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返老还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谁道人生无再少
Mech 2016-6-19 17:27
一年复一年风雨兼程 游子在天涯遥望故乡 一阵又一阵闯关夺塞 勇士在梦中拥抱安详 重返课堂,春风桃李 满月聚会,浅斟低唱 友谊重造了金色年华 激情荡涤掉迟暮沧桑 再度豆蔻,再度华美 再度青春,再度芬芳 轻盈优美的曼妙舞姿 仿佛八九点钟的太阳 后记:这是篇命题作文。高一班满月聚会上,我们组要表演舞蹈《小苹果》,舞出青春的意思。组长让我写首诗,作为舞蹈的开场白。个人理解,应该突出再度青春的主题。“不知老之将至”,我能想到最好的诗词是苏轼的《浣溪沙》,上阕写景,下阙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写诗并非我禀赋所在,命题作文更不是强项。不管怎样,完成任务,按时交卷。总体上有些“老夫聊发少年狂”,更哪堪,少年本来也不狂。不论是意象还是词语都疑似 cliché 。我自己觉得唯一勉强可取是押韵,双行押韵,只有“唱”平仄不和。有些人自以为在写诗,却不想押韵这种琐事。当然,这个所谓优点其实也不足挂齿,就像没有错别字并不意味着文章好。
个人分类: 发言报道|31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希望以後將不再染髮,簡單地將白頭髮變黑!
zzllxx5168 2015-11-26 09:00
希望以後將不再染髮,簡單地將白頭髮變黑! 每天都堅持喝 1 碗,現在已經連續喝了 3 個多星期了,以前有好些白髮的地方居然沒有復發,而且現在一根也沒有啊,我真的很開心。不僅白頭髮不見了,而且皮膚變白皙和光滑了好多,氣色也比原來好了!好東西要大家分享,於是我把這個方子告訴了好些朋友,可是大多數人剛聽到白髮能變黑,皮膚能變好時都很感興趣,但是再一聽都連忙搖頭,覺得每天下班都好累了,怎麼還有精力去熬粥呢,呵呵。 其實熬這個粥很簡單啊,愛惜自己的身體就算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又有什麼不好呢,所以我把這個方子寫在這裡吧,希望能給有緣的朋友帶來好處。你開心,我也會開心的,呵呵。 黑豆( 1 小把),黑米( 2 把),黑芝麻( 1 小把),百合( 10 片),薏仁( 3 把),核桃( 2 個), 大米(白米, 2 把),紅糖,另外核桃也可以換成花生米。以上是兩個人 1 天的量。 我是每天中午就把這些放碗裡泡好,晚上洗碗的時候就開始熬粥,大概 10 幾分鐘水變粘稠的時候就可以了,關火,蓋上蓋子悶。第二天早上加點水,放紅糖,熱兩分鐘就 ok 了! 另外我也觀察了下,喝了這個粥 3 周多以後,我的指甲的小月牙由原來的 2 個(大拇指)變 7 個了,好高興!另外孩子喝粥以後,這個冬天臉上開始變紅潤了(以前就是白白的),身體變結實了好多。 信息来源: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44355 博主简介: 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辽宁林业科技》两刊编委,《新农业》杂志园艺版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1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3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 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 http://www.xbmiaomu.com/vip/zzllxx5168/ ;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个人分类: 中医药偏方秘方|9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返老还童”,两个相反的实验结果
rongqiaohe 2015-6-14 08:08
输年轻人的血,可以使老年人某些机能得以“年轻化”改善。 2014 年,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 (HSCI) 的科研工作者,发现一种蛋白质 GDF11 能够改善衰老小鼠大脑和骨骼肌功能,且 GDF11 随着衰老,在小鼠体内显著减少(见文献 1,2 )。所以,按照他们的逻辑,如果使用GDF11就可能具有“返老还童”的效果。 1 ) LidaKatsimpardi , etal., Vascular and neurogenic rejuvenation of the aging mouse brain by young systemic factors. Science 2014, DOI : 10.1126/science.1251141 2 ) Manisha Sinha, et al., Restoring systemic GDF11 levels reverses age-related dysfunction in mouse skeletalmuscle. Science 2014, DOI : 10.1126/science.1251152 2015 年,由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 Egerman 等通过实验验证: GDF11 随年龄增加并且抑制骨骼肌的再生(见文献 3 )。其结果刚好与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的相反。 3 ) Marc A. Egerman et al ., GDF11 increases with age and inhibits skeletal muscle regeneration. Cell Metabolism 2015, 22:1-11. 面对上述结果,我更相信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结果。原因只有一个:公司如果错了,将涉及公司的“死活”问题。如果是大学的结果错了,可能就是研究方法应用不当,水平需要提高,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个人分类: 浅谈|2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返老还童,与小孙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热度 81 yanjx45 2014-7-18 02:57
来美国已整整两周了。 这两周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正在放暑假的 10 岁的孙女和 8 岁的孙子一起度过的。 他们俩年龄虽然不大,但在美国生活的时间比我长得多,不仅日常英语的听、说、读、写水平都远远高于我,而且对本地的生活环境和各种人情世故的了解都比我清楚得多。 我现在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很多事都要向他们咨询。这些天,名义上是我在看管他们,但实际上除了做饭是以我为主之外,其他多数事情都是由他们俩主导。我比他们更像一个小学生。 我所熟悉和专长的东西似乎都派不上用场,甚至可能会完全失去价值。我需要重新学习和认识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这些天,我也开始了与小学生一样的暑假生活,每天只有一小部分时间用于看书、学习,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锻炼身体和其他娱乐活动。 每天早上跑步到附近的小公园锻炼,他们俩带路。出门朝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小公园,里面的运动设施可能略有不同。他们决定去哪个公园,重点玩哪几个项目。 三人一起骑自行车到附近的超市购物,到中小学和幼儿园参观,到社区周围熟悉环境,都是他俩引路、作介绍。超市的物品种类繁多,其中有许多我连中文名都叫不上来,英文名更是闻所未闻。 这些天是我恶补英文日常生活词汇的黄金时期,尽管因年老记忆力差(这是不可避免的规律),总的来讲收效不如预期,但至少是每天有所进步的。 隔一、两天骑自行车去一次社区图书馆,引路、查询书籍、办理借阅手续,都是他俩的事。 孙女每天要练习一小时的舞蹈基本功,孙子每天练习一小时的武术。每周还要参加几次篮球和足球的训练和比赛。我也跟着一起学些基本常识,增加见闻。 他俩每天各练习一小时钢琴。我是否也应当跟着学呢?一个人一辈子一样乐器也不会,确实是一大遗憾。我现在选择开始学习一种乐器是否嫌太晚? 我曾从国内给他俩带来一套制作精良的中国象棋,这次我自告奋勇要教他俩学下中国象棋。小孙子则拿出他自己买的一套国际象棋,要教我下国际象棋。 