百亿元,也包括建设“四川省第四条电力外送通道”——“雅中直流”等外送通道的费用。 多年来,因为有强有力的电网支撑和风、光、水力发电的有效互补,凉山地区的清洁电力不仅满足了自身发展需要,还有力支持了我国东部地区的清洁发展。2011年以来,当地电网以年均55%的增速,累计为凉山州外送清洁能源4760亿千瓦时。其中,仅2017年,凉山外送电量就已经高达1115亿千瓦时,相当于当年上海市全年用电量的73%。 如果我国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进程顺利,“雅中直流”能够尽早开工建设,预计到“十三五”末,凉山州外送电量将达到2000亿千瓦时/年。也就是说,届时我国一个凉山州所生产的清洁电力,不仅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还相当于能让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实现完全依靠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电力的人类能源革命、电力转型之最终目标。 由凉山州在清洁发展方面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我们怎能不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巴黎协定的承诺充满信心?前不久,美国和欧洲的一些权威能源研究机构,都曾纷纷预测说,根据当前各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他们认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还包括很多国家),到2050年就实现百分之百的由可再生能源供电,无论从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其中,对于我国来说,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水能资源。 总之,大自然是公平的。机遇往往与挑战同在,我国的水电也是一样。当前,在人类可持续发展,实现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历史使命面前,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中国电业》:您认为如何破解我国西南水电弃水的难题? 张博庭: 在当前的局面下,首先,我们确实需要适当控制可再生能源(特别是作用巨大的水电)的发展速度,缓解一下西南水电弃水量逐年增加的矛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西南水电的弃水问题,还必须要迈开我国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步伐。不仅应该立即控制全国煤电总量的继续增加,而且还要制定出时间表,开启我国煤电产能逐步退出,把市场让给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转型。另一方面,亟需为已建和在建水电项目配套外送通道,尽早解决通道“卡脖子”的问题。 相信,我国能源美好的明天终将到来,电力工作者不仅应该为此作好准备,而且还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坚定不移地支持我国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大发展。
2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水电史料及科技博物馆藏品征集研讨会在三峡坝区召开
zbt92 2018-6-8 11:34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时“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弘扬自力更生、勇攀世界高峰的三峡建设精神,我国的三峡工程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与此同时,为响应中国科协对全国性学会办好行业科技博物馆的号召,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也正在筹划在即将建成的三峡工程博物馆中,建设一个中国水电科技博物馆。 6 月6日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主办,三峡工程博物馆承办的《中国水电史料及科技博物馆藏品征集研讨会》在宜昌三峡坝区顺利召开,来在全国各个水电设计、建设及有关单位的史志编撰工作者30余人参加了研讨。 研讨会上水电学会和三峡工程博物馆的筹建部门分别介绍了中国水电历史资料的征集、汇总情况以及中国水电科技博物馆筹建工作的进展。与会代表在介绍本单位史料编撰工作及经验的基础上,纷纷为水电科技博物馆筹建工作建言献策、提供线索。 参会代表普遍认为: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我国的水电的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触目的成就。得益于我国世界第一的水电的资源量和水电开发的后发优势,目前无论是我国的水电建设的规模,还是水平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首。然而,对于水电这样一个我国为数不多的全球领先的行业,我们至今还没有建立起全面记录和展示我国水电行业发展历史和现状的文献和场馆,不能不说是一项缺憾。 好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文化历史的挖掘和传承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很多水电设计、施工、科研以及相关单位,已经意识到水电建设的历史和文化传承问题的重要性,纷纷着手收集和编撰本单位的史志,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为了能把各单位所记录的水电发展历史汇聚在一起,并为筹建全面反映中国水电从学习、引进到创新、超越的水电科技博物馆创造条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筹建中的三峡工程博物馆共同举办和承办了此次研讨会。
1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电在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
热度 1 zbt92 2018-5-2 11:48
----2018-4-28 张博庭在北京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清华大学王院长、郝理事长、各位代表: : 非常高兴能代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参加北京市水力发电学会今天的换届大会。首先,请容许我代表全国学会对北京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支持和承办本次大会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参会的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 全国水电学会和北京水电学会原来曾经是隶属关系,北京学会是由在北京地区的全国学会会员组成的地方学术组织。后来根据民政部的要求,各自都变成了独立的社团法人。由于我国重要的水电高校、科研、管理机构都坐落在北京,所以,北京市水电学会具有开展好工作的天然优势,几年来,北京水电学会也确实在很多方面做出了一些比较突出的成绩、亮点。例如在青年人才的托举方面。据说,今天到会的就有一些来自清华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的学生会员代表。总之,我们北京水电学会工作做得非常有特色,也非常成功。在此我谨代表全国学会再次对北京学会的成绩表示诚挚的祝贺。 当前由于电力产能的严重过剩,我国的水电正在经历一个低谷期。现在不少的人认为中国的水电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已经没有多少新的工程可干了,似乎水电开发已经是夕阳产业了。按照以前我国公布的技术可开发装机5亿多千瓦,现在我们已经装机3亿多了,这样一看,确实不多了。但其实不然,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披露,根据目前的勘查结果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就有3万亿千瓦时/年,截止到去年年底,我国的水电年发电量才接近1.2万亿。水电的实际开发程度还不到40%,如果我们要达到发电国家平均70%到90%的水平,我们国家的水电规模至少还要再翻一番。这里跟大家说明一下,以前我们的所用的可装机容量的概念,在国际上很少有国家使用。大家基本上都是用年发电量作为水能的蕴藏量。因此,跟国际社会比较,我国的水电至少还有一倍以上的发展空间。 大家知道,在去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我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口号,叫做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什么是人类文明共同体?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解释,看法。我们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肯定是一种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形式。中国科协今年的9月要倡议成立全球的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联盟,这也是一种人类文明共同体。但是,我们恐怕不能否认目前全球最成熟、最公认的人类文明共同体,就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十九大号召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治理,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就表明我们在履行《巴黎协定》承诺问题上,决不能开倒车。可是,要落实巴黎协定,绝不是光说说就能办到的,必须要解决好我国的能源转型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何要宣布推出巴黎协定,是因为他要废除美国限制煤电发展的《清洁电力法案》。他非常清楚如果美国2050年还不能彻底告别煤电,巴黎协定是不可能得到履行的。上个月特朗普访问了挪威之后,由于看到了挪威水电所发挥的作用,他又宣布美国有可能通过进一步开发美国的水电,考虑重新加入巴黎协定。 的确,一个国家的煤电和水电等可再生的发展前景如何,确实是衡量它能否落实巴黎协定的重要标志。国内外的研究机构普遍认为,要想实现联合国提出的控制温升2度,在2100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那么2050年的能源结构中至少要有50%以上的非化石能源。相应的在电力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发电的比重至少要占80%以上。如果要实现巴黎协定所提出的争取把温升控制在1.5度,在本世纪下半叶就实现净零排放的话,那么2050年的能源结构中非化石的比重至少要占80%以上。相应的在电力构成中,应该达到100%的非化石能源。 最近有媒体报道,欧洲、美国的一些能源研究机构,根据各国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技术水平,认为只要我们转型的方向正确,在2050年在全球实现百分之百的有可再生能源供电是完全可行的。研究认为,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还能比发展传统的化石能源更有优势。研究预测,2050年的全球发电结构是:100%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69%)、风电(18%)、水电(8%)、生物质能(2%),其中储能电池将覆盖31%的电力需求。 这是全球总体情况的设想,由于我们中国的水能丰富,具有天然的能源转型优势。全球的水电贡献率8%,在中国应该可以达到16-20%,相应的全球的储能电力需要31%,而我们中国则可以适当的减少到20%左右即可。也就是说,我们中国落实巴黎协定,不仅完全可能,而且比别的国家更有优势。原因就在于我们国家的水能资源相对丰富。不过,有些遗憾的是,我们国家减排的具体路线图只公布到了2030年,因此,2040、2050年的时候,我国能源结构到底应该是什么样,不仅社会各界还都在预测,而且分歧还很大。目前电力、煤炭企业界从自身发展的惯性,不去考虑巴黎协定的要求,普遍认为2050年我国的能源结构中非化石的比重要达到30%,电力机构中的煤电比重降到50%以下就可以了。按照这种模式估算,届时(2050)我国煤电的装机规模,可能要达到17亿千瓦。而一些能源研究机构认为,按照联合国2度的减排方案,中国2050 年的煤电装机只能保留有1.4亿千瓦左右。如果按照巴黎协定1.5度的方案,不仅我国2050年的煤电装机必须为零,而且还必须实现百分之百的非化石能源供电。 总之,对我们来说,水电发展不发展,发展的好不好,决不是一个行业兴衰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也可以说,巴黎协定这个当前最重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否构建好,就取决于我们水电的作用能否发挥好,因此,无论是作为水电工作者还是作为水电的行业组织,我们真是任重而道远、责任重大。今天在这里由于时间有限,我就不展开了。今年9月的全国科技周期间,我们水电学会和咱们新换届北京水电学会已经计划在清华大学召开一次,专门探讨水电在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中重要作用的科普论坛,届时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今天我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1746 次阅读|1 个评论
水电如何利用电力体制改革走出困境?
zbt92 2018-3-28 08:49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的电力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与此同时,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拉开了我国新一轮电改的大幕。新电改着重要解决的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电力“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发挥,节能高效环保机组不能充分利用,弃水、弃风、弃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区窝电和缺电并存”等一系列的电力发展中的问题。 三年以来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电力发展和体制改革都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我国电力从201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3.6亿千瓦,发电量5.5万亿千瓦时,已经上升到了2017年底的装机17.3亿千瓦,发电量近6.5万亿千瓦时,各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特别是以水电、核电、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的非化石能源的发电比重,已经有了较大幅的上升,能源结构正在不断的好转。 「 一、水电的机遇与挑战 」 具体到水电来看,新电改以来的变化更是巨大。截止到目前,我国的水电无论是建设水平、规模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然而,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的同时,水电的发展也遭遇到了不少新的问题。新电改的前两年,由于经济增速的放缓,全国的用电增速一度降到了百分之一以下。我国的水电和其他能源发电一样,经历了严酷的考验。首先,随着西南地区水电装机的惯性增长,弃水的问题日趋严重。其次,由于水电的弃水损失严重,一些水电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水电开发已经明显减速。 2016年我国水电弃水的严重程度,已经接近损失掉了一个三峡。当时,业内人士眼看着严重的水电弃水十分焦急,但社会上关注点却往往只知道弃风、弃光,几乎没人关注我国更严重的可再生能源的损失---弃水问题。为此水电学会曾在组织专家调研的基础上,给国家有关部门上书反映问题,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 因此,在2017年3月的两会期间,不仅比弃风、弃光更严重的弃水问题被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而且,总理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煤电要去产能的要求。随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已经多次组织专门的调研,探讨解决弃水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于2017年10月24日,专门发布了《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下称:1830号文),针对西南地区弃水问题作出明确的要求和部署。一时间,解决西南水电消纳的问题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对于我国的水电来说,1830号文的发布绝对是重大的政策利好。其中既有“加强规划统筹,力争‘十三五’后期不再新增弃水问题”等宏观要求;也有“加快输电通道建设;加快龙头水库建设”等具体措施;同时还有“调整富余水电消纳的价格机制;研究完善跨省跨区输配电价机制;制定鼓励水电消纳的节能绿色低碳政策”等重要的政策承诺。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1830号文发布仅仅半个月之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又发布了《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第一次把解决弃水问题放在了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问题的首位。要求全面地加快推进西南和“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跨省跨区配置的输电通道规划和建设,优先建设以输送可再生能源为主且受端地区具有消纳市场空间的输电通道。 这些文件的出台显然表明政府部门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新电改文件中,所提到的“弃水、弃风、弃光现象”(三弃问题)。不过,随后这些文件的具体落实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顺利。以《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的1830号文件中明确要求的“开工四川水电外送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点名强调的“加快推进四川水电第四回外送输电通道”的“雅中直流”建设来说,至今还存在着巨大的争议。通道的建设方四川电网要求尽快落实文件,而通道的落地点江西省,则明确表示无能力接受“雅中直流”的送电,因此,他们一直不同意“雅中直流”开工建设。 「 二、关于水电发展的典型争论 」 为此,支持和反对“雅中直流”的双方还在媒体上各抒己见,争论激烈。客观地说,争论的双方似乎都能在新电改的文件中找到理论依据。建设方可以强调,新电改的文件不仅明确要求减少三弃现象,而且还要求电网企业“依照规划认真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制度”,没有可靠的送电通道,电改要求的这些任务怎么可能完成?反对方则认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新电改的核心要义,政府部门文件的过多干预,不符合新电改的大方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多方争议的局面,是因为电力的改革和发展是多维度的。通常认为,电力行业的供电保障(安全)和电源结构以及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能三角形”的关系。即:我们永远不可能在安全、结构和效益三个方面同时获得最优的结果,只能在三方面进行排序性的选择。一般来说,电力供应的安全问题总是首选项。而电力结构和效益之间的排序,则可能会根据经济环境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目前,我们以让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为标志的体制改革,最直接、最有利的作用,往往会体现在效益方面。但是,每一次的电力改革,我们又不能不把保障电力安全和调整能源结构都作为重要的约束条件。 回顾我们2002年开始的电力体制改革,很多人认为没有改革到位。厂网倒是分开了,但是竞价上网等当初的改革目标却遥遥无期。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决策层的改革决心不大,推进力度不够。但是,笔者则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电力体制改革,还不能确保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所以,改不下去,或者说改不彻底,都是必然的结果。这就是由电力体制改革具有的多维性的特点所决定的。 三年前开始的新电改,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的改革方向本来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在严重的弃水难题无法化解,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受到了巨大威胁的情况下,有关政府部门又不得不临时出台专门的文件,来加以弥补。 因此,这次由“雅中直流”落地点产生的争论,决不是个别省份、企业的利益之争,而是反映出了我们整个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现在的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电力市场供大于求,供给侧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让本来仅有一点点价格优势的水电,加上上千公里的过网费去和当地的煤电竞争,无论如何也难获胜。这次“雅中直流”虽然有了政府文件的鼎力支持,但落实起来还是困难重重,其实背后的最根本原因还是经济效益。所以,事实证明光靠发文件解决西南水电的外送问题,已经难以奏效,最好想办法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 「 三、用市场手段解决水电发展的设想 」 如何才能按照新电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精神,把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通过市场机制反映出来呢?笔者建议,为了能通过市场的手段让水电这种清洁的可再生的优势体现出来,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考虑对燃煤发电征收碳排放税(或者说是碳排费,因为目前它还需要专款、专用),简称碳税方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新一轮的电改中,用市场的语言反映出我们调整能源结构的目标,让我国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得以落实和延续。 征收碳税,用经济手段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是我们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征收碳税的主要障碍是我国的煤电企业普遍都非常困难。不征收碳税的情况下煤电都难以盈利,如再额外征税的话,企业还怎么生存?不错,如果仅从每个企业来看,煤电企业确实是都挣扎在生存的边缘,一旦再征收碳税,基本上就活不下去了。但是,如果从我国煤电行业的总体上看,则未必如此。因为我国煤电行业效益低下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造成的。如果,能解决产能过剩,解决煤电机组的平均运行小时过低的难题,现行煤电的电价仍能担负起碳税。 粗劣的估算,假定我国目前有10亿千瓦的煤电装机,平均运行小时数4200。按照0.4元一度电计算,全国燃煤电厂的售电总收入大约是16888亿。如果我们根据能源转型的要求不再把电力增长空间的留给煤电的话,只要上网的电价保持不变,这个总收入是不会提高的,因为它是由用电市场的规模所决定的。目前,由于这个总收入,相当于要分配给10亿装机,所以,造成的结果是就大家都吃不饱,而且都很困难。如果我们能封存、停产一部分(假设3亿)的煤电机组,只留下7亿左右的煤电机组正常生产。这样可以把煤电机组的平均运行小时数提高到6000以上。 如此一来,对保持正常生产的煤电厂,大约能比目前提高42%的收入,去掉增加发电所增加的(按增收的70%计算)燃煤费用,至少应该增加13%左右的纯收入。此时,如果我们对这些电厂只加收10%左右的碳排放税,那么对保持正常运营的煤电企业来说,由于运行小时数提高了,实施碳税后不仅没有增加任何负担,反而还会增加一些盈利。 对那些被封存、停产的煤电厂,我们当然也不能不去考虑。解决的办法是把从那些正常运行的煤电厂收取到的碳排放税,划拨过来,维持封存停产电厂的基本需要。这样从全国来看,煤电行业的总收入没有变化,只不过分配的方式变了,不再是平均分给每一个煤电厂,而是只分给一部分保持正常运行的电厂,然后通过征收碳税的方式,把增收的那部分拿回来,补贴给封存停产的电厂。这样做的好处是,即完成了对燃煤发电征收碳税,又没有增加整个煤电行业的实际负担。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起到,用市场的手段抑制住现在各地煤电无序扩张的势头。同时实现把社会用电需求的增长空间,完全留给非化石能源的目标。 在具体实施碳税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封存那些新建和在建的煤电厂。因为这些煤电厂,还不存在需要安置大量下岗工人的难题(封存停产它们的代价最低)。然而,如果不采取措施,用不了多久,这些新建的煤电机组就会陆续加入目前已经极为紧张的电力市场,去稀释所有煤电企业的利润,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挤占非化石能源的发展空间。即使对一些老煤电厂,虽然会有不少的富余劳动力需要重新安置,但这也未必都是坏事。我们一方面可以从所收取的碳税中对下岗转产的职工进行适当的补偿,同时,转产了的职工,如果能通过适当的再就业,多少也能再创造出一些额外的收入。这样,如果从总体上看(假定电力的市场规模和上网电价都保持不变),这样碳税改革后的结果,整个煤电行业的总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会略有增加。 「 四、征收碳税改革的意义重大 」 以上分析仅仅是对煤电行业本身的影响。从全局上看,这种碳税改革对于整个电力行业的作用就更重要了。一方面它体现出了我国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大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把社会电力需求增长的空间,尽可能留给非化石能源。同时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各地的煤电无序增长、难以控制,西部清洁可再生的水电必须要做到加上过网费之后还要做到比本地的煤电更便宜,才有人肯要的现实难题。 当然,也可能有人会担心,煤电不发展了,能否满足我国未来电力需求的增长?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暂时还没有必要。首先,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水、风、光的增长能力其实都已经非常强了,只要政策到位,应该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社会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前几年的电力发展曾经证明了这一点,只不过这几年由于电力市场没有保障,三弃严重,各种可再生能源都必须要降速发展罢了。 目前,我国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建设能力非常强,如果市场有保障一年增加几千亿度可再生能源的电量,应该没有问题。其次,我国核电在建规模上也是比较大的,电力需求的增长,也应该考虑到在建的核电市场空间。除此之外,我们控制煤电的方式,目前主要还是封存、停产,并没有销毁,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恢复生产。因此,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在电力产能上完全不存在任何问题。 当前,要在减少煤电装机的情况下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我们还非常需要加强我国调峰电源的建设。实际上,这是我们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未来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能源转型需要有大量的调峰电源做保障。早做些准备没有任何坏处。建设足够的调峰电源(特别是技术成熟的抽水蓄能),是我国电力行业的短板之一。 目前,大量产能过剩的煤电机组抑制了我国调峰电源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的能源转型和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尽快补上调峰电源建设不足的短板。有了足够的调峰电源,现在,我们可以为煤电机组调峰,让煤电的存量减少,但效率更高、效益更好,为煤电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创造条件。将来等煤电陆续转型、退出之后,为大量的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调峰提供保障。最近,发改委能源局也刚刚发布了加强调峰电源建设的文件,不言而喻,因为这是我们未来能源革命、电力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 「 五、碳税有助于解决水电的矛盾 」 本文所提出的碳税的设想,对水电的发展到底能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当前水电发展遭遇的典型的事件(雅中直流建设)来体现。具体来看,目前江西省不肯接受“雅中直流”的送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已有大量经过国家正规核准的煤电即将陆续投产。雅中直流建成后的送电,必然要与陆续投产的煤电发生市场冲突。如果没有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这个矛盾省里自己是很难解决的。 反之,如果国家出台了煤电碳税的政策,江西的煤电厂,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发电同时缴纳碳税;另一种是封存停产接受必要的经济补偿。雅中直流的落地电价,毕竟要比煤电加上碳税低。江西目前在建的一些煤电,即使建成投产之后,电价也没有竞争力(因为需要额外征收碳税)。 相反,如果封存、停止建设一些建设中(包括新建成的)煤电,不仅有了国家的政策依据,还有经济上的补偿。无论是对企业、还是政府都有可能会选择后者。也就是说,靠政府文件难以落实的西电东送的难题,完全可能通过“碳税”这种市场手段来解决。 最近,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也对雅中直流的建设施加了影响。配额要求江西省2018、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分别要达到23%和29.5%。这似乎是从另一方面推进江西接受“雅中直流”,肯定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遗憾的是,这个考核办法,并没有能解决江西已经在建设中的大量煤电厂的出路问题,毕竟这些煤电的建设也是经过政府核准的。因此,如能有碳税的配合,“配额”的落实就更有保障,也更加公平、合理。 「 结语 」 以上是笔者对水电如何利用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的探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一篇探讨水电出路的文章,为什么很少谈到水电本身呢?因为目前我国水电的问题,已经不是水电本身所能解决的。例如,国家出台的专门解决水电弃水的1830号等文件,对水电问题的分析、探讨、考虑,决不能说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吧,但至今仍是争议不断、难以落实。 站在电力体制改革的高度看,解决我国水电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必须要跳出就水电论水电的框框。因为,水电目前所遭遇到的发展困难,根源来自我国电力产能的严重过剩。追根寻源,目前我国电力产能的严重过剩,源于我们几年前就开始了电力转型的准备(大力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但事到临头,又迟迟迈不开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步子(如:开启煤电逐步退出的进程)。因此,现在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发挥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利用电力体制改革的契机拉开我国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大幕。 总之,关于我国水电还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的探讨,绝不是仅仅要解决某些水电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效益的问题,而是事关我们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巴黎协定的各签署国都已经承诺,争取要在本世纪下半叶就实现净零碳排放。我们也是巴黎协定的签署国,留给我们能源转型的时间还有多少呢? 来源:能源杂志 作者:张博庭
28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三峡工程权益问题的探讨
热度 2 zbt92 2018-2-22 07:24
关于三峡工程权益问题的探讨 最近,有篇“三峡工程还是中国人民的吗?”的文章(下称:文章)在网上流传,一些人对三峡工程的权益属于谁提出了质疑,笔者作为水电行业的专业人士,感觉非常有必要澄清一些有关我国水利水电开发中的权益关系的问题。 笔者认为:文章最根本的问题是出于“从工程上来说,大坝的功能是为了壅高水位有利发电,大坝本身并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错误认识。 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国当初修建三峡工程的目标十分清晰,首先是防洪、供水,其次才是发电和航运。正是三峡大坝建成后所形成的水库,才能使三峡工程具备了防洪和供水的水资源调节作用。如果仅从发电的角度看,我们完全可以在长江上连续修建十几座像葛州坝那样的经流式电站,这样基本上不用移民也不用建水库,而所获得的总发电量并不会比修建三峡水库少。唯一的差别就是,虽然这样也可以发电,但不能进行水资源的调控,也就是没有三峡大坝的三峡工程,不具备防洪和供水的功能,但所获得的发电量却并不会少。 总之,与文章作者的认识完全相反,修建三峡大坝绝不是光为了发电,而是为了防洪、供水和调控水资源。那么另一个问题是,防洪供水调控水资源的水利工程有没有经济效益呢?有,当然由,而且非常大,但是,水利工程的特点就是其经济效益看得见,但是拿不着。具体到三峡水库所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虽然得不到,却是完全可以准确计算出来的。 例如,防洪。2012年三峡瞬时洪峰已经超过的1998年,但由于有了三峡水库的调控,下游地区全部安然无恙。而对比1998年,长江下游由于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仅此一项防洪的收益就超过了三峡水库投资的几倍。 由于水利工程的这种经济效益巨大且具有社会公益性特点,所以,世界各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投资的社会公益项目。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在三峡建设之前,我国所有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都是由国家直接拨款建设的,建成之后直接由国家调配发挥防洪、供水等社会公益作用,所获得的发电效益,倒可以交给某一个国有企业来具体经营。 例如,我国黄河上的龙羊峡水电站,以及浙江省的新安江水电站等。龙羊峡水库的建成,基本上保障了我国黄河的水资源调节,配合其他水库使黄河全年即不会发生洪水,也没有出现断流,如此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方面无法收回现金,另一方面也基本上与龙羊峡水电站的经营方(黄河公司)无关。新安江水电站的例子更有说服力。由新安江水电站大坝所形成的水库(千岛湖),不仅旅游、水产养殖,等各方面的经济效益都非常巨大,而且,单单就利用千岛湖的水制作的矿泉水的产值,就高出新安江水电站发电效益的很多倍。但是,这些由新安江水电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巨大的效益都和新安江水电站的业主(电网公司)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大家都知道新安江工程是国家无偿投资建设的。其收益当然应该属于全社会。 我国三峡工程的建设,实际上是国家投资“拨改贷”改革的一个过渡。一部分三峡基金的注入,相当于原来的国家直接拨款,而组建三峡公司负责建设经营三峡电站,然后由三峡电站的发电收益,偿还国家给三峡公司的贷款并获得利润。从实践的结果来看,三峡的这种投资体制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基本上相当于国家直接投资建设立了公益性的三峡水库,三峡公司贷款建设了三峡电站。然后,水库由国家指挥以发挥其公益性。电站由三峡公司运营,除了负责偿还电站建设的成本和利息,并用所获得的收益除了上缴国家的利税之外,还继续开发长江上游的其他水电站。目前,三峡公司通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建成了一系列的巨型水电站,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公司,其目前的资产价值和所产生的效益,都已经大大超过当年国家的投入。 同时,不仅负责三峡开发的三峡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其资产完全属于国家(全民)所有,而且由国家直接投资建设的三峡水库,更毫无疑义的属于国家所有,完全由国家支配。不过,国有独资的三峡公司为了让三峡发电部分的经营和管理效益更高,更加公开、透明,则利用现代企业制度专门成立一个长江电力股份公司,并且已经成功地在国内上市,运营的情况也是非常之好。 因此,文章所说的“三峡工程的所有发电能力是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财产!不是中国人民的公共财产!”还是有道理的,因为,长江电力是股份制的上市公司,财产当然属于全体股东,不过,由于其中的最大股东三峡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江电力的最大股东,仍然是国家或者说是全体中国人民。 文章还说“根据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报,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大国有股东占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全部股份的72.68%;而年报又说该年国家持股只占全部股份的55.37%,私人持股占44.63%。” 据此。文章怀疑“四大国有股东占全部股份的72.68%,而国家持股占全部股份55.37%。这就说明,四大国有股东的股票中,有许多股票不是国家所有,而是私人所有。国有股东中的私人持股人,就是三峡工程变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财产过程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人。” 这种说法的问题在于,作者简单的认为除了国家持股之外,就是一定私人持股。其实不然,我国的很多国企,都是已经实现了混合所有制改造,不仅有国家的持股,也有地方政府的持股,还可能有其它企业的持股。当然,这种其它企业的持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不能排除有私人持股的可能。假设这些其他企业中,包括阿里巴巴、或者华为集团等这类的民营企业,那么的确就会有私人持股。目前,我们国家为了提高国企的运营效率,正在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的改造。难道因为有了阿里巴坝或者华为集团这样的优秀的民营公司,参与了国企的混改,我们就怀疑说“国有股东中的私人持股人,就是三峡工程变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财产过程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人。”吗? 因此,这种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构成诬蔑三峡的说法真的很愚蠢,因为上市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公开透明,也不排斥任何私人的投资。不管是谁认为长江电力的效益好,利润高,都可以去买它的股票。成为作者所认为的“就是三峡工程变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财产过程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人”。 最后再探讨一个三峡基金的是否应该偿还的问题。文章说“到2009年,长江电力全部收购了三峡工程的26台发电机组,并计划继续收购地下电站的6台发电机组,当年的总股份已经扩大为1100000万股,按当时每股12.68元计算,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总值为1394.8亿元,与三峡基金总额1378亿元相当。现在,长江电力的发电机组是为股东的利益而发电,而不是为全民的利益而发电。” 我理解作者的这段话,有两个方面的不满。一个是长江电力的市值已经超过了国家投入的三峡建设基金,为什么还不偿还基金?第二个就是长江电力应该为全民而发电,而不是应该为了股东而发电。 其实,这种问题非常容易解释。首先,国家投入的三峡建设基金并并建成了三峡水库,是国家行使长江水资源调控的宝贵财富,可以为全民创造巨大的效益。我们为什么要把它卖掉?难道我们愿意把长江防洪调度的权利卖给某一个企业?所以,三峡基金就是国家完全拥有三峡水库的保障。不过,由电费中提取的三峡基金以及此后继续征收的水利建设基金,非但不是白白打了水漂,而且还是回报非常丰厚。三峡和一系列由水利基金带动开发的水电站,由于其建成后的上网电价比常规的火电低很多,所以,从电费中提取水利基金的实际结果,不但没有拉高全国的电费,反而会降低了电费。例如三峡的上网电价只有0.25元比平均的火电电价低一角多,目前,由于我们建设了三峡电站,相当于每年可以拉低全国的电价成本100多亿。我国目前的水电年发电量上万亿,平均的电价比火电要低0.1元左右。所以,我国从电费中抽取水利基金的融资方式不仅解决了水利建设前期费用的来源,而且还降低了全民的实际用电成本。 其次,长江电力为什么不能为股东发电?我国的电力开发早就实行了市场化改革?谁投资说收益,所有的发电公司都可以为股东而发电,为什么长江电力就不行?其实,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作者的这个错误推论,还是来自本文开始我们所提到的作者的那个“从工程上来说,大坝的功能是为了壅高水位有利发电,大坝本身并没有任何经济价值。”错误认识。 因此,我们最后再强调一下,除了发电之外,三峡大坝本身的价值非常大。它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水资源调控的保障,事关上千万人的身家性命,所以,一定要永远地掌握在国家的手中。三峡电站的发电作用只是三峡调控水资源作用的副产品,完全可以,也应该按照我国其它电力企业的运营方式进行市场化的经营。更何况经营三峡发电的长江电力目前已经是上市公司,所有的产权和收益分配都是公开透明的,谁想当长江电力的股东?谁不放心长江电力的经营,都可以依法去行使自己的公民权。总之,三峡工程所创造的三峡水库永远是全国人民的,而负责运行三峡电站的长江电力股份公司,权益当然属于全体股东。 参考对照文章: 三峡工程还是中国人民的吗?
3411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7年水电十大新闻
zbt92 2018-1-2 08:00
新闻来源: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2017 年已经过去。这一年,由于我国电力产能的严重过剩,我国的水电弃水问题依然严重,以至于水电企业投资水电建设的积极性也普遍不高。从各方面看,与以往相比2017年我国水电的发展明显处于低谷期。然而,即便如此,2017年的中国水电,仍然不乏有一些振奋人心的新闻、消息。在这辞旧迎新时刻,作为水电的行业组织,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特地为大家梳理、归纳、总结出了2017年对水电发展影响较大的十大新闻,并加以点评如下: 1、 美国奥列维尔大坝遇险,终结美国进入拆坝时代的谣传 新闻评论: 美国加州奥罗维尔大坝建成于1967年,坝高230米,为美国最高。2017年2月初,大坝的主泄洪道出现一个长60米及深9米的巨型缺口,大量混凝土被沖下。因为情况紧急,可能会出现溃坝,所以附近将近20万居民12日被要求紧急撤离。我们对此事件的关注点,并不在于事故本身,而在于我国社会上流传多年的关于美国进入拆坝时代的谣传。如果美国真的进入了拆坝时代,如此危险的大坝,当然应该被拆掉。 事实上,早在2008年在我国三峡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面对中国记者的提问,美国垦务局的局长就曾公开的否认过美国拆坝。他说在美国拆掉的都是些废弃、失效的小水坝。有用的大坝美国一座都没拆过,而且也绝不会拆。然而,美国垦务局长的明确回答,却并没有能阻止国内关于美国进入拆坝时代的传言。这次美国最高的大坝遇险,美国宁可撤离20万人也要修复大坝而绝不拆坝的现实,再次向我们证实了水坝仍然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保障,美国进入拆坝时代绝对是一个谣传。 新闻链接: 美国奥罗维尔大坝溢洪道破坏事故 , 美国近 20 万人疏散 http://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13611493430778558338 美国最大水库溃堤,政府紧急疏散 20 万人!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59276287753461wfr=spiderfor=pc 2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煤电去产能和水电弃水,水电迎来重大政策利好。 新闻评论: 随着我国电力产能的严重过剩, 2016 年我国水电弃水的严重程度已经接近损失掉了一个三峡。当时,我们业内眼看着严重的水电弃水十分焦急,但社会上的媒体却只提弃风、弃光,几乎没人关注更我国严重的可再生能源的损失 --- 弃水问题。为此我水力发电学会在组织专家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给国家有关部门上书反映问题,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因此,在今年 3 月的两会期间,不仅比弃风、弃光更严重的弃水问题被首次披露,而且,总理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煤电要去产能的要求。随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多次组织专门的调研,探讨解决煤电去产能以及水电弃水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发布了《 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 》( 1830 号文)以及《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使得低谷中的中国水电迎来重大政策利好。 新闻链接: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 解决弃水难题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 3 2017 世界水电大会 非洲 开幕 ,中国水电成主角 新闻评论: 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水电建设水平和成就,已经举世瞩目。截止到 2016 年底我国水电的装机已达到 33207 万千瓦,年发电量 11748 亿度。这个总量已经超过全球的水电的 1/4 。在水电工程建设方面,我国水电进步更为突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水电引领者。 2017 年 5 月 9 日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召开的世界水电大会,参会代表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为了方便中国代表的参与和介绍经验,本届大会还打破了以往会议语言以英语和当地语言为工作语言的惯例,把中文也作为 2017 世界水电水电大会的工作语言。此举足以体现,中国水电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闻链接: 2017 世界水电大会开幕 聚焦非洲水电与能源互联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21112 2017 世界水电大会闭幕 期待水电更加美好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21154 、 4 全国减灾日:《科普论坛》科普水电开发的地质减灾作用 新闻评论: 在 5 月 12 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的当天,水电学会的水利水电科普传播团队来到华北电力大学与部分师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质减灾科普论坛》。众所周知,以滑坡、崩岸和泥石流为标志的地质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然而,研究表明;产生这些地质灾害的能量,除了来自大地震之外,主要是来自河流水能的冲蚀。巨大的河水能量必须通过不断地切割岸坡制造地质灾害来获得平衡。因此,清华大学一项 973 研究明确的提出:消能才是地质减灾的关键。 水电开发的本质就是利用河水的能量发电,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水电开发是最有效的地质减灾方式之一。不过,由于新的水库电站建成之后,所形成的新库岸往往需要有一个潜在的地址滑坡体的集中释放期,所以,常常会造成水电开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假象。事实上,新建水库的潜在地质灾害被集中释放了之后,再加上河水的能量被利用,不会再制造新的滑坡体,所形成的库岸往往会变得更加安全。根据实际的观测也可以发现,所有的水库在蓄水十年以后,周边都很少再会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因此,我们所看到现实常常是凡是水能资源丰富,并且没有得到开发利用的地区,都是地质灾害高发区。而当水能被利用发电一段时间之后,地质灾害都会明显的减轻,甚至完全杜绝。总之,科学研究和现实数据都告诉我们:消能是地质减在得关键,科学的水电开发才是根治地质灾害的最有效方式。 新闻链接: 《水力发电与地质减灾》科普论坛 直播网页 http://www.hydropower.org.cn/zt/2017kplt/ 《水力发电与地质灾害》科普论坛 科学揭示水电减灾 http://news.china.com.cn/2017-05/13/content_40805447.htm 5 三 峡水库助力湖南抗洪 48小时拦蓄洪水32亿立方米 新闻评论: 新华社电 民政部 7 月 4 日发布消息,截至 4 日 9 时的统计显示,自 6 月 29 日以来的南方强降雨已致 11 省份 78 人死亡失踪,超过 1100 万人 受灾。直接经济损失 252.7 亿元。 2017 年湖南境内的长江一号洪水来势汹汹,三峡水库为应对一号洪水挺身而出,从 2017 年 7 月 1 日 14 时开始降低出库流量,到 3 日 14 时的黄金 48 小时内,三峡水库连续五次削减出库流量累计超七成;三峡电站停运发电机组 19 台。同属中国三峡集团的三峡、溪洛渡、向家坝三个水库联合发力,将 32.07 亿立方米洪水拦截在长江上游,防洪效果显著。除此之外,今年以来中游支流清江、洞庭湖区等 7 座控制性水库群纳入防洪联合调度后,长江防洪调度范围由上游扩展至中游城陵矶控制断面以上,水库群从 21 座增加到 28 座。正是因为有了调峰驯洪的水库群联合调度,长江防总可以精细调度流域水库,更好的为中下游防洪减负。 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监测, 4 日下午,长江干流城陵矶(莲花塘站)出现洪峰 水位 ,之后波动转退。长江中 上游 水库 群联合调度应对长江 2017 年第 1 号洪水的目标成功实现。 新闻链接: 三峡助力湖南抗洪 48 小时内拦蓄洪水 32 亿立方米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71924019292681wfr=spiderfor=pc 三峡水库对湖南城陵矶地区实施防洪补偿调度 http://hn.rednet.cn/c/2016/07/04/4024954.htm 6 国务院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水电工程有望摆脱环评验收难 新闻评论: 众所周知,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生态难题。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水电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可再生能源。然而,我国的水电开发和工程建设却常常受制于环评难和验收难,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7 月 16 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82 号)修改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修改后的条 例,调整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流程,将环境影响登记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并取消了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审批,改为建设单位依照规定自主验收。这些修改内容,将非常有利于我国的水电工程摆脱 环评难和验收难的困境,加速我国的水电发展和能源转型,减少碳排放。 新闻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682 号)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8/01/content_5215255.htm 国务院法制办、环保部就《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答问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8/02/content_5215579.htm 7 全球最大的在建水电工程 我国白鹤滩水电站正式开工 新闻评论: 8 月3日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白鹤滩水电站直接将世界水电带入百万单机时代。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该水电站是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在建规模全球第一的水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的开工建设将开创多项界水电工程世界之最。单机容量100万千瓦世界首创、300米级高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圆筒式尾水调压井规模世界第一、无压泄洪洞规模世界第一、300米级高坝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世界第一,除此之外,还有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世界第二、拱坝总水推力1650万吨世界第二、拱坝坝高289米世界第三、枢纽泄洪功率世界第三、工程综合技术难度名列世界前茅。 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其电能将大容量、远距离外送,这将促进全国联网的建设。依托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可全面提升我国水电行业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水电开发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链接: 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开工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7/0804/c1008-29448557.html 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全面开工 超级工程创造多个世界第一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7/08-24/8312396.shtml 8 环保督察关停小水电引风波,问题出在环保不考核碳减排 新闻评论: 日趋严格的环保督查,引发了全国各地自然保护区小水电关停之挣。2017年5、6月间,安徽省岳西县,一刀切的关停并拆除了17座小水电站的作法,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对于小水电抱有偏见,加之个别地方环保部门暴力执法,未能妥善处理好遗留问题,直接导致一些小水电站业主与当地相关部门对簿公堂。在执行环保督查令过程中,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往往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小水电站拆还是留,让人难以抉择? 针对这一问题,有专家指出;不同政府部门对小水电的不同态度,是导致各地小水电政策摇摆不定的主要原因。由于减排温室气体是全球当前最大的生态环境难题,因此,包括联合国在内国际社会对小水电的支持态度非常坚定,为此我国政府的小水电主管部门也对小水电的发展积极支持。然而,由于在我国环保部的环保指标中,不包括碳排放,因此,小水电最大的生态环保作用在环保督察的成果中无从体现,以至于在很多地方被国际社会和我国政策大力支持的小水电,则成了环保督察中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解决这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国家应尽快把碳排放作为一项最重要的环保指标交给环保部,否则,由于最重要的环保指标缺位,我国的环保执法难免会与国际社会的环保方向产生对立。 据了解,美国的环保部门早就开始把碳排放最为最重要的环保指标。例如,美国的《清洁电力法案》考核的主要就是碳指标。加拿大也正式建立了环境与气候变化部,以有利于应对人类社会最大的生态环境难题。如果我国唯一具有环境督察执法权的环保部门,没有碳减排的意识、责任,那么类似一刀切的关停小水电等与国际社会环保方向对立的矛盾,难免还会层出不穷。 新闻链接: 不能将小水电定性为生态祸害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712/18/t20171218_27306284.shtml 17 座小水电站的拆留之争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17-11/27/content_1820016.htm 9 华能水电IPO:募集80亿元新建三座水电站 新闻评论: 华能水电2017年12月15日在上交所挂牌交易最为业界关注。华能水电共发行新股18亿股,占总股本比例 10%,募资总额为39.06亿元。 华能水电是由央企中国华能集团控股的大型流域水电企业澜沧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公司 拥有澜沧江全境流域的水电开发权 , 是我国第二大水电企业 ,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次于已在A股上市的长江电力。但与长江电力所不同的是,华能水电的运营不仅有发电部分,而且还包括有水电建设。因此,华能水电此次上市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澜沧江干流苗尾、乌弄龙、里底三座水电站的建设。 华能水电IPO,对公司而言 有利于华能水电尽早扩大产能规模,提高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也有利于项目发电机组早日达产,更可以有效提升华能水电公司整体利润水平。与此同时,水电开发企业的整体IPO,也将对 改善我国电力结构、推进能源转型、建立我国科学合理的能源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链接: 华能澜沧江水电 IPO :募集 80 亿元新建三座水电站 http://www.sohu.com/a/191773061_99911830 10 加快能源转型 国家电网6座抽水蓄能电站同时开工 新闻评论: 为加快我国的能源转型,扩大电网接纳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电力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十三五规划,我国将在十三五期间新开工建设600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如将这一目标分解到各年,我国每年应新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1200万千瓦。然而,数据显示,虽然近两年我国抽水蓄能建设明显加快,但是,还是落后于规划的要求,现在我国抽水蓄能在电力装机的占比还不到2%,远远不能满足系统发展的需要。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接近年末的12月22日,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河北易县、内蒙古芝瑞、浙江宁海、浙江缙云、河南洛宁、湖南平江6座抽水蓄能电站同时宣布开工,总装机规模将达到 840万千瓦。工程建成投运后,将显著增强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高电网消纳能力,有效缓解弃风弃光。 新闻链接: 国家电网投资524亿新建六座抽水蓄能电站 http://www.cet.com.cn/wzsy/cj/1992326.shtml 我国6座抽水蓄能电站同时开工 http://www.escn.com.cn/news/show-484706.html
3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水电发展迎来重大政策利好
热度 5 zbt92 2017-12-12 07:37
文 / 张博庭 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水电建设的水平,成就,已经举世瞩目。截止到 2016 年底我国水电的装机已达到 33207 万千瓦,年发电量 11748 亿度。这个总量已经超过全球的水电的 1/4 。在水电建设的技术方面,我国水电的进步更是突出。前不久我国刚刚开工的白鹤滩水电站,不仅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电站,而且还刷新了多项水电科技的世界之最,例如,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单机容量百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然而,在我国水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的同时,我们水电的发展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首先,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西南地区水电弃水的问题日趋严重。其次,由于水电的弃水严重,一些水电企业经营困难,我国的水电开发已经明显减速。 2016 年我国水电弃水的严重程度已经接近损失掉了一个三峡。当时,我们业内眼看着严重的水电弃水十分焦急,但社会上的媒体却只提弃风、弃光,几乎没人关注更我国严重的可再生能源的损失 --- 弃水问题。为此我会在组织专家调研的基础上,曾给国家有关部门上书反映问题,并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因此,在今年 3 月的两会期间。不仅比弃风、弃光更严重的弃水问题被首次被披露,而且,总理还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煤电要去产能的要求。为此,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已经多次组织专门的调研,探讨解决弃水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于 10 月 24 日,专门发布了《 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 》(下称: 1830 号文),针对西南地区弃水问题作出明确的要求和部署。一时间,解决西南水电消纳的问题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对于我国的水 电界来说, 1830 号文的发布可以说是重大的利好。其中既有“加强规划统筹,力争‘十三五’后期不再新增弃水问题” 等的宏观要求;也有“加快输电通道建设;加快龙头水库建设”等具体措施;同时还有“调整富余水电消纳的价格机制;研究完善跨省跨区输配电价机制;制定鼓励水电消纳的节能绿色低碳政策”等重要的政策承诺。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 1830 号文发布仅仅半个月之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又发布了《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下称: 1942 号文),第一次把解决弃水问题放在了解决可再生能源发展问题的首位。要求全面地加快推进西南和 “ 三北 ” 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跨省跨区配置的输电通道规划和建设,优先建设以输送可再生能源为主且受端地区具有消纳市场空间的输电通道。这些文件至少表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弃水问题开始受到应有的重视 在2016年底之前,我们水电工作者最痛心的事情,莫过于我国严重的弃水损,没有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当时我们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只是强调说我国的弃风、弃光率有多么、多么高、损失有多么、多么大,但是,对于我们更严重的可再生能源损失--弃水,却不仅无人重视,无人报道,甚至无人知晓。然而,我们知道,由于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原因,目前在全球发电领域内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中,大约有70%是水电,我国的这一比例甚至高还更高。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出现了问题,对国家发展和能源的转型的影响也必然是最致命的。不仅如此,高度可调的水电的电能质量,与风、光等非水可再生能源是无法相比的。虽然同是可再生能源,然而,一个是优质的调峰电源,一个则是需要有另外有调峰电源为其服务的间歇性能源。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外的发达国家几乎都无一例外的采取了优先发展水电的能源策略。不过,我国的情况有些特殊,由于我国的水能资源丰富,开发难度大,所以,我国的水能开发利用相对较晚,至今也只开发利用了可开发量的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到90%多的水平。因此,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就出现了水电与非水可再生能源需要同步发展的特殊情况。 目前,国际社会所关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主要是非水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因为很多发达国家的水电可再生能源,早已经开发殆尽。而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不仅是水电与非水可再生能源同步发展,而且,根据电源的特性水电还应该是更重要、更优先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这次国家专门发布的 《 关于促进西南地区水电消纳的通知 》和随后 发布的《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中,把解决弃水问题放在弃风、弃光问题前面的排序,不仅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和解决弃水问题的决心,也同时说明我们开始注意到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特殊国情,将更加科学、高效的推进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例如,在文件中还还首次提出了“ 科学安排在建项目开发时序,保持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合理发展规模 ”等方面的要求。 二、水电的可再生能源重要地位有望获得政策支持和体现 作为水电工作者,笔者感觉到,这两个文件带给水电的最大利好,莫过于“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有望得到政策支持和体现”。例如,在1830号文件中,已经有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将消纳水电一并纳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考核体系”以及“受端省份超出规划部分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纳入能耗总量和强度目标考核”等方面的政策承诺。在 1942 号文中,更是有了“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及交易机制,形成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和消费的新发展模式。《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另行发布”的更明确表述。 大家一定还记得,就在前不久,很多媒体都报道了不少国有企业大量“甩卖水电资产”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何种情况,虽然有当前严重的弃水,导致水电企业效益不好,经营困难的原因,但更离不开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配额中,没有包含水电的重要因素。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是在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确的。法条中也已经明确阐明:水电之所以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法调整的范围,是因为水 电的开发技术已经成熟,不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就能发展。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精神,一般人都会认为,可再生能源的配额制,与财政的补贴无关,所以,应该不会把水电排除在可再生能源配额的之外。为此前一段时间,很多国有企业不仅自己积极开发建设水电,也非常热衷于收购社会上的一些小水电。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关部门颁布的可再生能源配额中,居然没有包括水电。因此,这就导致了前一段时间一些国企甩卖水电资产的风潮。 笔者个人认为,不包括水电的可再生能源配额,是不合理、不完善的,非常不利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全面发展。这种不完善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不重视水电,甚至排斥水电,因而也是加剧了我国水电弃水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国家出台的专门解决弃水问题的文件,似乎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政策缺陷,并且承诺将会研究解决。 三、文件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非常振奋人心 在解决弃水问题的 1830 号文件和随后的 1942 号文件中,最令水电工作者振奋的莫过于“加快输电通道建设”以及“加快龙头水库建设”等一些具体措施了。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的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所以,外送通道不足是造成我国西南地区水电严重弃水的最直接原因。因此,在 1830 号文件中,提出了“尽快建成‘十三五’规划的滇西北至广东± 800 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四川水电外送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输电工程,结合在建梯级建设投产时序,积极协调推进白鹤滩水电站和金沙江上游水电外送通道建设工作,争取‘十三五’期间新增四川送电能力 2000 万千瓦以上、新增云南送电能力 1300 万千瓦以上,确保水电送出通道需求。”的具体要求。 同时在 1942 号文件中,又再次明确、具体的要求“积极推进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电力柔性直流输电示范 工程 。 2017 年,‘三北’地区投产晋北至南京、酒泉至湖南、锡盟至泰州、扎鲁特 - 青州直流输电工程,西南地区投产川渝第三通道。 2018 年,‘三北’地区投产准东 - 皖南、上海庙至山东直流输电工程,西南地区投产滇西北 - 广东直流输电工程。‘十三五’后期加快推进四川 水电 第四回外送输电通道以及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和金沙江上游水电外送输电通道建设。” 除此之外,造成严重弃水另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整体还不够高,特别是一些龙头水电站的建设滞后,造成水电的丰、枯季节调节能力差,汛期水量大不得不弃水,而枯期的水量不足,又不能满足电力的需求。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要建设好具有丰枯调节能力的龙头水库、电站。这次国家发布的解决弃水问题的文件,也特别重视和提到了龙头水库电站建设问题。 因此,在 1830 和 1942 文件中都分别提出“加快推进雅砻江两河口、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建设,推动金沙江中游龙盘水电站尽早开工。”和“加快建设雅砻江两河口、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在统筹考虑金沙江中游龙盘水电站涉及少数民族、 文化 保护和生态 环保 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相关前期工作。”的具体要求。目前,两河口、双江口电站已经开始建设,预计 2020 年后就能陆续发挥出调节效益,不仅将大幅度的减少汛期弃水,而且还能增加各梯级水电站枯期的发电能力,极大地提高我国西南地区水电的电能质量。特别是文件中提到的龙盘水电站,其巨大的水资源的调节能力,几乎与我国最大的三峡水库相当。一旦建成之后,不仅将大幅度的减少汛期弃水,而且,而据有关部门测算,除了电站本身的发电量之外,其龙头水库通过调节水量所增加的下游各梯级电站的补偿发电能力,几乎就能接近建设一个新的三峡水电站。总之,龙盘水电站的建成和投产,将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电零弃水的实现,提供最重要的技术保障。 四、好的政策需要得到落实 才能发挥作用 颁布解决弃水问题的文件,说明了政府的态度和决心,但是,文件毕竟还只是写在纸上的文字,文件中的各种要求、承诺能否得到落实,才是解决弃水问题的关键。从当前况看来,我们要贯彻和落实这些解决弃水问题的文件,也可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水电发展的最大问题,并不在于水电本身,而是在于我国电力行业的产能(尤其是煤电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这个问题,虽然在解决弃水问题的 1830 号和解决三弃问题的 1942 号文件中都已经有所提及,但是解决煤电去产能的力度似乎还不够大。而能否开启我国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加大煤电去产能的力度,将会直接影响弃水问题的真正解决。 例如,弃水文件中解决水电最关键的送电通道的建设中,明确要求的“开工四川水电外送江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雅中直流”落地点江西,目前由于已经有大量的煤电机组即将投产,所以,仍然没有最后同意“雅中直流”的线路建设。对于江西来说,他们也确实存在着合法审批的煤电即将投产,与国家要求接受雅砻江的水电之间的尖锐市场矛盾。在国家没有更进一步的煤电去产能的相关政策和要求的情况下,江西的犹豫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仅如此,“雅中直流”的电源点建设,恰恰就是这次解决弃水文件中要求加快龙头电站建设的两河口水电站。如果江西的煤电产能解决不掉,“雅中直流”建不起来,龙头水电站两河口的建设,就不仅不能加快,而且还必须要适当的减速。否则,必然会增加弃水。总之,雅砻江的水电开发与江西煤电建设的矛盾,只是我国水电发展遭遇到的市场困境的一个突出代表。实际上,几乎我国所有的水电弃水,都与电力产能的严重过剩紧密相关。相对来说雅砻江还算是比较好的,因为,毕竟国家能源局已经下决心要求江西省必须要按照以往的国家规划,接受雅砻江的水电。 我们都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建电站白鹤滩已经正式开工建设,但是,建成后的电送给谁,到目前还没有确定下来。为什么确定不了?因为,目前的国家的政策并没有完全限制煤电的发展,很多地方政府还是愿意把有限的电力市场留给自己,发展自己的煤电,增加自己的 GDP 。所以,在 1830 号文件中,对于已经开始建设的白鹤滩的送电通道建设,只能要求“积极协调推进白鹤滩水电站和金沙江上游水电外送通道建设工作”。笔者认为这种协调推进的结果可能不会很乐观。因为,连目前已经协调好了的“雅中直流”都因为落地点的煤电产能去不掉而无法推进,那么规模和电量更大的白鹤滩电站的送电,如果没有更严格煤电去产能的政策配合怎么可能推进得顺利? 结语 总之,尽管这次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出台的解决水电弃水问题的文件,已经非常具体、非常全面,非常令人振奋,但最终能否得到落实,还有待于各方的努力。因为,我国目前严重弃水问题(包括严重的弃风、弃光),已经不是水电(也包括风、光)行业本身所能解决的。我们只有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尽快开启我国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弃水、弃风、弃光问题的关键。
6577 次阅读|5 个评论
水库大坝抗震工作任重道远
zbt92 2017-10-12 08:57
- 张博庭在六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陈院士、张院士、郑院士、各位专家、各位代表早上好: 今天由我学会的抗震专委会和北京水电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在金秋十月的北京郑重开幕了。首先请容许我代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承办本次会议的中国水科院、中电建北京院、西安理工大学和河海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 我曾多次参加咱们的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活动,我感觉我们的抗震专委会举办的每次会议都非常成功。不仅每次学术交流的水平都非常高,而且经常都有多名院士参与。这在我们学会的其它专委是不多见的。这也难怪,因为水库抗震工作对于我们水利水电建设来说真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因此,我们抗震防灾专委会的工作也必须要做好。众所周知,社会各界对我国水库大坝建设中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移民、环保和地震。这也非常容易理解。因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而且我们大部分水电站均位于西部强震区。目前我国已建的高于百米的大坝数量已超过百座,特别还有一批在建和拟建200米~300米级的高坝大库和水电站,位于高烈度区。与此同时,我国水电发展也正在走向世界,科学可靠的抗震防灾技术,也是我们大量的海外水电工程建设重要的安全保障。 总之,我国水库地震研究工作对水利水电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电力产能的严重过剩,我国的电力行业普遍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仅火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急剧下降,而且也出现了严重“三弃”(弃水、弃风、弃光)。为此我国的水电开发,也不得不降低了速度。目前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我国的电力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似乎已不再需要开发水电了。这种观点,从现实的角度看似乎好像是有点道理的,因为我们当前的能源革命电力转型中最重要、最艰巨的煤电退出机制,还难以启动。在此之前,为了缓解电力市场的紧张,减少“三弃”,适当的降低包括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在内的电力发展速度,都是必然的。不过,这一切只是暂时的,因为我们未来还面临着艰巨的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重任。 前些年,由于我国水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国家不得不大力、快速的发展煤电。为此,我国得能源结构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恶化。到现在我国虽然还不到全球1/5的人口,却已经燃烧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煤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在遭受国际社会巨大的减排压力的同时,我们国家也出现了全国大面积的雾霾污染。严酷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必须要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去年,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共同签署的“巴黎协定”已经正式生效,明确提出了要在本世纪下半叶就实现净零排放的减排目标。 什么是净零排放?就是一个国家的碳源与碳汇的总量要相等。显然,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基本上就是要求我们不能再使用任何高碳的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所以,很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公布了其彻底关闭煤电的时间表。欧洲的英、法等国都宣布在2025年就关闭所有的煤电,美国也明确要在2050年前,就关闭境内所有的煤电。我们国家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公布我们的减排路线图,但是,“去煤化”“去碳化”这样一个能源转型的方向是不言而愈的。而且,时间也不会太晚。 然而,从我们国家的现实来看,替代煤炭能靠什么,比较现实的还是要靠我国的水电,因为,不仅我国的水电资源目前只利用不到40%,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且水电在电网中的优越的可调性,特别是抽水蓄能,还是未来更大量的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入网的重要保障。所以,世界各国几乎都是把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作为实现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三部曲。如果不先把水能开发利用好,这个转型几乎很难获得成功。 此外,我国西南地区是中国的水塔,无论是水资源调控还是开发利用我国最重要的非化石能源--水电,都要求我们必须在我国的西南地震高发区建设一批高坝大库。这项任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特别需要强调,别看我国目前的水电装机和发电量虽然已经比美国高出一倍多,但那主要是因为我国有一个青藏高原,河流落差极大的结果。所以,尽管我们比美国建的水坝多,水电的装机和发电量也比美国大很多,但是,我们的河流开发利用程度以及水库的蓄水量和调蓄能力与美国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目前,无论是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还是水资源开发程度(也就是水资源总量与水库蓄水量比值)大约都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 我国目前的水库蓄水总量大约9,000多亿立方米,而美国则有13,500亿立方米,更大的差距还在于能够有效的调控水资源的有效库容,美国则比我们国家高出一倍多。也正是由于我国的水库调节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国家经常是洪水和干旱灾害交替出现。而在美国,由于他们的水库库容比我们大得多,所以,在我们这里是灾害的洪水,在美国就是重要的资源。 水库对社会文明的重要性是世界公认的。2007年联合国做过一个调查,数据显示,一个国家的人均水库蓄水量基本上与这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成正比。为此,我国2011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有一项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的要求。 总之,我国目前仍然面临着艰巨的水能开发和水资源开发的重任。能否在地震高发的我国的西南地区建设好调蓄水资源的水塔,是我国社会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水电开发,尽管由于受到了电力市场的影响而暂时的降低了发展速度,但是,以水库大坝建设为标志的水利水电开发建设,不仅在我们国内还面临众多艰巨的任务,而且随着我国的水电建设队伍走向海外,越来越多世界上罕见的300米级的高坝大库的建设项目,正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时代已经对我们水库大坝建设的抗震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的水库大坝科研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天召开的 第六届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会议将针对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水库引发地震、地震预测和预警;水工抗震安全评价体系以及震损调查分析、灾害评估及修复加固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广泛交流与探讨。 我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大会一定能取得圆满的成功! 谢谢大家!
31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出去的中国水电亟待加强协调合作
zbt92 2017-2-21 09:22
新闻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张博庭 对于一些较大的国际项目,由于有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重视,通过沟通协调解决国内企业之间的矛盾,这只是我国解决矛盾的一种特例。但最好的办法是由某个行业组织,专门建立一个常设的中介机构,全面地负责协调、解决各种企业海外投资的无序竞争矛盾。 由于我国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目前中国 水电 开发的规模和水平均在全球遥遥领先。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对外投资贷款的增加,水利水电的国际市场大部分已被中国企业占领。然而,中国水电开发的绝对优势,却始终没有给我国带来应有的国际声誉和经济收益,其原因就在于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过度。国外的一些机构,非常善于利用强者之间的无序竞争,达到压价的目的。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已经成为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巨大障碍,有必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中国水电开发的技术、成就世界第一 青藏高原的存在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水能最丰富的国家。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的第三级,由于世界的最高点在中国,所以,在中国同样的河流、同样的流量,我们往往能获得数倍高于国外的河流水能。因此,虽然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只在第六,但是,我国的水能资源量,却是毫无疑问的世界第一,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总量为3万亿千瓦时/年,约占全球水能资源的1/6。目前,中国的水能资源虽然只开发了百分之三十几,但我国的水电总装机和发电量,均已经比占世界第二位的国家高出两倍多。 中国水电不仅资源总量大,而且几乎都是近些年才开发的。与其它发达国家上个世纪开发的水电相比,我国的水电开发大量使用了现代化的新材料、新技术,具有明显后发优势。不仅如此,水电行业还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引进外资、最早与国际接轨、最先实行市场化改革的行业。国际上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加上大量的工程实践已经让中国的水电完成了从追跑到引领的蜕变。 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在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设备制造等诸多领域已明显领先。例如:高坝工程技术(复杂地基条件、高土石坝、高混凝土坝技术),泄洪消能技术(窄河谷、高水头、大单宽流量的泄洪消能技术),地下工程技术(复杂地质环境的高边墙、大跨度地下工程技术),高边坡工程技术(复杂地质条件的边坡稳定锚固技术),大机组制造技术(发电80万,即将制造100万),以及超高压、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等方面,我国的水平都已经明显的领先于世界。 国际水利水电市场主要由中国企业占据 相关阅读: 毛里求斯坝上的思考 伴随着中国水电技术水平的领先,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最近几年,在我国全面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带动下,中国 水电企业 抓住海外市场机遇,在参与海外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展现高效的项目运作能力和强大的投资能力。据了解,截至2015年底的统计数据,中国电建走出去的国家就有116个,对外工程涉各种项目(包括部分非水电)就有1800多项。中国能建所承包工程涉及到的国家也有80多个,各种项目数百余项。如果再加上中国三峡集团、五大电力公司以及很多省级企业在国外投资和承包建设的各种工程,可以说,中国水电企业几乎已经全面占领了水利水电建设的国际市场。 目前,拥有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与国际市场磨练经验的中国 水电 产业,已逐步成为引领和推动世界水电发展的巨大力量。中国 水电企业 在参与海外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展现高效的项目运作能力和强大的投资能力,已经从早期的工程分包、项目施工取得短期收益的初级阶段,进入到拥有自主开发权,依托综合实力开展资本并购、管理运营电站、获取长期收益的全新阶段,实现了中国水电走出去的全面升级。 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企业走出去,在国际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海外,取得的成绩也是令人瞩目的。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欠缺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企业的作用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例如,有的国家的总统对中国承建的水电项目时时高度关注,多次造访;有的国家已经把中国建设的 水电站 ,印在了本国最大面值的货币上。然而,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积极性高涨的诸多利好刺激下,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水电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已成为走出去的主要障碍 某些国外机构正在利用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大做文章。尽管中国水电的设计、建设、设备制造的水平全球领先,中国的银行业也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的融资,但是,中国的这一优势,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企业。几乎所有的中国大型水电企业,都能把中国水电的各种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于是外国的一些中介机构,在进行项目招标的时候,往往就会充分利用这一点。他们通常可以先和一个A企业谈项目,谈好了之后,再找另外一个B企业谈。并且明确地告诉A企业已经给出的报价是多少。你们如果想拿到项目,至少要低于这个报价。我们的B企业,如果希望能得到项目,想方设法也要比A企业的报价低一些。然而,一旦B企业给出新的较低的报价。中介机构又会把这一消息,透露给A企业。A企业如果为了保住项目,难免要压缩利润空间,再做出一些让步。经过这样的一番交叉竞争,我们得到国外项目的利润空间往往都非常有限。本来大型的国际项目,难免都会有很大的政治风险,中标企业的利润中,本来应该有足够投保政治风险的资金;但是,无序竞争的结果,往往让企业所保留的合理利润难以涵盖政治风险的投保。 要知道,这种竞争的结果,不光是竞标价格上的降低,还不可避免地带来声誉上的损失。因为,各个企业在叙述自己强项的时候,难免要列举出对方的某些不如自己地方。这样客观上就会不可避免给竞争的对手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我国在缅甸的密松水电站被叫停之后,我们去了解当地的舆论情况,发现缅甸民众很多对密松电站及开发商的意见,竟然都是出自一些中国企业。记得有一次我们要求云南省帮助进行密松电站正面宣传时,一位地方同志竟然也认为密松水电站存在一些问题。由此看出,对密松水电站的一些负面看法,无疑是来自开发商的国内竞争对手。 尽管缅甸方面急需中国的投资和技术,开发他们的水电资源,解决他们的电力紧张,但他们之所以敢大胆叫停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密松水电站,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行为虽然会得罪中国政府和具体的开发企业,但绝不会失去其它中国企业对投资缅甸水电的热情。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缅甸方面的判断。尽管有了密松电站的前车之鉴,还是有不少的中国公司,继续积极要求投资建设缅甸的水电项目。好在中国企业承建缅甸项目必须履行项目建设的相关程序,有关政府部门对此进行了严格把控。否则,密松电站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还会有中国公司又去开工建设缅甸其它的水电项目。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正是中国企业在缅甸的过度竞争,为缅甸单方面叫停密松水电站的不理智行为解除了后顾之忧。 必须认识到,中国企业之间的这种自相残杀式的竞争后果非常严重。国际市场的正常竞争,肯定存在。如果不同国家之间的企业竞争,往往还有各自的优势,各国的财政支持政策也会有所不同。但是,来自同一国家的同类企业,往往具有很大的同质性,这种竞争除了价格因素之外,很难有别的明显差距。所以,如果来自同一国家的企业之间没有沟通协调,会非常吃亏。记得当年日本公司在中国投标时,往往都会由日本的行业商会先在各投标企业之间组织竞争,竞争出结果之后,再由商会协调共同帮助这个企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从而在不降低本国企业中标可能性的前提下,避免本国企业之间的相互压价。 我国高铁南北车的合并,也是起因于某国的项目方采用同样的办法,在南、北车之间进行大幅度交叉压价。好在我国铁路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算高,国家发现这一问题之后,果断地采取措施,把南、北车合并,共同组成一个中国中车。让国外的那些投机商,失去了可乘之机。但由于中国有实力的水电企业非常多,在水电行业采取类似高铁的整合办法是行不通。所以,我国的水电企业,要解决中国企业之间同质化的恶性竞争问题,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办法。 走出去的中国 水电 亟待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尽管我国 水电企业 走出去的步伐很大,所取得的成绩也喜人,但是必须承认,在国际市场上的无序竞争,无论是在声誉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已经给走出去的水电企业带了巨大的损失。许多企业都在呼吁有关政府部门能进行管理协调。据了解,国资委、商务部以及国家能源局都专门召开过这方面的会议,但效果一直不佳。似乎政府部门直接出面干预国际市场的商业竞争,总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所以,至今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无序竞争,以及由此给企业带来较大利润损失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目前,对于具体的某个项目,由政府部门出面协调,几家企业达成共识解决竞争矛盾的成功实例还是有的。例如,前不久,乌干达的一个水电项目,竞标单位涉及到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和三峡集团几家大型国企。最后通过协调,各家按照前期投入的大小,确定了一个投资入股的比例。中国能建占45%,电建占35%,三峡20%,三家共同组建了一个合资公司承担具体的项目。目前该项目的进展正在平稳进行中。 对于一些较大的国际项目,由于有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重视,通过沟通协调解决国内企业之间的矛盾,这只是我国解决矛盾的一种特例。业内普遍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由某个行业组织,专门建立一个常设的中介机构,全面地负责协调、解决各种企业海外投资的无序竞争矛盾。国资委、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应该作为该组织机构的指导和支持单位,保障协调沟通的权威性。 目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组织联合投标、或者组建专门的股份制公司共同开发国际项目,无疑是避免企业之间无序竞争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式。除此之外,中介协调机构具体的工作方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例如,可否充分利用目前我国各个企业在国外已经建立的各种分支和代理机构,争取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增强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然后,在中介协调机构的帮助下,中标企业可从项目的利润中提取一部分,通过中介机构奖励给最初提供信息和资源的有关驻外单位,以便在兼顾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尽量保障各个企业的前期投入和产出的公平,继续支持和鼓励各个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保障我国企业的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和综合能力不会因为避免过度竞争而削弱。 结语 中介协调机构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在走出去的企业中,逐步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企业利益的观念。特别是我们的国有企业,在完成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大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决不能把其它国有企业当成自己走出去的牺牲品。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应该鼓励企业在走出去的国家战略上实施创新。我国很多在国内避免过度竞争的措施和成功经验,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尝试,鼓励各企业之间开展各种各样的强强联合、争取合作共赢,保证我国先进的水利水电建设技术,在推进全球的水电开发建设的同时,能给我国的企业带来应有的国际声誉和经济效益。 世界银行《水电发展报告》对水电开发的评价是:减贫和减碳。由此可见,水电走出去在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总体战略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先进的水利水电开发建设技术,理应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世界各地的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水电,共同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千年(脱贫)目标和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水电走出去的重要现实作用和历史意义,也是我国水电企业以及每一位水电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国际责任。为达此目的,我们一定要加强团结、搞好协作,减少不必要的内耗;时刻牢记,在国际舞台上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我们的企业,更代表着中国的形象。
2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力 十三五 规划与我国水电的发展
zbt92 2017-2-14 09:32
作者:张博庭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不可否认,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要想准确地预测其发展的进程和速度,其实是非常困难的。记得在十几年前,我们预测2020年的电力总装机也不过只有9亿千瓦,可见差距之大。也许就是由于这个预测困难的原因,在我国电力发展的十五规划颁布后,十一五和十二五都没有再颁布全国的电力发展规划。进入新常态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这也为我国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创造了条件。因此,在中央的指导下,我国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于2016年正式颁布。 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约为6.8%~7.2万亿千瓦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亿千瓦,人均装机突破1.4千瓦,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可以说,十三五规划不仅为国家未来的电力发展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并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同时也对我们的电力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具体到水电方面,十三五时期更是机遇与挑战同在。 常规水电开工目标大幅下调 抽水蓄能建设加速 具体到水电,规划要求十三五末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4亿千瓦(新投产约0.5亿千瓦),新开工规模0.6亿千瓦。这个数字显然比十二五(水电)规划的投产近1亿千瓦和新开工1.2亿千瓦的要求,降低了大约一半左右。 为什么十三五期间要降低水电开发的速度?很多人以为是,中国的水电资源开发的已经差不多了,所剩无几,所以水电开发不得不降速。的确,按照以往我国公布的水能资源数据,我国水电经济可开发量只有4亿多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也不过5亿多。现在,我国的水电装机已经达到了3.2亿千瓦(含抽水蓄能0.23亿千瓦),似乎确实没有什么资源可开发了。 然而,也许是为了澄清这种普遍的误解,我国的十三五(水电)规划,重点重新阐述了一下我国的水能资源情况。规划新公布的我国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为6亿千瓦,可开发的年发电量3万亿千瓦时。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我国目前的3.2亿千瓦装机是包括抽水蓄能的,而可开发资源量里是不包括抽水蓄能装机容量。所以,要计算我国水电的开发程度,最好还是以发电量来计算比较准确(国际上也是如此)。因此,截至2015年底,我国水电的实际开发程度只有37%,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发达国家普遍的水电开发程度比较,我国的水电至少还应该有一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对于水电开发降速的另一种解释是,由于我国的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煤电扩张势头难以遏制。例如,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将取消和推迟煤电建设项目1.5亿千瓦以上,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力争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足可见能源主管部门对现实中煤电的无序扩张且难以遏止的担忧。根据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能在何种程度上控制住煤电的增速,是确定十三五其他各项电力规划指标的关键因素。因此,从规划的具体数字来看,由于对煤电的增速控制力度有限,如果可再生能源的增速继续过快,未来几年我国的弃水、弃风、弃光的问题,有可能会更加严重。所以,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的增长数字,都比十二五有所下降。 不过,与常规水电的情况相反,十三五的电力规划特别加速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规划要求十三五新开工的抽水蓄能要达到6000万千瓦。要知道十二五规划曾要求新开工抽水蓄能4000万千瓦。不过实际上,只完成了一半左右。根据同样的情况,十三五的新规划,把常规水电的新开工规模,相应的减少了一半。但却把抽水蓄能新开工的规模,增加了50%。 在明知道上一个五年计划未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增加?根据测算不难发现,如果要保证十三五规划的各种非化石能源都能正常入网,并发挥好作用,就必须要加大我国抽水蓄能的建设力度。让大量过剩的煤电机组降低运行小时,待机调峰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网的负荷调峰。但其效率是低下的,成本也是巨大的。目前管理部门在无法解决煤电过剩问题的情况下,只能暂时通过这种办法给它们找点出路。不过,从长远来看,尽管过剩的煤电机组可以给电网的负荷调峰,但却很难满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入网的调峰需求。 据此,笔者认为:十三五规划在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加大抽水蓄能机组的建设力度,绝对是在为我国的能源革命和电力转型作铺垫。我国已经签订了巴黎协定。根据协定,我国将要在本世纪下半叶就实现净零碳排放。也可以说,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在本世纪的下半叶(2050年以后)我国也必须与很多发达国家一样,让煤电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控制煤电的产能是十三五的关键 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将新增煤电装机2亿千瓦,其产能将达到1.1万亿千瓦时,另外还有气电1760亿千瓦时。(煤电按照设计运行5500小时,气电4000小时估算)。而同期我国的水电仅增加了0.43亿千瓦,按照4000小时估算新增产能约为1720亿千瓦时。新增风电0.79亿千瓦,按2000小时增加产能1580亿千瓦时;新增太阳能0.68亿千瓦,按1800小时计算,产能约1224亿千瓦时。因此,所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产能也只增加了4524亿千瓦时。如果我国十三五各项规划目标都如期完成,那么仅火电产能的增量,就几乎填满了全部的社会用电的增量(1.25~1.65万亿千瓦时),再加上可再生能源和核电产能的增加,那么届时我国的电力产能过剩的局面,将会比目前更加严峻。根据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力产能的增加是社会用电增长的120%~158%。 在能源结构方面也不容乐观。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电新增产能的增长是所有可再生能源增量之和的243%,化石能源产能的增长是非化石能源的181%(核电增加0.31亿千瓦/8000小时)。这还是假定我们能够成功消减掉1.5亿煤电的基础上。如果控制不住这1.5亿的煤电,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电产能的增长将是可再生能源的425%,化石能源的增长是非化石能源的300%。总之,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严格控制我国煤电的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能源结构,只是相对的优化,绝对的恶化。届时我国的产能过剩以及弃水、弃风、弃光的问题,不仅难以好转,而且还有可能要加剧。 十三五我国水电行业将进一步经受考验 如何控制住煤电的产能?2015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已经先后发布了6个文件,要求控制煤电的增速。此外,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要重视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就是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所有这些改革措施,具体到电力行业,几乎都是指向要控制煤电装机的无序增长。所以说,我国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要加速供给侧的改革。 除此之外,控制煤电产能的另外一个措施,就是我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承诺的实施全国碳交易市场。碳交易的前提,当然是要有碳排放指标。有了碳排放的指标和交易,才有可能通过市场的手段,调整我国电力能源的结构。 2016年已经过去,但由于电力供给侧改革和碳排放交易这两项最可行的控制煤电措施的市场都还没有启动,所以,2016年我国的电力行业的现状并不乐观。目前,虽然具体的统计数据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是,就水电的情况来看,弃水的电量已经较上一年度有了较大的增长。 根据实际调研的统计(不同于媒体公布的数字),2015年我国的川滇两省弃水电量约350亿千瓦时。然而,2106年根据水电学会对各水电基地实际调研的结果,国家四大水电基地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的20余座大型水电站有效水量利用率和有效水能利用率不到80%,有些电站甚至不到60%。2016年仅川滇两省的实际弃水电量已经超过700亿千瓦时。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预计2017年两省的弃水量将超过800亿千瓦时。 根据十三五规划,随着送电通道的建设,2018年之后西南水电弃水的情况将会有所缓解。不过,目前,输电规划的落实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例如,原来西电东送规划的雅中直流(雅砻江中游送江西)特高压线路,由于受电端江西已经建设了多座大型火电站,不再需要西部的水电。因此,虽然目前十三五规划中,仍然有雅中直流送华中的输电项目,但是,具体的受电地点至今未能确定。由此可见,影响输电通道建设速度的最根本原因,还是电力市场。因此,我国电力供给侧改革(煤电去产能)的进程如何,将会直接影响我国西电东送能源战略的实施,以及西南水电的弃水程度。我们相信并期待着,随着我国电力体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动,我国水电的弃水情况能尽快地得到缓解。 十三五我国抽水蓄能建设任重道远 新颁布的十三五规划,虽然大幅度提高了抽水蓄能的建设目标,但那只能表明国家对发展抽水蓄能的重视和支持态度。这个发展规划最终能否得到落实,我国的抽水蓄能事业能否发展顺利,一方面取决于储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包括降低抽水蓄能的建设成本和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和电力行业供给侧的改革紧密相关。 以蓄电池储能为例。试想,如果大规模的储能技术(如石墨烯)能取得重大突破,那么,抽水蓄能电站的作用必然会降低,甚至会彻底地让位。当然,如果能出现这种情况,再好不过。因为,我们发展建设抽水蓄能的目的,绝不应该是为了上项目、拉动经济,而是为了服务于国家的能源革命电力转型。如果有更好的技术手段能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呢?然而,在当前,为了保障我国能源的成功转型,我们还必须立足于加大抽水蓄能的建设。 从用煤电和用抽水蓄能调峰的特性上分析,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煤电只能(从低负荷待机到满负荷发电)单向一定幅度地调峰,气电和常规的水电则可单向完全调峰(从关机到启动),而抽水蓄能电站则可以满负荷地双向调峰(从抽水吸收电能到放水发供电)。分析这几种调峰电源的性质,就不难发现,当系统中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小于电网中的最低负荷加上煤电机组的最低待机负荷时,煤电机组的调峰,除了影响一些机组的发电效率外,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而当系统中的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有所增加,但仍小于电网中的最低负荷的时候,气电和常规水电的调峰也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当系统中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已经大于电网中的最低负荷的时候,能保障有效的调峰手段,就只有抽水蓄能了(当然还包括蓄电池的化学储能)。 这就是十三五规划为什么要加速抽水蓄能建设的原因。根据巴黎协定的承诺,我国未来的能源革命电力转型中,间歇性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将是绝对的主力,其发电能力超过电网的最低负荷是必然的趋势。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化学储能,就必须有足够的抽水蓄能电站。不仅如此,即使在非水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还不算太高的今天,抽水蓄能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国家的经验都已经证明,让煤电、核电等保持高效率的发电,在电网中承担基荷,由抽水蓄能担任调峰来满足电力负荷的变化,是一种非常安全、高效和经济的运行方式。 当前所提倡的煤电调峰,只不过是在煤电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暂时又无法把过剩的产能消化掉的现实面前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同时,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国煤电产能的严重过剩,绝对是当前我国抽水蓄能发展的一个最主要障碍。可以说,我国十二五的抽水蓄能规划有近一半没能完成的原因,也就是因为我国的煤电产能严重过剩。由于大量的煤电机组过剩,从电网负荷来看,可以说只有低谷,没有尖锋。在这种情况下,电网中的抽水蓄能电站还怎么能有发挥调峰作用的机会呢?在没有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抽水蓄能的发展,会顺利吗? 实际上,在十三五期间,我们仍然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当前社会稳定的需要,大量的过剩煤电暂时还不能关闭。因而,只能让它们进行灵活性改造,以争取较多的发电机会。然而,一旦煤电担负起了调峰作用,挤占了抽水蓄能的市场空间,尽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抽水蓄能也难以快速发展。 反过来看,如果抽水蓄能发展得不好,过剩的煤电机组也很难顺利地撤出。例如,根据估算我国目前的煤电产能大约过剩3亿千瓦,现在能否把过剩的煤电全砍掉,让全国的煤电机组的运行小时都提高到6000以上呢?不可能。为什么?因为电网的调峰能力还严重不足。不仅煤电的基荷运行需要有调峰电源支持,大量的风能和光伏入网,更需要有灵活的调峰电源作保障。然而,如果以我国目前的电力系统现状,若能再增加400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那么砍掉3亿千瓦煤电,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的弃风、弃光率之所以会这么高,也和大量的煤电机组过剩,而不得不经常用煤电机组来调峰,以至于没发展建设足够的抽水蓄能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国家有一系列可再生发电保障全额收购的文件要求,但是我国电网的实际构成,还是限制着电力调度无法实现全额收购。按照当前的科技水平,抽水蓄能是电网调峰最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在我国燃气机组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抽水蓄能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总之一句话,风能、光伏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入网,必须有一定的抽水蓄能作保障。 笔者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电的产能过剩,挤压抽水蓄能的市场空间,仍然是我国抽水蓄能发展建设的最主要矛盾。十三五规划新开工6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的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很大程度上也将要取决于我国电力供给侧改革(煤电去产能)的步伐。 实事求是看十三五规划与水电 总体来看,我国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是一个难度非常大、水平也非常高的规划。它可以说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面对着煤电产能严重过剩的现实的最佳选择。在全国各地都要保增长、煤电扩张难以控制的局面下,在规划中能提出把已经潜在的3.5亿煤电新增产能,消减掉1.5亿,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通过本文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的电力发展规划,还并不能算是令人十分满意的。规划中对能源结构调整,虽然已经做出了努力,但还只是相对的优化,绝对的恶化;我国电力产能和市场之间的供需矛盾,也仍然会比较尖锐。因此,十三五应该是我国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非常艰难的过渡时期。在这期间我国电力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调结构)的任务将会十分的艰巨、紧迫。 再有,根据国际上的经验,非水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首先要发展水电(包括气电)和抽水蓄能。否则,电网的调峰能力不足,无法接纳大量的间歇式风电、光伏。因此,优先开发利用水电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的惯例,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燃气资源有限、水能资源极其丰富的国情下,要想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必须优先发展水电。然而,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相对滞后,流域梯级开发还不充分,至今很多流域的龙头水库还没有建起来,导致水电自身的电能质量都不高,更难以在电网中为风电光伏保驾护航。因此,目前我国大量的弃水、弃风、弃光现状,绝不是像有些人归因的那样,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太多了、太快了,而恰恰是在于我国最重要、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水电(含抽水蓄能)没有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在当前,水电作为我国电力转型中最为关键的电源品种,也将在十三五规划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有限的市场空间面前,让缺乏调节性的常规水电适当收缩,抽水蓄能和有调节性的龙头水电站建设加速,完全符合我国当前的现实和能源革命电力转型的大方向。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水电弃水问题,在十三五期间也将会经历一个从日趋严重到逐步缓解的过程。相对过去我们经常对五年规划一致赞赏的评价,有人可能不大习惯对于十三五的这样一种比较客观的判断。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过渡时期,这就是我们当前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2016年已经过去,水电的弃水量比上一年增加了近一倍的现状,是任何人都能看到的。2017年的水电弃水将会进一步加剧,也是比较有把握的预测。因为2017年将要投产的水电站和现有的输电通道进度都是比较明确的。至于2018 到2020年,我国水电弃水问题的情况到底将会如何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将要取决于十三五规划的落实情况和我国能源革命的进程。 结语 总之,我国水电的弃水和风电弃风、光伏弃光问题一样,都是能源转型中的新旧势力相互较量的必然代价。我国的电力结构以煤电为主的局面,在短期内还不能改变,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现实。但是,以此为理由来抗拒低碳能源逐步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逐渐替代化石能源的能源革命的各种惯性思维,在当前还非常强势。至今业内很多人还热衷于宣扬我国能源革命所谓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而我们应该更加理直气壮强调,我国能源革命的必然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强调积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强调以去煤化、去碳化为标志的能源革命,必须从现在就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也必须起步,才能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 不可否认,整个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革命和电力转型中的各种博弈,依然会十分激烈。能源转型的过程中的弃水、弃风、弃光等各种代价,还将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寄希望于十三五能完成好能源转型的过渡,在十四五甚至十五五期间,让我国的能源革命和电力转型步入快车道。早日实现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巴黎协定),争取在本世纪下半叶,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净零碳排放。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年1期,作者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32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还把超低排放当清洁能源 别让悲剧重演!
热度 1 zbt92 2017-1-5 17:30
新闻来源:能源杂志 作者:张博庭 导语: 正视超低排放不能成为清洁能源这一事实,只有基于此谈论碳排放等环保话题才更具意义。 最近,我国的一些媒体,经常把超低排放的煤电业宣传为清洁能源。其理由是我国的超低排放的煤电,已经比天燃气发电更清洁。其实,这完全是我们一些媒体片面宣传的结果。在这种煤电也是清洁能源的误导宣传影响下,我国煤电不仅已近严重的产能过剩,而且,还在继续的疯狂扩张。 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煤电必须要取消和推迟项目建设1.5亿,十三五末煤电装机规模,要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然而,我们十三五的这个控制煤电产能的目标,最终能否实现,还是一个未知数。即使达到了十三五的这个控煤电的目标,我国的电力能源结构和产能过剩的局面,仍然会十分严峻。 为何我国煤电产能严重过剩,无序扩张却难以抑制? 众所周知,最年来为了遏制我国煤电的无序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加强煤电建设的宏观调控力度。除此之外,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还启动了全国煤电项目规划建设情况专项监管工作。也已经叫停了一批违规核准、未批先建、未具备开工条件开工的煤电项目。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各地煤电建设的实际规模和速度却始终降不下来。即使在未来的十三五期间,我国各种电源中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依然还是煤电。 虽然我国电力十三五规划的要求是优先布局非化石能源水电、风电、光电和核电等发电项目,不足部分由气电和煤电补充。。但是,由于停止和推迟已经核准的在建煤电的难度很大。所以,能在十三五期间取消1.5亿煤电,已经很不容易了。因此,实际上我国电力十三五规划的实际控制因素是煤电。由于我国十三五至少还要增加2亿的煤电,其它电源的增加,都必须要为此让步。 为此,对比十二五,我国的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增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下调。即便如此,我国十三五的电力规划,还是难以达到供需的平衡。到十三五末,我国至少将有12亿千瓦的火电(11亿煤电),如果按照比较高效的6000发电小时计算,总发电量就可达72000亿度。这已经达到了届时我国全社会用电总量(6.8-7.2万亿度)的上限。理论上看,我国的火电装机已经完全占满了所有的用电空间。 面对这种明显的电力不平衡,规划部门的解释是要求我们的煤电企业必须要接受运行小时下降的现实,实行灵活性改造,承担起电网的调峰任务。用煤电给电力负荷用户调峰的确是可行的,但如要用煤电给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调峰,就有点勉为其难了。无论从哪一方面讲,用煤电调峰,绝对不如用水电尤其是抽水蓄能。目前,我国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长期落后于国家规划,其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我国的煤电产能严重过剩。电网的负荷实际上只有低谷,没有尖锋,在这种情况下,电网不可能需要抽水蓄能,当然也不会有建设的积极性。 显然,规划部门也认识到抽水蓄能建设对于保证风电、光伏入网的重要性。所以,在十三五规划中也规划了新开工6000万千瓦的目标。然而,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如果要用过剩的煤电调峰,就很难再有抽水蓄能的发展空间。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抽水蓄能,又很难保障大量的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的入网。总之,我国电力十三五规划的落实,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煤电产能过剩和难以消化的尖锐矛盾。由此引出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国的煤电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有关部门也一再发文制止,但却始终难以奏效呢?笔者分析认为,是因为我们对于煤电的定位和宣传出现了问题。 对于煤电清洁性的认识 尽管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先后宣布了彻底关闭煤电的时间表,而我们国家至今还是在强调要继续发展煤电。理由是:我们认为煤电属于煤炭的清洁高效清洁利用。在我国的能源政策中,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相对于散煤,用煤炭集中发电,当然可以算是一种相对清洁的利用方式。于是,一些人就据此推理出了一种错误的结论,用燃煤发电也是一种煤炭的高效清洁的利用。 不过,这只是我们国内自己的一种说法,而国际社会的却从不认同。例如,我们目前所宣传的煤电超低排放,其实仅仅是指:在我国环保部门规定的粉尘、脱硫、脱销这三项对空气污染的环保指标上,我们做到了煤电排放已经比天然气更低。但是,我们对燃煤发电的其它的污染排放,根本就没有任何治理措施。例如,对煤电的重金属污染---汞,由于处理起来难度非常大,所以,我们国家至今并没有要求。但是,美国等国家的环保标准,则非常明确地规定要检测和控制燃煤电厂的汞排放。 记得笔者在参加2015年的《中美清洁空气论坛》时,一位来自美国的环保官员,曾对我国煤电已经实现了的超低排放,提出过委婉的批评。他说他们美国也有过过度强调某单项环保指标的教训,其结果绝对是事倍功半。所以,他们目前的清洁电力法案,坚决以最关键的指标碳排放为控制指标。而如果用这个指标要求燃煤发电的结果,目前业内公认的基本上就只有一条路,煤电要彻底的退出。这也就是我们大家所看到的世界各个发达国家,为什么都定出了煤电彻底退出时间表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世界各国都没有兴趣在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上做文章,而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彻底的放弃燃煤发电方式呢?因为他们知道燃煤发电的污染排放,是不可能被完全治理的。实际上,燃煤发电的污染物排放非常严重、非常广泛,目前已知的污染物至少有几十种。要想完全的一一治理煤电的各种污染排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有一位专门研究煤炭的专家,2015年在澳门召开的第四届国际清洁能源论坛上曾经非常明确提出:除了碳排放之外,就硫、氮和卤素等杂原子含量而言,煤远高于其它化石资源,作为能源利用由煤造成的温室效应、形成的酸雨、雾霾和光化学烟雾、排放的二恶英和苯并芘等剧毒成分及对臭氧层的破坏远高于其它化石资源造成的危害;我国数十年来癌症等疑难病症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大量燃烧煤炭有关。 把煤电当成清洁能源的代价 关于燃煤发电的清洁性的争议,不仅早就存在,而且已给我们带来过极其惨痛的教训。记得在十二五之前,当时我们考核燃煤电厂的环保指标,还只有脱硫和粉尘。然而,环保人士没有意识到,煤电脱硫只能解决酸雨的问题,解决不了其它的污染。尤其是大量的氮氢化合物的排放,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得有一年,当某外国使馆提出北京的雾霾严重时,环保部门还曾与其争辩。这种可笑的辩解,在当时却非常容易被我国社会理解、接受。由于当时的环保官员和很多社会公众确实都认为,只要符合了环保指标的煤电,怎么还可能会造成雾霾呢?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消耗的增量每年都在2亿吨以上。然而,几乎就是在我们国家的煤炭消耗超过的全球一半的同时,我国就爆发了全国范围严重的雾霾污染。 此后,在社会各界的巨大压力下,研究部门终于发现,大量的燃煤才是造成我国雾霾污染的重要因素。当环保部门意识到煤电中的氮排放,是产生雾霾的一个主要来源之后,也积极的采取了补救措施。 因此,从十二五开始,环保部对燃煤电厂的环保指标中紧急增加了脱硝的要求。但由于推广和落实新环保指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至今我国的雾霾污染,依然十分严重。 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并没有接受指标环保造成了全国严重的雾霾的教训,而继续只以自己制定的环保标准为依据,鼓吹煤电的清洁性。事实上,目前我国燃煤发电中的汞、二恶英和苯并芘等污染物,根本就得不到任何治理。相反,我们却对个别的煤电指标,采取了异常严格态度(超过天然气发电的要求),从而以此大肆宣传、炒作我国的煤电已经实现了所谓的比天然气更清洁的超低排放。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我国煤电对个别污染物的严格治理也是有益处的。但是,如果我们用对个别污染物的过度治理,来掩盖其它大量污染物的不去治理和无法治理的现实,其结果将很难避免会重演以往造成了全国范围严重雾霾污染一样的环境悲剧。 目前,国际社会认为,煤电的污染排放,不可能完全治理,我国宣传的煤电清洁性,只是相对于我国自己的某些环保指标而言。其实,环保部门也非常清楚所谓的超低排放作用到底有多大?否则,为何北京地区的煤电一定要实行煤改气呢? 我国煤电的超低排放与巴黎协定 目前我国的减排与国际社会的减排,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国的减排是指减排环保部们所规定的污染物,而国际社会的减排则非常明确,是指减排造成温室气体效应的碳排放。 当前,我国煤电的超低排放宣传中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有意无意的混淆了中国的排放与全球的排放之间的本质区别。这种影响,不仅存在于普通公众,而且还误导了很多社会高层和专业人士。 笔者一年多前在参加国家能源局组织的能源软科学评审时,曾惊奇地发现,无论是承担能源软科学研究项目的,还是被邀请来参加能源软科学评审的专家,都有人接受了我们的煤电排放已经比天然气更低的概念。这也难怪,在社会媒体有关超低排放的宣传中,我们的煤电排放已经比天然气更低的说法,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媒体的这种说法,虽然不能说是完全不符合事实,但也有较大的局限性。 另外,我国所有煤电超低排放的改造,无疑都要增加一定的能耗。所以,中国特色的超低排放,按照国际社会的碳排放标准来衡量,其实都是要增加排放的。因此,中国的超低排放,按照国际社会的标准,却可能成了增加排放。 我们有没有办法化解这种舆论宣传与实际效果之间的矛盾?当然有。我们把我国的超低排放的描述更客观一点,称它为超低排污就不会发生混淆了。对此,有很多专家委婉的提过多次,但是有关的部门始终不予理睬。如果没有故意误导公众的心态,我们绝对应该立刻把我国煤电的超低排放改称为超低排污,避免引起社会公众和高层领导对煤电的严重误解。 抛开这个用模糊的名词概念误导社会舆论的问题。在业内,我国煤电对应碳排放的实际指标,是提高机组的节能效率。目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电机组的效率都已经非常高了。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种节能的效果,与巴黎协定所要求的相比,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2016年10月24日《中国能源报》曾刊发了一篇题为《更高效的燃煤发电依然会破坏气候》的文章,报道了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和世界煤炭协会(WCA)共同主办的一场活动上,UNECE当场否定了WCA的超低排放煤炭技术可以帮助中国在不断扩大煤炭消费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的说法。 UNECE指出,WCA关于煤炭高效利用的宣传不可信。UNECE有数据显示,即使是最高效的煤电技术,也只能减排单位电量二氧化碳20%-30%。UNECE的研究表明,建立超低排放煤电厂与巴黎协定提出的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并不兼容。 此外,国际能源署(IEA)也认为,超低排放的燃煤电厂单位电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仍然过高。(因为,燃煤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要在2013至2040年间降低84%。所以,即使用更加高效的新型燃煤电厂替代老旧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仍然无法有效的解决)因此,UNECE认为:声称更高效地利用煤炭是对环境和经济都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是误导宣传。 目前碳捕捉和封存(CCS)被认为是解决煤炭污染和排放问题的有效方法。IEA曾建议中国从2020年起开展CCS项目,并认为到2040年全球3/4的燃煤发电都要使用这一技术,才有可能将全球的排放维持在足够低的水平。然而,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个CCS技术商业化运行的成功实例。所以,目前世界各国解决煤电排放的办法,都无一例外的是彻底退出。 UNECE的意见与国际社会是一至的,目前我国所谓的煤电超低排放宣传,确实有欺骗和炒作的成分。而正是这种误导性的宣传,不仅让我国社会普遍接受了还需要建设煤电的理由。而且到目前为止,煤电一直都是我国发展最多、最快的电源种类。 煤炭可实现清洁高效利用但煤电很难 美国的环保部门和国际主流的煤炭科学家认为,由于煤炭的成分非常复杂,所以,作为原料煤炭是最丰富、最宝贵资源,但如果把它作为燃料来燃烧,煤炭又是一种最劣质的能源。煤炭燃烧的污染也是不可能完全治理的。这是由煤炭是多分子聚合物的化学特征所决定的,唯一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炭清洁利用的方式,就是分子级的煤化工。需要先用化学解裂煤炭的大分子链,把其各种成分,分别提取,应用。否则,通过简单的燃烧(包括初级煤化工的热解)很难保证不让各种化学成分,变成污染物排放到空气、水以及土壤中去。 所以,从煤炭的本质特性来看,煤炭是可以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但是,(以燃烧为前提的)煤电,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高效清洁利用的。 此外,我国也早有专家指出,煤电超低排放过度治理空气污染的结果,很可能会增加其他方面的污染。例如,已经有研究指出某些超低排放的电厂附近,经常会有石膏雨出现。石膏雨是什么?不过就是吸附了大量污染物的颗粒载体,降落到了地面上、水体中。一些超低排放不过是把某些空气污染,转化成了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早日从政策和法律层面,严格控制煤电的扩张,在落实我国的减排承诺的同时,从根本上制止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 针对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复杂局面,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让社会公众和高层领导了解到我国电力行业的真实情况。客观的承认我国煤电不仅已经严重过剩,且正在严重的挤压和影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大量的弃水、弃风、弃光现状,绝不是像有些人归因的那样,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太多了,太快了,而是由于我国的煤电产能严重过剩和水电开发没有优先。优先开发利用水电是所有发达国家的惯例,特别在我国的天然气资源有限,水能资源极其丰富的国情下,要想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必须要优先发展水电。 世界上各个发达国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几乎无一例外的遵循:水电、风电、太阳能这样的三步曲的顺序。目前,国际上的发达国家,水电资源大都已经开发殆尽,所以,现阶段各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主要关注的是风能和太阳能。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水电开发无疑还应该放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首位。 此外,美国的电力转型中《清洁能源法案》的立法科学性,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没有可再生能源法,但是由于有了清洁电力法案,美国的风电装机,虽然总量只有我们的一半(2015年),但总发电量却比我们还要高。这是不是在提醒我们,一部能防止煤电清洁性的欺骗宣传,遏制煤电的疯狂扩张,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留下必要的市场空间的法律,似乎比我们强调花很多的钱,去资助非水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更为迫切、更有作用。 试想,如果我们也有了一部类似美国清洁电力法案那样的法律,我国的能源主管部门还至于在各地煤电的疯狂扩张面前,尽管不断的发文,也还不得不接受煤电产能过剩不断加剧的残酷现实吗?我国日益严重的弃水、弃风、弃光问题,还至于至今无法解决吗?不过,所有这一切的前提,首先需要我们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澄清燃煤发电到底是不是清洁能源的问题。
286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三峡大坝等水电开发:公众认知须走出“生态愚昧”误区入标题。
zbt92 2016-10-31 13:2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三峡大坝   提起“三峡大坝”,与“三峡的危害”相关的内容林林总总,如“三峡大坝与‘5·12’地震和天气异常的关系之真相”等标题令人触目惊心。   “实际上,由于真正的有效信息传播不通畅,致使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我国水电开发,在公众认知上被严重误导。”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上,多位业界专家和学者在“水库大坝与公共认知论坛”中,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和解答,以廓清我国公众对水电开发存在的认知误区。    “除害兴利”是水库大坝永恒的主题   浙江省水利厅治水办主任朱法君表示,之所以有人对水库大坝建设提出质疑,甚至误读、误判,顾虑不只来源于一个方面。   公众的担心在于修建水库大坝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大坝拦截了河流,形成两个高差“世界”,对水生物特别是洄游鱼类的生长繁衍产生影响;部分工程引走较大水量,对下游生态造成不利影响;还有一些工程可能形成脱水段,影响风景旅游、航运……还有可能出现的垮坝、滑坡、触发地震,以及淹没土地、移民等问题。   其实,这些顾虑正是水库大坝工程在建设、管理和运行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需要认真对待、逐一解决,但不可无限夸大。”朱法君说。   “除害、兴利”是水利永恒的主题,水库大坝最重要的生态作用就是调控水资源,变水害为水利。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解释说,能够抵御洪水和防止干旱的水库大坝,恰恰对生态环保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洪灾是巨大的生态灾难。同样肆虐的还有干旱。   而筑坝建库,拦蓄洪水,则从时、空两个纬度调节了径流。不仅可以长期维持河道的水面深度,避免两岸受到河水反复侵蚀,水库电站又能带走水的动能,避免河水对两岸的切割,使得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养殖、旅游成为可能。   以三峡工程为例:2003年~2015年,累计拦洪38次,其中55000m3/s及以上洪水达9次。其输送的电能使全国一半人口受益,发电总量相当于替代燃烧5.3亿吨原煤,减少排放10.7亿吨CO2、1069万吨SO2、10.7万吨CO、395万吨氮氧化合物及大量废水、废渣。   专家指出,水库大坝建设旨在“以生态保护为目标,实施科学合理调度、修复河流生态、维护河流健康”,而水电开发是要造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兼得的生态工程,达到对我国江河的保护。    水电开发的本质是提取和利用能量   水电开发是否会加重地质灾害?张博庭表示,关键在于所建设的水电工程能否“消能”。水电站建成后的蓄水初期,常常会发生地质灾害增多的现象,这使很多人简单认为水电工程一定会增加地质灾害,“但事实并非如此”。   大坝建设中,危险的滑坡体会被人工排除,或接受护坡处理,使之更加稳定。但这时的工程措施无法解决所有的地质灾害,在进入蓄水期后,还会有一个过程,使很多潜在的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短期内得以集中释放。   “这是一个必然的新库岸再造期,是把未来若干年内遭遇暴雨、地震可能引发的随机滑坡,都提前引发出来的‘免疫’过程。”张博庭说。   清华大学的一项地质减灾调研表明:河流沿岸的地质灾害都与河水能量巨大、不断深切河谷有关。而水电开发的本质就是提取和利用能量,有利于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010年8月7日,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因暴雨引发特大山洪,铺天而来的泥石流将所到之处夷为平地,千余人遇难。其后,有报道指出是小水电的建设干扰和破坏了当地环境,引发灾害。   “科学合理的水电建设不仅不会造成地质灾害,还会减少其发生。”张博庭说,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恰是由于当地三眼峪一带用于治理泥石流的拦挡坝发生了问题:只能拦挡泥石流,而不能消能——致使拦挡坝在暴雨中突然垮塌,极大增加了泥石流的强度。   在距离事发地几十公里的另一处山沟,是清华大学利用消能原理治理泥石流的试验基地。在几乎完全相同的气象条件下,这里的泥石流被消能措施完全控制住了。   能够为这一理论提供有力佐证的,还有“5·12”汶川地震后的四川文家沟地质灾害治理。2008年地震后,因强降雨对地震滑坡堆积体的渗透侵蚀,文家沟先后发生多次泥石流灾害。刚开始的治理,采用了结构“消能”原理对能量进行化解,取得很好的效果——2009年,降雨量远远超过2008年,当地没有泥石流发生。   消能结构在后续治理中被拆除,改由常规做法建成拦挡坝。2010年,在降雨量远不如2009年的情况下,刚刚建成的工程被全部摧毁,村庄被淹、桥梁被冲垮,10余人死亡或失踪。   2011年,再次增加投资进行彻底治理。这一次,采用顶部平台、隧洞引水,以拦坝和引流的方式相结合,张博庭说,“又回到了类似水电开发的方式治理泥石流,其原理即是水电站建设采用的结构消能,灾害得以完全治理”。   公众认知亟须走出“生态愚昧”误区   “水库大坝的建设,确实可能在短期内对某些生态环境,比如鱼类的洄游产生不利影响,但相对洪涝和特大干旱灾害来说,其生态保障作用更大、更重要。”有专家透露,根据近期监测,已有洄游类鱼类在三峡大坝下方形成新的产卵地。   “实质上,水库大坝本身就是生态工程,发达国家的良好生态环境正是得益于水电水利的充分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表示:建有水电站的水库大坝,不仅能够发电,其减排作用远大于风能、太阳能发电的总合,同时,其对河水能量的消减,对保障水库大坝安全、地质减灾等方面功不可没。   “水库的蓄水能力和水电的开发程度,代表人类对河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矛盾的控制能力。”王亦楠说,这种“开发”是“储备”水资源,而不是“消耗和使用”。   近年来,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一再呼吁“水电开发对世界可持续发展有不可替代作用”,欧美国家也并没有进入“拆坝时代”,反而在不断巩固、加强大坝的建设。王亦楠透露,在已有100多年建坝历史的美国,拥有8万余座大坝、2500个水电工程。2002年~2012年,美国拆掉400多座小型水坝,但90%以上都是年代已久、丧失功能的废弃坝。拆除废弃坝的同时,美国还在不断兴建新坝,数量远高于同期被拆除的大坝。   在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且耕地、人口和GDP均占全国的1/3左右的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水资源却只有全国的7%。水资源短缺、洪旱灾害频发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制约。   作为长期从事中国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专家,王亦楠提出,目前,“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已成全社会共识,但建设生态文明,亟须公众认知走出“生态愚昧”的误区。   目前在国内,在认识、评价水电水利工程建设上,存在着“生态愚昧”问题。她指出,“生态文明”的对立面不只是“生态野蛮”——不计环境后果、只顾眼前利益的掠夺性开发,还有“生态愚昧”——将人和自然完全对立、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人类什么也别做”。   “从保障水安全、能源转型升级、治理环境污染、缓解减排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个角度而言,大力发展水电水利工程都是‘不容耽搁’。”王亦楠表示。(记者 孙海华)
1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观点:水电是能源革命的主力军
热度 2 zbt92 2016-6-30 09:54
张博庭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换届大会发言 尊敬的各位专家、代表,早上好; 非常高幸有机会参加我们学会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换届暨第二届全国高坝安全技术研讨会。首先,请容许我代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会议的承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感觉我们学会的这个《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可以说是我们水电学会资格最老、最重要的一个专委会。我82年大学毕业加入到水电行业工作后,首先参与地就是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的学术活动。在我的记忆中,现在学会的很多专委会,都是陆陆续续从我们这个专委会里面细分出去的专业。所以,我说我们这个专委会是学会里资格最老、涉及面最广、最重要的一个专委会。因此,这次专委会换届,全国学会的领导也非常重视。李菊根秘书长因为北京有会冲突,不能亲自来,特别嘱咐我们务必要代表全国学会来参加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换届的大会。并代表他对各位专家和代表表示问候。 目前我们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第六届的委员会的工作已经圆满地结束,第七届委员会的人选和换届报告,也已经过学会的批准。从今天开会之后,新一届的委员会将正式开展工作。在本次换届大会的同时,我们还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高坝安全技术研讨会。众所周知,与300米级的高坝建设有关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是我国当前水电开发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与以往200米级的高坝建设不同,那时候我们往往有很多国外的工程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现在关于300米级高坝的一些关键技术,大都要靠我们自己摸索、自己创新。所以,我们国内同行专家的技术交流和沟通,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这个专委会的作用也就变得更为重要。 关于具体的筑坝技术,大家已经讨论了很多,在座的各位都是专家,在这方面我就不多重复了。在此,我只想占用一点时跟大家探讨一下我国水电发展的一些宏观情况。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水电是能源革命的主力军” 为什么我们国家(和联合国都)号召要积极发展水电,因为,我们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或者说是能源革命,迫切的需要水电来发挥作用。2014年11月2日,联合国发布一份《2014年气候变化综合报告》称,各国政府需要在2100年之前完全消除温室气体排放量,才能降低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全球变暖正在导致越来越严重的极热天气、暴雨灾害、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涨。 根据联合国此前有关机构的检测和设定的控制气候变化目标,即参照工业时代以前的温度水平,目前全球平均温度已经升高了0.85摄氏度,为了避免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全球必须将平均温度的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为了实现控制温度升幅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这份报告提出,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2010年)水平减少40%~70%,而到2100年则完全降至零或以下的水平。对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如果能迅速采取行动,气候变化还是可以通过适当的代价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此后不久,在北京召开的APAC峰会期间,世界上两个重大的碳排放国首脑,中美也进行了磋商,并作出了相应的减排的具体承诺。我们国家的承诺就是到2030年能耗减低60%到65%,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20%以上,以及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的峰值。 也就是说中美两国的首脑,都表态支持到本世纪中叶时排放水平相比2010年减少41%-72%,并在2100年之前把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零。这样一个全球的减排目标。 何为碳排放为零,怎么样做到碳排放为零呢?通俗的讲其实就是基本上不再直接燃烧任何化石能源。这个要求虽然是从气候变化变化的角度提出来到的。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也不可能支撑我们使用更长的时间。假设我们全球都不减排,我们仍然按照目前的速度消耗化石能源,恐怕到2150年最多到2200年地球上的各种化石能源都要枯竭了。到那个时候,不管我们人类自己愿不愿意,我们只能让全球的碳排放为零了。 因此,联合国气候变化的报告,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让我们在资源没有枯竭的时候,就解决好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号召。不要等到我们人类走投无路的时候,再去想办法。所以,现在有些人怀疑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的判断不准确,甚至有人说这是一种发达国家的阴谋。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即便它就是阴谋,也是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们子孙后代的好阴谋。所以各国都应该积极响应。 不再使用化石能源,我们的人类的能源靠什么?到目前为止,由于我们核聚变控制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而且,能否最终取得突破,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当前,比较现实的选择当然就只能是可再生能源。现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也都是按照这一思路来考虑问题的。从理论上看,可再生的能源支撑人类可持续的发展,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此,目前世界各国都是按照这一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来规划自己国家的能源发展。 实现这样一种能源的规划和思路,也可以说就是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我们国家也已经非常明确的提出了能源革命的目标。 一、何为能源革命? 根据我们主流的宣传,我们知道我国能源革命的形式有4个方面: 1 、供给革命: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 近期,在保障能源安全的情况下,逐步改变目前的煤炭为主、污染排放严重的现状,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远期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消费革命: 除了节约优先,控制能源消耗总量等宏观要求之外,具体的主要应该是以能够呼应能源的生产革命的措施为主。例如,电能替代。因为只有推广了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才有可能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的目标。 3 、技术革命:一切能够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相关技术。如:煤现阶段炭的清洁高效燃烧、油气取代煤炭、安全高效核能发电、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以及高效储能等技术。 4 、体制革命:除了我们所强调的电力市场化体制的改革宏观要求之外,具体的能源体制革命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必须要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进。纵观世界各国也是一样,目前全球没有一个国家的能源革命,不是靠政府来推动的。 分析以上能源革命的四个方面,我们发现其作用和重要性是非常不一样的。供给革命是由我们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阿发展难题,和一系列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是客观的,也是我们必须要实现的。其它的消费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其实都是围绕和服务于能源供给革命的。所以,我们可以断言,能源革命的核心内容是:近期是低碳能源取代高碳能源,远期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 但,对此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说,是要革煤炭、石油的命。 前不久,证卷日报报道神华集团董事会秘书的一个“能源革命不是要革煤炭的命”的新闻,在社会上很有争议。其实我们仔细想想,董秘的说法还是有一些道理的。能源革命的原因与其它革命不大一样,主要不是因为化石能源不够完美,我们人类不想用它了。反而是由于自然界中的化石能源资源极其有限,它太宝贵了,以至于无法支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现在还必须要用它,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早的想办法,赶在化石能源被消耗光了之前,找到能接替它的可再生能源。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仍然能享有化石能源。 去年在澳门召开的第四届清洁能轮论坛上,一位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分子煤化工的教授介绍说。煤炭是多分子的聚合物,其成份非常复杂。如果把它当成化工原料,其产出将会非常丰富,但如果仅把它当成一种燃料,其各种污染的排放也一定非常难治理。我们目前所宣传的所谓煤电超低排放,不客气地说都是骗人的。因为,国际社会的排放主要是指碳排放。而我国目前的所谓超低排放,不仅不降低碳排放而且还要增加。客观地说,我们国家所谓的超低排放,最多也只能叫做“超低排污”。实际上它连超低排污都称不上,因为我们的超低排放,只是通过人为的过度治理,即降低了燃煤过程中的硫、氮和粉尘三项污染物的指标。当然,降低了这三项指标,对于治理我国当前严重的雾霾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对于全世界必须要进行能源革命的原因,暨碳排放和资源枯竭问题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我们社会各界对超低排放的宣传一定准确、适度,绝不能把它当成一种哗众取宠,抗拒能源革命的理由来宣传。我们注意到,一些有良知、头脑清醒科技工作者在谈到超低排放的时候,都特别的慎重。例如,一直反对抄作超低排放的中电联原秘书长王志轩,在提到超低排放的时候,前面总要加上污染物三个字。特别强调这只是污染物的超低排放,避免引起公众理解的歧义。其实更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改名不要叫什么“超低排放”,就叫“超低排污”不要和国际社会能源革命的碳排放混为一谈。不过,我估计很多人可能不愿意改名,因为那就达不到他们通过宣传超低排放,误导公众、抗拒能源革命的目的了。 同时,关于能源革命,我们还一定要强调:能源革命,不仅不是要革煤炭、石油的命,而恰恰是要给宝贵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保命、延命。因为,我们当前粗放的发展方式,无节制的挥霍着化石能源,其实才是在要化石能源的命。我们目前把煤炭、石油简单的烧掉的方式,最多只有40、50%左右的利用效率,绝对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如果我们能想办法把更多的化石能源留给我们的后代,让他们在更高的水平下,更好的开发利用它,无疑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二、我国已经具备了实施能源革命的客观条件 因为,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量,已经逐渐超过了社会用电需求的增长。 数据显示2014年,在电力市场饱和、全国各地弃水、弃风、弃光现象都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我国的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实际新增的发电量1900多亿,已经超过了当年我国全社会用电的实际增长量。 2015 年的情况更有说服力。201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增速为0.5%,约为200多亿KWh。而这一年我国水电发电量为11143亿KWh(比上一年10601增加了542亿)、国风电发电量1851亿KWh(比上一年1534增加了317亿)、光伏发电量392亿KWh(比上一年250增加了142亿)。 总计2015年中国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加量超过了一千亿KWh。大约是我国2015年全社会用电增量的4倍多。这充分说明,如果我国继续注重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我们中国已经具备了,从现在起就完全用可再生能源来支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能源需求增长的客观条件。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增速远大于社会用电需求增长,我国火电的发电量已经锐减的同时,我们国家火电的装机,却还在迅速的增长。尤其是中央政府的一些审批权下放到地方之后,我们很多省份的火电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在市场明显萎缩,机组利用小时持续下降的同时,2016年以来,我国火电的新增装机,却创下了历史的新高。 最近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预示和警惕电力行业畸形发展危险的学者逐渐增多,国家能源局也多次发文要求严格控制火电的无序增长。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家电力行业发展的惯性还没有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整个电力行业的困难局面还在继续恶化。 在当前这种市场有限、火电大增的情况下,水电弃水、风电弃风、光伏弃光的问题不仅难以解决,而且,必然会越来越严重。客观的说,由于弃水、弃风、弃光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我们一直没有享受到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水电。我们觉得,这种情况如不能尽快改变,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能源革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能源革命所具有的某些特点。 三、能源革命的俄些特点 1 、电力领域是能源革命的主战场。因为,我们人类获取可再生能源的最主要方式是用可能再生能源发电。所以,主战场一定是在电力行业。 2 、根绝各国的发展现实,我们发现:水电是当前能源革命的主力军;风能是能源革命的第二梯队;太阳能将是能源革命的决胜力量。 从2015年的世界水电大会上,我们得知目前世界上70%的可再生能源来自水电。我们中国的情况更是如此。今后30年,全球的水电还可能要增加一倍。且今后世界电力需求的增长,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经济能力,也适合优先发展技术成熟的水电,同时,世界各国水电资源的潜力也在这些国家。所以,水电是全球能源革命主力军的局面,短期内还不可能改变。 除此之外,目前风能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的矛盾,还必须依靠储能技术来解决。目前,电网中有调节性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是当前最经济、最有效的调峰方式。燃气发电虽然也可以调峰,但是其毕竟也是属于化石能源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可持续的。 今后当水电充分发展了,或者储能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之后,风能的作用会逐渐发挥出来,据估计目前的估计其总量可能会与水电相当,甚至会超过水电。按照我国“十三五规划”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的水能资源可开发的资源量为3万亿KWh/年。即便我们最终只开发利用国际上发达国家通常的70%的开发程度,以2015年的增长速度,我也至少还应该再持续增长20年,最终比现在翻翻一番达到2.2万到2.5万亿KWh。 如果,我国的风电的装机能超过十亿,那么风能的总发电量也将达到这个水平。所以说风能(在解决了储能难题之后)是能源革命的第二梯队。但最,从裙求各国的情况来看,风能、水能的资源总量都是难以满足整个社会能源需求的。按照资源储量来说,最终能完全解决人类能源需求的,只有太阳能的直接开发利用。太阳能的资源总量足够大,所以我们说太阳能才是能源革命的决胜力量。 四、一旦能源革命受阻,受损失最大的一定是主力军--水电。 2015 年一季度中电联的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我国 水电投资 已经连续3年同比下降,2015年已经不足2012年同期的一半。当前,我们国家政策虽然要求积极发展的水电,但无论是投资规模还是建设规模,其降幅都已经超过到了50%。不仅我国新开工建设的水电站少了,就连一些已经开工在建的电站,也因为一旦投产就将加剧弃水,背上亏损的帽子,迫使开发企业不得不放慢了建成投产的速度。 最终已经导致我国十二五规定的水电开工目标,只完成了一半左右。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弃水的损失远大于弃风、弃光。在这种情况下,当国家要发文(征求意见)要求各地保障可再生能源入网的时候,对保障风能、太阳能入网各个地方电网企业都还可以接受,但对水能却都不敢承诺。为什么电价高的、电能质量不够好的风电、光伏,电网企业都愿意承诺,而价格便宜的、电能质量相对好的水电,电网反倒不敢了呢?客观的说,因为,我国的水电的体量太大了,在严重过剩的火电不退出的情况下,保证不弃水的难度,确实要比不弃风、不弃光难的多。 因此,由于确实做不到,最近能源局正式发布的文件已经改变了过去过去节能优化调度的原则,把水电排除在了优先调度的名单之外。因此可见,我国的国情现实就决定了,能源不革命或者说我们能源革命的步伐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受影响、受损失最大的,一定是可再生能能源中的主力军水电。 也有人劝我说,你们水电行业本身成本低、效益好,在我国能源革命、能源转型的特殊时期,为什么就不能多担待一些呢?我自己也承认,尽管全国各地的弃水现象非常严重,我国的水电企业的日子还是要比火电企业好过得多。然而,我们必须要说明,水电行业的这个损失不光是我们水电企业的,而是全国人民的。因为,优先保障高价的可再生能入网的最终结果,无疑就是要提高整体的供电成本,让全国人民都多掏一些电费。国家能源发文的初衷是好的,在不能保障所有的可再生能源都优先入网的前提下,我能保一些就先保一些,似乎总是好事。但是,由于不能及时地推进我国的能源革命,与原来的节能调度条例相比,实际上是相当于在用增加弃水的损失,换取弃风和弃光的减少。如果不客气的说,这就是相当于强迫全国人民为我们能源革命的失误买单。 所以,我们水电工作者就应该大声疾呼“能源革命”,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是能源革命的主力军,也不仅是为了我们所从事的行业,而是为了全国人民,为了我们国家、我们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预祝本次大会大取得圆满成功,祝新一届的专委会能为促进我国的水电开发和能源革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谢谢大家!
