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人文科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人文科学

相关日志

(5)杂文2017 人文科学、应用科学和理论科学
wenmiaosong 2017-2-23 00:39
(5)杂文2017 人文科学、应用科学和理论科学 谢谢蒋春煊和王一平给我发来的关于万有理论的讨论。我同意他们的一些基本看法:如 牛顿引力公式是猜想,爱因斯坦引力理论是100%错的 。我也可以同意。但是我更加主张:把“牛顿引力公式是猜想”,说成:牛顿引力公式是“有限论域”的;爱因斯坦引力理论是100%错的,说成:爱因斯坦正确地指出了牛顿引力理论的有限性,但是他所改进的牛顿引力是错的,即是没有逻辑自洽性的。 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科学本来就是从一个混沌空虚的水面的“起点”出发的,接着就是沿着“混沌空虚”的方向前进着。这个前进方向的寻找,实际上是无法从前进的路上看得清楚的。对于那个前进方向上所走过的路,只能从那些所到过的地方,是不是适合多数人的愿望来认定。如果多数人认为那些到达的地方是符合人们的愿望的,就可以建立一个标识点,这就是那个称为有限论域下的“公理”,或者可以称为一个相对真理的“新起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一系列的标识点,作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但是当我们走了更长的路以后,又会觉得从哪个起点到不了人们所希望的目标,我们还必须反思回去,寻找新的道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标识点来代替那个曾作为相对真理的标识点。由此来作为新的起点。 这就是黑格尔的哲学:“哲学是思维的反思”的根本含义。 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当时以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的殖民地时代,揭露了殖民主义的罪恶,提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打破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于全世界的罪恶统治。这在19世纪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简单地把所有的宗教作为麻痹大众的精神鸦片加以绝对的否定,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特别是 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建立起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辩证唯物主义”,这就是其不合理的一面。 19-20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分裂为左右两翼,恩格斯实际上成了右翼社会民主主义的领导者。列宁举起了在一国首先打破已经发展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国际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在这一点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巩固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在对苏联和列宁与斯大林的评价上,我国目前的哲学界,对于社会民主主义左右两翼的意识形态从来没有做过认真的讨论。因为中国共产党本身已经成为整个共产主义阵营中的一个主要成员,在激烈的暴力斗争的时代,我们根本不可能进行那样的讨论。 在19世纪晚期马克思主义分成左右两翼的情况下, 其右翼实际上在意识形态上已经成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同盟者。在这一点上我们今天必须要补上一课。 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右翼在信仰上是跟随着资产阶级的个人自由主义的和国家民粹主义。这一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共产党宣言”中已经可以看出来了:那里提出的性生活完全是男女双方的私事,社会无需干预,这是恩格斯的观念,马克思在以后曾用“爱情本质上是自私的”那样毫无力量的话来表达他自己的观念,这也正是他们完全抛弃宗教的结果。 在那个时代人们在根本上还无法理解神的话语和宗教的复杂关系:宗教只是“神的话语”的信仰在人间的一种不完全的表达;神的话语只能在不断的宗教改革中向前发展。同样那个时代,也搞不明白以色列人既是神的选民,但也是和神摔过交的人,更是不断地和神争论着的人,而且耶和华神最后也是离他们而去。但是他们却从来也没有抛弃过对于耶和华神的话语的信仰的“形式思维”上的追求。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强调的信仰:祂不是简单的宗教信仰,更不是完全抛弃宗教而建立的对于人间权威的信仰。而是科学和宗教的互动关系,这个互动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改革”:西方信仰就是对于宗教形式的不断的改革,但是信仰更是对于人间的意识形态的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我们今天追求的人间共同的“意识形态”的根必定在“神的话语”或“神话的历史”追求之中。 恩格斯在马克思死后所写的《国家、家庭和私有制的起源》中,特别提出了关于家庭消亡的理论。列宁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能够胜利以后,曾为这一点而做过艰苦的补救工作,前苏联早期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充分的反映了这一点。 列宁、斯大林那样抛弃了神的话语的信仰的“唯物主义”者,在维护家庭和家庭教育上恰是和耶稣基督基本一致的,特别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方国家,尽管着形式上保留着神的话语的信仰,但是在如何对待家庭和家庭教育,这一点上与耶稣基督的教导渐行渐远了。这也正是造成今天西方社会的人群间在意识形态上的出现的一个最重要的分歧。 共产主义者过分强调财产上的“平均”,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由于完全没有了神的话语的约束,反而造成更大的不均。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不断发展的逻辑思维的规则,同样不能实现财富分配上的“平均”,但是却可以在财产分配上达到某种逻辑规则上的合理性:但是实际上由于人间逻辑规则的本身,并没有真正的公理性,所以同样在制造着人际财富分配的不平。 只是那种不平被更加隐蔽的形式所保护着。所以他总是比以对伟人和对权势的崇拜所造成的不公平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但是社会无需干预性生活的那种自由,实际上也是只能仅仅给社会的最高层的、没有信仰的精英们提供完全的自由。有信仰的精英和政治家不会沉湎于那样的自由,普通的劳苦大众也没有能力去享受那样的自由。它对普通劳动大众所带来的只能是家庭的破坏,对社会的结构造成更大的不公和分裂。 20世纪的西方哲学的歧途是由罗素所带来的。 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关于哲学的讨论中,曾多次谈及了。虽然罗素在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由此而来的民粹主义是坚定不移的,但是他只能唤起西方的大众抵制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上, 特别在反对前苏联的霸权主义上,在当时是起到了正面作用的。 所以我们在评价毛泽东的哲学观念时,也是一样,他在反对前苏联的霸权主义上,对于我们的国家是有进步一面的,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有其合理的一面,这是当时中国和西方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能够达成双方合作关系的基础。但是毛泽东的反对前苏联的霸权主义不是在神的话语的两种思维方式的“合一”精神的指引下的道路,而是继续其形象崇拜的思维方向上去寻求人间的公平。 毛泽东的主要错误是出于对于形式思维的无知,在战争年代确实需要首先强调形象思维的集中统一,但是在战争结束以后,继续反对形式思维、反对形而上学。把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两者的对立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的对立。把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的对立绝对化。毛泽东的“实践论”对于国家的发展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他的“矛盾论”只是片面地强调一分为二和阶级斗争;完全背离了神的话语中的两者合一的精神,只会把国家引向愚昧和迷信的道路。 毛泽东的这种哲学观,造成了建国以来在知识分子政策上的错误。遏制个人的独立思维、把具有独立思维的知识分子当作阶级敌人来进行斗争。把科学思维的辩证性置于党性的绝对约束之下。从而把知识分子从整体上作为改造的对象,资产阶级的附属物。并通过反右派斗争把一大批优秀的、有独立思维精神的知识分子都打成了阶级敌人。 不仅造成了对于知识分子的独立思维精神的大摧残,也造成了全民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大倒退。 尽管我国在解放以后也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那个研制成功从根本上来说只是在照搬美国和苏联的已经成熟的科学理论,甚至大多数零部件都是在已有的样品的情况下,花了巨大的代价才照着做出来的,而且在质量和水平上完全无法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现在国家把极少数老专家作为国家的功勋大加宣杨,而实际上对于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教育事业做出真正贡献的广大知识分子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困难和压抑并没有真正的解决。特别是那种压制独立思维精神所带来的迷信和愚昧并没获得真正的改变。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以后,在教育上强调的树立个别先进人物的形象,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在根本上并不是发展人类思维能力和追求社会进步的教育方法,而只会通向迷信和愚昧的道路。 文化大革命以后,直到打倒四人帮以前,我国的基础理论科学、应用技术科学,不论是基础工业、还是轻工业、农业都极端落后、整个社会都处于半饥饿状态。尤其可怕的是造成社会思维能力和道德精神的退化,愚昧和迷信死灰复燃。祸害人民的邪教法轮功竟会在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社会民主主义革命胜利40年之后在全国泛滥,这些都是应该很好的反思的。其实那些愚昧邪恶的邪教是从军队和国家机关的大院和礼堂里孵育出来的,连我们的国防科委寻找和打捞卫星上的降落物,都把气功师请来作为顾问,请他发功帮助寻找;在写国家军工史时,我结识一些写作者,在聊天中谈到气功时,就谈到他们曾请过气功师对放射性源发功,据说还真的使其半衰期发生了“改变”。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国家的高层风云人物与那些邪门气功师的密切的交往。 特别是在国家的保健卫生上,由毛泽东的西医学习中医,那些官僚机构中的中医信仰者,对造成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应该负主要的责任。没有他们也不会有今天在医疗事业上的混乱:那么多治病救人的医师被打、甚至被杀,为什么?我还没有看到一个中医被骂被打的。其实除了中国,世界上并没有“西医”。 医学是一门属于全人类的整体学科。 中国在神农尝百草、黄帝内经的时代、我们的医学也是走在人类的最前面,其实所有别的国家也有他们的那个时期的医学。在 李時珍 的本草纲目的时代,中国的医学总体上依然走在西方世界的前面。但是在19世纪以后, 特别是到今天,医学像所有其他科学一样,也走上了以数字化为表征的与信息科学、分子化学和机电一体的自动化科学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道路。医学是把全人类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今天哪里还有人真的不信由医学仪器所检查得到的、有上百个数字的体检结果,而信只从号脉和观察得到的阴阳五行的几句中医术语的诊断,中医的诊断实际上是连任何文字的诊断书都没有的。只是给你吃中草药。 当然中医中有效的中草药、对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食物营养和生活起居对健康的关系,和针灸等某些物理疗法,现在也成为全人类的现代医学中的一部分,在进行着研究和合理的应用。但是它只有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时,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当然,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方法也有其本身的不完善性,所以,医学检查的近百个数据实际上也不能完善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所以医学还要不断的发展。 仪器诊断的数字还要结合人的自身感受,特别是人的自身感受本身要不受那个诊断数字的影响。那些体检上的数字会随着人的精神和医疗而改变,而且那些数字对于人的健康的关系,也常常会因为医学的发展而改变的。所以年轻人对健康首先是要自信和乐观。老年人更要达观:人活一天就要好好生活一天,得到一天的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我是生自尘土,必归于尘土。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时候,生又何用,死有何惧! 我之所以特别讨论医学,是因为医学是与创世记中神造人的最后一天的创造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神造天地万物最重要的是“起初”和造完人以后所做的“工”。在六天的创造中,第一天是链接着起初,是创造了光;最后一天是神造人,它和以后所做的“工”联系就更紧密了。因为实际上人并没有造完。所以在这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创造中,最体现了神造人的最重要的“精神”: 人间有两类不同的思维方法: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而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也最集中地反映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创造上:我们东方人是以实践为主的,对“光”我们做的是人群的实践:首先创造了水平仪,在水平面上测量了“时间”,用时间把原来混沌空虚的数字发展成了一天和一年的时间。 创世记中的时间是“日”和“岁”。我们的时间成了可以运算的“日”和“年”。 我们对数字的计算也来自实践,没有对数字的逻辑分析,形成什么数域和演绎规则那一套形式主义的思维方法。 西方人的数字是通过对于土地测量获得的平面几何学,那里依靠的是思维;还有观察天文所发现的星空的地心说,但是从地心说又发现了天空只有恒星绕地球转,还有一种并不绕地球转的轨迹混乱的行星,这些单靠观察是得不到的,要靠逻辑和理性思维。从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思维方法的差别。 在医学中与神的最后一天的创造紧密联系。从那里也可以看到东西方思维的差别最大的地方:我们群策群力的尝百草、造工具,一切都为了应用,与大多数人的生存紧密相联系的应用科学。直到今天,中医实际上是没有文字的病情报告的,更没有数字来表征的任何现代医学的表达方式。我们在真正讨论科学、讨论数学和物理学之前,就是要反复的讨论信仰和神的话语。否则我们就会永远搞不清楚神的话语和人的话语之间的关系,人间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总是引向差别和斗争,只有神的话语才能够差别把我们引向合一,而引向合一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神的公义和大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学和市场规则下的企业管理的方法,而不是依靠科学思维。所以主要是靠政治家、企业家带领着广大劳动者的实践。当然那种实践也要有正确的方向。这里主要是靠社会科学——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和依法行政的法理学,也就是理性和逻辑规则下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学。