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半浮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新闻联播》头条的复旦SCIENCE成果和评论的视频
热度 2 jitaowang 2013-8-14 07:07
刘立老师的博文 “ 《新闻联播》头条报道复旦的 SCIENCE 成果 ” 中已经有了 8 月 12 日新闻联播的主要视频和内容,后面 CCTV 的 “ 本台评论 ” 部分,也很重要, 特此补充。其中就有“…, 否则极有可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挤破了自己的脑袋,却装满人家的钱袋。 ” 模仿了刘立老师博文的视频链接, 但是未能插入视频, 先提供链接试试, 再改进。 ======== 8 月 12 日 19:00 CCTV1 新闻联播《复旦大学发明新结构晶体管-我国芯片器件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央视网消息 ( 新闻联播 ) :如何让电脑、手机、数码相机这些电子产品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功耗更小,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 美国《科学》杂志上,中国科学家的一项半浮栅晶体管研发成果引起了世界关注,因为它有望让电子芯片的性能实现突破性提升。   在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里,我们见到了这种新结构晶体管的样品,只从外观上看它非常普通。   秘密就在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结构上,晶体管是构成电子芯片的基础材料,过去主要有两类,一种叫 MOS 晶体管,它简单的结构很适合进行高速运算,但是一断电就会丢失数据。   另一种晶体管叫做浮栅晶体管,它增加了一个叫浮栅的中间层,适合对数据进行长时间保存,但是速度却要慢得多。   多年来,全世界的科技和产业界都想结合这两种晶体管的长处、弥补它们的缺陷却一直没有人能实现,如今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率先解决了这个难题,就是在原来浮栅晶体管的结构中嵌入一个可以控制电流的小晶体管。   这样的速度,使半浮栅晶体管完全可以满足高速存储的要求,而且它本身可以控制电流,一支晶体管就可以取代过去多个晶体管组成的电路单元,或者省掉电容等大量元件,从而实现更小更快的目标。   据估算,目前仅电脑 CPU 、内存和数码相机感光器件三大领域就至少有上千亿美元的市场,半浮栅晶体管技术完全可以让这些产品实现大幅度的性能提升。   然而张卫教授也有担忧:虽然他们已经申请了核心专利,但大量的应用设计工作还必须由企业来完成,在目前芯片上游产品基本上被欧美韩等国外企业垄断的情况下,要把这个首次由中国人掌握的领先技术转化为产业优势,还需要国内企业更多的重视和努力。 复旦大学发明新结构晶体管 http://news.cntv.cn/2013/08/12/VIDE1376306045533493.shtml -------- 8 月 12 日 19:00 CCTV1 新闻联播《复旦大学发明新结构晶体管》本台评论部分 央视网消息 ( 新闻联播 ) :现有芯片器件的核心技术多年没有突破性变化,在这个背景上,中国科学家另辟蹊径,把大家想到却做不到的新概念,变成了新成果,抢在全球同行之前,实现了芯片技术的历史性突破。但技术突破后,转化务必要脚跟脚。学术论文一旦发表,技术的窗户纸也就捅破了,接下来谁早一步实现技术转化,谁率先推出新产品,谁就更能占据市场主动,否则极有可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挤破了自己的脑袋,却装满人家的钱袋。高新技术是中国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之一,这样的主攻,产学研联合才有力量,实验室加流水线才有胜算。 【本台短评】技术突破后 转化要脚跟脚 http://news.cntv.cn/2013/08/12/VIDE1376305804246395.shtml ======== -
个人分类: 现代热力学|5785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网【编辑部】看不到我国科学家“Science”最新科学成果?
