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梁启超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梁启超

相关日志

大师们
热度 5 yhliu971225 2012-1-6 14:51
大师们
读边一的【经典重温】七年过去,不知顾校长的学养与态度进步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5508do=blogid=526232 摘录。 从左依次为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国学大师梁启超;中国古典文学大师王国维;史学大师陈寅恪;中国西洋文学大师吴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592 次阅读|14 个评论
传记与人生——感怀梁任公启超先生
热度 2 yurongming 2011-11-3 15:50
据俺所知,《三先生传》是梁任公传记创作的第一篇作品。开首引用陆子(九渊)言论:“ 我虽不识一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定下全文感情的基调,也道出梁公一生为人处事的基准。梁公的表达多借鉴西洋句法,好用长短句,又以自己昂扬的激情出之,让人感奋。 如前所引,其议论、抒情往往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心块垒,再如:“子绝四,终以无我。佛说无我相,闻之古之定大难、救大苦、建大业、造大福、度大众者,于其一身之生死利害苦乐,茫然若未始有觉。”梁公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护国之役回顾录》是民国十一年(1922)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南京学界全体做的公开演讲。先生绝不想揭开深藏的没有愈合的伤疤:“和这段历史有关系的人,亲自来讲这段历史,听的人自然亲切有味,却是可怜,这段历史是伤心历史。我这个在历史里头凑脚色的人,好比带着箭伤的一匹小鹿,那枝箭不摇他倒还罢了,摇起来便痛彻肝肠。因为这段历史,是由好几位国中第一流人物而且是我生平最亲爱的朋友把他们的生命换出来。 他们并不爱惜他自己的生命,但他们想要换得的是一个真的善的美的中华民国 。如今生命是送了,中华民国却怎么样, 像我这个和他们同生不同死的人 ,真不知往后要从哪一条路把我这个生命献给国家,才配做他们朋友……”先生没有任何的矫情和虚伪,一如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小鹿在狄克特山的树丛间徘徊游荡,箭簇依然在它的背上 ”,那种痛彻心肺,只有经历过与至亲之人生离死别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 整个护国战役,先生功勋卓著,九死一生,可他从来没有把它当做可以炫耀的一个资本,甚至从来没觉得自己所做的有什么了不起,在他的心里只有伤痛、只有愧疚、只有自责、只有遗憾:“……当时袁皇帝‘捕拿梁启超就地正法’的上谕,早已通行各省……我广西到底去成了,我想法子从上海搭船到香港,我是蹲在煤炭房的旁边……我又设法偷搭一只装货船到了安南……各车站中已经有我的照片,到处截拿,我只好坐一段车坐一段船走一段路,三天后才到镇南关入广西境。在这期间内,我自己碰着一件终天大恨的事,哎!我先君因病过去了,那时候我正蹲在香港煤炭房里头。哀哉!哀哉!我从此便永远为无父之人了。可怜我的朋友都瞒着不给我知道。我在广西,怕老太爷担心,三天五天一封禀贴去报平安。 哎!讲什么国家大事,我简直不是个人了 。” 正如林志钧在《饮冰室合集.序》所说:“任公为人款挚而坦易,胸中豁然无所覆盖,与人言倾囷竭廪,恳恳焉惟虑其不尽。世每称其文字之宏豁通彻感人特深,实其性情使然也……”,梁公回忆亲友的传记创作,可以看做他的心灵史,也是他一生血泪与真情的凝聚。《三十自述.附:我之为童子时》回忆自己的母亲,写到真情流露,自已宛然还是一个稚嫩的孩童:“可怜我稚嫩温泽之躯,自出娘胎以来,未尝经一次苦楚。当时被我母翻伏在膝前,力鞭十数……”孩童般对母亲的眷恋,隐藏在风趣的描述之中。文章对伯姐的感动与怀念以及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更是让人震颤:“最可怜者,我伯姊陪我长跪半宵,犹复独哭一夜。伯姊何为哭?惧我父知之,我所受鞭扑更甚于今也。虽然,我伯姊之惧徒惧矣,我母爱我胜己,察我已能受教,逐未尝为我父言也。呜呼,吾母弃养将三十年矣,吾姊即世,亦且十年, 吾述此事,吾涕沾纸矣 。吾等有母之人,须知天下爱我者,无过于母,而母之教训,实不易多得, 长大而思母训,母不我待矣 。”语言朴实平易、简简单单,却让人油然而涕下。 《悼启》是怀念已故妻子的一篇短文。文章其实只用一句对话描写,就概括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夫人的气节、为人:“ 上自高堂,下逮儿女,我一身任之。君但为国死,毋反顾也 。”为了丈夫能心无牵挂,将所有的恐惧、担忧藏在一个弱小女子的胸中,只有豪情万丈郑重的承诺“我一身任之”!我们可以想见是怎样的深情和深厚的理解,才使一个弱小女子迸发出如此生命的激情。 《亡友夏穗卿先生》以亡友旧时一首戏言诗,涵括了无尽的真情、怀念与感伤:“不见佞人三日了,不知为佞去何方。春光如此不游赏,终日栖栖为底忙。” …… 呜呼!斯人已逝,想千载之下,水当犹为之寒。纵万语千言,无以表拳拳敬仰,聊以纪伯伦诗句作结: 给我一支芦笛,歌唱吧! 歌声是永恒的欢欣。 笛声悠扬,萦回不息。 万物泯灭,笛声犹存。 ……
个人分类: 读书杂感|3261 次阅读|19 个评论
任公的家书
热度 4 sivaxin 2011-11-2 22:46
上周末学校组织同里有,不少同事“小妈妈”、“小爸爸”们都带来宝贝一同出游,我们一帮小阿姨、小叔叔们逗可爱的孩子玩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为人母为人父的不易。尽管目前孩子们都还只是“小不点点”,只懂吃喝玩闹,但爸妈们已在思虑其今后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大家都在大学任教,对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未来的改革都不抱太乐观的期许,若由着孩子的心性发展,采取“快乐教育”吧,又担心无法适应中国社会学历敲门砖的残酷现状;如果变身“虎妈”、“狼爸”压着孩子走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吧,又生怕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留下童年阴影。送出国留学吧,又担心过早过度西化,与父母亲情淡漠,不送出国吧,又生怕孩子品格和天分被中国的教育给活活糟塌了。 