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carrier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圣地亚哥之旅——Midway Carrier
dukaifeng 2013-6-4 00:57
圣地亚哥之旅——Midway Carrier 时间:2013年5月17日 ‘中途岛’号航母坐落于圣地亚哥的美军太平洋舰队总部附近,是我们此行计划的景点之一。中途岛号航空母舰得名于二战美日“中途岛”战役,曾是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舰,美国海军的标志。它 1942 年下水,经历了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于 1997 年华丽退役, 2004 年摇身一变以军事博物馆之姿出现在世人面前,现为圣地亚哥一个有名的旅游景点。 早晨 8 点半从洛杉矶出发, 2 小时车程,沿途风景不错,这是途 中 靠近海岸几个沙化的小山。对面的海滩很漂亮,海沙又细、又白又干净,可惜没照下来。 儿子表现不错,没怎么晕车,一路上非常高兴,甚至有些兴奋,潜在的小军迷阿。 准时来到军港,首先看到的是闻名遐迩的“胜利之吻”雕像,很难想象不是摆拍,感叹水手从不缺少浪漫,哪怕在战争年代;港湾对面,停靠着两艘现役航母, 70 号和 76 号,美国海军的强大不用说。中国海军要加油哦!!! 远眺中途岛号。中途岛号航空母舰舰长 295 米,舰宽 41.5 米,排水量 60000 吨,可载战斗机 100多 架,舰上人员 4100 多名,近看非常震撼,这么一个钢铁巨兽就在你眼前,不得不抬起头来仰视它 。 买票登船,入口是“欢迎登船”的巨大图片,听着舰上不时响起的警报声,好像在进行着出征前的准备。 登上航母,就来到了飞行甲板下的巨大机库,里面排列了几架二战时期的战机,还有现代化的飞行模拟器,体验了一把,8美元5分钟 ,只是委屈了儿子,哭了好长时间,飞行 感受保留;地板上,有固定飞机用的扣环。 机库向下通向航母的内部,算是航母的核心部分,看着表面风光的航母,里面的空间其实很狭窄,在这里生活实在是苦差事,更别说长年累月的水兵了,好在我们只是看看。 航母里面就像个海上城镇,设施齐全,有五金车间,理发店,餐厅,抢救室,监狱,休息室等,怎么说也是 4000 多人的家。 舰员的卧室,还真是小,想起了大学时候的宿舍。 与士兵狭小的房间相比,这个大出很多,还是双人床,应该是一个高级军官的卧室,看来领导在哪里都一样,都特殊。“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强烈对比下,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儿子在会议室里思考人生,这里会不会形成儿子的海军梦呢!未来的“北京号”航空母舰舰长,加油! 儿子在作战室,对各种装置都很好奇,摸来摸去,忙的不亦乐乎,好像个小军官,喜欢军事是男人的天性啊。 运筹帷幄,制定作战计划,下达作战命令。 体验过官兵的舰上生活后,登上飞行甲板,这里是航母的绝对亮点,可以看到几十种各式舰载机飞机,都是航母的大杀器啊,不得不感叹美国海军的强大,中国还需努力,希望不久将来可以看到各型舰载机出现在“辽宁号”。远处可以看到著名的科罗拉多大桥。 “高中时,在军事杂志上上看到的F/A18大黄蜂战机,现在终于看到原型了”——老公语。 舰载机上的着舰钩,标准配置,降落到甲板上时,可以钩住甲板上的阻拦索,从而安全着舰。 一些飞机打开了舱门,可以上去体验,这样好的机会,老公怎容错过。 远眺圣地亚哥海湾,真的很漂亮! 儿子在指挥飞机降落 “E2鹰眼预警机,也是常在画册上见到的”——老公语 参观完飞行甲板,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主控制室,25分钟一倘,这些讲解员都是航母上退伍的老兵,算是志愿者,讲解专业、细致,遗憾的是相机里没留下老兵的镜头。 从主控制舱下来,遇到一个挺酷的海军军官,果断拦下合影留念,挺nice,照了一张,军官看了一下,认为照的不够好,主动要求重照,军人仪表是这样注重的吗?挺有耐心,赞一个。 参观结束,老公和儿子不忘记在飞行甲板上做一个“走你”的动作。 相信一句话,没有来过中途岛,就不算来过圣地亚哥,不管你是不是军迷,都值得参观中途岛号,站在中途岛号41号巨大弦号前,完成了此次参观,可以说不虚此行,值!值!值! 补充:游玩中途岛号,坐游轮出海,1小时15分钟,参观了大半个太平洋舰队基地,下面附上部分图片,就不单独介绍了。在此,感谢华南理工的余老师提供船票。 远眺科罗拉多大桥,其实很值得去开车走一趟科罗拉多大桥,下次有机会吧 海岸警备队的快艇,确实很快,眨眼就不见了 高速行驶的驱逐舰,速度也很快 停泊在港口的战舰 看到了传说中的滨海战斗舰 登陆舰 弦号为4的现役航母 驱逐舰 和儿子玩的比较开心的一个老外,合影留念,结束航程,返回旅馆,Old Town吃晚饭。 下一站,Seaworld San Diego
个人分类: 游学美国|438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