对中国象棋我曾略有研究,对国际象棋则是一窍不通。 跟小孙子学习了国际象棋基本的下棋规则后,发现这两种象棋在历史上可能有共同的起源或曾有明显的相互影响,所以棋子的设置、走法以及胜负的判定等很多规则是相似的,难易程度也相当。考虑到在美国下国际象棋的人更多,有更多机会在周围找到玩伴;如下得好,也有更多机会“崭露头角”,所以讨论后我们一致认为应当先学会、学好国际象棋,然后再酌情考虑是否需要学中国象棋。 这样,我只好又开始跟小孙子学国际象棋,而不是由我教他中国象棋。 ...... 为了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也必须确定若干新的目标,象小学生一样,重新学习和不断进取。 曾有一种说法: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坟墓。 其实在美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是很有保障的。但美国是一个特别崇尚成功的社会,而老年人的平均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当然会显著下降,在各项社会事务中崭露头角的机会很低,相对而言 容易被社会忽视 。 同时美国的家庭观念相对较淡漠,特别是代际之间的关系较疏远,老年人特别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孤独感。 所以在美国,老年人特别要善于调整心态。如果能保持小学生的心态,将自己装扮成小学生(儿童),可能就会觉得仿佛到了天堂。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439 次阅读|200 个评论
返老还童的曙光:英国爱丁堡科学家成功扭转老鼠器官衰老
热度 8 laserdai 2014-4-10 06:44
长生不老是人类的一大追求,这是驱动古代中国炼丹术的最大动力, 从而推动了古代中国冶炼技术和化学的发展(近代以来落后了是另一个话题 ) 。《 西游记 》中描述了老子孜孜以求的炼丹,以及蟠桃、人参果和唐僧肉的神奇功效,听来令人心旷神怡。 实现长生不老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返老还 童,达到这个地步 就是修炼成神仙了。再次一点,传说《天龙八部》中的天山童佬就掌握和 实现了这项超高技术。 眼见为实,当然至今,人们还没有见到真正的展示。可是,今天的新闻,英国爱丁堡的科学家们就展示了这种可能性。 我表示谨慎的高兴, 至于细节和真正的可能性,还有待于小同行们的评述。新闻细节下。 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首次成功地让一只活动物的一个衰老器官变得更年轻。由此, 人们希望,这一发现可以为将来修复包括心脏和大脑在内的人类衰老器官铺平道路。 据《爱丁堡晚报》(Edinburgh Evening News)报道(英文在最下部),爱丁堡大学的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再生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操纵动物基因成功地让一只衰老小鼠的胸腺获得新生。 位于心脏附近的胸腺对免疫系统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生产抵抗感染的T-细胞。 但是,人类到了70岁时,胸腺就会急剧萎缩,使免疫系统的效能降低。 这就意味着人们在变老后将失去抵抗诸如流感病毒感染的能力。 爱丁堡大学的这个研究小组把研究目标对准了蛋白质FOXN1。该蛋白质帮助控制胸腺重要基因的开启。 他们在试验中使用了转基因小鼠,并用化学品来增加它们的蛋白质水平。 结果显示,获得再生的胸腺比未受到治疗的小鼠的胸腺体积大两倍。 Edinburgh scientists ‘reverse ageing’ in mice http://www.edinburghnews.scotsman.com/news/edinburgh-scientists-reverse-ageing-in-mice-1-3370150 SCIENTISTS at Edinburgh University have succeeded in regenerating an elderly organ in a living animal into a more youthful state for the first time. It is hoped that the discovery could pave the way for future treatments in humans to revive declining organs including the heart and brain. The researchers, from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Centre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succeeded in rejuvenating the thymus in ageing mice by manipulating the genetics of the animals. The thymus, which sits near the heart, is a vital part of the immune system and produces T-cells to fight off infection. But by the age of 70 the thymus shrinks in size dramatically, making the immune system less effective, meaning people lose the ability to fight off infections such as flu as they get older. The team targeted the protein FOXN1, which helps to control how important genes in the thymus are switched on. They used genetically modified mice to allow them to increase levels of the protein using chemicals. The regenerated thymus was more than twice the size of the organ in the mice who were not treated.
个人分类: 科普|5583 次阅读|18 个评论
要细胞返老还童——“泡酸澡”大有技巧
热度 4 yindazhong 2014-3-6 11:16
要细胞返老还童——“泡酸澡”大有技巧 新春伊始,石破天惊,日本美女小保方晴子等人于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用极其简易方法创造 返老还童细胞 STAP 的论文,似乎细胞泡个 “酸澡”就能返老还童 。 可是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表示,即使根据论文,也 无法再现 制作 STAP 细胞 。 3 月 5 日,日本理化研究所公开了 制作万能细胞 “STAP” 的详细制作方法,告知要 让细胞返老还童——“泡酸澡”还是有不少技巧的: 这里简要列出几项,供有意抗细胞衰老的科学家伙琢磨: 1) 要选最“嫩”的细胞: 刚出生一周以内的小鼠脾脏造血细胞(白细胞); 2) 细胞要纯: 不纯就有干扰!红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都是捣乱分子; 3) 其它细胞要用白细胞垫底: 单纯其它细胞不能返老还童; 4) 泡澡时间很讲究: 若是在 pH5.7 的柠檬酸内泡过后,发现第一天内杀细胞过多,可把 “泡酸澡” 时间由 25min 减少为 15min ; 5) 要用不贴壁培养皿: 细胞贴壁就可能“变性”,不能成返老还童细胞簇; 6) 返老还童环境很考究: 培养基“专款专用”,缓冲液防钙防镁; 7) 泡澡不要留“酸味”: 泡完澡后酸水要洗干净; 8) 整个过程要防氧应激等“恐怖分子”: 要有 100uM 巯基乙醇“护龙保驾” …… “返老还童”技术说明原文如下: STAP Cell protocol.pdf (提醒:细胞返老还童与把您老人家整儿人返老还童还是大大的不同滴! ——实话实说:按照“一周龄细胞”为标准,您老人家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都已经不可救药 ——不过别灰心,下一个突破一定还是属于“有准备的大脑的”,也许是属于您的......)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5598 次阅读|12 个评论
你愿意再次年轻吗?
