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学漫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漫画 | 脏钱:让底线更低,我能!
sheldon42 2018-4-27 10:31
(这是Sheldon的第82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2.7MB。) 金钱绝不仅是交易的工具,也是一面人性的镜子。金钱会如何影响人的心理感受,会如何影响人的行为?许多心理学家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周欣悦就是这样一位心理学家。在2012年,她曾经因为“数钱可以减轻疼痛”的研究,获得第一届菠萝科学奖心理学奖。 周欣悦的研究没有止步于此。她后来还研究了另一个大胆又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如果钱看起来比较脏,收钱的人会不会做出不一样的举动? 她们的第一个试验场所是菜市场。试验开始时,她们先买上一点儿蔬菜,然后随机用干净或脏的钱付款。这只是试验的第一个步骤。接下来,她们会要求再多买一点菜,并把刚才付过的钱要回来,最后把两次买菜的钱一次付清。试验结果十分有趣,如果先用了干净的钱,商贩几乎不会缺斤短两。 如果在第一个步骤中让商贩接触了脏钱,第二次买到的蔬菜就会有分量不足了。后续的试验发现,类似的规律不仅适用于商贩,也适用于普通人。 接下来,周欣悦团队又祭出了他们曾经使用过的“数钱大法”。结果发现,数干净钱,会让人们提高道德标准提高。他们更难接受不道德的行为,在玩游戏时更倾向于公平的策略,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他们宁可一分不赚也不让对方获利。而那些刚刚接触了脏钱的小伙伴,道德标准则有所降低,玩起游戏来更狡诈,对不道德行为接受度更高,即便收到不公平对待也先计算得失。 周欣悦说:“我们发现,之前接触干净钱的被试组需要100万元左右才愿意做这些不道德行为,但是之前接触脏钱的被试组只需要10万元左右就可以做同样的不道德行为。” 而且,甚至不用接触真的干净钱或脏钱,只要阅读一篇关于钱是否干净的文章,干净或肮脏的描述就能影响到人们的对公平判断。这篇叫做《干净与肮脏的钱对态度、价值观和人际行为的不同影响》的论文发表在2013年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上。 我们一开始就知道钱的形象并不中性,我们渴望金钱,甚至看到金钱就能激活人负责快活的犒赏通路。我们也知道了干净和肮脏会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周欣悦的团队发现,干净钱让人提升了关于公平的标准,而脏钱则相反,让我们把底线放低。 这一系列研究的初衷包含了周欣悦等心理学家的深刻的社会关怀。在当今高速变化的中国,许多人都感到一种不安全感,这是高速发展的代价之一。金钱不仅仅是“购买”安全的工具,金钱带来的感受也是我们对抗风险的一种心理资源。周欣悦的研究兴趣除了金钱,还有孤独感、社会支持与怀旧的关系。这一群中国心理学家正在用科学的方法,试图回答当今中国重要的人文问题。 为了表彰她身在学院,心系菜场的科研精神,菠萝科学奖组委会特别授予她 2018·菠萝科学奖心理学奖 。 作者:陈朝,Sheldon 制作:Sheldon科学漫画工作室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自媒体、报刊等转载请联系菠萝科学奖授权! 参考文献: Q Yang, and et. al., Diverging effects of clean versus dirty money on attitudes , values, and interpersonal behavior, J Pers Soc Psychol. 2013 Mar;104(3):473-89.
57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漫画 | 菠菜:哼!我才不是普通的菜!请叫我测弹专家!
热度 4 sheldon42 2018-4-27 10:22
(这是Sheldon的第81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1.5MB。) 为了让菠菜学会探测炸弹,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的博士生Min Hao Wong及其所在的研究团队,在菠菜的叶子里安装了一种碳纳米管传感器。 在红外线的照射下,传感器原本会发出红外波段的荧光。 如果菠菜周围的地下水中含有炸弹、地雷中的一种常见化合物 苦味酸 (即2,4,6-三硝基苯酚),这种物质就会随着水分进入菠菜的叶子中,导致传感器发出的荧光变弱。 在菠菜85厘米之外的红外探测器发现荧光变弱之后,就会通过电子邮件把照片发给智能手机。于是,他们成功地实现了用菠菜探测炸弹。 为了表彰他们将菜场成员变成世界和平使者的精神,菠萝科学奖组委会特授予他们 2018·菠萝科学奖化学奖 。 . . . . . . 作者:Sheldon 制作:Sheldon科学漫画工作室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自媒体、报刊等转载请联系菠萝科学奖授权! 参考文献: Min Hao Wong and et. al., Nitroaromatic detection and infrared communication from wild-type plants using plant nanobionics , Nature Materials volume 16, pages 264–272 (2017).
12490 次阅读|4 个评论
漫画 | 当分子生物人(gǒu)遇到时尚美妆
sheldon42 2018-4-19 21:20
(这是Sheldon的第80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1.8MB。) 提到美妆博主,你想到什么?是对镜贴花黄的婉约美人?明艳时尚的元气少女?还是一呼百应的带货女王? 来自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余泓彬,化身“美妆博主小Y老师”,竟在实验室里客串了一把美妆博主,他使用美妆视频的形式,向公众讲解了PCR实验的用品和步骤。 PCR实验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最重要最基础的实验之一。它能够将一段目标DNA呈指数倍地精确拷贝出来,使我们很容易地测出这段DNA的序列。 在视频中,小Y老师用令人难以拒绝的方式,介绍了PCR实验中用到的青蛙绿白起白的时尚冰盒; 优雅的加样枪; 和超厉害的聚合酶。 尽管看完他的视频,我们对PCR实验的原理仍然不了解,但很多女孩从此都梦想挎着一款来自法(fà)国的high fashion冰盒, 优雅地从里面掏出一支大户人家才配拥有的NEB酶, 摇身一变成为底下管着130个Fiona的实验室女魔头。 为了表彰他将科学和时尚完美结合的贡献,菠萝科学奖组委会决定授予他2018·菠萝科学奖菠萝ME奖。 作者:猪蹄蹄,Sheldon 制作:Sheldon科学漫画工作室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自媒体、报刊等转载请联系菠萝科学奖授权!
10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假货这么不走心能骗个鸟啊?他们真骗了个鸟还发了Science!
