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震勘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石油地震勘探三部曲
tianfei906 2010-5-24 22:30
自从 1926 年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行业中应用以来,地震勘探这一方法就在石油勘探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震勘探仪器从最初的光点地震仪发展为模拟地震仪,以及到目前的数字地震仪;地震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地震解释从最初的人工(手工)解释,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自动解释、地质、测井等资料联合解释,大大的提高了地震资料解释的可靠性。石油勘探行业中,从最初阶段地震勘探的应用到目前智能化解释等发展,虽然各项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围绕着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这三部曲来发展的。纵观这三部曲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各个环节中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中国人历来都喜欢报喜不报忧,老师讲课往往也是讲技术成熟的东西,存在问题很少提及,导致初入研究生阶段的人或外行满认为该方法已经很完美,找不到研究的突破口,往往无从作手展开研究工作。因此,有必要骨头里挑刺,只有找到不足的地方,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更加促进对某一学科或者领域发展和完善。本博文对石油地震勘探三部曲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做简要介绍,受本人学识和阅历限制,归纳的肯定不完整和欠深入,请了解和感兴趣的您批评指正。 地震资料采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采集数据,必要采集的工具:仪器。从 20 世纪 30 年代诞生第一代模拟光点记录地震仪器开始,地震勘探仪器发展经过了光点地震仪器、模拟地震仪器和数字地震仪器,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使地震资料采集越来越方便。同时,随着现在勘探任务要求的提高,地震资料采集也遇到很大的难题和挑战:复杂的地质构造(地表复杂和地下复杂)致使资料的品质因子较差;沙漠和黄土塬地区能量的激发也是一重大难题,在该地区地震资料常常出现空白带,勘探深度也有限;海上地震数据采集中仪器布线和能量激发也是一重大问题。 勘探现场 地震资料处理: 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计算机对野外采集的原始地震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最后得到能够反映地下地质信息的地震资料。在这一环节中,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三高,即振幅高保真、高信噪比、高分辨率(横向和纵向)。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发展,该环节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很有成效的方法技术。这一环节是各门学科的交叉,更适合信号、数学等专业专攻,应该说只要能够提高数据三高都可以利用,内容太多,在这里不好归纳。不过提醒一点就是:要兼顾三高处理,不要顾此失彼。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就是将经过处理的地震数据变成地质成果,使其地震数据能够转化为与地下地质构造、流体参数、岩性参数等相联系起来。对石油勘探来说就是为提供钻井有利位置做准备,减少钻探风险。由于地震解释真伪影响因素很多,因此,解释的成果往往具有多解性。在利用地震波理论进行对比分析的时候,要去伪存真。石油地震勘探中,地震资料的解释从最初的简单构造解释发展到对复杂地质构造的解释;石油勘探从构造找油逐步发展为岩性找油;从间接找油发展到直接找油(尽管这技术不成熟,也存在争议)。地震解释从以前人工在纸上(地震剖面图)花画层位和断层,再作构造图等的原始方法发展到目前的计算机辅助解释,以及一批优秀的解释软件,技术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但面对复杂勘探地区有时候这些方法也还是无能为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地震图的显示,特别是三维地震图显示是一大难题,也是今后发展方向,这其中的不透明技术和水平切片技术是解决地震地层学在三维可视化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地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交叉是地震解释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只掌握地球物理知识进行相关的解释,难度越来越大;统计数学在解释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也是降低无油井钻探风险的有效途径。 下图说明地震资料与地质等资料结合起来解释的重要性:没有岩石参数,地震剖面仅是一些波形;没有岩石参数,神经网络分类的地震数据图,仅是一些斑点;没有岩石参数, 4D 时移地震切片与 3D 地震切片,仅是颜色图。 地震数据解释不是孤立的 石油地震勘探三部曲不是孤立的,往往是相辅相成,特别是地震采集、处理的资料直接影响后面的解释结果。应将三者结合起来,才可能更好的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资料收藏|14416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球物理专业主干课精品课程网站
热度 3 tianfei906 2010-5-6 12:59
国内精品课程建设也有好几个年头,在各大高校推动下,建设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精品课程,在此收集了与地球物理专业相关的主干课程,与有需求的人分享。这些网址基本都是经过本人测试能够用,而且都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免费学习和下载。版权归各精品课程负责人,这里只是提供链接,请勿商用。(收集日期至2010.5.6日,如课程级别有所改变,今后不一一注明,请参阅具体的网站。) 一、 地震勘探 1 成都理工大学 省级 课程负责人:李录明 网址: http://202.115.138.30/ec3.0/C88/zcr-1.htm 2. 长江大学 国家级 课程负责人:毛宁波 网址: http://dqwl.yangtzeu.edu.cn/maonb/index.htm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级 课程负责人:刘斌 网址: http://www.bb.ustc.edu.cn/webapps/portal/frameset.jsp?tab_id=_2_1url=/bin/common/course.pl?course_id%3D_115_1 4. 西南石油大学 省级 课程负责人:尹成 网址: http://desktop.swpu.edu.cn/C476/Courseware/Declaration/zcr-1.htm 5. 桂林理工大学 校级 课程负责人:单娜琳 网址: http://202.193.84.181/ 6. 