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山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山口风云 2010-08-23 08:37
taodeng 2014-2-13 23:18
西藏 亚东 乃堆拉 到现在我都没有想明白,从亚东通往锡金的孔道要从海拔2700米的河谷翻越到4300米的山口。就是在柏油路面的盘旋道已经通往山口的现在,驾驶着大马力的越野车,仍然觉得相当困难。为什么不沿着康布麻曲而下,像樟木那样到海拔2000米的地方去贸易呢?今天的乃堆拉依然有两边的生意人在不辞辛苦地经营着,使亚东就像是一个骡马集市。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喜山断隘 2010-08-13 09:38
taodeng 2014-2-13 23:15
西藏 康马 多庆错 喜马拉雅山高耸入云,一座座雪峰连绵不断,但大自然也给人们的通行留下了方便的孔道。从年楚河谷向南的公路经过康马,在多庆错的低洼地带穿过了喜马拉雅山脊。高山下的谷地绿草茵茵,是藏族人民的天然牧场。结束了夏季周期的牛马开始转场,这时候“马路”上应该是汽车避让它们的时候,而多庆错的湖面此刻依然是候鸟觅食的天堂。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312 次阅读|0 个评论
途经唐古拉山口
热度 8 cyaninelotus 2013-8-9 18:07
途经唐古拉山口 ---西行藏记 蓝莲花瓣--- 真的到了唐古拉山口,我们大家都晕眩了。那种头重脚轻,走起路来像是踩在棉花上的感觉。这个,不知道是被美景迷醉了,还是真正的高度给我造成了找不到北的感觉。总之,的确很晕很迷醉,美景也很真实。而在途中不时会看见补路修路的工人,一个个非洲黑人一样,阳光下有很厉害的风,也有很高的气温。那个道路,是非常好的柏油马路,但是,各种坑密布,不知道重压下路面热胀冷缩了多少次,大概路自己也不记得。再看看沿路不断的输电线路和输电塔架,心有惭愧,觉得自己实在不能够太软弱。大家生下来是一样的,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克服自己啊。因此,还是坚持很有精神头地记录美景。 No.1 货真价实 我们达到了唐古拉山口 青藏线的最高海拔 No.2 唐古拉山口军民共建碑 走不通的路,大家建成了路 No.3 雪峰 看上去很温柔 No.4 雪峰 与云相偎 No.5 这里是云的故乡吧,它们如此恣意 No.6 这是一朵雨中的云吧,没有谁理会它 No.7 山石是永恒的,绿草这是装饰,云不过任性,真正的魔术手是风 No.8 风云际会,也许下雨,也许不会,谁能够管得了?不管依然美景。 No.9 谁说乌云遮不住太阳?看看我把天空整成啥样了!哼哼
4460 次阅读|16 个评论
圆梦第三极(三)——林芝江河汇合处和色季拉山口
热度 4 jlxt33 2013-7-30 15:08
今天早晨CCTV播放的一条广告:游西藏,从林芝开始。看来我们的行程很有先见之明啊,呵呵。 在林芝有美不胜收的风景,风貌和故事。 从机场到八一镇(八一镇是林芝行署所在地)的路上,经过江河汇合处,是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的交汇,河清而江浊,所以水流有清晰的分界。在阴天的照片上可能看不太清楚。往后很长的路我们会沿着尼洋河前进。 河岸上黄黄的一片,我们曾自以为是地认为是青稞,但导游说是大麦,正值收获季节。 这石片垒的房子,我们都没能确定其用途。 这些孩子应该是当地的,只是走来玩玩,看看我们,也许他们的家长在路边摆摊卖东西,但他们很纯朴。 短暂的游玩之后,向下个目的地出发,路上需要两个多小时。我一直认为“风景在路上”,没舍得睡觉,基本在欣赏窗外,随手甩了一路的景色。 现在大概在海拔2900米左右,有草地、有树木,这里的柳树叫唐柳,意味着是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的。 我们沿着这样的山路一直向上行进,不时看到徒步的僧人、闲庭散步的家畜、潺潺流淌的小溪。 经常会从这样的经幡阵下穿过,确也趣的很。 渐渐地我们就行走在云中了,仿佛伸出手就可以触摸柔然的白云。 在云中看到的植被会变的明显不同,先是有些高原的高大植物,再高些植被会变小,变薄,然后仿佛都贴到了地面上。 在一片开阔的地方,挂满了经幡,我们也看到了指示牌,色季拉山口到了,海拔4720米。 这里是有故事的。 下车前,我们互相提醒着,慢慢走。一下车,一个小孩可能晕了,倒地,妈妈一急,快步去抱孩子,自己也倒了,首先把导游吓到了,赶紧扶她们到旁边坐,好在无大碍。 我下车后,首先感到是风大,冷,接着就是觉得人很轻,腿飘飘的,跟我的同伴互相扶持着慢慢走,她晕的较厉害。突然她一下子将胃里的东西喷了出来,感觉似乎好些了。事后跟我描述,那是情不自禁的喷涌,就好像胃里增压将东西顶出。理科出身的似乎都可以理解这样的感受。 我们慢慢走到这块标志下,留影,看,人好像没精神,主要是感觉晕和腿软。在这里本可以眺望中 国最美的雪山之一 的南迦巴瓦峰。也许是天气,也许是心情,更多的可能是精神,至少我没看到那美丽的雪山倩影。上车就离开了山口,终于体验到了,什么是山口,什么是高原反应。 圆梦第三极(一)——成都 圆梦第三极(二)——雨中抵林芝 圆梦第三极(四)——鲁朗林海和柏树王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6921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