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预期寿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老龄化,年轻态
jiangming800403 2019-1-18 18:33
老龄化是好事 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的年龄大概五十多岁不到六十岁,但是给人的感觉已经是一个典型的陕北老农了。双水村大集体散伙以后,加之为儿女操心,田福堂的身体一下子垮了,给人的感觉是行将就木的老人,但是他当时也不超过60岁,在《平凡世界》故事的后半段,润叶刚刚三十几岁,田福堂和孙玉厚那一代人也可能就在55岁上下。他们大概生于1930年以前,少年时代经历了陕甘宁边区的创立和解放战争。二三十岁的时候参加了土地合作化。 放眼当今农村,五十多岁还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专业农民没谁会把自己老汉。老当益壮已经用来形容六、七十岁的人。而在《平凡的世界》故事发生的年代,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七十岁。我奶奶去世的时候还不到74岁,在我年幼的记忆中,她已经是一个非常苍老的老人了。 我们没有谁会把严宁姐姐当成中年妇女。实际上,对于知识阶层的女性,35~40岁,不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仍然是很年轻的。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对于女同志就可以申请到40岁。 老当益壮,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60岁乃至55岁就退休,这其实是对人才的浪费,当然退休返聘的收入可能比退休前还多。我高中和初中的班主任退休以后再专职带孙子的同时也在业余辅导中学生的物理和英语,虽然已经成为奶奶多年,但整个人的风采特别是飘扬的秀发和20年前教我们的时候没有太多变化,堪称冻龄女神。
个人分类: 人口与城市化|2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不会是吃转基因食品导致的吧?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7-12-22 08:52
这不会是吃转基因食品导致的吧? 蒋继平 2017年12月21日 今天美国有线新闻网站(CNN) 在头版新闻中报道了一则有关美国人预期寿命的消息。 文章的题目是:US life expectancy drops for second year in a row (美国人的预期寿命连续两年降低)。 文章中说2016年美国人平均预期寿命是78.6岁,比去年降低0.1岁。去年比前年降低0.2岁。2014年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8.9岁, 2015年是78.7岁。 这个新闻对于美国人来说不是好消息。对于我这个在生命科学领域工作的科学家来说, 更是觉得忧心仲仲。 虽然文中把预期寿命降低的原因归咎于毒品泛滥和用量过多导致的死亡增加上,但是我的担心是其他原因。 文中也已经明确显示导致死亡的头两号杀手是心脏病和癌症。这两个致死因素远比其他的因素占的比例高得多。 因而, 我认为因吸毒过量导致的死亡人数对整个人群的预期寿命影响不大, 但是因得癌症而死亡的人数却是对整个人群预期寿命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看到这篇文章后, 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当今世界 , 世界各国的人均预期寿命都在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为什么科技和医疗水平如此之高,生活条件非常优美和富足的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反而下降, 令我非常费解。 我经过一番分析思考后, 突然想到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国家,近几年癌症和心脏病的高发是否与食用转基因食品有关。 虽然美国的主流科学界一直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是, 他们既不让商家标示,又没有在动物身上做长期的病理实验,就凭实质等同的假设来断定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个科学界的结论让我这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学者感到非常不解。 但愿我的担忧是错误的。但愿2017年美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能够比2016年有所增长。
个人分类: 美国万象|811 次阅读|1 个评论
老龄化是好事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7-12-12 18:33
老龄化不可避免,因为即使均衡 人口年龄 结构,预期寿命不到70岁,60岁以上人口,就会占到人口总数的10%;如果预期寿命达到80岁,60岁以上老龄人口会达到总人口的1/4。而 中国 老龄人口的峰值大概不会超过30%。 像现在一样,如果一个人工作三十年,不满五十岁就可以退休,而且还可以继续领将近30年越来越多的退休金,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受得了。除非这个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六、七十岁。 由于 历史 上的两次婴儿潮,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峰值将会达到4亿,如果不出现老龄化的话,总人口至少要四十亿。但是真有四十亿人口,未来就不是4亿老人,而是十亿老人。老年人越生越多,如何是好。 老龄化严重的欧美国家,失业特别是年轻人的高失业率目前仍然是比老龄化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民族主义右翼思想在政坛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主张对外来移民下逐客令(不仅仅是低端移民)。
个人分类: 人口与城市化|3728 次阅读|3 个评论
出生率是人口结构中的关键指标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7-7-16 19:39