石家庄经济学院省级 课程负责人:王俊茹 网址: http://www2.sjzue.edu.cn/sjyjpk/dzkt/index.htm 7. 中南大学 省 级 课程负责人 熊章强 网址: http://202.197.67.17/ipgeold/dzkt/index.htm 8.中国石油大学.课程负责人: 宋建国 网址: http://jpkc.upc.edu.cn/jpkc/C198/kcms-1.htm 二、 电法勘探 1. 东华理工大学 省级 课程负责人:汤洪志 网址: http://yzhkch.ecit.edu.cn/dfkt/ 2. 桂林理工大学 省级 课程负责人:阮百尧 网址: http://djzhx.glite.edu.cn/dfkt 3. 石家庄经济学院 校级课程负责人:刘国辉网址: http://www2.sjzue.edu.cn/sjyjpk/dfkt/index.htm 4. 成都理工大学 校级 课程负责人:肖宏跃网址: http://202.115.138.30/ec3.0/C300/jsdw-1.htm 三、 工程与环境物探 1. 同济大学 校级 课程负责人:赵永辉 网址: http://mgg.tongji.edu.cn/pub/elaborate/enveng/home.htm 2. 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级 课程负责人:雷宛 网址: http://202.115.138.30/Rcourse/University/index/default.asp 四、 综合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原理)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家级 课程负责人:刘天佑 网址: http://jpkc.cug.edu.cn/2010jpkc/dqwlktgl/index.html 2. 同济大学 校级 课程负责人:吴健生 网址: http://mgg.tongji.edu.cn/pub/elaborate/geophysic/home.htm 3. 长安大学 校级 课程负责人:王卫东 网址: http://202.117.64.98/ec/C5/zcr-1.htm 4. 大庆石油学院 省级 课程负责人:宋延杰 网址: http://jpk.dqpi.net/yydqwl/ 五、 地球物理反演概论 1. 长安大学 校级 课程负责人:李庆春 网址: http://202.117.64.98/ec/C69/zcr-1.htm 六、 测井 1..长江大学 省级 课程负责人:郭海敏 网址: http://dqwl.yangtzeu.edu.cn/plog/index.htm 2. 吉林大学 国家级 课程负责人:潘保芝 网址: http://trp.jlu.edu.cn:8000/zjdqwlkt/index.php 3.成都理工大学 校级 课程负责人:周文 网址: http://202.115.138.30/ec3.0/C68/zcr-1.htm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资料收藏|10504 次阅读|3 个评论
长江大学师德十佳候选教授印象
毛宁波 2009-6-7 11:30
最近长江大学正在开展首届师德十佳个人评选活动,候选人中有一个熟悉的名字――毛宁波教授,这不禁让我回忆起长江大学第四届出国人员培训班的一些事情。初识毛宁波教授是在 2008 年 10 月长江大学第四届出国人员培训班开班的那一天,那是一个精干的中年人,体态比一般人略显瘦小,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绝对是一副尽显智慧的亮脑门,还有谈吐诙谐幽默,举止沉稳中带着儒雅。 毛宁波教授出任长江大学第四届出国人员培训班班长。这是个什么领导职务?得罪人的职务,我心里想;因为按照人事处的要求,班长的任务就是严格考勤,毛宁波教授的就职演说让我对这一角色有了新的认识。我当这个班长,有两个心愿,一是为本期出国培训班的老师们服务,向人事处领导们反馈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希望和大家一块把口语练好,把英语学好,毕竟这样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不少老师是妻子或丈夫,又是母亲或父亲,有的还是院系领导,家庭事务、教学任务和院系行政事务缠身,但我们肩负学校发展的使命,学好英语,才能在国外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才能把握住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也才能不辱我们出国的使命 毛宁波教授认真履行职责,勤奋学习,严格考勤。每一次的课堂活动,他都不失时机的回答问题,也鼓励像我这样口语较差的学员发言。英语培训课堂紧张而富有趣味,和谐而又尽显竞争。记得一次阶段小结时,毛宁波教授代表全班同学对新东方的培训做的发言,惹得新东方的老师和同班的学员情绪高涨,同时也备受鼓舞,那次的发言,我断言毛宁波教授的教学肯定深受学生的喜爱。正像毛宁波教授在开班的发言预料的那样,许多老师由于工作繁忙,不能按时参加培训,可又不想失去出国的机会,想让别人代签,可是每一次都被班长发现。原来,那么短短的几次培训,他已经把大部分同学的名字和长相记住了,要不怎么说他的亮脑门是尽显智慧呢!在他的严格要求和带领下,参加本次培训的老师们英语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高,绝大多数顺利的通过了英语考试,已经有好多老师办好了出国签证,这多少有班长的一点功劳;他自己也获得了麻省理工的访学邀请,刚刚通过美国大使馆签证,今年 9 月他将赴 MIT 访问研究一年,这一切与他自己的勤奋与严格要求分不开。 参加出国英语培训,对大多数老师来说是幸运的。对我来说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 2009 年 1 月 5 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我参加培训班培训时,下雪地滑重重地摔倒在东校区 13 教一楼的地平上躺在雪地上不能动弹,在我向路过的两个学生求救无果后(在此我无意谴责那两个身材高大强壮的学生),期待的奇迹出现了,这时有个人打着雨伞急匆匆走了过来,看到地板上躺着个人,关心地问道:这是谁躺在地上?摔坏了没有啊! 天哪!我们的班长毛宁波教授。在得知我的情况后,立即联系车辆把我送上车,由另一位同班学员化工学院的陈武教授把我送到荆州市中心医院。因为是最后一次课,作为班长必须做结课发言,下课后几次打电话询问检查情况。第二天,班长和新东方的李茜校长,还有一些同学出现在我的病房里,一张张满是关心的熟悉的脸出现在病床前 与毛宁波教授从初识到成为相知的朋友,我深深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的博学,使他成为学生的良师和青年教师的益友;他的勤奋,激励着、影响着哪些熟悉他的学生、同事和朋友,不断地追求,实现人生更高的追求;他的严谨,使他在教学与科研上取得更大的成果,为学校的发展和国家的兴盛做出一个学者的应有贡献;他的关爱,让学校的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创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追求中高级知识分子的责任得到彰显。 毛宁波,我的学习榜样,长江大学的《地震勘探原理》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教授;毛宁波,我的事业有成的同事,我的真挚朋友。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翁文先 2009年6月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1118 次阅读|2 个评论
著名海外华人“精准石油论坛”推出《地震勘探原理》在线教程索引
毛宁波 2009-3-30 09:36
