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方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是怎么做科研的之九
wangyong77 2009-3-10 15:10
我是怎么做科研的之九 关于研究的领域,我的看法是,大体上研究熟悉的领域,但是,不要排斥其他的领域,你可能会在很多方面都有想法,要学会去摸索,在一个不熟悉的领域依然可以有所建树。许多人喜欢说别人不专业来说事,其实,所有的理论都是建立在简单的推理的基础上的,你学习的多,可能站得高,但是别人依然可以根据这些简单的推理直接就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且许多理论的局限性是比较多的。有时候别人喜欢搬出一个理论来吓唬人,而仔细推敲一下这个理论,就是有很多的局限。看到这样的说法,说民科的: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专门的科学训练,缺乏科学探索的专业方法而漠视前人的工作,另起炉灶,自创体系;他们的学说大部分是经不起推敲的。这种说法就很绝对狭隘,一些人把学习多少理论当作科学训练就更不对了,我觉得最重要的科学训练还是在中学的时候的那种严格的证明推理,而大学基本上不是在做科学训练,而是相反,让人更加不严谨。所以,那些学历高的,专业强的,没有必要那样高傲。 在一个固定的领域,随着你的思考,会对这个领域有多少值得研究的,有多少问题是不现实的,为什么别人的文章会那样,为什么这个理论会这样发展等等许多许多的问题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并且积累许多点子,而且逐步排除错误的想法,思路日益清晰明朗。这样你做研究就会方便自如得多。
个人分类: 我的科研经验分享|2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穿越防火墙的最佳方法
entropy 2009-3-7 09:28
引用: http://internet.solidot.org/article.pl?sid=09/03/05/155218from=rss 《MIT技术评论》报道,互联网审查在全世界建造了一座座彼此隔绝的长城,2007年哈佛研究人员在访问受限的网吧里实地测试了一系列穿墙工具,评估出其中效果最佳的方法,分析报告(PDF)于今日向公众公布。 通过在中国的北京和上海、越南的河内和韩国的首尔等城市网吧中的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多数工具都工作良好,但会显著的减缓网络连接速度。研究人员一共测试了10种工具,包括开源和商业产品Anonymizer、Ultrareach、DynaWeb Freegate、Circumventor/CGIProxy、Psiphon、Tor、JAP、Coral、和Hamachi。总体上说最好的工具是Ultrareach、Psiphon和Tor,Dynaweb和Anonymizer也可以,其它工具则存在可用性或安全上的严重问题。研究人员说穿墙工具的最大问题是,打开一个被屏蔽的页面,其载入时间之漫长令人难以忍受,主要是代理服务器的带宽限制,或者是数据需要绕过十八弯才能到达网吧。这些规避工具使用人数只有几百万,与中国3亿网民的数量比较,真的是沧海一栗。
3955 次阅读|1 个评论
终极无知
考槃在涧 2009-3-2 16:5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图片出处: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sport/1/134241.shtml 图片出处: http://photos.nphoto.net/photos/2006-04/21/ff8080810aa4ce89010abcd81ed409e1.shtml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你为什么丢标 商业领域里,市场研究人员最重要的技能是针对客户需求设计调查方案并竞标成功,说白了就是要拿到项目;和科研中拿到经费是一回事。自然,绝大部分时候,拿不到经费,万事休提,连项目都启动不了,更不要说成果和论文。 写方案时,很多人说客户不懂市场研究因此方案只需要体现专业性就可以了,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诚然,有相当一部分客户并不那么了解市场研究,可是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业。他们知道自己的问题和痛苦,如果你对此漠视,那么你很难能获得客户认可。自恃高明的医生如果不问病人哪里不舒服,有什么症状,仅靠仪器、知识和经验,能否治病?我对此深表怀疑。 不久前和我同在市场研究行业的同学向我倒苦水,问我怎样才能写出一份好研究方案。她说她觉得自己方案写得很好,但老是丢标,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十分苦恼。我请她发了一份方案仔细读了,提了几个建议,但觉得还是不得要领;从技术上看,她的方案问题不大。于是我问她,你有没有问过客户为什么不采用你的方案。她说,客户只说了一句话,你的方案像是给快速消费品行业写的,不像是给一个 B2B 企业写的。她把这句话说出来之后,我和她自己也都明白了。 因为她客户做 Business to business 的电子商务,而她的方案仍然用给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思路和模式撰写,客户看了不舒服也就顺利成章了。虽然我认为她的方案可以帮客户解决问题,但如果客户不采信,自然也就谈不上解决不解决了。 在市场研究中,那些规律性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绝大多数研究公司和研究人员是十分熟悉,没有任何秘密可言。所以客户经常发现不同研究公司递交上来的方案大同小异,结果最后竞标成了竞价:谁要价低,项目给谁。而事后分析那些客户愿意出高价采纳的方案,它们无一例外地给客户以我目前的状况就是这样的感受。于是,客户确信你了解他的境地,你打动了客户,得到了项目。那些不痛不痒,脱离客户的方法论,则像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蹩脚喜剧演员,很难让观众哈哈大笑,印象深刻。 我们经常强调市场研究技术的专业性,往往忽视客户服务的专业性。事实上,把握客户需求即便不比市场研究技术更重要,也是同等重要的。那些技术精熟的研究人员往往鄙视靠对客户唯唯喏喏做项目的项目经理,但他们不知道,其实研究中最高境界是顺应客户需求后引导客户,在客户不知不觉中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性,最终说服和教会客户研究思想和方法。也就是说,在这其中把握客户需求和研究的专业性是合而为一的, 不管你认为自己多么专业,一开始就把客户和自己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极其不智的 。 如果你非要这么做,你只有丢标。 你为什么不喜欢科妄 我们很多人不喜欢科妄(或者说,民科)。但我们有没有发现,其实很少有人怀疑民科的精神。我们之所以不喜欢科妄,其中一条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专门的科学训练,缺乏科学探索的专业方法而漠视前人的工作,另起炉灶,自创体系;他们的学说大部分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这个人再固执一些,胡搅蛮缠,与之讨论那就是浪费时间了。 没有科学的方法,就没有科学的精神。我注意到很多学者往往强调求真本身,而不强调求真的方法和技巧。这其实是另一种无知。 求真的方法和技巧不但是善,同时也是真 。求真的目的不外是通过讨论得到真知,甚或通过讨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见解或意见,对那些笃信自己正确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而一场不欢而散、两败俱伤的讨论是否达到了求真目的呢? 所以,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是在坚持真理,那么你需要科学地让别人接受你和你的观点。挥舞真理的大棒,抱定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慨,看起来英雄无比,实则是匹夫之勇,血气方刚。就好像一个人成天在心里念叨 皇历上说,今天不宜出门,出门一定会跟人掐架,但又不得不出门,于是那种担心和恐惧挂在脸上,本来风平浪静的脸被扭曲成苦大仇深,于是出门不小心和别人撞了一下就压不住火气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人家一看你出言不逊又满脸杀气,自然就很容易跟你顶起来。吵完架结果你又说,你看你看,今天果然不宜出门。好像你很先知先觉。其实,如果你心平气和,心情愉悦地上街,即使跟人撞一下,也马上高姿态地道歉说,对不起,是我不小心,人大都是讲理的,他会接着说,没关系,我也没注意,就不会有冲突了。人生就像镜子,你笑他就笑,你哭他就哭。先 入为主地制造沟通障碍,最后又说果如我所料,只不过是自己对着镜子做鬼脸而已 。 那种动不动就要自焚以表明对科学忠诚的,我怀疑他只是在泛泛地谈精神,而并不懂科学研究和做事的方法。 精神可嘉? 我初中曾参加全县运动会,我所在的乡村中学,教师专业性不够,场地和器材都极其简陋,因此训练十分落后。 我参加了跳远项目,裁判是个很有趣的老师。每当运动员技术动作不规范,他都会说一句,你也算是一腔热血,只可惜有心杀贼,无力报国。 他这句话我在心里记了小二十年。我越来越明白, 精神可嘉只不过是中国人对实力不够的委婉说法,那种脱离方法的精神是不存在的,它不但于事无补往往还会坏事 ,就像一个没有接受过消防训练缺乏消防知识的人却偏偏要冲进火场救人,最终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因此,自以为真理在握有如莽张飞一般乱杀一气的人,往往坏了事还觉得自己委屈。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些掌握了科学方法的人成天叫嚣着坚持真理 ,因为他们深知,他们唯一能向大家展示出科学性的正是他们说话做事的方式,并不是泛泛地高喊口号。 终极无知 科学工作者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对一个接受过科学训练的人来说,并无不对。然而纵观科学史,你会发现那些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也经常有狭隘的偏见,比如量子世界里波 - 粒之争中一些科学家的表现。而只有那些关注争论本身而不涉及对方的地位、立场和人格的争论,才会为后人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如爱因斯坦和玻尔之争。科学史上最让人敬仰的有那些一开始反对某个学说,但随着研究深入转而发表论文支持这个学说的人,因为他们战胜了自己的固有观念和狭隘,也就为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尽管每个人都必须坚持一些东西,但恐怕对真理和坚持的关系大家理解有误。坚持真理不见得是个科学的说法, 因为不论相对还是绝对的真理,都是自在的,勿须任何人坚持,也不在乎任何人反对;坚持本身,只是坚持者的态度,决不会是真理 。 因此, 那些把坚持真理当成真理的人,他只是在坚持他过去的经验和观念 。 中国人已经从当初只知道盲从主义的一根筋成长为今天怀疑一切专家的两头堵。从精神上,我们已经知道求真的重要性,但是从方法上,我们还没有学会。这种介于无知和有知之间的状态某种意义上比完全无知还更可怕, 它是最终极的无知:缺乏鉴别力而又固执于自己的观念,自信和自卑水乳交融,在讨论之前自信满满,一旦受挫又不知所措,最后既没达到自己的目的,又没有从争论中学到东西 。 不知道真理是用来追求而不是用来坚持的,这是最终极的无知 ;而这也正是从脑奴社会走向公民社会的必然之路,是我们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艰难而又痛苦的历程,才刚刚开始。
