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解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肩关节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腱之间的解剖毗邻关系是怎么样的?
GaoXurenKnee 2019-12-17 21:16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19年12月17日周二。开卷有益!欢迎您来到《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第208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天生的专家,为了我们的患者,唯有每天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实践和提升! 上图:2019年12月17日周二,高绪仁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医附院)暨徐州二院骨科膝肩髋关节专家门诊为肩关节损伤肩关节疼痛的患者进行规范化体格检查。 今天有人问我一个问题:“高主任您好!肩关节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腱之间的解剖毗邻关系是怎么样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肩关节专家一定要精通肩关节周围的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的解剖学,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为肩关节损伤疼痛的患者做好诊断和治疗。 上图:从后方看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腱之间的解剖毗邻关系。 上图:肱三头肌外侧头、长头和内侧头。 上图:肱三头肌外侧头、长头和内侧头。 上图:从前面看大圆肌。 上图:从前面看大圆肌。 上图:从前面看肩胛下肌在肱骨上止点、大圆肌在肱骨上止点、背阔肌在肱骨上止点及胸大肌止点在肱骨上止点之间的关系。 上图:从前面看肩胛下肌在肱骨上止点、大圆肌在肱骨上止点、背阔肌在肱骨上止点及胸大肌止点在肱骨上止点之间的关系。 “借问肩痛去哪里,路人遥指高绪仁”。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肩关节的问题,欢迎您登录高绪仁好大夫在线网站进行咨询!网址链 https://gaoxurendr.haodf.com/ 谢谢! 高绪仁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骨科关节病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组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关节外科膝肩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与关节镜手术品牌专家 参考文献: Anne M.Gilroy,Brian R. MacPherson.Atlas of Anatomy.Thieme.2016 关键词:肩关节疼痛 小圆肌 大圆肌 肱三头肌长头 解剖 高绪仁 江苏省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徐医附院 徐州二院 骨科 肩关节 关节外科 肩关节疼痛 肩膀疼 肩痛不等于肩周炎 肩周炎 冻结肩 肩关节粘连 肩袖损伤 肱二头肌长头腱 炎症 损伤 撕裂 肩关节镜微创手术 反式人工肩关节及置换手术中国江苏徐州肩关节专家 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
个人分类: 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7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胸肩峰动脉是怎么走行的?
GaoXurenKnee 2019-12-16 17:55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19年12月16日周一。开卷有益!欢迎您来到《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第206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天生的专家,为了我们的患者,唯有每天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实践和提升! 上图:2019年12月16日周一,高绪仁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医附院)暨徐州二院手术室为肩关节损伤肩关节疼痛的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今天有人问我一个问题:“高主任您好!请问胸肩峰动脉的走行是怎么样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上图:胸肩峰动脉的肩峰支和肩关节镜下出血息息相关。 肩关节镜手术时经常在处理肩峰前外侧角区域时出现出血现象。这往往就是和胸肩峰动脉有关。 所以了解胸肩峰动脉的解剖走行非常有意义。 上图:胸肩峰动脉是腋动脉的分支。 上图:胸肩峰动脉是腋动脉的分支。 胸肩峰动脉系腋动脉的分支之一。在胸小肌的上缘起于腋动脉。此动脉又分3支:胸肌支,行于胸大、小肌间并分支营养此2肌;肩峰支,向外侧至肩峰,与肩胛上动脉的分支吻合;三角肌支,营养三角肌。此动脉分布区域的外伤或手术时应处理好该动脉。 上图:胸肩峰动脉发自腋动脉。 胸肩峰动脉为一短干,通常为腋动脉第2段的第1分支,位于胸小肌深面。其穿过肋肩峰膜(锁胸筋膜的一部分),然后于胸大肌锁骨头深面分为4支(肩峰支、三角肌支、胸肌支和锁骨支)。 上图:胸肩峰动脉发自腋动脉。 胸肩峰动脉多在胸小肌后方起自腋动脉,少部分人起自胸小肌上缘,穿锁胸筋膜或胸小肌肌表面,沿胸小肌下缘向下,止于胸小肌的胸壁起点附近后侧,供应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壁肌肉和皮肤以及乳腺外侧部分。在多数患者中,在相当于肩胛下动脉起点上方、胸外侧动脉起点的下方,由腋动脉发出一支动脉称为乳腺动脉,向内下前方向进入乳腺的外上方,供应该区域乳腺的血液循环。其中肩胛下动脉的分支与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构成肩胛动脉网。此吻合是锁骨下动脉第一段与腋动脉第三段分支之间的吻合,当腋动脉的血流受阻时,则可借此侧副循环维持上肢的血液供应。另外,肩胛上动脉、肩峰动脉与旋肱前、后动脉在肩峰处吻合成肩峰动脉网。此吻合是锁骨下动脉第一段与腋动脉第二段和第三段分支之间的吻合。以上两处吻合均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意义。 上图:腋动脉分支的主要类型。 腋动脉有时可直接分出桡动脉或尺动脉。腋动脉的分支数目变异较多(8~2支及高位分支),其中以5支者较为多见(约46%)。在五支型中,以直接发出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共干的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后动脉、旋肱前动脉等5支者为最多。 上图:胸肩峰动脉。 什么是胸肩峰动脉? 胸肩峰动脉(Thoracoacromial artery)是腋动脉第二段发出的短干,起初被胸小肌覆盖,后沿胸小肌上内侧缘走行,穿锁胸筋膜分出胸肌支、肩峰支、锁骨支和三角肌支,分布于胸大肌、胸小肌,胸锁筋膜上方的皮肤以及三角肌前部。 什么是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 胸肌支是胸肩峰动脉最大的分支。在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下行,发出分支分布于胸小肌,然后在胸大肌深面继续下行,进入胸大肌与胸廓内动脉的肋间支及胸外侧动脉吻合。它发出穿支分布于乳房及胸大肌上方皮肤。 什么是胸肩峰动脉的肩峰支? 肩峰支在三角肌深面到达喙突,除了分支分布于喙突外,还穿过三角肌终于肩峰,并与肩胛上动脉分支、胸肩峰动脉三角肌支及旋后动脉分支吻合。 什么是胸肩峰动脉的锁骨支? 锁骨支和胸大肌锁骨部与胸锁筋膜之间内侧上行,供应胸锁关节和锁骨下肌。 什么是胸肩峰动脉的三角肌支? 三角肌支常起自肩峰支,穿过胸小肌,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与头静脉伴行,分布于三角肌及胸小肌。 “借问肩痛去哪里,路人遥指高绪仁”。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肩关节的问题,欢迎您登录高绪仁好大夫在线网站进行咨询!网址链接 https://gaoxurendr.haodf.com/ 谢谢! 高绪仁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骨科关节病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组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关节外科膝肩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与关节镜手术品牌专家 参考文献 1 丁自海,刘树伟译著.《格氏解剖学第41版》. 2 高士濂.《实用解剖图谱》. 关键词:肩关节手术 肩关节镜 胸肩峰动脉 解剖 肩痛 高绪仁 江苏省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徐医附院 徐州二院 骨科 肩关节 关节外科 肩关节疼痛 肩膀疼 肩痛不等于肩周炎 肩周炎 冻结肩 肩关节粘连 肩袖损伤 肱二头肌长头腱 炎症 损伤 撕裂 肩关节镜微创手术 反式人工肩关节及置换手术 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
个人分类: 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7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腋神经是怎么走行的?肩关节手术时如何预防腋神经损伤?
GaoXurenKnee 2019-12-7 19:03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19年12月7日周六。开卷有益!欢迎您来到《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第195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天生的专家,为了我们的患者,唯有每天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实践和提升! 上图:2019年12月7日周六,高绪仁在为右肩关节损伤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术前进行肩关节病情评估。 今天有人问我:“高主任您好!腋神经是怎么走行的?肩关节手术时如何预防腋神经损伤?”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肩关节周围有很多血管神经,非常复杂。但是,肩关节专家医生和非肩关节专家医生的区别之一就是更加精通肩关节周围血管、神经的解剖,手术时能够减少损伤血管、神经的机率,进一步维护患者的安全。 腋神经由第5和第6颈神经前支的纤维组成,起源于臂丛的后束。最初腋神经位于桡神经外侧,腋动脉后方、肩胛下肌前面。在肩胛下肌下缘处,腋神经弯向后方,在肩关节囊下方与旋肱后血管伴行,向后穿过四边孔,腋神经最终分成前支和后支。前支与旋肱后动脉伴行,向后绕肱骨颈即肱骨外科颈走行,于三角肌深面直形至其前缘。在肩峰前缘水平,腋神经前支发出2条或更多的细支分布于三角肌前面;除了供应三角肌外,还发出数个皮支穿出该三角肌,皮支交叉成网分布于三角肌下部的皮肤。腋神经后支沿着肱三头肌长头附着点迂曲向后内侧走行于关节盂缘下,通常位于四边孔前界内侧。腋神经还在肱三头肌长头附着点外侧缘发出走行于小圆肌下方的分支和臂上外侧皮神经。腋神经后支经常通过以主干发出单独分支的形式分布于三角肌后部,偶尔也会从臂上部外侧皮神经发出腋神经皮支。但是,更多来自腋神经前支的恒定纤维也会分布到三角肌后部,穿过三角肌后间隙到达肩部。臂上外侧皮神经在三角肌后部内侧缘处穿过深筋膜分布于三角肌下部及肱三头肌长头上部表面的皮肤。后支紧贴关节盂和肩关节囊的下部。到达小圆肌的分支常形成庞大部或假神经节。腋神经还发出1支到肩胛下肌深面的肩关节。 上图:肩关节周围有很多血管神经,非常复杂。