晚上读梁启超给儿子梁思成的家书,之前就在不少文章中读到过梁任公对子女悉心教育的种种故事,但一直未正经地读过任公的家书,这次细细读来真是感叹梁思成有任公这样一位父亲真是幸运,他规划儿女的事业和人生,但并不是强加强压的形式,更多扮演的是一种引领者,他是儿女的良师、益友更是精神和人格的导师。而且梁启超的家书从语言到思想都是上乘的文章,难怪爸爸之前总说要系统地读一遍《饮冰室全集》的。 梁思成在宾大艺术学院建筑系学习时曾写信向父亲抱怨,建筑系日复一日、夜复一夜重复训练地画图会把自已变成一个只会画图的匠人,任公在回信中给思成写道:“ 你觉得你的天才不能副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学问在这时期内将会发生进步的特征。我听见倒是喜欢极了。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现。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肯定、鼓励思成,并劝戒思成学问修为切不可急于取巧和浮泛,大学的精神也该是如此吧! 在梁思成在宾大就读期间,梁启超还对思成的学业提出了一点建议,他是这样写的 :“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在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点常识,选一两样关于自已娱乐的学问,如音乐、文学、美术等,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 任公希冀儿子会做学问,也要会生活,找到真正学者可持续发展的寄托。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宾大求学期间,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不幸身亡,梁启超担心她伤心过度,因而在信中写道“ 人之生也,与优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出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绊,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习 。”提醒思成和徽因重感情,但不被感情牵绊,以理性经营自已的人生和事业,修炼面对人生中的忧患安之若素,泰然处之的品性。 梁思成和林微因1928年毕业准备回国之际,任公在信中写道:“ 现在觅业之难,恐非你们意想所及料,所以我一面随时替你们打算,一面愿意你们先有这种觉悟,纵令回国一时未能得相当职业,也不必失望沮丧,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身不许他入侵。 ”以梁启超在学术界和政界的地位,加上梁思成在宾大的求学,谋职似是轻而易举之事,但显然梁启超不愿意思成和徽因过于乐观和自大,先有接受现实的觉悟,但又告诫他们遭遇挫折不要失望,并终身保持愈挫愈勇的精神劲头。 回国后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去了东北大学开设建筑学系,梁启超在不久后病重入院,但仍写信给思成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划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叫做“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只有个零了。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个人分类: 读书阅史感悟|4963 次阅读|5 个评论
梁启超合集读书体会
yurongming 2011-10-23 14:50
有为启超皆抱启蒙期‘致用’的观念,借经术以文饰其政论,颇失‘为经学而治经学’之本意。故其业不昌,而转成为欧西思想输入之导引。 《饮冰室合集.专集.清代学术概论》34,第4页 ‘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3页) 正统派之盟主必推震,(4页)其治学根本方法,在‘实事求是’‘无徵不信’,其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学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辑逸闻等等。而引证取材,多极于两汉,故亦有‘汉学’之目(5页) 唐代佛学极昌之后,宋儒采之,以建设一种‘儒表佛里’的新哲学。……吾辈所最不慊者,其一,既采取佛说而损益之,何可讳其所自出,而反加以丑诋;其二,所创新派既并非孔孟本来面目,何必附其名而淆其实……既污孔,且污佛,而并以自污也。(7页) 缺点:一曰遏制创造,二曰奖励虚伪。(7页) 立言但论是非,不论异同。是,则一二人之见不可容易也,非,则虽千万人之所同,不随声也。岂惟千万人,虽百千年同迷之局,我辈亦当以先觉觉后,竟不必附和雷同也。(钟錂著颜习斋言行录学问篇)
个人分类: 读书杂感|1 次阅读|0 个评论
坂上之云
热度 3 Alexwjlster 2011-8-10 16:53
“坂上之云”本身意思是“顺着山坡(坂)上升的云”,折射日本在 明治维新 时期奋发图强,学习追赶西方列强,国力不断增强的情景。 变革时代的日本年轻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向前向上,走出自己或长或短的壮丽人生。看这部司马辽太郎的大河剧(幸好不长,不拖沓)可以结合着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来印证。 中国的航母今天下水了,我不知道现在中国有多少青少年像秋山兄弟那样“单纯”的关心国家海防的。 小时候看过一部日本电视剧《烈驹》,女主人公让人眼前一亮,仿佛远处的海风直接吹到了自己的脸上,沁入自己的心脾,于是冲动了,要努力走出去看看这个大千世界。当时还有国产辛亥革命题材的《海龙?》、《黄兴》真是让人看后热血沸腾。而今很少能见到此类奋发向上,清新锐利的作品了。多数影视文学作品表现的是迷茫、狂躁、缠绵、揶揄。绿江南的潇潇细雨,渔舟唱晚,暮鼓晨钟;东国的苍浪排空,樱飞如雪;大漠草原上的晴空白云,骏马羊群;冰峰雪山的瑰丽神光,天籁传音;北国长白山的林海雪原,探宝寻珍。这些景象在我的记忆里是那样的真实和完美。 时间如飞流逝,正如织田 信长特别喜欢幸若舞《敦盛》的其中一节“人间五十年,跟天下比起来,如梦似幻,人生一度得生,焉有长生不灭者?”。浪花淘尽多少英雄,古今天下事,都付笑谈中。 ************************************************************************************************************* 几个人物(来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989706.htm 秋山好古(1859.2.9-1930.11.4)陆军大将, 日本骑兵 之父,日俄战争期间以机关枪大破号称世界第一的 俄国 哥萨克骑兵。慷慨豪爽,以学生从军,功成名就后又回到家乡当教师。是 明治维新 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秋山好古(あきやま よしふる) 爱媛县 人 松山藩士秋山久敬三子。小时候名为信三郎,明治元年(1868年)他的弟弟秋山真之出生。因为家里养不起太多的孩子,父亲想送 秋山真之 到寺院出家。(这个秋山真之后来成为海军名将, 日本海大海战 的实际指挥官, 人们习惯将他们俩一直称为“秋山兄弟”。)可是爱护弟弟的秋山好古坚决不同意,只得不了了之(有意思的是,秋山真之自己反倒一辈子都想当和尚)。 为了挣生活费,秋山好古就去工作了,不过只是在澡堂里烧水。17岁的时候, 他单身前往 大阪 ,在那里在谎报岁数的情况下,通过了师范学校的考试。毕业后,在 名古屋 的县立师范学校(现 爱知教育大学 )附属小学任教。随后,在松山藩前辈和久正辰的劝诱下,考进了日本 陆军士官学校 。“ 难道不想找一个除了生活费以外,还有一些零花钱的学校吗?”据说当时这位乡贤是这么激发他的。1877年5月入陆士旧3期,1879年12月22日授予 陆军少尉 军衔。骑兵第1大队附,陆军士官学校出仕。1885年12月24日毕业于陆军大学第1期。参谋本部出仕, 东京 镇台参谋。于明治20年(1887年)7月留学法国,三年时间里好好学习了 骑兵战术 。他可不只是镀了金,真正成了一块金子。 回到日本后,先后担任骑马学校校长、骑兵监等职,并为“骑兵科”的创立作出了贡献。在 陆军大学 回答学生什么是骑兵的时候, 当场运拳打碎教室的玻璃,然后举起流血的拳头,告诉学生,这就是骑兵。(表示速度、力量和伤亡)。 他是日本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骑兵名将。 在甲午战争( 日本人 称为日清战争)中任骑兵第一大队长,攻占了金州、 旅顺 。 义和团 运动(日本人称为北清事变)时,还参与 八国联军 前来镇压义和团。接着就当上了清国驻屯军司令官。 1902年6月21日晋升 陆军少将 。真正确立秋山好古赫赫战功的是1905年的 日俄战争 。 日俄战争中他作为骑兵第一旅长(第二军)出征, 奉天之战 中打破了三倍于己的,号称世界最强的 哥萨克 骑兵的突击。特别是 沙河 会战后的黑沟台会战,以8千人的兵力顶住了11万俄军进攻达三天,用机关枪骑兵再次打败俄军,赢得了战役转折点,迫使俄军第二集团军司令丢官。 秋山好古是日军从所谓的“日俄战争中的最大危机”走出、并走向胜利的大功臣。他还派骑兵深入敌后,焚烧粮草,截断交通, 有名的敌后横断三百里就是说的他的部队(1日里等于4公里)。   战后任骑兵监, 海牙和平会议 代表,第13师团长,近卫师团长,1916年,又任 朝鲜 驻扎军司令官,11月16日晋升陆军大将。1920年担任教育总监。 1923年3月30日为履行早年诺言,放弃了元帅职务不就。甘愿以退役陆军大将的身份回到故乡 松山 任北予中学校长。 1930年11月4日去世,曾获二级 金鵄勋章 。授勋一等旭日桐花大绶章。 秋山好古因为鼻子大而挺所以得了个“鼻信”的绰号,身材高,皮肤白,眼睛也很大,在陆军大学期间被 德国 教官误认为是欧洲人。因此也经常受到女人的爱慕。然而他自己却说男人长得英俊有什么用,丝毫不以长相为荣。 很喜欢喝酒,打仗的时候也在水壶里装酒喝。卫兵为了奉承他在自己水壶里也装了酒给他和喝。 因为嗜酒过度导致晚年得了严重的 糖尿病 。 极度讨厌洗澡, 据说在日俄战争的时候只有洗过2次澡。军服也从来不洗不换而长了虱子,靠近他就能闻到一股臭味。部下和同僚劝他 洗澡 都被他以“在战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万一洗澡的时候就无法处理”和“军人千里迢迢来到战场难道是为了洗澡吗”加以拒绝。   退役后一直不愿谈起自己的功绩。 任职校长期间每当学生们要他讲述日俄战争的故事或者要求看他的军服都被他谢绝。 弟弟秋山真之出生的时候因为家里贫困,打算把真之送到庙里去,秋山好古恳求父母“将来要赚 豆腐 那么厚的钞票养家,不要把弟弟送到庙里”。    在法国留学的时候得了伤寒。没有去看医生导致头发全秃了 。   生活十分简朴。 一直把腌 萝卜 当吃饭的小菜。真之来家里借住的时候也只有一个碗,自己吃完把碗借给弟弟。不舍得穿袜子。   没有物欲。打了胜仗把战利品和奖赏都分给部下。   参加第二回万国和会的时候。 别人发表演说的时候他鼾声如雷地打瞌睡。一起参加都筑馨六提醒他注意形象。他回答“演讲内容我都了解了”。   去法国留学时,陆军大将山县有朋托他给法国高级军官送礼物。结果秋山好古喝的酩酊大醉,礼物在地铁里被人顺手牵羊偷走。 http://baike.baidu.com/view/989699.htm 秋山 真之(あきやま さねゆき庆应4年3月20日(1868年4月12日) - 大正7年(1918年)2月4日)爱媛县人, 日本海军 名将,天才参谋,日俄战争时提出沉船闭塞旅顺港、敌前大转向、七段击等方案,成为联合舰队胜利的第一号功臣。 幼名淳五郎(じゅんごろう)。母亲是贞。哥哥 秋山好古 是陆军 大将 。妻子すゑ。育有4男2女。参议院议员大石尚子是真之的外孙女(次女宜子的长女)。明治13年至15年所住旧 旗本 佐久间正节的宅第所在。 ] 文学少年   秋山真之出生于伊予国 松山城 中徒町(现在 爱媛县 松山市 )的下级 武士 家庭。父亲是秋山久敬。母亲贞是松山藩士山口家的女儿。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 是邻里有名的捣蛋鬼。 小儿子未免受些宠,他母亲对他是毫无办法,成天到处为了真之的恶作剧到处赔礼道歉。在乡里的汉学塾上学。 受到好友 正冈子规 上京的刺激,5年级时从爱媛县第一中学(现在爱媛县立松山东高等学校)退学, 明治 16年( 1883年 )前往东京,先在共立学校(现在开成中学校)学习英语,接着进东京大学预备门(后来的第一高等学校,最后在 东京大学 学习教养课程。   大学预科的时候一直接受哥哥好古的接济,他哥哥秋山好古小时帮人家澡堂子烧开水一天挣一个铜板来补贴家用,避免了这个当弟弟的因为养不活而被迫出家的命运。秋山好古后来成为 日本骑兵 之父,在 日俄战争 黑台沟会战8000破10万,把 哥萨克 骑兵打成历史名词,最后辞元帅不就而甘心退役为乡下教师,在这样一位哥哥面前,不管真之如何顽劣不堪,他还有什么话说? 就是后来做了中将见了他哥,只要他哥不发话他还是不敢坐下。就是由于他哥的一句话,真之便乖乖地从大学预备门退学,改上海军士兵学校。和以立志于文学的正冈子规分道扬镳。 钻研海军   明治19年( 1886年 )进海军兵学校17期班。明治23年( 1890年 )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后授予 少尉 候补军衔在 海防 舰比叡上服役,其间救助了触礁搁浅的 土耳其 军舰。