个人分类: 哲思|9956 次阅读|22 个评论
《非线性动力学》绪论
热度 2 Mech 2009-3-1 14:48
0.1 动态系统 狭义而言,动态系统为依据力学原理所建立的描述机械或结构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组。一般地,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工程、物理、生物、社会等系统也都可以称为 动态系统 (dynamical system) ,简称 系统 (system) 。 状态 (state) 和 时间 (time) 是构成动态系统的两个要素。动态系统由演化规律和初始条件时间描述。 演化规律 (evolution law) 是系统状态与系统先前状态的依赖关系。 初始条件 (initial condition) 是起始时刻的系统状态。 动态系统可分为确定性和随机性两类。 确定性系统 (deterministic system) 的特性可用时间的确定性函数给出。 随机性系统 (stochastic system) 的特性不能用时间的确定性函数给出,只具有统计规律性。随机性系统一般含有随机性的初始条件、随机性的参数变化或随机性的外部激励,也可以更明确地称为 外在随机性系统 (externally stochastic system) 。 动态系统又可分为有限维和无穷维两类。 有限维系统 (finite-dimensional system) 的状态可以用有限个参数表示。例如,由彼此分离的有限个质量元件、弹簧和阻尼器构成的有限自由度力学系统。 无穷维系统 (infinite-dimensional system) 的状态必须用无穷多个参数表示。例如,由弦、杆、梁、板、壳等具有分布质量的可变形元件构成的无穷多自由度力学系统。 动态系统还可分为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两类。 连续时间系统 (continuous-tims system) 的时间是连续变化的,即时间在实数轴或其中某个区间上取值。 离散时间系统 (discrete-time system) 的时间是不连续变化的,即时间在整数集合或其中某个子集上取值。为在不会引起混淆时可分别简称为 连续系统 (continuous system) 和 离散系统 (discrete system) 。 系统状态随时间变化过程称为 运动 (motion) ,也称为 动力学行为 (dynamical behavior) ,甚至可简称为 动力学 (dynamics) 。只在运动起始后较短的时间中发生的运动称为 暂态运动 (transient motion) 。在充分长时间中进行的运动称为 稳态运动 (steady motion) 。稳态运动也可能以暂态运动开始,暂态运动之后的运动称为 渐近行为 (asymptotic behavior) ,或 长期行为 (long-time behavior) 。对于确定性系统而言,通常人们认为除静止不发生变化外的有限渐近行为只有周期运动和准周期运动。然而研究发现也存在非周期运动。 0.2 非线性系统及其性质 非线性系统 (nonlinear system) 是指系统状态的变化以一种复杂的方式依赖于系统先前的状态。这里所谓复杂的方式是除成比例、相差常量及其这两者组合之外任何其它方式。非线性动力学系统通常用非线性微分方程组或非线性差分方程组描述。不是非线性系统的系统称为 线性系统 (linear system) 。线性系统状态的变化与该系统先前的状态成比例、相差常量或是两者的组合。 与线性系统的特殊情形相比,非线性学系统具有若干更为复杂的性质。首先,线性系统研究中经常采用的叠加原理对非线性系统不适用,即非线性系统两个运动叠加的结果一般不是该系统的运动。其次,非线性系统运动的周期不像线性系统那样仅由系统特性确定,一般还与初始条件有关。第三,非线性系统可能具有多个平衡位置和稳态运动,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既取决于这些平衡位置和稳态运动的稳定性,也与初始条件有关。第四,对工程中的非线性机械、结构和机电系统,系统的响应与激励频率存在复杂的依赖关系,而线性系统响应与激励的频率是相同的。最后,线性系统仅存在周期运动和准周期运动两种有限运动,非线性系统存在混沌等复杂运动现象。 0.3 非线性动力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对非线性现象的研究需要多个学科的交叉。纯粹和应用数学理论如动态系统理论、奇异性理论、摄动理论等,理论和实验力学概念和方法如工程现象的力学建模、应用力学规律解释动力学行为、固体和流体系统实验研究等,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数值和符号运算,均为分析非线性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形成了非线性动力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 非线性动力学 (nonlinear dynamics) 研究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各类运动状态的定性和定量变化规律,尤其是系统的长时间演化行为中的复杂性。对有限维系统而言,其主要内容包括混沌、分岔和分形。混沌是一种由确定性动力学系统产生对于初值极为敏感而具有内在随机性和长期预测不可能性的往复非周期运动。分岔是指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定性行为随着系统参数的改变而发生质的变化。分形是没有特征尺度而又具有自相似性的几何结构,用于描述破碎、不规则的复杂几何形体。 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包括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实验研究分为实验室实验和数值实验两种,对于某些工程问题还需要进行现场实验。实验工作是理论结果的先导、补充和验证。理论研究可揭示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性质和解释大量的具体现象,主要方法包括数学抽象、解析方法和拓扑方法。数学抽象不直接研究真正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而是研究人为构建的数学结构,它具有某些类似于真实非线性系统的性质但结构上比较简单。具体的非线性系统的一些性质往往很难发现,除非已经知道发现这种性质的可能性,一般的数学抽象正可以揭示这种可能性。解析方法是种定量方法。非线性系统的精确解析解通常涉及非初等函数 ( 如椭圆函数 ) 的引入和研究,但能够得到精确解的非线性系统极为有限。更常用的是谐波平衡法、摄动法、平均法、渐近法和多尺度法等近似解析方法。拓扑方法是种定性方法,从几何观点描述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解析方法和拓扑方法可以互相补充,拓扑方法可以得到动力学系统大范围的结果,定量方法可以对一个确定的小范围给出定量结果。 混沌等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在混沌现象广为人知以前,对自然界的描述分成随机性和确定性截然不同的两类,确定性系统具有决定论的性质。混沌研究的兴起促使人们重视有限性的问题,即随机检验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频率中进行,真实物理量的精度都是有限的。随着对确定性混沌理解的深入,机遇、因果、决定论等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概念和范畴需要重新认识。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导致了一种新的实验方式,数值实验的产生和广泛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也促进了数学、物理、力学中相关学科的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非线性动力学也日益在工程技术、生物医学和社会科学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非线性动力学在近 20 年来不论从深度到广度都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成为当前非常活跃的力学分支。同时它与其它科学和工程中的非线性研究紧密联系,构成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前沿领域。 0.4 非线性动力学发展简史 人们对非线性问题的认识至少可以上溯到 1673 年 C. Huygens 对摆的研究,他观察到单摆大幅摆动对等时性的偏离以及两只频率接近时钟的同步化两类非线性现象。 1687 年 I. Newton 发表的运动定律表明动力学问题本质上是非线性的。但直到本世纪 30 年代才有非线性力学这一名称,内容是经典的非线性振动理论。而非线性动力学这个名称在 70 年代中后期才逐渐使用,以概括对混沌、分岔等问题的研究。 上世纪末 H. Poincare 的工作为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Poincare 开创了动力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全新方向:定性理论。在 1881 年至 1886 年的一系列论文中,他讨论了二阶系统奇点的分类,引入了极限环概念并建立了极限环的存在判据,定义了奇点和极限环的指数。在此之前的 1879 年,他建立了分岔研究中其重要作用的范式理论的雏形。 1885 年他研究了分岔问题。 1890 年他证明了不可积系统的存在。 1892 年他论证了摄动法的合理性,为促进了非线性系统近似解析方法的研究。 1894 年他发现了伴随横截同宿点产生的复杂运动现象。 1905 年他明确地阐明了对初值敏感依赖而导致的不可预测性。 本世纪 20 年代以来对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的本质差别已有所认识。 1918 年 G. Duffing 和 1926 年 B. van der Pol 对典型非线性振动系统的研究揭示了次谐振动、自激振动等非线性系统的特性。 1929 年 A. A. Andronov 将 Poincare 的极限环概念与自激振动建立了联系,他随后对平面系统的定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三、四十年代, N. M. Krylov 、 N. N. Bogoliubov 和 Y . A. Mitropolskii 等发展了非线性系统近似解析方法。 对混沌现象的广泛研究促使非线性动力学迅速发展。