热度 2 jitaowang 2013-8-12 07:06
作者 : 王季陶 期望科学网 【编辑部】 用好纳税人血汗钱 据介绍 , “ 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管,科学时报社主办的综合性科学网站 ” . 想必经费的来源来自国家 , 也就是我们国家的广大纳税人的血汗钱 . 网络是一件新鲜事物 , 如何能想人民之所想 , 为人民服务理所应当 , 还要努力做出让广大人民感到高兴和感到光荣的事 . 要在实现中国科学梦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 ====== 标题上作了简略 , “Science” 并不一定局限于一个国际顶级期刊的意思 , 包含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成果的意思 . 正如习近平所说 : 科学没有国界 , 科学家是有国家的 . 科学网当然应该大力宣传我国科学家的 “Science” 最新科学成果 . 根据我的记忆 , 从 2009 年进入科学网以来 , 亲眼目睹过 的情况 . 2010 年 9 月 3 日 , 施一公饶毅联合为《 Science 》杂志撰写社论,题目是“中国的研究文化( China's Research Culture )”【编辑部】采用 “ 精选 ”, “ 上头条 ” 和 “ 登电子期刊 ” 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了 , 甚至有很多相关的众多博客也都纷纷被【编辑部】 “ 精选 ”, “ 上头条 ” 和 “ 登电子期刊 ”. 两月后,科技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 Science 》杂志刊登施一公、饶毅社论作出答复,认为文中所涉中国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分配问题与事实不符。 我喜欢看事实 : 1. 施一公、饶毅和他们的科研团队不会“缺钱”, 2. 他们所得到的可观国家经费也不会是靠“走关系”来的 . 从开始就不相信施饶的 “ 社论 ” 的片面夸大内容 , 因此年底我写了一篇博文表达了 期望 “ 海归 ” 用好纳税人血汗钱 . 以及 贺施一公等 “ 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 ” 成果在 Nature 上发表 . 后来在电视上也看到施一公老师本人表达了他也有不妥的意见 . 估计今年也会由于他的学术贡献而被选上院士 . 我认为 科学网 【编辑部】在这件事上起了很不应该的误导作用 . 其实 , 科学网上的博主都知道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会每年都有大量的 “ 面上基金 ”, “ 青年基金 ”, … 更不要说我国为 “ 海归 ” 和 “ 千人 ” 等等基金 . 除了退休的博主不能申请以外 , 都能申请 . 关键还在于个人的科学创新 “ 实力 ”. 不客气地说 : 这种负面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 如今在科学网上 , 被【编辑部】 “ 精选 ”, “ 上头条 ” 或 “ 登电子期刊 ” 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报道中 , 真正的 “Science” 科学成果有没有 ? 甚至在被【编辑部】 “ 精选 ”, “ 上头条 ” 或 “ 登电子期刊 ” 中还可能掺入不科学 , 伪科学 , 或反科学的哗众取宠 “ 假货 ”! 作为 科学网 【编辑部】鲜明的对比是 : 新华网是日期上 (2013 年8 月 8 日 ) 第一个报道 : “ 中国科学家晶体管开发取得突破 ” 新华网华盛顿8月8日电(记者林小春)中国研究人员8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 晶体管 研究上取得突破,发明了一种名为半浮栅晶体管的新型基础微电子器件,可让数据擦写更容易、迅速,整个过程都可在低电压条件下完成,为实现芯片低功耗运行创造了条件。 … … 在接着的众多网络报道中 , 凤凰网的标题更为突出 . “ 中国发明半浮栅晶体管 有助获得芯片制造话语权 ”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8日电,中国研究人员8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晶体管研究上取得突破,发明了一种名为半浮栅晶体管的新型基础微电子器件,可让数据擦写更容易、迅速。 据介绍,它的成功研制将有助我国掌握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从而在芯片设计与制造上逐渐获得更多话语权。 … … 此后的 众多网络报道中 , 很多都纷纷采用凤凰网的标题来报道 . 要知道 ” 芯片制造话语权 ” 这是中国人不再注定 “ 挨打 ”, “ 被窃听 ” 的话语权啊 ! 一场从黄昆 , 谢希德开始几代中国半导体微电子科学家 的中国梦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2566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