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转移性癌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无毒疗法有效延长转移性癌症患者的存活期
热度 2 zhpd55 2013-6-7 22:02
无毒疗法有效延长转移性癌症患者的存活期 诸平 据 : PLoS ONE 网站 2013 年 6 月 5 日 刊发的论文报道, 南佛罗里达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简称 USF )分子药理学和生理学系 高压生物医学研究实验室 的研究人员和美国普斯顿学院( Boston College )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合作, 采用无毒饮食和高压氧治疗结合的方式,使咄咄逼人的转移性癌症小鼠模型的生存时间有效地得到延长。此项研究成果,已经在 PLOS ONE 网站发表—— Poff A M, Ari C, Seyfried T N, D’Agostino D P. The Ketogenic Diet an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Prolong Survival in Mice with Systemic Metastatic Cancer . PLoS ONE , 2013, 8(6): e65522. doi: 10.1371/journal.pone.0065522 . 此项目的领导者是 USF 莫撒尼( Morsani )健康医学院分子药理学和生理学系 Dominic D'Agostino 博士,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无毒辅助癌症治疗方法即生酮饮食和高压氧治疗的联合效应 , 对于小鼠模型的晚期转移性癌症的治疗有明显效果。 D'Agostino 博士说,他们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这些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联合用于治疗癌症治疗,与目前应用的癌症治疗方案相比较除了无毒副作用之外,而且具有潜在的成本效益、显著改善晚期转移性癌症患者的治疗服用支出以及延长生存期。所谓转移实际上也就是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附近位置已经扩散到更远的其他位置 , 因为癌细胞的转移导致癌症患者死亡人数超过因癌症而死亡总数的 90% 。因此在寻找癌症治疗方法的过程中,其最大障碍依然是尚未找到有效对抗癌细胞转移的治疗方法。 在此项研究中 , 对具有晚期转移性癌症的小白鼠喂养标准的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或者是碳水化合物受限的生酮饮食。但是对其均进行高压氧治疗,也就是将实验小鼠置于一个特殊的高压氧气室,以增加其实验鼠体内组织中的氧含量。 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低碳水化合物和适当蛋白质的饮食,它模拟了人体饥饿的状态。脂肪代谢产生的酮体作为另一种身体能量的供给源可以产生对脑部的抗惊厥作用。生酮饮食在进食过程中,葡萄糖通过促进葡萄糖转运载体( facilitated glucose transporter , GLUT1 )进入脑部。在禁食过程中,脂肪酸为肌肉和其他组织提供能量,但它不能进入脑部。由脂肪酸产生的酮体和肝脏中的生酮氨基酸( ketogenic amino acids , ketogenesis )通过转运载体( MCT1 transporter )进入大脑为其提供另一种能量。“酮体”包含了 3 种化学成分,即乙酰乙酸 , β - 羟丁酸和丙酮。正常健康细胞容易使自己适应以酮作为身体的能源 , 但癌细胞则缺乏适应这种代谢的灵活性 , 因此这种代谢成为有选择地容易降低葡萄糖的可用性。实体瘤也有低氧区 , 而低氧区则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扩散。 高压氧疗法包括在加压环境中呼吸 100% 的氧气,使肿瘤的容氧量达到饱和。 D'Agostino 说,如果管理得当 , 无论是生酮饮食还是高压氧治疗都是无毒的 , 甚至可保护健康组织,同时破坏癌细胞。尽管两种疗法均可独立减缓癌症疾病的发展,但是接收生酮饮食和高压氧气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案的动物,存活时间比单独喂养标准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实验鼠延长 78% 。此研究得到了拓新科技( Scivation )慈善捐助的支持 , 灵感来自于波士顿学院托马斯 · 塞弗里德( Thomas Seyfried )教授的研究。塞弗里德博士有他自己先进的癌症治疗理论 , 认为癌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 激发代谢策略的发育来治疗和预防癌症,可能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D'Agostino 的研究团队目前正与塞弗里德博士和其他科家合作获得融资和筹建人体临床试验开发的相关事宜。更多信息请浏览原文或者 Nontoxic cancer therapy proves effective against metastatic cancer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826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