就不可预测性的物理概念而言, 1955 年 M. Born 和 1964 年 L. Brillouin 分别阐发 Poincare 的思想而指出经典动力学系统中存在产生于不稳定性的不确定性。就非周期性的数学描述而言, 1921 年 H. M. Morse 引进了符号动力学方法, 1963 年 S. Smale 构造了马蹄映射。近可积保守系统的非周期性运动产生机制由 A. N. Kolmogorov 在 1954 年所揭示,他的结论后来由 V . I. Arnol'd 和 J. Moser 严格证明而称为 KAM 定理。计算机的发展为混沌研究提供新的手段。一系列重要的数值结果验证了混沌的存在,包括 1963 年 E. N. Lorenz 的简化热对流模型、 1964 年 M . Henon 和 C. Heiles 的 2 自由度保守系统模型、 1973 年上田和林千博的受迫非线性振动模型以及 1976 年 Henon 的存在奇怪吸引子的 2 维映射模型。奇怪吸引子的概念是 1971 年 D. Ruelle 和 F. Takens 提出的。 1975 年李天岩和 J. A. Yorke 尝试对区间映射给出混沌的数学定义。 1976 年 R. M. May 对 1 维映射中复杂动力学行为的研究使得混沌受到普遍关注。 70 年代后期,混沌与分岔和分形相交融,使得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工作更加深入和广泛。 本世纪 70 年代原来独立发展的分岔理论汇入非线性动力学主流之中。分岔现象的发现可以上溯到 1729 年 P. Musschenbrock 对压杆失稳实验的观察, 1744 年 L. Euler 从挠曲线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固体力学中将这类分岔称为屈曲。 1877 年 Lord Rayliegh 开始发展分岔的数学理论,并在 1883 年利用系统参数的分岔成功地解释了 1831 年 M. Faraday 和 1868 年 Matthiessen 关于振动流体实验的不同结果。 1883 年 O. Reynolds 发现在临界数时层流转变为湍流的现象,这种运动分岔在流体力学中称为转捩。 1885 年 Poincare 的工作标志分岔理论的创立。 1938 年 Andronov 和 L. S. Pontryagin 建立了分岔和动态系统结构稳定性的关系。作为数学分支,分岔理论在 60 年代已基本形成。 1972 年 R. Thom 宣传的突变理论曾使得分岔理论中的奇异性方法受到广泛注意。 1971 年 Rulle 和 Takens 提出环面分岔进入混沌,到 1982 年这种进入混沌的途径基本清楚。 1978 年 F. J. Feigenbaum 所发现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途径普适规律受到广泛注意。 1980 年 Y. Pomeou 和 P. Manneville 发现了伴随鞍结分岔的阵发性进入混沌的途径。这些工作建立了分岔和混沌的联系。 本世纪 70 年代开创的分形几何对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和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1880 年 Poincare 和 F. Klein 关于自反演的工作已涉及分形的若干方面。 1875 年 H. J. S. Smith 构造的集合 ( 由于 G. Cantor1883 年的工作而习惯上称为 Cantor 集合 ) 和 1904 年 H. von Koch 设计的曲线是分形的典型例子。 1918 年 F. Hausdorff 定义了维数,它不必局限为整数。本世纪 20 年代, P.Fatou 和 G. Julia 通过对复变映射的研究对揭示分形现象作出重要贡献。 1975 年 B. B. Mandelbrot 开创了分形几何以处理具有自相似性和无标度性的破碎几何形体, 80 年代以后引起公众对非线性现象尤其是分形的极大热情。 80 年代初分形被用以刻划奇怪吸引子。 80 年代中、后期分形被用以描述多吸引子系统吸引盆的边界。 0.5 非线性动力学的工程应用 工程系统中广泛存在着非线性因素,如电场力、磁场力、万有引力等 非线性力 (nonlinear force) ,法向加速度、哥氏加速度等 运动学非线性 (kinematics nonlinearity) ,非线性本构关系等 材料非线性 (material nonlinearity) 和弹性大变形等 几何非线性 (geometric nonlinearity) 。因此工程实际中的问题大多应该模型化为非线性系统。传统上采用线性化或等效线性化将非线性系统处理成线性系统,但仅限于一定的范围。当非线性因素较强时,用线性理论得出的结果不仅误差过大,而且无法对一些实际现象作出解释。早在 1940 年,现代力学的开创者 Th. von Karman 就发表了综述文章《工程师们和非线性问题打交道》,在总结当时力学各分支学科非线性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强调非线性问题在工程中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结构日益大型化、高速化和复杂化,使得非线性效应必须加以考虑。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动态测试和在线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也使工程中的非线性问题的研究成为可能。 非线性动力学在工程问题的研究中也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非线性动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非线性动力学表明简单的数学模型可能产生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因而可应用于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建模和预测以及控制。非线性动力学揭示了不规则的噪声信号可能产生于低阶的确定性非线性系统,从而为噪声的抑制提供了新的思路。非线性动力学对于系统全局和长期性态的分析结果,可用于数值仿真结果可靠性的研究。非线性动力学还为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在传统的频谱分析之外可以测量确定识别混沌运动的一些特征数值。 工程中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千差万别,然而解决的途径往往具有共同性。其共同的前提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建模,从已知的原理、定律和定理出发,通过机理分析发现工程问题的内在动力学规律,推导出相关参数的解析关系。另一类是实验建模,直接从工程系统运行和试验数据辨识出所涉及参数的关系。在工程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可以对系统进行分析、仿真、优化和控制。非线性动力学作为一门力学的分支学科,重点讨论系统模型的分析,但对系统的实验建模也略有涉及。
个人分类: 著述前言|14324 次阅读|2 个评论
浅谈用Google Scholar查找并获取外文文献的技巧和方法[zz]
luoyunbiao 2009-2-14 15:28
浅谈用Google Scholar查找并获取外文文献的技巧和方法 一、Google Scholar是什么 Google Scholar是Google于2004年底推出的专门面向学术资源的免费搜索工具,能够帮助用户查找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书籍、预印本、文摘和技术报告在内的学术文献,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 二、Google Scholar的资料来源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资料来源: 1. 网络免费的学术资源:随着开放获取运动(Open Access) 的开展,有许多机构网站,特别是大学网站汇聚了大量本机构研究人员的学术成果,包括已经发表的论文,论文的预印本、工作报告、会议论文、调研报告等等,并 向所有人提供免费公开获取。同时,有许多个人网站也是学者个人成果的发布网站,有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文献。这些资源有很多在普通Google搜索中可以搜索到的,现在Google将这部分资源集中到Google Scholar中,以提供更加专指的搜索结果。 2. 开放获取的期刊网站:许多传统的期刊出版商也加入到开放获取期刊行列,如: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允许全球科研人员在线免费搜索访问2002年以来牛津大学作者出版的学术论文。斯坦福大学的High wire出版社将其出版的期刊提供全文免费网络服务,截止到2004年5月2日已开放全部1741023篇论文的716615篇,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免费全文学术论文数据库。这些开放获取的期刊网站的内容已基本为Google Scholar所包括,可以通过Google Scholar检索并提供全文的链接。如:Google Scholar已包括High Wire的94%。 3.付费电子资源提供商:有许多电子资源提供商也与Google合作,将其电子数据库的索引或文摘提供给Google Scholar,据研究表明:Google已覆盖了JSORE的30%;SpringerLink的68%,Cambridge Journals Online的94%,Sociological Abstracts的44%等。当然,这个来源的大多数只能查到这些期刊数据库的文章题录信息,偶尔这些数据库有免费原文提供。中文的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也与Google合作,提供了中文期刊文章的题录信息。 4. 图书馆链接:Google向图书馆发出免费链接邀请,可以提供面向这些图书馆资源的链接和查询。目前,国外已有多家图书馆与Google合作,如斯坦福大学等,这样在校外的用户能够通过Google Scholar进行检索,如果是斯坦福大学图书馆订购的资源则可以通过身份认证后直接获得原文。国内也有一些图书馆与Google合作,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等。此外,国外最大的图情机构OCLC将来自世界各国图书馆的图书联合目录交给Google,也就是说从Google Scholar可以查到这些图书馆的图书目录信息,对于国外的用户有更实际的作用,即可以通过Find a library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图书馆,以获得图书。 基于以上这几部分来源,我们不难发现,Google Scholar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学术资源发现工具,它相当于同时对多个数据库资源进行检索。但可能让人比较遗憾的是,还是无法获取全文。不过,我们从上面的诸多来源已经看到,网上已经有许多来源提供了对原文的获取,下面将重点讲一下利用Google Scholar获取原文的技巧。 