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基因组编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120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奖史的若干亮点
热度 2 zhpd55 2020-10-7 21:31
120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奖史的若干亮点 诸平 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2020年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艾曼纽·夏蓬蒂(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詹妮弗·杜德纳 ( Jennifer A. Doudna ) 以表彰她们对于 “基因组编辑方法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她们 发现了基因技术中最犀利的工具之一:CRISPR / Cas9基因剪刀。 使用这些,研究人员可以非常高精度地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这项技术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正在为新的癌症疗法做出贡献,并可能使治愈遗传性疾病的梦想成真。随着2020年 诺贝尔化学奖颁奖的揭晓,下面我们对于自1901年以来的120年诺贝尔奖颁奖史中的 诺贝尔化学奖的若干亮点进行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1 ) 120 年总授奖次数 自 1901 年以来,到 2020 年的 120 年之间,共颁发了 112 次诺贝尔化学奖,其中有 8 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故而未颁奖,它们分别是 1916 年, 1917 年, 1919 年, 1924 年, 1933 年, 1940 年, 1941 年和 1942 年。 2 )共享和非共享的诺贝尔化学奖 在共颁发了 112 次诺贝尔化学奖中,仅授予一名获奖者的有 63 次;授予两名获奖者分享当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有 24 次;授予三位获奖者分享当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有 25 次。 3)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85人 1901-2020年已经授予186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但是,由于弗雷德里克·桑格( Frederick Sanger )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化学奖,所以,自1901年以来共有185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一览表( List of all Nobel Prize Laureates in Chemistry ) 4)最年轻的化学奖得主 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弗雷德里克·约里奥( Frédéric Joliot ),1935年他和妻子艾琳·约里奥-居里( Irène Joliot-Curie )一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只有35岁。 5)最年长的化学奖得主 迄今为止,最年长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约翰·B·古登纳( John B. Goodenough ),他在201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已经97岁高龄了。 他也是所有奖项中年龄最大的 诺贝尔奖得主 。 6)女性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迄今为止,185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只有7位是女性科学家。在7位女性得主中有2人是独享了当年 化学奖,她们是居里夫人( Marie Curie) 和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 诺贝尔化学奖 (也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5年 艾琳·约里奥-居里 ( Irène Joliot-Curie ),她居里夫人 ( Marie Curie )的女儿,也是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 的妻子。 