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够数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这套电影知识测验够数学的
热度 2 jiangxun 2011-5-5 08:38
作者:蒋迅 下面是 spikedmath.com 上的一个有关电影的小测验,看图猜电影名。都是英文电影,而且作者说有些是很老的电影。所以我不建议大家在上面花费时间。但是如果有人能出一套与中文电影有关的数学小测验,那就太好了。 我知道第一组第一题肯定是“ 黑客帝国 ( The Matrix )”。第一组第四题应该是“ Superior Duck ”。想要答案的请到作者的网站看读者评论,或者到 格致 看读者评论。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个人分类: 够数学|6624 次阅读|3 个评论
这人行立交桥够数学的
热度 3 jiangxun 2011-4-14 08:32
作者:蒋迅 据说这是在北京的一个立交桥。我相信科学网上的网友们都比我熟悉。北京能设计出这样“够数学”的装饰着实让我惊讶。应该是在某大学的大门之外吧。还有更多的这样的立交桥吗?
个人分类: 够数学|4320 次阅读|5 个评论
这组挂钟够数学的
热度 1 jiangxun 2011-3-28 00:51
作者:蒋迅 Source: mocoloco.com 一组挂钟,在墙上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行移动的几何形状。这个设计粗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新意: 四个挂钟和一些线条,组成了六个平行四边形。它告诉 (或者说提醒) 人们,时间是平行前进的,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关键是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再想象一下,假如这四个挂钟采用不同的时区,你将得到什么呢?从 机械设计上说,它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你必须要防止那些线条缠到一起。 Sourc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lj2iN7h-2I 人们在钟上做足了数学,请读相关文章: 一个数学挂钟之解 这闹钟够数学的 这挂钟够数学的
个人分类: 够数学|4209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些蛋糕够数学的
热度 6 jiangxun 2011-3-5 07:48
作者:蒋迅 图片来自网络 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蛋糕图片,这个蛋糕被做成一个台阶儿系列,据说是按照 斐波那契数列 ( Fibonacci number ) 的比例制作的。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斐波那契螺旋。 一张白纸上可以画美好的图画,一块蛋糕上则可以做出很多数学的图案。人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下面再给一些够数学的蛋糕图片。这些蛋糕一定会给参加聚会的数学家带来惊喜。 Source: etsu.edu Source: mathfail Source: math-art Source: strangelycharming-physics Source: dallasnews.com
个人分类: 够数学|9936 次阅读|13 个评论
这个审问够数学的
热度 4 jiangxun 2011-2-19 08:18
作者:蒋迅 先来看下面的故事: 在 俄国革命 期间(1917年左右),数学物理学家 伊戈尔·塔姆 ( Igor Tamm ) 外出找食物,在靠近敖德萨 (Odessa) 的乡间被反共产主义的保安人员逮捕。保安人员怀疑他是反乌克兰的共产主义者,于是把他带回总部。   头目问:你是做什么的?   塔姆:我是一位数学家。 头目心存怀疑,拿著枪,手指扣著扳机,对准他。手榴弹也在他的面前晃动。 头目说:好吧,那么一个函数作泰勒展开到第 n 项之后,你就把误差项算出来。如果你算对了,就放你一条生路,否则就立刻枪毙。 於是塔姆手指发抖,战战兢兢地慢慢计算,当他完成时,头目看过答案,挥手叫他赶快离开。 塔姆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但是他从未再遇到或认出这位非凡的头目。 塔姆算是走了好运,幸亏他真的是一位数学物理学家,也幸亏那个审问的头目真的懂一些数学 (也许还很精通数学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能就少了一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了。 