3654 次阅读|3 个评论
如何从能源、环境与社会的高度评价水电
热度 1 zbt92 2016-5-26 17:44
---- 与 《2015中国人文社科环境论坛综述》 的作者商榷 能源、环境、社会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作为一个系统问题的复杂性、复合性和严峻性,从来没有像在21世纪的中国这样明显。为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11 月南京工业大学举办了一场“2015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论坛”。会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上有一篇综述性的报道,题目是《 能源、环境与社会:从乡村社区到全球 --2015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论坛综述 》。 该报道从气候变化、能源革命、生态文明等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我国能源、环境与社会的现状及各种关系,并明确提出了限制煤电基地扩张的主张,笔者认为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不过,读过该综述文章之后,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无奈,好像世界上任何一种能源的使用都是有问题的,都是不应该的。特别是文章中对水电的评价,更是错得离谱。笔者认为:可能由于该综述文章的作者(下称作者)对水电行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得不够深入。为此,作为一名水电行业的专业人士,在此针对该文章中涉及到水电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讨探讨,供作者和感兴趣的同志参考。如有不同意见,也欢迎继续深入讨论。 一、水电:具有未纳入视野的生态、社会效益 作者论述水电部分的题目是“水电: 未纳入成本的生态˙社会代价”。实际上这个题目的提法,就有很大的问题。如果仅从发电的角度看,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为了发点电就淹没了大片的土地,搬迁了大量的人口,改变了大面积的生态,似乎经常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作者似乎不知道,对于水力发电来说,大型水库并不是必须的。例如我国的三峡工程,如果为了发电我们完全可以考虑在长江上连续建设几个葛洲坝那样的径流式水电站。这样总的发电的能力可以和三峡相当,而且基本上可以没有土地淹没,没有移民搬迁,同时也没有那么多的生态难题。(这样即使调节能力差一些,其电能质量也要比间歇性的风能和光伏发电要好) 但是,我国的三峡为什么非要修建成一个有几百亿库容的大水库,搬迁上百万的人口呢?作者也许不知道,因为,不这样的做,就解决不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心腹大患—长江洪水灾害。我们都知道,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供水,其次才是发电和航运。然而,防洪和供水的本质是什么?是解决我们社会最大的生态难题--洪水和干旱的手段。远的不说,根据历史数据,近百多年来我国死于长江水患的人口,恐怕就已经不下百万。如果通过百万人的移民搬迁,杜绝今后让百万人死于非命的长江水患,您说到底应该是一种生态、社会的代价,还是生态和社会的效益呢? 严格的说,水库的建设与水力发电的之间关系并不是密不可分的。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即使人类没有发明水力发电,人们也必须要建设水库储存洪水、调蓄水资源。不仅人类水库大坝的建设历史,远远早于水电站,而且,至今全世界各国水库大坝的数量,也都远远超过水电站。只不过人类发明了电以后,又发现调蓄管理洪水的水库还可以用来发电。不仅如此,水库的防洪、供水等极其重要的生态、社会作用,一般很难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水力发电则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水电开发就变成了几乎所有国家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项极其重要核心内容。但是,水电开发再重要,我们也不能本末倒置,调控水资源、变水害为水利,永远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课题。所以,我们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非常明确,是防洪、供水,调控水资源,而绝不是发电。 从三峡工程这个例子来看,我们可以把水电开发看成是水害治理的附加值。对于我们这个世界而言即使蓄水不能发电,人们也必须要建设大水库调蓄水资源。客观地说,所谓水电开发的生态和社会影响,其实是调控水资源所必须的。所以,我们不仅不应该诬蔑什么“ 水电: 未纳入成本的生态˙社会代价 ”,反而倒是应该强调一下“水电:具有未纳入视野的生态、社会效益”。 二、中国的水电开发过度还是不足 作者的文章说“按照2007 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2010—2020) 》,水电装机容量将在2020 年达到3 亿千瓦,《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则将其提高到4.2 亿千瓦。实际进展是到2014 年,水电装机容量突破3 亿千瓦,发电量突破1 万亿千瓦˙时,都超过了后一项规划确定的2015 年的目标,也都是各自10 年前的3 倍。” 按照作者提供的这个数据,水电的大跃进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作者也许不知道,在与2007 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 2010—2020) 》相配套的国家能源规划中,2020年中国的总电力装机,也应该只有9到10亿千瓦。但是,到2014年底,我国的电力实际装机已经超过13亿。也就是说,那一时期所制定的能源电力规划,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客观地说,我国水电的实际发展速度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相比,已经严重的滞后。按照当年规划的比例,水电的比重应该是30%左右,但目前仅为20%。这也是导致我国煤炭用量激增,并曾一度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用量的总合,以及产生了全国大面积的雾霾污染的重要原因。总之,即使从数据上看,我国的水电也是不仅没有大跃进,而是严重的滞后。 作者还说“为了减缓高度依赖煤炭的黑色困境,中国能源体系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异常迫切,其中‘水核风光’等电力的开发成为主攻方向,并在最近的十多年间相继形成了全面‘大跃进’。根据国家能源局的定位,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廉、运行灵活的特点’,而中国又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因此水电的开发备受重视。尽管水电装机容量已经占到技术可开发容量( 5.4 亿千瓦) 的52%,规模是全球第一,但能源当局和水电业界主张,目前水力发电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0%,‘开发程度不高’,因此还要继续开发,‘在可用的4 亿千瓦水力资源中,有3.8 亿千瓦必须得到开发’。”。 结合文章后面一节的“柯坚在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问题时披露,基于水电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少学者曾在立法时建议把它从‘可再生能源’名单中剔除,但遭到水利部门的反对; 而针对现行立法只涉及政府和企业的局限,他在参与湖北省的地方立法时曾建议写入社会参与和人大对投资的批准和监督,也遭到反对,‘他们不愿意受到任何监督’,而没有监督导致‘可再生能源市场成了权力和资本联姻的实验场’”。 针对这些说法,我们可以认为,作者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定位还存在着很大偏差。作者指责的“‘水核风光’等电力的开发成为主攻方向,并在最近的十多年间相继形成了全面‘大跃进’。”不仅不应该是什么罪过,而是我们中国的巨大成就和对全球文明的积极贡献。在这一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由于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在我国,我国的水能资源确实全球第一。应该说明,作者的“尽管水电装机容量已经占到技术可开发容量( 5.4 亿千瓦) 的52%,规模是全球第一”的表述,也不够科学严谨。 可装机容量是一个只有在我国才应用的概念。由于电网中需要大量的水电调峰机组(如抽水蓄能),所以,很多情况下,实际的水电装机容量往往并不能真正反映出一个国家真实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所以,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中,重新定义的水能资源量已经开始与国际接轨。表述为可开发水能资源为3万亿千瓦时/年(而不再采用可装机容量的概念)。按照国际上通用的用年发电量计算水电的开发程度,我国的水能开发利用程度目前仅为3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的60%到95%。因此“国家能源局的定位,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技术成熟、成本低廉、运行灵活的特点’”以及“‘开发程度不高’,因此还要继续开发”都是准确的、必须的。而作者所列举的一些数据,才是过时的、片面的和不科学的。 关于水电是不是可再生能源,是要根据水电的物理特性和可再生能源的科学定义来决定,与多少个“学者”的态度无关。因为,就算全世界的“学者”,都要说煤球是白色的,煤球肯定也是黑的。应该说明的是,整个国际社会确实一度受到过一些反水坝的极端环保组织的欺骗和误导,在本世纪之交联合国的一些会议确实曾经有过一段时间,错误的建议把大型水电排除在可再生能源之外。但是,这个错误已经在2002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得到了彻底的纠正。很显然,否定水电的可再生能源性质,是违背科学和客观事实的一种偏见。 目前看来,我们这位柯坚学者不仅对可再生能源的定义搞不清楚,而且对我国加速开发可再生能源的现状也很不满。他所指责的“没有监督导致‘可再生能源市场成了权力和资本联姻的实验场’”,有道理吗?我国人大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了立法层面,有没有监督,怎么监督,可再生能源法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因为,不给某一级的人大代表对某些具体项目的“监督权,就指责我国的可在再生能源市场“成了权力和资本联姻的实验场”看起来很清高、很理直气壮,但是,大家想想,如果心态出了问题,我们国家的任何一项经济体制改革,难道不都可以被诬蔑为是“权力和资本联姻的实验场”吗? 三、反水坝的国际舆论与水电污染论 作者说“美、印、日等国的反大坝运动,世界大坝委员会关于‘大坝对环境的破坏令人难以接受’的结论,中国三门峡工程的深刻教训和三峡工程引起的激烈争论以及环境保护部官员关于‘水电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火电的污染更严重’的批评,都动摇了水电‘清洁’‘成本低廉’的可信性。” “美、印、日等国的反大坝运动,世界大坝委员会关于‘大坝对环境的破坏令人难以接受’的结论”能说明什么呢?作者在这里还没有炒作美国拆坝,不过,我们到应该问问,既然“美、印、日等国”都反对大坝,既然“大坝对环境的破坏令人难以接受”,那么,为什么美国、印度、日本不仅不把所有的大坝都拆掉,而且还要新建水坝呢?几年前就有国内的极端环保认识炒作说“美国已经不建水坝,都开始拆坝了”。但是,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目前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水坝。对于这个问题,2008年美国垦务局的局长曾经在我国三峡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明确地回答现场提问说:美国没有拆除任何一座有用的水坝,不仅如此,为了满足水资源的需要,美国还要新建或者翻建一些水坝。并列举出了一些水坝的名称。 当然“世界水坝委员会关于‘大坝对环境的破坏令人难以接受’的结论”确实代表了一股曾经在国际上成功炒作过反水坝的思潮。但是,那只是他们一些组织片面的极端看法。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水坝都是其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喝水、用水,所以,反水坝的思潮在真正的水库建设上,通常没有什么市场,而在水电开发建设上却成了诬蔑水电开发的最大论据。现实中,水电开发是可以做到只建设水电站,不建或者少建水库的,但是我们不能那样做。因为那将伤害整个社会的利益。我国所有的大型水电开发必须符合国家规划,而国家规划中对水电项目中未纳入视野的生态、社会效益(即水库),通常看得比水电开发本身还重要。 中国的三门峡工程引起了什么争论?引起了怎么样科学的建设水坝的争论,而决不是建不建设水坝的争论。中国三峡的争论更能说明问题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当年的关于三峡的那些争论,很多都已经用事实做出了回答。比如,当年三峡最担心的泥沙问题,其实际结果比我们支持三峡一方的预见,还要好得多。有了这些已经被事实回答了的争论,我们难道不应该对我国水坝的科学开发建设更充满信心吗? 环保部个别“官员关于‘水电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火电的污染更严重’的批评”就更可笑了。那是发生在2010年的事情,当年,我国的火电还只要求脱硫,没有脱销的要求。对于这种污染排放极其严重的火电,环保部个别不懂科学的环保官员就居然敢跟着一些极端环保组织的反水电的调门,胡说什么“水电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火电的污染更严重”。 在这种认为脱了硫的火电,就比水电更清洁错误概念的指导下,环保部门叫停了很多水电建设,却积极鼓励火电的建设。最终导致我国的煤电超常规的发展。以至于我们国家不到全球1/5的人口,却一度消耗掉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煤炭。巨大的燃煤碳排放量不仅引来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而且还造成了我们全国大面积的雾霾污染。后来,各种研究逐渐揭示,过量的煤炭燃烧是我国产生雾霾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曾被环保官员认为比水电更清洁的火力发电,恰恰是对我国雾霾的贡献最大的群体。此后,为了解决这一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雾霾污染,我国环保部门自“十二五”起,开始要求所有的火电必须要脱销。也就是说,当年认为火电比水电更清洁的环保官员,在造成了全国大面积的雾霾污染之后,才发现火电的问题居然如此严重。 必须强调,即使脱了硫、也脱了硝的火电,也同样不清洁。至今,碳排放在我国的一些学者中不认为是生态环境污染,因此,我国的碳排放控制也不归环保部门管理(而被放到了发改委的节能部门)。实际上,过量的碳排放才是当前人类社会最大的生态和环境难题(作者文章第一节的内容,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国也会像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把碳排放作为最大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由环保部门来监管。到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不会有环保官员糊涂的认为火电比水电更清洁了。 目前全球替代火电的可再生能源中最主要功臣还是水电(全球约70%可再生能源来自水电)。可再生能源的清洁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减碳功能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水电才是名副其实的全世界成本最低廉,而且也是当前最重要的清洁能源。在这些事实面前,一些反水坝组织的宣传炒作,怎么可能动摇了水电‘清洁’‘成本低廉’的可信性呢? 四、长江三峡工程与鄱阳湖的变迁 按照文章的内容,我们知道作者认为三峡工程造成鄱阳湖一些变化是“长江流域的‘大麻烦’”。作者还引用了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的夏军教授专题报告的一些内容。我以前曾经与夏军教授有过接触,我知道他不会是一个反水坝人士。我怀疑作者引用他的发言,有断章取义的嫌疑。 文章说“夏军介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水电站具有不同的影响,大型水库电站除了自身的淤积问题之外,会对库区及其上下游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大量的移民搬迁; 对河流形成阻隔,造成水流、水沙等水文情势变化和水生态变化; 引起下游减水河段的生态退化; 造成局地气候和地质环境变化。”这都没有问题。因为,任何人类文明都会有生态损失。为了解决人类社会的粮食安全(吃饭)问题,我们已经占用了很多的土地,不仅造成了全球最大面积的生态退化,而且还有严重的面源污染威胁。然而,这是我们必须要承受的生态代价。相比之下,我们为了解决社会的水安全(喝水)问题,所造成的这些生态的损失,往往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以水库建设后对下游的影响来说,文章认为“这方面的突出案例是三峡工程”。文章强调夏军介绍说“鄱阳湖正常水位下的容积为260亿立方米,年入江水量超过黄、淮、海3 条河流的入海水量,是长江下游水量的重要调节器,并与全球19 个湖泊组成了‘世界生命湖泊网’。它属于吞吐型季节性湖泊,自然变异幅度极大,枯水期与洪水期的湖面面积相差31倍、蓄水量相差75 倍。而受到三峡工程运行和区域来水情势、气候变化的影响,鄱阳湖近10 年来生态退化显著,主要表现是汛末三峡蓄水造成长江下泄量减少,湖口江水位低于湖水位,形成拉空湖水态势,致使枯水期提前( 从12 月提前到10 月)和延长、枯水位降低甚至干涸,结果是包括湿地、鸟类和水生物在内的湖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当地的城乡用水面临困境,许多渔民被迫另谋出路。” 根据这一段内容,我不妨分析一下三峡对鄱阳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鄱阳湖正常水位下的容积为260 亿立方米,年入江水量超过黄、淮、海3 条河流的入海水量”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后,会有变化吗?有、也没有;鄱阳湖的蓄水量会增加,而鄱阳湖年入长江的水量,不会有变化。从文章说的鄱阳湖“是长江下游水量的重要调节器”的结论来看,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变化是好的、有利的变化。为什么说鄱阳湖的蓄水量会有所增加?因为长江河道下切之后,鄱阳湖的本身的泥沙会从原来没有三峡时的不断淤积,呈现出逐步流出的状态。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的影响是什么?无非就是大坝建成后,水库蓄水,泥沙减少,清水下泄,长江河道下切后与鄱阳湖形成了一种新的河湖关系。现在很多人都把清水下泄,河道下切说成是三峡工程的一个破坏作用(如作者)。其实不然,让长江的河道下切就是我们修建三峡的一个主要目的。众所周知,三峡的首要作用是防洪,防洪靠什么,一个是靠水库拦蓄洪水,另一个就是要靠长江河道有效的行洪。而没有建设三峡工程以前,我国长江水患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泥沙不断地在河道内淤积,长江河道逐年增高,很多河段的底部已经变成高于地面数米的地上悬河。修三峡的目的之一至少是减少泥沙在河道内的淤积,不再让地上悬河继续增长。现在看来,三峡工程的实际效果,比我们预想的更好,不仅长江的这个地上悬河已经不再增长,而且有些地段已经开始有所降低了。河道降低的具体表现就是长江河道的下切。河道下切无疑将大大增加长江河道的行洪能力,也就是说三峡工程防洪作用,不光体现在大坝拦蓄洪水还有了疏通长江河道的功能。 长江的河道被疏通之后,对鄱阳湖(包括洞庭湖)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而且绝对应该算是利大于弊。在没有三峡大坝之前,每年长江的泥沙不仅在长江河道内淤积,同样也要在鄱阳湖和洞庭湖内淤积。所以,如果不修三峡大坝随着长江河道和鄱阳湖底的不断抬高,鄱阳湖的防洪难度将会越来越大。长江河道的抬高,我们还可以不断加高长江大堤,但一个巨大湖泊的防洪问题,根本就无法靠修筑堤坝来解决。我们知道历史上长江的通江湖泊,有数千个,但是现在为什么只剩下较大的鄱阳湖、洞庭湖呢?就是因为逐年抬高的长江河道,让所有的小湖泊成了长江防洪的漏洞,最后都不得不截断与长江的自然连通。鄱阳湖、洞庭湖由于体量大上游来水也多,具有一定的行洪冲砂能力所以,它们还能坚持到今天不截断与长江的天然通道。如果我们不建设性三峡大坝,那么鄱阳湖、洞庭湖的命运,要么被泥沙逐渐淤积、消失,要么也必须截断与长江的自然连通,通过控制长江的洪水进入来解决湖泊的防洪难题。 现在有了三峡工程之后,长江与鄱阳湖的河湖关系,从原来的淤积变为下切。这对于长江和鄱阳湖的防洪来说,绝对是重大利好。这种利好的完全体现,需要有一个过程。因为,长江河道的下切要比鄱阳湖底泥沙的逐渐流出快得多。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确实会有“湖口江水位低于湖水位,形成拉空湖水态势,致使枯水期提前( 从12 月提前到10 月)和延长、枯水位降低”的现象。不过,这种现象只是长江河湖关系变化中的一个必须的过程。如果,沿湖的居民认为这个过程难以忍受,建一个控制与长江连通的闸门,马上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矛盾。 一些环保人士反对在鄱阳湖建闸,认为这是三峡大坝造成的一个不良后果。其实不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建设三峡大坝,为了防洪,鄱阳湖的控制闸门早晚有一天肯定要建。反倒是现在,如果我们能顺应长江河湖关系的这种新变化,让鄱阳湖的泥沙也逐步流出,逐渐恢复到长江的地上悬河高起以前的长江与鄱阳湖之间的自然的河湖关系。 目前的长江与鄱阳湖的新河湖关系,也是有利有弊的(对鄱阳湖的防洪有利、对其抗旱则不利)。文章说“有报道显示,自三峡大坝蓄水以来,在每年9 ~ 10 月需要用水的季节,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水量减少了70%以上。这意味着,当初宣称以防洪为第一要务的三峡工程,却为湘、赣两省带来了干旱问题。” 遗憾的是似乎好像至今还没有媒体报道,今年我国南方的特大洪水,对鄱阳湖的影响为什么会如此之小?毫无疑问,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三峡工程已经疏通了长江的河道,让鄱阳湖的洪水有了很好的出路。我建议夏军教授(或者有关部门)根据今年的相关水文资料也做一个计算,看看如果没有建三峡工程的化,现在鄱阳湖周围百姓有多少要被围困在洪水之中。 因此,文章的作者认为“鉴于三峡水库是兼顾防洪、发电、航运的综合性工程,上述问题可以看作是对生态水文学机制了解不够、在设计规划时没有考虑生态功能造成的不可预期的影响。”的说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疏通河道、有益于防洪一直是三峡工程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这方面鄱阳湖的生态同样也是受益者。只不过,我们一些人对水电开发、水库大坝的要求过于苛刻,认为只能有利,不能有一点弊。还有的则可能是为了诬蔑三峡工程,专门喜欢炒作弊的一面,而对其最重要的利,却视而不见。 文章还说“大量的报道显示,西南地区的‘水电基地’建设,与西北的煤电基地建设一样,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 我们不否认,在我国通过制造各种谣言炒作和诬蔑的极端环保人士、组织大有人在。尽管国家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非常明确,但是,通过片面的报道,甚至公开的制造谣言的方式,污蔑我国水电开发的文章确实也不少。但是,笔者可以负责任的说,所有这些诬蔑性的文章,都是站不住脚的。包括作者文章曾经引用的这些论据。这与煤炭开采和使用所造成的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难题,绝不可混为一谈。否则,联合国以及世界各国为何要号召,还有资源可开发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水电,而且非常明确地说明,发展水电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替代对人类生态环境威胁极大的煤炭消耗。如果根据作者所提供的一些片面的报道和社会上的谣言,得到了“西南地区的‘水电基地’建设,与西北的煤电基地建设一样”结论,那么联合国和全世界就都是错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希望作者能提供出相应的证据。而不应该对我国西南水电基地的开发建设,进行凭空的诬蔑。 五、水电开发中的移民问题 关于移民,确实很难。无论你怎么做,总能让人挑出毛病。作者的一句“移民后收入的表面增加,经常难以弥补社会关系网破碎造成的困境”,就足以否定任何移民工作的努力和成就。这里笔者只想强调两方面的理由。一是,为什么水电工程非要移民?二是,水库移民是否是受惠群体,移民群众欢迎不欢迎?。 从根本上说,水电工程的移民,主要是为了大型水库的建设。而我国水电开发中大型水库的建设,往往不是为了发电,而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调解。如同三峡工程一样,如果不考虑防洪和供水的需要,三峡根本就不需要有多少移民。 然而中国的水电开发,决不是仅仅为了发电,而一定要同时解决好中国的水资源问题。迄今为止,中国水库蓄水量与社会发展正常需要还有着巨大差距。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介绍说:表示一个国家水库蓄水能力与河流径流量之比的库容系数,欧洲国家通常是0.9以上,美国是0.66,而我国目前还不足0.3。这种情况几乎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库容系数低的直接后果就是水库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的能力不足,导致水多、水少的矛盾同时存在,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交替出现。 目前,我国国土面积和水资源总量都与美国相近,但我国水库蓄水能力,尤其是有效的水库可调节库容,还不足美国的一半。由于水库蓄水能力上的差距,同样的洪水在美国能够被存在水库里,而到了中国则需要疲于奔命地排到海里,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洪涝灾害。作为减灾存储在水库里的洪水,到了枯水季节就变成了宝贵的水资源。事实上,中国和一些欠发达国家目前所谓的水资源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正的短缺,而是水库的调蓄能力不足。目前,我国水库的蓄水量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率,都与国际社会存在着巨大差距。 要储存水就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因此,为了解决中国的水资源安全,大型水电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建设大水库,建大水库就一定要有移民。所以,水库移民是必须会有的,只不过看我们能不能给移民合理的补偿,并把移民安置好。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水电移民的补偿一直不断地增加,早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其它工程(如铁道建设)。特别是我国三峡百万移民的成功,为世界银行开创了通过工程移民扶贫的典范。世界银行在总结和推广中国水电移民的经验后,在一份《水电发展报告》中,非常明确的指出:发展水电的作用,主要是减贫和减碳。在我国水电移民可以脱贫、受惠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实。所以,社会上才会有“要想富、进水库”的说法。 因此,至今我国仍然把工程移民作为一项非常重要脱贫手段。当然,水库移民工作中肯定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文章中建议的“如何将这些隐性的代价纳入水电的成本核算,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学术课题。而如何从‘生态可开发程度’以及当地人的社会文化权利和可承受性的角度来规范水电开发,首先有待于政治决断。”的思路。笔者有不同的意见。 因为水库的生态可开发程度,是调控水资源的需要,不一定是水力发电的需要。目前我国这种让水电开发承担全部水库建设成本的商业化开发模式,已经导致了我国径流式的电站开发非常顺利,而具有龙头水库的关键性电站普遍滞后。其问题就是出在,水电开发承担着过多的“未纳入视野的生态、社会功能”,即使考虑引进“生态可开发程度”的概念,对应的也应该是水资源开发,而不是水电开发。 总之,获取电力能源的方式有很多,再加上我国目前各种电力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因而,仅仅为了获取电力移民搬迁,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但是,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安全保障,还必须依靠开发水电的同时进行大水库的建设,所以,即使是水电项目的移民,其实也是在为我国社会的水资源安全保障做贡献。如果谁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会理解,水库移民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参考对照文章: 《 能源、环境与社会:从乡村社区到全球 --2015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论坛综述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第 1 期 | 张玉林
31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是谁要过别人的生活
热度 2 tian2009 2016-5-7 14:45
【发表于《民主与科学》 2005 年第四期—— 8 月出版,发表时略有删减。《凤凰周刊》 2005 年第 23 期《水电站也会是河与人的枷锁》为此文的另一种删改版。此为原稿。另,《凤凰周刊》署名田松为图文作者,错。图片作者为汪永晨,特此声明,并向汪女士致歉。】 本文作者的基本观点如下: 1, 水电开发不能解决当地民众的“贫困”状态,反而会使他们更加贫困; 2, 强行水电开发,是大公司对当地民众的剥夺,是当代人对子孙后代的剥夺; 3, 保护生态不是为了给别人欣赏,给别人享受,首先是在保护自己的财富,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 4,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损害自然,也是损害人类自身; 5, 当下的科学尚未揭开自然的全部奥秘,甚至连大部分都说不上,人类不能轻易对自然本身作出大的改变——也没有能力断定这种改变注定朝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而实际上,在相当多的时候是有害于人类的; 6, 怒江建坝之争所反应的首先已经不是发展与环保的矛盾,而是地方政府和大公司的短期利益与国家和民众的长久利益之间的矛盾。 是谁要过别人的生活 田 松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个抽象的标语经常出现在各种场合,不知道是谁对谁说的。是官对民说的?还是民对官说的?根据该标语出现的频率、大小、位置,我相信这话是官说的,也许是对民说的,算是表个态;或者也是对官说的,可以解释为互相勉励;如果是给更大的官看的,那应该是表决心,或者是做样子。 有一位西部地区的地方干部说:“让江水白白地流淌,这不是浪费吗?贪污和浪费可是极大的犯罪呀。”当有人告诉他,水并没有白白流走,而是有着比建水电站更大的生态价值,这个世界除了人类之外,还有很多生物,也是依赖江河流水的。他愕然:“人都管不了,还管得了其他。我在这个位置上,就得为人民做点事啊!等我退休了,江河爱怎么流就怎么流吧。”(《中国国家地理》 2004 年第 7 期, 228 页)前几天,一位有着巨大利益团体背景的院士前往怒江考察,主张尽快上马怒江电站,也是说要“为人民做一点事情”。然而,为什么建一个水电站就必然等于为“人民做一点事情”呢?这样的事情真的人民需要的吗? 在一个“贫穷”的地方,人们希望有某种神奇的东西,比如一个高技术装置,这个装置一转,就像打开一个笼头,哗啦哗啦地冒出财富。这个理想当然很好,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也有,叫做聚宝盆。我们小时候都看过一部动画片,说一个老爷爷在海里捞上来一个鱼盆,鱼盆里会跳出来一个娃娃,一边唱歌,一边钓鱼,水珠子落到盆外,就变成了珍珠和金豆子。孙悟空也变过类似的东西,一口有极强拷贝能力的大缸,可以从里面一件一件地往外拿东西,几十年也拿不完。这样的事情,即使没有学过热力学定律,从最朴素的道德和常识出发,农民也不会相信。“干活去,还等着天上掉馅饼啊!” 然而,这个理想经过科学和技术的包装,却容易让人信以为真。在我们以往的还原论、机械论的观念里,一个地方建了水电站,仿佛凭空多了一个宝贝。电站一转,就把白白流淌的江河变成了能源,就为那个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下一步就是凭借这个宝贝改变家乡面貌,好在自己的家乡过别人的生活——那种经常在好莱坞影片里出现的为人们仰慕的现代化生活。 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如果有一个装置能够输出一些好东西,那么一定是这个装置所安装的地方本来就存在着可以转化成这些好东西的东西——这个东西无论是命名为资源也好,环境也好,生态也好,反正得有那么个东西。那个神奇的装置只能转化,不能凭空创造!也就是说,那个装置的效率越高,转化得越彻底,就会越早地油尽灯枯。因为,如果那个东西是原来就有的,必然是有限的。对此,科学一点说法叫做资源枯竭。 一条大河自由奔流,在整个领域的自然生态中,承担着某些功能——这些功能尚未全部为科学所了解,相对于自然本身的广阔,当下的科学所了解的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由于这些功能的存在,整个领域的自然生态才能得以保持,大河两岸的人、动物、植物以及水中的生灵,才得以以目前的方式生存。它们相互依托,环环相扣,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使整个生态发生变化。这样的生存状态在怒江领域已经延续了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几百万年;并且还将这样持续下去……传统的人类生活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的环节——人类必须顺应这个大的生态,才有可能在其中获得持续的生存。 而当我们阻断大河,当河流变成湖泊,当急流变成缓流,大河所承担的这些功能就会丧失,进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于是我们看到,水电站所转化的好东西,其实就是整个领域现有的生态,就是整个领域的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的当下的以及未来的生存!那些不断流淌出去的电能,其实就是一粒粒土壤,一片片青草,就是树木、昆虫、飞禽走兽以及当地人民当下以及未来的生存。 目前,中国西南的很多河流都面临着被拦腰截断的危险,自由奔腾的岷江已经不复存在了。关于怒江梯级电站的争论最近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以至于水电公司和地方政府不惜把一位网络名人和一位江湖好汉包装成“著名学者”,让他们为怒江建坝摇旗呐喊。在支持建坝的各种理由之中,最常见的是:让当地百姓一举脱贫致富。且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据《南方周末》 2004 年的 9 月 30 日二版文章《让移民维权更具理性》,澜沧江上的漫湾电站被誉为全国水电行业的五朵金花,截止某日,该电站获得利润 1.2 亿,上缴国家财政一个亿,云南省五千万,库区各县五千万。显然,这三个多亿是漫湾电站这个高技术装置从澜沧江上转化出来的,这些东西本来是生活在那块地方的人们(以及动物和植物)祖祖辈辈并将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东西,因而首先是属于它们的。然而我们看到,转化出来的最大一块是属于水电公司的。可以想象,这 1.2 亿中有一部分会作为电站职工的收入和福利,使他们能够过上“别人的生活”;也会有一部分被用来开拓新的事业,到新的地方建新的电站,把更多的“东西”转化成人民币。最小的一块才是属于库区几个县的,而且我们还可以问,县财政增加的这些税收都拿去做什么了?会有多少用到库区生活的人民以及自然环境?文章中写道: 但在距水坝仅800米的田坝村,考察人员发现,这里的240多位居民,一半以上靠拣漫湾电厂的垃圾为生。近10人在水坝修建之后患上了精神病;社区组织在瓦解,吸毒、偷盗、打架斗殴现象普遍。 当时,漫湾电站被认为 “ 投资最省 ” , “ 效益最高 ” ,成为电站样板。 “ 可是,考察后发现,所谓 ‘ 投资最省 ’ ,其中一个因素是电力公司对当地移民的补偿最低。所谓 ‘ 效益最高 ’ ,其中一个因素是电力公司对移民的后期扶持最少。 ” 现代化的全球化是个食物链,水电站这样的技术装置是则是链条上的马达。在这个食物链中,处于下游的当地农民获利最少,处于上游的大公司获利最多。相反,一旦电站寿终正寝,上游的大公司可以继续寻找新的下游,而承担电站导致的环境后果的,只有当地百姓! 当地百姓要承担的不仅未来是环境后果,还要付出当下的生存。虎跳峡电站一片反对声中开工了,我无法现象,这样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我们要有多大的疯狂才会忍心把它毁掉?即使资源角度看,这种做法也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虎跳峡东岸是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保持相对完好的一个地区,按照我所不喜欢的资源说,可以说这里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被计划移民的目的地宁蒗县永宁乡是摩梭人聚集的地方,同样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虽然纳西人和摩梭人同属纳西族,但是风格迥异。这种非自然的移民必将同时对他们的文化资源造成破坏。而对于这样的不可能立即变现的资源,当地政府毫不吝惜,因为虎跳峡可以马上为它们带来每年四个亿的财政收入! 那么,是谁需要这四个亿呢?难道大具人民的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非要这四亿脱贫吗?不是,大具坝子是丽江有名的粮仓,根本就不贫。那么,是丽江其它地区贫困到吃不上饭的地步,需要出卖虎跳峡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吗?当然也不是!而且,同漫湾电站一样,虎跳峡电站这个装置转化出来的人民币,绝大部分要流到丽江之外。 怒江现在是中国唯一或者唯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它所具有自然生态价值是无可估量的;怒江两岸生活着十几个民族,其中的文化生态价值也是无可估量的。自然,一定会有很多专家作出利大于弊的结论,从而支持电站。然而,我们真的有能力计算出其中利和弊吗?对于怒江流域这样丰富的生态关系,我们不要使了解它的全部奥秘,甚至一小部分都说不上。其中所蕴含的未知以及这些未知所具有的价值,是多少亿度电都无法比拟的。 然而,那些自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员为什么会积极地主动地推动这些项目,不惜毁掉虎跳峡这样的自然奇观?我想,至少有两个因素: 1 ,这样的工程时至今日仍被视为政绩,可以作为领导升迁的阶梯; 2 ,巨大的财政收入可以大大地改善各级公务员的办公条件,生活质量,使得他们可以过上别人的生活——更不用说其中可能存在的灰色收入了。 所以,怒江建坝之争的关键首先已经不是发展与环保的矛盾,而是地方政府和大公司的短期利益与国家和民众的长久利益之间的矛盾。我们不妨做一个思想实验。假如我们不允许大公司介入,由怒江两岸民众自己集资,修建一个同样的电站,按照地方企业上缴国税地税,那些具有大公司背景的院士、专家,会不会依然支持怒江建坝? 毫无疑问,地方政府官员的利益与当地民众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地方政府官员在面向外界的时候,常常以民意代表自居。而在面向民众时,他们则往往与大公司达成一致。事先给予美好的允诺,事后则置之不理,直到把问题拖给下届政府。在种种美好的承诺面前,在长期以来的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渲染下,当地百姓也曾对水电站之类的建设项目充满憧憬。但是,近些年,随着近年来环保理念的推广,随着对水电认识的深入,民间对各种建设项目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强。怒江沿岸的很多百姓在参观了漫湾电站之后,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了反坝活动之中。在此,很多民间环保组织功不可没,然而,他们也因此承受了更多的压力。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那么,谁该代表国家?当然不是大公司。谁该代表人民?当然也不是地方政府。既不代表人民,又不代表国家的地方政府和大公司合谋,无视生态科学的最新成果,无视国内外同类工程的教训,无视国家环保部门的再三阻拦,无视当地人民的生存意愿,强行推进这样的项目,如果从前还可以说是认识不够全面、决策失误、好心办坏事,现在则是赤裸裸地掠夺、犯罪! 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口号中,民众的意志在哪儿?民中能否选择自己的生活,决定自己的生活,拒绝为官者为他们安排的生活? 2004 年 10 月 28 日 2005 年 1 月 20 日 2005 年 4 月 13 日 北京 稻香园
个人分类: 工业文明批判|1907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5年中国水电十大新闻
热度 1 zbt92 2016-1-8 07:19
在新常态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在能源革命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大潮中, 2015 年中国水电的发展,可谓是跌宕起伏,波澜不惊。回首刚刚过去的 2015 ,盘点一年来与中国水电相关的重大事件和新闻报道,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为大家筛选出了 2015 年中国水电十大新闻。尽管它可能还不够权威、也不够全面,但还是希望十大新闻能有助于我们构画出 2015 年中国水电的发展脉络,记录下 2015 年中国水电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精彩瞬间。 1 、2015年我国人均装机过1千瓦,电力和水电装机、发电量均为全球第一 2015 年2月,我国人均发电装机历史性突破1千瓦。据统计,2014年,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达到13.6亿千瓦,全口径发电量达5.5万亿千瓦时,其中水电装机超过3亿千瓦,水电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均稳居世界第一。同时,目前我国人均年用电量已达4038千瓦时,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电力供应已从紧张短缺转向供需平衡甚至宽松过剩。 小编预计,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我国作为世界的电力老大、水电老大、可再生能源老大的地位,从今以后,恐怕没有人能撼动了。 新闻连接: 我国人均发电装机突破1千瓦 新闻连接: 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占全球四分之一 2 、2015年中央下发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文件 发改委颁布6个配套文件 3 月15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此后,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6大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6大配套文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中央编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资委、法制办等部门制定,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并经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电力专题)审议通过。 在改革配套文件(四)中,小编遗憾的看到,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水电,居然没有能和风能光伏一样,排在保证可再生能源优先入网的第一梯队。不过,结合中国的现实来看,这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首先,我国水电的发电量巨大,且主要集中在个别水电大省,要让这些省份的电网保证水电不弃水,确实是勉为其难。其次,目前水电的平均上网电价还偏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不像现在还必须靠财政补贴才能生存的风能和光伏,如果政策不给它们保驾护航,在当前电力产能严重过剩的现实面前,它们几乎必死无疑。 新闻链接: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出台 新闻连接: 发改委、能源局正式公布6大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 3 、2015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关注水安全 2015 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八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5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纪念2015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水安全的问题涉及面广,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水安全的最主要矛盾往往体现在储水设施和能力的不足方面。今年4月 在韩国大邱举行的第七届世界水论坛上,世界水理事会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发布一份报告,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对水利基础设施的融资,以满足全球人口和经济增长所需的用水安全。 中国的储水设施建设与水电开发密切相关,为此在2015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等单位在清华大学召开了水安全科普论坛,指出中国的水电开发(特别是龙头水库电站的建设)已成为国家能源安全和水安全的制约焦点,号召全社会高度重视我国水电建设的水安全保障作用。 新闻连接: 水安全还需储水设施建设来保障 新闻连接: 世界水论坛号召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全球融资 4 、2015年环保部发文否决小南海水电站引争议 2015 年3月30日环保部曾于印发的《关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公开否决了已经在建设中的小南海水电站。 然而,有专家却质疑环保部此举涉嫌违法。小南海水电站的建设属国务院于2013年1月刚刚批准颁布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下称: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按照《规划》的要求,小南海水电站也已经于2014年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立项,并开展了前期的建设工作。 根据国务院颁布文件的规则,《规划》必须是在征求了包括环保部在内相关部门的意见之后,才正式颁布的。无论环保部当初对《规划》中的小南海内容同意与否,在国务院已经发布了之后,都不应直接发文抵触。况且,国务院在颁布《长江规划》的文件中,还曾特别强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划》是长江开发的重要依据,各有关单位必须认真执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18条也明确规定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规划需要修改时,必须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可见,按照法律,环保部并非没有表达反对意见的途径,而应该依法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后,再正式表态。总之,决定小南海水电站命运的,只能是客观事实和法律法规,而不可能是新闻炒作和部门权力。 新闻链接: 小南海水电站争议:环保部否决国务院批复的项目? 新闻连接: 小南海水电站的闹剧与真相 5 、2015世界水电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5 月19日,以塑造未来,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15世界水电大会在北京怀柔雁栖湖畔召开,300余位外国代表及400多位国内代表集聚一起,共商水电发展大计。世界水电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这既是世界水电界的盛事,也是中国水电界的盛事。水电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意义。 目前,全球水电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的挑战。中国作为装机总量多年来居全球第一的水电大国,在水电设计、制造、工程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较强的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优势。希望通过本次大会,与全球范围内的利益相关方一道共商世界水电发展大计,推动全球水电可持续发展。在大会闭幕式上,与会代表通过了呼吁全球水电开发的《北京水电宣言》。 新闻链接: 2015世界水电大会专题网址 新闻连接: 2015 世界水电大会圆满闭幕 发布《北京水电宣言》 6 、2015年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 7 月13日,四川省政府在成都举行大渡河双江口、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集中开工仪式。项目于2015年4月通过国家核准建设。双江口水电站开发任务主要为发电,总投资366.14亿元,采用坝式开发,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314米,为世界第一高坝。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水电开发中的龙头水库建设普遍滞后。这使得我国水电的峰、枯矛盾尤为突出,电能质量也不够高,同时也加剧了汛期的大量弃水。因此,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的开工建设,是我国水电开发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水电的流域梯级开发是一门已经被世界各国的成功实践所证明的科学。只有科学的开发水电,才能真正发挥出水电的资源优势。 新闻链接: 四川大渡河双江口水电项目获得核准 新闻连接: 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开建大坝为世界第一高坝 7 、2015年新常态下水电弃水问题引社会关注 8 月6日 水力发电弃水问题座谈会在京召开。 水电能源的特点就是建设周期长和输送距离远。这经常会使得在经济腾飞时期上马的大批水电项目,在正式投产的时候遭遇市场饱和、难以消纳和输电线路建设不同步的困境。以四川省为例,该省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水电基地。进入十二五以来,随着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三大流域大型水电机组的陆续投产,配套建设的外送通道也越来越紧张。由于外送通道和水电机组投产时序的不同步,以及受受端电网制约等原因,一些地方水电的实际外送能力和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弃水问题十分严重。从表面上看,大量弃水的原因是由于水电的集中投产、电力外送通道不足。而深层次的原因,并不是外送通道的建设,而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整个电力行业正在接受产能过剩和市场疲软的新挑战。 为此,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组织开展了《新常态下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并专门召开了水电弃水问题座谈会,了解基层单位的真实情况,研究探讨水电弃水问题的解决途径。同时水电学会的理事长张基尧也通过全国政协提交了解决弃水问题的提案,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书面答复。 新闻链接: 水力发电弃水座谈会在京召开 新闻连接: 大量弃水的根本原因是电力市场疲软 产能过剩 8 、2015年国家加速抽水蓄能建设,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为满足大量的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入网需要,2015年我国加速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建设。9月23日河北丰宁(二期)、山东文登、重庆蟠龙三座 抽水蓄能电站 同时开工。三座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244.4亿元,总装机容量480万千瓦,计划于2022年全部竣工投产。其中,河北丰宁(二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工程投资87.5亿元。建成后,丰宁抽蓄电站一期、二期装机容量共360万千瓦,有望成为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宏观上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可再生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能源革命,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由于科技水平的局限,可再生能源中大量的风能和光伏的间歇性、随机性矛盾,还必须依靠水电来调节。因此,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一方面,我们如果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革命,就必须要建设足够的抽水蓄能。另一方面,也只有我国的抽水蓄能建设跟上了发展的需要,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转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闻链接: 国家电网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三电站今日开工 新闻链接: 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促进特高压跨区输送清洁能源 9 、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召开,中国减排水电将担当主力 12 月1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习近平主席出息并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阐述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张。习近平表示: 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届时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低于20%;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 众所周知,人类取代化石能源的出路就是可再生能源。目前,由于科技水平的局限,无论是在全球的哪一个国家,水电都是可再生能源中的绝对主力。据统计,当前在全球范围内80%的可能生能源的发电还是来自水电。中国的水能资源全球第一,目前的开发程度仅为39%,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水电担负我国减排的主力,绝对是责无旁贷。总之,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我国的庄严承诺,不仅离不开水电,而且目前主要还得依靠水电。全球的现实如此,中国亦不可能例外。 新闻链接: 巴黎气候大会开幕 习近平阐述中国主张 新闻链接: 巴黎气候大会 一图看懂中国主张和行动 10 、2015年乌东德水电站核准开工 12 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包括乌东德水电站在内的一批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重大项目。会议认为,加快建设水电等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是稳定经济增长、优化能源结构、改善民生的绿色发展重要举措,对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和有效投资需求,推动提升中国装备品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对已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具备建设条件的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工程项目予以核准。随后12月24日,乌东德水电站已经正式开工建设。 小编认为:乌东德水电站被核准和开工的意义,并不仅在于它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千万千瓦级的一个巨型水电站。而是在全国的电力产能严重过剩、我国西电东送的能源战略遭遇地方经济发展的挑战、国内的水电投资和建设规模急剧下降的关键时刻,国务院坚决支持水电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种表态。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的大发展,更离不开水电。 新闻链接: 国务院常务会议今核准乌东德水电站 新闻链接: 乌东德水电站开建为我国已核准建设第三大水电站
1178 次阅读|1 个评论
去非洲
jiangming800403 2015-11-19 18:09
课上,我不无忧虑的问学生:“中国的大水电建设已经是落日余晖,你们想过没有10-15年,你们会在哪里?” 孩子们回答:“去非洲,........” 当然还有安第斯山和巴西-圭亚那高原、东南亚和太平洋大岛、尼泊尔、克什米尔、阿富汗、帕米尔、高加索山和东南安托利亚。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三大政党中有两个是共产党——NCP(UML)和NUCP(MAO)。
个人分类: 教学相长|1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剖析英媒对中国水电大发展的担忧
zbt92 2015-7-13 11:18
剖析英媒对中国水电大发展的担忧 文 / 张博庭 ??? 最近,参考消息网刊登的一篇题为《英媒:中国减排目标引发水电大跃进担忧》文章,让人感到十分费解。 ???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7 月 7 日报道称, 中国政府公布了 2030 年的减排目标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但同时又说 上述目标却让中国坚定了在该国西南、中部和偏远西部启动又一轮拦河造坝活动的决心。这轮活动将决定中国仅剩的几条自由流淌的河流的命运,其中部分河流是中国境内及邻国至关重要的河流水系的源头。 ??? 这段话的预设的前提是,中国的减排虽然是好事,但是,中国的河流开发和水电建设即拦河造坝却是错误的。狡猾的英媒在这里首先把一个污蔑河流开发和大坝建设的错误观念,悄悄的强加给了读者。我们为什么说污蔑拦河筑坝是错误的?首先我们看看事实。 ??? 目前,欧洲各国的水电开发程度普遍达到了 90% 以上,美国的水电开发程度也是 70% ,而中国目前还不到 40% 。再看显示一个国家水资源开发程度的水库的蓄水量与河流径流量之比(也可称为库容系数),欧洲超过 0.9 ,美国达到 0.66 ,而中国才仅为 0.3 。在这种中国的拦河筑坝程度远低于欧美的情况下英媒却要担心中国 在该国西南、中部和偏远西部启动又一轮拦河造坝活动的决心。这轮活动将决定中国仅剩的几条自由流淌的河流的命运 。 ??? 请问英媒的作者,能否告诉公众,欧洲还有一条自由流淌的河流吗?美国还有一条自由流淌的河流吗?如果欧洲、美国都已经没有自由流淌的河流了,我们的英媒为什么偏偏对中国开发 仅剩的几条自由流淌的河流的命运表示担忧? ???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上的所有河流都会被当地的居民所开发和利用,只不过目前的程度有所不同。科学的开发利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拦河筑坝。所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的在他们的河流上进行了梯级开发。而恰恰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经济能力的限制,至今还不能完成对河流的梯级开发和有效调控。在这种情况下,英媒担忧什么呢?难道是担忧中国效仿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一样的开发利用自己河流的方式?担忧中国也和发达国家们一样,在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减排? ??? 在这种污蔑河流开发和大坝建设的舆论引导下,现在的国际河流问题还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下游国家纷纷反对上游国家的水电开发。要知道,上游的水电开发,尤其是具有大库容的水电建设,对下游国家的水资源调控十分有利的。当年,美国为了让哥伦比亚河上游的加拿大,建造能调蓄季节峰枯变化的大水库,还主动支付了三分之一的建设费用,用于补偿上游地区为存储水资源的水库淹没损失。一般来说,国际河流的开发,只有上游建了大水库(电站),就一定会对下游的径流调节有好处。当然,下游国家难免会有一定潜在的的担心,因为一旦有了水库,上游国家有可能会过多的使用水资源,甚至会把水引走。这种担心,显然是额可以理解的。因为,未来的水资源紧张是全球性的。各国、各地区、各流域都不免会有水资源不足的矛盾。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办法,不是反对和不容许上游国家建坝蓄水,而是通过国际合作、谈判合理的分配和使用河流的水资源。 ??? 中国黄河的年径流量只有 500 亿,而周围需要养活的人口达到了中国的三分之一。所以,黄河的水资源非常紧张总量。在缺乏水库调蓄的情况下,每一次洪涝灾害的背后,一定是更惨烈的干旱灾难。解放以后,我国黄河持续不断的梯级开发在保证了周围社会经济发展和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也曾出现过下游断流 200 多天的严重问题。但是,自从本世纪起,国家对黄河水资源实行了统一调度,黄河不仅再没有出现过任何洪涝,也没有出现过断流。当然下一步随着黄河的水资源的紧张增长,我国还必须要实行南水北调,让水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在全国范围内趋于合理。 ??? 从历史上看,如果黄河不开发,不仅汛期的洪涝灾害和特大干旱经常发生,而且周围的社会和经济,根本就不可能正常发展。现在,我们对黄河的梯级开发,一方面满足了黄河周围的社会生存和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黄河水资源的短缺和紧张。但无论如何,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都是第一位的。相比之下,云南的一条怒江的水量( 600 亿)就超过了黄河,但是,由于没有开发不能调控水资源,我们经常只能眼看怒江的水资源白白溜走,而整个地区却不得不遭遇严重的干旱。 ??? 拿中国的怒江与黄河、长江的现代化开发相比较,就会发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河流开发方面的差距,就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差距。人类的文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对河流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过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环保人士,经常会忘记(或者说是诡异隐瞒)自己国家对河流开发的现实,而去批评和指责发展中国家的河流开发。我们知道,一些发达国家的狭隘人士是不愿意让发展中国家得到发展的。他们希望总保持世界发展的不平衡和自己的相对优势地位。国际上很多极端环保组的动机,不是环保,而是要利用环保来阻碍欠发达国家的发展,而保持世界的不平等。他们对于河流开发和大坝建设的批评态度,也不仅针对中国,而且针对所有的欠发达国家。例如,印度新一届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的经济,已经关闭了印度国内的上千家环保 NGO 。因为印度政府知道,这些接受国外资助的极端环保组织的目的,就是打着保护环境、保护河流的旗号,反对国家发展。 ????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对河流开发和任何人类文明一样,都会有代价。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一方面这些代价都是被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了一定是利大于弊的;另一方面,全世界的现实也证明了,如果一个国家的河流开发程度不高,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会存在很大的问题(除非各地区的人口密度极低,适合原始生存)。 ??? 总之,对于英国媒体不真实、不全面的批评和质疑,我们要强调的是:中国水电大发展、大跃进的最终目标,也不会超过欧州现在的水平。不仅如此,中国和所有欠发达国家,要发展就必须要和发达国家一样开发利用好自己的河流。面对一些媒体的蓄意污蔑(美其名曰担忧),我们只能告诉它们,无论是中国的水资源开发(库容系数)还是水电开发程度都还远远低于欧州国家的水平。如果欧洲国家不认为自己的河流(例如、多瑙河、莱茵河)开发有什么严重的问题,也大可不必对中国的水电开发表示什么担忧。欧州国家能够实现现代化,中国不仅应该也能,而且也一定要实现。在河流开发利用方式上,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的。为此,专业人士有责任对任何以隐瞒事实、误导公众的方式,指责中国和阻碍中国发展的所谓担忧,予以必要的澄清。 ??? 参考对照文章: 《英媒:中国减排目标引发水电大跃进担忧》
2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经济新常态下看水电弃水
zbt92 2015-7-8 08:58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杂志 作者:张博庭   在国家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支持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市场驱动下,近年来我国水电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的水电装机已经突破了3亿千瓦,发电量超过1万亿千瓦时。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我国社会进入了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新常态。全国各地对能源和电力需求的增长,普遍低于预期。在这种新常态下,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水电,正在遭遇新的挑战和发展瓶颈。   众所周知,水电能源的特点就是建设周期长和输送距离远。这经常会使得在经济腾飞时期上马的大批水电项目,在正式投产的时候遭遇市场饱和、难以消纳和输电线路建设不同步的困境。以四川省为例,该省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水电基地。进入十二五以来,随着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三大流域大型水电机组的陆续投产,配套建设的外送通道也越来越紧张。由于外送通道和水电机组投产时序的不同步,以及受受端电网制约等原因,一些地方水电的实际外送能力和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弃水问题十分严重。除此之外,我国另一个水电大省——云南的汛期水电弃水不仅同样存在,而且更加严重。   从表面上看,大量弃水的原因似乎是由于水电的集中投产、电力外送通道不足。实质上造成弃水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外送通道的建设,而是因为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整个电力行业正在接受产能过剩和市场疲软的新挑战。   受到市场影响的是整个发电行业   在经历过去30年大干快上之后,2014年底国内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3.6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出现了发电小时数急速下降、社会用电增速放缓的情况。在这种新常态下,遭遇到发展难题的绝不仅是水电,而是整个发电行业。 2014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小时数为4286小时,同比减少235小时。其中,火电利用小时数为4706小时,同比减少314小时;核电利用小时数为7489小时,同比减少385小时;并网风电利用小时数为1905小时,同比减少120小时。相比之下我国的水电还算是最幸运的,得益于国家节能优化调度政策和水电的低电价,同时也由于2014年的来水普遍较好,水电利用小时数为3653小时,同比增加了293小时。然而,现实当中很多水电企业仍然是汛期大量弃水,损失惨重。虽然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行业亏损,但已经严重影响了水电企业投资新建水电项目的信心和积极性。   由于电力市场有限,我国火电利用小时数已经被压缩到了4706小时,尽管目前我国的煤价已经大幅度降低,但由于利用小时数大幅度下降,煤电机组已经被压到了亏损的边缘。与此同时,不仅水电弃水,风电也大量弃风。众所周知,2013年我国风电弃风损失巨大,保守估计全国超过了200亿千瓦时。然而,2013年我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492万千瓦,发电量增加了367亿千瓦时。而到了2014年,尽管没有听说全国大面积弃风的报道,但我国新增的2072千瓦风电装机,却只增加了区区162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这说明2014年我国风电弃风的情况比2013年严重得多。不仅如此,2014年国家给予了相当大支持力度的光伏发电,也同样没有完成任务。   产能过剩的是火电而不是可再生能源   我国电力产能过剩主要是燃煤电厂的数量巨大,绝不存在任何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过剩。我国目前的电力结构主要以煤电为主,因此还面临着相当艰巨的能源结构调整的任务。具体的调整目标就是把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发电的比重尽可能地降下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无论是水电、风电还是光伏发电的发展都应该是多多益善。不过,我国燃煤电厂的产能过剩却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电能质量普遍不高,不能保障供电的安全可靠性紧密相关。   大家总有种印象:水电是靠天吃饭的,风电、光伏更是不可依靠的垃圾电,要想保障供电的安全,必须有可靠的火电机组作为后盾。结果使得很多人认为火电厂多建一些没有什么不好。而发电企业则由于相互之间存在着竞争,即使明知道火电装机已经严重过剩,也要不断地新建火电站。所以,我国火电产能的过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2014年我国火电新增装机增长8.7%,是电力消费增长的两倍多。截至2014年底,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约9.2亿千瓦,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4706小时,如以正常的5500小时计算,全国火电机组过剩1.3亿千瓦,以更高效率的6000小时算,全国火电机组过剩超过2亿千瓦。 201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约为5.5万亿千瓦时,如果按照9.2亿千瓦装机,运行6000小时计算,我国的火电机组基本上可以包揽我国全部的用电需求,挤占了所有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空间。那么,火电机组年运行6000小时会不会表明严重缺电呢?这要看能不能合理布局、优化调度以及有没有可调节的电源予以配合。美国的火电厂绝大多数都达到年运行6000~7000小时。我国的宁夏,2014年火电机组的平均运行小时也超过了6000小时,但都没有出现严重缺电的现象。   通道建设不足也是水电弃水的原因之一   对于弃水,除了全国性的电力市场疲软、产能过剩的原因之外,我国西南地区水电建设提速后,水电外送通道建设滞后,跟不上电源建设的步伐,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了国家早期已经规划的西电东送项目之外,东部发达地区缺乏接受新增水电的积极性。没有明确的送电目标,电网的规划和建设难免要受到影响。   那么,是不是东部地区已经不需要西电东送了呢?当然不是,最近由于国家火电项目建设的审批权下放,被搁置了6年的蒙西煤电送山东的项目已经重启。缺电的山东为何不要西部的水电,而选择了坑口电站呢?这显然是因为水电的电能质量不够高,丰枯差距过大,不能全天候保障供电。同样电网企业对于建设西部坑口电站的送电通道的积极性也远高于水电。因为,坑口电站的线路可以保障全年高效运行,而西部水电的送电,主要是季节性的。   可见,无论是市场消纳的问题,还是送电通道不足的问题,都和水电自身的电能质量不够高有关。目前,我国南方各地区的水电发电量,峰枯季节的差距普遍在3倍左右。云南、四川等水电大省,汛期有大量的富余电力需要外送,但到了枯水期,连自己的用电都难以保证,还要靠火电帮忙。   龙头水库电站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水电电能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龙头水库调节能力不足。表1中可以看到美国几条主要的河流已建成的梯级水库蓄水量,已经平均占到河流年径流量的61.1%。而我国不仅所规划的水库调节控制能力相比美国要差很多,实际完成情况就更差了。   目前,我国的国土面积和水资源总量都与美国相近,但我国的水库蓄水能力,尤其是有效的水库可调节库容还不足美国的一半。相对于我国的人口基数,我国与美国的人均水库库容更是差距巨大。由于水库蓄水能力的差距,同样的洪水在美国能够被存在水库里,而到了中国则需要疲于奔命地排到海里,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洪涝灾害。作为减灾存在水库里的洪水,到了枯水季节就变成了宝贵的水资源。我国和一些欠发达地区目前水资源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正的短缺,而是水库的调蓄能力不足。   水库的调节能力不足,不仅影响一个国家的水安全,同样也极大影响着水力发电的电能质量。我国规划中的乌江各个梯级水电站都已经基本建成,所以乌江水电的电能质量相对较高。我国规划中的水资源调节能力最强的雅砻江梯级水电站全部建成后,将实现枯水期的发电量超过汛期。可见,我国资源条件的限制,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能按照国家的规划,完成好各个流域梯级水电站的建设,我国水电的电能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   总之,我国当前的水电电能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于各流域的开发程度还不够高,龙头水库建设普遍滞后。一般来说,具有龙头水库的电站建设投资高、难度大,目前各流域所剩下的几乎都是具有调节能力的龙头水电站。当然,龙头水库建设普遍滞后的责任也并不在于企业。很多有眼光的水电开发企业,对建设龙头水库电站的积极性一直非常高,但是,一些龙头水库所占用的大量土地和由此产生的移民、环保问题,确实已经不是水电开发企业靠市场化的手段所能解决的。目前,一些重要的龙头水库,如虎跳峡的龙蟠、龙滩的二期,不仅被长期搁置,而且由于开发难度巨大,最终很有可能会夭折。   水电弃水的原因   电力市场   我国水能资源多集中在西南,但由于该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难以满足电力市场的发展要求,当地市场消纳困难,必须依靠西电东送。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全国性的电力需求增速下降,受电地区的电力市场相对饱和,缺乏接受新增水电的意愿。所以,现实当中弃风、弃水、弃光都是不可避免的。   电能质量   我国的流域梯级水电建设中龙头水库的建设滞后,下游梯级电站的丰枯调剂能力严重不足;水电的丰枯出力不均,汛期大量弃水,枯期又因为发电能力不足,必须依靠火电帮忙。水电本应该是最优质的电源,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人口密度高、资源环境不利于大型水库建设的局限,以及我国水电开发程度不高、龙头水库建设滞后的影响,水电变成了必须靠天吃饭,必须要靠照顾的劣质能源。这样大量径流式水电的投产,不仅给当地的电网造成很大负担,而且在东部的受电地区也并不受欢迎,同时电网企业为其建设输电线路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送出通道   我国的电网规划普遍滞后,缺乏国家层面的电力发展规划,以至于还出现了我国的五年计划已经接近尾声,关于电网建设的五年规划还不能确定的怪事。与此同时,为了完成国家减排承诺,近几年我国的水电建设明显提速,相对来说,水电外送通道的电网建设等滞后,跟不上水电电源建设的步伐。   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于弃水问题,建议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从国家层面认识到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电力结构调整的最有利契机。引导各发电企业在新常态下的竞争从规模转向效益,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宏观上避免过剩的产能继续增加,严格控制煤电机组的增长,逐渐压缩煤电机组的比重,给国家大力扶持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留下发展空间。   第二,加大流域龙头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力度。要从体制、机制方面重视水电开发市场化所不可避免的某些负面作用。对照美国、法国这些最强调市场作用的国家,具有龙头水库的大型水电的开发建设也都无一例外由政府主导而不搞市场竞争的现实,回归我国大型龙头水库开发建设的社会公益性,从根本上解决大型龙头水库和电站建设中的移民和环保难题。   第三,研究完善水电上网的电价形成机制,建立市场与电网能接纳、发电企业能承受、水电发展有后劲的电价模型。加大政策扶持,要探讨用市场机制解决龙头水库对下游电站的补偿效益回报,将其体现在上游大型水库的开发建设中。提高企业开发建设龙头水库电站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快编制并实施水电西电东送的十三五电网规划,根据规划提前安排送出通道的建设,即使不能做到提前,也绝不能滞后。   在以上三个方面建议中,加速龙头水库的建设是关键点。因为,只有龙头水库的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才易解决。例如,由于目前我国水电的电能质量不高,即使国家想让水电尽可能多地替代煤电,但由于在枯水期可能会指望不上水电,因此,电网还是不得不把用电安全的保障放在煤电上。   此外,输电外送通道的建设也与水电的电能质量紧密相关。如果各流域水电的龙头水库建设能够跟上、丰枯出力均衡、外送线路利用充分,不仅电网企业的建设积极性会提高,而且东部发达地区接受西部水电的意愿也会大幅度增加。这样才有利于统筹规划我国西电东送的能源战略,在国家层面上保障西部水电的市场空间,让国家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落到实处,最终从根本上解决西部水电汛期大量弃水的问题。
2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开发方能解决河流的生态环境难题
热度 2 zbt92 2015-6-23 08:07
----- 张博庭6月19日在商务部援外项目培训班上的发言(节选) 由于密松水电站的争议, 2011 年 8 月 11 日,缅甸著名的民主人士昂山素季发表了一篇关于拯救伊洛瓦底江的请愿书 。请愿书首先强调了伊洛瓦底江对缅甸人民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她说伊洛瓦底江是我国最显著的地理风貌,是自然而成的高速公路,充沛食物的源泉,众多水产植物和花卉的家园,是传统生活方式的载体,以及引发无数散文诗歌灵感的缪斯。 紧接着,昂山素季强调和分析了伊江的现状。她指出今天,伊洛瓦底江正面临着威胁。有效计划的不足,必要环保法律落实的失败,以及生态意识的欠缺已造成了许多的问题。非法伐木和木炭生产正以一个令人警醒的速度进行,河岸上的平原和森林为此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森林减少造成的水土流失使河床上升,产生沙丘。这还不考虑桥梁地址和设计的建设使流失和沙化的问题加重。几十年以来,干季饮用水的取水变得愈加困难。 昂山素季女士在关于伊洛瓦底江的请愿书中,尽管已经谈到了伊江上游目前森林砍伐、水土流失,雨季洪水、旱季缺水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已经遭受极大破坏的现状亟待改善。 然而,她本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解决这一切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只能是进行科学的水利水电开发。 事实上,只要有人的生存,就要向自然界索取,河流沿岸如果不能科学的开发利用河流,结果往往只能是自发的、无序的破坏。 这就是欠发达国家普遍的现状。在缅甸实际考察之后,我们也发现随着缅甸社会的发展,伊洛瓦底江流域不仅洪涝和干旱灾害频发,而且生态环境确也实已经遭受了极大威胁和破坏。淘金、砍伐林木、挖玉,打猎伊江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无一例外的对伊江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伊江的三江口,村民说,淘金让伊江水污染,已经不能再直接饮用。密支那市区一个普通的饼干作坊,一天就要烧掉 200 棵树。这样下去伊江的生态环境能好得了吗?伊江的洪水灾害与旱季的缺水,也是非常严重的。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至今,密支那市已经被淹过 7 次。一位村民告诉我们, 2004 年的发洪水时的水位淹没,几乎与密松电站建成蓄水后的水位相接近。由旱季的干旱缺水造成的问题也非常严重。例如,航运困难、海水倒灌,咸潮上溯都严重的影响当地的稻谷耕种。 我们知道,目前世界的很多河口地区防止海水入侵的办法,都是依靠上游水库加大放水来解决的。所以,与昂山素季所担心的情况正好相反,只有科学的开发伊江的水电,才是解决河口地区海水入侵,提高缅甸水稻产量的最有效的办法。 总之,一条河流的开发,如果不考虑水资源的调控,只想让它发电,那么最好是不建设大水库,分多级开发,在取得的相等的发电量的同时,水库的淹没损失几乎没有。而针对目前伊洛瓦底江的生态环境的问题来看,建设一个类似中国三峡大水库的任务应该比开发利用水能更加迫切。 一般来说,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平,就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的体现。河流的开发利用程度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越高,同时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也就越好。中国已经建成了三峡,但是,由于长江的年径流量非常大,而包括三峡在内的整个长江流域的水库蓄水量,目前还不足河流年径流量的 20% ,所以,一个三峡只能部分的而解决洪涝、干旱,以及航运问题。因此,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还需要不断的加快河流开发。水库的总水量与河流径流量之比,被称为库容系数。根据中国的水资源专家王浩院士披露,欧洲国家的库容系数超过 0.9 ,美国 0.66. 中国才仅为 0.3 。 表一;中国长江和国外一些河流梯级水库调节能力比较表 国家或地区 河流名称 平均年径流(亿m3) 梯级有效总库容(亿m3) 防洪调节能力 (%) 工程状态 美国 哥伦比亚河 2340 821 35.09% 已建成数 密苏里河 662 673 101.6% 已建成数 科罗拉多河 219 475 216.8% 已建成数 加拿大 拉格朗德河 1180.5 1024.1 86.76% 已建成数 马尼夸根河 324 414 127.78% 已建成数 乌塔尔德河 125 114 91.2% 已建成数 原苏联 伏尔加河 2510 1010 40.23% 已建成数 第聂伯河 524 185 35.46 已建成数 叶赛尼河 6100 1860 30.94 已建成数 支流安加拉河 1380 1007 72.98% 已建成数 拉美 巴拉那河 7250 1154 15.92% 不完全统计 支流格兰德河 600 290 48.3% 已建成数 支流帕腊夸河 694 351 50.58% 已建成数 支流伊瓜苏河 400 102 25.5% 已建成数 圣佛兰西斯科河 870 450 51.72% 已建成数 格利哈尔瓦河 200 161 80.5% 已建成数 亚洲 幼发拉底河上游 250 254 101.6% 已建成数 合计 以上河流平均 70 .37 % 中国 长江 金沙江(虎跳峡) 1550 500 32.25% 规划数 雅砻江(两河口) 591 223.42 37.8% 规划数 岷江干流上游 155 12.73 8.21% 已建成数 大渡河(双江口) 500 76.3 15.26% 规划数 乌江 516.84 105.3 20.37% 已建成数 目前,我国的国土面积和水资源总量都与美国相近,但我国的水库蓄水能力,尤其是有效的水库可调节库容,还不足美国的一半。相对与我国的人口基数,我国与美国的人均水库库容更是差距巨大。由于水库蓄水能力上的差距,同样的洪水下在美国则能够被存在水库里,而到了中国则需要疲于奔命的排到海里,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洪涝灾害。作为减灾存在水库里的洪水,到了枯水季节就变成了宝贵的水资源。我国和一些欠发达目前所谓的水资源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正的短缺,而是水库的调蓄能力的不足。 所以,尽管中国的水利水电开发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洪涝和干旱灾害仍然会交替出现。相对来说缅甸的河流开发几乎等于零,水资源峰枯矛盾和各种生态破坏问题更为严重。亟待加速开发。 以航运为例,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基本上都完成了梯级开发。通过梯级水电站或者船闸的调节,无论河流的自然水量大小,航运都能保证。 目前中国的长江由于库容系数太低,解决不了丰枯矛盾无法进行梯级化的航道建设,枯水期航运,还只能靠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水量来部分的加以改善。在枯水季节有时候明知道水库里的水资源已经非常紧张,但是为了保航运或者防止咸潮上溯还不得不加大放水量。相对来说,缅甸的伊洛瓦底江的情况就更差了,航运就只能靠天,枯水季节的航运完全没有保障,遭遇海水倒灌也只能无奈的等待。 除此之外,各国的经验几乎都证明:河流综合开发,一个非常成功的方式是利用水电开发来带动。因为防洪、供水、航运的效益,几乎都是公益性的,而水电开发则可以通过发电获得较高收益,保障河流公益性的开发。同时水电站所提供的电力往往也是一个国家发展所急需的。因此,缅甸的水利、航运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如何结合缅甸河流的水电开发,建设好大水库,在获得电力能源的同时,解决防洪、供水和航运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性,并推进缅甸社会的文明发展。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伊洛瓦底江上的密松水电站,为什么要建那么大的一个水库了。 这不仅是因为水库大了,水电站的调节性能会好一些,更重要的是河流的水电开发一定要综合考虑,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短视,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
134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不在保护区之内的小南海为何不能建
热度 4 zbt92 2015-4-30 06:30
新闻来源:人民网 张博庭 《 中国能源报 》( 2015年04月27日 第 16 版)   如图所示保护区调整前,小南海水电站位于实验区;保护区调整后,小南海水电站位于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之外。   (图片来源:环保部)   3月30日,环保部对乌东德水电站进行了环评批复,同意乌东德水电站开展相关建站工作。但环保部在环评批复中同时指出,不得在向家坝水电站坝址至三峡水利枢纽库尾长江干流河段和支流岷江、赤水河河段等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再规划和建设小南海水电站、朱杨溪水电站、石棚水电站及其他任何拦河坝(闸)等涉水工程。   首先,环保部在批复乌东德电站的环评报告中评判小南海电站,是不合适的。小南海电站还未到环评阶段,环保部尚未掌握电站的全面信息。另外,小南海在几次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历史调整中,都不在保护区的核心区之内内(如图1、2)。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最初是因为要在长江下游建设三峡工程和葛洲坝电站,但规划保护区的时候,和已确定的长江上游水电规划有了矛盾。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的南缘,人口稠密、城镇密集,人类活动已对此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珍稀、特有鱼类很难在这样的地方分布繁殖。因此,当时的一位官员就认为,要保护的白鲟、达氏鲟 、胭脂鱼等珍稀鱼类已经不存在了。这位官员甚至公开表示要以50万元重金悬赏见到这些鱼类的人,结果确实却没有人见到过,即使后来有人见到过达氏鲟和胭脂鱼,也是在对这两种鱼进行了人工繁殖放流之后,而白鲟至今踪迹难寻。保护区于2005年进行了调整,调整之后,小南海电站进入了保护区的实验区之内(实验区之内不能建设排放污染的工程,事实上水电站不属于此范围之内)。2010年之后,保护区又进行了一次调整,调整后小南海水电站已不处于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小南海电站是进入国务院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的项目,我国水法明确规定,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必须执行,如需更改必须经过原批复单位批准,也就是说,环保部没有权力对能否建设小南海电站下结论。   建坝对鱼类肯定有一定影响,但必须正确认识这种影响,并非是鱼和电站势不两立,完全可以实现和谐发展。美国通过把洄游的鲑鱼捕捞起来,进行人工繁殖放流,已经完全替代了原先的自然循环,保证了原来鲑鱼的产量不降低;欧洲没拆除一座水坝就治理好了莱茵河,使莱茵河恢复到二战以前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水平。对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将对鱼类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此外,小南海还可以对三峡泥沙淤积清理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三峡还未出现泥沙问题,是因为我们还未遇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我们从来没有在洪水期将三峡蓄水至175米,大量的泥沙不是淤在库尾而是淤在库中间,库尾一直很安全。然而,一旦三峡蓄水至175米,大量的泥沙将淤在重庆港,小南海就能发挥坝下清水下泄的作用,保证重庆港航道畅通。从泥沙角度而言,石棚水电站也能对泸州起到同样的清水下泄作用。   (作者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傅玥雯、郭立琦/采访整理)
3188 次阅读|4 个评论
炒作小南海,党报记者的党性哪去了?
热度 6 zbt92 2015-4-17 08:31
炒作小南海,党报记者的党性原则哪去了? 文/水博 3 月30日环保部在给三峡公司《关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要求不得再规划和建设小南海水电站。这本来是一份极为普通的行政审批内部文件,但由于涉及到了舆论界争论已久的小南海水电站,其表述的内容又是很多国内外的极端环保组织求之不得的。所以,内部文件很快就流传到社会上,并且被媒体大肆炒作。 在众多的新闻炒作中,人民日报记者邓建胜4月13日所发表的“为叫停小南海水电站点赞”一文,尤为引人注目。邓记者在文中首先违背客观事实的介绍说“位于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这个水电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酝酿,就一直争议不断。从公开报道看,这个计划投资320亿元的工程于2012年奠基,今年还写入了重庆市的政府工作报告。” 这里,我们的党报记者应该先去认真的核实一下,小南海水电站是否真的“位于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果,真在,记者当然是有道理的。如果不是,那么我们的记者,怎能如此不负责任的在党报上公开的讽刺重庆市政府?要知道作为全国人民最重视的党报,以虚构的事实,公开批评某一地方政府的做法,将会给党和政府的威信造成多么大的损失?表面上看,这只是在讽刺重庆市政府,但实际上这却是在批评国务院和所属的国土部、农业部、水利部甚至也包括环保部。因为,按照我国的法律,如此重要的工程,没有中央政府的态度,重庆市政府岂敢列入自己工作报告。 当然,记者在文章中曾引用环保部的文件说“过去10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金沙江下游一期工程建设等因素进行了两次调整,自然保护区结构和功能已受到较大影响。未来该流域开发必须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我们不否认,根据环保部文件的逻辑推理,记者似乎有理由认为小南海水电站就是坐落在保护区内。但是,我们要告诉记者的现实是,小南海水电站无论是在这两次生态保护区的调整之前,还是在调整之后,都不在保护区的范围内。请注意,环保部的文件毕竟并没有敢公开说,小南海就在保护区内。 关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说法,可以有各种理解。笔者认为:我们目前的生态红线至少应该有三种。一种是道德上的生态红线、一种是法律上的生态红线,还有一种是舆论炒作的生态红线。 道德的生态红线,就是指我们全人类当前面临的巨大的生态难题,过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界已经明确指出,不控制过量的碳排放,整个人类社会将遭遇巨大的生态灾难。我们之所以把这个最重要的指标,还称为道德上的生态红线,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因为我们国家至今还没有答应把碳减排当成法定义务。法律的生态红线,就是我们国家法律规定的自然保护区边界。舆论炒作的红线,则是我们一些极端环保组织编造出来的炒作的,莫须有的红线。 例如,曾有另一位人民日报的记者,发文章宣传说小南海是长江300多种珍稀鱼类的最后栖息地。但是,事实如何呢?恐怕连当地农民家养的各种鱼类都算上,也不会找到30种。当年,讨论保护区调整的鱼类专家们,到了现场一看,才知道即使是人民日报的记者,也不能轻易相信。所以,才会全票通过调整保护区的动议。这种情况在2013年WWF和农业部门联合组织的长江鱼类考察中,也再次得到了证实。一些考察专家甚至悲观的认为,长江的生态系统已经崩溃。 总之,人民日报的记者所点赞、甚至“通电”的,恰恰是建立在国内外极端环保组织谣言和炒作基础上的“舆论红线”。而违背的,恰恰是我国法律上和道德上的生态红线。 邓记者还天真的说“相信环保部的这次叫停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值得期许的好先例。”但事实应该恰恰相反,这很可能是个别环保官员利用环评审批权通过私下交易,,用舆论炒作的生态红线,破坏我国法律和道德上的生态红线的权力腐败。 笔者猜测,环保部的主要领导,由于不大了解具体的情况,审查不严,才致使这种个别官员的违法行为得逞。否则,他们怎么可能在国务院正式征求其意见的时候表态同意,而随后又发文挑动全社会批评国务院的舆论炒作呢?中国青年报的一篇炒作文章,已经公开的把批判矛头对准了国务院颁布的长江规划。 建设小南海水电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是国务院最新颁布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规划的法律地位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18条规定“ 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规划需要修改时,必须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最近,新闻报道披露总理曾气愤的质问:难道国务院通过的事情还要处长批准?现在,看来,总理的气愤 还是真有理由的。我们环保部的处长们,还真就是这么任性。国务院批准的、法律规定必须要执行的,他就敢发文命令你公司和其他单位都不得执行。理直气壮地把自己把在了国务院的领导地位上,难怪我们的总理要发怒。 在这场由国内外极端环保组织精心策划,通过歪曲事实,违法行政,挑战中央权威的严肃事件中,我们党报的记者,不仅完全丧失了党性,成为国外反华势力的推手,而且也严重的违背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更有些阴险的人士居然把记者这篇文章改名为“ 党报力挺 ‘ 叫停小南海水电站 ’ 环保部勇气来自党中央 ”。这不是弱智的欺骗吗?即便党中央认为国务院的工作中有 失误,难道还需要人民日报记者来转达吗?
4648 次阅读|4 个评论
水库建设:被误读的水资源利用
zbt92 2015-3-24 08:48
文/ 张博庭 (摘自:《知识就是力量》2015世界水日特别策划) 导语: 建设水库是人类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最重要的方式,与水库经常相伴而生的水电工程也为人们提供了清洁的能源。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水库和水电站存在着许多误解,什么是水资源?什么是水力资源?为什么要建水库?水电站会产生哪些影响?听专家来为你一一解读。 一、建造水库是水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事实,水库和水电站并不存在必然联系。现实当中,很多的水库大坝根本就没有水电站。例如,我国有8万多座水库,但只有4万多座水电站。那么建水库究竟是为什么呢? 无法控制和利用的水,不是严格意义的水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在一定技术 经济环境 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按照这一定义,自然界中的水(如降雨)只有在形成了表面径流或者地下水之后,才能称为理论意义上的水资源。与相对稳定的地下水资源不同,河流中的水资源是一个随着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着的量。如果不能解决其时空分布的矛盾,无法实现 一定技术 经济环境 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的作用,也就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的水资源。 要想利用河流中的水,必须要有控制河水的手段。这个实现控制的过程就是把天然的水变成水资源的开发。一般来说,对河流水资源的开发是指水库的建造和蓄水,所以,现实当中某条河流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往往可以用该河流平均的年径流量与其水库的库容之比来表示。而该河流的水资源利用率,则应该以该河流的年径流量与人们从中提取和消耗的总水量的比值来表示。 建造水库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需要 人类为什么必须要建造水库呢?因为,自然界中的水资源量总是随着时空不断的变化着的,然而,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要求则是非常苛刻的,太多了不行(会产生洪水泛滥),太少了同样也不行(干旱少雨,甚至会危及生命)。到目前为止,受到人类的科技水平的局限,人为大规模调节水资源时空矛盾的方式只有建造水库、蓄水调水这种方式。所以,水库尤其是大型水库的建设就是现代社会文明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古代,由于社会的人口密度低,同时每个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大,所以,水资源的时空矛盾没有像现代这么尖锐。古代的社会往往只需要解决防洪,而往往不大需要蓄水抗旱。因此,我国大禹治水的故事只能适用于古代。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甚至是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矛盾。 二、我国的水资源矛盾还远远没有解决 根据2007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一个国家拥有的大坝数量及人均水库库容量,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紧密联系。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和国土面积都与美国相似,但我国水库的总有效库容大约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人均蓄水差距在十倍以上。 由于缺乏水库的调蓄能力,与美国相比,我国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干旱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相比之下,美国的自然环境较好,自然灾害较少,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的水库库容大,可以吸纳更多的洪水,抵御更大的干旱。可以说,我国在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上的巨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体现在水库的蓄水能力方面。 三、水库建设与水电开发密切相关 水能是指蕴藏于河川和海洋水体中,以位能、压能和动能等形式存在于水体中的能量资源,也称水力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和海洋能等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则指河流水能资源。水库建设不仅是一种水资源的开发,同时也往往是水能的开发所必须的,因此,水能开发与水资源开发是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水力发电是水能利用的最重要途径 人类对水能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我国早在公元31年(汉武帝建武七年),杜诗创造了水力鼓风机(水排),大量用于当时青铜器的冶炼。公元220—300年间,我国民间就出现了由水轮机带动的水磨。在这一时期前后,各种以水力为动力的取水装置(水车)也已经广泛的出现,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由于电的发明,人类对水能的应用,已经转变为主要通过水力发电的方式。 中国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总量位居世界首位。但是水能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由于时间分布不均,往往需要建设水库进行调节;地域分布不均,则需要有稳定高效的大电网,实现水电远距离的 西电东送。我国水能资源较集中地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乌江、长江上游及怒江等大江大河干流,便于集中开发。 水力发电所获得的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水力发电利用的水能主要是蕴藏于河流水体中的位能。为实现将水能转换为电能,需要兴建不同类型的水电站。它是由一系列建筑物和设备组成的工程措施。建筑物主要用来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头,并以水库汇集、调节天然水流的流量;当水流通过水电站引水建筑物进入水轮机时,水轮机受水流推动而转动,使水能转化为机械能;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再经过变电和输配电设备将电力送到用户。 水力发电在运行中不消耗燃料,运行管理费和发电成本远比燃煤电站低。水力发电在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不排泄有害物质,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水力发电所获得的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同时由于水力发电的能量是从地球上周而复始的大气水循环中获得的,所以,它还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 大型水库的维护往往离不开水电建设 高坝大库的蓄水能力强,所以水库的水位深、水量大。当大水库需要放水、泄水的时候时,将产生巨大的能量。对于这些能量往往需要采取必要的消能措施,否则将会对大坝和水库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而水力发电把水能转换成了电能,是最有效的消能方式,也是解决大水库在泄水时对水坝安全威胁的最佳方式。 汛期水电站的泄洪是对水电站和水库大坝的一个巨大考验。泄水设施中的消能结构和效率,一直是水电科研的重要科目。工程师们发明的很多消能结构,采取的很多消能措施,其实都不过是为了在汛期通过发电机的发电已经不能满足水库的放水需要的时候的一种补充。如果不能利用水能发电,而长期使用某种消能结构消能,几乎所有的大水库,都是难以保障安全的。所以,有水电站的大坝发生意外的概率比起完全公益性的水利大坝,会有大幅度的降低。据统计全世界已经发生的各种垮坝事故中,95%以上都是没有水电站的水利大坝。总之,水电开发水能利用往往能让水库大坝更安全。 四、如何正确认识水电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 与绝大多数能源不同,水电开发不仅仅是一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经常还是一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这是我们正确认识水电建设的前提。 真正影响生态的往往不是水电,而是水库 经常听到有些人批评说,水电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然而,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所谓的水电的生态环境影响,并不是水力发电本身造成的影响,而是大型水库的影响。遗憾的是,按照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矛盾,同时解决水多﹑水少这对最主要水资源矛盾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要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变水害为水利。然而,要建造龙头水库拦蓄﹑储存洪水就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因此就必须改变一部分地区的生态功能。 只要现代的人类社会不想遭受毁灭性的洪水和干旱,就必须要接受这些所谓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存储洪水所必须的代价,就像种粮食必须占用土地的道理一样。相对来说,水库大坝占用土地形成水面之后,只是把原来的自然生态转变为水库的湿地生态。可能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一定是符合生态文明发展需要的。 水资源开发比水电开发更重要 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建设,除了满足电力能源需求者一个动因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水资源调控的需求。事实上,水资源开发比水电开发更重要,水资源的开发是满足生存的需要,水电开发是满足发展的需要。如果仅从发电的作用看,由于电力能源的可替代性,中国的水电开发似乎也是一种可以替代的选择。然而,从目前人类社会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的手段的唯一性来看,中国的大型水电开发,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必然选择。 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建设某些重要的水库,并保证该整个社会的水安全,即使不够经济,我们也一定要进行水电开发。因为水资源的调控是一种社会公益,它非常需要借助水电的开发,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三峡工程的建设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有时候,相对于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水资源调控来说,水电的能源作用,甚至可以认为是附加的。例如,我国的三峡工程,如果不是为了防洪和供水的需要,必须建设一个大水库,完全可以采用多级开发,例如,建设十个类似葛洲坝水电站(基本上不建设水库)。那样的话,三峡的总发电量,几乎可以不受影响,而所谓迁移了大量的居民,淹没了大面积的土地等一系列生态影响几乎都不会存在。 然而,我们为什么不能采用分级开发三峡呢?因为我国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就是防洪和供水,而不是发电。而要实现这个防洪和供水的目标,就必须建设一个特大型的三峡水库。 结语: 站在人类生态文明的角度上看,科学的建设大型水库,不仅不是破坏生态,而且还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措施。我们认为大型水库的生态环境影响利大于弊的根本理由,在于我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化是利大于弊的文明。
5325 次阅读|0 个评论
雾霾挡不住中国发展的脚步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5-3-3 21:09
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已经突破3亿千瓦,风电接近一亿千瓦,都是世界之最,而且至少还有50%的发展空间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2028 次阅读|31 个评论
新春将至,科技工作者畅叙水电情怀
热度 1 zbt92 2015-2-3 20:01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副秘书长张博庭 在《 2015 年 中国水电发展论坛 》上的发言 各位前辈、各位同仁,大家好! 各位前辈、各位同仁,大家好! 能有机会在这里代表水电学会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由于在水电学会工作,我几乎一次不漏的参加过水电界一年一度的新春聚会。我感觉,水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 80 年代的时候,每当新春来临之际总要开个座谈会畅谈行业发展的并不多,然而,多年来我们水电界的同仁,不仅都觉得非常有必要开这样一个会,而且还都特别愿意参加这样能表达心声的聚会。不过,最近几年春节社会上各种联谊、团拜确实搞的太多了点,难免让人怀疑我们传统的水电新春聚会,也变得庸俗了。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央的 8 项规定,非常有助于我们水电新春聚会的返璞归真。水电工作者新春聚会的传统非常有意义,我国水电发展的历史和特殊性,特别需要我们新老科技工作者,能定期在交流行业的信息的同时,抒发一种情怀,发出一种声音。 今天到会的,就不仅有来自第一线的水电工作者;有上一年度受到各种表彰的行业精英;有德高望重的两院院士,还有在各个时期为中国水电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同志。例如,今天到会的张国宝老主任,在任期间,曾用公开悬赏的智慧,成功的揭示了“所谓的保护区内已经找不到要保护的三种鱼”的现实。力排众议的同时启动了溪洛渡和向家坝两座巨型水电工程,其对中国水电的贡献,绝不亚于再建设一个三峡。每当我们聆听这些了解历史、掌控过全局的老领导畅谈水电,总能让人感觉受益匪浅。 总之,我感觉每一次参加我们水电界的新春聚会,都是一次弘扬水电情怀和传递正能量的体验。那么,什么是能够传递正能量的水电情怀呢?我认为可以用“荣幸与骄傲”和“遗憾与责任”两组词来诠释。 荣幸是因为大自然赋予给我们中华民族,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由于有世界第三级 ( 青藏高原 ) 的存在,所以同样的河流、同样的水量,在我们中国能得到高于国外几倍的水能。不仅如此,更令人荣幸的是,我们所从事的水电事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让一个人,把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和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伟大事业。 有人可能会说,你们搞水电不就是生产一种可再生能源吗?我搞风电、太阳能不仅同样是可再生能源,而且还不用截断河流和影响生态呢。其实,还真不大一样。风能、光伏发电虽然也是生产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很可能将是未来人类能源的希望所在。然而,目前这些发电的成本,以及相应必要的调峰技术,就还有很多等待突破的难题。更重要的是,截断河流、影响生态,不仅不是水电的缺陷,而恰恰是水电的最大亮点。 因为自然界中的水资源的天然分布,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必须要进行调节。早在水电被发明出来之前,人们就有了上千年的水利工程史。也就是说,即使不需要发电,人类也必须要截断河流、兴修水利。所以,今天的水电开发,不仅有风能、太阳能的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意义,而且还有满足和保障人类的生存需求的现实意义。说实在的,到目前为止,我还真想象不出来,世界上还有哪一项工作,能比这更重要、更有意义。 水电为何值得骄傲呢? 2014 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 3 亿,年发电量超过了万亿。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好像还没有一个国家能达到这个记录的三分之一。我国的水电建设和技术,不仅在国际上全面领先,而且几乎已经占领了全球所有重要的水电市场。我国的水电比起我们在媒体上经常赞誉的高铁,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如此,要知道水电在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领域内,所占的比重高达 85% ,而这一切成绩,主要是来自我们中国水电人的贡献。 说到遗憾与责任,我想借用我国杰出的水电专家潘家铮院士的一首诗来表达。 “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西电未输东,金沙宝藏开工日,公祭无忘告逝翁。 ” 在我国的金沙江水电开工后,潘院士又把诗中的“金沙宝藏”改成了“雅鲁藏布”。潘院士为什么要写、要改这首诗?很显然,他就是要表达一种“中国水电不开发好,死不瞑目”的感慨。今天,潘院士已经离开我们两年有余,然而,他的遗愿,仍然是我们很多中国水电人心中一种难解情怀。 我们为什么遗憾?为什么会有“水电不开发,死不瞑目”的感慨呢?作为水利水电的专业人士,当你清楚的知道,无情的洪水和赤地千里的干旱不断交替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没有能建造出,足够调控水资源的大水库。而没建造的原因,不是因为你没能力,不想建,而是因为有人理直气壮地把建水库大坝诬蔑成是破坏自然生态;是因为有媒体经常公开的造谣说“中国水资源开发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面对这一切,你能不遗憾吗? 作为能源工作者,当你知道,你的国家只有不到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却消耗着全球一半以上的煤炭;当你看到身边的人,多数还没有进入小康,而我们的人均碳排放,已经超过了 OCED 国家的平均值,总量也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之合的时候,你能不遗憾吗? 我虽然没有能亲自去参加联合国的气候大会,但是,从媒体的报道中,我知道曾有外国人批评我们的减排,不过是个花架子。因为我们现在每不到十天就要新投产一座百万千瓦级的火电。尽管我不能断定,这是否真实,但我知道,我国权威的科研机构已经明确,造成全国大面积雾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燃烧了过量的煤炭。 然而,此时此刻,我们应该还记得,从 20 多年前起,我们水电界的一位老领导(李锐)就多次在我们今天这样的水电聚会上感叹着他的诗句 “ 老去无穷遗恨篇,至今水电未优先。 呜呼大禹今何在?酸雨烟灰满地天。”。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水电人惊呼了十几年,我们仍没能避免“烟灰满地天”的悲剧。 最后,我们说说责任。 2013 年云南弃水上百亿,我们紧急呼吁国家尽快上马“金中直流”。 2014 年四川、云南又都弃水上百亿,我们又在积极呼吁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我们总要不厌其烦的强调,这不仅是国有企业的损失,而且是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损失。然而,事实上,水能资源不开发、晚开发也同样是弃水。 我国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 6 万多亿 kwh ,目前的技术可开发量不小于 2.6 万亿。按照发达国家平均的开发程度计算,如果我们能优先开发水电,我国现在至少应该每年利用不少于 2 万亿 kwh 的水电。因此,相对于那些优先开发利用水电的发达国家,我们目前每年的弃水损失,不是几百亿,而是上万亿。也就是说,我国的水电每年至少还应该能为全球多减排十亿吨二氧化碳。 众所周知,减排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生态难题。今年即将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将由各国自报减排的指标。作为头号排放大国的我们,能如何表态,将对整个世界至关重要。为此,在今天这喜迎 2015 新春的水电盛会上,我们应该秉承水电新春聚会传播正能量的传统,一如既往的喊出我们的心声 “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尊重科学、消除偏见,加速开发水电。 ” 最后,让我们共同期待,我国的电力能源政策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尽快的调整为: “优先发展水电、积极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安全发展核电和优化调整火电”。 谢谢大家!
254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5年世界水电大会将于2015年5月19至22日在北京召开
mhchx 2014-8-27 11:29
世界水电大会 每两年一次,前四次分别在马来西亚(2013)、巴西(2011)、冰岛(2009)和土耳其(2007)举办。 由国际水电协会(IHA)牵头主办,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大坝协会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联合承办的“ 2015年世界水电大会”将于明年5月19至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推动水电的可持续发展”,将主要探讨 环境、移民、融资以及各国水电政策等 水电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性议题。 水电是技术成熟和竞争力最强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已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6%,且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时期,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既是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是水电大国。我国水电工程目前总装机量已突破2.8亿千瓦,占全球三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中国在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施工管理方面积累了重要经验,但也存在环境制约、水田争端等很多矛盾和问题。世界水电大会在中国召开,是中国水电与国际同行之间难得的交流机会。此次大会,有望凝聚共识、解决分歧,更好更快推荐水电发展。
个人分类: 水电|1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为何定"水与能源"为世界水日主题?
zbt92 2014-3-24 08:09
对 水与能源 的科普探讨 张博庭, 2014 年 3 月 22 日 在《 22 届世界水日》科普论坛上的发言 概述: 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是人们对水电开发的最大疑虑。然而,产生这种疑虑的原因,一方面是国际社会曾经历过误解水电的过程。很多那个时期出台的正式文件,至今还会误导着人们。除此之外,误解水电的另一个最大原因还在于,不能科学、全面的了解 水与能源 的关系。这种现象,在能源和环保领域中尤为普遍,并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当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遭遇到了水资源短缺和能源匮乏、化石能源的污染排放严重等严重的威胁。然而,在当年的科技水平下,科学的开发水电,几乎是唯一能同时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的方式。这就是联合国把今年的 世界水日 的主题确定为 水与能源 的一个重要意义。 探讨水与能源的科普意义,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澄清影响和破坏生态的不是水电 二、 水与能源 的科普,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三、水电开发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一、澄清影响和破坏生态的其实不是水电 如果仔细分析,各种所谓 水电站的生态环境影响 ,并不是水力发电本身造成的影响,而是大型水库的影响。然而,只要现代的人类社会不想遭受毁灭性的洪水和干旱,就必须要接受这些所谓的影响。这就是我们存储洪水所必须的代价。这就像种粮食必须占用土地的道理一样。 对于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水资源调控来说,水电的能源作用,甚至可以认为是附加的。例如,我国的三峡工程,如果不是为了防洪和供水的需要必须建设一个大水库,完全可以采用多级开发(基本上不建设水库)。那样的话,三峡的总发电量几乎可以不受影响,而所谓 迁移了大量的居民,淹没了大面积的河流 等一系列生态影响几乎都可以没有。 我们为什么不采用分级开发三峡呢?因为我国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就是防洪和供水,而不是发电。而要实现这个防洪和供水的目标,就必须建设一个特大型的三峡水库。总之,三峡工程的实例应该最能说明:其实 影响和破坏生态 的不是水力发电,而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大型水库。然而,进一步看,站在人类生态的角度上看,建设大水库,不仅不是破坏生态,而且还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这其实就是,迄今为止全世界都体现出:水电和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也越好的根本原因。 水电 ( 大水库 ) 的生态作用无可替代。 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洪、供水、发电、航运作用,本质上都是它的生态保护作用。表现在: 1 、洪涝灾害,造成人类社会大量的人员财产损失,是对人类生态的极大破坏。 2 、水资源的匮乏所造成的严重的生态灾难,只能靠水库的蓄水调节来解决。 相对来说水库大坝占用土地或者水面之后,是把原来的自然生态转变为水库湿地的生态。湿地的生态环境作用非常重要,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的矛盾,决不是担心湿地太多了,而是湿地的不断减少。所以,关于水电大坝破坏生态环境的指责,大都是狭隘的舆论炒作的结果。事实上水电大坝和大型水库的建设是人类为数不多的生态保护工程,走遍全世界几乎没有哪一座水库大坝建成之后,不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度假胜地。 二、 水与能源 的科普,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科学的解释水与能源关系,加强水与能源方面的科普宣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为当前我们要科普宣传的对象,不仅包括普通百姓,而且还包括很多偏激的环保人士,甚至还包括相当的专业人士和政府官员。在能源、电力、环保,甚至我们水利领域内,都有不少高层次的专家和官员对水与能源的问题缺乏准确的理解。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水电所经历过的曲折历史。 2.1 、水电发展的曲折历史 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因此,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水电,把尽可能多的可保存的化石能源留给后代。不过,到了 20 世纪的 80 年代,世界各国的大坝、水电工程的发展开始变缓。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用环保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很多大型水坝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很多已经建成和正在规划建造的大坝和水电项目成为了敏感的话题,一些对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项目,遭遇到公众的强烈抵制,甚至于被迫停止。全球的水电建设遭遇到了重大的挫折。 围绕着水坝的利、弊的争论,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国际上的一个《世界水坝委员会》 WCD 的组建和一份《水坝与发展》报告的提出达到高潮。当时不少人甚至认为大型水电站的生态环境影响过于严重,因而,建议否认水电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 1996 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大型水电确实被排除在可再生能源的范围之外,会议只承认小型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 大小水电区别何在?当然是能否具有 水资源的调控能力 的大水库,显然,这个结论错误也在于,没有考虑大型水电开发中极其重要的水资源作用。 2.2 水电的重要作用被重新肯定 在 WCD 的《水坝与发展》报告发表之后,引起了发展中国家以及众多水利水电专业学术组织的广泛质疑和批评。人们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逐渐澄清了一些《水坝与发展》调查报告中类似 水电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火电相当,甚至超过火电 等污蔑水电的错误。与此同时,面对全球又 20 亿人不能得到电力供应, 10 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的难题,发展中国的水库大坝不可取代的作用不能不被人们重新重视。 很快, 2002 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上,由非洲国家提议,到会的 192 个国家一致。大型水电也有必要被确认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那次峰会还达成了具体的协议,承诺要加大政府间推动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活动。并建议于 2004 年在中国举行一次水电高层论坛,探讨相关的议题,进一步的完成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的任务。中国的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接受了这一建议,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于 2004 年 10 月在北京共同召开了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并发表了倡导和支持全球水电开发的《北京宣言》。 会议之后,曾经停止了对水电的贷款支持的世界银行,立即恢复了贷款并加大了对水电的支持力度。世行总结指出:水电占全球电力总供应量的五分之一,曾一度带动了加拿大、挪威和美国等国的经济增长。然而,由于环境与社会方面的疑虑,以及财政支持的匮乏,导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水电投资停滞不前。时至今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吸取了历史教训之后,水电行业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塑造,并出现复兴盛景。 2.3 、历史对水电误导已不可能完全消除 由于国际社会确实曾经经历过误解水电的过程。很多那个时期出台的正式文件,至今还会误导着人们的思想。例如,在 96 年大型水电不应属于可再生能源的结论基础上,我国 2000 年出台的《 21 世纪科技发展纲要》也强调只有小水电才属于可再生能源。 在 2002 年国际社会重新强调大型水电的可再生能源的地位转变了之后,虽然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也采用这一结论。但却未必能体现在所有 1996 年至 2002 年期间出台的各种重要文件中。因此,很多误导水电的结论至今还存在于各种正式文件中。所以,对于不了解水电所经历过的这段特殊历史的人来说,即使某些严谨的科技工作者,也难免会被那个时期的一些国际主流文件所误导。所以,某些环保组织和偏激的环保人士误解水电,就更是家常便饭了。 2.4 、反水电的环保人士不了解 水与能源 的联系 例如,某反感水电的环保组织负责人说 水电能源是江河给我们的馈赠之一,但是不要忘记江河还给我们提供着许多其他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清洁的饮水、丰富的食物等。 。他显然是想当然的把水电与其调节河流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对立起来了。为了达到污蔑、诋毁水电的目的,这个组织曾资助过一个《 2013 年长江上游联合考察》,在这个考察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考察的负责人居然公开的炒作说 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 。这一爆炸性的新闻,立即成为社会争议焦点。事后查明,这完全是环保组织想利用金沙江水电的投产之际,故意组织的一次造谣宣传。 因此,他们不仅把梯级水电开发之后,水库连成串的遐想当成了考察的发现来骗人,而且还敢大言不惭的宣布他们根本没有去考察过的长江的生态系统已经崩溃。人民日报的记者调查时,他们终于承认,他们所组织不是什么科学考察,而是一次针对水电的 科普宣传 活动。事实上,把水与能源割裂开来的环保组织,经常会组织这种借考察的名义,专门造谣污蔑水电的活动。 2.5 、水利专家对 水与能源 的认识偏差 去年的科技活动周,我们在这里举办过一次 水电开发与防灾减灾 的科普论坛,一位到会的著名水利专家,在发表了水利水电的开发有助于防灾减灾的精彩演讲之后,却提出了不要建高坝大库的建议。某报纸还对此观点专门作了报道。后来,我们当时就在会上就提出来,高坝大库是水资源调控所必须的,并不是获取水电所需要的意见。此后,这位专家才开始意识到 水与能源 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为何如此高层次的水利专家,居然也会对 水与能源 的认识产生偏差?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国际社会的主流曾经对水电产生过误解。那个时期产生的文件,可能经常会误导严谨的学者和官员。 2.6 、能源电力专家对水电的误解更普遍 不少了解我国能源困局的电力专家,他们往往非常支持水电的发展。因为,他们知道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仅价格上有优势,而且还具有很好的可调性,也是其它可再生能源入网的重要保障。但是,他们却常常会认为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这里面,不仅包括国内的一些顶尖的能源电力专家,甚至也包括一些国际上的知名专家。 例如,笔者前不久在科普活动中接触到国际能源署的一些可再生能源的专家,开始他们还是只承认小水电是联合国所倡导的。听到了笔者的一些水资源开发不可替代的解释之后,他们才意识到,大型水电不仅应该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还应该作为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优先开发利用。 最近,亚洲能源研究组织 Crenatiec 的一位负责人,也曾在《能源》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水电:亚洲的未来巨型蓄电池?】。文章的内容虽然非常支持水电的开发,但是,却存在大型水电严重破坏生态的错误认识。文章中曾说到 值得强调的是,水电比煤炭更为清洁,但是相对风能和太阳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却要严重一些。因此,水电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同样有着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弊端。例如,三峡工程的建设迁移了大量的居民,淹没了大面积的河流,也因淤泥堆积、腐烂植物引起的沼气外泄、破坏渔业的现象而受到批评。 。 与这位亚洲能源专家一样,不少电力能源工作者,只喜欢从电力能源方面评价水电的作用。然而,事实上水电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提供清洁的能源和在电网中的调节,而且还有巨大的水资源调控作用。如果水电仅仅是为了发电,我们完全可以想办法不建设水库或者尽量少的建设水库。但是,为什么很多水电站非要建设被一些能源工作者认为是 生态环境影响巨大 大水库呢?当然是因为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去,人们调控水资源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建设大型的水库进行调蓄。把洪水期的洪水留下来,等到枯水期再使用。或许是由于一些对我国的政府决策有影响的能源电力专家对水电存在误解。我国的电力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像其它发达国家一样,把水电放在电力工业中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并且,水电开发的滞后是造成我国的能源结构严重恶化的最重要原因。 2.7 、水电开发不足严重影响我国的发展 至今为止,我国的能源、环保专家和官员中,由于不了解 水与能源 而认为水电破坏生态的还大有人在。因此,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几个五年规划的措辞中,就经历过水电从 积极开发 到 有序开发 后又回到 积极发展 的变化。为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就曾有一些大型水电站建设被搁置、叫停。更为痛心的是,我国的十一五、十二五的水电开工规划,都远远没有完成。 这种水电发展受阻的结果,大大刺激了我国火电建设和煤炭需求的增速。以至于在本世纪初的那些年,我国的火电比重增速过快,能源结构急剧恶化,并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有一段时间由于我国火电厂的增速过快,煤炭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矿难频发、煤电矛盾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国家煤炭的消耗量,大大超过了实际的开采和运输能力。特别是 08 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前的那一阶段,我国遭遇了严重的煤电危机。 到 2012 年底,我国燃烧的煤炭已经超过全世界其它所有国家的总消耗量。与此同时大面积的雾霾污染,也已经非常严重。大家想想看,全世界的煤炭有多一半都烧在了中国东部的狭小区域内,空气污染的问题能不严重吗?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局限,我国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建设虽然进展缓慢。但是,那种由于整体经济能力不足无能开发利用水电、核电的情况在全世界非常普遍。同时也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的能源需求量也限,因此,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现象在欠发展国家中,似乎也并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但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以后,如果仍然不能及时地开发利用水电和其它清洁能源,那么其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必然要靠燃烧更多的化石能源来解决。难免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之,所有这一切,都与我们的社会对水与能源的关系认识不准确有关。 三、水电开发利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3.1 、水电开发的必要性(水与能源的双赢) 水与能源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也有相辅相成的一面。例如,人们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些重要方式,就是提水灌溉和海水淡化。显然提水灌溉和海水淡化都是一种用消耗能源换取和管理水资源的方式。而水电则是在管理和使用水资源的同时,获取能源的一种(双赢)的方式。 另外,火力发电也与水资源的供应密切相关(火力发电往往需要大量的耗水)。如果没有充足的水资源,火力发电也很难顺利的实现。可见,能够在水与能源的关系中,能实现双赢的绝对是 水力发电 。可见,面对当前人类社会关于水资源和能源的双重难题,加速水电的开发绝对是非常必要的。 3.2 、水电开发的重要性(能源作用) 3.2.1 人类可持续发展遭遇减排难题 在人类的工业化之前,人们还没有能力大规模开采煤炭、石油。因此,人类活动对地球碳循环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但当我们学会了开采利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之后,大量的化石能源被燃烧,不断排放出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使得原来沉积在地下的碳元素,大量地被释放到空气中去。 这必然会导致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升高,带来强烈的温室效应,最终可能会产生冰山融化、海水上涨、淹没大陆、气候环境变化异常等一系列可怕的后果。当前,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最大的生态难题。 不同性质的碳排放,化石能源是元凶 3.2.2 、科学证实,过量碳排放威胁地球 2009 年美国加里佛尼亚大学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指出 地球 3 亿年前曾发生过大规模温室效应 . 。研究人员分析了发生在二叠纪初、 4000 万年时间段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与气候和生物进化的情况。通过对该图的分析发现,在古生代晚期时代的千百万年里,就曾发生过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性温室效应, 而且这一现象不仅仅在人类出现之前,甚至在哺乳动物出现之前 。 研究人员还指出,今后,一旦人类将地球上所有的化石能源耗尽,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恢复到 3 亿年前古生代晚期时 2000ppm 的水平。总之,那样的空气含量是否能让人类存活下去,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2.3 、水电是替代化石能的第一主力 表现在: A 、在全球的范围内,水电的作用远大于核电。很多人认为核电的作用大于水电,其实不然,根据对全球历年发电量的统计。核电的比重从来都没有超过水电。不仅如此,从福岛核事故之后,核电的比重跟是大幅度下降。目前仅为水电的 60% 。 B 、水电在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比例高达 85% 。根据 2011 的统计数,水电是全球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的比重占到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 85% 。 C 、我国的水电在非化石能源发电中的比重高达 85% 。数据显示 2012 年我国水电仍远超其它清洁发电。我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加上清洁的核电,总共只占非化石发电的 15% 。而我国的水电则占到了 85% 。可见,水电绝对是全球替代化石能源第一主力。这就是水电对于当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3.3 、水电开发的不可替代性(水资源作用) 3.3.1 、水资源调控的重要性不可替代 自然界中的水资源量总是随着时空不断的变化着的,然而,人们对水资源的要求则是非常苛刻的,太多了不行(产生洪水泛滥),太少了同样也不行(干旱少雨,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人们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手段只能靠蓄水和调水。蓄水能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矛盾,调水可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到目前为止,受到人类的科技水平的局限,人为大规模蓄水的方式只有建造水库这样一个方式,所以,大型水库的建设就是现代人类社会文明,必不可少的内容。 3.3.2 、解决水资源难题需要大水库的国际共识 联合国每三年发布一次的《水资源报告》中不仅每次都要提到水电的重要作用。而且,在联合国的水资源报告中,多次提到过 世界的水资源本来是够用的,世界的水危机主要是由于设施不足,管理不善造成的 。能够解决水资源短缺的设施主要就是储水设施。这里所谓的储水设施最主要的是大型水库。 3.3.3 、水资源开发离不开水电的机理 水电站泄洪时的巨大能量,会对大坝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外行人可能不了解,但搞工程的人都知道,水电站汛期泄洪的结构,需要采取大量的消能措施。除了建有必要的消力池之外,什么挑流效能、水跃消能、孔板效能、窄缝效能等等。总之,很多重要的工程研究都是要解决水库在泄水的过程中,对水坝和整个水电站的工程结构的威胁。即便如此,泄洪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尤其是是对于水量大的水库,如果不发电只泄洪,对大坝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3.3.4 、水力发电能让水库大坝更安全 曾经有不少人士,喜欢用河南板桥 758 垮坝所造成的数万人的死亡,作为反对水电开发的重要理由。而实际上,假设当年我国河南的板桥水库,如果真的建有水电站的话,恐怕也就不会发生那次垮坝事故了。因为一方面,具有水电站的水库,安全性更高。而且另一方面水电站的管理者,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随时都会对水库大坝的安全高度关注,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所以,水电大坝发生意外的概率比起完全公益性的水利大坝,会有大幅度的降低。 据统计全世界已经的大小垮坝事故, 90% 以上都是没有水电站的水库大坝。 3.3.5 、社会文明与储水能力成正比 根据 2007 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一个国家拥有的大坝数量及人均水库库容量,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紧密联系。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被定义为一个介于 0 和 1 之间的数值。该数值越接近于 1 ,表示人类发展水平越高。如果我们以每个国家水库指标(即:每百万人口水库数和人均库容这两个参数表示)与人类发展指数对比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各国水资源开发状况与人类指数紧密相关。 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评价结果,按发展水平可将国家分为三类:即高度发展( HDI ≥ 0.8 )、中度发展国家( HDI ≥ 0.5 )、低度发展( 0hdi0.5 )。调查数据表明,除了极个别的特例一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与该国的人均水坝数量和人均水库库容几乎成正比。 /hdi0.5 总之,当前全世界的现实几乎都是,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越好。例如,美国的国土面积和水资源总量,都与我国相似。目前中国虽然水坝数量名义上比美国还多,但是水库总有效库容仅为美国的一半﹐如果以人均水库蓄水量来比较﹐中美差距在十倍以上。但由于缺乏水库的调蓄能力,我国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相比之下,美国的绿水青山,自然灾害少,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的水库库容大,可以吸纳更多的洪水,抵御更大的干旱。我国生态环境上的巨大差距,恰恰体现在水库的蓄水能力上。 3.3.6 、国际社会呼吁储水设施建设 2012 年 7 月,由国际大坝委员会联合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水资源协会和国际水电协会起草的《储水设施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宣言在日本京都隆重发布。该宣言呼吁全世界共同努力,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建设和保护储水基础设施。 《宣言》披露世界每年淡水资源总量约有 40 万亿立方米,目前人类可利用量每年只有 9 万亿立方米,其中大约 4 万亿是需要由储水设施调节的。《宣言》还强调: 21 世纪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人口增长对水、粮食和能源的需求,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们非常需要加强储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从而能优化利用水资源,包括洪水管理与抗旱、粮食生产灌溉、发电、饮用水和卫生、工业用水、航运、环境等方面。 总之,今年的世界水日,联合国再次确定 水与能源 为主题。我们可以认为是再次强调 2012 年的这个储水设施宣言。因为,根据现实中水与能源的关系,我们要加速储水设施的建设,就必须要加速水电的开发。而加速水电的开发利用,则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遭遇到了水资源和能源难题的一个最佳选择。
38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能源工作者亟需纠正对水电的偏见
热度 1 zbt92 2014-2-17 12:12
文/张博庭 2014 年2月《能源》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水电:亚洲的未来巨型蓄电池?》的文章。总体上看这是一篇支持水电开发的好文章。不过,在这篇文章中却体现出某些电力能源工作者对水电的某种误解和偏见。 文章中的值得强调的是,水电比煤炭更为清洁,但是相对风能和太阳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却要严重一些。因此,水电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同样有着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弊端。例如,三峡工程的建设迁移了大量的居民,淹没了大面积的河流,也因淤泥堆积、腐烂植物引起的沼气外泄、破坏渔业的现象而受到批评。的这一段表述,就是很多不了解水电的能源工作者的偏见。 不少电力能源工作者,只知道从能源方面认识水电的作用,然而,事实上水电最大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提供电力能源和在电网中的调节,而且还有巨大的水资源调控作用。如果,水电仅仅是为了发电,完全可以想办法不建设水库或者尽量少的建设水库。因为,水力发电的多少只取决于水头和水量。但是,为什么很多水电站非要建设被一些能源工作者认为是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大水库呢?因为,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去,人们调控水资源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建设大型的水库进行调蓄。把洪水期的洪水留下来,等到枯水期再使用。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水电一方面是大水库的副产品,同时还是保障大型水库安全的必要措施。水库大了、水坝高了以后,泄水时产生的巨大能量,必须要加以消除,否则,很快就会威胁到水库和大坝的安全。而消除能量的最好办法,就是把能量提取出来加以利用。水力发电就是大型水库的最好消能措施。所以,建设大水库的时候往往就一定要建设水电站,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要获取电力,而且也是为了水库和大坝的安全。 由此可见,所谓水电的生态环境影响,实际上都不是水电本身的影响,而是大型水库的影响。然而,只要人类不想遭受毁灭性的洪水和干旱,就必须要接受这些所谓的影响。这就是存储洪水所必须的代价。这就像种粮食必须占用土地的道理一样。 对于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水资源调控来说,水电的能源作用甚至可以认为是附加的。我国的三峡工程,如果不是为了防洪和供水的需要必须建设一个大水库,完全可以采用多级开发(基本上不建设水库)。那样的话,三峡的总发电量几乎可以不受影响,而所谓迁移了大量的居民,淹没了大面积的河流,也因淤泥堆积、腐烂植物引起的沼气外泄、破坏渔业的现象都可以没有。 我们为什么不采用分级开发三峡呢?因为我们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和供水,而不是发电。而要实现防洪和供水的目标,就必须建设特大型的三峡水库。总之,三峡工程的建设恰恰最能说明:所谓破坏生态的不是水力发电,而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大型水库。其实,站在人类社会生态的角度上看,建设大水库,不仅不是破坏生态,而且还是最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这就是迄今为止,全世界都体现出:水电和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也越好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章《水电:亚洲的未来巨型蓄电池?》 来源: 《能源》     拥有丰富水电资源的中国带动了整个亚洲范围内的水电建设潮。未来,水电是否可以成为亚洲的大规模备用蓄电池 ? 随着太阳能、风能以及其他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规模的不断增长,水电的“储能功能”将是保证地区电网稳定以及减少碳排放的重要资源之一。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   中国是亚洲以及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国家,其水力发电总量约占全球水力发电总量的 20% 以上。除了长江 三峡水利 枢纽工程这样的工程奇迹之外,中国境内还分布着无数个水电工程项目。   根据 美国 能源信息署 2010 年的数据(目前可获得的最新数据),水电的发电总量占全中国发电总量的 18% 。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也十分接近。同一年,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发电总量只占全国发电总量的 1% 。然而,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 50% 以上,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机国 , 水电的年均增长率则为 12% 。   当然,值得强调的是,水电比煤炭更为清洁,但是相对风能和太阳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却要严重一些。因此,水电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同样有着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弊端。例如,三峡工程的建设迁移了大量的居民,淹没了大面积的河流,也因淤泥堆积、腐烂植物引起的沼气外泄、破坏渔业的现象而受到批评。 但是,我们必须肯定的是,水电所带来的益处远大于这些不利后果。因此,中国和其邻国都规划了更多的水电站。中国的邻国缅甸也正在计划在其北部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一系列水电站,并将电能出口至中国。湄公河流域上也有大量的水电站规划项目。   水电的负荷平衡能力   随着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规模的快速增长,其间歇性将会给中国的输配电系统带来严重的挑战。幸运的是,中国日益突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问题,可以由水电来应对。   由于电能无法大规模存储,带水库的可调节水电机组(包括抽水蓄能电站)被认为是重要的间接储电设施。水电是各类发电类型中响应最快的机组之一,它可以在数分钟甚至数秒内实现关停和启动,因此能够以接近蓄电池的响应速度实现快速出力,平衡电力系统的供需。这意味着当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快速扩张后,水电可以成为优质的电力平衡资源。   跟很多其它国家一样,中国的许多大规模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远离能源消费中心。为了将这些能源传输到市场上,需要建设远距离输电线路。目前,中国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特高压输电技术,最著名的工程就是将三峡发出的电力传输至 2000 公里 以外的东部沿海城市 上海 。   沿着中国的几条主要大河分布的许多其他水电站也同样位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随着西北部地区不断增长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规模,往东部地区送电的规模将越来越大。中西部地区的水电,位于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和用电中心之间的,可以承担负荷平衡的责任。   在未来的电力市场中,水电这种灵活的“开关能力”将成为电网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目前水电更多地被设计为进行持续的点对点供电角色。   在向低碳区域经济体的转型过程中,水电与其他各类能源一样,都应该以尽可能小的环境足迹,生产尽可能多的电能。建造尽量少的水电站,并最大程度地高效利用它们符合每个人的利益。 未来,如果亚洲的电网能够更好地利用水电的负荷平衡能力,而非作为基荷机组,将催生两个非常重要的益处:一是市场能够为水电的灵活动态调度给电网稳定性所做出的贡献更好地定价,为投资提供更准确的价格信号,从而减少浪费。二是,最大程度地发挥水电的经济性意味着只需建造更少的水电站,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社会稳定。   亚洲大电网   水电所有的这些优点需要一个更为一体化的电网来实现。目前来看,中国能够应对这些挑战并在亚洲地区发挥巨大的作用。   不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成熟但不断老化的电网设施,中国国内很多地区的电网都是初次铺设,这使得中国有机会在建设过程中考虑得更为长远。   中国的电力装备企业拥有全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技术。例如,中国 国家电网 公司( SGCC )拥有 菲律宾 国家电网公司 25 年的运营权,并且在帮助后者升级其电网。此外, SGCC 还在 巴西 、 葡萄牙 等多个国家拥有海外业务,最近还购买了南 澳大利亚 州的电力公司 Electranet 很大部分的股份。中国 南方电网 公司目前运营着 7 条跨国输电线路,向 越南 出口电力。这些工程给了中国在亚洲范围内不断影响电网技术标准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东北亚地区(中国、 日本 、 韩国 )跨国联合电网的可能性。例如,总部位于日本东京的亚太能源研究中心曾经建议在中国东海建设输电线路,用蒙古的风能来驱动日本的空调设备。该中心表示此类互联将有利于电网的高效运行,因为中国北部的电力 高峰 出现在冬天的供暖期,而日本和韩国的年度高峰负荷则是因为夏天的空调制冷。在东南亚,跨东盟电力网络和天然气网络也已经接近实现。
402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探讨水电的生态作用
zbt92 2014-2-7 15:30
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探讨水电的生态作用 文 / 张博庭 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是国际上非常著名的环保组织,在全球各地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尤其是野生动植物保护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目前仅 wwf 在中国的环保项目,就已经过百,对中国的生态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的是, wwf 作为一个庞大的国际性组织,其人员的构成是复杂的。所以,在某些情况下,由缺乏科学素养的人所主持项目,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甚至成为虚假的伪环保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 2013 年 6 月,由 wwf 资助的《 2013 年长江上游联合考察》(下称考察)就可以说是一种不尊重事实、不尊重科学的伪环保。 我们为什么要说这个“考察”是一项伪环保活动呢?首先是有人在利用考察报告的发布,故意制造污蔑长江水电开发的谣言。其次, wwf 的官员在随后接受记者调查的时候,不仅没有承认在考察报告发布会上故意造谣的问题,而且还继续用选择性的事实,为谣言辩解。 归纳起来《 2013 年长江上游联合考察》报告所发布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二是长江上游金沙江的生态系统濒临崩溃;再有一个就是崩溃的原因是水电开发。笔者认为,在这三个结论中只有第二个结论。是实际的考察结果,而另外两个都是故意编造出来的谎言。 先看所谓“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说法,本身就是一个弥天大谎。众所周知,在长江的生态系统中,不可能只有鱼类。而主要由鱼类保护工作者参加的考察,其结果最多是涉及长江生态系统中的水生生态子系统。长江除了有水生生态系统,还要有陆生的生态系统,当然还要有包括人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态系统。几个搞鱼类保护的人员,有什么资格发布长江的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结论呢? 当然,出于职业局限性,鱼类保护人员把长江的水生生态就理解成为整个长江的生态,也不是不能理解的。然而,即使是长江的水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说法,也是客观上根本就不可能成立的。为了验证他们的结论,笔者特地拜读了他们全部的考察报告,然而,结果却另人十分吃惊。原来他们的考察范围,根本就没有包括被他们宣布为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那个“长江”(即:长江流域的宜宾至上海)。在考察报告的发布会上,突然宣布一个自己没有考察过的河流的生态系统已经崩溃。这种离奇做法的动机何在,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其次,关于“长江上游金沙江的生态系统濒临崩溃”的考察结论,笔者还是非常认同的。因为,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严重的水污染,长江的鱼类资源确实已经接近枯竭。长江水生生态系统濒临崩溃,必须要采取措施,也是我们一再想强调的。到是一些反对水电的极端环保组织,故意要掩盖长江的这一现状,并经常以此理由来反对水电开发。例如,社会上关于小南水水电站争论,环保组织反对小南海的“杀手锏”就是,小南海是长江 300 多种珍稀鱼类的最后栖息地。而据我们了解,某项鱼类资源调查的结果曾显示,小南海的江段只能打捞到 18 种鱼类。笔者以前在揭露伪环保反水电谣言的时候,就引用过这一信息,但是,很少有人相信。因为散布小南海谣言的还包括人民的记者(赵永新)。而这次考察的结果,恰恰能证明了我所说的才是事实。不过,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濒临崩溃和已经崩溃有着巨大的区别。濒临崩溃可以认为,只是一种对危险状态的形容,而要说已经崩溃,则必须给出确凿的证据。 再有,考察报告中把长江鱼类资源枯竭的原因归咎于水电开发,也是缺乏事实依据的。考察报告所提供的“证据”,是根本不能成立的。因为,截止到长鱼办考察时,金沙江上虽然规划了 25 级水电站,但大多数还尚未开工建设。考察期间,大约只有金安桥和阿海水电站正式投产了,向家坝刚刚完成初期蓄水发电,还远没有达到正常高水位。龙开口、鲁迪拉和溪洛渡等三座 2013 年投产的水电站,当时都还没有开始发电。因此,考察报告所说的,考察组发现“水电开发把河流截成了一段段不流动的静水”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显然,考察组是把道听途说的某种“景像”当成了考察的“发现”。实际上,根据我国的防洪法,各大水库在汛期都要降低到汛限水位运行。因此,只要在 6 月那个时间去考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整个金沙江干流将变成一座首尾相接的大型水库”的“发现”。 此外,到考察的时候为止,金沙江不仅只有 3 座水电站完成蓄水发电,而且时间最长一座水电站(金安桥)的蓄水发电的时间,也只有一年半。而一般鱼类的生命周期,至少应该有几年。如果在蓄水后的这段时间内,并没有人看到,或者听说过水电站蓄水后鱼类大量死亡的情况。因而由此我们基本可以断定,目前的金沙江鱼类资源稀少的状况,应该是在第一座水电站建成并蓄水发电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因此,按照逻辑推理分析此次考察的结果,恰恰能够说明,金沙江的鱼类资源的减少,不是水电开发造成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考察”的两项错误结论,都是建立在虚钩事实基础上的谣言。然而,当这些虚假的考察结论在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论之后,有记者去采访WWF的官员雷刚的时候,雷刚不仅没有承认在考察报告中故意造谣的问题,而且还继续用不完整的数据为谎言辩解。例如,为了证明长江生态已经因为水电开发而遭破坏,雷刚说“以四大家鱼为例,1997-2002年三峡水库蓄水前,监利断面家鱼卵苗径流量分别为35.87亿尾、27.47亿尾、21.54亿尾、28.54亿尾、19.04亿尾和19亿尾,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坝下水文条件变化等原因,监利断面四大家鱼产卵规模明显下降,2003-2009年卵苗径流量分别为4.06亿尾,3.39亿尾、1.05亿尾、2.31亿尾、0.89亿尾、1.82亿尾、0.42亿尾,繁殖时间推迟到7月上旬,已形不成苗汛。” 然而,事实上虽然在三峡蓄水的初期,确实曾经有过鱼苗大量死亡的现象,但是,现在早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观。(2013.09.05)《中国科学报》在“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直指水电谋杀生态”一文中,就曾披露“2011~2013年,三峡集团实施了3年生态调度试验,检测结果显示,“四大家鱼”卵苗径流量从2009年的0.42亿尾回升至4亿多尾”。不仅如此,(2014-01-11)新华社记者,也报道了“三峽工程生態調度達到預想效果四大家魚現'魚卵汛'”。总之,目前的客观现实是,长江四大家鱼的鱼苗,已经恢复到三峡初期蓄水时期的水平,鱼卵汛已经恢复。总之,摆在我们面前的客观的事实分明是,即使是长江的水生生态也正在逐年好转,然而,雷刚先生却选择性的应用某一阶段的“事实”来证明,考察报告中污蔑水电开发的谎言。 某些Wwf官员通过资助项目,进行反水电的宣传炒作,并不是首次。2007年由wwf资助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就出现过个别人利用报告的发布,污蔑水电开发的情况。 2007 年在长沙召开的第二届长江论坛上,由中科院、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居然明确的指责说“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和水电建设工程”,“强烈的干扰了自然演变规律”。对此不符合事实的措辞,我们向水利部的领导提出了质疑,希望他们能提供出具体的研究证据。水利部的同志答复说,以前的项目报告中确实有过这种不严谨的表述,不过他们早已经把《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中的这些污蔑水电开发的内容删除了。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在第二届长江论坛的新闻通稿中,有人又偷偷把这些污蔑水电开发的内容,加了进去,并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在《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中污蔑三峡水电的一些数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该报告中曾列出具体的数据,说三峡建成后导致了长江的水质恶化。不过,尽管当时 国家还没有公布 2006 和 2007 年的水资源公报,但是,仅从 2004 年和 2005 年的水资源公报比较,我们也能发现: 2004 年是三峡完全蓄水后的第一个年份,其水质情况与 2005 年的比较说明,长江劣五类的水体的比重由 2004 年的水平,下降了 1.3 个百分点,而三类以上的优质水体,却比 2004 年的比重上升了 0.1 个百分点。即数据说明:三峡蓄水后,长江水质情况总体有所好转。而《报告》中却故意回避了能够说明问题的最新统计数据,而是引用蓄水前十年的数据因而制造出所谓“三峡和南水北调等工程,严重地干扰了自然规律的说法”的“证据”。 长江区 劣Ⅴ类水体占 % 符合和优于Ⅲ类占 % 2005 年 14.3 72.5 2004 年 15.6 72.4 在《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中 wwf 的这种用选择性的事实,造谣污蔑水电开发的办法,与今天雷刚先生所列举的长江四大家鱼的手段,几乎完全一样。当年,根据我们揭露的 wwf 在项目合作项目中弄虚作假的制造污蔑水电开发的谣言的事实,水利部很快就不再参与《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的项目合作,而那个曾经代表水利部门参加《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项目的官员,退休后则变成了一的明目张胆的造谣专家。笔者前不久在《与环保人士聊聊水电开发与水资源综合利用》一文中所披露的,那个曾经造谣说“水利部目前正在修订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而金沙江的水电开发企业为了赶在新的流域规划出台之前,把水电开发的生米做成熟饭,正在违规的突击建设水电站。”的水利部门的司局长,就是这位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 项目的具体参与人。 根据上一次,揭露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造谣污蔑长江水电开发的经历, 我们科技工作者得到的经验是,不能迷信环保组织的名称和业绩。在承认环保组织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环保组织中,确有一些缺乏科学素养的极端环保人士甚至还有抱着某种目的的伪环保。因此,就是这个赫赫有名的 wwf 也曾经多次在世界上造谣污蔑中国的水电开发(参见文后的附件)。 我们相信 wwf 中绝大多数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愿是真诚的。而且,当我们指出一些污蔑水电的问题之后, wwf 的官员们也常常能接受意见,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在 2008 年 10 月三峡首次蓄水成功后召开的会议期间,参加会议的 wwf 官员在带去的宣传材料中,还有要减少水电的应用的表述。但是,通过会议交流到开发会发言的时候,就完全改变了这种排斥水电的态度。并且此后,我们再也没有发现 wwf 进行这种否定水电的宣传。此外,我们也曾与 wwf 也有过多次的很好的合作。例如,我们水电学会曾经与 WWF 共同在国内推广过开展“绿色水电”的评价。国际水电协会也邀请 wwf 共同参与《国际水电可持续认证标准》的制定,共同推进全球的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之,目前,世界各国的普遍现实都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抗拒,只有科学的开发利用水电才能保护好生态与环境。我们水电开发的终极目标是要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全球的生态与环境。因此,一方面我们非常希望与各种环保组织积极合作,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毫无客气的揭露任何不尊重事实的伪环保炒作。因为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才是能让我们保护生态与环境的动机和效果达到统一的基本前提。 目前,水电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所占的比重,已高达 80% 。中国的尤其是长江流域水电开发对于整个世界的生态和环境保护作用,绝对是无可替代的重要。所以,为保护好全球的生态环境,我们有必要对各种污蔑水电的谣言,进行认真的揭露。希望 wwf 和一切真心想保护好生态和环境的组织和人士,能从中吸取必要的教训。 参考附件: WWF 多次造谣污蔑水坝、污蔑长江开发的情况介绍 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作为一个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无疑是非常称职的,其工作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但是,不知是否是由于对野生动物的过分的关注, WWF 也有忽视其它环境因素而走火入魔的地方。例如对于水坝的建设, WWF 历来都是持坚决的否定态度,甚至不惜多次的造谣。在这一点上我们决不能因为其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成绩,就忽视其对国家发展的破坏性。 WWF 的反坝历史是由来已久的,多次在水坝的社会作用方面做出与事实相悖的误导宣传。由于长江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水坝最多的河流,所以,也多次遭到了 WWF 的造谣、污蔑。 一、 2004 年9 月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出警示:建坝危及河流生命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一份报告中警告说, 大肆建坝正对地球上一些最大和最重要的河流造成威胁,中国的长江、南美的拉普拉塔河和中东地区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可能是受害最深的河流。WWF在这份名为《险境中的河流》(RiversatRisk)的报告里,列出了21条受大坝威胁最大的河流,我国的长江被排列在第一位。 所谓 世界上最危险的 21 条濒危河流 之说毫无根据。我国的长江因为三峡水坝的建设,而首当其冲。其实,这些所谓的最危险的濒危河流纯属无稽之谈。我国的长江上目前所修建的水坝,至今蓄水量也不超过长江径流量的 20% ,而美国的科罗拉多河,在上个世纪已经建成的水库蓄水量足以超过其年径流量的 4 倍。为什么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上的水坝运行了半个多世纪都不会濒危,而我们发展中国家的河流,才刚刚开始开发建设,就已经变成最危险的濒危河流了呢?而且,奇怪的是所谓 21 条濒危的河流,全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国家无论怎么建坝都是合理的,而发展中国家要想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成了罪过。这真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因此, Wwf 的反坝宣传意图到底是什么不能不让人怀疑。 二、2005-11-15世界自然基金会警告说: 全球多处水坝对社会与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文章强调: 世界自然基金会出版了《是否建坝——世界水坝委员会报告发表5周年后的回顾》的报告。该报告表明,大坝会使重要的水源地——湿地受到破坏、淹没甚至干涸,还会对渔场和濒危物种如伊比利亚猞猁和美洲虎等带来灭顶之灾。在承诺提供更廉价的电力或更好的灌溉水源同时,水坝实际上会扰乱经济体系,使电价上涨和众多居民迁移。 关于世界水坝委员会和《水坝发展报告》的反坝历史和现状的介绍见附件一。 其实,DDP的《水坝发展决策框架》早已经遭到国际社会的全面否定。2002年在南非约翰类斯堡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由非洲国家发起关于大型水电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作用的提议,经过激烈的争论,192个国家首脑一致同意,肯定大型水电作为清洁的的可再生能源,并鼓励大型水电开发,以缓解日益增长的世界气候变暖压力。同时高峰会议还决议在2004年专门召开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层论坛,探讨落实促进水电开发的具体措施。根据这一计划2004年10月,联合国社会经济事务部和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会议根据当前各国在水电开发中的具体问题,发表了倡导水电开发的《北京宣言》。 在明知道国际社会对大型水电的支持态度的情况下,WWF仍然不遗余力的鼓吹世界水坝委员 会污蔑水电的那些谎言,并坚持散布说 水坝对社会与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并支持、鼓动各国的反水坝组织和反水坝活动。 三、在迎接全球第14个世界水日前夕,(13-03-2006 《东方早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的文章《全球250条大河奔向死亡 》披露说。 联合国将在3月16日发布三年一度的《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文章报道说,报告对世界河流的现状表示担忧的同时,激烈的抨击了世界的水坝建设。 文章称联合国报告建议各国政府应该禁止在尚保存完好的流域开建新的堤坝和水库项目,让'自由奔腾'的大河继续奔流。。 然而,几天以后正式颁布的《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说明,WWF的说法 完全是一种捏造和欺骗宣传,正式颁布的《2006联合国水资源报告》中不仅没有丝毫抨击水坝建设的内容,而且,其对待水坝建设的态度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披露的内容完全相反。所例举的九大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设施不足、管理不善。说明当前水资源短缺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没有足够的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矛盾。水资源报告中的第七大问题更是直接引用了《北京宣言》中支持水电开发的原文。现在看来,WWF的某些官员在利用《联合国水资源报告》颁布前的时机,采用披露虚假的报告内容,制造反坝谣言的这一点,已经到了厚颜无耻的地步,恐怕已经超出了环保的范围。 参考:联合国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 全球水资源开发存在九大问题 http://www.most.gov.cn/gnwkjdt/200603/t20060328_29988.htm 四、(2007年3月21日国际金融报)世界自然基金会昨日发布题为《世界面临最严重危险的10条河流》报告,指出包括长江在内的世界主要河流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干涸危险。 2007 年世界水日前夕世界自然基金会再次用造谣的方式发出警告说: 长江成最受伤大河    文章中说 以长江为例,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淡水项目负责人杰米·皮托克在谈及报告时表示,数十年来的工业化、筑坝和陆地物质转化成沉积物后大量流入,使得长江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报告显示,过去50年来,长江各主要干流污染增长速度超过70%,中国超过一半的工业废弃物和污水最终排泄到长江之中。 所谓 长江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纯粹是无稽之谈。长江在中国的七大流域中就是水质最好的河流,为什么在某些人眼里却成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呢?过去50年来,长江各主要干流污染增长速度超过70%有什么稀奇?50年污染增长速度超过70%的河流在世界上比比皆是。国外不说,就说中国的黄河、淮河、海河现在都已经成为什么样子了?污染速度增加了不知道有几倍了。如果比较中国的其他河流,长江的污染增长增长速度显然算是小得多,特别是在三峡建成以后,水质污染的势头不仅得到了遏制,而且还有所好转。这种情况在我国的逐条河流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而这些情况在wwf那里都被50年增加70%的说法掩盖了,其目的就是用歪曲事实的办法再次证实他们污蔑长江的谣言。 随后(2007年9月),一份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从另一个方面,再次重复他们过去多次造谣并已经被揭露的谎言。------长江是最濒危的河流。长江目前是中国境内七大流域整体条件最好的一条江河。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长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我国共性的问题,即:水污染治理不力。但是,实际情况也要比其它河流好得多。此外,长江还是中国最大的骄傲,最有希望的水资源源泉。是中国七大流域中水质最好的一条江。 总之,WWF对人造水坝的评价完全是颠倒黑白的。因为世界上的天然水资源分布,几乎都是无法自然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正是由于水坝和一系列水利工程设施,才解决了我们人类生存用水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尖锐矛盾。而且,今后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离不开建设必要的水坝、水渠。只有通过这些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设施,我们才能实现人对水资源的科学调配,在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护河流。
3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认识和评价水电的生态与环境作用?