热度 4 sheldon42 2018-4-19 21:11
(这是Sheldon的第79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1.1MB。) 捏橡皮泥发Science?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可是去年5月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的主要研究材料就是橡皮泥捏的 ,而且Science官网还对它做了报道 。 来自瑞典的科研人员托马斯•罗斯林(Tomas Roslin)用制作粘土动画的粘土制作了2900多个假的毛毛虫,然后通过全世界40多个科研人员把这些毛毛虫放到了从北极到澳大利亚之间不同纬度和海拔的自然环境下,最远的两个研究地点之间跨越11635千米,这个项目还有一个高大上的名称“全球假毛虫计划”(Global Dummy Caterpillar Project)。 2015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生黄述银和他的导师中村彰宏(Akihiro Nakamura)被邀请参加这个项目当中(因为和昆虫生态学领域内的大牛关系很好,所以被牵线)。他们当时觉得很好玩所以就加入了,绝没有想过会把结果发表在Science上。 他们的实验是在西双版纳热带森林中进行的,实验连续进行了4天,第一天布置假毛虫,随后三天每天去检查一遍它们。由于他们当时还有其他实验要做,西双版纳又是雨季,所以基本上连续一个月每天湿身回去,不过大家很享受野外工作。 要问为什么把这些假的毛毛虫放在野外,主要是为了观察它们是否“活着”。这句话听上去有些奇怪,它们本来就是“死的”那还怎么观察它们是否“活着”呢?其实,虽然我们知道它们是假的,但是自然界的那些捕食者们在咬上一口之前,可不知道这些毛毛虫是真是假。因为假毛虫是橡皮泥做的,如果它被咬了,它的体表就会留下咬痕,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它真的“死了”,也就是说这只毛虫被捕食者辨认出来是假的。 一般来说捕食者发现被骗后就扭头走了,所以不用担心实验材料“被盗”。通过这些咬痕,我们就能分析出是哪种捕食者留下的,比如是鸟,还是蚂蚁、老鼠等。而通过观察某一地区假毛虫被咬的频率,我们就知道了这一地区毛虫的被捕食率,然后就可以比较不同地点毛虫被捕食率的差异了。 (图片来源:Global Dummy Caterpillar Project) 最终研究者们通过分析发现,从赤道到南北极,纬度每升高一度(或每111千米)毛虫的被捕食率下降2.7%,最靠近极地的研究地点(格陵兰岛,北纬74.3度)的毛虫被捕食率只有赤道地区的八分之一;同时海拔每升高100米毛虫被捕食率降低6.6%。 所以,要想不被吃就待在冷的地方! 其实这个研究最主要的结果就是证明了从极地到赤道,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了。当然这项研究也揭示了其他有趣的现象:通常人们想到吃虫子最多的应该就是鸟儿了,可是在这项研究中发现其实节肢动物,尤其是蚂蚁,才是吃虫子的主力军。正是这些小蚂蚁的辛勤劳动才使得植物的叶子不被毛虫吃光,从而使地球保持了绿色呀! 其实用假毛毛虫来做实验并不新鲜,相似的方法已经发表过多篇论文,通过假毛虫的被捕食率来描述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阐述更为复杂的生态学问题。如果你也有一个好的点子需要用橡皮泥来做实验,你甚至都不用做得像这篇文章中的虫子那么惟妙惟肖,哪怕随便扯一段都行。 请问你还可以再随便一点吗?当然可以,请看下面这张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 这篇文章中的虫子身体都不是橡皮泥捏的,是面粉!就这样一个用面粉做身体、塑料片做翅膀的猎物,竟然在96小时后平均77%都被“吃”了。捕手们,你们捕猎的时候走点心行吗? 请不要局限于做虫子,做什么青蛙 呀、蛇 呀都可以嘛!当然你也可以用真的活的虫子 ,只是要想办法不要让他们跑掉! 所以你看,橡皮泥是多么好的实验材料呀,非常适合那些想法满天飞,有精力又没钱的科研工作者。 当然,橡皮泥作为小朋友们的最爱之一,让孩子们用它去设计小实验肯定是乐趣无穷又可以传播科学知识。 改变颜色、改变气味、改变形状,发挥你的想象力,放手去做吧! 为了感谢他们对全球毛虫生存状况的关怀,菠萝科学奖组委会特别授予他们 2018·菠萝科学奖生物医学奖 。 作者:蛄蝼 制作:Sheldon科学漫画工作室 参考文献: 1. Roslin et al., 2017 Higher predation risk for insect prey at low latitudes and elevations. Science 356, 742–744. 2.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05/fake-caterpillars-reveal-worst-places-world-be-prey 3. Katerina Tvardikova,Vojtech Novotny. 2012Predation on exposed and leaf-rolling artificial caterpillars in tropical forests of Papua New Guinea, Journal of Tropical Ecology, doi:10.1017/S0266467412000235 4. J. Carroll T. N. Sherratt, 2013 A direct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anti-predator strategie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Journal of Zoology, 291 (2013) 279–285 5. Stuart YE, Dappen N, Losin N (2012) Inferring Predator Behavior from Attack Rates on Prey-Replicas That Differ in Conspicuousness. PLoS ONE 7(10): e48497. doi:10.1371/journal.pone.0048497 6. Wolfgang Wuster et al., 2004 Do aposematism and Batesian mimicry require bright colours? A test, using European viper markings, Proc.R.Soc.Lond.B 271, 2495–2499 7. Robert L. Jeanne,1979 A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Rates of Ant Predation,Ecology, 60( 6 ),1211-1224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自媒体、报刊等转载请联系菠萝科学奖授权!
10180 次阅读|4 个评论
漫画 | 精子是怎么游到卵子身边的?它背后的数学原理是什么?