作为炮舰筑紫号的航海士(大副、二副或者三副的统称,下同)参加 中日甲午战争 。他在8月30日写给友人的信中说 :“ 联合舰队 的长官们全是海战的外行,在不知清国舰队的所在位置的现在,首先应该设想清国舰队也在企图寻找联合舰队决战,而现在的联合舰队四分五裂。很有可能被正在寻找战机中的清国舰队各个击破。结果他的担心因 李鸿章 一纸电令把北洋水师锁进了 渤海湾 没有变成现实。 战后转 和泉 舰服役。 明治29年( 1896年 )年1月划归 横须贺 ,并且在海军水雷术练习所(海军水雷学校)学习布雷技术,毕业后担任横须贺水雷团第2水雷队副队长。 后来在通讯舰八重山服役升任 大尉 。 同年11月被军令部作为谍报员派往 中国 东北活动。   明治31年( 1898年 ) 日本海军选拔公费留学生,秋山真之落选,即以私费身份留学 美国 。 就读于安纳波利斯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 ,导师是著名的 海权论 发明人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 ,在华盛顿海军大学秋山利用大学图书馆和海军文库钻研兵术理论的研究。这期间正好爆发 美西战争 ,秋山作为观察员提交了报告。秋山参观了美国海军封锁 古巴 哈瓦那港的作战,以此为参考在日俄战争中提出了封锁 旅顺 港的作战方案。 1898年日本海军大学校的校长坂本俊笃少将正好在美国出差,见到真之让他赶紧回去上海大,说没有那个文凭以后怎么混啊,可被真之一句话给问傻了:“回去没问题,但是谁来教我呢?”,将军这才想起来面前这位是海军界泰斗 马汉 的弟子,赶紧着就让他回来当海大战略学教官。 明治32年( 1899年 )1月前往 英国 视察8月归国。明治33年( 1900年 )入海军省军务局第1课,成为常备舰队参谋。   明治35年( 1902年 )成为海军大学校教官。 教授《海军基本战术》、《海军应用战术》、《海军战务》、《海国战略》等课程。秋山真之是日本海军中最早提出将战略和战术区分开来的人,他同时引入“战务”的概念,对日本海军现代化和制度化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明治36年( 1903年 )8月结婚。 围攻旅顺   日俄战争前夕,海军大臣 山本权兵卫 任命 东乡平八郎 为联合舰队司令的同时, 也把秋山真之找去当联合舰队的第一参谋,负责具体的战术制定和实施。东乡对他的评价是智如泉涌。 根据 俄国 陆军的战略思路,兵力在没有倍于敌军以前是绝不和敌军进行战略决战的。 俄罗斯 是个大陆国家,海军的思路肯定遵从陆军的想法,现在 远东 舰队的吨位火力和联合舰队不相上下,所以可以肯定俄国远东舰队将会龟缩在旅顺港里不出来决战,等待从国内来的援军再对联合舰队形成包围之势,以求一举全歼。决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 秋山真之制定的方案是首先像甲午战争夜袭 威海卫 那样用驱逐舰夜袭 旅顺口 ,如果不成的话采用他在美西战争中在美国舰队上当观战武官时从美国海军那儿学来的“堵塞战术”, 用沉船把旅顺港口堵塞起来,使远东舰队出不出来,以求一举全歼。 首先采用第一套方案,夜袭进行的很不顺利,总共发射了18枚鱼雷,到天亮一仔细清点,俄国军舰一艘没击沉,就两艘战列舰,一艘巡洋舰重伤,所谓重伤也就只要两个月左右的修理就能恢复作战能力——驱逐舰奇袭作战完全失败。只能采取第二套作战方案的堵塞战术了。2月24日堵了一次,没堵成功,3月27日又堵了第二次,还是失败。5月2 日本 来还想堵第三次的,结果岸炮火力实在太猛,无法靠近而只好作罢。沉下去的船都偏离了中心线, 虽然这些沉船对舰只进出有点不便,但是俄国远东舰队真要出来,在岸炮的掩护下排个阵势不会有任何问题。旅顺港是没堵起来,结果堵出了日本海军第一位军神。这是秋山真之的海兵两期前辈,原来驻俄国武官海军少佐 广濑武夫 了提出大面积敷设水雷的建议。这个计划虽然炸死了俄国远东舰队司令官 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 中将,可日本的两艘战列舰也不慎触雷沉没。秋山真之提出的T字型战法即集中火力打击敌军 旗舰 在1904年 黄海海战 中也因为转弯过于迟缓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决战对马   旅顺口被陆军 儿玉源太郎 、 乃木希典 攻克后,联合舰队返回日本大练兵,准备迎战俄国第二 太平洋 舰队,秋山真之修正了形成丁字队形的问题, 提出了著名的敌前大回头方案。由于不能设想一次炮战就能把俄国舰队全部打到水底下去,秋山真之把自己这次拟定的作战方案称作《七段式作战》,就是从双方主力战舰从见面开打开始,沿着狭窄的 日本海 从对马海峡到 海参崴 总共准备了七次攻击。   如果把联合舰队和俄国舰队相对的日期设为X的话,这七次攻击的内容就是:   1.X日白天,首先争取在对马海峡以南, 长崎县 西部的五岛列岛进行战列舰决战。   2.X日夜晚,北上,在对马以南由驱逐舰和鱼雷艇进行夜战。   3.X+1日白天,在对马海峡西水道再进行白昼战。   4.X+1日夜晚,继续夜战。   5.X+2日白天,在 郁陵岛 附近继续白昼战。   6.X+2日夜晚,继续夜战。   7.X+3日白天,继续在海参崴外海白昼战。   这个计划的确极为精彩同时也是极为困难。其困难之处在于这不是一个一字长蛇埋伏阵,而是同一支联合舰队的一些战舰从对马海峡开始沿着日本海和俄国舰队同步行动,缠着俄国舰队进行反复攻击,稍有不慎,便会 满盘皆输 。   5月27日凌晨五时五分,联合舰队司令官东乡平八郎从镇海湾向大本营发出了有名的电报:“接到发现敌舰队警报,联合舰队立即出击,今日天气晴朗波浪高”。这是秋山真之起草的。 对马海战 战局的进行一如其计划,甚至比计划的还要好, 只打到第三段俄国海军就投降了 ,俄国舰队遭到了空前的失败,在驶入对马海峡的38艘俄国舰船,沉没21艘,被俘7艘,中立国扣留6艘,逃跑途中损失1艘,损失吨位高达20万吨以上。而日本只损失了三艘鱼雷艇。 战后岁月   明治38年( 1905年 )12月联合舰队解散后担任巡洋舰舰长,第1舰队参谋长。大正元年( 1912年 )12月1日担任军令部第1班长(军令部第1部长)。 大正3年( 1914年 ),在军舰建造问题上发生西门子事件。随后发展成对政府的批判,引起对军界在事件中暗箱处理不满,众议院议员花井卓藏召集响应者要求公开军法会议。同年1月设置调查委员会秋山被指名参加。3月山本权兵卫内阁总辞职, 大隈重信 当选新总理,任命 八代六郎 为新的海军大臣,秋山任军务局长辅佐八代六郎。11月成立治罪法改正委员会,同花井卓藏等人辩论。大正5年( 1916年 )2月调出军令部,委员资格由 铃木贯太郎 继任。 担任军务局局长期间,乘坐巡防舰音羽访问 上海 对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向中国提出招收留日学生的建议。和 孙文 也有接触并在背后支持中国 民主革命 。和小池张造结成“小池部屋”。通过实业家 久原房之助 等人开展革命活动。 