热度 6 zbt92 2014-2-4 10:53
文 / 张博庭 引言: 最近由于在《 2013 长江上游联合考察》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人语出惊人的宣布长江生态已经崩溃,并且把崩溃的原因明确的归于梯级水电开发,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水电开发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争论。来自各方面的学者,都纷纷在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然而,由于社会上大量的充斥着污蔑水电开发的谎言,所以,很多主观上不带任何偏见的环境学者的认识和观念,也很难做到客观公正。本来很想写一点东西与这些同志交流,但无意中发现了一篇旧文,也许还能派上用场。 2009 年有几位水电环境方面的研究人员,撰写了一本有关绿色水电的书。在出版之前,他们请钱正英和潘家铮院士为其作序,并写好了序言的内容。不知道是不是潘家铮(下称潘总)对序言的内容不够满意,于是就让我根据图书的内容帮助再写一个序言。我看过书的内容之后,感觉问题很多,于是就写了很长的一篇“评价该书”序言。潘总看过后认为“这简直是在批判,不可能作为图书的序言。”。然而,我却坚持认为鉴于潘总在水电界的学术地位,如果对这种误解水电的观点予以容忍,将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误导作用。此后,我再也没过问,潘总是如何具体的处理那篇序言的。直到最近,我发现很多水电环境方面的研究人员,对水电的生态和环境的理解,都存在该书作者的偏差。而我当年替潘总所写那篇序言,其中所介绍的一些情况,也许对这些同志全面的认识水电能有一定的帮助。为此,我特地把几年前所代写的“序言”,赋予“如何认识和评价水电的生态与环境作用?”的题目,一字未改的公开发表。 正文:如何认识和评价水电的生态与环境作用? 由于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难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因此,通过蓄水和调水的水利工程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矛盾,防治洪涝灾害,提高供水保障,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依靠自然界有限的化石能源的发展显然是不可能持久的。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几乎都是首先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水能资源。 然而,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宏观的生态环境作用与微观的生态环境影响必然是同时存在的。从宏观上看,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定是要建立在能动的改造自然基础上的和谐,而不是像原始的低等动植物那样,只能被动的适应自然的那种和谐。这是人类文明的本质属性。但是,人类文明活动向自然的索取必须掌握一定的度,不能让微观的生态环境受影响过大。就像盖房子、耕种土地、修建道路都是我们人类文明所必需的活动,但我们也都不能不顾周围环境、不加节制的到处乱修、乱建一样,适度的开发利用河流,也是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前提。而这个度首先就是要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类通过在河流上筑坝调节水资源、蓄水发电,为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和能源。目前,蓄水调水是人类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最主要手段,同时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可再生能源的领域中也已经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水力发电已经占世界全部发电量的 20% 以上。在水能开发利用较早的一些国家,水能资源的开发率普遍已经超过 70% 。不可否认,水资源开发利用为创造今天的文明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尽管从总体上宏观的看水利水电工程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环保措施,但是,它也会不可避免地在一些局部的微观的地方,表现出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冲突。例如,因为要调节水资源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来储存水;在河流上建造水坝阻挡了洄游性鱼类的通道。这些微观的生态环境影响问题,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必须要解决的。如何解决好这些微观的生态环境问题,保证我们的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作用的利大于弊,就是我们科学的确定水电工程宏观的度的具体标准。 由于各个国家的自然资源、环境、人口密度和社会发展水平阶段的不同,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主要矛盾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这个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会是有较大差别的。例如,为适应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尽量减少能源需求的需要,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豪华社区要求所建造的高档别墅,不能仅仅考虑通风、采光和豪华舒适的传统问题,必须还要达到一定的节能、环保的标准。但是,对一些贫穷和落后地区里住在濒临倒塌的危房里的居民,我们就绝不可能苛求他们,不建造出节能、环保的新房子就不能从危房里搬出来。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河流水资源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就有点像高档豪华别墅的装修问题与贫民窟的改造问题一样,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已经比较充分的开发利用了河流水资源的发达国家对水电的改造,就如同对豪华别墅是需要锦上添花的进一步装修的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河流开发,则有点像贫民窟的危房改造那样的迫切的生存和发展现实问题。两者绝不可能去使用完全相同的标准。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欠发达国家,经济的贫困和人口的压力,不仅使得当地的水利水电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而且因为缺乏电力和基本的卫生设备,他们连基本的饮用水和生存环境都难以到的保障。在世界银行 5 月份刚刚颁布的关于《水电发展方向》报告中强调:水电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能为至今仍无法获得电力的 16 亿人口送去光和热(在一些非洲国家,无法获取电力资源的人口占该国总人口的比例高达 94% )。水电联结着水与能源,多功能水电工程还可通过加强全国范围的调水蓄水能力进行防洪抗旱,有利于应对日渐严峻的水文困境。由于缺乏水利水电工程的调控,目前世界上大约还有 10 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在我们这个很多人都要挖空心思刺激消费的后现代化的社会里,世界上每年还都有数以万计的贫困居民,死于水资源问题导致的疾病和饥饿。如果我们都必须要拿发达国家今天对水电改造的标准去衡量,就好像要求还盖不起豪华别墅的穷人,也不能住进能够遮风避雨的简易房一样的不人道。为此,联合国北京水电与可持续发展会议通过的《北京宣言》中的第 12 条特别强调;各国水电开发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要择善而从的选择自己国家的环境法律,不能用某种发达国家编制的国际统一的标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水电开发。从这一点上看,本书非常遗憾的没有能涉及到有关发展中国家急需水电开发解决贫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的极为重要的内容。 本书的特点在于较为详细的列举了一些欧美发达国家解决水电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经验,介绍了一些发达国家关于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科学技术、政策和行政管理的情况,对我国当前的水电开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书中特别则侧重于国外水库水质、生态流量控制、水电站库区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珍稀鱼类以及栖息地的保护等方面的介绍。本书还以相当篇幅介绍了美国高度密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哥伦比亚河流域和径流量高度受控(库容总量超过年均径流量的三倍)的科罗拉多河上水电站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从书中所介绍内容来看,在水能开发利用及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对于保护珍稀洄游鱼类的投入资金最多,虽然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仍不能保证水电站所有的鱼道都十分有效。不过这足以说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坝对洄游鱼类的阻隔作用,还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解决的。对于引起争议最多的水电站水库水质问题,通过本书介绍的一些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也可以说明,水质问题完全都是由于污水排放和水库建成后不适当的人类活动造成的,水电站本身并不会污染河流的水质。这些实例中的数据和内容,对于澄清当前社会上水电开发将会恶化河流水质的误导宣传,具有积极的澄清作用。 然而,由于本书没有注意搜集发展中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开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的资料,所以,作者在水电开发中“第一世界的价值与第三世界的现实”这对矛盾中,完全倾向于宣传“第一世界的价值”,而似乎忽视了如何解决“第三世界现实”的重要问题。因此,作者对于国外经验的评价也难免出现一些偏差。例如,本书关于美国低影响水电的评价和论述。 根据书中介绍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真正实行了低影响水电的项目主要是针对一些非国营的小水电,截止到 2008 年底,全部通过低影响水电认证的项目中大都是小水电,只有 10 个是大于 3 万千瓦的电站。认证的总装机容量还不到 220 万千瓦,总发电量只有 80 多亿。全部这些都加起来还不如我国最近被叫停的一个金安桥水电站。这一方面说明美国对那些对防洪、供水、航运、发电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大型水电站的管理是较为严格的,一直到掌握在国家手里,其社会和生态环境作用是可以通过国家的管理得到保证的。而只有对那些松散的民营小水电,才需要通过引进低影响水电的认证的制度,进行改造和控制。另一方面也说明控制大江大河的关键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生态环境作用,是美国社会的文明发展的基本保障,即使已经建设了几十年上百年之后,仍然不可能因为其某些局部的微观环境影响,而对其重要作用产生任何的怀疑。无论是拆坝运动还是低影响水电的重新认证,都没有涉及到这些关键性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而我国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目前所欠缺和亟待开发的,恰恰是那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大型水利水电控制工程。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至今仍然没有因为水利水电控制性工程可能存在某种微观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对其重要作用产生一丝一毫的怀疑。这恰恰说明我们急需建设的大型水利水电控制工程对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其可能存在某些局部的微观环境不良影响而过分担忧。发达国家的几十年的历史,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除此之外,本书对于世界水电的生态环境作用的总体评价也有失偏颇。例如,在前言中作者认为“几乎所有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都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正比”的这一事实的原因,是由于“生态保护意识的高涨,促进了各国的水能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改善,在一些水能开发利用较早的国家,通过建立新的环保法律和行政依法管理与市场机制,以及水力发电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不断进步,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持续地解决或缓解以上问题”。这种因果关系的判断,并不符合实际。即便从本书的资料中,我们已经能够发现,美国的拆坝和低影响水电的重新认证的对象,几乎都是针对民营的和小水电,而且数量非常有限。这一方面可以说明,同我国的情况一样美国的大型水利水电从一开始的建设,就比较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那些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即使至今还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对局部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但是与其巨大的宏观生态环境作用相比,仍然是一种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必须要承受的代价。 水利水电工程的文明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作用,是不能否认的。实际上,无论在世界上哪个国家,如果某个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宏观生态环境作用出现了弊大于利的情况,那么这个工程一般都不会被容许建造,即便就是错误的建造了之后,也不可能运行。就像我国早期的三门峡,不进行彻底的改造,我们根本就不能让它运行。因此,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上“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的普遍的现实,决不是由于环境意识的高涨后,各国不断的进行改造后才得到的结果,而是由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其必然具有的宏观生态环境作用所决定的。 正如1972年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宣言》第四条指出“ 在发展中的国家中,环境问题大半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千百万人的生活仍然远远低于象样的生活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他们无法取得充足的食物和衣服、住房和教育、保健和卫生设备。因此,发展中的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牢记他们优先任务和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必要。 ”。一个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所以, 世界上“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 最后,还应该指出作者在最后一张的结语中,对我国水电的某些评价也是不客观的。例如作者说“我国在‘十五’期间出现了水电投资热潮,各大电力公司‘跑马圈河’‘违规先建’,各种股份公司办电来世越来越猛”的说法是非常不合适的。如果作者批评一些民营企业有“跑马圈河”的现象,也许还勉强说得过去。但如果要说各大电力公司“跑马圈河”绝对是一种污蔑。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把电力部拆分成几个电力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调动各个电力公司的开发水电的积极性。然而,电力公司这种积极性的表示只能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各水电资源的开发权,最终还是要由政府决定的。可以说我国从来也没有一个电力公司曾经靠“跑马”圈来过什么河。此外,“违规先建”水电的现象,对于各大电力公司来说,也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在“十五”期间,全国还没有一个大电力公司的水电开发具有任何“违规先建”的行为。只有最近叫停的金沙江水电,因为出现了国家批准开展前期工作之后,又长期得不到环保部门批准的使工程的度汛遭遇到了巨大的安全风险的特殊情况。有关电力公司按照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意见,赶在雨季到来之前进行了大江截流。目前,这种地方政府决策导致的问题,是否应该属于“违规先建”的范畴,还有待于国家有关部门的进一步确定。作者不应该盲目的妄下结论。 另外作者关于我国“理论上都认为保护环境是重要的,但如果保护环境的措施和水电站的经济目标相矛盾,往往是牺牲的是长远利益”的说法,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在我国最大的三峡水电工程的建设中,我国政府就曾明确表态:不解决好生态环境和移民问题三峡决不能建设。这难道会是“但如果保护环境的措施和水电站的经济目标相矛盾,往往是牺牲的是长远利益”的表现吗?此外,作者关于“特别要注意 1988 年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后,水力发电的管理职能从上到下都从水行政部门划出,造成水能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管理的缺位”的判断,也有问题。其实,即使至今水利电力部仍然存在,恐怕水电站的生态环境监管也要由环保部来负责,因此,作者的这种判断和言论是没有依据的。 当然,本书中列举的国外水电站运行中产生的某些环境影响问题 , 确实在我国一些地区也同样存在,只不过因为我国与这些发达国家处于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所反映出的各种环境和社会影响的程度不同。因此,书中叙述的这些国家改善水力发电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技术,尽管在目前我国的发展阶段尚不能照搬照套,但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客观事实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环境法执行的力度,可以对于我国未来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市场化开发的较小型水电的生态环境改善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 XXX 2009 年 7 月 几条建议: 1、 前言中所引用的我国水资源数据,早已是多年前的旧数据。现在出版的图书,起码应该改为新的水能资源数据。否则,很难说作者是否真正了解水电这个行业。 2、 本书的 4 、 5 、 6 三章的内容都与已经出版的禹雪中的译著《国外绿色水电与低影响水电标准》一书的内容相近。因为,所占内容比例过高,是否会有版权的问题,请作者务必注意。最好在出版前与原译著的作者沟通一下,避免图书出版后出现版权问题。 3、 为了不使本书的读者受误导,序言中对作者的一些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如果作者愿意通过对话,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建议与水电学会的张博庭当面沟通),对前言和结语中不准确的叙述进行修改,本书序言中的一些批评意见,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改变。
4673 次阅读|6 个评论
点评WWF的《水电是江河馈赠,但不要顾此失彼》
zbt92 2014-1-30 11:22
---- 驳世界自然基金会污蔑我国水电开发的极端环保言论 文 / 水博 点评者按: 1 月27日 《中国能源报》刊发了记者采访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淡水项目主任雷刚的文章《水电是江河馈赠,但不要顾此失彼》。这篇文章的起因是2013年8月《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科学考察》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人发布了“长江生态已经崩溃”的惊人消息,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担忧和质疑。记者想求证一下,此结论的真实性。然而,非常遗憾,作为《2013年长江上游联合科学考察》的组织方和经费提供方的WWF官员,并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看来WWF(中国)淡水项目主任雷刚先生,也不得不承认“长江生态已经崩溃”并不是考察得出的结论,而是个别人借机编造出的一个谣言。除此之外,雷刚先生在文章中的一些说法,也是不够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为了避免误导更多的公众,笔者特地对文章先进行了补充和点评。是否有道理,请大家参考。 以下为《水电是江河馈赠,但不要顾此失彼》的原文,其中【】中的部分为笔者的点评。 《水电是江河馈赠,但不要顾此失彼》 中国能源报: 本次科考能否说明长江鱼类生态已经崩溃?理由是什么? 雷刚: 关于长江渔业资源濒临崩溃的结论, 是在科考队多位专家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之上,再加上现场采样结果的验证,得出的结论。除了本次科考,近年来不同研究机构、领域的专家也发表了大量的文章,说明了长江渔业资源衰退的现状,表现为种类数量减少,经济鱼类低龄化、小型化,而且趋势加剧。 点评 【根据记者的提问,本次考察的结论能否说明长江生态已经崩溃,才是需要雷刚先生回答的问题。但是,雷刚先生却故意回避,大谈“关于长江渔业资源濒临崩溃的结论”如何如何。实际上关于长江渔业资源濒临崩溃的结论,社会上从来也没有什么分歧。现在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 2013 年长江上游联合科学考察》是否发现了长江生态已经崩溃的新证据?如果没有,作为考察的组织方就应该公开澄清错误,承认“长江生态已经崩溃”的说法是有人编造出的谣言。】 中国能源报: 您认为造成近年来鱼类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依据? 雷刚: 长江水生物种资源面临的威胁包括,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江湖阻隔与围垦导致的栖息地消失或者退化、外来种入侵等。对长江流域的鱼类来说,至少有 3 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导致其加速的衰亡,第一, 50-60 年代的大围垦导致大量鱼类栖息地的消失;第二,近 20-30 年来严重的非法、过度捕捞;第三,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 以四大家鱼为例, 1997-2002 年三峡水库蓄水前,监利断面家鱼卵苗径流量分别为 35.87 亿尾、 27.47 亿尾、 21.54 亿尾、 28.54 亿尾、 19.04 亿尾和 19 亿尾,总体上呈缓慢下降趋势。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坝下水文条件变化等原因,监利断面四大家鱼产卵规模明显下降, 2003-2009 年卵苗径流量分别为 4.06 亿尾, 3.39 亿尾、 1.05 亿尾、 2.31 亿尾、 0.89 亿尾、 1.82 亿尾、 0.42 亿尾,繁殖时间推迟到 7 月上旬,已形不成苗汛。 点评 【雷刚先生的这段内容说的还不错,基本上是在用数据说话。不过,应该补充的是,雷刚先生的这个数据还不完整。因为,从 2009 年到现在,又过去了很多年,长江四大家鱼的鱼苗的情况,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据统计到 2012 年底,长江四大家鱼的鱼卵苗数量,已经恢复到了三峡蓄水发电初期的 2003 年的 4 亿多尾的水平。前不久( 2014-01-11 )新华社记者,还报道了“三峽工程生態調度達到預想效果四大家魚現‘魚卵汛’”( news.xinhuanet.com/fortune/ )。这个新的情况,是雷刚先生不知道,还是故意不说的想误导公众呢? 必须承认,水电开发对鱼类的不利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些影响是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措施是加以减轻甚至消除的。欧洲治理莱茵河的过程,没有拆除任何一座水电站,但是,目前莱茵河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已经恢复到了二战以前的水平。三峡工程能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在 2013 年,让长江四大家鱼的鱼卵苗数量,恢复到最初蓄水时的水平,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即:水电站所造成的影响,通常可以通过人工措施加以补救。这是被中外很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的事实。包括雷刚先生所列举的例子。只不过雷先生故意把最新的数据隐瞒了。】 中国能源报: 大坝对鱼类的影响有哪些?有无可能导致特有物种灭亡? 雷刚: 大坝对鱼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阻隔鱼类洄游通道,造成洄游鱼类灭绝。即使是不洄游的鱼类,就整条河流而言,大坝也影响上下游鱼类基因交流。 点评 【鱼类洄游可以通过辅助过坝措施加以克服。欧洲的莱茵河,已经恢复到了二战以前的生态,美国的洄游性的鲑鱼,也是通过捕捞后人工辅助产卵的方式,解决了梯级水坝对洄游性鱼类的不利影响。关于影响基因交流的说法不够科学,因为任何水坝都不可能真正的阻断河流。水的流动始终都会存在。水都可以流动,为什么基因就不能交流了呢?再说,如果水坝能截断基因的交流,那么欧洲莱茵河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怎么可能在没有拆除一座水坝的墙体下,恢复到二战以前的生态呢?】 2. 改变河流水文规律。抬高水位、减缓水流、降低水温,使得某些鱼类无法适应水环境的改变,如一些激流性鱼类将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应甚至灭绝,而缓流性鱼类可能增加,打破了原有的物种平衡。另外水库底部水温偏低,其开闸释放出的低水温水不利于鱼卵孵化,鱼类不能完成生活史,这对鱼类的种群增长是灾难性的后果。 点评 【雷先生的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还不够全面。激流和缓流的生境变化,确实会影响原有河流中的种群的比例,但是,这未必就是不利的。因为水库的形成,必将会增加水环境的容量,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水库蓄水应该是利大于弊。关于水温的不利影响,也并不是绝对的。雷先生所说的“低水温水不利于鱼卵孵化,鱼类不能完成生活史,这对鱼类的种群增长是灾难性的后果”的看法,只是某些学者针对某种具体的鱼类观察的结论。但,事实上水库低温水的下泄,也会有利于某些鱼类的孵化和生长。例如,我国的千岛湖下游,就因为有了水库的低温水,才能够大量的养殖高品质的鲟鱼。另外,雷先生也许还不知道,美国的大坝分层取水设施,无一例外的都是专门提取水库深层的低温水,因为,低温水对鲑鱼的生长和繁殖都是有利的。】 3. 改变部分鱼类产卵场。如改变河床底质,砾石底变为泥沙底,改变原有栖息环境。一些激流性鱼类的栖息场所将会消失殆尽,走向灭绝。 点评 【水坝造成的任何改变,都只能是局部的。河流中激流的生境,虽然是会因为建水坝而减少但不可能完全消失。例如在一些支流小溪和水库大坝的泄水河段,总会有激流存在。对于这种生境的改变,水域中种群的优势的确会有所转变,但是,不大可能造成某种物种灭绝,除非还有其他的原因。所以,世界上才会有不拆水坝的莱茵河的生态完全恢复到以前的事实。】 4. 另外,一些大坝修建之后,也可能导致水环境发生变化,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同时,也有加速某些外来物种的扩散的可能。 点评 【这里所说的外来物种的入侵和建水坝的关系,好像是被颠倒了。记得前不久曾有新闻报道说,美国为了阻止亚洲鲤鱼对五大湖本土鱼类的威胁,正在建设阻挡的水坝,阻隔外来物种的侵入。水坝的阻隔既然不利于基因交流,显然同样也不利用外来物种的扩散。】 中国能源报: 大坝是否会导致洄游鱼类,比如中华鲟撞坝而死? 雷刚: 大坝的修建对洄游鱼类往往影响巨大。中华鲟是典型的江海洄游的溯河产卵鱼类。葛洲坝修建后,阻断了中华鲟繁殖洄游通道,仅有的产卵场被压缩到葛洲坝下游 7 公里 江段内。其繁殖群体资源量在建坝前有 2000 多尾,建坝后,产卵场狭小,自然繁殖规模小,补充量不足。 1997-2002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繁殖群体资源量下降到 300-500 尾,而 2003-2006 年下降至 100-300 尾。 2003 年三峡水库蓄水运行调度,由于其蓄水调节时间与中华鲟产卵季节重叠,将可能进一步减少中华鲟产卵场的适宜面积,减小产卵期的流量,无法满足中华鲟产卵所需的生态流量,造成产卵规模进一步减小。 点评 【中华鲟原来在长江下游根本就没有天然的产卵场。只不过在葛洲坝和三峡建成之后,中华鲟由于不能再洄游到上游原来的产卵场,不得不在长江的下游开辟了新的天然产卵场。中华鲟的这种变化恰恰说明,水坝的阻隔,对洄游性鱼类来说虽然是一种巨大的环境改变,但是,对于还不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物种都应该有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对于长江里面的中华鲟来说,我们不能不提的是,由于采取了人工养殖,每年放流成千上万挑中华鲟幼鱼的措施(远远超过以前的自然繁殖量 2000 尾)。所以,目前长江中中华鲟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修建葛洲坝之前还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长江中华鲟从濒危到数量大增的变化,恰恰说明水坝建设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不仅有可能被消除,而且还可能 帮助 其摆脱濒危灭绝的命运。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濒危鱼类都能够像中华鲟那样幸运的,通过人工措施加以保护和发展的。因为,某些物种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那些人们想尽了办法,也不能挽回其灭绝命运的物种,往往就是自然界的进化规律。因为,人不能改变规律,所以,我们也不可能保障让所有的物种,都能永远的长期存在。不过,雷刚主任所举的中华鲟的例子,确实是我们通过水电开发保护了濒危鱼类的一个典型实例。】 大坝设施导致洄游鱼类高受伤或死亡率 中国能源报: 国外有无修建大坝导致鱼类消亡的事件? 雷刚: 阿斯旺大坝位于埃及开罗以南 900 公里 的尼罗河畔,高 111 米 ,长 3830 米 。它将尼罗河拦腰截断,形成水域面积 5120 平方公里。它原先富有营养的泥沙沃土沿着尼罗河冲进地中海,养活了在尼罗河入海处产卵的沙丁鱼,但大坝的修建严重扰乱了尼罗河的水文,并导致了河口沙丁鱼的灭绝。 点评 【众所周知,沙丁鱼是在海水中生存的鱼类。尼罗河带来的饵料少了,海中的沙丁鱼不喜欢再到河口那里去进食了。这怎么能说“导致了河口沙丁鱼的灭绝”呢?是不是雷刚先生,实在找不到“大坝导致鱼类消亡”的实际例子,所以,不得不用海洋鱼类改变觅食习惯的例子来鱼目混珠的蒙人呢?】 中国能源报: 对于水力发电与鱼类资源保护的问题,国外有无解决办法? 雷刚: 从全球范围来讲,鱼类洄游,特别是向上洄游的研究很多,尤其是在一些特定河流的特定鱼类上溯河而上的习性研究较为充分。但是,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鱼类的 100% 洄游需求,并且现有的经验多为向上洄游而非双向洄游。对于梯级电站来说还有大坝累积阻隔效应,例如:如果一个良好的过渔设施能满足 60% 特定鱼类向上洄游,但是通过 4 个大坝后也仅仅 13% 该鱼类种群可以成功洄游,显然,这对一个物种的保护非常不利。试想想,要想让鱼类通过 25 级梯级电站,其可能性有多少,这还没有完,我们再来看看鱼类向下洄游的案例,成功的案例就更少了。关于鱼类向下洄游的科学研究也非常有限,鱼类向下洄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坝设施导致的洄游鱼类高受伤或者死亡率。 点评 【雷刚先生的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大了解具体的情况。鱼类向下游的洄游基本上不成问题。因为不仅一般的河流在洪水季节都要泄洪,而且一般的水轮机也都具有一定的过鱼能力。况且,目前已有很多专门为鱼类安全通过而设计的新型水轮机产品。解决鱼类向上游洄游的办法也有很多种。有的是通过修建鱼梯、鱼道,让鱼儿自己游到上游去。也有的是通过人工捕捞,帮助洄游性鱼类通过水坝到上游去或者增殖放流。高坝和多级水坝都不适合修建鱼梯和鱼道的过鱼方式。所以,“通过 4 个大坝后也仅仅 13% 该鱼类种群可以成功洄游”是个很无知的假设。关于洄游性鱼类的保护,美国保护鲑鱼的经验,非常有说服力。他们在第一级水坝,就把捕捞到的洄游产卵的母鱼,进行人工养殖产卵,然后再增殖放流。根本就不需要鲑鱼自己去游过十几级水坝。事实已经告诉我们:人工辅助过坝和增殖放流,是解决高坝和多级水坝的成功方式。目前,我国的金沙江上的梯级水电站没有一个水坝建有鱼梯、鱼道的,可见,雷先生的“试想想,要想让鱼类通过 25 级梯级电站,其可能性有多少”的质问,完全是不了解情况得瞎操心。】 中国能源报: 在保护鱼类资源方面,您认为还需要哪些努力? 雷刚: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一些努力: 1. 长江流域全面禁渔十年。其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提议,最早是在 2006 年由中科院院士曹文宣提出。提出的原因是,从 2002 年开始长江分段的每年 3 个月禁渔期未能真正挽救危局,鱼类数量还是越来越少。目前,长江十年禁渔的条件是具备的。因为现在长江的渔民数量大概为 14 万,每年捕鱼数量不到 10 万吨,相较我国每年 5000 万吨的总渔获量,比例很小,不会构成国人的食物危机。有效安置这 14 万渔民,提供转产机会和技能,是实现十年禁渔的关键所在。 点评 【如雷先生所说,长江鱼类资源濒临枯竭的最主要原因,确实就是过度捕捞。所以,鱼类保护人员提出禁渔十年的建议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禁渔的社会成本很高,安置十几万渔民就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难题。此外,即使真能安置了是十几万长江的渔民,我们还是怀疑,长江的鱼类资源是否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目前的问题,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渔民们的捕捞过度,而是严重的非法捕捞。对幼鱼伤害更大的非法电鱼、炸鱼等非法捕鱼,才是长江鱼类资源日益枯竭的最主要原因。如果,我们的渔政部门管不了今天的非法捕鱼,禁渔十年也未必就能让长江的鱼类得到真正的保护。因此,我觉得与其要求国家出台一个投入巨大的禁渔十年的命令,还不如先让我们的渔政人员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在目前连非法捕鱼都管不了的情况下,禁止合法捕鱼的作用实在令人怀疑。】 2. 推动环境流工作。对目前已建的大坝,特别是三峡大坝,如何进行生态调度,让其不仅满足防洪、发电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中下游鱼类的需求。这里面还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的空间。 点评 【这个建议还是不错的,现在我国的三峡工程在保证防洪和发电作用之后,早就开展了生态调度。所以。才会有雷先生还不知道的长江四大家鱼鱼苗汛的再现。】 3. 倡导生态渔业和推动渔业市场绿色转型。鱼类是中国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但是过去高密度的围网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也产生大量污染。如何改变不合理的养殖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还需进一步探讨。另外,如何通过渔业市场的绿色转型,鼓励消费者绿色消费,来倒逼渔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保护天然的野生渔业资源。这也是可以进行尝试的新思路。    水电是江河馈赠,但不要顾此失彼 中国能源报: 您认为金沙江水电站的规划是否过度 ? 雷刚: WWF 关于水电开发的基本立场:尽量避免在干流建坝;尽量避免在生态敏感区域建坝;已建大坝运行要符合国际水电可持续认证标准。 点评 【“避免在干流建坝”是国内外极端环保组织的一个骗人的口号。众所周知,目前,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河流,几乎没有一个不在干流上建水坝。也就是说,“尽量避免在干流建坝”是所有发达国家都做不到的,但是,极端环保组织却偏偏要拿这个标准了要求发展中的国家。关于“尽量避免在生态敏感区域建坝”的说法也有很大的问题。关键是是什么地方才算是“生态敏感区”?一旦我们承认了这个口号,那么极端环保组织就会想法设法的把任何一个他们反对的目标,描述成“生态敏感区”。例如,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南海水电站,不仅成为了“敏感地区”而且竟然被离奇的炒作成为长江, 300 多种鱼类的最后栖息地。直到这次考察宣布的长江生态濒临崩溃的结论,才揭露这个极端环保组织编制的骗局。】 关于金沙江水电站的规划, WWF 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环评报告,特别是 25 座梯级电站的叠加影响的环境评价报告缺乏,公众参与严重不足。 点评 【雷刚先生关于环评报告的标准不知道是什么?经过中国的环保部批准的环评报告,雷刚先生不信服?“公众参与不足”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中国的水电开发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公众参与不足。因而任凭一些得到了外国资金支持的极端环保 大肆 造谣、宣传。比如这次由 WWF 资助的《考察》还是有人照例的利用新闻发布会的机会,制造长江生态已经崩溃的谣言。如果公众都能积极参与,都来过问、监督,这些造谣者还有骗人的机会吗?】 根据 2013 年国务院国函〔 2012 〕 220 号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 2012-2030 年)》,金沙江上游按一库十三级梯级布局及资源规划方案,规划总装机容量 1392 万千瓦;中游按一库八级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 2058 万千瓦;下游按四级开发方案,规划的总装机容量为 4210 万千瓦。此外,在中游的观音岩水电站下方攀枝花市还规划建设金沙、银江两座市级水电站,共计 25+2 级水电站。该 25 级电站中,已建成 7 座,在建 5 座,其它大部分在预研和前期准备工程中。金沙、银江两座水电站也在建设过程中。 之前有报道称不足百公里建一个水电站,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电站,而是整个金沙江流域水电规划总体布局的综合情况。以已经有多座水电站建成和在建的金沙江中下游为例,金沙江中下游从石鼓至攀枝至宜宾河流干流总长 1332 公里 ,规划建设水电站 12+2 座。 此外,如果调查金沙江流域一二级支流的小水电布局,其密度远远高于干流,对上游水生生态的破坏更严重。 高密度的梯级电站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另一个影响是,彻底改变了这些生物千万年来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历史上湍流奔腾不息的金沙江,将变成一个个首尾相连的巨大的静水湖泊。 点评 【关于“密度的梯级电站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另一个影响是,彻底改变了这些生物千万年来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历史上湍流奔腾不息的金沙江,将变成一个个首尾相连的巨大的静水湖泊。”的炒作,美国早已经用事实做出来回答。请看:历史留给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哥伦比亚河、科罗拉多河哪一个不是进行了梯级水电开发?哪一条河流上的水坝和水电站的平均密度,小于一百公里?在美国、欧洲都已经得到证明的事实,我们为什么还要危言耸听的欺骗人呢?】 以金沙江下游在建及建成的四个世界级巨型水电站为例,自上而下分别是: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上游接攀枝花市银江水电站。攀枝花市距离乌东德 213.9 公里 ,乌东德距离白鹤滩 180 公里 ,白鹤滩距离溪洛渡 195 公里 ,溪洛渡距离向家坝 151 公里 。 乌东德水电站正常蓄水位 975 米 ,该水位下回水距离 206.7 公里 ,库尾已达到攀枝花市域范围内; 白鹤滩水电站正常蓄水位 820 米 ,该水位下回水距离 180 公里 。水库正常蓄水位与乌东德水电站尾水位 (805.5m) 重叠 14.5m ,是本河段水头重叠最大的水库; 溪洛渡水电站正常蓄水位 600 米 ,该水位下回水距离 199 公里 ,库尾已达到白鹤滩库头; 向家坝水电站正常蓄水位 380 米 ,回水距离 156 公里 ,库尾已达到溪洛渡库头。 这些水库水深过百米,流速、流量、水温、泥沙含量等水文条件被彻底改变,加上很多作为产卵场、育幼场的一二级支流又被小水电切断,这将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为代表水生生物带来毁灭性打击。 点评 【所谓梯级水电开发的基本要求,不仅要首尾相接,而且还要有所重叠。这是最初来自美国田纳西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特别是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即使因为落差太小根本就无法发电,它们还是要单独建造 29 级的(船闸)水坝。为什么呢 ? 为了能发挥河流的重要的航运功能。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也都无一例外的进行了高重叠的梯级水电开发。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水库的水面有所重叠,也不可能形成不流动的死水。因为,河流本身都要有一定的水深,而所谓重叠的判定是以当地河底为标准的。所以,实践中梯级开发的河流,同样具有河流自然流动的各种特性。 关于梯级水电开发的后果如何、如何可怕,不过是一些反水坝组织编造出来骗人的谎言。雷刚先生虚构的那种对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为代表水生生物带来毁灭性打击”情况,在密西西比河上没有出现过,在莱茵河上没有出现,在多瑙河上也没有现过?您凭什么就敢断言,将要在中国出现呢?关于梯级水库重叠之后河流是什么样子,建议雷刚先生去三峡大坝去看看。葛洲坝的水库与三峡水库尾水的重叠达数米。但是,你到那里去看看,那里的长江是不是不流动的死水。如果不服气,您还可以到国外去看看。包括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他们梯级水坝的重叠一般都在 几米到 十几米左右,然而,却没有一条河流变成了不流动的死水。在莱茵河倒是曾经有“水生生物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不过后来的成功治理已经说明,其原因绝不是梯级开发,而是严重的水污染。】 中国能源报: 有人认为水电开发对鱼类的影响是小生态问题,从大生态角度,还是应该大力开发包括水电在内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您怎么看? 雷刚: 首先,生态学上没有所谓大生态和小生态的理论。其次,物种没有高级低级之分,鱼类是物种,人类也是物种,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地球上不可弥补的损失。它首先会带来生态链的断裂,引起大自然的连锁反应,严重时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导致自然灾害。最后,水电能源是江河给我们的馈赠之一,但是不要忘记江河还给我们提供着许多其他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清洁的饮水、丰富的食物等。我们应该在开发可持续的水电资源的同时,兼顾维持物种与生态系统健康所需要的水质、水量、甚至水温,还有它们相应的节律变化(这就是环境流)。我们 WWF 和全球众多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流的工作,就是为了避免 顾此失彼 ,甚至导致物种灭绝的生态悲剧。 点评 【根据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已经发展为 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 由于某种生态学所研究的对象可以是生物的个体、物种、种群、群落等等,所以,现实当中的生态学,是一门针对大、小层次不同的研究对象的科学。生态学上确实存在局部和整体上的不同层次的子生态系统之分的。例如,某个个体的生态系统、一定是某个是物种的子系统。某个物种的生态系统,又是某个种群的子系统。某个种群的生态系统又是某个群落的子系统。最后,各种大小不同的生态子系统一定是包括人类和整个地球岩石圈在内的地球生态的一个子生态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相对于其整体的母系统来说,都可以视为生态学意义上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 所谓 物种没有高级低级之分,鱼类是物种,人类也是物种,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地球上不可弥补的损失 之说,不过是极端环保主义者宣扬的骗人理论。生物进化的程度不同,存在高等与低等生物和物种,当然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现实。此外,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都有其必然的历史过程。在某一历史阶段,有些物种处于兴旺、发达的上升期,有些物种则正处于衰败、没落期,甚至正在走向灭绝的命运,都是正常的。所谓 任何物种的灭绝都是地球上不可弥补的损失 不过是某些不懂得生物进化规律的人一厢情愿的感叹。确实曾经有些恐龙的研究者,会认为恐龙的 灭绝是地球上不可弥补的损失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恐龙的灭绝,就不可能有随后哺乳动物的兴旺发达,也就不可能进化出我们今天的人类。 总之,每个尊重科学的人都应该承认,自然界中正常的物种的灭绝,不仅不是什么 不可弥补的损失 ,而且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今天的世界,每天都会有退出历史舞台的物种灭绝,同时时刻也会有新的物种产生。用 物种没有高级低级之分,鱼类是物种,人类也是物种 的骗人理论,否认总会有不断退出历史舞台的濒危鱼类的客观现实,绝对是自欺欺人的伪环保。我们找不到一个伪环保人士,肯把自己的生命价值看成和某条鱼一样,但却经常有人虚伪的宣扬着鱼类与人类的平等。。 长期以来,由于关于科学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始终无法解决。我们党最近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此后,我国的环保法也做出了相应的修改。把原来第一条中保护生态的不科学的表述,改成了生态文明。为什么要提倡生态文明?就是要澄清 物种没有高级低级之分,鱼类是物种,人类也是物种 的这种意在否定以人为本的无耻谰言。 以人为本 是我们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准则之一。我们的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首先是为了人,同时也要首先考虑人,而不可能是任何一种其它的动物或者植物。这就是提倡生态文明,与原来片面的强调生态保护口号的更本区别。以 WWF 雷刚先生为代表的极端环保人士,也许不服气。你们中国共产党提倡生态文明又能算什么?告诉你们,针对目前由于极端能环保势力和一些狭隘的生态学者,过分强调保护自己所关注的某个物种的局部子生态,从而破坏了全球的大生态的严酷现实,不单是我们党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要求,国际生态学的权威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和呼吁。 2013 年 11 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上面有英国生态学会理事长关于 生态学必须进化 的演讲。他号召每位具体生物的生态研究者这必须要在自己的研究中,关注到全人类的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资源危机等(包括人在内)大生态问题。对于各类生物研究者具体研究对象的小生态而言,他强调不能只提倡保护,而不讲进化。强调某些物种的生态进化,其实就要是承认和尊重一些物种的消亡是自然界的规律。总之,提倡以人为本,倡导生态文明是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当前,生态学不能只提保护,更要尊重生态的进化规律,已经是科学界的主流声音。 针对于雷先生的 水电能源是江河给我们的馈赠之一,但是不要忘记江河还给我们提供着许多其他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清洁的饮水、丰富的食物等。 的观点,我们不能不提醒一下雷先生,水电不仅仅是是江河的馈赠,而且还是我们人类利用江河必须要采用的一种手段。因为,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无法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要建造足够大的水库进行调节,以保障雷先生所说的江河所能提供的 许多其他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清洁的饮水、丰富的食物等 的实现。而这些大水库在泄水的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如果不能有效的消除,将会给水库大坝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雷先生和一些反水电的极端环保人士们搞不清楚,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水力发电不仅是江河的馈赠,而且还是我们在利用江河时,必须要采取的一个安全措施。 最后关于雷先生的 我们应该在开发可持续的水电资源的同时,兼顾维持物种与生态系统健康所需要的水质、水量、甚至水温,还有它们相应的节律变化(这就是环境流)。我们 WWF 和全球众多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流的工作,就是为了避免 顾此失彼 ,甚至导致物种灭绝的生态悲剧 表述,笔者非常赞同。不过,我们想提醒雷先生的是,要想达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必须要有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态度。雷先生如果肯尊重事实,就应该承认 在开发水电资源的同时,兼顾维持物种与生态系统健康所需要的水质、水量、甚至水温,还有它们相应的节律变化 是我国水电开发一个基本要求。更令人遗憾的是,雷先生炫耀的 我们 WWF 和全球众多的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流的工作,就是为了避免 顾此失彼 ,甚至导致物种灭绝的生态悲剧 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你们用选择性的事实和完全不同的标准,衡量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江河开发。你们用资金支持的极端环保组织和某些狭隘的科技工作者,经常为了污蔑中国的水电开发而制造谣言。包括这次长江上游考察之后,所发布的污蔑水电开发导致 长江生态已经崩溃 的谣言。 此外,由你们支持和资助的极端环保势力,用谎言搁置了十年的中国怒江水电开发,正在每导致着年向大气中排放着大量污染物和上亿吨的温室气体。造谣、污蔑水电开发的结果,使我国至今还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水能资源正在流逝着。与此同时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又不得不燃烧的更多煤炭。为此我国每年要多排放十几亿吨的温室气体。目前,全世界一半上上的煤炭都燃烧在了中国。不仅已经造成了全中国大面积的雾霾污染,同时还在不断加剧着全球日益严重的温室气体效应。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之一,就是在中国有一批不肯尊重事实,不能尊重科学的伪环保,不容许我们中国科学的发展。 笔者认为:如果 WWF 真是想 为了避免 ' 顾此失彼 ' ,甚至导致物种灭绝的生态悲剧 的话,那么就应该立即摒弃那个 物种没有高级低级之分,鱼类是物种,人类也是物种 的伪环保骗人口号。客观的承认,必须要以人为本的保护生态,(即生态必须文明)。否则,你们造谣污蔑水电的伪环保行为,不仅不能避免 顾此失彼 ,而且正在制造着 导致物种灭绝的生态悲剧 的严重后果。众所周知,早就有科学家警告说如果地球上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加剧的话,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世界上将有一半的物种惨遭灭绝。而目前全球最能有效替代化石能源的,正是水电。显然,造谣污蔑和反对水电开发的后果,绝对就是在制造着 导致物种灭绝的生态悲剧 。】
4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见极端环保组织的拙劣表演
热度 1 zbt92 2014-1-2 11:22
文 / 水博 中国的环保一直饱受病诟,以前经常喊着 决不走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 的路,结果中国却成了当今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这里面绝对少不了经常造谣诬蔑水电的极端环保组织的 功劳 。 “自然之友”的前任领导薛野,不仅在怒江开发问题上像小丑一样的到处造谣,表演,而且还在圆明园的防渗事件中用 PS 的照片,编造 防渗膜破坏生态 的证据。看来他的继任者,也学会了如法炮制的炒作。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也是一个造谣反水电的老手。为了诬蔑水电的减排作用,他曾经公开的在媒体上欺骗说他调查到 云南省每建一座水电站,就要建一座火电厂 。现在,这些极端环保组织(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拿到国外拨付的经费),又来跳出来造谣诬蔑小南海水电站了。 不过,仔细一分析,他们的理由简直是可笑之极。以前,他们诬蔑小南海的一致口径和理由,就是小南海是长江 300 多种珍稀鱼类的最后栖息地。然而,前几天长鱼办主任的另一篇指责水电开发已经让长江生态崩溃的发言,却让极端环保组织编造的 长江 300 多种珍稀鱼类最后栖息地 的谣言彻底露了像。因此,现在他们反对小南海的理由变得非常模糊。人们搞不清楚,为什么小南海电站上面的朱杨溪,下面的三峡都可以建水电站,就是小南海不行?保护区上面的溪洛渡,下面的向家坝都可以建水电站,同样也就是小南海不行。为什么呢?我怀疑最大的可能性是,给他们钱的国外环保组织,盯上了小南海,所以,他们才会用说不出理由的,玩命的跟小南海死磕。 那个一贯造谣反水电的马军就更有意思了。说什么 上马小南海电站的诸多理由,如重庆缺电、调蓄洪水等,都很难成立。小南海之所以能够一再突破各条防线,令人震惊 。言外之意,还是诬蔑的开发商为了赚钱。可惜的是马军先生忘了,前不久你们的同伙,为了阻碍小南海上马,曾经多次批评小南海的开发成本奇高,经济性非常差。大家想想,一个靠发电可能会经济上亏本的电站,如果没有非常突出的防洪、供水以及航运等社会效益,有人还会去开发它吗? 事实上,小南海水电站紧邻重庆主城区,对重庆的防洪、供水、航运和生态环境保障作用极其重要。正是因为此,这个电站才会在上个世纪末我们国家的经济还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就被批准上马过。后来因为资金短缺,而被迫下马。大家可以历数一下,那时候上马建设的水电站,哪一个不是防洪、供水等社会综合效应非常巨大的。总之,马军先生的 上马小南海电站的诸多理由,如重庆缺电、调蓄洪水等,都很难成立。 的说法,绝对又是他习惯性的造谣诬蔑水电的欺骗之词。 对于 自然之友 等极端环保组织的造谣宣传,我们怀疑,最大的可能是,给他们钱的国外环保组织,盯上了小南海;而对于一直靠国外提供活动经费的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 和主任马军,我们几乎都不需要怀疑。 参考对照文章:《 民间机构再呼吁撤销小南海电站项目 》
3610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3年中国水电十大新闻
热度 2 zbt92 2013-12-31 15:53
2013 年中国水电十大新闻 编者按: 即将过去的 2013 年有很多社会热点,例如,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体制改革;严重的雾霾席卷了整个中国,令全民关注能源结构的调整,此外,还有国家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等等。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对中国的水电行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归纳整理出了 2013 年对中国水电行业影响较大的十大新闻,它们是: 一、为加强雾霾治理,我国抽水蓄能建设提速 4 月 16 日 随着我国首座国产化的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在福建的仙游抽水蓄能电站投入运转,我国沉寂多年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已明显开始加速。 近年来,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始终跟不上社会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以至于全球煤炭增量的 70% 来自中国。 2012 年随着我国的煤炭消耗超过全球的 50% ,严重的雾霾污染已经席卷了整个中国。因而,从 2013 年起,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意义已经变化。过去,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目标和动力主要来自国际社会减排的压力,而现在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首要目标,已经变成了雾霾治理。 为了加速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电网接纳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能力,今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新疆阜康、江苏省句容和山东的沂蒙等抽水蓄能电站开展前期工作,同时还核准开工了海南琼中抽水蓄能电站。 6 月 18 日 ,国家能源局还以国能新能 243 号文印发《关于加强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以规范管理和促进我国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新闻链接 1 :《 海南省首个抽水蓄能电站获国家发改委核准 》 新闻链接 2 :《 国家能源局发文加强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管理 》 二、国家改革水电上网定价机制 5 月 6 日 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九大重点,出台完善水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正是其中之一。目前比较明朗的改革方向是告别现在的成本加成定价,用消纳地的平均电价水平倒推水电上网电价,将成为监管部门核准水电电价的主要依据。业界普遍认为,新定价方式实行后,水火电不同价的问题有望缓解。 但实际上,上网电价低的仅仅是过去建设的老水电,现实中由于移民、环保成本的快速上升,新建的水电站的电价,早已超过一般的火电。据有关部门测算, 2013 年我国新建电站的平均成本,已超过每千瓦 1.5 万元。当然,真正的水电开发企业都不会误读这一政策。因此, 2013 年我国水电的核准开工量再创十二五来的新低,全年不足千万千瓦。有专家预计,如果这种水电发展减速、刹车的局面不能尽快改变,不仅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将要落空,而且,我国的雾霾治理也很难收到实效。 新闻链接 1 :《 水电定价将告别成本加成 》 新闻链接 2 :《今年出台完善水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9747 三、 2013 长江上游综合考察引发水电开发与长江生态之辨 6 月中旬,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 '长渔办')组织了一次《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8月15日,长鱼办主任赵依民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布会上,心情沉重地表示: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也已濒临崩溃,特别是金沙江流域大规模地建设水电项目,今后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长江特有物种消失。此言一出,立刻引发水电专家的反驳。 水电专家并不否认长江鱼类资源已经濒临崩溃的考察结论,但是,对考察报告的主观归因(即水电工程)提出了质疑。水电专家的理由是:赵依民认为水电项目所带来的洄游通道阻断、江水水温降低等连带效果,更是严重破坏了多种鱼类的生长规律,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的理由,成立的前提是水电站已经蓄水发电。但是,截止到考察的时候,金沙江规划的25级电站,实际仅有2.5座蓄水发电,而且时间最长的也只有一年多。在此期间,如果没有人发现,曾由于水电站的蓄水发电而出现的鱼类大批死亡的现象,那么金沙江流域历史曾监测到过鱼类有143种,而此次科考三次鱼类资源采样仅仅发现17种鱼类样本的鱼类资源濒临枯竭的情况,显然是在水电站产生影响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这恰好能证明,金沙江鱼类资源的减少的原因,并不是水电建设。 此外,水电专家对所谓的科考队发现,随着水电的开发,整个金沙江干流正在变成一串首尾相接的大型水库。的表述,也提出了质疑。因为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的考察期间,金沙江上还没有任何一座电站的蓄水与上一级水电站的形成了衔接。更不要说什么变成一串首尾相接的大型水库。了。人们搞不清楚,现实中还没有根本出现的事情,我们的考察专家是如何发现的呢? 不仅如此,水电专家还指出,该次考察的范围根本就不包括长江。但是,却发布了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考察结论。因此,水电专家认为,长江流域上游的金沙江鱼类资源濒临崩溃的情况,的确是一个客观现实。但是,把原因归咎于水电开发和宣布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结论,完全是违背事实的欺骗和炒作。 新闻链接1:《 水电专家驳长江生态崩溃说 称正变得 越来越好 》 新闻链接2:《《2013长江上游综合考察》与水电开发》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1518 四、 IHA2013 世界水电大会召开 由国际水电协会(IHA)举办的 2 013 世界水电大会于2013年5 月21 –2 4 日在马来西亚沙捞越古晋市召开,来自世界6 0多个国家的政府、行业组织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学术界的5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 推动水电可持续发展 。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组成高级代表团,张基尧理事长率团参加了本次大会。 在IHA2013世界水电大会开幕前,应国际水电协会邀请,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张基尧理事长、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林初学副总经理、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晏志勇副董事长、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石清华副总工程师和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施国庆院长参加了咨询会议,并发表了对世界水电发展的意见,回顾了世界水电面临的挑战和国际水电协会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所做的工作,向国际水电协会理事会提出了工作建议,获得了国际水电协会的好评。经过会议讨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大国,将在北京承办下一届的世界水电大会。 新闻链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出席IHA2013世界水电大会》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0057 新闻链接:《2013 世界水电大会部分会议情况概述》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0599 五、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投产发电 2013 年6月24日 ,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首台机组(右岸电站13号机组)成功启动。7月15日零时,13号机组顺利结束72小时试运行,成功并入南方电网,交由长江电力溪洛渡电厂受托运行管理,标志着溪洛渡电站首台机组正式进入商业运行,比计划提前107天。 7 月24日 ,10号机组投产发电。7月29日,6号机组投产发电。7月31日,8号机组投产发电。8月23日,11号机组投产发电。9月18日,9号机组投产发电。9月22日,12号机组投产发电。……12月29日,左岸电站4号机组投产发电。至此, 溪洛渡左、右岸电站2013年完成装机12台,总容量924万千瓦 。预计该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将于2014年7月并网发电。 溪洛渡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骨干工程,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交界的金沙江溪洛渡峡谷段,是仅次于三峡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位居世界第三。设计安装18台单机容量77万千瓦水轮机组,总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年发电量571.2亿千瓦时,静态投资503.42亿元。溪洛渡水电站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引水发电建筑物组成,具有高拱坝、高地震烈度区、高边坡、高水头、大流量、大地下洞室群等特点。285.5米的坝高目前排名世界第三;高地震烈度区大坝设防参数为国内最高;自然边坡坡高、数量多、范围广、施工难度大;高水头、大流量的泄洪功率大大超出国内外工程的现有水平;大尺寸的地下电站洞室群为世界之最。 新闻链接:《溪洛渡首台机组成功启动》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0089 新闻链接:《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0151 新闻链接:《溪洛渡左岸电站正式投产发电仅次于三峡》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0296 新闻链接:《中国电建溪洛渡电站创国内特大型机组安装最快纪录》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0730 新闻链接:《溪洛渡电站完成装机12台 总容量924万千瓦》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1567 六、金沙江中游至广西直流输电工程被核准 10 月8日 ,国家发改委以发改能源【2013】1968号文正式核准金沙江中游送出工程——金中直流工程,为历时近4年并造成了云南水电大量弃水的博弈终于划上了句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电开发的深入,水电开发竞争与水电资源的日益稀缺之间的矛盾、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央与地方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都在金中直流工程上有所体现。这场博弈背后,不仅暴露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送电端与受电端之间的利益纠葛,同时,也反映着我国社会对水电发展的不同立场和看法。 反对水电的极端环保组织,曾借机污蔑说水电弃水是水电大跃进的后果。而水电工作者则认为:大跃进造成了上百亿的清洁能源电量损失固然让人痛心,但是,要知道如果没有中国水电的大跃进,我们损失的清洁能源电量就不是目前的200多亿,而是200多亿的几十倍。一般认为,我国的水电大跃进是从电力体制改革的2002年开始的。当时我国的水电年发电量仅为2804亿度。而到了2012年,正是由于水电的大跃进,我国水电的发电量已经达到了8641亿度。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中国水电的大跃进,我们除了损失云南弃水200多亿之外,还要多损失5697亿度水电电量。 新闻链接1:《弃水;水电跃进的尴尬,还是开发滞后的体现?》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0781 新闻链接2:《金中直流获核准 云电外送争议解决》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0841 七、水电 2013 大会:中外专家齐聚昆明研讨水电开发新技术 11 月1日 ~3 日,水电2013大会——中国大坝协会2013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堆石坝国际研讨会在昆明召开,国内近600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围绕水库大坝建设管理、水电开发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水库大坝与水电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此次大会由中国大坝协会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办。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基尧,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武警水电指挥部副司令员马青春,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大兵,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杨昆,巴西大坝委员会主席卡瓦略,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祥等分别致词;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雅鸣,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高波,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林初学,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代秘书长李菊根,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斌,云南省能源局局长马晓佳,中国大坝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金生,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主席维奥蒂·贝尔加,国际水电协会执行长泰勒、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冯峻林,中国科学院陈祖煜院士,中国工程院马洪琪院士,国际水电协会执行主任泰勒,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院长刘伟平,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金焕,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厚贵,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湘华,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仕宗,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和建生,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志斌,德国教研部资源及可持续发展部主任欧立希等出席会议。 新闻链接:《中外专家聚昆研讨水电开发新技术》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0981 新闻链接:《2013水电大会看点集纳》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1064 新闻链接:《多项科技创新亮相水电2013大会》 http://www.hydropower.org.cn/showNewsDetail.asp?nsId=10953 八、三峡工程开工 20 年、发电 10 年,收回成本,推进生态文明 长江水患,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从汉初至清末,两千多年间,长江共发生洪水灾害214次,平均十年一次。洪水过后,满目疮痍。最近一次肆虐是1998年,受灾严重的中下游五省,死亡1562人,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为根治长江水患,经过激烈的争议20年前的1993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十年前的2003年6月1日,三峡水电站的首台机组发电。运行十年来,三峡工程运用221.5亿立方米的巨大防洪库容,已经两次消减超过1998年洪水最大峰值的洪水,有效缓解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同时三峡水电站累计发电已也超过七千亿千瓦时,专家坦言即使按照目前远低于或电的上网电价测算,也已经收回三峡工程的建设成本。 在三峡工程的筹备和建设期间,社会上对三峡工程产生过诸多质疑。其中尤以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争论最大。然而,三峡工程用十年运行的事实,对此做出了最好的答复。什么是判别生态环境的最高标准?当然是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在这一点上三峡工程毫无疑问是生态文明的典范。它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替代化石能源的工程项目,正在源源不断的为整个人类提供着永不枯寂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其防洪作用更是造福百姓、惠及民生。 众所周知,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三峡工程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有效保护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1500万人口、2300万亩良田。现任湖北省水利厅厅长的王忠法说:三峡工程巨大的防洪作用,没有什么语言可以表达穷尽。王忠法厅长介绍说三峡工程启用后,2010年仅减少上堤查险一项,就节省人力成本2亿多元。2012年,更是翻倍。没有三峡工程,不仅要动员几十万人脱产抗洪,还将产生动辄百亿计的抗洪成本。 正因为有了三峡工程,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魏山忠胸有成竹地告诉大家说哪怕再遇到像1870年那样长江有记录的最大洪水,我们也有应对办法。 江水通过三峡大坝泄洪深孔下泄(7月22日摄)。新华社发(郑家裕 摄) 新闻链接:《 三峡逐梦记——写在三峡工程兴建20年之际 》 九、世界最高拱坝锦屏一级大坝封顶 12 月 23 日 ,世界最高拱坝——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全线浇筑到顶。标志着锦屏一级水电站建设已攻克了高边坡、高地应力、深部卸荷裂隙等世界级技术难题,创立了世界坝工技术新的里程碑。 锦屏一级水电站是雅砻江干流下游河段的控制性水库梯级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 360 万千瓦,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源点。枢纽建筑由挡水、泄洪消能、引水发电等永久建筑物组成,其中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 305 米 ,为世界第一高拱坝。 锦屏一级水电站高拱坝建设解决了一系列世界级的工程技术难题挑战。包括复杂地基条件下高拱坝结构分析方法、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倾倒拉裂深卸荷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陡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加固理论及施工技术,坝肩抗力体大范围深部卸荷及破碎岩体加固处理技术等诸多难题。这些工程难题的攻克,是我国在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建设特高拱坝的一次飞跃。从此,水电站大坝建设将进入 300 米 时代。 新闻链接:《 世界最高拱坝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全线浇筑到顶 》 十、历时十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贯通 12 月 25 日 ,歷經 10 年, 10 多萬位建設者眾志成城,貫穿豫、冀、京、津四地全長 1432 公裏的南水北調中線幹線主體工程,日前正式宣布勝利完工!明年 10 月份前後,丹江水將一路向北,滋潤沿線兩億多人。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副主任張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南水北調水帶給河南人民的將是水質清、口感好的 Ⅱ 類水。 水资源短缺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中国水资源多年的平均总量为2 . 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虽然总量不少,但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严重偏低,在190多个有水统计的国家里,排名127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不仅如此,我国的水资源还存在着严重的分布不均问题。 据记载中国水资源的50年资料分成两个时间段,即1956年至1979年,及1980年至2005年。数据显示,前25年中,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81%,北方为19%;而最近的25年中,南方水资源占比升至84%,北方则降至16%。目前南方整体GDP占全国55%,人口占53%,耕地占36%,但水资源却占了84%,可见中国绝大部分的水都分布在南方。 因此,通过工程措施把南方较为富裕的水资源掉到北方,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然而,在南水北调中线贯通之际,高昂的调水代价也引来了非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表示,南水北调不仅费用高昂,而且南水北调过多采用明渠引水,一旦有暴雨、洪水,调过来的水很容易被污染。因此,他认为水资源科学调配要有整体的长远规划,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已有的方案也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浩予以回应。 新闻链接 1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贯通 》 新闻链接 2 :《 中国科学报盘点 2013 十大科学之辩 》
4663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3长江上游综合考察》与水电开发
热度 7 zbt92 2013-12-26 11:26
8 月 15 日 ,《新闻晨报》上的一篇题为《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惊慌。该报道称 在《 2013 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发布会上,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简称 ' 长渔办 ') 主任赵依民心情沉重地表示,总体上看,长江生态已经崩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也已濒临崩溃,特别是金沙江流域大规模地建设水电项目,今后恐怕还会有更多的长江特有物种消失。 。 我们虽然不知道这位 ' 长渔办主任赵依民,到底是一位懂业务的技术官员,还是纯行政干部。但是,从这位主任的发言内容来看,他不像一个严谨的科技工作者。尽管我们相信有众多鱼类专家参加的考察结果是可信的,但他们关于 长江生态已经崩溃,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干流鱼类自然资源也已濒临崩溃 的考察结论,却难免让人一头雾水。其主要原因是,我们不了解鱼业官员对生态系统崩溃的定义和标准到底是什么? 根据新闻报道细节的描述,赵主任说 长江里原有 175 种特有物种,近四五年来,已经有一半以上找不到了。我们在丽江附近的石鼓江段使用网具试验,一天只捞上来 5 条鱼,多数个体还很小,而这里过去是鱼类资源十分丰富的。 。后来的文章里还进一步提到了,考察组在金沙江石鼓段,一共只采集到了 17 种鱼。我们据此猜测,采集到 17 种鱼的金沙江可以被定义为 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但长江里原有 175 种鱼,尽管近几年来一半以上都找不到了,根据一般的理解。在长江能采集的鱼类种类,至少也应该多于 17 种吧?然而,鱼类种类更多的长江,怎么倒是生态崩溃了呢? 我们不知道赵主任的 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 是到底根据什么样的考察结果得到的。是不是连一条鱼都采集不到了呢?总之,赵主任的 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 的笼统表述,不像是一个负责的说法。除非他能明确告诉大家,在长江河段他们已经连一条鱼都采集不到了。然而,这种情况似乎又不大可能。因为,诺大的长江毕竟不能只容许赵依民的小组去考察。如果长江里面真的已经抓不到鱼了,这个消息恐怕早就会在社会上流传了。 赵依民主任所发布的考察结论,不仅有关于 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 的表述不清问题,还有一些故意诬蔑水电开发的嫌疑。 新闻报道说 金沙江里的鱼类资源为何急剧减少 ? 赵依民认为,金沙江段密集的水电开发,导致了大量鱼类栖息地遭到破坏和丧失,而水电项目所带来的洄游通道阻断、江水水温降低等连带效果,更是严重破坏了多种鱼类的生长规律,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目前,金沙江干流已规划 25 个梯级水电开发项目,其中过半已经开始施工建设甚至投入运行。科考队发现,随着水电的开发,整个金沙江干流正在变成一串首尾相接的大型水库。科考队在对金沙江下游已经建成的水电站进行考察后发现,大坝建成后,原来的急流型河流生态系统被以深水、静水为特征的水库生态系统所替代,导致依靠急流险滩生存的鱼类失去栖息地。 赵依民的这种说法,有很多疑点。 金沙江干流已规划 25 个梯级水电开发项目,其中过半已经开始施工建设甚至投入运行。 的说法非常模糊。听了之后让人感觉,似乎金沙江的水电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因此,已经造成了对鱼类的严重影响。但事实上,到他们考察的时候,规划的 25 级电站,只有9 座正式开始建设了,金沙江中游7 座,下才有 2 座。而到考察时真正建成运行的电站只有 2 座半。 2011 年底,金沙江才有第一座水电站金安桥蓄水发电, 2012 年也只有阿海和向家坝开始了初期的蓄水发电。考察后两个月,向家坝水电站才完成蓄水到正常高水位。根据考察报告发布的时间,在考察期间,龙开口、溪洛渡和鲁地拉水电站,都还没有蓄水发电。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赵依民主任认为水电开发影响鱼类的原因是 大量鱼类栖息地遭到破坏和丧失,而水电项目所带来的洄游通道阻断、江水水温降低等连带效果 。这些理由都只能在水电站蓄水之后,才有可能出现。而目前虽然金沙江规划了 25 座电站,但只完成了 2.5 座(向家坝刚刚蓄水,还没有到正常高水位,还不可能产生水温的影响,所以只算了一半)。怎么可能就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了呢? 其次,我们认为这次考察结果反倒是证明了:在水电开发之前,长江的水生生态系统就已经濒临崩溃。因为,到考察的时候为止,金沙江不仅只有 2.5 座水电站完成蓄水发电,而且第一座水电站金安桥蓄水发电的时间也只有一年半(阿海不到一年,向家坝只有半年左右)。而一般鱼类的生命周期,至少应该有几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如果没有人看到或者听说过水电站蓄水后鱼类大量死亡的情况。我们就可以断定说,现在金沙江的鱼类的状况,完全是在金沙江水电站建成之前就存在的。 更严重的问题的是,赵依民主任的 科考队发现,随着水电的开发,整个金沙江干流正在变成一串首尾相接的大型水库。 说法,完全是他们自己编造的谣言。因为在《 2013 长江上游联合科考》的考察期间,金沙江上还没有任何一座电站的蓄水与上一级水电站的形成了衔接。更不要说什么 整个金沙江干流正在变成一串首尾相接的大型水库。 了。我们搞不清楚,现实中还没有根本出现的事情,我们考察组的专家是如何 发现 的呢? 我们知道过去有些极端环保组织,经常会借着考察的名义编造谣言欺骗社会。想不到我们政府部门(长鱼办)组织的《 2013 长江上游联合科考》居然也和极端环保组织一样,借着考察的名义,就理直气壮的把自己的个人想象,当成了 发现 的考察结论来骗人。 请注意,我们说他们骗人,并不是指他们考察的客观结果,而是指他们对考察结果的主观归因。即 赵依民认为,金沙江段密集的水电开发,导致了大量鱼类栖息地遭到破坏和丧失,而水电项目所带来的洄游通道阻断、江水水温降低等连带效果,更是严重破坏了多种鱼类的生长规律,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 的说法。 对于他们考察的关于现存鱼类的实际状况,我们完全相信。此前,我们水电工作者以前也进行过类似的考察,而且其结果与他们的考察基本一致。遗憾是,我们毕竟不是研究水生生物专业的,所以,我们水电工作者当年的考察和调研,并不是以河流生态为主要目标进行的。我们当年关注的要点是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以及地质灾害对河流是生态的影响。因此,我们没有对整个长江上游进行调研和考察,而主要是针对地质灾害严重的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小江和二级支流吊呷河等河流的生态情况进行了调研和考察。尽管如此,这些历史的资料,也可以对极为短期的 2013 年长江上游联合科考,做一个很好的补充和说明。 我们当年的考察项目是由清华大学组织的,目的是要说明治理泥石流前后对河流水生生物的影响和变化。考察的时间是在 2005 年和 2006 年,每次考察采样的时间约为 5 个月。那时候整个金沙江上还没有任何水电站,这种状况对我们分析和对比今天的水电开发对河流水生生态的影响非常有参考价值。 2005 考察深溪沟的时候,经过几个月的采样,居然没有发现任何鱼虾,只有一些低等级的水生生物。 2006 年考察吊呷河的结果,也基本如此。鱼、虾类的水生生物完全没有,只有一些 底栖动物,主要物种为四节蜉科、蚋科、纹石蛾科等。 在多次考察的过程中,我们都能看到上一级支流小江的水质要比我们重点监测和采样的深溪沟和吊呷河还差得多。沿岸大量的金矿开采的污水,使得小江中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鱼类存活。也就是说,早在金沙江的水电开发之前,金沙江的一级支流就已经由于污染严重,变得鱼虾绝迹了。当然,金沙江干流的水量较大,金矿的污染被稀释了之后,有些鱼虾还是可以生存的。 我们另一次关于金沙江鱼类的考察是在阿海水电站蓄水发电前夕。我们在阿海水电站的鱼类增值站,遇到了一位玉龙县里渔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我们,是阿海水电站的建设,拯救了金沙江的珍稀鱼类。由于玉龙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水电站建设之前,他们要想获得一点鱼类保护的资金,简直是难上加难。与此同时,更让他们困惑的是,由于经济上的贫困,金沙江的珍稀鱼类保护已经成为最大的生态难题。越是国家要保护的珍稀鱼类,在市场上的卖价越高,贫困的农民就越要想方设法的捕捞到这种鱼赚钱。因此,非法的电鱼、炸鱼现象,非常普遍。面对大批解决不了温饱的农民,你怎么能要求他们一定要饿着肚子保护生态呢?对此,我们渔业执法人员实在是无能为力。于是,当地几乎形成了越是国家要保护的珍稀鱼类,灭绝的速度就越快的怪圈。 最近一些年,阿海水电站的建设,使得金沙江的珍稀鱼类得到了一定的保护。由于水电的开发带动了地方经济,农民赚钱的渠道多了,手中的钱多了,自然也不必再把非法捕捞珍稀鱼类鱼作为自己唯一的经济来源了。更重要的是,阿海水电站在修建的同时还建立了珍稀鱼类的增殖站。经过人工的增殖、培养,每年把几十万尾珍稀鱼苗放归金沙江。这已经使得金沙江鱼类资源日益枯竭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几乎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向家坝水电站。当考察向家坝的时候,我们还得知,溪洛渡建设前,为了修改保护区的范围,证明该保护区要保护的三种鱼,白鲟、达氏鲟和胭脂鱼已经不存在了。有位官员曾悬赏 50 万,奖励任何捕捉到这三种鱼中一种的。但是,几年下来确实没有一个人,捕捉到这三种鱼。后来这三种鱼中的达氏鲟和胭脂鱼,先后被向家坝水电站的渔业工作者养殖成功了,并实现了的鱼苗多次放流。所以,目前金沙江的鱼类品种,肯定应该比金沙江水电开发之前多了。起码以前高额悬赏也没有人能捕捉到的达氏鲟和胭脂鱼,现在已经可以捕捉到了。 长鱼办组织的《 2013 长江上游联合科考》在我们当年的考察几年之后,在他们所采集到的鱼类样品中,应该就有阿海和向家坝水电站增殖放流的鱼种。遗憾的是他们的考察时间太仓卒,居然没有采集到达氏鲟和胭脂鱼这两种原来一度绝迹,现在已经人工繁殖和放流的鱼种。 总之,我们当年的考察,金沙江的水电站都还没有建成,但是,严重的水污染和过度捕捞就已经让很多河段的鱼虾几乎绝迹。这几年,随着金沙江水电建设的展开,金沙江鱼类的现状已经开始好转。水库移民地区的过度捕捞情况大幅度减小。水电站的对珍稀鱼类的增殖放流也开始发挥作用。 最后,我们需要强盗的是:如果把考察的结果立此存照,我相信将来有一天,长鱼办的官员们一定会有机会看到,由于水电开发的结果,长江鱼类资源得到了恢复的一天。因为阿海、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都采用了增殖放流措施,已经对当地的鱼类资源现状起到了很重要的改善作用。只不过这种改善后的效果目前还并不够理想。不过,随着更多的水电站的建设,和我国对水污染和过度捕捞的管理加强,金沙江的鱼类生态会进一步的改善的。目前,国际社会的事实已经证明:水库大坝对鱼类生态的影响,完全是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消除的。 如德国的莱茵河在上个世纪末,已经生态崩溃、鱼虾绝迹。但是,通过治理污染等一系列措施,今天莱茵河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已经恢复到了二战以前的水平。而且,他们并没有拆除一座水坝。 请相信,我们今天的金沙江和长江水电开发中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并不会比莱茵河逊色。我国水电建设的三同时原则,也决不会再走莱茵河的先开发后治理之路。长鱼办的官员们,请相信莱茵河的结果已经证明了,水电开发完全可以有利于河流生态。请不要让社会上诬蔑水电开发的谣传,影响了你们工作重心。在鱼类保护的问题上,防止水污染,治理过度捕捞,是最重要的工作,也鱼类保护工作的核心,如果这两点做不好,长江鱼类资源永远不会有恢复的希望。
1885 次阅读|16 个评论
关于金沙江鱼类资源之辩
zbt92 2013-12-25 11:22
关于金沙江鱼类资源之辩 文 / 水博 金沙江里的鱼类资源为何急剧减少 ? 长鱼办的官员认为,金沙江段密集的水电开发,导致了大量鱼类栖息地遭到破坏和丧失,而水电项目所带来的洄游通道阻断、江水水温降低等连带效果,更是严重破坏了多种鱼类的生长规律,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 他们说“目前,金沙江干流已规划 25 个梯级水电开发项目,其中过半已经开始施工建设甚至投入运行。 科考队发现,随着水电的开发,整个金沙江干流正在变成一串首尾相接的大型水库。 科考队在对金沙江下游已经建成的水电站进行考察后发现,大坝建成后,原来的急流型河流生态系统被以深水、静水为特征的水库生态系统所替代,导致依靠急流险滩生存的鱼类失去栖息地。” 而我们认为:尽管考察的结果是可信的,但考察者主观的归因绝对是错误的。威胁鱼类的不是水电建设,而是污染和过度捕捞。长江、金沙江的鱼类生态系统确实非常濒危。而且不仅现在濒危,而且以前更濒危。几年前,我们考察过金沙江的支流小江,严重的水污染,让那里根本就不可能有鱼。在阿海电站建成后,有了珍惜鱼类增殖站。鱼类保护人员还告诉我说,由于电站让百姓富起来了,违法捕捞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另外通过放流,那里的鱼类资源已经有所恢复。 在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以前绝迹的胭脂鱼和达氏鲟已经被人工繁殖成功。并且已经大量放流。如果长鱼办几年以前就去考察,长江和金沙江鱼类的状况,一定比现在还要惨。不过,现在考察也不晚,截止到考察时金沙江只有金安桥和阿海水电站正式投产了。向家坝刚刚完成初期蓄水,长鱼办考察后才达到正常高水位。龙开口、鲁迪拉和溪洛渡等几乎还没有完成蓄水发电。所以,考察组说的水电开发把河流截成了一段段不流动的静水的景象,还不可能出现。这种主观的归因,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不顾事实的造谣。因为,到考察时,金沙江上还没有一个梯级水电站相互连接。 其次,这次考察结果反倒证明了:在水电开发之前,长江的水生生态系统就已经濒临崩溃。因为,到考察的时候为止,金沙江不仅只有 2.5 座水电站完成蓄水发电,而且第一座水电站金安桥蓄水发电的时间也只有一年半。而一般鱼类的生命周期,至少应该有几年。在这段时间内并没有人看到或者听说过水电站蓄水后鱼类大量死亡的情况。因而可以断定说,现在的鱼类减少的状况,完全是在金沙江水电站建设之前就存在的。 如果把考察的结果立此存照,我相信将来长鱼办一定会有机会看到,由于水电开发的结果,长江鱼类资源得到了恢复的一天。阿海、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因为增殖放流都已经对当地的鱼类资源起到了很重要的改善作用。只不过改善后的效果也还并不够理想。不过,随着更多的水电站的建设,金沙江的鱼类生态会进一步的改善的。国际社会的事实已经证明:水库大坝对鱼类生态的影响,完全是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消除的。德国的莱茵河在上个世纪末,已经生态崩溃、鱼虾绝迹。但是,通过治理污染等一系列措施,今天莱茵河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已经恢复到了二战以前的水平。而且,他们并没有拆除一座水坝。 长鱼办的考察结果,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揭露反水坝极端环保组织编造的某些谎言。他们曾炒作说小南海是长江鱼类的最后栖息地,一旦开发小南海,长江的 300 多种鱼类将面临灭顶之灾。而考察结果却告诉我们,在小南海建设之前,长江的鱼类生态系统就已经崩溃了。所谓最后的栖息地和 300 多种鱼类濒临灭绝的说法,全是骗人的。 有了这个考察的证据之后,将来我们就有机会证明,是小南海水电站的建设,将能够更使得长江的鱼来资源得到极大的恢复。只要我们解决了污染和过度捕捞。既然莱茵河不拆坝能恢复,我们为什么就不行? 最近发表在,半月谈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就更恶毒了。直接就造谣说《水电无序开发或使长江生态系统崩溃》。说无序开发根据是什么?按照国家规划的开发,怎么就成了无序开发了呢?不仅我们长江的水电开发都是严格的按照国家规划的有序开发,而且,长江鱼类的减少,也决不是受水电的影响,而是水污染和过度捕捞。 这些从考察的时间和长江水电建设大部分还没建成的情况,就可以推论出来。我觉得,长鱼办之所以的要在考察之后,公开的污蔑水电,主要是因为考察经费是某环保组织提供的。这就是极端环保利用资金的变相收买,实现公开造谣,误导社会公众的常用手段。以前,那个世界自然基金会就曾经如法炮制过一个所谓 “ 长江体检报告 ” ,开始水利部也被他们骗了,但搞了两次之后,水利部发现他们总是收买个别所谓专家之后,进行造谣,现在,水利部已经不搭理他们了。 对于这种公开造谣的欺骗性宣传,我们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最近有一个我们水电设计单位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却说: “ 有很多工程人士带着个人的情感反感环保,也有的环保人士带着一种强烈的自恋情结,好像他是环保人士他就是绿色的使者,就反对做任何事,两者都不对。应该是双方为了更好地促进问题的解决合作起来,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有商有量、出谋划策,说不定就搞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 ” 这种说法可以说是脑子进水。人家本来就是要造谣诬蔑你,你还要想跟他合作?连一开始跟他们合作的水利部,发现他们之后都躲开他们了。你看到人家故意造你的谣言,你倒要找人家去合作了?这不是脑子有毛病吗? 关于揭露伪环保的谣言,是个人带情绪的原因吗?作为一位专业工作者,看到造谣宣传欺骗误导公众却无动于衷,你对的起公众吗?你还有职业道德吗?当然,有人把个人得失看得很重,自己不愿意站出来得罪人,尚可理解,但是,不去揭露谣言还要不顾事实的说风凉话,就有点太缺乏职业道德了。 这就好像,一个警察自己不去抓小偷,看到抓小偷的,还要批评人家不应和小偷打架。并且教训人家说,你如果不这样去惹小偷,而是注意和小偷友好合作,还说不能获科技进步奖呢。 靠撒谎人,获科技进步奖不大容易,不过要获得某种环保奖可太容易了。大家可以去查查,国内外有多少环保奖,都是专门奖励骗子的。 中国人特别崇尚中庸。有人觉得如果自己能把争论的双方都批评一下,似乎就显得自己的水平高了。其实不然,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决不会如此。关于水电开发争论,有的是科学问题的探讨,有的是关于事实的争论。并不都是个人的情绪发泄。 我觉得很多环保人士也并没有什么情绪,是因为只要反坝,就有人给他们提供资助,所以,他们千方百计的总要想办法制造点谣言来。可见,其动机并不光是情绪。我们水电专业人员更没有什么情绪,只不过就是觉得,作为科技人员,我们有责任把客观事实和科学道理告诉公众。我们反对和揭露的既不是环保,也不是环保人士,而是骗人的谣言和伪科学宣传。
39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文水资源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peluo 2013-11-19 15:59
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sklhse.tsinghua.edu.cn/index.html 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www.waterlab.cn/ 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www.hydraulics.org.cn/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waterlab.hit.edu.cn/webShow.do?action=indexShow 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www.hydro-lab.cn/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www.skl-wac.cn/sklsr/index.htm 北京师范大学 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http://219.224.20.15/index.aspx
个人分类: 水文气候/气象|4591 次阅读|0 个评论
须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评价长江的生态
热度 4 zbt92 2013-11-5 17:41
---- 8 月 15 日 ,一篇題為《長江生態系統已經崩潰》的文章發表後引發各界廣泛關注。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高級工程師張博庭 3 日在昆明表示,對於整個長江流域來説,包括人在內的生態環境,不僅沒有崩潰,而且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11 月 3 日 中新網) 针对这篇报道,引起了一番争论。光明网的张楠之写了篇《長江生態如何,不能讓屁股決定了腦袋》文章,认为水电专业人员与渔业官员的争论,是“屁股决定脑袋”的争论。其实不然,对于长江鱼类现状评价,水电专家与渔业官员并没有任何分歧。但是,渔业官员的表述,确实是有问题的。如果他说的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也就不会产生任何争议了。因为,长江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状况到底如何评价?农业部的渔业官员也许是有资格评价的,做为水电专业人员也不便多插嘴。但是,关于整个长江的生态系统如何,就不能是你农业部的渔业官员一个人自己能说了算的。 这场争论的起因,其实是来自我们对党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的理解。我在国际会议上的演讲中的主要观点是说明,党中央之所以提倡生态文明,而不再是简单的强调“加强保护生态”,就是为了避免“保护生态”这个口号在现实中产生矛盾和冲突。保护生态与保护环境不同,因为环境的主体,已经约定俗成的一般都是指人,但是生态的主体,则是根据每个人所考虑的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的。因此,当我们把保护生态的口号,用到某一个子系统当中去的时候,就难免会出现巨大的矛盾。 例如,某小区的周围有一片肮脏的垃圾场。对于研究老鼠的动物学家,垃圾场当然是最有利于老鼠的生态环境。对于老鼠生态系统的研究人员来说,“保护生态”当然就是要保存这个垃圾场。但是,对于包括周围居民在内的人的大生态系统来说,垃圾场的存在就是一种生态灾难。可见,同样是喊着要“保护生态”口号,但是,由于所考虑的生态系统的不同,其行为和效果则是完全相反的。 假设我们不是喊着“保护生态”口号,而是提倡生态文明,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只有人类才谈得上文明。保护老鼠的垃圾场生态,虽然也是保护生态,但是,却与生态文明相矛盾。 我和赵依民官员的争论,用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表示,就如同小区的居民与老鼠研究人员的争论。为了小区的生态好转,垃圾场被清理了,老鼠研究人员抱怨,说生态系统已经崩溃。但是小区的居民,却都说生态环境变得比原来越好了。这里所不同的是,长江的开发与鱼类保护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对立的,而不像是小区居民的环境与老鼠的垃圾场那样直接对立。但是,从子生态系统和包括人在内的大生态系统的矛盾来说,道理还是一样的。 显而易见 “ 生态文明 ” 与传统的 “ 生态保护 ” 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提倡人们 “ 科学合理的改造、利用自然 ” 。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强调生态保护与科学发展的统一。对于某些头脑简单的人来说,要保护河流的水生生态,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当然是阻止水电开发。但是,当我们把生态系统的范畴从河流的局部扩大到了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社会的进化,不仅必须要解决水资源调控的矛盾(目前只有建设水库大坝一种方法),而且也必须要解决好清洁能源的供应问题。因此,在开发利用水电的过程中对河流中鱼类生态系统的某些影响和改变,都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只有接受改变并妥善的处理好种种矛盾,才能对包括人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的形成真正保护。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当前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进入了后现代化,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的任务极为紧迫;但另一些地区还非常贫困,甚至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半原始状态,亟待科学发展。因此在我国用生态文明理念,取代生态保护尤其紧迫必要。如果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考虑问题,就不会产生赵依民官员的错误表述了。对大小不同的生态系统的评价和保护一样,其结论完全可能是对立的。但是,站在生态文明的高度,永远不会产生不同生态系统的对立。因为,生态文明,一定隐含着“以人为本”,而简单的强调“保护生态”,则完全可能是“以鱼为本”或者“依鼠为本”的产物。 以人为本的评价长江生态,绝对是越来越好。然而,仅从鱼的角度看,赵依民的结论也可能是成立的。但是,赵依民先生起码要说明,仅仅是长江的水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当然,什么算崩溃,只有他自己知道)。无论如何,我们评价长江生态的时候,不能忘记自己还是一个人。如果不加任何说明的话,我们的所说的生态系统,当然是指人的生态系统。 搞明白了这一点,我和赵依民之间就不会有分歧。因为,长江的鱼类早已枯竭是一个客观事实,我确实也搞不清是什么“崩溃”的标准。但是包括人在内的长江生态系统,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是一个无须争论的现实。 参考文章:《長江生態如何,不能讓屁股決定了腦袋》
3459 次阅读|5 个评论
记者是傻还是坏?为何离奇的假新闻容易传播
热度 1 zbt92 2013-7-27 10:45
东南快报的记者亟待提高中文理解力 文 / 水博 在网上看到《东南快报》的记者谢丹写的一篇福建省政府要求“新建水电项目影响到生态将不得核准”的报道,让人吓了一大跳。看到这样离奇的新闻公然的出现在报纸和网络上,我还以为是我国的福建省政府,因为痛恨水电已经利令智昏了呢。 大家想啊!如果“水电项目影响到生态将不得核准”,那么不就是在说,水电项目的核准将在福建成为历史,今后福建永远也不会再新建设任何水电项目了吗?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水电项目能够不影响到生态。其实,不光是水电站,任何工程项目都会影响到生态。我们不知道福建省政府是单独歧视水电,还是从此以后要在福建停止所有的工程建设? 抱着这个巨大的疑问,我赶快查阅了一下东南快报记者报道中提到的福建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电资源开发管理的意见》内容。看过之后,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原来问题出在东南南快报的记者身上。 《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电资源开发管理的意见》(闽政〔 2013 〕 31 号文)中的有关内容是这样表述的:“水电站开发建设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规划环评要求。不符合规划或位于未经规划流域的水电站开发项目,各级各部门不得审批建设。继续严格控制以发电为主的水电站新建项目,除以防洪、供水、灌溉等为主兼顾发电的水资源开发项目外,未经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经贸委、水利厅、环保厅联合审查同意,市、县政府及其部门不得出具新建水电站项目相关核准、审批(审查)文件。” 福建省政府对新建水电站的具体要求是, 1 、符合规划和环评要求; 2 、继续严格控制以发电为主的水电站新建项目,除以防洪、供水、灌溉等为主兼顾发电的水资源开发项目外,未经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经贸委、水利厅、环保厅联合审查同意,市、县政府及其部门不得出具新建水电站项目相关核准、审批(审查)文件。 这两项要求,本来就应该是所有正规的水电建设都必须遵守的程序,怎么就会在记者的笔下变成了“水电项目影响到生态将不得核准”呢?看来是因为东南南快报的记者看不大懂中文,所以,稀里糊涂的把堂堂的福建省政府羞辱了一番。遗憾的是,这条假新闻的网络转载率极高。我真搞不明白,为何越是离奇的假新闻,越容易传播?同时也不知道,这样的记者是傻(无心)还是坏(有心)? 附: 1 、东南快报原文网址: http://news.fznews.com.cn/dsxw/2013-7-26/20137264ZLaYN4gVV11184.shtml 2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水电资源开发管理的意见 闽政〔2013〕31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2005年以来,全省组织开展小水电清理整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小水电无序开发的现象得到遏制。为巩固清理整顿成果,促进生态水电发展,提高小水电建设、运行管理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做好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后续工作   积极推进327座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后续工作,对符合防洪安全和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各级各部门应予办理发电业务许可证、电量上网、电价审批等相关手续。对符合防洪安全但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由各设区市政府组织进一步充分论证提出具体处理意见,责令项目业主限期整改,整改后符合要求的由设区市政府予以认定,有关部门按本款第一条予以补办相关手续。整改后仍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又不能进一步整改的,由设区市政府依法依规予以处置。    二、严格控制影响生态环保的新建水电项目   水电站开发建设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规划环评要求。不符合规划或位于未经规划流域的水电站开发项目,各级各部门不得审批建设。继续严格控制以发电为主的水电站新建项目,除以防洪、供水、灌溉等为主兼顾发电的水资源开发项目外,未经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经贸委、水利厅、环保厅联合审查同意,市、县政府及其部门不得出具新建水电站项目相关核准、审批(审查)文件。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新建水电项目的监管,依法对项目建设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对未经核准以及未按核准文件要求进行建设的项目,应停止建设、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项目,项目所在地县(市、区)政府要依法依规责令其腾空库容,停止运行,直至限期拆除。    三、稳步推进现有水电站技术改造   支持现有水电站对引水建筑物、发电厂房、机电设备、送出工程、下泄流量监控装置等进行技改,实施增效扩容,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水电能效,改善水环境。新上技改项目应符合保证大坝运行工况不变、不增加水库库区淹没、不改变水库主要特性、不增加污染物排放、满足最小下泄生态流量等条件。   1万千瓦及以上水电站技改后装机规模不大于原装机容量的10%,1万千瓦以下水电站技改后装机规模不大于原装机容量的20%,由水电站建设和行业管理部门直接审批初步设计,发展改革部门不再办理核准手续。技改后装机容量变动超过上述幅度的水电项目,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召开专题论证会议,实行项目集中会审、分别审批(核准)的办法,进一步简化审批(核准)手续。   对运行时间已达到设计年限、且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水电站,有关部门不得受理延续运行年限的申请,不得批准其进行技改,由当地政府依法依规组织拆除。    四、规范水电站上网电价审批   物价部门依据项目核准(审批)文件、并网批复、购售电合同和有关成本资料,审批水电站上网电价。对《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闽政〔2005〕15号)出台之前各级审批的小水电项目,符合安全论证和环保要求的,物价部门直接审批上网电价;闽政〔2005〕15号文出台之后属越权审批的水电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审查后出具意见,物价部门审批上网电价。    五、大力发展生态水电   各级环保部门要科学核定水电站最小生态下泄流量,水利部门、经贸部门分别牵头指导和督促各水电站安装最小生态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确保监控设施正常运转,最小生态下泄流量落实到位。水电站业主应严格执行最小生态下泄流量规定,服从流域的统一调度。对不执行最小生态下泄流量要求的水电站,环保、经贸、电力等部门可以采取罚款、扣减上网电费、解列等经济手段制裁。有关市县要适时组织受石材行业或历史遗留问题影响的水电站库区进行清淤,并及时清理垃圾漂浮物,确保水体清洁。   优化电站梯级调度,发挥电站径流调控效应,通过蓄丰补枯,有效提高枯水期流量。科学运用雨情水情信息,合理安排水电站发电计划,提高水能利用率,充分发挥我省水能资源的综合效益。当发电与流域生活、生态用水需要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证流域生活、生态用水需要。   优先支持水电站开展碳汇金融,水电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碳权质押融资贷款,积极开发碳汇金融理财产品,为水电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    六、进一步理顺水电项目管理机制   省水利厅承担总装机5万千瓦及以下水电站建设和行业管理职能,省经贸委承担总装机5万千瓦以上水电站建设和行业管理职能。涉及水电站运行管理,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水电站运行管理的通知》(闽政办〔2011〕146号)执行。 支持水电行业协会开展行业统计、信息收集、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活动,推动协会发挥技术支撑、沟通协调作用。水电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和要求制定行规行约,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管理约束机制。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13年7月19日
199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云南弃水调查:怪象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纠结?
热度 1 jiasf 2013-7-11 01:40
是什么让奔腾的江水横遭截断后又被平白放掉?云南 水电 弃水怪象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纠结?谁将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买单?本刊深度调查——云南弃水调查:真相与谎言。 从丽江市区出发,经过91公里的山路盘旋,达到阿海 水电站 。金沙江湍急的河水在两岸高山之间劈出一道深邃的峡谷,但又被一座高达130多米的巨型混凝土大坝拦腰截断。 云南的旱情在今年得到稍微缓解。然而,绿意并未大面积蔓延到这个干热的金沙江中游峡谷地带,两岸山坡依旧植被稀疏,裸露出地表的本色。6月下午的峡谷,在太阳的炙烤下,显得尤为酷热。电站的建设工地,热气蒸腾,气温盘旋在40度以上。 这座大型工程的主体项目已经基本竣工,只剩下最后的收尾工作,偶尔有工程车和缆车在大坝上头穿过。相比之前火热的建设场面,如今显得冷清、有序了许多。 阿海水电站共规划建设5台40万千瓦机组,在经历了多次被拖延投产时间的煎熬后,电站终于成功投产了4台机组。最近一台机组(4号机组)投产的时间为6月24日,赶在了今年的主汛期前。这是电站中值得庆贺的事情。 去年5月份,《能源》杂志社举办的西南水电行参访人员到达阿海水电站时,电站首批两台机组已经具备发电能力,但受制于 电网 建设滞后,只能空置待命。彼时,电站建设方依然乐观预计当年9月底能够投产。 但后来的事实表明,1号机组到2012年12月底才得以并网,而2号机组的投产时间更是推迟到2013年的1月份,均错过了2012年的汛期。随后,水电站的3号、4号、5号机组的投产时间也都只能顺延。 机组投产时间的推迟,已让电站损失了巨额的发电量。而目前最让电站人员担心的是,即使机组已经并网,但因为消纳等种种难题,在汛期也很难保证满负荷发电。 这意味着巨型工程蓄积的滚滚金沙江水,不得不大量白白流失。然而,阿海水电站并非个例。 “2013年,云南省电力总体供大于求,汛期将出现200多亿度的水电富裕电量,无法被消纳。”云南电网新闻中心一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火电厂度电耗煤300克的标准计算,200亿度电,需消耗约600万吨标准煤。另有业内人士声称,200亿度遭遗弃的水电,仅是最保守的估计。 伴随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干流上水电工程的全面开工建设,云南省作为我国水电大省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巩固。2012年,云南的水电装机已达3427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4995万千瓦的69%。预计2013年底水电装机将达到4737万千瓦。 如何有效消纳这4737万千瓦装机的水电,如今已是摆在云南省政府、南方电网公司以及各家发电企业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事实上,与近年风电产业骤然勃发,大量不稳定涌入电网所形成的窝电情形相比,水电产业的丰枯峰谷规律及因应调度在业内当已驾轻就熟。况且,作为西电东送南线的主力电源地,云南电力外送消纳通道早已详尽规划,输电大动脉本应与“三江”水电站工期同步完工。 那么,弃水怪象究竟缘何而来?涉身其中的相关利益方又各有着怎样的考量和博弈?谁将为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买单?带着种种疑问,《能源》杂志记者再度深入云南,调查云南弃水的真相和谎言。 1 2 3 4 下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14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如何全面客观的认识水电
热度 6 zbt92 2013-6-28 16:15
张博庭 2013 年 6 月 26 日 在《能源 记者培训班》上的发言 概述: 要全面客观的认识水电,必须要了解水电开发的特殊性。 因水电开发往往和水库大坝的建设密不可分,所以,水电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清洁能源作用和水资源调控作用常常同时存在。 一、水电的清洁能源作用无可替代 1.1 人类社会遭遇减排难题 过去 200 多年间,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仍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极也在不断变化。当我们学会了开采利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之后,大量的化石能源被燃烧,不断排放出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使得原来沉积在地下的碳元素,大量地被释放到空气中去。 这必然会导致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升高,带来强烈的温室效应,最终可能会产生冰山融化、海水上涨、淹没大陆、气候环境变化异常等一系列可怕的后果。当前,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最大的生态难题。为解决这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难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努力。然而,由于能源供应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减排责任上,各国又都表现出各种矛盾和斗争。 我国已经在这场全球最大的生态矛盾斗争中逐渐成为了主角。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前几年,美国的布什总统不承认《京都议定书》一直是全世界环保人士批评的目标,但是,自从奥巴马上任以来,美国改变了态度也开始强调承担减排义务,这样世界各国对排放问题的批评焦点,就自然而然的转向了中国。 1.2 气候谈判,困难重重 然而,当前发达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意愿分歧和行动鸿沟,仍然难以弥合,严重防碍谈判取得预定成果。截至目前,明确表示将履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的国家和地区仅有欧盟、挪威、瑞士,而美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俄罗斯均明确表示不会承诺议定书第二期减排目标。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 一方面,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有大量的能源支撑,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考虑国际社会减排温室气体的要求,履行好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和义务。 未来几年我国的化石能源的增长幅度不能太大。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是我们国家的必然选择。 1.3 面对国际社会减排压力 我国的承诺 前些年,由于在我国经济腾飞的时期,水电开发受到舆论干扰,导致水能利用不足,对比其他发达国家,我们今天的发展确实已经消耗了过多的化石能源,排放了与我们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温室气体。为此,我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减排的承诺在 2020 年单位 GDP 的碳排放水平下降 40% 到 45% ,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 15% 。而我国履行国际承诺的出路,近期主要在水电、核电。自从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使核能发展遭遇巨大阻力,因此,我国水电的担子更重了。 1.4 开发利用水电是当前最有效的减排 工业化以来,全球水电的开发应用是减少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功臣。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水电资源几乎开发殆尽,已经进入大规模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阶段。国外各种媒体所宣传的可再生能源,也大都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但是,事实上由于受到技术水平和能量密度的局限,水电仍然是当前最有效率、最起作用的可再生能源。 在发电领域内,目前全球可以利用的其它所有形式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量的总和,恐怕还要与水电的减排作用相差几倍。这就是世界的现实,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期内还不可能被改变。所以,国际上普遍的公认:水电、风电、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三部曲,缺一不可。水电是发展其它可再生能源的基础和保障。 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发电领域内它是目前人类社会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一主力。曾有专家根据几个主要发达国的核电比重,推断说世界上替代化石能源发电的第一主力是核电。其实,从全球的范围来看,核电的作用从来也没有超过水电。(参见美国能源署的数据表 1 )可以预计 ; ,在核聚变方式发电的试验成功之前,核电的清洁能源作用,不可能超过水电。 表 1 :全球水电与核电发电量比较表 年份 总发电量 水电发电量 核电发电量 1980 8017.36 1722.88 684.38 1985 9460.21 1952.00 1425.54 1990 11294.58 2144.50 1908.81 1995 12598.23 2452.83 2210.04 2000 14565.75 2619.59 2449.89 2001 14849.92 2565.09 2516.67 2002 15357.00 2600.95 2545.30 2003 15884.31 2611.65 2517.76 2004 1665.03 2780.27 2617.32 2005 17343.88 2893.95 2639.24 2006 18020.77 2999.18 2659.83 2007 18794.80 2990.51 2597.70 2008 19103.20 3119.01 2602.43 2009 18979.89 3145.17 2568.22 2010 20225.28 3402.30 2619.85 2011 2507.24 (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单位:十亿千瓦时) 二、水电的水资源作用,更为重要 水电的节能减排、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也已经是全球公认的。因此,我们今天需要着重从另外一个(水资源)角度,来介绍水电。 2.1 水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自然界中的水资源量总是随着时空不断的变化着的,然而,人们对水资源的要求则是非常苛刻的,太多了不行(产生洪水泛滥),太少了同样也不行(干旱少雨,甚至危及生命)。到目前为止,受到人类的科技水平的局限,人为大规模蓄水的方式只有建造水库这样一个方式,所以,水库的建设就是现代人类社会文明,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古代,社会的人口密度低,同时每个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大,所以,水资源的时空矛盾,没有像现代这么尖锐。往往可以依靠自然界的大量湿地进行调节,不必专门建造水库。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最主要矛盾。过去以洪涝灾害为主要威胁的农耕社会,已经向洪涝与干旱交替出现。近年来由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干旱,正在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矛盾。现代社会的人口密度、和巨大的水资源需求,让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必须依靠水库的调蓄,才能解决水资源基本需求的局面。 2.2 水资源开发与水电开发密不可分 一方面水力发电离不开水资源开发利用,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离不开水电。水力发电离不开水资源,这一点是大家都清楚的。但是,为什么说水资源开发也离不开水电,人们就不一定都清楚了。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强调的重点之一。 2.2.1 水资源开发离不开水电的机理 建造了大水库之后。人们在管理和使用这个水库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矛盾。这就是水库在用水和放水的过程中,将产生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如果不能有效的消减,将会对水坝的结构产生致命的安全隐患。 水电站泄洪的结构,需要采取大量的消能措施。除了建有必要的消力池之外,什么挑流效能、水跃消能、孔板效能、窄缝效能等等。很多重要的工程研究都是要解决水库在泄水的过程中,对水坝和整个水电站的工程结构的威胁。 目前,水电开发往往是一种更科学、更高效的水库大坝建设方式。从利用泄水发电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来看,通过水电开发所建设的水库大坝可以拓宽水库大坝的建设投资渠道,利用市场机制达到服务于社会公益的目的。此外,水电大坝更安全。由于水电开发业主不仅是水库大坝的直接受益人,而且还是责任主体,所以,他们对水库大坝安全和维护会更加主动,完善。更有利于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 2.2.2 水电开发能让水库大坝更安全 历史上最远最有严重的 758 垮坝事故发生后,有不少反水电的组织,曾利用河南板桥垮坝所造成的数万人的死亡,作为反对水电开发的重要理由。而实际上,假设当年我国河南的板桥水库,如果真的建有水电站的话,恐怕也就不会发生那次垮坝事故了。 一般来说水电站的管理者,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随时都会对水库大坝的安全高度关注,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所以,水电大坝发生意外的概率比起完全公益性的水利大坝,会有大幅度的降低。据统计全世界已经有过成千上万起的大小垮坝事故。其中 90% 以上都是没有水电站的水库大坝。 2.3 水电商品属性和和它的水利公益属性 电力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商品。世界上重要的大型水电站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要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对于这类的水电来说,它既有产生电力的商品属性,也有调控水资源的公益属性。除此之外,水电能源的经济性很高,也就是说与其它的发电形式相比,水电的成本比较低。更重要的,水电还是一种能够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的能源。不过,水电的这些优点,有时可能反倒让一些搞电力和经济的同志,对水电的态度产生了偏差,他们对水电的支持只是来自水电的经济性。一些搞能源研究的同志,对水电的支持态度,也是由于水电是一种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 事实上,水库大坝的建设是人类社会所必须的,所以,即使不能发电,人们也还是要建大水库。现实当中,很多的水库大坝根本就没有水电站。例如,我国有 8 万多座水库,但只有 4 万多座水电站。因此,为了建设某些重要的水库,即使不经济也一定要进行水电开发。因为水资源的调控是一种社会公益,它非常需要借助水电开发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4 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与水电开发 国际上的确有 “ 河流水资源的利用不宜超过 40%” 的说法。但它绝不是指水库蓄水(水资源开发),而是指社会总用水量不宜超过河流的 40% 。根据我国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的解释,其理由是: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用水大约有 70% 最终会转变成污水,重新排入河流系统。因此,一旦某河流的水资源的利用率超过 40% ,那么就大约有 28% 的污水排入河流,与原来的 60% 未使用过的河水相融合,整条河流就几乎增加了一半的污水。因此,河流水资源的使用率一旦超过了 40% ,人们就会认为已经对河流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影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    对水库蓄水的水资源开发而言,根本就不存在着污水返回河流的问题。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所谓过渡开发的问题。因为水资源的开发一般仅仅是一种储备,往往并没有真正消耗和使用水资源。不仅如此,一般来说,河流水资源的蓄水能力和水电的开发程度都代表着人类对河流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的控制能力,通常都应该是开发程度越高越好。 美国的水库总蓄水量为 13. 5 亿立方米 ,占美国水资源总量的 48.2% 。如果真存在所谓 40% 的警戒线的说法,难道美国全国都已经严重超过水资源利用的警戒线了吗?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美国和很多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正是体现在其超强的水库的蓄水能力上。 2.4.1 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成正比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和国土面积都与美国相似,但我国的水库总库容大约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左右。由于缺乏水库的调蓄能力,与美国相比,我国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相比之下,美国的绿水青山,自然灾害少,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的水库库容大,可以吸纳更多的洪水,抵御更大的干旱。我国在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上的巨大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水库的蓄水能力方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存在,我国的河流普遍坡降大,水能资源特别丰富,所以,尽管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目前还不足美国的一半,但我国的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却已经从 2004 年起就全面地超过了美国。 总之,一个国家的水电资源再丰富,水电的发电量再大,也并不能代替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当前世界各国的普遍现实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应该与其水资源开发程度和水电开发程度成正比,而往往不是与该地区的水电发电量成正比。 2.4.2 水电开发程度与水电开发量的意义不同 例如,世界上水电比重最大的几个国家是巴拉圭( 99% )、乌拉圭( 99.% )、挪威( 99.% )、巴西( 82.7% )、冰岛( 82.3% )、委内瑞拉( 68.2% )、加拿大( 57.5% 、新西兰( 57.3% )、瑞典( 50.3% )、阿根廷( 40.4% ) , 显然,穷国富国兼有。其中的挪威的水电开发程度只有 60% 多,远远低于周边的欧洲国家。因为水电已经满足了他们的全部用电需求,他们当然就不需要再深入地开发水电了。 显然,一个国家水电使用量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主要和它的水能资源丰富程度有关。然而,一个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以及与水电开发程度密切相关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却往往是与这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密切相关的。 三、 社会文明与水资源开发成正比 纵观历史,我们人类几千年来的社会文明发展过程,几乎就是一部用水、治水的历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控制、利用程度,就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目前科技水平下只有通过利用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设施,我们才能实现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调配,在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护社会生态环境。这就是我们当前人类社会的普遍现实。 根据 2007 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一个国家拥有的大坝数量及人均水库库容量,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紧密联系。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评价结果,按发展水平可将国家分为三类:即高度发展( HDI ≥ 0.8 )、中度发展国家( HDI ≥ 0.5 )、低度发展( 0HDI0.5 )。调查数据表明,除了极个别的特例一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与该国的人均水坝数量和人均水库库容几乎成正比。 当前全世界的现实几乎都是,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越好。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球平均值的四分之一,所以人均的水库库容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国 2007 年的水库总库容是 6 , 345 亿 m3 (美国是 13 , 500 亿),人均还不到 500m3 。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库容约 3000 多 m3 的水平。这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开发程度,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 上面是 2007 年的统计数字。这些年,伴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的速度也非常快,到去年我国的水库蓄水总量已达 8104 亿。但是,根据水利部的披露,我国有效的水库库容只有 1700 多亿。而目前美国的哥伦比亚河、密苏里河以及科罗拉多河三个流域的梯级水电开发的有效库容就达到了 2000 亿。可见我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3.1 水库蓄水能力的生态环境作用 以水坝、水库建设为标志的水资源开发,是解决人类社会水资源矛盾的关键。众所周知,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可以归纳为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孤立的看解决水少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节约用水,解决水多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防洪。但是,如认识到我们的水资源问题是水多和水少同时存在,其本质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那么,辩证的看:用水库蓄水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矛盾,才是解决这类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 3.2 工程措施是水资源的保障 2006 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水资源报告》明确指出: “ 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均不足:地球淡水资源尽管分布不均,也还说得上充足。 ” 。很显然,报告明确地提出了目前世界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是由于设施不足、管理不善造成的。其中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就是指发展中国家还缺乏必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前不久的新电影 1942 ,揭示了黄河大旱之年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但是,由于建设了足够的处水设施, 2009 年我国黄河的枯水情况超,超过了 1942 年,但我们却创造了粮食丰收的历史新纪录。这就是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再比如 2006 年四川发生严重旱灾,国家防总紧急调动嘉陵江、岷江上几座水电站增加泄水,有效的保证了川渝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3.3 应对水资源危机,国际社会呼吁 鉴于储水设施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012 年 7 月,由国际大坝委员会联合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水资源协会和国际水电协会起草的《储水设施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宣言在日本京都隆重发布。该宣言呼吁全世界共同努力,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建设和保护储水基础设施。 《宣言》披露世界每年淡水资源总量约有 40 万亿立方米,目前人类可利用量每年只有 9 万亿立方米,其中大约 4 万亿是需要由储水设施调节的。《宣言》还强调: 21 世纪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人口增长对水、粮食和能源的需求,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们非常需要加强储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从而能优化利用水资源,包括洪水管理与抗旱、粮食生产灌溉、发电、饮用水和卫生、工业用水、航运、环境等方面。 四、水电开发就是生态文明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生态文明呢?大家知道进入近代工业文明时期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但同时,人类对自然的干扰也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引起了一系列严峻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这是我们对生态文明的主要认识,但是,这样理解生态文明还不够全面。必须看到,文明的反义词不是唯一的。 “ 野蛮 ” 和 “ 愚昧 ” 都是与文明相矛盾的状态。特别是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生态不文明的威胁,则往往主要来自于 “ 生态愚昧 ” ,而不是 “ 生态野蛮 ” 。 4.1 生态文明诠释了科学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是不可否认的。任何人类活动都会影响和改变原始的自然生态。所谓生态环境的好坏,都应该是相对一定的主体而言的。例如腐烂的食物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可怕的污染,但是对于苍蝇却是其繁衍生息最好的生态环境;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是人类社会的环境难题,但是对于老鼠则可能是最好的栖息地。在我们人类的生活区域内,我们就是应该努力维护、创造一个适应人生存的社会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类生态发展的生态,就是生态文明。 人类从制造和使用石器工具开始,到现在发明、制造和使用的各种高科技手段,都是为了同自然进行抗争,并在这场斗争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发展。因此,我们今天的地球,早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自然的地球,而是由人类活动改变了的 “ 人类学的地球 ” ,或者说是 “ 社会的地球 ” 。 我国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也曾指出 “ 自 18 世纪晚期开始,地球已进入最新地质时代― ‘ 人类世 ’ 时期。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既不能脱离自然来看待历史事件,也不能脱离社会来看待自然事件,人、社会与自然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类生命共同体,要以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观点看待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 。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发展与某种生态的保护之间的无法回避的矛盾。水电开发与任何人类文明活动一样,对原始的自然生态一定是某种改变,对某类特定的物种的生态来说,难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对于人类社会这个生态系统来说,水电开发绝对是一种巨大的文明进步。 提倡 “ 生态文明 ” 建设一方面是要防止生态不文明野蛮发展。同时也要用科学发展来改造由于不发达,欠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愚昧(另一种生态不文明)。这也是国际社会的一贯要求。 1972 年发布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曾指出: “ ( 4 )在发展中的国家中,环境问题大半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千百万人的生活仍然远远低于象样的生活所需要的最低水平。他们无法取得充足的食物和衣服、住房和教育、保健和卫生设备。因此,发展中的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牢记他们优先任务和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必要。 ” 4.2 水电开发的生态文明作用无法替代 近年来,由于一些极端环保组织有组织、有计划的误导宣传,很多人至今还认为我国目前的河流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严重不足,而是开发过度引发的。但事实则完全相反。目前,我国天然水资源极为丰富的云南省的水库蓄水能力,还不到水资源总量的百分之七(此前,曾被参见伪环保记者宣传为 100% )。一旦遭遇长期不下雨的气候,就难以满足正常的水资源需求。由于没有足够的水库蓄水调节, 2009 年秋天以来干旱少雨的气候造成西南地区众多河流和小水库的干涸。不仅农业生产遭受损失,人畜饮水困难,而且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2010 年 4 月底,根据《云南信息报》的报道,省林业厅对于干旱损失进行了评估。此次干旱使云南省约 750 万亩自然保护区受到影响,重旱面积约 10 万亩,导致部分面积较小、生态脆弱的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水源枯竭、湿地面积缩小,野生动植物生存和栖息环境受严重影响,野生动物生存所需的水源和食物匮乏。 例如,昭通市巧家县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发现攀枝花苏铁大面积死亡;南华县有 156 株野生苏铁(国家Ⅰ级)死亡;白马雪山国家级保护区 237 株红豆杉、约 3000 株珙桐等重点保护植物零星死亡。此外,还发现大量两栖类动物死亡,候鸟提前北迁,野生或云南独有野牛、滇金丝猴、斑羚、黑熊和猕猴等饮水困难,体质有所下降、甚至出现城群患病和死亡等问题。 图中是一条河流枯水后干死在龟裂的河道中的鱼。严重的干旱对鱼类的伤害与任何水库建设相比,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这些惨烈的事实,都生动的向我们证明了,现代社会里调蓄水库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生态保护作用。虽然建设水库所形成的人工湿地,确实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包括鱼类回游)产生某种不利的影响,但是,相对洪涝灾害和特大干旱来说,水库的生态环境保障作用,绝对是更大、更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走遍全世界始终都能看到 “ 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 ” 的根本原因。总之,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而科学的水电开发是一种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生态文明的建设。 4.3 我国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我国的水电开发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大气环境,推进 “ 西部大开发 ” 战略实施,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 “ 西电东送 ” 、改善电源结构、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减少河道泥沙淤积、改善水质,保护河流生态、再造秀美山川,以及在防洪、航运、灌溉、供水、养殖、旅游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 2012 年我国水电年发电量已达 8641 亿度,可以替代原煤约 4 亿多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8 亿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效益十分显著。 此外, 大型水库电站具有水资源调节、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在满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防洪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排前十位的特大型水库工程: 4.4 水电的生态环保作用不是必然的 首先,必须注重科学开发。例如,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保护鱼类。我国在很工程中都设置鱼道、增值站和采用分层取水装置以尽量保障珍稀鱼类的生境。 其次,开发了水电、建成了水库也并非就能自然的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联合国的水资源公报中说得很清楚,目前的水资源问题,不仅有设施不足的原因,还有管理不善的因素。因此,水库建成以后的科学管理,也非常重要。设施建设是管理的前提,我国黄河上最重要的小浪底水库建成以前,由于管理手段跟不上,黄河曾连续多年出现严重的断流。小浪底建成后,让黄河有了足够的调蓄库容的同时,水利部加强了全流域的统一管理。通过统一调度合理分配,完全杜绝了黄河断流的现象。总之,水库大坝的建设,只是为我们提供了管理水资源的硬件条件,具体能不能管好还需要软件的配合。 再有,必须认清某些水资源绝对短缺的问题。通过建水库大坝、调蓄水资源的水资源开发,只能解决水多与水少同时存在的矛盾。而对于绝对的水资源短缺,水库的作用等于零。我国北方很多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已经绝对短缺,不能满足当地民众的生存需求,一些地区出现了水库干涸的景象。所以,通过水库蓄水并不能解决所有水资源问题的问题。我国目前华北地区的情况,与百年以前的美国加州非常相似。由于水资源绝对的短缺,造成了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后来美国人是通过加州的北水南调工程,才解决了这些矛盾。 我国北方的水资源问题,也是水资源绝对短缺造成的。对此光有蓄水的水库大坝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调水的工程措施。 五、我国水电开发的前景 我国水能资源世界第一开发潜力巨大。根据 2006 年颁布的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全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 6.94 亿千瓦,年发电量 6.08 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量 5.42 亿千瓦,年发电量 2.47 万亿千瓦时。目前,根据进一步的工作数据已修正为:技术可开发量 5.72 亿千瓦,年发电量 2.61 万亿千瓦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单站在 500kW 以下的小水电资源。 我国的水能理论蕴藏量,大约相当于每年 30 亿吨原煤,技术可开发的约 13 亿吨,而目前只开发利用了 4 亿多吨。除此之外,我国的水资源总量 2.8 万亿 / 年。而目前我国的有效水库库容仅为 1700 多亿。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还有较大的潜力。 总之,我国的现状是:水电资源丰富,开发度低,潜力巨大。发达国家水电的平均开发程度已在 60% 以上,部分国家开发程度在 80% 以上。 2011 年底我国水电开发率仅为 27%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开发水平。(按发电量计算) 5.1 水电开发规划完成后,缓解水资源矛盾 水资源调控的作用巨大。美国胡佛水坝基本上不泄洪。我国三峡每年都要泄洪多次。泄洪的根本原因就是水库库容不够,不泄洪腾出一定的库容的话,若再出现洪水很可能会形成灾害。 因为没有泄洪的威胁,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可以建 29 级闸坝;水资源可以得到自如的利用。我国的长江则要在洪水期疲于奔命的把洪水排到海里去,哪里还敢建什么闸坝?旱季里则经常为了保证基本的航运,在明知道水库里水资源已经十分的张的情况下,还是不得不放水。这样势必会更加剧水库水资源的紧张程度。可见,水库的蓄水能力对水资源调控有事半功倍的放大作用。 5.2 加速开发水电将提高水电电能的质量 我国南方地区水能丰富,但目前南方电网汛期、枯期的电力差距巨大,高达三分之一。保证供电不得不想其它办法。其原因是:龙头水库蓄水能力的欠缺,美国的情况是水库蓄水能力比我们高一倍,而装机只有我们的 1/3 ,其可调节性,至少是我国 5 到 6 倍。因此,我国有很多搞电力的同志认为水电的电能质量较差。 当我国的水电按规划开发之后,也将会大大提高水电的电能质量。例如,雅砻江的情况:锦屏一级和两河口龙头水库开发之后,雅砻江流域梯级电站的枯期发电量将超过汛期。很多流域都有类似的情况。我国的水电开发规划完成之后,将会解决水电季节性出力不同的矛盾。 结语 1 、近期以来,为了应对人类面临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水电开发的清洁能源作用已经被高度重视。国际社会的主流舆论也大力支持水电开发。因此,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的最主要动力,是来自国家的减排承诺。所以,当前我们整个社会对水电的能源作用,认识相对比较深刻。但是,相比之下我们的社会对于水电开发的水资源作用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欠缺。 2 、水电的能源作用能够解决的是社会发展的问题,而水电的水资源作用解决的是社会的生存问题。水电的清洁能源作用,是有其他方式可以选择、可以替代的,但水电的水资源作用,则是唯一的,无可替代的。(水电开发的水资源作用更重要) 3 、当前无论是我国还是全世界,都存在着由水资源和能源资源引发的生态难题。而解决这些难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充分开发利用好水电这种可再生的资源,维系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4 、生态文明与以往单纯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区别,就是科学地诠释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目前人们所理解的 “ 生态系统 ” 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可大可小。水利水电开发与某种局部的小生态之间的矛盾有时不可避免,但是对于以人为本的整个社会的大生态系统而言,水电开发一定是重要的生态文明。 5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生态文明存在着以人为本的巨大的差距。以人为本的生态是大生态,(某种局部的生态系统,往往都不会包括人)。以人为本的环境一定是小环境。任何环境的污染都会对周围的群众构成威胁,可是,我们经常会认为这只是局部问题加以忽视。由于生态保护是权力,而环境保护是责任。所以政府管理部门不免喜欢倾向于行使权力,规避责任。因此,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水利水电工程进展困难,同时广大群众所感受到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6 、目前,我国 “ 十二五 ” 规划中已经分别制定了加快水利建设和积极发展水电的重要政策,这就是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最重要的措施。 谢谢大家!
4141 次阅读|6 个评论
端午节题赠GW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3-6-15 12:24
端午假期,水科院的一个朋友,辞别娇妻幼女,离京赴另一个半球遥远的厄瓜多尔, 作为技术专家,参加一座水电站的抗震设计。另一个在西安中交一公院的朋友,远赴雪域昆仑,参加国道G214改造的生态环保工程,勇敢的女孩啊。和他们相比,我应该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端午节题赠GW 朝辞渭水桥,夕看青海潮。 巍巍昆仑山,五月雪仍飘。 茫茫黄河源,筑路需环保。 巾帼胜须眉,建功在今朝。
个人分类: 科研八卦|2848 次阅读|7 个评论
加快开发潜力巨大的大峡谷水电资源
zbouyang 2013-6-14 22:35
中国有大量的大峡谷,大峡谷两边是高山,深度非常深,是天然的蓄水池,是水利发电的天赐宝地。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例,平均深度2200多米,最深处达6000多米,相当于大洋的深度,其容积是非常巨大的。 利用大峡谷进行水利发电有如下优势: (1)大峡谷两边是巨大的山脉,是天然的侧向水库围坝,只需要分区段,建设一些拦河坝就可以了,节省建设成本。 (2) 大峡谷区域人烟稀少,库区移民容易解决,也进一步减少了建设成本。 (3)大峡谷两边的巨大山脉具有巨大的承受力,可以保持水库的稳定。 (4)有利于水土保持,有利于地质稳定。现有的大峡谷溪流由于落差大,水流速度很高,不断对地层进行切割,对地壳有破坏作用,对水土保持不利。将大峡谷改成水库,蓄水后,水库内的水流速度大大降低,水流对地壳的切割作用大大降低,从而有利于保护地壳的稳定,有利于水土保持。 (5)大峡谷水库建成后,在水库周围会形成大量的绿州,会进一步有利于环境保护。 (6)修建水库并不会使下游出现水荒,因为储蓄的水最终还是要流到下游去的,水库本身并不会消耗水。 (7)大峡谷水库可以与南水北调工程结合起来,降低南水北调的成本。 鉴于以上优势,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广大水电建设领导者加快规划和开展大峡谷水电开发建设!
个人分类: 建议|3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扯淡的“双江记”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3-6-14 18:47
美国世界政策研究所网站6月12日题为“双江记 :中国西南的水电戏剧 ”的文章基本属于扯淡。该文的论题和论证全部都是错误的   “北京为何不在更大且流速更快的澜沧江上大量修建大坝,反而选择更小且流速更慢的怒江?” “原因在于外部政治。” “中国在云南的决策正受到约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国际义务和地区伙伴。尽管国际观察家感到担心,北京对外部压力并不免疫。” “湄公河委员会已制定出一系列共有资源管理原则。尽管中国在该委员会中仅有“对话伙伴”地位,但似乎对下游各方的顾虑日益敏感。相比之下,中缅都在怒江上单方面开发和修建大坝。没有监督、照会或公众参与等相关要求。” (作者詹森·布罗泽克,丁雨晴译,详见6月14日环球时报) 实际上,怒江干流上还没有开始修建任何大型水电工程。而所谓湄委员会监督的澜沧江上的大型水电站估计一只手都数不过来,已建的有漫湾、大朝山、小湾、景洪,在建的还有糯扎渡、功果桥、苗尾、黄登、里底、乌弄龙等。 如果美国智库都沦落到这样的自说自话,对一个根本错误的命题还煞有介事的分析、论证,那么需要开眼看世界的确应该是美国人。 也不知道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平面媒体之一的《环球时报》为什么编译了这篇文章。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3141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评价小水电的生态环境影响?
热度 3 zbt92 2013-6-9 09:39
最近网易上有条《中国河流小型水坝对环境危害超乎预期》的新闻,报道了美国《水资源研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学者研究认为“中国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不仅存在,甚至可能远远超过大水电”。笔者认为,从科研的角度,针对某一特定的地区来说这篇文章也可能是有根据的,但是,如果要把结论扩大的全中国的范围,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把水利和水电完全割裂。 必须承认我国怒江水资源开发的情况确实有些特殊,由于极端环保组织的误导宣传,怒江的水电开发规划至今难以执行。事实上水电开发是水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怒江水电开发受阻的结果,就是怒江的水资源难以得到开发和利用。我们知道,最近几年云南正在遭受严重的干旱,然而,目前怒江每年600亿的水资源我们却几乎一滴都用不上?由于缺乏对水资源的调控手段,眼看着大量的水资源从峡谷中流走,而周围的云南各地却遭受着严重的干旱。每年600亿的水资源什么概念呢,我们打个比方大家就知道了。 我国的黄河每年平均约有500亿左右的水资源,但却几乎养活着半个中国。然而,守着比黄河水资源还要多的怒江,我们云南的百姓却不得不遭受着干旱的煎熬。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不是别的就是极端环保组织编造的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传言。与此同时,由于怒江干流丰富的水能资源不能得到开发,当地电力的缺乏导致大量的小水电应运而生。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小水电不同,怒江的小水电通常不是为了配合干流水资源综合开发而规划的,而仅仅是为了在怒江规划的综合开发被禁止的情况下获得一些电力。所以,要说怒江小水电的累积生态影响超过大水电,也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怒江的最主要问题不是在于小水电的累积生态环境影响有多大,而是在水资源综合开发科学规划不能实施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当地基本生存发展需求的自发的、无序的发展往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严重。 关于小水电的累积生态环境影响超过大水电的研究这并不是首次。此前,由于国际上反水坝的宣传,最初产生于美苏对立的时代。当年,美国人攻击由苏联人建造的阿斯旺高坝是一种政治需要,(此前,阿斯旺已经建有一座由西方国家帮助修建的低坝),所以,美国主要是宣扬大型水坝的生态环境影响如何如何巨大,而不去攻击小水坝。经过数年的宣传,国际社会一度接受这一错误理念。上个世纪末,联合国的很多文件都认为需要建设大型水坝的大水电不应属于鼓励开发的可再生能源,而只保留小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此后,为了揭露反水坝宣传的欺骗性,很多机构对此进行过研究比较,确实发现:在很多情况下从获得电力能源和所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来看,很多小水电的累积环境影响,远远超过大水电。此后,2002年在南非约翰雷斯堡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更正了以往的错误结论,恢复了大型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并重新鼓励发展中国家进行水电开发。 针对这样一种研究结论,支持水电开发的人,希望用此理由可以恢复国际社会对大型水电的公正评价。但反对水电开发的极端环保组织,则希望以此理由能把联合国支持小水电开发的意见也打入冷宫。根据网易上的那篇新闻的报道来看,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目的应该属于后者。即他们认为联合国不仅不应该恢复对大型水电的支持立场,而应该连小水电也不予支持。 例如,文章曾叙述说“支持小型水力发电行业发展的政策通常都是在国家或者国际层面制定的, Kibler 指出。例如,这项最新研究所调查的很多小型水坝都得到了《京都议定书( Kyoto Protocol )》的支持,这是 1997 年签订的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协议。”。 由此来看,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其实也是不太恰当的。不应该是什么“中国河流小型水坝对环境危害超乎预期”,而说全球的“河流小型水坝对环境危害超乎预期”。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记者,之所以这样写是很有艺术性的。如果光写研究成果所反映的仅仅是怒江,那将没有什么新闻炒作的轰动效果。如果把结论扩展到全球,难免又会引起人们的深究。只要巧妙的把小水坝的环境影响,定格在中国的范围内,这样既可以达到反水坝宣传的目的,又能引起国际上反华情绪的共鸣。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事实上,任何人类文明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种粮食、盖房子、修公路哪一项不是对原始的自然生态的巨大的改变?然而,为什么没人去研究它们的生态影响呢?因为,大家知道人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种粮食、盖房子和修公路。所以,这些负面的生态影响是必须接受的。但是,对水电的开发很多人则把水电和水利割裂开来。其实,美国的研究人员,也就是犯了这种错误。如果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去分析种粮食、盖房子和修公路,也同样能得出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 今年四川庐山地震之后,曾经有反水坝的人士攻击说当地有多少小水电如何如何。但是,同时也有新闻报道说,由于几座水库电站受损当地 30 万人的生活用水受到了严重威胁。大家看看,仅仅因为部分水库电站受损,几十万人的用水就受到了威胁,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建设这些水库电站,当地的生活供水还能不能有保障?事实上,我国的小水电在提供电力之外,在保障农村防洪、供水等基本需求上,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灌溉为例,我国的小水电,就担负着 3.7 亿亩的灌溉任务。平均中国每座小水电需要承担约 8 千亩的灌溉任务。可以说没有小水电的存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就无法生存。 一般来说,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这个道理大家都是认同的,但是,关于水利工程和水电不可分,水电开发同样是人类文明所必需的,很多人就搞不清楚了。事实上,目前正是由于我国水电的开发程度还不够高,所以,我国的水利建设尤其是具有“调蓄”水资源功能的水库建设还严重的滞后。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和国土面积都与美国相似,但我国的水库总库容大约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左右。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存在,中国的河流普遍坡降大,水能资源丰富,所以,尽管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都还不足美国的一半,但我国的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却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美国。 然而,一个国家的水电资源再丰富并不能代替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由于缺乏水库的调蓄能力,与美国相比我国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相比之下,美国的绿水青山,自然灾害少,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的水库库容大,可以吸纳更多的洪水,抵御更大的干旱。我国生态环境上的巨大差距,恰恰体现在水库的蓄水能力上。 关于这条新闻让人不容易理解的是,美国的学者和国家科学基金会,不研究美国的大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却特别热衷于研究中国的水电生态环境影响。总之,不管美国人的这项研究目的何在,结论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有多大?我们需要清楚的是:我国的水资源开发程度(既水库调控能力)与美国的巨大差距一天不弥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通过中美两国的比较说明:在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社会现实面前,科学的水电开发非但不是破坏生态环境,而是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之一。 参考文章: 《中国河流小型水坝对环境危害超乎预期》 http://discovery.163.com/13/0605/10/90JOAA10000125LI.html
7108 次阅读|10 个评论
全国减灾日;详解“地震与水电的‘专家激辩’” (五)
热度 2 zbt92 2013-5-11 12:01
全国减灾日;详解“地震与水电的‘专家激辩’” (五) 编者按;雅安地震发生后,社会上对水库地震的问题十分关注。在关于地震与水库的关系问题上,很多专家表示出了不同看法。例如,最近在网上就有一篇《地震高发区宜建水电站?专家激变》的文章,看过专家之间的巨大分歧意见之后,让大家更不知道到底应该听信谁的了。修建水电站到底是制造了灾害,还是减轻灾害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全国的防灾减灾日的前夕,特地走访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水电专家张博庭,询问他对地震高发区建水电的“专家激辩”的一些看法。对于水电专家的“解释”,我们将分几期刊发,供大家参考。下面是; - 回应激辩 五、宣扬地震大仙们的预言,造谣记者自打耳光 记者:文章中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道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多年来水电开发规划制订者没有对地质风险引起足够的警惕,对风险的评估侧重与或停留在一个个坝址的孤立微观评价上。”并预言怒江水电开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对此您怎么解释? 张博庭:这位徐道一先生十几年前确实是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退休后他迷上了“东方科学”的算命,并发明了用“东方哲学”预测地震。不过,他很不走运,曾几次公开的预测大地震都没能蒙上。而就在他想挽回面子,不再预测将发生大地震的时候,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参见:《伪科学与伪环保结盟反怒江,造谣记者与地震大仙演双簧》一文 http://www.hydropower.org.cn/info/shownews.asp?newsid=4517 )。这对于一个曾经具有专业背景地震大仙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耻大辱。不过,他意外地发现虽然预测地震很不容易出名,但是,在中国以地震专家的身份来反水坝倒是很容易出名。 2011 年2、3月间,徐道一通过发表在怒江地震的问题上的“高见”,被反水坝组织利用之后,曾经让他的名声大噪。不过,好景不长,徐道一对怒江水电所提出来的一系列质疑,最终都被证明是出自于他自己对水库地震问题的不了解。最后,让红极一时的徐道一很快淡出的原因,还是由于徐道一对自己“用东方‘科学’预报地震”的事业过于执着。记得在日本311地震之后,他号称成功的预测到了那次地震。而据我们所知就在311的前夜,正好有新华社的记者关于地震问题采访他的时候,他还在吹嘘他是如何利用他的“东方科学”成功的预测到了去年美国发生的一次地震。而对即将发生日本的大地震则毫不知情。但是,311地震发生后,徐大仙就变成了“事后的诸葛亮”。 地震大仙的这种公开表演,着实让请他出来作报告的环保组织很尴尬。因为,只要你敢给地震大仙提供舞台,他就免不了要利用这个机会宣扬自己预报方面的“成就”。总而言之,徐道一的这些关于怒江水电开胡言乱语,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不仅都已经遭到了有力的驳斥,而且,记者章柯为了骗人把这些谎言又拿到今天的做法,难免会自相矛盾的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例如,章柯在宣扬徐道一的“多年来水电开发规划制订者没有对地质风险引起足够的警惕”说法的同时,却在文章的最后写到“记者注意到,国务院2008年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也指出‘地震灾后重建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抗震设防、防灾减灾要求,避开地震活动断层、生态脆弱地区。’”。 既然记者章柯自己已经知道五年前国家就已经出台了“条例”,怎么还会宣扬徐道一的“多年来水电开发规划制订者没有对地质风险引起足够的警惕”的胡言乱语呢? 由此可见,章柯在把几年前的地震大仙的“胡言乱语”继续拿出来骗人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时间上的逻辑关系。事实上,从1997年起我国的水电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的抗震规范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此外,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修订)也明确规定,对于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显然,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只要稍微有一点点社会常识的人,都不会说出“多年来水电开发规划制订者没有对地质风险引起足够的警惕”的傻话。 总之,通过徐道一先生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歪曲表述,和记者章柯自相矛盾的引用,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些走火入魔的反水坝人士有多么的“糊涂”。因此,对于他们的某些怒江水电开发将如何如何危险的“预言”,大家完全没有必要过于认真。你想啊,他们连已经发生过的事情,都敢大言不惭地胡说,对于未来的事情,他们还什么谎不敢撒呢? (全文完) 参考造谣文章;《震区是否宜建电站”引争辩 水电恐诱发区域性地震》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5/2670274.html
3189 次阅读|2 个评论
全国减灾日;详解“地震与水电的‘专家激辩’” (四)
zbt92 2013-5-11 11:59
全国减灾日;详解“地震与水电的‘专家激辩’” (四) 编者按;雅安地震发生后,社会上对水库地震的问题十分关注。在关于地震与水库的关系问题上,很多专家表示出了不同看法。例如,最近在网上就有一篇《地震高发区宜建水电站?专家激变》的文章,看过专家之间的巨大分歧意见之后,让大家更不知道到底应该听信谁的了。修建水电站到底是制造了灾害,还是减轻灾害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全国的防灾减灾日的前夕,特地走访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水电专家张博庭,询问他对地震高发区建水电的“专家激辩”的一些看法。对于水电专家的“解释”,我们将分几期刊发,供大家参考。下面是; - 回应激辩 四、造谣记者所谓的“激辩”,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表演 记者:文章中说“张博庭撰文称,汶川地震没有给当地水电工程造成影响。但事实上,据国家水利部统计,地震造成四川、重庆、陕西等8省市水库出险2380座,其中有69座水库出现溃坝险情,存在高危险情、次高危险情的水库分别达到320座和1991座。”。对此,您怎么解释? 张博庭:没办法解释。因为,我们从来也没有说过“汶川地震没有给当地水电工程造成影响”之类的话。请注意,关于“汶川大地震对水电站的影响有没有、有多大?”,作为国家能源局震损调查组的成员 ,亲自参加过大量震损调查的我,能不知道吗?没有影响,哪来的震损?没有震损,我们还去调查什么? 在此,我需要强调的仅仅是:与我国的工民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完全不同,由于我国的水电开发建设普遍比国外发达国家要晚几十年,所以,我国水电建设的后发优势极为明显。在抗震能力的方面也是一样。正因为此, 才会有在汶川8级大地震的主震区内的2000多座水库大坝和水电站,无一垮坝的结果。但这绝不等于“汶川地震没有给当地水电工程造成影响”。 总之,对于记者自己先编造一个谎言,然后再用大量的事实进行“批驳”的表演,我们科研人员真是无能为力的。因为,我们没有话语权。对于个别记者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通过故意造谣的方式炒作社会热点问题的恶劣行为,只能靠有关管理部门去进行监管。
28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国减灾日;详解“地震与水电的‘专家激辩’” (三)
热度 1 zbt92 2013-5-11 11:49
全国减灾日; 详 解“地震与水电的‘专家激辩’” (三) 编者按;雅安地震发生后,社会上对水库地震的问题十分关注。在关于地震与水库的关系问题上,很多专家表示出了不同看法。例如,最近在网上就有一篇《地震高发区宜建水电站?专家激变》的文章,看过专家之间的巨大分歧意见之后,让大家更不知道到底应该听信谁的了。修建水电站到底是制造了灾害,还是减轻灾害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全国的防灾减灾日的前夕,特地走访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水电专家张博庭,询问他对地震高发区建水电的“专家激辩”的一些看法。对于水电专家的“解释”,我们将分几期刊发,供大家参考。下面是; - 回应激辩 三、水电站在地震中减灾作用主要体现在减少次生灾害上 记者:这篇“激辩”文章中还提到“清华大学工物系副教授俞冀阳也表示,建水库有没有可能提前消除大地震的发生,这应该是科学研究的范畴,科学家应该做研究的工作。他说,“科学一定是可以重复的,这样才能得到让人信服的东西。如果这位专家提出水库可以消除地震,我想他应该把模型公布出来,让大家看一看。”。对此,您怎么看?” 张博庭:坦白的说,我认为这位俞冀阳虽然还只是副教授,但是,科学素养确实要比前面那个 肖雪夫 研究员要高不少。他的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不过,我们需要向俞冀阳副教授解释的是:有时候工程科学的研究与物理研究是有一点区别的,并不是所有的结论都是通过某种模型试验得到的。 关于“科学家应该做研究的工作”的疑问,我们应该告诉他,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能源局专门组织了由百余名专家参与的水电站的震损调查研究项目。我担任了这个项目专家组的副组长,亲身参与了很多水电站的震损调查。我觉得这应该就是我们关于水库地震重要、最权威的科研方式。目前,几乎全世界的水库地震专家,都认为汶川大地震时对我们建在震区内的2000多座水电站的一次成功抗震试验。我觉得,对于水库地震而言,任何单位和部门实施的仿真实验,都不可能比这种实地调查的科研方式更有效、准确。 关于“科学一定是可以重复的,这样才能得到让人信服的东西”的说法,非常正确。不过,我们可以告诉俞冀阳副教授,水库触发地震可以提前释放地震能量的机理,是通向地下断层高压注水能诱发地震,提前诱发地震的试验而得到证实的。关于这种试验已经有很多论著,也是任何人都可以去重复验证的。 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美国国家地震局的一位负责人,曾经公开披露说,他们以前曾经采用通过向断层高压注水的方式,让地震能量提前释放的方式减灾。但后来由于人为诱发的地震的时间和规模都还不可控,公众也不够理解,所以,后来他们就不再做了。此外,我国的《地学前缘》杂志1996年01期刊登的《注水诱发地震事件实例综述》,和 《中国地震》 1985 年03 期 刊登的《注水引起的局部构造活动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等文章,也都介绍了这方面的内容。这些高压注水的科学试验结果说明,水库蓄水后产生的高压水渗流到断层之后,可以触发地震,让正在积蓄中的地震能量提前释放,已经不再是什么科学假设,而是经过很多试验和实际验证,并且可以重复的客观事实。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通过打井高压注水还是水库蓄水诱发的地震,由于其渗流的影响深度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水库地震和高压注水地震都只是一种表层地震,目前还不可能超过地下在10公里。对于注水地震,是由于我们能打的打井的深度还不够。而对于水库渗流,则是由于地球的地层是一个从脆性到韧性岩体,最后到液态岩浆的变化过程。一般来说地下十几公里处就会有一个脆韧转换带,任何沿着裂缝渗流的水,不可能通过脆韧转换带(因为缝隙已经不可能存在了)。所以,迄今为止,全世界所记录到的水库地震也无一例外的都是表层地震。另一方面,较浅的地层也不可能继续起更大的地震能量。(例如,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从来也没有发生在深度十公里以内的)。因此,无论当前的实测记录还是科学界的主流意见,都认为水库地震一般来说震级都不会太大,与此同时,由于我们还不可能通过高压注水和水库蓄水来让深层的特大地震的能量提前释放。所以,科学界也从不能强调水库地震能具有地震减灾的功能。 不过,在大地震中水库大坝和水电站具有的减灾作用,的确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现实。需要说明的是;水库大坝和水电站的防灾减灾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减轻地震引起的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上。因为,任何水电站修建了之后,一定会提高该地区的整体抗震能力。 例如,上面这张图是紫坪铺水电站大坝坝肩周围的山体,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你说它还能不安全吗?实际上,通过我们的汶川大地震后的真损调查发现,汶川震区内所有的水电站,凡是经过工程处理的边坡,居然没有一处发生滑坡的。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在哪里建电站,我们都不仅要保障大坝、电站的安全,同时也还要保证周围山体的安全。所以,当大地震发生时,修建了水电站的地方,通常要比没建电站的地方更安全。 总之,科学的水电建设是能够减少地震(次生)灾害的,这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的客观现实。对于俞冀阳副教授来说,不知道上面这张在很多水电站都可以常见到的图片,是否可以算作水电站能够减轻地震灾害的一种“模型”呢? 此外,非常凑巧在上一节中,我们也强调过“有关水电开发建设的地质减灾作用,我们已经根据清华大学(水利系)的三次现场试验结果,拍摄成了科普专题片(水电开发与地质减灾),并保存储在中国科协的科普资源库中。”。对于水电站的地质减灾作用,俞冀阳副教授如果还有不同意见或者不理解的地方,我们希望他能与本校的教授进一步交流。
30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全国减灾日;详解“地震与水电的‘专家激辩’” (二)
zbt92 2013-5-11 11:42
全国减灾日; 详 解“地震与水电的‘专家激辩’” (二) 编者按;雅安地震发生后,社会上对水库地震的问题十分关注。在关于地震与水库的关系问题上,很多专家表示出了不同看法。例如,最近在网上就有一篇《地震高发区宜建水电站?专家激变》的文章,看过专家之间的巨大分歧意见之后,让大家更不知道到底应该听信谁的了。修建水电站到底是制造了灾害,还是减轻灾害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全国的防灾减灾日的前夕,特地走访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水电专家张博庭,询问他对地震高发区建水电的“专家激辩”的一些看法。对于水电专家的“解释”,我们将分几期刊发,供大家参考。下面是; - 回应激辩 二、 不是“地震高发区宜建水电”,而是地震高发区必须建水电站,且可以建水电 记者:恕我冒昧。尽管您说这是天方夜谭式的笑话,但是,毕竟还是有专家对此发表了看法。对此,您怎么解释? 张博庭: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也注意到文章中提到“26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国防科技工业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副站长肖雪夫研究员表示, 水电工程 ‘可能诱发山体滑坡、区域性地震,对整个水系的生态平衡和地质结构可能产生严重破坏’,‘诱发大的滑坡,包括坍塌,这是已经发生过的。’肖雪夫同时表示,我国现有的水力资源绝大部分均已被开发。另外,为了提高稳定发电能力和发电效率,水力发电需要筑坝蓄水蓄能,这样大量土地可能被水淹没,阻断了鱼类等的洄游通道。” 我认为这位肖雪夫研究员的说法,代表着社会上很多外行人对水电开发的片面看法。这是由于水利水电开发建设长期被舆论妖魔化的结果,所以,一些人头脑中对水电开发存在着误解,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认为这位研究员不应该在 “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的活动中表达他自己的个人观点。因为参与“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的专家是由中国科协组织来回答社会热点问题的,具有相当的公信力。在这种场合,对专家的要求不应该改等同于平时。例如,中科院对院士要求之一,就是不能以院士的身份对不属于自己本专业的问题发表意见。我觉得今后中国科协也应该对自己组织来“参与面对面”的专家,提出这样的要求。否则,可能会造成公开误导公众的结果。 不过,既然现在有外行的专家对水电提出疑问来了,我们内行的人士也有责任进行回答。所谓“可能诱发山体滑坡、区域性地震,对整个水系的生态平衡和地质结构可能产生严重破坏’,‘诱发大的滑坡,包括坍塌,这是已经发生过的。’”的说法,尽管在社会上非常流行,但这却是片面的、和不准确的。关于地震的问题前面一节已经说过了。水库地震的能量不是来自于库水,而是释放了正在积蓄中的地震能量。所以,只要我们做好必要的防范,不要让水库在地震中产生次生灾害,是可以让水库地震变成提前释放地震能量、减少地震损失的有利因素的。 关于地质滑坡和坍塌等地质灾害更是如此。因为,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本质还是能量。所以,越是水能资源丰富,但又没得到开发利用的地区,越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而当水能资源被开发利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地区的地质灾害将得到加大的缓解。例如,法国的水电资源早在很多年以前,已经开发殆尽,所以,我们现在很少听说那里发生了什么地质灾害。我国的丰满、新安江等早期开发过的地区也都不例外。 此外,尽管外行专家所说的‘诱发大的滑坡,包括坍塌,这是已经发生过的。’的确是事实,但是,那只是在水库蓄水初期出现的的暂时现象,而从长远和整体来看, 水库水电站的修建一定会从客观上大大的减少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人们把奔腾的江河水用来发电,势必会大大降低水能对岸坡的冲蚀能力,减少江水对河谷的急速深切,使河流发育趋于缓慢、稳定,最终会从根本上大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二是,在工程修建过程中,为了减少滑坡通常都要对主要的滑坡体进行人工排除,或者护坡(包括混凝土喷涂、打入抗剪滑桩和预应力锚索固定等)处理。大大减少了滑坡体的数量。三是,在水库蓄水的初期,对前面工程处理之后还不能完全消除的滑坡体或者说是潜在的滑坡体,提供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经过几次蓄水、泄水,这些滑坡体都被释放之后,新的库岸肯定会变得更加稳定安全。 有关水电开发建设的地质减灾作用,我们已经根据清华大学的三次现场试验结果,拍摄成了科普专题片(水电开发与地质减灾),并保存储在中国科协的科普资源库中。有兴趣的同志可以随时观看。我们也承认,关于水库于地质灾害的问题,在学术界还确有争论,但是,如果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不仅能从表面现象上,而且也能从地质灾害产生的机理上,分析确定水库于地质灾害的逻辑关系,就能够认同水电开发的地质减灾作用。 再有,这位 肖雪夫研究员的 “ 为了提高稳定发电能力和发电效率,水力发电需要筑坝蓄水蓄能 ”说法,也完全是错误的。水力发电不一定非要筑坝蓄水,通过地下工程引水(形成高差)发电也是完全可以的。例如,挪威的很多水电站以及我国的一些小水电就是这样。目前,商业化的水电开发者都不愿意淹没土地搬迁人口,但是,国家的规划要求重要流域的水电开发必须要同时建设成必要的水库大坝。 很多重要流域的水力发电工程之所以要修建水库大坝,是因为我们的水电开发,通常不仅仅为了获得电力,而还要调节水资源。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天然的水资源分布,已经不可能满足人类社会的水资源需求了。所以,通过修建水库大坝,调蓄水资源已经成为当前各国社会生存的基本需求了。联合国的调查显示,世界各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几乎都与这个国家的人均水库蓄水量成正比。我国的国土面积和水资源总量,都与美国相当,但我国的水库蓄水能力,却比美国少一半。由于水库蓄水能力的差距,汛期我们不得不疲于奔命的把洪水排到海里去,而枯水期又经常因为水库里存蓄的水太少,而遭遇严重干旱。总之,相对于美国,我国的洪涝和干旱灾害交替频发,这个根本差距就是水库的蓄水能力。 按照国家规划,当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达到美国的水平时,我国的水库蓄水总量,也能会与美国相当。只有到那时,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总之,建设水库大坝并不是水电开发的需要,而是社会调节水资源的需要。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某些水库不能发电,我们也必须要建设足够的水库。例如,目前我国已建有8万多座水库,但其中大多数都不具备发电能力。 总之,不是我国的水力发电需要水库大坝,而是我国的水库大坝需要利用水电开发。 应该说明的是,这位外行的 肖雪夫研究员头脑中有很糊涂、错误观念需要澄清,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一一回应。但唯独 这个水库与水电的逻辑关系必须纠正。因为,很多人始终搞不明白,既然有这么多人不理解水电开发,不赞同水电开发,我们又不是没有别的办法获得电力,你们何必非要得罪环保人士去开发水电呢? 其实,不是我们非要开发水电不可,而是中国的社会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解决水资源的调控问题。而目前人类社会解决水资源时空矛盾的方式除了蓄水、调水之外,还没有别的手段。对我国来说即使不能发电,水库大坝的建设也是必须的(请注意实际上,即使不建设水库大坝,我们同样有办法开发利用水能资源)。这才是为什么即使是在地震高发区,我们也必须要想办法进行水电开发和建设水库大坝的根本原因。更确切的说绝不是什么“地震高发区宜建水电”,而是我国的地震高发区必须建水电站,并且可以建设水电站。
2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国减灾日;详解“地震与水电的‘专家激辩’”(一)
zbt92 2013-5-11 11:39
编者按;雅安地震发生后,社会上对水库地震的问题十分关注。在关于地震与水库的关系问题上,很多专家表示出了不同看法。例如,最近在网上就有一篇《地震高发区宜建水电站?专家激变》的文章,看过专家之间的巨大分歧意见之后,让大家更不知道到底应该听信谁的了。修建水电站到底是制造了灾害,还是减轻灾害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全国的防灾减灾日的前夕,特地走访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的水电专家张博庭,询问他对地震高发区建水电的“专家激辩”的一些看法。对于水电专家的“解释”,我们将分期刊发,供大家参考。 - 回应激辩 一、关于地震高发区建水电站的“专家激辩” 记者:雅安地震发生后,社会上对水库地震的问题十分关注。在关于地震与水库的关系问题上,您的观点可以说是支持建水坝一方的代表。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最在网上近有一篇《地震高发区宜建水电站?专家激变》的文章,您怎么看这篇文章? 张博庭:我注意到了。这是篇文章还是那位经常喜欢造谣诬蔑中国水电开发的记者章柯所写的。所以,里面难免充满着各种虚假的谎言,主要问题是:章柯没有实事求是的阐述我的观点,因此,所谓的专家激辩,实际上是错位的,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的。 例如,文章称“张博庭此前撰文称,‘水库触发了地震却有利于地震能量的提前释放,因此,不仅地震高发区可以建设大型水电站,而且,越是地震高度危险的地区,越应该考虑变成水电站的淹没库区,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大地震带来的损失。’”。 然而,这句话只有前半句是我说的,而后面的说法则完全是章柯自己编造的。其实,前半句的“水库触发了地震却有利于地震能量的提前释放”说法,不是我的发明,而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我们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 知道, 水库地震的能量非常巨大,根本不可能是由水库中的水造成的。例如,汶川地震产生的超过400颗原子弹的巨大能量,将远远超过把地震时紫坪铺水库中的水,全都变成最高效汽油。可见,即使是水库地震,其能量也不可能是来自于水库中的水,而一定是来自自然界中地壳板块运动(即天然的构造地震)。因此,水库本身不会造成地震,只能触发天然的地震。这也是国内外科技界普遍认可的结论。 由于水库触发地震的机理,主要是由于水库蓄水后的渗流降低板块之间的摩擦力,导致正在积蓄中地震能量提前爆发造成的。所以,国外还曾经有过专门用高压水井注水的方式,来逐渐促进地震能量释放,减轻地震灾害的尝试。这个事实一方面说明,高压渗流降低板块之间的摩擦力,导致正在积蓄中地震能量提前爆发的科学假设,是成立的。另一方面也能说明,水库触发的地震也具有向地层下高压注水逐渐促进地震能量释放,减轻地震灾害的相同作用。对于这个客观的事实,不管是来自什么行业的专家,都没有什么可激辩的。 至于文章中“ 不仅地震高发区可以建设大型水电站,而且,越是地震高度危险的地区,越应该考虑变成水电站的淹没库区,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大地震带来的损失。 ”的说法,完全是作者自己想象或者说是故意编造出来的。懂行的人看到“ 越是地震高度危险的地区,越应该考虑变成水电站的淹没库区 ”这种说法,就应该能知道这种谎言的编造者,缺乏基本的工程技术常识。 首先,所谓水库的淹没区是需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区域(满足相对周围山体位置较低的蓄水条件),并非是人们可以任意确定的范围;其次,我国西南地震高发区的范围非常大,谁也没有办法把整个四川、云南省都淹没到水库里。所以,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个天方夜谭式的笑话。这种漏洞百出谎言,对于任何一位稍微懂得些工程和地震的专家来说,都不可能去与之激辨。
28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抗震设防为先也需要加强地震预测研究
热度 1 zbt92 2013-4-24 11:54
抗震设防为先也需要加强地震预测研究 — 说说中国水电建设的经验 文/水博 在汶川8级地震发生5年之际,雅安庐山的7级地震所造成的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为什么同样是7级地震,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几乎是毫发无损,而我们则是损失惨重呢? 在这场争论中,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形形色色的号称能够预测地震的大仙们,他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预测发生地震。无论什么时候发生了地震,总会有某位大仙出来说“看,谁让你们不听我的”。令人感到困惑的是,这些地震大仙当中甚至也不乏专业的地质工作者。例如,原四川地震局的李有才,曾经号称他早就提前预测到了汶川大地震。但是,四处游说没人理睬,只有紫坪铺水电站的负责人,听了他的意见才降低了紫坪铺的水库水位。而据我向有关部门了解,决无此事。在春季里逐渐降低水库的水位,以便迎接下一年度的防洪是水库运行的常态。另一位退休的职业地震工作者徐道一,也在日本311地震之后,号称他已经成功的预测到了那次地震。而据我所知就在311的前夜,正好有新华社的记者关于地震问题采访他的时候,他还在吹嘘他是如何利用他的“东方科学”成功的预测到了去年美国发生的一次地震。这些曾经的地震专业工作者,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事后诸葛亮”。也许由于他们退休后都有一种不甘寂寞的心态,为了能博得眼球,自己曾经的专业身份也成了哗众取宠的资本。 相比之下,在职的专业地震工作者则非常清醒,例如,科学网上的秦四清教授非常明确地说“目前,地震学家们连‘预测’的门都没摸到,谈预报无异于痴人说梦。现在处于预测研究时期,达到预报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目前的真实现状,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旅居加拿大的著名地震学者嵇少丞教授还专门撰写了一篇《 地震设防远比地震预报重要 》的文章,详细地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抗震能力的差距,主要在于地震的设防水平。 说到建筑物的抗震的设防,我国的水电建设到有很多经验可以汲取。与我国的工民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完全不同,由于我国的水电开发建设普遍比国外发达国家要晚几十年,所以,我国水电建设的后发优势极为明显。在抗震能力的方面也是一样。正因为此,才会有在汶川8级大地震的震区内的2000多座水库大坝和水电站,无一垮坝的结果。 根据我国水电建设成功抗震的经验,我觉得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抗震的设防为先,也必须要包括必要的地震预报预测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地震预报、预测作为抗震设防的前提,再结实的建筑也不能保障不会在地震中垮塌。因为,地震中的同震错动的断层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来说,是无坚不摧的。所以,抗震设防的第一步,是要躲开同震错动的地震活动断层。除此之外,躲开地震活动断层之后,不同的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力度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要想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设防,必须要知道该地区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这项工作的内容,也是属于地震的预测和预报工作中的一部分。根据我国水电建设的抗震设防的经验,我们在这一部分工作上投入的费用和精力,往往不会少于建筑物本身的抗震能力。 因此,所谓的抗震的设防为先,并不是简单的把房子盖得越结实越好。而是要在对地震机理等一系列科学的探索和大量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完成之后的科学的抗震。我国目前与发达国家公民建筑物抗震水平的差距,也不仅在于每座房子结构的坚固程度上,而是一种整体上的差距。好在我国已经能够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据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介绍,目前他正担任着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首席科学家。 这项工作的意义就是要具体的确定一百多条穿越了我国主要城市的地震活动断层。只有搞清楚的这些断层的具体位置,让重要的建筑物躲开活动的断层,才有可能保障建筑的抗震能力。这项工作就相当于我国水电建设前的地震地质勘探。不搞清楚地震活动断层的位置,无论你的建筑物有多么坚固,也很难保障它能抵御地震。 目前,我国的《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已经完成,这说明我国今后的城市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已经有了实施的基础。但是,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抗震设防,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总之,要想减少地震伤亡损失,提高我国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水平是必须的,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即使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水平,也未必就能够抵御地震的破坏。因为,你还无法确定你是否处在同震错动的断层上。所以,即使是抗震设防为先,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对地震的预报预测研究工作。
3540 次阅读|1 个评论
何为“误判”?说说美国学者对水电的反智评论
热度 5 zbt92 2013-2-7 14:12
文 / 水博 2012 年 6 月,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学者萨比娜 · 约翰逊 — 赖泽曾在其网站发表文一篇题为《中国水电建设存在误判》的文章(下称萨文)。由于其美国学者的身份,该文章还曾被我国的《参考消息》转载,然而,萨文所论述的内容却是反智的典型。非常需要澄清。 一、关于水库释放温室气体问题 萨文说“ 研究已经显示,水电可能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昔日草木丛生但现在已被洪水淹没的土地中的有机物质在大坝水库里积累和分解,释放出大量甲烷 —— 一种威力强大的温室气体。这个问题对热带地区水电站项目的影响尤其大,因为热带地区植被通常更浓密,会有更多的有机物质在水库中积累。 ” 这种说法不能说是什么研究显示,而是一些反水坝组织编造的谎言。遗憾的是咱们美国的学者,居然对此一无所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始终都存在,任何湿地都会有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有人说湿地是碳源,也有人说湿地是碳汇。而从总体上看,湿地的作用既不是碳源、也不是碳汇,而是一种碳平衡。水库作为一种人工湿地,其碳排放量是极其有限的,因为,被水库所淹没的植物量,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将那些植物全部转化为含碳的温室气体。这种自然界循环的碳排放,与火电厂需要不断的从地下挖崛出煤炭,燃烧之后排放到空气中去作用,有本质的不同。 所以,在某些热带地区新建的水库蓄水的初期(如果没有进行清库),短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确实会增加,但是,随后必将会逐年减少。若干年后水库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其发电替代化石能源的作用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根据瑞士某研究机构的测定,瑞士水电的平均碳排放量大约相当于火电的 300 分之一。中国的薪柴资源非常紧张,几乎所有的新建水库,蓄水前都会进行严格的清库处理。所以,根据我国在三峡等水库的检测,即使在水库蓄水初期中国也没有过更多排放温室气体。若干年前,反水坝组织所编造的这种谎言,曾经欺骗了很多的国家,以至于 1996 年联合国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也曾经把大型水电排除在可再生能源之外。后来,联合国有关机构在很多国家都对水库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进行了检测,这个谎言早已经被大量的监测数据所经揭穿。 二、关于水库的调蓄作用 为了否定水库的水资源调蓄作用,萨文说“ 首先,大型水坝对湿地和人类居住模式的影响限制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了尽可能地多发电,大坝在雨季储水,在旱季放水,这种对天然河水流量模式的改变会影响天然蓄洪系统,例如下游湿地、湖泊和沼泽,经常导致后者不复存在。因此,水坝会降低小型洪灾的发生频率,但也让湿地蓄水、从而减轻重大洪灾的天然能力减弱甚至消失。第二,大型水电站的运营加剧了下游地区的干旱。 2011 年,中国政府不得不下令三峡公司从水库放水来缓解下游地区的严重干旱,这个事实表明水电站运营者很可能认为发电比减轻旱灾更重要。 ” 这是一种诬蔑性的解释。“大坝在雨季储水,在旱季放水”决不是为了尽可能的多发电,而是为了调节水资源。如果仅仅是为了要多发电的话,与蓄水和放水的时间有何关系呢?水库的作用就是要改变天然的水资源分布,从而把洪水季节带来灾害的洪水,储存起来,留到枯水季节再放出来,成为宝贵的水资源。对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目前人类还么有别的办法解决,只能通过建大型水库调蓄。水库的这种调节水资源的作用不仅是全世界公认的,而且,目前全球的现实也是,水库蓄水能力越高的国家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就越强。美国目前的水库蓄水总量,已经达到了 1.35 万亿立方米,高出中国一倍多,所以,同样的暴雨在美国不会形成洪涝,遭遇同样的干旱,美国的水库也能提供更长时间的供水。 关于“中国政府不得不下令三峡公司从水库放水来缓解下游地区的严重干旱”的实际情况并不是美国学者说的“水电站运营者很可能认为发电比减轻旱灾更重要”的事实,而是我们国家根据需要发挥三峡作用的成功典范。在没有建设三峡之前,我国长江的枯水期最枯的流量,经常会降低到 4 千立方米 / 秒,而建成了三峡之后,国家对三峡的要求是保证最低流量不低于 6 千。在 2011 年,由于长江遭遇到了全流域的特大干旱,尽管三峡的放水量已经达到了每秒 9 千多,但是,下游的干旱仍然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正是由于有了三峡,所以,国家才可以要求三峡加大放水量,进一步缓解下游的旱情。因此,三峡曾经一度把下泄的流量加大到了一万二。这个事实分明是表明了,有了三峡之后,我们才能和今天的美国一样,受益于它的大水库和调蓄能力。 三、关于海平面的上升矛盾 萨文说“ 第三,大坝令沿海城市更难适应海平面的上升。由于上游的水库蓄积了淡水,河流三角洲地区的天然水流减少,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这个因素与海平面的上升结合在一起,令沿海三角洲地区更容易受海水入侵的影响。海水入侵会污染地下淡水层,令其变得不适于人类饮用。 ” 美国学者的这种逻辑非常荒谬。其实,根据全球的资料统计,由于全球的水库大坝的蓄水总量超过 4 万亿立方米,为此,有学者估算全球的海平面可降低约 35mm 。因此,增加陆地上的水库的蓄水是人类减少海平面上涨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此外,这位美国学者关于“河流三角洲地区的天然水流减少,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判断也完全是错误的。水库蓄水导致流量减少和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都仅仅是在洪水季节,而在旱季由于水库的调节,河流的水量要加大,下游河流的流量和地下水位都是要上升的。所以,全球的现实是:有了大水库的调蓄之后,无论是对于防止海平面的上涨还是河口地区的海水倒灌都是极其有益的。 四、关于水电建设的社会作用和所引发的国际关系 萨文说“ 水电基础设施的昂贵性和持久性令人们很难或无法对它们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农业和经济活动以及人类居住模式未来的改变。另外,中国的大坝建设热潮将对它与邻国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 无论在任何国家,大型水电建设的作用决不仅是发电,而一定首先是调节水资源。因此,反应一个国家水电建设程度的水库蓄水能力,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 2007 年联合国对 59 个国家的调查显示,除个别特例外,每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都是与这个国家的人均水库蓄水量成正比。为此, 2012 年 5 月,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水资源协会和国际水电协会等国际组织,曾联合发布《东京宣言》呼吁发展中国家加强储水设施(水库)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在跨境河流上的水坝建设引发的国际关系矛盾,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不过,产生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水库大坝建设本身,而是某种国家关系上的博弈。本来上游国家建设水库大坝调蓄水资源,只要不把调水走,减少水资源的总量,绝对是对下游国家有利的。当年,美国为了让上游的加拿大在哥伦比亚河上修建大水库,帮助调蓄水资源的丰枯矛盾,还曾经向加拿大支付三分之一的建设费用。同样,在中国国内,各省之间在某一条河流上修建水库电站的矛盾,也几乎都无一例外的表现为,下游更希望建设,而上游省份可能因为需要淹没土地而反对。而今天中国在上游建设了水库电站之后,某些下游国家一方面受益,一方面却还要表示反对。这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难道还不清楚吗? 五、关于能源的替代方案 萨文说“ 除了修建大坝之外,还有一系列替代选项。提高对能源效率的重视可以帮助中国节约大量能源。例如,仅中国水泥业一个行业,通过实行国际最佳做法便可节约 23% 的初级能源。 ” 我们当然知道,工业节能的潜力巨大。节能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决不能用数字游戏自欺欺人。中国水能的资源总量约合 30 亿吨原煤 / 每年。技术可开发的量大约为 13 亿吨原煤,而到 2011 年底,中国只开发利用了 3 亿多吨。也就说中国水能的资源量大约还有十亿吨煤炭可开发利用。而这个能源的量几乎可以抵销中国除了发电和炼钢之外的全部的煤炭。别说节约水泥能耗的 23% ,即便就是节约水泥能耗的 100% ,与中国的水能资源利用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解决风电入网,重视小机组的改造不仅都是增加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我们正在积极实行的措施。然而,如果有人把这些措施作为反对最可行最大量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理由,则未免也太迂腐了些。更何况中国的水电开发和水库建设,绝不仅仅是能源的需求,更是调控水资源的需要。 因此,萨文最后的挑拨说法“就规模而言,这些替代选择没有巨型水坝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可以缓解预期的能源短缺,帮助中国实现目标,同时又不会像巨型水坝那样带来负面后果和未来的风险。”简直是恶毒之极。对于像中国这样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矛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即使,所建设的水库不能发电,他们也必须建设足够的水库。这位美国学者的先是通过编造谎言,诬蔑水库的水资源调控作用,接着再用能源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节能解决的诱饵,欺骗公众。然而,他就是不肯给大家解释一下,既然水库大坝有这么多坏处,为什么美国的人口比重更少 4 倍,他们的水库蓄水量却要比中国高一倍?既然水电能源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替代,为什么美国的水电开发程度,还比中国高出一倍呢? 总之,如果美国学者说“中国的水电建设存在着误判”,那么,请解释一下为何美国对自己“误判”的情况,比中国还要严重一倍呢?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美国学者的判断,完全是双重标准。也不知道是这位美国学者更爱中国,还是故意“反智”的说胡话。 附:参考文章《中国水电建设存在 “ 误判 ” 》 2012 年 06 月 4 日   来源:《参考消息》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近日刊发题为《中国在水电方面的误判》的署名文章,作者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萨比娜 · 约翰逊 — 赖泽在文中指出,修建更多的大坝将减弱中国应对极端天气现象的能力,预计这些极端天气现象将包括更加频繁也更加严重的洪灾和旱灾。 图:三峡大坝 文章称,中国是全球头号二氧化碳排放国,它面临越来越大的国内和国际压力,要求其遏制国内排放。中国发电业之所以碳排放高,是因为严重依赖煤炭:约 80% 的电力来自煤炭,水电占 16% ,其余为核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水电的倡导者说,减少煤炭发电、增加水力发电有助中国实现减排目标。 然而研究已经显示,水电可能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昔日草木丛生但现在已被洪水淹没的土地中的有机物质在大坝水库里积累和分解,释放出大量甲烷 —— 一种威力强大的温室气体。这个问题对热带地区水电站项目的影响尤其大,因为热带地区植被通常更浓密,会有更多的有机物质在水库中积累。 首先,大型水坝对湿地和人类居住模式的影响限制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了尽可能地多发电,大坝在雨季储水,在旱季放水,这种对天然河水流量模式的改变会影响天然蓄洪系统,例如下游湿地、湖泊和沼泽,经常导致后者不复存在。因此,水坝会降低小型洪灾的发生频率,但也让湿地蓄水、从而减轻重大洪灾的天然能力减弱甚至消失。第二,大型水电站的运营加剧了下游地区的干旱。 2011 年,中国政府不得不下令三峡公司从水库放水来缓解下游地区的严重干旱,这个事实表明水电站运营者很可能认为发电比减轻旱灾更重要。 第三,大坝令沿海城市更难适应海平面的上升。由于上游的水库蓄积了淡水,河流三角洲地区的天然水流减少,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这个因素与海平面的上升结合在一起,令沿海三角洲地区更容易受海水入侵的影响。海水入侵会污染地下淡水层,令其变得不适于人类饮用。 最后一点,水电基础设施的昂贵性和持久性令人们很难或无法对它们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农业和经济活动以及人类居住模式未来的改变。另外,中国的大坝建设热潮将对它与邻国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文章指出,除了修建大坝之外,还有一系列替代选项。提高对能源效率的重视可以帮助中国节约大量能源。例如,仅中国水泥业一个行业,通过实行国际最佳做法便可节约 23% 的初级能源。 另外,应该把所有现有的替代能源基础设施都接入电网。举例来说,截至 2011 年,中国 30% 的风力发电能力尚未接入电网。在 2008 年底,中国共有 5 万个小型水电厂,其中许多建于数十年前,装备的是过时、低效的技术。在建设新项目之前,应该对现有的基础设施展开调查,必要时用新技术加以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 就规模而言,这些替代选择没有巨型水坝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可以缓解预期的能源短缺,帮助中国实现目标,同时又不会像巨型水坝那样带来负面后果和未来的风险。
4321 次阅读|4 个评论
澄清“水资源开发国际警戒线”的谣言
zbt92 2012-12-28 11:49
文 / 水博 最近,《东方早报》的记者在“年终特稿”《长江水电开发争论不休流域综合规划长期搁置》中,以 “国际公认 40 %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戒线”为理由,质疑我国的长江水资源开发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其实这已经是一个老掉牙的谎言了。重复这种谣言的瓮立达先生,也不是什么专家,而是一个从长江水利委员会退休多年,且经常热衷于造谣反坝的环保官员。 国际上确有“河流水资源的利用不宜超过 40% ”的说法。但它绝不是指水库蓄水(开发),而是指社会总用水量不宜超过河流的 40% 。根据我国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的解释,其理由是: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用水大约有 70% 最终会转变成污水,重新排入河流系统。因此,一旦某河流的水资源的利用率超过 40% ,那么就大约有 28% 的污水排入河流,与原来的 60% 未使用过的河水相融合,整条河流就几乎增加了一半的污水。因此,河流水资源的使用率一旦超过了 40% ,人们就会认为已经对河流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影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   对水库蓄水的水资源开发而言,根本就不存在着污水返回河流的问题。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所谓过渡开发的问题。因为水资源的开发一般仅仅是一种储备,往往并没有真正消耗和使用水资源。不仅如此,一般来说,河流水资源的蓄水能力和水电的开发程度都代表着人类对河流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的控制能力,通常都应该是开发程度越高越好。 美国的水库总蓄水量为 13.5 亿立方米,占美国水资源总量的 48.2% 。如果真存在所谓 40% 的警戒线的说法,难道美国全国都已经严重超过水资源利用的警戒线了吗?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美国和很多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正是体现在其超强的水库的蓄水能力上。 根据统计,美国,哥伦比亚河的有效水资源调控能力达到了 35.09% ;密苏里河为 101.6% ;科罗拉多河为 216.8% 。请注意,这些数据仅仅是指水库的有效的调控能力,还不是指水库蓄水总量。而我国金沙江的规划全部完成之后,有效的水库调节能力仅为年径流量的 32.2% (记者报道中所说的 83% 是指水库蓄水总量)。《东方早报》的记者为了能煽情,故意没有使用有效库容的数据,而是使用了最大库容的概念。如果我们用最大库容表示美国的河流,它们的河流水资源开发程度全都超过了 80% 。其中,科罗拉多河的开发程度已经超过了 400% 。 美国的国土面积和水资源总量,都与我国相似。目前中国虽然水坝数量名义上比美国还多,但是水库总库容仅为美国的一半。如果以人均水库蓄水量来比较﹐中美差距在十倍以上。由于缺乏水库的调蓄能力,我国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相比之下,美国的绿水青山,自然灾害少,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的水库库容大,可以吸纳更多的洪水,抵御更强的干旱。我国生态环境上的巨大差距,恰恰体现在水库的蓄水能力上。 例如:美国胡佛水坝基本上不泄洪。我国三峡每年都要泄洪多次。泄洪的根本原因就是水库库容不够,不泄的话,洪水很可能会形成灾害。水库库容大了之后,洪水是资源、是财富。但如果水库库容不够,洪水就是危险,是灾害。同时,只有水库的库容大了,抗旱的能力也才会增强。因为没有泄洪的威胁,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可以建 29 级闸坝;水资源可以得到自如的利用。我国的长江则要在洪水期疲于奔命的把洪水排到海里去,哪里还敢建什么闸坝?旱季里则经常为了保证基本的航运,在明知道水库里水资源已经十分的张的情况下,还是不得不放水。这样势必会更加剧水库水资源的紧张程度。可见,水库的蓄水能力对减灾有事半功倍的放大作用。 为此, 2012 年 7 月,国际大坝委员会联合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水资源协会和国际水电协会在日本的东京共同起草并发布了《储水设施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宣言。该宣言呼吁全世界共同努力,加速发展中国家的水电开发和储水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该《世界宣言》还披露世界每年淡水资源总量约有 40 万亿立方米,目前人类可利用量每年只有 9 万亿立方米,其中大约 4 万亿是由储水设施调节的。 根据这一宣言,我们知道全球各国平均的水资源调节(水库蓄水)能力,已经达到了 44.4% ,其中由于发展中国的水资源开发程度普遍很低,而发达国家的水资源开发程度普遍都比较高。根据联合国 2007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极个别的特例,各国的人类发展指数都与该国的水库蓄水能力成正比。也就是说,全世界普遍的现实都是:水库蓄水能力越强的国家和地区不仅经济越发达,生态环境也越好。我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速储水设施建设,提高水库蓄水和调节能力。 总之,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人口密度的增长和生活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主要矛盾。而目前我们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矛盾的手段,除了建设水库大坝之外,还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国际公认的是:以水库蓄水能力为标志的水资源开发程度,不仅不存在什么警戒线,而且还是越高越好。所谓“国际公认 40 %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戒线”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4726 次阅读|0 个评论
风水互补是风电开发的基础和关键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2-12-16 19:43
风水互补是水电开发的基础和关键。现在某些人士大有将水电置之死地而后快之势。如真遂其所愿,我看我们的风电就真会向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电网里上窜下跳。 根据现在的规划,未来风电开发的规模可能做到1.5亿-2亿,而按以前的规划2020年总装机才10亿,差不多占电网20%的容量像不羁的野马上窜下跳,电网怎么调控。被人津津乐道的丹麦风电不过也只提供了20%的发电量,况且丹麦的向风海岸(西海岸)处于中纬西风带上,与我国的季风气候相比,风力还算稳定,周期性(季节性)与随机性变化没有我国这么强烈。但更重要的是丹麦与德国、瑞典,特别是与挪威形成了中欧-斯堪地那维亚电网来调峰,丹麦的风电在整个中欧-斯堪地那维亚电网的比例中的比例就只有百分只几了,而且挪威90%的电力都是水电,有很强的调峰能力。可见水风互补是风电发展的基础。我国西北的风电还可以与黄河上游的水电站联网,华北的可以与黄河万家寨、大碛口、大龙门水电站并网,长江上游、西南江河的水电站也可以与西南高原的风电联网,风水并用,风水互补,因为风大的冬天,正是河里面水少,水电不能满负荷工作的时期。我国可开发水电超过3亿kw,在水电全面开发的基础上,支持1亿以上的风电还是有可能的。在风大、少水的北部边疆,还可以建一些抽水蓄能电站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4204 次阅读|4 个评论
警惕反水坝宣传背后的反华煽情
热度 6 zbt92 2012-11-30 06:23
警惕反水坝宣传背后的反华煽情 文 / 水博 这几天,联合国气候大会正在多哈召开。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拒不接受《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的理由。然而,某些发达国家在强烈的批评中国的碳排放量过大的同时,又对中国所做出的各种减排努力倍加反感。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到中国政府大力扶持的光伏产业,正在成为美国、欧洲进行反补贴贸易制裁的理由。最可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的中国水电开发项目,也不断遭到了国际反水坝组织和某些反华势力造谣诬蔑。 今年 7 月,就 有个加拿大的《国际探索》杂志刊发了一篇《中國西部的地震災害与水電大壩》的研究报告,说中国的水电开发存在着巨大的地震风险。为了让我们无法去核对研究报告的可靠性,这个机构还故意隐瞒报告作者的真实姓名。当我们根据这份报告的一些荒唐说法,怀疑这位作者,不仅不是专家,而且很可能是一个根本就不懂工程的外行之后,一位中国 【财新网】(刘虹桥) 的记者又在 2012 年 10 月的财新《新世纪》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水库诱发地震隐忧》的辩解文章,宣称该报告的作者是位从业 40 多年的美国地质专家,曾经在中国考察过 130 座已建和待建的水电站坝址。但同时却仍然不肯披露该作者的姓名。 然而,考察这个词现在经常被滥用。很多伪环保善于把组织游山玩水的活动也冠以河流考察的名义。这样既可以让他们过足了旅游的瘾,也能让参与者的杜撰和编造更有说词。不过,这个蒙人的招术,对这位匿名的美国专家似乎不大适用。因为,考察坝址与考察河流不同。如果没有当地的具体规划人员的带领,已建、在建的电站,不可能会让你去考察。而未建、待建电站的坝址,你根本就不可能找到其具体坝址的位置。所以,我们很多经常穿梭于各水电工地之间的专业工作者,一生也不大可能考察过 130 多座坝址。真不知道,一个匿名的美国人怎么能有这种本事?对此,我们一直希望加拿大的《国际探索》和中国的财新《新世纪》本着新闻工作应该尊重事实的态度,对作者的真实身份做出甄别。因为,从这份所谓的研究报告来看,作者似乎根本就不懂得工程抗震。 《国际探索》的研究报告指责中国水电建设太冒险的理由,居然是水电站座落在地震的高风险区。要知道世界上高地震风险的地区有很多,相比之下,中国根本都排不上号。日本和美洲多次发生过 9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但是,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会因为那里的地震级别高,风险大,人们就不敢在那里生活了。因为当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即使发生了大地震也不至于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科学界普遍认为,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还无法准确的预报地震。然而,能够避免地震造成大伤亡的办法,就是建设可靠的能抗震的建筑物。科学抗震所依据的机理是,建筑物可以抗震、但不能抗断。所以,工程抗震的前提就是,必须躲开活动的地震断层。 目前全世界的工程抗震,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得以实现的。然而,那个匿名的所谓的美国专家,却居然依据中国有多少个水电站大坝座落在地震高风险区,就断言中国的水电开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果这种说法能成立的话,那么在日本在东京、美国在洛杉矶建设的高楼大厦,岂不更是在玩命吗? 这种涉嫌用虚假的专家身份欺骗公众的问题还没有澄清,又看到这位 【财新网】的记者, 刊发了另一篇《中柬合作水电站项目引争议》的煽情文章(下称文章)。这篇文章的炒作手法非常高明,本来这是柬埔寨政府的项目,中国和越南方面仅仅是用资金和技术帮助柬埔寨政府。当然,同时也是在响应联合国发展水电的号召为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作贡献。然而,记者却故意以《中柬合作水电站项目引争议》为标题,巧妙的把争议的责任推给了中国。为了达到能集中攻击中国的目的,记者在文章中还特别强调说“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越南、柬埔寨三国合建的水电项目,越南方面并未出席本次签订仪式 ”。而事实上,这只是该项目中的某一个环节,中方与柬埔寨首府金边市签订购电协议和投资交易,并没有涉及到越南投资方,因此,越南方面不派人出席也是很正常的。然而,越南是参与柬埔寨政府开发该项目的重要一方,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然而,如果记者的批评对象是中国、越南和柬埔寨三方,则只能起到反水坝的作用,而不便利用和挑拨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反感和抵制。因此,记者利用这次中柬之间的特殊的活动,巧妙的把越南从舆论的争议中消除,真可谓是反坝与反华一箭双雕的“高招”。不过,虽然文章的煽情水平很高,但是技术水平却极低。“ 发电容量达 400 兆瓦 ”的稀奇表述,让我们这些专业的水电人士,怎么也不猜不出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电站。 文章还提到“国际组织“国际河流”( International Rivers )表示,“塞桑河下游 2 号”水电站将可能是湄公河网上最具破坏性的支流水电项目,将对下游渔业和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不过,据我们了解这个“国际河流”的核心机构在美国,他们在热衷于批评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水电开发项目都“将对下游渔业和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时候,却不曾向发展中国家解释过,为何它自己所在的美国的所有的大江大河都建设了大量的水坝?以美国密西西比河为例,光是建在下游干流上的水坝就有 29 座之多,如果加上上游和支流的各种水电站和大坝,总数有上百座之多。美国科罗拉多河上的胡佛水坝,也同样没有建设过鱼的装置。但是,在美国却备受赞誉。 去年我们去考察时,正好赶上胡佛水电站(大坝)建设 80 周年的庆典。我们看到在美国胡佛水电站的建设被称为美国的骄傲,胡佛水电站的建设者被誉为美国的英雄。理由也非常充分,胡佛大坝带来了美国西部的崛起,胡佛水电站所提供的强大电力,在二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用一些美国人的话说,如果没有胡佛等一批水电站(电解铝)制造出的大量飞机,美国就难以打赢二战。 最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大坝和水电站的国籍,居然能决定了它的功能和作用,凡是美国建设的、西方建设的水电站和大坝,就都是好的,凡是发展中国家建设的,不仅都是“ 引争议 ”的,而且还都无一例外的“将对下游渔业和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有中国参与的开发建设的水电,更是“恶贯满盈”。说来也挺奇怪,不知为何美国的河流都适合建设水电站和大坝,而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河流就都不行? 不仅中国自己建设水电不行,就连中国的公司“大大推动了此前备受争议的“塞桑河下游 2 号”水电站 项目进程 ”也是一种罪过。同样让人不好理解的是,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银行也经常在全球推进一些“备受争议的水电项目”。然而,他们受到的却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因为全球的碳减排,确实离不开水电。干同样的一件事情,对中国和对西方的评价截然相反,大家想想,这是到底因为中国参与的水电建设项目都有问题呢,还是某些媒体和记者的宣传动机有问题? 我们不禁要问,在多哈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为何这些遏制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煽情宣传,与对中国化石能源排放过多的批评指责交相呼应?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参考对照文章《中柬合作水电站项目引争议》 【财新网】(记者 刘虹桥) 11 月 26 日 ,中国云南澜沧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光明与柬埔寨皇家集团董事长 Kith Meng 在柬埔寨首府金边市签订购电协议和投资交易,大大推动了此前备受争议的“塞桑河下游 2 号”水电站( Lower Sesan 2 Hydropower Dam )项目进程。   不过,两国企业并未披露购电协议的更多信息以及协议实施的具体细节,尤其是备受关注的库区移民搬迁问题。柬埔寨政府多位部长级人物列席会议,但拒绝回答记者提问。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越南、柬埔寨三国合建的水电项目,越南方面并未出席本次签订仪式。   早在 11 月 2 日,柬埔寨政府就曾宣布由中国、越南、柬埔寨三国联合投资组成的“塞桑河下游 2 号”水电公司成立,共同开发位于位于柬埔寨上丁县的塞桑河下游水电资源。该项目的联合投资方包括柬埔寨皇家集团、越南规划与投资电力部和一家中国企业。   虽然外界广泛猜测该中国公司为华能集团,但直到 26 日的签约仪式,中国参与方才公布于世。此次参与签约的云南澜沧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正是华能集团为投资开发缅甸等东南亚诸国的水电、电网、煤炭等资源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官方资料显示,“塞桑河下游 2 号”的建设将采用 BOT 模式,在五年的建设期后,三国联合投资的水电公司将享有该水电站 45 年的运营权。根据规划,“塞桑河下游 2 号”水电站造价为 7.8 亿美元,建成后发电容量达 400 兆瓦。   在此前的一次公开演讲中,柬埔寨经济和财政部副部长 Anu Porn Moniroth 表示,“塞桑河下游 2 号”水电站生产的全部电力都将供给柬埔寨本国。不过,他随后补充道:“如果未来发电量富余,电力将输送到临近国家。即便如此,外送比例也将非常小。”   “塞桑河下游 2 号”水电项目受到柬埔寨本国环保团体的猛烈抨击。环保团体认为,该大坝项目缺少公开透明的环境影响评价,并预言大坝可能随时崩塌,且无法实现预定的发电量。   国际组织“国际河流”( International Rivers )表示,“塞桑河下游 2 号”水电站将可能是湄公河网上最具破坏性的支流水电项目,将对下游渔业和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塞桑河为湄公河的一条重要的支流河道。塞桑河( Sesan River )和斯瑞博河( Srepok River )为湄公河下游的越南三角洲供给约 8% 的泥沙。环保人士担心,若这些泥沙被大坝阻挡,将导致下游三角洲萎缩。   环保人士还担心,大坝建成后,将给湄公河生态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曾有科学家撰文指出,塞桑河下游 2 号”水电工程将阻挡湄公河上最重要的鱼类洄游路线,使鱼类无法得到重要的产卵栖息地。从目前的建设方案看,设计方并没有为减缓鱼类洄游上溯问题而采取任何措施。渔业专家亦估计,大坝建成后,湄公河鱼类将减少 9.3% 。   保守估计,“塞桑河下游 2 号”水电项目将产生 4500 移民,并间接影响到依赖塞桑河和斯瑞博河的近 4000 渔民和农民的基本生计。受“塞桑河下游 2 号”水电项目影响的居民在反坝立场和目标上十分一致。至今,受大坝影响的居民的土地所有权、移民搬迁和赔偿费用等问题仍悬而未决,搬迁地的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情况也不明朗。   据柬埔寨当地媒体报道,在过去几个月内,塞桑河沿岸曾发生正面冲突,中国的勘探工人遭受暴力威胁。   这并不是中国水电项目的工作人员第一次受到暴力威胁。 2012 年 1 月,中国水电公司在苏丹的 29 名中国工人就曾被武装力量劫持。   据国际河流组织统计,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超过 70 个国家建设或资助了至少 308 个大坝项目,其中大部分为水电工程。中国在海外的水电扩张使过去四年间,全球建设中的水电项目数量增加了三倍。虽然超过半数的设计、在建、已建的水电项目都位于东南亚地区,但近年新增项目主要集中在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亚地区。■
4359 次阅读|6 个评论
小结今年以来社会上围绕我国水电的某些争论
热度 4 zbt92 2012-11-12 16:23
文 / 张博庭 社会上围绕水电开发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今年上半年,社会上就有过一次批评、质疑金沙江水电开发的风潮。好在这一期间我们正好也在搞“西南水电行”,学会的专家和一些媒体的记者考察了金沙江之后,对于某些媒体所传播的谣言给予了一定的揭露。但是,这个揭露的力度还不算到位,对金沙江水电开发的影响,最多也只能算正负相当。 在那场关于金沙江的争论中,我们曾多次揭露过一个自封“首席科学家”的杨勇。但有人觉得我在论战中总是强调杨勇,没考上大学,只是中专毕业,没有正式的职称,有点不合适。因为确实有很多人才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仍然能在科学的某一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然而,杨勇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学历和职称的问题,而是杨勇在水利水电的工程地质方面真的很无知。由于没有学过,也没有真正干过专业,他只能编造,或者是抄袭一些网上的说法蒙人。除了某些在网上抄袭的消息,可能还有些道理之外,他经常会说一些不着调的话。例如,他曾经对地震后土坝的沉降,大惊小怪。还有一次,某报纸曾报道说杨勇在他日记中描述了金沙江地质灾害的场景。可没想到那时候杨勇只有 9 岁大,按逻辑分析就知道那肯定是他从那里抄来的。如果杨勇再大上十岁,这些抄袭来的东西,很容易就被当成他自己的了。所以,我们真不知道,在他讲述的“高论”中,有多少是从网上炒过来的? 我们公开揭露欺骗的行为,很多人不认同。有人曾在网上公开发文说,伪专家也有质疑的权利。我们说,虽然谁都有权提出建议,但是,谁都没权利欺骗公众。不能否认,我国现在的社会,诚信方面确实有所缺失,甚至一些喜欢标榜客观公正的媒体的某些做法,经常也让人难理解。像《时代周报》《中外对话》这些经常喜欢诬蔑中国水电开发的媒体,想方设法的为骗子“申冤”“漂白”我们还不感到奇怪。然而,当南方报系的《新京报》甚至中国科学院系统的《中国科学报》记者,都故意引用骗子自封的首席科学家的身份,重复一些诬蔑水电开发的谎言,真的让我们感觉到中国水电的舆论环境有多么困难? 最近,又有一个加拿大的《国际探索》杂志。提出了一篇名为《中國西部的地震災害与水電大壩》的报告炒作中国的水电开发存在着巨大的地震风险。财经《新世纪》周刊的一位記者劉虹橋也写了篇《中國西部大壩地震災害被低估》的文章积极配合。也许是为了让我们无法去核对和深究,这个国外机构和中国的财经记者还故意要隐瞒报告作者的真实姓名。 当我们根据这位所谓的报告的一些可笑说法,怀疑这位作者,不仅不是专家,而且很可能是一个根本就不懂工程的外行之后,财新的記者又在 2012 年 10 月的财新《新世纪》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水库诱发地震隐忧》的反驳文章。称报告的作者是位从业 40 多年的美国地质专家,曾经在中国考察过 130 座已建、在建和待建的水电站坝址。同时却仍然不肯说出作者的姓名。这种匿名而且有些夸张的辩解,难免又让我们产生了新的怀疑。 考察这个词现在经常被滥用。很多伪环保善于把组织游山玩水的活动也冠以河流考察的名义。这样既可以让他们过了玩瘾,也能让参与者的杜撰和编造更有说词。不过,这一蒙人的招术,对这位匿名作者似乎不大适用。因为,考察坝址与考察河流不同。如果没有当地的具体规划人员的带领,已建、在建的电站,不可能会让你去考察。而未建、待建电站的坝址,你根本就不可能找到其具体坝址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很多经常穿梭于各水电工地之间的专业工作者,一生也无法考察过 130 多座坝址的原因。 加拿大《国际探索》的报告,真是错的很离谱。它指责中国水电建设太冒险的理由,居然是根据水电站座落在地震的高风险区。世界上高地震风险的地区有很多,相比之下,中国都还排不上号。日本和美洲都多次发生过 9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但是,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会因为那里的地震级别高,风险大,人们就不敢在那里生活了。因为当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即使发生了大地震也不至于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科学界普遍认为,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还无法准确的预报地震。不过,当前人们避免地震造成大伤亡的科学办法,就是建设可靠的能抗震的建筑物。科学抗震的依据的机理是,建筑物可以抗震、但不能抗断。所以,科学抗震的前提就是,必须躲开活动的地震断层。注意这里所说的地震断层的说法与以往常规意义的地震断层不同。以前,地震界关于地震断层与地震断裂带是可以混用的。而我们这里的断层仅代表在地震中产生破裂或错动那一条线,而地震断裂带则代表一个条形的地质区域。让建筑物躲开断裂带是办不到的,除非你根本不在那个区域生活。但是,要想让建筑物躲开活动的地震断层,现在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目前全世界的工程抗震,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得以实现的。然而,那个不肯说出姓名的所谓的美国专家,却居然依据中国有多少个水电站大坝座落在地震高风险区,就断言中国的水电开发,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如果这种说法能成立的话,那么在日本在东京、美国在洛杉矶建设的高楼大厦,岂不更是在玩命吗? 这份报告质疑中国水电开发的另一个诀窍,在于故意混淆水库触发地震与工程抗震问题的界限。实际上,水库触发地震只是由于水的蓄水把原来正在继续着的地震能量,提前释放出来了。所以,水库地震只能小于原有的天然地震,而不可能大于天然地震。既然我们当前的工程抗震科学,已经能够应对各种天然地震了,那么我们即使在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上还有争议,也绝对不应该影响到我们对工程抗震的信心。 总之,关于工程科学抗震的安全可靠性,无须怀疑。但关于某水库是否诱发了地震的一些具体问题,确实会存在争论。然而,财经《新世纪》的记者则在随后的文章中,不仅故意把一个科学问题和一个有争议的工程问题,混为一谈(并以此批评中国的水电开发规划是冒险)。而且在解释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上,记者也使用了很多故意误导读者的不当方式。看过记者的《水库诱发地震隐忧》那篇文章之后,感觉似乎科学界支持我们的没有证据表明汶川地震是紫坪铺水库蓄水引起的观点,只有一个加拿大学者,而记者文章中却能列举的一系列支持匿名作者的,认为汶川地震是水库引发的专家。 事实上,在紫坪铺水库与汶川地震的关系问题上,国内外绝大多数的地震科技工作者,都是倾向我们的,没有证据表明汶川地震是水库诱发的观点的。正式发表出来的反对意见,主要有两种。一种来自中国的著名反水坝人士四川省地质局旅游地质调查大队的总工程师范晓。范晓是国内反水坝的名人,多年来几乎没有一个问题听不到他的反水坝“高见”。他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曾一再警告说“一旦发生松藩那样的( 7.3 级)地震,紫坪铺水库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据此,反坝人士们曾强烈建议,应立即拆除紫坪铺水坝。但是,汶川 8 级的特大地震发生后,紫坪铺安然无恙的现实,让这些曾经建议要拆掉紫坪铺大坝的人很没面子。因此,他们就以攻为守的一改过去的说法,转而开始炒作说是紫坪铺水库诱发了汶川的地震。 地震后不久,范晓就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汶川大地震地下的奥秘》的文章。提出了一些是紫坪水库蓄水引发了汶川地震的理由和证据。一开始确实也蒙骗了不少人。但是,很不幸,不知道是范晓先生的疏忽,还是想故意蒙人,他居然在引用地震监测数据的时候,把紫坪铺水库蓄水的时间搞错了。因此,他认为能说明蓄水后,曾引起过水库地震活动的数据,实际是蓄水前我们为了对照比蓄水后是否会出现变化的记录到的数据。所以,与他要所证明的情况恰恰相反,这些数据反而说明了,紫坪铺水库蓄水后并没有出现地震频率的异常(没有发生过水库地震)。与此同时,很多地震专家学者,也用地下岩层一般是随着地层的深度不同而发生变化的。由地表附近的脆性岩石,经过一个脆、韧转化带,再到深层的韧性岩层,最后到深层地下将变成完全液态的岩浆。所以,在地下的脆性表层存在的裂缝,到了脆轫转换带之后,几乎就不可能再存在了。因此,水库蓄水的渗流,不可能影响到地下十几公里的深处。所以,世界上所有的水库触发的地震,都是发生在不超过地下十公里深的表层。 根据这些驳斥范晓的信息,聪明的范晓很快调整了诬蔑紫坪铺水库的说法,改为先是一个浅层水库地震爆发后,又引起深层的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他的这种说法,也得到了某些国外人士的支持。一位美国《科学》杂志的亚洲评论员,还专门在《科学》杂志上写了篇支持范晓观点的文章 《四川大地震的人为诱因》 。此后,隶属于我国中科院的《科学时报》和国内外众多的地震专家、院士,都对《科学》杂志的该文章发表了不同的观点。不过,由于无法判定我们关于水库地震发生机理的假定是否可信,所以,我们并不能轻易否定任何猜测。但是,起码应该承认目前观测到的记录,并不支持汶川地震是水库引发的结论。 另外一个认为可能是紫坪铺蓄水引发了汶川地震的,是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物理研究室副主任雷兴林等人撰写的,发表在 2008 年第四期的《 地震地质 》杂志的《地表水体对断层应力与地震时空分布影响的综合分析》这篇文章。文章的内容是根据土力学的机理,编制了一个计算程序。他们把汶川地震的相关地震参数和紫坪铺水库蓄水的数据,代入程序计算之后,居然也模拟出了汶川地震的发生。所以,他们认为汶川地震很有可能是由紫坪铺水库蓄水触发的地震。同时,他们也认为,他们开发的程序可以用来,预测其他水库蓄水触发的地震。 由于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些地震研究专业人员,而且,一旦这个计算程序科学可靠,将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所以,在这篇文章发表后。我曾经和我国专门研究水库地震的陈厚群院士等人一起,与文章的作者,以及作者所在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领导、院士们,进行过当面的交流。我们讨论后的看法是:这种方法在简化过程中,存在着与前面所介绍的,范晓先生一开始写文章所忽视过的纰漏,即:水库的渗流几乎不可能穿过地下的脆韧转换带,影响到几十公里深的地方。所以,这个程序计算出来的结果,也不可能是准确的。尽管他们在模拟汶川地震的个例上,得到了与实际情况非常近似的结果。时至今日,也还没有任何人能用这个程序,通过已知的一些参数和水库的几次蓄水泄水的荷载变化,就能准确的计算出某个大型水库蓄水后即将诱发出来的地震。再后来,有学者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还错误地使用了紫坪铺水库蓄水的时间参数,所以,才偶然地凑出了与汶川大地震相似的计算结果。 然而,《新世纪》记者为了能给公众造成,是紫坪铺水库引发了汶川地震的印象,在介绍这两篇文章和整个科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的时候,使用了很多不够诚实的“表述技巧”。首先,在文章中记者故意把我所阐述的科学界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描述成是没有什么根据的个人的意见。而对于反水坝人士范晓的猜测,记者特地将雷兴林等人的发表在《地震地质》的文章称为“ 支持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导致汶川 8.0 级地震的一方,则拿出了论证材料。 ”而事实上,范晓和雷兴林的这两篇文章虽然都认为是紫坪铺水库触发的汶川地震,但是,它们的基本假定和具体的发震结果却是完全矛盾的。它们之间不仅不能互相证明,而且只能互相否定。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只能说明,至少有一篇论文所解释的发震机理是错误的,当然更不能排除,这两篇文章都是错误的。 财经记者在文章中所引用的“ 2009 年 4 月,四川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胡先明等人,基于紫坪铺库区自 2004 年 8 月至 2007 年 12 月间的 262 次小震震源机制的研究,认为紫坪铺水库此前诱发的汶川水磨地震群与此后的汶川 8.0 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 ”的说法,经我们找到原文对照后,发现完全是曲解作者的本意的一种表述。 胡先明在其文章中明确强调过“水磨地震”是“一些蓄水引起的浅表卸荷型和岩溶塌陷型的小地震”。而汶川大地震,则是较深层的,地壳板块运动型的构造地震。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胡先明等人文章的具体叙述是“ 2004 年 8 月至 2007 年 12 月间的 262 次小震震源机制的结果与汶川 8.0 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请注意,因为 2004 年 8 月紫坪铺水库还没有蓄水, 2005 年 10 月水库才开始蓄水, 2006 年以后水库才首次蓄水到较高的正常水位。所以,这里作者的蓄水前后的那里的震源机制没有什么变化,恰恰是在说:库区里的地震均为天然地震活动的延续。该文章完全是在强调,除了在紫坪铺水库蓄水首次达到最高水位时,发生过一些岩溶塌陷型的小地震之外,水库蓄水的前后,发震频率和强度都变化不大(即,汶川地震,当然是天然地震)。而记者却把这句话篡改成了 “ 认为紫坪铺水库此前诱发的汶川水磨地震群与此后的汶川 8.0 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 ”,误导读者。 记者引用的“ 2011 年 3 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等人的观点”更是错的离谱。 2011 年 3 月我们曾请徐锡伟所长参加过我们会议,他对汶川地震不大可能是紫坪铺引发的态度非常明确。记者在引用徐锡伟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矛盾之处,我在前几天的发表在我们学会网站上的《再论我国水电建设抗震安全的可靠性》一文中已经有过说明。大家可以去查看。总之,记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总能把专家的文章,巧妙地改成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 除此之外,由于国内外绝大多水地震专家,都认为现有的数据无法说明汶川地震是水库蓄水引发的。而为了能捏造出绝大多数的专家都是支持“紫坪铺水库触发了汶川地震”的假象,记者不仅篡改了一些专家文章的内容,而且还故意把文章的作者,与文章的内容分开介绍。例如,记者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物理研究室副主任雷兴林则在文章中指出,如果断层的应力状态偏离其临界状态,水库可能直接触发大震。“尤其是高度 100 米以上的高坝,更有潜在大地震危险。 ” 这一段话,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是又一位地震专家支持记者的观点。但实际上,雷兴林就是前面记者大篇幅引用的发表在 2008 年第四期的《 地震地质 》杂志的那篇文章的作者。记者所引用的这段话,也正是该文章中的一段内容。聪明的记者,在感觉到支持者太少的情况下,居然能通过拆分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技巧”能把一篇文章,发挥出两次作用来。 记者的误导读者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他在文章中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不愿具名的专家仍表示,国内对水库地震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现有研究主要在地震低烈度区,对中高烈度地区尚无较完整的个案研究。一位熟悉中国地震研究的地质学家称,直至 5 • 12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西部地区的水库地震才真正被学界所重视。 ”的说法,就更是违背事实的谎言。我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建立了专门的水库地震研究机构,并颁布了相应的水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请问,紫坪铺是不是处在地震高烈度区?我们在蓄水前的 2004 年就已经开始布置和监测地震了,难道这也是“ 直至 5 • 12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西部地区的水库地震才真正被学界所重视 ”的表现吗?如果我国的水库抗震科研,真的像这些谣言所说“ 512 地震后才真正被重视”的话,能有处于汶川大地震主震地区的两千多座水电站大坝,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居然会没有一座发生跨坝的结果吗? 总之,为了误导公众,在财经《新世纪》文章中故意说谎骗人的,如果不是记者本人,就是那个所谓“不愿具名”的“专家”。我们甚至可以推测造谣者完全是故意的,因此,他才会与那位诬蔑中国水电开发的“美国专家”一样,不敢说出自己的姓名,害怕被追究。实际情况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期待着财经《新世纪》的记者给我们和被误导的读者一个明确的答复。 不少人都经常抱怨,我们的社会舆论经常被形形色色的极端环保宣传所误导,公众常常不理解、不支持水电,但是,像上面那些使用多种技巧误导公众的宣传,如果不是我们懂专业的人员,仔细核对原文之后专门予以揭露的话,谁又能想到,媒体上的某些记者和专家竟然会是高水平的骗子呢?