著名海外华人精准石油论坛推出毛宁波教授《地震勘探原理》在线教程索引 http://forum.petro-china.com/index.php?showtopic=17803pid=74758mode=threadedstart=#entry74758 Sandstone推出教程索引,令我十分不安,只能加倍努力来回报大家!如果能够为此烘托精准石油论坛的气氛, 那是我期望的事情! 教程中一定有很多问题,希望大家指出,我一定更新!还有一些内容登出时由于版权和保密的原因, 做了适当删节,希望大家谅解,不过基本上不影响课件的阅读! 欢迎大家积极讨论和提出意见,发邮件也可以:maonb_MIT@yahoo.com 我2009年上半年在国内,下半年在MIT。无论在哪我都会与精准石油论坛的地球物理版块在一起。 谢谢sandstone的辛勤劳动,再次感谢大家的信任! maonb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94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勘探原理(参考资料集合)
热度 1 毛宁波 2009-3-25 12:06
视频参考资料 序号 目 录 (点击下载) 文件格式 文件大小 1 海洋地震勘探 rm 134,946k 2 石油勘探概论 rm 125,224k 3 SEG_1 Introduction wmv 30,203k 4 SEG_2 Origins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s wmv 21,233k 5 SEG_3 Pioneering Era, 1900s - 1930s wmv 86,830k 6 SEG_4 Paper Recording Era, 1930s - 1960s wmv 46,618k 7 SEG_5 Processing Era, 1950s - Present wmv 54,907k 8 SEG_6 3D Era, 1980s - Present wmv 59,548k 9 SEG_7 Reservoir Geophysics Era, 1990s - Present wmv 36,539k 10 SEG_8 The future wmv 78,635k   参考资料网站 1 、与地震勘探相关的国内外著名公司 序号 目 录 网 址 1 西方地球物理公司 http://www.westerngeco.com/ 2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http://www.cnpc.com.cn/bgp/ 3 法国 cggveritas 公司 http://www.cggveritas.com/ 4 以色列 Paradigm 公司 http://www.paradigmgeo.com/ 5 sercel 仪器公司 http://www.sercel.com/en 6 I/O 仪器公司 http://www.iongeo.com/ 7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http://www.cnooc.com.cn 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http://www.cnpc.com.cn/cnpc 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sinopec.com   2 、与地震勘探相关的国内外著名协会 序号 目 录 网 址 1 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 http://www.seg.org 2 欧洲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EAGE) http://www.eage.org/ 3 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 http://www.aapg.org/ 4 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 http://www.spe.org 5 加拿大勘探地球物理协会(CSEG) http://www.cseg.ca 6 澳大利亚勘探地球物理协会(ASEG) www.aseg.org.au 7 世界石油(Worldoil) http://www.worldoil.com/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http://www.cgs.org.cn/   3 、与地震勘探相关的国内外著名大学 序号 目 录 网 址 1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http://www.geophy.pku.edu.cn 2 斯坦福大学 http://sepwww.stanford.edu 3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http://timna.mines.edu/ 4 休士顿大学 http://www.agl.uh.edu/ 5 MIT 麻省理工 http://eaps.mit.edu/erl/ 6 剑桥大学 http://lithos.esc.cam.ac.uk/ 7 CREWES http://www-crewes.geo.ucalgary.ca/ 8 石油大学北京 http://department1.cup.edu.cn/geosci/geosci/ 9 石油大学华东 http://geori.hdpu.edu.cn/ 1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http://www.cugb.edu.cn/cugbhomepage.asp 1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http://dkxy.cug.edu.cn/ 12 西安石油大学 http://dept2.xsyu.edu.cn/zygch/index.jsp 13 西南石油大学 http://zhy.swpu.edu.cn/ 14 大庆石油学院 http://www1.dqpi.edu.cn/dky/index.asp 15 吉林大学 http://gest.jlu.edu.cn/ 16 长江大学 http://dqwl.yangtzeu.edu.cn/ 参考文献目录 RE谢里夫, LP吉尔达特,勘探地震学(第二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 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3 邹才能,张颖,油气勘探开发实用地震新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 王妙月等,勘探地球物理学,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3 何汉漪,海上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1 常子恒主编,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1 史诃,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田在艺, 薛超,流体宝藏石油和天然气,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 沈平平,刘明新等,石油勘探开发中的数学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毛宁波,地震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及其新进展,自然杂志, 1999 ( 6 ) 毛宁波,戴塔根等,医学数字成像与地震数字成像新进展及其相互渗透,生命科学研究- 2003年 中国博士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暨院士论坛,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中国海洋石油物探编写组,中国海洋石油物探,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1 