当然也要对于自然科学的合理把握,但是那个自然科学看起来像是完全公正的根据逻辑和理性思维的客观的真理,我国科学界所信奉的物质第一性实际上也自然地承认了西方的逻辑的公理性。实际上面对无限的大自然,这种逻辑永远都无法达到逻辑自洽的公理性。苏联和共产主义的经济管理靠的是党的政策和计划,西方靠的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竞争。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初中吧,老师介绍苏联的幸福生活总是离不开两句话:一个是第几个五年计划,生产得到了多大的发展,一个是每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降低物价,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多快的提高。 苏联有俄罗斯的资本主义思想下的知识分子的和现代理性思维的熏陶。特别是数学家欧拉长久生活在俄罗斯。欧拉是人类历史上牛顿以后的最伟大的数学和物理学家。是他奠定了实物与波(和场)并存时代的思维方法的数学基础。虽然他的数学和物理学至今还并没有为全世界的主流科学界所认识。 他的复数运算不是来源于实数空间的数学演绎。任何数学演绎所获得的关于 e和i 的结果,在认识大自然上都是没有用处的。他所提出的 e和i 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新数域下的计算方法。用实数数域下的建立在 e和 的数学关系上的现代分析数学,都无法描述的欧拉讨论的单摆振荡的物理实在。 e 就是和 性质相同的宇宙常数。 是描述平面上的圆周和直径之比的无量纲宇宙常数。 e 也是一样。他们都是人所永远计算不出来的。 因为要计算出那个数就先要一个与它同样位数的已知的数。也就是说要计算出 就要先计算出 2 , 的计算误差永远比 2 大得多。也就是说不论怎样的人造出来的计算机所计算的 的精度都要远远比 2 小得多。这就和数学分析的逻辑相悖。 所有数学分析的逻辑基础都来自牛顿的对于时间的认识:所有人间能够观察到的“物质运动”都是时间的连续函数。这些就先不再这里讨论了,因为说到底这来自神的话语。 这个数来自神的话语。圣经上有: 信就是信未见之事的确据,信所望之事的实底。 这是一种逻辑关系,没有这个逻辑关系就不可能计算出半径和圆周之比。有人会说我们中国人也会算圆周率而且比西方人更准确。我们说是我们的祖先先懂得了太极实验,懂得了地球的黄道线。但是埃及人会说是他们早在纪元以前就先计算出了地球的赤道周长,而中国人直到19世纪还只懂得“天方地园”的盖天说。你能由此否定我们的是太极实验的最先实现者吗?希腊人并没有和我们争这个太极实验的首创权,只有韩国人把那个太极图放在他们的国旗上,很好啊!我也说不清楚到底是谁先创造的,其实我想很可能是共同创造的,或者说在创造那些东西时,我们还是一家人。那些神话中的知识应该是全人类共有的。西方人先有“逻辑”,东方人现有“太极”:逻辑是什么?就是“神”,古希腊人的智慧之神,太极是什么?太极就是“天”,这个“天”也是神,是东方人的“神”。我们总是”有事问苍天”。所有人间搞不明白的事,你说应该问谁?问毛泽东?毛泽东也是要死的啊,最可靠的还是问苍天。 今天社会为什么显得那么动荡,在我看来已经不再是东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所造成的思维的对立了,虽然它依然会造成一些国家间的矛盾,但它所造成的主要是国家内部的不同人群间的矛盾和斗争。今天人类已经有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在联合国体制下的实际上比两次世界大战还长得多的和平共处的时间。在这样的半个多世纪中,前一阶段是东西方左右翼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斗争:在朝鲜、在越南的战争,虽然其原因是复杂的,但那些都是两种思维方法国家之间的碰撞的余波。但是总的说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对立问题,正在联合国宪章的框架下,一步一步的解决。前资本主义或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右翼或共产主义阵营的世界之间的对立、矛盾和斗争已经不再是当今世界的矛盾和斗争的主要方面。先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殖民地的独立,接着是苏、东的和平演变,以共产国际为中心的世界革命的潮流也已经平息。这些总体上都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从整体上来说,世界已经在全球化的轨道上稳定前进,目前一些国家间的矛盾只是局部的问题,与本世纪50-60年代的两个阵营的斗争已经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回事了。 今天,一直在联合国中起着主导国家的美国,竟然有越来越多的政治人物提出要推出联合国,当然这只是一时的插曲。这说明了当今世界的矛盾主体已经回到了各个国家的内部。这个国家内部的矛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形象思维为主的人群和形式思维为主的人群之间的矛盾。当然这个矛盾也会涉及国家之间的利益的矛盾和斗争。但是当前根本不存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条件,在美国出现的只是如何使美国重新强大的浪潮 , 并没有在全国形成一个必须打到的敌对国家的目标。美国人民所要求的强大,实际上主要是美国自己的强大,而不是那个别的国家用暴力压制着他的强大。现在世界的主要危险是恐怖主义,但那个恐怖主义的威胁都是通过渗透到那些走上正常发展道路的国家以后,在其内部所造成的危害的。还没有看到恐怖主义作为一个国家对其他发达或正常的发展中国家的威胁。所以伊斯兰的恐怖主义的问题主要也是他们国家内部的问题,原伊斯兰国家之间也有一个国家想越过联合国宪章,用战争手段统一伊斯兰世界,这一点现在看来也是不可能造成世界整体的危险。只有已经走上社会民主主义的左右两翼的国家之间再进行一次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必定是热核和自动化为主的大战,只有这时,才有可能在世界出现伊斯兰统一全球的可能性。 在圣经上所描述的三部分人群中,只有伊斯兰国家还没有走出原教旨主义的落后思维方式对于人群思维的控制。这种原教旨注意的思维不是神的话语的所谓,而是一种落后的必然要淘汰的思维方式。 在我和王江火的讨论中,看起来在对于宗教上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其实我们在宗教之间观念差别是容易消弭的。我们所追求的信仰是科学与宗教互动的信仰。不是原教旨主义的信仰。实际上中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原教旨主义的国家。我们依然保持着对于神的话语的信仰的追求,那就是对于“易经”精神的追求。只是由于我们过早地去掉了原教旨主义,还无法建立其科学与信仰的互动。所以形象思维只能僵化为形象崇拜,而渐渐退化了形式思维的能力;退化了认识大自然的理性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西方国家实际上还是在二次大战中才在主流上抛弃了原教旨主义的影响,但是他们也一度走向唯物主义的歧途,与神的话语的信仰渐行渐远。20世纪晚期,美国的由罗素所提出的以对抗苏联为目标的西方的唯物主义哲学——他们的对于他们的现代物理学家的偶像崇拜为中心唯物主义,和以霍金为首的以他的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胡乱混合在一起的现代物理学,那个现代物理学试图从宇观和微观两端通向实践(实验)的路:现代宇宙学(和天文学)、粒子物理学(和量子信息学)都已经走到尽头了。整个以现代物理学、现代数学、现代哲学体系都走到尽头了:现代物理学的尽头是数学,现代数学的尽头是哲学;而那个广义社会进化论的哲学同样也走到他的尽头了,哲学的尽头是信仰。现在到了信仰复兴的时代了,信仰复兴的时代的主要标志和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上面的三个尽头:理论物理学的尽头、现代数学的尽头和哲学的尽头。这个尽头的标志就是信息社会的来领,一个崭新的时代的来临。什么是这个新时代的标志呢? 马克思的时代是工业革命的时代:工业资本家和他的知识分子革命了,革掉了帝皇将相时代的土地占有者和他的知识分子的命,他所要革掉的思维基础就是天圆地方的盖天说的“意识形态”——一维的数字体系的时代或二元数的时代。 我们把一维数字和二元数学放在一起。数字是一维的、数学就是二元的。数学是寻找两个一维数之间关系的运算。运算本身的逻辑自洽性是不会产生新的数字体系的。而逻辑的功能就是要进行推理,推理的第一步就是逆运算。逆运算就产生了新数域。这就是数字和数字运算的形式思维的功能。中国人反对逻辑,注重实践和形象,就保留了“信仰”。但这个信仰是原教旨主义的信仰。它返回来僵化人们的思维,永远保持一种落后的思维方法。形式思维才是发展思维的道路。但是没有合理形象的约束,就会像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光有“数学心”就会把神的话语赐予人间的伦理道德都撕过粉碎。所以这两种所谓方式对于人类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前,是不能相容的。先要把两群人分离。然后才能够一步一步的融合。“合一”才是目的。在苏联解体以后,西方世界把苏联狠狠的打击了一下。整个一体的科学、经济体系被撕裂了。今天我们国家接受了前苏联的教训:不是从一种思维方式转换到另一种方式,而要探索“合一”的道路。合一的道路就是双赢的道路。 所以看来是信仰的问题,还要回到数学的问题。但是神的话语是混沌空虚的,信仰回到数学是没有效果的,还要数学回到信仰,回到混沌空虚的神的话语中,解读出我们时代的真理的启示。这就是我们的信仰和原教旨主义的宗教之间的差别。圣经中就是以: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那句话开始的。不到今天我们是领会不到那句话所蕴涵的无限的真理的。 直到上个千年的末尾,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人类的知识必须从水面上开始。“时空”会是对于人们运用数字的演绎推理能力的必要的约束。人们只能在时空的框架上一步一步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前推进数学的演绎规则和运算能力。 把一个人为的“紧性”、“完备性”等等加在单一的“实数数域”上,进行不断扩展的分析,最后对人类社会什么有用的知识都得不到,得到的只是使社会撕裂的游戏的能力,而今天那种从游戏扩展到无处不在的博弈能力正在撕裂着人类几千年所积累的伦理、道德和羞耻之心。把人类引向兽类的路上倒退。 圣经上的另一句话: 信就是信未见之事的确据,信所望之事的实底。古人凭着信懂得了我们的知识不是来自显见之物,而是来自神的话语。 正是圣经和合本上的这两句话,让我明白了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去探索现代物理学中实物和暗物(虚物)之间的关系。在信息时代的物理世界中,我们第一次提出大自然并不存在什么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宇观世界的差别,他们之间也不是这个是那个的近似,那个又是另一个的精确形式的关系,而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人只能通过虚物来观察实物,而实物的观察依赖于从虚物中所得到的确据,而从虚物中的确据的获得反过来有约束于人们对于实物的观察直觉能力。精神就是未见之事的确据,而实物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一个确而虚,另一个实而底。这个底又是我们所望的事物的底。两者实在不可分离,相互依存。 在英文直接翻译的圣经上同一句话翻译为: 信仰意味着确信我们所期待的事情,肯定我们所看不见的事情。古人就是为此而得到了上帝的赞扬。凭着信仰,我们理解了宇宙是在上帝的命令之下创造出来的,因此,可见的事物产生于不可见的事物。 如果凭着这段又长又复杂的话,我实在不可能得到圣经实在并不是神在给你讲于人间无关的你难以听懂的话语。也会像罗素那样,认为神话中只有超乎想象的完全与现实无关的东西。所以他在科学和神学之间实在只能一个人徒唤寂寞和精神的空虚了。
个人分类: 杂文2017|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5)杂文2017 人文科学、应用科学和理论科学
wenmiaosong 2017-2-23 00:31
(5)杂文2017 人文科学、应用科学和理论科学 谢谢蒋春煊和王一平给我发来的关于万有理论的讨论。我同意他们的一些基本看法:如 牛顿引力公式是猜想,爱因斯坦引力理论是100%错的 。我也可以同意。但是我更加主张:把“牛顿引力公式是猜想”,说成:牛顿引力公式是“有限论域”的;爱因斯坦引力理论是100%错的,说成:爱因斯坦正确地指出了牛顿引力理论的有限性,但是他所改进的牛顿引力是错的,即是没有逻辑自洽性的。 人类认识大自然的科学本来就是从一个混沌空虚的水面的“起点”出发的,接着就是沿着“混沌空虚”的方向前进着。这个前进方向的寻找,实际上是无法从前进的路上看得清楚的。对于那个前进方向上所走过的路,只能从那些所到过的地方,是不是适合多数人的愿望来认定。如果多数人认为那些到达的地方是符合人们的愿望的,就可以建立一个标识点,这就是那个称为有限论域下的“公理”,或者可以称为一个相对真理的“新起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一系列的标识点,作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但是当我们走了更长的路以后,又会觉得从哪个起点到不了人们所希望的目标,我们还必须反思回去,寻找新的道路。以建立更加合理的标识点来代替那个曾作为相对真理的标识点。由此来作为新的起点。 这就是黑格尔的哲学:“哲学是思维的反思”的根本含义。 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当时以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的殖民地时代,揭露了殖民主义的罪恶,提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打破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于全世界的罪恶统治。这在19世纪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简单地把所有的宗教作为麻痹大众的精神鸦片加以绝对的否定,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特别是 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建立起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辩证唯物主义”,这就是其不合理的一面。 19-20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分裂为左右两翼,恩格斯实际上成了右翼社会民主主义的领导者。列宁举起了在一国首先打破已经发展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国际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在这一点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巩固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在对苏联和列宁与斯大林的评价上,我国目前的哲学界,对于社会民主主义左右两翼的意识形态从来没有做过认真的讨论。因为中国共产党本身已经成为整个共产主义阵营中的一个主要成员,在激烈的暴力斗争的时代,我们根本不可能进行那样的讨论。 在19世纪晚期马克思主义分成左右两翼的情况下, 其右翼实际上在意识形态上已经成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同盟者。在这一点上我们今天必须要补上一课。 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右翼在信仰上是跟随着资产阶级的个人自由主义的和国家民粹主义。这一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共产党宣言”中已经可以看出来了:那里提出的性生活完全是男女双方的私事,社会无需干预,这是恩格斯的观念,马克思在以后曾用“爱情本质上是自私的”那样毫无力量的话来表达他自己的观念,这也正是他们完全抛弃宗教的结果。 在那个时代人们在根本上还无法理解神的话语和宗教的复杂关系:宗教只是“神的话语”的信仰在人间的一种不完全的表达;神的话语只能在不断的宗教改革中向前发展。同样那个时代,也搞不明白以色列人既是神的选民,但也是和神摔过交的人,更是不断地和神争论着的人,而且耶和华神最后也是离他们而去。但是他们却从来也没有抛弃过对于耶和华神的话语的信仰的“形式思维”上的追求。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强调的信仰:祂不是简单的宗教信仰,更不是完全抛弃宗教而建立的对于人间权威的信仰。而是科学和宗教的互动关系,这个互动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改革”:西方信仰就是对于宗教形式的不断的改革,但是信仰更是对于人间的意识形态的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我们今天追求的人间共同的“意识形态”的根必定在“神的话语”或“神话的历史”追求之中。 