热度 5 rongqiaohe 2013-8-20 13:18
如果让我选择“继续衰老”或“返老还童”。我毅然决然选择“继续衰老”。如果选择“返老还童”,则太累!太熬人! 每天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看着那些稚嫩的脸膛、幼小的身体,肩负着沉重的大书包,匆匆赶路,去上学;去死记硬背,一遍又一遍地模仿、抄写、重复那些没有必要重复的东西。在老师的强迫下,编造作文,将没影的事情,写得活灵活现,如此这般,在长期的过程中,把自己童心耗尽。。。 在大街上,与父母同行的孩子,在 你的小脸上,为什么看不到笑容 ?! 为了“中考”,还要把自己尽快催生成为“成年人”的心态,要“坐得住”、“静得下”、“稳得起”、“只关注书本”,只想书本里边的东西,还要背十几篇作文,到了考场,如果考试作文刚好是自己背诵过的,就立刻将作文背着,抄写上去......稍有不慎,那些“坐不住”正在发育尚未成熟的“天才”男孩子们被淘汰,只能上普通高中;留下那些“能背”“能坐”“听话”“顺从”的女生们,上了好学校.....大学和研究所的女生越来越多...... 人生走过来,如果再次返回去,没有太大意思。 还是笑迎未来的老态龙钟吧,感觉中风倒地的 突然 ,亲历半身不遂的残废状态,体验自己老年痴呆,疯疯癫癫的遭人嫌...... 我,不想 再 年轻。
个人分类: 浅谈|3056 次阅读|12 个评论
仅用几个小分子,“返老还童”成功
热度 5 yindazhong 2013-8-1 09:13
仅用几个小分子,“返老还童”成功 2012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iPS细胞及相关的研究,该研究利用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实现了哺乳动物体细胞的“重编程”,使之获得“多潜能性”,或称将分化细胞逆转成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即所谓体细胞的“返老还童”。然而,由于该技术依赖于导入外源基因,因此有着很多潜在的麻烦甚至威胁,例如,有引起基因突变(癌变)的风险,因此遭受到强烈地质疑,其临床应用更是渺渺无期。 前不久,这个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领域迎来了柳暗花明,北大生物科学家7月18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突破性的文章,报告说,他们用一种非常简单和安全的方法,将体细胞制成了多潜能干细胞,并用这种细胞培育出多只健康的小鼠。他们将该技术命名为CiPS(化学小分子诱导的多能干细胞)技术。他们的灵丹妙药主要是DZNep、C6F等小分子化合物。 这项突破的原理实际并不复杂,他们踏破铁鞋,找到了细胞分化的关键,以及调控细胞分化的几个分子——表观遗传学的最重要的核心分子。这里我们可以这样打个比方:DNA及组蛋白上的某些 N原子在一定的酶催化下能够被甲基化,从而形成较稳定的状态,进而抑制了DNA的某些功能以及某些蛋白质的表达。这些DNA及组蛋白结构上的“甲基化”就类似细胞里的一把把小锁。胚胎细胞与干细胞很少挂上这个小锁。胚胎细胞一旦开始挂锁,细胞分化便开始进行,挂锁愈多,分化越细,细胞的职责也越专一。 用化学小分子抑制这个甲基化过程——限制挂锁,或者设法打开已经挂上的锁,就是对分化细胞的逆转过程。也就是所谓的对于某种细胞的“干细胞功能还原”过程,或曰返老还童实现。北大生物科学家的这项研究就是找到了能成功限制以及逆返甲基化的化学小分子。 他们实验中应用的 DZNep 就是成功地抑制了 Oct4 基因促进的 DNA 和 H3K9 的甲基化,另外应用 C6F 导致了抑制甲基化的 Sox2 和 Sall4 基因的表达。 尽管逆返转化率目前只有0.2%,但该研究突破的意义极其伟大,前程非常光明。人类一旦能够逆转细胞分化,实现再生也就近在咫尺,制造并更换病变的器官就炙手可热。乐观的讲,通过打针、吃药片来制造体内多种干细胞或功能细胞的日子已经不再遥远,科幻小说里的魔术般的伤口复原就会成为现实。这就是本博文题目的内涵,当然还要加上“细胞”两个字才严谨:“仅用几个小分子,细胞返老还童成功”! 严格来讲,细胞抗衰老与生物整体的抗衰老还有很大差别,甚至是根本的差别,例如经年累月在细胞内堆积的脂褐素等生物垃圾,以及细胞间质蛋白交联那样的生理性衰老表象就不能用此技术成功修复(生物整体衰老的秘密隐藏在那未被逆转的99.8%的细胞之中),因为这些衰老表征不是被“甲基化”锁死,而是被另外的生物“小锁”锁住。要打开这些另外的“生化小锁”必须配置另外的钥匙。这些个钥匙到底长什么样,目前还只能是人类面临的另一些个斯芬克斯之谜。 正所谓: 熵增决定衰老 (物理); 基因决定寿命 (生物); 甲基决定再生 (化学); 何物决定永恒 (天机) …… 相关细节请参见以下报道: 中国科学家取得多潜能干细胞突破 2013 年 07 月 24 日 01:25 来源: 北京日报 这只名为“青青”的小鼠的“母亲”是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得到的多潜能干细胞。   中国科学家18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一种非常简单和更加安全的方法,将体细胞制成多潜能干细胞,并用这种细胞培育出多只健康的小鼠。   哺乳动物细胞只有在胚胎早期发育阶段才具有分化为各种类型组织和器官的“多潜能性”,而随着生长发育成为成体细胞后会逐渐丧失这一功能。人类一直在寻找方法让已分化的成体细胞逆转,使之重新获得类似胚胎发育早期的“多潜能性”。   此前,通过借助卵母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或使用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法,哺乳动物体细胞被证明可以进行“重编程”获得“多潜能性”,这两项技术共同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和赵扬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展这项技术的方法更简单和安全,他们仅使用4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对体细胞进行处理,就成功逆转其“发育时钟”,重新赋予体细胞“多潜能性”。   邓宏魁说:“使用这项技术,我们成功地将已特化的小鼠成体细胞诱导成为可以重新分化发育为心脏、肝脏、胰腺、皮肤、神经等多种组织和细胞类型的‘多潜能性’细胞,并将其命名为‘化学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   邓宏魁指出,这个新方法摆脱了以往技术手段对于卵母细胞和外源基因的依赖,避免重编程技术进一步应用所遭受的一些质疑,例如破坏胚胎或基因突变风险等。   在实验中,他们利用这种新方法,将成年小鼠的肺部成纤维细胞培育成一只叫“青青”的小鼠。邓宏魁说:“目前,‘青青’刚过完100天的生日,它发育良好,健康可爱,并且已有了它的‘孩子’。和以前用转基因的重编程技术得到小鼠相比,它可以不用再为外源癌症基因的重新激活等健康风险而感到担心。”   研究人员说,这项新技术让人惊奇的是,原本人们认为复杂而严密的分化发育过程竟然可以通过如此简单的方式实现逆转。更有意思的是,这条新途径的早期变化过程同低等动物再生的早期过程中所涉及的分子机制比较类似。   此外,这项研究成果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命运决定和细胞命运转变的机制,使人类未来有可能通过使用小分子化合物的方法,直接在体内改变细胞命运。这样,治疗疾病所需要的细胞功能或许可以直接通过小分子化合物来重塑。 ( 来源: 北京日报 )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6603 次阅读|13 个评论