杨友法, 何樵登等,海洋地震勘探,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OZ yilmaz , Seismic data analysis , USA :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 , 2001 李心太,地球物理方法综合应用与结实,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3 刘天佑,应用地球物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4 张胜业,潘玉玲,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4 孙传友,潘正良,地震勘探原理仪器原理,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6 李振春,张军华,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4 牟永光,陈小宏,李国发,刘洋,王守东,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 韩文功,印兴耀,王兴谋,李振春,刘洪文,地震技术新进展(上),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6 韩文功,印兴耀,王兴谋,李振春,刘洪文,地震技术新进展(下),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6 袁子龙,狄帮让,肖忠祥,地震勘探仪器原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6 史謌,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姚姚,地震波场与地质勘探,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6 张玉芬,反射波地质勘探原理和资料解释,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7 顾功叙,地球物理勘探基础,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0 聂荔,周洁玲,地震勘探原理和构造解释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2 何樵登,韩立国,朱建伟,王德利,地震波理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5 孙成禹,地震波理论与方法,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 2007 周绪文,反射波地震勘探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9 董敏煜,地震勘探,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0 李录明,李正文,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和解释,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7 李庆忠,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 更多参考文献下载..(doc)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12164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地震勘探的一些基本概念
热度 2 spb808 2009-3-10 18:33
激发条件excitedcondition:地震勘探中将震源种类、能量、周围介质的情况总称为激发条件。对于炸药震源来说,激发条件一般包括炸药量大小、药包形状,个数,分布方式及埋置岩性和沉放深度等。对于非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则包括装置的种类、能量、参数选择及安置情况等。激发条件的选择是否适当,对地震勘探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很大。一般认为,陆地工作中,风化层下的含水可塑性岩层是有利的激发条件,因此往往采用井中爆炸,在海洋工作小,主要是以减小气泡影响作为合适的激发条件。 接收条件:指地震勘探中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广义地说,接收条件包括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组合个数与方式,以及地震仪的各种因素等。但通常将接收条件狭义地指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地震资料的质量与接收条件有密切关系。陆地工作中埋置检波器,海洋工作中使检波器处于水面下一定深度,都是为了避免风、浪等影响而改善接收条件。 海洋地震勘探marineseismicsurvey:是利用勘探船在海洋上进行地震勘探的方法。其特点是在水中激发,水中接收,激发,接收条件均一;可进行不停船的连续观测。震源多使用非炸药震源,接收常用压电地震检波器,工作时,将检波器及电缆拖曳于船后一定深度的海水中由于上述特点,使海洋地震勘探具有比陆地地震勘探高得多的生产效率,更需要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海洋地震勘探中常遇到一些特殊的干扰波,如鸣震和交混回响,以及与海底有关的底波干扰。海洋地震勘探的原理,使用的仪器,以及处理资料的方法都和陆地地震勘探基本相同。由于在大陆架地区发现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因此.海洋地震勘探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高频地震highfrequencyseismicsurvey: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和金属矿床勘探中,勘测深度只在几米到几百米之间,需要精细分层和精确地测定波的传播时间。为了提高仪器的分辨能力,要用专门的高频地震仪,记录震波的高频分量。高频地震仪的通频带一般在60--350周/秒之间,专门测定岩石波速时需提高到500--600周/秒。为了压制低频干扰,仪器频率特性的低频一边应有较大的陡度。 干扰波noise:地震勘探中妨碍分辨有效波的振动都属于干扰波。干扰波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其中具有明显传播规律的称为规则干扰或干扰波,如声波、面波,多次波等等;没有明显传播规律性的振动称为随机干扰,或简称干扰,如微震等。抗干扰的问题是关系到地震勘探中提高勘探的质量和能力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因此,在野外工作和资料处理上采用多种措施,以提高有效波而压制干扰波。干扰波有时也是相对的概念,如在反射法中,折射波就常被当成干扰波。 movingconductorgeophone;是陆上地震勘探常用的一种检波器。其结构由外壳、磁钢、弹簧片和线圈四部分组成;磁钢与外壳连在一起,线圈通过弹簧片固定到外壳上。工作时把检波器放在地面,当地面产生振动时,检波器外壳将随地面一起振动,线圈则由于惯性而相对界面速度interfacevelocity:指折射波沿折射界面滑行的速度。界面速度主要反映折射界面以下地层中岩石的物理性质。由于组成地层的岩石颗粒排列有方向性,通常界面速度大于层速度。界面速度可通过折射波测得。 加速度检波器accelerometer:即“压电地震检波器”。