1964年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 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 2009年阿达·尤纳斯( Ada Yonath ) 2018年弗朗西丝·H·阿诺德( Frances H. Arnold ) 2020年 艾曼纽·夏蓬蒂( Emmanuelle Charpentier ) 2020年 詹妮弗·杜德纳 ( Jennifer A. Doudna )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所有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List of all female Nobel Laureates ) 7)多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化学家 多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化学奖 玛丽·居里( Marie Curie ) 物理学奖( Physics ) 1903 化学奖( Chemistry ) 1911 莱纳斯·鲍林( Linus Pauling ) 化学奖( Chemistry ) 1954 和平奖( Peace ) 1962 弗雷德里克·桑格( Frederick Sanger ) 化学奖( Chemistry) 1958 化学奖( Chemistry) 1980 莱纳斯·鲍林是唯一一位两次独享诺贝尔奖的人。 其他奖项类别中多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得主详见 List of multiple Nobel Laureates within other prize categories 8)家族性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居里夫妇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最成功的一个家族。 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这对夫妻搭档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玛丽·居里本人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她在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夫妇的长女艾琳·约里奥-居里和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一起被授予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伊芙·居里( ève Curie, )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嫁给了亨利·R·拉布维塞(Henry R. Labouisse)。1965年,他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接受了诺贝尔和平奖( He accepted the Nobel Peace Prize on behalf of UNICEF in 1965 )。阅读更多关于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以及钋和镭的发现( Read more about Marie and Pierre Curie and the discovery of polonium and radium. )。 更多的家族性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至少有一名成员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汉斯·冯·欧拉-切宾( Hans von Euler-Chelpin , 父亲),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乌尔夫·冯·欧拉( Ulf von Euler , 儿子)。 阿瑟·科恩伯格( Arthur Kornberg , 父亲),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而儿子罗杰·科恩伯格( Roger D. Kornberg )是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9)拒绝 诺贝尔 奖事件 在诺贝尔奖颁奖史上,曾经有过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被当局强迫拒绝。其一是 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 )禁止三位德国诺贝尔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其中两位是193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理查德·库恩( Richard Kuhn )和193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阿道夫·布腾万特( Adolf Butenandt )。 第三位获奖者格哈德·多玛克( Gerhard Domagk )于193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尽管如此,获奖者依然 可以获得诺贝尔奖证书和奖章,但无法获得奖金。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 Facts on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以及相关网站。
