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核心竞争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舒化鲁谈管理之核心竞争力(一)
shuhualu1016 2010-7-9 15:00
舒化鲁谈管理之核心竞争力(一) 竞争力才是企业生存之本 佛教的《大正藏贤愚经》中,记载的有一则美妙的故事。它讲:一个国王,他有三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儿子叫萨陲,心底非常善良,甚至对动物也怜惜万分。 有一次,国王带着大臣和家人外出游玩,国王有些疲倦了,在树下休息。他的三个儿子游兴不减。继续翻山越岭游玩。 他们在一个山洞口,看见一只母老虎。它疲惫不已,是刚刚生下幼崽,加之饥饿,已奄奄一息。它那对凶残的眼睛,已有些暗淡。它一眨一眨地,不时地扫过身边的小虎崽,有无奈,也有凶残。 萨陲对他的两个哥哥说:这只母老虎,已饿得不行了。真可怜!我看它的神情,是不是要吃自己的小虎崽啊! 两个哥哥说:是啊!可只有新鲜血肉喂给它,才能挽救它们的性命。 萨陲心想:到哪里去找新鲜的肉呢?要新鲜的血肉,得杀生才有哇!可不能为救一命而害一命啊! 他低着头,边走边想,想了好久。他最后决定牺牲自己,以救母老虎和小虎崽的生命。 你们先走吧!我还有点事,随后就赶来。他对两个哥哥说。 两个哥哥走了之后,萨陲从原路返回到老虎洞,闭上眼睛,扑到老虎面前,让老虎吃。可这只母老虎饿得连张嘴的力气也没有了。他爬起来,找了一根尖木棍,刺破了自己的手背,流出鲜血,让母老虎慢慢地舔。母老虑渐渐地恢复精力了,站起来,盯着萨陲看了一会儿。 天上真的掉下又嫩又鲜的肉了。它毫不犹豫地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钳住了萨陲的的脖子,咔喳咬断了。它见萨陲不再有什么动静了。它把萨陲身子撕开,除了骨头,整个儿都吃下去了。 萨陲的两个哥哥等了好久,不见萨陲随后赶来,不禁吃了一惊。他们想起与萨陲关于饿虎的对话,赶忙回头去找。 果然,只见老虎洞前血肉狼籍。母老虎精神抖擞,见他们回来,一副凶残的圆眼睛,盯着他们两兄弟。萨陲王子已被老虎吃得只剩下一副沾着血迹的骨架了。 这是一则非常美妙的故事,但也仅仅是一则美妙的故事。在现实中,这种故事是永远也不会发生的。现实中更多的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竞争。 在非洲大草原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猛狮在围攻鹿群,鹿群拼命地奔跑,以逃避狮群的攻击。一只有些羸弱的老鹿,掉队了。一只雄狮扑上去,很快把它扳倒,大口钳住它的喉咙。老鹿不再反抗了,雄狮也恢复了精力。狮群围上来,一两只壮狮和它一块把老鹿撕开。它们开始进餐了。它们进餐也很有秩序,先是首功雄狮,后是壮狮,其它群狮在后。同类也有竞争,美餐中不时还响起小规模的冲突和打斗。幼狮就只能在母狮的照顾下用餐。 狮子不会怜悯老鹿,它们只会用它来充饥果腹。相对于狮子而言,怜悯就是自我饿毙。老鹿的同类也无法伸出怜悯同情之手,尽管有的还可能直接是它的嫡亲儿子、孙子它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被狮群一口一口地撕咬,吞下肚去。它们所能作的也就是心惊肉跳地远远望着狮群美餐。力不从心,敌不过狮群哪! 这就是动物世界,这就是现实中的动物世界。世界上没有那么多萨陲王子来果饿狮的腹,以制止这场永无休止的残酷杀戮。 市场是什么? 市场就是人类社会的动物世界。这里的竞争,丝毫也不比动物世界温文尔雅。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生物进行规则,天天在市场竞争中上演 任何一家企业都面临着数不清的狮群,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他们随时随地都准备来蚕食自己的市场,随时随地准备置自己于死地,把自己的市场变为他们的美餐市场的扩展、收入的增加、赢利的提升。谁对谁也都不会有怜悯,任何一个怜悯都可能使自己变成其他竞争对手的美餐。 在动物世界中,任何一个动物要获得生存的余地,就必须有自己的竞争力。相对鹿,就是比狮子、老虎跑得快;相对于狮子、老虎,就是比鹿强壮有力。相对于企业,就是有强招,保证有客户不得不选择我的产品或服务的理由,或者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资源优势,赌得起,输得起。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3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mirror - 说说李老师、武老师“核心竞争力”和“技术”的文章
liwei999 2010-7-9 02:05
说说李老师、武老师核心竞争力和技术的文章 (295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08, 2010 02:13AM 武老师敢于解剖自己,亮出了老老年前的作文《生物技术发展宜优先于电子技术发展》( )。那时(1984)还是理工科吃香的时代,人们对经济和法律学科的理解不是很深,即便是已经相当圆润了的武老师,在当年也只会离开产业和市场的现场空谈发展生物技术。 对这个空谈的评鉴,武老师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看看这些年来的生物技术发展的内涵,恰恰是通过电子技术的发展驱动和波及的。抽象地看,生物技术的确有别于电子技术。但是到了具体的现场,生物技术几乎都是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或者说,消耗经费的部分都是电子技术的集合体。 镜某出道后不久,便理解了能花钱也是本领的道理。花小钱是个人都会,花大钱就不见得人人都会了。尤其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花掉大钱,更是个难事儿。买两辆大奔不就把钱花出去了么?问题是为什么要买大奔?买两辆大众不行么?如果有人能够想出个十分有说服力的理由出来,那么大奔就可以买来了。有这个说服力就是本事。 古今中外,说服当政的相信炼丹神通的人有不少。今天人们也相信炼丹,不过是换个说法叫制药(创新药),而且目标是根据患者基因的不同量身定做。至少在理论上,这个炼丹行业有着巨大的吸金能力,也是今天这类行业有人气儿的证明。 李宁老师比武老师晚小半辈儿,也是曾经站在发钱位子上的人物了。因此,李老师《也谈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了( )。从发钱人的立场上看,发大钱舒服,发小钱麻烦。因此,发钱人需要有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说法,而不在乎实际上的有没有。之所以能够不在乎,是因为一大把钱砸下去,多少是会听到些响声的和影响的。这很像下围棋:大把投入相当于让了9个子儿,在棋力相当的情况下一般都可以赢棋。 李老师的圆润在于不是站在发钱人舒服与否的立场上看问题,而是从现场(现实)的角度看待如何维持现有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不是要抹杀高层次人才的作用,也不要一味强调高层次人才对中国发展的作用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经典的句子了。 布冷子儿是共产党打天下的一个经典手段,也是下围棋的一个常套。今天的高端人才就应该是这个布冷子儿路数,不必扎堆,也不知道将来有用没用。对教育、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实际上就是地球上的人们在下围棋。