外壳运动,切割磁力线,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把地面振动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dynamicrange;在地震仪不失真地输出有效信号的条件下,记录上最强信号与最弱信号的振幅(常用仪器的噪声水平)的比值称为仪器的记录动态范围,用分贝表示。这是地震仪的主要特性之一。标准模拟地震磁带记录仪的动态范围为40--50分贝。数字磁带记录仪的动态范围由数字长度决定,对14位二进制的数字则是84分贝。地震波本身也有动态范围,即人工激发的一系列地震波其中最强振幅与最弱振幅的比一般可达120分贝。 seismicwavefield;指有地震波传播的空间。在这个空间的每一点上,一定时刻都有一定的波前通过,波的能量也按—定的规律传播;所有这些规律则是由震源的特点以及在此空间内介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是弹性)和几何结构决定的。时间场属于波场的一个侧面。因此,当已知波场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时,可以求得介质的结构形态及物理性质,波动方程偏移方法就是其中一种应用。 wellshooting;利用钻井求取地震波在地层中的平均速度的方法称为地震测井,它在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起重要作用。地震测井是记录直接穿透岩层的纵波,其方法有两种:①在地面上爆炸,检波器放在钻孔内不同深度接收;②在钻孔内不同深度上爆炸,检波器在地面上接收。地震测井使用普通的地震仪进行记录,只是检波器要适应钻孔的工作条件而与一般检波器略有不同,称为测井检波器属电磁式检波器。 seismicamplifier;人工地震引起的地面位移,一般只有几微米,经地震检波器转换为电能后也只有几微伏。要把这种微弱电信号记录下来,必须进行放大。为此制作的装置叫做“地震放大器”。由于地震波包括有效波和干扰波,有效波中的浅层波与深层波之间的振幅相差达一百万倍以上,所以,地震放大器必须具有滤除干扰和增益(放大)控制的作用。 geophone;用来直接拾取地震振动,并将振动转换为符合仪器记录系统需要的能量形式的仪器,称为地震检波器。根据能量转换的类型不同,目前主要有:①感应检波器,将振动的速度变化转换为电能,因此灵敏度较高,其中又分为电动式和电磁式两种:②压电地震检波器,利用压电晶体或陶瓷,将压力(加速度变化)转换为电压变化,这种检波器在海洋地震勘探中普遍应用,此外也用于超声波测井和地震模型实验。③激光检波器。 地震波seismicwave:弹性振动在地球中的传播统称地震波。按其成因的不同,由天然地震产生的波称为天然地震波,通过人工激发的地震而产生的波则称为人工地震波。根据质点振动的形式,地震波分成三大类: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称为纵波;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称为横波,沿界面传播的称为面波。地震勘探中通常使用纵波而很少使用横波。天然地震中很重视观测面波,但在地震勘探中面波一般成为干扰波。 地震标准层seismicmarkerhorizon:凡是波形特征明显、稳定,并在区域内大多数地段可连续追踪的与勘探目的层相联系的地震界面称为地震标准层。地震标准层的存在与否对地震勘探的质量和效果影响很大,根据地震标准层的变化、错动可推断地质构造的变化和发现断层。 low—velocitylayer;地震波在地面附近的疏松层中传播的速度非常低,一般为每秒数百米,称为低速带,地震勘探中也称风化层。低速带对地震勘探影响很大:首先,若在低速带中激发,能量将被大量消耗,频率很低,低速带底面又是个强反射界面,可以形成多次反射,因此,一股不在低速带中激发,其次,低速带使地震波到达观测点的时间延迟,当其厚度或速度变化较大时,观测时间的精度将大受影响,甚至使波形歪曲,这时,必须进行低速带的时间校正。如果低速带很厚且结构复杂,则对地震勘探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firstarrivalrefractionsurvey;是一种早期的仪观测初至折射波的地震记录方法,只观测一层,简单而容易,但所得资料甚少,目前极少应用。 firstarrival;地震波波前到达某个观测点时,此点介质的质点开始发生振动的时刻称为波的初至时间,简称初至。此外,在地震记录上第一个到达的波称为初至波。一般也叫初至,其后到达的波在振动的背景上出现,称为续至波。普通反射波法记录的初至波除直达波外是低速带底界的折射波。 层速度intervalvelocity:指在均匀的地层中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它直接反映地层的岩性,能用来划分地层。一般是用地震测井或声波测井测得,并且指的是纵波的速度。也可以利用反射记录计算得到。在地震勘探中,一般把层速度低于1400米/秒的地层叫做低速层,把高于3500米/秒的地层视为高速层。但是,习惯上在折射波法中高速层是相对的概念。 pressuredetector;又称“加速度检波器或压力检波器”。通常由压电元件(酒石酸钾钠晶体,钛酸钡陶瓷、锆钛酸铅陶瓷等)制成。利用这种元件所产生的电压与所受压力成正比的原理来接收地震波。海洋地震勘探工作中,为了不受或少受波浪的影响要把检波器沉入水中。压电检波器常放在水下1/4地震波波长处,这一深度由共振造成的能量最大,正适合海洋工作的要求。 convertedwave;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倾斜入射到弹性分界面时,都将产生反射横波、反射纵波、透射横波、透射纵波。与入射波型相同的波如P11、P12称为同类波,波型改变的如P1S1、P1S2则称为转换波。转换波的反射和透射遵循斯奈尔定律:即入射波的速度与反射波或透射波速度之比等于入射角的正弦与反射角或透射角的正弦之比。转换波的产生,是由于入射波作用在分界面上可分解为垂直界面的力和切向力两部分,结果产生体变和切变及其相应的纵波和横波。因此,转换波的能量与入射角有关,垂直入射时不能形成转换波;只有入射角相当大时。才有足够能量的转换波可被记录下来。故在地震勘探中主要利用同类波,在一些特殊问题中才用转换波,例如研究薄层时,利用转换波的横泼,分辨力较高。 refractionsurvey;是利用地震折射波进行地质勘探的方法。由于折射波首先到达地面,所以容易观测和识别。但必须在盲区以外接收它。通过折射波法可以求得界面速度,从而了解折射界面的岩石成分,进行地层对比等。折射波法对激发条件的要求不如反射波法严格,干扰背景较小,不必使用自动振幅控制和混波等措施,故可充分利用波的动山学特点,对于确定断层,煤田边界效果较好。折射波法能够观测从几公尺的浅界面到几十公里的深界面。但此法局限性较大:折射波相互干涉、置换(一个波代替另一个波)严重:它不能独立求得覆盖层的波速,难以研究受屏蔽现象影响的地层;也不宜于勘探大倾角构造;随着勘探深度加大,使施工复杂,炸药量消耗增大等等。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应用,或与反射波法配合应用。 gaintrace;指地震记录上表示一道或几道所用的增益大小(放大倍数)的曲线。 secondaryrefractionsurvey;即“折射波对比法”。 effectivewave;指能用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有效波是个相对的概念。例如,反射波就是反射披法中的有效波,但是,在折射波法中常常把它当成干扰。 explosivesource;地震勘探工作中,多年以来一直采用各种炸药作为震源,其中效果较好的是三硝基甲苯,即TNT炸药,它具有强大的爆炸能力,安全性能好。也可采用硝铵炸药,其安全性能更好,但其它性能比前者差。炸药震源有宽广的频谱,适于高频(大于80周/秒)、中频(15—80周/秒)、低频(6—15周/秒)的地震勘探。它的能量并不能全部用在地震勘探所需要的有效波上,大部分消耗于使周围介质破碎或形成永久形变,部分则作为地震干扰。在干燥疏松岩石中爆炸时,有效能量更低;只有在水或含水的可塑性介质中爆炸时,才能得到良好的地震效果。近年出现的非炸药震源正逐步地代替炸药震源。在海洋、河湖中的地震勘探,更是如此。 amplitudefrequencycharacteristics;即“振幅频率响应”。 