3230 次阅读|10 个评论
再论我国水电建设抗震安全的可靠性
热度 2 zbt92 2012-11-11 23:12
文 / 张博庭 2012 年 7 月加拿大的國際探索( Probe International )发表了一篇《中國西部的地震災害与水電大壩》的文章。财新网的記者劉虹橋随后也写了篇《中國西部大壩地震災害被低估》的文章。我认为这两篇文章的存在的问题是,作者和记者似乎不懂得,一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如何,并不是仅仅由该地区的地震强度决定的。所以就写了一篇《地震高发区水坝的抗震安全有保障》文章,解释了水坝水电站工程抗震的机理和可靠性。 在那篇文章中。我曾怀疑该加拿大文章的作者(约翰,杰克逊)不是一位地质学者,因为不仅他的文章的观点违背科学常识、错误百出,而且,还不肯署名,我们要想找作者探讨都没门。最近,作为对我文章的回应,财新网的記者劉虹橋又在 2012 年 10 月第 39 期的财经《新世纪》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水库诱发地震隐忧》的文章(下称:隐文)。隐文开头就介绍说“ 报告作者约翰 • 杰克逊是一位从事地震和断裂带研究 40 余年的美国地质学家。他实地走访了中国西部河流上已建、在建以及计划建造的 130 多座大坝坝址,对中国西部的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及黄河上游等地的大坝选址与地震危险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 --- ”。 这段话,显然是记者在回答我对匿名作者身份的怀疑。不过,这个答复并不能令人满意。如果记者真有诚意搞清我们所争论的问题的话,就应该明确告诉我该作者的真实身份。这样我完全可以直接与作者交流观点,记者则可以在我们的直接交流中,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我在与一个不肯暴面的匿名“专家”虚拟辩论,而且还需要由一个完全不懂行的记者在中间进行“传话”。这样的辩论,怎么能不出笑话呢? 其次,记者所说的关于“ 作者约翰 • 杰克逊是一位从事地震和断裂带研究 40 余年的美国地质学家。他实地走访了中国西部河流上已建、在建以及计划建造的 130 多座大坝坝址 ”的身份介绍,也令人十分生疑。说实在的,我已经在中国专门从事水电工作 30 多年了。但是,我考察过的坝址,也还没有达到 130 多。不仅是我,我问过很多在一辈子中国专门从事水库地震研究的同志,他们几乎也都没有这位匿名的所谓美国专家所考察过的中国坝址多。记者不要把伪环保组织惯用的游山玩水也当成河流考察。请注意,考察坝址与考察河流不同。如果没有规划人员的带领,已建电站的坝址不会让你去考察,未建、待建电站的坝址,你也不会知道具体的位置。这就是我们这些经常穿梭于各水电工地之间的专业工作者,也无法考察很多坝址的原因。 另外,财新记者的隐文并也没有解释我对匿名作者的最大质疑点,那就是他居然不理解工程抗震的最基本的概念,把地区的地震的烈度等同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其实,这才是我们争论的主要焦点。在这里,为了能把问题讨论清楚,我们最好不要把工程抗震的问题,与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搅在一起说。因为,关于工程如何抗震的问题,科学界几乎没有什么争论。而关于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却存在许多不同观点和争议。如果把这两个问题搅在一起,给公众的概念,似乎就是这两个问题都是说不清的。其实,则不然。 一、工程抗震问题 关于工程的抗震,记者在隐文中介绍的“ 对此,张博庭解释称:“断层是无坚不摧的,所有大坝在设计时都躲开了断层,所以全世界目前还没有发生过由于地震导致水库垮坝的事情。”他认为,在摸清地震分布情况、避开断层的前提下,建筑物只要达到一定抗震设防标准,即可保证建筑安全。 ”的说法,非常不准确。 这些内容并不是我的解释,而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界抗震的的基本共识。至于记者所引述的话,最初也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首席科学家徐锡伟研究员所说的。目前全世界之所以能在地震高发区放心的建设高楼大厦,以及各种各样的水库大坝,都是基于这一基本的抗震原则。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号称从事了 40 多年专业的匿名作者竟然完全不了解这一点,居然认为凡是在地震高发区建水坝,就是高风险的。众所周知,实体的水坝的坚固程度肯定要好于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而美国的洛杉矶、日本的东京、中国的唐山,都是地震高发区,地震工作者为什么敢在那里建高楼大厦呢?就是因为他们掌握和运用了前面所述的科学抗震原则。我国的唐山经历了 1976 年的大地震灾难之后,现在已经完全建成了一座崭新的抗震型城市。唐山的地震的活动断层,现在是城市中的绿化带。在断层之外,所建筑的房屋只要达到了相应的抗震标准,就完全不会在未来的大地震中再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尽管某一地区的地震烈度高,那里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就要大一些,但是,那里的建筑物安全与否,则不是仅仅取决于地震的可能烈度。科学的抗震必须要首先是躲开活动断层,否则的话,即使是不太大的地震,建在同震错动断层上的建筑物也会垮塌。而躲开了断层之后,其建筑物的安全性如何,则主要是取决于该建筑物的设计抗震能力。 如果我们不能这样科学的抗震,即使在地震烈度不高的地区,同样会发生重大的灾难。一方面,坐落在地震活动断层上(注意,不是指笼统的断裂带)的建筑物,即使是遭遇烈度不高的地震,也很难抵抗地震中的错动和撕裂(用徐锡伟所长的话说是,同震错动层无坚不摧)。另一方面,不具备相应抗震标准的建筑物,也会在地震的剧烈晃动中,造成大量的伤亡。 今年 9 月 7 日,我国云南的彝良发生了 5.7 级的地震,就造成了近百人死亡。而在一个多月后的 10 月 8 日,加拿大夏洛特皇后群岛发生了比我国彝良地震大近百倍的 7.7 级的地震,但由于当地的建筑物抗震性较好,则几乎没有一个人伤亡。事实说明,在当今的科技水平下,某处的地震危险度如何,主要已经不在于那里的地震烈度,而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采取了科学的抗震措施。地震高发区高楼大厦的建设,尚且如此,结构上比高楼大厦坚固得多的实体水坝,怎么就会让记者如此隐忧了呢? 不管是天然的构造地震还是由水库诱发(触发)的地震,毕竟都是地震。地震高发地区,可以进行工程建设,这一科学结论,是经过无数国家的实践检验过的。现在,全世界已建有数万座水库大坝,之所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发生过由地震引起的垮坝的次生灾害,主要的原因就是:水坝的建设比普通的公民建筑物更加注重科学的抗震。 因此,记者的《水库诱发地震隐忧》文章中的所争议的问题除了“汶川地震诱因争议”这一问题外,其余都是有了明确答案的。什么“危险性尝试”,什么“梯级开发冒险”都是一些不值得一驳的无稽之谈。特别有意思的是,记者在文章中还提到了“ 约翰 • 杰克逊则引述了一条地质学常识:断层带只存在于地下,仅当断层带引发地震露出地表时,地质学家才可识别这些地表断层。 ”。显然,按照这种说法,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躲开地震活动断层的科学抗震方法,似乎就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事实上,这位匿名的作者所说的这种常识根本就不存在。地震带上的大多数断层,都是可以根据地表的特征观测到的。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需要通过地下勘探来确定。这才是常识。其实,咱们这位匿名的作者自己恐怕也不相信他自己所说的“常识”,否则的话,他还有必要招摇撞骗地强调他亲自考察了中国多少个坝址吗? 隐文中还叙述了这样一段“ 马文涛指出,目前被工程界广泛使用的地震烈度区域分布图,乃是基于该地区历史地震和活动断裂情况综合统计得出。由于地震台网精度所限,对活动断裂的监测能力不足,加之许多地区的历史地震情况资料缺乏,很难达到精确评估断裂分布情况和天然地震风险。 ” 记者对这段内容的引用,似乎是要支持匿名作者的观点,但实际上却是对匿名作者“常识”说的一种否定。马文涛所说的“由于地震台网精度所限,对活动断裂的监测能力不足,加之许多地区的历史地震情况资料缺乏,很难达到精确评估断裂分布情况和天然地震风险”的确是我国目前的一种现状,但也并非是说我国全国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更不是说地震的断层位置,完全不可知。 例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徐锡伟副所长,所承担的我国重大科学工程《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就是要精确的确定所有贯穿全国主要城市的数百条地震活动断层。以便让今后的建筑物,躲开这些断层。目前,他们的这一科研项目已得出最后的成果。这将预示着,未来我国城市建筑的工程抗震,也有可能像国外一样,基本做到大震也不死人。不仅我国主要城市的活动断层的精确评估已经完成,而且,西南地区任何重要水电站的建设,也都要进行专门的地震评估,精确地确定坝址处的活动地震断层。否则,任何工程都无法落实“躲开活动断层”的抗震建筑规范。 据此,我们再看隐文中的“ 约翰 • 杰克逊强调,中国政府应对在地震多发带建设大坝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第三方研究,并决定是否需要对现有的梯级开发方案做出修订。否则,‘在大坝最高可达 150 年的使用年限里,中国将被这种具有极高风险性的能源开发方式所带来的地震风险所困扰。届时,惟一的解决方案或许就是停止使用这些大坝,而中国将为此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的说法,更让人匪夷所思。中国的水库地震研究和评价机构,都是独立于开发商的第三方,中国政府难道不能相信自己的所属部门,而非要相信那些连姓名都不敢说出来的外国骗子们? 以上仅是我根据记者的文章所暴露出来的逻辑矛盾和漏洞,推测出来的看法。鉴于此话题涉及到了我国的社会的地震安全,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是想善意的建议,如果这位匿名的作者,确实是一个考察过中国 130 多座坝址的真正地质专家。我们希望能公开自己的身分,如果必要我们愿意请他再来中国,专门与中国的水库地震专家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二、关于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关于水库诱发地震问题,我在此前回答匿名作者的《地震高发区水坝的抗震安全有保障》一文中已经详细的说明过。水库地震的能量来自地球板块的移动,所以,由水库蓄水而诱发出地震,是提前释放地震能量的过程。不过,至于某一次具体的地震,到底是不是属于水库地震,确实不像采取工程措施就可以让建筑物抵御大地震那样明确。因为,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都是基于我们对构造地震发生的机理的假定上进行分析的。然而,这些地震的机理是否准确,则科学上还不能给出最终定论。否则的话,地震的预报预测,也就不会成为世界至今未解的难题了。 具体来说,记者的文章在“汶川地震诱因争议”一节中,主要想宣扬的观点不过就是“ 在山区,由 水库地震引发的滚石、滑坡等次生灾害 ,很可能是致命的,一次小规模的水库地震可能导致一次更具有破坏力的大型地震。这一观点在过去四年间被 国内外科学家 热议,各方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 8.0 级 汶川地震 与 紫坪铺水库 诱发地震的关系。 ”这样一层意思。 关于“一次小规模的水库地震可能导致一次更具有破坏力的大型地震。”的说法,不能算是过去四年才热议的。事实上,水库地震的特点之一就是“前震 -- 主震 — 余震”型的地震,所以,很多个“一次小规模的水库地震”前震,完全有可能会“导致一次更具有破坏力的大型地震”的主震。这恰恰一直是我们判别水库诱发地震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正因为汶川地震的发生,是几乎没有观测到任何前震的,所以,大多数的地震学者们才不认为汶川地震是水库触发的。 汶川地震并没有监测到先有一个小震发生后,才发生了大地震的纪录。这与以往所有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小地震发生一段时间之后,才有大的主震发生的情况,都截然不同。我认为无论如何,地震波的传导,也应该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吧?具体关于于这种由水库诱发的汶川地震的猜测是否有道理,我国一些从事地震科学的院士包括《中国科学报》曾经多次就这一问题进行过论述。因此,有关的内容,本文不再详述。(请参见:《科学家详解汶川大地震的 13 个科学问题》) 这里我们只是对财新记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论点,进行必要的分析、评论。文章先举例说“ 支持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导致汶川 8.0 级地震的一方,则拿出了论证材料。 2008 年 12 月,《 地震地质 》杂志刊登一篇来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四川省地震局的研究论文称,根据综合分析,可初步判定紫坪铺水库在其蓄水过程中,对地下龙门山中央断层和山前断层作用明显。文章指出,汶川 8.0 级地震是否受到该作用的触发而提前发生,是‘一个不应该回避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 记者所举的这个例子,是 2008 年第四期的《 地震地质 》杂志的《地表水体对断层应力与地震时空分布影响的综合分析》这篇文章的内容。不过,如果记者看过内容,她就会发现,该文章完全是对记者所要证明的结论一种否定。那篇文章虽然也提出了汶川地震,可能是由紫坪铺水库的蓄水引发的观点,但是,所阐述的意见,却与记者前面所说的“一次小规模的水库地震”瞬间“导致一次更具有破坏力的大型地震”完全相左。因为这篇文章,使用了计算机程序模拟地震发生的每一个过程,所以,计算的结果对地震的初始爆发点,显示得非常明确。该文章的地震起始震源点,就是实际观测到的震中,而绝不是记者所提出的“一次小规模的水库地震”那个点。也就是说,这篇文章的内容,恰恰是在用程序模拟计算的过程,证明了记者前面所提出来的猜测假设是错误的。因此,记者的“ 支持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导致汶川 8.0 级地震的一方,则拿出了论证材料。 ”的说法,非常有欺骗性。实际情况是: 支持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导致汶川 8.0 级地震的一方,则拿出了 相互矛盾的 论证材料。 不过,《 地震地质 》杂志的这篇文章,确实也是持有紫坪铺水库直接引发了汶初地震的观点。由于这篇专业杂志发表的文章,作者都是地震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所以,在这篇文章发表后。我曾经和专门搞水库地震的陈厚群院士等人一起,与文章的作者,以及作者所在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领导、院士,一起进行过沟通。我们讨论后的看法是:这种方法的简化计算,存在着较大的纰漏。因为他们假定,地层的介质始终是一致的。然而,实际上,地下的岩层的特性,是随着底层的深度不同而发生变化的。由地表附近的脆性岩石,经过一个脆、韧转化带,再到深层的韧性岩层,最后到深层地下将变成完全液态的岩浆。 而文章作者们的计算程序模型,没有考虑这种地下岩层的差别和变化,所以,得出来的结果也一定是不准确的。尽管他们在紫坪铺的水库地震的模拟上,曾经得到了与实际结果非常近似的结果。但是,仍然不能推广。什么理由呢?大家可以设想,如果这个程序真的能够通过已知的一些参数和水库的几次蓄水泄水的荷载变化,就能准确的模拟计算出水库诱发的地震的话,那么,我们岂不是可以用这个程序计算出任何一座水库蓄水后,到底会在什么时候,可以引发生多大的水库地震了吗?这样的成果,足以获得诺贝尔奖。 关于财新记者文章的“ 2009 年 4 月,四川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胡先明等人,基于紫坪铺库区自 2004 年 8 月至 2007 年 12 月间的 262 次小震震源机制的研究,认为紫坪铺水库此前诱发的汶川水磨地震群与此后的汶川 8.0 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 ”的说法,基本上不可信。请注意“水磨地震”并不等于水库地震。这些地震监测数据,都是在界内公开的,如果真与让人高度关注的汶川地震“机理”一致,学术界大多数人应该早就发现了,绝不需要等到地震发生一年以后,再由几个人“研究”出来吧? 记者文章中的“ 2011 年 3 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等人撰文指出,紫坪铺水库地处高烈度区,在水库蓄水前即存在较为频繁的小震或弱震活动。而在紫坪铺水库 2005 年蓄水之后,在一定水压和水渗透作用下,汶川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逐步由以逆冲断层型为主,转变成以走滑型为主。 ”的说法,也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解释。 这应该是徐锡伟副所长在我们学会召开的会议上的发言内容,我当时就在场。他的意见,分明是汶川地震不可能是紫坪铺蓄水引发的。事实上,徐所长所说的话,其实也是在否定汶川地震有紫坪铺蓄水造成的说法。他强调的“在水库蓄水前即存在较为频繁的小震或弱震活动”,恰恰说明,那里没有水库地震通常应该具备的,蓄水前非常平静,而蓄水后则出现了“较为频繁的小震或弱震活动”的异常现象。 另外,关于“ 2005 年蓄水之后,在一定水压和水渗透作用下,汶川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逐步由以逆冲断层型为主,转变成以走滑型为主。”的说法,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我们只要对照一下事实,就不难做出判断了。因为,汶川地震的振型非常明确,就是一次典型的逆冲为主型的大地震。记者在引用专家预言的过程中,是否出现了语态上的问题?请记者去仔细核对。否则,不应该把专家表达意思完全扭曲。 在那次会议上,徐锡伟还总结说“活动断层我们可以有把握地通过详细勘查、断错地貌分析与测量和年龄样品的测试很好地确定和鉴定,把活动断层准确的空间位置确定下来。活动断层是地质灾害的源,地震灾害源是什么概念呢?是一个同震地表错动的线状带,它的同震错动可对地表建筑物的产生直接毁坏,此外还有由于它的震动产生地震波,传播出去以后对房屋的震动破坏。从前几年地震的例子可以看到,离开断层,只要不遭受地震断层的直接错动破坏,那么有些房子即使靠断层较近,也可能是安全的:裂而不倒。所以,我想如果能够对坝址区的断层进行活动性鉴定,就能够避让可能发震的活动断层,坝址区不要横跨活动断层,这样,即使发生地震,可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由此,大家就不难看不出来,财新记者所引述的著名专家,居然还搞不清楚到底是在支持记者的观点,还是批判他的观点?总之,我觉得,记者在文章中断章取义的引证人物和论据,确实有鱼目混珠的误导读者的嫌疑。 参考对照文章:《水库诱发地震隐忧》 该原文刊于 2012 年 10 月财新《新世纪》周刊 2012 年第 39 期 危险性尝试 2012 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多个大型梯级水电开发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大坝建设的安全性成为争议的焦点。 7 月,加拿大非政府组织 “ 国际探索 ” 发布《 中国西部地震灾害 与大坝 》研究报告。报告作者约翰 • 杰克逊是一位从事地震和断裂带研究 40 余年的美国地质学家。他实地走访了中国西部河流上已建、在建以及计划建造的 130 多座大坝坝址,对中国西部的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及黄河上游等地的大坝选址与地震危险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 48.2% 的大坝坐落在高至极高的地震灾害危险区,其余有 50.4% 在中度地震危险区,仅有 1.4% 在地震灾害低危区。报告指出,中国在西部地震高发区建设的大坝数量目前正高速增长,这是对经济和国民有潜在灾难性后果的 “ 危险尝试 ” 。 上述报告很快引起中国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8 月 24 日,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撰文回应,地震高发区水坝的抗震安全有保障,水库可诱发小地震释放能量,避免大地震发生,且水电站建设有助于当地的抗震减灾。 双方观点针锋相对。 汶川地震诱因争议 在山区,由 水库地震引发的滚石、滑坡等次生灾害 ,很可能是致命的,一次小规模的水库地震可能导致一次更具有破坏力的大型地震。这一观点在过去四年间被 国内外科学家 热议,各方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 8.0 级 汶川地震 与 紫坪铺水库 诱发地震的关系。 位于岷江上游的紫坪铺水库属大型水库,西北库尾至映秀镇下游。 2005 年 9 月开始蓄水,在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前,紫坪铺水库共经历了三次蓄水、两次放水。 2009 年 1 月,美国《 科学 》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四川大地震的人为诱因》的文章,将四川大地震成因归咎于紫坪铺大坝的蓄水。 对此有学者反驳称,汶川震源深度为 14 公里,库水无法渗透如此之深以诱发地震;现有的水库地震案例最大震级仅为 6.3 级,水库无法诱发 8.0 级地震。 张博庭则援引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嵇少丞教授关于岩层与地震关系 “ 强岩强震,弱岩弱震,软岩无震 ” 的说法,指出在水库地震区域内,由于高压水体的浸润,可能会产生强岩变弱,弱岩变软的效果。 “ 所以水库蓄水之后,很可能会有助于减小该地区地震的强度。 ” 支持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导致汶川 8.0 级地震的一方,则拿出了论证材料。 2008 年 12 月,《 地震地质 》杂志刊登一篇来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四川省地震局的研究论文称,根据综合分析,可初步判定紫坪铺水库在其蓄水过程中,对地下龙门山中央断层和山前断层作用明显。文章指出,汶川 8.0 级地震是否受到该作用的触发而提前发生,是 “ 一个不应该回避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 。 2009 年 4 月,四川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胡先明等人,基于紫坪铺库区自 2004 年 8 月至 2007 年 12 月间的 262 次小震震源机制的研究,认为紫坪铺水库此前诱发的汶川水磨地震群与此后的汶川 8.0 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 2011 年 3 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等人撰文指出,紫坪铺水库地处高烈度区,在水库蓄水前即存在较为频繁的小震或弱震活动。而在紫坪铺水库 2005 年蓄水之后,在一定水压和水渗透作用下,汶川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逐步由以逆冲断层型为主,转变成以走滑型为主。 危险性尝试 梯级开发冒险 除水库诱发地震,金沙江、澜沧江、雅砻江、萨尔温江等流域的梯级水库开放方案的天然地震风险也不容忽视。 中国西南地区位处全球板块运动最活跃的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质构造活跃。根据约翰 • 杰克逊的分析,在这种中高地震灾害区建造大坝,投入运行后难以回避遭遇天然地震的风险。如此决策无疑是一件异常冒险的尝试。 对此,张博庭解释称: “ 断层是无坚不摧的,所有大坝在设计时都躲开了断层,所以全世界目前还没有发生过由于地震导致水库垮坝的事情。 ” 他认为,在摸清地震分布情况、避开断层的前提下,建筑物只要达到一定抗震设防标准,即可保证建筑安全。 不过,马文涛指出,目前被工程界广泛使用的地震烈度区域分布图,乃是基于该地区历史地震和活动断裂情况综合统计得出。由于地震台网精度所限,对活动断裂的监测能力不足,加之许多地区的历史地震情况资料缺乏,很难达到精确评估断裂分布情况和天然地震风险。 约翰 • 杰克逊则引述了一条地质学常识:断层带只存在于地下,仅当断层带引发地震露出地表时,地质学家才可识别这些地表断层。在中国西部活跃的地震带上,新的断层无疑仍在形成之中。 决策需三思 中国从 1963 年才开始研究水库地震。 2004 年,中国地震局开始在乌江流域建立中国第一个从全流域考虑、以监测多个水库地震为主要目标的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同年施行的《地震监测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坝高 100 米 以上、库容 5 亿立方米 以上,且可能诱发 5 级以上地震的水库,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 2007 年,中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水库地震评价才有了评价标准。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不愿具名的专家仍表示,国内对水库地震的研究才 “ 刚刚起步 ” ,现有研究主要在地震低烈度区,对中高烈度地区尚无较完整的个案研究。一位熟悉中国地震研究的地质学家称,直至 5•12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西部地区的水库地震才真正被学界所重视。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物理研究室副主任雷兴林则在文章中指出,如果断层的应力状态偏离其临界状态,水库可能直接触发大震。 “ 尤其是高度 100 米 以上的高坝,更有潜在大地震危险。 ” 约翰 • 杰克逊强调,中国政府应对在地震多发带建设大坝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第三方研究,并决定是否需要对现有的梯级开发方案做出修订。否则, “ 在大坝最高可达 150 年的使用年限里,中国将被这种具有极高风险性的能源开发方式所带来的地震风险所困扰。届时,惟一的解决方案或许就是停止使用这些大坝,而中国将为此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
2262 次阅读|9 个评论
民主不能代替科学,建大坝否不能靠表决
热度 6 zbt92 2012-9-10 15:29
文 / 张博庭 民主是当前最时髦的话题之一,不管是什么问题,只要是强调民主,主张听取民意的就一定会受到社会的追捧。前几天,一位叫刘鹏的作者,在齐鲁网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建不建水电大坝不是专家间的“对台戏”》的文章就是这方面典型的代表。 很多网站转载了这篇文章(居然包括人民网的观点频道),无非就是认为刘鹏先生比起争论的专家们高明,他觉得建不建大坝应该由沿江百姓的民意来决定。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这种民主决策的态度,当然是应该支持了。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是由科学和民主构成的,如果我们只尊重民主而忽视科学,那么我们的社会,决不可能正常的发展。关于在金沙江上建不建水坝,就是首先要尊重科学而不能是简单的民意表决。 我们为什么说沙江上建不建大坝,不能取决于沿江的民意呢?因为,金沙江上建不建大坝,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沿江的百姓,而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长江是我国的最主要的河流,每年的年径流量约为一万亿立方米,超过我国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由于缺乏足够的蓄水设施(水库),每到汛期长江都不但要泄洪,还要避免下游产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三峡建成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虽然有了根本性的好转,但是,长江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三峡的调节库容只有 290 亿,大约只相当于长江年径流量的 3% 。所以,目前的三峡在汛期,只能错峰调节,还不能蓄水。否则,一旦三峡水库早早蓄满以后,相对于未来 90% 多的洪水,就等于失去了作用。因此,目前三峡水库所采取的办法只能是汛期错峰调节,汛末蓄水。 水库库容不足,不仅影响防洪,更要影响供水。由于我国长江的蓄水能力不足,即使在遭遇到大旱的季里,也必须有计划的控制放水,以防止旱情持续,后期无水可用。除此之外,很多人还提出三峡有“要保武汉、就淹重庆”的问题。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存在的。试想,如果三峡水库为了下游武汉的防洪不得不蓄满之后,上游重庆的水位提高,排水肯定会受到某种干扰。所以,在我国长江上游和金沙江的其它大水库(电站)建成运行之前,三峡水库在汛期绝对不敢蓄满水。这也就是说,金沙江的水资源能否得到开发,将严重的影响三峡的功能发挥。这也就是为什么,国际上成功的河流开发和治理,一定要搞梯级开发的根本原因。 上游重庆的防洪和供水问题,只能靠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上的一系列梯级水库(电站)来解决。所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上建设一系列大水库,大水坝,是必须的。因此,金沙江上建不建水库大坝,绝不能仅由沿岸的民众说了算。因为,它不仅将要影响到整个长江中下游的调控,而且通过南水北调,还将影响到全国的水资源供应。 比修建调控水资源的水库大坝更容易理解的,还有修建公共厕所和垃圾处理场这类的问题。社会需要是肯定的,但是,把它建在谁家附近,谁都不会愿意。因此,如果都是由附近居民表决说了算,那恐怕是在哪都建不成。这也同样是为什么讲民主,也不能违背科学的基本道理之一 我国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不仅水资源丰富,而且水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可开发的水能总量接近 6000 亿千瓦时 / 每年。因此,我国开发金沙江的策略是以水电开发,带动水资源开发。事实上,如果我国的金沙江没有那么多水能资源,或者说如果水库根本就不能用来发电的话,那么我们还是同样要在金沙江上建水库大坝,以满足我们全中国的水资源需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与我国的长江有很多相似之处,唯一不同的就是美国境内没有“世界屋脊”。因此密西西比河的总落差非常低,只有 400 多米,而我国长江的总落差超过 5400 米 。尽管美国密西西比河的水能资源还不足我们的零头,但是,为了调控水资源,他们还是进行了充分的开发。所建造的梯级水电站水库的蓄水总量,已经超过了密西西比河的年径流量。全球公认最成功的田纳西河的开发治理,就是密西西比河的一个重要支流。 美国的其他主要河流也都基本如此。最典型的是科罗拉多河,沿河各梯级水电站的水库蓄水总量超过河流年径流量的 4 倍以上。所以,美国的水资源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了解决。由于水库的蓄水能力很强,美国很少因为汛期水库装不下水,而泄洪,发生洪涝灾害的机率就更低了。同时,由于水库的蓄水量大,美国也很少因为连续的干旱而造成水库无水可供。美国在用梯级水电开在解决电力能源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水资源的问题,这就是美国和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 刘鹏 先生看到《新京报》的文章,还以为中国的科学家之间对金沙江上建不建水电站发生了不同意见。其实不然,梯级水电开发是所有国家的成功实践所证实的科学,真正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对金沙江的开发,没有根本性的争论。《新京报》所说杨勇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一个考不上大学还要四处招摇的骗子。他冒充过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的研究员,冒充过博士。利用这些冒充的头衔,他曾经骗取过某企业上百万的资金,声称要“为中国找水”。但结果怎么样,当然是一滴水都找不到。 《新京报》说的这个“横断山研究会”,根本就不是合法的研究机构,而且,从该研究会的主任和首席科学家都是杨勇自己来看,这绝对就是杨勇自己成立的一个组织。按照一般的经验估计,像杨勇这样的一个中专毕业生,能否拿到一个正规的中级专业职称都很难说。但是,聪明的杨勇却可以在多次行骗被揭露之后,索性自己成立一个组织,自封一个首席科学家骗人。 伪专家为什么能骗人呢?因为水库一旦遭遇大地震垮坝之后,造成连锁反应怎么办?这个问题确实非常令人担忧。但是,担心也没办法,人们也还必须要建水库。因为,没有水库现代社会就没办法生存。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惨痛的科技事故就是 1975 年板桥水库的垮坝(死亡人数超过十万)。但是,即便如此,至今却没有一个国家,敢说为了安全,自己国家就不要水库了。要知道,人类现代文明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这就像坐飞机。之所以大家都敢坐飞机,就是因为飞机的设计可靠性非常高。这就要靠科学。 我们解决水库垮坝威胁的方式,不是不建,而是靠科学增加它的安全可靠性。正是由于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水库的安全,包括抗震的安全。所以,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发生过,因为地震造成了水库的垮坝并产生次生灾害的事故。在我国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科学界对所设计水库大坝的抗震能力,是否能经受住大地震的考验心里还真没底。但是,通过多座各种各样的水库大坝都在 8 级大地震的震中十几公里的范围内,居然没有一座出现了抗震设计所没预料到问题,更没有发生次生灾害。实践已经证明,我们人类在水库大坝方面抗震科学,是可以经受住考验的。 不过,因为杨勇根本就不是科学家,因此,他不会理解这一切。同时由于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普遍不高( 2010 年统计平均只有 3.2% ),对杨勇的担忧,产生共鸣也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事实上, 我们科技工作者确是信心十足,虽然不敢说水坝的抗震安全性 100% ,但是,起码可以做到让它出事故的概率比飞机失事还要低。因此, 像刘鹏先生所担心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都没有发生过。这就是科学。 总之,民主决策非常重要,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尊重科学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更重要。在当前我国造假成风,伪科学和骗子横行,公众常常被媒体误导的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未必就是正确的。当然,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绝不能是否定民主,而应该是揭露伪科学骗子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章《建不建水电大坝不是专家间的“对台戏”》 作者:刘鹏   目前, 2308 公里的金沙江拟建 25 级水电大坝,将成为平均不到 100 公里就有一座梯级水库的世界超大水库群。科学家杨勇称,横断山脉河流峡谷上分布有很多大坝地震震损高危险区,密集的梯级水库意味着上游水库的地震损毁将形成一连串连锁反应。( 9 月 8 日《新京报》)   政府和政府一面的相关专家主建,而思谋长远与考虑风险的科学家则不主张如此大规模的建设,俨然唱成了一出“对台戏”。当然,争议的结果无疑会使建设工作更加理性,会为政府规划者决策提供依据。但一个 25 级水电大坝的大工程,显然并非只是政府和专家、专家和专家之间的事情,它牵连到的利益和问题实在太多,特别是沿江两岸流域面积近 5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那些老百姓的利益和意见,显然是不能忽略不计的。   处在建设的角度来说,金沙江水资源丰富, 1 亿多千瓦的水电资源白白浪费掉显然是可惜的。因此,建设水电大坝,利用水资源,显然可以解决不少人的用电问题,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至于建设水电大坝将会对地质、环境、鱼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发生因“上游水库的地震损毁”而引起的“一连串连锁反应”?这些问题建设者考虑的可能就比较少。   同样的道理,做为科学家,反对建设的理由也很充分,比如破坏地质与环境,对公众利益造成威胁等。但科学家对水电大坝的效益等问题,可能考虑的又比较少。   那么在争执之下,是否需要征求一下广大民众的意见呢?虽然普通人民群众可能并没有专家一样的长远眼光,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所谓“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集思广益,多征求下民众意见,多听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建议,至少是没有害处的。特别是,金沙江两岸的老百姓,他们才是水电大坝建设的受益者或者是受损者。比如面临搬迁的人有多少,他们的意见如何?比如建成后万一发生较大地震,造成“连锁反应”,会威胁到那些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他们怎么想?建设者对此又有什么预测和对策?   建设水电大坝可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解决电力资源紧张等问题,但如果建设的风险无法有效控制,或者建设者是抱着“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心态去上马工程,那么还是暂时不要建设的好。如果相关规划与论证工作已经可以保证万无一失,那么不妨公布出来,不妨再听听广大民众,特别是沿江两岸老百姓的意见!
2589 次阅读|10 个评论
谁是火电机组持续亏损的元凶?
热度 1 zbt92 2012-7-31 11:58
文 / 水博 中新网 7 月 31 日 电 中电联今日发布《 2012 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及全年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指出,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量略有富裕。报告披露的最新数据: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 2234 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 95 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利用小时 1455 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 47 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为 2489 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 113 小时 。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各地的降雨量普遍偏丰。各水电的出力明显增加。但与此同时,尽管市场上的煤炭价格已大幅度的下降,但我国的一些火电机组的亏损却仍然存在。于是,一些人开始抱怨电力行业的“水火不容”。然而,到底谁是火电企业持续亏损的元凶呢? 从表面上看,今年的火电亏损是由于水电的来水多了,挤占了火电的发电份额,火电机组的利用小时上不去,造成了亏损。但是,深层次的原因却不是这样简单。例如,去年我国的江河普遍来水不好,水电出力严重不足,但是,去年火电企业的亏损更严重。为什么呢?因为去年煤炭的价格太高了。以至于让火电机组发电越多,亏损越大。事实上,当我国能源结构出现严重恶化,煤电机组装机比重过大之后,火电的亏损就已成定局。 水电少了,火电的利用小时虽然上去了,但是,由于受到煤炭产能和运力的局限,煤炭供不应求,煤炭的价格则必然上升。所以,高煤价导致了火电的严重亏损。水电多了,火电机组的发电任务减轻了。虽然这时由于煤炭用量少了,煤价自然也就不高了,但是,与此同时却带来了火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严重的不足,同样还要造成火电企业严重的亏损。不仅如此,原来因为煤价过高所造成的亏损,我们还可以解释说,是电力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但是,面对机组利用小时不足所造成的亏损,电力企业的只能埋怨“水火不容”。 其实,“水火不容”的说法非常荒唐。众所周知,我国和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能源供应枯竭的尖锐矛盾。对于可保留的化石能源,我们当然是能少用,就尽量的少用。更何况我国当前煤炭的消耗量已经非常之大,早已经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难题。因此,尽可能的利用可再生的水电能源,在把更多的化石能源留给我们的后代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为什么当我们的水电真正多发电了之后,反倒会引起了某些电力企业的不满和抱怨呢? 客观的说,电力企业的不满和抱怨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抱怨的对象错了,不满和抱怨的对象不应该是水电,而我们火电企业自己。难道我们的发电企业愿意回到,煤价高企,发电越多亏损远大的过去?客观的说,当初我们的某些电力企业在为了争当行业老大,拼命扩张规模的时候,就已经为自己日后的严重亏损酿下了苦果。 对于这一点,电力企业自己恐怕也不是不知道。因为几年以前,看到我国电力装机超常规的扩张,几乎所有的民营和外资电力企业,都退出了发电领域。因为,他们知道这样扩张,未来的后果将是什么?我国国有的电力企业也不是没有察觉。据说某电力集团因为自己所建设的百万千瓦级的火电站,建成之后几年都不能投产,已经预感到了发电市场的饱和所带了的威胁。所以,决定 2010 年不再投资火电。但是,当听说另外一个电力集团 2010 年的计划目标,仍然是新建增 1000 万千瓦火电之后,立刻改了主意,决定 2010 年也要继续增加火电机组。也许是因为,我国的电力集团都是国有独资,他们不相信政府会眼看着大电力集团亏损,破产不管。所以,他们宁可违背市场规律,也要争当行业老大。 当然,国有电力集团的想法一点都没错,对国有独资的电力企业亏损,国家绝对不会坐视不管。但是,事实证明,国家即使想管电力企业,市场的规律也不可能违背。在煤炭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几番给电力提价,都只能带来更高的煤价。所以,最后国家只能采用,压住电价先让发电企业亏损,最后年终给予适当的补救的办法,帮助电力企业渡过难关。也正是由于,国家采取的这一措施,才扭转了电力企业一味的规模扩张的势头。目前,电力企业都已经接受了市场教训,放缓了火电的投资。不过,虽然火电的投资已经放缓了,但是,已经恶化的能源结构却不能马上就消除。我们电力企业还必须为我们过去的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买单。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改革,还是当初的国家电力公司,它有可能会容忍全国在短时间增加这么多的火电机组吗?如果目前全国的火电装机能减少一两个亿,去年的煤价何至于涨的那么高?今年火电机组,又何至于没有发电的机会呢?总之,经济体制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市场竞争也不会是没有副作用的。即便是改革的方向正确,如果我们不尊重科学,不尊重市场规律,我们同样要遭受惩罚。应该说今天的电力企业正在为改革中的失误和教训买单。今天看来,我们经常引以为自豪的电力超常规发展,未必就真是好事。此时此刻,我们真应该反思一下,当年的电力装机每每突破 8 亿、 9 亿、 10 亿,是应该庆祝,还是应该警觉呢?
3766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的严重干旱是否也与三峡大坝有关?
热度 4 zbt92 2012-7-18 09:45
文 / 水博 前两年,恰逢在我国的三峡大坝完工之际,由于全球的气候异常,我国的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连续遭受特大干旱。因此,一些人士就开始有意无意的宣称是三峡大坝的建设改变了气候,所以造成了多年不遇的干旱。为了能让人们都相信,他们当中有些人,还煞有介事的画出所谓三峡大坝的“气候影响图”,用“理论说明”三峡大坝是如何影响长江流域的气候的。从而把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干旱,理直气壮的推给了三峡。 然而,天公不作美。今年五月以来,长江流域一改连续几年的干旱气候,开始大量降雨,与此同时,地球另一半的美国却发生了严重的干旱。此时此刻,那些曾经信誓旦旦的解释三峡大坝影响了气候,造成了长江流域严重干旱的“专家”们,却集体失语。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他们可能实在也画不出来三峡大坝影响美国的气候图了。否则的话,他们一定还会理直气壮地继续“批判”三峡。 其实,对于近年来的气候的异常,全世界的科学家早就有了结论。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人类燃烧了过多的化石能源,排放了过量的温室气体。为什么会排放了过量的温室气体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及时的利用好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以我们中国为例,我国的水能资源总量理论上大约相当于每年 30 亿吨原煤。技术可开发的资源大约相当于每年 13 亿吨。然而,只到去年年底我们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也就只有 3 亿多吨。也就是说,工业化百年以来,被我们浪费掉的水能资源量,至少超过了千亿吨煤炭。 从这一点上看,三峡大坝的建设,确实与气候异常有一定的关系。然而,这种关系非但不是三峡大坝造成了气候异常,而是,由于我们三峡大坝建设晚了,我们已经不得不多燃烧了过多的煤炭,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从而加重了全球的温室气体效应,加剧了气候的异常。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美国发生的严重干旱,确实与三峡大坝有些关系。不过,这倒不是由于修建三峡大坝造成的,而是由于我们没有及时的修建,和修建更多的三峡大坝造成的。 由于我国的水能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不得不在浪费着水能资源的同时,大量的开采和燃烧煤炭。因此,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头号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为此,我们正在遭受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各种批评。 然而,还能令人感到一丝欣慰的是,我国长江上游及澜沧江、怒江还能修建的水电站至少相当于 8 座三峡电站。如果把我国的“三峡”们(水能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之后,我们至少还可以每年再减排 20 亿吨二氧化碳。恐怕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才有资格说,全球的气候异常,与我们三峡大坝的修建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已经尽到了我们的减排义务。 参考文章《美国本土过半区域遇干旱》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http://news.163.com/12/0718/07/86M848CB00014AED.html 美国遭受56年来最严重干旱 农牧业受挫 来源:中国新闻网
4506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潘家铮:沧桑世事淘洗 愈见真实性情
热度 1 zbt92 2012-7-16 06:02
作者:张蕾 袁于飞 通讯员 程洪瑾 来自:光明日报        沧桑世事淘洗 愈见真实性情   记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获得者潘家铮   他是中国水电事业的当事人。以开发水电、实现西电东送为平生夙愿,主持了中国几十座大坝的设计与建设。   他是三峡工程论证和建设的当事人。工程建设的每一个节点,面对各种疑虑,他坦诚相见,力排众议。   他是自己人生的当事人。80多年的人生旅途,他把对科学理论的研究、水电建设的实践和文学创作的追求做到了极致。   6月13日,他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殊荣。   “他是新中国水电人才成长的缩影,他的经历很不寻常,却有历史的必然性。”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水电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如此评价她的“战友”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潘家铮。    触摸梦想   潘家铮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之家,小学未毕业就遭遇抗战烽火。这个并不机灵、被父亲称作“呆虫”的孩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使他早慧,深切地感知亡国之痛;使他一目十行,为以后阅读汗牛充栋的资料打下基础;使他情感炽热,性格执著,为了理想百折不回。   抗战结束后,自学不辍的潘家铮考取高中毕业资格,次年报考浙江大学。1950年,他从土木工程系毕业,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开始触摸一生的梦想:开发水电,造福人民。   潘家铮至今难忘拥有世界第一水能蕴藏量的祖国曾多么落后。“海南岛有一座5149千瓦的水电站,是日军占领时为掠夺海南铁矿仓促修建起来的。当中国政府遣返电站的两名日本工程师时,他们留恋地望了电站一眼说:我们走了,电站也完了。”   年轻的潘家铮岂能服气?他从设计、施工200千瓦的小水电站做起,并进修数学和力学知识,逐步形成独特的设计思想。7年之后,他出任新安江水电站副总工程师,开始具体领导工程设计与施工。   1985年,潘家铮担任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及技术总负责人。在论证热潮几番起落之后,他代表论证领导小组作出了“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的结论,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   1992年,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获得通过。当晚,潘家铮回家美美地睡了一觉他深知,自己正处于“风暴眼”,开工后,就要用责任和事实去说服世人。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国务院三峡三期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潘家铮提前来到坝顶。   如果此时的潘家铮是登山者,那么,横在他眼前的就是珠穆朗玛峰。    包容质疑   潘家铮有句话流传甚广:“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人是那些反对者。”   潘家铮对反对意见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容忍,更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正是反对者的反复追问、疑问甚至是质问,逼着你把每个问题都弄得更清楚,才使方案一次比一次更理想、更完整,工程质量一期比一期好。”   一次,一位持反对意见的同志提供了一张航拍照片,说坝址上方有线形影像,是条大断层,令潘家铮等人大为吃惊。后来,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根本没有这条断层,照片上出现的影像乃是表面地形所致,潘家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问题搞清楚了,心里更踏实了”。   其实,潘家铮本人也常常提出不同意见。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曾由加拿大的水电咨询公司在世界银行指导下进行。当时,加方专家主张减少防洪库容,在遭遇特大洪水时让库区人民临时逃洪,事后补偿。这样虽可减轻移民压力,经济上有利,但中方专家论证后却认为:根据国情民意不宜采用。对此,加方专家很难理解。潘家铮的解释是:“你们的分析很科学精确,但我们要综合研究。这就好比用中药治病,得全面考虑,增减药量。”   潘家铮的宽容,是框内思维的不断突破,更是触类旁通的思辨求索。   作为科技工作者,潘家铮拒绝从单一方向思考问题。2002年,在《水利建设中的哲学思考》一文中,他提出水利建设要突破保守和教条,必须借助哲学思维方式。他用“照镜子、坐飞机、服中药、管孩子、吃螃蟹”来喻证,分析“利弊权衡、风险评估、辩证诊治、规范设定、技术转化”等内在规律,为业内提供了工程图纸和学术论文之外的启迪。    情系文学   一辈子在水利水电事业上拼搏,潘家铮忙里偷闲,把自己的水电生涯凝诸笔端,写出了《春梦秋云录》。他把文学比作自己的初恋,“深情永远”,而工作则是“先结婚后恋爱”。也许,对这位饱受磨难、肩负重任的工程师来说,需要用这样的写作传达性情的温热和率真,以求得情感与理智的平衡。   诗歌使潘家铮对师友、事业、祖国的感情有了最炽烈的表达方式。   在大西南支援三线建设时,他以苦为乐:“萍踪莫问几时还,巨任加肩岂等闲。休嫌地窄难容膝,要使襟宽可纳山”。   身在“牛棚”,他感时忧国:“太息中原豪杰尽,苍生消息近如何?”   作为工程负责人,他对后来者爱护有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和而不同。他与三峡工程的反对者李锐诗词唱和:“冰雪胸怀铁石肠,奇毫异墨著文章。”   如果说科学家写科幻作品是传统,那么,潘家铮愉快地继承了这个传统,先后出版了科幻小说《一千年前的谋杀案》、《偷脑的贼》等作品。他说这些作品可以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应试教育已经把孩子们的想象力扼杀得太多了。”   潘家铮写过一篇《人才天平》的小说,其中有个讽刺对象“潘总”,人才仪器对他的鉴定是:有学历有身份,可惜知识陈旧,老迈神衰,到处主持课题,却只会解二元一次方程。别人问:“不怕有人对号入座,说这个潘总就是您吗?”潘家铮自嘲地一笑:“我本来写的就是自己啊!”   新世纪初,潘家铮年届古稀。当时三峡工程胜利在握,金沙江、雅砻江等大水电群尚无启动消息。深怕自己等不到这一天的潘家铮借用陆游的诗句寄语中国水电事业:“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西电未输东,金沙宝藏开工日,公祭无忘告逝翁。”   如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潘家铮看到了向家坝、溪洛渡、锦屏等巨型水电的开工,甚至还有希望看到它们发电。于是,他又将那首诗中的“金沙江”改为“雅鲁藏布江”。   历经沧桑世事淘洗,人们见到的,是一个真性情的潘家铮。
2056 次阅读|1 个评论
固执己见,环保官员权力的傲慢
热度 6 zbt92 2012-6-10 08:44
文 / 水博 6 月 5 日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 对于水电开发,我们经过广泛调研,形成了水电开发的指导思想,即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方针。(参见:《吴晓青:水电开发要生态优先 统筹考虑 适度开发 确保底线》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06-05/content_6101688.html ) 听到环保官员的这种说法,让人感觉到了我国某些政府官僚的权力的傲慢。关于环保官员声称所谓的“水电开发的指导思想”,什么经过广泛的调研?分明是环保官员自己的闭门造车一意孤行。吴晓青部长的这种极为片面言论,最先发表在《中国环境报》上,随后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我们发现这种为了部门的权利与国家政策唱反调的错误文章,立刻给《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写了封信,阐述了吴晓青文章的片面性。同时还把相应的观点发在网上,希望吴晓青和其他环保官员能够予以解释或者有所醒悟。但是,环保官员们对此置之不理。本来,我们以为环保官员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准备悄悄的调整、改正。但是,想不到他们居然置若罔闻的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而且,还要 利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的机会散布错误的观点,为了欺骗公众居然还大言不惭地生称经过了广泛的调研? 当然,我们不否认吴部长确实可能经过某些“调研”,但是,绝不能称“广泛”,因为,你调研的范围可能只是你自己的下属和一些极端环保组织。而对于我们水电专家的意见却始终置之不理。现在,既然吴晓青部长声称经他发明的“水电开发指导思想”经过了广泛的调研,我们就请吴部长公开的回答我们对人民日报总编辑提出的意见。否则,一个关于水电开发指导思想的制定,居然对水电专业人员的意见置之不理,能叫做经过广泛的调研吗? 为了让公众了解真相,我们把当初写给人民日报总编的信公开发表,请吴晓青部长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看看您的“经过广泛调研”的说法是否能成立?同时也欢迎社会各界参与我国水电开发政策的讨论。国家的行业发展政策,必须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绝不能由某些官员自己说了算。国家的发展不能受阻于个别官员权力的傲慢。 附:反映《我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文中的问题 人民日报 9 月 29 日 刊登的《我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文,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这篇文章恰巧发表在缅甸政府叫停我国承建的密松水电站的前一天,就更让人感到困惑。如果按照这篇《我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文章的内容,缅甸政府叫停密松水电站,应该是正常的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因为这篇文章的前提就是把水电开发看成是一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开发水电不仅一直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利国利民的大事,而且也是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然而这篇文章却对国家的水电政策进行了错误的解读,完全违背了我们的科学发展理念。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 生态优先 ” 不严谨,应该提倡 “ 生态文明 ” 生态优先的说法虽然不能说绝对的不对,但是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因为,我们目前对生态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著名的生态学奠基人,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曾指出: “ 每一个有机体都不得不反抗其环境,而文化又强化了这种对抗。生活于文化中的人实现了对自然的统治。我们重新改变了地球,使之变成城市。但这个过程包含着某种辩证的真理:正题是自然,反题是文化,合题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家园,一个住所。 ” 这就是广义的生态定义,是必须要包括人在内的 “ 以人为本 ” 的生态。这样的生态优先,当然没有问题的。但是,狭义的 “ 生态 ” 则常常是不考虑人的存在的局部生态,例如,河流生态,土地生态。所以,如果把生态优先的理念应用到了狭义的领域,就一定会与我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产生矛盾。 党中央之所以要提倡 “ 生态文明 ” 而不是 “ 生态优先 ” 就是要强调,我们国家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以人为本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其中, “ 以人为本 ” 体现着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定位。而环保官员的 “ 生态优先 ” 一旦被应用到狭义的生态领域,所否定的恰恰就是 “ 科学发展观 ” 中非常重要的 “ 以人为本 ” 理念。 从客观效果上看 “ 生态文明 ” 不仅要反对 “ 生态野蛮 ” 的不科学的发展,同时也要避免 “ 生态愚昧 ” 的不发展。而 “ 生态优先 ” 往往只反会对 “ 生态野蛮 ” 的不科学的发展,却不能避免,甚至可能保持不文明的 “ 生态愚昧 ” 。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党中央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不应该宣传不够严谨的 “ 生态优先 ” 概念。 二、 “ 生态优先 ” 否定了 “ 发展是第一要务 ” 不言而喻, “ 生态优先 ” 应该是一个简要的缩写,比较全面的表述应该是 “ 生态保护优先 ” 。在很多情况下, “ 生态优先 ” 的实质,就是 “ 保护优先 ” 。然而,众所周知,我们的国策从来都是提倡 “ 开发与保护并重 ” 的科学发展。这也经常表示为 “ 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 。因此,提倡 “ 保护优先 ” 不仅改变了我们一贯提倡的 “ 开发与保护并重 ” 的科学发展理念,和 “ 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 方针政策,而且也是对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强调的 “ 发展是第一要务 ” 的公开否定。 三、 “ 生态优先 ” 的提法曲解 “ 十二五 ” 规划 我国的 “ 十二五 ” 规划纲要提出的 “ 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 是一个整体的表述,不应把它割裂开来。文章只强调要 “ 做好生态保护 ” 的前提,而却忽视了规划要达到的 “ 积极发展水电 ” 的目的。 况且,大家都知道 “ 十一五 ” 规划中对水电的描述曾经是 “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 ” 。然而,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实践结果,我们发现这种表述非常容易引起环保官员和社会公众对我们国家和国际社会都要积极支持的水电开发产生误解。 由于对有序开发水电的误读,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型水电的开发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同时正是由于我国的水电在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严重受阻,以至于我国的水电开发水平已经严重的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矛盾,要比其它发达国家尖锐得多。最近几年,在全球各国都积极地致力于减排温室气体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以每年 2 、 3 亿吨的增量加速煤炭的开采,不断刷新着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纪录。 面对经济强劲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煤炭的产能不足、运力有限、矿难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煤电矛盾也不断升级。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在 GDP 还远低于美国的情况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引来了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不相符的批评和阻力。 为此,国家在 “ 十二五 ” 规划纲要中,充分吸取了 “ 十一五 ” 规划中表述的不够严谨的教训,把曾经引起了误解的 “ 有序开发水电 ” 的说法,明确地改为 “ 积极发展水电 ” 。然而,我们的环保官员在专门论证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却不仅有意隐瞒了 “ 十二五 ” 规划所作出的这一重要调整,而且还有故意窜改和误导公众之嫌。 如果按照环保官员提出的 “ 生态优先 ” 中的 “ 适度开发、确保底线 ” 水电开发原则。似乎我们的 “ 十二五 ” 规划纲要,非但不是把 “ 有序开发 ” 改成了 “ 积极发展 ” ,而是变成了更加严格控制的 “ 适度发展 ” ,甚至是要确保底线的 “ 限制发展 ” 。所以,强调 “ 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 ” 的水电开发原则,断章取义的篡改了现行的 “ 十二五 ” 规划中要求积极发展水电的精神。 四、 “ 生态优先 ” 的论证与水电开发现实不符 文章中关于 “ 受历史原因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水电开发在一定阶段存在 ‘ 保护让位于开发 ’ 、 ‘ 保护跟不上开发 ’ 的现象,对一些河流的水生生态、景观环境等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部分河段的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 ” 的说法,与我国水电开发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是截然相反的。 关于水电的生态效果,我国水电开发最典型的失误就是三门峡。然而,即便是这个最失败的三门峡工程,经过我们的改造之后,也还是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改造后的三门峡水库由于环境优美,每年至少有数万只天鹅在那里栖息,已经变为当地有名的 “ 天鹅湖 ” 。三门峡都尚且如此,别的水电开发又会是怎样呢? 客观的说,社会上很多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传言,大多都是缺乏事实根据的炒作。众所周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炒作水电开发破坏生态问题最多的,恐怕要数我国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 三峡 ” 了。但是,三峡的生态环境效果到底如何,我们的环保官员当然心理应该很清楚。 相反,我国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大多是开发不足造成的。我国目前的水库总数虽然有 8 万多座,但是水库蓄水的总量还不足美国的一半。最近几年以来,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加突出。正是由于我们缺乏大江大河上龙头电站水库对河流水资源足够的控制能力﹐我国的社会﹑生态环境遭受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我们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 正是由于我国的大型水电开发严重滞后,缺乏足够的水库调蓄能力。所以,我国去年的西南大旱和今年的长江中下游大旱,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河流、湖泊干涸。河流的生态遭受到了比修建任何水利水电项目都严重得多的毁灭性的打击。 这些惨痛的教训,已经深刻的说明,在河流生态的问题上,我们绝不能以局部的 “ 生态优先 ” 的底线来抗拒整体的 “ 生态文明 ”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有时候确实有可能会对局部的生态和环境造成某种不利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因此就不去开发,那么由洪水泛滥和严重干旱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非常可能会是更严重的。 至于环保官员所列举的国外提倡的 “ 绿色水电 ” 认证制度,恰恰能说明国外的水电开发也和中国一样,实行的是 “ 开发与保护并重 ” 的方针,否则,现在他们现在也就不需要再采用什么认证制度,对一些私营的水电站环境保护进行更规范的管理了。 五、水电 “ 吃干榨尽 ” 河流的指责不够客观 水电开发是人们在调控河流的同时利用水的势能的过程,它不会消耗一滴水。然而,很多对水坝有偏见的人却喜欢把 “ 吃干榨尽 ” 河流的责任推给了水电开发。其实,一条河流的水电开发程度的高低,就是人们对这条河流调控程度的反映。因此,对于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即水电开发程度)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过度的问题,绝对是控制程度越高越有利。关键是要看你控制了以后,能不能管理好。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普遍现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现实当中却有很多水电开发后某一段河流的水资源被 “ 吃干榨尽 ” 的现象,但这绝不是水电开发的错误,而主要是水资源总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人们没有能科学的管理好水资源的问题。水电开发确有要科学合理的问题,但是 “ 吃干榨净 ” 的比喻则是一种贬义的污蔑。真正能 “ 吃干榨尽 ” 河流的不是水电开发,而是人们的用水需求。不仅如此,有很多河流被 “ 吃干榨尽 ” 的原因之一,恰恰是由于水电开发程度不足,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矛盾无法调节。 事实上在一些水资源非常紧张的河流,通过有效的水电开发,具备了调控管理水资源的手段,从而管理好了河流水资源,反倒不会出现 “ 吃干榨尽 ” 的情况也非常普遍。例如,我国的黄河,自从小浪底水库建成之后,我们黄河上水库的总蓄水量已经达到了黄河年径流量的 150% 。基本具备了科学的调度和管理黄河水资源的能力。水利部也不失时机地对黄河实行了,全流域统一管理。所以,自从小浪底建成后至今,黄河就在也没有出现过被 “ 吃干榨尽 ” 断流。 相反,去年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等省份遭遇特大干旱,导致了很多河流被 “ 吃干榨尽 ” 的干涸。不仅河流的生态遭受到了比修建任何水利水电项目都严重得多的毁灭性的打击,而且连人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这难道是由于我国西南的水资源匮乏吗?是因为我们的水利水电开发不足,缺乏调控水资源的手段。 根据云南水利部门披露的信息,该省的水库蓄水能力还不足 7% 。也就是说云南省由于水利水电开发建设落后,有超过 93% 的水资源不得不在汛期被迅速的排到海里去,以免造成洪涝灾害。而这可以保留下来的 7% 的水资源,一旦遭遇到连续干旱,怎么可能够满足整个社会的用水需求呢?可见,西南大旱中河流、湖泊被 “ 吃干榨尽 ” 的原因,非但不是水电开发过度,而恰恰是水电开发的不足。 对比黄河与西南大旱,很能说明问题。水电开发程度与河流被 “ 吃干榨尽 ” 完全成反比。因此,对于水电不仅不应该去提什么 “ 要防止 “ 吃干榨尽 ” 式的开发 ” ,而且还要防止造成河流 “ 吃干榨尽 ” 的开发不足。 对这种带有贬低性的评价,我们一般人可能不会太注意。但是,谁也不知道将来它会带来什么麻烦。比如,以前有人诬蔑我国的电力企业积极开发水电的行为是“跑马圈水”。我们自己觉得没什么,也就默认了。结果,最后中央领导的批示里也批评“跑马圈水”了,以至于环保部门看到领导的批示之后,就叫停了金沙江的水电开发。叫停之后,才发现根本就下不了台。所谓“跑马圈水”的积极开发水电的态度是国家电力体制的目标和对电力企业的基本要求。水电的审批权一直在政府手里,电力企业自己怎么可能做到“跑马圈水”呢?然而,在金沙江被叫停之前,我们谁也没想到一个贬低性的词汇,竟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后果。 目前,水电开发可能“吃干榨净”河流的说法,现在已经被很多我们自己行业的专家、领导引用,如果不能改变这种贬低性的评论,妖魔化水电的理念将在不知不觉中传播开来,一旦某一天再有哪个领导的批示里也用了这个词汇,可能又要给水电发展带来大麻烦。 六、对 “ 生态功能区划 ” 的作用不能过于迷信 文章中环保官员的严禁在 “ 国家和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 ” 开发水电的措辞,虽然非常严厉。但是,却未必科学合理。划分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是,如果我们过于迷信这种划分,一定会在实践中碰壁。 我们知道,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是人口、资源和环境。而我们目前的生态功能区划,并没有考虑人口和资源的问题。例如,在资源问题上。我国未来的能源资源规划,就是一个很大的欠缺。根据美国的能源工作者介绍,美国的能源规划,要具体到 400 以后的能源供应问题。据了解,英国的能源区划,也要明确百年以后该地区的能源来源。而我国目前,可能连 50 年以后的能源到底该怎么办?都还没有具体的规划。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考虑能源供应问题的生态功能的区划,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否则,这个社会就无法维系。 很多人曾经对环保部为了金沙江上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调整了保护区的做法非常有意见。接下来,还要调整重庆小南海的保护区,更让很多环保组织难以理解。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要解决我们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要在人口、资源和环境上取得平衡。没有考虑能源资源的生态功能区划,必须要根据能源的需要做出调整。由于我们国家缺乏长期的能源整体规划,所以,我国目前的生态功能区划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要想维护生态功能区划的严肃性,随时调整是必然的。 除了能源的规划没有考虑之外,我国水资源的规划问题也还有巨大的差距。我国目前的水库总蓄水能力只有美国的一半,我们未来所需要的大量的水资源,到底应该储存在哪里?这些问题在我们制定生态功能区划的时候,一直都没有被考虑。所以,一旦当我们的社会意识到水资源的调蓄也需要有存储的空间,调整现有的生态功能区划也是在所难免的。另外,别说我们国家没有资源的规划需要不断的调整,即便就是像美国这样早就有了详尽的能源、水资源规划的国家,有时候也难免需要调整。例如, 2006 年美国国会就曾调整过保护区用于开采石油。 我们知道,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对全国按照生态功能区划严格管理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我们且不能过于迷信这种生态功能的区划。更不能用划分生态功能区划来达到反对水电开发的目的。毕竟,我们目前的功能区划还不够全面,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制定资源的区划,人口的区划。因为,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决不应该是单纯的保护生态环境,而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不宜在 “ 生态优先 ” 中宣扬不科学的理念 环保官员在提倡 “ 生态优先 ” 的文章中,所宣扬的反对梯级水电开发和干支流同时开发等说法,是与全世界水电开发的现实相违背的伪科学、伪环保理念。 尽管最近几年以来,确有一些喜欢炒作环境问题的学者,认为水电的梯级开发和干支流的同时开发是一种过度开发。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现实是,全世界所有河流开发的成功的现实,几乎都是实行了梯级开发和干支流同时开发的。例如,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以及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等等。 我国包括我们在缅甸正在建设的伊洛瓦底江水电开发,也都是遵循着梯级开发的科学理念。毕业于水利水电专业的胡锦涛主席,在 2005 年视察乌江索丰营水电站的时候,也曾明确指示 “ 梯级、流域、滚动开发,这种形式好得很 ” 。 另外文章中的关于生态敏感区、影响物种的河段绝对禁止水电开发的说法,也有同样的问题。事实上,这种说法在我国根本就不可能成立。否则怎么会有当年的溪洛度水电站,调整了金沙江保护区的事情发生?必须承认,我国现有的水电开发,一直是遵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而不是什么生态保护优先。 如果我国的水电开发实行的真是生态保护优先原则,那么缅甸政府叫停我国的水电项目,就应该是生态保护优先的合理行为。因为被叫停的密松水电站,就是环保部文章中明确反对的首尾相接的梯级开发。那里也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生态敏感区。人家完全可以根据人民日报的文章,质问中国政府,你们自己都不容许搞的梯级开发,生态敏感区的开发,为什么还要到我们国家来搞? 此外,文章中的“避免水电开发各梯级首尾相连”、“避免干流、支流水电项目遍地开花”以及“对于可能直接导致敏感目标消失或珍稀物种灭绝的梯级电站要坚决取消”等等不科学的说法,不仅完全不符合我国水电开发的客观现实,而且也可以作为极端环保攻击我国水电开发的依据,以及缅甸叫停我国建设的密松电站的理论根据。 由此可见,舆论宣传上的“生态优先”的错误理念,不仅在理论上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有冲突、客观上与我国的现实有矛盾,而且,还有可能为国内外的伪环保和反华势力诬蔑中国在海外的投资提供理论根据。 密松电站被叫停之后据外媒披露 “ 中国企业及银行在 78 个国家开展了 300 多个海外大坝建设项目。密松大坝只是其中之一。这些大坝中包括在 缅甸萨尔温江 (怒江)、 湄公河 干流、 苏丹尼罗河 、以及 埃塞俄比亚的奥莫河 等主要河流上计划开展的大型项目。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来自社会及民间团体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些项目给社会及环境带来的损失太大。 ” 这就警醒我们如果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理论上搞清楚水电的问题,反思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模糊概念,用科学的理念和客观事实来引导舆论,不仅中国的水电开发困难重重,而且全球的水电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可能受到严重的干扰。 以上意见请总编辑参考。请环保官员回答!
2609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马怀新:电力体制改革与水电
whyhoo 2012-5-20 20:10
提要   中国电力体制变革已历经60年,仅国家层面电力管理机构就变迁了十多次,不可谓改革路漫漫兮!时事变迁,电力改革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又到了一个能否越过去“坎”的时候了。本文试图通过回顾电力改革历程,启迪我们深思,进而扫除障碍,攻坚克难,把中国电力改革和水电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我自从步入电力系统工作迄今已历46年。在这既漫长且短暂的经历中,有幸亲自参与并经历了电力体制变迁的成功与苦寒。    一、国家层面电力管理机构的变迁。   解放后,电力机构曾经历了燃料工业部(1949-1955年)、电力工业部(1955-1958年)、水利电力部(1958-1966年)、水利电力部军管会(1966-1975年)、恢复水利电力部(1975-1979年)、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79-1982年)、第三次成立水利电力部(1982-1988年)、能源部(1988-1993年)、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93-1997年)、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1997-2002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02-)国家电力公司(网厂分开)分拆为五家发电集团、四家辅业集团等十一次重大分、合变迁。(如图示)   60多年来,中国电力体制的变革,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电力工业管理实行政企合一、垂直垄断的管理体制;第二阶段,从1978年到1997年,电力工业对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第三阶段自1997年到2002年,逐步实行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的新体制;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厂网分开在发电侧引入竞争。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1949-1978年)   在这30年中,中国的电力工业经历了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三个时期,在燃料工业部和电力工业部时期,对全国电力工业实行集中管理的体制。进入水利电力部时期,经历了两次分散、两次集中管理,但是始终未摆脱“分乱”、“收危”的怪圈。   1、燃料工业部时期(1949-1955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组建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工业实行统一管理。当时电力工业方面直接领导的仅有华北电业公司及其所属的北京、天津、唐山、察中分公司,以及石家庄电灯公司和太原电力公司,其他各地的电力工业均由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和管理。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自1949年至1952年逐步将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的电力单位集中到燃料工业部管理。1950年燃料工业部为管理电力工业,专门成立了电业管理总局,负责火电厂和输变电工程建设,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的全部生产运营;为发展水电,成立了水力发电工程局。先后组建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大区电业管理局,归电业管理总局统一领导,形成了垂直垄断、政企合一的电力工业管理体系。   2、电力工业部时期(1955年-1958年)1955年7月,第一届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承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电力工业的管理职能,为加强专业管理,相继成立了电力设计局、基建工程管理局,并将水力发电工程局改为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分别管理火电和输变电工程设计、火电和输变电工程施工、水电勘测设计和施工。水电厂的运行管理和输变电的运行统一由各电业局负责。与此同时,撤销了电业管理总局和六大区电业管理局,各省(市、自治区)的电力工业均由电力工业部直接领导和管理,这是由部直接领导省(市、自治区)电力工业惟一的一个时期。从1956年开始逐步调整和充实了省(市、自治区)电业工作的管理机构,从而形成中央和地方领导相结合、以中央领导为主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   3、水利电力部时期(1958-1966年)1958年初党中央召开的南宁会议上,决定在电力工业建设中实行“水主火辅”的长期建设方针,为加快水电建设,决定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合并。1958年2月第二届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1958年3月水利电力部正式成立后,将电力工业企业全部下放给各省(市、自治区)独立的工业体系,各省(市、自治区)仍然实行垂直垄断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只负责管理已形成跨省(市、自治区)电网的京津唐电网和辽宁、吉林电网。这种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实施三年后,发现分省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影响了电力工业的统一性和安全性,也影响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缺电局面。1961年重新将电力工业管理权力上收,实行以中央管理为主的体制,经过从1961年到1965年先后成立了由水利电力部管理的东北、华东、中原、西北四个跨省电业管理局,还成立了山西、内蒙、广东、四川、贵州、云南、邯峰安等省(市、自治区)电业管理局、电业局,并将北京电业管理局更名为北京电力公司,进行“托拉斯”管理模式试点。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由集中走向分散,又回到集中管理,这时已经形成京津唐、东北、华东、中原和西北五大电网的管理体系。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8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7月水利电力部实行军管,所有管理工作由军管会的生产、后勤、政工三大组管理,又一次把电力工业管理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当时将中原电业管理局下放河南省革委会管理:东北电网归沈阳军区领导;徐州电网归江苏省革委会领导;华东电网归上海市革委会领导;北京电力公司停止“托拉斯”试点,恢复北京电业管理局建制。1970年4月,水利电力部结束军管,由水利电力部革委会领导,革委会决定撤销西北电业管理局,将西北各省(区)的电力工业下放各省(区)领导,同时将广东省电业管理局和四川省电业管理局下放给广东省和四川省革委会管理。1975年撤销水利电力部革委会,恢复了水利电力部的建制。   1975年恢复水利电力部建制后,同年7月25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力工业的通知》,除要求加快电力建设、严格执行计划用电和节约用电外,明确提出要加强电网统一管理。跨省电网必须实行以水电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1975年10月17日国务院批准了《跨省电网管理办法》,重申跨省电网的统一管理体制,水利电力部上收了东北、北京和华东电业管理局及四川省电力工业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下放和第三次上收管理权,但这次上收只上收了跨省电网和跨省电网所属的各省(市、自治区)的管理权,不如60年代那样彻底。从此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又走上了中央管理为主,大区电业管理局分片管理的体制。    (二)改革探索时期的电力管理体制(1979-1997年)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电力工业体制进入了改革探索时期。在此期间中央电力管理部门又经过四次变更,即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成立能源部,最后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在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曾研究过全面包干经济责任制,简政放权、自负盈亏、以电养电等方案,最后成立了华能集团公司及各大区的电力集团公司,这一时期的电力改革朝着国务院提出的“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电力体制改革原则进行。   1、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79-1982年)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撤销水利电力部,成立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这是我国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79年5月,国务院批转电力工业部关于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实施方案。文件中明确指出:“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当前由于缺电,影响全国20%左右的工业生产能力发挥不出来。在今后一个时期,电力工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也是调整国民经济中要发展的重点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部门都要关心和支持电力工业的发展,千方百计把电搞上去。电力工业是建立在现代化技术基础上的大生产,必须实行高度的集中统一管理。跨省(区)的和一个省范围内的电网,由电力工业部统一管理;电力供应由国家统一分配。电力工业部要在有关省、市、自治区协助和支持下,把所有电网管好。”   根据国务院批示,1979年12月电力工业部决定成立华北电业管理局和西北电业管理局。华北电业管理局除直接管理北京电力外,下辖天津、河北省电力局(直接管理冀南电网)和山西电力工业局;西北电业管理局除直接管理陕西电力外、下辖甘肃、青海、宁夏电力工业局;1980年3月成立华中电业管理局,下辖河南、江西、湖南和湖北电力工业局;1981年5月成立西南电业管理局,除直接管理四川省电力外,并下辖云南和贵州电力工业局。接着又于1981年12月把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划归电力工业部领导,原已成立的华东电业管理局和东北电业管理局继续保留。这样到1981年底六个大区电业管理局都已成立,只有福建、新疆、广东、广西、内蒙古和西藏等六个省区电力工业仍归各省区领导。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又把全国主要电网、主要省(市、自治区)统一管起来了。   2、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1982-1988年)1982年3月,五届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将水利、电力两部合并成立水利电力部。这次合并之后,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继续沿着电力工业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1983年1月,决定将福建和新疆电力局划归水利电力部管理,分别成立福建省电力工业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力工业局。1984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力工业划归水利电力部管理。1984年12月水利电力部决定成立华南电网办公室,准备把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电网连接起来,充分利用西部丰富的水能资源,实现“西电东送”,以缓解两广缺电局面,这一举措为日后发展南方电网和大规模“西电东送”奠定了基础。从“文化大革命”时期下放电力工业之后,自1975年中央决定实行以水利电力部为主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前后花了十年时间,又一次形成以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以部为主、按大区电业管理局分片管理的电力工业管理新体制。到1985年止,全国只有广东、内蒙古和西藏三个省区的电力工业仍实行以地方为主管理。后来成立的海南省,以地方为主管理的电力工业增加到四个省区。   在水利电力部后期,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又有一些变化,主要是电业管理所在省,原来只有华中电业管理局所在的湖北省成立了电力工业局,1988年在东北和西北电业管理局内成立了辽宁和陕西电力工业局,在华东电业管理局辖区内成立上海市电力工业局,至此,只有华北电业管理局没有在所在地北京成立电力工业局。另一个变化是在1987年至1988年期间逐步将西南电业管理局改制为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电力工业局,撤销西南电业管理局,三省电力工业局直接由水利电力部领导。   1986年5月国务院召开的会议研究电力工业体制改革问题,6月电力体制改革小组提出了《加快电力工业发展的改革方案(草案)》的报告,提出了五项改革措施和五项政策。1987年9月14日,时任副总理李鹏提出了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原则是:“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制宜的方针。在此之前,水利电力部曾提出全面包干的经济责任制,简政放权以及自负盈亏、以电养电的建议。1988年7月1日起进行华东电网体制改革试点,分别成立华东电力联合公司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电力公司,同时保留华东电业管理局和省(市)电力工业局名称,实行双轨制运行,以创造条件实现政企分开。   为了增强电力局自我发展能力,打破计划经济对电力局的束缚,改变电价数年不变的怪现象,1989年我曾发表了《电力呼唤价值规律》和为了推动投资多元化1990年曾发表了《股份制是发展电力的最佳选择》两篇比较有影响力的文章。   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相配套,在这段时间里,电力建设投资体制最大的变化是由拨款改为贷款;由于电价严重偏低,为了解决电力投资不足,主要采取了建立电力建设基金、卖用电权和集资办电等办法。改变“厂开口子花钱”的重点管理方式,在电力建设中开展了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和招投标制度。为弥补投资不足,电力工业还率先利用外资,成立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发行电力建设债券和适当提高电力折旧。这些措施打破了独家办电的局面,出现了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办电的局面,加快了电力工业的发展。 (三)能源部时期(1988-1993年)   1988年5月,七届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撤销水利电力部,把电力工业管理工作并入新成立的能源部,能源部承担电力行政和企业管理职能。1988年5月22日,能源部正式成立,同年12月成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网省电力管理局、电力工业局的基础上成立电力集团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由此,实现了电力工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行业自律性管理职能的初步分开。   最早组建的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全民所有制的实业、金融、贸易、科技和服务相结合的多功能、综合性的企业集团。是由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华能发电公司、华能精煤公司、华能原材料公司、中国(华能)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华能科技发展公司、华能金融公司、华能综合利用公司、华能实业开发服务公司等九个公司以及原水电部归口管理的华电技术开发公司、华电综合利用开发公司、华电工程建设公司、华电南方(集团)等四个公司的基础上联合组建的。这个公司由能源部与国家计委共同管理,以能源部为主,是我国电力工业1988年组建的第一个集团公司。   大区和省电力工业的公司化改组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从1988年开始到1990年止,将大区电业管理局改组为联合电力公司,将省电力工业局改组为省电力公司。国务院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规定:省电力公司和联合电力公司都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实体,具有法人地位。电网内各发供电单位的资产关系不变。联合电力公司由能源部归口管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非跨省电网的省电力局,要逐步改建为省电力公司,独立经营,由能源部和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并接受委托行使所在地区电力工业行业管理职能。改革方案要求各公司要落实,健全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逐步实行股份制,采用售电量和物质消耗工资含量包干办法。独立电厂均可独立核算,与电网订立经济合同,接受电网统一调度,非独立电厂按现行规定执行。这项改革到1990年6月基本完成。   第二步是1991年底到1993年初,组建大型电力企业集团。1991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试点的55个大型企业集团中,能源部有7个,其中电力占6个,即华能集团、华北电力集团、东北电力集团、华东电力集团、华中电力集团和西北电力集团,全部都是跨地区的电力企业集团公司。1992年10月10日,能源部向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经贸办上报关于同意组建中国东北、华东、华北、华中电力集团的函,随后又报送了同意组建西北电力集团的函,经批准后,于1993年1月11日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电力集团宣告成立。   这一时期为推进“西电东送”战略,在西南电力管理局时期,我们曾于1986年在贵阳召开了有北京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参加的研讨会。为加快四川水电开发,解决丰水季节、低谷时段富余电量,正确认识“四性”(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时段性)缺电,我于1998年发表了《四川电力如何走出“既多又少”的怪圈?》,以此进一步推动“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   能源部于1990年5月决定,撤消华南电网办公室,经与有关省区商议后,决定由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出资成立中国南方电力联营公司,目的是为了实现四省联网,开发西部水电,实现“西电东送”,这是一种新型的大区电网管理机构,成为我国第六个管理跨区电网的电力公司。能源部成立后,为了主业实现减人增效,安置企业富余职工和待业青年,十分重视发展多种经营,1992年中共能源部党组提出了坚持依靠改革来加速多种经营的发展,坚持多种经营与主业协调发展,坚持安置与效益并重,坚持发展多元化产业等四条原则,并提出加速职工队伍由主业向多种经营的战略转移。多种经营的发展对电力工业的稳定和减人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1993-1997年)   1993年3月,八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消能源部,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国务院批准的组建电力部的指导思想是:“政企职责分开,大力简政放权,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加强规划、协调、监督、服务职能;精简机构和编制,合理配置职能,提高宏观管理水平;实事求是,平稳过渡,合理分流富裕人员。”要求在坚持“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指引下,下放和转移对企业人、财、物及经营管理的职能,加强宏观管理的职能,由于国务院批准的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办好五大电力集团,各电管局和省电力局仍维持现行体制,所以在电力工业部时期,电力工业体制没有显著的变化。   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续保留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由电力部归口管理。华能集团实行以电力部为主与国家计委双重领导的体制。另外,在葛洲坝工程局的基础上,成立了葛洲坝集团公司。   为确保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993年1月3日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同时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全面负责三峡工程建设和经营。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电力工业部成立后,根据国家体改委等部门有关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的规定,于1993年9月印发了《电力行业股份制企业试点暂行规定》,规定明确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都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具备条件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到国(境)外发行股票,债券;但电网公司(指发、供电一体的电力企业)实行股份制应以公有制为主体,保证电力集团公司、省(区、市)电力公司在企业中的控股地位。1994年8月4日,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直接去美国纽约上市的大型电力企业,随后中国有一大批发电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1995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电力工业体制模式,一是电力行政管理由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和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管理和监督。《电力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管理部门,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不设立电力管制委员会。二是电力生产企业模式只有发电企业和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分开的电力企业模式。《电力法》第七条规定:“电力建设企业、电力生产企业、电网经营企业依法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接受电力管理部门的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释义》中所作的权威解释是:“电力生产企业,又称发电企业,是管理发电设备、生产电能的经济组织。电网经营企业,是管理发电、供电、售电业务的电力经营综合管理经济组织,其中包括具体管理输变电设备、负责经营供电和售电业务的供电企业。”   《电力法》为2002年后实施“网、厂分开”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攻坚的十年改革   200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国务院“5号文件”,明确了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即坚持“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方针,建立社会主义电力市场经济体制。   在拥有200万职工、控制着世界第二大电力市场的原国家电力公司的基础上成立组建了11家公司即两家电网、五家发电集团和四家辅业集团公司。同年12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由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正式宣告成立。次年国家电监会挂牌成立。电监会被赋予了电力市场监管、电价改革的重任。   然而10年即将过去,电监会却倍感困顿。“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理顺混乱的电力管理体制,重新定位电监会职责和权利。改革不能一拖再拖,时间逾长电改的难度愈大。”“电力改革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电监会并非电改牵头人。改革的阻力非常大。”电监会一名负责人在一次峰会上如是说。   电力体制改革小组囊括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电监会等多个机构和部门,其中价格监管、投资准入、项目审批、技术质量标准归口发改委;电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划归国资委;监督企业财务制度则以财政部为主。   “缺少关键性的电力价格审批和投资准入,导致电监会监管行为约束力不足,监管权威不够。各个部门都为自身权利考虑,在电力监管过程中常常排斥电力监管机构的介入,电力监管工作处于两难境地。”这就是说,5号文件下达至今,电力改革步履维艰。   十年中,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围绕电力改革也在缓慢地行进:   2002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由国家计委牵头,成立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负责组织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工作。   2002年12月,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即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国电、华电、华能、大唐和中电投。   2003年3月,国家电监会成立,开始履行电力市场监管者的职责,目的是实现“政监分开”。   2003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电价改革方案》,确定电价改革的目标、原则及主要改革措施。   2004年3月,国家电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的《电力用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试点暂行办法的通知》,明确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的指导思想、目的和原则。   200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措施。   2005年2月,颁布《电力监管条例》。   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制定与《电价改革方案》相配套的《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三个实施办法。   2006年2月,“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任务确定。改革方向仍是解决厂网分开和主辅分离、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与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2007年底,国资委同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及相关部委共同制定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单位一体化重组方案》出台。   2009年7月国家电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完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直购电试点工作实施细则。   2009年10月,发改委和电监会联合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电价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了改革目标和原则,并提出电价改革的七个重点任务。   200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和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辽宁抚顺铝厂与华能伊敏电厂开展直接交易试行方案,标志着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正式启动。   2009年10月,发改委、电监会、能源局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电能交易价格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电能交易价格行为。   2010年3月,电监会发布规范直购电交易试点方案报送工作的通知,规定了试点方案的报送内容、审批形式和有关要求,目的为推进和规范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加快报送和批复进度。   2010年9月2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就《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011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4个省(区域)电网企业所属的勘测设计企业、电力施工企业、装备修造企业改革重组而成了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同日,由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15个省(区、市)勘测设计企业、施工企业、修造企业重组后组建了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2年4月24日消息,国家电网公司将进一步剥离非核心资产。拟将旗下从事煤电业务总资产约500亿元人民币的国网能源开发公司转让于神华集团。   2012年5月10号前各省举行听证会,公布阶梯电价实施方案。6月1日正式实施。   但是,网、厂分开后十年改革5号文件规定的任务虽然完成了发电、电网基本分开。然而最触动“神经”的“电厂直供”却进展缓慢,输、配分开却一步也未迈出,“精简机构”越减越多,实际上是成了一句空话!    三、坚定信心不动摇,把电力改革进行到底   以上回顾证明电力改革是何等的艰难!它同任何改革一样,必须付出代价:甚至是沉重的代价;要同阻碍改革的各种保守势力斗争,也要同各种既得利益者找各种借口抵制改革进行斗争;要借鉴世界其他电力改革模式,但又不能照搬,要符合中国国情;要反对电力的纯计划经济,但又不能不顾电力固有特性的“市场”经济;要看准了就要大胆的试,大胆的改,又不能“情况不明决心大”而重蹈不成功改革的覆辙。一句话,电力改革是艰难的,我们必须攻坚克难,但是,“电力改革”在进行中也取得许多可借鉴的东西,只要坚定信心,电力改革任务终究是可以完成的。   下一步电力改革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以下几个切入点:   第一、加强国家能力建设,提高国家对垄断公司的有效行为管理。为此应毫不手软地削弱央企集团的行政性(明的和延伸的)垄断权力,剥离企业的公共职能,限制公司的行为边界等。   国家现代化的基本趋势,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直接面对公民,削弱中间权力。越是现代化,国家权威就无所不在。而国家公共权力的进步导致的是法制的进步,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国家履行着市场化所有方面的职能,比如美国政府的强大国家能力,其中就包括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专门的行政部门,对行业发展的判断能力,美国能源部职员就有3万多人,然而它却没有中国的多层中间部门。   对于政府和公共空间,把公司对社会的消极影响限制在最低范围内,如此监管机构才不会被架空,国家职能才不会被垄断集团所绑架,国家能力才不会被侵蚀,政策制定,产业规划和标准制定才能真正回归国家手中,以手中控制的各种巨大资源控制话语权,左右政策等弊端也才会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第二、改变现在国家层面的多头电力管理体制。   目前国家层面的电力管理实际上是很乱的。有国资委、电监会、国家发改委、中央组织部。如此多的管理常常是谁也说了算,谁也说了不算。造成电力企业无所适从。当然下属企业(集团)也可以“有机可乘”)。因此亟待改变权责不清,“好事大家争着管”、难办的事往外开等“乱象”,明确一个统一电力管理机构,统一领导电力改革和电力市场化的改革,这成了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第三、电厂直供权应该赋予所有有条件的电厂,电网输配分开应尽快启动,这是打破垄断的必然要求。有人借口“安全”而进行抵制是站不住脚的。只有引进供电竞争机制,终端电价才能实实在在地降下来。   第四、大力推动同网、同质电能和优质电价机制的实施。打破长期以来的政府定价格局。我非常赞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王骏同志的观点。   第五、精简电网和各大电力集团机构,改变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庞大的顽疾。   第六、把终端电价降下来,是电力改革的终极目标。现在全国居民平均电价为8.74美分/kwh,相当于人民币0.7元/kwh;而美国平均电价不到8美分/kwh,这个数字咋看起来似乎比我国电价只高了一毛钱,但是如果我们将中国工人和美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一比,就发现我们的电价高的离谱,而不是表现出的高一毛钱:美国工人2005年平均工资是40409美元,当时相当于人民币30多万元/年;而北京是我国居民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也只有2万元/年,美国是15倍于中国的收入。显然说中国的电价比美国“低”,有“忽悠”老百姓之嫌!中电国际公司董事长李小琳也多次坦言,“电力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让终端用户能够享受到改革的成果”。说得明白一点:就是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改革应围绕把电价降下来,让最终用户用上低电价的电这个终极目标来进行,尽管这一项是电力改革中的最难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非如此电力改革也就仅能是再次“作秀”罢了。   (作者: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st/stwm/201205/t20120516_158005.htm
个人分类: 生态|1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南水电行(10):地质权威的失语与地质骗子的预言
热度 3 zbt92 2012-5-16 14:02
西南水电行(10):地质权威的失语与地质骗子的预言 (2012-5-15 8:45:16) 来自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编者按 : 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及《能源》杂志社联合主办的 2012 西南水电行第一站是参访大渡河流域上的猴子岩水电站。第二站是考察访问金沙江上的溪洛渡水电站,第三站是考察访问金沙江中游的阿海水电站。非常凑巧的是:正直西南水电行的考察期间,社会上的一些媒体发起了对对金沙江水电开发和规划的质疑,这使得我们的专家,有机会站在金沙江畔,用看到、听到的事实,回答社会各界的质疑。随后几天,我们将以答记者问的形式,陆续发表。今天讨论的问题是:谁让地质权威集体失语,地质骗子大放厥词? 记者 :我们注意到《东方早报》在“金沙江电站乌东德库区曾山体崩塌堵江 3 天 3 夜”一文中,有这样的报道“‘巨大的普福山崩展现在我的眼前,数立方米的巨石遍布沟中,数米宽的裂缝深不见底,数亿立方米的崩塌物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再次复活成灾。 1966 年 6 月,普福沟的一次崩塌致使 400 多人葬身。如今这里已无人烟,周围的山体不时扬起垮落的白烟 …… ’。这是独立地质学家杨勇在一次考察日记中对乌东德库区地质风险的描述。”。您能就此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金沙江地质灾害的问题吗? 张博庭 :目前,金沙江的地质地质灾害经常发生,不但是金沙江,大渡河、怒江这两年都发生过有重大伤亡的地质灾害。这是因为在水能丰富的地区一般都是山高水急,河水带有极大的能量,它的奔腾必然就要不断的深切河谷,靠冲刷岸坡和制造泥沙来消耗能量。其结果必然会使得河谷两岸的边坡变得越来越陡峭。当岸坡陡峭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最后一定要发生岸坡的崩塌、滑坡或者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发生后将会改变不断变陡的边坡形成稳定的平衡,然而,地质灾害却不会就此完结,因为奔腾的江河水中的巨大能量依然存在,它还会再一次成年重复以往的下切河谷,制造足以产生新的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貌。所以,除了地震之外地质灾害的本质是在河谷不断被深切的情况下,必然会反复出现的自然现象。 凡是水能丰富的地区,由于河水中蕴藏着极大的能量,所以,只要这里的水能没有被开发利用,一般来说就一定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在水能的长期作用下河床的下切,边坡的变陡,除了本身会造成崩岸、滑坡灾害之外,还将以溯源冲刷方式将地质灾害传播到上游沟谷。引起沿江的沟谷坡增大,岸坡失稳和整个流域的土壤侵蚀侵蚀形成更大的泥石流灾害。所有这些灾害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流动的水体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因此,不解解决好水流的消能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治理好地质灾害问题。 然而,水电开发的本质是利用河水中的能量发电,所以,是最有效的减少地质灾害的方式之一。尽管某些不科学的工程建设确实会造成地质的扰动,但是,科学的水电建设却是主动治理灾害的最好时机。这些工程措施主要有在修建水电站的过程中加固、释放和监测三种方式。加固和释放不稳定的地质滑坡体的工作,往往需要在建设施工期进行,而监测地质滑坡体的工作一般在水库蓄水的初期,特别是在水库水位突然下降的时候。因此,水电建成后的初期蓄水,根本不是制造地质灾害,而是一个集中释放地质灾害的过程。 例如,早报的文章中说的“ ’ 阿海电站蓄水位以上 200 多米的地方,也有地基沉降塌方的问题。 ’ 丽江市移民局局长陈彪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坦承, ’ 几乎每个电站蓄水,都会引发地质灾害。 ’ ”,这就是一个潜在的地质灾害的释放。这种潜在的地质滑坡体的存在与电站的建设与否无关。即使没有水电站的修建,一旦遭遇到连续的大雨,那里同样也会发生地质灾害。而电站蓄水后把这些原来只有可能在暴雨中才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提前释放出来了。其实,水电开发的地质减灾作用之一,就在于释放了潜在的滑坡体。所以,才会有水电修建之后,一些地区即使遭遇到特大暴雨,也不会再发生地质灾害的结果。 从长远来看,当潜在的地质灾害被释放了之后,水电建设一定是有助于减轻当地的地质灾害的。所以,我们很少听说过我国的新安江、丰满的地区发生什么地质灾害吧?法国的水能资源开发的非常充分,你也很少听说那里发生地质灾害吧?其实,全世界普遍都有水电开发程度越高,地质灾害越少的现实。这里的科学机理就是,水电不仅把河流制造地质灾害能量,用来发电了,而且还把潜在的地质灾害在蓄水的初期都释放掉了。关于这一点,我们曾接受中国科协的委托,和清华大学一起作了一个水电的地质减灾作用的科普资源专题片。大家可以到中国水电学会的网站去观看或下载。 http://www.hydropower.org.cn/info/shownews.asp?newsid=6015 因此,金沙江沿岸以往的地质灾害严重是必然的,而且,水电开发之后那里的地质灾害一定会有所减轻。这是被全世界都已证明了的客观规律。不过,我们看过早报的这篇文章之后,感到应该关注的,不只是地质灾害的科学问题,还有《东方早报》宣传报道的职业素养问题。因为,如果我们的媒体不能实事求是的报道客观事实的话,讨论科学和技术问题就失去了前提。对于《东方早报》的文章就让人有这方面的疑虑。 例如,关于 1966 年的那次地质灾害。按照早报所报道的“这是独立地质学家杨勇在一次考察日记中对乌东德库区地质风险的描述。”(如下图)。看过早报的报道之后,让读者感觉这一定是杨勇亲眼见证了的地质灾害。然而,实际上那时的杨勇才只有 9 岁。因此,显然这些所谓日记中的“描述”就不可能是真实的。如果不是杨勇后来道听途说的,就一定是从哪里抄袭来的。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到底是杨勇自己欺骗了记者,还是记者与杨勇串通一气故意误导读者?然而,无论如何,看到这种现象,就难免让人对早报记者的职业素养产生怀疑。为了对读者负责,也为了能揭穿骗子表演。我觉得我们非常有必要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杨勇。 图1、九岁的地质专家杨勇考察金沙江并记下来描述地质灾害的日记? 包括金沙江水电建设者们看到《东方早报》中,居然还公开称杨勇为“横断山研究会”的首席科学家都感到十分的不解。关于杨勇的造假和蒙骗行为,很多网站上已经有过系统的揭露。然而,《东方早报》的记者,居然还是义无反顾的把杨勇称为横断山研究会的首席科学家。如果《东方早报》的记者能稍微认真一点,要求这个杨勇提供自己的身份证明的话,立刻就会发现杨勇的身份有假。因为,这个杨勇曾经参加过金沙江阿海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听证会。当时,由于他无法对自称的横断山研究会研究会首席科学的身份进行证明,只能以另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的志愿者的身份参加环评。此前,杨勇用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的虚假身份,还曾经欺骗了中央电视台。据电视台方面透露,央视被骗的原因是,曾有记者用这个编造虚假身份,正式给杨勇申报年度绿色人物的提名。 此后,我们郑重向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进行了查询,得知“横断山研究会”是一个骗人的非法机构。不仅这个研究会的主任和所谓的首席科学家都是杨勇自己,而且,这个非法组织,很可能就只是杨勇自己一个人。试想,如果杨勇连自己的横断山研究会主任的身份都不能证明,他怎么能够向他的雇员的提供身份的证明呢?揭露杨勇蒙骗的这些内容,在网络上都能查到,然而,《东方早报》的记者还是要继续使用杨勇的虚假身份。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好称是地质学家的杨勇,中学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在重庆煤矿学校中专毕业后,曾被分配到了四川攀枝花的一个环保站。工作不到 3 年就迷恋上了漂流。参加了几次漂流之后,就索性辞职下海专门到国内外参与各种漂流探险。但是,漂流探险毕竟只是一种娱乐活动,国家和社会都不可能长期资助这类活动。于是为了生计,很长一段时间内,杨勇主要从事给外国旅游、探险者当黑导游为生。自从杨勇和中国的反水坝组织勾结上之后,他就有了新的生财之路,那就是专门靠造谣诬蔑中国水电,骗取伪环保组织的各种资助。 据新闻报道的资料查阅,为了达到冒充地质专家骗人的目的,他曾冒充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生,冒充过中科学院的博士,冒充过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的研究员。依靠编造虚假的专家身份,杨勇在某媒体和造谣记者的帮助下,骗取过某企业数百万美元的资助搞过什么“为中国找水”的欺骗活动。到头来水没找到一滴,倒让他在某电视台工作的儿子和他一起,东西南北的玩了个够。就这样一个,没有干过一天地质专业工作的人,却成为了某些造谣诬蔑中国水电的记者们最崇拜的地质“专家”。 金沙江的水电建设者们听到关于杨勇的经历之后,非常奇怪。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硕士、博士毕业,一般至少也大学本科毕业,并且长期从事专业工作。然而,却不得不听任一个当初考不上大学、没干过一天专业工作的骗子专家到处造谣生事,胡说八道。当然,他们也不能不承认骗子的骗术确实高明。别说他们博士、硕士比不了。目前,就是我国地质界最著名的院士,其社会知名度也远远不如这个考不上大学的骗子专家。这不能不反映出我们社会的悲哀,有些媒体为了能支持自己的观点,宁可用骗子,也不肯找科学家。所以,才会出现骗子的知名度,超过专业院士的怪事。 实际上,伪专家杨勇的骗术已经多次被揭露。早在 2008 年汶川大地震期间。杨勇看到紫坪铺水电站大坝出现了十几公分的沉陷,就向媒体大声疾呼“大坝危险,急待评估”(如图)。该消息曾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恐慌,很多记者给我打电话进行求证。我得知情况后便感觉,杨勇这个所谓的专家一定是假的。因为,我们业内的工程技术人员几乎都知道土坝出现少量的沉陷不仅是正常的,而且这将使得坝体更加密实、安全。他怎么会对此大惊小怪的炒作呢?于是,我立刻向他的当时公布的身份的所在单位(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进行了询问。该研究所的同志答复说,杨勇不是他们单位的研究员,他们已经向杨勇发出了律师函。如果杨勇再敢冒用他们的名誉,将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然而,这次早报文章,杨勇又在故伎重演的说什么“ ‘这些大山崩随时可能复活,有些已经接近临灾的状态,可能只差一点点外力,这个力可能就是水库给的。’杨勇说,他曾徒步攀上因民、白沙沟山,亲眼目睹了山体开裂的数米宽的巨大裂缝,并留下了照片。 ”。虽然,早报的这些报道和上一次骗子杨勇发布紫坪铺水库存在重大的威胁几乎一样邪乎,但是,社会上似乎已经没人愿意搭理他是了。毕竟,撒谎的孩子不断的喊“狼来了”也不可能总能骗人。 图 2 、伪地质专家杨勇关于地质灾害问题的“狼来了”炒作 最后,我们不妨把《东方早报》文章中的“据杨勇介绍,只是因民特大欲崩体崩塌,就有可能形成数十亿立方米的堰塞体,而唐家山堰塞湖的堰塞体只有两三千万立方米。并且可能形成几百米高的水浪,给白鹤滩、溪洛渡等大坝带来灭顶之灾。” 这句话立此存照。让大家看看这位到处假充内行的预言家的危言耸听,有没有可能蒙上一点点?然而,根据消能减灾的科学道理和全世界普遍的现实,我们相信水电开发一定是减少金沙江地质灾害的最重要措施。只不过在蓄水形成新库岸的初期,我们需要认真的监测、处置潜在滑坡体的释放。
3349 次阅读|3 个评论
西南水电行(7):金沙江水电与环评风暴
zbt92 2012-5-15 10:24
(2012-5-13 10:03:23) 来自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编者按 : 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及《能源》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2西南水电行第一站是参访大渡河流域上的猴子岩水电站。第二站是考察访问金沙江上的溪洛渡水电站,第三站是考察访问金沙江中游的阿海水电站。非常凑巧的是:正直西南水电行的考察期间,社会上的一些媒体发起了对对金沙江水电开发和规划的质疑,这使得我们的专家,有机会站在金沙江畔,用看到、听到的事实,回答社会各界的质疑。随后几天,我们将以答记者问的形式,陆续发表。今天讨论的题目是:金沙江水电与环评风暴    记者 :我们注意到《东方早报》质疑金沙江水电开发的文章中有“被质疑的‘环评风暴’”一节,提出了很多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随后《南方都市报》又以“金沙江水电乱局何以经受历史的考验”为题发表了评论文章。看过之后也让人觉得金沙江水电开发与环评风暴之间存在这博弈的矛盾。作为西南水电行的考察专家,您怎么看待和评价环评风暴?    张博庭 :新闻媒体关注“环评风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所搞过的几次“环评风暴”不仅无一例外的都是虎头蛇尾,而且可以说其结果是不明不白,不清不楚。所以,《东方早报》文章中以“被质疑的环评风暴”为标题,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我们特别需要指出《东方早报》的文章作者,在提出质疑的同时也编造了一些有关的“环评风暴”谎言。能否澄清这些谎言,是我们能否正确评价环评风暴的前提。至于《南方都市报》我们知道南方报系一直是造谣污蔑中国水电发展的急先锋。前几年我们已经同南方报系在水电问题上有过多次谎言与真相的交锋。污蔑水电开发几乎是他们的一贯行为方式。这次既然有了《东方早报》污蔑水电在先,他们也不甘落后的跳出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东方早报》的文章说“2005年,向家坝、溪洛渡两座超巨型水电站因未批先建,在“环评风暴”中受到惩处,被迫停工。次年,金安桥水电站也因未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擅自截流,被勒令“不得开工”。2009年,鲁地拉、龙开口电站的业主依然没有吸取教训,直到大坝完成截流,才向环保部递交了环评报告。不过,“环评风暴”过后,这些违规上马的电站交完数额极小的罚单(溪洛渡被罚款20万元),无一例外地“复活”了。”   这一段的叙述中包含有两个重大的谎言。一个是“向家坝、溪洛渡两座超巨型水电站因未批先建,在‘环评风暴’中受到惩处,被迫停工”罚款后复活。另一个是“2009年,鲁地拉、龙开口电站的业主依然没有吸取教训,直到大坝完成截流,才向环保部递交了环评报告”。揭穿了这两个谎言,也就能说清楚“环评风暴”为什么会被社会广泛质疑的问题了。   2005年1月,当环评风暴发生时,溪洛渡水电站正在按照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的要求,开展水电站的前期筹备建设工作,尚未正式开始建设。国家环保总局没有仔细了解水电建设的施工特点,曾误认为溪落渡电站未经环评已经开始正式施工。叫停工程之后,三峡公司一开始曾明确表示自己的施工完全合法,不能执行停工命令。看看当时的这篇《国务院拟协调解决环评争端》的文章(如图),清楚的说明“仍未停建的3个项目全部隶属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这才是当时真实历史的记录。经过协调环保总局也发现自己的这个叫停,确实没道理。随后,为了能下台阶环保总局又提出“即使开展前期工作,也要经过环评批准”的新理由。 图1、新闻报道记录了《国务院拟协调解决环评争端》的历史事实   但是,有一个特殊情况,让环保总局仍然解释不通自己行为的合理性。因为溪落渡电站的前期工作是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批准的。而环保总局的局长本人就是委员会的成员之一。由于在批准溪洛渡开展前期工作的会议上,局长自己并没有提出来前期工作也需要环评的要求,他们怎么还有权事后再以一个新提出来的要求,去追究企业的违规责任呢?   所以,尽管环保总局有权对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具体的新要求,但是,在管理程序上也必须依法行政履行事先告知的义务。不过,为了维护国家机关的形象和权威,最后经过双方协商,决定让三峡公司借着春节放假宣布一下停工,并补做一个前期工作的环境评价。环保总局也保证及时批准环评报告,绝不耽误春节假期后工程的正常开工。这样就算各自都给对方下了台阶。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环保总局怎么可能还会处罚企业呢?因此,《东方早报》所说的对溪洛渡被罚款20万元,是不符合事实的。看到《东方早报》的文章之后,我又再次向三峡公司的环保部门进行了核实,他们也再次强调说三峡公司没有交过溪洛渡的罚款。   《东方早报》的第二个谎言是“2009年,鲁地拉、龙开口电站的业主依然没有吸取教训,直到大坝完成截流,才向环保部递交了环评报告”。事实是:鲁地拉、龙开口两电站早就按规定提交了环评报告,但是,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居然得不到环保部的任何答复。企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面对政府部门的不做为,它们还是无能为力。最后,由于水电工程的施工有很强的季节性。如果工程不能在旱季利按期截流,很可能会在未来的汛期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云南省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考虑到云南省地方的防汛安全,批准了两电站的按期截流。   我记得环保部叫停金沙江水电项目之后,曾派出了督察组到现场调查了解。从跟随督察组采访的法制日报记者的报道《环保部督查金沙江两违法水电站或无限期限批》一文中,我们能看到有这样一段的内容。 g 图 2 、环保官员自己说明两电站已经提交过环评报告的新闻报道   该报道说“而龙开口的有关负责人则报怨说,送到环境保护部的环评报告早已过了审批时间,他们也曾催促过,但还是批不下来,最后也是选择先干了再说。对此,王辉民的态度非常明确。他告诉记者,两家是都报了环评报告。但是,由于发电项目不像一般建设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生态影响、生态修复以及生态保护等都需要相对较长的论证时间。”   这段与环保部随行记者的报道,足以证明《东方早报》所说的水电企业被叫停后才提交环评报告是在故意造谣。事实上,事后国务院在处理金沙江环评风暴的过程中,完全否认了环保官员的“发电项目不像一般建设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生态影响、生态修复以及生态保护等都需要相对较长的论证时间”的不作为理由。之所以,在中央政府介入调查之后环保部叫停金沙江水电项目后来会不了了之。就是因为根据调查的结果,本来最应该处罚的是环保部。但是,似乎我们国家似乎还没有这种先例,因此,只能黑不提、白不提的过去了。至今社会公众几乎都还不知道,叫停金沙江水电的“环评风暴”到底对不对?谁给国家造成数十亿的觉损失?所以,公众特别关注“环评风暴”的真相,是有道理的。   现在《东方早报》再次主动提出这一全国人民都曾疑惑不解的问题,本来是好事。但是,非常遗憾《东方早报》却以一种造谣的方式,试图欺骗、误导广大的公众。如果是水电企业自己不提交环评报告,就敢截流施工,事后也没有遭到任何处罚的话,别说社会公众,就是我们水电同行也不会答应。然而,事实却是,水电企业本身没有任何错误,他们按期提交了环评报告之后,对于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无能为力。最后是云南省政府出于地方安全的考虑,帮助他们解决了无法克服的难题,保护了国家财产和公众安全。   记者:关于“环评风暴”您列举了《东方早报》文章中的一些不实报道,对于您介绍的这些情况,我们下去还要想办法找有关人员核实。此外,您觉得当前媒体的这种用虚假的新闻进行炒作的情况多吗?这和社会公众对“环评风暴”的质疑有什么关系吗?   张博庭:在我国媒体记者故意编造谣言反水坝、反水电的情况还是满多的。因为国外有一些极端环保和伪环保组织,他们为了破坏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专门会资助反水坝、反水电的造谣记者和组织。这些记者和组织不是一个两个,他们要想造谣污蔑哪个工程,往往都会事先商量计划好,在短时间内大家都集中炒一个方面的问题,形成谎言重复多遍,就成为真理的效果。   例如,在编造关于“环评风暴”的谣言问题上,《南方都市报》就紧随《东方早报》其后的重复说“金沙江水电建设中的‘未批先建’现象极为严重,不停有项目因此被勒令暂停,而违规电站却也可以在缴纳少量罚款后,无一例外地原地满血‘复活’。”   这里《南方都市报》先重复了《东方早报》的“缴纳少量罚款”的谎言,随后又进一步发挥说“正是此种不良示范,使得‘未批先建’成为最便捷的‘先上车,再补票’路径。《环境评价法》规定,水电环评‘两步走’(先进行规划环评,后进行项目环评),被其后解释性行政条令‘拆分’为三步。所谓‘必要的施工前期准备活动’置于项目环评之前,既已开工建设,资金业已投入,最终的“项目环评”便不得不屈从于资本,使得水电项目事实上存在‘只要开工,便不可能不批准’的怪圈。”   《南方都市报》的这篇文章,首先是断定水电企业犯有“未批先建”的错误。而事实上,任何一次以“未批先建”为理由叫停水电工程的“环评风暴”的最后结果,都无一例外的被事实证明是不成立的。我们随后还要对“未批先建”的说法进行详细的分析,这里先不多说。正因为对“未批先建”的误解,才使得没有一次“环评风暴”能够合法的处罚水电企业,也没有一次环保部门不得不以,不了了之的办法,让自己灰溜溜的结束了兴师动众开始的“环评风暴”。这也是广大公众最为不满的地方。   《南都》抱怨的所谓“水电环评‘两步走’(先进行规划环评,后进行项目环评),被其后解释性行政条令‘拆分’为三步。”的原因,其实正是当年环保总局为了自己错误的叫停溪洛渡之后,能够体面的下台阶,不得不采取的一个手段。这项新规定看起来是给企业增加了负担,但是实际上对攻击水电的环保人士很不利。起码像《南都》所抱怨说的“所谓‘必要的施工前期准备活动’置于项目环评之前”的说法,就已经不成立了。   南都记者极为不满的“既已开工建设,资金业已投入,最终的‘项目环评’便不得不屈从于资本,使得水电项目事实上存在‘只要开工,便不可能不批准’的怪圈。”只能说明,《南都》根本就不了解中国现行的项目审批程序,就是要避免这种问题。   正是为了要避免“既已开工建设,资金业已投入,最终的‘项目环评’便不得不屈从于资本”现象的出现,所以,国家才需要水电项目先搞规划环评。某个水电站到底能不能建设,环保部门必须在规划阶段就给出明确的结论。国家建设主管部门的开工“路条”,是在环保部们规划环评的基础上发出的。而且,我国环评法中也规定,有了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可以简化。同时,法律也不容许项目的环评,出现与规划环评相反的结论。   既然规划环评已经在先,只要环保部门遵照《环评法》的有关要求依法办事,就不会出现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相矛盾的问题,也就根本不可能出现《南都》所担心的“‘项目环评’便不得不屈从于资本”的问题。   记者:以前我们看到《南都》的这篇文章,曾经认为他们说的很有道理、也很尖锐,但是,今天听您这么一解释,还真是觉得存在着很多的诡辩和误导舆论问题。那么,为了让公众更了解真相,您是否可以把“环评风暴”的问题,以及您对“环评风暴”的看法,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呢?   张博庭:要搞清楚“环评风暴”的是是非非,我们首先要澄清“未批先建”的概念。目前很多污蔑水电开发的伪环保都喜欢在我们国家的核准制的改革上做文章,用“未批先建”来诬蔑水电开发企业。而在搞清楚“未批先建”问题之前,我们又不能不先说说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我认为这是历次无果而终“环评风暴”产生的最主要根源。   上个世纪末,我国曾出现过短暂的电力过剩。因此国家一度严格控各地火电建设的规模。然而,却有一个省不遵守国家计委的计划,擅自开工建设了一些火电站。正当国家有关部们要处罚这些省份的时候,就出现了全国性的严重缺电。而只有违规的那个省份,没有出现缺电的问题。为此,国家计划部门认识到,企业自己按照市场规律去发展,有时候可能会比严格地执行计划更科学。于是2004年我国投资体制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明确由过去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 图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规定,今后项目投资上马无需审查批准,主要由企业自己决策。企业通过相关的行政许可之后,最后只要核准即可。不过,随后的执行过程中,又发现有一定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批准性的文件,企业自己启动了项目之后,如何取得办理各种行政许可的资格呢?为此,国家发改委又补充了一种“路条”的制度。也许是为了区别这个路条,与原来审批制的批准开工的差别,所以,路条的具体名称就叫作,批准“开展前期工作”。   我个人觉得,我们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程序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本来我们把审批制改为核准制的目的,是要增加企业的自主权。但实际的执行结果,却是让项目的审批变得更加困难了。原来的审批制,只要国家计委一家,审批后企业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办理各种行政许可。完成所有行政许可和工程建设之后,再由国家有关部门验收。但是,核准制虽然名义上不需要审批了,但是,必须在所有的行政许可项目都通过之后,再到国家发改委办理“核准”开工的手续。这就相当于把所有的行政许可,都变成一票否决的“审批”。   如果要避免让核准制把发改委一个部门的审批,变成几十个部门的分头审批,我们就不宜称核准某工程的“开工”,而是只应该称核准该“工程”本身。从逻辑关系上看,核准应该是针对已经存在的事物才有道理。如果核准的是“开工”,而不是“工程”本身,那么这个核准和原来的批准,除了用词的改变还有任何实质性的区别吗?   相应的,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最好也不要拐弯抹角的说什么“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直接就说是“批准开工”有什么不行呢?过去的审批制,计委都有权批准工程的开工,现在我们强调市场化的企业自主改革之后,为什么反倒不能批准开工了呢?再说如何区分开展前期工作与开工,又是一个技术上的大难题。环保部门很多次发动“环评风暴”的失误,都在于不能准确的把握开展前期工作与开工建设的细微差别。   环保总局第一次叫停溪洛渡水电工程的“环评风暴”,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溪洛渡已经做了如此大量土建工程,怎么可能还不算开工,而叫做开展前期工作呢?然而,他们不知道由于水电建设的特殊性,一个在城市附近的工程和处在深山里的工程,前期工程的工作量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了让各个工程的建设进度、水平有一个统一的可以比较标准,所以,电力部时期曾经规定过“三通一平”不属于正式开工。水电站开工的标志是大江截流或大坝的浇筑。据说在政治局讨论第一次“环评风暴”问题的会以上,因为有的政治局常委自己就参与过水电工程,所以,大家才承认了溪洛渡的三通一平还是属于开展前期工作,而不是正式开工建设。   后来环保部知道了大江截流才算开工之后,又理直气壮的叫停了金沙江水电建设。他们可能认为,上次我不了解情况,错误的叫停了溪洛渡。这次我可是根据你们自己说的开工标准,叫停的金沙江。看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这次环保部在开工标准的判别上确实没有错,但是,他们还是犯了过于教条的毛病。尽管路条批准的开展前期工作与开工是应该不同的,但是,实际上开展前期工作是与开工紧密相关的。两者的衔接,从时间上必须要有保证。否则,不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还有可能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   对于金沙江中游的水电开发,你环保部自己可以至国家财产和公众安全于不顾,压着环评报告死活不批。但是,作为同样有保障公共安全职责的云南省政府却不能不表态。所以,我认为云南省政府在企业面对政府部门不作为无可奈何的时候,果断的支持企业采取保护国家财产,保障公共安全的措施,是非常值得称赞的。我们党的宗旨就是执政为民。我们所有的改革、所有的法律规定,一定是要有利于社会的,否则的话,一定是这个法律规定或者执法部门有问题。   我个人觉得,环保部叫停金沙江水电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分析的典型案例。值得我们对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进行深刻的反思。可惜,由于我们从来也不敢公开的批评任何政府部门,因此,只能让我们的媒体都装聋作哑,把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躲开了公众的视线。现在《东方早报》和《南都》再次把它拿出来炒热很好,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真相,我们就应该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大家。通过反思,法律法规规定有什么缺陷,政府部门哪一点做的不到位,我们都应该实话实说,如实的告诉公众。   总的来说,通过金沙江水电被叫停的事件,我觉得,法律上我国的项目核准制还有不科学的缺陷。我认为,核准的应该是工程,而不是“开工”,否则,核准制的改革就毫无意义。“路条”批准的应该是批准“开工”,而不是“开展前期工作”,否则的话,不仅,这两者之间差别难以划分,而且,一但有某个行政许可部门工作失误,就可能造成该工程只能永远停留在开展前期工作上,出现总也不能开工的尴尬。这种情况,绝对是我们制度设计上应该尽量避免的。由于这种“路条”制度设计上点缺陷,不仅造成多次环评风暴,而还有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因为企业不能满足子的某种需求,叫停工程的。也有不少国有企业,因为“路条”不属于合法的开工,而被恶意敲诈。   我认为环保部是核准制程序设计不科学合理的最大受害者。几次失败的“环评风暴”让环保部在“前期工作”的问题上栽了很多跟头。现在尽管《东方早报》和《南都》的文章,都极力用编造谎言,污蔑水电开发企业的方式误导公众。然而,掩盖了事实也许能暂时保护个别环保官员的名声,但是,却不会有利于解决问题和他们今后开展工作。看到《东方早报》和《南方都市报》的谣言,公众可能会以为:环保部没什么错,是水电巨头的实力太强大了,环保部也拿他们没辙。所以,大家要齐心协力的猛攻水电巨头。   然而,这种捏造的事实,怎么可能说服人呢?水电企业相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是绝对的弱势。他们绝没有任何能力与环保部门抗衡。他们唯一能得到的保护,就是法律。只要我企业的行为都是守法的,你就不能随便处罚我。所有“环评风暴”的结果,之所以都是不了了之,也就是因为公开处罚一个企业,必须有法律依据。   关于“环评风暴”我觉得最大教训是,我们的政府部门执法不能热衷于舆论炒作。对于违规企业的处罚,是政府部门的职责和权利。但是,你处罚企业必须依法行政。连我们处分某一个干部,还都要容许干部自己先申辩,我们要处罚一个企业,怎么能事先都不与企业进行沟通,不听取他们的申辩理由和意见呢?环保部发动环评风暴的方式,就是事先不跟企业沟通,通过突然向新闻公布处罚决定的发动“风暴”。这种做法的社会轰动效应很大,但是,由于你事先没有听到企业的申辩理由,确实难以保障处罚的合理、合法。   政府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处罚某个企业是非常正常的是事情。作为执法部门处罚出现了错误,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你一旦把正常的执法处罚炒作成了“风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种“风暴”的方式,确实有放大社会影响的作用。不管是企业错了,还是政府部门错了,其社会影响都会大幅度的放大。可惜的是,这几次“环评风暴”的结果都是企业没有什么重大的失误。所以,环保部门每次的“风暴”都有点下不来台。   在这一点上,我不得不说环保部的执政理念确实有点问题。我们要“执政为民”,不能“执政为名”。政府官员和权力部门根本用不着靠新闻炒作增加自己知名度。如没有这种虚荣心,我们也就不会太丢脸。《东方早报》的文章也曾说到过“次年,金安桥水电站也因未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擅自截流,被勒令“不得开工”。”。你看人家国家发改委就没搞过什么“风暴”,同样也达到了严格执法的目的。   总之,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相辅相成的。有时候你越是想出名,就越难免要丢脸。不管是对一个人,还是一个部门,都不会例外。当然,我这样批评环保部很多人会不服气,后面,我们必须要详细的分析一下,环保部叫停金沙江的一些理由是否成立。例如“未批先建”等。由于这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我们可能需要明天再作专门的讨论。
1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南水电行(4):金沙江水电为何超“规划”?
