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不愿回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研文化如何让一流学者不愿回国
热度 74 Bobby 2013-7-20 09:00
港报 : 一流学者为何不愿回到中国 ?_ / 港报 : 一流学者为何不愿回到中国 ?- 在中国的一流学者为何不愿回国的问题上,文章认为,中国依然是个关系社会。长期生活在国外后,这些学者不太可能维持一个稳固的个人业务关系网,这继而会减少他们接触研究资金来源的渠道。由于许多中国科学家没有在国际环境中开展研究的经验,海归们可能会遭遇另一重文化冲击:他们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事。 中国人的“关系文化”不免在科研活动中有所反映。这种“关系文化”会产生如下几种效应,使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一流学者不愿回国。 第一、“关系文化”导致科研资源和科研评价的不公正、不公平及权力寻租等现象 。“关系文化”会使得科学界形成“圈子”或“山头”,重大项目不入伙就无法分杯羹;而科研项目“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是顺其自然、料想中的的现象。此外,“关系文化”使科研评价变形,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其极端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第二、“关系文化”降低科学家的信任关系,使得科研合作难度增加。 正常的科研合作只是一封邮件的事,而在“关系文化”的科研环境中,信任半径较小,这一切变得复杂起来,首先,要结交认识,处好关系,然后才可能下一步的合作。 第三、“关系文化”使得八面玲珑的人如鱼得水,而使习惯单纯科研的科学家举步维艰。 在“关系文化”的环境下,那些既会做科研,又会处关系的科学家左右逢源,而那些习惯了单纯科研的科学家则不免相形见绌,感觉工作很“累”。从大范围来讲,这种科研活动消耗了太多的能量、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科研效率,还使得习惯国外单纯科研的一流学者无法适应,甚至深恶痛绝。 第四、“关系文化”很可能最终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 使得科研水平不高,但人际关系处得好的科学家占据上位,而真正有水平的科学家则屈居下位。长此以往,则更加剧了中国科研环境的恶化,使得一流的科学家退避三舍。 李敖对这种“关系文化”抨击十分到位,他说:一切要靠 “ 拉关系 ” 、要靠人际关系好才能办事的现象,是可耻的 ! 因为它把 “ 人情 ” 高过 “ 是非 ” ,又违反公平原则。中国人最易犯此病。结果人的精神、时间都花在做公关、交朋友、拍肩捏臂、酒食征逐上面,一切都讲关系才能过关了,这成什么话啊 ! 看起来,改变这种“关系文化”,还需要体制和科学家有意识的长期努力。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19652 次阅读|18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