但是,肩关节专家医生和非肩关节专家医生的区别之一就是更加精通肩关节周围血管、神经的解剖,手术时能够减少损伤血管、神经的机率,进一步维护患者的安全。 上图:左侧图右肩前面:1胸外侧神经;2肩胛下神经;3腋神经;4肌皮神经。 右侧图右肩后面:1肩胛上神经(a头侧关节分支;b尾侧关节分支;c冈上肌分支;d冈下肌分支);2腋神经。 上图:腋神经起源于臂丛的后束。 上图:腋神经的走行。 上图:腋神经穿过四边孔。小圆肌的下缘、大圆肌的上缘、肱三头肌长头的外侧缘和肱骨干的内侧缘组成四边孔。 上图: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一起穿过四边孔。 上图: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 上图:腋神经一个分支支配小圆肌。 上图:腋神经穿过四边孔之后的走行情况。 上图:腋神经可分为前支、后支。 上图:腋神经的后支,主要支配小圆肌。 上图:腋神经的臂外侧上皮神经。 上图:腋神经的分支臂外侧上皮神经。 上图:左侧图可见腋神经从四边孔区域从前走向后方。右图可见如果在切开肩胛下肌肌腱的时候外旋肱骨可以使得切口远离腋神经,从而减少腋神经损伤的机率。 “借问肩痛去哪里,路人遥指高绪仁”。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肩关节的问题,欢迎您登录高绪仁好大夫在线网站进行咨询!网址链接https://gaoxurendr.haodf.com/ 谢谢! 高绪仁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骨科关节病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组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关节外科膝肩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与关节镜手术品牌专家 关键词:肩关节手术 腋神经 解剖 手术 高绪仁 江苏省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徐医附院 徐州二院 骨科 肩关节 关节外科 肩关节疼痛 肩膀疼 肩痛不等于肩周炎 肩周炎 冻结肩 肩关节粘连 肩袖损伤 肱二头肌长头腱 炎症 损伤 撕裂 肩关节镜微创手术 反式人工肩关节及置换手术 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
个人分类: 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90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王顺君:腓特烈二世——博学多才,关心灵魂,赞成解剖
fqng1008 2019-6-10 21:26
腓特烈二世(1194年-1250年)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罗马人的国王)、西西里国王、耶路撒冷国王、勃艮第国王和意大利国王。他能在统治者中脱颖而出,被称为“Stupor Mundi”(世界惊奇),是因为他特立独行,而且异常博学、思想前卫。在他之前,教皇英诺森三世也曾被人称为“Stupor Mundi”。事实上,这是一个略带贬义的称号,有点“这可是一神人”这种意思。但放在腓特烈二世身上,却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腓特烈二世的肖像 来自他自己亲自撰写的《训鹰的艺术》(De arte venandi cum avibus)一书,书稿现藏于梵蒂冈档案馆 他成长的西西里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深受诺曼文化、拜占庭和穆斯林文化影响,因其多元化的背景,腓特烈二世可以流利地讲9种语言,书写其中的7种。他拥有各种文字的大量书籍,有历史学者分析过他的藏书,其中有很多的神学书籍、供做弥撒时使用的绘制精美的圣咏集、还有当时广受欢迎的骑士传奇,例如《亚历山大大帝远征记》(Roman d'Alexandre)和亨利·冯·维尔德克(Heinrich von Veldeke)所写的《埃涅阿斯》(Roman d'Enéas)等宣扬骑士冒险远征和动人爱情故事的史诗故事。此外,还有很多涉及自然科学、数学和医药的书。皇帝还邀请很多伊斯兰和犹太教的科学家及哲学家来到宫廷,将希腊及伊斯兰的科学古籍翻译成拉丁文。他在巴勒斯坦时,其渊博的知识给阿拉伯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一位认真的几何算术学和其他推理科学的专家。” 他还非常喜欢数学。在叙利亚的时候,他说服了和他亲密交往的埃及苏丹,将非常著名的数学家哈尼菲(al-Hanifi)送给他。皇帝十分高兴,对哈尼菲厚待有加。数学家是皇帝宫廷中的明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比萨的列奥那多——斐波那契。 中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斐波那契的胸像,他将现代书写数和乘数的位值表示法系统引入欧洲 看过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的朋友应该还记得老馆长死前留下了一串数字:“13-3-2-21-1-1-8-5”,这个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这个数列是由兔子的繁殖问题推算出的,代表着自然界奇妙和谐的数字规律。这位当时最伟大的数学家出了一本书介绍全新的数学知识,所谓的“阿拉伯数字”也就是由斐波那契、即比萨的雷奥纳多开始提倡的。皇帝也是这本书的忠实读者,并支持数学家推广。传说有一次,皇宫里举行数学竞赛,邀请了很多数学家,其中就有斐波那契。皇帝开始出题:“求一个数 ,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有理数。”结果就斐波纳契解了出来,皇帝非常高兴,重赏了这位智者。后来皇帝提的问题就更难了:“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平方数,如果加上或减去5,每次都能使它成为另外某数的平方?”这个问题难倒了中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而且至今人们都不能用最基本的方法解决。皇帝和比萨的列奥那多是通过书信交流的,除了数学之外,也请教天文学和哲学。九五之尊的腓特烈在斐波纳契面前非常谦逊,称其为“皇帝宫廷里最杰出的哲学家”。 皇帝一直很关心人的灵魂,他在给宫廷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巫师和术士——60岁的苏格兰人米歇尔·司各特(Michael Scot)的信中这样写道:“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灵魂,当它进入另一个世界之时,既不能通过第一次爱,又不能通过恨使其回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米歇尔·司各特曾在牛津、巴黎和莱托多大学读过书。除了玄学上有所造诣外,他还是很有名望的翻译家,将伊斯兰学者阿维森纳(Avicenna)和亚维侯(Averroes)关于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书籍从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1217年,他便翻译了第一本系统介绍亚里士多德天文学系统的《天文学之书》(Liber astronomy)。在一封早期的信中,好奇的皇帝还打听宇宙的结构:一共有几重天?这一重与那一重天相距多远?这一重天比那重天大多少?最后那重天的后边又隐藏着什么? 米歇尔·司各特所著的《天文大导论》(Introductorium maius in astronomiam)的15世纪抄本 在民间传说中,皇帝和米歇尔·司各特的结缘过程很传奇。迷信的腓特烈想聘请一位皇家占星师,应聘者如云。皇帝亲自出考题:明天,皇帝会从哪个城门出城?然后,让各位大师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腓特烈精灵古怪,让人连夜在城墙上开了个洞,第二天大摇大摆地穿过从新开的洞出城,皇帝以为没有人能算出来。但米歇尔·司各特的答题纸上赫然写着:皇帝会从一条新路出城。这让皇帝又惊叹又敬佩,从此这位苏格兰人成为皇帝的心腹术士。 根据意大利人弗朗切斯科·皮皮诺(Francesco Pipino 1270-1328年)的记载,说司各特的法术极准,甚至算到自己会死于头部的重击,所以他整日戴着钢盔度日。但人算不如天算,约1230年的一天,他陪同皇帝上教堂做弥撒,出于对皇帝的尊敬和礼节,他把钢盔摘了下来,就在这时,空中突然掉下一块小石子砸中了他。但他没有当场毙命,还对这块石头进行了观察,交待了很多事后才去世。这当然是一个传说,在教廷的文献中,米歇尔最后出现在1232年4月28日,现在的历史学家推测他在1235年左右去世。但丁的《神曲》把这位玄学大师放置在地狱第八层第四囊的一群占卜者中:“那另一个两肋那样瘦的人,是米歇尔·司各特,他确实会施邪术妖法。” 不管怎样,腓特烈二世非常相信玄奇事件,他相信并敬畏命运的。 皇帝感兴趣的事很多,为了知道饭后运动还是休息有助于消化,他让人带来两个死囚,让他们大吃大喝一顿后,让一个人外出骑马打猎,另一个躺着睡觉。第二天早晨,皇帝令人切开这两人的胃和肠子查看消化状况。实验的结果是:饭后休息消化得更好。 南意大利的萨莱诺医学院坚持解剖和研究尸体,其专业之高超享誉当时的世界 皇帝还赞成解剖尸体。他是萨莱诺医学院解剖系的创始人,规定5年要解剖一次尸体。甚至有人说,有一次萨莱诺解剖死去的孕妇时,皇帝也在一旁非常认真地观看。解剖尸体在当时是惊世骇俗之举,即使之后的300多年,在信仰笼罩的欧洲,解剖尸体还是非法的,医科生只能从非法的渠道弄到尸体,偷偷摸摸学习解剖。他对人体的秘密有着一种“奇特的激情”,仿佛想一窥造物主的奥秘。 (本文节选自王顺君著《救世主还是恶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传》,台海出版社,2017年1月。澎湃新闻经作者授权发布。)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肩关节肱骨头最高点比肱骨大结节高多少毫米?
GaoXurenKnee 2019-1-11 23:43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19年1月11日星期五。开卷有益!欢迎您来到《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第44期! 今天星期五,是我膝肩髋关节门诊时间。 上图:2019年1月11日周五上午,高绪仁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暨徐州二院骨科门诊第六诊室为肩关节损伤疼痛的患者进行肩关节规范化体格检查。 门诊时,跟我学习的一个学生问我;“高老师,肩关节肱骨头最高点比肱骨大结节高多少毫米?”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对于正常人来说,肱骨头最高点比肱骨大结节要高。如果在X片上发现肱骨大结节处的异常增高,要考虑存在肱骨大结节骨折移位或肱骨大结节骨赘形成的可能。这些都往往会导致肩峰下撞击,出现肩关节前举或外展疼痛及活动范围受限。 美国著名肩关节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骨科Iannotti JP医生在1992年的美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测量了140个肩关节的各项解剖数据。 结果发现,肱骨头最高点比肱骨大结节高平均:8+/-3.2毫米 (范围:3到20毫米之间)。 了解这个距离对于我们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治疗肩峰下撞击症都有重要意义。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肩关节的问题,欢迎您登录高绪仁好大夫在线网站进行咨询!网址链接 https://gaoxurendr.haodf.com/ 。谢谢! 高绪仁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肩关节外科方向负责人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关节外科膝肩髋关节手术品牌专家 关键词:肩关节疼痛 肱骨大结节骨折 解剖 肩关节镜 手术 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
个人分类: 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29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腋神经的解剖有什么基本特点?