三、利用Google Scholar获取全文的方法和技巧 方法一:利用每组 个――沙里淘金 利用Google Scholar检索后,返回的每个结果后面几乎都有每组个,或Group of ,这表明该文章可能存在于多个来源中,点击可以获得该文章的多个来源。 案例:检索词:research behavior 点击进入后,有13个来源,去重后有7个来源 doi.wiley.com cat.inist.fr portal.acm.org muse.jhu.edu eric.ed.gov citeseer.ist.psu.edu people.cornell.edu -dspace.library.cornell.edu 其中,前5个为无法获取全文,而后两个可以获取全文。 分析技巧: 可获取全文的为大多为开放获取网站和大学机构仓储以及个人网站,一般为非授权,即免费公开,网址都带有.edu标记等。如:上例中的后两个能获得全文的网址,其中一个就是Cornell大学的机构仓储网站。 不可获取全文的是数据提供商网站、受限的机构仓储网站,一般需要授权或付费,如上例中的前5个网址。不过这些网站偶尔也有免费论文,可放在最后进入,试试运气。 掌握这个特点,再看来源时首先选择可能是机构网站的网址进行尝试。 方法二:网页快照――得来全不费功夫 Google的网页快照功能,是Google在爬行中针对PDF等文件的自动扫描、保存。这是获取全文的另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有许多全文在网上公开的时间有限,可能以前能看到,现在没有了。如果Google进行了网页快照,则即使原来的获取地址不存在,也仍然能看到全文。网页快照的标记是:题录信息下方的网页快照或HTML版按钮。 案例:《An investigation of user attitudes toward search engines as an information retrieval tool》 方法三:网页搜索――曲线救国 如果前两种方式都不成功,还可以尝试一下网页搜索功能。这个功能是返回通用Google搜索帮助查找。也许有人会问,这样还不如直接去通用搜索中查,所不同的是,从Google Scholar返回Google查询,所得到的检索结果比直接在Google中查询的专指度高,主要为与在Google Scholar中想要的文章相关的一些Pdf格式的文件,即使找不到原先想到的文章,也可以意外发现很多与该主题相关的学术资源。 案例: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Integrating diverse approaches and information use 点击进入后,三个来源为: doi.wiley.com cat.inist.fr portal.acm.org 但均没有提供全文,点击第一条记录的网页搜索。 页面转到Google普通检索,在第三条记录,可见该文信息。 进入后,发现这是Spink, A的个人网站,有很多作者的文章可下载,包括最近的文章,其中就有该篇文章。 下载网址为:http://sky.fit.qut.edu.au/~spinkah/JASIST-HIB.pdf 四、总结 目前,Google Scholar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资源发现工具,而不是全文获取的工具。但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提升,随着互联网从向个人信息发布平台的转移,更多高质量的学术信息资源将会越来越多,Google Scholar将为我们的学术和研究的资料收集带来极大的便利。
个人分类: 未分类|86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学思维之争与社会研究方法转变
gjszhangtong 2009-2-3 11:01
从全球化、本土化到细节化 一 首先,全球化和本土化实在是个很老旧的话题,但是不断地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被重新诠释,主要目的是将此话语为我所用。例如,全球化在经济和贸易繁荣时期是支持者比较多,在经济衰退和贸易保护时期是反对者上升。不过,笔者此处不准备涉足经济和政治这样的全局性问题,只关注学术领域中各学科是如何去联系全球化、本土化概念,而后展开本学科思考的。 其次,文学是属于人文领域的,文学和社会学相比较,前一个是关注人,包括社会中间的人和社会边缘的人;后一个是关注由人构成的社会,包括不同的人群体和人群构成的社会组织。文学和社会学是两个不同学科,研究取向不同,但是也必然存在某些交集。例如这里谈到的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 再次,过去针对人文社会科学,有一些比较偏狭的观点,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因为学科层面的活动缺少足够的细节和及时有效的反馈,对自发生活中的人来说,对改变其不良生活状态而言,人文研究和思考是人性化的、悲悯的无用;社会研究和思考是理性的、冷漠的无用,因为它们对于自然生存中的个体很难直接有所影响和有所帮助,它往往告诉人们这是什么,但没有告诉个体该怎样做。当然,这里说的无用,是就被观察、被研究的对象而言的,不是从观察者、研究者那一方去看。 二 因为笔者只读文学而不研究它,所以略引他人文学评论,作为论述个人观点的基础。记得先前曾阅读过《十月》上的一篇文评《出走与归来》(作者祝勇, 2006 年 7 月中篇版),近日便翻出来再看了看。文中作者通过对比沈从文和鲁迅文学作品的本质差异,来诠释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人文化对比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与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情景似曾相识,这引起笔者新的兴趣。思维的触角再次伸展开来,似乎可以直达今日网络时代,印证当代社会整体个体化、全球区域化的趋势,促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 按照文学评论家的观点,上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鲁迅,秉持的是这样一种思想观念,即理性地看待世界的先进性与中国的落后性并寻求改造。而沈从文是看到了现代性的弊端和传统性之于个人的归属感,看到了传统自发生活中的历史延续力量,是一种无需过多思想挣扎、饱含艰苦求生而不渝的自然生活方式。大家所熟悉的湘西系列作品,例如《边城》即是后一种思想的典型代表。 人文学科对社会学科思想方法的批判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认为,社会学科的思维在对待传统或乡土的问题上,常常是从整体上对以乡土为主体的传统生态和传统价值的否定。用今天的概念讲,就是试图把彼此孤立的乡村(可以理解为非中心区域或者是个人生活空间)纳入到一个整体的全球化的视野中,把摆脱落后、追求进步,追求统一,视为乡村的唯一使命。当代批评家反对人文学科受到社会学科的不良影响(毕竟社会学科先就受到了自然学科的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影响,总是想模仿自然学科在精确化、严密逻辑之下得出唯一科学结论)。因为事实上是,某些先验性的结论无法囊括广袤的乡土,田野以它自身的完整秩序抵挡着意识形态的入侵,自然之中蕴藏着比任何先验性的思想更加强大的法则。是故文学作者不应使用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待文化、人类群体与个体的生活。文学被认为应当做这样的事情,将把当这个民族为历史所带向一个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进时,一些小人物在变动中的忧患,与由于营养不足所产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样活下去的观念和欲望,来作朴素的叙述。 文学研究者与社会研究者一样,也试图阐述正影响着乡村的全球化的本质,以为全球化应当是多元(本土)文化相互渗透、影响、融合的结果。各种精神产品都是公共的财产,彼此共享而不是取代。它的终极状态不是全球一致,而是全球一体,即各自存在,相互补充。在文学家看来,朴素的精神领域还常常表现出边缘对于中心的拯救,弱势对于强势的胜利(物质领域偶尔也会存在这种现象,好比金融危机下,新兴国家对于欧美的拯救,中国农村对于城市的拯救)。 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很单纯、很顽强,在他们面前,研究人士始终显得有点过于忧郁了。鲁迅有太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主动改良社会的热情,但毕竟今日之中国与当日之百年贫弱中国很是不同。细究之下,沈从文也有缺点,他对湘西生活的描写中,似乎也不可避免地将时间从线性单向延伸以及永恒变化中又拉回到循环状态中,提取出若干永恒不变的东西如人类生活中某种稳定的部分,不然怀旧文章就无从下笔了。 笔者此处不多谈文学评论,而只想谈一谈我们研究、观察社会的方法。试图探讨一个看似比较复杂的问题:究竟我们是否能够、又怎样才能将真实的世界通过研究者的适当观察、适当处理,又尽量真实有效地放回到普通人的面前,既使得研究对象自己能够深刻认识,又不使他们受到别人诠释的影响。研究对象自己最好也能够参与到研究者的观察与思考中。就好像全球化和本土化这两个概念,经过各种流派的解读之后,你不太知道谁好谁坏、谁先进谁落后了。但是每当临近节假日时,有人会自然出国、有人会自然返乡,你好像又觉得有点明白了,谁也离不开谁,就看你身处何方。 三 文学历来有扬人性、反理性的传统,前面举的文学评论案例,既印证了传统,又蕴含了当代一些新反思,隐约显示社会研究方法演变的趋势。学界针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性主义思维,一般都离不开概括、归纳、演绎,甚至还有部分画龙点睛的诠释。而人文主义关注的是由个体、个性及其历史地构成的文化,因此从功用上看,人文学科比较强调的是特定文化下的自我认同和不同文化间的精神感应。文化现象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这一价值取向对于社会领域里的精神世界纯粹观念和精神生活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试图改造社会的管理者、对于需要主动运用认识成果的人士来说就有点头疼了。 当代社会科学受到人性现实生活的多方面启发,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就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不断地突破整体和理性的框架,使科学认识过程中自觉的主体性原则日益得到加强,导致所谓整体认识论与个体认识论的融合,促使研究者试图以近似具体化和定量化的方式来描述世界的普遍联系,例如用大量的微观领域的主体性研究成果来归总为世界的由个性所构成的全貌。 过去,我们倾向于将人类的社会性行为看作是由大量的无序所构成的有序:无序是个体的日常行为,有序是类群的整体趋势或统计规律。而在技术发达、信息透明、个体积极参与的时代,整体社会完全可以由更多的细节来表述,某一时空的整体状况也许可以由当时的细节来动态编织。于是事实上,人们可以预期,一般性整体把握的意义和价值在下降,按照即时需求定制社会课题,并获得包含细节的答案将逐渐成为可能。 众所周知,现代自然科学研究依靠的是实验,实验是特定条件控制下的细节考察,因此,可以说任何时候人们都无法穷尽一个事物的全部细节。