恩格斯在马克思死后所写的《国家、家庭和私有制的起源》中,特别提出了关于家庭消亡的理论。列宁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能够胜利以后,曾为这一点而做过艰苦的补救工作,前苏联早期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充分的反映了这一点。 列宁、斯大林那样抛弃了神的话语的信仰的“唯物主义”者,在维护家庭和家庭教育上恰是和耶稣基督基本一致的,特别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方国家,尽管着形式上保留着神的话语的信仰,但是在如何对待家庭和家庭教育,这一点上与耶稣基督的教导渐行渐远了。这也正是造成今天西方社会的人群间在意识形态上的出现的一个最重要的分歧。 共产主义者过分强调财产上的“平均”,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由于完全没有了神的话语的约束,反而造成更大的不均。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不断发展的逻辑思维的规则,同样不能实现财富分配上的“平均”,但是却可以在财产分配上达到某种逻辑规则上的合理性:但是实际上由于人间逻辑规则的本身,并没有真正的公理性,所以同样在制造着人际财富分配的不平。 只是那种不平被更加隐蔽的形式所保护着。所以他总是比以对伟人和对权势的崇拜所造成的不公平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但是社会无需干预性生活的那种自由,实际上也是只能仅仅给社会的最高层的、没有信仰的精英们提供完全的自由。有信仰的精英和政治家不会沉湎于那样的自由,普通的劳苦大众也没有能力去享受那样的自由。它对普通劳动大众所带来的只能是家庭的破坏,对社会的结构造成更大的不公和分裂。 20世纪的西方哲学的歧途是由罗素所带来的。 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关于哲学的讨论中,曾多次谈及了。虽然罗素在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由此而来的民粹主义是坚定不移的,但是他只能唤起西方的大众抵制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上, 特别在反对前苏联的霸权主义上,在当时是起到了正面作用的。 所以我们在评价毛泽东的哲学观念时,也是一样,他在反对前苏联的霸权主义上,对于我们的国家是有进步一面的,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有其合理的一面,这是当时中国和西方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能够达成双方合作关系的基础。但是毛泽东的反对前苏联的霸权主义不是在神的话语的两种思维方式的“合一”精神的指引下的道路,而是继续其形象崇拜的思维方向上去寻求人间的公平。 毛泽东的主要错误是出于对于形式思维的无知,在战争年代确实需要首先强调形象思维的集中统一,但是在战争结束以后,继续反对形式思维、反对形而上学。把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两者的对立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的对立。把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的对立绝对化。毛泽东的“实践论”对于国家的发展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他的“矛盾论”只是片面地强调一分为二和阶级斗争;完全背离了神的话语中的两者合一的精神,只会把国家引向愚昧和迷信的道路。 毛泽东的这种哲学观,造成了建国以来在知识分子政策上的错误。遏制个人的独立思维、把具有独立思维的知识分子当作阶级敌人来进行斗争。把科学思维的辩证性置于党性的绝对约束之下。从而把知识分子从整体上作为改造的对象,资产阶级的附属物。并通过反右派斗争把一大批优秀的、有独立思维精神的知识分子都打成了阶级敌人。 不仅造成了对于知识分子的独立思维精神的大摧残,也造成了全民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大倒退。 尽管我国在解放以后也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那个研制成功从根本上来说只是在照搬美国和苏联的已经成熟的科学理论,甚至大多数零部件都是在已有的样品的情况下,花了巨大的代价才照着做出来的,而且在质量和水平上完全无法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现在国家把极少数老专家作为国家的功勋大加宣杨,而实际上对于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教育事业做出真正贡献的广大知识分子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困难和压抑并没有真正的解决。特别是那种压制独立思维精神所带来的迷信和愚昧并没获得真正的改变。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以后,在教育上强调的树立个别先进人物的形象,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在根本上并不是发展人类思维能力和追求社会进步的教育方法,而只会通向迷信和愚昧的道路。 文化大革命以后,直到打倒四人帮以前,我国的基础理论科学、应用技术科学,不论是基础工业、还是轻工业、农业都极端落后、整个社会都处于半饥饿状态。尤其可怕的是造成社会思维能力和道德精神的退化,愚昧和迷信死灰复燃。祸害人民的邪教法轮功竟会在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社会民主主义革命胜利40年之后在全国泛滥,这些都是应该很好的反思的。其实那些愚昧邪恶的邪教是从军队和国家机关的大院和礼堂里孵育出来的,连我们的国防科委寻找和打捞卫星上的降落物,都把气功师请来作为顾问,请他发功帮助寻找;在写国家军工史时,我结识一些写作者,在聊天中谈到气功时,就谈到他们曾请过气功师对放射性源发功,据说还真的使其半衰期发生了“改变”。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国家的高层风云人物与那些邪门气功师的密切的交往。 特别是在国家的保健卫生上,由毛泽东的西医学习中医,那些官僚机构中的中医信仰者,对造成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应该负主要的责任。没有他们也不会有今天在医疗事业上的混乱:那么多治病救人的医师被打、甚至被杀,为什么?我还没有看到一个中医被骂被打的。其实除了中国,世界上并没有“西医”。 医学是一门属于全人类的整体学科。 中国在神农尝百草、黄帝内经的时代、我们的医学也是走在人类的最前面,其实所有别的国家也有他们的那个时期的医学。在 李時珍 的本草纲目的时代,中国的医学总体上依然走在西方世界的前面。但是在19世纪以后, 特别是到今天,医学像所有其他科学一样,也走上了以数字化为表征的与信息科学、分子化学和机电一体的自动化科学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道路。医学是把全人类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科学。今天哪里还有人真的不信由医学仪器所检查得到的、有上百个数字的体检结果,而信只从号脉和观察得到的阴阳五行的几句中医术语的诊断,中医的诊断实际上是连任何文字的诊断书都没有的。只是给你吃中草药。 当然中医中有效的中草药、对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食物营养和生活起居对健康的关系,和针灸等某些物理疗法,现在也成为全人类的现代医学中的一部分,在进行着研究和合理的应用。但是它只有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时,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当然,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方法也有其本身的不完善性,所以,医学检查的近百个数据实际上也不能完善地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所以医学还要不断的发展。 仪器诊断的数字还要结合人的自身感受,特别是人的自身感受本身要不受那个诊断数字的影响。那些体检上的数字会随着人的精神和医疗而改变,而且那些数字对于人的健康的关系,也常常会因为医学的发展而改变的。所以年轻人对健康首先是要自信和乐观。老年人更要达观:人活一天就要好好生活一天,得到一天的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我是生自尘土,必归于尘土。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时候,生又何用,死有何惧! 我之所以特别讨论医学,是因为医学是与创世记中神造人的最后一天的创造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神造天地万物最重要的是“起初”和造完人以后所做的“工”。在六天的创造中,第一天是链接着起初,是创造了光;最后一天是神造人,它和以后所做的“工”联系就更紧密了。因为实际上人并没有造完。所以在这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创造中,最体现了神造人的最重要的“精神”: 人间有两类不同的思维方法:形象思维和形式思维。而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也最集中地反映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创造上:我们东方人是以实践为主的,对“光”我们做的是人群的实践:首先创造了水平仪,在水平面上测量了“时间”,用时间把原来混沌空虚的数字发展成了一天和一年的时间。 创世记中的时间是“日”和“岁”。我们的时间成了可以运算的“日”和“年”。 我们对数字的计算也来自实践,没有对数字的逻辑分析,形成什么数域和演绎规则那一套形式主义的思维方法。 西方人的数字是通过对于土地测量获得的平面几何学,那里依靠的是思维;还有观察天文所发现的星空的地心说,但是从地心说又发现了天空只有恒星绕地球转,还有一种并不绕地球转的轨迹混乱的行星,这些单靠观察是得不到的,要靠逻辑和理性思维。从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思维方法的差别。 在医学中与神的最后一天的创造紧密联系。从那里也可以看到东西方思维的差别最大的地方:我们群策群力的尝百草、造工具,一切都为了应用,与大多数人的生存紧密相联系的应用科学。直到今天,中医实际上是没有文字的病情报告的,更没有数字来表征的任何现代医学的表达方式。我们在真正讨论科学、讨论数学和物理学之前,就是要反复的讨论信仰和神的话语。否则我们就会永远搞不清楚神的话语和人的话语之间的关系,人间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总是引向差别和斗争,只有神的话语才能够差别把我们引向合一,而引向合一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神的公义和大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学和市场规则下的企业管理的方法,而不是依靠科学思维。所以主要是靠政治家、企业家带领着广大劳动者的实践。当然那种实践也要有正确的方向。这里主要是靠社会科学——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和依法行政的法理学,也就是理性和逻辑规则下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学。当然也要对于自然科学的合理把握,但是那个自然科学看起来像是完全公正的根据逻辑和理性思维的客观的真理,我国科学界所信奉的物质第一性实际上也自然地承认了西方的逻辑的公理性。实际上面对无限的大自然,这种逻辑永远都无法达到逻辑自洽的公理性。苏联和共产主义的经济管理靠的是党的政策和计划,西方靠的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竞争。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初中吧,老师介绍苏联的幸福生活总是离不开两句话:一个是第几个五年计划,生产得到了多大的发展,一个是每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降低物价,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多快的提高。 苏联有俄罗斯的资本主义思想下的知识分子的和现代理性思维的熏陶。特别是数学家欧拉长久生活在俄罗斯。欧拉是人类历史上牛顿以后的最伟大的数学和物理学家。是他奠定了实物与波(和场)并存时代的思维方法的数学基础。虽然他的数学和物理学至今还并没有为全世界的主流科学界所认识。 他的复数运算不是来源于实数空间的数学演绎。任何数学演绎所获得的关于 e和i 的结果,在认识大自然上都是没有用处的。他所提出的 e和i 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新数域下的计算方法。用实数数域下的建立在 e和 的数学关系上的现代分析数学,都无法描述的欧拉讨论的单摆振荡的物理实在。 e 就是和 性质相同的宇宙常数。 是描述平面上的圆周和直径之比的无量纲宇宙常数。 e 也是一样。他们都是人所永远计算不出来的。 因为要计算出那个数就先要一个与它同样位数的已知的数。也就是说要计算出 就要先计算出 2 , 的计算误差永远比 2 大得多。也就是说不论怎样的人造出来的计算机所计算的 的精度都要远远比 2 小得多。这就和数学分析的逻辑相悖。 所有数学分析的逻辑基础都来自牛顿的对于时间的认识:所有人间能够观察到的“物质运动”都是时间的连续函数。这些就先不再这里讨论了,因为说到底这来自神的话语。 这个数来自神的话语。圣经上有: 信就是信未见之事的确据,信所望之事的实底。 这是一种逻辑关系,没有这个逻辑关系就不可能计算出半径和圆周之比。有人会说我们中国人也会算圆周率而且比西方人更准确。我们说是我们的祖先先懂得了太极实验,懂得了地球的黄道线。但是埃及人会说是他们早在纪元以前就先计算出了地球的赤道周长,而中国人直到19世纪还只懂得“天方地园”的盖天说。你能由此否定我们的是太极实验的最先实现者吗?希腊人并没有和我们争这个太极实验的首创权,只有韩国人把那个太极图放在他们的国旗上,很好啊!我也说不清楚到底是谁先创造的,其实我想很可能是共同创造的,或者说在创造那些东西时,我们还是一家人。那些神话中的知识应该是全人类共有的。西方人先有“逻辑”,东方人现有“太极”:逻辑是什么?就是“神”,古希腊人的智慧之神,太极是什么?太极就是“天”,这个“天”也是神,是东方人的“神”。我们总是”有事问苍天”。所有人间搞不明白的事,你说应该问谁?问毛泽东?毛泽东也是要死的啊,最可靠的还是问苍天。 今天社会为什么显得那么动荡,在我看来已经不再是东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所造成的思维的对立了,虽然它依然会造成一些国家间的矛盾,但它所造成的主要是国家内部的不同人群间的矛盾和斗争。今天人类已经有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在联合国体制下的实际上比两次世界大战还长得多的和平共处的时间。在这样的半个多世纪中,前一阶段是东西方左右翼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斗争:在朝鲜、在越南的战争,虽然其原因是复杂的,但那些都是两种思维方法国家之间的碰撞的余波。但是总的说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对立问题,正在联合国宪章的框架下,一步一步的解决。前资本主义或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右翼或共产主义阵营的世界之间的对立、矛盾和斗争已经不再是当今世界的矛盾和斗争的主要方面。先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殖民地的独立,接着是苏、东的和平演变,以共产国际为中心的世界革命的潮流也已经平息。这些总体上都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从整体上来说,世界已经在全球化的轨道上稳定前进,目前一些国家间的矛盾只是局部的问题,与本世纪50-60年代的两个阵营的斗争已经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两回事了。 今天,一直在联合国中起着主导国家的美国,竟然有越来越多的政治人物提出要推出联合国,当然这只是一时的插曲。这说明了当今世界的矛盾主体已经回到了各个国家的内部。这个国家内部的矛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形象思维为主的人群和形式思维为主的人群之间的矛盾。当然这个矛盾也会涉及国家之间的利益的矛盾和斗争。但是当前根本不存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条件,在美国出现的只是如何使美国重新强大的浪潮 , 并没有在全国形成一个必须打到的敌对国家的目标。美国人民所要求的强大,实际上主要是美国自己的强大,而不是那个别的国家用暴力压制着他的强大。现在世界的主要危险是恐怖主义,但那个恐怖主义的威胁都是通过渗透到那些走上正常发展道路的国家以后,在其内部所造成的危害的。还没有看到恐怖主义作为一个国家对其他发达或正常的发展中国家的威胁。