返老还童的雌性植物
热度 2 gaojianguo 2013-7-9 22:39
衰老往往伴随着一些症状,如机体功能失调、抵抗力差等。年老色衰指年纪大的女人不再那么熠熠生辉,甚至长了一大堆的老年斑,变成了慈祥的老奶奶。但老奶奶的各项生理指标并不见得一定比年轻女孩的差。有时,心态老才是真的老。 人老了,体内往往积聚很多活性氧(ROS),活性氧在植物的衰老进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但人们对活性氧在多年生植物代谢发挥的作用知之甚少。近期,Morales等人以薯蓣科植物 Borderea pyrenaica 为对象,研究了处于发育阶段的幼嫩植物、和接近百龄与大于100岁的植物的各项生理指标,他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 Borderea pyrenaica 体内并没有积累更多的ROS,其持水能力、光合能力与抗性都没有发生变化。作者同时对不同性别在衰老过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发现大于100岁的雌性植物的各项生命特征,包括持水能力、叶绿素含量、光系统2的活性不仅好于不到100岁的植物,并且优于所有的雄性和年少植物,呈现出“ 老当益壮 ”的局面。 或许有人对雌性植物这种返老还童的特性表示惊讶,那这种薯蓣科的植物不是越活越久了?如果这种植物越活越久,那岂不是长生不老了?这显然不可能。首先,这种植物最大寿命接近300岁,所以,当100出头的时候出现各项生理机能的提升并不反常。其次,即使她越活越健康,但同样面临着病虫害和外界损害的危险,有可能在某次地质灾害中就终止了生命。 Morales 等人的论文“ Photo-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reveal absence of 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 with ageing in Borderea pyrenaica , an extraordinarily long-lived herb ”已经发表在了国际知名刊物Journal of Ecology (IF=5.431)上。 无论怎样,作者发现ROS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这点还是值得称道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427 次阅读|6 个评论
结扎:近代西医的返老还童术
热度 5 fs007 2012-8-21 10:33
寻正 【按:本文发表于长江日报《哈哈科学》栏目,欲转载者,请与我或者该报联系。】 长寿百岁是普遍的愿望。现代医学史上,回春术在20世纪初风行于科学界。以后来者的眼光不难发现那些过去的奇迹多是某种巧合或者源于安慰剂效应,但对当时的人来说,却是无比真实的“伟大进步”。 如果你到法国旅游,会发现法国猴子少,在法国猴子面前,千万不要跟俄国人蛙荣诺夫扯上关系,因为他永远是法国猴子的最恨——这人曾给法国猴子带来了灭顶之灾。 蛙荣诺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研究睾丸移植术,把年幼动物的睾丸移植给年老动物,他发现年轻的卵使得老年动物返老还童。于是,他开始给人移植年轻的睾丸,人的睾丸来之不易,死囚的供应赶不上有钱人的兴趣,进化论说猴子是人类近亲,因此他看中了猴子的睾丸。世界各地的富翁都云集巴黎,希望换上年轻的猴卵,蛙荣诺夫赚了大钱,而法国的年轻猴子就倒了大霉。 猴卵移植传到美国,美国的布润克列干脆连抓猴子的艰辛都免了,他用绵羊的睾丸或者卵巢移植给病人。他的不少病人会因为感染等原因死亡,但他收费比蛙荣诺夫便宜不少,美国人也应者如云,让布润克列这位医学院未毕业的医生过了一把富翁的瘾。 奥地利科学家斯旦纳(E. Steinach)由于学术地位比较高,在现代回春术中最为有名。他发现在去势的豚鼠大鼠身上移植睾丸与卵巢,可以起到改变性别或者逆转衰老的作用。但斯旦纳认为用不着移植性器官,患者本人的器官如得到刺激,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他选择了输精管和输卵管的结扎。1918年他跟外科医生李奇腾斯顿地给一位43岁的早衰患者进行了手术,据说患者返老还童,从一个瘦弱衰竭状态变成一个精力充沛的人。 上世纪20年代,世界各地医生争先恐后奔赴维也纳,学习这种返老还童术,不久,这种手术被称为斯旦纳术,不少医生自己就尝试了这种手术。 斯旦纳所在的维也纳大学许多的教职员工都赶上这一热潮,把自己一边或者两边都结扎了。根据斯旦纳的推荐,这一手术最好分成两次做,可以获得两次返老还童的机会。在维也纳教授中有心理分析创始人佛洛依德,他1923年得了口腔癌,接受了结扎术,以期望重获生机,术后16年他的癌症才复发,然后选择了安乐死。口腔癌现在的5年生存率都只有50%,返老还童术看来似乎是有效的,难怪当时那么流行。斯旦纳在医学界推崇下获诺贝尔奖的呼声极高,先后获得过6次诺奖提名,给评奖委员会不小压力。 在佛洛依德被结扎的同年,爱尔兰诗人济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巨大的荣誉未能阻止衰老,到了1932年,诗人已经老得脑衰竭了,整整一年写不出东西,还伴有抑郁、超重与性无能。济慈1934年接受了斯旦纳术。其医生海尔是一个严格的学者,手术后为了评估济慈的情况,还专门找一妙龄美女来,证实济慈恢复了对异性的兴趣。济慈找回了第二春,从1936年到1939年,他的诗作产量是他在20年代时的2~3倍,有人认为新作超越了以前的作品。尽管有人质疑济慈是否真的恢复了性功能,但他的诗作起码雄起来了,充满情欲与年轻人追求异性的想象。 1935年科学家提纯了睾酮,可以直接用激素达到斯旦纳术所期望的效果,而且随后也证明了斯旦纳所想象的机制并不存在,斯旦纳术的唯一作用就是绝育。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这时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幸好没给斯旦纳颁奖,不然就糗大了。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6004 次阅读|5 个评论