zbt92 2012-5-11 11:51
来自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编者按 : 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及《能源》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2西南水电行第一站是参访大渡河流域上的猴子岩水电站。第二站是考察访问金沙江上的溪洛渡水电站,第三站是考察访问金沙江中游的阿海水电站。非常凑巧的是:正直西南水电行的考察期间,社会上的一些媒体发起了对对金沙江水电开发和规划的质疑,这使得我们的专家,有机会站在金沙江畔,用看到、听到的事实,回答社会各界的质疑。随后几天,我们将以答记者问的形式,陆续发表。今天的问题是,金沙江水电为何超“规划”?    记者 :我们注意到《东方早报》的文章中有“超规划竞赛”一节。社会公众普遍认为,规划是应该严格执行的,然而,如果金沙江的水电建设纷纷都超规划的话,就难免让人怀疑金沙江水电开发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对此,您能否给大家作出合理的解释。为什么金沙江水电开发纷纷超规划?    张博庭 :规划在水电开发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的水电建设尤其是大型的水电建设。都是严格执行国家规划  的。早报的文章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批评抱怨金沙江水电开发存在超规划的问题。然而,所有这些抱怨都是源于作者关于水电规划的知识不足。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东方早报》所引用的不是水电规划,而是资源普查资料。水力资源的准确表述应该是能量,所以,国际上通行的各国水力资源的表达都是年发电量,而几乎都不是装机容量。因为一条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可以基本确定的,水电站装机的多少则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选择。装机量增加,可以增加该水电站对电网的调峰能力,但同时它的年利用小时必然下降。目前,只有我国和极个别的几个国家,为了方便大家对资源量的理解喜欢在表述年发电量的同时,再按照当地具体情况折算成每年运行4500到5000小时的装机量来表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保证率不断的提高。很多情况下,为了能给电网调峰,我们已经不得不建设一些专们的抽水蓄能电站。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适当的增加新建水电站的装机提高电网的调峰能力,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就相当于让常规的水电站,尽量的增加“抽水蓄能”电站的功能。国外的水力资源通常不采用装机容量的表述,很可能就是国外早就有了“抽水蓄能”的需求,所以也就要提前考虑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   现实中像我国这样的用装机容量表述的水力资源,一定是要不断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的趋势肯定是不断的增加装机。我国三峡的最初水力资源装机是1600万,后来实际开工时装机1820万。建设过程中考虑到电网调峰的需要,又增加420万。超出原资源规划达600多万千瓦。   文章抱怨说“仅以装机容量为例,最新统计显示,金沙江中下游从梨园至向家坝的10级电站的装机总规模达6235万千瓦,比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中这些电站的规划装机总和多出1057万千瓦,接近半个三峡的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   其实这种装机容量的增加,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对水电开发的必然要求。根据2009年水利部审查通过的金沙江干流综合规划(其中的水电规划部分),金沙江干流的装机已经达到了6190.5万千瓦。实际上这与《东方早报》抱怨的当前所实施的金沙江水电开发数值十分接近,只增加了不到45万千瓦(事实上早报记者公布的数字也未必就十分准确)。也就是说,现行的金沙江水电开发恰恰是执行水电规划的结果。而如果坚持用资源普查的结果去要求金沙江的水电开发,反倒是违反了水电规划。(如图) 图1。金沙江干流综合规划报告(封面) 图2、金沙江中下游干流(石鼓至宜宾)段的水电装机规划为6190.5万千瓦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电装机容量的变化是必然的,国家有关部门对规划的调整也是每年都在进行中的。不了解情况的人,如果要用2003年的普查数字质疑今天的水电开发现实,本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质疑的心态一定要摆正,不要在问题还没搞清楚之前就乱加评论。如果是自己根本不懂,也不去认真了解国家有关规划的变化,还要用一些过时的旧资料,批评我国的水电开发超规划就有点太可笑了。另外《东方早报》文章出现众多幼稚的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不去找真正的专家采访,而热衷于一些伪专家和骗子。(关于这些伪专家和骗子的问题,我们在系列访谈的最后还将作出具体的说明)。   文章所说的“专家预计,在这些电站逐一建成之前,各自的装机规模仍可能有所抬高”,对于了解水电发展规律的同志来说,一点都都不稀奇。其实,在我国何止是常规水电站的装机有所提高,我们为了满足电网的调峰需要,还要另外建设几千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呢。要知道,这不仅不是什么问题,而是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和社会现代化进步的一个象征。   如果我们《东方早报》的文章作者,能够在发表文章的时候找到真正的水电专家问一问,而不是故意借用一些虚假的伪专家来骗人的话,就不会闹出这种指责社会进步的笑话。   总之,我国的金沙江水电开发建设从来也没有超规划,而是一直严格的按照国家的规划进行的(即使开发商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发现原规划有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调整,也必须要经过规划部门的同意方能修改),只不过国家的水电规划是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的。遗憾的是《东方早报》包括他们找到的伪专家和骗子们都不知道罢了!
27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南水电行(2):在金沙江畔解读金沙江水电规划
热度 1 zbt92 2012-5-9 12:19
西南水电行(2):在金沙江畔解读金沙江水电规划    编者按 : 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及《能源》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2西南水电行第一站是参访大渡河流域上的猴子岩水电站。第二站是考察访问金沙江上的溪洛渡水电站,第三站是考察访问金沙江中游的阿海水电站。非常凑巧的是:正直西南水电行的考察期间,社会上的一些媒体发起了对对金沙江水电开发和规划的质疑,这使得我们的专家,有机会站在金沙江畔,用看到、听到的事实,回答社会各界的质疑。随后几天,我们将以答记者问的形式,陆续发表。今天讨论的问题是:站在金沙江畔解读金沙江水电规划。    关于金沙江水电站的规划是否存在开发过度?电站间距是否过密?    记者 :最近《东方早报》鲍志恒(下称作者)撰写的“金沙江规划建25座电站不到百公里就有一座水库”一文,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金沙江水电开发的广泛关注。我们知道您所在的中国势力发电工程学会和《能源》杂志社共同举办的2012西南水电行,目前正在金沙江流域考察,您能谈谈你们对这篇文章和金沙江水电规划看法吗?    张博庭 :我们在金沙江考察期间看到《东方早报》的这篇文章,确实感到很吃惊。众所周知,“十一五”期间,我国水电开发遭遇到了极端环保的舆论围攻,以至于很多正常的规划项目没能完成,这使得我国的发展不得不依靠开采和燃烧更多的煤炭。从而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碳排放增速过快的批评。为此,在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向全世界作出了自主减排的承诺,为了完成这一承诺,自从2010年下半年起,我国政府和众多新闻媒体工作者认真梳理了前一段时间妖魔化水电的误导宣传,并对很多问题进行了澄清。我国水电的舆论环境基本恢复正常,此后,停滞多年的大型水电项目的审批,也开始逐步恢复。积极发展水电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能源政策,写进了“十二五”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东方早报》的这篇之一金沙江水电规划的文章,确实有点故意要与国家的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唱反调的意思。因此,这样一篇标新立异的文章也确实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在我们正在考察的金沙江地区,大家对这篇文章的反应就更强烈一些。   从这篇文章的题目上看就是一个“谜团”。这种文章的标题,就是作者在利用媒体的公信力煽动公众反对金沙江水电的情绪。言外之意就是在暗示,金沙江的水电开发过度了。然而,实际上“不到百公里就有一座水电站”有什么稀奇的呢?我国的西南地区所有河流的规划哪个不是“不到百公里就有一座水电站”?当然,我们列举国内的例子,反坝人士可能不服气,那我们就看看国外的情况。   欧洲的法国全国有1500多座大小水电站,如果按河流的长度平均计算,平均大约还不到10公里就要有一座水电站。我曾经在奥地利维也纳参观过多瑙河上的梯级水电站,一个下午的时间连续跑了几个电站,每个梯级电站之间的距离,最多也就是十几公里。美国著名的田纳西河只有1400多公里长,但是,却建设了70多座水坝、水库和电站。你们可以算算看哪个国家的梯级水电站之间的距离不是不到100公里?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水电开发的科学标准是梯级开发,一条河流上如果有条件建设大型水库的话,就尽可能建设大型水库(电站),这样可以增加水库电站的水资源的调控能力。有助于提高该河流的防洪和抗旱的功能。如果,受周围环境限制为了避免较大的淹没损失,就要想办法建一个比较大的龙头水库,然后多建一些小的电站分多级开发。所以,一条河流上水坝、水电站之间的距离越近,越说明该河流上的这些电站的坝高都不高,库容都不大,淹没损失较小。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为了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少建高坝大库,增加梯级电站的数量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趋势。我国的地形有世界最高的屋脊,河流比降大,水能资源丰富,梯级开发受到坝高和淹没损失的局限,几乎所有的河流的电站之间的距离往往都不足一百公里。 例如,我国的乌江流域在总长不到 800 公里 内已经建设了 10 座电站,大渡河总长 1062 公里 ,已经和规划建设的水电站 29 座。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学习美国、欧洲国家的水电开发的经验,还从来没人埋怨过它们“不到百公里就有一座水库”。但是,当中国要采用与国外相同的梯级开发自己的水电时候,一些反坝组织和人士就跳出来说话了。然而,同样是河流的梯级开发,为什么在西方国家就是要大家称赞的科学、就是社会文明进步,而到了中国就变成了破坏环境的罪恶?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某些伪环保人士的知识太贫乏,根本就不清楚全球水电开发的普遍情况。   不过,我感觉这篇文章的问题,绝不仅仅是“无知”,因为文章对金沙江水电开发的否定态度并非只体现在规划上。文章中的金沙江水电“悉数被三峡、华润、大唐、华电、华能5家国有水电巨头把持”的表述,也同样是在利用媒体的公信力,挑拨公众对水电开发的反感情绪。另外,文章中还有大量的违背事实的叙述,如果不加以澄清难免让社会公众对水电开发产生严重的误解。 即将竣工的金沙江奚落渡水电站 金沙江中游的阿海水电站已经开始下闸蓄水 已经下闸蓄水的金沙江中游的阿海水电站为下游释放生态流量
3488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南水电行(1);憧憬大渡河的美好远景
热度 3 zbt92 2012-5-9 11:54
西南水电行(1);憧憬大渡河的美好远景   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及《能源》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2西南水电行第一站是参访大渡河流域上的猴子岩水电站。猴子岩水电站是大渡河流域22个梯级中的第9个电站,上游为丹巴水电站,下游为长河坝水电站。 图1、猴子岩水电站建设者向西南水电行记者和专家介绍情况   去年的2011水电万里行考察期间,猴子岩水电站尚未被核准。2011年11月16日,猴子岩电站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导流隧洞已开始运用,上游围堰已基本建成正在进行防渗施工,坝肩开挖已经就绪,地下厂房的开挖也已经完成第一层。等待下游围堰建成后,具有40至80米深覆盖层的坝基开挖将正式开始。随后将开始223米高的面板堆石大坝的填筑。 图2、上游围堰防渗正在紧张的施工   给西南水电行的参访记者们印象最深的是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的建设者们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不仅施工营地美化绿化,就连砂石料厂也非常注意封闭、环保。工地周围的上坡上的“与青山绿水为伴,让青山绿水更美”和“抓水保环保,建绿色电站”等标语口号,反映出猴子岩水电站建设者们建绿色水电的决心和理念。 图3、猴子岩水电站建设营地 图4、猴子岩水电站的砂石料厂 图5、猴子岩水电站建设者的环保口号 图6、猴子岩水电站建设者们的环保口号   记者还注意到,即便在人迹罕至的建设工地,也备有生态环保卫生间。可见猴子岩建设者们的环保意识有多么强烈。 图7、猴子岩水电站建设工地上的生态卫生间   在前往猴子岩的途中,记者们还看到长河坝、黄金坪等一系列大渡河上的大型梯级水电站都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到处是一片繁忙的建设场面。为了配合电站的建设,高等级的公路也在紧张施工中。不难设想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推进,“天堑变通途”的实现,将会让著名大渡河天险变为历史。并极大的带动大渡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记者们沿路还看到,目前由于奔腾的大渡河汹涌的激流,不断的冲击和切割着河谷,两岸的边坡还处在不断的变形之中,滚石、滑坡、泥石流现象还时有发生。大渡河梯级流域开发完成之后,激流的能量将被用来发电,不再深切河谷制造地质灾害,未来大渡河流域的各种地质灾害,将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与此同时,大渡河中这些原来不断切割着河谷制造着地质灾害的能量将转变为大约每年1160亿千瓦时的电力,在带给大渡河周边地区巨大能源和财富的同时,每年减排温室气体上亿吨。   猴子岩水电站的建设者饶有兴致的向西南水电行的记者们介绍;仅他们这座猴子岩水电站建成后,每年为中央财政贡献税收3.5亿;为甘孜州增加企业所得税八千余万元;另外为甘孜州、阿坝州贡献增值税和附加上亿元。   总之,梯级水电开发将使得大渡河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在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做出重要的贡献。毫无疑问,科学、环保的水电开发,将带给大渡河一片光明。(文/水博,摄影/苏慧)
3610 次阅读|4 个评论
蓄能蓄电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热度 1 kejidaobao 2012-5-4 09:25
曹楚生,江苏无锡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工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天津大学教授,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专家委员会主任。曾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5项,并当选治淮一等功臣,全国先进生产者,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等称号。 长久以来煤炭石化等能源消耗日增,燃烧后排出的有害气体因温室效应而造成气温变暖已成为全球重大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除逐渐采用洁净煤等发电技术外,优化电源组成,发展如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电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也是至关重要的。 可再生能源中核电、风电、光伏电等近年进展迅速或刚起步,但前景看好。今后能源缺口将由可再生新能源承担,本世纪下半叶将逐渐成为电能发展的主力。 这些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可替代日益短缺的煤、油、气和水能资源,对节能减排十分有利,且它们的资源相对丰富,有可靠的保障能力,可大规模开发利用。但其中风电光伏电等都具有显著的随机不稳定性和间断性,所在电网必须具有足够的事故备用容量和可靠的蓄能设施。 水电具有明显的调峰性能,当受限于水能资源时可辅以抽水蓄能。水电原本已无新的水能资源以供开发,但可利用电网低谷剩余电能,通过抽水蓄能储存转换,在尖峰时发电,使水利水电的发展起死回生,增加了新的活力。抽水蓄能可以集腋成裘、化废为宝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议当我国条件成熟时修建其他类型的蓄能蓄电设施,优先发展具有较好调节性能的电站,上下水库通过发电抽水,可增加总的调蓄作用。随着当前电能形势和科技进步,我国电能组成将日趋完善,蓄能设施将向多元化发展。近20年来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迅速崛起,已建和在建装机容量约2000万kW。常用的蓄能蓄电设施包括:① 抽水蓄能可逆式发电(正转发电、反转轴水),发电机组和抽水泵;② 压缩空气蓄能和蓄电池等其他蓄能蓄电设施,常修建在人工开凿的岩洞或溶洞里。 火电压负荷运行,有调峰作用,但有代价。火电煤电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基础上有重大发展。据悉我国过去煤耗约500—600g/kWh,而今新建大型机组已降低约一半,且机组的压负荷运行限制幅度,可从过去的20%—30%增至50%—60%,这对电网运行是有利的,在技术上是很大的进步。有人说火电也有较好的调峰能力,殊不知火电由于压负荷运行,往往使机组不能在最优或较优工况下稳定运行,故这种压负荷运行“调峰”是有代价的。 抽水蓄能在电网中的替代容量的比值是很高的,有可观的效益。国内外实践和研究认为,当蓄能设施占该电网总装机的10% 左右时,可使电网中各种机组在各自最优或优良工况下运行,各种机组在电网中的替代容量得到三方面的增加:① 使水电机组的原来20%— 30 %保证出力增至90%左右的替代容量;② 火电机组在低谷时也不必进行深度压负荷运行;③ 可有效地解决核电和风电等的调峰问题。故除可替代大量电力外,还有可观的容量和电量效益,使节能减排面貌一新。 风电等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断性必须辅以蓄能蓄电。风电与水电的不同之处在于水能可以储存在水库中,即使水电减小或增大出力,水能资源也不会浪费;而自然界中的风无法储存,但是可以考虑将风能转化为稳定的水能储存起来,如果要使电网的运行更趋合理,应该采取风电和抽水蓄能相结合的办法。 蓄能蓄电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增设抽水蓄能和其他蓄能设施,可使电网低谷剩余电能得以为抽水及蓄能蓄电设施供电,同时蓄能蓄电设施还可向电网供电。这样,水资源、水能资源和各种能源可和谐共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机制。 我国主要江河经过建国后60年的治理,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已基本上或即将开发殆尽。为此建议在原开发的基础上再考虑蓄能蓄电,可使之步入新的境界,并有利于节能减排、安全运行和各种电能的可持续发展。
个人分类: 栏目:卷首语|3111 次阅读|1 个评论
水电的色彩——浅灰色、浅绿色、深绿色
hillside 2012-4-24 23:35
水电的颜色是什么?库面的一池碧水,下泄的翻涌白浪? 一九三五年美国罗斯福在胡佛水库落成典礼上讲了三句话:我来了,我看了,我服了。 其时,水库在他的眼里是金色。 近些年来,水电工程的负面效应渐为人们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水电是不是绿色”的争议。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三种:1.可再生的水电属于是“绿色”的;32.水电站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巨大、不能认为是“绿色”的;3.一些生态友好的“小水电”可以认为是“绿色”的。 我愿意将水电区分为:浅灰色、浅绿色、深绿色三种。其实也可以称为四种,部分对生态环境有明显影响的可以称之为深灰色或土灰色。 以世界而言,主流观点认为水电是可持续的,在一定条件下是绿色的。奥地利去年颁布、受到欧盟重视的《绿色电力法》中,水电依然占据重要的位置。 如何保证水电的绿色形象可能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典型的做法有:瑞士的水电绿色认证、美国的水电低影响评价、美国联邦能源部所属的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对于水电的有效监管等。 引发我上述议论的缘由是读了一篇、也可能是国内唯一的一篇标题含“绿色电力”的博士论文,是探讨绿色电力法规建设的法学类著述。作者明确声明:“水电不是绿色电力。”粗看起来,纯粹是出于个人判断,并无国外经验作为佐证。其实,即使在西方,并没有笼统否认水电的绿色性,而只是对一些大坝型水电提出生态保护意见,对于无水库的径流式水电也未予以除绿。
个人分类: 水文科学|4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电核准滞后,有可能让我国的减排承诺落空
zbt92 2012-4-12 07:19
水电核准亟需加速今年力争2000万 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 张博庭 日期:12.04.06   今年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强调要积极发展水电。几乎在同时,国家发改委一次性的核准了大渡河、金沙江上的5座水电站,总装机达到580万千瓦。为此,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我国水电又将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   的确,为了完成对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明显发生了变化。不仅把“十一五”的“有序发展水电”,改成了“积极发展水电”,而且还大幅度的增加了新开工的项目。整个十二五期间开工总量,将达到1.6亿千瓦(含抽水蓄能0.4亿),这个数字几乎超过了“十一五”我国水电实际开工量的3倍。   十二五的这个数字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首先,这是根据现有的具体工程项目叠加出来的数字。只要能履行相应的行政手续,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其次,这个开工目标,是我国完成国际减排承诺的基本保障。据测算,如果我们要实现2020年可再生能源达15%的国际承诺,届时我国的常规水电的装机至少要达到3.3亿。我国十一五末的常规水电装机接近2亿,根据水电建设需要5到8年的周期估计,如果我国十二五期间不能开工1.2亿的常规水电,2020年的目标将肯定无法兑现。   此外,抽水蓄能水电站的建设虽然本身不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但它却是风能和太阳能入网的重要保障和配套。如果抽水蓄能的建设跟不上,风能和太阳能的入网势必会受到影响。   根据我们十二五开工建设水电1.6亿的规划任务,平均每年的开工量约3200万。然而,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的2011年,我国仅核准了水电1268万。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按照有关部门乐观的估计,我国水电今年力争核准2千万。也就是说,我们两年是否能完成一年的规划任务,还有待于努力。   有关部门对于这种完不成十二五规划的趋势非常担忧。自我国的项目管理由审批制变为核准制之后,水电建设所需要的几十项行政许可,都相当于具有了一票否决的作用。加之我们目前依法行政的水平普遍不高,很多水电项目的核准,常常在行政许可程序的审批上颇费工夫。   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已有6400多万千瓦的水电拿到了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大大超过在建的水电规模。到现在已经又过了近一年半的时间,然而,其中获得核准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可见,尽管我们国家层面上明确了要积极发展水电,但是,这一国策在实践中得到落实还有一个过程。目前,让最人担忧的是,如果不能尽快破解水电核准的难题,加速水电开发建设,恐怕会影响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   (作者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28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造谣升级,冒名“两院专家”上书骗总理
zbt92 2012-4-8 18:39
文 / 水博 最近,全国上下都在痛斥网络造谣的行为。然而,我们整治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造谣的行为似乎只局限在政治领域。长期以来,我国利用网络传播造谣的人士,之所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因为我们社会对待网络造谣者过于放纵。不仅对造谣者没有任何处罚,有的反而会让个别人因为其造谣获得某些“名利” , 甚至个别的造谣行为还会得到法院判决的支持。 例如,曾经依靠造谣说中国水电开发超过国际警戒线,而骗取了中国绿色人物提名的某报记者,不仅,理直气壮地把揭发其造谣的专家告到了法庭,而且,还敢继续不断的重复其所编造的谣言。即使在全社会都在声讨网络造谣的行为的今天,这位造谣记者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居然因为找到了一个中科院动物所的副研究员,和一个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一贯反坝的学者签名,就把一些骗子和极端环保反坝组织的成员都装扮成了“两院专家”。 众所周知,“两院”的称谓在中国早就有了约定俗成的特指。那就是中国科院的学部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因为,中国科院学部和中国工程院的下面都没有具体的研究机构,所以,一直以来除了两院的院士,还没有人敢自称为“两院专家”。而这位善于造谣的记者,则创造性地发明了在“中科院动物所”和“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两所”各找来一位普通研究人员签名,就把所有极端环保反坝组织成员都变成了“两院”专家。 不仅上书的两院专家的身份是骗人的,而且,给总理上书的内容也是公开的造谣欺骗。例如,两院专家们在上书的一开头便称:“建设小南海水电站的依据是 1990 年完成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当时,该保护区尚未建立,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部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相当有限,规划是完全以用尽每一米水头为水能开发原则的。”。 事实上,现行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并不是 1990 年完成的,而是 1990 年开始修订的。我国最早是在 1959 年正式提出了《长江规划综合流域规划要点报告》。改革开放之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又组织力量对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进行了修订和细化。从 1984 年到 1988 年用历时四年的时间,完成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然而,由于三峡工程的激烈争论,社会各界开始对水利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高度的关注,所以,在新的长江规划仅仅颁布了两年后的 1990 年,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又开始组织有关部门对《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进行了新的修订。 因为那次长江规划的修订,主要是要解决规划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所以,有关部门首先组织专门的课题,研究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 1992 年完成的长达 890 页的《长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总体战略研究》(如图)的基础上, 1993 年制定并出版了现行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 显然 1993 年修订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重视长江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以前的规划相比,其主要的变化是,通过专门的《长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总体战略研究》,增加了专门的“水资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等章节和内容。而在“两院专家”们的上书中,却公开的欺骗说“当时,该保护区尚未建立,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部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相当有限,规划是完全以用尽每一米水头为水能开发原则的。” 进一步看,我国历来的长江规划,都没有在葛洲坝水电站以下的长江流域,规划过任何一座电站。众所周知,葛洲坝以下至少还有近4 0米 的水头。然而,这些所谓的“两院专家”们,居然敢大言不惭的说什么“规划是完全以用尽每一米水头为水能开发原则的”。 这哪里是什么“两院专家”,分明是一群造谣专家。在国家大力整顿利用网络造谣的今天,希望有关部门对这些上骗总理,下骗社会公众的“两院专家”们肆无忌惮的造谣行径,进行认真的查处。看看在这些冒充“两院专家”的 NGO 中,有多少是打着环保的旗号,为了得到国外的资助和个人名利,不惜串通起来公开造谣诬蔑国家发展的绿色特务? 附骗人文章《两院专家联名上书总理 吁请叫停小南海水电站》    依据不足,且有替代方案   据公开信称,建设小南海水电站的依据是 1990 年完成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当时,该保护区尚未建立,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部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相当有限,规划是完全以用尽每一米水头为水能开发原则的。   “时至今日,在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的背景下,仍然以此作为开发依据,完全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认识上的倒退。”公开信说。   据杨勇介绍,建设小南海水电工程,主要的理由是为了满足重庆市政府发展中的电力能源需求。但是,小南海水电站设计年平均发电量虽提高至 102 亿度,但仍仅仅是与其相邻的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和三峡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的 3.46% 。   专家们认为,对于小南海水电站的问题,考虑解决重庆电力供应,有一系列替代方案值得考虑。其中一个非常可行的是,重庆市和三峡总公司就金沙江下游的四座大坝建立合作共享关系。重庆可把原本计划投资在小南海水电站的投资投在三峡总公司四座大坝中,从而获得相应比例的所有权和利益(电能)。   更有吸引力的是,通过调整这四个水库的防洪库容,利用长江中游蓄滞洪区承担这一部分洪水风险,三峡总公司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总的装机容量。   通过电力协调,重庆有可能实现同等投资规模下更多的水电装机容量,解决重庆电力缺口问题。而且,四川向家坝水电站经重庆至上海的“± 800 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已经动工建设,届时重庆市电力输送能力将大大提高,这为此方案的施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专家们呼吁暂停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的施工,重新评估小南海水电站建设的利弊得失,并恳切建议,严格依法保全长江干流唯一的国家级鱼类保护区,禁止任何破坏行为,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资源。   记者注意到,专家们提出的建议还包括召开公民听证会。对此,范晓解释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涉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个省市。重庆市擅自进行水电站建设,恐产生连锁反应,最终使保护区名存实亡。应当充分重视公众意见,采用听证会这种公众参与的形式,广泛听取各利益方意见。   专家们特别指出,应充分采取措施,保持自然保护区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长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对全人类、对地球家园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之体现。”公开信建议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相关 法律法规 ,以此保护区为重点案例,进行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的转型调研和工作,并着手加强保护效果,避免因开发建设造成的破坏。    签字专家及机构: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吕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易生   独立地质学家杨勇   高级工程师范晓    2012 年“江河十年行”长江考察队全体队员   自然之友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绿家园志愿者   辽宁省黑嘴鸥保护协会   厦门市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   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   蔚然大连   守望家园志愿者   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   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绿色盘锦   淮河卫士   环友科技   横断山研究会   芜湖生态中心   绿色汉江    2012 年 3 月 31 日
3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警惕造谣记者的新伎俩
zbt92 2012-4-8 12:27
文 / 水博 最近,全国上下都在痛斥网络造谣的行为。然而,我们反对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造谣,误导社会的行为,不应该只局限在政治方面,而应该是全方位的。长期以来,为什么在我国利用网络传播造谣的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就是因为,以往我们对待网络造谣者的过于放纵,不仅对造谣者没有任何处罚,有的反而会因为其造谣获得法某些“名利”甚至法院的支持。这样只反对在政治领域内造谣,而却鼓励和纵容在经济领域内造谣的结果,不可能让网络造谣的行为,最终得到遏制。 例如,曾经依靠造谣说中国水电开发超过国际警戒线,而骗取了中国绿色人物提名的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章柯,不仅,理直气壮地把揭发其造谣的专家告到了法庭,而且,还继续不断的重复其所编造的谣言。即使在全社会都在声讨网络造谣的行为的今天,这位造谣记者不仅毫无悔改之意,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前几天,在其刊发的《两院专家联名上书总理吁请叫停小南海水电站》的一文, 居然找来了一个中科院动物所的副研究员,和一个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一贯反坝的学者,就把一些骗子和反坝组织的成员谎称为“两院”专家。 众所周知,“两院”的称谓在中国早就有了约定俗成的特指。是中国科院的学部和中国工程院。因为,中国科院的学部和中国工程院的下面都没有具体的研究机构,所以,一直以来除了两院院士,还没有人敢自称为“两院专家”。而善于造谣和骗人的记者章柯,则创造性地发明了找来“中科院动物所”和“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两所”的两位普通研究人员签名之后,就把所有极端环保反坝组织和其成员都变成了“两院”专家。 特别是文章报道中,引用了其说法的所谓专家,都无一例外是考不上大学的中专生。那个重庆煤矿学校中专毕业的杨勇,曾多次在各种媒体上冒充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生和中国科学院的博士。然而,这种到处骗人的家伙,在造谣记者的笔下,却变成了“两院专家”的发言代表。 看过这篇文章的内容,我们才发现。这些所谓的“两院专家”,不是骗子就是一贯反坝的积极分子。他们反对小南海水电站,简直太正常不过了。相反,如果他们不反对小南海,倒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了,因为,他们历来都反对在中国建设的任何一座水电站。这次表态唯一不同的一点就是:“反坝老手们”被造谣记者被冠以了“两院专家”的头衔。 因为上书的两院专家的身份是伪造的,所以,上书的内容中也就难免有很多不实之词。例如,两院专家们在上书的一开头便谎称:“建设小南海水电站的依据是 1990 年完成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当时,该保护区尚未建立,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部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相当有限,规划是完全以用尽每一米水头为水能开发原则的。”。 事实上, 1990 年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是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门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因此,其中关于水电的规划,与目前已经修订过后《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基本上没有变化。所谓 1990 年的“规划是完全以用尽每一米水头为水能开发原则的。”完全是恶意欺骗。例如,非常明显的是该行规划中葛洲坝水电站以下,分明还有几十米的水头,却没有再规划任何一座水电站。因此,说该规划是以“用尽每一米水头为水能开发原则的”完全是,有意诬蔑的欺人之谈。 附骗人文章《两院专家联名上书总理 吁请叫停小南海水电站》    依据不足,且有替代方案   据公开信称,建设小南海水电站的依据是 1990 年完成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当时,该保护区尚未建立,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部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相当有限,规划是完全以用尽每一米水头为水能开发原则的。   “时至今日,在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的背景下,仍然以此作为开发依据,完全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认识上的倒退。”公开信说。   据杨勇介绍,建设小南海水电工程,主要的理由是为了满足重庆市政府发展中的电力能源需求。但是,小南海水电站设计年平均发电量虽提高至 102 亿度,但仍仅仅是与其相邻的金沙江下游四个梯级和三峡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的 3.46% 。   专家们认为,对于小南海水电站的问题,考虑解决重庆电力供应,有一系列替代方案值得考虑。其中一个非常可行的是,重庆市和三峡总公司就金沙江下游的四座大坝建立合作共享关系。重庆可把原本计划投资在小南海水电站的投资投在三峡总公司四座大坝中,从而获得相应比例的所有权和利益(电能)。   更有吸引力的是,通过调整这四个水库的防洪库容,利用长江中游蓄滞洪区承担这一部分洪水风险,三峡总公司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总的装机容量。   通过电力协调,重庆有可能实现同等投资规模下更多的水电装机容量,解决重庆电力缺口问题。而且,四川向家坝水电站经重庆至上海的“± 800 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已经动工建设,届时重庆市电力输送能力将大大提高,这为此方案的施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专家们呼吁暂停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的施工,重新评估小南海水电站建设的利弊得失,并恳切建议,严格依法保全长江干流唯一的国家级鱼类保护区,禁止任何破坏行为,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资源。   记者注意到,专家们提出的建议还包括召开公民听证会。对此,范晓解释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涉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个省市。重庆市擅自进行水电站建设,恐产生连锁反应,最终使保护区名存实亡。应当充分重视公众意见,采用听证会这种公众参与的形式,广泛听取各利益方意见。   专家们特别指出,应充分采取措施,保持自然保护区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长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对全人类、对地球家园负责任的国家形象之体现。”公开信建议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相关 法律法规 ,以此保护区为重点案例,进行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的转型调研和工作,并着手加强保护效果,避免因开发建设造成的破坏。    签字专家及机构: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吕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易生   独立地质学家杨勇   高级工程师范晓    2012 年“江河十年行”长江考察队全体队员   自然之友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绿家园志愿者   辽宁省黑嘴鸥保护协会   厦门市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   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   蔚然大连   守望家园志愿者   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   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绿色盘锦   淮河卫士   环友科技   横断山研究会   芜湖生态中心   绿色汉江    2012 年 3 月 31 日 (全文完)
3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们缘何不应提倡绿党的“生态优先”理念?
热度 3 zbt92 2012-1-28 10:05
文 / 水博 人民日报 9 月 29 日 刊登的《我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文,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这篇文章恰巧发表在缅甸政府叫停我国承建的密松水电站的前一天,就更让人感到困惑。如果按照这篇《我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文章的内容,缅甸政府叫停密松水电站,应该是正常的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因为这篇文章的前提就是把水电开发看成是一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开发水电不仅一直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利国利民的大事,而且也是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然而这篇文章却对国家的水电政策进行了错误的解读,完全违背了我们的科学发展理念。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 生态优先 ” 不严谨,应该提倡 “ 生态文明 ” 生态优先的说法虽然不能说绝对的不对,但是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因为,我们目前对生态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著名的生态学奠基人,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曾指出: “ 每一个有机体都不得不反抗其环境,而文化又强化了这种对抗。生活于文化中的人实现了对自然的统治。我们重新改变了地球,使之变成城市。但这个过程包含着某种辩证的真理:正题是自然,反题是文化,合题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家园,一个住所。 ” 这就是广义的生态定义,是必须要包括人在内的 “ 以人为本 ” 的生态。这样的生态优先,当然没有问题的。但是,狭义的 “ 生态 ” 则常常是不考虑人的存在的局部生态,例如,河流生态,土地生态。所以,如果把生态优先的理念应用到了狭义的领域,就一定会与我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产生矛盾。 党中央之所以要提倡 “ 生态文明 ” 而不是 “ 生态优先 ” 就是要强调,我们国家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以人为本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其中, “ 以人为本 ” 体现着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定位。而环保官员的 “ 生态优先 ” 一旦被应用到狭义的生态领域,所否定的恰恰就是 “ 科学发展观 ” 中非常重要的 “ 以人为本 ” 理念。 从客观效果上看 “ 生态文明 ” 不仅要反对 “ 生态野蛮 ” 的不科学的发展,同时也要避免 “ 生态愚昧 ” 的不发展。而 “ 生态优先 ” 往往只反会对 “ 生态野蛮 ” 的不科学的发展,却不能避免,甚至可能保持不文明的 “ 生态愚昧 ” 。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党中央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不应该宣传不够严谨的 “ 生态优先 ” 概念。 二、 “ 生态优先 ” 否定了 “ 发展是第一要务 ” 不言而喻, “ 生态优先 ” 应该是一个简要的缩写,比较全面的表述应该是 “ 生态保护优先 ” 。在很多情况下, “ 生态优先 ” 的实质,就是 “ 保护优先 ” 。然而,众所周知,我们的国策从来都是提倡 “ 开发与保护并重 ” 的科学发展。这也经常表示为 “ 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 。因此,提倡 “ 保护优先 ” 不仅改变了我们一贯提倡的 “ 开发与保护并重 ” 的科学发展理念,和 “ 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 方针政策,而且也是对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强调的 “ 发展是第一要务 ” 的公开否定。 三、 “ 生态优先 ” 的提法曲解 “ 十二五 ” 规划 我国的 “ 十二五 ” 规划纲要提出的 “ 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 是一个整体的表述,不应把它割裂开来。文章只强调要 “ 做好生态保护 ” 的前提,而却忽视了规划要达到的 “ 积极发展水电 ” 的目的。 况且,大家都知道 “ 十一五 ” 规划中对水电的描述曾经是 “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 ” 。然而,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实践结果,我们发现这种表述非常容易引起环保官员和社会公众对我们国家和国际社会都要积极支持的水电开发产生误解。 由于对有序开发水电的误读,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型水电的开发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同时正是由于我国的水电在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严重受阻,以至于我国的水电开发水平已经严重的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矛盾,要比其它发达国家尖锐得多。最近几年,在全球各国都积极地致力于减排温室气体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以每年 2 、 3 亿吨的增量加速煤炭的开采,不断刷新着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纪录。 面对经济强劲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煤炭的产能不足、运力有限、矿难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煤电矛盾也不断升级。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在 GDP 还远低于美国的情况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引来了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不相符的批评和阻力。 为此,国家在 “ 十二五 ” 规划纲要中,充分吸取了 “ 十一五 ” 规划中表述的不够严谨的教训,把曾经引起了误解的 “ 有序开发水电 ” 的说法,明确地改为 “ 积极发展水电 ” 。然而,我们的环保官员在专门论证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却不仅有意隐瞒了 “ 十二五 ” 规划所作出的这一重要调整,而且还有故意窜改和误导公众之嫌。 如果按照环保官员提出的 “ 生态优先 ” 中的 “ 适度开发、确保底线 ” 水电开发原则。似乎我们的 “ 十二五 ” 规划纲要,非但不是把 “ 有序开发 ” 改成了 “ 积极发展 ” ,而是变成了更加严格控制的 “ 适度发展 ” ,甚至是要确保底线的 “ 限制发展 ” 。所以,强调 “ 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 ” 的水电开发原则,断章取义的篡改了现行的 “ 十二五 ” 规划中要求积极发展水电的精神。 四、 “ 生态优先 ” 的论证与水电开发现实不符 文章中关于 “ 受历史原因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水电开发在一定阶段存在 ‘ 保护让位于开发 ’ 、 ‘ 保护跟不上开发 ’ 的现象,对一些河流的水生生态、景观环境等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部分河段的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 ” 的说法,与我国水电开发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是截然相反的。 关于水电的生态效果,我国水电开发最典型的失误就是三门峡。然而,即便是这个最失败的三门峡工程,经过我们的改造之后,也还是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改造后的三门峡水库由于环境优美,每年至少有数万只天鹅在那里栖息,已经变为当地有名的 “ 天鹅湖 ” 。三门峡都尚且如此,别的水电开发又会是怎样呢? 客观的说,社会上很多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传言,大多都是缺乏事实根据的炒作。众所周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炒作水电开发破坏生态问题最多的,恐怕要数我国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 三峡 ” 了。但是,三峡的生态环境效果到底如何,我们的环保官员当然心理应该很清楚。 相反,我国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大多是开发不足造成的。我国目前的水库总数虽然有 8 万多座,但是水库蓄水的总量还不足美国的一半。最近几年以来,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加突出。正是由于我们缺乏大江大河上龙头电站水库对河流水资源足够的控制能力﹐我国的社会﹑生态环境遭受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我们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 正是由于我国的大型水电开发严重滞后,缺乏足够的水库调蓄能力。所以,我国去年的西南大旱和今年的长江中下游大旱,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河流、湖泊干涸。河流的生态遭受到了比修建任何水利水电项目都严重得多的毁灭性的打击。 这些惨痛的教训,已经深刻的说明,在河流生态的问题上,我们绝不能以局部的 “ 生态优先 ” 的底线来抗拒整体的 “ 生态文明 ”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有时候确实有可能会对局部的生态和环境造成某种不利的影响,但是,如果我们因此就不去开发,那么由洪水泛滥和严重干旱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非常可能会是更严重的。 至于环保官员所列举的国外提倡的 “ 绿色水电 ” 认证制度,恰恰能说明国外的水电开发也和中国一样,实行的是 “ 开发与保护并重 ” 的方针,否则,现在他们现在也就不需要再采用什么认证制度,对一些私营的水电站环境保护进行更规范的管理了。 五、水电 “ 吃干榨尽 ” 河流的指责不够客观 水电开发是人们在调控河流的同时利用水的势能的过程,它不会消耗一滴水。然而,很多对水坝有偏见的人却喜欢把 “ 吃干榨尽 ” 河流的责任推给了水电开发。其实,一条河流的水电开发程度的高低,就是人们对这条河流调控程度的反映。因此,对于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即水电开发程度)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过度的问题,绝对是控制程度越高越有利。关键是要看你控制了以后,能不能管理好。全世界发达国家的普遍现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尽管,现实当中却有很多水电开发后某一段河流的水资源被 “ 吃干榨尽 ” 的现象,但这绝不是水电开发的错误,而主要是水资源总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人们没有能科学的管理好水资源的问题。水电开发确有要科学合理的问题,但是 “ 吃干榨净 ” 的比喻则是一种贬义的污蔑。真正能 “ 吃干榨尽 ” 河流的不是水电开发,而是人们的用水需求。不仅如此,有很多河流被 “ 吃干榨尽 ” 的原因之一,恰恰是由于水电开发程度不足,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矛盾无法调节。 事实上在一些水资源非常紧张的河流,通过有效的水电开发,具备了调控管理水资源的手段,从而管理好了河流水资源,反倒不会出现 “ 吃干榨尽 ” 的情况也非常普遍。例如,我国的黄河,自从小浪底水库建成之后,我们黄河上水库的总蓄水量已经达到了黄河年径流量的 150% 。基本具备了科学的调度和管理黄河水资源的能力。水利部也不失时机地对黄河实行了,全流域统一管理。所以,自从小浪底建成后至今,黄河就在也没有出现过被 “ 吃干榨尽 ” 断流。 相反,去年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等省份遭遇特大干旱,导致了很多河流被 “ 吃干榨尽 ” 的干涸。不仅河流的生态遭受到了比修建任何水利水电项目都严重得多的毁灭性的打击,而且连人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这难道是由于我国西南的水资源匮乏吗?是因为我们的水利水电开发不足,缺乏调控水资源的手段。 根据云南水利部门披露的信息,该省的水库蓄水能力还不足 7% 。也就是说云南省由于水利水电开发建设落后,有超过 93% 的水资源不得不在汛期被迅速的排到海里去,以免造成洪涝灾害。而这可以保留下来的 7% 的水资源,一旦遭遇到连续干旱,怎么可能够满足整个社会的用水需求呢?可见,西南大旱中河流、湖泊被 “ 吃干榨尽 ” 的原因,非但不是水电开发过度,而恰恰是水电开发的不足。 对比黄河与西南大旱,很能说明问题。水电开发程度与河流被 “ 吃干榨尽 ” 完全成反比。因此,对于水电不仅不应该去提什么 “ 要防止 “ 吃干榨尽 ” 式的开发 ” ,而且还要防止造成河流 “ 吃干榨尽 ” 的开发不足。 对这种带有贬低性的评价,我们一般人可能不会太注意。但是,谁也不知道将来它会带来什么麻烦。比如,以前有人诬蔑我国的电力企业积极开发水电的行为是“跑马圈水”。我们自己觉得没什么,也就默认了。结果,最后中央领导的批示里也批评“跑马圈水”了,以至于环保部门看到领导的批示之后,就叫停了金沙江的水电开发。叫停之后,才发现根本就下不了台。所谓“跑马圈水”的积极开发水电的态度是国家电力体制的目标和对电力企业的基本要求。水电的审批权一直在政府手里,电力企业自己怎么可能做到“跑马圈水”呢?然而,在金沙江被叫停之前,我们谁也没想到一个贬低性的词汇,竟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后果。 目前,水电开发可能“吃干榨净”河流的说法,现在已经被很多我们自己行业的专家、领导引用,如果不能改变这种贬低性的评论,妖魔化水电的理念将在不知不觉中传播开来,一旦某一天再有哪个领导的批示里也用了这个词汇,可能又要给水电发展带来大麻烦。 六、对 “ 生态功能区划 ” 的作用不能过于迷信 文章中环保官员的严禁在 “ 国家和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 ” 开发水电的措辞,虽然非常严厉。但是,却未必科学合理。划分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是,如果我们过于迷信这种划分,一定会在实践中碰壁。 我们知道,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三要素是人口、资源和环境。而我们目前的生态功能区划,并没有考虑人口和资源的问题。例如,在资源问题上。我国未来的能源资源规划,就是一个很大的欠缺。根据美国的能源工作者介绍,美国的能源规划,要具体到 400 以后的能源供应问题。据了解,英国的能源区划,也要明确百年以后该地区的能源来源。而我国目前,可能连 50 年以后的能源到底该怎么办?都还没有具体的规划。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考虑能源供应问题的生态功能的区划,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否则,这个社会就无法维系。 很多人曾经对环保部为了金沙江上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调整了保护区的做法非常有意见。接下来,还要调整重庆小南海的保护区,更让很多环保组织难以理解。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要解决我们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要在人口、资源和环境上取得平衡。没有考虑能源资源的生态功能区划,必须要根据能源的需要做出调整。由于我们国家缺乏长期的能源整体规划,所以,我国目前的生态功能区划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要想维护生态功能区划的严肃性,随时调整是必然的。 除了能源的规划没有考虑之外,我国水资源的规划问题也还有巨大的差距。我国目前的水库总蓄水能力只有美国的一半,我们未来所需要的大量的水资源,到底应该储存在哪里?这些问题在我们制定生态功能区划的时候,一直都没有被考虑。所以,一旦当我们的社会意识到水资源的调蓄也需要有存储的空间,调整现有的生态功能区划也是在所难免的。另外,别说我们国家没有资源的规划需要不断的调整,即便就是像美国这样早就有了详尽的能源、水资源规划的国家,有时候也难免需要调整。例如, 2006 年美国国会就曾调整过保护区用于开采石油。 我们知道,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对全国按照生态功能区划严格管理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我们且不能过于迷信这种生态功能的区划。更不能用划分生态功能区划来达到反对水电开发的目的。毕竟,我们目前的功能区划还不够全面,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制定资源的区划,人口的区划。因为,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决不应该是单纯的保护生态环境,而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不宜在 “ 生态优先 ” 中宣扬不科学的理念 环保官员在提倡 “ 生态优先 ” 的文章中,所宣扬的反对梯级水电开发和干支流同时开发等说法,是与全世界水电开发的现实相违背的伪科学、伪环保理念。 尽管最近几年以来,确有一些喜欢炒作环境问题的学者,认为水电的梯级开发和干支流的同时开发是一种过度开发。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现实是,全世界所有河流开发的成功的现实,几乎都是实行了梯级开发和干支流同时开发的。例如,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以及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等等。 我国包括我们在缅甸正在建设的伊洛瓦底江水电开发,也都是遵循着梯级开发的科学理念。毕业于水利水电专业的胡锦涛主席,在 2005 年视察乌江索丰营水电站的时候,也曾明确指示 “ 梯级、流域、滚动开发,这种形式好得很 ” 。 另外文章中的关于生态敏感区、影响物种的河段绝对禁止水电开发的说法,也有同样的问题。事实上,这种说法在我国根本就不可能成立。否则怎么会有当年的溪洛度水电站,调整了金沙江保护区的事情发生?必须承认,我国现有的水电开发,一直是遵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而不是什么生态保护优先。 如果我国的水电开发实行的真是生态保护优先原则,那么缅甸政府叫停我国的水电项目,就应该是生态保护优先的合理行为。因为被叫停的密松水电站,就是环保部文章中明确反对的首尾相接的梯级开发。那里也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生态敏感区。人家完全可以根据人民日报的文章,质问中国政府,你们自己都不容许搞的梯级开发,生态敏感区的开发,为什么还要到我们国家来搞? 此外,文章中的“避免水电开发各梯级首尾相连”、“避免干流、支流水电项目遍地开花”以及“对于可能直接导致敏感目标消失或珍稀物种灭绝的梯级电站要坚决取消”等等不科学的说法,不仅完全不符合我国水电开发的客观现实,而且也可以作为极端环保攻击我国水电开发的依据,以及缅甸叫停我国建设的密松电站的理论根据。 由此可见,舆论宣传上的“生态优先”的错误理念,不仅在理论上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有冲突、客观上与我国的现实有矛盾,而且,还有可能为国内外的伪环保和反华势力诬蔑中国在海外的投资提供理论根据。 密松电站被叫停之后据外媒披露 “ 中国企业及银行在 78 个国家开展了 300 多个海外大坝建设项目。密松大坝只是其中之一。这些大坝中包括在 缅甸萨尔温江 (怒江)、 湄公河 干流、 苏丹尼罗河 、以及 埃塞俄比亚的奥莫河 等主要河流上计划开展的大型项目。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遭到了来自社会及民间团体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些项目给社会及环境带来的损失太大。 ” 这就警醒我们如果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理论上搞清楚水电的问题,反思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模糊概念,用科学的理念和客观事实来引导舆论,不仅中国的水电开发困难重重,而且全球的水电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可能受到严重的干扰。
1961 次阅读|3 个评论
环保部的“生态优先”是对“十二五”规划的误读
zbt92 2012-1-21 17:17
文 / 水博 最近,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刚刚联合发布了《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之后不久。环保部又单独向自己下属的环保系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给人的感觉是,环保部对自己与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河流水电规划报告及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暂行办法》并不完全认同,所以,才会在联合发文之后不就特别要对本系统的官员们,单独明确一下水电的环境评价标准的不同态度。 如果我们稍加对比,就不难发现《办法》对水电规划和环评的精神是与环保部《通知》中对水电开发的“十六字方针”原则性规定是完全不同的。《办法》的第三条规定:“河流(河段)水电规划是水电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必须贯彻全面协调、统筹兼顾、保护生态、发挥综合效益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河流(河段)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水电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给出明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可见,《办法》的水电开发原则分明是“全面协调、统筹兼顾、保护生态、发挥综合效益的原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环保部《通知》制定的水电开发原则却是 “ 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 ” 。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别,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出来。一个要“全面协调”一个却要“生态优先”;一个是“统筹兼顾”,一个却只是“统筹考虑”;一个强调水电开发“发挥综合效益”,一个则强调水电必须“适度开发”;一个认为水电开发必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个则要求水电开发先要“确保底线”。 追问难言之隐 让人感到有点难以理解的是,作为联合发文之一的一级国家部委,环保部对自己大力推崇的开发水电的“十六字方针”原则性规定,居然一点都不敢在《办法》中有所反映,而非要随后再单独发一个内部通知。这种部级政府机关不得不“言不由衷”的原因 , 到底何在呢?我们觉得最大的可能性是,环保部的理由糊弄一般人还可以,但要拿到正式的场合的时候,就摆不上台面了。所以,他们绝不敢在与国家发改委的联合发文中,强调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尤其是其中关于“生态优先”的提法,这与党中央的“生态文明”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环保部对自己《通知》中“生态优先”的解释是,因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所以,“积极发展水电要在 “ 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 ” 的原则指导下,全面落实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这种解释方式的最大问题,是环保官员从思想上已经把发展水电与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完全对立起来了。他们认为,发展水电与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之间是矛盾和对立的两件事。所以,按照“十二五”纲要的要求,他们认为,如果你不能满足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就不能去发展水电。在这里国家要求的“积极”发展,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是毫无意义的。积极不积极发展都只是在前提,满足之后的小问题。然而,我们水电工作者对“十二五”规划的理解,则是把积极发展水电看成是实现保护生态和安置移民的一种方式和机遇。这两种理解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如果用系统论的逻辑关系来表述,我们认为水电和生态之间应该是“与”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而环保官员认为水电和生态之间一定是“或”的对立、排斥关系。 如何理解水电与生态之间的关系? 关于水电与生态关系的这两种理解,哪一种更科学、合理一些呢?按照一般的原则,环保部是一级国家的政府部门,当然我们科技人员应该听它的。可是,环保部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办法》中,似乎又否认了自己。我们不难看出来:《办法》中要求积极发展水电的“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发挥综合效益”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等的一系列原则性要求,都只能是建立在认为水电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前提之上的。也就是说《办法》中的水电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不仅不应该是矛盾、对立的,而且,发展水电还是实现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办法》的这种态度,可以说是代表了我国政府的态度(因为环保部也是联合发文的部门之一)。那么中国政府为什么会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呢?因为这是国际社会的一致要求。 我们知道联合国的千年计划中,明确要求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水电,原因是发展水电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扶贫。众所周知,过量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生态难题,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联合国要求积极发展水电的目的,恰恰就是为了实现保护生态和扶贫的目标。这可能也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的最根本原因。 了解中国水电的人一定还记得,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对水电发展的描述曾经是“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这种表述的确是一种能够让人产生“水电开发”与“保护生态”是相矛盾、相对立的误解。人们似乎也可以理解为,如果没有保护生态的基础,就不能够去开发水电。为此,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例如叫停按照“十一五”规划正常开工建设的金沙江水电)的惨痛教训。为了避免这种误解水电的问题重现,我们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地把对水电的描述,改成了目前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一般来说,根据这种措辞修改的历史,我们已经不应该再产生“水电开发”与“保护生态”是相矛盾、相对立的误解了。 记得曾经有不少媒体的记者,反复推敲过这种表述上的变化。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认为“积极发展水电”是“十二五”的核心要求,而“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工作,是我们首先要保障的前提。特别是新加入的“移民安置”的表述,更能明确的说明,水电与生态和移民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能是“与”而不可能是“或”。因为,如果你不去开发水电的话,根本就没有“移民安置”工作可言。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从语言逻辑关系上分析,环保部把“十二五”规划中的叙述,理解成生态保护“或”发展水电是完全错误的。除此之外,环保官员把“水电开发”和“保护生态”视为对立的思想根源,还在于他们搞不清楚生态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的大生态与侠义的小生态 生态学是一门近代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目前,社会各界对生态的理解还不够十分的统一。生态这个词,既可以用来表示广义的大生态,也可以表示狭义的小生态。广义的大生态保罗万象,而侠义的小生态则可以是单指对某一种类植物或动物的影响和作用。 著名的生态学奠基人,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曾指出: “ 每一个有机体都不得不反抗其环境,而文化又强化了这种对抗。生活于文化中的人实现了对自然的统治。我们重新改变了地球,使之变成城市。但这个过程包含着某种辩证的真理:正题是自然,反题是文化,合题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家园,一个住所。 (“生态学”的希腊语词根 oikos 的含义就是住所)。 ” 这就是广义的生态定义,是必须要包括人在内的社会生态。提倡这样广义的生态优先,当然没有问题的。但是,狭义的 “ 生态 ” 则常常是不考虑人的存在的某种局部生态。例如,河流生态,土地生态,甚至是我们在水电开发过程中某一条鱼、某一种草的生态问题。这样的侠义生态问题往往就不能谈什么优先,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众多的侠义小生态之间本身就是相矛盾的,无论你强调某一种生态的优先,都可能会造成对另外一种生态的不公平,甚至是破坏。然而,对狭义的小生态的排序,我们也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这就是我们的科学发展观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原则。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提倡“生态优先”不是不可以,而是必须要强调只有广义的大生态才可能优先,否则,其他任何侠义的生态优先,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排序。为了避免“生态优先”提法的不严谨引起的歧义和混乱,我们已经有了一种更科学的“生态优先”表述的方式,那就是“生态文明”。可以说“生态文明”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生态优先”。 生态优先不能取代生态文明 如果我们把生态优先的理念应用到了狭义的领域,就难免会与我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产生矛盾。 对于我们国家水电开发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原则规定的理解,就存在着这里的“生态”是指广义还是狭义的生态的问题。如果我们认为侠义的小生态也应该是水电开发的前提,那么,显然任何一条鱼、一棵草的生态问题都可以成为制约水电开发的理由。 然而,根据联合国和我国政府提倡要积极发展水电的“保护生态”和“扶贫”的初衷来看,国家水电政策中提到的生态保护前提,应该是指广义的大生态,而不可能是局限在某种狭义的小生态。对于大生态而言,防洪、供水和发电(替代化石能源减排)等目标,也都是它最重要的基本内容。所以,我们国家才强调必须要“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的原则。 一旦当我们把水电站的防洪、供水、清洁能源发电这些最重要的生态目标与生态保护割裂、对立起来的时候,一定是在特指某种狭义的小生态。而这种小生态,与人类社会的防洪、供水、替代化石能源等大生态问题相比,是不可能优先考虑的。在实际当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到这种大生态优先原则的合理性。例如,我国的三峡水电站的上马建设,曾经产生了巨大的争议。环境评价之后,我们的三峡工程的“生态影响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的结论,一定是把它的防洪、供水、发电等生态作用都考虑进去之后,才能得出来的。否则,如果按照单独某种侠义的小生态也要优先来衡量,三峡工程绝对要算是一个违背了“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利益的前提下”发展水电的典型。 统筹考虑与统筹兼顾 此外,环保部对于的“统筹考虑”的解释是“坚持统筹考虑,就是要统筹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考虑干支流、上下游的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问题,统筹考虑单个电站的环境影响和流域水电开发的累积影响。” 这种统筹考虑的要求与《办法》中的统筹兼顾的表述是不是没有区别呢?不是的。因为国家发改委(包括联合国)之所以要提出的“积极发展水电”的号召,恰恰就是环保部所要求“统筹考虑”的之后结果。所以,他们对每座具体的水电建设的要求是做到“统筹兼顾”。而从思想上对水电是否应该发展,还存在着疑虑的环保部,则还谈不上“统筹兼顾”。在他们看来,每一个水电站在建设之前,都必须要先“统筹考虑”一下,他们所担心的这些问题。因此,很显然“统筹考虑”与“统筹兼顾”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承认联合国和我国政府已经提出的“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水电的适度开发与积极发展 关于水电“适度开发”的要求,其实非常合理。迄今为止,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水电开发没有一个不是适度开发的。我国的水电开发也早就有了技术可开发和经济可开发的规划目标。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这种适度开发水电的目标始终难以实现。 截止到 2011 年底,我国水电的开发利用程度也只有“适度开发”水平的 27% ,大约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我国的水能资源总量大约相当于每年 30 多亿吨煤炭,其中可以适度开发利用的约 13 亿吨左右。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开发应用了 3 亿多吨。也就是说,我国每年还有近 10 亿吨煤炭的水能资源被浪费掉。 早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新中国水电的创始人李锐曾总结介绍说,当时世界上有 175 个国家,其中水电比重曾达到过 90% 以上的国家有 32 个,水电比重曾占到过 50% 以上的国家,共有 111 个(因为水能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这些国家随后其它能源的比重都已经逐步增加)。这说明,绝大多说国家都是优先开发利用水电。 然而,尽管我们国家的水能资源总量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水电开发却严重的滞后,比重一直也没有达到过 30% 。如果我们真的能像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挪威等)那样,真的做到优先、大力开发水电,我国的水能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的话,那么我国今天的水电清洁能源发电量,仍然可以满足我国绝大部分的电力需求。我国现在的水电装机还应该能够超过火电,成为我国电力能源的绝对主力。如果那样的话,不仅我国当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还不会成为世界第一,我国的人均碳排放也不会超过世界的平均值。而且,还有人算过一笔帐,与欧美发达国家优先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的发展结果相比,我国自第一座水电站开发建设的百年以来,流失掉的水能清洁能源总量,已经超过了我国有史以来开采出的全部煤炭。 正是因为我国水电开发的严重滞后,我国的经济腾飞消耗了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化石能源,也遭受到了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国际压力。也正是因为我国水能利用的滞后,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减排温室气体问题的重要焦点。为此,我国政府已经做出国际承诺,要在 2020 年把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高到 15%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已经不得不把我国规划“十二五”水电项目的开工量,比“十一五”提高了两倍多。而且还把“十一五”期间引起了社会对水电开发严重误解的“有序开发水电”的提法,明确地在“十二五”规划中改成了“积极发展水电”。 实事求是的说,环保部的某些官员对我国“十二五”规划出现的这种变化,似乎是不大认同的。在环保部的《通知》中,除了为说明“生态优先”理由的时候,所引用的内容实在绕不开“积极发展水电”的表述之外,环保官员对国家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一直是闭口不谈的。光闭口不谈,似乎还不解恨,他们还要拿出“适度开发”的废话,与你进行周旋。我们这里之所以要说“适度开发”水电是一句废话,是因为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你想不适度的(过度)开发水电绝对都是徒劳的。如果有人不同意我说的这种话,就请他给我们找出来一个不适度(过度)的开发了水电的例子,怎么样?因此,你们不是已经在“十二五”规划中把“有序开发水电”改成了积极发展水电了吗?我既然不便公开的否定你,那我就来一个“声东击西”的策略。你不让我再说有序开发,我就改成“适度开发”,反正就是不能赞同你们的积极发展水电的说法。 我们再看看环保官员所解释的“坚持适度开发,就是要把握好流域水电开发的强度、尺度和速度”。谁都不难发现,这种解释也完全可以用在“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上。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强调积极发展水电?当然是在吸取我国过去的教训的基础上,要求我们今后要“把握好流域水电开发的强度、尺度和速度”。显然,我们环保官员故意强调适度开发,就是要表达一种对积极发展水电政策的不认同。至于环保官员所强调的“要为重要保护物种保留充足和必要的栖息环境”的理由,也同样可以作为积极发展水电的论据。因为,我们知道地球的气候变化是迄今为止对全球物种的最大威胁。根据全球主流科学家的预测,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的现状,加速发展水电等清洁能源利用,那么若干年之后全球将有一半的物种频临灭绝。因此,也正是因为要为“保护物种保留充足和必要的栖息环境”,所以,我们才需要积极发展水电。 “确保底线”的提法,值得探讨 关于“禁止开发法律法规明确保护的区域”水电的说法,我们都非常赞同。但这到底是不是属于要确保的“底线”却有待于商榷。例如,我国溪洛渡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就没有确保这个底线,而是调整了划定的不够科学保护区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调整今后肯定还会不断的出现。所以,确保底线的提法并不科学。 关于“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的底线的提法,也有些问题。在“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国家的制度设计上就存在着天然的缺陷。而非常善于应用舆论武器的国外极端环保组织,又特别喜欢利用“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的理由,来达到他们的某种目的。搁置怒江水电、叫停金沙江水电等事件,都是几个由国外资金操纵的极端环保组织,用谎言蒙蔽公众的炒作,取代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的教训。最近,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办法》中已经对此做出了更明确规定,其目的就要避免这种教训的重演。 根据我国当前的现实,在公众参与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不仅是“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能不能得到保障的问题,而更重要的问题,则是如何避免让一小撮极端环保组织,用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取代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的更严肃的问题。 关于“坚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底线”的说法,也有些不大符合实际。我们强调“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完整和稳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能否实现“坚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底线”却往往不是水电开发所能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北京的永定河干涸了很多年了,明显已经突破了河流健康的底线。但是你就是没有建设密云水电站(或者把它拆掉了),这个底线还是要突破的。 此外,我国 2010 年的西南大旱,导致当地很多河流干涸,湖泊见底的原因,非但不是水电开发过度的原因,反而是当地的水电开发和水资源开发严重不足的结果。根据当时的报道,西南地区(以云南为例)不足 7% 的水资源存储能力,迫使我们不得不把 93% 的水资源都在汛期当作洪水的威胁排到了海里。这样一旦遇到了连续不下雨的天气,我们能不遭遇干旱吗?所以,事实证明,对于我们当前的现状而言“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完整和稳定”的方式,同样离不开“积极发展水电”。 建议用生态文明取代生态优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环保部的《通知》中关于水电开发的十六字方针,最好能改为“生态文明、统筹兼顾、积极开发、持续发展”。这样不仅能和国家发改委的《办法》要求统一起来,也真正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的原则和精神。 当然,如果环保官员不能从思想上改变对水电开发的歧视和偏见,他们是不可能接受这一建议的。连联合国的号召和国家发改委的文件他们都要想办法阳奉阴违的对抗,何况我们普通科技人员的意见?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提,要让大家都看看,环保官员的《通知》里有什么硬伤。让大家对今后水电项目环评审批中,可能所存在的政策风险,有足够的警觉。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措施,避免以往叫停金沙江等一类给国家发展造成巨大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损失的环境悲剧,不断重演。 附:环保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 “ 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 ,突出强调了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对于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做好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为切实做好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面落实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积极发展水电要在 “ 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 ” 的原则指导下,全面落实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坚持生态优先,就是要在决策过程中牢固树立生态优化开发的理念,在制定开发规划时同步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执行过程中切实落实生态保护措施。   坚持统筹考虑,就是要统筹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考虑干支流、上下游的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问题,统筹考虑单个电站的环境影响和流域水电开发的累积影响。   坚持适度开发,就是要把握好流域水电开发的强度、尺度和速度,要为重要保护物种保留充足和必要的栖息环境。   坚持确保底线,就是要坚持法律政策的底线,禁止开发法律法规明确保护的区域;坚持公众环境权益的底线,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获益权;坚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底线,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完整和稳定。   二、做好流域水电开发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要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合理确定水电规划的梯级布局。对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可进行重点开发;对条件复杂、环境敏感的河流或河段,要考虑现阶段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技术和能力,慎重开发;对部分生态脆弱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要根据功能定位,实行限制开发;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原则上禁止开发水电资源。   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必须依法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作为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决策的依据;已经批准的水电开发规划在修订或开发规模、布局、方式、时序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已实施的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水电规划,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对水电开发历史较早,未开展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流域,应及时组织开展流域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   要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流域水电开发的指导作用,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受理、审批水电项目 “ 三通一平 ” 工程和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必须有发展改革部门同意水电建设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意见、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意见或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成果支持。   三、完善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要规范水电项目 “ 三通一平 ”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电项目筹建及准备期相关工程应作为一个整体项目纳入 “ 三通一平 ” 工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水生生态保护的相关措施应列为水电项目筹建及准备期工作内容;围堰工程(包括分期围堰)和河床内导流工程作为主体工程内容,不纳入 “ 三通一平 ” 工程范围。在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有 “ 三通一平 ” 工程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内容。   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重点论证和落实生态流量、水温恢复、鱼类保护、陆生珍稀动植物保护等措施,明确流域生态保护对策措施的设计、建设、运行以及生态调度工作要求。要重视并做好移民安置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项目业主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责任。要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完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要加强小水电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防止不合理开发活动造成生态破坏,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四、加强水电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管   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 “ 三同时 ” 制度,强化环境保护 “ 三同时 ” 的监督检查,督促水电建设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要监督项目业主同步开展环境保护总体设计、招标设计、技术施工设计并进行专项审查,加强对环境保护设计成果的管理;督促项目业主制定环境监理计划,开展 “ 三通一平 ” 工程和主体工程环境监理。要将环境监理报告作为批准试运行和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依据。   严把试运行和环境保护验收关。要开展 “ 三通一平 ” 工程环境保护验收,水库下闸蓄水前应完成蓄水阶段环境保护验收,工程竣工后必须按规定程序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对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未落实的水电项目,禁止投入试运行;在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并通过验收后,项目方能正式投入运行。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水电建设项目运行 3 至 5 年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五、深入开展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基础研究   要完善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长效机制,加快制定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和建立 “ 绿色水电 ” 指标体系和认证制度。推进流域性的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和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域生态基础调查和长期跟踪监测,逐步构建流域生态监测体系和流域生态环境数据库。   要开展流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积极开展 “ 干流和支流开发与保护 ” 生态补偿试点。进一步开展高寒地区生态影响和恢复措施、珍稀特有鱼类人工驯养繁殖、导鱼过鱼设施、河流与水库生境修复等研究。建立健全流域水电开发环境保护统筹机制,优化梯级电站生态调度。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制约水电健康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强化水电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管,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水电建设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落实到位,促进水电开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 一二年一月六日
3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极端环保的逻辑,世界上不存在清洁能源
热度 1 zbt92 2012-1-19 13:51
---- 评 :人民日报的 离奇文章《水电不能只管发电》 文 / 水博 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发的一篇题为《 水电不能只管发电 》的时事点评文章,不禁让人感到非常震惊。这点评文章的题目就是一句废话,水电当然不能只管发电,这种常识性的问题还用得着你点评吗?看过文章的内容,更令人难以容忍,如此低水平的文章,居然也能出现在《人民日报》上。再看到作者是一位来自某知名大学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就更不免让人担忧。目前,我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居然也有了这种素质的研究员。写出的文章就像小学生的作文,不仅缺乏基本的常识和起码的科学素养,而且还特别敢胡说,真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稍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整篇文章除了炒作社会上的一些“时髦”说法,就是大言不惭地提出各种毫不着调的“建议”,真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下面我们就针对这篇点评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点评。 对我国水电开发的评价要尊重事实 首先,看作者的“纵观我国水电的发展,往往是一哄而上,江河领域上,一座座大坝耸立截流发电。结果,就连长江居然还有部分时段断流,流域内的大小湖泊见底,周边的大小城镇水系面临污染威胁。”的说法,就知道作者是一个不了解历史和不尊重事实的浮躁学者。 所谓“水电的发展,往往是一哄而上”确实曾经是一些国内外伪环保极端组织诬蔑水电的口头禅。但是,由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人民日报上对水电进行这样公然的诬蔑,这恐怕还应该是首次。因为,正常的研究人员在写文章的时候,都应该先搞清楚:什么叫一哄而上?一哄而上的结果,又体现在了哪里? 在我国除了个别违规建设的小水电,我们还很难找出的哪一座正规水电站的建设是绕过了勘测、规划、设计和审批等程序。如果所有这些项目的审批手续都是健全的,那么所谓的“一哄而上”又从何说起呢?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对国家鼓励水电开发政策心怀不满,所以,就故意诬蔑国家的积极发展水电的政策和规划本身就是一种“一哄而上”。不过,进一步分析,这种说法恐怕也难以成立,因为按照国家的规划,我国水电开发强度最高的时段,应该是在未来的“十二五”。如果我国的即将执行“十二五”规划,不是鼓励“一哄而上”的开发水电的话,那么我国以前的水电开发,就更谈不上一哄而上了。 客观的说,我们国家的水电不仅不是什么“一哄而上”,而且甚至可以说是“几哄都不上”。因为,我国自解放以来虽然曾多次强调要大力、积极、优先发展水电,但是,其结果却是几十年来水电的发展极为缓慢。以至于我国当前的现实是,我国的水电开发长期滞后。截止到 2011 年底,开发利用程度也只有 27% ,大约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我国的水能资源总量大约相当于每年 13 亿多吨原煤。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开发应用了 3 亿多吨。也就是说,我国每年还有近 10 亿吨煤炭的水能资源被浪费掉。有人算过一笔帐,与欧美发达国家优先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的发展结果相比,我国自第一座水电站开发建设的百年以来流失掉的水能清洁能源总量,已经超过了我国有史以来开采出的全部煤炭。 正是因为我国水电开发的严重滞后,我国的经济腾飞消耗了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化石能源,也遭受到了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国际压力。为此,我国政府已经做出国际承诺,要在 2020 年把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高到 15% 。具体来看,我们不得不把“十一五”期间引起了社会对水电开发严重误解的“有序开发水电”的提法,明确地在“十二五”中改成“积极发展水电”。同时规划“十二五”水电的开工量,比“十一五”提高了两倍多。这种变化足以说明,我国过去的水电非但不存在“一哄而上”的问题,反而是发展的严重滞后,需要加速和积极发展。 为了说明我国和国际社会在水能开发利用上的差距和伪环保谣言的可笑,我们不妨再给大家对比一下国外没有“一哄而上”的水电开发和利用的普遍情况。上个世纪 80 年代,新中国水电的创始人李锐曾总结介绍说,当时世界上有 175 个国家,其中水电比重曾达到过 90% 以上的国家有 32 个,水电比重曾占到过 50% 以上的国家,共有 111 个(因为水能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这些国家随后其它能源的比重都已经逐步增加)。这说明,绝大多说国家都是优先开发利用水电。按照作者和伪环保们污蔑水电的说法,也可以说都各国都曾经是“一哄而上”的开发水电。而我们国家的水能资源总量世界第一,但是,非常遗憾我们“一哄而上”了几十年,水电却一直也没有达到过 30% 的目标。如果我们真的能像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挪威等)那样,真的做到“一哄而上”的优先、大力开发水电,我国的水能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那么我国今天的水电清洁能源发电量,仍然可以满足我国绝大部分的电力需求。我国水电的装机应该能够超过火电,成为我国电力能源的绝对主力。如果那样的话,我国当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还不会成为世界第一,我国的人均碳排放也不会超过世界的平均值。 作者长江断流的谣言根据何在? 此外,作者说的所谓“就连长江居然还有部分时段断流,流域内的大小湖泊见底,周边的大小城镇水系面临污染威胁”的说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公开的造谣。如果作者不认可,就请作者告诉大家,哪年、哪月、哪个时段、哪个地方的长江曾经因水电站而断过流?一般来说,水电开发的水资源调节作用就是要蓄丰补枯,水力发电也不会消耗水资源,怎么可能会导致断流和湖泊见底呢? 2010 年我国西南大旱,导致当地很多河流干涸,湖泊见底的原因,非但不是水电开发过度的原因,反而恰恰是当地的水电开发和水资源开发严重不足的结果。西南地区不足 7% 的水资源存储能力,迫使我们把 93% 的水资源都在汛期当作洪水的威胁排到了海里,一旦遇到了连续不下雨的天气我们能不遭遇干旱吗?至于说水电站导致“周边的大小城镇水系面临污染威胁”的问题,就更可笑了。作者自己请想想:为什么长江水污染的威胁不是发生在水电站的周围,反倒是“周边的大小城镇水系面临污染威胁”?。 如果实在想不明白,我们可以告诉你。作者把水污染的因果关系搞颠倒了。因为造成水污染的,恰恰是城镇的污水、污物排放,所以,才会发生在城镇周边。事实上,很多情况下,非但不是水电站造成了“周边的大小城镇水系面临污染的威胁”,反而是水电站的存在大大减轻了“周边的大小城镇水系面临污染”对长江的威胁。不信的话,作者可以去检测一下,流过各个水电站泄水口的长江水,普遍都要比“大小城镇周边水系”的污染程度轻。因为,水力发电一定是一个集中“加气”的过程,非常有助于各种污染物的净化。更何况水电站进水口的拦污珊,还要把大量的飘浮污染物从江水清除掉。在长江的汛期,三峡大坝一天清除的飘浮污染物,能高达上千吨。总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水电站的清污,长江的水污染,不知道要比现在严重多少倍。 作者的水电站只“为了发电”绝对是公开的造谣 随后,作者的“之所以如此,就是我们的水电站首先是为了发电,其次还是为了发电使然。”的指责,完全是睁着眼睛,胡说八道。与作者的阐述完全相反,除了个别的小水电和没有调节能力的径流式电站,重要的大型水电站的几乎都是多目标的。即便就是一些建设时明确了首要作用是发电的水电站,到了实际运行中,也没有一座水电站不是首先要服从于防洪和供水的需要。例如,我国利用世行贷款修建的二滩水电站,当初为了保障世行的投资收益,曾明确地把二滩电站的首要目标定为发电。但是,每当长江特大洪水来临之际,二滩电站也还是要无条件的执行防洪错峰的命令。我国 1998 年战胜长江的特大洪峰胜利,二滩水电站的重要用绝对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也可以说,如果没有二滩水电站的话,就没有我们 98 年的抗洪战果。 水电站首先保障防洪、供水是国家的法律规定 此外,作者的“大中水电站则不同了,有数千万、数亿、数百亿乃至数千亿立方米的库容,蓄满了水留着枯水期时优哉游哉地发电,下游有多少流量则不管它的事。”也同样是信口开河的胡说。首先,作者对我国水库库容的描述,完全都不靠普。把我国所有的大小水库都蓄满了水,也就是 6 千多亿,作者如果能在中国,给我们大家找出来一个“数千亿立方米的库容”的水电站,那绝对是国家的大功臣。说实在的,我国水电和水资源开发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由于人口密度太高,无法建立特大库容的水库。所以,我们常常无法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尖锐矛盾。特别是在南方各流域,每到汛期,由于水库库容无法满足洪水的存储,为了防止出现洪灾,我国的防洪法不得不规定,水库必须保持在“汛限”低水位之下运行。以便让有限的水库库容,随时具有消减洪峰的能力。 对比防洪法的要求,作者的所谓“蓄满了水留着枯水期时优哉游哉地发电,下游有多少流量则不管它的事”的说法,更是恶毒的诬蔑。违法不说,逻辑上也有问题。难道我们水电站的管理者脑子有了毛病,汛期反倒不想发电,不想赚钱,非要等到枯水期才“优哉游哉”的去发电吗?从河流的水文特性来看,水电站在汛期非常容易蓄水到最高水位,并保持在最高水位发出更多的电力。然而,正是由于我国的水资源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水库库容极为有限,所以,根据我国防洪法的规定,大型水电站汛期必须要承担防洪的任务。因此,汛期里的水电站往往不容许蓄水到最高水位发电,只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汛期”水位发电。但是,这绝不是汛期不让发电,更不是“下游多少流量不关它的事”。 其实,我国的防洪法,之所以要规定水电站在汛期不能蓄水到最高水位发电,恰恰是因为水电站随时担负着解决“下游多少流量”的任务和责任。由此可见,作者的“之所以如此,就是我们的水电站首先是为了发电,其次还是为了发电使然。”的指责,有多么的离奇可笑。了解水电运行常识的人都知道,几乎所有水电站的调度原则都是电力调度服从水利调度。最典型的如三峡,所有的新闻报道都不断地强调,它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和供水、其次才是发电、航运等。 对生态的理解,要知道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 作者提出的“水电发展首先要设定几个硬性规定,要有个保障的顺序。笔者认为,保障的顺序应该一是生态,二是灌溉,三是防洪排涝,最后才是发电。”设想,让人更深切的感觉到作者的幼稚和无知。首先,这种硬性规定的前提就非常可笑,因为水电站的形式有所不同。比如说没有调蓄能力的径流式水电站。对于这类电站,根本就不具备所谓的防洪、灌溉能力,你怎么能把要求它首先去执行它不可能具备的功能,作为一种硬性原则呢? 即使对于具备调节能力的大水电站,这种说法也根本就不可能成立。首先,作者自己应该搞明白,什么是生态?生态这个词既可以表示广义的大生态,也可以表示狭义的小生态。大生态保罗万象,防洪、供水、发电(替代煤炭减排)、灌溉、排涝都是最重要的大生态内容。而小生态则可以单指对某一种类植物或动物的影响和作用。从作者已经把生态与防洪等分开排列的表述来看,作者明确是在指小生态。关于小生态在水资源调度中的排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部门早就有专门的文章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保障原则一般是按照“饮水保障、防洪安全、粮食自给、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五个层次来划分。 实际当中,也完全是这样操作的,例如,为了满足北京的用水需求,永定河的某些河段已经干枯几十年了,河流的小生态肯定是受到了毁灭性的影响。然而,在南水北调的水没有来到北京之前,我们的水利部门还只能这样继续把河流的小生态放在最后考虑。这就是我们的河流水资源保障原则所决定的。 在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澄清一个容易令人误解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家水电开发的原则是“在保护生态和移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所以,一些像作者这样根本就不了解生态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同志,就难免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概念,以为小生态也应该是水电开发的前提。其实,这绝对不可能,否则,任何一条鱼、一棵草都可以成为制约水电开发的理由。国家政策中提到的生态保护前提,一定是广义的大生态,而不可能是局限在某种狭义的小生态上。对于大生态而言,防洪、供水等目标,都是它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一旦当某个人把水电站的防洪、供水这些最重要的生态目标与生态环境保护割裂起来的时候,他一定是在特指某种狭义的小生态环境。而这种小生态,与人类社会的防洪、供水、替代化石能源等大生态问题相比,是不可能排在前面的。在实际当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到这一原则的合理性。例如,如果为了保护北京永定河中的鱼能够在水中自由的存在,就让你活活渴死的话,你恐怕也不会同意。 民间谚语不能等同于自然规律 再有,作者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是不可抗拒的大自然规律”说得太天真。那是不过是在古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污染排放的情况下,人们对某些现象的朴素的认识。这种民间的谚语在今天早已经完全不成立了。你不信就去看看,下水道里的水流不流,腐不腐?天然的河流也是一样,印度的恒河干流以及我国的淮河下游目前没有一座水坝,然而,流动的水照样产生了严重的水污染。当代社会的水污染问题,决不是喊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能解决的问题,否则的话,我们人类还用得着建污水处理厂吗?如果我们看不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个现实,不仅照本宣科的鼓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还硬要说它“是不可抗拒的大自然规律”,那绝对可以算是自欺欺人的傻瓜。 要注意水电站的调水和水库蓄水的本质区别 作者的“其次是灌溉和城乡用水保障。城镇村落,都是逐水而居的产物,目的就是便于灌溉农作物和饮用。因此水利的功能要永远高于水电的功能,以确保农业灌溉和城乡居民社会经济之所需。当然,对城乡的调水应该给水电站一定收益。”表述也非常之糊涂。水利的功能和水电功能,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必须相辅相成。水利的功能是水资源的利用,而水电的功能是人们管理水资源过程中,改变水的势能的时候产生的一种副产品。一个是消耗利用水资源、一个是管理调控水资源,这两个水资源利用中的不可分离的阶段,怎么谈得上“水利的功能要永远高于水电的功能”呢?这种故意的挑拨离间,未免水平也太低了点吧?所谓“当然,对城乡的调水应该给水电站一定收益”的说法就更令人难以理解了。水电站只有放水才能发电挣钱,调水也是水电站运行的前提之一,你还给它补偿什么?当然,这里可能由于作者不懂专业,表述出了问题。作者的意思可能是水电站存蓄在水库里的水,如果不能用作发电,而需要另外调走,应该予以补偿。这时候,比较合适说法,不应该是说补偿调水,而是补偿水电站的水库蓄水。 灾害防治是社会公益,减灾效益难以功利化 作者的“再次是防洪排涝的保障。灾害经济学表明,水电大坝在防洪排涝上创造的效益要比发电效益要高。这一点要奖罚分明,应该把水电站对减少灾害损失所发挥的作用折算成其收益。这样对水电企业才是公平的,也有利于改变水电站只依靠发电一个获利途径,只顾发电不管其他的弊端。”建议。看上去作者似乎大胆的创新,但是,实际上却是作者无知的一种体现。 根据这一条建议,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对于水利水电的问题几乎什么都不懂。我们以 98 年抗洪的效益为例,根据有关部门的估计, 98 年我国防洪设施的减灾效益高达 7000 亿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国家多年建设水库和电站的所有投入。如果按照作者的建议要“把水电站对减少灾害损失所发挥的作用折算成其收益”对水电站进行补偿的话,流域内的所有的电站都可以一次性收回全部的投资。这对电站的投资商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但是,这笔钱从哪里来能?减灾的效益能兑现吗?假设你们家的财产是 100 万元,在今年的汛期因为三峡大坝的防洪作用,没有遭受到淹没损失。为此,你家大约避免了因灾的害损失 80 万元。这时候如果有机构要向你收取 80 万元,用来交给三峡大坝的运营者,以资鼓励。你会答应吗? 作者居然不懂,防灾减灾这一类的社会公益是不可能用市场方式进行价值交换的。所以,尽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实行市场经济,但是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靠把减灾的效益补偿给投资人来鼓励和保障减灾工作的。以市场经济的楷模美国为例,他们国家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绝对不容许民营企业插手,完全是政府机构专营。所以,防洪减灾是它们政府责无旁贷的义务。而政府的收入和对于防洪设施的投入,都是来国家的税收。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后,虽然把开发水电的电力部改组成了几个电力集团公司,但是,这些国有独资公司的代表国家性质一点没有变,和美国的相关政府机构一样,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把社会公益放在首位。 作者的这种对水电行业的社会公益性的幼稚看法,也体现在前面的文章中。他根本就不知道任何水电站在上马之前,都要严格的按照《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国家的法律法规办理相应行政许可手续,保证承担起防洪、供水、航运等一系列的社会公益责任。也正因为此,他才会听信伪环保反坝组织诬蔑我国水电一哄而上的谣言,以及想当然的对水电站进行“蓄满了水留着枯水期时优哉游哉地发电,下游有多少流量则不管它的事。”的诬蔑。也正是出于这种莫须有的担心,他才会想出用防灾减灾的效益补偿水电站的馊主意。还美其名曰“有利于改变水电站只依靠发电一个获利途径,只顾发电不管其他的弊端。”。事实上,别说很多水电站往往不是指依靠发电一个获利的途径(例如很多电站可以在库区开展旅游、养殖、林业等副业创收),即便就是水电站只有一个发电赚钱的途径,甚至它已经不能发电赚钱,法律也不准它“只顾发电不管其他”。例如,在 2006 年川渝大旱期间,为了保障成都市的供水,根据国家防总的命令紫坪铺水电站必须在发电水位以下继续放水,再比如,黄河的小浪底水电站为了保证下游河段不断流,也经常要在发电水位以下,不能发电、也放水。 经济研究人员的“水火同价”炒作,非常愚蠢 此外,作者的水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只有 2000 小时左右,不到火电的一半。因此要实行水火一体上网电价,甚至对那些担负上述功能为主要任务的水电站实行有补贴的上网电价”更是不敷实际的瞎说。目前,我国的水电利用小时数平均在 3000 到 3500 之间,虽然比火电低一些,但决不是只有 2000 小时左右。况且,这并不是水电本身的问题。一方面这是我国的很多流域的开发还没有完成,普遍缺乏有调节能的龙头水库。另外一方面还在于水电在电网中具有便于调节的优势,所以,我们在水电开发中常常会采取适当的增加装机,以便让水电站在电网中承担更多的调峰任务。更今后随着我国梯级水电开发的逐步完善,水电机组的利用小时数还会不断地提高。另外,作者此番言论的最大问题在于忽视了火电电价经常高于水电的最大成本因素 -- 燃料。作者在诬蔑了水电一番之后,又利用一些水电开发商希望能提高利润率的心理,鼓吹水火同价。 事实上,诬蔑水电开发和纵容水电开发商的逐利都是不可取的态度。对于一些开发成本很高水电站的上网电价,完全有理由高于火电,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利用水火同价的理由,要求提高所有水电的电价。更何况我国目前的现状是火电的上网电价高,还严重亏损,而水电的上网电价低,还都普遍能盈利。我们为什么还非要用鼓吹,让亏损的火电更亏损、让盈利的水电更盈利的“同价”呢?水电的低成本、低电价优势,在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全世界几乎都无一例外的优先开发利用它。 我国《电力法》中确实有“同网、同质、同价”的要求,那不过是在提倡电力市场交换的一种公平原则,绝不是我们电力发展的政策。假如我们的电力政策一味的强调“同价”风能、太阳能发电,永远也不能发展。一些水电开发商出于自身利益的局限,呼吁水火同价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研究人员也要大肆鼓吹水火同价,简直是愚蠢之极。 保障我国水电清洁能源清洁利用的是法律 最可笑的还是作者的“总之”,“水电站的收益应该尽可能来自于水利功能,发电收入应是副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清洁能源清洁利用。”。也许就因为作者是研究经济的,所以,就天真以为世界上除了经济手段没有别的办法。而实际上,由于水资源的天然属性,水利的防洪和抗旱往往只能是社会的公益,所有的水电开发商,要想开发水电,都必须承担这一社会责任。当然,对于水电开发商的能否保障社会公益的监管,确实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除了法律的规定之外,美国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禁止民营企业进入重要的水利水电领域 ( 国家体制 ) 。我国目前也是通过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开发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方式,来保证水电站管理的社会公益性。 而我们的作者,即不知道水利水电开发的基本法律规定,也不了解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中的国有资本的意义和(国家体制)作用。所以,才会提出“水电站的收益应该尽可能来自于水利功能”的愚蠢建议。其实,作者只要少为了解一下现实,就会发现我国(甚至全世界)保障水电清洁能源,清洁利用的方式是严格的法律和相应的国家体制。所以,作者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清洁能源清洁利用”的结论,完全是不切实际的胡言乱语。 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作者的开篇语“水电,是清洁能源,大家都这么认为。但如果利用不好或过度利用,它可能就不那么 “ 清洁 ” 了。”是如何诬蔑水电的。其实,理由也只需要一句话:按照作者的逻辑,世界上没有任何能源是清洁的,所以,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清洁能源。难道不是吗? 参考原文《时事点评:水电不能只管发电》 2012 年 1 月 14 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利宁(系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水电,是清洁能源,大家都这么认为。但如果利用不好或过度利用,它可能就不那么 “ 清洁 ” 了。   我国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倾东南,水力资源甚是丰富,不利用起来是可惜了。而且水力发电没有废气废物排放,从这一点来说它是清洁能源当之无愧。纵观我国水电的发展,往往是一哄而上,江河领域上,一座座大坝耸立截流发电。结果,就连长江居然还有部分时段断流,流域内的大小湖泊见底,周边的大小城镇水系面临污染威胁。   之所以如此,就是我们的水电站首先是为了发电,其次还是为了发电使然。以电代柴的农村小水电还好,库容较小,蓄不住多少水,来多少水发多少电,过路的 “ 财神 ” 而已。大中水电站则不同了,有数千万、数亿、数百亿乃至数千亿立方米的库容,蓄满了水留着枯水期时优哉游哉地发电,下游有多少流量则不管它的事。那能不断流吗?水质能不受到影响吗?   因此,水电发展首先要设定几个硬性规定,要有个保障的顺序。笔者认为,保障的顺序应该一是生态,二是灌溉,三是防洪排涝,最后才是发电。首先是生态保障。 “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这是不可抗拒的大自然规律。我们要通过立法规定,凡建设水电大坝,可研报告环评的第一要素以及建成后的环境监测,要以原有的水文数据(流速、流量、水位等)作为基础计算其维持水系生态的或值,大坝的储水放水要在这个或值里运行,并将监测纳入水电站和环境部门实行联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其次是灌溉和城乡用水保障。城镇村落,都是逐水而居的产物,目的就是便于灌溉农作物和饮用。因此水利的功能要永远高于水电的功能,以确保农业灌溉和城乡居民社会经济之所需。当然,对城乡的调水应该给水电站一定收益。   再次是防洪排涝的保障。灾害经济学表明,水电大坝在防洪排涝上创造的效益要比发电效益要高。这一点要奖罚分明,应该把水电站对减少灾害损失所发挥的作用折算成其收益。这样对水电企业才是公平的,也有利于改变水电站只依靠发电一个获利途径,只顾发电不管其他的弊端。   同时,应该实行同电同价。水电建设成本高,单位装机容量至少要比火电高出一倍,而设备利用小时数只有 2000 小时左右,不到火电的一半。因此要实行水火一体上网电价,甚至对那些担负上述功能为主要任务的水电站实行有补贴的上网电价。   总之,水电站的收益应该尽可能来自于水利功能,发电收入应是副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清洁能源清洁利用。
3055 次阅读|1 个评论
评水电与河流生态环境——其实断流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1-12-23 21:21
评水电与河流——其实断流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公共媒体对水电集团进行缺席审判是“有罪推定”,是不正常的,即使“有罪推定”也要允许被告自我辩护的权力。 水电开发有坝后式和引水式两种形式。坝后式水电站需要修建水库,但与供水型水库不同,水电站只利用了河水的动能,不会浪费也不会污染一滴水;当然水库淹没了土地,破坏了河流的连续性,干扰了天然水文过程,带来了水位、流速、水温、颗粒性和可溶性物质含量等水文要素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河流生态环境与服务功能。水库对河流对生态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水位、流速以及水温决定的,因此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局部的(以库区,随着距离水库距离增加而衰减)、可逆的,也是可以通过人为调控可以控制和恢复的。除发电外,河流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供水、航运、物质运移、洄游和生境。其中供水和航运属于经济功能,其潜力由水位和流速决定,都是可以通过人为措施可以调控的。大坝和水库只要不淹没珍稀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不完全(或大部分)切断珍稀或重要水生动物的洄游通道,其生态环境影响就是良性的,至少是可以接受的。引水水电站不切断河道,但由于缺乏渠首调节能力,枯水季节大量引水可导致河流流量锐减,甚至断流。 但是,其实断流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历史上黄河几次大的改道,每次改道就是原有河道的彻底断流,也没见华北平原有什么生态灾难。只要不存在长距离洄游鱼类,山区脱水河道对生态环境几乎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喀斯特岩溶山区就有许多天然脱水河段,因地层漏水严重,河水流着流着就消失了,转化成地下暗河、伏流。还有,西北内陆干旱区地表水入渗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换,从而形成了复杂的水力关系,河流流出山口以后,在冲积扇平原地带河水大量入渗形成地下水,甚至向沙漠里流不了多远就消失断流了。发源于昆仑山麓的察汗乌苏、香日德、诺木洪等河在流入柴达木盆地东南缘后,在山前洪积扇与细土平原地带迅速入渗、消失,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在扇缘低地又出露形成地表水,并汇流形成柴达木河与素楞郭勒河,最终汇入柴达木盆地底部的南、北霍鲁逊湖,形成一个完整的地表水 - 地下水 - 地表水循环过程。 引水发电形成的脱水河段和上述伏流、暗河其实没有本质性的区别,不见得对生态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 把自然现象、事物看成一成不变的,本来就不是生态学的观点,这样的 “ 生态学 ” 百无一用,按照这样的 “ 生态学 ” 就不应该有大型城市,甚至是小城镇。但是人类不可能再回到非洲旷野中的树上。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4022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没有大水电就没有低碳电力
热度 4 jiangming800403 2011-12-14 18:03
水电不仅本身就是一种低碳能源,水电也是电网中最好的调峰电源。其他低碳电力或没有调峰能力(风电、光伏发电),或因为安全、经济问题不宜过深、过快、过频繁的参与调峰(核电)。没有大水电、大型水电枢纽的大发展,没有大水电所具有的水电调峰能力,其他低碳电力发展的或许只是一种伪减排,电网需要电的时候它不发电,电网不要电的时候它又大量发电,导致电网运行效率降低,大量的能源随着电子白白流到大地里去了。   我国以火电(煤电)为基础电力,虽然2000年以来进入了一个水电开发的黄金时期,但由于大型水电枢纽建设周期长,且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水电在总电力中的比重每况日下。如果电网过度依靠火电调峰,必然会造成燃料利用效率下降,污染物增加,机组磨损加重等不利问题,而且火电(煤电)机组启动慢,依靠火电调峰,可能造成发电功率该上去的时候上不去,该下来的时候也下不来,电网的不稳定性也会增加。   同时,光伏发电在日调节中还有反向调峰的问题。现代随着生活用电特别是大功率家用电器普及程度的提高,峰谷差越来越大,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最大可以达到最大负荷的一半左右。用电高峰一般出现在晚上或者早晨。这时光伏发电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光伏发电对电网调峰是没有积极作用的。而且光伏发电的时间只能在白昼,而一般用电日间负荷,特别是在以生活用电为主的地方,并不达到最大,电网中存在电量冗余,即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如果以火电为主的电网,火电机组不得不偏离额定工作状态,造成发电效率降低与机组磨损增加。因此,很多城市采用了“阳关屋顶”计划,但是白天用户向电网提供的电量或许并不是电网需要的,只能使火电机组更加偏离额定工作状态;而没有阳光的夜晚,其耗电才是真真实实的。所以如果没有水电的大发展、大开发,随着新能源、低碳电力的大跃进,电网调峰会越来越困难。   而且水电与风电、光电在年周期中可以互补,雨季多发水电,旱季多发光电、风电。   所以,没有大水电就没有绿色电力。    http://forum.eedu.org.cn/post/view?bid=18id=93515sty=3 但是,现在某些人大有将大水电“置之死地而后快”之势。如真遂其所愿,我看我们的风电就真会向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电网里上窜下跳。 根据现在的规划,未来风电开发的规模可能做到1.5亿-2亿,而按以前的规划2020年总装机才10亿,差不多占电网20%的容量像不羁的野马上窜下跳,电网怎么调控。被人津津乐道的丹麦风电不过也只提供了20%的发电量,况且丹麦的向风海岸(西海岸)处于中纬西风带上,与我国的季风气候相比,风力还算稳定,周期性(季节性)与随机性变化没有我国这么强烈。但更重要的是丹麦与德国、瑞典,特别是与挪威形成了中欧-斯堪地那维亚电网来调峰的,丹麦的风电在整个中欧-斯堪地那维亚电网的比例中的比例就只有百分只几了,而且挪威90%的电力都是水电,有很强的调峰能力。可见水风互补是风电发展的基础。我国西北的风电还可以与黄河上游的水电站联网,华北的可以与黄河万家寨、大碛口、大龙门水电站并网,长江上游、西南江河的水电站也可以与西南高原的风电联网,风水并用,风水互补,因为风大的冬天,正是河里面水少,水电不能满负荷工作的时期。我国可开发水电超过3亿kw,在水电全面开发的基础上,支持几千万甚至1亿以上的风电还是有可能的。在风大、少水的北部边疆,还可以建一些抽水蓄能电站。 http://forum.eedu.org.cn/post/view?bid=18id=93230sty=1tpg=3age=0 我看还是尽快把水电搞到3亿kw合适(可能还要有1个亿的抽水蓄能电站),再加上不到一亿kw的核电,以及燃气热电厂、新能源发电。按照以前的10亿kw的电力规划,到了2020年非火电(煤电)占到发电总装机的50%是有可能实现的,而且有了4个亿的水电与抽水蓄能装机,电网的稳定性与发电效率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届时如果火电(煤电)装机保持在5亿千瓦,一年机器按正常运行6000h计算,那么发电量将是3万亿度,10000度电要用煤4-5t,那么火电用煤就是12-15亿吨,和现在比,或许还会有所减少,这也是中国实质性节能减排的潜力和优势所在。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3130 次阅读|5 个评论
核准制:进步还是倒退
热度 1 zbt92 2011-12-5 07:51
作者:张博庭来自:2011-10-《能源》杂志      ——以我国大型水电项目核准为例   现行的项目核准制度程序繁杂、效率低下,由审批制向核准制的改革,究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步,还是计划经济向审批经济发展的倒退?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总结以往僵化的计划经济阻碍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教训,我国市场化体制改革的意愿非常强烈。在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任务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强化社会管理职能,把应该由企业解决的问题,交由企业自己去解决。为落实这一改革措施,2004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把过去企业投资的审批制,改为了核准制。   核准制渊源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是政府改革社会投资管理的一种尝试。力图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对不使用政府资金的重大建设项目不再实行审批,而简化为审查核准。实行核准制的投资项目,仅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不再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的程序。政府对企业提交的《项目申请报告》,主要是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核准,不再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进行审批。企业的投资项目只须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即可。   然而,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结果来看,我国投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后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目前的法制化水平不高,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常常难以做到依法行政。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国家把审批制改成了核准制,表面上看是简政放权,简化了审批手续,但实际上却把投资项目的审批,由原来的国家发改委一个部门,变成了现在的所有的行政许可部门的多头审批。在原来的审批制下,一旦发改委批准了这个项目,该项目就有了合法性。企业可以根据不同行政许可部门的要求,再分别去办理各种行政许可。具体在该行政许可办理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都不会影响项目本身的合法性。   而改为核准制之后,情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在任何一项行政许可没有通过之前,企业的该项目就不能得到合法的法律地位,而且对于企业在何种情况下才具有办理某种行政许可的资格,也存在着较大的疑问。为了解决取消了发改委的项目审批文件,企业根本无法获得办理各种行政许可资格的问题,弥补审批手续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这一程序缺陷,目前大多数项目常常需要由原来负责审批的发改委,先给企业投资的项目颁发一个“路条”,然后企业再凭着这个“路条”去办理各种行政许可。在所有的行政许可都办理完成之后,发改委才能正式核准该项目。   在必须办理的几十个行政许可手续的过程中,整个项目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任何一个行政许可部门都可以以自己的理由,理直气壮地叫停或者说搁置该建设项目。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难度和风险,与我国当初简政放权的投资体制改革的初衷,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进步还是倒退?   为此,有人尖锐地批评说,核准制的改革根本不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步,而是计划经济向审批经济的倒退。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目前,在中国衡量成功企业的最重要标志,似乎不是市场运作的水平,而是同各种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打交道的变通能力。核准制度也让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增加了权力的含金量。与此同时,利用行政许可权的贪污腐败现象也迅速蔓延。例如,在我国的环保部门发动了第一次环评风暴之后的短短2年时间内,全国有数百名负责环评的官员涉嫌经济犯罪。据了解,仅仅因为环评审批被追究了刑事责任的就有80多人。客观地说,我国社会目前的腐败现象严重,社会精英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喜欢争当政府公务员等一系列的怪现象,都和我们当前的投资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为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就否定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本来审批制向核准制的改革,绝对应该是我国市场化体制的进步。但是,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必须要求社会具备相应的法制化水平。   实施核准制的前提,是让每一个企业都能根据现行的法律,明确预测到自己投资项目的合法性,而无须去担心能否通过各种关系和暗箱操作,来获得各种行政许可。这样的话,企业项目的前期投资才能有基本的保证。   而在我国当前法制化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对企业的项目投资来说,审批制确实要比核准制有一定的优越性。因为审批的制度虽然僵化,但起码在通过了审批之后,项目的合法性是有保障的。而核准制虽然先进,但是由于各种行政许可的结果,与该政府部门的执政水平和官员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企业很难根据现行的法律准确地预测到结果。最后,只有等到这个投资项目所有的行政许可都通过了之后,投资的项目才能被核准,才具有合法性。而在此之前,所有的投入都有付之东流的可能。   2009年环保部门叫停金沙江中游水电项目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企业上报的环境评价文件,迟迟得不到答复。施工企业在截流安全渡汛和让洪水冲毁所有的前期工程的尴尬中,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被叫停的金沙江水电工程是一个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建设项目,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建,所以,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了。试想如果被叫停的是一个不会引起社会关注的小项目,行政管理部门完全可能让这个企业的前期投资全部报废。因此,我国投资体制实施了核准制的改革之后,已经对我国社会的法制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不能跟上来,那么我们市场化改革的结果,确实有事与愿违的危险。 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主要是在于加速我国法制建设,提高各级政府行政许可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必须要以政府的依法行政为基础,否则,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管理形式,都不可能收到市场化改革的积极作用。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国务院在2004年颁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前后,还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力争经过10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体制改革目标。遗憾的是,眼看这10年的期限已到,但政府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仍然令人堪忧。   水电核准弊病   除了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之外,对于某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例如大型水电项目的核准问题,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其项目管理上的特殊性。投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也应该把握一定的范围和限度。   把所有的政府投资都交给企业并非就一定是市场化的进步。到目前为止,美国在大江大河上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一直都是由政府主导,不容许私营资本介入。尽管美国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也不是完全没有竞争的。在美国全国范围内,水利水电建设主要有美国内务部的垦务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和美国的工程师兵团三大政府机构,分区域负责。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极其重要的水利水电开发问题上,美国首先要充分保证政府的绝对控制。各机构之间既有相互竞争的关系,又不会在某一个区域产生国有投资者自相残杀的交叉竞争。   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管理体制就较为落后。我国投资体制市场化改革之后,相关部门就对大型水利水电建设社会公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似乎已经把大型水利水电开发建设的责任完全交给了企业和市场。这种市场化的改革,虽然一举打破了多年来制约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资金瓶颈,但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更严重的问题。以至于最近几年我国的大型水利水电开发建设,虽然资金充足,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但是,实际上仍然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与国民经济相比发展滞后。   由于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在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严重受阻,以至于目前水利水电开发已经严重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由于我们缺乏大江大河上龙头电站水库对河流水资源足够的控制能力﹐我国的社会﹑生态环境遭受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   例如,去年的西南大旱,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根据云南省的披露,由于水利水电开发不足,该省的水库蓄水能力不足水资源总量的7%。也就是说云南省每年93%以上的水资源,都必须在洪水季节里迅速排放到海里去,否则就可能会造成洪涝灾害。而一旦遭遇较长时间不下雨,就难免会造成严重的干旱灾害。为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得不聚焦水利建设,把水利建设提高到“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高度来认识。   此外,由于水电开发与水资源开发密不可分,水利水电发展受阻的结局也让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到2010年底,我国的水能资源利用率只有25%,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要比其它发达国家尖锐得多。最近几年,在全球各国都积极地致力于减排温室气体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以每年2-3亿吨的增量加速煤炭的开采,并不断刷新着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纪录。   面对经济强劲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煤炭的产能不足、运力有限、矿难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煤电矛盾也不断升级。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在GDP还远低于美国的情况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了。这引来了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不相符的批评和阻力。   所有这些出现的问题,几乎都和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投资体制管理不顺直接有关。例如,我国的怒江水电开发已经被一些莫须有的理由搁置了多年。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工建设的金沙江中游水电被叫停审查之后,才发现所依据的理由竟然是一些误导的宣传。根据我国的资源计算,如果我国的水利水电开发利用能够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们每年还可以再减少十几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局面是,提高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背景下,我们亟需在现行的核准制体制下,寻找到一套保证我国积极发展水电能够得以落实的方法。有人曾建议国家应该对大型水利水电项目实行“预核准”制度,或者恢复国家发改委对水电项目的审批制,以解决我国的大型水利水电项目不断受到体制干扰难以发展的难题。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简要说明”曾规定,“根据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可对特大型企业的投资决策权限特别授权。”   根据上述条款,国务院可考虑对重要的流域开发公司的投资决策权进行特别的授权,直接委托他们按照国家已经批准的流域开发规划,合理合法地进行水利水电开发建设。即把现行管理方式中具体水电项目的“路条”升级为预核准。先期确定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项目建设的合法地位,保障已经获得批准的国家规划的严肃性和完整实施。 
2906 次阅读|1 个评论
指标环保,误国害民
热度 3 zbt92 2011-11-22 09:20
文 / 水博 最近有两个社会的热点问题,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一个是很多群众也反映环保部门公布的环保指标与公民的感觉不一致。据说美国大使馆因为不相信环保部门公布的环保数据,开始自测环保指标,以防止严重污染造成的伤害。另一个社会热点,就是全国大面积的缺电,发电企业由于煤价过高,发电亏损,而不肯多发电。看起来这两件事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却都有着某些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指标环保。 关于社会对环保部门所公布的环境指标的不信任,环保部门虽然做出了回应,但是,却改变不了客观现实。因为,我们的客观感觉不会因为某个数据的公布而发生改变。尽管,环保数据显示我们的环境已经基本都是优良了,然而,我们看到的环境现状却难以令人满意。有人怀疑环保部门有造假数据的嫌疑,不过,我到不相信一个堂堂的政府部门会每天坚持不懈的造假数据欺骗人。那么问题可能出在哪里呢? 我觉得,是我们环保部门的工作目标有点问题,他们没有把保护好环境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而是把完成某项环保指标放在了第一位。所以,对于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他们绕开了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先找出几个可以解决的指标,然后集中力量对这些指标开展工作。其结果必然是:环保指标虽然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人们对环境的总体感觉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我们环境指标的改善不是全面的,而是某些单项。更为严重的是,很多情况下,虽然这些单项的指标大幅度的改善了,但是,实际上却可能加剧了环境的总体恶化。 例如,前不久有个环保官员曾公开宣称,水电的污染比火电更严重。这个环保官员之所以敢在公开场合这样说,绝对是代表了很多环保官员的观点。众所周知,全世界目前最难解决的环境难题是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此 2002 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特别明确了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然而,由于根据《京都议定书》我们国家属于没有强制减排指标的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国家也没有把碳减排作为一项环境指标。因此,在我国的某些狭隘环保官员头脑中,人类最大的环境难题却不是环保的职责,而只有完成上级给他们规定的指标才是“环保”。 这样由于“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环境的减排指标只规定了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而建设各方面污染都非常严重的火电,虽然对总体的环境非常不利,但是,却可以通过增加脱硫设备大幅度的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这样,多建设一些火电站虽然环境的总体情况变差了,但是,却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环保指标的完成。然而,水电站建了多了,不仅与脱硫的环保指标无关,而且还可能由于河水流速的减慢,减少河流对化学需氧量排放的自净能力。因此,对于只考虑某些单项指标的环保官员来说,当然是水电不如火电了。 具体到城市环境的监管上,可能也有类似的问题。环保官员为了完成某些单项的环境指标,可能会放纵某些更致命的污染。所以出现环保指标的好转和公众的感觉完全不一致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然而,这些环保指标问题,怎么还会与电价有联系呢? 有关系,大家看:据报道 2011 年 8 月 31 日 新公布的《 “ 十二五 ” 节能 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新建燃煤机组全部安装脱硝设施,单机容量 30 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 7 月 29 日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从 2012 年 1 月 1 日 开始,所有新建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标准为 100 毫克 / 立方米;从 2014 年 7 月 1 日 开始,现有火电机组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标准为 100 毫克 / 立方米(特殊规定的执行 200 毫克 / 立方米的标准)。针对上述要求,中电联的秘书长王志轩担心“一是改造费用约 2000 亿~ 2500 亿元如何筹措?二是每年 900 亿~ 1100 亿元运行费用如何消化?都是未知数。” 如果只按每年多支出 2000- 亿资金计算,我国现在每年的总电量大约 4 万多亿,每度电将要增加近 5 分钱。这 5 分钱对于当前的煤电矛盾,绝对是难以消化的雪上加霜。搞环保要花钱可以理解,但是,有些钱我们花得比较冤。例如,上述的改造费用就花得比较冤。我国的火电机组大都是最近 5 、 6 年新投产的。如果我们的环保工作,有一个长期的规划,预计到 5 年之后我们就要实行脱硝,何必非要等火电厂建成了了之后,再进行改造呢?这就好像我们许多缺乏规划的城市,今天刚修好的马路,明天就开膛破肚的加装地下管线。这种抽疯式的环保,能不推高电价吗?当然,这并不是目前电价矛盾的主体。然而,谁又能保证我们为了完成脱硝的环保任务,不会加重其它方面的污染呢? 总之,我们环保工作的目的,应该是切实的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而不应该是为了完成一些挑出来的环保指标。当前,我们所花的钱,似乎不是保护了环境,而主要是美化了环保部门所提出来的环保指标。在我国电价矛盾如此尖锐的情况下,这种花钱作秀的指标环保,实在是有点误国害民。
3888 次阅读|3 个评论
张博庭老师何必屡次靠谣言宣传水电?
热度 6 Amsel 2011-9-4 00:54
【9月4日更新: 张博庭老师关于法国那一段说法也不对,见里面的补充。 】 张博庭(水博)老师9月1日的文章《我国环保官员的境界能否突破行业局限?》又包含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论断。 张老师文章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5826do=blogid=482008 张老师说: “挪威99.8%的电力还是来自水能,尽管他们自己也有着丰富的石油和煤炭,但是,至今基本上都没有开采。” 但事实是,挪威在北海和巴伦支海进行大量的油气开采,目前挪威是西欧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全世界第七大石油出口国,见美国能源信息局的数据( http://www.eia.gov/countries/cab.cfm?fips=NO ): 张博庭老师接着说:“南部欧洲法国的水能资源并不多,但是他们早就百分之百的开发利用了。所以,他们在欧洲率先结束了本国煤炭的开采。”言下之意,法国的水电替代了煤电。但是作为能源动态的常识,法国的电力主要依靠核电:目前法国核电占全部电力的77.1%,水电占14% (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fields/2045.html )。张老师一方面说法国水能资源不多,另一方面又暗示水电替代了法国的火电,实在自相矛盾 。 张老师又说:“水电开发程度高达百分之八、九十的英国、德国等也都纷纷宣布关闭全国的所有的煤矿,实现全国的清洁能源利用。” 实际情况是,在德国(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 http://www.iea.org/stats/electricitydata.asp?COUNTRY_CODE=DE ),2008年煤依然是电力最主要的来源(290645百万度),其次是核电(约为煤电的一半),然后是天然气发电和风电,然后才是水电。化石能源依然占德国全部发电来源的一半以上。 说句题外话,德国和英国都不是进行水电宣传的好例子,两国本身就是张老师所说的“伪环保”猖獗的地区。德国今年因为日本核事故而爆发反核歇斯底里,要在2022年关闭全部核电站,这样煤电的比例必然大量增加。而英国因为“全球变暖”意识形态,片面发展风电,正在面临本国的电源危机 ( http://business.timesonline.co.uk/tol/business/industry_sectors/natural_resources/article1813006.ece )。 对于从事水电宣传的张老师来说,文章屡次出现这样的错误数据和错误结论,和造谣传谣没什么实质区别。可张老师还一直义正词严地批判环保人士造谣。看来确实如我上次说的,张老师无非是把谣言分成了“我们的谣言”和“他们的谣言”。 延伸阅读:《 水博文章传的一句谣言包含多少错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0036do=blogid=448882
个人分类: 杂谈|4356 次阅读|11 个评论
我国环保官员的境界能否突破行业局限?
热度 6 zbt92 2011-9-1 20:50
文 / 水博 最近,《中国环境报》发表了环保官员吴晓青(下称作者)的一篇论述《我国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文章。文章中作者特别强调了水电开发的“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原则。我作为水电科技工作者,完全同意这个原则。不过,根据当前我国和全球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环保官员理解生态优先的眼光,还应该更开阔一些。不能把生态优先仅仅理解为,优先保持某个地方、某条河流的某种自然状态。 首先,从全球的角度看,生态优先就应该重视和解决好当前人类社会的最大生态难题。不言而喻,这个当前人类最大生态的难题,就是由于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气候变化。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之外,人类几乎没有别的出路。当前,由于受到了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世界各国替代化石能源的第一主力仍然还是水电。因此,可以说,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客观现实就是:尽可能的开发利用水电和其它可再生能源替代尽可能多的化石能源。 水电是人类社会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谁能优先开发利用水电,谁就是在实施保护全球意义上的生态优先。例如挪威,由于水能资源丰富,眼光超前,挪威一直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水能。因此,到现在为止挪威 99.8% 的电力还是来自水能,尽管他们自己也有着丰富的石油和煤炭,但是,至今基本上都没有开采。南部欧洲法国的水能资源并不多,但是他们早就百分之百的开发利用了。所以,他们在欧洲率先结束了本国煤炭的开采。随后,水电开发程度高达百分之八、九十的英国、德国等也都纷纷宣布关闭全国的所有的煤矿,实现全国的清洁能源利用。 我国的水能资源世界第一,理论蕴藏量达到 6 万多亿千瓦时。仅仅根据目前的勘测设计水平,技术可开发量就有 2.45 万亿千瓦时。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 12 到 13 亿吨原煤的能源。这个数字还不完全包括 理论蕴藏量在 1 万 kW 及以下河流上单站装机容量 500kW 及以下的小水电。 如果我们进一步开展细致的工作,我国的水能每年所提供的能源可能更要多。有人还算过一笔账,世界工业化以来我们所浪费掉水能资源,已经超过我们国家所开采的全部煤炭总量。如果我们国家能够像挪威人一样,从一开始就充分的开发利用我们的水能资源,起码到上个世纪末,我们国家都可以和挪威一样基本上不需要开采煤炭,完全依靠水能来提供所需的能源。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我们国家穷,没有钱大量的开发利用水电,我们对于水能资源的浪费力不从心、无可奈何。那么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经济能力,本来可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量的使用便宜、清洁的水电可再生能源,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但是,我们非常遗憾的没能实现这一目标。表面上看,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和公众对常规可再生能源 --- 水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一场复杂的国际斗争。在我们加速改革引进电力发展的市场竞争机制的过程中,我们没有预料到国外颜色革命势力影响国家发展的能量居然会如此巨大。由国外资助的国内的极端环保组织利用各大电力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无心、也无力顾及揭露各种伪科学、伪环保谣言的机会。大肆造谣诬蔑我国最应该优先发展的水电,并且屡屡得手。 长期以来,一些欺骗性极强的错误舆论,已经占据了我国社会的主流地位。例如 “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说法大家都很习以为常。但是,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相反,亚洲、非洲那些水电开发程度普遍很低的发展中国家,不仅人民生活非常 贫困,所遭遇到的生态环境破坏也比发达国家严重得多。在我们中国也不例外,新安江的水电开发让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而至今尚未开发的怒江,过度砍伐、陡坡耕种、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却十分的突出。 由于我国水电建设进行市场化改革之后,遭遇到了国内外极端环保势力的严重阻碍,一些由政府部门改组后的水电企业,明显缺乏足够的舆论斗争传经验。一些长期的误导宣传已经把我国水电的形象严重妖魔化。本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清洁能源,却被常常宣传成为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目前,社会上妖魔化水电的欺骗宣传不仅已经误导了社会公众,而且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某些政府部门。以至于我国的怒江水电开发已经被一些莫须有的谎言搁置了多年。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工建设的金沙江中游水电被叫停审查之后,才发现所依据的一些理由竟然是误导宣传的传言,以至于我们至今也找不出来,谁应该是这一事件的责任人。 总之,由于受到水电妖魔化的影响,前几年我国很多重要的大型水电建设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同时,正是由于我国的水电在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严重受阻,以至于我国的水电开发已经严重的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矛盾,要比其它发达国家尖锐得多。最近几年,在全球各国都积极地致力于减排温室气体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以每年 2 、 3 亿吨的增量加速煤炭的开采,不断刷新着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纪录。面对经济强劲增长的能源需求,我国煤炭的产能不足、运力有限、矿难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煤电矛盾也不断升级。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在 GDP 还远低于美国的情况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引来了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不相符的批评和阻力。 在 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我国的处境与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绝对是不公平的。很多人至今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全世界都要跟中国过不去?客观地说正是由于我们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对比其它发达国家,我们的发展确实已经消耗了过多的化石能源,排放了与我们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温室气体。为此,我国政府已经向国际社会做出了承诺:要在 2020 年把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高到 15% ,单位 GDP 能耗下降 40% 到 45%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很多有识之士都已经认识到:能否实现我们的庄严承诺,在很大程度上就要取决于我国水电开发的进程。 因此,我国新制定的的十二五规划,不仅大幅度增加了水电开工的项目,而且还明确地把“十一五”规划中对水电建设产生了误导作用的强调 “ 有序开发水电 ” 的说法,明确的改成了 “ 优先发展水电 ” 。不能否认:水电开发的滞后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形象;今后必须充分的开发利用水电,才有可能实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 对比来看,作者的文章虽然也谈到过水电的减排生态作用,但是,这似乎只是一个戴帽子的陪衬。作者在论述具体问题的时候,还是把水电对全球的重要生态作用,与水电开发中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完全对立起来了。因此,作者对我国长期以来水电开发严重滞后,至今还有大量水能(相当于十亿吨原煤)被浪费掉,而煤炭的消耗高居不下的现实的评价,是不符合实际的。作者个人认为“受历史原因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水电开发在一定阶段存在‘保护让位于开发’、‘保护跟不上开发’的现象,对一些河流的水生生态、景观环境等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部分河段的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 按照作者对我国水电的这些评价,我们的“十二五”规划绝对应该是把 “优先发展水电”的说法,改为“有序开发水电”的才对。而不应该是相反。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对于水电发展描述的这些微妙变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我国过去的水电开发情况决不应该是什么“保护让位于开发”、“保护跟不上开发”,而是明显的有水电“开发让位于保护”、“开发跟不上保护”的倾向。 由作者的文章我们还可以发现,至今我国的环保部门和一些环保官员,对我国水电的认识还有很大的部门局限性。他们似乎还不能把生态优先的视野,从某些局部、个别的地区扩大到全球。从全球的角度看,尽可能的开发利用水电,尽快地把我国正在浪费着的十亿吨煤炭的水能资源利用起来,才是最大的生态优先。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仅从清洁能源的角度去认识水电开发的生态重要性,还并不能算全面。水电开发尤其是在大江大河上的大型水电开发,最重要的生态作用之一,就是要“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我们人类没有其它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的新技术之前,即使我们人类不能利用水库进行发电,我们也必须建设足够的蓄水水库,以调节自然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 在当前社会的科技水平下,只有建造了具有足够的蓄水能力的水库,才能把汛期的洪水拦蓄下来,避免形成洪水灾害。同样,只有大型水库拦蓄和存储了足够的洪水,才能在枯水季节提供足够的水资源保证。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的水库蓄水能力都与该国家的现代化文明程度成正比。根据水电开发与水资源开发密不可分的这一现实,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型水电站建设,都需要同时解决水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不仅如此,在很多情况下,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往往要比解决能源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例如,我国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 三峡 ” 的首要作用,就是防洪和供水。因为,对于一个社会而言,能源的问题还仅仅是发展的问题,而水资源的问题则是更重要的生存问题。 水资源的生态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水旱灾害频繁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已经暴露出我国的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最近几年以来,水资源短缺、水利设施薄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更加突出。 正是由于我们缺乏大江大河上龙头电站水库对河流水资源足够的控制能力﹐我国的社会﹑生态环境遭受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我们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造成这种生态困局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同样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水电 “开发让位于保护”、“开发跟不上保护”的结果。因此,从我们全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加速水电开发就是最大的生态优先。 为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建设,党中央在《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随后今年 7 月召开的史无前例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又再次强调了“生态之基”这一极其重要生态理念。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首先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用水需求,一定是最重要的生态问题。谁都知道在北京由于过度的缺水,永定河已经连续干涸了十几年。那么北京的水库、大坝建设是不是违背了“生态优先”的原则了呢?没有,绝对没有。因为,保证北京市民的基本用水需求,才是最大的生态优先。 同理,保障我国水资源的供应,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优先。这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不会例外。这里我还应该特别指出,作者在文章中所强调的“如瑞典和欧盟建立了‘绿色水电’认证制度,美国开展了‘低影响水坝’评估”等实例,也存在着严重的误解。在美国所有对水资源的调控起关键作用的大水库、大水电站,绝不需要去通过什么“低影响水电”的评估。因为如果要求它们去做环保部门这种评估,很可能会影响到这些水电站发挥更重要的生态保障作用。因此,在美国需要进行“低影响水电”评估的,全是那些没有什么水资源调控作用的民营小水电。而我们的作者,却没有注意到美国这个反映着水电与生态之间重要关系的细节。这就导致了作者的所论述的水电“ 在开发理念上做到生态保护优先 ”发生了错位。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作者后面的水电“ 在制定开发规划时做到生态优先 ”和“ 在决策过程中体现生态优先 ”的论述中。总之,如果我们的环保官员,能够跳出自己行业部门的局限,站在保护好全球和全中国的大生态的角度上,考虑生态优先的话,我们就决不会用某一个局部地区的生态优先,来对抗全球的节能减排和全国的水资源难题。 此外,作者所论述的“统筹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也需要有全国和全球的眼光。我们不能仅仅强调“认真对待水电开发对地区历史文化”以及“干支流、上下游的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问题”,而更要从全国的生态、全社会甚至全球的生态“统筹考虑”水电开发的无可替代的生态作用。 以上我所提出的这些意见,并非是我个人的发明。记得早在几年以前,就有一位水利部门的老领导,一针见血的指出: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影环境响是局部的,而它的生态环境效益却是全流域的,甚至是全球性的。遗憾的是,至今我们的各级政府对我国环保部门、环保官员的考核指标,还仅仅停留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上。然而,迄今为止,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我国当前极其严重的旱涝灾害频繁交替的生态困境,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持续上升的生态难题的最重要根源之一,就是我国的环保官员狭隘的、本位主义的生态观。 附:参考文章《我国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作者:吴晓青 来自:中国环境报第 2 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 “ 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 ,突出强调了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对于水电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做好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近期,环境保护部组织了金沙江上游、澜沧江干流水电开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进一步梳理了我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总体情况,形成了 “ 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 ” 等原则共识,明确了我国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重点工作。   一、我国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总体情况   我国的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已建成水电的装机容量也居世界第一位,但是目前,火电在我国能源供给中占主导地位,水电年发电量只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 7 %。根据应对气候变化和污染减排要求,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了 “ 争取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 %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 %~ 45 % ” 的承诺,水电作为技术成熟、供应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应当在改善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往往也是自然环境良好、生态功能重要、生物物种丰富和地质条件脆弱的地区,生态系统敏感度较高、稳定性相对较差。受历史原因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水电开发在一定阶段存在 “ 保护让位于开发 ” 、 “ 保护跟不上开发 ” 的现象,对一些河流的水生生态、景观环境等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部分河段的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将生态优先的原则贯穿到水电规划开发的全过程,维护好河流的生态系统健康和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   二、按照 “ 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 ” 的原则,全面落实水电开发的生态保护工作    ( 一 ) 生态优先   一是在开发理念上做到生态保护优先。世界各国在水电建设生态环境管理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如瑞典和欧盟建立了 “ 绿色水电 ” 认证制度,美国开展了 “ 低影响水坝 ” 评估,邻国不丹则为了保护森林植被而基本将水电站建在地下。总体来看,这些经验的核心就是坚持生态优先,对我国的水电开发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意义。   二是在制定开发规划时做到生态优先。河流水电开发规划应与流域综合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并同步开展规划环评工作。水电开发规划环评要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论证水电规划拟定的开发强度、开发方式、开发时序的环境合理性,提出规划的优化调整方案以及生态保护对策措施,要保留必要的生态空间,避让重要的生态敏感区。   三是在决策过程中体现生态优先。水电建设必须以水电开发规划和规划环评作为基本依据,科学、合理、有序地推进。对流域干支流开发与保护统筹考虑不够的不开发,对流域生态系统影响较大的不开发,对生态环保措施不落实的不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的不开发。要确保生态流量、生态措施和生态资金得到充分保障,干流水生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基本稳定,河流健康得到整体维护。    ( 二 ) 统筹考虑   一要统筹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客观和系统评估水电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要认真对待水电开发对地区历史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带来的影响。要让水电开发建设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难得机遇。要确保流域生态安全和增强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要统筹考虑干支流、上下游的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问题。要做好干流开发和支流开发规划的有机衔接,尽快建立和完善水电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机制,积极开展 “ 干流开发、支流保护 ” 生态补偿试点。要根据当地生产、生活、生态以及景观需水的要求,科学确定水电站的下泄生态流量,研究制定优化运行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对下游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要统筹考虑单个电站环境影响和流域水电开发累积环境影响。要进一步深化对水电站分层取水、珍稀特有鱼类人工驯养繁殖和放流、河流生境修复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深入研究论证水电梯级开发对全流域的整体性、累积性生态环境影响,并从流域层面制定预防或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探索建立流域性的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和环境管理机制。    ( 三 ) 适度开发   一是把握好流域水电开发的强度。水电开发规划必须优先考虑流域生态保护的需求,充分保障生态用水,满足生物生存空间和通道等的要求。要避免水电开发超出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确保河流生态系统功能有效发挥。   二是把握好流域水电开发的尺度。水电开发要减少占用天然河道的长度,根据不同珍稀生物的生活习性以及人文自然景观特征,保留充足和必要的天然河段,要防止 “ 吃干榨尽 ” 式的开发,避免水电开发各梯级首尾相连、河流水体湖库化,尽最大努力来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   三是把握好流域水电开发的速度。要根据区域能源供给需求程度和生态环境的敏感程度,明确各水电梯级开发的先后顺序。要避免干流、支流水电项目遍地开花的现象,积极做好水电有序开发的文章。    ( 四 ) 确保底线   一是坚持法律政策的底线。严禁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禁止开发的区域,国家和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以及濒危、珍稀、特有保护动植物的重要生境等生态敏感区,布局水电梯级。对于可能直接导致敏感目标消失或珍稀物种灭绝的梯级电站要坚决取消。   二是坚持公众环境权益的底线。水电开发要重视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尊重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水电开发规划和水电项目,应当采取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公开有关信息,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三是坚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底线。水电开发必须维护好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的整体性和河流健康稳定,减少梯级开发对生态系统的扰动和破坏,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发展的空间,确保河流水电开发的可持续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三、切实强化水电开发环境管理工作    ( 一 ) 做好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评的管理   要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搭建流域综合规划平台,发挥规划环评对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的指导作用。对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可对水电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对条件复杂、环境敏感的河流或河段,要考虑现阶段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技术和能力,慎重规划开发水电资源;对部分生态脆弱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要根据功能定位,实行限制开发;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区,原则上禁止开发水电资源。    ( 二 ) 严格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   水电项目的 “ 三通一平 ” 相关工程环评和水电项目环评必须以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和规划环评为依据。要加强环境保护设计,特别要落实好低温水、鱼类保护、陆生珍稀动植物保护、施工期水土保持和移民安置等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生态流量,确保相关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小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要做好水电建设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对生态影响问题突出、公众反映强烈的水电规划所涉及的项目,应慎重审批其环评文件。    ( 三 ) 加强水电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   水电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 “ 三同时 ” 制度,同步进行环境保护总体设计、招标设计、技术施工设计,制定并落实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程序申请环保验收,验收通过后工程方能投入正式使用。要研究制定电站优化运行方式,积极推进建立重点流域水电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和管理制度。    ( 四 ) 深入开展水电开发环境影响的基础研究   加强流域生态的基础调查和研究工作,开展综合、系统性的流域动植物及生境调查,建立河流生态监测体系,推动开展流域生态保护规划。开展已建电站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和流域水电开发的回顾性评价研究,开展在建电站的环境影响跟踪监测,研究水电开发对相关区域、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为流域后续规划实施和优化开发提供经验借鉴,对水电开发的环境管理进行持续改进。
3785 次阅读|5 个评论
剖析一些人“我们很不放心”三峡的原因?