所以伊斯兰的恐怖主义的问题主要也是他们国家内部的问题,原伊斯兰国家之间也有一个国家想越过联合国宪章,用战争手段统一伊斯兰世界,这一点现在看来也是不可能造成世界整体的危险。只有已经走上社会民主主义的左右两翼的国家之间再进行一次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必定是热核和自动化为主的大战,只有这时,才有可能在世界出现伊斯兰统一全球的可能性。 在圣经上所描述的三部分人群中,只有伊斯兰国家还没有走出原教旨主义的落后思维方式对于人群思维的控制。这种原教旨注意的思维不是神的话语的所谓,而是一种落后的必然要淘汰的思维方式。 在我和王江火的讨论中,看起来在对于宗教上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其实我们在宗教之间观念差别是容易消弭的。我们所追求的信仰是科学与宗教互动的信仰。不是原教旨主义的信仰。实际上中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原教旨主义的国家。我们依然保持着对于神的话语的信仰的追求,那就是对于“易经”精神的追求。只是由于我们过早地去掉了原教旨主义,还无法建立其科学与信仰的互动。所以形象思维只能僵化为形象崇拜,而渐渐退化了形式思维的能力;退化了认识大自然的理性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西方国家实际上还是在二次大战中才在主流上抛弃了原教旨主义的影响,但是他们也一度走向唯物主义的歧途,与神的话语的信仰渐行渐远。20世纪晚期,美国的由罗素所提出的以对抗苏联为目标的西方的唯物主义哲学——他们的对于他们的现代物理学家的偶像崇拜为中心唯物主义,和以霍金为首的以他的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胡乱混合在一起的现代物理学,那个现代物理学试图从宇观和微观两端通向实践(实验)的路:现代宇宙学(和天文学)、粒子物理学(和量子信息学)都已经走到尽头了。整个以现代物理学、现代数学、现代哲学体系都走到尽头了:现代物理学的尽头是数学,现代数学的尽头是哲学;而那个广义社会进化论的哲学同样也走到他的尽头了,哲学的尽头是信仰。现在到了信仰复兴的时代了,信仰复兴的时代的主要标志和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上面的三个尽头:理论物理学的尽头、现代数学的尽头和哲学的尽头。这个尽头的标志就是信息社会的来领,一个崭新的时代的来临。什么是这个新时代的标志呢? 马克思的时代是工业革命的时代:工业资本家和他的知识分子革命了,革掉了帝皇将相时代的土地占有者和他的知识分子的命,他所要革掉的思维基础就是天圆地方的盖天说的“意识形态”——一维的数字体系的时代或二元数的时代。 我们把一维数字和二元数学放在一起。数字是一维的、数学就是二元的。数学是寻找两个一维数之间关系的运算。运算本身的逻辑自洽性是不会产生新的数字体系的。而逻辑的功能就是要进行推理,推理的第一步就是逆运算。逆运算就产生了新数域。这就是数字和数字运算的形式思维的功能。中国人反对逻辑,注重实践和形象,就保留了“信仰”。但这个信仰是原教旨主义的信仰。它返回来僵化人们的思维,永远保持一种落后的思维方法。形式思维才是发展思维的道路。但是没有合理形象的约束,就会像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光有“数学心”就会把神的话语赐予人间的伦理道德都撕过粉碎。所以这两种所谓方式对于人类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前,是不能相容的。先要把两群人分离。然后才能够一步一步的融合。“合一”才是目的。在苏联解体以后,西方世界把苏联狠狠的打击了一下。整个一体的科学、经济体系被撕裂了。今天我们国家接受了前苏联的教训:不是从一种思维方式转换到另一种方式,而要探索“合一”的道路。合一的道路就是双赢的道路。 所以看来是信仰的问题,还要回到数学的问题。但是神的话语是混沌空虚的,信仰回到数学是没有效果的,还要数学回到信仰,回到混沌空虚的神的话语中,解读出我们时代的真理的启示。这就是我们的信仰和原教旨主义的宗教之间的差别。圣经中就是以: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那句话开始的。不到今天我们是领会不到那句话所蕴涵的无限的真理的。 直到上个千年的末尾,大多数人都不相信人类的知识必须从水面上开始。“时空”会是对于人们运用数字的演绎推理能力的必要的约束。人们只能在时空的框架上一步一步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前推进数学的演绎规则和运算能力。 把一个人为的“紧性”、“完备性”等等加在单一的“实数数域”上,进行不断扩展的分析,最后对人类社会什么有用的知识都得不到,得到的只是使社会撕裂的游戏的能力,而今天那种从游戏扩展到无处不在的博弈能力正在撕裂着人类几千年所积累的伦理、道德和羞耻之心。把人类引向兽类的路上倒退。 圣经上的另一句话: 信就是信未见之事的确据,信所望之事的实底。古人凭着信懂得了我们的知识不是来自显见之物,而是来自神的话语。 正是圣经和合本上的这两句话,让我明白了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去探索现代物理学中实物和暗物(虚物)之间的关系。在信息时代的物理世界中,我们第一次提出大自然并不存在什么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宇观世界的差别,他们之间也不是这个是那个的近似,那个又是另一个的精确形式的关系,而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人只能通过虚物来观察实物,而实物的观察依赖于从虚物中所得到的确据,而从虚物中的确据的获得反过来有约束于人们对于实物的观察直觉能力。精神就是未见之事的确据,而实物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一个确而虚,另一个实而底。这个底又是我们所望的事物的底。两者实在不可分离,相互依存。 在英文直接翻译的圣经上同一句话翻译为: 信仰意味着确信我们所期待的事情,肯定我们所看不见的事情。古人就是为此而得到了上帝的赞扬。凭着信仰,我们理解了宇宙是在上帝的命令之下创造出来的,因此,可见的事物产生于不可见的事物。 如果凭着这段又长又复杂的话,我实在不可能得到圣经实在并不是神在给你讲于人间无关的你难以听懂的话语。也会像罗素那样,认为神话中只有超乎想象的完全与现实无关的东西。所以他在科学和神学之间实在只能一个人徒唤寂寞和精神的空虚了。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原来也是相辅向成的,人文科学要校法自然,自然科学的格物也要为善去恶。这就是我现在所读到的东西方的神的话语的合一d 精神。
个人分类: 杂文2017|478 次阅读|0 个评论
(22)杂文2016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如何协调发展
wenmiaosong 2016-9-17 18:56
(22)杂文2016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如何协调发展 从email中收到一封网友 jcxxxx转发 网友bps26789的一篇网文: 科研领域里的尖锐的阶级斗争 蒋春宣 你的理论被打压,应看作是科研领域里的尖锐的阶级斗争,布鲁诺为捍卫真理被烧死,这样残害真理的例子太多了。所以你要想让真理光大,必须把主流的丑恶揭露批臭,单纯正面宣传你的理论是没用的,没人理会你。你要想建立新理论,必须批判旧理论的肤浅,同时批判当今学术界的反动,以及科学共同体的集体堕落,科学本身是不承认有什么共同体的,因为真理一开始往往为少数人所掌握,而且从不独钟于特定的人,这个科学共同体实际是就是霸占掠夺科研资源的科匪帮。为了特定集团的利益,他们抱团打压新生事物,真正创新的文章是不可能在专业期刊发表的,尽管他们也口口声声打着创新的幌子。他们所谓的创新只能在他们划定的圈子里打转转,逾越是容不得的,也就是说挑战基本理论的文章他们一定要视为异端的,全世界都如此,不仅仅在中国。科学家不以追究真理为最高境界,而以个人利益而存在,这就是当今科学界的堕落,希望你写点这方面的批判性的文章。这里给你提供两篇文革时期揭露学霸打压人民创造历史的文章。 我本人是不用微信或QQ那类很方便的通信工具的。只在电子邮件中与人交流。因为那类通信工具太方便了,反而会引起整个社会的更大的不方便。这就是个人自由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美国是一个重视个人自由的国家,他保留了宪法中个人拥有枪支的自由,当然这也给国家带来很大的麻烦,几乎每年都可以听到拥有枪支自由的人打死很多无辜的人的暴行。有了个人拥有枪支的自由,就会使得很多无辜的人失去生存的自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加自由的国家,他们的国家没有“死刑”,就是说不论你干了杀人放火的任何伤天害理的事,都可以继续生活下去,都不应该剥夺他的生存的自由。只要关进监狱就行了。但是在一些国家觉得那样还不够,关进监狱的人,还必须无条件的由社会提供他的生活条件,不准强迫他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不能强迫劳动,进一步还要提供他的精神生活的权利,娱乐和性生活的权利。美国还做不到這一点。只有一些国家,他们的科学教育和生产能力都接近美国,而国家又很小,人也不多的国家,能够做到這一点。那主要是一些北欧的国家。我们国家古老文明中的“老子”就向往这样的“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模式。但是从人类社会的整体来说,那样的社会模式也不行。因为那样的所谓的小国寡民,社会的进步必定很慢。就像夜郎小国那样,大汉王朝强大了,一下就把它灭了,成了大汉王朝下的一个很小的行政单位。所以现代那样富而小的国家,都要依附于美国,而怕前苏联。前苏联被肢解了,现在总有些怕中国。 其实怕中国的还有海外的中国人。因为当前的中国还是“一国两制”。制度外的中国人,怕那个制度内的“中国”。其实更怕中国的还是制度内的中国人,他们更怕中国的“制度”。哪个正直的知识份子不怕“中国”?为什么怕“中国”,其实只有一句话:就是中国不讲“逻辑和理性”,不讲理。“文化大革命”就是从一首歌唱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言万语,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那个时候把那句话讲得最明白的就是林彪副主席。他把那句话讲得明明白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管你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不管你官有多大,学问有多高,枪杆子一到统统都剥夺精光”。毛泽东可不是那样讲的,他说:“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这句话不能说完全错。谁叫你们是灰尘呢?所以很多人还是相信他,坏事都是别人干的。如果把枪杆子解说成人民群众,灰尘解说成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反动派。那个道理有什么不对?何况革命和革命的暴力,那个代表人民的党所领导下的暴力革命并不是中国发明的,都是从西方学来的,也是包括从美国学来的。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总是把“党”看成一个坏的东西的。那些历史年代的文字中党就是“朋党”,结党就是为了营私。中国那个在大明朝所产生的“东林党”,虽然他们所推崇的精神领袖王阳明是一个有信仰的“先哲”:他的有名的一段话:“无善无恶心之本,有善有恶心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致”。只要把“心”理解为“精神”,而不是简单的生理学上的心脏,把格致理解成自然科学——格物致知。这句话就最接近于圣经“创世记”中, 神的话语的精神对于我们这世代所启示的真理: 神创造天地万物的“起初”,人只有一个无善无恶的精神的本源,或称“灵魂”,它是空虚混沌的;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心中的善和恶都开始启动了;神给人立下的公义和大爱,就是“良知”。但是只有为善去恶才是“格致”,格致是什么,就是自然科学。这就是我们古贤们所所解读出来的东方人的神的话语——易经对于那个世代的启示,其实这也适用于今天的世代。在王阳明的时代,虽然在我们古老的神的话语中还有一句话,就是叫作“效法自然”,王阳明也知道效法自然那句话,为此他在大自然面前,在竹林前,在大山下,在宫殿旁,在大河边几天几夜的冥思苦想,也格不出那些物的“智”来。他能够想到的格物致知就是“为善去恶”,实在很不容易了,但是还是没有格出大自然之理来。 原来大自然之理不能来自个人的大脑,而是来自实践(或实验),科学实验看起来好像是个人可以做的事,但是实际上又不是任何个人能够做得了的事,人类实践离开不人类“群体”。看起来一个科学实验可以是一个人想出来的,也可以由一个人来做的,但是那个科学实验的来源,一定是由人类集体的实践中所积累的实际问题,而它的实验方法和得到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有人们所公认的逻辑推理规则的合理性。只有实验从目标到结果的逻辑推理的合理性,那样的实验才可能够获得对人类有用的结果。最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一成不变的逻辑规则:所有的逻辑规则都是人群活动的有限的范围内才是“合理”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间逻辑推理的合理性的适用范围也随之而变动。这就是我们神在我们形象思维的东方人所留下的话语中所蕴含的合理内核的“本质”——《易经》,人间的道理是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不断变易的。 但是王阳明时代的中国,还不能接受那样的实验精神,他们还没有能力去理解“格物”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并不懂得为什么“为善去恶”就是“格物”,当然更不知道到底怎样才能格物。那时中国的人文科学精神还没有力量去打破“天人合一”的“形象思维”对于“形式思维”的禁锢,他们还无法接受“逻辑和理性”。所以东林党人虽然和皇帝结合在一起,掌握过大明帝国的局部的权力,但是皇帝最后并不喜欢他们,反而害怕他们;宁愿去依靠最腐败、最落后的阉党势力。而那个东林党自己又并不知道如何为善去恶,反而内部争权夺利,所以最后竟被最腐败无能的阉党所打跨,从此历史走向了反面,大明王朝走向了最黑暗和腐败的时代,再加上天灾的原因,不久就被满清入主中原,继续更僵化、落后的,但是在当时世界上,从外表看来还依然强大的封建统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强大还是落后处决于什么呢?处决于精神,处决于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不是处于那个时代的前进的方向上,逆潮流而动的,必然走向没落。 有些人很惋惜我们中国的大明王朝错过了走向西方的近代文明的发展道路,那个时候我们完全有能力建立起比西班牙强大得多的舰队,我们能够打败那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世界强国的舰队。但是这实际上只是梦想而已。 人间的思维能力的方式和水平,才是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我们的形象思维方式和由此所带来的社会制度,曾经是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所以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历史发展上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走在人类文明的最前沿。 但是,依靠单一的思维方式,一个社会总是无法不断的前进下去的。所以到13世纪以后,西方的“理性和逻辑”的形式思维方式终于超越了东方的排斥逻辑的“形象思维”的方法,从此东方渐渐地落后了,到了16世纪-17世纪前后,就终于没落了。东方世界的没落不是缺少一个伟大人物所造成的遗憾,而是神所安排的两种思维方法人群的发展方式的必然结果。东方世界是这样,西方世界也是这样,“神的话语”是引领人类社会前进的不可缺少的动力之一,当然也只是之一。 没有人间思维发展的主动性,单是信靠着神,社会也难以走上不断发展的道路。这就是信仰和科学的互动。 我们国家和美国之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过程去理解。尤其是对基础科学有兴趣的朋友,更要懂得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去理解当前的国家和世界。而这个“历史”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历史,而要不断的扩大“历史的范畴”, 这就是我从谭天荣的文章中所学到的“大尺度历史观”。从“大尺度历史观”去看待当今世界的历史问题。这个“大尺度历史观”,一定要向着前后两个方向扩大我们的“视野”,这就是辩证的思维的本质,或者说就是辩证的“时空观”的本质。这个时空观实际上就是“时间和空间”认识的辩证发展的观念,或者说是也是人文与自然科学辩证发展观念的本质;最简单的说,就是“神与人”的互动发展思维的本质。 神是什么?“神”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不是任何个人、任何民族或国家的历史。人、神互动的历史,既是人文和自然科学互动发展的历史,又是两类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群间互动发展的历史。一个对自然科学基础有兴趣的人,一定也要有一个尽可能大尺度的历史观。其实,这一观念我最早是从柏杨先生那里学来的,他把“神话的历史”称为人间历史的灵魂。