精尽人亡话科学(7)西医篇
热度 16 fs007 2012-8-4 13:48
精尽人亡话科学(7)西医篇
【本系列其它章节链接: (1)捐精死 ; (2)伟哥死 ; (3)心脑死 ; (4)自慰死 ; (5)性累死 ; (6)中医篇 ; (7)西医篇 】 寻正 中医对于 的误解可能源于印度医学,中国人常说,“一滴 ,十滴血”,以形容 之贵重。阿育吠陀论 说,40滴食物要40天才产生1滴血,40滴血产生1滴肉,而40滴肉才产生1滴髓,而40滴髓最终才产生1滴 。世界医学文献对于日生之 的误解是跨文化的,西医走出了误解,并不代表它在历史上就没有笑话,西医在历史上的笑话搞笑程度超过中医。 最早希波克拉底粗略地论及 液,说它提供人之形,其后亚里士多德称之为食物之完美精华。到了盖伦的时代,就上升到病理角度了, 液流失被称为淋病(Gonorrhoea),失 就让人丧失精气——生命之魂,会导致力竭、软弱、干瘦、与双眼无神。到19世纪上半叶,法国医生拉勒曼(C.F. Lalleman)是一个权威性的人物,他把神经衰弱跟失 (主要是梦遗)联系在一起,在临床上把许多症状归结于失 ,盖伦的淋病演变为遗淋(Spermatorrhoea),在19世纪的医学杂志上成为常见病。拉勒曼的学说统治医学界近半个世纪,直到19世纪后期才被人质疑,但心理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依德仍然认为手淫失 导致了神经衰弱【 1】 。 当人们对科学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时,其行为最为危险,在19世纪看医生往往得不偿失。针对遗淋造成的神经衰弱医生有多种治疗方式,氯化亚汞、导泻、盐水注射、肛周涂汞、以及灼烧尿道等是1843年阮京(W.H. Ranking)医生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建议【2】。鉴于对梦遗的害怕,人们发明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器械来防止它。 图一、防梦遗的装置(左边是电子报警器,据说比较流行;右边两个是有齿阴茎套。源:Keane 1994【3】) 当中国人为食用阴茎状食品壮阳着迷的时候,西方发现了内分泌,内分泌学鼻祖之一是闻名于19世纪的布朗-塞加尔(C-E Brown-Sequard),神经科的医生应当对他很熟悉,因为脊髓半切综合征就是以他命名的。罗马人吃卵,布朗-塞加尔认为吃不科学,他用狗与豚鼠的卵提取液直接注射,在1889年,他72岁,进行卵液注射后,他宣称年轻了20岁,认为卵液使他更为强壮聪明、金枪不倒。塞加尔卵液一度成为包医百病的圣药,返老还童液。布朗-塞加尔的神液将护 时代推进到补 时代。 在布朗-塞加尔之后,诞生了斯旦纳(E. Steinach),他是奥地利医生,首先通过移植睾丸到切除卵巢的雌豚鼠身上发现了雄激素的作用。基于对激素在人老化过程中作用的推测,他提出激素替代疗法。他认为切断或结扎输精管,可以完全阻止随 液而去的生命活力流失,从而让老年人焕发第二春。人有两侧输精管,分两次结扎,还有第三春!在1918年,斯旦纳理论被付诸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 输精管结扎术在此前用于治疗前列腺肿大、手淫、以及给罪犯与判断为不宜生育者绝育。在斯旦纳的结扎返老还童论出台之后,干脆改名叫斯旦纳术,在20世纪初成为有钱人的时尚,有名医生行斯旦纳返老还童术要价不菲。1924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叫威尔森(A. Wilson)的斯旦纳术崇拜者正准备发表公开演讲《我如何年轻了20岁》的前一天,得心脏病死了。威尔森的死亡的确给斯旦纳术降了点温,但公众热情仍然持续了数十年。 在20世纪20年代,维也纳大学的教职员工可能多达百多人因为斯旦纳术焕发了第二春,其中包括弗洛依德。著名美国女作家安瑟同(G. Atherton)亲自尝试斯旦纳术(当然是输卵管结扎了),随后写下了《黑牛》(Black Oxen),类似于科幻小说,取得了极大成功,畅销程度远超她的其它畅销书。《黑牛》中描述一个30多岁的年青人追求一位60多岁的返老还童的美女,当然,女主人公是斯旦纳术的受益者。 安瑟同认为她的斯旦纳术取得了极大成功,使得她在文学创作上再添新高。斯旦纳术的顶峰来自另外一个大文豪,在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诗人济慈(W.B. Yeats)。济慈是少数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再爆发创造力,写出更为出色的作品的作家,而他的创造力大爆发就源于斯旦纳术。在1934年4月6日,澳大利亚医生,现代绝育避孕学开创者之一海尔(N. Haire)为济慈进行了斯旦纳术。 济慈在手术前附合年老力衰的一般特征,抑郁、超重、性无能、创造力低下。海尔是一个严格的学者,他在济慈术后还专门找一美女,正当妙龄,34岁的英国作家曼宁(E. Mannin)来陪同试验济慈对异性的兴趣。济慈宣称自己找回了第二春,阳萎因之而愈,最重要的是,济慈在其后五年展示了从未有过的旺盛精力与创造力大爆发。从1936年到1939年死亡,济慈在3年内写了50首诗,而他在20年代十年内才写了70首,不少人认为这些新作超越了他此前的作品。不管济慈本身是否恢复了性能力,他的诗作起码恢复了。 与斯旦纳齐名的是俄国人蛙荣诺夫(S. Voronoff),他在18岁移民法国,后来成为医生。与斯旦纳术断管补精异曲同工的是他用猴卵补精。在1917年到1926年,他系统地研究了睾丸移植术,给多达数百头牛羊进行了移植,主要是把年幼动物的睾丸移植给年老动物,观察其后果,他发现年青的卵使得老年动物年青化。在这些实验研究基础上,他开展了人卵移植——由于人的睾丸不易得,他找到了据信是人类近亲的猴子,把猴子的睾丸移植给人。蛙荣诺夫的返老还童术让他名声大噪,世界各地的富翁都云集巴黎,希望换上年青的猴卵,蛙荣诺夫赚了大钱。如果你到法国旅游,找一只法国猴子不容易,找到了,它会告诉你蛙荣诺夫永远是法国猴子的最恨——在20-30年代,蛙荣诺夫的猴卵移植给法国猴子带来了灭顶之灾,几乎绝种。 图二、1936年关于猴卵医生蛙荣诺夫的一幅漫画(源:Sengoopta 2003【4】) 如果你对猴子没有同情心,有人声称爱滋病的就起源于蛙荣诺夫当初大量地移植猴卵。猴卵也不易得,因此,医学院未毕业,但买了一个文凭当了医生的布润克莱(J.R. Brinkley)用羊卵在美国复制了蛙荣诺夫的成功。布润克莱自办了一个广播电台,通过广播自我宣传,取得了极大成功,据说他给超过5000人移植了羊卵。移植羊卵可以返老还童、金枪重起、还兼治疗癌症——这不奇怪,能返老还童就能治百病,弗洛依德接受斯旦纳术就是为了治疗癌症的,更希奇古怪的是还能治疗结核的。显然,这些人当中不少人的确是有效的,有的会象济慈案例一样有效,所以才会有布润克莱的长盛不衰,在30年代赚得丰衣足食,成为少见的百万富翁。 