出生率是 人口 结构中的关键问题,它反映了未来年轻人数量、占人口总量中的比例和人口再生产的能力,我们是需要欧洲的还是非洲的人口结构或者美国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sovereign_states_and_dependent_territories_by_birth_rate 在225个国家地区中, 中国 大陆出生率1.225%,第162名;美国1.366%,列147名;全面二胎第一年,中国新生儿在1800万左右,出生率水平达到1.3%,更加接近美国,生育水平比中国更低的国家更多了。 在出生率高于中国的160个国家和地区中,属于非洲以及阿拉伯-穆斯林国家的有七八十个。除去高生育率的非洲及伊斯兰世界的160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大陆的生育水平处于中游。生育水平比中国还低的五六十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是高人文发展水平的欧美国家 1.25%的出生率,如果预期寿命是80岁的话,意味着人口数量不增不减,1.25*80=100。而高于1.25%,人口则会持续增长下去。严重少子化的日本和德国等出生率只有0.7%-0.8%,也就是如果没有外来移民的话,本世纪内,德国和日本的人口大概会减少1/3,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正在熄火。
个人分类: 人口与城市化|246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人理论寿命以30岁乘5至7倍论据及推论及预估个体寿命法
zhpd55 2015-5-16 20:20
受 liuhaoa1234 之邀,希望将他的置顶博文——“ 人理论寿命以30岁乘5至7倍论据及推论及预估个体寿命法 ”全文转载如下,供大家参考。 人理论寿命以30岁乘5至7倍论据及推论及预估个体寿命法 因为法国生物学家巴丰早就总结出哺乳动物寿命是其生长期的5至7倍。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童坦君在人的自然寿命有多长一文里就引用此经典总结作为开篇语,故我认为人的寿命也应当是成长期的5至7倍。只是人完全发育成熟期要以高级生理活动及其机理发育成熟为标志又主要以心理年龄成熟之岁数为基数来推算。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观性格等最终确立并难有变化是30岁后且只有过了30周岁后大多数人才不易冲动。 据研究:人之中年时期的容貌活力等应该也必然会保持到终老状态。只是需要更加注重正确吃护肤及所处环境好空气好,运动等。现在活过了100岁人也大有人在了啊!百多岁都活不到人类怎么去太阳系外遨游故理论寿命肯定不止100—175岁而极可能为我所言。从初二生物中学习进化论这个问题以来我也思考了十多年。现在是进入了人工智能和人为自主进化的时代(此乃事实而且就理想而言这2大领域也应当同步发展啊!【作为人类自主进化之首要重要的举措是:每个人自行调节生育年龄至最佳育龄以便获得健康长寿。】现在绝大多数的妇产科医生们及其相关学者都认同优生育龄说。并且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妇女优生育龄段为27至30岁。 古语就有“三十而立”之说。而采用弥散张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新检查检测技术观察脑的内部状况表明并将继续证明:【人类的成长完全成熟期都应是30岁及后几年。这恰好和健康长寿之王绿海龟的完全成熟期大致相同】《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杂志授权的中文版)08年第4期刊物封面有篇题为“智力基石大脑白质”文章里就论述且指出了25至30岁左右整个大脑的髓鞘化才基本完成。研究人员推断,青少年的决策能力不如中老年人的原因之一就是大脑前额叶(高级功能区)没有完成髓鞘化。 多年来总有些教授也在研究优生育龄的问题。今年(2011)纽约大学有个专家就指出目前无论从流行病学,还是动物实验都证明了父亲也有最佳育龄(30—35岁)。法国遗传学家摩里士的研究成果也提示年龄在30岁-35岁的男人所生育的后代最聪明。今年(2011)德国好几所大学联合调查后也得出结论:人的性格一般要到30岁才会趋于稳定。北京抗衰老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在欧洲研究抗衰老课题多年的黄友彭博士对《生命时报》记者说:至于到底能够活多少岁?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预估算方法主要有3种,第一种细胞衰退学说认为人体细胞成长至30岁才达到完全成熟。此后所有器官逐渐衰退每年下降1%,一百年的时间正好完全衰退。但是人有着最高级智慧头脑的,故应以大脑的衰退为主要衡量标志,现实情况也是绝大多数人的中年状态可以维持30年以上,因此我认为在充分认识到引起衰老的各种因素并防范得好前提下有些人的中年状态可维持60-80年,前述器官衰退每年下降1%起码应当从60岁算起。再去论一百年时间正好完全衰退。 人的理论寿命应该以30为基数乘以5至7倍,也就是150岁—210岁。因为法国生物学家布丰早就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生长期到成熟年龄的5到7倍】如黑猩猩完全独立生活期是8到10岁则在人工条件下就能够活到40岁至70岁。随着科学技术(包括社会科学及其制度)的全面深入发展和科学知识(尤其是此文)深入人心,就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理念深入大众心,从而自觉自主推迟婚育。 畅想一下吧也极可能是必然趋势:只要人类不断地自行调节生育年龄【最佳育龄只能从30岁起往后调节】也许经过百代以后人类的最佳育龄就可能会推迟到了35甚至更大啊。到那时人类寿命就应该按35为基数来算,即35乘以5至7倍就是185岁到245岁。再加上那时期人的体温降低到31度得话(其依据东北气温低,人也就发育迟缓寿命相对长),也许就应该以35 为基数乘以10倍来计算未来人类之寿命!哈哈!也许只有未来人类的寿命提高到350岁以上以及体温降低到31度才能够在太阳系外的近绝对零度黑暗环境生活遨游啊!毕竟就算未来极少数人寿命达到了三四百岁比起银河系即银盘的直径约10万光年那太渺小短暂啦!假如这种推想在若干年后不能实现,那么牛郎织女星星就永远只能靠望远镜望一望或发射探测器探一探吗?假如人类个体连三四百岁寿命都没有,那么即便是未来驾驶很先进的宇宙飞船(比如接近光速的飞船等)在茫茫宇宙遨游那同样是极其麻烦和困难的事情。 关于上段的推想其依据就是: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康顿,通过对密歇根州东部沿海的沼泽地区的海龟长达27年的跟踪研究,揭示了青春与衰老的奥妙,对环境决定寿命,提出了说服力极强的新观点。在掌握了海龟大量有关资料后,康顿惊奇地发现,雌性的布兰丁海龟超过50岁后,产卵的数量竟然比年轻的海龟还要多,而且一次比一次多,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年轻海龟。海龟因为有防卫伤害的坚硬外壳,它不因为繁殖后代发愁,没有生育的紧迫感,久而久之就推迟了它的性成熟期,使旺盛的生殖期能够保持较长的时间。这也是越老生殖力越强的缘故。 康顿认为,生态平衡是物种进化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生命基因不是生来怎样就永远怎样的,它会随着生态平衡的需要而发生改变。 康顿的假设颠覆了基因论所谓“衰老是自然规律”的传统认识,并有可能进一步破解人类的衰老之谜。美国衰老研究协会的生物学家古博瓦纳表示,假如我们了解了海龟寿命的生命密码,就有可能了解人类是如何衰老的。那样,我们就会有办法去对付衰老的威胁。关于康顿的研究成果国内的科普刊物有关网站也于当年(04年)把海龟及此结论作为同期刊物封面醒目标题给予报道。 