子波wavelet:从震源发出的原始地震脉冲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对地震脉冲有滤波作用,并且地层界面使波产生反射和折射,因此,自距震源一定距离起,脉冲波形便发生变化而与原始波形不同,但在一定传播范围内其形状甚本保持不变,这时的地震脉冲便称为子波。子波的形状决定于震源和介质的滤波性质,其频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有所降低,振幅也逐渐减小。不同的界面各自的子波不同,每一道的地震记录可以认为是由一系列的子波构成的。子波不仅用于制作理论地震记录,而且在断层对比和反褶积处理等方面都需要它。 effectivevelocity;把覆盖层看作均匀介质而从实际观测所得的反射波或从折射波时距曲线求得的波速,统称为有效速度。由于在层状地层中存在层理,介质并不真正是均匀的,再加上界面的弯曲,使有效速度不同于平均速度,往往是比平均速度大的一种近似速度,但在各层速度的差别不很大和界面弯曲不大时,两者的差别很小。 refractedwave;亦称“首波”又名“敏储普波”,“锥形波”。地震波在传播中遇到下层的波速大于上层波速的弹性分界面,而且入射角达到临界角(使透射角为90o)时,透过波将沿分界面滑行,又引起界面上部地层质点振动并传回地面,这种波称为折射波。它与光学中的折射波不同,其射线是以临界角从界面发出的。在临界点A处,折射波的路径和反射波的路径相同,传播时间相等。但在临界点以后,因滑行波速度快,折射波到达地面早于反射波。折射波到达地面的特点也和地层性质及地质构造有关,故可用于地质勘探。 amplitude-frequencyresponse;即振幅频率特性。为仪器的输出振幅与输入振幅之比和频率的关系。 normalmoveoutcorrection;即“动校正”。 automaticgaincontrol是地震放大器增益控制的一种形式。在这种系统中,每一个地震道内放大器的增益自动地由其输出振幅独立地控制,对强波放大倍数小、对弱波放大倍数大。此外,也可用各道输出振幅的平均值控制每个放大器的增益。 directwave;在均匀地层中由震源直接传播到观测点的地震波称为直达波。地震勘探常常需要地表风化层的波速资料以作校正,这种资料可通过观测此层的直达波而获得。直达波的速度就是地震波在表层地层中传播的真速度。在多层介质中的直达波改称透过波。 amplitudespectrum;见“频谱”。 gaincontrol;从地下深浅不同层位先后到达地面的反射波,其振幅相差可选一百万倍以上。为了能在一张记录上较为均匀地记录或显示它们,需要使地震放大器的总放大倍数随时间而变,实现这种作用的方法叫做“增益控制”。 instrumentalresolution;记录地震波时,地震仪能够区分两个相邻界面上相继到达的地震波的最小时间间隔称为分辨能力,它由仪器的自由振动决定。自由振动延续时间愈小,分辨能力愈高。 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信噪比有多种定义。通常将地震仪器的输出端上,有效信号的功率与噪声(干扰)的功率之比称为信噪比。信噪比既与输入信号本身有关,更决定于仪器的特性,它也被用来衡量资料处理的效果。因此,提高信噪比是提高地震工作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信噪比愈大愈好,可以通过改进仪器性能或选择工作方法提高信噪比。 t0method;在震源O点接收到的反射波到达时间称为To,(它是从震源到反射界面的法线反射时间)利用时间绘制反射界面的方法,称为法,如果波速已知,很容易由公式t0=2h/v求得界面的法线深度其方法是;以各震源为圆心,以vt0/2为半径作圆弧,许多这些圆弧的公切线就是反射界面。由于时间剖面是经过动校正的,所以每个接收点波的到达叫间都相当于,因此用上述方法就能将时间剖面转换成地震深度剖面图。也可以对整个测区的许多时间剖面分别作各反射层的等图,经过偏移校正(空间校正)后即得出各层的构造图。 lineups;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俗称波峰成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在解释地震勘探资料时,常常根据地震记录上有规律地出现的形状相似的振动画出不同的同相轴,它们表示不同层次的地震波。 velocityinterface;是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相邻的两层介质的公共接触面。 averagevelocity;在层状介质中,地层的总厚度与地震波在垂直地层传播所需时间之比称为平均速度,通常用地震测井求得。如果,为层的厚度,为波在层中垂直传播的时间,为层的层速度,则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利用速度资料和有效的到达时间可求得地震界面的位置,它在地震解释中具有重要意义。 frequencydomain;以频率作为变数对振动所进行的研究称为频率域。在频率城内研究仪器对输出与输入的振幅比和频率的关系,则称为仪器的振幅频率特性或振幅频率响应。在地震勘探中,经常要了解仪器的振幅频率特性,介质的滤波作用等等,以进行频率选择。 depthrecordsection;据磁带地震记录的时间剖面或普通光点记录,用一般方法所作出的地震剖面只是表示界面的法线深度,而不是真正的铅垂深度。经过偏移校正和深度校正之后,得到界面的铅垂深度剖面才叫做深度剖面,它是地质解释的重要资料。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磁带地震记录,能自动得出深度剖面 检距shot-geophonedistance:激发点到某一检波点的距离。 vibroseis;是在陆地和海洋的地震勘探工作中部应用的一种非炸药震源。利用气体或水力驱动土壤上或水介质中的钢板,使其振动而产生一种频率可控制的波列,成为地震震源。震源波形是己知的。这种装置抗干扰能力强,在陆地上对地面和农作物的损坏轻微,可在居民稠密区工作,但要有专门的运载设备和较好的交通条件。另外,因能量较低,噪音大,需要组合震源和叠加,并进行相关处理。在海上,其效果并不比气枪法优越,从而采用的也较少。 Airgun;是利用压缩空气迅速释放作为动力的一种非炸药震源,也称“气枪法”,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利用气枪将高压空气在极短的瞬间送入水中,形成气泡,气泡在水中发生膨胀与收缩相交替的振荡,即造成地震振动。此种振动的频率与气泡中空气的数最、压力、水的深度有关,适当地选择这些参数可获得一定的地震效果。如果把高压空气改为蒸汽,则叫做蒸汽枪。蒸汽遇水冷却立刻变成水,只产生一次脉冲,完全没有“气泡效应”,效果优于空气枪。此种空气枪也可用于陆上的河湖沼泽区;或改装用于陆上,是将高压气体迅速地释放于重数吨的充满水的钢钟内,钢钟撞击地而产生地震波。 静校正statics: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自动静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高精度地震反演技术   它是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发展起来的,用于研究油藏的非均质性、预测油藏参数和储层横向变化。   主要内容包括:   ?道积分   ?递推反演   ?测井约束反演   ?多参数地震特征反演   ?地质统计学反演   ?叠前反演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是储层精细描述和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的前提,是从地震数据体中挖掘岩性信息和储层非均质性信息、提高地震数据在油田开发领域应用的关键。   主要内容包括:   ?对地震资料进行叠后处理,提取各种地震属性;   ?各种地震属性与储层属性(包括地质、测井和岩石物理参数)进行交会分析,建立地震属性和储层参数关系,预测储层参数分布特征;   ?