无论是卵液,还是睾丸移植,还是输精管结扎,都不可能有实际的生理功能改变效果,这些历史上的显效,都源于巨大的安慰剂效应,许多荒谬疗法的创造者都是认真的而且是当代杰出的学者,由于当时科学方法学不够成熟,他们被安慰剂效应欺骗了,闹出了历史笑话,印证了如果半通不通,知识多了反而更危险。 在输精管被结扎之后,睾丸仍然会持续不断地产生 子,然后这些 子会被身体破坏吸收,时间长了,男性自己会产生针对自己 子的抗体,加速破坏吸收过程。抗体是人体针对异源性物质的,可见 子本身是不容于人体的,是注定要排出去的,破坏输精管的唯一作用就是避孕。 精尽人亡是科学史上的乌龙,现代人不可不察,免受误导。 【本系列其它章节链接: (1)捐精死 ; (2)伟哥死 ; (3)心脑死 ; (4)自慰死 ; (5)性累死 ; (6)中医篇 ;(7)西医篇】 注: 【1】神经衰弱在1980年代逐渐为现代医学废除,不再成为一个医学及心理学诊断,但在中国仍然广为使用。 【2】Ranking, W. H. (1843). "Observations on Spermatorrhoea; or the Involuntary Discharge of the Seminal Fluid." Prov Med J Retrosp Med Sci 7(162): 93-95 and 7(159): 26-29. 【3】James R. Keane The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of Spermatorrhoea Arch Neurol 1994;51:600-603 【4】Chandak Sengoopta ‘Dr Steinach coming to make old young!’: sex glands, vasectomy and the quest for rejuvenatio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Endeavour 2003; 27(3): 122-126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14249 次阅读|20 个评论
关于返老还童,长生不老
热度 3 wliming 2012-3-4 11:20
我曾经发表博文《返老还童是可能的》,从物理上论证了返老还童的可能性,引起了一些人的抵触和嘲笑。现在,科网新闻《俄企 业家计划将人类意识移植入机器人实现永生 》比我讲的更进了一步,要永生,把人的意识完全存入机器人。未来,如果再把存在机器人大脑里面的数据存入另一个人的大脑,那就真的是长生不老了。这是对我那篇博文的佐证。 所以,未来科技世界将可能变得很恐怖。一个人可能“偷人”,把别人的身体偷来,清空他的大脑,然后把自己的意识存进去,这样就复制了一份自己。
个人分类: 物理学|1516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长生不老返老还童得到实验验证!(证明我之前的博文不假!
wliming 2010-11-30 17:43
我之前的博文《 从原理上讲,长生不老返老还童是可能的 》见: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2216 科学家成功逆转老鼠衰老进程 人类有望长生不老 据英国《卫报》11月29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开发的实验性治疗方案成功地让年迈实验鼠已经老化的器官恢复活力,朝着逆转机体衰老进程的目标又进了一步。研究人员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人类身上取得同样的效果,或至少可以帮助人类延缓衰老。   该研究负责人罗纳德迪平霍说:我们在这些动物身上看到的不是衰老进程的减慢或者稳定,而是巨大的逆转,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研究小组将目标锁定在端粒缩短这一与老化相关的过程上。由于体内缺乏可阻止端粒变短的端粒酶,用于实验的转基因小鼠过早衰老,并且各种疾病缠身,如嗅觉迟钝、脑容量变小、不孕及肠道和脾脏受损等。但当小鼠经过注射治疗重新激活端粒酶之后,其受损的组织不仅得以修复,同时老化迹象也出现了逆转。   迪平霍表示,这些都是重度老龄化的动物,但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它们表现出了实质性的恢复,包括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神经元。   但在人类身上应用这一技术会更加困难。实验鼠终其一生都能够制造端粒酶,但是成年人体内的端粒酶却会被关闭,这是为了不让细胞失去控制地生长变成癌症而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进化妥协方案。提高人体内的端粒酶水平可能会延缓衰老,但同时也增加了罹患癌症的风险。   迪平霍说,如果定期给药,并只给那些体内没有成活癌细胞聚集的年轻人,此方法应用于人类或是安全的。   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老化的专家大卫吉卜林说:让人体组织返老还童的目标将是清除衰老的细胞,或者弥补它们对组织和器官的有害影响。尽管这是一项极富吸引力的研究,但必须记住的是,老鼠不是微型的人类,尤其是涉及端粒方面,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在成年人体内也会出现类似的激活端粒酶并最终导致衰老细胞清除的效果。   英国牛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林恩考克斯则表示,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其提供的实验证据表明,短期治疗以修复成年动物体内的端粒酶可让老化组织活力再现并恢复生理功能。   迪平霍称,经治疗后的小鼠没有一例患上癌症。研究团队现正在调查该方法是否能延长小鼠寿命,或让它们的老年生活更健康。这可能有助于开发新的策略,以提高衰老个体的器官重生潜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记者陈丹)   长生不老似乎还不过瘾,迪平霍教授更把目标锁定为返老还童!这篇报道也许让你对青春永驻的好日子无限憧憬,但不要忘了,自然界的基本法则不可违抗。事实上,端粒酶管得了DNA复制的长度问题,却管不了其变异问题,它也不是决定人类死活的唯一因素。即便有朝一日吃早点时可以在豆浆里加一勺端粒酶,从而使体内细胞没完没了地分裂下去,我们也注定要为自己的万寿无疆付出不成比例的深重代价。没人不想长寿,但那毕竟不是终极追求。 转自: http://cul.sohu.com/20101130/ n278009162.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2468 次阅读|1 个评论
“任何物理系统内部都存在着强大的熵增倾向”是伪科学吗?