个人分类: 新观察|11324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点再续丨深度解读当今生命科学领域明星技术——基因魔剪
热度 2 sciencepress 2017-4-24 09:5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技术从来都是科学进步的推动力,在生命科学领域更是如此。基因组编辑技术是通过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定点修饰技术。这种技术原则上能在任何物种基因组的任何位置上进行设计切除,从而能在内源性序列上引入特异性修改。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genome editing with engineered nucleases)技术入选2011年的Nature Methods最受关注的技术成果。2013年的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等杂志上,接连报道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关联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CRISPR/Cas)系统成为基因组编辑的一个简单通用工具。这一系列基因组编辑新技术的研究和利用,进一步将靶向基因操纵推向高潮,使得多个基因敲除、敲入变得更为简单、高效,将令动物育种、干细胞定向分化、遗传疾病定点修复等在未来数年内得到迅猛发展。 什么是CRISPR/CAS系统? CRISPR是指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Cas即CRISPR相关蛋白(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是由细菌和古细菌中存在的Ⅱ型CRISPR/Cas获得性免疫系统经人工改造而成。该系统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也叫做RNA指导的核酸内切酶(RNA-guided endonuclease, RGEN)系统。与ZFN和TALEN技术相比,该技术在设计、合成与筛选上更为简便、快捷,具有极大的时间和成本优势;不同于ZFN和TALEN技术的是,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可以在一个细胞内同时进行多个基因的编辑,因此大大提高了对基因组的编辑效率。 CRISPR序列是由一个前导区(leader)、多个高度保守重复序列(repeat)和彼此完全不相同的间隔序列(spacer)组成,后两者在前导区后交替出现,三者串连组成完整的CRISPR序列(图1)。前导区长度通常在300~500bp,富含AT碱基,在细菌的种内该序列非常保守,但在种间却差异显著。重复序列的长度一般在23~50bp,平均长度约为31bp。重复序列在同一个CRISPR位点中是高度保守的,一般只存在1~3个碱基的差异。但是微生物种间,甚至同一种微生物的基因组上不同位置的CRISPR位点之间,重复序列的保守性却是非常差的,序列差异很大。通过对目前已知的CRISPR序列中所有的重复序列进行分析发现,重复序列包含回文结构,因此转录后能形成发夹样的二极结构,非常稳定。分布在重复序列之间的间隔序列一般由17~84bp组成,平均长度在36bp左右。间隔序列的保守性非常差,即便在同一个CRISPR位点中,也基本上没有相同的间隔序列。重复序列的高度保守,间隔序列的完全不一致,实际上是与CRISPR序列的特殊功能高度相关的。 图1 CRISPR位点的结构图 Cas蛋白的基因一般情况下位于CRISPR位点下游,但是有时也会分散分布在基因组中。Cas蛋白是实现CRISPR功能的重要执行者,是一个较大的多态性家族蛋白。目前对Cas蛋白的分类并不统一,其中一种是根据cas基因序列的保守程度,分为共有型核心cas基因、类型依赖型cas基因和重复序列相关未知蛋白(repeat-associated mysterious protein, RAMP)组件基因三类。 在这三种类型的cas基因中,共有型核心cas基因的蛋白质功能已经基本得到验证。例如,Cas1和Cas2蛋白主要负责获得新的间隔序列段。Cas3蛋白则具有解旋酶和核酸酶的功能,负责对目的基因进行剪切。类型依赖型Cas蛋白及重复序列相关未知蛋白的功能目前尚不明确,只有一小部分蛋白质功能已知。另外,很多Cas蛋白并不是单独作用的,而是组合成复杂的蛋白复合体来发挥作用(图2)。 图2 Ⅰ型、Ⅱ型、Ⅲ型CRISPR/Cas系统中的Cas蛋白 (改自Bhaya et al., 2011) 分别源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及嗜热古细菌(Pyrococcus furiosus)三种类型CRISPR/Cas系统中共有的cas1和cas2基因标为蓝色,每种类型独有的蛋白质(Ⅰ型,cas3;Ⅱ型,cas9;Ⅲ型,cas10)标为红色,紫色标记的蛋白质是类型依赖型Cas蛋白基因(如cas4、cas5、cas6、cas7) CRISPR/CAS系统有哪些功能? CRISPR/Cas系统所执行功能的发现,实际上得益于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的发展及大量病毒、细菌质粒序列信息的积累。