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探索华工遗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怀沉默道钉 探索华工遗迹(英文PPT稿)
黄安年 2013-9-5 07:02
缅怀沉默道钉 探索华工遗迹(英文PPT稿) (在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上的发言, 2013 年 9 月 2 日 于台北)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9 月 5 日 发布 (按: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今天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欧美所举行,我在上午第一单元时间最先发言 , 下面是我的发言的英文PPT稿,该稿向会议主办方提交于2013年7月下旬。9月2日发言时中文文字稿略有增加,英文PPT稿未作变动。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安然博士,为PPT稿制作提供的协助。)
个人分类: 纪念沉默道钉(07-11)|10045 次阅读|0 个评论
缅怀沉默道钉 探索华工遗迹(中文文字稿)
热度 1 黄安年 2013-9-2 21:52
缅怀沉默道钉 探索华工遗迹(中文文字稿) (在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上的发言, 2013 年 9 月 2 日 于台北)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9 月 2 日 发布 (按: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今天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欧美所举行,我在上午第一单元时间最先发言 , 下面是我的发言的中文文字稿) 与会议主持人,各位专家学者,首先请允许我对会议发起人邀请我与会 , 有机会向各位专家学习 , 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请我以《缅怀沉默道钉 探索华工遗迹》为题 , 向各位汇报如下要点 , 鉴于会议主题是中国铁路华工问题且在台北举行 , 请允许我用中文发言 , 同时用英文 PPT 上传 , 并且会议书面印发了我的英文发言稿。 在开始发言前我还要简要报告我对美国铁路华工问题的研究过程。 1979 年我在《世界历史》第 6 期上,发表《外来移民和美国的发展》 的论文 ,1992 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美国的崛起》一书 , 其中论及了华工对于美国近代发展的贡献。 1998 年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国机学术会议上我提交了《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贡献》的论文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9 年第 2 期发表 ) 。 2006 年我的 《沉默的道钉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一书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同时张聚国博士将它翻译成英文在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 2010 年白山出版社出版了我的 《道钉,不再沉默 ---- 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一书。在这前后 , 我的学术交流网和我的博客开辟了纪念沉默道钉的专栏。我要说明的是我 1998 年退休后,将美国铁路华工研究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之一,在某种意义上我是从事北美铁路研究的志愿者,没有立项、没有赞助经费 , 自掏腰包关注沉默的道钉研究。我今天的发言并不代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不代表北京,只是我个人的一管之见 , 求教于在座各位和北美铁路华工研究的爱好者。 一 , 分散研究的现况 中国大陆的北美铁路华工研究,严重滞后于美国。 新世纪以来 , 研究工作有所进展 ,传媒视频专题也有所突破 , 但总的说来基本上仍处于分散性的个别研究上 , 缺乏规划性、连续性的引导和研究。这表现在 : 其一,在各类社科研究规划立项目录(含子目)中显示不够;其二 , 规模宏大的清史研究项目和广东华侨史项目中迄今也无以此为主题的专项系列研究项目;其三 , 高校美国研究机构引导撰写这一主题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也少;其四 , 在 2009 年横贯北美太平铁路建成 140 周年之际开展宣传报道不力;其五 ,2010 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铁路馆中 , 没有涉及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一事。总的说来,对 那些为建设北美铁路立下的丰功伟绩的沉默的道钉们,还需要引起学界、社会文化各界、政界和媒体的更加重视。 二 , 协力研究的需要 1865 年是华工远涉重洋来到北美开始建设太平洋铁路的第一年, 没有华工的参与就不可能有中央太平洋铁路工程的顺利完成。 再过两年我们将迎来她的 150 周年。 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美国、加拿大的先后建成是美国和加拿大近代化进入狂飙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 也是中美、中加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近代经济全球化发展开始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无论从历史或现实 , 学术研究或文化交流的角度,深入开展北美铁路建设中的华工研究都很有必要。 去年底,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术机构倡议开展北美铁路华工项目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于 2015 年举行国际会议 , 出版研究成果 , 并致信中国学者期望获得积极回应 ,今年初,我和暨南大学和五邑大学的陈弈平、潮龙起等教授学者组成研究课题组,开展铁路华工后裔的阶段性调查研究,同时寻求合作伙伴筹建我国建设北美铁路华工的全国性学术网站。 今年 6 月中,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研究计划项目主持人 Shelley Fisher Fishkin (费雪金)、 Gordon Chang (张少书)、 Obenzinger , Hilton (奥伯赞格尔,希尔顿)、 Dongfang Shao (邵东方)等教授发起于 9 月 2-3 日在台北举行 2013 年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我荣幸地受到邀请与会,相信这次会议对于完成 2015 年项目计划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 正当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起全球合作开展北美铁路华工研究项目,以期在 2015 年华工参加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 150 周年,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之时,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侨办支持下 , 启动了多卷本的首部《广东华侨史》编修工程 , 并有 25 个专题研究项目,列入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3 年度特别委托项目立项 , 项目经费达 529 万元。 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主力军正来自广东侨乡。我们殷切希望将北美铁路华工基础资料项目研究能够纳入今后《广东华侨史》专项计划,并在 2015 年 5 月前 , 取得前期阶段性成果。 