热度 1 zbt92 2011-8-27 14:42
文 / 水博 文 / 水博 看到任星辉先生的《三峡:为什么 “ 我们很不放心 ” 》文章后,我感到非常理解。因为,在前不久我和他曾经一起参加了讨论有关三峡问题的第十三期《蓟门决策》论坛,所以,我知道任星辉对于三峡的“不放心”,绝不是说说而已,而确实是存在着很多认识误区。 对于国务院通过的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 任 先生认为“ 借着这次国务院这次表态造就的言论空间而来的,除了对相关问题关注的深度推进,还有有关方面的重申、澄清或辩驳。就后者而言,或者强调三峡工程是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典范,或者指责有人借机 “ 攻击 ” 、 “ 妖魔化 ” 三峡工程,种种说法,不一而足,好像媒体和民众的真是 “ 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 一样。 ” 任 先生的前半句话一点都没有问题,确实反映了国务院通过了 《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后的一些社会现实。但是,对于第二句话,则反映出了任先生和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的不满情绪。首先是不满“ 三峡工程是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典范”, 其次是不满对 “有人借机 “ 攻击 ” 、 “ 妖魔化 ” 三峡工程 ”的批评。因此,任先生抱怨“ 好像媒体和民众的真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一样 ”的理由也很清楚,不过就是因为任先生和很多人对三峡“很不放心”。 由于曾经和任先生一起参加过《蓟门决策》,我知道任先生的“不放心”是出于对国家前途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因此,他们的不放心不仅不是 “ 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 ,而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有忧国忧民。然而,尽管忧国忧民的动机是好的,但是,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未必就能得到好的结果。我觉得任先生和一些对三峡工程很不放心的同志,恰恰是因为不够了解实际情况,所以,不管它们的主观意愿如何,他们也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做不到实事求是,当然就更谈不上能有科学的态度了。 我说任先生和那些对三峡不放心的同志不了解实际情况,任先生可能不同意。但是,我们以任先生的这句“ 有人借机‘攻击’、‘妖魔化’三峡工程 ”为例,就可以证明任先生确实还很不了解事实际情况。任先生在文章开篇的第一段结尾就说过“ 虽然从论证到建设,有关三峡工程的争论和问题的消息,一直就有,但由官方公开承认这个多年来着力打造的政治标本工程存在不利影响,这尚属首次。 ”。能说出这种话,就反映出任先生对有关三峡工程的实际情况是非常不了解的。只要任先生稍微翻阅一下以往的有关三峡的新闻报道,国内外所谓中国政府首次承认三峡“问题”的说法,恐怕是不计其数。 最典型的恐怕是要数 2007 年 9 月,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在 武汉会议上的“ 对于三峡工程能引发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以损失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 ”的讲话 ,引发了国内外中国政府首次承认三峡工程可能引发生态灾难的炒作。当时国外媒体炒作三峡的代表作,是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三峡大坝之忧”。那时候,国内外所有对三峡的不满的媒体记者,几乎都在新闻报道中带有任先生的“ 官方公开承认这个多年来着力打造的政治标本工程存在不利影响,这尚属首次 ”的意思。 如果任先生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任先生了解 2007 年那场关于三峡争论的历史,任先生就不可能再写出“ 官方公开承认这个多年来着力打造的政治标本工程存在不利影响,这尚属首次 ”的评论。因为,谁都应该知道所谓“首次”只有一次,第二次就不可能是首次了。然而,西方的一些媒体为了利用公众对我国政府的信任,挑拨起社会对三峡的不满情绪。所以,一再使用“ 官方首次公开承认 ”的说法骗人。事实上,即使在 2007 年的时候,也绝不是什么“ 尚属首次 ”,因为,早在 1997 年当时的朱镕基总理就在视察了三峡工程之后,就曾明确指示“防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三峡工程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对治理工程项目,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做到科学论证,简化程序,加快进行”。 对比十几年前中国总理的这些公开讲话,难道还有人会认为中国政府承认三峡“ 工程存在不利影响,尚属首次 ”吗?其实,平心而论,从三峡工程建设前的争论到三峡工程论证后的结论,谁都应该知道我国政府的态度从来都是三峡工程“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所以,从第一次使用“ 官方公开承认存在不利影响,尚属首次 ”的说法的时候起,无疑就是在采取一种挑拨离间的造谣方式,其目的无非就是要“妖魔化”三峡工程。因此,根据任先生在文章再次引用的这种造谣的说法,也完全可以说明“ 有人借机‘攻击’、‘妖魔化’三峡工程 ”的警告,决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现实。 仔细分析之后也不难看出来,任先生文章的核心论据之一是三峡的论证不够科学。 任 先生质疑的论证科学性,首先是所谓论证主管部门的问题。在此任先生引用了记者代晴的说法“ 水电部是三峡工程的主管部门,对三峡也持主上态度。因此,论证交由水电部,如时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三峡论证组副组长的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林华所言,是‘由国家论证变成了部门论证’,从此 “ 三峡该不该上是不容讨论的,只能论证 ‘ 如何上 ’ 的问题 ” 。 ”。不过,我们应该告诉的任先生的是,戴晴的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首先,所谓“ 水电部是三峡工程的主管部门 ”是戴晴自己想当然的猜测。如果说她当年是出于对三峡工程的无知,作出了这样假定,那么在三峡工程已经建设成了若干年之后,还有人要继续引用这个说法。那么这个人如果不是糊涂,就一定是故意装糊涂。因为现实分明是:水电部既不是三峡的建设主管部门,也不是三峡的运行主管部门。只不过我们的三峡工程要解决的,恰恰是我国的水利和电力问题罢了。 此外,戴晴记者的关于 “ 三峡该不该上是不容讨论的,只能论证 ‘ 如何上 ’ 的问题 ” 的说法,也是违背客观事实的。这根本就无需争论,只要我们稍微看看三峡工程的论证报告内容,就知道三峡的论证,是否存在 “ 三峡该不该上是不容讨论的,只能论证 ‘ 如何上 ’ 的问题 ” 了。 对于参加三峡论证的人员问题,戴晴的说法也有很大的片面性。任先生引用戴晴的论据是“参加了 1988 年 11 月下旬三峡工程领导小组第九次扩大会议的这几位政协委员说, “ 即以这次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出席者 177 人统计,其中 103 人为水电系统的同志,也占多数。这样的组织方式难免形成 ‘ 一家之言 ’ 。 ” ”。任先生在引用这一段内容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戴晴记者为什么要用出席某一次会议的代表来计算比例,而不采用直接作出结论的专家组的构成比例呢?我也许可以告诉任先生这里的原因何在。因为,三峡论证的专家组包括了所有相关专业的全国性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和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约 60 余人。论证专家组中非水利电力专家的人数占到了大多数。精明的戴晴也是许为了掩盖三峡论证专家组的构成的客观和公正,所以故意拿出某一会议的参加人员,来说明 “ 会议出席者 177 人统计,其中 103 人为水电系统的同志,也占多数。这样的组织方式难免形成 ‘ 一家之言 ’ ” 。遗憾的是戴晴记者“精明”的“论述”,不仅让当年很多人都上当受骗,群情激愤,而且,至今还能让任先生这样的忧国忧民者耿耿于怀。 任 先生的文章还说到:“ 三峡工程不立即上马也有一定难处,这就是葛洲坝工程完工后施工队伍如何转移,家属怎么安排,也涉及到成千上万人的切身利益问题。 ” (郭来喜, 1988 : 328 )在林华处巧遇来采访的记者钱钢的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雷树萱也说: “ 为什么葛洲坝花那么多钱?就是本来想搞了葛洲坝,装备起来去上三峡。因此葛洲坝 48 亿投资,有 8 个亿是施工机械。有人说,搞了一支强大的 ‘ 海军 ’ ,一支强大的 ‘ 装甲兵 ’ , —— 从日本进口了大采沙船,这种船只有在长江可以用。搞了那么多大翻斗车,也只有在长江截流用。现在工程完了,两个亿算是折旧了,六个亿的设备烂在那里,从 1970 年到现在,快二十年了。浪费不得了! ” (戴晴, 1989 : 71 )这当然也是问题,但正如郭来喜所说: “ 比起全国大局毕竟是个局部问题。 ” 可是,真正重要的,却是主持论证的主管部门水电部的想法。 ” 对于戴晴的这个猜测,我认为是完全不成立的。因为,当年水电部管理的绝不是只有一个葛洲坝工程局,而是全国所有的几十个水利水电工程局。如果从保住工程局的饭碗,有活干的角度上来看,水电部恰恰应该站在反对三峡上马的立场上才对。三峡论证的时候,我已经来到中国水电学会工作。我承认上三峡确实能解决葛洲坝工程完成之后,葛洲坝工程局的出路和饭碗问题。但是,同时我也深切的体会到,一旦三峡工程上马之后,由于投资巨大全国的所有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客观地说,在我国当时的投资体制下,全国绝大多数的水利水电工作者,都是反对三峡立刻上马的。而且,他们的这种担心也被以后的事实所证明。李锐的回忆录里就曾说过,电力部的一位副部长感受到了三峡上马后水电行业的整体困难。具体的事实还有,我国龙滩水电工程早在 1992 年就已经获得了当时我们蒙昧以求的世界银行的贷款,但是,由于三峡的上马,龙滩水电工程还是推迟到了电力体制改革以后才开工。我记得在三峡开工后的 1996 年,中国的水电行业第一次实现了“零”的突破,即全年都没有一个水电项目开工。 这个问题恰恰应该能说明,当时由国家的业务主管部门水电部来组织三峡的论证,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三峡工程要解决的恰恰是我国水利和电力问题,不让了解和主管水利电力的国务院部门组织,又由谁来组织呢?而且,根据戴晴记者的猜疑和客观现实的对比,我们也不难看出来:水电部和三峡论证专家组的专家们,都没有让照顾本行业的饭碗的意见,干扰了三峡论证的科学性。因此,根据任先生所强调的这些资料,恰恰应该说明,我国三峡工程的论证,具有足够的科学性。任先生的误解和戴晴的猜疑,都是缘于他们不了解全国的实际情况。 除了对三峡论证科学性的怀疑之外,任先生担心的还有三峡工程决策的民主性。任先生文章抱怨说“ 正如真正的论证不应借科学之名,行承风希旨之实一样,政治决策不能系于领导的脑门子,而应受制于民主程序或者至少是代议机构预算控制下的公共机构。三峡工程走的是最高权力机构的民主程序。类似公共工程由人大决策,这是空前且暂时绝后的一次。 ”。这里我们应该告诉任先生,不必再抱怨了,三峡工程的论证科学性和决策的民主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恐怕还找不到任何一个工程的决策过程,能够超过三峡。此外,任先生关于“ 类似公共工程由人大决策,这是空前且暂时绝后的一次。 ”的感慨,也是完全错误的。在我国三峡之前的三门峡工程,也是由全国人大通过的。而且,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今后我国重大工程的决策,通过全国人大的表决的情况,肯定还会有。 作为具体的论据,任文 ( 任先生的文章 ) 抱怨说“ 有不同意见的专家们在论证程序中是 “ 说了也白说 ” 的话,在公共表达中受到的待遇则基本上是 “ 不让说 ” 。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乔培新说: “ 围绕三峡工程的论争反映了一种偏向 —— 不够民主。只许表示赞同的意见,而给反对意见的申述设置种种阻碍。决策在表面上有民主程序,实则不是那么回事。去年政协会议期间,人民日报向我约稿,我谈的便是对三峡工程的意见,稿子安排了说是第二天见报,但报社突然接到上面通知,说不发表,只好作罢。 ” ” 我觉得如果任先生在十几年前发出这些抱怨,也许还可以理解,但是今天却有点太不适时宜了。众所周知,三峡工程的技术总负责人潘家铮曾经在回答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的时候,就说过,是三峡的反对派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因为正是他们所提出的各种疑问,让三峡工程的设计考虑的更加全面,避免了“走弯路”。由此来看,所谓“ 有不同意见的专家们在论证程序中是‘说了也白说’ ”的说法,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其次,关于“ 在公共表达中受到的待遇则基本上是‘不让说’ ”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不过,很凑巧任先生所列举的这位 乔培新的抱怨 很有说服力。根据郭玉闪同志的《三峡工程的代价》一文中的内容。我们知道“ 乔培新(曾担任过人民银行副行长)提供的,他在静态预算 361 亿的基础上用不同的通货膨胀率、每度电不同还款额度以及不同期限的贷款年限来计算,如果贷款利率按国家优惠价,那么动态投资额在 787 亿 ~3203 亿之间,如果按基建投资利率算,那么动态投资总额在 2861 亿 ~5843 亿之间。 ”。而我们知道,三峡工程的投资实际上是按照国家基建投资利率支付的。但是,实际最终的动态投资总额是 1800 多亿,而不是在这位愤愤不平的前副行长所说的“ 2861 亿 ~5843 亿之间 ”。 通过任 先生所列举的不让反对派在报纸上公开发表错误言论的这个例子,反倒说明了我们国家当时的宣传策略似乎是非常正确的。一些反对派曾建议“ ‘ 关于三峡工程上马的两种不同意见,应平等地都见报 ’ 。后来中宣部答复是: ‘ 不宜在报上公开辩论 ’ ”。现在来看,某些未经证实的个人意见可以在专业会议上发表、争论,但是,确实不应该拿到社会上去公开争论,以致于误导公众。显而易见,当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乔培新同志,居然在投资预测的问题上出现了这么大的误差,我们对此只能做出两种解释。一种是我国的所谓专家的水平太低,另外一种解释的可能更大,那就是当时的一些三峡反对派,思想上确实已经变得比较偏激,以致于他们常常不能再做出客观的分析。这些关于的某个人偏激意见争论,非要拿到社会上公开讨论,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什么好处。 关于三峡工程的决策民主问题,任文浓墨重彩的描述了台湾人大代表黄顺兴的经历。看到“ 你堂堂一个人大,怎么敢这样 —— 将电源关闭,动用技术手段来压制代表行使权利。我决定退席抗议,离开座位,走到休息厅。记者围上来,我事先虽然没有料想到关闭扩音器这一粗暴作法,毕竟有所准备,于是当场把材料散发给他们,同时对他们做了补充说明,等于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 ”的论述,大家都觉得,全国人大为了通过三峡工程已经不择手段了。其实,稍微一分析就不难看出来,任文的论述是不够客观、公正的。 黄顺兴代表要在大会上发言的具体内容,不是什么他对三峡工程的特殊发现,而是建议更改表决的程序,将三峡工程的表决按重大议案处理,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赞同才能算通过。某个代表自己想提出建议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他的这种意见完全可以在表决之前以书面的方式提出。因为,决定是否应该按照重大议案程序表决的权利,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而某个代表若有这样的建议,完全应该在表决之前,向人大常委会建议。而不应该故意要等到即将表决的时候,才突然要求进行大会发言,提出推翻整个表决程序的建议。这种行为无论从哪一点上来看,都有点故意捣乱的味道。因此,大会关闭捣乱者的扬声器,也不失为是一种制止故意捣乱的明智之举。台湾的政客们习惯利用议会进行哗众取宠的表演,对于这种政客关闭扬声器要比台湾议会的议员们之间大打出手文明的多。 对于黄政客我觉得根本就不值得什么大惊小怪的。幸亏后来的全国人大表决结果,赞同票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即便全国人大完全按照黄顺兴故意捣乱发言去做,也不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否则的话,这个关闭黄顺兴岛乱发言扬声器的行为,一定会成为三峡工程决策是非法的证据。 正因为三峡工程的表决通过票数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所以,此后所有关于黄顺兴委员要求发言的炒作,都不喜欢具体提及黄顺兴要发言的内容,而是局限在大会不让黄擅自发言的和黄顺兴愤然离席的行为上。其实,政客黄顺兴哗众取宠的自我炒作,根本就不值得我们过分关注。 应该说,任文关于这一情况的介绍也是有问题的。对黄愤然离席的后面,任文这样叙述“ 林华说: “ 你光给领导同志送一面之词,你让他如何做出正确判断? ” 人大的决策亦如是。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反方意见自由、充分呈现,让参与决策者对问题的是非有个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按法定程序拍板定案,如此民主决策一说方可谓不谬。可在三峡决策上,不同意见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决策机构,都被刻意限制, “ 一言堂 ” 若此,哪来什么 “ 民主决策 ” ?如果民主只是稀里糊涂摁表决器,盲人观花聋子听戏的话,那这也算得上。 ”。看到这些内容,读者似乎会认为,不让黄顺兴代表发言是为了“ 光给领导同志送一面之词 ”。而事实上,黄顺兴自己不仅没有对三峡工程有任何独特的发现或者建议,而在整个人大会议期间,他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传播着各种否定三峡的意见。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他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见,恐怕没有一个人大代表会不知道。况且,从最后人大会议不让他发言,反倒容许他召开“新闻发布会”宣读发言的情况来看,大会组织者根本不是在担心黄顺兴的声音被人听到,而只是不想让他故意捣乱的行为扰乱了会场秩序。 关于任文中叙述的黄顺兴说: “ 本来,大陆几十年来上马的工程不下千百万,小至啤酒厂,大至核能发电站,也有投资几十亿上百亿的,都不曾如此郑重 ‘ 通过 ’ ,为什么偏偏把三峡工程拿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表决 ? 这本身就有问题。 ” 什么问题呢?黄顺兴的观察可能道破了个中玄机: “ 没有把握又要强行通过,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要把责任推给全国吗 —— 这是你人大通过了的!为什么要推?没有把握。这几桩事情都是连带的。 ” 更是可笑之极。不仅三峡工程的技术负责人潘家铮院士,多次在各种场合表达过,三峡工程如有问题,他愿意承担任何责任,就是想我这样的水电工作者,也丝毫不会对承担三峡工程的责任有一丝一毫的推卸。要知道,当年美国胡佛大坝的建设者们的名字被当做英雄刻在了大坝上,今天我们中国的三峡大坝建设者,难道水平还会不如 80 年前的美国人吗?认为三峡“没有把握的”是黄顺兴那样的政客,而不是我们水电科技工作者。政客黄顺兴可能永远都不会理解,三峡工程对我们建设者来说,不仅是责任,更是一份荣誉和光荣。 因此,对于任文所感慨的“ 黄顺兴掷地有声的回答:‘这责任你推得掉吗,我们每一个人、每一桩事,都是要向历史交代的。’ ”我感到特别的可笑。任先生居然一点也不知道,我们很多三峡的建设者们,都盼望着我们国家能有那么一天,像现在的美国一样把我们的名字刻在大坝上,让历史记住我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贡献。 任文在题为“众声还将喧嚣”的最后一章中特别还举例说到: 关注过长江洪水报道的人可能都清楚三峡大坝的防洪地位在媒体上的嬗变轨迹: 2003 年6 月1 日 ,新华社稿件:“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 2007 年5 月8 日 ,新华社稿件:“ 三峡大坝 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 2008 年10 月21 日 ,新华网稿件:“ 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 2010 年7 月20 日 ,央视网稿件:“ 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坝上 ” ” 对于这个曾经的社会热点问题,任文解释说“ 对于这些由权威官方媒体发布、让公众无可如何的防洪标准,后来三峡方面出面澄清:‘大坝的防洪能力从来就没有变过,是媒体在不同时期截取了不同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四种说法都对。’(以上据媒体报道整理)如果你去翻阅三峡论证报告,当然会知道这些报道的不严谨。那么,是这些媒体要把三峡方面往火上架吗?这显然也非实情。正如一些人已经提到的,这些不确切的信息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关方面的过度宣传。 ” 任 先生关于我国三峡工程可能存在着宣传过度的看法,我完全同意。在现行的体制下,别说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我们国家发生的任何事情,不存在着宣传过渡的问题呢?但是,恰恰在这个关于三峡防洪能力的问题上,却真不是什么宣传过渡的问题,而正是有人要“ 借机 “ 攻击 ” 、 “ 妖魔化 ” 三峡工程 ”的结果。 2010 年 7 月 20 日 长江上游出现了超过 1998 年的瞬时特大洪峰。由于我国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开始发挥极其重要的防洪作用,长江下游的各地均安然无恙。三峡大坝终于让长江下游的人民群众实现了在特大洪水来临之际,仍然可以睡一个安稳觉的夙愿。然而,三峡的出色表现,却让某些喜欢借着三峡反华人士感到了某种危机。于是一篇精心编造的《 三峡大坝到底可以抵挡几年一遇的洪水? 》文章很快就出炉了。 该文章的内容不多,只是列举了几个文章题目和相应的网址。分别是: 2003 年〈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2007 年〈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 年〈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2010 年央视新闻〈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但是,文章的立意却很清楚。无非就是要说,我们的新闻宣传关于三峡大坝的防洪作用正在随着三峡的建设成功逐年降低。 2003 的时候说是三峡可以抵御万年一遇的洪水; 2007 年的时候说是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 2008 年的时候变成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而到了今年 2010 年则变成了“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 。本来一个工程的防洪能力是应该是确定的,怎么可能会不断地随着时间变化呢?难道真是我们的新闻媒体,当年为了让民众支持三峡工程,曾经进行过各种虚假的欺骗宣传吗?抱着这个疑问,我曾经按照文章所提供的网址看个究竟。看到原文才发现,原来这不过又是一些反坝人士造谣诬蔑三峡的新伎俩。 为了达到欺骗误导公众的目的,所谓“ 2003 年新闻〈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的文章题目就已经被篡改了。原文题目是〈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看到文章的内容就更清楚了,这是一篇形容三峡大坝本身建造的非常坚固的文章。即使遇到万年一遇的洪水,大坝本身也能固若金汤(我们判别大坝强度的时候,确实也需要使用能否抵御万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进行校核)。文章通篇根本就没有过三峡工程(的水库)可以抵御万年一遇的洪水的意思。这里反坝人士的欺骗,非常有技巧,他们知道大多数人不会仔细的去查看原文,所以,就放心大胆的造谣。为了能达到骗人的目的,很多炒作还故意把题目中的“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 ”的部分给删掉了。因而就无中生有的编造出了,我国媒体 2003 年曾宣传过三峡“ 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的假新闻。 至于 2007 年和 2008 年的新闻内容,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非常明确,就是保障把下游河段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在配合分洪措施的情况下,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实际上在 2007 年的很多新闻中,也曾多次提到过三峡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当时,为了对一些不够严谨的报道做出澄清,我还曾于 2007 年 06 月 05 日 在 人民网科技 频道,发表过《三峡能否抵御千年一遇洪水?我们该信谁》的文章,对当时各种三峡防洪能力的不同表述,进行过详细的比较和说明。 关于“ 2010 年的新闻〈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就更是一种故意断章取义的炒作宣传。因为,尽管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非常巨大,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要说“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不仅是完全可以的,而且有时候是非常必要的。其实,即便是在反坝人士炒作的〈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这篇文章中,也有三峡工程已经完全可以发挥正常防洪作用的论述。新闻的具体内容为: 主持人(白岩松):你觉得现有的库容量能不能迎接即将到来的洪峰? 王海:三峡现在已经具有正常运行期 221.5 亿立方米 防洪库容的能力。应该说剩下的库容主要是留着应对以后更大的洪水,并不是说一次洪水之后就用完的,因为后期可能还会有大的洪水。作为三峡枢纽来说,本身是具有221.5 亿的防洪库容,作为枢纽本身应该是安全的。 主持人(白岩松):您讲的是它的一个安全性,现在可能很多公众非常关心,针对今年即将到来的大洪水,三峡库区能否起到蓄洪、泄洪设计上的作用? 王海:应该来说三峡今年是具备有正常运行期设计的防洪能力,这是肯定的。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整篇文章的内容,主要并不是在说“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只不过节目的主持人自己似乎强烈的想要表达这样的一种个人意见。即使主持人的意见被回答问题的专家明确的否定了之后,主持人还是把他自己的个人想法作为新闻的题目发了出来,从而让一些造谣诬蔑三峡的反坝人士,加以利用了。 由此可见,这几条新闻的出现,决不是由于我们对三峡工程的过度宣传,而是有恶意炒作者,故意把这些强调不同侧面的新闻内容,巧妙地编排在一起的骗人罢了。例如, 2007 年 6 月 1 日 就曾有过新华社(记者杨希伟)报道说“湖北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1日在湖北防汛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对三峡工程今年的防洪作用不能估计过高,中下游地区对长江防汛绝不可麻痹松懈。他指出,三峡工程今年的正常防洪库容为68亿立方米,只可解决荆江约20年一遇的洪水。” 如果真正客观的评价“三峡大坝的防洪地位在媒体上的嬗变轨迹”应该是 2003 年 6 月 1 日 , 由于大坝刚刚建成蓄水,防洪能力还非常有限,所以新华社的稿件《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 》特别强调我国新建成的三峡大坝的质量高。 2007 年 6 月 1 日 新华社(记者杨希伟)曾经客观的报道过“对三峡工程今年的防洪作用不能估计过高,只可解决荆江约20年一遇的洪水。” 到了 2008 年三峡大坝完全建成之后,新华网的稿件多次反复报道过: “ 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 和“三峡大坝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只不过三峡大坝的这两种防洪能力的条件不同,一个是指三峡自己本身的防洪能力,一个是指配合使用下游的分洪措施之后的防洪能力。 2010 年 7 月 20 日 ,央视网节目中记者为了迎合社会潮流自己想说的虽然是“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坝上”而看到全文之后,不难看出真正三峡专家的明确答复是“三峡今年是具备有正常运行期设计的防洪能力,这是肯定的”。 这样如果我们不带任何偏见的、全面地连起来看,应该是: 2003 年 6 月 1 日 ,因为大坝还没有能发挥任何防洪作用,新华社的《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 》特别强调我国新建成的三峡大坝的质量高。 2007 年 6 月 1 日 新华社就强调锅“对三峡工程今年的防洪作用不能估计过高,中下游地区对长江防汛绝不可麻痹松懈。三峡工程今年的正常防洪库容为68亿立方米,只可解决荆江约20年一遇的洪水。” 2008 年三峡大坝完全建成之后,新华网稿件多次反复报道过: “ 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 和“三峡大坝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 只不过这两种防洪能力的前提条件不同。 2010 年 7 月 20 日 ,央视网节目中,面对即将到来的特大洪水,专家的明确答复是“三峡今年是具备有正常运行期设计的防洪能力,这是肯定的” 这样,从 2003 年报道三峡大坝建设得很坚固;到 2007 年三峡大坝的建设还没有全部完成,专家曾强调防洪能力有限;再到 2008 年三峡建成之后,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配合分洪措施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直到 2010 年,面对即将到来的特大洪水,三峡的专家坚定的告诉想质疑三峡工程防洪能力有限的记者“三峡今年是具备有正常运行期设计的防洪能力,这是肯定的”。 不言而喻,如果不是有人故意利用某些新闻标题,断章取义的故意编造、炒作,这几篇文章关于三峡防洪能力的客观报道,难道有任何过度的夸张吗?解释清楚了这些诬蔑三峡的谣言,我们再来看任先生的“ 把三峡吹捧的神乎其神的官方宣传,其实自己早已就把它 “ 妖魔化 ” 了,哪还等得及吃力不讨好的不同意见者的质疑!有关方面在指责人们 “ 攻击 ” 、 “ 妖魔化 ” 三峡的时候,就不能自己照照镜子呢? ”说法,是不是感觉就有点显得滑稽了? 应该说,不仅官方对于三峡的报道并没有达到神乎其神,而且,从众所周知的几十年来关于三峡的争论来看,官方报道也从来没有完全否认过社会各界对于三峡的反对意见。然而,仅从任先生自己列举的关于三峡防洪能力的几篇文章来看,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别有用心的 “ 攻击 ” 、 “ 妖魔化 ” 三峡的, 确实大有人在。 最后,任先生感慨地说道“ 1988 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接受钱钢采访时,用两句话来概括一百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对三峡工程的态度: —— 我们很关心。 —— 我们很不放心! ”不过,我却非常想提醒任先生,这个比喻不太贴切。周培源的“我们很不放心”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的三峡还没有建成,很多技术问题还没有结论。例如,关于泥沙的淤积到底能有多严重,双方的专家谁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来说服谁。因此,不仅当初的很不放心是必须的,而且,也是有所准备的。 三峡工程的论证结论中的“一次建成,分期蓄水”就是要在建成后,观察泥沙的实际情况如何,一旦发现泥沙淤积确实很严重,无法按照高坝蓄水的话,就可以改为高坝建设、堤坝运行。所以,当年的“我们很关心”,“我们很不放心”,不仅是有理由的,而且也是除了周培源之外的很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情。但是,今天任先生的“我们很关心”我还比较容易理解,而任先生的“我们很不放心”却让人觉得,任先生似乎至今不肯接受三峡已经建成,很多争论争论已经做出了回答的现实。 我相信如果周培源先生仍然在世,他看到今天的一切,一定不会还说“我们很不放心”。因为,今天三峡的现实,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比当初预想的情况要好得多。这一点从国务院刚刚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中也不难看出来。对比科学论证的结论,唯一考虑不足的似乎只有清水下泄对下游的影响问题。不过,相对于国外的水电工程来说,这个问题似乎确实是利弊相当。因为我国河流的特点就是泥沙含量过高,最大的问题就是河道淤积造成的地上悬河。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请水下泄,未必就不是好事。特别是在阿斯旺大坝建设前,很多专家曾经担心尼罗河下游会被下切深淘 20 米 ,而最后的结果只有 6 米 左右。这个差距也是造成我们以往对三峡的清水下泄所造成的问题不够重视的原因。 当然,现在也还有不少人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利弊影响到底如何?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历史来检验。其实不然,三峡工程不过是世界上众多的大水库之一,除了三峡的水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之外,世界上已经有过二十几座比三峡大得多的水库,运行了半个多世纪。它们当中除了由前苏联修建的阿斯旺大坝,不断地遭受一些非议之外,其它的大水库、大电站都没有发生令人担心的不测。因此,如果美国人不说他们对自己的胡佛大坝“很不放心”的话,我们的任先生和出于各种原因的三峡反对派们,也大可不必对三峡“很不放心”。否则,你们不仅会活得很累,而且也难免让人觉得有点犯傻。 参看文章:《三峡:为什么 “ 我们很不放心 ” 》 作者: 任星辉 5 月 18 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这次会议同时指出: “ 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有的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 ” 虽然从论证到建设,有关三峡工程的争论和问题的消息,一直就有,但由官方公开承认这个多年来着力打造的政治标本工程存在不利影响,这尚属首次。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媒体一扫过去数年在三峡问题上的 “ 谨慎 ” ,开始大量报道和探讨相关问题。借着这次国务院这次表态造就的言论空间而来的,除了对相关问题关注的深度推进,还有有关方面的重申、澄清或辩驳。就后者而言,或者强调三峡工程是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的典范,或者指责有人借机 “ 攻击 ” 、 “ 妖魔化 ” 三峡工程,种种说法,不一而足,好像媒体和民众的真是 “ 吃饱了撑的没事干 ” 一样。 其实,对于稍微留心三峡的人而言,国务院的这次表态所涉及的问题,早已通过此前媒体的零星披露和各种不胫而走的 “ 小道消息 ” 有所了解,所以其作用无非是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而已,此外并无特别。但要解码近三十年的正面宣传和 “ 引导 ” 之后,公众何以对三峡依然 “ 我们很关心 ” 、 “ 我们很不放心 ” ,恐怕还得从三峡方面及相关者这次出面申言的东西入手。 科学论证? 1986 年 6 月,原本由国家计委主持、国家科委协助的三峡论证,转由当时的水利电力部负责。水电部主持的此次可行性论证得出的结论是: “ 三峡工程对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 正是这次重新论证,成了后来三峡工程上马的基调。理应说,这次由来自 “ 国务院所属 17 个部门、单位,中科院所属的 12 个院所, 28 所高等院校和 8 个省市专业部门 ” 的 412 位专家分成地质地震、枢纽建筑物、水文、防洪等 14 个专家组进行的论证,不至于再有 “ 科学论证 ” 与否的疑问,但问题恰好就出在这里。(长办三峡论证办公室, 1990 : 3 、 8 ) 水电部是三峡工程的主管部门,对三峡也持主上态度。因此,论证交由水电部,如时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三峡论证组副组长的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林华所言,是 “ 由国家论证变成了部门论证 ” ,从此 “ 三峡该不该上是不容讨论的,只能论证 ‘ 如何上 ’ 的问题 ” 。林华指出, “ 这就是主管部门自我论证自我决策的弊病所在。 ” 他认为: “ 像三峡这样的重大工程,影响到经济、政治、军事的大局,技术问题的比重最多只占 30% ,而且技术问题要服从于经济、社会的全局。所以应当由综合部门进行全面论证。 ” 对水电部主持论证有话说的,不止是林华。 1988 年 12 月,包括林华在内的孙越崎(时任政协经委三峡论证组组长)、陆钦侃等 10 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共同致中央的 “ 关于三峡工程论证的意见和建议 ” 中提出: “ 建议下一步讨论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请综合部门如国家计委、国家科委或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请更为广泛的各部门专家学者参加,贯彻真正的民主化科学化精神 ……”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则坦言 “ 由国家论证变为部门论证是错误的。 ” (戴晴, 1989 : 20 、 70 ) 论证交由水电部负责,就让人给 “ 科学论证 ” 打了问号,而它组织论证的方式、程序等,更是坐实了这个问号: “ 在组织工作上,水电部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对论证工作实行集体领导。领导小组由原水电部部长、有关的副部长、总共、副总工及有关领导共 12 人组成。 ” (长办三峡论证办公室, 1990:2 )在前述 “ 意见和建议 ” 中, 10 位政协委员就指出,领导小组的这些人 “ 都是一贯主张早上快上三峡工程的同志 ” 。我们来看看这个领导小组名单,就知道所言非虚了: 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钱正英水利电力部部长 副组长 陆佑楣水利电力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 副组长(兼技术总负责人)潘家铮 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高级工程师 成 员(兼秘书长) 陈庚仪 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筹建处主任,高级工程师 成 员(兼副秘书长) 黄友若 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成 员 史大帧 水利电力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 杨振怀 水利电力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 娄溥礼 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苏哲文 水利电力部原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魏廷争 水利电力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沈根才 水利电力部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徐乾清 水利电力部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孙越崎等同时指出, “ 在领导小组下属的 14 个专家组,其中 10 个组的组长是水电系统各部门负责人,其余 4 个组也有水电系统的同志任副组长。 ” 如此组织格局下的论证氛围又如何呢?(戴晴, 1989:20 ;领导小组名单及专家组名单均可参看国务院三建委办公室网站: http://www.3g.gov.cn/gclz/lzxz.ycs ) 参加了 1988 年 11 月下旬三峡工程领导小组第九次扩大会议的这几位政协委员说, “ 即以这次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出席者 177 人统计,其中 103 人为水电系统的同志,也占多数。这样的组织方式难免形成 ‘ 一家之言 ’ 。 ”“ 会上虽有不少不同意见,但总结时总以绝大多数同意,原则通过论证报告。而且历次论证会,都是一面倒的三峡工程一切都好,三峡工程不可替代的发言,稍有不同意见,很快就抓住一点进行反驳,民主空气是很不够的。因此,我们认为到目前为止的论证,实质上是一个部门对其所属工程的论证,难以做到超脱的综合论证。 ” (戴晴, 1989 : 20 ) 何况,作为主管部门的水电部( 1988 年撤销,改组为水利部和能源部)还有别的考虑。拒签综合经济专题论证报告的地理学家郭来喜指出: “ 论证报告提出 1989 三峡工程上马,我想这不是一时的失误,也不是疏忽,而是一厢情愿。三峡工程不立即上马也有一定难处,这就是葛洲坝工程完工后施工队伍如何转移,家属怎么安排,也涉及到成千上万人的切身利益问题。 ” (郭来喜, 1988 : 328 )在林华处巧遇来采访的记者钱钢的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雷树萱也说: “ 为什么葛洲坝花那么多钱?就是本来想搞了葛洲坝,装备起来去上三峡。因此葛洲坝 48 亿投资,有 8 个亿是施工机械。有人说,搞了一支强大的 ‘ 海军 ’ ,一支强大的 ‘ 装甲兵 ’ , —— 从日本进口了大采沙船,这种船只有在长江可以用。搞了那么多大翻斗车,也只有在长江截流用。现在工程完了,两个亿算是折旧了,六个亿的设备烂在那里,从 1970 年到现在,快二十年了。浪费不得了! ” (戴晴, 1989 : 71 )这当然也是问题,但正如郭来喜所说: “ 比起全国大局毕竟是个局部问题。 ” 可是,真正重要的,却是主持论证的主管部门水电部的想法。 如此等等,还怎么 “ 科学论证 ” ? 民主决策? 论证之后,最终决策定于政治,这无疑义。但正如真正的论证不应借科学之名,行承风希旨之实一样,政治决策不能系于领导的脑门子,而应受制于民主程序或者至少是代议机构预算控制下的公共机构。三峡工程走的是最高权力机构的民主程序。类似公共工程由人大决策,这是空前且暂时绝后的一次。 1992 年 4 月 3 日 ,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 “ 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 ” ,通过决议, “ 决定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对已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 ” 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共 2633 人,对这一个议案的表决结果是赞成票 1767 ,反对票 177 ,弃权票 664 ,另有 25 人未按表决器。虽然赞成票占多数,但反对和弃权票之多,也创下了迄今为止的人大会议之最。 本来,一个设想近百年、论证半个多世纪,牵涉面如此之广的工程,无论论证还是决策,有不同意见都是平常事,根本不足为怪。但为了回答三峡工程的决策是否民主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从不同意见受到何种对待开始说起。这是因为,只有民意代表有充分的机会了解对三峡的不同意见,并能自由地表达自己关于三峡的意见,才能避免稀里糊涂投票,充作 “ 橡皮图章 ” 的民主假象。 先来看当时环境下不同意见的表达空间。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有不同意见的专家们在论证程序中是 “ 说了也白说 ” 的话,在公共表达中受到的待遇则基本上是 “ 不让说 ” 。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乔培新说: “ 围绕三峡工程的论争反映了一种偏向 —— 不够民主。只许表示赞同的意见,而给反对意见的申述设置种种阻碍。决策在表面上有民主程序,实则不是那么回事。去年政协会议期间,人民日报向我约稿,我谈的便是对三峡工程的意见,稿子安排了说是第二天见报,但报社突然接到上面通知,说不发表,只好作罢。 ” 政协委员、水利水电与防洪专家陆钦侃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 “ 新闻界对讨论三峡工程的报道不公正。一方面赞成上马的消息见诸于各报刊;另一方面我们送给报社的稿件都被退回不用。因此容易给人民群众造成错觉。 1988 年政协开会,我和五名委员联名拟了一个提案,说 ‘ 关于三峡工程上马的两种不同意见,应平等地都见报 ’ 。后来中宣部答复是: ‘ 不宜在报上公开辩论 ’ 。 ” (戴晴, 1989 : 87 、 105 )又是 “ 上面 ” 的通知,又是中宣部的 “ 不宜 ” ,这些不同意见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不止是这些委员们个人,就是全国政协出面,也无可奈何:当时孙越崎带队的全国政协考察团考察三峡后在政协礼堂召开发布会,只有当时供职于《光明日报》的戴晴一名记者到场,且是林华通过私人关系约请,而非报社委派。后来戴晴从报社得知,上面有通知不让去。戴晴就是从此开始关注三峡的。(戴晴, 1993a ) 虽然借着当时的新鲜空气,仍有不少作品见诸媒体或正式出版,比如李锐的《论三峡工程》和田方、林发棠主编的《论三峡工程的宏观决策》和《再论三峡工程的宏观决策》两书,但总体的言论空间依然非常有限。来自国家计委的田方、林发棠两位学者因为主编前述著作,就几度受到主管部门领导的干扰。(戴晴, 1989 : 127 )汇集大量不同意见的《长江三峡工程争鸣集》(总论、专论)虽于 1987 年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却是 “ 内部发行 ” 。由戴晴主编,多位记者参与采写,汇集了三峡工程主要不同意见的《长江 长江 —— 三峡工程论争》一书,经各种周折终于出版后,于 1989 年 10 月被以 “ 为动乱和暴乱作舆论准备 ” 之名查禁。(参见晓蓉:《长江 长江》成书以后) 与不同意见的这种屈辱境遇不同,主上一派的势头可谓是咄咄逼人。郭来喜提到: “ 参加三峡工程论证对我说是个不断学习过程,但有话又不能不说。在我认识转变过程中,对我刺激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上海出版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三峡工程特刊。中央决定三峡工程组织全国各方面的专家重新论证,论证会尚在进行中,就在会外大造舆论,而且按语与标题都很刺目,说什么三峡工程已经等待了 30 年,即使是原子弹 …… 等等,似乎原子弹扔下来也不成问题。 ” 他还评论道: “ 论证报告给我的印象有点强加于人之感。好像非得 1989 年上马不可。为什么不用个假设年份,例如假定 1989 年上马呢?为什么不用一个更客观办法,用工期第 1 年、第 2 年 …… 第 20 年这样的序列来论证呢!明知 1989 年上不了马而非写 1989 年开工不可,是不是有点逼人就范的味道?今年 6 月我去成都出差还从一位非常有名望的科学家那里听到中央已决定三峡工程明年上马的误传。联想起来的这是否又是一次人为的社会舆论?从会外 ‘ 配合 ’ 会内论证呢! ” (郭来喜, 1988 : 327 、 328 ) 需要补充的是,即使是对三峡工程持主上态度的论证报告,流通范围也是受限的: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办公室于 1988 年 12 月出版的《三峡工程专题论证报告汇编》,封底写着 “ 内部文件 注意保存 请勿翻印 ” 。不同意见的传播受到种种杯葛,主上者却多以论调而非论证示人,如此舆论背景,我们的民众及其代表,怎么可能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个工程呢? 如果说此情此境谈国民的知情权太过奢侈,那就现实一点,只看以人民之名决策国是的人大代表们,对他们要决定其命运 —— 至少表面上如此 —— 的这个工程,能了解到什么程度。来自台湾的人大代表、常委黄顺兴的遭遇,就很能说明问题。 黄顺兴是台湾彰化人,是农业和环境保护专家, 1964 至 1969 年任民选县长, 1972 至 1980 年任民选立法委员。黄先生 1985 年取道日本来到大陆, 1988 年出任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他来到大陆不久,便为了弄清楚真相,开始搜集资料,但在人大,他却被排除在通过决策之前组织的人大常委三峡工程考查团之外: “ 我在事前根本不知道人大常委决定作这样一个考察。直到他们从三峡回来,向报界发表完全支持三峡工程早上快上,我才从电视上看到。我问几位一直关心这一工程的常委,都说并没有得到通知。我于是马上打电话问秘书处这是怎么回事。他们怎么说呢?他们说,我们猜想你身体不好,就没有通知你。我说你怎么知道?!他吱吱唔唔讲不出来。后来我听说,去的人是经过挑选的,多数是外行,自然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 即使三峡议案列入了 1992 年的人大会议审议日程,人大方面也没有协助他全面了解情况, “ 不但没有,还制造重重阻碍,连最基本的论证资料也不肯提供。 ” 黄顺兴问秘书处: “ 你们准备的成套的力促上马的 ‘ 正面材料 ’ 看到了,有没有另一方面的意见 ? 我两面都想了解。他说台湾团有一份,只能借用,不能给你。我说 : 你们做正面推动性宣传,花那么大的气力,每位代表光材料就几公斤;而不同意见,只薄薄的几小册,怎么就不能发给每人一套 ? 三峡工程的决议案要在大会上表决,不了解全面情况,怎么发表意见 ? 也许有人愿意放弃权利,我不,我要我的一份,你想办法给我找来。 ” 明知无望的黄顺兴只能在开会之前在家中自行将 10 本负面材料复印好几份,发给了希望知道全面情况的代表。不过,后来在会上,秘书组还是给了他一份反对方意见,并且说: “ 黄老,这是特别给你的。 ” 他当时回答说: “ 我不要特别,了解全面情况是每个代表的基本权利。 ” (戴晴, 1993b ) 这样的情况延续到了人大对三峡的正式审议和表决上,如黄顺兴所言, “ 为达到通过的目的,他们想方设法 ” ,违反法定程序也在所不惜。当时,并没有安排不同意见专家到会介绍不同观点,到小组会上说明情况的水利部、长办人员,对部分委员提出的问题,有的推拖, “ 有的根本答不出来,如预算、筹款渠道等问题;有的答非所问,只将他们的提案重复一遍了事;有的干脆明说不敢作答。 ” 黄顺兴想让更多的代表了解更全面的信息,但他的努力失败了: “ 在小组讨论阶段,我尽量和别的代表联系,动员起一切可能的因素,想让尽量多的代表在表决前知道不同的意见。不同意见材料,大会不下发,我想,那我就个别送吧。没想到送也送不成,因为大会封锁,不同地区的代表之间不准直接交往,材料只能送到所在团的秘书处。但一到那里,就如泥牛入海,对方根本不可能收到。 ” (戴晴, 1993b ) 三峡议案表决时的遭遇,最终使黄顺兴退席抗议。黄顺兴说, “ 人大《议事规则》第 54 条规定 : 想在大会上发言的代表,须事前向大会秘书处登记,大会主席即应安排发言。临时动念者,经大会主席许可始得发言。代表第一次发言时间 10 分钟;第二次 5 分钟。 ”“ 这条规定是很具体的,只要代表事先登记,大会主席就得安排,不得拒绝,只有临时要求发言者,主席才有回旋权力。我那次既然已经决心在大会上发言, 3 月 31 日便向大会秘书处登记了。按照规定,对于能否发言,根本无需怀疑。尽管如此,我还是作了最坏的打算,准备好重要的材料赴会。 ” 表决当天,黄顺兴登记了的发言果然没有被安排,他只能临时变通应对: “ 我在座位上举起手,要求即席发言,但主席不予理睬。我还是站了起来,下定决心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突然听到台湾记者喊: ‘ 没有声音了 ! 没有声音了 !’ 一开始我还没有反映过来,后来才明白,原来整个会议大厅的音响系统,一刹那间通通切断,就只剩下主席面前的一个麦克风还工作。你堂堂一个人大,怎么敢这样 —— 将电源关闭,动用技术手段来压制代表行使权利。我决定退席抗议,离开座位,走到休息厅。记者围上来,我事先虽然没有料想到关闭扩音器这一粗暴作法,毕竟有所准备,于是当场把材料散发给他们,同时对他们做了补充说明,等于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 ” (戴晴, 1993b ) 林华说: “ 你光给领导同志送一面之词,你让他如何做出正确判断? ” 人大的决策亦如是。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反方意见自由、充分呈现,让参与决策者对问题的是非有个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按法定程序拍板定案,如此民主决策一说方可谓不谬。可在三峡决策上,不同意见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决策机构,都被刻意限制, “ 一言堂 ” 若此,哪来什么 “ 民主决策 ” ?如果民主只是稀里糊涂摁表决器,盲人观花聋子听戏的话,那这也算得上。 这个错漏百出、违反法定基本程序的决策,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黄顺兴说: “ 本来,大陆几十年来上马的工程不下千百万,小至啤酒厂,大至核能发电站,也有投资几十亿上百亿的,都不曾如此郑重 ‘ 通过 ’ ,为什么偏偏把三峡工程拿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表决 ? 这本身就有问题。 ” 什么问题呢?黄顺兴的观察可能道破了个中玄机: “ 没有把握又要强行通过,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要把责任推给全国吗 —— 这是你人大通过了的!为什么要推?没有把握。这几桩事情都是连带的。 ” 但正如黄顺兴掷地有声的回答: “ 这责任你推得掉吗,我们每一个人、每一桩事,都是要向历史交代的。 ” 众声还将喧嚣 关注过长江洪水报道的人可能都清楚三峡大坝的防洪地位在媒体上的嬗变轨迹: 2003 年 6 月 1 日 ,新华社稿件: “ 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 2007 年 5 月 8 日 ,新华社稿件: “ 三峡大坝 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 2008 年 10 月 21 日 ,新华网稿件: “ 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 2010 年 7 月 20 日 ,央视网稿件: “ 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坝上 ” 对于这些由权威官方媒体发布、让公众无可如何的防洪标准,后来三峡方面出面澄清: “ 大坝的防洪能力从来就没有变过,是媒体在不同时期截取了不同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四种说法都对。 ” (以上据媒体报道整理)如果你去翻阅三峡论证报告,当然会知道这些报道的不严谨。那么,是这些媒体要把三峡方面往火上架吗?这显然也非实情。正如一些人已经提到的,这些不确切的信息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关方面的过度宣传。 官方在舆论上一方面把三峡工程说得有百利而无一弊,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压制不同意见的表达空间,对于问题或事情,也尽量藏着掖着,到了不得已非得公开或澄清的时候,就摆出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架势。虽然基于对论证、决策程序的质疑和各种渠道的了解,公众对三峡工程的问题已经有了相当的心理准备,但由一个不受民意控制的官方机构像挤牙膏一样一点点的往外挤,谁又知道还有多少没挤出来呢?如果说三峡论证和决策中的问题,尚可以视作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那么,在三峡已经建成的今天,有关方面是否应该补上信息透明这一环,让国民的知情权有个着落呢?至少从我们追问三峡资金信息公开的尝试来看,即使在《信息公开条例》的制度保障之下,相关机构拒绝,法院不受理,只能说:晒账,难!信息透明,难! 是工程就有利有弊,这并非那种庸俗的两分法,实情如此。而官方主导的过度宣传则几乎 “ 神化 ” 了这个工程,但正如一切人造神话的结果往往是飞仙不成反生妖孽一样,把三峡吹捧的神乎其神的官方宣传,其实自己早已就把它 “ 妖魔化 ” 了,哪还等得及吃力不讨好的不同意见者的质疑!有关方面在指责人们 “ 攻击 ” 、 “ 妖魔化 ” 三峡的时候,就不能自己照照镜子呢? 1988 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接受钱钢采访时,用两句话来概括一百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对三峡工程的态度: —— 我们很关心。 —— 我们很不放心! 今天,这两句话可能是很多关注者依然要说的。何况,三峡工程的效益之辩还算不上结束,移民、资金等问题依然有待解答,由三峡带来的长江流域区域利益分配的问题也正在浮出水面 …… ( 注:任星辉先生的文章来源于《传知行学术通讯》 2011 年第六期)
199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陆佑楣院士:为什么要妖魔化三峡工程?
zbt92 2011-7-1 14:54
(2011-7-1 ) 来自 南方周末    “修建水坝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人类文明过程必然要走的这条路。”“洞庭湖即使没有三峡水库也是要消亡的,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这是自然规律。”“反坝的声音是从美国来的,他们在美国没市场了,跑中国来。”“怒江,建一连串梯级电站就是一连串明珠,对生态环境只会有利。”“这次,为了下游的抗旱,大约损失了五亿度电,也是可以接受的。”“我干过这么多的大坝,最睡得着觉的就是三峡大坝,没问题。”   这就是三峡,从工程动议第一天开始,争议与质疑,从未间断。   这还是三峡,哪怕成功蓄水至175米,哪怕全面实现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目标,仍无法消解公众对其诱发地震,改变库区气候,引发干旱等诸多疑惑。   三峡工程争议了多少年,陆佑楣辩护了多少年,争议声浪越大,辩护音调也越高。支持的人会说,这是权威的声音,因为他几乎全程亲历了三峡工程的建设运行,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反对的人则指责,这是替利益代言,他曾是三峡开发总公司的负责人,岂有自己反对自己的道理。2011年6月,长江中下游已是旱涝急转,那场大旱引发的争议仍未完全平息,被视为挺坝阵营的中国大坝协会的学术年会即选址三峡库区,论战三峡,颇具意味。   参会的陆佑楣院士坦言,“三峡工程遇到了新一轮风波”,他为之辩护时,也不忘说“自己是要承担责任的”,却又终于忍不住感叹,为什么要妖魔化三峡工程?   他评价曾经的三峡工程反对派黄万里时说,“再伟大的科学家,再伟大的教授,不是百分之百一辈子都没有错误。”同样的,他和他坚定支持三峡的言论,也将面临历史的检验。    反对三峡没有道理   南方周末:不久前的长江中下游大旱,引发了新一轮对三峡工程的争议,你的态度呢?   陆佑楣:三峡风波由来已久。不仅对三峡,对大坝、水坝争论也由来已久,这些争议发源于美国,美国在修建大坝的时候就有绿色和平等组织起来反对,他们认为好好的河流应该让它自由奔腾,为什么非要堵住它?   他们不了解情况。全世界现在很大一部分人用水量不够,怎么来解决这个矛盾,要靠水坝,就像银行,可以储蓄货币,起调节作用,水库、水坝、水电站从本质上没消耗一立方水,没有化学过程,全是物理过程,不像化石能源,要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修建水坝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人类文明过程必然要走的这条路,现在全球在建大坝还有一千多座,一味反对大坝没有道理。   南方周末:但是今年反对声音跟往年不一样,好像更激烈?   陆佑楣:今年旱灾,一说是因为三峡蓄水,造成长江水位低,拉空湖水。还有说,自从有了三峡水库所以气侯变了,水也不给下游,这两个都站不住脚,要讲科学。   干旱因为气侯变化,气象权威部门已说了跟三峡没有关系。长江水位实际情况是由于三峡向下游补水抗旱,增加了下游的流量,这一枯水季向下游补了200亿立方米的水,没有三峡水库下游就得不到这么多补偿。   南方周末:6月初我曾到鄱阳湖采访,连当地湿地管理局的官员都说,鄱阳湖今年的大旱和三峡有关系。   陆佑楣: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对三峡水库运行情况缺乏了解。今年上游来水量小,去年汛后水库水位175米,库容393亿立方米。长江每年水量是4500亿立方米,这393亿立方米相对总水量而言是一个很小的数量。水库每年都在更新,没有挡住水。每年9月份后进入枯水期,把汛期尾巴的水存起来,用到今年汛期以前,这是多好的事情,怎么下游少下点雨,就说是三峡水库造成的呢?   南方周末:有一种说法,说三峡蓄水后导致下游湖泊枯水期提前,引发严重干旱,就像洞庭湖,面积缩小了那么多。   陆佑楣:本来长江没有洞庭湖,而是云梦泽,云梦泽是一块低洼地,长江分洪后来演变成洞庭湖。   为什么洞庭湖会逐步干涸、缩小?没有三峡水库时,汛期大量洪水夹带泥沙进入洞庭湖,等洪峰过去,湖水又回到了长江里,部分泥沙留在洞庭湖,这样逐年累月地淤积,湖水面变小,变浅,加上围垦、围湖造地,所以洞庭湖即使没有三峡水库也是要消亡的,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这是自然规律。事实上,有了三峡水库,反而可以延缓它的寿命。   南方周末:有人难免担心,三峡公司会不会因为考虑到发电经济效益,而不愿意放水,影响抗旱的公共效益。   陆佑楣:实际上由于下游干旱,三峡把去年存的水多放了200亿立方米出来。放水对三峡工程没有太大影响,就损失了一些水头,但还是通过水轮发电机,所以不要把这些矛盾夸大,就算有影响,为了下游的抗旱,大约损失了五亿度电,也是可以接受的。    被误解和被炒作?   南方周末:这几年干旱下来,看三峡工程的作为,有人认为,三峡工程是“反控工程”,该下泄时没有下泄。   陆佑楣:正好反过来,该下泄时候泄,该削的时候就削。人是聪明的,哪有人这么笨,为了发电不顾下游干旱全部蓄起来,没有这个道理。就是今年,三峡水库在下游干旱时补水,也没有损失多少电量,通过水轮机产生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不排放二氧化碳,这是多好的事情。   南方周末:到底谁在妖魔化三峡?   陆佑楣:谁在妖魔化三峡,有部分媒体炒作误导的原因。也有一些反坝的人士来误导,反坝的声音是从美国来的,他们在美国没市场了,跑中国来,国内一些NGO接受了他们的资助,也替他们鼓吹反坝。   南方周末:尽管你认为是部分媒体和NGO误解了三峡,可这些年的争议都是这样吗?   陆佑楣:有地震说是三峡工程引起的,比如汶川地震,距离三峡大坝有700公里,根本不在一个构造板块上。有一年洞庭湖出现鼠害也说跟三峡蓄水有关,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但有时候你要花很多口舌去解释。   南方周末:以前主要是民间声音,可以说是误解,但这次争议的源头是严肃的国务院《三峡后续工作规划》。   陆佑楣: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首先是肯定,你不看主流肯定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成效,发挥的作用。第一句话不看,就拿后面说。国务院提出应该注意存在的问题,都是应该的。   我看一些媒体,尤其国外媒体说中国政府终于承认了三峡工程的问题,这就是误读、曲解了。   也有人在网上,在微博上说,你看现在领导一个也不去三峡了,害怕三峡,怕沾三峡的边,好像三峡出了多少问题,这都是瞎说的。领导天天盯着三峡工程干啥,建设过程本来很平凡,建成前已经来过多次,还来干什么。可经媒体一炒作,好像就是中国政府承认三峡工程出问题了。哪有什么问题?   南方周末:为什么反对大坝的声音从不间断?   陆佑楣:现在已经在建电站的河流这么多,金沙江只有一条,怒江还没建,怒江是很好的一条河流,建一连串梯级电站就是一连串明珠,对生态环境只会有利,不会不利,也不会改变三江并流,又可以得到1000亿度电,是清洁可再生的电能,比三峡的电还多一点。当然最后该不该建,由政治家来决定。    “不能总打三峡的主意”   南方周末:据报道,在《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没有公布之前,湖北、重庆等省市对后续项目格外关注,也争得很厉害。   陆佑楣:我看到有报道说,库区一个县就提出要1000个亿。   重庆计划再移民400万,整个三峡后续规划移民部分才给120亿,重庆移民是好事,我赞成,但是不能打三峡的主意,好像是三峡有钱,这就不对。   这一次批准所谓的后续工作的投资1238亿,是不是够了,花完了又会动脑子,三峡工程是有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工程,工程建完了就应该画句号。其它属于地方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范畴的事情,应纳入常态管理,不能都贴在三峡工程身上。   南方周末:这次风波会不会影响中国水电发展?   陆佑楣:中国水能资源也不是无限的。只因为它是可再生,所以取得的能量是无限的。中国水电资源从发展的眼光看,可以获得大概不到5亿千瓦,已经开发了2亿千瓦,还有3亿千瓦,你不得白不得。   如果经济和技术上都可开发的这5亿千瓦都开发了,相当于代替6亿吨标准煤。   南方周末:开发完了以后怎么办?   陆佑楣:那就没了。这是自然条件决定的,不用白不用,水电资源开发完了,但是能量是源源不断的,每年都有。   南方周末:现在几乎所有主要河流都要在建坝,生态怎么办?   陆佑楣:生态环境要科学对待。三峡工程论证过程已经把生态环境炒过多少遍,我认为最大问题是人群与人群之间关系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生态移民。移民保护了1500万人口,保护了下游150万公顷肥沃的平原土地,淹没的是库区劣质的山谷陆地面积。   南方周末:可是也有人说库区有很多肥沃农田。   陆佑楣:峡谷里面哪有肥沃的土地,都是一些贫瘠的土地。移民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消极的因素。   南方周末:还有一种说法,说三峡工程如果放在现在来决议有可能通不过?   陆佑楣:如果通不过,那也是各种社会因素造成。   南方周末:现在科学技术成熟,资金充裕,为什么会通不过?   陆佑楣:搞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有一定的公众认可度,而公众认可度要有一种动员力量才能够做出来,现在有些人就反对,而且他们的动员能力还挺强,有得扯不清。   南方周末:在未来水电开发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   陆佑楣:现在水电开发,穷山恶水,高山峡谷,地质地震,生态环境移民,没有一块好啃的骨头,都很艰难。只要搞能源都是高风险的工程。就有一个老外跟我说,烧煤发电是不可取,会污染大气,核电太可怕了,根本不能干,水电是破坏生态环境,也不能干,但是到了房间你还是要去开电灯。假如说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有点这样的想法可以。但是作为政策制定者你要讲科学的道理,你人类没有能源行吗?    “黄万里的判断是错误的”   南方周末:那中国大坝有存在的问题吗?   陆佑楣:就是要保证工程安全,追求安全是第一位的。尤其地质构造方面,原来勘探没有发现问题,到施工过程才发现,这说明前期工作还没有做到家。基础有点问题的,要采取工程措施来加固。应该把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做透,不能盲目开工。   南方周末:有没有被历史证明是不应该建的,是失败的大坝?   陆佑楣:黄河三门峡水库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其他小的水库可能还有,没有规划去干的,一场洪水就把它冲走了,这种是地方自己干的,管的也不够周到,有许多是病险水库,青海沟后水库不是垮了嘛。(此水库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坝高71米,1993年8月27日晚11时许发生溃堤事故,造成288人死亡。)   南方周末:黄万里先生生前告诫三峡的言论最近又被提起,你对此作何评价?   陆佑楣:黄万里是我们很尊敬的一位老教授,对水利工程有自己一些独特见解是对的,三门峡水库是一个典型的失败例子,如果当时听了他的话,就可能避免这个错误。   但是,再伟大的科学家,再伟大的教授,也不是百分之百在一辈子里都没有错误,这也不可能。他对长江三峡就混淆了,是不对的。   长江泥沙含量是黄河5%都不到。他年轻时候曾经当过一个测量队长,在岷江,在嘉陵江做过测量勘查,正好遇到洪水暴雨,看到大量滚滚石头冲到长江,因此他想如果三峡大坝建成后,这么多泥沙淤积三峡水库里面,后果就跟三门峡一样。这是没有后期科学分析导致对问题的看法质的不同。实际上,这么多泥沙专家做了大量科学实验,其结论表明三峡水库不会出现这个状况。现在三峡入库泥沙量比原来预计少了一半还多,泥沙专家组目前对泥沙问题也比较乐观。   南方周末:他似乎还预言三峡大坝运行一段时间会被炸掉。   陆佑楣:实际不可能,一、黄万里的预言判断是错误的。二、实际情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没有拦洪任务的情况下汛期洪水是敞泄的,大量泥沙都已排走。到汛期快结束时蓄水,这叫蓄清排浑,枯水期的水很清,再加上上游植被的保护、水土保持等一系列工作,以及干支流正在兴建其他水坝工程,泥沙入库量逐年递减,现在年均入库泥沙量只有2亿吨,本来是5亿多吨。   南方周末:长期这样积累,也不会淤满吗?   陆佑楣:不会,大概七八十年后,大坝泄水口以下不用的部分库容就会淤满,以后再来的泥沙就排走了,这是冲淤平衡。    最安稳的是三峡大坝   南方周末: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关报道说三峡能抵御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万年一遇的洪水。而到旱季,说三峡工程也能缓解,可实际情况,似乎是旱涝都别指望三峡工程。   陆佑楣:这又是一种误导。   南方周末:就是说不要指望三峡工程有多大抗旱或防汛的能力。   陆佑楣:这个话应该不是搞水利的人说的。说多少年一遇的防洪能力就是一个误导,三峡大坝的设计标准是按照抵御万年一遇,再加上10%,比1870年还要大的洪水,用这个标准来保证大坝自身的安全,而不是指下游防洪功能。大坝本身不会溃坝,这是工程本身的设计标准,不是工程的防洪功能,要区别开来。所以一些媒体说你们不是说三峡能抵御万年一遇洪水,这是两回事。   那么,三峡工程防洪功能究竟是什么呢?比如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三峡建成后从原有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如果超过百年一遇,荆江大堤及分蓄洪区的运用也要开闸分洪,不过这个概率很低。   南方周末:你说三峡大坝很安全,也就是让你放心。   陆佑楣:我干过这么多的大坝,最睡得着觉的就是这个坝,没问题。   南方周末:据称当年钱正英部长来时对包括永久船闸等附属设施质量是放不下心的,报道还说她是带着红牌来的。   陆佑楣:她是来检查工程质量的。   为了有一个准确说法,我跟总理提意见,建议国务院派一个权威专家组,每年跟踪三峡工程质量,每年如实向国务院写报告。总理后来批了,说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跟国家的命运都联系在一起,这话说得是很重的,我要承担责任的。后来,增加了一个质量监督检查小组,一个最高层次的。   南方周末:最近这两年检查结果怎样?   陆佑楣:现在钱正英他们都退了,年纪太大,所以不常来了。这个组还有,每年来看一看,写一个报告给国务院。   南方周末:有没有出现新的问题或者预料不到的情况?   陆佑楣:没有。水轮机组非常平稳,大坝各部位运行观测都在正常范围内。
1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警惕造谣诬蔑水利水电建设的新动向
热度 3 zbt92 2011-6-30 13:43
文 / 水博 以造谣诬蔑水利水电开发而著称的《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章柯,曾经多次公开的造谣说中国的水资源开发已经严重超过国际警戒线,并在我国正在承受的巨大的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亟需加大清洁能源的比重的情况下,恶毒编造谣言并公开呼吁“水电开发该降温了”。 最近,借着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发布《中国环境流研究与实践》报告的机会。昔日的造谣记者又跳出来诋毁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了。不过,我们也应该承认,这次造谣记者章柯的造谣方式有了很大改进,不再是直接的编造数据骗人了,而是采取歪曲报道中心意思的方式,来达到他诋毁中国的水利水电建设的目的。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比较一下 WWF 的报告出来之后,两篇皆然不同的报道(附后),就不难看出来。 一篇是某网站关于 WWF 《中国环境流研究与实践》报告的摘要(简称摘要);一篇就是造谣记者章柯的歪曲报道(简称章文)。从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摘要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中国环境流研究与实践》报告的主要内容。根据摘要的内容,我们发现研究报告的主要作用,是解决现有的江河开发和水利水电建设如何解决好环境流的问题。也就是说该报告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和改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如何注意和解决好环境流的问题。特别是报告中还明确的说明了“天然河流不存在环境流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不建设水坝工程也就没有研究环境流的必要。不仅如此,报告也阐述了所谓环境流,最主要是通过水利水电工程控制必要的生态流量来实现。 而歪曲报道的记者,则抓住报告中所阐述的研究“环境流”所要解决工程建设所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而刻意的诬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并且公开的把报告的发布歪曲成“ 生态问题成为水电站建设重要制约因素 ”。然而,该报告的研究目的和作用,本来是要告诉我们如何建设和利用好水利水电工程,而我们的造谣记者却巧妙的把报告变成了宣扬生态问题是水电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实际上该研究报告的结论,恰恰是要要说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所带来的某些环境问题并非是不能解决的。而经过记者的一番歪曲报道,整个报告就南辕北辙的变成了强调“ 生态问题成为水电站建设重要制约因素 ”。事实上,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水资源和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社会经济水平也越高生态环境也越好的现实,早就对长期以来国际上的反水坝组织所编造的水利水电建设破坏生态环境的谬论提出了质疑。 WWF 的这份研究报告,不过就是对所有发达国家的水电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的一种有益探讨。 《中国环境流研究与实践》的报告发布再次说明:水坝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不是完全对立的,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的。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洪、供水、发电、航运作用,本质上这些功能都恰恰是它的生态保护作用。尽管水电拦河筑坝,占用土地阻碍某些鱼类的洄游是客观存在的。然而,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不影响自然生态平衡的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只要占用土地、水面,就要改变自然生态和环境。相对来说水电大坝占用土地或者水面之后,是把原来的自然生态转变为水库湿地的生态。湿地的生态环境作用非常重要,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的矛盾,决不是担心湿地太多了,而是湿地的不断减少。所以,除了一些不科学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造成的问题之外,关于水电大坝破坏生态环境的指责,大都是炒作的结果。事实上水电大坝的建设是人类,为数不多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走遍全世界几乎没有哪一座水库大坝建成之后,不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度假胜地。当然,所有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科学开发、科学管理。 因此,报告强调只要我们通过客观的分析、科学的处理好各种关系,那么 生态问题不仅不是水电站建设的制约因素,而且还是我们要加速开发利用河流的重要动力。 《中国环境流研究与实践》报告其实就是要解决如何通过 完善水电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实现生态保护的问题。如果一个记者没有歪曲报道的故意,实事求是地报道该新闻的话,那么文章标题显然应该是《生态问题不再成为为水电站建设的制约因素》或者是《生态调度将为水电站建设保驾护航》。大家可以仔细的看看《《中国环境流研究与实践》详细摘要》这篇文章的全文,是不是说明了这个意思。 误导文章:《 WWF 报告:生态问题成为水电站建设重要制约因素》 作者 章轲 来源 一财网 2011-06-09 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 6 月 9 日首次发布《中国环境流研究与实践》报告书指出,生态环境问题正逐渐成为国内水电站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第 一财讯: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 6 月 9 日首次发布《中国环境流研究与实践》报告书指出,生态环境问题正逐渐成为国内水电站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研究显示,由于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影响了河流的纵向和横向连通性、江湖阻隔,水文过程和输沙过程改变,并加重了水污染。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在中国是否需要建立绿色水电认证制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虽然中国中小水电开发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大型水电开发都是由政府投资,出现问题较少。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来解决,并不需要建立这样一种认证制度; 另外一些学者和组织则认为,绿色水电认证对中国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持续水电规范( HSAP )已被很多业内人士和环保人士公认为评价水电可持续性的权威标准,该标准如何在中国推广并进行试点,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 报告认为,水利工程生态调度在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调度的核心内容是将生态因素纳入到现行的水库多目标调度中,根据具体的工程和河流特点制定相应的调度方案。 对照文章:《中国环境流研究与实践》详细摘要 2011-6-9 10:56:43http://www.ditan360.com/ 中国低碳网    中国低碳网 讯  中国虽然河流众多,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近 30 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类河道外用水量越来越大,河道生态环境用水 - 即环境流越来越少,大量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显著改变了中国河流水文和物质输移过程,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河道岸线大量开发利用,使中国河流及河岸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河流环境流问题突出。   目前国内对河流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价值的认识比较粗浅,虽然开展了一些环境流的研究和管理实践,但按照国际通用概念对环境流开展研究不多,环境流确定方法大多直接采用国外现成的方法,结合各河流生态环境特点的研究不多。环境流的管理主要停留在水质保护和 " 最低流量 " 管理的阶段,没有认识到环境流不仅是一个基本的流量,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水文过程和水的物理化学过程,本书在借鉴国际环境流研究和管理经验基础上,以长江和黄河环境流研究和管理实践为例,探讨中国的环境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环境流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需要的基本水流及过程,应该作为水资源保护和河流管理的重要内容。   天然河流不存在环境流问题,由于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和用水需求的增加,占用了自然生态系统依赖的河道水流,改变了河流自然的水文节律和水体物理化学性质,这才出现了环境流问题。环境流是指维持河流生态环境需要保留在河道内的基本流量及过程,不仅包括枯季最小流量,也包括汛期的洪水过程;不仅包括水量过程,也包括水动力及水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环境流是人类在进行水资源配置和管理中分配给河流生态系统的流量,具有维持河流连续性、保证河流自净扩散能力、维持泥沙营养物质输移和水生生态系统平衡等作用,并可为水库生态调度和河道生态修复等提供依据。   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环境流的研究较早,不仅开展了长时间的河流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环境流计算方法和较为成熟的环境流评价方法,而且开展了大量河流生态修护和环境流管理实践,取得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国内对环境流问题的研究历史不长,环境流管理则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环境流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异或误区,很多人没有认识到环境流是一个全水文过程,环境流管理中仅仅强调水质和 " 最低流量 " 管理,或者仅试图保护一些特殊物种或环境条件,很难达到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稳定和完整性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根据中国河流特点,通过调查分析中国河流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国河流环境流的确定方法,并结合中国河流保护管理的现状提出实现环境流管理的方法、途径和制度保障,为中国流域管理和河流保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二、河道内径流量显著减少甚至断流、水污染、水库建设引起河流水文过程的改变、河流连续性破坏等是中国河流面临的主要环境流问题。中国河流具有地带性分布的特点,各流域各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地区分布不平衡,河流地貌和水文特征地区差异大。不同地区的河流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也各不相同,各河流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敏感问题,不同的河流或河段具有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相应的也会有不同环境流需求。   中国陆地降水量和径流深大致呈现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趋势,但是在西部受青藏高原的影响纬度地带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在湿润地区相对不大,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处于半湿润气候的平原地区干预程度很大,在干旱地区人类活动的干预强度则反而不如半干旱地区大。   河道外用水使河道内径流量显著减少甚至断流、水污染、水库建设使河流连续性破坏、水文特性发生明显改变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流问题。从各个流域来看,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和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各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南方,如长江、珠江,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河道径流量变化不大,部分山丘地区河流和局部地区存在干旱缺水问题,环境流问题主要表现在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影响河流的纵向和横向连通性、江湖阻隔,水文过程和输沙过程改变、水污染严重。在北方,如黄河、海河流域,由于水资源少,人类用水供需矛盾很大,不仅河道径流减少甚至断流,而且缺乏输送泥沙和营养物质的水流,使河流及周边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严重,入海水量减少引起河道和河口湿地萎缩,水污染严重。西北内陆河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主要问题表现在河道干涸,湖泊湿地萎缩,甚至消失,天然绿洲退化,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严重。环境流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影响河流生态系统,也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环境流确定方法很多,各种方法所确定出的环境流差别很大,目前没有统一的、权威的最好方法。因此,有必要结合中国河流特点研究适合于不同河流的环境流的方法。   目前环境流的确定方法很多,且各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不同,有时差别较大,如何确定一条河流的环境流,存在较大的争议。如何选择适合中国河流特点的确定方法,往往更多地取决于对河流现状和未来河流生态系统状况的考虑。环境流的确定首先需要从自然和人类社会两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河流保护的目标,由保护目标来选择环境流的确定方法。   根据中国河流地带性分布特点,本书提出了分区分类的思想,由各河流所处地理位置和所在河段进行环境流分区,针对不同位置的河流和河流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环境流确定方法。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和中国河流生态系统特点,将环境流问题划分为全国、流域和水功能区三个空间层次,其中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亚层共六个亚层。在全国范围内考虑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根据气候分布、下垫面条件和七大水系的流域界线将全国分为南方、北方与西北内陆三大片区,在各大片区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流域。流域范围主要考虑在流域中所处河段,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等河段,各河段也可以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分类进一步细分为不同开发功能河道。第三层次为水功能区,水功能区又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个亚层。此外,根据河流大小还可以分为中小河流与干流(或主要支流)等。   根据河流所处位置和类型,对河流进行分区分类,分别对不同类型的河流建立生态 - 物理耦合模型,通过生境模型实验结果,并结合典型河流的现场调查以及长期观测数据,分别确定不同的计算方法。环境流的确定在本质上还是一个社会性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社会公自然生态观和重视生态文明的程度,是人类在进行水资源配置和管理中分配给河流生态系统的水量,应结合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总体规划,从维持河流健康生态系统和为人类提供经济社会服务功能两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四、环境流的管理途径包括工程方法和非工程方法,其中非工程方法是最为重要,如在流域规划中多设立保护河段,开展梯级水电站生态调度和绿色水电认证,推动流域规划环评,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公众参与程度,采用适应性的河流管理方法等。   环境流的管理目标是为了提供一个能够满足河流及其水生生态系统在质、量和时空分布方面可以持续发展的流态。一条河流的环境流取决于河流管理要实现的价值目标,需要决定采取何种工程建设、技术手段、政策法规等措施来平衡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期望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环境流管理的途径包括工程方法和非工程方法。   工程方法是在对水利工程(包括修建水库、堤防和河道整治等)进行规划和设计时考虑环境流的下泄方式,如环境流下泄通道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点要求: 1 )水流最好是无压或者是低压状态,如采用明渠或无压泄流,保证生物过坝的基本生存条件; 2 )过流通道进水口最好采用分层取水结构形式,保证水库能够下泄接近河流自然水温的水流和溶解氧水平; 3 )进水口最低高程应该能够保证一般枯水时期和水库死水位时也能下泄环境流,进水口高程应该设在接近水库死水位以下,保证环境流的连续下泄; 4 )最好采用双通道或者双闸门控制,保证通道在检修和维修期间也能够下泄环境流。另外,在进行河道整治、岸线利用和河道采沙时,考虑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生物通道和岸边植被的保护,维持河道栖息地的多样性和生态走廊特性。   非工程措施包括在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中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绿色水电站论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敏感河段,设立更长、更连续的保护河段,建立河流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机制,推行基于科学观察和综合评估基础上的适应性河流管理的制度等。   水利工程生态调度在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水资源管理的现实来看,在各种环境流保证措施中,考虑生态保护要求的生态调度是目前保障河流环境流比较直接的方法。生态调度的核心内容是将生态因素纳入到现行的水库多目标调度中,并将其提到相应的高度,根据具体的工程和河流特点制定相应的调度方案。国外很多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水库生态调度实践活动,而国内生态调度的实践还处于尝试和摸索的阶段,其调度往往是在特定时段采取应急调度的方式为河流或湿地进行应急补水。除了水库的生态调度外,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水网区,为了防洪、供水、灌溉等目的修建了大量的堤坝闸口工程,这些工程对于河流水系以及江湖连通性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需要对闸口的功能重新定位,调度规则进行调整,以增加江湖连通性。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面对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认识到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河流生态恢复措施。瑞士的绿色水电和美国的低影响水电认证标准,正是他们为缓解水电站负面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在国内,生态环境问题正逐渐成为水电站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应该充分考虑水电站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是对于中国是否需要建立绿色水电认证制度则存在一定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虽然中国中小水电开发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大型水电开发都是由政府投资,出现问题较少,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来解决,而并非需要建立这样一种认证制度。另外一些学者和组织则认为绿色水电认证对中国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持续水电规范( HSAP )已被很多业内人士和环保人士公认为评价水电可持续性的权威标准,该标准如何在中国推广并进行试点,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   五、长江水系复杂,河流大小悬殊,特点各异,存在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上游河段,水能丰富,梯级水电站建设与珍稀鱼类保护的矛盾突出,中下游河道水流受三峡工程等上游控制性水库的影响,水库调节与四大家鱼、洄游性鱼类产卵和生长的水文节律不一致,中下游江湖阻隔,洞庭湖和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湖区开发的矛盾。长江河口受上中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影响,水污染和泥沙减少与河口湿地生态保护矛盾。长江一些支流由于水电站采用引水方式开发方式,或者承担调峰任务,出现长距离的减水河段,甚至出现季节性断流时段,这些是长江环境流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长江的环境流需要分区分类确定和管理,在不同的河段分别设定不同的保护目标,各河段之间通过控制断面流量控制进行管理,并通过水量分配和控制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等方法保证河道的环境流。   长江流域面积广大,地形地貌变化大,各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大,水文特征彼此迥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由江源至河口,不同河段的河道生态环境敏感问题的重点各异,环境流保护目标也各不相同。河源段地处高原,人口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需要严格保护,应尽量减少水资源开发;上游河段的问题主要是水电站建设与珍稀鱼类的保护矛盾突出,需规范水电站的开发行为,保留一些支流不开发,并通过水库群的生态调度,保证珍稀鱼类所需要的环境流;中下游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需正确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江湖关系,通过长江干支流控制水库和中下游闸涵的运行调度保证四大家鱼、洄游性鱼类产卵所需要的环境流,并推动江湖连通;河口段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十分强烈,且会受到外海咸水入侵的影响,需正确处理好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河口咸水倒灌、水污染、泥沙冲淤与河口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维持河口健康地生态系统。   本书在长江流域不同典型河段选择典型实例进行了环境流计算,包括蒸水水西渡河坝(中小河流类型)、汉江中下游(干流和主要之流类型)、长江河口(河口段类型)、雅砻江锦屏(水电站下泄环境流)。   长江的环境流管理需要加强研究,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宣传与公众参与程度,将环境流纳入相关流域规划,并与水资源管理相结合,以流域综合管理与适应性管理实现河流的环境流管理。根据长江流域的特点,近期环境流管理需要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通过长江上中游控制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保障河流的环境流;( 2 )编制长江流域的主要干支流和重要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为长江流域的水量分配的实施和环境流的确定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文件;( 3 )根据长江流域环境流问题分区,在各区域之间设置相应的控制断面,以断面流量控制保证河道的环境流。   六、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调控作用导致对中下游水文形式的改变,特别是在 6 月的加大泄水期和 9-10 月的蓄水期。长江及其中下游湖泊组成了世界上独特的江-湖复合型湿地,也是世界水鸟最重要的越冬地,由于三峡工程的调节作用,中下游的主要通江湖泊洞庭湖、鄱阳湖都到一定的影响。   本书重点以三峡工程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三峡工程需要下泄的环境流,通过近年来的现场调查和模拟,分析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典型湖泊湿地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及越冬水鸟的可能影响。   长江及其中下游湖泊组成了世界独特的江-湖复合型湿地,冬夏水位的巨大落差是该湿地最典型的特征。长江中下游的湿地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防洪、涵养水源、提供食物,交通和电力等功能,并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维持着令世界瞩目的生物多样性,是世界水鸟最重要的越冬地。由于三峡工程对长江干流径流的调节和两湖流域大型水库的调节作用,中下游的主要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都受其水情调节的影响,但两湖(洞庭、鄱阳)的问题还需要放到整个长江的联合调度中去考虑,相对三峡本身的影响, " 四水 " 、 " 五河 " 对两湖的影响也很大。由于湿地演变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对外界条件变化的响应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虽然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鄱阳湖北部湖区湿地演化进程改变明显,但确定其影响还需要开展更长时期的观测与更为系统的研究。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重要生态敏感区越冬水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食块茎集团依赖沉水植被生存,其分布范围不断缩小,往鄱阳湖集中;白额雁依赖苔草带生存,它们在鄱阳湖和洞庭湖的数量都在下降。由于影响沉水植被带的原因很多,如水污染、水域富营养化和水产养殖等,如何将三峡蓄水运行的影响区分开来尚待研究,水位变化对苔草带和白额雁分布变化的影响机制也尚待研究。   七、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几千年来孕育和延续了中华文明,大量的河道外引调水,使河流面临断流危险,输沙水量不足,河道萎缩,中下游及河口生态系统退化等是黄河环境流管理的主要问题。黄河通过水量统一调度,经过十二年的实践,调度手段得到全面加强和完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实现了连续多年不断流,不仅取得了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也改善了黄河下游及河口生态环境,是中国环境流管理的重要实践。   黄河水资源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下游频繁断流,黄河断流问题引起了国内外普遍关注和忧虑, 1998 年 12 月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管理和调度黄河水资源。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范围是黄河干流,开始时是上游刘家峡水库至头道拐和下游三门峡至利津两个河段。从 2001 ~ 2002 年度开始,将调度河段扩展到刘家峡以下干流全部河段。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总的趋势是在依法调度的前提下,调度目标逐步提高,最终实现黄河健康生命。调度手段包括行政、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综合措施。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水量统一调度对黄河水环境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水量调度改变了水量的年内分配,非汛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功能区达标率迅速提高。黄河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初步扼制了黄河频繁断流的局面,使黄河下游非汛期保持一定的流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使黄河真正起到了连通流域内各种生态系统斑块及海洋的 " 廊道 " ,使下游河道湿地与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得以修复。通过实施科学的水量统一调度,在确保黄河不断流的情况下,根据每年黄河主要来水区来水情况适时增加进入河口地区的水量,最大限度的满足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用水,使黄河口三角洲湿地面积逐渐恢复,有效地抑制了黄河口新生淡水湿地的逆向演替,使其朝 " 纵向演进 " 过程和黄河冲淤填洼的 " 扇形展开 " 过程进行,保证了新生湿地内生态系统的顺向演替方向,系统更加稳定。黄河水量调度实施以后,改变了营养盐入海量的时空分布,保证了鱼类生长繁殖季节 3 ~ 6 月有一定的营养盐入海,使黄河口近海的海洋初级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海洋浮游植物增多,相应的鱼类饵料也增加,鱼类的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改善,海洋渔业资源也逐渐得到恢复。   通过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实现了黄河连续十一年不断流,保证了中游水库调水调沙用水,保障了国民经济供水安全,促进了节水型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由于黄河水资源紧缺以及水资源和生态之间关系等基础研究缺乏,黄河水量调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黄河水量调度还有很多工作亟待开展,需综合考虑各种功能用水需求,加强大型水库生态调度,提高农业配水的精度,进行水量水质的联合调度,加强水情、墒情和生态信息监测建立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建立水量调度评估反馈系统,并建立健全水量调度管理制度。   八、中国环境流管理建议   河流保护与管理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水文、生物、工程、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需要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通过制度化建设,即需要立法的支持,鼓励公众的广泛参与,更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针对中国河流保护与管理的现状,根据国外的经验,未来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充分学习和吸收国际经验与科学研究成果,提高政府官员、河流管理者和社会公众对保证河流环境流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研究和管理水平;( 2 )全面制定中国的环境流管理战略,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3 )搭建各相关利益方共同参与的合作平台,成立各部门、各种组织和机构对话平台,畅通交流对话渠道、注重公众教育和参与监督管理;( 4 )流域规划中要注重环境流的规划与管理,使保护河流健康成为流域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内容之一;( 5 )加强水利工程生态调度的适应性管理,推动建立水利工程生态调度的协调机制,完善水生生物等环境流因子的监测网络,通过观测与分析研究,对于已建控制性水库,调整调度目标、调度规则和运行方式,不断完善,以适应性管理的方法实现河流环境流下泄和河流的综合管理和保护战略。
2971 次阅读|6 个评论
点评:《中国联合商报》的“水电三峡何时公断”
zbt92 2011-6-29 13:59
  按 : 这是一篇失实的报道。文章引用的有些人不准确说法非常容易引起社会的误解。例如文章中有人称“水电工程是否低碳环保、是否值得去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需要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目前还没有一家权威机构的研究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的说法,就是不符合事实的。国际大坝委员会根据联合国 2007 年的统计资料对全球 50 个国家进行了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国家的水资源和水电开发程度完全与这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成正比。另外,联合国的 2002 年全球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和世界银行 2009 年发布的水电与发展报告,都用大量的事实阐明了水电开发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源供应以及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正是在这些国际文件的基础上,“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水电开发”才被写进了联合国的“千年计划”。为此,联合国还曾经专门在我国召开了《水电与可持续发展会议》并发表了促进水电开发的《北京宣言》。对于水电开发的评价,无论是统计数据还是世界的权威机构都已经给出了答案。 另外,文章所说的“这是近二十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首度在公开声明中认可三峡存在问题。”也是违背事实的。多年来国外炒作三峡问题的法宝,厉来都是诬蔑“中国政府终于承认三峡存在问题了”等等。言外之意是中国政府以前从来都不说实话,只是到了现在三峡的问题已经严重得实在包不住,所以才不得不开始说实话了。这种论调 2007 年的时候就炒作过一番了。然而,最近随着国务院对《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审定,国外媒体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造谣、炒作。然而,我们一些糊涂的国内媒体,也就跟着开始胡说八道了。其实,有关三峡问题的激烈争论从工程没有开建起,就一直存在。这充分说明,中国政府一天也没有隐瞒过三峡工程可能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早在 1999 年 7 月,我国当时的总理朱镕基就公开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三峡工程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专门要求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地质灾害、水污染的“治理工程项目,要快调查,快规划,快立项,快审批,快实施,做到科学论证,简化程序,加快进行”。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温家宝总理最近关于三峡的讲话还远不如当年朱镕基总理的指示更尖锐、更明确。由此可见,所谓“总理声明引发三峡争议”的说法,只不过又是一个诬蔑中国政府以前不曾说实话的谎言。 除此之外,这篇文章的观点还是不错的。 《中国联合商报:水电三峡何时公断》 一个多月以来,由长江中下游大旱所引发的三峡及其他水电工程讨论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6月3日下午,在北京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院士厅聚满专家、学者。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王光谦院士王光谦在“科学看待水电发展媒体座谈会”上强调:“三峡工程虽然存在移民、生态、地质等遗留问题,但它为中国的航运、水电、防洪乃至南水北调工程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总的来讲,三峡工程利大于弊。”   对此,清华大学副教授、河川枢纽研究所副所长唐文哲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水电工程是否低碳环保、是否值得去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需要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目前还没有一家权威机构的研究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三峡工程从建设之初就是通过专家表决的方式通过的,这是取得大多数人认可的工程。对于南方大旱,媒体可以去质疑。不过,在没有确切的事实和证据的情况下,得出旱灾就是三峡工程造成的论断是不科学的。”   总理声明引发三峡争议   其实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坝,早在建设之前就已经是外界争议的焦点。   据悉,1992年,三峡工程方案提交审议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遭遇了少有的反对,人们既担心三峡工程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成本,也担心用大坝拦截如此大片水域可能带来的地质风险。   梳理近期媒体对三峡关注的原因不难发现,其争议爆发的导火索来自近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批准的一份声明。声明表示:耗资230亿美元的三峡工程发挥了“巨大综合效益”,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是近二十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首度在公开声明中认可三峡存在问题。据了解,温家宝在2006年和2007年的国务院会议上曾说过有必要解决三峡大坝带来的环境问题。再加上去年的暴雨和激增的水位令大坝出现险情及今年南方大旱引发的系列问题,支撑三峡工程的优势大大被弱化,问题的暴露难免被舆论群起攻之。   业内人士认为,国务院声明可能会成为将来反对修建大坝的一个宝贵武器。这使我们更容易推动改革。   对于三峡对生态影响的问题,唐文哲表示,凡事有利必有弊,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每项工程的建设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才是解决问题的重心。对长江中下游重点受影响地区,要进行综合复杂的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   没有三峡旱情更严重   就“三峡工程是否导致了长江旱情”问题,国家防总督查专员刘学峰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如果没有三峡的话,长江中下游的旱情肯定比现在严重”。   据《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了解,自5月份以来,三峡工程每天为下游地区补充两个多亿立方米的水量。   “虽然三峡工程在设计时确实没有充分考虑大坝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三峡工程对洞庭湖、鄱阳湖蓄水也有影响,但长江中下游今年的大旱并非三峡工程之过。”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表示。   目前,“三峡工程带来的生态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下游水生动物的影响,二是水生植物受到影响,下游湖泊水位太低,会产生富营养化现象。”王井泉说,由于当初对生态方面考虑欠缺,也没有在蓄水前或设计时,对重点区域做生态方面的监测,所以现在拿不出相关的监测数据。   对此,刘学峰介绍,长江中下游的旱情跟三峡没有关系。他说,今年年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整体降水都是偏少的,三峡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   刘学峰介绍,从去年开始,三峡一直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补水,“没有三峡,旱情肯定比现在严重”。目前每天补充量达到两个多亿立方米,整个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攀升,湘江、赣江水位均比前期有较大幅度回升,有效保障了沿江城市的供水安全。“应该说效果比较好”。
1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电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与作用
热度 3 zbt92 2011-6-23 11:45
张博庭 2011.6.23 在 2011 中国清洁电力论坛上的发言 众所周知,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发展的最大难题。为了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能的需要,未来我国清洁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发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比重不断增大。  一、 水电是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清洁电力 大型水库电站具有水资源调节、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在满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防洪安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社会上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水电建设破坏生态环境。 二、水电开发建设破坏生态环境吗? 水电建设的生态作用是有利的。生态影响是有利有弊的,通过科学的开发和管理措施,我们可以把生态影响中的决大多数的弊转化为利。 2.1 水电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洪、供水、发电、航运作用,本质上这些都是它的生态保护作用。 1 、洪涝灾害,造成人类社会大量的人员财产损失,是对人类生态的极大破坏。 2 、水资源的匮乏所造成的严重的生态灾难,只能靠水库的蓄水调节来解决。 3 、人类当前最大的生态环境难题就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清洁发电就是最重要的生态保护。 4 、航运的燃料消耗仅为路面交通的 1/7 ,河流水库化之后,化石燃料消耗又要大幅度的降低。(三峡蓄水后航运的单位能耗降低 46% ,相当于节煤近千万吨。 ) 2.2 水电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辩证分析 尽管水电拦河筑坝,占用土地阻碍某些鱼类的洄游是客观存在的。然而,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不影响自然生态平衡的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只要占用土地、水面,就要改变自然生态和环境。相对来说水电大坝占用土地或者水面之后,是把原来的自然生态转变为水库湿地的生态。湿地的生态环境作用非常重要,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的矛盾,决不是担心湿地太多了,而是湿地的不断减少。所以,关于水电大坝破坏生态环境的指责,大都是舆论反复炒作的结果。事实上水电大坝的建设是人类为数不多的环境保护工程,走遍全世界几乎没有哪一座水库大坝建成之后,不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度假胜地。 2.3 水电的不利生态影响是可以克服的 即便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严格来说并不能够称为是破坏。因为只有在水坝建设的不够科学,或者建成后管理得不好才有可能造成生态破坏的。而在实践中违背自然规律、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水坝,往往不可能被容许建造。即使建造了也不能让它投入运行。例如我国的三门峡。很多人都认为四川岷江的水电开发是破坏生态的典型。大量的引水式电站造成了很多河段的干涸,严重的影响了河流生态。但这些并非不可解决的,三门峡我们已经进行了科学的改造,岷江的问题可以参考挪威的水电经验。 挪威的水电绝大多数都是引水式的开发,他们为什么就没有出现我国岷江的问题呢?他们严格的管理水电站的运行,必须要保证一定的生态流量下泄。流量太小了怎么办?他们就建了很多滚水坝,以保证在水资源很少的情况下河流的基本生态。 2.4 水电建设对鱼类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例如水生生物确实有影响,尤其是对于洄游性鱼类的洄游。所以,从一百多年以前。我们刚开始建水电站。我们的工程师就知道要修鱼道了。现在,通过建设鱼梯、鱼道、捕捞辅助过坝、人工增殖等各种技术,基本上已经可以解决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问题了。 其它的一些所谓水电大坝生态影响的说法,未必就是科学的。例如,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说法之一,是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的四大家鱼数量明显减少,渔业经济受到巨大损失。但是,确切的说这未必就是三峡大坝带来的问题。因为我们无法找到另外一个没有建三峡的长江进行比较,到底是不是由于三峡大坝造成了长江鱼类资源的大幅下降。不过,我们倒是可以提供一些数据和照片,来说明问题。(胡佛水库中的鱼插图) 我国的新安江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域面积扩大、水质变好,几十年来当地的鱼获总量增加了 300 倍。美国的胡佛大坝建成之后,由于没有遭到水污染的伤害,也很少有人过度的捕捞水库中的鱼,静水性的鱼类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目前几乎已经到了鱼多成灾的地步。同样的大坝、同样的水库,为什么结果完全相反呢?这是不是能说明,目前长江的四大家鱼的减少,可能是别的原因呢? 还有鱼类专家说长江里大都是激流性的鱼类,它们的卵只能在流动的水中成活。也有人说长江的鱼类产卵要得到涨水的信号。现在为了防洪你把洪峰搞没了,所以,鱼就不爱产卵了。对于这种说法,我们相信它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但是,这些鱼类的比重有多大?而且它们所形成的这些习惯,是不是由于长江的环境造成的?那么这种习惯会不会随着长江水文情势的变化也发生变化呢?其实,水坝建成了之后,并不会完全改变一条河流的激流状态。不仅在每个水坝的泄水区,其水文状态一定是接近激流,而且在很多支流上,激流状态也是改变不了的。所以,在一条激流的河上建水坝之后,将会增加生境的多样性,应改是有利于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例如,大渡河和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都是岷江的支流,所不同一个至今是激流奔腾的河流,一个是在被很多地震的堰塞坝截成了一串串湖泊。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化,我们发现九寨沟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要比大渡河丰富的多。为什么呢?很显然,九寨沟不仅具有激流、静水的生境多样性,而且水环境容量也比大渡河要大得多。 这就是天然水库的生态环境作用的最好说明。不过,对于人造的水库,往往由于建成后人口大幅的聚集,河流沿岸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已经分不出来某些河流生态环境的变化,是水坝的作用还是人口增加的作用了。 2.5 水电建设对河流水温生态的影响分析 再比如,我国一些生态学者认为高坝水库分层形成的低温水下泄,会对鱼类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他们要求我国的高坝必须花费巨额的费用增加水库分层取水的设施。 由于我们对河流水温和鱼类的关系了解得不够全面,生态学者们自己也说不清楚水温的高低对各种鱼类到底有什么影响。所以,索性就来一个要求你不能改变原有的环境,就是进行生态保护。我们却确切的知道,目前美国的大坝分层取水,取得是水库下层中的低温水。而根据我国生态学家的意见修建的分层缺水设施,取得全都是水库上层的高温水。这两种完全相反的取水方式,是不是也足以说明,水坝的水温作用其实也是有利有弊的呢? 其实,水电的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土地生态环境与湿地生态环境的转换的问题。我国黄河上的青铜峡水库,建成几年后形成了我国北方最重要的湿地保护区,水库建成后新增保护区的物种上百种,真正把昔日的黄土高坡,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塞上江南。自从黄河的小浪底水库能够控制水流以后,不仅黄河 10 年不再断流,而且在出海口东赢出现了两个湿地,引来了 400 多种候鸟。 09 年春天,华北、华中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小浪底紧急调水三十多亿立米水,使山东、河南粮食产量超历史纪录。如果没有小浪底水坝,黄河的这些巨大的生态变化都只能是梦想。 2.6 水电建设的地质减灾害作用 水能丰富的地区就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因为江河水流含有巨大的能量,长期冲击河谷,造成河床不断下切的必然结果。只有把水能资源利用起来发电,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产生的成因,从而减少地质灾害。一般来说水电工程修建之后,除了上面的河流消能减灾的原因,还将从另外二个方面改进原有的自然边坡的地质条件:一个是对主要的滑坡体进行人工排除,或者护坡(包括混凝土喷涂、打入抗剪滑桩和预应力锚索固定等)处理。另一个是水库蓄水的初期,是一个水库新库岸的不稳定期和再造期,是隐性的地质灾害的集中释放期。 不过,由于通过建水电站治理地质灾害需要一个过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我国的三峡建成后的蓄水的初期地质灾害反倒有所的增加的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 水库初期蓄水发生滑坡情况的前提,是需要边坡本身就具备产生滑坡 ( 或者说潜在的滑坡 ) 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即便没有水库的水位变化,在强烈的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只要边坡的土壤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也可能会造成同样孔隙水的压力加大,从而产生滑坡的现象。例如, 2009 年台湾省的 8.8 暴雨泥石流和我们 2010 年 8.8 的舟曲泥石流,都是一些潜在的滑坡体在暴雨中得到了释放。 由于水库的建设将会释放周围潜在的地质滑坡体,因此水电开发最终将有助于减轻地质灾害。(地震后的沙牌水电站上、下游插图)从国际上来看,情况也是一样。法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最充分的国家之一。开发程度接近 100% 。由于河水的能量不会再用来冲击河谷制造地质灾害,因此,同时样是水电开发非常密集的法国的地质灾害,却非常非常少。 三、为什么往往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越好? 3.1 、水电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水电是技术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它可以重复利用,源源不断,但是,它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能保存。如果你不开发利用,它就要随着时间流逝。 在这方面,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各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目前还不够十分成熟,开发成本和效率都还难以满足大规模电网的需要。水电是目前唯一可以进行商业化大规模应用的可再生资源。所以,世界上的所有发达国家都是优先开发利用水电,把可保存的化石能源尽量留给后代。 3.2 、水电是现代文明的保障 尽管世界各国的地理环境不同,各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天然条件具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实却是:水电开发程度较高的国家更发达生态环境也更好。目前,发达国家平均在 70% 上,非洲地区还不足 8% 。 因为,任何大型的水资源调控水库一定就是大型水电站,一个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的高低,与其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暨调控能力肯定是成正比。同时解决水多﹑水少这个最主要水资源矛盾的最根本途径,就是要修建大型水库﹐在洪水期拦蓄洪水,枯水期提供水资源,变水害为水利。 例如:美国目前建有大小水坝八万多座﹐水库总库容约为 1.3 万亿立方米。目前中国虽然水坝数量名义上比美国还多,但是水库总库容仅为美国的一半﹐如果以人均水库蓄水量来比较﹐中美差距在十倍以上。由于缺乏水库的调蓄能力,我国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只能通过建立具有调蓄功能的龙头水库﹐增加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图 人均库容与人类发展指数关系)( 几个典型国家的人均库容数) 为什么全世界都毫无例外的表现出,水资源开发程度与经济发展成正比的特点呢?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问题是一个社会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没有水资源的保障,任何社会都无法维持正常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就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水电特别是大型水电的开发就是水资源的开发,而水资源的开发,则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文明的保障。 3.3 、水电是减排温室气体的主力 水电是当今世界上替代化石能源的第一主力。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人类替代化石能源最有效、最可行的还是水电。目前世界上凡是水电资源丰富而且开发程度高的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我国的水电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利用,那么我们至少每年还可以多减排 20 亿吨二氧化碳。 四、水电破坏生态的误解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的科学素养 由于我国社会的整体科学素养不高(平均只有 3.27% ),一些公众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因为,改造自然的欲望是人类文明的根本动力,如果我们的祖先当初也总是想等到所有问题都搞清楚之后,才开始改造自然的努力,那么我们现在就一定还是生活在树上的猴子。 人的认识是永远没有止境的,无论慎重到什么时候,人类改造自然的行为也一定要有代价。正确的发展(改造自然)方式不是否定发展、害怕发展,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地把发展的代价降低。这就是要科学发展。 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我们对生态的影响,生态环境好坏的理解,一定不能脱离人。生态实际上是关于物种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状态。我们现在如果脱离人去评价生态环境的好坏是错误的,不同的物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标准是截然不同的。 自由流淌的河流、任意泛滥的洪水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和人烟稀少的无人区、生态保护区完全是应该提倡的。但是,在现代化的社会,自由流淌的河流决不是保护河流生态的好办法。因为,人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现实,努力创造一个适应人类生存的人工自然,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基本前提。这是经过无数实践检验过的真理。 因此,必须承认改造自然是不仅是人类文明则最基本属性,而且也是生态文明的基本属性。 五、结论 1 、水电这种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资源,必须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 2 、科学的开发利用水电是最重要的生态保护措施。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同于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建立在能动的改造自然基础上。 3 、不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水电一定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在这方面社会强调的已经比较多了,所以,本文没有多强调。但并不是说它不重要。水电开发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必须注重环境友好的科学开发。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再出现三门峡那样的教训。同时,在科学开发建设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科学管理。黄河小浪底的经验;岷江水电的教训;联合国的水资源报告都证明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4 、提高科学素养,普及水利水电科学知识,取得社会公众理解、支持,是保障我国水电科学的开发、科学的管理的当务之急。
4286 次阅读|5 个评论
消除“核恐慌”要靠科学而不是骗人
热度 2 zbt92 2011-5-15 11:39
文 / 水博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由于核污染、核辐射的危害性大、持续时间长,人们对核电站产生恐慌是非常正常的。不过,由于任何人类活动都不是有代价的,核能的开发利用,当然也不会例外。从当前人类发展的现实来看,没有核能的利用就不可能支撑我们的现代人类文明。因此,仅有恐慌还是不够的,必须要加强科普宣传,让人们树立起人类应该而且可以安全的利用核能的信心。 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近年来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而且也因为排放了过多的二氧化碳而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利用核能是我们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障能源供应的重要战略。因此,为了消除核恐慌进行科普宣传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我们消除核恐慌的科普是为了让社会公众明白更多的科学道理,理解和支持我们国家的能源政策,而不是为了为某一种政策进行辩解,更不是为了保护某一行业的利益而搞宣传。 如果我们消除核恐慌的动机有不纯,我们的科普宣传就可能会变为骗人的说教。例如,前不久在凤凰网上的“一虎一席谈”节目中,就有核电专家当众欺骗说核能是“唯一能够取代化石能源的”。这种说法明显的违背客观事实。不仅从大多数国家和全世界的统计数字来看,到目前为止核电的比重,仍然排在水电之后,而且,从长远来看,利用可再生能源才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保障。煤炭、石油、核能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但是,它们都是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都总有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 更有甚者,为了以科学的名义骗人,竟然采取了污蔑水电的方式来消除人们的核恐慌情绪。个别环保和能源专家居然公开说什么“在过去的 50 年里,平均每发 TWeY ( 10 12 瓦年)电能的即时死亡人数,核能是最少的,是煤的 1/43 ,天然气的 1/10 ,水能的 1/ 110 ” 。(参见工程院出版的核能卷 212 页)。我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们这些离奇数字他们是如何统计出来的。据我所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到底造成了多少人的死亡?至今仍然还是个谜。不仅如此,今后还有多少人要死于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估计的。另外,核能发电后的大量核废料还储存在世界各地,今后会不会对全世界构成重大的威胁,更是一个难以预计问题。 特别是核能发电的单位死亡人数是水能的 1/110 ,更是明显的胡说八道。有人为了支持这一谎言,曾举例说中国的“ 75.8” 板桥水库垮坝就淹死了多少多少万人。然而,事实却是,板桥水库根本就没有热核发电作用。也就是说“ 75.8 ”死了多少人,与水能发电没有任何关系。我希望我们的环保、核电专家不要愚蠢的用诬蔑、贬低水电的造谣方式来消除公众的核恐慌。 要知道人类文明对水能的开发利用与核能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根据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即使没有发电的需要,人们也必须建设水库调节水资源,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这就是为什么导致数万人死亡的“ 75.8 ”垮坝之后,全世界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水库的建设(除了个别已经完全建完了国家)。而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直接死亡的切尔诺贝利事故之后,全球的核电建设几乎停滞了 30 年,的根本原因。 因此,为了不让切尔诺贝利事故严重的影响人类核能利用信心的教训重演,我们加强科普宣传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科普的动机要正确,方法要科学,决不靠靠编造数据的骗人。除此之外,消除核日本福岛的核恐慌,也不能光靠科普宣传,更要靠我们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美国的三厘岛和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发生之后,全世界基本上终止了第一代核电技术。福岛核泄漏之后,我们的核电部门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停止被动安全的第二代核电技术?因为,自然界发生各种意外,是我们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所以,消除核恐慌不必急于求成,更不必找“专家”说谎骗人。最好的科普是改进和提高我们的核电技术。目前,第三代的核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就是建设成本要高一些,就看我们的核电部门舍得不舍得为了公众的安全增加些投入。另外,据说我国的清华大学都已经试验成功了完全主动安全第四代核技术,向公众介绍并积极推广这些先进的技术,加强核安全的措施,才是消除核恐慌的最好的科普。 核能发电应该大发展,但发展核能要靠科学,而不是靠谎言。
3179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南海电站,调整保护区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热度 3 zbt92 2011-1-27 16:43
时间: 2011-01-27 13:06 文章来源: 能源中国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最近,法制日报的记者韩乐悟在法制日报上刊发的一篇名为《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家园真将不保小南海电站“对决”国家级保护区》的文章,引起了较大争议。文章主要表达了某些民间反水电的环保组织的片面观点,例如“如果为小南海水电站建设而调整保护区,会对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致命打击,导致长江多种珍稀特有鱼类濒临绝境。也将严重损害中国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等说法。 不过,让人有点不理解的是,在这篇文章中还透露出这样一个重要信息“2010年11月16日至19日,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会议上,‘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修改的申请方案被专家评委们全票通过”。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从事鱼类和自然生态保护的专家们与民间的环保组织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对立呢?他们谁的意见是真正为了保护好长江的珍稀鱼类呢?为此,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民间环保组织犯了一个严重的概念错误,他们所有的推论都是想当然的把“调整”保护区等同于取消保护。因此才会得出“调整保护区,会对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致命打击,导致长江多种珍稀特有鱼类濒临绝境。”的错误结论。而那些对鱼类保护负有专业责任的鱼类保护专家们,考虑的主要是对鱼类保护的实际效果,而不是某个保护区地盘的大小和边界的划定。的确,根据长江鱼类资源情况的现状,如果调整保护区并不会对现有鱼类的保护造成什么不利影响,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主动的调整一下我们以前划定的、不够科学的保护区呢?谁又能保证,我们以前对保护区的划定就一定都是科学合理的呢? 至于调整保护区“将严重损害中国自然保护区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的说法更是一种违反逻辑的无稽之谈。当保护和发展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之时,终止建设项目和适当的调整保护区,都是维护国家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体现。在解决发展和保护的矛盾时,更改发展项目的情况也是经常存在的。例如,我国澜沧江规划化中的最后一级电站建设,就因为不利于鱼类保护的原因而被取消。同样,对于那些在设立的时候,考虑不够周全、划定不够科学的保护区,只有合理的调整保护区才是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这里我们应该向公众说明的情况是,我国的长江规划从解放初期的50年代就开始制定了。目前的长江流域规划是在1990年代修订的。按照规划不仅小南海电站是重庆市极其重要的防洪、供水、发电和航运的保障项目,而且,由于对重庆发展至关重要,这个小南海电站还曾经于上个世纪就已经正式开工建设了。后来因为投资出现了困难,而被迫中途下马。应该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部门,当初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历史原因和国家早已经批准的长江流域规划。因此,今后保护区要与重庆的发展产生矛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实际上,当初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的设立,在没有与地方政府充分协商的情况下,已经深入到重庆市中心区内几公里,极大地压缩了一个千万级人口大城市应有的发展空间。随着重庆的发展即使没有小南海水电站的建设问题,这个保护区的调整迟早也是在所难免的。从另一方面讲,调整保护区也并不是要取消保护区。因此,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的调整保护区,恐怕是在解决发展与保护矛盾的同时,维护自然保护区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的最佳选择。 对于文章中所强调的一些片面的理由,我们也非常有必要向大家进一步说明。例如,文章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家园受经济开发蚕食并非第一次。当初为了给金沙江水电开发让路就曾作过一次调整。”。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我们的记者没有如实地告诉大家,那次调整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保护区要保护的珍稀鱼类并不一定真实存在。当年,在我们建设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的时候,有关人士高度怀疑保护区要保护的“白鲟、达氏鲟、胭脂鱼”三种鱼的真实存在。为了搞清实际情况,有人曾经公开悬赏50万号召当地渔民打捞到其中任意一种。然而,几年下来,却从来没有人打捞上来过一条。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肯定地说保护区要保护的这三种珍稀鱼类品种,已经完全不存在了。但是,至少我们也不能让一些徒有虚名的保护区,名正言顺的阻碍我们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吧? 另外,文章中的一些叙述也缺乏事实的根据,甚至有故意编造误导公众的嫌疑。例如,记者在文章中说“一位在某政府部门从事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人士曾对记者表示,这个保护区实在是不能再让了。”“三峡工程已造成鱼苗骤减90%。‘四大家鱼(草、青、鲢、鳙)’近乎绝迹,珍稀濒危鱼类更是命运凄惨。”。尽管,记者故意没有披露这位官员的姓名,让我们无法找到本人核对事实真相,但是,有一个现实非常有说服力。我国的新安江水库建成之后,由于水质变好,水域面积扩大,和采取的保护措施得力,当地的鱼获总量50年来增加了60多倍。 尽管水库水坝的建设对洄游性鱼类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对非洄游性的鱼类的影响却常常会得益于水域面积的增加和水环境容量的扩大。这种水库建成之后,鱼获总量大幅度增加的现象,其实在世界上非常普遍。三峡水库和新安江水库并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怎么就会对四大家鱼的生存,产生完全相反的作用呢?因此,当前长江的鱼类资源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即使真的是“四大家鱼(草、青、鲢、鳙)近乎绝迹,珍稀濒危鱼类更是命运凄惨”其原因是不是因为我们三峡工程的建设,还需要科学的分析。为什么在全世界都不曾出现的悲剧,只发生在我们的三峡?这些问题记者决不能仅凭某一个不肯透露自己身份的官员的信口胡言,就妄下结论。 长期以来,我们大家似乎已经很习惯把河流中鱼类资源的减少归罪于水坝的建设了。但是,这种说法并不一定可靠。水坝所影响的主要是洄游性鱼类,而对于其他鱼类的不利影响非常非常有限,甚至应该说有利的影响更多一些。至于环保组织一再强调的河流激流生境的变化,也都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任何一座水库的建立,总不可能把所有的支流小溪都阻断。因此,无论建设多少座梯级水电站,急流的生境在一条河流的支流和小溪中总是要存在的。这就是为什么欧美发达国家的水资源的梯级开发程度比我们高度多,但是他们国家河流中的鱼类资源情况却比我们要好的多的根本原因。 即使对于一些洄游性鱼类,水坝水库的影响也未必是最主要的。2006年美国的一些鱼类保护专家,曾经来中国介绍他们保护洄游性鱼类三文鱼的经验。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水坝的阻挡,是构成三文鱼数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然而,我们中国的专家却遗憾的告诉他们,在我国的东北的乌苏里江上,原来也有大量的三文鱼(大马哈鱼)。我们那里并没有建设任何水坝,但是,现在那里的大马哈鱼几乎已经很难见到了。可见,建设了水坝,虽然会明显的影响洄游性鱼类的数量,但总还可以通过采取人工措施加以挽回。而不建设水坝和经济落后导致的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等问题,则完全可能让某种鱼类资源完全绝迹。这就是我们中国今天所面对的现实。客观地说,目前对我国和长江的鱼类资源的最主要威胁,绝不是水电站建设,而是经济落后所导致的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 综上所述,可以说法制日报文章所宣传的保护区的调整将会让“长江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即将失去家园”的论调,完全是一种极不符合事实的危言耸听。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国长江的保护区是最近几年才建立的,在没有建立保护区的成千上万年里,长江的鱼类并没有失去过家园。为什么当我们建立了保护区几年之后,仅仅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反倒会造成长江鱼类失去了家园呢?这符合逻辑吗?其次,通过对比国外梯级水电开发的实际成果和我们今天长江鱼类资源所面临的严酷现实,我们也必须承认,不建设水电站,不通过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解决长江的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的根源,长江的鱼类才真有可能会失去家园。正是因为我国的鱼类保护专家们已经认识到了我国的这一现实,才会一致同意调整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区。也可以说,调整保护区,建设好水电站,发挥地方经济,才是对长江鱼类资源最有利的保护。 最后,我还想向法制日报的记者提供一个必要的背景资料。那就是中国的极端环保组织和伪环保记者们曾经多次开会串通,一致确定要把阻碍小南海水电站的建设,作为检验他们通过操纵社会舆论,实现政治诉求的一场战役。就如同他们在怒江开发问题上,曾经相互勾结编造“保留最后一条生态江”的谎言,并误导了全社会一样。通过舆论的误导搁置了怒江开发之后,我们国家每年相当于要多消耗5000万吨煤炭,多排放一亿吨二氧化碳。给我国和全球都造成了巨大生态环境损失。 我和很多人一样都曾经认为,从有利于社会民主的角度看,搞点绿色政治也没有什么不好。不过,让人特别不能理解的现实是,在哥本哈根和坎昆气候会议期间,指责中国的发展排放了太多的温室气体的,正是那些热衷于给在中国搞绿色政治提供资助的国家和机构。而我们这些曾经为了追求绿色政治的资助不惜编造谎言阻碍水电开发的极端环保人士们,却无一例外的在我国排放的问题上装聋作哑。当然,可能还有一些人在背后偷着乐。因为他们通过诬蔑水电开发,阻碍了中国的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功,将来还有可能会得到颜色革命势力更多的资助。 这就是为什么在保护区的调整问题上,我国的生态保护的专家与某些民间环保组织的意见截然相反的根本原因。串通一气的极端环保组织们所关心的,决不是什么鱼类生存和生态环境,而是他们的经费来源的可靠性和绿色政治野心的实现。如果法制日报的记者同志不相信,不妨去仔细调查了解一下。当然,前提必须是你自己没有利用发表某些歪曲事实的片面报道,牟取名利的动机。恕我直言,因为在今天的中国,勾结国内外的极端环保势力,为了名利不惜造谣诬蔑国家发展的伪环保记者,确实还大有人在。(张博庭)
250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三部委打架的悲哀
jinshuqin 2011-1-4 20:54
最近环保、水利、能源三大部门这两天正围绕水电火电污染问题打架,总体上我是理解环保部凌司长观点的,因为人家说了是一定程度上。但是不应该说污染,而应该说环境影响,实际上水电的环境影响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而不是污染排放问题。凌司长的讲话可能主要针对的是环保业内人士,说污染大家也基本能理解,不想却被人家揪了辫子。无论如何,这应该是个科学问题。 这就是部门分割的后果,一个科学问题却由一帮官员来争论,对于科学家而言,更可悲的是仅仅通过揣测对方的说话意图来攻击和辩驳,而不是拿出科学依据。
个人分类: 环保随笔|2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说国家部委级官员对水电的公开“群殴”
liwei999 2011-1-3 14:36
也说国家部委级官员对水电的公开群殴 (888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anuary 02, 2011 10:28PM 这是看陈老师《为国家部委级官员公开群殴叫好》的感想 。因为所管的不同,有不同意见是当然的。这样大的国家,举国一致就要出问题了。 有些事情需要对百姓讲清楚,而不是蒙事儿。韩小平就有些蒙事儿。 引用: 中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比重(率)还不到30%。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水电比例远高于中国。美国的水电开发率大概在60-70%。欧洲在70%以上。发展水电最好的是挪威,超过90%。如果说水电会造成更多的污染,那么这些国家的环境应该比我们更差。事实上这些发达国家环境比中国更好。 不能单用一个率来说事儿,还要有个总额的概念。另外水电的价值和作用并不在与总发电量如何,而在于调节电网复合的机动能力。将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技术中,水电的形式应该说是比较特殊的。它是机械能转换的方式,不同于热能的。水电终究不能成为电力的主流,再怎么折腾也没有用。因此,将水电用到恰到好处才是水电的前途。否则用水和发电是不相容的两个事情,怎么说也是矛盾。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4962,74962#msg-74962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3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历史和现实表明:水资源开发代表社会的文明程度
zbt92 2010-12-30 19:36
----- 舆论宣传对我国水电的影响和分析( 9 ) 张博庭 尽管目前社会上虽然流行着水电开发不可避免地要破坏生态环境的说法。但是,在实际当中,我们几乎谁也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够说服人的有力证据。就连曾经被一些极端环保人士频频拿来宣传的埃及阿斯旺水坝,通过实地考察和埃及政府公布的资料,我们发现很多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片面炒作。走遍全世界我们所看到的现实都是,水电开发成都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 为了摸清水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真正影响,我们曾经组织过很多次专门的考察。然而,我们走遍全世界所看到的现实几乎都是,水电和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就越好。尽管世界各国的社会、地理环境不同,各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天然条件具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实却是: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普遍都比较高,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电开发程度都普遍非常低。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平均在 70% 以上,而欠发达的非洲地区的水电开发程度还不足 8% 。 除了水电资源的开发程度之外,还有一个指标特别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就是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水电开发程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技术可开发的水电资源量,与实际开发利用量的比值。反应的是这个国家的水能资源利用情况。而一个国家的水资源开发程度,通俗来说是指这个国家的水资源总量与其所建设的水库蓄水量的比值。反应的是这个国家对水资源的可控程度,以及这个国家解决天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矛盾的能力。 我们通过和中国大坝协会的联合调研,发现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不仅与这个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紧密相关,而且,几乎还都与这个国家的水资源开发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程度与水库的蓄水能力成正比。具体表现为: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库库容普遍都比较高,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水库库容,普遍都比较低。 图 1 是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一个调查结论。人类发展指数(一个包括 GDP 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为一介于 0 和 1 之间的数,数值越接近于 1 表示人类发展水平越高。全球 50 余个国家 2007 年的人类发展与大坝水库发展数据计算结果显示, HDI 大于 0.9 的国家,人均库容拥有量为 3184 立方米 , HDI 介于 0.8~0.9 的国家,人均库容拥有量 2948 , HDI 介于 0.7~0.8 的国家,人均库容拥有量 541 , HDI 介于 0.6~0.7 的国家,人均库容拥有量 208 , HDI 介于 0.5~0.6 的国家,人均库容拥有量仅为 125 ( 图 1) 。 图 1 人均库容与人类发展指数关系 以上图表和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已经拥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及大坝;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水库及大坝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足以提供足够所需的能源及水资源,以支撑其社会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 20% ,而水资源量只占 6% 。而直到 2008 年底我国的人均库容约 520 立方米 ,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库容超过 3000 的水平。此外,我国东部与西部的社会发展的差距,也进一步证明了水资源开发与社会文明的关系。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电开发程度高达 80% 多,而西部只有百分之十几。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开发程度也相对较高,但西部的水资源开发程都在 10% 以下。所以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为什么全世界都毫无例外的表现出,水资源开发程度与经济发展成正比的特点呢?我们认为,首先是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问题是一个社会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没有水资源的保障,任何社会都无法实现正常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就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具体来说,我们还可以通过三峡工程的情况。来评价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作用。(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三峡|4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实现减排承诺,必须改变对水电的偏见
zbt92 2010-12-25 16:05
----- 舆论宣传对我国水电的影响和分析系列讲座( 6 ) 张博庭 由于我国的水电在经济发展的腾飞时期严重受阻,所以,我们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最近几年在全球的发达国家都积极地致力于减排的时候,我们却以每年 2 、 3 亿吨绝对增量,不断刷新着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新纪录。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也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矛盾要比其它发达国家尖锐得多。 为适应国际社会的减排温室气体的需要,缓解国际压力,去年我们国家已经向全世界做出承诺,要在 2020 年把单位 GDP 能耗降低 40% 到 45% ,让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 15%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测, 2020 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约为 48.5---53.5 亿吨标煤。为实现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双目标,最重要的是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如果按照我国 2020 年能源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计算,那么 202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 15% 必须要达到 7.5 亿吨标准煤。折算发电量为 2.3 万亿度。 根据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王骏司长的分析计算, 2020 年核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最高可达到发电量 1.1 万亿度(其中核电装机 7000 多万千瓦,发电 6000 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发电量增长十倍达到 5000 亿)。因此, 2020 年我国水电年发电量必须要达到 1.2 万亿度。目前,我国的 2009 年常规水电装机约 1.8 亿千瓦(不包括抽水蓄能),发电量 6000 亿度。按照这个比例 2020 年我国的常规水电装机至少达 3.3 到 3.6 亿千瓦,才能产生 1.2 万亿度发电量,实现我国的减排承诺。 然而,由于近些年社会舆论对水电的误导,我国特大型水电的核准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十一五规划中要求开工建设的 7 千多万千瓦的水电项目,目前只核准了百分之三十。要想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完成国家发展的整体规划,实现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减排承诺,我们目前还有更艰巨的加速水电建设的任务。 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反水电的伪环保宣传已经误导了整个社会,甚至干扰了政府的决策的问题,开始高度重视水电的正面宣传。国家能源局不仅专门组织了新闻记者的水电知识培训,而且还要求各电力企业加大水电的宣传力度。借着中国水电一百周年和装机突破 2 亿千瓦,国家能源局开始高调宣传水电的成绩和重要作用。一些被搁置、叫停的大型水电项目,也相继恢复了开工。, 特别是国家最近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不仅大幅度的增加了水电开工的项目,常规水电加上抽水蓄能达到超常规一亿多千瓦。而且还明确地把原来十一五规划中的 有序开发水电 的叙述,改为 积极发展水电 了。为什么要改变这一表述呢?其实这就是接受了十一五期间的教训,避免被伪环保的欺骗宣传所利用。 实践证明十一五中所强调的有序开发,非常容易被污蔑水电开发过度的欺骗宣传所利用。本来执行好十一五规划,应该是最重要的有序。但是,由于伪环保反对水电开发,总是污蔑说我国的水电是无序的过度开发。到头来十一五规划中要求开工建设的 7 千多万千瓦的水电项目,最后只完成了三分之一。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重点强调要有序开发的十一五规划,反倒违背了最应该有的序。这个十一五规划导致事与愿违的现实,足以说明有序开发这个提法,不够科学、不够严谨,容易被伪环保所利用,所以,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必须要改变它。 然而,尽管表面上看我国水电的形势已经是一片大好,但是,水电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隐忧。
个人分类: 三峡|3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澄清国际社会舆论对水电的误解上,中国的功不可没
zbt92 2010-12-22 11:16
----- 舆论宣传对我国水电的影响和分析( 3 ) 张博庭 上各世纪末期,由于当时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还不够充分,社会公众也较少的受到了极端环保炒作的影响。因此, 相对于国际社会关于反对水坝、反对水电的风潮,我国有一个滞后期。当国际上的反水坝运动最高潮的时候,我们国内的声音还很少。那时我国建设水电的态度也非常坚决。特别是三峡工程的上马和成功建成,真是让国际上很多反水坝、反水电的谣言在事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了解情况的人都会知道,国际社会舆论后来对水电的态度转变,中国三峡的成功建设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另外,在争论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也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逐渐澄清了一些类似水电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火电相当,甚至超过火电 等污蔑水电的观念。例如,加拿大的深入调查研究表明,水电的温室气体排放,只是水库中残留的植物腐败后释放气体的的一种暂时现象。其强度与水库形成的时间有关。根据水库建设时间的不同。加拿大的水电排放仅相当于火电的 1/17 到 1/50 。而另一个水电开发较早的国家瑞士的调查结论,说明水电的排放仅为火电的 1/300 。 此外,在世界水坝委员会的《水坝与发展》调查报告发表之后,难免引起了水利水电专业学术组织的广泛质疑和批评。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灌排组织和国际水电协会曾经联合发表声明,对世界水坝委员会的《水坝与发展》调查报告提出全面的反驳意见。 在全球的水电开发遭遇困境的同时,不断发展的世界对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需求变得一天比一天尖锐。面对全球又 20 亿人不能得到电力供应, 10 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的难题,水电大坝不可取代的作用不得不被人们重新重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水力资源是现实中能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主要途径。在非洲大陆,化石燃料短缺,而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对大坝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的争论阻碍了许多水电工程的建设,也延缓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针对这种情况, 2002 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上,经过讨论,到会的 192 个国家一致认识到;在世界上各国都在鼓励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来减缓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呼吁全球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增加包括大型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大型水电也有必要被确认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那次峰会还达成了具体的协议,承诺加大政府间推动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活动。并建议于 2004 年在中国的三峡举行一次水电高层论坛,探讨相关的议题,进一步的完成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的任务。中国的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接受了这一建议,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于 2004 年 10 月在北京共同召开了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研讨会。并发表了倡导和支持水电开发的《北京宣言》。至此,国际主流社会终于完成了一次对水电从误解到重新认识的反复。 曾经停止了对水电的贷款支持的世界银行, 03 年恢复贷款后加大了对水电的支持力度并总结到:水电占全球电力总供应量的五分之一,曾一度带动了加拿大、挪威和美国等国的经济增长。然而,环境与社会方面的疑虑,以及财政支持的匮乏,导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水电投资停滞不前。时至今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吸取了历史教训之后,水电行业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塑造,并出现复兴盛景。 今年 5 月,世行的一份《水电发展报告》对全球水电的总结是:水电及多功能水利基础设施为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其作用日渐明显。水电设施不仅能提供电力,还在区域合作与发展以及水资源配置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水电还发挥着独有的双重作用:作为战略措施以应对越来越不稳定的气候,作为可再生能源将世界经济带入低碳的未来。 不过,国际社会对水电的认识所产生反复和曲折,也影响到了我们国内。
个人分类: 三峡|2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坎昆气候大会前夜“话水电”
zbt92 2010-11-29 09:37
文 / 水博 2010 年 11 月 29 日 ,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就要在坎昆召开了。此时此刻,回想起我们中国的水电发展的坎坷历程,我们水电工作者真是感慨万千。 2010 年中国水电建设迎来了几件大事:中国水电一百年、水电装机突破 2 亿千瓦、三峡工程成功蓄水 175 、被叫停的金沙江水电站复工,雅鲁藏布江藏木水电站顺利截流等等。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水电在经过了两年多的沉寂之后,今年已经明显出现转机。 今年 8 月,我们刚刚在云南举行过百年水电和装机突破 2 亿千瓦的隆重庆典。百年来,我国水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现在,我国不仅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国。而且,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最高的拱坝、最高的面板堆石坝、最长的引水隧洞、最大的地下厂房等等,多项水电的世界之最都建在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水电装机容量比建国 50 年的总和将近翻了两番的超越。 同时,我们也还要看到,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水电的开发程度还不高。现在大家(包括水电专业人士)都喜欢以我国的装机容量 2 亿计算我们的水电开发程度是 35% 。不过,我们要特别注意,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水能资源,都不用装机容量表示,而只以发电量表示。所以,国际上我们所见到的水电开发程度,一定是指发电量。因此,当我们与其它国家比较时,水电开发程度必须以发电量算。 这样按发电量计算,到 2009 年底,我国水电的开发程度还不足 25% 。也就是说我们目前的水电开发程度,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一方面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上,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总之,对于我们中国的水电事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同在。 前几天,中国能源报刊登了一篇采访著名的水电专家晏志勇的文章,我觉得文章总结得非常好。晏智勇提出,要促进我国水电科学发展,未来还有六个方面有待加强。其中第一条就是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交流,形成共识。我觉得晏志勇把达成共识,放在移民问题的前面的排序非常准确。确实,这几年制约我们水电发展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社会对水电的不同看法和争议。 晏志勇说这两年,通过国家能源局的工作,与能源相关的政府部门都对大力开发水电形成了广泛共识。但是在能源界之外,很难全面了解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为什么要开发水电这个问题,外界还有疑问,这需要各方面协调工作,形成共识。 具体怎么样才能形成共识呢?我觉得一方面,要加大水电科普的力度,力争让社会公众包括高层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科学的认知水电。同时,也应该看到,科普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短期的效果可能不会太明显。况且,目前我国的公众科学素养还非常低, 21010 年的普查结果平均只有 3.27% 。因此,我们有很多非能源行业的科技工作者,经常会受到自己的专业的局限,不能科学的认识水电,有的甚至抱有强烈的偏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可能在自己专业的领域内,不知不觉地做一些反水电的科普。因此,有时候我们的水电科普宣传,难免会让公众觉得是在干什么的,就要吆喝什么的为自己行业的利益说漂亮话。所以,要形成水电的共识,光靠搞科普宣传还远远不够。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水电行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我们的事业是与整个世界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的。因为,当前人类发展最大难题就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而我们水电恰恰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主要手段。所以,我们要促进开发水电的共识,一定要紧紧抓住减排这个大方向。而且,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现实中几乎都是社会对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视程度,决定着对水电的态度。 在世界的范围内,从上个世纪末期起由于极端环保反对水坝的误导宣传,水坝和大型水电的形象曾经被严重的妖魔化。 1996 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曾经正式做出过把大水电排除在可再生能源之外的决定。这些不利的影响,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肃清。例如,国际碳交易,到现在很多还不承认大水电的可再生能源作用。而在 2002 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因为各国的领导人们,意识到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难题无法解决,才不得不重新承认大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并呼吁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开发水电。因为,到目前为止的现实是,水电还是全球减排的第一大主力。 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在去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前,由于我们国家的减排压力还不够大,所以,一些缺乏科学理念的反水电极端环保宣传在社会上广泛的传播,最后,以至于误导了整个社会。竟然出现了因为某些程序上的问题,叫停按照十一五规划开工建设的金沙江水电项目的极端事件。要知道叫停金沙江水电站给我国能源事业所造成的损失,足以抵消我国有史以来所有风能、太阳能开发所能获取的清洁能源。如果,我们注重减排温室气体的实际效果,就决不会一方面花费上千亿资金的大本钱艰难的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又要叫停那些更大量、更重要、更经济、更可靠的金沙江水电,以至于多燃烧了数千万吨的煤炭,加剧了我国能源结构的恶化。 应该说,在去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们国家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所以,我们真的要务实的考虑减排温室气体问题了。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对减排温室气体的要求,还没有上升到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对于减排温室气体的要求,还没有能像我们目前的节能减排工作那样,以政策和法规的形式作为明确的环保指标。 前几年,正因为减排温室气体不是我国的环保指标,所以,我们环保部门的一些官员才会宁可支持上带有脱硫装置的大火电机组,而不愿意放行水电。甚至故意的拖延、压制水电项目。因为,大火电机组的燃煤效率比小机组高一点,能够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指标,脱硫又有利于完成减排的指标。所以这几年,在我们国家的水电受到环保制约的同时,火电却出现了快速的畸形发展,使得总体上我国的能源结构严重恶化,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这就是因为,我们国家以往所强调的节能减排,不包括减排温室气体,而是仅仅减排污染物。 假设我们国家有了减排温室气体的硬性环保指标和政策,恐怕环保官员们马上就会发现,我国真正能够最有效的实现减排的,就是大型水电。根据我国环保部门以往对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力度,我相信,一旦国家规定了减排温室气体的环保政策,他们可能会比任何部门都更加积极的支持大型水电的开发建设。因此,我觉得,我们水电工作者推进社会形成共识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应该是积极推进我国在减排温室气体方面的环境立法工作。 现在,联合国的气候大会很快就要在坎昆开幕了。我们很难预料今年的会议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目前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必须要增加能源的供应量,然而,国际社会却一致要求减少排放。这是一个极大的矛盾。而我们目前在水电的开发利用程度上,还与发达国家还有三分之二的差距。只要我们能达到发达国家现在的平均水平,我国水电每年至少还可以再减少近 7 亿吨原煤的燃烧。我国水电如此巨大、重要的环保效益,却因为以前国内外一些伪环保组织编造的水电破坏生态环境和我国水资源开发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等等一些谎言,而被忽视、被搁置。 前几天( 25 日)《 第一财经日报 》还刊发了一篇骗人的长文《中国西部地区人与自然争水 : 一场双输的战争》。这篇文章再次公开的散布伪环保人士造谣污蔑水电开发的陈词滥调。说什么跑马圈水、遍地开花、干支流齐头并进,正在进行着的西南水电开发的 大跃进 ,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不亚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森林的毁灭性砍伐。 这其实就是当年叫停金沙江水电时候的理由,现在金沙江的复工,就已经说明这都是些污蔑之词。就比如说干支流齐头并进吧。因为,我们国家的电力政策就是水火并重,大中小并举,而大电站只能在干流上,小电站只能在支流上,所以,我们执行国家电力政策的结果,必然就是干支流齐头并进。而伪环保记者们居然能通过反复的宣传炒作,让社会都误认为国有企业执行国家电力政策,竟是一种大逆不道的犯罪。 现在,在坎昆会议即将召开的时候,这些曾经欺骗和误导了全社会,耽误了我国水电开发的谣言,居然又被某些伪环保拿出来炒作了。可见,伪环保势力的社会危害之严重。现在,我们可以确切的说:那些曾经变着法的造谣污蔑水电的 NGO 和所谓的环保主义者们,如果不是用环保当成哗众取宠的招牌甚至是牟取政治目的野心家,就一定是一些四、六不分的糊涂虫。真正要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是我们水电建设和可再生能源工作者,以及其有着历史使命感的科技工作者。 通过前一阶段叫停金沙江水电的教训,国内伪环保的炒作,目前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很多原来受到伪环保宣传误导的公众甚至政府官员,已经逐渐认清了这些谎言的欺骗性。国家最近出台的《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已经明确地把原来十一五的 有序开发水电 的叙述,改为 积极发展水电 了。为什么要改变这一表述呢?我看这就是要避免被伪环保所利用。 实践证明十一五中所强调的有序开发,非常容易被伪环保污蔑水电开发过度的欺骗宣传所利用。本来执行好十一五规划,应该是最重要的有序。但是,由于伪环保污蔑水电开发是无序的,十一五规划中要求开工建设的 7 千多万千瓦的水电项目,目前只开工了三分之一。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重点强调有序开发的十一五规划,反倒违背了最应该有的序。这里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伪环保宣传的欺骗性,世界上有没有三分之二的任务没能完成的大跃进?总之,这个十一五规划事与愿违的现实,足以说明有序开发这个说法,不够科学、不够严谨,容易被伪环保所利用,所以,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必须要改变它。 然而,由于我们的水电开发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即便从现在开始我们就积极开发水电,也还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全面地发挥出我国水电的作用。因此,我们希望国际社会规定我们承担减排义务的时间,能尽可能的晚一点。而我们则应该尽可能的抓紧时间,增加水电、核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以满足我们社会未来发展的能源需求。 不过,中国也要承担减排义务是迟早的事情。因此,中国需要制定和实施减排温室气体的法律政策,也是必然的趋势。从有利于国家发展的角度上看,我们希望国际社会给我们规定减排义务的时间,来得越晚越好,而我们国家自觉实施减排温室气体的政策法规,却应该来得越早越好。这样我们才有更大的余地兼顾好国家发展和履行一个负责大国的国际义务。 所以,我们水电工作者一定要借坎昆会议的东风,努力做减排的促进派。积极推进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立法,因为,只有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减排的共识下,我们才能达成必须积极大力发展我国水电的共识。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当然也是保护好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