关于康顿的研究结论,据我所知美国另外一位研究“老化”领域的权威专家于90年代末在其著作中就提出了。此人士就是史蒂芬·奥斯泰德(Steven N.Austad),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爱荷华大学动物学教授。他的著作中译本标题《揭开老化之谜》副标题——从生物演化看人的生命历程》。此书中有篇文章标题就是延后生育年龄繁殖长寿果蝇。其实验是由一个叫罗斯的研究员做的,作者就是读到此实验后的论文受到启发:能否也在哺乳动物身上做延长寿命的实验。之后他找到了理想的实验对象负鼠和实验环境一个小岛屿最后在书中总结道:防御心低少生殖,环境危机少老化慢。 【现在绝大多数人只能够活到75岁至105岁之间现实寿命正好是理论寿命的一半请问大家这意味着什么吗?】 杭州师范大学丁俊教授写的也算是学术兼科普著作《行为与优生趣观》就重点论述了优生年龄等问题。里面自然有随机抽样出来的优负大样本数据统计分析。其分析结果就是妇女的优生年龄中位数(平均年龄)为30岁。这就明显地可理解为绝大多数女性最佳育龄就是30岁。此书在当年(2005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还作为科学新知系列丛书之一出版呢! 晚育少育的妇女长寿 新浪健康频道于1999年1月4日 19:21 晚育的妇女往往比那些早育并且多育的妇女更长寿,这是研究人员在研究了英国贵族1200年的宗谱后得出的结论。他们发现,长寿的妇女生育头胎的时间往往比其他妇女是晚,而且子女数量也较少。这份最新报告,证实了研究人员长期以来对生育与寿命相互联系的猜测。 该项报告刊登在2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韦斯滕多普和托马斯-柯克伍德利用计算机,对13667名在公元740年至1875年间出生的英国已婚贵族妇女的记录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那些在50至80岁之间去世的妇女平均每人生育2.4至2.6个孩子,那些活到80岁以上的妇女平均每人生育2.1个孩子, 而那些活到90岁以上的妇女平均每人生育1.8个孩子。 韦斯滕多普还发现,寿命长短与妇女生育头胎时的年龄也有联系。 那些在50至80岁之间去世的妇女生头胎时的平均年龄大约为24.3岁,那些活到80岁以上的妇女生头胎时的平均年龄大约为25.1岁,而那些活到90岁以上的妇女生头胎时的平均年龄大约为27岁。 这一段报道始于2009年05月18日中国日报网站。盐湖城犹他大学的肯·R·史密斯博士和同事研究发现,在四五十岁生育的女性更长寿,她们的兄弟也是如此,但兄弟的妻子却不会这样,这表明可能会影响晚育与长寿关系的因素是基因,而不是环境。 一项针对200万人的历史资料研究表明,如果你的家族成员普遍晚育,那么家族的人可能会普遍长寿。  史密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在发表于《老年医学:生物科学》杂志上的报告中称,研究表明,怀孕和生育相对较晚,且没有利用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女性在更年期后更长寿。为研究她们的亲属是否也会长寿,研究人员还查阅了出生于1800年至1869年间的11604位犹他州男性居民,以及1670年至1750年间生活在魁北克的6206位男性的资料。所有被调查的男性都至少有一位活到50岁以上的姐妹。 这一段始于06年初的报道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了一篇《晚育可能是妇女长寿的秘密》的文章,引起了国内有关媒体网站的关注。外电译文:“事实表明,生孩子越晚,寿命就会越长。”曼彻斯特大学的道恩·斯凯尔顿(他是研究人类老化的专家)博士说,“30岁之后,女性体内雌激素会出现戏剧性的降低。较晚生育第一胎可以使这个过程延迟发生,因为可以使妇女产生更多女性荷尔蒙。使身体在很多方面受益,包括肌肉、骨骼、神经系统功能等。”但是妇产科专家却不赞同这个观点,当然她们也仅仅从怀孕利于分娩这个短时期的微观机理来反驳的。 男士女士都晚育是大好趋势 英国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达到了30岁,但是选择在30至40岁之间结婚的女性数量正急剧增加。2006年,英国有22000名40岁以上的妇女生育,其中5500名是第一胎。2005年,在35岁至39岁之间生育第一个孩子的英国妇女有102228名,是1975年的10倍。据太平洋亲子网13年报道 从全球看来,如今30多岁才生育的女性越来越多,韩国、日本、法国、台湾女性平均生育第一胎的年龄是29.76岁。据施强留学网2011年翻译报道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新的数据也显示,受过大学教育的母亲通常在大约30岁时才生育。 据国际在线于2010年12月末源自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台“日本放送协会(NHK)”30日报道,日本女性的“晚育”倾向日趋明显,30岁女性当中还未生育的人数已经连续7年超过半数。 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14年6月初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人平均初婚年龄男性为30.9岁,女性为29.3岁,均比上一年增加0.1岁。伴随着晚婚趋势,日本女性生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也刷新了以往最高纪录,达到30.4岁。 总结语:人类婚姻生育史本质上也是逐渐优生优育的历史。人类自原始群时期杂乱性交伊始,婚姻形态的演变,大致历经血缘家族时期的行辈婚,和母系氏族时期的氏族外婚制及对偶婚,直到原始社会行将崩溃之前,才完成父系个体婚制向父权家长制下婚制的深化。从普遍过早生育(早于20岁以前),再推迟到20多岁生育成主流,再到近年来在发达国家流行的女性30岁及后几年才首次生育。 以我十多年来对优生育龄的研究认为,30岁及以后几年才婚育肯定是世界大好趋势潮流。这个潮流也可理解为优生优育史的延续。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之一徐光宪院士发表的题目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四大核心内涵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发表时间:2013-4-1文中指出目前大致有14个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其中第14大就是研究优生优育问题。文中预言了最高寿命就是到本世纪末会是150岁。文章里还提到:平均寿命平均年增0.64岁。新生物学革命将加快这一进程。保守估计,仍保持年增0.64岁的速度,则到2050年平均寿命应为100岁,到2100年应为132岁。文末介绍徐光宪,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做父亲”存在最佳年龄 作者:J J McGrath,发布时间:2011-9-2 一般都认为母亲的年龄越大,生育质量越差,因此提出做母亲有个最佳育龄,但是对于父亲年龄的影响,还没有明确的机制研究证明。