不过棋子不再是黑白两色,而是有十几种、几十种颜色,棋盘也不再是平面网格,而是代表着各种颜色地盘利益的一盘棋。上溯N年,这盘围棋就是列强瓜分殖民地的游戏。二战后虽然游戏规则有所改变,但是列强对利益的追求本质是始终没有变的。 在未来的非石油时代里有没有中国的机遇呢?镜某的感觉是:凡是被人们看好的东西,往往都是没戏的。这个人们里面当然也包括各类大师。这个感觉的合理性已经被股市证明了:要想从股市里发财,不能投大家都看好的股,除非是投资人已经有足够的钱了。 实话不能实说乃是为人(伟人?)的法则。股市是越贵也有人买、越跌也没人光顾。如今,作为学问的经济学被看好了,但是,其他学问也都被看成是经济学了。结果就是把学问和教育搞得不伦不类的。 今天施老师的提议与当年武老师的提议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显然当年的武老师是瞎写,而施老师的则是为了官府的需求而写。李老师的文章不是一般地高水平了,那是相当地高。不要说文科的不懂科学,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由李老师为代表的、被认为是不懂科学的文科人士来写!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4559,64559#msg-64559 细节永远胜于大局 (732 bytes) Posted by: mendel Date: July 08, 2010 04:58AM 镜子是个有大局观的人,总能把细节归类为某个大局。 我们这个社会,往往对有大局观的顶礼膜拜。 其实,大局观的人的致命弱点是概念化公式化和脸谱化。 毛泽东的思维,是个典型的大局观的人的思维,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并一直影响着。 动不动就说上下五千年,地球两万里的,地球仪手中一拿,在世界地图前手臂一挥的。 可是,具有大局观的人,往往是不堪一击。 所谓细节是魔鬼。 只有细节,才能笑道最后。 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行为,是个典型的细节行为。如毛泽东过河的话,他肯定不会摸着石头,会提出管你什么河,我只要一跃就过去了,最后很可能是掉进了河里。 很明显,邓的行为,比毛的行为在现实中跟有效。 生物的进化,也是细节胜于大局。 大部分的进化,都是来自细微的突变而慢慢建立的,而非不顾细节突变的巨变。 呵呵。 正给孩子讲角度,不大好讲呢。 (487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ly 08, 2010 06:10AM 1度就是细节,359度虽然大,也不过是个细节。能看出1度就是359度,以及359度就是1度的才是看到了大局。 1度还好说,1糊涂就不好理解了。180度=一派糊涂()就更晕了。 所谓大局观,是要有微积分基础上的大局观。但这只是一个模式,还有其它的模式。比如还有不可积、不可微的大局观。 生物的进化,也是细节胜于大局的说法不过是对于人的认识而言是如此。对一类细菌自身而言,恐怕既没有什么细节、也无所谓什么大局可言。这个种在时间轴上存在的延续,换个说法就叫进化。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802 次阅读|1 个评论
SCI是学术货币,学术货币发行权是核心竞争力
Lincbacon 2010-7-6 18:28
SCI是学术货币,是很多科研大师的共同认识。 SCI可以换成课题,可以换成经费,可以换成仪器,可以换成团队,可以换成职称,可以换成权位,可以换成各种人类科研活动所需的物资和资源。 SCI这种货币也可以用作资本,用以产生资本利得。 SCI这种货币也分大面值的,小面值的。大面值的SCI如CNS,可以换很多很多。小面值的就相对廉价。 西方金融界精英曾说过,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西方学术界精英也说,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学术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学术规范和政策,我不在乎谁是此国教育部科技部的部长。 SCI学术寡头组织控制了学术货币SCI的发行。SCI在全球各国学术界通行,是硬通货。 中国也发行一些小面值的学术货币,但是中国的学术货币量少,在世界上基本上还属于不可自由兑换型,属于软通货。 一公说: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精英。其余诸公不同意: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制度,是环境,是教育,是人民。 本文观点: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学术货币发行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强大要崛起,需要中国学术自主持续发展,需要铸造发行自己的学术硬通货。
个人分类: 博客和科研|10587 次阅读|14 个评论
尿泡VS秤砣:核心的竞争力和竞争力的核心
大毛忽洞 2010-7-2 21:13
尿泡 VS 秤砣:核心的竞争力和竞争力的核心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说: 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尿泡,也叫水泡,凡是会撒尿的动物都有一个尿泡。 乡下宰猪羊牛的时候, 主刀师傅会把被宰者的尿泡赠送给小孩子们玩。 尿泡吹大之后,就是一个大气球。 杆秤的秤砣是铁做的, 秤越大,秤砣也越大。 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秤砣能压千斤,绝对不是秤砣自己的功劳; 只要尿泡距离杆秤支点足够的远, 尿泡也完全可以挑起千斤重担! 秤砣的竞争力在于争夺支点(力臂), 尿泡的竞争力也在于争夺支点(力臂)。 如果秤砣能弄到足够长的力臂, 秤砣就处于竞争力的核心, 自然秤砣就成为核心竞争力。 如果尿泡能弄到足够长的力臂, 尿泡就处于竞争力的核心, 自然尿泡就成为核心竞争力。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4446 次阅读|4 个评论
没有竞争,就难有“核心竞争力”
tianli99 2010-7-2 19:14
核心竞争力哪里来? 核心竞争力肯定不会来自于“核心”,但很多人跟“核心”要竞争力,那是“缘木求鱼”。从常识看就能明白这一点。 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竞争”,没有自由的、公平的竞争,谈“竞争力”是“空谈”,谈“核心竞争力”更是“无中生有”。这从正在举行的足球世界杯就能明白这浅显的道理。 在正式的比赛之前,没有一个球队不自夸自己的球队是来拿冠军的,也就是“个个是尖端人才”,一比赛,露馅了,一个接一个地打道回府了。一比赛,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是不是人才就看出来了,不比赛,那谁是“人才”就由“核心”裁判定了,当然那就不是比实力而是比嗓门了。 建立能够促进自由、公平竞争的机制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可能让参赛者们心服口服的,不能凭出身,也不能凭嗓门,而是凭公认的实力竞争。 没有自由竞争,就难有竞争力,更难有“核心竞争力”。现在我们有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竞争机制呢?