个人分类: 三峡|3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开发西藏水电有利全球生态环境
zbt92 2010-11-24 17:37
科学开发西藏水电有利全球生态环境 (2010-11-24 17:26:53) 来自 中国新闻网 2010年11月24日 14:21 来源:中国能源报    目前,藏木水电站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许多人质疑其开发对雅鲁藏布江下游和对西藏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关于水电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们主要是担心大坝建设对河流生态的影响。事实上,影响破坏生态环境的绝不是水电大坝,而是那里的人类活动。例如,怒江到现在还没有建大坝发电,可是生活在那里的几十万人为了生存,每年不断地毁林开荒、陡坡耕种,使怒江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相比之下,我国的大渡河流域上的九寨沟,不过就是由地震产生的各种堰塞坝截断河流形成的天然水库。然而,由于那里一直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就形成了今天风景如画的世界自然遗产。   因此,凡是有人群生活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适度的开发水电才是积极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从全世界来看,几乎都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目前,我国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要科学开发利用水电的时候,否则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此外,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近年来国际上也经常出现下游国家反对上游开发水电的现象。上游国家开发水电会增加对河流水资源的控制能力,因此对于未来河流水资源的分配,确实存在着对下游国家不利的可能。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水资源用量不大,因此当前在国际河流上的水电开发建设还没有引水调水的计划。不过我们应承认,河流沿岸的居民都有按比例享用河流水资源的权利,因此现在暂时不需要,并不等于我们将来也不需要。一旦上游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了必须要使用当地河流水资源的时候,即使没有建任何水库电站,也一定会建设专门的引水取水设施。所以,反对上游国家建设水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下游国家水资源分配的矛盾。   不仅如此,对于一条河流的水电开发,一般来说下游地区才是最大的受益方。因为上游在开发水电的过程中,除了受益之外总还要承受一定的土地淹没损失。因此,很多关于水电开发的争议,都是上游反对、下游支持建设。当年,美国为了让上游的加拿大建水电站帮助调节径流,还要支付一定比例的建设经费。因为只要不引水调水,水电站的作用只是调节径流,不会减少河流中水资源的总量。而且,这种调节的结果一定是蓄丰补枯,对下游起到减小洪水,增加枯水期流量的有利作用。我国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也决不例外。因此,下游国家盲目反对开发水电的作法,不仅会增加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而且对自己国家也将是一种巨大的利益损失。   明智的办法是上下游国家建立起互信、协商的机制,在水资源的分配问题上按照国际惯例合理的解决分歧。遗憾的是很多人甚至一些政府官员和学者总是抱着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偏见来考虑问题。因此,在国际河流开发上所采取的只干不说和少说多干回避态度,不仅没有能表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风范,反倒加剧了下游国家的担心和猜疑。   其实,在澜沧江开发的初期,我们就有过因不敢理直气壮地开发水电,反倒引起猜疑和反对的教训。最后,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我们索性把下游国家的官员和专家请到我们的水电站参观考察,消除了他们的各种疑虑。此后,国家能源局的王骏司长还在《中国能源报》上发表过一篇令人深思的好文章《国际河流开发不必大惊小怪》。如果我们能从工程一开建时候,就以坦诚的科学态度,理直气壮地与下游国家交流沟通,完全可以打消他们的各种疑虑,做到科学开发国际河流,实现双赢,促进上、下游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   (作者为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张博庭 )
个人分类: 三峡|4943 次阅读|2 个评论
“截断雅鲁藏布江”之说是最荒诞的国际玩笑
zbt92 2010-11-21 09:57
图为藏木水电站围堰截流的现场情况,围堰合拢后雅鲁藏布江水将从右侧预留的导流明渠中流过。 文 / 水博 随着西藏的经济发展,西藏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正在逐步的告别传统的农耕生活进入现代化社会。然而,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西藏的发展也迫切的需要电力能源。如果不能及时的开发利用当地清洁可再生的水电,西藏的发展只能燃烧更多的化石能源。这样不仅会对西藏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也必然会增加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 幸运的是西藏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不仅完全能够满足西藏发展的自身需要,而且,还能为全球的减排温室气体做出巨大的贡献。由于水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一旦开发利用之后,就可以永续不断、永久利用。因此,开发利用西藏的水能对全人类的贡献,无论从能源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会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的石油生产国的全部石油。为此,根据西藏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已经及时地批准了在雅鲁藏布江上建设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11 月 12 日 ,藏木水电站已经顺利截流,并正式开工建设。 然而,对这样一件非常有利于西藏和全世界的大好事,却遭到了一些不满中国的发展和喜欢挑拨中印关系的组织和人士的非难。其中最可笑的莫过于制造截断雅鲁藏布江的谎言了。从字面上看,既然你们说电站已经截流,我当然就可以说你们是截断了雅鲁藏布江了。但是,这种骗人的逻辑,无论从科学道理上还是从常识上看,都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荒诞的国际玩笑。 从科学道理上看,物质不灭的定律就决定了任何一条河流都不可能被截断,除非你把水引走,或者消耗掉。否则,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大禹治水的故事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名言了。 从常识上看,我们的社会对水电站建设中的大江截流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例如,十几年前著名的三峡大坝截流时,中央电视台曾经向全世界的观众现场直播了几个小时。然而,从那时起到现在,似乎还没有什么人认为过三峡大坝的截流就是截断了长江。否则,如果 1997 年三峡大坝截流时,长江就被截断了,为什么 1998 年长江还能发生特大洪水?为什么今天的长江还依然流淌?由此可见,为了方便施工的水电站截流,并不是什么截断河流,应该是一个常识。 有意思的是,对于这种藏木水电站将会截断雅鲁藏布江的荒诞的国际玩笑,我们的媒体还需要专门请专家出来解释西藏修建水电站不会截断雅鲁藏布江。这足以说明我们整个社会的科学素质,距离现代化社会的需要还有多巨大的差距。 本月初,在福州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用了非常大的篇幅,阐述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韩启德说 公民科学素质不高,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 看来,不仅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的确是我们国家的当务之急,而且,根据截断雅鲁藏布江这种荒诞国际玩笑也能大肆流行的现实,我们似乎还应该在科协主席所列举的种种危害中,补充上:公民科学素质不高,还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国际关系,以及我们作为一个崛起中的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
个人分类: 三峡|5910 次阅读|1 个评论
落实科协年会精神,加强水电科普
zbt92 2010-11-7 11:22
前几天,中国科协在福州召开了第十二届科协年会,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用了非常大的篇幅,阐述了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科普问题的重要性。 韩启德主席提到 今年中国科协完成了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虽然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仅为 3.27% ,和发达国家相比,这个水平是很低的。公民科学素质不高,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为了证明这一点,韩主席列举了很多例子。从转基因,到煤矿安全事故,从 广东和海南的香蕉感染,到大亚湾核电站一次轻微的泄漏就引起了不必要的恐慌。 韩主席说 我举这些例子,就是要说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迫。如果我们的公民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社会就不可能是理性的、和谐的,我们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其实,韩主席所举的这些例子,都远没有我们水电行业因为科学普及不足,社会公众不理解而出现的教训。 因为,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以后,如果仍然不能及时地开发利用水电和其它清洁能源,那么其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必然要靠燃烧更多的化石能源来解决。正是由于我国的水电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腾飞时期严重受阻,所以,我们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最近几年在全球的发达国家都积极地致力于减排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以每年 2 、 3 亿吨煤炭的绝对增量,不断刷新着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新纪录。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也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矛盾要比其它任何发达国家都要尖锐得多。同时,由于排放了与我们的发展水平,完全不相适应的温室气体,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我们遭遇到全球的批评,国家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总之,水电工程被妖魔化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可以说,我国水电行业所遭遇到的困境更是韩主席所说的由于 公民科学素质不高,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最典型事例。 最近我们水电的舆论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有人可能会觉得水电科普论宣传问题可以不需要关注了。不过,对照韩主席的讲话,我觉得这种情绪非常令人担心。大家知道,最近水电之所以重新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国际社会要求我们减排的压力。我国政府经过对能源结构的分析测算,发现如果不能充分发挥我国水电的作用,要实现 2020 年,让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 15% 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不仅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过去水电建设遭受妖魔化的污蔑和受阻,是科普和宣传的重大失误,而且,还应该意识到,我们今天水电舆论环境的好转,并不是由于我们的社会对水电的科学的认识得到了提高,而是迫于国际社会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 当前我们一方面需要大力开发建设水电,同时社会和公众对水电的误解和偏见还普遍存在。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矛盾状态。有人形象地比喻说,目前的水电行业非常像是一个带帽的右派,身背黑锅,但又不得不利用它开展工作。所以,这些种局面如果不能彻底改变,我们未来水电开发建设将会非常艰难,如履薄冰,随时都有可能因为遭受某种妖魔化的诬蔑而出现意外。 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科协年会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这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会的作用搞好科学普及和传播,改善舆论环境。具体的科协主席说: 围绕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科普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今天的媒体,拥有空前强大的力量,深刻影响着大众心理。但是我们不少科技工作者还没有能够跟上这样的变化,总体上我们还很不善于利用媒体。也就是说,当最需要科学家讲话的时候,在媒体上缺乏我们的声音,这样的情形是非常危险的。我们科技工作者应该主动加强与大众媒体的沟通合作,及时在媒体上用科学知识引导社会公众。 韩主席还强调: 我们科技工作者不仅立身要正,要有高尚的学术操守,不为个人利益而失去学术的良心,提高我们的社会公信力;而且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面前,不能选择沉默或逃避,要有不惧流俗的勇气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科学家代表着社会的理性精神,如果因为讲真话而挨骂,那恰恰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光荣。 协年会的资料中还有很多重要的内容,尤其是韩启德主席在开幕式上的讲话,我们感觉他就好像是专门针对我们水电行业的现状所讲的。不管是对于我们的学会工作,还是对于我们水电行业的发展,都非常有指导意义。我们水电学会和水电科技工作者。要积极落实本届科协年会的精神,加强水电科普。
个人分类: 三峡|3462 次阅读|16 个评论
水电形势好转,也要澄清妖魔化的谣言
zbt92 2010-11-1 10:13
张博庭 在 2010 中国能源企业高层论坛(水电分论坛)上的发言 能源是人类文明的最基本标志,人类文明始于火的使用。几千年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和现代化以来,能源的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在带给人们方便舒适的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的难以解决的难题。 当前,威胁我们人类发展的能源的难题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能源资源枯竭的威胁,另一个就是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针对人类能源难题的特点,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的能源。 核能是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清洁能源,是当前我们解决人类环境难题的主力之一,应该大力发展。但是,核能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最终也还是不能解决资源枯竭的问题。所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不仅在于要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而且更要注重开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 水电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可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的可再生能源,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人类社会替代化石能源,解决能源难题的最主要方式。然而,水电的开发又是迄今为止一种社会争议最大的能源开发。很多人都感到奇怪,为什么我们社会中的那么多不可再生的、不清洁的能源,都没有能引起那么大的非议,而偏偏只有水电被严重的妖魔化了呢? 水电被人为的妖魔化的历史巧合因素 人类文明的领域非常广泛,任何一种人类文明活动都会有代价,然而,为什么在诸多社会发展都离不开的现代文明活动中,偏偏只有水坝和水电建设经历了这样巨大的反复和曲折呢?分析起来这里有一定的历史巧合因素。 人类利用、建造水利工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工业化以后,特别是发明电以后,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更是成为人类现代文明进步的象征。到 20 世纪初,大型水电站几乎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义词。 不过 20 世纪 90 年代,大坝、水电的发展开始变缓。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很多大型水坝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很多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大坝和水电项目成为了敏感的话题,一些对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项目,遭遇到公众的强烈抵制以致于最终被迫停止。 为什么呢,因为环保意识的觉醒吗?大家知道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海洋生态学家卡逊出版了一本著名的图书《寂静的春天》,提出了滥用杀虫剂的巨大危害。由此,唤醒了我们整个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卡逊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公认的环保先驱。这个环保英雄的成功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社会上就有不少人想去模仿卡逊成功的经验。努力寻找出另外一种大家都认可的文明活动,找出它的问题,唤起公众对它的反感,最终达到表现出自己的惊人的环保觉悟的目的。 与卡逊所不同的是,这些人并不都是业内的专家,很多只是利用环保追逐名利的投机者。由于他们一般都不懂科学,他们的行动也不是出于科学的良知,而是名利的驱动。所以,环保投机者们往往很难获得卡逊那样的成功。但是,水电行业的某些特点和当时国际环境,却给了某些投机反水电环保的人士成名的可能。 因为,水电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一个国家的水电资源一般都会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开发殆尽。而水电的这种特点,又恰巧被当时的美、苏政治对立的国际局势所利用。这就是有关阿斯旺大坝的争论。当时,埃及人利用美苏矛盾,嫌美国人要价太高,就把工程交给了苏联人建造。出于攻击政治对手的目的,美国人就开始发动全世界的资源给阿斯旺大坝挑毛病。 然而,要把攻击阿斯旺大坝的理由,编造得让人信服,就难免要对所有的水电和大坝都进行贬低。好在当时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国家的大型水电开发,所以,不必顾虑这种攻击会影响自己国家的发展。因此, 60 年代后国际上充斥着大量的反水坝、反水电的所谓 科研成果 。其实,当时的这些成果都有很强的政治动机,其科学性和可信性是值得怀疑的。不过这种政治斗争的产物,却给某些反水坝、反水电的极端环保投机者制造了机会。 例如,《寂静的河流》的作者卡麦利,就是一位利用(反水坝)投机环保的成功人士。这本书曾多次在中国境内翻译出版。投机成功之后,这本书再版的中译本改名为《大坝经济学》。以前它为什么叫《寂静的河流》?我觉得显然就是作者在模仿《寂静的春天》。 由于美苏争霸,作者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大量的资料来论证水坝、水电站的 罪恶 。因此,《寂静的河流》这本书本身和所引用的很多参考文献中,也难免充斥着大量的片面的意见甚至谎言。 例如,为了危言耸听,书中说全世界的水库拦截水的总量,相当于所有河流的 5 倍(实际上还不足 50% )。特别是书中还引用了一些水电站的特殊数据,居然得出水电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是燃煤的火电厂几倍的耸人听闻的结论。 众所周知,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是全世界最大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如果水电的排放居然高于火电,那么水电的发展必须要受到严格的限制。由于这个致命谣言的传播,从根本上否定了水电的清洁能源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所以,在 1996 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大型水电居然被明确排除在可再生能源的范围之外,只承认了小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 国际社会的这个态度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各国的政策,我国很多的政府部门和那一时期制定的政策、法规都有歧视、排斥大型水电的内容。例如,在世纪之交制定的的我国科技发展规划,就明确地把大水电排除在可再生内能源之外。这些歧视大型水电政策,至今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国内水电被妖魔化的历史原因 相对于国际社会关于水电的争论,我国有一个滞后期。上世纪晚期,当国际上的反水坝运动最高潮的时候,我们国内的声音还很少。当事国家建设水电的态度也非常坚决。特别是三峡工程的上马和最终成功建成,让国际上很多反水坝、反水电的谣言在事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民主化进程,在国际社会开始逐渐澄清和反思极端环保对水电的诬蔑之词之后,国内的一些炒作反水坝的极端人士却已经开始在国外极端组织的资助下活跃起来了,并且成功的实施了一系列极端环保理念和不实之词的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媒体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市场化进程加快。一些传统的媒体概念已经从过去党的舆论喉舌变成了一种新闻产业。不少媒体工作者由党的宣传员变成了职业记者。社会民主化的进步也让国外极端环保组织,通过提供资金的诱饵在中国发展自己的势力,阻碍中国的发展成为了可能。 特别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之后,电力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竞争对手的关系。企业为了少得罪人,没有人还愿意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上反击各种诬蔑水电的谣言。在国家没有明确的政府部门管理水电,其他部门对水电的误导宣传不表态,企业自己不投入的同时,在国外颜色革命组织的资金的各种支持下,国内反坝组织活动积极,成功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媒体营销运作,一些媒体已经逐渐被反水电的宣传所影响,进行了大量的不实宣传。 什么欧美国家早就停止了大坝建设,什么美国已经进入了拆坝时代等等误导宣传广泛传播。从 2003 年起,我国国内反倒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水坝的高潮。例如,怒江水电开发被最后一条生态江的谣言所搁置;我国金沙江水电的开发程度至今还是零,但却一度因为开发过度而被叫停。 几年来这些误导舆论的宣传,又反过来影响了我们的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政府部门,以至于高层领导,甚至包括我们自己行业内的某些干部和技术人员。 水电形式的好转,水电的宣传和科学传播的作用仍然非常重要 最近以来大家都会感觉到,社会各界对水电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的确,从今年的年初起国家有关部门明显调整了水电开发的政策。根据水电被妖魔化、社会舆论被误导所带来的公众不理解、不支持水电开发,最后导致我国能源结构严重恶化的一系列教训,国家能源局和中宣部都特别强调要加强水电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国家能源局还特地举办的新闻记者培训班,介绍水电知识。 有关部门还借助今年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百年庆典和装机突破二亿千瓦的活动高调宣传水电。同时,国务院也及时恢复了停滞多年的大型常规水电站的核准审批,去年被叫停的金沙江中游的水电站也通过了环评审批,加速水电开发的理念已经形成共识,预示着全国的水电建设又将掀起一个新的高潮。 然而,我们现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水电形势的好转,不仅需要我们水电人在工作上更加谨慎的建设好每一个水电工程,注重环保友好和移民安置工作,保障安全,杜绝事故。同时,水电的宣传和科学传播任务将变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当前水电形势的好转,并不是缘于我们整个社会对水电的认识的提高,而是迫于能源难题的压力。这与国际上的情况非常相似。 2002 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上,经过激烈的争论,到会的 192 个国家最终一致同意;在世界上各国都在鼓励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来减缓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呼吁全球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增加包括大型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大型水电有必要被确认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可见,国际社会对水电态度的转变并不是澄清社会各界对水电的误解之后,才开始大力提倡水电开发的。而是在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压力之下,不得不恢复大型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 最近我国水电被误解、被搁置的形势的改变,同样也不是因为社会各界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水电所具有的巨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而是迫于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减排温室气体的压力,才不得不把能源开发的重点转向水电的。 总之,在全世界范围内,强调水电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是缘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严酷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重新重视水电的开发与利用。这种情况无论在国际、国内都非常相似,尽管时间上并不完全同步。 然而,如果水电被妖魔化的现状不能被澄清,我们水电的尴尬地位就有点像当年的戴帽右派。一方面需要你水电来承担重要的减排任务,同时还要让你身背着(被妖魔化)的黑锅。如果这种 右派 黑锅不能消除,水电发展一定会是如履薄冰。 因此,我们当前水电开发被重新重视的大好形势,并不能取代和放松水电的宣传和科学传播工作。不管是在国际还是国内,水电被妖魔化的形象一天不能被澄清,水电开发就不可能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减排温室气体确实需要水电,但它却不能自然的还水电以公道。所以在大力开展水电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强水电的正面宣传和水电的科学传播。 具体来说:对于当前制约我们水电发展的移民、环保和地质灾害三个方面,水电科学的宣传和传播的作用都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分别简单的加以阐述: 1 、水电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悖论 根据全世界的现实,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总是成正比。这是不是说明在水电的环境关系上,水电开发不仅不应该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而且还是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呢? 当然,如果不能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电,确实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开发利用水能和水资源,那么由洪水泛滥和严重干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就无法避免。同时要满足我们的发展和需求,就必须每年多开采、燃烧数亿吨的煤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要知道,因为所谓害怕 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 就放弃开发利用水电的后果,就是 肯定 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这就是我们国家和全世界所面临的现实。 由于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尽管世界各国的地理环境不同,各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天然条件具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实却是: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普遍都比较高,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电开发程度都普遍非常低。 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平均在 70% 以上,而欠发达的非洲地区的水电开发程度还不足 8% 。 水电是当今世界上替代化石能源的第一主力。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人类替代化石能源的最有效、最可行的还是水电。目前世界上凡是水电资源丰富而且开发程度高的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另外,水电还是大型水库建设的副产品,人类社会应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手段是要建造大型水库。大型水库在存蓄水的同时也积蓄了大量的势能,在水库放水的过程中如果不把这些能量用来发电,就会对水库设施和下游边坡造成巨大的伤害。 因此,任何大型的水资源调控水库一定就是大型水电站,一个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的高低,与其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暨调控能力通常也是成正比的。 去年我们通过和中国大坝协会、国际大坝委员会的联合调研,发现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不仅与这个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紧密相关,而且,几乎还都与这个国家的水资源开发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程度与水库的蓄水能力成正比。 具体表现为: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库库容普遍都比较高,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水库库容,普遍都比较低。 其实,我国东部与西部的社会发展的差距,也进一步证明了水资源开发与社会文明的关系。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电开发程度高达 80% 多,而西部只有百分之十几。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开发程度也相对较高,但西部的水资源开发程都在 10% 以下。所以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此外从理论上看,也不例外。 1972 年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宣言》第四条指出 在发展中的国家中,环境问题大半是由于发展不足造成的。 ------ 因此,发展中的国家必须致力于发展工作,牢记他们优先任务和保护及改善环境的必要。 可见,无论是环保的理论和现实都说明:一个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所以,世界上 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 必然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 2 、水电开发会损害移民利益的悖论 移民是我国水电开发公认的最主要阻力。因为移民的问题直接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所以,目前我国水电工程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水库移民。 然而,实际上由于水电是最经济的能源之一,开发水电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水电开发本应该是造福于当地居民的大好时机。只不过由于我们个别地方执政水平的原因和宣传舆论的误导,让社会各界已经形成了,水电开发的移民利益普遍受损的错误概念。 社会上曾经炒作漫湾水电移民的问题。说什么水电站建成之后移民都去捡破烂了。这是明显的编造和误导。一个几百人的水电站产生的垃圾能养活二百多人的村子吗? 实际上,田坝村的移民都是居民户口,不仅可以享受城镇居民的生活保障,而且比一般的城镇居民还要多享受一个库区后期扶持费。以前一直是每年 400 元,后来随着国家政策统一调整成 600 元。 从宏观数据上看,我们漫湾工程移民的总费用是 5000 多万元,而漫湾每年交给国家和地方的税收就大约 2 亿。一年的税收就可以补偿移民四次,如果我们还说处理不好移民问题,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执政能力有问题呢? 再比如,怒江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梯级开发之后每年可产生一千多亿度水电,相当于产出 5000 万吨原煤的能源。折合到目前怒江水电开发的 5 万水电移民身上,相当于每人每年可以生产出 1000 吨原煤。而目前怒江农民依靠在陡坡上耕种的农业产值,只有 1000 元左右,只相当于 2 、 3 吨煤炭。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利用好怒江的水能资源,产值将增加 300 到 500 倍。 发挥资源优势,社会财富多创造了几百倍,反倒不能保证移民的基本利益,这符合逻辑吗? 水电开发是联合国千年扶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都把水电开发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最近世行《水电与发展》的报告中对全球水电的总结也特别强调水电的减贫作用。报告指出 水电及多功能水利基础设施为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在全球水电开发都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难道就是我们国家的情况特殊吗? 实际上,总体上我们国家水电移民也是受益群体,从虎跳峡移民的前后巨大变化的态度就可以说明,水库移民是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机遇。每一个水电项目的移民,也都是争着往移民圈里面靠,没有一个想往外跑的。水库的封库令都是限制进入,从来也不会限制流出。 这充分说明以往我们水电移民主要还是受惠的群体,否则,不会有人还愿意当移民。 总之,如果我们能理清思路,澄清我国水电移民的悖论,水电的移民问题不仅不应该是水电开发的阻力,而且还应该是水电开发的动力。我国怒江地区大多数百姓,盼望能早日开发怒江水电就是证明。 3 、水电建设会加剧地质灾害的悖论 前几天,( 10 月 26 日 ) 某报 上还有一篇《西南重大水电工程生态恢复整治研究观览》的文章中说 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损伤严重,将可能导致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活动,且存在潜在地质灾害判识困难,灾害防治中的生态工程技术水平较低等突出问题。 我仔细看了几遍,也没有找出来文章中有支持这种说法依据。而只是强调了地质部门怎么样帮助识别原有的潜在滑坡、泥石流,避免了给水电建设带来损失。 由于水电被妖魔化的观念根深蒂固,像这种毫无根据的诬蔑 水电开发生态损伤严重和导致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的习惯说法非常有代表性,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大型工程活动的扰动,会加剧地质灾害。但是,他们却没有注意到水电开发与其它工程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般来说,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例如,我国怒江地区的山高水急河水中的蕴藏着极大的能量。恰恰是因为怒江水流含有巨大的能量,长期冲击河谷,造成河床不断下切,周围的岸坡币需要不断地坍塌变形的必然结果。所以,怒江地区的地质灾害就特别频繁、特别严重。沿着一条几百公里的怒江公路,每年至少就有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上百起。今年怒江的贡山和保山先后都发生了造成了数十人死亡比较严重的泥石流灾难。这与当地水电开发不足不无关系。只有把水能资源利用起来发电,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产生的成因,从而减少地质灾害。如果不进行水电开发,怒江的地质灾害将永远无法避免。 水电工程修建之后,将从三个方面改进原有的自然边坡的地质条件: 1 、水电开发就是把江水切割岸坡的能量利用起来发电,减少江水对河谷的急速深切,使河流发育趋于缓慢、稳定,最终会大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 、对主要的滑坡体进行人工排除,或者护坡处理。 3 、水库蓄水的初期,是一个水库新库岸的不稳定期和再造期,是隐性的地质灾害的集中释放期。 由于通过建水电站治理地质灾害需要一个过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水库建成后的蓄水的初期,地质灾害反倒有所的增加的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水库建成蓄水后,由于水位上升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在新的水边线地带开始了库岸形成的过程。特别是在水库突然泄水时,由于原有的水位比较高,边坡在水中浸泡后土壤当中的空隙水压力增加,而突然的泄水导致水位急剧下降,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变化,而边坡外部的静水压力突然丧失,土体内外压力的不平衡导致边坡的失稳和滑坡的发生。 发生这种情况的前提,是需要边坡本身就具备产生滑坡 ( 或者说潜在的滑坡 ) 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即便没有水库的水位变化,如果在连续的强降雨的情况下,只要边坡的土壤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也可能会造成同样孔隙水的压力加大,从而容易产生滑坡的现象。 例如,去年台湾省的 8.8 暴雨泥石流和我们今年 8.8 的舟曲泥石流。这些其实都是一些潜在的地质滑坡体在暴雨中得到了释放。 也可以说,如果不具备产生滑坡的潜在的地质条件,水库水位变化也不可能造成滑坡。反之如果边坡本身具备水库水位变化造成的滑坡的地质条件,说明边坡本身就具备了滑坡(或者说是潜在的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在连续的强降雨,或者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地震)同样也可能会产生滑坡、崩岸和泥石流。水库的建造和蓄水不是制造出了滑坡,而是为原有不稳定的地质滑坡体,提供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一般来说,不稳定的地质灾害释放之后,就不会再出现了。 因此,水电开发最终将有助于减轻当地的地质灾害。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现实也是,我国西部的水能资源丰富,开发程度却很低,而且开发的时间还普遍比较晚,因此,水电建设的地质减灾效果,往往还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西部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损失普遍都比较严重。然而,由于我国东部的经济发达,水电开发建设的比较早,而且绝大多数水电资源都已经基本上开发完毕,因而,我国东部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几率就明显的低于西部。 从国际上来看,情况也是一样。法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最充分的国家之一。开发程度接近 100% 。由于河水的能量不会再用来冲击河谷制造地质灾害,因此,同时样是水电开发非常密集的法国的地质灾害,却非常非常少。 这种现象几乎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调查结果表明,凡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就越好,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就越小。 总之,只有通过对水电开发的利弊科学分析,正确认识水电的地质减灾作用,我们才能做到趋利避害,通过加速水电开发减少我国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 可以预言,若干年后我国怒江水电开发的现实,将进一步证实水电开发的地质减灾作用。 结论 水电这种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资源,必须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出它的作用。缺少这一步,人类文明就无法发展。 水电被妖魔化的现状必须要逐步澄清,否则,水电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们国家和整个人类的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开发中保护和在保护中开发,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与 十一五 的表述有很大的不同,把原来的 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 改为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更加注意强调:加速开发水电,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些党的政策,都迫切需要我们专业工作者和媒体,用加强水电科学的传播实际行动,予以响应、配合。水电科学的传播任重道远。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三峡|2836 次阅读|62 个评论
国际社会对水电的认识为何出现反复和曲折
zbt92 2010-9-21 16:28
文 / 水博 人类利用、建造水利工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工业化以后,特别是发明电以后,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更是成为人类现代文明进步的象征。到 20 世纪初,大型水电站几乎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义词。 不过 20 世纪 90 年代,大坝、水电的发展开始变缓。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很多大型水坝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很多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大坝和水电项目成为了敏感的话题,一些对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项目,遭遇到公众的强烈抵制以致于最终被迫停止。 人类文明的领域非常广泛,任何一种人类文明活动都会有代价,然而,为什么在诸多社会发展都离不开的现代文明活动中,偏偏只有水坝和水电建设经历了这样巨大的反复和曲折呢?我觉得这里有一定的历史巧合因素。 大家知道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海洋生态学家卡逊出版了一本著名的图书《寂静的春天》,提出了滥用杀虫剂的巨大危害。由此,唤醒了我们整个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卡逊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公认的环保先驱。这个环保英雄的成功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社会上就有不少人想去模仿卡逊成功的经验。努力寻找出另外一种大家都认可的文明活动,找出它的问题,唤起公众对它的反感,最终达到表现出自己的惊人的环保觉悟的目的。 与卡逊所不同的是,这些人往往并不是业内的专家,而只是追逐名利的环保主义者。由于不懂科学,他们的行动不是出于科学的理论,而是名利的驱动。所以,投机者往往很难获得卡逊那样的成功。但是,水电行业的某些特点和当时国际环境,却给了某些环保人士投机成功的可能。 水电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一个国家的水电资源一般都会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开发殆尽。而水电的这种特点,又恰巧被当时的美、苏政治对立的国际局势所利用。这就是有关阿斯旺大坝的争论。当时,埃及人利用美苏矛盾,嫌美国人要价太高,就把工程交给了苏联人建造。出于攻击政治对手的目的,美国人就开始发动全世界的资源给阿斯旺大坝挑毛病。 然而,要把攻击阿斯旺的理由编得让人信服,就难免要对所有的水电和大坝都进行贬低。好在当时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国家的大型水电开发,所以,不必顾虑这种攻击影响自己国家的发展。因此, 60 年代后国际上充斥着大量的反水坝、反水电的 科研成果 。其实,当时的这些成果都有很强的政治原因,其科学性和可信性是值得怀疑的。不过这种政治斗争的产物,却给某些环保投机者制造了机会。 《寂静的河流》的作者卡麦利,就是一位利用(反水坝)投机环保的成功人士。这本书曾多次在中国境内翻译出版。投机成功之后,这本书再版的中译本改名为《大坝经济学》。以前为什么喜欢叫《寂静的河流》?显然就是作者在模仿《寂静的春天》。由于美苏争霸,作者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大量的资料来论证水坝、水电站的 罪恶 。《寂静的河流》这本书本身和所引用的很多参考文献中,也难免充斥着大量的谎言。 例如,为了危言耸听,书中说全世界的水库拦截水的总量,相当于所有河流的 5 倍(实际上还不足 50% )。书中还引用了一些水电站的特殊数据,居然得出水电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竟然是燃煤的火电厂几倍的耸人听闻的结论。 围绕着水坝的利、弊的争论,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国际上的一个《世界水坝委员会》的组建和一份《水坝与发展》报告的提出达到高潮。世界水坝委员会的报告一方面是人们对水坝建设的深刻反思,它是第一次从环境和社会的角度,全面的来探讨水坝存在的问题。报告通过对一些已建成的水坝的详细的调研系统的总结了水坝所有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报告又采取了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的方式,片面地得出了大型水坝、水库、水电站的建设一定会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结论。(参见《北京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 应该承认,世纪之交那一段时间,国际舆论对水坝建设的反思明显产生了矫枉过正的趋势。以至于很多人由于受到片面宣传的误导,喜欢以强调水电站、大坝产生的环境、生态问题为时髦。人们似乎早已经忽略了水坝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方面产生的巨大环境效益,不少人甚至开始否认水电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错误的主张将水电排除在绿色能源范围之外。 在 1996 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大型水电居然被明确排除在可再生能源的范围之外,只承认了小水电的可再生能源地位。 在这这场争论中,水电开发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往往与发展中国家持不同意见。因为,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大力发展水电的过程中,通过兴修水利,发展水电,社会、生态、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当时世界各国有很多这方面的消息、报道、论述。然而,时至今日这些正面评价水电效益的文章和观点早已被人们淡化。反之,我们人类根据发展了的认识,反思我们过去的一些水电工程中,没有能充分注意到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问题,却被不断重复、相对放大而且充满了现在现代人的头脑。 以至于人们(甚至包括一些其他专业的专家)已经开始无视水电所创造的巨大的社会、环境和生态效益,都误认为所有的水电大坝的建设都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公众舆论的这种偏见反过来又影响政治家甚至某些决策人物。特别是在那些绝大多数水电资源已经开发完毕的发达国家。因为,他们一般不需要再对水坝、水电的作用进行更多的探讨。 好在一些像中国这样由于江河治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经过仔细的研究、认真的比较,还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包括建坝、修水电站在内的水利水电开发,仍将是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努力,在争论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逐渐澄清了一些类似 水电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火电相当,甚至超过火电 等污蔑水电的观念。 加拿大的深入调查研究表明,水电的温室气体排放,只是水库中残留的植物淹没腐败后释放气体的的一种暂时现象。其强度将随着水库形成的时间衰减。根据水库建设时间的不同。加拿大的水电排放仅相当于火电的 1/17 到 1/50 。而另一个水电开发较早的国家瑞士的调查结论,则表明水电的排放仅为火电的 1/300 。 此外,在世界水坝委员会的《水坝与发展》调查报告发表之后,难免引起了水利水电专业学术组织的质疑和批评。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灌排组织和国际水电协会,曾经联合发表声明对世界水坝委员会的《水坝与发展》调查报告提出全面的反驳意见。 在国际水电开发遭遇困境的同时,不断发展的世界对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需求变得一天比一天尖锐。面对全球又 20 亿人不能得到电力供应, 10 亿人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的世纪难题,水电大坝不可取代的作用不得不被人们重新重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水力资源是现实中能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主要途径。在非洲大陆,化石燃料短缺,而水能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对大坝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的争论阻碍了许多水电工程的建设,也延缓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针对这种情况, 2002 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上,经过讨论,到会的 192 个国家一致认识到;在世界上各国都在鼓励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来减缓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呼吁全球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增加包括大型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大型水电有必要被确认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那次峰会还达成了具体的协议,承诺加大政府间推动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活动。并建议于 2004 年在中国举行一次水电高层论坛,探讨相关的议题,进一步的完成峰会提出的任务。 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接受了这一建议,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于 2004 年 10 月在北京共同召开了水电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通过并发表了倡导和支持水电开发的《北京宣言》。至此,国际主流社会终于完成了一次对水电从反思、误解到重新认识的反复。 曾经一度停止了对水电的贷款支持的世界银行, 04 年恢复贷款后加大了对水电的支持力度并总结到:水电占全球电力总供应量的五分之一,曾一度带动了加拿大、挪威和美国等国的经济增长。然而,环境与社会方面的疑虑,以及财政支持的匮乏,导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水电投资停滞不前。 时至今日,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在吸取了历史教训之后,水电行业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塑造,并出现复兴盛景。 世行对全球水电的总结是:水电及多功能水利基础设施为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其作用日渐明显。水电设施不仅能提供电力,还在区域合作与发展以及水资源配置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水电还发挥着独有的双重作用:作为战略措施以应对越来越不稳定的气候,作为可再生能源将世界经济带入低碳的未来。
个人分类: 三峡|3581 次阅读|7 个评论
关于水电宣传的思考
zbt92 2010-8-23 09:19
水电宣传的最高境界是科学传播 一般企业的宣传有各种各样的作用,提高知名度、维护企业形象、危机公关、产品销售,但是,水电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公共产品,水电事业公益性特点就决定了企业宣传的特殊性。以前,我们认为干不干水电是国家的事,用不着我们企业操心。所以,没有注意公益的宣传,以至于造成了全行发展的很大阻力。 因此,水电的公益性,就决定了我们水电企业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地积极推进科学传播,接受公众的监督,维护好我们行业的形象。 水电宣传的最佳方式是对话 , 善于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及时解答公众的各种疑问。水电宣传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我们企业要重视与媒体和记者的交流沟通,学会与媒体和记者交朋友。媒体和记者是企业连接公众的媒介。即便是对方有误解也要想办法沟通,怕媒体、躲记者绝不是明智的办法。与记者沟通具体的办法就是水电宣传既要讲科学、又要讲艺术。 怎才样叫水电宣传的科学性呢?我们以舟曲的泥石流为例,看水电的地质减灾作用的宣传。 舟曲的特大泥石流发生之后,有人认为是因为水电建设才导致了舟曲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其实这绝对是一种违背科学和事实的说法。从科学道理上看:舟曲的水能资源丰富,就说明舟曲的地形是山高水急,河水中蕴藏着极大的能量。在江水的奔腾中这些能量必然不断的切割着边坡,随着河谷被深切周围的岸坡变得越来越陡峭。一旦遭遇暴雨或地震就会出现大量的滑坡、崩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只有在修建了水电站之后,河水的能量被用来发电,才能减少河水对河谷边坡的不断切割,从而从根本上减少造成地质灾害的成因。另外,在修建水电站的过程中为了水电站的施工安全,电站建设者也必须要对周围的危险地质情况进行处理。所以,即使在建设水电的过程中,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特别是在水电站建成之后,由于水库的形成,能够增加周围的水汽,有效地改善周围的局部小气候,有利于植被的快速生长,从而进一步改善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出现。我们知道很多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与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直接相关。所以,一般来说水电站建成之后到发挥出最佳的地质减灾效果,还要有一段时间。只有当水电站建成几年之后,促进了周围的植被的生长,防止了水土流失,水电的地质减灾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可以说水电站建设的时间越长,它的地质减灾效果就越明显。 从客观事实上看,我国西部的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却很低,至今只有百分之十几,而且开发的时间还普遍比较晚,水电建设的地质减灾效果还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西部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损失普遍都比较严重。但是,由于我国东部的经济发达,水电开发建设的比较早,而且绝大多数水电资源都已经基本上开发完毕,因此,我国东部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几率就明显的低于西部。 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也是一样,法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最充分的国家之一。由于河水的能量不会再用来冲击河谷制造地质灾害,因此,同时样是水电开发非常密集的法国的地质灾害却非常非常少。这种现象几乎是普遍的,最近,我们和国际大坝委员会的中国组织中国大坝协会联合开展了一项研究,发现全世界普遍的现实都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灾区的生态环境越好,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越小。总之,无论是科学和事实都已经向我们证明,人类社会的文明、科学发展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根本方向。 事实上治理泥石流的本质是要消能。这就是最新的科学的理念。我们和清华大学的国际知知名的泥沙专 家王兆印 教授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清华大学在云南有一个试验基地,已经进行了现场试验。没有治理前的 08 年当地的泥石流达到了 170 万方,到 09 年治理后只有 2 万方了。试验证明泥石流堵是堵不住的,必须消能。没有了能量水就带不走泥土了。怎么消能呢?在季节性洪水的山沟里要摆放一些大石头,就可以消能。在长年的河流里就是要建电站。把河水的能量利用起来,不让它去制造地质灾害。这就是我们的宣传必须要讲科学性的典型事例。 关于宣传的艺术性,我们以和谐社会为例来说明。经过深入分析之后,我们必须认识到和谐只能是目的,不能把和谐当成手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有人把和谐当成了手段,就要求人绝对的顺从自然,放弃对自然的一切必要的改造。然而,改造自然其实是人与其它生物的本质区别。不去能动的改造自然,就没有人类社会。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如果我们只把和谐当成一种了手段,而不是目的,就会放弃人与人之间必要的斗争。然而,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矛盾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和谐只能是我们需要努力去争取的目的,不能是手段。 实际上,辩证法是客观真理。如果你非要把和谐当成手段放弃必要的努力,那么你就不可能得到和谐的结果,达到和谐的目的。 04 年大海啸发生之后,何祚庥院士用大自然爆发海啸来说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只能通过能动的改造世界取得,否则,一味的顺从自然也同样不能换来真正的和谐。这个及时恰当的解释,非常有代表意义。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更是如此。众所周知,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军队、警察、监狱、法庭就难以保证一个社会的正常秩序,就不可能有人与人的和谐。这就充分说明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一定要用不和谐的手段来保障的。过去我们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讲究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固然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我们完全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放弃斗争、放弃原则,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必要的斗争关系也是保障社会和谐的手段之一的话,同也是错误的。 毛泽东说过的 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到,埽竹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这个道理即使在今天看来并不说都是错的。它还是符合辩证法的。因此,不管对于任何热点宣传的词汇,我们千万不能盲目的迷信。我们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一旦把和谐当成了手段,不敢与错误进行斗争,往往反倒达不到和谐的目的。其实,我们水电建设就经历了这样的教训。 对我国水电宣传失误的原因反思 以前,水电业内人士对宣传失误的危险普遍缺乏认识。实际上我们因为宣传不利而受到的伤害已经非常严重了。三峡地下电站被环保风暴叫停,瀑布沟工程由于移民闹事停工一年,怒江到现在不能开工,金沙江被叫停国家发展和生态环境都遭受严重的损失。在此之前,我们很多水电界的人士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宣传工作的失误,将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损失。 一些企的业负责干部常有一种计划经济的时代的惯性思维,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是领导说了算,只重视向领导汇报,不重视对公众的宣传。认为只要领导理解我们,老百姓爱怎么说就让他们说去。实际上,随着社会民主化的进程,这种想法已经有些过时了。现在的国家各级领导人肯定会越来越注重公众舆论的倾向。 即使领导人明知道应该大力支持水电开发,但是,如果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现在的领导人也未必会像过去的领导人那样硬要顶着公众舆论的压力,愿意去替你去撑腰。 重视公众舆论的形象是新一代领导人的特点,不要认为这种变化是暂时的,这是社会从人治走向法制,从集权走向民主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所以幻想像以前一样等着领导人会顶住舆论的压力给某个行业撑腰的日子,恐怕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如果我们不注重宣传工作,不能让公众理解我们,恐怕就要让水电的发展遭受挫折,要让整个国家遭受巨大的损失之后,才会让老百姓认识到水电的重要性。 例如, 2009 年 4 月初,国家发改委以 关于怒江水电开发有关情况的报告 发改能源【 2009 】 380 号文经国家环保部会签后报温家宝总理,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上的批示说: 此事影响大,应再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论证,慎重决策。金沙江水电未批先建,遗留很多问题至今未了,前车可鉴,关于水电建设我已在 2004 年 10 月 20 日 曾在发改委的报告批过一番话,附后望作参考。 总理特地附后参考的 2004 年 10 月 20 日 曾在发改委的报告批过的一番话,到底是什么呢?这番话中就包括,总理曾明确要求: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舆论工作,取得社会各界的共识。但我们的电力企业根本就没做到,不仅如此,还非要上报项目。想把得罪人的皮球踢给总理。这总理能不生气吗? 最近,水电建设重新开闸也不是说总理原谅了我们错误,这只是在我们巨大的国际压力下我们的无奈选择,也是总理给我们的电力企业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客观地说,当前的大好形势是暂时的,表面的。公众中还有大量的误解。领导审批,心里恐怕也并不是那么痛快。 可以断言,如果我们不能利用好这个机会,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的引导舆论。尽快扭转舆论宣传上的被动局面,我们水电事业还会有一天再次遭受低谷和严寒。
个人分类: 三峡|1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电宣传的重要性
zbt92 2010-8-22 10:09
要想说明水电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只要从如下的怒江、瀑布沟、三峡和金沙江几个由于水电宣传的失误,所造成的问题就足以了。 搁置怒江、阻碍怒江开发的绝不是环境和移民而是舆论。 在国外颜色革命势力的影响下, 2003 年 9 月,个别环保官员利用自己的职权,主要召集了一批具有反水坝思潮的专家、学者召开的怒江环评论证会,制造出了一系列有关怒江的谣言。例如,他们把上游早已经建设水电站、下游国家也正在开展水电建设的怒江,宣传成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建水坝的河流。他们完全无视怒江几十万人生存多年,砍伐林木、陡坡耕种,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河谷地带生态环境已经遭到极大破坏的现实,欺骗公众说怒江是世界上最后一条生态江。 在那次会议上,还有一位专家曾经解释说 库区淹没前,漫湾移民人均纯收入曾高出全省坝区平均值 11.2% ,人均产量高于坝区平均值 63.5% 。至 1997 年库区淹没后,库区人均纯收入水平仅为全省水平的 46.7% 。 。 这种说法曾经让很多人对怒江水电开发的脱贫作用产生了严重的怀疑。而据我们随后查到的资料是 当年漫湾所在的云县移民 1934 人,后靠人口 1293 人原有田地 1980.9 亩,人均产粮 1170 市斤;后靠安置后至 1993 年人口 1403 人,有田地 2305 亩,人均产粮 1394 市斤 。 分明是漫湾移民后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粮食产量都有所提高,为什么专家介绍的情况则完全相反呢?经仔细核对我们才突然发现。专家的造谣宣传技巧,居然是如此的高明。由于水库淹没的河谷地带水田多,产量高。所以,库区淹没前,漫湾移民人均纯收入曾高出全省坝区的平均值一点也不奇怪。而当谈到最关键的淹没后的变化情况时,专家却巧妙的把比较的对象改成为全省。 聪明的专家,就是这样用几组毫不相关的数字,就达到了歪曲事实,制造水电开发后移民大幅度变穷的宣传效果。事实上,由于全省平均收入是要包括城镇人口收入的,而主要属于农业人口库区人均收入,能够达到全省平均的 46.7% ,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当时这类谣言经过公共媒体的传播、放大,曾经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股要求 保留怒江生态江 的风潮。有人还根据这些谎言上书全国人大,甚至写信给联合国,要求制止怒江水电开发。根据这种情况,温家宝总理也作出了 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的批示。 为了揭露保留怒江生态江谣言, 2005 年初我们组织专家、院士以及反对伪科学的工作者专门对怒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之后他们在云南大学作了有关怒江水电开发与环境问题的报告,澄清了一系列所谓 生态江 的欺骗宣传。院士们也把只有怒江水电开才是真正的保护怒江生态的实际情况,向党中央作了汇报。温总理也再次批示要求加紧工作。 然而,在这些谣言被揭露之后,过去那些到处以怒江问题专家的身份作报告,经常就怒江问题给有关领导和机构写专家建议的人士,却立刻变换了一副面孔,以自己还不了解怒江情况为由,要求公示怒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本来公示即将建设的水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让更多的人了解情况发表见解也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有关部门有明确规定,国际河流的开发规划属于国家机密。所以,老谋深算的反坝的组织,就是要制造出这么一个解不开的死结。让怒江的水电开发莫名其妙的搁置至今。 自从阻碍怒江开发的极端环保谣言被彻底揭露之后,一些狡猾的反对者也不再直接强调不能开发怒江了,而开始改变反对怒江开发的策略。有人冠冕堂皇的说,怒江开发还有争论,还应该继续慎重决策,不能操之过急,主张应该搁置。 然而,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却不能搁置。也许正是我们怒江开发的决策 慎重 过度,导致我国小煤窑的开采就不可能慎重;也许正是我们不容许怒江开发 操之过急 ,所以,遍布中国的小煤窑生产就不能不操之过急;也许正是怒江水电开发被搁置,我们才不得不冰雪灾害之后对带血的小煤窑网开一面。 从怒江的具体实际我们可以发现,真正阻碍中国水电发展的既不是移民问题、也不是环境问题。而是国内外勾结的极端环保势力所制造的社会舆论。 再看 05 年初针对三峡的环评风暴 由于舆论被误导,一些环保官员对水电产生了误解。被叫停三峡地下电站,国务院三建委批准的,环保部长是三建委的委员之一,讨论三峡问题的时候应该在场。增加建设地下厂房还需要不需要单独环评,环保部长应该说清楚。会上环保部长不说,国务院批准了之后,环保部门又跑出来叫停工程,说三峡地下电站没有经过环评。你说这责任在谁? 溪洛渡水电站当时还没有正式开工,但已经经国家批准开展前期工作。错把开展前期工作认为开工,环保部门叫停了之后没办法收场。最后,只好来个今后水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都要先做一个前期的环评。让溪洛渡补一个环评,平息了风暴。 不过,这次叫停金沙江之后,极端环保人士似乎又有点后悔了。提出需要需要取消水电的分两部环评。其实他们说得还真有点道理,可他们不知道当初这规定就是要给受到了舆论宣传误导的环保部门官员的一个体面的台阶。 瀑布沟移民冲突事件 瀑布沟的移民冲突,是典型的舆论失控的后果。在众多的挑拨公众情绪的谣言中,某中央媒体记者发表文章说《用十几年前的标准拆迁,汉源移民巨额损失》,故意把 92 年颁发的移民补偿条列,说成是用 92 年的标准拆迁。 其实文件中清清楚楚的写着要用拆迁前三年的平均值计算补偿。但是,这种误导宣传对移民的情绪挑拨性极大,当时愤怒的移民几乎是人手一份报纸。这就使谣言宣传的作用。 叫停金沙江的结果 我们知道未批先建、跑马圈水、齐头并进、过度开发是叫停金沙江的主要理由。然而,我们先看 未批先建 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先给路条后核准,是我国 2004 年投资体制改革后推行的现行项目管理程序。开发金沙江是 十一五 规划中关于水电建设的首项任务。而金沙江所有的水电项目都是拿到开工的路条后,又毫无原因迟迟得不到核准。因此,金沙江根本不是什么 未批先建 ,而是典型的 先建未批 。责任在于管理程序上。 跑马圈水:用市场手段调动水电开发积极性,引进竞争机制是我们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成果。跑马圈水从来也不可能否定政府的审批决策权。所以,跑马圈水的受益人是长期以来苦于没有人投资水电的国家和各级政府,受到冲击的恰恰是原来的电力行业垄断。 干支流齐头并进的理由就更可笑了。大水电必然是在干流,小水电必然是在支流上。而我国的电力政策就是要 水火并重,大、中、小并举 ,所以,执行国家的电力政策的必然结果,就是干支流齐头并进。这一点都没有什么错。 再看所谓开发过度:金沙江规划的电站目前还没有建成一个。开发程度还是零,怎么就谈得上过度? 总之,这些明显违反基本事实,违反逻辑的言论,由于被极端环保势力反复炒作,一直没有我们的反驳的声音,最后起到了谎言千遍就成为真理的误导作用。 所以,我们任凭各种谣言在社会上泛滥的结果就是,误导了公众舆论,蒙骗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最后也影响了领导的和政府部门的决策。给我国的水电开发和国家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也许是物极必反。金沙江水电被叫停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水电的关注。深入调查之后人们才发现,那些叫停的理由竟然都是如此的可笑,中央调查之后居然怎么找不出来可以处理的责任人来。同时,也是由于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冷静的反思我们对水电的态度。
个人分类: 三峡|1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水电建设的形势
zbt92 2010-8-20 20:46
  我国水电由高峰到低谷再到高峰   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我国的水电开发建设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后我国水电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但是,几年以前又遭遇到了一股寒流。据统计前几年在我国每年新增电力装机将近一亿千瓦的情况下,2007年被核准的大中型水电总共才270万千瓦,还不足整个电力增长总量的5%。到08、09年大型水电站除了三峡的地下电站和抽水蓄能几乎被停止了审批。以至于我国十一五的水电开发规划只完成了三分之一。不过,为了实现我国得减排承诺,最近水电的形势又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不仅藏木和金安桥的核准打破了几年国务院不核准水电项目的僵局,而且国家也已经开始高调宣传水电。   今年是我国水电开始建设一百周年,据统计百年来我国共建设大型水电站100座。前50年我国只建成了2座大型水电站,到改革开放后的2007年大型水电的投产达到了7座,08、09年每年更是高达到12座,到今年大型投产只有一座。估计年内刚刚核准的金安桥可以发电,可以说幸亏我们还有一些所谓的违规的电站,要不然国家的发展将会更加困难。   这就是我国前一阶段水电发展遭遇困境的具体体现。因为,水电开发的周期是5到8年,这说明我们的水电被妖魔化的影响正在开始显露。   那么水电被妖魔化之后的后果是什么呢?    能源结构恶化、国家发展严重的困难   国内:煤炭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矿难频发、煤电矛盾突出   由于能源结构严重恶化,我们国家煤炭的消耗量,早已大大超过了实际的开采和运输能力。全球经济危机之前一阶段我国遭遇了严重的煤电危机。管制电价必然出现电荒,放开电价必然出现煤荒。在这种情况下,08年初国家一度只有鼓励遍布全国的小煤窑加紧生产,才能渡过难关。在我国煤电矛盾最突出的时刻,我国小煤窑的生产事故也达到了顶峰。   仅从08年9月4日到21日短短的17天时间里,就发生了9次矿难。372人死亡,50多人失踪。17天的矿难的实际死亡人数达到四百多人。平均不到两天就发生一次矿难,一次矿难平均死人40到50人。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我国这种煤炭供应极度紧张的局面,持续到了冬季与社会公众的冬季采暖问题交织在一起,还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08年10月份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意外的缓解了我们的能源严重短缺的困境。然而,虽然现在煤炭价格已经大幅度下降,但是,社会用电量也急剧下降,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并没有得到缓解。用电量的下降,导致大量新投产火电机组必然会成为利用率极低的不良资产。   社会用电量上升,煤价飞涨,用电量下降,设备闲置。恶化的能源结构,让我国的电力建设进入了恶性的的循环,历来都是国家利税大户的国有电力企业,最近几年面临全面巨额亏损。煤、电之争,矛盾重重,如果不改变能源结构,我国整个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前景丝毫也不容乐观。   国际:由于排放了与我们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温室气体,哥本哈根我们遭遇到全球的批评   以前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局限,我国水电的建设虽然进展缓慢。但是,那种由于整体经济能力不足无能开发利用水电的情况在全世界非常普遍。同时也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的能源需求量也限,因此,水电开发程度低的现象在欠发展国家中,似乎也并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但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以后,如果仍然不能及时地开发利用水电和其它清洁能源,那么其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必然要靠燃烧更多的化石能源来解决。难免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正是由于我国的水电在经济发展的腾飞时期严重受阻,所以,我们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最近几年在全球的发达国家都积极地致力于减排的时候,我们却以每年2、3亿吨绝对增量的煤炭开采,不断刷新着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新纪录。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这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矛盾要比其它发达国家尖锐得多。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水电被妖魔化的倾向不纠正,中国的发展将难以为继。   上个月,国家能源局在密云华电集团的北京培训中心组织了一次新闻记者的培训班。专门向记者介绍水电知识以及水电与我国实现减排国际承诺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意思是要告诉记者们:我国的水电开发如不加速发展,要么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要么就要违反国际减排承诺。   为适应国际社会的减排温室气体的需要,缓解国际压力,最近,我们国家已经向全世界做出承诺,要在2020年把单位GDP能耗降低40%到45%,让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15%。要想完成这一承诺,我们就必须要改变目前水电开发受到社会严重误解和阻碍的局面,加速我国的水电开发建设。这一点目前已经基本上在我国的能源界达成了共识。   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测,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约为48.5---53.5亿吨标煤。为实现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双目标,最重要的是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根据有关部门分析,2020年全国能源需求总量目标以控制在51亿吨标煤以内为宜。   如果按照我国2020年能源总量控制在51亿吨计算,那么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15%必须要达到7.65亿吨标准煤。折算发电量为2.35万亿千瓦时。根据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王俊司长的分析计算,2020年核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最高可达到发电量1.1万亿千瓦(其中核电装机7000万千瓦,发电6000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发电量达到5000亿)。因此,2020年我国水电年发电量必须要达到1.25万亿千瓦时。目前,我国的2009年常规水电装机约1.8亿千瓦(不包括抽水蓄能),发电量6156亿千瓦时。按照这个比例2020年常规水电装机至少达3.3到3.5亿千瓦,才能产生1.25万亿发电量,实现我国的减排承诺。   10年需增加水电1.5到1.7亿千瓦。但由于近年来水电发展几乎陷入停滞,2007、2008、2009年全国核准的水电容量分别仅有234万千瓦、724万千瓦和737万千瓦,远小于这几年的投产规模,导致水电在建施工规模迅速缩小,2009年底仅有6725万千瓦。按照大型工程5到8年的建设期,十二五期间,我国至少要核准开工一亿千瓦以上的水电,才有可能实现我国的减排承诺。可见我国水电开发面临的任务之艰巨。   在如此艰巨的任务面前,国家能源局为什么要先培训记者呢?因为,近年来我国水电开发的阻力表现在政府的审批程序,而根子却在社会舆论。   因此,改善我国水电被严重妖魔化的舆论环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得当务之急。今年8月是我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云南的石龙坝水电站开工建设一百周年,同时也是我国的水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的一年。为了宣传水电、让公众了解水电,展示水电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能源局和云南省政府已经决定8月26日在昆明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在全世界,除了中国之外,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水电装机超过1亿,而我国现在已经超过2亿。一百年,2个亿,确实非常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庆贺。但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政府出面高调宣传水电,强调水电的社会可持续发展作用。解决国家发展的最大难题。   这就是我国水电所面临的形势,可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全国水电宣传工作会议之必要和重要。不过作为行业学术团体的水水电学会的作用也应该从雪中送炭变为锦上添花。   为什么这样说呢?学会的宣传工作会议从筹备到召开,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当初我们计划召开这次会议的时候,社会公众、领导普遍误解水电。政府官员、国有企业自己都不敢出来讲话。而到今天,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家能源局已经出面组织宣传,各企业也都纷纷强调水电开发的重要性。这时候我们学会的宣传工作,就发生了从需要站出来挑大梁,到当好参谋和助手的转变。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国家能源局、电监会和各大电力集团搞好水电的正面宣传。
个人分类: 三峡|3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水利水电建设与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
zbt92 2010-8-4 20:14
----- 在 新十年新跨越西部新十年发展贵州论坛上的发言 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10 周年,我国西部大开发取得丰硕成果之际, 7 月 5 日 至 6 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 , 谋划西部未来大发展,要求我们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布局西部地区发展。开展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   胡锦涛主席在会上指出 , 西部大开发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 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今后 10 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会议强调,目前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未来政策的着力点则是充分发挥西部自身优势的同时,着力解决西部经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落后等现实问题。因此,西部大开发新的举措在开发的目标定位、开发方式与路径以及开发政策措施等方面 , 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开发的目标定位将更多着眼于提高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促进、推进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上。   总之,促进西部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主要目标,而中央更高层次的战略用意则是跳出西部谋划西部,从全国视角和全球视角来谋定繁荣、发展与稳定的西部,进而实现全国的均衡、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华宏愿。 在此,我非常感谢本次活动的组织机构,紧跟中央精神及时开展了这样一次饶有意义的西部开发万里行的活动。同时也感谢会议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向在座的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介绍水电开发在繁荣西部、促进全国,乃至支撑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一、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水利水电资源极为丰富。 地壳板块的运动、青藏高原的隆起,在我国的西部形成了世界最高峰。特殊的地理环境让中国的西部成为了世界的第三级。由于高耸入云的山峰吸收了云层中的水汽,形成了终年不化的积雪、冰川,造就了川流不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等一系列大江大河。这些从世界最高峰上流下来的大江大河,不仅带给了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水资源,而且,由于它来自世界最高峰,因为水能资源的落差是最重要的指标,所以,大自然也就带给我们中国最丰富的水电(水能)资源。 中国的水能资源世界第一,理论蕴藏量大约相当于每年 30 亿吨原煤,技术可开发的量大约相当于每年 13 亿吨原煤,经济可开发量大约相当于 9 亿吨原煤。这绝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幸运。大家都知道目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所引起的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然而,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替代化石能源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仍然还是水电。 不过,由于我国西部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以至于我国西部丰富的水利水电资源,至今未能充分的开发利用。截止到 2009 年底,我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只有技术可开发量的 24.9% 。大约只相当于每年 3.1 亿吨原煤。也就是说,由于我国西部的发展落后,至今我国每年还有相当于近十亿吨的清洁能源被白白的浪费掉。 因此,需要强调的是,西部大开发一定要包括开发我国西部的水能资源优势,同时也就是说西部大开发,也一定要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有效减排温室气体,支撑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的水资源开发与西部大开发必然会相得益彰 从十年以前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的西部经济与水利水电建设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十年前人民日报就发表过一篇西部大开发就是开发水电的评论文章,开创了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水电篇章。像我们贵州的洪家渡水电站这样的一批具有重要的水资源调节作用和发电作用的大型龙头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工建设,拉开了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序幕。 十年来,西部大开发也带来了我国的水利水电大发展。目前,作为 西电东送 的重要工程、世界上第二大水电站,装机 1260 万千瓦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以及向家坝、雅砻江的锦屏一级、锦屏二级等一大批装机都在数百万千瓦的世界级的巨型水电工程都已经开工建设。此外,大渡河上的瀑布沟水电站、红水河上的龙滩、澜沧江上的小湾、景洪、乌江上的洪家渡、构皮滩等一批巨型水电站都已经相继建成投产。 十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已经先后建成投产了大约一亿千瓦的水电,这个数字已经大大超过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前,全中国有史以来所建设的全部水电装机量。截止到上个世纪末西部大开发实施之前,我国水电的总装机只有 7700 万千瓦,然而,到了西部大开发十年之后的 2009 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已经超过 1.9 亿千瓦。这期间里所增加的一亿多千瓦的水电,绝大多数都是在西部。 客观的说,西部大开发与我国的水利水电的大开发绝对是相得益彰的。西部水电的大发展,不仅有力的促进了西部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为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三、开发西部,尤其是开发西部的水电资源,首先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水电 前几年由于国内外一些极端环保组织的误导宣传,社会各界对水利水电开发产生了一系列误解。例如,很多同志都认为水利水电开发必然就是在破坏生态环境。 如何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疑问呢?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对生态环境的评价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当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 60 多亿的巨大压力下,无视人的存在的强调保护原生态环境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种不考虑以人为本的生态保护不是什么保护,而是生态保守:这种不顾人的死活片面的强调原生态的结果不仅不是生态文明,而是一种生态愚昧。 这并不是我个人看法。去年,我们国家对全国各地的生态文明进行了一次排名,像云南、贵州这种经济落后地区,虽然还有很多地区接近原始社会的状态,但是,生态排名却几乎在全国垫底。而生态排名在前面的,恰恰是北京上海这样经济特别发达的大城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生态文明一定是与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辅相成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而绝不会是人类文明的倒退。 那么,我们的这种结论能不能得到事实的支持呢?带这个个疑问,我们曾经组织国很多次媒体记者的考察,无论是在国内考察,还是到国外。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我们走遍全世界所看到的现实几乎是,水电和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就越好。去年,我们水电学会和中国大坝协会还联合开展了这一问题的专项研究。结论也是一样。 四、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水资源开发程度代表社会的文明程度 世界各国的地理环境不同,各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天然条件具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现实却是: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普遍都比较高,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电开发程度都普遍非常低。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平均在 70% 以上,而欠发达的非洲地区的水电开发程度还不足 8% 。 除了水电资源的开发程度之外,还有一个指标特别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就是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水电开发程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技术可开发的水电资源量,与实际开发利用量的比值。反应的是这个国家的水能资源利用情况。而一个国家的水资源开发程度,通俗来说是指这个国家的水资源总量与其所建设的水库蓄水量的比值。反应的是这个国家对水资源的可控程度,以及这个国家解决天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矛盾的能力。 我们通过与中国大坝协会的联合调研,发现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不仅与这个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紧密相关,而且,几乎还都与这个国家的水资源开发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与水库的蓄水能力成正比。具体表现为: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库库容普遍都比较高,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水库库容,普遍都比较低。 下图是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一个调查结论。人类发展指数(一个包括GDP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为一介于 0 和 1 之间的数,数值越接近于 1 表示人类发展水平越高。全球 50 余个国家 2007 年的人类发展与大坝水库发展数据计算结果显示, HDI 大于 0.9 的国家,人均库容拥有量为 3184 立方米 , HDI 介于 0.8~0.9 的国家,人均库容拥有量 2948 , HDI 介于 0.7~0.8 的国家,人均库容拥有量 541 , HDI 介于 0.6~0.7 的国家,人均库容拥有量 208 , HDI 介于 0.5~0.6 的国家,人均库容拥有量仅为 125 ( 图 1) 。 图 1 人均库容与人类发展指数关系 图 2. 几个典型国家的人均库容数 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 20% ,而水资源量只占 6% 。我国 2008 年底的人均库容约 520 立方米 ,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库容超过 3000 的水平。以上图表和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已经拥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及大坝;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水库及大坝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足以提供足够所需的能源及水资源,以支撑其社会经济发展。 其实,我国东部与西部的社会发展的差距,也进一步证明了水资源开发与社会文明的关系。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电开发程度高达 80% 多,而西部只有百分之十几。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开发程度也相对较高,但西部的水资源开发程都在 10% 以下。所以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为什么全世界都毫无例外的表现出,水资源开发程度与经济发展成正比的特点呢?我们认为,首先是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问题是一个社会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保障。没有水资源的保障,任何社会都无法实现正常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就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了。 五、西部经济的发展本身,必须要解决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 我国西部水资源开发程度低,水库的蓄水能力不足,不仅会引发各种工程性缺水的问题,而且,也会加剧洪涝灾害的威胁。我们知道,今年以来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洪水。特别是前几天 7 月 20 日 长江上游出现的瞬时洪峰已经超过了 1998 年,同时汉江也出现了多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再加上六月下旬长江下游也出现过大洪水,到现在还维持在高水位。据有关专家介绍像今年这种长江和汉江两江大洪水相遇的现象,是 1998 年都没有出现的情况。然而,由于我们有了三峡水库和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的调蓄错峰作用,我们的下游城市武汉非常坦然的就应对过去了这场洪水,丝毫也没有 98 年那种百万军民彻夜不眠,在长江大堤上严防死守的场面。 不过尽管三峡工程已经发挥了巨大防洪减灾作用,但是,社会上还是有不少人对三峡大坝的汛期泄洪感到不够理解。实际上我们只要看看我国水库库容的具体数字,就知道三峡水库为什么必须要泄洪了。我国三峡水库的库容是 393 亿,可调度的防洪库容大约是 220 亿,而长江一年的径流量是一万亿,其中百分之七、八十的水量都集中在汛期。百分之四的库容肯定装不下 70% 的洪水,所以,我们的三峡水库只能在汛期错峰防洪,不能蓄水。否则,就会失去错峰防洪的能力。 我国长江的总体水库蓄水能力不足,是一个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目前全世界平均的水资源开发程度,也就是人工水库存蓄水资源的程度是 40% 。一些发达国家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超过 60% ,而我国的长江目前的总的水库蓄水能力还不足径流量的 20% 。特别是长江上游的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几乎都在 10% 以下。例如,今年长江上游所出现的洪峰,由于重庆以上至今还没有建成没有一座大型调蓄水库,所以,几乎不可避免的要遭遇洪水的侵害。这种情况恐怕只有等到在溪洛渡、相家坝等水电站建成之后,才能得到根本的改观。 实际上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更多的会体现在它的防灾减灾作用上。没有足够的库容不能有效的拦蓄汛期的洪水的必然结果,就是枯水期的供水能力不足,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工程性缺水。 大家一定记得,去冬今春我国西南地区的到特大干旱,因为该地区缺乏大型骨干水库的蓄水,使我们遭受到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在旱灾期间,据水利部门披露,我国天然水资源极为丰富的云南省的水库蓄水能力,仅为水资源总量的百分之六。一旦遭遇长期不下雨的气候,就难以满足正常的水资源需求。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水平下,人类社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农耕社会。没有人工调解的水资源作保证,根本就就无法维持一个现代化社会的正常需要。古代社会那种人因稀少,社会水资源需求极其低下的情况下,的宜疏不宜堵的大禹治水的经验,决不能再照搬到今天。 由于没有足够的水库蓄水调节,去冬今春以来干旱少雨的气候曾经造成西南地区众多河流和小水库的干涸。不仅农业生产遭受损失,人畜饮水困难,而且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根据云南省林业厅的初步统计,持续干旱已导致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受损严重。仅在云南一个省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340多万亩,中度以上就达到170多万亩。云南省林业厅的工作人员和生物学专家认为:由于生态系统整体性强,本次旱灾的损害影响在短期内根本就无法恢复,有的甚至已经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性。 图 3, 是一条枯水后干死在龟裂的河道中的鱼。严重的干旱对鱼类的伤害与任何水库建设相比,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这些惨烈的事实,都生动的向我们证明了,现代社会里调蓄水库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生态保护作用。虽然建设水库所形成的人工湿地,确实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包括鱼类)产生某种不利的影响,但是,相对洪涝灾害和特大干旱来说,水库的生态环境保障作用,绝对是更大、更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走遍全世界始终都能看到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的根本原因。 总之,根据全世界普遍的经验来看,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就要取决于我们西部地区的水利水电建设发展的水平。由于中国的水利水电资源主要都集中在西部,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我国水利水电水平就代表西部经济发展的水平,中国水利水电的建设发展和成绩就代表着我们西部大开发的作用和实际效果。 六、西部大开发中的水电开发,是发挥某些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 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发展模式。然而,我国西部很多地区有很多高山峡谷,如果套用一些平原地带甚至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恐怕很难产生效果。例如,我国云南的怒江地区目前还是贫困地区,那里山高水急,交通不便。全州百分之八十多的耕种土地都是在 25 度的山坡上,很多地方还只能靠刀耕火种。在这样的艰苦的环境下陡坡耕种,不仅难以养活足够多的人口,而且,还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水土流失。 也有人曾经提议怒江不应该发展农业,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但是,目前,怒江地区的由于奔腾的怒江巨大的水能每天都不断的冲击和切割着两岸的边坡,不断深切的河谷必然导致两岸的山体不断的出现坍塌。每到雨季滑坡、崩岸、泥沙流随处可见。唯一的一条联系外部的交通公路,不断地被地质灾害破坏。前几天怒江又发生了一起泥石流掩埋村庄的惨案。大家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地方的交通没有保障,游客随时有可能被困在那里,旅行社随时都要有赔钱的准备,那里怎么可能很好的发展旅游呢?所以,到目前为止,怒江的旅游产业一直也没有能发展起来。 但是怒江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梯级开发之后每年可产生一千多亿度水电,相当于产出 5000 万吨原煤的能源。折合到目前怒江水电开发的 5 万水电移民身上,相当于利用水电每人每年可以生产出 1000 吨原煤。而目前怒江农民依靠在陡坡上耕种的农业产值,还不到 1000 元,只相当于 2 、 3 吨煤炭。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利用好怒江的水能资源,产值将增加 300 到 500 倍。这就是科学、有效的发挥西部资源优势的巨大潜力。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和目标。 当然,还有人说水利水电开发是会损害移民利益的。今天的时间有限,我就不展开这方面的讨论了。下面还有专家专门介绍西部大开发中的农村发展问题。这里关于水库移民的问题,我只强调二点。一个是水库移民不可能把移民移出中国社会,我们目前所存在的各种三农问题,总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在移民身上。另一个是像怒江这样,我们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可以让产值增加几百倍的水利水电开发,如果我们还担心不能让移民满意,恐怕只能说明我们的管理水平太成问题。 结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在西部大开发的成败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之一就是在水利水电开发建设。同时也可以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在西部大开发的成败。 大家知道,目前我们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国际阻力,最近,很多国外媒体报道了我国能源消费量超过美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的消息。我国的一些能源专家纷纷指出,这种计算是不准确的,并怀疑国外媒体的这种宣传炒作,就是为了在不久召开的坎昆会上把中国也列为必须强制减排的国家。 我不是能源统计方面的专家,不知道目前这种炒作数据的可靠性到底有多大,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的人口世界第一,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现代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能源消费超过美国的是迟早的事情。因此,在当前国际社会减排温室气体的巨大压力面前,我国未来的发展必然是要依靠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包括西气东输和西部水电东送的西部大开发,恐怕都是我们国家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恐怕也就是中央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要求跳出西部谋划西部,从全国视角和全球视角来谋发展精神的具体体现。
个人分类: 三峡|1848 次阅读|2 个评论
水电开发决定我国碳减排的成败
zbt92 2010-7-16 11:01
----------- 2010 年 7 月 16 日 在 水电学会信息化专委会年会上的发言(剪辑) 张博庭 专委会的同志希望我借这个机会我也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国水电的目前情况。 首先我向大家通报一个水电界的重要信息。今年 8 月是我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云南的石龙坝水电站开工建设一百周年,同时也是我国的水电装机达到 2 亿千瓦的一年。为了宣传水电、让公众了解水电,展示水电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国家能源局和云南省政府已经决定 8 月底在昆明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应该承认,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水电建设者通过不懈的努力,认真吸取世界水电建设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并结合工程实践不断地开展科技攻关,成功地解决了水电工程的一些技术难题,在高坝工程技术、泄洪消能技术、地下工程技术、高边坡工程技术、大型机组制造安装技术、远距离大容量超高压输电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发展,我们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一批大型和特大型水电站。 我国水电事业取得了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世界上最高的拱坝(小湾、锦屏一级)、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坝(龙滩)、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水布亚)。可以说目前世界的主要坝型的世界之最,都是由我们中国创造的。我国水电的施工队伍,在全世界也取得了无可替代的地位。我们已经开始生产和装备全世界都没有的单机 80 万千瓦的水电机组,目前正在准备生产单机 100 万千瓦的大型水电机组。我们今天不仅可以说是世界水电大国,而且,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水电强国。 在全世界,除了中国之外,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水电装机超过 1 亿,而我国现在已经超过 2 亿。一百年, 2 个亿,确实非常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庆贺。 不过,必须承认我国的水电也不是没有遗憾。在前几天庆典活动的筹备会上有一位同志曾经提出来是不是应该在百年水电前面加一个一字,不要叫百年,否则不太好听。我们大家都知道百年的另一种意思。尽管在会上大家没有就这个问题进行谈论。但是,却引起了我的一番思考。纵观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几乎都是在百年之内,基本上完成自己国家的水电开发。而我们国家开发了百年之后,目前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只有 24.9% (现在很多人喜欢用我们国家目前的水电装机,简单的除以我们国家的水电资源量来表达我们的水电开发程度。但是,我们搞水电的一定不能这样认为。用装机容量表示水电开发程度是极不科学、记不准确的。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国外一般都没有可装机容量的概念。所以,我们看到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一定都是指发电量,而不是装机容量。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可装机容量的指标。)。 也就是说,国外的百年水电就是真正的百年,因为他们在百年之内,基本上都已经把水电资源开发殆尽。而我们的百年水电则还没有开发利用到资源的四分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按照技术可开发年发电量 2.47 万亿的资源估计,我们国家现在每年还要浪费相当于 8 到 10 亿吨煤炭的水电能源。如果算一笔账,我们自水电开发百年以来所浪费掉的水能资源,超过了我们所开采的全部煤炭。 很多人都说我们国家的资源禀赋就是煤炭第一, 50 年代提出的电力工业的水主火辅是不可能的。然而,其实不然。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以一百年计算。我国的煤炭资源量确实高于水电。但是,如果以二百年的尺度计算,我国的水电资源量就与煤炭大体相当,如果以三百、四百、五百年计算,我国的水能资源量就要比煤炭多得多。目前我们国家的火力发电的耗煤总量大约是每年 16 亿吨,如果我们能像法国那样百分之百的优先开发利用水电,即:用 10 亿吨煤炭的水能,替代十亿吨发电的燃煤,那么我们国家目前的电力水平还可以处在水主火辅的阶段。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水电发展的严重滞后有多种原因。有旧中国的战乱;新中国初期的蛮干;也有电力体制改革前的官僚体制和市场化改革之后的极端环保的捣乱。其中,尤其以近年来极端环捣乱对我国水电的伤害最大。以前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局限,我国水电的建设虽然进展缓慢。但是,那种由于整体经济能力不足无能开发利用水电的情况在全世界非常普遍。同时也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的能源需求量也限,因此,水电开发程度低的现象在欠发展国家中,似乎也并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但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以后,如果仍然不能及时地开发利用水电和其它清洁能源,那么其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必然要靠燃烧更多的化石能源来解决。难免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正是由于我国的水电在经济发展的腾飞时期严重受阻,所以,我们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最近几年在全球的发达国家都积极地致力于减排的时候,我们却以每年 2 、 3 亿吨绝对增量的煤炭开采,不断刷新着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新纪录。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这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矛盾要比其它发达国家尖锐得多。同时也让我们在 GDP 还远低于美国的情况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在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的处境与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绝对是不公平的。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全世界都跟中国过不去?客观的说正是由于我们水电开发的滞后,不仅让我们愧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消耗掉了大量本应留给他们的资源,而且也愧对了全世界,排放了与我们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温室气体。 为适应国际社会的减排温室气体的需要,缓解国际压力,最近,我们国家已经向全世界做出承诺,要在 2020 年把单位 GDP 能耗降低 40% 到 45% ,让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 15% 。要想完成这一承诺,我们就必须要改变目前水电开发受到社会严重误解和阻碍的局面,加速我国的水电开发建设。这一点目前已经基本上在我国的能源界达成了共识。 前几天,国家能源局在华电集团的北京培训中心组织了一次新闻记者的培训。专门向记者介绍水电知识以及水电与我国实现减排国际承诺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意思是:我国的水电开发如不加速发展,要么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要么就要违反国际减排承诺。 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测, 2020 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约为 48.5---53.5 亿吨标煤。为实现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双目标,最重要的是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根据有关部门分析, 2020 年全国能源需求总量目标以控制在 51 亿吨标煤以内为宜。 如果按照我国 2020 年能源总量控制在 51 亿吨计算,那么 202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 15% 必须要达到 7.65 亿吨标准煤。折算发电量为 2.35 万亿千瓦时。根据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王俊司长的分析计算, 2020 年核电和非水可再生能源最高可达到发电量 1.1 万亿千瓦(其中核电装机 7000 万千瓦,发电 6000 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发电量达到 5000 亿)。因此, 2020 年我国水电年发电量必须要达到 1.25 万亿千瓦时。目前,我国的 2009 年常规水电装机约 1.8 亿千瓦(不包括抽水蓄能),发电量 6156 亿千瓦时。按照这个比例 2020 年常规水电装机至少达 3.3 到 3.5 亿千瓦,才能产生 1.25 万亿发电量,实现我国的减排承诺。 10 年需增加水电 1.5 到 1.7 亿千瓦。但由于近年来水电发展几乎陷入停滞, 2007 、 2008 、 2009 年全国核准的水电容量分别仅有 234 万千瓦、 724 万千瓦和 737 万千瓦,远小于这几年的投产规模,导致水电在建施工规模迅速缩小, 2009 年底仅有 6725 万千瓦。按照大型工程 5 到 8 年的建设期,十二五期间,我国至少要核准开工一亿千瓦以上的水电,才有可能实现我国的减排承诺。可见我国水电开发面临的任务之艰巨。 在如此艰巨的任务面前,国家能源局为什么要先培训记者呢?因为,近年来我国水电开发的阻力表现在政府的审批程序,而根子却在社会舆论。下面,我们以对水电影响、冲击最大的叫停金沙江水电的问题,来举例说明妖魔化水电的宣传是如何误导社会舆论的。 我们知道未批先建、跑马圈水、齐头并进、过度开发是叫停金沙江的主要理由。然而,我们先看未批先建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先给路条后核准,是我国 2004 年投资体制改革后的现行项目管理程序。开发金沙江是 十一五 规划中关于水电建设的首项任务。而金沙江所有的水电项目都是拿到开工的路条后,又毫无原因迟迟得不到核准。因此,金沙江根本不是什么 未批先建 ,而是典型的 先建未批 。责任在于管理程序上。 跑马圈水:用市场手段调动水电开发积极性,引进竞争机制是我们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成果。跑马圈水从来也不可能否定政府的审批决策权。所以,跑马圈水的受益人是长期以来苦于没有人投资水电的国家和各级政府,受到冲击的恰恰是原来的电力行业垄断。 干支流齐头并进的理由就更可笑了。大水电必然是在干流,小水电必然是在支流上。而我国的电力政策就是要 水火并重,大、中、小并举 ,所以,执行国家的电力政策的必然结果,就是干支流齐头并进。这一点都没有什么错。 再看所谓开发过度:金沙江规划的电站目前还没有建成一个。开发程度还是零,怎么就谈得上过度? 总之,这些明显违反基本事实,违反逻辑的言论,由于被极端环保势力反复炒作,一直没有我们的反驳的声音,最后起到了谎言千遍就成为真理的误导作用。所以,我们任凭各种谣言在社会上泛滥的结果就是,误导了公众舆论,蒙骗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最后也影响了领导的和政府部门的决策。给我国的水电开发和国家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也许是物极必反。金沙江水电被叫停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水电的关注。深入调查之后人们才发现,那些叫停的理由竟然都是如此的可笑,中央调查之后居然怎么找不出来可以处理的责任人来。同时,也是由于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冷静的反思我们对水电的态度。 最近,不管是社会舆论还是领导决策层,都开始认识到水电开发是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最主要手段。不加速开发水电,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就没有解。目前,金沙江水电已经解禁。被环保部叫停的鲁地拉、龙开口项目的环评报告,也已经都通过了环保部的审批,目前正在逐步履行各种核准手续。前几天,金沙江上的一个项目和雅鲁藏布江上的藏木水电站已经通过了国务院的核准。终于打破了两年多来国务院没有核准常规水电的僵局。预示着我国水电的发展正在迎来新的机遇。 记得金沙江被叫停之后, 2009 年《科学新闻》杂志第 19 期 反坝真相 专辑中,评价我国水电决策现状的一篇题为 非对称舆论战 的文章写得十分到位。文章的核心提示说: 反坝声音对主流话语权的掌握,水电专家出言谨慎和水电企业的习惯性沉默,导致受伤最深的就是水电决策中的理性和科学性。 我认为,这也正是我们的水电开发和国家发展遭受重创的教训。不掌握主流话语权,不改变水电被妖魔化的舆论环境,我们的水电还将难以正常发展。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 总之,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加速发展水电,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也需要我们加速发展水电。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的水电企业和水电工作者,绝不能再只干不说的沉默下去了。我们一定能够要以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地态度,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担负起宣传水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普及水电科学知识的重任。完成好我们这一代水电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个人分类: 三峡|302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水电核准不足 “十二五”新增1亿千瓦或难实现
zbt92 2010-7-1 11:06
(2010-7-1 8:07:32) 来自 中国能源报   6月19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埃森哲协办的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论坛在中国大饭店举行。其中水电十二五规划问题成为电力分论坛热议焦点。专家表示,水电对减排贡献巨大,然而我国十一五期间常规大型水电核准不足,影响了2020年规划装机目标的实现。   十一五常规大型水电核准不足   与会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在论坛上表示:水电对节能减排贡献巨大,是决定我国能否实现2020年减排承诺的重要环节,将是2030年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第一重点。我国水电装机在十一五期间已经从初期的1.17亿千瓦上升到2009年的1.97亿千瓦。   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水电技术可开发量5.4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4亿千瓦。截至目前已经开发了1.97亿千瓦,超额完成十一五全国新增水电装机目标。   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中列举了重点开工的水电站有33座,装机容量7402.1万千瓦。截至2009年底,我国核准开工水电站有11座,装机容量2003万千瓦,核准开工水电站个数占所列个数的比例仅为33.3%,装机容量所占比例仅为27.1%,十一五期间常规水电核准不足。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建水电装机5617万千瓦,其中约有5000万千瓦可以在2015年投产,届时我国水电将达到2.46亿千瓦,但这个数字离规划的到2020年实现3.8亿千瓦还有1亿多。但就目前核准的情况看,5年之内完成1亿千瓦很难。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电专家陆佑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2020年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亿千瓦都很难,因为我国自2006年以来就没有再核准大型水电站建设。   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表示,如果未来每年不能保持合理的大型水电开工规模,我国水电投产规模将在十三五期间进入低潮,水电开发程度很难在2020或2030年实现预期发展目标。   抽水蓄能规划偏保守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民浩在论坛上表示,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对抽水蓄能电站的需求增加,我国抽水蓄能电站2020年规划装机目标将大幅提升,原计划约为5000万千瓦,实际上这个数字有望提升到1亿千瓦。   王民浩介绍说,十一五期间,抽水蓄能电站规划目标可能难以如期实现,其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到2010年实现抽水蓄能2000万千瓦,但从目前来看,预计2010年我国实际能够实现抽水蓄能1900万千瓦。   据了解,由于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管理体制不完善,业界对抽水蓄能电站的认识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工建设。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我国风电、光伏、核电等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发展,类似抽水蓄能电站这类调峰电源的需求量也将大大增加,因此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装机目标偏于保守。   为促进抽水蓄能发展,王民浩建议:以风电4个标杆电价为基准,把弃风作为抽水蓄能的抽水电价,用煤电标杆价作为蓄能电站成本,抽水蓄能电价按8%的回报率,40年回报期,大约是0.565元,正好是如今四个风电标杆电价的平均数。这样可以将抽水蓄能电价和风电作为一种能源来考虑,有利于促进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输电规划滞后   王民浩认为,输电规划滞后,也是影响水电前期工作推进的一个原因。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的水电建设规划重点在西部地区,如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澜沧江和黄河上游。西部地区水电开发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当地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需要外送。因此输电规划应结合电源规划提前布局,以加快水电前期工作的开展。   西部地区水电开发,需要着重解决输电规划滞后的问题。王民浩建议,水电输电规划应结合电源规划提前布局,促进西电东送工程落实。   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也表示,要高度重视西南大型国际河流水电开发,加快勘探、规划进程和送出、消纳等关键问题的研究。   我国西电东送的电源工程,金沙江干流的许多西电东送的电源工程,例如白鹤滩等工程目前是送南方电网、广东广西等地区,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出力很大,水电外送要进一步研究协调并明确各方利益。   另外专家还建议加大开发西藏水电的开发和藏电外送。十二五规划的西藏6座水电站,总装机1287万千瓦,是带动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先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分类: 三峡|2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极端气候频现,旱涝交替拷问中国水安全
zbt92 2010-6-23 08:2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我国的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也在迅速增加。在去冬今春我国西南地区刚刚遭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后,我国南方就遭遇到了暴雨洪水的袭击。      2010 年 4 月 我国西南地区 5 省发生百年不遇特大干旱   6 月 22 日 暴雨经造成江西抚河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新华社(田景 玥 摄) 据水利部统计 6 月 19 到 20 日我国南方 10 省区市再次遭遇大到暴雨。江西南昌一天内的最大雨量为 329 毫米 。受强降雨影响,福建,江西,湖南、重庆等地 47 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福建富屯溪邵武水文站洪水频率超过 50 年一遇;福建建溪上游建阳水文站为 30 年一遇。福建建溪上游、江西信江支流泸溪等 3 条河流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洪水。 据国家防总 6 月 20 日 统计,仅 6 月 13 日 以来发生的第 14 次强降雨过程造成南方几省区的洪涝灾害,累计受灾人口达 1003 万人,农作物受灾 535.5 千公顷,因灾死亡 132 人、失踪 86 人,转移人口 86.2 万人,倒塌房屋 6.8 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 145 亿元。 联合国的《世界水资源报告》指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当前威胁人类水资源安全的最主要矛盾之一。因此,世界上凡是人类发展指数比较高的国家,都享有较高的人均水库库容。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安全紧密相关,而一个国家的水资源安全不仅要取决于天然的水资源状况,而且更主要的还取决定于这个国家的水库蓄水能力。尤其是对于那些天然水资源并不算缺乏的地区,水库蓄水能力不足的直接结果,就是旱、涝灾害交替出现。 由于天然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必然会有干旱和暴雨的天气出现。拥有足够的水库,就可以把暴雨期间的洪水存储起来。这样既可以减小暴雨所形成的洪水,又可以在旱季增加水库的供水能力。因此,建造具有足够蓄水能力的水库是解决人类水资源矛盾的最主要途径。目前世界各国平均的水库蓄水能力大约是水资源总量的 40% (这也称为与水电资源的开发程度定义完全不同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发达国家的水资源开发程度一般都在 60% 以上。我国的水库蓄水总量大约相当于水资源的 25%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落后地区的水库蓄水能力还非常低。例如,我国西南的云南省,尽管水资源总量十分丰富,但是,水资源的开发程度还不足 7% 。由于西南地区水库蓄水能力的严重不足,去冬今春的连续干旱难免会形成巨大的灾害。同样,目前我国南方暴雨之后形成大面积洪涝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由于水库的蓄水能力的严重欠缺。 我国水库蓄水能力不足的历史原因,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水利建设投资不足。然而,自从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腾飞之后,我国水库建设的主要阻力已经不再是投资而是社会舆论。由于我国的水利和水电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而大型水库往往都具有较大的发电作用,因此,现实中我国的大型水库建设主要是由水电部门开发建设的。电力体制改革之后,水电建设实行了市场化,在弱化了政府色彩调动了社会水电投资的积极性的同时,也给了国内外的各种极端环保势力留下了可乘之机。 例如,某极端环保组织通过收买专家和媒体记者就曾经公开的编造说我云南等省份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接近百分之百的谎言。为此他们公开的呼吁我国的水电开发给降温了。几年来,极端环保通过编造谣言、误导社会舆论,激化移民、环保矛盾等手段,搁置、叫停了一大批水电工程,极大的干扰了我国大型水库的建设和发展。使得我们的水库蓄水能力和水电开发程度远远的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的威胁着我国的能源安全和水资源安全。 除了水库建设的不足,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也是影响水安全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在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一座年久失修的病险水库不仅难以发挥出正常的防洪蓄水作用,反而会造成次生灾害的威胁。不可否认,我国目前抗洪斗争中的很多险情,都是由于水库的安全性造成的。 因此,在目前极端气候频现,旱涝交替发生的情况下,水库的蓄水能力和安全质量是影响我国水安全的最主要矛盾。不言而愈,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消除病险水库,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的当务之急。
个人分类: 三峡|10188 次阅读|9 个评论
履行减排承诺我国2020年水电装机必须突破3.3亿
zbt92 2010-6-1 12:28
水博 水电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非化石能源。我国的水电资源世界第一,水电开发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所承诺的非化石能源的比重。一般来说,我们根据已经建成的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与我国水电资源中可装机容量的比值,似乎就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水电的开发程度。然而,实际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例如,现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抽水蓄能水电站的作用极为重要,而很多抽水蓄能电站实际上只有装机容量而没有发电量(甚至是消耗电量),因此,抽水蓄能电站的装机量显然不能算作已开发的水电资源。 如果查阅国际水电协会的统计资料,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根本就没有所谓可装机容量这个概念。 国际上都很少采用可装机容量的概念来表示自己国家的水电资源量。因为可装机容量不是一个客观反映水能开发的确定数值。 从水电能源资源的性质来看,装机容量表述的只是功率,必须有了实际利用小时才能确定出实际的水能(所做的功)。我们国家在资源普查中也只能先是从测定出总河流的水能是多少,然后再按照每年可能运行 4500 小时左右的标准,折算成为该水电站的可装机容量。这样表示水能资源量,已经在我们国家形成了一种习惯。 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加速,我国的经济能力和用电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我们建设一座水电站发电机组的成本占了很大的比重。考虑到成本的原因,一般水电站的实际装机,都不大会超过该电站的计划可装机数。现在,随着机组制造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机电成本的比重和对总投资的制约因素正在逐年下降。与此同时,也是由于现代化用电水平的提高,保证社会用电的峰谷需要则显得更加重要。为了能增加电网的调峰填谷能力,我们也像发达国家一样已经开始大量的建设抽水蓄能水电站。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每一个新建水电站在建设的时候,几乎都会考虑尽可能的加大装机容量,以便使得该电站在电网需要调峰的时候能够多发电,增加水电站的调节能力。 例如我国的三峡水电站,勘测时确定的水能资源为年发电量约 847 亿度,按照每年运行大约 5000 小时计算,原来规划可装机容量应该是 1600 万千瓦。而在实际开工建设时考虑到更好的发挥防洪、调节作用,满足在短时间泄水的需要,实际装机增加到 1820 万千瓦。后来根据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需要,又要增加 420 万千瓦装机,以便进一步提高三峡电站的调节能力。这样三峡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 2240 万千瓦比原规划数提高了近 40% 。但是,由于长江的水能一般不可能随着我们装机的增加而增长,所以,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总量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提高了它的可调节能力。 为了提高水电站的调节性能,加大机组的装机,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发电能力,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也非常普遍。所以,发达国家从一开始表述水能资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受运行小时的局限,因此,也就没有规划可装机容量的数值。这样如果你要想知道某个国家水电的开发利用程度,只能用它的平均年发电量去计算,而不能简单的通过装机容量来确定。 当然,按照年发电量计算水电开发程度也有一些弊端。比如,不易计算,且经常变化。因为发电量不像水电站的实际装机数量是确定的,水电站的年发电量是会根据每年的来水情况不断变化的,而且这个数字只有在一个年度结束之后才能统计出来。所以, 我国以往一直习惯 采用水电的装机容量来表述水电的开发程度,这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特别是一些非水电行业的同志,都喜欢想当然的用我国已建成水电站的装机与规划可装机容量的比值,来表示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然而,他们不知道这种可装机容量所表示的开发程度不仅是不严谨、不科学的,而且还不具有国际可比性。因为,其他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都不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目前,为了照顾到我国的历史习惯和能够同国际接轨,我国一些正式颁布的政府文件经常经常采用分别按照装机和发电量叙述水电开发程度的办法解决。由于我国的水电在电网中的调节作用不断地增强,像三峡那样增加规划装机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目前,用这两种开发程度所表述的数值差距已经接近三分之一,而且发展下去(随着抽水蓄能越建越多和常规水电站装机规模不断扩大),这种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因此,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 2020 年全国水电装机达到3亿千瓦的表述,是不够严谨的。届时很可能出现实际水电开发程度,不够确定的问题。前不久,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水能处处长熊敏峰在《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上,就表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5%左右的目标,常规水电装机必须达到 3.3 亿千瓦以上。如果考虑电网调度的需求和能源消费总量的不确定性,常规水电装机应确保达到3 . 3亿~3 . 5亿千瓦。最近,《中国能源报》在能源局称应抓紧开工新的水电项目一文中再次披露,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也强调 2020 年时水电装机能力应达 3.8 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 3.3 亿千瓦以上。其实,这种数据的调整并不代表我国的规划目标发生了变化,而是由于了我们以往规划中单纯装机容量的指标表述,不够严谨、不能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例如,我们应该根据我国水能资源中 技术可开发水电站装机容量 5. 4 亿 kW ,年发电量 2.47 万 亿 kW h 两项对应指标,计算出 2020 年我国的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所明确的 3 亿千瓦装机,相当于我国水电技术可开发成度的 56% 。相应的年发电量 应该达到 1.37 万亿 kW h 。然而,目前我国的水电装机已经接近 2 亿千瓦,而实际年发电量只有六千多亿。按此估计,如果 2020 年要达到年发电 1.37 万亿,恐怕至少要达到 4 亿千瓦的水电总装机才行。考虑到 2020 年的水电装机中大约要有超过 5000 万千瓦的抽水蓄能,所以常规水电装机 3.3 到 3.5 亿千瓦,正好与我们原来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 的 3 亿千瓦的实际水电开发程度相符。 总之,如果我们能以国际通用的年发电量作为规划发展的指标,我们的水电建设目标就不会受到抽水蓄能建设和因为风电等大量间歇性能源入网,需要增加电网的调节能力而增加常规水电站装机的影响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根据国际惯例,把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的指标表述得更加科学、明确,我们也就不必经常因为社会形势的某些变化,而不断对我们的规划目标进行修正和说明了。 因此,为了避免不断的需要修正规划指标,建议有关部门应该把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 2020 年全国水电装机达到3亿千瓦的单一表述,换算成年发电量或者水电开发程度的控制指标。同时也建议在一些正式颁布的统计数据中,尽量采用年发电量作为衡量我国水电开发程度。这样一方面可以比较真实的反映我国的水电资源的开发程度,也符合国际上的惯例,更便于我们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与其他国家进行客观的比较。
个人分类: 三峡|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博三人行:怒江水电与环保之辩
zbt92 2010-5-26 10:32
(2010-5-25 8:32:46) 来自 凤凰网    凤凰网《世博三人行》栏目第九期特邀请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和江苏新日电动车公司副总经理胡刚,和主持人李鸣一起探讨现代的绿色低碳生活。以下为此次节目的文字实录。   李鸣:《世博三人行》欢迎大家来看我们的节目,今天我们的演播室当中,又请来了两位嘉宾。两位嘉宾,大家在我们的节目当中已经见到过了,我们中科院的何祚庥先生,何院士,何先生,您好。   何祚庥(中科院院士):您好。   李鸣:江苏新日电动车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胡刚先生。胡先生,欢迎您。   胡刚:您好。   李鸣:刚才我们几位在节目没开始之前,我和何先生、胡先生之前有一段闲聊。何先生讲的比较多,我总结了几个词,我觉得何先生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别搞环保的,别搞这种节能方面的形式主义。刚才也讲了,举了不少例子,比如何先生曾经举了现在好多建筑物寿命比较短,建了没用多少年就炸了,这其实是一种大的浪费。   说到这,何先生,我突然间也想起来我曾经参加过的,我也不好说人家是不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我检讨一下,从前有一回跟一个环保组织有过一个活动,就是让大家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然后每个人花20块钱,买一个这个活动的筷子,我也买了这个筷子,我想跟二位讲的就是我的反省和检讨,这筷子买完之后,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用过,这是我要反省的。为什么呢?我跟您说说为什么我没有用啊?我当时是真想用,不是每天都方便把这个东西带在身上的。   何祚庥:对,不错。   李鸣:您说我要有个包也还行,但是有的时候出去,未必就会一定带这个包,你说筷子也不是方便每天揣在口袋里,就能带走的,所以从打我参加了这个活动之后,这筷子我一次也没有用过。每次在家我看过这个筷子,我心里头油然而生一种负罪感,我觉得我这个环保没做好,但是何先生刚才跟你聊了之后,我也在想,您刚才跟我说了很多话,给了我一个特别大的心理安慰。   就是说有些理念,它的能够推行,其实是要很人性的去设计,很科学的去设计,我现在心理压力有点小了。这个事可能是跟我的生活习惯不匹配,所以我没做到,不是说我特别不重视环保,刚才跟您聊了之后,这么安慰自己了。   何祚庥:我再讲,不要安慰自己,因为我们大家的认识都是不断进步的。   李鸣:感谢何先生,咱们话题是谈世博嘛,把酒话世博,我给各位(斟上酒)。   胡刚:其实您的筷子完全可以搁自己的汽车上。   何祚庥:对,筷子放汽车上。   李鸣:我不开车啊,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应该是很环保的。   胡刚:何院士每天也是不开车,大家都知道他是骑电动自行车上班。   李鸣:何先生是你的用户,是吧?   何祚庥:对,忠实的用户。   李鸣:真是,不是骑他们这个牌子吧?就是骑他们的牌子?   何祚庥:不是他们的牌子,因为电动车的牌子很多。   李鸣:但是您是骑电动车的?   何祚庥:我骑电动车上班。   李鸣:何老今年年纪?   何祚庥:83岁。   李鸣:您现在骑电动车,家里人没有劝过您吗?   何祚庥:有劝过的,现在稍微谨慎一点,骑的少一点,但是为什么骑?我给你讲一个理由,我从我的家到办公室2公里,2.2公里,我准确的告诉你数字。   李鸣:在北京打车,属于10块钱以里?   何祚庥:还不是经济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我住的地方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你想想看这个交通够紧张的吧,早上如果我准时上班,正赶上高峰车子开不动,我也83岁了,研究所还是愿意照顾我的,何老,你年纪大了。   李鸣:你可以不按时上班,有这说法吗?   何祚庥:我可以给你派车来,我说我不要,为什么呢?你派的车上班比我骑电动自行车还要慢得多。真比赛过一次,我从研究所出发,他开个小车在后边,我住什么地他知道的。我就骑电动车一路往我家里走,他当然开始超过我。走了一段前面一挡了,很多人一挡,我就赶过去了,到我家门口,我看表,我比他早到2分钟。那天不是严重堵塞,要严重堵塞,那就不是2分钟了。   李鸣:对。   何祚庥:跟你讲。   李鸣:对,真要堵起来,您比他早到一个小时,我也不奇怪。   何祚庥:稍微有一点堵,我比他快,这就是近距离,电动自行车就有这个好。   李鸣:我觉得刚才何老讲的自己这个小故事,也符合他刚才跟我们说的一些理念,就是这事得科学的去设计,通往罗马的道路有无数条,通往中科院的道路也有很多种走法,何老选择了一种您认为效率比较高的方式。不过可能我觉得何老,您能这么做,还有一个基础。真的80岁,像您83岁的身体确实也是很难得。   何祚庥:不能千篇一律,不要拿一个理念要所有人都照着干,人的情况不一样。这个事里边环保是件好事,低碳是件好事,绿色也是好事,不要形式主义。咱说世博嘛,还得让城市更美好,咱得让生活更美好。   何祚庥:对,我刚才讲了,我们人均用的水平比世界人均用的水平至少低20%?   胡刚:您说这是全国的,还是城镇的?   何祚庥:全国的人均耗能水平,这有数字的,我们13亿人口耗能多少,你一除就知道多少。世界人口65亿人,世界消耗能源多少,这都有数字的,人均耗能一除就知道了。我们就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低20%这样子,但是我们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比世界人均水平高,这可是个大矛盾。   胡刚:能源没有效率。   何祚庥:为什么?我们用的煤炭,人家用石油、用天然气,人家用可再生能源,用新能源用的多,我们是烧煤,以煤为主。煤的话,你同样发一度电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天然气发一度电那多多了,这就是差别差在这里。   李鸣:不过,何老说到您最早的本行去了,您的这个本行应该是研究粒子物理,研究原子弹、氢弹,那就是研究能源的?   何祚庥:能源,原子能、氢弹就是能源。   李鸣:对,这是您的本行,我就想说,其实这是一个话题。这应该算能源构成的一个话题。   何祚庥:不错,一点也不错。   李鸣:咱现在你看平常咱们烧煤、天然气,现在又有了核电,有了风能,潮汐能。我不知道中国,咱们现在用这个能源,从结构上来讲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咱们都用什么样的能源?   何祚庥:煤占了80%,而且多年来大家呼吁调整能源结构。呼吁调整能源结构绝对不是现在才呼吁,30年前就该呼吁起来。   李鸣:难怪,我说这两年煤老板这么发财,80%是要用煤。   何祚庥:这个呼吁了30年的结果,煤占的百分比多了2个百分点。   李鸣:您的潜台词是结构还没改?   何祚庥:没有改,根本没有改,不仅没有改,煤的用量还大了。这就是现在为什么胡锦涛、温家宝都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大力提倡可再生资源。   李鸣:您看这几年我们报导两会的时候,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关于减排往往是有专门的一章要讲这一块。刚才您讲到成效不显著问题在哪,为什么没减下来呢?   何祚庥:原因多种多样,我个人评述一下。第一个是利益机制问题。我们主持经济的部门比较喜欢偏向煤,或者能源的领导部门比较喜欢偏向煤。比如说,取代煤,不能说取代,缓解煤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叫做水能。我们的水能资源量大概是接近7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经济可开发量4亿千瓦。这个东西都是容易开的,容易做的,但是我们真正的开发量,这几年开始重视水能了才1.9亿千瓦不到一半,但是过去就是不鼓励水电,就是要鼓励火电,这是一个问题。我告诉你1958年、1959年的时候,那时候中央有一个决定,叫做水主火从,在发电的问题上水是主要的,火是从的。   李鸣:这是哪年的?   何祚庥:1958年、1959年就有过这个决定,方针根本没有贯彻。我讲的这个事情是真实的,当然为什么没有贯彻,因为种种的原因,这就是一个大跟小的问题,他觉得水电投资长,还要办移民,还要破坏生态。现在我们的极端环保人士老是反对发展水电的,他就看不见火电引起的污染多厉害,这就是理念的问题。   李鸣:可是何老说到这,因为我们可能不像您研究的这么专业,但是就是我们日常从传媒当中了解到的一些信息,哪怕是道听途说,我也提出来。比如说,我们看到美国这边好像有消息说,他们也在反思。因为100年前,美国是在大建水坝,不断的在很多地方在建水坝,但是100年后美国的很多水坝拆掉了。 何祚庥:不见了,没有这回事。   李鸣:拆掉了。   何祚庥:没有,纯是谣言。我们的极端环保人士造谣,没有这个事情,你说哪一个拆了,请大家举例子,哪一个大水坝拆了,点名道姓。   李鸣:我想想,我看到的一个文章里边好像有一条河有了水坝之后,有一种野生的鱼要绝种了,后来水坝拆了之后,鱼就(没有绝种)。   何祚庥:第一次是大水坝,小水坝是有拆的。为什么呢?过期了,用不着了。水坝会盖也会拆,这倒并不稀奇。这个房子盖完,我要盖房子,房子坏了,到了期也该拆吧。是这样,但是据我所知,大水坝没有。他说哪个拆了,请他点名道姓哪个、哪个大水坝拆了,结果我告诉你纯是谣言。   李鸣:谣言?   何祚庥:对。   李鸣:在这我有第二个想法,因为可能从名称上,实际效果上面,美国人是不是拆了。我只是看消息,我也不清楚。   何祚庥:对,我们有统计数字,美国的水能开发了80%-90%,我们一半还不到。   李鸣:那就从方向上来讲,我这个方向上,我不知道它算不算是一个哲学判断。基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因为你看建水坝利用水能,我们可能真的得移民,得建大坝,它对生态会有改变,它对合理的物种结会有一点影响。   何祚庥:这个不会有大影响,基因太稳固了。   李鸣:甚至我相信这些年,您可能也看到过一些,比如说大的水工程是不是会引起这个地方的一些地址结构的变化,也会有这样的猜想。   何祚庥:没有多少,这个水利做了水库存了点水量,根本不至于引起地质结构,这个力学问题。   李鸣:从长远上来讲是不是原子能更好,甚至太阳能更好,潮汐能更好,而未必是眼前的水能,水能主要,还是指目前的河道水能嘛。   何祚庥:不错。   李鸣:这个可能性存在不存在。   何祚庥: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见,科技界的意见,水能最好。   李鸣:最好?   何祚庥:最好,为什么?理由是有破坏,一次性的。我破坏了完了,盖起水坝来了,它就不破坏了。因为我这个东西水从天上降下来的,经过水轮机发电发下去,我一点也不损耗水,一点也不污染环境的。只是建这个水坝的时候,可能树要砍掉一点,土要挖掉一点。不破坏环境水坝建设不起来,那是一次性的。   另外是区域性的,我不会影响到全球,但是活力发电,煤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放、二氧化氮的排放,那是全球性。哪个大,哪个小,这个就是要算大帐和算小帐,但是我们过去一直是不鼓励水电。水电国家的上网价格压的很低,火电上网价格给的很高。我举个例子,火电上网价格现在大概3.3毛一度电,水电的上网价格,长江三角给的2.5毛钱,这就是故意压低水电。   李鸣:故意。   何祚庥:这是故意,完全应该同价嘛。   李鸣:您的潜台词是说,这个政府在推进能源选择的时候,用这种调控推进了火电的建设?   何祚庥:是的,同网不同价。   李鸣:它总要有个理由吗?   何祚庥:有一点理由,不是完全没有理由。我火电要用电的时候,它能给我发,水电有枯水季节,有封水季节。   李鸣:它稳定,火电稳定?   何祚庥:所以说,你不满足我的要求,这个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但是这个也是可以解决的。怎么解决呢?我修抽水储能电站,理解了吧,抽水。十三陵,我们就有一个抽水储能电站60万千瓦,那是调节供求的。   李鸣:是不是用这个抽水储能电站来调整封水枯水,枯水期,我放点出来。   何祚庥:就是说,我这个是存在那个地方,我通常发电量多,我就提水上去存起来。   李鸣:那得多大一个站啊?   何祚庥:你去看,北京就有,北京十三陵抽水储能电站60万千瓦。   胡刚:但这个也有转换效率的损失。   何祚庥:当然要损失一点,要损失一点,但是比你没水用,没有电用。有电太多,相对还是效益高的。   胡刚:相对要好点。   李鸣:对这个水电的问题,我跟赶快做一个现场调查。胡刚,你支持吗?   何祚庥:他不支持。   李鸣:比如说,你是否听说过,像云南澜沧江虎跳峡,因为要建电站,我相信何先生一定了解到,有一大批的民间人士反对在澜沧江虎跳峡建电站。   胡刚:听说过。   何祚庥:我参与吵架,我到怒江去了。   李鸣:您怎么吵的?   何祚庥:我讲的非常清楚,因为怒江是他们反对的重点。怒江环境怎么优美,怒江有一个石头的月亮,这个月亮风景美丽。一修水坝石头月亮就淹掉了,怒江有什么金丝猴,有什么珍奇动物,就那个,所以反对怒江。我去了,我们做调查,我去那一看怒江什么情况,它是很窄的一个河。   李鸣:它是峡谷。   何祚庥:峡谷,峡谷45度,50度高,所以陡着上去。里面有多少居民,50万居民。居民又是陡着,生活很困难,怎么来维持生活,刀耕火种,真是刀耕火种。   李鸣:因为自然环境太恶劣。   何祚庥:太恶劣了,它没有办法用牛去耕一下,一耕一下把土松了。松了以后一场雨一来,哗,就冲掉了,所以只能放火烧荒。烧了以后有点草木灰,然后洒一点种子,棒子撮一下。   李鸣:基本上停留在原始社会。   何祚庥:就是这个情况。另外冬天没烧看书砍树,所以我们去看,什么绿色的怒江,离江面上去1500米砍的精光。   李鸣:就是因为这50万人要维持生活。   何祚庥:对呀,1500米到2000米还稀稀拉拉有点树,2000米以上,因为它很高到3000米了,倒是有森林,甚至还有原始森林。而金丝猴,反正我们没有看见,因为我们也爬不到3000米,就是这个情况。   李鸣:您刚才说,您实地调查的结果是在怒江要建电站选址的附近。   何祚庥:对,它早已破坏了。   李鸣:已经破坏了?   何祚庥:已经破坏了,倒是你把怒江水电建好了以后,有了钱了,你可以把50万居民请下山来,没钱没法子请他们下来,认同吧。他也没有别的出路,那个陡坡办什么东西都不行。办工业要有能源,我要烧水还得有电,还得有这些东西,就是这个情况。我去看了以后唯一结论就是开发怒江,唯一的办法就是修水电站,没有别的办法。他们去看了,你说你拿出办法来,你说该干什么,你反对修水电站可以,你说这50万居民怎么办,国家救济,我觉得不是方针,非常的现实。   李鸣:您现场调研是在哪年?   何祚庥:在两三年以前,回来后写了一个报告给中央。   李鸣:这个报告出来以后,这个项目现在是一个什么阶段。   何祚庥:刚开始中央好像同意我们的意见,后来极端环保人士有大反对,现在在这搁浅,最近好像开始有点松动,我也没有再关注了。   李鸣:就是您的报告出来以后,其他的一些环保人士,他们反对的意见是什么?   何祚庥:我认为毫无反对,说不出反对意见,根本说不出来。他反对说,我刚才举一位例子,我不点名了,点名有点难看。怒江干嘛要开,一共每年发2200万度电,就这么点电能,你花这么大的气力给它开发出来了干吗,这是反对的理由之一。他老说话,搞不清楚,一个叫做功率,我们说怒江发电量是2200万千瓦,他把2200万千瓦说成2200万千瓦/小时。   胡刚:一个小时做出来的功嘛。   何祚庥:对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200万千瓦可能一年发4000小时的电,4000小时的电的效率就大了。   胡刚:对,一个是效率,一个是能量总额是不一样的。   何祚庥:就是这些极端环保认识基本概念不通,基本的常识都没有,是这么个问题,瞎反对,所以我对环保人士第一是高度反感,第二也很无奈,觉得他们胡说八道,包括那个石月亮,淹没起来石月亮就不见了,写了文章的,你别以为这是口头说的,有文字为证。我过去一看的确石月亮也很漂亮,2200米的高空,我修水电修的上去吗?这些理念,金丝猴我们没有看见,下面连条蛇都没看见,真的,因为树都砍光了,那么高我们也上不去。   李鸣:何先生,我觉得今天这个谈话其实是一个机会,因为您知道咱们凤凰网,我们每周是面对一亿高端网民,我们这一亿网民里边,其实环保人士很多,我想今天咱们在这聊的话题,不久我们很多环保人士其实可以看到。   何祚庥:没有问题。   李鸣:这是一个沟通的好机会。   何祚庥:没办法沟通,偏见大的不得了,我讲的比较坦率,我批评的那位,就是你们前两天凤凰台刚才请他做节目的,就是他老兄把2200万千瓦说成2200万度电,就是这回事。   李鸣:正好咱们今天在对话,您可不可以总结一下您的观点,就是对于我们国家,刚才您提到,你月的现在咱们国家发展水电不充分,对这个事情您的观点,如果您有一个自己的总结陈辞。   何祚庥:我不要总结,我就引证江泽民的观点。江泽民总书记写了一篇关于中国发展能源的思考。他就讲应该把能开发的水能,尽量的开发出来,这就是江泽民的话,我支持,我写文章也支持。我还做了一笔帐,他们说所谓都开发是这样,不会把7亿千瓦都开发出来,因为技术可开发量是5.4亿千瓦,经济可开发量叫做4亿千瓦,至少经济可开发量4亿千瓦都开发出来,5.4亿千瓦那就走着瞧吧,因为你技术发展、发展,本来没有经济效益的,也会有经济效益。   李鸣:如果是5.4亿都开发出来。   何祚庥:那才占水能5.4/7,知道吧。   李鸣:能够在中国现在的能源当中,占到多大比重?   何祚庥:占的比重不很大,我们中国的电力结构是8亿千瓦,不很大,并不很大,但是他脑子里就没有什么东西,老是想煤,明明水能可以大幅(使用),他过去,完全是一个理念问题,就是对煤喜欢。为什么喜欢,很复杂了,说的不好听,就是种种背后有很多运作在里面。   胡刚:水不可再生,水能是上天天赐给我们的好东西。   何祚庥:对,非常明显的问题,水电不同价,水火不同价。   李鸣:要是同价,是不是?   何祚庥:同价马上大发展,现在开始要调整,我最近也没有关注,要调整这个概念。因为第一是江泽民写了一篇文章,不过他是不当总书记写的,当总书记那更要贯彻了。   李鸣:江总书记,他是政治人物,政治家做战略判断,科学家战术上的判断?   何祚庥:我早就说了这个话。   李鸣:也是应该加大发展的。   何祚庥:我不好意思自我吹牛了,我说这个话比江总书记早。我早就讲了,为什么是从节能减排来讲,因为调整结构呼声,能源界已经吼了很多年了,但是调了半天,我刚才说煤占的比重多了2个百分点。为什么呢?明明水能对于调整结构的贡献很大,而且水能是这样的,它比较便宜。水能的投资是大,但是单位每度电的成本比火电还要便宜。你比如说,太阳能,他们有人反对,太贵了。我也同意,确实比火电贵,这个东西反对有一定的理由。当然我认为贵也应该发展,那是另外的问题,我们另外讨论。   水能明明成本低,效益也好,但是的确会有环境破坏,会有移民等等生态问题,但是我解释是一次性的。一次性跟区域性,即使我在建水库的上游破坏了,远离水库的地方是不破坏的。另外我有了水能水电以后,我调节供求,云南现在不是干旱,如果过去水库修的多,至少缓解了。如果怒江这些水库都修出来,就缓解干旱,它还不完全是破坏生态,还有修复生态这一面。   我再说的直白一点,如果怒江水电站修出来,把50万老百姓移民移出去了,它这个地方气候好得很,温度也高,水分也重组,翻山越岭十年就长起来了,树完全是长起来了,你说是保护生态,还是破坏生态。就是我老批评这些环保人士非常极端,只看一点,不做全面的分析,不做科学分析。   李鸣:我觉得胡刚,今天我不知道您以前在网上是不是关注,像刚才谈这些话题,其实是网上前些年特别热的话题。今天咱们在这有幸听到何先生充分的阐释了一下自己的观点。   何祚庥:不仅我这样看,(刘咏梅音对)院士和我一样的意见,她最近也是呼吁把所有的水能都开发出来,似乎现在中央可能接受了这个理念,中央开始要考虑逐步逐步加大水电投放力度。前一个时期不肯投放到什么程度,中央不是拿出4万亿嘛,(刘咏梅音对)院士有一个谈话,他很有意见,就对水能有偏见,4万亿我们水利部门一分钱也没有拿到。为什么?   李鸣:因为4万亿主要方向是投的是基础建设。   何祚庥:可以,水坝也是基础建设,水坝是很好的基础建设。它有长期效应,又能吸收大量劳动力,你比修公路还能吸收大量劳动力。   李鸣:她的遗憾是这四万亿没有分配到水利。   何祚庥:她说一分钱也没有拿到,后来发了一些牢骚以后,同时她也写建议到中央,听说现在要大力发展水电站。   李鸣:这是最新的。   何祚庥:最新动向,发展水电的情况。我举一个例子,两年以前我们的水能可能才1.3亿一下涨价到1.9亿,最近可能还会要再投入,但是这些投入,你说的水能要投入,我看了一大帮环保人士又在大叫特叫,什么大坝委员会,美国又拆坝了等等,又在那胡说八道。   李鸣:我看到的那些。   何祚庥:你看到的。   李鸣:全被何先生定位为胡说八道。   何祚庥:全是胡说八道,大坝委员会就是一个胡说八道的地方,竟制造一些假新闻。   李鸣:包括我刚才讲,我看到的,我在网上看到的这个消息,美国拆大坝。   何祚庥:美国拆大坝,没有这回事。你点出来哪个大坝拆了,你说拆有多大,第一我们把大坝的概念先搞清楚。你点名道姓吧,你说哪个大坝拆了,就是这个,而且我了解美国的水能开发80%、90%。   李鸣:其实它是在。   何祚庥:为什么这几年不建了,没了开发完了。   李鸣:何先生,真的您今天给我们的信息,还真的跟我以前在网上看到的,更多的是我刚才跟您转述的前一种。我觉得咱们今天这个讨论,你看咱们聊世博,咱们聊着聊着已经聊到了煤矿,聊进了虎跳峡,我们聊到源头上头去了。其实从这我觉得这两年有一个变化,就是我们中国人,我们开始慢慢的,大家都接受了那种系统论,我们前两年说一个蝴蝶的翅膀引起一场风暴。   胡刚:蝴蝶效应嘛。   李鸣:对,大家其实很多人都接受了。我对河也罢,煤也罢的关注,其实大家也是相信这个系统论,就是在这些细节上,这些细节的累加,它其实最后还会反作用到我们的生活上,别管是春天吹来的沙尘暴,还是平常我们头顶上的尾气污染,其实最终都有这种反作用,咱们从河流往上头走,别管是河流发的电,还是烧煤发的电,最后是送到了城市里,当然送到农村城市里边供应大家生活。   那么到城市里边,因为咱们谈世博,咱们暂时先把视野放在城市里边,又有哪些生活的方式,其实可以再逐渐的改变。比如说,像胡刚他们是生产电动车的,我也知道今年上海世博会,我看到的信息,我不知道是否准确,就是说,至少会有1000辆电动车去为世博会服务,也包括像你们。   胡刚:没有1000辆,我听世博交通部前副部长讲,总共有1004辆新能源交通工具进去了。   李鸣:电动?   胡刚:不是1000辆电动。   李鸣:新能源除了电动,还包括?   何祚庥:氢燃料电池、核动力。   胡刚:对。   李鸣:这都算。   胡刚:还有刚才说的氢燃料。   何祚庥:还有电瓶车。   胡刚:这个是属于纯电动交通工具。   何祚庥:实际上电瓶车和我们讲的小轿车还是不一样的,跟自行车也不一样,而且主要挺的还是电瓶车。   李鸣:我不知道我这个理解对不对,因为从现在城市的交通主力来讲,你没有办法,虽然说,何先生也罢,你也罢,你们肯定都反对汽车烧油的这种工具,但是主流还是它,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上海这次特别的跟你们做电动车的公司合作推进这种新能言的汽车,我的理解其实可能是在推进一种理念,与其说是它在解决实际的排放问题,不如说,它在传递一种理念,这是未来的一种方向,这是我的理解。   胡刚:它不能做到绝对的零排放,比方说电力抢修,世博园里的哪里的变电设施出现问题的进去抢修,我们纯电动的抢修设施,这个是不现实的,而且世博局。   李鸣:困难在哪呢?是它的速度上不去。   胡刚:要制造那种特种车辆是很难的,而且以后用途不算大,这个都需要大型设施,世博局应该是每天晚上12点到次日早上,这段时间还是允许汽车进入的,它在倡导的是一种理念,就是低碳,甚至是零碳的理念,是一种相对的零排放。总共1000辆新能源车辆,我们会提供420辆以上的车辆,有两轮的,有三轮的,有四轮的,包含各个方面,我做过一个初步的测算比较粗略,但是也比较严禁。大概这420辆电动交通工具会在184年的时间内,总共为上海世博园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吨以上。   李鸣:何先生,要是按您的判断,在上汽世博会期间减少500吨,这算一个很大的量级吗?   何祚庥:500吨的二氧化碳太少了。   李鸣:这个是不是也印证了刚才我说的观点。   胡刚:倡导理念。   李鸣: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理念的倡导。   何祚庥:我们现在排放量,你知道多大,500吨简直太少了,我们排放量都是几亿,甚至几十亿的,这个数量太少了。   李鸣:倡导的是一个理念,再比如说,大家高高兴兴游世博,旁边过一辆汽车喷出来尾气,弄得心情不好。 何祚庥:对,去年像《美联社》、美国《时代周刊》等等很多的海外媒体,开始关注中国自行车产业,标题通常都以中国这个自行车王国,开始奔向电动化4.3亿辆自行车开始电动化作为它的关注点。从那个电往里面切入,但是外媒的视角和中国媒体的视角不太一样,他们有自己的方式。   李鸣:对,你说的转换,如果三四辆车替代一辆轿车,这个转换真到来了吗?那可能真对减排?   何祚庥:快了,我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快了?我要高度表扬最近《北京日报》登的一篇文章交通规划思路要以人为本。过去北京市的交通规划的思路是以车为本,现在要转到以人为本。过去的眼睛只看到占人口30%的有车族,就是坐小轿车的,现在眼睛要转到看70%的人,这个是思路大改变。   李鸣:有很大的改变。   何祚庥:对,而且你可以看到高度提倡自行车,也高度提倡公共交通,他甚至说,有人说自行车等于慢行系统,自行车是快行系统。为什么呢?40%的机动车出行距离不足5公里,这个很不合理,完全应该用自行车来取代,所以现在的思维在改变,这个是很大一件事情。这篇文章是新出来的2010年4月9日刚出来的,我觉得我们在北京市这样的一个理念上的改变会影响到全国的。   李鸣:何先生又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契机,好咱们《世博三人行》下期接着聊。
个人分类: 三峡|17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干旱警示:水坝是社会生态文明的标志
zbt92 2010-5-18 06:48