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年龄大的雄性小鼠会出现多个与发育失序有关的基因拷贝数突变,这解释了为什么父亲年龄大的子女,神经分裂症和自闭症的发生几率高,也提出了做父亲其实也有最佳年龄。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转化精神病学》(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杂志上。 这方面研究的专家,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神经科学家Dolores Malaspina评价这项成果的评价说,“这项研究十分重要”。早在2006年,Malaspina和她的同事通过筛查就发现,年龄超过40岁的父亲所生下来的子女,比30岁以下的父亲的子女,患有孤独症的几率高六倍。也有研究显示患有神经分裂症和孤独症的患者体内有更多的拷贝数突变,但是在最新这项研究之前,科学家们并不清楚是否父辈的年龄会引发这些突变,或者说这些突变就是这些疾病的成因。 为了能找出真相,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昆士兰大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他们首先让年轻的,3个月大的雌性小鼠与相同年龄的雄性小鼠交配,然后也让这些小鼠与年龄大的雄性小鼠交配(12-16个月的雄性小鼠)。结果发现,在年龄大的小鼠的子女中出现了6个新拷贝数突变,其中包括几个之前所知的与孤独症,神经分裂症,以及大脑发育有关的基因。文章作者,John McGrath说,“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年龄大的母亲会增加后代发生健康问题的几率,比如唐氏综合症,而目前无论是流行病学,还是动物实验,都证明了作为父亲,也有生育最佳时间。” 其它流行病学证据 英美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相对于较为年轻的男性,高龄父亲所生的子女患上孤独症的几率要高近6倍。这项研究调查了超过10万名儿童,这些孩子出生时他们的父亲都已经超过了40岁,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患孤独症和相关机体失调病症的几率比那些父亲低于30岁的孩子高出近5倍。 研究由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和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科学家们一同进行。研究者调查了约13。2万名上世纪80年代在以色列出生的犹太裔青少年。调查发现,若小孩出生时父亲的年龄在15到29岁之间,孩子患上孤独症的几率只有万分之六,若当时父亲年龄在30到39岁之间,那么孩子患病几率上升到万分之九(为上组人群的1。6倍)。而那些父亲已是40到49岁的“高龄”的,其孩子患上自闭症的几率就猛增到万分之三十二(增加到5.5倍)。50岁以上的父亲的孩子患病几率则为万分之五十二。总之,父亲年纪越大,孩子患病比率越高。该项目负责人、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研究员亚伯拉罕·莱申博格介绍说,父亲的年龄每增加10岁,诞下孤独症儿童的几率就会翻倍。(来源:生物通 张迪) 判断个人生理上完全成熟且也算明显地标志有好几个呢!注意通常认为地骨骼和牙齿发育完全(约25岁左右)只能算基本成熟,我指的是以下方面也十分成熟且稳定运作的高级生理现象。首先是生长激素在体内的十分有规律地分泌和近似稳定传导运作。其次是睡眠有规律。在今年上个月(10月末)举办的2012 世界抗衰老医学大会上有位内分泌学教授(来自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物医学院教授、内分泌科主任陈晨,也是世界抗衰老医学会、亚太抗衰老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讲解了实验室小鼠生长激素系统的衰老及代谢紊乱研究。我大致读了一下尤其读到总结语:生长激素在性成熟后或成年后其分泌更为规律化。当然也指出生长激素在后面整个的成年期其实是维持了代谢的平衡,生长激素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代谢平衡的改变。也提到所有的垂体激素都有脉冲式释放的特性(源自人民网健康频道的报道)。读到这3句话使我立刻想到了自己前几年失眠及伴随的消化食物特快的症状。从而认为原来如此啊!可是自从我30周岁起就算偶尔有失眠但同时在以前胃很快就空的症状几乎就没有了。这就说明这些是我及所类似的许多人士生理年龄要30周岁才完全发育成熟或说完好的标志。 今年(2012年)我也想到了一个可量化的预估个人理论寿命的计算公式:父母育龄之和除以2,再加上自己完全成熟的年龄(一般是三十一二岁)再除以2的岁数为基数乘以5或6或7倍。后面的数值究竟是乘以几倍这就要结合十分完善的基因检测诊断技术及其表观遗传学成果等研究结论加以测算。当然个人稳定后的生活习惯也需要考虑进去综合预估得。还有个少数育龄配情况就是父母育龄都介于31至35岁之间,这就需要在以标准(最佳育龄)基数30岁上再引入恰当地换算比率以求解得到一个次佳育龄数。换算比率如何得到那确实需要特殊的医学统计方法去统计合适的育龄配数据。再次强调父母育龄都低于27岁或一方育龄太大过了35岁或一方育龄小于25岁也很不适合运用此公式。因为这3个育龄配情况都属于高危育龄。还希望有兴趣者阅读专业刊物《发育》有文表明衰老过程也受发育时间程序调控作者: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以下段落只希望给网友带来更多思考,上述内容才是希望引起网友重视得。 源自《科学世界》在新浪微博的语录 【人类能“冬眠”吗?】 今年(2012年)二月,瑞典有一人在积雪覆盖的汽车中被困两个月后生还,期间基本无任何食物。医生说他能存活下来,是因为他的核心体温降到了约31℃并且保持平稳,这状态就像冬眠一样。也许将来有一天,医生可以靠大幅降低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和体温来保住外伤病人的性命。你期待这一天吗? 源自中国知网旗下吾喜杂志有篇文章介绍在08年初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超过60名科学家联合完成了一项有关人类预期寿命的报告。报告指出,那些在2100年或者以后出生的婴儿将有一半人可以活过100岁。有7名参与了这项研究工作的科学家甚至预测到21世纪末,人类的寿命可以达到150岁到200岁。瞧这就和我的理论预计基本一致啊! 当我输入“名人是老来子”搜索时第二行出现了:老来得子不一定聪明晚育使人类进化加速这个标题,打开阅读后对后半句十分赞同。原来是对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魏馨竹日前在《现代人类学通讯》上发表专题综述的报道:魏馨竹认为,男性晚育确实更易引发基因突变。 大多数突变是中性的,不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和繁殖。男性晚育使其产生精子前经历的DNA复制次数大大增加,这一变化加快了人类的进化速率。——由此我立刻联想到现代人的科学技术也在加速发展啊!这就意味着人类自身生产即繁衍变化趋势和总体科学技术发展在速度上就较为同步呢!