个人分类: 经管评论|519 次阅读|0 个评论
mirror - 说说施教授的“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liwei999 2010-7-2 02:20
说说施教授的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2599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June 30, 2010 04:45AM 施老师近来有个文章《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施老师的答案也很明确: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高层次人才,中国的前途取决于高层次人才。 上个世纪科学上最大的发现应该是不确定性了。很可惜,这个道理并不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也不喜欢不确定性。因为不确定性会给人们带来不安、恐怖。经济模式的最高形式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远远比施老师的问题简单,金融资本主义便是了。金融资本主义如何能赚钱?有没有一定可以发财的股市投资?这个问题与施老师的问题很有些相似之处。 有个歌子叫做《跟着感觉走》。在不确定的时代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这个感觉了。施老师的核心竞争力是高层次人才主张也是这样的一个感觉。国人的一个特点就是喜好折腾。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时代过后,按折腾法则,该轮到精英创造历史成为主流意识的时代了。 国人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所谓的人才问题。比较美国,科研人员人数、档次的确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更大的问题在于分布:人才的分布不均。过去帝制的时代还有任期制、轮换制,地方官和京官都需要轮换。而今天京城里的公务员几乎没有到地方工作的机会和经验。这样一方面造成了人才的积压,另一方面造成了地方人才的缺乏。地方的大学也是这样,地方大学的师资普遍不如大城市里的。企业也面临着有同样的问题:比较国外的大型企业,国人的企业几乎没有什么出名的研究所。人的心态也十分要紧。研究所不冠上个国立、中央伍的称呼就觉得丢份。有名大学的毕业生从来就不看好企业,尤其是中小的企业。 制造业上有两个模式。一个是母亲原理模式好的双亲生出好的后代,一个是非母性原理无中生有的法则。核心竞争力是高层次人才的主张显然是母亲原理的翻版。固然有了领军人物可以在某个方面有突破。但是在不确定的边界条件下,所谓突破也不过是个自我满足的说辞。比如说转基因的农作物,有了突破,可以抑制某种害虫了。但是生物是进化的。突破同时会带来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突破才能维持。所谓制药,也不过是炼丹术的现代版。药虽然可以治病,但并不能解决人不死的问题。因为人的死亡是个定数,所谓新药,大多不过是一天花一百刀延长寿命的技术手段。人们信封的科学也不过是金融资本机器上的一个齿轮罢了。 人的竞争、设备的竞争都是显像的,很好理解的事态。因此也是初级的。这些下游竞争的上游是什么?没有显露的潜流又是什么?这才是需要学者们探讨、研究课题。国家、企业无疑也是一种人工生命。这类生命在今天的地球环境中如何生存、如何进化、如何能活得比他人好?恐怕不是一个单纯的价格竞争导向。这个道理也适用于选择人才。 改造沙漠应该有很多提案,包括种树。镜某小时候也曾信奉过植树可以治理沙漠。的确沙漠里没有树木。但是不考虑沙漠的生态,一味地种树造林也是个毫无效益的工程。据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植树面积最多的国家。当然这并不能短路地说国人的绿化比洋人做得好,很可能是国人的投入比洋人多、而且是环境比洋人那里更荒凉。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4491,64491#msg-64491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6969 次阅读|11 个评论
我看核心竞争力
热度 1 fpe 2010-7-2 02:18
我看核心竞争力 最近网上对核心竞争力的说法很多,大多持施教授一公的反面意见,认为中国的关键是制度和文化。但是,制度和文化是人开创的,你能指望那些从来没有见过(或深入了解)先进制度和文化的人能够开创出一种符合世界潮流的文化么?从这一点考虑施教授没有错,只不过他的身份有点瑕疵,所以有人不满,说话很缺乏远见。 当年日本遣唐使,并没有任何明确任务,满了 20 年,才考虑把他们接回来,有些乐不思归的家伙(如晁衡(阿倍仲麻吕))也没有受到日本政府的任何谴责,反而留下了中日交流的佳话。日本的文部省等制度,那可是遣唐使们在中国文化浸泡了 20 年后的成果,他们算不算高层次人才?而只有这些人,才有实力帮助日本仿效唐朝建立了制度和文化。今天我们探寻唐代文化,有些现成的,保存在日本,就是那些遣唐使的功劳。 我在核心竞争力中看到三点:第一是基础研究,站得高,看得远;专项研究无害,但也没有基础研究那么给人大眼光,反而让自己见木不见林;所有应用研究,都可以在基础理论中找到对应的部分。而基础研究的某项应用,则有可能颠覆整个产业,开创一个时代 。大师们,大多是在基础领域做出的贡献,否则容易被人轻视。 第二,要学有所长。任何人提到你,都应当知道你有过硬的贡献。这种突出的声誉和口碑,保障你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去开创制度,引导文化。国内不缺有远见的人,也想开办制度,但是如果没有过硬的基础性的学术贡献,谁在乎你?这是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没有人才,制度从何而来?文化的惰性本来就很强大,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只有真正的柱子,才不受东风西风的影响,对此俄国日本都有一堆柱子,中国不多。为什么院士们不敢站出来?因为底气不足,怕别人说闲话。人正不怕影子歪?还要加上一点,根深不怕风浪袭。所谓的制度和传统,都是那些学术大牛创建的,登高一呼,从者云集,是为影响力也。制度可以扩大影响力,但真正的影响力只能来源于学术贡献。 第三点,在商言商,立足本行,不要说自己能力以外的话,有违职业道德。施教授有这个眼光,因为他可能也需要(人家受邀请去参加关于核心竞争力的会议,他是受邀发言,也是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认识。没有那份经历,很难做出类似的思考。)这样思考,我们没有那份实力,更缺乏那份眼光,还是把自己的拳拳之心收藏起来比较好。作为工程师,有工程师的伦理道德,具体说来,就是不说专业以外的话,外面高手太多了。我只懂得一点消防,火药对我来说就是部分氧化的燃料,不需要深入了解。火场逃生,对我来说没有先后(道德)问题,只有技术问题。如果和我斤斤计较一些我不在乎的东西,我也只能一笑了之了。 最后一点感触是,童言可以无忌,但不能缺乏修养,直呼其名,似乎不符合我国的传统。 有道是,制度文化靠人创,高层人才难拘格;根深身正影响远,基础领域风流多。