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的3D动态解释,研究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与沉积、构造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储层的空间展布及物性变化,揭示油气藏与断裂体系、裂缝展布和沉积相带之间的关系。 叠前储层反演(弹性反演)技术   该项技术的目的是把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相结合提取储层参数,通过地震资料测井数据标定、地质统计学、振幅反演、正演及解释等多项技术,获得高分辨率地震映像和储集层描述。通过地震与测井资料、叠前与叠后地震属性数据、正演与反演等多方面的结合,把地震振幅数据转换为测井属性。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建立测井属性三维数据体模型,控制井间模拟与地震反演的精度;   ?用确定性与统计方法,建立储层波阻抗属性模型;   ?AVO反射系数弹性反演,确定弹性参数(体积模量);   ?利用已有的地质模型、地震速度模型、或测井数据控制反演进程;   ?处理子波相位的侧向变化,利用测井数据对地震数据进行准确的反射率标定,并对地震属性进行多域标定;   ?用测井资料进行井筒及其附近的弹性模拟,形成弹性波阻抗属性道;   ?用测井数据与弹性反演的结果作交汇图,检测地质体、预测有利储层。 动态地震解释技术   是三维地震数据体数据质量控制与三维解释的前提,主要内容包括:   ?地震控制下的地层对比   ?二、三维层面自动追踪   ?地质体自动追踪   ?地质、地震与测井数据联动三维动态解释 相干处理技术   已成为常规地震解释尤其是断层解释的有力工具,也可以处理特殊岩性体、特殊油藏等复杂地质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   ?在断层解释、特殊岩性体和特殊油藏研究方面应用良好;   ?它可以与时间、振幅等地震属性体叠合,共同解释。 AVO分析和裂缝识别技术   是一项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特征分析和识别岩性及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   ?AVO属性交汇图揭示属性异常的地质涵义;   ?流体识别;   ?各向异性识别裂缝;   岩性参数反演与油藏描述
个人分类: 未分类|87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震勘探原理(地震野外工作方法)
毛宁波 2009-3-9 19:45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8412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地震勘探原理学习指南”被海外“精准石油论坛”置顶浏览
毛宁波 2009-3-8 21:18
精准石油论坛是是海外石油学子创办的,海内外石油相关领域工程师、学生、学者交流信息的场所,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今天科学网博客地震勘探原理学习指南被精准石油论坛地球物理板块置顶浏览,这表明大家对这个主题的重视。感谢大家的关心,博主将不负众望,把这个主题做的更好! 精准石油论坛地址: http://forum.petro-china.com/index.php?showforum=13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56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勘探原理(第二章思考题)
毛宁波 2009-3-6 23:20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4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勘探原理》课件被推荐到“科学网论坛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
毛宁波 2009-3-4 17:51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地震勘探原理》课件被推荐到科学网论坛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上,可以有更多的人共享我的劳动成果。非常高兴,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一定不辜负科学网编辑部的期望,把《地震勘探原理》课件连载下去,为地震勘探的普及做点贡献!谢谢各位专家还有我的学生们的鼓励和支持! 科学网论坛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 栏目发表的都是有关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方面的好资料!希望大家经常光顾,扩大知识面! 以后要学习地震勘探原理也可以到下面的网址: 科学网论坛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5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勘探原理(VSP时距曲线)
毛宁波 2009-3-4 10:59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11205 次阅读|3 个评论
地震勘探原理(水平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反射波时距曲线)
毛宁波 2009-3-3 15:45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6688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震勘探原理(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毛宁波 2009-3-2 12:06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116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震勘探原理(反射波时距曲线)
毛宁波 2009-2-27 15:27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1246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地震勘探的普及做点贡献我觉得值得
毛宁波 2009-2-23 12:51
推出《地震勘探原理》课件在线浏览以来,几天时间访问的人很多。有人鼓掌,有人费解,更多的是不过瘾,希望给出完整的PPT课件。真的很高兴了。 推出《地震勘探原理》课件在线浏览的初衷是为我的学生学习方便的。我是想通过这个平台吸引和激励我的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那些走了弯路的学生。 推出《地震勘探原理》课件在线浏览的另一层意思是想普及地震勘探的知识。我从教20多年,我花费了全部的心血在地震勘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上。不奢求成为专家,只是喜欢而已。这些在线浏览的课件是我的一部分资料的积累和体会。一定有很多错误,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为什么不上载PPT文件,主要是出于技术和版权的原因,请大家一定理解,一定原谅! 我的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给我设计了一个山寨版本的地震勘探原理学习广告,大家看后笑一笑而已,不要当真!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学习指南)|4997 次阅读|3 个评论
感谢科学网对“地震勘探”普及的重视!5篇博文同时上首页!