热度 4 sheldon42 2018-4-19 17:45
(这是Sheldon的第77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2MB。) 试想,你和几亿个人被同时囚禁在了一个直径1千多米的铁罐子中,里面没有空气,没有光,只有水。在罐子的某个角落,只有一个小口子能通向外面。谁先找到那个小口子,谁就能逃出去。一旦有人成功逃生,出口就会被人封起来,剩下的人永远也不可能出去。更可怕的是,铁罐的形状一点儿也不规则,而且,每个人只能携带一个氧气瓶。 这个可怕的场景并不是来自科幻电影,而是我们每个人曾经“经历过”的一场竞赛。那个铁罐比喻的是母亲的子宫,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数亿个精子选手中的一员,在母亲的子宫里努力寻找通向卵子的出口。精子找到卵子的那一刻,便是我们的生命开始的那一刻。 人类的子宫长得有点儿像一颗倒置的梨,大约5厘米宽,7.5厘米长。在子宫的两侧各有两个大约0.3毫米宽的开口,连接着一对输卵管,母亲的卵子会随机地出现在其中一条输卵管的某个地方。要想从父亲的几亿个精子中脱颖而出,逃出生天,你就得摸着黑迅速进入输卵管,找到那颗卵子。 虽然有许多科学家在内窥镜中观察过精子的运动,但人们都还不清楚,精子在茫茫子宫中到底是如何找到卵子的,因为内窥镜能探测的范围只有区区几微米。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巴黎高等师范博士后杨靖和他的合作者从理论上开展研究,建立了一个精子在子宫中运动的二维数学模型。 杨靖假设,精子的运动轨迹有点儿像台球桌上的台球。如果没有撞到边界,精子就会以大约每秒75微米的速度沿着一条直线游动。如果撞到边界,精子就会随机地以一个角度反弹出来,然后继续沿着一条直线游动。 经过大量公式推导和数值模拟,杨靖发现,在人类母亲子宫的二维模型中,精子进入有卵子的那条输卵管的平均时间大约是17个小时,这跟先前的实验数据基本一致。并且,他们发现,子宫的形状会严重影响精子逃生的平均时间。在狭长的子宫或者扁平的子宫中,精子逃生的平均时间比较短。在圆形的子宫中,精子逃生的平均时间可能会延长好几倍。 杨靖指出,精子寻找卵子的过程在动物的繁衍中扮演着重要的进化意义。有数据显示,西方男子的精子浓度一直在下降。在过去的40年中这个数据发生了腰斩。有证据显示,精子浓度下降到25%时,就可能导致不孕不育症。因此,研究精子寻找卵子的数学理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嘉奖他们对人类精准投胎的量化努力,我们特别授予他们 2018·菠萝科学奖数学奖 。 作者:Sheldon 制作:Sheldon科学漫画工作室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自媒体、报刊等转载请联系菠萝科学奖授权! 参考文献: J. Yang, I. Kupka, Z. Schuss, D. Holcman, Search for a small egg by spermatozoa in restricted geometries ,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Volume 73, Issue 2, pp 423–446 (2016).
11813 次阅读|4 个评论
漫画 | 扇贝,你跑这么快干什么?粉丝都掉了!
热度 4 sheldon42 2018-4-17 09:23
(这是Sheldon的第76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2.2MB。) 扇贝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与粉丝和蒜蓉一起,构成了烧烤界当之无愧的铁三角组合。 但除了口感、火候和价格之外,我们其实对扇贝了解甚少。今年,扇贝跨界登上了一则财经新闻:大连獐子岛集团宣布,他们饲养的扇贝存货数量减少了! 难道扇贝也会跑路? 当然会跑!扇贝是一种软体动物。如果你吃过扇贝,就会发现每块扇贝身上都有一块圆柱形的嫩肉,叫作 贝柱 。 贝柱是扇贝身上一块强壮的肌肉(后闭壳肌),它专门负责贝壳的打开和合上。 有了贝柱使劲一开一合,再加上扇贝从前面吸水、从后面喷水,它们就可以开开心心跑路咯。 在现实世界中,扇贝跑路的技能很有用,关键时候能从海星的魔爪下逃命。 不过,扇贝每次跑不了多远,最多游五六米就会精疲力尽,掉回海底,恐怕要休息好几个小时才能完全恢复。 “扇贝跑路事件”使网友们关心起了扇贝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獐子岛饲养的扇贝跟我们吃过的许多本土扇贝不一样。它的模式种生活在日本的北海道地区。北海道原住民曾被日本本岛人称作“虾夷人”,于是,这种扇贝就叫作 虾夷盘扇贝 (或者虾夷扇贝,帆立贝等等)。 为了解释“獐子岛扇贝跑路之谜”,微博网友@MC拳王创作了一篇“科普”文章,从地理、生物、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阐述獐子岛扇贝是如何受到北海道“老乡”的召唤,不远万里越过黄海和东海,游回日本的。 这篇“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文章甚至引来了獐子岛的官方回应:“这篇文章的说法已经突破了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底线,扇贝不具备文章中所说的迁徙能力。” 虽然这些扇贝永远且莫名其妙地离开了我们,但却成功引起了公众对以扇贝为首的水产海鲜的人文关怀,为了纪念它们,我们特别授予它们 2018·菠萝科学奖菠萝U奖 。 作者:猪蹄蹄,Sheldon 制作:Sheldon科学漫画工作室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自媒体、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13223 次阅读|4 个评论
漫画 | 他在同事身上做了不堪入目的事,却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职业
热度 9 sheldon42 2018-3-23 10:36
(这是Sheldon的第74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3.8MB。) 一场手术结束后,病人家属都会围在主刀大夫身边,感谢的话说个不停。有一种说法认为,手术成功了,主刀大夫只有一半功劳。还有一半儿功劳应该是麻醉医生的。 麻醉医生的工作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从麻醉学诞生之日起,里头的学问就很大。 比方说,在19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用 乙醚 麻醉。但是很多病人吸过乙醚之后,会觉得恶心难受,一连吐上好几天。有的病人做完了腹部手术,刀口好不容易要长好了,结果由于吐得太猛,又裂开了。 把乙醚换成 氯仿 也不行。因为氯仿的剂量有点儿难掌握,如果用少了,手术还没做完,病人就醒了。如果用多了,病人永远也醒不过来了。 于是,当时的医生和科学家都在琢磨,有没有更安全更方便的大范围麻醉方法呢?这时,一位德国医生奥格斯特•比尔(August Bier)有了一个新想法。 在此之前,奥格斯特•比尔用 可卡因 在6个病人身上做过试验。从腰椎打进可卡因以后,病人上半身不受影响,下半身全都麻了,也都不能动了。