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伦勃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名作过眼:伦勃朗的画I
Mech 2020-6-16 22:57
伦勃朗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 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不少专家从各种角度对他的作品和成就进行了分析。对我而言,或许有些深奥。我准备有机会多看些作品,再来领会这位对光影的创造与应用和对人性的洞悉与表达的顶级大师。丹纳《艺术哲学》的泛泛而论,我似乎倒是能理解。“希腊人和意大利人只看到人和人生最高最挺拔的枝条,在阳光中开放的健全的花朵;伦勃朗看到底下的根株,一切在阴暗中蔓延与发霉的东西,不是畸形就是病弱或流产的东西。 (p. 306) ”“他的更广大的同情心把现实把握得更彻底;他不回避丑恶,也不因为求快乐求高雅而掩饰可怕的真相。--因此他不受任何限制,只听从极度灵敏的感官指导;他表现的人不像古典艺术只限于一般的结构和抽象的典型,而是表现个人的特点与秘密,精神面貌的无穷而无法肯定的复杂性,在一刹那间把全部内心的历史集中在脸上的变幻莫测的痕迹; (p. 307) ”作为没有受过训练的外行,我更喜欢看“阳光中开放的健全的花朵”,即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油画和雕塑。 有一点很明确,伦勃朗的画,光影明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更需要看原作。也需要更充分的训练,才能辨识光影的微妙变化。我过去都是看复制品,对伦勃朗敬而远之也是情有可原。这里贴出的照片,只是聊胜于无。这些作品都在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展出,伦勃朗的收藏是博物馆的特色。 伦勃朗异教题材的画很少。北欧日耳曼人,离古典世界更遥远。因此《浮士德》中的魔鬼,其法术在希腊世界会失效。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展出有两幅,一幅是《花神 (Flora, 1634) 》,基本上是人物画。另一幅是《达娜厄 (Danae, 1636-1642) 》,提香有同名作品,画作的故事背景在《 提香的画 》中说过,这里不重复了。 花神 达娜厄 伦勃朗也有几幅圣经题材的作品。《旧约》的有三幅。《亚伯拉罕的献祭 (The Sacrifice of Abrabam, 1635) 》是《旧约·创世纪》中让人震撼的一幕。信主的亚伯拉罕被主要求用他独生儿子献祭,虽然最后只是场考验。《大卫与约拿单的分别 (David’s Parting from Jonathan, 1642) 》再现大卫与约拿单难舍难分的告别,扫罗王欲加害还是少年的大卫,大卫将逃走,传闻大卫将继承王位,扫罗王长子约拿单与大卫相约,将来大卫登位后他可以但宰相,但不久约拿单就战死了。画面上是生离,其实是死别。另一幅《大卫和乌利亚 (David and Uriab, 1665) 》没有看到。《新约》故事为背景的画有四幅。《圣家庭 (The Holy Family, 1645) 》是常见的圣母、圣子和天使的画面。《下十字架 (Descebt from the Cross, 1634) 》为基督受难后从十字架上被解下来,也是常见的题材。这两个背景故事四部福音书中都有。很有名气的画作《浪子归来 (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 1668-9) 》典出《路加福音》,是基督讲道时的一个故事。浪子回头,受到父亲热烈欢迎。《葡萄园工人的寓言 (The Parable of the Labourers in the Vineyard, 1637) 》典出《马可福音》,用在葡萄园干活不论时间长短报酬相同,说明信仰不分早晚。 亚伯拉罕的献祭 大卫与约拿单的分别 圣家庭 下十字架 葡萄园工人的寓言 浪子归来 多数展品是人物肖像画。没有特别多的故事,真正是内行看门道。我直接按大致时间顺序贴照片了。 老战士 (Old Warrior, 1630) 学者肖像 (Portrait of a Scholar, 1631) 戴蕾丝领的青年男子肖像 (Portrait of a Young Man with a Lace Collar, 1934) 贝特杰·马滕斯肖像 (Portrait of Baertje Martens) 红衣老人肖像 (Portrait of an Old Man in Red, 1652-4) 老犹太人肖像 (Portrait of an Old Jew, 1654) 老妇人肖像 (Portrait of an Old Woman, 1654) 试耳环的青年女子 (Young Woman Trying Earrings) 男人肖像 (Portrait of a Man) 诗人杰里米亚斯德·德·德克尔 (Portrait of the Poet Jeremias de Decker)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有时候内行外行看法一致,例如达芬奇和拉斐尔,或许还有提香,估计内行外行都会觉得他们的圣母像好看。有些外行喜欢的,内行评价不特别高,例如波提切利。即使算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也应该是乔托。但我觉得乔托的画没有波提切利的好看。这次贴个相反的情形,就是伦勃朗的画。内行评价非常高,外行如我看起来不过尔尔。 看过伦勃朗作品不算很多。除了前面较为集中的在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展出,虽然也没有最负盛名的作品。我去过的几个博物馆都有些零星收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自画像》和《剪指甲的老妪》等,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有《三棵树》,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的《青年男子自画像》。以后照片收集多了,再贴新篇。 名作过眼:缘起 名作过眼:波提切利的古典题材绘画 名作过眼:波提切利的宗教题材绘画 名作过眼:达芬奇的绘画 I 名作过眼:米开朗基罗的雕塑 1 名作过眼: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 2 名作过眼:拉斐尔的壁画《雅典学院》 名作过眼:拉斐尔的油画 I 名作过眼:提香的画 名作过眼:鲁本斯的画 I 名作过眼:鲁本斯的画 II 名作过眼:贝尔尼尼的 主要 雕塑 名作过眼:卡诺瓦的雕塑 名作过眼:卡诺瓦的雕塑 ( 补充 ) 名作过眼:罗丹的雕塑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42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伦勃朗的眼睛
热度 4 yonglie 2013-7-16 08:30
昨天 Google 涂鸦纪念大画家伦勃朗( Rembrandt ) 407 岁生日。伦老师的画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强烈的色彩——他画的故事,似乎都发生在光子与物质脱耦之前(大约大爆炸后 38 万年内)——即使画面都忘了,那一团“光明的黑暗”,如荒漠天空下的暮霭也不会消失——难怪他画的白天很容易变成夜晚。(拿他的光影与后来印象派的光影对比,是十分有趣的课题。) 他的背景很厚重,眼睛却是透明的。我们看他那么多的自画像,最难忘的是他那双能“直指人心”的眼睛。( Gombrich 说评论说, those keen and steady eyes, that we know so well from Rembrandt’s self-portraits, must have been able to look straight into the human heart. ) 顺便看见有人拿伦老师的自画像与爱老师的照片作对比,两位看起来还真有点儿像呢。我们知道爱老师喜欢音乐(特别是早期作家如莫扎特和巴赫,他不喜欢贝多芬的 heavily dramatic parts ),但少见他喜欢绘画。 Pais 在传记里引他女儿(继女) Margot Einstein 给 Meyer Schapiro 的信( 1978 年 12 月)说:他喜欢古典大师,觉得他们比当代的更 convincing 。什么立体呀,抽象呀,对他来说没意思……至于伦勃朗, yes, he admired him and felt him deeply.
个人分类: 艺术|4497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