个人分类: 健康生活|2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中国生命科学-医学-农学领域的重要成就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4-8-2 16:04
人均预期寿命由不足40岁提高到75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当然社会主义的古巴预期寿命已经达到80岁,比美国还高),城市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降低至发达国家水平 主要农作物品种实现了三次以上的品种换代,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 这都是中国生命科学-医学-农学领域的重要成就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593 次阅读|1 个评论
人的寿命应该有多长:科学结论与养生之道
热度 11 maqingping 2014-3-30 16:30
人的寿命应该有多长这一问题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的最大寿命( Maximum Life Span )应该是多长,另一个是人的平均寿命或预期寿命( Life Expectancy )应该是多长。 最大寿命测量的是人口中一个或多个成员从出生到死亡的最长时间。如果用一个成员来定义最大寿命,那就是某一(历史性)人群中迄今为止寿命最长的人的寿命。最大寿命也常用来表示出生时预期寿命的极限值。预期寿命是当前某一年龄的人 预期再存活的平均年数。“某一年龄的预期寿命是当目前观察到的该年龄之上的死亡率不变时,该年龄的人预期再存活的平均年数。出生预期寿命指的是当前各年龄死亡率不变的条件下,新生儿将生活的平均年龄数”( United Nation Population Division2002 )。 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的 出生 预期寿命极限值可能更有意义,因为 出生 预期寿命代表了每个新出生的人预期能生存的时间。人的预期寿命极限值代表了每个个体未来可能生存的时间,而不只是少数例外者。判断人的预期寿命极限值应该有多长,可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法。 一. 根据已知最大寿命来判断人的预期寿命的可能极限 。把目前达到的最大寿命作为人的预期寿命的极限,这一方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已经有人活到这一年龄,所以其他人今后也可能达到这一年龄。这一方法的缺点是,人类已经达到的最大寿命可能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技术的提高而增加。 1798 年时有记录确认的最大寿命为 103 岁,到 1898 年时最大寿命增长为 110 岁,在 1986 年时为 115 岁,而 1997 年后的最大寿命记录为 122.45 岁。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技术的提高,人类可能达到的最大寿命预计将继续提高。 下表为确认的历史上寿命最大的前十人。 名次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死亡日期 年龄或 2014 .3.30 时年龄 死亡或居住地 1 Jeanne Calment 女 1875 .2.21 1997 .8.4 122 年 164 天 法国 2 Sarah Knauss 女 1880 .9.24 1999 .12.30 119 年 97 天 美国 3 Lucy Hannah 女 1875 .7.16 1993 .3.21 117 年 248 天 美国 4 Marie-Louise Meilleur 女 1880 .8.29 1998 .4.16 117 年 230 天 加拿大 5 María Capovilla 女 1889 .9.14 2006 .8.27 116 年 347 天 厄瓜多尔 6 Tane Ikai 女 1879 .1.18 1995 .7.12 116 年 175 天 日本 7 Elizabeth Bolden 女 1890 .8.15 2006 .12.11 116 年 118 天 美国 8 Besse Cooper 女 1896 .8.26 2012 .12.4 116 年 100 天 美国 9 Jiroemon Kimura 男 1897 .4.19 2013 .6.12 116 年 54 天 日本 10 Misao Okawa 女 1898 .3.5 仍活着 116 年 2 5 天 日本 下表为确认的尚活着的寿命最大的前十人。 名次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2014 .3.30 时年龄 居住地 1 Misao Okawa 女 1898 .3.5 116 年 2 5 天 日本 2 Jeralean Talley 女 1899 .5.23 114 年 3 11 天 美国 3 Susannah Mushatt Jones 女 1899 .7.6 114 年 26 7 天 美国 4 Bernice Madigan 女 1899 .7.24 114 年 24 9 天 美国 5 Emma Morano-Martinuzzi 女 1899 .11.29 114 年 1 21 天 意大利 6 Anna Henderson 女 1900 .3.5 114 年 2 5 天 美国 7 Antonia Gerena Rivera 女 1900 .5.19 113 年 31 5 天 美国 8 Ethel Lang 女 1900 .5.27 113 年 30 7 天 英国 9 Nabi Tajima 女 1900 .8.4 113 年 23 8 天 日本 10 Blanche Cobb 女 1900 .9.8 113 年 20 3 天 美国 上面两表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1)长寿者以女性居多,历史上最长寿者前十人有九人是女性,仍活着的全是女性。 2)美国、日本长寿者较多,这可能反映了两国的医疗服务水平较高(美、日两国是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按价值计算的医药消费国)。 3)作为人口最多的大国,中国居然没有一人入前十榜,这主要反映了中国人传统上不注意保存有法律意义的文件,例如,50岁以上的人基本都没有自己的出生证。 据国内媒体报道,世界 最长寿者是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或 李清云 ,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 (1679-1935,一说逝于1933) ,享年 256 岁。李庆远原籍云南省, 90 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曾于 1925 年专程拜访过这位老人,刘的采访回忆文章发表在 1986 年第六期《气功》杂志上 。 至于其真实性,此人物生平为民间野史传说,并没有可靠资料记载。有记者先后到开县、万州等地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地方史志编纂部门和民间走访,并查阅了重庆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的民国人物志等资料,试图找寻李庆远的蛛丝马迹,没有找到任何记载。 现代中国最长寿者有报导者为: 1) 2013 年 6 月 4 日 去世的罗美珍女士,广西河池市巴马县人,据称出生于 1885 年 7 月 9 日, 享 年 128 岁 。 2009 年 10 月 27 日上午,在当地政府部门协助下有媒体来到巴马镇龙洪村巴买屯罗美珍老人家。采访时,罗美珍老人的儿子黄有才提供了他们的户口本。户口本上显示,罗美珍老人是 1885 年 7 月 9 日出生, 2009 年 124 岁,黄有才生于 1946 年。根据户口本上显示的出生年月,罗美珍老人是在 61 岁时生下了黄有才。 61 岁还能生育的情况少见 。 2012 年 8 月,中国老年学学会在广西东兴市公布的第三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 显示,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瑶族老寿星罗美珍以 127 岁的高龄居十大寿星榜首。 2 ) 2011年8月底去世的 萨迪克 · 萨伍提 ,男,维吾尔族,据称生于 1887 年 8 月 9 日 , 享 年 124 岁 。 2010 年 10 月 26 日,中国老年学学会公布了第二届 “ 中国十大寿星 ” 排行榜,年龄 122 岁的新疆老人萨迪克 · 萨伍提成为寿星之首 。 