然而,研究社会的根本目标,不是用完美的科学模型来构造或解释社会,而是为了实现社会的人文化基础上的理性化,社会研究也主要不是为了成就研究者或观察者的业绩,而是为了帮助被研究者和被观察者,因此理论上不能穷尽细节,不会影响效用价值。 近日,美国经历了所谓划时代的跨种族总统选举,选举实际一直在美国人生活中都很重要,大学里还催生出选举学这样的社科研究领域,其中引起人们兴趣、值得一提的方法就是实施了数据库基础上的质化和量化研究,依靠个人信息对症下药做个性化政治营销,部分实现了通过把握个体而后把握整体的思路。姑且不去议论这里面的政治极端功利性,只就其效果来看,的确与众不同,相比之下台湾选举的站街拉票就太原始了。很显然,整体细节化到个体、个体状况在整体中反映出来,无论对于高端领袖级人士把握大局,还是小民个人真正获得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都很重要。 不过这里面有许多需注意的伦理问题,例如个人细节既不好以信息商品化的形式呈现,也不好以隐私透明化的形式呈现,那样也就走不下去了。因此,关注细节的研究,不是简单的方法手段选择的改变,而是本质的变化:以研究者、参与者范围扩大为前提,坚持主体性原则下的运用和改造。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而是要让个体自己参与进来,将他们愿意提供的细节自然地反馈上来。社会研究方法的转变能够扭转过去的一些不足,例如对社会的观察研究,拥有即时性就细节不够,有细节就没实效,效用总是不大好。但是,社会是否愿意用个体细节化替代人文化的模糊、含蓄,用社会的即时状况替代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呢?又会不会使社会的结构化受到影响呢? 四 社会生活中的变化不断提供着经验性证据。笔者最近稍微留意了一下大众媒体,感觉国内电视连续剧的风格发生了若干变化,很长、很细腻甚至琐碎,却很受欢迎,其中重拍剧集被批评为重新包装,笔者却从中感觉到另外一些东西,过去冗长的肥皂剧受欢迎是因为特定的受众,而现今收视率应归功于细节化对历史题材剧本的改造,带来如同当事主体叙事般的体验效果。国外电影自然也受欢迎,因为除去高科技元素之外哲学味也要比国内电影为高。而那些既不深奥也未细节化的媒体节目则趋于边缘化。看来,人文作品在当代也的确需要借助虚拟主体的细节化重新包装才有市场,作品包含对社会的哲学化思考也仍然还有需求,不过中间形态的大量被人为诠释的东西就越来越不受大众欢迎了。 虽然人是真实生活在细节之中,也期望主体性时刻都有展现的机会,但是某些结构化的东西仍有价值,一时还是少不了的。有结构的社会使人不至于随时都为每件事情操心,可以留出时间来做重要的工作和享受必不可少的生活。但是如果结构化的东西阻碍了人们的自由和创造,或者结构化的东西已经不再对减轻人们的负担具有积极影响,就会被要求做出调整甚至被抛弃。现在越来越细节化的虚拟空间正在通过各种具体形式,满足着人们自由广泛参与的需要,按照这种趋势不断发展下去,将来越来越细节化的实体空间也可能渐渐会被公众所接受,这样社会研究方法的转变就会顺理成章了。
个人分类: 科技人文|4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关性研究法---利用比较进行相关研究
liux831 2009-2-2 15:26
相关性是事物关联的基本属性,也是科学家开展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一项来之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表明,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类比研究,是一个比较不同事物性质和表征的最基本方法。 一份来自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下巴棱角多的女性易出轨,这些女性下巴轮廓棱角分明象征体内有较多量男性荷尔蒙睾酮素,大量的睾酮素会让女性在性行为上较具主动性,她们容易给丈夫戴绿帽子。 有关相关性的研究很多,男人的身高在176cM比较理想,而女人身高应在170左右。既考虑了美感,也考虑了寿命。来自海南百岁寿星的研究表明,身高太高不利于长寿,而长寿老人多亲近自然、为人平和。在心脏病和心血管病这一人类第一杀手看来不无道理。体型巨大,心脏负担过重。 我们也知道相对性原理,高相对于矮,好相对于坏,聪明相对于迟钝。 最近网上的热门话题如下: 1.海龟与土鳖 2.美女与普通女人 3.大智慧与小聪明 4.博士途径与其他途径 5.有板有眼与没有章法 6.穷人与富翁 7.科学大家与一般从事科学技术的人(饶毅专门提出了只适于做技术的人) 8.自私与不自私 9.实名博客与阴冷小人 10.大侠与小肚鸡肠之徒 ...... 这不都是相关性与比较法研究的典型例证吗?! 英研究称:下巴棱角多的女性易出轨 下巴线条圆滑的女星琼安伍华德与性格男星保罗纽曼结缡50年(图片来自英国《每日邮报》网站) 英国查理王子的王妃卡蜜拉(图片来自英国《每日邮报》网站) 台湾联合新闻网引述英国《每日邮报》2月1日报道,一项心理学研究先对女性做情史及性关系调查,然后请男性观其长相评估未来想成为伴侣的程度。 结果显示,下巴棱角分明的女性较下巴线条圆滑的女性,在性行为上较具主动性,但男性却对她们兴趣缺缺。 来自4所北美的大学的学者认为,当男生选择长期伴侣时,会对下巴棱角分明的女性退避三舍,因为担心被戴绿帽。 下巴轮廓棱角分明象征体内有较多量男性荷尔蒙睾酮素,大量的睾酮素会让女性在性行为上较具主动性。而男性基于传宗接代的演化需要,会选择只为一个男性生小孩的忠实女性。 此研究结果在名人长相中亦可见端倪。 例如英国查理王子的王妃卡蜜拉,是与前夫鲍尔斯离婚后再嫁给查理。她的下巴轮廓棱角分明。 而下巴线条圆滑的女星琼安伍华德(Joanne Woodward)与性格男星保罗纽曼结缡50年,他们是好莱坞的模范夫妻。 此研究发表于《个性与个人差异》(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期刊。 更多阅读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原文(英文)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究目的与方法的价值取向
fxf 2009-1-12 15:46
研究的目的与动力不是一回事,混淆了它们,后果很严重。研究的动力多半与兴趣有关,研究者也非常重视对于兴趣的培养与维持。兴趣如同一个源头,为研究者提供着断断续续的动力,使研究在摇摆中行进。兴趣对人有着强烈的诱惑,致使部分研究者在摇摆的行进中,逐渐把兴趣当作了目的,可叹的是,兴趣有时候会淡化或消亡,这样的实际情况,自然会使研究者感到失落和迷茫。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更不在于研究者热情的消退,而在于研究目的的模糊和迷失。需要明确的是,兴趣绝不是我们的研究目的,兴趣只是发起者或助推者,研究目的应该始终与我们的实际有关,或者是我们生活状况的实际,或者是我们学科状况的实际,也就是研究对象的实际。我们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或改变这些实际。这样的目的,能够恒久吸引研究者的注意力,也能够有效动员研究者的兴趣。 没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如同拉磨的驴,多半会围着我们的实际转圈,始终不能为解决实际状况,做出大的贡献。许多研究者的精力,就是在转圈中耗费殆尽,在这种意义上的人力资源浪费,更是巨大,更是可惜。 只有明确了研究的目的,我们才能真实地、勇敢地面对我们的实际,而不是在无论中外的前人文献中,寻找着理由和依靠。在有创造性的研究中,前人的文献主要起着背景作用,对于前人的成果的学习,意义也在此。就普通的研究者来说,希望在现实中有所依靠,希望有高人在前面带路,冷落或忘记了自己的能量、努力和梦想,冷落或忘记了自己眼中的实际,多半会一事无成。从而,有许多研究者之所以老大徒伤悲,不是因为少壮不努力,而是因为努力的方向偏差了。 综观现有的各种研究方法,多半来源于对已有方法的归纳,即使如今风行一时的方法,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只是很好地归纳了人类已有的方法,并没有多少真正具有独特意义的方法创造。无论我们如何地变换了名词,丰富了哲学上的流派,提出了多少所谓的新方法,终究不过是,对已有方法部分特征的突显。当然这样的归纳,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发展的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多少价值,即使这样的归纳,已经成为一个显赫的哲学流派甚嚣尘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拥有如此众多的方法,而我们的实际依旧破碎的根本原因,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真正不同的新方法。 新方法的产生,必然与新的概念体系提出有关。新的概念体系打开的不是所谓的新视野,而是彻底地以崭新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实际,这种态度是人类前进的标志,这种态度会带来工具世界的突变。新的概念体系,只能是新的研究者面对新的实际的智慧结晶。这种概念体系的提出,不是简单地对已有概念体系的颠覆,而是与已有概念体系的一种并列,因为任何颠覆的东西,只不过是旧东西翻了个身,它原本就在哪里。 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对这笔财富的学习和继承,绝对不应该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在于以前人的智慧做土壤,长出自己的花,结出自己的果,因为我们面对的实际,是崭新的,是属于我们的时代的。 研究目的严重影响着研究方法的选择,脱离正规的研究目的,必然崇尚在已有的方法中归纳。新方法的诞生,不是文物收藏意义上的捡漏,只能是再造。对于研究目的和方法的价值取向,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对于我们的实际,需要我们饱含热情地关注。否则,会有多少聪明的脑壳,会迷失在语言本身的魅力中,会用语言编织一个与实际隔离的世界,而自以为是地推理、自洽,最终陶醉一生,无用一辈。
个人分类: 关于学者|3844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本人博客的说明
pony911 2008-12-28 17:10
各位访客; 大家好!由于本人并没有太多时间整理大段的文字与大家分享。另一方面,科学网的博客和各种信息来源中确实有很多与我们的老师、同学日常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美文。所以,我对自己博客的初步要求是透过自己的视野,为大学里的朋友们、同学们提供一个更广泛的视角。 请大家在浏览时,注意每篇博文下面的相关主题链接。可以发现更多的信息。我并不确认所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但是他们确实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品味不同的态度。多样性,对于自然界、社会和我们个人都应该是有益的。 在此之上,我会根据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工作实践,融入自己的点滴思索,供大家思辨!