GaoXurenKnee 2018-12-20 23:50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18年12月20日星期四。欢迎您来到《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第22期! 今天在做手术时,一学生问我:“高老师,腋神经的解剖有什么基本特点?”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对于我们肩关节专家来讲,一定要熟悉腋神经。 腋神经是臂丛后束的分支,在肩胛下肌表面沿着腋的后壁下行,其远离肩关节前路显露该肌的切口。 随后神经穿四边孔,此时与肱骨外科颈相接触。所以在该位置手术的时候、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肩关节前脱位时,都容易损伤腋神经。 从前面和后面看四边孔,其界限是不同的。 从后面观有何特点? 后面观的边界如下:上边是小圆肌的下缘,外侧边是肱骨外科颈,内侧边是肱三头肌长头,下边是大圆肌的上缘。 从前面观有何特点? 前面观的边界如下:上边是肩胛下肌,外侧边是肱骨外科颈,内侧边是肱三头肌长头,下边是大圆肌的上缘。 腋神经在肩胛下肌的下缘处消失,穿过四边孔后,在小圆肌的下缘又出现在肩后部,旋肱后血管伴随其走行。 在小圆肌的上缘分离不会损伤腋神经,但如果误在小圆肌的下缘分离,则可能损伤腋神经。腋神经是支配三角肌的唯一神经,一旦受累,后果严重。 在四边孔处,腋神经发出一小支到肩关节后,再分为两支。深支进入三角肌的深面并支配三角肌。浅支支配小圆肌,并且发出皮支到达上臂的外侧面,即臂外侧上皮神经,支配三角肌止点附近的皮肤。 如果急性肩关节脱位,发生外伤性腋神经麻痹时,臂外侧上皮神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外伤后疼痛,检查三角肌和小圆肌是否麻痹有时很困难。但是三角肌止点附近的感觉减弱则是腋神经麻痹存在的最好证据。 腋神经是Hilton定律最好的例子。Hilton定律认为,支配某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往往发出分支分别至该肌所支配运动的关节和覆盖该关节区的皮肤。所以肩关节的疼痛可以通过腋神经传入,同时可以通过该神经发出到皮肤分布区。 腋神经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今后我们在逐步分析。 如果您还有任何关于肩关节的问题,欢迎您登录高绪仁好大夫在线网站进行咨询!网址链接https://gaoxurendr.haodf.com/ 。谢谢! 高绪仁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肩关节外科方向负责人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关节外科膝肩髋关节手术品牌专家 关键词:肩关节疼痛 腋神经 解剖 三边孔 四边孔
个人分类: 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108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蛛网膜的认识过程
热度 3 surgeonlv 2016-8-7 23:18
对蛛网膜的认识过程 吕健 关于蛛网膜( arachnoid membrane )的最早的文字可以追溯到 Herophilus ( 335 B.C.-280 B.C. ),一名古希腊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但是, Herophilus 的著作在公元 391 年 Alexandrian 图书馆的一场大火中全部化为灰烬,我们只能从后来一些著名学者(如 Galen )的著作的引文中对他的论述有所了解。 Herophilus 当时用 “ arachnoidem ” 这个词命名视网膜。他还描述了“覆盖脑室内表面的一层被膜”并称之为 “ choroid meninx ” ( “ 脉络膜 ” ),但后者其实可能是室管膜。文字记载中, Herophilus 从未对位于硬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真正的蛛网膜有过直接的论述。 Claudius Galen ( 131-192 )曾被认为是最早论及脑膜的作者,但这可能是个误会,因为 Galen 从未完成过任何人体解剖,他的解剖学研究结果都是来自牛和狒狒。 17 世纪之前,人们认为脑表面只有两层被膜:硬膜( dura mater )和软膜( pia mater )。 Gerardus Blasius ( 1626–1692 )是第一个描述位于硬膜和软膜之间的第三层膜的人,他于 1664 年将其命名为“ arachnoid ”( “ 蛛网膜 ”) 。继之, Humphrey Ridley ( 1653–1708 ) 在 1695 年也描述了这样一层膜。他证实了蛛网膜的存在,并且指出这层膜包裹脑血管和颅神经。他是第一个提出“ subarachnoid cistern ”(“蛛网膜下池”,也称作“脑池”)这一概念的人,并且描述了如今我们熟知的小脑延髓池( cerebellomedullary cistern )、四叠体池( quadrigeminal cistern )和嗅池( olfactory cistern )。 Frederick Ruysch ( 1638–1731 ) 在1699年发表论著确定蛛网膜是一层包裹脑的完整的膜。他大概是第一个描绘出此膜的蛛网状外观的人。此后, Govert Bidloo ( 1649–1713 ) 、 John Bohn ( 1640–1718 ) 、 Raymond Vieussens ( 1635–1715 ) 也肯定了蛛网膜的存在。1705年, Antonio Pacchioni ( 1665–1726 ) 发现了蛛网膜颗粒。1741年至1744年间, Emanuel Swedenborg ( 1688–1772 ) 发现了脑脊液。最早对蛛网膜进行详细研究的是 Xavier Bichat ( 1771–1802 ) ,他也是第二个介绍蛛网膜下池的人。 Francois Magendie ( 1783–1855 )在 1822 年对蛛网膜下腔做出了与现代的认识基本一致的论述,并且描述了基底池。 1875 年, Ernst Axel Henrik Key ( 1832–1901 ) 和 Magnus Gustaf Retzius ( 1842–1919 ) 发表了里程碑式的论著。他们通过注射蓝色染料证实了蛛网膜下腔的范围和界限,用示意图对蛛网膜下池和蛛网膜小梁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他们的工作为后人对蛛网膜和蛛网膜下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很多发现一直沿用至今。气脑造影的出现为了解蛛网膜下腔提供了新方法。 Bengt Liliequist 分别在1956年和1959年发表了对蛛网膜下池的解剖学和放射学研究结果,并且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那个蛛网膜结构( Liliequist 膜 )。 Lewtas 和 Jefferson 在1966年介绍了颈动脉池( carotid cistern )。 Lang 和 Nadjmi 也在 1973 年发表了对蛛网膜下池的放射学研究结果。 Yasargil 是第一个赋予蛛网膜下池以外科学意义的人。他在 1976 年将蛛网膜下池的概念引入脑外科手术,并提出了“颅脑手术应从一个脑池到另一个脑池”的理念。他在 1976 年和 1984 年发表了迄今为止对脑池的界限和内容最全面的研究。他的理论和发现给现代神经外科以及后来对蛛网膜下池的研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Matsuno 和 Rhoton 也在 1988 年发表了他们对颅后窝蛛网膜下池和部分蛛网膜的观察结果。 Vinas 和 Dujovny 率先对蛛网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 1994 年和 1996 年发表了他们对小梁蛛网膜( trabecular membranes )和脑池显微解剖的观察结果。 Lu J 和 Zhu XL 在 2003 年至 2007 年间发表了对颅内蛛网膜的显微解剖的研究结果。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和现代神经影像学的发展,神经内镜技术和现代影像学技术也被用于蛛网膜和蛛网膜下池的研究。 Buxton 在 2003 年介绍了用 MRI 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 3D-CISS )对 Liliequist 膜的观察结果,这项技术对脑脊液环境中的微细结构高度敏感。 Inoue 和同事在 2009 年发表了对幕上蛛网膜内镜下解剖学特点的观察结果。 ( 在通用的人体解剖学教科书中,关于蛛网膜的介绍只有很小的篇幅,可是,恰恰是这一容易被忽略的膜结构,在现代神经外科手术理念和方法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Lu J. Arachnoid membrane: the first and probablythe last piece of the roadmap. Surg Radiol Anat. , 2015 , 37 ( 2 ): 127-138
8492 次阅读|4 个评论
祝福我的导师
热度 2 sstone2009 2016-5-8 21:31
5月2日,导师夏春林教授六十岁生日,中午,在阳澄湖畔举行了一场颇有仪式感的寿宴,五六十位学生为夏老师祝寿,我是其中之一。十时许,宴会酒店的门口,我和大家一起等候夏老师到来。夏老师和师母从车上走下来,有两位同学过去送鲜花,全场响起热烈的鼓掌。随后,经历了合影、湖边漫步、宴会开始、献寿字、文艺表演、群生拜寿、蛋糕礼、吃寿面、发精美通讯录……夏老师在愉快地氛围里,接受着大家的感恩表达、真情祝福。 2001年底,在创业两年多的时候,经历了一次很大的波折,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安静下来重新思考,便决定读研究生。那时候,苏州大学正好有“同等学历攻读硕士学位”,根据申请规则,我到解剖教研室找夏春林教授,他那时候是唯一的一位导师。在我的记忆里,夏老师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尽管有些顾虑,仍然十分欢迎,便在表格上签了字。次年4、5月间,我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9月,办理好入学手续,我正式成为了夏老师的一名研究生。 在课程学习阶段,夏老师特意准备了一具尸体供我和文阁做解剖学习;我常常去实验室看师兄师姐做实验,感受研究工作的氛围;有时,我和文阁还帮着做实验鼠的脊髓损伤模型。一年级的下半学期的非典过后,我便开始着手准备硕士学位论文。在与夏老师商量选题的时候,我提出来对临床上积累的大量断手指进行分类研究的想法,夏老师表示了支持。针对断手指分类,我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包括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已经酝酿成型,所以有关学位论文的研究十分顺利。到2003年底,研究已经按计划完成,十分关键的全国英语学位考试也顺利通过,我便跟夏老师提出希望与04届毕业生一起参加答辩。夏老师欣然同意,并且同意由我邀请时任中华显微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蔡林方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2004年5月,我顺利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6月获得苏州大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硕士学位。在今天看来,攻读硕士学位阶段是我人生旅途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而夏老师不仅给了我一次机会,也给我了充分的鼓励和指导,我也十分庆幸地掌握了相应的研究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当年苏州大学八百多位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中,我是唯一用时仅两年。夏老师和我都为之深受鼓舞。 当我从获得硕士学位的兴奋中渐渐平静下来,在事业推进过程中,似乎也应当有新的思考。那个夏天,夏老师希望我写个课题标书。当我把有关“产瘫”课题标书的初稿交给夏老师,他却跟我说,可以考虑考博士。这莫非就是我的新的思考?我想都没想,就愉快地答应下来。随后,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加紧复习备考。 十分幸运的是,2005年4、5月间,我获得了博士研究生录取的喜讯;夏老师也为此十分高兴。当年夏老师招收了四个博士生。在开学前后,我们还得到了课题获得资助的消息,夏老师期望我以此为博士研究课题。第一学期尚未结束,我完成博士课题的设计,并且获得了夏老师的认可。由于课题设计并未侧重解剖学所倚重的形态学研究,而是偏重疾病的系统管理研究,我曾担心夏老师会否定我的冒失的计划。夏老师的认可给了我格外的鼓励。 那时候,我的事业处于新的递进之中,繁忙的工作从未阻断我的研究进程。在2006年的下半学期,举行了中期答辩,在几位硕士学弟的帮助下,我的研究工作推进十分顺利。答辩结束,夏老师好像是警告地笑着对我说,这次不能提前答辩啊。这一年,夏老师组建了“博习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十分有幸,我参与了其中的许多工作,包括讨论名称、起草申请文件、组织成立仪式等。 2007年,夏老师申报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并且获得了资助。这是夏老师的第一项此级别的课题。他十分高兴。做学生的我,也为导师高兴。申报过程中,我们几个学生都做了应做的工作。 2008年5月,我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久便获得了博士学位。我成了夏老师的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也是第一位临床解剖学方向的博士。博士毕业前,夏老师鼓励我留在教研室,我也做了一番努力。但十分不幸,并没有能够如愿。 此后我经历了去清华、苏大骨科、北大等处求学,但始终与夏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几年的师生情谊,必定给我们久远的连结。我常常祝福夏老师学术更上一层楼,也祝愿后来学弟学妹们学业顺利。在两三个月前,得知夏老师六十大寿活动的时候,我却惊讶于导师居然六十岁了。也是啊,从2002年算起,一晃已经十四年了!六十岁,应该是夏老师的一个新的节点。祝福我的导师!
个人分类: 师友往来|5185 次阅读|4 个评论
解剖几个虫瘿
热度 7 guanky 2015-5-3 16:47
昨天发布关于虫瘿的博文后, 其中第一张照片显示的是被什么咬破的两个虫瘿,我还以为这证明了咬破这些颗粒的是虫瘿内的虫子,所以这些颗粒被称虫瘿。没想到,张珑随即指出:“ 不该被咬破啊,难道是鸟儿什么干的。里面应该是蚜虫之类的家伙才对。 ” 另一专家,戴小华,进一步指出:“ 那个毛虫不是造瘿虫。造瘿的可能是昆虫、螨类、真菌等。把新虫瘿打开仔细观察拍照吧。 ” 为探个究竟,今天又去了那里。首先想看看有没有更多被咬破的虫瘿,有没有正咬虫瘿的家伙。结果令人失望,不但没发现更多被咬破的虫瘿,而且连昨天发现的两个也找不到了。由于看着发憷,不太敢现场用手将新虫瘿打开。于是摘了几片有虫瘿的叶子带回家。因为回家后先集中忙于其它事物,直到午后才找了个老刮脸刀片,开始了解剖这些虫瘿的“探险”。首先解剖的是其中最大的一个虫瘿,下面两张是解剖前虫瘿与叶子的正面、反面 切开的虫瘿与藏于内部的黑家伙 换个角度看 下面解剖的是长在同一叶片的多个虫瘿: 叶子的背面: 切开前方三个,看藏于里面的家伙们: 切下的一个头: 再切开后面的两个虫瘿 看,下面照片被红圈围着的一个少大家伙! 被切下的叶片另一部分: 再切两个: 这些照片证实了专家们的意见。 再请教专家,藏于虫瘿内的家伙们怎么出来,以什么形态出来?
17823 次阅读|14 个评论
中医的前世、今生、未来
sstone2009 2013-5-17 21:30
最近断断续续读完严建民的《远古中国医学史》(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6, 1.),对中医的起源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我比较认可作者的分析和观点,医学的起源是在人类生活实践和直观活动中,首先开始了外治性医疗活动;随着原始医疗活动的增多,原始医学知识逐渐丰富;并伴随着人类原始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始医学理论才可能逐步产生。作者最后归纳道:“我国医学理论渊源流长,它是建立在有限的人体解剖、生理知识、临床医学发展及类比方法基础之上的”。 中国医学的前世是直观的、明确的,那时候人体解剖、生理知识都十分有限,临床医学只能解决极少的问题。到春秋战国至西汉东汉期间,逐渐形成了经脉调节论、原始的气调理论、辩证的阴阳调节论、生克的五行五脏调节论,最后形成了新型的十二经脉调节论,从东汉至今,一直沿用。 可是,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现代医学科学迅速发展,到今天,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已经十分成熟,已经开启了细胞、分子水平的揭示,临床医学也空前成熟,无论诊断手段、治疗技术,几乎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下一步就看基因治疗、克隆器官移植能否成功运用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的发展,该进行新一轮的革命了,中医有无未来就要看是否与当今的认识是否相匹配,类比的描述方法,也需要重新考虑了!