3)2005年去世的 广东省佛山市西 樵 的 李彩容 女士。 据悉,李彩容于 1885 年 11 月 12 日出生, 享 年 120 岁,育有两子两女,去世前已是五世同堂,后代总数近 200 人,散布在高明、南海、香港、澳门、加拿大等地 。 二. 根据现有的平均预期寿命和生活到现有预期寿命的人的健康情况来判断人的预期寿命的可能极限 。如果生活到现有预期寿命的人的健康情况都明显恶化,则说明现有预期寿命已基本接近预期寿命极限。如果没有医学技术的重大进展,预期寿命将不再会有明显增加。最大寿命的人则是正态分布的小概率事件,人们一般不能预期会活到现有的最大寿命。 许多人口学家相信存在生物性的障碍使人类寿命有一极值,并且这一极值与目前老年人所达到的平均寿命比较接近。 1980 年詹姆斯 • 傅利斯( Fires 1980 )提出人们生来就有最大可能预期寿命( Maximum Potential Life Expectancy ),这一极值在人口中呈正态分布,均值为 85 岁,标准差为 7 岁。这一预言称为傅利斯假说( Fires Hypothesis )。欧尔山斯基和卡内斯( Olshansky and Carnes et al 1990, 2001 )等人支持傅利斯假说,也提出预期寿命的最大值为 85 岁。他们认为生物都有“生物保质期”( “biological warranty” period );如果多数人能活到 100 岁,那么生活到现在平均寿命( 75-80 岁)的人不应该有明显的功能下降和病理状态,但是所有人体的生物功能系统到 80 岁时已有明显的功能下降( Olshanskyet al 2003,2005 )。 图 1 美国人的出生时预期寿命在二十世纪的变化(来源: National Vitalstatistics system ) 图 2 二十世纪美国人女性、男性和所有人 65 岁时预期寿命的变化(来源: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system ) 对早期预期寿命增加现象的观察似乎支持现有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接近人类个体最大寿命极限的观点。图 1 显示二十世纪美国人 出生 时预期寿命的变化,图 2 显示二十世纪美国人 65 岁时预期寿命的变化。比较图 2 和图 1 ,不难看出,尽管 1900 和 1940 年之间出生时预期寿命有了很大增加(几乎 15 年),但是 65 岁时预期寿命只有很小增加。这一现象提示 1940 年以前出生时预期寿命的增加主要来自婴幼儿死亡率的降低,而不是成人寿命的增加。如果这一现象保持下来,无疑是目前老年人已达到的平均寿命接近预期寿命极值这一观点的一个证据。 1928 年,路易斯 • 都柏林( Dublin 1928 )依据美国寿命表( life tables )估计不同年龄组死亡率所能达到的最低值,由此得出男女预期寿命的最大值为 64.75 年的结论,而当时美国的预期寿命为 57 岁。他的计算是“基于现有知识,没有重大发明的干预或人体本身构成出现神奇的进化改变”。但实际上,当时新西兰的非毛利妇女的预期寿命已经超过都柏林推算的预期寿命极值,不过都柏林不了解这个事实( Oeppen and Vaupel 2002 )。 三. 根据历史上预期寿命的增长趋势来判断人的预期寿命的可能极限。 当预期寿命接近其极限时,预期寿命的增长速度应该明显变缓。如果其增长势头不减,说明还没有接近预期寿命的极限。 图 3 在过去 150 年中,澳大利亚、冰岛、日本、新西兰、挪威、和瑞典的预期寿命的变化 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的预期寿命也明显增加。图 2 中可见,从 1940 年开始, 65 岁时预期寿命几乎是持续直线上升。奥彭和沃佩尔( Oeppen and Vaupel 2002 )认为,以往的经验说明预测未来数十年的预期寿命改善应以过去相应时段的预期寿命变化为依据。在过去 150 年中,最佳状态下的预期寿命,每十年提高约 2.5 年(图 3)。合理的估计应该是,这一趋势在今后几十年内将持续下去。如果这一线性增长持续下去,发达国家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在 60 年内将达到 100 岁。沃佩尔及其同事的工作显示,每一项公开发表的对最大预期寿命的预测,都在该预测发表后的数年内被突破;没有迹象表明发达国家预期寿命的线性增长趋势接近平台化( Vaupel et al 1998; Oepen and Vaupel2002; Vaupel 2010 )。傅利斯假说已经被日本女性的预期寿命突破。沃佩尔及其同事主张,如果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已接近最大值,那么预期寿命高的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增长应该慢于预期寿命低的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预期寿命高的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增长目前并不慢于预期寿命低的国家,说明现有 预期寿命还远没有接近预期寿命的极限 。 四. 其他判断办法 。一些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指标可能与最大寿命有关系,其中常被提到的有线粒体自由基、线粒体膜脂肪酸饱和度、端粒长度变化等,这些都来自动物实验,对判断人类寿命的意义只有参考价值。有人认为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为其性成熟期的 5-7 倍或 6-8 倍,人类也应该有这一关系。因此按人的性成熟期为 15 岁,则预期寿命应为 90-120 岁;如按 20 岁算,则预期寿命应为 120-160 岁。 这种类比推理的方法属于科学方法的前期方法,不能算是成熟的科学方法。对人类预期寿命的预测还是应该基于对人的研究,其它哺乳动物性成熟年龄与预期寿命的关系只有启示的作用,不能作为证明。实际上,科学方法要求对事物做细致的观察研究。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动物性成熟年龄与寿命的关系,就会发现它们并不都呈现 6-8 倍的关系。小白鼠 35 天就有生育能力,可以活到两年,因此寿命是性成熟年龄的 20 倍,狗不到一岁就有生育能力,可以活到 14 岁以上。老虎 3-4 岁有生育能力,在野外寿命 14-15 岁,动物园中平均寿命20- 25 岁左右。大象与人类最接近, 12-15 岁有生育能力,寿命估计在 60-80 岁,野外大象寿命中位数 56 岁,动物园中寿命较短。由此可见,性成熟期越长,寿命为性成熟期年龄的倍数越小,大象仅为 4-6 倍。按此计算,人类的预期寿命也应在 60-80 岁。不过,人类提高生活水平和医学服务的能力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因此,人类的预期寿命也会显著高于同等情况下动物的预期寿命。 如何争取健康长寿? 个体的寿命取决于多种因素,遗传基因、生活水平、环境条件、工作条件、教育程度、受到的医疗服务质量都起重要作用。英国的研究发现,企业高管一般比底层职员和普通工人长寿,原因可能是 底层职员和 普通工人承受更高的工作压力且收入较低。基因遗传的作用非常大,其他条件基本接近时,基因遗传则起主要作用,并且可以造成个体寿命之间的显著差异。家族中长寿者较多的人一般也容易长寿。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嗜烟酒、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但不过度运动。生活、工作中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生活各方面不要走极端,各个方面有节度。这些都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健康长寿。市场上的保健养生药物实际多未经科学验证,对保持健康的作用不明,一般不必使用。一些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保健药可根据自身的饮食习惯、健康状态选择使用或不使用,必要时咨询一下医务人员或营养方面的专业人员。
个人分类: 医学|11708 次阅读|25 个评论
成人预期寿命增加的原因
热度 6 maqingping 2014-3-24 11:13