个人分类: 消防以外|7021 次阅读|18 个评论
施一公“核心竞争力说”之解读
热度 1 metanb 2010-7-1 04:38
施一公近期的 博文 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了“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是高层次人才”这一命题,引起了很多博友的关注和讨论。 依我看,施的文章实际上指出了“ 人才具有层次性 ”这一客观实际。我相信,多数博友是承认这一客观实际的。 从这个实际出发,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层次人才的才能 ,是关乎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大问题,又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问题 。 我认为,这样的大问题,一时难于全面回答和解决,只能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来逐步解决。本文只提几点管见。 首先,有一点应该是清楚的,那就是对于高层次人才应当给予优先的和充足的支持,甚至是通过权威干预来给予支持。 我举个历史上的例子。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妇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于1898年7月宣布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钚”,同年12月宣布发现了 新的放射性元素 “镭”。但是,从个体的科学家宣布他们的新发现到科学共同体认可这些发现往往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然而此时他们的经济情况已经十分拮据,因为 皮埃尔 居里 当时的职位很低 ,工资和临时工的差不多。 虽然 皮埃尔 居里一直 不愿意去争取职位,但最后迫于情势只得去申请教授职位。然而几经努力后皮埃尔 居里还是无法申请到长期的教授职位。到了1900年春天,国外的日内瓦大学校长令人意外地“ 以最诚恳的方式对 皮埃尔 居里发出邀请,真心要得到这位具有很高声望的科学家 ”。然而, 因为 皮埃尔 居里 担心巨大的变动会中断他们的研究,几经权衡后夫妇两人做出了不去的决定。就在这个时侯,“ 巴黎大学讲授物理、化学和博物学课程的物理学教授职位恰好空缺,而这一课程又是医科学生的必修课,即通常所说的P.C.N.。 皮埃尔 居里提出申请,得到了聘任。这在很大程度是亨利 彭加勒 (Henri Poincare)施加了影响,他非常不愿意看到 皮埃尔 居里不得不离开法国。 ”【居里夫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还有一点也是明确的,那就是不同层次的人才,应当分层次地支持,使其发挥各自的特长,不可求全责备, 不可 大才小用,不可以让搞前沿科研的人忙乎于监考、开例会之类的琐事;特别要强调的是 必须尊重人才的意志和个性 ,因为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清楚自己擅长干什么和什么时侯最该干什么。 就高校人才而言,把博士和硕士分为两个层次完全是合理的和可接受的。 博士应侧重于科研,硕士则应侧重于教学。善于教学的就让其安心搞教学,降低或取消科研要求,而善于搞科研的就让其安心搞科研,降低或取消教学要求,等等。对于愿意在高校中安心搞教学的人,有硕士学位足矣。与其让一位博士在近200位学生面前讲大课,不如把这些学生分成4个班让四位硕士讲小课,可能效果更好,还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前提是国家要投足资金。对于博士,本来就是为了搞前沿科研才读的。我们都知道,前沿科学研究,那简直就象是在前线打仗,是耽误不得的。有些发现是经年积累的结果,一旦遇到,必须不顾一切地扑上去,全身心地投入战斗。为此,对于搞前沿研究的人,可以给予有限次的先斩后奏的权力,以免贻误战机。当然,有实力、有把握时,不妨博上一博,在斗争中达到和谐与平衡,而时机不成熟时,不妨耐着性子休养生息。 总之,人才具有层次性这是客观实际,一切有关人才的事情都应该从这个客观实际出发来加以考量。最后要指出的是, 培养潜在的人才和利用现有的人才,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件事情,不可混为一谈 。只有创造条件、排除障碍、摸清规律,把现有人才的才能发挥出来,才谈得上培养潜在的人才。当然,如何识别人才,如何确定人才的层次,等等关键问题还很多,留待诸位博友思考、讨论,本文片面、偏颇之处还望 诸位博友予以批驳 。
个人分类: 精选博文|8766 次阅读|28 个评论
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metanb 2010-6-29 18:25
有人问, 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我这里问的是另一个问题。答案其实早就有了: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哪里是灯火阑珊处?就是人们不屑于注意的、与高层次相对的地方! 上帝喜欢捉迷藏
个人分类: 公共事物|4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奴性与核心竞争力
周可真 2010-6-29 18:14
至今中国还是一个非现代化的传统社会,只要还是这样的社会,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核心竞争力只有两个字:关系。关系好就有竞争力,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好就没有或缺乏竞争力。 什么叫关系好?在中国这样的传统社会里,关系的核心是血缘。所谓关系好,其本质含义就是爹娘好;广而言之,是干爹好、干娘好;再广而言之,是主子好。 爹娘好是不需要自己努力的,但干爹好、干娘好、主子好是需要自己努力争取的。怎样努力争取?就是千方百计地把自己锻炼成让政治实权派如唤自家宠狗般得心应手地利用的好奴才。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个人,其在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奴性奴性越强,竞争力越强;奴性越弱,竞争力越弱。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这样一个非现代化的传统国度,凡能取得竞争优势而在社会上占据制高点者,都是奴性较强或极强的人,而且一般说来,其地位越高,其奴性也越强。什么叫奴性?在社会生活中,奴性的现实表现就是:在自己做奴仆的时候,厚着脸皮当主子的贴心奴仆;在自己做主子的时候,黑着心脏把别人当走狗使唤。
个人分类: 传统文化|7754 次阅读|31 个评论
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何而来?