这种药物加上新的麻醉方法看起来很有效。可惜,麻醉过后,病人都说头疼得很厉害。 奥格斯特•比尔放心不下,于是在1898年8月24日,他打算再在自己身上做一个试验。结果…… 一番混乱之后,比尔的脑脊液白流了,麻药也浪费了,好在没出什么大危险。 这一次的试验操作很顺利,比尔医生把2毫升浓度1%的可卡因溶液注入了海尔德布兰特的腰椎。没过几分钟,海尔德布兰特就开始感到下半身发麻了。于是,比尔医生拿出了自己的绝活! 比尔医生发现,只要往腰椎里打进一点点可卡因,海尔德布兰特的下半身就会毫无知觉,同时意识却是完全清醒的。这正是他想要追求的效果。为了搞清楚海尔德布兰特麻醉的范围有多大,比尔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于是,比尔的试验成功了,他发明的这种局部麻醉方法叫作 脊椎麻醉 。如今,这种麻醉方法在很多手术中都会用到,比如腿部的骨科手术、前列腺手术,还有一些剖宫产手术。 虽然可卡因已经被更安全的麻醉药取代,但麻醉医生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他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运用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保障整个手术过程的安全进行。 所以,当我们的亲朋好友做完一场大手术之后,我们既要感谢主刀医生和医护人员,也要记得感谢在幕后辛勤工作的麻醉医生。当然,不要忘记科学史上还有像海尔德布兰特这样的,为了研究麻醉效果而默默奉献的“小白鼠”们。 对白、美指:牛猫   绘制:赏鉴   排版:胡豆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自媒体、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本账号授权! 参考文献: 1.M. Goerig and et. al., The Versatile August Bier (1861–1949), Father of Spinal Anesthesia ,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 12:561–569, 2000. 2.S. Pain, This won’t hurt a bit, Newscientist , 2002. 3.A. O'Donnell, Anaesthesia: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2012. 4. Hinnerk F. W. Wulf, The Centennial of Spinal Anesthesia , Anesthesiology, Vol.89, 500-506, 1998. 注: 1. 脊椎麻醉通常从脊椎下端打入麻药。不过,由于麻药会在脑脊液中流动,实际的麻醉范围可能比下针的位置高一些,或者低一些(在比尔医生的试验中,麻醉范围的界限大概是在海尔德布兰特胸部以下的某个地方)。 2. 脊髓麻醉的下针位置不能太高,不然会导致呼吸肌麻痹,甚至导致大脑失去意识、引发抽搐。 3. 不幸的是,由于流出了很多脑脊液,试验过后,比尔医生一起床就头疼。他不得不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星期。 4. 海尔德布兰特更惨,他的腿上有刺伤、割伤和烫伤,还因为针头消毒不过关患上了脑膜炎。由于比尔医生不能上班,海尔德布兰特不但不能休息,每天还要一边吐,一边替他照顾病人。
12221 次阅读|9 个评论
漫画 | 狗年来了,你们却还在吸猫!汪星人发怒了!!!
热度 4 sheldon42 2018-2-13 13:04
(这是Sheldon的第72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8.9MB。) 鸡年已经远去, 狗年马上到来!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 狗和汪型阵营的亲友团聚在一起, 嗯…… 却始终高兴不起来。 这是因为, 哺乳动物的 食肉目 一共就俩阵营: 汪型阵营 和 喵型阵营 ! 然而在汪型阵营中, 暗藏着一个喵型内奸! “不信你们看!” “更可气的是,我们汪型阵营又要看家,又要帮忙带娃。做什么事都先要看主人的脸色,白天拍主人的马屁,晚上哄主人开心。” “每天累死累活,到头来在家里的地位,却还不如一只猫。而猫实际上什么都不用干!” 在以上动物当中,谁最有可能是猫派来的奸细? 是不是选不出来? 真的 ↓↓↓ 想知道答案的话? 关注“ Sheldon42 ”公众号 后台回复:汪汪汪! 答案就会蹦出来噢~ 对白、美指:牛猫   绘制:周源、赏鉴   上色、排版:胡豆 鸣谢:何鑫为本文提供科学指导 策划:上海科技馆展示教育处 本文动图来自网络 本文已发表于上海科技馆,版权归上海科技馆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自媒体、报刊等转载 请联系上海科技馆授权! 还有更多有趣的文章,确定不看一下吗? 漫画 | 把蚯蚓切成2段,能变成2只蚯蚓吗? 漫画 | 它拳速80码,温度7千多,能打出光和冲击波,可爆炒亦可白灼
5425 次阅读|5 个评论
漫画 | 把蚯蚓切成2段,能变成2只蚯蚓吗?
热度 10 sheldon42 2018-1-31 10:38
(这是Sheldon的第71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3.7MB。) 每一只蚯蚓,既是公的,又是母的,这叫 雌雄同体 。不过,它们不能自己跟自己交配,必须两只蚯蚓搅和在一起,互相交换精子,这叫 异体交配 。 所以,蚯蚓的家庭伦理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并不是所有的蚯蚓都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比如我们较为常见的 陆正蚓 ,切掉了多半不会再长出来。有的蚯蚓倒是很擅长再生,比如 “赤子爱胜蚓” 。 不过,它的再生能力再强,也是有限度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动物学家曾用赤子爱胜蚓做过一组再生实验。他们把蚯蚓大概按照三种切法切开: 结果发现,两个月以后,其中一种蚯蚓完全再生了,还有一种恢复得差不多,但有一种完全没有再生。 蚯蚓的下半身都是肠,切掉也不难重新长出来。上半身都是重要器官,全部切掉以后要想再长出来估计是不太可能啦!所以,正确答案是: 虽然动物学家观察到了赤子爱胜蚓的再生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原理是什么,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动物学家们仍然是一头雾水。 对白、美指:牛猫   绘制:赏鉴   排版:胡豆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自媒体、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本账号授权!   参考文献: 齐莉萍,戈 峰,周晓东,《蚯蚓再生能力的研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年)。
10081 次阅读|10 个评论
漫画 | 这种能让你在太空上网的新仪器,居然靠的是电子搞基!