失去了“神话的历史”,人间的历史就是没有灵魂的“牵线木偶戏”。这个牵线木偶线就是“文艺”。其实人文科学就是主要就是历史学和语言(或文字)学,语言学以前称为文学。但是这个人文学中的“文学”不是文艺,而是文字。“文艺”这又是一个及其复杂的问题。它是寄生于两类不同思维方式人群之中的最为复杂的一个问题,我们只能以后慢慢的来讨论。 《圣经》中的“神的话语”主要就讲“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和圣灵的三位一体。圣父就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神”。祂过去、现在、将来,天上、地下无处不在,祂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祂所做的最困难、最复杂的一件事,就是创造“人”。创造“人”和创造“天地万物”,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整个创世记中“神的创造”——创造天地万物,只有一句话:“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混沌空虚,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这是整个创世记中、整个旧约中、整个《圣经》中,神给全人类的所有“神的话语”中,共同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一句话。但是那是“神的话语”,以色列人的旧约中,用他们的古希伯来语把“祂”记录下来了。 我们的先贤也把“神的话语”记录下来了,但是不是记录在任何一本固定的书中的哪一句话中。所以要人去寻找,一代一代的有信仰的人,不断的、永生的寻找——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这已经是很接近创世纪中“起初”的“神的话语”了,但是和旧约上的那句话相比总还缺少点什么?用理性和逻辑推理的形式思维下的拼音文字,它的内涵比我们的象形文字要丰富得多。但是以色列人的古希伯来文中的那段话,同样也不是人所能够完全读懂的。在耶稣基督的三位一体的神的话语中,“圣父”应该比较容易读明白些,祂就是神,但是他的名就非常非常多了:每个民族的“神的话语”对神都有不同的名字。这其实就像今天的不同文字对与任何一个事物所表达的出来的话语,也都是完全的一样。相互之间要进行翻译,翻译通了,就一致了;翻译不通,就要吵架,而且常常只能用暴力来解决。今天对于“神”,这个词或这个词的内涵,东西方差不多可以翻译通了。东方的神,就是我们古老民族中的“天”或“老天”。当然那个天不是现代科学中的“天”,不是什么“天、地、人、生”中的“天”,也不是航空航天中的“天”。而是人们觉得自己受到人世间无法忍受的冤屈和不幸的时候,呼叫的“老天”的那个“天”,是自己怎么也搞不明白大自然中出现的现象的时候,抬头问苍天的那个“天”。这两个“天”实际上又有不同层次上的不同涵义:笼统说来,那就是一个是人文科学中的“天”,一个是自然科学中的“天”。 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天”总是什么也不会直接回答你的。看起来“天”或“神”一般说来是不会直接地回答每一个个人的每一个具体问题的。那“天”还有什么用处呢?所以神人之间,还要有一个“中介”,那就是人间与神通话的人。在旧约中是“先知”(或许还有撒旦),总之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联系神与人的特殊的“人”——先知、伟人或者撒旦。“圣灵”好像也不是太难理解:就是每一个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灵魂”,能够思维,能够通过思维来认识人和物,并用来指挥自己的行动。动物也有“灵魂”,但是人的“灵魂”和动物是不同的:动物看起来也有很多很多比人还强的生理的能力,也会建立起相互之间的带有感情的关系。人和动物之间关系有一个根本上的差别: 人的“灵魂”是与神相通的,所以叫“圣灵”。只有有了“圣灵”,人才能够有人间的一代一代相传承的关系,但是真正传承着的是属于人类整体的文明、是思维方法和能力、是科学和信仰互动着的真正的科学。而不是DNA。 动物也有DNA,有祂们种族的“品系”,今天,一匹高贵品系的狗、马或宠物,牠们的身价可高了!但那不是牠们自己搞出来的,一匹马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祖先或他们自己得了奥林匹克奖而洋洋自得,看不起别的种群的马。那些都是人搞出来的。人们现在开始发现和研究DNA了,这是科学的进步。但是那个DNA 并不是人的“灵魂”,也并不是承载人类思维能力的载体。今天有些人把DNA的作用和影响估计得过高了,其实它只是遗传过程中的一个能够显示个体差别的“标志”,从那里并不能获得人类遗传的全部奥秘。计算机没有DNA吧!它能够做很多以前只能靠人来做的、不仅是体力上的事,也能做一些脑力上的事,但是它的功能依然是有限的,它并没有认识大自然和认识人类社会的那种思维能力。 人的“心灵”与动物不同。这个不同就在于: 每一个人生来就是群体中的一员。他属于群体,他应该在群体中有与生俱来的权利,也对群体负有与生俱来的责任。 神给了每一个生下来的人以同等的权利,也就给他以共同的责任。这就是说人是离不开“教育”的。这个“教育”不是动物直觉的求生和繁殖后代的教育。而是对于人类群体的权利和责任的教育,是信仰的教育,或者说就是“精神的教育”。这个信仰教育来自哪里?来自“神的话语”,来自洪荒的的教育:这点上我们东方人有一句话:“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一点像“神的话语”。但是教什么呢?就是要教“神的精神”。 这样我们就要来讨论三位一体中的一个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那就是“圣子”的问题。那就是说,三位一体中,最难以读明白的就是“圣子”。“圣灵”这个观念在东西方的文明中,要取得“共识”好像也容易些:人到某一时候,总会有自己明白不了、掌握不住的事情,怎么办呢?只能交给“神”了。他把什么交给神了,就是把“灵魂”交还给神了。连当代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他的文化大革命搞得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会怎样了结,于是他最后总是爱说“一了百了”。他的那个曾经那么伟大、正确、智慧的“灵魂”,走了! 从尘土中来回到尘土中去了 ! 虽然今天还没有完全回到尘土中去,但我相信终是要回到尘土中去的。因为承载那个灵魂的躯体实际上早已不再存在了,在哪里展示的连尸体都谈不上,因为所有的器官都已不再存在了,只是一个外壳而已。 在哪里展示的是什么呢?展示的只是当今的中国大众的“精神”而已。他的“精神”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的精神 。 我们中国人的时代精神,越过了毛泽东时代,越过了毛泽东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越过了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的、个人“形象崇拜”的时代,那个毛泽东的虚假现象的展览,自然就会结束了。“毛泽东时代”终于过去了。他总会一去不复返的,像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小鸟那样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圣灵”就是从尘土中来,又回到尘土中去的那个过程中的思维能力,那个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是有限而渺小的,但是众人在合于时代的共同精神的指引下合成一个时代的精神力量,并且把那个时代的先进的“精神力量”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展,在神的话语的指引下,在公义和大爱的指引下传承和发展,人类就会不断进步。 人类就会像圣经中所说的那样: 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所以“神”好像也并不难理解:反正有限人间所解决不了的,都交给“神”,而人都应该在神的话语的指引下,从照着神的形象到按着神的样式不断地前进。我们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前进到哪里?这就不是我们的事了,一代人有一代人对于神的话语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我们说“神”,就是说“神的话语”的大能:祂是人类从无限的“起初”到今天的无限时间的人类精神的积累。是我们有限生命的个人和人群所不能比拟的。 但是所有的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是怎样寻找“神的话语”。我们不一定要相信“神”会直接与你交流,神哪能直接和六、七十亿的人对话呢?那么还信什么神呢?这就还要有一个“圣子”。他会代神来给人间以教育。这个“圣子”到底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你也说不清楚!中国人说不清楚,西方人其实也说不清楚。今天看起来西方人的这个“圣子”,也就是新约中的“耶稣”。祂说得比我们东方人的“圣子(我们叫天子)”要说得清楚些。因此在他们(西方)的“意识形态”中,就像我们上一篇网文中所说的,总是能够使他们的国家比较平静地、渐进地向前发展。不像我们的东方国家总是在“狂热、激情和绝望、暴力”中,像牵线木偶戏那样的重复的演出着充满暴力的、又是虚幻的故事。新约中把耶稣看成有类似“神”和“人”的双重属性。实际上在“新约”中耶稣自己也是连一句话也没有说过的,他的那么多的行为和话语都是祂的信徒们待祂所说的。 在这点上是和我们先人所留下的“神的话语”是一样的。留下的“老子”和“孔子”的话语,也只是他们的后人代他写的。我们的被用来作为代人说话的“子”有两个。西方只有一个,因而那个“圣子”显得比我们的老子和孔子站得更高、更坚实些。我们的“圣人”就被分成了两个,就不易说得清楚,这是象形文字的不足之处。以后就又出来了许许多多的“天子”。天子中当然也有好的,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人间做过一些好事的。但是总的说来就更不靠谱了。但是我们的看是没有“逻辑”的神的话语中,却又实实在在地蕴涵着比西方的“神的话语”更加容易读懂些,那就是“易经”。易经中的那些孤立的形象的语言,却比西方神的话语更加坚实而稳定,如“格物致知”、“效法自然”。当然最根本的就是那个“易经”的“易”字: 我们大都会唱:“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会一样的开,今天那样样,明天那样样,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自然”总会让该回来的事物,再回来的;“自然”不让再回来的,就一去不再复返了。这个道理其实也简单,就像“毛泽东时代”那样,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不论把他的只剩下一层表皮的遗体保存得多么周到,有多少人不时来崇拜他,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也只能让他一去不再复返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去不回来了!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也一去不回来了。因为“放开肚子吃饭”,只实行一年,马上就跟来了大饥荒;也是我们革命所积累的能量大,饥荒渡过去了;再到文化大革命就渡不过去了。我们的党把马克思的各取所需,改成了按需分配。怎么按需分配呢?谁来分配呢?又有几个人能够满足于分配给他的哪一份呢?人世间有那样一批“特殊材料制造出来的人”能够完成这一艰巨的按需分配任务吗?我看没有。所以共产主义式的经济体制,也一去不复返了。 我看“历史转折时期的邓小平”,最感概的就是他拒绝了毛泽东要他给文化大革命作一个历史结论。这会给他带来多大的风险。但是在整个改革开放中他总是在尽力捍卫着毛泽东所做过的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和说过的符合中国广大群众利益的话语。 苏联演变过程中就缺少那样的一个人。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而又想全盘继承斯大林所留下的遗产。列宁曾把苏联那样的体制称为“战时共产主义体制”。斯大林维护了它,应该说他也是一个英雄!他,作为一个高加索的少数民族,在人类历史的关键时候,维护了苏维埃政权,把人类的历史从殖民主义(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的时代)推进到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新时代。我想说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时代是从苏联、美国和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力量一起打败了法西斯的那个历史的开端,才是真正的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新时代,而不是狄更斯、高尔基笔下的那个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的时代。不能否认苏联和美国是反法西斯的两个主力。代表了照着神的形象和神的样式的两种精神,用那个时代的话来说是左、右两翼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力量,打败了法西斯主义。并且与英国和中国,一起为社会民主主义世界的建设绘制了一个联合国宪章的蓝图。一个两翼共同发展的和平竞争的蓝图。双方都向前发展了一步:资本主义的西方承担了逐步结束殖民主义的承诺,而社会主义的苏联承诺解散以世界革命为宗旨的“第三国际”。尽管双方的矛盾并没有完全解决,世界进入了以“冷战”为特征的新时代,虽然左右两翼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个世界也发生过局部的战争,但是总体说来,还是维持了联合国宪章框架下的和平。 创世记上英雄和伟人,也是神所安排的。 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神安排了那些伟人以后,做什么?他们做得怎么样?没有写。但是紧接着的话就是: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 再以后就发生了大洪水。把地上的罪恶都消灭掉,但是祂又救了挪亚的一家。神的话是不大好理解,但是这样的话语,祂的意思也大致已经表达出来了:在创世的早期,人间也需要伟人来带领大家,领会神的精神,发展人间思维能力。但是伟人和众人一样,也都是罪恶很大,总日所思想的都是恶。神为什么和怎样把人群分成照着神的形象和照着神的样式两类,和有了两群人的后裔,这两群人的后裔怎样共同以不同的方式发展着人类文明,又不断地相互的在融合和碰撞中发展着人类共同的文明,这些也只能在后面讨论了。 这两种不同的人群中发展思维的方法都是“ 照着 ”神的精神的,神的精神在人间被分成了两类:“ 神的形象 ”和“ 神的样式 ”两类。所以东西方的人群的“思维方法”和神的精神只能“相似”,而总是达不到“相同”:总是以一种思维方式遏制着另一种思维方式。耶稣基督代表形式思维为主的人群,先读懂了耶和华神的话语的这一“内涵”。这就是祂在新约中所教导神的话语的信仰者的“三位一体”的真理。这就是人间的知识有了“科学”和“哲学”的差别。“ 科学”实际上也是被分成了“应用科学”和“精神科学”两类。不论东西方人都有这两类思维能力,但是两类思维能力的关系有差别:西方人把精神科学放在应用科学之上,东方人把应用科学放在精神科学之上。应用科学主要是实践的、感性(或直觉)的,精神科学主要是逻辑的、推理(或理性)的。所以要使东西方的思维方式把“科学”在人间被分成了东西方两类。他们总是要像人有两条腿一样。那两条腿总是要一前、一后的前进。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协调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今日的中国正在欢呼“信仰” 。毛泽东和中国科学院老院长郭沫若有两首著名的和唱诗:郭老说“千刀当刮唐僧肉”,毛泽东说:“僧是愚盲犹可训”。这里的“僧”应该表示一种“信仰”,对“神的话语”的信仰。我们应该从他们的讨论中学到什么呢?在当时他们讨论的是当时的“修正主义”。郭沫若讨论的是“苏修”,或者说是“赫鲁晓夫”,而毛泽东已经不再是在讨论赫鲁晓夫了,而是在讨论“中国的赫鲁晓夫”了。所以谈不到一起了。郭老的“文学很好,历史不行”,毛泽东的“哲学有自己的一套,熟读中国历史,自然科学不行”。郭沫若理解错了毛泽东的“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所以没有说到点子上;但是即使对“苏修”,也不必千刀万剐,他是一个“文艺家”,离开了“神的话语”的信仰,就会迷失在偶像崇拜之中。当他看清了真正的白骨精,既不是“苏修”,也不是“中国的赫鲁晓夫”,而是中国的民粹主义的时候,他明白了谁是真正的白骨精。 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协调。他们和形象思维与形式思维之间的关系应该怎么样,这个“矛盾”到底应该怎样来“论”。这些只能在下面讨论了,但是我们可以说一句,这在同一层面上是说不清楚的。也就是说只是就一个短暂历史的人间关系中,也是说不清楚的,而是要在高一个层次的思维中才能够讨论出有意义的结果。这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的科学、哲学与信仰之间的三位一体的关系。 最后,我想回答网友 jcxxxx和 网友bps26789一句话:这里没有阶级斗争,有的只是对于信仰的讨论。在信仰的讨论中最重要的是“信仰自由”,信仰自由并不是说就是可以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去追求任何个人的“所需”。人世间根本没有“各取所需”的自由,人类是一个整体。为什要有信仰自由,有了信仰自由,才会有“宗教改革”,也会有“意识形态”的不断的变革,所以我们不仅要信着《圣经》中的神的话语,还要用《易经》中的神的话语去不断地“易”人间的宗教和意识形态。人间的思维方法应该从“ 照着 ”,向“ 按着 ”的方向发展。照着容易僵化,终是只能照着不同的东西,描出它的“形象”,按着是要按着一定的推理规则去描述向前运动、发展变化着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来。但是又有谁能够掌握那个“规则”呢? 你行吗?我是不行!我只记得耶稣基督教导的, 说别人愚蠢的将要受到炼狱烈火的熬煎。爱是恒久的忍耐,要爱你们的敌人。 这对于我们这个激烈变革的时代,实在太重要了。所以这几年来,不论讨论什么数学和物理学,历史和逻辑,我最后总要回到“神的话语”的追求。有了“神的话语”的追求,才能够不走向民粹主义的迷途。