wliming 2010-7-18 17:41
我在《衰老的物理学解释》这篇博文里说道,任何物理系统内部都存在着强大的熵增倾向,也就是越来越无序的倾向,倾向于均匀,平衡,这是熵增加原理的要求。王季陶老师认为我讲的是伪科学。 王的理由是,我把熵增加原理用到了开放系统。我很清楚,熵增加原理的确说的是孤立系统的熵必定增加。然而,对于一个开放系统,我们可以把外界的熵流部分隔离出来,剩余的部分就是孤立系统,它的熵必定增加。这就是我说的任何物理系统内部都存在着强大的熵增倾向的理由。我并没有说任何物理系统的熵必定增加,我讲的是熵增的倾向。开放系统可以通过外界负熵流来阻止这个倾向,实现熵减少。这正是实现返老还童的物理学基础。 请问王老师,我这讲法伪科学在哪里?我上述哪句话的推理有问题啊?我的这些说法都可以在正统的物理教材上找到依据。王老师把物理学看得太弱智吧?你搞的扩展卡诺定理,还有你的什么现代热力学,才是真的伪科学呢。
个人分类: 娱乐|2188 次阅读|4 个评论
坚决维护热力学学科的纯洁性
jitaowang 2010-7-16 15:04
如我的博文 物理学界的伪科学富集区 热力学 所说,热力学是一个伪科学富集区。只要一旦是利用热力学搞伪科学的,不管什么人,不管是不是物理老师,通常都是首先篡改热力学第二定律。最常用的丑陋一步就是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原理滥用于开放体系,包括生命体系。在方舟子先生的以热力学定律的名义一文在报上刊登时(《中国青年报》 2010.2.10. ),明确指出 在孤立系统内实际发生的过程中,总是使整个系统的熵的数值增大 , 神创论者在引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通俗说法时,完全无视了其前提:孤立系统 , 和神创论者一样,是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三种表述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的歪曲 等。 这就让个别物理老师也不得不脸红,表示 足以让物理人惭愧 (2010-2-11) 。但是,只要继续坚持伪科学的观点,就绝不会放弃 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三种表述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的歪曲 。例如 如何理解生物体的负熵流 ( 2010-3-13 )中,就是 把熵增原理中的判据熵增、熵减或所谓负熵流,滥用于开放的生命体系。在 衰老的物理学解释 ( 2010-6-29 )中, 任何物理系统内部都存在着强大的熵增倾向,也就是越来越无序的倾向,倾向于均匀,平衡,这是熵增加原理的要求。 这一段话就是 完全无视了其前提:孤立系统 ,是 歪曲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的明证 。 从原理上讲,长生不老返老还童是可能的 ( 2010-7-8 )一文中,错误就更多、更荒唐。其他方面的荒唐问题先不谈, 其中 只要人体吸收的负熵完全抵消并且在数值上超过了人体内部产生的正熵,人体的总熵就可以减少,越来越有序,从而实现返老还童。 就是伪科学的明证。显然 只要是利用热力学搞伪科学,就必然会继续歪曲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 滥用于开放的生命体。对开放体系的 人体的总熵 是完全不能作为热力学判据使用的。
个人分类: 科学发展|4173 次阅读|1 个评论
就1+1问题答复李铭最后一次-兼评长生不老可能论
Eucommia 2010-7-12 17:55
关于 1=1 的问题我已在几篇博文中都已谈过,而且还有不少网友从不同角度论述了 1+1=2 不是绝对的,如果我今天还谈这个问题实在是对网友的不尊重。但是我们的李铭大师在我的博文后一再留言,说只要我不承认这个错误就是数学基础差,连大学一年级水平都不够,就证明我的科学基础差,最近在他的博文中更声称我是 听了一个不通数学的人说 1+1 不一定 =2 于是就瞎起哄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0024 ),更借一偶尔看到我的前一篇博文的网友留言中说讨论问题与年龄无关而大做文章,说我是在 耍赖,要溜 。所以我要在此公开声明,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就我的物理学基础来说比李大师的生物学基础强了不知多少倍(这本来是不可比的),就数学基础来说你也无法与我相比,因为我把数学学活了,你把数学学死了,只记住了死的公式,不知在生活中如何灵活运用。李在留言中说到我对 白图格 吉扎布 先生以他的研究支持我的有关论述表示感谢时傲慢地说 足见你的赖皮品性! 你真的懂了这人讲的 在多维空间, 1+1 不一定 = 2 吗?如果没懂,你就不要盲目相信,否则,听信一面之词,你还会犯你正在犯的错误。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 白图格 吉扎布 先生 说的是植物生态学问题(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m/user_content.aspx?id=276221 ),在这方面我比你这个物理狂懂得多得多,我还要告诉你,生物学中不仅生态学,就是其他学科中像日常生活中一样都没有 1+1 绝对 =2 的情况。至于多维空间问题,我们搞形态学的人的基本功就是要从二维的图像准确推测出三维结构,我不仅曾与北大统计学系的教授(也是我上大学时的数学老师)合作申请到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而且曾与数学系搞图像处理的教授合作指导学生有关三维重构的毕业论文。这足以证明我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将所学的数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比你强得多,但我并不认为我的数学有多好,我是在与不同学科的人的合作中向合作伙伴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所以我不仅与我们生科院搞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老师合作,还与林科院林业所和木材所的老师合作,也与数学学院的老师合作,所以我在基金委和一些全国性植物学方面的学报编辑部那里被认为是知识面宽的评审人,我相信我评审的涉及数学的植物学和林学方面的基金项目和稿子比你看到的物理学的稿子也不知多了多少倍。但我也认为这种比是无任何意义的,我只是要告诉李铭,你的狂妄和不懂起码做人的礼貌的程度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我奉劝你还是清醒一些好。你的狂妄还表现在对生命衰老问题用你懂的那点物理学去狂猜(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9859 ),物理运动是物质运动的最低形态,化学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中级形态,而生命活动则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态。本来谁都有资格来谈论抗衰老的体会,可是你李铭知道衰老生物学是当今生物学界研究的一大热门吗?你看过有关的文献吗?你知道有一美籍学者刘实为什么自称生命科学第一高人吗?也可谓是第一科学狂人,但他的狂是有根据的。就是因为当年他的研究结果证明了细菌裂殖产生的两个细胞的龄不同,动摇了一个多世纪来生物学界有关细胞分裂中复制的染色体与原来的染色体随机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概念,也就证明了龄是从 DNA 复制开始的,这才是衰老的分子基础。这绝不是用你的物理学就能理解的。李铭最新的一篇博文《 从原理上讲,长生不老返老还童是可能的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2216 )最好地诠释了他的 1+1 绝对 =2 的理念,博文中他把人类的器官移植看得像电脑换零件一样,在他脑子里电脑是各种原件组装成的,人也只不过是各种器官组装成的,坏了一个换一新的就成了,当整个都换了时就成了一个全新的人,所以从原理上讲长生不老是可能的。