毛宁波 2009-2-22 12:49
2009.2.22科学网将博主5篇博文放在首页上,十分高兴!一定不辜负 科学网的期望,再接再厉,为地震勘探的普及作出更大贡献!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学习指南)|4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震勘探原理(第一章)习题
毛宁波 2009-2-21 16:20
第一章 练习题 一、 名词解释 1. 反射波 2. 透射波 3. 滑行波 4. 折射波 5. 波前 6. 射线 7. 均匀介质 8. 层状介质 9. 振动图形和波剖面 10. 同相轴和等相位面 11. 时间场和等时面 12. 地震视速度 二、 填空题 1 物体在作用下 , 弹性体 ____________ 所发生的 _________ 或 ________ 的变化 , 就叫做 _____________ 形变 . 2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 __________, 若去掉外力以后 , 物体仍旧 __________ 其受外力时的形状 , 这样的特性称为 _________. 这种物体称为 ____________. 3 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 ___________ 的特性 , 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 ___________ 具有这两种特性 , 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 __________ 形变 . 也产生 ___________ 形变 . 4 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___ 形变或 ___________ 形变 . 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 __________ 物质 , 作用其上的外力 ________ 作用力延续时间的 _____________, 变化快慢 , 以及物体所处 ____________ 、压力等外界条件 . 5 地震波遇到岩层分界面时主要产生两种波是 _________ 和 _______. 三、 选择题 1. 连续介质中 , 常见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深度 Z 关系是 A)V=Vo(1+ Z) B)V=Vo(1+ +Z) C)V=Vo Z D)V=(1+2 Z)Vo 2. 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 A) 直线 B) 曲射线 C) 双曲线 D) 抛物线 3. 费马原理认为 , 地震波沿 A) 最大路径传播 B) 最小路径传播 C) 二次抛物线路径传播 D) 双曲线路径传播 4. 物理地震学认为 , 地震波是 A) 一条条射线 B) 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C) 一种波动 D) 面波 5. 地震波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 ( ) A) 垂直 B) 一致 C) 相同 D) 相反 6. 波的传播方向上 , 单位长度内的波长数目 , 叫做 ( ) A) 波长 B) 周期 C) 波数 四、 简答题与计算题 1. 什么是惠更斯原理 ? 2. 什么是费玛原理 ? 3. 什么是反射定律 ? 4. 什么是折射波的盲区 ? 5. 什么是视速度 ? 6. 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方程 ? 7. 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关系 ? 8 . 写出地震平面波传播中地震视波长与地震真波长的关系(图示注明变量含义),地震视速度与地震真速度的关系,地震速度与波长及频率的关系。 9 . 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10 . 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1 . 如果法向入射波的振幅为 A 0 ,试写出下述模型中第三个反射界面上反射波返回至地面的振幅值 A 。模型中 R 表示反射系数; h 表示地层厚度; a 表示吸收系数。 12 .一个以 a =30 0 出射的反射波的视周期 T * =40ms ,视波长 l * = 250m 。试计算其视频率 f * 和介质中的波速。当视周期不变,出射角变为 20 0 时, f * , l * 、 、 k * 、 v * 有无变化?若有变化,应当变为多少? 13 .试绘出点震源激发的 p 波、 SH 波和 SV 波的振动方向示意图 14.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方程和特点 ? 15. 均匀介质共中心点时距曲线的特点 ? 16. 水平层状介质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及特点 ? 17 .假设声波、面波、直达纵波沿界面传播的视速度分别为 350 、 700 、 1400(m/s) ,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时距曲线。 18. 三层水平层状介质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和特点 ?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8708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震勘探原理(第一章)思考题
热度 1 毛宁波 2009-2-21 16:14
第一章 思考题 1 、 什么叫弹性波? 2 、 怎样理解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 3 、 天然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和人工地震产生的地震波以及微震各有什么特点?   研究和应用有何差别? 4 、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岩石的什么物理性质的差异探测地下地质情况? 5 、 地震体波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地震面波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6 、 地震纵波和地震横波的速度利用弹性模量来表示有何不同? 7 、 什么叫波的振动图?地震勘探中的地震波振动图指的是什么? 8 、 什么叫波的波剖面?地震勘探中的波剖面指的是什么? 9 、 描述地震波的主要特征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10 、请你思考同其他类型的波相比地震勘探的频率,波长,速度? 11 、什么是波前,什么是射线,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12 、根据波前面的形状,可以把地震波分为几大类? 13 、地震波的波前的形状取决于哪些因素? 14 、利用惠更斯原理如何证明反射定律,透射定律,如何说明折射波的形成? 15 、利用费马原理如何证明反射定律,透射定律? 16 、地震波的射线的形状取决于哪些因素? 17 、形成折射波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18 、为什么在激发点附近观测不到折射波? 19 、地震波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对地震勘探的接收有何特殊要求? 20 、透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吗? 21 、什么叫转换波,如果是纵波入射,转换的反射横波的反射角度为什么不等于入射纵波的入射角? 22 、形成地震反射波必要条件是什么? 23 、地震波的反射强弱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24 、为什么地震反射波有强有弱,有正有负? 25 、地震纵波非垂直入射情况下,反射纵波系数,反射横波系数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地震反射波振幅会随入射角变化而变化吗? 26 、常规的地震勘探中有哪些类型的波,试列举几种加以说明? 27) 、地震子波的概念,影响地震子波形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地震子波有哪些类型,地震子波在地震勘探中有什么作用? 28 、理解地震波视速度的概念,地震波的视速度一定大于真速度吗? 29 、在地震勘探中,经常把地下的介质做哪些简化? 30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为什么不采用自激自收的观测方式? 31 、什么叫地震的纵测线和非纵测线? 32 、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直达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 33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一定是直线吗? 34 、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 35 、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6 、学会从地震野外记录中识别直达波和反射波 . 37 、纵测线,一个倾斜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和水平界面条件下有和异同? 38 、浅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深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程度有差异,为什么? 39 、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 40 、水平界面情况下,如何根据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求取浅层地层的埋深和速度? 41 、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时距曲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42 、为什么利用地震折射波进行石油勘探的效果不如地震反射波? 43 、利用地震折射波可以解决目前反射波地震勘探中的什么技术问题? 44 、思考利用地震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求取地震的速度和地层厚度? 45 、地下界面水平与地下界面倾斜情况下,地震折射波勘探有些什么差别? 46 、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有何特点?地震射线有何特点? 47 、连续介质情况下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有何特点?射线和等时面有何特点? 48 、连续介质情况下地震直达波时距曲线有何特征?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84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震勘探原理(地震波的基本概念(1))
热度 2 毛宁波 2009-2-21 12:50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11679 次阅读|3 个评论
地震勘探原理(绪论)
毛宁波 2009-2-21 08:59
个人分类: 地震勘探原理国家精品课程|881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