热度 7 sheldon42 2018-1-19 11:16
(这是Sheldon的第70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3.3MB。) 在昏暗的低温实验室中,Sheldon正打算把-269°C(大约绝对零度之上4K)的液氦倒在山小魈的脚下。 一、低温超导是怎么回事? 中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个电学定律,叫作欧姆定律。它的大意是说,每个导体都有 电阻 。为了让导体中的电荷(比如电子)流动,形成 电流 ,就得在两端加上 电压 。 电压会把电子往前踹,导体的电阻会死死怼住电子的去路。电压踹一脚,电子就往前挪一挪,形成电流。 电压越高,电阻越小,电流就越大。 如果突然撤去导体两端的电压,电子就会被电阻怼在半路,停止定向流动,电流也就消失了。 中学老师没有教过的是,欧姆定律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是适用的。当我们把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 欧姆定律就突然用不上了 ,因为这时候量子力学会突然抽风,导致 电阻完全消失了 ! 原来,在温度极低时,两个带负电的电子中间会因为量子力学的作用,突然产生一种 吸引力 。于是,两个同性电子惺惺相惜情不自禁,出则同舆入则同席。它们两个两个地配成一对,叫作 库珀对 ! 于是,导体中的大量电子在低温时会两两结合,形成大波大波的库珀对。电阻一看哇靠,车速这么快肯定是老司机,不敢惹不敢惹!库珀对形成的电流无人敢惹,想怎么飙车就怎么飙车,于是电阻消失了,超导就产生了! 二、超导体为什么会排斥磁铁? 为什么超导体会把磁铁排斥得悬浮起来呢?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磁铁的磁场会让超导体的表面产生一股超导电流。这股超导电流也会产生磁场,它的大小和方向刚好和外部的磁铁相反。于是,超导体就好比变成了一面“磁铁的镜子”,在某个地方产生了一块 虚拟的“镜像磁铁” 。 三、低温超导为什么怕光子? 虽然电子搞基形成了库珀对,但这种结合其实并不牢靠,它们稍微受一点儿干扰就会散伙儿。比如, 温度高了会散伙儿,磁场太强会散伙儿 ,就连 超导电流密度太大也会散伙儿 。 万万没想到,光子照在低温超导金属上,也会让库珀对散伙。 你想想看,激光一照过来,电子就不搞基了,超导超不成了,电阻又重新出现了,抵抗磁铁的电流被电阻一怼就流不动了。于是,抵抗磁场的力量消失了,山小魈和磁铁就掉下来了。 四、用低温超导探测单个光子 道理很简单。如果蚀刻出一条窄窄的金属薄片,用液氦把它冷冻成低温超导态,然后在其中预先注入一股超导电流,它就会对单个光子超级敏感。 当一个外来光子照在超导体上时,它的能量至少会拆散几百个库珀对,产生几百个自由电子。 由于金属薄片很窄,飙车的车道本来就不多。光子产生的自由电子会占用大量道路,导致剩下的库珀对纷纷涌入其他车道,结果造成其他车道发生大堵车。 于是,一个光子照进来,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硬生生把这片区域的超导态破坏掉了 。 由于超导金属薄片的温度很低,光子产生的热量很快就耗散了。当道路秩序恢复正常之后,电子又在低温下自发形成了库珀对,老司机们又可以开始飙车了,超导又开始了。于是,超导金属薄片又可以迎接下一个光子了。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不需要管这么多细节。 我们只要看到超导金属薄片的电阻突然增大(即电压增大),就知道有一个光子跑进来了。 利用这种原理制造的探测器叫作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 photon detector)。 跟以往的单光子探测器相比,这种技术的优点是 探测效率高(侧漏少),计数率高(手速快),暗计数低(错误少) 。 例如,2017年,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单光子探测技术”、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和上海市科委项目的支持下,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超导电子学卓越创新中心)的尤立星团队 用氮化铌薄膜,自主研发了一款在制冷机产生的2.1K的低温下世界 最高探测效率 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在探测量子通信常用的1550 nm红外线光子时,它的系统探测效率最高达到了 90% ,而且反应非常敏捷,一秒钟可以响应 上千万个光子 。 同时,它产生的错误数据只有每秒10个左右(即暗计数低),相比之下,其他原理设计的单光子探测器动辄每秒几万个。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款新型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就是一款利器。它的性能已经超过了国际上的商用器件, 达到国际一流研究单位器件的性能水平。 于是,尤立星团队和中科大、清华及上海天文台等单位合作,成功将整套系统应用于 量子通信,激光测距,单光子成像,量子光源表征 等前沿研究。 美指:牛猫   绘制:赏鉴、阿赫罗   排版:胡豆 鸣谢:尤立星,李浩 侯昕彤,原蒲升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自媒体、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本账号授权! 参考文献: 1. Zhang, W. J. et al. , NbN 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 photon detector with efficiency over 90% at 1550 nm wavelength operational at compact cryocooler temperature,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Astronomy 60 , 120314 (2017). 2. 尤立星,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技术进展,《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 44 , 370-388 (2014) 3. Natarajan, C. M., Tanner, M. G. Hadfield, R. H., 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photon detectors: physics and applications, Superconductor Science Technology 25 , 63001-63016 (63016) (2012). 4. Yin, H.-L. et al., Measurement-Device-Independent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Over a 404 km Optical Fiber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7 , 190501 (2016). 5. 张裕恒,《超导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注: 1. 科学家发现的超导现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低温超导,这种超导可以用电子搞基的BCS理论来解释。还有一类叫高温超导,科学家目前还没能完全解释高温超导是怎么产生的。漫画中介绍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用到的是低温超导。 2. 实际应用中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采用制冷方法不是直接浸入液氦杜瓦,而是采用以Gifford–McMahon(GM)制冷机为代表的小型制冷机系统,最低制冷温度可以达到2.1K,且相较液氦杜瓦成本更为低廉、便于操作。经过集成后的整个探测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尤立星研究员和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系统 在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中采用的超导薄膜厚度非常薄(~几个纳米),工作温度极低(~2.1K),这样才能做到对单个光子的能量敏感。文章中用低温超导金属盘举例时为了可视化,夸大了厚度。对于很厚的超导体,在温度和磁场不变的情况下,需要远大于单个光子的能量才能破坏超导态。现实生活中超导磁悬浮技术采用的是高温超导体,其超导状态较为稳定,没有那么容易被破坏。 图2 单个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实物图 图3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芯片工作示意图 (这个芯片就是装在图2的盒子里面的) 3. 漫画中提到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已经用在了很多科研领域。例如,在量子通信中,它可以在地面量子密钥分发的实验中接收单个光子。 在激光测距中,它可以通过精确判定从飞机、太空卫星上反射回来的光子所到达的时刻,算出光子往返飞行花了多少时间,从而精确得出飞机、卫星到它的距离。利用相同的原理,它也可以整合到单光子计数系统中,实现单光子成像、荧光寿命测量,荧光寿命光谱等方面的应用。 利用它的暗计数低,死时间短的特点,它还可以用来测试单光子源的品质到底高不高。
7752 次阅读|7 个评论
漫画 | 每30个中国孩子就有1个哮喘,2个诺奖研究启发了解决方案
热度 10 sheldon42 2017-12-22 11:36