有一个笑话 说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有一位乐队指挥坐火车前往下一个演出地点,正在车上翻看当晚将要指挥演奏的作品的乐谱。两名克格勃军官看见他在读着什么,错把乐谱当成某种密码,立即将他作为间谍逮捕了。他争辩说那只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却无济于事。在他被投入牢房的第二天,审问者自鸣得意地走进来,说:“我看你最好还是老实招了吧。我们已经抓住你的朋友柴可夫斯基了,他这会儿正向我们招供呢。”这个白痴审问官不懂五线谱,也不知道柴可夫斯基,结果那位乐队指挥就只有倒霉了。 还有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故事 。空气动力学大师 冯·卡门 ( von Karman ) 等一队美国科学家到德国去审讯德国科学家。被审问的人之一就是流体力学的祖师爷 普朗特 ( Prandtl )。当 普朗特 提心吊胆地走进审讯室时,两位审问官一起起立迎接。原来他们是卡门和他的学生钱学森。可以想象,这个审问就变成了数学讨论班了。
个人分类: 够数学|4241 次阅读|5 个评论
这些首饰够数学的
热度 4 jiangxun 2011-2-11 09:07
作者:蒋迅 希望国内的女数学家们都能够佩戴上称心如意的首饰。 Source: Math Fail Source: Jewellery Gem Source: Kali Butterfly Source: foximaging.com
个人分类: 够数学|4931 次阅读|7 个评论
这故事够数学的
热度 2 jiangxun 2011-1-25 10:22
作者:蒋迅 把数学融入故事里,可以让人们不知不觉地跟随故事的情节进入到故事中去。当人们经过思索明白了故事的结局之后,就不知不觉地练了一回逻辑思维。这样的故事多是逻辑推理的,也有简单算术计算的。吴谦老师 给出了40个数学故事 ,我在这里再补充一个: Source: 讽刺与幽默   一个炎热的下午,两个农民在一棵大树下乘凉。其中一个叫拉姆,另一个叫希亚。两个人都带了美味的面包充当午饭。拉姆带了3个面包,希亚带了5个。正当他们准备吃午饭的时候,一个商人路过此地。   “下午好,两位先生。”商人问候拉姆和希亚。   商人看起来又累又饿,所以拉姆和希亚邀请他和他们一起吃午饭。   “但是,我们有三个人,怎么分这8个面包呢?”拉姆为难了。   “我们把面包放在一起,再把每个面包切成均等的三块。”希亚建议道。   把面包切开后,他们把面包平均分成三份,每个人都不多也不少。   吃完面包后,商人坚持要给他们钱。拉姆和希亚推辞不掉,只好收下。   待商人离开后,两人一数金币的数量:8个。   “8个金币,两个人。我们就每人4个金币。”拉姆说道。   “这不公平。”希亚大声反对,“我有5个面包,你只有3个。所以我应该拿5个金币,你只能拿3个。”   拉姆不想争吵,但他也不想给希亚5个金币。   “我们去找村长做裁决。他是个公正的人。”拉姆说。   他们来到村长毛尔维的家,把整个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毛尔维想了很久,最后说:“分配这笔钱的公平办法就是希亚拿7个金币,拉姆拿一个。”   “什么?”拉姆惊叫道。   “我为什么该得7个?”希亚也觉得很奇怪。   当毛尔维把他的分配理由解释清楚后,拉姆和希亚都没有对这个分配再提出异议。   这真的是一个公平的裁决吗?   要知道毛尔维的裁决是否公平,就回答这些问题:   1.8个面包被切成了多少块?   2.每个人吃了多少块面包?   3.拉姆的面包被分成了多少块?   4.拉姆吃了8块面包,还剩几块留给商人?   5.希亚的面包被分成了多少块?   6.希亚吃了8块面包,还剩几块留给商人?   毛尔维决定只给拉姆一个硬币,而给希亚7个,是因为商人吃的8块面包只有一块是从拉姆的面包中来的,而其余7块都是希亚的。不妨来看答案:   1、 8×3=24   2、 24÷3=8   3、 3×3=9   4、 9-8=1   5、 5×3=15   6、 15-8=7   这时你也许会问,因为面包是堆在一起的,如果商人吃的8块面包其中4块是拉姆的,4块是希亚的,或者还有其他的情形,那又怎样呢?如果你把所有的可能 都考虑到了,然后再计算,你会发现结果仍然是相同的。那是因为无论情形怎样,每个人都吃了8块面包,拉姆吃的8块面包肯定有几块是希亚的。这样,拉姆每吃 一块不属於他的面包,他就欠希亚一个金币。在他付清欠希亚的账之后,他剩下的就只有一个金币。
个人分类: 够数学|33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些纹身够数学的
热度 2 jiangxun 2011-1-17 07:57
作者:蒋迅 这些图片是在 studenthacks.org 看到的。瞧这些人,也太“献身”数学了。 多数的公式都过於高深,不像是作弊用的。但第一个通解公式如果是在胸前,我会怀疑是为作弊准备的。但在后脖子上,难道是为他人作弊之用?