个人分类: 读书杂记|2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喉返神经, 有点科普味道
热度 12 lujiangxiao 2013-4-5 12:38
下周要我开始教神经解剖啦. 咱从来没系统学过, 这么直接就教医学生, 就是俗话说的赶鸭子上架. 这年头美国教育就这样. 学校只管收学费, 教学质量凭良心. 去年以来我们这好几个人没评上天孽, 卷铺盖走了, 结果解剖课大量缺人. 让我教的那段主要是脑干, 脑神经, 脑神经核团. 一共24个学时, 真拿人当大牲口使. 其实我对神经解剖也算学过点. 想当年我本科学分子生物的, 不喜欢主科, 上课时就自己乱看闲书, 还是挺迷神经解剖的. 但当时最迷的是中脑丘脑边缘系统那些结构. 那些核团一看就记住了. 早知道今天要教脑干, 当时多看点多好. 到今天已经没记性了, 学新东西很痛苦. 所谓脑神经, 就是国内医学生常说的: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这个我虽然没问题, 但一说拉丁文就完蛋了, 当然更不会拼. 准备做点卡片, 用当年学硬文的童子功. 好在现在教学不用黑板,不容易漏馅. 提到脑神经, 记得几年前看过一个故事: 说古希腊时代人认为脑子是主管思想和运动的. 但当时其他的文明如中国印度古埃及等都认为心主神. 到了罗马时代, 主流科学也认为心脏是主管思想的. 当时的医学家盖伦 ( Claudius Galenus AD 129– c 200) 发现从脑子里出来的筋竟然能支配动物鸣叫声, 这就挑战了当时的主流科学. 二世纪的意大利还是挺文明的, 科学发现都要公开演示. 从官员首长,哲学家科学家到市井粗人都要到场看热闹. 贵妇名媛香喷喷地摇着小扇子, 一边传播扩散绯闻艳史一边看科学表演, 多么和谐的景象. 这表演就是当场杀一只猪, 演示脑神经的功能. 当时没多少动物保护主义, 反正猪就是要杀的, 不过从市场移到市政大厅. 杀完再拉回市场卖肉. 当天几个五大三粗的屠夫捆住猪, 那猪用尽全身力气嘶叫, 震耳欲聋. 这时咱们盖伦同学出场, 一把小刀利索地分开颈部肥油瘦肉. 指着一根线一样细细东西说, 就是这个, 从脑子里出来的, 和心没关系. 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只见盖伦把那灰色的细线剪短, 高分贝的猪叫声顿时嘎然而止. 虽然猪并没死, 力气也丝毫不减, 还在奋力挣扎. 今天我们知道, 这管猪叫的神经就是第十对脑神经的一个分支, 叫喉返神经. 第十对脑神经的中文名叫迷走神经, 拉丁文叫vagus n. 就是乱逛的意思. 其走向比较繁琐, 从脑壳里出来以后, 支配很多内脏如心,肺,肝,胆, 血管. 但它并不是直接管心怎么跳肺怎么呼吸, 只是像个街道办事处老太太那样做点政策性工作, 比如现在要休息, 让心跳慢点,血压低点, 消化道努力工作, 胆汁多释放一些.. 好让人养精蓄锐. 这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又细又长, 从迷走分支出来以后向下走,绕过主动脉弓后再返回来, 往上走回喉咙. 不但解剖课上很难找, 而且在动手术时也容易不小心碰伤. 比如动甲状腺手术以后突然嗓子哑了, 很可能是术中损伤了喉返神经. 你看这个神经多么艰难, 向下走那么远, 绕过主动脉弓再回来. 可是你想想,对人,对猪脖子就那么点长, 对于长颈鹿,这么几米长的脖子还要绕吗? 答案当然是要绕. 所有动物的构造都有进化上的原因,不能临时改的. 长颈鹿的喉返神经要绕的路可达3米长. 22米长的梁龙呢? 虽然没人见过梁龙, 但是肯定也是要绕的. 人们经常要争论动物是上帝造的还是进化出来的. 喉返神经为进化论提供了一个证据: 脊椎动物的进化原型是鱼类. 鱼的嘴后面有七对腮弓. 腮弓下面就是心脏.人类虽然没有腮但是在胚胎初期还是要出现腮弓(pharyngeal arch), 然后再发育成人类的颈部器官. 脊椎动物上岸后, 第六对腮弓变成了发声盒. 问题就来了. 鱼没有脖子, 所以支配第六对腮弓的神经离心脏很近, 经过血管就到了.后来出现了脖子,心脏沉到胸腔里去了, 支配第六对腮弓的神经有一叉没绕过血管,直接进喉咙声匣了,可另一枝却绕过大血管,就只好跟心脏一起走, 然后再走回头路, 变成了大名鼎鼎的喉返神经. 如果动物的设计图可以改, 就不会出现40米长的恐龙喉返神经了. 我要教的课上只有脑子,没有整个尸体标本.所以我也不用担心在学生面前露丑, 找不到喉返神经. 到时只要讲讲盖伦控制猪叫, 鲨鱼和恐龙的故事就行了.
13916 次阅读|15 个评论
面对纳粹—音乐界与科学界的纠结
热度 33 jinsblog 2013-3-13 11:49
面对纳粹—音乐界与科学界的纠结
3月12日是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75周年纪念日 。就在这个时候, 迫于公众舆论压力, 维也纳 爱乐乐团公布了在纳粹统治奥地利时期(1938年至1945年间)乐团与德国纳粹的一些关系细节。比如爱乐乐团年度盛事的新年音乐会,是1938年由纳粹 创办 ,一个为其歌功 颂 德的舞台。那个时期中,乐团123名乐师中,有60名是纳粹党员,两名纳粹党卫军成员。同时期中,乐团至少开除了13名有犹太血统的乐师,其中5人死于集中营。即使在二战后,乐团还在1954年至1968年间,聘用了原纳粹党卫军成员及盖世太保特 务 沃比施为该乐团行政总监。 差不多 70 年前的事了,为什么奥地利人现在要把它翻出来,给自己的一个国家品牌音乐团、也给自己添堵?以后人们还会去听 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吗? 科学界也有类似的事情。 学医的人,大概都知道 E. Pernkopf 的人体解剖图册。我在念书的时候,因为要学相关内容,到书店里去找书,曾经见到过这本图册,放在柜子里展出,不卖。但那些解剖图的精细,让我印象深刻。后来知道 Pernkopf 的人体解剖是一本有争议的图册,而这个争议,一直持续到现在。 H. Pringle 于 2010 年 7 月在《科学》上的一篇文章:“ Confronting Anatomy’s Nazi Past ”,仍然在讲这个问题。但科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分歧依旧。 1990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把 Pernkopf 的人体解剖图册 评为一本对解剖学者和外科医生的杰作。这本书的细致、准确程度,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别的书可以替代。它不仅是一本教课书,也是很多外科手术医生的参考书籍。在做疑难手术的头天晚上,他们会去翻这本图册,以复习人体解剖结构的细节。这是一本治病救人的书。 大约在二十五年前,普度大学的 David Williams 等指出, Pernkopf 本人和他的艺术家合作者是纳粹党员,他的人体解剖图册,是使用了被纳粹非法处死的人的尸体而形成的,因此具有道德上的问题。在各种努力下,哥大医学院的 H. Israel 写信给维也纳大学,要求他们调查此事。维也纳大学因此成立了一个小组,调查 1938 年到 1945 年间,学校里有关解剖学的工作。 1998 年,维也纳大学的一个报告表明,在纳粹占领时期,维也纳大学收到过 1377 具尸体,是纳粹监狱中行刑处决的受害者,其中包括一些犹太人。当时在监狱和学校之间,有一辆运送尸体的“死亡”专车。当学校的停尸房满员时,监狱就会延缓处决人。 Pernkopf 的人体解剖图册的工作,是他从 1933 加入纳粹、次年参加冲锋队时就开始的。他每天工作 18 小时,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他同时雇佣了一个 6 人的美术家团队,为他清绘人体解剖结构的细节。花了二十来年的功夫,做出来一套四卷人体解剖图集。早期的版本中,这些图册的一些图上,还标有纳粹党徽和纳粹党卫军的缩写“ SS ”。尽管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这个画册就是依据这些被纳粹处死的人体完成的,但根据当时接收尸体的记录,让人们有理由认为 Pernkopf 完成的至少 800 幅图中,包含了那些被纳粹处决的人体。 类似的问题,不止一桩。比如,人体肺部细支气管克拉拉细胞( Clara cell), 就是 褒 扬其发现者 Max Clara , 一个纳粹分子。克拉拉在 1937 年解剖被纳粹处决的犯人时,发现并描述了这种细胞。现在的争议是:由于发现者的纳粹背景以及受害人的性质,是否需要换一个名字来称呼这种细胞?有人认为最好换掉,也有人认为不应该换,因为我们不应该修改历史。 同样,有些医学院的教授拒绝使用 Pernkopf 的人体解剖图册,而代之以别的图册,即使不如前者好。因为他们不想为纳粹背书,也希望表达对受害者的尊重。这些人认为,那些图的非正义因素,已经超过了它们的科学价值。但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只要能真诚的面对历史,讲清楚这段历史,还是可以使用这套书的。这些人还认为,无论图册中使用的人体是否为纳粹受害者,使用这些图是对死者最合适的致敬。那些图不仅在教解剖学,也能提醒我们过去和现在的苦难,使人能成为更具有同情心的世界公民。 比道德制高点更高的点,是理性。上述的事例,说明我们面对的世界是复杂的,也不是一条道理可以贯穿所有的东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去判断和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合理的理由,这些不同的理由产生不同、甚至相互抵触的行为。但一个有秩序的社会,能够容忍这些不同,并携此而前行,而不是以一种观念抹杀掉别的观念。这是所谓理性的一个方面,它不是道德能够覆盖的。 此外,健全的公民社会,其特质之一,是不会轻易忘记过去,尤其是那些黑暗和让人痛苦的往事。这样的社会,不会 担心 讨论黑暗的往事而崩溃。把纳粹的事翻出来不断地唠叨,会让人感到难堪。但回顾那些往事,甚至要付出代价,比如说让一个国家品牌的乐团利益和名声受到负面影响,但这样做的目的,并非是想让现在享受着舒适生活的人难受。不忘过去的错误,不断地唠叨,是提醒人们不要让那样的事再发生。 不忘过去的社会 文化 ,是一个乐团的 名声不能相提并论的。 而唠叨这些丑史的义务,落在社会知识分子的身上。何谓社会良心,此为一例 。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11009 次阅读|59 个评论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比后外侧束粗
GaoXurenKnee 2012-9-16 18:59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比后外侧束粗
日本久留米大学医学院的Katouda M等在2011年8月份的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膝关节外科、运动创伤、关节镜杂志)上撰文,报告了其对正常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与后内侧束粗细关系的研究结果。 文中称,随着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双束解剖重建的发展,许多研究关注每一束的移动及张力特点,但是未见解剖双束重建每一束的详细粗细程度研究。为了获知理想的移植束的粗细相关知识,作者测量了正常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的粗细程度。50个捐赠的右膝关节用于该解剖学研究。每一个前交叉韧带都分为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分别测量其中段直径、股骨和胫骨足迹横截面的面积。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股骨足迹的横截面积分别是36 ± 10 和 32.1 ± 10.2 mm2 。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胫骨骨足迹的横截面积分别是60.9 ± 21.8 和 52.2 ± 17.3 mm2。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中段的周径分别为14.3 ± 3.3 mm 和10.8 ± 3.1 mm .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这三个测量点中的每个存在正相关。 该文的结论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比后外侧束粗。这在正常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中具有恒相关性。这表明在实际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前内侧束要比后外侧束移植物要更粗才行。 参考链接: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Relationship%20between%20thickness%20of%20the%20anteromedial%20bundle%20and%20thickness%20of%20the%20posterolateral%20bundle%20in%20the%20normal%20ACL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1 Aug;19(8):1293-8. Epub 2011 Feb 8.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ckness of the anteromedial bundle and thickness of the posterolateral bundle in the normal ACL . Katouda M , Soejima T , Kanazawa T , Tabuchi K , Yamaki K , Nagata K . Source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Surgery, Kurum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ukuoka, 830-0011, Japan.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关节镜、 膝肩关节外科、 骨科运动创伤 方向 高绪仁 编译 高绪仁:每天以解决膝、肩关节问题为乐:) 每天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服务水平 不仅仅是解决其膝、肩关节问题,更是给其带来希望、未来和新生!