shuhualu1016 2010-6-29 02:55
作者:舒化鲁 在张氏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中,核心竞争力是不可分割的拆不开。要借助于千百万倍的显微镜,才能看清的电子、质子也还能分析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神物,就不能分解。 否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分解性,实际上也就否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可打造性。这是地地道道的宿命观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来就是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而这种能力本身又可以视为多种能力的聚合,因而是完全可以分解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其具体体现形式分析,可大体分解为十个内容。我们姑且称之为十大竞争力。 (1)决策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了一具腐尸。决策竞争力与企业决策力是一种同一关系。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也就是企业决策力薄弱。 (2)组织竞争力。 企业市场竞争,最终得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也只有当保证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完成的事务工作,事事有人做,并且知道做好的标准时,才能保证由决策竞争力所形成的优势不落空。并且,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必须以它为基础的。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明确而恰当地界定企业组织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保障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没有恰当的人承担并完成,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从何而来? ( 3)员工竞争力。 企业组织的大小事务,必须有人来承担。也只有当员工的能力充分强,做好工作的意愿充分高,并且具有耐心和牺牲精神时,才能保证事事都做到位。否则,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的空话。保障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活动要有效率和效益,也就是保证活动的主体员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意愿、耐心和牺牲精神。 (4)流程竞争力。 流程就是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的总和。它直接制约着企业组织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各个机构和岗位角色个人做事方式,没有效率和效益,企业组织的运行,也就不会有效率和效益。如果一个企业组织的做事方式没有效率,也就企业组织运行没有效率和效益,这直接是企业没有执行力。 (5)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作用。蒙牛的二十五个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蒙牛的核心竞争力,其原因就在于这二十五个法则都变成了蒙牛人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因而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也都必然直接受制于它。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不统一,并且腐朽落后,决策就不免频频不失误,工作就不免效率低下。 (6)品牌竞争力。 品牌需要以质量为基础,但仅有质量却不能构成品牌。它是强势企业文化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折射体现。因而它也直接构成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都不认同企业的做事方式和行事结果,企业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品牌一旦形成,又直接是一种资源。因而它是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7)渠道竞争力。 企业要赚钱、赢利、发展,就必须有充分多的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宽阔有效的渠道,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客户隔离,也就必然会惨败无疑。因而,渠道直接是一种资源,渠道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8)价格竞争力。 便宜是客户寻求的八大价值之一,没有不关注价格的客户。在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同等的情况下,价格优势就是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淘汰。因而这一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支持力的一个内容。 (9)伙伴竞争力。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万事不求人地包打天下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要为客户提供全面超值的服务和价值满足,也就必须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合作伙伴的支持,也就无法适应客户价值满足集中化的要求,也就必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它的增强,也就直接是企业支持力和和执行力的提升。 (10)创新竞争力。 一招先,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要一招先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谁能不断地创造出这一招先来,谁就能在这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它既是企业支持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企业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十大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就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十个方面的竞争力,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乏或者降低,又都会直接导致这种能力的下降,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降低。但这十种竞争力又各自相对独立。任何一个企业,拥有了这其中任何一种竞争力,也都是市场竞争一个制高点的占领。 打仗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攻,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可以一个竞争力一个竞争力地打造。十个竞争力都打造出来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就打造出来了。 核心竞争力从哪里来? 按照张维迎博士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就只能从天上掉下来。但又不知道谁有这种奇遇。这种竞争力刚好从天上掉下来,把他砸晕了,让他糊里糊涂地抱住了它。 由前述分析可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可以拆开分析的,是由十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能分解分析,也就能够通过自主努力打造出来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哪里来?或者说通过何种途径才能打造出来? 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全面实施企业管理规范化。 这决不是作者卖什么,吆喝什么。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身无法通过管理规范化之外的途径获得。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而只有当企业管理全面实现了规范化,企业组织才具有决策力、支持力和执行力,企业组织的八大利益关联主体投资人、经营决策人员、管理实施人员、现场操作人员、产品客户、合作伙伴、社会公众、国家政府才能全面认同企业的行事方式,企业才具有对内、对外整合资源的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管理不规范,连一个稳定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事规则都没有,企业组织仅仅在乌合之众与非乌合之众之间摇摆,没有效率,没有效益。构成企业组织内、外部环境活动主体的人,凭什么认同你的企业组织呢?不认同你的企业组织,那你凭什么整合分别掌握在不同活动主体手中的资源呢?唯一能有的选择就是偷,就是抢,就是骗。凭偷、凭抢、凭骗而积累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已日臻完善,法律制度已日臻健全的现代社会,能走多远? 安然公司、德隆公司今何在?凭骗能维持经久辉煌的先例,现在没有,将来更不会有。 我们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实施,也就是对应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十大具体构成部分,包括对决策管理、组织架构设计管理、岗位角色管理、运行流程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品牌管理、渠道管理、成本管理、伙伴关系管理和创新管理,都对应实施规范化。 这也就是让企业组织在这十个方面的所作所为,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能经得起企业组织内、外环境活动主体的批判,使之能发自内心地认同,进而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贡献于企业发展。否则,核心竞争力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贡献与你的企业发展所需,你的企业发展从何整合聚集资源? 当然,人们也可以想像,按照张维迎博士的思路,让一个伟大的母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生出来。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39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哪些会是提高中国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陈龙珠 2010-6-28 22:27
引言 : 我觉得讨论国家核心竞争力问题,首先宜搞清核心竞争力定义和要素,再逐一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思路清晰了,对其中单个问题的观点就会相对容易被人理解的。 施一公教授博客新作 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而且最后也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是高层次人才,还认为中国的前途取决于高层次人才。 本博觉得,赢得任何一场战争的胜利,恰当的战略、高超的战术和英勇的战士三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与其相类似,要在国际激烈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甚至处于领导地位,仅有少数深邃于前沿的科学家是远远不够的。 国家间的综合科技实力竞 争,会主要体现在国防以及重要的工业与民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销实力上。因此,哪些将是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的核心竞争行业或领域,便是应该首先需要寻求答案的重要问题。而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战略性和战术性人才的共同努力。由此看来,施一公教授所述的高层次人才的定义,至少应该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了。 本博从自己较为熟悉的建设工程学科科技现状来看,我国在理论水平上与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小;但在科研仪器研制加工、施工装备制造和现场施工人员整体素质等重要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亟待改善和大幅提高水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恰恰与我国未来综合乃至核心科技竞争实力密切关联。因此,构筑我国的未来核心竞争力,决不仅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问题。 人才是在靠实战成长起来且更具价值的。因此,虽然目前怎么呼吁要重视人才都是对的,但在当代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是否真正地被重视且形成整个社会的一种自觉行动,还得看从中央到地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否实质性地推动基于尊重知识产权的产业结构调整。若仍沉迷于大建铁(路)公(路)机(场)房(屋)和低档产品出口带来的经济繁荣,搞再多的高端人才工程,则估计也只是浪费更多的钱财和加深扰乱人们科教信念的折腾。 本博文章 : 关于人才政策的一道简单算术题 后续相关博文: 舒化鲁 - 企业核心竞争力从何而来? 胡新根- 卓有成效的教育才是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5633 次阅读|7 个评论