明治44年( 1911年 )中国发生 辛亥革命 推翻清朝成立 中华民国 。大正4年( 1915年 ) 袁世凯 复辟,中国各地倒袁之声四起,日本政府和其他西方国家也表示抗议。 川岛浪速 等浪人和参谋本部 田中义一 副参谋长等人主导了第二次 满蒙独立运动 ,秋山作为外务省政务局长也有参与。直至从军令部转出才离开对中政策的智囊团。   大正5年(1916年)3月,前往视察 第一次世界大战 。从朝鲜半岛经 西伯利亚 铁道到到了俄国, 芬兰 等东欧国家。5月到达英国。随后又前往 法国 ,意大利,大正6年( 1917年 )9月前往美国,10月回国。 回国后马上被任命为第二舰队水雷司令官,因为身体原因不久辞职。同年7月选为海军将官会议议员荣誉职位。 大学校教官时代,被邀请参加 佐藤铁太郎 的「天晴会」研究经典, 晩年醉心于灵学和宗教研究。 皈依被多数军人接受的 日莲宗 。还跟从神道家川面凡儿学习神道,两人设立了皇典研究会。在好友海军机关学校教官浅野和三郎的介绍下参加了 新兴宗教 大本教 。秋本是个宗教不定的人。大正7年( 1918年 )去世前钻研 般若心经 。   晩年因为腹膜炎在 箱根 疗养,最后病情恶化在小田原山下龟三郎的别墅去世。 享年49岁。  墓所在 东京 港区 的青山墓地。    作为参谋长期秋山在东乡平八郎身后不为外人所知,直到战后通过岛田谨二被介绍。 昭和 47年( 1972年 ) 司马辽太郎 的小说 坂上之云 使秋山家喻户晓。 秋山小时候很调皮,领着邻居小孩玩打仗游戏。学着书里自己制作焰火。由于太顽皮母亲贞拔出刀说「お前も杀して私も死ぬ」(杀了你我也自杀算了),秋山才有所收敛。喜欢画图,游泳和跑步。少尉候补的时候,喜欢吃饭时候用面包屑做成俾斯麦, 拿破仑 和丰臣秀吉的头像。候补生时期,后辈问他为什么不见他用功成绩还是那么好。秋山回答参考过去考试出的题目,猜测教官的出题心理。 喜欢吃炒豆,口袋里一直放着。所以描写他喜欢放屁。喜欢用军服的袖口擦鼻涕,想作战方案时可以几天不洗澡忘我投入。 从美国归国途中遭遇赌博骗子。 输光的秋山用刀逼骗子把骗去的钱还了出来。    日俄战争中日本海海战是其人生的最高点,此后除了准确预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并没有什么特别表现。但是海军因为他在日俄战争中的功绩加以神话。   东乡平八郎评价秋山智如潮涌。 戴季陶 在其著作《日本论》中将秋山描述为神机妙算的军师。    诗人正冈子规是秋山少年时代的好友,在东京的共立学校也是同学经常一起游玩。后来成为 大藏省 官员的胜田主计也是秋山和子规在松山时的好友。   日本海海战时秋山的电报『本日天気晴朗ナレドモ浪高シ』明文是"今日天气晴朗但是浪高",意思是今日天气晴朗主力舰出击可能,但是小型船只不宜出击的意思。短短13个字就表达了很完整的意思。得到高度评价。此外旗语「皇国ノ兴廃此ノ一戦ニ在リ、各员一层奋励努力セヨ」(皇国兴废在此一战,诸君当需愈加奋力)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日本海海战胜利后联合舰队解散时东乡平八郎的训示也是秋山起草。因为受到文章感动美国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 派人将其全文翻译后分发到美国海军各单位。「秋山文学」也由此名噪天下。 一场日俄战争打下来,秋山真之受不了这种精神重压,成了个怪人。在给军令部的总结报告的头四个字赫然是:“天助神佑”。 看过戴季陶的《 日本论 》的人肯定会对戴季陶笔下的那个成天满脑子封建迷信,成天神神叨叨的海军中将秋山真之很有印象。 秋山真之本质上是个文人,他是被他哥哥秋山好古糊弄的从了军,其实他不适合这种充满杀戮的战场。日俄战争以后秋山真之一再要求退役去当出家当和尚,可是那样做了大日本海军就很没面子,所以秋山的要求一直得不到批准。 对于秋山真之的要求日本政府不但不批准,反而还给秋山不断加官进爵,最后任命他为海军省最重要的军务局局长,海军中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秋山真之在第二舰队司令官任上时患了腹膜炎,坚决拒绝医生治疗而去求神拜佛, 50岁时就在任上病死了,遗嘱是坚决要儿子代父出家当和尚。这位秋山参谋,其实也是被日俄战争累疯的, 日本人 有这么一句话:“ 日俄战争要去了儿玉源太郎的肉体,要去了秋山真之的精神”。 秋山真之死后,日本政府在海军大学校兵棋推演室的门口,树立了他的半身铜像。 http://baike.baidu.com/view/299257.htm 正冈子规 (1867~1902)    日本 歌人、俳人。 本名常规,别号獭祭书屋主人、竹之乡下人。生于 爱媛县 ,父亲是松山藩士。 东京大学 国文学科中途退学后,入日本新闻社。最初有志于哲学和政治,后受 幸田露伴 所作《风流佛》的影响,从事文学创作。早期作品有小说《月亮的都城》(1892)、《花枕》(1897)、《曼珠沙华》(1897)等。1891年冬,着手编辑俳句分类全集的工作,1892年开始在报纸刊载《獭祭屋俳话》, 提出 俳句 革新的主张。1893年发表《芭蕉杂谈》,对 芭蕉 作出独特评价。1895年从军参加 中日甲午战争 ,因肺病恶化而退伍。 1898年出版的《俳句诗人芜村》,对主要吟咏风景的与谢芜村给予高度评价。他还主持出版同人俳句杂志《杜宇》。发表《致歌人书》(1902),推崇《万叶集》,贬低《古今和歌集》,为此曾同 与谢野宽 发生激烈论争。    子规认为俳谐连歌缺少文学价值,主张使发句(起句)独立成诗,定名为俳句,为后世沿用,俳谐连歌随之衰落。 他的著作还有随笔集《松萝玉液》(1896)、《墨汁一滴》(1901)、《病床六尺》(1902)、《仰卧漫录》(1918)等。
个人分类: 人文思考|6111 次阅读|7 个评论
谁是真正的近代中华民族之魂——感怀梁启超先生
热度 2 yurongming 2011-6-21 17:10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关于饮冰室主人称号的来历,他在《自由书》中有风趣的解释:“ 吾读孟子‘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以名吾室 ”。提起梁启超,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那激荡人心、挥洒华丽的《少年中国说》,其实,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而"唤醒国人,改造国民性"才是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文无意赘述梁启超一生所取得的多方面成就,只是提请大家注意,梁启超一生不管从政还是埋首学术,其宗旨都可以归结到两个字——“新民”。为了这个理想,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郭沫若曾提到过梁启超对现代中国的巨大影响,确实,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文人几乎没有不受过他影响的。