个人分类: 够数学|9076 次阅读|4 个评论
这群鸽子够数学的
jiangxun 2011-1-7 09:09
作者:蒋迅 图片来自网络 看这群鸽子,排列在一根电线上,正好形成 斐波那契数列 ( Fibonacci number )。这张图片在网上传播很广,已经不知道谁拍摄的了。 费波那西数列,又称为黄金分割数列。它的定义是: 0,1,1,2,3,5,8,13,21,34,55,89,144,… 也就是说,从第三项开始,每一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这个数列是由 比萨的列奥纳多 最早引入的,他的父亲有一个外号叫“Bonacci”,意即“好”、“自然”、“简单”。因此他得到一个外号“Fibonacci”,就是Bonacci之子的意思。於是这个数列就用了他的这个外号。顺便一提的是,他还是向欧洲引入阿拉伯数字的第一人。 费波那西数列有很多应用。本人在“ 闲话数学与音乐 ”里谈过它与音乐的关系。 有一天在开车的时候看到一群鸽子,排列得也很整齐。於是抓拍一张。
个人分类: 够数学|5799 次阅读|4 个评论
这吊灯够数学的
jiangxun 2011-1-4 08:52
作者:蒋迅 Source: mocoloco.com 看来艺术家们对 莫比乌斯带 ( Mobius strip ) 是情有独衷。上面的这个吊灯竟然被做成了一个莫比乌斯带。设计者是 Brodie Neill 。事实上,他的作品都具有流线形,很有特色,很数学。
个人分类: 够数学|4397 次阅读|2 个评论
这初恋感觉够数学的
jiangxun 2010-12-8 09:52
作者:蒋迅 这是在陈飞老师那里看到的 一首微积分的诗 ,标题是按照陈飞老师的提议起的。谢谢陈老师! 拉格朗日, 傅立叶旁, 我凝视你凹函数般的脸庞。 微分了忧伤, 积分了希望, 我要和你追逐黎曼最初的梦想。 感情已发散, 收敛难挡, 没有你的极限, 柯西抓狂, 我的心已成自变量, 函数因你波起波荡。 低阶的有限阶的, 一致的不一致的, 是我想你的皮亚诺余项。 狄利克雷, 勒贝格杨 一同仰望莱布尼茨的肖像, 拉贝、泰勒,无穷小量, 是长廊里麦克劳林的吟唱。 打破了确界, 你来我身旁, 温柔抹去我, 阿贝尔的伤, 我的心已成自变量, 函数因你波起波荡。 低阶的有限阶的, 一致的不一致的, 是我想你的皮亚诺余项。 Google了一下这首诗,没能找到它的原作者,却发现了一首 跟进的诗 ,开始有点不像话了: 高斯在吟唱 伯努利在发慌 到底是谁解开了矩阵的衣裳 你说那个极大线性无关组就是秩么? 可为什么康托儿思考集合论却要找精神病院来帮忙? 阿基米得螺线是谁的开场? 以致于伯努利的墓志铭要以它来收场? 啊,来让我解一道二阶线性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来颂扬, 操你大爷的到底是谁闲的发慌 研究这些让我们这些后人整天把做傅立叶三角变换当成开胃的酸汤 其实我只想当流氓,其实我只想当流氓 还有一个: ,我亲爱的姑娘 记得我还是一个标准正太的时候 我们联合分布在那座小城的高中 我一直坚信爱情是连续而随机的 只要两人相爱没有离差,感情就不会彷徨 但是后来我们二项分布的上大学 一切都不相关了 切比雪夫对你关怀备至 贝叶斯对你寻短问长 面对我的抱怨,你告诉我不要慌张 你说爱情需要置信区间 你说我永远是你的中心极限 你说深情的对我说,我永远是你的甜蜜统计量 后来你对我说,你的生活要独立 再后来你对我说,我们离散吧 我哭著问你,你忘了我们最大似然的快乐时光? 