个人分类: 膝关节解剖学|4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解剖、生物力学和临床治疗效果
GaoXurenKnee 2012-9-12 23:56
美国堪萨斯骨科与运动医学医院Voos JE在2012年1月份的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美国运动医学杂志)上撰文,总结了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生物力学和临床治疗效果。 虽然对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已经有了大量最近的进展,但是对于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最佳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该文全面回顾了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解剖学特点、生物力学和临床治疗效果。最近的研究量化了后交叉韧带2束的解剖位置和各自的生物力学特点。这些研究涉及手术重建后交叉韧带时骨隧道的放置及重建后交叉韧带时的膝关节生物力学特点。还有一些实验室研究和尸体研究表明后交叉韧带双束重建比单束重建能够更好地恢复正常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但是临床效果并没有揭示出这一不通。很多作者为了避免“杀手转角”及周期载荷引起的移植物松弛,更喜欢使用切开或关节镜下用inlay 技术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重建提高了患者主观的临床效果,可以使患者重返体育活动。但是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可能还是达不到象正常一样。 参考链接: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1803977 Am J Sports Med. 2012 Jan;40(1):222-31. Epub 2011 Jul 29.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 anatomy , biomechanics , and outcomes . Voos JE , Mauro CS , Wente T , Warren RF , Wickiewicz TL . Source Orthopaedic and Sports Medicine Clinic of Kansas City, Leawood, KS 66211, USA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关节镜、 膝关节外科、 骨科运动创伤 方向 高绪仁 编译 高绪仁:每天以解决膝、肩关节问题为乐:) 每天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服务水平 不仅仅是解决其膝、肩关节问题,更是给其带来希望、未来和新生!
个人分类: 膝关节韧带损伤|2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立委随笔:为什么写搏克》
liwei999 2010-7-21 15:20
给亲友和自己看为主。譬如写日记,基本只自己一个人看,为什么写呢? 表达欲使然。表达欲与发表欲不完全相同。 (127400)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January 08, 2008 06:40AM 这就是为什么善于倾听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 这也是心理辅导员(有很多志愿者,在革命年代有政委之类充当)比他的同行心理分析师(赛医生的勾当)受欢迎的缘由。 分析师是把人当动物一样解剖,旗号是治病救人,恶病需要恶治。 我相信造物主造人是按照性本恶的图纸来的,文明让人披上了外衣。解剖师的职责就是要剥下光滑细腻的表皮,展示血,骨,和其他肮脏的东西,让你为造物主的错误蒙羞。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276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年轻学者挑战国际权威,纠正450年的错误医学理论
xupeiyang 2010-5-14 10:08
郭茂林教授研究发现 提肛肌不提肛,450年来提肛肌相关的研究文献全是错误的,原来对排便、分娩的解剖生理机理解释是错误的;直肠和肛区疾病,特别是直肠癌的肛门切除全是错误的,给多少患者带了痛苦啊。因此这一发现并纠正长达450年的错误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 ----许评 大连大学郭茂林教授提出:肛区和盆底解剖生理新概念 最近 20 年间,超声、 CT 和 MRI (磁共振成像) 先后突破了肛区和盆底内部结构的观察难题,盆底随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由于新解剖生理学征象和新概念不断涌现,数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持续的冲击。 了解这些新征象和新概念,有助于肛肠外科医生研究肛门畸形、肛门直肠功能失调、肛门直肠肿瘤分期、肛瘘传播路径与分类、直肠癌切除术术式、括约肌切除术和保留术术式、肛门重建术术式等,也有助于泌尿科和妇产科医生研究新的盆底外科手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我国的研究者否定了 提肛肌提肛和肛区分 5 层两大错误观念 ,并指出了 Shafik 排便理论和格氏解剖之肛管部分的错误所在,为盆底研究做出了一项 outstanding work 。为了推进我国的盆底研究,本文将系统介绍国内外研究者发现的重要新征象和提出的重要新概念,并对其潜在的临床意义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提肛肌的影像解剖和生理新概念 提肛肌( the levator ani muscle )是最大的盆底肌,有人认为它是排便、排尿和分娩的发动者。由于提肛肌位于盆底内部,其真实功能难以观察。 1739 年 Sappey 指出由于盆底肌交织在一起,研究难度很大; 1899 年 Thompson 指出提肛肌是研究最多,同时又是了解最少的肌肉 。 1989 年之后, 超声、 CT 和 MRI 等影像技术逐渐具备了显示提肛肌的潜力 。 初始形态 系指卧位时提肛肌的原始形态,西方学者将其描述为盆状下凹、漏斗状下凹和穹窿状上凸 3 种不同的形态;我国研究者证实,在卧位时,提肛肌在前盆底为盆状,在中盆底为漏斗状,在后盆底为穹窿状 。这一组新征象化解了人们对其初始形态的争议。 形态变化 系提肛肌生理功能的表现形式之一,有 2 种不同的猜想。 1980 年 Shafik 认为排便时盆底、肛门和提肛肌三者均上提 ; 1997 年郭茂林认为排便时三者一同下降,仅当缩肛时三者才会一同上提 。 2007 年郭茂林等用 CT 排便造影证实了早期猜想,否定了 Shafik 猜想 。(参见图 1 ) 组成 提肛肌由耻尾肌、髂尾肌和尾骨肌 3 个肌肉组成。耻骨直肠肌发现于 1897 年,多数学者视其为耻尾肌的内侧部,即提肛肌的一部分 ;与众不同, 1980 年 Shafik 依据解剖学观察,提出了耻骨直肠肌不是提肛肌的组成部分 。 2007 年郭茂林等用 MRI 证实了 Shafik 的这一观点,并用 CT 排便造影证实了耻骨直肠肌与提肛肌是一对拮抗肌 。 分部 1979 年 Shafik 将提肛肌分为横行部和垂直部 2 个功能部,并认为直肠纵肌(平滑肌)、提肛肌垂直部(横纹肌)和耻骨直肠肌下延部(横纹肌)共同构成了联合纵肌 。然而,其后的组织学研究证实联合纵肌并无横纹肌纤维 ,此外一组 100 例肛内 MRI 研究和多组 MRI 研究只确认了横行部的存在 ;所以 2005 年的格氏解剖第 39 版接受了提肛肌没有垂直部这一 事实 。 与众不同, 2007 年郭茂林等在专门研究提肛肌的影像解剖生理时确认,提肛肌不仅有横行部,而且有垂直部,并且显示了垂直部的开肛作用 。 2009 年郭茂林等继续研究了垂直部,发现垂直部可能变成了 20 余个腱索(胶原纤维),还发现耻骨直肠肌并无下延部;此结果合理地解释了联合纵肌无横纹肌纤维,也增进了对提肛肌认识;郭茂林等认为完整的提肛肌是由腱弓、肌腹、肛尾缝和腱索构成的。与此同时,肛内 MRI 研究出错的原因也被找到,主要原因是肛内线圈扭曲了横行部和垂直部的延续关系,使得以往的研究者误将垂直部看做直肠纵肌或别的肌肉 。(参见图 2 ) 收缩方式 有 3 种猜想。 1979 年 Shafik 认为排便时腹内压刺激提肛肌使其发生缩短的等张收缩,使盆底上升; 1995 年 Halligan 等人认为排便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提肛肌使其与其它盆底肌协同放松,以便盆底下降; 1997 年郭茂林认为排便时腹内压刺激提肛肌使其做等长收缩,其张力和腹内压共同使盆底下降; CT 排便造影显示排便时提肛肌并不缩短,肌电图研究证实提肛肌的肌电活动会随着腹内压的升高而增强;这说明排便时提肛肌没有执行缩短的等张收缩,也不可能是放松,故而倾向于支持第 3 种猜想,即等长收缩 。如果提肛肌执行缩短的等张收缩,一旦肿瘤侵犯了提肛肌并被部分切除,那么切除部分就必须用可以随意缩短的肌肉来修复,这是困难的,也是目前不能实现的。提肛肌做等长收缩,暗示提肛肌的切除部位可用无缩短功能的筋膜组织或生物补片等加以修补,这意味着盆底重建将变得比较容易。 功能与名称 1555 年 Vesalius 命名了举肛肌, 1847 年 Von Behr 将举肛肌更名为提肛肌,后者被沿用至今 。 1997 年郭茂林依据 X 线排便造影所见,提出提肛肌不提肛,耻骨直肠肌才是真正的提肛者等猜想; 2007 年郭茂林等采用 CT 排便造影证明了上述猜想 。由于提肛肌的真正作用是降肛、降盆、开泌尿生殖裂孔和开肛,因此提肛肌实为降肛肌或降盆肌。提肛肌降肛观点,颠覆了 450 年以来的提肛观念,进而颠覆了现行盆底肌功能理论的理论核心,表明排便、排尿和分娩机理需要做重大修改。 二、耻骨直肠肌的影像解剖和生理新概念 1897 年 Holl 在耻尾肌的下方发现了一个 U 形肌肉,因其 包绕直肠 ,被称为耻骨直肠肌( the puborectalis muscle ),至今多数学者仍将其视为提肛肌的一部分 。 1980 年 Shafik 认为它有括约肌之功能,遂将其划归肛门外括约肌 。 2007 年以后,郭茂林等获得的 MRI 图像显示,耻骨直肠肌先包绕提肛肌垂直部,提肛肌垂直部再包绕尿道、阴道和直肠肛门 。我们的后续研究显示耻骨直肠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肌肉束,它与提肛肌和深部外括约肌之间均有明确的解剖分界面 ; CT 排便造影显示耻骨直肠肌还具有缩小泌尿生殖裂孔、提盆和提肛多重功能 。当耻骨直肠肌缩短时,尿道、阴道和直肠肛门交界部都会受到挤压,并将这些器官向前上方悬吊。因此,它的主要作用是缩裂孔、提盆和提肛。(参见图 3 ) 1979 年 Shafik 还认为耻骨直肠肌有一个下延部,该下延部参与了联合纵肌的构成 。然而,我们的 MRI 图像显示耻骨直肠肌是一个 U 形肌,并无下延部,提示 Shafik 误读了组织学切片 。 三、肛门外括约肌的影像解剖新概念 1769 年, Santorini 命名了肛门外括约肌( the external anal sphincter ),并认为它是由皮下部、浅部和深部 3 部分组成的;此后的数百年间,肛门外括约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争议不断 。 1979 年 Shafik 将耻骨直肠肌划归肛门外括约肌,再次引起争议。 1999 年 Rociu 等人通过 100 例肛内线圈 MRI 研究,证实它是由皮下部和浅部 2 部分构成的 ; 2005 年格氏解剖第 39 版也接受了肛门外括约肌只有 2 部分这一 事实 。也是在 2005 年, Hsu 等人的常规 MRI 研究却显示肛门外括约肌是由 3 部分构成的 。 2009 年郭茂林等再次证实肛门外括约肌是由 3 部分构成的,同时发现肛内线圈 MRI 的盲区导致 Rociu 等人将其误判为 2 部分;我们最重要的发现是皮下部外括约肌位于肛管下方,与肛周皮肤形成一个皮肌袢样结构,封堵在肛管下口上 。 四、肛管部和肛周部的影像解剖新概念 1888 年 Syminton 将直肠壶腹部向下突然变细的部分命名为肛管。 1998 年 Sangwan 认为肛管被肛门内括约肌和肛门外括约肌两个肌性管所包绕;这使得肛管部和肛周部的概念变得极其模糊 。在 MRI 图像上,直肠及其延续部与盆底之间有一个明确的解剖分界面;因此,直肠的延续部被我们称之为肛管,我们还将这个分界面以内的部分称为肛管部,以外的组织结构称为肛周部;肛管部是由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肛门直肠平滑肌层构成的 。在显微镜下,肛门平滑肌层还可分为肛门内括约肌层和直肠纵肌纤维束,但是直肠纵肌纤维束非常稀少,几乎不能成层 。肛管部和肛周部之间存在明确的解剖分界面,说明直肠和肛管可以与盆底相互剥离。这个发现为直肠肛管切除术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人工肛门重建提供了新思路。 