但是,梁的一生又是充满悲剧性色彩的,他的一生总与整个社会总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当所有的人都喊着要彻底推翻旧道德、旧文化的时候,他偏偏力陈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所有的人都高唱自由、歌赞革命的时候,他又撰文痛诉革命的危害及弊端……。他的思想一生都在变, 唯一没变的是清醒的眼光、深厚的悲悯和满腔对国家、民族炽灼的热忱 。他曾说:“ 真正爱国者,除国事无他事,除国忧无他忧 ……”,这其实也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他喜欢论英雄、赞英雄,“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是他最为津津乐道的西方名言。他把英雄分为先时的和顺时的英雄,先时的英雄总是命运不济,而顺时的英雄则呼风唤雨。事实上,他清醒地看到,自己就是这么一个先时的英雄,但是,梁公最让人感动、让人敬佩的地方也就在这里: 明知道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却甘心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牺牲奉献,自始至终无怨无悔 ! 不管从文章还是经历,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他那满腔的热血!护国战争,对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不屑一顾,心系学生蔡锷的危急,在三个好友已经被害,还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独闯敌营,回忆这段历史,最耿耿于怀的却只是“我梁启超从此便是再无父亲的人了!”;以财政部长之尊,甘愿投身学术,再也不问政治;被医院错割掉仅存的好肾,为了西医在中国的推广,硬生生止住家人告状打官司的想法……按当今社会的说法,梁公是一个真正的“傻子”,但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有资格称为一个真正的圣人!若论谁是近代中华民族之魂,我坚信,没有谁比他更有此资格承当! 不管历史曾对梁公多么的不公平,但是,“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大浪淘沙, 真正的伟人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露光芒 ! 读完《饮冰室全集》,我只有钦佩、只有敬仰,特赋诗一首,略表衷心。 远怀任公梁启超先生 卓如豪迈千古特, 任公圣莲尘梦惊。 寸血燃冰伤国运, 慈心煮酒为新民。
个人分类: 读书杂感|3590 次阅读|6 个评论
看看现在小学生在学什么——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wuyang2468 2011-5-29 14:05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一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单、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再看看现在大学生都学到了什么!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3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梁从诫先生为什么树葬在十三陵国际友谊林?
viclee 2011-5-10 14:26
昨日,看到梁从诫先生骨灰树葬十三陵的消息,感到非常吃惊!虔敬的面向北方,鞠躬三次。 遵照梁从诫生前回归自然的心愿,昨日,梁从诫的多位亲属、友人和“自然之友”成员在昌平区十三陵国际友谊林,为梁从诫举行树葬。老人入土为安,投入了大自然母亲的怀抱。 但我不理解的是:梁从诫先生为什么树葬在十三陵国际友谊林? 我记得在北京植物园,有一座梁家墓园,环境幽静,苍松翠柏 , 庄严肃穆,是梁思成设计的 , 他的爷爷梁启超的墓和他们一家很多人的墓都在那里,里面 还有一颗“母亲树”,是梁启超先生的后代为其第二夫人王桂荃女士而栽植的。这是凭悼瞻仰梁氏家族的一个家族墓地,也成为了北京植物园的名人遗迹。 他的爸爸梁思成,妈妈林徽因,都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是中国国徽的设计者,死后也都没有安葬在家族墓园。梁思成文革中含冤去世,文革后平反,因其生前是全国人大常委,骨灰安放于八宝山党和国家领导人专用骨灰堂,跟林徽因墓只一箭之遥。他的妈妈林徽因的墓地也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墓区,二为骨灰堂。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也同样分属两地。因为政治, 她和梁思成先生无法葬在一起。生前恩爱在一起,死后却要被分开,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啊。 梁从诫先生,既没有陪他爷爷,也无法陪她的爸爸和妈妈,自己选择了昌平一片树林,与大自然在一起,在柏树之下,魂归自然。 梁启超、梁思成、梁从诫, 三代 人走了一条共同的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的人生道路,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遗产。可惜,他们死后,一家人依然没有安葬在一起。哎!
个人分类: 短论评述|60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陈寅恪求职记
热度 6 halcon 2011-5-5 05:42
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的陈寅恪被梁启超推荐到清华大学国学院的。推荐过程是这样的: 曹云祥校长问梁启超“陈先生是哪一国的博士?” 梁回答“既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陈寅恪是为怪才,他在海外留学二十余年,潜心读书却对学位淡然处之”。 曹校长又问“有没有著作?” 梁又答“没有著作。” 曹校长为难起来“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那怎么行呢。” 梁大怒说:“我也算是著作等身了,却没有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说完延长而去。 最终,曹校长同意聘用陈寅恪。 从这个故事你读出了什么呢?