你狠心的说,那只是个没有价值的估计量 我终於明白了 就不应该对女人有期望 於是我抛弃了直男的大数定律 走向了重口味的大路上 还有一个说的是天文物理的: 地中海边,清风摇荡 日心说与地心说早已剑拔弩张 为了解释行星的逆行 多少位英雄血战沙场 欧多克斯摆弄著层级模型 亚里斯多德把地球置于中央 阿里斯塔克偏要让太阳在中心闪亮 所有的混乱一团 柏拉图宝剑一挥 看谁可以拯救现象 托勒密一统江山 本轮与均论解释地稳稳当当 千年的黑暗一片沉寂 哥白尼要把天文学改弦易张 不就是互换下位置 内行星的随日自然应当 再不要那N多的圈圈 内外行星的逆行视觉上正常 汶岛上的第谷剑走偏锋 带著金鼻子也要搜刮肚肠 折中的体系也派上了地方 1609年的双子星座 让一切平庸暗淡无光 开普勒抛弃了圆形轨道 让阿波罗乌尼斯的圆锥曲线派上了用场 行星的轨道是椭圆 结束了往日的纷纷攘攘 伽利略透过他的望远镜 看到了不一般的月球模样 哪里有什么完美无缺 与地球一样凹凸不常 还有金星的相位 以及木星的四颗卫星 终於把托勒密的死穴点上 天文学界凯歌奏响 乌尔索普的遗腹子就要风光 站在两位巨人的肩上 把近代科学的巨著献上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把魑魅魍魉一扫而光 上帝说 让牛顿来 於是一切光明大放! 能人不少啊!
个人分类: 够数学|5235 次阅读|12 个评论
这沙发桌够数学的
jiangxun 2010-11-23 11:57
作者:蒋迅 Square root table 看这张沙发桌够数学的吧?一个跟号,看出来了吗?它就叫作“ Square root table ”,由Josh Tuminella设计。组装也很简单,放在数学家的屋里,一定会让客人叹服,让主人多产。
个人分类: 够数学|6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墙够数学的
jiangxun 2010-11-12 11:59
作者:蒋迅 Source: Matrix67 via http://www.reddit.com/r/AskReddit 谁能数清这屋子里有多少数学公式?当然上面只是一幅漫画 (还有两幅)。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数学墙还是挺多的。比如下面的涂鸦,延续了大约一公里。这位作者有这个才华,何必在墙上浪费时间呢? Source: Melbourne Graffiti 最近喜欢写墙,因为11月9日是柏林墙被推倒纪念日。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墙,请继续阅读本人前一篇短文: 世界著名的四堵墙
个人分类: 够数学|4293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书架够数学的
jiangxun 2010-10-13 09:45
作者:蒋迅 Source: designspotter.com 这书架肯定不实用,但它看上去很数学。一个书架,在中间部位突然弯曲,出现了波动,很有动感。而且,人们还可以用它来当作一个屏风,透明、新颖,充满了数学的味道。这个作品是 Karim Mekhtigian 的 White Desert Bookshelf 。2010年6月在 Alchemy Design Studio 展出。
个人分类: 够数学|3606 次阅读|2 个评论
这对联够数学的
jiangxun 2010-9-21 09:29
作者:蒋迅 在湘潭师院刘咏梅老师的博客上看到一副对联: 圆的思念 方的情感 :     恋爱自由无三角,     人生幸福有几何?     爱情如几何曲线;     幸福似小数循环。 有一对夫妇,丈夫是数学教师,妻子是英语教师。平时丈夫工作太玩命了,妻子担忧地写到:     为X、Y、Z送了君命;     叫W ife 、F ather 、S on 依靠何人? 是啊,我们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娇妻。千万别为了X、Y、Z送了命。
个人分类: 够数学|3775 次阅读|3 个评论
这雕塑够数学的
jiangxun 2010-8-31 09:55
作者:蒋迅 Source: quirao.com 这是在 武夷山的博客 上 看到的 。它叫作 Soliton ,是 Bathsheba Grossman 的作品。据作者介绍,作品表现的是D2二面体对称群 (D2 dihedral symmetry group)。 Bathsheba Grossman 是学雕塑的。我很惊讶她从哪里得到了那么多的数学灵感。 这里 还有更多的数学雕塑 (mathematical sculptures)。按说,够数学的雕塑有很多, Google 一下就是一大把。我只是想通过这个作品,引导出更多的够数学的雕塑来。