把他的理论用一公式表示就是: 人 = 手 + 胳膊 + 脚 + 腿 + 身子( = 心 + 肝 + 脾 + 肾 + 肺 + 大肠 + 小肠 + 十二指肠 + 胃 + 食管) + 头 可是实际上等号两边相等吗?等号前边的人是活的人,等号后边的各种器官连人的尸体都不是,而是尸块。咱们暂且不说头颅的移植可不可能做到,器官的来源如何,即使做到了,给你李铭换上另一个人的头颅还是你李铭吗?就是活下来是你长生不老吗?如果离开具体的人去谈长生不老有意义吗?就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来说最少已存在了几万年,但那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而且现代的人不仅不同于类人猿、原始人,也不同于古代的人,人类也是在发展变化的,从总体上来说一代胜过一代是历史的必然。从生物学上说,细胞是可以返老还童的,那就是我在研究组织和器官再生中提出的细胞分化的阶段性理论中阐明的龄归零的问题,从现有的试验结果看细胞的龄归零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减数分裂,二是通过受精作用,三就是一定条件下诱导的脱分化,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只要细胞的龄归了零,都是新一代生命的开始,就要重新分化发育为新的个体,而且这里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至少在植物中是当 0 龄的细胞分裂达到 32 个时如果不能进行分化可能就不能发育为个体而成为一堆癌细胞状的细胞团(植物学上称作愈伤组织)。这些生命现象用李铭的 1+1 绝对 =2 的脑袋是永远也不可能理解的。李的这篇博文是他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最好诠释,他一张口就是理论(或曰原理),是不需要实践证明的。 不过,李铭的作为使我弄明白了北大学生为什么在外面不受欢迎,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像李一样只看到了北大的老师敢说话,敢向领导和权威挑战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他们之所以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是以自己坚实而宽广的知识为基础的,说话是有根据的,而且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丢掉自己的一切。绝不是什么逆反,而是对真理的追求。那位路过的网友说的是讨论问题时不应拿年龄说事,这没错,但我们在与人谈话或讨论问题时说话的方式对于不同的对象(男女老幼)是应有所区别的,这是一个礼貌问题,不是科学问题。礼貌问题本不在科学网讨论的范围之内,这是从小父母就开始教的做人的基本道理,如果说话做事不懂起码的礼貌,不仅丢父母的脸、老师的脸,更丢自己的脸。所以我在此郑重声明,对于这种低智的问题我这是最后一次回答,以后你再骂破天我也再不会理了,但对于那些毒害社会毒害青年的错误思想照批不误。不过我也同时声明,我本人决不删评,你写多少、写什么我都留着,因为这对我无所谓,这只是在展示你自己的道德和学问,网友会看清的。我在此还要告诉网友们我发现的至今无法否定的公式 : 无知 + 无耻 =( 至高无上的 ) 最无畏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34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原理上讲,长生不老返老还童是可能的
热度 2 wliming 2010-7-8 13:24
吕秀齐 在她的博文《 胸腺、免疫、衰老》中说,现代科学告诉我们,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任何生命最终都要衰老和死亡,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没有哪个自然规律告诉我们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我甚至觉得返老还童都是可能的。 物理学仅仅是禁止了一个孤立系统的熵减少。一个开放系统,在外界作用和内部非线性作用的共同作用下,熵却是可能减少的。耗散结构学说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地证明了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人体从外界吸收负熵,或者向外界排放正熵,同时,人体内部远离平衡态,人体各器官组织之间的相互协作,使人体形成了一个耗散结构。只要人体吸收的负熵完全抵消并且在数值上超过了人体内部产生的正熵,人体的总熵就可以减少,越来越有序,从而实现返老还童。 我可以用电脑来比喻一个最简单的返老还童的例子。一台电脑,随着时间的流逝,肯定要不断老化,有些器件要损坏,直到报废。但是,我们有办法让电脑永远年轻。一个最简单的方案是,电源坏了,换电源;内存条坏了,换内存条;CPU坏了,换CPU; 主板坏了,换主板等等,直到这个电脑成为全新的。你有什么理由阻止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这样换下去呢? 有人可能说,一个人的器官尤其是大脑置换后,就不是自己了。这种担忧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把人的全部知识复制到新的大脑中,他就可以完全是他自己。 上帝当然还是设计了一个精密的机制,让人不要返老还童。否则,全球的人口还不把地球压扁啊?(玩笑) 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个机制并不是原理性的,是可以消除的。当然,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大家还是不要返老还童吧。
个人分类: 科普|4111 次阅读|29 个评论
返老还童地过一生
josh 2009-11-13 16:40
一 我非常喜欢各种各样的思想试验,“返老还童”算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一个。 二 首先设想你死后一千年,你希望世人如何评价你?你希望为一千年之后的世人留下什么? 一百年呢?那个时候你的曾曾孙子辈应该还在,你希望他们如何评价你?你希望为一百年后的人们留下什么? 你的墓志铭上写的是什么?(这也是李开复先生经常做的思想试验) 死之后,仍然健在的你的亲人、朋友、后辈们如何悼念你? 在死之前,希望什么人陪在你身边?你是如何回忆你的一生的?因为什么而温馨和幸福,又因为什么而伤心和懊悔?做出了什么贡献和成就,又欠世人多少? 在人生的最后十年( 70-80 ),如何陪伴你老伴度过你们共同的最后岁月?你的后代与你的关系如何?希望和什么样的人如何度过?每天的安排如何?还有什么未竟的愿望能在最后的这些年头完成?你还在想着从世界获取什么 , 还是只想着回报社会什么? 在退休之后( 50-70 ),希望如何陪伴你父母走过他们最后的岁月?你在这段时间 , 也是你慢慢地清闲下来的时间 , 有什么打算 ? 你准备为年轻人们做点什么 ? 你如何面对亲人、朋友的相继离去?你的孩子们在做什么? 在中年时期( 40-50 )你的孩子现在如何了? 在人生的上升阶段( 35-40 )想要成就还是名利?你的人生理想实现了多少? 在人生奋斗的真正开始阶段( 30-35 )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如何处理父母与妻子的关系?孩子如何受教育?如何维持家庭的支出?你的父母身体如何?你平日是什么样的作息制度?同时,你有没有放弃你的理想? 在人生的起步阶段( 25-30 )准备继续镀金还是扬帆起航?你什么时候结婚生子?你如何积攒人生的起步费?你喜欢做什么,有没有放弃你的理想?你在哪个城市做什么工作?如何为下一阶段的奋斗作准备? 三 答案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已经看了人生的“地图”,往哪里走就心里有数了。
个人分类: 儒释道|93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