五、联合纵肌的影像解剖新概念 1852 年 Cruveilhier 认为联合纵肌( the conjoined longitudinal muscle )来自直肠纵肌,并得到提肛肌的加强; 1934 年 Milligan Morgan 认为它还得到了耻骨直肠肌和外括约肌深部的加强; 1976 年 Shafik 认为它是由直肠纵肌、提肛肌垂直部和耻骨直肠肌下延部共同构成的 。我们的 MRI 图像显示直肠纵肌位于肛管部,提肛肌垂直部则位于肛周部,二者之间有明确的解剖分界面,没有任何融合或联合迹象 。由此看来,联合纵肌应当是一个多余的解剖概念,因为这个概念不利于分析单一肌肉的功能。 六、肛区解剖分层的影像解剖新概念 解剖学将肛区分为 5 层,包括粘膜、粘膜下、肛门内括约肌、联合纵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层 。在过去的 20 年间,由于在肛区和盆底研究中,研究者生搬硬套 5 层观念,几乎所有研究者都误读了肛区影像分层。 MRI 肛区影像分层的误读最令人遗憾, MRI 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将肛区的肌肉系统和含脂的间隙系统同时显示在一张图像上,肌肉(黑色)和间隙(白色)互为参照物,并且彼此彰显,这是其它解剖工具所不能做到的。我们的 MRI 图像显示肛区可以分为粘膜、粘膜下、肛门平滑肌、内侧括约肌间间隙、提肛肌垂直部、外侧括约肌间间隙和肛门外括约肌层,共 7 层 。按理说,肛区有可能被 MRI 显示为 9 层,但因直肠纵肌极薄,且与肛门内括约肌合并为一个肛门平滑肌影像层,故而表现为 7 层。 格氏解剖第 39 版,采用了肛内 MRI 图片展示肛区解剖分层,图中只标记了 5 层结构,其中只有肛门外括约肌层被正确标记 。此等错误源自肛内 MRI 线圈的发明人 DeSouza 的最初研究, 1995 年她错误地认为肛区在 MRI 图像上也应当表现为 5 层 。这些错误被后人承袭 ,并被我们所发现 。 七、括约肌间间隙的影像解剖新概念 1979 年 Shafik 依据显微镜下所见,提出在肛门内外括约肌之间有 3 个纵行肌和 4 个纵行的括约肌间间隙( the intersphincteric space ),为肛周脓肿划定了 4 个纵行通道,并据此对肛瘘进行了分类 。我们 2009 年的 MRI 研究显示括约肌间间隙只有内外 2 个,内侧间隙相当于肛管的 固有筋膜 ,外侧间隙位于提肛肌与肛门外括约肌之间 。由于肛周脓肿的纵行通道只有 2 个,所以肛瘘分类的解剖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要求重新制定肛瘘分类办法。 综上所述, 20 年来,影像学家发现了以下主要新征象和新概念:提肛肌以等长收缩降肛,其垂直部变成了腱索;耻骨直肠肌是真正的提肛者;肛门外括约肌由 3 部分构成,皮下部外括约肌封堵肛管下口;直肠延续部被看作肛管;联合纵肌并没有发生联合;肛区在 MRI 图像上为 7 层;括约肌间间隙只有 2 个。这些新征象的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清楚,需要相关专家一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的肛肠外科和盆底外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505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医学教育悄然实行改革
jinwsapa 2009-11-11 08:36
过去的医学教育大纲,通常要求刚入学的医学院学生在进校第一周,就在解剖课中接触和观察尸体。这种老套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正在褪色和被革新中。在乔治敦大学医学院,新入学的医学院新生,首先接受的是所谓医患沟通和保健问题中的社会和文化问题的教育,才开始与尸体解剖打交道。即使需要做解剖实验和切割,也只是限于四肢为教学单元,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历时好几个月的正统课程教育,在古老充满气味的学校解剖室进行。 医学的教育方式正在悄悄洗牌,医学生的学习课程正在改变和调整中,这种教学改革试图赶上医学基础研究进展和临床科学的变化要求。 据华盛顿邮报最近报道,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新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正在颠覆传统的医学教育。学生听课可能改变成由一个单元式专门讲心脏病学系统课程。在新的教学计划安排下,学生需要看心脏病发作的情况下的样品,了解心脏疾病遗传学,心脏生理,药物的选择,费用和各种治疗方法的好处,以及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心脏病发生的风险。解剖学的课程正在淡化,系统生物学正在得到重视,并纳入许多医学院的正式课程。 在老牌或老式的医学院所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更喜欢开设相对独立或孤立的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学生并没有机会真正深入学透,学科结合,融会贯通,直到他们开始做临床轮转实习时,才有了解人体医学全貌概况。 类似的变化可能同样发生在医学院的预科生中,其基本课程的要求基本上已保持几十年不变。正如华尔街日报报告 今年早些时候,由美国医学院协会召开的一次小组建议取消对本科课程的要求清单,代之以给预科学生基本的课程训练和上医学院前的基本概念思想。人们要求改革是希望给大学和高校更多灵活性,摆脱旧的僵化的教学制度。 一些大牛们-包括来自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医学学校的院长-甚至对预科生是否需要修全年有机化学课程提出质疑。华尔街日报特别提到,有太多的人会成为出色精湛的医生。但按照过去的教学体制,他们或许会误认为自己因为有机化学没修好,他们或许难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其实这样的错误观念都是因为过去的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所误导的。随着科学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医学院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肯定会有改变和调整。要让自己学校培养出更适应临床和基础的优秀医生,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革,才能提高医学院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 中国医学院校的改革是否也该好好考虑了?多年来五年制教学培养体制与国外更为严谨的教学和培养制度,明显有差距。当然要提高中国的医学教育水平,不是简单延长学制或要求本科毕业才能读医学院这么简单。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临床实习都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如何吸取国外经验教训,结合本国实际,摸索中国式医学教育模式,仍然有很长路要走。
个人分类: 医药产业|4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报名截止!! [达文西行走中队]“放风”昆虫博物馆
eloa 2009-4-13 10:50
达文西 发表于 2009-04-11 1:57 各位同学:   50个名额已经超拉~~还要留几个给我潜规则用,下回活动请早~~ 谢谢报名的同学们,野驴正在制作电子门票,制作完后我会给大家回邮件。 回邮件的时候会给每位同学一个编号,请大家打印门票后,填上编号、姓名等信息,方便活动当天工作人员在名单里快速找到各位的名字,谢谢~~ 习习春风,送来了万物复苏的更新气象; 浩瀚苍穹,孕育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 在这个阳光明媚、大地回暖的美好季节,我们终于迎来了行走中队第二次活动! 要一字一顿读得抑扬顿挫、倪萍上身的分割线 上回解剖标本室活动参与者濮佳,在报名邮件中承诺利用其职务之便联系中科院昆虫馆以此来贿赂我。所以这回松鼠会毫无阻拦、长驱直入昆虫馆秘书长殷海生老师办公室。 殷老师说关注科学松鼠会很久了,主动提出免收门票,还要提供放映厅和互动实验室,让大家看有趣的片子、解剖昆虫,当时我们就代大家受宠若惊了。 来,过过干瘾先: 世界名虫展示馆 珍贵蝴蝶标本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蟋蟀活体: 蟋蟀文化 昆虫工艺品 放映厅一角 互动实验室 当天活动时间会比较长,预计在3小时以上(意味着活动很丰富),流程如下: 集合 到互动实验室,殷海生老师简单讲解 教大家使用显微镜 家蚕解剖讲解、演示 两人一组解剖家蚕 不参加解剖的同学可移步去旁边的放映厅看有趣的片子,或者在中科院研究所里随便逛逛,或者去蝴蝶园劈情操 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昆虫博物馆,为时45分钟 博物馆自由参观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借电子导游器仔细研究 还想动手的话,你可以自己制作蝴蝶标本贺卡,5块钱一张 4月底上海的蝴蝶们都苏醒了,大家一起去蝴蝶园里坐坐,聊聊。(有同学询问可否扑蝶,我答不可。该同学追问那么可以化蝶吗?我答:还能碟中谍呢。) 活动结束 友情提示: 此次活动时间比较长,而且中午开始得又早,大家午饭吃饱些,里头是不能吃东西的。而且解剖用的家蚕、蝴蝶园的蝴蝶、昆虫标本和活体,都是不允许吃的 时间: 2009年4月25日 周六 13:30 (阴魂不散的十三) 票价: 原本门票是15元,不过科学松鼠会的么,就免费了! 报名方式: 写明你以及同行人的姓名、性别、人数(算上你自己)、年龄、职业, 发送邮件到dawenxi2009@gmail.com ,标题请注明XX(姓名)报名参观昆虫馆 并且要注明你们是否参加解剖家蚕的活动,以便统计并且准备解剖工具。 接头方式: 我们会在确认邮件里把电子门票附件形式发给你,请打印出来并且写上自己的姓名,带到博物馆。 当天门口接待时间是13:20~~13:35,迟到不候。在入口处请出示门票,经我们的工作人员核对姓名后方可进入。多人同行的话也只需要1张电子门票,在门票上写清姓名和人数即可。 没有收到确认邮件的朋友,你的名字不会出现在报名清单上,所以也就不能享受免费的待遇,也不能解剖蚕宝宝,也没有专人陪同讲解 名额: 此次活动有 50 个名额,欢迎大家带朋友一起,2、3人为宜,那些一上来就索要5、6个名额的,你不怕来不了的朋友夜半敲门吗 地址: 徐汇区枫林路300号 附近交通: 43、49、72、89、104、128、218、572、733、806、814、820、847、864、932、984、985、地铁4号线 上海昆虫博物馆简介 上海昆虫博物馆隶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其前身是法国神父韩伯禄(P. Heude)1868年筹建的上海震旦博物馆(Musee Heude)昆虫部,1883年在徐家汇建成,后因标本众多,无法储藏,于1930年在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兴建新的震旦博物院。当时储藏中国所产的动植物标本为远东第一,有亚洲的大英博物馆之美称。1953年归属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2001年并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经过100多年的创业和发展,现收藏全国各地昆虫标本100多万号,保藏着一大批濒危珍稀昆虫标本及国际和国内的危险性检疫害虫标本,是我国大型的专业昆虫馆。 2002年组建上海昆虫博物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院、所共同投资2000万元专项资金建成新馆和展览部。 行走中队招兵买马的分割线 万恶的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如果你有浑身的剩余价值,与其被他们霸占,不如贡献给科学松鼠会吧! 亟需靠谱的人! 收发邮件、回复邮件、统计人数、制作问卷表、录入信息、活动现场协调、主持之类的工作,如果你有擅长的,请给我发邮件吧! 抱歉,我们没办法付薪水,不过会不定期请你吃饭玩耍送礼物(姬十三报销)! 邮件中请注明你的名字、性别、年龄、工作、联系方式、专长等基本资料, 发送到dawenxi2009@gmail.com 。 谢谢各位! - LOGO设计By UNITAG Design UNITAG Design,上海设计单位。 目前主要关注和从事平面、空间、网络多媒体等相关领域的设计与实验。 TAG本义标签,同时也是一种捉人游戏。成员中来自不同领域的四人希望与内协作,与外联合,游戏更大的空间, UNITAG就是彼此合作的平台。 Aether也为LOGO设计过两个版本,现在大家看到松鼠手中的不明物体就是达芬奇那幅著名的《维特鲁威人》,人体张开手臂模拟十字架,与外围圆框共同形成一个内十外圆的经典构图。 这个灵感最初由Aether贡献,后来的设计团队完善。 在此,感谢为达文西行走中队LOGO出谋划策的各位同学,你们将终生(此处为夸张修辞手法)享有参加小分队各种活动的优先权!