个人分类: 杂文2016|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总体框架示意图是邹晓辉2005之前发布的,现在看来仍有价值
geneculture 2016-1-1 18:10
知识总体框架示意图( 是邹晓辉2005之前发布的,现在看来仍有价值) 广义的科学: 自然科学(关于自然现象及其机理的学问)如:科学(狭义的科学) 人工科学(关于人工现象及其机理的学问)如:技术 数学科学(关于定量方法及其原理的学问)如:科学(狭义的科学) 逻辑科学(关于定性方法及其原理的学问) 社会科学(关于社会现象及其机理的学问) 人文科学(关于人文现象及其机理的学问) 心理科学(关于心理现象及其机理的学问) 注:七分知识内容,即:以下划分的知识领域: 自然、人工、人文、心理、社会、定性、定量,或: 科学、技术、艺术、宗教、哲学、逻辑、数学,和 上述七分知识内容,再分三级交叉为综合知识领域。 ——摘自《 理论融智学(专著)——集知识之大成的方法和实例 》 以上“知识总体框架示意图”原理,见:《 科学知识表达的结构控制模型 》,摘要如下: 2、对知识表达体系的系统分析(逻辑分析与数学分析) a、两分法(通行的方法之一)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 b、五分珐(通行的方法之二) 宗教、哲学、艺术、技术、科学 c、七分法(创新的方法之一) (1)狭义的科学:自然科学(关于自然的知识学问体系)数学和逻辑学 (2)广义的科学:社会科学(关于社会的知识学问体系)与哲学的关系 人文科学(关于人文的知识学问体系)与艺术的关系 人工科学(关于人工的知识学问体系)与技术的关系 心理科学(关于心理的知识学问体系)与宗教的关系 d、多分法(创新的方法之二) 建立在前述“a、b、c”三种划分方法基础之上的交叉横跨科学,如: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计算语言学等等,它们要么是用前述划分方法分出的某一个知识表达体系内部的交叉横跨科学,要么是某两个或多个知识表达体系之间的交叉横跨科学。 综上所述,至少有2+3、5+3和7+3三种基本的知识表达体系的划分形式(含所有学科)。 e、最完整的划分模型,莫过于数学的多元数模型(创新的方法之三) 由于上述旧范式(a、b)或新旧范式转换(c、d)的知识表达体系的划分方式,不仅都不能直接采用该数学模型(e),而且,还往往容易与其它众说纷纭的知识体系的划分或表述形式之间发生相互缠绕。于是,融智学通论所述的新范式的知识表达体系(因为融智概念体系可采用数学的多元数模型进行一一对应的知识表达)可能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期待的理想模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现经济学越来越像人文学科
热度 2 yanghualei 2015-10-27 12:00
自从发现搞社会科学的光明大道和终极目的:给人定规则,给人的行为划线,寻找合适的约束人的规则,越来越感觉,现在经济学者把工具当目标,把手段当目的,好像在玩杂技,又好像在展览艺术品,给人赏心悦目,给人带来视觉盛宴,所以感觉经济学研究越搞越像人文科学,搞鉴赏,搞品味去了。
2728 次阅读|6 个评论
“合真善”:反科学的儒家唯道德论与反道德的现代唯科学论
热度 2 周可真 2015-5-4 03:53
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语境中的这个“知识”一词,实指运用他所发明的“新工具”归纳法来获得的实证科学知识,所以这句话在一定意义上也可表述为“(实证)科学就是力量”。 (实证)科学无疑是有力量的,但是这种力量亦须用到其当用之地,才会成为一种有益于人类和能给人类带来福祉的“正能量”,否则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现代侵略者、恐怖主义者的武器都是依靠(实证)科学的力量制造出来,甚至其行动方案都有可能是利用(实证)科学的力量制定出来的。 所谓(实证)科学力量的当 用之地,其 “ 当 ” 与 “ 不当 ” 的问题不是科学问题,而是人文问题。所谓 “ 当 ” 与 “ 不当 ” ,用儒家术语来说,也就是“义”与“不义”。 孟子有 “ 义,人路也”( 《孟子.告子上》) 之说 , 大概因为路有曲直之分,用“人路”来解释“义”,在逻辑上也就不能排除“义”还有“邪路”的意义,所以后来像孔、孟一样重“义”甚至比孔、孟更加贵“义”的荀子便提出了“正义”一词: “ 有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也。 ”( 《荀子.儒效》) 于是,“义”与“不义”的问题就转换为“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相应地 “ 当 ” 与 “ 不当 ” 的问题也转换为 “ 正当 ” 与 “ 不正当 ” 的问题。 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 为政》)可见,“义”与“不义”或“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是直接同“为”(即“行”)相关的,实质上是 “ 当为 ” 与 “ 不当为 ” 或“当行”与“不当行”的问题。在儒家哲学中,这个问题与“智”与“不智”的问题是互相联系的。孔子说“智者不惑”(《论语 . 子罕》),朱熹则谓“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知其所以然,故志不惑;知其所当然,故行不谬”(《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四 , 《答或人问》)。据此,“智”是指知事物之所以然之理,“不智”是指不知事物之所以然之理;“义”是指知人之所当行之理,“不义”是指不知人之所当行之理。 按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所谓“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理性分类,“智”与“不智”是属于“理论理性”范畴的经验科学问题,“义”与“不义”是属于“实践理性”范畴的先验哲学问题。康德曾称赞培根所发明的归纳法具有“智力革命”意义,这意味着在康德看来,被他纳入“理论理性”范畴的经验科学问题可求助于归纳法来加以解决,而被他纳入“实践理性”范畴的先验哲学问题则应求助于他的道德形而上学方法来加以解决,这种形而上学立基于“上帝存在”、“灵魂不死”和“意志自由”三大假设。 中国儒家哲学则是一元论哲学,这种哲学把科学问题和道德问题统一起来,将它们都纳入“理”范畴——在主张“性即理”的程朱理学中被纳入“性”范畴,在主张“心即理”的阳明心学中则被纳入“心”范畴——这种一元论哲学也就是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所称的“合真善”的哲学。在这种哲学中,“智”之“真”与“不智”之“伪”的科学问题被归结于“正义”之“善”与“非正义”之“恶”的道德问题了。 我是信奉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这种哲学既不是像康德的二元论哲学那样认为科学与道德之间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也不是像中国儒家的一元哲学那样“合真善”而抹煞科学与道德的界限,而是把科学与道德、真与善看作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矛盾关系,并从现实性上将这种辩证矛盾关系理解为统一于社会实践的两个过程: 科学是社会实践中互相合作的人们通过改变自然物的社会生产实践来认识自然物的共性规律的“求真”过程; 道德是社会实践中互相合作的人们通过相互对话的社会交往实践来认识他们的共同需求的“求善”过程。 这两个过程的互相统一即是“实事求是”的社会实践过程——“实事”不仅是指自然物的个性现象,也是指社会人的个体需求;“是”不仅是指自然物的共性规律,也是指社会人的群体需求。“实事求是”的社会实践过程就是社会人认识自然物的共性规律和他们自己的群体需求并达成既反映自然规律又反映社会需求的真善合一之目的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随着知识的分化和学术的分工,追求反映自然规律的真知识成为自然科学的学术目标,追求反映社会需求的善知识成为人文科学的学术目标,于是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就成了似乎是彼此互不相干而在两股道上跑的车——两辆“道不同而不相为谋”的 “学术之车”。 其实,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这两辆“学术之车”应该是在同一文明大道上彼此互相差异协同的“文明之车”。而 当今中外 学术界普遍都视自然科学为唯一的科学,进而认为人文科学要么是采取自然科学同样的方法来开展实证研究而使自己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要么是舍弃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而自生自灭或自取灭亡。 在 我看来,在当今学术界相当流行的这种 唯实证科学观与中国儒家一元论哲学实质上是“异曲同工”,都是抹煞科学与道德的界限,都是“合真善”——儒家哲学是“合真于善”,唯实证科学观是“合善于真”。 如果说“合真于善”的儒家哲学是反科学的唯道德论的话,那末,“合善于真”的唯实证科学观则是反道德的唯科学论。 对人类来说, “合真善”应该是文明发展所当追求的一种文化目的或价值目标,而不应该是学术发展所当追求的一种知识目的或认 知目标。
个人分类: 科学之思|3901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学术乱象”与网友的对话:是谁逻辑障碍呢?
热度 1 wyuehua2004 2014-10-10 09:03
7日我发表博文《我们学术界现在的很多乱象只相当于美法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引起热议!现梳理与网友 叶建军 讨论比较多的言论与此,以便于较为全面地展现我的看法。 网友:总体上,文科比理工科更乱!真是遗憾!人文科学首先没有了道德,本应该带头倡导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学科和这些学科的期刊,却首先变成了无耻的娼妓! 我: 新闻出版署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管一管的? 网友:很多人的思想,很落后。文科有些人崇拜祖宗,基本上属于这类人。 我: 你的意思是文科人思想很落后!历史上文艺复兴开始全是靠你们科技人员? 网友:不是全部,不少人比较落后,很多想法与现代人文思想冲突。 我: 是的!谢谢您解答! 网友:的确很落后,自然科学基本上能与世界接轨,优秀论文都往外投,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不远。人文就差很多了,很少论文能外投,孤芳自赏、人云亦云、抄袭组合的多,博士和教授基本(极少数厉害的大学除外)都没有英文论文。 我: 您说的有些道理。但如果您总是习惯于站在你们学科的角度看恐怕有失偏颇。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用先进落后来衡量的。不是所有文化都要一定向科学文化那样张扬的。 网友:不与外界接触交流的学科,注定是落后的,容易肮脏变质! 我: 美国都考虑跟中国接触了吗?我们那山沟沟里的文化它都弄懂了吗?你身为中国人跟外国接触了,你把中国文化都弄懂了吗? 网友:文科很多领域的研究水平,还不如民国的水平。 我: 西方有多少人研究超过亚里斯多德的啊? 网友:但是交流都是应该的,好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交流。 我: 谁的“好”呢?“好”是个什么词啊? 网友:既然是学科,就上升到了系统知识了,上升到人文科学了,是科学,就应该交流,就应该让全世界接受学术观点,只在国内少数几个的小圈子里独自欣赏的东西,严格上不能叫人文科学! 我:你说 “科学”就应该交流,我没有反对交流呦!但交流是平等的,互动的,你自己再看看你的文字,你是站在哪说话的呢?到了美国就是大圈子了吗?你的成果非洲人知道吗? 人文科学是科学不假,有这么一说,但“科学”一词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只有自然科学范式,狄尔泰的“科学”可不是你那意思,现象学意义上的“科学”恐怕你更接受不了。企图用“科学”这个大棒挥舞已经过时啦! “ 是科学就应该让全世界接受学术观点”----如果你是真正的科学者你应该这样说:是科学就不怕你不认。很遗憾,你竟然说“是科学就应该让全世界接受学术观点”,“应该”是什么词?没学过伦理学家摩尔的理论吗?摩尔的著名定理就是“从事实不能直接推导出价值”,你那是“价值判断”,不是“科学”。“科学”没有那功能! “只在国内少数几个的小圈子里独自欣赏的东西,严格上不能叫人文科学”-----首先,有人像你所说的独自在孤芳自赏,但不全是,孔子学院到处办你不知道吗?改革开放多年你不知道吗?就因为少发几篇国外期刊的论文就孤芳自赏是吗?如果说中国人在美国发表的论文少,估计美国人根本没有能力在中国发表文章,因为它汉字就不过关。有什么了不起的啊!会点外语简直地球都要容不下了。是好东西还怕人不知道吗?不要着急嘛!我还真不知道你所说“严格意义上的人文学科”是什么意义? 网友:西方个体上少有人超过亚里士多德,但群体上远远超过了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我们现在是个体和群体上都不如民国。 我: 因为群体超过了,就说明西方厉害我们还必须也按照那样?如果你脑子里总是西方标准的话,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按照你的思维如果站在女人立场上,你作为男人永远是“劳工”!再说,你说中国人现在群体不如民国证据在哪啊? 网友:虽然你的观点有一些道理。但这个世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术交流模式,其中之一交流最大化的语言是英文,这不是你以要求平等的呼声高就能实现的,比如中华文化中,各族的交流,也一般是翻译成汉字,而不是相反。科技文化落后了,还讲什么对等交流,是一种妄想。 所以,好东西就应该用最流行的语言,让更多的人知道,不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糊弄人,这个你不认可? 我: 据说,亚里斯多德的许多书是中世纪通过某种渠道从阿拉伯传回来的。亚里斯多德活着的时候应该不会急着送给那些主流交流模式。如果他那样做的话,估计他的文字几乎不会存留。你所敬佩的民国,有多少是急着到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我就不信,好东西还能怕没人要。以为急着发个国际期刊就了不起了。是金子在哪都发光!不是金子即使发个国际期刊也没有什么作用。国外垃圾期刊也不少,请去看看我推荐的这本书就知道了。 福柯的权利与知识说的很好,虽然是人文科学也应该看看,不过也是老外的著作了。任何学术交流模式都隐含着某种权利运作方式。既然你都看出来,现在的学术交流模式是受西方控制的,奥巴马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现在就发动侵略战争这你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平等”是要去争取的,西方争取了几百年也还在继续争取。如果没有民国以来许多人的争取,恐怕我们现在还得扎个辫子找个茶馆去交流,要去公园那还得看看有没有“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牌子不是吗?!怎么,你不是羡慕民国吗?这骨气哪去了呢?!我就是这么一说,难道连“妄想”一下也不行。如此“科学”就是学成又能怎样?! “好东西就应该用最流行的语言”--你这表达式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表达,不是“科学”!我的主张用中央电视台一个节目的台词可以表达:“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前面我已经提醒过你,“别急”!用不着非得得到美国人奖赏!如果你能有本事发明比核武器更厉害的武器,即使美国人不知道你发的什么论文它也得来求你的! 网友:据我所知,国内文科的核心期刊,cssci期刊,论文的版面费至少是同类理工科的期刊的版面费的3-6倍。凭什么高这么多呢,原因就是更黑,更缺少与外界交流。我也发过sci,国内期刊我也发过,同事很多,文科的期刊我了解很多。特别是核心期刊以上的。 文科的学术首先堕落了,这不是假话! 我:外国也有腐败。 腐败不需要理由。更不能只用没跟外面交流来解释。当然,就是你这解释也是没有根据的猜想。 