个人分类: 够数学|4105 次阅读|3 个评论
这流行歌曲够数学的
jiangxun 2010-8-21 09:08
作者:蒋迅 如果你在墙外,可点击 这里 ,否则可以到优酷找到这个音乐 高山流水音乐论坛的珂玉网友曾经贴过一首叫作 悲伤双曲线 的校园民谣歌曲,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如果我是双曲线 你就是那渐近线 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数 你就是那坐标轴 虽然我们有缘 能够生在同一个平面 然而我们又无缘 慢慢长路无交点 为何看不见 等式成立要条件 难到正如书上说的 无限接近不能达到 为何看不见 明月也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千里共婵娟 这首歌的歌词里使用了诸如 双曲线、渐近线、反比例函数、坐标轴、平面、等式、交点 等许多数学名词。可见它的作者王渊超的数学颇为优秀。不过,笔者认为,那双曲线和渐近线还是只送给恋人为好。恋上个一年半载最多两春三秋的最好就转变成椭圆了。君不见,椭圆里两个焦点形影不离,就象一对恩爱夫妻,孩子们围绕著他们跑来跑去,分明就是一个温暖的小家庭嘛。而双曲线里的两个焦点被生硬地分离了,真让人担心。其实人们喜欢这样的歌又何须懂得数学?我期待有更多的热爱音乐又精通数学的网友们会创作出更多这样的歌曲来。
个人分类: 够数学|49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这挂钟够数学的
热度 1 jiangxun 2010-8-4 07:58
作者:蒋迅 Source: 陈学雷的博客 要说钟表里有数学一点不奇怪,但这个挂钟着实是够数学的。从“1”点到“12”点,都是用“9”的加减乘除平方开方实现的。
个人分类: 够数学|4897 次阅读|5 个评论
这个大卫头像够数学的
jiangxun 2010-8-1 12:10
作者:蒋迅 Source: Nuova Testa del David Stool 古代的许多人头雕塑都是把头的上部削去。现在商店里有些展示服装的人体模型也是这样。受其影响,Onur Mustak Cobanli 设计了这样一个雕塑。尽管面部只是一个三角刨分,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英俊。他就是 米开朗基罗 (David di Michelangelo)的著名雕塑《 大卫 》( David ) 的一个翻版。 在硅谷的加州技术创新博物馆 ( Tech Museum of Innovation ) 里有一个人脑扫描仪器,可以把你的头整个扫描一遍,其图像就有点类似整个雕塑。只不过扫描成形过于写实了,缺少了艺术性。 相关阅读: 这服装设计的够数学的 这楼梯够数学的 这躺椅够数学的
个人分类: 够数学|5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楼梯够数学的
热度 1 jiangxun 2010-5-16 23:28
作者:蒋迅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这幅图片了,当时喜欢就保存了下来。它初眼看上去似乎花里胡哨,也不实用。但仔细以看,它真的是太数学了。我猜想它应该是在哪家数学研究院的庭院里,或者是一个艺术馆的镇馆之作。总之,很想知道更多的信息。有人能帮助我吗? 说明:在我发出此文后,科学网博主 李泳 指出:“这是德国雕塑家Olafur Eliasson根据莫比乌斯带做的雕塑(2004年),名为Umschreibung (Rewriting),座落在慕尼黑的一家国际会计公司KPMG。 ”谢谢李老师!
个人分类: 够数学|1985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