CRISPR序列1987年就被发现,但一直到2005年才有研究团队推测并证明了它的生物学功能。 CRISPR/Cas系统实际上是古细菌和细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系统,能够以类似真核生物RNAi的方式为细菌提供免疫保护,特异性地阻止由噬菌体感染、质粒接合和转化所造成的基因插入,因此也被称为CRISPR干扰。CRISPR/Cas系统的作用过程主要包括3个阶段:适应、表达和干扰。 以抵抗噬菌体感染为例。3个阶段如下(图3)。 适应——新间隔序列的获得 当噬菌体DNA进入基因组中带有CRISPR系统的细菌内时,该宿主体内的CRISPR相关蛋白复合体会迅速与外源DNA结合,然后通过Cas1和Cas2等蛋白质的作用,将该外源DNA切割成长度在17~48bp不等的小片段,然后在相关蛋白的作用下,将其中的一个小片段整合至CRISPR前导区与第一个重复序列之间,形成一个新的间隔序列(图3)。与这个区间同源的病毒DNA序列就叫做原间隔(proto-spacer)。 每一次插入活动都紧随着重复序列的复制,进而形成一个新的重复-间隔单元。这样就使得该细菌中的CRISPR位点中保存了此种噬菌体的序列信息,为适应性免疫奠定了结构基础。并且研究发现,CRISPR系统里,宿主菌对噬菌体的抵抗力与CRISPR位点上间隔序列的个数相关。间隔序列的个数越多,宿主菌的抵抗力就越强。 表达——表达并加工crRNA CRISPR位点中,间隔序列所包含的信息能保护宿主不受特定噬菌体的攻击。Kunin等的研究表明,整段CRISPR序列由位于前导序列末端的启动子启动转录,转录成包含多个重复序列和间隔序列的crRNA(CRISPR RNA)前体(pre-crRNA)。之后在核心蛋白Cas1-Cas4蛋白组成的蛋白复合物的作用下,pre-crRNA在特异性位点被剪切开,变成更小的crRNA,即成熟的crRNA。需要注意的是,被剪切开的特异性位点被认为是位于间隔序列的第8个碱基处,但也有研究认为特异性位点是在重复序列上。 图3 CRISPR/Cas系统作用机制(改自Bhaya et al., 2011) 第一阶段:新间隔序列的获得。源于噬菌体或者质粒的双链DNA被整合到宿主CRISPR序列的前导序列之后。CRISPR序列包含多个独特的、被重复序列分隔的间隔序列(图中标数字的彩色框,数字越大表明整合上去的时间越短)。间隔序列的获得至少需要Cas1和Cas2蛋白的帮助。第二阶段:表达并加工crRNA。pre-CRISPR RNA(pre-crRNA)被RNA聚合酶转录出来,经过Cas蛋白的加工,切割成小crRNA(图中的发夹结构,彩色部分代表间隔序列),每个crRNA包含一个单独的间隔序列和部分重复序列。第三阶段:crRNA破坏入侵核酸。crRNA包含的间隔序列与侵入的外源DNA(噬菌体或者质粒)配对互补,启动由Cas蛋白进行的切割反应 随后,crRNA与Cas蛋白复合物相互作用,组合成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物crRNP(crRNA-Cas ribonucleoprotein),在下一阶段发挥作用(图3)。 干扰-crRNA破坏入侵核酸 组合好的crRNP将会利用crRNA的匹配作用,在宿主体内寻找与其互补的噬菌体DNA片段,并与其特异性结合。此后蛋白复合体发挥作用,将噬菌体DNA双链剪短,导致其降解,从而达到特异性地阻止噬菌体感染的目的(图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识别外源DNA时,原间隔序列附近有一段被称为原间隔相邻基序(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PAM)的短序列,非常保守(图4)。它在crRNA对外源基因的识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利用CRISPR/Cas系统进行基因组编辑必须遵守的规则。PAM并不是普遍的,有一些特殊的CRISPR系统不含有该基序。 图4 CRISPR/Cas系统的原间隔序列、间隔序列及原间隔相邻基序(改自Bhaya et al., 2011) A. 病毒双链DNA(灰色部分)、原间隔序列(绿色部分)、PAM区(红色部分)。 B. 新插入间隔区(蓝色部分)的宿主DNA。C. RNA聚合酶转录的pre-crRNA(转录起始位点未显示),以及成熟后的crRNA,橙色位置为成熟时的加工位点。D. crRNA与外源DNA完全匹配时,在原间隔内部启动切割,这一过程中,需要CASCADE 复合体及Cas3蛋白。 E. 在crRNA与外源DNA不完全匹配时,切割不会启动 CRISPR/CAS如何进行基因组编辑? 目前广泛使用的CRISPR/Cas基因组编辑系统基本上都是Ⅱ型CRISPR系统。最为经典的Ⅱ型CRISPR系统中,包含4个基因组成的基因簇,分别是cas9、cas1、cas2及csn2。另外还有两条tracrRNA 及多个间隔序列和重复序列相互间隔的CRISPR序列。Ⅱ型CRISPR系统对外源双链DNA进行定点切割的过程分为以下几步(图5)。 图5 Ⅱ型CRISPR系统介导的DNA双链断裂(Cong et al., 2013) 1) CRISPR系统转录出pre-crRNA及tracrRNA。 2) tracrR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pre-crRNA形成二聚体,在相关蛋白的作用下,pre-crRNA被加工为成熟的crRNA。 3) 成熟的crRNA-tracrRNA二聚体指导Cas9蛋白对外源基因中的靶序列进行识别。识别过程是通过crRNA上的间隔序列与外源DNA上的原间隔序列的互补配对,以及PAM区的辅助配对实现的。 4) Cas9蛋白中的DNA剪切结构域在外源基因固定的位置切开DNA双链。 