(这是Sheldon的第67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2.2MB。) 最近二十年,城市变大了,大家的生活条件和卫生习惯变得越来越好,再也不用担心宝宝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之类的传染病了。 然而按下葫芦浮起瓢,传染病倒是少了,但是宝宝身上某些“富贵病”却变多了。比如在中国,每三十个儿童之中,就会有一个得 哮喘。 一、哮喘到底是啥毛病呢? 哮喘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急促的呼吸”。有的宝宝根本没做剧烈运动,但如果被烟味、花粉、尘土或者其他过敏原刺激到了,就会剧烈地喘气,严重时还会发出很吓人的“哮鸣音”,这就是哮喘发作了。 给哮喘起名字的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正常的人体内有四种体液: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及抑郁质。如果肺里黏液质过多,就会引发哮喘 。 希波克拉底的观察没错,哮喘发作时,气道里确实会有黏液。但是宝宝的呼吸变得急促,主要还是因为气道变窄了——四车道变单行道,当然喘不过气来,只能使劲喘。 在许多情况下,哮喘会导致孩子缺氧,影响他们的学习、游戏和生活。 要是情况变得严重,哮喘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或气胸。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可能还会威胁生命。 但哮喘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我们能抓住疾病的“本质”,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生活不是问题! 二、喘气是表象,本质还是发炎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家逐渐发现,气道痉挛只是哮喘的症状,它的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这炎症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得从我们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讲起了。 人体免疫系统通常有两个工作要做:一条是逮住外敌 (例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 猛揍,二是逮住内奸 (例如受感染的人体细胞、肿瘤细胞等等) 猛揍。这两种猛揍的过程就会引起我们平常说的炎症。 那么,免疫系统怎么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发兵揍人呢? 科学家发现,当人体遭遇到一些袭击时,细胞会通过几种化合物向免疫系统发出警报,让免疫系统进入备战状态。其中一种化合物跟气道发炎的关系比较密切,叫做 白三烯 。 白三烯就好比《狼来了》故事中的那个小孩,精神紧张,高度敏感,遇到危险时就大喊大叫:“狼来了”。听到叫声以后,气道周围的平滑肌就会收缩,引起气道痉挛,还会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引来一群免疫细胞来对付狼(外敌或内奸)——于是,气道组织就开始发炎了。如果危险确实存在,那么发炎是正常的,不发炎才叫不正常。 但就像“狼来了”里那个孩子一样,白三烯经常也会“谎报军情”,害得免疫系统做出过激行为。有时候明明只不过路过了几条战五渣的 哈士奇 (比如烟味、尘土、花粉等异物),并没有明显的危险,白三烯也会大喊大叫,让平滑肌收缩,叫免疫细胞对着这些哈士奇一顿胖揍——于是气道又发炎了,哮喘也就在这个时候发作了。 (白三烯会影响“免疫细胞”是一种概括的说法,实际上,白三烯会影响所有存在白三烯受体的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中性粒细胞,T细胞,B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CD34 +),鼻粘膜间质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 正是因为有白三烯这样的熊孩子乱发警报,全球才会有2.35亿人(其中有不少是儿童)不得不忍受哮喘一波一波地发作 。由于发现了白三烯的作用,并用化学方法实现了白三烯的合成,科学家分别获得 1982年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和 199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 三、你堵我气管,我堵你耳朵眼儿 搞清楚哮喘的原因就好办了。既然细胞这么容易被白三烯忽悠,那么把它们的耳朵堵上不就好了?我收拾不了白三烯,我还封杀不了白三烯的声音吗? 沿着这个思路,科学家开发了一类新的药物,叫做 白三烯( 声音封杀剂 )受体拮抗剂 。这种药有疗效吗?有副作用吗?针对这两个问题,科学家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临床试验。 可惜的是,第一代药物疗效不明显,没有通过临床试验。 科学家并没有气馁,他们又开发了第二代药物,结果疗效倒是提高了,但在动物实验阶段就发现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肝肿大 。本着对药物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追求,科学家屡败屡战,埋头苦干,经过近10年的潜心研究,又开发了第三代药物。 在第三代药物中,科学家终于筛选出了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候选成分,看起来效果还不错,而且没有之前一代成分的副作用。例如在第三期临床试验的一项研究中,相比安慰剂组,用这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连续治疗12周以后的患者(大于15岁),很多生理参数都明显改善了 。 在一般人都很关心的药物副作用方面,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从当时的临床实验数据看,这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成分所体现的安全性跟安慰剂几乎无法区分 。更有意思的是,它在婴幼儿身上也同样体现出了疗效和安全性 。2000年,第三代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候选药物获得FDA批准,可用于1岁以上的婴儿哮喘病患者 。 为什么这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安全性这么高呢?有科学家推测,也许是因为在人体中,白三烯主要的职责就是引起发炎,不怎么掺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这种药物把白三烯发炎的作用封杀了,也不会产生很严重的副作用 。 由于副作用小,需要做长期治疗的时候,医生也会考虑使用它 。有研究显示,它对宝宝的身高增长的影响与安慰剂没有显著差别 。而且在特定情况下经医生指导使用,还可以降低其他激素类药物的用量 。 除此以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还有一个好处:它是口服药物,使用起来方便啊! 大家都知道,不少哮喘治疗药物都是吸入式的,这需要掌握正确的吸入方式,为的是要让足够剂量的药物到达患病部位,让药物真正发挥作用。不过这对小朋友来说可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哦。相比之下,口服药就方便多啦,尤其对那些没掌握使用方法或不愿使用吸入式药物的宝宝和他们的爸爸妈妈而言,无疑是多了一个选择 。 由于耐受性好,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等优点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成为哮喘治疗中,尤其是儿童哮喘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2016年制定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指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哮喘的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以及季节性预防中,都可以发挥作用 。 没想到,揪出白三烯这个容易“谎报军情”的家伙,顺势堵住细胞们的“耳朵眼”,就能治疗气管发炎引起的哮喘!你说,这研发思路是不是又任性又奇妙?! 美指:牛猫 绘制:赏鉴、阿赫罗 排版:胡豆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自媒体、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本账号授权。 参考文献: 1. E Cserhati, The history of bronchial asthmafrom the ancient times till the Middle Ages , Acta Physiologica Hungarica, (2004), 91 (3-4): 243-261. 2. J. N. Sharma, The role of leukotriene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inflammatory disorders- Is there a case for revisiting leukotrienes as therapeutic targets , Inflammopharmacology, (2006) , 14 : 10-16. 3. Rakesh K. Singh, A review on leukotrienes and their receptors with reference to asthma , J Asthma. (2013) , 50(9): 922-31. 4.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07/zh/ 5. 梁贵柏,《新药研发的故事》,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73-83。 6. Xianhai Huang , Robert G. Aslanian, Case Studies in Moder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 John Wiley Sons, Inc., (2012): 154-195. 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等,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华儿科杂志》。 8. 辛晓峰,殷凯生,合理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华哮喘杂志》(2009年)。 9. 张汝峰,陈丽萍,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对比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 10.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1762 次阅读|10 个评论
漫画 | 它拳速80码,温度7千多,能打出光和冲击波,可爆炒亦...