2635 次阅读|14 个评论
【陈氏微博】梁启超最佩服的人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4-28 23:22
  看《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先生说到顾亭林先生,认为是自己“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   好像科学网上的名博周可真兄主要就是研究顾炎武的,我哪天到了苏州,一定得好好请教一下他。   梁在书中说,“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这个评价应该说非常高了。
个人分类: 人论|2787 次阅读|1 个评论
李承鹏的清华大食堂
热度 1 wido 2011-4-27 09:22
本文来自李承鹏大哥,写的很诗意,爱之愈深,责之愈切。 我们都期待中国大学和中国教育有一天能够在世界舞台高歌猛进,嗨皮透顶;我们讥讽和抱怨,用崔永元的话说,这就是建设性的意见。 下面是原文: 昨天贵阳,我以为房间里的遥控器又中病毒了,各个频道统一静止在一个隆重的画面上,不动。后来我又以为这是应广大中老年影视观众要求,两会又在赶拍续集。再后来才知,是满朝文武都去朝贺清华大学百年。清华大学,确实百年了。 为了表明这代表民意,本次朝贺被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为了显示万源归宗,五万学子齐齐回家,包括当年那些为了更好地爱国才毅然打入美国内部的企业精英也不怕暴露,回家,并注明,这笔会议巨资大多由他们捐赠……搞了很久,遥控器才自动修复,此时,贵州地方新闻愉悦地说,西南片区的孩子们,终于吃上可口午餐。 制造一次盛会是多么必要。我还看到一个清华制做的纪念百年特刊封面照片,上面当然是有很多亮点的。比如它并不按国际惯例以进校先后顺序或学术成就排列校友头像,居顶的领袖很清晰,下面的学者依次模糊,在李毅吧网友指点下可才发现……胡适置于一处阴影中,陈寅恪也显得很渺小,费孝通应该在吧,闻一多麻烦大家帮忙指点一下在哪儿,我一时没发现。好在有梁启超。总之,这不是一张校友图,是人事干部组织图。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近些年来清华大学的人才成果,发现它主要是倒金字塔形状地培养了好多好多的部省以上级官员,以及次多的建筑师,以及次次多的两弹一星元勋,所以一个叫嘟嘟美女的博友说它可以是党校清华分部,我说它也可以是一所原子弹研究学院。但不要问梁思成了,他的思想其实是违章建筑,随着北平古城一起浮云,因为,有了新中国,不必梁思成。更也不要问朱自清、沈从文、王国维、赵元任、曹禺这些文科巨匠,打我高考报志愿那会儿,我一直以为清华其实是出品建筑师的地方,技术归鲁班传人管,编制归建设部管,思路归拆迁办管。总体来讲,这是因为建筑比文学更安全,比历史更安全,看吴晗,脑子一发蒙就写出了跟红宝书教科书不一样的话。 昨晚盛宴,清华校长兴奋得肾上腺素都快从顶上闷出来了,看着那张迫切的脸,我知道他很想建世界一流大学。不必迫切,其实在上面看来,清华早就是世界一流——虽然耶鲁的毕业生中有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五位诺贝尔化学奖、八位诺贝尔文学奖和八十位普利策新闻奖、以及无数格莱美奖。但你得知道,那些奖是不必要的,耶鲁毕竟没获得过“鲁班奖”“五个一进步奖”“双拥建设奖”以及“精神文明奖”,不仅耶鲁而且哈佛、斯坦福,都未得,可见整个世界学术都自绝于中国,多孤独,是它们之人生污点。想通此节,友颜和虫颜都大喜,让我们荡起双桨,听高晓松和李健放声高唱,今夜清华,韶华似水,百年辉煌。 那是多么和谐的一片君臣景象,春意浓处踏花去,那时清华也不是清华,而是左国子监了。见此盛景,想必右国子监的北大也很着急,此恨绵绵无绝期。这许多年,清华和北大也很像传说中的少林与武当,两派一直争谁才是武林正宗,清华势大力沉,北大轻灵飘逸,一言不和,拔刀相见。不过最近改了打法,两派忽然明白崆峒、峨嵋、华山、衡山等小派环伺在侧,打打杀杀不重要,跟中环的琛哥说的一样,重要的是要小弟要多、扩大实力。由此创造世界学术史上的奇迹,院长、教授头衔后面统统都加了跨国托拉斯CEO、CFO。由此不赚四千万,不要来见为师。到最后,易筋经就练成了洗脑经,你以为是清华大学堂,其实是清华大食堂。用食堂的思路办学,不见学者三千,只见食客如云。 众云云,食客如云。就是这样,全国都这样,连五虎断门之类的小派也这样。不见学术之独立,用食欲代替了求知欲,把学堂变成食堂,少林武当是通吃江湖的大饭票,崆峒、华山、五虎断门刀是小饭票,条条大路通罗马,票票学历都腾达,每一个饭局就是文凭大聚会,每一次盛会都见大胃。你要是小心,可搜到一张人民大会堂从背后拍摄的盛会照片,清一色的秃头中年人,深色西装,洒满一脸,不,洒满一背的正气凛然的食色性也。 清华有六十年没给我们贡献过大师了,只剩一群上书房行走,和官场熟练工。所以清华的人也不要来骂了,我说的是中国教育,一方面我们被喂着药,一方面我们被包着饭,其实我也卑贱地属于五虎断门派的小食客,自清华腰斩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那八字后,我们都没了教育。最后说,等会儿我将前往乐山一所更五虎的大学讲座,我想了一想,要讲那里有个叫沙湾的地方有个姓郭的老乡,怎么从一个引吭高歌的战神,变成一个半月板软掉的文人。 或者不讲,直接开饭吧。鞠一躬,向用无敌胃酸消化了我们青葱年华的大食堂。
个人分类: 与社会有关|5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个国家到底怎么啦?我不知道!