本文也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拙著《 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一小节,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可能是增加预期寿命的有效办法,也是二十世纪后期预期寿命增加的重要因素。现贴于此处与想健康长寿及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感兴趣的博友、网友交流。 成人预期寿命的增加来自成人死亡率的降低。疫苗和抗生素在预防和治疗传染病和微生物所致疾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儿童和成人的预期寿命增加都十分重要。二十世纪后半期成人预期寿命增加的更重要原因是良好的生活条件、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先进的医疗服务减少了慢性疾病的死亡率,尤其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图尔雅普卡及同事 ( Tuljapurkaret al 2000 )研究了 G7 国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的死亡率情况,发现这些国家的死亡率在 1950 到 1994 年之间均呈指数下降趋势,其下降率相对稳定。美国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由 1930 年的 58 岁增加到 2005 年 -2010 年的 75.5 岁,女性的预期寿命由 1930 年的 62 岁增加到 2005 年 -2010 年的 83.3 岁。在 2005-2010 年期间,法国男性的预期寿命为 77 岁,法国女性为 84 岁。日本在发达国家中预期寿命最高,男性为 79 岁,女性为 86 岁(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2006 )。 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服务的进步是发达国家老年人预期寿命增加的最可能原因。 1970 年以来,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预期寿命增加了 6 到 8 年,日本女性预期寿命增加快于任何西欧国家,而美国、丹麦和荷兰的增加慢于其他国家( Leon2011 )(图 5- 4 )。这三个国家妇女的吸烟问题可能是预期寿命改善较其他发达国家缓慢的原因之一( Meslé and Vallin 2006; Glei et al 2010;Pampel 2010; Preston et al 2010 )。美国男性的预期寿命与西欧国家中预期寿命较低的国家相仿(图 5-5 )。这些资料说明用人均 GDP 表示的生活水平和医疗费用在发达国家之间不是预期寿命的有效预测指标。日本在发达国家预期寿命排行榜上接近最高,而人均实际 GDP 和医疗费用更高的美国却处于排行榜的底部。最近十多年,丹麦和荷兰的预期寿命增长速度重新加快,学者们认为改良的医疗服务措施或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在吸烟、饮酒和运动方面是两国预期寿命增加加快的原因( Mackenbach and Garsen 2010 ),但美国女性的预期寿命增加未见明显加快(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 2006 )。美国妇女预期寿命的增长速度在今后一、二十年内将继续受吸烟所致死亡率的影响( Wang and Preston 2009 ),但年轻美国妇女相对于西欧同龄女性的吸烟率有了明显降低。因此,当老年一代去世后,美国女性的预期寿命改善将加快(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 2006 )。 图 5-4 美 国、丹麦、荷兰、法国、意大利、日本女性在 1950 、 1980 和 2007 年的 50 岁时预期寿命( Human Mortality Database , www.mortality.org ) 图 5-5 美 国、丹麦、荷兰、法国、意大利、日本男性在 1950 、 1980 和 2007 年的 50 岁时预 期寿命( Human Mortality Database , www.mortality.org ) 预期寿命的增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收入、健康习惯、营养、教育、卫生条件、医疗以及年龄、时期、地点、同伴和疾病相互作用都影响死亡率和预期寿命( Riley2001; Oepen and Vaupel 2002 )。比较不同群体或不同时间段的疾病所致死亡率可以研究年龄或疾病特异的死亡率减少( Contiet al 1999; Gjonca et al 2000; Nolte et al 2002; Yoshinaga and Zlue 2005 )。美国 1970-2000 年期间不同疾病死亡率对预期寿命影响的研究表明,预期寿命增加的 6 年中有 3.9 年是因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减少的贡献( Lenfant2003 )。欧洲国家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降低,部分原因是由于改善了治疗( Capewell and O’Flaberty 2008 ),这一降低也有助提高预期寿命( Velkoraet al 1997; Levi et al 2002 )。女性预期寿命比男性高的部分原因可用吸烟相关的死亡来解释。有研究认为吸烟所致死亡可能解释男女差别的 40-60% ;饮酒所致死亡可能解释东欧国家预期寿命性别差别的 20-30% 、西欧预期寿命性别差别的 15-20% ( Mccartney2011 )。过度饮酒可以解释疾病死亡 率 的相当一部分( Leonet al 2001; McKee and Britton 1998 ),过度吸烟被认为是影响当前预期寿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Leonet al 1997; Shkdinikve et )。不同国家之间的知识传播,不仅有利改善医疗,而且有助于改善公共卫生及与卫生有关的个人行为。在任何水平的国民财富下,卫生知识的传播都有利于提高健康水平、增加预期寿命( Preston1975 )。 在养老金和社会保障问题上,政府和社会面临预期寿命增加带来的两个问题:一是预期寿命增加本身带来的如何保证有足够的资源满足老年人晚年的生活需要,以及由谁提供这些资源;二是预期寿命增加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长寿风险( longevity risk ),以及由谁来承担和如何管理长寿风险。
个人分类: 医学|13021 次阅读|16 个评论
预期寿命的历史性增长及有关寿命极限的讨论
热度 3 maqingping 2014-3-21 10:13
本文也 是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拙著《 养老金和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一小节,贴于此处与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感兴趣的博友、网友交流。 预期寿命( life expectancy )是保险公司计算人寿保险费、给年金( annuity )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制定社会福利政策和计划公共设施的重要信息。根据标准的定义 : “某一年龄的预期寿命是当目前观察到的该年龄之上的死亡率不变时,该年龄的人预期再存活的平均年数。出生预期寿命指的是当前各年龄死亡率不变的条件下,新生儿将生活的平均年龄数”( United Nation Population Division 2002 )。预期寿命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间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二十世纪预期寿命几乎增加了一倍。美国的出生时预期寿命(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在二十世纪几乎呈线性增长(图 5- 1 ),男性预 期寿命由 1900 年左右的不满 50 岁增加到 2000 年 74 岁以上,女性预期寿命由 50 岁增加到将近 80 岁。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预期寿命在二十世纪同样大幅增加,图 5- 2 所示 为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在 1900 年、 1950 年和 2005 年的预期寿命。 图 5-1 美国人的出生时预期寿命在二十世纪的变化(来源: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system ) 二十世纪前半期的预期寿命增长主要来自婴儿或少儿死亡率的下降。