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和施一公商榷
chrujun 2010-6-28 19:08
施一公教授认为,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高层次人才,中国的前途取决于高层次人才。因此,施教授衷心希望全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一些政策、做法,多一些理解,多一点支持。 【1】 高层次人才引进当然重要,国家需要下定决心去做,也需要为高层次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但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中国自身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中国仅仅靠从国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绝对没有多少核心竞争力。如果中国自己能够培养大量高层次人才,像美国一样每年能够培养几个诺贝尔奖得主,中国才算真正有了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们看看世界上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崛起过程, 我们就会发现上述国家在崛起过程中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美国在今天能够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完全取决于美国的人才培养能力。 因此,中国目前人才政策的关键是对钱学森之问找到正确答案,在人才培养上下真功夫。如果我们在正确的道路上走60~100年,我们就能够靠自身力量培养大量高水平人才,中国就有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1】 施一公,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9557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9762 次阅读|32 个评论
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
shuhualu1016 2010-6-10 16:01
作者:舒化鲁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对这个问题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我这里给出一个最简洁的答案或者说叫定义,核心竞争力就是整合企业组织内、外部资源的能力。这里强调什么,核心竞争力它不是一种资源,而是一种能力,因为资源它是可以消耗掉的,它是可以交换,可以移走的,而企业有了这种能力,它就不一定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被夺走,就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我在这里强调的是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什么能力呢?它是整合企业组织内部、外部资源的能力,是整合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能力,强调的是整合资源的这样一种能力。 我们说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吗?不是,为什么?人才都有两条腿,他可以走人,走人之后,那你这个核心竞争力是不是就没有了?人才不能是。科学技术是不是这样?科学技术也有过时的时候,哪怕现在你的科学技术处于一种领先的状态,甚至是世界领先的状态,但如果没有发展,那么它会落后。有的人说那这个资金实力它是核心竞争力,资金实力也不能够成之为核心竞争力,为什么?资金再多,规模再大,即使一座金山它也有被消耗掉的时候,消耗完的时候。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都不可能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整合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资源这样的一种能力。 在这里,首先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能力。那么我们要明白,企业资源包括哪些?包括市场资源、信息资源、社会资源,核心的是人力资源。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就是通过整合企业方方面面的这些人力资源,通过人力资源整合再整合市场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这种整合就形成了三种力。哪三种力?决策力,保证你这个企业努力的方向不错,你的战略、你的措施、你的目标选择都恰倒好处,这是决策力。决策力在哪?决策力是体现在企业经营决策人员身上的,但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一个团队的能力,一个组织的能力,这种能力不能仅仅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如果仅仅体现在一个人身上,那就是没有整合。 第二个力是什么?是执行力。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说有了一个好的决策,战略选择对了,措施方法选择也对了,目标确定也很恰当,但要有人把这些决策的内容落实下去,那么能够把这些决策的内容落实下去的这样的一种能力,就是执行力。执行力如果缺乏,再好的决策那都是空话。所以,决策力如果没有执行力给予支持的话,这个决策力那也不称其为决策力了。 第三个力是什么?支持力。支持力讲什么?支持力是讲我要把这个事做成,我所积累的资源状况能够提供支持,保证这个事能够做成。我们如果打一个比喻的话,这就好比一个瞎子背着一个瘫子,在一个茫茫无际的一个大丛林里面,怎么样想尽办法走出丛林。瞎子有执行力,他有两条腿有力量,瘫子眼睛是好的,那么他有决策力。支持力是什么?支持力那就是在这个丛林里面,有沟、有坎、有水,那么就要借助一定的东西,来跨过这个坎,跨过这个沟,那么这就是一种特定的支持力,这是以资源的存在为前提的。你没有这种资源,那你就是过不了这个坎,跨不过这条沟,那么尽管你有决策力,眼睛是明亮的,我知道往哪个方向去努力,我一双腿也很有力量,但是仅仅有这两条腿完成不了跨坎、过沟的这样一个任务,那么支持力在这里显得也就很重要了。 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就表现在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的这样一种能力,把这方方面面的资源整合起来就变成了这样三种力。有了这三种力,那么这三种力形成之后,他就形成了巨大的一种力量,就可以再从外面整合资源。所以,我们在这里如果要把核心竞争力做一下分析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企业决策力、支持力、执行力三者与社会时代合围构成的立体空间。 就像我们用这个图所表示的一样,在这个小ABCD构成的平面上,它代表社会时代,而大ABC面它代表了决策力,ACD面它代表了执行力,ABD就代表支持力,这样四个面就构成了核心竞争能力。而这四个面社会时代这个面它是不会变化的,这个社会时代对哪个企业,对哪个组织,都是公平的,都是一样的,而企业组织它这三种力是大,是小,就决定了他们这个立体空间的大小。这个立体空间越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大,反之 ,相反。 而在这里,这任何一个面,如果其他两个面不发生变化,这一个面它的面积增加,那么整个的内部空间也就增加了,核心竞争力也就增加了。这里强调其它两个面都不为零,如果其中一个面为零,那么这个面增加也就没有意义了。只有其它两个面它们都不为零的情况下,任何一个面他的增加都是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提升,也就是说,决策力、执行力、支持力这三者,它们有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有了这样三种力,它就会形成对外部环境的资源形成一种强大的拉动吸引的力,这样就可以把外部的资源整合进来。 我们通过企业规范化管理使企业的三种力,决策力,支持力,执行力都构成了,那么这个企业组织也就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就会把外部资源,国家政府、社会公众、产品客户、商务伙伴等等,这些主体手中的资源把他整合进来。 国家政府有什么资源?政策资源、环境资源,你有了这两者的支持,你企业的发展是不是后劲会更足啊。 社会公众有什么资源?资金、人才到你这里上班,是把他的聪明才智贡献给你,买你的股票,向你投资是把他所有的资金贡献给你,资金、人才都是一种资源,我们这里还不是分析的很细,如果分析的很细的话还有社会美誉等等。 再就是产品客户,产品客户他为企业提供什么资源呢?提供市场购买力,你这个企业再好,你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要,你这个企业能够持续存在下去吗?就不可能,那么你只有用内部的三个力很稳定,很强大,产品客户才会不断的购买你的产品,他才会把这种市场资源交给你。 商务伙伴他所拥有的资源那更广泛,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物流等等,他们都有,关键是你三种力积累增长到什么程度,你所积累增长的程度能够让他们感觉到,把这些资源交给你用,交给你来经营,能够创造出比他独立运用、经营更大的价值。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就可以把这些资源都交给你,因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主体、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单位,从一定程度上看,都是在寻求一种利益,如果他把他所掌握的资源交给你使用和经营,能够创造出比他自己使用和经营,创造出更大的利益、更大的价值,当然他就很愿意把他所掌握的这些资源交由你支配,交由你经营,交由你使用。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那就看你整合资源的能力,我们想一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企业它有了这种能力,他愁没有资源吗?不会愁的。如果你仅仅有资源没有这种能力,那你这个资源总有一天会被消耗光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组织整合内部、外部资源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分为这三种力,并且这种整合是建立在一种利益共赢,这样一个理念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任何一方就不能仅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其它任何一个方面的利益。 一个企业的构成它是由目标体系、组织架构,岗位角色、运行流程和企业文化五个方面构成的,而这五个方面他们构成的性质,又是由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和管理者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整合内部资源,实际上是整合投资人,经营者、劳动者、管理者,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把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变成三个力,决策力、执行力、支持力,那么有了这三种力,这三种力增值、积累很快、很多,它就构成了对外部的一种引力,就会让社会公民、产品客户、合作伙伴、国家政府,把他们所拥有的这个资源输送给你这个企业,那么你这个企业也就不断的实现了发展,反之,那你这个企业就会因为资源的萎缩,而导致发展的停滞,甚至关门倒闭。
个人分类: SH研究理论|2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进“三大转型”
hxgwzu 2009-6-17 20:01