热度 12 yangruirui 2011-4-25 22:03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曾几何时,总认为自己是一个热血青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摆于书桌前,常读心中鼓励自己,希望有一天能够以自己所学回报这个国家和社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自高中起,就很崇敬像钱学森老人那样的一代科学家,我并不奢求以后自己可以达到那样的高度,常和老婆自嘲,如果以后能赶上钱老的一个脚趾头,则自己一生无憾矣!这样的信念一直在支撑我不断地前进,遇到困难时永不退缩。因为,我更坚信,少年强则未来中国必将强大。这些年来,看到自己国家经济蒸蒸日上,国立昌盛,心里很是高兴,更感到一个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则不免让人感到心寒和胆怯:“我爸是李刚”事件、“药八刀杀人“事件、“菜农自杀”事件、“抗强拆自焚”事件以及“瘦肉精”事件等的不间断的连续发生,我真的有点蒙了。我想不通,这个我所至爱的国家,这个 GDP 已经称为世界第二的国家,这个我一直奋斗要为之服务一生的国家,它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在这个国家会出现这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的领导都在干嘛,他们难道真的就没有听到这些来自民间广大人民的呼声吗?如果让我以后去服务一个至人民生死与不顾的国家,那我辛辛苦苦的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曾为北京奥运兴奋过,在家乐福门前抗议过,为汶川地震同胞乞捐过,为玉树灾民伤心痛苦过,更为中国加油呐喊过!那时,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可是现在,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再次燃烧起我们的这份激情呢?每天充斥眼球的都是一些什么垃圾事件呢?这个国家还能否再次给我这样一种感觉吗?再次让我愿意重拾勇气为它奋斗呢? 曾经,我也有过一些看起来不太现实的理想,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国家一些丑陋的东西,去完善这个国家一些不健全的体制,可是,现在,虽然我也许还会一如既往的向前,但是我的心却有些畏惧和胆怯了。我变的更加现实,或许努力和不努力都已经这样了。在这个中国,永远都是官比民大,当官的永远都不曾认为自己是人民的公仆,科学家永远都比上政客,永远都是领导在前,教授在后,农民永远都是农民,永远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最低层。古时候贫苦人家的孩子或许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彻底翻身,可现在,高等教育整个感觉就是一个笑话,大学毕业啥都不会,硕士整个就是混日子,而博士就是在不断地创作一些对社会没有意思的垃圾论文,这个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拼爹的时代。 博士生待遇低仅仅只能维持自个的生计,这个我不在乎,只要能生活下去,不向父母伸手要钱就行;提供给博士生的科研条件得不到满足,这个我也不在乎,无非就是两三天可以做完的试验花一个月来做而已;可是,我心中逐渐在消失继续为这个国家奋斗的信念,失去对这个国家的热爱,这个我在乎,我担心,我怕! 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可是强大不能仅仅以 GDP 来衡量,人民的幸福指数应该更为重要。 小时候经常唱起,共产党好,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真希望如此啊! 最后,引用一段网络上看到的: 高晓松曰:有法有天时人民奉公守法,无法无天时人民替天行道。太史公曰:法为社会规范,天为公平公正执法之社会环境。有法有天,是为治世盛世,无法无天,则为乱世。家鑫杀人而不死,则人人皆可杀人而无偿命之忧。百年后言之,可曰:乱世之兆,家鑫案也!
3915 次阅读|12 个评论
读梁启超《李鸿章传》
热度 1 jiyipeng 2011-4-15 18:49
咏李鸿章 其一 剿捻有大略 平吴亦诵奇 功业赖强毅 宠辱寸心知 遭逢变局始 祸福诚相依 但效纵横术 无益弥缝时 其二 小小寰球成一体 五洲四海入霸图 旧邦因循奉遗策 庙堂无算空踯躅 可笑六军无一帅 黄海一战水师无 莫说少荃多制肘 裙带密处英物疏
个人分类: 诗词自娱|2024 次阅读|2 个评论
【麻雀博文】梁启超的谦虚与不谦虚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1-4-13 05:42
  在谈到数学物理,梁启超开始谦虚起来:   历算学在清学术界占极重要之位置,不容予不说明。然吾属稿至此乃极惶悚极忸怩,盖吾于此学绝无所知,万不敢强做解事。   然后,说到中医,梁先生就不谦虚起来,他认为:医学方面,中国所传旧学,本为非科学的。   随后就举了一个中医中有现代医学精神的,王勋臣,引用起来,最后感慨:可惜当时的人没有把这位先生当作一派之开创者啊。那意思是,中医本来也有机会现代化的,可惜被那些保守势力和没有远见卓识的人士给耽误了。   这对于我,是对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另外一个知识,原来本来是有机会改弦更张的,也不是没有这样的带头人,糟糕的是我们自己主动失去了机会。
个人分类: 史论|3669 次阅读|4 个评论
【麻雀博文】梁启超认为能和自己比肩的几位思想家
陈安博士 2011-4-13 04:47
  1,章太炎(章炳麟):提倡种族革命,同时在考据学方面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2,严复:中文也很好,翻译“英国功利主义派”书籍,成一家之言。   3,孙文:梁认为孙虽然不是学者,但是眼光极敏锐,最早提倡社会主义。      当然,现在来看,由于梁后期著述依然很多,远远超过了其他几位,而章严各有弱点,孙则不专门治学,这样,老大是谁也就显然了。
个人分类: 人论|2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麻雀博文】梁启超在中国思想界算老几?
热度 5 陈安博士 2011-4-13 04:39
  看了几部梁启超的书之后,我发现梁启超先生的思想被我们大大地低估了。   他至少应该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最重要的思想家(没有之一),如果不是古往今来最重要的一个的话。   可是,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他牛,却没有把他的思想作为建国之基本思想和方法呢?   其实,这和巴金被供起来但是他的作品却不让广泛传播一样,中学课本里巴金的作品极少。   主要原因是,巴金和梁启超都鼓吹自由主义,鼓吹思想领域的民主和科学,这个东西极易进入政治领域,所以,不管是孙文也好,还是蒋介石也好,都不会把他们的东西纳入国家的思想体系中去。   题目里问题的答案是,梁启超在中国思想界是不折不扣的老大,无人能及。
个人分类: 人论|2591 次阅读|7 个评论
【麻雀博文】义和团丢尽了中国的丑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1-4-11 06:48
  梁启超先生认为,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保守势力将对于变法的仇恨迁怒到了外国人头上,接着就是政府利用爱国贼——义和团——制造事端,其结果则是丢尽了中国的丑。   而满洲政府的权威也从此彻底成为裹脚布,签订条约,西太后回京等。   梁启超说:“哈哈哈!滑稽得可笑,‘变法维新’这面大旗,从义和团头目手中重新竖起来了。”
个人分类: 史论|3257 次阅读|7 个评论
【微博】梁启超先生对于清代学术的总结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4-9 22:59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的第一节,梁认为清代学术的趋势是不错的,因为 这个时代的学术主潮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   此外还有一个支流是:排斥理论,提倡实践。
个人分类: 书论|272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