在我看来,开展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工程 , 需要美中两国间学者协同努力 , 进行具体而深度的研究,以期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突破某些难点,这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北美铁路华工的主要活动在美国 , 但是华工是从中国广东出去的 , 有的后来又回到了中国 , 即使没有回国的也和国内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深度研究的难点主要不仅在于需要继续发掘现有图书馆或民间收藏的文献资料及遗物,这些难点还包括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需要进一步厘清:中国劳工陆续来到美国加州的完整资料;中国华工参加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和艰苦生活的系统资料;中国华工在建成太平洋铁路后的去向如何,有多少人继续留在美国和美国人民相融合 , 又有多少人回到国内和家人团聚的综合资料,包括中国北美铁路华工的名录;中国华工建设北美铁路中死亡人数的确认,他们的遗骨都在何处的权威统计资料 ;中国北美铁路华工的遗物资料的系统收集等等。其中 , 那些内容是可以先期努力,协调学术力量 , 分期分批来做的,都是需要协调规划来共同为之实现的。 在我看来 , 这件工作仅仅依靠美国或者中国一个国家(含两岸三地)来进行 , 是难以完成的。这项工程浩大,费时费力 , 具体甚至繁琐,如果没有志愿奉献的“道钉”精神也是难以完成的。 这项工程仅仅靠美中两国学者还难以完成的,还需要发动广大中国铁路华工的后裔、亲友、和热心于沉默道钉们的爱好者的共同参与。在我国广东台山、五邑等开平地区侨乡的华人华侨固然关系密切 , 他们中散居于海内外的后裔及亲友们也可作出贡献,我们的海关、民政机关、侨联组织、档案馆、博物馆、方志编著机构等社会组织都可以分别做出自己的努力,当年华工遗物散落各地 , 有心人提供线索有可能变废为宝。为此,我们的媒体、网络在推动认识和收集华工资料上更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里我想提到志愿者的参与的一个感人事例。 我的一位朋友摄影家李炬先生曾多次来我家聊天,陪同来访的是一位修建北美铁路时在旧金山的伐木华工的后裔,他告诉我已经作好了比较充分的资料准备,9月24日起再次加州考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加州华工当年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足迹行,自己驾车,按照当年华工建设铁路的足迹,一个一个站点的深度采访拍摄,力求寻找和复原当年艰苦建设的情景,这次活动是他自费和自愿进行的,既出于对于拍摄的兴趣爱好,又来自对当年赴美华工的崇敬。他将拍摄大量的照片和实地考察摄像纪录,同时采访当地的博物馆、遗址和志愿者的热心介绍,收集大量文献和资料,我深为这种自愿奉献的精神深受感动,相信他的加州华工当年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足迹行将构成北美华工铁路建设项目的一道自愿爱好者参与的亮丽风景线。 为了迎接华工开始建设北美铁路 150 周年的到来 , 推动北美铁路华工问题的研究 , 让国人对于北美铁路华工有较多的了解,促进美中文化交流 , 有必要加强规划指导研究。笔者期望 : 第一 , 国家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规划,应该将北美铁路华工研究的系列纳入规划内容 , 以突出引领作用。 第二 , 高校美国问题研究和教学机构 , 有条件的可引导博士生硕士生撰写有关这一内容的博士学位或说实话学位论文。 第三,鼓励举行有关北美铁路华工问题的研讨会或子项目小组讨论会。 第四,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全国性的北美铁路华工网站 , 交流信息 , 整合专业队伍和业余 ( 志愿 ) 队伍的研究资源,推进协调和深入研究。 三 , 计划研究的方案 第一, 整合与协调研究力量(如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五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合作开展华工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史料的收集和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 撰写论文和出版部分资料汇编。 我们的研究项目具有开放性 , 愿意扩大或参与和相关单位的合作研究。 第二,开展部分北美铁路华工后裔口述史调查 ,争取在2015年春收获第一批成果 第三,积极创造条件筹建中国大陆范围内全国性北美铁路华工网站,争取在2015年以前完成数据库平台建立和网站的试运行。 第四,支持志愿者以自己喜好的方式(例如北美华工铁路历史足迹影集)公开出版,嘉惠于社会。 第五,汇编北美华工铁路华文论著、影视、网媒博文目录 为推进研究项目的深入开展 ,2014 年 3 月于广州暨南大学召开中国美国史年会之际,举行北美铁路华工专题小型研讨会。上述项目的顺利完成 , 既需要参与者的奉献 , 又需要足够的赞助经费支持,尤其是后者的落实来之不易。 四 , 纪念道钉的建议 为了永远缅怀那些迄今依然是“沉默的道钉”的建设太平洋铁路的华工们,我们倡议: 第一 , 在当年建设太平洋铁路华工云集地的故乡广东五邑地区为“沉默的道钉”们立碑。 第二,在海内外征集当年建设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名录,在征得他们的后裔同意后,将部分遗骸供放在碑后的墓内。 第三,于 2015 年 4 月初的清明日 , 在碑前举行公祭活动。 第四,建议有关部门发行纪念邮票和纪念币 第五,创造条件筹备华工建设北美铁路博物馆 第六,创造条件,筹备成立华工建设北美铁路基金会 注释: 需要说明的是 , 北美华工铁路建设包含美国和加拿大两国 , 本文的叙述限于美国。本人孤陋寡闻,疏漏和不当之处请不吝指正。 相关论著举例 : ① . 黄安年编著:《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年版。 ② 黄安年著:《道钉,不再沉默 , 建设北美铁路华工》,白山出版社, 2010 年 6 月版。 ③ 欧济霖著 : 《新会华侨华人史话》, 2006 年。 ④ 欧济霖著 : 《新会华侨义冢》( 新会地方史丛书第八辑的书籍 ), 2007 年。 ⑤ 潮龙起著:《美国华人史, 1848-1949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0 年版。并见 : 《美国华人史(1848-1949)》提要 ,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22日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10207 ⑥ 刘进主编:《江门五邑侨汇档案选编》,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年版。 ⑦ 刘进著:《银信与五邑侨乡社会》,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1 年版。 ⑧ 生鍵紅著,《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中的華工》,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年版。 并见 : 《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中的華工》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7 月 19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09579 ) ① 章开沅:追寻早期华工的足迹 -- 以艾尔松“爱达荷华人往事”为例,四川大学学报, 2007 年第 1 期 ② 黄安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1998 年 6 月上海“ 19 世纪下半叶华人在开发西部所作的历史贡献与中美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9 年第 2 期;节选稿收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编选的《百年校庆纪念学术文集》 2002 年《史学论衡》。 ③ 黄安年:沉默的华工和贯通北美大陆的的中央太平洋铁路 , 史学月刊 ,2008 年第 1 期 ④ 黄安年:从历史上的漫画看 19 世纪后期美国的排华潮 , 社会科学论坛。 2009 年第 6 期 并见《新世纪以来国内部分杂志刊登北美铁路华工研究文章很少》,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7 月 26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11309 相关传媒视频举例 ① 2008 年山东齐鲁电视台制作:电视系列片《美国铁路华工》 1-6 集,每集 15 分钟 ② 2010 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制作《寻根 — 碉楼往事》,八集大型高清记录片 , 中英文版 ③ 2010 年 11 月 《金色道钉》 , 5 集 ,CCTV- 纪录 以上三个电视台曾就华工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问题对我进行专访 ④ 2012 年 12 月 3 日 起 CCTV4 ,中国网络电视台,播出《华工纪实:打造太平洋铁路》(华人世界节目), 4 集 见《好消息 : 斯坦福大学北美中国铁路工人研究项目积极寻求中国学者合作》,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1 月 14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32399.html , 同题见学术交流网 ( www.annian.net ) 。 见《就 合作研究华工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课题致信 斯坦福大学 张少书、费雪金教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12 月 20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44469 );《斯坦福大学 张少书、费雪金教授 就 合作研究华工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课题致信黄安年、 潮龙起、陈奕平教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12 月 20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44475.html ),以上 同题见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Hilton Obenzinger 2013-6-19 3:59 48 E:mail 主题:北美铁路华工项目研讨会邀请函 ( Subject: Invitation to Chinese Railroad Workers in North America Project Workshop ), 同题见学术交流网 ( www.annian.net ) 。 《寄希望于北美铁路华工基础资料项目研究纳入首部《广东华侨史》专项计划》,黄安 年的博客 / 2013 年 7 月 15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08218 《广东华侨史研究特别委托项目和北美铁路华工专题立项》,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8 月 15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17054.html 见《 重视北美铁路华工墓地研究》 ,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7 月 15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08295 《 建设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工程需要协调努力 》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7 月 11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07079 ,同题见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赞李炬自费拍摄华工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 ,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13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07651 ;同题见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推荐摄影家李炬的行走内华达》,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12月19日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44324 同题见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并见《沿着华工修建的横跨美国铁路行进 (1) 》 推荐李炬博文 ,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7 月 14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08036 , 以及《沿着华工修建的横跨美国铁路行进 》 (2)-(10)。 《 北美华工铁路研究需加强规划指导》,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7 月 11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07363 ,同题见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呼吁抢救北美铁路华工口述遗存》,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7 月 11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07065 《发挥网络优势寻找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华工后裔》,黄安年文 发表: 2007 年 11 月 7 日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436.html ; 关于开展北美华工铁路后裔口述史调查的建议 ,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7 月 21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09907 《悼 “金山公”后裔 106 岁丁品老人》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8 月 8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15180.html 倡议筹建中国北美铁路华工网站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7 月 23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710609 《倡议为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沉默的道钉”立碑、公祭》,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4 月 5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77058 ;并见 我们该为沉默的道钉做些什么 ?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 12 月 3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38646.html ;以上同题见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个人分类: 纪念沉默道钉(07-11)|391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