网友:不要跟我讲什么中国特色,中国标准。学术标准只有一个,全世界通行。证据之一就是现在学术期刊下流了很多。 我: 我没有用“中国特色,中国标准”,不要急!你所理解的“世界标准”只不过是美国标准!扯个世界充点大就能吓唬人是吗?! 网友:不要跟我讲什么中国特色,中国标准。学术标准只有一个,全世界通行。现在文科学术不如民国的证据之一就是现在的学术期刊下流了,那时还干净。 我: 美国在监控全世界,英国老头奸淫了100多个少女,要按照你这么说,美国英国都下流了。美国安然公司腐败导致世界经济危机,不要那样抹粉行吗?! 网友:博主的主张是做学问的应该去深山老林,或者去金庸先生小说里经常说的如杳无人烟的古墓、昆仑山、桃花岛,练就一身绝世武功(学问),练就了一身本领,就不怕天下人不知道了。 这套理念,在学术界恐怕要改改。一个科学问题,不是你一个人在思考,你得与外界保持充分联系,封闭起来,不可能有什么大成果出来。作出了成果得尽快发表,抢占首创权,这个在学术界是常识。发表也应该到有最广泛的影响力的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去,而不是在小圈子里卖弄。即使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比武也应该去华山论剑,在小河沟里打架,本领再高,影响力有限。 历史一再告诫我们,不要封闭,要开放,封闭只会落后,就像清朝一样。孤帆自赏的高研究,怎么可能搞什么比“原子弹还好的东西呢”。你的理论不要建立在不可能的假设上了。 我: 只能说你的思维有问题--太极端!我的主张是你说的那样吗?就不到美国期刊上发表文章就表示我要退到深山老林? “一个科学问题,不是你一个人在思考,你得与外界保持充分联系,封闭起来,不可能有什么大成果出来”。---科学当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啦,但科学跟在不在美国期刊上发表文章不是一回事,请你弄清楚了。跟外界接触不是只跟美国接触。 “作出了成果得尽快发表,抢占首创权,这个在学术界是常识。发表也应该到有最广泛的影响力的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去,而不是在小圈子里卖弄”。----我的发言从来不是绝对反对在美国发表文章的,我是反对你的“应该”“必须”主张,“抢占首创权”这已经暴露你的功利性目的,还打个晃着称“科学”,科学的本质需要这样吗?还声称是学界常识,常识就一定完全正确吗?常识就不允许人说一点不常识的?科学的思维本质在于想象力,你这是科学思维? “到最广泛的地方发表”是科学的本质?笑话!只不过想在西方人面前讨个“好”而已,跟科学无关!真正的科学发表在哪都是科学。数学家莱布尼兹就是根据我们的周易发明的二进制才有今天的电脑的。我相信周易可没一心想着登上美国期刊。我就不信科学的东西登在中国期刊上就不是科学了。我更不相信科学的东西用中文写就不科学了!你的主张只能说被现代学术体制绑架,是功利性考量,跟科学无关!不要动不动拿科学吓唬人! 对不起,出于争论的目的,语言有些激烈,但不代表我不尊重你! 把我的言论比作深山老林,你也太能想想了。我要是真那样的话,我就不可能在这网上跟你交流了吧?!思维不要太极端,在“深山老林”与“赶赴美国”之间还有许多空间值得我们关注!你不能把自己的极端思维强加于我再来辩护,那样没有意义! 网友: 美国标准怎么了?手机、电脑、互联网、电话,很多都是美国标准,美国最好的标准就是世界标准。 我: 用80年代一个词送你比较合适--“崇美媚外”。美国好东西我们可以用,其他国家即使是非洲的好东西我们也可以用。但不要拿美国标准来衡量一切!不能拜倒在美国人腿下。没有自己灵魂的人比没有科学的人高尚不了多少!美国有最好的,也有最坏的!只看到好的一面那只能说你的科学还需要再领会! 网友: 要承认落后,接受先进,才可能追赶,人文科学最可恶是,不承认落后,总想人家先进的文化和科技的国家,接受我们的标准,怎么可能呀。 我: 你那是胡搅蛮缠的思维。我说不承认落后了吗?你这样随便曲解人家的意义进行辩论还有意义吗?!我是对你张口闭口“必须、应该”美国什么的反驳,跟承不承认落后不是一回事,请你弄清楚问题再发言,科学思维要求严谨吧,要针对具体问题吧?偷换命题,扛着表面上道德大旗挥舞还声称科学,开玩笑!我还真不信,搞科学的都是这思维?! 你再看看你的言论,哪个靠谱?! 人文学科有人文学科的特殊性,不能拿科学当成奥卡姆剃刀使! 今天的辩论如下: 网友: 我无语了,科学也讲效率,讲速度。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别人弄出来,发表了,你的研究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懂吗?你希望自己的研究在同行竞争下变成浪费时间的游戏吗? 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世界的科学和学术中心在美国,要发表,要展示,最好是用英语,在英文的权威期刊发表。而且,基于上面的理由,你必要尽快发表,否则,等别人发表了,你的研究毫无意义! 我: 你的速度和效率就是只能送到美国发表才能有吧?发在中国期刊上就没有速度和效率? 请你搞清楚,发在中国期刊跟不了解别人的研究之间的区别,不是一回事,不要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自己搞不清逻辑问题你只能无语吧! “最好是用英语”---说话要前后一致,这是逻辑的最基本要求。你前面可用的是“必须、应该”词语!你这里改成“最好”一词,这是建议词,不是命定词。自己发言自相矛盾的用词还用我回答吗? “ 基于上面的理由,你必要尽快发表,否则,等别人发表了,你的研究毫无意义”!----首先你上面的理由就是跟你此前说话是矛盾的,逻辑上叫偷换概念!至于你后面这句话也不合适。发在国内也是公开发表,不能因为发在国内期刊就是没发表。我真不知道你那是什么逻辑,这真是你们科学思维?你所说的“等别人发表”“你的研究毫无意义”简直就是胡扯。如果你发表在先,无论何处,别人再研究,是别人重复了你而不是你重复了别人。如果要追求责任,那是因为别人没有全面搜索文献造成的,而不能去追求你怎么在国内发表啊!我希望你这些逻辑搞清楚。不要急! 网友: 哥哥,你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吗?这个世界的科学和学术中心在哪里你不知道吗?我这不是“崇美媚外”,是实事求是知道吗? 我: 跟你意见不一样就不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吗?你这逻辑哪来的呢? “ 这个世界的科学和学术中心在哪里你不知道吗?”--这个我知道,现代学术体制就是西方的,是人家的文化,就好比京剧的中心是中国,这有什么问题吗?因为重心在哪我就必须要怎样怎样?科学是要瞄准重心的才能“科学”? 我说你“崇美媚外”是抬举你,美国稀罕你吗? 请认真看看我文章“实事求是”是指什么?辩论的前提是要看懂别人说的是什么?张冠李戴的东西没有讨论的余地吧?! 网友: 用错了一个两个词语,“必须,一定”之类的词语,的确有些不准确,但无碍总体意思的表达,不要扣一个两个词语了。 我: 你这是胡扯八道!这是你搞研究的人该说的话吗? 网友: 中心在哪里,游戏规则就在哪里制定,这个还有异议?就如同北京,是政治中心,那里制定政治上的游戏规则。 我: 最好看懂人家说的!你这不是科学!“拍马屁”而已! 网友: 不需要美国稀罕我,我只是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只有承认这个中心,成为人家先进,我们才能赶超,而不是你的那种态度,不认可人家,总想另立山头的感觉。那样必将被世界先进跑在九霄云外。 文科的学术中心也在美国。 我: 傍不傍美国大腿跟承不承认美国先进不是一个概念,你屡屡犯逻辑错误啊! “ 不认可人家,总想另立山头的感觉。”----即使你想胡扯也要有点根据,我写的字都在这,我反对你“必须、应该”跟我不“认可”美国是一个概念吗?你不会是个初中生吧?如果是的话,我们就没法聊了啊!“总想另立山头的感觉”---难怪你漫天扯,你凭“感觉”? 网友: 无语呀,用中文发表当然应该交流,应该效率了。多数研究是系列化的,不是一篇论文就能解决问题的,你用中文发表,别人跟你交流就困难了,影响力有限知道吗? 我: “你用中文发表,别人跟你交流就困难了”----你终于坦白了你的意思了吧!交流困难是他责任难道还能成了我们的责任了是吧?简直是笑话! 请看看这个人的研究《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低,不是语言的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92012do=blogid=834235cid=3679838 你的理由也不成立啊?美国人语言水平没有你想的那么低。不要自作多情吧! 网友: 我真的佩服你,居然连用中文发表影响交流,影响学术观点被别人快速接受,你都不能想到。世界很多人在研究一个问题,别人用英语写论文,你偏用汉语写,你能跟得上趟,能与大家快速地交流? 真无语,我不跟辩论了,你属于有逻辑障碍的人,文科的人,不少人有这个毛病! 我: “我真的佩服你,居然连用中文发表影响交流,影响学术观点被别人快速接受,你都不能想到”。----应该真正该佩服的是你的“扯淡”功夫,我反对的是你的“必须、应该”,这跟影不影响交流是一个意思吗?能不能请耐心的把文字弄懂才“佩服”呢?你这思维老外欣赏吗? “ 世界很多人在研究一个问题,别人用英语写论文,你偏用汉语写,你能跟得上趟,能与大家快速地交流?”----研究同一问题就因为不用英语写就赶不上别人?这是什么歪理? 是谁逻辑障碍请大家明鉴! 请看这位网友:最后还不忘来一句侮辱性语言:“真无语,我不跟辩论了,你属于有逻辑障碍的人,文科的人,不少人有这个毛病!”这在逻辑学上叫“人身攻击”谬误,跟对手辩论不能取胜就用贬低对手的方式来达到自欺欺人的心理效应!把我说成是“文科中有逻辑障碍的人”他就不用再辩护了,也就达到自我取胜的效果啦!你厉害!但愿我糊涂!
个人分类: 评论|1475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3年讲演《六百年历史错案的侦破》
热度 3 SLLee19 2014-8-11 19:05
2013年11月《宣德金牌启示录》在台湾出版,联经出版社特别举办了记者招待会,据说以前没有尝试,总发行人林载爵先生亲自主持。以后在台北中央研究院,世新大学,台中资讯图书馆,台南成功大学等各大院校,讲了很多场。北京外交学院东方史研究所主任陈奉林教授举办了东方史前沿讲座,清华大学历史系戚学民教授,翁贺凯教授安排了我的讲演,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特别在百忙中抽空主持,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锋教授安排了“名家论道”专题讲座。笔者非常感激。我的专业是生物化学,63岁才学历史,能接触到历史系,人文科学的各位前辈们,都赖张灏教授与黄枝连教授。张灏是30年的老朋友,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系的院士,翁贺凯君与任锋君都是他的学生。黄枝连教授是香港亚太21世纪学会的会长。下面一些照片,留作纪念。上传到相册都失败,只好放在博文裡。 向北京外交学院东方史研究所陈奉林教授致送字幅。 摄于利玛窦墓前 北京郑和与海洋研究学会名誉会长郑明教授(少将)赠送书籍。 摄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戚学民教授(左),翁贺凯教授(右)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学院杜维明院长主持讲座。 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锋教授主持“名家论道”讲座。 与贤内卫小玲摄于北京外交学院图书馆大厅。 2013年11月至12月份新書發布暨講演日程表: 11/6 台北市立圖書館 記者招待會 11/7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11/8 台北世新大學,建國中學 11/9 台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11/10 台北市立圖書館 新書發布會 (聯經出版社主辦,中華鄭和學會協辦) 11/11 台南成功大學,成大台灣文學研究所 11/22 香港樹仁大學历史系 11/24 北京外交學院 “ 東方史研究前沿論壇 ” 11/26 北京清華大學历史系 11/27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人民大學国际关系学院 明德国际楼408, 名家论道特别专场 11/29 香港科技大學 “ 科大論壇 ” 12/5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和中國歷史研究中心
个人分类: 讲座历程|4951 次阅读|4 个评论
人文气息——记博友见面会
热度 3 feng242123456 2013-6-24 19:21
快节奏的生活、快节奏的旋律,多么渴望一份久违的闲暇与宁静,静谧的氛围中静静的思考,仔细地斟酌,抑或与好友觥筹交错,树荫下的凉亭淡淡地品味绿茶淡淡的清香,普洱滋润舌苔爽滑的感觉,抑或与三五好友静静的品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抑或急速韵律中感受一番久违的人文气息。 难得沉下心来,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静静的品味上个周末的快乐时光,彼时心里涌上一丝温暖,顿觉或许这就是我希望的生活吧?! 一周之前就已经听说北京博友陈安、赵燕老师、迟菲姐要来大连开会,偶也是幸运地参加了大连博友与北京博友的见面,甚为欣慰。雨后的大连飘着淡淡的轻雾,吮一下湿漉漉的空气,好一阵心情舒畅。包括我在内一行七人在付家庄印象大排档相聚。这是偶的第一次博友见面,好是激动,虽然作为学生没有表达太多的观点,但交流、听一下实验室之外的科学也是一道别样的风采。交谈中一来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也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好多知识,难能可贵的是可以体悟一下科研环境之外更广阔的科学气息,知晓一些学术政治界的走向,这些更是令偶倍感欣慰的。临返程前,老师开玩笑说是不是见了面特别失望啊?!怎么会呢?!肯定不会的,喜欢这样的见面,喜欢这样的沟通,一群有着共同志趣的人可以谈科研,说生活,说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虽然没有过多的发言吧但心里总是暖暖的,也渴望更多的交流,繁忙工作之外通过这些人文科学(此人文科学非传统意义上人文科学)的感悟学习,更好的丰富自己。 甚为感谢大工刘艳红老师、交大王修慧老师及其弟子殷剑龙师兄以及前面说到的北京的三位老师,很高兴参加这样的活动,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吧。 齐国臣 2013 年 6 月 24 日晚于大连 图片拍摄于2013年6月21日晚星海广场
5608 次阅读|8 个评论
2013 CWTS莱顿大学排名(中国社会与人文科学研究TOP17)
zhpd55 2013-4-26 16:15
2013 CWTS 莱顿大学排名(中国社会与人文科学研究TOP17) 诸平 根据莱顿大学排名( The Leiden University Ranking )的科学影响指标(即论文被引情况)和 PP(top 10%) 指标即统计仅仅限于前 10% 出版物,并非所有论文均在统计之列。一所大学发表论文的 PP(top 10%) 比例是指与同年相同领域的其他论文相比,被引频次属于前 10% 的,而且机构论文的最小是 100 篇(百篇以下的大学尚未考虑)。中国在社会与人文科学研究领域有 17 所大学入选,北京大学排名第一,发表论文 310 篇, PP(top 10%)=11.1% ,香港科技大学名列第二,发表论文 230 篇, PP(top 10%)=10.7% ;清华大学名列第三,论文总数 217 篇, PP(top 10%)=9.4% ,其他大学的评价结果见下表。 Rank University China P PP(top 10%) Stability interval 1 Peking Univ Mainland 310 11.1% 8.6%-13.5% 2 Hong Kong Univ Sci Technol Hong Kong 230 10.7% 8.0%-13.8% 3 Tsinghua Univ Mainland 217 9.4% 7.2%-12.1% 4 Hong Kong Polytech Univ Hong Kong 549 8.9% 7.1%-10.7% 5 Natl Cent Univ Taiwan 169 8.8% 5.8%-12.0% 6 Univ Hong Kong Hong Kong 725 8.1% 6.7%-9.7% 7 Natl Chiao Tung Univ Taiwan 179 7.8% 4.6%-11.1% 8 Chinese Univ Hong Kong Hong Kong 626 6.8% 5.4%-8.3% 9 Sun Yat-sen Univ Mainland 101 6.8% 3.9%-10.3% 10 Fudan Univ Mainland 126 6.8% 4.3%-9.5% 11 Natl Cheng Kung Univ Taiwan 271 6.3% 4.2%-8.5% 12 Zhejiang Univ Mainland 121 6.2% 3.5%-9.2% 13 City Univ Hong Kong Hong Kong 488 6.0% 4.7%-7.4% 14 Natl Sun Yat-sen Univ Taiwan 163 5.8% 3.6%-8.3% 15 Natl Tsing Hua Univ Taiwan 103 5.1% 2.3%-8.4% 16 Natl Taiwan Univ Taiwan 448 4.6% 3.2%-6.2% 17 Beijing Normal Univ Mainland 111 4.4% 2.4%-6.6%
个人分类: 新观察|4244 次阅读|0 个评论
伪科学=Pseudo-science,False science,Bad Science??