个人分类: 达文西行走中队|2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协和解剖课:呼唤遗体捐献志愿者
远帆 2009-3-5 22:10
以下是我在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 年 3 月 5 日解剖课开课仪式作为一名普通医学生的发言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北京协和医学院 06 级同学,正式开始人体解剖学实验的日子。学期伊始,我们在这王府井深巷的新校园中,延续着清华园的自强不息,却更添了一份厚重。这厚重,来自于医学生面对解剖学的态度——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一切事实需要亲眼看到。而保证我们开展中国最一流临床医学教育的,正是那些以非凡勇气和责任感支持我们的遗体捐献者及其家属们。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缅怀和祭奠遗体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也从他们坚定的决心中体会到他们对中国医学事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作为清华、协和合作培养的一名年轻的医学生,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遗体捐献者们表达致敬与默哀。 (默哀 ) 我们今天进行解剖学习使用的遗体,来自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志愿遗体捐献接受站。志愿捐献遗体的活动在北京已开展整整十年,截至去年北京市三所医学院校登记志愿捐献遗体者已达 8000 人,已捐献遗体者近 600 人,其中每一个人的名字都镌刻在北京长青园的纪念碑上。他们的伟大之处在于,人们并不一定能一一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但他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最宝贵的身躯,献给了医学生和医学事业的未来。人不可能永生,但亲抚他们的胸前,我看到的是,一颗对人生乐观豁达的心,以至于在他们生后,依然不忘记做一点善事。 遗体捐献者们是崇高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冲破中国几千年来传统丧葬观念,把遗体托付给我们这些年轻的医学生。他们,是满怀期望的,我们一定努力学习,不敢辜负。 我们清楚知道,遗体捐献协议书中,我们曾向每一位捐献志愿者承诺,他们的良好意愿能且仅能应用于单纯的医学教学之用。而我们以医学学习为唯一目的的保证,是对志愿者及其家属意愿的尊重与支持,对他们心愿的呵护和鼓励。由于历史文化与现实条件的差异,我们的医学生在这一点上还非常需要向国际同行的专业标准学习。在这里,我向大家倡议,我们在解剖实验室随时穿特定的工作服,不讲脏累,不嫌药水气味重;未经允许不携带摄影、摄像设备进解剖间,遗体解剖照片资料妥善保管,绝不用于教学以外任何用途,不带与教学无关的朋友进解剖学实验室参观,杜绝损害捐赠者家属对我们信任的不得体行为。遗体捐赠者及家属和我们医学教学人员的充分信任,是我们得以开展正常解剖教学的最基本保证。 而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医学的进展,正合奏出生命最美丽的交响曲。在很多遗体身上,我们能看到现代医学一步步迈进的痕迹——心脏起搏器、支架、人造血管…… 现代医学在挽救不应过早结束的生命同时,也在悄悄移风易俗,在和每一个获得新生的人交流对生命新的感悟。而这种先驱者与先驱者之间的互动,给人们带来了挽救更多生命的希望,给现代生命科学与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最强大的动力。 协和医大的何维老师曾对同学们讲过:“每次接受遗体捐赠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请你们铭记这些志愿者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整个社会的崇高精神,请不要愧对他们的这份真情。”尊重遗体捐赠者和家属的志愿,维护医学科学的纯洁与神圣,珍惜我们目前拥有的学习机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也许是我们唯一能报答他们的。 最后对捐赠者和家属们道一句:感谢你们! (06 级杨远帆作 ) 在此也说一句,我们国家遗体捐献的风气和欧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协和是由于历史原因有很多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够保证每四名医学生才能学习一具人体,而在其它医学院校12名左右同学才能有这样条件,很多普通医学院甚至只有老师有动手机会。解剖学是医学教育基础中的基础,正像我说的,医学的发展应当同遗体的捐献交相辉映,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在我们学习的人体中,很多都来自于过世的革命前辈,来自于科学家,来自于医务工作者,他们是坦荡的,他们对人生是豁达的,他们对必然到来的死亡看得很淡,他们值得社会的尊敬。医学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273 次阅读|2 个评论
谁为我们而死
eloa 2009-2-23 14:45
桔子帮小帮主 发表于 2009-02-23 10:37 讲几个笑话开头吧 1. Rotation时候的实验室做的是视网膜,实验材料来自小鸡胚胎。一次看老板取材,她不知道身后除了我还站着一位初来乍到的本科生。只见老板拿过鸡蛋,娴熟地哒哒敲敲,蛋壳破掉,一只弱小的脑袋在汤汤水水里微微蠕动了一下;老板二话没说地拎起,一剪子下去,鸡头落地。本科生应声脸色大白,以豹的速度冲出实验室。我们从此再未谋面。 2. 后来听说有用成年鸡做实验的科研老手,连剪子也不用,使手一拽,卡嚓一声脖子就掉下来,身子下边的翅膀还在扑腾,顺手按在一只箱子里,待平息方可处理那无头身躯。 3. 其实这个手法在实验室处理小鼠的时候屡见不鲜,只是可以滴血不见,起了个庄严的名字The Pencil of Death。具体操作:左手持死神之笔,压住小鼠后颈,右手轻抚小鼠身体至尾端,趁其紧张情绪稍稍平复,用力拽尾巴;伴随手下咯嗒一响,脊柱在皮肉内分为两端,天堂里多了一只小鼠;也有好心人怕给小鼠徒增痛苦,用力过猛,头连皮带肉脱掉,血溅四方;更有甚者,心里一软手下缺力,只把小鼠拽了个半瘫,可怜程度无可名状 4. 小鼠的另一个作用是做滋养癌细胞的活温床。老板学生时代曾把一管癌细胞注射到小鼠腹部,以致其腹腔胀大形似怀孕,不同是怀的东西比一月怀胎长得快,如果此时用针头把内容物抽出来看,满腔全是飞速扩增的癌细胞。 5. 老板隔壁也做小鼠,据说那位老板做事干净利索,致死小鼠的方法是:拎其尾巴抡圆了胳膊敲向桌边,命中率接近100%。接近的意思是:击中头部或脖颈小鼠即刻毙命,击不中的时候脸上就只淌过一摊鼻血。 6. 还是老板学生时。去Chinatown买活鱼提线粒体,回来放进水池不知如何杀死。那是一个没有google的年代,他提起一把快刀,闭上眼向鱼的方向猛刺数十刀完毕后所幸肝和肾尚在,老板获得实验材料,得以毕业。 未完待续 以笑话作噱头,不过我想你的注意力一定已经不在那些手足无措的人;这篇文章的主角也刚巧不是他们,而是那些掉脑袋或开膛破肚的、一生只为一死的小家伙。 为什么要蹂躏实验室动物 动物实验,科学家称之为Animal Experiment,中性词;反对者则喜欢用Vivisection这个词非常象形地表现了活生生地剖开的意思,同时带有很重的严肃气,使得厨房里活体解剖的行径自惭形秽地不能归入它的行列。尽管今天Vivisection所涵盖的内容已经扩展到其它类型的动物实验,但那股血腥味道却毫无疑问地携带下来。 动物实验中争议的焦点是哺乳动物,或至少是有中央神经系统的脊椎动物,上文中的鱼、鸡、小鼠都算。若换算成具体数字,那么我们在此讨论的是1亿根脊椎骨支撑起的生命(全球每年)。无脊椎的虫子和蚯蚓,至少到现在仍被争议双方默契地躲开。 今日的医学知识,包括血液循环、麻醉技术和心脏手术等等,无不是从剖开动物身体开始的。中学生物课本中这样描述经典而简单的巴普洛夫条件反射试验:给狗喂食的同时总是摇铃,将来脱离食物只摇铃的时候,狗嘴就会分泌唾液,于是条件反射被人为建立起来。看着这段话,我眼前出现了长胡子的巴普洛夫爷爷一手摇着铃铛一手扒开一张大嘴的欢愉景象。然而多年后,我却看到了那张大嘴的真实照片唾液腺被外接到一根管子,而管子再通过外科手术固定在狗的脸侧,这只狗就是戴着这样的装置期待着铃声响起,并将自己的唾液徒劳地贡献给一根冰凉的管子(图)。 活体解剖王子贝尔纳又被誉为生理学奠基人,用来奠基的砖头是动物尸体,他使解剖地位窜升,并成为了一道标准实验程序,请注意,十九世纪那个时候还不流行使用麻药。举一个不太血腥而且卓有成果的例子,他曾经用一些小猫小狗验证植物中Curare这种成分的麻痹作用,具体做法是先对动物进行药物注射,然后想办法令它们疼痛。强力的药效使得这些动物可以感知,却无法用身体做出应对和自我保护;实验划时代地向人们展示了反射弧的组成(接受刺激和传出动作指令是分开的),但想必小猫小狗也生不如死。贝尔纳的名言是:生命科学是一座雄伟华丽的殿堂,但是到达它的必经之路是一间又长又可怕的厨房。 再请看你身上的印记:牛痘、百日咳、白喉为了这些疫苗,不知有多少动物倒在了实验台的血泊之中,它们的生命轨迹看似与你的并无相逢,其实你身上这颗痘早在百年之前便和它们的命交织在一起。 举例说。脊髓灰质炎是我们常能听说的一种病毒疾病,主要袭击三岁以下的儿童。它的病毒从口中进入人体、进入血液,然后侵入中央神经系统,破坏四肢、躯体以及脑干的神经细胞,最后造成瘫痪甚至死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了疫苗,终于将病毒逼到了一个小角落。但在它的开发过程中,首先便遇到了获取实验材料的问题只有利用活的神经细胞,才能模拟引起瘫痪的过程。那个时代还没有培养人类细胞可以用,所以第一步所需就只能杀动物取细胞。另外,疫苗的原理是用灭活病毒侵染动物体,一个个灭活的候选者就像一座座休眠火山,个别时候有毒性重现的危险,于是在选拔过程中,一些运气不好的猴子就做了人的替身,被迫变成了脊髓灰质炎患者。现在,人们又懂得了如何对小鼠进行基因改造,让它们对人的病毒易感,和猴子相比,它们又小又便宜,生命周期短,繁殖也快,于是这些原本被病毒看也不看的小家伙,也主动地将病毒揽入体内。