经济发展提高了平均收入,改善了人们尤其是儿童的营养状况,完善了公共卫生设施。这些对二十世纪初预期寿命的增加起了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大发展使传染病得到控制, 1900 年让许多儿童死亡的疾病现在已被消灭或控制,在这方面疫苗和抗菌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经济发展和医学进步降低了儿童和婴儿死亡率,使预期寿命有了惊人的提高 。疫苗和抗生素对减少成人死亡率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到 1950 年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已经起到降低美国成人死亡率的作用( Kinsella 1992 )。不过青霉素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得到广泛应用,而预期寿命的增长在此之前已经很明显。 图 5-2 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在 1900 、 1950 和 2005 年的出生时预期寿命( Kinsella1992 ;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2006 ) 对于预期寿命的明显增长的事实已无人质疑,但是学者们对其是否将继续增长意见却不一致 (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ing 2006 )。预期寿命将继续增长还是已接近极限的问题对于社会福利安排和养老金系统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对于预期寿命的更准确预测是做好公共和私人资源分配的关键,历史上,最长寿命( maximum life span )即人类个体能生活的最大年数,持续被低估。 1928 年,路易斯 • 都柏林( Dublin 1928 )依据美国寿命表( life tables )估计不同年龄组死亡率所能达到的最低值,由此得出男女预期寿命的最大值为 64.75 年的结论,而当时美国的预期寿命为 57 岁。 他的计算是“基于现有知识,没有重大发明的干预或人体本身构成出现神奇的进化改变”。但实际上,当时新西兰的非毛利妇女的预期寿命已经超过都伯林推算的预期寿命极值,不过都 柏 林不了解这个事实 ( Oeppen and Vaupel 2002 )。 许多人口学家相信存在生物性的障碍使人类寿命有一极值,并且这一极值与目前老年人所达到的平均寿命比较接近。 1980 年詹姆斯 • 傅利斯( Fires 1980 )提出人们生来就有最大可能预期寿命( Maximum Potential Life Expectancy ),这一极值在人口中呈正态分布,均值为 85 岁,标准差为 7 岁。这一预言称为傅利斯假说( Fires Hypothesis ) 。 欧尔山斯基和卡内斯( Olshansky and Carnes et al 1990, 2001 )等人支持傅利斯假说,也提出预期寿命的最大值为 85 岁。他们认为生物都有“生物保质期” ( “biological warranty” period );如果多数人能活到 100 岁,那么生活到现在平均寿命( 75-80 岁)的人不应该有明显的功能下降和病理状态,但是所有人体的生物功能系统到 80 岁时已有明显的功能下降( Olshanskyet al 2003,2005 )。 对早期预期寿命增加现象的观察似乎支持现有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接近人类个体最大寿命极限的观点。图 5- 3 显示二十世纪美国人 65 岁时预期寿命的变化。比较图 5- 3 和图 5- 1 ,不难看出,尽管 1900 和 1940 年之间出生时预期寿命有了很大增加(几乎 15 年),但是 65 岁时预期寿命只有很小增加。这一现象提示 1940 年以前出生时预期寿命的增加主要来自婴幼儿死亡率的降低,而不是成人寿命的增加 。如果这一现象保持下来,无疑是目前老年人已达到的平均寿命接近预期寿命极值这一观点的一个证据。但是,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的预期寿命也明显增加。 图 5- 3 中可见,从 1940 年开始, 65 岁时预期寿命几乎是持续直线上升。奥彭和沃佩斯( Oeppen and Vaupel 2002 )认为,以往的经验说明预测未来数十年的预期寿命改善应以过去相应时段的预期寿命变化为依据。在过去 150 年中,最佳状态下的预期寿命,每十年提高约 2.5 年。合理的估计应该是,这一趋势在今后几十年内将持续下去。如果这一线性增长持续下去,发达国家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在 60 年内将达到 100 岁。 图 5-3 二十世纪美国人女性、男性和所有 人 65 岁时预期寿命的变化(来源: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system ) 沃佩尔及其同事的工作显示,每一项公开发表的对最大预期寿命的预测,都在该预测发表后的数年内被突破;没有迹象表明发达国家预期寿命的线性增长趋势接近平台化( Vaupel et al 1998; Oepen and Vaupel 2002; Vaupel 2010 )。他们主张,如果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已接近最大值,那么预期寿命高的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增长应该慢于预期寿命低的国家,但事实并非如此。有关人类预期寿命是否已接近自然极限的辩论仍 未 结束( Couzin-Frankel 2011 )。
个人分类: 经济学|7029 次阅读|10 个评论
研究表明:吃面比吃大米短寿5.52岁
热度 29 fdc1947 2014-3-7 10:00
研究表明:吃面比吃大米短寿5.52岁,您相信吗?但这是真的,中国淮河南北的最大区别是南方人吃大米,北方人吃面,但是,淮河以北的预期寿命比以南的少5.52岁, “ 这是目前看到的最有力证明”。 有人不信。谁不信?请看今天的报道:“昨日在媒体见面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再次被媒体追问雾霾危害与治理。关于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钟南山表示,从国内研究来看,只有少数可信论据,主要引发的是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去年夏天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关于淮河以南以北的降尘浓度研究显示,由于有供暖燃煤的区别,淮河以北预期寿命短了5 .52年。因此,灰霾浓度每立方米增加100微克,预期寿命短三年,“这是目前看到的最有力证明”。” 又有人不信。他们说:研究表明,大量饮酒使人短寿5.52岁。证据是:淮河以北的居民人均饮酒量大于淮河以南者,而淮河南北预期寿命差5.52岁。“这是目前看到的最有力证明”。 又有人不信,他们说:研究表明,经常关闭窗户能够使人短寿5.52岁。证据是,淮河以北的冬季长,有燃煤取暖,经常不开窗户,室内空气污浊,而淮河南北预期寿命差5.52岁。“这是目前看到的最有力证明”。 还有人不信,他们说:研究表明,干旱的天气能够使人短寿5.52岁。证据是,淮河以北的降水量少于淮河以南, 而淮河南北预期寿命差5.52岁。“这是目前看到的最有力证明”。 还有人不信,他们说:研究表明,经常吃贮存的蔬菜使人短寿5.52岁。证据是:淮河以南的人吃新鲜蔬菜较多,淮河以北的则经常吃贮存的蔬菜,而淮河南北预期寿命差5.52岁。“这是目前看到的最有力证明”。 …… 我不知道谁说的对,也不知道该听谁的。
个人分类: 随口说说|6135 次阅读|51 个评论
[转载]PNAS:中国人因空气污染少活5.5岁
jiangming800403 2013-7-10 10:57
日前,4名中国、美国、以色列学者联合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撰文,称中国淮河以北地区5亿居民因严重的空气污染平均每人缩短5.5年寿命。报告称研究人员收集了1981年至2000年间中国90座城市的数据,当时的主要污染源是这些城市烧的煤。 真科学or伪科学,不过多活5.5岁对人的诱惑还是挺大的。 除了空气污染,还有水污染,还是食品污染,...... 不过现在中国人平均寿命已经76岁多了,大雾迷城的北京更是超过了80岁,按这种方法算下去,中国人都要成老不死了。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3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