carldy 2012-10-12 22:34
今天与一治学非常严谨、成果颇为丰富的老师聊天,话题中有一个很刺耳的术语:伪科学。 他总是谦虚地说他现在的研究是伪科学,不值一提。 谦虚归谦虚,但是在我听来,触动很大。 如果说他所从事的(翻译学)研究是伪科学,那么,人文科学中有多少“伪科学”成分? 这个话题,一下子无法展开,太多东西可以说了。 今天暂且简单记录一下。 顺便自问:“伪科学”这一术语,该如何英译?英语世界中的伪科学又是如何定义的? 网上查了一下,伪科学对应的英语翻译有:Pseudo-science,False science,Bad Science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第一个翻译中用到的pseudo-,该词缀出现频率颇高的,如 pseudotitles, pseudo siblings,pseudo celebrities, pseudo events... 再来看网上对pseudo science的介绍: Pseudoscience is a claim, belief, or practice which is presented as scientific, but does not adhere to a valid scientific method, lacks supporting evidence or plausibility, cannot be reliably tested, or otherwise lacks scientific status. Pseudoscience is often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vague, exaggerated or unprovable claims, an over-reliance on confirmation rather than rigorous attempts at refutation, a lack of openness to evaluation by other experts, and a general absence of systematic processes to rationally develop theories. A field, practice, or body of knowledge can reasonably be called pseudoscientific when it is presented as consistent with the norm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it demonstrably fails to meet these norms. Science is also distinguishable from revelation, theology, or spirituality in that it offers insight into the physical world obtained by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esting. Commonly held beliefs in popular science may not meet the criteria of science."Pop" science may blur the divide between 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among the general public, and may also involve science fiction. Pseudoscientific beliefs are widespread, even among public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and newspaper reporters. The demarcation problem between 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has ethical political implications, as well as philosophical and scientific issues. Differentiating science from pseudoscience ha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in the case of health care, expert testimony,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science education.Distinguishing scientific facts and theories from pseudoscientific beliefs such as those found in astrology, medical quackery, and occult beliefs combined with scientific concepts, is part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The term "pseudoscience" is often considered inherently pejorative, because it suggests something is being inaccurately or even deceptively portrayed as science.Accordingly, those labeled as practicing or advocating pseudoscience normally dispute the characterizati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个人分类: 读书心得体会 Harvest|43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河流:要观测试验更要人文关怀
热度 9 lilylz2010 2012-7-27 12:25
7 月中下旬本人跟随导师的团队,去了黑河流域,在自己将来的研究区看看。以前的工作一般是按行政区划的单位,以地方和单位的业务需求去跑调研。跑野外观测试验本来从定位上已大大区别于社会调研,因此,这次出野外活动还是从诸多方面给了我很多新的认识。本人没有参与具体观测试验,但目睹了导师的设计、团队的勤奋和力量,实实在在做事情地很多场景。结果是什么很重要,但努力、力求精确的过程更重要。 黑河流域由于其具备干旱区、内陆河、绿洲等完整、特殊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已逐渐成为流域科学、水资源、干旱区农业等不同学科领域比较热门的研究区域。从风景如画、牛羊成群的上游,到人声嘈杂、农田茂密的中游,再到无比荒凉、人烟稀少的下游,第一次以流域的视角目睹了内陆河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和资本养育其流域内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循环再生。据历史资料记载,在西汉、唐朝、明清时期,包括黑海在内的内陆河流域经历了大规模的开垦,造就了物草丰美、人歌马欢的历史年代;另一方面,内陆河流域也是周边少数民族和中原民族之间不断博弈的战略要地,这种战略地位仍沿袭到今天。所以,以开垦、战争为主线的人类活动始终是与自然生态系统繁衍和恢复的主要博弈力量。今天,虽然内陆河听不见枪声、看不到大规模的移民拓荒,但生态之痛仍难以救治。水资源不均衡利用、不同形式污染、气候变化等众多因素在无声无息地侵蚀和改变着内陆河流域的本底资源。也许,古代的开垦和战乱过后,内陆河流域受到了皮肉之硬伤,而现今城市化、工农现代化等看似温柔本质却更加的变本加厉地腐蚀内陆河的内部器官。这里虽然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可靠的数据来阐述很多的“也许”。在沿路看到了很多虐待环境的诸多现象,青山绿水的上游,人们借助方面的交通工具深入山区,带走了凉爽和欢乐,却留下了一堆堆的白色垃圾;中上游一座座人工水库,绿波荡漾,下游的生命却饱受缺水之苦 ; 一次在县里 ( 疏勒河上游 ) 做十二五规划的调研时,地方领导讲话指出在“十二五”其间要修建十四座水电站,“十二五”末达到 28 座;不难看出作为河流的内陆河缘何如此残缺不全,石羊河、疏勒河陆续没有了下游,没有尾巴的壁虎,能跑能动,但是这种缺失只有它自己才能深切感受,政治家没明白、科学家没搞明白,谁能明白呢? 据一位参与黑河计划的专家讲,黑河的每一滴水都在规划和研究之中。针对黑河流域开展的研究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不同时空尺度的研究在自然科学领域集聚式地倾注到黑河流域。从人文的角度,使用和影响黑河流域水资源的每一个社会单元和个体是否能在规划和研究之中呢?形如节水型社会建设、流域综合治理、集成研究等项目在实施,但离“人水和谐”有多远的问题还远远没有看到。依个人拙见,针对水,从人文地理视角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由于社会科学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弱规律性等,大面积地开展针对流域的纯人文科学研究还任重道远。自然物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如土壤、大气、同位素等等因为其物理性可以测量,而作为社会系统的人、组织呢,他们的情绪、状态怎么测量,至少目前是比较未知的领域,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流域科学的人文领域会有像如今自然科学领域各路模型和方法粉墨登场。国家、地方、大众都在追求人水和谐,实现这一目标,要自然科学,更离不开人文科学的参与和渗透。 附:上中下游几张照片 上游:可以“远看金盆银花” 中游:借助用水优势的农田郁郁葱葱 下游的生命蛰伏在大漠中等待和寻找水份。
5708 次阅读|11 个评论
群众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热度 1 caotiansheng 2012-6-7 08:32
这些日子在民间采访,感到真正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在民间。被认为是“群众”的人们,实际上个个都是英雄,真正创造历史的是他们。他们中的智慧之丰富使人震撼,他们的时代感和责任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待人之诚恳和热情使我们又回到了几十年以前,使我们暂时摆脱了城市人之间普遍存在的冷漠而感到快慰。 我进一步明确,类我这样的所谓知识分子,可以说,于历史中已经不懂人情,于知识中可能已经逐步摆脱了理性,于追求中可能失去了更多的人性。 “群众”中的喜怒哀乐明确、明显、直白,我们不能,面纱较多;我们在课堂上讲的多是文件、从书本到书本的引申、引论。 实际上有些乏力(尽管有时也感觉良好),空洞。我逐渐悟道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实质,也理解老人家为什么要叫年轻人下乡。 我时常到“群众”即英雄们那里学习,感觉到换了一个人。
个人分类: 高尚同类|3092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邹老《梅竹轩诗词选》有感并致邹先生书
dygnuist 2012-5-29 10:26
余自获得先生赠书后,拜读虔诚,得益匪浅。深感吾辈在文学方面多有欠缺。余今已届黄昏之年,只能是望洋兴叹了!邹老之诗词,乃底蕴深厚之作。据集所述,先生自幼爱好文学,又经高人指点, 13 岁即能颂诗,称得上古人所赞的“神童”亦毫无逊色。相比之下,吾辈人文科学只学得一鳞半爪,深感国学基础薄弱! 现虽能记得几首唐宋诗词,但毕竟只是一星半点。我国文学之源乃自诗词始,自从《诗经》以来,历代先贤哪有不能写诗撰文之人?多少总会些文字书画,而现如今,也可能是科技太发达之故,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不在文字功底,而更多的在于所谓的现代化技术方面,在这一点上,余以为这是现代社会的一大误区,尤其值得探究的是现今我国教育和科技政策与体制。难怪 6 中全会探讨中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确已是迫在眉捷之举。目前媚俗文化充斥市场,应景颂圣文章比比皆是,应当在文化科技方面有所改革、有所规范、有所创新。 其实,在上世纪 50 年代,凡是从旧社会过来之中青年学者,亦或从国外回来报效祖国之学者,不但精通国文,而且精通英文,后又兼通俄文、德文、法文、日文等国文字的学人多多。即以邹老与当年么师都能写出当时国内外瞩目的巨著,就是典例之一。可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据说从国外引进所谓的高端人才,竟要用高薪聘用,年薪高达百万之多,还外加什么房、车等福利,有的竟然引进的是“出口转内销”的学术骗子。 余自入南大气象系后,邹先生一直就是我多年的老师,但因种种缘由,未及深叙。自 80 年代起,余与么师往来甚密,常听么师说起邹先生的文才和业绩,如雷贯耳。今夏与江副校长同车返宁,方知邹老又有新著诗集,不胜敬仰之至。此真可说是“相识恨晚”矣! 此外,余虽不才,亦对祖国文学犹为爱好。曾断续有些习作,皆不成大雅。一来是“不懂平仄声,只知要压韵”,写出的诗词既不能成为律诗,又不能成为古体,既不雅,也未脱俗,不伦不类。余特此将已成几首呈上请老师指点迷津。 笔者注:邹老先生为母校南京大学教授,与我的恩师么教授是同校同系好友. 读耄耊老人诗词集有感 ( 2011 年 11 月 12 日) 丁裕国   诗词言志笔生辉,文理兼长乃大师。 耄耊老人多著述,登山涉水古来稀。 金秋心声(自勉)    丁裕国 春去秋来琦梦长,古稀才会做文章。 几经冰雪风吹雨,方有梅花扑鼻香。
个人分类: 文学与诗词|3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络的新魅力——有感于网络科学论坛的胜利召开
wangliDream 2012-5-7 13:39
我想,对于许多科研工作者和爱好者,4月末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的网络科学论坛是今年5.1长假的一个精彩内容。管理、传媒等人文科学学者,物理、数学、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学者,时趣、缔元信、海银投资等社会网络相关企业及投资机构,各路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为我们带来了不同视野、不同需求、不同背景下的对网络新应用的探秘和认识。许多听者都在感叹,短短三天接受着不同视野的网络科学论题,头脑风暴太大了,虽然不易迅速消化,但每个人还是很兴奋,因为这样多交叉的就一个共同主题的论坛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思想碰撞和火花激发。往往一个精彩的报告结束了,我为下一个报告担心,会不会给下一个报告者带来压力,如果他的报告内容没上一个精彩。但是,下一个报告却又总是在另一个地方带来另一种精彩。网络的魅力太大了,无论是科学还是商业,它的神秘对于人类的自我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人类经济利益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个人分类: 科研感触|3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年A&HCI收录1675种期刊目录
wanyuehua 2012-4-16 08:22
Thomson Reuters 著名的引文索引数据库 Web of Science 的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Arts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简称 AHCI )收录报道并标引了 1675 种(截止到 2012 年 4 月 15 日 )艺术与人文科学期刊,还包括 Web of Science 各个引文数据库中有关艺术与人文科学方面的其他 8000 多种期刊的内容(是选择和艺术与人文科学方面有关的文章)。详细目录请看附件。 AHCI 收录期刊学科范围涉及考古学、建筑学、艺术、亚洲研究、古典、舞蹈、电影、民俗、历史、人文、语言学、文学、文学评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哲学、诗歌、宗教、音乐、视觉、表演、广播、电视、戏剧等学科领域。 2012 年 AHCI 收录了考古学期刊 83 种、建筑学期刊 43 种、艺术期刊 80 种、亚洲研究期刊 53 种、古典期刊 46 种、文化研究期刊 35 种、舞蹈期刊 9 种、电影广播电视期刊 32 种、民俗学期刊 18 种、历史期刊 278 种、历史与科学哲学 57 种、人文(多学科)期刊 129 种、语言与语言学期刊 185 种、文学评论期刊 55 种、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 22 种、文学期刊 131 种、文学(非洲、澳大利亚、加拿大) 6 种、美国文学 16 种、英国文学 21 种、文学(德国、荷兰、斯堪的纳维亚)期刊 24 种、浪漫主义文学期刊 68 种、俄罗斯文学期刊 10 种、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期刊 40 种、音乐期刊 79 种、哲学期刊 171 种、诗歌期刊 16 种、宗教期刊 128 种、戏剧期刊 28 种等。 附件: 2012年AHCI收录1675种期刊目录.doc 相关阅读: 2011年AHCI收录1632种期刊目录
个人分类: A&HCI投稿|6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也谈“学术生态”和“生态”
热度 3 lionbin 2011-11-26 12:11
看到王德华老师的一篇博文《闲聊“学术生态”》,及后面紧接着补上的一篇《闲聊“生态》。作为以“生态学时空”为名的博客掌门人,我责无旁贷需要说一些话,来表达本博主对此问题的严重关注。 王老师在他的博文中对“生态”引经据典,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讨论,这种认真的态度令人钦佩。而我就不想进行这个重复的工作了,只谈自己的理解。 大家知道,中国古汉语是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使用的许多双音节词,特别是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 http://www.colg.cn/thread-1038110-1-1.html ),由于日本接触西方世界和近现代科学技术比中国早,有许多术语必须翻译,当时的日本人确实花了许多工夫来用汉字表达这些术语。汉字的祖国当然很容易接受这些翻译,所以这些新词传入中国后,便能很快在汉语中扎根发芽,并发扬光大。同 物理、化学和科学 等类似词汇一样(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02444do=blogquickforward=1id=511824 ),“生态”一词也是来自日语的翻译,所以不用去寻找中国古籍中的一些解释,如果古籍中恰好有“生态”这个词语的出现,那只是巧合,丝毫没有现代“生态”词语的含义。我们现在无法知晓理解日本人在造(翻译)这个词的时候,是否详细考证了中国古汉语的一些著作。如果还将生态中的“生”与“态”拆开来进行生硬的分析,那只是文字游戏了。 语言总是发展的,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中,由于这些词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回到中国被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生态”一词引入中国,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含义上发生一些变化和泛化,其实是语言正常发展的一个过程。这样的词其实挺多的,比如,我们用得最多的“ 科学 ”一词,常有人说, 你这个方法科学吗 ?显然不完全是指是否有学术意义,更多的时候表达的是“ 合情合理 ”的含义,同样,“ 科学发展观 ”中的“科学”一词也更应该理解成" 理性" 更恰当一些。这个词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顺口就说出来了,但要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倒要受一番周折了,这个词要想回到science,已经回不去了,但并没有影响什么,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为语言的发展而恐慌。"生态"一词的发展,可类比"科学"一词。我理解,如果只用“生态”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1) “生态学”的简称 。比如,生态习性;还有口语中常说“我是学生态的”。 (2) 做形容词用,是“利用生态学原则和观点的”含义 。比如:生态猪,生态鱼,生态文化、生态护肤液、原生态、生态文明等都可以这样理解。 (3)“ 生态环境”或“生态系统”的简称 。比如: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服务价值、生态健康等。"学术生态"这个词的"生态"应该借用的这个含义。 当然,类似于生态学、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这些词,能与英文的科学术语一一对应,我也反对过多地将其概念进行泛化和庸俗化处理。目前来看,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 BTW:我博客的标题是“生态学时空”,本来是想谈论一些与生态学相关的话题,但久而久之写的博客几乎与生态学无关了,更多地探讨了学术与教育问题,于是我就非常“庸俗”地借用“学术生态”一词,并将副标题命名为“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使用“学术生态系统”是为了与“营造”进行搭配(博文已经指出: 学术生态系统=学术生态 )。 参考资料: 汉语中70%词汇来自日语: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511560 闲聊“学术生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511560 闲聊“生态”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511712
个人分类: 生态研究|5573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5: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