热度 2 sheldon42 2017-12-18 13:55
(这是Sheldon的第64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2.5MB。) 哥可不是一般的虾, 而是前段时间红遍网络, 上至百岁老人, 下到三岁小儿, 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的, 皮 皮 虾! 我们皮皮虾看似不起眼, 可是名字多得数不过来! 比方说我有几个兄弟, 不使我这对日月流星锤, 而是使一对吹毛断发的镰刀, 被洋人唤作: 螳 螂 虾! 如果你把我们从水里捞出来, 小心我们喷你一脸透明液, 所以, 南方的老乡又亲切地叫我们 濑 尿 虾! 尿完之后, 把屁股往起一撅, 看我们的尾巴像不像明朝的官帽? 所以又叫官帽虾。 还叫富贵虾、琵琶虾,虾爬子,虾狗弹, 虾虎,爬虾,虾蛄,海蝗虫,明虾杀手…… 哥的两只眼睛不但能动, 每只眼睛都有上中下 三组“摄像头” , 比二郎神还多一倍, 立体视觉高级的不得了! 在俺们节肢动物门, 摄像头多倒不算什么新鲜事, 你知道哥身上最厉害的是什么吗? 说出来吓死你! 动物感受外界光线的颜色时, 需要依靠 视锥细胞 。 狗有两种视锥细胞。 你们灵长类通常有三种视锥细胞。 我们皮皮虾就不一样了。 据科学家研究, 某些品种的皮皮虾, 视锥细胞多达16种! 我们不但能看到, 红橙黄绿青蓝紫, 还能看到 紫外光! 你们灵长类其实也看不见红色, 你们探测红色用的 L视锥细胞 , 这种细胞最敏感的光, 其实是 绿黄色光!!! 你们看到的红色, 其实都是后期脑补的。 比方说, 如果一束红光照在你们的眼睛里, S视锥细胞没什么反应, M视锥细胞略有一些激活, L视锥细胞全都活蹦乱跳的。 你们的大脑分析之后就会推测, 自己接收到的八成是一种红色。 我们皮皮虾虽然有16种视锥细胞, 但是红色的光很容易被水吸收, 所以我们和水里的无脊椎动物, 都不太擅长探测红色光。 而且,据科学家推测, 我们皮皮虾的大脑不发达, 每次只能分析 一种视锥细胞的激活信号。 所以, 虽然我们能探测很多种颜色, 但对颜色的分辨能力却不如你们。 哥的流星锤可不是一般的锤子, 这一锤子下去有150公斤的力道, 就像一颗子弹砸在你身上。 哥挥一挥流星锤, 只需要三千分之一秒, 时速能达到每小时80公里。 高速的摩擦 瞬间将周围的水加热到沸腾。 哥在挥出锤头的一瞬间, 会产生一个空泡, 空泡塌缩又产生冲击波, 瞬间将温度提高到7000度! 还能发光! 原文(改编自):萨尔茨堡的鱼 脚本:Sheldon 美指:牛猫   绘制:赏鉴 排版:胡豆 本文已发表于网易云课堂。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自媒体、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本账号授权。
9429 次阅读|2 个评论
测胎儿男女方法大全是怎样炼成的
songshuhui 2011-8-18 00:27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1-07-20 19:54 作者:菠萝油王子
个人分类: 科学漫画|2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的顶峰
songshuhui 2011-8-18 00:21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1-07-18 09:01 作者:菠萝油王子
个人分类: 科学漫画|1396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冒
songshuhui 2011-8-18 00:16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1-07-16 05:49 作者:菠萝油王子
个人分类: 科学漫画|15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漫画征文作品]孔雀蓝- 《黑箱寻猫记》
songshuhui 2010-12-13 12:41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0-12-13 12:14 作者:孔雀蓝
个人分类: 科学漫画|14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正常人 vs 医学生
songshuhui 2010-12-6 00:20
窗敲雨 发表于 2010-12-03 05:29
个人分类: 科学漫画|12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漫画征文作品]云山印藏-《苯小孩的奇特经历》
songshuhui 2010-12-6 00:17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0-12-02 08:29 作者:云山印藏 我终于约到了心仪已久的苯小妹,小妹,我来了! 不好!高温来袭!!! 于是,我们变成了联苯,让高温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不会被分开了。 这是参与本次008科学漫画征文的优秀作品之一。本次参赛的部分作品将陆续刊出。松鼠会的科学漫画版面依然接受外来投稿,欢迎到论坛的松鼠学堂贴出你的作品!