个人分类: 公告|2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Tanksley如何发表511篇SCI
liux831 2008-12-3 08:22
Cornell大学的Tanksley在早些时候已经发表了511篇SCI。 1.引领世界的研究 (1)番茄果实和颜色 (2)遗传图 (3)SSR (4)MAS (5)强化回交 (6)图示基因型 (7)Genneme 2. 指出全球研究的方向 (1)资源分类利用(Science,2001) (2)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他是重大研究计划的共同主席,还是番茄基因组计划的组织者和领军人。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71 次阅读|2 个评论
感谢分享:对付感冒的十四种武器
麦立强 2008-11-18 11:52
对于感冒虽然我们不能制服它,但我们还是有预防和缓解症状的办法,在又一个感冒多发季来临之时,一些对付感冒的方法,你可试试。 01、热水泡脚 每晚用较热的水(温度以热到不能忍受为止)泡脚15分钟,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才可 预防感冒。 02、生吃大葱 生吃大葱时,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再与其它菜凉拌吃,不仅可口,而且可以预防感冒。 03、盐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更应注意盐水漱口,此时,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04、冷水浴面 每天洗脸时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轻轻吸入少许水(注意勿吸入过深以免呛着)再擤出,反复多次。 05、按摩鼻沟 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06、鼻子插葱 感冒后鼻子不通气怎么办呢?可以睡觉时在两个鼻孔内各塞进一鲜葱条,3小时后取出,通常一次可愈。倘若不行,可于次日再塞一次。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葱条要选择粗一点,细了,一是药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触鲜葱过敏,可在葱条的外面包上一层薄薄的药棉。 07、白酒擦身 用铜钱、硬币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轻刮前后胸、曲池及下肢曲窝处,直至皮肤发红发热,然后喝一碗热姜糖水,约15分钟后便大汗淋漓。汗后周身轻松舒适,此时注意免受风寒,感冒很快痊愈。 08、可乐煮姜 鲜姜20至30克,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乐中,用铝锅煮开,稍凉后趁热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09、呼吸蒸汽 初发感冒时,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热气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10、热风吹面 感冒初起时,可用电吹风对着太阳穴吹3至5分钟热风,每日数次,可减少症状,加速痊愈。 11、蒜泥蜂蜜 将等份的蒜泥与蜂蜜混匀后,用白开水送服,每次一汤匙,每天4至6次,对治疗流感有佳效。 12、香油拌蛋 将一两香油加热后打入一鲜鸡蛋,再冲进沸水搅匀,然后趁热喝下,早晚各服一次,2至3天便可治好感冒愈后的咳嗽。 13、勤于洗手 勤洗手,尤其从外面回到屋里由手传染的感冒远远比由空气传染的多 14、适应气候 热了,别忙着脱衣;冷了,别忙着加衣:逐步增强自己对气候的适应能力。 http://group.hexun.com/grassfever/activity.aspx?articleid=489818
个人分类: 健康保健|3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值得借鉴:一位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
麦立强 2008-11-18 11:36
1,孩子不需要太聪明,太锋芒毕露,我觉得那不是好事;关键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2,环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得正。   3,不要轻易养成一个坏习惯,那样你会发现,纠正一个坏习惯的时间会是2倍,3倍于养成习惯的时间;不要因为一时眼前的短暂利益妥协,随便就给孩子引入新的不良习惯,比如因为孩子不吃饭,就开电视让孩子看,来达到多喂几口饭的目的。   4,尊重孩子,习惯换位思考;   5,说真话,当你发现有些真话说出来可能会效果不好,那就注意说话的技巧,宁可说一半,说的外交辞令些,也不要说瞎话;   6,说孩子听得懂的话。习惯于讲道理的妈妈要说得简洁明了,忌讳像唐僧。   7,教育孩子注意技巧,循序渐进,不要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步步来;了解当前孩子的特点,不拔苗助长。8,有预见性,明明知道这么做可能会引起孩子强烈抗争并且自己还可能妥协,那么就不要去干预孩子,否则最后结果只会更坏不会更好。   9,吃,注意比较均衡的配比即可,无需太精细;1岁以前孩子保证奶量;一岁以后注意三餐即可;一天中的饮食做不到各类搭配均衡,那么一周中的饮食搭配一下,都兼顾一下,也是可以地   10,孩子不会饿死自己   11,吃饭一定要在餐椅上吃,不吃请离开   12,外出玩不可能像家中吃得那么放心的时候,也没必要太担心,能力范围内稍微注意下,比如选家干净的饭店;其他比如菜中是不是有味精,菜是不是绿色食品等,就没必要太担心了。   13,补钙什么的做到心中有数,不缺不补;多晒太阳   14,穿不讲究。不刻意   15,穿的和妈妈差不多多。   16,给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孩子运动量大,玩出汗风一吹更容易感冒,还更不容易好。   17,孩子流鼻涕了,加一件衣服。   18,判断冷热,摸孩子后脖子;   19,不给孩子经常,动辄吃小药。天冷季节,不定期给孩子吃点vc,或者每天吃点富含vc的水果。   20,感冒症状轻的时候,比如只有流鼻涕,不需要刚开始就吃药,可以多灌水;感冒大多数是病毒性的,病毒没有特效药,吃药14天好,不吃药2个礼拜好;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自己心理安慰。   21,感冒发烧去医院的话,尽量要求验血;   22,一个人可能不生病吗?不可能;所以孩子感冒的时候,小病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辩证地想,得一次感冒相当于打了一针预防针。对这种宏观上不可避免的事情,没必要太在意。   23,玩不怕脏   24,不影响到自己安危,不影响到他人利益,就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干涉太多   25,放手让孩子玩,摸爬滚打,不头破血流就可以   26,不是所有危险的东西都禁止孩子走近;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教孩子危险在哪里,怎么避免。   27,尽量多给孩子自己体会的机会,不直接告诉结果;让他去摸索,去磕碰,去失败;   28,教孩子学会等待;   29,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0,教孩子付出和回报是双向的,学会感恩   31,睡觉尽量陪孩子入睡   32,注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33,寒冷训练   34,社会上很多早教的方法,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信奉宁缺勿滥,过犹不及。   35,孩子是社会的孩子,不要把自己太当作孩子的救世主,唯一;   36,不要过多纠缠在自己育儿细节上的为什么,理论依据。做就做了,既成事实,没那么多讲究。   37,每天尽量保证父母中的一方能够陪伴孩子玩耍一定时间。   38,每天想办法让孩子大笑狂笑若干次。   39,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   40,最重要的一句,我只需要一个70分的孩子,所以我也只要当一个70分的妈妈;不对自己严格要求,马马虎虎过得去就可以,我毕竟也是第一次当妈啊。   41,教孩子直面失败,我可以不服,但是我输得起,我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选择再次冲击,但是我不能在对手面前大哭   42,有小朋友进攻,学会审时度势,先正告一次,然后的基本原则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在幼儿园的时候,可以大叫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43,不先出手打人   44,无论谁先动手,你都不可以第一个哭   45,你对自己的东西有决定的权利;   46,计划3岁以后,我会给孩子引入每周零用钱的机制----要开始学有限的钱来办自己最想做的事,学开源,学节流。   47,常带孩子去远足,去郊外;不惧怕风雨   48,争取每年都能回一次乡下老家,过不一样的生活   49,不把工作的烦恼带回家. 《家庭育儿》 2007年第9期
个人分类: 亲子乐园|3337 次阅读|0 个评论
防止博客文章被恶意转载的方法
entropy 2008-11-6 08:57
防止博客文章被恶意转载的方法    所谓“恶意转载”,指的是一些不合常规和不文明的转载行为。包括批量的转载很多文章,通过程序自动转载,转载后删除署名或者原文链接等等,很多博客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大量的不注明出处的转载,会使得原创作者处于非常尴尬的处境,辛苦创作的文章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下面我就介绍一些针对这类恶意转载的应对措施。    通过技术方式提醒    增加这样一段JavaScript代码,当别人复制你文章内容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将版权信息和原文地址加入到复制内容中,以提醒复制的人注意版权,这时别人要是还要手动将版权信息和原文地址删除,那人品就实在不怎么样了。另外修改文章模板,在文章尾部增加一段话“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某某博客”以及原文链接地址,加以提醒。使用Z-Blog的用户也可以尝试一下我写的一个软件“防止文章被复制的网络分析软件”。(这一点"环评爱好者"网站做的不错 .)    增加内链    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提及一些先前的文章,并增加其超级链接,这样,如果对方转载了,也还会给自己的博客带来反向链接,同时,通过Google博客搜索也可以及时跟踪到这些页面。    图片增加水印和防盗链    使用程序在博客文章的图片里增加水印也是一种方法,但我不是很推荐这种方法,我自己也不用,因为可能有些图片不是自己拍摄的,如果在一些自己没有版权的图片上增加水印就很不好,因此建议使用防盗链技术,修改htaccess文件,当有人盗用图片时显示的是另一张图片。    联系对方的网络编辑    一些大型门户网站转载你博客的文章,通常都是他们的编辑做的,而这类转载对用户博客的影响最坏,最糟糕的结果可能是博客的原始文章被搜索引擎惩罚。对于这类转载,应该及时联络门户网站的相关人员,要求其遵守CC协议,删除转载的文章。    打电话联系平面媒体    对于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的不署名恶意转载,我们可以打电话联系该报刊杂志,要求杂志上发表声明注明版权,同时要求支付相关稿费。    向Google AdSense投诉    对于国内一些垃圾站的转载,可以联系这些站长要求删除,如果不删的话,可以向Google AdSense的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不过投诉过程在国内来说比较麻烦。    博客写作的个性化    写作的文风可尽量个性化,在文章中可以加入自己的网名、昵称等,这样,即使不加链接的转载,读者一眼也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原始作者是谁。    注重自身博客品牌的营销    博客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品牌营销,品牌是一个博客的灵魂,努力提高自己博客的文章质量,让更多的读者从中受益,这点其实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博客有了高质量的内容和品牌,那么在搜索引擎中的权重就会很高,网民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查找的时候,博客原文都会排在第一位,那么即使别人再进行恶意转载,也无法得到流量。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月光博客 引用链接地址: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1557.html