Ⅱ型CRISPR系统最先是由Jinek等开始改造,他们将crRNA-tracrRNA双链RNA二聚体改造成单链嵌合体,并且改造后的单链嵌合体能够发挥与双链二聚体相同的作用(图6),这条人工改造的单链RNA被命名为指导RNA(guide RNA, gRNA)。这一改造的出现,为人工构建CRISPR/Cas9系统并使用其进行基因组编辑打下了基础。另外在该研究中,他们还发现Ⅱ型CRISPR系统中,Cas9蛋白包含的HNH核酸酶结构域负责切割外源DNA与间隔序列互补的链,而RuvC结构域负责切割外源DNA的另一条链。 图6 单链CRISPR系统(改自Jinek et al., 2012) 此后,CRISPR在基因组编辑领域中大显身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多个研究团队都成功地将CRISPR /Cas9系统应用在了真核细胞中的基因组编辑中(表1)。与ZFN系统和TALEN系统相比,CRISPR /Cas9系统对于各种复杂程度的基因组都具有更高的修饰能力。另外,CRISPR /Cas9系统的构建更为简单。而且Cas9蛋白可以方便地将核酸酶改造为切口酶(nickase)。只需要在Cas9蛋白中引入一个单氨基酸突变(D10A),核酸切割域的功能就变为切割单链DNA,能够更精确地控制CRISPR /Cas9系统的打靶效果,大大降低脱靶的概率。综合以上三方面,CRISPR /Cas9系统将会是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最有力的工具。 表1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在基因组编辑方面的应用 CRISPR/CAS在人类细胞方面的应用 由于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科学家们也看到了它在技术应用上的极大潜力。在很短的时间内,CRISPR/Cas9系统就在多个物种的基因组编辑、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表1、表2)。 表2 TALEN技术与CRISPR/Cas9技术的比较(Wei et al., 2013)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在人类细胞中的应用效果已被多个研究小组证实(表1)。这些研究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细胞(包括癌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多个不同基因位点(包括已经通过ZFN或者TALEN成功进行修饰的基因位点,如CCR5、AAVS1等)及各种修饰方式(包括基因敲除、同源重组、定点整合、多基因同时敲除等),充分说明了该技术在人类细胞基因组编辑中的强大作用。 麻省理工学院的Cong等最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在人类细胞上实现了EMX1、PVALB双基因的同时敲除,其中EMX1基因的敲除效率为27%、PVALB基因的敲除效率为7.3%;另外,通过同时导入靶向同一个基因的两个不同位点的gRNA,实现了对EMX1基因的长度为196bp的片段删除,删除效率为1.6%。哈佛医学院的Mali等在人类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中实现了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组编辑。在他们的研究中,CRISPR/Cas9系统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中对AAVS1位点的打靶效率为2%~4%。 《动物基因组编辑》 作者:李奎 等 责编:李秀伟,白雪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3 ISBN:978-7-03-051243-7 动物基因组编辑技术是当前国际研发热点。 《动物基因组编辑》 详细介绍了动物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衍生和发展历程,包括基因组编辑新技术及其原理、动物基因组编辑相关技术及其原理、基因组编辑动物安全评价原则及应用前景等内容。本书主要由工作在基因组编辑动物制备和培育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编写,他们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及切身的经验和体会,结合基因组编辑动物制备和培育的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猪等大家畜中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的现状、技术细节、成功经验及发展趋势。 (本期责编:李文超)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文中 书名、作者、封面 可购买本书。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10393 次阅读|1 个评论
韩春雨工作应该直接带入一线课堂
热度 23 gaoshannankai 2016-8-4 22:40