个人分类: 科学漫画|1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年龄向宅漫画——细胞洗衣法
songshuhui 2010-10-31 13:25
窗敲雨 发表于 2010-10-31 6:09 此图一出,意外地引起了众多懒人的共鸣 不过作者友情提示:衣服用洗衣粉泡两天真的会泡坏的,至于里面长的是细菌还是真菌就不知道了= =||| P.S. 如果你喜欢科学漫画,请千万不要错过正在进行中的 科学松鼠会008号有奖征文 ~
个人分类: 科学漫画|1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倒霉的物理
songshuhui 2010-10-29 16:51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0-10-27 15:00 作者:克里斯托弗牛曼 (Christoph Niemann) 译者:异议 本文由译者异议授权转载。 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 human life is subject to the universal laws of physics.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人的生命都是受物理定律支配的。 My day, for example, starts with a demonstration of 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 比如,我的每一天都是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开始的。 It states, Every body continues in its state of rest, or of uniform motion in a straight line 该定律指出:正常情况下,身体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unless it is compelled to change that state by forces impressed upon it. 除非有外力加诸其上,迫使其改变状态。 Based on supercomplicated physical observations, Einstein concluded that two objects may perceive time differently. 基于超级复杂的物理研究,爱因斯坦得出结论,认为两个不同物体对时间的感知可能有所不同。 Based on simple life experience, I have concluded that this is true. 基于生活的简单经验,我确定这理论是真的。 Newtons Cradle shows how energy travels through a series of objects. 牛顿摆试验显示了能量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物体来进行传递的。 In our particular arrangement, kinetic energy is ultimately converted into a compression of the forehead. 在我们的精心编排下,动能最终转化为我额头上挤出来的皱纹。 The forehead can be uncrumpled by a downward movement of the jaw. 通过下巴向下的运动,前额可以平复如初。 Excessive mechanical strain will compromise the elasticity of most materials, though. 但过度的机械应力会损害大多数材料的弹性。 The human body functions like a combustion engine. To produce energy, we need two things: 人体就像一台内燃机。为了产生能量,我们需要两件东西: Oxygen, supplied through the nostrils (once the toy car is removed, that is). - 氧气,通过鼻孔提供(在没有被玩具车堵住的时候)。 Carbohydrates, which come in various forms (vanilla, chocolate, dulce de leche). 碳水化合物,以各种形式被摄取(香草口味,巧克力口味,法式口味)。 By the by: I had an idea for a carb-neutral ice cream. OK,我想出了一个关于零增肥冰淇淋的主意。 All you need is to freeze a pint of ice cream to -3706 F. 你只需要把一品脱冰淇淋冻到零下3706华氏度。 The energy it will take your system to bring the ice cream up to a digestible temperature is roughly 1,000 calories, neatly burning away all those carbohydrates from the fat and sugar. 这样一来,你把它恢复到可吃的温度所花费的能量,大约是1000卡路里,正好可以抵消掉这些冰淇淋中的脂肪和糖所含的碳水化合物。 The only snag is the Third Law of Thermodynamics, which says its impossible to go below -459 F. 唯一的问题是,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温度不可能低于零下459华氏度。 Bummer. 倒霉。 But back to Newton: he discovered that any two objects in the universe attract each other, and that this force is proportional to their mass. 还是回到牛顿吧:他发现,在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都会相互吸引,而且这股引力和它们的质量成正比。 The Earth is heavier than the Moon, and therefore attracts our bodies with a much greater force. 地球比月亮更重,因此对我们身体的引力更大。 This explains why an empty refrigerator administrates a much smaller gravitational pull than, say, one thats stacked with 50 pounds of delicious leftovers. Great: that means we can blame the leftovers.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空空如也的冰箱对我们的吸引力,远远小于装着50磅美味剩菜的冰箱。妙啊: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赖到剩饭剩菜头上。 (Fig. A): Lets examine the behavior of particles in a closed container. (图A):让我们来观察一下粒子在封闭容器中的行为。 (Fig. B): The more particles we squeeze into the container, the testier they will become, especially if the container happens to be a rush-hour downtown local at 86th and Lex. (图B):如果我们把更多的粒子挤入容器中,它们将变得易爆,特别是当这个容器正好是高峰期的下城86街和莱克星顿大道路口的那个地铁站。 (Fig. C): Usually the particles will distribute evenly, unless there is a weird-looking puddle on the floor. (图c):通常粒子会分布均匀,除非地板上有一滩奇怪的的不明液体。 The probability of finding a seat on the subway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people on the platform. 在地铁上找到座位的概率,与站台上的人数成反比。 Even worse, the utter absence of people is 100 percent proportional to just having missed the train. 更糟的是,如果站台上完全没有人,那么你百分之百的是误了刚开走的地铁。 To describe different phenomena, physicists use various units. 为了描述不同的现象,物理学家使用不同的单位。 PASCALS, for example, measure the pressure applied to a certain area. 比如,帕斯卡是用来测量某处面积所受压力的单位。 COULOMBS measure electric charge (that can occur if said area is a synthetic carpet) 库仑是测量静电电荷的单位(如果前述面积是一块合成纤维地毯的话,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发生。) DECIBELS measure the intensity of the trouble the physicist gets into because he didnt take off his shoes first. 分贝是测量麻烦强度的单位,如果本物理专家忘了脱鞋的话。 Often those units are named after people to recognize historic contributions to their field of expertise. One NEWTON, for example, describes the force tha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1 kilogram of mass by one meter per second squared. 这些单位往往是用人的名字来命名,以纪念对该领域有历史性贡献的专家们。比如,一牛顿是使得一千克质量产生一米/秒平方的加速度所使用的力量。 This is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one NIEMANN, which describes the force necessary to make a three-year-old put on his shoes and jacket when were already late for kindergarten. 这可不能跟牛曼搞混:一牛曼指的是在已经误了幼儿园的情况下,给一个三岁的孩子穿上鞋和外套所需要使用的力量。 Once the child is ready to go, I search for my keys. I start spinning around to scan my surroundings. This rotation exposes my head and all its contents to centrifugal forces, resulting in loss of hair and elongated eyeballs. Thats why I need to wear prescription glasses, which are yet another thing I constantly misplace. 一旦孩子准备好了,我就开始找钥匙。我开始不停的打转,四处察看。这种旋转使我的头及所有头上物品受到离心力影响,造成脱发和眼球拉长,从而使得我需要戴眼镜,而那也是我经常找不到的一样东西。 Since Antoine Lavoisier, we all know that matter can be neither created nor destroyed, though it can be rearranged, which, sadly, it eventually will. 从安托万拉瓦锡开始,我们都知道物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但它可以重新排列。可悲的是,它最终的确如此。 Not everything can be explained through physics, though. Ive spent years searching for a rational explanation for the weight of my wife??s luggage. There is none. It is just a cruel joke of nature. 不过,也不是什么都可以用物理来解释。我花了多年时间为我妻子的行李重量寻找合理的解释。根本就没有理由。这就是大自然开的一个残忍玩笑。 P.S. 如果你喜欢科学漫画,请千万不要错过正在进行中的 科学松鼠会008号有奖征文 ~
个人分类: 科学漫画|1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