25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松嫩平原盐碱地治理根本思想和方法探讨
kerer009 2008-10-22 09:15
就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而言,盐碱地的改良需要土壤水、盐、养分和地上植被的联动,简单的种植在一定程度盐碱地上生长良好、经济效益较高的植物不一定就能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改良和利用,我认为盐碱地的改良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养分的回流和土壤表层盐分的输出或淋溶,在这其中包括解决盐碱地植被生长的关键限制性问题从而控制土壤盐分的上返,并通过畜禽养殖实现养分回流及外界物质的输入转化,实现土壤表层盐分的高效输出。 如今这些理论问题已经基本明确,但是在现实操作上主要由于受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问题,以及前期生产试验资金、人力保障问题限制,在科研单位目前有实质性进展的不多。我这里目前受资金、人力等各个方面限制,只能通过与民间力量合作来进行生产试验,发展速度不快。 欢迎各位对盐碱地如何治理进行讨论。
个人分类: 学术观点|4688 次阅读|0 个评论
EAR——一种新的定量观察方法
truehahahuang 2008-10-19 21:30
EAR,其实是此方法的简称,大家没有必要记住它的全名叫什么,只需要知道这是一种定量的观察类研究方法就好了。姑且就把EAR当作是一种代号也行。 我先是查阅了许多使用EAR方法的文章,到目前为止似乎都是Mehl这个研究者用的。其中有一篇对这个方法本身,包括它的发展,作了详细的介绍。读过以后,对这个方法有些了解了。 然后再看他们实验室的网站对于这个方法的论述,包括进行这个方法的时候需要做的硬件与软件的准备。整个对于这个方法的理解,我把它整理如下: Brunswik1956 年提出了一个透镜模型(lens model),就是说,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线索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建构。比如,社会退缩(不出门)就是一个社会线索,这样的社会线索与个体的抑郁水平有概率上的关联。这里的抑郁水平分两种,一种是观察者对这个个体的抑郁水平的知觉,就是研究者判断这个人到底有多抑郁;另一种是个体自我报告的抑郁水平,比如量表BDI的分数。那么,这里就有两个概念:线索使用(cue utilization)和线索效度(cue validity)。 所谓线索使用就是外部可观察的社会线索与观察者所知觉得这个个体的心理建构的概率关联; 所谓线索效度就是外部可观察的社会线索与个体真实报告的心理建构,比如BDI量表的分数与社会线索之间的概率关联。 两种指标之间匹配的程度就是 观察者的知觉与被观察的心理建构之间的汇聚的程度,通俗地理解,就是一个医生(就是观察者)凭借经验观察作诊断的准确程度。 整个方法是通过抽样被观察者日常生活中的明显的声音,编码其所有的社会线索(被试所处的场地,在进行的活动,互动和当时的心情),来研究个体的心理建构(抑郁)。 Mehl发来的编码系统是基于理论上与抑郁有很强关联的子变量(比如,说话,社会行为,笑)构建的。后可将这些子变量的二分编码转换为与时间相关的频率编码,就是个体觉醒时期的EAR的百分比。这就是EAR研究用来分析的数据。这个数据可以用来求线索使用,线索效度,诊断的准确程度(Mehl, et al, 2006),也可以用来考察被观察者社会互动情况的变化(Mehl, et al, 2001), 也可以用来分析群体通常社会互动的方式和所处的社会环境(Mehl, et al, 2003)。 这个approach推理到我们可以做的研究,暂先抛开临床精神障碍患者是否可以被允许,是否愿意合作佩戴EAR设备不谈,如果从理论上说,这样的方法用来研究临床精神障碍的人群,他们的社会互动情况,对了解他们的康复情况,预测出院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它考察的个体的心理建构与外部社会线索之间的关联。 编码系统中各种的行为线索,组成的是个体社会互动的结构。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考察一种干预前后,个体的社会互动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比如,是否在社会互动训练的干预以后,个体到公众场合去的概率增加了,个体笑出声的概率增加了,个体与他人的对话发生的概率增加了,个体的心情变好了,等等。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些个体报告的量表来做指标。 总之,对于一个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情况,研究他们的社会互动是一个挺有 意义的题目,因为社会互动的好坏与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在社会功能的量表当中,也有社会互动这个部分的考察 。而EAR方法所提供的会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察手段 ,对我们通常所用的实验室的行为观察是一种十分有力的补充。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3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假设到理论
热度 1 yhqsd 2008-10-17 09:23
科学试验是为问答特定的科学问题而做的,设计试验之前首先要明确提出本研究要问答什么问题。而为了回答问题需要对预期结果提出清晰的假使,并总结成相应的假说。试验过程实际就是对假说进行证实或证伪的过程。 构成假设或假说相当于确定研究的 靶子,有了靶子,研究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理论来自原始的假设和假说,由假设到理论需要经过三个阶段: 1 、假设 ------完整化 -----假说 2、假说 ------真实化-----学说 3、学说 ------系统化----- 理论 科学研究的过程实际就是使主观(构想的假说)与客观(真实的理论)不断统一的过程,在试验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主观认识(假说)使之尽量与客观相符。当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了,也就获得了真理。 没有原始的假说,就难有成熟的理论。在研究过程中要敢于假使,敢于提出自己的假说。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184 次阅读|2 个评论
拓展能力 提升境界
梅珍生 2008-9-5 20:46
拓展能力 提升境界 各位老师、各位新老同学: 大家好! 我对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你们人生道路上所作出的正确选择,表示衷心的祝贺! 《周易》中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你们就是推动我院生生不息的动力。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我院的未来与希望。 今天,我给各位新同学讲两点意见:一是拓展能力,二是提升境界。 第一,拓展能力。 要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达到一个目标, 这就是学会读书、学会写文章。在这个信息以海量出现的时代,读什么,怎么读;写什么,怎么写,这都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们学习收获的大问题。 要学会读书、学会写文章,我们就 要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文本意识。 要认真地读几本本学科、本专业的经典著作。现在我院青年科研人员中开展的读经典、打基础活动,体现的就是一种自觉的文本意识。通过读本学科的经典,我们可以把握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不至于三年之后,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什么。 二是历史意识。 学习过程中,对本学科的发展,要下一番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夫,弄清本学科有那些著名学者、那些代表性的观点,代表性著作。 三是问题意识。 在读书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并且要善于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意识,就觉得一切是理所当然,学习研究,也难有推进。 四是批判意识。 胡适讲做学问,就是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要敢于怀疑。对于经典、对于权威,我们都要有一份审视的眼光。如果不敢怀疑,不敢批判,我们读了再多的书,自己的头脑也只可能成为别人的跑马场,最终变成一个食古不化、或食洋不化的书呆子。 要学会读书、学会写文章, 我们还要掌握学习研究方法 。我以为就是要在一个方面掘井及泉,由点及面,触类旁通。知识是我们生命中最奇怪的东西,它看起来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但却无法遗传!台湾有位号称中国近五百年来,读书最多、白话文写得最好的狂人李敖,他也哀叹:他的学问只能及身而绝。 马克思也说 :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们要获得真知,唯有靠我们艰苦的努力,否则别无它法。 第二,提升境界。 作为研究生,大家除了要在某个专业学有所成外,更应该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我们要把自己培养为一个有历史担当的人,要培养为一个有大眼界、大胸怀的人。我们要像北宋大思想家张载所讲的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这样的气魄,我们才有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大器。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冷眼热心|3531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上的误区 1991年