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承认动物实验的必要性。有人称,动物实验不仅残忍地把身体置于一种非自然状态,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动物的状况并不能准确反映人体状况,再加上动物在痛苦的情况下可能做出反常的应对,不能对其结果过于依赖。 而许多国家也曾由政府出面,对动物实验进行限制,比如要求尽量减少杀死实验动物的数量;尽量减少动物承受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有时要采取坚决果断的致死);利用麻药;术后加强照料或实行安乐死。 以一幅有趣的图片作为这段的结尾吧。同《创世纪》相反,纳粹对动物疼爱有加,1933年,他们颁布了欧洲最详尽的动物保护条例,几位领导也坚持素食。只是其原因有点小心眼他们认为动物实验是犹太人的科学。图中骨瘦嶙峋的实验动物满脸穷酸,却直挺挺地振臂,用我们恐怕不能懂的语言高呼:嗨希特勒~ 人类眼中的动物 让我们从人类的诞生讲起。 西方宗教里,上帝最爱人:《创世纪》中描述了一棵树,它没有好好为人类结果子,上帝就把它阉了再说动物,亚当和夏娃犯错误以后,上帝将他们赶出伊甸园,却交给他们权利去统领海里的鱼儿,空中的飞鸟,陆上的牲畜以及一切在地表爬行的活物。动物是为了人类利用它们而存活的;人便可以取它们性命,吃它们血肉。上帝当时究竟有没有给人类授权另当别论,毕竟这个事实是由人口转述,然而在现实中另有一些白纸黑字,记录下了历史上各种理论,以及争论。 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几百年便实施过动物解剖,他那时的理由是动物不会推理,没有智力、信仰、情绪,只是对外界信号产生功能性反应,因此地位低下,生来只为给人服务。在此基础上诞生了许多诱人的推论,某不便公开姓名的哲学家说:臭虫的存在是为了在早上叫人类起床;老鼠的存在使我们可以记得扔掉陈旧的食物于是,蹂躏动物自然算不得一项罪行。亚里士多德德高望重,再加上比较符合《创世纪》的精神,他的理论直到几千年后还对西方的思维方式施加影响。 人对哲学问题以及伦理的思考,向来同对世界的观察以及兴旺的文艺创作紧密联系。动物权利被人屡屡探讨,正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笛卡尔在哲学、文学、数学领域颇有建树;不过我不得不说,他似乎并不怎么了解动物:据说,他在私下似乎对动物还是不错的,却得出动物没有痛觉,甚至根本没有知觉;只是一个复杂机器的结论(图)。这个让人颇为费解的主张,成为了后来几百年间很多人讨论人和动物关系时的依据(当然也包括讨论残忍的动物实验是否合理时)。同我一样,伏尔泰也颇为不解地说:一些野蛮人抓住狗,把它们钉在桌上,剖开它们展示其五脏六腑。你看到它的体内装着和你完全一样的器官。回答我,机械师们,难道自然就是这样将感觉的器官安插在动物体里,却不赋予它们任何感觉么? 而康德则回避开动物是否能感知疼痛的焦点,一如既往地审视人心,在他看来,对动物不好,让它们受苦,伤害的恰是人自己的同情心和人自己的感情。这是一个十分谦逊和以人为本的想法,突然想起现代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实验室中,一般人都只会耍弄别人的小鸡和小鼠,对自己的则保持决然不同的冷峻态度;真可爱啊这种赞美也只有对别人的实验动物才夸得出口没有规定,但已经变成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人类世界的中心还是人本身啊。 生物学家也许是最能真切体会动物实验两难处境的人。刚刚200岁的达尔文说:你问我的意见?我非常同意为了生理学的研究使动物受苦或剥夺它们性命,但动机绝不是简单为了解决人的好奇。这是一个令我由于惧怕而恶心的问题,因此我不会再说一个字,除非我晚上不打算睡觉了。1822年,在他和其他人的努力下,第一部明令管理动物解剖实验的法律在英国诞生了。 死得其所 为了感谢你看到这里,来讲点轻松的。法国电影《蝴蝶》中有这样一段:八岁的小姑娘和一位蝴蝶专家爷爷在丛林里看到一只母鹿带着一只小鹿。她在看我们!不,她在闻。如果风吹向她的方向,她就能从中闻到我们的味道。小姑娘聚精会神、纹丝不动地看,周围鸟声虫鸣。砰的一声枪响,母鹿在小姑娘的注视下倒下去。爷爷抱住小姑娘,说:这是非法狩猎者。 后来,小姑娘在爷爷的指导下捕到一只漂亮的蝴蝶,爷爷说,放到沾了氯仿的棉花下,它们就能没有痛苦地死去。小姑娘瞪大眼睛,说:非法狩猎者?爷爷怔住,随即点了点头。 看来,科研并不能够理所当然地给动物实验挂上合理的标签。相反,在动物权利斗争中,一条实验室灰狗引发的血案(Brown Dog Affair)曾经掀起巨大风浪。你看,狗同人的性情最接近,它们是人最亲密的朋友;所以人在最需要牺牲他人的时候也最先想到它。于是1906年的英国才诞生了这位狗权卫士尽管它并非自愿。 一个相对和气的版本是这样记录的:这条苦出身的灰狗也曾是一条宠物狗,被主人无情遗弃之后又被卖到了实验室。生理学家甲切开狗的肚子展示胰管缝合手术,然后将之搁置了2个月;在经过2个月的痛苦煎熬后,这只狗又被带入讲堂,仰八叉绑在木板上,嘴套上笼子以免出声,缝合的肚皮被重新割开,展示前次手术的结果;这只生命力顽强的狗的噩运还没有完结,他又被交给生理学家乙进行第三个手术,切开脖颈露出唾液腺,接受电击并展示唾液分泌和血压之间的关系;在反复实验半小时后,生理学家乙宣布实验失败,将狗交给一位明日的诺贝尔奖得主学生丙,令其摘取胰脏然后用刀夺其性命。争议的一个焦点在于,教授们说他们使用了麻醉,然而在场几位动物保护主义者声称并没有闻到任何麻醉药物的味道,同时看到狗的挣扎惨不忍睹。 伦敦的动物保护组织于是联合起来捍卫狗权,不仅在城市的中心为它竖起雕像,还在下边添油加醋地写一句:英国的男士和女士们,这件事我们还能容忍多久?这句话触怒了医学院的学生,他们常常在夜里集结起来偷袭雕像,搞得警察必须24小时看护这只灰狗。4年过去了,伦敦警察终于烦死了,只好把狗雕像藏起来。不过据说后来还是没能看好,灰狗雕像惨遭损毁;70载春秋过后,另一尊再度在原处树起,并成为反对实验虐杀动物的图腾。 说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让大家痛恨动物实验,而是想说明现如今和它相关的每条法律都是实验动物的鲜血换来的。尽管研究人员一般并不会因为手段残忍而被检举,各个条例也总是令人无奈地加上如果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然而法律毕竟已明文规定:要尽可能使用麻药;同一个动物个体不能参与多于一次实验;如果实验动物的痛苦不能通过药物和照顾解决(包括被取了身体部件、抑郁、止疼无效、大型动物五天以上无法进食),那么必须将之杀掉。 你看出来了么,其实法律悄悄对动物实验表达了支持的态度,如果我们用耸人听闻的方式解读一下,它实际上默许了不施麻药、不让动物复原、持续不断地操作一只动物等做法法规尊重动物,但更尊重科研必要性。于是,生杀大权还是交回到科学家手里。 如今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动物是可以承受痛苦的,因为让动物痛苦的负罪感,可以被带来人类幸福的成就感所中和。 这其实已经默认老鼠、兔子,甚至猴子都比人类低等。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究竟多么低才算低?我们和其它动物的区别究竟有多大?也许,小姑娘手中的蝴蝶在听到爷爷要给她施用氯仿的时候没有能力思考这种死法的人道程度;不过,或许小猴子可以,它们也许还会用我们无法定义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者具备我们不具备的感情呢? 权衡利弊的思路还有另一个问题,它让人不由得想起广受批评的功利主义道德标准。功利主义认为,考虑一项行为是否符合伦理,就要综合每一个元素的幸福和痛苦的总和,比如,如果动物实验总的来说增加了地球万物的幸福程度,那么道德上就是正确的。 听起来还不错么? 1999年的时候,NATO轰炸了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勒,炸毁了中国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在事后英国外交官接受BBC采访时,他评价说:考量了近期所有成果,这点小失误最终还是为促进地区和平做出了贡献,是给科索沃人民带来幸福过程中一个小小牺牲。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了么,功利主义的致命伤就在于:它只在你考虑所有他人的幸福和疾苦时成立;但轮到你的时候,谁也不愿去当那个被别人的幸福掩盖的人。你没有权利决定谁是那个他人。 尾声 有一个哲学概念叫自然主义谬误,它描述了这样一种错误观点,即认为得知足够多的事实和真相,便可以解答一切伦理问题。 因此,科技发展到某一天,我们也许可以精确定义什么是思维,定义什么是一只蛤蟆和一个人,我们能钻进小鸟儿的脑子,看它们究竟有没有伤春悲秋,再钻进小鼠的脑子,看它们是不是因为实验而产生了痛苦和怨气然而知道了这一切,该如何进行动物实验的争论仍将继续,而且人类仍然会选择牺牲动物来换取人类快感我们向来不乏让自己摆脱愧疚感的能力。 在最后审判日,兔子来了,上帝问:你这辈子都做了什么,兔子回答:穿越原野生了一堆小兔子;小鸟来了,你这辈子都做了什么?,飞向空中生了一群小小鸟;麋鹿来了,我在林间高歌生了许多小麋鹿;单峰驼说:我冒险穿越山峰生了许多小骆驼;野狼说:冬天,我奋力猎食,所以我吃掉兔子;小狗来了,说:我对主人忠贞并生了许多小小狗;最后,人出现了,他说:我认真工作努力赚钱,并且生了许多小孩儿,你的孩子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全都在战争中死掉。上帝宣判大家统统上天堂去。动物大叫,连人类也可以么?上帝回答说,对,连人类都上去!都怪我太心急,只用7天造万物,若用15天,造物也许能够更加完美无暇 不完美的我们会生病,且希望自己不生病;而我们那无法完美的伦理,也可以宽恕我们权衡利益,最终作出不公平的决定。 伦理问题的答案只在你的心中,因为它们超越真相之界。 去到蟠虬的树枝缀满新红的花园 去到风骨俊逸的汉字书写的诗篇 去到光明的中国,洁净的街道 去到男欢女爱的美丽人生 去到没有主义,没有霸权的解放心灵 去到既不迷信宗教,也不迷信科学的自由境界 去到窗明几净的家, 去到苹果、啤酒,和食物丰盛的晚宴 去到蝴蝶、蜻蜓都逃离标本的自然 去到多元而不是单一 去到丰富而不是贫乏 去到生,去到死,去到梦,去到现实 去到面对天地,富有自知之明的人类世界 去到容纳异类,深入宇宙,日日更新的快乐时光 《圣人孔子》
个人分类: 生物|149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