张博庭 西南特大干旱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水资源问题的高度关注。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三要素,不管是植物、动物还是其它生命,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没有水都不能生存和延续。所以,我们所看到的现实世界也一定是:没有水,就没有生态。不言而喻,没有生态,当然也就谈不上任何生态文明。 尽管水资源对生态系统是致关重要的,但是,不同的生态系统对水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来说,以人类为主的社会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水少了(干旱)不行,水多了(洪涝)同样也不行。因此,纵观历史,我们人类几千年来的社会文明发展过程,几乎就是一部用水、治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控制、利用程度,就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社会的水资源需求不断的增长。目前,世界上的天然水资源分布,几乎都是无法自然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因而,人们只能通过建立水坝和一系列的水利工程,才能解决我们人类生存用水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尖锐矛盾。而且,在目前科技水平下只有通过利用这些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设施,我们才能实现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调配,在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同时保护社会生态环境。这就是我们当前人类社会的普遍现实。 根据联合国的调查,一个国家拥有的大坝数量及人均水库库容量,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紧密联系。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被定义为一个介于 0 和 1 之间的数值。该数值越接近于 1 ,表示人类发展水平越高。如果我们以每个国家大坝指标(即:每百万人口水库数和人均库容这两个参数表示)与人类发展指数对比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各国水资源开发状况与人类指数紧密相关。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的评价结果,按发展水平可将国家分为三类:即高度发展 ( HDI 0.8 ) 、中度发展国家( HDI 0.5 )、低度发展( 0HDI0.5 )。调查数据表明,一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与该国的人均水坝数量和人均水库库容完全成正比。 图 1 是我国和世界一些典型国家人均水库库容比较的情况。由图可见,我国的人均库容,远远的落后于发达国家。不过,这个图表所反映出来的差距有点夸张。因为各国的人均水库库容实际上还要与这个国家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紧密相关。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球平均值的四分之一,所以人均的水库库容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国 2007 年的水库总库容是 6345 亿 m 3 ,能受大坝和水库有效调节的水资源量不到 3000 亿 m 3 ,人均还不到 500m 3 。即使按照人均水资源的占有比例扩大四倍,也还是不到 2000 m 3 ,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库容约 3000 多 m 3 的水平。这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开发程度,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 总的来说,以上的图表和数据基本上还是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出,全球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和生态环境越好的现实。尽管目前社会上有大量的反水坝宣传,总是强调拦河筑坝修建水库一定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他们也能列举出大量的所谓事实来加以证明。不过,如果仔细分析,这些论据和实例绝对都是局部的和微观的。从全局和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水坝建设水平绝对是这个国家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体现。 为什么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普遍的现实都是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生态环境越好呢?因为以水坝、水库建设为标志的水资源开发,是解决人类水资源问题的关键。众所周知,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可以归纳为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目前,一些片面的宣传都认为解决水少问题的重要办法就只是节约用水,解决水多问题的主要方式就是防洪。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到水资源问题常常是水多和水少同时存在,其本质是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那么,用水库蓄水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矛盾,才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国际社会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普遍共识。 2006 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水资源报告》明确指出:水资源的管理、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均不足:地球淡水资源尽管分布不均,也还说得上充足。很显然,报告明确地提出了目前世界严峻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是由于设施不足、管理不善造成的。其中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就是指发展中国家还缺乏必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设施建设是管理的前提,我国黄河上最重要的小浪底水库建成以前,黄河曾多次出现严重的断流。小浪底建成后,让黄河有了足够的调蓄库容,水利部加强了全流域的统一管理。通过统一调度合理分配,完全杜绝了黄河断流的现象。现在,除了黄河之外,对于一些尚未完成开发规划的河流,由于缺乏足够的调控水库,我们还缺乏统一管理的硬件条件,无法实施有效的统一调度。难免会出现一些由于个别水电站管理不善造成的水资源问题。但是,即便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水电站水库的存在,也还是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水资源调节功能的。例如, 2006 年四川发生严重旱灾,国家防总紧急调动嘉陵江、岷江上几座水电站增加泄水,保证了川渝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然而, 2008 年我国广西的漓江出现严重缺水,却因为上游没有调控水库,只能束手无策。 水库、大坝的生态环境功能,更多的会体现在它的防灾减灾作用上。去冬今春,我国西南地区的到特大干旱,因为该地区缺乏大型骨干水库的蓄水,使我们遭受到巨大的灾难和损失。目前,我国天然水资源极为丰富的云南省的水库蓄水能力,仅为水资源总量的百分之六。一旦遭遇长期不下雨的气候,就难以满足正常的水资源需求。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水平下,人类社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农耕社会。没有人工调解的水资源作保证,根本就就无法维持一个社会的正常需要。以前,社会上曾经有不少人喜欢强调修建水库的生态环境影响,然而,事实上缺乏必要的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将会更严重。 纵观历史,我国社会对于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深恶痛绝。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社会水资源需求的快速上升,让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干旱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可能更加触目惊心。最近我国云南等省遭遇特大干旱之后,让我们整个社会经历了一次干旱造所成的生态灾难。 由于没有足够的水库蓄水调节,去年秋天以来干旱少雨的气候造成众多河流和小水库的干涸。不仅农业生产遭受损失,人畜饮水困难,而且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根据云南省林业厅的初步统计,持续干旱已导致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受损严重。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 343.8 万亩,中度以上就达到 170.03 万亩。云南省林业厅的工作人员和生物学专家认为:由于生态系统整体性强,本次旱灾的损害影响在短期内根本就无法恢复,有的甚至具有不可逆转的破坏性。除了个体死亡和繁殖受损之外,动物感染疾病传播疫病的可能性也极大。 根据《云南信息报》的记者报道,省林业厅 10 年 4 月 28 日给出了一个评估。此次干旱使云南省约 750 万亩自然保护区受到影响,重旱面积约 10 万亩,导致部分面积较小、生态脆弱的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水源枯竭、湿地面积缩小,野生动植物生存和栖息环境受严重影响,野生动物生存所需的水源和食物匮乏。例如,昭通市巧家县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发现攀枝花苏铁大面积死亡;南华县有 156 株野生苏铁(国家Ⅰ级)死亡;白马雪山国家级保护区 237 株红豆杉、约 3000 株珙桐等重点保护植物零星死亡。此外,还发现大量两栖类动物死亡,候鸟提前北迁,野生或云南独有动物野牛、滇金丝猴、斑羚、黑熊和猕猴等饮水困难,体质有所下降、甚至出现患病和死亡等问题。 图 2, 是一条枯水后干死在龟裂的河道中的鱼。严重的干旱对鱼类的伤害与任何水库建设相比,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有这些惨烈的事实,都生动的向我们证明了,现代社会里调蓄水库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生态保护作用。虽然建设水库所形成的人工湿地,确实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包括鱼类)产生某种不利的影响,但是,相对洪涝灾害和特大干旱来说,水库的生态环境保障作用,绝对是更大、更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走遍全世界始终都能看到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的根本原因。 我国大型水库的建设落后,也有体制上的原因。由于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中,大型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不属于水行政部门 管理。这就难免会让我们从政府分工管理和社会舆论上,忽视大型龙头水库的水资源调控作用。实际上从水资源调节对社会的重要性上看,即使大型水库不能发电,人们也必须要建造大量的水库来调控水资源。不过,由于水库大了以后,水位一定会比较高,向下放水的时候一定会有巨大的能量要释放出来。如果不能把这些能量用来发电,反倒会对水库的设施和下游的岸坡造成巨大的冲击和破坏。所以,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大型水库,不采用放水的同时发电的方式来消能的。因此,所有的大型的蓄水水库就必然都是大型水电站。我国的情况也不例外。 然而,根据我国的政府部门的分工,大型水电站不再属于水利部门管理,而且还必须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开发建设,以便减轻政府对于水利设施的公共财政投入。不过,这样一来似乎我国的大型水资源调蓄(水电站)工程的建设,就出现了与水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相脱节的情况。一方面水利部门不能直接操控和掌握重要的大型蓄水工程建设。同时具有重要蓄水调控作用的大型水电站建设,也不能得到水行政部门的应有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这种市场化的开发手段,也难免会让社会公众忽视大型龙头水电站调控水资源的作用和它的社会公益性。同时,也给国内外一些极端环保组织,留下了挑拨离间和造谣污蔑大型水库(电站)建设的可乘之机。 与此同时,具有重要的水资源调节作用的大型水电站的开发,往往又都是投资大,淹没范围广,生态损失严重和移民人数众多的难题。所以,在实际当中大水电建设的难度,往往确实都比较大。所以,我国目前的普遍问题的是,小水电和径流式水电站开发的比较多,这虽能够获得一定的清洁电力,但是却无法有效的帮助解决水资源调控的矛盾。 在改革开放前,因为我国经济能力有限,所以很少建设大型龙头水库。改革开放后,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很快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就遭遇到了国内外反坝组织所制造舆论阻力。在国内外极端环保反坝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造谣宣传的影响下,我国的公众舆论甚至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误导宣传的影响。大型水电建设首当其冲的成为了误导宣传的受害者。怒江水电开发已经被谣言搁置了 8 年;金沙江上最重要的调节水电站虎跳峡,本应在十一五期间开工,现在还差几个几个月十一五都要结束了,而虎跳峡不仅一拖再拖,甚至正在考虑替代和取消。 然而,这些被搁置的水电站建设,恰恰就是我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蓄水工程。 最近几年以来,尽管我国的水电建设的绝对速度并不算太慢,然而,迄今为止我国的水能利用率也仅为发达国家的 1/3 左右。 正是由于我国的水电在经济发展的腾飞时期严重受阻,所以,我国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最近几年在全球的发达国家都积极地致力于温室气体减排的时候,我们却以每年 2 、 3 亿吨绝对增量的煤炭开采,不断刷新着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新纪录。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在 GDP 还远低于美国的情况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同样也是由于缺乏龙头水库对水资源的人为控制能力,我国的社会、生态环境遭到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只能通过建立具有调蓄功能的龙头水库﹐增加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 总之,中国当前很多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龙头水库(水电站)建设。龙头水库存储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是非常显著的。例如:美国目前建有大小水坝 8 万多座,水库总库容约为 1.35 万亿立方米。相比之下,理论上说我国水坝的数量比美国还要多,而我国的龙头水库的建设却要落后很多。目前我国水库总库容仅为六千多亿立方米,水库总蓄水量比美国小一倍多,如果以人均水库蓄水量来比较,差距在 10 倍以上。 我们与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缺乏具有调蓄能力的大型龙头水库。然而,正是这些大型龙头水库存在,保证了美国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水资源和清洁能源供应,造就了美国今天的绿水青山。而中国所存在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足,还缺乏必要的大型水库建设。 可以断言,无论是历史还是国内外的普遍现实都已经证明,一个国家的水坝建设水平和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就是其社会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实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必须要加强必要的水利水电建设,加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只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才能保障我们社会的生态文明。
个人分类: 三峡|4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警惕!猖獗的伪环保正在破坏中国的碳减排
zbt92 2010-5-12 13:54
我国开发利用水电减排温室气体的潜力巨大 文 / 水博 目前,全球的非化石能源主要是水能和核能。不过,与核能相比水能是当前唯一可以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不开发利用,付之东流、不可保存。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优先开发利用水能。把尽可能多的化石能源保存下来,留给子孙后代。除此之外,水能的开发利用,还与人类社会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调控紧密相关。为了保障一个现代化社会的水资源供应,任何国家必须要建造水库对天然的水资源进行调控。因此,水能的利用,又是水资源开发的衍生品。 一个国家的水电开发利用得越早,它所消耗的化石能源就越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就越小。为此,全球水能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几乎都是尽量利用水电提供电力,如挪威、加拿大等。一些水电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也都是在尽量开发水电的基础上,利用核电加强清洁能源的比重。法国、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早已经完全停止了煤炭的开采,从而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 我国的水能资源世界第一,总量将近占全球的六分之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水电建设的基础差、底子薄。我国水电的开发利用程度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很不适应。目前的开发程度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长期受到投资不足的制约,在电力供应紧张的压力下,我国水电建设的速度明显落后于投资者少见效快的火电。导致我国电力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严重不足。电力体制改革后,投资制约的瓶颈一举被打破,我国的水电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特别是近年几来,是我们电力体制改革成果的收获期,我国水电的装机每年都以二千万千瓦的速度增加,在满足我国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同时,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减排作用。 截止到 2008 年底,我国水电年发电量达到 5600 多亿千瓦时。占总发电的比例的 16.4%, (而核电和风电、太阳能等其它发电仅占 2.4% )相当于每年减少 2.8 亿吨原煤的燃烧,年减排二氧化碳约 5.5 亿吨。这无疑是我国减排温室气体的绝对主力。然而,根据我国的资源禀赋,我国的水电还可以发挥出更大的节能减排作用。 根据普查我国的水能资源总量约为 6 万多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量为 2.47 瓦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量为 1.75 万亿千瓦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河流的水能蕴藏量在一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资源。如果以当前一度电一斤煤的折合成原煤,我国的水能蕴藏总量大约相当于每年 30 亿吨原煤,技术可开发量约为 13 亿吨原煤,经济可开发量接近 9 亿吨原煤。目前我国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还不到 3 亿吨 / 每年。我国现在每年还有大约相当于 8 到 10 亿吨煤炭的水能未能利用。到 2008 年底我国水能的实际开发程度仅为 23% 。我国的水能还有每年减排 15 到 20 亿吨二氧化碳的巨大潜力。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民主化将进程的加速,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正在遭遇环境和移民问题的困扰。为此,最近几年我国大型水电的建设速度已经明显减慢,每年新开工建设的规模还不到新增装机十分之一。这种情况预示着几年之后我国的水电增速将骤减,可能对我国的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温室气体减排构成重大的威胁。应该尽快采取措施。 众所周知,所谓水电的环境问题几乎都是来自水库。然而,水库的水资源调节作用又是维护社会生态环境所必须的。不仅各种洪涝灾害对社会的冲击巨大,最近西南干旱所造成的河道干涸,动、植物死亡的生态环境损失也是触目惊心的。这就是尽管我们水库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可避免,然而,走遍全世界都是水资源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的根本原因。 水电移民矛盾的本质是舆论宣传和利益分配问题。因为水电开发能创造巨大的财富,所以,任何水电移民本应都成为受惠的群体。不应该有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例如,漫湾水电站是国内外批评我们水电越开发、群众越贫困的典型。然而,漫湾水电站的移民总费用(五千余万),只相当于它每年上交国家和地方税收的四分之一。为什么我们水电建设一年的税收就可以补偿移民四次,我们却不能处理好移民的矛盾呢? 如果我们在国家层面上能够解决好舆论导向问题,不让各种谣言误导社会。让移民认识到自己的搬迁是在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认为被黑心开发商算计了。那么水库移民的矛盾绝不会表现的这么尖锐。如果我们的地方政府能从宏观上认识到水电开发的作用,肯把税收的一半作为解决移民矛盾和问题的经济保障,就不会为了与中央企业逐利而导致某些移民矛盾激化。 总之,一国的水资源开发绝对是要与其经济发展成正比的。在我国很多地区的还比较贫困的情况下,水电开发绝对应该是我们开发资源、保护环境、拉动经济和致富百姓的多赢选择。只要我们认识到位、方法得当,我国的水电还有巨大的减排潜力可挖。我国的水电不仅应该为中国同样也应该为全球的节约资源、减排温室气体和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而贡献。 不过当前中国的环保部门似乎已经被伪环保的理念所左右, 居然对最有效的减排措施置之不理。 在中国猖獗的伪环保正在破坏着中国的碳减排,威胁着整个世界。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伪环保是比恐怖主义更有可怕的恶魔。
个人分类: 三峡|3120 次阅读|3 个评论
“未批先建”“先建未批”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zbt92 2010-4-25 19:32
探讨水电的未批先建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文 / 水博 投资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引导我国的国民经济正常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然而,近几年以来,我们的社会舆论甚至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却始终搞不清楚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真正含义,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违背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初衷的怪现象。 例如, 2009 年 6 月 11 日,国家环保部叫停金沙江中游的龙抬头和鲁地拉两个水电项目,一些对国家投资体制不够了解的媒体纷纷解释说,环保部叫停的理由是未批先建。其实,这种未批先建的解释本身,就是一种违背国务院文件精神和否定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错误说法。 我们知道 2004 年 -7 月 16 日,国务院曾经颁布了一项改革我国国家投资体制的重要决定《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 20 号)》。国务院文件中明确指出 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其中,政府仅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准,其他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并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和减免税确认手续。对于企业使用政府补助、转贷、贴息投资建设的项目,政府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各地区、各部门要相应改进管理办法,规范管理行为,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下放给企业的投资决策权利。 随后,新华社北京 04 年7月25日电:备受社会瞩目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近日正式出台。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是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这对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投资体制改革的六大亮点令人关注。新华社电讯所强调《决定》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 根据国务院的文件和新华社电讯的明确解释,我们应该知道 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 是国务院改革投资体制的核心结论。显而易见,既然国务院规定了企业投资已经不再需要审批,那么对于任何企业投资的项目,都不应该还存在任何 未批先建的可能,因为国务院早就明文规定,企业所投资项目根本就不需要审批了。 那么,我们对于环保部叫停金沙江水电项目的行为应该如何理解呢?笔者曾写文章认为,环保部叫停金沙江水电项目的理由不是什么未批先建,而是先建未批。我们为什么要说它是先建未批呢?因为,虽然国家规定了 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但还有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的要求和规定。而某个工程项目要达到国家核准的要求,还有一系列具体的规定。例如,工程项目的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很多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具体的项目投资管理部门分别办理行政许可的审批手续。国家环保部是审批水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主管部门,它当然有权叫停尚未通过环评审批的开工项目。只不过,由于这些被叫停的金沙江水电项目,都已经拿到了国家投资管理部门准许开展前期建设工作的路条,所以,我们说金沙江水电项目的先建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同意的合法行为,而它的环评未批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所以,叫停金沙江水电的理由,绝对应该是一种 先建未批。 其实,笔者的这一解释,国家环保部也完全是支持的。因为,事实上在金沙江上,还有金安桥、阿海等水电站也存在着未能经过正式核准,已经开工建设的同样问题,但是,国家环保部并没有去叫停金安桥和阿海水电站的建设。因为金安桥和阿海水电站,既不存在所谓 未批先建的问题,也不存在先建未批的问题。所以,国家环保部无权去叫停它的施工。 显然,如果我们混淆了批准和核准的根本区别,认为只要没有经过核准就开工建设的项目,就是属于未批先建的话,那么不仅我们已经违反了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而且,被叫停就不应该仅仅是鲁地拉和龙抬头而应该是包括金安桥和阿海在内的全部未经核准的水电站。否则,就不能不说我们的政府监管部门有不依法行政的嫌疑。 因此,任何批评某工程项目 未批先建,绝对是一种公开否定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错误说法。而出现先建未批的现象,则说明我们的企业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之间还存在着协调和沟通不够的问题。或者是企业和个别的政府部门的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不能在合理的时间内申报和完成必要的行政审批手续。以至于出现了本不应该出现的先建未批现象。 解决这类先建未批的问题其实非常容易。因为,既然有关投资管理部门已经发给了企业项目建设的路条,那么就说明这个项目原则上不应该还存在不能被核准的可能。该项目的规划、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等一系列行政许可工作的审批,都已经不存在被根本否定的情况,最多只是某些具体的工作需要如何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的问题。甚至只是政府工作部门的办事效率问题,因此,任何所谓先建未批的问题,实际上都并不难处理和解决。 然而,目前不仅我国被叫停金沙江水电项目先建未批的问题,仍然迟迟得不到处理和解决,而且,还有很多重大的水电工程项目也都存在着在合理的工期内迟迟得不到核准让企业无所适从的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国家的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着制度设计上的严重缺陷。 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我国的各级政府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这种制度在原来的工程建设项目的行政审批制度是不会出现矛盾的,因为,政府的审批制就可以是行政首长的审批。所以,在任何情况下行政首长的意见都不会与行政审批发生冲突。但是,对于改革后的项目核准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则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问题。因为,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注重保障效率的人治的表现;而核准制则明显的是属于一种提倡公平的法制的管理方式。 在某一工程项目未被核准之前,各个相关的政府部门只能按照各种行政许可的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和管理。但是,一旦出现了各种具体政府部门的审查都通过,并颁发了相应的行政许可的命令之后,而最负责决策的行政首长不同意核准的情况,就有可能让现行核准制陷入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因为,核准制比审批制的根本进步之处就在于依法行政,可以避免个别人的个人意见影响政府的科学决策。企业也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的规定,预知到自己所申请的结果。如果,有哪一方面工作还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企业完全可以在法律的框架内加以改进和修正。但是,如果一旦出现了企业所申请项目已经满足所有的法律规定,而就是负责决策的行政领导仍然还不同意核准的情况,就必然会陷入一种项目制度管理上的僵局。 一方面,行政领导不大可能提出特别具体的修改意见,也不可能与申请项目的企业直接对话;另一方面,具体的政府部门认为企业的申请已经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只是决策的领导不同意,因此,也无法正面答复被申请而迟迟得不到核准的企业。目前,我国的特大型水电项目的审批就遭遇到了这种困境。 造成这种局面的的根源首先是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制度设计上的漏洞,不能协调处理好行政首长负责制与项目管理核准制所出现的矛盾。其次就是国内外的极端环保组织成功的利用了我们制度上的缺陷,通过编造谣言误导社会舆论,甚至直接给领导人写信欺骗政府官员等一系列手段,干扰了政府的正确决策。例如,金沙江水电被叫停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行政首长也认为它是跑马圈水和未批先建的产物。 不能否认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批评我国水电跑马圈水和未批先建的声音充斥着整个社会,几乎已经到了任何人都习以为常的认为跑马圈水和未批先建是我国水电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行政领导也被误导的情况的确很难避免。但是,实际上跑马圈水和未批先建不仅不是我国水电建设的罪过,反而都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目标和巨大成果。本文的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批评未批先建的理由根本就不成立,下面我们再看看批评跑马圈水的可笑之处。 2002 年国家为了打破我国电力行业长期被政府垄断的发展缓慢的瓶颈,决定把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拆分成几个互相竞争的电力公司进行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由于引进了竞争机制,新成立的各大电力企业集团纷纷加大了力求把自己做大作强的基本建设投资力度,也大大的带动了社会各界投资电力建设的积极性。自从电力体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电力工业的发展受到投资制约的局面就被一举打破,很快就在全国的范围内形成了竞相开发建设电厂的热潮。由于水电的长期效益较好,更是社会各界竞相争夺投资的热点。很快就出现了所谓的跑马圈水的热潮。 所谓跑马圈水的实质,不过是企业根据国家的号召表达出开发水电的积极性,任何水电资源的开发,最终的决定全都是在政府。因此,跑马圈水并不会让国家失去控制权,它只不过是一种把水电开发的主动权,交给国家控制的成功改革。事实也正是如此。几年来跑马圈水的竞争,不仅大大加速了我国水电开发的速度,而且也让全国各地区有限的水电资源有了优化配置的选择。自从电力体制改革之后,无论是我国水电建设的质量、速度和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短短的几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水电强国。无论在设计、建设还是制造方面,我国都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无人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由此可见, 跑马圈水和未批先建分明都是我们国家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成果,然而,却被一些极端环保组织的欺骗宣传完全误导。社会上一些不了解情况或者是对改革开放不满的人,批评跑马圈水和未批先建我们倒也可以理解,不过,作为国务院的行政首长也要批评企业的跑马圈水和未批先建行为,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因为,这些都是国务院体制改革文件所要求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必然结果。如果,认为跑马圈水和未批先建确实有问题,那么国务院直接宣布体制改革失败,撤回相应的体制改革文件,恢复电力建设的国家垄断开发,就立刻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现有的现行体制,似乎还没有一种切实可行的纠错机制。一旦负责决策的行政首长的思想被误导,就无法避免错误的决策。而某些国内外的极端环保组织,也就是利用我们制度上的这一缺陷,总是下大力气编造谎言,控制舆论,甚至通过收买和鼓动一些伪专家不断给领导人写信的方式,达到了蒙骗领导破坏国家发展的目的。例如,一位自称是干了一辈子水利的老同志就曾经写信给温总理,希望不要开发怒江。然而,今年的西南特大干旱,才让我整个社会认识到我国云南等省份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只有 百分之六点几。而在此之前,就是这个所谓的老专家,曾经成功的配合极端环保编造我国水资源开发已经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四川和云南的一些河流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达到百分之百的谎言。 在极端环保组织编造的各种谎言的误导和欺骗下,我国目前的水电开发建设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怒江水电开发已经被搁置 8 年,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工建设的金沙江水电,也突然被以根本就不能成立的理由叫停,而且至今迟迟不做结论。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一大批按照规划本应在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的大型水电项目,被莫名其妙的置之不理。让一大批对国有资产负有保值增值责任的国有企业,无所适从,无法做决断。与此同时,我们的国家正在蒙受着能源、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重大损失。 目前,我国的水电建设严重滞后,已经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的发展。 正是由于我国的水电在经济发展的腾飞时期严重受阻,所以,我们的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最近几年在全球的发达国家都积极地致力于温室气体减排的时候,我们却以每年 2 、 3 亿吨绝对增量的煤炭开采,不断刷新着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新纪录。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在 GDP 还远低于美国的情况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历史的看,中国水电发展的严重滞后有多种原因。有旧中国的战乱;新中国初期的蛮干;也有电力体制改革前的官僚体制和市场化改革之后的极端环保的捣乱。其中,尤其以近年来极端环捣乱对我国水电的伤害最大。以前由于受到经济能力的局限,我国水电的建设虽然进展缓慢。但是,那种由于整体经济能力不足无能开发利用水电的情况在全世界非常普遍。同时也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能源需求量也限,因此,水电开发程度低的现象在欠发展国家中,似乎也并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但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以后,如果仍然不能及时地开发利用水电和其它清洁能源,那么其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必然要靠燃烧更多的化石能源来解决。难免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最近,我们国家已经向全世界做出承诺,要在 2020 年把单位 GDP 能耗降低 40% 到 45% ,让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 15% 。几乎没有一个了解中国国情专家学者,会否完要成这一国际承诺,我们就必须要改变目前水电开发受到社会严重误解和阻碍的局面。然而,由于我们国家的体制缺陷,至今几乎没有人敢直接向做出错误决策的国家领导人,指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好在我们新一代的领导班子都非常重体察民情、视倾听民意,所以,我非常希望通过网络媒体的广泛传播,能让我们国务院的行政首长,温家宝总理注意到这一严肃的问题。同时也非常希望有社会责任感的专家、记者和政府官员能协助向温总理放映这一问题。非常期待温总理在百忙之中能抽时间过问和解决这一问题,尽快结束我国水电受到不正常的压制的危险局面。最后,本文还特地附上一篇最近某媒体有关某水电工程陷入困局的新闻报道。供大家参考。 附参考文章:华能水电开发被疑违规 深陷未批先建困局 http://www.sina.com.cn 2010 年 04 月 17 日 中国经营报 作者:何勇   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主体工程未经核准已开工   严重的旱情丝毫不影响糯扎渡水电站工程的进展。   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和澜沧县交界的糯扎渡,华能集团在这里开发的糯扎渡水电站的施工现场是一幅热火朝天的画面。   然而,《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获得的线索是,糯扎渡水电站的工程并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但该水电站的主体工程已经拔地而起。   同样是水电站建设,去年 6 月华能集团开发的龙开口水电站因环保问题被国家环保部紧急叫停。一年以后,华能集团的糯扎渡水电站又将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工程。 华能集团的水电建设为何 屡教不改 ?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深入糯扎渡水电站工程现场一探究竟。   未批先建?   连续数月的干旱,已经使得澜沧江水位下降了数米。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坝正在填土筑坝,坝顶的横截面至少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拉料石的大型载重车鱼贯进入坝顶施工现场填倒料石,几台大型碾压车正在来回不停地整齐地碾压着碎石。据现场施工工人介绍,大坝在 2007 年已经截流了,规划总高 260 多米,目前已经筑到 100 多米,部分机组已经装进去了,导流渠和泄洪区都已经建好。   经记者了解,记者眼前的一切正是该水电站的主体工程。   根据华能集团官方信息显示,糯扎渡水电站 2004 年 4 月开始筹建, 2006 年主体工程开工, 2007 年 11 月就对大江进行截流,按照华能的规划是,到 2012 年要实现首台机组开始发电, 2015 年工程全部完工。   但事实上,《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得线索显示,糯扎渡电站仅仅是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允许其先展开先期工作的 路条 ( 获得发改委前期工作批准函,包括 三通一平 工程 ) ,而像电站截流筑坝等主体工程的建设许可却没有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核准。   但这丝毫不影响该水电站的建设速度。   对于糯扎渡水电站未批先建的现象,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认为,这应该引起国家的重视。 由于水电建设项目影响面较广,涉及环评、水保、土地预审、移民安置等多项审批,如果环保措施、设计、管理滞后或缺失,都会对上下游水生生态及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上述专家说。   环保部 2009 年 6 月叫停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时,就曾要求妥善处理 未批先建 违法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对全流域水电开发进行补充论证,作出科学的结论和方案。待结论明确后再按规定程序重新申报审批项目环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前,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而据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人士称,实际上,在被叫停的项目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是停的最规范、最坚决的。 由于近一年没能复工,已投入的 40 亿元的工程至今一直干耗在那里,损失的不仅仅是企业,国家也遭受巨大损失 。    3 次上报未核准   糯扎渡水电站是否 未批先建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向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求证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相关负责人承认, 尽管有前期工作开展的 路条 ,但电站工程确实没有得到发改委的核准 。   据这位负责人称,有关糯扎渡水电站工程的核准问题,仅在国务院常务工作会上就报了 3 次。   他表示,糯扎渡水电站从 2007 年到现在总共 3 次上报国务院常务办公会,但直到现在仍没有核准。最近一次上会时,包括华能水电站在内,当时一起报批的有 5 个电站,糯扎渡排在第 3 个,但由于第 1 个位于丽江的金安桥电站没能得到通过,导致最后整个 5 个电站都没通过, 因此我们项目的核准也只有往后推了 。    但 路条 我们是获得了,因此不存在 未批先建 的违规行为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工程开工前期,他们确实拿到了国家发改委的 路条 ,而拿到了 路条 他们才敢开始前期包括 三通一平 工程的施工。   据他介绍,去年华能的龙开口水电站被环保部叫停确实是因为我们没有获得环评批文,但是这个环评文件他们上报了两年半,就在等批文时,环保部发现他们开始截流,于是最后做出了停工的处罚。   而在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上,记者也看到以下相关信息, 1998 年 5 月相关部门审查通过了《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3 年 10 月,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国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会同云南省政府在北京主持审查通过了《云南省澜沧江糯扎渡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些可研报告获得审查,再有了 路条 是可以进行前期工程筹建的,但电站整个项目也只有经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后才能进行截流和筑坝等主体工程。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为此,记者以举报人的身份致电发改委项目稽查办,稽查办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要看是不是前期的土地、征地、环评的手续都有,之后具体情况要看发改委的批文具体是怎样的。不过一般情况是,不会只批某一部分,比如说像基础建设批了,但是主体工程不批,一般不会有这种状况。 随后,记者又发采访函给国家发改委新闻处,遗憾的是到本报发稿前也未获得发改委的回应。   两种审批制度冲撞    现在的水电建设,存在很多这种情况,但我认为这并不能叫做未批先建,而是先建未批。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造成这种现实的原因与我国水电审批的管理体制有关 。   据他介绍, 2004 年发改委颁布《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 下称《决定》 ) ,规定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制度为核准制和备案制,而该《决定》颁布前投资项目则实行审批制。   记者了解到,核准制是审批制的一种,实际上是审批制放权的一种表现,但审批制只适用于政府投资项目,而核准制则适用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限制类项目。   另外,从审核程序来看,审批制一般要经过批准 项目建议书 、 可行性研究报告 和 开工报告 三个环节,而核准制只有 项目申请报告 一个环节。   对水电来讲,审批制时期,整个项目只有通过审批了才能施工,把审批制改成核准制和备案制后,新的电力项目的建设,事先不再需要经过国家的审批,只需要企业先建设,到最后国家核准就行。 实行核准制,就是先给你个 路条 批准你先开展前期工作,但对于电站主体工程的审批却很严格,只有核准后才可以建,并且什么时候核准也要等有关部门综合各种因素给予审批。 张博庭说。    就电站建设来讲,实行核准制当时是有原因的 ,张博庭介绍说, 2000 年左右,由于国家不批火电站项目,但山东不管,上马了很多火电,当国家还没来得及处理它时,就遇到了 2002 年和 2003 年全国电荒。当时全国都缺电但唯有山东不缺,这也就给发改委提了个醒,审批制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但计划管理适应不了市场发展,所以当时不但没处理山东,反而开始实行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准制。 但这个问题在于,核准到底有多大的硬性约束,这个是很多企业摸不准、搞不清楚的地方,也是很多电站都出现了先建设后核准的状况。   对此,上述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实际上企业获得 路条 也就默许企业可以开工了。但另一方面,电站主体项目又要最后核准,什么时候核准又是个未知数,获得 路条 而开工的前期工程投入巨大,而从政策上来讲,没核准就不能进行主体工程建设, 这样一方面企业既不能停工,而在没有获得最终核准时,后续工程的推动又提心吊胆,所以企业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据这位负责人称,当时国家出台这个规定,是想跟国际接轨,但在管理上又跟不上,所以就造成了这种现状, 问题就在于核准制要不要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给你发了 路条 就意味着可以让你先搞前期工程,但后续工程怎么办?水电的建设特点就是 开弓没有回头箭 ,前期干了,后期就得跟上,再比如明年要开工的事情,而招标工作肯定要提前做好。   而据记者了解,整个糯扎渡水电站投资 350 亿 ~400 亿元,目前已经投入了近 100 亿元,已经远远超过该电站筹建期的 40 亿元投资规模,即使要停也是骑虎难下。 本报实习记者粱宵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   资料链接:   糯扎渡水电站位于澜沧江下游云南思茅市,是澜沧江下游水电核心工程,由华能公司建设开发,糯扎渡水电站属于大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 585 万千瓦,比 葛洲坝 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还要大 ( 葛洲坝 271.5 万千瓦 ) ,是我国在建和已建十大水电站之一。
个人分类: 三峡|2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与气象专家探讨水电与干旱的关系问题
热度 1 zbt92 2010-4-8 09:32
与气象专家探讨水电与干旱的关系问题(修改后重发) 文 / 水博 《南方都市报》 4 月 6 日的消息说:昨日,第十六期小谷围科学讲坛聚焦西南大旱,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省气候中心研究员杜尧东与现场观众共同探讨西南大旱的成因。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我们发现杜尧东研究员作为一名气象专家对于涉及本专业的西南干旱的气象原因,应该说解释的还是有水平的。但是,他关于我国水电项目和供水功能的一些说法,却是南辕北辙,让人啼笑皆非。 西南大旱发生之后,就有一名一贯造谣反坝的伪环保人士,就曾经在媒体上发表过许多水电工程特别是大型骨干工程,都被赋予了发电、供水等诸多功能。但许多功能本身就互相矛盾,实际上水电站的功能常常被单一化。欺骗说法。想不到我们的这位气象专家不仅自己上当受骗了,而且还要当成自己的专家意见拿出来宣扬。 伪环保的这个谎言的欺骗点在于许多水电工程特别是大型骨干工程,都被赋予了发电、供水等诸多功能当中的等字里面。客观的说大型骨干水电工程,确实都具有发电、防洪、供水、航运等诸多功能。其中,有些功能也确实是要相互矛盾的。例如,防洪和供水;供水和航运。这些矛盾是在于:防洪和供水以及供水和航运需要对水库的水位提出不同的要求。一座水库如果要想发挥防洪作用,就必须先要把水库的水位降低下来,留出足够的库容吸纳即将到来的洪水。然而,一旦你把水库的水位降低之后,如果洪水没有如期到来,反倒来了旱情,这时水库里面就缺乏足够的水量,难以在干旱中发挥水库的供水作用。这就是水库防洪和供水的矛盾。 供水和航运的矛盾也在于水库的水位,例如,在目前的干旱季节,三峡水库利用自己的库容发挥出了向下游供水的巨大作用。但是同时,由于三峡水库向下游供水后,水位急剧下降,就会对重庆河段的航运造成很大的困难。这些问题确实都是水库管理上的一些必然矛盾。非常需要我们统筹兼顾的科学调度,恰当的选择好平衡点。但是,一座水库的发电和供水之间是不会存在什么矛盾的。因为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水库的放水进行放电。因此,水库的供水的过程,往往就是放水发电的过程。水库的供水的时间长,它的发电时间就多。水库的供水能力远大,水库的发电能力就越强。因此,上述所有防洪和供水的矛盾;供水和航运的矛盾,甚至也都可以说成是防洪和发电的矛盾以及发电和航运的矛盾。 总之,水库管理中防洪和发电,航运和发电都是可能会发生矛盾,需要我们统筹兼顾。但是惟独供水和发电之间不存在对立的矛盾。任何水库的供水能力一定是和发电能力成正比的,水库供水的同时,也就是水库发电的机会。因此,气象专家说的所谓许多大型水电工程 只发电、少供水 的现实,使得西南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加剧的现象,是根本就不可能成立的。因为,任何水电站的水库不放水(供水)都是不可能发出电力的。其实,相反的情况倒是还有点可能。例如,在洪水季节,电网里一时吸纳不了那么多电力,水库又不得不放水的情况下,水电站是有可能发生弃水的现象,但是,谁要想让一个水电站只发电,不放水,那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根据《南都》报道,气象专家还认为目前,这些大规模水电项目是否对当地河流的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已经成为国内环保组织和水电开发方争论的焦点。理由是反对者认为,水库容量甚至超出了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使流域内出现了明显的、不可逆转的生态系统的破坏现象。 我们即便不去评论气象专家个人的看法正确与否,也应该知道西南地区水库容量甚至超出了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说法,是已经被现实事实所揭露的谣言。当年中国的伪环保们为了污蔑、阻碍水电开发,曾经多次造谣说我国西南的水资源开发超过国际经济警戒线。可是到了这次大旱来临之后,我们才知道云南省的水资源本来很丰富,但水库蓄水总量还不足河流水资源总量的 7% ,目前还只剩下几十亿立方米的储量。我们云南的群众,正因此不得不遭受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的煎熬。如果真的能有西南地区的水库容量甚至超出了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那么,我们的云南省现在至少将有 2000 多亿水资源储备,难道我们还会害怕干旱吗? 然而,可悲的是,到了现在连原来那些编造谣言的始作俑者们自己都不敢再提水库容量甚至超出了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这种欺人之谈,而我们的气象专家反倒堂而皇之的拿来论述水资源问题。特别是在该报道的最后说,气象专家认为这次西南大旱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没足够的水利设施,无法储存大量的水,使得西南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他更为担心的是,广大农村基础水利工程或年久失修,或投入不足。近年来大江大河上大量建设的水电工程与民争水,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 这种说法这的让人感到很奇怪。如果一位专家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就绝不会说出这种自相矛盾的话来。难道大江大河上的水电工程,都不是储水设施吗?不能储水的水电站,怎么能发电吗?在人类的能源如此匮乏的今天,世界上还有没有不让大型储水设施发电的道理?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这些愚蠢无知的言论,根本并就不是气象专家自己的意思,而是某些记者的借题发挥。我们也知道《南都》经常是极端环保组织,反水坝谣言的传播基地。也可能是我们的气象专家,稀里糊涂的当了他们造谣宣传的炮灰。 然而,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骗人的谣言一定要揭露,不能让它继续误导社会。我们要让大家知道,所有的大型储水水库都一定是要发电的。因为水库大了,水位的落差就大,水库大了,水量就多。这两点恰恰就是水力发电最基本的要素。所以,在当前全球能源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任何国家大的储水水库都一定都是大型水电站。由于我们国家当前的体制,总是要把能够通过发电创造效益的大型水库,从属于政府拨款水利部门划分出去,让它运用市场机制自行发展,以减少政府的财政投入压力。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建设的资金问题解决了,可是却让国内外的伪环保势力钻了空子。 几年来伪环保组织通过大肆的造谣、煽情,绑架了社会舆论,几乎成功的搁置了我国所有的大型水电建设的开工。因此,也就阻碍了我国的大型储水设施的建设。不但使得我国的水电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且我国水资源调控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制约,目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已经严重的落后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这不仅使得我们的能源结构严重恶化,排放了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大量二氧化碳,让我们在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从而使我们国家的发展遭遇到巨大的国际阻力。而且也使得我们的水资源在调控能力严重不足,一旦遭遇极端气候,既无法抵御洪涝灾害,也没有能力应对较严重的干旱威胁。 一个社会解决水资源的根本,必须要由大型的储水设施来承担。从存储水资源的量级和能力上来看,恐怕一个省份所有的中小型储水设施,都还远远比不上一个大型储水水库。我国云南的水资源开发程度,至今只有 6% 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因为大型水库(也就是大型水电)的建设严重受阻。这次大旱来临之后,本来是然我们认清伪环保造谣破坏大型水电(大型水库)的本质,从根本上改变我们错误的发展模式和被动局面的最好时机。然而,却又再次遭遇到了伪环保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误导宣传欺骗。客观的说,我国目前的中小型出水设施的建设并不能算十分落后,因此,在没有遇到大灾的年份,我们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的问题,一般很不容易暴露出来。但是,中小型水利设施往往都要靠天吃饭。一旦遭遇特大暴雨或者降雨少的极端天气,中小型储水设施往往都会失去作用。所以,仅仅发展中小型水利设施绝对不能具备抵抗大灾大难的能力。如果我们的同志在这么严重的旱灾和损失面前,仍然认识不到我国水资源矛盾的这些本质问题,那我们真是愚蠢之极。 过去为了污蔑中国的大型水库和大型水电建设,伪环保编造的我国水库资源开发严重超国际警戒线的谎言,现在虽然被揭穿了。但是,狡猾的伪环保又根据当前的形势,开始编造新的谣言。他们故意把水库的发电和供水功能对立起来,以便继续制造阻碍大型水电开发建设的社会舆论。实际上,不仅在水库多项功能中,发电和供水是没有矛盾的,而且就是包括像大江大河上大量建设的水电工程与民争水的说法,也是一种极其恶毒的欺骗。因为,水力发电本身,根本就不耗水,因此,任何水电的本质都不是要用水,而是一种管理水的手段。而所有民众的用水需求的本质,都是耗水。因此,水电与居民之间,根本就不应该存在争抢水资源的问题,而只能是管理水和使用水之间的矛盾。 即使在大旱之时,水电与当地居民水权的矛盾,本质上也是当地居民与下游居民之间的用水权的争执。水电是让政府部门在大旱之年,能够统筹管理水资源的一种保障手段。如果水电与当地居民用水确实发生了冲突,那么水电所代表的往往都是下游居民的用水利益。在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到底孰是孰非还真是需要客观的去评价。当然,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要在大江大河上建造出大型的龙头水库,储备足够的水资源。然而,伪环保造谣者的卑鄙、恶毒之处就在于,他们总是想通过欺骗宣传和挑拨公众的情绪,让目前管理与使用水资源的矛盾,又反过来变成制约大型水库(水电站)建设的理由。从而又能使得水电与当地居民的矛盾,永远得不到解决。 遗憾的是,我们当前的社会上居然还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媒体,一次又一次的被伪环保的谣言牵着走,有的人不仅自己总是被伪环保的谣言所蒙骗,还要稀里糊涂帮助伪环保进行造谣宣传。更令人担心的是,在上当受骗的人群中还有我们的一些专家、领导干部和舆论工作者。看来,目前我们国家科学发展的最大制约,不是经济能力,不是资源环境,而是我们的科学素养。如果我们连一些基本的科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不不具备,而且还总是不断地上当受骗,我们怎么能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怎么可能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呢? 参考文章:云南是 跑马圈水 乐园 广东专家批水电站与民争水 作者: 来自:南方都市报 发表时间: 10-04-06         一个隐忧是,大旱发生后,科学界对此几乎失声,这才让美国报告、祸起三峡等传言不胫而走。这说明,在灾害发生后,政府和科学界应该发出权威声音。 杜尧东   清明时节雨纷纷,久违的春雨是否能缓解西南五省区持续的旱情?   中国日报网消息:昨日,第十六期小谷围科学讲坛聚焦西南大旱,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省气候中心研究员杜尧东与现场观众共同探讨西南大旱的成因。杜尧东认为,在影响西南大旱的诸多因素中,天灾大于人祸;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背景下,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出现气温高、降雨少的天气,是形成本次大旱的主要气象原因。而当地基础水利设施的破坏和水电项目供水功能的缺位,则进一步加剧了用水矛盾。    西南旱情波及广东的可能性不大    两个多年不见的中国老同学某一天在纽约街头见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背景肯定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个场面肯定是很难见到的。 杜尧东用这个例子来说明,西南干旱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杜尧东说,西南干旱从气象上分析,主要是因为暖湿气流没有上来,冷湿气流没有下来,更深的原因是厄尔尼诺导致的海温偏高,长期来说全球气温是明显的上升趋势,全球变暖是一个大的背景,很难说明极端事件与气候变暖是无关的。    全球变暖不仅仅是温度的上升,更重要的是造成旱涝和冷暖台风,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西南,而是全球,如果说有人祸的话,全球的干旱和西南的干旱都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变暖是因为人类释放二氧化碳造成的,所以这次干旱是跟全球每个人有关的。 对于西南大旱是否会蔓延到广东的担心,杜尧东表示,由于广东和西南省份的降雨成因不同,广东受西南旱情波及的可能性不大,但据预测,广东、海南和广西除桂北外大部地区前汛期降水偏少。     美国报告与西南旱情没关联    2003 年,美国国防部向总统提交的一份名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秘密报告中预测, 在 2010 年前后,中国南方的一些关键地区会出现特大干旱,这样的干旱状况会持续 10 年,中国甚至将由南涝北旱转为南旱北涝。   杜尧东说,美国报告的预测和这次西南干旱之间是没有联系的,两者 说的不是一件事 。   他说,早在七年前,美国的这份报告一出炉,中国的气象专家就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价,普遍认为这份报告的可信度不高。 美国报告指的是夏季平均降水在南北的趋势变化,不是冬春季节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区域性极端干旱事件。 那些作者不是专业学者,而是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因此不能将其视为科学预测的报告。 杜尧东说,今年的西南旱情只是个别现象,不能说从此就变为 南旱北涝 。    许多水电站 只发电、少供水   西南地区集中了全国 75% 的水电资源,是新一轮水电开发高峰的黄金地域,目前集中了大量水电工程。云南尤其典型,是目前水电行业 跑马圈水 的乐园,正在进行着最大规模的水电站建设。   为何拥有如此丰富的水电资源,西南各省在旱情面前却束手无策?   杜尧东认为,许多大型水电工程 只发电、少供水 的现实,使得西南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加剧。 许多水电工程特别是大型骨干工程,都被赋予了发电、供水等诸多功能。但许多功能本身就互相矛盾,实际上水电站的功能常常被单一化。   目前,这些大规模水电项目是否对当地河流的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已经成为国内环保组织和水电开发方争论的焦点。   反对者认为,水库容量甚至超出了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使流域内出现了明显的、不可逆转的生态系统的破坏现象。如流域下游河流断流、电站下游出现大量脱水河段等,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杜尧东认为,这次西南大旱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没足够的水利设施,无法储存大量的水,使得西南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他更为担心的是,广大农村基础水利工程或年久失修,或投入不足。近年来大江大河上大量建设的水电工程与民争水,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
个人分类: 三峡|4485 次阅读|9 个评论
专家要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不要当无知的传谣者
zbt92 2010-4-7 16:50
专家要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不要当无知的传谣者 文 / 水博 《南方都市报》 4 月 6 日消息说:昨日,第十六期小谷围科学讲坛聚焦西南大旱,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省气候中心研究员杜尧东与现场观众共同探讨西南大旱的成因。 根据新闻报道,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省气候中心研究员杜尧东作为一名气象专家对于涉及本专业的西南干旱的气象原因,应该说解释的还是到位的。但是,他关于我国水电项目和供水功能的一些说法,却是南辕北辙,让人啼笑皆非。这位专家的一些说法,也可以说缺乏基本科学常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甚至就是在公开的传播伪环保污蔑水电的谣言。 西南大旱发生之后,就有一名四川造谣反坝的伪环保人士,就曾经在媒体上发表过许多水电工程特别是大型骨干工程,都被赋予了发电、供水等诸多功能。但许多功能本身就互相矛盾,实际上水电站的功能常常被单一化。欺骗说法。想不到居然被我们的这位专家捡过来了,并当成了自己的专家意见。 伪环保的这个谣言的欺骗点在于许多水电工程特别是大型骨干工程,都被赋予了发电、供水等诸多功能当中的等字里面。客观的说大型骨干水电工程,都具有发电、防洪、供水、航运等诸多功能。其中,有些功能确实是要相互矛盾的。例如,防洪和供水;供水和航运。这些矛盾之处在于,防洪和供水,以及供水和航运对水库的水位的要求是完全相反的。一座水库要想发挥防洪作用,就先要把水库的水位降低下来,留出足够的库容吸纳未来的洪水。然而,一旦你把水库的水位降低之后,如果洪水没有如期到来,反倒来了旱情,这时水库里面就缺乏足够的水量,难以在发挥水库的供水作用。这就是水库防洪和供水的矛盾。 供水和航运的矛盾也在于水库的水位,例如,在目前的干旱季节,三峡水库发挥出了向下游供水的巨大作用。但是同时,由于三峡水库向下游供水后,水位急剧下降,就会对重庆河段的航运造成很大的困难。这些问题就是水库管理上的一些必然矛盾。非常需要我们统筹兼顾的科学调度,恰当的选择好平衡点。 但是,一座水库的发电和供水之间是不会存在什么矛盾的。因为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水库的放水进行放电。因此,水库的供水的过程,就是放水发电的过程。水库的供水的时间长,它的发电时间就多。上述所有防洪和供水的矛盾;供水和航运的矛盾,甚至也都可以说成是防洪和发电的矛盾以及发电和航运的矛盾。 总之,水库管理中防洪和发电,航运和发电都是可能会发生矛盾,需要我们统筹兼顾。但是惟独供水和发电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任何水库的供水能力一定是和发电能力成正比的,水库供水的同时,也就是水库发电的机会。因此,杜尧东专家说的所谓许多大型水电工程 只发电、少供水 的现实,使得西南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加剧的现象,是根本就不可能成立的。因为,任何水电站的水库不放水(供水)都是不可能发出电力的。其实,相反的情况倒是还有点可能。例如,在洪水季节,电网里一时吸纳不了那么多电力,水库又不得不放水的情况下,水电站是有可能发生弃水的现象,但是,谁要想让一个水电站只发电,不放水,那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根据报道,杜尧东专家还认为目前,这些大规模水电项目是否对当地河流的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已经成为国内环保组织和水电开发方争论的焦点。理由是反对者认为,水库容量甚至超出了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使流域内出现了明显的、不可逆转的生态系统的破坏现象。 我们即便不去评论专家个人的看法正确与否,也应该知道西南地区水库容量甚至超出了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的说法,是已经被事实所揭露的谣言。中国的伪环保们为了污蔑、阻碍水电开发,以前曾经多次造谣说我国西南的水资源开发超过国际经济警戒线。可是到了这次大旱来临之后,我们才知道云南省的水库蓄水量还不足河流水资源总量的 7% 。如果真的有西南地区的水库容量甚至超出了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那么,我们的云南省现在至少将有 2000 多亿水资源储备,难道我们还会害怕干旱吗? 然而,可悲的是,到了现在连原来那些编造谣言的始作俑者们自己都不敢再提水库容量甚至超出了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这种欺人之谈,而我们的专家反倒堂而皇之的拿来论述问题。 在该报道最后的杜尧东认为,这次西南大旱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没足够的水利设施,无法储存大量的水,使得西南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他更为担心的是,广大农村基础水利工程或年久失修,或投入不足。近年来大江大河上大量建设的水电工程与民争水,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 这种说法也很让人奇怪。如果杜专家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就绝不会说出这种自相矛盾的话来。难道大江大河上的水电工程都不是储水设施吗?不能储水的水电站怎么能发电吗?在人类的能源如此匮乏的今天,世界上还有没有不让大型储水设施发电的道理? 杜专家一方面要批评我们的储水设施建设的不够,另一方面又要指责大量的水电工程与民争水。难道专家连我国西南的大型水电工程恰恰就是最大的储水设施这点道理都不明白吗?我们真不明白,为什么现在都已经到了 21 世纪,我们国家居然还能有这样糊涂的专家。如果首席气象专家的水平就是这样,我们气象预报水平真是要让人担心了。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这愚蠢无知的言论,根本并就不是专家自己的意思,而是某些记者的借题发挥。我们知道《南方都市报》一贯都是极端环保组织,反水坝谣言的传播基地。也可能是我们的首席气象专家,稀里糊涂的当了他们造谣宣传的炮灰。 云南是 跑马圈水 乐园 广东专家批水电站与民争水 作者: 来自:南方都市报 发表时间: 10-04-06      一个隐忧是,大旱发生后,科学界对此几乎失声,这才让 美国报告 、 祸起三峡 等传言不胫而走。这说明,在灾害发生后,政府和科学界应该发出权威声音。    杜尧东   清明时节雨纷纷,久违的春雨是否能缓解西南五省区持续的旱情?   中国日报网消息:昨日,第十六期小谷围科学讲坛聚焦西南大旱,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省气候中心研究员杜尧东与现场观众共同探讨西南大旱的成因。杜尧东认为,在影响西南大旱的诸多因素中,天灾大于人祸;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背景下,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出现气温高、降雨少的天气,是形成本次大旱的主要气象原因。而当地基础水利设施的破坏和水电项目供水功能的缺位,则进一步加剧了用水矛盾。    西南旱情波及广东的可能性不大    两个多年不见的中国老同学某一天在纽约街头见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背景肯定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个场面肯定是很难见到的。 杜尧东用这个例子来说明,西南干旱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   杜尧东说,西南干旱从气象上分析,主要是因为暖湿气流没有上来,冷湿气流没有下来,更深的原因是厄尔尼诺导致的海温偏高,长期来说全球气温是明显的上升趋势,全球变暖是一个大的背景,很难说明极端事件与气候变暖是无关的。    全球变暖不仅仅是温度的上升,更重要的是造成旱涝和冷暖台风,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西南,而是全球,如果说有人祸的话,全球的干旱和西南的干旱都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全球变暖是因为人类释放二氧化碳造成的,所以这次干旱是跟全球每个人有关的。   对于西南大旱是否会蔓延到广东的担心,杜尧东表示,由于广东和西南省份的降雨成因不同,广东受西南旱情波及的可能性不大,但据预测,广东、海南和广西除桂北外大部地区前汛期降水偏少。     美国报告与西南旱情没关联    2003 年,美国国防部向总统提交的一份名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秘密报告中预测, 在 2010 年前后,中国南方的一些关键地区会出现特大干旱,这样的干旱状况会持续 10 年,中国甚至将由南涝北旱转为南旱北涝。   杜尧东说,美国报告的预测和这次西南干旱之间是没有联系的,两者 说的不是一件事 。   他说,早在七年前,美国的这份报告一出炉,中国的气象专家就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评价,普遍认为这份报告的可信度不高。 美国报告指的是夏季平均降水在南北的趋势变化,不是冬春季节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区域性极端干旱事件。    那些作者不是专业学者,而是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因此不能将其视为科学预测的报告。 杜尧东说,今年的西南旱情只是个别现象,不能说从此就变为 南旱北涝 。    许多水电站 只发电、少供水   西南地区集中了全国 75% 的水电资源,是新一轮水电开发高峰的黄金地域,目前集中了大量水电工程。云南尤其典型,是目前水电行业 跑马圈水 的乐园,正在进行着最大规模的水电站建设。   为何拥有如此丰富的水电资源,西南各省在旱情面前却束手无策?   杜尧东认为,许多大型水电工程 只发电、少供水 的现实,使得西南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加剧。 许多水电工程特别是大型骨干工程,都被赋予了发电、供水等诸多功能。但许多功能本身就互相矛盾,实际上水电站的功能常常被单一化。   目前,这些大规模水电项目是否对当地河流的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已经成为国内环保组织和水电开发方争论的焦点。   反对者认为,水库容量甚至超出了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使流域内出现了明显的、不可逆转的生态系统的破坏现象。如流域下游河流断流、电站下游出现大量脱水河段等,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杜尧东认为,这次西南大旱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没足够的水利设施,无法储存大量的水,使得西南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他更为担心的是,广大农村基础水利工程或年久失修,或投入不足。近年来大江大河上大量建设的水电工程与民争水,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
个人分类: 三峡|3427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旱当前需要搞清水坝、水库、水电站与河流的关系
zbt92 2010-4-6 17:21
文 / 水博 最近我国西南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社会各界对于我们的水坝、水库、水电站在这场干旱中的作用究竟如何,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一些极端环保组织也乘机编造谣言,污蔑是水利水电开发过度造成了干旱。一些新闻记者,由于不了解水库与河流的基本关系,也会做出观点片面的新闻报道,加剧误导宣传的传播。为了能解决社会误导宣传的问题,我们亟需要搞清楚水坝、水库、水电站与河流的基本关系。 如果在河流上建立一座水坝,拦截河水就形成了水库。所谓水库与一些水塘的区别就在于,水库一定是动态的蓄水池。一方面它要不断的接受河流上游的来水,另一方面它还要通过控制闸门,向河流的下游泄水。如果在水库泄水的过程中,同时还利用了水的落差进行了发电,这就是一座水电站。尽管,一座具体的水坝的修建部门和修建目的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任何水库、水电站都会具有蓄水调节水资源和放水发电的功能。除了一些落差太小或者水量太少不值得建造水电站发电的小水库,一般有条件的水库都会选择在放水的同时发电的设计。当然,现实当中确实也有一些暂时没有水资源调节需求的河流,纯粹为了发电的目的建造的工程项目。不过,一旦当地的社会发展需要对水资源进行调节的情况出现,一些纯粹为发电目的建造的水库,也完全可以进行水资源调度。除非它是一座根本就没有水库库容的径流式水电站。 至于水坝、水库、水电站到底能不能截断河流的结论,应该是这样的。一方面,从总体上来说单独的水坝本身肯定是不可能截断河流的。否则,我国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就必须要改写。这个结论还可以扩展到径流式的水电站,径流式的水电站因为没有水库,也必然和水坝一样不可能截断河流。河流的上游来多少水,它就必须下泄多少水。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能够储存水的水库。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建水坝的目的是要通过拦截河水形成一座水库,那么这座水库肯定能帮助沿岸的人们更方便的取水用水。然而,一旦在水坝的帮助下,河流沿岸人类用水的需求超过了河流来水的限度,这时,如果水库又不再开闸放水,那么则一定能造成下游河流的枯竭和断流。因此,实际上一座水库建成之后,是有可能由于水库用水的过量而造成河流断流的。不过,我们要搞清楚这种断流的原因不是因为水库,而是水库周围大量的用水造成的断流。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假设我们的并没有建造水库,只是直接从河流里抽水、引水来满足周围社会的水资源需求,也一样会造成河流的枯竭和断流。 在大旱之年,河流上游的来水肯定会大幅度的减少,这时由水坝所形成的水库的蓄水量,经常不能够满足当地群众的用水需求。那么,为了保障等那个地方的用水需求,就难免会出现人为的让水库河流下游完全的断流的情况。 云南大旱发生之后,这种由于用水不能满足需求而使得河流断流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根据昆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数据,截至 3 月 17 日,仅昆明全市就有近 80% 乡镇受旱,有 79 座小型水库、 596 座坝塘干涸, 86 条河流断流。云南红河州全州 106 座水库干涸, 44 条河流断流。这里水库和塘坝的区别就在于,水库通常是建在河流上通过拦截河水形成的蓄水体,而坝塘是指在河流之外,通过收集山泉或雨水形成的蓄水池。因此,显而易见只要说某个水库干涸,那么水库所在的这条河流肯定是已经断流。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把河流断流的责任推给水库和大坝呢?当然不能。水坝、水库的作用是拦蓄河流,现在水库里面的拦蓄的水全都供给当地居民使用还都不够用,我们怎么还能去怪罪,是水坝、水库造成了河流的断流呢? 当然,即使在大旱之年水库、水坝、水库和河流的关系也并非完全都是这样。在一些库容相对较大或者水库周围居民的水资源需求并不是特别大地方,也会出现水库里面还存有水,但是,为了防备造成水源枯竭的意外,水库已经完全关闭下泄的通道,让下游的河流断流。我国最近某些抗旱报道中,经常说一些地方为了抗旱已经完全停止了水力发电的新闻,基本上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现象的存在,特别容易让人认为,是水坝和水库的拦截造成了河流的断流。但是,如果你不是站在河流下游的角度上看待这种断流,而是站在河流上游的群众正眼巴巴的指望着这水库里保存着的水资源,来维持他们的生命的角度上看,结论就完全不一样了。由于大旱之年河流的来水量绝对远远小于用水的需求,如果这时候没有水坝来截断河流,水库里的水肯定早就不复存在了。这也许能让下游河流断流的时间延缓一小时、几小时甚至一天、两天。但是,接下来肯定是当地水资源的完全枯竭的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这时候水坝截断河流恰恰是一种人为控制水资源的预期结果。它不仅不是水坝、水库的罪过,而恰恰是体现着水坝、水库的最重要的作用和功劳。 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大旱之年,因为水资源的短缺是必然的,到底怎么样分配上下游的水资源比例,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客观的决定。有时候,从全局来看下游的水资源用水需求,可能比上游水库更要重要。这时候上游的水库水电站就不能不发电。而必须通过坚持让水库下泻一定的流量保障下游的用水需求。所以,在大旱之时,一些指责水电站坚持发电与民争水的新闻宣传,通常也是有问题的。 例如 3 月 24 日的《广州日报》就曾发表一篇题为广西小水电站储水严重不足仍放水发电批评文章。文章中透露说据了解,百色水利枢纽水库正常蓄水位为 228 米,相应库容 48 亿立方米; 死水位 203 米,死库容 21.8 亿立方米。目前其水位已经降至 200 米以下,意味着该水库已经成为一个 死水库 。可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百色水利枢纽总共建有 4 台装机 135MW 的发电厂房,在水位已经降至 死水位 的情况下,仍然有 2 台在继续发电。其实,根据记者自己的报道,我们就完全可以确定该水电厂是在为下游抗旱作出牺牲。因为如果从经济效益来考虑,在死水位以下还要发电绝对是得不偿失的。水电站之所以要坚持发电,肯定是按照当地抗旱部门的要求,完成帮助下游抗旱的任务。 这里,如果我们只是站在上游水库的角度看待水资源,以为水电站发电放走了水库里的水似乎就是在与民争水。其实不然,因为水电站本身不会吃掉任何一滴水,他只是帮助人们调节水资源的一种手段。大旱当前还要坚持放水发电(甚至不能发电也要放水)一定是为了满足下游地区的用水需求。因为,在这种大旱之年,水资源非常的宝贵,所有的水资源一定都需要由当地的防汛抗旱部门统一调配的。这些水资源应该怎么样分配,全都需要由抗旱部门统一决定,任何一个水电站也不能自作主张,决定自己应该发电还是应该存水。 总之,当大旱发生之后,如果站在不同角度,你可能会看到水坝、水库、水电站截断了河流,造成了干旱;你也可能会认为水电站与民争水继续放水发电,加剧了旱情。不过,如果你全面的了解了实际情况,你就会发现所有这些都不仅不是水库、水电站的罪过,反而是它们的功劳。因为,水库水电站只不过是让人们能够调控水资源的一种手段。有了它我们才能把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调度,提高我们抗旱的效率。因此,水坝、水库、水电站的建设决不会加剧干旱,而只会有助于我们充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相反,目前我们水资源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恰恰是由于我们的水坝、水库、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不足,无法把洪水期的大量的洪水保存下来,让它变成旱季里的水资源。 如果我们云南的水资源开发程度不是可怜的 6% ,而是达到国际上的平均水平,那么在这大旱之时我国云南的水资源储量,至少能增加 5 倍。那样的话今年这样的旱情,也许根本就构不成什么灾害。 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所有那些已经枯竭的水库都肯定经历过这样一个,先让河流断流依靠水库维持当地群众基本用水需求的阶段。不过,如果干旱持续的时间太长或者水库的蓄水库容不够大,最后,才不得不进入了河流断流和水库枯竭的危险局面。因此,各种水坝、水库和水电站的作用既不是完全一样的,也不是万能的。一方面,它们的作用大小,是要和它蓄水能力成正比的。水库越大它抵御洪涝和干旱灾害的能力就越强。另一方面,水坝、水库、水电站本身既不会消耗,也不能创造水资源,它只能通过它本身的存蓄能力,帮助人们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矛盾,从而增加人们可控的水资源。当然,这种调节的效果如何,还要取决于人们对水库电站的管理水平。因此,如果我们不能科学的管理好已建成的水库水电站,也同样会引起某种不必要的水资源矛盾。 例如, 由于我国长江和南方各流域河流的水库蓄水能力,还不能达到对全年的水量进行调节控制的水平,目前我们对长江和南方诸河流的水资源管理也还比较的被动。面对去我国南方严重的干旱和各大小水库都难以蓄满水的尴尬局面,几乎没有人不对去年夏季我们曾千篇一律的放空到水库的汛限水位的僵化管理措施感到一种惋惜。在众多水库的汛后集中蓄水的同时,又赶上了严重的秋旱,以至于让我们三峡、龙滩等大型龙头水库都不得不在蓄不满水的情况下,就开始向下游补水抗旱。因此,社会上已有很多有识之士不约而同的发出 管水调水切不可重涝轻旱的呼吁。不久前,国务院已经明确,三峡工程将在防洪、发电、航运三大功能上新增抗旱功能,并强调要与防洪功能并列排在首位。相信通过这次大旱之后,我国水资源的管理会改变重涝轻旱的倾向,均衡的发挥已建库的水资源调控作用。 总而言之,根据 水坝、水库、水电站与河流之间的基本关系,我们就会发现我国当前西南地区所发生的特大干旱,主要是气候异常降水少、来水少造成的,但是我们的水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水利水电开发建设滞后,水库蓄水能力不足也是加剧大旱灾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照国际社会的普遍经验,我们也能发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文明程度,肯定是和它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和管理水平成正比的。因此, 今后我们急需在 加速开发水资源的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高我们国家应对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个人分类: 三峡|732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中國西南大旱 前水利部長認錯
jiangjinsong 2010-4-4 11:13
中國西南大旱 前水利部長認錯 2010/04/03 【聯合報/記者鄭惠元/綜合報導】 大陸西南地區遭遇百年大旱,湄公河下游也乾旱,下游的四國指責是中國蓋水壩惹禍。這期亞洲周刊專訪中共前水利部部長錢正英,她表示,災難的原因在於過去的 水利工程,「粗放管理,過度開發」。 今年87歲的中共水利部前部長錢正英,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沒有成立,便從事水利工作。工作40餘載的她,近年不斷反思。 她說,90年代起,黃河開始斷流,後來塔里木河、黑河等內陸河流也出現斷流。「我逐漸認識到,過去的水利工作存在著一個問題『粗放管理,過度開發』」。 錢正英說,中國幾十年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開展水利建設,海河、遼河等河流的開發利用率已大於40%,超過國際公認的合理值,影響了河流的自然功能和 永續利用,「我過去犯了一個錯誤,沒有認識到需要保證河流的生態與環境需求;只研究開發水源,對保護與節約水資源的注意不夠,忽略提高用水效率與效益。這 個錯誤的源頭在我」。 另外該周刊也採訪其他中國學者,學者表示早就對政府濫建大壩和造紙商濫植「生態殺手」桉樹提出警告,但官員長期忽視,而種下禍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21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西南大旱致全国六成水电告急 多地火电机组吃力
杨学祥 2010-4-3 13:20
西南大旱致全国六成水电告急 多地火电机组吃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3日03:47 东方今报  今报郑州讯 西南大旱致全国六成水电告急,多地火电机组吃力。昨天记者获悉,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省紧急调配电力支援灾区,帮灾区人民解燃眉之急。与此同时,我省不少群众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电力外援,我省用电受影响吗?   西南灾区电煤告急   西南灾区持续干旱,部分水电机组几近停产,各地水电发电量大大低于历史同期。南方电网发电能力大幅下降,各地用电出现紧张局面,给群众生活和抗旱造成困难。四川部分电厂库存量已低于7天警戒线,广西干旱已致九成水电瘫痪。   昨天,记者从国家电网获悉,华中电网在国家电网调度下,组织电力支援西南。其中,100万千瓦电力来自江西、河南火电,100万千瓦由三峡水电输入。为缓解我国西南受旱地区用电紧张形势,3月份,省电力公司紧急调配140万千瓦电力支援灾区,已累计为旱区输送电量6亿千瓦时。昨天,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证实了这一消息。   在支援南方电网(云南、贵州、广西)的同时,为了保障国家电网所属的四川、重庆等地农民生活和农村春耕春灌供电,省电力公司还组织了30万千瓦电力支援川渝地区。   我省用电不受影响   去年冬季,我省供电形势十分严峻,还出现了电荒。如今,我省组织电力支援西南灾区,会影响我省工农业用电吗?目前,虽然我省用电负荷回升很快,在这一情况下还组织电力支援西南灾区,但我省用电不受影响。这位负责人说,目前,我省供电形势平稳,全省各行业用电都能得到保障。□首席记者 梁新慧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03/034717317455s.shtml 广东水库蓄水量月减少数十亿立方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3日02:29 大洋网-广州日报   3月份全省平均降雨量比多年同期减少近六成,受西南大旱影响西江流域骨干水库蓄水锐减   本报讯(记者 黄建华 通讯员 粤水婷)据昨天广东省水文局最新江河水雨情统计显示,3月份全省平均降雨量比多年同期减少近六成;各江河的来水量均比多年同期减少。全省32座最重要的控制性大型水库和西江流域骨干水库的总蓄水量月减少分别为5.8亿和14.9亿立方米。   水文专家认为,由于目前全省各大江河的来水均比多年同期减少,特别是西江流域上游广西、云南、贵州正遭遇特大干旱,倘若未来一个月没有强的降雨过程,地处西江流域下游的广东水资源还将明显减少。   水文专家根据综合资料预测分析,4月份广东省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将比多年同期明显减少,因此,专家提醒,各地必须警惕旱情的蔓延,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当前冷暖空气有利于降雨和人工增雨的时机,尽最大可能蓄集雨洪资源,既保障当前工、农业和居民用水安全,更是及早筹谋把有可能发生的干旱消灭在萌芽中。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03/022919999184.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妖魔化水电的宣传必然会影响中国的形象
zbt92 2010-3-12 19:04
文 / 水博 2009 年夏季以来,我国南方遭遇 60 多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已造成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大面积的粮食受灾,人畜饮水困难。同样的气候原因,地处东南亚的湄公河流域今年也遭遇到干旱少雨的严重影响。然而,由于社会上妖魔化水坝建设的宣传的误导,很多人却本末倒置的把湄公河严重干旱的原因,说成是上游我国澜沧江水坝建设造成的。 水坝的作用是拦蓄、存储洪水期的洪水,增加枯水期的水量,这是目前国际上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矛盾的最有效方式。也是人类解决洪水和干旱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澜沧江上所建设的一些水电站,只能起到某种从时间上调节澜沧江水流量的作用。水坝、水库、水电站虽然本身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水资源的总量。但是,如果控制得当,完全应该能起到减少洪水期的洪水灾害,增加枯水期的水量的作用。 2006 年联合国颁布的《世界水资源报告》早就明确指出,当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危机的首要问题是设施不足、管理不善。这里所说的设施,主要就是储水设施。在我们无法有效干预自然气候的情况下,人类解决水资源时空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用水库的拦蓄洪水,留到旱季里使用。因此,凡是水利水电开发建设不够充分,水库的调蓄能力不足的河流,都无法避免洪水和干旱的伤害。 从逻辑关系上看,只要我们没有实施引水、调水,我国澜沧江的水电开发绝对应该是有利于下游湄公河水资源调节的大好事。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的澜沧江水电开发普遍较晚,能够大量调蓄水资源的小湾水电站至今还没有能投入使用,因此无法在今年的澜沧江 - 湄公河抗旱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客观地说,恰恰是我国澜沧江的水电开发建设的不足,才无法有效的帮助缓解湄公河的洪涝和干旱灾害。 另外,虽然我国的澜沧江流域面积占澜沧江 - 湄公河流域总面积的 23.5% ,但上游澜沧江出境的年均径流量,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径流量的 13.5%. 湄公河的水量主要来自中国境外湄公河流域 ( 占 85% 以上 ) 。所以,湄公河的水资源矛盾问题,还不能光靠中国澜沧江的开发建设来解决,更主要的还得依靠湄公河下游和其它支流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通过水库的调蓄,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仅如此,水电还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减排温室气体的手段。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当前世界很多地区的气候异常,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人类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而开发利用水电则是我们替代化石能源,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重要的措施。因此,无论是从宏观层面上看还是从微观层面上看,积极开发利用水电都是缓解湄公河水资源危机的最重要手段。关于水电的重要作用联合国的《世界水资源报告》中(第七条)也有明确地论述。 2002 年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也把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水电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千年目标。 总之,当前的一些妖魔化水电的片面宣传不仅严重的诋毁着我国的形象,而且也会误导公众和下游急需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那些发展中国家。制约它们的经济发展,同时不利于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即便从我们记者的新闻报道中国否认 XXX 的措辞来看,也能发现我们的记者对自己水电开发的重要作用就存在着认识不清、说话的底气不足的问题。不能理直气壮的说明我国水电开发对下游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正面作用。据报道,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官员透露目前中国已通过与湄公河委员会建立起成熟有效的对话渠道,并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中方将继续在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与有关各方的沟通与协调,共同促进本地区 经济 社会发展。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我们强烈建议有关部门,我国与国外关于湄公河对话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被动的否认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的不利作用上。更为重要的是需要理直气壮的站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用国际社会的共识和科学的道理,澄清国内外各种妖魔化水电开发的误导宣传,与下游国家一起按照联合国的倡导,加强和完善必要的水利水电设施建设,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和利用好湄公河的水资源。同时,我们自己也亟需通过积极推进澜沧江的水电开发,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缓解湄公河水资源危机的实际行动,维护我们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 附:中方否认澜沧江水电开发导致湄公河流域干旱 2010 年 03 月 12 日 08:39 来源: 中国新闻社 中新社曼谷 3 月 11 日 电 ( 记者顾时宏 )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官员陈德海参赞 11 日在中国大使馆就湄公河流域干旱问题举行说明会,泰中两国记者 50 余人与会。   陈德海在会上说,去年年底以来,整个湄公河流域遭遇大旱,中国西南地区河流水位处于 50 年最低,也是旱灾的受害者。湄公河委员会近日发布的新闻公告指出,当前湄公河干流水位下降是泰国北部和老挝干旱所致。中国云南、泰国清盛和老挝琅勃水文站雨量分析结果显示, 2009 年 9 月以来,月降雨量已连续大幅度低于平均水平。在泰国清盛和廊开湄公河干流水文监测站记录的干流特低水位显示,在老挝和泰国的湄公河支流未向干流注入预期水量。   陈德海指出,澜沧江流域面积占澜沧江 - 湄公河流域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三点五,但澜沧江出境处年均径流量约 640 亿立方米,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径流量的百分之十三点五,湄公河水量主要来自中国境外湄公河流域 ( 占百分之八十六点五 ) 。中国在澜沧江水电开发过程中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照顾到下游国家关切。湄公河流域水量大小主要并非由中方人为活动所致。   陈德海说,中国与湄公河沿岸国家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在澜沧江水资源开发中,中方一贯高度重视对资源、环境的生态的影响,主动照顾下游国家关切,并与有关国家保持良好沟通。作为负责任的上游国家,中国绝不会做有损下游国家利益的事。   他透露,目前中国已通过与湄公河委员会对话建立起成熟有效的对话渠道,并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中方愿继续在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与有关各方的沟通与协调,共同促进本地区 经济 社会发展。
个人分类: 三峡|3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傻二小姐情系大雪山
热度 2 lix 2010-3-10 05:27
贡嘎:风停止了脚步 Alice. 张莉 序 这是一篇我春节前回老家游览贡嘎山仁宗海的流水账。 四川贡嘎雪山 (Minya Konka) 坐落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地处四川省康定、泸定、石棉、九龙四县之间,被誉为 蜀 山 之王 。贡嘎山主峰海拔 7556 米 ,常年冰雪覆盖,耸立于群峰之巅。主峰周围林立着 45 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 贡嘎山以冰川闻名, 有现代冰川 159 条, 面积达 390 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洋性山地冰川最早发育地区之一。 以贡嘎山为中心的 贡嘎山风景名胜区 ,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环境容量最大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景区总面积 10000 余平方公里,包括海螺沟、木格措、仁宗海、贡嘎西南坡等景区。在登山运动和科学研究中,贡嘎山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贡嘎山南坡大渡河河谷至主峰峰顶水平距离 29 公里 ,而相对高差达 6556 米 。地势的高低悬殊,使贡嘎山坡带自下而上处于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寒冷带、冰雪带 7 个气候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贡嘎山区生物、气候分布的多样性和垂直变化,形成了带谱完整、层次鲜明、世界罕有的多层次、立体植物带自然生态景观。在贡嘎山 低海拔、无人烟的坡麓地带,森林密布,生态环境原始,拥有从亚热带到高山寒带能生存的所有植物物种;植物区系复杂,珍稀植物种类繁多,拥有植物 4880 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达 400 余种,东部河谷地区还遗留了不少被称为 活化石 的古老的动植物,如康定木兰、 红豆杉 、水青树等珍稀树种;而栖息在这里的野生动物达 400 余种,属国家一、二、三类珍稀保护动物有 28 种,堪称世界野生动、植物的大观园。 贡嘎 是 藏语 的音译, 贡 意为至高无上, 嘎 是洁白无暇,意为圣洁无比的神山。作为藏传佛教神山,贡嘎山历来为藏族人民所朝拜 。 为纪念佛主释迦牟尼的诞辰日,每年 藏历 四月八日 ,在康巴草原的跑马山上,会举行充满 康巴风情的 盛大纪念活动,称 四月八 转山会。 转山会上还有隆重的赛马活动,称跑马会。跑马山上一曲《 康定情歌 》,名扬天下,誉满全球。 1 、白云苍狗,岁月悠悠,守不住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还在上海的时候,我就在心中期许了两个愿望:这次春节回家,一是希望能沿着清澈纯净的田湾河,到深山风景区田湾、草科一带看看;二是希望能登上我从小看着日出月升的两座山峰前的那道屏山(俗称黄大岗,上面还有十来户人家居住),这样既能近距离地看看两座太阳山,又能视野开阔地从高处俯瞰我的家乡。 回家以后,在内心愿望的期许下,我终于踏上了田湾河之旅。那是一个天色平静的日子,太阳偶露峥嵘,气候温暖舒适。约了同村最好的朋友、初中时桃园四结义之老大芬姐陪同。随行的还有村里专门搭顺风车上草科去洗温泉澡的一家老小。 车飞驰着经过龙头石水电站。巨大装机容量的水电站,伴着巨大立方容量的水库。沿途碧波荡漾,一片汪洋泽国,倒也是一番别样的美。只是我的心中总是被一种莫名的情绪缭绕着,直到车驶到我的初中母校曾经的校址附近,凝望深深湖水下曾经的校园,我的忧伤和惆怅才无以复加,禁不住深深地长叹一声:什么是沧海桑田?这就是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岁月悠悠,守不住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在那充满纯真梦想的懵懂岁月,从我的家到学校这一段路,每到周末,我走了一遍又一遍,路边的村庄、田野、小镇和母校的光景,如今依然在我的脑海里历历清晰。那低矮破旧的泥墙教室,教室后面的青青菜园和散落村屋,还有慢慢扩散的青瓦炊烟;那泥地操场和一排排法国梧桐树,夏时奔腾、冬时宁静的大渡河,还有弯弯河边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这一切的一切,如今都被深深埋在了汪洋泽国之下,随岁月渐行渐远,成为了永恒的回忆。 继续前行,就看到正在修建的大岗山水电站,这个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和工程规模比龙头石水电站还大。只见整片的大山被穿山凿洞,拦堤筑坝,泥少堆砌,象被扒了一层皮一样白花花地呈现着。据说这个电站建好以后,挖角乡、两河口、田湾乡的好些地方都要被淹没于水下。过了大岗山水电站的施工地,路况就变得糟糕起来。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变成了凸凹不平、乱石横陈的泥沙路,弯路急剧,车子巅簸得厉害,还不时看到前方路牌提示:飞石路段,小心驾驶。 路上,芬姐问我:你咋不早说想去草科看看?要是早点知道你的心思,就可以安排得充分一些,甚至还可以拉上老二、老三,一起到尽头的仁宗海去看看,仁宗海很漂亮,她们都去过 我好奇心陡升,问道:仁宗海在哪儿?远不远?今天还能去吗?芬姐说:很远,今天上去怕是比较困难了,时间上恐怕来不及。我略为有一丝遗憾。不过芬姐说等下次我回来时,挑最好的季节 5 月份,邀齐当年的桃园结义四侠女再游仁宗海。我想,那时该是山花烂漫、万木新绿、一湖春水、气候最温暖宜人的好时节,不禁满怀憧憬。 谈话间,车到了两河口,内心有些激动,快到田湾河地界了,似乎看到了来自雪山之巅的田湾河水奔腾跳跃的样子,那是一种可以荡涤俗世杂念的清澈灵秀。两河口在这条国道线上是一个重要的地标:车开过桥往左边走,就进入了田湾河地界,再往里走就是原生态的贡嘎山南麓风景区包括田湾、草科一带;若不过桥,直接往右边走,就是沪定和康定的方向了。 两河口上那座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的老吊桥还在,桥墩依然高大结实而古朴,铺得密密的桥板被风雨冲刷、磨励得呈黑灰色,两旁的扶手桥链经幡飘扬。一眼看到这座老吊桥的瞬间,我的心中涌起苍茫的感慨,眼眶有些潮湿。这是岁月的沧桑见证,历史的厚实承载!两河口地势险峻,万丈绝壁,这座古老的吊桥便成了多少年来田湾、草科父老乡亲和山外的人出山、进山的要塞。如今,它已完成了历史使命,静静地存在于那里,只作为回忆和风景的存在。在它的上游和下游不远处,又分别修建了两座桥。下游的那座花岗岩石桥,桥身坚实、宽阔而现代,担负起了车辆通行的重任。 车过了两河口,路况好多了,山路弯弯绕绕,盘旋而上,能明显感觉到海拔在逐渐抬升,车外的气温也应该在逐渐降低,太阳不知什么时候隐藏起来了。突然,我不说话了,忧郁的心掠过一丝伤痛我发现:我心心念念的田湾河,竟然是一个干河谷!车行驶了好长一段时间,还是不见一丝水流,只见干枯的鹅卵石。我终于忍不住问:田湾河的水呢?田湾河的水哪儿去了?芬姐告诉我:修电站,水都从遂洞被引走了。我不甘心地急问:现在是冬天,那么在水流多发季节的夏天,也是这样干涸无水吗?芬姐说:是呀。我的心沉落了,变得很沉默,不再多说话。 2 、深山里的世外桃源 我默默地看着,听着,想着。越往山里走,山色越清秀,村庄越恬静,农舍越简单,人们越安详、知足,我们象是从俗世落入了世外桃源。从河谷,到半山腰,都稀稀落落地分布着绿林和秀竹掩映下的平常人家。没有田,只有地。村屋多是就地取材,石头砌墙,青瓦石板房,有的甚至干脆用黄褐色的木桩围栏,整座楼房就用木桩、木板围墙成屋。房屋都小巧玲珑,都是一户户安宁过日子的朴实人家。 我们村好些人家跟草科有很密切的姻亲关系。芬姐的祖屋就在草科,所以芬姐小时候都是在草科度过的,她对草科的人文风情很熟悉。芬姐念完初中,就早早的回家了,所以往年,她常跟着草科的姑嫂们一起从我们村千里迢迢骑自行车到草科,帮着亲戚们干农活。一路上她跟我讲起这些往事,我心里很感慨和佩服。忆往昔,当年的辛苦和劳顿都被过滤掉了,只留下轻松和快乐。每路过我们村某个媳妇或姑爷的老家,芬姐就会指给我看。在经过一座小桥时,芬姐说河对面是蒋家山,老三 家的夫 君郑才子的老家就在蒋家山的半山腰。我不禁一笑,仰头望了一眼半山腰中竹林婆娑的蒋家山,还真是个灵秀的好地方。我突然想起,老二的外婆家也是草科的,看来桃园四结义和草科关系很密切,我对这一发现莞尔一笑。 我们的车在芬姐的老家稍作停留。下车溜达,感觉山里的气温寒气逼人。环顾四周,这地方很好,背靠树林茂密的深山,面向田湾河,可惜现在河水干了。山上的峭壁陡岩就象刀削一般,一条细长的瀑布痕迹从山顶端直地插下来,可以想见七月飞瀑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遗憾的是这个时节没有看到动感的真实瀑布。 之后就到了洗温泉的地方了。过了那座桥墩高高的细长木板吊桥,往下走一点,温泉就在一堆矮房子中间。看着河对岸那条窄窄的山路,弯弯地顺着田湾河道,一直向上延伸到半山腰的一个村庄,我突然灵光一闪,想起了什么。于是我指着远处那个半山腰的村庄,问芬姐那个村庄是不是叫茅坪,芬姐说是。这勾起了我儿时的依稀回忆,原来在很小的时候,我是来过这里的。 我们家在茅坪有一户远房亲戚,平时很多年都不走动,但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得我父亲带着我和弟弟到这里来走过一次亲戚。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从两河口到田湾、草科一带还没通公路,所以人们都是靠走路进山和出山的。我们从家里渡船过河,然后搭国道线上的公交车到两河口,再从两河口走路到亲戚家。我父亲背着一背篓的东西,带着我和弟弟天不亮就出发了。儿时记忆中那山路真是一弯又一弯,漫长无边啊,我和弟弟一路磨蹭、耍赖,疲累不堪,于是我父亲就让我和弟弟比赛走路和爬山,看谁跑得快。直到天擦黑的时候我们才爬到亲戚家。记得暮色苍茫中,我父亲有点不确定是不是到了亲戚家,正疑惑间,热情的婶婶迎出来了,而我则还铆着劲儿在使劲往山上爬呢,还在和弟弟比谁爬得快,大家笑着赶紧招呼我快快下来。进到婶婶家,刚一落座,围在熊熊燃烧的炉火边,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啪嗒啪嗒地掉下来啦,实在是太累啦,委屈得不行。 在亲戚家度过了一周的快乐时光。和哥哥们一起到山林里去打山雀,在密密的金竹林里捉迷藏,看山的风景,还下山去参观当地简陋的小学校 我很喜欢那细细的、非常韧实的金竹条,就精心挑选了一根既端正又粗细合适的,用心把它削得很整齐和光滑,准备带回家。在回家的前一天夜里,我生怕第二天忘记带了,还特意把它放在卧室的门后面。但是第二天走的时候还是忘记了,到了路上才想起,小小的我当时着实懊恼了一阵子,过了好久都还念念不忘我的那根金竹条。记得我们走时依然是在天不亮很早的时候,因为山路很远,要掐好时间能赶上两河口的车。 走到温泉的时候,天还没有亮,我们停下来很舒服的洗了一个温泉澡。那时的温泉周围还没有人家居住,是静静的山野。当时天光尚早,温泉边上没有什么人,很安静。大温泉池的水散发着一股硫磺味儿,微微地冒着白气,很热乎,很暖人,也很干净清澈,还从一个花岗岩石的缺口处汩汩的往外流,我蹲在那里乐此不疲地戏水留连。 与大温泉池一条青石板小路之隔,还有一个很小的温泉水池。这个温泉池的水很安静,整个池子就象一口装水的不锈钢锅,而水就那样安静地躺在池子里,热气一阵一阵地往外涌冒。据说这个池子里的水很烫,足以把鸡蛋煮熟。我蹲在池子边,好奇地望着池子里面神秘的水。最后我终于下决心要试探一下水的温度,于是小心翼翼又有点诚惶诚恐地把手指头伸进了池子里。后来天光慢慢亮了,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晨曦微露中,不停冒着白气的温泉水。一切都在露天中,天然,自然,质朴而纯净。我们在温泉边休息好了,便精神十足地启程回家,我和弟弟欢快地跑在前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几十年过去了。我站在河的这边,仔细端详着河对岸远处半山腰若隐若现的茅坪,还有那山,那路,那房屋,那小学校,觉得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一点都没有改变。只是不明白当时的我,怎么会走哭了呢?一眼望去,温泉离婶婶家似乎也不远,可是儿时记忆中感觉好象很远很远,下山走了好一阵子。唯一改变很大的就是温泉了。现在的温泉周边住了很多人家,温泉水被一座平房罩了起来,分为大众浴室和单间浴室,我想大概已经失去了几十年前天然、质朴、露天的自然味道吧。因此,这此旅行,我打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洗温泉浴,洗浴用品也没带,芬姐倒有蛮高热情,她洗的时候我等着她就行了。 往前方走的旅程就这样结束,而我又没有洗温泉浴的热情。我余兴未尽,欲罢不能。远方,山那边,路的尽头是什么?望着前面未知的旅途和风景,我充满了渴望和好奇,也许仁宗海也在冥冥之中召唤我。我不停地问前面是什么?还有村庄吗?心里很不甘。我总是心系远方,随风漂泊。司机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在我差不多就要顺从地陪着芬姐她们一起去温泉时,他突然说:要不让他们去洗温泉澡,我开车再带你去前面不远处看看吧,一会就回来。这句话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一阵心花怒放。于是当下决定兵分两路,芬姐她们去洗温泉浴,司机再带我往前方看看。 我目送着芬姐她们过桥去温泉,其实还是想跟她们一起去看看当年的温泉变成啥样了,但看未知风景的渴望胜过一切,于是又奔向了前方。司机明显的放慢了车速,真的就是随意的走走看看,打算溜达一会儿就折回温泉的。山路坡坡坎坎,弯弯绕绕,拐角处的风景伴着稀疏的人间烟火味,总是别有洞天。我沉寂无声,左顾右盼,睁大眼睛屏息静气地看着扑入眼帘的一切。越往里走,农舍越疏落,人烟越稀少,通常就是小滩坝上屈指可数的三两户人家,四周都是矮树和灌木丛,一种逼人的蛮荒和静寂。 住家见少了,水电站可没见少,从两河口一路沿着河谷往上走,大大小小的水电站,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密集分布在干涸的河道上。每个水电站都穿山凿洞,拦堤筑坝,贪婪地瓜分、汲取着田湾河的水。大多数水电站已经修建有些年头了,往深山里走,看到还有几座正在修建。 越往前走,就越荒凉了,司机几欲停下,我总是说再往前走走看看吧,于是又继续往前走。你说荒凉,可就还总是有一两户人家在拐角处或一转弯的地方静静地居住着,一种世外的感觉。过了长长的一个遂道,再行一段路,就是传说中很偏远的村庄金窝。说是村庄,也就三户人家,可那真是一个好地方,被三面高山环抱成一个静谧的山坳。 那三户人家的精致木屋,可真是充满田园牧歌般的诗意呀。木屋是农村里常见的那种居中一间大客堂,两边各一间厢房,上下两层,全部是用木头撑梁,黄褐色的木板围成墙,人字屋顶,我恍惚觉得墙和屋顶是不是用树皮做的。二楼的横梁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沉甸甸的玉米棒子。院坝用矮木桩的栅栏围着,院落和家什收拾得很干净整齐。屋里走出来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手里拎着竹背篓。院坝里站着一个身材瘦小微驼但很精神的老奶奶。我望着眼前的一切,情不自禁地笑,发现老奶奶在望着我慈祥地笑。于是,我们相视而笑。 这可真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啊。在这里, 光阴仿若不会流动,流年淡若真水,包裹着最温暖的人世寂寞。 我轻叹一声,有一瞬间的怦然心动。 隐居,当是另一种恋世罢。 但若隐居,我还是喜欢在靠海的村庄或小城安宁度日。可是 在哪里,有它纯粹到极致的东西,让我拥有风霜的翅膀却甘愿藏起飞翔的欲望? 后来下山,我跟芬姐说我发现了一个隐居的好地方。芬姐说:隐居,多孤单啊。还是大家一起住着吧,热闹些。在我的朋友中,芬姐是比较能懂我的,我们的友谊,多少年来也不论贫贱富贵、岁月沧桑,而一如既往的坚实着。 再往前走,就没有人烟了,真的是很荒凉了。我们应该游离温泉很远了。可我越往前走,就越想看看前方是什么。司机征求我的意见,说往回走吧,前面已经没有人家户了,很荒凉了。可我已经收不住心了,有点不听司机的劝告了。我沉吟了一会儿,咬咬牙,狠了狠心,对司机说:要不你干脆把我送到仁宗海吧,我想去看看。眼里满是期待和对旅途的不舍。 司机看了看表,时间不早了,但开快一点,抓紧时间,应该还来得及。于是他终于答应了带我去看仁宗海。他象下了很大决心一样,突然一踩油门,加快了车速。我又突然想起了芬姐,想折回去把她一起带上,可司机说时间来不及了。我实在是一个不到黄河心不甘的人呀,这随便的不远处走走看看,一不留神就走了很远,最后一狠心,又心满心足地让司机带着我直杀到了仁宗海。我就这样和沉睡在深山中的仁宗海 不期然的相遇了。 3 、深藏尘世的美高原明珠仁宗海 接下来的路程,更多的是沉默,还有惊险。一路上荒无人烟,不见一个人,不见一辆车,不见一只跑动着的生灵,一种深不见底的寂静如浓墨泼散,无边无尽地漫延。突然,一种怪异的景观映入眼帘:河对岸的山,有巨大的一块象是被利斧削去了植被,露出了黑色的山体,是粘泥性山体还是岩石山体,不得而知。但奇妙的是,黑色山体部分横排有四个地方在汩汩的往外渗水,形成了四条蜿蜒下坠的小溪,将整匹山湮成了一道水幕墙,而山却不见有冲刷的痕迹。我惊叹之余却不得其解。 弯弯的山路越来越崎岖难行,植被越来越变幻多姿,气候也越来越潮湿寒冷。开始看到山川、树林、河谷有了薄雪覆盖。再往里走,就见到处都是厚厚的冰雪堆积了,河谷里溜圆的大石头上,树枝上,地面上,都覆上了洁白的雪,象童话世界。我突然看见,在满眼的雪世界中,有一匹山日辉明亮,林木青葱茂密,不见一点雪,甚是诧异。司机说因为那山是阳山,太阳晒得多,雪化得快,我恍然大悟。 有的路段积雪太厚,过往的车辆辗出了两道明显的雪路,车轮印中间是一条隆起的雪脉。在这样的路上驾车,司机格外小心。司机担心,冰雪严寒的天气,不知能不能上得了山,就怕车在雪地里打滑。越往上走,坡路越陡了,我也担心起来,但随即内心生出一种预感,觉得我们上山虽有波折,但终会越过阻碍近到仁宗海。在一个河湾里,遇到了两个扛着铁锹下山的养路工人,司机向他们打听前面的路况,他们说上山应该没有问题。 到了界碑石叉路口,高大的路牌标明往左行是仁宗海。过了冰雪堆积的河谷地段,穿过一一座桥,车便拐上了垂直向上、一弯又一弯的盘山路。海拔上升很快,盘山公路很陡,植被的带状变化很明显。古木参天的丛林,无声的落雪,无边无际、深不见底的静!在一处陡坡上,由于路上冰雪积得太厚,汽车总是打滑,试了几次都开不上去。如果到了这个地方而遇阻折返,那就太遗憾了,我担心着,又祈祷着。最后司机往后倒开了好远,开足马力一鼓作气冲了上去。 快到仁宗海时,公路反而平坦起来,丛林也更加茂密,一种神秘的气息笼罩着。听芬姐讲,老家的亲戚们每次进到深山老林采药材,到了海子(仁宗海),说话都要轻声细语、充满敬畏。据说,说话稍微大声一点,都会引来冰雹。初中时,有几个男同学的家在草科偏远山中,常听他们讲和父辈、兄弟们一起进山采药材的传奇经历,雪山中的海子之美,遍地山花,奇珍异草,可爱动物,瑰美绮丽的风光,令人无比神往。当然,采药材也是很辛苦的。 仁宗海一带是贡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的南坡核心保护区。上到仁宗海以后,我才看到一个规模很大的水电站正在大兴土木地修建,司机说已经修建很多年了,我不禁长叹一声。水电站的修建,使仁宗海的海口已经被截干水流,成了泥沙堆积的大工地。而在距海口三分之一处,修建了一个约 40 米 高的拦水大坝,我们要上到拦水大坝,才能看见被拦腰截断了的仁宗海。 车驶上了大坝。站在大堤上,在深然的期待中抬眼一望,千呼万唤的仁宗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虽是遭遇人工破坏,但她依然令人心碎的美丽着,风华在无人知的暗处,安宁而静谧,一如深山中的睡美人! 群山苍茫,大地或明或暗。更远的高处,雪山在望,浓雾缭绕,涛走云飞,变幻莫测。浅雪淡染的山林,与远处的大雪山交相辉映。久久凝视,碧波荡漾的光亮湖面倒映着青山,静若处子,绿如翡翠,宽广而辽阔。这藏世的绝美,和千年静寂,让我感觉恍若到了另一个世界。风,驻足留连,停止了脚步。大自然的神奇,深深地震撼和感动着我,令我心怀敬畏。 上到大堤以后,把车停在了大堤口,我让司机在车里等我。当我在大堤上慢行一段后,发现四围空寂无声,只听见冰冷的风在呼啸低鸣,两面山峰云雾压顶,一个人置身在这旷寂无人的境地,我突然感到心里很害怕。于是赶紧回身招手,机灵的司机马上把车开了过来,摇下车窗,我依然在大堤上慢行,司机慢慢地开着车与我并行。就这样,我缓缓的在大坝上无声地踱了个来回,把仁宗海的山山水水都看进了心里,印在了记忆里。 在寒风低鸣回旋的高坝上兀然独立,回望来时的路, 轻浅的忧伤, 生命,爱,欢乐和痛苦,感动与希望 人生的种种周遭际遇瞬间掠过脑际。闭目凝思,任乱发飞扬,孤泪垂落,一种沧然的感慨涌上心头。我终是多情,常感动于花开的灿烂,飞鸟的自在,长空的辽阔,星汉的璀灿,四季的变换 喧嚣红尘,寂静岁月中,留下我深情的文字,是为了在白发如霜时,还能够回忆起,生命中,曾留下那么多、那么多温情的记忆, 还有内心世界抬头是春、俯首是秋的喜悦与心安 仁宗海之旅,让我的故园之行更加丰盈和充实。下山之后,芬姐她们早在草科乡镇上等待着,一行人便到镇上的餐馆品尝了当地有名的草科山地鸡。跟芬姐说起没能带上她一道去仁宗海的遗憾,芬姐说:只要你看到了,心愿了却了,心安了,就好。我总是在家里的,去海子的机会有很多。 4 、痛彻魂灵的伤文明的双仞剑,已直刺睡美人的胸膛 利用天然高山湖泊修建水电站,在一定程度上固然可以带来经济、文明的发展进程和 GDP 的增长,但那些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资源将遭遇毁灭性的破坏。权衡利弊,从环保的角度的来看是不可行的,但贡嘎雪山的仁宗海已遭此劫难 文明的双仞剑,已粗暴地,直刺睡美人的胸膛。透彻魂灵的痛,与哭泣! 贡嘎的伤痛 风,再次停止了脚步。而回望仁宗海,依如一位有尊严的女子,面对伤害,面对猝不及防的伤害,她沉默着,安然而宁静地沉默着,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高傲! 使仁宗海遭遇巨大破坏的,是一个叫田湾河仁宗海水库电站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大约是在 2003 年偷偷开工的。这样的水电工程,无疑给贡嘎山自然生态和景观系统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我们到仁宗海的时候,正是冰雪季节,施工的大队人马都已经撤下山回家过年了,周围一片静寂。在仁宗海拦海大堤前,有一个给车辆放行的保安。横杆在前,疾驶的车停下,保安来到我们的车窗前,躬下身说:领导交待,不能随便让人和车辆进入拦海大堤,如果领导看见了我们会挨批的。我对他一笑,轻声并且不可置否的说道:我们是来旅游的,就是想来看看海的风景。保安略为踌躇了一下,放行了,不过还是叮嘱了一句:就在大堤口那里看看吧,不要走过去了,不然领导会看见的。我们谢过保安,把车开上了大堤。 保安算是放行了,可我的心却疑惑着。看着好好的风景被破坏成这样,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不明白的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生态资源宝贵财富,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被侵占并毁灭成这样,还有什么理由剥夺游人看风景的权利?当然,下大堤时,仍然不忘向保安挥手一笑,以示谢意。 上到拦海大堤,在被仁宗海藏世的绝美所震撼的同时,却又感受着另一番令人心碎的痛。站在大堤上, 向前方望去,雪山映射下的光亮湖面,烟波浩淼。湖水被这个拦水大坝拦起来之后,湖面上涨了 40 米 ,这当中不知有多少宝贵的生态资源,被永远的埋入了深不见底的水下。而 站在大堤上回望来时的方向,只见云雾低压的暗沉天空下,古树被大片砍伐,秀美山川难以为继。 仁宗海素称 金海 ,过去有数十座砣砥位居海口, 清澈的湖水和茂密森林,是珍惜动植物游弋生存的天堂和乐园。 而今沧海桑田, 这一切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 40 米 高坝脚下的干涸荒草地、泥沙填埋场和工棚、道路。 在上山途中看到的是,界碑石以上、通往仁宗海的河道两侧,原来古木蔽日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千年古树被砍倒,其中不乏濒危树种四川红杉等。据 2003 年的媒体报道:据当地山民介绍,当时已遭毁灭性砍伐的原始森林,至少也有千亩以上。开工之初雇请当地山民所砍倒的树木,就已不下万棵。更何况六、七年的时间过去了,庞大的工程进行至今,可想而知,伐木多少已无法统计,毁林当难以计数了! 去仁宗海必然由两河口出发经过田湾河,过去碧绿翡翠的田湾河水,从贡嘎山上、碧林之间倾泻而下,流水淙淙,清澈见底。而今,令人心痛的是,从大渡河两河口到仁宗海的整个田湾河段,已然完全干涸,成为干谷,沿途干枯河道上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却多如米铺。每个水电站无一例外的都是穿山、凿洞、引水。因此,这些密集的水电工程和水库,不仅毁灭性地破坏了珍稀的生态资源和水源植被,而且严重破坏了多发地震带的地质环境,给田湾河沿岸和两河口以下的大渡河沿岸人民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带来了不可预估的严重隐患和威胁。 以贡嘎山为中心的大雪山脉以及东横断山区,是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由于特殊的地质地理环境,贡嘎山保存了极为原始的生态环境系统,发育有十分完整的植物垂直带谱和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保存有许多国家保护的珍稀生物物种,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植物区系交汇区、濒危动物栖息地和生物基因宝库。仁宗海是贡嘎山最为秀丽的高山湖泊景观区和保存最好的原始生态林区之一,是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四川红杉、康定木兰等的集中分布地,是国家保护的濒危动物牛羚(野牛)、马鹿等的重要栖息地,是周围很多野生动物重要的饮水之源。贡嘎山还是青藏高原东部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是长江上游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而这些宝贵的生态资源,正遭遇着人类魔爪的野蛮破坏,许多珍稀动植物的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按照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是严厉禁止在国家级核心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工程建设的。而此刻,我深感痛彻的是:一切关于中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国家法律法规,在强权和官商面前,都显得是那样的软弱和苍白无力! 该电站工程开工之初,就遭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还有省媒记者假扮民工,潜入到仁宗海施工现场,曝光了原始森林遭遇毁灭性破坏的情况。据说,国家林业部也派人到现场看过。省部委的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这样的水电工程在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修建是违返国家相关法规的。但是六、七年过去了,工程依然在继续。看来,民众的反对,媒体的曝光,国家相关部门的法规文件和明确表态,抑或亲自巡视,都没有用,终是敌不过官商联盟的强权!相关部门不作为,官商一体,使得某些利益团体不知收敛,越发为所欲为,肆意践踏和恶意透支着后世子孙们的利益和财富。 回到繁华的大上海,回望故园之行,仁宗海之旅,我依然在为家园美景感慨和沉醉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总是禁不住心尖的一阵疼痛。我终于意识到,在物欲膨胀横流、强权霸道横行的年代,祈望每个人都心存良知,有所敬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在盛世华衣的歌舞升平中,如将触角深入到最底层民众的实际生存状态,透过现象看本质,便会忧伤而痛苦的发现:所有的政绩和经济发展的繁荣背后,无一不是急功近利、不顾将来的巧取豪夺,无一不是一场场天衣无缝的政商联袂、各取利益、中饱私囊的盛世欢宴和完美表演!长太息, 掩泣兮 ,心难安。 而我这颗卑微的心,依然在微茫的祈愿:我祈愿家园更美好!我祈愿有良知的科学家和民间环保组织,都来关注贡嘎山地区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环保!美丽的河流、山川,和从远古生存至今的珍稀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都是我们人类美好家园的共同组成部分。它们也有生命,它们也如人类的生命一样重要,它们在生态道德上与人类生而平等。人类不该被金钱和眼前的短视利益蒙蔽了双眼,而恣意践踏和毁灭与我们共生、共存、共荣的生态朋友,不该在今世就罪恶地透支掉后世子孙的利益和财富!否则,现时居心作恶拿走的,将来会以无穷的代价来偿还。彼时,谁又来替人类救苦救难?! 对大自然心怀敬畏之心吧。对心中的道德律心怀敬畏之心吧。敬天,敬神,敬星空和地球,敬我们人类自己!敬畏,顺应,深爱,善待,呵护,让天人合一,让世间万物快乐地共同生长,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意栖居,人类才可真正意义的生生不息,世世繁荣,可持续发展! 2010 . 2 月 于上海玫 庐 注:帮 傻二小姐贴此文不代表黄老邪在环保与水电似有冲突时理性的空间分析
个人分类: 课件科普|529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应该如何比较和评价中外的水电开发程度?
zbt92 2010-3-8 12:16
文 / 水博 古人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比较,才能鉴别。特别是对照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比较找出我们发展中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用国外水利水电开发的一些情况,来评价我国的水利水电开发,几乎是一个全社会公认的鉴别标尊。 然而,由于每个人对水电开发的看法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在归纳总结国外经验的时候,就不免会受到主观倾向的干扰以至于出现偏差。因此,所得出来的结论,经常也有很大差别,有时甚至会得出完全相反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一些其他专业同志对水利水电行业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其次,也有个别人、个别组织却有某种想故意编造虚假信息,误导公众的企图。一般来说,我国的很多非水利水电行业的专家,经常会出现前一种失误,而一些反水坝的极端组织,则更多的是属于后一种目的。 最近,在一个有关气候变化的论坛上,一位环保专家在评价中国水电建设的时候。就这样说目前,我国水力资源开发程度按 1.9 亿千瓦估算,约占技术可开发量的 35 %左右,占经济可开发量的 48 %左右。欧美一些国家开发程度已达到 70 %左右。我国虽然开发程度较低,但水电开发摊子已铺至绝大多数江河,完整的天然江河少之又少。西南地区除雅鲁藏布江、怒江干流尚未建设大型水电站外,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河流从干流到各级支流均已全面开花。 这种说我国水电开发程度占技术可开发量的 35 %左右,占经济可开发量的 48 %左右,虽然是拿我国水电规划中的可装机容量与目前的实际装机之比得出来的。但是,这位环保专家也许根本就不知道,这与欧美国家的开发程度 70% 多的意义完全不同。 根据资源普查,我国大陆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在 1 万 kW 及以上河流上的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年电量为 60829 亿 kW h ,平均功率为 69440 万 kW ;理论蕴藏量在 1 万 kW 及以上河流上单站装机容量 500kW 及以上水电站的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 54164 万 kW ,年发电量为 24740 亿 kW h ,其中经济可开发水电站装机容量 40179 万 kW ,年发电量 17534 亿 kW h 。我国水能的资源总量确定之后,计算现有水电开发程度, 除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之外,计算水电开发程度的方法可有四种。即:按照 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计算、按照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计算、按照技术可开发发电量计算和按照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计算。 用水电装机容量来计算水电的开发程度。这样做的好处是数据确定、计算简单。只要我们把某个电站建设好了,不管它发了多少电就可以按照已经开发完了,来计算开发程度。这种算法在一些欠发达国家,确实能比较简单的反映出水电的实际开发程度。由于欠发达国家建设水电站中,发电机组的成本占了很大的比重。考虑到成本的原因,一般水电站的实际装机都不大会超过该电站的计划装机。然而,对于发达国家由于机组制造水平和能力较高,机电成本的比重和对总投资的影响有限。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现代化用电水平的要求也较高,保证社会用电的峰谷需要则显得更加重要。为了能增加电网的调峰填谷能力,他们已经开始大量的建设抽水蓄能水电站。因此,发达国家的常规水电站的建设,常常都会根据情况尽可能的加大可装机的容量,以便使得该电站在电网需要调峰的时候能够多出力。在这种水电站装机常常不能够确定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在表述自己的水电资源的时候,往往只表述年发电量,而不再同时表述装机容量。因为一条河流只有总的水量一般是不会大变的,所以,仅用年发电量来表示水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混乱。因此,发达国家一般都没有可装机容量的概念,他们的水电开发程度一定都是指发电量。 从水能资源的性质来看,装机容量表述的只是功率,必须有了实际利用小时才能确定出实际的水能(所做的功)。因此,按照年发电量计算水电开发程度,才能够比较科学地反映出水能的实际利用率。不过按照年发电量计算水电开发程度也有一些弊端。比如,不易计算,且经常变化。因为发电量不像水电站的实际装机数量是确定的,水电站的年发电量是会根据每年的来水情况不断变化的,而且这个数字只有在一个年度结束之后才能统计出来。所以, 我国和个别发展中国家以往一直习惯 采用水电的装机容量来计算水电的开发程度。 不过,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设备制造能力的提高,我国的水电建设情况也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不仅我国新建的电站都要尽可能的增加装机容量,以便适应电网调节能力的需要,而且,也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了。这样一来,我国水电站的实际装机容量一般都会大大超过原规划设计的装机容量。 例如我国的三峡水电站,水能资源的年发电量约为 847 亿度,按照原规划每年运行 5000 小时计算,原来计划可装机应该是 1600 多万千瓦。而在建设中考虑到更好的发挥防洪、调节作用, 1994 年开工时把实际装机增加到 1820 万千瓦。 2004 年根据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需要,又要增加 420 万千瓦装机,以便提高三峡电站的调节能力。这样三峡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 2240 万千瓦比原规划提高了近 40% ,但是,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总量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提高了它的调节能力。 三峡电站增加装机容量的现象在我国非常普遍,加上我国现在已经有一千多万千瓦的纯抽水蓄能水电站,所以,再用目前我国的水电装机容量来判别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已经变得非常不准确了。但是,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了用装机容量的表示,而且它的统计数字有比较容易获得,所以,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仍然离不开用装机容量来表示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不过,我们要知道这个用装机容量表示的我国水电开发程度是不准确的。特别是当我们用这个数字和国外的水电开发程度进行比较的时候,就必须要注意到比较的合理性。 国际上通用的用年发电量表示的水电开发程度,也有两种表示方式。一种是技术可开发程度;另一种是经济可开发程度。根据各国的习惯不同,目前这两种表述的方式都存在。不过,为了便于在不同的国家进行统一的比较,我们建议采用技术可开发程度进行比较。因为,很多国家的实际水电装机已经超过其经济可开发资源量,所以,不少国家水电的经济可开发程度已经超过百分之百。因此,为了避免混乱,我们建议应该采用年发电量的技术可开发成度来准确地表示水电开发程度。我国能源白皮书中就是这样表示我国水能开发程度的。用这个开发程度去和国际上进行比较才能比较准确。 这样来看,我们不了解专业细节的环保专家所说的我国水电约占技术可开发量的 35 %左右,占经济可开发量的 48 %左右。欧美一些国家开发程度已达到 70 %左右,就有很大的误导作用了。似乎是我们的水电开发程度已经与发达国家非常接近了。其实不然,按照 2008 年底的发电量计算,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仅为 23% ,美国为 72% (美国水电的经济可开发程度为 81% )。我们大约只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 正是由于我国水电的开发利用程度严重的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使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矛盾要比其它发达国家要尖锐得多。最近几年在全球发达国家都积极地致力于减排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以每年 2 、 3 亿吨绝对增量的煤炭开采,不断刷新着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纪录。大量的煤炭开采和燃烧不仅引发了我国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在 GDP 还远低于美国的情况下,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引来了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不相符批评和阻力。 然而,我们的环保专家却因为没有搞清楚我国水电开发与国外的实际差距有多大,到现在还不能意识到,水电开发的滞后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巨大伤害。而且居然还要批评说什么我国虽然开发程度较低,但水电开发摊子已铺至绝大多数江河,完整的天然江河少之又少。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具体数据理解上的问题,但也绝对是不符合实际的。 以美国为例,美国与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和已经建设的大坝的数目都基本相当。但是,美国的水库总蓄水量却比我们高出一倍多,人均水库库容大约相当于我国的十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水资源条件和水坝建设基本相似的情况下,水库蓄水总量差一倍多的国家有没有出现虽然开发程度较低,但水电开发摊子已铺至绝大多数江河,完整的天然江河少之又少的可能呢?当然不可能有。只不过由于在我们中国,总是有一大批造谣诬蔑中国水电建设的极端环保组织,不断的编造各种谣言。这些谣言经过社会上的反复重复,早已经成为很多专家口中脍炙人口的说法和论据了。 社会上对水电开发程度的误解,还直接影响了我们对我国水能资源作用的准确判断。我国 2008 年底的水能发电总量,只相当于不到 3 亿吨原煤。如果按照环保专家的水电开发程度已经达到了 48% 的说法,那么人们自然会认为我国水电的总资源,也不过就是能替代 6 亿多吨原煤。明显已经没有多大的增长空间了。这必然会影响我们整个社会对水能资源的重视程度。而实际上,恐怕目前全国也没有几个人真正意识到,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总量大约相当于每年 13 亿吨原煤,现在我们只开发了不到一个零头,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开发水电必将能为我们国家的减排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 其实,我国的极端环保组织所编造的谣言,还远不止局限在水能资源上。我国的不少媒体都曾帮助极端环保组织造谣说过什么水库蓄水总量不超过百分之四十是国际惯例。甚至危言耸听的把我国远远落后的水电开发和水资源开发,说成是已经严重超过国际警戒线。然而,根据国际大坝委员会的统计,全球水库的蓄水总量平均已经达到可利用淡水资源量 38% ,水电梯级开发充分的一些河流,平均的水库蓄水量都已经超过 70% ,最高的美国科罗拉多河已经超过 400% 。 实际上,正是由于美国这些河流上具有存储能力的大水库(即﹕大型龙头水电站)的存在﹐充分发挥了蓄丰补枯的水资源调节作用,保证了美国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水资源和清洁能源供应﹐造就了美国社会今天的绿水青山。而我国则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建设资金﹐大坝﹑水电建设严重滞后﹐虽然名义上同样也是八万多座水坝﹐但是其规模﹑功能和作用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比,真正能够全面发挥调控水资源功能的大型龙头水库并不是很多。由于缺乏龙头水库对水资源的人为控制能力﹐中国的社会﹑生态环境遭到自然灾害的冲击极大。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是干旱严重﹐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 总之,在国外颜色革命资金的支持下,我国始终存在着一些专门造谣诬蔑中国水利水电建设极端环保组织。他们通过长期、大量的编造各种谣言,已经误导了我们一些行业的专家和政府部门。以至于很多专家和领导对我国的水电开发产生了严重误解甚至偏见。 例如,那位不能正确理解我国与国外水电开发和水资源开发程度的环保专家,就在同一篇评价中国水电文章里,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认为以乌江流域为例,经过几十年开发,水电站已遍布干、支流各个河段。据统计,从上世纪 70 年代水电开发至今,乌江干流贵州段梯级首尾衔接建有 9 级电站,天然河段已基本渠化,乌江主要一、二级支流建有 100 座以上小水电站,也已开发殆尽。由于全方位的开发,使乌江环境高度人工化,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突出,生态保护空间受到极大压缩。 也许我们的环保专家根本就不清楚,天然河流的部分渠道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欧洲,几乎每一条河流的开发程度都要比乌江还高得多。多瑙河、莱茵河这些欧洲的最重要的血脉,基本是都已经是渠道化的河流。现在这些河流上面建设的水坝、水库电站的数目,决不会少于我们的乌江。一个国土并不太大的法国,也已经建有上千座水电站。发达国家的这些江河,就是因为有了环境高度人工化和所谓的生态保护空间受到极大压缩的开发建设,才有了他们的现代化社会。如果站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人们对江河开发肯定会得出与这位环保专家完全不同的解读。 曾经担任过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总书记,看到乌江水电的梯级开发的成果,就高兴的称赞说梯级、流域、滚动开发这种形式好得很。胡总书记的这种看法与全世界都认欧洲的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也是完全一致的。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有很多专家和学者,还是喜欢听信和引用社会上的极端环保组织编造的说法,来评价我国的水利水电开发和建设。今天,连我国的环保专家、环保官员都已经开始公开的用伪环保的谣言来批评我国的水电开发了,可见我国水电已经被妖魔化到了多么严重的程度?不言而喻,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得很啊! 参考文章:《尊重环境,有序发展水电》 http://www.iwhr.com/special/kcx/News_View.asp?NewsID=21363
个人分类: 三峡|2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的管理才能发挥出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
zbt92 2010-3-5 09:13
水博 面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矛盾,建设大型水库坝尽可能多的洪水保存下来,变成在旱季的水资源,是目前人类社会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普遍做法。解决(洪涝)水多和干旱(水少)这对最主要水资源矛盾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要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变水害为水利。 在缺乏必要的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的情况下,我们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然而,当建设了必要的水利水电设施之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水利水电设施能否发挥好作用,能否解决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要取决于我们的管理水平。 上个世纪末,我国的小浪底水库建成蓄水之前,就由于没有解决好黄河的水资源矛盾,上游各梯级水库无序的用水造成了黄河历史上最长时间的断流(1997年)。一度对黄河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进入新世纪后,在黄河已经建成了一系列梯级水库的基础上,水利部加强了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科学调度。从那以后黄河不仅再也没有出现断流,而且,还多次利用汛期的洪水进行调水调砂冲淤。有效的缓解了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增高的速度,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了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然而,可能是由于我国长江和南方各流域河流的水库蓄水能力,还不能达到黄河那样对全年的水量进行调节控制的水平,目前我们对长江和南方诸河流的水资源管理也还比较的被动。面对去年我国南方严重的秋旱和包括三峡在内的各大小水库都难以蓄满水的尴尬局面,几乎没有人不对夏季我们曾千篇一律的放空水库的防洪措施感到惋惜。为此,社会上已有很多有识之士不约而同的发出 管水调水切不可 重涝轻旱 的呼吁。 三峡水库今年首次正常蓄水,为什么会出现各大水库同时蓄不上水的局面呢?这一方面是由于遭遇到今年的特大旱情,另一方面恐怕也有像当年小浪底水库刚建成的时候,我们缺乏对黄河全流域统一调度经验造成断流相类似的管理因素。必须承认,我们对三峡建成后长江的水资源管理还缺乏经验,还有待于加强和改善。 目前,除了在已经实行了全流域统一管理的黄河,我们在包括长江的很多地方至今还一直沿用过去单个水库防洪的老观念。汛前一定要放空水库,在汛限水位低位运行,随时准备拦蓄可能出现的洪水。汛后才能准许水库开始蓄水。这样流域的各梯级水库的防洪作用虽然能够提供多重保障,但是汛后的同时蓄水则很难免不出现大家都蓄不上水的问题。一般来说,梯级水库的累积效应能增加防洪能力,但却必然要加剧蓄水的困难。随着我国江河上越来越多的梯级水库的建设,这种不考虑众多梯级水库累积效应的 重涝轻旱 的静态汛限水位的防洪管理措施,恐怕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实。 特别是我国三峡今年第一年建成就赶上了特大干旱,尽管三峡水库发现今年的特大干旱之后早造就停止了蓄水,而改为向下游补水。但是,汛后蓄水的初期毕竟还是曾经减少了下游的水量。为此,汛后蓄水似乎已经成为了三峡工程的一个软肋。下游江西的鄱阳湖甚至已经考虑要在长江和鄱阳湖之间再建设一道大坝,以调节三峡蓄水期间对下游造成的水量减少。我觉得这说明我们三峡工程的水资源调控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通过三峡工程的合理调控,我们本应该能够实现降低长江洪水期的最高水位,增高枯水期的最低水位的目的,让长江的河湖关系向有利的方面转化。而不应该恶化河湖关系。 我们建设三峡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要调节长江的水资源,让它更有利于我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如果说建成了三峡之后,我们非但没有调节好长江的水资源,反倒增加了新的矛盾,那么显然是与我们当初建设三峡的目的不一致。同时也难免会增加社会公众对三峡工程的误解。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是我们在三峡的水资源调度管理上还缺乏经验,还有待于改进。 据悉,国务院已于近日明确,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三大功能上新增抗旱功能,并与防洪功能并列排在首位。这说明我国三峡工程 重涝轻旱 的管理模式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同时也说明发挥已建工程的作用,科学管理水资源的问题,不仅已经引起了我们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我们但愿这一科学的水资源管理理念,不仅仅要体现在三峡工程上。 我们相信只要改变了单纯强调防洪的管理调度方式,不再坚持僵化的静态汛限水位,三峡工程的水资源调节效益一定会充分的发挥出来。要知道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已经为我们实施动态的汛限水位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一周之内的天气预报已经有了较高的准确性,如果能根据各大水库集雨区的天气趋势预报,实施动态的汛限水位管理,我们不仅可以发挥出水库正常的拦蓄洪水的功能,也能避免个梯级水库同时蓄水所造成的冲突。 实施动态的汛限水位防洪,除了可以在防洪的同时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之外,还能大幅度的提高各梯级水库的发电能力。因为,水库电站的发电能力一般都与与水库的蓄水位成正比。汛期水库水位的提高,一定会增加电站的发电能力。动态汛限水位的防洪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汛期的水电站发电能力,而且还可以彻底避免梯级水库汛后都蓄不满水的尴尬局面。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个梯级水电站冬季的供电作用。我国今年冬季所出现的供电紧张局面,一方面是电煤供应不足的因素,另外很重要的原因还有突然遭遇特大干旱,各个主要的水电站普遍蓄水不足。无法正常发挥出水电的作用。 提高汛限水位的增加发电的作用非常明显,以三峡水库为例,如果把汛期的汛限水位提高 5 米,整个汛期可以增加三峡的发电 30 亿千瓦时。如果能实施最充分的动态的汛限水位管理,三峡水电站可能增加年发电量一百多亿。其作用可能会超过 2008 年我国全国的风能和太阳能的全部发电量。按此推算,如果全国的各大水库都能实施动态汛限水位管理,让冬季各大水库的水位得到保障,那么我们国家几乎可能会得到一个额外的三峡电量。总之,水资源的科学调度管理,将会为我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不可估量的重大贡献。 其实,早在 2006 年联合国颁布的《世界水资源报告》就曾指出:世界水资源问题的第一条就是 设施不足,管理不善 。水资源的设施建设和管理就好像是计算机的软硬件,没有必要的水利设施建设,人们对水资源无法干预、调控,就谈不上什么管理。所以,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前提在于必要的水利设施建设。然而,如果建成之后如果不能实施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不仅可能无法发挥出工程设施的作用,而且还有可能会带来某种副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看,水利水电设施只能是一种工具,没有人的科学管理、掌控,工具不可能自觉地发挥出好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在我国的黄河得到过验证,今天又同样在考验着我们对长江的水资源管理水平。下一步,就看我们能不能继续交出满意的答卷了。
个人分类: 三峡|2911 次阅读|2 个评论
mirror - 看来需要再次质疑一下水博先生了
liwei999 2010-2-13 21:56
看来需要再次质疑一下水博先生了。 (2750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February 13, 2010 12:03AM 卖瓜的说瓜甜。水博先生自命为资深水利水电能源工作者,偏爱水电也是可以理解的。之所以要再次评论是因为看到了水博先生的博客。跟风这样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不能免俗。如今要削减碳排放,大环境对水博先生的水电应该是很有力。 评说水博先生的论点主要是来自职业伦理、技术伦理的思考。这类事儿在水博先生那一代里几乎是个没有的概念。饶毅老师谈论过与此相关的话题 ,何谓professionalism,但还没有提升到伦理的层次。 需要声明一下,这个评论并不是对水博先生的个人攻击。不过是赶上了:正想说这类事情,正巧出来个靶子,属于杨子荣的打虎上山了。 职业伦理、技术伦理听起来很唬人。说白了,就是是否把职业上、专业上知道的事情没有遮掩地对公众(不是对上司、对行政)说明了。如果仅仅是没有认识到,不过是个水平问题。如果是预见到了,因为某种原因而隐瞒,这就涉及到了个人的职业伦理、技术伦理了。 在此不妨引用以下水博先生的文章 ,来看看水博先生是否把其职业上应该知道的好的、不好的有关水电的事情都告诉给了公众,让公众把握选择权,而不是水电的利益集团来把握。 首先需要质疑的是 资深水利水电能源工作者 的说法。公众是否能知道水利水电是根本上互相对立的两个事情呢?政府部门从水利部和电力部两个部门统一到水电部一个部,然后又分成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直到今天,只有水利部而没有电力部的行政机构的调整,说明了 资深水利水电能源工作者 的说法很不地道,不如直接表明是个资深水电能源工作者。这样作了就叫做不隐瞒。 第二需要质疑的是 引用: 水博说: 水电就是当前全球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们说它最重要,还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技术成熟,开发成本低。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具有灵活的可调节性能。如果一个国家的水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其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也将受到极大的局限。 先不论水坝的使用寿命问题,开发成本低和(有)灵活的可调节性从何谈起呢?也许水博先生创造的水电比火力发电还要开发成本低,也许水博先生水电比火力发电还(有)灵活的可调节性。有水的时候随您调节。但是有洪水和枯水的时候吧?有其它行业用水的时候吧?凭什么要由发电一个行业决定如何用水呢?镜某看到这里就糊涂了:是水博先生的专业水平太差、比民科的镜某还要少见识呢?还是故意隐瞒了些什么呢? 第三个需要质疑的是水博先生认为核能发电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这也是个众所周知的常识了。但是大坝的寿命是否也有限呢?比如说三门峡,那里的水电是否可以再生呢?比如说三峡大坝,百年后是否还能发电呢?如果不能,是否有重新建坝发电的可能性呢? 人对自然的开发,有史以来都是 不可逆 的。田松博士一派的主张不过是让这个 不可逆 性变得平缓一些,因为现代科技使人类破坏自然的速度增大了。为了减少排放,田松博士甚至可以不吃肉。虽然不管什么用,但这也是个姿态。也期待着水博先生在推销水电的时候捎带着说些水电不利的地方,让百姓在抉择的时候心里也有个底。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1364,61364#msg-61364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619 次阅读|7 个评论
澄清《中国环境报》关于漫湾水库移民的不实报道
zbt92 2009-10-30 15:04
澄清《中国环境报》关于漫湾水库移民的不实报道 文 /水博 按:最近以来,为了诬蔑中国的水电建设,《中国环境报》连续多篇发表不符合事实的文章。10月9日又发表了一篇名为水电移民返贫谁之过?的煽情文章。文章看起来似乎非常有感染力,因为,就像在数学上的证明题一样,要证明命题正确需满足要充分、必要条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但是要推翻一个证明,很容易举的一个反例就可以了。同样要说明我们的水库移民工作做的好,需要大量的宣传、解释,而要是想批评污蔑它,找一点毛病做点文章则是太容易了。为了避免让《中国环境报》这种煽情的宣传误导公众,本文将针对《中国环境报》的煽情文章中暴露出来的一些漏洞,做出一些点评和揭露。是否有道理,请大家评判。 先请看《中国环境报》的文章刊登的这张照片: 《中国环境报》记者给出的解释是云县漫湾镇田坝村的老罗告诉记者,尽管他和家人不嫌脏不嫌累地打零工,但到现在温饱都成了问题。在他的要求下,记者拍下了这张具有特殊意义的全家福。 这里我要补充说明的是,田坝村的村民全都是居民户口,凡是没有生活来源的,每月都享受城镇的最低生活补贴。除此之外,他们还比普通城镇居民多享受每年600元的水库移民补贴。因此,对比当地的非移民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他们都是经济上受惠的群体。记者说他们尽管他和家人不嫌脏不嫌累地打零工,但到现在温饱都成了问题。绝对是夸大其词的。如果连他们这些人的温饱都成了问题,那么当地其他的非移民岂不更是活不下去了吗?其实从照片上子女的穿着我们也不难看出来,这个家庭的生活似乎还不至于到现在温饱都成了问题。 另外,记者在文章中说的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水电巨头们齐聚这里,上演了一场西南水电开发的百团大战,跑马圈水、遍地开花、干支流齐头并进已成这里的常见现象。也足以表现出《中国环境报》记者对中国水电一种不正常心态。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很可能会使我们的记者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例如,接下来记者的他们被迫离开了世代栖居的家园,放弃了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改变了传统半耕半渔的生活方式。。就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这个田坝村的移民安置方案原本是集体远迁,有土安置。但是,该村村民一致坚决要求就地转为居民安置,最后国家不得不接受他们的强烈要求。所以,记者所说的他们被迫离开了世代栖居的家园,放弃了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改变了传统半耕半渔的生活方式。完全是一种颠倒黑白的误导。 再有,文章中记者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这样一句话也非常耐人寻味。文章介绍说某移民如果到了中午还有很多菜滞留在菜篮里,那就意味着她不仅要花两元钱打车回离镇上两公里远的田坝村的家,而且一天的收入也会寥寥无几。。在记者和那位移民看来花两元钱打车回离镇上两公里远的田坝村的家是非常正常的。可是,记者可能不知道,对于我这个住在北京的居民来说,有时候2公里的路却经常不舍得乘座4角钱的公共汽车,更别说打的了。可见,当地移民的花钱,要比我这个城里人还要大方得多。这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记者接下来的描述这位花钱出手不凡的移民居然怎么都想不通,原来殷实富裕的生活怎么变成了这个样。的说法,就难免让人生疑了。2公里的路都要打的生活,难道还不够好吗? 文章中记者的一些关于对漫湾建设前的评价也很成问题。例如记者了解到,漫湾水电站建设之前,田坝村因田地多、土质肥、牧场宽、山林多,又靠近214国道,曾是云县新村区最富裕的一个自然村。等等问题,我不便再一一去驳斥,这里我们仅从总体上介绍一些有关漫湾水库移民的真实情况。供大家参考。 漫湾移民概况 漫湾水电站均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澜沧江干流上。坝址位于临沧地区云县新村区(现改为漫湾镇)。水库回水71km,淹没耕地6224.5亩,林地8507.3亩,淹没影响各类房屋10.81万平方米,移民584户共3513人;建设期为1986年~1995年。 云县移民1934人,其中农业移民1650人初设规划为全部县内远迁,后调整为大部后靠、部分远迁;后靠人口1293人原有田地1980.9亩,粮食总量151万市斤,人均1170市斤;后靠安置后至1993年人口1403人,有田地2305亩,粮食总量195.5万市斤,人均1394市斤。远迁人口350余人迁往云县幸福乡忙拐山,划拨荒山及林地2060亩,开垦耕地875亩,人均占地5.82亩,人均耕地2.5亩,人均住房32平方米;并在安置区内建设了小学、卫生室、农技站、购销店、村公所等公共设施。 景东县、南涧县、凤庆县(略) 漫湾电站移民资金1992年国家审定修编概算投资4000万元,1993年云南省政府补贴1000万元共5000万元,人均约1.4万元。扣减公共设施迁建(如通讯、电力线路、道路交通等)费用约2100万元后,移民人均补偿约8200元;与当时国内各水电站农村移民人均补偿7000~8000元大体相当。 从整体上说,任何一个水电的开发建设都会大幅度的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发展之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共福利肯定会相应的得到提高。然而,即便如此,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社会也不能保证每个人的生活水平都一定得到了提高。例如: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生平已经大幅度的提高了,可是,仍然有人不满意,有人相对的生活水平也确实下降了。水库移民的情况也是如此,从绝对收入综合统计的数据显示,水库移民的收入都比移民搬迁以前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个人来说却是会有个别人相对下降,甚至绝对下降的情况存在。问题的关键是需要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比例是多少。生活贫困是个别特例?还是普遍情况?反坝组织通过广泛的筛选,曾经选定了曼湾水电站(田坝村)移民为他们的宣传重点。应该说曼湾是我国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特殊产物,移民获得的一些利益(例如非农业户口)在改革后已经大大贬值。就是针对这个一致被认为最差的移民典型,这里我们也可着重分析一下。 曼湾移民安置效果 漫湾水电站库区四个县均系贫困县,以彝族为主体的9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库区人口52%,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62.8%;长期依靠国家财政补贴维持低水平的生产和生活。据调查,即使在中国农村收入增长最快的1984~1986年,库区农民三年平均人均粮食产量也只有404公斤,人均年收入309元。漫湾坝址新村区(现为漫湾镇)1987年人均年收入仅为210元!(资料来源见《云县漫湾镇志》)请大家注意:决不是《中国环境报》记者所说的漫湾水电站建设之前,田坝村因田地多、土质肥、牧场宽、山林多,又靠近214国道,曾是云县新村区最富裕的一个自然村。 移民工程实施后,县内外迁集中安置的移民生产水平恢复较快,生活基础设施比移民前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云县忙拐山移民安置点1996年人均产粮464.2公斤,人均年收入746.6元,高出该移民迁出地云县茂兰乡未移民人口当年人均年收入103.9元。 后靠安置移民由于各地具体条件不同,移民后生产生活水平变化离散度较大,据云县移民办调查,后靠移民住房条件普遍比移民前有较大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维持原状或比移民前略有提高的约占75%,低于移民前水平的约占15%,相对富裕和未能解决温饱问题的约占10%。 漫湾镇田坝村移民个案介绍: 田坝村位于漫湾电站坝址施工区,土地房屋全部被占的农业人口共有43户241人(1986年人均年收入210元),按初设安置规划应县内远迁安置,由于当地群众思想观念保守觉得故土难离,还有部分群众听说新村区将撤区设镇可以解决部分移民商品粮户口(在1986年代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所以坚决不同意县内远迁;经云县政府作工作无效后,对初设安置规划进行了调整,对土地房屋全部被征用的43户241人农业人口经省政府批准办理了户口农转非,并利用移民补偿资金先后建设砖混结构住房96幢7710平方米(原有土木结构简易房屋6560平方米),人均31.99平方米,于1987年11月大江截流前43户移民全部迁入新居。对这批已属非农人口的安置,当地政府给予了很多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如利用部分移民资金入股兴办集体企业漫湾经济开发公司;将移民安置费用定向用于各户开辟各种生产经营门路;允许群众自行利用沟滩山坡零散土地,等等。移民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从事运输、商贸、服务、加工、伺养等,至1991年,年收入超5000元以上的富裕户有15户,占移民户的34.9%,经营不善返贫的仅1户,其他移民户的年人均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是在1996年以后,随着漫湾工程完工,坝区施工人员撤离,漫湾镇及周边商贸形势逐渐萧条,主要从事第三产业的移民收入逐渐下降,原来有汽车跑运输的也拉不上活,部分人员外出打工,也有少数群众从事拾荒收购废品补贴家用。正是因为有电厂的存在,抛弃的垃圾当中有一些还可以卖钱的成分,必然就会有人从事这一行业,这种被大肆炒作的捡破烂现象是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可避免的,应该属于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自然分工。它不可能像反坝组织说得那么绝对,移民都去捡破烂为生,而且仅仅一个发电厂的垃圾能够养活的捡破烂的人数也毕竟是有限的。和任何城镇当中的弱势群体问题一样,田坝村的贫困也是当地政府的重要课题,当地政府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包括从漫湾电站库区后期扶持基金中拿出部分费用用于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门路,对少数生活贫困群众发放低保补贴,尽可能解决这部分群众的生活困难。 反坝组织曾经抓住个别的漫湾移民捡破烂的现象大肆宣传,说什么电力公司欺骗百姓说水库发电之时,就是百姓致富之日,而实际上水库发电之后移民们的靠捡破烂为生。他们采用个别代替一般的欺骗方式,说什么都去拣破烂,真要是像他们造谣那样的话,反倒说明田坝村那个地区已经非常富裕,居然能靠捡破烂养活几百人的生存。这比起建水库前人均210元的收入岂不是天地之别?这不是说明当地其他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了吗? 客观地说,即便是这些最不幸的田坝村捡破烂的移民,也仍然让当地一些没有当上水库移民的人羡慕不已。对当地某些贫困农民来说,他们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奋斗一辈子的结果,也未必就能住上田坝村移民那样的房子。至于生活贫困的低保补贴,对他们来说更是不敢想象。这种情况有点像城市中的贫困群体,即使生活相对来说非常困难,但其社会地位仍然也还是一些农村中的贫困农民可望不可求的。这就是反坝组织炒作的特例,也是所谓最差的水库移民的现实。 特别应该指出,《中国环境报》的记者在这篇炒作漫湾移民的文章中说据调查,在库区淹没前,漫湾地区移民人均纯收入曾高出全省平均值11.2%。1997年库区淹没后,这些移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平均值的46.7%,收入大幅下降。 在漫湾库区,在水库淹没前,当地百姓的收入高于云南全省坝区平均11.2%。而在库区淹没后,移民的收入却只能达到全省平均值的46%。---这早就是反坝分子常用的一种以讹传讹的欺骗手法。库区一般就是指原来在江边的村落后来被淹没的区域,坝区就是包括远离江边以及深山里的贫困山区。因此,库修建前,因为自然环境差异江边库区的收入高于山区坝区是非常正常的现象。然而,这个所谓库区高于云南全省坝区平均值的数字,却和水库修建后移民与全省平均值的比较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仅仅根据这两种毫不相关的比例关系,其实谁也不能知道水库修建前后移民的收入,哪个更高些?当然,反坝宣传炒作这话的目的,绝不是要告诉别人一句废话,他们是在玩文字游戏,利用大多数读者都会认为专家决不会把一组根本就不相关的数字拿出来给大家的思维习惯,一不小心忽视了全省坝区和全省的区别,起到造谣宣传的目的。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漫湾水电站库区四个县均系贫困县,以彝族为主体的9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库区人口52%,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62.8%;长期依靠国家财政补贴维持低水平的生产和生活。据调查,即使在中国农村收入增长最快的1984~1986年,库区农民三年平均人均粮食产量也只有404公斤,人均年收入309元。漫湾坝址新村区(现为漫湾镇)1987年人均年收入仅为210元!(资料来源见《云县漫湾镇志》) 移民工程实施后,县内外迁集中安置的移民生产水平恢复较快,生活基础设施比移民前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云县忙拐山移民安置点1996年人均产粮464.2公斤,人均年收入746.6元,高出该移民迁出地云县茂兰乡未移民人口当年人均年收入103.9元。不仅如此,漫湾水库移民在2007年以前,每人每年就有400元的后期扶持补贴。2007年之后便为每人每年600元。除此之外,田坝村的村民还都无一例外的属于居民。如果他们没有正常的收入都必须享受城镇居民的生活补贴。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当年那些反坝组织和反坝专家用虚假的统计数字骗人的时候,还没有敢直接说出收入大幅下降的造谣结论,而我们《中国环境报》的记者记者敢却在自己的文章中增加了这个收入大幅下降的说法。对比本文提出的一些数据,我不知道《中国啊环境报》对此能作何解释?会不会又要用是别的报纸先造的谣来为自己虚假宣传开脱? 我国水电开发的目的和巨大动力之一就是要使当地民众脱贫致富,这一点在怒江开发的争论中表现得十分清楚。现在的局面谁都可以看到;为了生存和发展当地政府和群众比开发商开发怒江水电的热情要高得多。实际情况如果真是像反坝分子宣传的那样,当地百姓在水电开发后越过越穷,有哪个政府或者百姓还会看不到现实?还会盼望、支持水电开发?
个人分类: 三峡|3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沙江规划审查会揭穿诬蔑金沙江水电的谣言
zbt92 2009-8-18 18:52
金沙江水电承载着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文 /水博 金沙江是我国长江干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区,干流全长约 3500公里,总落差5100米,流域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流域内资源丰富,拥有水能、森林、矿产、生物、旅游等众多独特的优势资源。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特殊,交通不便,目前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流域的资源优势要转变为经济优势,金沙江流域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区域之一。 然而,近来由于金沙江中游的一些电站因审批手续存在欠缺被环保部叫停之后,社会上刮起了一股污蔑金沙江水电开发的歪风。一些伪专家故意把国外一些国家对河水的使用率不宜超过 40%的建议,编造成水库蓄水量的所谓警戒线。污蔑我国的金沙江水电规划一旦实施,水库蓄水总量将达到径流量的83%,严重超过国际警戒线。并挑拨离间的污蔑说我国开发金沙江的国有电力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发金沙江的行为,是要赶在水利部新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出台之前,把生米煮成熟饭。 不知道是一种意外的巧合,还是有关部门故意要用事实揭露这些污蔑金沙江水电开发的谣言。 2009年8月13~14日,水利部在北京主持召开金沙江干流综合规划专家审查会。要知道金沙江规划就是即将公布的新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参加审查会的各方面专家认为:规划编制单位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了大量的勘查、论证和规划设计工作,注重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规划的指导思想正确,内容较全面,总体布局合理,方案基本可行,建议规划经修改完善后,尽快报请国务院审批。 会议还强调:金沙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在长江治理开发和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沙江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干支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 1.21亿千瓦,占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的42.25%,经济技术可开发量为1.19亿千瓦,年发电量5927亿千瓦时,占长江流域的49.9%,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是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主要电源点。 二是金沙江是南水北调西线及滇中调水工程的水源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改善西北地区生态与环境、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滇中高原是云南省精华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做好节水、治污和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从金沙江引水解决该地区的缺水问题,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三是金沙江梯级开发具有设置防洪库容的条件,可分担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川江河段的防洪任务。金沙江汛期洪水总量占宜昌以上长江洪水总量的三分之一,也是川江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三峡水利枢纽发挥总控制作用的情况下,金沙江梯级开发可配合三峡水库运用,进一步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减少分蓄洪区的运用。 四是金沙江水资源合理配置可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川南、干热河谷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需要在加强节水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水资源,兴建必要的蓄引提工程,满足城市供水、农村饮水、农业灌溉等用水需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是金沙江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对维护健康长江至关重要。加强金沙江水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长江流域治理与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西南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这里需要向大家说明的是,由于近年来我国水利规划部门对金沙江的进一步勘探和研究,新的综合规划中的关于金沙江水电的可开发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了增加。按照新的综合规划,我国金沙江的水能总量将超过 7个三峡。建成之后发电量将大大超过我国目前已开发的全部水电。大约相当于每年为我国提供3亿吨原煤的清洁能源。因此,以前一些极端环保人士所散布的,污蔑电力公司要拼命要赶在新规划出台之前开发金沙江的种种谣言,无疑将不攻自破。 听到这样一个巨大的喜讯,每一个中国人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可以预言,在当前国际社会对我国碳减排的压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奔腾不息的金沙江不仅将是我们的资源、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个人分类: 三峡|5330 次阅读|1 个评论
金沙江水电项目未经环评就开工是给水电业的环境形象抹黑
jiasf 2009-6-11 14:39
今天环保部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等项目,原因是两家大型电力开发公司在金沙江地区未经环评强行开工两个水电站项目,一个是华电集团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鲁地拉水电站,一个是华能集团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龙开口水电站,未经环评审批于2009年1月截流。水电本来具有可再生、无污染、调峰能力强、运行灵活等优点,应在争取尽可能减少对河流的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但水电企业竟然未经环评强行违法开工建设水电站,实在是给水电业的环保形象抹黑,对水电业的健康发展没有一点好处!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4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说水电之绿
youngzy 2009-2-20 09:24
近日在网上又看到水电是否为清洁(绿色)能源之争,一些人打着环保旗号妖魔化水电。我查了一下,这些论调的源头是来自于范晓在人民网上的一篇文章《质疑水电清洁能源论》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2742/10559/960470.html ),下面仅以其所列观点逐一作出批驳。 文章作者举了一个紫坪铺工程施工区的例子说明水电工程危害地质,作者提到在施工时遇上连续降雨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这个例子本身就说明个例了,具有偶发性,即使是普通施工工程遇上连续降雨也很可能会导致泥石流的,根本不能就此说明水电就不是清洁能源。之后作者又举了美国爱达荷州特顿峡谷水坝,更是不能说明问题,那纯粹是工程设计和实施质量本身的问题,大部分水坝并不存在这个问题;至于加剧诱发地质灾害,其概率更是极低的。作者又举例说水库淹没了良田,却不提水库也能使很多缺水的干旱土地能够得到有效灌溉,再说这些所谓的良田大部分都是坡耕地,其长期种植会造成水土流失,在大江在河两岸的耕地本身就应该退耕的,而且水库建成后,也可以发展养殖业,以新产出的水产品代替农作物产出。至于说水库会截留沉积物和营养物质,那是工业排放没有控制好的问题,不是水库自身的问题,而且水库本身也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而所谓的被淹没的植被和土壤的分解以及腐烂的有机物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并产生沼气和二氧化碳的释放,导致温室效应完全可以在水库建成前将植被进行清理解决的,即使不清理,也就是前几年会有温室气体排放。如果说大坝会减少下游的水流流量,从而造成灾难性影响,那更是站不住脚的,从长远来说,总的水流量不会因为大坝而减少,水电只需要水的势能,其本身并不消耗水资源,怎么会减少下游的水流流量呢?!至于作者提到的大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毫无例外地会减少生物物种多样性,看似有理有据,但河流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河流被工业污染造成的,如果对大坝进行合理管理,完全可以保证下游保持足够的流量而不影响水坝正常运行,而且水库本身也属于湿地,是面积更大的湿地,可以成为多种水生动植物的新的栖息地。作者最后提到美景佳境,因大坝而逝去,也是颇为牵强的,即便没有大坝,因为气候变化,因为某些局部地区降水量减少,一些瀑布也会逐渐消失,再强调一次,将时间尺度放长一些,水坝本身并不会减少水流,瀑布消失与水坝无关,而且水库本身也有美学价值,也可以成为美景佳境供游客观赏,世界上很多水库成为旅游胜地(如三峡),这也是有据可查的。 而上述这些批驳仅仅是针对其观点本身。实际上,所谓清洁或者不清洁,都是比较而言的。社会要发展,人类要生存,必然离不开能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开发水能,就必然多开采可耗竭性资源――煤炭和石油,且不说这些资源会因为越来越稀缺变得更加昂贵,其开采和使用过程中引起的地质灾害(因采煤所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污染等)、污染物排放(每吨煤燃烧产生 75公斤的二氧化硫、37公斤NOX,680 公斤 粉尘 和 废渣 ) 、 温室 气体 排放 (每吨煤燃烧会 排放 2490 公斤 的 二氧化碳 ) 以 及 大量 的 废热 排放 , 其 开采 过程 中 安全 事故 导致 的惊人的 生命 财产 损失,水电是不能与其相提并论的 。而且 , 水电 开发 过程 中 的 一 些 问题 是 能够 通过 前期 设计 来 解决 的 , 水电 成本 也 低 , 其 产生 的 综合 效益 本身 就 能 足 以 弥补 其因设计缺陷 带来 的 外 部 性 。 而 火电 则 不 能 , 即使 不 考虑 外部 性 , 其 成本 也 比 水电 高 得 多 。 事实上,作为世界上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我国的水能资源开发强度还是非常低的,还不到 30%,美国在1986年时已开发43.3%, 1997年达到65.7%,日本在 1986年时已开发95.0%,法国在1986年时已开发92.1%,意大利在1986年时已开发93.0%,西班牙在1997年时已开发61.6%。这些数据表明,世界发达国家都注重优先利用水能资源,尤其欧洲国家。我国的经济可开发水能可发电量为1.75万亿千瓦时,如果达到60%的开发水平,则与2007年底的水力发电量相比,可以多替代2亿吨煤,减排4.99亿吨Co2,少消耗5.58亿吨氧气(相当于3143万亩阔叶树一年产生的氧气量),如果这还不能说水电是清洁能源的话,就没有真正的清洁能源了。 综上所述,水能资源不仅是清洁能源,更是廉价的清洁能源,对于大自然的恩赐不但不鼓励积极索取,一些人还打着环保主义者的旗号大肆发表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不知是为了哗众取宠,还是属于无知者无畏,抑或为某些利益集团所用,实在不得而知。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9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