摘要 :从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要素角度,分析了我校实施推进三大转型战略的根本出发点,提出了学校的转型发展必须以学科建设为抓手的基本观点,并从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学校在转型期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与措施,认为差异化发展和错位发展是地方综合性大学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三大转型;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 推进三大转型 , 是我校从合并融合期的外延发展转入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内涵发展这一新阶段提出的全局性战略任务,是从建设特色鲜明的、水平较高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与要求出发 , 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态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 促进学校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办学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必由之路。推进三大转型,就是要推进学校逐步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 , 由基础学科研究为主向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转变 , 由人才培养向人才培养、科技文化创新、社会服务并举转变。 纵观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当今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根据其内在和外在的条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藉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情势下,大学间的竞争已非局限于一城一地一国。高等教育竞争力 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通过获取、整合和创造战略性资源,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中,人才培养质量、学术成果水平、经济文化贡献、社会声誉等都构成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但归根结底是其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文化创新能力 。 推进三大转型,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要显著提高我校的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是推进三大转型的抓手。学科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龙头,这是共识 。因为学科是由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三类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的办学载体,是有生命力的科学范式,是大学进行知识创造、科技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功能载体。学科建设状况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也最终决定了其社会声誉、核心竞争力。 高校办学的特色与水平,必须立足于综合性水平的提高上。综合性大学首先表现为学科结构的综合性,其次才是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性 。因此,推进三大转型的战略思维,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实现我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根本性跨越。围绕这个战略需求,学校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梯度推进,层级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和措施是符合我校实际的,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在下一阶段,我校在学科建设上应该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继续凝练学科方向,形成学科集群优势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校多学科发展的基本现状是,文理偏置无优势,工管积弱少特色。因此,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依据,继续推进学科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尽快形成学科集群优势,发掘亮点,提高效益,是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此,要正确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学科发展有自身内在的扩张动力和逻辑路线,这是动能;学科发展也有外在的引力场,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这是势能。动能和势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努力促成这种转化条件的形成,争取蓄势而发,借势而上。要以学校 申报 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内在战略要求为动能,以主动对接温州、浙江乃至长三角的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以及区域的特色历史文化背景为势能,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之间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学科资源,形成学科集群优势,构建大平台,承接大项目,培育大成果。近年来,我校化学与材料学、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学科等的不断融合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就是明证。 二、继续推进学科交叉,形成学科错位发展 作为综合性大学,综合是学科建设的途径,特色是学科发展的方向。经过近年来的建设,我校已经形成了人文、经管、理工、教育、法政等多学科发展的格局。但作为地方大学,由于缺乏深厚的历史积淀而显得底蕴不足,同时获取资源的能力又有限,导致学科综合能力不强,学科竞争力比较薄弱。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的比较优势,促进学科交叉,培育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形成差异化发展和错位发展的新局面。 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是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的优选策略 。学科的错位发展其基本内涵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合理定位来明确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在省内外整个大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与其地位相适应的使命和责任;二是通过彰显优势和培育特色来实现学科发展的差异化,并以其差异化来对抗同质化。我校有化学与皮革化工学科的交叉、整合和差异化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另外,我校的文艺学、民俗学等学科在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上也必将大有作为。 三、继续抓好队伍建设,造就高水平学科创新团队 学科建设的关键是队伍建设。造就高水平的学科创新团队,是 教学研究型大学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推进三大转型进程中,转型的实体是学院,因此学科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必须跟转型实体的行为价值取向相吻合,必须与转型实体的人才组织模式改进和水平提升的要求相适应。 学院作为转型实体的生态环境、社会责任和水平地位,决定了其教育任务的战略选择集中于人才培养、科技文化创新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因此其行为价值取向可归结为:( 1 )耦合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基础上,寻求部分研究领域的国内领先;( 2 )服务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承担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 3 )归趋于学科综合性发展态势下,提炼形成学科自身的特色。 目前我校部分学院在学生培养能力、教师科研能力、学科建设能力等方面都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总体上各转型实体的学科基础还相当薄弱,广大教师缺乏强烈的学科意识和学科归属感。因此,着力构建二级机构(学校学院)三级管理(学校学院学科)的人才组织形式是切合实际的,有利于强化学科意识。在此基础上缔结而成的学科创新团队,除了要完成团队建设的一般目标,如凝炼方向、形成梯队等外,还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 )如何使创新团队成为学校科技文化创新能力提升的突破口?( 2 )如何使创新团队成为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汇聚和培养的有效载体?( 3 )如何使创新团队成为学科交叉与融合,人才交流与合作的示范群体?( 4 )如何使创新团队成为区域科技文化创新体系中的引擎力量? 在学科创新团队的形成机制上,根据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两种模式:一是自发 + 诱导模式,适合于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优势、特色研究方向;二是需求 + 愿景模式,适合于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研究方向。前者强调自发,但需要学校提供精心设置的诱导机制,尤其是科研奖励制度、人事聘任和分配制度,必须有利于团队的形成和建设,以及团队目标的实现。后者突出需求,但需要学校、学院二级管理机构进行顶层设计,并为之提供中长期的发展愿景,例如培育成省部级的创新团队、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等,以及各级各类人才计划的优先安排等。但不管采用哪种模式,团队核心人物的遴选非常关键,要按领军人物的标准综合评价其学术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学术道德与威信。 建设特色鲜明的、水平较高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是我校既定的长期奋斗目标。推进三大转型,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第一阶段的根本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学科建设作为抓手,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深化发展内涵,提升发展水平,以建设优势、特色学科打造我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闵维方,以改革开放精神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 中国教育报, 2008 - 10 - 24 ,第 3 版 . 刘向兵, 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辨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 ,( 2 ), 143-148. 王文利,刘东岳, 谈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战略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 2007 ,( 19 ), 49-50. 钟秉林, 高等教育创新与教师教育和师范院校的转型 ,中国大学教学, 2004 ,( 1 ), 15-16. 孔建益,杨军,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策略:差异化发展与错位竞争 ,中国高教研究, 2008 ,( 2 ), 69-71. Getting Hold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Three Great Transformations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formation elements of university core competence, the ultimate inducement to promote three great transformations in our university was analyzed, and the essential view that it should get hold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proposed. Furthermore, the basic ways and means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the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have been expatiated from three aspects. It was considered that differentiation development and t ransplacement development are the only way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loca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Key words: Three great transformations; Core competenc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Differentiation development; Transplacement development
个人分类: 杂谈|7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
rbwxy197301 2009-2-23 11:53