tengyi1960 2008-1-3 13:47
点评: 1979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佳作奖;1996年被选入《中国图书情报工作文库 全五卷》,幸希孟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1 年 3期 p77-79 【DOI】 CNKI:SUN:ZGTS.0.1991-03-014 当前,我国图书馆研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上存在着10大误区。 一 、 10个误区的表现形式 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中,“片面式”的研究倾向是误区之一。表现形式是:研究者采取一种片面的,排斥性的研究态度。如:开展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的讨论中,许多研究者受社会上“经营风”的影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分强调“有偿服务”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地位,忽视甚至削弱了文献情报服务的主战场;另一些研究者习惯于盲目吸收或重复论述某些权威的观点,将偶然的错误扩大化或徘徊于权威理论水平之下的重复论证,使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新理论,新观点难产。 误区之二是缺乏运用逻辑工具构造理论的习惯,往往用烦琐冗长的语言论述并非必然产生的结果。表现为:㈠论述中概念含糊不清,常常出现相同观念用不同术语,不同概念用相同术语的现象。如“利用率”与“总流通率”、“完全著录”与“基本著录”。㈡公理性命题少,那些从经验总结中得出的命题大多缺少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论证。㈢缺少严密的逻辑推理,很少用辨证逻辑的工具去分析和认识问题的实质。㈣缺少理性研究,满足于事实或实践经验基础上的归纳,分析和综合,不善于运用演绎方法,使结论缺少理论深度和可靠性。 误区之三是引进其它学科成果时忽视以实践作为基点。表现为:在引进国外图书馆学成果时,忽视成果在时间,空间,理论体系和学派上的连续性,忽视我国图书馆学实践的实用性。在吸收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而形成图书馆学交叉学科时,忽视其实用价值,往往给人以一种“贴标签”或牵强附会的感觉。其结果,势必造成图书馆学学科体系无序,研究对实际工作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误区之四是缺乏科学的理论评价。表现为:㈠图书馆学研究中,理论评价文章较少。㈡评判标准不科学,不规范。㈢学术评判受人为因素、感情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 误区之五是应用研究在理论基础薄弱的环境中进行。表现为:某些应用研究在基础理论尚未弄清楚前就匆匆上马,超现实、超能力地强行发展,从而产生错误的研究成果。事实上,任何应用研究都是研究领域中发展较快,成果较多的领域。当它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落后的理论研究势必影响它在较高的水平上获得更大的成功,因为在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研究必然会被引入歧途。 误区之六是研究中普遍存在着价值优先的倾向。表现为:许多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就对研究对象形成了先验的、直观的判断,所以在研究中对有利于先验结论的论据尽量采取,否则,或故意忽视,或弃之不顾,从而得出片面和非科学的结论。其实,正确的调查研究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较全面的随机采样。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全面分析,得出与客观相符而非主观臆想的正确结果。 误区之七是研究者视野缺乏现实感。表现为:有的研究者虽然对图书馆历史了若指掌,对图书馆事业的未来洞若观火,但对图书馆的现实变革与实际创造却很少下工夫进行研究。其实,越是科学的理论研究就越应该更加有效地关注现实,理解现实和掌握现实。 误区之八是“原理加例证式”的研究倾向。表现为:一是在图书馆实践中套用其它学科的理论框框;二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似乎与原有理论相矛盾的东西与我们不尽成熟的图书馆学理论相对抗。前者一般是在原理下平列几条理由,从而或者认为这就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普遍规律,或者认为这就是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后者一般以静止的,非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图书馆理论,它带着过多的怀疑,使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烦琐化。 误区之九是“单因果关系式”的研究倾向。表现为:研究从单一角度出发,或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只从直观表象上寻找原因,往往缺少深入的研究。这种所谓研究,忽视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将问题的出现归咎于某个原因,甚至把A研究的结论作为B研究的原因,使研究陷入徘徊不前的循环论证。 误区之十是研究行为短期化。表现为:在研究中,往往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对策。这种短期对策研究属于一种被动性的战术反应,因为其短期性会产生的多变性,使它远不如中长期对策研究(战略研究)那样目标明确而行之有效。 二、 10个误区的成因分析 10个误区的形成,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一是研究队伍素质较差,二是缺少统一的理论标准,三是方法论研究的薄弱。 研究人员是研究行为和产生研究成果的主体,是提高研究水平和产生误区的内因。在我国,图书馆研究队伍比较分散,专家名人对图书馆学研究人员的指导极为有限;另外,在庞大的研究队伍中,有不少研究者专业知识薄弱,分辨真伪的能力较差,加上没有受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因此很容易受到传统思维模式、错误价值心理以及不良学风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陷入研究方法上的误区。传统思维模式有三大弱点:一是片面追求学科的宏伟庞大,它容易导致把一些与图书馆发展没有互补关系的知识引入图书馆学研究,使图书馆学体系庞杂无序,同时可能引发第5,7,8种研究方法误区的产生。二是过分迷信专家、思维超稳抗变。它容易造成理论和方法的陈旧落后(如:在研究中习惯运用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而不习惯运用演绎推理的研究方法),同时可能引发第1,6,9种研究方法误区的产生。三是乐于走中庸之道。不重视运用理论评判武器,同时可能引发第4种研究方法的误区产生。错误价值心理的影响表现为:片面求新、求奇、求洋,鄙视实践、依附高雅,它容易造成研究成果空玄、过分超前和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可能引发第2,3种研究方法误区的产生。不良学风的影响表现为:研究者之间相互抄袭、剽窃;有的研究者为发文而发文,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有的采用没有经过论证的观点和数据,或在前提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强行论证;有的更是无所顾忌地采用“侃大山”式的研究,致使图书馆学研究误区日益扩大。 造成误区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统一的理论标准。在研究工作种,统一的、科学的标准是衡量研究成果真伪和价值优劣的尺度。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缺少这样的尺度,也缺少一种较为完善并得到研究者公认的、评判研究真伪的分析工具,从而诱发着错误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出现。 图书馆方法研究薄弱是研究方法误区形成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图书馆方法论的研究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苏联,美国,日本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推动这些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现在,我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已逐渐认识到方法论的重要。巴普洛夫的名言“科学的跃进往往取决于研究方法上的成就”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三、 如何克服误区 要克服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上存在的误区,必须从5个方面入手: ㈠形成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研究队伍。提高研究队伍素质,建立以高级专家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理论研究队伍是当务之急。高级专家是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宝贵力量,他们长期工作和研究积累起来的宝贵知识和工作经验是提高广大研究人员水平的推动力量。建立以高级专家为核心,由中、初级图书馆研究人员组成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队伍,不仅能弥补图书馆研究人员知识面不广不专的不足,而且还能有效地、科学地组织和指导各门学科的知识和信息交流。 ㈡建立必要的研究机构。为了深入进行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在国家一级应建立专门的图书馆学研究所,在省市级建立由省图书馆学会牵头的半脱产的研究室,在一些有条件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公共图书馆建立兼职理论研究小组。在人员和经费等方面要有切实的保障。 ㈢编制成果评判标准。要尽快建立科学、实用的理论评判标准,并定期对图书馆学研究成果进行科学的评判;要确定每个分支学科的现有学术水平,以提高研究工作的起跑线。 ㈣加强方法的研究、创新和引进。要明确各种研究方法的性质、适用范围、使用程序、操作要点与优缺点。要在广泛应用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图书馆学研究方法。 ㈤狠抓研究人员的培训和提高。事业要兴旺,人才是根本。由于研究工作不是任何人都是可以胜任的,因此要注意对特殊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后劲,才能缩短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上的误区
个人分类: 工作感悟|1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