2013年底开始,我在国内生物信息学搞教学改革,虽然仅得到南开大学一点经费支持, 还是坚持在国艰难推进,生物信息学教学必须结合实际课题,解决实际问题。 因为给某个xx委提过意见被封杀,到目前没有基金,正好写写书,搞好教学。 《R语言与Bioconductor生物信息学应用》,这本书匆匆完成,里面内容 都是结合我和欧剑虹等工作实际课题,但是很可惜都是至少7-8年前的 由于缺少经费,缺乏研究生助手,很多工作都是我自己进行, 一些最新的单分子测序,单细胞等课题无法写入教材,只有通过 每年南开大学生物信息暑假学校给少部分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讲解和练习。 韩春雨的这个最新进展,我就直接带入一线课堂。 从最开始通过PSI-blast搜索AGO蛋白,到threading建模获得结构, 学生都可以亲手练习,所见即所得。 下面是湖南农大-代志军老师提供代码,显示我发布的NgAgo文件中蛋白结构 跟我们学习R语言的朋友,可以直接运行下面代码。 代志军老师也参与了我的教学改革,在我们qq群经常给研究生答疑,这里表示感谢。 install.packages(Rpdb); library(Rpdb); #读取pdb文件. x=read.pdb(NgAgo.pdb); #显示pdb文件的三维分子结构 visualize(x,type=s,radii=rcov,mode=NULL); 数据我这里再发一次。 NgAgo.rar 这个结构预测,主要是南开大学杨建益老师通过美国合作导师,张扬老师服务器做的。 原本南开大学阮吉寿老师这里蛋白质生物信息学也是接近了国际一流,多年没有经费支持后, 现在只能通过美国和加拿大合作方进行一些工作。对张老师等表示感谢。 点评:国内的生物信息研究团队或者个人应该抢先进行大数据挖掘,充分发挥我们国家人多的特点,保持这一领域优势,防止国外高水平实验室抢在前面。 这是我对韩工作评论文章中的一段话,这段话被某个期刊所谓的审稿人批的狗屁不是。我这里不公开 讲哪个期刊,也给他本人留点面子,不知道是否敢实名来这里评价一下,既然是专家,出来我和你碰碰。 公开学术交流也好,辩论也好,大家光明磊落,学学人家澳洲那个大哥。
5820 次阅读|51 个评论
八月份的前奏,植物基因组编辑季
ljxue 2013-8-18 01:16
基因组编辑是很有前景的生物技术,可以用于基因治疗,作物改良等诸多方面。 科学网上关于这个技术已有很好的科普(漫话基因组编辑,徐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76720-676055.html). 和大部分生物技术一样,植物中的研究往往会稍微落后于动物方面的研究。这和科研经费的分配是挂钩的。Money talks。 在从动物到植物的技术转移过程中,一些技术是现而易见的,一些则可能有很大难度。但不管怎样,新的技术出现了,怎样把它用到自己领域是不少科研工作者都会想到的。竞争是免不了的。 那么,做还是不做呢?牛人的答案是Yes。 下面几篇文献和报道体现了植物基因组编辑方面的竞争。 Targeted genome modification of crop plants using a CRISPR-Cas system. Shan Q, Wang Y, Li J, Zhang Y, Chen K, Liang Z, Zhang K, Liu J, Xi JJ, Qiu JL, Gao C. Nat Biotechnol. 2013 Aug 8;31(8):686-8. doi: 10.1038/nbt.2650. No abstract available. Multiplex and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mediated genome editing in Arabidopsis and Nicotiana benthamiana using guide RNA and Cas9. Li JF, Norville JE, Aach J, McCormack M, Zhang D, Bush J, Church GM, Sheen J . Nat Biotechnol. 2013 Aug 8;31(8):688-91. doi: 10.1038/nbt.2654. Targeted mutagenesis in the model plant Nicotiana benthamiana using Cas9 RNA-guided endonuclease. Nekrasov V, Staskawicz B, Weigel D , Jones JD, Kamoun S. Nat Biotechnol. 2013 Aug 8;31(8):691-3. doi: 10.1038/nbt.2655. RNA-guided Genome Editing in Plants Using A CRISPR-Cas System Kabin Xie and Yinong Yang Mol. Plant first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7, 2013 doi:10.1093/mp/sst119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 朱健康 课题组 建立植物基因组精确定点修饰技术 http://www.sibs.cas.cn/xwzx/kyjz/201308/t20130816_3913504.html 在科研的动物世界里,科学家或许可以分成三类:狮子,狐狸 和蜜蜂。在植物学领域,这几位无疑是狮子型的,成功的秘诀是力量和勇气,牛人是不怕竞争的,真的勇士敢于勇攀科技高峰。 八月份的前奏,你是狮子座。 Cheers for Lions in Science.
572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