2008年10月,以博士论文为基本内容的拙作《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已由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下面是本书的序和目录。 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学术期刊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数量急剧增长,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在其背后,却遮蔽了种种体制性的弊端。学术期刊的数量增长了,但真正具有学术公信力和良好学术声誉的期刊却屈指可数。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政府期刊管理部门到学术期刊评价机构,从学科领域的专家到学术期刊的用户,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学术期刊应该根据外界的各种评价结果来调整自身,还是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呢?本书作者尝试应用核心竞争力理论来探讨学术期刊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其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在1990年率先提出的。之后,大量学者和专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被引入到我国。2000年以后,国内有学者开始对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展开研究。当前,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研究的文献主要是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出现,而且数量很少,系统全面地对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研究还没有。2.有些学者对学术期刊、教育类期刊、军事类期刊、体育类期刊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探讨,大多数研究成果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引入到期刊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当中。3.研究队伍主要集中在新闻传播和编辑出版界,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介入和关注较少。4.研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期刊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动因;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与内涵;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我国期刊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方向。5.从研究的方法来看,相关文献主要是从定性的角度对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一些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成果还很少。 其次,学术期刊评价一直是图书情报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长期以来,学术期刊及其评价的研究主要是以文献计量学中的二八定律等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其目的主要是为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如何选择适合教学、科研的期刊,向用户推荐学科领域的优秀期刊。其中核心期刊的相关研究成果还被运用到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评价当中。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载体发生了变化,需要以新的视角、新的手段开展学术期刊及其评价的研究。本书把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和学术期刊评价的理论的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其研究目的是为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应该如何去在竞争中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如何去识别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本书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在对学术期刊现状与竞争态势的分析中以文献调查法为主,通过对各种文献的调研获得了反映学术期刊现状的相关数据,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了学术期刊的竞争态势。在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择及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运用了德尔斐法。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还运用了AHP专家决策分析软件(expert choice)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在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分析法。 该书源于魏瑞斌同志的博士论文,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论文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选题、观点、方法、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本书是国内较早对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尤其是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还不多见。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出了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框架; 本书把期刊社看作是一个从事知识生产的组织,它拥有物质、人力、组织等各种资源,在期刊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利用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书中以学术价值链作为识别核心竞争力的工具,从学术期刊的生产、传播、影响三个维度来对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 (2)构建了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本书通过文献调查和专家调查等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有些是学术期刊评价中被广泛采用的,如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还有些指标刚出现不久,如期刊的h指数、Web下载率。在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尽管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部分实证来论证主题,在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制约,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①评价指标的选取,尽管和一些专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但问卷调查的样本数较少,这对最终选择的评价指标的全面性会有一定的影响。 ②有些评价指标由于数据难以获得而最终被舍弃,如期刊的发行量、编辑部用稿情况等。 ③本书的评价模型构建关注学术期刊的共性较多,而不同学科期刊的特点在模型中不能体现出来。 ④评价模型虽然对图书情报学领域的15种期刊进行了实证研究,但选取的样本数量较少,模型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通过更多的数据来验证。 希望本书是作者在这方面研究的开始,能把书中不足之处在后续的研究中予以弥补和完善。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叶继元 2008年3月 目 录 1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学术期刊的发展困境 1 1.1.2 学术期刊的外部环境 5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9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10 1.3.1 核心竞争力研究 10 1.3.2 期刊核心竞争力研究 14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18 2 学术期刊发展现状及竞争态势分析 21 2.1 学术期刊概念界定 21 2.1.1 学术期刊的定义 21 2.1.2 学术期刊的特点 22 2.2 学术期刊的发展脉络 26 2.3 从CNKI收录期刊看我国学术期刊现状 30 2.3.1 主管部门与主办单位 30 2.3.2 地区分布 32 2.3.3 学科分布与数据库收录 33 2.4 基于五力模型的我国学术期刊竞争态势分析 35 2.4.1 学术论文作者 37 2.4.2 学术期刊用户 41 2.4.3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 45 2.4.4 同类学术期刊 48 2.4.5 新媒体 50 3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理论基础 55 3.1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概述 55 3.1.1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概念界定 55 3.1.2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属性 59 3.2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识别 61 3.2.1 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 61 3.2.2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识别工具 65 3.2.3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识别框架 69 3.3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 74 3.3.1 核心竞争力理论 74 3.3.2 文献计量学理论 77 3.3.3 信息传播理论 85 4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 92 4.1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与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 92 4.1.1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 92 4.1.2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 100 4.1.3 其他领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 103 4.2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筛选 103 4.2.1 筛选方法 103 4.2.2 指标调查数据的处理及结果 104 4.3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 106 4.3.1 评价生产能力指标 106 4.3.2 评价传播能力指标 110 4.3.3 评价影响力指标 116 5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123 5.1 评价模型构建原则 123 5.2 评价模型构建方法 125 5.2.1 五种综合评价方法比较 125 5.2.2 综合评价中权重确定方法 128 5.3 评价模型构建步骤 130 5.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31 5.3.2 权重的确定及实证 134 5.3.3 评价模型的确定 142 6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实证分析 146 6.1 实证对象的选择及指标数据获取 146 6.2 图情学期刊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149 6.2.1 准则层评价 149 6.2.2 目标层评价 152 6.2.3 定性评价 153 6.3 评价结果分析 154 6.3.1 生产能力分析 154 6.3.2 传播能力分析 156 6.3.3 影响力分析 159 6.4 图情学期刊核心竞争力培育 163 7 结论与展望 170 7.1 主要结论 170 7.2 本书创新点 171 7.3 不足及今后研究内容 172 参考文献 174 附录1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调查表 183 附录2 我国期刊管理部门有关期刊评价活动情况 184 附录3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调查 185 附录4 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评价调查表 187 附录5 本书表格及图形目录 192 后记 195
个人分类: 学术期刊|6499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